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第四军医大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为了营救被困美国的丈夫,她毅然给中央人民政府写了一封求援信
ScientificNK 2020-7-30 09:25
一句话,一辈子 ——为了营救被困美国的丈夫汪良能,她毅然给中央人民政府写了一封求援信 汪良能教授一方面作为我国烧伤整形外科的开拓者留名青史,另一方面也以他的妻子凌发智当年由于他被困美国,奋笔上书中央人民政府,请求政府出面营救,最终艰难回国的曲折历程而广为人知。 伉俪情深 汪良能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医学院并留校担任医疗教学工作。经戚寿南介绍,1949年3月赴美专攻整形外科学。他凭着勤奋与才智,在短短2年内即达到了高年资主治医师的施治水平,受到美国烧伤整形界的重视。此时恰逢新中国刚刚成立,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出兵抗美援朝。想到我志愿军将士浴血奋战在朝鲜战场,祖国需要自己,汪良能毅然作出“终止学习,返回祖国”的决定。1951年9月,满怀一腔爱国热情的汪良能踏上了回归祖国的旅程,却遭到了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途经檀香山时,美国海关以“战时科技人员不能离美”为由阻止其出境,致使他回归心愿未能实现,被迫羁留美国。为了表示对美国政府的抗议,被困美国的汪良能没有按照美国政府的旨意回到医院工作,而是宁愿自己肉体上多遭罪、多吃苦,一度到码头上当搬运工,也不愿意穿白大褂,从事他所热爱的医生职业。后来在一位美国工友的劝说下,为了利用在医院行医接触面广,便于将他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让更多的有正义感的美国上层人士知晓,从而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和压力,有助于实现他回国的愿望,汪良能在左思右想后策略性地决定到医院工作。在美国,医生的收入是比较高的,但是优厚的物质生活无法减轻汪良能寄人篱下的精神苦闷。多少个夜晚,思念故国的情愫无不让他梦牵魂绕,夜不能眠。他在1952年4月11日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倾诉: 在无事时,真是千绪万端,许多心事都一齐冒了出来。今天下午,因为无聊,我借来车子开到了山里,在那弯弯曲曲的山林里,风景倒是很美,心里却激动不起来。在山顶上可以俯视大海,然而汪洋大海却阻断了我回家的路,我恨不能插翅飞回中国、飞到你的身边。我对着大海高声呼唤:发智,我的爱妻,什么时候我们能见面呀!大海没有回答,只有经久不息的浪潮声,我悔恨自己不该来到美国,不该离开你们,然而现在悔恨也无济于事啊! 1952 年4月11日汪良能写给凌发智的信 他的妻子凌发智一方面担心丈夫的安危,另一方面为丈夫因美国政府的无理行径致使报效祖国的理想和抱负得不到实现而义愤填膺。在这紧要关头她提笔给中央人民政府写了一封信,如实陈述丈夫的人生经历,诚恳禀明丈夫的拳拳报国心志,并恳请政府设法营救被困美国的丈夫。这封信不足千字,既表达了这对伉俪对新中国的无限信任和期冀,也流露了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绵绵深情。全文如下: 汪良能历史及政治情况 汪良能,男性,卅八岁,安徽省南陵县人 自幼离家来南京进入前中央大学附属小学、中学,一直到前中大医学院(即现在第五军医大学)毕业(一九四二年)。 他入大学时正是抗战时期,因此随学校迁往四川成都。毕业后第一年即被征调到成都传染病医院工作。一年期满后,仍回原校即前中大医学院附设成都公立医院任外科住院医生工作。于一九四六年日本投降后随学校复员回南京,继续在该校工作,任外科主治医师。他于医学院毕业后,除第一年在成都传染病院工作外,以后的几年都是在本校任外科医师,直到出国时为止。 一九四九年经人介绍(前中大医学院院长戚寿南)于三月(解放前)去美国堪萨斯城医院进修医科,一年后离堪城去纽约州阿泮尼医学院专研整形外科,名义为整形外科助教研究员。在该院研究一年,即受我南京大学医学院之聘(现第五军医大学),于一九五一年九月离美返国,不幸于廿五日在途中檀香山被美帝无理扣留,不准中国科学技术专家返国,虽经多次交涉论理仍属无效(在这段时间中他与一位朱永先生曾写有一信报告周外长,请求援救)。结果在檀香山被拘禁几天后,又被迫送回旧金山。返美后接他来信中常充满着悲愤与痛恨美帝的情绪,在旧金山闲居了一月余。为了要生活,由朋友介绍到洛杉矶医院任外科医师工作,去年秋又去大西洋城任外科医师工作。这是他四年多来在美国的情况。 他的政治情况,据我所知道所了解的,他未参加过任何党派或团体活动。在反动统治时间,虽然他也不满意国民党(因为我经常听到他咒骂四大家族),可是据我的猜想内心仍然存在着一些所谓超阶级、超政治、纯技术观点这一些丑恶的思想意识。因此虽然那时不满意旧政权,可是在行动上来说,并没有很积极的参加过一些进步的运动。 现在除了时时刻刻想办法与美帝斗争,希望能早日回到祖国怀抱里来外,总盼望政府不要忘记了他们,在可能情况下营救一位被扣异域得不到自由的人。 卫生科护士 凌发智代书 一九五三﹒五﹒十九﹒于第五军医大学 凌发智写给中央人民政府的信 周恩来总理对凌发智的来信高度重视,当即作了批示,并批转高等教育部、外交部。高等教育部在给凌发智的信中这样写到: 凌发智先生: 你给周外长的信已转我部。我们对于美帝国主义无理扣留汪良能先生的暴行,表示极大的愤怒。这件事又暴露了世界人民公敌美帝国主义的狰狞面目。在可能范围内,我们当采取斗争手段设法营救,同时也希望汪良能先生坚持对美帝的斗争,争取早日回国参加祖国伟大的建设事业。 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 高等教育部对凌发智的回复 汪良能的遭遇也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关注,《大西洋城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声援汪良能的文章及家人的照片,引发美国报界痛斥美国政府肆意拆散家庭、让人有家不能归的不人道行为的浪潮。在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努力下,美国政府单独就汪良能作出一个特殊决定:“允许汪良能全家在美永久定居。”作为响应,汪良能所在的医院马上为他准备了住房,并预先为他的家属来美安排了工作。 《大西洋城报》刊登声援汪良能的文章及家人的照片 在美国,单独为一个中国人批准一个法案是十分罕见的,对于这个突破性进展,汪良能没有欣喜若狂,更不会按照美国政府的思路让一家人在美国团聚并生活,他的心始终是向着祖国的方向。他与因同样的理由被美国政府扣留的朱永共同商量,并沉着冷静地实施着酝酿已久的“金蝉脱壳”式的回国计划。朱永当即委托友人陈鸿替自己的妻子陈修文和女儿,以及汪良能妻子凌发智和子女购买了香港家属居住证。1954年8月,汪良能、朱永借赴香港接家属之机只身离开美国。1954年11月2日,在中国驻香港旅行社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两个患难与共的朋友终于从罗湖口岸回到了祖国。 1954 年回国时途径香港 “希望能早日回到祖国怀抱里来外,总盼望政府不要忘记了他们,在可能情况下营救一位被扣异域得不到自由的人。”这句话,是一个妻子对丈夫最深情的告白。为了这句话,汪良能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奋斗了一辈子。
个人分类: 藏品探究:科学家手稿系列|8296 次阅读|1 个评论
缅怀敬爱的父亲~病理生理学家、第四军医大学温光楠教授 病生史话(7)
xucq45 2020-2-24 21:34
王睿教授是著名国际心血管病专家,建树颇丰,尤其在H 2 S 研究领域做出了世界领先的开创性贡献。他曾任 加拿大生理学会理事长、 加拿大湖头大学和劳伦森大学科研副校长,现任 约克大学 研究与创新临时副校长和理学院院长。我们是相识20年的老朋友。今天他来信告诉我:听他夫人吴凌云教授说我正在筹划编写中国病理生理学发展史,他很赞同和支持,并把 第四军医大学温光楠教授 的女儿写的缅怀父亲的文章发给我。 Hi Changqing Lily told me that you are working on a book about the history of Pathophysiology in China. You are making the history and this work will go down to the history. Chinese pathophysiology community will thank you for doing this for all of us. Please find this article online, written by the daughter of Professor of Wen Guangnan. It may provide som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n Pathophysiology development in 4 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https://www.meipian.cn/gzrgh2g Cheers Rui Rui Wang, MD, PhD, FAHA Interim Vice-President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Dean, Faculty of Science York University, 4700 Keele St. Toronto, Ontario, Canada M3J 1P3 温宗琪女士的这篇文章写的很感人,有血有肉地展现了老一辈病理生理学家 温光楠教授 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为我们年轻一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现将这篇文章转发在病生史话,供大家阅读和学习。 缅怀敬爱的父亲~病理生理学家、第四军医大学温光楠教授 — 温宗琪 —     随着清明的煦阳与春雨,我从小崇敬的父亲走了。 96岁的高龄,他走的很自然又很突然。近两年来,尽管知道这一天终究会来到,但我还是无法相信,这个四月五日,父亲真正地已离我们而去了..... 望着窗外新吐的柳芽和绵绵的细雨,父亲的形象在脑海中愈来愈清晰。那身着白色西服的翩翩少年,头戴博士帽的英姿学子,戎装一身的学科带头人,淳淳教诲年轻一代的导师和严格要求子女的父亲。对科学的挚爱和对社会及家庭的责任,父亲依他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奋斗了一生。 二十岁的父亲 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父亲 父亲温光楠 1921年10月12日出生于上海,安徽合肥人。中学毕业后考入齐鲁大学医学院(七年制)。 齐鲁大学医学院是和协和、华西、湘雅齐名的医学学府。它的前身是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由美国、加拿大等国教会协办。毕业生颁发医学学士学位,同时授予美国和加拿大认可的医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部分师生及主要教学设备迀往四川成都,与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及燕京大学等在华西坝办学,史称 “华西坝五大学”。五大学虽然都拥有自己的师资和课程,但共用教学实验室及设备,各校间学分互认,共享师资和课程。1945年10月,齐鲁在济南复校。 在战乱的年代,父亲和他那一代的莘莘学子一样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在艰辛的条件下,刻苦学习,在 194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学位。 多年后,多伦多大学代表来中国看望父亲 第四军医大学教授的父亲 为了进一步深造,继续攀登医学科学的高峯,同年父亲又考上中央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师从中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原中央大学教授、后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蔡翘,获生理学博士学位。蔡翘教授是父亲的恩师,也是父亲一生最崇敬的人 。 具有医学博士和生理学博士学位的父亲,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他钟爱的医学科学和教育事业。在中央大学任生理学助教、讲师,南京第五军医大学生理学讲师、副教授。第五军医大学迁至西安并校后, 1954年父亲创建了第四军医大学的病理生理学科,后又建成了全国首批病理生理硕士点。历任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及校专家组成员。 书房中的父亲 父亲和学生们在实验室 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的父亲 蔡翘教授和父亲合编的《生理学》 195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父亲和蔡翘教授合编的《生理学》,这是一本国内生理学的经典教材。父亲还参编了《病理学》、《临床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进展》等专著,为《中国军事医学史》病理生理史主编。历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缺氧与呼吸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编委以及国际病理生理学会会员。 父亲 (前排中)和同事们在一起 父亲一生以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医学科学研究的执着,即是在最困难的环境里也坚持开展学术研究和培养人才的工作。他对科学研究实事求是、严谨认真,为军事医学科学、生理科学和病理生理科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严以律己、宽厚待人、以身作责、精心指导,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医学接班人,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 ...... 父亲 (前排左三)参加学术会议的留影 父亲和他的研究生们 父亲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父亲有关热稀释曲线的论文 父亲在烧伤及双光气中毒肺水肿等研究中,发现载有热稀释曲线的血流当其流过肺泡毛细血管时使肺泡气温也发生稀释曲线,并在犬兔呼吸道的呼吸气流中用高灵敏度的热电堆证实了这一生理现象。此项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父亲的科研获奖证书 年轻时的父亲与母亲 作为父亲,他貌似严肃的面容下却有着一颗宽厚善良的心。正是对社会和家庭的强烈责任感,正是在任何情况的不离不弃,才有了我们这个家,也才有了我们的今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上世纪 80年代的父亲和母亲 父亲和我 夜幕降临了 ..... 逝者如斯。敬爱的父亲,您走了,永远地离开我们了。我们崇敬您,爱戴您。衷心地感谢您,感谢您给我们生命,感谢您教育我们成长,感谢您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会永远、永远怀念您! 2017.04.10 d'Artagnan DM 阅读 1787 (本文作者温宗琪为 温光楠教授的女儿 )
个人分类: 病生史话|48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姚远:《医学写作概要·序二》(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6)
热度 4 kexuechuanbo 2016-3-3 19:09
应第四军医大学《医学争鸣》编辑部主任袁天峰编审和老主任黄良田编审的邀请,特为其新著《医学写作概要》作《序二》(序一为第四军医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所作): 《医学论文写作概要•序二》 我国有着悠久的著书立说传统,汉代至清代合计共有图书 181 755 部,共计 2 367 146 卷。其中医学文献,仅仅自马王堆以来的古籍就有 10 064 种,现存 7 030 种,佚书 3 034 种,它记载了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悠久历史,是最重要的国家科技珍藏之一。当代的医学文献更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然而,有关如何利用医学文献信息和如何写出高水平医学论著的著作,虽也见到不少“概论”、“指南”,但真正实用和有真知灼见者,却并不多见。在此郑重推荐的《医学论文写作概要》,就是这样值得一读的一部上乘之作。 就务虚方面,它包括了医学论文写作的性质、医学论文写作的社会功能、医学论文写作的价值、医学论文的分类、医学论文的体裁等等;就务实方面,它包括了医学论文写作的方法步骤,从选题论证、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方法、加工整理方法、实验取材、提炼撰稿、发表,不一而足,还有医学论文的结构和编排层次,从文题、署名、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引言、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章节编号、章节标题,一应俱全。 笔者又将医学论文写作:纵向地划分为标题、署名、中英文摘要、前言、原理、结果讨论与分析、图表与数据处理、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十一大方面;横向地划分为基础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个案报道、医学综述、医学文摘、医学学位论文等七大方面,作了具体的论述。诚可谓纵横捭阖、张弛有度、轻重得当、纲举目张。 从著者团队来看,前后相承的第四军大学学报编辑部 - 医学争鸣编辑部,显然是一个能打硬仗、敢于取胜的优秀期刊编辑团队,在军内、国内外享有盛誉。前身所办《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曾获得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2000, 2005, 2006, 2007 年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08 年 ) ,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2008 年 ) ,亦为中国基础与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多次被评为国家、军队优秀,在建国 50 周年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并被数学评论、 CA 化学文摘 ( 美 )(2011) 、俄罗斯文摘杂志( AJ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等收录。樊代明院士主编的《医学争鸣》月刊,以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为宗旨,主要报道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注重理性的交锋、实证的研讨和冷静的争论。其独特追求和新颖运行机制在业内受到广泛注意,正在成长为一颗期刊新星。其领军人物个个有著作、有论文,既精通医学业务,又精通编辑出版业务,大多在其编辑生涯中编辑处理过七八千篇论文,也自己出版著作、发表过数十篇论文。其中,本书袁天峰主编既曾从事报纸编辑,又长期从事学术期刊编辑,是既能办报,又能办刊的一位优秀编辑。因此,由这样一支有理论休养,又有丰富写作实践的团队撰写而成的这部《医学论文写作概要》,是可信赖的。 英国剑桥大学的著名编辑潘廷( Pantin )曾说过:“现在每一所大学的责任是要了解青年人在清楚地、简洁地,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方面,是否得到了比以往更好的训练”。美国学者巴拉斯( Brice )也提醒我们:“青年科学工作者应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尽早知道,假如他们写作水平高,就可能成为较优秀的学生和科学家”。我想,要想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仅仅通过演说、辩论、讨论、讲述等口头交流是远远不够的,除非你的工作是和机器打交道,否则,你担负的组织工作越多,写作就会成为你完成缜密思考、形成系统思想的最重要的途径。这是被无数人文大家或者科学家的成长所证实的。这部书正是引导你如何掌握写作要领,尽早成为优秀医学家的一个向导。 西北大学编辑出版与传播科学研究所所长 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二级教授岗编审、博士生导师 姚 远 2015-09-28 于西安
个人分类: 科技学位论文写作|5235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