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工匠精神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以身为梯,以梦为马——记中科院北斗卫星导航团队不忘初心、追求卓越的故事
kexueren07 2020-10-29 10:33
作为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密切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 2020 年 7 月 31 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步入了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工程勘测、资源调查、地震监测、气象探测、海洋勘测……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与北斗系统息息相连。 50 余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十几项世界第一、一系列前无古人的科学成就,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背后,是一群以梦为马、披星戴月、乘风破浪的北斗人, 10 年来,他们和时间赛跑,与自己比拼,全球首创的导航星座 ka 相控阵星间链路技术使北斗卫星互联互通,服务范围从区域向全球拓展;高精度时频“无缝”切换技术,解决了时频系统运行连续性难题,并为实现全球系统信号的高连续性奠定了基础;以龙芯、高效固放为代表的核心器部件自主可控,扭转了中国航天关键器部件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 中科院北斗卫星导航团队“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精神,不仅是激励其自身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开展科学实践的动力,也是一种宝贵的可传承科学文化。为大力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由上海市科技党委、上海市科协、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共青团上海市委联合主办的《星耀:夜空中最闪亮的“星”——共话“新时代北斗精神”》主题宣讲会今天下午 2 点至 4 点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 8 位中科院北斗导航卫星创新团队成员将为大家讲述团队十年铸星、梦圆苍穹的故事。 从没有路的地方蹚出来的泥泞道 中科院北斗卫星导航团队仅用 6 年时间就实现了美国用 20 年才完成的从 GPS II 到 GPS III 的跨越,而它的起点,从两张老照片的记录来看,近乎一穷二白:位于中山公园园区的测试现场里,一张 4 平米见方的联调桌上堆放着多台测试单机,连符合实验规矩都谈不上。尚未建好的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星间链路测试外场,没有厕所、没有桌子,工作人员连睡觉都只有硬木板。场区里唯一的一条泥泞道是车子和人蹚出来的,仿佛印证着鲁迅先生所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北斗三号卫星副总设计师沈学民穿着套鞋,拎着一双鞋子,趟过这片泥泞不堪的路。 与厂房窄小、设备有限、人员紧张等硬件薄弱相匹配的,是当时的卫星团队仅在 CAPS 时频技术方面有薄弱的预先研究基础,对于导航几乎还是门外汉,也没有高轨长寿命大卫星的研制经验。绝大多数成员的想法是:当自己老了的时候,能够把北斗做出来,做成和 GPS 相当,这辈子就算没有白活。而今天的北斗,用户测距误差这一导航核心指标经评估已超越了 GPS 。 创造奇迹的团队离不开灵魂人物和团队文化。卫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王丹把敢于创新、勇于担当,不仅照亮自己、更温暖团队中每个人的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林宝军比作“东方的启明星”;卫星结构与机构主管设计师解放称年逾古稀、迄今仍坚守在研制第一线的北斗三号卫星副总设计师沈学民为团队的“定海神针”;卫星姿轨控主管设计师李笑月感动于师兄陈勇为了在首发星上成功使用基于龙芯的星载计算机,把床架到了实验室里;卫星综测副主任设计师王亚宾记得卫星副总设计师刘迎春 2018 年飞行里程相当于绕地球 3 圈,国庆 3 天假期里为工作往返各地,她休息的时间仅 5 小时;更多北斗人忘不了 2017 年到 2018 年密集发射的 365 个日日夜夜里,从晨光微曦到夜幕迟重,厂房里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曾熄灭的灯光;星夜奋斗的科研人员从同伴“你们负责诗与远方,我负责你们一路坦途”的鼓劲中,从深夜的部队食堂里工作人员特地为他们加制的一锅热汤面中,感受到了值得一生铭记的默默支持…… 不忘初心而超越初心 北斗卫星总装技师许国平从一名守护卫星的保安,变身成为制造卫星的工匠的励志经历,也许可以看作这个团队不忘初心而又超越初心的一个缩影。 如今的许国平是北斗三号卫星机装“老大”,大家都称他为“队长”,单位里 1/3 的卫星总装都是由他带领完成的,他也是中国科学院首届“十佳科苑名匠”获得者。 鲜为外人所知的是, 2003 年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刚成立时,许国平的职务是一名保安。刚起步的小卫星中心,各种人员短缺,许国平毛遂自荐。当环境保障室主任问他为什么想要学习总装工艺时,许国平坚定的眼神透露了答案:他想要从守护卫星的人,变成制造卫星的人。 王丹曾经好奇为什么每次班前工作会,很多老总和主任设计师还没有问话,沈学民副总师就会问“队长”:“国平,你看怎么办?”带着这样的疑问,王丹在卫星厂房里待了几天,终于找到了答案。 在许国平这个“科苑名匠”身上,王丹看到,匠人坚持的不是手艺,而是态度。每天下班前,“队长”都会把机装小伙伴叫到一起,布置第二天的工作,而每天准备工作开始前,也会再重新嘱咐一遍,小到从哪个螺钉开始装、每个人员的站位、所需工装设备,大到每个环节、步骤和衔接,都要安排妥当。 卫星发射前需要拔下测试电缆,而这根电缆的接头在火箭整流罩内,需要专门的工装辅助才能把人送到里面拔下插头。这个工装就是许国平设计的,不仅如此,连电缆撤收时,人员的站位、口令、动作,许国平都设计得不差分毫。当时,队员们在上海已演练多次,但到了发射场,“队长”依旧不放心,坚持要在整流罩扣罩后、组合体转场前,再演练一次,理由是:“这是最接近发射塔上的操作环境了,现在不演练好,到了塔上工装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影响任务。” 有一次,为了保证任务按时完成,许国平虽然高烧 40 度,还是一刻不停地手工挫了好几个小时板子,直到卫星装好才回家。有时为了找到导电胶效能的最佳方案,他需要领着小伙们调几百次,直到获得“独门配方”。为了确保导热硅脂的涂抹特性,他不怕反复,涂完装、装完再拆、拍照留迹,然后重新再涂、再装、再拆、再拍。为了解决电磁屏蔽效果,他围着卫星找漏点、包铜箔,反复试验,熬过无数通宵。为了装一根电缆,许国平甚至要保持几小时弯腰 90 度的姿势,即便肌肉和骨头疼得要命,也坚决保持紧绷不碰到单机。 16 年来,无论是在卫星总装厂房、发射测试现场,还是在燃料加注间,抑或射前塔架操作口,只要“队长”在那里,大家就感到放心,“队长”在,卫星就安好。 正如王丹在不久前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承办的科苑梧桐大讲坛上所说:“对于北斗人来说,梦想一定是要付诸实现的。但人生最精彩的不光是梦想实现的瞬间,还有坚持梦想的沿途。曾经许队长心中小小的梦想,托举起今天 12 颗北斗星。他不仅放飞了自己的梦想,也将北斗星送入苍穹。生命原本就是梦想的一架梯子,……梦想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更是有一件事情在远远的地方提醒:我们还可以努力变得更好。”对于北斗人来说,过往梦圆的地方也是新征程的起点。 团结活泼,追求卓越 就工作岗位变迁的巨大而言,许国平也许是个特例,但在北斗逐梦的道路上,将个人梦想与国家的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追求突破、实现创新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几乎是北斗卫星团队成员的一个共性。 如今,这个平均年龄 31 岁的 81 人团队里,既有经验丰富、乐于奉献、让年轻人“高山仰止”的“ 50 后”,也有运筹帷幄又情怀温暖,是管理者、也是探索者、引领者的“ 60 后”,更有众多能理能文、能诗能乐的年轻一代科研人员。 一天下班后在朋友圈发出的微信文字里,自小弹钢琴的李笑月写道:“沉浸在绵长、隽永的旋律里,像是一位长者在低吟。看似简单的谱面,为了弹它,一首不那么长的曲子,不记得自己深吸了多少口气,又随着音乐一起呼吸换了多少口气。处理音色的力道,有时候真可谓是‘举重若轻’。想把一个音弹得够深沉够动人,即便它的标识是一个中强或者是弱的,却用了很大的力气,从心出发,经过身体,经过大臂,再到小臂,再到指尖,再控制触键,最后发出声音。所有的渐强减弱,声音的层次,情绪的变化,都让我认为这是一部非比寻常的作品。有时候,难的,不是放纵,而是克制;是雕琢,却又不造作。我吸的这口气,足够我游泳游好几米,跑步跑几十米,却只够弹几小节。难怪阿格里奇说,钢琴家是用全身来演奏的。”在她的文字里,你能感到这位工作紧张的卫星姿轨控主管设计师,内心深处是松弛活泼的,也是有力量的。这种活泼和力量,对于做好工作和弹好钢琴,意义是相似的。 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告诉记者,几乎从零起步完成了北斗三号 2 颗试验卫星和 10 颗组网卫星研制任务的中科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眼下正在研制 2 颗备份卫星。北斗仍在比肩全球一流卫星导航系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希望向世界展示和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精度和中国速度。为让北斗不仅成为中国的北斗,更成为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卓越是北斗团队不息的追求。
132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海霞︱差一点都不行
热度 2 张海霞 2020-8-2 10:37
这是上周五直播时候的真事,感触颇深,写下来共勉。 上周五晚上 8 点,我主持 iCANX Talks 直播顺利开场以后,演讲嘉宾开始精彩讲座,我这个主持人和大家一样开始坐在电脑前认真收看,这时候一个朋友给我发来微信祝贺: iCANX 真好!每期嘉宾都这么精彩。 谢谢支持啊,我也正盯着电脑看呢! 我看手机版呢,刚才试了电脑版打不来。 怎么可能呢?您在浏览器里直接登录网站主页就行了: Talks.ican-x.com 我试了几次了,就是打不开。 我正在看呢,肯定可以,您再试一下。 过了一会儿,看到朋友发来微信: 可以了,刚才我把网址敲错了: Talks - ican-x.com ,真是差一点都不行! 真是这样,差一点不都行!不仅仅是敲键盘的时候把“ . ”敲错成“ - ”不行,其他事也是这样,就拿我做的这个行业微电子来说吧,用来制造集成电路芯片的纯度都要到 12 个 9 (就是小数点后 12 个 9 ),就是制作太阳能电池的硅片要求低一些,纯度也要到 6 个 9 以上,这只是第一步需要的原材料,制成芯片后面还要经过上千道工序、每一步的容错率都是 0 ,这才能最后得到成品,一旦任何一个步骤或里面用的原材料出问题,那整个加工就废了,世界上最牛的半导体加工厂台积电去年就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台南的某个场,一个月的流片都废了,问题出在哪里呢?经过仔细盘查,查出来问题出在其中某一道光刻工序用的光刻胶上,那个光刻胶供应商改动了其中某一个化学元素的配比,改动比例很小,以至于在出场检查的时候都没有发现质量问题,但是就是这个微乎其微的变动导致了一个月的产能全部作废!这是多么大的损失啊!真的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细想起来,不仅仅是微电子、航空航天这些高科技领域如此,其他领域和行业也是一样,要想做好都需要有这种“差一点都不行”的追求极致的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家让我们敬佩的工匠精神,这对于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来说是存在较大难度的: 首先,说出来就很难,因为你说“差一点都不行”的时候,周围到处都是 “差不多就行”“难得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就得了”“何必那么较真”这一类的话来开导你或者挤兑你,让你觉得你才是这个和谐社会里的麻烦制造者而不是那个把工作做得“差一点”的人; 其次,做起来更困难,“差一点”容易,可是把这一“点”补上可真的不容易,因为“这一点”往往是其中最难的那个点,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和体力,更多的是百思不得其解和找不到解决方案的苦恼和折磨,可能搞了很久也不一定能解决,这时候就更难坚持下去,因为很多人都在你耳边重复上面的话,而且过得比你潇洒和明白,仿佛就你傻,到底要不要继续傻下去呢?这真的是个问题,当然答案也很简单:我们很多人都选择不再继续傻下去,还有一个很好的托词: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 所以,“差一点都不行”,好说,但是不好真的落实到行动中,这是对自己极大的身心考验,有时候甚至是折磨。但是我还是希望在工作中能多坚持一下“差一点都不行”的完美主义者精神,谁让我是处女座呢!不停地折磨自己那是自愿,继续吧。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5680 次阅读|2 个评论
侠客行︱心平气和看世界之日本的工匠精神与创新教育(附音频)
热度 2 张海霞 2020-2-2 09:38
侠客行 ︱ 心平气和看世界之 日本的工匠精神与创新教育 张海霞 2020-01-31 【题记】最近疫情危机,困在家里度日如年,今天凌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疫情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真的是让中国人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很多国外的朋友来信关切问候,令人泪目。索性有时间就来跟大家讲讲我在世界上走过的国家和地区的所见所闻以及受到的启发吧,之前写过几篇《心平气和看世界》,再次总结归拢一下,这次以讲故事的形式跟大家发音频。相关的文字资料也配发一下,大家有时间就看看,因为这个世界存在的历史很长,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很值得大家心平气和地去了解,只有了解才会有理解和尊重,也才有机会走出自己的思维和文化局限,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首先从离我们的东邻日本开始。 心平气和看世界之日本的工匠精神与创新教育.m4a 日本畅销书《东北大学江刺研究室最强的秘密》中介绍的江刺教授,不仅身体力行地教会我们如何开展科研、探索未知,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地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做一个竭尽全力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有一定贡献的人,做一个无怨无悔无私地帮助别人的人,做一个心底善良纯洁高尚的人! 见证和书写历史的人: Masayoshi Esashi 江刺正喜教授 2017 年 12 月 5 日 张海霞 这次来日本,我第一个务必要来拜访的就是东北大学的 Esashi 教授,从 2002 年第一次来仙台见江刺先生,我已经具体记不得这是第几次来仙台了,因为后面我们一起合作举办 iCAN 比赛,合作办 IEEE NEMS 国际会议还有其他国际会议,来往非常密切,无论在哪里见到都像一家人一样亲切, 11 月 24-26 日在北京的 iCAN 总决赛正好与先生的其他安排冲突他没能来现场,我这次正好把给他的十周年纪念奖和礼物带来。正好也是来现场参观一下 Esashi 先生退休以后的新工坊:位于山上的东北大学西泽润一纪念馆,这可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名人纪念馆, Esashi 先生退休以后带着一个精兵强将的团队把这里建成了一个全新 1800 平米设备俱全的 MEMS-CMOS 加工服务中心,他们服务的 MEMS 公司已经达到了 200 多个!这还不算什么, Esashi 先生更是带着我看了他在二楼捐赠的一个半导体和 MEMS 的博物馆,让我真正见识了半导体和微机电系统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科技发展真迹! 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真空电子管,这个我上课用了很多次的例子,没想到在这里看到了 N 种真空电子管的实物,那些烧毁的大大小小的真空电子管就是当然二战的主力电子元器件和第一台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啊!也正是这样的电子管促成了集成电路的发明!忍不住就向 Esashi 先生讨要了一个样品,下次上课做教具用。当然还有 Sony 最早的收音机实物! 再下面一件宝物拿简直就是无价的文物!日本第一本诺贝尔奖获得者 William Shockley 教授的原版著作《 Electrons and Holes inSemiconductors 》,竟然是肖克利本人寄给西泽润一先生的!因为这本书 1950 年出版的时候美国对日本禁运,日本学者买不到这本书,于是西泽先生的导师 Watanobe 教授给作者 Shockley 博士写了封信,于是 1951 年 3 月 19 日 Shockley 博士就亲自给日本学者寄来了此书,促成了日本学者在半导体领域的突飞猛进时的发展,首先看到这本书的学生西泽润一 (Jun-ichi Nishizawa) 于 50 年代致力于半导体技术的研究,做出了第一块日本的集成电路以及其他卓越的成绩,成为日本半导体技术创始人之一和国际学术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号称日本的爱迪生,获得过多项日本学术和贡献最高奖,如日本学士院奖、文化勋章和一等瑞宝勋章。由于他在半导体和电子信息领域的卓越贡献, 2000 年国际电气学会(美国)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国际学术奖 “IEEE Jun-ichi NishizawaMedal” 。此外,西泽润一教授还是教育家,曾任日本东北大学校长 8 年、日本工程院院长、东京首都大学校长,撰写了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专著十几部, 2007 年 1 月西泽润一教授将就任国际科学技术与工程学术联合会的主席。这一万里寄书的轶事也成了科学史上的一段 “ 科学超越政治 ” 的佳话 ! Masayoshi Esashi 江刺正喜教授做为西泽先生的学生,后来也在 1976 年在他的学术论文发表的抽样本上得到了 Shockley 教授的亲笔签名, 1985 年他在东北大学做助理教授时出版了《半导体集成电路的设计基础》,西泽先生还亲自为他背书做主编,之后他开始在最新兴起的微机电系统 MEMS 领域开拓,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科学家,他不仅仅是开发了很多工艺、设备,更是密切地企业合作,把很多研究成果都推上了市场,这里展示的就是他和他的日本同行们研究已经用在东京地铁、北京奥运会上的各种 MEMS 产品 …… 看着 Esashi 先生如数家珍般的讲解这些珍贵的展品,而没有一件提及他或者西泽先生或者其他同事据此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尽管他们都获得了无数的荣誉),看到他脸上洋溢的那种纯真自然的快乐,真的是为他感到高兴也感到无比幸福:一生坚持做自己喜爱的科研事业而且不断地开拓新领域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从 2010 年开始,他又非常地支持青年学生参加 iCAN ,每年都在现场与学生亲切交流,他热爱新技术,不断地探索,每天都在积极地学习、工作,这样的科学家谁不敬佩啊!连上天也都被感动了!他中午吃饭的时候跟我说: “ Alice ,我现在医院里可有名啦,你看看这是我的检查记录,三个月我就完全康复了,现在我只用每三个月去检查一次,不用吃药!医生都认为我是医院里的奇迹! ” 亲爱的 Esashi 先生,您真好!这也是我一直关心但是不敢问的问题,因为他几年前被查出得了癌症,住院做手术,我们真的都好担心他,这样一位数十年如一日超时工作的科学家,我们真的怕他身体不能恢复,可是没想到他现在恢复得这么好,而且这么快!真好!我立即拍了照片,发到群里,不到一个小时,收到了将近一百个世界各地学者的问候,有他带过的学生、访问学者还有来访问过的他的人,还有很多同行都送来祝福,还有一位日本学者发来了江刺老师在日本的畅销书《东北大学江刺研究室最强的秘密》! 真棒,江刺老师,历史的见证者和书写者,祝福您,续写辉煌! 很荣幸认识您 , Esashi 教授,您不仅身体力行地教会我们如何开展科研、探索未知,更重要的是您以身作则地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做一个竭尽全力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有一定贡献的人,做一个无怨无悔无私地帮助别人的人,做一个心底善良纯洁高尚的人!我想这就是我做 iCAN 的动力,希望能够继续在您的引导和帮助下做一个这样的人,不遗余力地努力引导和传播这样的精神让更多的青年人也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您, Esashi 教授!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4237 次阅读|3 个评论
工匠与学者的分离是中国从古自今最大的问题。-邹晓辉
geneculture 2019-6-27 12:12
工匠与学者的分离是中国从古自今最大的问题。-邹晓辉(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此,最近在写一本书《工匠与学者:欧洲与中国及其他各洲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397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的茅台故事
热度 2 taoxue1990 2019-4-21 07:12
壹 先说说 茅台镇和茅台酒 :茅台想必没有人不知道,我们常说的茅台酒是指在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生产的茅台酒,在 1975 年的一次全国会议上时任国家副总理王震宣布:茅台酒是中国的国酒,茅台是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法国科涅克白兰地和英国苏格兰威士忌),是最著名的酱香型白酒。茅台的发展历史很悠久,茅台二字源于一个历史记载,早年间,赤水河岸边有一个小地方长满了马桑树,而这个地方又处在两山之间,因此这个地方被叫做马桑湾,后来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冒泉水的井,人们将它保护起来,筑成了一个四方形的水井,因而这个小地方改名为四方井。后来到宋代之后,这个地方落寞,四方井上长满了草,于是人们开始把这个地方当做祭祀的舞台,而这个小地方又改名为茅台,寓意为长满了茅草的台子。从此茅台被载入了历史的记忆。 茅台镇是一个小镇,但是我想它可能是中国最有钱的镇,千亿的茅台不仅造就了这个小镇,还带动了近三万人的就业,加上各种其他产业,如酿造酒的原料生产、茅台各地经销商等,茅台的价值也是很难估价的,不仅如此,茅台制酒还是代表着中国的一种工匠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当代中国人需要学习的。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极为复杂,不过大致可以总结微两类,从技术上看分为: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从流程上为下沙、上甄、出甄摊凉、加曲、发酵(收堆发酵和入窖发酵)、二次投料、取酒、储存、勾兑、再储存。一瓶真正的茅台酒从原料到成酒至少 需要 经历 5 年左右的时间。茅台酒产自茅台镇,所属茅台集团,茅台集团主要指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技术开发公司、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包含了茅台酒和茅台系列酒(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汉酱、习酒等)。茅台酒的种类很多,自从 18 年茅台集团新上任的掌舵人李保芳上任后,开始大刀阔斧,整顿了茅台系列酒,将系列酒数量缩减了很多,加上不断地推动茅台的国家化,茅台股价大涨,目前已经进入千亿俱乐部,这又使茅台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茅台酒是一个奇迹,茅台集团是一个很多人挤破头都想进去的,一直以来茅台也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一种文化,与其说茅台是酒,还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因为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酒。 在 2018 年 5 月 5 日我从北京回到遵义看我的女朋友,想着我女朋友平时上班辛苦,没有机会出去,于是 周末想着出去溜达一圈,在考虑了几个地方后,由于我们都是贵州人,但都没有去过茅台镇,于是我们达成了一致的想法,前往生产茅台酒的茅台镇去参观,去亲自感受一下茅台酒的魅力和茅台酒制造的工匠精神。那会遵义的天气属于有点热的时候,尤其是茅台镇镇上燥热难耐,不过晚上就好多了很多,伴随着赤水河的流淌,一阵阵茅台酒香飘散在茅台镇的上空,居住在这个地方的生活好不惬意。在没有去过茅台之前,我与茅台已有几次接触,记得在大学本科的时候,我有个老乡加同班同学有一次聚餐,她带来了一瓶茅台酒,那是常见的五星或飞天这类经典的茅台酒,这是我第一次喝茅台酒,和以前喝的酒真的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至今已经过去差不多八年了,还依稀记得第一口茅台酒给我印象:不刺喉咙、第二天起来不会觉得不舒服。我想这其中最大的原因与茅台酒的制作工艺有关,酿造时间长,储存时间久,只有这样才得以在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将酒中的刺激性物质降低,这也可能是正是茅台受人追捧的原因。下面几张照片是当时在茅台镇拍摄。 贰 说说 茅台学院 :茅台学院( Moutai Institute )位于贵州省仁怀市,学院的办学理念是:立足茅台,服务酒业,报效国家,走向世界。茅台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围绕酿酒产业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非盈利性本科高校。在 2013 年茅台集团提出创办茅台学院到 2017 年正式挂牌成立历经六年之久,虽然有强大的茅台集团作为后盾,但茅台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艰辛,其实世界上做任何事都不容易,而正是这种不容易才让我们有了动力和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决心。茅台学院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目前已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茅台学院主要包括:酿酒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市场营销、自动化、电子商务、酒店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 9 个专业,拟申请增设白酒酿造工程、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物流管理和旅游管理 5 个本科专业。目前招了两届学生,第一届 600 人(全为贵州省籍学生),第二届 1200 人( 960 人为贵州籍,其他省份 240 人,主要来自重庆、四川、云南、湖南、山东等省份)。茅台学院引进了很多院士、教授等专业领域内的大师们,其中包括梅宏院士、尹伟伦院士、陈坚院士等,在茅台学院首任院长封孝伦院长的带领下,茅台学院正在朝着稳步前进的方向发展,旨在打造好中国第一个以酒为特色的本科院校,致力于酒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努力打造与“茅台 ” 品牌相契合的“行业一流、世界知名 ” 的应用型大学,茅台学院的全职教师大多是年轻的教师,他们干劲十足,精力充沛,在外聘教授的指导下,这些青年教师必将能带领学校闯出一片新天地,为学校的宏伟目标奋斗。相比其他高校,茅台学院的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学生住宿环境好(四人间、两个卫生间、洗衣机)、教师待遇好(博士年薪在 20 万以上、硕士在 15 左右)、学校氛围好、活动丰富、学生实习机会好、培养目标明确,缺点可能就是在一个小城里面,对学生的发展可能不利,但是学校都想到了这些问题,学校与外校外企开展了很多合作机会,茅台的学子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锻炼自己,专业设置合理,紧扣茅台发展的方向,致力于酒业的发展,相信茅台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好的。关于我的茅台学院故事,有一次看到茅台学院的招聘信息,被它优厚的待遇所吸引,随即上官网查看了相关信息,以及查看了想要去的系的各方面信息,看到师兄的师兄毕业了在这里面工作,他作为一个外省人来到茅台学院这个相对偏僻的地方工作,除了茅台的高薪吸引外,更多应该是对于这种新的极具特色的学校所吸引,新的大学,新的起点,他相信他肯定可以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找到自己的价值,为茅台学院的发展尽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作为一个贵州人,我时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来自相对落后 地区 的学生,在毕业后我们的去向究竟应该怎么选择,贵州的发展需要人才,尤其是需要高层次人才,而很多我们贵州省走出去的学子学成后大多都留在了其他省份或国外(尤其是省市县的高考状元们),我身边不乏这样的优秀人,我始终想的是我们应该也是有必要在奉献家乡和个人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外面的机会虽多,但贵州是我们的家乡,是养育我们的地方,只有我们更多的实际行动来支持家乡,家乡才会不断的发展,才会不断革新,因为大部分留在外面的贵州优秀人才很少对家乡有所报答,的确人都是相对自私的,基本上都会朝着利于自己发展的路走,这没错,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我们身上的责任。很多时候别人问我博士毕业了去哪里发展,我一般只回答两个字:回家。别人有时候会很诧异,好不容易从小山沟走出来,为什么要回去,因为我坚信家乡的发展,我坚信只有我们这一代回去才是以看得到的实际行动支持家乡的发展,我不确定自己在将来能为贵州做什么贡献,但我会尽力做一个上进的人,自己不留下来,还指望外省高层次人才来,不现实,现在贵州在人才引进方面开始加大力度,相信贵州发展会越来越好。贵州目前的发展很有希望,贵州是很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有青山有绿水、有万亩茶园、有天然氧吧等优良的生态环境,这在中国当下是一种价值连城的财富,是一种很多省份极为羡慕的资源。据了解茅台学院首任校长和我来自贵州同一个县,他是我们当地比较知名的在外乡友,在进入茅台之前,他是贵州大学的常务副校长,还记得他的中学母校举办校庆的时候他作为主要的校友出席了活动,可以看得出他对家乡的爱,而如今茅台学院对他来说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相信有这样一位大师的领航,茅台学院的未来会更好,茅台的未来也会越来越好。以下是关于茅台学院的一些照片,转自网络: 遇见,茅台 想念家乡 2019年4月20日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美国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
3787 次阅读|3 个评论
谈谈工匠精神
热度 10 武际可 2017-11-27 06:26
谈谈工匠精神 当下,人们经常谈论工匠精神。一般人理解工匠精神是对工作认真负责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其实要从更宽广的意义上理解工匠精神需要从科学技术史的角度来认识。 在十七到十九世纪这二、三百年中,工匠精神曾经在人类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成为推动人类历史向前一个方面的主力。 人们说, 近代科学是古希腊的思辨哲学与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学者的实验与观察精神相结合的产物;而近代技术则是近代科学与欧洲的工匠精神相结合的升华。 上面前半句话,一般比较熟悉科学发展史的都是容易理解的,而后半句话我们需要在这里多说几句。 首先,我们来看几位典型工匠的业绩。 值得提的第一位,应当是英国木匠的儿子自己也是木匠出身的工匠约翰 · 哈里森( John Harrison ,1693—1776 )。 1707 年,英国的海军舰队中发生了一次惨祸,损失巨大,原因是船舶位置确定出了差错。1714年,英国国会悬赏二万英镑:谁要是能够找到在海中精确测定经度的方法,他就可以得到这笔奖金,条件是在到达西印度的6个星期的航行后,误差不得大于30英里。实际上,当时天文观测的仪器已经可以十分精确地测定天上星球的位置了,对于船舶所在地的纬度,可以直接由观测星球得到。对于所在地的经度,由于星球在天上随时间在均匀地移动只靠观测星球还不能确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著名的学者和天文学家都卷入其中。问题归结于能否制造一架精确的可以携带的钟,航行中把通过天文观测获得的当地的时间与出发地的时间做对比就可以得到准确的经度。这种钟称为天文钟。在此之前,虽然已经有了惠更斯发明的摆钟,那已经是惠更斯的力学知识与原理设计,与委托制作的匠人相结合的产物,但它还不能适应航行中的颠簸条件。约翰·哈里逊(John Harrison,1693-1776)于1735年创制的天文钟。经过航行试验,误差为 3° 。后来,经过反复改进,他的第四型天文钟于1761年,在到牙麦加的9个星期航行中,时间误差仅有5秒,这相当于测位置时的经度误差不超过2'。后来在1762到1764年的两次试航中都完全满足了悬赏的要求。但是议会只给了他一半的奖金。说是另一半要在船队有了关于精确度的新的证明之后才授予。哈里逊后来的岁月一直为此而烦恼,一直到1773年才迟迟得到另一半。哈里逊的先后4只航海用天文钟现在还陈列在伦敦的航海博物馆内。 哈里逊自己是木工,而且靠自学精通数学与钟表制做。在1713-1726年之间,他就制做了许多相当精确的钟表,这些钟表已经有补偿温度变化引起误差的功能。 从此钟表可以造得更轻巧,可以适应颠簸环境下工作和可以随身携带的怀表与手表的出现。紧跟着,产生了航海、教堂、家庭摆设、个人佩戴等广泛的市场需求。 钟表的发展和改进可以说揭开了现代技术的序幕,它的影响是深远的。由于对它大量需求,需要加工大量的钟表另配件,于是刺激产生了现代机床与现代金属加工技术。 另一方面,钟表的发展又为欧洲的现代技术发展培训了人才。蒸汽机的发明者英国人瓦特(1736-1819),纺织机的发明者英国人阿克赖特(1732-1792),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的发明者美国人富尔顿(1765-1815),蒸汽机车的发明者英国人斯梯文森(1781-1848)等,他们青少年时代都曾经当过修表学徒或制做匠,他们可以通过钟表学习机械传动和有关的力学知识,注意他们都是一批工匠,他们都没有读大学的经历,因为在他们那个时候大学的工科还没有产生,修表几乎是获得与工程有关的知识唯一最好的途径,或者需要向有关的力学专家请教,这就是科学与工匠的真正结合。 我国清代的经学大师阮元(1764-1849)曾经在他写的《自鸣钟说》一文中说:“西洋之制器也,其精者曰重学(即今翻译的力学),重学者以重轻为学术,凡奇器皆出乎此。”“而作重学以为用也,曰轮、曰螺。是以自鸣钟之理则重学也,其用则轮也螺也。”在19世纪初,阮元便看到力学对西方机械工业的重大作用,不能不说是超过常人见识的。所以可以说,现代钟表的出现是精确的力学科学知识与匠人精准的技艺相结合的产物。而钟表也是造成全世界普遍影响的第一种近代技术创新。 约翰·哈里森像 哈里森所制造的 H1 型航海钟 哈里森制造 H4 型航海钟 哈里森制造的 H5 型航海钟 第二位我们要介绍的匠人是瓦特 ( JamesWatt,1736 - 1819 )。 瓦特像 蒸汽机不是瓦特的发明,瓦特的贡献是对蒸汽机进行了一系列改进。 其中最重要的改进有两项,一项是发明了冷凝器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另一项是发明了离心调速器使蒸汽机速度可自由控制。在瓦特的改进之后蒸汽机才真正在工业上被普遍使用。 英国人瓦特的父亲作过木匠,由于父亲的影响,他从小熟悉一些机械知识与工具的使用。瓦特幼年时体弱多病,不能上学,由他母亲教他读书写字。 18 岁后他到伦敦一家钟表店当学徒,在业余时间还努力学习。 1756 年瓦特返回家乡苏格兰 , 打算自己开业制造机器。但是由于他当学徒的年限不够,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定,不能独立开业。于是他只好在格拉斯哥大学谋得一个修理与制做教学仪器的工作。 1763 年,格拉斯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委托瓦特修理纽可曼蒸汽机的模型,瓦特当时对蒸汽机所知不多,他便边学边修,并且对蒸汽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蒸汽机的模型很快就修好了,他从此与蒸汽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纽可曼的蒸汽机效率很低,耗费蒸汽太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瓦特对不同气压之下的水的沸腾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他发现水在大气压之下变为蒸汽时,体积扩大了 1800 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纽可曼的蒸汽机效率之所以低是由于在用水去冷却汽缸时,汽缸的温度变冷了,这样汽缸又要消耗过多的蒸汽去再加热。 瓦特的蒸汽机 1765 年 5 月瓦特提出了使蒸汽从汽缸排入另一容器的想法,这个容器后来被称为冷凝器。经过反复试验与改进,他的装有冷凝器的蒸汽机在 1769 年制成了,并在同年的 4 月 25 日 提出了专利。新的蒸汽机效率提高了很多。 调速器示意图 瓦特的另一项重要发明是在蒸汽机上安装了离心调速器,这大约是 1782 年前后的事情。这种调速器的构造是利用蒸汽机带动一根竖直的轴转动,这根轴的顶端有两根铰接的等长细杆,细杆另一端各有一个金属球。当蒸汽机转动过快时,竖轴也转动加快,两个金属小球在离心力作用下,由于转动快而升高,这时通过与小球连接的连杆便将蒸汽阀门关小,从而蒸汽机的转速也便可以降低。反之,若蒸汽机的转速过慢,则竖轴转动慢了,小球的位置也便下降,这时连杆便将阀门开大,从而使蒸汽机转速加快。离心调速器是一个基于力学原理的发明,他是蒸汽机所以能普及应用的关键 , 也是人类自动调节与自动控制的开始。由于人们能够自由地控制蒸汽机的速度,才使蒸汽机应用于纺织、火车、轮船、机械加工等行业,才使人类大量使用自然原动力成为可能,这才有产业革命的第二阶段。 离心调速器从 18 世纪一直到 19 世纪中叶都使用得很好。到了 19 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蒸汽机的速度提高了,就出现了调速器不稳定的情况。这个问题最早引起英国人 麦克斯韦( James Clerk Maxwell, 1831 - 1879 )在 1868 年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并得到了一个稳定性的条件;在 1876 年俄国人 维式涅格拉德斯基( Иван Алексеевич Вышнеградский , 1831 - 1895 )又研究了这个问题,得到了以包含物理参数的不等式表示的稳定性条件。这些工作是关于运动稳定性的最早的研究。 瓦特的改进蒸汽机的普及速度是很快的,到 1790 年老式的纽可曼蒸汽机已经看不见了,到 1790 年大约有 500 台蒸汽机在英国工作。经过了大约不到 100 年,到了 1868 年,仅仅在英国就有 75,000 台蒸汽机之多。 1805 年,在美国蒸汽机被装上了汽车作为动力。 1807 年,美国的富尔顿( Robert Fulton,1765 - 1815 )发明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 1825 年斯梯文森( George Stephenson, 1781 - 1848 )造成了可以在轨道上行驶的蒸汽机车。 1800 年英国的特里维希克( Richard Trevithik,1771 - 1833 )发明了高压蒸汽机。 1801 年美国人埃文思( Oliver Evens,1755? - 1819 )造出了真正合用的高压蒸汽机。 瓦特因为改进与提高蒸汽机效率的需要,研究了功率的单位。 1783 年,他对一匹健壮的马进行了实测,确定它在一秒钟内能将 150 磅 的重物提高约不到 4 英尺 。因此他把一马力规定为 550 英尺 磅。他是最早引进功率概念的人,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公制的功率单位称为瓦特(每秒钟一焦耳)。 应当说,瓦特改进蒸汽机的成功,除了他自己的勤奋之外,他幸运地遇到了热情赞助者也是重要条件。在格拉斯哥大学时,他结识了当时在大学当教授的布拉克( Joseph Black,1728 - 1799 )。布拉克是一位很有名的化学家与物理学家,在物理学上,他从 1764 年开始对热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最早发现了水在相变时,即当由冰化为水或由水化为汽时,要吸收大量的潜热,从而分清了温度与热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瓦特从他那里不仅得到了学识上的帮助,他的热力学知识与力学知识为瓦特改进蒸汽机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他借给瓦特一大笔钱,为瓦特的研究提供了经济支持。布拉克与瓦特的相遇正好又是一桩科学与匠人结合的典型,布拉克的热力学知识和瓦特的技艺相结合才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在瓦特的研究初具眉目时,瓦特又遇到了一位独具慧眼的商人波尔顿( MatthewBoulton,1789 -1864) 投资, 1775 年成立了波尔顿-瓦特公司专门生产蒸汽机,使得蒸汽机能够很快普及,这才有英国的后来影响世界产业革命。 第三位我们要介绍的是德国的工匠奥托( Nikolaus August Otto , 1832-1891 )。 奥托于1832年6月10日出生在德国霍兹豪森镇的一个工匠家庭里。他在襁褓时父亲就去世了。奥托读书时是一个出色的学生,但却在十六岁从中学辍学,一个时期时他在一个小镇上的一家杂货店工作,后来又成为一名推销员。从1861年到1864年,奥托陆续进行了多种内燃机制造技术的发明,并在德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取得了发明专利。1872年,为了扩大内燃机的生产,奥托又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迈进一步,继续与兰根合作,成立了德意志煤气内燃机股份有限公司,就任第一任经理。1877年8月4日,奥托取得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内燃机技术的专利权。同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奥托的四冲程循环内燃机获得了金奖。1891年1月26日于科隆去世。 奥托像 奥托发明出四冲程引擎还不到十五年的时间里,有两位发明家卡尔·本兹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各自都制造出实用而畅销的汽车,后来美国的福特也是利用内燃机制造汽车获得成功。从那时以来许多其它类型的引擎也用来驱动汽车。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制造出的数以亿万计的汽车中有百分之九十九是使用四冲程内燃机。柴油机使用的四冲程基本上与奥托冲程相似,但是输入燃料的间隔不同,它是一种有独到之处的内燃机,用来驱动许多卡车、公共汽车和轮船。一直到1939年喷气发动机问世前,所有的飞机都是用的内燃机。 提到内燃机的发明,也是经过了是百年的不断改进的历史。1670年,荷兰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惠更斯发明了采用火药在气缸内燃烧膨胀推动活塞做功的机械,即“内燃机”。用火药作燃料的火药发动机是现代内燃机原理的萌芽。 1801 年,法国化学家菲利普.勒本,采用煤干馏得到的煤气和氢气作燃料,制成了将煤气和氢气与空气混合后点燃产生膨胀力推动活塞的发动机,这项发明被誉为内燃机发展史上开拓性的一步。1862年,法国电器工程师莱诺创制成功了二冲程卧式内燃机。1862年法国科学家德罗夏在卡诺(法国)热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最后德国发明家奥托在1876年设计制成了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才得到很快的推广。这又是一段科学家和工匠连续传承相结合的历史。 最后我们需要介绍的是美国的两位工匠发明家莱特兄弟。 飞机的发明与发展是力学渐渐渗入技术的结果,是从盲目走向自觉的过程。 19 世纪末不少人都想制造飞机,当时滑翔机已有相当的进步,凡是致力于改进滑翔机的人,很自然的想法是在滑翔机上安装上动力。但是那时只有蒸汽机这种过重的发动机。 莱脱兄弟像 于是有一些人从事研究内燃机,如德国的利林塔尔与皮尔彻在 1896 年与 1899 年,先后在滑翔机上安装上内燃机进行试验。不幸他们二人先后都因为事故而牺牲。同时美国也有人进行类似的试验,结果也以失败而告终。 美国在俄亥俄州开自行车修理店的莱特兄弟为德国的利林塔尔的牺牲精神所鼓舞,决心试制飞机。他们首先从制造滑翔机开始,从1899年开始,逐渐改进。1899年,他们写信给斯密森研究院索取有关航空资料,他们研究前人的经验,其中包括达·芬奇、乔治·凯利、兰利教授、马克辛(机枪的发明者)、查纽特、帕森斯、托马斯·爱迪生、利林塔尔、阿代尔、等等的事迹与经验。1901年莱特兄弟(哥哥 Wilbur Wright,1867-1912,弟弟OrvilleWright,1871-1948)为了实验和改进机翼,建造了风洞,他们研究与比较了200种以上的机翼形状。到1902年秋,已经积累了上千次滑翔经验,掌握了飞行的理论与技术。 莱特兄弟试飞 最后,他们决心制造装有发动机与螺旋桨的飞机。经过艰苦的研究,终于制成了 4 缸 8 马力的内燃发动机,并且用枞木制造了螺旋桨。 1903 年 12 月 17 日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刺鬼山海岸( Kill Devil Hills beach ),对他们制成的“飞行者” 1 号进行了试飞。经过 4 次试飞,最好的成绩是在空中飞行 59 秒,飞行距离 259.7 米的记录。那次试飞,他们发了 50 封邀请信,结果只来了 5 个人,报界对此反映冷淡。到 1905 年,美国著名的科学普及杂志《科学的美国人》说这次试验只不过是一个骗局。可是,就在这一年,莱特兄弟的第三个改型飞机在 10 月 5 日那天,一次飞行了 38.6 千米,在空中持续飞行 38 分又 3 秒钟。 之后莱特兄弟以及世界上不少国家与个人进行了改进试验。 1904 年进行了“飞行者” 2 号试飞,总共飞行了 105 次,最长飞行记录是飞行了 5 分钟,距离为 4.4 公理。后来他们对飞机的操纵性能做了改进, 1906 年 6 月,制成了“飞行者” 3 号。经过 50 次试飞,在 10 月 5 日达到了持续飞行 38 分 3 秒、飞行距离 38.6 公理的记录。经过各种姿态的飞行试验,说明这架飞机已经具备实用性。 莱特发明的飞机虽然已经达到了实用阶段,但是要得到社会的承认与支持还经过了一段艰苦的努力。 莱特兄弟首先向美国陆军谈判,希望获得支持,但是陆军反应冷淡,说是要等到他们造出除驾驶员外能携带一名人员的条件下能够平飞时,才会考虑定购。后来他们又同英国人谈判也未有任何进展。在 1906 、 1907 这两年中,他们没有试验,而是转而改进发动机与螺旋桨。到 1907 年春,他们又制造了一架新飞机,由莱特兄长带到欧洲,商谈申报专利与生产问题,也没有得到什么结果。整个世界对他们数年的成功试飞没有什么反应。 1907 年 12 月 23 日,美国政府愿意提供 25000 美元的资金,招标制造一架能载两人、飞行速度每小时 64.4 公里、飞行距离 125 公里的飞机。为了说服美国官方, 1908 年 2 月莱特兄弟进行了一次飞行表演,美国战争部同意到场观看。同年 3 月莱特与战争部签订制造飞机的协议。 1908 年 8 月莱特弟弟在法国、 1908 年 9 月莱特兄长在美国进行了飞行表演。都相继取得了成功,这些成功的表演新闻界广为报导,这才使他们成为全世界注目的英雄。 莱特给斯密森学院的信 20 世纪产生的航空事业,可以说是力学科学的产儿。它自始至终是在力学研究成果的指导和哺育下发展和成长的。一般人以为,既然莱特兄弟是卖自行车的,所以他们只是凭借他们与自行车有关的机械学的知识制造飞机的。其实不然,他们的成功一直伴随着对力学,特别是空气动力学的深入钻研。以下略微说一说这方面的事实。 为了获得有关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知识,莱特兄弟向许多人写信求助。下面是莱特兄长 1899 年 6 月 14 日写给纽约斯密森学院的信,信中说: 亲爱的先生: 我必须谢谢你6月2日的来信,在其中你亲切地附上了一张选出的涉及航空的书目的单子。我还想感谢寄来的斯密森报告中的 # 903, 93 , 1134 与 1135等小册子。附上一美元的现钞,是打算预付你们寄给我兰利的《空气动力学中的实验》的。 忠实于你的 Wilbur Wright 从这封信里可以看出,莱特兄弟是很好学的。前面说过,兰利在当时至少是处于实验空气动力学的前沿。他们向他索要兰利的有关著作,并且进行了十分认真的实验。 莱特兄弟的风洞 纳特像 除了莱特兄弟好学,向一切从前的和当时的人学习以外,还应当特别提到的是有一位著名的工程师直接指导莱特的力学知识。这就是法裔工程师恰纳特(Octave Hanute,1832-1910),他与莱特兄弟的通信有数百封之多,大量谈及空气动力学问题。他是一位著名的铁路工程师,主持设计过复杂的铁路桥梁,采用新的材料进行施工。他对飞行一直保持浓厚的业余兴趣,而且他关于飞行的力学知识在19世纪80年代一直处于前缘。他与莱特兄弟一直保持通信,指导他们,并且亲自去过莱特兄弟的试验场地。在1886年8月于布法勒(Buffalo)他在美国第一次组织召开了关于航空研究可能性的讨论会。这也就是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第一个系列会议。之后他与他知道的任何有志于航空研究的人通信。1889年在多伦多又召开了AAAS 的会议,会上他正式将航空计划作为一个工程问题。在1893年他趁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之机,在芝加哥组织召开了一次国际航空会议。许多对航空有兴趣的著名人物出席了会议,其中有斯密森学院的秘书兰利、发明家爱迪生等。之后于1894年他出版了《飞行力学进展》,后来这本书成为这方面的一本经典著作。 所以美国人罗杰 劳纽斯(Roger D. Launius)说:“莱特兄弟教会了世界飞行,但是是谁教会了莱特兄弟去飞行的呢?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是一位出生于法国,在芝加哥长大的工程师――恰纳特。”所以我们又可以说,莱特兄飞行的成功,是近代空气动力学与工匠技艺相结合的成功。 我想,我们列举了上面四项重要发明:现代钟表、蒸汽机、内燃机和飞机,已经大致能够体味出科学和工匠精神结合产生对世界技术发展深刻影响的威力和引领世界现代技术潮流的风头,能够更具体地理解 近代技术是近代科学与欧洲的工匠精神相结合的升华 这一结论的深刻性了。这类例子我们可以还可以举许多,例如工匠毛兹利 (Henry Maudslay, 1771-1831 )1797年制造出全金属、刀具可以滑动的车床。工匠纳斯密希(James Nasmyth 1808-1890)于1839年发明大型蒸汽锤。这种汽锤能够分级调节锤锻力。这些都是工业化早期的重要发明,后来还有轮船 、火车、织布机、纺织机、缝纫机等等的重要发明,都是工匠的杰作。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工匠精神能够引领技术潮流,是有时代特点的。亦即在从 17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这段时期里出尽了风头。其原因是在于世界教育发展的特点。原来在 18 世纪末之前,世界上的大学教育并没有工科。工科教育是 18 世纪末从法国开始有并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普及的。那时大学的专业大致上分为哲学(一部分发展为后来的科学)、医学、法学和神学。大学哲学和医学培养出来的人,对于科学知识比较追求,而对技术却比较外行。因之,在已经积累了相当系统的科学知识,如何转化为技术,自然地落在一批对科学有追求兴趣的能工巧匠的肩上。我们所列举的这些发明家,一律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背景。美国的工科教育发展得很晚,直到十九世纪后半叶才有像样的工科教育,而且很不普及。所以像莱特兄弟那样的匠人,直到二十世纪初还是没有工科教育的背景。 进入二十世纪后,工科教育得到了普及,那些没有大学教育背景的匠人比起有工科教育背景的工程师对于近代技术来说,就相形见绌了。所以二十世纪后,谈到现代技术时总是和一串著名工程师的名字相连:如 法国著名结构工程师埃菲尔(Gustave Eiffel ,1832-1923)、被誉为英国汽车三位杰出工程师之一的兰彻斯特(FrederickW. Lanchester,1868-1946)发明喷气发动机的弗朗克 · 惠特尔(Sir Frank Whittle,1907-1996)、美国火箭与导弹的主要设计人布劳恩(Wernher vonBraun,1912-1977)、把加加林送上天的苏联总工程师 谢尔盖 · 科罗廖夫(1906-1066)、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制造者 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世界第一颗原子弹总工程师 罗伯特 · 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1904—1967) 等等等等。虽然工匠精神在二十世纪不能说不起作用,但是毕竟当年领潮流的风采已经风光不再了。 工匠精神能够得到充分发扬,有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就是市场经济充分发育和专利制度的完善。工匠们生活在社会底层,比起在象牙之塔内的学者更容易感觉和认识市场的需求,而完善的专利制度,也使他们能够捍卫自己的利益。事实是有发明的工匠们都申报过专利,也大多有为捍卫自己利益而诉讼的历史。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他们看起来是为自己的斤斤利益而奋斗,而客观上却为推动社会技术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武际可,力学史,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武际可,漫谈技术,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472-1077916.html Dava Sobel ,肖明波译, 经度——一个孤独的天才解决他所处时代最大难题的真实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个人分类: 科技史|17661 次阅读|11 个评论
科学研究的三种境界
热度 5 xin 2017-6-24 07:38
开始是粗线条的,只是为了表意,实现功能。例如,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和学位论文,中国八九十年代的伪劣产品。这是第一种境界,是入门,就如鲁莽的孩子,幼稚中透着希望。 后来是,精益求精,对细节进行不懈地推敲和追求,是为了表达用心,一种工匠精神。例如,一流学者发表的代表作,中国传统工艺品。现在,中国大多数主流商品都属于这个层次,否则,混不下去,成不了气候。这是第二种境界,被称作专业,严谨中透着用心。 最后,除了对细节的把握和设计,整体上的完美主义,更多地是为了表达一种气质和格调。就如西方宗教画卷,那是献给上帝的礼物,是对自然之美的终极表达。例如,乔布斯时代的苹果产品,还有艺术大师或科学天才的终极作品。这是第三种境界,是天才倾心之作,可遇不可求。 其实,做人做事,写论文做研究,何尝不是。不知您的研究,已经做到哪个境界?
2846 次阅读|18 个评论
步长制药传承千年古方 用工匠精神造稳心颗粒救亿万人
francy 2017-4-16 13:54
首页 药品频道 产业视野 正文 步长制药传承千年古方 用工匠精神造稳心颗粒救亿万人 2017-04-12 17:59   来源: 山东步长制药   !-- 我有话说 -- 2017-04-12 17:59:02 来源: 山东步长制药 作者: 责任编辑:张梦凡 !--enpproperty 241910532017-04-12 17:59:02.0步长制药传承千年古方 用工匠精神造稳心颗粒救亿万人室性早搏,房性早搏,Brugada,中医科学院,钠通道278220产业视野/nodesearchname/enpproperty--    光明网讯 最近,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现代中药“稳心颗粒”刚刚完成了销售4亿盒的最新记录。此药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用于治疗的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胸闷胸痛;室性早搏,房性早搏见证候者。“稳心颗粒”获得如此大市场,背后包函着步长制药人的专注和为患者服务的社会责任心。本文从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步长人的故事。 一、千年古方传承的中华精华医药愧宝 据了解,“稳心颗粒”的组方,是传承自被称为医圣的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炙甘草汤”的组方思想: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在1987年,它被列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课题,经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以周玉萍教授为核心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最终确定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五味中药组成。 步长制药以关注心脑健康为中心,在“稳心颗粒”的研制过程,科研人员的工匠精神让产品获得了申请上市资质(1995年获生产批号,正式上市国药准字Z10950026);还先后获得了一大批奖项并被在国家医保目录中。包括: 1991年列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 1992年荣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奖” ; 1998年列入《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目录》; 2009年再次列入《国家医疗保险药物目录》; 2010年首次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再次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3年再次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2014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5年获得最具成长价值产品金叶奖。 二、 遵循现代制药循证证据规制做精品 步长制药自“稳心颗粒”在1995年获生产批号,正式生产上市以后,一直按照现代制药循证证据规制、努力打造精品药。尤其是将临床用药和科研结合,展开大量的“稳心颗粒”学术研究工作。 经过检索,截止2017年4月止,在中国最大的数字专业期刊《知网》检索“稳心颗粒”相关的科研论文已经有3261篇:其中刊登在核心期刊上的有440篇。这些论文中使用“稳心颗粒”治疗的疾病包括: 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冠心病、房颤、心力衰竭等。这些研究论文告诉我们,临床上服用“稳心颗粒”治疗上述心脏疾病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 除此以外,也有部分研究论文证实:临床上服用“稳心颗粒”可以与美托洛尔、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西药联合应用。 2012年“稳心颗粒”完成的循证医学研究在中国医药行业备受认可,这项工作包括如下8个内容: 第一、按国际标准(国际研究注册号:ChiCRT-TRC-12002159)严格执行进行 第二、由著名医学专家和权威机构负责:组长单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高润霖院士、张澍教授为项目顾问,阜外医院华伟教授、上海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为临床研究总负责人; 第三、采用现代临床试验的多研究中心模式:共挑选全国60余家临床药理基地或三甲龙头综合医院加入项目研究; 第四、完成有效病例数达到循证医学研究最大样本规模:共完成了2400例患者有效临床数据; 第五、选择最严谨标准病例:频发早搏,次数>8640次/24小时或6次/分钟; 第六、所用研究方法规范科学:包括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组; 第七、委托权威机构第三方做统计分析结果: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生物统计部; 第八、第三方独立专业监查机构进行监查。 通过这项循证医学研究证实: “稳心颗粒”能明显减少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的发生,有效率分别为83% 和83.6%; “稳心颗粒”明显改善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患者的心悸,胸闷,失眠,乏力等症状;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时,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 “稳心颗粒”是预防和治疗心脏早搏患者临床的首选药物。 经国内外专家的共同努力,2012年以来“稳心颗粒”在国际期刊上也已经发表了多篇有关于治疗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研究论文,包括: 1、稳心颗粒可抑制心房选择性钠通道电流,能有效抑制房颤(Alexander Burashnikov, Dan Hu,Charles Antzelevitch, et al. Atrial-selective inhibition of sodium-channel current by Wenxin Keli is effective in suppressing atrial fibrillation. Heart Rhythm,2012,9(1):125-131.) 2、稳心颗粒通过选择性阻滞晚钠电流有效抑制室性心律失常(XIAOLIN XUE, DONGLIN GUO, GAN-XIN YAN , et al .Wenxin Keli Suppresses Ventricular Triggered Arrhythmias via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Late Sodium Current. PACE,2013,36(6):732-740.) 3、稳心颗粒在心脏浦肯野细胞中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及潜在机制(Jian-Wen Hou, MD, Wei Li et al.Antiarrhythmic effect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of WenXin KeLi in cardiac Purkinje cells Heart Rhythm, 2016 (1):1547-5271.) 4、稳心颗粒和奎尼丁对实验性Brugada综合征模型诱发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Yoshino Minoura, Dan Hu,Charles Antzelevitch, et al. Effect of Wenxin Keli and quinidine to suppress arrhythmogenesis in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Brugada syndrome. Heart Rhythm,2013,10(7):1054-1062.) 5、稳心颗粒心房选择性钠通道阻滞作用的机制:实验与理论分析 (Dan Hu , Hector Barajas-Martínez , Alexander Burashnikov, et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atrial-selective block of sodium channels by Wenxin Keli: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7 (2016) 326–334.) 三、心脏科临床医生评价“稳心颗粒” 近几年,步长制药生产的“稳心颗粒”获得了心脏科临床医生高度认可并写进了多个医学组织《共识》中,包括: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2017年1月,《中华医学(英文版)》杂志刊发了这个由“中国心律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心律专家组”共同起草完成的《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共识》总结了“稳心颗粒”近30年来临床应用的成果与经验,及国内外基础研究的结果与进展。 主要包括了稳心颗粒的发展史、组方特点、药效学与毒理学、作用机制、适应症及临床应用、用药方法、不良反应及处理、注意事项。 这是心律失常领域的首个中药专家共识。 《J波综合征专家上海共识:概念与认知的更新》 2015年,“Hearth Rythmn杂志”发表了由亚太心律协会(APHRS)/欧洲心律协会(EHRA)/美国心律协会(HRS)/拉美心脏起搏和心电生理协会(SOLAECE)共同起草完成的《J波综合征专家上海共识:概念与认知的更新》。 《共识》提出“稳心颗粒”可抑制Ito,与低浓度的奎尼丁联合应用,在Br实验模型中可抑制多形性VT发作,提示稳心颗粒有治疗J波综合征的作用。 《心房颤动: 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 2015年,《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第29卷第5期刊发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起草完成的《心房颤动: 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 《共识》证实稳心颗粒对维持窦律有一定效果,同时,也可与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于房颤患者的维持窦律治疗。 据介绍,过去30年来,“稳心颗粒”为数以千万计的中外患者减轻心脏疾患带去了福音,展示了步长制药一直在传承千年古方、专注心脏药研制方面的工匠精神,我们相信,稳心“稳心颗粒”一定能够为全球亿万心脏疾患病人带去更好生活的新希望 。(素材提供:步长一部,编辑改写:沈阳)   【相关新闻】    专家专栏-赵 超 http://yp.gmw.cn/2017-04/12/content_24191053.htm
个人分类: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6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匠精神可能是日本制造步下神坛的重要原因
热度 5 jiangming800403 2016-10-8 15:34
lianghongze 2016-10-712:35 不认同博主的定论。举个例子,我有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概1984年)产的SharpEL-514计算器,算是老古董了。非常好用,从没出过任何问题。连按键上的数字、字母、符号都清晰可见。相反,现在我们用的国产计算器,有几个可以用上几年的?给学生用的几乎年年换新的。 博主回复(2016-10-808:56) : 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可能是日本制造步下神坛的一个重要原因 photonphonon 2016-10-712:22 请问哪国制造现在情况很好? 博主回复(2016-10-815:32) : 相信日本制造现在已经是一种情怀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4346 次阅读|15 个评论
我们为什么要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热度 2 blacksun1980 2016-4-18 16:47
我们为什么要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保持实验室整洁是一个高逼格的事情,尤其是如果你能坚持很多年,那就是叹为观止的行为艺术。 但,往往误解为多事,装逼之类的品格,这也是平庸和杰出的区别。 在一个脏乱和复杂如迷宫的实验室,最长听见的抱怨是:谁拿走我的镊子,我的样品没有了,操,酒精用完了也不说。所产生的后果就是类似于破窗理论,越他妈乱就越乱!个人只顾自己试验,不管别人的辛苦。这样的环境下,做实验的心情只是尽快做完自己的事和及早离开罢了! 同样,这样的实验室是没有感情的,冷血动物,因为你可曾为它留下一滴汗水,可曾将一丝感情投入到它身上?回报你的是,读完书拿了学位,但你只是完成了一篇论文而已,你还差的远,今天缺失的性格培养总有一天你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来获得。 当然,敢这么喷,因为我自己可以做到。 刚开始接触电镜,我可以说屁都不懂,胆大妄为,没有任何规矩,也不在乎任何规矩。曾经对日本助教当面说:你不要管我怎么做,我反正做出来就好。这种性格带来的帮你的人渐渐不愿意帮你,个别结果的优秀永远代替不了系统知识的确实,简单说:偶然永远战胜不了习惯的力量。偶有突破,但上限已经定了。这也是日本助教可以不断做出优秀工作,而我只能呵呵的原因。 当我意识到我的错误,知道优秀的习惯是养成的时候,我开始有了自己的工具箱,我习惯于不管别人,我把我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时候,实验开始顺利了。由于每次都仔细记录实验条件,参数,善于总结,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没有做不出来的金属,内心喜悦,觉得天下无敌。直到一个朋友善意的批评:你只是会做做的多而已、 又开始自我认识,多看了很多书,尤其注意细节,也开始重要的问题问自己为什么?到了现在,还是觉得是个小学生。不懂之事太多。然后看到很多文章,介绍成功的一个经验,认真,整洁。尤其看了一些德国传统工匠他们的工具箱,一丝不苟。瑞士的钟表匠,一丝不苟。这也就是为什么,别人的产品有高附加值,中国的产品没有,因为从一开始就存在糊弄和欺骗,连自己都欺骗。一丝不挂! 细节的缺失决定了所有事情完成的上限。也注定无法成功。 我们还差的很远。这已经和实验室整洁无关了。 今天的实验室很乱,我也开骂了,但也是仅限于对事不对人。但逼格上去就很难下来了,我很不愿意和你们共事,这是尊重别人劳动和尊重自己的差别。 这样一群人在做金属,估计也很难做好吧。 和这样一群人一起工作,也许我也很难做好吧。 赵峰 0418
个人分类: 科研的欢乐故事多|12147 次阅读|3 个评论
【鲁润阿胶特约】让更多人像吃糖果一样吃阿胶养生
francy 2016-3-8 00:59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正文 【鲁润阿胶特约】让更多人像吃糖果一样吃阿胶养生 2016-03-08 00:39   来源: 光明网   我有话说 2016-03-08 00:39:30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责任编辑:孙宗鹤    【引语】这是“先爱药店 再去医院”的宣传特约专访《有病健康 先找药店》系列的第九篇,介绍山东鲁润阿胶药业有限公司把中华医药沿用了千年的阿胶变成时尚阿胶糕糖的传统中药创新故事。    一、一位媒体人介绍发生在家中真实故事   3月6日,本人参加了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的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大东北药店联盟成立大会暨全国执业药师技能大赛(大东北赛区)启动仪式,乘飞机由沈阳返回北京家时,已经是晚上22时。 鲁润阿胶糕糖果美丽的外包装 沈阳 摄影 鲁润阿胶糕糖果外观和内包装 沈阳 摄影   刚进家就接到一位媒体同行介绍自己发生在家中真实故事:他回到家中,见到饭桌上有两个鲁润阿胶银色内包装纸,这时,只见太太又用剪刀准备剪另外一包(块)。随口问一声“今天吃几包了?”“第三包”她随口回答。“不能吃太多!”这位媒体同行赶紧提醒太太“住口”。“这不是糖果!?”这位媒体同行的太太有点疑惑地反问。“是阿胶糕糖果。很补的!”这时,她才明白近期她每天在吃的“糖果”原来是这样可口的阿胶糕糖果。   原来,近一周,因为北京天气忽冷忽热,这位媒体同行太太的身体有些不适、感到气虚,所以把去了外包装的阿胶糕糖果拿出来让家人吃(交代过孩子只能吃1/6块),这位媒体同行他自己是一天吃一到两包,没有想到这位媒体同行的太太一天吃下三包。“不过,我连吃几天,今天打喷嚏胸口都有力气了!挺见效的。看来阿胶糕糖果以后可以长期食用。”这位媒体同行的太太说。    二、有人吃了阿胶糕糖果胃口大开   其实,不久前本人在银川市参加中国医药物资协会成长药店(宁夏)分会成立大会时,也同大家一样收到一盒鲁润阿胶糕糖果,只是自己把它转送给了一位媒体协会的朋友,她也是70后一代,因为曾经在高原工作过8年时间,原来想让本人在会场展位买回一些阿胶补充身体用。 鲁润阿胶糕糖果是这样制成的 沈阳 摄影   我当时建议她试吃用这些阿胶糕糖果,开始她也半信半疑,而吃了之后,她这样告诉我:“今天吃了您的阿胶,活力四射!更想吃饭了。”   这让我想起自己在成都中国药博会时,临近午饭时,采访鲁润阿胶展位,第一次吃了这种“蒸”阿胶糖果之后,当天下午全身精神、不饿的感受。   通过近三个月来这二位70后女性知识分子和本人的感受,自己才开始关注鲁润阿胶这家2008年1月23日才创办的阿胶生产企业背景。 鲁润阿胶糕糖果现场展示制成的过程 沈阳 摄影    三、传统养生食品创新工艺前景无限   资料显示,山东鲁润阿胶药业有限公司是集阿胶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阿胶企业。企业董事长邓来义是一位70后的创业者。   第一次和邓董事长交流是因为一次产品报道问题,那时才知道他的企业是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山东鲁润阿胶药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阿胶、阿胶片、阿胶(固元)糕、阿胶金丝枣等产品。公司拥有一1个国药准字文号,8个国食健字批准文号,几十项专利,拥有“鲁润固元膏”、“鲁润”、“多美胶”等多个注册商标。   在我们连锁药店的非药品销售中,传统中药药材类中,阿胶是其中一个挺受用户欢迎的产品。但是阿胶的传统吃法都是由煎或者熬的工艺流程而制成,“虚不受补”引起的“上火”(口腔发红、牙出血)症状,让很多人不敢乱吃阿胶。而鲁润阿胶改变了制作工艺,用“蒸”制的方式让这个问题得以解决,制成美味可口的阿胶糕,实现了把千年中药阿胶“以传统承载时尚,以时尚复兴传统”的产品创新。这个确实值得点赞!   【后记】鲁润阿胶“蒸”好吃“蒸”美丽,这是他们公司的品牌宣传口号。从三个月前开始自己试吃第一块鲁润阿胶糕糖果,到身边二位70后女性吃后后馈,显示中国传统中医千年愧宝之一的阿胶,在山东鲁润阿胶药业有限公司这样有创新精神企业努力下,一定会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大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看鲁润阿胶糕糖果,让本人想起了“工匠精神”。企望更多有创新精神的中医药企业,能够用 “工匠精神”把传统中药走进百姓生活、为提高大众生活品质服务! (光明网沈阳)   【相关新闻】   《 【医保城特约】马守军和他的药店大健康理念 》   《 【金鸿药业特约】做药的目标是满足大众需求 》   《 【济世药业特约】张海和他的冬凌草中药梦 》   《 【宏源医药特约】郭洪伟在社区践行济世精神 》   《 【老百姓大药房特约】谢子龙为净化医药环境发声 》   《 【百佳惠大药房特约】中国医药物资协会金唛徐郁平 》   《 【淮安广济医药特约】母爱十足的朱华林十四年收获 》   《 【新兴药房特约】郭生荣带领八位军人走过的20年 》 http://politics.gmw.cn/2016-03/08/content_19206997.htm
个人分类: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2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