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群落结构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城市绿地群落构建的缺陷与优化途径
热度 3 gardening 2016-3-11 23:13
刚在整理材料时,偶尔看到 2001年受邀撰写的一份报告 。虽然时间过去整整15年了,但文中提出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甚至愈演愈烈。当年提出的建议,有的得到了重视,如丰富绿化植物品种等,但诸如恢复和重建近自然群落方面,基本停留在口号上,甚至在所谓的绿地通透性、景观性等观点指导下,城市 绿地大树草坪化 更为明显。因此,该文虽比较粗糙,也有点片面,但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故没有对原文进行任何修改而发在博客里,也是对自己学术思想发展片段的记录和见证。 当然,为了增加可读性,新添了若干照片。 城市绿地群落构建的缺陷与优化途径 张 庆 费 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已无容置疑,但园林绿化工作者更需要冷静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空前机遇,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准备好了?是否留下遗憾?群落是城市绿地的基本结构单元,直接决定着绿地的结构和功能。因此, 如何建立高效、稳定和经济的绿地群落,将是城市绿化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一、城市园林绿化群落存在的问题 当通过规划合法或多方面协调平衡确定绿地用地后,怎样充分发挥绿地的功能和作用,绿地形式和群落结构的选择是基础。 由于受城市用地制约和土地市场冲击等因素影响,绿化用地成本越来越高,尤其在市中心城区,有的城市土地拆迁费已达到 1 万元 /m 2 以上。 高成本必然带来高关注力 ,城市绿化从来未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一个绿化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往往得到政府、媒体和市民的极大关注, 绿化的形象问题凸现,高水平、高质量和高品质的绿化要求 也顺理成章被提出,这也给绿化部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绿化质量的内涵和外延尚未得到充分和广泛理解和认可,事实上,这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赋予绿地新的内容。绿地的构建如何让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接受和认可,确实不是容易的事。 于是 ,“一次成型”的绿化模式成了“灵丹妙药”,得到政府、绿化部门和市民的首肯 ,无所不在的疯狂“克隆”模仿,绿化的园艺技术和工程技术被极度重视和过度放大,城市美化运动此起彼伏, 工程的便利和利润优先, 贪快求简, 植物种植越来越密,树木径级越来越大 ,人工雕琢越来越细 , “ 物理”的实效被片面追逐,生态的过程被忽视 , 绿化甚至成了“摆阔比富”的手段和场所,绿地建设成本越来越高,后期人工维护费用也居高不下,城市绿地建设遭受前所未有的经济代价困扰。同时,群落剧烈的 种间竞争,“伤筋断骨”的“残疾”树木,植物种群的自然生存和发育空间被限制,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受阻,自然生产力得不到挖掘和发展,导致群落易退化,绿地病虫害猖獗, 随后的调整和改造接踵而来 ,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北美枫香密植 引种 棕榈类植物的窘境 尽 管绿化物种多样性已倍受重视,越来越多的观赏植物引入城市,但由于 缺乏物种丰富度与均匀度的结合,特别是群落的缺陷,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并未明显增加 ,加上不当的配置方式,往往导致群落结构的单一和单调, 多样性的自然维持机制并未形成或发挥 ,绿地群落的问题已经成为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瓶颈”。 二、绿地群落的特征和合理结构 绿地群落是城市自然景观组分,群落所有有机体具有生态联系性,尽管每一个种具有很大程度的功能和结构独特性,但必然对其它植物所制约的环境作出反应, 对环境制约的性质因种和时间而异 ,不同种类也不具备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可见, 绿地群落 形成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 , 与自然群落不同的功能,决定了其结构的被控制性,成为 典型的人为干扰或干预系统 ,其 结构常常是一个未成熟系统的临时框架,不仅在历史中形成和演替中发展,更在人为干扰中嬗变 。因此, 关键是如何协调人类中心思维与群落自然过程的问题 ,园林绿化 技术的真正作用应是将自然潜力发挥极致 ,使人能诗意地自然栖居, 而不是随意改变自然 ,绿地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良性循环,具有稳定性和自维持的机制和能力。 因此, 和谐、有序和稳定 群落应 充分利用光照、水分和养分等环境资源, 最大限度地利用可更新和可循环的物质, 给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大的生境空间,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拥有相宜的生态位,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少,特别是建群种和优势种,种群间相互趋向协调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绿化植物-病虫害-天敌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同种间不致于因密度太大而恶性竞争,提高群落 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能力,减少人工外源能量的输入。总之,通过促进群落自然生产力,形成 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 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维持及发展 。 三、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城市绿地群落构建途径 1 .开发以地带性物种为核心的多样化绿化植物品种,培育苗木产业 绿地群落构建的最大限制因子是规模化的多样性苗木来源,由于地带性植物的开发长期未得到应有重视,尤其缺乏品种意识,不重视植物品种间的筛选和园艺品种的培育,品种选育手段和快速扩繁技术落后,苗圃缺乏规模培育植物新品种的引导和技术。 近年来,植物新品种已越来越走俏,价格飞扬,各地运用的绿化植物种类明显增加,但值得指出的是,不少物种是在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冠皇堂冕地以所谓“绿色脱贫”和“绿色扶贫”的名义,直接挖自次生阔叶林,不仅破坏了日益减少的宝贵阔叶林资源,对山区的土壤生态也造成不利影响;而挖来的植物费用昂贵,成活率很低,鲜活的树木常常顿成枯干。因此,绿化植物的开发应用值得深思。 1.1 科学认识绿化植物的特点和功能,趋利避害,拓广多样化物种的应用 长期以来, 主观上对绿化植物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轻易否定和放弃物种,导致绿地物种的贫乏 。如片面追求“四季常绿”,就造成适应性强、色彩和季相丰富的落叶植物被旁落;无序的“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作法,也导致慢长植物和缺乏大规格苗木的植物被抛弃, 具有某些不足的绿化植物被轻易否定 。 植物本身无所谓低劣好坏,春萌、夏绿、秋实和冬枯是正常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关键是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以及栽培养护水平 。如何合理评价和衡量城市绿化植物,必将深刻影响植物的选择和应用。因此,应将生物多样性列入主要的绿化评价指标,加强多样性的绿化植物特性及其群落配置的研究和示范,特别 应增加对植物生长和群落发育的耐心 。 1.2 引导发展生产多样性植物品种的苗圃 杜绝城市绿地直接移用山林树木,绿地苗木必须来自苗圃,从制度上促进 地带性物种资源的研究开发。 我国气候和土壤差异大,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富,如华东地区(不包括山东)的种子植物有209科1650属6640多种,区系成分丰富,可为不同地域和小环境条件下的城市绿化提供丰富的物种资源。 由于城市土壤、小气候和污染物等特殊生境的胁迫,直接引进地带性物种具有一定难度,但只要真正重视种内不同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加强抗逆性和适应性的试验,避免盲目引种,加大适应性品种的培育, 制止盲目追求新颖绿化植物径级的倾向, 树立“百年树木”的执著精神,脚踏实地 ;同时, 有节制地引进外域特色物种, 特别是那些原产我国,并经过培育改良的优良品种,如花灌木、观果植物、色叶植物和宿根花卉等,将为城市绿化提供丰富的物种资源。 通过重点培育绿化植物苗木产业,特别是建立种类丰富、批量较大和供应稳定的苗木基地,确保不同生态功能、多彩景观的绿地群落植物来源, 促进栽植植物及建成群落与城市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 构筑具有地域区系和植被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 2 .模拟地带性群落的结构特征,遵从“生态位”原则,构建乔灌草复层群落结构 绿地群落植物配置核心是生态位的配置,利用不同物种生态位的分异,采用耐荫性、个体大小、叶型、根系深浅、养分需求和物候期等方面差异较大植物,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互惠共生,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 经过长期演化,顶级群落是与当地气候和土壤等相适应的最佳 生态结构。因此,绿地群落应 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种植设计, 借鉴地带性自然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 ,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幅度,营造以乔木为骨架和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乔、灌、草复合群落,并充分考虑群落的发展和动态演替规律,促使城市绿地群落与潜在植被特征相接近, 形成 接近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 增加总体物种潜在的共存性 ,为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衍场所, 确保 群落 空间结构、营养结构和时间结构的合理性 。 城市植物群落也应追求自然美,优化物种、群落外貌、形态和色彩等组合,重视植物的景观、美感、寓意和韵律效果,产生富有自然气息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底蕴,达到生态、科学和美学高度和谐的效果,并与城市景观特色、建筑物造型相融合。 在物种选择上,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能在当地降雨条件下生存和生长,推广少灌或免灌群落;利用绿地凋落物和绿肥等土壤适宜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混交根瘤或菌根植物,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能源的使用。另外, 绿地群落构建的重点也应转移到立地条件的改良 ,推广以人工介质为基础的种植土,创造和模拟植物适生生境,为更多物种的引进和健康生长奠定基础。 3 .恢复和重建城市近自然群落,创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在城市部分区域,特别是公园、河岸、绿带和科普基地等,适当恢复或重建部分近自然群落, 创建城市新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为野生生物的觅食、安全和繁衍提供良好空间,增加潜在物种的共存性, 为野生生物保育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满足市民接触自然野趣和自然生态教育的需求 。 近自然群落的构建应以多类型的混合生境创造 (habitat creation) 为基础, 利用 以土和水为主的自然环境异质性,模拟潜在植被,顺应进展演替规律,积极保护自然更新的幼苗幼树,并创造扩展空间的环境条件,如适当抽稀和创建林隙( forest gap )等,改善幼苗幼树的光照和营养空间,并通过管理演替 (managed succession) ,优化调控群落结构, 避免因栽植 少量的植物,而破坏野生状态的自然多样性 。同时, 配置为鸟类及其它动物提供食物的物种,如 蜜源植物和浆果植物等。 根据生境的自然特点和功能,采用适宜的群落类型,如 以种类丰富的草地代替单一的草坪,依照地带性野花的花期、花色、植株高度、习性等,辅以混播或混作,可构建色彩斑斓的低维护自然野花群落,改变单一草坪或杂乱野草的格局;再如,开发利用丰富的湿地资源,改变已往搬套陆地的绿化方式,建造带自然边缘的水体和湿地系统,构建水生和湿生群落,发挥近自然绿地群落的独特效益 。 四、结语 改变普遍存在的事后管理和末端管理为源头管理, 从改善群落设计和种植结构入手 ,优化城市绿地群落的结构,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窘境,特别是改变目前 暴发户性质的 超前铺张的 畸形绿化形式 ,强调 城市绿化 科学人文精神 ,倡导营造健康、自然和舒适的绿色空间,提高绿地群落构建水平是基本出路。 合理的绿地群落应根据城市气候、土壤和潜在植被特征、城市建设状况、经济基础和文化淀积,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模拟自然生态系统, 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构成稳定、高效、持续和经济群落 。
个人分类: 园林绿化|6208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