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哈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元阳情
laojing 2015-4-1 18:25
http://www.cnepaper.com/hhrb/html/2015-04/01/content_7_1.htm 《滇西惜离别》 过去 把青春献给了美 无悔 现在 收拾起几缕旧梦 有憾 今天 行囊里装满希望 心醉 明天 向蔚蓝远方出航 神驰
个人分类: 网有网事|15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哈尼古歌》打造工作座谈会在昆明召开
laojing 2014-12-4 16:31
http://www.hhyy.gov.cn/info/1017/5169.htm 11 月 25 日晚上,我州在昆明云南艺术学院召开《哈尼古歌》打造工作座谈会,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等为哈尼古歌的打造出谋划策。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出席会议并讲话,州委副书记、州长杨福生主持会议。   今年 3 月,赵金在红河调研期间,要求我州和元阳县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3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关于要高度重视《哈尼四季生产调》等古歌保护传承的指示精神,传承保护好红河州优秀的哈尼族传统文化。五年一届的世界博览会将于明年 5 月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经全力争取,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已确定将《哈尼四季生产调》等古歌作为在中国馆驻演的节目。   为完成好这一重大文化交流任务,州委、州政府要求州、县两级宣传部门深入开展《哈尼四季生产调》、《哈尼多声部》、《哈尼哈巴》、乐作舞等民族传统歌舞的挖掘、整理工作,精心打造一台以传承哈尼梯田原生态文化为主题的节目 —— 《哈尼古歌》。并于 11 月 20 日至 24 日,应邀赴上海各大高校进行巡回展演,反响十分热烈。同时,我州与云南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对《哈尼四季生产调》农民合唱团进行进一步的提升打造及对 “ 哈尼古歌 ” 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国际化包装。   座谈中,气氛热烈,省内外各相关专家各抒己见,纷纷对我州《哈尼古歌》的打造建言献策。   赵金说,红河哈尼族文化,是可歌可颂的、优秀的民族文化,这种民族文化所反映的是中国从古至今的最优秀的民族文化,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关于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根本要求。为此,要充分认识打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要以此次打造《哈尼古歌》为契机,深入挖掘优秀的民族文化,让云南优秀的民族文化走出云南 ? ,走向世界。赵金指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做大做强民族文化产业,才能更好的推动云南文化的发展,才能增强云南民族文化的整体影响力。省州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打造《哈尼古歌》的组织机构,加强沟通合作,强化服务意识,并通过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让云南的民族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   赵金强调,在云南,不仅是元阳,还有一些地方的民族古歌古乐及传统文化都需要保护挖掘和传承。只有保护好、传承好,才能让老百姓把民族文化的根留住,真正把云南的民族文化发扬好、传承好,让云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并在国际文化大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在认真听取了省内外专家的建议意见后,杨福生要求,我州的宣传、文化等部门要按照各位与会领导的指示,结合专家们的真知灼见,进一步传承和发掘好哈尼族优秀文化,抓实、抓好《哈尼古歌》的打造工作,与各专家及省级有关部门做好沟通、交流及汇报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把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做好,让红河历史文化名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座谈会上,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伍皓对我州开展《哈尼四季生产调》、《哈尼多声部》、《哈尼哈巴》、乐作舞等民族传统歌舞的挖掘、整理等工作作了汇报。 县委书记姜仁斌表示,元阳县将继续加大对哈尼传统歌舞的保护力度,全力配合好哈尼古歌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将哈尼这一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向国际文化大舞台。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文虎,省文化厅厅长黄峻,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梁宗华,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彭凤玲,县委常委、副县长李世华,副县长井然哲等省、州、县领导及云南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相关领导参加座谈会。
个人分类: 网有网事|9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哈尼古歌》在昆明演出
laojing 2014-12-4 16:27
http://www.hhyy.gov.cn/info/1017/5169.htm   11 月 25 日晚,由州委、州政府主办,州委宣传部和元阳县共同承办的红河《哈尼古歌》打造工作汇报演出在昆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安康音乐厅举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文虎,省文化厅厅长黄峻,州委副书记、州长杨福生, 州委常委、 州委宣传部部长伍皓 , 县委书记姜仁斌,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彭凤玲,县委常委、副县长李世华,副县长井然哲等省、州、县领导和多名省内外音乐专家及云南艺术学院的师生到现场观看演出。 晚会在舞蹈《哈尼哈巴》中拉开了序幕,紧接着,动听的歌曲和优美的舞蹈不断上演,原汁原味的哈尼族民间舞蹈,把观众带到了梯田的殿堂;歌曲《和谐大家庭》《越走路越宽》《彩云南》《大红河》等唱出了哈尼人民的美好生活。晚会除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表演的交流节目外均是我州原生态的哈尼族民间歌舞,为在场的观众献上了一台多姿多彩、富有红河哈尼文化特色的文艺表演。   来自我州民族文化交流团的演员们表演的哈尼族舞蹈《阿鲁跳》《木雀与棕扇》等,欢快动人的旋律跳出了彝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温柔动人、韵味十足的哈尼族小三弦多声部弹唱《白鹇姑娘》则让现场观众听得如醉如痴。来自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学生表演的彝族舞蹈《哭嫁调》也赢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热烈掌声。 哈尼古歌主要来源于哈尼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展示哈尼人民勤劳善良、民族和睦、乐于助人、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其中,《哈尼哈巴》是2008年国家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在哈尼族社会生活中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民间歌谣,是庄重、典雅的古老歌唱调式。而《哈尼多声部》则主要表现歌颂劳动,赞美爱情,记录山野田园美景,民族习俗等。2006年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个人分类: 网有网事|1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山深处家园梦
chaliez 2009-5-2 11:07
大山深处家园梦 撰文:张传领 李宗杰 供图:李宗杰来源:《生命世界》2008年07月号   相对于中国众多的名山大川,位于西南边陲的哀牢山一直是低调的,没有附会的传说,没有绮丽的诗词,它就像一个古老的隐士,却充斥着不为人知的神秘。因此,我们可以想像,在20世纪90年代,当一个名叫杨拉玛的法国摄影师来到这里时,他会是怎样的震撼了。   一座又一座的山头呈现在眼前,梯田层层叠叠,数百级乃至上千级,从山顶一直流淌而下,恢宏,壮丽。那无尽的线条跳跃相连,占天据地,似乎在谱写一曲磅礴的乐章。这就是深处哀牢腹地的哈尼梯田群,它蔓延在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金平等地,面积4万多公顷。法国报刊将它评为1993年度新发现的七大人文景观之一。是谁在证实着人和自然的又一和谐篇章呢? 时光凝固的篇章   哈尼人是梯田的主人,他们和大山里的梯田世代相连,耕耘不息。哈尼人原本不属于这片土地,那是在公元3世纪左右,北方大地的羌人因为人口增加和战乱而不得不离开他们生息的土地,被迫迁移。在这其中,哈尼的先民逐渐从南迁的族群中分化出来,成为和泥,他们不断游走,追寻心中的理想家园诺玛阿美,那是一处可以繁衍生息、安身立命的土地。   我们无法想像这场民族大迁徙的艰难,也不知道这一路的风尘仆仆经历了怎样的分化与融合,只能在心中刻画他们遇到哀牢山的那一刻,终于决定停止下脚步,在这里,开垦冥冥中的梦中家园。这是一场集体的大劳作,哪一年,哪个人,都变得不再重要,他们将与这片土地世世代代相连,挥洒的汗水构筑成今天的人间奇迹。这便是山地人民智慧凝集的梯田,其设置精妙,以至于明代徐光启曾将它收录进《农政全书》,成为七大田制之一。   哈尼族的梯田农业,从梯田营造、水利灌溉、谷种选择、田间管理等均呈现极为特殊的复杂局面。今天看起来,梯田的复杂和精妙也足叫人叹为观止。哈尼族新开梯田,酝酿了好几年的时光,将荒坡辟为台地,在其上播种旱季作物,等到水沟挖通,就在台地上开挖梯田,挖下的土层层垒起,用脚夯实,作为田埂。越往高处越陡峻,田埂则越厚实,这里的水田长年保水;而低田的田埂则较低且薄,低田每年放干晒田以增加地力。在这凝固的梯田里,哈尼人培育使用着数百种传统稻谷,分别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及气候带中使用,仅仅元阳的哈尼人就保存着180余种本地的稻种,哈尼梯田简直就是遗传资源保护的乐园!我曾经小心翼翼地在田埂上行走,生怕踩到了那给未来选择希望的稻谷,和那些娴熟劳动着的哈尼人比起来,我简直就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 民歌流淌   我们赞美哈尼梯田在大地上雕刻的艺术,然而对于哈尼人来说,梯田远不是风景,而是祖辈流传下的宝贵财富。在哈尼族有句俗话叫梯田是小伙子的脸,从哈尼人出生,家里就要举行梯田劳动仪式,为孩子定名;当孩子咿呀长大,便由父辈那里学会了如何在大山里耕耘;待到成家,梯田经营得好不好就成了评判姑娘小伙的一把量尺可以说,哈尼人的一生都在围绕梯田。   哈尼人把梯田唱在嘴边,在那悠扬的民歌中,日常的耕作被掰开来一一细说,平实得可爱。在哈尼民歌中对地的选择:造地要造得有高有低 / 要留出高山和平地 / 不留下高山和平地 / 七月的大水淌不出三排 / 大地就会变成一片汪洋 / 世上万物一个也活不成。   对整地的解释:水田挖出九大摆 / 田凹田凸认不得 / 哪个才会认得呢?/ 泉水才会认得清   《种田歌》:明亮的太阳转到十月 / 勤快的哈尼到了犁田的时节 / 快吆上壮实的牛 / 套上轻巧的木犁 / 十月是哈尼梯田除净杂草的月 / 十月是哈尼梯田换新装的月。   歌声飘荡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飘荡在一代又一代人挥汗的身影中,更久久地飘荡在我们的心田。哈尼的梯田不仅仅是凝固的画卷,它还是代代流淌着的音符,质朴的音符中传承着撼天动地的自豪。 大山里的家园   观赏哈尼梯田的人们,是否看到梯田以外的存在呢?同样是多山的地方,为什么黄土高原就没有形成这样的华丽篇章呢?其实,这里的梯田只是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文化系统相结合的结果,梯田的华丽存在是因为它处在这一完整的系统当中,正所谓功夫在诗外。    对于田地而言,有两个因素是不可忽略的,那就是水和肥。哈尼人的谚语这样说的:树是水的命根,水是田的命根,田是人的命根。由此可以看出,森林是梯田存在的一个基础,而森林也是哀牢山的核心主题。哈尼人的森林情结融合在他们的远古传说和历史中,在哈尼人的心目中森林已经被神化,这种纯朴的信仰守护住了森林,从而保护了梯田。无独有偶,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信仰中神圣的地方,神山、神林、圣水、神湖,这些地名的存在保护着正在消亡的良好的生态系统,而猛然将现代的管理方式嵌入进去之后,新的管理方式却往往成了无源之水,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另一方面,哈尼人独特的高山流水运肥方式在其他地方是非常罕见的。高处森林涵养水源的同时,它们的枯枝落叶和林间牲畜以及各种兽类的粪便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腐殖质,当稻谷扬花抽穗之时,恰是雨季来临,于是这层天然肥料便由高山流水运送到梯田的沟渠。紫茎泽兰、飞机草等恶性有害入侵植物是令人头疼的植物物种,而哈尼人却用它们连同人畜粪便放到村中公共垃圾存放水塘中沤泡肥田。这是多么巧妙的废物利用的过程啊,田地的水肥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减少了森林火灾的风险,一个完美的循环。   哀牢山哈尼人生活的地方,几乎都是相同的景观格局,村寨位于半山腰,村寨上方是茂盛的森林,村寨的下方就是流动的梯田。这样的格局体现了哈尼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哈尼的梯田蕴含着太多的东西,它们不仅连结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还连结着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哈尼人是一个善于利用他人之长的民族,正所谓君子善假于物也。在哀牢山高海拔处的苗族、瑶族等高山民族对医药和手工艺要比哈尼人精通得多,哈尼人就给他们租种部分梯田,或者在他们青黄不接的时候给予帮助,这样既维系了民族关系,也让哈尼的健康和工艺有了保障,同时还间接减少了高山民族对森林的负面影响。和低海拔的傣族之间,则结成了以耕牛为纽带的牛亲家关系,通过季节的差异来共同使用耕牛,让哈尼人和傣族人建立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   然而,来自山外的现代冲击也是哈尼人不可回避的事情,在一些年轻的哈尼人眼中,山外的世界有几分神秘的诱惑,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像中国其他地方的年轻人一样出去打工,我很不愿意猜想他们血液中流淌着的梯田文化到底还能传承多久。我只希望若干年后的某一天,这里的梯田仍然存在,民歌依然在流淌!■ (责编 李瑄)
个人分类: 民族文化与环境|3384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