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开学第一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芯,世界梦
热度 5 张海霞 2018-9-3 08:02
中国芯,世界梦 北京大学 张海霞 大家好!我是来自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专业的教授,张海霞,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就是《中国芯,世界梦 》 。 为什么会分享这个题目,当然跟这段时间占据世界头条的中美贸易战相关,今年春天大打出手的中美贸易战,从最初的大豆粮油开始成为老百姓的茶余谈资,贸易战逐渐升级,直到中兴事件横空出世,一夜之间“中国芯”就占据了媒体头条,成为了全中国的焦点。 中兴通迅是世界前五中国第二的通迅设备供应商,也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国企,可是当美国官方宣布切断中兴通迅公司的芯片供应的时候,一下子就成了瘫痪了!芯片,中国芯,这个原本很不大众化的科技名词,一下子成了妇孺皆知、街头巷尾谈论的高频热词,就连我 98 岁的老奶奶都开始关心了,尽管她一直以有我这个做北大教授的孙女为荣,可是我从来都跟她解释不清楚我到底是做什么研究的,可是五一的时候我回到家,她迫不及待地拉着我的手说:海霞,我听说你做的那一行不行啦! 我很诧异:奶奶,你说啥呢? 奶奶特别关切地说:你爸爸说,你做的那一行被美国打败了,现在要赔大钱啦! 原来如此!真没想到这中美贸易战把芯片这样的高科技产业打到了如此妇孺皆知、全民关心的地步,也算是做了一次很好的科普吧! 其实这芯片的战争还不止是让中国老百姓如此牵肠挂肚,现在已经成了全世界都为之紧张和疯狂的“芯事”。这是今年夏天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期间的一件真事,普京和特朗普在北欧会面,做为世界杯主办国的总统,普京送了特朗普总统一个世界杯定制足球做为见面礼,特朗普总统也欣然接受了,可是当总统把这个特别的礼物带回国内时却遭到了 FBI 的盘查,最后认定:这足球里有俄罗斯放置的芯片!反复测试,发现这是一款能够检测到人走近以后直接播放世界杯广告的芯片!这就是芯片的巨大威力,可以说已经无处不在而且让全世界草木皆兵! 那么,这么神秘的芯片到底从哪里来?怎么发展到这种无处不在的地步?又是怎样成为人类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的呢?!让我们首先从芯片的起源说起。 芯片的起源其实跟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就来自硝烟弥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德国 1939 年 9 月 1 日在欧洲大陆发动的这次人类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一时间凭借船坚炮利和空中优势,打得到欧洲大陆支援作战的英国军队一时毫无还手之力,于是,在 1940 年 5 月 26 日到 6 月 3 日在英吉利海峡上演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略撤离:敦刻尔克大撤退,回到英伦三岛养精蓄锐、发展战术武器和军备,终于在 4 年以后的 1944 年 6 月 6 日重新集结,在英吉利海峡的另外一端与美国军队一起实现诺曼底登陆,开启二战的新局面! 这四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英美能够重新占领战略的制高点夺回战争的主动权?! 是这期间在英美两国为了战争而诞生的两项划时代的技术革命! 第一项就是人工智能, 1940-1942 年期间人工智能之父 — 图灵在英国情报部门工作,他研制成功了图灵机,破解了德军的潜艇密码,在随后的战争中让英军对德军的战略部署一清二楚,图灵机,这一人工智能的先驱就这样诞生在二战的硝烟之中,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很遗憾,由于保密和图灵的早逝,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战后没有快速发展起来。 但是,比图灵机晚一点诞生在美国的电子计算机却成为了信息时代的开端。 1943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始研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主要是为了快速计算出炮弹的弹道、提升打击精确度而设计的。这台占地近百平米的庞然大物,最核心的元件是 17840 个真空电子管,耗电量惊人,散热很差、可靠性不行,因为任何一个坏了以后,整台机器就不工作了! 于是就有很多科学家开始想:如何能够让真空电子管的寿命更高、体积更小、能耗更低呢?当时聚集在贝尔实验室的一批顶尖科学家组成了一个攻坚团队,集中攻克用锗半导体材料制作放大器来替代真空电子管。 1947 年 12 月 16 号,他们给全世界送来了一个伟大的圣诞节礼物:第一个点接触型的晶体管诞生了!这个看起来很粗糙的小家伙,却可以在平面结构上实现电流和电压的上百倍放大!贝尔实验室研究小组的三位科学家:约翰 - 巴丁、华特 - 布拉顿和威廉 - 肖克利, 1956 年以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中,研究组组长,威廉 - 肖克利在获奖之后选择不走寻常路,他竟然开始创业了:在他的家乡加州圣塔克拉拉山谷成立了肖克利实验室公司! 但是威廉 - 肖克利从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的高台上下海创业的神话以失败告终,而当年选择跟他一起创业但是由于意见不同被他怒骂为“八大叛逆”的八个年青人,在离开肖克利之后却是敢于用青春赌明天,开创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1957 年 10 月份八大叛逆凭着纽约仙童照相器材公司投资的 3600 美元种子基金起家成立了仙童半导体有限公司,到 1959 年 7 月份他们就开发出了以硅材料为主导的平面集成电路加工工艺, 1958 年年底就成长为增长最快的公司。他们于 1960 年制造出了全世界第一块可以实用的单片集成电路, 1965 年仙童成为一家年营业额超过 2 亿美元的公司,这简直是天文数字!仙童,这家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高科技公司正式登上了纽交所的历史舞台! 1967 年他们先后从仙童出来创办了多家集成电路公司,实现了创业路上的凤凰涅磐。他们先后创办的公司有: National Semiconductor , AMD , 1968 年 7 月八大叛逆之首罗伯特 - 诺伊斯、高登 - 摩尔和安迪 - 格鲁夫创办的 Intel ,到今年 7 月 18 日正式年满 50 岁的 Intel ,可以说真正地改变了这个世界, Intel Inside 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向披靡! 从仙童出来创业变成了一种新风尚,这些企业都集中在圣塔克拉拉山谷 -- 这个当年他们被肖克利驱逐的地方,逐渐成了一道亮丽的创业风景。 1971 年 1 月 11 日,一位记者写到:圣塔克拉拉的山谷应该叫“硅谷”,因为这地方聚集着全世界最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用硅材料改变了世界!这就是现在风靡全世界的美国硅谷的真正来历! 硅谷,也成了高科技创业者的天堂,吸引了全世界的优秀人才汇集于此,开始他们的创新创业改变世界的梦想。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创业家说到:“成熟的仙童就象个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这种创新创业精神的种子就随风四处飘扬了。” 他就是在硅谷长大并在硅谷创业成功的创新之父:史蒂夫 - 乔布斯。 1976 年 4 月 1 日他和同样在硅谷长大的好兄弟一起创办了闻名遐迩的苹果公司。 当然在这里诞生的以芯片为基础的公司影响社会发展的公司远不止 Intel 、苹果这些,还有与 Intel 的芯片无缝链接的微软共同形成了 Win-Tel 模式开启了电脑信息时代,还有做网上支付之父的埃隆马斯克,做社交媒体改变现在人类交流模式的 Facebook 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尽管他们都是不以芯片著称,但他们大多数公司都集聚在硅谷,而且都是在芯片所能提供的信息计算和处理的基础上开创了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一代又一代用芯创业的硅谷青年。 正是这一代又一代创业仙童们的努力,让我们在这条芯路历程上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这个芯片无处不在的芯时代! 看看我们自己今天随身带的装备吧:手机、电子手表、电脑等等,每一个都有至少一颗或者多颗芯片!那么芯片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以及国民生产总值中到底占到怎样的比重呢?看看下面这张图:这是我们中国 2013-2017 年集成电路产品的进口额和进口量!蓝色的是数量,红色的是进口额, 2013 年 2663 亿颗, 2300 亿美元, 2017 年 3770 亿颗, 2600 亿美元! 这就是我们中国芯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最真实的对进口芯片的依赖情况:我国集成电路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只占全球的 7% ,而市场的需求量 却接近全球 1/3 , 2017 年进口额高达 2600 亿美元,连续 5 年排名第一,是排名第二的原油进口的两倍,超过铁矿石、钢、铜和粮食的进口费用总和! 更具有对比价值的是我们在集成电路领域的贸易逆差: 1600 多亿美元,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因此,国际上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锁喉中国!就像这张图里的中兴一样,一旦没有美国进口的芯片,我们的整机组装和业务瞬间就被切断了生命线!而这样的依赖不只是中兴一家企业!这样情况在最近几年里已经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很多次,而且是越演越烈! 所以,有人说 2018 年中美贸易大战是美国人“釜底抽芯”,想想真的是釜底抽芯啊!小小的芯片,现在是全世界的命根子,经济发展的最强劲动力,国家安全的最核心秘密!提到中美贸易战,你说我们能不芯事重重吗? 有人说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我们中国现在经济实力这么强,虽然现在我们的芯片企业不够强不够好,难道我们不能够花大价钱买一些这样的芯片企业吗? 买企业、买技术,当然是想买了。看看一年前, 2017 年 9 月 13 日,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之前的一个月上了世界头条的一件大事:特朗普否决中资收购美芯片企业,认为涉及敏感领域,宣称保护国家安全。 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个美国芯片企业吧?它是一家生产 FPGA 芯片的公司,技术不错,在2007年苹果推出智能手机的时候,它还是苹果的供应商,可是后面竞争很激烈,它的技术不再是最好的了,所以被苹果踢出局,一下子就没了市场,陷入了困境,裁员到200人左右,濒临破产。但是这家企业的技术不错,也是我们中国没有的,于是我们中资的投资公司打算收购它,出3倍的溢价,远远超出企业本身的诉求,所以企业经营者很高兴,愿意卖。可是一家高科技公司的收购需要走政府流程,经常还不止一个国家的政府流程,奥巴马在任的时候就开始启动收购流程,不行;等到了特朗普,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商人,见到本国破产企业这么好的收益一定会放行,没想到,特朗普总统更是一口否决:涉及敏感领域,保护国家安全,芯片企业坚决不卖!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在芯片这样的高科技领域,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核芯技术,而这些 具有核心价值的企业和技术都是非卖品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高价收购核芯企业和技术的路线是行不通的,不仅仅是美国。 那我们真的是缺芯啦! 其实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们貌似有很多芯:多年前的汉芯,今年的红芯,在中国的市场上都曾经掀起过风风雨雨,难道他们都不是芯吗?! 他们都是芯! 只不过都是中国人造假的芯! 想起来让人可恨的芯! 也是我们不想要的假芯! 所以,我说我们中国貌似缺芯,其实我们缺的不是芯! 我们中国真正缺的是人! 尽管我们有十几亿人,但是就跟我们选不出 22 个人组成一个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足球队一样,我们在高科技领域真正缺的就是这些有创新能力的人! 如果从人才的角度,我们再来比较一下过去 70 年芯路历程上中美两国的创新人才的情况的话,我们很多疑问也就一目了然了: 1947 年晶体管和计算机在美国发明的时候,我们的新中国尚未成立,华夏大地还处在战火纷飞之中; 1956 年晶体管获得诺贝尔奖,肖克利带着八大叛逆开始创业的时候,我们在北大开始成立了自己的半导体专业,开始培养人才; 60-70 年代,当八大叛逆的仙童们如火如荼地创业并缔造硅谷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却处在动荡之中,原本培养的那少数人才也都下了牛棚开始改造更谈不上研发和生产; 80 年到我们恢复高考以后开始培养人才,世界上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时代 …… 2000 年以后我们的企业开始进步的时候,世界芯片的格局早已确定,我们的人才尚未进入成熟期 …… 在这个时间轴上,可以说我们的人才培养比别人完了整整 30 年!比这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我们培养人才的实际情况。这是一张美国硅谷 60 年代的一次集成电路行业大会夜场报告的场景,楼上楼下楼梯上都坐满了人,而且各个目光炯炯有神,充满了对新鲜事物的渴望! 再看这张,是我们 2014 年 9 月 17 日人民大会堂院士报告会的现场,新闻媒体的题目是“睡到一片”!这就是我们在校大学生的真实现状,不仅仅是对于院士的报告,除了游戏以外,他们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样的大学生是人才吗?可能创新吗?答案堪忧! 解决中国芯的问题,关键是人才,我们需要的是不是这样睡到一片的所谓人才,我们需要的是一大批真正的创新人才! 这可能是我们最大的难题了!因为就像这张图中所展示的中国式教育一样,中国的教育就是专门应试的教育,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简直是噩梦!!! 难道应试和创新真的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吗? 特别对于我们广大的青少年来说,都处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一下,难道我们真的就不可能创新吗? 当然不是! 首先来看一下应试的意义:中国的应试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存在了几千年,是最公平的选拔人才机制,没有之一。所以,我们不用怀疑高考和应试的意义。正是高考这种体制保证了我们 96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通过学习和努力去获得和拥有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提升自己的机会。这就是应试在中国的意义。 这一点也保证了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这是国际权威 PISA 测试的结果,中国的中学生在全球的学习位置一直排得很靠前,不仅仅是北京上海这些发达地区,也包括很多不发达地区。 如果应试让孩子们知道学得这么苦、这么扎实的基础知识,那他们长大后应该能够在扎实的基础上起飞啊!而为什么他们没有成为所期许的创新人才,而是成了那些在讲座上睡觉一片的人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中小学的问题还是大学的问题?是孩子本人的问题还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是家庭的问题?! 问题的根源出在过度应试上! 什么是过度应试?我们看看这两张图。 第一张:我是培训狗,中国最拼小学生,一个周末被妈妈送了九个培训班的小男孩,去年刷爆了朋友圈,这就是我们很多孩子的现状! 下一张,我是应试狗,用试卷喂养的宠物!这是我们所有初三、高三毕业班学生的真实写照!我们都畅游在试卷的海洋之中,没有喘息甚至没有思考的机会! 这就是过度应试! 试想那个周末穿梭在9个培训班之间的校学生,除了疲于奔命还有兴趣吗? 试想处在题海之中没有时间喘息和思考的我们真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 长期的过度应试,把每个孩子拉成了失去弹性的皮筋,剥夺了我们的内在动力和兴趣,更可怕的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下,我们更是形成了遇到事情就推卸责任和逃避问题的惯性思维! 孩子:我能不去吗?都是我妈报的班; 妈妈:这怨我吗?周围家长都是这样的; 老师:我们能做什么?学校就这么要求的的! 学校:我们能怎么样?都是教委布置的! ...... 总之,我们都没有错,都是他人的错!可是,我们孩子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却是在这样的拉锯战中,一点一滴地被消磨了!最终在课堂上睡大觉的他们、回家啃老的他们,还会不停地抱怨是社会没有给他们机会! 这就是目前我们教育的最大悲哀!可以说不是应试和创新是一对天生的矛盾体,而是我们在不断地过度应试中,把创新推到了它的对立面,如果我们能够在应试的学习中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可以说我们的应试教育一样会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为,只有内在动力和兴趣才是创新的源动力! 就像图中这只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鸡一样,你看它是不是像一只可爱的战斗鸡?!为什么?因为它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这是它自己冲破蛋壳焕发出的生命力!而那些从外面被敲破的鸡蛋,都变成了我们碗里的食物:蒸鸡蛋、煎鸡蛋、煮鸡蛋......这就是内在的动力和兴趣的作用!只有有了这样的核动力,才有可能成为创新人才! 所以,希望成为创新人才的,一定要早早开启你的核动力!而北大就是这样的一个好地方! 因为,我们在这里致力于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创新人才! 首先,在这里你会收获 自信 :就像激光照排的发明人王选先生说的那样:当人们对你的新构思说“ Can’t do ”时,最好的回答是: Do it myself ! 即使在中国芯这样艰难的领域,也有一批北大人从50年代坚持到现在,把这微弱的芯火传递下去!他们是, 1956 年在北大第一个创办半导体物理专业的黄昆院士! 2000 年追赶世界并创办中国第一个世界级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的王阳元院士! 2017 年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 5nm 碳纳米管基 CMOS 器件的彭练矛教授!他们 是一群永不服输、勇于创新的人! 在北大,没有人会嘲笑你的梦想和雄心,在这里大家会支持和鼓励你朝着它努力,因为北大人信奉的是 坚持 !就像北大著名校友俞敏洪说的那样: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个是飞上去的雄鹰,一个是爬上去的蜗牛! 也许你是雄鹰,也许你是蜗牛,但是你要知道的是,要想飞到金字塔的顶端,都需要很努力。而在北大,有很多像蜗牛一样努力的雄鹰式人物,老师和同学中都有。 先说一个老师的故事,因为这事对我刺激很大,前年暑假,我的孩子参加了北大物理学院举办的天文夏令营,有一天回到家,她很突兀地跟我说: 妈,你可不可以再努力一点啊?! 我很晕,因为我一直很努力,即使都做了教授很多年,也是每天起早贪黑,早期锻炼身体,晚上 10 点多才回家的人,出差的时候也很多,自诩为是一个很努力的女教授: 娃,你说啥呢?你妈已经努力到你都见不到你妈了,还要怎么努力?! 妈,你真的不够努力,我刚刚参加夏令营听到一个老师的讲座,人家可是世界一流科学家,讲座讲得特别好,关键是人家很努力,每周工作 125 小时! 啥?每周工作 125 小时,有没有搞错?!一周七天,每天他至少要工作 17-18 个小时!这不可能! 妈,是真的,不信你上网去查查看,这个教授叫何子山! 我必须要查一下啊,世界上还有比我疯的人?!果真,一查 “ 何子山,天文学家 ” ,资料都出来了,我跟大家介绍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何子山,出生在中国广东的华侨,早年在莫桑比克等地长大, 16 岁上了美国的哈佛大学,具体学啥记不住了,但是大二的时候,他听了一个天文学家的讲座,从此分分钟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志趣:天文!从此开始了每周 125 小时的革命工作生涯,他拿了天文学的博士,找到了哈佛的工作,成为了一个国际知名的天文学家,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享誉国际天文学界,还成为很多科幻电影的灵感来源,几年前很火的《星际穿越》里那个虫洞模型就是他的研究成果!他在美国的办公桌是那个著名的哈勃望远镜的哈勃的办公桌,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他说了: 我每周工作 125 小时,我的学生做不到,但是我要求他们每周不要少于 105 小时,否则啥也做不成! 同学们, 这就是一个比你聪明的天才还比你努力的真实故事! 他就在北大,我看到了这个故事很受刺激,见贤思齐,立马给何子山写了封邮件: Lious ,你好!我是 Alice ,信息学院的教授,孩子从夏令营回来说了您的讲座对他启发很大,您每周 125 小时的工作更是让人难忘,我想跟您见个面,看看是否有合作的地方? Lious 很快就回了邮件: Alice ,感谢您的来信,知道我的讲座对孩子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非常高兴,我也很想跟您见面,可是我真的没有时间啊! 就这样两个人到现在还没有见上面!因为从那以后我也更忙了,我的工作时间也从以前的每天 12 个小时增加到了 15 个小时以上,当然距离 Louis 的 125 小时还是有差距。不过,更让我欣慰的是我的孩子,她在高三上学的第一天就主动把手机扔到了家里:做不到 125 小时,但是我要利用好我的每一分钟把学习搞好!于是她的高三有了突飞猛进,高考的时候她也以名列北京市前茅的成绩顺利考入了她心仪的北大物理学院!大学以后她依然保持了高昂的学习热情,学习成绩在物理学院继续名列前三! 其实在北大,你的身边总有这样一大批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他们常常被宣传为天才,比如这几位数学学院2000级前后的数学奥赛金牌获得者,进校的时候都是这样的青葱岁月,但是18年来他们互相激励着不懈努力,都成长为了世界一流的数学家,被世界数学界成为黄金一代!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光鲜,看不到的是他们的付出的非常人的努力!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哪里有天才,只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而已!》说的就是这样的北大师生在成才的道路上互相激励和不懈努力的故事,期待你也是那努力的一个。 在北大还有一个特质,那就是 梦想 ,走在燕园这个充满了历史气息的校园里,你可以到蔡元培先生沉思的雕像前缅怀,你会路过元培学院门前的李大钊先生铜像,你在未名湖边会邂逅埃德加斯诺的墓......不知不觉中你就像林毅夫先生所说的这种民族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 只要民族没有复兴,我们的责任就没有完成; 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中; 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 这就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 慢慢地北大就成了你心目中的精神家园,你开始充满热情和动力地思考和期待自己能够为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做些什么!这就是北大魅力,也是北大潜移默化的教育!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从北大出发,创新赢天下! 相信: Yes , iCAN ! 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2774 次阅读|5 个评论
凑热闹2: 开学第一课与广告营销课
laofan68 2018-9-2 16:29
据“新浪新闻”报导 , 教育部办公厅通知让各中小学校通知到每一位学生及其家长,让其共同观看的“开学第一课” (9 月 1 日晚 8 点播出 ) ,有人称。 “开学第一课”:品德课何以变成“广告营销课” 网址: https://news.sina.com.cn/c/2018-09-02/doc-ihinpmnr8282700.shtml
个人分类: 凑热闹|18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做个骄傲的河南人!
热度 31 张海霞 2018-9-1 18:05
北京大学 张海霞 2018.09.01 我是北大信息学院的教授张海霞,很高兴在开学的第一天回到河南做讲座,所以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做个骄傲的河南人》。 之所以讲这个题目,因为 我本身就是个地地道道的河南人 ! 我出生在豫北,在家乡受了完整的中小学教育, 18 岁第一次走出了河南去上大学! 18 岁上大学之前,我几乎没有走出过河南, 18 岁出省上大学到现在的 30 年,我却是走遍了全世界,最远的地方到了南极,最高的地方到了珠峰,见到了全世界各种各样的人。出门之前,我觉得河南很大,出门以后,我发现这个世界很大,好的地方真多。出门之前,我的身边都是河南人,出门之后,我的身边河南老乡并不多,还有一个很大的意外是: 河南人在外地的名声不是太好。 甚至有一段时间全国疯一般讲河南人各种段子,每次在外面跟不认识的人一起吃饭,我的第一句话总是:我是河南人。主要是为了避免别人讲河南人坏话的尴尬。可是,这样尴尬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比如出差到陌生的城市打出租车,有一次是去厦门大学讲座,我选择了晚班的飞机,半夜 12 点才到厦门,厦门大学的老师要去接我,我说不用,这么晚了,我打车就好了,咱们明天 8 点讲座,你接了我再回家都没有时间睡觉了,再说打车挺方便的。于是,我下了飞机以后,就收到这位老师的至少三条短信:张海霞,你跟出租师傅说走成功大道去厦门大学!成功大道是厦门刚修好的一条从机场到厦门大学附近的快速隧道,比之前走跨海大桥要近不少。 上了出租车,我就拿短信给师傅看:师傅,咱们走成功大道去厦门大学! 师傅很逗:大姐(这时候大概已经看起来老成了不少),你放心,我们都走成功大道去厦门大学,只有河南司机不走! 我一时愣住了,怎么接茬?我脑门上也没有贴标签,他怎么知道我是河南人啊?!仔细一想,他肯定不是故意说给我这个河南人听的,于是就跟他说: 师傅,真巧,您今天拉了一个河南人! 师傅很会说话:大姐,您真幸运,今天不是您老乡拉您! 于是大家聊起来,才知道,厦门的出租司机里河南人占了将近 70% ,各种绕路多收费啥的经常出现,影响出租司机形象,于是,这些本地司机找机会就挤兑河南人! 无独有偶,这样的尴尬有一天竟然在我自己家里也发生了,我的先生是一个非常平和低调又善良的东北人,有一天我们两个开车从小区里经过,那天不知道他哪根筋被突然触动了,冷不丁跟我来一句: “张海霞,你们河南人最擅长啥?我看是收破烂!” 也巧了,我们在北京住过的几个小区里收破烂的确实都是河南人! 可是,我反应很快也不饶人,直接就冲他来了一句: 你说的对,这不是把你收了吗?! 大家相视一眼哈哈大笑!可是回头想起来,心里却特别不是滋味,辗转难眠: 河南人惹谁了?! 静下心来仔细想,我发现,其实影响河南人在外的根本问题还是出在教育上,河南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我们一亿多人,尽管我们对教育很重视、投入很大,可是我们的教育确实在全国排名靠后,基础教育的基数太大,高等教育又办得不好,没有一所 985 大学!尽管我们很努力,可是残酷的事实还是不能回避,经济不好的我们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很一般,大量的学生难以进入优质高中,高中毕业生每年在高考的残酷竞争中,上到好大学的机会比别人少。更何况,从中学到大学这一步,尽管今天招生已经多了很多,可是还是有大量的学生上不到合适的大学,或者中学就外出打工,以前这样的现象就更加普遍。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和技能训练,我们的很多老乡只能去做一些比较苦力的工作,比如说:出租车、收垃圾、卖菜、建筑工人、家政、保安、餐饮等等,而这样的工作,无论在哪里都是收入低的辛苦活儿,其中很多人再没有好的人带,不想辛苦挣钱,耍点小聪明,比如开出租车绕路、卖菜缺斤少两 …… 看似小事,其实多了很影响集体形象,久而久之,就影响到了集体的形象。 其实,这样的河南老乡和我们一样 : 淳朴善良又踏实肯干,从内心里都和我一样是非常骄傲和自豪的,可是,他们没有机会跟我们一样受到好的教育、遇到好的老师,长期在底层的打拼让他们早早地去体会了生活的不易和人情的冷暖,也一样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每次遇到别人说他们的坏话,我总是很心痛地想: 如果他们也能够跟我一样受教育,他们的人生还有这样吗? 答案一定是:不!因为回头看我成长路上的同学和朋友,能够受到较好正规教育的比那些没有受到正规教育的生活和工作,差别真的是太大了! 所以,对亲爱的同学们说:不管多少人在说读书无用论,你要知道那都是假的!对于我们河南的孩子和家庭来说,请你们一定要珍惜这青春的大好时光: 拼命读书、把书读好、读到你能读的最好!因为读书是改变命运、爬出底层的唯一出路!没有之一! 很庆幸,我们河南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每个县级中学都搞得很好,有一大批兢兢业业而且水平很高的老师,在这里长期坚持把这片土地上的孩子教好送出去,我以前的学校的老师是这样做的,我相信这里的老师也都是这样做的,让我们一起为老师们送上热烈的掌声,也提前预祝他们教师节快乐! 关于好好读书,做为长你们 30 年的学姐,我想介绍几点经验给大家: 第一就是要努力,要非常地努力! 这一点没有办法,我记得若干年前带我的孩子和其他几个大城市的孩子去林州支教的时候,我们到的那天是暑假期间的一个周末,已进入学校看每个班的门都开着,里面学生坐的满满登登,当时这几个城市的孩子就问我:老师,他们不放假吗?我立马就怒了: 你们如果生在河南,要跟 100 万人竞争高考,也一样不会放假的! 那几年的林州高中考得非常好,跟他们学生和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前年暑假,我自己的孩子进入高三,她暑假去参加了北大物理系举办的天文夏令营,有一天我回到家,她很突兀地跟我说: 妈,你可不可以再努力一点啊?! 我当时就晕了:娃,你说啥呢?你妈已经努力到你都见不到你妈了,还要怎么努力?!因为我一直是个很努力的人,即使都做了教授很多年,也是每天早上 6 点起来锻炼身体,晚上 10 点多才下班回家的人。 妈,你真的不够努力,我刚刚参加夏令营听到一个老师的讲座,人家可是世界一流科学家,讲座讲得特别好, 关键是人家很努力,每周工作 125 小时! 啥?每周工作 125 小时,有没有搞错?!一周七天,每天他至少要工作 17-18 个小时!这不可能! 妈,是真的,不信你上网去查查看,这个教授叫何子山! 我必须要查一下啊,世界上还有比我疯的人?!果真,一查 “ 何子山,天文学家 ” ,资料都出来了,我跟大家介绍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何子山,出生在中国广东的华侨,早年在莫桑比克等地长大, 16 岁上了美国的哈佛大学,具体学啥记不住了,但是大二的时候,他听了一个天文学家的讲座,从此分分钟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志趣:天文!从此开始了每周 125 小时的革命工作生涯,他拿了天文学的博士,找到了哈佛的工作,成为了一个国际知名的天文学家,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享誉国际天文学界,还成为很多科幻电影的灵感来源,几年前很火的《星际穿越》里那个虫洞模型就是他的研究成果!他在美国的办公桌是那个著名的哈勃望远镜的哈勃的办公桌,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他说了: 我每周工作 125 小时,我的学生做不到,但是我要求他们每周不要少于 105 小时,否则啥也做不成! 同学们, 这就是一个比你聪明的天才还比你努力的真实故事! 他就在北大,我看到了这个故事很受刺激,见贤思齐,立马给何子山写了封邮件: Lious ,你好!我是 Alice ,信息学院的教授,孩子从夏令营回来说了您的讲座对他启发很大,您每周 125 小时的工作更是让人难忘,我想跟您见个面,看看是否有合作的地方? Lious 很快就回了邮件: Alice ,感谢您的来信,知道我的讲座对孩子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非常高兴,我也很想跟您见面,可是我真的没有时间啊! 就这样两个人到现在还没有见上面!因为从那以后我也更忙了,我的工作时间也从以前的每天 12 个小时增加到了 15 个小时以上,当然距离 Louis 的 125 小时还是有差距。不过,更让我欣慰的是我的孩子,她在高三上学的第一天就主动把手机扔到了家里:做不到 125 小时,但是我要利用好我的每一分钟把学习搞好!于是她的高三有了突飞猛进,高考的时候她也以名列北京市前茅的成绩顺利考入了她心仪的北大物理学院!大学以后她依然保持了高昂的学习热情,学习成绩在物理学院继续名列前三! 亲爱的同学们,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哪里有天才,只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而已!》 所以,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在河南,我们不比别人聪明,我们也不比别人有更好的条件, 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更好的就是:比别人更努力! 而这一条就是真理,不仅仅是在你高中求学期间要记住要实践,在你上大学、工作以后也要继续实践,我之前见过很多河南或者其他地方的孩子,进入大学的时候都很好,可是一两个学期就会出现很大差别,就是有的人还在继续努力,而有的人开始懈怠;在工作之后,这一点更是明显,努力的人,即使起点低也会冲到前面,但是不努力的人,起点很高也会被淘汰,所以,努力是我们一直要坚持的,只有努力,你才会一天比一天进步,一天比一天更有前途! 这一条一样适用于我们的家长,我知道老师们都是很努力的,这里就不说了,对于家长,这点还是要说,因为不仅仅是孩子要努力,家长也要积极上进才能不拖孩子的后腿!你可能会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就指望孩子了,还努力个啥?!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个努力不是你一定再有多么高的人生追求,而是你努力把身边的每件事做好,一个积极上进、努力的家长,他的眼界是向上的,也会促进孩子继续向上走,而 一个不努力、小富即安的家长,是支撑不起来孩子的鸿鹄之志的! 甚至很多时候会拖住孩子高飞的翅膀! 回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那些原本有机会在外省外市打拼出自己一片天地的有志青年,很多是被他们那些没有冲劲儿的家长拖回身边早早成为混日子的那一批平庸青年的!在抱怨孩子没有出息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家长应该多看看自己是否在努力、是否在支持孩子努力去开拓不一样的人生!其实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这些年当老师的经历来看, 每一个孩子的潜力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很多,如果家长不断激励 TA 远走高飞去施展自己才华的话,他们都会成为越飞越高的大雁! 这里我分享一下我妈妈对我的教育:从小她总是跟我讲一个贺大学问的故事,一个姓贺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很一般,可是他很爱读书,读起书来还摇头晃脑的,于是被小朋友们取笑,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贺大学问,他很委屈回家跟他妈妈抱怨这事,没想到妈妈说:孩子,好好读书就会成为真正的贺大学问!于是,这个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很努力读书,最后真的中秀才中举成了名副其实的贺大学问!这其实就是我成长的故事:小的时候我身体很差,一直上到初中毕业体重都不到 70 斤,属于弱不禁风那种,啥都不行,只有读书还可以,于是全家人支持我读书一直读到了博士,后来出国,走得越来越远,家里人都很支持我,鼓励我,从来没有因为我是女孩子而劝我放弃更高的追求,所以才有了今天这样一个我这样非常自信走遍天下的我!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和老师们,一定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这个世界的大门永远都是为有勇气开拓而不懈努力的人而敞开的! 过去的 30 年里,我就是在我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越走越远,特别是我结婚生娃以后,我的父母还有奶奶为了照顾我和孩子跟着我把家搬到了北京,后来又跟着我们去了美国生活,真的是离河南越来越远,再加上嫁了一个东北人,河南老家在我的心中越来越模糊,曾经有过十年没怎么回来河南家乡的经历,可以说,我这个努力的河南人在走出河南以后不自觉地在淡忘了自己的河南人身份,很多时候也不愿意去提及自己是河南人,大多数人从口音也判断不出我是河南人,更多的会认为我是东北人。我不知不觉地跟河南老家疏离了,直到 2006 年的 6 月 4 日,那是我生命中重生的一天。 那天是我女儿的生日,我和妈妈、女儿生活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城市里,过着十分开心的生活,孩子的生日也按照美国的规矩过得轰轰烈烈,在城市的自然博物馆里举行了一个盛大的生日派对,来了不同国家和肤色的朋友,度过了十分难忘的一天,一切都是那么完美,我们开开心心回到家已经是傍晚时分,妈妈准备准备晚餐,我和女儿拆礼物,一家人开心得不亦乐乎。 手机突然响了: Alice ,你在哪儿? 我在家呢,生日 party 刚结束,我们刚回来。啥事? 某某出事了,被关在监狱里,你能不能去救 TA ? 什么? TA 不是周五回家参加孩子毕业典礼了吗? 这是我的好朋友,是我居住的城市的一个全美著名的医院的大夫。 不, TA 没回来,现在监狱里,你能不能去救 TA ? 我说:你放心,我马上就去,今天我一定把 TA 就出来。 我拍着胸脯承诺!为朋友两肋插刀,我们河南人从小就是这么教的啊,男孩子都是岳飞,女孩子都是花木兰。 放下电话,跟我妈说:妈, ** 出事了(我妈妈也认识这位朋友,关系还非常好),我现在去救她,你一会儿和孩子洗洗先睡吧! 于是,开车出门,直接去办公室查各种资料和地图,感谢互联网,让我知道怎么去“美国局子里捞人” ---- 这个我在中国也没干过的大事! 总之,十分曲折,直到把信用卡里最后一分钱花完,我终于办好了保释朋友的手续,凌晨 2 点左右到了 TA 被临时关押的监狱,一个几十公里以外的荒郊野外。交完所有手续,满脸疲惫的 TA 终于从铁门那边走了出来: 怎么会抓你呢?我真的一路都没想通。 别提了,机场安检的时候,我说了一句:查什么查,我包里又没有炸弹! 就这样直接被抓进去了! 无意的一句话,但是无理可讲,就被关押了! 怎么劝?!没法劝,我俩无言拥抱,一路漆黑我们默默无语地开车回家! 回到家,停车,看到二楼的灯亮着,心想:应该是妈妈给留着灯呢。上楼,开门,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我妈正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站在门里: 孩子回家了,啥也别说,你吃饺子吧! 我和朋友一下子就把我妈抱住,抱头痛哭,所有的委屈、所有的痛苦、所有的亲情都在那一刻爆发了,我朋友含着眼泪吃着饺子 :来到美国二十多年了,觉得美国什么都比中国好,可是今天我才明白: 只有中国才是我的家,您是我的亲妈! 是妈妈那盘热腾腾的饺子,把我的人生刀砍斧劈一样的分为两段: 之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是一个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因为我觉得我很聪明能干,各方面都很好,这个世界就应该是为我的,不然就不对。 可是看到妈妈端着饺子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追求和引以为傲的所有名利,都会因为一瞬间、一个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误会而烟消云散、全部失去, 而此时只有一个人,会永远无怨无悔的在那里等你,她就是你妈!只有一片土地,会永远无怨无悔地接纳你,那就是你的祖国、你的故乡! 那一晚上我们再也无法入眠,我做了一个最果敢的决定:立马回国,回到这一片生养我们的土地上!于是我们全家 6 月 18 日就回来啦! 回国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回我的河南老家,尽管那里已经没有我的直系亲人,可是这是我的家、我的根,有我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我有责任有义务来帮助我的家乡的孩子,最起码在教育上我可以尽我的一份力! 第二件事就是在北大发起了现在已经影响到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学生的 iCAN 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全球范围内传递“自信、坚持、梦想”的精神和“Yes,iCAN”的理念。 从妈妈的饺子开始,我彻底改变了,不仅仅是回国工作,更是利用和创造一切的机会常常回到河南,希望能够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做点有意义的事,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这就是为什么我今天会站在这里为大家分享这个主题,讲讲我这个河南孩子的成长与回归,因为我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每个人肩头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的家在中国,我们的根在河南,也许它不富裕、不完美、不够光鲜和高大上,但是它就是我们每个人灵魂深处的精神底色, 让我们用尽全力去爱护它、建设它、发展它,让这里的一切在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逐渐变好,让我们世世代代做骄傲的河南人! 最后,请允许我为大家朗诵我 2009 年写的这首诗: 《我是骄傲的河南人》 开封府是我自报的家门, 甲骨文是我出身的烙印, 花木兰是我哼唱的小曲, 少林寺是我炫耀的资本, 牡丹花是我无悔的青春, 红旗渠是我执着的精神, 岳飞庙是我报国的忠魂, 黄河水是我永远的母亲! 无论走多远, 无论飞多高, 无论在何时, 无论对何人, 我都是那个骄傲的河南人! 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069 次阅读|50 个评论
开学第一课:潘院士面对小学生的量子“黑科技”科普
热度 3 cherrylu1960 2016-9-1 17:05
俺好歹也算个科学爱好者,也热爱科学普及工作,故对相关新闻及话题自然有更多的关注。 开学了,9月1日,一早看到央视微信公众号早新闻的内容预告:潘建伟在北京交通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将发表主题演讲《开学第一课:量子卫星》,请注意收看。于是特意重新下栽了《央视新闻》的客户端,查看滚动专题,倒是出现了北京交大的开学典礼,可看了半天,并没有出现潘院士的身影,看来预告赶不上变化,潘院士并没有出现在北京交大。 继续搜索等待,发现潘院士去了中关村一小,给小学生科普量子“黑科技”去了。 院士从大学校园下放小学校园,跨度有点大,足见对祖国花朵科学教育的重视,培养科学兴趣,从娃娃抓起,很好。 小学生对话大院士,内容还是那个高深难懂的量子科技,情景如何?是不是应该有点意思呢?俺的内心充满了期待。 怀着好奇心和对量子“黑科技”的关注,打开央视新闻客户端,耐心看完了长达 49 分钟的直播回放。遗憾的是,现场在室外,人声嘈杂,音响效果不太好,直播视频录的比较糟糕。不过还是努力调整手机的声音,甚至把耳朵贴近手机,想听清楚大院士,面对小学生,如何科普量子科技。潘院士的报告大约 30 分钟,大致内容还是回顾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等等,比较常规的讲解,很谨慎,并不是专门针对小学生的。期待中的与小学生的互动环节没有,倒是有一些仪式性的东西。 镜头没有在孩子们身上停留多久,估计面对这样的室外报告,现场比较混乱,没有多少孩子能认真听下来,这种传统报告也很难让孩子们听懂,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何况还有央视记者干扰,比如打断专门从外地赴京来听课的少数民族孩子的听讲,强行对人家进行采访,问人家来北京去哪里玩了,等等。哎,反正,开学第一课,就是个仪式性的东西,仪式完了,大家包括院士都松了一口气。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孩子们需要从小接触最顶尖的科学概念,即使不懂,也会有收获, 1000 个孩子能有一个孩子对院士提到的东西产生兴趣,活动就没有白搞,从这一点上,我支持中关村一小的做法。至于形式,大家都在探索,需要有成熟的条件,搞清需求的内容和供给的能力。 孩子喜欢好玩的东西(当然我作为大人也喜欢),科学应该有好玩的一面,但如何表述它,让人们了解它好玩的一面,分享者和被分享者都能从中得到快乐,真的很难。让院士给小学生科普量子科技这样连科学家都搞不太清楚的高深东西,的确很难为他。自始始终,院士的表情看起来有些凝重,没有笑容;孩子们的笑容肯定不是来自于对量子科技的欣赏。双方没有从分享中获得快乐。值得思考。 科学应该表现好玩,量子科技好玩吗?如果真能描述的那么神奇,肯定好玩,比如可以实现“孙猴子瞬间翻越十万八千里”这样的奇迹,多么诱人。但科学研究有风险,有成功,也可能会失败,前景有可能是光明的,也可能是暗淡的。失败了看起来就不好玩了,但谁能精确预测成与败呢 ? 这个时代很有趣,有趣在于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多超乎常理的发现,颠覆性的理论不断涌现出来。有些东西看起来现实中存在,但却很难得到应用,有些看起来不一定存在,却正在发挥作用。量子为何会产生纠缠,谁也搞不清楚,可人们却正在利用其干大事了,黑科技啊! 这个时代很有趣,对于现代科学的成果,人们不是盲目接受,而是有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科学在理性的质疑中前行,人们的智力水平在质疑中得到提高。 科学不是万能的,它有不确定性,科学是可以质疑的,我想,这个道理孩子们从小就该知道。 让孩子们从小了解科学的规律,慢慢培养一些科学的思维,比具体解释一些科学概念重要的多。这样的科普也难的多
个人分类: 科学杂谈|5897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