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实践检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14年2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杨学祥 2014-2-27 14:21
2014 年 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 杨学祥,杨冬红 我们在 2013 年 12 月 28 日 指出:雾霾天气与潮汐组合类型的对应关系,给出了雾霾天气出现的天文原因,对雾霾天气的预测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现在将 2014 年 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情况的对应关系公布如下,以便事后检验: 潮汐组合 A : 1 月 30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014 年 1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 2014 年 2 月 3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 0.00132 度,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空气活动。潮汐类型处于转折时期。 检验结果: 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将大风降温 局部降 10-14 ℃ 2014 年 02 月 01 日 18:49 中国天气网   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中东部部分地区有大雾   一、重要天气 1. 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 2 日至 4 日,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将先后出现大风降温天气,降温幅度一般有 6 ~ 10 ℃,其中内蒙古中部、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北部、黄淮东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 10 ~ 14 ℃,局地可超过 14 ℃ ,上述地区并伴有 4 ~ 6 级偏北风,江河湖面风力可达 5 ~ 7 级。东部海区将有 7 ~ 8 级大风,阵风可达 9 级。 2. 中东部部分地区有大雾   今天夜间到明天上午,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大部、江淮、江汉以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有大雾,其中河北南部、天津、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和南部、江苏、安徽北部、四川盆地、重庆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 500 米 的浓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 200 米 的强浓雾。 2 日夜间开始,受强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地区的大雾天气将自北向南逐步消散。 3. 河北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适宜燃放烟花爆竹   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河北中南部、京津地区、黄淮北部、江淮东部、江南北部、陕西关中、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气象条件不适宜燃放烟花爆竹。   二、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2 月 1 日 20 时 至 2 月 2 日 20 时 ,新疆西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吉林大部和辽宁东部有小到中雪,其中,黑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雪;江苏西南部和台湾东部等地有小雨。新疆东部、内蒙古西部和东部、东北地区中西部等地有 4 ~ 6 级风,其中山口地区风力可达 8 级。 2 月 2 日 20 时 至 2 月 3 日 20 时 ,新疆西部、黑龙江中东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江淮、江南东北部等地有小雨。内蒙古、华北、东北地区、黄淮等地有 4 ~ 6 级风。渤海、东海南部海域将有 5 ~ 7 级、阵风 8 级的东北风。 3 日 20 时至 4 日 20 时,新疆西部和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黄淮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甘肃东部、陕西中北部等地有大雪;四川盆地、江汉、江南北部等地有小雨。东海大部海域、台湾海峡、南海东北部海域将有 7 ~ 8 级、阵风 9 级的东北风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4/0201/184998403.html 初四起强冷空气将吹散雾霾 将带来 10 度左右降温 2014 年 02 月 01 日 19:50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显示:笼罩中东部多地的大雾天气将持续到 2 日晚夜间,从后天,也就是正月初四开始,一股强冷空气的到来将会吹散雾霾,同时给全国大部地区带来 10 度左右降温。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 2 日浓雾还将继续锁定京津冀、以及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地。 马学款:在 2 日夜间会有一股强冷空气南下,所以从 2 日夜间开始,自北向南目前的低能见度的天气会有一个消散过程,大概在 3 日早晨,淮河以北的能见度都会好转,其他地方像长江中下游这些地方能见度还会比较差,但是冷空气还会继续往南走,所以从 3 日开始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开始好转。 马学款介绍,这股冷空气将会横扫长江以北的大部地区。受此影响,北方和东部地区将出现剧烈降温。气温偏高常年温度的状况将得到缓解。 马学款:冷空气主要影响的是西北地区的东部,华北、东北、黄淮、江淮、这是受影响最大的区域,实际就是长江以北的中下游地区都会受到这股冷空气的影响,而且由于前期我国北方和东部一些地方的气温持续偏高,所以这次的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幅度会比较剧烈。预计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的降幅都会在 6-10 度,有些地方像内蒙古的中部,东北的中南部降温会在 10-14 度,个别地方甚至会超过 14 度。这次除了降温外,还会伴随大风天气。受这次的强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东部,东北的北部和东部,会有明显的降雪,其中在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吉林中部部分地方会有中到大雪,这次的降雪过程持续时间比较短。除了内蒙古东部和东北以外,华北、黄淮降水不是很明显。(郭淼) ( 责编:罗继娜、沈剑 ) http://xj.people.com.cn/n/2014/0201/c188514-20504782.html 潮汐组合 B : 2 月 7 日 为日月小潮(上弦), 9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 19.30333 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和气温回升,但强度较弱。 检验结果: 石家庄空气质量指数居高不下 降雪与雾霾共存 A-A+2014 年 2 月 8 日 07:19 河北新闻网 11 条评论   河北新闻网 2 月 7 日 讯 ( 河北日报记者段丽茜 ) 纷纷扬扬的春雪在人们热切期盼中落下,但是石家庄空气质量并没有如愿变好。记者登陆河北省空气质量自动发布系统发现,今天石家庄空气质量指数 (AQI) 与前一日相比不降反升。   据监测,今天石家庄市大部分时段的空气质量处于中度污染状态,空气质量指数在 170 上下浮动。而 6 日,石家庄市空气质量指数为 134 ,为轻度污染。降雪为什么不带来降尘?“主要是降雪时处于静稳天气,扩散条件较差,空气中污染物累积,造成污染物浓度增加。”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有关负责人解释。   来自石家庄市气象局的数据对此给予了证明。今天石家庄市的风速非常小,基本在 0.6 米 / 秒 -1.1 米 / 秒之间,略高于 0.5 米 / 秒的静风风速,人体基本感觉不到。   天上的水汽变成雨雪降下来,除了有一定的水汽饱和度外,还必须有凝结核。因此,也有人疑问,水汽会不会以空气中的污染物为凝结核,形成雪片降落,从而减少污染?对此,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负责人介绍,雪片主要在高空形成,而空气中的污染物大部分处于低空,所以降雪对空气中颗粒物的洗刷作用有限。此外,虽然道路上的雪水可以减少扬尘,但是雪后道路难行,机动车尾气排放增加,综合因素作用,石家庄市的空气质量指数出现上升。   石家庄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显示, 2 月 4 日 以来的几天中,空气质量日渐下降。 2 月 4 日 ,该市空气质量指数为 116 ,尽管当日晚间到 2 月 5 日早晨 ,石家庄市降下春雪,但是 2 月 5 日 空气质量指数却上升为 123 。此后静稳天气持续, 2 月 6 日 该市空气质量指数为 134 。 http://hebei.sina.com.cn/news/m/2014-02-08/071986375.html 南方雨雪持续局地有暴雪冻雨 华北黄淮有大雾 2014 年 02 月 08 日 07: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4) 南方雨雪持续局地有暴雪冻雨华北黄淮有大雾   中新网 2 月 8 日 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 8 日至 10 日,西北地区东南部、江淮西部、江汉、江南大部等地将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江南中西部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西南地区东部、江南东部、华南、台湾等地有小到中雨,部分地区大雨;另外,贵州中部、湖南西部山区局地有冻雨。   此外, 8 日早晨到上午,陕西中部、华北、黄淮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雾。 8 日 08 时至 9 日 08 时,新疆西部、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江淮西部、江汉、江南北部和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雪;西南地区东部、江南东部和南部、华南等地有小到中雨。我国北部和东部海域有 6 ~ 7 级、阵风 8 级的偏北或东北风。 9 日 08 时至 10 日 08 时,西北地区东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江汉、江淮西部、江南中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江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贵州中部、湖南西部山区局地有冻雨;四川盆地、江南东南部、华南和台湾等地有小到中雨,部分地区大雨。东海、台湾海峡、南海北部、北部湾等海域有 7 ~ 8 级、阵风 9 级的东北风。 10 日 08 时至 11 日 08 时,新疆西部、青藏高原东北部、江南大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江南中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雪;贵州东部山区局地有冻雨;西南地区东部、江南东南部、华南、台湾等地有小到中雨。东海大部、台湾海峡、北部湾、南海北部等海域有 7 ~ 8 级、阵风 9 级的东北风。 【编辑 : 王安宁】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2-08/5810171.shtml 河北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和大雾橙色预警 2014-02-08 16:51:00 来源:长城网 中国日报 6 日白天到夜间,除承德西南部、秦皇岛、唐山外,河北省其他地区继续出现降雪天气。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上午,保定、廊坊及以南大部分地区有雾,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 200 米 ,请防范。 6 日白天到夜间,除承德西南部、秦皇岛、唐山外,河北省其他地区继续出现降雪天气。河北省气象台 7 日 17 时继续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和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据气象部门监测,截至 7 日 8 时,降雪区平均降雪量 2.2 毫米 ,南宫最大,为 5.3 毫米 ,石家庄市区为 1.9 毫米 。石家庄西南部和东部、邢台中南部、邯郸的积雪深度在 5 厘米 以上,邯郸大部的积雪深度超过 10 厘米 ,武安、成安、峰峰最大,均为 15 厘米 ,石家庄市区为 2.7 厘米 。   河北省气象台 7 日 17 时继续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受降雪影响,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河北省除唐山、秦皇岛外,大部分地区将有积雪和道路结冰等灾害,请防范。   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上午,保定、廊坊及以南大部分地区有雾,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 200 米 ,请防范。   具体预报:   今天夜间,保定、廊坊及以北地区阴,其中张家口、保定北部、廊坊北部、承德有小雪或零星小雪,其他地区阴转多云。   明天白天,唐山、秦皇岛阴有零星小雪转多云,其他地区多云转晴。   明天夜间到 9 日,全省多云转晴。 9 日夜间到 10 日,全省晴间多云。 ( 季然 )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4-02-08/content_11169561.html 华北黄淮雾霾闹元宵 节后全国普遍迎雨雪 2014 年 02 月 13 日 18:26 中央气象台 我有话说 (59 人参与 ) 全国霾区预报图 ( 1/6 )全国霾区预报图   明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国人眼中,这是春节的尾巴,也是春节里最后一次狂欢。中央气象台预计,元宵节当日及节后两天,天公不作美,华北大部、黄淮、陕西关中等地有霾,其中,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陕西关中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度霾,局地重度霾;上述地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差,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雾和霾天气将使能见度变差,外出游玩的朋友要注意交通安全并做好防护措施;同时雾和霾天气也可能使当地朋友的赏月计划泡汤。另外,今天夜间到明天,上述大部地区气象条件不适宜燃放烟花爆竹,请当地公众尽量不要燃放。   再来关注降水情况。未来三天,南方降水持续,不过降水相态将由雪逐渐转为雨。   今天夜间至 16 日,西藏南部自西向东将出现一次中到大雪过程,其中,普兰、聂拉木、帕里一线的部分地区有暴雪。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降雪率先在西藏西南部发起进攻,强度较弱;明天夜间起,降雪天气将迅速蔓延至整个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将现暴雪。 15-18 日,我国将出现大范围降水天气过程;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有雨转雨夹雪或雪天气,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局地有暴雪;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青藏高原及贵州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雪,其中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的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雪;江南南部、华南及四川盆地等地有小到中雨,部分地区有大雨。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4/0213/182698657.html 潮汐组合 C : 2 月 17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 0.00017 度, 2 月 15 日 为日月大潮, 12 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 检验结果: 中东部将有大范围雨雪 冷空气可助华北雾霾消散 2014 年 02 月 15 日 20:24 来源:新华网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昨天夜间起,我国西南部地区出现降雪,预计这次降雪范围明天将扩散至我国中东部地区,一直困扰着中部各省市的雾霾天气,将会随着冷空气的到来逐步好转。   中国之声气象分析师陈青昊: 15 日夜间至 19 日我国西南至中东部地区将有大范围雨雪。   陈青昊: 16-17 日是雨雪发展的鼎盛时段,淮河以北以降雪为主,而淮河以南则是降雨居多。 18 日,冷空气南下气温大幅下滑,苏皖鄂等长江沿线省份可能会自北向南的出现雨转雪,部分地区甚至可能会有大雪,但是由于冷空气的偏北风快速向南推进,降雪持续时间并不长,不会出现元宵节前那种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最近三天华北、黄淮、江淮等地雾、霾有加重趋势,但是随着冷空气的到来,雾霾会逐渐消散。   陈青昊: 16 日上午起冷空气从华北东北部扩散南下,随着风力的逐渐增强,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地区雾、霾和空气污染状况将开始自北向南逐步好转。(记者汤一亮) ( 责任编辑: UN628) 原标题:我国中东部将有大范围雨雪 冷空气可助华北雾霾消散 http://news.sohu.com/20140215/n395061066.shtml http://china.cnr.cn/NewsFeeds/201402/t20140215_514857828.shtml 潮汐组合 D : 2 月 23 日 为日月小潮(下弦), 2 月 24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 19.16922 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和气温回升,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但强度较弱。 检验结果: 霾预警继续发布 京津冀等地重污染将持续至 27 日:与潮汐组合对应 2014-2-21 13:30 | 个人分类 :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 观点评述 | 关键词 : 潮汐组合 雾霾 推荐到群组 霾预警继续发布 京津冀等地重污染将持续至 27 日 2014 年 02 月 21 日 07:38 中央气象台 我有话说 (2,102 人参与 ) ( 1/3 )全国雾 24 小时预报   中央气象台 2 月 21 日 06 时 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预计 21 日 08 时至 22 日 08 时,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中西部、河南中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等地气象条件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上述大部地区有中度霾,部分地区有重度霾。   防 御 指 南: 1 、因空气质量明显降低,人员需适当防护; 2 、呼吸道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可带上口罩。 北京天安门广场被霾笼罩 1/19 图为 2 月 21 日 ,北京天安门广场被霾笼罩。中新社发 王徐 摄 21 至 23 日,京津冀大部、山东中西部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很差,将出现持续重度污染天气,其中,北京南部、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的部分地区将达到严重污染。预计 27 日上述地区重污染天气将趋于结束。   重要天气 1. 华北黄淮等地有霾   预计 21 日至 23 日,华北中南部、黄淮、陕西关中地区等地有轻度到中度霾或雾,其中,北京东南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陕西关中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 27 日,受冷空气影响,近地面风力将增大,华北、黄淮等地的霾将明显减弱或消散。 2. 中国气象局、环境保护部 20 日 18 时联合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预报 21 至 23 日,京津冀大部、山东中西部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很差,将出现持续重度污染天气,其中,北京南部、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的部分地区将达到严重污染。预计 27 日上述地区重污染天气将趋于结束。 3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有雾   预计 21 日至 23 日,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和西南地区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间歇性雾。 24 日起,南方大部将先后出现小到中雨、局地大雨。   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21 日 08 时至 22 日 08 时,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中西部、河南中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等地气象条件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上述大部地区有中度霾,部分地区有重度霾。中央气象台 21 日 06 时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另外,新疆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贵州大部、广西西部等地有小雨或阵雨。台湾海峡、南海东部的东北风将由 7 ~ 8 级、阵风 9 级减弱为 6 ~ 7 级、阵风 8 级。 22 日 08 时至 23 日 08 时,西藏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局地大雪;贵州、广西中西部等地有小雨或阵雨。 23 日 08 时至 24 日 08 时,新疆北部、西藏东部、内蒙古中部、华北西部和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西藏东部局地有大雪;陕西南部、江汉、西南地区东部、江南西部、广西中北部等地有小雨或阵雨,局地有中雨。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4/0221/073898844.html 中国民众盼雾霾周收官 专家称未来或“常态化” 2014 年 02 月 26 日 18: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 2 月 26 日 电 ( 记者 董冠洋 刘辰瑶 ) 一场雾霾笼罩中国近七分之一国土,十余省整整 7 天“腾云驾雾”。当不见“日上三竿”习以为常,当北大校园雕塑戴上口罩,当石家庄市民无奈状告环保局,当领导人顶着灰霾视察,民众担心持续不散的雾霾会否成为中国常态?   继 2013 年中国雾霾天数创 52 年之最后,新年数轮重污染不断刷新记录— 20 日起,一场大范围、高强度雾霾再次席卷中东部地区,一度笼罩中国从东北至西南 143 平方公里国土,全国 58 个城市 PM2.5( 细颗粒物 ) “爆表”,陷入重度及严重污染。   “这种长时间持续的雾霾未来常态化是有可能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分析,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气环流趋势是,带来污染的夏季东南风加强,促进扩散的冬季西北风减弱。随着污染物排放累积,当其与气象条件临界点重合时,雾霾爆发。   本轮雾霾,进入第七天依旧“气势汹汹”。当日北京街头暮霭昏黄,高楼大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多处能见度不足 1000 米 。记者查阅环保部最新发布的全国城市 PM2.5( 细颗粒物 ) 实时数据图发现,京津冀、东北,以及山西、陕西、河南、湖北、四川多地被标识重度及严重污染的紫褐色圆点密集覆盖。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此次雾霾迟迟不退?环保部分析,污染排放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加之气象条件不利,污染物难以及时扩散;以及机动车、北方冬季燃煤采暖污染等因素是主因。   针对本轮重污染天气,环保部已派出 12 个督查组,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北京、天津、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等城市,对钢铁、煤化工、平板玻璃、水泥等污染行业整治和检查。   从公布的督查结果看,燃煤电厂、工业直排仍是雾霾的主要来源。结果显示,工业围城,特别是钢铁、冶炼企业直接排放,治污设施不健全、脱硫设施停用;企业监测数据造假、异常;低品质散烧燃煤等问题普遍存在。   目前,中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 65% ,约 50% 的 PM2.5 污染来自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的直接排放。专家据此建议,减少煤炭依赖、降低对重工业依赖是中国治霾的首要任务。   “颗粒物排放的最大源是大工业源,比如,燃煤火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等”,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规划研究所教授宋国君建议,大气污染防治应当先易后难、先成熟后复杂。   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多家环保 NGO 亦发布“蓝天路线图”建议,减排应首先从排污口固定和排放标准清晰的大型工业源管控入手。据测算,如果河北 35 家主要排放的火电企业能够达标排放,则可实现氮氧化物减排量 7948.30 吨,减排比例达 48.7% 。   “北国风光,千里云烟,万里霾飘,望京津一线,迷雾茫茫,晋冀鲁豫,尘土昭昭”,连日雾霾让不少网友诗兴大发。所幸, 27 日北方将迎来期盼已久的冷空气。记者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获悉,“大风治霾”将立竿见影, 27 日北京、天津、河北北部空气质量将转为优良。   不过,民众期待的或许不仅仅是大风吹散空中的霾。治霾能见成效,人们心中的霾才能云开雾散。 ( 责任编辑: UN642) 原标题:中国民众盼“雾霾周”收官 专家称未来或“常态化” http://news.sohu.com/20140226/n395706005.shtml 中国本轮大范围雾霾天气谢幕 京津冀将现晴天 2014 年 02 月 26 日 20: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 2 月 26 日 电 ( 记者 刘辰瑶 ) 中央气象台 26 日 18 时解除霾黄色预警,至此,连续 6 日,连发 12 期的霾预警终于告一段落,本轮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由此谢幕。   据了解,自 2 月 20 日 18 时起 ,中央气象台已连续发布 12 期霾预警,其中包括 9 期霾黄色预警以及 3 期橙色预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成为本轮霾天气的重点关注地区。   雾霾天气一直持续到 26 日白天,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东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陕西关中地区等地气象条件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有中度霾,部分地区有重度霾。   其中北京 26 日全天都被雾霾笼罩,空气质量较差,多处监测站 PM2.5 值“爆表”。   中央气象台 26 日晚宣布“喜讯”: 26 日夜起,受南下冷空气和弱降水天气的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地区霾天气将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或消散,空气质量将转好, 27 日白天,北京、天津以及河北中部以北的大部地区将为晴天。   驱走雾霾,取而代之的是大风降温。中央气象台 26 日 18 时继续发布大风降温预报: 26 日夜间至 27 日,较强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影响中国北方地区,黄淮以北地区气温将出现 6 ~ 10 ℃的下降,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部、吉林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 12 ℃ 以上,上述地区伴有 4 ~ 6 级偏北风。   此外,傍晚时段,记者留意到北京市主城区内现小雨。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 24 小时,中国西北、华北、黄淮、江淮、江南、四川、贵州、广西、台湾局地均有小到中雨。新疆、西藏、陕西、内蒙古、东北、河北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黑龙江中北部局地有大雪。 http://stock.sohu.com/20140226/n395708070.shtml 潮汐组合 E : 2 月 28 日 为月亮近地潮, 3 月 2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南纬 0.00068 度, 2014 年 3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 检验结果: 雾霾,提醒中国转型升级的步伐必须进一步加快 2014 年 02 月 27 日 09:19 来源:新华网 2 月 27 日 起,持续笼罩我国中东部地区长达一周的浓重雾霾,在一股较强冷空气的影响下,终于渐渐散去,京城迎来了久违的蓝天。但这场持续多日的重霾天气给我们带来的警示是深刻的:过去那种靠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必须加速改变,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必须进一步加快。 http://business.sohu.com/20140227/n395737663.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2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关系检验完美收官
热度 1 杨学祥 2014-2-27 13:32
2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关系检验完美收官 杨学祥,杨冬红 我们在2013年12月28日指出:雾霾天气与潮汐组合类型的对应关系,给出了雾霾天气出现的天文原因,对雾霾天气的预测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现在将2014年1-2月潮汐组合与雾霾情况的对应关系公布如下,以便事后检验: 潮汐组合D:2月23日为日月小潮(下弦),2月2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9.16922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和气温回升,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E:2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3月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南纬0.00068度,2014年3月1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3585.html 首尔持续一周被雾霾笼罩 发布时间: 2014-02-27 被雾霾笼罩首尔 (摄影:黄海燕)   人民网首尔2月27日电 (黄海燕)截至到27日,首尔已被雾霾持续笼罩一周。并且27日微尘浓度上升为“有害”水准。   据韩国国立环境科学院消息,除首尔地区的微尘为“有害”水准以外,江原、忠清、湖南、岭南地区为“略有害”,济州地区为“普通”。   为防止感染有害微尘导致的各种呼吸道疾病,首尔市内处处可见面戴口罩的市民。   另据韩联社报道,针对持续并变严重的雾霾天气状况,韩国政府决定将与中国合作开发微尘预警系统,参考中国的观测资料,提高预警的准确度。   分享到:   (责编:覃博雅、刘洁妍)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news/live/2014-02/27/content_25170218.htm 中国民众盼雾霾周收官 专家称未来或“常态化” 2014年02月26日18:58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 董冠洋 刘辰瑶)一场雾霾笼罩中国近七分之一国土,十余省整整7天“腾云驾雾”。当不见“日上三竿”习以为常,当北大校园雕塑戴上口罩,当石家庄市民无奈状告环保局,当领导人顶着灰霾视察,民众担心持续不散的雾霾会否成为中国常态?   继2013年中国雾霾天数创52年之最后,新年数轮重污染不断刷新记录—20日起,一场大范围、高强度雾霾再次席卷中东部地区,一度笼罩中国从东北至西南143平方公里国土,全国58个城市PM2.5(细颗粒物)“爆表”,陷入重度及严重污染。   “这种长时间持续的雾霾未来常态化是有可能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分析,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气环流趋势是,带来污染的夏季东南风加强,促进扩散的冬季西北风减弱。随着污染物排放累积,当其与气象条件临界点重合时,雾霾爆发。   本轮雾霾,进入第七天依旧“气势汹汹”。当日北京街头暮霭昏黄,高楼大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多处能见度不足1000米。记者查阅环保部最新发布的全国城市PM2.5(细颗粒物)实时数据图发现,京津冀、东北,以及山西、陕西、河南、湖北、四川多地被标识重度及严重污染的紫褐色圆点密集覆盖。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此次雾霾迟迟不退?环保部分析,污染排放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加之气象条件不利,污染物难以及时扩散;以及机动车、北方冬季燃煤采暖污染等因素是主因。   针对本轮重污染天气,环保部已派出12个督查组,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北京、天津、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等城市,对钢铁、煤化工、平板玻璃、水泥等污染行业整治和检查。   从公布的督查结果看,燃煤电厂、工业直排仍是雾霾的主要来源。结果显示,工业围城,特别是钢铁、冶炼企业直接排放,治污设施不健全、脱硫设施停用;企业监测数据造假、异常;低品质散烧燃煤等问题普遍存在。   目前,中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65%,约50%的PM2.5污染来自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的直接排放。专家据此建议,减少煤炭依赖、降低对重工业依赖是中国治霾的首要任务。   “颗粒物排放的最大源是大工业源,比如,燃煤火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等”,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规划研究所教授宋国君建议,大气污染防治应当先易后难、先成熟后复杂。   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多家环保NGO亦发布“蓝天路线图”建议,减排应首先从排污口固定和排放标准清晰的大型工业源管控入手。据测算,如果河北35家主要排放的火电企业能够达标排放,则可实现氮氧化物减排量7948.30吨,减排比例达48.7%。   “北国风光,千里云烟,万里霾飘,望京津一线,迷雾茫茫,晋冀鲁豫,尘土昭昭”,连日雾霾让不少网友诗兴大发。所幸,27日北方将迎来期盼已久的冷空气。记者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获悉,“大风治霾”将立竿见影,27日北京、天津、河北北部空气质量将转为优良。   不过,民众期待的或许不仅仅是大风吹散空中的霾。治霾能见成效,人们心中的霾才能云开雾散。 (责任编辑:UN642) 原标题:中国民众盼“雾霾周”收官 专家称未来或“常态化” http://news.sohu.com/20140226/n395706005.shtml 中国本轮大范围雾霾天气谢幕 京津冀将现晴天 2014年02月26日20: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 刘辰瑶)中央气象台26日18时解除霾黄色预警,至此,连续6日,连发12期的霾预警终于告一段落,本轮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由此谢幕。   据了解,自2月20日18时起,中央气象台已连续发布12期霾预警,其中包括9期霾黄色预警以及3期橙色预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成为本轮霾天气的重点关注地区。   雾霾天气一直持续到26日白天,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东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陕西关中地区等地气象条件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有中度霾,部分地区有重度霾。   其中北京26日全天都被雾霾笼罩,空气质量较差,多处监测站PM2.5值“爆表”。   中央气象台26日晚宣布“喜讯”:26日夜起,受南下冷空气和弱降水天气的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地区霾天气将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或消散,空气质量将转好,27日白天,北京、天津以及河北中部以北的大部地区将为晴天。   驱走雾霾,取而代之的是大风降温。中央气象台26日18时继续发布大风降温预报:26日夜间至27日,较强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影响中国北方地区,黄淮以北地区气温将出现6~10℃的下降,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部、吉林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以上,上述地区伴有4~6级偏北风。   此外,傍晚时段,记者留意到北京市主城区内现小雨。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24小时,中国西北、华北、黄淮、江淮、江南、四川、贵州、广西、台湾局地均有小到中雨。新疆、西藏、陕西、内蒙古、东北、河北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黑龙江中北部局地有大雪。 http://stock.sohu.com/20140226/n395708070.shtml 韩国日本多地持续雾霾天气 媒体将责任推给中国 2014年02月27日02:35 环球时报 我有话说(2,156人参与)   【环球时报驻韩国、日本特约记者 王刚 谢宗睿】由于韩国大部分地区雾霾天气持续已经1周,首尔已于26日启动“危机管理体制”,并出台了多项应急举措。同一天,日本全国自东北地区至西日本地区的多个地方政府均发布气象提醒信息称,空气中的PM2.5日均浓度可能会超过每立方米70微克的政府暂定标准。尽管韩日媒体继续将本国雾霾的责任推向中国,但也有韩媒认为,中韩责任应该“四六开”,韩国也应该从严管本国大气污染物排放做起。   韩国SBS电视台26日的报道称,自从上周五下午首尔PM2.5指数超过100以后,首都圈地区的细微颗粒物持续维持在高浓度,这也是自2011年开始测量PM2.5指数以后最长时间细微颗粒超标。韩国KBS电视台26日报道称,受来自中国雾霾影响,首尔和京畿道地区已经连续4天发布雾霾警报。首尔及周边地区的PM2.5指数达到150,是平常的3-4倍,而部分内陆地区的PM2.5指数甚至达到平时的5倍之多。韩国国立科学研究院表示,27日韩国雾霾指标仍有可能超标。   韩国《京乡新闻》26日的报道称,首尔市已经向低收入阶层支援了6.5万个防尘口罩,并劝告排出污染物的企业停工,同时减少汽车运行数量,甚至出动洒水车上街进行清洗降尘作业。   日本共同社26日报道称,由于PM2.5指数超过标准,日本多个地方政府呼吁居民外出时采取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并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关于此次PM2.5指数上升,日本环境省发布警告称,由于近日来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尤为严重,相关空气污染物有可能跨越海洋飘散至日本,因此必须加强监测。日本气象协会则表示,从中国方向飘来的PM2.5在25日前后开始增加。再加上日本上空大气状况稳定,国内产生的PM2.5也堆积不散,造成了数值上升。预计27日以后,日本各地的PM2.5值将在低气压的影响下降低。   韩国MBC电视台26日的报道称,虽然韩国媒体都将雾霾称作“来自中国”,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存在模糊的地方。中国政府并不承认韩国雾霾的原因来自中国,但是承认本国的雾霾对周边国家造成负面影响。根据韩国有关专家对雾霾天韩国大气中细微颗粒成分的分析,其中大概有40%来自中国,而韩国本土产的污染物大约占60%。欧洲国家已经就跨境污染物移动共同治理和追责问题达成协议,现在也到了中日韩三国坐在一起进行相关协商的时候。 (原标题:韩日惊呼遭遇“来自中国的雾霾”) (编辑:SN095) http://news.sina.com.cn/w/2014-02-27/023529574409.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95 次阅读|3 个评论
美科学家预测2012年9月22日太阳风暴袭地球:明天将接受实践检验
热度 1 杨学祥 2012-9-21 06:38
美科学家预测2012年9月22日太阳风暴袭地球:明天将接受实践检验 杨学祥 网友sldqc在2012年9月16日在评论中指出,快到22日了,因为有科学家预测本月22日有超级太阳风暴将整个美国全部破坏全死光!我恐慌得相当厉害,最近吃不下睡不好,都骨瘦如柴并且恐慌到身体都缩得很疼啊,好害怕啊。 我搜索了相关网页,得到2009年的相关报道,作了如下回复(2012-9-16 14:50):这是2009年的国外预测,至今没有新证据,不可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3344.html 明天就是2012年9月22日,检验美国科学家预测的时候快到了。我又搜索一下相关新闻,只查到2010年的进一步新闻,没有更新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科学家不能只管预测不顾检验,只求在名刊引起轰动效应,忽视事后的实践检验。这与最近一个时期科学研究的弊端有关:把名刊发表文章当做科研目的,实践检验无人问津。这是科学界的削足适履,危害极大。 2012年9月22日就要到了,美国科学家的预测将受到检验,请予特别关注。 2009年同时也有美国科学家关于太阳活动进入低迷期的报道,高峰在2020年。美国科研人员预测,太阳将进入不寻常且时间较长的“超级安静模式”,大约从2020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或许会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些科研人员在美国天文学会太阳物理学分会年会上发表3份研究报告说,人们熟悉的太阳黑子活动或许将进入“冬眠”,这种情况自17世纪以来从未出现。 Richard A. Kerr. End of the Sunspot Cycle? 2011-6-14, Follow ScienceNOW on Facebook and Twitter. 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cenow/2011/06/end-of-the-sunspot-cycle.html 2013年太阳活动峰年的强度变化得关注,它涉及到地球气候是变暖还是变冷。 1800年周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51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4896.html 200年周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71249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8180 相关新闻: 美科学家再次强调2012年太阳风暴将频袭地球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08-13 分享 打印 论坛         2010年8月1日,SDO卫星观测到有两个CME(日冕物质抛射)向地球方向袭来   2012年9月22日午夜,美国纽约曼哈顿区上空将布满五彩斑斓的光幕。几秒钟后,该地区所有电灯泡开始变暗并闪烁不定,接着光线在瞬间突然增强,灯泡变得异常明亮。随后,所有电灯全部熄灭。90秒以后,整个美国东部地区都将停电……   这条带上有述“假想”内容的消息刊登在近日英国New Scientist网站上——其依据是一份美国国家科学院在2009年1月发布的有关2012年太阳风暴的特别报告,该报告最后的结论是:这种灾难极有可能会发生。   而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日前也再次发出警告,认为太阳风暴袭击地球的几率非常大,希望全球作出相应的准备。科学家们认为,太阳风暴在2013年袭击地球的几率在不断的攀升。   与此同时,“太阳风暴将抵达地球,或影响全球通信”。一个源自美国宇航局专家的预测也成为日前热议焦点。但是,幸运的是,此次预计袭击地球的太阳风暴并未带来通讯中断以及其他灾难,但这并不能摒除未来人类将免受强磁暴袭击的可能。   太阳风暴与磁暴并非一回事   王永福是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宗秋刚的一名博士生。   王永福告诉记者,太阳风暴主要是指所谓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是太阳的爆发活动,它的空间尺度很大,比地球大很多个量级。而地球本身是有磁场的行星,地球的磁场与太阳风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叫做磁层的空腔,将太阳风有效地屏蔽在外面。   “当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到达地球时,会和地球的磁层相互作用,这才会形成所谓的地磁暴。”王永福告诉《科学时报》,伴随地球磁层内部的等离子体和电磁场的扰动,会产生极光;同时还将在辐射带区域产生很高通量的杀手电子等等。   “除非到了地球的磁层外面,一般所说的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都集中在磁层空间内,往往是在地面或者近地空间。”王永福强调,例如电网,GPS、北斗等通讯导航,跨越极区的国际航班,低轨道的空间站等等。   然而,发生日冕物质抛射事件的同时,往往先会有太阳耀斑的发生,这些太阳X射线耀斑到达地球的时间很短,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还有太阳高能质子事件,也先会到达地球(需要大约几小时从太阳运动到地球),而日冕物质抛射(以及伴随的行星际激波)往往会在1~4天之后才会影响到地球,产生地磁暴。”王永福补充说。   “太阳风暴和磁暴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人们的影响也不一样。”王永福强调。   “这次发生的是一个双峰磁暴,与一般的磁暴还有一定区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宗秋刚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虽然目前并没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是双峰磁暴往往有一个较长的恢复期,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依旧需要加强监测和研究。”   所谓双峰磁暴,是指前一个磁暴还没有恢复(往往处于恢复相的初始阶段)又发生了另外一个磁暴,“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行星际激波和激波后面的日冕物质抛射及磁云的先后作用造成的”,宗秋刚指出。   “2003年10月28日发生的万圣节磁暴就是一个典型的双峰磁暴。”宗秋刚举例说,2003年,发生的万圣节磁暴(Halloween Storm),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了搭载在包括SOHO以及许多近地轨道卫星上的电子仪器,对经济、社会和科学活动都造成了巨大损失。   “不过,虽然这次磁暴只是一个普通的磁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会发生较大的磁暴。”宗秋刚提醒说,“媒体在报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准确使用科学术语,不要把‘太阳风暴’与‘磁暴’等概念混为一谈。”   “大的太阳风暴不一定会产生大的磁暴。但是,大的磁暴产生肯定是因为大的太阳风暴”,宗秋刚指出。   2012年或2013年将遭强磁暴袭击   “2012年或2013年肯定会有2~3个强磁暴袭击磁层。”宗秋刚明确表示,“但是,这个究竟大到什么程度,现在还不好下结论。”   针对美国宇航局发布的警告,宗秋刚认为,美国宇航局作出这个判断最主要的依据是太阳活动的规律。   在宗秋刚看来,随着太阳逐步进入第24个太阳活动周(高度活跃阶段),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会越来越多,相应地也会产生大的磁暴。但是,太阳活动本该在2007年或2008年就逐渐进入高发期。但它一直非常平静,直到今年8月1日才有了第一次较大的爆发。   “如果经常有小的太阳风暴,发生较大太阳风暴的几率反而比较小。最怕的就是能量很长时间得不到释放,突然一次释放就很可能是巨大的太阳风暴。”宗秋刚指出。   太阳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每隔11年就会进入一次太阳活动高峰期,这时太阳会向外抛出很多物质,就像“打喷嚏”一样,这让离它1.5亿万公里的地球也会“感冒”。然而,按太阳耀斑爆发的X射线的强度大小,太阳耀斑爆发从小到大可分为A、B、C、M、X五级。   “上一次太阳活动高峰期是在2000年至2001年,而在第24个太阳活动周,太阳一直处于‘沉睡’状态。所以,下一次太阳活动高峰期可能出现在2012年至2013年。”宗秋刚预测。   “2012~2013年将是太阳活动的活跃期,2013年将会爆发的太阳耀斑,有可能达到X28的最大值。”宗秋刚说,“2003年11月4日爆发的X28级太阳耀斑,由于不是面对地球喷发,人类幸运地逃过一劫。但假若2013年的巨大太阳风暴刚好朝向地球,从而引发较大磁暴,那么全球通讯瘫痪、电力系统中断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不过,太阳耀斑最多只持续几个小时,只要那段时间并没有太阳风暴(日冕物质抛射)向地球方向喷发,人类就会相对安全,人们也不必过于担心。”宗秋刚强调。   面对“沉睡”的太阳即将醒来,而预测太阳风暴时间和强度的重担也落在了为人们保驾护航的科学家身上。然而对此宗秋刚显得有些无奈。   宗秋刚直言,太阳系是一个很大的系统,中间涉及到的物理过程覆盖了很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需要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多尺度的等离子体数值模拟,结合卫星以及地面的实地和成像观测,理论分析等,才能逐步将这个问题比较彻底地理解清楚,进而为人类利用空间提供支持,这也是空间天气研究的主要目标。   “但是,依据现有的科学水平,科学家要准确预报太阳风暴发生的时间和强度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太阳活动预报尤其是剧烈太阳活动预报依然是空间天气预报中最困难的部分。”宗秋刚语气有些低沉。   不过,在宗秋刚看来,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一直存在,只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建立的高技术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对这些空间科学也越来越关注。   当记者问到如何应对准确预报这一巨大的困难时,宗秋刚认为,“一方面,我们应及时做出预报模型,避免较大的损失;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抓住这次机会,深入研究,力图在未来把人类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 http://news.sctv.com/gjxw/hqqw/201008/t20100813_458774.shtml 太阳风暴将袭地球(2012) 2010-07-16 10:38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编辑: 徐滋   “超级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合成图)     2012年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   “美国科学家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结论。2012年前后正是太阳活动24周峰年。但是,我们对此感到恐慌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刊文,2012年地球将可能遭受超级太阳风暴袭击   “2012年地球将会遭遇强烈的超级太阳风暴,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 ”近日,英国《新科学家》网站出现了这样一篇“耸人听闻”的文章。   文章中写道,2012年9月22日午夜,美国纽约曼哈顿区上空将布满一道五彩斑斓的光幕。在像纽约这样的南部地区,很少有人能够看到这种极其迷人的极光现象。几秒钟后,该地区所有电灯泡开始变暗并闪烁不定,接着光线在瞬间突然增强,灯泡变得异常明亮。随后,所有电灯全部熄灭。90秒以后,整个美国东部地区都将停电。一年后,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开始死亡,国家基础设施将变成一堆废墟。世界银行将宣布美国变成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欧洲、中国以及日本等地区或国家也都和美国一样,在这次灾难中苦苦挣扎。   《新科学家》网站的文章依据的是一份美国国家科学院在2009年1月发布的有关2012年太阳风暴的特别报告,报告最后的结论是:这种灾难完全有可能会发生。   难道一场太阳风暴能够让地球上的人类遭受这么大的损失吗?2012年真是世界“末日”吗?   “美国科学家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结论。2012年前后正是太阳活动24周峰年。但是,我们对此感到恐慌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王华宁研究员告诉《北京科技报》。   1962年,美国“水手2号”探测器首次发现太阳会在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时产生耀斑爆发(俗称太阳风暴),科学家后来研究发现,太阳风暴是太阳因能量的增加而使得自身活动加强,从而向广袤的空间释放出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通常每隔11年就会进入一个太阳风暴的活跃期。   “太阳每隔11年就会进入一次活动高峰年,会向外面抛出很多物质,就像"打喷嚏"一样,这让离它1.5亿万公里的地球也"感冒"。”王华宁研究员说。按太阳耀斑爆发的X射线的强度大小,太阳耀斑爆发从小到大可分为A、B、C、M、X五级。   王华宁研究员介绍,其实,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一直存在,只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建立的高技术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然而,这些系统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因而技术系统的灾害事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程度也会越来越大。     -我国科学家认为,目前人类还无法给出相对精确的太阳活动预报   但是,在2012年是否会发生比以前任何一次太阳风暴都要强烈的超级风暴呢?   王宁华研究员认为,从已经积累的太阳观测资料来看,人类对于太阳活动的长期变化和太阳短期内的活跃程度高低还是能够有效预测的。但是,依据现有的科学水平,科学家要准确预报太阳风暴发生的时间和强度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太阳活动预报尤其是剧烈太阳活动预报依然是空间天气预报中最困难的部分。原因是科学家还只能依赖遥感方法间接测定太阳大气中的诸多物理参数,这些间接测定的参数只能定性描述太阳大气的物理状态,因而无法给出相对精确的太阳活动预报。“所以说,2012年前后要发生的太阳风暴是超强级别的还缺乏科学依据。”   在《新科学家》网站的报道中,美国的专家指出,一旦发生特别剧烈的太阳风暴,除了卫星和GPS定位系统可能完全瘫痪,输电网也会变得非常脆弱和不稳定,甚至完全关闭;还可能导致“交通瘫痪、通信中断、金融业崩溃和公共设施乱套,水泵停转造成饮用水供应中断,缺乏制冷设备,食品和药物都难以有效保存”。   “并不是所有的太阳风暴都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只有当太阳上产生风暴的区域正巧面对地球,太阳风暴才有可能被“吹”向地球,产生如此大的威力。   王华宁研究员说:“太阳风暴中的X射线以光的速度射向地球,X射线的增加会大大增加地球大气中电离层的电子密度,从而使短波无线电通讯受到严重干扰,甚至会导致无线电通讯中断。”     -2012年的太阳风暴是否也会摧毁中国的电网?   2005年1月20日下午3点左右,太阳发生一次X7.9级的太阳风暴。受此次太阳风暴的影响,我国境内通信、广播、测量等系统的短波无线电信号立即遭受强烈的电离层吸收,因而中断,其中北京地区信号中断一个多小时。   另外,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会导致磁暴的发生,从而对供电系统产生影响。1989年3月13日,在太阳活动22周峰年期间的强磁暴曾使加拿大魁北克的电网受到严重冲击,致使魁北克供电系统瘫痪,600多万人在无电的冬天度过了9个小时;不仅如此,强磁暴同时还烧毁了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座核电站的巨型变电器,以及大量输电线路、变压器、静止补偿器等电网设备跳闸或损坏。   那么,2012年的太阳风暴是否也会摧毁中国的电网,从而让我们陷入一片黑暗呢?“在2012年太阳风暴发生时,中国还不至于出现像1989年加拿大魁北克那样严重的、大面积电网瘫痪。”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刘连光教授肯定地对《北京科技报》说。   已经研究了10多年太阳风暴对电网影响的刘连光教授指出,根据中外科学家的研究,太阳风暴产生的磁暴对高纬度地区的供电系统影响大,可能产生致使供电系统瘫痪这样极端的恶劣破坏,但对处于中高纬度的我国来说,磁暴的影响可以说没有那么严重。   但是,刘连光教授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我国一些长距离输电系统和规模较大的电网都发现了很多磁暴引发的事件,可以说这些事件给我国供电系统的安全和影响防范敲响了警钟。   “电网的发展、建设要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对电力的需求进行规划,目前一些远景的电网规划还停留在图纸上,现在考虑磁暴的影响问题还来得及。防治磁暴影响的技术和方法很多,但这些方法和技术并不是拿来就可以用的,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一些问题现在就要开始进行研究。”刘连光教授说。 http://bay-hzrb.hangzhou.com.cn/system/2010/07/16/010799594.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846 次阅读|1 个评论
假、空、真、实 纵横谈:从“学术打假”谈起 (全文)
热度 1 pww1380 2011-12-30 19:57
信息文明之光(22): “假”、“空”、“真”、“实”纵横谈: 从“学术打假”谈起 (全文) —— 从历史的回顾到现实生活的考察 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 杨文祥 题记: 从对历史的回顾到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由是观之,时下所谓的“学术打假”, 究竟是深挖造假的社会源头还是打假的社会悲剧,究竟是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还是一场场荒谬绝伦的荒诞剧一时还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过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 当下的所谓“学术打假”绝非社会打假的正剧 。 1 .引言 在科学发展史上,假学术成果、假科学发现以及与此相关的假学术身份、假学术地位一类的事件不时出现。 科学既是“ 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 ,又 是人类社会揭示世界真相,探索客观真理的一项社会事业 。认识世界,探索真理,把握客观规律的能力是人类作为智能生物区别于其它物种的本质属性之所在。因此,这项事业在人类智能的高端充分地体现着人的本质,与此同时,也在社会价值的高端层次上实现着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在人类文明史上,自科学事业诞生以来,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无不将科学事业与教育事业并列,将其视为人类社会最高端的神圣事业。 学术界是一个以科学观察、科学发现、科学探索、科学研究和科学事业的建设、管理与发展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社会群体 。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家和学者往往又同时承担着专业教育的社会职责,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如此,这个群体的造假行为,不仅仅是对科学的亵渎,更是对教师的尊严和人的基本价值的直接挑战。因此,在各行各业,各社会领域中,科学领域和学术界的造假行为最无法令人容忍,对这个领域和群体的欺世盗名行为必须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和打击,以儆效尤。 上述这一社会立场恐怕是在意识形态各异,政治立场对立,价值抵牾不断,利益冲突难调的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社会共识之一。换言之,无论站在何种立场上,也无论具有怎样的意识形态,只要具备基本正常的理智和社会良知,只要不是造假弊案的当事人和利害相关者,任何人都不会对严肃认真,不事炒作,一心维护学术尊严的学术打假持有异议。 不过,上述观点仅仅是作为认知和理论层次上的纸上谈兵。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结构无比复杂,各种复杂因素相互激荡、作用,动态发展,各局部系统之间相互开放互联的复杂大系统,任何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全面地系统分析,才有可能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那种脱离特定时空背景脱离实际的理论空谈不仅于事无补,反会忙中添乱,使得本来就复杂万分的形势更为纠缠难解。尤为严重的是,这种简单幼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很容易为别有他图的人所利用,为其提供以售其奸的可乘之机。 2 .社会观察 今日之中国,造假风潮席卷社会各个领域。学术造假,尽管千夫所指,道义难容,但在全局的角度上看,也仅仅是全社会造假风在学术领域的局部反映,是当前造假大潮的一道支流,既非主流,更非源头。 当然,由于科学领域和学术界教育界在社会属性和社会期待方面的特殊性,素有“最后一块净土”之称,这一领域的造假弊端更容易引起全社会的瞩目。与此同时,造假弊端在这一领域的不时出现也进一步表明和证实了目前造假之风的泛滥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程度。 随着造假风潮的愈演愈烈,竟然形成了一种复杂扭曲,令人不可思议的荒诞局面:一方面是全社会深受造假之害,举国痛恨,人人喊打,另一方面却又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下或在特定的社会实践中,几乎人人都不得不造假,非但如此,还要“力争上游”,唯恐由于在造假上技不如人造假不力而处于造假风潮的下游,成为造假风最大的受害者。其实,这一貌似荒谬怪诞的扭曲现状又不足为怪。试想,一个人倘若始终坚持“假话不说,假事不做”的处事原则,如何可能在这造假之风弥天盖地,举国上下一片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获得安身之地? 于是,或为了自身的现实生存,或为了眼前一时的蝇头小利,或由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从众效应”,在身不由己,随波逐流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有意无意地加入到这个日益庞大的造假大军之中,或主动或被动地纷纷从这个全民造假的“大锅饭”里分得一杯羹 。这就是今日中国人的现实生存状态。在这一生存状态之下,人们不再顾及这杯羹是否是“安全食品”,更不会考虑这究竟是“嗟来之食”还是掺有“工业添加剂和污染物的有毒食品”。 这样,在如此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下,学术领域的任何一件造假事件就既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也不再是学术造假本身这样简单和单纯的事件,而是一个造假之风业已突破最后一道社会防线浸润到社会结构和社会道义高端领域的警示性社会信号。这一红色信号灯的亮起,标志着一个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的形成。 3 .造假风源头何在? 当前的学术造假既然是一个复杂严重的深层次社会问题的一种表象,就不能停留在表象层次上就事论事,而要从源头上入手,摸清病灶,辩证施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否则,不但无助于当前学术造假问题的解决,反而转移了真正的打假焦点,损毁了科学界知识界和教育界的正面形象,误导了公众,使社会彻底丧失求真求善的信心,给我们打假和端正社会风气的努力带来釜底抽薪的破坏。 更应该引起我们警惕的是, 这种专打学术领域的假而对其他领域的假视而不见,对日益普遍日益严重的造假风潮在各领域的迅速蔓延更缺乏挖掘其社会源头的勇气和能力的“学术打假”,不但无助于这一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反而有可能为其他各领域的造假行为提供似是而非的“正当性”与“合乎情理性”的社会依据,从而从反面误导并助长造假风的进一步蔓延 。 正如一个给病人治疗癌肿的医师,如果不是准确把握病灶彻底清除癌细胞,仅仅停留在症状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样不仅不能除病,反而会拖延治疗时间,最终导致癌细胞扩散不可救药,以致断送了患者的性命。这种后果如果是医道不精所致,就是庸医误病。可是如果是别有所图而有意为之,则不啻杀人不见血吃人不吐骨头的鬼蜮行径。 造成目前这种假风弥天人人难以幸免的严重社会问题的源头究竟何在?人们不难联想到这样一个事实: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不但时常会听到来自党和国家历次重要会议上对反腐斗争的战略部署,也会听到对各级官员务实作风的提倡和对“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一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申,每当改革的关键时刻,更时常听到对解放思想和讲真话 的呼唤。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央又三令五申对干部管理工作中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违背党和国家组织人事制度的腐败作风的禁令 。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当年 朱镕基总理在管理领域全力推动社会诚信的回归, 多次强调统计部门“要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出假数”, 要求财会人员“不做假账” 。他 把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做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现象称作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毒瘤”,明确指出,许多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腐败现象,几乎都与财会人员做假账分不开。为此,很少题词的朱镕基先后三次分别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和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要求每一个中国国家会计学院毕业的学生,永远都要牢记“不做假账”这四个大字! 腐败现象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领域各种缺陷和弊端的集中反映。 在现代社会,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变质和异化,公权私用,以公权谋私利,其基本形态就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 。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公权力的质变和异化,构成了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领域的“造假现象”。几十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反腐工作力度的加大和大案要案的不断披露,反腐斗争正在逐渐走向深入。尽管如此,腐败滋生和蔓延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这足以证明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 长期以来,国内官场和政治生活领域的“标准语言”和“普通话”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官方语言”——官话。对这种“官方语言”,多少有些政治生活经验的人无不心领神会——所谓官话,就是空话、套话和废话的“雅言”和别名。这种名为官话实为空话、套话和“废话”的“官方语言”,不但具有掩饰官员怠政、掩盖事实真相、掩护腐败行为的特定实际功能,而且时常导致误国误民甚至是祸国殃民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种“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官场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并以“政治正确”的外衣为包装的空话、套话和废话,无论多么冠冕堂皇,都不过是一种盛行于中国官场和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假话。 中央之所以对“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一党的思想路线再三重申,根据本文的理解,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思想路线难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令人满意的落实。 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呼唤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而 中国改革的前提和现实基础就是中国官场的求真务实说真话 。 没有说真话这一前提和现实基础,“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的思想路线就无从落实,而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改革开放也只能流于口号。党的思想路线难以落实,人们的思想难以解放,难就难在官场上难得说真话的现实空间。这说明我们官场的生态环境亟需改善和优化。 前一段时间 GDP 主义盛行,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违背党和国家组织人事制度的腐败现象与政绩造假具有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针对这一联系的形象说法是“数字(虚假统计数字)出官员,官员出数字”。这种用虚假的“腐败数字”堆积起来的虚假政绩不仅加剧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腐败官风的蔓延,更为可怕的是,这些虚假统计数据直接导致了建立在这些数据基础之上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决策的失误。不难想象,依据这些虚假数据制定出来的政策,能够形成一种怎样的政策环境。势单力薄的民营企业和斗升小民的小本经营如果不以相应的造假行为对这种病态的政策环境加以适应,就等于自行放弃生存的权利。 这是本文将那种不清理造假的社会源头,只拍蚊虫不打老虎的打假行为斥为“假打假”、“打假悲剧”和“打假闹剧”的道理之所在 。 在中国的历史上,封建专制制度延续了数千年之久。这种社会管理制度的最大特征是 国家权力极度集中,社会资源绝对垄断 。这种权力极度集中,社会资源绝对垄断的社会管理体制,必然形成“官本位”的管理制度。经过数千年的潜移默化,这种“官本位”的管理制度日益“深入人心”,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心态。这种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心态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在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官场官风的好坏不但决定着国家政风的优劣,而且直接主导着整个社会的社会风气是否端正。从学理的角度看,这是民族文化传统在社会系统的现实运行中发挥其内在的自组织功能和机制性作用的必然结果。这种由内在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机制所形成的社会实际效果绝非那种刻意而为大费周章地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去从事的“舆论导向”和“社会导向”等表面文章所能够改变的。 就是说,官场的假话、假数据、假政绩和官场腐败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建构了社会造假机制的源头。这一机制不仅具有社会利益(政治 - 经济利益)方面的激励作用,构成了一种负面的社会激励机制,而且具有社会实践层次的社会导向作用,构成了一种与党和国家的意志方向完全相反的负面的和反向的社会导向机制。这种负面和反向的社会机制,具有强大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党和国家无论在正面激励和导向上投入多么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这一负面激励和反向导向机制的作用下,正面工作的一切努力都无声地消弭于无形之中。 从理论角度上看,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对列宁的“暴力革命学说”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日益深入的理论反思,纷纷提出了“重读马克思”、“走近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理论命题。限于议题,本文不可能针对这些理论命题展开相关的文本研究,即便如此,结合这些理论命题,从社会管理、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展开相关的理论反思还是大有必要的。 在本人的理论视阈里,不仅仅是列宁的“暴力革命理论”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亟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当代中国进行深入反思,由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亲自参与、组织和领导的第一、二国际至今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社会历史实践也需要做一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反思与历史检验。通过这一反思与检验,看一看世界上这一百多年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内容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是否真正落实了马克思恩格斯系统、完整、成熟的原创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准确、系统、完整、成熟地回到马克思主义原创性的科学思维上来,从而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 作为一门揭示人类社会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对当代社会实践的理性指导作用。 由此看来,当代中国社会造假风产生的源头“源远流长”,不但有其社会原因和现实生活方面的原因,也有其历史原因和理论方面的原因。这样,如果倾全力只打学术领域之假而不从本源上入手,要真正走出当前造假风普遍蔓延这一社会性危机显然是困难的。 4 .理论反思、历史回顾与实践检验 根据本人从科学学的角度对人文 - 社会科学学科属性的分析与理解,任何一门 成熟完整的 人文 - 社会科学都应该具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学科体系结构:基础研究 - 应用研究 - 实践研究。 基础研究 是一种纯学术的研究工作,是对相关学科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论研究,其基本特点是具有鲜明的 科学思维的逻辑思辨性、高度抽象性、不受任何历史阶段所局限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的超前性,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理论价值的普遍性 。把这种超越性、超前性和普遍性综合起来就是说,基础研究理论成果的学术价值不受任何特定的时间背景和空间背景的局限,因此可称之为“时空超越性”。 应用研究 是一种面向社会应用的研究工作,是基础研究的思想成果为适应社会实践实际应用的需要而面向社会实践的理论延伸。这样,应用研究就要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来自基础研究的制约,具体表现为应用研究具有鲜明的对基础研究的理论依托性——必须构筑在相应基础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二是来自社会实践实际需要的制约,具体表现为应用研究具有鲜明的社会实践性、社会功利性以及由此决定的多方面的横向联系性、综合性和理论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有限性。 社会实践研究 是一种在相应学科应用理论的基础之上,针对操作层面上的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技术开发和学术研究。由于操作层面的具体问题具有特定的时空背景和社会实践中具体的现实需要,这样,社会实践研究就具有十分鲜明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并由此决定了难以避免的实践主体的主观性和非理性。 上述这三个研究层次上行逐层抽象,下行逐层延伸,通过三层次研究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为内容的互动与整合,构成了这一特定学科体系结构的整体构建与动态发展。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甚至居于当时国际共运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或囿于当时人们对人文 - 社会科学理论认识的历史局限,或迫于社会现实问题的压力而失去了必要的学术严谨与冷静,完全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其基础理论研究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的超前性。既不考虑历史条件是否成熟也不考虑理论准备是否充分,在激进情绪推动下,仓促地将“革命的理论付诸于革命的实践”。显然,这种急功近利的实践,既不可能保持足够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也不可能坚持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更不可能付出足够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之下,结合当时当地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展开必要的应用研究和社会实践研究。 作为世界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组织的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从整体上看,先后无疾而终,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今天看来,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历史条件不足,其次就在于由此决定的理论准备不够。实际上, 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 初,前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风云突变 ,其内在的理论原因和外在的历史原因也在于此 。 越是宏观的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基础性研究,其科学思想理论就越具有大跨度、长时距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的超前性 。与此同时,完全在社会实践层面展示其科学理论价值就越需要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发展到必要的成熟程度,从而为其提供必需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这一代表工业文明最高历史智慧的精神成果和人类社会无比宝贵的思想遗产,作为一门描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完整进程,揭示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理论,无疑就是这种宏观的具有长远历史意义和大跨度、长时距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的超前性的基础性科学研究成果 。 应该说,晚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具有较为清醒的理论认识。无论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872 年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所写的序言中对“生产资料国有化”、“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历史条件的关注和对自己早期的个别不够成熟的理论结论的反思还是 1876 年在美国 费城 召开的代表会议上主动宣布解散创建 12 年之久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运动国际组织—— 国际工人协会 (一译“国际工人联合会” , 即 第一国际 ),都清楚地表明了他们的这一理论思考。令人深感惋惜的是,出于理论和现实的各方面原因,这种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诸多依据更多更新的对社会现实的考察所形成的更为成熟的理论思想及其对国际工人运动组织处理背后的理论思考,竟被后世的“马克思主义者”们所完全忽略,以至导致了一系列本不该发生的历史遗憾。 根据以上理论反思、历史回顾与实践检验,本文有理由得出以下理论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构建的是一个 着眼于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进行整体把握的具有长时距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大跨度的历史超前性的基础性科学理论体系 。这一科学体系不是一些孤立的、互不联系的关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个别臆断和结论的无序堆积,而是一个有机完整,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紧密不可割裂的思想体系。对这种宏观的,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思想体系, 是完整地坚持其系统的思想,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晚年所形成的成熟的思想,还是不顾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的实际,固守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根据当时有限的历史资料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不够成熟并且已为马克思恩格斯本人所意识到同时也已经被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实践所证明为不具备普遍意义的个别结论,这是完整、系统、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从而坚持构筑在这一科学体系基础之上的理论信仰与教条地、割裂地甚至是实用主义地将这一科学思想体系仅仅作为社会竞争和政治斗争的实用手段的试金石和分水岭 。 如上所述, 社会实践的历史条件不足,加上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 )和后来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某些主要领导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误读与曲解以及在应用理论层次上又严重地研究不足,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整体把握的严重失准 。正是这两个分别来自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 20 世纪末的苏东剧变和社会主义阵营在一瞬间的迅速崩溃。中国尽管同样深受当时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阵营对马克思恩格斯某些重要原创思想的普遍误读与曲解的深刻影响,并由于这些误读、曲解和中国自身现实政治的一些复杂原因导致了中国 60 余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严重失误和社会灾难,可是在发生于 20 世纪末的这一空前的世界性的历史剧变中却得以幸存,避免了中国社会的全面震荡。本文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 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的革命和社会建设实践,不但形成了基本适应当时的中国国情,在相当程度上能够解释、说明并解决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的较为系统的应用理论,而且根据新的历史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深化了马克思恩格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基础研究层次上的某些不足,因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上述理论误读与曲解在社会实践层面所造成的影响,避免了类似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严重历史后果 。这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理论体系,就是在主流理论语境中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或“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的“毛泽东思想”和后来的“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三个代表的理论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念”等后续的发展。 在科学学的学术视角和本人的理论视阈中,中国共产党集中全党的智慧对马克思主义所作出的这些理论贡献,还不是着眼于在基础研究的层次上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深化与发展,而主要是在应用研究的层次上结合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所进行的旨在解决中国自己的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这一具体的历史课题的理论探索。正由于中国拥有这一具有原创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应用理论成果的理论指导,尽管与苏东各社会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更加不足,可是在历史风云突变的危急关头,我们仍然实现了当代中国社会持续了几十年的社会稳定、改革与发展。 然而, 如果站在世界全球化、信息化不断深化这一历史高度上和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审视这些对马克思主义所作出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又不能不说,这与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尚有一定的距离 。这样, 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条件不足问题,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整体把握的失准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误读与曲解问题,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论建设与发展的深入水平和成熟程度与新旧社会矛盾相互纠结日益尖锐的实际状况的现实反差等毕竟又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客观现实 。 再加上建党后直至改革开放这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由于历史条件不足和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误读与曲解这两方面问题所导致的我们在社会实践上的某些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脱节甚至相背离的现象 : 如以“路线斗争”的名义,一次又一次地把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同志打成敌人,竟用比法西斯还法西斯的残酷手段,从肉体到精神,从人的个体生命到人的社会尊严进行令人发指的彻底摧残;为了政治利益和现实需要,不惜隐瞒和篡改历史;大搞个人崇拜,为了树立个人权威,不惜以愚民和迷信的手段大搞现代造神运动,以及政治生活领域太多的假话与权谋等等 。 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这一系列活生生的现实问题为中国的民族命运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容忽略的隐忧。 正是这一隐忧,伴随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世界潮流的发展,形成了当代中国在价值观和社会发展基本原理层次上的理论和思想上的混乱 。这些思想理论的混乱一方面造成了人们的诸多精神困惑,如“我们坚持的究竟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当前学术界 “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等理论命题的提出,直接反映了社会的这一理论质疑和精神困惑),“在全球化的今天,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了?它还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吗?”“究竟是社会主义有生命力还是资本主义有生命力?”另一方面又分别在精神世界和社会现实生活中内在地引发了信仰丧失、道德沦落、穷奢极欲、腐败盛行等多方面的各种问题。 当前造假风在社会各领域恣意蔓延甚嚣尘上这一社会现实,不但是这些问题在社会表象层面最为集中的直接反映,而且表明这些问题已经形成了积重难返的严重局面 。 回首当年,“北方吹来了十月的风”,“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今天,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苏东剧变和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在倏忽间消失,当年的各社会主义国家或在发展道路上改弦易辙,或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穷则思变,迫不得已走上市场化变革的改革之路,或抱残守缺,困守孤城,在极度贫困落后的困境中艰难求生 …… ,另一方面看到的是, 西方各发达国家尽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可是最后不但总能够通过工业文明的历史积累和现代社会的社会管理机制走出困境,而且能够凤凰涅磐,浴火重生,重新站在世界的前列。最能够说明问题的是,在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中,又是这些发达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占领了新的历史制高点,尽管他们也正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不过,这是一些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挑战 。颇具历史讽刺意味的是,当年西欧和北欧各国的工人政党决定走议会道路而与崇尚暴力革命的前苏联分道扬镳,因而被国际共运主流意识形态斥责为修正主义。可是后来的历史实践证明,恰恰由于这些“修正主义”政党摒弃了暴力革命而避免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灾难。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和平建设,这些国家很快就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诸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历史成就,建成了令全世界羡慕不已的福利国家。而“福利国家”的基本含义就是国家对每一位公民均须提供“从摇篮到公墓”终生的全程式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服务。这些国家的公民,即使在失业期间,也完全不必担心衣、食、住、行、医疗、教育这些正常的消费会受到任何影响。应该说, 这些国家业已取得的社会成就,无论是在社会发展总目标方面还是在消灭城乡、体脑、工农三大差别这类的具体指标方面,实际上早就远远超过了我们当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预期 。这些福利国家虽然在当下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遇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与挑战,但这是一些与当时的社会主义各国在历史发展阶段和历史属性上完全不同的困难与挑战。具有某种戏剧性同时也更具有说服力的一个事实,就是 20 世纪 60 年代,由于中苏两党对斯大林问题的争议和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导致了两国关系的破裂。 当年中苏两党和两国关系的破裂,不但在事实上和社会实践层面上宣告了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实际上也是后来苏东剧变和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崩溃的历史先声 。 30 年后, 恰恰是由于中国抛弃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走上了市场化改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才有幸避免了为前苏联殉葬的悲剧命运 。面对上述这一系列历史事实和社会现实,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提出这样的理论质疑: 究竟是当年列宁、斯大林在社会应用层次上的理论探索与社会实践曲解甚至背离了马克思、恩格斯原创思想的理论初衷,还是由于作者生前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材料所限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成熟程度不足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社会发展和当今时代的历史潮流?显然,如果一味回避这一不可避免的理论质疑,不把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一一搞清楚,不但不可能走出目前深陷其中以思想混乱和信仰丧失为基本特征的精神危机,更不可能彻底清除社会性造假歪风的理论渊源 。 这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误读和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的复杂互动关系把握的失准不但构成了 20 世纪末苏东剧变的内在原因,而且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这些理论误读与实践偏颇的全盘接受构成了中国社会现实生存与未来发展的内在隐患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社会实践上基于市场化变革的现实需要而逐步放弃了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坚持,可是在理论上并没有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深入地和系统地理论分析与反思,对暴力革命与议会道路的比较分析、评价与取舍更是视若禁区,讳莫如深。这说明, 尽管在社会实践上我们已经走过了 30 几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可是在理论研究和关于马克思主义原理误读的理论反思方面并没有相应的进展,因此这一理论问题并没有由于实践上改革开放的成功而获得解决 。 这样,上述这种 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误读与曲解基础之上的理论认识,尽管在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的作用下能够发挥一定的理论功能,但不可能准确清晰并具有理论说服力、洞察力和逻辑判断力地解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以及这一充满这些复杂矛盾冲突的曲折甚至反复的社会历史进程 。 这不能不说是造成当代中国社会信仰丧失思想混乱的根本原因。而这一原因也正是构成当代中国社会日趋严重的造假风潮的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和精神源头 。 总之,当前社会的造假风,其产生的根源具有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诸方面的多重原因。理论方面的原因在于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原创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某些误读与曲解以及由于这些误读与曲解而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整体把握的失准。尽管这种由多重复杂的主客观因素所导致的误读与曲解无法用“是”与“非”和“真”与“假”一言以蔽之,但这毕竟是构成今日中国社会信仰丧失、思想混乱、道德沉沦、造假成风的精神渊薮。社会实践方面的现实原因和社会源头有二:其一是政经领域以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为基本特征的腐败文化及其所形成的内在运行机制,其二是与腐败机制相并行、相联系、相一致的以混官、跑官、买官、卖官为表现形式,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假话、假政绩、假数据以及由这些虚假的东西构建起来的被称为“潜规则”的官员选任机制。实际上,这两个方面也是当前腐败和反腐败力量相互斗争和较量的两个基本方面和基本内容。 5 .打假方略:源头入手、釜底抽薪、对症下药、理论实践同步 摸清了造假风的源头,就可以对症下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同时着手,同步进行。 理论方面需要结合 21 世纪人类社会全球化、信息化进程和信息文明建设的历史实践,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三个层次和三个方面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 在基础研究层次,我们面临两方面研究任务。其一是在全面回顾与充分反思一个半世纪以来国际共运的社会实践和历史过程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进程的理论作一历史的检验和实践的检验。在准确完成历史实践检验与科学验证的基础上,对马克思恩格斯在基础研究层次上没有来得及完成的理论深化工作做出必要的调整、补充、深化与完善。其二是立足于当代人类社会全球化、信息化和信息文明建设的历史高度,对信息文明建设与共产主义理想境界的内在联系展开深入的理论探索,从而对信息文明建设、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趋向和人类未来命运作出具有当今时代历史高度的科学预测和理论关怀。 在基础研究不断深化的基础之上,开展相应的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在这一层次,其科学任务是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地走向中国的问题,即主流理论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本土化”的问题。 这样,结合后马克思时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实践与中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改革开放历史成就,充实完善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完成的理论深化与科学结构整合与完善的理论建设任务就构成了当代理论界无可回避的历史任务。而由此形成的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三个层次构建的成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不仅应该是一个有效解决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地走向中国的问题的理论成果,而且应该是在这一基础之上,把已经完成了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应用理论体系经过进一步抽象,上升到基础研究层次,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基础、应用、实践三个研究层次上同步深化、结构完整、整体建设、动态发展的理论目标的科学成果。 这一科学成果必将在事实上提出“完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再次走向世界,再次世界化”这一在全球化的时代更具有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的理论命题 。 当拥有了这样一个最后在信息文明建设历史条件下所形成和完善了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时候,我们不但将实践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应有贡献的历史使命,还可以运用这一发展完善了的科学理论来解释并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的诸多现实问题,从而澄清理论是非,重建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心,为形成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信仰提供理论基础,创造历史条件。 显然,这一重大的理论建设,首先对于解决当前造假风盛行这一严重社会问题是一项具有釜底抽薪意义的根本性工作 。 社会实践方面,打假的要害则应该集中在政治 - 经济领域之间权钱交易腐败机制和隐匿在干部管理和任用工作中混官、跑官、买官、卖官的腐败机制这两个方面。不从这两个源头着力,就无以展开真正意义的打假。 6 .从头起步 走向未来 求真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文明的起点,同时也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文明一以贯之的各方面普世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求真而后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求善、求美和对人类自由的终极追求。不幸的是,或困于我们一时的利欲熏心,或惑于我们一时的躁进与盲目,或囿于历史的局限而对客观真理的无知,或累于急于求成“毕其功于一役”的功利心态,我们竟一次又一次地失落了自我,一违初衷地选择了与“求真”这一文明进步与普世价值相反的方向——造假。于是,我们便一发不可收拾,身不由己地走向了文明的反面。依据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朴素真理和罪行罚随的铁律,既然选择了假,种下了“假”这一丑恶之种,我们便只能无怨无悔地收获了丑与恶,最终走向了始料不及的道德沉沦、良知丧尽、言行野蛮粗鄙、心灵愚昧暴戾这一罪与恶的渊薮。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我们沦落到文明谷底的这一时刻,“物极必反”这一宇宙法则再次向我们这些罪不容赎苦难深重的灵魂伸出了拯救之手。 全球化、信息化历史进程的不断深化和世界的整体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信息文明的曦光。 信息的基本功能就是对世界真相的揭示,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交流与整合推进人的智慧的升华 。 世界真相包括事实真相和理论真相两个方面。这是分别属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真相。信息的基本功能是揭示真相,为提升人的智慧提供现实基础。 没有真相,不可能进行知识创新、思想创新和文化创新;没有真相,不可能真正启动信息文明建设和信息文明的历史进程,更不可能实现人类智慧的升华和信息文明的历史进步 。 信息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这是一种构筑在信息资源基础之上的精神型文明。本人曾在去年写的一篇题为《 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的博文里指出,“ 信息文明既是对物质型文明的充分发展,又是对畸形物质文明的历史否定。 ”“ 信息文明是人类真、善、美、自由这些古往今来普世的精神价值充分实现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个体自由、全面、充分发展和完善与人类社会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和完善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智慧的充分发展和人的潜能的充分释放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充分实现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与共产主义理想境界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的精神追求、社会理想与历史实践相统一的历史文明形态。 ” 这样, 在这一全新的文明形态面前,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全部都并肩站立在同一道历史起跑线上 。 于是,信息文明与信息文明建设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进入文明进步历史进程的可能。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就站在了中华文明实现复兴的历史起点。而错过了这一机遇,就只能再次陷入又一轮万劫不复的历史宿命。 毋庸讳言,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崩溃以后,尽管西方世界对马克思的思想贡献一如既往地予以高度的学术尊重,然而在社会理想方面,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以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理想境界。不过在本人五年前最终完成的一部关于信息资源和信息文明的专著里,基于对 信息的中介性和自由流动性这一基本属性、信息作为系统的内在联系机制这一本质、信息的揭示世界真相和对系统结构的构建与整合这一基本功能,以及信息资源对物质资源的超越性(精神性和 非物质性 )、可无限增值性、可共享性 等多方面属性的系统阐述,得出了下面这样一个明确的理论结论: 人类社会的全球化、信息化历史进程和构建在信息传通和信息资源基础之上的信息文明建设的启动,非但没有宣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失败和破产,反而在信息 - 知识时代这一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在全球化、信息化日益深化的历史进程中,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价值的充分实现和共产主义这一“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人类社会理想境界的到来提供了历史上从来都未曾出现过的理论上的可能性和社会实践意义上的现实基础 。 正如在这部专著里所论述的那样,本文坚信,“人的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过程,人的潜能的充分释放和人的价值的充分实现过程是一个以信息资源价值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为基础的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步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那个“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伴随这一历史条件的不断创造和充分提供而“从必然王国不断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进程。 就是说,“ 就在人们对马克思所描绘的人类梦想几乎彻底失望的时候,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却悄然伴随信息文明之春的到来向我们姗姗走来 …… ” 既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是一种具有长时距历史价值的基础研究科学成果,既然“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的充分实现和共产主义理想境界的到来需要其必需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那么,与其让“革命豪情”冲昏头脑,误以为自己的主观意志就是掌管客观规律永远不会犯错的神灵和日月乾坤的主宰,可以随心所欲地“指点江山”而不受自然的惩罚和客观规律的制约,莫如重温前代政治领袖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对无谓的“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不予争论的政治睿智,莫如再度重温当年胡适先生“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这一对中国国情洞若观火,精神启迪意义和智慧价值历久弥新的社会主张 。 这一社会主张的现实意义就是,积极探索现代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的基本规律,不搞强化意识形态禁锢思想的“主义”之争空谈,也不搞文过饰非的虚假形象,脚踏实地地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个实际问题——包括回归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内的精神层面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问题;致力于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的社会实践、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层面的经济发展问题、政体改革问题、人的权利与尊严问题、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现代化问题、社会公平与社会公正问题、两极分化问题、社会歧视问题、公共管理问题、公共安全问题、执政党与国家和人民三者关系的正确把握与有效处理问题、官民矛盾与社会冲突的协调问题、危机控制与应急管理问题等等。只有在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合理处置和实际解决,才有可能在推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同时为未来的共产主义实现创造和提供其所必需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条件。 只有如此,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所必需的科学态度。也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为最终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三个层次上全面发展和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这一科学目标提供必需的学术积累和科学理论准备 。 需要说明的是,不主张“主义”争论是指 不在政治领域进行强化意识形态和禁锢思想的政治争论 ,而不是回避对相关理论问题的学术探索。恰恰相反,正如本人所一直主张的那样,“在人类文明历史进步与发展的历程中,越是进入到先进的和高级的社会发展形态和社会历史进程,其社会实践就越需要科学理论的理性指导。”信息文明作为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历史产物,信息文明建设需要有比工业文明更高的科学理性作为其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南。这就是说,信息文明建设对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提出了更高的历史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业文明的最高智慧和思想理论结晶,揭示了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基本发展方向。如果能够结合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历史进程的深化,借鉴当今时代各相关学科领域的新思想和新成果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信息文明的理论联系,就必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具有信息文明建设历史高度和文明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这一发展不但将成为信息文明建设的精神成果,还将成为信息文明建设实践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南,以满足信息文明建设不断走向深化的历史需要。 当代中国既面临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更存在束缚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的重大理论问题。回避这些问题,只能错失解决问题的历史机遇,让这些长期困扰和禁锢我们思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窒息我们最后的一线生机。而 要认真地研究问题,严肃地解决问题,就要说真话,干实事。不说真话,就没有办法干实事 。为此,结合本文的议题,权且把胡适在五四时期为我们留下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这一旷世名言用今天的话语略加补充,这就是: “假话愚民,真话开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这里的“真话”,就是 揭示世界真相:理论真相和事实真相的言论与思想 ;而这里的“实干”,就是上文所强调的“ 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即 在揭示真相的基础上开展真正具有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科学研究,继而在科学研究所提供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通过民主管理与科学决策,实现对相关社会现实问题的妥善处置与合理解决 。 7 .“学术打假”的反观 搞清楚了造假的源头何在,弄明白了如何打才是真正的打假,提升了打假对推动文明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的认识,这时,再回过头来反观当前“专业性的”“学术打假”,这样看,也许就看得更清楚一些。 在人们对“假”深恶痛绝的情况下,呼唤打假英雄期盼打假深入进行的社会心理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心理的主流。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时又看不到真正打在造假的源头和造假的社会要害之处的打假英雄。无奈之中,这种强烈的无法抑制的社会心理只能转移——“移情”到某些虽说够不上英雄,却也有一定作为的打假人士的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待这些“打假英雄”就需要格外地慎重。在对这些“打假英雄”的打假行动予以支持和声援的同时,更须审视和思考他们的这种打假是否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看不清这种局限性,以偏概全,这种有限的打假就很可能隐匿甚至掩护了更为严重的“假”,让那些真正的弥天大假,特别是造假的社会源头隐身在社会关注的目光之外——至少目前的客观效果如此。 显然,社会上目前这种针对知识界、科技界、教育界学术精英声势颇大的“学术打假”,尽管不时取得颇为轰动的社会效应,不过是一种只拍蚊虫不打老虎式的打假。这种打假如果是认真的和严肃的,“放假老虎归山”的原因仅在于视力不佳,以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那么这种“打假”就只能是一种悲剧。首先是一个打假者个人的悲剧,归根结底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可是如果这种打假背后有国外的幽灵作祟,借以打击中国的知识、教育精英和科学家群体以动摇我们的国本,或有利益集团的授意以转移打假焦点以售其奸,那么,这种打假无疑是一场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而这些所谓的打假英雄,不过是这场闹剧的编导者所借用的道具而已。 日趋严重的造假风在全社会的普遍蔓延已经构成了危及民族现实生存的严重危机 。在这种生死存亡悬于一线的严峻局面下,如果有人或为了哗众取宠,或为了别有所图,置人心的安定和民族的生存于不顾,不惜摧毁作为社会的最后信心和最后一道心理和道德防线的科学技术领域和教育学术领域,其心可恶,其行可诛。“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种专门把科技教育精英列为打假对象,似乎这些偶有某些作假行为的科技教育精英就是十恶不赦需要全民共讨举国共诛的造假风的始作俑者,大炒人气,广造轰动,人来疯式的假打假的闹剧何等地无聊,又何其地荒诞?为此,将这种荒谬怪诞的假打假闹剧视为一场尽现浮躁世风众生相的荒诞剧也无以为过。 面对打假悲剧,在这种“假气冲天”,造假者众,求真者鲜的世风下,这些以寥寥数人的微薄之力挑战浩浩荡荡的造假大军的打假勇士,尽管很有些塞万提斯笔下的那位耽于幻想力战风车的唐•吉珂德的影子,但仍不失慷慨悲壮的悲剧英雄。 面对假打假闹剧,我们实在无心欣赏。如果连打假本身都是假的,这对但求温饱而期盼最起码的社会诚信、社会信任和社会安定的芸芸众生而言该是何等地残酷! 而面对荒诞绝伦的荒诞剧,我只能默然。沉默中,我为具有至少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深感悲哀,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深感悲哀,更为身为日益浮躁的当代中国社会的一员而深感悲哀。悲哀之余,更复何言! 由是观之,时下所谓的“学术打假”,究竟是深挖造假的社会源头还是打假的社会悲剧,究竟是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还是一场场荒谬绝伦的荒诞剧一时还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过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 当下的所谓“学术打假”绝非社会打假的正剧 。 8 . 结语 总而言之,“ 关注国计民生,少谈主义之争,直面社会问题,开创信息文明 ”应该是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国的精英群体的科学精神、务实态度及其所肩负的现实任务和历史使命;而比“ 假话愚民,真话开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这一箴言更不可忘记的是“去假求真,戒空务实”这一警训 。   2011-12-18 日初稿 2011-12-28 日 定稿 参见: 1 . 国家统计局 .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考察国家统计局的讲话 ( 摘要 ) . 北京统计 , 2002 年11 期 . 2 . 清华校友网 . 朱镕基的四次 “ 破例题词 ” . http://www.tsinghua.org.cn/alumni/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0023163 3 . 李惠斌 . 北京日报:我们对马克思思想有许多误读 . http://news.qq.com/a/20110428/000672.htm 4 . 杨文祥 . 信息资源价值论 —— 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5 . 杨文祥 . 信息文明之光 (1) :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78023 6 . 杨文祥 . 革故鼎新( 7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起点 —— 拜读杨洪强博文一得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6583 7 .杨文祥 . 学坛杂俎( 1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关于 “ 学术打假 ” 的另类思考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6780 8 . 杨文祥 . 革故鼎新( 19 ):严重的现实灾难,沉痛的历史反思 —— 丁甜老师博文引发的理论思考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98331 9 . 杨文祥 . 温故知新系列:千虑二得 —— 政治文明建设的真谛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09694 10 . 杨文祥 . 革故鼎新( 26 ):从科研管理弊端到社会管理的历史反思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15440 11 . 杨文祥 . 信息文明之光:真话 —— 走向永恒的墓志铭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18794 12 .杨文祥 . 学坛杂俎:思想解放、学术创新与社会的科学管理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59801 13 . 杨文祥 . 关于假冒伪劣与市场管理的网络对话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72554 14 . 杨文祥 .革故鼎新:培育民主机制构建公民社会: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永解贪腐之忧.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73109 15 . 杨文祥 . 博文短评两则—— 对社会管理领域的反思、研究和变革刻不容缓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72760 16 . 杨文祥 . 假风薰得人人醉直把庸才作英雄(修改版)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13716 17 . 杨文祥 . 千古人生叹遗憾(散文诗体散论) —— 上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93313 18 . 杨文祥 . 千古人生叹遗憾(散文诗体散论) —— 下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93315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2024 次阅读|1 个评论
“假”、“空”、“真”、“实”纵横谈:从“学术打假”谈起 (5
pww1380 2011-12-28 21:40
信息文明之光(21): “假”、“空”、“真”、“实”纵横谈: 从“学术打假”谈起 ( 5 )(6)(7)(8) —— 从历史的回顾到现实生活的考察 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 杨文祥 题记: 从对历史的回顾到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由是观之,时下所谓的“学术打假”, 究竟是深挖造假的社会源头还是打假的社会悲剧,究竟是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还是一场场荒谬绝伦的荒诞剧一时还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过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 当下的所谓“学术打假”绝非社会打假的正剧 。 (接上篇) 5 .打假方略:源头入手、釜底抽薪、对症下药、理论实践同步 摸清了造假风的源头,就可以对症下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同时着手,同步进行。 理论方面需要结合 21 世纪人类社会全球化、信息化进程和信息文明建设的历史实践,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三个层次和三个方面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 在基础研究层次,我们面临两方面研究任务。其一是在全面回顾与充分反思一个半世纪以来国际共运的社会实践和历史过程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进程的理论作一历史的检验和实践的检验。在准确完成历史实践检验与科学验证的基础上,对马克思恩格斯在基础研究层次上没有来得及完成的理论深化工作做出必要的调整、补充、深化与完善。其二是立足于当代人类社会全球化、信息化和信息文明建设的历史高度,对信息文明建设与共产主义理想境界的内在联系展开深入的理论探索,从而对信息文明建设、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趋向和人类未来命运作出具有当今时代历史高度的科学预测和理论关怀。 在基础研究不断深化的基础之上,开展相应的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在这一层次,其科学任务是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地走向中国的问题,即主流理论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本土化”的问题。 这样,结合后马克思时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实践与中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改革开放历史成就,充实完善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完成的理论深化与科学结构整合与完善的理论建设任务就构成了当代理论界无可回避的历史任务。而由此形成的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三个层次构建的成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不仅应该是一个有效解决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地走向中国的问题的理论成果,而且应该是在这一基础之上,把已经完成了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应用理论体系经过进一步抽象,上升到基础研究层次,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基础、应用、实践三个研究层次上同步深化、结构完整、整体建设、动态发展的理论目标的科学成果。 这一科学成果必将在事实上提出“完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再次走向世界,再次世界化”这一在全球化的时代更具有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的理论命题 。 当拥有了这样一个最后在信息文明建设历史条件下所形成和完善了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时候,我们不但将实践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应有贡献的历史使命,还可以运用这一发展完善了的科学理论来解释并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的诸多现实问题,从而澄清理论是非,重建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心,为形成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信仰提供理论基础,创造历史条件。 显然,这一重大的理论建设,首先对于解决当前造假风盛行这一严重社会问题是一项具有釜底抽薪意义的根本性工作 。 社会实践方面,打假的要害则应该集中在政治 - 经济领域之间权钱交易腐败机制和隐匿在干部管理和任用工作中混官、跑官、买官、卖官的腐败机制这两个方面。不从这两个源头着力,就无以展开真正意义的打假。 6 .从头起步 走向未来 求真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文明的起点,同时也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文明一以贯之的各方面普世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求真而后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求善、求美和对人类自由的终极追求。不幸的是,或困于我们一时的利欲熏心,或惑于我们一时的躁进与盲目,或囿于历史的局限而对客观真理的无知,或累于急于求成“毕其功于一役”的功利心态,我们竟一次又一次地失落了自我,一违初衷地选择了与“求真”这一文明进步与普世价值相反的方向——造假。于是,我们便一发不可收拾,身不由己地走向了文明的反面。依据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朴素真理和罪行罚随的铁律,既然选择了假,种下了“假”这一丑恶之种,我们便只能无怨无悔地收获了丑与恶,最终走向了始料不及的道德沉沦、良知丧尽、言行野蛮粗鄙、心灵愚昧暴戾这一罪与恶的渊薮。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我们沦落到文明谷底的这一时刻,“物极必反”这一宇宙法则再次向我们这些罪不容赎苦难深重的灵魂伸出了拯救之手。 全球化、信息化历史进程的不断深化和世界的整体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信息文明的曦光。 信息的基本功能就是对世界真相的揭示,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交流与整合推进人的智慧的升华 。 世界真相包括事实真相和理论真相两个方面。这是分别属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真相。信息的基本功能是揭示真相,为提升人的智慧提供现实基础。 没有真相,不可能进行知识创新、思想创新和文化创新;没有真相,不可能真正启动信息文明建设和信息文明的历史进程,更不可能实现人类智慧的升华和信息文明的历史进步 。 信息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这是一种构筑在信息资源基础之上的精神型文明。本人曾在去年写的一篇题为《 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的博文里指出,“ 信息文明既是对物质型文明的充分发展,又是对畸形物质文明的历史否定。 ”“ 信息文明是人类真、善、美、自由这些古往今来普世的精神价值充分实现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个体自由、全面、充分发展和完善与人类社会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和完善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智慧的充分发展和人的潜能的充分释放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充分实现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与共产主义理想境界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的精神追求、社会理想与历史实践相统一的历史文明形态。 ” 这样, 在这一全新的文明形态面前,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全部都并肩站立在同一道历史起跑线上 。 于是,信息文明与信息文明建设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进入文明进步历史进程的可能。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就站在了中华文明实现复兴的历史起点。而错过了这一机遇,就只能再次陷入又一轮万劫不复的历史宿命。 毋庸讳言,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崩溃以后,尽管西方世界对马克思的思想贡献一如既往地予以高度的学术尊重,然而在社会理想方面,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以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理想境界。不过在本人五年前最终完成的一部关于信息资源和信息文明的专著里,基于对 信息的中介性和自由流动性这一基本属性、信息作为系统的内在联系机制这一本质、信息的揭示世界真相和对系统结构的构建与整合这一基本功能,以及信息资源对物质资源的超越性(精神性和 非物质性 )、可无限增值性、可共享性 等多方面属性的系统阐述,得出了下面这样一个明确的理论结论: 人类社会的全球化、信息化历史进程和构建在信息传通和信息资源基础之上的信息文明建设的启动,非但没有宣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失败和破产,反而在信息 - 知识时代这一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在全球化、信息化日益深化的历史进程中,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价值的充分实现和共产主义这一“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人类社会理想境界的到来提供了历史上从来都未曾出现过的理论上的可能性和社会实践意义上的现实基础 。 正如在这部专著里所论述的那样,本文坚信,“人的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过程,人的潜能的充分释放和人的价值的充分实现过程是一个以信息资源价值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为基础的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步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那个“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伴随这一历史条件的不断创造和充分提供而“从必然王国不断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进程。 就是说,“ 就在人们对马克思所描绘的人类梦想几乎彻底失望的时候,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却悄然伴随信息文明之春的到来向我们姗姗走来 …… ” 既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是一种具有长时距历史价值的基础研究科学成果,既然“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的充分实现和共产主义理想境界的到来需要其必需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那么,与其让“革命豪情”冲昏头脑,误以为自己的主观意志就是掌管客观规律永远不会犯错的神灵和日月乾坤的主宰,可以随心所欲地“指点江山”而不受自然的惩罚和客观规律的制约,莫如重温前代政治领袖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对无谓的“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不予争论的政治睿智,莫如再度重温当年胡适先生“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这一对中国国情洞若观火,精神启迪意义和智慧价值历久弥新的社会主张 。 这一社会主张的现实意义就是,积极探索现代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的基本规律,不搞强化意识形态禁锢思想的“主义”之争空谈,也不搞文过饰非的虚假形象,脚踏实地地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个实际问题——包括回归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内的精神层面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问题;致力于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的社会实践、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层面的经济发展问题、政体改革问题、人的权利与尊严问题、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现代化问题、社会公平与社会公正问题、两极分化问题、社会歧视问题、公共管理问题、公共安全问题、执政党与国家和人民三者关系的正确把握与有效处理问题、官民矛盾与社会冲突的协调问题、危机控制与应急管理问题等等。只有在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合理处置和实际解决,才有可能在推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同时为未来的共产主义实现创造和提供其所必需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条件。 只有如此,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所必需的科学态度。也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为最终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三个层次上全面发展和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这一科学目标提供必需的学术积累和科学理论准备 。 需要说明的是,不主张“主义”争论是指 不在政治领域进行强化意识形态和禁锢思想的政治争论 ,而不是回避对相关理论问题的学术探索。恰恰相反,正如本人所一直主张的那样,“在人类文明历史进步与发展的历程中,越是进入到先进的和高级的社会发展形态和社会历史进程,其社会实践就越需要科学理论的理性指导。”信息文明作为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历史产物,信息文明建设需要有比工业文明更高的科学理性作为其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南。这就是说,信息文明建设对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提出了更高的历史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业文明的最高智慧和思想理论结晶,揭示了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基本发展方向。如果能够结合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历史进程的深化,借鉴当今时代各相关学科领域的新思想和新成果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信息文明的理论联系,就必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具有信息文明建设历史高度和文明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这一发展不但将成为信息文明建设的精神成果,还将成为信息文明建设实践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南,以满足信息文明建设不断走向深化的历史需要。 当代中国既面临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更存在束缚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的重大理论问题。回避这些问题,只能错失解决问题的历史机遇,让这些长期困扰和禁锢我们思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窒息我们最后的一线生机。而 要认真地研究问题,严肃地解决问题,就要说真话,干实事。不说真话,就没有办法干实事 。为此,结合本文的议题,权且把胡适在五四时期为我们留下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这一旷世名言用今天的话语略加补充,这就是: “假话愚民,真话开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这里的“真话”,就是 揭示世界真相:理论真相和事实真相的言论与思想 ;而这里的“实干”,就是上文所强调的“ 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即 在揭示真相的基础上开展真正具有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科学研究,继而在科学研究所提供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通过民主管理与科学决策,实现对相关社会现实问题的妥善处置与合理解决 。 7 .“学术打假”的反观 搞清楚了造假的源头何在,弄明白了如何打才是真正的打假,提升了打假对推动文明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的认识,这时,再回过头来反观当前“专业性的”“学术打假”,这样看,也许就看得更清楚一些。 在人们对“假”深恶痛绝的情况下,呼唤打假英雄期盼打假深入进行的社会心理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心理的主流。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时又看不到真正打在造假的源头和造假的社会要害之处的打假英雄。无奈之中,这种强烈的无法抑制的社会心理只能转移——“移情”到某些虽说够不上英雄,却也有一定作为的打假人士的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待这些“打假英雄”就需要格外地慎重。在对这些“打假英雄”的打假行动予以支持和声援的同时,更须审视和思考他们的这种打假是否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看不清这种局限性,以偏概全,这种有限的打假就很可能隐匿甚至掩护了更为严重的“假”,让那些真正的弥天大假,特别是造假的社会源头隐身在社会关注的目光之外——至少目前的客观效果如此。 显然,社会上目前这种针对知识界、科技界、教育界学术精英声势颇大的“学术打假”,尽管不时取得颇为轰动的社会效应,不过是一种只拍蚊虫不打老虎式的打假。这种打假如果是认真的和严肃的,“放假老虎归山”的原因仅在于视力不佳,以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那么这种“打假”就只能是一种悲剧。首先是一个打假者个人的悲剧,归根结底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可是如果这种打假背后有国外的幽灵作祟,借以打击中国的知识、教育精英和科学家群体以动摇我们的国本,或有利益集团的授意以转移打假焦点以售其奸,那么,这种打假无疑是一场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而这些所谓的打假英雄,不过是这场闹剧的编导者所借用的道具而已。 日趋严重的造假风在全社会的普遍蔓延已经构成了危及民族现实生存的严重危机 。在这种生死存亡悬于一线的严峻局面下,如果有人或为了哗众取宠,或为了别有所图,置人心的安定和民族的生存于不顾,不惜摧毁作为社会的最后信心和最后一道心理和道德防线的科学技术领域和教育学术领域,其心可恶,其行可诛。“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种专门把科技教育精英列为打假对象,似乎这些偶有某些作假行为的科技教育精英就是十恶不赦需要全民共讨举国共诛的造假风的始作俑者,大炒人气,广造轰动,人来疯式的假打假的闹剧何等地无聊,又何其地荒诞?为此,将这种荒谬怪诞的假打假闹剧视为一场尽现浮躁世风众生相的荒诞剧也无以为过。 面对打假悲剧,在这种“假气冲天”,造假者众,求真者鲜的世风下,这些以寥寥数人的微薄之力挑战浩浩荡荡的造假大军的打假勇士,尽管很有些塞万提斯笔下的那位耽于幻想力战风车的唐•吉珂德的影子,但仍不失慷慨悲壮的悲剧英雄。 面对假打假闹剧,我们实在无心欣赏。如果连打假本身都是假的,这对但求温饱而期盼最起码的社会诚信、社会信任和社会安定的芸芸众生而言该是何等地残酷! 而面对荒诞绝伦的荒诞剧,我只能默然。沉默中,我为具有至少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深感悲哀,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深感悲哀,更为身为日益浮躁的当代中国社会的一员而深感悲哀。悲哀之余,更复何言! 由是观之,时下所谓的“学术打假”,究竟是深挖造假的社会源头还是打假的社会悲剧,究竟是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还是一场场荒谬绝伦的荒诞剧一时还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过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 当下的所谓“学术打假”绝非社会打假的正剧 。 8 . 结语 总而言之,“ 关注国计民生,少谈主义之争,直面社会问题,开创信息文明 ”应该是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国的精英群体的科学精神、务实态度及其所肩负的现实任务和历史使命;而比“ 假话愚民,真话开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这一箴言更不可忘记的是“ 去假求真,戒空务实 ”这一警训。 (续完)   2011-12-18 日初稿 2011-12-28日 定稿 参见: 1 . 国家统计局 .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考察国家统计局的讲话 ( 摘要 ) . 北京统计 , 2002 年11 期 . 2 . 清华校友网 . 朱镕基的四次 “ 破例题词 ” . http://www.tsinghua.org.cn/alumni/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0023163 3 . 李惠斌 . 北京日报:我们对马克思思想有许多误读 . http://news.qq.com/a/20110428/000672.htm 4 . 杨文祥 . 信息资源价值论 —— 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5 . 杨文祥 . 信息文明之光 (1) :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78023 6 . 杨文祥 . 革故鼎新( 7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起点 —— 拜读杨洪强博文一得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6583 7 .杨文祥 . 学坛杂俎( 1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关于 “ 学术打假 ” 的另类思考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6780 8 . 杨文祥 . 革故鼎新( 19 ):严重的现实灾难,沉痛的历史反思 —— 丁甜老师博文引发的理论思考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98331 9 . 杨文祥 . 温故知新系列:千虑二得 —— 政治文明建设的真谛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09694 10 . 杨文祥 . 革故鼎新( 26 ):从科研管理弊端到社会管理的历史反思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15440 11 . 杨文祥 . 信息文明之光:真话 —— 走向永恒的墓志铭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18794 12 .杨文祥 . 学坛杂俎:思想解放、学术创新与社会的科学管理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59801 13 . 杨文祥 . 关于假冒伪劣与市场管理的网络对话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72554 14 . 杨文祥 .革故鼎新:培育民主机制构建公民社会: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永解贪腐之忧.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73109 15 . 杨文祥 . 博文短评两则—— 对社会管理领域的反思、研究和变革刻不容缓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72760 16 . 杨文祥 . 假风薰得人人醉直把庸才作英雄(修改版)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13716 17 . 杨文祥 . 千古人生叹遗憾(散文诗体散论) —— 上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93313 18 . 杨文祥 . 千古人生叹遗憾(散文诗体散论) —— 下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93315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1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假”、“空”、“真”、“实”纵横谈:从“学术打假”谈起 4
pww1380 2011-12-28 10:04
信息文明之光(20): “假”、“空”、“真”、“实”纵横谈: 从“学术打假”谈起 ( 4 ) —— 从历史的回顾到现实生活的考察 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 杨文祥 题记: 从对历史的回顾到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由是观之,时下所谓的“学术打假”,究竟是深挖造假的社会源头还是打假的社会悲剧,究竟是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还是一场场荒谬绝伦的荒诞剧一时还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过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 当下的所谓“学术打假”绝非社会打假的正剧 。 (接上篇) 4 .理论反思、历史回顾与实践检验 根据本人从科学学的角度对人文 - 社会科学学科属性的分析与理解,任何一门 成熟完整的 人文 - 社会科学都应该具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学科体系结构:基础研究 - 应用研究 - 实践研究。 基础研究 是一种纯学术的研究工作,是对相关学科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论研究,其基本特点是具有鲜明的 科学思维的逻辑思辨性、高度抽象性、不受任何历史阶段所局限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的超前性,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理论价值的普遍性 。把这种超越性、超前性和普遍性综合起来就是说,基础研究理论成果的学术价值不受任何特定的时间背景和空间背景的局限,因此可称之为“时空超越性”。 应用研究 是一种面向社会应用的研究工作,是基础研究的思想成果为适应社会实践实际应用的需要而面向社会实践的理论延伸。这样,应用研究就要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来自基础研究的制约,具体表现为应用研究具有鲜明的对基础研究的理论依托性——必须构筑在相应基础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二是来自社会实践实际需要的制约,具体表现为应用研究具有鲜明的社会实践性、社会功利性以及由此决定的多方面的横向联系性、综合性和理论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有限性。 社会实践研究 是一种在相应学科应用理论的基础之上,针对操作层面上的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技术开发和学术研究。由于操作层面的具体问题具有特定的时空背景和社会实践中具体的现实需要,这样,社会实践研究就具有十分鲜明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并由此决定了难以避免的实践主体的主观性和非理性。 上述这三个研究层次上行逐层抽象,下行逐层延伸,通过三层次研究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为内容的互动与整合,构成了这一特定学科体系结构的整体构建与动态发展。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甚至居于当时国际共运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或囿于当时人们对人文 - 社会科学理论认识的历史局限,或迫于社会现实问题的压力而失去了必要的学术严谨与冷静,完全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其基础理论研究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的超前性。既不考虑历史条件是否成熟也不考虑理论准备是否充分,在激进情绪推动下,仓促地将“革命的理论付诸于革命的实践”。显然,这种急功近利的实践,既不可能保持足够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也不可能坚持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更不可能付出足够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之下,结合当时当地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展开必要的应用研究和社会实践研究。 作为世界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组织的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从整体上看,先后无疾而终,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今天看来,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历史条件不足,其次就在于由此决定的理论准备不够。实际上,20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 初,前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风云突变,其内在的理论原因和外在的历史原因也在于此 。 越是宏观的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基础性研究,其科学思想理论就越具有大跨度、长时距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的超前性 。与此同时,完全在社会实践层面展示其科学理论价值就越需要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发展到必要的成熟程度,从而为其提供必需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这一代表工业文明最高历史智慧的精神成果和人类社会无比宝贵的思想遗产,作为一门描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完整进程,揭示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理论,无疑就是这种宏观的具有长远历史意义和大跨度、长时距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的超前性的基础性科学研究成果 。 应该说,晚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具有较为清醒的理论认识。无论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872 年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所写的序言中对“生产资料国有化”、“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历史条件的关注和对自己早期的个别不够成熟的理论结论的反思还是 1876 年在美国 费城 召开的代表会议上主动宣布解散创建 12 年之久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运动国际组织—— 国际工人协会 (一译“国际工人联合会” , 即 第一国际 ),都清楚地表明了他们的这一理论思考。令人深感惋惜的是,出于理论和现实的各方面原因,这种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诸多依据更多更新的对社会现实的考察所形成的更为成熟的理论思想及其对国际工人运动组织处理背后的理论思考,竟被后世的“马克思主义者”们所完全忽略,以至导致了一系列本不该发生的历史遗憾。 根据以上理论反思、历史回顾与实践检验,本文有理由得出以下理论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构建的是一个 着眼于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进行整体把握的具有长时距的历史超越性和对现实生活实践大跨度的历史超前性的基础性科学理论体系 。这一科学体系不是一些孤立的、互不联系的关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个别臆断和结论的无序堆积,而是一个有机完整,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紧密不可割裂的思想体系。对这种宏观的,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思想体系, 是完整地坚持其系统的思想,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晚年所形成的成熟的思想,还是不顾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的实际,固守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根据当时有限的历史资料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不够成熟并且已为马克思恩格斯本人所意识到同时也已经被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实践所证明为不具备普遍意义的个别结论,这是完整、系统、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从而坚持构筑在这一科学体系基础之上的理论信仰与教条地、割裂地甚至是实用主义地将这一科学思想体系仅仅作为社会竞争和政治斗争的实用手段的试金石和分水岭 。 如上所述, 社会实践的历史条件不足,加上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 )和后来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某些主要领导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误读与曲解以及在应用理论层次上又严重地研究不足,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整体把握的严重失准 。正是这两个分别来自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 20 世纪末的苏东剧变和社会主义阵营在一瞬间的迅速崩溃。中国尽管同样深受当时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阵营对马克思恩格斯某些重要原创思想的普遍误读与曲解的深刻影响,并由于这些误读、曲解和中国自身现实政治的一些复杂原因导致了中国 60 余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严重失误和社会灾难,可是在发生于 20 世纪末的这一空前的世界性的历史剧变中却得以幸存,避免了中国社会的全面震荡。本文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 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的革命和社会建设实践,不但形成了基本适应当时的中国国情,在相当程度上能够解释、说明并解决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的较为系统的应用理论,而且根据新的历史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深化了马克思恩格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基础研究层次上的某些不足,因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上述理论误读与曲解在社会实践层面所造成的影响,避免了类似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严重历史后果 。这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理论体系,就是在主流理论语境中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或“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的“毛泽东思想”和后来的“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三个代表的理论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念”等后续的发展。 在科学学的学术视角和本人的理论视阈中,中国共产党集中全党的智慧对马克思主义所作出的这些理论贡献,还不是着眼于在基础研究的层次上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深化与发展,而主要是在应用研究的层次上结合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所进行的旨在解决中国自己的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这一具体的历史课题的理论探索。正由于中国拥有这一具有原创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应用理论成果的理论指导,尽管与苏东各社会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更加不足,可是在历史风云突变的危急关头,我们仍然实现了当代中国社会持续了几十年的社会稳定、改革与发展。 然而, 如果站在世界全球化、信息化不断深化这一历史高度上和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审视这些对马克思主义所作出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又不能不说,这与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尚有一定的距离 。这样, 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条件不足问题,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整体把握的失准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误读与曲解问题,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论建设与发展的深入水平和成熟程度与新旧社会矛盾相互纠结日益尖锐的实际状况的现实反差等毕竟又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客观现实 。 再加上建党后直至改革开放这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由于历史条件不足和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误读与曲解这两方面问题所导致的我们在社会实践上的某些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脱节甚至相背离的现象 : 如以“路线斗争”的名义,一次又一次地把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同志打成敌人,竟用比法西斯还法西斯的残酷手段,从肉体到精神,从人的个体生命到人的社会尊严进行令人发指的彻底摧残;为了政治利益和现实需要,不惜隐瞒和篡改历史;大搞个人崇拜,为了树立个人权威,不惜以愚民和迷信的手段大搞现代造神运动,以及政治生活领域太多的假话与权谋等等 。 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这一系列活生生的现实问题为中国的民族命运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容忽略的隐忧。 正是这一隐忧,伴随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世界潮流的发展,形成了当代中国在价值观和社会发展基本原理层次上的理论和思想上的混乱 。这些思想理论的混乱一方面造成了人们的诸多精神困惑,如“我们坚持的究竟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当前学术界 “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等理论命题的提出,直接反映了社会的这一理论质疑和精神困惑),“在全球化的今天,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了?它还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吗?”“究竟是社会主义有生命力还是资本主义有生命力?”另一方面又分别在精神世界和社会现实生活中内在地引发了信仰丧失、道德沦落、穷奢极欲、腐败盛行等多方面的各种问题。 当前造假风在社会各领域恣意蔓延甚嚣尘上这一社会现实,不但是这些问题在社会表象层面最为集中的直接反映,而且表明这些问题已经形成了积重难返的严重局面 。 回首当年,“北方吹来了十月的风”,“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今天,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苏东剧变和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在倏忽间消失,当年的各社会主义国家或在发展道路上改弦易辙,或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穷则思变,迫不得已走上市场化变革的改革之路,或抱残守缺,困守孤城,在极度贫困落后的困境中艰难求生 …… ,另一方面看到的是, 西方各发达国家尽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可是最后不但总能够通过工业文明的历史积累和现代社会的社会管理机制走出困境,而且能够凤凰涅磐,浴火重生,重新站在世界的前列。最能够说明问题的是,在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中,又是这些发达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占领了新的历史制高点,尽管他们也正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不过,这是一些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挑战 。颇具历史讽刺意味的是,当年西欧和北欧各国的工人政党决定走议会道路而与崇尚暴力革命的前苏联分道扬镳,因而被国际共运主流意识形态斥责为修正主义。可是后来的历史实践证明,恰恰由于这些“修正主义”政党摒弃了暴力革命而避免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灾难。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和平建设,这些国家很快就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诸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历史成就,建成了令全世界羡慕不已的福利国家。而“福利国家”的基本含义就是国家对每一位公民均须提供“从摇篮到公墓”终生的全程式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服务。这些国家的公民,即使在失业期间,也完全不必担心衣、食、住、行、医疗、教育这些正常的消费会受到任何影响。应该说, 这些国家业已取得的社会成就,无论是在社会发展总目标方面还是在消灭城乡、体脑、工农三大差别这类的具体指标方面,实际上早就远远超过了我们当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预期 。这些福利国家虽然在当下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遇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与挑战,但这是一些与当时的社会主义各国在历史发展阶段和历史属性上完全不同的困难与挑战。具有某种戏剧性同时也更具有说服力的一个事实,就是 20 世纪 60 年代,由于中苏两党对斯大林问题的争议和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导致了两国关系的破裂。 当年中苏两党和两国关系的破裂,不但在事实上和社会实践层面上宣告了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实际上也是后来苏东剧变和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崩溃的历史先声 。 30 年后, 恰恰是由于中国抛弃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走上了市场化改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才有幸避免了为前苏联殉葬的悲剧命运 。面对上述这一系列历史事实和社会现实,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提出这样的理论质疑: 究竟是当年列宁、斯大林在社会应用层次上的理论探索与社会实践曲解甚至背离了马克思、恩格斯原创思想的理论初衷,还是由于作者生前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材料所限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成熟程度不足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社会发展和当今时代的历史潮流?显然,如果一味回避这一不可避免的理论质疑,不把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一一搞清楚,不但不可能走出目前深陷其中以思想混乱和信仰丧失为基本特征的精神危机,更不可能彻底清除社会性造假歪风的理论渊源 。 这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误读和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的复杂互动关系把握的失准不但构成了 20 世纪末苏东剧变的内在原因,而且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这些理论误读与实践偏颇的全盘接受构成了中国社会现实生存与未来发展的内在隐患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社会实践上基于市场化变革的现实需要而逐步放弃了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坚持,可是在理论上并没有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深入地和系统地理论分析与反思,对暴力革命与议会道路的比较分析、评价与取舍更是视若禁区,讳莫如深。这说明, 尽管在社会实践上我们已经走过了 30 几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可是在理论研究和关于马克思主义原理误读的理论反思方面并没有相应的进展,因此这一理论问题并没有由于实践上改革开放的成功而获得解决 。 这样,上述这种 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误读与曲解基础之上的理论认识,尽管在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的作用下能够发挥一定的理论功能,但不可能准确清晰并具有理论说服力、洞察力和逻辑判断力地解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以及这一充满这些复杂矛盾冲突的曲折甚至反复的社会历史进程 。 这不能不说是造成当代中国社会信仰丧失思想混乱的根本原因。而这一原因也正是构成当代中国社会日趋严重的造假风潮的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和精神源头 。 总之,当前社会的造假风,其产生的根源具有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诸方面的多重原因。理论方面的原因在于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原创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某些误读与曲解以及由于这些误读与曲解而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整体把握的失准。尽管这种由多重复杂的主客观因素所导致的误读与曲解无法用“是”与“非”和“真”与“假”一言以蔽之,但这毕竟是构成今日中国社会信仰丧失、思想混乱、道德沉沦、造假成风的精神渊薮。社会实践方面的现实原因和社会源头有二:其一是政经领域以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为基本特征的腐败文化及其所形成的内在运行机制,其二是与腐败机制相并行、相联系、相一致的以混官、跑官、买官、卖官为表现形式,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假话、假政绩、假数据以及由这些虚假的东西构建起来的被称为“潜规则”的官员选任机制。实际上,这两个方面也是当前腐败和反腐败力量相互斗争和较量的两个基本方面和基本内容。 (待续)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14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假”、“空”、“真”、“实”纵横谈:从“学术打假”谈起 3
pww1380 2011-12-27 00:03
信息文明之光(19): “假”、“空”、“真”、“实”纵横谈: 从“学术打假”谈起 ( 3 ) —— 从历史的回顾到现实生活的考察 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 杨文祥 题记: 从对历史的回顾到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由是观之,时下所谓的“学术打假”,究竟是深挖造假的社会源头还是打假的社会悲剧,究竟是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还是一场场荒谬绝伦的荒诞剧一时还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过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 当下的所谓“学术打假”绝非社会打假的正剧 。 (接上篇) 3 .造假风源头何在? 当前的学术造假既然是一个复杂严重的深层次社会问题的一种表象,就不能停留在表象层次上就事论事,而要从源头上入手,摸清病灶,辩证施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否则,不但无助于当前学术造假问题的解决,反而转移了真正的打假焦点,损毁了科学界知识界和教育界的正面形象,误导了公众,使社会彻底丧失求真求善的信心,给我们打假和端正社会风气的努力带来釜底抽薪的破坏。 更应该引起我们警惕的是, 这种专打学术领域的假而对其他领域的假视而不见,对日益普遍日益严重的造假风潮在各领域的迅速蔓延更缺乏挖掘其社会源头的勇气和能力的“学术打假”,不但无助于这一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反而有可能为其他各领域的造假行为提供似是而非的“正当性”与“合乎情理性”的社会依据,从而从反面误导并助长造假风的进一步蔓延 。 正如一个给病人治疗癌肿的医师,如果不是准确把握病灶彻底清除癌细胞,仅仅停留在症状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样不仅不能除病,反而会拖延治疗时间,最终导致癌细胞扩散不可救药,以致断送了患者的性命。这种后果如果是医道不精所致,就是庸医误病。可是如果是别有所图而有意为之,则不啻杀人不见血吃人不吐骨头的鬼蜮行径。 造成目前这种假风弥天人人难以幸免的严重社会问题的源头究竟何在?人们不难联想到这样一个事实: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不但时常会听到来自党和国家历次重要会议上对反腐斗争的战略部署,也会听到对各级官员务实作风的提倡和对“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一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申,每当改革的关键时刻,更时常听到对解放思想和讲真话 的呼唤。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央又三令五申对干部管理工作中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违背党和国家组织人事制度的腐败作风的禁令 。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当年 朱镕基总理在管理领域全力推动社会诚信的回归, 多次强调统计部门“要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出假数”, 要求财会人员“不做假账” 。他 把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做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现象称作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毒瘤”,明确指出,许多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腐败现象,几乎都与财会人员做假账分不开。为此,很少题词的朱镕基先后三次分别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和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要求每一个中国国家会计学院毕业的学生,永远都要牢记“不做假账”这四个大字! 腐败现象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领域各种缺陷和弊端的集中反映。 在现代社会,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变质和异化,公权私用,以公权谋私利,其基本形态就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 。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公权力的质变和异化,构成了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领域的“造假现象”。几十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反腐工作力度的加大和大案要案的不断披露,反腐斗争正在逐渐走向深入。尽管如此,腐败滋生和蔓延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这足以证明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 长期以来,国内官场和政治生活领域的“标准语言”和“普通话”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官方语言”——官话。对这种“官方语言”,多少有些政治生活经验的人无不心领神会——所谓官话,就是空话、套话和废话的“雅言”和别名。这种名为官话实为空话、套话和“废话”的“官方语言”,不但具有掩饰官员怠政、掩盖事实真相、掩护腐败行为的特定实际功能,而且时常导致误国误民甚至是祸国殃民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种“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官场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并以“政治正确”的外衣为包装的空话、套话和废话,无论多么冠冕堂皇,都不过是一种盛行于中国官场和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假话。 中央之所以对“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一党的思想路线再三重申,根据本文的理解,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思想路线难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令人满意的落实。 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呼唤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而中国改革的前提和现实基础就是中国官场的求真务实说真话。 没有说真话这一前提和现实基础,“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的思想路线就无从落实,而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改革开放也只能流于口号。党的思想路线难以落实,人们的思想难以解放,难就难在官场上难得说真话的现实空间。这说明我们官场的生态环境亟需改善和优化。 前一段时间 GDP 主义盛行,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违背党和国家组织人事制度的腐败现象与政绩造假具有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针对这一联系的形象说法是“数字(虚假统计数字)出官员,官员出数字”。这种用虚假的“腐败数字”堆积起来的虚假政绩不仅加剧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腐败官风的蔓延,更为可怕的是,这些虚假统计数据直接导致了建立在这些数据基础之上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决策的失误。不难想象,依据这些虚假数据制定出来的政策,能够形成一种怎样的政策环境。势单力薄的民营企业和斗升小民的小本经营如果不以相应的造假行为对这种病态的政策环境加以适应,就等于自行放弃生存的权利。 这是本文将那种不清理造假的社会源头,只拍蚊虫不打老虎的打假行为斥为“假打假”、“打假悲剧”和“打假闹剧”的道理之所在 。 在中国的历史上,封建专制制度延续了数千年之久。这种社会管理制度的最大特征是 国家权力极度集中,社会资源绝对垄断 。这种权力极度集中,社会资源绝对垄断的社会管理体制,必然形成“官本位”的管理制度。经过数千年的潜移默化,这种“官本位”的管理制度日益“深入人心”,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心态。这种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心态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在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官场官风的好坏不但决定着国家政风的优劣,而且直接主导着整个社会的社会风气是否端正。从学理的角度看,这是民族文化传统在社会系统的现实运行中发挥其内在的自组织功能和机制性作用的必然结果。这种由内在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机制所形成的社会实际效果绝非那种刻意而为大费周章地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去从事的“舆论导向”和“社会导向”等表面文章所能够改变的。 就是说,官场的假话、假数据、假政绩和官场腐败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建构了社会造假机制的源头。这一机制不仅具有社会利益(政治 - 经济利益)方面的激励作用,构成了一种负面的社会激励机制,而且具有社会实践层次的社会导向作用,构成了一种与党和国家的意志方向完全相反的负面的和反向的社会导向机制。这种负面和反向的社会机制,具有强大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党和国家无论在正面激励和导向上投入多么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这一负面激励和反向导向机制的作用下,正面工作的一切努力都无声地消弭于无形之中。 从理论角度上看,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对列宁的“暴力革命学说”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日益深入的理论反思,纷纷提出了“重读马克思”、“走近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理论命题。限于议题,本文不可能针对这些理论命题展开相关的文本研究,即便如此,结合这些理论命题,从社会管理、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展开相关的理论反思还是大有必要的。 在本人的理论视阈里,不仅仅是列宁的“暴力革命理论”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亟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当代中国进行深入反思,由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亲自参与、组织和领导的第一、二国际至今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社会历史实践也需要做一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反思与历史检验。通过这一反思与检验,看一看世界上这一百多年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内容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是否真正落实了马克思恩格斯系统、完整、成熟的原创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准确、系统、完整、成熟地回到马克思主义原创性的科学思维上来,从而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 作为一门揭示人类社会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对当代社会实践的理性指导作用。 由此看来,当代中国社会造假风产生的源头“源远流长”,不但有其社会原因和现实生活方面的原因,也有其历史原因和理论方面的原因。 这样,如果倾全力只打学术领域之假而不从本源上入手,要真正走出当前造假风普遍蔓延这一社会性危机显然是困难的。 (待续)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16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假”、“空”、“真”、“实”纵横谈:从“学术打假”谈起 2
pww1380 2011-12-26 13:27
信息文明之光(18): “假”、 “空”、“真”、“实”纵横谈: 从“学术打假”谈起 (2) —— 从历史的回顾到现实生活的考察 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 杨文祥 题记: 从对历史的回顾到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由是观之,时下所谓的“学术打假”,究竟是深挖造假的社会源头还是打假的社会悲剧,究竟是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还是一场场荒谬绝伦的荒诞剧一时还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过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 当下的所谓“学术打假”绝非社会打假的正剧 。 (接上篇) 2 .社会观察 今日之中国,造假风潮席卷社会各个领域。学术造假,尽管千夫所指,道义难容,但在全局的角度上看,也仅仅是全社会造假风在学术领域的局部反映,是当前造假大潮的一道支流,既非主流,更非源头。 当然,由于科学领域和学术界教育界在社会属性和社会期待方面的特殊性,素有“最后一块净土”之称,这一领域的造假弊端更容易引起全社会的瞩目。与此同时,造假弊端在这一领域的不时出现也进一步表明和证实了目前造假之风的泛滥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程度。 随着造假风潮的愈演愈烈,竟然形成了一种复杂扭曲,令人不可思议的荒诞局面:一方面是全社会深受造假之害,举国痛恨,人人喊打,另一方面却又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下或在特定的社会实践中,几乎人人都不得不造假,非但如此,还要“力争上游”,唯恐由于在造假上技不如人造假不力而处于造假风潮的下游,成为造假风最大的受害者。其实,这一貌似荒谬怪诞的扭曲现状又不足为怪。试想,一个人倘若始终坚持“假话不说,假事不做”的处事原则,如何可能在这造假之风弥天盖地,举国上下一片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获得安身之地? 于是,或为了自身的现实生存,或为了眼前一时的蝇头小利,或由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从众效应”,在身不由己,随波逐流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有意无意地加入到这个日益庞大的造假大军之中,或主动或被动地纷纷从这个全民造假的“大锅饭”里分得一杯羹 。这就是今日中国人的现实生存状态。在这一生存状态之下,人们不再顾及这杯羹是否是“安全食品”,更不会考虑这究竟是“嗟来之食”还是掺有“工业添加剂和污染物的有毒食品”。 这样,在如此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下,学术领域的任何一件造假事件就既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也不再是学术造假本身这样简单和单纯的事件,而是一个造假之风业已突破最后一道社会防线浸润到社会结构和社会道义高端领域的警示性社会信号。这一红色信号灯的亮起,标志着一个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的形成。 (待续)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2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假”、“空”、“真”、“实”纵横谈:从“学术打假”谈起 1
热度 2 pww1380 2011-12-25 22:21
信息文明之光(17):“假”、“空”、“真”、“实”纵横谈: 从“学术打假”谈起 (1) —— 从历史的回顾到现实生活的考察 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 杨文祥 题记: 从对历史的回顾到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从理论的反思到社会实践的检验,由是观之,时下所谓的“学术打假”,究竟是深挖造假的社会源头还是打假的社会悲剧,究竟是假打假的无聊闹剧还是一场场荒谬绝伦的荒诞剧一时还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过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那就是, 当下的所谓“学术打假”绝非社会打假的正剧 。 1 .引言 在科学发展史上,假学术成果、假科学发现以及与此相关的假学术身份、假学术地位一类的事件不时出现。 科学既是“ 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 ,又 是人类社会揭示世界真相,探索客观真理的一项社会事业 。认识世界,探索真理,把握客观规律的能力是人类作为智能生物区别于其它物种的本质属性之所在。因此,这项事业在人类智能的高端充分地体现着人的本质,与此同时,也在社会价值的高端层次上实现着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在人类文明史上,自科学事业诞生以来,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无不将科学事业与教育事业并列,将其视为人类社会最高端的神圣事业。 学术界是一个以科学观察、科学发现、科学探索、科学研究和科学事业的建设、管理与发展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社会群体 。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家和学者往往又同时承担着专业教育的社会职责,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如此,这个群体的造假行为,不仅仅是对科学的亵渎,更是对教师的尊严和人的基本价值的直接挑战。因此,在各行各业,各社会领域中,科学领域和学术界的造假行为最无法令人容忍,对这个领域和群体的欺世盗名行为必须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和打击,以儆效尤。 这一社会立场恐怕是在意识形态各异,政治立场对立,价值抵牾不断,利益冲突难调的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社会共识之一。换言之,无论站在何种立场上,也无论具有怎样的意识形态,只要具备基本正常的理智和社会良知,只要不是造假弊案的当事人和利害相关者,任何人都不会对严肃认真,不事炒作,一心维护学术尊严的学术打假持有异议。 不过,上述观点仅仅是作为认知和理论层次上的纸上谈兵。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结构无比复杂,各种复杂因素相互激荡、作用,动态发展,各局部系统之间相互开放互联的复杂大系统,任何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全面地系统分析,才有可能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那种脱离特定时空背景脱离实际的理论空谈不仅于事无补,反会忙中添乱,使得本来就复杂万分的形势更为纠缠难解。尤为严重的是,这种简单幼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很容易为别有他图的人所利用,为其提供以售其奸的可乘之机。 (待续)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2759 次阅读|4 个评论
被忽视的干旱警告:2010年西南干旱的教训
热度 2 杨学祥 2011-2-1 05:17
被忽视的干旱警告:2010年西南干旱的教训 杨学祥 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中国发生了罕见的西南干旱,证实了我们在2009年7月的干旱趋势分析,可惜相关的管理部门忽略了这一有价值的干旱警告,既没有回应,也没有总结,严重的失职至今无人问责。 权威部门的职责并不仅仅是维护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失误辩护,听取不同意见,实事求是的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做自我批评,也是相关部门应有的科学态度。 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做相关的客观评估,建议学术部门和国家监察部门共同承担起这份责任,以利于科学研究的公平竞争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打破一种错误观点独霸和危害正常的管理职能的局面。 面对灾害频发的严峻形势,我们无法承受重蹈覆辙之痛。 附件: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09-7-9 9:11:14 做好迎接厄尔尼诺事件的准备:严重秋旱可能发生 杨学祥 路透悉尼7月8日电---澳洲气象局周三表示,厄尔尼诺现象正在加强,目前或为中等强度,但官方正式通告可能在几个月後。对于澳洲小麦生产、印尼和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以及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橡胶来说,厄尔尼诺天气是一个严重威胁。受今年不利天气影响,棕榈油和橡胶产量今年已经下降 。 进入4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迅速回暖。让秘鲁渔民谈之色变的“圣婴”——厄尔尼诺会再度出现吗?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室研究员任福民表示,目前,厄尔尼诺能否发生尚不能确定。据任福民介绍,自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出现4个月的冷水波动过程。进入4月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迅速恢复正常状态,自5月开始,整个中东太平洋进入了正常偏暖的状态。由于世界上还没有评判厄尔尼诺事件的统一标准,各国采用的衡量尺度也各不相同。5月份,世界气象组织为此专门组织各国专家,研讨热带海洋大气未来的发展。6月初,WMO的声明认为,虽然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水向偏暖方向发展的趋势,但最终能否演变成厄尔尼诺事件尚不明朗。通常,厄尔尼诺发生后,将对全球产生不同影响,其直接影响主要限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如会引起澳大利亚干旱,而南美西海岸将出现更多的降雨。厄尔尼诺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比较复杂,且主要表现在夏季,通常会引起东北地区夏季低温、夏季多降水雨带的位置将多发生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及登陆中国台风减少。影响中国气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厄尔尼诺只是其中之一。对于2009年,即使夏末出现厄尔尼诺事件,其对中纬度的影响也需要两个月以上的时间才可能有所体现。因此,热带海洋的变化对今年夏季我国气候的影响可能不明显 。 红网株洲4月16日讯(通讯员 青琪 邱铁勇)4月15日下午,株洲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在天台山庄召开。株洲市气象局在会上介绍说,入春以来,全市平均气温较常年显著偏高,降水总量偏少且分布不均。1-3月攸县、炎陵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少35%;株洲市、醴陵、茶陵比历年偏少10-20%,出现了寒潮、春季高温和连阴雨天气。市气象局根据前期气候特征和同期历史资料分析:今年可能会出现夏汛秋旱。从4月开始,株洲市进入主汛期,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5至9月,株洲市总降水量将“正常偏多”,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株洲市将出现短时洪涝和局部山洪,7月中旬雨季结束后,有秋旱发生,也就是俗称的“夏汛秋旱” 。 进入7月后,赤道中东太平洋异常偏暖状态继续保持,中国东北出现低温冷夏年趋势,流感大流行进一步发展,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将导致低温、夏涝、秋旱、流感蔓延的新发展 。 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当年,我国发生干旱的可能性大(如2006年四川特大干旱)。2009年9-11月为弱潮汐时期,将加剧旱情,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关注低温冷夏的发展趋势,做好预防和农田管理,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尽快早熟。低温也会导致流感的更快发展 。 参考文献 1. 编译 李爽,审校 高琦。〔全球气象〕厄尔尼诺现象愈发加剧--澳洲气象局。2009年 7月 8日 12:45 BJT。http://cn.reuters.com/article/asiaNews/idCNnCN085201020090708 2. 李欣。厄尔尼诺是否将重现太平洋尚不确定。来源:中国气象报社。发布时间: 2009年06月15日。http://www.cma.gov.cn/qhbh/zxdt/200906/t20090615_36252.html 3. 青琪,邱铁勇。株洲市今年可能出现夏汛秋旱(图)。2009-4-16 22:36:30 红网。http://hn.rednet.cn/c/2009/04/16/1745739.htm 4. 2007年拉尼娜预测回顾:大兴科学观点的讨论之风. 2007年10月27日(气象港*20071027*wz154*杨学祥*原创)。http://qxg.com.cn/n/?cid=4nid=15682fc=nd 5. 杨学祥,杨冬红. 厄尔尼诺将敲响流感爆发的警钟:全球正处在大流感预警期. 发表于2008-7-22 15:51:07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973 6.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7. 杨学祥. 2008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8. 杨学祥. 盘点2007年强潮汐预警:干旱、拉尼娜、地震、严寒、流感. 2008-01-03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3/content_718587.htm 9. 杨学祥. 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发表于2008-7-19 8:16:41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68 10.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的警报已经拉响. 发表于 2009-4-4 7:04:58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4283 11.杨学祥. 拉尼娜天气将不会恢复:厄尔尼诺出现不可逆转. 发表于 2009-4-17 6:27:01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6565 12.杨学祥,杨冬红. 拉尼娜呈减弱趋势:3月16日和26日海温异常比较. 2009-3-27 5:55:57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2731 13.杨学祥,杨冬红.拉尼娜将迅速减弱:2009年3月23日和30日海温异常比较. 2009-3-31 6:05:51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3498 14.杨学祥. 拉尼娜结束:2009年3月30日和4月6日海温异常比较. 发表于 2009-4-7 5:43:19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4734 15.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的警报已经拉响. 发表于 2009-4-4 7:04:58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4283 16. 杨学祥. 拉尼娜现象持续到4月7日的预测得到证实. 发表于 2009-4-8 5:13:25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4933 17. 杨学祥,杨冬红.加拉帕戈斯群岛火山喷发敲响厄尔尼诺的警钟. 发表于 2009-4-13 12:06:10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5898 18. 杨学祥. 猪流感敲响了警钟:下一次厄尔尼诺与世界流感爆发. 发表于 2009-4-25 7:01:14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8052 19. 杨学祥。厄尔尼诺和流感爆发进入倒计时。发表于 2009-6-3 12:26:13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5830 20. 杨学祥. 正在被证实的三大预警: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 发表于 2009-5-15 7:20:23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1961 21.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22. 杨学祥。灾害警报:美国国家气候预测中心称厄尔尼诺可能形成。发表于 2009-6-5 11:09:07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6233 23. 杨学祥. 厄尔尼诺今年料肆虐澳洲(转载及点评). 发表于 2009-7-2 9:04:58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1467 24. 杨学祥. 2009年是灾害频发年已成定局. 发表于 2009-6-21 14:47:46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9474 25. 杨学祥. 北方低温冷害预测正在得到证实. 发表于 2009-6-19 9:04:52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9023 26. 杨学祥. 厄尔尼诺将导致低温、夏涝、秋旱、流感蔓延的新发展. 发表于 2009-7-3 3:47:04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1634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2586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09-8-1 7:57:26 我们还将遇到哪些灾害:低温冻害、流感增强、高温干旱 杨学祥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第7大特征是当年为冬季或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后三次流感世界爆发都满足这一特征【1-8】。 2009年6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流感世界大流行,流感爆发七大气候特征具有可重复性,得到实践的检验【9】。低温冻害、流感增强和高温干旱是我们面临的后继灾害。 1954、1957、1969、1972、1976年是东北严重低温冷害年,1954、1964、1977年为湖南严重雪灾冻害年,都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4年和1964年发生了拉尼娜事件,1957、1969、1972、1976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1954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m),太阳黑子数为4.4;1957年为太阳黑子峰值年(M),太阳黑子数为190.2;1964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m),太阳黑子数为10.2;1968年为太阳黑子峰值年(M),太阳黑子数为105.9;1976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m),太阳黑子数为12.6,1977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的下一年(m+1),太阳黑子数为27.5。它们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中具有明显的前兆作用(1972年因不是太阳黑子极值年而被排除在外)。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谷年(m)或m+1年,是湖南严重暴雪冻害的共同特征【10-13】。 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发生,我们正面临低温冻害的威胁。伴随气候异常和低温冻害,秋冬季节流感增强趋势几率继续增大,我们必须做好防范的准备。 中国在厄尔尼诺的第二年有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2014-2016年潮汐南北振荡较弱,有很高的高温大旱发生几率【14】。 依照1952-2008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统计图 ,1954-1955、1964、1977年湖南最严重的三次低温冻害得到验证。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超过4天的年份有1955(拉尼娜年)、1957(厄尔尼诺年)、1964(拉尼娜年)、1969(厄尔尼诺年)、1972(厄尔尼诺年)、1977(厄尔尼诺年)、1984年(拉尼娜年)。其中,6次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次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最大值年的集中时期,1954-1955、1964、1977年湖南最严重的三次低温冻害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在2000-2030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8年初中国南发发生了50年一遇的严重冰雪冻灾,低温冻灾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 准60年的拉马德雷冷暖位相交替周期表明,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印尼地震海啸已经揭开了自然灾害再现的序幕,根据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和灾害准60年周期,2010-2020年全球气候剧变,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和70年代前苏联农业歉收可能重演。历史的教训仍然历历在目。增加粮油储备,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是当前不容置疑的燃眉之急。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减肥,电荒和水荒呼唤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保护资源的务实政策。2007年世界粮食危机验证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粮食变化特征 。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为1959年、1960年和1961年,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其另一个天文特征是,1959年-1960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蓝永超研究员根据代表黄河上游流域径流动态变化的唐乃亥水文站1920年至2004年的径流系列统计资料,以及此间数十个气象站四十余年的降水观测数据得出结论,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黄河大体上经历了五个枯水期和四个丰水期。每个丰、枯水期段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枯水期持续时间为四至十五年,平均为九年;丰水段持续时间为七至十四年,平均为九点二五年。黄河上游每个丰、枯水周期平均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一个完整的丰枯循环周期大约在十八年左右 。 18.6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称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28.5度,最小值为18.5度,变化周期为18.6年。郭增建等人在1991年提出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气的观点,当月亮赤纬角最小时,它的直下点远离中国主大陆,所以在主大陆引起的地壳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携热水汽就少,这样就不易诱使热带气团与高纬冷气团在中国大陆上相碰,因之雨量减少,会形成干旱,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41-1943年(河南大旱)、1959-1960年(山西大旱)、1977-1978年(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1995-1997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4-5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 ;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932年(松花江大水)、1933年和1935年(黄河特大水)、1951年(辽河大水)、1969年(松花江大水)、1986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的大气潮和海洋潮最大幅度的南北震荡可激发冷空气活动,从而增大降雨机会。    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发时期。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严重干旱发生的准备。 我们认为,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 ,天灾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困难。 2011年、2015年、2018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2013-2014年、2016-2017年可能发生拉尼娜。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频繁交替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强度。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值得关注【8】。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2007年拉尼娜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秋汛、冻害、流感. 2007-09-03 15:38:00光明观察.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03/content_664962.htm 2. 杨学祥. 盘点2007年强潮汐预警:干旱、拉尼娜、地震、严寒、流感. 2008-01-03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3/content_718587.htm 3.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2007年8月22日发表,可查网址:http://qxg.com.cn/n/?fc=ndcid=43nid=14661 4. 杨学祥.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已初步形成:流感爆发还会远吗? 2007-09-24 光明观察.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24/content_675621.htm 5. 杨学祥,杨冬红。流感流行预警升级:明年可能发生大流感。2007-12-24 光明网-光明观察。经济·科技。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2/24/content_714792.htm 6. 杨学祥.2008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7.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2008-4-26 9:17:4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24 8.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9. 杨学祥. 正在被证实的三大预警: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 发表于 2009-5-15 7:20:23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1961 10. 杨学祥. 厄尔尼诺将导致低温、夏涝、秋旱、流感蔓延的新发展. 发表于 2009-7-3 3:47:04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1634 11. 杨学祥. 北方低温冷害预测正在得到证实. 发表于 2009-6-19 9:04:52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9023 12. 杨学祥. 2009年是灾害频发年已成定局. 发表于 2009-6-21 14:47:46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9474 13. 杨学祥。冻害和流感预测得到证实。发表于 2009-7-29 9:40:58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6222 14. 杨学祥. 未来旱灾:2014年至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发表于2008-9-16 20:13:41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97 15. 丁一汇. 透视“大雪灾”. 日期:2008-02-24 来源:文汇报,科技文摘。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0802/t20080224_1768467.htm 16.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2008-4-26 9:17:40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24 17. 杨学祥. 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富国对穷国的掠夺?发表于2008-4-22 10:48:41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542 18. 王华, 李伯阳. 黄河上游将转入新的丰水期 15年的枯水期将结束 . 2005年10月22日. 中国新闻网http://news.tom.com/1988/20051022-2577210.html 19. 郭增建, 秦保燕, 郭安宁. 地气耦合与天灾预测 .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6. 165-188 20. 杨学祥.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1, 21(1):15~23 21. 杨冬红 , 杨学祥.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4):5-12。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6799 http://news.21cn.com/domestic/difang/2011/01/31/8089896.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年极寒的实践检验:弱潮汐导致寒流滞留北方
杨学祥 2010-12-14 06:50
千年极寒的实践检验:弱潮汐导致寒流滞留北方 杨学祥 据扬子晚报 2010 年 10 月 7 日 报道,北半球拉响极端寒冬警报 中国可能难以幸免。今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美东、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 130 年来最热的夏天,但入冬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温可能要比往年偏低。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这种异常气候与干扰大洋暖流活动的拉尼娜现象有关。波兰科学家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极端天气形态,是因为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这股洋流是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要角之一,但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剩过去的一半,无法发挥其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效用,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 我在 10 月 9 日 指出,从 15 至 17 世纪的 200 余年内,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如瘟疫流行)也很集中,这也正是蒙德极小值期。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季林认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据计算,大约在 1425 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以后逐渐减弱,直到 3100 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 1800 年周期是过去 1 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潮汐还有 2.2 、 11 、 22 、 55 、 200 年周期变化。 因此,千年极寒的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 15-17 世纪小冰期距今只有 400-600 年,根据潮汐调温 1800 年周期, 3100 年才能重现小冰期时期 。 有评论说,奇怪的是,在这个事件中,记者都只是从别人那儿复制内容,有时还添枝加叶,而不去考证消息的来源。评论人通过网络检索,只花了不到 10 分钟的时间就发现了这条消息的可疑之处。如果人人都不去核实信息的来源,故事就会像小时候的传话游戏一样,越传越离谱。西方新闻界确实需要好好向中国的同行们学习学习。中国的新闻机构新华社考证了这条消息,并在 10 月 20 日 发表了一篇文章:近来被许多媒体所关注的波兰科学家预报千年以来欧洲最冷的冬天,经新华社的调查,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 本报《新知周刊》也在 10 月 17 日 ,发表了科学松鼠会作者 poguy 撰写的辟谣文章《千年极冷不靠谱》 。 ) 千年极寒流传的气候背景 自 2010 年 10 月中旬以来,我国黑龙江大部、吉林西北部、内蒙古东部先后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降雪,并且出现了 10 度左右的降温。伴随着骤降的气温和飞舞的雪花,今年入冬的大幕过早拉开了。而 10 月 21 日 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又遭遇了5年来同期最强的寒潮,不少已经全副武装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人们仍然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就是这个冬天有点儿冷。 2010 年 10 月 10 日 ,先期抵达的强冷空气导致黑龙江局部地区降温达 10 - 12 ℃ ,有着神州北极之称的漠河县普降大雪。随后,黑龙江省又接连出现了两次明显降温过程。一次是 13 号夜间开始,一直持续到 15 号,另一次是 16 、 17 号有一次降温过程,到 15 号以后,夜间的温度尤其是哈尔滨,会达到零下 4 度到 5 度这样子。 除东北地区,由于遭遇近5年来同期最强寒潮天气袭击, 21 日以来,中国北方多地出现雨雪大风和剧烈降温天气。 10 月 24 日 ,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西北、华北、东北、中东部地区出现 6 摄氏度 至 12 摄氏度 降温。其中,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大部、东北大部、山东、江苏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 14 至 16 摄氏度,受这股强冷空气影响,新疆、宁夏、甘肃、青海等地先后出现降雪,局地还出现了大到暴雪天气。 24 日,酒泉肃州区积雪达 9 厘米 ,是肃州区气象站建站 70 年来历史同期的最强降雪。冷空气在制造雨雪的同时,中国北方多地气温进一步下降。检测显示, 24 日 14 时,青海北部、甘肃、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北部和西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内蒙古中西部、山东北部、辽宁大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中东部等地,一日之间,普遍出现了 6 ~ 12 ℃的大幅降温。中央气象台专家指出,此轮冷空气势力强、影响范围广、大风降温剧烈,部分地区可达寒潮级别。 我们看这段时间是气温骤降,寒潮来袭,应该说这个冬天不仅是来得早,而且确实是有点冷,可能我们也有切身的感受,难怪我们周围的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一个问号,就是这个冬天我们到底怎么过 。新华社高级编辑本期评论员徐勇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客观的,当然也包含主观内容的一种感受,但是我们知道就是,中国的气象界已经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明确的回应,第一,这是5年来最强的,实际上,某种意义上也是5年来最早的 。 2010 年 10 月的强降温促成千年极寒观点的广泛流传。 千年极寒误传对居民经济生活的影响 骤降的气温让御寒用品市场提前活跃起来。在哈尔滨市的几家服装卖场,各种款式的羽绒服、冲锋衣、皮夹克等御寒性好的衣服一时成为热销商品,棉鞋、棉裤、棉帽、围巾等厚实的衣物被摆在了显要位置。商场的营业员介绍,大幅降温使各类御寒用品的单日销量比平时翻了一倍多。 波兰科学家根据墨西哥暖流环流强度减弱一半,再加上拉尼娜这个事件,预测欧洲要出现千年极寒。这个说法介绍到中国以来,许多人就开始陷入恐慌了。中国好多民众就开始购买防冬的衣物,股市有些股票也开始涨了,煤炭电力燃气行业也是非常紧张 。 千年极寒的说法曾像一针强心剂,让众多厂家底气十足,无视成本飙涨这一事实,反而雄心勃勃地投入到生产中。始料未及的是,等待它们的是一个暖冬。在浙江,除去原有的羽绒服生产厂家外,部分服装企业今年也涉足羽绒服生产。据业内人士估算,目前羽绒服行业的销售量占产量的 30% ,意味着有 70% 是库存。对服装企业而言,大量的库存会导致货款无法尽快回笼,从而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据了解,目前大部分羽绒服厂家的生产线已经全部停掉。 同样被千年极寒忽悠的还有消费者。 杜 女士今年入冬就着手给一家人准备冬装,她给自己和家人买了 3 件羽绒服,全部是去年的旧款。一个月时间后,她眼看着新款羽绒服全部加入打折行列,并且打折力度很大, 杜 女士开始为自己的未雨绸缪后悔不迭。 12 月 12 日 ,北方部分地区开始降雪,羽绒服厂商期盼的及时雪终于到来了,但南方地区仍旧处于暖冬之中。在春节到来前,羽绒服的销售情况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 南方的暖冬会持续吗,寒潮为什么会滞留北方?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冻害频发 我们在 2010 年 5 月 18 日 和 25 日指出,秋分附近的地球自转条件有利于拉尼娜发展。预计 9 月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如果 2010-2011 年真拉尼娜发生, 2009-2010 年的低温暴雪灾害有可能重演,要认真监测,及时预防。目前处于观察阶段,希望相关部门予以关注,一旦确认,及时通报 。 2008 年初中国南方的低温冻灾被称为 50 年一遇的突发灾害,在严重的灾害损失面前,有人可能心存侥幸,以为 50 年后才能再次遇到同样的灾害,丧失了预防灾害再次发生的警惕性。这是非常危险的。根据历史规律,未来 30 年内低温冻害频发。 研究表明,中国严重的低温冻灾集中在 20-30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而在 20-30 年的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低温冻害的强度较小。 50 年前的 1954 年 12 月至 1955 年 12 月湖南严重冻灾发生在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8 年初南方的低温冻灾发生在 2000-2035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间间隔 53 年。 统计表明:中国北方的严重低温冷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如 1957 、 1969 、 1972 、 1976 年;中国南方的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低值年和拉尼娜年(或厄尔尼诺年),如 1954 年 12 月 15 日 至 1955 年 1 月 21 日 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 1964 年 2 月 8 日 -26 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 1977 年 1 月 21 日 ,湖南雨雪日数持续 10 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 -10 ℃ 至 -18 ℃ ,且以武汉的 -18.1 ℃ 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根据中国北方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 2008-2009 年、 2011 年、 2015 年、 2018-2019 年是预测的厄尔尼诺年,因而是可能的北方严重低温冷害年。 依照 1952-2008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统计表,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 1977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 4 天次数为 5 次,即平均 5 年发生一次;而 1985-2007 年期间一次也没有发生。综合考虑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数据,上次冷位相期间中国平均每 4 年发生一次严重低温冻害。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 4 天次数为共 7 次, 1955 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 1957 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 1964 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 1969 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 1972 年(厄尔尼诺年)、 1977 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低值年)、 1984 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相对拉马德雷冷位相滞后 8-9 年。 1946-1976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 1955 年到 1984 年,开始时间后延了 9 年,结束时间后延了 8 年;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 2008 年开始,开始时间后延了 8 年,依照规律,结束时间也应后延 8 年。这对预测今后低温冻灾有借鉴意义:未来 30 年中国低温冻灾可能频发。 根据统计规律,本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冻害的预测和预防形势严峻,低估或忽视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 2010-2011 年冬季的严寒与 2008 年以来太阳黑子谷年的异常低值有关 。 潮汐组合对冷空气活动的影响 2010 年 7-11 月和 2011 年 1-5 月为强潮汐时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时间间隔不超过 3 天), 2010 年 12 月为弱潮汐时期。强潮汐和寒潮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010 年 7-11 月为强潮汐时期,持续 5 个月,是超常的强潮汐时期, 10 月为第四个强潮汐月。在强潮汐组合期间,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请注意观察检验。 潮汐组合 A : 2010 年 9 月 30 日 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 24.55452 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 10 月 1 日 为下弦,潮汐变化达到极小值。 潮汐组合 B : 2010 年 10 月 8 日 为日月大潮, 6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 0.00007 度, 6 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2010 年 10 月 10 日 ,先期抵达的强冷空气导致黑龙江局部地区降温达 10 - 12 ℃ ,有着神州北极之称的漠河县普降大雪 )。 潮汐组合 C : 2010 年 10 月 12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 24.45586 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 10 月 15 日 为上弦,为潮汐最小值( 黑龙江省又接连出现了两次明显降温过程。一次是 13 号夜间开始,一直持续到 15 号,另一次是 16 、 17 号有一次降温过程,到 15 号以后,夜间的温度尤其是哈尔滨,会达到零下 4 度到 5 度这样子 )。 潮汐组合 D : 2010 年 10 月 20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 0.00019 度, 10 月 23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21 日以来,中国北方多地出现雨雪大风和剧烈降温天气。 10 月 24 日 ,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西北、华北、东北、中东部地区出现 6 摄氏度 至 12 摄氏度 降温。其中,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大部、东北大部、山东、江苏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 14 至 16 摄氏度,受这股强冷空气影响,新疆、宁夏、甘肃、青海等地先后出现降雪,局地还出现了大到暴雪天气。 24 日,酒泉肃州区积雪达 9 厘米 ,是肃州区气象站建站 70 年来历史同期的最强降雪。冷空气在制造雨雪的同时,中国北方多地气温进一步下降。检测显示, 24 日 14 时,青海北部、甘肃、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北部和西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内蒙古中西部、山东北部、辽宁大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中东部等地,一日之间,普遍出现了 6 ~ 12 ℃的大幅降温。中央气象台专家指出,此轮冷空气势力强、影响范围广、大风降温剧烈,部分地区可达寒潮级别 )。 潮汐组合 E : 2010 年 10 月 27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 24.33506 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 10 月 30 日 为下弦,为潮汐最小值。 本月为强潮汐月,天文奇点非常集中,表现为潮汐组合数量变少,日月大潮集中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附近,潮汐南北震荡变小,有利于旱涝不均和冷热不均分布;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变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和发展 。 事实证明,潮汐组合与冷空气活动和寒潮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000 年全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0 年发生拉尼娜事件。历史记录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拉尼娜年中国易发生严重的低温冻害, 2008 年 1 月中国南方罕见冰冻雪灾与 2007 年 6 月 -2008 年 5 月的拉尼娜事件密切相关。 2010 年 -2011 年冬季在拉尼娜事件中不会形成千年极寒,但会形成冷冬,变冷的趋势不会改变。 由于 2010 年 12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1 年 1-5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0 年 12 月冷空气活动较弱,导致寒潮和暴雪滞留在北方,这一情况在 2010 年末 2011 年初将得到改变: 2010 年 12 月 20-21 日潮汐组合将加强 19-21 日的较强冷空气活动, 2011 年 1 月 2-4 日潮汐组合将加强更强的冷空气活动。冬冷春寒是必然趋势 。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 2010 年 12 月 19 日 至 21 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将自西向东出现一次大范围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过程,此后该股冷空气将继续南下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 。 2010 年 12 月 20-21 日和 2011 年 1 月 2-4 日的潮汐组合值得关注。 极端气候引恐慌:千年极寒变百年暖冬? 千年极寒的传言还未消停多久,网络上百年暖冬的说法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今年冬天将迎来百年难得一遇暖冬。对此,重庆市气候中心专家表示,这样的说法并无科学依据。今年冬天我市各地平均气温为 7~ 9 ℃ ,虽然较历史同期平均值偏暖,是否能定义为暖冬都还为时尚早。 据市气象局发布的冬季气候趋势预测显示:预计我市在今年 12 月至明年 2 月,平均气温大部地区在 7.0 ℃ ~ 9.0 ℃ ,东南部及东北部海拔较高地区为 5.5 ℃ ~ 7.5 ℃ 。与常年同期相比,我市东南部、东北部及中部大部地区正常略偏高,西部、西南部、主城区等地偏高 0.5 ℃ 左右。据了解,去年 12 月至今年 2 月,我市平均气温为 8.6 ℃ ,比常年同期偏高 0.9 ℃ 。 时隔一日,强降温的消息又接踵而至:强降温要来了 这次是真的。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13 日 20 时至 15 日 20 时,西北地区东部、东北中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将出现 6 ~ 8 ℃降温。连日来,受强冷空气影响,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出现强降温天气。其中,呼伦贝尔市平均气温低于 零下 31 ℃ ,呼伦贝尔市根河市低于气温达 零下 45 ℃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最低气温低于 零下 36 ℃ ,均创入冬以来最低气温 。 千年极寒的说法已经被指明没有科学依据,到目前为止,很多人觉得这个冬天不太冷,甚至还比较暖和,不过,昨天夜里开始影响杭州的冷空气,将会直接把你带进杭州最寒冷的时刻。   昨天( 13 日)下午 2 点,杭州市气象台发布了较强冷空气消息:北方有一股较强冷空气正在东移南下,预计夜里开始影响我市,受其影响,全市有一次明显的持续降温、雨雪和风力增大天气过程。日平均气温的过程降温幅度可达 7 - 9 ℃ 。    杭州市气象台说, 从目前的气象资料分析, 12 月份前期气温偏高,这次冷空气过后,气温还会有所回升,所以平均气温不大会低于常年平均气温。但明年 1 月,天气可能会比较冷,气温可能较近 10 年冬季平均气温偏低。 不过因为冬天的气温要综合 12 月和明年 1 月、 2 月的总体数据,所以判断是不是冷冬还为时过早 。 这个变化趋势与 2010 年 12 月弱潮汐时期和 2011 年 1-5 越强潮汐时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将是南方气温变化的典型分析。重庆气温偏高的预测可能属于异常情况,需要从各个角度予以关注。 据重庆晚报报道, 千年极寒不是谣言 ,目前,英法遭遇百年来最冷的 12 月份。如果说去年的强寒流创造了北半球 30 年来最寒冷的冬天,那么今年早已封冻大半个英国的暴风雪带来的恐怕将是世纪严寒。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12 月 8 日晚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对下院讲话时表示,军队已经处于待命状态,政府将根据天气情况的变化随时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在受灾最严重的苏格兰地区,军队已经加入到清理积雪和紧急救援等工作中。 英国气象局预测称,本周末天气将短暂回暖,但很快又将遭遇新的寒流,未来两周还将保持极低的温度。天气预报员哈蒙德表示:今年的 12 月份很可能是创纪录的,它将成为一个新的里程碑。当然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本月剩下的日子很可能维持低温,大面积的冰雪和霜冻继续包围英国。 法国首都巴黎 8 日降下二十多年来最大的一场雪,法国首都巴黎的主要机场和全部公交系统关闭,大雪致上百航班延误,就连地标性建筑埃菲尔铁塔也关门谢客 。 千年极寒、百年暖冬、百年极寒,众说纷纭需要理性面对。 千年极寒变百年:准 200 年气候变冷周期 我在 10 月 15 日 指出,最近一段时间,千年极寒的概念在网上大量出现,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中国气象局 12 日表示,虽然欧洲今年冬季将出现千年一遇寒冬的说法尚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但需防范我国冬季可能出现的阶段性低温冷害。给公众一个科学的说法,准确预测今年低温的程度,这是科学工作者迫在眉睫的工作和义务 。 潮汐高低潮还有 200 年左右的明显周期变化。其中, 1264 年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沃尔夫极小期( Wolf minimum )( 1270-1350 )和 14 世纪冷气候, 1425 年、 1629 年两次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斯玻勒极小期 ( Sprer Minimum ) (1430 1520) 、蒙德极小期( Maunder Minimum )( 1620-1710 )和 15-17 世纪小冰期时期, 1770 年的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道尔顿极小期( Dalton Minimum (1787 1843) 和 18 世纪的低温期, 1974 年的峰值对应 20 世纪 70 年代的气候变冷 。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准 200 年周期和潮汐准 200 年周期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地球上的潮汐主要受日月作用,行星作用很小,只有日月的千分之几。太阳活动和潮汐变化的共振效应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太阳黑子活动和潮汐的 178 年周期对地球寒冷周期的影响也非常值得关注。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准 200 年周期和潮汐准 200 年周期是近期低温冻害频发的一个可能原因。 根据潮汐 200 年准周期, 1974 年出现了一次潮汐小高峰,并伴随 20 世纪 60-70 年代的低温期,但是,由于太阳黑子活动 200 年周期的低谷在 2007 年开始,使低温期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止(人为的温室效应是重要原因,变暖大趋势是根本原因)。迟到的太阳黑子活动第五次低值有可能与 1974 年的潮汐高峰配合,形成新一轮的低温时期,规模比前一次降温幅度要小得多。这是千年极寒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的主要原因。千年极寒变百年,这是有据可查的。 根据潮汐准 60 年周期, 2000-2035 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冻害频繁发生。在冷位相时期内,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都会导致中国发生严重的低温冷害【 7-9 】。准 60 年规模的低温发生的几率最大,与去年的冬季低温水平持平。 出于同一个变化机制,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潮汐变化和太阳黑子变化有许多共同的变化周期,准 60 年、准 200 年、 1500-1800 年周期值得关注。 综合分析表明,千年极寒是一定不会发生的;二百年极寒有可能发生,但规模变小;准 60 年极寒发生的几率很大,与去年规模相当 。 参考文献 1. 宋世锋。北半球拉响极端寒冬警报 中国可能难以幸免 ( 图 ) 。 2010-10-07 03:11:00  来源 : 扬子晚报 ( 南京 ) 。 http://news.163.com/10/1007/03/6IC3METU00014AED.html 2. 杨学祥。今冬遭遇极寒的可能性有多大:潮汐 1800 和 55 年周期。发表于 2010-10-9 8:08:5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249 3. 编译 / 袁新婷。千年极寒谣言流传:报纸乌龙 阴谋论者煽风点火。 2010 年 12 月 12 日 10:19 新京报。 http://tech.sina.com.cn/d/2010-12-12/10194972603.shtml 4. 总策划:刘思扬。新华视点:这个冬天有点冷。 2010 年 10 月 31 日 16:01:20  来源:新华社。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0-10/31/c_12721704.htm 5. 陈琼。极寒迟到 套牢羽绒服厂家。发布时间: 2010-12-13 北京晨报。 http://www.morningpost.com.cn/xwzx/jjxw/2010-12-13/89042.shtml 6. 杨学祥。今年 9 至 10 月份北半球可能会迎来拉尼娜事件。发表于 2010-5-25 8:00:3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8310 7. 杨学祥。关注 2010 年下半年拉尼娜现象的可能发展。 2010 年 05 月 18 日 13:43 来源: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finance.jrj.com.cn/opinion/2010/05/1813437483113.shtml 8. 杨学祥。防灾不能心存侥幸:未来 30 年内低温冻害频发。 2008-02-24 14:42 科学网论坛。 http://bbs.sciencenet.cn/showtopic-6764.aspx 9. 杨冬红,杨学祥 .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国低温冻害频发 .  上传日期: 2008-2-28 上海热线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234.htm 10.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11.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 2010-01-12 文汇报。 12 版:科技文摘。 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1001/t20100112_2587807.htm 12. 杨学祥 . 2016 年太阳黑子将消失 气候变冷学说风靡全球 . 发表于 2010-9-21 2:55:0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5144 13. 杨学祥。 2010 年 10 月潮汐组合。发表于 2010-9-9 9:17 :2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1095 14. 杨学祥。极寒迟到: 2010 年 12 月弱潮汐组合导致寒潮滞留北方。发表于 2010-12-13 7:08:2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3009 15. 侯俊杰。下周将有三股冷空气入侵 带来大风降温雨雪 ( 图 )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 年 11 月 14 日 18:43 。搜狐新闻。 http://news.sohu.com/20101114/n277615084.shtml 16. 庞可。千年极寒后百年暖冬? 2010-12-13 20:46:27 来源:华龙网。 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chongqing/2010-12-13/content_1380734.html 17. 朱隽。强降温要来了 这次是真的。 2010-12-14 02:14:00  来源 : 重庆晚报 ( 重庆 ) 。 http://news.163.com/10/1214/02/6NR3EBHB00014AED.html 18. 毛则剑,杜悦。今冬第一场雪明天到 最低 零下 2 ℃ - 零下 4 ℃ 。 2010-12-14 00:24 http://city-hzrb.hangzhou.com.cn/system/2010/12/14/011118786.shtml 19. 千年极寒袭英法。来源:重庆晚报。时间: 2010 年 12 月 10 日 00 时 00 分 00 秒 。 http://www.cqwb.com.cn/NewsFiles/201012/10/20100010120000410340.shtml 20. 杨学祥。千年极寒变百年:准 200 年气候变冷周期。发表于 2010-10-15 8:59:1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3474 21. 杨学祥。巧合:全球变暖还能持续 300 年补充图件。发表于 2010-9-19 9:06:2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4448 22. 杨学祥。千年一遇低温和能量守恒:冷静分析。发表于 2010-10-9 11:54:0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351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1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变暖速度:谁的预测更准确?
杨学祥 2010-12-3 16:29
全球变暖速度:谁的预测更准确? 杨学祥,杨冬红 英国气象局( UK Meteorological Office )科学家表示,过去十年气温变化的速度,较上世纪 90 年代与 80 年代有所放缓。气象局气候科学主任维姬蒲柏( Vicky Pope )坦言:变暖趋势仍然存在,但速度较以前有了放缓。 最可能的答案是自然变化即气候的随机波动,除此之外,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减弱、正迅速工业化的亚洲国家排放的悬浮颗粒污染物的人为制冷效果,也许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外,蒲柏表示,我们也许低估了真正的变暖速度。新分析显示,日趋利用浮标测量的海平面温度,需要向上修正。英国气象局表示,在作出这种修正后,全球气温在过去十年上升了 0.08 ℃ 至 0.16 ℃ ,长期变暖趋势是每十年 0.16 ℃ 。 据参考消息报道,英国气象局说,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全球气温上升了 0.16 ℃ ,但在过去 10 年里,气温只上升了 0.05 ℃ 。 如果上述数据是真实可靠的,我们就可以用这些数据为标准,检验世界各种全球变暖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准确度。 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的预测最准确 根据全球增暖期的长期趋势和多时间尺度周期振荡,钱维宏研究组近期分析认为,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的下降会持续到 2030 年代的冷期,而在 2060 年代再次出现一个暖平台。如果保持每百年增暖 0.44 ℃ 和多时间尺度振荡不变,本世纪的全球平均温度最多上升 0.6 ℃ ,不可能达到 2 ℃ 的阈值 。 按照这一预测速率,每 10 年全球平均温度最多上升 0.06 ℃ 。这是一个到目前为止最准确的气温变化预测,最接近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全球气温上升了 0.16 ℃ ,但在过去 10 年里,气温只上升了 0.05 ℃ 的实际测量值 。 2009 年国际上有两条比较公认的全球温度序列:一条是英国 Hadley 中心从 1850 年以来的观测温度序列,另一条就是曼等人的湿面条温度序列。钱维宏研究组用观测序列做了分析,通过模型截取不同年代的数据, 他们得出结论 :1850 2008 年的温度长期趋势是每百年增温 0.44 ℃ , 1910 2008 年期间每百年增暖 0.74 ℃ , 1976 2008 年期间每百年增暖 1.70 ℃ , 但 1998 2008 年期间每百年降温 0.10 ℃ 。 这条观测的温度序列中还存在年际的、近 20 年和 62 年的周期振荡年际的温度变化落后于赤道太平洋年际的海温变化, 20 年的温度振荡落后于太阳辐射的变化, 62 年周期的温度振荡落后于北太平洋的海温变化。这些周期变化是短期振荡 。这些准确的全球气温变化数据都被笼统的平均数据掩盖掉了。 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数学游戏:英国气象局只给出全球气温在过去十年上升了 0.08 ℃ 至 0.16 ℃ (请注意,这是人工订正后的数值),长期变暖趋势是每十年 0.16 ℃ 。这个数值相当于 1976 2008 年期间每百年增暖 1.70 ℃ 的变化速度, 但通过人工订正掩盖了 1998 2008 年期间每百年降温 0.10 ℃ 。   钱维宏介绍说,西方科学家对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早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我国科学家也认为这两个长的温度变化事件在中国发生过,但不能肯定是否具有全球普遍性。这些研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方学者曼( Mann )等根据全球仪器测量记录及从冰芯、石笋、珊瑚、树木年轮等自然资料中获得的历史气候数据,建立的近千年北半球温度序列。强调近千年来北半球温度处于缓慢下降的过程中,到 20 世纪才突然上升,并把这条曲线形象地比喻为曲棍球杆,这个结果被 IPCC 第三次评估报告所引用。其中心思想是, 20 世纪变暖是近千年来前所未有的,所以 20 世纪变暖是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也就是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 然而由于这根曲棍球杆,扭曲了很多科学家长期研究认识到的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的显著差异,因此 IPCC 的报告引起了很多科学家对这一序列的争议。 2008 年曼等人又给出了近两千年的全球温度序列,这次的序列不再是曲棍球杆了,而像一根湿面条。钱维宏认为,由于前期温度只能用树木年轮和冰芯等代用资料,所以历史千年温度序列存在不确定性。但尽管千年温度序列中前八百年的资料存在不一致,但近百年来的全球温度上升是公认的,因为工业化开始后有了仪器测量的准确资料。   钱维宏介绍说,曼等一批科学家在获取长期历史环境序列资料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是预测未来的基础。气候预报同天气预报一样,首先要依靠观测获取可靠的以往气象要素,再通过分析得出变化规律,最后用各种方法做出可信的预报。因此,需要对曼等给出的不同序列做出详细分解分析,才能为未来百年的温度预报打好基础。 针对曼等人的千年曲棍球杆温度序列,钱维宏研究组先后在中英、中德气候变化会议上和论文中,提出了这一序列中具有长期趋势和短期振荡的结论。去掉前八百多年的长期降温趋势和近百年的增暖趋势后,留下的序列中存在一个 60 70 年的规则振荡。据此,钱维宏指出, 2040 年代前后和 2070 年代前后先后会出现一个冷、暖期。 钱维宏研究组又用湿面条温度序列去掉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全球增暖期的基本气候态,发现余留序列中还存在 21 年、 65 年、 115 年和 200 年的多时间尺度振荡。这 4 个自然振荡中,除了 65 年的振荡与海洋变化有关外,其他 3 个振荡都是太阳辐射强迫的结果。 21 年的振荡形成了 10 年际的暖期和 10 年际的冷期。本世纪的 10 年形成了过去千年中首次上述 4 个振荡暖位相的叠加,即共振现象。这也就形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全球变暖以及在峰值附近的 10 年际温度暖平台现象。 根据全球增暖期的长期趋势和多时间尺度周期振荡,钱维宏研究组近期分析认为,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的下降会持续到 2030 年代的冷期,而在 2060 年代再次出现一个暖平台。如果保持每百年增暖 0.44 ℃ 和多时间尺度振荡不变,本世纪的全球平均温度最多上升 0.6 ℃ ,不可能达到 2 ℃ 的阈值。 过去几百年和近百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没有出现温度变化中的这些周期振荡。钱维宏认为,这些温度周期性振荡不但是有规则的,也找到了对应的强迫源,它们不可能是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强迫,也不可能是火山活动滞后位相的影响。全球气温上升 2 ℃ 来自多模式在多个排放前景下的模拟结果,但 21 世纪模式结果中没有体现温度的多时间尺度振荡 。 自然因素导致气温多周期震荡 钱维宏研究组又用湿面条温度序列去掉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全球增暖期的基本气候态,发现余留序列中还存在 21 年、 65 年、 115 年和 200 年的多时间尺度振荡。这 4 个自然振荡中,除了 65 年的振荡与海洋变化有关外,其他 3 个振荡都是太阳辐射强迫的结果。 21 年的振荡形成了 10 年际的暖期和 10 年际的冷期。本世纪的 10 年形成了过去千年中首次上述 4 个振荡暖位相的叠加,即共振现象。这也就形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全球变暖以及在峰值附近的 10 年际温度暖平台现象。根据全球增暖期的长期趋势和多时间尺度周期振荡,钱维宏研究组近期分析认为,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的下降会持续到 2030 年代的冷期,而在 2060 年代再次出现一个暖平台。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潮汐有 1.1 、 2.2 、 5.5 、 6.6 、 11 、 18.6 、 22 、 55 、 66 、 110 、 220 、 1800 年的变化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叠加,形成气候变化循环。 早在 2000 年,温室效应提出者之一的美国科学家季林就指出,即使没有温室效应 , 地球自己的卫星月球也会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与气候周期是一致的。当日、地、月排成一线且相互距离最小时,日月引潮力相互加强而变为最大,地球海洋潮汐规模也最大,这时就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据计算,大约在 1425 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 3100 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 1 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 24 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未来 300 年是气候变暖的高峰时期,变化周期为 1800 年 。 此外,潮汐还有 1.1 、 2.2 、 11 、 18.6 、 22 、 31 、 37 、 55 、 56 年周期,我们称之为潮汐调温效应。其中拉马德雷现象的周期为 50-70 年, 1890-1924 年、 1946-1976 年、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与低温对应); 1925-1946 年、 1988-1999 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与变暖对应) 。 2005 年 2 月南半球夏季出现低温,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 2 月 3 日 凌晨的最低气温低至 7 . 1 ℃ ,白天最高气温在 16 ℃ 以下。墨尔本的最高气温从 1 日的 36 ℃ 骤降至 2 日的 13 ℃ 。这在地处南半球、 2 月份正值夏季的澳大利亚是罕见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2 月 1 日 早上气温降到 9 . 4 ℃ ,创 25 年来 2 月份最低温度纪录。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度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 。 根据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 2005 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的科学家认为,一个较弱的厄尔尼诺现象和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将使 2005 年成为人类有记载以来最热的一年。孰是孰非,我们等待 2005 年客观实践的检验 。现在,西方科学家也承认了这一客观事实: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 2008 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 。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18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2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4-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根据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全球气温将逐渐降低。 2006 年亚欧大陆遭遇的暴冷冬天提供了新证据 。   由此看来,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难以恢复到 1998 年的水平,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和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事件功不可没。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英国科学家关于 2009 年到 2014 年之间有几年将会比迄今为止温度纪年史上最热的 1998 年还要热的预测能否实现,取决于此期间强地震海啸发生的情况而定 。 1997 年 4 月 -1998 年 6 月发生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1998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紧随其后, 1998 年 6 月 -2000 年 8 月发生了持续两年的最强的拉尼娜事件, 1999 年气温跌入近 10 年的低谷。 2010 年前 10 个月的高温意味着 2011 年将跌入近十年气温低谷。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数据,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地表温度比 1961 年至 1990 年的这 30 年的平均值高 0.54 ℃ ,名列第一位。 2005 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这 30 年的平均温度 14 ℃ 高出 0.48 ℃ ,名列第二位。 2003 年全球表面温度比这 30 年的平均温度高 0.45 摄氏度 ,位列第三位。 2006 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比这 30 年的平均值高出 0.42 ℃ ,名列第六位。 2008 年温度比这 30 年的年均 14 ℃ 高出 0.31 ℃ ,名列第十位。全球最热年的排序: 1998 、 2005 、 2003 、 2002 、 2004 、 2006 、 2007 、 2001 、 2000 、 2008 、 1999 年。由此可见,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难以恢复到 1998 年的水平。 1998 年的暴热和 1999 年的爆冷值得关注。 潮汐调温说和深海巨震调温说,阐明了冷气候、强潮汐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 2000 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的气候预测和灾害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娜、全球性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 数值计算表明,潮汐形变、圈层差异旋转和潮汐南北震荡是太平洋冷暖海流南北循环和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在圣诞节前后发生的原因。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1977-1999 年全球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 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2009 年 6 月 -2010 年 5 月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 2010 年 6 月发生强拉尼娜事件, 2010 年与 1998 年有相同的气象条件。但是, 1998 年和 2010 年分别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和冷位相,分别处于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和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分别处于 8.5 级以上地震间歇期和活跃期, 2010 年成为最热一年的可能性不大。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4-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地球自转、最强潮汐和特大地震都有准四年周期。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8 年左右。 2004 年 12 月 26 日 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一样相类似,是新一轮特大地震的信号。 2010 年处于潮汐 1800 年周期中的暖时段, 200 年周期的冷时段, 60 年周期的冷时段; 1998 年处于潮汐 1800 年周期中的暖时段, 200 年周期的冷时段, 60 年周期的暖时段。 2010 年重复 1998 年状态的可能性不大,但千年极寒不会发生。 2010 年 12 月为罕见的一个月的弱潮汐时期, 2011 年 1-5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0-2011 年冬季的潮汐特征是:前冬暖,后冬冷。 IPCC2007 年的第四次报告预测不准确 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力争本世纪末将全球气温上升值控制在 2 ℃ 以内,各国政要为减排温室气体争论不休,然而,本世纪末气温真的会上升 2 ℃ 甚至更高吗?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以其最新研究成果对此结论提出质疑 。 2009-2010 年全球性冬季酷寒不仅与 IPCC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两次报告显示的多年暖冬不符,也让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疑惑。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表示:本世纪将全球气温上升值控制在 2 ℃ 以内,是基于 IPCC 在 2001 年的第三次和 2007 年的第四次报告中给出的结论,并预测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在未来百年将持续上升 1.4 ℃ 5.8 ℃ 。事实上,最近 10 年来,自然界出现了与 IPCC 的预测完全不同的温度变化。 《伊朗新闻报》 11 月 24 日 转印法新社报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高级官员 Robert Orr 呼吁,希望在 11 月 29 日 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上,各国代表能够就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达成具体成果。他还说,将于 2014 年出炉的 IPCC 气候变化报告结论要比上一份( 2007 年报告)糟糕得多,参与气候变化调查的上千名世界各国气候科学家一致认为目前气候正在加速变暖,当前越拖延减排,未来付出的代价会越大。 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 2007 :科学基础》及其决策者认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 90 %的成因来自于人类活动。科学家们预计,基于不同的经济社会情况,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增温 1.1 ~ 6 .4 摄氏度 ,海平面相应上升 0.18 ~ 0 .59 米 。 新华网伦敦11月29日电(记者黄堃)英国《皇家学会哲学学报》29日发布了一期专刊,汇集了多国研究人员的论文,集中讨论全球变暖 4摄氏度 的可能性和后果。英国气象局的理查德贝茨等人的研究认为,虽然现在国际社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内将气温升幅控制在与工业革命前相比不超过 2摄氏度 ,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多个预测模型都显示气温升幅可能会在本世纪内达到 4摄氏度 ,在最坏的预测中,甚至可能在2060年左右升温幅度就达到 4摄氏度 。这样一个变暖幅度将给许多地方的生态系统带来灾难。 上述结论被实测数据一一否定,全球变暖权威的可信度岌岌可危。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可靠吗?西方科学家已经多次修改了他们的预测模型,至今未得到实践的证明,相反,实际数据一次又一次地否定了他们的预测结果。全球变暖加速是虚夸,气候变化 90 %的成因来自于人类活动是虚夸,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增温 1.1 ~ 6 .4 摄氏度 是虚夸。 根据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全球地表气温以每 10 年 0.16 摄氏度 的速度上升的数据推算, 100 年后全球地表气温将上升 1.6 摄氏度 。由于近 10 年的升温幅度比每 10 年 0.16 摄氏度 的速度上升这个数据要低(为每 10 年 0.08 -0.16 摄氏度 的速度上升,而且是人为订正后的数值 ), 100 年后全球地表气温比现在将上升 1.6 摄氏度 应该是最高限值。如果气温转而变冷,全球变暖的危机就会变成子虚乌有。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 2007 :科学基础》及其决策者认为,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增温 1.1 ~ 6 .4 摄氏度 。模型预测上升温度的最高限是实测温度最高限的 4 倍。全球变暖减速虚夸为全球变暖加速,如此虚构宣传,实在有违科学的基本原则。 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 2007 :科学基础》及其决策者认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 90 %的成因来自于人类活动 。这表明自然因素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只有 10% ,影响不大。可是,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全球地表气温以每 10 年 0.16 摄氏度 的速度上升,但近 10 年的升温幅度比这个数据要低 ,为每 10 年 0.08 -0.16 摄氏度 的速度上升,而且是人为订正后的数值,按平均值每 10 年 0.12 摄氏度 计算,速度减少量为每 10 年 0.04 摄氏度 ,占总量的 25% 。这表明自然因素对气温的影响至少为 25% 。气候变化 90 %的成因来自于人类活动也是夸大其词,毫无根据 。 符合实际的预测模型才能使人信服,全球变暖的夸大宣传和颠倒是非只能令人失望! 全球气候变化的警钟为谁而鸣? 人类活动并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只能起到加速或减缓的作用。全球气候的冷暖变化,主要受大自然的支配。近 30 年来全球迅速增温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但人类的力量并不能改变自然规律。拉马德雷现象的周期交替反复证明自然力量的存在。值得借鉴的是, 1947-1976 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曾使许多气象学家惊呼小冰期的到来。 2000 年拉马德雷进入冷位相再次提醒人们:全球变暖的势头将逐渐减弱,一个寒冷多震时期将在未来 30 年内发生。海洋巨震将深海冷水翻到表面,吸收二氧化碳,减弱温室效应,是气候变冷的放大器。对于能源和资源日益匮乏的地球而言,这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 拉马德雷冷暖位相变化,既反映了准 60 年周期太阳活动变化的能量传递过程,也是全球气候变冷的最初信息和前兆。全球变暖很快会成为过去,人类将遭受到大自然突然变冷的报复。 全球持续变暖的理论刚出茅庐就遇到尴尬,迫于自然力不可抗拒的调整作用,西方科学家连续五次提出修正,承认全球变暖速度变慢。温室效应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唯一原因。媒体为何不深究原因,给公众一个说法,给科学一个公平? 人类的增温作用掩盖不了自然的调节作用,人类不能控制气候变化。全球气温变化的四大自然周期如下: 一、潮汐变化 1800 年周期:潮汐高潮在公元前 398 年和 53 年、公元 1425 年和 1629 年、 3107 年和 3452 年达到极大值,在公元 538 年、 2337-2540 年达到极小值,形成 1800 年变化周期。大约在 1425 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 3100 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 1 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与 15-17 世纪小冰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 24 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未来 300 年是气候变暖的高峰时期。。除了 1500-1800 年潮汐长周期外,潮汐中周期为准 60 年、 54-56 年、 22 年、 18.6 年和 11 年。特别是 54-56 年周期(太平洋涛动周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非常明显的作用。 二、潮汐变化和太阳黑子 200 年周期:潮汐高低潮还有 200 年左右的明显周期变化。其中, 1425 年、 1629 年两次峰值对应小冰期时期, 1770 年的峰值对应 18 世纪的低温, 1974 年的峰值对应 20 世纪 70 年代的气候变冷 三、潮汐变化和拉马德雷现象准 60 年周期: 1977-1999 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强烈,气温变暖; 1947-1976 年和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事件强烈,气温下降,全球 8.5 级以上强震频发。 四、潮汐变化的 18.6 年: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和 2007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导致 1998 年全球气温最热的自然原因;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 2004 年以来的全球 8.5 级以上强震频发是全球气温波动下降的原因;预计, 2014-2016 年的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将导致全球气温回升。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全球气温下降。拉马德雷冷位相和全球地震火山活跃期增强全球气温下降强度。 真实和准确是科学的基本原则,西方的科学家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科学观点,全球变暖的夸大宣传使科学变成神话,是中国的跟风者转变自己的不科学作风的时候了。 人们只记住了 1998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 1999 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科学家只是在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冷之间争论不休,顽固地为自己的科学观点辩护和寻找证据,忽视了 1998 年和 1999 年由暴热转变暴冷的事实和教训。由于与 1998 年和 1999 年相似的天文条件和气象条件, 2010 年末和 2011 年初由暴热转变为暴冷的可能性值得关注,英国气象局负责气象预报的部门预测,英国与西北欧将迎来多年以来最冷的冬至。 参考文献 1. 克莱夫库克森伦,译者:何黎。英国气象局:全球仍在变暖 但速度放缓。 2010-11-29 来源:金融时报。 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qhbhyw/11/1203438.shtml 2. 环境污染减缓全球变暖?参考消息, 2010 年 11 月 29 日 第 7 版 . 3. 杨学祥。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上升 2 ℃ 证据不足和实践证明。发表于 2010-12-2 6:40:0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9468 4. 游雪晴。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上升 2 ℃ 证据不足 ( 组图 ) 。 2010-02-10 09:06:00  来源 : 北京日报 ( 北京 ) 。 http://news.163.com/10/0210/09/5V5ATL5D000120GR.html 5. CharlesD.KeelingandTimothyP.Whorf.The1800-yearoceanictidalcycle:Apossiblecauseofrapidclimatechange .PNAS,2000,97(8):3814-3819 6. 杨学祥,杨冬红 . 全球持续变暖预测的第五次修正:全球变暖速度放缓 . 发表于 2010-11-30 7:17:26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8776 7.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2002,24(3):287 8.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9.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10. 杨学样 .  全球变暖权威的可信度:全球变暖加速还是减速?国际 杂谈博论 . 2010-12-02 10:16:18 光明网博客 . http://world.gmw.cn/2010-12/02/content_1433295.htm   尽管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不过专家们也表示在过去的十年中变热的速率已经放慢了很多。根据哈德雷气候预测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地球表面温度每隔十年上升0.16摄氏度;在2000年至2009年之间,上述增幅降至0.05摄氏度到0.13摄氏度之间,但同期的CO2排放量却有所增加。目前科学家对于上述变化的起因还并不明确,但其表示大自然的变异性可能是气候变化的因素之一。与此同时,科学家表示平流层的水蒸汽在过去十年中有所减少也是可能导致全球变暖减速的诱因,而专家表示另一可能原因在于来自亚洲地区的悬浮微粒排放量有所增加,空气中的悬浮微粒能够折射太阳光并对地球产生一定的冷却作用。德雷气候预测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还表示尽管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速率稍微有所放缓,但地球变暖仍将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势所趋。   就在研究中心公布调查数据之后的第四天,来自全球大部分国家的领导人、气候学家以及社会活动家齐聚墨西哥旅游胜地坎昆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大会和第6次《京都议定书》成员国大会,而与会者将就未来国际气候制度构建方面、每年进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公投、倡议设立国际气候法庭以及监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执行情况等议题展开多方磋商。(蝌勒) (责任编辑:彭晓明) http://green.sohu.com/20101202/n278049211.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上升2℃证据不足和实践证明
杨学祥 2010-12-2 06:40
英国气象局(UK Meteorological Office)科学家表示,过去十年气温变化的速度,较上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有所放缓。 变暖趋势仍然存在,但速度较以前有了放缓,气象局气候科学主任维姬蒲柏(Vicky Pope)坦言。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怀疑者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 气象局表示,最可能的答案是自然变化即气候的随机波动,除此之外,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减弱、正迅速工业化的亚洲国家排放的悬浮颗粒污染物的人为制冷效果,也许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另外,蒲柏表示,我们也许低估了真正的变暖速度。新分析显示,日趋利用浮标测量的海平面温度,需要向上修正。 英国气象局表示,在作出这种修正后,全球气温在过去十年上升了0.08C至0.16C,长期变暖趋势是每十年0.16C。 (克莱夫库克森伦敦报道|译者:何黎) 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qhbhyw/11/1203438.shtml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8591 据参考消息报道,近10年全球气温上升了0.05摄氏度,这可能是没有人工订正过的原始数据,按此速度百年后温度上升0.5摄氏度。(环境污染减缓全球变暖?参考消息,2010年11月29日第7版) 根据全球增暖期的长期趋势和多时间尺度周期振荡,钱维宏研究组近期分析认为,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的下降会持续到2030年代的冷期,而在2060年代再次出现一个暖平台。如果保持每百年增暖0.44℃和多时间尺度振荡不变,本世纪的全球平均温度最多上升0.6℃,不可能达到2℃的阈值。 预测数据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附件: 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上升2℃证据不足(组图) 2010-02-10 09:06:00 来源: 北京日报(北京)    2月1日冷空气再袭德国,破冰船在工作     2009年12月全球异常气温地图,显示北极地区气温增高了摄氏7度,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普遍有强降温,如西伯利亚等地区气温下降了摄氏8度。   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力争本世纪末将全球气温上升值控制在2℃以内,各国政要为减排温室气体争论不休,然而,本世纪末气温真的会上升2℃甚至更高吗?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以其最新研究成果对此结论提出质疑   今年全球性冬季酷寒不仅与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两次报告显示的多年暖冬不符,也让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疑惑。   寒潮天气为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和决策带来更理性和冷静的空气。气候学家指出,天气现象总是变化无常、很难预测的,而长期的气候变化趋势极其复杂。抛开气候变暖或变冷的争议,仅从气候变率增大导致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加大这一点来说,对于酷热、暖冬和酷冷等极端天气现象,都应该尽可能地做好研究、预测和应对。   气候变化曲线:   曲棍球杆变成湿面条   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表示:本世纪将全球气温上升值控制在2℃以内,是基于IPCC在2001年的第三次和2007年的第四次报告中给出的结论,并预测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在未来百年将持续上升1.4℃5.8℃。事实上,最近10年来,自然界出现了与IPCC的预测完全不同的温度变化。   钱维宏介绍说,西方科学家对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早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我国科学家也认为这两个长的温度变化事件在中国发生过,但不能肯定是否具有全球普遍性。   这些研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方学者曼(Mann)等根据全球仪器测量记录及从冰芯、石笋、珊瑚、树木年轮等自然资料中获得的历史气候数据,建立的近千年北半球温度序列。强调近千年来北半球温度处于缓慢下降的过程中,到20世纪才突然上升,并把这条曲线形象地比喻为曲棍球杆,这个结果被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所引用。其中心思想是,20世纪变暖是近千年来前所未有的,所以20世纪变暖是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也就是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   然而由于这根曲棍球杆,扭曲了很多科学家长期研究认识到的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的显著差异,因此IPCC的报告引起了很多科学家对这一序列的争议。2008年曼等人又给出了近两千年的全球温度序列,这次的序列不再是曲棍球杆了,而像一根湿面条。   钱维宏认为,由于前期温度只能用树木年轮和冰芯等代用资料,所以历史千年温度序列存在不确定性。但尽管千年温度序列中前八百年的资料存在不一致,但近百年来的全球温度上升是公认的,因为工业化开始后有了仪器测量的准确资料。   最近的暖平台   是千年一遇的共振现象   那么,到底是什么驱动了过去百年的增暖和1970年代以来的强烈增温,又是什么让这几年的温度变化改变了趋势?持续增加的温室气体浓度,是否会驱动全球温度在本世纪末上升达2℃的阈值?   钱维宏介绍说,曼等一批科学家在获取长期历史环境序列资料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是预测未来的基础。气候预报同天气预报一样,首先要依靠观测获取可靠的以往气象要素,再通过分析得出变化规律,最后用各种方法做出可信的预报。因此,需要对曼等给出的不同序列做出详细分解分析,才能为未来百年的温度预报打好基础。   针对曼等人的千年曲棍球杆温度序列,钱维宏研究组先后在中英、中德气候变化会议上和论文中,提出了这一序列中具有长期趋势和短期振荡的结论。去掉前八百多年的长期降温趋势和近百年的增暖趋势后,留下的序列中存在一个6070年的规则振荡。据此,钱维宏指出,2040年代前后和2070年代前后先后会出现一个冷、暖期。   2009年国际上有两条比较公认的全球温度序列:一条是英国Hadley中心从1850年以来的观测温度序列,另一条就是曼等人的湿面条温度序列。钱维宏研究组用观测序列做了分析,通过模型截取不同年代的数据,他们得出结论:18502008年的温度长期趋势是每百年增温0.44℃,19102008年期间每百年增暖0.74℃,19762008年期间每百年增暖1.70℃,但19982008年期间每百年降温0.10℃。这条观测的温度序列中还存在年际的、近20年和62年的周期振荡年际的温度变化落后于赤道太平洋年际的海温变化,20年的温度振荡落后于太阳辐射的变化,62年周期的温度振荡落后于北太平洋的海温变化。这些周期变化是短期振荡。   钱维宏研究组又用湿面条温度序列去掉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全球增暖期的基本气候态,发现余留序列中还存在21年、65年、115年和200年的多时间尺度振荡。这4个自然振荡中,除了65年的振荡与海洋变化有关外,其他3个振荡都是太阳辐射强迫的结果。21年的振荡形成了10年际的暖期和10年际的冷期。本世纪的10年形成了过去千年中首次上述4个振荡暖位相的叠加,即共振现象。这也就形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全球变暖以及在峰值附近的10年际温度暖平台现象。   本世纪全球平均温度   最多上升0.6℃   根据全球增暖期的长期趋势和多时间尺度周期振荡,钱维宏研究组近期分析认为,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的下降会持续到2030年代的冷期,而在2060年代再次出现一个暖平台。如果保持每百年增暖0.44℃和多时间尺度振荡不变,本世纪的全球平均温度最多上升0.6℃,不可能达到2℃的阈值。   过去几百年和近百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没有出现温度变化中的这些周期振荡。钱维宏认为,这些温度周期性振荡不但是有规则的,也找到了对应的强迫源,它们不可能是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强迫,也不可能是火山活动滞后位相的影响。全球气温上升2℃来自多模式在多个排放前景下的模拟结果,但21世纪模式结果中没有体现温度的多时间尺度振荡。   唯一不解的问题是每百年增暖0.44℃中有多少是人类活动的贡献?是否还包含有自然强迫和自然变化的因素?虽然近百年的增暖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关系还不清楚,但减排仍然是必要的,因为人类生存需要清洁的空气和环境。钱维宏强调。游雪晴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 http://news.163.com/10/0210/09/5V5ATL5D000120GR.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反馈:有多少人为中国科学家的胜利鼓掌?
杨学祥 2010-2-8 06:43
[争鸣园地]发布作者:God发布时间:2010-01-11发生时间:2010-01-11点击次数:199   有多少人为中国科学家的胜利鼓掌? 黄土高原地区快速变暖及人为气候变暖的尴尬 杨学祥 1.问题的引出 由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中心、兰州大学等部门举办的半干旱区陆面过程与大气相互作用国际研讨会,8月9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据报道,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全球性问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为上升趋势。半干旱区陆面过程与大气相互作用国际研讨会提供的有关资料表明,从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60.2℃,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1998年和2002年分别是有仪器记录的最暖和次暖的年份。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全球变暖会造成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 目前科学研究的通病就是跟风全球变暖的流行趋势,对存在的关键问题避而不谈。百年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全球平均气温却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如何解释气温变冷和气候波动的原因? 2.历史的悬案 早在1987年Pirazzoli就提出,如果从潮位资料中扣除地壳运动的影响,那么1950年以来北大西洋的平均海面几乎是稳定的,而且从上世纪末以来的上升量也仅仅是几厘米(小于6厘米)。他用一个图示显示了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气温变化、海面变化之间可能存在的非同步性。按Pirazzoli的说法,最近几十年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所谓温室效应气体的增加与海面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从18000年前到公元1850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从200ppm增加到 265ppm,到1950年又增加到310ppm,到1985年又增加到345ppm;全球温度变化,从18000年前到公元1850年,全球温度增加5-8度,到1950年又增加0.5-1度,到1985年没有增加;全球海平面变化从18000年前到公元1850年增加100米,到1950年又增加0.1米,到1985年没有增加 。这一问题至今并未得到解决。 威尔森(H. Wilson)和汉森(J. Hansen)等应用全球大量气象站观测资料,将1880-1993年逐年气温对1951-1980年的平均气温求矩平值。计算结果为,全球平均气温从1880-1940这60年中增加了0.5℃,1940-1965年降低了0.2℃,然后从1965-1993年又增加了0.5℃。北半球的气温变化与全球形势大致相似,升降幅度略有不同。从1880-1940年平均气温增暖0.7℃,此后30年降温0.2℃,从1970-1993年又增暖0.6℃ 。温室效应宣传者删掉了30年降温的历史事实。 周光召院士指出,最近地球上气候的波动很大,二氧化碳含量却一直在上升,可见全球气温变化并不完全取决于二氧化碳含量。另外从历史上看,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现在的变化是否完全来自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3.全球变暖降低调门 对全球变暖模型尤其是它们对下个10年气候的预测的一个常见批评是,这些模型只包括受气候系统之外变化影响的因素,比如太阳辐射以及大气中气溶胶和温室气体的浓度。这些模型忽略了内部、来自系统内自然变化的气候可变性,比如厄尔尼诺现象、海洋环流的涨落以及海洋热容量的异常。这些现象能导致与人类活动造成的下个世纪的平均变暖不同的短期变化,尤其是局域的变化 。 一个英国小组改进了一个预测全球气候的模型,他们把海洋和大气的实际状态考虑进来,而不是像大多数模型那样用近似状态。这个新模型预测,变暖在今后几年中将缓慢下来,但是之后又会加快,2009年后的年份中至少有一半会比1998年热,1998年是迄今记录中最热的一年 。 据法新社报道,9日发表的一项报告称,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2008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现有的全球气候计算机模型低估了自然力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英国气象局的专家们调整了原有模型,以便更好地反映诸如拉尼娜现象或海洋水温及水流循环的波动等气象规律对气候造成的影响。他们采用反映海洋及大气真实情况的数据替代近似数据,以获得2005年到2014年这10年间的气候变化预测值。预测结果显示,虽然长期来看,人类产生的温室气体会迫使气温升高,但是热带太平洋温度较低的寒流及南极海域对气候变暖的抑制,将抵消这十年中前几年全球气候变暖的效应。该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 全球持续变暖论者开始降低了调门,承认1998年以后气温是在逐渐降低和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2008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这一事实。 美国生活科学网站1月6日报道,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2005年是自1800年温度记录保存以来的地球第二个最暖年。2005年全球平均温度比2002年以来的平均温度高出了华氏0.54度(0.3摄氏度)。不过,过去近30年来一直存在的一个令人迷惑的温度变化模型仍然在持续,多数显著的变暖现象发生在北极,北极冰川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迅速消融。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的数据显示,自1978年11月以来,北极圈气候变暖的速度比地球南部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变暖速度整整快了7倍。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心主任约翰克里斯蒂说:全球变暖其实看起来并不是全球性的。自有可靠数据以来,全球自19世纪90年代至今最暖的5年依次为:1998年、2005年、2002年、2003年和2004年。过去27年间,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了华氏0.63度,北极地区的温度则上升了华氏2度。克里斯蒂说:电脑模拟一直预计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现象将会在热带地区最为严重。然而,热带地区温度在过去27年中仅仅升高了华氏0.3度。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非常均匀地散布在全球,并非只集中在北极。所以过去27年间出现的北半球加速变暖的情况,好像并不能仅仅责怪温室气体。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这是一种我们从没想到的或者说根本不能理解的自然气候变化或循环 。温室效应的作用受到空前的挑战。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的资料,全球自19世纪90年代至今最暖的5年依次为:1998年、2005年、2002年、2003年和2004年。据半干旱区陆面过程与大气相互作用国际研讨会的资料,从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1998年和2002年分别是有仪器记录的最暖和次暖的年份。两份资料,那个准确?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黄建平教授对中国黄土高原的气温上升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黄教授的研究选用了黄土高原7省区49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站(甘肃省10个站,青海省3个站,陕西省11个站,山西省14个站,宁夏区7个站,河南省3个站,河北省1个站),通过对1961年2002年42年逐日的气温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03042℃/年的速度上升,其增温速度明显快于南方湿润区的0.012℃/年的增温速度,也远高于中国近40年来的平均0.004℃/年的增暖速度。其中,甘肃省的平均气温以0.0304℃/年的速度上升,接近全国平均速度8倍,增温趋势非常明显 。 中国发达地区集中在东部沿海一带,西部和中部相对比较落后。排放温室气体比较多的中国东部地区,增温速度远不及排放温室气体比较多的中国中西部地区,这如何能证明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因?中国东部较多排放温室气体却使中国中西部受害,这样明显的矛盾其原因何在? 英国气象局的专家们的新模型预测结果显示,虽然长期来看,人类产生的温室气体会迫使气温升高,但是热带太平洋温度较低的寒流及南极海域对气候变暖的抑制,将抵消这十年中前几年全球气候变暖的效应 。按照英国科学家的新模型,中国沿海地区可能因受海洋的调温作用,增温作用受到限制。 4.为郭增建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的成功鼓掌 近两年,全球和中国的极端气候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全球变暖的跟风派皆以全球变暖为其发生原因。2006年重庆大旱归因于全球变暖,2007年重庆洪涝又归因于全球变暖,难道科学就这么简单 ? 提出全球变暖的英国科学家现在又给跟风派们上课了: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2008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全球变暖将在2009年真正开始 。 还没真正开始的全球变暖,何以能成为近两年极端气候灾害的发生原因?这不是皇帝的新装吗?英国科学家明确指出,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2008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所以,极端全球气候灾害事件的发生原因当然是自然原因,因为全球变暖将在2009年真正开始!跟风派的理论根据被彻底颠覆,其权威性令人堪忧:全球变暖从科学变为神话,居然有人用全球变暖来解释中国连续18年 暖冬的终结,全球变暖已经变为包治气象百病的灵丹妙药 。 2005年初我们指出,根据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2005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认为,一个较弱的厄尔尼诺现象和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将使2005年成为人类有记载以来最热的一年。孰是孰非,我们等待2005年客观实践的检验 。现在,西方科学家也承认了这一客观事实:2005年不是人类有记载以来最热的一年 。可是,有多少人知道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有多少人为中国科学家的胜利鼓掌? 科学的无知是可怕的。我们被全球变暖困扰了两年,恐吓了两年 。现在,喊狼来了的撒谎孩子居然说:狼确实没来,狼被猎人赶出千里之外! 2009年以后,它还能来吗?英国科学家的新模型忽略了多少自然因素?他们知道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吗?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8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2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降低。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 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4-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造成近30万人死亡,根据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全球气温将逐渐降低 。2005年和2006年亚欧大陆遭遇的暴冷冬天提供了客观证据 。 没有考虑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的气候新模型可靠吗?新模型能准确地预测未来10年的地震海啸吗?既然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2008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新模型又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海啸等自然变化,新模型预测未来10年气候的可靠性何在? 鉴于全球变暖旧模型对近两年气候预测的失误,鉴于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对近两年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这一客观事实解释和预测的成功,没有考虑地震海啸等自然因素的全球变暖新模型应该再次改进:仅当该模型能准确地预测地震海啸,未来全球气候的准确预测才成为可能。 准确预测地震海啸是准确预测全球气候变化的试金石,让我们为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的成功鼓掌! 参考文献 1.李明心。中国黄土高原变暖远高于平均速度。2007年8月15日(气象港*20070815*wz133*朝霞*自科学网-每日资讯 2007-8-12 来源:新华网 ) http://qxg.com.cn/n/?fc=ndcid=3nid=14492 2.Pirazzoli, P. A. ,Summary of major achievements of the Project IGCP-200. in Pirazzoli, P. A., ed., IGCP-20 Summary Final Report, CNRS-Intergeo. Paris, 1987,1-4. 3.黄建民,徐之华。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气象出版社,2005年12月,第6页。 4.杨学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 。科技潮,2006,(9):20-22 http://www.bestinfo.net.cn/wcm/bjkw/ztrd/ztrd_wz.jsp?art_id=39833mag_id=153year=2006issue=9 5.郝炘/译。8月10日《科学》杂志精眩 科学网。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8-12 23:18:32。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781392221569186757.html?id=186757 6.法新社:自然力近年抑制了全球变暖。2007年08月13日 09:13:56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3.xinhuanet.com/world/2007-08/13/content_6520851.htm 7.Robert Roy Britt. 2005 Ties for 2nd Warmest Year Ever, But Cause Still Uncertain. Live Science. http://www.livescience.com/environment/060106_2005_heat.html 8.程瑶。05年是全球史上第2个最暖年 均温比02年高0.3℃。2006年01月09日 15时15分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tech.tom.com/2006-01-09/004U/26156043.html 9.杨冬红, 杨学祥. 又是月亮惹的祸:重演1988年旱、涝、震灾害成事实.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学术观点. 2007-7-22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5285 10.杨学祥。全球变暖:从科学到神话。2005-3-16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3310 11.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3): 287 12.杨冬红, 杨学祥.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 西北地震学报. 2005, 27(1): 96 13.杨学祥,杨冬红. 自然力抑制了全球变暖:郭增建的海震调温说得到证实. 2007-8-14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学术观点。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5711 14.杨学祥。气候恐怖主义能维持多久?光明网 - 光明观察 -网络评论. 刊发时间: 2007-3-20 8:19:37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4012 15.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 。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16.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17.未来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期。 2005年10月12日02:38 新闻晨报。 http://news.sina.com.cn/w/2005-10-12/02387143269s.shtml 18.王靓。印度今年冬天70年来最冷 数百流浪汉被冻死 。2006-01-10 01:51:55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http://news.163.com/06/0110/02/272STF7P0001121S.html 19.施平。全球異常寒冬引科學家關注 冰川時代可能再臨。 央視國際 (2006年02月05日 13:33) http://www.cctv.com/news/science/20060205/100962.shtml from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5194 http://nst.pku.edu.cn/article.php?sid=6530
个人分类: 备忘录|4158 次阅读|5 个评论
暴雪预警得到证实(6):历史罕见暴雪与预警对比
杨学祥 2010-1-5 03:53
暴雪预警得到证实(5):东亚遭遇历史罕见暴雪 编者按:低温暴雪预警为什么屡遭忽视? 全球变暖理论能预测低温暴雪吗?2009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暖冬的预测麻痹了全球公众,低温暴雪的事实教训了谁?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全球变暖的总趋势下,气温波动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1979-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对应暖冬,2004-2009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与暖冬无缘?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09-12-14 8:06:02 暴雪预警:关注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强潮汐组合 编者按:接到栾巨庆和栾云洲关于2010年1月的雪灾预测,与我们的暴雪预警相一致,希望相关部门作参考,公众可通过实践做检验。 由于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时间间隔不超过3天,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和2010年7月至11月为强潮汐时期。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逐渐加强,可激发冬季和早春的寒潮,使流感爆发达到高潮。 由于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时间间隔超过3天,2010年4月至6月为弱潮汐时期。春季中后期冷空气活动较弱,变暖和干旱的可能性大,需提前做好准备。2009年12月的潮汐组合如下: 潮汐组合A:2009年12月2日为日月大潮,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5.77235度,4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叠加,为本月最强潮汐时段,潮汐南北振荡最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激发寒潮的可能性大。 潮汐组合B:2009年12 月9日为下弦,即日月小潮;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52度,两极和赤道潮汐变化最大。 潮汐组合C:2009年12月16日为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也达到最大值南纬25.76826度,两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2009年12月20日为月亮远地潮,12月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32度,25日为上弦,即日月小潮,两极和赤道潮汐变化最大。 潮汐组合E:2009年12月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5.78936度,2010年1月1日为日月大潮,2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叠加,潮汐南北振荡最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激发寒潮的可能性大。 本月强潮汐集中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季节性厄尔尼诺的增强,流感爆发也进入高潮期。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1812 2010年1-2月黄河流域与东北地区雪灾预测 栾巨庆 栾云洲 国际天灾研究会 天文气象地震世家第三代 一、黄河流域(以北纬32-41为预报区) 预测1月份大雪暴雪区在黄河流域,其中1-2日、5至7日、9-10日、15-16日黄河流域南部中下流大部地区有大雪,局部暴雪。19-20日、24日中下游大部有大雪,山东、河南、河北有暴雪,28-29日京津一带将有暴雪局地特大雪。 二、东北地区(以北纬41-52为预报区) 预测1月1日-2日内蒙东北部,黑龙江大部将有中到大雪,5-6日亦有中到大雪,10日与14日、20日、25日内蒙东北部,有中雪,29日辽宁南部将有暴雪。 预测3月份主要降雪区,将在东北地区与内蒙古东北部。 应早防白灾 三、美国与英国及加拿大等国都先后将有特大暴雪 2009年12月11日 中国北方冷冬寒潮预报的经验教训 杨学祥,杨冬红 连日来,中国部分地区遭遇罕见暴雪,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暴雪过程整体已达60年一遇标准,局部地区突破百年一遇。截至目前,根据各省报道的灾情统计,共有38人因灾死亡。记者13日从民政部救灾司了解到,截至11月13日11时,北方地区降雪过程造成冀晋鲁豫鄂陕宁7省区470多万人受灾。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说,10月下旬以来,大气环流出现强烈调整,冷空气活动加强,且中心由西半球移向东半球。东移冷空气加强南下,引发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天气。张强认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对近期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遭遇寒流和暴风雪袭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年3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由正常向偏暖方向发展,到6月偏暖幅度达0.5摄氏度,进入厄尔尼诺状态,目前仍呈缓慢上升趋势 。 我们在2009年10月14日提出了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一、2009年太阳黑子低值将迎来一个冷冬 二、2009年发生的8级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四、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五、结论和预警 1952-2008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次数共8次,1955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5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196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69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1972年(厄尔尼诺年)、197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98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2008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极值、潮汐强度与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有很好的相关性,有7-8年的滞后期。 我们认为,导致气候变冷的原因有四个:其一,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低温冷害。2000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变冷时期正在开始。其二, 2009年9月30日南大洋发生了地震海啸。其三、2008-2009年处于太阳活动低值时期。其四、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 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低温冻害、干旱洪涝等重大灾害 。 2008年1月中国南方发生罕见的冰雪冻灾,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2009年4月全球甲型流感在墨西哥开始向全球蔓延。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还将频繁发生。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三大预警正在被证实的 。 在冷冬预测的问题上,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值得关注; 其一,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对应中国暖冬,1986-2004年中国部分省份连续18年暖冬就发生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暖冬滞后5年);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事件对应中国的冷冬和严重低温冻害。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换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是严重低温冻害被忽视的原因。 其二,2008年1月中国南方严重冰雪冻灾和2009年11月中国暴雪灾害之前,美国都发生了暴雪灾害。西半球的暴雪为东半球暴雪敲响了警钟。 我们在2007年11月20日指出,11月24-26日和12月22-24日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三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最强;12月10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日月大潮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强。请关注2007年11月24-27日和12月22-24日最强潮汐组合,12月10日较强潮汐组合。此期间发生的地震、火山、暴风、强冷空气活动等将形成不可抗拒的重大灾害事件 。 我们在2007年12月9日6时19分发布了2007年12月10日和22-24日强潮汐预警:从12月1日至8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频繁发生4-5级地震,7日地震频率加快。全球强震向北半球中高纬度转移的趋势值得关注。自2007年8月以来,7级强震就在低纬度接连发生,低纬度地壳的能量释放已近尾声。请关注2007年12月22-24日最强潮汐组合,12月10日较强潮汐组合。此期间发生的地震、火山、暴风、强冷空气活动等将形成不可抗拒的重大灾害事件。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强震预防关系重大 。 预测实践表明,在强潮汐南北震荡的作用下,极地的冷空气并不是均衡地四面出击,而是集中力量突破一点,逐渐扩大到全球。2007年12月22-24日的强潮汐南北震荡,突破点在美国,从21日起,暴风雪陆续袭击了科罗拉多、怀俄明、得克萨斯、堪萨斯、伊 利诺伊、明尼苏达、威斯康星和密歇根等州,而英国和中国的冷空气活动相对较弱,仅仅出现严重的大雾天气。在后续的时间里,欧洲和中国的冷空气活动应该加强。据预报,二十八日前后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河北,同时也会带来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必须关注这一变冷趋势 。 12月30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2月22日冬至之后,太阳由南回归线向赤道靠近,太阳潮使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加强这一效应。因此,冬至到春分,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将成为强化冷空气和地震活动的主角,2007年末2008年初全球最强的潮汐运动将使中国的冬季逐渐转冷,防寒防震不可松懈 。 2008年潮汐A组合是,2008 年1 月6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当月最大值 -27.93813度,2008年1月8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强,地震强 。在2008年1月5-6日,6级以上强地震、火山、寒流、暴风雨、强暴风雪频繁发生,这种状况将因8日日月大潮而加强,并可能持续到10日左右 。 继2007年12月22日-2008年1月4日(冬至、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地球近日点)全球最强的潮汐使今年入冬以来最强的冷空气将影响中国大部地区之后 ,10-13日中国的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强,并在19-22日的潮汐C组合达到高潮。要做好预防大风、暴雪、地震和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的准备 。 如预测所言,2007年12月21日美国暴雪后20天,2008年1月10日续发了中国南方50年一遇的冰雪冻灾。1月7日美国和加拿大暴雪后13天,强潮汐又再次降临。 同样,2009年11月中国暴雪灾害前,美国刚刚发生暴雪:人民网2009年10月30日电 美国中西部的科罗拉多州和怀俄明州等地近日连降暴风雪,部分地区积雪超过了一米,很多学校和商店因此关门。这是当地今年入秋后遭遇的第一场大范围暴风雪。气象部门表示,降雪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对当地的公路交通造成严重影响。美联社报道,截止29日下午,丹佛国际机场上的积雪也超过了30厘米,再加上强风不断,数百个航班因此被迫取消。当地气象部门介绍说,过去三天来,怀俄明州的降雪量已经打破了当地10月份常年的降雪总量,而科罗拉多州的降雪量也创造了自从1997年以来的最高记录。我们及时将美国暴雪与中国首次寒潮作了对比 。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说,10月下旬以来,大气环流出现强烈调整,冷空气活动加强,且中心由西半球移向东半球。东移冷空气加强南下,引发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天气。张强认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对近期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遭遇寒流和暴风雪袭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预测经验表明:美国暴雪的前兆和厄尔尼诺的拉马德雷突变作用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北方数省遭暴雪 38人亡。2009-11-14 02:54:00 来源: 华商网-新文化报(吉林)。 http://news.163.com/09/1114/02/5O22O55P000120GR.html 2. 杨学祥,杨冬红。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发表于 2009-10-14 15:05:1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2321 3. 杨学祥。2009年厄尔尼诺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发表于 2009-8-21 6:32:29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0622 4. 杨学祥,杨冬红.强厄尔尼诺敲响了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警钟. 发表于 2009-6-8 12:54:49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6921 5. 杨学祥. 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发表于2008-7-19 8:16:41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68 6.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2008-4-26 9:17:4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24 7.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8. 杨学祥。正在被证实的三大预警: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发表于 2009-5-15 7:20:23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1961 9. 杨学祥。 暖冬还是冷冬:拉马德雷突变。发表于 2009-9-24 5:46:52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7471 10. 杨学祥. 12月22-24日的强潮汐作用:美国暴风雪和中国英国大雾. 2007-12-25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2093.htm 11. 杨学祥. 今年入冬以来最强的冷空气将影响中国大部地区. 2007-12-26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2097.htm 12. 杨学祥, 杨冬红. 三次超强热带风暴袭击孟加拉国与强潮汐有关. 2007-11-20 光明网-光明观察.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1/20/content_699897.htm 13. 杨学祥. 2007年12月10日和22-24日强潮汐预警. 2007-12-9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2060.htm 14. 杨学祥. 严防潮汐B-D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 2008-1-11光明博客。 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8/15740.html 15. 杨学祥. 2008年潮汐A组合正在得到证实. 2008-1-7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15.htm 16. 杨学祥。中国首次寒潮将爆发和美国特大暴风雪(转载及点评)。发表于 2009-10-30 7:29:1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6086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0888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7742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8433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2445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2582 暴雪预警得到证实(5):东亚遭遇历史罕见暴雪 编者按:低温暴雪预警为什么屡遭忽视? 全球变暖理论能预测低温暴雪吗?2009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暖冬的预测麻痹了全球公众,低温暴雪的事实教训了谁?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全球变暖的总趋势下,气温波动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1979-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对应暖冬,2004-2009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与暖冬无缘?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09-12-14 8:06:02 暴雪预警:关注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强潮汐组合 编者按:接到栾巨庆和栾云洲关于2010年1月的雪灾预测,与我们的暴雪预警相一致,希望相关部门作参考,公众可通过实践做检验。 由于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时间间隔不超过3天,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和2010年7月至11月为强潮汐时期。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逐渐加强,可激发冬季和早春的寒潮,使流感爆发达到高潮。 由于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时间间隔超过3天,2010年4月至6月为弱潮汐时期。春季中后期冷空气活动较弱,变暖和干旱的可能性大,需提前做好准备。2009年12月的潮汐组合如下: 潮汐组合A:2009年12月2日为日月大潮,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5.77235度,4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叠加,为本月最强潮汐时段,潮汐南北振荡最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激发寒潮的可能性大。 潮汐组合B:2009年12 月9日为下弦,即日月小潮;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52度,两极和赤道潮汐变化最大。 潮汐组合C:2009年12月16日为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也达到最大值南纬25.76826度,两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2009年12月20日为月亮远地潮,12月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32度,25日为上弦,即日月小潮,两极和赤道潮汐变化最大。 潮汐组合E:2009年12月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5.78936度,2010年1月1日为日月大潮,2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叠加,潮汐南北振荡最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激发寒潮的可能性大。 本月强潮汐集中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季节性厄尔尼诺的增强,流感爆发也进入高潮期。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1812 2010年1-2月黄河流域与东北地区雪灾预测 栾巨庆 栾云洲 国际天灾研究会 天文气象地震世家第三代 一、黄河流域(以北纬32-41为预报区) 预测1月份大雪暴雪区在黄河流域,其中1-2日、5至7日、9-10日、15-16日黄河流域南部中下流大部地区有大雪,局部暴雪。19-20日、24日中下游大部有大雪,山东、河南、河北有暴雪,28-29日京津一带将有暴雪局地特大雪。 二、东北地区(以北纬41-52为预报区) 预测1月1日-2日内蒙东北部,黑龙江大部将有中到大雪,5-6日亦有中到大雪,10日与14日、20日、25日内蒙东北部,有中雪,29日辽宁南部将有暴雪。 预测3月份主要降雪区,将在东北地区与内蒙古东北部。 应早防白灾 三、美国与英国及加拿大等国都先后将有特大暴雪 2009年12月11日 中国北方冷冬寒潮预报的经验教训 杨学祥,杨冬红 连日来,中国部分地区遭遇罕见暴雪,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暴雪过程整体已达60年一遇标准,局部地区突破百年一遇。截至目前,根据各省报道的灾情统计,共有38人因灾死亡。记者13日从民政部救灾司了解到,截至11月13日11时,北方地区降雪过程造成冀晋鲁豫鄂陕宁7省区470多万人受灾。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说,10月下旬以来,大气环流出现强烈调整,冷空气活动加强,且中心由西半球移向东半球。东移冷空气加强南下,引发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天气。张强认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对近期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遭遇寒流和暴风雪袭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年3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由正常向偏暖方向发展,到6月偏暖幅度达0.5摄氏度,进入厄尔尼诺状态,目前仍呈缓慢上升趋势 。 我们在2009年10月14日提出了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一、2009年太阳黑子低值将迎来一个冷冬 二、2009年发生的8级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四、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五、结论和预警 1952-2008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次数共8次,1955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5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196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69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1972年(厄尔尼诺年)、197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98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2008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极值、潮汐强度与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有很好的相关性,有7-8年的滞后期。 我们认为,导致气候变冷的原因有四个:其一,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低温冷害。2000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变冷时期正在开始。其二, 2009年9月30日南大洋发生了地震海啸。其三、2008-2009年处于太阳活动低值时期。其四、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 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低温冻害、干旱洪涝等重大灾害 。 2008年1月中国南方发生罕见的冰雪冻灾,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2009年4月全球甲型流感在墨西哥开始向全球蔓延。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还将频繁发生。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三大预警正在被证实的 。 在冷冬预测的问题上,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值得关注; 其一,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对应中国暖冬,1986-2004年中国部分省份连续18年暖冬就发生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暖冬滞后5年);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事件对应中国的冷冬和严重低温冻害。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换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是严重低温冻害被忽视的原因。 其二,2008年1月中国南方严重冰雪冻灾和2009年11月中国暴雪灾害之前,美国都发生了暴雪灾害。西半球的暴雪为东半球暴雪敲响了警钟。 我们在2007年11月20日指出,11月24-26日和12月22-24日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三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最强;12月10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日月大潮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强。请关注2007年11月24-27日和12月22-24日最强潮汐组合,12月10日较强潮汐组合。此期间发生的地震、火山、暴风、强冷空气活动等将形成不可抗拒的重大灾害事件 。 我们在2007年12月9日6时19分发布了2007年12月10日和22-24日强潮汐预警:从12月1日至8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频繁发生4-5级地震,7日地震频率加快。全球强震向北半球中高纬度转移的趋势值得关注。自2007年8月以来,7级强震就在低纬度接连发生,低纬度地壳的能量释放已近尾声。请关注2007年12月22-24日最强潮汐组合,12月10日较强潮汐组合。此期间发生的地震、火山、暴风、强冷空气活动等将形成不可抗拒的重大灾害事件。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强震预防关系重大 。 预测实践表明,在强潮汐南北震荡的作用下,极地的冷空气并不是均衡地四面出击,而是集中力量突破一点,逐渐扩大到全球。2007年12月22-24日的强潮汐南北震荡,突破点在美国,从21日起,暴风雪陆续袭击了科罗拉多、怀俄明、得克萨斯、堪萨斯、伊 利诺伊、明尼苏达、威斯康星和密歇根等州,而英国和中国的冷空气活动相对较弱,仅仅出现严重的大雾天气。在后续的时间里,欧洲和中国的冷空气活动应该加强。据预报,二十八日前后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河北,同时也会带来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必须关注这一变冷趋势 。 12月30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2月22日冬至之后,太阳由南回归线向赤道靠近,太阳潮使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加强这一效应。因此,冬至到春分,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将成为强化冷空气和地震活动的主角,2007年末2008年初全球最强的潮汐运动将使中国的冬季逐渐转冷,防寒防震不可松懈 。 2008年潮汐A组合是,2008 年1 月6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当月最大值 -27.93813度,2008年1月8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强,地震强 。在2008年1月5-6日,6级以上强地震、火山、寒流、暴风雨、强暴风雪频繁发生,这种状况将因8日日月大潮而加强,并可能持续到10日左右 。 继2007年12月22日-2008年1月4日(冬至、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地球近日点)全球最强的潮汐使今年入冬以来最强的冷空气将影响中国大部地区之后 ,10-13日中国的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强,并在19-22日的潮汐C组合达到高潮。要做好预防大风、暴雪、地震和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的准备 。 如预测所言,2007年12月21日美国暴雪后20天,2008年1月10日续发了中国南方50年一遇的冰雪冻灾。1月7日美国和加拿大暴雪后13天,强潮汐又再次降临。 同样,2009年11月中国暴雪灾害前,美国刚刚发生暴雪:人民网2009年10月30日电 美国中西部的科罗拉多州和怀俄明州等地近日连降暴风雪,部分地区积雪超过了一米,很多学校和商店因此关门。这是当地今年入秋后遭遇的第一场大范围暴风雪。气象部门表示,降雪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对当地的公路交通造成严重影响。美联社报道,截止29日下午,丹佛国际机场上的积雪也超过了30厘米,再加上强风不断,数百个航班因此被迫取消。当地气象部门介绍说,过去三天来,怀俄明州的降雪量已经打破了当地10月份常年的降雪总量,而科罗拉多州的降雪量也创造了自从1997年以来的最高记录。我们及时将美国暴雪与中国首次寒潮作了对比 。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说,10月下旬以来,大气环流出现强烈调整,冷空气活动加强,且中心由西半球移向东半球。东移冷空气加强南下,引发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天气。张强认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对近期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遭遇寒流和暴风雪袭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预测经验表明:美国暴雪的前兆和厄尔尼诺的拉马德雷突变作用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北方数省遭暴雪 38人亡。2009-11-14 02:54:00 来源: 华商网-新文化报(吉林)。 http://news.163.com/09/1114/02/5O22O55P000120GR.html 2. 杨学祥,杨冬红。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发表于 2009-10-14 15:05:1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2321 3. 杨学祥。2009年厄尔尼诺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发表于 2009-8-21 6:32:29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0622 4. 杨学祥,杨冬红.强厄尔尼诺敲响了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警钟. 发表于 2009-6-8 12:54:49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6921 5. 杨学祥. 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发表于2008-7-19 8:16:41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68 6.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2008-4-26 9:17:4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24 7.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8. 杨学祥。正在被证实的三大预警: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发表于 2009-5-15 7:20:23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1961 9. 杨学祥。 暖冬还是冷冬:拉马德雷突变。发表于 2009-9-24 5:46:52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7471 10. 杨学祥. 12月22-24日的强潮汐作用:美国暴风雪和中国英国大雾. 2007-12-25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2093.htm 11. 杨学祥. 今年入冬以来最强的冷空气将影响中国大部地区. 2007-12-26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2097.htm 12. 杨学祥, 杨冬红. 三次超强热带风暴袭击孟加拉国与强潮汐有关. 2007-11-20 光明网-光明观察. 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1/20/content_699897.htm 13. 杨学祥. 2007年12月10日和22-24日强潮汐预警. 2007-12-9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2060.htm 14. 杨学祥. 严防潮汐B-D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 2008-1-11光明博客。 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8/15740.html 15. 杨学祥. 2008年潮汐A组合正在得到证实. 2008-1-7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15.htm 16. 杨学祥。中国首次寒潮将爆发和美国特大暴风雪(转载及点评)。发表于 2009-10-30 7:29:1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6086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0888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7742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8433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2445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2582 东亚遭遇历史罕见暴雪 中韩等国接连受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4日20:4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一月四日电 题:东亚遭遇历史罕见暴雪 中韩等国接连受创   中新社记者 李洋 视频:韩国首尔降雪创下70多年来单日最高纪录 来源:央视《新闻联播》 var sinaBokePlayerConfig_o = { container: "p_player", //Div容器的id playerWidth:298, //宽 playerHeight:250, //高 autoLoad: 0, //自动加载 autoPlay: 0, //自动播放 as: 0, //广告 tj:0 //推荐 };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Load = 0;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Play =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id", 27871944); SinaBokePlayer_o.addVars("as",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logo",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pid", 1); SinaBokePlayer_o.addVars("he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blog", 2); SinaBokePlayer_o.addVars("singleRss", "http://video.sina.com.cn/iframe/fourlists/news/w/v/2010-01-04/205351450.xml"); SinaBokePlayer_o.showFlashPlayer();   东亚地区最近遭遇历史罕见的暴雪天气,中国、韩国等国先后受创,有关地区的交通运输受到严重影响,使民众生产生活非常不便。   中国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一月四日上午,中国的山东半岛、北京、天津积雪深度有十至二十厘米,北京局部地区积雪深达二十五至三十五厘米,京津两地日降雪量突破近六十年来的历史极值。   暴雪给京津等地的交通和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记者四日乘坐的京津城际动车组列车晚点半小时,沿途公路上车辆稀少。天津铁路部门的列车即时运行时刻表同时显示,有多趟途经京津的客运列车当天晚点半小时到五十分钟。京津两地的中小学四日也停课一天。   韩国首都首尔等地四日也遭受暴雪袭击。据韩联社等媒体消息,韩国气象厅监测显示,一月四日下午,首尔积雪深达二十七点八厘米,同时创下自一九三七年有相关气象记录以来的当地日降雪量历史极值。有韩国官员表示,首尔地区遭遇了一百年来最严重的暴雪。   暴雪也让首尔等地交通陷入瘫痪状态。进出首尔的高速公路几乎全线封闭,大部分国内航班延误或取消。原定于四日晚召开的韩国内阁相关会议因暴雪天气而推迟举行。   北京和首尔等地都有大批民众上街清理积雪。在首尔,很多上班族在二0一0年的首个工作日迟到。由于交通不便,韩国民众纷纷使用手机进行联络,使当天的短信发送量暴涨。   韩国气象厅同时透露,朝鲜也出现了大范围降雪,在靠近朝韩军事分界线的海州市,积雪就达到八厘米厚。朝鲜其他地方的具体降雪量目前尚不清楚。   另据中央气象台四日晚间发布的预报显示,朝鲜首都平壤未来两日无降雪天气,但最低气温将有零下十六摄氏度。   日本的中部山区最近同样遭遇大雪。据日本共同社等媒体消息,日本警方四日称,当天在岐阜县山中发现了一名登山者的尸体,另有至少两名登山者下落不明。还有七人因大雪一度被困山中,目前已经被成功救出。   四日的东亚地区天气预报还显示,西西伯利亚西南部、日本的局部地区将有大雪。西西伯利亚西部及中南部、远东地区东部、堪察加半岛、日本的部分地区风力较大。日本气象厅已经发布了要求防范大雪和强风的警报。   暴雪等灾害性天气将使人们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上周曾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原有的规律性已被打破。他说,在此背景下,确实极端气象灾害增多增强。(完) 韩国首尔降雪创下70多年来单日最高纪录 来源:央视《新闻联播》 播放视频 http://news.sina.com.cn/w/2010-01-04/204919396972.s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4296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405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争论:日食与地震的关系
杨学祥 2009-7-19 05:37
国办通知要求妥善做好应对日全食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9日00:3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19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18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妥善做好应对日全食工作。   通知说,据国际天文联合会和紫金山天文台预测,7月22日将发生日全食现象。这次日全食为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观测观赏带来难得机遇。同时,由于日全食期间能见度下降、气温降低、湿度上升,会对交通运输、生产作业、通信安全、社会治安等带来一定影响,也可能在部分人群中产生迷信猜测和心理恐慌。   通知要求,各级科技部门和科协组织要充分利用此次日全食为科普宣传提供的良好机会,组织相关专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天文知识科普宣传活动,对日全食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说明,对相关防范知识进行宣传普及。   通知同时要求做好相关预案和应对准备。针对日全食发生期间因天空亮度骤暗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问题,请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订完善相关预案,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工作。交通运输、铁路、民航、通信、电力等部门和单位要及早做好安排部署,确保安全、畅通;市政设施管理部门要做好充分准备,日全食发生时及时开启城市道路照明设备;医疗卫生部门要注意防范光线不足对医疗救治的不利影响;气象部门要加强天气监测,及时做好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城市高空作业、建筑施工等作业单位要提前通知施工人员,并制订严密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质检、工商部门要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观测器材进行依法查处;公安部门要做好日全食可能引发的社会治安等问题的防范应对工作,加强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交通应急管理,防止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   通知指出,一些地方已将这次日全食观测作为旅游活动进行组织,有关地区和旅游部门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大量观测人员聚集情况,提前做出安排部署,切实做好游客数量、交通住宿和天文观测设施使用等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引导游客合理选择观测地点。要加强对观测活动的组织管理,制订合理的人群疏散等应急预案,妥善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严防发生拥堵、踩踏等事件。   通知还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此次日全食事件,切实加强值守应急,及时掌握有关情况,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力量,妥善高效处置,最大程度降低和减轻日全食造成的不利影响。 http://news.sina.com.cn/c/2009-07-19/003818249586.shtml 科学争论:日食与地震的关系 0 推荐 网传日全食将引发地震 专家辟谣无相关性 http://www.scol.com.cn (2009-07-18 04:27:34)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评论共 5 条 离500年一遇的日全食还有4天时间,互联网上出现不少帖子称,这次日食不单纯,是凶兆,会带来厄运,尤其是拿去年8月份在新疆地区观测到的日全食与汶川地震联系到一起,引起不少人的担心。 去年8月1日,天文爱好者在新疆等候日全食出现。资料图片   那种把日全食和地震联系起来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完全用不着为此而担忧。昨日成都市防震减灾局研究员洪时中说,日食本来是一种十分平常的天文现象,以前科学不发达,古人迷信可以理解,现在有人故意把这些联系起来,完全是牵强附会,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很可笑,很无聊。    是预兆? 平均每年2.3次日食与地震无相关性   洪时中表示,就中国而言,20世纪中国境内一共观测到7次日全食、8次日环食和1次混合型日食(全食过程中带有环食现象),总计16次。20世纪中国境内一共发生过7次8级以上地震,没有一次发生在日全食或者日环食的当年。   唯一的例外就是2008年8月1日中国境内出现过1次日全食,同年的5月12日曾经发生过汶川大地震,但这仅仅属于巧合,其中没有任何内在的联系。洪时中同时指出,在这次日全食的前后数天内,除了8月1日当天发生过一次汶川地震的6.1级强余震以外,中国境内没有出现其他的强烈地震。   而就全球而言,每一年多则有5次日食,最少也有2次。整个20世纪,就发生了228次日食,其中包括73次日全食和71次日环食,平均每年2.3次。对日食与全球大地震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和检验,看不出两者之间有任何相关性。    是诱因?不是日月引潮力引发物理上无关系性   洪时中分析说,科学研究表明,日食不可能对地震产生什么影响。日食的时候,太阳、月球和地球在同一直线上,日月对地球的引潮力比平时有所增加,但是,其增加的量微乎其微,不可能对地震活动产生什么显著的影响。而且,地震也并不是日月引潮力直接引发的。更何况,每逢朔日(阴历每一个月的初一),太阳、月球和地球都大体在同一直线上,而大地震却并不总是发生在初一。从物理机制上来看,地震与日食并没有什么关系。    是奇观!成都如能亲看日全食算得上三生有幸   他说,中国古代的哲人早就有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的说法,可见古人早就不把日食这类的自然现象当作什么异常。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的人们,就更不应该有什么疑虑了。   洪时中说,今年7月22日如果天气晴朗的话,成都市将能够看到日全食。日偏食本来是十分常见的,对于地球上的同一地点来说,平均每3年左右就可能遇到1次日偏食。但是,由于每一次日全食或日环食所覆盖的地区面积比较小,对于同一个地点而言,日全食或日环食却是十分罕见的天象,平均几百年才有一次,许多人一辈子也没有看见过日全食。这次成都市民如果能够亲眼目睹日全食奇观,真算得上是三生有幸了。  记者石莉芳 实习生王博 http://sichuan.scol.com.cn/dwzw/20090718/200971842734.htm 日食与强震的关系:1976年唐山大地震 2008年8月1日,将发生本世纪中国境内可观测到的首次日全食,日全食带将经过阿尔泰山进入中国境内,途经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在日落时分结束于河南。由于日全食在某一地区持续时间很短,因此良好的观测条件极其重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太阳高度等各种因素,新疆的哈密、甘肃的嘉峪关和酒泉等地区,可以作为此次日全食观测较为理想的候选地点。经实地考察,中国科学院天文科普网络委员会选定新疆哈密地区伊吾县作为2008年8月1日日全食观测的大本营,并就观测现场的安排、观测团组织、媒体报道、企业支持等进行了精心策划 。 据网上报道,新疆地震區是中國曾發生過8級地震的地震區。這裡不斷發生強烈破壞性地震也是眾所周知的。由於新疆地震區總的來說,人煙稀少、經濟欠發達。盡管強烈地震較多,也較頻繁,但多數地震發生在山區,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與中國東部幾條地震帶相比,要小許多。烏魯木齊及哈密在地震帶內,伊吳、葦子峽在地震帶外 。 1976年4月29日日环食,日影区经过大西洋、非洲西北部、土耳其、前苏联、中国。这一年中国发生了6次7级以上地震:5月29日云南龙陵分别发生7.3和7.4两次强震,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地震,河北滦县发生7.1级地震,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间发生7.2级地震,8月23日四川松潘、平武间发生7.2级地震。8月16日,菲律宾民都洛发生8.8级大地震。日食与强震有联系吗? 学者赵得秀认为,地震是由日食而引起的。从天文学知道的每年至少发生两次日食,日食月影区使地球表面失去了光辐射压力,由于月影以超声速运动,地壳受到一个向外的膨胀力而产生地震 。 2006年3月29日,地球将会出现一次罕见的日全食景观,届时从南美洲巴西开始,一直到大西洋、北非、中东、中亚的1.45万公里左右的狭长地带,人们都能观看到这一天象。为此,全球众多天文爱好者已经做好准备以迎接这一天文盛况,一些国家政府还专门向国民发出了观看日食的建议,而美国宇航局(NASA)则将首次通过互联网直播日全食的全过程。在此次观测日全食效果非常好的土耳其境内,居民们都对这次罕见的天文现象表示出浓厚兴趣。但是,由于土耳其境内经常发生地震,因此连日来当地一些民间团体称,日全食过后可能会引发地震。接着一些居民在大街上搭起了临时帐篷。为此,土耳其政府日前特意向全国发出官方通告,表示国民可以放心大胆地观测这次天文现象,日全食与地震没有必然联系,29日的全日食更不会引发地震 。 表1 2006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目录(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序号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震级(Ms) 震中位置 001 2006-01-02 14:10:00 -60.8 -21.4 7.5 南桑威奇群岛 002 2006-01-03 06:13:00 -20.0 -178.2 7.1 斐济 003 2006-01-28 00:58:00 -5.4 128.1 7.6 班达海 004 2006-02-23 06:19:00 -21.1 33.2 7.5 莫桑比克 005 2006-04-21 07:25:00 61.0 167.2 8.0 堪察加半岛东北地区 006 2006-04-30 00:58:00 60.6 167.4 7.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区 007 2006-05-03 23:26:00 -20.0 -174.2 7.9 汤加 008 2006-05-16 18:38:00 -31.6 -179.2 7.5 克马德克群岛以南地区 009 2006-05-16 23:28:00 0.1 97.2 7.2 印尼苏门答腊西南海中 010 2006-05-22 19:12:00 60.6 165.8 7.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011 2006-07-17 16:19:00 -9.4 107.4 7.3 印尼爪哇地区 012 2006-08-20 11:41:00 -61.0 -34.6 7.0 斯科舍海 013 2006-10-17 09:25:00 -5.9 151.0 7.0 巴布亚新几内亚 014 2006-11-15 19:14:00 46.6 153.3 8.0 千岛群岛 http://www.eqsd.gov.cn/06ml/06ml.html 2006年发生两次8级以上地震,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发生一次8级地震,两次7级以上地震,且8级地震就发生在日食发生后一个月内。日食对强震有增强作用,应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我在2007年10月15日指出,奇异天象带来的不仅仅是壮观景色,还有自然灾害的历史纪录。历史资料表明,1922-1998年日食经过中国的年份共13个,其中,月亮赤纬角最小年份的1941年和1997年中国发生了严重旱灾,其余11年都发生了大涝灾。1822-1998年,有31年无月食,无月食年的潮汐强度相对较弱,中国都发生了强度不等的旱涝灾害。强潮汐和旱涝同时激发地震火山活动,2007-2010年的中国日食年,是中国极端灾害事件的频发年 。 2008年中国南方的严重冰雪冻灾和四川汶川8级大震验证了上述预测,强潮汐预警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2007至2010年的中国日食年是中国极端灾害事件的频发年 。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天文科普网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委员会,等。报名观赏21世纪中国境内首次日全食 (2008-06-02 21:04:4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0a004d01009n93.html 2. 香港天文學會掩星組:日食觀測區地震風險。 发表于2008-5-18。 http://203.208.33.101/search?q=cache:zXuDHBEstAcJ:occultation.freebbs.hk/thread-3285-1-1.html+%E6%97%A5%E9%A3%9F%E4%B8%8E%E5%9C%B0%E9%9C%87hl=zh-CNct=clnkcd=4gl=cninlang=zh-CNclient=aff-sinast_usg=ALhdy2-bd50XEcPTJmYYXXeuBU3jIVsQfQ 3. 赵得秀编著。探源与地震预报。出 版 社: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出版日期: 2007-1-1中国图书网。 http://www.bookschina.com/2439882.htm 4. 全球做好准备迎接日食 NASA首次网上直播全程。日期: 2006-3-29 14:18:20 来源: http://gb.chinabroadcast.cn/7383/2006/03/28/1485@967492.htm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加工整理。 http://www.yhkj.gov.cn/jx_show.asp?number=1012 5. 杨学祥。奇异天象带来的不仅仅是壮观景色:灾害的历史纪录。 2007-10-15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4512 6. 杨学祥。奇异天象带来的不仅仅是壮观景色:灾害的历史纪录。 杨学祥。 2007-10-15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866.htm 7. 杨学祥 :应建立强潮汐预警制度. 时间: 01-29 20:43 新闻来源:正义网。 http://www.jcrb.com/zyw/n135/ca194030.htm 8. 杨学祥. 中国极端灾害事件的频发年:2007至2010年的中国日食年. 发表于2008-6-11 7:13:05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591 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8/18555.html#9948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401 次阅读|2 个评论
2009年流感大流行预测得到证实
杨学祥 2009-6-27 11:07
2009年流感大流行预测得到证实 摘要:根据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我们预测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8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流感大流行。事实上,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9年6月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流感大流行,我们也预测到这种后延的可能性。 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非常重要,根据这一规律,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2000-2035年中,太阳黑子极小值年的2008、2019、2030年,太阳黑子极大值的2012、2023、2034年都是流感大流行的可能年份,我们可以集中力量预防这些年份的流感爆发(见表1)。 function CheckFileExt(fileName){var fileExt = fileName.substr(fileName.lastIndexOf (".")+1, fileName.length-1);if (fileExt.toUpperCase() != "JPG" & fileExt.toUpperCase() != "JPEG" & fileExt.toUpperCase() != "GIF" & fileExt.toUpperCase() != "BMP" & fileExt.toUpperCase() != "DOC" & fileExt.toUpperCase() != "" & fileExt.toUpperCase() != "" ){alert("只能上传 JPG JPEG GIF BMP DOC 格式文件.");return false;}return true;} 在2006年,我们根据1890-2004年的综合数据,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 。第7大特征是当年为冬季或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后三次流感世界爆发都满足这一特征。现在,至少在20世纪50-70年代,我们发现了禽流感爆发与沙尘暴高峰的一一对应关系。1900年和1977年的流感爆发,因为偏离标准较远,因而也较弱 。 厄尔尼诺事件是多因素成因,综合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2007-2008、2011、2015、2018-2019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2005-2007年、2013-2014年、2016-2017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 。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如果2007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2006-200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2008年则是m+1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2008年为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44天),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2000-2030年内)和太阳黑子极值年易发生低温冷害。这样,2008年就具有较高的概率发生流感爆发。2006-2008年是否是强拉尼娜与强厄尔尼诺相互转换是禽流感是否爆发的关键。2007年的拉尼娜现象及其伴随的强沙尘暴,为2007-2008年的禽流感孕育和爆发增大了发生几率 。 综合分析表明,流感大流行具有周期和亚周期的复杂性。根据近百年的资料分析,首先,流感大流行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具有约50年的周期变化,受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变周期的控制。到目前为止已发生了两个完整的周期:1889-1919年和1957-1977年,第三个周期2009-2029年刚刚开始。 其次,在每个流感大流行周期中,流感大流行又受到太阳黑子极值的控制,具有9-11年的变化亚周期。在1889-1919年周期中,发生了1889-1890年、1900年(条件较弱,爆发程度也较弱)、1918-1919年(条件最强,爆发程度也最强)三次亚周期爆发;在1957-1977年周期中,发生了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条件较弱,爆发程度也较弱)三次爆发。 根据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我们预测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8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流感大流行。事实上,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9年6月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流感大流行,我们也预测到这种后延的可能性 。 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非常重要,根据这一规律,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2000-2035年中,太阳黑子极小值年的2008、2019、2030年,太阳黑子极大值的2012、2023、2034年都是流感大流行的可能年份,我们可以集中力量预防这些年份的流感爆发。 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娜、全球性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面对日益增大的全球灾害,准确的长期气候预报意义重大 。 表1 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 (杨冬红,杨学祥) 时 期 1890-1924 1925- 1946年 1947-1976 1977- 1999年 2000 -2030 拉马德雷PDO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流感大流行周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间歇期 爆发期 亚周期及相关条件 第一亚周期 (1888)-1889 1957-1958 2009 2012? 第二亚周期 1899-1900 1968-1969 2019? 2023? 第三亚周期 1918-1919 (1976)-1977 2030? 2034? 太阳黑子 1889谷年 1901谷年 1917峰年 1957峰年 1968峰年 1976谷年 2008 2012? 2019? 东北冷夏年 o 和低温冷害年* 1888 o 1902 o 1918 o 1957 o * 1969 o * 1976 o * 2008? 2012? 2019? 根据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我们预测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8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流感大流行。事实上,2007年发生拉尼娜事件、2009年6月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流感大流行,我们也预测到这种后延的可能性。 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非常重要,根据这一规律,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2000-2035年中,太阳黑子极小值年的2008、2019、2030年,太阳黑子极大值的2012、2023、2034年都是流感大流行的可能年份,我们可以集中力量预防这些年份的流感爆发(见表1) 。 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6月25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全球甲型H1N1流感病例达59814人,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统计数字还显示,甲型流感造成的死亡病例已升至263例。 世界卫生组织于本月11日召开紧急专家会议,决定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的第六级,意味着宣布甲流进入全球大流行阶段 。 2009年流感世界大流行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正在得到证实。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3. 林振山, 赵佩章, 赵文桐.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42(6): 732-738 4. 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 世界地质, 2004, 23(4): 407-410. 5.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6. 杨冬红, 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 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7.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8. 杨学祥. 正在被证实的三大预警: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 2009-05-15 光明网-光明观察.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9-05/15/content_921510.htm 9. 杨学祥. 2007年拉尼娜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秋汛、冻害、流感. 2007-09-03 15:38:00光明观察.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03/content_664962.htm 10.杨学祥.盘点2007年强潮汐预警:干旱、拉尼娜、地震、严寒、流感. 2008-01-03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3/content_718587.htm 11.杨学祥. 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已初步形成:流感爆发还会远吗? 2007-09-24 光明观察.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24/content_675621.htm 12.杨学祥,杨冬红。流感流行预警升级:明年可能发生大流感。2007-12-24 光明网-光明观察。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2/24/content_714792.htm 13.杨学祥.2008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14.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2008-4-26 9:17:4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24 15.杨学祥,杨冬红. 厄尔尼诺将敲响流感爆发的警钟:全球正处在大流感预警期. 发表于2008-7-2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973 16.杨冬红,杨学祥. 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 发表于 2009-6-26 16:05:10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426 17.杨学祥,杨冬红. 流感流行具有周期性但间隔并非日益变短. 发表于 2009-6-25 2:33:48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114 18.世卫宣布全球感染甲型流感患者近6万人 263人死。2009-06-27 6:45出处:龙广在线。原始出处:中新网。 http://www.hljradio.com/radionews/ztshow.php?id=26240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6329 次阅读|6 个评论
法国暴雪致10万家庭停电:12月13日潮汐预警得到证实(2)
杨学祥 2008-12-15 07:10
人民网巴黎 12 月 14 日 ( 记者李琰 ) 进入隆冬以来 ,法国一些省份开始出现灾害性天气。法国气象局 13 日晚间对中央高原地区及周边 7 个省发出雪灾橙色警报。根据灾害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气象部门采用 4 种颜色作为预警信号表示灾害程度递增,分别为蓝、黄、橙、红。此次法国中部地区的暴雪天气已经达到 3 级橙色警戒线,属严重级别,该警报将持续至 15 日中午 13 时。 据了解,从 13 日周六夜间法国中部奥弗涅大区开始普降暴雪,很快当地电缆出现被积雪压断、交通陷入大面积瘫痪状态。至次日下午,已有近 10 万户家庭遭遇停电,大雪给当地人们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由于天气非常恶劣,受阻线路又处于树木丛生地带,当地电力公司表示电力抢险非常困难,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给予援助,批准砍伐大量树木以方便抢险人员铺设网线。公路交通方面,位于中共高原地区的几条高速公路 A89 、 A72 以及连接克莱蒙费朗和圣艾蒂安间的 A75 高速公路也严重受阻,厚厚的积雪让路面状况非常危险。一些国家公路已禁止大型货车上路。 与此同时,法国东南部紧邻地中海的瓦尔省和滨海阿尔卑斯省连日来也遭受暴风雨袭击,气象部门拉响了橙色警报。暴雨导致树木折断压坏线缆,造成土伦 - 马赛城市间高速列车停运以及 A502 公路部分地段封闭 。 我在 2008 年 12 月 13 日 特别指出,关注全球冷空气活动: 13 日潮汐组合 B 。值得关注的是, 2008 年 12 月 13 日月亮近地潮,同时为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02243 度,三者迭加,形成本月和本季度最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美国马萨诸塞州遭遇冰风暴 35 万居民断电和强冷空气将再袭我国大部局地降温可达十度将验证 2008 年 12 月潮汐组合 B 的作用 。 美国北部受暴风雪袭击: 12 月 13 日 潮汐预警得到证实 。 12 月 13 日 潮汐预警得到进一步证实:法国暴雪致 10 万家庭停电。 2009 年 1 月强潮汐时期仍要注意预防低温冻害 。 参考文献 1. 李琰。法国中部地区暴雪致 10 万家庭停电。 2008 年 12 月 15 日 02:47 人民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12-15/024716846496.shtml 2. 杨学祥 . 关注全球冷空气活动: 13 日潮汐组合 B. 发表于 2008-12-13 4:47:0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0904 3. 杨学祥 . 美国北部受暴风雪袭击: 12 月 13 日 潮汐预警得到证实 . 发表于 2008-12-14 19:01:4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1113 4. 杨学祥 . 2009 年 1 月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12-15 4:30:3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1143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2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可能还有另一场显著的破裂:国外媒体强震传闻来自何处?
杨学祥 2008-9-14 04:31
据新浪网 2008 年 09 月 05 日 01:10 报道,针对社会上流传的 9 月 13 日 将有地震的预言,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专家昨日首度回应称:不能肯定,但不等于我们不注意这样的问题。前不久,社会上一度流传巴西预言家朱瑟里诺在其网站上的一条预言,大致内容是 9 月 13 日 中国将发生地震。据《南宁晚报》报道,海南地震局、广西地震局先后出面,驳斥这一所谓的预言缺乏科学依据。在国务院新闻办昨日举行的四川汶川地震及灾损评估情况发布会上,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就此表示: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 我在 9 月 5 日 指出,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对社会上一度流传巴西预言家朱瑟里诺在其网站上的一条预言表示不能肯定,这太出人意料了。更何况在此之前,海南地震局、广西地震局先后出面,驳斥这一所谓的预言缺乏科学依据。问题出在哪里 ? 学者李虎军在《西南地区还会发生 7 到 8 级的大地震的说法从何而来?》一文中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一个评论提供了问题线索。 OOLL 说:早个把月前日本 NHK 电视台就公布了日本气象厅预测,说 9 月份在中国西南部以及沿海地区会有 7.5 以上大地震。马宗晋是地震工作者,经常国外交流,当然不会不知道这个说法,所以也就没有追问 。 今天,我在网上查到《中国 2008 年 5 月的地震之后可能还有另一场显著的破裂》的报道,据其介绍,科学家分析了 2008 年 5 月发生在中国四川省的汶川地震,结果发现该地区三个主要断层系统的地质应力显著增加。 5 月 12 日 发生的 7.9 级地震已经让几个附近的断层接近破坏,而且可能触发该地区的另一场大地震。地球物理学家利用计算机模型计算了沿鲜水河、昆仑和岷江断层类似于圣安德鲁斯走滑断层的应力变化,它们距离引发这场灾难性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大约 150 公里 到 450 公里 ( 90 到 280 英里 )。这组科学家还审视了过去 10 年中该地区的地震活动。他们发现 5 月 12 日 的地震让未来在这些断层线上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加倍。特别地,他们估计该地区未来 10 年出现 6 级或 6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是 57% 到 71% 。未来 10 年出现 7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是 8% 到 12% ,在未来 30 年的可能性是 23% 到 31% 。该研究组是由日本地质调查局的 Shinji Toda 领导的, Woods Hole 海洋学研究所( WHOI )的 Jian Lin 、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地球物理研究所的 Mustapha Meghraoui 和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 )的 Ross Stein 也参与了该组。他们的发现于 9 月 9 日 发表在了《地球物理研究快报》的网络版上 。 一场大地震似乎让下一场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更高,而不是更低,与 Lin 和 Toda 已经合作了将近 20 年的 Stein 说。我们总是认为地震会缓解断层上的应力。那对于破裂的断层可能是对的,但是对于附近的断层是不对的。 1999 年,在土耳其的 Izmit 发生了一场 7.4 级的地震, 4 个月之后在 Duzce 附近发生了一场 7.1 级的地震。 2004 年灾难性的苏门答腊地震( 9.2 级)和海啸发生之后 3 个月又出现了一场 8.7 级的地震。由于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多的地区之一,我们相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该地区还有一场新的大地震, WHOI 的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部高级科学家 Lin 说。研究界不能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而我们的模型仍然还有显著的不确定性。但是土耳其和苏门答腊的地震表明一场大地震确实有可能促进另一场大地震。科学家把它视为一种类似于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即地壳的一片的运动导致另一片必须上移、下移或者移开。尽管地壳的应力在一些区域会减少,它被转移到了附近的其他断层上。在中国四川地区 8 月 1 日 和 5 日出现的强余震可能与这种预计的模式相符合 。 Toda 等人的一个早先版本的论文手稿在几十位中国科学家和政府官员中间流传,因为他们正在寻求评估该地震之后数周的余震风险。中国政府机构和科学家如今正在详细审视该论文 。这就验证了 OOLL 的说法。 我在 2008 年 6 月 7 日 指出,中国地震预测的流行理论与国际科学界并不完全相同,一些地震专家声称地震发生不能准确预测,但地震不发生可以准确预测。强震过后,他们马上预测今后几百年当地不会再发生强震,依据是强震能量积累需要时间。这种局部经验并不可靠。从 1900 年至 2003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确实没有在当地重复发生同级强震的记录,可是,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7 级强震后, 2005 年 3 月 29 日 , 2007 年 9 月 12 日 ,又连续在苏门答腊发生两次 8.5 级地震, 2007 年 9 月 13 日 又发生 8.3 级地震 。以前的经验已经失效,强震过后预测今后几百年当地不会再发生强震存在误导风险。从逻辑上讲,如果地震不能准确预测的理论是正确的,地震不能发生的准确预测也是不可能的。地震专家不要做强震过后的心理医生,而要在预防地震上多下功夫 。这一观点将得到更多学者的认同。 我们应该重视学术界的各种观点,即不能轻易肯定,也不能轻易否定,而应该认真分析研究,客观观察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事实胜于雄辩。 下面是原文转载: 公开发布日期 : 2008 年 09 月 12 日 联系人 : Media Relations media@whoi.edu 508-289-3340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中国 2008 年 5 月的地震之后可能还有另一场显著的破裂 科学家说附近的断层产生强震的可能性是原来的两倍 科学家分析了 2008 年 5 月发生在中国四川省的汶川地震,结果发现该地区三个主要断层系统的地质应力显著增加。 5 月 12 日 发生的 7.9 级地震已经让几个附近的断层接近破坏,而且可能触发该地区的另一场大地震。地球物理学家利用计算机模型计算了沿鲜水河、昆仑和岷江断层类似于圣安德鲁斯走滑断层的应力变化,它们距离引发这场灾难性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大约 150 公里 到 450 公里 ( 90 到 280 英里 )。这组科学家还审视了过去 10 年中该地区的地震活动。 他们发现 5 月 12 日 的地震让未来在这些断层线上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加倍。特别地,他们估计该地区未来 10 年出现 6 级或 6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是 57% 到 71% 。未来 10 年出现 7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是 8% 到 12% ,在未来 30 年的可能性是 23% 到 31% 。 该研究组是由日本地质调查局的 Shinji Toda 领导的, Woods Hole 海洋学研究所( WHOI )的 Jian Lin 、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地球物理研究所的 Mustapha Meghraoui 和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 )的 Ross Stein 也参与了该组。他们的发现于 9 月 9 日 发表在了《地球物理研究快报》的网络版上。 一场大地震似乎让下一场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更高,而不是更低,与 Lin 和 Toda 已经合作了将近 20 年的 Stein 说。我们总是认为地震会缓解断层上的应力。那对于破裂的断层可能是对的,但是对于附近的断层是不对的。 1999 年,在土耳其的 Izmit 发生了一场 7.4 级的地震, 4 个月之后在 Duzce 附近发生了一场 7.1 级的地震。 2004 年灾难性的苏门答腊地震( 9.2 级)和海啸发生之后 3 个月又出现了一场 8.7 级的地震。 由于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多的地区之一,我们相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该地区还有一场新的大地震, WHOI 的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部高级科学家 Lin 说。研究界不能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而我们的模型仍然还有显著的不确定性。但是土耳其和苏门答腊的地震表明一场大地震确实有可能促进另一场大地震。科学家把它视为一种类似于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即地壳的一片的运动导致另一片必须上移、下移或者移开。尽管地壳的应力在一些区域会减少,它被转移到了附近的其他断层上。在中国四川地区 8 月 1 日 和 5 日出现的强余震可能与这种预计的模式相符合。 地震预测有点像雷雨云和闪电, Toda 解释说。我们可以预测闪电来自雷雨云,但是我们不能预测落雷的准确时间和地点,对于地震,我们可以在很广的时间、震级和地点范围上大致预测地震活动的可能性,但是我们不能确定任何这些属性的准确值。 2008 年 5 月 12 日 ,大约 300 公里长的龙门山断层区在一场地震中被撕裂了,地震导致至少 6.9 万人死亡,让另外 500 万人无家可归。这是自 1976 年唐山地震之后中国的最致命和最强烈的地震,前者导致了至少 24 万人死亡。 Toda 和他的同事们说,由于龙门山断层在 5 月的地震中滑移了最多 9 米 ( 28 英尺),邻近的鲜水河、昆仑和岷江断层的应力增强。这三个断层都有大地震的历史,尽管它们的一些部分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静止的。甚至是在近来的地震之前,这三个断层就都被认为可能产生一场地震。 除了对地震触发的粗略预测,这组科学家还预测了超过 6 级的地震的发生率和分布,他们计划在未来的 10 年中用地震观测站检验该预测。 我们的论文预测了该地区断层的小型地震率的变化,如今我们可以检验该预测, Stein 说。如果地震率在临近的断层增加,那么我们就可以证实至少我们的假说的一部分,即大地震也更加可能发生。这可能需要时间,但是这是一个可检验的假说。在中国西部,印度次大陆的侵入把青藏高原推高,推上了更古老的四川盆地和欧亚大陆的其他部分。估计全世界 33% 的大陆地震发生在中国,尽管这只占了地球大陆块的 7% 。将近 55% 的地震死亡者出现在中国。 地震本身不会杀人,建筑物才会, Lin 说。当灾难性的唐山地震发生的时候,他还是中国的一位高中生。需要普及地震预防的教育,以及对这些高风险地区进行系统的建筑物检查。每一个新的建筑物检查和疏散计划都有潜力挽救生命。我们希望这种长期预报可以让中国政府把它作为未来减灾的优先事项, Toda 补充说。我们建议中国科学家通过在该地区安装新的地震仪器从而仔细观测地震活动的变化。 Lin 、 Toda 和 Stein 在 5 月 12 日 地震发生的时候正在准备给 Meghraoui 的学生和法国的同事教授一门地震建模课程。这组科学家随即展开了行动,和一组来自各国的科学家一起分析该系统的新的应力。 Toda 等人的一个早先版本的论文手稿在几十位中国科学家和政府官员中间流传,因为他们正在寻求评估该地震之后数周的余震风险。中国政府机构和科学家如今正在详细审视该论文。 最近的这场地震提醒我们,地球科学家在研究与社会相关的问题上有巨大的责任, Lin 说。我们不想制造恐慌,但是有合理的理由担忧,而且我们在教育公众我们所知道的东西方面担任着主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章轲。地震专家回应 9 月地震预言。 2008 年 09 月 05 日 01:10 第一财经日报。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905/01102410196.shtml 2. 杨学祥 . 相互矛盾的报道: 9 月 13 日 将有 9 级大震的预言借尸还魂 . 发表于 2008-9-5 20:41:1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872 3. 李虎军。西南地区还会发生 7 到 8 级的大地震的说法从何而来?发表于 2008-9-6 11:18:3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975 4. Media Relations 。中国 2008 年 5 月的地震之后可能还有另一场显著的破裂。 http://chinese.eurekalert.org/zh/pub_releases/2008-09/whoi-m2e091108.php 5. 杨学祥 . 美国的地震预防动态:不能准确预测但可积极预防 . 发表于 2008-6-7 7:16 :2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111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5798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奥运金牌到“科技黑洞”:重奖准确的地震预测
杨学祥 2008-9-3 10:00
据科学网的资料统计, 5. 12 汶川地震发生后,学者葛肖虹的博文《要防范 7 级余震的发生》( 05-28 )的点击量为 177932 次。三个月过去了,学者嵇少丞的博文《四川省攀枝花市 - 会理县发生 6.1 级地震》( 08-31 )的点击量仅为 6169 次,关于地震预测的博文点击量更是少得可怜。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麻痹情绪的增长是下一次更大灾难的起点。 学者饶毅和施一公最近指出,我国在北京奥运会上已获 10% 以上的金牌,和美国在同一个数量级,而我国科学远低于世界科学最重要成就的 10% 。虽然用诺贝尔奖衡量科学比较单一,但它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国家科学发达程度。我国的科学诺贝尔奖尚未实现零的突破,不仅未及美国,离英国、德国、日本、瑞典尚有相当距离。 他们认为,科学界可以向体育界借鉴的思路、目标和标准。发展科学和体育都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近年科技经费大幅增加,但如果没有相应大力改进分配体制,则我国科学的进步可能出现瓶颈,科学经费不能最有效地利用,为国家和科学发展留下隐患。我国科学经费分配有问题的思想根源,也许是不少层面将科学经费分配首先看成是利益的分配,而不是为了刺激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科研经费的分配是利益当先,而不是事业当先。要扭转这个思想,国家和科技教育界必须清楚,中国仍然是创业国家,中国科学界不是利益分配集团,而是需要为国家出力、为世界做贡献的创业集体。如果中国将体育经费都用来分配利益,而不首先考虑培养优秀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很难设想中国的竞技体育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同理也能解释中国男子足球队面临的尴尬局面,中超联赛利益的分配和巨大的经济收入,也许减弱了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竞技的动力 。 中新社昆明 2007 年六月二十五日 电 云南省政府官员车志敏今天在此间称,该省将在全国首设诤言奖,最高奖金高达五万元人民币,以此鼓励民众讲真话讲实话,监督政府工作,促进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车志敏说,典籍上的诤言,意为直言规劝,止人于失,即直爽地规劝别人改正过错的语言。现今讲的诤言,是传统的规劝语言和固有的意义在新时代的新发展,特指广大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对政府工作所表达的意见、建议和批评。车介绍,凡针对云南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问题等方面提出的具有建设性、前瞻性、独创性见解,切合云南实际的意见、建言、决策咨询建议,以及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批评和建议等,均属诤言征集的范围 。 2007 年 6 月 3 日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发生了 6.4 级地震。它验证了胡辉研究员等人在 2003 年提出的地震预测理论:云南省强震活跃期遵循 18.6 年白赤交角周期和 11 年太阳黑子周期 。 胡辉,赵洪声,和宏伟在 2003 年第四期《云南天文台台刊》上详细分析了 20 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亦称月亮赤纬角)变化产生的交点潮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20 世纪以来云南的 4 个 M 6.7 级强震活跃期有 3 个始发于月亮白赤交角极大年或其次年,仅一个地震活跃期不是如此,所以总概率达 80% 。另外,无论太阳活动还是地震活动均存在 11 年的准周期,对比太阳黑子相对数滑动平均曲线与云南历年最大地震强度滑动平均曲线,即年黑子相对数减小时,地震强度增大。据此,作者利用 20 世纪云南历年最大地震的震级作了 4 组 11 年周期的外推,估计了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地震的时间和震级。综括上述 2 个天文条件,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与太阳活动形势,他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 2006/2007 年。他们根据地震活动 11 年周期中同相位年的平均强度作外推预报, 2005 年按期前 7 个 11 年周期同相位年的最大地震强度平均推算,可能为 5.69 级上下,仍处于低水平活动期,而 2006 年的地震强度则可能增至 6.37 级上下,应引起我们的警觉,最严重的是 2007 年,该年所处的相位最易发生强烈地震,平均震级已接近 6.7 级,足见该年最可能是云南下一 M 大于等于 6.7 级强震活跃期的开始年,并可能爆发 7 级大震(概率达 43% )。 2007 年云南地震强度所以会如此之高,主要是因其正值太阳黑子第 23 活动周的谷值年附近 。 长期以来,科研工作者的科学研究和灾害预测总被尘封在历史文献中,很少得到政府管理人员的重视和应用。我的第一个建议是:政府部门在作每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时,要请教有关专家,查阅有关文献,尽量做到事事有科学根据,对于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要依据科研成果给予奖励。云南地处中国最活跃的地震带,地震灾害频繁,防震应该是云南省的一项特殊重要的工作。胡辉等人对云南地震规律的研究和预测,已经被云南地震实践所证实,应该得到云南省政府的奖励 。 我们在 2006 年 11 月指出, 2006/2007 年为白赤交角最大值年,胡辉等人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 2006/2007 年。张建国预测在 2007 年中国西部地区将发生 8 级或 7 级以上的双震。杨冬红预测 2006-2007 年白赤交角最大值附近全球 8 级以上大震多发。多种预测方法的结果表明, 2007 年我国西部和全球的强震形势严峻,应加强监测和防范工作 。 我国已经入地震活跃状态 ,准确的地震预测急需有人研究和关注,重奖准确的地震预测举错迫在眉睫。胡辉研究员等人在 2003 年提出的地震预测理论得到 2007-2008 年云南地震实践的检验,应该得到重奖。 中国期刊应该成为重奖有功科技人员的证据,不应该成为淹没实用科技成果的科技黑洞。我的多次建议被忽视,表明中国科技人员对别人科技成果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非科学态度,这有悖于科学精神和学术原则。 如果对胡辉等人的研究成果有异议,可以提出讨论,促进进一步的研究。漠然看着它被掩盖,甚至被科技黑洞吞噬,是缺乏科技道德的表现。不愿验证别人的科技成果,最终导致自己的科技成果同样被人忽视,这是中国大量有用的科技成果被科技黑洞无情吞噬的原因 。 参考文献 1. 饶毅 , 施一公 . 中国科学国际地位远不如体育 : 借鉴和挑战 . 发表于 2008-8-30 19:51:3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733 2. 甘娜。云南全国首设诤言奖 鼓励民众讲真话讲实话。 2007 年 06 月 26 日 02 时 08 分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tom.com/ 2007-06-26 /OI27/65296032.html 3. 胡辉,赵洪声,和宏伟。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云南天文台台刊。 2003 ,( 4 ): 49-55 4. 杨学祥 . 向云南省诤言:为成功预测 2007 年云南地震的胡辉等人请功 . 2007-6-27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573.htm 5. 杨冬红,杨学祥 . 2007 年地震预测的方法研究 . 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等编, 2006 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文集, 2006 年 11 月,北京。 190-192 6. 杨学祥 . 做好 1988-1989 年旱涝灾害重演的准备 . 2007-3-6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152.htm 7. 专家称震区近期不排除再发生 5 到 6 级地震可能性。 2008 年 09 月 01 日 07:55 来源:解放网 - 解放日报。 http://news.sohu.com/20080901/n259300363.shtml 8. 杨学祥 . 我国进入地震活跃状态:地震频繁的 2008 年 . 发表于 2008-9-2 6:59 :2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994 9. 杨学祥 . 有多少科研成果未被应用:重视科技信息交流 . 发表于 2008-8-21 11:11:0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642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2843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2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