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土壤水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尕海4种湿地类型土壤水分特性研究
ghzcljz 2018-9-21 13:14
尕海4种湿地类型土壤水分特性研究 作者 王元峰 , 王辉 , 马维伟 , 冯宜明 , 李俊臻 摘要 In this paper,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soil bulk density, soil porosity, retention capacity of soil water and soil water storage of peatland, marsh wetl... 出版源 《干旱区研究》 ,2012,29(4):598-603 阅读全文请点击 http://www.doc88.com/p-5068201764912.html 或者 http://www.cqvip.com/QK/94330X/201204/42718930.html
1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NASA的SMAP卫星计划终于在新年伊始闪亮登场
热度 3 peluo 2015-2-1 14:45
SMAP是美国宇航局(NASA)的首颗土壤水分探测卫星,也是继欧空局(ESA) SMOS(土壤水分和海洋盐度观测计划)之后全球第二颗专注于土壤水分观测的卫星计划,2014年得到的消息一直是定于2015年1月29日发射,但随后因高空天气原因推迟到1月30日,后又因火箭问题推迟到1月31,现在终于发射啦! 美国《Science Daily》及时进行了相关 报道 , 较为全面,本文大致全文翻译如下: NASA 成功地发射了其首颗用于在全球尺度上探测地表土壤水分的地球观测卫星 土壤水分主被动探测计划 (Soil Moisture Active and Passive, SMAP) 卫星于 2015 年 1 月 31 日美国太平洋标准时间周六上午 6 : 22( 东部标准时间上午 9:22) 在加利福利亚范德堡空军基地搭载在 Delta-2 火箭上发射升空。 NASA 喷气推进实验室 (JPL) 对 SMAP 总体负责, NASA 戈达德飞行中心负责其硬件和部分科学论证。 在发射升空后的第 57 分钟, SMAP 与二级火箭脱离,进入 411 到 425 英里 (661 到 685 千米 ) 的初始轨道,经过一系列变轨操作后,卫星与地面测控站建立了通讯联络,并展开了太阳能帆板,初始测控资料显示卫星状态良好。 至此, SMAP 开始其为期三年的设计寿命期,它将在全球尺度上探测地表土壤水分,用以增加人们对这一地球系统关键组成部分之一的认识和理解,土壤水分是驱动我们整个生物地球的水、能量和碳三大循环系统的枢纽。 SMAP 搭载 L 波段的雷达和辐射计,能够探测到地表 5cm 深度 ,具有穿透云和中等程度植被冠层覆盖的能力, SMAP 将产生至今为止最高分辨率和最高精度的土壤水分卫星产品。 SMAP 卫星计划将有利于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干旱监测、因降水和融雪诱导的洪水监测,这些应用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十分重要。此外,由于作物生长受到土壤水分的影响,因此 SMAP 卫星计划还有利于农作物估产和全球饥荒预警。 SMAP 卫星计划同时会探测地表的冻 / 融状态。通过探测地表解冻时间的变化以及植物生长期的变化, SMAP 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加准确地了解植被每年到底从大气中固定了多少二氧化碳。 “ 得益于 SMAP 计划和其他地球科学探测计划,未来几年在地球科学领域将产生令人激动的成果 ”,位于 华盛顿的 NASA 科学计划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任 Michael Freilich 如是说,“每一个科学计划都将探测影响地球环境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关键变量。 SMAP 卫星计划将提供有关地球表层水分、能量和碳循环的新认识。综合利用现有和规划的空间地球探测计划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整个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 “ SMAP 卫星计划将有助于提高全球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JPL 实验室 SMAP 计划科学团队成员 Simon Yueh 说, “ SMAP 计划产生的土壤水分产品将有助于提高短期天气预报的精度,同时有利于减小气候变化对全球水循环影响的长期预测结果中的不确定性 ” 。 SMAP 团队中包含了许多能够立即使用其数据资料的机构或个人,通过一系列的研讨会和培训会, SMAP 应用工作小组正同 45 个 “ 早期用户 ” 合作推动其数据资料在多个不同领域的应用,这些 “ 早期用户 ” 包括来自多个国家的天气预报中心,以及美国农业部,美国地调局,美国控灾防灾中心以及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的研究人员和规划人员。 在未来三个月内,将确保 SMAP 和其地面系统都以良好的状态运行,为业务化科学数据收集做好准备。随后的关键节点还包括科学仪器的开机和 20 英尺 (6 米 ) 直径大天线的展开。 SMAP 最终将在 426 英里 (685 公里 ) 的极轨上运行,其天线每分钟旋转 14.6 周。 SMAP 的科学应用系统也随之展开。将开展 SMAP 科学数据的标定和验证。预计将在 9个 月内发布第一版的土壤水分产品,在 15个 月内发布经过验证的科学数据产品。 NASA JPL 研制了 SMAP 卫星平台,负责 SMAP 计划的管理、系统工程、 L 波段雷达、计划运行和地面数据系统,戈达德飞行中心负责 L 波段辐射计和科学产品系统。两个机构在数据处理、向阿拉斯加卫星基础设施中心和科罗拉多大学美国冰雪数据中心分发数据等方面紧密合作,位于佛罗里达的 NASA 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服务部负责 SMAP 的发射管理。 NASA JPL 由加州理工大学负责运行。 更多有关 SMAP 信息 NASA 网页: http://www.nasa.gov/smap JPL网页: http://smap.jpl.nasa.gov/ NASA satellite set to get the dirt on Earth's soil moisture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5/01/150116145445.htm Building a better weather forecast? SMAP may help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5/01/150128185651.htm SMAP发射简介的视频:包括天线展开等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DcyOTM5NjA4/v.swf 央广网图片报道: http://pic.cnr.cn/pic/guoji/20150201/t20150201_517598086_1.shtml  中新网图片报道: 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1/2015/02-01/475957.shtml?f=baidu SMAP, Aquarius, and Our Planet’s Water Cycle: Another Step Forward in Solving Climate Puzzle http://www.americaspace.com/?p=75703 The Coming of SMAP, Part Two: SMAP, Aquarius, and Our Planet’s Water Cycle http://www.americaspace.com/?p=77724
个人分类: 水文气候/气象|12643 次阅读|4 个评论
基于混合双源模式的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模型及其在小麦田的检验
shangsh 2012-8-9 08:40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2, DOI: 10.1007/s11431-012-4974-7 Development of a 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 model (HDS-SPAC) based on hybrid dual-source approach and its verification in wheat field 摘要及全文下载 : 201210-SC-TS-Development of a 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 model (HDS-SPAC) b.pdf http://tech.scichina.com:8082/sciEe/EN/abstract/abstract508574.shtml YuTing Yang , SongHao Shang and Huade Guan Abstract HDS-SPAC, a new 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 (SPAC) model, is developed for simulating water and heat transfer in SPAC. The model adopts a recently proposed hybrid dual source approach for soil evaporation and plant transpiration partitioning. For the above-ground part, a layer approach is used to partition available energy and calculate aerodynamic resistances, while a patch approach is used to derive sensible heat and latent heat fluxes from the two sources (soil and vegetation). For the below-ground part, soil water and heat dynamics are described by the mixed form of Richards equation, and the soil heat conductivity equation, respectively. These two parts are coupled through ground heat flux for energy transfer, root-zone water potential-dependent stomatal resistance, and surface soil water potential-dependent evaporation for water transfer. Evaporation is calculated from the water potential gradient at soil-atmosphere interface and aerodynamic resistance, and transpiration is determined using a Jarvis-type function linking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and atmospheric conditions. Some other processes, such as canopy interception and deep percolation, are also considered in the HDS-SPAC model. The hybrid dual-source approach allows HDS-SPAC to simulate heat and water transfer in an ecosystem with a large range of vegetation cover change temporally or spatially. The model was tested with observations at a wheat field in North China Plain over a time of three months covering both wet and dry conditions. The fractional crop covers change from 30% to over 90%.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DS-SPAC model can estimate actual evaporation and transpiration partitioning and soil water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over the whole range of tested vegetation coverage.
个人分类: 论著|44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波遥感地表参数反演进展
maokebiao 2012-7-9 20:45
微波遥感地表参数反演进展 【摘要】: 水文、气象和农业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迫切需要不同尺度大范围、高精度的陆表观测数据.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已经具备在全球尺度上精确监测地球系统中诸多要素的能力.特别是星载微波遥感系统,具备全天时、全天候的观测能力,且对多种地表要素特性十分敏感,已广泛应用在全球积雪、土壤水分与植被等地表要素的监测和定量反演之中.最近几十年研究人员基于电磁辐射和散射理论及微波辐射传输方程,针对不同传感器参数特性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分别从微波遥感理论建模、微波遥感积雪参数反演、土壤水分反演、地表温度反演和植被参数反演五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评述.随着遥感数据的不断丰富和遥感建模及反演理论的深入发展,包括微波遥感在内的遥感手段将为地球系统的研究及应用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关键词】 : 微波遥感 土壤水分 植被 雪水当量 地表温度 施建成, 杜阳, 杜今阳, 蒋玲梅, 柴琳娜, 毛克彪, 徐鹏, 倪文俭, 熊川, 刘强, 刘晨洲, 郭鹏, 崔倩, 李云青, 陈晶, 王安琪, 罗禾佳, 王殷辉,微波遥感地表参数反演进展,中国科学D,2012 Vol. 42 (6): 814-842.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49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作物根系层土壤水分模拟的经验-机理模型
热度 3 shangsh 2011-6-29 13:02
2011年的第一篇论文: Shang, S. H. and Mao, X. M. 2011. A physicoempirical model for soil water simulation in crop root zone. Pedosphere. 21(4): 512–521. doi:10.1016/S1002-0160(11)60153-7 sciencedirect链接: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02016011601537 全文下载: 201108-Pedosphere-A Physicoempirical Model for Soil Water Simulation in Crop Root Zone.pdf A Physicoempirical Model for Soil Water Simulati on in Crop Root Zone ABSTRACT : To predict soil water variation in the crop root zone, a general exponential recession (GER) model was developed to depict the recession process of soil water storage. Incorporating the GER model into the mass balance model for soil water, a GER-based physicoempirical (PE-GER) model was proposed for simulating soil water variation in the crop root zone. The PE-GER model was calibrated and validat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of winter wheat in North China. Simulation results agreed well with the field experiment results, as well a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a more thoroughly developed soil water balance model which required more detailed parameters and inputs. Compared with a previously developed simple exponential recession (SER) based physicoempirical (PE-SER) model, PE-GER was more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in a broad range of soil texture, from light soil to heavy soil.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E-GER showed that PE-GER could provide a convenient way to simulate and predict the variation of soil water storage in the crop root zone, especially in case of insufficient data for conceptual or hydrodynamic models. Key Words : general exponential recession model, irrigation scheduling, recession process, soil texture
个人分类: 论著|3814 次阅读|4 个评论
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联想到的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热度 4 doniao 2010-12-3 23:24
做过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的网友都知道,研究区域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程度是随着土壤水分均值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说,土壤水分状况从湿润(饱和含水量)变干的过程中,土壤水分的标准差会先增大到达某一值后又开始减小,即土壤水分的标准差随土壤水分均值减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土壤水分的标准差表征的是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差异性和离散性,而土壤水分的均值则表征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平均特征和集中性。由此我联想到了社会上比较热的贫富差距问题。中国目前的情况是贫富差距过大,全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收入分配有很大差异,而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前是微乎其微的。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经济发展历史来看,社会的贫富差距或者说收入分配差异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提高是增大的。这就好比土壤水分在相对干旱的情况下,土壤水分的标准差随着土壤水分均值的增大而增大。根据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这个变化规律和近些年来越来越大的社会贫富差距,可以说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还处于中等水平左右,并且可以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过大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从这个观点看,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是一种必然现象,也是比较科学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联想,可以说是交叉学科的应用,或者说是真理的普遍性。
个人分类: 科学狂想曲|4083 次阅读|3 个评论
论文——土壤水分空间插值的克里金平滑效应修正方法
shangsh 2010-5-2 20:41
土壤水分空间插值的克里金平滑效应修正方法 Correcting the smoothing effect of ordinary Kriging estimates in soil moisture interpolation 杨雨亭,尚松浩,李超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 摘要 : 地统计学的普通克里金法是研究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性和描绘其空间分布的有效方法。但与其它建立在最小二乘标准上的插值方法一样,普通克里金法也存在着平滑效应问题,即估计值的变异程度比实际要小,从而导致估计值往往不能反映出土壤水分真实的空间变化特征。结合实际的土壤水分监测数据,采用 Yamamoto 提出的一套针对普通克里金估计值进行后处理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普通克里金法平滑效应的问题,在保证局部估计值精度的同时,重现了土壤含水率在空间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 关键词 :土壤水分;普通克里金法;平滑效应;插值方差;修正方法 (本文发表于:水科学进展,2010年21卷第2期) 全文:土壤水分空间插值的克里金平滑效应修正方法
个人分类: 论著|6574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提高AMSR/E的土壤水分产品的分辨率
热度 1 liqin860408 2010-3-28 12:16
正在进行中。。。。 如果不是使用主被动协同,而是结合光学遥感数据与微波遥感数据呢,应该也是可行的。。。于是,开始投入到这个想法中,查资料,查数据,推演思路。。。最麻烦的数据验证部分来了,南大的数据没有联系上,气象局能够提供的数据(数据垄断导致了学术垄断。。。)和我的需求差很远,而且手续复杂,至今没有拿到,急的我跳上跳下,莫非这又要成为一个半拉子工程OMG 和导师交流后,他帮我去要数据了,但是这个还是不能干等着啊,我得想办法,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换个思路呢?是否能通过其他方法,尤其是不需要地面实测数据的思路,继续我的工作呢?。。。办法倒是想到一个,兴奋的一个晚上完成了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但是。。。思路在导师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下,暴露出了它的虚弱。。。好吧,总算,通过忙活这个点子,我至少又扩大了思路,还发现了本科的东西没白学,等着我在具体的工作中一个个挖掘出来呢。武测出来的人,除了实力,还有信念!Fighting!
个人分类: 未分类|5106 次阅读|5 个评论
基于AIEM和实地观测数据对GNSS-R反演土壤水分的研究
maokebiao 2009-7-18 20:34
摘要: 介绍了用 GPS 的反射信号反演土壤水分的原理及反演的研究进展 , 并用改进的积分方程模型( AIEM, Advanced Integral Equation Model) 模型和实地观测数据对利用 GPS 反射信号反演土壤水分的方法进行分析 , 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单个频率的雷达信号受粗糙度、角度和地表类型(裸地和植被类型)影响比较大,很难提出一个实用的通用物理算法。利用美国2002年土壤水分实验( SMEX02, The Soil Moisture Experiment 2002) 实测数据对上述反演算法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经验统计算法对单个观测比较实用,平均相关系数达到 0.85 以上。整个分析表明,利用 GPS 前向散射信号与噪声之比反演土壤水分在单个站点能够取得比较高的精度。 关键词:土壤水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 GNSS-R), AIEM 模型,2002年美国土壤水分实验( SEMX02) 1. 毛克彪 ,王建明,张孟阳,唐华俊,周清波,基于 AIEM 和实地观测数据对 GNSS-R 反演土壤水分的研究,高技术通讯, 2009 , 3 ( 19 ): 295-301. PDF下载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4938 次阅读|0 个评论
GNSS-R信号反演土壤水分研究分析
maokebiao 2009-7-18 20:20
摘要: 由于 GNSS-R 信号具有全天候、穿透性以及不受云的影响,且对土壤水分非常敏感等性,使其在遥感研究全球变化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简要评述了利用 GPS 地面反射信号在土壤水分反演 研究领域的进 展 , 然后侧重分析介绍了 GPS 反射信号土壤水分反演原理,前向模型分析反演土壤水分的关键技术,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土壤水分; GNSS-R ; AIEM 模型; MIMICS 模型; 1. 毛克彪,王建明,张孟阳,周清波,马柱国, GNSS-R 信号反演土壤水分研究分析,遥感信息, 2009 , 3 : 92-97. PDF下载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42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八章 结语与展望
maokebiao 2009-5-17 08:52
1 ,毛克彪, 基于热红外和微波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研究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7.12( 专著 ). 相应发表的英文论文下载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867 中文将陆续在后面进行上载。 第八章 结语与展望 本项研究在分析现有针对热红外、微波遥感的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 ASTER 、 MODIS 、 AMSR-E 数据的地表温度和 AMSR-E 土壤水分反演方法。虽然 ASTER 拥有 5 个热红外波段, MODIS 拥有 8 个热红外波段数据,但对于地表温度的反演,在大气透过率和地表发射率已知的情况下,使用其中的两个波段就足够了。根据热红外辐射在大气的传输特点, ASTER 的第 10 至 14 波段的两两组合, MODIS 热红外数据的第 31 和 32 波段最适合于用来进行地表温度的反演。本项研究提出了适合于 ASTER/MODIS 两个热红外波段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及其基本参数(大气透过率和地表发射率)估计方法。大气透过率主要是从 MODIS 的近红外波段数据反演得到大气水汽含量,并进而根据水汽含量与热红外波段大气透过率的关系来进行估算。由于是从同一颗卫星,同一景 MODIS 数据中获得大气水汽含量,因此本项研究提出的大气透过率估计方法保证了地表温度反演过程中所需大气参数的同步获取。对于地表发射率的估计,也是从同一景 ASTER 和 MODIS 数据的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来进行估计。因此,通过 MODIS 的可见光波段、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数据,完全可以获得地表温度反演所需要的基本参数,从而可以用 ASTER 的第 11 至 14 波段的两两组合、 MODIS 的第 31 和 32 热红外波段数据来反演地表温度,形成针对 ASTER 数据和 MODIS 数据的劈窗算法。 在以往的单窗和劈窗算法中,通常假定发射率已知,这使得地表温度的反演精度在先验知识不够的地区受到限制。由于发射率在 8.475~ 11.65 m m 范围内发射率变化很小,而且在局部范围内近似线性,因此本文针对这情况。用 ASTER 的第 11 、 12 、 13 和 14 波段建立辐射方程组,同时对相应的发射率建立线性方程组。联立方程从而形成针对 ASTER 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同时反演的多波段算法。用 MODIS 数据的第 29 、 31 、 32 波段建立辐射方程组,同时对相邻波段的发射率建立线性方程组。联立形成针对 MODIS 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发射率的多波段算法。由于计算的复杂性,我们用神经网络来优化计算。 热红外遥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地表温度反演, 但热红外遥感受天气的影响非常大,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难以保证精度。从美国宇航局( NASA )提供的温度产品分析,可知大部分的温度产品 60% 以上的地区受到云的影响,这对实际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局限。由于被动微波能穿透云层,并且受大气的影响非常的小,可以克服热红外遥感的一些缺点。因此,研究如何利用被动微波数据来反演地表温度就显得非常的迫切。 针对对地观测卫星多传感器的特点,借助 MODIS 地表温度产品来从被动微波数据中反演地表温度。研究适合于被动微波数据 AMSR-E 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 土壤水分是地球科学中各个分支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尤其是在水文学和气象学中,它是许多模型所涉及到的基本参数。因而,反演土壤水分和研究土壤水分分布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遥感,特别是微波遥感是监测土壤含水量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为短周期、不同区域尺度土壤水分制图提供了可能,这些都是传统的地面土壤水分测量无法做到的。 综上所述,本项研究的主要结论可以总结如下: (1) 针对 ASTER 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反演算法研究 根据对地观测卫星传感器的特点,提出了适合于 ASTER 数据的地表温度的劈窗算法。即先对 Planck 方程做进行线性简化;然后从 MODIS 的近红外波段反演大气水汽含量,通过建立大气水汽含量与 ASTER 热红外波段透过率的关系,从而可以从同一颗星上计算得到透过率,使透过率的求算精确到每一个像元,保证了透过率求算的实时性。同时利用 ASTER 可见光和近红外对地表进行分类,然后通过 JPL 提供的光谱数据库来获得每种地物的发射率。最后 用大气模拟校正法对算法的验证表明该算法可行,在参数没有误差的情况,精度在 1 C 以下。 在劈窗算法中,通过地面分类信息来确定地表发射率。但在地表分类精度不能保证或者地表类型不能确定时,劈窗算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针对 ASTER 数据的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发射率的多波段算法。即选择 ASTER 的第 11 、 12 、 13 和 14 建立辐射传输方程组,然后通过分析 ASTER 热红外波段数据发射率的特点,建立了 ASTER4 个热红外波段发射率的线性关系,从而得到了 6 个未知数和 6 个方程。因为大气辐射传输模型模拟保证了地球物理参数之间的物理关系,而神经网络则内含了分类信息和优化计算的能力。因此,大气辐射传输模型和神经网络复合来反演地表参数是当前反演技术的一个进步。 利用 MODTRAN4 模拟数据精度分析评价表明精度很高,平均精度在 0.25 C 以下。最后进行实例应用分析,在使用 AST 09, 08, 05 产品作为补充训练数据集后,相对于 AST08 产品,地表温度平均误差在 0.1 C 以下,相对于 AST05 产品,波段 11/12/13 /14 发射率的平均误差在 0.001 以下 . (2) 针对 MODIS 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反演算法研究 针对 EOS/MODIS 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实用的劈窗算法,即在分析 MODIS 的多个热红外波段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反演地表温度的第 31 和 32 波段建立热辐射传输方程组。 通过对 MODIS 第 31 波段和 32 波段的热辐射强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对 Planck 函数的线性简化方法,同时简化了辐射方程组。 这个算法包含了两个必要的参数大气透过率和发射率。 MODIS 传感器中有 5 个近红外波段被设计用来反演大气水汽含量,而热红外波段的大气透过率主要受大气水汽含量的影响。因此,先反演大气水汽含量,然后通过 MODTRAN 模拟大气水汽含量和热红外波段大气透过率的关系计算得到 MODIS31/32 的透过率。由于是从同一景 MODIS 数据中获得大气水汽含量,因此本文提出的大气透过率估计方法保证了地表温度反演过程中所需大气参数的同步获取。对于地表发射率的估计,也是从同一景 MODIS 数据的红波段和近红外波段来进行估计。因此,通过 MODIS 的可见光波段、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数据,完全可以获得地表温度反演所需要的基本参数。 最后用国际上通用的大气模拟验证对文中的方法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分析表明该算法对大气水汽含量和发射率都不敏感,特别是大气水汽含量的误差在 -80%-130% 时,地表温度的反演误差在 0.19 -1.1 C 之间,并且从实际影像反演中确认了这一结论。最后对算法精度进行了评价,当用大气模拟得到的透过率时,精度为 0.32 C ;当透过率是从大气水汽含量的指数关系计算得到时,精度为 0.32 C ;当透过率是从大气水汽含量的线性关系计算得到时,精度为 0.49 C 。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从 MODIS1B 数据中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发射率的病态问题,用 JPL 提供的大约 160 种地物分析了在 MODIS29/31/32 波段范围发射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地表温度、大气平均作用温度、星上亮度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了透过率与大气水汽含量之间的关系。由于地球物理参数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这些关系不能严格地用数学方法来描述,这就决定了大气辐射传输模型和神经网络的集成是解决地球物理参数(地表温度和发射率)病态反演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 我们使用 MODTRAN4 来生成模拟数据训练和测试神经网络。测试结果表明 RM-NN 能够很好地解决病态反演问题。对于 MODIS 数据,当使用两个隐含层和每个隐含层节点数为 800 时精度最高。我们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山东半岛地区的 MODIS1B 数据进行了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反演。与 MODIS 产品比较表明 MODIS 1KM 产品高估了发射率和低估了地表温度, MODIS 5KM 产品低估了发射率和高估了地表温度。 RM-NN 反演结果更接近于 MODIS 5KM 产品。以 MODIS 1KM 产品为参照,进行回归修正后 RM-NN 反演结果与 MODIS 1KM 产品的平均误差大约是 0.36 C 。本研究的目的是要证明 RM-NN 能够被用来精确地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发射率。我们的算法克服了以往反演中方程不足的缺点 (N emissivities and LST) 。当然,更多验证分析需要我们将来做更多的野外工作,从而使得我们的算法适用更多的情况。 另外,根据第四章针对 ASTER 数据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反演算法和第五章针对 MODIS 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反演算法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另外一个结论。当用神经网络反演地表温度时,要精确地从热红外的星上亮温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发射率的精度,至少需要三个热红外波段的星上亮温和大气水汽含量或者至少有四个热红外波段的星上亮温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 (3) 针对 AMSR-E 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研究 在分析 Aqua 卫星多传感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 MODIS 的温度产品和 AMSR-E 不同通道之间的亮度温度建立反演地表温度的反演方程,从而克服了以往需要测量同步数据的困难。并为不同传感器之间的参数反演的相互校正和综合利用多传感器的数据提供实际应用和理论依据。通过各通道的回归系数分析表明,不同的地表覆盖类型的辐射机制是不同的。要精确地反演地表温度,至少对地表分成三种覆盖类型,即雪覆盖的地表、非雪覆盖的地表和水覆盖的地表。 通过 AIEM 物理模型模拟分析表明,干燥土壤的发射率变化很小,土壤的粗糙度和土壤水分变化引起发射率的变化可以通过不同通道的发射率(亮温)之差与土壤水分含量的关系得到消除。 以 MODIS 地表温度产品作为评价标准,对于验证的样本数据,本文建立的统计方法的平均精度在 2 -3 C 左右。为了提高算法的实用性,还需要进一步对云覆盖和不同辐射机制的地表类型的混合像元进行研究。另外,微波的发射率是土壤水分反演的关键参数,在对微波地表温度反演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利用发射率做土壤水分反演研究。 以辐射传输方程为基础,我们简单地分析了微波辐射传输的特性。在微波波段,地表发射率不是一个稳定的常数,它对土壤水分非常的敏感。这也是微波被认为是反演土壤水分最好的方法之一的原因,但这给地表温度的反演带来了困难。另外, N 个频率的微波辐射测量具有 N+1 个未知数 (N 发射率 和 LST) ,因此地表温度反演是一个典型的病态反演问题。而且,发射率主要受介电常数的影响,而介电常数主要是土壤水分,物理温度,土壤纹理以及其它因素(象植被的类型和结构及分布)的影响。这些使得开发一个反演地表温度通用的物理算法变得非常的困难。幸运地,地球物理参数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这一点可以从 Q/P 和 Q/H 模型看出来。为了准确地反演地表温度,至少需要建立四个反演方程。由于地面非常的复杂,由理论模型模拟的数据不可能非常好的描述实际情况。神经网络不需要推导具体的反演规则,这些条件决定了神经网络是微波地表温度反演的最佳选择。首先,我们用理论模型 (AIEM) 模拟分析,用模拟数据和神经网络反演计算表明反演的标准误差在 2 C 以下,从而证明神经网络能够很好地被用来反演地表温度。然后我们利用多传感器和多分辨率的优势来获得与 AMSR-E 像元相匹配的地表数据。由于 MODIS 和 AMSR-E 两个传感器在同一颗卫星上, MODIS 地表温度反演的算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而且验证表明其产品精度比较高。因此, MODIS 地表温度产品给获得大尺度的 AMSR-E 地表数据带来了机会,而且可以通过部分 MODIS 像元的平均值来获得 AMSR-E 中存在云的地表数据。 分析结果表明神经网络能够被很好地从被动微波数据 AMSR-E 中反演地表温度。 当使用 5 个频率( 10 个通道)时,反演结果的精度最高,而且结果最稳定,主要原因可能是通道越多可以更好地消除土壤湿度、粗糙度、大气和其它因素的影响。相对于 MODIS 温度产品,反演的平均误差在 2 ℃ 以下。同时我们用北美通量数据进行了评价。 (4) 针对 AMSR-E 的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研究 本文对土壤水分反演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并用 AIEM 模型针对被动微波数据 AMSR-E 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给定粗糙度条件下,土壤水分和发射率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均方根高度和相关长度对发射率的影响基本相同。我们定义了极化指数,模拟数据表明, 18.7GHZ 与 10.7GHZ 的垂直极化指数与土壤水分有很好的关系,而且部分地消除了土壤粗糙度的影响, R-Square 大约 0.98 。同时,我们推导了标准化微波指数近似等于标准化亮温指数。分析表明通过标准化发射率指数和标准化微波指数建立土壤水分反演算法是可行的。我们对算法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表明当有降雨时,算法比较敏感。用 SMEX02 的实验数据验证分析表明,相对于实验数据 , 算法精度大约是 25.9% 。算法低估了土壤水分,因此需要用实测数据对反演结果做进一步修正。修正后的精度为 6.5% 。最后,我们对中国地区的两景 AMSR-E 进行了实际反演分析,结果表明微波指数可以用来监测土壤水分的变化。我们假定了植被为裸露地表,然后通过实测数据进行修正来反演土壤水分。另外,对于被动微波的大尺度像元来讲,几乎每个像元都是混合像元。因此,通微波指数的经验算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修正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地表温度演算的精度的评价,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大气模拟数据和地面测量法数据法。大气模拟数据法是用大气模型软件如 LOWTRAN/ MODTRAN 等对一定地表温度下的热辐射传导进行模拟,首先求算卫星高度观测到的热辐射,其中包括大气影响和辐射面的影响,然后用上述各算法反演地表温度,比较两者之间的差距可知算法的误差。因模拟过程中有关参数均已知,将这一误差代表个算法的绝对精度。由于现实情况非常复杂,绝非大气模型所能全部描述。地面测量数据是指实地测量卫星飞过天空时的实际地表温度和相应大气条件,然后根据卫星数据用上述各算法推算地表温度,两者比较可知其误差。这应该是最佳方法,但这一方法可行但实际操作非常的困难。对于土壤水分反演的验证,我们通常是采用实际测量比较法,土壤水分的变化相对地表温度还是比较稳定的,因此测量相对容易一些。但由于地表的不均一性和植被的影响,使得在地表复杂的地方精度评价非常的困难。 由于反演结果和参照标准缺乏一致性,所以算法的精度评价是遥感反演中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于反演结果精度很难得到精确的评价,最主要的原因是很难获得同步实测数据。其次是尺度效应问题,尤其对于 AMSR-E, MODIS , NOAA/AVHRR 。对于性质比较均一的地表来说,其结果评价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复杂的陆地表面,精度评价就显得非常的困难。主要原因是混合像元问题,其地表的非均一性使得温度反演显得非常的复杂。目前一个研究热点组分温度反演。另外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地形的影响,植被冠层的影响等。因此发射率很难确定。在很多地表温度反演算法中,假定发射率为定值是很不严密的。 对于 MODIS 和 AMSR-E 影像,影响反演精度评价的主要原因如下: MODIS 像元尺度达 1KM 和 AMSR-E 分辨率大约 25KM ,如何在卫星飞过的瞬间测量到与卫星像元相匹配的地表数据,难度相当的大。当然还存在相片校正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 对于如何提高地表温度反演精度温度,主要考虑以下因素,混合像元,复杂的地表结构,地形的影响,以及植被结构的影响等。具体如下: 1 混合像元问题 对于大尺度的遥感影像,例如 MODIS , AMSR-E ,存在大量的混合像元。在以往大多数研究中,通常是假定每个像元为纯净像元,且同温。事实上,对于 MODIS 1KM , AMSR-E24* 24KM 尺度的像元,像元内部的不同目标物体之间存在温差,例如植被和裸地,水体和陆地之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方法能解决在一般非等温的、粗糙的表面且受大气影响的混合像元这一难题。 2 地形的影响 对于地形比较复杂的地球表面,地形起伏是影响地表温度反演的精度主要因素之一。在高低不平起伏较大的地区,如果没有精确的 DEM 资料,对从相邻像元反射来的热辐射和辐射角度的影响不进行订正,则很难精确估算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 3 植被结构与植被分布 作为植被的组成成分,比如树叶,树枝,树干等的空间分布,构成了树冠结构的多样性,从而导致了热辐射的多样性。另外,混合像元中不同植被和裸地以及水体的不同组合可能会得到同一种信号。这些使得温度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水分反演更加复杂。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 提出了适合 ASTER 地表温度的劈窗反演算法,主要是大气参数从同一颗卫星的 MODIS 传感器获取;提出了适合 ASTER 数据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发射率的多波段算法,提出了利用邻近波段之间的发射率建立新的方程,并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和神经网络来优化反演计算; 提出适合于 MODIS 地表温度的劈窗反演算法,主要是透过率参数是从 MODIS 的近红外波段反演大气水汽含量,并进一步计算得到透过率;提出了适合 MODIS 数据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发射率的多波段算法,主要分析了各地球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神经网络和辐射传输方程从 MODIS 数据中反演地表温度和发射率; 提出适合 AMSR-E 地表温度反演算法,主要是利用多传感器的优势来获得地表温度数据,提出了以 89GHz 为主要通道,分级的经验地表温度反演算法;在分析微波各参数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神经网络从微波数据中反演地表温度; 提出适合 AMSR-E 土壤水分反演经验算法,分析粗糙度对各频率发射率的影响; 多传感器的综合利用。高分辨率 ASTER 数据的大气参数从低分辨的传感器 MODIS 获得。微波传感器的分辨率非常低,非常难以获得对应的地表实测数据,而光学传感器的分辨率比较高,而且相对而言算法比较成熟,因为可以将光学传感器反演得到的地表参数作为微波传感器的地表数据。 展望 从热红外遥感和被动微波遥感数据中反演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要提高其反演精度,涉及到遥感过程的每个环节。首先是遥感器的波段设置和遥感器对热辐射的灵敏度,遥感平台的飞行高度和遥感器的对地观测角度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热辐射的遥感观测;其次是遥感数据的处理分析方法的发展,这是提高遥感热红外和微波数据应用的时效性的关键;最后是遥感反演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所需参数的估计。目前,人们对此已经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对非均一像元以及像元的尺度效应等进行了理论探讨。为了解决反演的病态问题,引入了先验知识理论。随着遥感技术和人们对遥感机理认识的进步,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的精度将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加快热红外和微波遥感理论方法的发展和热红外和微波遥感的实际应用。 被动微波遥感就在环境遥感中发挥积极作用,被动微波遥感也可以用于反演地面温度及植被含水量等地表参数,但其相对光学遥感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其反演土壤水分的能力上,因此,被动微波遥感对地表参数的反演研究重点通常是围绕着土壤水分的反演展开的,同时,地面温度和植被含水量作为土壤水分反演中的一种过程产品,它可以由其它传感器得到,也可以和土壤水分一起作为待反演参数,由微波辐射计亮温数据反演得到。 目前针对 AMSR-E 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的研究还很少,其主要原因是对于微波的地表辐射机理研究还不是很成熟,而且由于空间分辨率的影响,使得地面实测资料的获得非常困难。虽然微波受大气的影响很小,但地表温度的反演本身是个病态反演。主要原因是土壤地表发射率在微波波段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常数,而是随土壤水分的变化而变化。地表发射率在热红外波段变化非常的小,但受大气的影响非常大。热红外分辨率比空间分辨率要比微波要高,因此微波和热红外存在一些互补性。 目前,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依然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至今还没有一种真正实用的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监测方法达到实用要求,现今这个领域的所有工作都是实验性的或研究性的,特别是地形复杂和植被覆盖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尤其是要结合光学、热红外的优势。随着微波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对地表微波辐射机理的深入理解及反演模型和算法的完善,被动微波遥感监测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将会有越来越宽阔的应用前景。大尺度的土壤水分变化对于建立全球的水循环模型很重要,进而可以预测气候变化和洪涝监测。传统的地面测量站网络不能满足大尺度土壤水分的时间、空间变化研究的需要。而微波在土壤水分反演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说,通过被动微波遥感技术监测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将大大提高和完善水文和气象模型的预报精度,并为农业生产和灾害监测提供准确的数据,因而将在气候、气象、水文、农业、环境灾害等领域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陆面数据同化已逐步成为当前地球科学研究的新方向,它综合利用了地表观测、卫星以及模型等数据,对陆面模型和卫星参数反演输出进行同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陆地表面观测数据稀少、数据精度不高、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可以提高卫星参数反演的精度。随着全球和大尺度的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的逐步建立,观测资料的不断更新积累,也给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的研发带来了新的挑战。改进和发展数据同化算法,使卫星陆面参数同化向高时间、空间分辨率方向发展;同时有效的评价和估计模型和背景场误差方法、解决地理空间自相关性、提高数据的精度等均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和同化发展趋势。这使得空间数据挖掘和空间数据仓库与数据同化集成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Reference ): 毛克彪,针对 MODIS 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大学 , 2004.5. 秦军 , 优化控制技术在遥感反演地表参数中的研究与应用 , 北京师范大学 , 博士学位论文 ,2005. 韩丽娟,同化 MODIS 地表温度产品和陆面过程模型研究地表蒸散 , 北京师范大学 , 博士学位论文 ,2006. 毛克彪 , 覃志豪 , 李昕 , 李海涛 , 空间数据挖掘与 GIS 集成及应用研究 ,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 2004,27(1):14-18. 毛克彪 , 覃志豪 , 陈晓燕 , 李昕 , 基于 WEBGIS 的电子商务数据挖掘研究 , 测绘学院学报 , 2003,3:180-182 毛克彪 , 覃志豪 , 李海涛,周若鸿 , 基于空间数据仓库的空间数据挖掘研究 , 遥感信息 , 2002,68(4):19-26. 毛克彪 , 田庆久 , 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研究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2(4):198-206. 李小文 , 王锦地 , 地表非同温像元发射率的定义问题 , 科学通报, 1999, 44(15):1612-1617. 徐希孺 , 陈良富 , 庄家礼 , 基于多角度热红外遥感的混合像元组分温度演化反演方法 , 中国科学 D 辑 , 2002, 31(1) : 81-88. 徐希孺 , 庄家礼 , 陈良富 , 热红外多角度遥感和反演混合像元组分温度 , 北京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0,36(4): 555-560. 陈良富 , 庄家礼 , 徐希孺 , 等 , 非同温像元热辐射有效比辐射率概念及其验证 , 科学通报 , 2000, 45 ( 1 ) :22-29. 李小文 , 汪骏发 , 王锦地 , 多角度与热红外对地遥感 , 科学出版社 , 2001.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6488 次阅读|1 个评论
第七章 针对被动微波数据AMSR-E的土壤水分反演研究
maokebiao 2009-5-17 08:50
1 ,毛克彪, 基于热红外和微波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研究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7.12( 专著 ). 相应发表的英文论文下载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867 中文将陆续在后面进行上载。 第七章 针对被动微波数据 AMSR-E 的土壤水分反演研究 土壤水分是地球科学中各个分支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尤其是在水文学和气象学中,它是许多模型所涉及到的基本参数。因而,反演土壤含水量和研究土壤水分分布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遥感,特别是微波遥感是监测土壤含水量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为短周期、不同区域尺度土壤水分制图提供了可能,这些都是传统的地面土壤水分测量无法做到的。微波遥感土壤水分工作已经早已广泛展开。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为更高精度的监测土壤水分提供了新的物理平台。现今,已经有许多不同的算法,来利用被动微波遥感来反演土壤水分。但是由于植被和地形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通过遥感反演得到的土壤水分还没有达到实用要求,为了提高土壤水分的反演精度,人们仍然在做不停的努力。本章探讨并研究利用微波指数从 AMSR-E 中反演土壤水分。 7.1 引言 土壤水分是水文、气象、农业和环境灾害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随着微波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对地表微波辐射机理的深入理解及反演模型和算法的完善,被动微波遥感监测土壤水分将会有越来越宽阔的应用前景。大尺度的土壤水分变化对于建立全球的水循环模型很重要,进而可以预测气候变化和洪涝监测。传统的地面测量站网络不能满足大尺度土壤水分的时间、空间变化研究的需要。而微波在土壤水分反演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说,通过被动微波遥感技术监测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将大大提高和完善水文和气象模型的预报精度,并为农业生产和灾害监测提供准确的数据。目前,被动微波遥感土壤水分反演仍然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至今还没有一种实用的土壤水分监测方法达到实用要求,现今这个领域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实验性的或研究性的,特别是植被覆盖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AMSR-E 是改进型多频率、双极化的被动微波辐射计。 2001 年 AMSR-E 搭载在日本的对地观测卫星 ADEOS-II 上升空 。 AMSR-E 微波辐射计是在 AMSR 传感器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它搭载在 NASA 对地观测卫星 Aqua 于 2002 年发射升空。 AMSR 和 AMSR-E 这两个传感器的仪器参数基本一致。 AMSR-E 辐射计在 6.9-89GHz 范围内的 6 个频率,以双极化方式 12 个通道的微波辐射计 。本章主要针对 AMSR-E 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对被动土壤水分反演进行研究。 7.2 被动微波土壤水分反演的理论基础 土壤水分能用发射率来直接反演是因为土壤水分的变化直接影响土壤介电常数的变化,而介电常数是决定发射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对于微波传感器来说,只有通过获得的能量建立辐射传输方程来反演地表信息。因此,被动微波的土壤水分反演是建立在辐射传导方程基础上,即通过卫星传感器获得的地表能量与地表辐射能建立能量平衡方程的关系来反演土壤水分。辐射传输方程描述了卫星的微波辐射计所观测到的辐射总强度,不仅有来自地表的辐射,而且还有来自大气的向上和向下的路径辐射。这些辐射成分在穿过大气层到达遥感器的过程中,还受到大气层的吸收作用的影响而削减。因此,微波辐射的能量平衡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求解问题。根据在微波波段区间的 Ralleigh-Jeans 近似,热辐射传输方程可简化为式( 7-1 )所示: (7-1) 式中 表示透过率, 表示发射率, 表示星上亮度温度, 表示地表温度, 为大气向下平均作用温度, 是大气平均向上作用温度。 表示极化垂直极化(V)或者水平极化 ( H ) 。在式 ( 1 ) 中, Qin ( Qin et al. 2001 ) 与 近似相等,因此发射率可以表示成 (7-2)       ( 7-2 )  在低频波段,微波受大气的影响非常的小,即使大气水汽含量达到 5 g /cm2 时,其透过率仍能近似等于 1 。因此,通常在微波波段,其发射率可以用式( 7-3 )来计算。           ( 7-3 ) 土壤发射率的变化主要受土壤水分含量和粗糙度的影响 ,因此可以通过发射率的变化来直接反演土壤水分含量。式( 7-3 )中土壤温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但由于发射率的不稳定的特点使得地表温度的反演非常的复杂。目前还没有通用的针对被动微波地表温度反演的算法(不计迭代算法)公开发表。虽然L (1.4GHz) 1据此,通常在微波波段,其发射率可以用式(5 emperature 波段已经被证明非常适合于反演土壤水分,但植被仍然是土壤水分反演中最大的难题。目前存在三个主要的问题:第一,低频的数据分辨率很低;第二:以往的被动微波数据没有L波段的数据,而我们需要了解过去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第三:虽然L波段能穿透植被获得较多的地表信息,但它仍然受植被的影响。 许多小尺度的地面和航空实验已经进行并且许多模型和算法提出来了 - ,  但还没有一个被证明在大尺度(星上)非常的实用。 许多研究人员 - 用 模型来消除植被的影响。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目前绝大多数陆地被动微波像元(几十公里 * 几十公里)都是混合像元。举一个例子,假设一个被动微波影象里面有 2000 个像元的 NDVI 都是 0.3, 但每个像元的植被类型都不一样,而且分布状态(从随机分布到集中)也不一样,而我们用一种方式来处理植被的影响,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认为在土壤水分反演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利用尽可能多的低频和高频数据。因为低频能够获得植被下面的土壤水分信息,而高频则能获得植被的信息,另外,多个频率信息的组合能够反映大尺度的像元里面的植被分布状态以及植被结构特征,使得每个像元能够被唯一确定。由于目前星上数据的低频波段非常的少,像 AMSR-E6.9GHz 信号并不稳定,受手机信号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要获得植被下面的信息非常的困难。幸运的是,土壤水分能够通过植被反应出来 。许多研究证明 不同频率或者同频率不同极化的亮温差 ( ) 和土壤水分的变化是正相关的。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利用这种信息来反演大尺度土壤水分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所以我们在本研究中假定土壤水分与植被的水分变化是正相关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近似地把植被当作裸露地表来处理。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如何回避关键参数地表温度和尽可能地消除粗糙度的影响,并且利用发射率和土壤水分的关系来反演土壤水分含量。第一步是利用理论模型模拟地表上绝大数的情况并建立数据库;第二,利用模拟数据库构建反演算法;第三,利用地表实测数据对算法进行修正,从而提高算法的精度和适用性。 7.3 针对 AMSR-E 数据的 AIEM 模拟分析 IEM(Integrated Equation Model) 模型是由 Fung 等人于 1992 年提出 ,该模型是基于电磁波辐射传输方程的地表散射模型,能在一个很宽的地表粗糙度范围内再现真实地表后向散射情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微波地表散射、辐射的模拟和分析,并经过了大量的验证。积分方程模型( IEM )是地表散射和辐射模拟中被证明是最好的模型之一 。近年来, IEM 模型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模型模拟结果和精度得到不断提高。积分方程模型由于其模拟的范围更接近于真实的自然地表而被广泛的应用,新近发展的改进的积分方程模型 AIEM ( Advanced IEM ) 对粗糙度谱的计算和 Fresnel 反射系数计算形式进行了改进,使的模型模拟更接近真实情况。本研究利用 AIEM 模型针对 AMSR-E 数据的 6 个频率的微波数据进行了模拟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各参数的关系,我们先固定一些参数对 AMSR-E 的6个频率通道的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图 7-1 表示在不同频率通道下土壤水分和发射率之间的关系,这里取的均方根高度( sig )为 1cm ,相关长度 (cl) 为 6cm ,入射角为 55 度。从图 7-1 可以看出,在同样的土壤水分含量下和极化状态下,频率越高,其发射率也越高;水平极化( H )随土壤水分变化的较垂直( V )极化要快,可见 H 极化的亮温对土壤水分的敏感性要高于 V 极化。从对应的土壤水分和发射率的变化情况来看,低频对对土壤水分更加敏感。因此,频率越低越适宜于土壤水分反演。对于 AMSR-E 数据来说,最好的频率选择是 6.9GHz, 10.7GHz ,其次是 18.7GHz 。为了分析粗糙度对发射率的影响,我们选择频率 10.7GHz 作为分析频段。图 7-2 表示相关长度等于 6 ,入射角为 55 ,在不同土壤水分情况下发射率随均方根高度的变化情况。从图 7-2 可以看去,垂直极化发射率随均方根高度的增加而下降,而水平极化则相反。大约在均方根高度等于 1.3cm 时,均方根高度对发射率(无论是垂直还是水平)的影响减小。图 7-3 则表示固定均方根高度为 1 时,发射率随相关长度的变化情况。 从图 7-3 可以看去,垂直极化发射率随相关长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水平极化则相反。大约在均方根高度等于 15cm 时,均方根高度对发射率(无论是垂直还是水平)的影响减小。 图 7-1 土壤水分与不同频率发射率的关系(固定粗糙度情况下) Figure7-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moisture and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frequency emissivity         图 7-2 相关高度 (rms) 与发射率在不同土壤水分下的关系 Figure 7-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ms height and emissivity in different soil moisture  图 7-3 相关长度 (cl) 与发射率在不同土壤水分下的关系 Figure 7-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relation length and emissivity in different soil moisture 从图 7-2 和 7-3 可以看去,在土壤水分越大的情况下,均方根高度对发射率的影响比相关长度要大。 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发射率的递减趋势基本一致,这说明土壤水分对发射率的影响受粗糙度的影响不大。通过图 7-1,2,3 可以看出,发射率对土壤水分是最为敏感的,然后是均方根高度,最后是相关长度。 7.4 土壤水分反演算法及敏感性分析 从上面的模拟分析可知,水平极化比垂直极化对土壤水分更加敏感,但受粗糙度的影响也更大。在给定的粗糙度条件下,能够建立土壤水分和发射率之间的关系。由于发射率和亮度温度之间存在一种线性关系,因此,许多算法就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 。但由于不同地方的粗糙度是变化的,而且即使是同一个区域,随着季节的变化或者天气(降雨)的影响,粗糙度也是变化的。因此这些算法是经验的,局部适用的。为了得到一个更加实用的算法。我们对粗糙度通常的范围( sig:0.25 -3.1cm , cl:5 -31cm )情况下,针对 AMSRE 数据的 6.9GHz, 10.7GHz 和 19.7GHz 进行模拟,入射角为 55 。模拟结果如图 7-4 所示。 图 7-4 土壤水分与不同频率发射率的关系(粗糙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Figure 7-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moisture and emissivity 从图 7-4 可以看出,土壤水分和发射率之间存在一种近似线性关系,但受粗糙度的影响比较大。我们对模拟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如表 7-1 所示的关系。            表 7-1 土壤水分与发射率之间的关系 Table 7-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moisture and emissivity Frequency(GHz) Number of Set Equation R^2 6.9V 1584 SM=0.45583+1.07283*ET6.9V -1.51467*ET6.9V^2 0.939 6.9H 1584 SM=0.93251-1.45563*ET6.9H +0.43683*ET6.9H^2 0.846 10.7V 1584 SM=0.08873+1.97604*ET10.7V -2.04988ET10.7V^2 0.931 10.7H 1584 SM=0.93407-1.41944*ET10.7H +0.39588ET10.7H^2 0.849 18.7V 1584 SM=-0.97597+4.56981ET18.7V -3.57541ET18.7V^2 0.919 18.7H 1584 SM=0.92005-1.24056ET18.7H +0.21453ET18.7H^2 0.851 注: ET 代表发射率 从表 1 中 R-Square 可以看出,垂直极化更加适合土壤水分反演。事实上,如果能够计算得到土壤发射率,就可以直接用表 1 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土壤水分。当然,反演仍然受粗糙度的影响比较大。从式 7-3 可以看出,要计算发射率,必须知道土壤温度。而土壤温度的测量和反演是非常难的,特别是在大尺度的情况下。微波地表温度反演 - 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受土壤水分,粗糙度以及植被不确定性影响。因此怎样避免这个参数就显得非常的关键。在这里,我们 定义了标准化微波指数:                   ( 7-4 ) 从式 (7-4) 可以看出 , 通过比值法可以回避计算发射率的关键参数地表温度。我们用式( 7-4 )对图 4 中的模拟数据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图 7-5 。从图 7-5 可以看出, 18.7 V GHz 和 10.7 V GHz 垂直极化很好地收敛得非常的好,而其它的则相反。         图 7-5 土壤水分与不同极化指数差的关系 Figure 7-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moisture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frequency 对图 7-5 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表 7-2 ,从表 7-2 中可以看到, 18.7GHz 与 10.7GHz 垂直极化 R-Square 达到了 0.98 ,而其它的则不是太好。从这点就可以看出, 18.7GHz 与 10.7GHz 垂直极化的比值不仅有效地消除了关键参数地表温度,而且部分地消除了粗糙度的影响。改变土壤成分得到的模拟结果和图 7-5 类似。因此用标准化垂直极化反演土壤水分是可行的。对于高于 10GHz 频率微波信号,获得的植被下面的信息非常的少。改变土壤成分得到的模拟结果和图 7-5 类似。因此用标准化垂直极化指数反演土壤水分是可行的。当频率 10.7GHz 以上时,很难直接获得植被覆盖下土壤水分信息。土壤水分能够通过植被反应出来 。 Paloscia Pampaloni ( 1984 ) Pampaloni Paloscia(1985), Choudhury Tucker(1987) 研究表明,微波指数可以用来监测土壤水分的变化。我们假定了植被为裸露地表,然后通过实测数据进行修正来反演土壤水分。另外,对于被动微波的大尺度像元来讲,几乎每个像元都是混合像元。因此,通过理论推导的经验算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修正是非常必要的。 表 7-2 土壤水分与不同极化指数关系 Table 7-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moisture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frequency Frequency(GHz) Number of Set Equation R^2 10.7-6.9V 1584 SM=0.02163+46.28937*NDE1 +892.302*NDE1^2 0.865 18.7-10.7V 1584 SM=0.033+10.99947*NDE2 +563.80628*NDE2^2 0.978 10.7V-10.7H 1584 SM=0.01175+0.97019*NDE3 +0.66398*NDE3^2 0.506 18.7H-10.7H 1584 SM=-0.02544+8.50306*NDE4 +119.12*NDE4^2 0.687 (7-5) 式( 7-5 )中, SM 表示土壤水分 , 就是式 (7-4) 。 式( 7-5 )的参数敏感性取决于式( 7-4 )。从式( 7- 4)可以看出,由于分母比较大,稍微一点误差是不会对 产生多大的误差。引起算法的主要在于其分子。由于微波波段的透过率非常的高,即使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高达 5g /cm2 ,对于 18.7GHz 和 10.7 GHz 近似等于 1 (Ulaby et al. 1986) 。由于 18.7GHz 的波长比 10.7 GHz 的波长要长,因此受大气的影响大一些。因此当大气钟的水汽非常多或者存在云的时候,式( 7- 4)的计算值要偏低,从而导致反演值比实际值偏低。所以,在实际反演中要对反演结果做一些修正。特别是当云层含水比较多的时候,大气校正还是有必要的。另外, 18.7GHz 对降雨比较敏感, 10.7 GHz 次之,因此 18.7GHZ 能够被用来监测降雨。当有降雨时,反演值的误差比较大,算法可能已经不太适用。因此,对有降雨时的土壤水分反演需要进一步研究。 7.5 算法验证及应用 算法精度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对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的实际精度评价是反演方法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其主要原因在于很难用地面的一个或者几个点的观测数据来代表一个像元对应的地表几十公里范围的土壤湿度;其次是实测数据与影像成像时的同步性问题、几何配准问题和尺度效应等问题。算法精度评价对一个算法的实际应用非常的重要 , 是算法推广应用的前提。在发射新传感器和开发新的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的同时,人们建立了许多典型的算法验证区域。其中 SMEX02 主要致力于 AMSR-E 的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的验证,实验区域为美国爱菏华州 Walnut Creek watershed 地区,侧重于高生物量的植被,如成熟期的大豆和玉米。 SMEX02 的目标是局限于使用微波遥感测量农业区的土壤水分( http://nsidc.org/data/ amsr_validation/soil_moisture/smex02/ )。 该区域地面在经历了 6 月 25 日 到 7 月 4 日间较为干燥的阶段,在 7 月 11 日 经历了一场大的降雨,降雨量平均约为 35mm 。因此我们只选择了 6 月 25 日 到 7 月 4 日 之间的实测数据,为了进行修正,我们还排除了几个明显不对的数据。反演结果和实测比较如图 7-6 所示。       图 7-6  地表实测土壤水分与反演土壤水分关系 Figure 7-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sured Ground Soil Moisture and Retrieval Soil Moisture 反演结果和地表实测数据表明算法明显地低估了土壤水分含量,我们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式( 7-6 )。 =0.8368 (7-6) 因此,通常在用表 2 中 18.7GHZ 与 10.7GHZ 反演得到土壤水分后,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为了进一步说明我们的算法的实际应用潜力,我们对利用中国地区两景 AMSR-E ( 2005/08/25 ) 数据进行了实际反演。为了看土壤水分的分布情况,我们等间隔地划分土壤水分的区间。土壤水分分布如图 7-7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土壤水分的分布趋势是比较合理的。在沿海,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一些大湖泊周围的土壤水分特别高,这和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另外,在青藏高原,特别是西藏,有一小块地方的土壤水分也比较高。 这个地方的土壤水分比较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 国 际合作项目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 GAME ― Tibet )( 1997-1998 )中的实验数据看到这个图 7 中的西藏地区红色区域的土壤水分的确很高,跟我们反演的结果的分布趋势很接近。具体请参见实验数据 ( http://monsoon.t.u-tokyo.ac.jp/tibet/ ) ,主要原因是 8 月份正式雪水融化的高峰期。  图 7-7 用式( 7-5 )反演得到土壤水分布图 Figure 7-7 Retrieval Soil Moisture by expression 5 在验证中,我们知道用式 5 反演的结果低估了实际的土壤水分含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反演精度,我们需要根据各地地表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但由于实际获取数据非常困难,这里我们用式( 7-6 )来进行修正。修正结果如图 8 所示。为了看土壤水分变化的趋势,我们让计算机选择进行自动颜色渐变。但这时的不能反映面积的实际变化,因此,我们对图 7-8 进行了统计分析 , 其土壤水分变化的像元数如表 7-3 所示。从表 7-3 中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地区在土壤水分在 20% 以下。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算法主要适用于裸露地表地区以及没有降雨的情况,对于 NDVI 比较大或者有降雨和云层比较厚的地区,反演结果要根据地面实际情况(不同的地表和不同的环境)需要进一步修正。 图 7-8 用式( 7-6 )修正后的土壤水分反演图 Figure 7-8 Revised Retrieval Soil Moisture by expression 7-6 表 7-3 统计土壤水分分布情况 Table 7-3 The distribution of pixel in different soil moisture range Rang of Soil Moisture 0-0.1 0.1-0.2 0.2-0.3 0.3-0.4 0.4 Number of Pixels 8609 3349 773 305 363 Percent 64.25% 25% 5.80% 2.27% 2.70% 我们对 TRMM/TMI 数据也做了同样的分析和得到了相似的算法。具体推导和分析评价请参见 。我们用 TRMM/TMI ( 1998/09/01 ) 对西藏地区的土壤水分进行了反演(如图 7-9 ),并用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 GAME ― Tibet )( 1997-1998 )的土壤水分实测数据进行了校正,修正后的反演结果如图 7-10 。 图 7-9 西藏地区土壤水分分布图 Figure 7-9 Retrieval s oil m oisture 图 7-10 校正后的西藏地区土壤水分分布图 Figure 7-10 Revised Retrieval s oil m oisture 7.6 本章小结 本章对土壤水分反演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用 AIEM 模型针对被动微波数据 AMSR-E 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给定粗糙度条件下,土壤水分和发射率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均方根高度和相关长度对发射率的影响基本相同。我们定义了极化指数,模拟数据表明, 18.7GHZ 与 10.7GHZ 的垂直极化指数与土壤水分有很好的关系,而且部分地消除了土壤粗糙度的影响, R-Square 大约 0.98 。同时,我们推导了标准化微波指数近似等于标准化亮温指数。分析表明通过标准化发射率指数和标准化微波指数建立土壤水分反演算法是可行的。同时我们对算法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表明当有降雨时,算法比较敏感。用 SMEX02 的实验数据验证分析表明,相对于实验数据 , 算法精度大约是 25.9% 。算法低估了土壤水分,因此需要用实测数据对反演结果做进一步修正。修正后的精度为 6.5% 。最后,我们对中国地区的两景 AMSR-E 进行了实际反演分析,结果表明微波指数可以用来监测土壤水分的变化。我们假定了植被为裸露地表,然后通过实测数据进行修正来反演土壤水分。另外,对于被动微波的大尺度像元来讲,几乎每个像元都是混合像元。因此,通微波指数的经验算法反演土壤水分,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修正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Reference ): 毛克彪 , 覃志豪 , 李满春 , 徐斌 , AMSR 被动微波数据介绍及主要应用研究领域分析 , 遥感信息 .2005,3:63-66. Qin Z. H., Giorgio D. O., and Karnieli A., Derivation of split window algorithm and its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 retriev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NOAA-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data, J. Geophys. Res. , 2001, 22655-22670. Ulaby F.T., Moore R.K., and Fung A. K..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Active and Passive Dedham , MA : Artech House, 1986, vol. 3 Wang J. R. and Schmugge T. J., An empirical model for the complex dielectric permittivity of soil as a function of water content,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80, 39: 288295. Njoku Eni G., Thomas J. Jackson, Venkataraman Lakshmi, Tsz K. Chan, Son V. Nghiem,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from AMSR-E,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2003, 41: 215229. Mtzler C., Seasonal evolution fo microwave radiation from an oat field,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0, 31: 161-173. Griend A. A., Owe M., Ruiter J. d., Gouweleeuw B. T., Measurement and behavior of dual-polarization vegetation optical depth and single scattering albedo at 1.4 and 5 GHz microwave frequencie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6, 34: 957-965. Wigneron J. P., Parde M., Waldteufel P., Chanzy A., Kerr Y., Schmidl S., Skou N., Characterizing the dependence of vegeation model parameters on crop structure, incidence angle, and polarization at L-band,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2004, 42: 416425. Mike Schwank, Christian Mtzler, Massimo Guglielmetti, Hannes Flhler, L-band radiometer measurements of soil water under growing clover gras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2005, 43: 22252237. Njoku E. G., Li L., Retrieval of land surface parameters using passive microwave meaurements at 6-18 GHz,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9, 37: 79-93. Njoku E. G., AMSR Land Surface Parameters: ALGORITHM THEORETICAL BASIS DOCUMENT Version 2.0, November 10, 1997 . Jackson T. J., Schmugge T. J., Vegetation effects on the microwave emission from soils,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1, 36: 203-219. Jackson T. J. and ONeill P. E., Attenuation of soil microwave emissision by corn and soybeans at 1.4 and 5 GHz,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0, 28: 978980. Kerr Y. H. and Njoku E. G., On the use of passive microwaves at 37 GHz in remote sensing of vegetation, Int. J. Remote Sens. , 1993, 14: 19311943. Jackson T. J., Schmugge T., and Wang J.,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of soil moisture under vegetation canopies, water resources Res., 1982, 18: 1137-1142. Cmaillo P.T. and Schmugge T. S., Estimating soil moisture storage in the root zone from surface measurements, Soil Science, 1983, 135:245. Paloscia S., Pampaloni P., Short communications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of plant water stress, Remote Sens. Environ. , 1984, 16: 249-255. Pampaloni P. and Paloscia S., Experiment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wave emission and vegetation feafures, Int. J. Remote Sens. , 1985, 6: 315-323. Choudhury B. J., Tucker C. J., Monitoring global vegeation using Nimbus-7 37 GHz data some emrical relation, Int. J. Remote Sensing, 1987, 9: 10851090. Fung A. K., Li Z. , Chen K. S., Backscattering from a randomly rough dieletric surface,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2, 30: 356-369. Wu T. D., Chen K. S., Shi J., Fung A. K., A transition model for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in surface scattering,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2001, 39: 20402050. Chen K. S., Wu T. D., Tsang L., Li Q., Shi J. C., Fung A. K., Emission of Rough Surfaces Calculated by the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 With Comparison to Three-Dimensional Moment Method Simulation,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2003, 41: 90-101. Schmugge T. J., O'Neill P. E., Wang J. R., Passive Microwave Soil Moisture Research.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86, GE-24(1) :12-20. Ahmed N. U. Estimating soil moisture from 6.6 GHz dual polarization, and/or satellite derived vegetation index. Int. J. Remote Sens. , 1995, 16(4): 687 708. Paloscia S., Macelloni G., Emanuele S., and Koike T., A multifrequency algorithm for the retrieval of soil moisture on a large scale using microwave data from SMMR and SSM/I satellite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2001, 39: 16551661. McFarland M. J., Miller R. L., and Neale C. M. U.,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erived from the SSM/I passive microwave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0, 28: 839845. Mao K. B., Shi J. C. , Li Z. L. , Qin Z. H., Jia Y. Y.,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Retrieved From the AMSR Passive Microwave Data, IGARSS 2005, 25-29 July 2005 COEX, Seoul, Korea. Mao K. B., Shi J. C., Li Z. L., Qin Z. H., A Physics Based on Statistics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oil Moisture From AMSR-E Passive Microwave Data, ispmsrs2005.10, Beijing, China. 毛克彪 , 施建成 , 李召良 , 覃志豪 , 李满春 , 徐斌 , 一个针对被动微波数据 AMSRE 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物理统计算法 , 中国科学 D 辑 , 2006, 36(12):1170-1176. 毛克彪 , 施建成 , 李召良 , 覃志豪 , 贾媛媛 , 用被动微波 AMSR 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及发射率方法研究 , 国土资源遥感 ,2005,3:14-18 Mao K., Tang H. J., Zhang L. X., Li M. C., Guo Y., Zhao D. Z., A Method for Retrieving Soil Moisture in Tibet Region By Utilizing Microwave Index from TRMM/TMI Data, Int. J. Remote Sens. .(Accepted) Kebiao Mao, Zhihao Qin, Manchun Li, Lixin Zhang, Bin Xu, Lingmei Jiang, An Algorithm for Surface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Using the Microwave Polarization Difference Index,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 IGARSS 06).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63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三章 实验数据选择与分析
maokebiao 2009-5-16 08:28
1, 毛克彪, 基于热红外和微波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研究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7.12( 专著 ). 相应发表的英文论文下载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867 中文将陆续在后面进行上载。 第三章 实验数据选择与分析 热红外和微波遥感在海面温度、陆面温度、大气温度、大气水汽、云顶温度的反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每种传感器的设计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几乎每个通道的研究对象都是非常明确的。就本文 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反演方法而言,几乎每一种具体的反演方法都是针对特定的遥感数据开发的。因此研究和选择地表温度反演算法时,首先要了解热红外遥感系统的特点。 无论是从空间分辨率,还是时间分辨率,热红外和微波遥感系统发展十分迅速。现在使用和即将投入使用的热红外传感器达几十种之多。 为了本论文后面建立分析反演算法方便, 我们把本文将要用到的热红外和微波传感器 进行简要介绍。 3.1 ASTER 1999 年搭载 ASTER(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 遥感器的对地观测卫星( TERRA )发射成功,为全球和区域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开辟了又一新的途径。 ASTER 由日本通产省 (METI) 提供,主要用于解决土地利用与覆盖、自然灾害、短期天气变动、水文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轨高 705 km ,为太阳同步近极地轨道,运行周期 98.88 分钟,下行过赤道地方时为中午 10 : 30 15min ,地面重复访问周期 16 天,设计运行时间为 6 年。 ASTER 是一个拥有 15 个波段的高分辨率传感器,在 ASTER 的 15 个波段中有 5 个是高分辨率的热红外波段,因而非常适合于城市和小区域的地表热量空间差异分析。 按照A STER 项目的计划,其数据应用于全球变化研究中,如提升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能力,短期气候变化和水循环等。针对 ASTER 本身及其数据产品的在更广范围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而且在科研工作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ASTER 使用情况至今一直很好,高空间分辨率、多波段、立体像对等3个主要特点为研究人员在更广的研究领域中使用提供的有效的支持 。 ASTER 是第一台用于制图和温度精确测量的星载高空间分辨率多通道热红外成像仪。它由三个光学子系统组成:可见光近红外( VNIR )、短波红外( SWIR )和热红外( TIR )。 ASTER 数据具有高空间、波谱和辐射分辨率,每景幅宽 60 60 km 。 VNIR 在近红外波段( 0.78-0.86um )提供能生成立体像对的后视影像数据。表 1 中列出了各个子系统的相关参数 。 表3-1 ASTER光学子系统 Table3-1The Sub-Optics System of ASTER 光学子系统 波段 谱段范围 (um) 空间分辨率( m ) 量化级 可见光近红外 ( VNIR ) 1 0.52-0.60 15 8 bits 2 0.63-0.69 3N 0.78-0.86 3B 0.78-0.86 短波红外 ( SWIR ) 4 1.60-1.70 30 8 bits 5 2.145-2.185 6 2.185-2.225 7 2.235-2.285 8 2.295-2.365 9 2.360-2.430 热红外 ( TIR ) 10 8.125-8.475 90 12 bits 11 8.475-8.825 12 8.925-9.275 13 10.25-10.95 14 10.95-11.65 ASTER 数据除去未经处理的原始数据 Level 0 以外,其他的数据都经过了不同程度的处理。目前用户可以申请到的数据产品有 L1 、 L2 、 L3 三个级别。其中使用最多的是 Level 1 产品。 Level 1 类数据产品包括两种 : Level 1A (L 1A ) 和 Level 1B (L1B) 。 L 1A 数据是经过重构的未经处理的仪器数据,保持了原有分辨率。 L 1A 数据产品文件中包含了数据字典、类属头文件、云量覆盖表、辅助数据以及三个子系统的数据,子系统数据中包括各子系统的专门头文件、各个波段得影像数据、辐射计校正表、几何校正表和补充数据 。 L1B 数据在 L 1A 的基础上,使用L 1A 自带的参数完成辐射计反演和几何重采样后生成的。所以在子系统文件中少了辐射计矫正表和几何矫正表两项内容。在生产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采样方法,默认情况下采用 UTM 投影, Cubic Convolution 重采样方法。 ASTER 每天能获得并处理 650 景左右 L 1A 数据, L1B 数据的最大产量为 310 左右 。更高级别的数据产品还有 16 种之多,是在 L1 数据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处理后生成的,这些处理包括了更细致全面的辐射校正等。 ASTER数据在地表发射率、温度反演等的应用潜力很大,利用SWIR数据来判断水体的浑浊度、水体表面的运动情况以及地表岩石的判别等。 ASTER 还与 MODIS 合作形成一种新的用于地球科学研究的仪器 MASTER ( MODIS/ASTER Airbone Simulator ),用于辅助星上 ASTER 仪器的反演和其它校准工作 。 3.2 MODIS 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日本国际贸易与工业厅和加拿大空间局、多伦多大学 共同合作发射的卫星 TERRA 上的一个中分辨率传感器 。 MODIS 具有 36 个可见光 - 红外的光谱波段,空间分辨率为 250 -1000m 。 36个波段分别针对陆地、海洋、水汽、气溶胶等来设计的。 MODIS 遥感数据是新一代的卫星遥感信息源,在生态学研究、环境监测、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农业资源调查等诸多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所有全球的系统,EOS将提供表面动力学温度,而且指定海洋上分辨率为0.3K,陆地上为1K。国际 TOGA ( Tropical Ocean Global Atmosphere ) 项目已确定全球尺度气候数值模式要求洋面温度反演精度达到0.3K。与NOAA卫星AVHRR资料0.7K的反演精度相比,这就要求EOS的传感器和反演方法有较大的改进。MODIS将作为研究大气、陆地和海洋过程的关键探测仪。星下点扫描角为正负55度,它每1~2天将提供地球上每一点的白天可见光和白天/夜间红外图像。所有通道都用12bit记录 - 。 MODIS 各波段特性如表 3-2 所示。从表 3-2 中的参数可以看出, MODIS 在若干热红外波段都有较高的校正精度。 在星下点,热红外通道的有效视场约为 1km 。为了获得高于1%的红外绝对校正精度,MODIS探测仪在对地扫描前和之后都对冷空和黑体进行探测。 其中波段 26 可用于卷云探测,热红外波段 20 、 22 、 23 、 29 和 31~33 可用于大气削弱订正及反演地表发射率和温度反演 。波段 2 、 5 、 17 、 18 和 19 可用于大气水汽含量监测 - 。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对热辐射影响最大,由此可以通过建立大气水汽含量与透过率的关系来订正大气影响。位于中红外波段的多个波段将为精确订正太阳辐射效应提供机会,以便使太阳辐射可以作为 MODIS 数据反演地表发射率时的热红外源。 MODIS 数据可以覆盖全球,具有较合适的探测精度以及较宽的动态范围,因而可以用来探测多种地表类型。因此 MODIS 数据有利于发展地表温度 LST 产品。 这是由于它可以覆盖全球,具有较合适的探测精度以及较宽的动态范围,使其可以探测多种地表类型,而且为了反演SST、LST及大气特性,它在若干热红外通道都有较高的校正精度。 与 NOAA 卫星 AVHRR 和 TM 遥感数据相比, MODIS 数据具有更高的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因而更适用于中大尺度的区域动态变化监测研究。 MODIS 数据的主要特点如下 - : ( 1 ) 36 个光谱通道( 0.4~14.3 )其中可见光短波红外 20 个通道,热红外 16 个通道;谱带窄,可见光短波红外通道除 0.659 和 2.1 外,谱带宽度 10~35nm ;有许多大气纠正的特征波段,便于大气参数的反演。 ( 2 )空间分辨率:通道 1 、 2 为 250m ;通道 3~7 为 500m ,其余为 1000m ;像元大小随视角而增加,边缘像元可比星下点像元大 4 倍。 ( 3 )宽视域(扫描角 55 ),太阳天顶角与观测天顶角变化大,扫描宽度为 2330km ,考虑到地球曲率,在轨道边缘,地面实际视角越位( 60 ~65 );太阳天顶角也会有 20 的变化,且此变化与纬度、季节有关。由于太阳目标遥感器之间几何关系的变化、大气和目标的方向反射特征,使后向散射较前向散射有更大的太阳天顶角。 ( 4 ) MODIS 在对地观测中,每秒可同时获得 6.1MB 的来自大气、海洋、陆地表面的信息。每 1~2 天可获得一次全球观测数据(包括白天的可见光图像几百天 / 夜间的红外图像)。 ( 5 )具有较高的辐射分辨率,数据的量化等级为 2048 ,即所有通道都有 12bit 纪录。 MODIS 探测仪在对地扫描的同时,都对冷空和黑体进行探测,有较高的校正精度和灵敏度。 表 3-2 MODIS 技术参数 Table 3-2 MODI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光谱范围 光谱带宽 地面分辨率( m ) 信噪比 主要应用领域 620~670nm 50nm 250 128snr 植被叶绿素吸收 841~876nm 35nm 201snr 云和植物、土地覆盖 459~479nm 20nm 500 243snr 土壤、植被差异 545~565nm 20nm 228snr 绿色植物 1230~1250nm 20nm 74snr 叶子 / 冠层差异 1628~1652nm 20nm 275snr 雪 / 云差异 2105~2135nm 50nm 110snr 土地和云特性 405~420nm 15nm 1000 880snr 海洋水色 浮游生物 438~448nm 10nm 8380snr 483~493nm 10nm 802snr 526~536nm 10nm 754snr 546~556nm 10nm 750snr 海洋水色,沉积物 662~672nm 10nm 910snr 沉积物,大气 673~683nm 10nm 1087snr 叶绿素荧光 743~753nm 10nm 586snr 气溶胶特性 862~877nm 15nm 516snr 气溶胶 / 大气特性 890~920nm 30nm 167snr 云 / 大气特性 931~941nm 10nm 57snr 915~956nm 50nm 250snr 3660~3840nm 180nm 0.05 NET 海面温度 3929~3989nm 50nm 2.00 NET 林火 / 火山 3929~3989nm 50nm 0.07 NET 云 / 表面温度 4020~4080nm 50nm 0.07 NET 4433~4498nm 50nm 0.25 NET 大气湿度 / 云 4482~4549nm 50nm 0.25 NET 1360~1390nm 30nm 1504NET 卷云、气溶胶 6535~6895nm 360nm 0.25 NET 大气湿度 7175~7475nm 300nm 0.25 NET 8400~8700nm 300nm 0.05 NET 表面温度 9580~9880nm 300nm 0.25 NET 臭氧 10780~11280nm 500nm 0.05 NET 云 / 表面温度 11770~12270nm 500nm 0.05 NET 云顶高度 / 表面温度 13185~13485nm 300nm 0.25 NET 云顶高度 13485~13785nm 300nm 0.25 NET 13785~14085nm 300nm 0.25 NET 14085~14385nm 300nm 0.25 NET 3.3 AMSR-E 当前主要的被动微波遥感数据有 SMM 、 SSM 、 AMSR 。三种传感器的参数特征如表 3-3 所示。其中 SMMR 传感器是 1978 年搭载 Nimbus-7 卫星上天,空间分辨率为 150km ,最低频率为 6.6GHz 。通过研究表明 6.6, 10.7GHz 通道在低植被情况下对土壤水分比较敏感。 SSM/I 在 1987 年发射升空,最低频率为 19.3GHz ,这个波段主要是用来监测植被的信息。这两个传感器主要是研究海洋和大气。 Wang 第一次对 6.6 和 10.7GHz 通道对土壤湿度的估计做了一些研究工作。 Sippel 等 的研究表明 SMMR 可用于季节灾害研究。 Choudhury 等 对 SMMR 在植被监测做了大量的研究。 McFarland , Calvet , Njoku 等通过研究表明 37GHz 可用于陆地表面温度反演。这两个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大约在 140km 左右。就其空间分辨率而言, SMM 和 SSM 对陆地的监测还不是非常的理想。 AMSR-E 是在 SMM 和 SSM 传感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在应用中的优缺点来设计的,并在空间分辨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 AMSRE 将是第一个为在全球尺度上研究水文和气候变化上提供比较合适的土壤湿度变化的数据。 表 3-3 SMMR, SSM, AMSR-E 主要仪器参数比较 Table 3-3 The Main Instrument Parameters of SMMR, SSM,AMSR-E 参数 SMMR(Nimbus7) SSM/I(DMSP) AMSR-E 频率( GHz) 6.6,10.7, 18,21 , 37 19.3,22.3, 37,85.5 6.9,10.7,18.7, 23.8,36.5,89 高度( km) 955 860 705 入射角( ) 50.3 53.1 55 刈宽度( km ) 780 1400 1445 发射日期(年) 1978 1987 2002 3.3.1 AM SR-E 仪器特征 AMSR 是改进型多频率、双极化的被动微波辐射计。 2001 年 AMSR 搭载在日本的对地观测卫星 ADEOS-II 上升空 。 AMSR-E 微波辐射计是在 AMSR 传感器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它搭载在 NASA 对地观测卫星 Aqua 于 2002 年发射升空。 AMSR 和 AMSR-E 这两个传感器的仪器参数基本一致。最大区别在于 AMSR 是在上午 10:30 左右穿过赤道,而 AMSR-E 则是在下午 1:30 左右。这两个传感器的传输基本相同,因此本节主要介绍 AMSR-E 。 AMSR-E 辐射计在 6.9-89GHz 范围内的 6 个频率,以双极化方式 12 个通道的微波辐射计。主要仪器参数如表 3-4 所示 。 AMSR-E 通过测量来自地球表面的微波辐射来研究全球范围的水循环变化。在水文应用研究中,为了取得两个降雨事件前后的土壤水分含量变化,频繁地获得研究区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卫星的时间分辨率主要取决于 刈宽度、卫星高度和倾角。对于 AMSR 而言,除了极地地区外,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在升轨和降轨都可以将全球覆盖一次。图 4-1 是 AMSR-E 降轨的亮度温度合成图 。从图 4-1 中可以看出,在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数据覆盖比较区。在中纬度地区,由于受地球形状的影响,相对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覆盖的周期可能相对要长。具体地说,在降轨时, AMSR-E 基本是两天覆盖一次,有的地方是一天或者三天。但在纬度 55 以上的地区是一天覆盖一次。 表 3-4 AMSR-E 的主要仪器参数特征 Table 3-4 The Main Instrument Parameters of AMSR-E 中心频率 6.925GHz 10.65GHz 18.7GHz 23.8GHz 36.5GHz 89.0GHz A B 空间分辨率 50 km 25 km 15 km 5 km 波段宽度 350MHz 100MHz 200MHz 400MHz 1000MHz 3000MHz 极化方式 垂直和水平 入射角 55 54.5 交叉极化 小于 20dB 刈宽度 1445 km 检测范围 2.7-340K 精度 1K 敏感性 0.34K 0.7K 0.7K 0.6K 0.7K 1.2K 量化位数 12 bit 10 bit 图 4-1 AMSR-E 降轨的亮温示意图 Figure 4-1 Brightness Temperature in Descend Orbit of AMSR-E 3.3.2 AM SR-E 数据的主要应用研究领域 目前 AMSR-E 数据主要用于土壤湿度、表面温度、植被等方面的研究。在数字天气预报模型四维数据同化系统里面,大尺度的土壤水分含量参数是非常重要的。先前对这一参数的取得主要是通过 API ( Antecedent Precipitation Index )指数作为土壤湿度指数。 Owe 和 Van de Gried 通过建立一个陆地表面模型建立了大尺度的土壤水分反演模型,使用的微波数据是 SMMR-6.6GHz 。这个模型土壤湿度的估计依赖于稀疏气象站点数据是否和卫星过境时土壤表层的状态一致。但是,研究表明,空间微波数据测量与土壤湿度呈现出了很好的相关性。但其精度和验证有待进一步提高。 AMSR-E 数据也被用来反演地表温度,主要的算法主要是线性回归法和迭代方法 - 。但目前的精度在 2 -3 C 之间 ,相对用热红外地表反演的地表温度精度要低。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对被动微波的机理研究还不够深入。 对于 AMSR-E 在植被方面的研究主要利用频率 37GHz 的水平和垂直极化的亮度温度的差值指数来植被进行研究 。虽然该指数在计算上和该频率上的空间分辨率具有优势,但该指数不能和植被的物理量直接关联。另外,由于植被的透过率是辐射传输方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而 6-10GHz 与植被含水量近似呈线性关系。因此用低频来研究生物量是非常有前景的。 事实上,各种地球物理参数,特别是与水相关的参数都可以用 AMSR-E 来研究 , 因为被动微波对水特别敏感。在土壤湿度的反演中都牵涉到这些参数(植被穿透率、土壤温度等),裸露地表只是植被覆盖地表的一种特例。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理论模型和统计模型上,其反演的精度还没有达到实用要求。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尤其是要结合光学、热红外的优势。 3.4 本章小结 本章对 ASTER 和 MODIS 热红外遥感和 AMSR-E 微波遥感器做了简要的介绍,为后面算法的介绍提供了方便。大尺度的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变化对于建立全球的水循环模型很重要,进而可以预测气候变化和洪涝监测。传统的地面测量站网络不能满足大尺度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的时间、空间变化研究的需要。而热红外和微波在土壤水分反演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本文对 ASTER 和 MODIS 热红外传感器和被动微波 AMSR-E 做了简要介绍外,还对其主要研究应用做了简要分析。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ASTER Reference Guide Version 1.0, ERSDAC, Earth Remote Sensing Data Analysis Center , March, 2003 . 李海涛,田 庆 久, ASTER 数据产品的特性及其计划介绍, 遥感信息 , 2004,3: 52-55. MODIS Level1B Product Users Guide , For Level1B Version 4.2.0 (Terra) and Version 4.2.1 (Aqua) . 毛克彪,针对 MODIS 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大学 , 2004.5. MODIS Manuel :1-14 http://page.irsa.ac.cn/download/modis_brochure.pdf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简介 http://page.irsa.ac.cn/modis/modis-intro.htm Gao Bo-Cai, Kaufman Yoram J.,The MODIS Near-IR water Vapor Algorithm, ID: MOD05 - Total Precipitable Water ...www.gsfc.nasa.gov/MODIS-Atmosphere/_docs/atbd_mod03.pdf Gao B.C, Goetz A.F.H, Column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and Vegetation Liquid Water Retrievals From Airborne Imaging Spectrometer Data, J. Geophys. Res. , 1990,4(95) : 3549-3564 . Kaufman Y. J., Gao B. C. Remote Sensing of Water Vapor in the Near IR from EOS/MODI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2, 5(30) : 871-884 . King M. D., W. P. Menzel, Y. J. Kaufman, D. Tanre, B.-C. Gao, S. Platnick, S. A. Ackerman, L. A. Remer, R. Pincus, and P. A. Hubanks, Cloud and Aerosol Properties, Precipitable Water, and Profiles of Temperature and Water Vapor from MODI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2003, 2(41) : 442-458. Kaufman Yoram J., Bo-Cai. Gao, Remote Sensing of Water Vapor in the Near IR from EOS/MODI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2,5(30) : 871-884 . 毛克彪 , 覃志豪 , 王建明 , 武胜利 , 针对 MODIS 数据的大气水汽含量及 31 和 32 波段透过率计算 , 国土资源遥感 ,2005,1:26-30. 毛克彪 , 覃志豪 , 用 MODIS 影像反演环渤海地区的大气水汽含量 , 遥感信息 ,2004,4:47-49. Wang, J.R., Effect of vegetation on soil moisture sensing observed from orbiting microwave radiometers. Remote Sens. Environ. , 1985, 17:141-151 . Sippel S.J., S. K. Hamilton, J.M. Melack, B.J. Choudhury, Determination of inundation area in the Amazon river floodplain using the SMMR 37 GHz polarization difference,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4 , 48:70-76. Choudhury B. J., C.J. Tucker, R.E. Golus,W.W. Newcomb, Monitoring vegetation using Nimbus-7 scanning multichannel microwave radiometers data. Int. J. Remote Sens. , 1987, 8:533-538. McFarland M.J., R.J. Miller,C.M.U.Neal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erived from the SSM/I passive microwave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0, 28:839-845 . Calvet, J.C., J.P. Wigneron, E.Mougin, Y.H. Kerr, BRITOJ. L. S. , Plant water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of the Amazon forest from satellite microwave radiometry.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4, 32:397-408. Njoku, E.G, 1999, AMSR Land Surface Parameters Algorithm theoretical Basis Document Version3.0http://eospso.gsfc.nasa.gov/eos_homepage/for_scientists/atbd/docs/AMSR/atbd-amsr-land.pdf 毛克彪 , 覃志豪 , 李满春 , 徐斌 , AMSR 被动微波数据介绍及主要应用研究领域分析 , 遥感信息 .2005,3:63-66. AMSR-E Team Leader Science Computing Facility Science Software,2004.8. AMSR -E Browse Quick look image:1-69http://www.ghcc.msfc.nasa.gov/AMSR/ftcollins/conway.pdf Owe, M., A.A. van de Griend, Daily surface soil moisture model for large area semi-arid land application with limited climate data. J. Hydrology, 1990,121:119-132. Njoku E. G., and Li, L. Retrieval of land surface parameters using passive microwave measurements at 6 18 GHz.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9, 37(1), 7993. Mao K. B., Shi J. C., Li Z. L., Qin Z. H., and Y. Y.Jia,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Retrieved From the AMSR Passive Microwave Data, IGARSS 05, 25-29 July COEX, Seoul, Korea., 2005. Mao K. B., Shi J. C., Li Z. L., Qin Z. H., and Jia Y. Y., A Physics Based on Statistics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oil Moisture From AMSR-E Passive Microwave Data, ispmsrs 2005.10, Beijing, China. 2005. 毛克彪 , 施建成 , 李召良 , 覃志豪 , 贾媛媛 , 用被动微波 AMSR 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及发射率方法研究 , 国土资源遥感 ,2005,3:14-18 毛克彪 , 施建成 , 李召良 , 覃志豪 , 李满春 , 徐斌 , 一个针对被动微波数据 AMSRE 数据反演地表 温度的物理统计算法 , 中国科学 D 辑 , 2006, 36(12):1-7.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6709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二章 热红外和被动微波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的
maokebiao 2009-5-16 08:24
1,毛克彪, 基于热红外和微波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研究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7.12( 专著 ). 相应发表的英文论文下载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867 中文将陆续在后面进行上载。 第二章 热红外和被动微波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的 基本理论与方法 遥感的物理基础是地物对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和发射特性;遥感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应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实质上是一个地物电磁波谱特性成像与反演问题。因此,遥感的 科学的定义是:利用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的相互作用而具有不同的性质作为基础来探测、分析和研究目标的性质。遥感是获取地表热状况信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从第一台机载热红外遥感仪器算起,遥感的研究已经有 50 多年的历史。根据平台的不同分为:地面遥感、机载遥感、星载遥感;根据遥感的性质可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根据电磁波长可分为:光学遥感、热红外遥感以及微波遥感。目前,对遥感的研究已经渗入到各个领域,本章主要简要地介绍遥感,特别是热红外遥感和微波遥感在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模型及算法。 2.1 电磁波谱 遥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电磁波信号,而波长和频率是电磁波特性的主要因子。因此,通常我们把以电磁波的波长为横轴( X ),把电磁波经过大气层后的透过率为纵轴( Y )的分布称为电磁波谱。如图 2-1 所示,由于大气对电磁波有吸收作用,因此形成了大气窗口。在实际应用研究中,我们根据研究选取不同的电磁波谱区 。对于遥感而言,人们习惯上将电磁波段人为地划分如表 2-1 ,我们通常将遥感分成四种类型:可见光遥感、热红外遥感、被动微波遥感、主动微波遥感(雷达)。它们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如表 2-2 。 图 2-1 电磁波谱 Figure2-1 Electromagnetic wave spectrum 表 2-1 遥感波谱区域分类 Table2-1 The Classif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spectrum 名称 波长范围 主要辐射源 表面性质 可见光 0.24 -0.76 m m 太阳 发射率 近红外 0.76 -3 m m 太阳 反射率 中红外 3 -6 m m 太阳,热辐射 反射率,温度 远红外 6 -15 m m 热辐射,太阳 温度 微波 1mm -1m 热辐射(被动) 人造(主动) 温度(被动) 粗糙度(主动) 表 2-2 不同地表土壤水分遥感测量手段的对比 ( Engman , 1991 ;杨虎, 2003 ) Table 2-2 Summary of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characteristics 遥感测量手段 传感器获取地表参数 优点 缺点 可见光遥感 地表反射率 分辨率高 , 数据易获取 受云的影响大 热红外遥感 地表温度 , 发射率 空间分辨率高,温度和土壤水压力之间的关系独立于土壤类型 受云,地形,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测量深度仅限于土壤表层 被动微波 地表温度,土壤温度,发射率,介电常数 全天候,分辨率低,对植被覆盖下土壤水分变化敏感性较高 空间分辨率低,在植被覆盖度很高时影响大 主动微波 地表后向散射系数,介电常数 全天候,高分辨率 , 低分辨率 受土壤表面粗糙度、植被、地形影响 2.2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及基本概念 2.2.1 四个基本定律 空间所有的物体都通过辐射方式交换能量,如果没有其它方式的能量交换,则一物体热状态的变化就决定于放射与吸收辐射能量的差值。当物体的辐射能量等于吸收的外来辐射能量,这时该物体处于热平衡状态,因而我们可以用一函数温度来描写它。通过很多研究,人们得到了四个基本定律 。 (1) 基尔霍夫定律 不同温度下物体的吸收率与出射度之间没有确定的数量关系,但是在同一温度下,它们之间严格成成正比例关系,这个规律称之为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表明:任何物体的辐射出射度和其吸收率之比都等于同一温度下的黑体辐射出射度 , 吸收率大的,其放射能力就强。黑体的吸收率等于 1 ,其放射能力最大。我们只要知道一物体的吸收光谱,其辐射光谱也就立刻可以确定。通常我们把物体的辐射出射度与相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出射度的比值,称作物体的发射率,发射率等于吸收率 , 是物体发射本领的表征。地表与大气耦合面能量交换过程很复杂,一般在几个微米的表层内,处于非热平衡状态。 (2) 普朗克定律 绝对黑体的辐射光谱对于研究一切物体的辐射规律具有根本的意义。 1900 年普朗克引进量子概念,将辐射当做不连续的量子发射,成功地从理论上得出了与实验精确符合的绝对黑体辐射出射度随波长的分布函数。黑体辐射公式是由普朗克于 1900 年导出的,其工作基础是维恩公式与瑞利 琴斯公式。 ( 2-1 ) 是分谱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是 ; 是波长,单位 ; 是普朗克常数( 6.6256 10 -34 Js ); 是光速( 3 10 8 m /s ); 是玻耳兹曼常数( 1.38 10 -23 J / K ); T 是绝对温度( K )。 (3) 斯忒藩 玻耳兹曼定律 1879 年斯蒂芬由实验发现,绝对黑体的积分辐射能力与其温度的 4 次方成正比。 1884 年,玻耳兹曼由热力学理论得出了这个公式: ( 2-2 ) 式中: 为斯忒藩 玻耳兹曼常数, 。 ( 4 ) 维恩位移定律 1893 年维恩从热力学理论导出黑体辐射光谱的极大值对应的波长,温度越高,峰值波长越小,其计算公式如( 2-3 )。 ( 2-3 ) 对于 6000K 黑体 ,( 对应蓝色光 ) ,地球环境的代表性温度为 300K ,它对应的峰值波长接近 10 ,正处在热红外大气窗口区内,地物的热辐射谱是很宽的,虽然其主要能量集中在热红外波段,对微波波段而言,其能量已下降了许多数量级,然而微波传感器的测量灵敏度高于热红外光谱仪,补偿了能量不足的缺点,使利用微波辐射计接收来自目标的微波波段热辐射噪声同样可以达到测量目标温度的目的。所以热红外遥感与微波被动遥感的应用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微波与地物相互作用机理与热红外辐射与地物的相互作用机理有些差别。由于微波的波长比热红外波段要长,受云和大气的影响比较小,但对地表粗糙度的影响要大一些。对于中红外波段窗区( 3.5 m m 5.0 m m )白天地表反射太阳辐射的中红外波段的能量在数量级上与地物自身发射的中红外波段热辐射相当,目前还很难从传感器所接受的辐射能量中将这两部加以区分,因此白天中红外波段应用受到了限制 。 2.2.2 发射率 黑体是一种理想物体,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这样的物体,大多数是灰体。因此地表温度的反演需要考虑发射率的影响。发射率通常用 表示,定义为:物体在温度 T 、波长 处的辐射强度 与同温度、同波长下的黑体辐射强度 的比值,即: (2-4) 发射率是一个比值,因此没有单位, 取值 0-1 之间,但发射率是波长 的函数。对于大多数的地面物体,在波段 8~14 范围内,地表发射率在 0.91 和 0.98 之间 。如果没有大气的影响,地物的真实温度可以直接用式 2-4 求解。但是,地物的辐射能通常是被搭载在高空平台上观测到的。其间要受到大气的影响,从而使得地面温度的反演变得复杂。 发射率是物体热辐射能力的量度。发射率的测量主要受物体的表面状态,如表面粗糙度等,及物理性质,介电常数、含水量、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并随着所测定的辐射能的波长,观测角度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热红外遥感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积累了不同物质的发射率的测量经验,而且还探索地表热辐射及发射率各向异性的产生机理。赵英时等根据发射率的大小及其与波长的关系把物体的热辐射分为三类 :一是接近于黑体的物体。许多物质在某一特定的波长范围内的辐射如同黑体;二是发射率与波长无关的灰体,发射率小于 1 ;三是接近于黑体的灰体,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物体,称为选择性辐射体。 2.2.3 地表温度 地表温度通常被定义为地表的皮肤温度 (Skin temperature) 。一般地说,地面不是同质的,而是异质的,比如包含各种植被和土壤。对于植被茂密的地表,遥感反演所得到的地表温度是指植被叶冠的表面温度。对于稀疏的地表,地表温度是地面、植被叶冠等温度的混合平均值。因此,地表的非同质性使地表温度的遥感反演成为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2.2.4 辐射温度 辐射温度被定义为所测量的物体的辐射能量所对应的温度。对于黑体而言,物体的辐射温度等于它的真实温度。但对于真实物体而言,热遥感器所记录的辐射温度与物体的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地表示为 : ( 2-5 ) 式中 e 为发射率。由于 e 1 ,地物的辐射温度总小于它的热力学温度。因此,对于任何给定的地物,热遥感器所记录的辐射温度小于它的真实温度。从式 2-5 可以看出,如果地物的发射率未知,则无法估算其真实温度。表 2-3 列出了 5 种典型地物的真实温度与辐射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这 5 种地物为:黑体、植物、湿土、干土、水体。虽然真实温度相同,但因发射率不同,其辐射温度也各异。 表 2-3 典型地物的热力学温度和辐射温度之间的比较 Table2-3 Comparison of kinetic temperature and radiant temperature for typical objects 对象 发射率 真实温度 (K) 辐射温度 (K) 黑体 1.000 303 303 植被 0.985 303 298.455 湿地 0.956 303 289.668 干燥地 0.925 303 280.275 水体 0.99 303 299.97 2.2.5 亮度温度 亮度温度 (bright temperature) 通常被定义为星上遥感器获得的辐射能所对应的温度。亮度温度是衡量物体温度的一个指标,但也不是物体的真实温度。它与辐射温度是一致的。主要差别在于亮度温度是通过星上遥感器获得,而辐射温度是通过地面遥感器测得。 2.3 大气窗口与热红外遥感 由于热辐射传输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有些波长的热红外谱段能量没有达到传感器就已经被大气吸收。有些谱段受大气影响很小,形成了一些大气窗口。热红外谱段区间主要有 3 ~ 5 和 8 ~ 14 两个大气窗口。因此,在热红外遥感波段选择中,既要考虑地表物质温度的特性,也要考虑大气的影响。地表温度通常在- 45- + 45 C 之间,大部分地区平均为 27 C 左右。根据维恩位移定律,地面物体的热辐射峰值波长在 9.26 ~ 12.43 之间,恰好位于 8 ~ 14 的大气窗口内。因此这个谱段区间通常被用来调查地表一般物体的热辐射特性,探测常温下的温度分布和目标的温度场,进行热制图等。随温度升高,热辐射谱段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对于地表高温目标,如火燃等,其温度达 600K ,热辐射谱段峰值在 4.8 ,位于热红外谱段 3 ~ 5 的大气窗口内。所以为了对火灾、活火山等高温目标识别,通常把热红外遥感波段选择在这个区间内 。 由于影响热辐射的大气的变化因素不确定,例如,大气、气溶胶、云、风、水汽以及海拔等随时空变化,使得很多变量实时测定非常困难。在热辐射能的地 - 气辐射传输过程中,地面和大气都是热辐射源。热辐射能多次被大气吸收、散射与折射。同时地表也不是黑体。因此,通过遥感影像研究地面热辐射必须考虑大气和地表的双重影响。考虑到大气和地表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热辐射过程可表达为 : (2-6) 式中 是在视角 大气透过率, 是在视角 方向的发射率, 是地表温度, 是星上亮度温度, 是大气下行辐射, 是大气上行辐射。 Planck 函数是热辐射传输方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2.4 热红外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反演的常用方法 从热遥感器获得的是地物的亮度温度。但是在许多热红外遥感应用研究中,我们需要的是地物的真实温度。为了获得地表温度,许多研究者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形成了一系列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按反演过程中所用的波段数来划分,基本上分成 4 种方法。第一种是传统的辐射传输方程法;第二种是单通道算法;第三种是两通道算法;第四种是多通道算法。另外,还有伴随着这些方法的多角度算法。这些方法是针对不同的条件和环境提出来的,各有优缺点 。 辐射传输方程法是最基本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由于这个方法考虑的影响因素最多,理论上讲是最好的方法。但其需要的大气参数比较多,而大气参数很难实时获取,一般是用大气模型模拟计算来代替,所以反演的精度很难得到保证。 单一热红外通道法最早是 Kahle 等人在假定发射率为常数和大气参数已知条件下提出的一种单通道地表温度反演算法 。但这种方法由于假定的条件太多,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单通道算法。实用单通道算法是覃志豪 针对 TM6 热红外数据提出来的。该算法是根据辐射传输方程推导出来的,它的优点在于仅需要 3 个参数,即地表发射率、大气透过率和有效大气平均作用温度,就可从仅有一个热红外波段的遥感数据中反演出真正的地表温度。同时,覃志豪等提出了在大气实时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对大气透过率和有效大气平均作用温度估计的实用方法。 两通道算法主要是针对 NOAA 的两个热红外通道提出来的。相对而言,是一个发展得比较完善的方法。它的主要思想是利用两个通道对水汽吸收和发射率的差异来分别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组获得地表温度的反演。很多研究对两通道算法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形成了许多版本不同的反演算法。现在国际上公开发表的算法有 18 种以上 - 。这些算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参数估计和计算形式的不同。覃志豪在 中把这些算法归纳为四种类型:简单算法、发射率模型、两因素模型和复杂模型。对于劈窗算法,地表温度的反演关键在于地表发射率和大气透过率这两个基本参数的获取。发射率订正非常的困难。因为发射率不仅依赖于地表物体的组成成分、物体的表面状态和物理性质,而且还和辐射能的波长、观测角度有关,从而使得对发射率的精确测量难度相当大。这一直也是地表温度反演中的一个难点。影响大气透过率精确估计的主要因素是大气水汽吸收和气溶胶的实时剖面资料难以获取,往往用标准大气来模拟求解,使精度难以得到保证。 多通道算法是利用多个热红外通道数据来反演地表温度的方法 - ,被广泛得到应用的是 Li 和 Becker , Wan 和 Li 在 分别提出了针对 AVHRR 和 MODIS 数据提出的多通道反演方法。但这两个方法至少需要同一个地方的两景影像(白天 / 晚上)。当天气变化比较大的地方,这使得反演精度不是非常稳定。 地表温度是遥感反演中一个典型的病态的反演问题,因为根据遥感器的波段所能建立的方程数小于方程的未知数。所以,要想从遥感数据中求解出地表温度,必须对某些未知数进行假设,使其成为已知的参数,而这种参数的估计需要获取许多先验的知识,比如地面气象资料等,才能使其估计精度和接着进行的地表温度反演精度有所保证。本文探讨地球物理参数之间关系,研究如何高精度地从 ASTER/MODIS 热红外数据中反演地表温度和发射率。 2.5 微波模型简要介绍 陆地微波遥感模型主要分成两类:地表(裸地)模型和植被覆盖模型。相对而言,地表模型发展得要成熟一些,主要是因为植被覆盖变化类型比较大,通常发展的模型只能适用某种特定的植被。研究覆盖植被的地表散射或辐射问题时,研究对象包括大气、植被和地表。由于大气对微波信号的衰减作用非常小,通常忽略其影响,这也是当今植被覆盖地区土壤水分反演不高的一个原因。地表模型可以看作是植被模型的一种特殊情况,主动的微波遥感手段(雷达)对植被的结构和类型的测量很有意义,可以获得植被整体或者其组成部分如叶、枝、树木的生物特性。被动微波遥感中的辐射信号包括覆盖的植被层和地表辐射。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微波遥感,它们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很多被动微波模型中发射率的计算,是借助主动微波中散射系数积分的方式求出散射效果,然后根据能量守恒定理得到发射率。因此植被微波遥感模型中经常把两种方式放在一起讨论,其模型可以相互借用。总体来说地表和植被模型分为两类:半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 。国内已经有很多的介绍,具体请参见 - 。中文后面不再一一列举。 2.5.1 裸露地表模型 地表的微波遥感模型包括物理模型和半经验模型。 物理模型是基于电磁场理论和辐射传输理论。经验模型通常是根据实际测量数据分析得到。半经验模型是综合经验 模型和物理模型的优点产生的,既考虑模型的定性物理含义,又采用经验参数建模。 物理模型 主要包括几何光学模型,它是基尔霍夫散射模型 (Kirtchhoff) 在驻留相位( stationary-phase approximation )近似下得到的解析解 。物理光学模型( POM )是 Kirchhoff 模型在标量近似下得到的地表后向散射解析解 。小挠动模型( SPM )主要针对小尺度粗糙度开发的, SPM 模型要求表面标准离差小于电磁波波长的 5% 左右 。积分方程模型( IEM, Integrated Equation Model )是由 Fung 等人于 1992 年提出 ,该模型是基于电磁波辐射传输方程的地表散射模型,能在一个很宽的地表粗糙度范围内再现真实地表后向散射情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微波地表散射、辐射的模拟和分析,并经过了很多试验研究验证 。近年来, IEM 模型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模型模拟结果和精度得到不断提高。积分方程模型由于其模拟的范围更接近于真实的自然地表而被广泛的应用,但是,积分方程模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模型中对实际地表粗糙度刻画的不准确。二是模型中对不同粗糙地表条件下 Fresnel 反射系数的处理过于简单。新近发展的改进的积分方程模型 主要对 AIEM 模型中粗糙度谱和 Fresnel 反射系数计算形式进行了改进。 半经验模型 Choudhury Q/H ( Choudhury, Schmugge, 1979; Wang and Choudhury, 1981 ) 等人提出了半经验的 Q/H 模型,其中参数 Q 描述了正交极化波在表面粗糙度影响下的发射情况, H 度量了表面粗糙度对增加面散射的影响效应。在模型适用的范围内 H 参数主要取决于频率。施建成等人以 AIEM 模型为基础,提出了 Q/P 模型 通过 AIEM 模拟和试验数据比较, Q/P 模型比 Q/H 模型有更广泛的实用性。 2.5.2 植被模型 植被模型也主要非常两类:物理模型、经验和半经验模型。 半经验模型: 半经验模型的典型代表是 Richards 和孙国清等 (1987) 研究 L 波段针叶林时提出的一种两层模型。被动微波中半经验模型的代表是广泛使用的 模型 , 是植被层的单散射反照率 ( single scattering albedo ) , 是植被层的光学厚度。这种模型中植被看作是均匀的介质,忽略了多次散射作用。 数值通常很小。植被的衰减的光学厚度 被认为是跟植被含水量 呈线性关系: ,其中 是观察角度, 系数 依赖于植被的结构和频率。理论和实验数据表明,对于给定的植被类型,在 C 波段以下 正比于频率。不过在更高的频率, 对频率的依赖性下降,而对植被结构的依赖性增强 。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基于电磁波和植被层的相互作用,通过辐射传输方程来求解散射系数 。物理模型可以根据植被层的连续与离散特性分为离散植被模型和连续植被模型。离散模型中将植被层看作是自由分布的离散散射体的集合体。植被覆盖地表的后向散射模型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方法,即连续模型 和离散模型 。 2.6 被动微波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简要介绍 目前还没有针对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的通用地表温度物理反演算法 ( McFarland,1990) ,其主要原因是对于微波的地表辐射机理研究还不是很成熟,而且由于空间分辨率的影响,使得地面实测资料的获得非常困难。虽然微波受大气的影响很小,但地表温度的反演本身是个病态反演。主要原因是土壤地表发射率射率在微波波段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常数,而是随土壤水分的变化而变化。地表发射率在热红外波段变化非常的小,但受大气的影响非常大。热红外空间分辨率要比微波要高,因此微波和热红外存在一些互补性。本研究通过 AIEM 物理模型模拟分析表明,干燥土壤的发射率变化很小,土壤的粗糙度和土壤水分变化引起发射率的变化可以通过不同通道的发射率(亮温)之差与土壤水分含量的关系得到消除。因此,我们可以近似地把土壤发射率看成是干燥土壤和土壤水分发射率的合成。利用对地观测卫星多传感器的特点,即 Aqua 对地观测卫星同时拥有 MODIS 和 AMSR-E 传感器。相对而言,用 MODIS 的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的算法已经比较成熟。我们可以通过 MODIS 的地表温度产品来代替 AMSR-E 所需要的地表实测数据,通过建立 AMSR-E 各通道亮温和 MODIS 地表温度产品的关系,从而可以分析不同地表地物类型在微波波段的辐射机制,最后建立微波地表温度的反演算法 - 。从而克服需要测试 AMSR-E 过境的同步地表温度数据的困难。并为多传感的参数反演相互校正和传感器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7 被动微波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简要介绍 目前,针对被动微波数据进行土壤水分反演的研究,已产生很多算法。其中比较典型的是 Njoku 针对 AMSR-E 提出了迭代算法,该算法基于辐射传输方程,建立了亮温和土壤水分等参数的非线性方程,然后利用迭代法反演土壤水分和其它地表参数 。 另外一种比较实用的经验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这些我们已经在第一章绪论中有所分析,这里不再重复。 2.8 本章小结 本章简要介绍了遥感的理论基础和地表温度反演的基本概念,比如黑体、发射率、 Planck 方程、热辐射定律、辐射传输方程、热红外波段的选择等,分析了常用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及其关键参数估计问题。简要介绍了利用微波反演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的算法。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徐希孺, 遥感物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5.2. E.T.Engman, N.Chauhan, Status of microwave soil moisture measurements with remote sensing,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5, 51(1), 189-198. 杨虎 , 植被覆盖地表土壤水分变化雷达探测模型和应用研究 , 博士学位论文 ,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2003.6. 陈述彭 , 赵英时, 1990 ,遥感地学分析, 测绘出版社 : 100-104. 毛克彪, 针对 MODIS 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大学 , 2004.5. Ottle C, Vidal-Madjar D. Estimation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with NOAA-9 data,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2, 40:27-41. Qin Z., Karnieli A., Berliner P., A mono-window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landsat TM data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Israel-Egypt border region, Int. J. Remote Sens. , 2001, 22(18):3719-3746. 覃志豪 , Zhang Minghua, Arnon Karnieli, 用 NOAA-AVHRR 热通道数据演算地表温度的劈窗算法 , 国土资源遥感 , 2001, 2 ( 48 ) :33-41. Qin Zhihao, G. D.O., Arnon Karnieli, Derivation of split window algorithm AVHRR data, J. Geophys. Res. , 2001, 106: 22655-22670. Mao K., Qin Z., Shi J., Gong P., A Practical Split-Window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MODIS Data, Int. J. Remote Sens. , 2005,26:3181-3204. Mao Kebiao, Shi Jiancheng, Qin Zhihao, Gong Peng, An Advanced and Optimized Split-Window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ASTER Data, ispmsrs 2005.10. Price J. C.,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from the split window channels of the NOAA 7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J. Geophys. Res. , 1984, 89: 7231-7237. Becker F., and Li Z. L., Towards a local split window method over land surface, Int. J. Remote Sens. , 1990, 3: 369-393. Prata A. J., and Platt M.,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from the AVHRR. In Proceedings of the 5th AVHRR data Users' Meeting. Tromso ( NORWAY ). 24-28 June 1991 EUMETSAT, Darmstadt , 1991, 433-438. Vidal A. Atmospheric and emissivity correction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measured from satellite using ground measurements or satellite data. Int. J. Remote Sens. , 1991, 12:2449-2460. Sobrino J. A., Coll C., and Caselles V., Atmospheric correction for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using NOAA-11 AVHRR channels 4 and 5.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1, 38: 19-34. Ottl C., and Vidal-Madjar D., Estimation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with NOAA-9 Data,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2, 40: 27-41. Kerr Y. H, Lagouarde J. P., and Imbernon J., Accurat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retrieval from AVHRR data with use of an improved split window algorithm,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2, 41: 197-209. Harris A. R. and Mason I. M., An extension to the split-window technique giving improved atmospheric correction and total water vapour. Int. J. Remote Sens. , 1992, 13: 881-892. Prata A. J.,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erived from the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and the Along-Track Scanning Radiometer 1. Theory. J. Geophys. Res. , 1993, 98: 16689-16702. Coll C., Caselles V., Sobrino A., and Valor E., On the atmospheric dependence of the split-window equation for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t. J. Remote Sens. , 1994, 15: 105-122. Frana G.. B., and Cracknell A. P., Retrieval of land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using NOAA-11 AVHRR data in northeastern Brazil , Int. J. Remote Sens. , 1994, 15: 1695-1712. Sobrino J. A., Li Z. L., Stoll M. P., and Becker F., Improvements in the split-window technique for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etermination.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4, 32(2): 243-253. Becker F., and Li Z. L.,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at various scales: definition, measurement and related problems. Remote Sens. Rev. , 1995, 12: 225-253. Ulivieri C., Castronuovo M. M., Francioni R., and Cardillo A., A split-window algorithm for estimat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from satellites. Advan. Space Res. , 1996, 14: 1279-1292. Franois C. and Ottl C., Atmospheric corrections in the thermal infrared: Global and water vapor dependent split window algorithms applications to ATSR and AVHRR data.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6, 34(2): 457-470. Wan, Z.M., and Z. L. Li, A physics-based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surface emissivity and temperature from EOS/MODIS data,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7, 35(4): 980-996. Sobrino J. A. and Raissouni N., Toward remote sensing methods for land cover dynamic monitoring: application to Morocco . Int. J. Remote Sens. , 2000, 21(2): 353-366. 毛克彪 , 唐华俊 , 陈仲新 , 邱玉宝 , 覃志豪 , 李满春 , 一个针对 ASTER 数据的劈窗算法 , 遥感信息 , 2006, 5:7-11. 毛克彪,施建成 , 覃志豪 , 宫鹏 , 徐斌 , 张钟军 , 蒋玲梅 , 一个针对 ASTER 数据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比辐射率的四通道算法, 海峡两岸会议 , 2005.8. Mao Kebiao, Shi Jiancheng, Qin Zhihao, Gong Peng, An Advanced and Optimized Split-Window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ASTER Data, ispmsrs 2005.10. Mao Kebiao, Shi Jiangcheng, Li Zhaoliang, Qin Zhihao, Wang Xiufeng, Jiang Lingmei, A Multiple-Band Algorithm for Separating Land Surface Emissivity and Temperature from ASTER Imagery,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 IGARSS 06). 毛克彪 , 施建成 , 覃志豪 , 宫鹏 , 徐斌 , 蒋玲梅 , 一个针对 ASTER 数据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比辐射率的四通道算法,遥感学报, 2006, 4: 593-599. Watson K., Spectral ratio method for measuring emissivity,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2, 42:113116. Kealy P. S. and Hook S., Separating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in thermal infrared multispectral scanner data: Implication for recover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3, 31:11551164. Schmugge T., Hook S.J., Coll C., Recovering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from thermal infrared multispectral data,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8, 65(2): 121-131. Schmugge T., French A., Ritchie J.C., Rango A., Pelgrum H.,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separation from multispectral thermal infrared observations, Remote Sens. Environ. , 2002, 79(2-3): 189-198. Li Z. L. and Becker F., Feasibility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determination from AVHRR data.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3, 43: 67-85. Gillespie A. R., Rokugawa S., Matsunaga, A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separation algorithm for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ASTER) image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8, 36: 1113-1126. Liang Shunlin, A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separat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from multispectral thermal infrared imagery,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2001, 39: 264-274. Wan Z. M., and Li Z. L., A physics-based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surface emissivity and temperature from EOS/MODIS data.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7, 35(4): 980-996 Ulaby FT., RK.Moore, AK.Fung,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Active and Passive, vol. II, Artech House,1986. Fung A.K., Microwave Scattering and Emission Mod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rtech House Inc. 1994 张钟军 , 覆盖植被的地表微波辐射模型研究 , 博士学位论文 , 北京师范大学 , 2004.1. 刘伟 , 植被覆盖地表极化雷达土壤水分反演与应用研究 ,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2005.6. 王建明 , 基于 ERS 散射计的青藏高原地表土壤水分估算方法研究 ,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2005.8. 钟若飞,神州四号微波辐射计数据处理与地表参数反演研究,博士论文, 中科院遥感所 , 2005.6. 蒋玲梅,被动微波雪水当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 北京师范大学 , 2005.5. 董彦芳 , 基于 ENVISAT ASAR 的水稻参数反演和面积测算研究 , 博士论文, 中科院遥感所 , 2005.12. Fung A.K., Chen K.S., Dependence of the surface backscattering coefficients on roughness, frequency and polarization states, Int. J. Remote Sens. , 1992, 13(9):1663-1680. Wu Tzong Dar, Chen K. S., Shi Jiancheng, A Transition Model for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in Surface Scattering,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2001, 39(9): 2040-2050. Zribi, M., Paille, J., Ciarletti, V., Taconet, O., Boissard,P., Chapron, M.,. and. Rabin, B., Modelisation of roughness and microwave scattering of bare soil surfaces based on fractal Brownian geometry, 1998, IGARSS 98,1213-1215. Chen K. S., Wu T. D., Tsang L., Qin Li, Shi J. C. and A. K. Fung, The Emission of Rough Surfaces Calculated by the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 with a Comparison to a Three-Dimensional Moment Method Simulation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2003, 41(1): 1-12. Choudhury, B. J., Schmugge, T. J., Chang, A., Newton , R. W. Effect of surface roughness on the microwave emission from soils .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79, 84: 5699 5706. Wang, J. R., Choudhury, B. J. Remote sensing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over bare field at 1.4 GHz frequency .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81, 86:52775282. Shi Jiancheng, Lingmei Jiang, Lixin Zhang, Kun-Shan Chen, Jean-pierre Wigneron, Andr Chanzy, A parameterized multifrequency-polarization surface emission model ,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2005: 43 2831-2841. Richards J. A., Sun G. Q. and Simonett D. S., L-band radar backscattering modeling of forest stand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87, 23: 487-498. Karam M. A., and Fung A. K., Electrmagnetic scattering from a layer of finite length, randomly oriented, dielectric, circular cylinders over a rough interface with application to vegetation, Int. J. Remote Sens. , 1988, 9: 1109-1134. Eom H. J., Fung A. K., Scattering from a random layer embedded with dielectric needles, Remote Sens. Environ. , 1986, 19:139-149. Kerr Yann H., and Njoku Eni G., A semi-mpirical model for interpreting microwave emission from semiarid land surfaces as seen from space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0, 28: 384-393. Jackson T. J. and Schmugge T. J., Vegetation effects on the microwave emission from soils.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1, 36: 203 - 210. Njoku, E. G., and Li, L. Retrieval of land surface parameters using passive microwave measurements at 6 18 GHz.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9, 37(1): 7993. Njoku Eni G, Jackson T. G. ,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from AMSR-E.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2003, 41: 215-229. Bush T. F. and Ulaby F. T., Radar return from a continuous vegetation canopy,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1976, 2: 269-276. Attema E. P. W., Ulaby F. T., Vegetation modeled as a water cloud, Radio Sci. , 1978, 13: 357-364. Hoekman D. H., L. Krul, E. P. W. Attema, A multilayer model for radar backscattering from vegetation canopies, IGRASS 1982, TA-1, 4.1-4.7. Peake W. H., Theory of Radar Return from Terrain , IRE Convention Record, 1959, 7: 27-41. Lang R. H. and J. S. Sidhu, Electromagnetic backscattering from a layer of vegetation: a discrete approach,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83, GE-21: 62-71. Ulaby F. T., Sarabandi K., McDonald K., Whitt M., Dobson M. C., Michigan Microwave canopy scattering model, Int. J. Remote Sens. , 1990, 28: 477-491. Roger D. De Roo, Yang Du, Ulaby F W. , A semi-empirical backscattering model at L-band and C-band for a soybean canopy with soil moisture inversion,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2001,39: 864-872. Ulaby F.T., Sarabandi K., K.McDonald, M.Whitt, and Dobson M.C.. Michigan Microwave Canopy Scattering Model (MIMICS) . Univ. of Michigan Radiation Lab., Rep. 022486-T-1, July, 1988. McFarland M. J., Miller R. L., and Neale C. M. U.,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erived from the SSM/I passive microwave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0, 28: 839845. Susskind J., Rosenfield J., Reuter D., and Cahine M.T., Remote sensing of weather and climate parameters from HIRS2/MUS on Tiros-N, J. Geophys. Res. , 1984, 89, D3: 4677-4697. McFarland M. J., Miller R. L. , and Neale C. M. U.,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erived from the SSM/I passive microwave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0, 28, 5: 839845. Aires F., Prigent C., Rossow W., and Rothstein M., A new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including first guess for retrieval of atmospheric watervapor, cloud liquid water path,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ies over land from satellite microwaves observations, J. Geophys. Res. , 2001, 106, D14: 14887- 14907. Njoku E. G., Jackson T. J., Venkataraman Lakshmi, Chan T.K., and Nghiem S. V.,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from AMSR-E,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2003, 41(2): 215229. Choudhury B. J., Major E. R., Smith E. A., and Becker F., Atmospheric effects on SMMR and SSM/I 37 GHz polarization difference over the Sahel , Int. J. Remote Sens. , 1992, 13: 3443-3463. Kerr Y. H. , and Njoku E. G., On the use of passive microwaves at 37 GHz in remote sensing of vegetation, Int. J. Remote Sens. , 1993, 14: 19311943. Calvet J. C., Wigneron J. P., Mougin E., Kerr Y. H., and Brito L. S., Plant water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of Amazon forest from satellite microwave radiometry,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4, 32(2): 397408. Calvet J. C., Chanzy, Andr, and Wigneron J. P., Surface tempeature and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in the Sahel from Airborn multifrequency mircrowave radiometry,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6, 34(2): 588-600. Givri J. R., The extension of the split window technique to passive microwave surface temperature assessment, Int. J. Remote Sens. , 1997, 18, 335-353. Pulliainen J. T., Grandell J., and Hallikainen M. T., Retrieval of surface temperature in Boreal Forest Zone from SSM/I data,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7, 35(5): 1188-1200. Basist A., Grody N., Peterson T., and Williams C., Using the Special Sensor Mi-crowave/Imager to monitor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wetness, and snow cover, J. Appl. Meteorol. , 1998, 37: 888-911. Weng F. and Grody N., Physical retrieval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using the special sensor microwave imager, J. Geophys. Res. , 1998, 103, D8: 8839-8848. Morland J. C., David, Grimes I. F., and Hewison T. J., Satellite observations of the microwave emissivity of a semi-arid land surface, Remote Sens. Environ. , 2001, 77: 149-164,. Dash P., Gttsche F. M., Olesen F. S., and Fischer H.,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estimation from passive sensor data : theory and practise-current trends, Int. J. Remote Sens. , 2002, 23: 2563-2594. Fily M., Royer A., Goa, and Prigent C., A simple retrieval method for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fraction of water surface determination from satellite microwave brightness tempeatures in sub-arctic areas, Remote Sens. Environ. , 2003, 41: 328-338. Prigent C., Aires F., Rossow W. B., Land surface skin temperature from a combined analysis of microwave and infrared satellite observations for an all-weather evalu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ir and skin temperatures, J. Geophys. Res. , 2003, 108, D10, 4310, doi:10.1029/2002JD002301. Mao K. B., Shi J. C., Li Z. L., Qin Z. H., and .Jia Y. Y.,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Retrieved From the AMSR Passive Microwave Data, IGARSS 05, 25-29 July COEX, Seoul, Korea., 2005. Mao K. B., Shi J. C., Li Z. L., Qin Z. H., and Jia Y. Y., A Physics Based on Statistics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oil Moisture From AMSR-E Passive Microwave Data, ispmsrs 2005.10, Beijing, China. 2005. 毛克彪 , 施建成 , 李召良 , 覃志豪 , 贾媛媛 , 用被动微波 AMSR 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及发射率方法研究 , 国土资源遥感 , 2005, 3:14-18 毛克彪 , 施建成 , 李召良 , 覃志豪 , 李满春 , 徐斌 , 一个针对被动微波数据 AMSRE 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物理统计算法 , 中国科学 , 2006, 36(12):1170-1176.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9689 次阅读|1 个评论
第一章 绪论
maokebiao 2009-5-16 08:20
1 ,毛克彪, 基于热红外和微波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研究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7.12( 专著 ). 相应发表的英文论文下载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867 中文将陆续在后面进行上载。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地表能量交换信息的获取是监测区域资源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是地表能量平衡的决定因素之一。由于土壤水分含量对土壤发射率的变化影响很大,而且土壤水分的蒸发对能量交换影响很大,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变化是影响地表温度变化和地表能量交换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获取区域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时空差异,并进而分析其对区域资源环境变化的影响,是区域资源环境动态监测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做法是通过地面有限观测点的观测数据来分析区域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差异。这种地面观测方法不仅艰难而且非常昂贵。近 20 年来,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快速地获取区域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差异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径。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在区域资源环境研究中的重要性已经使热红外和被动微波遥感成为遥感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已经开发了很多针对热红外数据的实用地表温度遥感反演方法,如热辐射传输方程法、劈窗算法、单窗算法和多通道算法。但热红外遥感受大气和云的影响特别严重,因此在有云的情况,被动微波在地表温度反演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于地球表面的复杂性,使得陆地表面温度的反演精度受到限制,特别是在土壤水分含量变化比较大的地区。因此,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区域热量空间差异,很有必要考虑地表温度的过程中考虑土壤水分含量变化。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微波在监测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而被动微波遥感是大尺度土壤水分含量变化监测的一个非常理想的工具。光学遥感和微波利用各自的优势联合反演地表参数是遥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获取的遥感数据越来越多。高分辨率的热红外遥感数据如 Landsat TM 等,其周期长且价格昂贵,只适合对小范围的精确研究。 1999 年搭载 ASTER(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 遥感器的对地观测卫星( TERRA )发射成功,为全球和区域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开辟了又一新的途径。 ASTER 由日本通产省 (METI) 提供,主要用于解决土地利用与覆盖、自然灾害、短期天气变动、水文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轨高 705km ,为太阳同步近极地轨道,地面重复访问周期 16 天,设计运行时间为 6 年。 ASTER 是一个拥有 15 个波段的高分辨率传感器,在 ASTER 的 15 个波段中有 5 个是高分辨率的热红外波段,因而非常适合于城市和小区域的地表热量空间差异分析。 按照A STER 项目的计划,其数据应用于全球变化研究中,如提升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能力,短期气候变化和水循环等。 中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如 MODIS 、 NOVAA/AVHRR ,其中 NOVAA/AVHRR 主要是应用于气象。 MODIS 是为全球资源、环境、气候变化等综合服务。 MODIS 传感器可以同时接收来自大气、海洋、陆地表面的信息。每 1 ~ 2 天获得一次全球观测数据,比较适合于中大区域尺度的动态监测。 MODIS 是一个拥有 36 个波段的具有中等地面分辨率的地球观测卫星,其 1 - 2 波段的星下像元为 250m , 3 - 6 波段为 500m , 7 - 36 波段为 1km 。在 36 个波段中,有 20 个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有 16 个热红外波段。 MODIS 卫星的飞行与太阳同步, 每天同一区域至少可获得昼夜两景图像,并且可以免费接收,因此非常适合中大尺度的地表动态监测。对全球地温监测而言, MODIS 数据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研究开发利用 MODIS 的热红外波段来进行全球地表温动态变化监测,具有很高的现实应用意义 。 热红外地表温度反演算法受天气的影响非常大,在实际应用中精度有时难以得到保证。而且,热红外遥感受云的影响很大,从 NASA 提供的温度产品分析可知大部分的温度产品, 60% 以上的地区受到云的影响,这对实际应用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由于被动微波能穿透云层,并且受大气的影响非常的小,可以克服热红外遥感的缺点。因此,研究如何利用被动微波数据来反演地表温度就显得非常的迫切。 AMSR 是改进型多频率、双极化的被动微波辐射计。 2001 年 AMSR 搭载在日本的对地观测卫星 ADEOS-II 上升空 。 AMSR-E 微波辐射计是在 AMSR 传感器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它搭载在 NASA 对地观测卫星 Aqua 于 2002 年发射升空。 AMSR 和 AMSR-E 这两个传感器的仪器参数基本一致。最大区别在于 AMSR 是在上午 10:30 左右穿过赤道,而 AMSR-E 则是在下午 1:30 左右。这两个传感器的传输基本相同,因此本节主要介绍 AMSR-E 。 AMSR-E 辐射计在 6.9-89GHz 范围内的 6 个频率,以双极化方式 12 个通道的微波辐射计。 AMSR-E 通过测量来自地球表面的微波辐射来研究全球范围的水循环变化。在水文应用研究中,为了取得两个降雨事件前后的土壤水分含量变化,频繁地获得研究区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卫星的时间分辨率主要取决于 刈宽度、卫星高度和倾角。对于 AMSR-E 而言,除了极地地区外,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在升轨和降轨都可以将全球覆盖一次。 目前针对 AMSR-E 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土壤湿度反演算法的研究还很少,其主要原因是对于微波的地表辐射机理研究还不是很成熟,而且由于空间分辨率的影响,使得地面实测资料的获得非常困难 , 因此研究如何综合利用对地观测卫星多传感器的优势是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Aqua 对地观测卫星同时拥有 MODIS 和 AMSR-E 传感器。相对而言,用 MODIS 的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的算法已经比较成熟。我们可以通过 MODIS 的地表温度产品来代替 AMSR-E 所需要的地表数据,通过建立 AMSR-E 各通道亮温和 MODIS 地表温度产品的关系,从而可以分析不同地表地物类型在微波波段的辐射机制,最后建立微波地表温度的反演算法。从而克服需要测试 AMSR-E 过境的同步地表温度数据的困难。并为多传感的参数反演相互校正和传感器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用被动微波数据反演得到地表温度的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微波波段的发射率和土壤水分的关系,进一步反演土壤水分和雪水当量等其它参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第一台热红外仪器算起,已经有 50 多年的历史 。这里介绍几个主要的热红外传感器。 Landsat 是美国的陆地卫星。 NASA 的陆地卫星( Landsat )计划( 1975 年前称地球资源技术卫星 ERTS ),从 1972 年 7 月 23 日 以来,已发射 7 颗(第 6 颗发射失败)。目前 Landsat1~4 均相继失效, Landsat5 仍在超期运行(从 1984 年 3 月 1 日 发射至今)( http://edc.usgs.gov/guides/landsat_tm.html )。 NOAA 卫星是美国发射的极轨气象卫星, 1970 年 12 月发射了第一颗,近 30 年来连续发射了 16 颗。 NOAA 气象卫星系列采用的是双星系统,与太阳同步近极地圆形轨道,以确保同一地点、同一地方时的上午、下午成像。轨道平均高度分别为 833 km 和 870 km 倾角为 98.7 和 98.9 。 从 1958 起 , NASA 就开始致力于地球及环境演变的观察和研究( http://www.noaa.gov/wx.html ) 。 1991 开始实施 ESE ( Earth Science Enterprise ), 在 1999 年 12 月开始的 ESE 二期任务中 , 发射了首颗地球观测系统 ( Earth Observing System ) 卫星 Terra( 原 AM-1) ( http://eospso.gsfc.nasa.gov/ ) 。它是第一个能提供整体观察地球变化信息的观测系统。主要用于地表、生物圈、固体地球、大气和海洋的长期全球范围的观测。 Terra 是 EOS 系列的第一颗承载多传感器卫星,星载传感器一共有五个: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MODIS) ,多角度成像光谱辐射计 (MISR) ,云与地球辐射能系统 (CERES) ,对流层污染测量仪 (MOPITT) 和高级星载热发射反照辐射计( ASTER )。 MODIS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计 ) 是搭载于美国 EOS 系列卫星之上的一个重要遥感传感器( http://modis.gsfc.nasa.gov/about/ )。 MODIS 具有 36 个可见光 - 红外的光谱波段,空间分辨率为 250~ 1000m 。 MODIS 遥感数据是新一代的卫星遥感信息源,在生态学研究、环境监测、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农业资源调查等诸多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ASTER 是第一台用于制图和温度精确测量的星载高空间分辨率多通道热红外成像仪( http://asterweb.jpl.nasa.gov/ )。它由三个光学子系统组成:可见光近红外( VNIR )、短波红外( SWIR )和热红外( TIR )。 ASTER 数据具有高空间、波谱和辐射分辨率,每景幅宽 60 60 km 。 VNIR 在近红外波段( 0.78-0.86 )提供能生成立体像对的后视影像数据。 我国发射了风云系列( http://www.cma.gov.cn/qxxdh/qxwx/ )。风云 1 号( FY-1 )气象卫星是我国首次自行设计和发射的实验型极轨气象卫星。 FY -1A 、 1B 分别于 1988 年 9 月 7 日 和 1990 年 9 月 3 日 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先后发射升空。 FY -1C 、 FY-1D 分别于 1999 年 5 月 10 日 、 2002 年 5 月 15 日 成功发射。 FY-1D 是我国第一代与太阳同步轨道业务应用气象卫星。风云 2 号( FY-2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静止气象卫星。于 1997 年 6 月 10 日 从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送入地球准同步轨道。卫星从西向绕地球公转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故对地相对静止,定位于东经 105 的赤道上空。 FY-2 采用自旋稳定方式(卫星每分钟自旋约 105 圈)通过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使卫星的自旋扫描保持与地轴平行。星上携带所重仪器,既有对地观测功能,又有广播、通信功能。其主要遥感器为 3 通道扫描辐射计可见光、红外和水汽自旋扫描辐射计( VIWSSR ),可获得白天的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像,可见光 - 近红外通道为 0.55~1.05 ,星下点分辨率为 1.25 km ;水汽通道为 6.2~7.6 ,用于获得对流层中上部水汽分布图像;红外通道为 10.5~12.5 ,用于获得昼夜云和下垫面辐射信息。水汽和红外通道图像的星下点分辨率为 5km ,每半小时可以获得一幅全景原始云图。星上还带有 3 个卫星云图转发器,可转发高、低分辨率云图,并进行天气图传播等;数据收集系统可提供 133 个通道的数据传输(其中 100 个国内通道、 33 个国际通道),用于收集地球表面监测台站的气象、水文、海洋等数据;空间环境监测器用于监测太阳活动和空间环境。风云 3 系列相继将要发射。 中巴资源 1 号( CBERS-1 )卫星已于 1999 年 10 月 14 日 发射成功 , 这标志着我国有了自己的地球资源卫星( http://www.cresda.com/cn/default.asp )。中巴资源 1 号卫星( CBERS-1 )是中国与巴西合作研制的数据传输型遥感卫星。轨道高度 778km (与太阳同步轨道),重复覆盖周期 26 天,设计工作寿命 2 年。中巴资源一号卫星主要应用于地球资源和环境监测。其携带的高分辨率 CCD 相机接收的数据 , 地面分辨率可达 20m 。中巴资源一号卫星上搭载了 3 台成像传感器 , 即 : 广角成像仪 (WFI) 、高分辨率 CCD 相机、红外多光谱扫描仪 (IR-MSS) 。中巴资源 1 号卫星集 4 种功能于一体 : 高分辨率 CCD 相机具有几个与 Landsat 卫星的 TM 类似的波段 , 且空间分辨率高于 TM ; CCD 相机具有侧视立体观测功能 , 这与 SPOT 的侧视立体功能类似 ; 以不同的空间分辨率覆盖观测区域的能力, WFI 的空间分辨率为 256m , IR-MSS 可达 80m 和 160m , CCD 为 20m ; 3 种成像传感器组成从可见光、近红外到热红外整个波谱域覆盖观测地区的组合能力。 2003 年中巴资源卫星 2 号相继发射, 3 号和 4 号正在研究中。 我国的热红外遥感研究比较多。刘玉洁 , 杨忠东等在 中介绍了 MODIS 遥感影像在大气、陆地、海洋反演的参数的各种算法和 MODIS 数据的应用。李小文,汪骏发等在 主要介绍了二向性反射的几何光学模型和定量遥感的病态反演理论,并对非同温混合像元热辐射尺度效应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而且对多阶段目标决策反演策略的参数的不确定性和敏感性进行了分析。李小文对热红外的遥感机理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他在 中讨论了地表非同温像元的发射率的定义问题及对分离真实温度和发射率的影响,同时强调了先验知识在反演中的作用。苏理宏在 中对非同温的混合像元和发射率的方向性进行了研究。徐希孺等 - 探讨了热红外多角度遥感问题,认为只有当扫描方向与作物垄向相垂直时才最有利于作物叶冠和土壤温度的反演,并提出了混合像元组分温度的反演方法。陈良富等 - 研究了热红外遥感中大气下行辐射的近似计算及通道间信息相差性对陆面温度反演的影响。孙毅义等 分析了地面发射率随观测角度而变化,认为热红外辐射具有方向性特征。陈良富等 提出了非同温混合像元热辐射组分有效发射率的概念,并验证该发射率与组分温度无关。李召良等 利用白天和晚上中红外和热红外的数值差异提出了一种用于提取方向发射率的物理方法。覃志豪也对热红外遥感原理,特别是地表温度的反演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 - ] 。毛克彪等 - 同时也针对对地观测卫星( TERRA )多传感器的特点提出了适合于 MODIS 和 ASTER 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反演算法。 国外热红外遥感研究比国内要早。真正的地表温度算法是从 80 年代开始的 。按照使用热红外通道来划分,可以分为:单窗算法,劈窗算法和多波段算法。比较典型的单窗算法是覃志豪等针对只有一个热红外波段的 Landsat TM/ETM 数据提出来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 。 Jimnez-Muoz and Sobrino 在 提出了一个普适性单通道算法。相对而言,劈窗算法比较成熟,到目前这止,已经提出了至少有 18 个劈窗算法 - 。这些算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各参数的计算方法不同,因此可以把这些算法归纳为五大类 :发射率模型,两基本参数模型、复杂模型、热辐射量模型和简单模型。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发射率的算法相对而言不是非常的成熟 -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多波段算法是李召良等提出来的独立指数法( TISI ) 和 Wan and Li 针对 MODIS 在 中提出来的同时利用白天 / 黑夜数据的多波段算法。其特点是对地表温度和地表发射率的同时反演,但需要昼夜两景图像才能进行反演。针对 MODIS 数据的多波段算法算法需要 14 个方程,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并且是在利用大气模型来确定若干参数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求解。由于白天和晚上同一地区的天气变化较大,很多时候白天晴朗的地区晚上则有云,况且由于卫星轨道的变化,只有进行几何校正才能使白天和晚上两景图幅形成配匹,但几何校正的像元数值重采样又使像元数值发生变化,从而带来计算误差。 虽然热红外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快速地获取区域地表温度空间差异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径 。但热红外地表温度反演算法受天气的影响非常的大,特别是基于热惯量的土壤水分反演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精度有时难以得到保证。而且,热红外遥感受云和大气水汽的影响很大,从 NASA 提供的温度产品分析可知大部分的温度产品, 60% 以上的地区受到云的影响,这对实际应用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由于被动微波能穿透云层,并且受大气的影响非常的小,可以克服热红外遥感的缺点。因此,研究如何利用被动微波数据来反演地表温度就显得非常的迫切 。在微波波段,土壤水分和介电常数密切相关,土壤的介电特性明显地依赖于土壤水分的变化,而地表的辐射信号又由土壤的介电特性所决定。更重要的是微波传感器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监测潜力,因为在微波的低频波段,它可以穿透云雾、雨雪,对地物也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它不依赖于太阳辐射,不论白天黑夜都可以工作。各种研究分析表明被动微波遥感是土壤水分反演的最好方法之一 。 微波遥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微波遥感在地学中的应用起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研究是以地面和航空为主。随着微波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微波遥感已经成为获取遥感信息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主要是针对被动微波,因此在这里以介绍被动微波的发展历程为主)。最早发射的星载微波辐射计是 1962 年美国发射的近距离观测金星的水手 2 号( Marina 2 )飞船搭载的双频道微波辐射计,其工作频率为 15.8 , 22.2GHz ,主要目的是为了测量金星大气深处的温度。从卫星上用被动式微波观测的有效记录是从 1978 发射的 雨云 7 号 卫星( Nimbus-7 )上的 SMMR (扫描式多通微波扫辐射仪)开始的 , 自 1979 运行到 1987 年,它每六天对全球进行一次观测。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 DMSP 系列卫星上的微波辐射计 SMM/I 在 1987 年取代了 SMMR , SMM/I 每三天对全球进行一次观测。这些微波辐射测量包括了 4 个频率微波的水平极化与垂直极化观测。对湿地研究来说,其较高频率的 37GHz ( SMMR 和 SMM/I )与 85.5 GHz (仅 SMM/I )提供的高空间分辨率数据( 37GHz 分别为 30 km 和 85.5GHz 为 15 km )。被动微波观测的主要优点在于提供频繁的全球性观测以及能够揭示云层和植被下的地面特征。其较低的空间分辨率从而减少数据量是进行全球性和区域研究的一个优势。高级微波探测器 (AMSU) 搭载在第三代美国海洋卫星 (NOAA) 上 , AMSU 由 2 台仪器组成, 1 台是用于温度探测的 15 通道 AMSU - 1 , 1 台是着重湿度探测的 5 通道 AMSU - B 。 AMSU 是一种全天候的温度、湿度遥感仪器,可以改善有云状态下的大气温湿度分布的探测,探测大气温度廓线(包括有云情况下的大气温度); 由原始探测资料反演出精度较好的湿度廓线;探测陆地和海洋上的降水;海冰分类(多年冰和 1 年冰) ; 探测雪覆盖的范围和雪的厚度以及雪的状况(包括融化程度和坚实程度);并探测土壤湿度。热带降雨测量卫星 TRMM (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是 1997 年 11 月美日联合发射的,第一次用于量化测量热带降雨的空间卫星计划 , 目的是更多的了解热带降雨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卫星上搭载的探测器包括:微波成像仪 TMI ( TRMM Microwave Image ) , 降雨雷达 PR ,可见 / 红外辐射仪 VIRS ,雷电探测器 LIS ,以及地球辐射探测器 CERES 。 TMI 的观测目的是海上降雨强度,它扫描宽度 760 km ,有 5 个观测频率,其中频率为 85.5GHz 的水平分辨率为 4.4 km , 它是专门为探测中小尺度的对流性降雨而设计的。高级微波扫描辐射计增强型 AMSR-E 已经于 2002 年塔载 EOS(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Aqua 升空,高级微波扫描辐射计 AMSR 也于 2002 年塔载日本的环境观测技术卫星 ADEOS-II 升空, AMSR 和 AMSR-E 在波段上的选择继承了以往微波辐射计的优势波段,波段明显增多,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有较大提高,可以提供从 6.9 ~ 89GHz 频率范围内的双极化和多频亮温数据。我国也在已经发射的神舟 4 号飞船上搭载了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其中的微波辐射模态的最低频率为 6.6GHz ,可以用来反演土壤水分,类似的传感器还会出现在我国计划发射的风云 3 号以及海洋 2 号卫星上面。在土壤水分和海洋盐分 (SMOS) 的观测计划中,针对微波辐射计空间分辨率比较低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维天线合成概念的具有较高分辨率的被动微波传感器,这种微波辐射计能以一种多角度的方式提供双极化的 L 波段被动微波辐射测量,这种传感器将在 2007 年上天 。 目前针对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的研究已经有不少 - ,但还没有通用的地表温度反演物理算法公开发表。 其主要原因是对于微波的地表辐射机理研究还不成熟,而且受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 使得地面实测资料的获得非常困难。虽然微波受大气的影响很小,但地表温度的反演本身是个病态反演。 主要原因是土壤地表发射率在微波波段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常数,而是随土壤水分的变化而变化。地表发射率在热红外波段变化非常的小,但受大气的影响非常大,热红外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要比微波高,因此微波和热红外存在一些互补性。早期的被动微波反演土壤水分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微波辐射计 SMMR 和 SMM/I 提供的微波亮温数据,但 SMM/I 的最低频率为 19GHz ,受大气影响严重,不利于土壤水分反演。随着微波波长的增加,其穿透地物的能力增强,在长波段(大于 10cm )范围里 , 植被和地表粗糙度的影响就会变小,此时,对于低矮稀疏植被覆盖情况,土壤水分对观测亮度温度的影响有着主导作用,有可能较好的反演出土壤水分 。另外,相对裸地,植被和粗糙度对地表亮度温度受频率和极化的影响。如何综合利用可见光、热红外、主动微波等传感器获取的遥感信息,土地利用图,土壤类型图、地形图等来提高土壤水分反演精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 在被动微波传感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研究表明被动微波遥感在反演土壤水分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伴随着传感器的发展 , 人们针对不同的条件提出了不同的反演算法 。早期的土壤水分反演方法是由携带单配置传感器在航空平台上发展起来的,比如单极化、单频率以及天底观测,由于微波辐射机理的研究不成熟 , 加上传感器波段设置和分辨率的限制 , 这些算法主要以统计和经验关系为主。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 NASA 在亚历山大农田进行的航空微波辐射计飞行实验,同步观测了 0 ~ 15cm 的土壤湿度 ,Schmugge 等对亮度温度与土壤湿度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和地表粗糙度条件下,亮度温度和土壤湿度之间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 。另一个有关统计方法的典型应用是,利用降雨指数 API 和微波极化差指数 MPDI 等作为土壤湿度和植被生物量的指示因子,建立了土壤湿度或者生物量和微波指数之间的统计关系 。 Paloscia and Pampaloni(1988) 用微波极化指数( 10GHz 和 36GHz )对植被生长进行变化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当植被生长的时候,极化改变非常的大。 Paloscia and Pampaloni ( 1992 ) 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验分析表明,微波指数可以用来监测农作物的生物量和水分条件。被动微波遥感也可以用于反演地面温度 及植被含水量等地表参数,但其相对光学遥感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其反演土壤水分的能力上,因此,被动微波遥感对地表参数的反演研究重点通常是围绕着土壤水分的反演展开的,但地表温度和植被含水量是土壤水分反演的重要参数。在植被覆盖的地区,土壤水分的反演精度还远没有达到实用要求。幸运的是,土壤水分能够通过植被反应出来 。许多研究证明 不同频率或者同频率不同极化的亮温差 ( ) 和土壤水分的变化是正相关的。由于被动微波的像元分辨率较低,绝大多数像元都是混合像元,这使得对植被覆盖地区的土壤水分反演更加困难。随着多频率双极化多角度传感器(如 SMMR 、 SSM/I 等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土壤水分反演的算法也开始向综合利用多个通道不同极化的方式来消除土壤粗糙度和植被的影响。 AMSR 和 AMSR-E 传感器系统的上天,大大促进了被动微波遥感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的发展。 Njoku 针对 AMSR-E 提出了迭代算法,该算法基于辐射传输方程,建立了亮温和土壤水分等参数的非线性方程,然后利用迭代法反演土壤水分和其它地表参数 。 另外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是:使用理论模型和神经网络联合进行反演。具体操作是用理论模型或者实际测量一组合适训练数据集;然后,利用该数据集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然后通过测试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调整。通过反复训练和测试得到最佳的神经网络反演结构,一旦训练完成,就可以用训练好的网络进行参数反演。在微波遥感领域,神经网络已经有许多用于土壤水分反演的例子 。 我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就非常重视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经过 30 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我国的微波遥感发展大概经历了从理论到实验,再到应用的阶段。理论阶段主要是概念设计研究阶段,微波遥感正式成为国家科技攻关重要项目,进行了基础研究及基本型遥感器研制并开始了若干应用研究;实验阶段主要是航天遥感阶段,在这一时期研制了星载遥感设备,发展新的遥感器,继续进行了基础研究和信息处理方法研究,同时利用国外数据进行应用处理,为以后数据处理做准备。这一阶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在神舟 4 号飞船上首次飞行了我国的多模态微波遥感器,成功实现了我国航天微波遥感零的突破;应用阶段主要是指我国微波遥感已成为多个型号卫星的主要载荷,风云 3 号 (FY-3) 、嫦娥工程、海洋 2 号 (HY-2) 及其它卫星上都将装载微波遥感器。 算法精度评价对一个算法的实际应用非常的重要 , 是算法推广应用的前提。在发射新传感器和开发新的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的同时,人们制定和完成了大量的土壤水分监测计划,主要目的是发展和验证被动微波遥感土壤水分的反演算法。美国在 1980 年开始实施的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业和资源调查的 AgRISTARS 计划,该计划内容包括一系列野外航空遥感试验,定量地研究了如植被、粗糙度、观测角、土壤纹理结构、大气等对微波遥感土壤湿度的影响, Schmugge 对此进行了综述 。另外,在 1987 到 1989 年在美国堪萨斯州中部进行的第一次国际卫星地表气候计划 (ISLSCP) 的野外试验 (FIFE) ;在 1990 年夏季在美国南部亚利桑那州的干旱地区进行的 Monsoon 90 野外试验 ; 1992 年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小沃希托河分水岭附近进行的 WASHITA 92 试验 以及 1992 年在西非尼日尔进行的 HAPEX-Sahel 试验 ] ,在这些实验中,主要搭载了 L 波段的 1.4GHz 微波辐射计。为了评价 TMI 、 SSM/I 、 AMSR/E 等星载传感器数据反演土壤水分的能力,美国水文和遥感实验室 1997 年在美国南部大平原进行的 SGP97 试验, 1999 年进行的 SGP99 试验,其中美国南部大平原 (SGP99) 试验目的是研究微波遥感探测土壤水分的机理,一些机载的微波辐射计,包括 C 、 S 、 L 波段参与了 Oklahoma 的地面试验,并将星载传感器 TMI 和 SSM/I 观测数据反演的土壤水分与机载反演结果及地面观测的土壤水分进行了对比 。 2002-2005 进行的( SMEX02-SMEX05 )( http://nsidc.org/data/amsr_validation/ )土壤水分野外实验强调多学科和多传感器土壤水分遥感监测,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要为水文过程和陆地 - 大气交互作用研究提供一套数据集,并对从星上(特别是 AMSR-E )土壤水分反演进行验证,并对新的传感器进行评价。与 SMEX 相关的 AMSR-E 的校正主要是评价 AMSR-E 的土壤水分反演精度。具体的校正包括:评价和提高土壤水分反演算法能力,校正土壤水分的精度,并对植被、地表温度、地形、土壤纹理对土壤水分精度反演的影响。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 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 内容 热红外和微波遥感在海面温度、陆面温度、大气温度、大气水汽、云顶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每种传感器的设计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几乎每个通道的研究对象都是非常明确的。本文将研究并 提出适合于高分辨率 ASTER 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反演算法;提出适合于中分辨率 MODIS 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反演算法;提出适合于低分辨率被动微波数据 AMSR-E 的地表温度算法;利用微波指数来反演土壤水分,并分析发射率对土壤水分反演的影响。 对于这 3 个传感器上面已经有一些介绍,更详细的介绍请参见 。 1.3.2 主要研究技术路线 图 1-1 是针对 ASTER 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的劈窗算法技术路线。首先通过 ASTER 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对地表进行分类并得到发射率;然后通过 MODIS 近红外波段反演得到大气水汽含量,并进一步计算得到透过率;最后利用 ASTER 的热红外波段建立辐射传输方程建立劈窗算法。 图1-1针对ASTER数据的劈窗算法的技术路线示意图 Figure1-1 Frame map of retrieving LST by using split window algorithm from ASTER 图 1-2 是针对 ASTER 数据的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发射率的多波段算法。首先对多波段算法进行推导,然后用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反演计算。即通过 ASTER1B 做大气校正 , 得到 AST09 产品,用 ASTER 的 4 个热红外波段分别建立热辐射平衡方程,利用邻近波段发射率局部线性关系,建立额外的两个方程,形成波段算法。然后用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反演计算,即通过 MODTRAN 模拟得到训练和测试数据库,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另外,通过补充可靠的 ASTER 产品( AST09/AST08/ASR05 )作为补充训练数据集。 图 1-2 针对 ASTER 数据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发射率的多波段算法技术路线 Figure1-2 Frame map of retrieving LST and emissivity by using NN from ASTER 图 1-3 是针对 MODIS 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劈窗算法的技术路线。首先通过 MODIS 的 NDVI 指数计算得到相应的发射率;然后通过 MODIS 近红外波段反演得到大气水汽含量,并进一步计算得到透过率;最后利用 MODIS 的热红外波段建立辐射传输方程建立劈窗算法。   图 1-3 针对 MODIS 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的劈窗算法路线 Figure1-3 Frame map of retrieving LST by using split-window algorithm from MODIS 图 1-4 是针对 MODIS 数据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发射率的 RM-NN 算法的技术路线。首先对地球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通过 MODTRAN 模拟训练和测试数据;最后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进行地表温度和发射率的反演。 图 1-4  针对 MODIS 数据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发射率的多波段算法 Figure1-4 Frame map of retrieving LST and emissivity by using NN from MODIS 图 1-5 是针对 AMSR-E 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物理统计算法的技术路线。首先利用 AMSR-E 的亮温和 MODIS 地表温度产品进行回归分析,并找出最佳反演主通道;然后通过 AIEM 模型模拟分析得到消除大气影响的方法,最后形成物理统计算法。       图 1-5  针对 AMSR-E 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经验) Figure1-5 Frame map of retrieving LST from AMSR-E 图 1-6 是针对 AMSR-E 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神经网络反演算法的技术路线。具体做法是将 MODIS 地表温度产品作为 AMSR-E 亮度温度对应的地表温度数据,通过经纬度控制获得训练和测试数据。通过反复的测试和训练神经网络,形成 AMSR-E 的地表温度反演神经网络算法。 图 1-6  针对 AMSR-E 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神经网络) Figure1-6 Frame map of retrieving LST by using NN from AMSR-E 图 1-7 是针对 AMSR-E 数据反演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的技术路线。具体的做法是用 AIEM 分析微波指数和土壤水分的关系,并分析粗糙度的影响,找到影响最小的微波指数,通过实际地表数据的校正形成针对 AMSR-E 的土壤水分反演算法。 图 1-7 AMSR-E 土壤水分反演算法(指数) Figure1-7 Frame map of retrieving soil moisture from AMSR-E 1.4 本章小结 本章对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的技术路线做了简要的介绍。本研究将针对 ASTER/MODIS/AMSR-E 数据提出 7 个不同的算法。 由于针对不同的传感器反演地表参数的基本理论相同,为了保持每个算法的独立性,在后面的介绍和推导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重复。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毛克彪,针对 MODIS 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大学 , 2004.5. 赵英时等 , 2003,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 , 科学出版社 . 刘玉洁 , 杨忠东等 , 2001, MODIS 遥感信息处理原理与算法 , 科学出版社 . 李小文 , 汪骏发 , 王锦地 , 2001, 多角度与热红外对地遥感 , 科学出版社 . 李小文 , 王锦地 , 地表非同温像元发射率的定义问题 , 科学通报 , 1999, 44(15):1612-1617. 苏理宏 , 热红外辐射方向性与尺度效用研究 , 2000, 博士学位论文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徐希孺 , 陈良富 , 关于热红外多角度遥感扫描方向的问题 , 北京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2002, 38(1): 98-103. 徐希孺 , 陈良富 , 庄家礼 , 基于多角度热红外遥感的混合像元组分温度演化反演方法 , 中国科学 D 辑 , 2002, 31(1) : 81-88. 徐希孺 , 庄家礼 , 陈良富 , 热红外多角度遥感和反演混合像元组分温度 , 北京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0, 36(4): 555-560. 陈良富 , 徐希孺 , 热红外遥感中大气下行辐射效应的一种近似计算与误差估计 , 遥感学报 , 1999, 3(3):165-170. 陈良富 , 庄家礼 , 徐希孺 , 热红外遥感中通道间信息相关性及其对陆面温度反演的影响 , 科学通报 , 1999, 44(19):2122-2127. 孙毅义 , 李治平 , 地面热红外发射率的天顶角变化效应 , 气象学报 , 2001, 59(3): 373-376. 陈良富 , 庄家礼 , 徐希孺 , 非同温像元热辐射有效比辐射率概念及其验证 , 科学通报 , 2000, 45 ( 1 ) :22-29. 李召良 , F.Petitcolin, 张仁华 , 一种从中红外和热红外数据中反演地表比辐射率的物理算法 , 中国科学 E 辑 , 2000, 3018-26. 覃志豪 , W. Li, M. Zhang, A. Karnieli, and P. Berliner, 单窗算法的基本大气参数估计方法 , 国土资源遥感 , 2003 , 2(56):37-43. 覃志豪 , Zhang Minghua, Arnon Karnieli, 用 NOAA-AVHRR 热通道数据演算地表温度的劈窗算法 , 国土资源遥感 , 2001, 2 ( 48 ) :33-41. 覃志豪 , M. Zhang, A. Karnieli and P. Berliner, 用陆地卫星 TM6 数据演算地表温度的单窗算法 , 地理学报 , 2001, 56 (4): 456-466. Qin Zhihao, G. D.O., Arnon Karnieli, Derivation of split window algorithm AVHRR data, J. Geophys. Res. , 2001, 106: 22655-22670. Qin. Z., A. Karnieli, P. Berliner, A mono-window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Landsat TM data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Israel-Egypt border region, Int. J. Remote Sens. , 2001, 22 (18) :3719-3746. 毛克彪 , 覃志豪 , 刘伟 , 用 MODIS 影像和单窗算法反演环渤海地区的地表温度 , 空间与测绘 , 2004, 6:23-25 毛克彪 , 覃志豪 , 施建成 , 宫鹏 , 针对 MODIS 数据的劈窗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 , 2005, 8 : 703-708. 毛克彪 , 覃志豪 , 施建成 , 用 MODIS 影像和劈窗算法反演山东半岛的地表温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2005, 1:46-50. 毛克彪,施建成 , 覃志豪 , 宫鹏 , 徐斌,从 MODIS 数据中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比辐射率的多波段算法研究,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专辑 ) , 2005, 6 : 49-55. 毛克彪 , 覃志豪,徐斌 , 针对 ASTER 的单窗算法研究 , 测绘学院学报 , 2005, 1 : 40-43. 毛克彪,施建成 , 覃志豪 , 宫鹏 , 徐斌 , 张钟军 , 蒋玲梅 , 一个针对 ASTER 数据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比辐射率的四通道算法, 海峡两岸会议 , 2005.8. Mao Kebiao, Shi Jiancheng, Qin Zhihao, Gong Peng, Liu Wei, Xu Lina, A Multiple-band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from MODIS Data,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 IGARSS05 ). Mao Kebiao, Qin Zhihao, Xu Bin, Li Manchun, Wang Jianming, Wu Shengli, The Influence Analysis of Water Content for the Accuracy of Practical Split-window Algorithm,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 IGARSS05 ). Mao K., Qin Z., Shi J., Gong P., A Practical Split-Window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MODIS Data, Int. J. Remote Sens. , 2005,26:3181-3204. Mao Kebiao, Shi Jiancheng, Qin Zhihao, Gong Peng, An Advanced and Optimized Split-Window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ASTER Data, ispmsrs2005.10 . Mao Kebiao, Shi Jiangcheng, Li Zhaoliang, Qin Zhihao, Wang Xiufeng, Jiang Lingmei, A Multiple-Band Algorithm for Separating Land Surface Emissivity and Temperature from ASTER Imagery,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 IGARSS06 ). 毛克彪 , 唐华俊 , 陈仲新 , 邱玉宝 , 覃志豪 , 李满春 , 一个针对 ASTER 数据的劈窗算法 , 遥感信息 , 2006, 5:7-11. 毛克彪 , 施建成 , 覃志豪 , 宫鹏 , 徐斌 , 蒋玲梅 , 一个针对 ASTER 数据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比辐射率的四通道算法, 遥感学报 , 2006, 4: 593-599. Qin Zhihao, A. Karnieli, Progress in the remote sensing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ground emissivity using NOAA-AVHRR data, Int. J. Remote Sens. , 1999, 20: 2367-2393. Jimnez-Muoz, J.C., J. A. Sobrino, A generalized single-channel method for retriev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 J. Geophys. Res. , 2003,108 (doi:10.1029/2003JD003480). Price J. C.,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from the split window channels of the NOAA 7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J. Geophys. Res. , 1984, 89: 7231-7237. Becker F., and Li Z. L., Towards a local split window method over land surface, Int. J. Remote Sens. , 1990, 3: 369-393. Prata A. J., and Platt M.,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from the AVHRR. In Proceedings of the 5th AVHRR data Users' Meeting. Tromso ( NORWAY ). 24-28 June 1991 EUMETSAT, Darmstadt , 1991, 433-438. Vidal A. Atmospheric and emissivity correction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measured from satellite using ground measurements or satellite data. Int. J. Remote Sens. , 1991, 12:2449-2460. Sobrino J. A., Coll C., and Caselles V., Atmospheric correction for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using NOAA-11 AVHRR channels 4 and 5.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1, 38: 19-34. Ottl C., and Vidal-Madjar D., Estimation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with NOAA-9 Data,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2, 40: 27-41. Kerr Y. H, Lagouarde J. P., and Imbernon J., Accurat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retrieval from AVHRR data with use of an improved split window algorithm,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2, 41: 197-209. Harris A. R. and Mason I. M., An extension to the split-window technique giving improved atmospheric correction and total water vapour. Int. J. Remote Sens. , 1992, 13: 881-892. Prata A. J.,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erived from the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and the Along-Track Scanning Radiometer 1. Theory. J. Geophys. Res. , 1993, 98: 16689-16702. Coll C., Caselles V., Sobrino A., and Valor E., On the atmospheric dependence of the split-window equation for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t. J. Remote Sens. , 1994, 15: 105-122. Frana G.. B., and Cracknell A. P., Retrieval of land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using NOAA-11 AVHRR data in northeastern Brazil , Int. J. Remote Sens. , 1994, 15: 1695-1712. Sobrino J. A., Li Z. L., Stoll M. P., and Becker F., Improvements in the split-window technique for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etermination.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4, 32(2): 243-253 Becker F., and Li Z. L.,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at various scales: definition, measurement and related problems. Remote Sens. Rev. , 1995, 12: 225-253. Ulivieri C., Castronuovo M. M., Francioni R., and Cardillo A., A split-window algorithm for estimat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from satellites. Advan. Space Res., 1996, 14, 1279-1292. Franois C. and Ottl C., Atmospheric corrections in the thermal infrared: Global and water vapor dependent split window algorithms applications to ATSR and AVHRR data.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6, 34(2): 457-470. Wan, Z.M., and Z. L. Li, A physics-based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surface emissivity and temperature from EOS/MODIS data,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7, 35(4): 980-996. Sobrino J. A. and Raissouni N., Toward remote sensing methods for land cover dynamic monitoring: application to Morocco . Int. J. Remote Sens. , 2000, 21(2): 353-366. Hook S. J., Gabell A. R., Green A. A., and Kealy P. S. , A comparison of techniques for extracting emissivity information from thermal infrared data for geologic studies,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2, 42: 123135. Watson K., Spectral ratio method for measuring emissivity,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2, 42:113116. Kealy P. S. and Hook S., Separating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in thermal infrared multispectral scanner data: Implication for recover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3, 31:11551164. Schmugge T., Hook S.J., Coll C., Recovering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from thermal infrared multispectral data,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8, 65(2): 121-131. Schmugge T., French A., Ritchie J.C., Rango A., Pelgrum H.,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separation from multispectral thermal infrared observations, Remote Sens. Environ. , 2002, 79(2-3): 189-198. Li Z. L. and Becker F., Feasibility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determination from AVHRR data.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3, 43: 67-85. Gillespie A. R., Rokugawa S., Matsunaga, A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separation algorithm for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ASTER) image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8, 36: 1113-1126. Liang Shunlin, A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separat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from multispectral thermal infrared imagery,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2001, 39: 264-274. Wan Z. M., and Li Z. L., A physics-based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surface emissivity and temperature from EOS/MODIS data.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7, 35(4): 980-996 . 毛克彪 , 施建成 , 李召良 , 覃志豪 , 贾媛媛 , 用被动微波 AMSR 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及发射率方法研究 , 国土资源遥感 ,2005, 3:14-18. 毛克彪 , 施建成 , 李召良 , 覃志豪 , 李满春 , 徐斌 , 一个针对被动微波数据 AMSRE 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物理统计算法 , 中国科学 D 辑 , 2006, 36(12):1170-1176. Schmugge T., Gloersen P., Wilheit T. T., and Geiger, Remote sensing of soil moisture with microwave radiometers. J. Geophys. Res. , 1974, 79(2): 317 323. 田国良 , 土壤水分的遥感监测方法, 环境遥感 , 1991,6(2):89-98 钟若飞,神州四号微波辐射计数据处理与地表参数反演研究,博士论文, 中科院遥感所 , 2005.6. Susskind J., Rosenfield J., Reuter D., and Cahine M.T., Remote sensing of weather and climate parameters from HIRS2/MUS on Tiros-N, J. Geophys. Res. , 1984, 89, D3: 4677-4697. McFarland M. J., Miller R. L., and Neale C. M. U.,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erived from the SSM/I passive microwave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0, 28(5): 839845. Aires F., Prigent C., Rossow W., and Rothstein M., A new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including first guess for retrieval of atmospheric watervapor, cloud liquid water path,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ies over land from satellite microwaves observations, J. Geophys. Res. , 2001, 106, D14: 14887- 14907. Njoku E. G.., Jackson T. J., Venkataraman Lakshmi, Chan T.K., and Nghiem S. V.,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from AMSR-E,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2003, 41(2): 215229. Choudhury B. J., Major E. R., Smith E. A., and Becker F., Atmospheric effects on SMMR and SSM/I 37 GHz polarization difference over the Sahel , Int. J. Remote Sens. , 1992, 13: 3443-3463. Kerr Y. H., and Njoku E. G.., On the use of passive microwaves at 37 GHz in remote sensing of vegetation, Int. J. Remote Sens. , 1993, 14:19311943. Calvet J. C., Wigneron J. P., Mougin E., Kerr Y. H., and Brito L. S., Plant water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of Amazon forest from satellite microwave radiometry,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4, 32(2): 397408. Calvet J. C., Chanzy, Andr, and Wigneron J. P., Surface tempeature and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in the Sahel from Airborn multifrequency mircrowave radiometry,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6, 34(2): 588-600. Givri J. R., The extension of the split window technique to passive microwave surface temperature assessment, Int. J. Remote Sens. , 1997, 18: 335-353. Pulliainen J. T., Grandell J., and Hallikainen M. T., Retrieval of surface temperature in Boreal Forest Zone from SSM/I data,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7, 35(5): 1188-1200. Basist A., Grody N., Peterson T., and Williams C., Using the Special Sensor Mi-crowave/Imager to monitor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wetness, and snow cover, J. Appl. Meteorol ., 1998, 37: 888-911. Weng F. and Grody N., Physical retrieval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using the special sensor microwave imager, J. Geophys. Res. , 1998, 103, D8: 8839-8848. Morland J. C., David, I. F Grimes, and T. J. Hewison, Satellite observations of the microwave emissivity of a semi-arid land surface, Remote Sens. Environ. , 2001, 77: 149-164. Dash P., Gttsche F. M., Olesen F. S., and Fischer H.,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estimation from passive sensor data : theory and practise-current trends, Int. J. Remote Sens. , 2002, 23: 2563-2594. Fily M., Royer A. , Goa, and Prigent C., A simple retrieval method for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fraction of water surface determination from satellite microwave brightness tempeatures in sub-arctic areas, Remote Sens. Environ. , 2003, 41: 328-338. Prigent C. , Aires F., Rossow W. B., Land surface skin temperature from a combined analysis of microwave and infrared satellite observations for an all-weather evalu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ir and skin temperatures, J. Geophys. Res. , 2003, 108, D10: 4310, doi:10.1029/2002JD002301. Mao K. B., Shi J. C., Li Z. L., Qin Z. H., and Jia Y. Y.,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Retrieved From the AMSR Passive Microwave Data, IGARSS05, 25-29 July COEX, Seoul, Korea., 2005. Mao K. B., Shi J. C., Li Z. L., Qin Z. H., and Jia Y. Y., A Physics Based on Statistics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oil Moisture From AMSR-E Passive Microwave Data, ispmsrs 2005.10, Beijing, China. 2005. Wang J. R., and Choudhury B. J. Remote sensing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over bare field at 1.4 GHz frequency. J. Geophys. Res. , 1981, 86: 52775282. 赵开广 , 基于 IEM 的随机粗糙地表的辐射模拟以及裸露地表土壤水分含量反演 , 硕士论文 , 北京师范大学 , 2004.5. Jackson T. J, Measuring surface soil moisture using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Hydrological Processes , 1993, 7:139152. Wang J. R., ONeill P. E., Jackson T. J., and Engman E. T. Multifrequency measurements of the effects of soil moisture, soil texture, and surface roughnes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83, 21: 44 51. Jackson T. J., Le Vine D. M., Hsu A. Y., Oldak A., Starks P. J., Swift C. T., Isham J. D., and Haken M, Soil moisture mapping at regional scales using microwave radiometry: The southern great plains hydrology experiment.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9, 37(5):21362151. Schmugge T. J, O'Neill P. E, Wang J. R., Passive Microwave Soil Moisture Research.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86, GE-24(1) :12-20. Ahmed, N. U. Estimating soil moisture from 6.6 GHz dual polarization, and/or satellite derived vegetation index. Int. J. Remote Sens. , 1995, 16(4): 687 708. Paloscia S., Giovanni Macelloni, Emanuele Santi, and Toshio Koike, A multifrequency algorithm for the retrieval of soil moisture on a large scale using microwave data from SMMR and SSM/I satellite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2001, 39: 16551661. Paloscia S., Pampaloni P., Microwave polarization index for monitoring vegetation growth,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88,26:617-621. Paloscia S., Pampaloni P., Microwave vegetation indexes for detecting biomass and water conditions of agriculture crops,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2,1:15-26. Jackson T. J., Schmugge T., and Wang J.,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of soil moisture under vegetation canopies, water resources Res ., 1982, 18: 1137-1142. Cmaillo P.T. and Schmugge T. S., Estimating soil moisture storage in the root zone from surface measurements, Soil Science , 1983, 135:245. Paloscia S., Pampaloni P., Short communications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of plant water stress, Remote Sens. Environ , 1984, 16: 249-255. Pampaloni P. and Paloscia S., Experiment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wave emission and vegetation feafures, Int. J. Remote Sens. , 1985, 6: 315-323. Choudhury B. J., Tucker C. J., Monitoring global vegeation using Nimbus-7 37 GHz data some emrical relation, Int. J. Remote Sens. , 1987, 9: 10851090. Njoku E. G., and Li L., Retrieval of land surface parameters using passive microwave measurements at 6 18 GHz.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9, 37(1): 7993. Wigneron J.-P, Calvet J.-C., T. Pellarin, A.A. Van de Griend, M. Berger, P. Ferrazzoli, Retrieving near-surface soil moisture from microwave radiometric observation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lans, Remote Sens. Environ , 2003, 85: 489506. Liou, Y. -A., Tzeng, Y. C., Chen, K. S. A neural-network approach to radiometric sensing of land-surface parameter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9, 37: 2718 2724. 姜景山,微波遥感信息科技发展若干问题的讨论, 遥感技术与应用 , 2005, 20(1) : 1-5. Wang J. R., Shiue J. C., Schmugge T. J., and Engman E. T., The L band PBMR measurements of surface soil moisture in FIFE .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 1990, GE-28: 906 913. Kustas W. P., Goodrich D. C., Moran M. S. et al., An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the energy and water fluxes in the atmosphere-biosphere system over semiarid rangelands: description and some preliminary results. Bull Am Meteorol Soc . 1991, 72: 16831705. Kustas W. P., Goodrich D.C. , Preface to the special section on MONSOON 90.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 1994, 30: 1211 1225. Jackson T. J., Le Vine D. M., Swift C. T., Schmugge T. J., and Schiebe F. R., Large area mapping of soil moisture using the ESTAR passive microwave radiometer in Washita 92.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5, 53: 27 37. Goutorbe J-P., et al., HAPEX-Sahel: A large scal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land atmosphere interactions in the semi-arid tropics. Analysis Geophysical , 1993, 12: 5364. Prince S.D., Y.H. Kerr, J.P. Goutorbe, T. Lebel, A. Tinga, J. Brouwer, A.J. Dolman, E.T. Engman, J.H.C. Gash, M. Hoepffner, P. Kabat, B. Molteny, F. Said, P. Sellers, and J. Wallace, Geographical Biological and Remote Sensing aspects of the Hydrologic Atmosphere Pilot Experiment in the Sahel (HAPEX-Sahel), Remote Sens. Environ. . 1995, 51,215-234. ASTER Reference Guide Version 1.0, ERSDAC, Earth Remote Sensing Data Analysis Center , March, 2003. 李海涛,田 庆 久, ASTER 数据产品的特性及其计划介绍, 遥感信息 , 2004,3: 52-55. MODIS Level1B Product Users Guide , For Level1B Version 4.2.0 (Terra) and Version 4.2.1 (Aqua). MODIS Manuel :1-14 http://page.irsa.ac.cn/download/modis_brochure.pdf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MODIS )简介 http://page.irsa.ac.cn/modis/modis-intro.htm Njoku, E.G, 1999, AMSR Land Surface Parameters Algorithm theoretical Basis Document Version3.0http://eospso.gsfc.nasa.gov/eos_homepage/for_scientists/atbd/docs/AMSR/atbd-amsr-land.pdf 毛克彪 , 覃志豪 , 李满春 , 徐斌 , AMSR 被动微波数据介绍及主要应用研究领域分析 , 遥感信息 .2005,3:63-66.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7244 次阅读|1 个评论
"基于热红外和微波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演算法研究"的目录
maokebiao 2009-5-15 16:35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热红外和被动微波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1 电磁波谱 2.2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及基本概念 2.3 大气窗口与热红外遥感 2.4 热红外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反演的常用方法 2.5 微波模型 2.6 被动微波地表温度反演算法 2.7 被动微波土壤水分反演算法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数据选择与分析 3.1 ASTER 3.2 MODIS 3.3 AMSR-E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针对ASTER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反演算法研究 4.1 劈窗算法 4.2 多波段算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针对MODIS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反演算法研究 5.1 劈窗算法 5.2 从MODIS数据中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发射率的RM-NN算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针对被动微波数据AMSR.E的地表温度反演研究 6.1 被动微波地表温度反演的理论基础 6.2 地表温度反演传统经验方法 6.3 针对被动微波AMSR-E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物理统计算法 6.4 利用神经网络从被动微波数据AMSRE中反演地表温度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针对被动微波数据AMSR-E的土壤水分反演研究 7.1 被动微波土壤水分反演的理论基础 7.2 针对AMSR-E数据的AIEM模拟分析 7.3 土壤水分反演算法及敏感性分析 7.4 算法验证及应用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与展望 致谢 附录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3638 次阅读|1 个评论
基于热红外和微波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研究-专著
maokebiao 2009-5-15 08:05
相应发表的英文论文下载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867 基于热红外和微波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 反演算法 研究 毛 克 彪 著 The Study of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oil Moisture from Thermal and Microwave Data Kebiao Mao 前 言 地面温度和土壤水分是反映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交换以及土地资源和环境管理的重要参数,也是地球表面能量平衡和温室效应的两个重要指标,是区域和全球尺度地表物理过程的一个关键因子。因此,地面温度和土壤水分在气候、水文、生态学和生地化学等许多领域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依靠地面观测站的观测来大面积地获取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参数是不现实的。然而借助于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影像 ,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大面积 ,甚至全球的地温和土壤水分资料,且数据更新快,成本低廉。 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是陆地植物、土壤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源泉。陆地植物赖以生存的水分、各种矿物质等主要来源于土壤水和溶解在土壤水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土壤中的水分可以直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土壤水是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的主要载体,土壤水分的适量增加有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溶解和移动,有利于磷酸盐的水解和有机磷的矿化,这些都能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促进营养物的循环。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可以作为干旱预报、农作物估产等的两个重要指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监测地表土壤水分和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性对理解土壤-植被相互作用过程,提高土壤和植被的有效利用率尤为必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蒸发一般是一种及其不利的过程,可使土壤干旱缺水、导致土壤盐渍化等,从而引起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在绿洲和沙漠的交错地带由于干旱少雨,土壤水分低,荒漠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土壤水分和地表温度是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的主要参数,准确、快速、大范围的土壤水分测量是作物生长状态监测和估产模型所必需的。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六年多的研究工作,其中大部分内容已经在国际权威遥感刊物(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地球物理研究(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 ), IEEE (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ing )等国际刊物和国际会议,以及中国科学和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特别是在地表温度上,作者从高分辨率的 ASTER 数据,中分辨率的 MODIS 数据,到低分辨率的被动微波 AMSR-E 都提出了自己算法(至少有 7 个算法)。 到 2020 前 , 中国计划发射 100 颗卫星,作者希望得到国内有关部门的支持,将我们的算法应用到我们国家的卫星上去。衷心希望进一步得到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防科工委、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等相关单位的支持,使得我们的研究能够更好地进行和推广到实际应用中去,为农业生产和灾害监测提供准确的数据。 作者:毛克彪 2007-11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4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针对热红外和被动微波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研究-博士论文下载
maokebiao 2009-5-14 08:13
毛克彪 , 针对热红外和被动微波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研究 , 博士学位论文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007.4. 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论文题目: 针对热红外和被动微波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研究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专业 2004 级博士生姓名: 毛 克 彪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施  建 成  研究员  针对热红外和被动微波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研究 摘 要: 地面温度和土壤水分是反映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交换以及土地资源和环境管理的重要参数,也是地球表面能量平衡和温室效应的两个重要指标,是区域和全球尺度地表物理过程的一个关键因子。因此,地面温度和土壤水分在气候、水文、生态学和生地化学等许多领域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依靠地面观测站的观测来大面积地获取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参数是不现实的。然而借助于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影像 ,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大面积 ,甚至全球的地温资料,且数据更新快 ,成本低廉。 在简要介绍有关热红外、微波遥感发展和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常用的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反演方法,并对反演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 ASTER 、 MODIS 、 AMSR-E 传感器的波段设置特点和传统反演算法中参数求取的局限性。我们对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反演算法做了一些研究,本文具体内容如下: (1) 热红外波段的大气透过率是地表温度反演的基本参数。本项研究分析近红外波段估计大气水汽含量的方法,并进一步研究大气水汽含量与热红外波段的大气透过率关系,计算得到 MODIS/ASTER 热红外波段的透过率。 (2) 现有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主要有劈窗算法和单窗算法。这些算法都是针对具体的传感器和特定的参数条件开发的。本项研究在分析这些算法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对 Planck 函数进行线性简化,提出了适合于 ASTER 和 MODIS 热红外波段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其中最关键的是,我们对这些算法的参数进行了重新确定,使之适合于 ASTER 和 MODIS 数据,从而形成了从 ASTER 和 MODIS 数据中反演地表温度的劈窗算法。 (3) 在以往的单窗和劈窗算法中,通常假定发射率已知,这使得地表温度的反演精度在先验知识不够的地区受到限制。由于发射率在 8.475~ 11.65 m m 范围内发射率变化很小,而且在局部范围内近似线性,因此本文针对这情况。对 ASTER 的第 11 、 12 、 13 和 14 波段, MODIS 29 、 31 、 32 建立辐射方程组,同时对相应的发射率建立线性方程组。联立方程从而形成针对 ASTER/MODIS 数据的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同时反演的多波段算法。为了提高反演精度,我们用神经网络对反演算法进行了优化计算。利用 MODTRAN4 模拟数据精度分析评价表明精度很高,与 NASA 的标准产品和地表实测数据比较分析表明算法精度也很高。 (4) 在分析 Aqua 卫星多传感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 MODIS 的温度产品和 AMSR-E 不同通道之间的亮度温度建立反演地表温度的反演方程,从而克服了以往需要测量同步数据的困难。通过各通道的回归系数分析表明,不同的地表覆盖类型的辐射机制是不同的。要精确地反演地表温度,至少对地表分成三种覆盖类型,即雪覆盖的地表、非雪覆盖的地表和水覆盖的地表。以 MODIS 地表温度产品作为评价标准,对于验证的样本数据,本文建立的统计方法的平均精度在 2 -3 C 左右。由于地面非常的复杂,由理论模型模拟的数据不可能非常好的描述反演方程。为了提高算法的实用性,还需要进一步对云覆盖和不同辐射机制的地表类型的混合像元进行研究。神经网络不需要推导具体的反演规则,这些条件决定了神经网络是被动微波地表温度反演的最佳选择之一。分析结果表明神经网络能够被很好地用来从被动微波数据 AMSR-E 中反演地表温度。 (5) 用 AIEM 模型针对被动微波数据 AMSR-E 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给定粗糙度条件下,土壤水分和发射率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均方根高度和相关长度对发射率的影响基本相同。我们定义了极化指数,模拟数据表明, 18.7GHZ 与 10.7GHZ 的垂直极化指数与土壤水分有很好的关系,而且部分地消除了土壤粗糙度的影响, R-Square 大约 0.98 。同时,我们推导了标准化微波指数近似等于标准化亮温指数。分析表明通过标准化发射率指数和标准化微波指数建立土壤水分反演算法是可行的。同时我们对算法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表明当有降雨时,算法比较敏感。用 SMEX02 的实验数据验证分析表明,相对于实验数据 , 算法精度大约是 25.9% 。算法低估了土壤水分,而且算法受植被的影响比较大。因此要提高算法的适用性,需要根据当地的实测数据对反演结果做进一步修正。对 SMEX02 实验场,修正后的精度为 6.5% 。最后,我们对中国地区的两景 AMSR-E 进行了实际反演分析,结果表明反演结果符合实际土壤水分分布情况,表明算法可行。 关键词: 亮度温度,地表温度,土壤水分, ASTER , MODIS , AMSR-E 博士论文主要内容均已发表在英文刊物上,请到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867 下载。中文论文可以查询我的简历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5376 。 将博士论文全文(图片)压缩了很长时间,仍能大于5M,所以我将论文拆成前5章和后3章,请分别下载后,然后合在一起。请点击分别下载  毛克彪博士论文前5章 毛克彪博士论文后3章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4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A Method for Retrieving Soil Moisture in Tibet Region By Utilizing Microwave Ind
maokebiao 2009-5-12 07:46
A Method for Retrieving Soil Moisture in Tibet Region By Utilizing Microwave Index from TRMM/TMI Data Kebiao Mao , Tang Hua Jun, Zhang Li Xin, Li Man Chun, Guo Ying, Zhao Dengzhong., According to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advanced integral equation model (AIEM), there i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emissivity and soil moisture under conditions of given roughness.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of emissivities at 19.35GHz and 10.65GHz with vertical polarization can partly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roughness and the squar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about 0.985. This paper uses the normalized brightness temperature for retrieving soil moisture in Tibet from TRMM/TMI data. This method avoids parametrizing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which is a key parameter for the computation of emissivity. We make some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 the atmosphere which is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 for our method.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our method is very good for clear days but is not very good when there is rainfall. We evaluate our algorithm by using the ground truth data obtained from GAME Tibet and the retrieval error of soil moisture is about 0.04m3 m-3 relative to experimental data.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relationship obtained from the theoretical model should be revised through the local ground measurement data because the method is still influenced by roughness and vegetation. After making a regression revision, the retrieval error of soil moisture is under 0.02m3 m 2 3. Finally, we retrieve the soil moisture in Tibet from TRMM/TMI data, and the distribution trend of retrieval result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al world. Kebiao Mao , Tang H. J., Zhang L. X., Li M. C., Guo Y., Zhao D. Z., A Method for Retrieving Soil Moisture in Tibet Region By Utilizing Microwave Index from TRMM/TMI D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DOI:10.1080/01431160701442104. 2008 , 29 ( 10 ): 2905-2925. PDF download(点击下载) 相关连接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867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3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表温度,近地表空气温度和土壤水分反演论文下载
热度 2 maokebiao 2009-5-9 16:49
最近有几个人问我要关于地表温度,近地表空气温度,以及我的硕士和博士论文,科学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将论文上载到这里,方便别人下载.由于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超过了5M,将图片压缩之后分别上载。下面的发表的英文基本上也是我博士论文中主要内容之一,英文相对而言做得更具体到位。如有什么问题,请发邮件给我: maokebiao@126.com ,后面我将在博客里面对我所做的一些主要工作做一些简要介绍. 第一作者 SCI : 1 . Ke Biao Mao, H. T. Li, D. Y. Hu, J. Wang, J. X. Huang, Z. L. Li, Q. B. Zhou, and H. J. Tang, Estimation of water vapor content in near-infrared bands around 1 m from MODIS data by using RMNN , Optics Express, 2010, 18(9), pp. 95429554. PDF download 2. Kebiao Mao , Huajun Tang, Xiufeng Wang , Qingbo Zhou, Daolong Wang, Near-Surface Air Temperature Estimation From ASTER Data Using Neural Network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8, 29(20): 6021-6028. PDF download(点击下载) 3. Kebiao Mao , Jiancheng Shi, Huajun Tang, Zhao-Liang Li, Xiufeng Wang, Kunshan Chen, A Neural Network Technique for Separating Land Surface Emissivity and Temperature from ASTER Imagery,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ing, 2008, 46(1), 200-208. PDF download(点击下载) 4. Kebiao Mao , J. Shi, Z. Li, and H. Tang, An RM-NN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from EOS/MODIS dat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 , 2007, 112,D21102, 1-17. PDF download(点击下载) 5. 毛克彪 , 施建成 , 李召良 , 覃志豪 , 李满春 , 徐斌 , 一个针对被动微波数据 AMSRE 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物理统计算法 , 中国科学 D 辑, 2006, 36(12):1170-1176. pdf 下载: 物理统计算法 6. Kebiao Mao , Jiancheng Shi, Zhaoliang Li, Zhihao Qin, Manchun Li, Bin Xu, A physics-based statistical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AMSR-E passive microwave dat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 2007,7:1115-1120. PDF download(点击下载) 7. Kebiao Mao , Tang H. J., Zhang L. X., Li M. C., Guo Y., Zhao D. Z., A Method for Retrieving Soil Moisture in Tibet Region By Utilizing Microwave Index from TRMM/TMI D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8 , 29 ( 10 ): 2905-2925. PDF download(点击下载) 8. Kebiao Mao , Qin Z., Shi J., Gong P., A Practical Split-Window Algorithm for Retriev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MODIS D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5,26:3181-3204. PDF download(点击下载) 毛克彪 , 施建成 , 李召良 , 覃志豪 , 李满春 , 徐斌 , 一个针对被动微波数据 AMSRE 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物理统计算法 , 中国科学 D 辑, 2006, 36(12):1170-1176.(download) pdf 一个针对被动微波数据AMSRE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物理统计算法 (下载)(注:和上面5英文版对应的中文对应版本) 将博士论文全文(图片)压缩了很长时间,仍能大于5M,所以我将论文拆成前5章和后3章,请分别下载后,然后合在一起。请点击分别下载  毛克彪博士论文前5章 毛克彪博士论文后3章 我就把硕士论文里面的图片拷屏重新生成了一下,从15M变到了3M,有些图片或者比率不协调,没有时间仔细修改见谅,请点击下载PDF全文版本. 针对MODIS地表温度反演方法研究 其他相关期刊论文在后面的博客里面单独介绍并上载: 1. 毛克彪, 王道龙,李滋睿,张立新,周清波,唐华俊,李丹丹,利用 AMSR-E 被动微波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神经网络算法,高技术通讯, 2009 , 19 ( 11 ): 1195-1200. 2. 毛克彪 ,王建明,张孟阳,唐华俊,周清波,基于 AIEM 和实地观测数据对 GNSS-R 反演土壤水分的研究,高技术通讯, 2009 , 3 ( 19 ): 295-301. 3. 毛克彪 , 覃志豪 , 施建成 , 宫鹏 , 针对 MODIS 数据的劈窗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 8 ): 703-708. 4. 毛克彪 ,覃志豪,宫鹏 , 余琴 , 劈窗算法精度评价及参数敏感性分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5(3):318-322 . 5. 毛克彪 , 覃志豪 , 施建成 , 用 MODIS 影像和劈窗算法反演山东半岛的地表温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2005(1):46-50. 6. 毛克彪 , 唐华俊 , 周清波 , 马柱国 , 实用劈窗算法的改进及大气水汽含量对精度影响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 , 2008 , 33 ( 2 ): 116-119. 7. 毛克彪 ,王建明,张孟阳,周清波,马柱国, GNSS-R 信号反演土壤水分研究分析,遥感信息, 2009 , 3 : 92-97. 8. 毛克彪 , 唐华俊 , 周清波 , 王建明 , 马柱国 , 利用被动微波数据 AMSR-E 对 2008 年中国南方雪灾监测分析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09, 30(1):46-50. 9. 毛克彪 , 唐华俊 , 陈仲新 , 王永前 , 一个用神经网络优化的针对 ASTER 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和发射率的多波段算法 , 国土资源遥感, 2007, 73 (3): 18-22. 10. 毛克彪 , 唐华俊 , 周清波,陈仲新 , 陈佑启,覃志豪 , 用辐射传输方程从 MODIS 数据中反演地表温度的方法,兰州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2007,43(4):12-17. 11. 毛克彪 , 唐华俊 , 李丽英 , 许丽娜 , 一个从 MODIS 数据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发射率的神经网络算法 , 遥感信息 , 2007,92(4):9-15. 12. 毛克彪 , 唐华俊 , 周清波,陈佑启,被动微波遥感土壤水分反演研究综述,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7,22(3):466-470. 13. 毛克彪 , 唐华俊 , 周清波,陈仲新,陈佑启,赵登忠 , AMSR-E 微波极化指数与 MODIS 植被指数关系研究 , 国土资源遥感 , 2007, 1: 27-31. 14. 毛克彪 , 唐华俊 , 陈仲新 , 邱玉宝 , 覃志豪 , 李满春 , 一个针对 ASTER 数据的劈窗算法 , 遥感信息 , 2006, 5:7-11. 15. 毛克彪 ,施建成 , 覃志豪 , 宫鹏 , 徐斌 , 蒋玲梅 , 一个针对 ASTER 数据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比辐射率的四通道算法,遥感学报, 2006, 4: 593-599. 16. 毛克彪 , 施建成 , 李召良 , 覃志豪 , 贾媛媛 , 用被动微波 AMSR 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及发射率方法研究 , 国土资源遥感 ,2005(3):14-18 17. 毛克彪 , 覃志豪 , 李满春 , 徐斌 , AMSR 被动微波数据介绍及主要应用研究领域分析 , 遥感信息 .2005,3:63-66. 18. 毛克彪 ,施建成 , 覃志豪 , 宫鹏 , 徐斌,从 MODIS 数据中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比辐射率的多波段算法研究,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专辑 )2005(6) : 49-55. 19. 毛克彪 , 覃志豪 , 秦晓敏 , 高懋芳 , 中国中部地带乡镇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 经济地理 2004( 增刊 ) : 286-290. 20. 毛克彪 , 覃志豪 , 王建明 , 武胜利 , 针对 MODIS 数据的大气水汽含量及 31 和 32 波段透过率计算 , 国土资源遥感 ,2005.1:26-30. 21. 毛克彪 , 覃志豪 , 用 MODIS 影像反演环渤海地区的大气水汽含量 , 遥感信息 ,2004(4):47-49. 22. 毛克彪 , 覃志豪 , 刘伟 , 用 MODIS 影像和单窗算法反演环渤海地区的地表温度 , 空间与测绘 , 2004(6):23-25 23. 毛克彪 , 覃志豪 , 大气辐射传输模型及 MODTRAN 中大气透过率计算 , 空间与测绘 , 2004, 27(2):1-3. 24. 毛克彪 , 覃志豪 , 张万昌 , 针对 ETM 基于 BP 网络模型的像元分解研究 , 遥感信息 , 2004, 74(2):27-30. 25. 毛克彪 , 覃志豪 , 李昕 , 李海涛 , 空间数据挖掘与 GIS 集成及应用研究 ,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 2004, 27(1):14-18. 26. 毛克彪 , 覃志豪 , 张万昌 , 一个基于 SOFM 网络模型的遥感图象分类方法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3, 6:399-402. 27. 毛克彪 , 覃志豪 , 陈晓燕 , 李昕 , 基于 WEBGIS 的电子商务数据挖掘研究 , 测绘学院学报 , 2003, 3:180-182 28. 毛克彪 , 覃志豪 , 李海涛,周若鸿 , 基于空间数据仓库的空间数据挖掘研究 , 遥感信息 , 2002 , 68(4):19-26. 29. 毛克彪 , 田庆久 , 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研究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2, (4):198-206.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8695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4: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