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九寨沟地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澎湃:能卷起打击违法破坏地震监测设施的风暴吗?
热度 1 cgh 2017-8-20 17:08
澎湃:能卷起打击违法破坏地震监测设施的风暴吗? 人们有时候期盼媒体能监督有关部门能严格作为。最近,澎湃新闻两个报道连续揭露了日益严重的违法破坏地震监测设施的现状。“ 四川地震监测台站十年内遭干扰96起:观测设施被拴牛 ”和“ 地震监测点保护难:有开发商深夜“填井”尽毁二十年监测数据 ”。说实话,这两个新闻也就趁九寨沟地震的即时热点,地震监测设施的损毁并不会形成多大的社会影响。不出所料,一切照旧。 “从2007年至2016年的近10年间,四川省地震监测台站受干扰事件发生96起,其中破坏地震监测设施事件发生59起,地震观测环境受影响事件37起。”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在北京天通苑有一处台站,科研人员在这里打了一个深井,通过水位来监测应力的变化。后来,监测站所在地需要开发楼盘,在未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开发商深夜将这处用于观测的深井填埋。” “《防震减灾法》第15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确实无法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时,应当按照国务院《地震监测管理条例》采取相应措施。”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对此有详细规定,要求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管理部门的要求增建抗干扰设施或者新建地震监测设施;新建地震监测设施与原设施正常对比观测一年以后才能拆除原地震监测设施;增建的抗干扰措施如证明无效,应易地新建地震监测设施;“增建”、“新建”及试运行期间对比观测费用均由建设单位承担。” “从现有法律法规看,对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的保护并非无法可依,相反法律法规较为完善,但这些法律法规仍需更严格执行,一方面全社会对地震监测工作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是政府对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的保护,重视程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个人分类: 地震|2173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九寨沟地震,谁的表现值得“点赞”呢?
热度 3 qsqhopeiggcas 2017-8-16 07:12
自今年下半年起,地球已发生了多次6.0 级及以上地震(见下表),但好多人只关注九寨沟7.0 级地震,对其它地震兴趣不大,这是为什么呢? 震级 (M) 发震时刻 (UTC+8) 纬度 (°) 经度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6.6 2017-08-13 11:08:12 -3.55 101.69 40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 6.3 2017-08-11 13:28:25 14.00 120.71 180 菲律宾 6.6 2017-08-09 07:27:52 44.27 82.89 11 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 7.0 2017-08-08 21:19:46 33.20 103.82 20 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 6.8 2017-07-21 06:31:13 36.90 27.53 10 土耳其 6.3 2017-07-18 10:05:18 -16.29 -73.74 30 秘鲁沿岸近海 7.8 2017-07-18 07:34:13 54.36 168.95 10 科曼多尔群岛地区 6.3 2017-07-17 19:05:07 54.54 168.82 10 科曼多尔群岛地区 6.4 2017-07-13 11:36:07 -4.80 153.15 40 新爱尔兰地区 6.2 2017-07-13 03:48:08 40.80 131.70 520 日本海 6.6 2017-07-11 15:00:08 -49.19 164.18 10 新西兰奥克兰群岛地区 6.6 2017-07-06 16:03:57 11.18 124.65 10 菲律宾 6.0 2017-07-01 06:29:42 -0.26 -80.46 10 厄瓜多尔沿岸近海 6.8 2017-06-22 20:31:03 13.75 -91.00 40 危地马拉沿岸近海 7.1 2017-06-14 15:29:05 15.11 -91.80 100 危地马拉 6.4 2017-06-12 20:28:39 38.96 26.24 10 爱琴海 6.9 2017-06-03 06:24:48 54.09 170.91 10 阿留申群岛 http://www.ceic.ac.cn/speedsearch?time=10 嗯,说点正事儿,这次咱不批评人,表扬下别人,否则招人烦嘛。竹板这么一打,别的咱不夸,咱就夸一夸九寨沟地震后各路豪杰的精彩演出吧。 先为地震预警系统在九寨沟地震中的表现点个赞,看看有关信息( 据 gzlmsnd123 ): “ 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21:19 四川九寨沟 (103.8,33.2) 发生预警震级 6.0 级的地震,预警中心提前 53 秒向成都预警,预估烈度 2.6 度。此预警信息于震中发震后几秒内发出。 ” 俺估计,震中九寨沟在震后 5 秒左右应能收到预警信息,这是多快的速度啊。 汶川和芦山地震后,龙门山一带的灾后重建工程安全性得到了检验,如此大的烈度竟然让建筑工程基本上毫发无损,真的是 “安居工程” 嘢。 该震发生后,有人事后说看到了地震云,有人说前兆是沿龙门山断裂带的若干崩塌、滑坡,有人事先感觉到“有大事儿发生”,嗯,得祝贺下,不仅前兆异常有新发现,而 且“特异功能” 又重现江湖啦。俺这人好奇心太重,想再问问 “ 上述地震(见上表)前乃至追溯到2008 年汶川大地震和2011 年日本海啸巨震前,什么云啊、滑坡啊的前兆都出现过吗?记得2015 年深圳发生了一次损失惨重的滑坡,这是哪个地震的前兆啊? ” 若是,以后咱老百姓何惧地震乎? 其实,最值得表彰的是SCDZJ ,若不是某些监测仪器和监测点和被一帮调皮的孩子搞坏了,九寨沟地震肯定能被 预报 ,这得减少多少损失啊。要怪只能怪某些家长没把孩子教育好。估计汶川大地震前,贵局的仪器也出现过类似故障,或因购买的国外仪器无法及时维修所致。所以呢,咱以后要多搞自主创新,自己研发仪器才能有备无患嘛。不过呢,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以后啊加强管理,练好武功,未来贵局大显身手的机会多着呢。 大家晓得,科学的一个重要属性是 “可重复性” ,韩同学的试验结果没重复出来,遭到人们的穷追猛打。然而,对地震宏观前兆的可重复性观测问题,不少人摇身一变成了 “宰相”,“肚子里能撑船”啦, 这也得点赞,做人嘛心胸一定要宽广些,要对事儿不要对人,干嘛那么较真呢?呵呵。 “高大上”的 春竹 ( 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目的,在此致谢) 参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1070467 http://sc.sina.com.cn/news/m/2017-08-15/detail-ifyixias1057392.shtml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5675 次阅读|5 个评论
危险的旅行:祭奠8月8日九寨沟地震遇难儿童
杨学祥 2017-8-11 03:56
危险的旅行:祭奠 8 月 8 日 九寨沟地震遇难儿童 杨学祥 危险的旅行 残酷的风暴停歇了, 大海又恢复了平静。 海鸟们群集低旋, 欣享着供奉来的牺牲。 不要乘孤舟出海, 那是一次危险的旅行。 固守着简陋的木屋, 聆听那平安的钟声。 人愤不过怒发冲冠, 天怒却是山摇地动。 险峰虽有无限风光, 难比陋室祥和安宁! 相关报道 逝者安息    母亲抱来满口袋玩具   来接 11 岁儿子的骨灰回家   穿着一身素白的衣衫,这对中年夫妇在九寨沟县殡仪馆,写下了或许是此生最为艰难的一份同意书,同意将他们 11 岁的儿子就近火化,然后带回老家。   此次地震后,在现场找到的游客遗体,都被运到了这间殡仪馆,前方的救援部队跋涉在灾难现场,而这里的工作人员,也在日夜不休地安抚着每一位亲友心中的余震。确认身份、签署同意书、完成善后……   在这些记录中,这个来自陕西的小遇难者,也只有寥寥数笔,年龄、名字、籍贯,但已经足够让他的父母,带着他回家。   到了饭点儿,午餐是一大锅面条,妻子盛上两碗端到了丈夫面前,丈夫摇摇头,推到了一边,“我们还活着,就要吃饭。”重新把筷子塞到丈夫手上,妻子的眼眶瞬间红了。 8 月 10 日 下午 ,他们将自己开车,带着儿子的骨灰,回家。   另一边,去往漳扎镇的路上,一位母亲拦住了过往车辆,“能不能载一程?”她抱着一大袋玩具,一把塑料小手枪露出了口袋。   就这样,走一段路、搭一段车,午后烈日下,她独自抵达震中。   这场抵达,是为了离别。   她的儿子,因为被地震中山上的落石砸中罹难,带着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她想去孩子离开的地方,看一看,哭一场。 http://jl.sina.com.cn/news/gngj/2017-08-10/detail-ifyixtym0084571-p3.s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2543 次阅读|1 个评论
央视在九寨沟地震上要坑地调局一把吗?
cgh 2017-8-10 16:58
央视在九寨沟地震上要坑地调局一把吗? 央视在8月10日中午的 新闻三十分 报道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为九寨沟地震提供资料服务,其中重点展示了一张地震构造图却不是地调局的。然而不幸的是,地调局下属的全国地质资料馆在微信宣传中写了一篇报道“ 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全国地质资料馆抗震救灾应急服务 ”,两个截图都是这个 地震局制作的地震构造图 。央视,你想把人坑死啊。
个人分类: 杂谈|2415 次阅读|1 个评论
九寨沟地震问答
热度 27 dkysdc 2017-8-10 13:07
北京时间2017年08月0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M7.0级地震。震中位于东经103.82°,北纬33.20°,震源深度约为20 km。 2017年08月09日07时27分52秒,在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北纬44.27°,东经82.89°)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11km。 以下为昨天通过微信或其他媒体回答各界朋友的问答后整理的内容,如有错漏,请以此文为准。特此说明,苏德辰 1. 九寨沟地震的形成原因?与2008年的汶川地震有没有关系?为什么在四川周边经常有地震? 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喷发、地陷(采矿坑或溶洞塌陷)、核爆炸等。一般所说的地震都是指构造地震,而构造地震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地球的板块之间的相互运动。 地球是由6大板块构成的,青藏高原南部的印度板块每年在以50-60mm的速度向青藏高原的下部俯冲,这种作用最近几十万年以来一直在持续进行着,所以才形成了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和一系列山脉、高峰。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和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等的形成都是这个惊心动魄的俯冲碰撞过程的杰作。 事实上,地球上的6大板块内部又分别由多个不同规模的次级岩块拼接而成,次级岩块之间也往往是断层接触。以青藏高原为例,早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接触前,青藏高原的雏形就已经形成了,它是由一系列岩块彼此拼接形成。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直接碰撞后,这些岩块之间早已存在的断裂被活化,在强大的印度板块的持续推挤下,块体之间经常发生错动或滑动。 无论是大的板块之间还是板块内部的岩块之间的滑动,都会积聚大量的能量,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突然释放,就会对地表产生强烈的破坏,因此引发了青藏高原内部和周缘大量的地震。 从全球规模考虑,大的地震都集中在板块边界和大洋中脊(板块新生的部位)。而板块边界又可细分为大洋与大陆之间的边界(如日本和智利)以及大陆与大陆之间的边界(如青藏高原)。 从大的构造背景上讲,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以及这次的九寨沟地震的根本原因都是来自印度板块对亚欧板块的碰撞(图1),只是它们分别形成于青藏高原内部的不同岩块的边界。 龙门山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接触部位,其形成过程极为复杂,可简单地概述如下:四川盆地下面是非常强硬的杨子地块,青藏高原在印度板块的持续推动下向东运动,遭到四川盆地的强烈阻挡,所以在二者接合部分形成了巨大的龙门山,并且沿龙门山发育了多条大断裂,这些断裂至少数十万年来不断活动,是龙门山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对于人类来讲,这个过程在龙门山地区要一直持续下去,因此,四川周边(主要是西边)的地震会经常发生。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关系图,底图来自谷歌地球,板块边界和断裂界线来自USGS,红色箭头代表印度板块的运动方向(比USGS原始文件中的箭头有所夸大)。 2. 地震可以预报么?预报、预测以及预警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地震预报是个老大难的 问题, 每次灾难性地震发生之后,人们都要问。到目前为止,人们成功预报或预测地震的实例很少,我国海城地震的预报是极少的成功实例,但是这次预报的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之后再没有大的地震被成功预报。 发生地震时,会有不同性质的地震波,最常见的是P波和S波。不同的地震波传播速度和破坏力是不同的,速度最快的P波对地表的破坏小,现代预警系统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速度差和地震波与电磁波的速度差来实现的。预警系统成功的前提必须有现代化的监测台网。当预警系统检测到地震发生时,会迅速判断震中的位置,并根据震中与预警系统用户所在地的距离判断地震波到达的时间。 一般来说,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几公里,而电波的速度为每秒 30 万公里。因此,如果能够利用实时监测台网获取的地震信息,以及对地震可能的破坏范围和程度的快速评估结果,就有利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的短暂时间发出预警。虽然地震预警的时间非常短,往往只有几秒、十几秒或数十秒,但是如此短的时间仍然可以挽救很多生命,减少很多损失。在目前地震预测、预报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为了应对突发性和毁灭性的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进行地震预警非常必要,也很有意义 (此段内容来自百度) 。 3. 地震云是否存在,是否可以根据地震云预报地震? 地震孕育过程中,地下岩石之间彼此摩擦、撞击,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场的变化或人类目前无法检测到的信息。因此,许多人乐意接受地震云预报地震的说法。当然,如果真有地震云存在的话,预报地震就太简单了。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一起根据地震云成功预报或预测地震的实例,网上流传的各种地震云大多是马后炮,成功预报的标志必须要有准确的时间、地点(位置)、震级等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认为地震云不存在,或者说可以预报地震的地震云不存在。 2008 年汶川地震前,震中牛眠沟一家有个不到1岁的小孩儿在屋里哭闹不止,抱出门就安静,抱进屋就哭闹,如此反复几次,一家人再次把他抱出屋后,大地震发生了,从而救了一家人。这个故事是我亲耳从小孩子的家人了解到的。反过来,能根据小孩子哭闹就预报大地震的发生么?也许未来科学技术手段先进了,会找到其中的原因,但是现在仍然不能。 文中所讲的小孩儿就是这张照片中那位女士家的。 这是她家的房子,位于映秀震中牛眠沟沟口,照片的拍摄日期是2009年2月3日。 4. 九寨沟地震之后,周边还会有大的余震么?地震之后,灾区的民众和游客要注意哪些事项? 7 级地震之后还没有大的余震发生过,因此地下积聚的能量是否释放完成、什么时候释放还不确定,完全可能发生5级左右甚至更大的余震。龙门山还发生过两次7级地震连发的情况。因此,灾区的居民和有关部门不能对余震掉以轻心。除了可能有较大的余震外,其他主要的次生灾害有山体滑坡和水灾等。 5. 九寨沟地震和新疆精河地震是否有关系?为什么? 从大的构造背景上分析,新疆与九寨沟都属于印度板块和欧亚碰撞间相互碰撞的结果,有人据此将9号发生的精河县地震与8号发生的九寨沟地震联系到了一起。虽然两个地震都发生在欧亚板块内部,但是两个地震发生在相距2000km以远且属于不同的地震带上(精河县的地震发生在天山地震带),因此说二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只是地震发生的时间的碰巧相近而已。 6.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如何确定的,不同的震级之间能量差别有多大?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 震源 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 里氏 ” ,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源于网络)。 最常见到的地震分级方案是美国人Charles F.Richter于1935年提出的,在此基础上,不同的国家或研究单位有不同的修正。里氏震级共分9级。而美国地质调查局采用的是基于里氏震级的另一个标准,称为矩震级。因此,同一地震,会有不同的震级表示,要小心区分。其道理与温度有摄氏度和华氏度两种表示方法有些类似。因此,当你看到后面这句表述时请不要吃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4-9.6级,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虽然智利这场地震发生在50多年前,但它的震级仍有不同的数字表示。昨天上午在微信中流传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一份材料中,有一段关于九寨沟地震的这样的叙述: 2017 年 08 月 08 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 M7 . 0 级地震震 源 机 解 结果为: 矩震级 Mw 约 6 . 5 。 一定注意,7.0和6.5都是同一个地震,但是算法不一样,所以有两个结果。 同一级别的地震,不同地点造成的破坏程度是不一样的。根据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的影响,把地震强度分为若干级别,称为烈度。中国的地震烈度共分成12级(1999国家标准),以下为笔者摘录的简单判别标志:如果行人在8度区,会发生行走困难;在9度区,行人摔倒;10度区,骑车人会摔倒,大部分房屋倒塌,11度区房屋普遍倒塌,12度区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个人分类: 地学科普|17322 次阅读|8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