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父亲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父亲

相关日志

父亲的墨宝
fqng1008 2020-11-4 21:44
刚才,73岁的大姐在微信上发来父亲的墨宝: 王清秀:聂广,二启,你们看看这是谁写的? 杨君:@王清秀 , 看这语气,应该是我大伯写的吧? 王清秀:是的,八几年(忘记是那一年)舅舅到我家,我请舅舅给我留下墨宝以作为习帖。当时舅舅就提笔写下此首诗,以后我有时间就临摩,但始终不尽人意,和舅舅的字相比差之千里。因功底太差,下面是我当时临的帖。 时隔几十年,我只记得当时当珍贵物件收藏,但这些年来搬家数次也不知收到那里了,今天我找到了,弥足珍贵! 杨君:@王清秀   大姐,一眨眼,离我第一次见到大伯都过了三十五年啦!第一次去大伯家我才十四岁!二姐,三姐都还没有结婚呢!时间真快!现在,我孙子都五岁啦!   我第一次见到几个姑妈我才八岁!你们家华姐才刚参加工作! 王清秀:君,你好,是呀,光阴似箭,曰月如梭,几十年的时间恍如昨天,舅舅己作古几十年,但他的音容笑貌常在眼前,他的吃苦精神,坚强意志,聪明才智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好在耀群舅舅还健在,他们这一輩只剩下耀群舅舅和舅妈两个老宝贝,我们相隔较远,膝下尽孝就靠你们姊妹了,祝舅舅和舅妈身体健康,幸福永远! 聂广(深圳三院):大姐,杨君。谢谢你们!是父亲的墨迹,我保存了!! 我查了一下,这首诗出 自宋代 刘克庄 的《 莺梭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杨君:谢谢各位哥哥姐姐!托你们的福,爸妈一定会身体健康的!本来去年我从法国回来就起心找机会送爸妈去应山聂家老屋那里去走走的,后来因为公司催的紧,没去成!又说等过年吧,一场疫情,所有的计划又泡汤啦!看看明年春节怎么样吧? 王清秀:君,带舅舅舅妈回老家来,一定到我家玩。 杨君:八十多岁的老人,出门没有人跟着也实在不放心!我们也想趁爸妈还在,回去找找爷爷,和太爷爷太奶奶的墓地!找到我们的出处! 好的!过年能回家我们一定来打扰你们! 王清秀:表姐妹就不必说客气话,接还接不到呢! 聂二启:谢谢大姐还得存了父亲的墨迹!我也收藏了! 杨君:从小,在我的心中,我们的老家就是应山聂店聂家湾!但我们从没有机会去过!映像中,从来爸爸都是讲,耀先大伯,耀威二伯(只是听说,没有见过)王家姑爷,吴家姑爷,刘家姑爷。……最喜欢讲的就是,我家凤英姑妈太爱笑,不好,不淑女!我家三姑妈、幺姑妈太能干。……说一说都过去四五十年啦,几位老人都作古啦!我爸这辈子最钦佩的人应该就是我大伯母(广哥妈妈)的贤惠!华苓姑奶奶的才华! 聂广(深圳三院):我争取明年清明节回来一趟,盼望见到幺爹、幺妈! 杨君: 好的!有时间,有机会,我们一定聚聚! 聂广(深圳三院):好的。不过,还要看看疫情如何,老天是否成全。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1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父亲节读到的好帖
kd652 2020-6-21 15:49
今天是父亲节,读到一篇文章,本想转载,又恐时过境迁,原链接失效,故以拷屏截图粘在下面:
个人分类: 思路|1340 次阅读|0 个评论
父爱如歌,节日快乐
Rainbowcn2018 2020-6-21 11:15
父亲 是 那登天的梯 那自信的源 那避风的港 是你 创造了家 擎起一片天 抚养儿长大 总是 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声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 才懂得你的不易 再苦再累 你脸上总是挂着温馨 当你拖着疲惫的身躯 结束了一天的劳动 当你走进这属于你的家 关心的还是我回来没回来 有时妈妈说你又恨你 可你却从来不埋怨什么 那年我离开了家 出门我去闯天下 带着你对我的叮嘱 也带走你对我的牵挂 花开花落几个秋 你鬓角泛起了霜花 你铺平我人生的坎坷路 你带走岁月的风雨 在此 谨以父亲之歌 向 天下每一位父亲 衷心地道一声: 您辛苦了! 祝愿您: 节日快乐! 幸福安康! 【 微信 音乐版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怀念我的父亲
热度 1 jxz1963 2020-4-14 22:45
怀念我的父亲 父亲蒋长全生于1930年8月,小学毕业后参加傅作义将军的队伍,1948年冬北平解放后回到老家侍俸祖母,1953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陕西省委党校和陕西省粮油科学研究所(西安油脂科研设计院)工作,1980年因病退休,2000年农历3月22日病逝,享年70岁。 今天是父亲离开我们20周年,今年也是父亲90岁诞辰,在相册里找到几张父亲与我们的合影。 父亲一生文化不高,但读书甚多,特别是以武侠小说、历史小说为主,喜欢读当代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等。 父亲在单位一直从事的是红白两案的厨师工作,退休回家后喜欢给乡党们家里的红白喜事当大厨。 父亲一生节俭,珍惜米面,孝敬长辈,为人随和,对子女严格教育,对孙辈疼爱有加。 父亲曾教育我们做人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为善”…… 仅以以上文字,缅怀父亲多年的教诲,祝愿他老人家在那个世界里平平安安,保佑我们全家安康!
个人分类: 人生阅历|1995 次阅读|1 个评论
故土的信息
pingguo 2019-11-7 15:26
八十年代我考上大学, 远去武昌就读。 临行时父亲交给我一个信封, 装了少量泥土。 那时候环境污染小, 水泥地面远不像现在这样夸张。 父亲的话向来不多, 父亲说, 如果拉肚子, 水土不服, 拈一点放在水杯里喝下, 不要多, 有就行。 这件事我不曾试过, 可是一直记得。 2019-11-06
个人分类: 诗歌|1791 次阅读|0 个评论
父亲的冰糖雪梨——张阳阳
zyy1932211370 2019-10-4 23:13
父亲的冰糖雪梨 文/张阳阳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tag 小时候,我体弱多病,经常感冒发烧,然后紧接着,伴随着无休止地咳嗽。我记得每次感冒咳嗽的时候,父母都会带我去诊所,吃感冒咳嗽的药。 每次咳嗽的时候,父亲都会经常去街上的商店里买一罐冰糖雪梨。每次吃完冰糖雪梨,咳嗽都会好很多。小时候,我总是非常好奇,经常问父亲冰糖雪梨是怎样做成的。为啥会这么甜,又是怎么把削好的梨放进这么小的罐头里面的? 父亲每次都会笑笑告诉我,因为梨舍不得离不开罐头,所以想呆在罐头里面。多吃冰糖雪梨,咳嗽就会好了。感谢父亲的冰糖雪梨,让我很快就康复了。 现在回忆起来,似乎童年里关于感冒咳嗽,我只记得父亲的冰糖雪梨了。如今,自己已经长大了,父亲也老了。刚才我自己买冰糖雪梨的时候,还是熟悉的味道,还是熟悉的配方,只是包装变了,还是熟悉的感觉和熟悉的记忆。 不知为什么,眼前突然就泛起了一丝泪光。这么热的天,我也不知道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中,父亲是否还在炎炎烈日下拼命地工作,我也不知道父母在家是否舍得开空调,我也不知道父亲是否还在为了我们的家而不辞辛苦地劳作。正如歌里唱的那样,只能在遥远的地方,祝福父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 换你岁月长留 一生要强的爸爸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微不足道的关心 收下吧 谢谢你做的一切 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总是竭尽所有 把最好的给我 我是你的骄傲吗 还在为我而担心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 长大啦 …… (2019年6月25日星期二 于清华园)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10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父亲——父亲节特别献礼
热度 1 zyy1932211370 2019-10-4 22:56
我的父亲 ——父亲节特别献礼 文/张阳阳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tag 从我离开家的那天起,我就知道,父母再多的爱,不满足的是时间。总有一天,在这理 所当然的爱消失前,我们该做的,也许除了回到他们身边,还有呵护他们永不停歇的挂念 。 ——题记 今天是父亲节,一直想着为父亲写一篇文章,可是一直比较忙,而每次提笔的时候,都不知道从何入手。今天,无论如何都要写完,因为有可能以后,我就会忘记许多父亲的点点滴滴。 自学成才,文理兼修 我的父亲是一位文理兼修、自学成才的人。父亲第一次高考的时候,没考上,爷爷就到处去借钱,供父亲复读了一年。在父亲第二次高考的时候,爷爷去世了,但是为了不影响父亲高考,家里人一直不敢告诉父亲,爷爷去世的消息。那一年,父亲发挥不好,只差几分就录取了。爷爷去世的消息对于父亲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打击。从我出生起,我就没有见过爷爷,甚至连爷爷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也没有人告诉我关于爷爷的事情。 从那以后,父亲就再也不参加高考了,另外家里也没有钱可以供父亲读书,家中已经欠了很多债,还有一大群人需要养活。父亲虽然没有读大学,但是父亲非常喜欢读书。父亲高中学的是文科,但是后来从事了理工科相关的工作,成为了一名非常平凡普通的家电修理工。一开始的时候,父亲是专门修理手表的,现在,在家里还留着父亲修手表的一些工具呢。 后来,父亲转行修理电视机,但是只会修理电视机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某个零件坏了等。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涌入普通家庭中。越来越多的电扇、电饭煲等拿来给父亲修理,一开始父亲说不会修理,只好无奈得让别人拿到其他店铺修理。于是,父亲自学了修理电扇、电饭煲等。后来还自学了修理洗衣机,电冰箱等,再到后来,是自学修理空调,自学安装空调,自学修理液晶电视等。 时代总在不断向前发展,如果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活到老,学到老。父亲这种不断自学成才的精神,深深地激励了我。我觉得我目前很重要的自学能力,就是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培养起来的非常重要的习惯。 虽然高考落榜,但是父亲从来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不断自学成才,文理兼修。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时代也在不断向前进步,父亲也在不断坚持着自学。 勤勤恳恳,拼命工作 我的父亲是一位勤勤恳恳、拼命工作的人。小时候,我们家非常贫穷,连街上的房子都买不起,只能在房东家里租房住。那时候,我在读小学,每天按时上下课,按时完成作业,一直都很乖。可是,房东的儿子非常调皮捣蛋,总是联合他的姐姐来欺负我。经常打我,在我写作业的时候打扰我。母亲也没办法,只能让我周末去外婆家躲一躲。 父亲也非常无奈,毕竟我们是寄人篱下,需要和房东搞好关系,否则就会被他们赶出去。我记得非常清楚的是,当房东的儿子联合他姐姐欺负我的时候,我不可以还手,他们就喜欢看着我哭,我就忍住泪水,告诉自己不能哭,绝不能向他们低头。小时候的我,一直都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可以搬出去?拥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家,而不是寄人篱下。” 那是,我第一次学会了向别人妥协。以致于后来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每次父母问我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我想快快长大,挣好多好多钱,买一栋大房子给爸爸妈妈住。”父亲听后,越来越努力工作,从早忙到晚。他是想多挣一点钱,早日能够买下一套小房子,让我和妈妈能够不再受别人的气。后来,父亲到处向亲戚朋友借钱,再加上平时省吃俭用,勤勤恳恳地工作,总算是在街上买了一栋小房子。虽然说,那时候的房价非常便宜,但是父亲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凑齐的。搬家那天,我搬着自己的小猪猪存钱罐,从房东家走出,一直沿着马路,一边蹦蹦跳跳,一边唱着歌,走到了新家的地方。 现在,每当父亲感慨幸亏很早就买了房子的时候,他都会笑着和别人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自己一个人跟着搬家大部队,徒步走到新家,那时候才多大,现在又多大了。父亲的借钱买房,我们搬家到新家,使得我彻底摆脱了房东一家人的欺负。 即使现在,大人们见面都有说有笑;即使现在,房东的儿子和他姐姐都已经结婚了;即使现在,我忘记了大部分被欺负的细节。但我初中时候还是会经常做噩梦,我梦见一个瘦弱的小男孩,被困在他们家后院的一个小隔间里,那里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我用力拉着父母的双手,逃离那个地方,却又被一次又一次无情地拽回来了。然后,只能一个人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无助地哭泣。 沉着冷静,理性思考 我的父亲是一位沉着冷静,理性思考的人。亲戚朋友一旦有重大事情,就会马上来联系父亲去解决。一方面,父亲读过很多的书,是个讲道理的人,可以在关键的时候,调解纠纷等;另一方面,父亲非常沉着冷静,理性思考,不会冲动,总能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亲朋好友有事情就会来找父亲出面解决。 父亲做事常常都是沉着冷静的,很少会冲动,他都会选择理性地思考问题。每次都像诸葛亮一样,为亲戚朋友出谋划策,在最危难的关头,也是挺身而出。 技术高超,工作热情 我的父亲是一位技术高超、工作热情的人。不管是给谁修理家电,父亲都非常热情,也非常幽默。父亲修理家电的技术越来越高超,别人修不好的东西,拿给父亲修理,父亲总能很快地修理好。很多人还赠送了锦旗给父亲,夸赞父亲的技术精湛,服务热情。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来找父亲修理家电,就连我初中学校的很多老师都认识了父亲,经常拿一些家电给父亲修理,而我也会在我去读书的时候,顺便交给老师。 但是,后来在我读初二的时候,发生了许多事情。初一结束,我从初一的普通班,转到了初二的尖子班,也就是重点班。在这个班,除了有很多厉害的同学,还有很多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子女。当时,我作为插班生转入重点班,压力是非常大的。于是,我非常勤奋刻苦,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在上数学和化学课的时候,我积极发言,可是,却遭到了另外一位同学的嫉妒。于是,他下课的时候,就用弹弓打我的头,当我回头看到他的时候,他还不停手。旁边的同桌看到了,也劝我算了,不要和他打架。当时,我真的好想打他几个耳光,可是,我还是忍住了。只因为他的父亲是学校副校长。就这样,他用弹弓打了我好几下,我都忍住了。 弹珠打在头上的感觉真的好疼好疼,可是我一想到他的父亲是副校长,家里有钱有权有势。如果和他打架,万一叫家长,就会被我的父亲知道。父亲平时已经很忙了,很辛苦了,每天早出晚归,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我真的不想让他因为我的事情,跑到学校来讲道理。父亲只是一名普通平凡的家电修理工,没有权利,也没有势力。就算来到了学校,也解决不了事情的,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反正就是同学之间的打打闹闹的小事情罢了。于是,我忍着剧烈的疼痛,选择了一个人默默地忍受。 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告诉过父亲,直到现在也没有。因为,我不想让父亲为我担心。父亲也从来不知道这件事情,后来,那位同学的父亲,也就是学校的副校长,家里的一个台灯坏了,拿给父亲修理。父亲修理完之后,希望我能够带到学校去,然后,在下课的时候还给那位同学。当然,也绝不会收修理费的。当时,我真的非常不愿意。可是,一想到如果我不帮父亲还给他。父亲就需要自己一个人到学校这边来,非常得麻烦。 为了减少父亲的麻烦,我一口答应了。到了学校,我把修好的台灯还给了他,脸上毫无怨气,当然也是没有要他给钱的。那是,我第二次学会了向别人妥协,初中那年,我再次学会了隐忍。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通情达理,观察入微 我的父亲是一位通情达理、观察入微的人。父亲从来不会给我学习上的压力,都是希望我能够顺其自然,也从来不会给我制定什么考试分数的目标。我记得,我非常痛苦的的一段时光是我的高三时期。 和别的高考生不一样,我参加了化学竞赛。耽误了很多高考复习时间,相比于其它高考生,我只学了两年高考课程内容。所以在高二化学竞赛失败时,我不得不选择高考。 选择了高考的我,不得不花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来努力学习。每天早上我五点钟起床、背语文、背英语、看书、做试卷。做完早操后,便开始了一天十二节课的学习。所有的空闲时间全部花在高考复习上。高三的我,每晚都是凌晨两点钟睡,当校园中万间寝室熄灯时,总是有一间寝室还亮着灯。我知道熬夜是不好的习惯,我也知道学生应该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但对于特殊的我来说,只有花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学习。 高三的我,没有周六、周日,没有国庆节、中秋节,没有寒暑假,没有玩过一次。高三的我,有的只是堆积如山的复习书籍,有的只是不计其数的模拟试卷。高三一年,所有的时间我都花在高考复习上。由于离家较远,所有的周末、节假日,我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吃饭的时候,我都要带着书去排队,无论我在哪里,我都是拿着书或试卷。即使带不了试卷,我也要随身携带背语文和英语的小册子。 可是,我就是天资愚钝啊。不管我怎么努力,不管我怎么勤奋,我都考不好。班主任特别讨厌我,因为我拉低了全班的平均分。要知道,我当时可是一直都在重点班,也就是所谓的清华北大班。高三的无数次考试,我不知道哭了多少回。一次次的考试,一次次地打击着我。 一模成绩公布时,我只有500多点分。我清楚地记得班主任打电话给我父亲,说我考一本都有风险。是的,那些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学生,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因为我在最优秀的班上,却考出比普通班还差的成绩。 学校每次模拟考试后都要贴出排名表,每次看到我总是排到年级几百名之后,我都很难过,感到压力很大。在班上那些天之骄子的眼中,我就是学渣,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一直坚持到底。高三的我,不知流了多少泪,不知受了多少委屈,但我坚强地熬过来了。 班上原来有60多个人,最后,由于竞赛保送,只剩下40多个人参加高考。看着一个个同学通过竞赛保送清华北大,看着一个个同学通过自主招生获得高考加分,我既为他们感到高兴,又为自己感到可悲。 在班上,我总是倒数第一。别的班的寝室都是6个人一间,而我的寝室却只有我一个人。因为我的室友全都被保送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大学等名牌大学,他们早就在高二时就搬走了,他们没有了高考,只留下我一个人,独自在寝室中。 这一呆,就是一年。空荡荡的寝室,显得格外孤独。每当我听见校园外燃放鞭炮的声音,每当我透过窗户看见万家灯火,家人齐聚一堂时,我落泪了。我在想父亲母亲会不会还在为我担心,会不会也在牵挂着我。 别人也许不知道,每次考后,我都要向父亲汇报我的成绩。别人也许无法体会到,那一声声哽咽中饱含多少深情,那一句句关心与问候中饱含多少辛酸与泪水。父亲总是指着墙上贴着满墙的奖状,告诉我,我是最棒的,我是最优秀的学生,不用自卑,下次考好就可以了。是手机那端父亲的鼓励,陪我度过了那痛苦的高三生活。 高三生活中,令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那次二模考试,由于一模没考好,在我努力复习后,二模转眼就结束了。当老师公布分数和排名时,看着老师那无奈的表情,我强忍着泪水。是的,我又考砸了。或者说,我从来就没有考好过。 那天是星期六,下午当大家都离开校园时,静悄悄的校园只留下我一人。我独自走在回寝室的路上,心情十分沉重。这时,天空下起了大雨。沮丧的我并没有躲闪,而是任凭雨水无情地敲打着我。不一会儿,我的全身都淋湿了。雨越下越大,仿佛是在嘲笑我。我走的石椅边,趴在石桌上痛哭。那是我第一次这样淋雨,那也是我第一次哭成那样,空荡荡的校园,只留下那无情的雨声和那心如刀割的哭声。 我感到心灰意冷,我觉得我的未来一片渺茫。曾经想过要自杀,是的,不只一次这样绝望地想过。大约一个小时后,一位学生家长过来安慰我,说她的女儿也在读高三。一番交流后,她说:“无论以后你考了多少分,只要你一直努力,你的前途就会一片光明。”那时,我仿佛看到了希望,我对自己说:“我要继续奋斗下去!” 回到寝室,我拨通了父亲的电话,本来想告诉父亲考试分数的事情。但是,话到嘴边又停止了,沉默几分钟后,我就挂断了电话。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告诉过父亲,直到现在也没有。因为,父亲会心疼,我也会难过。 后来,高考结束后,我考得很好。直到我都读大学之后,有一次在家门口和父亲闲聊的时候,不经意间就聊到了高考的话题,父亲突然说了一句令我非常惊讶的话:“我知道,当年高三的时候,你一定吃了很多的苦,才把考试分数提高了几百分……” 后面那些话,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前面几句话,就像晴天霹雳一样,我整个人都怔住了。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个在雨中奔跑的孩子,那个孤立无援、嘶哑哭喊的小孩…… 用心陪伴,用心呵护 我的父亲是一位用心陪伴、用心呵护孩子的人。前几天,我在实验室编程的时候,父亲突然在家庭微信群里,发了一张桑树叶的照片。说是回老家祭拜祖先,顺手拍了桑树叶。然后,开玩笑地说有没有人想要吃桑树叶? 这不禁勾起了我的童年回忆。我记得小时候,我养了好多的蚕。家里附近的桑叶全都被吃完了。蚕就快要饿死,我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不安。求助父亲,虽然父亲当时还在工作,非常忙碌。后来,父亲竟然放下手里的事情,二话不说,然后父亲就带着我,骑摩托车去老远老远的地方摘桑叶。 而如今,蚕都已经长大了,养蚕的细节和日子,我也全都忘记了。但是,我仍旧记得那天,下着小雨,父亲带 我去摘桑叶的故事。对于我们来说,未来回家的时光越来越少了。陪伴家人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也许我们要 做的,除了回到他们身边,还有抚慰他们尚未停息的挂念。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而现在,是时候该轮到我带着父亲,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缓缓地去摘桑叶,喂新的蚕了。 孝顺父母,尽心尽力 我的父亲是一位孝顺父母、尽心尽力的人。父亲非常孝顺,自从爷爷去世之后,父亲一直照料着奶奶。奶奶后来一直住在塘南,而我家也搬到了城镇旁边。每次过年的时候,父亲都要接奶奶到家里过年,然后,让奶奶住上好几个月再回老家。 父亲非常孝顺,这是街坊邻居都知道的事情。每次父亲都会给很多的钱给奶奶生活,奶奶一直舍不得花。不幸的是,奶奶后来患了心脏病,在一个过年的日子里去世了。 我从来没有看过父亲哭过,或许他只是不想让孩子看见罢了。奶奶去世的时候,父亲和母亲放下手里所有的工作,一直在为奶奶的丧事而忙前忙后地。那时候,我看见父亲老了许多,却又像个孩子一样站在奶奶的棺木前。父亲紧紧握住奶奶的手,他说他好像很久没有牵过奶奶的手了。我和母亲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父亲。 此时,一首熟悉的歌曲在我的心里流淌: 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 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 装做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 转身泪湿眼底。 多想和从前一样, 牵你温暖手掌。 谢谢你做的一切, 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总是竭尽所有, 把最好的给我。 我是你的骄傲吗, 还在为我而担心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 长大啦! ……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几度哽咽,泣不成声。我很幸福,因为我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父亲。我曾把完整的镜子打碎,夜晚的枕头都是眼泪。 关于父爱,我曾经看过一则故事,故事内容大概是:“我上大学没钱,平常不打牌的爸爸拿着家里仅剩的1000块钱去朋友家打了一晚上的麻将。第二天他疲倦地把1万元学费交到我手里,我一直不知道他一个不大会打牌的人,为什么会赢这么多钱。直到我长大后,他朋友儿子也到了读大学的年纪,爸爸拿出了家里用来翻修的几万块,又去打了一晚上的麻将,全部输光了。”父爱无声,父爱如山。 如今的父亲,年纪很大了,但也没有退休,为了家庭的幸福快乐而努力工作着。他是我儿时最崇拜的偶像,也是我现在最敬佩的人。如果还有下辈子,我还想做您的孩子,一直守护在您的身边。祝愿全天下的父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您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转眼间,我也已经长大了。如果您再遇到一些非常危险的工作活,就不要做了,我能行;再遇到一些胡搅蛮缠的顾客,就不要做了,我能行;再遇到早出晚归的工作,就不要做了,我能行。 父亲节到了,我想对您说:“爸爸,我爱您!永远永远!” (2019年6月16日 父亲节 于清华园)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1596 次阅读|1 个评论
树欲静……孝顺要尽早
热度 2 李丕鹏 2019-7-17 18:56
2019年前半年,确实忙,忙野外,忙亲情…… 很对不起的是,本该2个月至半年前完成的任务没有完成! 特别不幸的是,树欲静…… 多想,在听听电话里您每次都关心我的工作和安全。现在社会比较复杂,少跑野外,多呆在单位,“给人家把工作搞好”! 可是,再也听不到了……那个时候的不耐烦和不被理解的激动,到如今真想对您说:你再说一遍,我就一直呆在家里,从野外工作转入室内,也该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了。但是,…… 真的,好想您! 多想真的能拥抱你一次!儿子的终生遗憾,最后一次和您告别时,您躺在床上,我因单位召开党代会急急忙忙要赶回,对您说:开完会我就回来了!站在您卧室门口,我向您挥手,您眼巴巴的望着我。我扑向您,拉着您的手,握了几下。当时,真想抱抱您,但没有!我走的时候,我感觉你一天一天在恢复,第二天妈妈给我微信照片,我更加觉得您更好了…… 可曾想,刚参加完开幕式和下午的讨论,晚上妹妹微信说您不太好,问鹏在哪里。妹妹打开视频,您给我说你很难受,…… 可曾想,过了十多分钟,妹妹哭着说叫了120,…… 没想到,大概一个小时后,您就走了…… 爸,我想您!不孝的儿子想您! 拥有的时候不满足不知足,失去了,丁点都不会再拥有了! 爸,我多想你在电话里再唠叨唠叨我,让我好好在单位上班,不要老出差……
个人分类: 杂谈|306 次阅读|2 个评论
清明节有感
热度 1 zuojun 2019-6-17 15:15
(晚发比不发好?完稿于父亲节。) 小时候的清明节,妈妈一定会买艾叶做青团子。这些年,我在夏威夷也常常会买艾叶做的(日本)点心。比起妈妈做的青团子,买的艾叶点心细腻多了(有点让人不忍心一口吃掉半个),艾叶皮子非常薄、不甜,那股清香带我回到了儿时的故乡。 在我上大学前,我家从来没有在清明节去给任何已故的亲人扫过墓。也许,我父母真的是“无神论”者。也许,是因为我的亲爷爷(阵亡)、亲奶奶(病亡于日本轰炸合肥之际)没有墓。 今年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地准备过一个清明节。我提前飞回杭州,提前去合肥给抚养我长大的( yi )奶奶扫墓。(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6792do=blogid=1170202 )但是,我没有想到也应该给外公外婆扫墓。(我和外公外婆来往非常少。)明天是清明节,闺蜜认真地教我该这样、那样(与天堂的父亲对话)。我可能依然是我行我素,因为我们家从来“不守”这些“规矩”。 这些年,父亲总是对我说:我活着时,你能回国,就多回来陪陪我。我不敢给自己打满分,但是,我努力了。我想一个人在清明节静静地写一点什么,寄托我的思念。也许,也许在天堂的父亲知道我在想他。 (本想在清明节完成这篇博客。经不住美丽阳光的诱惑,我决定出门走走看看。我知道父亲不会在乎我什么时候写完这篇博客。) 清明节后,我带上一点点从合肥带回来的点心,去父母家收拾父亲的遗物。即使是走在十二分温暖的阳光下,我的心依然充满寒意:父亲,你可曾想到清明节的我,是带着对你的思念,漫步游客稀少的赵公缇,然后坐在西湖边的郭庄(面湖)发呆。回想起在您 90 岁的生日,我们一起在奎元馆吃面条。您说:鸭腿没有煮烂。然后,我们一起去湖畔居喝茶。您说:一个茶位这么贵?但是,面对湖景山色,还有一碟一碟的“茶食”,您又说:可以在这里呆上好几个小时,还有空调,不贵! 父亲留给我许许多多的故事,还留给我许许多多精致的邮票。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人的生命,并没有随着呼吸的停止就终止了。只要我活着(有记忆),我父亲就不会消失。
个人分类: 中文博客|2197 次阅读|2 个评论
左其亭:清明时节忆父亲
热度 5 zuoqiting 2019-4-5 10:29
清明时节忆父亲 左其亭 2019 年 4 月 5 日(清明节)于郑州 我的父亲于今年农历正月十九(即 2019 年 2 月 23 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春节前,母亲在电话中说,希望我们回去过个团圆年,这可能是父亲最后一个团圆年。我从内心中就不愿意承认父亲会离开我们,也因此一直在想,这不是父亲最后一个春节,所以就违心地没有回去,期盼父亲能再过一个春节再过一个春节。当然,没有回老家过春节的客观原因是我和我爱人春节前都患重感冒。从我记事以来,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我都会喝酒庆祝,但这次春节因为感冒在大年三十晚上没有喝酒。春节后不久我就出外考察,途中听到母亲在电话中说,老父亲病危。我就立即中断考察,和我爱人一起赶回老家,看到父亲,父亲多次清晰地喊出我爱人的名字,因为他还一直在惦记着我们。我们回去的第二天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得知父亲去世后,街坊四邻、亲戚朋友纷纷前来悼念,每每谈及父亲,都会说父亲是一个好人。我也经常说,父亲最大的成就是把九个儿女养大成人,他的每个子女都能安分守己地生活,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当然,功劳还有我的母亲,更多的是母亲操劳着家。 父亲生于 1929 年,幼时家庭贫穷,父母双亡,生活没有依靠,也没有专门上过学,但写的钢笔字、毛笔字都很好,解放后当了很多年的农村大队会计,一直到退休,到了晚年还经常读报纸。我小的时候,跟父亲学会了珠算和毛笔字,可能这算是父亲对我的启蒙教育吧。在我记事的时候,父亲就是大队会计,主管着那个年代整个村的账目、粮食。那个时代农村的管理程序和监管制度都没有现在完善,但他从来都是公私分明。后来我慢慢长大,直到现在,很多老人说起我父亲,都说他是一身清廉,从没有把村集体的任何东西拿回家。这种思想境界也无形中影响着我,我 1993 年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当上一名大学教师,虽然工作中没有多大成就,但能公私分明、兢兢业业的工作。 父亲是一位农村老共产党员,他具体什么时候入的党我一直没有详细问过,去年回老家时,母亲拿出来上级党委颁发给我父亲的几十年老党龄奖章,我们全家都感到自豪。在我心目中,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基层老中共党员。在我刚记事时,父亲就是大队会计,很少看到他帮助家里操持家务或干农活,母亲也经常埋怨,但他总是一笑了之。尽管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在我心目中他就是一心为公,永远把自己的工作放在第一位。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见到父亲与别人大吵大闹过,也没有见到父亲打骂过我们九个儿女,因此母亲经常埋怨父亲软弱。我小的时候也认为父亲软弱,后来慢慢感觉到这是父亲的包容和仁慈。等到我参加工作特别是有了女儿后,更感觉到父亲的伟大,这是一种为人处事、对待子女、对待生活的情怀。这种工作和生活态度也影响着我、教育着我,工作上要勤奋努力,对人要友善,怀抱一种宽容的心。特别是,我后来在研究人水和谐论时,我的这种“和谐”思想主要起源于我父亲的影响。 父亲在晚年身体还比较好的时候,唯一的爱好是听收音机,这是他了解外面世界的主要渠道。每次回去跟父亲聊天,他会聊到许多国家大事,经常感恩社会,感慨时代的发展和赞美现代美好生活;他会聊到我所从事的工作,包括大学教育、水资源研究、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等等方面,这说明他经常在关注着子女的工作,挂念着子女;他会聊到很多老人因为治病被骗,教育我们要相信科学,不能相信骗子。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可能不是什么高深理论,但对一位普通农村老人来说,这是一位老党员的思想品德,他永远传递出一种正能量。 因为工作的关系,再加上路途太远,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很少回老家看望父母,更没有尽到孝。在小的时候,为了让子女上学,我家一直比较清贫,在我的记忆中虽然能勉强吃饱肚子,但生活比较拮据。在我读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正赶上母亲生病,实际上家庭经济状况已经无力资助我上学。我 1990 年结婚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家里没出一分钱给我和我爱人买任何东西,甚至结婚穿的衣服也是我爱人当月工资买的,也没有举行过什么隆重的结婚仪式,连结婚婚纱照也是多年后才补上的。但当时感觉特别幸福,对生活一直充满希望。所以,后来看到我的学生有困难时,就鼓励他们一定要克服困难,往前看。我 2000 年博士毕业后到郑州大学工作, 2002 年把双方父母接到郑州,这次是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也是唯一一次见面,四位老人见面非常激动。这次也是父亲唯一一次来我郑州的家中,因为路途遥远,出门乘车和住宿上他感到不方便,在临回家前跟我说,以后再也不会来郑州了。当时我没怎么多想,后来我也慢慢理解了父亲。父亲也很理解我们,每当我打电话说起很少回家看他,他就会说,要干好工作,回来和不回来都一样挺好的。 今天是清明节,是父亲离开我们的第一个清明节,原打算要回老家祭奠,但因最近有重要工作要做,没能回去,想起刚去世不久的父亲,内心非常伤感,再次祈求父亲理解,更以此文纪念父亲。 儿:左其亭 2019 年 4 月 5 日(清明节)于郑州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95 次阅读|4 个评论
开启人生下半场
热度 4 nyj 2019-1-31 17:15
2019 年 1 月 21 日 下午,在安葬完父亲后,我感觉在老家的根彻底断了。 父亲生于 1934 年 1 月 12 日,农历癸酉年十一月廿七日,去世 于他人生中的第二个戊戌年腊月十四日,公元 2019 年 1 月 19 日晚上 19 点 58 分,在世 85 周岁零 8 天,共计 31054 天。 很多年前体检时医生就说父亲心脏不太好, 2009 年秋天终因冠心病加重而安放了三个支架。 2015 年 5 月父亲又因心衰住院,出院后仍一直吃着药。不久父亲又轻度中风,左半边身子行动不太利索了。 2017 年夏天母亲去世后,父亲一下子衰老了很多,身体也每况愈下。 2018 年 12 月 28 日 上午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赡养老人信息采集,我给二姐打电话询问父亲及哥哥姐姐们的身份证号码,二姐与往常不太一样,有些吞吞吐吐的,说等我三哥回来查一下跟我再说。后来大侄子给我打电话说父亲前一晚上从床上掉下来了,当晚去医院缝了伤口。我当时以为就是普通的皮外伤,也没太放在心上。 2018 年 12 月 30 日 元旦假期第一天,上午去单位加班,下午赶回老家时已经 17 点半,天已擦黑了。父亲已经吃过晚饭上床睡觉了,借着昏暗的灯光我看到父亲左眼眶和右眼眉上方的额头处分别包着纱布。 二姐告诉父亲我回来了,父亲睁开眼打了招呼,不久又闭上眼休息了。 二姐和三哥跟我说了一下父亲掉下床来受伤的情况,三哥又说了去医院的情况,说左眼眶处正好磕破了一条血管,到医院伤口清创时血又止不住了,费了很大劲才缝上,流了很多血。 晚上我要陪父亲睡,三哥坚持他陪父亲。 12 月 31 日 早上我帮着三哥给父亲吃早饭,发现父亲身体非常虚弱,不像以前自己能慢慢走,而是需要人搀扶才行,手也抖得厉害,需要别人喂饭。 饭后父亲稍坐一会儿就上床了。此后几顿饭我发现都是这样,父亲坐一会儿就要躺下,睡觉也比平常多了。二姐问父亲怎么老是睡觉,父亲回答说躺着没事就睡着了。 今年元旦是十一月二十六日,像往年一样我们提前一天给父亲过生日。先喂父亲吃完饭,父亲坐在椅子上看我们吃了一会儿就让我们扶着上床躺下了。 下午我要回潍坊了。父亲起来坐在床沿上,我坐在旁边和他说话。 父亲问我什么时候再回来,我说还有一个月就过年了,等过年时和孩子她娘俩一起回来。 父亲说让我回来告诉孩子她娘俩不用担心他,说伤口已经好了。父亲还说等他身体好些准备去我家里看看,当天去当天回。我满口答应着,心里明白,父亲身体这么孱弱,恐怕经不起来回路上的折腾了。 曾经我们都以为来日方长,可到最后却发现,来日并不方长。很多事情一拖就再难实现,或者有心无力,成为永久的遗憾。 元旦上班后单位事实在是太多,抽空给二姐打了个电话,二姐说父亲吃饭还可以,只是感冒了几天,每天下午发烧。 1 月 16 日 下午 17 点 05 分,已经快到下班时间了,很少给我打电话的三哥忽然给我打来电话,我心里一惊,预感到有大事。果然,三哥说父亲从早上就吃不下饭,下午开始出现昏迷状态,医生说心跳也很弱了。 我坐班车匆匆忙忙赶回家,然后接着去火车站坐上火车往回赶。在车上给三哥打电话,三哥说给父亲含了几粒速效救心丸后,父亲又清醒了,还喝了半杯水。 见父亲稳定下来,天又晚了,我在大姐家住了一晚上。 17 日一大早我们就一起赶了回去。 父亲闭着眼躺在床上,额头贴着退热贴,三哥说退热栓也用上了。父亲发烧虽然还没有退下去,但对我的到来还能做出反应。 早饭的时候,父亲已经退烧了,精神也好了许多,多少能喝一些水了。我们用开水烫了一点鸡蛋汤喂给了他。 上午我赶回单位处理了一些紧急事情,请了假,下午又赶了老家。 从下午开始父亲又发烧了, 又给他用了退热栓,晚上泡了大半块饼干给他喝了,然后我们一直轮流陪着。 18 日早上父亲又退了些烧,给他喂水时使劲咬汤匙,一问他,果然饿了。于是我们又用开水烫了半个多浸鸡蛋汤喂给了他。 上午父亲大部分时间是清醒的,还能点头摇头,说话虽然困难,但还能费力地说一个字甚至是两个字。 看到父亲还算稳定,我下午赶回来准备参加女儿的家长会后和她娘俩一起赶回去。 19 日早上还不到六点时二姐打来电话说父亲病情加重,从下午开始就一直高烧不退,处于昏迷状态。 我们赶紧往回赶,上午十点之前到了老家。只见父亲躺在床上一直大口喘着气,脸上发烧烧得通红。 我们请医生来给父亲打了退烧药,医生说一直高烧不退说明内脏已经开始衰竭分解了,能否 挨得过夜晚 已很难说了。 中午时父亲脸上不再发烧,不过喘气的力气也弱了一些。到下午,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的气息越发小了。 晚饭后,二姐说先让我和三哥去休息一下,待会儿再替换她和大姐。 我和三哥刚躺下不久,二姐就来叫我们快起来。赶到父亲床前一看,父亲已经气若游丝了。 我们兄弟姐妹赶紧一起把父亲抬到铺上秆草的地下给他穿衣服,刚穿好衣服,父亲就咽气了,时间是 19 点 58 分。其时冷空气前锋已经到达,一扫白天的雾霾,天空澄澈,寒星闪烁,初升的满月将清辉洒遍大地。 于是赶紧通知村里,村干部召集有关人员商议安排后事。然后又开始进入农村繁复的丧葬程序。 20 日上午 11 点,我和三哥还有两位本家兄弟一起护送父亲遗体去青州殡仪馆火化。 21 日下午安葬了父亲,紧接着一起又上了三日坟。 在回来的路上,我的脑子有些空白,感觉一切不像真实发生过的样子,但却又不得不接受现实,父亲确实已经走了。 母亲走后一年零七个多月,父亲又走了。 从此家乡变成了故乡, 从此我在生活中少了一个重要角色,从此进入了人生的下半场。
个人分类: 记录家史|3239 次阅读|8 个评论
父亲李琳的荣誉
ghzcljz 2018-9-28 16:25
那时学校很少,能考上中专就很荣幸了;由于文革的影响,他们的职称长期没有得到正常的晋升。
1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惊到同学的父亲家书与女儿回信
热度 2 ncepuztf 2018-6-22 16:49
舍友贴出18年后写给女儿的信与女儿的回信,信的内容暖心、感人, 虽然不是 惊天地泣鬼神,但据他女儿说:确实惊到了同学。 先看父亲的家书: 再看女儿的回信:
个人分类: 图片故事|2036 次阅读|4 个评论
Everything has its its time
lhj701 2018-4-29 07:57
Everything has its its time 今天清明节,昨天去殡仪馆给父亲上坟。父亲走了快1年半了,母亲的痛苦稍微弱了一些。 去殡仪馆,每天都有走人的。 Eveverthing has its time。因此要珍惜时间。 人总要死的,逝去一天,就是绝对的一天。不论你是什么心境。人活着,也是要努力在有生之年,有限的时间实现自己的梦想,人到老的时候,少一些遗憾。 因此,也要看淡生死,努力健康的活着,积极的做事情,去除浮躁。这是人正常需要的健康状态。 2018年4月5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39 次阅读|0 个评论
父亲的一生
热度 20 ncepuztf 2018-2-25 23:37
今天是父亲的生日,可他却不在了,离去已 6 年余。 父亲死于结肠癌,从查出到去世历时 1 年零 3 个月,是多数癌症病人的典型生存期。 一直想写篇博文悼念父亲,却不知从何开始,干脆从父亲生前的讲述和遗物说起吧。 1 苟富贵,勿相忘 父亲生于 1945 年,“高小”(相当于现在的小学 6 年级)毕业后恰逢“ 超英赶美 ” “ 大炼钢铁 ”,学业中断,“主动”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了。 可惜这批失学的孩子并未派上用场,据他自己说,那时吃不饱,为了节约粮食, 让他们这些“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的孩子躺在炕上尽量不动,配给制供给少 量窝头保持 “不饿死”状态 ,以便减少消耗,幸运的是,在很多人饿死的年月, 他活下来了。 那时我爷爷秉承“ 知识越多越反动 ”的理念,并不重视教育,由此父亲的两个 哥哥也就几乎没上过学。可是父亲不同,他爱读书就坚持要上学而且学习成绩 很好,这从他的小学毕业纪念册可以看出,同班同村的好友(木匠)留言: 老张啊, 以后你发达了,不要忘了我啊! 2 挑担语录回了家 虽然“高小”后失学,父亲一直勤奋自学,这从后来长辈的嘴里得知, 他们常笑话 他书呆子,挑水时由于看书走离水井很远或者有时候干脆 挑着空桶回了家。 由于父亲的勤奋和“ 高知 ”,十几岁的 他便当了“农业合作社”的 大队会计 , 直到挖“内人党”运动时父亲由于担忧和恐惧而辞职回家,据他讲回家时 是用 扁担 挑着 前后各一捆“毛主席语录”,这或许是那个时代最为时尚的“行头”了 。 3 民办教师转公立 粉碎“四人帮”后当地由于缺少教师,父亲当了民办教师。 乡村的教师都是全能型的,他教过语文、数学、自然、思想品德、美术等几乎 所有开设的课程【 所以说某某人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真不是笑话 】。 他待学生如自己的孩子甚至胜过自己的孩子,这从过去多少 年后,他教过的已经 成家立业的学生每年还要回来看望他能够看出。 民办教师的收入不高,远低于公立教师。他仍然是农民身份,靠教书种地要养育 我们 4 个子女,显然捉襟见肘。好在母亲是裁缝,也算是个技术工种, 5 公里内远 近闻名 ,找她做衣服的人多,这样生活勉强过得去,偶尔困难年份当掉了母亲的 陪嫁银手镯度过难关。 民办教师期间,他在职攻读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函授本科,于 1986 年左右 顺利毕业 ,之后不久享受国家政策转为公立教师,同年大姐考上农牧学校,家庭经 济等情况渐渐好转。遗憾的是,我奶奶在这之前去世了,父亲伤心欲绝。 他写下挽联: 命小生于黑暗中,福薄死在黎明前! 4 望子成龙皆无用 随着我们长大、上学、成家,父亲领导的 6 口之家慢慢分居 5 地,成立了 5 个家, 母亲先是间或短期离开帮姐姐和我看孩子,后来去给弟弟看孩子, 他独自留守农村老家,最终彻底变成独居老人。 他那时已退休,我们希望他和母亲一起去镇里,他不肯,一是守着当地的家业, 要发挥余热种地挣钱补贴孩子们,二是看不惯孩子们没出息和孩子们的生活习惯。 这种情况也很常见,但他实实在在变得“ 门前冷落牙齿稀,两鬓斑白惹人气 ”, 每次见我们就叨叨个不停,什么你们念了半天书这么没出息,还不如村里的二狗子, 人家镇里买了房还买了轿车云云,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架势。我那时正硕士、 博士 的读,孩子小,压力大的想跳楼,实在听不得他唠叨,回去待不过一周就离开了。 日子就这样煎熬着过来了!隐患也就此埋下! 5 癌症,哪里来哪里去 时光一去五六载,2010年,我从悉尼访学归来,再次回老家探望父母。 父亲高兴得不得了, 主要是他看到了长大了的大孙子,也就是我“小儿日记” 的主角,弟弟也有了孩子, 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也算进入成家立业的稳定期, 眼看就能“反哺”了。 虽然没有买车,姐姐们日子过得不错,我和弟弟都换了大一点的房子, 父亲也答应从乡下搬到镇里和母 亲居住,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 就在那年中秋节后,父亲一直说他胃不舒服,县医院查了几次,吃了不少胃药, 不见好转。于是决定去呼和浩特的大医院去查,好不容易托人找门子完成了检查, 结果却如晴天霹雳: 结肠癌四期! 在杭州出差的我接到弟弟的电话几乎瘫软在地,杭州的朋友陪我在西湖边坐到黄昏, 当晚乘火车赶回呼和浩特商议对策。 接诊医师说: 生存期三个月,回去准备后事吧! 一位胸外的主任医师算是自己人,见多了这种事: 回去保守治疗,免得人财两空! 母亲已然在家吓软瘫,上个厕所坐在马桶上半天起不来,我们子女几个也没 主意了。 父亲不知道自己啥病,看医生脸色估计也起疑几分,他说: 如果老天爷今年处置我,呼市必发生大地震! 我知道,他退休后专门研究易经之类的玄学,给人看黄历“今天宜不宜出门? 去哪个方向卖东西能发财?”有时候碰巧了,挺准,很多人就找他看! 他自己说不值得信,但看别人信了似乎自己也很有成就似的。 现在说这话, 这 是要吓唬老天爷吗? 地球没了谁都照样转!只是我们需要你啊! 最后的商议结果是: ( 1 )去北京或外地大医院进一步确诊; ( 2 )瞒着他,告诉他只是肠炎,采取保守治疗,先化疗。 事后看,这应该是正确的做法。通过拍的增强CT片子,北京 301 医院和河北省医院 的专家都给予了确诊,只是给出的治疗方案不同。内蒙的方案更“人性化”, 直接问家属你们打算怎么治?医生尽量满足家属的要求。 不告诉他是怕他精神上垮掉, 很多 病人三个月挂掉是被过早告诉吓死了 。 在化疗期间, 父亲谈笑风生,头发居然没掉,同屋的病人离去很多, 多数精神萎靡,大夫查房 时看他表现奇怪,问: 这个病人为啥这么精神? 他一直以为是在“消炎”,没有经历典型的“ 割一割,化一化,放一放,泡一泡 ” 全过程治疗,也算少受了罪。 6 个化疗周期后,肿瘤明显缩小,父亲以为就要康复了,红光满面!但 11 个周期 后不再有效果,肿瘤变大,大约 1 年整时在他再三埋怨和追问下将实情告诉了他, 从那时起他一蹶不振,很快卧床,靠镇痛药维持至离世。 在他去世前 2 个月,我一直守在他身边,面对越来越重的病情,我无能为力! 有时候他冷不丁问我: 你能卖掉房子给我看病吗? 我扭过头不敢看他,也不知道怎样回答,如果能治好,我当然愿意, 可是这是如果的事吗?我只有反思自己的过失,子女们对父亲照顾不周。 他自己一个人生活,一次做一个星期的馒头,一锅大烩菜吃三天! 中秋节大姐给拿去的羊腿他吊在水井里保鲜,半个月后想起已腐败, 舍不得扔吃了,八月十五的月饼吃到过年,自己引以为豪的是把干燥剂也当 饮料泡水喝了! 这都是什么人啊! 和同村那个没文化的农妇舍不得扔过期的药都吃了有什么分别? 6 父亲的影响和忠告 父亲从教30余 年,在教书育人方面深有心得,待学生如亲人。 初中的时候,我是学习班长、团支部书记兼纪律班长。学习班长主要任务是 印卷子,团支部书记主要是从煤炭存储地往厨房运煤,打碎炭块;纪律班长 是维持班上秩序,不许吵闹,重点管住班上几个调皮同学。有次一个留级的 调皮同学指着鼻子说我: 要不是你爸对我好,我早揍你了! 父亲告诫我不要评论学生的好坏,他多次给我提到他经历的一件事情。 在他当小学老师时,经常有家长问自己的孩子学习怎样。 父亲也常婉转地告诉那些差生的家长:你的孩子还要努力,发展空间很大, 有时候还要加上一句:要向 学习优秀的 某某 孩子学习! 直到一次全县统考,这些固有观念遭到颠覆。 五年级的语文统考居然一道题是: 请默写(三年级学的) ** 课文第二段。 由于闭卷,平时学习优秀的孩子傻了眼,此题空白。 学习差的倒好,胆子大,找到书就抄(因为要排名,老师也傻眼,巴不得学生抄, 又不敢明说)。归功于 监考放水,结果显而易见,学习差的“逆袭”成功! 后来有家长去学校质问父亲: 为啥说我孩子差?明明比你说的优秀学生还好嘛! 再以后,家长问自己孩子,父亲就说: 不好说啊!这得看怎考? 7 临终遗言与一生感悟 癌症的末期是疼痛,父亲经常彻夜难眠,眼神暗淡目光游离,体重也降到 60 多斤, 最后几天连吗啡都几乎无法注射进去,眼看快不行了。 父亲喊我拿了纸笔,写下他一生的感悟: 笑看人生几多乐,尊卑贫富一梦归! 嘱咐我刻在他的墓碑上,母亲为了缓和气氛,打趣他, 你还不如刻个: 朋友,来吧! 我说:你孙子就快放假了,你再坚持几天就能见到他了! 他的眼里闪过一丝光华。 一个傍晚,爱人带着儿子终于赶回来,父亲挣扎着起来,搂着大孙子说了句: 好漂亮的孩子! 然后躺下了!儿子哭着说: 爷爷,你以后 再 不要吃那些坏了的东西了! 1 小时后,父亲昏迷,至第二天凌晨离世。 父亲是坚强的, 父亲是伟大的, 在时珍惜,病时守护,我们努力做我们所能做到的, 愿我们的父母都能健康到长生不老! 张铁峰 泪讫于2018年2月25日夜
个人分类: 生活|9867 次阅读|43 个评论
家父小传
fqng1008 2018-1-28 18:57
1 族谱正中的图像是父亲,父亲右方是聂华苓,左下是她的弟弟聂华桐,父亲正上方是她的大哥聂华桓。 2 族谱中父亲的小传(1) 3 族谱中 父亲的小传(2) 按:这是 2006 年以第三人称为家乡族谱撰写的,如今作为《走近聂华苓》的族人,再次以第一人称重新修改。 一 1924 年农历 4 月 11 日,父亲出生于湖北省广水市( 1988 年前为应山县)关庙镇聂店村一个农民家庭(爷爷是私塾教师),是这个家里盼了很久的独儿子(父亲上面有三个姐姐)。他自幼强记博闻,聪明过人,七八岁就能够搭着椅子为村里人写春联,深得父老乡亲的赞许。那时的乡村封闭而落后,匪患连连,父亲曾非常痛心地回忆那些逃难的岁月。一次,十二三岁的大姑妈背着四五岁的他往宋家寨避难,大姑妈放下他就吐了一口鲜血,让他愧疚不已。还有一次,爷爷被土匪绑票,家里卖田赎人,一下子伤了元气。 1937 年,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了起来,使他有机会了解到山外的世界。正如他在小说中写到的:“ 13 岁那年暑天,到大城市读书的洋学生回来了。男的西装、马蹄袖、大分头、大皮鞋;女的旗袍、束腰、齐耳发、方头戈口皮鞋。他们站在戏台上,轮唱着‘风在吼,马在啸……’扮演着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他发现星球外面的来人,震惊了。”尔后,在暑假的 20 多天里,恩德和恩昭两位中学生姐姐给他补习了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整数和分数,以及地理和常识。这都是私塾里没有的功课,因此开始了他对新思想、新知识的追求。当然,他的古文还是读得不错的。在此之前,他和爷爷到从省城避难回来的聂辑五老太爷(美籍华人聂华苓的爷爷)府上拜年。老太爷出了一个“多难兴邦说”的作文题,试试乡童们的才气。据说,老太爷把他的那一篇拿到手里一看,立即摇头晃脑地诵读起来,还不断发出“入了”、“入了”的赞誉声,事后将他留在府上布置功课督促了上十天。这件事,父亲对我讲过几次。老太爷是宣统末年的举人,“入了”意指可以考上乡试的秀才。在这一年,辑五老太爷在聂店下湾病逝,葬入莲花山 。 而且, 他在族人中的威望非常高,1933年他就召集 楚良、汉卿 等19人为理事, 成立了 聂氏修谱 理事会,1936年 花650元大洋买下聂永年四合院一处,作为聂氏祠堂, 可惜由于日本人入侵,战争爆发,编写族谱之事未果。 清新之气的导入,诱发了父亲到外面求学闯世界的想法。最先是延安的抗大一期招生,因为大雪封山,他们随毛大队长行军 100 多里而不得不返回。第二年( 1938 年)又和几位老乡(包括二爷爷的儿子耀威二叔)一起踏上了去大后方——重庆求学的艰难历程。看过聂华苓姑婆的《三生三世》,她们奔赴重庆的旅途都是搭乘车船,而且随时可以得到家里的赞助。但家父与他的乡亲都只有几元银钱揣在怀里,却要面对遥遥前程。 那是一条含辛茹苦的求学之路:以步行为主的长途跋涉。既有学生兵服役的考验,又有枪林弹雨的洗礼、身无分文的尴尬,流浪千余日,行程上万里,进进退退,历经坎坷,但始终怀抱“读书人”的初衷。快到重庆的时候,他们一天步行 240 里(按公路上的路标计算),可以说是急行军的节奏。到达重庆之后,他睡过猪鬃仓库,吃过别人扔在地上的橘皮,求过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最后分配在国立九中读书。 一个只有私塾经历的少年,能够直接进入高中部学习(耀威二叔则是到初中部报到),很多东西都是在流浪的日子里求学的。在当学生兵的时候,他曾经每天请人吃一碗面片帮助补习英语、代数和几何。为了完成知识结构从旧学向新学的转型,他付出了刻骨铭心的努力。刚上高中时,老师打开课本,一节课翻了好几页,而他茫然不知就里。然后通宵达旦,通过英汉字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找,别人一个小时的课程他花 10 个小时完成。到高中毕业的时候,数理化外带英语,他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获得通过。不过他也有自知之明,那个姓王的同学实在太厉害,上初中时就学习了高中的课程,高中时已经在学习大学课程,坐稳了年级的第一把交椅。王同学本身是大学教授的儿子,与贫民子弟岂可同日而语。 抗战胜利后,他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见骈文“复员同学会宣言”)返回故里,开始了教书生涯。他教过乡村小学,也在黄陂县中学教过英文、数学、化学,解放后成为应山县中学最早的教师之一。在此期间,他到河南许昌读过革命大学( 1948 年),并两次投考过武汉大学。一次,在考试前一天猩红热发病,幸亏考生们赠款购买盘尼西林而得以救治,但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另一次,因为家中妻子生产大出血亡故,已经报名的他再一次与“大学梦”擦肩而过。母亲是他的第三任妻子,头房罗氏是小时候定的“娃娃亲”,也是他逃婚的对象。第二任左氏是他在太平镇做小学校长时的同事,母子二人均死于当时落后的产科条件。 不同的是, 耀威二叔后来居上,高中毕业就考上武汉大学。1951年当上咸宁中学校长,1953年因为肺结核送往武汉,因为那时候的抗痨药物疗效有限,最后不治身亡。历史总有那么多的因缘巧合,二叔病故的医院正是我和妻工作多年的医院,即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当年的圣约瑟医院。 二 父亲为人生性耿直,解放前就开始发表诗歌,解放初又发表了一些作品,如《土地翻身》、《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姑娘下凡》等诗词,《援朝劝妻》、《新卖棉纱》等唱本,《黑石山的故事》、《小梅》等小说,受到了《湖北日报》、《长江文艺》编辑的热情接待,还获得了可观的稿酬(当时的稿酬较高),便成了小县城里的名人。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知识分子,尤其是教育界的知识分子,不知不觉地成了历次政治运动的靶子。 1955 年,由于他和省里报刊编辑的一些通信,不明不白地牵连成胡风分子,继而被打成右派,并以极右分子的罪名判刑劳教 4 年,入了“另册”。前年,我和妻以及另外一对夫妻同学“北欧游”,在卑尔根拜望分别多年的大学老班长。老班长是聂绀弩的女婿,聊起这些话题,他几乎笑喷。聂绀弩与胡风是多年至交,没有划为“胡风分子”,却让一个边远乡村陌生的中学教师背上了黑锅,真是那个时代具有鲜明特色的滑稽剧。 但是,当事人没法轻松。整整 23 年的牛鬼蛇神,年复一年、没完没了的被改造,简直就像是坠落悬崖。自此,一个千辛万苦、颠沛流离的学子,一个胸怀“教育救国”哺育桃李的耕耘者,一个有较好前程的中学教师,终于在 31 ~ 54 岁这段人生最富于创造性的岁月里,从对新中国无限向往逐渐改造成对自己的无限悲哀。 劳改营的生活不仅仅是失去自由,更多的是付出生命代价,他曾经因为肺结核大吐血险些要了命。不过,比那些许许多多惨死在农场里的劳改者来说,他又是幸运的。那时候,很多被劳动改造的右派分子都没有在“自然灾害”期间熬过来,有的饿死,有的病死,也有自杀的。这样的故事,他讲了很多,最令人心碎的是看见 骨瘦如柴的门上叔子 聂 华棣 。因为当时都是犯人,他们连招呼都不敢打。但是没过几天,他走过一堆黄土,土堆前面插了一个小牌子:聂华棣 。 他感慨地说,要不是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探亲,他也很难坚持下来。在那样的年代,母亲没有按照组织要求与父亲划清界限(曾经几次找她谈话),最后不得不从县医院下放镇卫生所,但她以自己的坚毅,保护了我们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 聂华苓在《三生三世》中提到: 1986 年,她到开封大哥家探望,一位“应山外办”代表政府邀请她回故乡看看。从这位外办口里,她才获知二哥聂华棣的去落,是一个当年和他一起劳改过的人告诉的。实际上, 那个一起劳改的人,应该就是父亲,所谓“应山外办”实际上是曾为县教育局长的魏大同。魏大同正是当年的“聂华苓研究会”会长, 父亲也是研究会理事 。 我清楚的记得,那是 1964 年春节。父亲已经刑满,在释放之前有一次探亲的机会。分别的时候是个早晨,他从马坪火车站乘车南往。母亲和我们兄妹送他。在分手的时候,我坚决不让他离去,甚至要随他同往。母亲抱着不依不饶的我往回走,那是我 8 岁来第一次骂人,而且骂的是自己的母亲。我不知道,他当年是怎样一步一回头地揪心,以及如何难以忘怀的返程;也不知道他流了多少泪水,以及锥心锥骨的自责。 1964 年,父亲从劳改营服役到遣返老家继续监督改造。聪明好学的他,不仅能熟练地从事每一项农活,而且很快掌握了泥工、木匠、油漆工、理发匠的手艺。他能左右开弓,对着镜子为自己理发;也能对着医书为病人开方子。若不是受到限制,他或许成为济世活人的乡村医生。在文革之前,他已经是家乡人人敬重的“聂先生”。 我寒暑假回到家乡,他不仅辅导我的作业,要我每天记一篇日记(从二年级到四年级),也偶尔带我在放工后去邻村看病。虽然看病不计报酬,但我们在那里可以小小地打个牙祭。有时候返回较晚,他常常把我托在肩上,踏着夜色匆匆而行,为崎岖的山路增添一份色彩。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一直惜财如命,可称之为吝啬。他常为节约 5 分钱而绕行山路十几里,为节约一把柴草吃未炒热的饭菜。 1992 年他去世前,因为妻子到广州学习一年,接他和母亲来照顾孙子。其间我们游了一次黄鹤楼,当时我们还没有相机,想跟他照个相却始终做不通工作。他的节俭,是长期被改造留下的后遗症。 1966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那些在反胡风、反右派中立过汗马功劳的整人者,也先后变成了被人整的人。父亲还没有从某种幸灾乐祸中回过神来,自己也被戴上高帽子游了乡。昔日的“聂先生”,又回到了“牛鬼蛇神”的怀抱,而且运动起来就没有过完。一次,我照例放假回乡,大队干部竟然审问起我这个小“牛鬼蛇神”起来。看到我惊慌失措的样子,父亲深感痛心,于是在1968年毅然决然地搬离家乡到西聂家湖的余店村投亲靠友。带我们搬家的那艘木船,沿着水库的上游来到下游,父亲有了一个新的家,也离我们读书马坪镇近了很多。 但是,运动还在如火如荼地行中。 1968年冬天的雪下得特别大,父亲被揪斗,母亲在学习班反省,爷爷因为一场感冒离开了让他惊心动魄的世界。 抄家、抓人,游街此起彼落,经常回来的父亲把斗争的风险也带到了我们在镇子上的家。那是1971年的“一打三反”运动,镇子上的革命派怀疑父亲参与组建反革命组织。一天半夜,传来“咚咚咚 ” 的踢门声,民兵首先带走了父亲,然后开始抄家。 刚刚初中毕业的我,因为听说老子“大盗盗国,小盗盗钩”的句子,写了一篇小小的感想留着日记本里。我明知那是家里 的 最大危险,也有机会悄悄拿走, 但仍然缺乏胆量眼看着民兵 将其收入麻袋。那一次,父亲被关了一个多月,我也跟他送了一个多月的饭。只不过,总在担心的事情始终没有发生。如果革命者看到那篇日记,再加上上纲上线的剖析,真不知道会给父亲带来多大的麻烦。幸亏,所谓 组建反革命组织没有查找到一点线索,父亲的关押也就不了了之。几年后,父亲碰到当年负责审查资料的车站中学校长熊本运—— 他的 学生 ,才知道由于 熊 悄悄地把 日记本带回家烧掉,才有了他的平安无事。 三 “老年不唱夕阳曲,珍惜流年夜枕戈”,这是父亲对自己老年生活的写照。 1978 年,我考上了大学,1979年父亲也得到平反改正,再一次回到教书岗位。他 50 多岁重新焕发青春,对工作全力以赴,对学生极端负责,第二次成为“老先进”了。然而,好景不长,退休年龄旋即而至,身体也垮了,他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讲台。这时,他才真正感受到岁月不多,重又握起笔写了一点东西,直到 1992 年 8 月 21 日,严重的肺脏疾病夺去了他的生命为止。 父亲的病,是身陷囹圄时染上肺结核造成的。他当时虽然死里逃生,但因为病患得不到及时控制而多次吐血,因此留下诸多隐患。恢复后因为肺部病灶大面积钙化,残存的肺组织负荷过重,又造成肺气肿,引起严重的肺功能不全。到 80 年代,一位呼吸病专家看过他的胸片后,惊奇地说:“这个人还能在地上走动,真是奇迹!”实际上,奥秘全在于他的极度瘦弱: 1.65 米高的个子只有 70 多斤体重,机体耗氧量自然就少得多了。 事实上,父亲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个,他的一生是普通人的一生,但也是拼搏的一生,思考的一生。直到临终前,他还在反思:如果当初没有迈出山村,他也许可以同许多同龄人一样,平平静静过日子,守那一片山地,做那一方手艺,多子多孙,几世同堂,那将是另外一重天地;如果当年不是选择教书,而是进入军队(他有过多次这样的机会),生命又将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呢?当然,他并不后悔,自己的路是自己走的,这一步一步的路和自己的生命不可分割,无论渺小的个体在时局中怎样变幻,也无论酸甜苦辣、是非得失怎样曲折,都是自己的收获。实际上,无论干什么事,走什么路,原无高低贵贱之分,我们能够托身为人,就已经有质的升华了,再加上能身临其境,细细品味和咀嚼人生则更加幸福,还有什么值得抱怨和后悔的呢? 然而,面对父亲用一生精力(或经历)而画上的巨大问号,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他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罪,似乎应该而且完全可能为我们留下更有价值的精神遗产。例如,到爱荷华参加过 “ 国际写作计划 ” 的张贤亮和王蒙,他们在改革开放后,都写了不少有分量的作品,为什么父亲却没有再一次赶上潮流?也许,与他个人的眼界以及独立思考的精神有关。当然,我不能苛求父亲,有了那种惨痛经历的人,能有几人不是如悸在心?作为后人,我们自己也已经去日不多,难道回顾往事能够问心无愧?成功需要冲破许多现实的俗念,生命价值的理想色彩,绝大多数会被我们的生存惰性所冲淡。尽管我们这年轻的时候往往热血沸腾,正如父亲在他的小说中抄录过那段左拉的名言:“我们永远不应该抛弃一个事业,如果它要 20 年、 30 年,甚至一生或好几代的工夫,我们也献给它,一点也不吝惜。如果是弄错了,我们要重新尝试,不论多少次;如果是必要的话,我们一定要再走我们已经走过的路,阻塞与障碍只是路上不可避免的休憩与困难。一个事业可以说是神圣的孩子,若不领它到分娩的时候,我们是有罪的。它是我们的血肉,我们没有权力拒绝它的创造,我们的全部力量,我们的整个灵魂。我们的灵魂和我们的精神都是属于它的……”。 也许,远大理想总和现实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而让大多数普通人随波逐流,最终放弃理想,只有孤注一掷的人才能到达彼岸。也许,人生每时每刻都有那么充分的多项选择,普通人常常三心二意,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为了眼前的得失而放弃更重要的选择,或者只想做简单的工作,不想花大气力做难度大的、一时看不到效益的更有价值的工作。正因为如此,普通人往往不是缺少才能,也不是缺少机遇,而更重要的是缺少意志;只有意志坚定者才能成为伟人。当然,我并不是说普通人不好,伟人就如何了不起,更何况两者之间不过是说不清楚的人为划分,机遇也在其中发挥巨大作用。 父亲去世后,我看到他的书稿一叠一叠的,好多个长篇有头无尾,不少业已散失。我想,如果他在世的时候有结集的想法,如果他的身体不因疾苦折磨得过于羸弱(他去世前一年已成天昏睡,严重的肺功能不全造成的缺氧,使他被喊醒不一会,又会昏沉过去),文稿肯定不是现在的样子。作为一位编辑,我深深地为他遗憾,为创造过他的现实遗憾。 在整理和校对那些遗稿的过程中,我一遍又一遍地通读父亲的遗墨,仿佛他坐在我的面前,娓娓地讲述一个又一个亲切而又熟悉的故事,就象小时侯在乡下的小路上,在冬夜无灯的房间里,在夏夜门前的板床上,他肚子里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而且我能够清楚地分辨不少的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并回到那个山重水复的乡下老家。当然,这些遗稿没有经过精雕细凿,也缺乏那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以及高屋建瓴式的批判和发人深省的思考,但那里面有我们所熟悉的人物,熟悉的故事,以及熟悉的环境,因而也就有了与我们血肉相关的联系。遗憾的是,他酝酿了半生的自传体小说,已经写出了不少章节,最后却没能在他的遗物中找到。他的真正的深思熟虑的东西,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及其相关思索,因为余悸在心,他始终没能突破自我,而将其扼杀在襁褓之中。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3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趁着年轻,快奔前程去吧!
热度 3 xin 2017-9-8 09:22
一天,与老友喝酒,喝到深夜。 闲聊时, 聊到他大学毕业不久,分配工作后,在野外修水库。在工地上,突然收到电报,告知他父亲病危,让他火速回家。 回家几日,他父亲似乎一时半会还没事。他父亲不愿意让他在家等,让他快回单位去,怕他刚工作, 待家里 耽误工作。临行前,他父亲弥留之际,再给他交待几句:年轻人,别在这儿了,趁着年轻,快奔前程吧。 在回工地不久,他父亲就去世了。谈话至此,我年过半百、头发花白的老朋友、老 兄长 ,已是泪流满面。 他又说道,他父亲一辈子喜欢抽烟。那时候他大学刚毕业,年轻人不懂事,身上也没钱,他从没买过香烟给他爹抽。每次他抽烟的时候,都会想起他爹。每次想到,都很扎心, 感慨他爹 要是还 活着, 一起 抽支烟, 多好! 他一边抽烟,一边擦泪,一边给我诉说。我已经全然分不清,这瓢泼的泪水啊,是因久久不散的香烟,还是一晚酒精的上头。我想,更可能应该是话到伤心处吧!
4307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