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孕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颠覆性创新理论孕育、出生和成长的三个阶段
热度 5 zhgatcl 2019-12-26 19:57
颠覆性创新理论孕育、出生和成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真理的孕育,是发现传统认识错误并提出崭新认识的阶段。某个传统认识确实有错,对该传统认识理性质疑、合理怀疑( 三大创新定律 中的怀疑定律)、深入思考,才有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崭新的科学认识。颠覆性科学认识不可能由很多人同时察觉、同时发现,只能由个别人或者少数人首先察觉、首先发现。真理孕育阶段的先决条件是传统认识确实有错,传统认识没错,你怎么颠覆?传统认识没错,就没有这方面的颠覆性创新。 第二个阶段是真理的出生,是颠覆性创新初步的向外传播,是慢慢扩大在学术界影响的起始阶段,在当代的主要表现就是论文和专著的投稿审查与出版。如果颠覆性创新的论文和专著出版不了,就不能向外传播,就不可能在学术界产生影响, 真理就会胎死腹中 。颠覆性科学认识刚刚出炉的时候,真理确实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对颠覆性科学认识,必须倍加爱护,否则就会胎死腹中。不谦虚地说,我的低海拔的本地水汽比高海拔的外来水汽容易在本地变成降水的颠覆性认识可能就是颠覆性的创新理论,如果这方面的论文发表不了,专著也出版不了,那么,该颠覆性创新就没有办法向外传播,这方面的真理就会胎死腹中。 第三个阶段是真理的成长,是指颠覆性创新的成果发表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证据的增加,承认这个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当这个认识被很多人特别是一些科学名人承认以后,它就得到了正式承认,就变成了真理。所以,真理的最后认定还是遵循多数人的原则,还是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予以最后认定的。所以, 某个具体真理的孕育是少数人的事,真理的成长和最后确认是多数人的事。 如果某项原始创新只有少量专家表态支持甚至没有专家表态支持,即使这项原始创新是对的,但它没有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承认就会导致 真理夭折(指认识正确但科学共同体不承认) ,也就是说,即使原始创新的论点是对的,也公开发表了,但如果长期得不到支持(在这里长期的大致范围是50年、100年甚至200年以上),那么,这方面的原始创新就会淹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导致真理夭折。例如,周少祥教授的水汽冷凝放热假说(模型)在《沙漠与绿洲气象》上发表了,即使这方面的认识是对的,如果长期得不到其它专家的支持,就有可能淹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导致真理夭折;又如,张学文的《空中水文学初探》出版了,即使其中的水汽与大气相对运动的认识是对的,如果长期得不到其它专家的支持,那就有可能淹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导致真理夭折。所以,对原始创新比较欣赏的专家要向外界主动发出初步承认的表态(正面引用是一种支持的表态,著文支持是更直接的表态), 如果对原始创新比较欣赏的专家怕支持错了影响自己的前程,都充当旁观者,都不表态支持,那谁来支持?那样的话科学就发展不了,正确的原始创新就有可能淹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导致真理夭折。 没有得到大量专家支持的真理性认识,虽然这一次被个别人或者少数人首先察觉和发现,但没有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承认导致真理夭折,只能等待下一次被其他人重新察觉和发现、再向外传播并最终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承认。人类的科学史上可能有很多原始创新要么胎死腹中,要么确实是真理但夭折了。真正成长起来的真理是那些得到了很多专家支持的原始创新,没有成长起来的真理要么胎死腹中,要么夭折了。 据 三大创新定律 中的阻力定律和以上分析可知,原始创新很难得到及时承认,要善待原始创新,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让原始创新得到向外界传播的机会,这样才能避免真理胎死腹中;成果发表以后还要得到很多专家的支持,这样才能避免真理夭折。 专家学者在基本弄懂并比较欣赏原始创新的前提下,要主动站出来支持,真理的成长和最后确认是多数人的事,需要很多专家学者的支持。 颠覆性创新理论孕育、出生和成长的三个阶段.doc
个人分类: 博客导读和总论|2998 次阅读|27 个评论
瞬间,从孕育到凋零
热度 13 陈安博士 2012-5-23 23:19
瞬间,从孕育到凋零
  林黛玉葬花是《红楼梦》里的绝唱,隐约预示的是她本人的命运。在电视剧或者电影里,一个不大的布袋子装了有数的几两花瓣,倒是减弱了那本来文字里很强烈的悲剧气氛。   所以,我始终还是最对文字更感兴趣,因为一段文字可以表达的东西品味起来可以良久不息,但是,画面,瞬间就过去了,如那些花期极短、一开即谢的花朵。   关于花之孕育到凋零,有诸多说法,有希望的那种是“化作春泥更护花”,而忧愁的是“花自凋零人自愁”,把人和花果断地联系到了一起。   如果钱锺书先生来写花,引用的至少会超过40家以上的诗词,甚至一种花他就能想到这么多。而对于我,还是懒得去想那多的名人名诗了,就还是用自己的脑子来考虑它。   因为人的痕迹四处都在的缘故,花静静地孕育、开放、凋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即便在人烟不太稠密的地区,也看得到花的分布有人为的痕迹,在哪里开放,都是人可以规定的,虽然人很多情况下还没有能力去决定花期的长短,但是,花为人用却是常理了。   孙悦后期有过一首歌,“我是空瓶里寂寞的百合花”,和罗大佑早起给潘越云写的《野百合也有春天》,就仿似描述了两个不同世界的景象了,前者虽有人眷顾却依然寂寞,后者虽然在野地里盛开也依然美丽妖娆。   在这样的春天,我却发现了一样的枝头,有正在孕育的花,还有开放得正艳的花,有开始漫卷无力的花,也有走向凋零的枯萎的花。   一时,万千的念头用上心头。这个世界,这个花在花期的简单时间段,是竞相开放或者是景象凋谢,竟然不知道它们前往的方向了。   就在几乎同一个时间留了它们的影像,在记忆的卡里。   一,盛开,尚有蝶儿在采花      二,由盛到衰   三,渐次凋零      四,容颜老去,已经不能看了
个人分类: 文论|4326 次阅读|33 个评论
小浆果孕育大产业
四面山 2012-4-16 21:22
辽宁(丹东)蓝莓等小浆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 本报讯 草莓、蓝莓、树莓,这些原本不起眼的小浆果如今正凭借更加广阔的平台,打造丹东特色农业的大产业之路。2011年1月18日辽宁(丹东)蓝莓等小浆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丹东市正式成立。国内知名专家的加盟,将进一步促进丹东市小浆果产业技术的全面升级,同时作为全国第一个小浆果战略联盟,它的成立将有助于提升辽宁省乃至全国蓝莓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此联盟成员包括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吉林农业大学等国内从事小浆果相关技术研究的主要高校、院所,以及辽宁新大地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从事小浆果栽培、加工的企业共39家单位。其核心任务是以推进我国有机蓝莓等小浆果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目标,建立小浆果产业上下游、产学研信息、知识产权等资源共享机制,搭建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及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平台,推动生产标准、评价、质量检测体系的建立。 辽宁(丹东)蓝莓等小浆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以生产需求为任务,以相关大学、科研院所以及工程技术中心为技术依托,共同开展有机蓝莓等小浆果种植、贮藏、加工过程中关键技术的攻关与开发,解决有机蓝莓等小浆果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共性的关键技术问题,促进有机蓝莓等小浆果产业科学技术成果的迅速转化,推动有机蓝莓等小浆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以科技为动力,有效提升有机蓝莓等小浆果产业的经济水平。 丹东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小浆果的生长和发育,为小浆果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先天条件。作为新兴小浆果的代表,蓝莓在丹东发展迅猛,栽培面积超过1万亩,占全国栽培面积的20%,是丹东市特色农业的重要名片;草莓栽培历史悠久,生产面积全国最大,栽培技术、加工水平处国内领先水平;树莓、短梗五加、五味子、软枣猕猴桃、醋栗等小浆果也得到长足发展。 除适宜的自然条件外,丹东还为小浆果产业提供了相关的政策支持。小浆果产业成为丹东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企业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已被市委、市政府列入未来几年重点发展的四大重点产业之一,为做强小浆果产业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条件。 在良好的自然、政治条件基础上,联盟中知名专家学者的加入,对进一步提升丹东市小浆果产业整体技术进步、创新型人才培养、小浆果深度开发利用、延长小浆果产业链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联盟各成员单位可借此创新平台,加强人员、信息交流,通力合作,共同破解小浆果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各企业也将充分利用加入联盟这一难得机遇,依托相关高校、院所,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共同把丹东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小浆果生产、加工、销售集散地。 作为辽宁省小浆果主要产区,丹东市小浆果产业的发展,必将牵动和影响辽宁省乃至全国小浆果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梁爽 周峰) 《科学时报》 (2011-2-9 B4 区域 产业)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1/2/241347.html?id=241347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报-科学时报|14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姚远:《西北大学学报》的孕育、诞生及其社会地位
kexuechuanbo 2010-9-7 17:27
《西北大学学报》的孕育、诞生及其社会地位《 西北大学学报》的孕育、诞生及其社会地位
个人分类: 团队发表论文|2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孕育和创造创造者的功绩
jlpemail 2009-5-10 22:30
母亲节也是一些人的生日.比如国画画师张大千等等.. 在母亲节歌颂母亲的时候,人们多关注于母亲们的慈爱,胸怀的博大. 德国诗人海涅表示,他高贵的眼帘在国王面前也不下垂,除非是面前为自己 的母亲.他是对的. 其实,母亲的伟大还应该包括孕育和创造创造者的功绩.创造者,比如莫西之类的 思想家,把自己的母亲称为圣母,可见对母亲的尊敬非同一般. 有时候,母体孕育创造者,创造\培养创造者的过程十分艰难.她们是如此疲倦,以致 于刚刚看到自己的作品就永远离开了. 这或许是造物主的良苦用心所在.诸多杰出的创造了物质或者思想财富的大创造者 在幼年就失去了父亲\母亲,甚至双亲.这些人,由于在幼年就深刻感受到人间的苦难 和艰难,不自觉地萌发拯救其他苦难同类于水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创造者的成就这个角度讲,即使他们的母亲们没有其他成就,只是生育和抚养了一个 这样的创造者,就足以自豪了.遗憾的是,这样的母亲们少有看到自己的创造物自身成为了 创造者的美妙前景.正因此,她们更显得难能可贵.她无法判定孕育和创造的小生命是否 天才,或者是否有创造者的灵性,仍然处于母爱的天性和本能,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抚养 他们.即使他们有的人其貌不扬,幼年并无上佳表现,甚至缺陷明显;她都不放弃他们,及时 已经生养了多个子女一样的疼爱和呵护. 孕育和创造创造者,也是杰出母亲们的功劳,值得歌颂.
个人分类: 科学书场|446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