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校园科普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假如煤气爆炸不可避免,又该如何?
热度 2 fpe 2017-7-26 16:54
假如煤气爆炸不可避免,又该如何? 最近,吉林松原的燃气爆炸和浙江杭州的燃气爆炸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今天的济南爆炸又发生了。我稍微搜索了一下, 2015 年以来,国内至少发生 31 次有人死亡的燃气爆炸事故。事故的原因五花八门,这里我来探讨一下燃气爆炸事故泛滥的原因。 自从 1814 年英国地下煤矿爆炸,那些焦头烂额的矿主要求当时的英国皇家科学研究会会长戴维爵士研究煤气的安全性以来,气体的可燃性已经被研究了 203 年。关于可燃性的研究可以说车载斗量,也可以说是解决的问题。气体安全性的关键是燃气浓度,如果控制了浓度(泄漏),就没有气体安全性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导致此起彼伏的燃气爆炸事故呢? 第一, 燃气的普及使用大大超越我们习惯的速度。一种新技术的普及总是需要时间的,可是在节能减排和全世界燃气价格下降的前提下,我国的燃气普及速度大大超前,导致了基础设施跟不上的局面。比如,燃气一定要用管道输运才安全,瓶装灌装燃气都有一个接口软管老化问题,必然导致泄漏。自从 1971 年 12 月 24 日发生的韩国大然阁饭店火灾之后,灌装液化石油气被禁止使用于公共场合,显然我国并没有吸取教训。你有一千种理由,我的理由只有一个,安全是需要成本和投入的,死人是有代价的,你让灾难发生,是消防经济学没有学好用好。 第二, 人群集中的趋势并没有减缓。出于种种原因,城镇化造成人口密集的趋势愈演愈烈,社区需要服务设施,服务设施的安全水平需要监管。在无法提供监管水平和硬件设施(例如管道煤气)的前提下,过度开发社区的服务设施,造成了人口与资源的困境。众多的小吃店灾情,就是在这种前提下发生的。 第三, 校园科普落后于社会发展进程。一般说来,中小学生是掌握安全技能,传播安全理念的重要力量,如果不能开发校园科普,这部分人群在未来就是消防与安全工作的最大阻力。社会向前发展,需要在中小学打好基础,不能提供高质量的科普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体系的失败。经过中小学教育的学生不能保护自己,还要教育干啥?国家对安全教育的投入出现了偏差,只重视体验,不重视知识,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第四, 对燃气安全的重视,来源于对现场燃气浓度的实时监控。而监控浓度,需要有基本的常识与技能。由于社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人们不愿意为安全投资,投资消防仅仅是为了通过审批,让消防工作走上了歧路,这是造成重大灾情的经济学背景。消防是表达安全的量化语言,可以有很多方式达到安全,通过消防来达到安全,可以省钱,这是消防设计的本来目的。 第五, 安全需要规划,规划需要消防工程师,工程师需要一定的理论,才能做出具有预见性的安全设计。现有的工程师不足以满足长远的安全规划工作。国内的消防工程师制度是从外国引进的,在缺乏消防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只让人通过题海战术就获得执照,这是对安全工作的亵渎。社会上存在太多的只会规范,不知道为什么的消防工程师,他们完全不懂消防的目标是什么,只知道 “ 骗过 ” 消防规范,这是消防工作的本来目的吗? 第六, 自从秦始皇开始,历代政府都怕民众掌握知识,尤其是明代政府,为了怕有人造反,连天文技术都禁了,造成了 科技史上300年的著名空缺与断档。今天,我们对社会不敢传授相关的安全技术,把所有的安全知识都保存在体制内部,是秦始皇和明太祖治国思路的延续,是社会治理思路的偏差。 那么,如果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换掉罐装煤气,那又如何?很简单,在煤气罐周围设置一个小火苗,这样如果有泄漏就失火,但永远不会成灾。这种简单的诀窍,在工业界很普及(比如化工厂总是有长明火,目的是烧掉危险的气体燃料), 在美国很普及(美国公寓的管道煤气是不用点的,里面的火头是永远不灭的,虽然浪费一点,但永远不会有爆炸的风险,这是本质安全的设计),我在国内还没有看到。所以,为了防灾,请留一根火苗,虽然浪费一点,但你会心安不少。 附录:近2年半内的燃气爆炸主要事故清单:
个人分类: 消防时评|290 次阅读|2 个评论
说说纵火案
热度 7 fpe 2017-6-25 22:19
说说纵火案 最近发生在杭州的纵火案,又一次让我思考纵火案的根源问题。中国的纵火案有一个国外罕见的特征,就是女性青年人纵火比较多。韩国的崇礼门纵火案,那是老年人的偏激与反社会状态造成的;美国曾经发生过多次纵火案,主要是儿童 / 未成年人造成的,但很少发生大案( 1990 年的纽约 Happyland 俱乐部纵火案,是罕见的例外),因为都被正常工作的消防机制给控制了。国内发生的纵火案,似乎年轻女性多,而且特别容易造成大灾,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1993 年的董扬玲纵火案(福州马尾高福纺织厂火灾) 2002 年的蓝极速网吧纵火案(北京海淀学院路蓝极速网吧,首犯是女性张某) 2013 年的李丽娟纵火案(杭州萧山) 2017 年的莫某晶纵火案(杭州 “ 蓝色钱江 ” 小区) 在外人眼中,纵火者一定是最大恶极的,因为大灾起于点火。然而专业工作者看来,点火不如蔓延重要。蔓延的速度决定纵火的性质与结果。火场调查到现场,首先当然要查失火原因,然而失火原因调查又从何开始?从火场蔓延速度开始。速度决定响应时间,决定逃生效果,决定损失程度,决定抢救效果。可以说,从结果反推失火原因,靠的是火场蔓延速度。而速度,不是纵火者可以控制的结果,纵火者不可能拥有消防工程学位,不可能精确计算纵火的效果,因此不能对火场的后果进行预估。所以,当纵火的后果极为严重,超出他们的预期时,说他们的恶意在先,动机邪恶,就站不住脚了。没有杀人动机,凭什么枪毙纵火者? 国内发生的每一次纵火案,都暴露了消防制度和社会安全机制的缺陷,比如董扬玲纵火案中,人货共享空间,是火场伤亡的主要原因;李丽娟纵火案中,消防队员的失误是火场伤亡的重要原因。这些都不是当事人可以控制的因素,却是枪毙她们的理由。这种张冠李戴的作法,似乎是我国刑法的量刑依据,目的是以儆效尤。 然而,起到了震慑的目的了吗?首先,当事人是不懂火灾动力学常识的,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杀人。在中国的体系中,放火等于杀人,其实是其他的原因在杀人。欧洲在中世纪也是如此,发现纵火者就烧死,不管其中的原因如何。现在,欧美法律强调动机了,很少判死刑。在这方面最著名的案例是 Willingham 纵火案。 Willingham 是一个失业的非婚子女的父亲,在 1993 年的冬天,因为一次火灾,因为错误的火场调查,因为邻居的指控,被判处死刑。他坚决不认罪,在 12 年后被处决。又经过 6 年,被证明是冤案。 中国的纵火案,很难翻案,因为证据多,也因为调查权垄断唯一,所以翻案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每一次纵火案暴露的社会安全隐患,却是被刻意隐瞒的。如果公开了,就无法判人死刑了,所以社会得到了正义,却丧失了教训,这是我非常在意的地方。为了判刑,就可以不择手段了吗? 其次,上述纵火案的共同特征,就是看不到社会在防灾减灾过程的努力。光看新闻,丝毫不怀疑政府在校园科普工作中的努力。问题在于,非职业化的消防制度,根本无法完成防火减灾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他们传授的知识,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校园科普所需要的知识、经验和口才,不是兵役制消防所能够提供的,而其他消防制度的投入,更不如兵役制消防。老实说,除了报上的瞎话,我从来没有见到一个人真正重视消防工作的,都当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不是兴趣和职业。这是对 “ 安全工作重要 ” 的莫大讽刺。重要的工作为什么待遇那么低?重要的工作为什么人人看不起?重要的工作为什么人人要逃离(除了当官的)? 这就是校园科普的困境了,重要的工作找不到合适的工人,不是说明不重要吗?针对现代的社会安全问题,不解决校园科普问题,是各级政府的无能表现。为什么纵火案伤亡惨重,不就是因为纵火者不能预估纵火的效果吗?不就是社会存在太多的安全隐患吗?这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岂是枪毙当事人可以解决的。 第三,纵火案在美国难形成气候,关键是消防制度的防范机制。在专业工作者看来,纵火成灾很不容易,要经过点火、蔓延、报警、喷淋、逃生和灭火六道关,才能达到成灾的目的。任何一关被阻断,就不会成灾,而消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清查社会对这六关的减灾机制是否到位。我国只看点火,不看其他的作法,是对安全工作的误解和懈怠。 第四,从幼儿园到大学,深入校园科普都是消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中国在 1292 年到 1902 年的 600 年间,完全没有官办消防制度。从 1902 年以来的消防制度,又是极其廉价的,导致了社会承担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成本。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防灾机制,不能从源头解决社会的消防问题。欧美的防灾文化,从挪亚方舟算起,包括各种预测机制和减灾机制。而中国社会从大禹治水开始,只有减灾文化,没有防灾文化。只处理眼前的问题,不管未来如何,这是当前制度的最大陷阱。 4000 多年前,鲧面临滔天洪水,只知道堵漏;鲧之子大禹,已经知道疏导。抓到纵火者就枪毙,那是堵;抓到纵火者教育全社会,那是疏导。今天的消防制度,应当从社会的减灾中心转向社会的防灾中心上来,这才是应对大国崛起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发达的必由之路。当然,我也知道,你是叫不醒故意装睡的人的,文化与传统不是我一个人就可以改变的,就当我是在这里痴人说梦罢了。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12508 次阅读|26 个评论
说说杭州钱江纵火案
热度 23 fpe 2017-6-24 22:43
说说杭州钱江纵火案 无论按照哪国标准,定居杭州的福建人 朱小贞都是幸福的少妇,拥有关心自己的事业有成的丈夫, 5000 万的豪宅, 3 个儿女,家务不必亲自操劳。然而在 6 月 22 日清晨 5 点的一把大火,让一切幸福变成破碎,让家庭爱人天人两隔。虽然我们说天堂里的人不会悲伤,然而逃生过程的巨大失误,发生在如此幸福的少妇身上,不能不说这是巨大的遗憾。我们应当反思,是什么样的局面会导致这种悲剧的发生? 图1. 灾前豪门家庭的幸福人生。 从现有公布的信息来看,三位儿童的母亲犯了逃生过程的决策失误。本来火灾只蔓延 60 平米,相当于全家面积的 1/6 ,随便关上哪一道门,都可以把浓烟挡在门外,坐等救援的到来。然而当事人没有做到这一点,听凭烟气进入最后的房间,导致了烟气中毒的悲剧,实在是常识不足造成的错误,这里我用火场行为学的常识来认识一下其中的关键失误。 火场行为学告诉我们,一旦火场发生,父母寻找子女,一同离开火场是逃生过程最大的不可避免的麻烦。所以,航空公司在布置座位时,原则上尽量避免父母距离未成年子女太远。否则,一旦发生事故,父母的逆流而行,会让所有逃生人流无法动弹,(父)母性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所以,火场伤亡往往是父母与子女在一起,这一次母亲与三名子女一同死亡,就是典型的家庭在火场的响应模式。 前几天,海峡两岸的消防专家为逃生原则而争论不休。到底是否可以进厕所逃生?到底是否要用湿毛巾?对于这一类争论我向来不参与,因为我学过《火场毒性学》,知道每一种火场气体对人体的影响,关键是避免烟气的吸入,至于在哪里逃生和如何逃生,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的口鼻,坚持到消防队员来救的那一点时间。这一次火场的伤亡结果,显然如果进厕所逃生可以避免中毒,前提是关门避烟。因此,这一次事故的结果,对那些主张不得进厕所逃生的人,是一次打脸。只要你保护好自己的口鼻,到哪里不是一样?如果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口鼻,到哪里都是中毒和死亡,杭州的这次大火就是一次明证。 说起进厕所逃生,不能不提一下克拉玛依大火中进厕所的那一位逃生者。关门防烟是逃生的常识,可是这种常识就让她被判刑三年。理由是,她关门不让其他人进去,相当于间接杀人。这是胡扯的理由,因为不久之后的一则新闻事故报道中明确说了,当时女厕所还有一位火场幸存者,她的名字叫杨柳。所以,当我们用道德来绑架逃生的时候,人人都是该救人(也就是该死)的人,那还要逃生干什么?中国火场伤亡率高,与有关方面鼓励火场救人有关。美国的道德比较简单,救人是专业工作者的事,当事人逃出来就好。如此,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救人怪论,在我们专业工作者看来,就是“你该救人(该死),他该救人(该死),只有我该被救”。这种观念,是我们的主流舆论认识。 图2. 从火场布局认识逃生的困境与决策的失误。 为什么这位母亲会忘了关上大门?因为恐慌。恐慌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概念,从词源上说,恐慌的英文来自于潘神,潘神没有武器,所以潘神从来不会杀人;但是潘神会吓人,被吓到的人往往无力思考,成为其他灾害的牺牲品。所以,那位母亲没有关上门,是因为在过程中恐慌,忘了关门,以至于再也无法关门。很多人小看烟气的作用,火场逃生原则有一条,在开门之前摸一摸把手,如果把手很热,就是对面有火,不能开门。一旦开门,火烟一进,就再也无法关上了。显然,这位母亲就是被这一点常识给控制了,等烟气进入,她们(包括子女)已经无力去关门了。 为什么她会陷入恐慌?这就是湿毛巾的作用了。很多人,包括那些专家,对湿毛巾的作用都是似是而非的。湿毛巾无法挡住一氧化碳(这是火场的最重要杀手),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氢氰酸( HCN )微溶于水,因此对于致死气体( Narcotic ),湿毛巾都不管用。但是,湿毛巾对刺激性气体有过滤作用,因此可以延迟人体因为吸入刺激性气体而丧失认路能力。也就是说,湿毛巾可以避免人体过早陷入恐慌状态。一旦进入恐慌或昏迷状态,当事人再也无法逃生了。所以,湿毛巾的最大作用是保持当事人的认路状态,不会因为吸入刺激性气体而放弃逃生的努力,这正是豪门少妇的致死要因。因为吸入刺激性气体而导致的恐慌状态,她们过早放弃了逃生的努力(卧倒也是逃生)。 此外,这一家还有一个错误,发生在入住阶段。把所有的入口都汇聚到一点,导致这一点失火,全部逃生通道都被切断,这是错误的家庭逃生布局(违背冗余的原则)。当事人可能没有这个觉悟发现逃生的隐患,但是社会应当传达这种逃生的觉悟。为什么没有做到提前发现隐患?这又是我国非职业化消防的最大弊端。在非职业化消防制度之下,任何有经验和技能的人都留不下来,整个队伍都缺乏能够胜任校园科普的专业性人才。当代消防工作者口中的消防常识在专家看来是极其落伍的,一个完全没有群体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逃生运动学、逃生设计学、火场行为学基础的逃生教育者,有热情,缺专业,还不如不教。让他们宣传错误的(其实是不合时宜的)逃生常识,不如没有。这就是我国非职业化消防制度的最大问题,拥有错误的逃生常识,却不得不深入校园科普,这种局面,就是导致豪门少妇无法冷静对付逃生问题,无法逃生的关键因素了。 中国实行非职业化消防制度的一个后果,是消防专业知识的廉价。我自认自己上课讲的都是最新的消防知识,来自于最新的外国文献,学生不愿意学,只有 10% 的人愿意深入学习火灾的相关知识。因为消防工作被非职业化队伍垄断了,我的学生学再多的消防理论都没有用,这或许是国内消防工作不受重视的重要制度背景。你上层都不重视消防,派不出懂得消防知识的专业队伍,怎么期望老百姓关心消防,懂得逃生常识呢?这种小火亡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关键是面对复杂的火情,缺乏逃生常识的社会发展趋势,豪门一家不过是消防制度非职业化的一个牺牲品而已。
个人分类: 消防时评|33017 次阅读|3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