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水资源管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诚邀水资源研究的青年才俊加盟
热度 1 jiasf 2018-5-2 01:38
本研究组从事水资源管理研究,招收中国籍和外国籍的客座硕博研究生、博士后、项目聘用研究助理、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特别优秀者可以聘为在职正式职工,待遇从优。 本研究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有:(1)遥感技术、分布式水文模型技术、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利用新技术获取水资源信息、进行水系统评估和调控;(2)水系统以及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3)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包括水价制度、水权制度、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研究;(4)流域、国家、次区域、大区域、全球等不同尺度水资源安全评估与对策研究。 欢迎有水文水资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学科背景和专长的青年才俊加盟。要求是:真正有志于科研,热爱科研,能从科研中获得乐趣;有独立的科学精神,不赶时髦趁热度,勿随大流借势溜,避免人云亦云,更不溜须拍马,惟务真知,但求真理;在众人浮躁的时候能静下心来,志存高远,沉潜奋勇,克难攻坚,勇攀高峰!
个人分类: 活动|2993 次阅读|2 个评论
高尔夫球场用水总量确实微不足道!
热度 2 jiasf 2015-10-28 23:05
受领导委派,昨天在深圳参加了以“水资源利用”为议题的第九届高尔夫国际论坛,根据会议要求介绍了中国水资源及管理情况。今天看到媒体有报道,把对我的演讲的报道的题目采用了:“贾绍凤:中国高尔夫球场用水并不多”,题目显然没有切合演讲的中心主题,而突出了高尔夫业界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不过这个意思确实是我表达的。根据朝向集团提供的《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的高尔夫球场用水数据,经过治理整顿,中国运营的高尔夫球场目前不到600家,一家18洞的标准球场用水量平均为25万方,总用水量也就1.5亿方,一方面没有原来媒体上说的6、7亿那么多,另一方面比起全国总用水量6200亿方所占份量确实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也对高尔夫业界提出了多用雨水和再生水、环境友好、贫民化等希望,也希望像李娜获得网球大满贯冠军一样,中国也会在不远的将来涌现出高尔夫大满贯冠军! 贾绍凤:中国高尔夫球场用水并不多
个人分类: 水是杂谈|3672 次阅读|4 个评论
新加坡水资源管理策略的成功经验
热度 1 jiasf 2014-2-28 18:21
今天打开联合早报网站,先看到一篇社论题目:“ 新加坡水资源管理策略的教训 ”,有点吃惊:新加坡水资源管理出什么问题了?点开内容一看,才知道所谓“教训”指的是“成功经验”!“教训”本指“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是广义的经验之一种。新加坡的水资源管理经验,也是从早期受制于的挫折中得来的,所以说是教训也不错! 社论认为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成功、摆脱“靠天吃水”的关键因素包括:“ 首先是决策者的战略眼光;其次是政府的执行能力;再来是全民的危机意识;最后是朝野的政治共识。”领导者发展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的决策固然高瞻远瞩,全社会对水危机的集体共识、公民对高水价的理解和支持,也是新加坡水经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这一点尤其值得那些一面喊缺水一面又喊反对提高水价的人体会! http://www.zaobao.com/forum/editorial/story20140228-315323 社论:新加坡水资源管理策略的教训 2014年02月28日 最近持续的干旱天气,打破了自1960年以来的气象纪录。从1月13日至2月8日,长达27天“望梅止渴”的天气,除了让国人觉得不适之外,对日常生活或许并没有太大影响。周边的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则因为季节性烧芭开始,又碰到同样干旱的天气,烟霾的污染情况加剧。马国更祸不单行,非但烧芭及丛林野火污染空气,水库蓄水量也因为持续干旱而显著下降,存水仅够三个月用量,加上一些河道出现污染,个别滤水厂被迫关闭,导致雪兰莪、马六甲、森美兰及柔佛北部等地区开始实施分区制水,逾8万户家庭面临断水或水压低情况,不但对居民造成极大的不便,也成为朝野政治斗争的课题。 同样面对持续干旱天气的新加坡,却没有陷入类似的困境。这个对比,显然很能说明一些问题。我们能摆脱先天水供不足的生存挑战,实现不再“靠天喝水”的制约,取决于数个关键因素。首先是决策者的战略眼光;其次是政府的执行能力;再来是全民的危机意识;最后是朝野的政治共识。缺乏上述条件,我们非但不能在水供上自给自足,甚至连维护主权的独立和尊严,可能都未必有绝对的保障。扩大而言,这些因素也是新加坡作为主权国家,至今还能继续繁荣发展的独家配方;这个配方又非理所当然,丧失了配方中的任何元素,都可能危及国家的未来。 独立建国的险阻,深深烙印在当年决策群的潜意识里。他们深知小国生存的不易,因此一开始就不断寻找、创造和拓展国家的生存空间。无论是经济规划、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国防建设、外交活动,都是围绕着如何把国家生存发展概率最大化这个核心理念。缺水这个生存层面的挑战,自然成为他们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未雨绸缪”对他们不仅是一句成语,而是要贯彻落实的执政基本原则。从柔佛水供和储蓄雨水,我们在财力充足和科技发达之后,又自备了多两个“国家水喉”——新生水厂及海水淡化厂。这都是先见之明的智慧。 新加坡在独立不到10年的1972年,就做出了第一份水供总体规划。在条件成熟后,第一座新生水厂在2000年开始运作,2016年将迎来第五座,至今能满足我国30%的用水需求,2060年将提供一半的水供。第一座海水淡化厂则于2005年启用,第二座在去年投产,至今能提供10%的用水需求,2060年淡化水将占总水供的30%。这两大“国家水喉”按计划逐步实现,反映的是政府的执行力。水厂工程复杂,投资巨大,没有包括土地在内的详尽规划,以及公务员体系的廉洁与效能,恐怕难以做到。 建国初期,新加坡也不时得面临水供不足的窘境,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国人,想必都有打开水喉没有自来水的经验。因为还缺乏如今的财力和科技来开源,节流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节约用水是当年政府推广的社会运动之一,水费毫无津贴,还得加付耗水税,也让民众养成珍惜自来水的习惯。这些之所以可能,都与国人集体的危机意识密切相关。此外,朝野虽然在不少公共课题上存在分歧,但都自觉不拿攸关国家生存利益的水供问题,作为政治博弈的工具。这种负责任的态度,让全国能够齐心应对共同的挑战。 居安思危,上述独家配方不是天生如此,必须倍加珍惜。例如国人的危机意识,不仅是课堂上的教育,还应当在日常生活里培养。这一次的干旱天气,虽然我们有充足的水供,不必制水,但大家还是需要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今天的处境来之不易,国人在大热天打开水喉享受到清凉的自来水时,都不应忘却这宝贵的教训。
个人分类: 水是杂谈|5176 次阅读|2 个评论
迫在眉睫:提升跨行政区河流的水资源管理水平
xiqingchen 2013-1-7 08:36
看到媒体报道:山西河流污染5天后通知河北河南( http://news.sina.com.cn/c/2013-01-07/034925970267.shtml ),心中感叹不已,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事件。我国这么许多行政区,这么许多跨界大中小河流,如果各级官员、企业与水资源管理者不惧法、不敬业、不专业,未来这类水安全事件将层出不穷。
个人分类: 健康长江与流域管理|86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是继土地资源、水资源“最严格管理”之候选者?
hillside 2011-12-10 22:19
我国已实施最严格的土地资源管理多年,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是比较形式中的最高级,政策的严否是否需要像大学排名一样,由某个官方机构或非政府组织设定评价指标与认定?“最严格”是时间尺度还是空间尺度?时间尺度是跟以前相比,而空间尺度则需要放眼全球了。因此,最严格前面,如果能够加上“中国历史上”或“国际上”就更加醒目了。 以自然资源而论,水土气生一脉相承,就国际而言,碳减排、温室气体控制等气象、气候术语已热气腾腾,但“最严格”的大气资源管理一说尚未见诸报道。以次序来看,我猜想,最严格的大气管理已剑在弦上。“最严格的大气资源管理”之最佳候选或唯一候选应属“最严格的生物资源管理”无疑。 当然,一旦到了实施“最严格”之顶极措施,通常都是到了无他法可想的地步。 据报道:10月13日,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程晓冰在在京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水务高峰论坛”上表示,为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要求,《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草案已由水利部会同多部委联合制定完成,并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 然而,正如陶行知先生名字所示,撰意见易,见效果难。希望在“最严格”之后能够见到更加纯洁的净土、碧水、蓝天、群生。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依据“水功能区”能进行严格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吗?
xiqingchen 2011-3-10 09:25
2004年编制的水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主管部门: 水利部水资源司 承编单位: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参编单位: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水功能区系指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条件与水环境状况,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和水质的需求,在相应水域内划定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区域,水功能区是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并能能够发挥最佳效益的区域。 主导功能在某一水域多种功能并存的情况下,按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开发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需求,考虑各功能对水量水质的要求,经功能重要性排序,确定的首位功能即为该区的主导功能。 水功能区 英文名称: waterfunctionarea 定义: 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依据其水域定为具有某种应用功能和作用而划分的区域。 所属学科: 资源科技(一级学科); 水资源学 (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审定公布 水功能区是指为满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需求,根据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依其主导功能划定范围并执行相应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域。水功能区划目的是根据区划水域的自然属性,结合经济社会需求,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确定该水域的功能及功能顺序。在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Waterfunctionarea,zone,district, regionalization 水功能区管理办法 水资源 233 号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为规范水功能区管理工作,我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规定,制定了《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水利部 二 00 三年五月三十日 笔者对于这种努力当然持肯定与支持的态度,但在操作与成效的方面,我认为除了极少数地区、如大江大河的源区以外,对于我国广大地区而言,这种水功能区的划分是不明确的、是无效的。 第三条 水功能区分为水功能一级区和水功能二级区。 水功能一级区分为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和保留区四类。 水功能二级区在水功能一级区划定的开发利用区中划分,分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和排污控制区七类。 例如,广大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毫无疑问,在一级保护区应该属于开发利用区,在这一级保护区中,如何进一步划分二级保护区?其中饮用水源区怎么划分,这一二级保护区在哪里?除少数地区以外,长江中下游越来越多的地区的饮用水源区也移动到了长江干流水域。工业用水区在哪里?在长江干流。其他各类功能区(农业。。。)也在干流水域
个人分类: 健康长江与流域管理|1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本科生教材课件(PPT格式)免费下载
zuoqiting 2009-5-13 19:32
最新出版本科生教材,PPT课件免费下载。 全国高等院校水利水电类精品规划教材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主编:左其亭 王树谦 刘廷玺 主审:文俊 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 各章名称 撰写人(单位) 第一章 概论 (点击下载) 左其亭(郑州大学) 第二章 水资源概况 (点击下载) 刘 彬(河北工程大学) 第三章 水资源的形成 (点击下载) 李秀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 (点击下载) 王树谦(河北工程大学) 李秀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第五章 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及工程 (点击下载) 张金萍(郑州大学) 第六章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及工程 (点击下载) 窦 明(郑州大学) 第七章 生活用水 (点击下载) 程冬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第八章 农业用水 (点击下载) 张金萍(郑州大学) 第九章 工业用水 (点击下载) 王 龙(云南农业大学) 第十章 生态用水 (点击下载) 窦 明(郑州大学) 第十一章 水资源配置与规划 (点击下载) 马 龙(内蒙古农业大学) 刘廷玺(内蒙古农业大学) 第十二章 水资源保护 (点击下载) 程冬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第十三章 水资源管理 (点击下载) 左其亭(郑州大学) 赵春霞(郑州大学) 第十四章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点击下载) 刘 彬(河北工程大学) 王树谦(河北工程大学) 第十五章 课程设计指导书 (点击下载) 王 龙(云南农业大学) 左其亭(郑州大学)  
个人分类: 教育在线|12099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水文学与水资源管理的一点思考
shangsh 2009-5-11 19:26
今天中文学术报告后,一个老师问如何证明你的结果是正确的(河流生态流量方面)。我认为根据模型确定的河流生态流量,相应的水深、流速对于适合鱼类的生长,说明结果是合理的。 下午进一步考虑了这一问题,发现这涉及对科学和管理的判断问题。水文学属于一门科学,因此研究的结果需要根据试验来判断正确与错误;而水资源学,特别是水资源管理方面,结果一般情况下很难说正确与错误,但可以判断是否合理。例如河流生态流量问题,如果把河水全部引走,当然是不合理的,也可以说是错误的;如果过分强调河流保护,限制人类对水资源的基本需求也是不合理的。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兼顾生态用水和社会经济用水,社会经济用水占10%、20%、30%都可以认为是合理的,但是不能说哪个比例是正确的,哪个比例是错误的。 其它领域的科学与工程问题是不是也有类似情况啊?
个人分类: 科研记录|443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1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