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一周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开博一周年记
热度 9 yjjh143 2018-7-18 09:27
去年7月10日,华中农大严建兵教授来我们所参加“沿途的风景”系列讲座,以“爱玉米,爱生活”为主题为我们作了非常精彩的报告。严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他求学以及科研过程中坎坷的经历,使我深受启发。报告中,严老师提到他一直有写博客的习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他的博客有一个非常朴实的名字“ 种田农民 ” ,严老师也一直以“种田农民”自称。 严建兵老师风采 报告结束后,上网翻阅了严老师的博客,深受震撼。从2006年开始,严老师就开始写博客,一写就写了12年,积累了1435篇博文,博客访问量超过一百四十万。仔细品读这一篇篇博文,时而忍俊不禁,时而眉头紧锁,既羡慕严老师丰富的阅历,又佩服严老师做科研的态度,以及对国家对人民的情怀。这些博文,对我这样一个刚入门科研的菜鸟来说,无疑是精神上的饕餮大餐,读了一遍又一遍,受益匪浅。 “ 种田农民”博客 掩卷深思之余,脑中灵光一闪,我为何不自己开一个博客,也记录一下自己科研和生活中的感悟。如果反思自己的同时,也能对其他人有所帮助,那就更好了。于是在科学网上开通了博客,并起名“菜鸟学飞记”,并于7月19日晚,发了自己的第一篇博文《菜鸟学飞,从现在开始》。之所以起名“菜鸟学飞记”,是因为我认为“ 虽然已经在攻读博士学位了,可是在学术甚至在生活的路上,自己仍然是一枚菜鸟。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仍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成长。” 我想以博客为媒介,记录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 。 开博这一年的时间,我一共写了59篇博文,近7.5万字,博客的访问量也已经超过了17万。其中,有26篇科研随笔和科普文章,33篇生信学习笔记。在26篇科研随笔和科普文章中,17篇被设为精选博文(入选率65%),并有9篇上了科学网头条。许多文章还被多家微信公众号转载,在朋友圈中广泛流传。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博文《狗尾草的逆袭》还有幸被科学网的编辑看中,刊登在2017年8月11日的中国科学报上。看着自己的文字第一次被印成铅字发表,并收到了人生中第一笔稿费,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立刻带老婆大吃一顿庆祝一下,花光了稿费,还倒贴了不少 。 精选博文代表 写博客这一年来,我的收获是满满的。 写作能力的提升自不必说了 ,以前写个几百字的短文,还得憋上老半天,字句还不一定通顺。现在写篇一两千字的文章,一个多小时就能轻松搞定。 另外,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感觉自己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了 。记得在我的第二篇博文《重回深度阅读》中表达过自己的困惑:“感觉现在养成了一种非常不好的阅读状态,只有耐心看一些非常短的文章,只要稍微长一点,就完全没有耐心读下去。阅读时,注意力集中两三分钟,就完全丧失了耐心,迫不及待地跳到结尾,看结果。这种感觉非常不好,自己深度阅读的能力正在慢慢退化。”经过一年的学习和锻炼,看一些比较长的系统的文字再也不感觉烦躁了,反而能沉下心来,仔细琢磨,认真思考。 曾老夫子曾经教导我们“吾日三省吾身”,写博客虽然达不到一日三省的程度,但也 会督促自己经常总结和反省 。以前,经常会被一种莫名的焦虑感包围,久久无法散去。尤其是实验不顺利时,这种焦虑感就更加强烈。现在,这种被焦虑困扰的时候明显少了很多。实验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沉下心来仔细思考,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写作使我的心态更加积极放松,因为我相信乌云密布只是暂时的,大把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正在迎接我们。 这一年来,通过自己的文字,我也慢慢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品牌。 由于自己的多篇博文登上科学网首页,并且许多文章被多家微信公众号转载,可能一些朋友看到我的名字会觉得熟悉。通过我的文字,所内的一些老师和同学也慢慢知道了有我这么一个人。尤其是我的两位导师(张劲松老师和陈受宜老师),对我的博文大加赞赏,并鼓励我一直写下去。张老师甚至还把我写的几篇关于乙烯的科普文,放到了自己的主页上,真是让我受宠若惊。听张老师说,今年好几个联系来我们实验室轮转的硕士生,都是因为看了我写的乙烯科普文章。能以这样一种别样的方式为实验室做一点贡献,心里着实很高兴。 我算不算和导师齐名了O(∩_∩)O哈哈~ 由于这一年来积累了一点点人气,我也认识了一些搞自媒体的朋友,深深地佩服他们的敬业和严谨。现在,我的科普文章除了固定发表在科学网博客上,还会在微信公众号“ BioArt 植物 ” 同步发表。 我的乙烯系列科普文《乙烯信号简史》正在这两个平台连载,欢迎关注。 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的同时, 如果自己的文字能被一些人看到,并对他们有所帮助的话,那我就非常欣慰了。 每只菜鸟都有鹰的梦想 虽然这一年我取得了一点点进步,但我这枚菜鸟的学飞仍在继续。我相信,每只菜鸟都有鹰的梦想,不久的将来,终会迎来自由翱翔的那一天! 欢迎关注 BioArt植物 微信公众号
个人分类: 科研随笔|9405 次阅读|12 个评论
纪念李小文博主仙逝一周年
热度 4 zlyang 2016-1-10 20:21
纪念 李小文 博主仙逝一周年 李小文 ,男,生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1月10日病逝于北京。    李小文是 Li-Strahler 几何光学学派创始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定量遥感基础及应用研究的发展,使我国在多角度遥感研究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    李小文院士创建了植被二向性反射 Li-Strahler 几何光学模型,并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 “里程碑系列”。在普朗克 定律在地表遥感中尺度效应研究方面,建立了适用于非同温地表热辐射方向性的概念模型,首创了普朗克定律用于非同温黑体平面的尺度修正式及一般的非同温三维结构非黑体表面热辐射在像元尺度上的方向性和波谱特征的概念模型。代表作有 Geometric-Optical modeling of a conifer forest canopy 和 A prior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inear BRDF model inversion。 相关链接: 李小文的博客,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84 中国科学院,已故院士名单 http://www.casad.cas.cn/aca/316/ygysmd-200906-t20090624_1804395.html 新华网,2015-01-10, “布鞋院士”李小文:世间再无“扫地僧”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10/c_1113948875.htm 新华网,2015-01-17,素人李小文:悼念人群蜿蜒300多米 http://education.news.cn/2015-01/17/c_1114030950.htm 科学网专题:深切缅怀李小文院士,一路走好! http://news.sciencenet.cn/news/sub26.aspx?id=2012 2015-01-10,沉痛悼念李小文院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8133.html 在科学网获得永生的博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02657.html 陈楷翰,2016-01-10,老邪老师,您在天堂可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949410.html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5562 次阅读|9 个评论
纪念央视二次揭露曝光“王正敏院士学术腐败案”一周年,水很深!
热度 5 wych199771 2015-1-7 09:27
今天是2015年1月7日,是中央电视台5天内两次直接介入揭露、曝光“王正敏院士学术腐败案”一周年的日子,让我们重温一年前的今天(2014.01.07),央视对此案的再次报道,并再次呼吁中科院和复旦大学 尽快向公众如实公布调查处理结果,以响应 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为科技界正风肃纪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待! 衷心感谢以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 衷心感谢中央电视台! 让全国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中央反腐的决心和中国的希望! 人民永远感谢您们!支持您们! 附2014.01.07.央视视频链接: http://news.cntv.cn/2014/01/07/VIDE1389063719183668.shtml
2535 次阅读|14 个评论
纪念央视揭露曝光“王正敏院士学术腐败案”一周年,期待破冰!
热度 1 wych199771 2015-1-2 09:59
今天是2015年1月2日,是中央电视台直接介入揭露、曝光“王正敏院士学术腐败案”一周年的日子,让我们重温一年前的今天(2014.01.02),央视对此案的系列报道( “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新闻 30 分”,“今日关注”等多个栏目连续滚动播出“院士王正敏造假事件” ),并再次呼吁中科院和复旦大学 尽快向公众如实公布调查处理结果,以响应 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为科技界正风肃纪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待! 衷心感谢以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 衷心感谢中央电视台! 让全国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中央反腐的决心和中国的希望! 人民永远感谢您们!支持您们! 附2014.01.02.央视视频链接: http://news.cntv.cn/2014/01/02/VIDE1388620083338151.shtml http://news.cntv.cn/2014/01/02/VIDE1388620262538200.shtml http://news.cntv.cn/2014/01/02/VIDE1388651484218578.shtml http://news.cntv.cn/2014/01/02/VIDE1388651041750385.shtml http://news.cntv.cn/2014/01/02/VIDE1388651041398365.shtml http://news.cntv.cn/2014/01/02/VIDE1388634123018307.shtml。 我的联系方式:18918609550. wanghui20120227@aliyun.com
2245 次阅读|1 个评论
写在科学网开博一周年之际
热度 8 lionbin 2011-12-14 08:51
写在科学网开博一周年之际
一个月前,我突然意识到我在科学网开博快一年了吧。于是,这篇博文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写作,到今天正式发出,用了一个月时间,这是我写作博文以来,时间最长的一篇了。 12 月 14 日,对大家是个平常的日子,但对我的博客,是周岁纪念日,也许会像自己的生日一样被我记住。祝周岁快乐! 我自以为自己是一个比较时尚的人,总愿意尝试一些新生事物,但在开博这个问题上,我不得不说,我落后了,甚至落后于自己年仅11岁的儿子。儿子在他读小学二年级,也就是7岁多的时候,就开博了,成了新浪网上的一名“新新博主”,那是他们在班主任老师的要求下开的,他们全班同学都有博客呢。开始呢,他写博客,需要我的帮助,因为他当时识字不多,会出现许多错别字,我要帮他修改,同时也要适当润润色,因为许多句子也不通顺的。为了鼓励他,我也要注册一个用户名,上去评价评价,这算是首次开博,但从来没有真正写过自己的博文。 由于看儿子的博客,有时候也会顺便看看别人的博客,但觉得内容无病呻吟的多,也实在提不起多大兴趣,一直渴望找一个地方能适合我写一些读书人的体会和感想的地方,特别是在空闲的时候能写一些文字帮助年轻的学者和初涉研究生涯的学生。后来,邮件中收到一封门特网的广告信,我就上去看看,觉得这个地方还不错,好像是为读书人准备的,我就注册了,并开始写作博文了,但是这个网站的访问人数实在太少,辛辛苦苦撰写的博文很长时间也无人问津,由于缺乏互动,很快就失去了写作的欲望,这个网站也可能是因为访问量的问题,好像已经关闭了,因为我后来尝试登录过好多次,都没有成功。本来想将那里的一些博文转过来,看来也不可能了,我也没有兴趣将写过的东西重新写一遍,因为没有了当时写作的感觉,还不如不写。 认识科学网,是从寻找文献开始的,当时只想找一个能及时下载Nature和Science周刊全本的网站,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了科学网BBS论坛(现在叫群组),可是刚注册,没有足够的金币和活跃度来满足自己的下载欲望。经过摸索,发现发表好的东西供大家下载可以赚取金币,于是我在自己的电脑上翻箱倒柜,硬是从自己的故纸堆里找到了一些让大家有下载欲望的东西,上载上去,帖子大多都收精了,果然自己的金币增长很快,威望、金币、活跃度和积分都同步增长,哈哈,再也不用担心下载的时候金币和活跃度不够了。在翻阅帖子的时候,有时候会看到一些推荐过来的博客文章,我就顺着链接过来看看,哎呀,这不是我理想中的博客网站吗?于是,在2010年12月14日,我成功注册了科学网博客并开始了我的第一篇博文《 开始我的博客之旅》 。其实,当时对写博文完全没有感觉,自己也没有信心,于是在博文中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至于能坚持多久,其实我现在还真不敢说大话。”我很奇怪,这样一篇博文,后来还有朋友推荐和评论,我想是他们好心的鼓励吧,谢谢他们(hcy98765和hujianbo)。果然,牛皮不能瞎吹,很长时间也没有写出什么东西,在半个月之后,又在故纸堆中找了一些东西写出来,甚至将以前发表在其他网站的文章找出来,重新贴在这里。重贴的第一篇博文《 从研究生导师角度看如何备考》 得到了编辑的认可,给了一朵大红花,并被推荐到论坛,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于是,在2011年新年开始的时候,我就一天发了好多博文。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有,完全没有一个风格和主题,这个时候我只管写,基本不看别人写的博文,也从来不参与任何评价,也不结合任何时事和热点问题,受到的关注非常少,兴趣慢慢再次减弱,半年多时间也没有写多少新的博文。 8月22日,接近基金发榜之日,我突然觉得有必要将我对自然科学基金的认识和感受告诉给年轻的朋友们,于是一气呵成,完成了《 冷眼看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中标》 这篇博文。在回复评论中,发现大家对基金申请的一些政策和技巧不是特别了解,虽然网上类似的介绍很多,但我还是想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于是连续写了好几篇与此相关的博文《 给多年申请自然科学基金未果的人支一招》 、《 也谈中国基金评审制度的改进》 等。由于这些博文都被推荐,赚了许多的点击率。这同时让我受到了鼓舞,觉得确实有必要与年轻朋友们分享一些自己摸索的经验,对有些观点也需要表达自己的立场,特别是有些博文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或者广泛讨论,非常有成就感,看来这是结合时事和热点讨论的结果吧。8月24日,收到科学网博客编辑方芳的一封邮件,邀请我作为嘉宾参与《2011年基金放榜:你中了吗?》的在线访谈:与科学网网友就基金申请及评审的经验体会、基金制度探讨等相关话题进行互动交流。我看那个时间我正好有空,满口答应了。这次活动很成功,我也非常自豪,后来科学网为了表示感谢,还特意送了我一份无线键鼠套装小礼品。看到同为嘉宾的唐老师收到礼物后发的博文《在线访谈的记忆与念想》,我也附和了一篇《也秀秀我收到的礼物》。这个礼物我很喜欢,就是鼠标电源没有办法关闭,开始感觉可能很费电,用了一段时间,发现也还好。我现在天天用,键盘手感真不错! 由于讨论关于自然科学基金方面博文的高点击率,我在排行榜上的速度似乎上窜很快,一个月之后,又收到了科学网博客网的来信,告诉我“打算将您加入特别推荐栏目,不知您是否方便提供一张清晰一点的照片”,正好要赶去上课,我没有看清楚谁给我的信,以为是谁发来的垃圾邮件,我就发了封信当场拒绝(垃圾邮件好坑人哟,每天收到如此多的垃圾邮件,我都有点儿神经质了)。上完课回来,再看一遍邮件,发现我误解了,赶快写了一封道歉信。我想当时科学网编辑收到我的前一封邮件,一定觉得很奇怪:这个家伙怎么这么不知好歹呀?这里再次道歉。再后来登录,就看到“欢迎您回来,博主委员会lionbin”,非常自豪! 再之后呢,发博文几乎成了我的一门必修课了,科学网博客也成了我每天必上的网站了,有什么感想都想在上面说说,看到一些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想凑进来聊聊。谢谢编辑的厚爱,许多博文设为精华,还有一些被推荐到头版头条,更多的朋友阅读到了我的博文,经常上来的时候就有许多朋友要加入好友,我一律同意,这里顺便也感谢各位朋友的厚爱了。我现在还不知道是否好友有啥差别,谁能告诉我呢?由于被推荐的博文多了,虚荣心开始上升,每次写的时候都希望被收入精华,都希望赚取更多的点击,为了吸引眼球,有时候在题目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种虚荣慢慢演变成一种压力,我感觉到这种心态开始扭曲了,必须赶快纠正。这是一个悖论呀,发博文本来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人阅读,更多的人来参与讨论的,如果无人关注,那也就失去了公开发布博文的意义。可是,关注的人多了,又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参与讨论和回复,甚至引来不必要的争执和矛盾,而我这个人呢,是逢评价必回,给自己也找了不少麻烦。在这方面我应该好好向科学网的一些博客大家学习,他们有些人从来不理会别人的评价,当然也从来不回复。真的,我好羡慕他们。在对待电子邮件方面,我似乎也有这个问题,不管是与谁进行邮件交流,最后一封有实际意义的邮件总是从我这里发出的,有时候学生一份简单的邮件,我也会花好大的功夫回复,内容比他们的原邮件要多得多。 现在我悟出来了,博文必须认认真真地写,推荐不推荐是编辑的事儿,与我无关,除非有特别的含义文章。我曾经有篇正好与其他博主意见不一致的博文,他的被推荐了,而我的却被忽略了,我就给编辑发了个短消息,说明这篇博文的意义何在,很快就被补上推荐了。最近又有一篇科普博文,写出来是想纠正一些混淆视听的报道,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阅读到,发出来后马上给编辑投条,要求推荐。编辑还真得很给力,帮忙推荐了,谢谢!有些博文觉得不可能被推荐的,就是一个随笔而已,随便写写做备忘的,没想到居然被编辑相中了,逼得我不得不对文章再次进行润色和加工,甚至补充更多的材料,要对读者负责呀,谁让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呢。最近看到网上有人撰文,义愤填膺地对科学网编辑的推荐标准提出质疑,我觉得这其实没有必要。编辑有自己要主导的方向,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相信任何人做这个工作,都不可能令所有的人都满意。其实,从推荐的文章来猜测,这个标准应该为:热点讨论的时事文,科研教学的牢骚文、文笔优美的小散文、照片丰富的配图文、通俗易懂的科普文,对于过于专业的论文,由于编辑无法辨别其科学意义,所以推荐比较慎重,而我自己比较赞同这个标准。不过,似乎目前的精华博文 = 推荐博文,其实,从词义上理解这两者应该是有很大差别的。我这里提个建议,这种可被编辑进行操作的博文,是否分成 3 类:热点、推荐、精华。“热点”当然是结合时事和博客网站当前最热的话题啦;“推荐”是从编辑的观点出发选择出来的博文,这要坚持一个固有的标准;“精华”应该是在之后处理的一个过程,如果博文得到广泛讨论,影响深远,网站觉得有长期保留价值的论文。显然,“精华”与“推荐”的差别是很大的,大多热点只是热一时,并不能归为精华;编辑推荐的只代表网站主导的内容,精华是更客观反映大家欢迎程度的博文(以后再专门发文探讨这个问题)。 写博文,不是来听喝彩的,有时候也会听到与自己完全相左的意见,有的措辞严厉,咋一看还真接受不了。不过,摆正心态最重要,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明白,不清楚的就虚心学习,反思,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和误解,这也是个学习的过程。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一个人如何对待错误的问题的博文,有网友对文中所举的例子表达了完全相反的看法,认为例子失实。在这个问题上,我自己确实没有进行过全面分析,也没有注意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别,先入为主地从自己理解的角度看待了这个问题,当我阅读了更多的素材和精心思考后,觉得原先的说法可能不妥,我迅速修改了博文并真心道歉。与我争论的两位网友对我的这种态度也给予了肯定。“网络上难得有包容不同观点,并且承认错误的人物,为这个,值得向博主致敬。”;“ …… 现在我回去看了一眼,您能在博文里写清楚这个问题,我觉得您真是很有大家风范。我诚心钦佩您的气度,并为我之前在言语上的幼稚和冲撞向您道歉。”看来大家其实都是懂道理的,我的这篇博文本来就是谈论对待错误的心得,我自己的这个例子,是否也能作为一个正面的案例,说明大家对待真心为错误道歉的包容力呢? 11 月 21 日,收到《科学时报》编辑的来信,说想刊发我的《 旗帜鲜明地反对“一稿多语多投”兼一些博友的问题解答》 一文,问我是否同意,我当然同意啦。11月24日博文在《科学时报》三版刊发了,编辑说要给我稿费。啊?原来发博文还有稿费呀,真新鲜,那以后多写点儿。昨天,编辑部又联系我,说想刊发我的《 互花米草是不是入侵种?是否有利于低碳减排?》 ,我仍然是满口答应,写这篇博文的主要目的本来就是为了科普,为了用我的知识让大众消除对一些问题的误解,这是我到科学网发博文的初衷。其实,另外一篇博文《 揭露伪科学报道的严重失实:评绿色合作伙伴会议之重要成果》 ,我也希望大家同时都读一读。 由于发表的博文多了,被身边的同事看到了,有时候会聊聊博文中的内容和观点,但他们大多是潜水者,而且只看不发言,真不厚道!算了,不与他们计较——“潜吧,潜吧,不是罪;评吧,评吧,甭太累;写吧,写吧,别瞎吹。”写作博文是要花费时间的,千万别因为写博文忘记了本职工作呀,否则可就本末倒置了,最近博文发得比较频繁,虽然我最近一直都挺闲呢?我自己都很奇怪,我是如何抽出这么多时间的,以前没有写博文的时候,时间也不知道用在什么地方了。看来鲁迅先生说的“时间就想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是很有道理的,但也顺便调侃一下,海绵里要挤出水来,必须先充过水呀,否则无论如何也是挤不出来的。 图 2010.12-2011.12 按自然月发博文数量统计,2010年12月与2011年12月只有半月时间,可扩大一倍看趋势。看上去更像一个不对称U形,不知道其他博友的发文统计是否也有如此规律? 我虽然是中国的第一代网民(顺便炫耀一下,我真得是第一代网民,在中国互联网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在中科院进行百所联网测试的时候,我就能先于普通国人上网了),但从来没有通过网络认识网友然后会面的事儿。倒是有在科学网开博后认识了一些博友而见面的事儿,这里详细的过程以后有机会再聊。这里只想用这个例子说明,通过博客是可以很好地了解一个人的,所以见面的时候总有话题聊,也不会冷场,没有陌生感,俨然是老朋友聊天一般。 在科学网开博一周年之际( 2011 年 12 月 14 日),特撰写此文,回顾一下我的博客之旅和体会,庆祝自己博客一周岁生日。同时如果可能,是否可以作为献给科学网五周岁生日(2012年1月18日)纪念的征文呢?似乎纪念活动中没有这个内容吧。我喜欢科学网博客,并想借此博文,谢谢编辑们的辛勤工作,也谢谢各位博友的关注和厚爱!
个人分类: 其他杂项|5276 次阅读|22 个评论
理文编辑祝贺美国物理联合会(AIP)北京办公室成立一周年
liwenbianji 2011-6-17 12:16
“在过去的一年中,理文编辑见证了 AIP北京办公室 所取得的诸多成就,为中国学术界的国际化进程所做出的努力。理文编辑十分荣幸能与AIP并肩协作,帮助向AIP期刊投稿的中国作者解决语言问题,实现顺利发表的目标。理文编辑祝愿AIP北京办公室今后在中国蓬勃发展,成为展示中国科研人员展示研究成果以及与国际同行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Benjamin Shaw 全球/中国区总监 理文编辑
3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纪念博客开通一周年
热度 7 outcrop 2011-6-15 14:50
科学网开放注册不久,就在这里注册了帐号;一直是潜水看看文章,是武际可老师的粉丝。去年的这个时候,才申请开博。我的第一篇博文是 《 开通科学网空间 》 ,当时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基调: 务实、虚心、包容、积极。 回望这一年来的博客经历, 虚心 和 积极 ,基本做到; 包容 则做的不够,特别是有一次发火了,对zdlh这个ID,表现的相当具有攻击性,现在回想起来,很是不该; 务实 这个不好评价,自我感觉还是在脚踏实地的前行,虽然比较理想主义,但是一个比较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这是对自我的总结。 在科学网开博更大的收获 ,是和各位老师与同学的讨论和交流;在思想上有所成长。这个成长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 《 菜根谭》开始 发布 到 《 菜根谭》发布 结束 ,这段时间主要是各种评论对我的影响和改变。因为《菜根谭》是对我价值观影响很大的一本书,对《菜根谭》的点评与交流,也是对我的鞭策与鼓励。这里就不一一感谢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50do=blogid=409271 这里也列出了一些支持和关注的老师与同学。 第二阶段是筹建科学网大学的过程。这是一个理想的实验,也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大量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与交流;包括一些很有分量的讨论,我很感动;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学习提升的过程,受益匪浅;同时也看到了希望,感受到热情。科学网大学也许会从一个wiki开始,一起努力! 第三阶段是5月份在博客里的各种论战。大部分老师和同学包容了我的偏激与幼稚,耐心的聊了一些平时在生活圈中很少聊的话题, 《 近期科学网学习小结 》一文 中有汇报和感谢。 上面是自我感觉成长比较大的几个阶段,还有很多在评论以及聊天中零散的成长,就不一一记录。 在科学网开博最大的收获 ,则是结识了各种我很欣赏的朋友;这里就不一一写出,你们会留在我的心底,你们是我在这里玩下去的动力…… 当然也见识了各种不可思议的烟酒僧和叫兽,这里也不一一写出,漠视是对你们最好的策略。 整体而言,开博一年来的关键字是朋友、快乐、学习、交流、收获、希望、梦想、激情、成长等——值得。希望我能继续保持当初立下的基调,并尽量减少八卦、好为人师以及批判等行为。 下一阶段,希望能将科学网大学,或者类似的东西,一步步推向现实。同时也期待进一步的自我成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53 次阅读|24 个评论
《科学网》开博一周年纪念
zlyang 2009-11-30 18:27
真傻在《科学网》开博一周年了。 建站时间: 2008-11-29 访问: 73877 次 日志: 71 篇 评论: 236 个 留言: 16 个 能在网上跟许多著名专家互动,十分有趣 科学网博主有院士、各种学者、博导、教授。但感觉还是少了,期望更多专家能在科学网建立 blog ,并热情互动。 请看真傻的建议《科学网、奥林比亚科学院、 Nicolas Bourbaki 》(发表于 2009-9-7 20:33:03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4080 感谢 作为一名数学 - 物理的业余爱好者,我能看到天文学家 陈学雷 老师( http://www.sciencenet.cn/u/ 陈学雷 / )对我问题的回答; 在我想不开的时候,能看到思想家 吴飞鹏 老师( http://www.sciencenet.cn/u/cwufp/ )的关心; 遇到英文翻译困难时,得到 李宁 老师( http://www.sciencenet.cn/u/nli2233/ )的指点; 敢以科学精神质疑诺贝尔奖解释的 印大中 老师( http://www.sciencenet.cn/blog/yindazhong.htm ); 执著追求科学的 杨学祥 老师( http://www.sciencenet.cn/blog/ 杨学祥 .htm ); 忧国忧民的 武际可 老师( http://www.sciencenet.cn/u/ 武际可 / ); 勇于创新的 杨新铁 老师( http://www.sciencenet.cn/u/yangxintie/ ); 八一笔会主思想家 刘立 老师( http://www.sciencenet.cn/u/liuli66/ ); …… 还发现了 助人为乐的 李小文 院士( http://www.sciencenet.cn/u/lix/ ); 介绍植物王国的 廖景平 老师( http://www.sciencenet.cn/u/liaojp/ ); 外星人(天狼星特使)“二傻” 鲍得海 老师 ( http://www.sciencenet.cn/u/ 隔壁家的二傻子 / ); 科学与艺术交融的 李学宽 老师( http://www.sciencenet.cn/u/lixuekuan/ ); 至今也看不懂的“唯信息论” 李亚辉 老师( http://www.sciencenet.cn/u/iwesun/ ); 英语高人 郝炘 老师( http://www.sciencenet.cn/u/ 郝炘 / ); 专业的艺术家 祖乃甡 老师( http://www.sciencenet.cn/u/laozu/ ); 参加了“ 傻帮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3453 ),还当(过)了“ 傻帮十二帮主:真傻杨正瓴兼‘傻帮临时八帮主’ ”; …… 总之,科学网太好了。我最怕的就是“被封博”! 真傻最近又参加了由 方锦清 老师任圈主的《 复杂网络论坛 》。真傻 还是其中的第七位成员呢! http://www.sciencenet.cn/q/blogers.aspx?g=ComplexNets 2850 杨正瓴 普通圈友 2009-11-26 12:27:24 2849 王青云 普通圈友 2009-11-26 12:22:43 2848 纪鹏 普通圈友 2009-11-26 12:16:18 2847 马红孺 普通圈友 2009-11-26 10:26:35 2846 章忠志 普通圈友 2009-11-26 10:04:54 2845 科学网 圈主 2009-11-26 9:42:34 2844 方锦清 圈主 flathead 相关链接: 《在科学网开博2年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389404.html 《转眼间,来科学网4年了(小结)》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638096
个人分类: 未分类|5272 次阅读|11 个评论
开博一周年兼论文接受,小小的庆祝
woodenson 2009-11-6 12:49
去年的11月6日,来到科学网圈地开博,转眼已经一年,收获良多,特发此文以作纪念! 另一篇投到Journal of Mammalogy上的文章收到接受函,很是高兴,再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24 次阅读|3 个评论
5.12 一周年,为逝者祈祷!
golirezhang 2009-5-12 13:34
5.12 一周年,乌云仿佛就在昨天, 天灾不可避免,但,一年来,我们是否反思人祸的根源和人性的尊严, 当温总理的承诺都被证明无效, 我们也只能看到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是多么的渺小,也只能无言, 但愿崎岖总会被踏平,螺旋的方向依然是前进, 我们也还有理由保留一颗活着的心,努力, 为明天!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6: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