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嫁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海归学者是嫁接型的人才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4-1 08:05
海归学者是嫁接型的人才 蒋继平 2018年3月31日 来自国内的所有信息都显示海归学者的身份地位和福利待遇要比本土同等学历的学者高出一些, 有的甚至高出很多。 我一直在找造成这种景况的原因。我一开始很是想不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想,照理来说, 应该是本土培养的博士要比国外培养的博士更加受到国家和单位的重视。 这是因为自己带出来的弟子, 应该受到更大的信任和爱护。到国外接受教育的是嫁出去的女儿。现在是嫁出去的女儿的身份比自己带的子弟的身份高贵许多。 这是我心中一个解不开的谜。 最近几天, 我在做一个科学实验时, 突然产生一个灵感, 从实验中得到了解开这个迷的答案。具体地来说, 就是在做一个嫁接的实验。 我觉得, 国家现在重用的海归学者人才大多数是50后, 60后, 70后和80后。 这批人出生在新中国, 从小到大接受的是政治倾向非常严重的教育。 所以, 拿我们上学时的流行口号来说, 就是根红苗正的接班人。 这批人政治觉悟高,有很大的抱负, 具有爱国的激情,但是, 缺少一些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 他们在国内, 仍然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接受培训, 还是不能在科学知识上有很大的提升。 到了国外, 接受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管理艺术教育和培训,在科技研究和管理方略上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我觉得这些人在海外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后, 就成了嫁接型的人才。 我这样想是因为我在培育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时, 有的时候采用嫁接的手段来实现这样的目标。就是把高抗逆性但是低产的一个品种作为根, 用高产营养好的另一个品种作为苗嫁接到这个根上, 就可获得一个高抗高产营养好的优质品种。 海归们的本质是有抱负的爱国仁人志士, 这是根, 是基础, 现在在这样的根上嫁接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管理艺术, 就造成了既有高度政治觉悟, 又有高级的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才。这是本土学者不能做到的。 为什么本土学者做不到? 因为本土学者的导师自己也是政治觉悟很高, 但是专业知识很有限的人才。 当然, 我说的是已经过去的事。 现在国内的大多数博导是既有高度政治觉悟, 又有丰富科学知识的人才。不过, 实事求是地说, 这些博导大多数可能是海归。 我想, 随着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改善,在9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 以后博士毕业找工作时, 不管是本土培养的, 还是海归, 在身份地位和福利待遇上的差异不会很大。
个人分类: 科研人才|2840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另类桃花”菊花桃“说起
热度 6 cherrylu1960 2016-4-4 18:13
大自然无比神奇,大自然绚丽多彩。当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基因的不同组合,造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也包括我们不同的人种。也许有一天,通过基因编辑,可以达到改造人种的目的,但首先遇到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伦理问题,但人类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经济或观赏类的动植物改造,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大多数情况下,科学家尽可以大显身手。 不管是我们今天吃到的美味蔬果,还是仅供观赏花朵的植物,都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对植物进行人工改造的过程中,传统的选种、杂交育种等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不同的基因混合,造就不同的物种,但它们之间总能找到相似的地方。也许某一天,你可以见到一个长着一张有猫脸特证的人,也可以见到一只有人脸特征和绵羊,基因表达这东西,有时真说不好。对于不同类别的植物,虽然有着一些基本的共同特征,但类似“串种”的情况太经常发生了,尤其在花等益于观察的器官上。人们发现有益的不同,就有办法将其保存下来。 植物育种学家最重要的是每时每刻都善于观察,寻找自然界中的那些偶然的“突变”,并想法利用其培育新的植物。就像当年袁隆平偶然发现在雄性不育的“野败”水稻株,才有了后来的杂交水稻的成功,看起来,我们不能忽略大自然的“馈赠”。 言归正传。记得前两天浏览博文,不知是哪位老师发了一组长得像菊花的桃花。巧得是,今天在家对面的莲花河滨水绿道散步观花,没走多远就发现了几株与众不同的桃花,不像一般桃花的花瓣是椭圆形,而是“一条一条的披针形,整个花型宛如盛开的菊花,花朵不算很大,花的颜色比较鲜艳,显得很特别。 所以,我们总能找到能颠覆传统的不同。我们能见到的观赏植物总是一年比一年丰富,拿蔷薇科李属这些观花的植物来说,虽然是木本,树木生长慢,但要培育新的类型也不算困难,因为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嫁接、扦插等无性繁殖的方式使偶然发现的变异比较好地保存下来。不论是是吃果的桃子,还是观花的桃子,很少采用实生播种的方式进行繁殖,一般会采用那些具有抗寒抗旱、适应性强的野生种(野生毛桃、毛樱桃等)做砧木,嫁接需要的品种(变种)。通过嫁接还可以使一株树上长出不同颜色、形状的花朵。 所以,我们今天能有这么多的观花蔷薇科植物,也要得益于抓住了大自然的馈赠,也巧妙利用了传统的嫁接等无性繁殖技术。在重视转基因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同时,也不该忽视传统的选种育种工作,在野外、田间地头进行性状观察、选种育种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其实特别辛苦,也许他们发表一篇论文的分量看起来不如那些偏重实验室分子育种的专家,但工作同样重要。当然,传统的植物育种,必须插上现代生物技术的翅膀,才能换发活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山桃花开过了,碧桃正在开,不知这“菊花桃”该不该归于重瓣半重瓣的碧桃一类,反正这不算太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菊花和桃花这两类亲源关系较远、完全不同类类型的物种,也“串了一次种”呢。如果仔细观察,说不定哪天我们也会有新发现呢。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7492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MTX: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嫁接”新路径
redtree 2014-10-1 15:13
MTX: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嫁接”新路径 作者:计红梅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9/30 10:37:21 20万吨/年甲苯甲醇甲基化(MTX)技术在扬子石化工业装置上成功应用。 ■本报记者 计红梅 在煤价下行和天然气荒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发展现代煤化工已是大势所趋。现代煤化工包括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截至目前,虽然我国煤化工仍处于大规模示范阶段,但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煤化工生产国,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等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位。“十二五”期间,国内煤化工项目建设进入高峰期。 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获悉,继甲醇制烯烃(MTO)之后,该公司在“煤化”技术领域又取得一项重大进展和突破:成功开发出甲苯甲醇甲基化制二甲苯(MTX)技术并加以应用。MTX技术利用甲苯为原料、以甲醇为甲基化试剂,可实现最大化增产二甲苯。 石油化工主要有两大分支:一是烯烃,一是芳烃。芳烃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据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邹薇介绍,MTX技术将石油化工与煤化工技术有机结合,不仅为二甲苯等芳烃产品生产装置的增产扩能、芳烃生产过程中原料和产品的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对实现芳烃技术生产原料的多元化、推动芳烃生产的技术升级和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石化相关专家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MTX技术实现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性问题需要解决,即高效和稳定性。鉴于该技术的突出优势,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外多家机构即开展了甲苯甲基化技术的研发工作。但是,由于催化剂稳定性差、甲醇利用率低等问题,一直没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我国能源结构“缺油、富煤、少气”、国际原油价格高企、“煤化”产业蓄势待发的背景之下,中石化提出了“积极发展煤化工”的战略规划和部署,并于2000年立项开展甲苯甲基化技术的研究工作。 邹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针对该技术中催化剂稳定性这一关键技术难关,项目组依托“新结构高性能多孔催化材料创制的基础研究(‘973’项目)”项目平台,形成了对适用于甲苯甲基化分子筛材料及催化剂认识的重大突破,开发了一种高结构稳定性、具有良好烷基化反应活性及较高容碳能力的分子筛及催化剂。同时,为提高技术开发的效率,中石化有效整合催化剂开发、工艺开发、工程设计和工业生产等多学科全方位的技术力量,经过十多年的持续攻关,先后完成了小试研究、工业侧线试验和20万吨/年工艺包的设计工作,成功开发了高性能的甲苯甲醇甲基化催化剂、以甲苯作为段间冷激物料的多床层反应工艺、含油废水处理工艺、热联合及低温热利用等工艺和技术,形成了包括催化剂制备、关键设备、反应工艺等多项创新成果,申请了涵盖催化材料、催化剂和工艺技术在内的国内外专利11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TX成套工艺技术,具备了在国际上率先实现甲苯甲醇甲基化技术工业化的技术条件。 之后,为加快推进MTX技术的工业化,2012年9月,中石化旗下的扬子石化就此开展了工业试验。在没有工业运行经验可借鉴的困难情况下,扬子石化20万吨/年MTX甲苯甲基化装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并实现满负荷运转。反应系统操作稳定,反应温升与冷激控制系统符合预期,换热网络运行平稳,工程设计满足要求,甲醇转化率100%,二甲苯选择性大于80%,产出高质量的二甲苯产品,率先实现了甲醇原料直接引入芳烃联合装置,实现了世界首套甲苯甲醇甲基化工业装置的商业化运行,为芳烃的“甲基管理”提供了更加直接和有效的手段。 中石化上述专家表示,与传统石油化工结合,是今后煤化工发展的方向之一。借助石油化工技术,煤化工的产物——甲醇可以实现有效增值。目前,中石化正在MTX的基础上,研究开发新的技术,使得甲醇的利用和芳烃的生产更加多元和有效。 《中国科学报》 (2014-09-30 第6版 能源)
个人分类: 资源|12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嫁接体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兼答李竞老师
热度 8 seesky 2014-2-4 08:34
嫁接体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兼答李竞老师 在李竞老师的一篇博文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5582-728279.html),李竞老师要求他的团队成员“对农民有发自内心的爱,知道农民生活的难处究竟在哪,能和农民打成一片,对大自然有发自内心的喜欢和敬畏”,可见李老师对农业农民问题的关注程度。 在那篇博文回复中,我问了李老师一个问题:“在园艺领域,嫁接体所面临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李老师能知道并认识到这个问题(无论什么途径),我将给出我的解决方案,并愿效劳园艺事业。” 这之后,还和李竟老师视频过一次,并向他解释我认为的在农业生产领域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后来因为各种事情耽搁没来得及整理,向李老师表示歉意。下文即是我所认为的最根本性问题,在后续博文中我将给出我的解决方案。 嫁接是一门古老的园艺技术。据先秦典籍《尔雅·释木》篇记载,“休无实李,㭫椄虑李, 驳赤李”,这恐怕也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嫁接的例证了。时至今日,在园艺生产上,嫁接仍旧是园艺领域常用的技艺。 为何要嫁接,我们到底从嫁接体中获得了什么好处?说穿了,就是“优优组合”或者“强强联合”。一个物种 A具有抗病的能力,但是产量不高,或者果实不甜,另一个物种B的果实虽然产量很高,果实很甜,可是却不能抗病。在正常的遗传杂交不能成功的情况下,嫁接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那就是把B嫁接到A上,期望得到他们的共有性状,即得到抗病又大又甜的嫁接体。事实上,很多成功的嫁接体就是这样形成了,性状得到了改善,品质得到了提高。除了有目的进行“强强联合”外,还有一些嫁接则是纯粹性的探索活动,随便拿些不同物种进行嫁接,期望得到意外的品种,这就是嫁接育种了。 因为嫁接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经验丰富的园艺师才能做的很好。一个好的园艺师知道针对不同的物种组合采用适当的嫁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嫁接体的成活率,网上找到一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照例一试: http://fdycq.blog.163.com/blog/static/1966494320090684457368/ 。 嫁接体是可以做成功的,问题是嫁接体能否真的能够达到园艺师预计的那样实现“强强联合”则是另外一回事情了。有的物种之间可以实现强强联合,但更多的却还是 “各自为政” ,保持各自的特色,和嫁接前没任何两样,或者联合的优势部分太少,常见的比如杏树嫁接到桃树上。 强强联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两个强者之间(好的砧木和好的接穗)有充分的信息共享。换句话说就是:控制砧木优良特征的分子信息、信号能够传递到接穗中,同样的,控制接穗优良特征的分子信息、信号也能传递到砧木中,从而实现了优势互补。 自然而然,嫁接体的根本性问题就诞生了:砧木和接穗之间是什么样的细胞信息,如遗传信息,分子信号等在流通?更进一步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让砧木和接穗之间有更加充分的信息交流,或者在“各自为政”的情况下怎样破除信息流通的障碍? 如何解决如上问题,请看下篇《嫁接体的模拟及信号流通的可视化》
9257 次阅读|32 个评论
银杏的雌雄同株嫁接
热度 2 mengxz 2013-12-16 10:27
银杏是雌雄异株植物,能不能通过嫁接技术,在雌性银杏树上嫁接上雄性银杏,或在雄性银杏树上嫁接上雌性银杏。
3704 次阅读|2 个评论
TomTato:西红柿和土豆双丰收
热度 12 zhpd55 2013-10-5 11:23
TomTato: 西红柿和土豆双丰收 诸平 据 gizmag 杂志网站 2013 年 10 月 1 日 报道,研究人员已经培育出气生部分类似于西红柿植株而地下部分类似于土豆的一种同时可以结西红柿,又可以收获土豆的枝干嫁接新植物 —— TomTato 。 这种植物是由 英国的一家园艺公司即 汤普森 -摩根( Thompson and Morgan )公司培育而成 , 但是 TomTato 并非基因工程的结果,该植物 “ 简单 ” 的地上部分的樱桃番茄(圣女果)植株和地下部分的马铃薯植株是通过枝干嫁接将 2 种不同的作物融为一体。 虽然创建这样的杂交品种植物的可能性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 但是由此产生的西红柿味道明显不尽人意。然而 , 据英国 汤普森 -摩根 园艺公司报道,其创建的 TomTato 作物的果实含糖量水平高于大多数超市出售的番茄 , 就其酸度而言,适当可口,达到番茄味的最佳酸度;而土豆适宜于蒸煮、打浆或烧烤。对于这种一次栽培,可以实现西红柿与土豆双丰收的作物,无法使用种子来进行种植,而只能购买 TomTato 秧苗进行栽培,而且也不可能多年生的,它只能持续一个生长季节。据报道一株作物可以生产 500 个西红柿和 2kg 土豆。 汤普森-摩根公司声称 , 这项研究成果标志着首次嫁接番茄 / 土豆杂交已经进入商业化生产。然而 ,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 , 另一种这样的植物刚刚也是在 2013 年 9 月底到 10 月初在新西兰问世。它是由难以置信的食用品( IncredibleEdibles )公司研制的 ,就是 众所周知的 马铃薯 · 汤姆 ( Potato Tom )。如果你自己生活在英国,对 TomTato 感兴趣,欲获得你自己拥有的 TomTato, 那么你就可以订购一株高 9 cm ,外加 100 g 番茄食品,售价 14.99 英镑,折合 24 美元;如果你订购 2 株高 9 cm 的秧苗,外加 300 g 番茄食品,赠送一株秧苗,售价 29.98 英镑。订货交付定于来年 5 月底。 更多购置栽培信息可以浏览: http://www.thompson-morgan.com/vegetables/vegetable-plants/all-vegetable-plants/tomtato/t47176TM
个人分类: 新科技|19646 次阅读|20 个评论
再谈基因重组
热度 1 liwei999 2011-7-16 16:02
好不容易学了些,要巩固。 (98683)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18, 2007 01:36PM 引用: 算啦,有共识了就行了 作为外行,我学了一点儿新知识。总结一下: 1。同属可以用传统方法嫁接。 2。不同属可以杂交,但必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3。其实到了分子水平,什么同属不同属的,都没有什么意义了。 第三条是个“大是大非”问题。不得动摇。 “嫁接”是脏器移植,不是通过“性器”获得果实的技术。“杂交”就是野合,是要通过“性器”的获得果实的技术。 如果有“嫁接杂交”的话,相当于变性手术加性器再造了。这年头,什么事儿都有。 把实用的嫁接技术记忆为“同属可以用传统方法嫁接”是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教育路线。 “嫁接”可以得利,比如多活几年,抵御病虫害,改良果实等等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不能“逃跑”。还是要有“理想”、梦想。 (98498)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18, 2007 09:02AM 到了分子的层次,就没有什么种了、属了的概念了。这就叫“革命”。 所谓现代的基因技术,就是在分子层次上的操作。风险也正是来自这个没有了种、属概念的生命操作技术。 镜某感到“分裂症”的是:一方面强调没有“危险”,一方面又是什么什么不能与什么什么“杂交”云云的,这些人士把握住了问题的所在了么?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066 次阅读|1 个评论
金大米的问题
liwei999 2011-7-11 16:44
引用: 金大米在增加维生素A含量上是个有益的尝试 (97659) Posted by: 桂铭 Date: July 15, 2007 06:42PM 初衷是好的,如果味道也不坏的话,值得在维生素A缺乏地区推广。 基因改造食品让人们不安,这个可以理解。但是,自然当中遗传物质/基因的交换变化是频繁的,现有的食物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其基因结构也会有变化,农业上经常用嫁接技术改良水果等农产品,嫁接也是一种转基因处理。所以,转基因食品并不值得强烈地恐惧和反对。 我主要关心其效果。现在批评金大米的一个主要理由是说金大米的维生素A含量相对于人体的日需要量来说,仍然很低。我记得小时候看到的胡萝卜地都是山坡地,胡萝卜照样长。如果一方面加强宣传,让那些缺乏维生素A的人群知道维生素A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推广种优质胡萝卜,不好吗? 沽狗了一通,美国好像还没有金大米出售。要是有的话,我愿意买点来尝尝。 桂兄,这话可是够外的: (97665)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15, 2007 09:49PM 引用: 农业上经常用嫁接技术改良水果等农产品,嫁接也是一种转基因处理 。嫁接恰恰不是转基因。不过是借个肚子怀孩子罢了。 金大米的问题,基本上是徒劳的。徒劳的根源在于【职业化了】的科学。职业化了,就要有事情做。没有事儿了,就要“没事找事”。牛都吹到要解决贫困人的“副营养”上了。虚伪得很。 技术用在抵御病虫害、提高产量等等方面,是正道儿。改善味道,也是正道儿。但是同样的品种,产地不同,味道也就不一样。因此,味道的问题不单是品种的问题,还有”风水”的因素。 所谓“有益”的尝试,是种很自恋的说法。如同讲某某可以纠正错误,更证明是伟光正了的论调一样。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13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桂兄论“基因重组”与“嫁接”
liwei999 2010-9-21 05:43
提上来与桂兄论基因重组与嫁接 (97876)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16, 2007 09:19PM 桂兄提出广义的基因重组技术与嫁接等价的意见,镜某还是以为不妥。因为此事不能以结果论。不能因为是在结果里有DNA排列上的变化,就把基因重组技术的概念广义到这里来。 基因重组技术是相对于传统配(育)种技术的一个概念。固然有可以延伸的一面,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同。这种强调是与人的心态吻合的,是一种需要。比如,讲这个水果是嫁接出来的话,人们不会有什么抵触。而讲这个作物是基因重组技术作出来的话,抵触就会很大。因为这里有几个人们未曾体验过的事情:1)微观的生物技术,2)因为第一项带来的时间尺度的飞跃,3)微观的技术结果要通过空间、时间的宏观尺度验证的不匹配性。 抵触尤其来自这个第三项--操作技术速度的超前不匹配于滞后的检验技术。而在传统的技术中,这两个是匹配的。操作的过程就是验证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的过程。很缓的坡人们可以走上去,而陡坡就难了。 如果是象物理那样,结果是可预测的话,这种利用微观技术增速有很大的利益。有风险的是生物的微观技术的结果预测是相当困难的。如何处理?需要时间,也需要智慧。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国人讲究给面子。 (97895)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17, 2007 12:05AM 基因重组一般指操作的出发点定义,而不是过程的终结点来定义。也就是说不能以有没有基因重组发生了的结果来定义是否是基因重组。 最简单的事例就是杀人了。不能以死人了与否来定义杀人,还有个致死的概念。 不否认可以去广义、延伸。但是要合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引用: 镜兄,这就是胡乱理解了 (97904) Posted by: 桂铭 Date: July 17, 2007 12:46AM 基因重组是否产生当然以结果来论,怎么操作是另一回事,是个过程。不结果,打4000个洞都是无用的。 的确这是个分歧。 (97906)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17, 2007 12:54AM 不用过程的终结点来定义是因为有自然发生的部分。 基因组合作为一个技术,必然要重视出发点。这是所有技术的共同特征。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你说的恐怕是基因工程吧 (52 字节) - mendel 07-07-17, 12:13AM (97897) 从镜老师的主帖,我就开始糊涂。 (194 字节) - xh 07-07-17, 12:25AM (97900) 这个自然现象是要打引号的。 (264 字节) - mirror 07-07-17, 12:35AM (97902) 更糊涂了 (246 字节) - xh 07-07-17, 01:14AM (97912) 这个自然现象是要打引号的。 (97902)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17, 2007 12:35AM 叫人工现象倒是合适。家畜、家禽不是自然的,是人工的。 基因工程的名字也不好。显然不是project的工程,而是process的工(过)程了。 不错,杂交育种也是利用基因重组现象。结婚也是呢。利用杂交而言基因重组,好比是称交媾为创造人类,言过其实。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引用: 镜兄需要透过表象看毛姑姑 (97901) Posted by: 桂铭 Date: July 17, 2007 12:34AM 看看维基百科的解释: Genetic recombination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a strand of DNA is broken and then joined to the end of a different DNA molecule. 这个是最根本的基因重组的含义。 In eukaryotes recombination commonly occurs during meiosis, through chromosomal crossover between paired chromosomes. This process leads to offspring hav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genes from their parents and can produce new chimeric alleles. 这是镜兄和JFF查到的中学生物学传统说法。 In molecular biology recombination can also refer to artificial and deliberate recombination of disparate pieces of DNA, often from different organisms, creating what is called recombinant DNA. 这是分子生物学当中基因重组的解释。 镜兄和JFF认为基因重组技术是相对于传统配(育)种技术的一个概念,于是,认为嫁接是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没有不同亲本染色体杂交---所以嫁接不会造成基因重组。 嫁接虽然没有毛姑姑的 过程,看上去是无性,但是,嫁接是来源不同的两株植物(亲本),经过人工嫁接的方式(杂交),通过形成嵌合体,这个时候,嵌合体当中的遗传物质一旦交换组合,基因就会发生重组。 分子生物学常用电击方式将一种基因电击进入一个细胞,形成嵌合体,然后这个基因有可能整合到受体细胞的遗传物质当中,经过特定地筛选,选出那些发生了基因重组的细胞来,完成基因重组育种工程的过程。 嫁接相当于电击,让两个来源不同的亲本植株插出爱情,然后生子,就这么简单。 当名词还是当动词。桂兄的解释是当名词, (97905)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17, 2007 12:49AM 而镜某当动词=一个操作。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发生的。这是个价值观的课题。简单的例子:人造的和天然的金刚石,结构是一样的,但是发生的程序不同。所以,有价值的不同。 原帖里讲过了。所谓(狭义的)基因组合,是指微观的处理程序。而嫁接是个宏观的程序。微观带来了大量、高速,这是新的问题。 转基因的问题,是个价值取向的问题,是个人造和天然金刚石的问题。科学原旨教人的工作相当于说服妇女相信人造和天然金刚石是等价的。不妨用常识推测一哈这种努力的结局。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引用: 无论动/名词,都要看是否有外来基因的加入组合 (97908) Posted by: 桂铭 Date: July 17, 2007 01:00AM 这才是基因重组是否发生的判断标准。 至于说嫁接比基因重组令人感情上容易接受,这是个宣传和习惯的心理问题。 用结果来定义还是不妥。 (97911)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17, 2007 01:10AM 果树的报告,应该是被认可的。 该说明的都说过了,只有求同存异(疑)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93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最缺的是农民,呼唤农民
longfo 2010-5-12 13:36
现下农民是中国比较损人的一个词汇,常常有人说我,你是个农民啊,说实话,我还真是个农民。中国人现在缺的就是农民,如果说,农民的数量再继续降下去的话,整个民族的生存机会危在旦夕。 很多人会说,中国不是十几亿农民吗,你怎么说数量少。我说的农民,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有点差别。农民大部分的工作是种种子,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都要守护着,这群人叫做农民。还有一批人不叫农民,在这个世界上就农民和非农民之说,他们属于移植派和嫁接派,他们从来不种地,不种树,只是等着别人的东西长得差不多了就移植过来,或者嫁接过来。 农民最可爱了,他们自己种,自己养护,慢慢的就熟悉了整个流程,也培养了根基。需要草地就种植草,需要树木森林就种植树木,需要粮食就种植小麦水稻,需要什么就种植什么。国家不一定需要这样的人,但是我们民族需要的就是种植的人,因为有了种植才有了民族的根。国家可以移植,社会可以嫁接,但是民族只能种植。所以,民族的根本在于农民,因为他们懂得种植。 中国很多东西都是移植过来的。我们科研界张嘴就要海归派,海龟是什么,就是移植派。我们国家的这群人就是环保局,市政局类,他们看到哪里有参天大树就移植过来。移植来的东西有个好处,就是很快就看到了高高的树,绿绿的草,到头来,树怎么长起来,草怎么生长,他们一概不管,一味追求速生。移植来的东西有时候难免发生排异反应,这群人也懒得管理,以至于社会上出了这许多问题。可是,他们还在移植,把橘子移植到东北,把东北虎移植到华南。烂七八糟,耸人听闻。 我们还有许多东西是嫁接的。农村果树,种个本地的苹果,然后嫁接外地的品种。这还好种树,在很多情况下,只是嫁接,从不种树。来了学生,什么不管,先把老板的课题做完,整个就是搞嫁接。蛅木慢慢老化了,还要嫁接,根都烂了,那嫁接穗条都是悬在空中的无根草啊,哪能活得成。没跟的果树,跟死有什么区别。 移植,嫁接,你们就玩着吧,老老实实种地不行吗。我们知道,种子种下去,成长成大树需要时间,你这个移植和嫁接的确;来得快,但是也把根都给绝了呀。这不是断子绝孙的勾当吗。 呼唤农民,切切实实老实巴交的种地的人,种下去种子,慢慢成长,这是民族的成长轨迹,移植或者嫁接,永远都是劣根性的来源
个人分类: 未分类|1910 次阅读|1 个评论
赢在起点,败在终点
famingkuang 2009-5-13 07:36
刘晓东在王号的博文《 幼升小面试之三:怎样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 》有如下精彩的评论: 刘晓东: 跑过长跑的人都知道,一开始打头的肯定不是冠军。 博主回复: 很形象。还有一点:抢跑的人,会提前退出比赛 。 看到他们这一段精彩的对话,我感慨万端。这是不是我国目前教育的一个形象比喻呢?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学校的国家,而中国古代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它使得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但中国落后了,因为中国的教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女子无才便是德不重视妇女的教育使中国一度陷入差点亡国的边缘。 现代的中国就象一个病兮兮的巨人,太想重温昔日的辉煌了,只要能吃的就拼命的吃,不注重营养搭配虚胖,还是无法站起来。 早教最早出现于德国,是一个叫卡尔.威特的牧师发明出来的。他的著作《卡尔 . 威特的教育》已经成为早教的经典之作,以后所有早教思想几乎都是从这里出发的。 早教在中国可谓强势矣,好象谁要是不早教就已经输在了起点了。 可是我国提倡的早教是变了味的成人提前教育,谈不上真正的早教,因为它是违背儿童的天性的,所以注定是要失败的。 我们太近视了,太想赢了,想从起点一直赢到终点。 我们古代有田忌赛马的智慧,但我们现代实在没有赢得最终胜利的计谋。我们不能在终点赢得胜利,于是就对起点动起了手脚,或抢跑、或大人拉着小孩子跑,在起步阶段就已经耗尽了孩子一生的能量了,所以我们就拥有了赢在起点,败在终点的可悲下场。 我们的教育方法不是自然的方法,自然的方法是引导什么树种就让它成长成什么树,教育只是给足其正常的成长所需要的一切营养。 我们的教育是嫁接的培养方法,不管这个孩子是什么苗子,都按成人的意志嫁接成自己喜欢的品种。于是问题就严重了,不同树种之间的嫁接问题就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了,孩子要么厌学、要么精神出现异常,严重的甚至于以死想报(不是孩子被父母打死、打残,就是孩子自杀,杀父弑母)。 早教的本质应当是孩子是什么苗就按什么苗的培养方式进行培养。但在孩子的儿童期,他是什么苗子是根本看不出来的,所以早教不应当是强势的成人行为,而应当是自然的行为,成人只是提供一种服务、一种环境,让孩子在自由的气氛中正常的成长。早教中对孩子的保护应当超过教育,甚至于早教不能称其为教育,保护孩子的天性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过早的片面施行某种特定教育的孩子仿佛就是嫁接,孩子已经失去了为他自己成长的机会,他的思想已经成为成人的傀儡。 我国的教育在早期看起来很成功(在中学以前),但充其量只能说是成人的傀儡,即是成人的嫁接品,只是成人化的早熟品种。已经失去了儿童的灵性,如何能赢在终点? 我国的教育使我们没有了儿童,只有成人的嫁接品成人的傀儡,所以我们中国人出不了大师,也只能始终与诺贝尔无缘。因为大师是儿童按其天性发展的极致天才。没有儿童的中国,哪来的天才? 我们的教育虽然赢在了起点,但却只能败在终点。
个人分类: 反思|3969 次阅读|1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