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笔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大会期间的笔会
黄安年 2013-12-16 07:30
纪念曹雪芹逝世 250 周年大会期间的笔会 黄安年文 徐菊英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12月16日发布 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 250 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11月22-24日在廊坊艾力枫社酒店新绎贵宾楼举行,纪念活动由中国红楼梦学会、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北京曹雪芹学会、新奥集团联合主办。22日晚主办单位举行晚宴,席间与会专家学者和书画家即席献上墨宝。照片12张主要是徐菊英女史拍摄的,个别照片是笔者拍摄的。 1 , 2 , 3 , 4 , 5 , 6 , 7, 8 , 9 , 10 , 11 , 12 ,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2400 次阅读|0 个评论
【非典十年笔会】:蒙垢的灾难,灰色的记忆
热度 23 dmi2007 2013-3-26 05:00
忘记一些东西很正常,但有些东西是很难忘记的。 可是,你我都知道,我们头顶上戴着一顶被很多对本土文化历史持批评态度者编制的帽子“最健忘的 XX ”。用白话说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是否如此,我不妄加评论,也不想刻意否定。但一些过往的经历却使我的确有此感受,不知道何事使然,在历史的时间通道上,我和我的很多同胞们总是很难摆脱对重大事件的模糊或健忘。老祖宗强调以史为鉴,实际上是深谙我们这个毛病的。但是这个病一时半会没有消退的迹象,何时能痊愈,很难说,光靠几句箴言是远远不够的。 言归正传。十年在人生长河里不算短,也不算长。十年前发生的事大概不会印象全无。话说最近科学网上有博主开始撰文纪念十年前发生的那场全国性灾难。杨正瓴老师倡议非典十年笔会,我以为非常好。大家若能拾起记忆,十年前那场蒙垢的灾难依然可以作为当下乃至身后的镜子。 我不打算做更多的议论。 非典期间亲自经历的和听闻的几件事尚寄在大脑的内存里,我想趁它们还没有被删除到记忆库的RECYCLE BIN,翻出来放到荧屏上。算是为自己十年前的经历做个旁注。 (1)非典源区之旅 2003年2月17-18日,我参与其中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一个专题会议在广州召开。当时,已经知道有一种病原不清的致命传染病在广东流行。虽然传闻甚嚣,但是媒体们集体冷静,所以恐怖没有袭扰我们,我们的确没有太当一回事,依然大大咧咧乘飞机前往广州。会后,照旧和同事朋友们外出去餐馆吃饭。在餐馆里,与以往不同的是,上菜的同时,每人跟前还上了一小碗米醋。我们听说,米醋和板蓝根可以预防此病。将信将疑的我们大多尝试了醋泡胃的感觉。 那几天,一切都还平静,街上行人似乎少了些,但也没有见太多戴口罩的。 我们糊里糊涂地去广州,又糊里糊涂地回北京。糊涂之旅,幸在全身而退。 (2)大洋彼岸的来客 回到北京后,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往耳朵里灌入更多的传闻。政府和媒体们一如既往地泰然自若,老百姓们也跟着泰然自若——至少我们那儿是这样的。 我们单位(CMA)和 美国大学大气科学联盟(UCAR)于2002年签订了一个双边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这个协议,每年双边科技人员联合举行一次关于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发展的学术研讨会,轮流在中美两国举行。 2002年我们访问了UCAR属下的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2003年,轮到我们做东。更热闹的是,在3月底,气象局大院还同时举办了一个“气候变化国际学术研讨会(ISCC)”,我们和NCAR同行的讨论会被安排成ISCC的一个特别分会。 会议持续了4天,会议细节不是我说的主题。会议期间,我们竭尽东道主之谊,以报去年在Boulder受到的很好接待。大概是四月三日晚上,我们安排了美方代表团成员去王府井逛街吃饭,并到长安大戏院看京剧表演,让老美们领略了一下我们的国剧。 让老美们可劲High了一次的我们过后却很是不安。当时的情景是只差捅破那层窗户纸。这一纸之隔让我们盲目地安排了这次令人后怕的外事活动!其实,老美们并非全然不知,甚至他们可能比我们知道更多的信息。据说,在来访之前,美方代表团里一位华裔成员早已探知究竟,并取消了行程。不过大多数美国科学家们不知是出于对双边合作的兴趣或是受对远方国度好奇心的驱使,依然鼓足勇气、佯装糊涂,来我神州大地作了一回神奇之旅。 老美们走后不久,恶魔SARS的名头终于被定格,疫情在现实中越来越多地被证实,政府在经历了艰难而痛苦的认识转变后终于撕开了那张窗户纸。北京,从混沌的喧嚣状态进入了焦虑恐惧的抗争状态。 后来听说,NCAR的这些老美回去后,都被隔离了2周。幸运的是,大家都平安。 (3)伤逝之叹 我在犹豫要不要写最后这个故事。不写,似乎触及不到SARS的魔爪;写了,心有余痛且恐波及他人。想想时间应该抚平了过去的创伤,说一说何许无妨。 那一年,我家大妞上初二。四月到五月间,因为非典,学生们放假在家。我们也是很不正规地上班,后来,除了特殊岗位,大多数职工也放假回家。 一开始,气象局大院总体还算平静。但时不时有不好的消息传来。4月24日,东边不远处 的北方交通大学的嘉园学生公寓(机械与电子工程系)被隔离近半月 之久。后来,气象局大院内部也有一小 隔离区,有几个从重灾区旅行来的人被隔离在一小旅馆里。再后来,听说局内一家三口被诊断出患了SARS,同时被送往医院。很快得知,这是我们家以前的邻居,住在我们楼下(我们刚搬家半年)。母亲是气象局的职工,孩子是我们大妞的小学同班同学。这家的父亲从山西出差回来感染上了SARS,很不幸地传染给了家人。 不久,噩耗传来,孩子的母亲不治。听说是母子同住一个病房,原本她的病情已稳定,只是很虚弱,但有一天男孩病情有变,医护人员从病房里把男孩推到急救室抢救,母亲见此急火攻心,SARS病毒与并发症毫不留情地让爱子心切的妈妈一口气没喘过来,从此与儿子天地两隔。(如果此事属实,我不能明白的是,医院为什么让母亲和儿子住同一病房,并让她目睹了那致命一击的事情。) 这个孩子和他的父亲挺过来了,但是孩子失去了母爱。他现在业已长大成人,我从侧面了解到,这个男孩现在给人的感觉有些玩世不恭。令人唏嘘的同时,我能理解,孩子在失去母爱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本该属于他的东西。 我们惟有默默地祝福他! ------------------------------------------------------------------------------------------------ 网络上舶来一句话:健忘是一种病态,善忘是一种境界。希望我们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做到:记住该记住的东西,忘掉可以忘掉的东西。
个人分类: 杂谈|7320 次阅读|52 个评论
转载变首发,作者蒙鼓里
热度 3 zyzhai 2012-12-17 06:44
转载变首发,作者蒙鼓里 翟自洋 国庆回家探望父母,协助父亲摘桔,有感而发,写成的小文在《文汇报》笔会(11.25)发表。文章最早是投给笔会的,两周以后仍未得到消息,于是贴到博客——这么一说,似乎对科学网不住。开博一年多来,虽然写得不勤,也算凑了四十来篇。无论长短,写博态度自我感觉是认真的,也希望尽量做到言之有物,不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四十来篇博文,有发表冲动的不太有,只是这一篇有些例外。好在我读《文汇报》早于上科学网,也算找到一个说辞吧-_-。后来,又有消息了。对我而言,在笔会发表文章,算是实现一个心愿,心里是高兴的。 前几日,一时兴起,在网上搜索文章标题“父亲的橘子丰收了”,发现广州一家报纸在11月28日将笔会文章原封不动发表,却未标注文章来源。多家网站(如凤凰网读书频道、人民网、中国日报网、网易、21CN新闻,等)转载时,给出的来源均为广州的这家报纸,包括《文汇报》的自家人文新网;只有和讯网正确标注了来源。后来,发现这家报纸上有这么一句话:请本版作者联系编辑部。我试着发一信,指出文章有笔会编辑的心血,为何不注明转载,事先也不通知作者。发信时我在想,假若对方回复了,并且要给稿费,收还是不收呢?收,岂不变成我一稿多发,还都是首发?稿费事小,不尊重付出劳动的编辑和报纸事大。那么还是不收吧——可是,岂不正中他们下怀,让他们白白得便宜!看来他们算准作者心理,不至为这“小事”大动干戈,可以放心大胆地做无赖。结果,未见回复。转念一想:我自己倒洗不清了! 另外发现一“趣事”:某位农民工兄弟(?)将文章来源、作者一律隐去,纳为他的作品,参加某省首届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 对于绝大多数网站转载时未正确标注文章来源,我耿耿于怀。网站编辑只要略负责些,心存验证的想法,要查明这篇文章真正来源,不是难事吧(无论谷歌、百度、搜狗,检索结果首页第一条都是《文汇报》,时间先后清清楚楚)。 或者,是我小题大作了? 2012-11-25 文汇报 -- 父亲的橘子丰收了: http://whb.news365.com.cn/bh/201211/t20121125_800139.html
3123 次阅读|8 个评论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笔会一瞥
热度 1 黄安年 2012-5-18 06:41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笔会一瞥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笔会一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5 月 18 日 发布 5 月 16 日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镇江南山风景区碧愉园会议中心举行 , 当晚红学家及来自北京和镇江的书法家在笔会上展示书法艺术。胡德平会长参加了笔会 , 著名红学家、书法家蔡义江先生开笔。 照片 17 张为当晚拍摄 , 其中第 13-17 张转自千龙网。 ***************** 丹青绘 “ 红楼 ”( 组图 ) 红学家、书画家竞相挥毫泼墨 http://beijingww.qianlong.com/ 时间: 2012-05-17 11:46:36 来源:千龙文化 红学家蔡义江为笔会开笔。 红学家蔡义江作品 北京、镇江两地书法家携手创作。 参会者欣赏书画家作品。 北京、镇江两地书画家以 “ 红楼 ” 为主题现场挥毫泼墨。   千龙网镇江 5 月 17 日 报道 ( 记者 晨晨 ) 5 月 16 日 至 17 日,曹寅与镇江暨《红楼梦》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镇江举行,近 100 位国内红学专家和学者,就曹寅、镇江与《红楼梦》的渊源以及程乙本刊行的意义、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研讨。研讨会由北京曹雪芹学会和镇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5 月 16 日晚 ,与会红学家和来自北京、镇江两地的书画家举办了书画笔会。红学家、书画家竞相挥毫泼墨,现场创作了近百幅以 “ 红楼 ” 为主题的书法、绘画作品。 http://beijingww.qianlong.com/1470/2012/05/17/289@159473.htm 网 新闻 镇江 正文 曹寅与镇江学术研讨会开幕 2012-05-17 10:09:02 来源: 金山网   中国江苏网 5 月 17 日 讯 5 月 16 日上午 8 点半 ,曹寅与镇江暨《红楼梦》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镇江市碧榆园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曹雪芹研究专家胡德平,北京曹雪芹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吴世民,副省长许津荣,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朱晓明等出席了开幕式。   副省长许津荣在开幕式上说,学术研讨会在镇江召开,对镇江来说是一件文化盛事。本次会议以曹寅与镇江作为一个主题,既是北京与镇江方面的一次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是帮助镇江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宣传镇江、展示镇江、促进镇江发展的一次良好机遇,对于扩大镇江文化影响、促进镇江文化传承与创新、丰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胡德平在发言中说,康熙四十二年,曹寅在镇江写下《江阁晓起对金山》一诗,据出土碑文可知北京香山正白旗村的后山叫金山,镇江江中的小岛也叫金山,两处金山不仅名字一样,而且两山之上都有一座金山寺,两山之下都是一片辽阔流动的水面。所以镇江的金山引起曹寅对家乡的怀念是完全有可能的,也十分自然,曹寅在这里找到了一种精神寄托,这是曹寅与镇江的缘分。后来,曹雪芹回到金山脚下的正白旗也是有原因的。   胡德平认为,对曹寅的学识、著作、经历、风采和藏书给曹雪芹的影响我们应该有更深的认识。今天,北京的曹雪芹学会与镇江联合起来纪念他逝世三百周年,是共同纪念他为镇江、为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遗产。   吴世民也表示,曹家世代与镇江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虽然《红楼梦》小说文本中,提到镇江不多,但可以说是处处有镇江。   本次研讨会为期 4 天,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专家 81 人参加。 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2/05/17/013359635.shtml 江苏镇江:红学家与曹寅隔空对话 《 光明日报 》( 2012 年05 月17 日 09 版)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 if(picResCount0){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cres").style.display="block"; document.write(" "); }*/ 本报镇江 5 月 16 日电(记者张春雷)今天上午,“曹寅与镇江暨《红楼梦》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包括吕启祥、蔡义江、吴新雷在内的近百位国内“红学”“曹学”专家和学者齐聚镇江京口,进行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研讨会由北京曹雪芹学会和镇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曹寅字子清,号楝亭、荔轩,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作为康熙年间著名的诗人、词人、曲家、藏书家,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曾任江宁织造。今年是曹寅逝世 300 周年。据镇江红学研究者江慰庐先生考证,曹寅至少到过镇江十一次,绍隆寺内还留有由曹寅篆额的《金山江天寺铁舟海和尚塔铭》碑刻一方。 江苏省副省长许津荣在开幕式上说,研讨会以“曹寅与镇江”作为一个主题,是挖掘镇江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良好机遇,便于镇江依托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在新起点上奋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2-05/17/nw.D110000gmrb_20120517_5-09.htm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3683 次阅读|1 个评论
毁树容易种树难【笔会“高考1981”】
热度 5 zlyang 2009-8-1 01:38
杨正瓴, 2009-07-31 看到魏东平、祖乃甡、王德华等人的《毁树容易种树难【笔会 高考 1981 】》,各位的真情流露,使我感慨万千。 2009-1981=28 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我们这些在 1981 年参加高考的人,已经走出青年时期了。 45 岁,人到中年啊,树犹如此。 迫于生活,我很少回首往事。高考时的情况,许多一时想不起来了。 1981 年 7 月 7 、 8 、 9 日连续三天,我们参加了高考。我属于天津考区,最后分数 460 分。大约语文 84 ,数学 75 ,物理 90 ,化学 89 ,政治 59 ,外语 38 ( 76 ),生物 25 。还不错,考上了天津大学自动化系工业自动化专业。这是我报的第二志愿。第一志愿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可惜我的分数太低了。 高中 2 年,应当说是我这半生中最欢乐的 2 年。当时除了学习,没有别的压力啊。而我似乎又喜欢学习。只是我当时不吃肉,也不喜欢吃鸡蛋,吃素快 5 年了。只要吃到豆腐,就十分开心了。因为那时刘兰芳的传统长篇评书《岳飞传》里说,大英雄岳飞为了抗金而不吃肉,只吃豆腐。因为要考大学的原因,我大约过几天就能吃上一次豆腐。如和白菜炒在一起。以至于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白菜炒豆腐,再加入粉条就更好了。 但是,在大学 3 年级以前,由于没有钱,真正吃饱饭的时候并不多。我出生在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灵寿县。 1976 年 10 月 2 日 去了天津铁厂上初中,因为我爹在那里工作,把我们的户口迁移出来了。所以养成节俭的习惯,也只能养成节俭的习惯。 上高中时,我只有一件事情:学习。 这是有趣的,因为在上初中时,每到周日、假期,一般要随我娘去清除垃圾。又累又脏。我娘是铁厂的临时工清洁工。上高中后,我就不去除垃圾了。因此长期以来,我特别不喜欢深秋。萧瑟秋风,会将枯落的树叶吹的遍地都是,清扫起来十分困难。 苦于生计的人,是不能奢望搞研究的。上了高中,我的自由时间多了些,因此胡想的时间就多了些。引力磁认为运动质量会出现磁效应就是别的同学先考虑到的。他们问了物理老师,没有明确答案。我将这件事情记在日记里,多年后又想起来了。不知道这些高中同学还记得他们的天才想法? 在高中时期,我还念过秦观根的《爱因斯坦》, G. 伽莫夫著,暴永宁译的《从一到无穷大》,伽莫夫的《物理世界奇遇记》,依居查叶夫的《元素的故事》等对我有深刻影响的书籍。能学习到各种知识,实在是幸福的事情。 参加高考我没有什么压力。除了喜欢学习的原因外,即使考不上,也能上班当工人。要知道,能当工人,当时也是不错的。我们不用当待业青年啊,很幸运! 我的逻辑能力不高,做数学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高考我的数学比较低( 75 分,满分 120 )。而我的物理、化学还不坏。最可气的是政治,考了 59 !我总觉的应该在 80 分上下才算正常。假如数学、政治能多出 30 分的话,也许就上清华大学了(不知道是否真实,只是个人的梦想)。 生物的学习是有趣的。我知道了:基因是遗传的主要物质载体,此外还有蛋白质遗传等。这是说,生物的遗传,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 真的是毁树容易种树难。我一点也想不起高考作文写了什么。从语文 84 分看,还不算很糟糕吧。 上高中时,我们参加过种树活动。可惜很少有活下来的树,大多数是被淘气的孩子们弄死的。要不然,我也要感叹木犹如此了。近 30 岁的树木,早就成材了。 要是能象神仙一样长生不老该多好! 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马克思 贻误时机或张惶失措,就等于丧失一切。 列宁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卢梭 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但丁 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 布封 附录: ① 毛泽东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②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桓公 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 攀柳执条,泫然流泪。 ③ 辛弃疾 ( 1140.5.28 - 1207.10.3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历城(今中国山东济南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该词运用 4 个典故:张翰 乐于归隐;许汜 谋取私利;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 ④ 曹操 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⑤ 毛泽东 《 浪淘沙北戴河》( 1954 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个人分类: 历史 - 人物|4982 次阅读|26 个评论
毁树容易种树难【笔会“高考1981”】
热度 1 dongping2009 2009-7-14 11:27
引子 我很喜欢科学网这是事实,主要是科学网上都是实名博客,对我而言有真实感;这与我在 IGS 网上下围棋,又有所不同,后者面对的大多数都是匿名棋手,虽然 IGS 上很多高段棋手也是匿名,但对我而言,有些已经是实际的棋友,因为手谈本身,基本上可以了解这个人的秉性,值不值得我与其交往。 顺便告知,我现在在 IGS 上的 ID 名为 gambol 的,又从 4D +升回到 5D 了。 一般而言,我对我博文后的评论,采取的是能回复即回复的态度,尤其实名评论者。所以这里,我要感谢在我“ 科网情深众友好 ”后留下评论的网友,或者有可能哪一天,再在我的博文中打油一把,用调侃之语气,郑重回复诸位的评论。 回归本文题目的正传:应该说,我的文字从表述上来讲,不属于很差或者较差的类别,这也是我一直耿耿于怀于我当初高考时,为什么我的语文成绩与我自己的估计成绩相差较大的原因。那些客观题部分,我是不会得很低分的,根源在于我的作文“毁树容易种树难”上,没有拿到一个恰当的分数。 所以,我今儿个再作一次命题作文,也算对于 祖乃甡 先生复出科网时刻,邀我作文纪念“高考1981”之召唤的真情响应。 ―――――――――――――――――― 人人都说家乡美,现在我回老家,每次也照样会发现一些令我惊奇的“美”出来,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美”都或多或少地不那么自然,而是揉进去了我本人的人文感慨。但我儿时记忆中的家乡,确实有一些景色,那是真的很美且很自然。 我们家乡属丘陵地带,地形起伏,高处与低处相差,最大不会超过 200 米。儿时记忆中,每个隆起的高处,都有或大或小的一片片树林,中低处则依地势情况,先在相对较高的地方,挖出一个池塘,存放雨水,用于灌溉下面层层错落有致的梯田里所种的作物,例如稻子,或者花生与棉花等等。 正常年景下,家乡雨水也很充沛,所以基本上那些农田,随便你种个什么,都是能够有收成的。特别是春夏丰雨时节,你会看到,一阵暴雨过后,雨水从每个丘陵隆起处的片片林子里,汇成一股股不大不小的细流,流到池塘里,而池塘中的那些鱼儿,便在此时逆水而上,向着上方的林子里,排着队儿冲去。 所以,如若你想捉这些鱼儿,便只需带上一个兜鱼的网子,先在靠近池塘的流水下游某处,用网子拦腰兜住水流,并固定好网子免得被水冲跑,然后沿着鱼儿前行的方向,往前走个百来十米,用一把小铁锹,截断上游的来水,令其暂时改道它处。这样,原来溯细流而上的那些鱼儿,因为没有了水,便一个个地原路返回,乖乖地进入到你事先放置那儿的网子内。 因为有那密密的片片树林,所以短暂的暴雨过后,丘陵顶部的流水则可以流淌很长时间。有时候,一两个小时的暴雨,可以换来几乎一整天的流水,这时候,你便可以依据上面的逮鱼办法,每隔一小时左右重复一次,这样一天下来,收获还是相当之不错的。 并且雨后,你还可以在放牛的同时(参考“ 站在牛屎堆上仰望星空 ”),在那林子中采摘松菇与地衣等等,依着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东西都是纯天然食品,绝对没有任何的污染与毒素。到了夏日,烈日炎炎的当口,那些林子又是我们这些放牛娃们纳凉的绝好去处,而牛们在林子边上,悠悠地吃着草儿,高兴时也“哞哞哞”地叫上几声。 但所有的这些,在 1976年那个 夏天过后,便再也没有出现,直至现在。 唐山地震之后,我们那儿也在盛传将要地震,因为据说是当时地质学界的泰斗之一,预测了三个地方会有大的地震发生,我们家乡所处的郯庐断裂带即为其一,因而可能为下一个地震发生的所在。于是层层传达,层层规定任务,要求每家每户必须住在室外,当然那种情况下,就是“上级”不下达指示,老百姓肯怕也会奋不顾身地搬出房子,到外面住的。 已经不记得是谁第一个这样做的,先是有一户人家,到村外砍伐了林子里的几棵树木,拖回来村里,盖起了第一个防震棚,接着是第二家、第三家,一直到整个村子,到所有村子。 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我们村子外面的丘陵高处,一片片的树林,先是慢慢变得稀疏,再而变得连一棵树也没有,仅剩一些杂草,围着一个个突兀地立在地上的树桩。 这一个个树桩的所在,终于没有再次的机会发出新芽,长成大树,如今大多数已经变成了层层梯田,没有能够成为梯田的,几乎仍然光秃秃地,也同样没有往日那样密密的树木,甚至连那些个矮矮的树桩,也渐渐地一个一个地消失了。 并且,我儿时常在里面游泳的那些池塘,一个个地干了,当然里面的鱼儿,也一个个地没了。
个人分类: 仰望天空|8198 次阅读|30 个评论
吊屈子
RongZheng 2009-5-16 10:52
洞庭波淼天似墨,风云变幻险难测。啸声如虎气排空,激水狂涌山失色。俄顷天边起赤云,转瞬之间明暗分。浪横龙舟渡,鼓鸣撼乾坤。当年屈原披发行吟处,霞飞雁断起诗魂。诗魂吼,遗爱厚,芳洲兰芷飘香久。一自行吟人去后,留得文章长不朽。继雅扶风开楚骚,耿耿孤怀谁堪偶?长太息兮,众醉岂容君独醒?世浊如何保独清?瓦缶雷鸣黄钟弃,此恨分明未可平。恨难平,怅深深,千秋浩叹说灵均。叹君何不揭竿而起抗强敌?楚虽三户可亡秦!叹君何不濯缨濯足隐江滨,长同渔父作比邻?出世殊不易,入世唯一死。一死是归期,一死万虑止。嗟乎,先生竟此江心逝,千载令人系梦思。我亦因之梦潇湘,辗转吟成《吊屈子》。 【注】 洞庭: 屈原 《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被放逐时,曾在洞庭湖一带生活过,后自沉于附近的汨罗江。 披发行吟: 语出《史记屈原列传》 披发行吟泽畔。 兰芷: 本意是芳草.在屈原的诗里象征美好的德行。如《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 。 瓦缶雷鸣黄钟弃: 屈原《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比喻小人得志,贤才不被重用。 楚虽三户可亡秦: 语出《史记项羽本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濯缨濯足: 屈原《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比喻超脱于世俗之外。
个人分类: 詩詞习作|6097 次阅读|23 个评论
[笔会作品] 叹屈原
yatou 2009-5-13 17:25
远去汩江滚滚兮 感岁月逝无情 执离骚与天问兮 听屈子悲鸣声 揽清风之高节兮 慨泪下之涟涟 忧国民之大苦兮 陷奸佞变芷间 耿耿忠心不染兮 鸷鸟幽兰来伴 投江去而涤尘兮 铮铮铁骨弥坚 浴风而去不归兮 驾凤鸾而翔九天! 芷 zhǐ 〔白芷〕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大;茎叶有细毛,夏天开白色小花,果实椭圆形。根可入药。简称芷;亦称辟芷。 在离骚中,屈原有如下的诗句: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其意:兰芷都蜕变而不再芬芳;荃蕙则化为一片茅草。其意在叹息楚王周边辅臣及皇室之人为了私自的势力而不顾国家的大局这样的变节。 鸷鸟 1.凶猛的鸟。如鹰鹯之类。 2.燕的别名。 屈原以鸷鸟来比喻志向高远,不同流合污之士。
个人分类: 诗歌|5454 次阅读|1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