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全球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哲学的视角看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改革
jiangjinsong 2010-6-30 08:42
京师科学人文论坛 从哲学的视角看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改革 主讲人: 曹天予教授 著名华裔学者,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系 评论人:张曙光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主持人:田松 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时间: 2010 年 7 月 5 日 星期一 14 : 30─16 : 30 地点 : 北京师范大学 新主楼 B809 欢迎各界人士参加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 58801058 内容提要 曹天予教授将对中国改革中涉及的一些概念问题,如现代化、全球化、转型、全面接轨或有选择的接轨、民族主义和发展主义,做一检查,并简短地讨论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处理可能导致的某些社会-生态后果。 曹天予,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系教授。 著名华裔学者,研究领域包括科学哲学、物理学哲学、认知科学哲学、社会和政治哲学(与现代性和全球化相关的哲学问题)等。 剑桥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博士,曾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和牛津大学万灵学院作研究员,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自然科学院和史学院的成员和史密森学会的高级研究员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所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3377 次阅读|2 个评论
京师科学人文论坛 曹天予讲座 从哲学视角看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改革
tian2009 2010-6-30 00:30
京师科学人文论坛 从哲学的视角看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改革 主讲人: 曹天予教授 著名华裔学者,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系 评论人:张曙光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主持人:田松 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时间: 2010 年 7 月 5 日 星期一 14 : 30─16 : 30 地点 : 北京师范大学 新主楼 B809 欢迎各界人士参加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 58801058 内容提要 曹天予教授将对中国改革中涉及的一些概念问题,如现代化、全球化、转型、全面接轨或有选择的接轨、民族主义和发展主义,做一检查,并简短地讨论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处理可能导致的某些社会 - 生态后果。 曹天予,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系教授。 著名华裔学者,研究领域包括科学哲学、物理学哲学、认知科学哲学、社会和政治哲学(与现代性和全球化相关的哲学问题)等。 剑桥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博士,曾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和牛津大学万灵学院作研究员,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自然科学院和史学院的成员和史密森学会的高级研究员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所
个人分类: 广而告之|3371 次阅读|2 个评论
环境:观看世界的一副独特眼镜
jiangjinsong 2010-3-21 23:06
环境:观看世界的一副独特眼镜 读《自然与权力世界环境史》 蒋劲松   《自然与权力世界环境史》并不是一本系统介绍世界范围内环境演变的历史著作。本书 的副标题原文是Eine Weltgeschicte der Umwelt,严格的直译应该是环境的世界史,它的真正意思就是像作者在第2页中所指出的那样,把环境发展的历史作为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演变历史的 组成部分。   这里不是说译者翻译错误,而是要强调在环境研究方面,西方学术界与国内在深层理念上的巨大差异。世界并非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意义上的地理范 围,而是海德格尔所谓在世界中存在意义上的概念。作者认为以往的环境史的研究,作为环境运动的产物,一般都主要关注尚未被权势阶层所占据的生态环境, 研究对象往往处于人类活动的边缘,彼此之间缺乏联系,而且较少关注农业史、林业史、民族迁移史和传染病史等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核心部分,这样就无法形成一 种对于环境的全面认识。   作者的基本思路,是强调应该把环境史作为人类整个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人与自然交互作用中的组织、自我组织以及分界的过程,研究人类通过种种危机 经验而形成对于作为人类生活和文化的长远自然基础的生态环境理解的历史。这实际上是将环境作为观察人类生活世界的一副独特眼镜。   作为一本环境史专著,本书突出的优点不仅在于其丰富翔实的资料(参考文献及注释占了全书的四分之一达百页之多),更为可贵的是通过具体的史料对流行的 环境观以及环境史编史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评。作者认为环境史的内在统一,最终将因为外在自然和人的自然之间存在着亲密联系,以及人类对这种联系的感知 而得到保障。因此,他不赞成非人本主义的环境观,认为这会掩盖真实的人与环境的内在联系;反对将环境史写成一部对自然权利本身认识的历史,反对生态的 原教旨主义,认为这实际上是将自然当作某种固定不变的前提,而非是在人类生活中所建构的结果。   实际上在关于自然的理解上,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例如,在森林管理人员与农民关于森林牧场问题上存在冲突,在看待山 羊与树木关系方面不同的人之间也存在着冲突,正如作者追问的:为什么人们原则上都加入反对山羊的行列?为什么只有树木而不是山羊才能代表自然?   再如,人们常常不假思索地把人与自然协调一致当作环境问题的理想来追求。作者却指出,自然本身却可能是危险的,自然本身的发展趋势可能是在走向恶化, 此时人与自然的发展趋势协调一致的后果就是灾难性的。而更让我们忧虑的是,现在我们人为造成环境的改变现在正和自然环境本身恶化的发展趋势相一致。   作者援引了大量的史实,提醒人们注意:环境问题的解决有时比环境问题自身更具危险性,我们永远都不能迷信某个时代看似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因为,严重 的环境问题往往恰恰是由于过去解决问题的手段所引起的。例如,农业改革以其对化学肥料的痴迷和土地私有化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前现代农业生态缺陷的应 答,并在某些方面确实使农业生态更加稳定,但随之而来的经济心理动力从长远看来却颇具导致不稳定因素的副作用。再如DDT在许多国家战胜了人类多少年束手 无策的疟疾,但是DDT广泛使用所带来的危害却是唤起美国继而全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名著《寂静的春天》的主要原因。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对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为了个人或特定利益集团的利益肆意破坏环境的现象,许多人认为只有通过权力集中,诉诸国家乃至国际 的机构的统一行动,才能解决环境问题。作者认为,环境问题只有依赖生活于环境中的社区和当地居民以及利益相关人士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而高层管理机构借 环境问题聚敛财富,把持权力,未必真正能解决问题,常常是做官样文章,反而带来了更多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当可以从环境破坏者获得罚款,从资源使用者收取费 用时,管理机构就或多或少地变成了环境破坏的共谋者了。因此,环境的历史历来都是权力运作的历史,它越是远离当地的实际问题就越容易陷入强权的控制。例如 历史上国家以保护林业资源为借口,将传统上有权少量砍伐树木、拣拾树枝的农民赶出森林,不过是使得自己可以在更大得程度上成片砍伐森林而已。     与此相关的是,现代科学和技术越来越倾向于隐瞒其固有的地方性。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知识和技术的传播日益超越空间的距离,技术往往也就从其诞 生和相适应的环境中分离出来,并因此而带来了新的环境危险。从这个角度上看,以知识和技术迅速扩散而自豪的现代化,和全球环境的迅速恶化之间的关系,就不 再是偶然的巧合了。殖民主义对全球环境的破坏不仅表现在对殖民地资源的掠夺和不公正的世界经济秩序,表现在无意和有意带来的新物种,也表现在知识上的殖民 化方面。殖民者大量涌入及其政治、军事和文化的优势,动摇了当地世代延续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地方经验。   其他诸如宗教传统、健康意识、自然浪漫主义、甚至纳粹思想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本书中都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较之国内学术界 颇为简单化的处理,其高下不可以道理计。因此阅读本书就像戴上了一副新眼镜去旅游,深刻洞见和思想启发的绮丽风光,常常令人目不暇接。在此只能挂一漏万地 介绍一点读后印象较深刻的内容,要想全面地了解,只有亲自戴上眼镜去实地游历。   坦率地说,本书的翻译存在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不尊重常见人名、地名和书名已经约定俗成的翻译,而且经常不统一,甚至连本书作者姓名也是如此,这样 会给读者带来不少困扰和麻烦。另外一个遗憾是,本书最后的参考文献,还是依照国内出版界的某种惯例,统统翻成了中文,不仅凭空给译者增加了很大的不必 要的工作量,而且也使得书的利用价值打了折扣。按说这个道理不仅译者明白,出版社也应该是很清楚的,然而出版界的这种习惯虽为学界所诟病,迄今为止却很少 改变,我不知道原因究竟何在?   尽管本书的翻译存在一些缺陷,但平心而论这仍然是一本对环境研究颇有助益的好书,值得认真阅读。 《自然与权力世界环境史》,(德)约阿希姆拉德卡著,王国豫、付天海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定:48元。    2004年7月31日加入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703 次阅读|2 个评论
全球化导致中国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剧增
热度 1 Synthon 2009-12-18 07:45
最近几天哥本哈根会议开得如火如荼,各国就碳排放问题吵个不可开交,中国也是个焦点。最近几年中国的碳排放剧增,总量上已经正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根据京都议定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义务。你想啊,要你是奥巴马,你乐意不?反正我是不乐意。不过咱中国政府还是负责任的,尽管不正式的承担减排义务,但是中国政府也制定了自己的减排指标,这也体现咱大国政府的责任心。 但是我倒是更好奇一些,想研究一下中国的碳排放都是哪儿来的,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图。图中可以看出,建国以来我国的碳排放一直是在平稳增加的,但是从2001年期,我国碳排放的加速度剧增,我们不由得想问,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时间段有什么事情影响了碳排放呢?想来想去,只能是世纪之交的那件大事:入世,加入WTO。 大家知道,加入WTO了,全球化了,外国产品进入中国的多了,外国人进入中国的也多了,咱们外资企业也越来越多了。哦,感情这些外企给咱的都是落后技术啊,碳排放剧增啊。有意思的是,控制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的的签订,也在这个时间段,西方发达国家承担的减排义务,原来都是把排放指标转移到咱中国来了啊。。。 在我刚开始跟人讲这个观点的时候,有人不同意,说入世之后,中国私家车越来越多,你为啥不说是汽车保有量增加引起的碳排放增加呢?您别急,咱下面还有别的图。 下面这张图是单位GDP的能耗图。可以看出,这么多年来,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是在迅速下降的,没错,咱技术提高了嘛。我之前曾经在某个场合看到更完整的图,中国单位GDP的能耗,从1952年到2001年基本上是以同样的速度迅速下降的。但是大家从这里可以看到,2001年之后,他又反弹了。 为了进一步堵住某些人的口,咱们再来看一个跟私家车完全无关的指标:煤的消耗量。大家知道,煤的主要用途就是发电,而电呢,主要是工业用电。从煤的消耗量同样也可以看出,2001年之后,中国的耗量剧增。 三张图,在同一个时间点,发生了重要变化,让我们不得不认为,正是全球化,正是因为我们加入了地球村这个大家庭,才导致了我们今天的高能耗、高碳排放。正是由于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发达国家才会把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产业大量转移到中国。全球化了,我们的GDP是提高了,但是,付出的代价是我们的资源和环境。 另外,恐怕也是时候揭开GDP背后的故事了。我们的GDP是增加了,但是GNP呢?GNP现在在媒体提到的比较少,但是我小的时候,主要媒体报道经济指标的时候都用GNP,现在为什么不用了呢?大家自己想一想:)什么是GNP呢?我摘两句wiki上的话:GDP is product produced within a country's borders; GNP is product produced by enterprises owned by a country's citizens. To take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example, the U.S.'s GNP is the value of output produced by American-owned firms, regardless of where the firms are located.翻译成中文,就是说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NP是国民生产总值。以美国为例,美国的GNP,就是所有美国公司(包括美国国有公司和美国民营公司)这一年的所有产值,而不考虑这些产值究竟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创造的。 我们再进一步的说,如果西方国家真的要求我们在碳排放方面承担什么义务的话,我们是否应该认真的算算,中国的GNP对应的碳排放到底有多少呢?中国大量的碳排放里头又有多少是给西方的GNP做贡献了呢?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10959 次阅读|7 个评论
全球化与城市化的本质
famingkuang 2009-11-22 20:07
全球化本质上是霸权主义国家的国土不够用了,资源不够用了,强征穷国入股,先剥夺穷国人的生存方式,进而剥夺穷国人的生存权利。穷国没有了,人类也就玩完了。 城市化的本质是国家强迫农民入股,先剥夺农民的生活方式,进而剥夺农民的生存权利。农民没有了可以参照上一条,搞全球化。 古人类文明的一次次灭亡已经证明了,过度发达的城市迟早会变成废墟!只是那时交通不够发达,在原本相对落后的地方人类文明之火会重新点燃起来,但在全球化之后,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城市化越快,国家灭亡就会越快! 全球化越快,人类完蛋也就越快! 谨以此文献给热衷于城市化与全球化的人们!
个人分类: 反思|555 次阅读|8 个评论
从欧盟首任“总统”的诞生想到全人类的“秦始皇”
famingkuang 2009-11-22 12:48
11 月 19 日 晚,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特别首脑会议上 , 比利时首相赫尔曼范龙佩当选首位欧盟理事会常设主席 ( 即通常所说的欧盟总统 ) 。 赫尔曼范龙佩 随着人类活动能力的加强,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从单个个体活动到小集体部落,再到小型的国家,再到大型的现代国家。 但是随着人类全球化的进程,现代的国家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人们呼唤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出现,欧盟,无疑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尝试。 随着人类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可以相信,现代的国家概念必将被重新改写,到那时,地球就是一个国家,地球上第一个全人类的秦始皇将会出现。不过,出现的方式也许不同。
个人分类: 胡说八道|701 次阅读|8 个评论
关乎心灵 关注食品安全 [轉]
jiangjinsong 2009-11-21 22:44
关乎心灵 关注食品安全 -《希望的收获》中文版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