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郭沫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郭沫若父亲是日本人?
热度 3 siccashq 2011-10-19 17:23
郭沫若父亲是日本人?
看科学院上一篇新闻,着实吓了我一跳!
2837 次阅读|3 个评论
【陈氏微博】在看郭沫若论文集《奴隶制时代》
热度 2 陈安博士 2011-8-22 05:48
  从序言关于我国奴隶封建社会分期看起,后面基本都是论文的解集,当然也有吵架论文,还有点意思。   郭沫若的才华还是有的,如果能够自由探索,我想原本应该在历史的很多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比如,关于封建社会分期的问题,我们从中学历史课本就采用了郭老的观点,那就是春秋战国之交,而看他的原始论文,却是为了证明毛主席说的周秦之交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度这一论点,我只好摇头了。后面的论据再充分,也难逃马屁论文之嫌。   所以,他老人家的论文我看的时候很难不用审视的眼光。   当然,如果去掉那些为了政治家的言论而硬做的论证,郭老的这些论文写作都很规范。
个人分类: 史论|4150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國字为什么简化成国说起
热度 5 fdc1947 2011-8-16 20:43
近日,看 科学网上 孟津先生说起 國字简化为国 的事情。记得前两年,央视崔永元做节目请了一位混人,认为简化字一定完蛋。他说國字简化为囯,中间是个王,共产党嫌封建,于是不知那里弄来一点,成个玉。孟津先生对于简化字的观点与上述混人相反,但他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国字会如此简化,他说据说是郭沫若先生说的加玉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云云。 國字为什么简化为国?其实我们不用去引用道听途说,自己去考证即可,当然,这需要一点点文字方面的常识。古人曾经 写國为囯 ,但这与太平天国无关,康熙字典上就有囯字。问题是古人为什么会写國为囯? 简化字不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发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是把上千年来的简化字整理一下罢了。古人简化汉字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草书的楷化。草书是楷书的兄长,它们都源出自隶书,但是草书比楷书出现得更早些。古人没有计算机,这字是一个一个的写出来的,要写,当然简单一点的好。文人们将简化的写法称为俗字。草书比楷书写的快,但是楷书却好认而且不容易认错,所以 草书 的楷化就是俗字的最好的来源之一。 古人将國写出囯或国,其实都不过只是草书的楷化而已。国字中间王的最上面一横,容易看出是或字上面的一横,底下那两横,是或字的口、撇以及底横,一竖则是或字的斜竖提。那一点则是或字的一点,草字有的写出,有的不写而已。大家可以去看《草书汇》上所录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等人所写的草书国字就很清楚了。楷化以后,样子变了一点,笔顺当然也变了。 如果古人也有一个极端专制的语委会,规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许写它规定以外的字,那会是怎样的一副光景呢?如果那个语委会设在秦始皇那个年代,而且秦真的像始皇帝设想的那样,二世、三世以至无穷,那么连这楷书的國字恐怕都不会有。 文字是思想、文化的交流,为了更好的交流,文字需要规范的,但是规范只是对大家所用情况的总结,作出建议,而不应该作硬性的特别是唯一性的规定。因为这里的规范是对于历史存在的规范,一定要照顾到历史的状况。也就是说,倘若把某个字规范到某个样子,那么,不能把历史的存在规定为错误。例如,把國简化成国,但是你不能认为写國就是错误的。如果硬性规定大家只能这样,而不能那样,势必出问题。而现在的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就在做这种唯一性硬性规定的事情。 我们过去学习的文字的写法和读法不少到现在都要被算成错误的。例如, 吕,现在两个口中间不能相连 了(吕原来的意思是脊椎,两块脊椎骨是连着的); 争,上面的部分不能写为爪了(争就是爪来抢手里拿着的东西,所以上面是一个爪)等等 。又如,原来我们言之凿凿的“凿”是读为 zuo (去声或入声)的。这个字现在读为 zao 了,而且字典上(例如准官方的《新华字典》)连过去读 zuo 都不注明。我们文字的写法和读法虽然还没有“国家标准”,可是对于学生们来说,国家语委几位专家的规定比国家标准更厉害。前几年就有过语委改了一个读音而有的学生仍按老的读法因而在中考中被扣分的事情。其实,按照旧的写法写,旧的读法读,都不应当被认为是错误的,否则,年龄大的人的读和写都成错误的了。在“封建专制”的皇帝下令编著《康熙字典》中,文字的各种读法、写法都兼收并蓄,连各种“俗字”例如上面说的囯字也并没有专制掉。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现在的做法,实在是标准到专制了。 汉字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必须珍惜它。 一字多样、一字多音 也正是文化源长、流众的必然结果,也是汉字文化兴旺发达的标志。凡是使用人多、历史悠久的语言文字都是如此,英语中的一字多样、一词多音就很多。只要不严重影响使用效果,就没有必要干涉,更没有必要“归一化”(照字面上理解的归一),规定哪种是正确的,哪种是错误的。应当看到,前些年,我们做过的蠢事够多的了。大家关心的林荫道写为林阴道,以及“言之凿凿”要读为“言之 zaozao ”只是两个例子罢了。 文化是一代人一代人地传下去的。现在,曾经受过做最正规教育的老一代或半老一代知识分子有几个敢于向他们的孙辈们讲写字,读文字?他们一开口就是“错”的,一下笔就是“错”的。如果受了他们的影响,按照现在的教育办法,孙子们非倒霉不可。一个国家能这样对待自己悠久的文化吗? 鉴于教学的方便, 一些低水平的小学教师 总是希望 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唯一的标准答案 , 一个字只能有一个音、一个形 。但是,如果人们总是被限制在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唯一的标准答案之中,长期的潜移默化会使人形成僵化的思维模式,看不到事物的多元化、复杂化。我们的国家语委的专家应该比这些低水平的小学教师高明一点,看到文字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不要再去做企图使一个字只能有一个音、一个形的“标准化”的蠢事了。 另外,在文字上如果再做更多的蠢事,也不利于民族的团结、统一,这里就不多说了。
个人分类: 汉语言|6822 次阅读|9 个评论
谁是真正的近代中华民族之魂——感怀梁启超先生
热度 2 yurongming 2011-6-21 17:10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关于饮冰室主人称号的来历,他在《自由书》中有风趣的解释:“ 吾读孟子‘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以名吾室 ”。提起梁启超,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那激荡人心、挥洒华丽的《少年中国说》,其实,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而"唤醒国人,改造国民性"才是他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本文无意赘述梁启超一生所取得的多方面成就,只是提请大家注意,梁启超一生不管从政还是埋首学术,其宗旨都可以归结到两个字——“新民”。为了这个理想,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郭沫若曾提到过梁启超对现代中国的巨大影响,确实,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文人几乎没有不受过他影响的。但是,梁的一生又是充满悲剧性色彩的,他的一生总与整个社会总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当所有的人都喊着要彻底推翻旧道德、旧文化的时候,他偏偏力陈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当所有的人都高唱自由、歌赞革命的时候,他又撰文痛诉革命的危害及弊端……。他的思想一生都在变, 唯一没变的是清醒的眼光、深厚的悲悯和满腔对国家、民族炽灼的热忱 。他曾说:“ 真正爱国者,除国事无他事,除国忧无他忧 ……”,这其实也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他喜欢论英雄、赞英雄,“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是他最为津津乐道的西方名言。他把英雄分为先时的和顺时的英雄,先时的英雄总是命运不济,而顺时的英雄则呼风唤雨。事实上,他清醒地看到,自己就是这么一个先时的英雄,但是,梁公最让人感动、让人敬佩的地方也就在这里: 明知道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可,却甘心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牺牲奉献,自始至终无怨无悔 ! 不管从文章还是经历,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他那满腔的热血!护国战争,对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不屑一顾,心系学生蔡锷的危急,在三个好友已经被害,还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独闯敌营,回忆这段历史,最耿耿于怀的却只是“我梁启超从此便是再无父亲的人了!”;以财政部长之尊,甘愿投身学术,再也不问政治;被医院错割掉仅存的好肾,为了西医在中国的推广,硬生生止住家人告状打官司的想法……按当今社会的说法,梁公是一个真正的“傻子”,但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才有资格称为一个真正的圣人!若论谁是近代中华民族之魂,我坚信,没有谁比他更有此资格承当! 不管历史曾对梁公多么的不公平,但是,“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大浪淘沙, 真正的伟人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露光芒 ! 读完《饮冰室全集》,我只有钦佩、只有敬仰,特赋诗一首,略表衷心。 远怀任公梁启超先生 卓如豪迈千古特, 任公圣莲尘梦惊。 寸血燃冰伤国运, 慈心煮酒为新民。
个人分类: 读书杂感|3589 次阅读|6 个评论
郭沫若PK杨秀峰:二聋夺珠
热度 3 xcfcn 2011-6-6 18:57
郭沫若 PK 杨秀峰:二聋夺珠 “二聋夺珠”讲的是 1956-1957 年间科学院和高校之间争夺人才的故事,以科学院挖墙脚始,高教部告御状毛泽东调停后,以划定三八线终。郭沫若是中科院院长,杨秀峰是高等教育部部长,两人都有点耳聋,故被戏称为“二聋夺珠”。 1956 年 1 月 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发出“ 向现代科学进军 ”的号召。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提出要“ 集中最优秀的科学力量和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科学研究方面。用极大的力量来加强中国科学院,使它成为领导全国提高科学水平、培养新生力量的火车头。 ” 1956 年 3 月 根据会议的建议,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小组,以中国科学院各学部为基础,集中全国 600 多位科学家,历时半年,编制出《 1956 - 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从 13 个领域提出 57 项重要任务。 中科院处于主导地位。 1956 年 10 月 29 日 陈毅、李富春、聂荣臻联名向中央送呈关于科学规划工作的报告和《十二年规划纲要(修正草案)》。《纲要》第五节专门阐述国家“科学研究工作的体制”,其中提出: 正确地建立我国科学研究工作的体制,使我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能在统一的科学研究工作系统中,按照合理的分工合作的原则,有计划地协调地进行工作,是顺利完成国家的科学技术任务的重要条件。 我国的统一的科学研究工作系统,是由中国科学院、产业部门的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地方研究机构四个方面组成的。 在这个系统中,科学院是学术领导核心,产业部门的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是两支主要力量,地方研究机构则是不可缺少的助手。 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用最大力量来加强中国科学院,使它成为领导全国提高科学水平,培养新生力量的火车头。”必须使科学院逐步形成为一支坚强的科学核心队伍,使它在科学的若干主要的部门内,真能担当起突破阵地、开拓新的科学领域的任务。 在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系统中,科学院和产业部门的研究机构的任务是有区别的。科学院的研究所可以少受眼前生产上比较零星问题的束缚,可以把主力放在发展新的科学技术领域和基础科学的研究上,担负起探索新方向和寻找新道路的任务。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的研究所应该注意发展重要的技术基础理论。这些基础理论是各产业部门共同需要的,有些还是带有边缘性的科学生长点。这些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提高,可以促成很多方面的技术进步。 这些举动使科学家们很受鼓舞。一时,工业部门和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们纷纷要求调中国科学院工作。这导致科学院与高教部因人员调动问题发生争执。 1957 年 3 月 16 日 毛泽东于 3 月 16 日 对郭沫若和杨秀峰说: 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部之间的矛盾不要吵了,划个“三八线”,具体的“停战协定”由科学规划委员会开会讨论。 1957 年 4 月 8 日 至 13 日 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召开科学体制问题座谈会。 会上,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黄敬主张,中国科学院的大部分研究机构应交给产业部门和高等学校;高等教育部副部长黄松龄认为基础研究部分应交给高等学校。 科学院党组先后两次就此表明态度: 鉴于近代自然科学中,有一些综合性、前锋性的科学研究任务,必须靠专门从事这类专业的科学研究人才和集体工作的规模才能完成。因此,对业已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必须继续加强,不能削弱。 高校必须在与教学工作相协调的条件下,进一步开展科研工作。高校进行科研的基础比较薄弱,高教部应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动和组织高校的科研工作。高教系统科研工作能否加强,不取决于科学院的存废和地位。倘若取消科学院,腾出 600 名高级研究人员,一千多万外汇,分散给 227 所高校,顶不了多大用处,对国家来说,反而取消了一个可以集中使用的力量;科学院与高教系统在科学工作上,要正确分工,密切合作,不要过分强调矛盾,忽视相辅相成的一面; 产业部门的科研工作必须加强,做到能够把科研成果引用和推广到生产上去,科学研究机构应当有合理的地区配置。 1957 年 6 月 周恩来召集聂荣臻、黄敬、张劲夫、黄松龄、范长江、武衡等人开会。开始时会场沉默,谁也不讲话。周恩来要聂荣臻先讲讲。 聂荣臻在讲话中说, 中国科学院这个“火车头”不能削弱,应该加强,我认为苏联组织科学院的经验是可取的,但要再调很多科学家进来,现在看不大可能,只能逐步加强。工业部门和教育部门也不应该挖科学院的墙脚。 大家都不要有本位主义,现在总的说是人才太少,国防科研方面也碰到了人才奇缺的困难,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们还是应该强调互相协作,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好。 聂荣臻讲完后,周恩来要大家发表意见。张劲夫、黄敬、黄松龄发言都表示拥护聂荣臻的意见。周恩来最后讲话说,他也同意聂荣臻的意见,大家都要克服本位主义,顾全大局,以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1957 年 6 月 13 日 聂荣臻副总理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四次扩大会议上指明: 在我国统一的科学研究体系中,“ 中国科学院是全国的学术领导和重点研究中心,中国有一个拥有必要的科学研究机构的国家科学院是完全正确的,合乎世界科学发展总趋势的。政府必须对中国科学院担负的重点任务给予积极支持” 。 “二聋夺珠”之争至此方告结束。 基本维持毛泽东说的划个三八线。 当年科学院吃香除了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缘故外,也跟当年确实需要迫切的科研攻坚战有关。到了 80-90 年代初,科学院是最凄惨的时候,中科院根本就没有竞争力,后来由于“知识创新工程”,中科院的发展一日千里。但是,最近高校的竞争力大增。科学院人又开始流向高校。但这算是比较正常的人才流动,再也不需要最高领导的调停了。科学院看来需要反思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些基础研究看来还是高校更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樊洪业: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史事编年述要,《科学新闻周刊》 2003 年第 6 期( 3 月 25 日)。 2 、中央文献研究室:聂荣臻传。
个人分类: 杂论|1947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郭沫若歌颂江青的‘诗’能够感觉到什么
热度 7 lin602 2011-6-6 07:36
“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你奋不顾身地在文化战线上陷阵冲锋,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这是1966年郭沫若写的一首诗——如果可以称之为诗的话,发表之后迅速掀起一阵跟风潮。(见 http://cul.cn.yahoo.com/shikongduihua/duanwu/ ) 知识分子即使是从事与政治及管理相关的工作,也是要有点气节的。郭沫若红过,得到过许多许多,但他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同的形象。 用‘汨罗江的水洗洗脸’,这句话说得是有道理的。
5209 次阅读|10 个评论
联名呼吁中国科学院重建人文社会科学部
热度 4 冯用军 2011-5-27 20:03
注: 本文是应科学网总编赵彦先生邀约的应景之作^_^已授权参加“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地址 http://www.cas.cn/zhengwen/jsgj/201105/t20110528_77428.shtml ,欢迎前往批评指正。 1、历史上,中国科学院的第1任院长郭沫若就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顶尖学者; 2、历史上,国民政府于1948年选聘了81名中央研究院院士,分为数理、生物、人文3个组,其中的人文组由胡适、傅斯年、陈寅恪等28人组成,占全部院士的35%; 3、历史上,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科学院于1955年正式设立了数学物理学化学部、生物学部、技术科学部和哲学社会科学部四大门类,聘任233位著名学者为第一批学部委员,其中有艾思奇、吴晗等哲学社会科学专家61人,占到全部委员的26%; 4、现实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员由于人员素养太差、学术影响太小、坐井观天、目光短小、内部勾心斗角,其所谓“沐猴而冠”自封的“荣誉学部委员”、“学部委员”不足信、不可信,小丑才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谓是天壤之别、天地之差; 5、现实中,中国工程院已近烂到不能再烂,所谓管理科学部虽有文科的属性,但已变质为官员俱乐部,根本不适合、不可能成为我们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的精神家园、学术家园、创新家园; 6、战略上,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学术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 7、政策上,国务院教育部从蒋南翔部长到袁贵仁部长一直说要“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使哲学社会科学成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技术科学进步的指导思想; 8、历史上,人类取得的任何重大的基础理论创新和尖端技术突破,都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的指导和启蒙下实现的,哥白尼、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钱学森等自然科学巨人都是人文科学大师; 9、现实中,中国科学院既然号称“国家科学院”,应保证自己的公共性和示范性,理应成为中国各个科学领域最杰出的学者的家园,人文社会科学家提出的与时俱进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着自然科学的前沿探索和技术科学的攻关方向; 10、未来看,自然科学已经、正在并将继续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态性灾难,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拜科学教和自然科学至上将带领人类走向坟墓、将地球引向毁灭,只有人文社会科学才能拯救人类、拯救地球; 11、堪舆看,大到宇宙小到细胞,都惊人地表现出对称的特性,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是科学发展的“两架马车”,只有更加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实现科学的阴阳协调,自然科学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科学才能更加和美地进步; 12、历史上,自然科学来源于人文社会科学,最早的自然学科如农学、数学、化学等也是从哲学中分娩出来的,可以说,一切的人文社会科学都是自然科学的祖先,一切的人文社会科学家都是自然科学家的前辈。 文科院士的贡献不言而喻,文科的功绩有目共睹,可以先期设立管理科学组(中科院已有管理政策研究所)、教育科学组和经济科学组,然后待条件成熟,再设立历史组、文学组、哲学组、法学组,遴选目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各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的创始人和985工程高校的文科资深教授成为首批文科院士,总数不超过60人(科学网60人论坛中的一些亦有被提名的资格)。遴选的基本原则是过程网上公开、对象德高望重、影响通达国际、学科贡献一流。 总结世界强国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发现,世界强国的崛起实质是文化强国的崛起,是人文科学强国和高人文素养的人才强国的崛起。没有人文社会科学部的中科院是残缺的、没有文科院士的中科院是不完美的,瘸腿的科学巨人,终究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如果我们以器物代表自然科学、以制度代表社会科学、以文化代表人文科学,那么,只要智力正常的人都知道,文化的贡献是远远超越器物和制度的。人文社会科学是国家的科学、人民的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家是人民科学家,是人民科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历史贡献远远大于自然科学家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重建或恢复人文社会科学部,从长远来看,关乎中国科学院的生死存亡。2011,是国家“十一五”与“十二五”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更是中国科学院生死存亡改革的机遇之年。中科院新生代掌门人,要紧紧抓住“变革”(change)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不变革就死亡,人文中科院、科技中科院、低碳中科院的时代转向的时机已经成熟,将恢复人文社会科学部、遴选文科院士纳入“2020计划”,走出去、踏出这一步,中科院可能就从“死亡之门”走向了“生存之门”,这一代中科院掌舵人将流芳百世、名垂青史,否则,将成为国家的罪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人民的罪人。 中国科学院只有两条腿走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条腿都要强,才能“文理交融、比翼齐飞”,中国科学院才堪当“国家科学院”,中科院人才堪称人民的科学家!
个人分类: 中国皇家科学院CAR|3143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毛主席词一首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热度 6 hcy98765 2011-4-27 12:48
毛主席词一首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1963年1月9日 小小寰球, 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人虫,全无敌。
2644 次阅读|10 个评论
郭沫若与李杜
热度 6 yonglie 2011-4-22 08:35
中国长安出版社 (以前没听说过)新出了 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 有人评论说那本书“浴火重生”了。小时候从杜甫草堂知道有那么一本对老杜“大不敬”的书,尽管诗史堂里挂着郭老写的赞美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可惜书中的对联照片把上下联颠倒了。) 后来,我从旧书摊儿捡回好几个版本的《李白与杜甫》——虽然不同意郭老的观点,但我喜欢他的偏见。我最讨厌“一分为二”的历史评论,什么话都说了, 每句都是真理,满纸全是废话 。当年还有本更革命的《 杜甫研究 》,今天看来就有点儿惨不忍睹了。 书的腰封引用了 闻一多 的一段话(当然不是对本书说的): 有些拘谨的学者,很不以郭先生的见解为然,而且说他大胆与轻率。好!这些学者先生们一次都没有错,因为一句离开前人见解的话也不曾说过……而郭沫若,如果他说十句,只有三句说对了,那七句错的可以刺激起大家的研究辩证,那说对了的三句,就为同时代和以后的人省了很多冤枉路。 我喜欢郭先生,更因为他的天才卓绝,特别是他的成果里有我感兴趣的东西。读他的《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听他从天干地支说到十二辰再到二十八宿的起源,东西纵横,汪洋恣肆,不知还有谁能把考据的文字写成童话般绚烂——虽然也感觉那些论断太浪漫,太大胆,十句里有七句可能错了。郭先生的大胆,我想来自他内骨子的诗人的浪漫。相比之下,陈寅恪先生的历史文章,就一点儿浪漫的味道也没有了。 评论家 刘纳 在《重读李白与杜甫》中说:“作者将大部分篇幅用来叙述李白在政治方面的‘失败’……很明显,作者论述的重点在人生而不在诗。当郭沫若以悠远的遗憾和强烈的不平感叙说一个成功诗人的‘失败’的人生故事,他的思考牵连着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题目: 中国诗人在诗与政治之间的徘徊 。”也许这是对那本书的思想根源的最好解读——历史上,特别是现代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 有多少本来可爱的诗人、文人,因为政治而被今天的人厌恶和唾弃呀 !
个人分类: 随想|1776 次阅读|6 个评论
几张静美的图片
热度 1 hxgwzu 2011-4-13 16:25
几张静美的图片
静美者,宁静而优美也。 瞿秋白《饿乡纪程》:“宇宙的静美包涵在此‘琉璃天盒’里,满满的盛住没起丝毫震荡。” 郭沫若《瓶》诗:“你吹来邻舍的兰香清微,我却不能呀吹出一首好诗,咏出她丰腴的静美。”泰戈尔《 飞鸟集 》“ 生如夏花 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静美是一种意境,动中取静,静中有动,这静才显得缠绵、幽美。“鸟鸣山更幽”、“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声”、“夜半钟声到客船”,“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无不给人以美感,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Silent is beautiful, it's really correct. 稳健灵巧的静美
个人分类: 分享|3617 次阅读|1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4月9日
xupeiyang 2011-4-9 14:10
4月9日是一年的第99天(闰年的第100天)距离本年结束还有266天 1626年,英国哲学家 弗朗西斯·培根 逝世 1940年,纳粹入侵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1952年, 郭沫若 接受斯大林和平奖金 1975年, 胡志明战役 开始 1998年, 沙特 发生朝觐者死伤惨剧  4月9日出生的人有一项独特的天份,就是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换句话说,就是他们会尽可能地将幻想实现,甚至靠这个天份谋得不错的生计。幸好他们的理念多具有社会性,所以可以丰富他人的生命。 4月9日出生的人,思路较奇特,通常颇为幽默。不过,他们并不是什么梦想家;相反地,他们非常务实,而且似乎还有一种超能力,知道灵感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4月9日出生的人不擅交际,所以和同事、朋友、家人之间,最主要是靠想法、观念来连系。他们的世界也多半相当个人,多少有点孤独。所以,他们很愿意将自己的发现和知己共享,但是不见得每次都如此。 爱情运   本日出生的人,一般来说,都具有一颗温柔体贴的心,以及浓厚的爱情。   渴望被人爱,而且会是个调情圣手。生性喜欢闲游,所以对具有诱惑秀或竞争性的游戏,都很盲目的喜欢,也有可能成为一位花花公子或是太妹。牡羊座出生的人,性格本来就很浪漫,尤其是今天出生的人,可以说是最能够发挥牡羊座这种浪漫的性格。虽然具有强烈的独立心,不过如果缺乏爱及浪漫的情调,便无法得到满足。牡羊座的忠实性格,很明显的能在结婚或恋爱关系中表现出来;不过他们也要求对方忠于自己,同时也会以和这样的对象结婚而自豪,无论任何事,都想第一个告诉他。然而他们是不会听任另一半的摆布的,因为他们并不希望伴侣之间这种主从关系,而极力提倡对等关系。一旦在感情上被片或被伤害,会变得冷酷无情。把自己的事情当作第一等优先予以考虑,是牡羊座的特色,本日出生的人也不例外。 今天出生的人,虽然有时候显得很难伺候,不过心地慈祥,与他相处,可以享受冒险及浪漫的情调,是一个有魅力的人。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不肯聪明的李敖
热度 1 fs007 2011-4-7 09:16
(宋石男 刊于今日《时代周报》,标题为“不肯聪明的李敖”,见报有删节) 几日前,李敖在厦大演讲,借鲁迅起兴,以“追求爱情”的聪明角度切入,但这聪明只是小聪明,相比之下,不久前陈丹青论鲁迅显然更具穿透力。扯完鲁迅的八卦,李敖开始满嘴跑敏感词,但演讲既没有因敏感词而敏感,也没有因敏感词而精彩。整体看来,李敖的演讲只能用两个字形容:混乱。混乱得就像,一个穿着寿衣的追风少年。 演讲中李敖说,“共产党最伟大的一点就是养活中国13亿人口不往外跑”,这是重复他此前在暨南大学演讲时“共产党让中国人都有裤子穿”的论调;他还说,“当今是中国太平时代的起点”,“聪明人应该手持《宪法》去争取游行的权利”,“骂共产党很容易,捧共产党更需要勇气”。作为“太平时代”的庶民,我听了这些话,只能苦笑。 李敖的演讲视频在不少网站被屏蔽,与其它被屏蔽的视频不同,多数观众似乎对之并无好感。一推友说:“听了李敖的演讲,我更恨蒋介石了,蒋介石当年为什么不枪毙他?”;一网易网友则说:“李敖就快要进化成郭沫若了”。 上述批评可以理解,但并不到位。李敖决非五毛,当然也不是反讽大师。他只是个眷恋舞台的过气老戏骨,会自己加戏或抢戏,但不至于将寡妇清演成东方朔。反攻大陆的他,其实是在以一种左右不逢源的方式金鸡独立,这姿势相当难看。 不少曾喜欢李敖的人对他失望。他们喜欢李敖,主要是喜欢他的攻击性,尤其是攻击权威的锐利。但这么些年李敖在大陆演讲,几乎没有任何对此间权威的批评,人们当然会失望——他们把李敖看成是一个伟哥推销员,谁知道他来这儿卖的却是党章…… 大陆官方也不太可能由衷地喜欢李敖,因为看上去小骂大帮忙的李敖,其实连帮忙都藏着不屑,以致常将帮忙变成添乱。尽管如此,官方仍相当待见他。在这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好骂蒋介石、国民党以及美国的李敖,即使不能成为老朋友,至少也可以是合作伙伴。李敖去年参加上海世博会,受到官方少有的盛情接待。上海市长韩正宴请、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亲自款待、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馆长徐沪滨陪同登上特级贵宾观景台、浙江博物馆拿出多件珍藏国宝供他细赏。这待遇,李安享受不了,李玟更不可能,就连李双江都悬。投桃报李,李敖也说了一大堆好话,有媒体报道说“世博行中的李敖只是一个慈爱老人”。不过,李敖在走之前表示,他拒绝了杭州和上海的定居邀请,还是要回台湾住,因为在那里“我想骂谁就骂谁、想写啥就写啥”。可见老头子李敖不傻,他只是不肯聪明而已。 聪明、现实、自恋自大,加上兼具传奇与悲剧色彩的人生际遇,晚年李敖的惟一价值观也许就是不再坚守什么价值观——吾道懒得一以贯之,价值观岂为我辈设耶!然而,不再坚守价值观的人注定孤独,某种程度上,这孤独甚至比价值观不受旁人认同更孤独,几乎等于死,或者等于等死。 李敖经常谈所谓“孤独的愉悦”,在我看来很可能是掩饰他对孤独的恐惧。晚年的他对钱极度看重,他说只有钱能信赖。他长年独住在一个小屋里,很多时候连家人都不见。是钱,还有孤独,给他安全感。但孤独也同样给他恐惧。因为害怕孤独,他不时将自己藏到人山人海中去。他渴望用万人瞩目来打败孤独,让自己感觉还活着,还是小杂种,还在巅峰。然而,在台湾的李敖,继续骂政府已日益边缘,转型骂美帝也少人喝彩,最后只好“漂洋过海来捧你”。李敖说,捧共产党比骂共产党更需要勇气,我觉得他用词不准确,这需要的不是勇气,是扎实的脸皮。 平心而论,李敖捧大陆还算适可而止,没有特别过分,可能是因为他对大陆的情感没有孔庆东对朝鲜的情感那么深厚。大陆之行的李敖依然洋洋得意,可光芒没了;话锋仍健,但魅力没了。曾经特立独行的他,来到这个“法律不会为特立独行者弯曲”的国度,只好自己弯曲了。然而,离开特立独行,失去坚定的价值观,李敖无论怎么出位,只能让人觉得他虚弱。 李敖晚年弯曲的悲剧根源在于,尽管他和他的敌人(蒋介石及一党专政时期的国民党)截然不同,但通过反对与仇恨,他精神上永远与敌人捆在一起,乃至与其同生共死。作为台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之一殷海光的学生,李敖早年批判国民党政府的思想武器,从未逾越其师的范畴。然而,正如江宜桦指出的,在台湾,自由主义的声势日益衰落,因为早期自由主义所追求的目标已逐一落实。自由主义曾猛击戒严体制,而蒋经国在1987年解除戒严;自由主义曾力争反对党的成立,而民进党在1986年突破法令禁忌成立,在2000年大选中首次击败国民党;自由主义所痛恨的警备总部、违警罚法、出版法等,也在上世纪90年代陆续裁撤或废止,言论出版自由与集会结社自由得以实现;自由主义曾疾呼国会全面改选,而立法院在1992年彻底改选,国民大会则于2005年成为历史陈迹。曾经深恶痛绝的对象,不论人还是事,一个一个消亡,拧巴的自由主义战士李敖,失去敌人也失去了方向。有位知识分子曾说:我没有敌人。李敖则是:我不能没有敌人。敌人死了,斗兽场荒芜,他只好去往马戏团,不当斗士而当小丑,依旧能站在舞台上。 李敖喜欢引用陆游的诗句“尊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生”形容自己,但其实这诗的另两句“老子舞时不须拍,梅花乱插乌巾香”才是李敖的写照:他已经老了,无所谓了,跳舞不需要合节拍,梅花也可以乱插在帽子上。而他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等死岁月中的自娱自乐而已。
个人分类: 人物评论|1770 次阅读|1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3月19日
xupeiyang 2011-3-19 10:58
1883年, 史迪威 将军诞辰 1944年,郭沫若的《 甲申三百年祭 》发表 1964年,朱德等题词号召学习 欧阳海 1975年, 最高人民法院 特赦全部在押战犯 1991年, 孟加拉国 第一位女总理 卡莉达·齐亚 就职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895 次阅读|0 个评论
飞雪报京春,兔年好兆头
热度 2 Fangjinqin 2011-2-10 16:03
飞雪报京春,兔年好兆头
1958年郭沫若与农民诗人王老九赛诗. 昨天晚上我不断闹肚子,起来多次竟然没有发现,初雪喜降北京.大清早打开窗帘,窗外一片雪白,令人兴奋啊!飞雪报京春,兔年好兆头!我所在北京房山区大约有3-5毫米厚度, 老天虽然给力了,但是力度不够呀! 对于缓解北京农业旱情还差得远,希望继续给力.但是这也是好消息.1958年是我来到北京的第一年,就遇到北京下了50年不遇的大雪,当时郭沫若诗兴大发,大赞特赞"瑞雪报丰年",58年确实是大丰年.郭沫若在58年10天内写出了102篇诗歌,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可是我现在找不到这首诗. 另据说,北京人影办表示,只要天气条件合适,一旦后半夜下雪,将随时开展人工增雪作业。但愿如此!现代科学可以给老天推力!
个人分类: 杂谈评论|295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郭沫若
tianyucui 2011-1-10 09:17
四害 的产地在中国。阿门! 马王堆研究
个人分类: 未分类|45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诗二首
fs007 2010-12-29 13:28
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 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 亲爱的江青同志, 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你奋不顾身地在文化战线上陷阵冲锋 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帮 政治流氓文痞 狗头军师张 还有精生白骨 自比则天武后 铁帚扫而光 篡党夺权者 一枕梦黄梁 野心大 阴谋毒 诡计狂 真是罪该万死 迫害红太阳 接班人是俊杰 遗志继承果断 功绩何辉煌 拥护华主席 拥护党中央
个人分类: 趣侃乱弹|24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月令》思想再议
zhangqq 2009-12-14 10:24
《月令》思想再议 章启群 我在《月令思想纵议兼议中国古代天文学向占星学的转折》 一文中,对于《月令》文本形成的时间和思想提出一些看法,认为:第一,《月令》与邹衍学派的关系应该非常密切,但不完全是邹衍所作,它不可能是出于一人之手;第二,《月令》的完整文本应当完成于战国中、晚期。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说,《月令》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向占星学转折时期的产物,因此,《月令》既有上古农耕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宇宙观,也有战国时期与阴阳五行说合一的占星学的色彩。 近日我又读顾颉刚先生的《上古史研究讲义》,发现他对于《月令》文本的形成、时间以及思想内容提出的看法,与拙文相异。此外还有康有为、崔适、郭沫若等人的看法,与我或异或同。因此,我想再进一步讨论一下。 1、 顾颉刚先生认为,《月令》完全是东汉王莽时期刘歆所作的。他的根据有三点: 第一,《月令》所记,全为明堂布政之事;而明堂布政实始新莽。为此,他对于明堂也进行了一番考据,认为明堂一词不见于《诗》、《书》、《易》、《春秋》,始见于《孟子》,非特指一个专门地方,不是一个术语。明堂位之类东西是汉儒们臆想创造出来的东西。 第二,他认为《月令》所记气候,与《夏小正》相同。《夏小正》用寅正。是汉武帝时候改历运动者托古造的书,为寅正鼓吹。《月令》既亦用寅正,其文与《夏小正》类同,又以明堂制度为主,其出现的时代不会早于《夏小正》。若《吕氏春秋》,尤无录《月令》之理。因为秦未并天下时如果早用寅正,则已得其最适合的历法,统一之后不当改用亥正了。如果他们必依五德终始说而改历,则《吕氏春秋》的作者不是不知道五德终始说的,他作书之时,天且先见水气胜了,他为什么不先规定了亥正的月令呢? 第三,《吕氏春秋》的序列:原该是八览、六论、十二纪。现在十二纪为首,不合书序体裁。《月令》是插入,《十二纪》没有《月令》。据以上三点,顾颉刚先生说: 故吾敢谓《月令》全篇文字皆王莽时所作,盖以《吕氏春秋》名春秋,喜其可以利用,乃升十二纪于首,遂敷陈理想中之明堂制度,勦袭《夏小正》之文,而作十二月的月令,冠于十二纪之首。又录入《淮南子》,为《时则训》。后来又录入《逸周书》,为《月令解》。后来又为马融编入《小戴礼记》,为《月令》。 分析一下顾颉刚先生的这三点论据,首先第三点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没有《月令》,《十二紀》如何能够成为纪?除了《月令》,纪中的篇章无论从篇名到内容,都与纪没有关系。即使现存《吕氏春秋》的序列有改变,也与插入《月令》没有必然关系。他的第一个论据也很勉强,因为,把《月令》说成全为明堂布政之学是不准确的。事实与此相反,《月令》中关于明堂的内容不算很多。同时,关于明堂之学何时兴起,还没有定论。只有第二个论据涉及历法问题,比较复杂。我的驳论如下: 首先,《吕氏春秋月令》用寅正,与秦始皇没有用寅正,没有必然关系。《吕氏春秋》的很多思想内容都不是秦始皇所推崇的。例如,《吕氏春秋》对于道家无为思想颇为推崇,而秦始皇则力行法家观念。《吕氏春秋》体现了一种指导帝王的思想意识,而不是对秦王朝现实的记录。因此,不管秦始皇用不用寅正,都不能作为否认《月令》是《吕氏春秋》的原始文本的证据。其次,《月令》用寅正,与《夏小正》相同,表明《月令》作者对于《夏小正》历法思想的认同,可以推断《月令》作者认为《夏小正》与夏时具有密切关系;第三,顾颉刚先生认为《夏小正》是汉武帝时造的书,《月令》袭用之。这个看法比较武断。现代学者基本承认《夏小正》有夏代或上古流传下来的内容,完全无视这些看法是站不住的。 最重要的是,所有顾颉刚先生的这些看法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推论。 2、 顾颉刚先生对于《月令》的这些看法,属于他对于古人建构的中国古史系统全面批判的一个部分。他认为《月令》为刘歆所作,而刘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五德终始、历三统、易正朔的思想体系,为王莽篡汉作理论上的论证。因此,顾颉刚先生很大胆推断,刘歆伪造了很多东西窜入古书,假造了历史。与《月令》相关的,一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一段话是刘歆加入、窜改的, 二是《国语楚语》楚昭王问观射父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也是刘歆窜入。他认为这一段是从《史记楚世家》重黎为高辛居火正,帝喾命曰祝融,以及《史记太史公自序》: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而来的。他说,刘歆在做了这些铺垫工作之后,便把这个系统插在《月令》里,使得这五帝和五祀管理着五时。(时只有四,不够分配,他们便想出方法,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都划出十八天来,归给中央,就是后世黄历上唤作土王用事的。) 且不说顾颉刚先生的这些说法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们首先知道,所谓五德终始、阴阳五行,是邹衍及其学派首创或大力发扬的,这为学术界所公认。《史记封禅书》明确记载:自齐威、宣之时,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史记孟荀列传》亦云:邹衍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这两条史料足以佐证邹衍与阴阳五行、五德终始的关系。《月令》中体现的五德终始思想,其渊源来自邹衍,也是没有问题的。因此,不能把这些问题清算到刘歆头上。即便刘歆可能伪造历史,但他没有、也不可能伪造观念、思想。 其次,顾颉刚先生认为上述《左传》、《国语》中的段落是刘歆伪造、窜入,没有丝毫的根据。这些与占星学相关的文字,应该是与春秋战国之际占星学大盛有关,尤其与邹衍学说兴起相关。 而仅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我们就知道当时有大量关于邹衍学说和五德终始典籍,如果说这些都是刘歆所伪造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阴阳家载《邹子》49篇,《邹子终始》56篇,《邹奭子》12篇(《史记》谓邹奭颇采邹衍之术),又有《公梼生终始》14篇,注曰:传邹奭终始。这些书虽然已不见于《隋书经籍志》,但在汉代还是能够见到的。 此外《汉书艺文志》术数略录五行31家,书652卷,《序》曰:五行者,五常之行气也。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而小数家因此以为吉凶,而行于世,??以相乱。录天文21家445卷,《序》曰: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录历谱18家606卷,《序》曰:历谱者,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会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杀生之实。故圣王必正历数,以定三统服色之制,又以探知五星日月之会。兵书略录阴阳16家,书249篇,图10卷,《序》曰: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从各《序》可以看出,这些阴阳五行占星术与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之间,关系复杂,但总体相通。 再查《隋书经籍志》子类有占星书籍97部,675卷,历法100部,263卷。五行272部,1022卷。其《序》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五常之形气者也。在天为五星,在人为五藏,在目为五色,在耳为五音,在口为五味,在鼻为五臭。在上则出气施变,在下则养人不倦。是以圣人推其终始,以通神明之变,为卜筮以考其吉凶,占百事以观于来物,睹形法以辨其贵贱。这里仍然与邹衍之学相通。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所载五德终始、阴阳五行之书如此之多,车载斗量,刘歆一人如何造出? 可见,刘歆运用五德终始之说,为王莽新朝制造理论依据是事实,但是,他完全可以利用当时的学术理论资源,没有必要篡改古籍,因此,也没有必要伪造《月令》。甚至可以说,他也没有能力伪造一部完整的《月令》。 顾颉刚先生也说:《月令》把十二个月的天象、地文、神道、祭祀、数目、声律、臭味、颜色、政事、禁忌一切按五行方式分配的,和汉人的《洪范五行传》相同,而这一切都是受邹衍的影响。 但在这里却置之不顾,导致前后矛盾。 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辨》在学术史上的功过是非,学界评论甚多,贬褒不一。我认为,他对汉以前的中国历史进行了严格的审问、考核,特别是对东汉刘歆等人关于五德终始、历三统、易正朔的理论构造,进行了深入、细致、翔实的考据,拨开了一些历史的谜团,推进了学术的进展。虽然他的研究也有武断之处,对于古史的彻底否定有消极影响的一面,但其学术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容抹杀的。只是他在这个观念指导下,对于《月令》的作者和文本形成所作出的论断是不能成立的。 3、 顾颉刚先生文中还提及近代今文学大师康有为与崔适对于《月令》的看法,笔者一并进行讨论。 崔适认为,《月令》不是刘歆伪造,只是有十句话是刘歆加的。他说: 刘歆欲明新之代汉,迫于皇天威命,非人力能所辞让,乃造为终始五德之说,托始于邹衍,说祥列《孟荀列传》。又曾《吕氏春秋十二纪》,于春曰:其帝太皞,其神句芒;于夏曰:其帝炎帝,其神祝融;于中央曰:其帝黄帝,其神后土;于秋曰:其帝少皞,其神蓐收;于冬曰: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凡十句。《月令》因之。适案:《淮南时则训》录自《十二纪》,无此十句,《天文训》有之,当是后人窜入。不然,何以此篇与之异。可证《吕氏春秋》本亦无之,今有者,歆所窜入也。 他的根据是《淮南子时则训》没有这十句话,而《月令》有,可证明《吕氏春秋》中无此文。其实,反过来亦可说:《吕氏春秋》原有这十句话,《淮南子时则训》没有抄录,而把它超录入《天文训》之中。同时,即使《月令》没有这十句话,不影响其根本思想和观念。另外,崔适认为五德终始之说是刘歆所创造,托伪于邹衍,这种看法,上面所引《汉书艺文志》书目即可澄清,实在不值得一驳。 康有为认为《月令》是刘歆所作,根据是《隋书经籍志》说《月令》等三篇是马融加上去的。他说: 此志(隋书经籍志)独称戴圣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汉末马融遂传小戴之学。融又足《月令》一篇,《明堂位》一篇,《乐记》一篇,合四十九篇。是二戴相传经师之学皆无《月令》、《明堂位》、《乐记》可见。盖《月令》、《明堂位》、伪作于刘歆,《乐记》亦歆所改窜者。《礼记乐记正义》引《别录》作四十九篇。《别录》为歆所作,则四十九篇之名定于歆无疑。特密传至马融注《小戴记》始大显。郑康成受业于融,为之作注。千余年来,郑注立于学,学者自少习郑氏,忘《月令》、《明堂位》、《乐记》之所出。赖此志述其源流,犹能见窜伪之迹耳。( ) 这种论证也很乏力。《隋书经籍志》说马融给《小戴礼记》增加了《月令》、《明堂位》、《乐记》,怎么证明《月令》、《明堂位》就是刘歆所作?而《乐记》则只是为刘歆窜改?《别录》说《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即使证明《小戴礼记》是刘歆所整理编订,那么,为什么只有《月令》、《明堂位》是刘歆所作、《乐记》为刘歆窜改?其余四十六篇与刘歆是什么关系?是否全为刘歆所作?我们同样还可以问:刘歆能够伪作一部完整的《月令》吗? 康有为还认为:《月令》孟春盛德在木,其帝太皞;孟夏盛德在火,其帝炎帝;中央土,其帝黄帝;孟秋盛德在金,其帝少皞;孟冬盛德在水,其帝颛顼,与《世经》相应。实本之《世经》也。 这里说刘歆伪造《月令》,以五帝之名与《世经》相应作为证据。连顾颉刚也认为,称伏羲等为三皇,少昊等为五帝,则出于汉以后的经师的曲解,这一说与刘歆说的根本不合,不能使刘歆代负其责任也。觉得康氏的证据不充足。 上述可见康有为、崔适对于《月令》的作者观念,也是不能成立的。 4、 郭沫若的《十批判书》中也有关于《月令》的文字。他说:《十二月纪》同于《礼记》中的《月令》、《淮南鸿烈》中的《时则》,《逸周书》中也有这一篇,这论理不是吕氏门下所撰录,但不能出于战国以前。在这里已经采用着石申(战国时魏人)二十八宿的完整系统,而渗透着五行相生的配合。他判断:这两套学说断然是采自两家,《月令》成了儒家的重要典礼,我想那一定是子思、孟轲派的系统。五德终始说分明是采自邹衍,这是阴阳家的本家。邹衍的书可惜失掉了,它的大略就算幸存于本书(《月令》引者注)及《史记孟荀列传》。邹衍当然是受了儒家的影响,但他完成了另外一个宗派。 我基本上赞成认为这个看法。郭沫若还说:把五行配于季节,更把五德的终始作为天地剖判以来的转移过程,这不用说是五行的观念论化,但它的动机也是想利用这更新的见解来作为说明宇宙万物之生成运动的原理。因此,他这样评价当时邹衍等人的阴阳五行、五德终始观念: 在秦以后,这一套观念更作了畸形的发展,成为了迷信的大本营,妖怪的间谍王,窜入最基本的生活习惯中,就像恶性癌肿的窜走络一样,足足维持了两千多年的绝对权威。这一思想在它初发生的时候,我们倒应当说它是反迷信的,更近于科学的。在神权思想动摇了的时代,学者不满足于万物为神所造的那种陈腐的观念,故尔有无神论出现,有太一阴阳等新的观念产生。对这新的观念犹嫌其笼统,还要更分析入微,还要更具体化一点,于是便有这原始原子说的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出现。万物的构成求之于这些实质的五个大元素,这思想应该算是一大进步。这本由子思、孟轲所倡导(见《荀子非十二子篇》)而为阴阳家的邹衍所发展了。在两千多年前的智识水准能分析到这样的程度已经是不容易的,而秦以后的那一大批畸形的发展,子思、孟轲、邹衍都不能任其罪,即思想本身不能任其罪。 他甚至认为,子思、孟轲如同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恩培多克勒,而邹衍则如同古希腊原子论的创造者德谟克利特。但是,郭沫若也认为,在《月令》中只能看得出变化而看不出进化。 胡适先生曾称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为半科学半哲学的感应论。 这些观点,与胡适先生很相近,也与我的看法大同小异。 我认为,邹衍把阴阳五行学说与占星学思想进行理论上的整合,使得阴阳五行和占星学的发展相得益彰。占星学运用阴阳五行观念解释天象,因而获得一种哲学理论的品质;同时,由于运用天文的观测和计算,占星学对于天象的解释部分具有科学的性质,阴阳五行学说因此也成为可证明的理论,即符验若兹。邹衍学说这种符验若兹的效果,对于当时的思想界、学术界的知识分子以及各国诸侯来说,无疑振聋发聩、耳目一新。这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科学的声光电化面前,目瞪口呆、迅速臣服具有相似的情景。邹衍学说在诸子百家之中能够脱颖而出,迅速获得一统天下的地位,其原因即在此。 2009年2月7日夜初稿于爆竹声中,3月18日改订于燕南园 刊载于《佛学与国学楼宇烈教授七秩晋五颂寿文集》,九州出版社2009年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匪徒颂——摘自郭沫若《女神》
jlpemail 2009-6-4 21:32
(一) 反抗王政的罪魁,敢行称乱的克伦威尔呀! 私行割据的草寇,抗粮拒税的华盛顿呀! 图谋恢复的顽民,死有余辜的黎塞尔(菲律宾的志士)呀! 西北南东去来今, 一切政治革命的匪徒们呀! 万岁!万岁!万岁! (二) 鼓动阶级斗争的谬论,饿不死的马克思呀! 不能克绍其裘,甘心附逆的恩格斯呀! 恒古的大盗,实行布尔什维克的列宁呀! 西北南东去来今, 一切社会革命的匪徒们呀! 万岁!万岁!万岁! (三) 反抗婆罗门的妙谛,倡导涅磐邪说的释迦牟尼呀! 兼爱无父,禽兽一样的墨家巨子呀! 反抗法王的天启,开创邪宗的马丁路德呀! 西北南东去来今, 一切宗教革命的匪徒们呀! 万岁!万岁!万岁! (四) 倡导太阳系统的妖魔,离经叛道的哥白尼呀! 倡导人猿同祖的畜牲,毁宗谤祖的达尔文呀! 倡导超人哲学的疯癫,欺神灭像的尼采呀! 西北南东去来今, 一切学说革命的匪徒们呀! 万岁!万岁!万岁! (五) 反抗古典三味的艺风,丑态百出的罗丹呀! 反抗王道堂皇的诗风,饕餮粗笨的惠特曼呀! 反抗贵族神圣的文风,不得善终的托尔斯泰呀! 西北南东去来今, 一切文艺革命的匪徒们呀! 万岁!万岁!万岁! (六) 不安本分的野蛮人,教人返自然的卢梭呀! 不修边幅的无赖汉,善与恶疾儿童共寝的丕时大罗启呀! 不受约束的亡国奴,私建自然学园的泰戈尔呀! 西北南东去来今, 一切教育革命的匪徒们呀! 万岁!万岁!万岁! 转载者:20多年前,借阅过女神,近日重读该书,发现此诗别有深意, 原来配的上万岁称号的都是些创造者或者创新者. 诗人到底是诗人,深刻的道理用诗歌表现出来了,用韵律表现出来了. 这样的诗歌,作用和煽动性很强的演说一样,听众中至少有一个要去当 创造的匪徒了,他已经热情洋溢,激情澎湃,要像从大峡谷中冲出来的洪流 一样势不可挡了. 1919年,5.4还没有到,诗人就已经捕捉到了时代的脉搏了.诗人是 敏感的,和时代是同步或者超前于时代.
个人分类: 资料库|8029 次阅读|4 个评论
郭沫若的<<雷电颂 >>
jlpemail 2009-5-18 10:37
雷电颂 郭沫若 60 years ago,GUO wrote an oparo QUYUAN, which the song of literning belongs. 中国古曲网有瞿弦和朗诵的雷电颂片断 http://music.guqu.net/shilangsong/13390.html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砂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呵!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啊,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的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带着,拖到洞庭湖边上去,拖到长江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汤汤踏踏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哪。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当你抽掉,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可以使那光明得到暂时间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啊!光明啊,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首,我要向你企首。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的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了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神动起来,象这风一样,象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这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把你这东皇太乙烧毁了吧,把你着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别人说你是太阳神。你,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驰骋。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特别要烧毁你那匹马,你假如是有本领就下来走走吧! 什么个大司命,什么个少司命,你们的天大的本领,就晓得拨弄人。什么个湘君,什么个湘夫人,你们的天大的本领,也就只晓得痛哭几声。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顶多让你们哭出几栊湘妃竹吧。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们的刑具吗?你们滚下船来,你们滚下云头来,我都要把你们烧毁,烧毁,烧毁! 哼,还有你这河伯,哦,你河伯。你,你是我最初的一个安慰者,我是看得很清楚的呀!当我被人们押着,押上了一个高坡,为什么要息脚?我也就站立在高坡上,回头望着龙门。我是看得很清楚,很清楚得呀!我看见婵娟被人虐待,我看见你挺身而出,指天划地,有所争论。结果你是被人押进了龙门,婵娟她,也被人押进了龙门。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啊!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来源: http://tieba.baidu.com/f?kz=109801795
个人分类: 资料库|386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