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准生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政策是否该有空档期?
wya 2016-3-21 08:18
2015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委员会发布公报称,中国将进一步放开实施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迎来“全面二孩”政策,即允许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面二孩政策拟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政策出台到执行已经有两个月的过渡期,这么长时间一个生育登记暂行办法都制定出不来吗?有的省份没有修改计生条例就已经出台了二孩生育登记办法,为何有的省份就不行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1711do=blogid=961348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下发了《 关于实行两孩以内生育登记的通知》 http://news.163.com/16/0321/06/BILL97AU00011229.html 男子再婚生二孩难办准生证 工作人员:先交6000元 3月18日,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建章路街办东贺村村民张先生家喜添新丁,但迟迟办不下来“准生证”而让张先生一筹莫展,原因是街办计生办的工作人员要求张先生先退还之前领取的独生子女奖励金。 先交6000元 才能办二孩“准生证” 张先生离过婚,去年上半年和现任妻子结婚。去年7月,妻子怀孕了,预产期是今年4月。“提前近20天生了,真有点措手不及。”张先生说,他准备最近再去街办询问一下“准生证”的问题。“咨询了好几次,人家都说先得把之前领的独生子女奖金退了再来办。”张先生说。 原来早在2008年9月下旬,张先生与前妻生了一个女儿。当时两人商量好,只生一个,就到村上的计生办填了一张《放弃生育二孩协议书》,并领取相应的独生子女奖励。但之后两人离婚,张先生和现任妻子结婚。“她是初婚,没有娃,我们得要一个我俩的孩子。”张先生说。 据张先生说,他到街办计生办询问后,工作人员却告知,得先退还4000元的独生子女奖励金,并交纳2000元的违约金后,才能为他的第二个孩子办理“准生证”。 “没有‘准生证’,合疗报销不成,这次生娃的费用得自掏腰包,以后孩子上户口也是问题。”张先生对此忧心忡忡 。 违约除退还奖金 还要承担奖金50%违约金 沣东新城管委会计卫文体局工作人员方女士介绍称,2007年,陕西省出台对农村放弃生育二孩家庭的奖励政策。领取奖励需夫妻双方签订《放弃生育二孩协议书》,其中第二条第三点明确规定,领取放弃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奖励金后又生育第二个子女的,除了退还奖金外,还承担奖金50%的违约金。 “只有领取奖金后子女意外致残,申请再生育子女的,才不再收回奖金。因此按照之前的规定,张先生确实得先交6000元钱。”方女士说。 沣东新城建章路街办计生办的一名工作人员说:“这样主要是避免某些农村家庭钻法律的空子获取更多的利益。比如, 有的家庭签了协议书,不但领了奖励金,还享受了土地拆迁给予的补偿,享受优惠后又再生育二胎。因此要求此类人群,申请二胎准生证时,不但需退还奖金,还需退还土地补偿政策的收益。” 属特殊情况 可以补办“准生证” 对于这种说法,张先生拿出2015年12月31日的华商报,指着陕西省卫计委副主任就全面二孩政策回应的报道说,“你看,这明确写着‘已经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再生育的,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待遇, 此前享受的不退还。 ” 对此,方女士说:“以前要颁发‘准生证’才能生育二孩 , 但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实施以后,生育二孩如何登记,《陕西省计划生育条例》尚未进行修改,属于政策空档期, 我们目前以‘服务册’备注二孩的来执行。3月14日,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的奖扶会上,对农村放弃二孩奖励是否该退还的问题做出回复,即201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农村户口的二孩,若是其父母之前领取过放弃二孩生育的奖励 ,不必再退还。 ” 张先生说:“我妻子已在医院,我无法向医院提供合疗报销所需的‘准生证’,这次生产费用必须自费承担,可现在已经实施‘全面二孩’。”对此,建章路街办计生办的工作人员说:准生证’是孩子出生前办理的。现在张先生的孩子已出生,属特殊情况,张先生可携带身份证、户口本及结婚证等相关证件,工作时间前往街道办 补办‘准生证’就可以了 。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1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wya 2014-8-29 14:54
博主注: 人口学问题的争论归科学界,政府简政放权的工作归政府! 各自的责任和任务完成了吗? http://news.163.com/14/0829/03/A4PNF2O800014AED.html 人民日报:全面放开单独两孩政策会带来不利因素 2014-08-29 03:56:00 来源: 人民日报 (北京)  有 67349 人参与 分享到 马年春节前后,在许多年轻妈妈的“朋友圈”里,最热的讨论话题几乎都集中在一个词:单独两孩。“你能不能要二胎?”“是再要一个还是不要呢?”“什么时候能要?”……类似的提问,反映出她们心中的期盼和纠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如同一石入水,让一些家庭平静的生活泛起阵阵涟漪。科学合理的生育政策,关涉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更连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谐。生育政策要怎么改?单独两孩政策如何落地?这已引起许多人持续关注。 一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由来 “老大叫海南岛,老二叫吐鲁番,老三叫少林寺,走一道生一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穷。”这是经典小品《超生游击队》的精彩对白,生动展现了那个时代“计生逃兵”的生活窘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现实阻力。 有人认为,生儿育女只是个人的事。生不生孩儿?什么时候生?生几个?这应该由两口子说了算,国家就不该管。其实,生育问题绝不仅仅是家事,也是国事,反映了“小家”和“大家”的关系。 合理的生育水平、适度的人口规模, 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关系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能否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哪位专家能算出当前中国的适度人口规模应该是多少?究竟是2亿,还是16亿?) 实行科学的生育政策,采取措施影响生育率,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根据各自国情和人口状况,不同国家在调控目标和方式方法上也不尽相同。据统计,1978年主张控制人口的国家有46个,占全世界人口的60%。比如,墨西哥在1973年修订《人口法》,明确要控制人口增长。同时,一些国家为了提高生育率,也制定了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最为典型的是地多人少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 我国人口最突出的特点是基数大、增长快。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总人口迅速从5.4亿增加到1970年的8.3亿, 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并于1982年将其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40多年来,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有效控制两大奇迹。可以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从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出发作出的必然选择 。(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前, 在短短不足10年间,全国人口自增率就从1970年的25.83‰,急剧降至反映1979年实施效果的1980年11.87‰;粗略 (指一定假定条件下) 反映当年育龄妇女 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数的年度总和生育率值,则从1970年的5.81急剧降至1980年的2.24。无论是自增率还是总和生育率值,均在此间温饱问题都尚未解决前提下,取得大幅超半下降的事实,无疑则被国际社会誉为是近代以来世界生育史上的奇迹。http://www.chinavalue.net/Management/Blog/2013-6-4/974639.aspx ) 从自然条件看,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基本国情。目前人均资源量综合排名仅列世界第120位,环境可持续指数在146个国家和地区中列倒数第14位。据估算,如不实行计划生育,现在人口可能激增到十七八亿,人均耕地、粮食、森林、淡水资源、能源等占有量将比目前降低20%以上,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水平。这意味着我们的资源压力会更大,生存环境也会比现在更差 。(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人均资源量比中国如何?人家的资源环境承载不了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吗?生存环境差吗?) 从经济角度看,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指数。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抚养比下降1/3左右,创造了较长时间的人口红利期,对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贡献率达1/4以上。在人口有效控制的同时,也提升了人口素质,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计划生育政策功不可没。 问与答 问:什么是人口抚养比? 答:人口抚养比,是指一个国家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一般以15岁至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人口。当一个国家的人口抚养比比较低时,可为经济发展创造比较有利的人口条件 。(多生能够提高人口抚养比吗?今天的婴儿就是明天的少儿和老人,一个都不会少抚养!) 从社会民生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并非简单地控制人口数量,而是与提高人口素质、妇女地位、优生优育、健康水平相结合的重要民生工程。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了人民群众婚姻、生育、家庭观念的转变,“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被“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现代理念所取代。计划生育政策还改善了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社会贫困落后局面,使许多家庭从“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不良循环中解脱出来。我国人类发展指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53上升到2012年的0.699,是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 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既符合国家长远发展要求,又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完全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 二 现在为何要进行调整完善 从“只生一个好”到“单独两孩”,有人不禁产生疑问:施行了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为何要调整? 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不断完善。从1980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1984年提出在农村适当放宽生育两孩的条件,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此次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也是我国根据人口形势变化作出的重大调整 。(为何选择在此时调整?为何不提前5年或推迟5年调整?这个调整的时间点是如何科学选择的?) 链接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事件 1.1971年7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2.1980年9月,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3.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 4.199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明确贯彻现行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5.200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施行。 6.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7.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 调整是为了保持持续的劳动力优势。目前,我国低生育水平稳中有降,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开始减少,劳动力平均年龄不断提高。有人提出,我国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转折的“刘易斯拐点”正在临近。人口发展周期较长,在劳动力数量较丰富、人口抚养负担较轻的时期,及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保持合理劳动力规模,延缓劳动力老化趋势,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哪位专家能算出刘易斯拐点哪年到来?谁能确定中国劳动力是过剩还是不足?如果20年后仍然过剩,为何现在推出增加人口的政策?如果不足,为何社保部一直强调人口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未来劳动力究竟是过剩还是不足,应该有个基本判断。) 调整是为了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近些年来,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从1982年的4.43人缩减至2010年的3.10人,独生子女家庭超过1.5亿户,家庭的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同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独生子女成长等问题也困扰着社会。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才能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增强家庭养老功能,幸福小家、和谐大家 。(独生子女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问与答 问:什么是“刘易斯拐点”? 答:“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在1968年提出。它指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口红利慢慢消失,最终枯竭。 调整是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践证明,生育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据专家预测,按照目前1.5—1.6的总和生育率,如果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2025年前后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峰值,之后将快速下降。因此,这次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符合人口发展规律,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缓解人口骤降的趋势,促进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国家公布的总和生育率是1.5—1.6吗?为何专家按此数值测算?是否说明六普公布的数据有严重问题?那六普数据质量还可信吗?) 问与答 问:什么是总和生育率? 答:总和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国际上通常以2.1作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也就是说,考虑到死亡风险后,平均每对夫妇大约需要生育2.1个孩子才能使上下两代人之间人数相等。通常把低于1.5的生育率称为“很低生育率”。 三 单独两孩政策如何落实好 “一个太少,两个正好”的梦想将变成现实,但有意要“二娃”的“单独”夫妇们,在“心动”与“行动”之间,还横亘着政策的落地,等待着具体实施的“发令枪”。如何全面准确理解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呢? 单独两孩政策何时在全国推开?2013年年底,中央印发《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对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作出总体部署,并明确全国不设统一时间表,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实施时间。2014年年初,浙江率先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江西、安徽、天津、北京等相继跟进……截至7月初,单独两孩新政已在29个省份落地。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会出现生育小高峰吗?据预测,政策调整后,全国每年出生人口不会有大的增加。目前,全国符合单独两孩再生育条件的夫妇总量不是太大,有1100多万对。在这些人当中,由于受住房、抚养成本、时间精力等因素的制约,愿意生两孩的只占其中一部分。一项调查显示,约有60%的单独家庭想生二孩。即使个别地区符合再生育条件人口较多,也可以采取倡导合理生育间隔等措施,防止出生堆积。综合这些因素,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 今后一个时期出生人口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 相当于2000年前后的规模,不会出现新一轮婴儿潮。 为什么不全面放开两孩政策?大量研究表明,如果现阶段就实施普遍两孩政策,短期内将引起出生人口大幅增长。据专家预测,届时全国出生人口每年将增加1000万,加上现有的每年出生人口1600万左右,出生总人口接近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这将给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带来很大压力。同时从长期看,总人口持续增长,人口峰值推迟到来,会影响人口发展远景规划目标的实现,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因素。 微评 “生或不生”是个选择题,折射出当代社会焦虑,反映了一些人生育观念的变化。 一个单独家庭有两个孩子,可以分担养老压力,降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失独”风险。 二娃,想说“生你”不容易。奶粉贵、看病贵、入托贵、择校贵、买房贵,添丁不仅是“添双筷子”,更考验一个家庭的经济能力。 我也想给孩子生个伴,可是不符合单独条件,什么时候才能生,别让我等得花儿都谢了。 四 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有些人以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要全面放开了,计划生育工作可以不用搞了。那么,是不是这样呢? 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不等于放松计划生育工作。这是因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持续紧张的状况也不会根本改变。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坚持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从当前来看,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人口发展的新问题、新挑战,从一定意义上说,计划生育工作任务更重了,不但不能削弱,还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政策稳妥扎实有序推进。 声音 李斌:加强计生工作,把 好事 办好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认为,现在各地正在按照总体稳定、城乡统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做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工作。我们将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妇幼保健资源,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服务,简化程序,方便群众办事,把好事办好 。(某地审批单独二孩,除了缴纳200多元的体检费,还包括全家福等种类繁多的证明文件,浪费的人力物力是否有过统计?政府信息化已经比较完善,程序是否该简化了?) 完善监测预警,防止出生人口出现大幅波动。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不少家庭的生育潜能被集中释放,可能会出现扎堆生育的现象,带来人口短期内的较快增长。因此,应该密切监测人口变动情况,完善出生人口信息报告制度,加快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科学监测和评估人口发展状况。当区域人口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将启动预警机制,确保出生人口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住院分娩率不是已经很高了吗?医院上报孕产数据不就能监测出生人口数量了吗?多简单的事情啊!) 严格执行政策,避免单独两孩新政跑偏。继续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计生工作“一票否决”,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突出做好农村和流动人口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计生工作,加强再生育审批,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特别是多孩生育。完善奖惩机制,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继续给予奖励扶助;对违法生育的,依法依纪予以处理。 加强计生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工作的任务,不仅仅是控制人口数量,还要提高人口素质。可以预见,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有可能短时期内会出现高龄妇女集中怀孕、生育的情况,增加出生缺陷风险。应提高计生服务能力,做好健康教育、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筛查、营养素补充等优生服务工作。完善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制度,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工作。 一位社会学家说:“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运。”人口生育政策关系国家的兴旺、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幸福。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保持合理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http://news.163.com/14/0828/20/A4OTDIAL00014JB5.html 女记者亲历难产的准生证:顶烈日忍孕吐去盖章 2014-08-28 20:07:39 来源: 新华网   有 138 人参与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8月28日新媒体专电 结婚四年,初查有孕,欢喜。作为准妈妈,本该高高兴兴地养好身体,迎接宝宝的降临,但为宝宝办理人生第一证——准生证的过程,却让人着实高兴不起来。 因刚经历马宝宝生育高峰,前辈妈妈们纷纷提醒要想在好医院建档就要一个字--快!手续但凡办慢一点,都会被同期出生的宝宝抢了床位,正可谓人生的竞争,从娘胎里开始。所谓建档,也就相当于在床位紧张的医院先占据一席之地,如同预订酒店房间一般。 建档需要有准生证。我先到单位计生办报到,计生办的工作人员很热情,给了我准生证, 告诉我这个证上需盖五个章才有效,并给了我一份长长的盖章指导 ,注明了每个章要去哪里盖,其中包括社区、街道等,并爽快地盖好了第一个章。 当得知我爱人不是本地户口时,她顿时面露难色,埋怨我没早说 ,同时从另一个大信封里掏出两张纸,说:“要到配偶户籍所在地的计生部门开具初婚未育证明,按照这个模板写,加盖公章。”随后,她又让我手写了一份保证书,保证我们夫妇都是初婚未育,没领养过孩子,“如与事实不符,本人愿承担法律责任。”这才让我把准生证领走。 证虽领了,盖章却路漫漫。 我爱人的户口是天津保税区的 公司集体户口 ,保税区成立没几年,附近都是厂区, 从没见过有街道办,下班后人去楼空,公司常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同事也从没听说过当地有什么计生办 。不过,他说:当地派出所认公司盖的章,在当地上户口都直接盖公司章就可以。于是,我们按照模板写了初婚未育证明,盖了公司章。 我单位所在的街道是最后一道环节,手握三个章的大权。当我顶着烈日忍着孕吐跑去盖章时,工作人员说:“配偶的初婚未育证明不合格, 必须是户籍所在地街道计生办盖章的才行 。”我们解释了半天,说户口所在地没有街道办,人家很礼貌地回答:很多人都这么说,但最后也都盖来了。 我们就这样白跑了一趟。 为了搞清楚究竟应该去哪里盖章并成功把章盖来、让腹中的宝宝做个“有身份的人”,我们再次费尽周折。 辗转托天津的朋友终于打听到负责盖章的是天津保税区社会发展局,一个听起来跟计划生育搭不上边的地方。 电话打过去,拿到了另一长串盖章需准备的材料清单,包 括医院开具的怀孕证明和家庭住所证明,如房产证、租房合同等。我们房子买了不到两年,房产证还没下来,所幸先生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上面有我家地址,权当居住证明复印了一下带了过去。很多材料还按要求按了手印,印泥是如何费尽周折弄到的,这里就不细说了,你懂的。 结果把一切材料准备好委托朋友递过去,社会发展局工作人员却拒收了。原因一,我先生的居住证只能证明他住在那个地址,不能证明我也住在那里,我必须单独出具一份我也住那里的证明。原因二,我在医院抽血验孕的单子没有医院盖章,必须回北京加盖医院章才行,或者照个B超把影像带过去。原因三,我们没有双方签字并按手印的“具体情况说明”,详细说明办理初婚未育的用途。朋友电话转述给我这三个原因时,我和周围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就这样,我们又白跑了一趟。 虽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纠结于我住哪里, 但我们还是咬牙决定复印那近百页的购房合同,补齐“具体情况说明” 再在工作日请假跑一趟天津,当然,为此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自然都是自己埋单。 至于医院盖章,因为诊断原件已经拿到天津,如果要用,只能拿回来盖章后再拿过去。至于B超,因为宝宝情况非常正常,大夫并不建议做,我们也不忍为了盖个章让宝宝多受一次辐射。也就是说,因为这个证明“不符合要求”,不排除我们再次白跑一趟的可能。 街道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准生证的有效期只有六个月,也就是说,如果六个月之内所有的章依然没有盖完,我们就不得不重新申请一个新证,把之前跑过的部门重新跑一遍。听到这,我突然鼻子一酸, 幸亏我爱人的户口在天津,如果在新疆或是海南……北京那么多两地夫妻都是怎么拿到准生证的啊? 看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盖完章的“北京市生育服务证”小红本,我心里五味杂陈。所谓“服务”已经碎一地, 我们还要两地飞奔,自证“初婚未育”。这些信息真的那么难被有关部门掌握吗? 记得买房申请贷款时,银行瞬间调出了我上大学时的助学贷款记录、办理所有信用卡的记录、甚至我在异地工作时的单位和工资记录,我顿时觉得自己“很安全”,被有关部门“掌握”了。 没想到在户籍、档案、婚姻状况等信息登记非常严格有序的年代,非要夫妻双方请别人盖N个章,证明自己是初婚而且未生过孩子 。 如果,我们也是庞大进城务工人员中的一对,人户长期分离,哪个章、哪个人又能真正证明我们没生过孩子? 即使证明了,他又能怎样为真实性负责呢?一胎尚如此,单独二胎又要费尽怎样的周折呢?如果盖了这些章是为限制超生行为,那么张艺谋超生的巨额罚单是怎么来的呢? 想太多,不利于养胎,我还要继续为盖章奔波。 默默收起“难产”的准生证,我又想到两个词: 简政放权 、户籍改革。就让更以人为本、更便捷有效的“改革实策”来得更快些、更猛烈些吧! (原标题:新华社女记者亲历:“难产”的准生证) http://news.163.com/14/0902/21/A55SEQ0S00014SEH.html 7月27日,缪甲到在永嘉县公安局上班其堂弟民警缪乙办公室, 通过民警缪乙非法获取了王某某的开房记录 ,并把记录交予黄某某。当天,黄某某指使湖北男子宋某将王某某的开房等相关信息发布到网络。 http://news.163.com/14/1018/02/A8Q9H2V600014Q4P.html 这几天,在新郑市龙湖镇开餐馆的黄先生夫妇有些烦:10月15日上午,他们的热干面馆用了从郑州带回的食盐,被新郑市盐业管理局检查人员认定为 “跨区域用盐”, 没收部分食盐并处罚款200元。 郑州盐带回新郑用,餐馆老板被罚款 在新郑市龙湖镇开餐馆的黄先生说,新郑盐业部门检查人员从他餐馆查到的食用盐,是他从郑州搬家时带回的。“一个月前,我在郑州十八里河镇开餐馆,后来搬到了新郑市龙湖镇,有半箱盐没舍得扔,就带来了。”黄先生说,这盐都是真盐,也没有过保质期。 而10月15日上午10点,新郑市盐业管理局检查人员发现了这批盐,告知黄先生夫妇“跨区域用盐”,食盐没收,并罚款200元。 新郑市盐业管理局一位郭姓科长说,食盐是国家专营产品,按照我省盐业管理条例规定,该热干面馆的用盐行为属跨区域用盐。 这位郭姓科长说:“对盐进行区域性管理,是为了保障老百姓吃上放心盐。有的地方缺碘,就必须供给碘盐;有的地方不缺碘,买卖的就是非碘食盐。” 带外地食盐回家用,也属于跨区域用盐 昨天,郑州市盐业管理局一工作人员表示,新郑市盐业管理局的处罚是对的。根据《河南省盐业管理条例》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盐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盐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盐产品价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若食盐不做商用,能否从郑州带到其他地方食用?这种行为属于跨区域用盐吗? 郑州市盐业管理局一工作人员解释说,如果严格按照《河南省盐业管理条例》执行,带食盐回异地家中食用其实也是违法的。但在具体操作中,如果带食盐的数量小,又是非营利性食用,一般是不作处罚的。“但必须是真盐,必须小量。” 这个小量怎么界定?郑州市盐业管理局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说,最好不要超过一箱。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6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没想到生孩子的手续比生孩子还麻烦
热度 4 biofuture 2014-2-14 23:58
小螃小蟹人到中年,终于不拒绝小朋友了,去年小友来临,就由着在肚子里住下了。高龄初产,各种状况,各种麻烦,不一详述,总算一一熬过,最终小友不耐等待,稍稍提前面世,由小马变成小龙女一枚,成为小螃小蟹的纤纤宝贝,连医生和护士们都为我们松口气,我们更是大松口气,以为最麻烦的事已被解决了。 谁知更麻烦的事还在后面!生个小孩要准-生-证!而办准生证得准妈妈本人亲自到老家,由当地计生办验明正身确定是首胎才能开到女方证明,同时拿着男方的初婚未育证明,才能到女方的街道或者居委会办到准生证。由于一直保胎,根本动不了,几千里路,根本不可能回去,只好留待出生后办理。谁知爸爸小螃的户口和档案年前刚从外地调至北京,他这方的证明得档案和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开,而街道给开的前提是先有单位的证明,而单位开证明的前提是档案必须落在单位,而现在,偏偏爸爸小螃的档案年前就由原单位寄出,理论上年前就应到达新单位,实际上至今,正月十五了,都还未到,查询了各个环节,打了若干电话,均无下落,爸爸小螃的档案就这样不知道到哪段时空中流浪去了。按某些有过类似遭遇的过来人的经验,这个档案就算能找到,也得是几个月之后了! 还有层忧烦的是,就算档案找到了,新单位还不一定肯开证明,已经有过答复说不方便开了,这也能理解,还没正式去工作呢,人家根本无从了解你,怎么开这个证明?唉。 据说准生证得生后3个月内办理,这个期限内是几百元能办,3个月后,就至少要罚3千元以上了。 现在真是有点后悔了,要知道这么麻烦,真是应该早出国了!就怪小螃犹犹豫豫,不积极申请,说国外也不好等等,现在有时候真想拿小锤敲他脑袋啊! 不过有位在国外生的小孩又回国工作的老师现在也烦恼,愁他孩子将来上高中的事,因为孩子是美国籍,没有北京市户口,好像上高中、高考也有诸多麻烦。唉。
5670 次阅读|8 个评论
卫生部与计生委合并,准生证盖40个章就能改观吗?
wya 2013-3-11 09:15
博主注: 回顾准生证盖40章事件,不难发现,来回踢皮球的主要是育龄妇女迁入地和迁出地的街道和计生委部门,与卫生部门何干??媒体、专家一无实际办准生证经历,二没认真分析案例,怎么能把准生证事件的皮球踢到卫生部门去呢?准生证是两地基层政府和部门内部之间的扯皮,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 不改变政府办事效率和方便群众的办事原则,扯皮事件难以杜绝。 人口计生委分拆,是对2003年改名和职能增加的否定和修正吗?十年前众多“智囊”、官员的为改名的“努力”付诸东流? 卫生部与计生委合并 准生证盖40个章将改观 http://news.163.com/13/0311/02/8PLE5NP300014AED.html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表示,过去计生委是从卫生部划分出来的,现在回归到卫生部符合当前卫生和计生工作的发展需要,整合后将更有利于公共资源的利用,特别是对计生部门来说,原来计生委的主要职能是“四术”,即上环手术、取环手术、人流手术和引产手术,而当下为公众提供更好的优生优育服务是面临的新问题。就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发改委而言, 陆杰华称,2003年,计生委曾改名叫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增加了宏观决策、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等职责,和发改委有重合。 双方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陆杰华认为,计生和卫生两大部门将在优化现有职能的同时,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一方面,计生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服务网已较为健全成熟,可以起到服务网底的作用,提供信息资源;另一方面,除医疗服务外,作为卫生部门另一主要功能之一,公共卫生服务有技术和硬件优势,两者优势互补,即可在孕产妇的围产期保健、产后访视等方面提供更好的初级保健服务、降低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率,“过去偏远地区的初级保健中,计生委并没有这个职能”。 此外,“二合一”的整合势必将减少行政审批环节, 办一个准生证盖40多个章,街道、卫生、计生等多部门来回“踢皮球”的情况也将得到改观 。生育险和医疗险的接合也可以期待。 “目前,一些地区已经有了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陆杰华表示,部分乡镇因基层服务力量有限,已经先行将地区内的计生和卫生部门“二合一”。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671 次阅读|0 个评论
“难产”的“南科大”
冯用军 2012-9-4 09:50
“难产”的“南科大”
9月2日终于拿到迟到的“准生证”,生出来了,这个过程,真是“怀胎五年”、“金秋收果”啊 不过,这个“早产”的“生命”,估计办几年,也就是“深圳第二大学” 9月2日,广东深圳,南方科技大学迎来开学典礼,并在典礼上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筹建了5年之久的南科大正式成立。南科大今年录取的188名新生全部到该校报到,日前已经结束军训,于9月3日正式开始上课。 南科大自2007年5月启动筹建,2012年4月16日,教育部同意正式建立。 在今年的本科招生中,南科大采取“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注重考查学生的想像力、洞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等综合素质,其自主测试考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校长朱清时勉励2012级新生,要以世界前沿眼光、国际一流标准,去要求自己、衡量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学业成绩。要培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只有成就品格之大道,才能成就学问之大道。希望同学们能够成长为真正有国际视野、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修养的创新型人才。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改革之路从这里开始延伸...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21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恭喜南科大获得准生证!
热度 14 zhanghaifeng 2012-4-25 08:36
今天的网页新闻显示:南方科技大学获准建立 提倡学术自治 http://news.163.com/12/0425/02/7VTFRU2O0001124J.html . 从个人情感而已,我对南方科大的一系列试验性举措是举双手赞同的,总感觉当前中国的教育必须要改革。而南方科大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勇气可嘉!改革总有失败,谁也不能保证改革一定能成功。即使南方科大失败,他最起码说明这条路不太可行,以史为鉴!当然我们不希望南方科大成为某些人的政绩工程。 但是从网络评论可以发现,很多人对南方科大的印象极差,有的人骂他是垃圾训练营。对此我甚是不能理解,难道你没有勇气去做,还鄙视别人去尝试,劣根性呀! 祝福南科大在艰难中获得成功!
7976 次阅读|31 个评论
[转载]研究中的停滞期和倦怠期-感到郁闷和煎熬的时候
redrum 2011-4-27 16:11
不知道你是不是同我一样也有这样的时候? 研究过程中总会有这个停滞期和倦怠期, 看论文看到想吐,调程序和实验调到反胃。 怎么看了也没有进展,怎么调试,程序都不出好结果。 这个让人郁闷的时期,才让人深深觉得研究和博士的煎熬。 毕业就像是无法到达的终点。 没有人指导,需要自己不断摸索,还有可能走到错误的方向。 如果方向错了,一条道走到黑,只会到达不了终点。 于是明白,找到正确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错了,记得回头。 人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错误的坚持和轻易的放弃。 我们的idea常常也是鱼龙混杂的。 当实现idea的时候,都常常不知道是该坚持下去还是放弃。 但研究的东西就像你看着长大的孩子,怎么能轻易舍得放弃。。。 于是我们需要不断得尝试,这个尝试的过程有很容易浪费大量的时间。 笑称它为十月怀胎,可是还不知道是否能拿到SCI颁发的准生证。。。 于是我们的时间和青春,就在任何不经意的时候,悄无声息的离我们而去。 于是明白,学会聪明的尝试,才能找到正确的出口。 不要错误的坚持,记得放下,自在。 无论谁,无论干什么,都会有困难的时候,选择逃避和堕落倒是很容易。 转到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话题,研究中遇到了瓶颈,常常会不知所措和茫然。 我们的恐惧来自于对自己的不信任吧 害怕无知,害怕不懂,害怕达不到预期的结果。 于是常常逃避和宣泄,去看刺激感官的动作或惊悚电影,去读欲罢不能的悬疑小说 放佛那一刻,我们才不用去想让人无奈的论文和研究 可是,过了这一刻之后呢 面对那无法逃避的,去给它一个痛快的结局。 时间过去,困难也总会过去。 将研究的郁闷和煎熬,统统交给时间凉拌。 将浮躁的心冷冻起来。 痛痛快快的宣泄之后,重新出发。 拿起论文,整理凌乱的idea,反倒结果不找自来。 这才发现, 等到博士都读完,估计神马都不会怕 待到时间过去,那郁闷和煎熬反倒帮我们披上强大的盔甲。 对待鸭梨沉着冷静,对困难都面带笑容。 所谓,守得云开见月明。 -与所有为毕业和论文粪斗的童鞋共勉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129364pid=223606page=1#pid223606
个人分类: 启明星|20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让钱再飞一会—南科大出巨资获招生“准生证”
热度 1 冯用军 2011-2-28 19:53
历经近四年的孕育筹备,南方科技大学终于获得“准生证”。昨日,南方科技大学迎来了首批教改实验班的新生。这46名学生在经过两周的军训之后,将于3月20日正式上课。 据统计,46名新生中有32名学生昨日已前来报到。首批教改实验班的46名学生中,有14名女生,32名男生。按学校通知,学生住宿要按照标准缴费,但学费则全免,而且每位学生每年可获得一万元的奖学金。新生新学期开学时只需交纳500元的教材费和1200元的住宿费以及120元的床上用品。 著名数学家将来授课 校长朱清时风风火火走在校园里,脸上始终微笑着,“今天学生们都来了,我的心情确实不一样。” 按照南科大的安排,昨日和今日是首批46名学生报到的日子。所有学生报到完毕后,将于明日到广州参加为期两周的军训。下月20日召开开学典礼,正式上课。朱清时介绍,本学期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计算机、英语、工程,此外还有中国文化、体育课等文体课程。 “每门课都有一两个主讲老师,比如数学课有两个老教授,物理课有两个老教授,由他们带领年轻教授。”朱清时说,现在确定的主讲教师有16人,包括著名数学家张景中和香港科技大学的李泽湘教授,他自己也会开一些公开讲座,物理学家陈应天教授则要到下学期才开课。 按照南科大的计划,每个学生都会依托一个研究所,在研究所完成他们的专业和研究。到今年9月份,将建成物理、化学、工程、语音等五个实验室。 !-- /div--学生教师同住一栋公寓楼 筹办初期,南科大就提出在学生日常管理方面将实行书院制度。昨日南都记者随朱清时参观南科大的公寓楼,发现“书院制”的理念得到了落实。公寓的一楼是办公室、小卖部、洗衣店等,入口处还有一面心愿墙给学生留言。 首批学生住宿在启动校园内的公寓,每间宿舍住3人,男生住5楼,女生住6楼。公寓的二、三、四楼则是教师和专家等的宿舍。专家一人一间,配有冰箱、沙发、电视机等,装潢比较简单。 南科大方面称,现代的书院制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的新模式,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吃、住、活动在一起,教学科研一线人员和专家作为学生的辅导员、导师,对书院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朱清时说,他预计明年六月份就可以搬到新建校区。按照他的计划,今年秋季还将进行一次招生,大约招生150人。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136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伦敦大学学院名校之路:从没有“准生证”到全球第四
tangminqian 2011-2-26 16:43
作者:黄堃 李芮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1-2-26 16:02:20 科学网首页 新闻中心 正文网址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2/244333.shtm 伦敦大学学院名校之路:从没有“准生证”到全球第四 一百八十多年前,它在英国率先改革传统的高等教育制度,是 英格兰第一所招生不区分宗教信仰和社会阶层的大学 ,虽然因此 受到教会阻挠而在诞生后十年里都没有“准生证 ”,却最终实现与牛津剑桥鼎足而三。 今天,伦敦大学学院传承这份与生俱来的改革精神,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已然在有的大学排行榜上爬升到全球第四的位置。 要了解伦敦大学学院走过的这条名校之路,还是从它的校名开始。 校名背后的英国高教改革往事 许多人第一次看到伦敦大学学院的名字时都会问:这究竟是大学还是学院?在这个看起来有点怪的校名背后,隐藏着一段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往事。 “1826年,英格兰正在经历巨大的社会变化”,伦敦大学学院校长马尔科姆·格兰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从社会大环境开始讲述建校的历史。当时,英国正值工业革命大发展,社会财富从传统的贵族和地主向新兴的商人阶层转移,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高等教育需求。而英格兰仅有的两所大学——牛津和剑桥,仍然只向信奉英国国教者且主要是贵族学生开放。 因此,一些倡导教育平权的人士于1826年在伦敦创建了不分宗教信仰和社会阶层,向所有人开放的“伦敦大学”,并定 校训为“让所有因品质而应得奖赏的人都来吧!” 它也因此遭受了来自英国教会等方面的强大阻力,在诞生后十年里都没有获得“准生证”——能够赋予英国大学正式身份的“皇家宪章”。 不过,英国人民支持了这所新型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副校长郭正晓 介绍说,当时人们纷纷出资购买学校股份,以私募基金的方式帮助学校建设,更关键的是,虽然 没有正式大学身份,却并不妨碍它颁发自己的文凭 ,这十年间仍然招收并培养了大批学生, 社会也认可其文凭的含金量 。 其间, 教会力量为了与之对抗,于1829年在伦敦成立了另一所信奉基督教的“国王学院”。 但在历史的潮流中,英国官方最终在1836年颁发了一份“皇家宪章”,将这 两所学校合并,命名为“伦敦大学”,原来的伦敦大学随之改名为“伦敦大学学院”。 伦敦大学作为英格兰的第三所大学,开始与传统的牛津剑桥鼎足而立。 回顾伦敦大学学院的成立,在英国高等教育史上起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作用,它播撒出的教育平权火种很快燃遍了英国,许多城市相继建立了没有宗教束缚的大学,现在即便是牛津和剑桥也已经接受了不区分宗教信仰这个普遍的准则。 需要说明的是,伦敦大学几经变迁,现在只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 伦敦大学学院现在拥有许多自主权,认为自己是一所大学而不是学院,通常大学排名机构也将其单独排名 。 传承改革创新精神 在建校后的一百八十多年里,伦敦大学学院传承了与生俱来的改革精神,不断开拓创新,还拥有许多“第一”,如是英国第一所允许女性平等就读的大学,是英格兰第一所有学生会的大学,形成了激进改革的传统。 一些功成名就的校友回忆大学生活时记起的也是改革经历,英国著名对华友好人士、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史蒂芬·佩里(Stephen Perry, Chairman of the 48 Group Club)在上世纪60年代末就读伦敦大学学院,他回忆说,当时的教学有照本宣科“填鸭式”教育的毛病,他作为学生会主席就带领同学们要求教学改革,成功使教学更加互动,课堂讨论日渐增多。 现在,互动讨论已经在伦敦大学学院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王琳对此深有感触:“国内上课时老师在不断地讲,而这边 平均下来每节课一半时间都是学生在讨论、演讲、问答,老师只在旁边起一个指导的作用 。”她认为这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课下准备,并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外,大学的另一个重要职能是学术研究,伦敦大学学院也一直走在开创新学科的前列,不吝于将“教授”头衔授予新兴学科,如在19世纪早期就有了英国第一个中文教授,此外还拥有第一个化学教授、第一个埃及古物学教授、第一个精神学教授等等。 郭正晓副校长介绍说,伦敦大学学院还有专门的“校长奖学金”来鼓励前沿研究,如最近就以此资助了一名年轻的学者,他专门研究从微生物到细胞之间的演化过程,这方面研究现在还较弱,难以拿到国家层面上的项目资助,但如能探清其原理将有深远影响,学校于是就自己拨款支持这种创新性的研究。 近年来,伦敦大学学院在筹资上也有改革之举,格兰特校长于2004年发起了一项向校友和社会募集资金的大型计划,目标是十年内筹集3亿英镑资金,当时是英国大学史上规模最大的筹资行动。这种“要钱”的行为在美国大学中颇为流行,但与 英国大学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公共资金的“绅士”传统 并不一致。格兰特校长说,只要转变思想观念,就会发现“要钱”这条路在英国也可行,现在筹资目标已完成超过三分之二,他相信最终结果还会超出预定目标。 改革总是意味着创新和改变传统,格兰特校长也这样总结伦敦大学学院的特点:“这是一所激进的学校,从不怕尝试新鲜事物,不惮于改变人们对大学的传统看法。” 新世纪的全球名校 不断的改革创新使得伦敦大学学院不断向前发展,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与研究机构QS共同发布的2009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伦敦大学学院攀升到全球第四的高位,超过许多名校。在2010年的QS排行榜中,伦敦大学学院也仍然保持了第四的位置。 格兰特校长对此的看法是“排行榜很难抓住每所大学的本质”,因为每所大学都不一样,优势领域也不同,难以简单地说谁好谁差。不过他也高兴地看到,伦敦大学学院这些年的成功发展在排行榜上得到了反映。 对于伦敦大学学院的成功经验,格兰特校长说,除了不断改革创新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凝聚力,不分地位高下,共谋学校发展。 郭正晓副校长用 “共治精神” 一词来予以形容,这是指大家在保持自由思维和彼此尊重的同时,为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的精神。他说,与此相反的是像军队那样层次分明的等级式管理,但对一所大学而言, 在教职员工之间减少行政等级色彩 ,鼓励他们 “不在其位,也谋其政”, 敞开胸怀建言献策,更有利于学校发展。 谈到伦敦大学学院今后的发展,格兰特校长说 新的方向是国际化 。他认为这是全球化时代的大方向,提出了将学校打造为“伦敦的全球性大学”的计划。现在伦敦大学学院已有大量国际学生,还在海外有大量合作办学的研究生点,如与美国耶鲁大学展开了跨大西洋的合作。他还提到,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也将是伦敦大学学院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更多阅读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副校长郭正晓获聘南阳师院客座教授
个人分类: 大学政策与管理|163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1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