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奥陶纪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Gondwana Research:碎屑锆石揭示奥陶纪NCC与东冈瓦纳存在联系
Gibson 2016-9-27 18:27
GondwanaResearch :碎屑锆石揭示奥陶纪华北克拉通与东冈瓦纳大陆存在联系 国际学术界对新元古代晚期冈瓦纳超大陆的古地理 重建 提出了很多模型,其中早古生代华北克拉通相对于东冈瓦纳大陆的位置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奥陶纪华北克拉通作为孤立板块与冈瓦纳大陆不存在构造上的联系。 近年来,逐步有学者提出中寒武世和奥陶纪华北克拉通与东冈瓦纳大陆北部边缘存在构造亲缘性的假说, 但尚缺乏足够令人信服的直接证据。因此, 华北克拉通在冈瓦纳大陆的重建和区域古地理的重塑方面仍然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课题。 在国家 973 项目的资助下,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王振涛博士及其合作者对华北克拉通西缘桌子山地区奥陶系经典剖面展开了系统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并结合牙形石生物地层的详细约束,取得了若干创新性认识:( 1 )中、上奥陶统碎屑锆石年龄谱系存在明显差异,中奥陶统物源来自华北本身,而上奥陶统物源可能来自东冈瓦纳大陆;( 2 )此次物源转换可能代表了一次新识别的构造事件,其始发时间为约 458Ma ;( 3 )晚奥陶世 华北西北缘与东冈瓦纳大陆西缘存在构造亲缘性,二者此时可能存在一次碰撞造山事件。 长期以来,作为华北奥陶系经典剖面之一,华北西缘的桌子山地区奥陶系发育相对完整,研究程度很高。其中该地奥陶系最早期沉积的三道坎组与下伏的寒武系阿不切亥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上依次为桌子山组、克里摩里组、乌拉力克组、拉什仲组、公务素组和蛇山组(图 1 )。对采自中奥陶统三道坎组和上奥陶统拉什仲组各 3 个砂岩样品的近 900 颗碎屑锆石展开了年代学研究,首次发现中、上奥陶统的锆石年龄谱系存在明显不同(图 2 ),指示华北克拉通西缘于中、晚奥陶世期间发生了一次构造转换事件,据同步采样获得的牙形石生物带结果,此次构造转换事件的时间被限定为约 458 Ma (图 2 )。物源对比分析显示,中奥陶统碎屑锆石年龄的主要峰值( ~1.83 Ga 和 ~2.50 Ga )与华北克拉通锆石年龄揭示的岩浆和变质事件吻合,表明中奥陶统碎屑岩的物源来自华北克拉通本身;而上奥陶统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 986 Ma , 2530 Ma, 806 Ma, 1106 Ma, 1620 Ma, 510 Ma 和 1294Ma )与东冈瓦纳古大陆和阿拉善地块东、南缘奥陶系的锆石年龄峰值十分吻合(图 3 )。其中,主要年龄阶段( 1 000 – 900 Ma, 700 – 500 Ma 和 1 300 – 1 100 Ma )与南极洲东部与印度东部的 Rayner – Eastern Ghats 造山带( 990 – 900 Ma )、南极洲内部的 Prydz – Darling 造山带( 600 – 500 Ma )和南极洲与澳大利亚西南部之间的 Wilkes – Albany – Fraser 造山带( 1330 – 1130 Ma )峰值存在极好的对应关系,但与华北克拉通和北祁连造山带的岩浆和变质事件年龄峰值明显不同(图 3 )。同时,最新的古地磁、锆石年龄和 Hf 同位素证据表明阿拉善地块与华北克拉通于早古生代晚期才拼贴在一起。因此,华北西缘上奥陶统的物源只能来自东冈瓦纳大陆。而且,上奥陶统的 3 个样品中都出现了约 500 Ma 的最小年龄峰值(分别为 506 Ma, 486 Ma 和 506 Ma ;图 3 ),代表了冈瓦纳大陆最后的聚合事件在华北克拉通西缘的反映。依据此物源特征和前人发表的古地磁数据,将华北克拉通置于东冈瓦纳大陆的西缘,靠近印度板块北缘和澳大利亚的西部(图 4 )。因此,目前国际上主流观点认为的奥陶纪华北克拉通相对东冈瓦纳大陆是一个独立块体的认识需要重新审视,即华北西缘在约 458 Ma 时与东冈瓦纳大陆存在构造上的联系,二者此时可能存在一次碰撞造山事件。同时,此次造山事件也使得华北克拉通西缘可能进入前陆盆地发展阶段。 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 Detrital zircon fingerprints link we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with EastGondwana during Ordovician ” 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地学杂志《 Gondwana Research 》( 2016, doi: org/10.1016/j.gr.2016.08.007 )。 Wang, Z. et al., 2016【Gondwana Research】.part1.rar Wang, Z. et al., 2016【Gondwana Research】.part2.rar Wang, Z. et al., 2016【Gondwana Research】.part3.rar Wang, Z. et al., 2016【Gondwana Research】.part4.rar Wang, Z. et al., 2016【Gondwana Research】.part5.rar 论文网址: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42937X16302003
4183 次阅读|1 个评论
游崂山八仙墩,观奥陶纪岩层
热度 2 maqingping 2014-10-16 11:33
在博文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中讲了我们早晨去看日出。在青山湾边看完日出后 ,回“海璟故事”吃早餐。吃 饱 喝足后,整装去八仙墩。八仙墩以前罕有游人, 这 两年游人 见 多。据自告 奋 勇 带队 的同学 说, 他前几年来八仙墩 时 ,完全不知道路,依靠披 荆斩 棘、百折不回的毅力 终 于翻越青山 渔 村南面的山岭,到达梦幻海 滩 ;然后再翻 过 一道山岭,走到八仙墩。我 们 八点从青山 渔 村出来,看到不少人仨仨 俩俩 地与我 们 走在同一方向上,也是要到八仙墩去。 崂 山比 较 有名的旅游景点,南 线 有太清 宫 ,北 线 有北九水,其他 还 有一些道教、佛教及自然景点。八仙墩相 对闭 塞,汽 车 基本不能 进 入,需靠步行、攀援而至。从青山 渔 村出来到青山湾 渔 港 码头或经南面的山岭到八仙墩去, 要 经过 一条小溪。这条小溪虽不起眼,却是一条重要的地质结构分界线。 图1 青山渔港及渔村 “其 实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青山村南面的山岭上也并没有路,因 为 走的人多了,也就出 现 了一条 绕过 半山腰的路。 这 小路是 仅供 一人通行的羊 肠 小路,往八仙墩方向走 时 ,左手是海 边 的峭壁。回望朝阳下的青山渔村和青山湾,碧波荡漾,渔舟翩翩,山石与绿树争辉(图 1 )。 清代 乾隆 15 年进士、 即墨人 江如瑛的《青山道中》曾这样描 绘 了清代的青山村: “ 不减山阴道,迂回一径通。海连 松 涧 碧,叶落草 桥红 。 鸥队闲 云外,人家乱石中。居民 浑 太古,十石半 鱼 翁。 ” 旧时崂山交通困难,青山码头和太清码头是进崂山深处的交通要道。 图2 我们走在小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我 们 先是在山的背面向 东 南方向走(图2)。这个山在地图上没有标记山名,似乎是叫土山,山体向东突入海中形成一海岬。我们 绕过这 一海岬的最 东 端后在山的阳面向西南方向走。走了不 远 一段路后,看 见 下面海 边 有若干巨石构成的挺大的平面,好像有几 户 人家。 这 里在有些地图上标记为 试 金石。从 这 里的山路 继续 往西南走,就看到三 亩顶 和三 亩 前的海 滩 。向西南方向望去,远处山坡上有几幢楼房,人们说是部队营房。从山腰水平的小路 沿着 陡峭下山小路来到海 滩 ,海 滩 上 满 是被 岁 月冲刷成卵状的大小石 块 ,色彩斑 斓 被潮水打湿后 显 得晶 莹 明亮(图3)。我 们 在海 滩 上略事休息,把玩海 滩 上的卵石,又开始向八仙墩行 军 。地图上也没有标记人们常提到的土山凹,可能通向这一海滩的凹地就是土山凹。 图3 三亩前海滩,房屋后面有通向青山渔村的大山洞 海滩和土山凹的南面是又一道山岭,翻 过 了 这 一道山岭,我 们 来到了一个更大的海 滩 , 这 就是有些旅游者称 为 梦幻海 滩 的地方。看地 图,这个 海 滩 岸上 标记 着列坡的地名,也 许 可以称 为 列坡海 滩 ,或列坡梦幻海 滩 ,前一个海 滩 可称 为 三 亩 前海 滩。 也有地图把试金石标在列坡海 滩上,把 列坡海 滩上前的海湾称为试金湾。列坡海滩有三亩前海滩三、四倍大,有更多的各色卵石。这些卵石与山体的岩石结构是相同的,因风化、海水浸蚀而脱落的石块,被海水千百万年的冲刷,棱角磨去,成为各种大小的卵石(图4)。列坡和梦幻海滩南面的山岭有一处地图上标记为石金汪(石景旺)或试金汪。 图4 梦幻海滩上的卵石被潮水打湿后更加惹人喜爱 图5 梦幻海滩前的海湾,半山腰的房屋就是在土山三亩顶也能看到的(据说是)军队营房 图6 远上崂山石径斜,山海之间有人家 在列坡、梦幻海滩呆了不长时间,我们经由石金汪又开始翻越到八仙墩的最后一个山岭。道路更加崎岖,沿着近山顶的羊肠小道先是向山背面东北方向攀行。回望梦幻海滩,大海上一叶扁舟,远处花岗岩山峰伟岸,近处青山滴翠(图5)。东北方向走到尽头,有一个人家,当人经过时,狗不停地向游人吼叫(图6)。从这里再转东南方向,我们的队伍越拉越长。走在前面的同学在一块巨石平台处停下来,等后面的同学们。大家汇齐后在此稍作休息,喝水、吃了一点带来的水果。从这里俯瞰海面和峭壁,看见下面有若干巨石,有地图标记此处为晒钱石。据说此前人们经常在石头上捡到铜钱等,就说这是海龙王晒钱的地方。有人认为铜钱等物是失事船只之物,被海浪、潮水卷到上面。这一片山岭就是崂山头,翻过这片山岭就到了八仙墩。 图7 八仙墩前的石坡 图8 八仙墩石壁 翻过这片山岭,向下一望,一大片岩石斜坡,五颜六色,不是很陡,与海平面成一、二十度的角度,倾斜着向东滑入海中(图7)。海风习习,海水湛蓝、清澈。从山坡上来到到斜坡上,回望崂山头山体,只见一片峭壁,分成五颜六色。峭壁像千层饼一样,有厚薄、颜色不同的层(图8)。从山体的分层走向来看,崂山头似乎被什么力量顶歪了一、二十度,也就是岩石斜坡与海平面的角度。 图9 八仙墩之石墩 图10 “八仙”在八仙墩 峭壁最底处像走廊一样凹进,凹空处有多块巨石,有大有小(图9)。传说八仙过海时从这里出发,巨石是八仙所据之墩。巨石大小不等,并非八块,也许最大的八块为八仙之墩。“八仙过海”在此留影(图10)。巨石表面相当平整,为黑色岩石层。凹空处上方的岩石层也为黑色岩石层。显然八仙墩的形成是由于峭壁底部受千万年来海水、浪涛拍击剥蚀,逐渐镂空;而黑色岩石层抗拉力不强,不能继续粘住下面的巨大石体,因此被八仙墩巨石的重力从上方拉裂下来,落到地面上。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巨石上面的表层岩石与镂空处上方峭壁的最底层岩石都是黑色岩石。 《 崂 山志》 是这样描述八仙墩的 : “八仙墩,有石坡广数 亩 , 东 下斜插入海,海水汹涌,山 势 若 动 ,其北 则 峭壁千仞, 险 峨逼天,下 纳 上覆,其 势 欲 倾 ,石 层 作五色斑 驳 如 锈 , 处 其下者,仙墩也。大石 错 布,面平可坐,海涛冲涌直上与墩相 击 ,搏浪花倒卷数丈, 飞 舞空 际 ,如玉 树 ,如 银 花、如琉璃,如珠 矶 ,可喜可愕,洵山海奇 险 之极 观 也。 ” 图11 八仙墩岸上游人送别过海“八仙” 踏遍八仙墩每一墩后,我们来到八仙墩斜坡的西南面。在几米高的石壁下,又有一大片岩石平台。这片平台西南面攀下几米高的岩壁,有一些小块的岩石平台,岩石旁有一、两条机船停泊。游人可登船在海上观光,大一点的船可带游人回青山村,有一些游客是从青山渔港乘船到八仙墩的。带路同学与一位船主协商,我们付 200 元乘船回青山渔村。成交后,我们上船准备由海路返回青山村。船开出后不久,风浪渐大,我们向岸上的游人致意,他们也向我们挥手致意(图11)。从海上看八仙墩,视野又有不同,并且看到了崂山头的东南面(图12)。当船将要转过崂山头海岬处时,一个个浪头打来,把坐在船头的两位同学浇成落汤仙。船体也颇为颠簸,女同学尖叫,男同学也有担心者。这时船主提出还是回岸上去吧,虽然船开回青山渔港没有问题,但是衣服打湿了,海风一吹会很冷的。因此,船又返回八仙墩停泊处,“八仙”未能过海。 图12 崂山头海岬之东南面。画面模糊处为浪花打湿镜头所致 我们重新登岸,把带来的食物打扫一番,又踏上归程。从八仙墩可以向西经轮船石和钓鱼台到太清宫,太清宫处就是现代公路了。不过我们的车留在青山渔村,只能从八仙墩按原路返回。重新爬上崂山头,看到有些游客乘稍大一点的船,破浪向青山湾驶去,不禁有点遗憾。到了八仙墩,却未能过海。在到石金汪前,再次受到那只大狗的吼叫迎接。下到梦幻海滩前,我们走了另一条小路,路旁又看到一间房屋,一只狗被拴在屋外。一位同学把没吃完的食物喂了那只狗,它把两个鸡蛋带壳就嚼着吃了。 图13 攀越岩壁的岩纹 过了梦幻海滩,我们爬上三亩前海滩南面的山坡。这次走的路与来时有点不同,上山后小路分成两叉,一条向山顶,一条沿海边绕行。我和带路同学走上沿海边山腰绕行的叉路,结果发现在其尽头是一处房屋,再没有路了。跟在后面的同学马上决定原路返回,走另一叉路。我和带路同学感到翻越两道礁岩后就应该到达三亩前的海滩,决定冒险翻越这两道礁岩。奋勇翻越两道岩壁后,发现第三道岩壁(图13)。翻越第三道岩壁后,发现其背后还有两道岩壁。因不能判断这两道岩壁后面情况,我们两人决定重新翻过那三道石壁,原路返回,再去追赶退回去的同学。快步追赶了一段路后,有几位同学在下坡处等我们。另外几位同学已穿过三亩前海滩到达最后一道山坡(土山)下的山洞。 图14 洞口。里面空间比洞口大得多 这一山洞是当年海军维护舰艇的地方,洞内空间很大,有牵引舰艇用的铁轨。这一侧的洞门大开,不过离这侧洞门不远处有路标指明洞门已锁,让游人绕行。从这侧山洞大门进去,穿行约需 10 余分钟,我们来到青山村一侧的洞口。外面的院门(不是洞门)上着锁,院墙顶上抹着润滑油以防人们越墙入洞去梦幻海滩。打电话给“海璟故事”的店主,他们找拿钥匙的人家来开院门,但是一个小男孩来告诉我们他奶奶拿着钥匙,现在不在家。我们只好以捡到的破包装袋盖墙顶,爬墙出去回到海璟故事。从早上 8 点出发, 11 点 10 分到达八仙墩, 12 点 10 分登船过海未成, 13 点踏上归程, 15 点到达海璟故事,开始吃午饭。连吃饭带聊天一直到 17 点,才开始返回青岛市区。图15是我们一天走过的路线。 图15 行军路线。红色是去的路线,蓝色是归程。原图为互联网截图。 八仙墩景色非凡,在崂山景区不但在风光上独具特色,而且在地质构造上超凡拔俗。崂山的主体山脉为花岗岩石,而八仙墩为侏罗纪或奥陶纪沉积岩,历史比崂山的主体山脉更古老。岩石可分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火成岩又称岩浆岩,主要有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等。花岗岩是热熔岩在地层深处冷凝成石,因地层深处压力较大,石体坚硬致密,是良好的建筑材料。玄武岩则由熔岩在地表冷却形成,石体较花岗岩疏松,质地也不如花岗岩坚固。崂山花岗岩形成后在造山运动的作用下,抬升成山,这一过程主要在中生代燕山晚期造山运动中完成。在这一造山过程开始前,崂山地区的地表主要是沉积岩。八仙墩就是花岗岩造山运动出现前的沉积岩构造。 崂山也有变质岩地质结构。在花岗岩造山运动的高温强力挤压下,周边的岩石发生热熔烘烤变质,产生了变质岩,据说青山村后向东伸入海中的山,其岩石即为深色的变质岩。青山村前的小溪是花岗岩山体与沉积岩山体的分界线,青山村坐落在花岗岩上,而溪南的崂山头等山岭则主要属于沉积岩。据山东省地质调查资料,八仙墩处为上侏罗纪沉积岩,青岛市区和崂山区基本上是花岗岩,石老人处为下白垩纪的沉积岩,青山村再往北也有一小片上白垩纪沉积岩。不过, 2010 年《地质科学》上的一篇文章认为八仙墩是奥陶纪的海相沉积岩,也就是说,八仙墩岩层的历史比以前认为的还要古老。 奥陶纪是 古生代 的第二个 纪 , 约 开始 于 5 亿 年前, 结 束 于 4.4 亿 年前,在此期 间 形成的 地 层 称奥陶系 。而 侏 罗纪 是 中生代 的第二个 纪, 介于 三叠 纪 和 白垩 纪 之 间 ,即 约 1 亿 9960 万年前到 1 亿 4550 万年前 。电影《侏罗纪公园》普及了一些侏罗纪和恐龙的知识。 古生代 和 中生代 是怎么划分的?人们把从距今大 约 5.7 亿 年 前的 寒武 纪 开始出 现 大量 较 高 级动 物以后至今的地 质 年 代称为显生宙。显生宙又分为 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 代三个阶段。 古生代距今 约 5.7 亿 年至 2.51 亿 年 前, 包括 寒武 纪 、奥陶 纪 、 志留 纪 、 泥盆 纪 、 石炭 纪 、二叠 纪。 中生代 为 2.51 亿 年前至 6500 万年前,开始于二叠 纪 - 三叠 纪灭绝 事件( 生物史上最严 重的大 灭绝 事件,估 计 地球上有 9 6% 的物种灭绝,其中 90% 的海洋生物和 70% 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 , 结 束于 白垩 纪 - 第三 纪灭绝 事件(这次事件 灭绝 了当 时 地球上的大部分 动 物与植物,包含恐 龙 在 内 )。 中生代 前后横跨 1.8 亿年 ,包括三叠 纪 、侏 罗纪 和白垩 纪 三个 纪。 新生代是从地球 历 史 6500 万年前迄今的地 质时 代, 包括古近 纪 、新近 纪(这两个纪过去合称 第三 纪) 和第四 纪, 这 三个 纪 又可划分 为 七个 世:古新世、始新世、 渐 新世 (属古近 纪 ), 中新世、上新世(属新近 纪 ), 更新世、全新世(属第四 纪 ) 。 如果 八仙墩岩层属于 奥陶系 地 层 ,那么当我们面对为之喜愕的斑斓峭壁时,看到的是四、五亿年前大自然留给我们的遗产。 花岗岩使崂山峰峦隽秀,八仙墩的沉积岩层五彩斑斓。如果有些许地质知识,更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沧桑巨变。
个人分类: 地理|6836 次阅读|3 个评论
地球科学原理之38 新元古宙、奥陶纪冰期的形成
rock6783 2009-5-21 09:14
广东海洋大学 廖永岩 (电子信箱: rock6783@126.com ) 1 、新元古冰期的形成 因为 O 2 达到现代大气浓度的 1/10 时,所产生的 O 3 浓度就几乎完全屏蔽了有害的紫外辐射 ( Wayne , 2000 ) 。到新元古宙( 9-8.5 亿年前至寒武纪开始的 5.7 亿年前), O 2 含量达现在大气含氧量的 6%~10% ,所以能允许真核单细胞藻类在海洋表面(水深 4.2 m 至空气)进行强烈光合作用,旺盛地生长繁殖,引起真核藻类的繁盛。 新元古宙,大约有 2-3 个冰川期,这和新元古宙以前不一样,冰川期与冰川期之间的间隔缩小。这主要是由于大量的真核细胞进行强烈的光合作用,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使火山喷发和地震产生的 CO 2 在较短的时间内又得以降低而造成的。由于 O 2 浓度的升高,这种反复形成的冰川,引起的生存空间变化,使多细胞生物得以演化产生。 可能冰川形成和消融时形成的去气作用,先弱后强,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至新元古宙最大一次冰川期时,由于绿色植物的生物量已足够大,光合作用已足够强,小规模冰川形成的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去气作用,仍然没有光合作用消耗 CO 2 的能力强,所以,温度继续降低,冰川继续增大,从而造成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冰川期。 如果光合作用太强,矿物有机碳沉积作用也太强,冰川作用造成的 CO 2 的增加,永远赶不上光合作用消耗 CO 2 的作用,这将导致一个真正雪球的出现。但是, 7-6 亿年前多细胞生物的出现,导致 6-5.6 亿年前多细胞动物的出现,也就是藻类的天敌植食动物出现 ( 郝守刚, 2000 ) 。由于这时尚没有肉食动物的出现,植食动物没有自已的天敌,植食动物得以大发展。大量的植食动物的繁盛,导致单细胞藻类的急剧下降。由于单细胞藻类的急剧下降,无法维持 CO 2 的平衡,造成 CO 2 的剧增,从而导致这次大冰川的结束。 2 、 奥陶纪冰期的形成 奥陶纪以前冰川作用引起的造山运动,使地球上的陆地得以增加。由于有了大块的(或较多的)陆地,也就有了浅海区域(大陆架)。这就为底栖多细胞藻类的生存准备了条件。同时,单细胞藻类的减少,也为多细胞藻类的生存提供了生态空间。所以,新元古宙之后,红藻等多细胞藻类出现,并引起适应辐射 ( Taylor, 1992 ) 。 摄食单细胞藻类的动物受藻类大量减少的影响,动物的生存竞争不断加剧。为了释放生存竞争的压力,寻找生存空间,动物就向各个所能找到的生态位扩散。经过不断的变异和演化,就演化出了很多适合不同生态环境的、形态和功能各异的生物。除了有植物食性的动物,也演化出了肉食性的动物。就出现了深海底、浅海底,浅海中,海表(因 O 2 足够多,臭氧遮挡绝大部分紫外线)等不同生态位的五花八门的生物。这也就是所谓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由于出现了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单细胞藻类的数量得到一定的恢复。红藻等多细胞藻类能生存在较深的海域,躲避紫外线的伤害,继续进行光合作用。经过 2 亿多年的积累,大气中的 O 2 不断升高,达现代大气的 10% 以上, CO 2 逐渐减少。这时,各种大型底栖藻类,尤其是巨藻等大型褐藻得以在浅海区大量繁盛起来,更加剧了 CO 2 的减少 ( Taylor, 1992 ) 。当 CO 2 减少至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温室效应时,表示又一次冰川的形成,也表示又一个冰期的到来。 因为这时的海洋生态系统已相当复杂和完善,奥陶纪冰期不可能有新元古宙时长,规模也不会有新元古宙时大。 当然,奥陶纪冰期虽然较短和规模较小,但除由巨藻引发而形成外,它也可能由其它的底栖藻类引发而形成,所以,奥陶纪冰期(在其前后不远的时间段内),也有可能由几个小冰期共同组成。 随着采食大型底栖藻类的动物腹足类和海胆类等动物的出现 ( 何心一和徐桂荣, 1993 ) ,这些动物和大型底栖藻类之间,建立了一种生态平衡,也就标志着这一次的冰期的结束。 自从奥陶纪冰期以后,海洋里已没有更高等的能引起冰川形成的植物出现,所以,海洋植物引起的冰川形成,造成冰期的时代,也就宣告结束了。 那么, 石炭、二叠纪冰期的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且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下回预告 : 地球科学原理之 39 石炭、二叠纪冰期的形成 参考文献: 郝守刚,马学平,董熙平,齐文同,张昀 .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地球历史中的生命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0, 1-242 何心一,徐桂荣 . 古生物学教程 .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3 (第二版) , 89-174 Taylor T. N. 著,梅美棠,杜贤铭,李中明译 . 化石植物生物学导论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2, 20-418 Wayne R P. Chemistry of Atmospheres(third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注: 本地球科学原理系列,是根据廖永岩著,海洋出版社( 2007 年 5 月)出版的《地球科学原理》一书改编而来,转载者请署明出处,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 )
个人分类: 地球科学|1015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