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兴事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李国杰院士:“中兴事件”给科技工作的启示
Kara0807 2018-5-6 22:35
本文来源:科技导报 作者:李国杰 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公司的芯片禁售令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虽然这一事件未必意味着中美之间即将开始全面的贸易战,但“中兴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鞭策我们更加重视发展核心技术,更加重视产业供应链的安全,更加重视依靠本土企业发展高端产业。“中兴事件”虽有个案的偶然性,但中国要发展为产业强国和科技强国,必然受到霸权国家的阻扰和打压,我们不能因一个事件乱了方寸,怀疑改革开放和推进全球化的大方向,重回闭关自锁的老路。本文就“中兴事件”给科技工作的启示谈几点看法。 发展高技术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近些年来,科技界议论较多的是尊重科技人员的好奇心,培育宽松的科研环境,让科技人员更自由地从事基础研究。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十分重要,但科技工作不限于此,还应强调从问题出发、以目标为导向。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牛鼻子”。长期以来,中国习惯将科技工作与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放在一起,称为“科教文卫”,其背后的潜台词是将科技看成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十九大以后,科技和教育由两位副总理分管,刘鹤副总理分管科技、商务和金融,凸显了科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现出科技本质上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 过去我们比较关注科技发展趋势,制定各种科技计划时主要参照国外。今后应更加重视产业供应链的安全,有些重大课题要根据产业安全的需要设立。我们需要认真梳理哪些材料、元器件、设备和软件影响面广但控制在国外企业的手里,对中国每年花2600多亿美元进口的芯片要做分析和归类,分出轻重缓急。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替代全部进口芯片,但对“卡脖子”的关键芯片,不能掉以轻心。 应用试错、经验积累、培育生态环境与掌握核心技术同等重要 “中兴事件”触发了一些人的急性病,甚至希望中国立即改变芯片受制于人的局面。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对发展核心技术走向产业高端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有清醒的认识。掌握高端CPU、航空发动机这类复杂产品的发展主动权不只是要有专利,还要靠长期的经验积累。许多人认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然会从低端走到高端。但是,工业革命以来两百多年的历史说明,完全靠市场这一只手,不可能实现后发国家从产业低端走向高端。这是因为复杂产品都是在应用中不断迭代改进才能完善,而市场上往往“赢者通吃”,很难有试用和改进技术的机会。对于需要建立庞大生态系统的信息产业,应用试错、改善用户体验甚至比掌握核心技术还重要。不能一哄而上把巨大经费都投在建生产线和产品研发上,打造和培育产业生态环境可能需要上万亿元的投入。 目前中国芯片和软件厂商最需要的支持不是给研发项目,而是给试用和完善的机会。除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外,还必须靠政府这一只手在国内开辟一块市场做培育高端产业的根据地。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就是这块根据地,对扶植本土高端产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不是关乎政府采购中本土产品的小问题,而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大战略。全球化是中国要坚持的发展方向,但不是最高原则,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要理直气壮地实现事关国家命运的产业本土化。 中国科研工作头重脚轻的现状需要改变 中国科技和产业的现状是头重脚轻,消费侧强,供给侧弱,基础技术落后。信息领域服务业发展较好,但基础软件和硬件的供应跟不上。中国的腾讯、阿里等网络服务企业已进入全球领先企业行列,但根据2016年的统计,在全球企业2000强名单中,美国有14家芯片公司与14家软件公司,中国尚没有一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基础技术和基础产业,改变“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局面。 造成头重脚轻局面的原因是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不平衡。由于中国的科技成果和人才评价是论文导向和“帽子挂帅”,计算机领域多数人才涌向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容易出文章、拿人才“帽子”的研究方向。要改变基础技术落后的局面,必须从学科和人才平衡发展抓起。 作者简介: 李国杰,湖南邵阳人,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院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结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 往期文章推荐 🔗 中科院王飞跃 | 智能大经济:从勤劳之手到智慧之脑 🔗 今年的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后,导师非常担忧...... 🔗 Nature:妇女能顶半边天? 中国科研的性别差距和基金委举措! 🔗 他初中肄业、不会英语,却斩获国家科技奖、发表6篇NS,成大学终身教授! 🔗 霍金生前最后一篇论文发表:平行宇宙没那么多 🔗 数学家舒其望:若整天忙着填表评杰青,哪有时间做学问? 🔗 华裔80后终身教授新晋美国科学院院士,未来的诺奖得主会是他? 🔗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波尔特:人工智能与工业4.0并驾齐驱 🔗 扒一扒科技大佬为母校捐款的那些事儿 🔗 张钹、朱军团队最新论文:深度隐式模型+概率图模型=Graphical-GAN
个人分类: 德先生|173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兴事件 数字游戏 ESI 杂谈——科研仪器对外依赖更可怕
热度 32 fengroad 2018-4-30 22:29
这几天美国制裁中兴事件在各个维度都讨论的如火如荼,既有中兴自己的新闻发布会,说美国不负责任,也有专家学者指出中国基础研究的问题,还有人说中国芯片水平已经很高了,就差最后一层窗户纸。不管怎么说,中兴芯片事件对我国是一个大的提醒,但是我期望这种提醒不仅限于芯片,而要由此及彼,讨论整个尖端科技的发展,否则前几年我记得有媒体大量报道圆珠笔芯的问题,然后国家专门立项,但是否同时解决了钢笔尖、墨水、签字笔水的问题,不知道,当然也许他们就不存在问题,所以期望有个系统性提升工程,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样永远都没有中医的全局观,没有可能超过美国。 芯片的事件,很多人提到了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但是纵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年来经费增长比例超过了 GDP 的增长,不可谓增加的不快, 2018.01.18 nature 刊文《 China Declared World’s Largest Producer of Scientific Articles , Nature553, 390 (2018) 》中国发表的论文在 Elsevier’s Scopus 数据库已经超过美国( China published more than 426,000 studies in 2016, or 18.6% of the total documented in Elsevier’s Scopus database ),中国 2016 年在 Elsevier’s Scopus 数据库发表了 42.6 万篇论文,占全球的 18.6% ,和中国人口在全球的地位基本差不多,而美国发表了 40.9 万篇论文,根据近十年情况,中国一直在增长,而美国却在下降。由此可见,中国的基础科研水平在快速增长,但是为什么中国在很多技术领域还是落后,一方面与我们的基础薄弱有关,但是考核机制即导向机制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目前,在中国,过多的强调了论文,例如有高校的基本项目,只要你发表过论文,就可以支持,最终结果只要你发表够了相应数量的论文,就可以结题,具体是否有创意,做了什么工作,没人管。再如,国内多个场合强调的 ESI ,其实际就是论文总引用次数的全球排名,例如 2014 年的时候,全球材料学科 ESI 有 720 所左右,大陆 60 所, 2018 年 1 月全球增加到 813 所,大陆增加到 117 所,短短 4 年时间,大陆高校入围数量翻了一番,尤其是前千分之一,达到 23 所,占全球的 28% ,而在 2014 年的时候,仅仅 9 所,占全球 12.5% ,因而可以预计,到 2030 年,按照现行重视程度和双一流指标体系,大陆高校在 ESI 无论是千分之一还是百分之一都会达到 40% 甚至达到 50% 的水平,即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短短 4 年之间,中国的发展是可怕的,无论那个对手都会感到可怕,那么对手感到可怕么? 笔者走过几个国外高校,无论华人还是外国人,问过 ESI 的事情,好像没人知道 ESI 是什么?本质就是一个排名,不知道为什么被国人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高校整天提 ESI ,并且双一流也拿这个说事,双一流的一个评选标准就是是否进入 ESI 前千分之一。 可是,中国高校的科研论文数据是用什么测出来的,尤其是用什么仪器测出来的,笔者看了某高校分析中心的设备,总价值 6000 余万元,无论是扫描电镜、 X 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 X 射线荧光、 X 射线光电子能谱,没有一个是国产的,可能各大高校都差不多,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差钱,基本上分析仪器都是国外的,甚至有某些设备招标,明确提出来,不接受国内企业投标。 关于科研仪器,早在 2009 年 4 月 23 日 ,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 在某次座谈会上就说过 “ 中国人购买科研仪器的热潮不知道救活了多少外国公司。 ” “ 由于科研仪器对外依存度过高,中国的科学研究存在严重的 “ 空芯化 ” 现象。 ” “ 有时候到实验室去参观,大家都习惯于介绍说这个设备是德国的,这个是美国的,那个是瑞典的,都是最棒的。后来转头一看,这儿有一个设备是中国的,还马上听到声明 ——‘ 我们很快就要换掉,要淘汰了 ’ 。 刘燕华 同时指出: 假如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我们就无法进行研究。生物技术试剂也是这样,中国购买了大批 仪器设备,作一批研究要购买一批试剂,外国人如果不卖试剂,我们的仪器设备就没用了。(见: http://www.ctisd.com/content-17598-1.html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 “ 十二五 ” 规划将力改科研 “ 空芯化 ” ) 果不其然,今天美国禁止出口芯片给中兴,明天真的 西方集体宣布,对中国的仪器停止维护,是否中国的科研马上趴下了,做不了测试。 如果有一天,爱斯 维 尔和施普林格宣布,从即日起,不接收中国的稿件,或者每篇中国稿件收费 2000 美元发表费,是否中国学者马上不知道去哪里发论文了。 如果有一天, SCI 拒绝收录中国期刊的论文,中国人都不知道咋办期刊了。 如果有一天,在 ESI 的基础上,西方再创造一个新的排名体系,例如,不再进行总排名,进行篇均排名的 ESIP ( ESI of Per Paper ),中国人是否又开始狂炒篇均排名,即无论是 SCI ,还是 ESI 都是西方的标准,中国人都是在追,当你快要追上的时候,西方换个标准,中国人发现还是差很远,这样的追有意义么! 貌似这些都不会发生,例如芯片,美国人卖给我们是赚钱的,放着钱不赚,傻子啊,但是就是不卖了,那上面的事情说不定那天就发生了呢!!!想想后怕啊,因而必须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把科学研究做在中国的大地上,把成果发表在中国大地上,制定中国标准,不能被牵着鼻子走。因为中国不是西方一些富裕的、人口千把万的小国,中国是人口、地域、资源大国,是有 5000 年历史的大国,中国要复兴,未来要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就必须有自己的标准,有特色的中国,充分利用自己生产和消费集全的特点,在所有重要尖端技术领域都要布局,否则不是换道超车,而是别人换道了,我们还在原来的道上摸索呢,等明白过来再换道,又被甩了十万八千里。中国,加油!
15708 次阅读|52 个评论
微电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热度 5 张海霞 2018-4-22 13:08
【题记】中兴再一次被罚,微电子又一次成为热点,锁喉中国,其实不是偶然,因为微电子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去年的一次报告,也是去年北大信息学院新生的第一课!中国梦,必须惊醒,中国芯,必须创新! 2017 “创客中国”智慧芯片大赛主题演讲 各位老师、各位嘉宾,非常高兴来参加第一届 2017 “创客中国”智慧芯片大赛”,这是跟我的专业最紧密的一个比赛,我跟大家分享的这个题目也是我在北大信息学院跟大一新生在《信息概论》第一课上的题目: 微电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微电子为什么如此重要?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在看电影《敦克尔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文明历史上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也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一场规模最大的世界级的战争,为什么会发生敦刻尔克大撤退?因为德国的炮弹太厉害了,德国的部队太强势了,英法联军打不过,要逃跑,从英吉利海峡撤到英伦三岛上去,这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大撤退,发生在 1940 年的 5 月 26 号到 6 月 3 号。整整四年以后,二战中最大的转折点也发生在英吉利海峡:诺曼底登陆, 1944 年的 6 月 6 号,整整四年之后开始反攻,为什么可以实现这样一场重大的转折呢? 因为只逃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要想办法,于是为了提升炮弹打击的准确度,盟军在 1943 年的时候在美国开始研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了,尽管这台计算机在二战以后才研制成功,但是它成为一个历史的新开端,一次由战争引发的新技术革命的开端。这台庞然大物二战后才正式问世,它不仅体积庞大,耗电量惊人,更加可怕的是它散热很差,可靠性不行,而且它的最核心元件是 17000 多个真空电子管,任何一个坏了以后,整台机器就不工作了! 所以有就有很多科学家开始想:如何能够让这个核心部件的寿命更高、体积更小、能耗更低呢? 1945 年贝尔实验室聚集了一大批顶尖科学家组成了一个攻坚团队,集中攻克用锗半导体材料制作放大器来替代真空电子管。 1947 年 12 月 16 号,他们给全世界送来了一个伟大的圣诞节的礼物:第一个晶体管诞生了!三位核心贡献者:约翰 - 巴丁、华特 - 布拉顿和威廉 - 肖克利, 1956 年以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中,研究组组长,威廉 - 肖克利在获奖之后选择不走寻常路,他竟然开始创业了:在他的家乡加州圣塔克拉拉山谷成立了肖克利实验室公司!但是他的创业故事没有成功,而跟他一起创业八个年青人(被他怒骂为“八大叛逆”)在离开肖克利之后却是开创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1957 年 10 月份他们凭着 3600 美元起家成立了仙童半导体有限公司,到 1959 年 7 月份他们就开发出了以硅材料为主导的平面集成电路加工工艺, 1960 年仙童就制造出了第一块可以实用的单片集成电路,开启了市场的大门。仙童,这家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高科技公司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可是没想到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场世纪大战:为了第一块集成电路专利权的问题, TI 和仙童打了长达十年的马拉松官司! 众所周知, TI 的杰克-基尔比博士 1958 年 9 月发明了第一块集成电路, 1959 年 2 月提交了专利申请,而诺伊斯也在 1959 年 7 月 30 日提交了专利申请。从 59 年到 69 年这是年期间,两个集成电路的巨人,整整缠斗了十年的!直到 1969 年法院最后判定:集成电路是一项同时的发明! 为什么?因为知识产权就是高科技公司的命脉,在这样重要的事情上寸土必争、寸步不让是必须的,核心知识产权的背后是你在未来长期发展中的最有利武器! 这在之后八大叛逆的事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 1967 年开始从仙童出走创办了多家公司,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 Intel , 1968 年 7 月八大叛逆之首罗伯特 - 诺伊斯、高登 - 摩尔和安迪 - 格鲁夫创办的 Intel 可以说真正地改变了这个世界,这三驾马车带着核心技术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向披靡!凭得就是他们手中的核心知识产权! 而和他们一样从仙童出来拥有核心技术的一大批人先后出来创业,如国民半导体、 AMD 等等,都集中在圣塔克拉拉山谷这个地方当时他们被肖克利驱逐的地方, 1971 年一位记者写到:圣塔克拉拉的山谷应该叫“硅谷”,因为这地方聚集着全世界最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用硅材料改变了世界!这就是“硅谷”的真正来历。这些年轻人的信仰就是: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而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事情你想不到,比如说,几十年后真正在集成电路行业颠覆老大地位、重整江湖的张忠谋一样,他的选择就是做你想不到的!张忠谋 1987 年在台湾率先提出了要用代工的方式重整这个行业,因为让所有其他的人都可以参与进来,用专业的代工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这个伟大的产业中来,这才有了今天我们国内的很多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出现,才真正成为这个运畴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行业发展。最成功的一个,就是华为的麒麟芯片,华为 970 有 55 亿个晶体管在上面,就是靠张忠谋的 TSMC 台积电来加工制造的,华为选准专业化的目标方向以后专心做设计,去切市场属于你的这份千亿蛋糕! 即使这样,我们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因为我国集成电路的产值严重不足,只占全球的 7% ,而市场的需求量是全球的 33% 以上, 2016 年我们的进口额集成电路进口额 2277 亿美元,连续四年超过 2000 亿美元,超过石油成为最大宗的进口产品,更具有对比价值的是我们在集成电路领域的贸易逆差: 1600 多亿美元,简直是让人瞠目结舌!因此,国外现在有一个说法:锁喉中国! 高通和中兴的官司大家都知道了, 2016 年 3 月 7 日高通突然宣布不给中兴提供芯片了,结果就造成了一场巨大的股灾:中兴的股票立马就停牌了。这样的故事在不断地发生,所以大家可以看出来华为麒麟芯片的重要意义,要走出封锁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芯啊! 所以我国从上到下都很重视“中国芯”的建设,采取了 N 多的措施用来做, 2014 年 9 月 24 号正式启动了千亿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这是有史以来中国可能最大规模的在一个单项上投入的最大的基金,这个基金就是要投中国的集成电路的产业,展讯公司能够发展这么快,可以说是得益于大基金。但是千亿的规模能不能解决我们缺芯的问题?能不能解决我们缺芯之痛呢? 这是这几天的报纸,我们投资的基金去收购一个美国不是很知名的集成电路公司,只有 300 多人的一家公司,我们用很高的溢价去买它,公司上下欢欣鼓舞,巴不得瞬间就卖,结果呢?在美国打了一年多官司又上诉到总统那里,就在不久前 2017 年 9 月 13 号上了世界的头条,为什么?因为特朗普总统直接否决了! 美国的芯片公司一家都不卖给中国!这涉及到国家安全! 今天早上( 2017 年 9 月 24 日)又传来一个消息,中国要收购英国一家公司 Imagination ,这家公司是原来给苹果的手机做 GPU 的,本来是苹果的长期供货商,结果苹果去年把它踢掉了,这家公司的业绩一落千丈,但是它又 GPU 技术,所以中国的投资公司又出很高的溢价来买这家濒临绝望的公司,这是今天早上刚刚传出的消息刚刚传出,后面还要不知道能不能通过英国政府的审核。缺芯、补芯、买芯,可是,人家的 真芯不卖啊! 不禁想到前不久 IBM 的一个业内老大说的话: 摩尔定律所衍生的超高的经济价值毋庸置疑,其关键在于效率的提升和价值的创造是依赖于架构的创新,而非传统的扩大规模的方式。 我觉得这句话对大家应该有所启发,我们中国人真的好好听一听,那为什么我要强调创新,为什么我们要站在这里真的如此呼吁创新,大家一点点小小的进步都需要得到鼓励和表扬,就是这个,我们太需要创新了,而我们一直在传统的这样扩大规模生产的方式,解决不了我们真正的问题。中国“真芯”的问题必须需要创新来解决,必须是要靠架构的创新来解决,也必须需要思路的创新来解决,那所以我觉得这是中国真的最需要的,中国缺的永远都不是钱,缺的是创新人才和创新的项目,亲爱的同志们,现在就是你这个脑子真的开始发光了,开始发热,开始去想,开始真的想那些非常好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组织创客中国”智慧芯片大赛的真正意义,希望各位成为能够设计出“中国芯”的创新英雄,打赢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核心战争! 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10325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0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