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葛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于天星:葛根的6大临床应用
fqng1008 2020-4-15 07:41
葛根为豆科植物,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大豆黄酮甙等。其干粉名葛粉,其花名葛花,皆入药 用。性味甘平。 本药首先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一书,谓主治 “诸痹”。“痹证”概念较为广泛,包括血脉肌肉各种病变的症状,如肢体麻木、疼痛、不仁不用、关节活动障碍等等。 张仲景《伤寒论》中指出,可用葛根汤治疗项背紧痛等症状,《金匮要略》中提到葛根汤适应症,有 “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其所指,可能相当于脑及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近年来,葛根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实践证实:葛根对高血压病人的 “项背紧痛”症状疗效很好。 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观察试治 170例心绞痛患者,在不断调整剂量及改进剂型后,有效率达90.3%。 葛根总黄酮治疗内耳微血管痉挛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有效率达 73%。 实验结果表明,葛根对血压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对药物所致的升压及降压反应,均有抑制作用,能增加心肌对氧的利用率,但对心肌的耗氧量并无改变。 葛根的酒浸膏,能增加脑血流量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其所含大豆黄酮甙和葛根素有预防心肌缺血的作用。 在广泛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过程中,如何扩大其适应范围及进行更合理的配伍,尤其是怎样与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结合起来以提高疗效,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本文根据古代医籍及近代报道,初步提出若干探讨线索,以供参考。 1 关于治疗高血压病、脑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急症的问题: 临床资料表明,葛根降压作用不明显,但有较好的缓解高血压病人 “项紧”等症状的作用。 高血压病早期,一般临床多表现为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眼花,心悸,失眠等症。葛根仅对其中头痛而兼项背紧痛者,有较好的疗效。 故对高血压病人之头痛者,要作具体分析,不管有无项背紧痛,一律使用葛根,疗效不会满意。 历代中医文献,如唐《千金要方》就介绍了不少治疗类似高血压或中风等病的包括葛根在内的方剂,但都分别配用各种不同药味,以适应病情。 《千金要方》葛根汤、四石汤,以及其后的葛根续命汤(葛根、桂枝、黄芩、防风、麻黄、杏仁、川芎、白芍、人参、甘草、防己、附子),主治范围有 “眩晕困顿,气息迫急,瘛疭闷满(手足或肌肉的拘挛、颤抖及心胸不适),或卒中风,口噤,不知人”等病症,颇似高血压病或脑血管急症。 各方配伍时,都考虑到病情夹有内热、风证、血虚、气虚等不同情况,配用不同药物。 近年来,我们自己的初步实践证明,在辨证施治基础上,对若干脑动脉供血不足者,葛根与羌活并用,疗效似乎更好。 2 关于治疗冠心病的问题: 近年研究认为,冠心病是个本虚标实的疾病。本虚,或因心肾阳虚,或因心肾阴虚;标实,或为气滞血瘀,或为痰浊内蕴。 因之,对于较频发之心绞痛,伴见唇舌偏暗,或舌有瘀点,脉弦涩,痛而固定不移者,一般都认为有心脉阻滞,气滞血瘀,把活血化瘀法作为治疗的重要一环。 近来与葛根相配伍,用于冠心病的方剂,主要有心舒二号(葛根、红花、桃仁、郁金、丹参),榕冠一号(葛根、丹皮、郁金、山楂),冠心片(葛根、红花、川芎),以及冠心二号加宁心祛风片等(红花、川芎、丹参、赤芍、降香、葛根),多与其它活血或理气药配伍。 《上海中医药杂志》( 4:17,1979年),又发表了何文坚等同志“葛瓜舒心汤治疗冠心病49例”一文,其方剂组成:葛根60克,全瓜蒌30克,广郁金15克,泽兰15克,刘寄奴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延胡索15克,失笑散18克。治疗结果:服后不仅有缓解心绞痛的效果,其它症状也都有所改善。可见,取葛根之长,配伍相应药味,对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着广阔的前景。 由于葛根活血作用并不很强,配用较强活血药亦属自然。但是,一般认为本病标实本虚,在配用较强活血药时,宜注意补气固本。 临床上常常遇见一些病人,采用较大量破血药后,身倦乏力,或月经量过多,而用补气、滋阴药后可以纠正。因之,标实显著者,宜化瘀;本虚显著者,宜补气益阳。 临床观察,发现本药可致口干,便干,提示宜配用滋阴降火之品,如石斛、麦冬等。 有人认为,阴虚火旺者忌用葛根,其实并不尽然,只要配伍得当,酌情选用亦无不可。 3 关于治疗内耳微血管痉挛性耳聋的问题: 突发性耳聋(内耳微血管痉挛性耳聋),很符合中医所说的 “厥聋”病证。 《金匮翼》认为本病大多因肝胆气逆所致,其症必起于卒暴之间;对其病程较久或兼有虚象的亦有从脾胃论治者。 祖国医学采用葛根治疗耳病证的历史已经很久。 早在公元 1180~1251年李东垣在《脾胃论》阴阳升降论篇中,就阐明了上窍病证和清阳不升、中气不足的关系,并推荐含有葛根的益气聪明汤来治疗耳聋。 这个方子中,既有补益胃气的人参、黄芪,又有调治肝肾的芍药、黄柏,还有轻扬升发的葛根、升麻等。这样的配伍思路,对于我们治疗本病很有启发。 4 关于治疗糖尿病的问题: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葛根治 “消渴”的记载。 公元 973年《开宝本草》谓葛根可“作粉止渴”,清《本草备要》也谓葛根能“止渴生津”。 临床上常将它与元参、苍耳子、丹皮、白薇、生地等配伍,用于治疗糖尿病,或若干轻型尿崩症,收到一定效果。 1957年《南京药学院学报》报告实验结果,也证实葛根有降血糖作用,但不如地骨皮、生地显著。 历代有关用葛根复方,治疗类似糖尿病的方剂甚多,如猪肾荠苨汤(猪肾、荠苨、黑大豆、石膏、人参、茯苓、知母、葛根、黄芩、磁石、天花粉、甘草),猪肚丸(黄连、粟米、花粉、茯神、知母、麦冬、地黄、葛根),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甘草、五味子、柴胡、葛根、藿香、木香),宣明麦门冬饮子(人参、茯神、麦冬、五味子、生地、炙甘草、知母、葛根、花粉),天花粉散(天花粉、生地、麦冬、葛根、五味子、甘草)等。这些方剂的配伍方法值得借鉴。 由于本病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故选用方药应灵活掌握。 例如,对脾肾两虚者症见肢冷,舌淡,脉沉,纳少,便溏,宜补气固肾,多选用黄芪、党参、补骨脂、覆盆子等,酌加葛根;对于脾虚津亏者,以葛根芩连汤配石斛、麦冬为好。 5 关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问题: 葛根有清热解表作用,可治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病证,这在古代医籍中有大量的记载。例如,《神农本草经》中,就指出葛根可以治疗 “身大热”;《名医别录》谓能“解肌发表”;《本草备要》谓能“治阳明头痛”。 张仲景所介绍的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都可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其中无汗,身热,畏风寒者,属表实证,宜用葛根汤;外感病伴项背紧痛,出汗怕风者,属表虚证,宜用桂枝加葛根;以恶心呕吐,腹泻为主,或伴咳嗽,咯痰,胸痛者,为太阳阳明少阳合病,宜用葛根加半夏汤。头痛壮热较著者,宜选用《千金要方》解肌汤,即葛根汤去辛温的桂枝、生姜,加苦寒的黄芩。对表里俱热之症,《伤寒六书》又推荐柴葛解肌汤(柴胡、葛根、羌活、白芷、石膏等)。 凡外感发热、表证未解,里热炽盛,身恶风寒,壮热无汗,头目胀痛,周身骨痛,鼻干,唇燥,便干,舌白而糙,舌质微红,脉滑数者,皆可应用。 上述种种,与近代报告葛根有解热作用相符。 葛根用于喘症者,古代医籍中亦屡有记载。如《伤寒论》谓: “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症因脉治》一书,推荐干葛竹茹汤(干葛根、竹茹、陈皮、白茯苓、半夏、甘草),可治疗“风寒喘逆”。《医宗己任编》卷七喘证项内也谓:“邪气内攻,喘而汗出者,用葛根芩连汤治疗”。《薛生白医案》曾介绍一病人“火升痰喘,喉间窒塞,……喘促不宁,气道不利”,选用方药为紫菀、葛根、枳壳、半夏、橘红、杏仁、苏子。 可见葛根用于治疗喘症的历史已久。这与近代药理报告,葛根有 “解痉”作用相符合。 6 关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问题: 葛根具有 “解诸毒”作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宋《日华本草》谓葛根有“排脓破血”功用。清《本草备要》谓可治“痘疹、温疟”。 《大明本草》及《本草备要》都说葛根能治血痢,与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介绍的葛根芩连汤治 “利遂不止”(腹泻不止),颇为一致。 清代雷丰《时病论》中述及关于 “风痢”的治疗经验时,也提出宜在方剂中加用葛根等药。 宋金时张元素在《脏脏标本用药式》中,提出大肠虚者,以葛根等升陷固脱。 近代,亦有报告,用葛根治疗胃下垂、便秘、胆汁分泌不良,及其它一般平滑肌运动不良等症者。 根据文献资料,结合《大明本草》所介绍葛根治疗胸膈烦热。有的用葛根治疗传染性肝炎,也获得一定效果;也有人根据其具有 “排脓破血”功用,用于治疗若干外科感染性疾病;儿科在治疗风疹、麻疹等病症时,也常加用本药。 《本草纲目》还认为本药有解酒毒的功效,其葛花解醒汤(葛花、砂仁、豆蔻、木香、茯苓、人参、白术、青皮、陈皮、神曲、干姜、猪苓、泽泻),常用于饮酒过度, “湿热之毒积于肠胃者”。 近代临床,亦偶有用于皮肤对酒精过敏者。 注:本文选摘自《中医治疗冠心病十法浅论》,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年2月。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29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夏葛满山陂
热度 6 mimu 2018-8-30 12:25
这个暑假在鄂西北山区采样期间,在野外见到不少正值花期的葛。 最初看到葛花紫色的花序一串串地悬挂在藤叶间时,还有些开心。因为我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在都市中见过这种植物了,前些日子想找几张葛的图片帮女儿制作诗经植物的诗词卡,却一时想不起放在哪个文件夹里了,这下正好,可以好好拍几张予以补充了。 但是到后来,就有些开心不起来了。因为沿路的葛藤实在是太多了,已经到了快要泛滥成灾的程度,不少原生的木本植物如化香树、山茱萸等几乎完全被其包裹缠绕而难见其本尊模样,大大影响了我对葛这种植物的美好印象。近年来随着对葛的饲用、食用及药用等需求的减少以及天保工程的实施,湖北罗田等地时常见到关于葛灾的报道,看来确实所言非虚。 说起葛的应用,一下子能够想起来的便是葛粉了。小时候物质条件差,没有牛奶喝,葛粉就是当时最主要的日常饮品了。打小我们得到的知识便是葛粉生泡可以消渴保健,熟吃则可以抗饿,至今我还能够熟练地用生熟两种方法冲泡葛粉喝。在儿时的记忆中,有关葛的印象是香甜的。 至于中国历史上的葛文化,那可就太源远流长了。有个说法是上古“三皇”时代的帝王中有一个葛天氏曾经带领族人采用葛藤搭建“葛天穹庐”、创制“葛天氏之乐”,葛布的纺织技术起源据称也于葛天氏有关。现今河南宁陵或长葛等地据考证便是上古葛国所在地。 葛在中国古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 《诗经》中,与葛有关的就有《周南·葛覃》、《王风·采葛》、《唐风·葛生》、《邶风·绿衣》、《邶风·旄丘》、《齐风·南山》以及《魏风·葛屦》等。与《诗经》同时代、收录在《诗经》305篇以外的 “逸诗”中,如《说苑引逸诗》,也记载有和葛有关的诗:“绵绵之葛,在于旷野。良工得之,以为絺紵。良工不得,枯死于野。”与《周南·葛覃》一样,都提到葛布的纺织,那时絺、綌都是采 用葛的茎皮纤维编织成的布, 其中 粗葛布叫“绤”,细葛布称“ 綌 ” ,所以葛也有个别名叫做“ 絺綌草 ” 。葛布质地轻薄,适合夏季穿着,俗称“夏布”,古时素有“夏葛冬裘”的说法。葛布除了缝制衣服和鞋子之外,历代也常见用于制作葛巾。随着棉花传入我国,葛布的地位逐渐式微,但 葛的纺织历史一直持续到明清和民国时期。 古诗词中也常见有关于葛花的诗句。葛花盛开时为紫色,但初发时却为黄色,所以古诗词中可以看到紫葛及黄葛不同的称谓,但所指应该还是同一种,唐代诗人王昌龄写有“紫葛蔓黄花”,或者可以解释这一现象,李白写有一篇《黄葛篇》,也是以葛为题的诗词文化中的佳作之一。皮日休的“葛花如绶蘸溪黄”则兼顾形态与色泽,在药名诗中也是不遑多让的佳作。 除了食用和纺织,葛的另外一大主要功用便是其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在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中, 葛根、藤茎、叶、花、种子及葛粉均可入药,其中尤以葛根药用价值最高。 《神农本草经》中经中就记载有葛根,称其“主消渴,解诸毒” , 现在也有葛根复合制剂抗轮状病毒、甲流病毒的初步研究报道 。目前关于葛根有效物质如葛根素的研究也很多。葛根和葛花还有解酒的功能,唐代诗人韩翃曾写有“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看来这个说法确实古已有之,至于解酒效果到底如何,又是什么代谢原理,尚需要现代的生理、药理学的实验研究来予以证实。 需要注意的是,《神农本草经》下经中还记载有一种“野葛”:“钩吻一名野葛”,却是一种马钱科的有毒植物,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指出,“此草虽名野葛,非葛根之野也。”白居易对其毒性的描述甚为可怕:“前后曾饮者,十人无一活。”看来历史上对葛的分类便具有很高的认识和要求。根据版纳植物园的研究,曾 建议将须弥葛属 Haymondia 、苦葛属 Toxicopueraria 、草葛属 Neustanthus 分别从豆科葛属中分离出来,但目前多数人仍然使用原来的分类方法,即豆科葛属( Pueraria )包括 8 种及 2 变种的系统,其中葛 Pueraria lobata 及其变种粉葛是目前商品葛根的主要来源。 时光流转,葛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已经不止于物质应用那么简单。 我们现在常用的词语中有“纠葛”一词,意指纠缠不清的事情,其实历史上纠葛本意是指三股葛藤纤维捻成的绳子。而提及诗词中的葛藤,则会让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禅味,这在文天祥的“ 三年独立已成僧,欲与何人说葛藤。 ”中可见一斑。至于葛巾,则绝非一方棉布制作的头巾那么简单,中国历代很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及辛弃疾等均在诗作中提到过葛巾,“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 嘉此幽栖物,能齐隐吏心 ”,“ 葛巾自向沧浪濯 ” ,其中隐然蕴含有“清贫而不卑贱”等多种文化意象,值得我们深入发掘。
个人分类: 博物观察|3884 次阅读|1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