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家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家人妙比佳人美 -读庄世宇老师新作有感
热度 1 xucq45 2014-2-15 07:35
(一)家人与佳人 中国节日与西方节日一朝接轨——元宵节碰到了情人节。 是陪家人在一起吃元宵或赏灯,还是给佳人送玫瑰?似乎是个难题。 其实何难之有。 对小男人而言,把佳人变成家人,一起去吃元宵或赏灯。 对老男人而言,把家人看成佳人,送她一束玫瑰花。 (二)五律二首 元宵节寄怀兼和湘明 纷繁天下事,甲午问前程。 不惧明诘斥,须忧暗恨生。 中州愁杳雾,东海防灾星。 千古兴邦道,极难是变更。 ======================== 冬云幽晦久,寒舍念诸君。 飞雪迎华岁,繁花约仲春。 月盈千里静,灯艳万家新。 只恐今宵短,无梅空自吟。 (庄世宇诗图) 家人妙比佳人美 -读庄世宇老师新作“家人与佳人——元宵节诗与情人节图”有感 家人妙比佳人美,花好月圆送玫瑰, 忧国忧民图报国,字里行间深情汇。
个人分类: 诗歌抒情|3073 次阅读|3 个评论
家人来美团聚
热度 4 szc0204 2013-12-16 12:24
好久没有下厨了,也显摆一下厨艺! 来美快半年了,旁边的小公园都没去过! 魂牵梦系的家人来了! 来一点挺拔的绿,但愿不要有寒冬!
个人分类: 生活素描|6011 次阅读|7 个评论
欣喜新生命的诞生
热度 7 liuxuxia126 2013-2-1 00:03
一年半之前的那个夏天,当我很幸运地从渍水的车子里被警察救出,感恩自己得到重生之后,妹妹却遭遇了她人生的大不幸:不到十四岁的儿子喝农药自杀身亡。那时候,妹妹和妹夫几乎跌到了人生的最低谷,整个世界都坍塌了一样。 在农村,没有儿子是被人瞧不起的。当三婶为了生个儿子却先后生了六个女儿,甚至去了新疆三年,小五,小六仍然是女儿后,三叔和三婶才彻底死心,回到家里,盖房子,将带着他们的女儿东躲西藏的奶奶接回家。经历过这些,我完全能够理解妹妹再生一个孩子的心情。更何况,妹夫是开出租车的,却因为中年丧子几乎天天喝到烂醉,无法工作。 妹妹只比我小六岁,其实已经不再是最佳的生育年龄。但是,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忘却痛苦,当然,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内心,再次怀孕了。 五十多天时,孕检显示妹妹怀的是双胞胎。 可是,没多久,就有流产迹象。出了很多血。保胎,却只保住一个。 在妈妈子宫里留驻的胎儿生命力极强,妹妹的身体向吹气球一样大了起来。一直达到破记录的170斤。(想想当年我怀儿子时最高体重才达到60KG啊)大肚子的妹妹并不笨重,胃口极好,也还是该干啥干啥。 一直到2013年的1月25日凌晨2点46分,妹妹才生下她的第三个孩子,是个儿子!体重有六斤多,身高50公分。孩子平安,妹妹却因为那个已经流产的胎儿,不得不做几次清宫。 妈妈说她年前不能来看妹妹,委托我去看看他们。刚好这几天手里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就买了车票来广州。看看妹妹和才出生几天的小外甥。 妹妹胃口依然很好,奶水也很足。我看着妹妹给孩子喂奶,脸上溢满了幸福。妹夫已经好多天没有出工了,照顾着他们母子。我看着初生的婴儿,幸福地吸吮着妈妈的奶水,感慨生命的伟大。就这样,一个新的生命,一天天变化着,从睁开眼睛,发出声音,再慢慢感知,认识这个世界,也将自己融入这个世界中。这是多么美妙神奇的事情啊! 侄媳妇生了两个女儿了。小侄孙女已经一岁一个月,已经蹒跚走路,侄子一家也在广州开出租车,干得也不错。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小侄孙女。她已经会咿呀学语,叫爸爸妈妈。也可以一个人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拿这拿那。更奇妙的是,她虽然才一岁,就已经知道,有一个新的生命,和她是有关联的。大人说话的时候,她竟然一个人跑到床前去看熟睡的弟弟,用手试图去抚摸他,依依呀呀的试图叫醒他了。 看新生命的变化过程是多么美妙幸福的事情啊,也是多么有意义的生命体验。人,无论男人和女人,也许只有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爱,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慢慢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这也是成熟的过程啊。 妹妹让我为她的孩子起个名字。我给他起名叫云帆。因为他的姐姐哥哥名字里有云字,随云字。云帆,寓意他的人生一帆风顺。也借“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他前途无量。
个人分类: 家人朋友|3783 次阅读|13 个评论
家人美国来电话题依然是康州枪击案
热度 2 黄安年 2012-12-24 08:09
家人美国来电话题依然是康州枪击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12 月24 日 发布 美国的小学已经开始放圣诞假 , 不过在康州的孩子依然生活在康州枪击案的阴影中。亲人电话中诉说孩子所在的学校依然很紧张 , 举行了避枪击的演习,孩子说老师告诉他们演习时最保险的是躲避到壁橱里 , 可小学教室里那有那么多的壁橱供孩子们惊惶中躲避。 现在美国全国有限控枪再成热门话题,可控制国会的全国枪枝委员会发言人称问题不在控制枪支,而是枪支太少造成的 , 如果每所学校配备持枪警察就不会出现惨案。问题是如果持枪的警察作案怎么办?
个人分类: 美国纪行见闻(09-11)|2468 次阅读|2 个评论
成长的烦恼
热度 1 Xinliangzhu 2012-8-30 10:09
提交完这一周的工作报告,总算有点时间写点东西了。 大学毕业,去青岛,回家,出去旅游,回家,离开家来北京,这些是我自大学毕业以后的状态总结。粗略算一下,四十天内行程万余里,途中转了好多站,每天处于奔波和期待下一个奔波中。眼下中航大的同学们又都开学了,好多学弟学妹在网上表达了自己不想离开家回校的想法,这些很正常,我们当时也是这样,家总是很温暖的。但是他们也许不知道另一件事情,他们现在不想回的地方正是我们这帮已毕业的学长学姐们梦寐以求而回不去的地方啊!母校,总是在离开后才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她其实就是我们的另一个家啊! 最近我还一直心神不宁的,为了未来,为了目标,为了找回一个真实的自我。也因此,我浪费了好多本应美好的时光。在家的时候,我总不应该天天想着来所里的事情,这样让我每天都过得很不安宁。来到了所里,又不宁于没有享受和家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更是对自己未来还能有多少时间和他们一同度过而感到沮丧。天天想着,是硕士毕业就工作呢,还是硕博,或是出国呢,而且每个选择都会衍生出好多子问题。这些问题都让我工作效率很低下,好在每次和家人,蓝博,郭峥及朋友们聊完后有点释怀,也更知道路该往哪走了。 我觉得,缅怀过去,不想回校,因未来而心神不宁,这三个关于昨天,今天和明天(赵本山小品一语道破,不就是过去,现在和将(讲)来嘛!搞得那么玄乎干嘛!)的问题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人因为有记忆,所以会忘不掉过去那些美好或是痛苦的事情;人因为真实存在,所以不得不面对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问题;人因为有欲望,所以每天都会希冀着可以活得更好。 我曾想着,是不是可以把昨天的美好带到今天的生活?很多情况下是可以的,但这得看时间的跨度和事情的影响力。带来了美好固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没有呢?比如说别人昨天的许诺,在今天的情况下变了,你还会开心吗?比如说昨天自己的设想,今天到了检验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切和想象的不同,你还会保持美好的心情吗? 我记得我来北京之前,一直想象着我的临时宿舍会在自动化大厦后面的中关村南路上,转个弯就到,两人间,很整洁,很宽敞。但是来了那天才发现,我的宿舍不是那样走的,要走好远好远的路,过好多个交通岗。虽是一个人住,但是由于那间屋子好久没人住,堆满了东西,所以霉味很大,空间很窄,卫生根本不用提了!这就是昨天的想象和今天的现实给我的不同体验。那天晚上,我没有很开心,当然也不至于很失落,只是觉得很陌生。不过现在好了,习惯了,也没发现有多不好。类似的情况有好多,因为人能控制的东西很少,尤其是当你要服从别人安排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能不能很快的战胜陌生的感觉,做环境的主人,决定了你能否尽快回归现实,进入角色,创造未来! 那适应了环境,是不是就会调动好自己的积极性了呢?我觉得还是不会,现实的问题多的还是足以让你分心,让你不能够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事情。昨天看到王善勇老师的文章 《人的惰性》 ,文中说了他小时候不到deadline不写寒假作业的事情。我觉得这种赶deadline的心态是好多人都会有的。光从写寒假作业的事情来讲,我就更严重了,我是常常不写(记忆中,寒暑假作业好像没怎么做过),老师检查,要么胡乱写一些,要么就是告诉老师忘带了。现实问题还会很让人迷失方向,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让人体味不到美。上周有机会听了一个关于计算机视觉,学习和认知的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Vision,Learning and Cognition)的报告,从知识的角度没有多大提升,但是却给我对看待现实问题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我觉得,事物总不是尽善尽美的,即使是该领域最顶尖的专家在解决问题时,也需要对问题做一个比较能够得到认同的抽象,而不是做到包罗万象。还有,即使你做出再多的努力,也很有可能只是进步了一点点。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个副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她们训练的可以和人互动去学习识别物体的机器人,最后的结果是,这个机器人还是很低级很低级,能做的事情简直让你着急!从我自身角度来说,也天天会遇到这种问题,我总期望着自己可以做点大事,做出点又酷又炫的东西,但是现实是,每天我都在写代码,补习计算机基础知识。那是不是,我的理想就无望了呢?我觉得不会,也许现实就是,你很想让机器人很智能,结果是你成年累月的工作只是让机器人进步一点点,你很想让自己每天做出的工作看起来很美,很震撼,结果是你每天都得花大量的时间去写代码,学习存在已久的新知识,不断思考和解决着现实的问题。未来总是立足于各种现实问题之上的,我觉得此时,要学会在现实中看到美。 昨天,因为回不到,我们会感到很美,明天因为还未到,我们会觉得很美。距离产生美,得不到的东西也会让我们感到美。现实,因为在发生,在经历,所以常常不满。这是我认为的我们成长过程中最大的烦恼!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不美好!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引用科学网著名的博主贾伟教授的两篇文章中的两段话,希望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成功是一种等待》 :生命是一个过程,滚滚红尘中的万千变化都是常态。让生命去等候,意味着你愿意面对和自己预期不同的人生状态,愿意面对与你价值观不同的人群,如此你就会更宽容,更容易领会,更容易得到支持,更可能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功的主体也是一种等待,一种痛并快乐着的不断自我提升中的等待。 《单纯是一种美》 :我们的社会太复杂,是源于我们的思想太复杂;也因为我们思想太复杂,我们也越来越不快乐。人世间真实的幸福和美原来很简单,而我们偏要舍近求远去寻找(那些更为远大和荣耀的东西),于是生活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幸。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我看情形都差不多。我们总说我们要崛起,称雄于世界民族之林,倘若结果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那是什么意义的崛起?而我们个人追求远大理想和光辉的事业,倘若结果不能和自己的妻子相守,让自己和家人安身立命,还有什么远大意义可谈? 这个社会,大家都在追求,追求卓越讲究高尚的人何其多,而懂得珍惜和品味平凡生活的人却何其少!
个人分类: 思念&思考|3482 次阅读|2 个评论
家人离家出走音讯全无该怎么办?
热度 5 chemicalbond 2012-7-21 12:49
【Breaking news: 通过刑警查身份证,发现近日在网吧(进去要刷身份证)活动,去附近网吧一查,还在睡觉,被带回家。半个月了:不敢想象。】 我一个亲戚,20几岁,未婚,男生,大学毕业后工作过几年,工作不顺,但是没有和家人吵架,也没有注意到精神异常,性格还算开朗,约十天前离家出走,至今音讯全无,手机关机,短信,电子邮件,QQ, 等等全部停止使用,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家人,同学或者朋友知道他的下落。给公共安全部门报警,说是成年人,这种事情不予受理。 这大热天的,他身上也不会有很多钱,家人非常忧虑。 网上有人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吗? 谢谢! PS: 生活在这世界上都不容易,尤其是对于能力不算突出的年轻人。只是我们在挣扎的时候,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心情给他人的生活带去不安,更不要忘了家人和朋友随时都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帮助,尤其是精神上的支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5 次阅读|5 个评论
在外有礼在家狠?——“零距离效应”
热度 16 lvnaiji 2012-3-20 10:37
吕乃基 近日,在科学网上看到若干这样的文章:我们为何在单位,在社会上通常彬彬有礼,有什么不快的事情会容忍,而在家里则会随意发火,以及把在外面受的气倾泻到家人头上。网友从各方面作了探讨,诸如权力和权利等。 吴兄飞鹏把博主定义为“哲学家”,真是不敢当( 认识我自己,之一 —— 思维方式,附记一次学术沙龙 )。譬如说,对于上述个人在家和在外不同表现的复杂分析,博主倒是感觉好像没有那么高深复杂,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已。 如所知,人与人之间存在生理距离。陌生人相处需保持一定距离,保持沟通即可,靠得过近,会产生不快甚至不安全感。反之,要是熟人间也有了这样的距离,心理的隔膜可想而知。当然,这与环境有关。在拥挤的公交车上,陌生人之间也不得不“摩肩接踵”;在汶川地震之时,陌生人纷纷伸出援手。 心理距离也是如此。在心理上,你会知道陌生人怎么想?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宇宙。而在亲人间,往往心领神会。有时不用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即可;甚至什么都不必,对方已经感受。 亲人间的这种关系就是彼此的相互拥有。这种相互拥有存在某种谱系,在其一端,是爱。试想,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无端地去爱陌生人吗?所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在那些感动……的事迹中,往往有这样的案例:不顾亲人的死活去救助陌生人,读来总有某种变态之感。在常理下,爱,首先是给自己的亲人。 既然如此,那么想想,在相互拥有谱系的另一端是什么?便是随意发怒,发泄。事情总会有另一方面。没有了距离,就要全身心感受对方的一切,优点缺点,以及爱与恨。只想得到一端而不要另一端,多半不现实。除非对方是神。可是,你愿意和神一起生活吗?或许正是在这一点,有“相敬如宾”之说,避免狠,当然也就得不到炽烈的爱。至于同事、朋友,更要保持距离: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 如此看来,轻易甚至无端向亲人发火,正是彼此间没有心理距离之故,与权力、权利等未必有何牵连。一句话,得到了爱,也须准备好学会和理解另一端的怒。 话虽这么说,并非意味着真的可以对亲人随意发火。如果说爱可以缩短心理距离,那么随意发火必然把亲人推离你的身边。难道不是吗?爱,让亲人间如此默契,在发火之时,你还会猜出亲人怎么想吗?随意发火,会把亲人变成陌生人,甚至连陌生人都不如。 总之,对亲人的“狠”,如同爱,不过是人之常情,或可称之为“零距离”效应。受气的一方要理解、宽容,而发怒的一方要冷静,要想想后果——零距离会在瞬间变为无穷大。 世界充满爱,首先要让家庭充满爱。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6801 次阅读|32 个评论
重阳之际与家人重游“望村阁”
热度 1 Fangjinqin 2011-10-5 15:53
重阳之际与家人重游“望村阁”
重阳之际与家人重游“望村阁” 果实累累的丰收景象 重游“望村阁”
个人分类: 风景名胜|3407 次阅读|2 个评论
也许我神经太紧张了
热度 1 halcon 2011-7-26 00:41
昨天晚上做梦梦见了家人坐高铁,早上醒来心还在蹦蹦跳。虽然记不清具体的内容,但总觉得他们现在很危险。早上起来和老婆通过msn聊天,确认他们没事才放心。我突然意识到我不能再继续这种天各一方的生活,要想办法把家人接到这里来一起生活。以前总觉得过不了多久,一家人迟早会团圆的。努力工作,把房贷换上了,再给孩子赞读书的钱。现在觉得还是好好把握今天,谁知道下一时刻会发生什么呢。 下面是一位高铁乘客的文字,虽然不知道真假,但转过来,也祝大家都平平安安。 http://www.douban.com/note/163059175/ 列车在中途停下,广播说由于天气原因,列车暂时停靠。大家表示理解,稍作抱怨,耐心等待。延迟就延迟吧,安全第一啊。(外面闪电下雨啊怪可怕的!)等了蛮长的时间,车终于开始启动了。8点35分左右,某种强大的冲击波猛的袭来,好像一共撞击了三下。惊恐。我前面位置人的座位都被撞歪斜了,好在行李架上的箱子/行李什么的没被甩落下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车厢内小孩子大哭。本以为只是小故障,稍停顿待会就可以继续前进了呢。不料紧接着车内的广播电路全停,只剩下黄色应急灯照明。发现地面倾斜后,大家慌了。 我在6号车厢,当时车窗外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他们说,我们在山洞。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一时半会儿肯定等不到救援啊。有人兴奋拍照片发微博,有人给家人朋友通电话说情况。前方车厢的几个乘客过来,往后走,大喊:“年轻人过去救人!有人受伤了!”我这才知道出事了。听大伙说列车出轨,后面车厢被甩出去了。我们被困在里面,车厢里的乘客说要自己走出去,有几个人安抚说咱还是等救援吧,走散就不好办了,铁路部门总会有组织救援疏散的。于是我们就这样等了一段时间。 天边的闪电不断,那光线照亮了天空,让人看见外面的景象。我所在的车厢正好位于一个隧道口的高架上。远方有房屋小镇,那边陆陆续续开过来一闪一闪亮灯的警车。有好多其他车厢的人已经出去了,走在隧道的边缘处。整个过程是无序的,我没有见到一个乘务员,没看见任何一个铁路部门的相关人员。全都是靠群众自发组织。   排队走过好几节车厢,我也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周围全是陌生人。(车厢数字指示灯没有了)前面的人大喊不要拥挤,慢慢来。终于来到出口处了啊。倾斜的门距离地面有1米多高吧,下面不好跳,可落脚的地儿就只是二三十厘米宽度的水泥条,前后都是低下去的小碎石。T_T我还穿高跟鞋的啊好害怕。是一位男士扶我下去的。好心人很多,大家互相帮助相互搀扶。那会儿天不怎么闪电了,可还在下雨啊,头发湿漉漉的。山路不好走,撑伞也不方便。我拎着行李袋走在人流当中,突然感觉自己好无助啊好渺小啊,忍不住要哭。T_T每隔一小个路段,都有人自发站在路边用手机照明,提示。这边斜坡,大家注意了不要摔跤;那里有电线,大伙小心别勾倒。走过隧道,泥泞的田地,危险的地段,有热心的当地村民拉着我们跳过去。路真的好难好难走。 鞋上全是泥。   最后终于到达平地。高架桥下面围着一圈又一圈的人。其中,有神色疲惫带着行李的乘客,有忧心忡忡询问情况的居民,还有那些光着膀子的当地男青年,上去营救伤员。 劫后余生。 超市老板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叫双屿。老板人很好,我的手机不够电,在他这儿充。几乎每一个在这儿停留的人,都要惊心动魄地讲诉一下他们车厢当时的情况。有个满身泥泞的胖子,他说他是15车厢的,(不是15就是16)他们车厢的人只有6个爬出来。我看见村民/官兵扛着担架往外运人,其中还有一个二十岁来岁穿短裙的女孩子趴在担架上一动不动,满头血的中年人……看的我难过忍不住飙泪。 断落的车厢是14,15还是15,16车厢吧?(反正就是一等座啊。前几天我老妈在QQ上说我老爸去给我买一等票了,我当时正好有及时看到信息,我说“不用了吧才3、4个小时的路程,还是普通票好了。”爸爸都已经出门了啊,老妈CALL他才改买票的啊!!!如果当时我知道老爸已出门我肯定会说“那算了算了一等座就一等座吧没贵几块钱”,还好我妈没嫌麻烦给老爸打电话,还好我爸没坚持买一等票。不然!我就在掉下去的车厢里面啊,躺在担架上一动不动的人可能就是我啊!!!非死即伤啊!!!!!!!可能大家真的永远也见不到我了啊!!!)心有余悸。   出租车坐地起价,我和路人拼车,一辆车290元。我们交换了电话名字,她们一个姓温,一个姓胡。(之前笔误,是女字旁的“她”,两个女孩子。希望大家不要误会,我没有任何隐喻意味。)患难朋友啊,以后要联系的!回去已是凌晨一两点。爸妈都被吓到了,妈妈说如果我出了什么事她也不要活了。(老妈本来在车站等我,说八点半到九点钟之间,她发现她的鞋子前面装饰的花儿不见了。她心里突然感到空空的,就一直默念菩萨法号,最后还是找着了它。完好。最后,女儿也找回来了。好像有冥冥之中的那种意味啊。)   这个事故已经改变了我对生命/生活的态度。好好珍惜每一天!要好好爱自己啊,这样才对得起爱你的人。昨晚它也让我看透了一些之前看不懂的人与事,在大灾难面前,它们显得不重要了。不要为那些不必要的人/事伤神啊。幡然醒悟!!! 为那些在事故中遇难的人祈祷。愿他们来世一切安好。 后记:原订于7月26日的动车回杭,现已退票。坐27号的长途车回去。早上看某个电视台的新闻栏目报道,里面说,要对下面3类人群进行心理干预。一是受伤乘客,二是乘客家属,三是是医者与救援者。 怎么可以遗落我们这些灾难见证者,差点就发生意外的乘客呢?我们受到心灵创伤一点也不小啊!到现在我还没缓过来,闭上眼,就会看到昨晚的那一幕幕。心好痛。这个世界能不能变的安全一些,可不可以不要再有灾难了! --------------------------------------------------------------------------------------- 大家好!现在我的心情已经平复许多,真心感谢大家的关心、鼓励与祝福,好温暖啊,谢谢你们。留言数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回复,我就把想说的话儿放在这里吧。 解答网友的几个疑问。 1、车票:我人在杭州,爸妈在家乡于7月21日买了来回车票,当日用快递寄给我。 2、别人是否找我麻烦:我作为一名事故亲历者,写出眼中看到的真实一切,并无虚假,何麻烦之有呢。 3、撞击与停电的先后顺序:前后共两次停车,停车的时候车内供电正常。第二次停车再重新启动没多久,就出事了。 4、乘务员:我并无对他人做过任何指责与评价,客观陈诉。刚撞击的时候车内只剩应急灯,那会儿有位乘务员。车厢内一位老人很生气地问她到底出什么事情了,吓死人的啊,怎么广播里都没做解释呢。(其实那时候广播已经停了呀)乘务员连说抱歉,她刚刚也摔了一跤啊,她不知道情况,还没和总台联系上,请大家稍安勿躁。之后,我没再看到过他们(乘务员)的身影了。 5、母女感应:这个事情真的是有些奇怪,无法解释。那时候妈妈发现右边鞋上的花朵莫名其妙的掉了,心里打突。她就站在车站出口处,并没走多少路呀,怎么就丢了呢。之后默念菩萨圣号,来回找了六七分钟,最后在原地寻到了那朵蝴蝶结,它的上面连着一片花瓣,接着又在它的旁边找到其他两片散落的花瓣。(花朵散开,散成三片)一片一片的拾起来。真的是上天保佑啊,我们一家三口团聚了。 祝各位朋友平安健康,快乐幸福。大家都要好好的啊。:)也希望那些受伤的乘客早日康复! 7月25日20:26
2758 次阅读|2 个评论
和杭州章愫姑父及家人合影
黄安年 2011-7-25 08:52
和杭州章愫姑父及家人合影
和杭州章愫姑父及家人合影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7 月 25 日发布 七月上旬在杭州期间 , 我们看望了已经九十高龄的姑父章愫及其家人 , 姑父身体健很 , 耳聪目明 , 思维清晰。五个子女均事业有成 , 除幼子章旦仍在浙江省记者协会第一线工作外 , 其他四位都已经退休。时间过得真快 , 我想起了 35 年姑母 ( 现已故 ) 前在北京我家小住 , 恰遇“七·二八”大地震的难忘情景。 7 月 4 日晚 , 我们和章愫姑父及家人在名人名家酒店聚餐 , 照片三张是即时拍摄的。
2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快乐的源泉:家人、朋友和宽恕的心
热度 2 lifei 2011-4-12 20:45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 最快乐的人身边总是不乏家人和朋友, 他们不关心自己是否能跟得上富有的邻居的脚步,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颗宽恕的心。 物质主义是快乐的毒品 自从科学家展开对快乐的研究后,如何使人们高兴的谜底已经渐渐解开。20世纪90年代中期,科学杂志公布了100项关于悲伤的研究,希望能够帮助那些研究快乐的人。 新书《真正的快乐》的作者、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心理学家马丁·塞理曼说,现在正在萌芽的“积极心理学”运动正在迅速缩短悲伤和快乐研究之间的距离。“积极 心理学”运动强调的是人们的勇气和才能,而不是弱点。塞理曼和其他专家在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属于初级阶段,但他们已经开始明白为什么有的人经常都很高 兴,而有的人却不是:快乐的人很少感到孤单。他们追求个人成长和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他们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从来不管别人做什么或拥有什么。 伊利诺斯州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迪恩纳说: “对于快乐来说,物质主义是一种毒品。” 即使是那些富有的物质主义者也不及那些不关心挣了多少、花了多少的人高 兴。爱德说,因为12月的节日是以家人、朋友为中心的,而那些不快乐的人在生活中,时不时地冷落了这些东西,在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倍感孤单。爱德还认为,如果经常与炫富的邻居做比较,这将会是不高兴的开始。 米歇根州大学的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皮特森认为,宽恕与快乐紧紧相连,“宽恕是所有美德之中的王后,也是最难拥有的。” 健康不是快乐的重要因素 科学家说,一个人追求快乐的水平有一半是遗传的。有些人总是往好的一面看,即使他们在12月时失业了。但是有些人总是朝坏的方面看,一整年都生活在黑暗之中,他们也说不出到底是为什么。 塞理曼说对于高兴,每个人都有自己一个“固定点”,就像人们定义的标准体重那样。人们可以放大或缩小幸福的感觉,但是他们不能过度偏离自己那个“固定点”。 此前,许多人都认为身体健康是高兴的重要因素,但其实不然。只有在病情相当严重时,健康才会影响到人们的心情。客观的身体健康衡量标准与生活满足无关,只有主观的感觉才有关。事实上,许多身体健康的人都不会太过在意自己的身体。 人类不善于预测快乐 研究表明,人们并不十分善于预测什么将会使自己快乐。即使是快乐方面的专家塞理曼,也是如此。塞理曼说自己已经有两个孩子,不想再要了。但是他的妻子却想 再要两个孩子,最后还是塞理曼妥协了。后来,塞理曼却非常迷恋生下来的孩子,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快乐秘诀 学会顺其自然 好的感觉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只存在于头脑中,也表现在行为上。通常当人们在参加一些非常有趣的活动,达到忘我的程度时,生活满足就会出现,因为这时他们已经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一切忧愁。心理学家彻斯·森特·米·伊把这一现象称为“顺其自然”。 彻斯认为,在生命的流程中,人们也许正在处理棘手的事件,也许正在做脑部手术、玩乐器或者是在和孩子一起解决难题。而其中的影响都是一样的:生命中许多活动的流程就是生命中的满足。你不必加快脚步到达终点,顺其自然就可以。 善于利用“信念力量” 塞理曼说,每个人都有“信念力量”,而懂得追求快乐的人就会利用它。“信念力量”会使你做出令别人感到奇怪的选择,但是你将会最终得到满足。 保持感激的心情 心理学家认为,感激的心情与生活满足也有很大关系。新的研究显示,把自己感激的事物说出来和写出来能够扩大一个成年人的快乐。其他研究学者指出学会品尝即使是很小的快乐也有同样的效果。 不要太在乎物质 同时,有证明显示无私的行为能够增加送礼者的快乐。崇尚简单生活、反对商业主义的新美国梦想中心的主席伊丽莎白·泰勒对此丝毫不感到奇怪,“即使是在假日时,也要牢记无私,我们的格言是‘多点娱乐,少点物质’,要为别人服务。”
4456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权力死结到人性活(和)解
fqng1008 2011-3-12 09:45
2004年初夏一个周日的傍晚,曾经中国最显赫的两个家庭欢宴一堂,“江湖一笑泯恩仇”,王光美老人完成了这一心愿的第二年,带着平和的微笑,超脱地离开了这个她曾经梦牵魂绕的人世。 50年前的那一场权力之争,一对昔日最默契的亲密战友突然变成了势不两立的仇敌,甚至不惜把数亿中国人也拖进了触及灵魂的运动,辩论声、口号声、锣鼓声、鞭炮声、豪言壮语此起彼落,批斗会、控诉会、誓师会、宣判会、辩论会风起云涌,工宣队、革委会、红卫兵、造反派、保皇派、逍遥派、地富反坏右、牛鬼蛇神、臭老九、知识青年、可以教育好的子女、阶级异己分子、活学活用积极分子光怪陆离,大字报、大批判、大辩论、大串联、支左、停课闹革命、抓革命促生产、破四旧立四新、斗私批修、文攻武卫、上山下乡、忆苦思甜、理论学习、思想改造、批林批孔批周公、一打三反琳琅满目,最高指示、红宝书、早请示晚汇报、忠字舞、偷听敌台、五字反标、封建主义残余、资本主义尾巴、右派复辟、戴高帽、架飞机、游行示众、查三代、揪特务、学习班、住牛棚、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名目繁多。 如今,成王败寇、“猴王争霸”早已成为过眼云烟,领袖、导师、统帅、舵手、红太阳与叛徒、特务、内奸、工贼、中国的赫鲁晓夫、最大的走资派也已平淡如水,你死我活的闹剧过去了,争夺成为既往,一切归于平和,深仇大恨让伟人带走,“与人为善”给家人疗伤,倒是应了老人家那句痞味十足的话——“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或者改成为“机关算尽愚蠢,人性活(和)解幸福”。 附孔东梅: 山花烂漫时 情谊别样浓 ——毛泽东、刘少奇两家后人聚会侧记 2004年初夏,一个周日的傍晚,我和妈妈李敏参加了一次很有意义的聚会。由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奶奶召集,毛泽东、刘少奇两家后人在京城相聚一堂,共话友情。   聚会定在19时,我们到达时差几分六点半。北京京都信苑大厦26层幽静的大厅里,聚会联络人刘源叔叔已等候多时。他把我妈妈迎入大厅,亲切地一口一句“姐姐”,伺候她落座休息。不一会,李讷姨夫妇到了,刘源叔叔忙着上前招呼。他比李讷姨差不多小了一轮,从来都把毛家姐妹看做是自己的两位大姐。这些年来,由于他的原因,毛刘两家之间来往很是密切。   1948年,我的外公毛泽东与刘少奇爷爷率中共中央驻西柏坡期间,我的姨夫王景清担任警卫,为他们站过岗,与刘家人也算是老交情了。光美奶奶就是在这里与少奇爷爷结为百年之好的。不久,她便跟随中共五大书记走上了“进京赶考”的道路。至今已过去整整55年。   1963年,我妈妈搬出中南海,李讷姨留在外公身边。毛刘两家几十年来比邻而居,直到1967年。待十几年后再见面时,李讷姨仍像过去那样高兴地直摸弟弟的头,不断地叫着“小源源,小源源!”刘源叔叔突然觉得,眼前站着的仍是那个朴实寡言、学识渊博的大姐,小时亲密的称呼又随口而出:“李讷姐姐!”———大风大浪过后,人生百味涌上心头,姨妈和刘源叔叔的眼圈都红了。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刘源叔叔在河南任职,不论是当副乡长,还是当副省长,曾多次看望李讷姨,为她带去当地土特产和工艺品。李讷姨则将外公给自己的一件精美的玉莲蓬回赠,刘源叔叔一直视为最珍贵的纪念。 前些年,李讷姨到三峡参观,听说转到军队工作的弟弟带领武警水电部队在工工地上,便托人给他带了口信。第二天,刘源叔叔赶到通车不久的西陵长江大桥边,早早迎候。两人见面时兴高采烈,握手、相拥,姐弟之情溢于言表。李讷姨说:“以前我最喜欢小源源了,长得可好看、可好玩儿了。现在都是将军啦!”(刘源叔叔时为武警少将)。刘源叔叔答道:“大姐才真漂亮啊!过去和现在都漂亮!”一阵欢笑后刘源叔叔又说:“将来我们建成世界第一的大坝,把毛伯伯的两句诗词写在上面: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李讷姨微笑着,她眺望大坝,或许是在憧憬未来那壮观的景象……   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打断了老姐弟的回忆———李讷姨之子,我的表弟王效芝风风火火地跑进来说:“车太堵了,该打,该打!”看着我们这一对小姐弟,刘源叔叔又是开玩笑,又是嗔怪老找不到我们的人影儿。他在我和效芝面前,显得非常轻松、随便。   忽然,刘源叔叔话题一转,对我妈妈说:“东梅不信我参加过您的婚礼!大姐您能记得,我们还表演了节目呢。”“那照片上怎么没有你?”———我不服,仍在较真儿。妈妈回想那幸福的时日,微笑着慢慢道来:“那时,他还没有屁股高。就是排队照相,也照不见影儿呀!”(刘源叔叔当年8岁),在场者无不大笑。   刘源叔叔提到的,是1959年妈妈李敏与爸爸孔令华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举行的婚礼。当时外公出面摆了三桌酒席,这对自奉节俭的他来说已非常难得。也是在那一年,外公辞去国家元首职务,刘少奇爷爷继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中国政坛上从此出现了毛、刘并列的两位“主席”。   妈妈与刘家早有交往,少奇爷爷的长子刘允斌、长女刘爱琴都是她在苏联国际儿童院的同学。1949年,妈妈和刘少奇、王光美夫妇一起参加过岸英舅舅的婚礼。妈妈自己结婚时,外公请来宾看了电影《宝莲灯》。妈妈记得电影是在西楼放映厅看的,她正好遇到住在附近的刘主席一家。不久在中南海春藕斋的舞会上,陪外公休息的妈妈又一次见到刘少奇、王光美夫妇,外公高兴地向他们介绍自己新婚的女儿。光美奶奶还在妈妈身边坐下,拉着她的手聊了起来。问妈妈多大岁数了,在哪儿上学……刘源叔叔说他参加的,就是春藕斋的舞会。 满堂笑声中,83岁的光美奶奶在亭亭阿姨搀扶下如约而至。妈妈和姨妈急忙起身迎上前去,紧紧握住老人的左右两手。   晚年的光美奶奶很少应酬,几乎从没到饭店请过客。这次,她却破例想请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两家吃饭。老人告诉刘源叔叔:“前些日子,她们姐妹俩都来看过我。我年岁大跑不动了,又老惦记她们和孩子们,就聚会一次吧。”她嘱咐道:“源儿,你早点准备啊!”另外特别交代:这是两家的聚会,不要麻烦秘书和别人。   与光美奶奶同来的还有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她就是刘家的老保姆———颇具传奇色彩的“赵姥姥”。“文革”开始后,1967年光美奶奶被关押,1969年少奇爷爷含冤去世。刘家受难,多亏赵姥姥带走刘家最小的女儿小小,赵姥姥身边成为刘家子女的相聚点,她帮少奇爷爷的儿女们度过了不堪回首的岁月。这的确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   1976年外公去世后,李讷姨身患重病,生活非常困难。1979年光美奶奶出狱后,和赵姥姥找到李讷姨,帮助她安家、做家务。不久姨妈与姨夫王景清结婚,老人闻讯非常喜悦。如果说,与少奇爷爷的风雨同舟,令世人对光美奶奶深表钦佩,而对外公后代的无私帮助,则使我们对光美奶奶的博大胸怀肃然起敬。   光美奶奶喜爱游泳,泳姿优美。她常带当时七八岁的效芝表弟去游泳。直到现在,光美奶奶仍坚持每周游泳健身,所以身体依然矍铄。不过这几年,她已很少外出。妈妈和姨妈经常去看望她老人家。 此时两家人都已到齐。大家问身体,嘘冷暖,其情融融,其意深长。这是两个特殊的家庭,其成员的命运可以折射出国家命运的兴衰,一定程度上也象征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所以这次聚会实在难得。   毛泽东和刘少奇,都出生在湖南,家乡仅一山之隔。他们从1922年相识,开始亲密合作,出生入死、艰辛探索,走过最凶险的危难,攀上最辉煌的巅峰,共同的品行使他们赢得了人民最高的信任。人民跟着他们,意气风发,国家走向胜利,屹立当今。在晚年绝不相同的境遇中,他们又陷入共同的历史悲剧,经受了各自家庭的不幸。   然而,还是两位伟人说的对———毛主席说:“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刘主席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人民继承了他们,又超脱出他们,正一步步迈向繁荣、富强、自尊、自强之路。时至今日,人民仍旧真诚地怀念他们、尊敬他们。 入席坐定,两家人频频举杯祝光美奶奶健康长寿,也向赵姥姥敬酒致谢。妈妈和姨妈多次极为关切地询问光美奶奶的身体和起居。老人微笑着说:“你们俩身子都弱,年龄也不小了。但比我还是年轻得多啦,所以更要多注意才是。”光美奶奶向毛家姐妹举杯:“你们多保重!”随后转向我和效芝:“祝孩子们有出息!”   “人生易老天难老”,妈妈和姨妈都到了花甲之年,亭亭阿姨和刘源叔叔也已年过五旬。当年中南海的一群孩子,现在都进入中老年。然而“天若有情天亦老”,物换星移,功名荣辱俱往;时过境迁,真挚情谊犹存。面对此情此景,刘源叔叔告诉我,他想起了苏轼的千古名句:“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席间热烈讨论还在继续。对当前的世评物议最多、也是最幽默的当数亭亭阿姨了。亚洲、欧洲、美洲;政治、艺术、拍卖;事业、生活、家庭,漫无边际,妙趣横生。中间,刘源叔叔起身把效芝拉到光美奶奶身边,说:“您看,他是不是越长越像毛伯伯戴八角帽的那张照片?”效芝慌忙撤身摆手,“不像,不像!”亭亭姨立即接口:“不是不像,你是想说不敢像吧?”笑声中,大家的目光集于表弟效芝,好像都在对照记忆中的形象。李讷姨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欣慰。   刘源和效芝叔侄俩,左一杯,右一盏,频频互敬,话题似乎集中在先进武器的性能和台湾问题上。不到半小时,已是半醉微醺,面赤汗发。我常逮住他们酒话中的口误和言辞里的咬字不清调侃,逗得大家直乐。   众人乐,乐他俩已醉。说实在的,作为决胜千里的统帅之后,他俩的醉,正是为这两家之乐而醉!   伟人们为了事业,付出毕生的一切,并没有给亲属后人留下什么物质财富,甚至连所有家庭都应有的温情回忆,也极其有限。历史就是历史,无法改变,更不能抹去;当事者的回顾总是带着浓重的个人色彩和不可避免的片面性;旁观者的记忆更随着境遇变迁因人而易。眼前,这一切已是“而今迈步从头越”。三代人的欢宴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录像机摄下了充满欢声笑语的一幕幕场景。妈妈和姨妈兴趣盎然,偶尔交头议论,不时插上几句,始终满意地笑着。银丝皓首的光美奶奶没有怎么讲话,慈祥而超然地看着孩子们,孱弱清癯的面庞上泛起红晕,显得那么幸福,那么美丽!   这两家的后人其实早就回归到伟人们共同的奋斗与共同的荣辱中。或许,正是相通与共通、理解与同情,才使两家人的聚会如此轻松愉快、亲密无间。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今天,我们屡经辉煌又饱受灾难,千年一统又内乱不止的民族,完全应该而且一定能够超脱一切阻碍前行的羁绊,携手走向美丽的明天!   有人说过: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两位伟人,给家人、给后人、给人民留下的,是无尽的精神财富。   正如外公的诗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如今已经是山花烂漫的时候了。    (作者原注:本文已经刘源叔叔核对并指正。)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3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过年基本结束了,新的一个周期开始了
热度 5 xiegming 2011-2-14 20:31
好久没有更新博客了。很不适应新的界面,找了半天才找到发表博文的按钮。 今天下午把老婆孩子从北京西客站接回家,年基本上算是过了。西站真是人潮涌动,我还被警察妹妹叫住查身份证,看来我长的比较ws啊。 这个春节和去年一样,我在我家,老婆带孩子在她家,各自陪家里的老人过年。我们已经意识到能够陪父母的时间只能是越来越有限了,现在必须抓紧了。 这个春节我在家里的日子比较长,给奶奶洗洗脚,陪爸爸喝喝酒,接待和拜访亲友,晃晃悠悠的时间就过去了。 我家的老人是奶奶和爸妈。奶奶今年86了,我爸爸也66了。我妈妈每年还要花多半年时间去延庆照顾姥姥。所以现在是66岁的照顾86岁的。很多时间是家里只有两位老人,两个人的性格又不合,经常闹个别扭,吵个架什么的,我还得尽力解劝。 我的家在北京郊区农村,只要周末没有什么安排,一般都坚持带孩子回去待上半天,但是也不能保证周周能到。我也快40岁的人了,能够给予家里的照顾几乎没有,想想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从小到大那么刻苦地学习(22年),后来又那么努力地工作(10年),曾经雄心勃勃,曾经幻想着能给家人带来美好的生活,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情况却如此这般,我不知道该埋怨自己还是该埋怨社会。 现在我是上有老,下有小,中有工作。哪里都想顾上,哪里又都没有顾好,只能疲于奔命,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难道这才是人生的现实么!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竟是如此之大。 牢骚归牢骚,事情还得一件一件的做。今年的头两件大事还是基金和职称。基金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希望能够比去年好。职称还不知道今年什么状况,根据去年的情况,今年我下了一路死扛到底的决心。母校都百年校庆了,我本科入学也20周年了,连个教授都评不上,如何有脸回母校啊! 哼,走着瞧!
个人分类: 记忆·感触·工作|4782 次阅读|3 个评论
致谢
zhuzl 2010-7-12 14:45
四年的博士学位攻读结束了!看到别人心潮澎湃,自己心里却是一番平静,但心中涌现最多的还是感谢!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他是个平易近人的老头,不大爱说话,和老师在一起,研究中带着严谨,生活中也会偶尔开个玩笑! 四年中,我的副导师对我帮助和影响巨大。主要是人品,表现在科研上和生活上。科研上,曹老师人不算是最聪明的,但是特别爱学习,别人看来是不敢兴趣的东西,他学的津津乐道,因此曹老师最可贵的地方是在不断的实现知识积累,而且是全面知识的积累,这或许是将来也许能成为一个科学家必备的条件。生活中,曹老师的待人接物受孔孟礼仪,热情、中庸、不争、乐观。。。 第三个感谢的是我的同窗,同门舍友。付昆明人很聪明,也很容易接触,喜欢帮助别人,喜欢解决问题,因此这四年也成了我的军师。上天有时候是公平的,付昆明最后的收获还是好的,但被某些人认为是投机取巧和偷奸耍滑。我不这么认为,付出不一定有好的收获,但收获一定是需要付出的。我相信他的付出会有进一步的收获。但是要取得更高的收益,恐怕是面临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克服自我。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我媳妇区别与一般的女人,不婆婆妈妈,不爱管别人的事情的(自己的事情也不太在意), 因此对于我的四年完全是放任自流的态度,呵呵。也许正是男人般胸怀的她,虽没给我太多的动力,但也没添加任何的阻力。这应该是一个男人在面对刚刚成为父亲时,没对家庭尽到责任时,家庭给予的最大支持吧! 另外,是我的岳父母照看我们的孩子,才得以我的四年经历的实现,我谢谢他们!
个人分类: 教育|3441 次阅读|3 个评论
家人带来的幸福
honluo 2010-5-17 06:19
妻女、带着丈人和丈母娘去香港、澳门玩了五天,尽管每天都有电话联系,但可以见面的时候,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激动。而这份激动更是被女儿放大了。 在楼下停车的时候,依然听到女儿在楼上不停地喊着爸爸,那份童真中传递出的父女情感绝对是生命中的最大补药!上楼梯的时候,女儿早就站在门口不停地叫,一声爸爸,我想死你了,绝对可以把我骗死!哈哈 回到家里,满地都是香港货!妻子、女儿纷纷开始秀她们的战利品,开心、满足、还是开心,还是满足~~~霎那间房间里弥漫地就是这样一份浓浓生活情趣! 毕竟是成年了,自己似乎无法像孩子那样得到礼物后欢呼雀跃,但或许是学心理学的缘故,感觉珍惜或者说是享受这份感觉,我想这就是幸福心理学所诠释的! 妻子最让我感到幸福的是给我的爸妈也买了礼物。两位老人家都得到了很贵重的一份礼物。母亲从来没有带过项链,妻子居然化三千多给妈买了一条项链,送给婆婆的时候,婆婆也被骗死了! 送东西需要的就是最好的,父亲周日去看剃须刀,彼此没有通气,晚上居然就得到了媳妇从香港购回的一款飞利浦电动剃须刀,他老人家比较矜持,大概男人都是这样吧,但相信一定也非常开心! 母亲比较心细,利用短信给老婆回了一份感谢~~~~~~~~~~~一家人其乐融融,我想这就是: 家人带来的幸福,珍惜珍惜啊!
个人分类: 家庭之乐|35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爱与新欢
pony911 2010-3-21 22:57
上周买了辆新车。周末提车,不幸遇上了雨雪交加和交通拥堵。原本20分钟的路程,变成了2个小时。 媳妇开着陪伴了我们4年的小狮子跟在我的雅阁后面,我们俩只能在拥堵的车流中用手机沟通行动计划。这让我对新车全无了感觉。而是突然感觉,不和媳妇同驾一辆车,是这样的不安。在后视镜中看不到307时,就会有点担心。平时每次她驾车外出,都多少有些牵挂。若是同行,必是我为家人驾车。 而从新车到来,我们就更不可能经常同驾一车了。 看着滚滚车流在夜色中画出的灯影,真的很失落。结婚十年了,彼此关照,一路走来,暖意融融。以后越来越忙碌,会不会只有了牵挂,而更少了行动呢?不想承受这样的失落,还需加倍关注家人的需要。 手机,汽车,互联网......这些看似压缩了空间和时间的技术,其实是真真切切拉开了现代人的生活空间。 唯有提醒自己,掌握新欢时,切莫忘了自己的旧爱。
个人分类: 交流|2798 次阅读|1 个评论
半月流水账
liudongyang 2010-2-21 16:42
春节回家整整半个月。赶在初七的头班车,回到武汉。 原想在春节前大干一番,不想培养箱出了问题,细胞全挂了,打点行李回家。 在家中, 时间的节奏慢了下来,可以奢侈的睡到九点,可以无所事事的在院子里对着草木发呆,可以享受冬日依偎在墙根下享受阳光的温暖。远离都市,远离书本,远离电脑,远离脑袋中挥之不去的种种问题。就这样,以慵懒的方式来迎接虎年。 年前,拜见高三班主任,探视生病亲友,与父母说话,陪儿子玩耍。 初一,中雪,给本家及邻居拜年。小醉。 初二,小雪,前往舅父家拜年。听表兄教诲。 初三,阴,拜见岳父母。祝贺岳母生日。 初四,阴,拜见父亲战友兼小学班主任。 初五,晴天,往小姑家拜年。 初六,大晴,堂弟定亲,端盘子打杂。 初七,晴,赶上早八点南阳至武昌班车,回校。
个人分类: 乡情家事|867 次阅读|4 个评论
2009,我的生活状态
liudongyang 2009-12-27 12:52
年终岁尾,总结汇报已成惯例,咱也狗尾续貂,抖抖2009年的事情,也好展望美好的2010年。 1.入门。从熟悉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开始,了解实验室科研的侧重点。 2.基金。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从查阅文献,翻译文献,初成草稿,反复修改,正式提交,到半途小喜,最终失望。对于申请基金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谢导师提供这样的机会让我参与。 3.开博。上科学网最初从看王德华等老师的博文开始,看了一段时间,不过瘾,冒出水面自己也向编辑部申请开博。2009年2月14日,博客正式开始,情人节,好日子。至今已经敲打、转载博文一百余篇。从科学网博客上,认识了众多老师,博友,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科研,处事,生活的知识经验,感谢诸位。也有几篇博文得到编辑部的推荐,心中暗喜了一阵子,感谢编辑部的劳动。写博客,一来记录我最后的求学时光,二来使千里之外的她能看到我的所思所想,省了纸质家书的邮费。 4.试验。原代细胞培养、传代均成功,HE、免疫组化组化基本掌握,PCR也已进行。下一步做原位杂交和western的试剂已经订购。自己激励自己,做的还好。硕士阶段偏重于形态学,分子和细胞这一块是我的弱项,在博士阶段能够接触掌握分子,看来一个明智的决定。在硕士阶段的形态学基础使我在做细胞和分子时的思路又打开一些,这只是初步的感受,最终的结果要看论文了。 5.读书。读专著,读文献。图书馆的经典文献借了几本,仔细的看了几章。重点是读英文文献,有刚开始的头晕恶心到现在的熟悉,或者喜欢。硬着头皮读下来,养成了习惯。翻译文献,具体数目未计,或翻译摘要,或翻译全文。自知基础较弱,看文献达不到高人的蜻蜓点水,只好老老实实的一个词一个词的扣,查牛津,查朗文,查Google,查医学。看的多了,熟悉了其中的套路,原来SCI也是八股文!此外,又尝试着把翻译的文章投到技术类杂志,尚无消息,发表与否,也算自己练了一把。 6.家人。过了三十,愈发感到家庭的重要,父母、妻儿、妹妹等至亲之人。以前疲于奔命,没有做过深度思索。有时为了面子不回家过春节,回家待的时间太短,与父母说话太少,对于儿子时有不耐烦发作。这些恶习应该改正,不等鸦默雀静献孝心,不等儿子成人现关怀,现在就做。 7.自己。自己是个矛盾的人,一方面有暴躁的底子,一方面经历使我习惯性沉默,不乐意事自己消化。社交活动太少,除了宿舍,就是实验室,还有拥挤的食堂。做博士就是苦行僧,自己找的寂寞自己品味。追求完美,从刷瓶子到配缓冲液,对别人放手干不放心。对未来考虑多,生活在这个有特色的社会没有安全感,为工作,为医疗,为房子。身体是本钱,尤其对于我,更不能出差池,隔一天长跑30min ,Bodybuilding(哑铃) 30min,身体运行还好,没有出过大问题,请继续保持。 8.买书。买书看书的癖好从小时养成,母亲和表兄功不可没。母亲是身体力行,父亲是财政后盾,每次跟父亲赶集总要到供销社的门市部看连环画,也缠着买了几本。多数的小人书是从表兄那里要来的,他不看了就归我。到武汉来,看旧书店的机会多一些,韦氏词典40元,朗文高阶词典10元,汉语大字典的缩印本75元,内科学六版12元,虽囊中羞涩,遇到好书还是痛苦一番买下,这就是书虫的宿命。还好,本学期涨了银子,买书的胆子大了一点点。 结语:过好每一天。
个人分类: 见闻评论|2890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