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汉字优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汉字历史和优点——游仓颉庙有感
热度 1 gaoguanzhong 2018-10-8 08:38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8/10/7 语言以文字为载体,我国的汉字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青春常在,经久不衰。比较一下,古老的文字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圣书文),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灭绝了,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也在公元前4世纪同波斯帝国一起灭亡。世界上唯独汉字源远流长,至今仍然为十多亿人口所用。至于西方使用的拼音文字,最早溯源于腓尼基文字,大约公元前1000年产生于今黎巴嫩,比汉字晚得多。相传汉字是上古时期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的,而祭祀仓颉的庙和安葬他的墓至今仍存,就在西安东北140公里的白水县。国庆黄金周期间,我们拜谒了仓颉庙与墓。 千秋仓颉庙 中华文字根 仓颉庙,坐落在白水县城东北30公里的史官镇北塬上,北屏黄龙山,南临洛河水。庙平面呈方形,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前部为祠祀建筑,后部为墓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前庙后墓”。庙门朝南,四周土墙环围。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照壁、山门、前殿、报厅( 凡拜祭仓颉的人,都在此报到 )、中殿、后殿(寝殿),以及仓颉墓。两侧配列钟鼓楼、东西厢房(现为展厅)等。庙院三进,山门像城门楼,楼身面阔五间,楼基座设三券洞为入口。后寝殿坐落于高台上,面阔五间,是庙内保存较好、年代较早的建筑。殿内正中,塑有“四目重光”的仓颉像。各大殿墙壁上绘满了优美生动的壁画, 大都与黄帝功德、仓颉政绩有关 ,以及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涉足其间,你会觉得自己进入了神话世界和书画艺术殿堂。 山门两侧建有东西戏楼。这两个戏楼是中国仅存的实物场景——并列式的对台戏实物。传说中的仓颉长着四眉四目,为让仓圣两只眼睛看东戏楼,另两只眼睛看西戏楼,因而戏楼采用东西并列式。每年谷雨时节 (得名于《淮南子·本经训》: 仓颉作书,天雨粟 ) ,白水民间都要祭拜仓圣,这里都会搭台唱戏。彼时,周边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会聚集在东西戏楼中间,看两个戏楼上两个剧团同时在演对台戏,而观众只会将赏钱给予演得最精彩的那个剧团,这就是唱对台戏的来历。 庙内古柏成群,很多是千年古柏,其中戏楼前柏树下的石碑刻着“知音柏,距今三千三百余年”的字样。 仓颉庙古柏群 与黄帝陵古柏群、山东曲阜孔庙古柏群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古柏群。仓颉庙每年谷雨时会举行祭祀仓颉的活动,非常热闹。 仓颉墓墓冢四周用八角砖花墙围住,开有东西两门。 东门上联为“画卦再开文字祖”,下联为“结绳新创鸟虫书”,横批为“通德”。西门上联为“雨栗当年感天帝”,相传 仓颉造字成之日,举国欢腾,感动上苍,把谷子像雨一样哗哗地降下来,吓得鬼都哭了(见《淮南子·本经训》); 下联为“同文永世配桥陵”,是说 仓颉所造文字及陵墓与桥山黄帝陵相互应; 横批是“类情”。 庙内有碑石18通。其中以《仓圣鸟迹书》碑最为珍贵。碑面所镌28字,相传为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之本形。字形若图若画,不易辨认。 这些鸟迹书由小的图形和画面组成,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还有 仓颉庙碑,立于东汉延熹五年(162)。 庙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据《仓颉庙碑》记载,在东汉延熹五年(162)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曾对墓和庙进行维修。明清及民国时多次修缮。 白水仓颉庙是中国唯一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 2001 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 仓颉庙东边建成中华仓颉碑林,由众多的碑廊、碑亭和中华汉字史馆组成,表达对仓颉的怀念,盛赞他为“人文始祖,泽被华夏”。游客先到此参观,了解汉字的演变。然后再通过偏门进入仓颉庙。偏门两边书写着对联“万世文字之祖,千古史儒之师”,横额为“朝圣门”。 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到甲骨文 据史书记载,仓颉是白水县北原乡阳武村(在 仓颉庙 以西十公里)人,上古时期这儿曾是黄帝族的一个部落,时称“阳武国”。山峦起伏、林木葱郁,洛河水穿山过岭,滚滚东流……仓颉为黄帝左史官,是中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中国古书上有“结绳记事”的记载,这是早期记事常用的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上古时期的中国及秘鲁印地安人都有此习惯。轩辕黄帝打败蚩尤,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于是他就命令史官仓颉去想办法。仓颉受黄帝之托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像,经过反复的设计和改进,终于创造出了象形文字。由此人们尊称他为“文祖”, 仓颉庙前殿就有 “文化之祖”的匾额, 是由草圣之称的近代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所题——“文化之祖”,这一匾额与桥山黄帝陵的“人文初祖”遥相辉映,相互媲美。仓颉死后葬于史官乡武庄村,今称史官镇即得名于仓颉的官职。 有一幅对联如此说:文字初祖,察鸟兽纹迹而作书契,仰承天地灵气; 从甲骨 刻痕 衍生钟鼎 ,始载人文精华。其实 仓颉造字只是一个传说,那么汉字到底是什么时候创造的呢?说起来,汉字的创造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1898年,我国河南安阳西北郊的小屯村,惊爆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即殷墟和甲骨文的发现。第二年,清末著名金石家王懿荣收集到1000余片甲骨片,深入研究,被认为是“研究甲骨第一人”,对研究甲骨文做出贡献的还有王襄、刘鹗、罗振玉、王国维和郭沫若等人。甲骨文就是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出自商朝后期(即殷代),距今已有三千几百年。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已收藏10万多片甲骨,确定了5000多个单字(其中解读约1/3)。由此可见甲骨文绝不是我国文字的初创阶段。在它以前,一定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 其中在陕西境内就发现过一些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包括具有文字性质的刻划符号)。如在西安东郊的半坡新石器遗址(五六千年前村落,属于仰韶文化最为典型和比较完整的一个,建有半坡博物馆)挖掘中,发现在彩陶上,有100多例刻划符号,共有50多种。郭沫若先生以极大的兴趣研究过半坡的刻划符号,认为这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在郭氏主编的《中国史稿》中说:“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和语言一样,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所逐步孕育、选练、发展起来的。从仰韶文化算起,我国文字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汉字的传播与优点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主要经过了金文、篆字、隶书、楷书和简化字等几个阶段。金文又称钟鼎文和铭文,铸刻在青铜器上。春秋战国用篆字,篆的意思就是把笔画拉长,成为一种柔婉美化的长线条。秦代统一为小篆。汉代,小篆又被更方便更简化的隶书所代替。接着又有了楷书,成熟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代。东汉时期还出现了草书和行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一直流传到至今,汉字书法主要就用这几种字体。 在西安南门内东侧沿仿古文化街书院门走到头,就是闻名遐迩的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它的前部为文庙遗迹,接着是碑林,现有7个展室、7座碑廊和8座碑亭,共展示了1000余种碑石墓志,荟萃了自汉至清各代名家书法手笔,参观者有机会一睹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的亲笔刻石,以及苏轼、赵孟頫等各家的墨宝。 1950 年代,我国成立文字改革委员会,开始对汉字进行简化,取得很大的成果。 我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有着严密体系的表意文字。不仅是中国人使用的文字,而且影响于东亚一些国家,朝鲜人曾长期把汉语和汉字当作自己的书面语。3世纪以后,日本也使用汉字,直到今天,日本文字中还保留大量汉字,《常用汉字表》中就有2100多个汉字。越南也曾长期使用汉字。至今新加坡等地华裔尚用汉字。这都说明我国汉字是有很强生命力的。现在,在联合国规定的6种工作语言中,汉语是其中一种,与英法俄西(班牙)和阿拉伯语并列。 我国汉字还有其他一些长处和优点。比如,汉字每字代表一个音节,可以自由配合,构成优美的对偶和韵文。此外,汉字所包含的信息容量最大,有利于口译和计算机处理。联合国各种文件,都要印出6种工作语言的文本。同样内容,以中文文本最短。总之,我国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伟大表现。 笔者学习外语,有亲身体会,英语、德语等拼音文字,是先易后难,只有26个字母,开始很容易, 但须记忆大量单词,很累。如 英语称牛是 ox,这是通称,公牛叫 bul;母牛是cow,小牛是 calf,而牛肉叫 beef。这些相关字无论从字形还是发音来说,都不相干,必须硬记,麻烦死了。至少要记1万单词以上,才能比较顺当地读书看报。而中文是先难后易,虽然在学习的初级阶段,由于汉字比拉丁字母复杂,学习难度会较大,但当深入学习之后,汉字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 记住3000汉字后,读书看报都没有问题。新词基本上可以望文生义,如给力之类,虽然是新词,并不难理解。 尤其要强调的是,方块汉字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功劳不可衡量。欧洲有45个国家,而几乎同样大小的中国却是大一统。究其原因,文字的作用非同小可。古代的罗马帝国,统一了大半个欧洲,但灭亡后,欧洲立马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各个国家继承了罗马帝国的拼音字母,由于长时间无法统一,各国逐渐用字母拼写本国“方言”,形成自己的书面语言,分裂愈久,各国的书面语言相差愈大,形成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等,这个时候,欧洲就不可避免分裂成许多国家了,再想统一已经是难上加难。今天的欧盟,就有20多种正式语言,需要大量的翻译人员。 而 汉字是表意的“超方言”文字, 不会受到方言的影响而能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种独特性,使得汉字能够成为让各方言区的人们共享的工具。如“你好”,北京人会把它读为“ni hao”,而远在南方的广东人,则把它念成“lei hou”(雷猴),很难互相听懂,如果是拼音文字的话,那“ni hao”和“lei hou”就成了两种书面语言,好比英语的water(水)和德语的Wasser(水)。但汉字“你好”的意思北京人广东人都懂。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地域极为广阔的多方言国家,所谓南腔北调是也。虽然大家互相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但是没关系,我们有共同的官方书写文字,听不懂,写下来不就懂了?方块汉字就这样成功地为各地区人民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和平台,长久以往地发展,慢慢就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使各民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分裂,如春秋战国、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仍能维持统一,或者说即使分裂,中华民族各人民心里仍然热切渴望着统一。国学大师 任继愈说过,汉字对维护民族认同和文化统一起了巨大作用。如果没有汉字,中国就是另一个欧洲。 汉字,历经数千年,在今天早已不仅仅是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系统,作为一种最赋灵性的人类文明创造之一,一个个汉字也成为了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血液里的民族符号,是将我们维系在一起的一种充满时代色彩、地域概念、人文心理特征的文化标识。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我们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正是依赖它才得以流传后世,垂千载而不绝,开新路而弥鲜。汉字何以不能消亡,中华文明何以不曾中辍,看看渭北高原这曾是中华民族文明重要发祥地的深厚黄土,看看 仓颉庙里攒动的人头和瓣瓣心香,我们庶几有几分明白了。 18 张照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65430e0102yoah.html
个人分类: 中国各地|346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