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术腐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科建设与填表
llm 2009-5-6 21:34
刘亮明 (中南大学计算地球科学研究中心) 如果将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某位打字员,或者说为了争取诺贝尔文学奖而对打字员加大投资和奖励力度,大家一定认为是天方夜谭,可国内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却实实在在发生了这样的事,而且还不是小概率事件。 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学科建设,按常理应该将建设工作的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抓好教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二是抓好科研,创造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可偏偏这两个方面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而且会很累,也不可能在短时间见到效果,脑子向来灵活的学科带头人们便想到了另一个捷径——填表。因为在中国,学科的优劣向来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来评定的,与社会大众的意见基本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专家们主要是依靠有关表格材料来做判断分析的。如果表填得好,能讨得专家的欢喜,学科建设自然就能评个高分,这样一来学科建设的功劳自然就应归到了填表者,而与为填表贡献材料的人无关。最后领导再给填表者发个大奖,感谢他们对学科建设的巨大的贡献,这也好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是这样一来,就寒了那些为填表贡献材料的扎扎实实工作的孺子牛们的心,他们也难以总那么默默无闻地做贡献。于是乎,供填表用的材料就越来越少,这也难不到带头人和填表人,事在人为,真的不够假的凑。当假的材料能一次又一次从专家和领导的眼皮底下溜过,当造假者一次又一次地受到表扬,造假就成了一种常态。这应该是当前学术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个人分类: 书生意气|3815 次阅读|2 个评论
清华大学的副教授为何出走
manrongchen 2009-4-14 09:52
清华大学的副教授为何出走,我看是压力太大。 人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有几个情况:可能逃避,可能迎击,也可能处于焦着状态。 现在大学教师的任务已经混乱,“学术包工头子”的需求与日俱增。每一个大学都需要很多。 这样缺乏人脉,海归们,等等,哪里去找关系?问题压抑在睡梦里。 于是乎一个看起来不可解开的疙瘩需要你去解。这不是老百姓说的逼牛上树吗? 难。于是逃。祖宗之法,走为上也! 但娜拉的出走有两个前途:一个是堕落,一个是回来! 这样的命题永远似乎难以摆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82 次阅读|2 个评论
今天你“过度引用”了吗?
deminglei11 2009-4-13 16:50
近段时间广受网友关注的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被指论文抄袭一事有了结果:该学院新闻中心当天下午举行情况通报会,根据学院学术委员会做出的调查鉴定结论, 李庆生教授被指抄袭的论文属于过度引用且引用不当 。尽管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涉嫌抄袭论文一事,已有了鉴定结论,但 过度引用 的说法却遭遇诸多网友质疑,还被网友捧为一个新的网络词汇。 今年2月11日起,有匿名网友相继在多家网站发帖转贴,曝出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的论文存在抄袭之嫌,随即又有网友指李庆生有一稿多投,此事在网上迅速流传开。   3月29日,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责成该学院学术委员会迅速对院长李庆生一事作出鉴定。4月3日,云南中医学院副院长、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郑进主持召开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审阅鉴定材料,参考外请同行专家书面意见基础上,一致形成李庆生教授所著《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分析》一文是否抄袭周济教授所著《现代生物科学法之前你的新特点》和《试论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新特点》的鉴定意见。鉴定意见为过度引用且引用不当,主要依据是李庆生的文章并非原创性论文,而是一篇引导性综述文章;他引用周济的文章篇幅过多,引用量过大,且没有采用引号将引文单独列出,或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脚和在正文中加以说明。而对于李庆生的另外3篇是否属于一稿多投,鉴定意见是不属于,但有不妥之处。   云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翠岗昨日在进行通报时表示,李庆生教授目前已总体上认同鉴定结论,并作了自我批评,省委高校工会和省教育厅已要求当事人写出书面检讨。 在云南中医学院的鉴定结论通报会刚刚结束不久,网友yunnan就在金碧论坛上发帖说:今天,李院长的论文门事件终于有了说法,大家请注意,不是抄袭哦,是 过度引用 !看到这,我见识了一个新词过度引用!疑问也随之而来,引用的度,如何界定?如何判断文章中引用的资料是适度还是过度?   该帖发出后,立刻有大量网友跟帖,其中就有一网友将自己名字取成组团忽悠,网名为maaiwen123的网友则惊叹道:太牛了,给我们不少见识,以后我们可以放心地抄别人的文章了,还可美其名为引用过度!   更有网友发出恶搞帖子《有才!关于李抄抄和过度引用的广告词》,例如 大家抄才是真的抄,她抄我也抄! 今年过节不抄人,要抄只学李抄抄! 抄好,身体倍棒 抄嘛嘛香 您瞅准了, 过度引用抄 来自 http://bbs.news.163.com/bbs/baoliao/128589206.html
个人分类: 学术腐败|4270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研项目一稿多投,算不算学术腐败
songjmsd 2009-4-8 21:25
益处 1、申请到更多的经费,拿到更多的工作量、奖金、提成 2、承担项目数目增加,有利于职称的晋升,各种荣誉的申请 3、较少的项目申请到较多的经费,有更多的机动经费 害处 1、花费相当的精力忙于准备申请书,减少了科研时间 2、个别人占用了大量经费,致使许多人申请不到经费 3、个别人成为学术包工头,甚至成为学霸 4、造成经费私用 原因分析 1、项目资助平均强度偏小,不足以完成项目 2、项目申请成功率低,一稿多投 3、部门之间不协调,管理存在漏洞 对策建议 1、加大项目资助强度,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2、制定完善限项规定,不仅针对单个科研人员,而且课题组 3、加强部门协调,完善管理机制
个人分类: 科研偶想|4665 次阅读|2 个评论
(1、2、3、4)李连生骗取一等奖的第1、2、3、4个证据
热度 3 cyj 2009-4-3 11:39
(1、2、3、4)李连生骗取一等奖的第1、2、3、4个证据 (1、2、3、4)李连生骗取一等奖的第1、2、3、4个证据 我们是西安交大能动学院压缩机专业六位老教师。于2008年1月2日之后多次向学校领导要求对李连生教授弄虚作假案件进行公开公正严肃的处理。 然而事与愿违,校党委书记始终不召见我们,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不答理我们的质疑,不下来调查我们所拥有的证据。当然更加不会同意处理李连生。在校党委书记的袒护下,李连生反而变成学校各种媒体的主角,风光八面俨然西安交通大学教师的楷模! 校党委书记既然连调查都不进行,却主观的下结论说是:李连生的报奖文,没有问题。今年不报过一、二年再报么。 那么,李连生的获奖文中究竟有没有剽窃?有没有偷盗?有没有强盗一样的打抢呢?我们只得在此首先例举四项证据,揭露其强盗面貌于一二: 第一部分 将他厂、他国早年的专利和技术成果变成李连生研究发明的新成果 《第一例》 李连生自称开发的 整体铸造机身。 见获奖书原文第20页第11~15行: 针 对机身分体铸造再组合的工艺常常出现的不同轴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机身变形并导致曲轴在机身轴承孔内运动状况恶化,进而引发轴瓦烧损等难题① , 本成果研究了机身的特点,在设计优化的前提下,通过铸造工艺的改进,开发出机身整体铸造技术②,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机身的质量,解决了轴瓦烧损的难题③。 这是篡改历史,抢夺上海压缩机厂的早年成果。 历史事实是: 第一个开发特大型六列整体机身铸造的功臣是1965年(李连生3岁时)的上海压缩机厂和太原重型机器厂。下图图1,就是1965年由上海压缩机厂、太原重型机器厂、一机部通用机械研究所三家联合设计的、并由上海压缩机厂和太原重型机器厂生产的6D32-250/320型氮氢压缩机的巨型六列整体机身图。 图2则是图1的标题栏。 1965 年三家联合设计后,由上压厂、太重厂分别生产的六列巨型整体铸造机身以及整台压缩机,当即出厂8台于1968年前后分别被化工部安排在下列4个中型化肥厂运行,他们分别是:新疆化肥厂(2台)、河南安阳化肥厂(2)、石家庄化肥厂(1)和山东鲁南化肥厂(3台)。 这种事实,载于化工部化肥司1986年在淮南化肥厂召开的全国55户中型化肥厂技术会议期间散发的《全国大中型机泵事故调查汇总》第22页 图1 上海压缩机厂1965年的整体浇注的六列巨型机身图 下图2是上压厂六列整体机身的纵、横剖面图,以及在名义负荷下机身内壁的应力数值图。我校材料力学已故的刘福保老师参加了该工作。 图2 上压厂6D32型压缩机六列机身剖面图和应力实验结果 图2首载于1971年西安交大压缩机教研室以石华鑫教授为领导的编写小组为工农兵学员编写的《活塞式压缩机》一书第243页第15-1及第15-2图上。图1、图2是实物物证,都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巨型六列机身的整体铸造技术,早已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我国上海压缩机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所胜利完成。何须3岁的李连生开发? 总之,我国所有压缩机厂生产的四、六列压缩机的机身从来不采用分体机身都是整体铸造的。所有压缩机厂都能完美的掌握这种整体机身的铸造技术。 我们有上海压缩机厂1965年研制6D32型压缩机时的17张重要零件蓝图,以及全国16个压缩机行业成员组织的《中国压缩机联合经销部》印刷的精美联合广告以及相关书籍,可供核实调查。 《第 二 例》 李连生在获奖文第22页第1行之 四、往复式压缩机系列产品开发中说道利用上述关键技术,针对大型高压往复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攻克了一些专有技术,进行了系列产品开发。 李连生所谓开发的第二个新产品为压缩机的 中体结构 ,见报奖文原文第23页第14~17行说: 中体采用整体箱式结构,使力的传递更加合理,气缸内产生的气体力通过中体截面传至机身强度及刚性最好的轴承座位置,既保证了中体自身的刚性,同时保证了机身与中体整体联接刚性,使机身与中体成为具有良好刚性的骨架,为机组平稳运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连生对他开发的中体的描述和称颂都好得很。不过他开发的中体结构又是偷来的,不过,这次是偷德国的。 下图图3,是德国BORSIG公司的中体结构和普通中体结构的两种示意图:上方的A图是近90年来惯用的普通中体结构,它的优点是简单;缺点则是:在气体力通过缸体和中体传递至机身侧壁时,只有一边的气体力直接传递到一个主轴承座上;另一边的气体力则传递至距相邻主轴承还有一段距离S的机身侧壁上,待到将这边的气体力传递到这一侧的主轴承座上时,还使机身侧壁增加了一个附加弯矩,从而使机身侧壁的受力恶化。为此,机身侧壁的壁厚以及纵横筋板都必须予以增高它们的高度和重量。图5下方是德国BORSIG公司的斜形中体结构示意图。德国发明的这种中体结构解决了上述普通中体的缺陷。气缸内产生的气体力通过中体截面传至机身时,不再会使机身侧壁产生附加弯矩。 图3 两种中体结构图(普通结构与受力优化结构) 我校1985年交通大学印刷的《容积式压缩机原理与结构设计》一书第267页的图9-45中也转载了这种中体结构图,现示于图4中。 图4 BORSIG斜形中体结构图以及使两侧气体力在轴承座抵消示意图 ( 图中四对气体力A、B的箭头,都是我们后加的,以便于理解 ) 图4可见,曲轴两侧的两个气缸传递来的气体力(A与B),通过曲轴两侧的两个中体的壁面,将气体力分别传递至 强度及刚性最好的两个相邻的主轴承座 。从而保证位于曲轴两侧对动列的两个气缸的气体力,在两个相邻主轴承座下方相互抵消,如果A=B则完全抵消。 陈永江 老师在书中转载的目的,在于将先进的中体结构介绍给压缩机专业的学生们以及压缩机行业和化肥行业的广大读者,以利于学习和推广。 图5 德国BORSIG公司带有斜形中体的4列BX-50型压缩机总图 开发这种受力优良的中体的功臣,是1975年的德国BORSIG公司。 我国化工部当年便给黑龙江省浩良河军工化肥厂和吉林省(前郭旗)长山化肥厂于1975年分别进口了德国BX-45型和BX-50型压缩机各两台,实施洋为中用的方针政策。上图5就是吉林省长山化肥厂所用的德国BORSIG公司带有斜形中体结构的压缩机的总图,其斜型中体跃然图纸之上。 我们有吉林长山化肥厂寄来的图纸和电话,有四川华西公司的图纸和电话,也有陕西省宝鸡市《博磊化工机械公司》的电话。 希望用电话和上述三个单位进行连系核查,借以核实:究竟是李连生们偷窃外国专利成果?还是我们举报失实! 上述的图4、图5的两个实物图,都构成铁一样的证据,证明这种受力良好的德国发明创造的中体结构,早在1975年已为我国化工部引进给东北的两个中型化肥厂。李连生新开发什么?当年化工部给东北进口时李连生只不过13岁,李连生的新开发实际上是掠夺了德国的旧技术成果! 《第 三 例》 李连生开发的第三个新结构 十字头液力连接结构 , 见获奖文第23页18行及24页29~32行说: 传统结构的活塞杆螺纹根部,常常出现严重应力集中现象。本成果研究了活塞杆与十字头的连接方式,采用液力联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活塞杆承受高应力幅的难题。 说得好! 无奈, 解决传统活塞杆经常发生断裂事故的功臣,依然是1975年的德国和1985年的意大利的两个公司的专利,而不是李连生的 本成果研究了活塞杆与十字头的连接方式,采用液力联接技术 。 化工部引进德国的 十字头液力连接结构 时李连生13岁。李连生当时能研究开发什么?待到2007年李连生再来开发1975~1985年德国和意大利的专利,岂不是土匪打家劫舍吗? 下图6及图7为德国及意大利的液力连接结构图,它们由化工部装备司引进中国时是1975和1985年。有了这种先进结构,我国化肥厂工人在紧固十字头与活塞杆时,再也不用传统的野蛮安装法了。后者依靠18磅大锤猛力砸击(有时使用绗车葫芦的吊链吊住)巨大扳手,才能将活塞杆的大螺帽紧固在十字头上。野蛮安装时活塞杆螺纹易于被冲击出微裂纹,后者在运行后发展为疲劳 图7 德国专利十字头与活塞杆液力连接结构 源 ,进一步又会使活塞杆断裂(李连生根本不懂得活塞杆断裂致因)。德国、意大利发明的这种先进结构避免了野蛮安装事故的困扰。 图6德国专利十字头与活塞杆液力连接结构 图7 意大利NOVOU-PIGNONE公司十字头和活塞杆的液力连接结构 图6图7的德国和意大利的两种十字头与活塞杆的液力连接结构图,可谓异曲同工。德国的液力连接结构1975年用在我国东北两厂;意大利的1985年用于山西原平、河南洛阳、陕西宝鸡以及河北宣化四个化肥厂尿素车间的二氧化碳压缩机上。当时化工部安排上述4厂由生产碳铵改产尿素,从而令4厂获得了意大利进口压缩机上面的液力连接结构。 上压厂1965年巨型整体机身铸造的早年成果,李连生敢抢夺;德国斜形中体专利李连生敢侵占;德国和意大利两种十字头与活塞杆的液力连接结构李连生们也敢打枪。李连生实在是个带着亡命徒一般性格的江洋大盗。 总之,压缩机的关健结构:从机身到中体;从中体到十字头和活塞杆的连接结构,压缩机中的运动件的关键结构都全啦!获奖文中吹牛皮说:都是李连生新研究开发的,然而也都是他厂或他国的旧成果和旧专利。 这不是强盗一样的抢夺是什么? 《第四例》 李连生开发的第四个关键性新产品开发大型氢气压缩机: 见获奖文第30页第1行起的原文说道:应用本成果推动了化工、化肥、石油输送与炼制,动力、制冷等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4M50、4M80系列氢气压缩机的开发成功,结束了我国大型氢气压缩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说得很好。 然而,这又是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的旧成果。下面我们分别介绍第一个成果4M50,及第二个成果4M80 : (1) 关于九十年代的4M50型 新氢气压缩机 4M 50型 新氢气压缩机1995年运行于浙江镇海,1998年12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而且沈阳气体压缩机厂是唯一的获奖单位。 第一获奖人是该厂技术副厂长王瑞森(我校1965年压缩机专业毕业生)。 王瑞森的奖状见图 8 ; 而沈气厂为开发4M50型新氢气压缩机而获奖的12位有功人员名单按顺序为:王瑞森、王小秋(女科长)、许锡久、袁本忠、 图8 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王瑞森的奖状 (压缩机专业1976年毕业生)、袁日清、张琴开、刘天诵、徐如良、刘惠麟、关恩权、王晓东(压缩机专业1968年毕业生)、吴守本,他们12人的名单见下表(图)13。 12 位有功人员中,有我校压缩机专业3位早年的毕业生,他们以其辛勤而卓越的劳动为国家争光,这是我们西安交通大学的光荣。 表(图)13 获奖12人名单 王瑞森(交大毕业), 王小秋, 许锡久, 袁本忠(交大毕业), 袁日清,张 琴开, 刘天诵, 徐如良, 刘惠麟, 关恩权, 王晓东(交大毕业)和 吴守本。 由于4M50新氢气压缩机的开发功臣都是老一代技术员、老领导和老设计科长们,所以李连生们无从下手。于是李连生只好找21世纪的另一个产品4M80新氢气压缩机去乞求人家给他们开证明说是李连生开发的。 (2)关于4M80型新氢气压缩机 4M 80型 新氢气压缩机的开发历史是:技术副厂长王瑞森在获得4M50的胜利成果之后,立即于1999年去德国学习一年、沈阳气体压缩机厂又以32万马克购买了德国BORSIG公司80~120吨活塞力的基础件技术,沈阳厂才研制成功了4M 80巨型新氢气压缩机,2000年运行于广东茂名并于2001年获石化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沈阳气体压缩机厂依然是惟一获奖单位,人家为国家争光的历史,和交通大学的李连生们没有丝毫关系。 获奖第一人依然是科技副厂长王瑞森,奖状见下图9。沈气厂12位获奖名单顺序为:王瑞森、吴 丰、王文祥、苏国富、单清涛、杨成炯、岑奇顺、莫文惠、刘惠麟、张福文、白林伟、卓毅(女)。 获奖12人名单 王瑞森(交大毕业), 吴 丰, 王文祥, 苏国富, 单清涛, 杨成炯, 岑奇顺, 莫文惠, 刘惠麟, 张福文, 白林伟和 卓 毅(交大毕业)。 即使是2001年新近获奖的4M 80型新氢气压缩机,照样和李连生们没有任何关系。李连生们不顾丢人现眼跑到沈气厂乞求开具经济效益证明。然而人家的证明并未提西安交大和李连生等人的名字;更加不会说 李连生开发了4M50型和4M80型新氢气压缩机 这种出卖自己灵魂的假话。 待到2008年4月,网上公开了我们六人的举报信,李连生害怕偷窃事发,又到沈阳二次要到的、公开发表在网上的证明。也仅仅是 感谢交大支持 等客套话。 沈阳人绝口不提 4M 50 、4M80 氢气压缩机是李连生开发 的。 致使李连生们依然无法利用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的第二次经济效益证明来掩盖李连生们抢夺沈气厂两个氢气压缩机成果的丑行。 李连生在获奖文第30页第1行起原文说的是: 应用本成果推动了化工、化肥、石油输送与炼制,动力、制冷等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4M50、4M80系列氢气压缩机的开发成功,结束了我国大型氢气压缩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 图9 王瑞森二度为4M80新氢气压缩机开发获奖证书 这一段的确说得不错,而且真正是结束了大型氢气压缩机依赖进口的历史,功不可没。 然而,这功劳是沈气厂王瑞森他们两批24位人员,日日夜夜的血汗挣得的,岂是李连生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吮吸得去的吗? 强迫叫学生出具经济效益证明的行为,人家是碍于师生情面不得不开证明,内心是不是发呕就不得而知了。 这种没有气节、没有骨头的行径,必将让沈气厂历届毕业生背后议论他们过去一向尊敬的老师们的所作所为。这种行为对在校的年轻教师和学生所起的负面影响将有多么深远呢? 足见科技腐败和官员腐败一样,都是同根生的病毒,都能够将原本高洁的灵魂侵蚀得腐朽而且酸臭。 李连生们这种病毒会感染下一代而贻害无穷 !因此,我们殷切的盼望国家能够介入西安交通大学的这件科技腐败大案!能够严肃处理李连生偷盗他人他国专利和技术成果的道德堕落,行为肮脏,品质恶劣的大抢劫案。 我们先列举四例供读者们参考。评议。 西安交通大学压缩机教研室陈永江、郁永章、杨绍侃. 2009 年3月26日18:40.
个人分类: 证据介绍|8335 次阅读|1 个评论
坚决砍掉所谓的学术会议与学术刊物
hhanb 2009-3-24 09:29
自从科研治校和职称评定这两项制度实行以来,所谓的学术会议与所谓的学术刊物就开始步入大肆泛滥的高速车道,至今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难怪刘道玉校长大声疾呼,将中国高校的学报砍掉一半。连堂堂高校学报都泡沫化到如此程度,更何况那些因评职称发文而发财致富的刊物。这样的刊物和学术会议不仅糟践了学术,而且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还在无形中加大的环境资源危机。这样的学术活动和刊物还有存在下去的必要吗?不如下决心加以剔除。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5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举报信2)《对西安交大长江学者李连生及束鹏程多项省部与国家级科技大奖造假的举报》
热度 5 cyj 2009-3-21 14:23
(举报信2) 《对西安交大长江学者李连生及束鹏程多项省部与国家级科技大奖造假的举报》 我们举报李连生及束鹏程副校长弄虚作假一案已经历时一年有余(请在各大网站输入李连生造假西安交大六教授的一封公开信,便可了解我们第一次举报的内容),并已累计向校党委上书六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西安交通大学校党委所采取的不闻不问情况下,这种严重违反道德底线的、毒害众多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博士生的、败坏校风的事件,便以不了了之的状态持续到如今。 在我们六人完成按照组织手续向学校领导人举报之后,现在不得不将此事公诸于天下,借以报答一年来全国人民的关注。 《李连生束鹏程四次骗取省部、国家科技奖及荣誉称号的造假事实》 1.2007年申报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的造假事实 李连生、束鹏程2007年以往复式压缩机及其系统的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为题,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于2007年年底公示。 我们经仔细审阅报奖书并且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李连生、束鹏程所谓由他研究开发的系列产品,多为外国、我国压缩机行业的早年专利和成果。至于他所罗列的《经济效益应用证明》,则属于某些单位碍于师生情面不得已才给他们开具的情面数据。 例如,李连生、束鹏程在报奖书列有沈阳某厂9700万元经济效益证明,但该经济效益证明中并未提及西安交通大学、当然更未提及李连生,束鹏程的名字,而且还没有提及李连生的任何技术。 1965年从我校压缩机专业毕业的王瑞森,在沈阳气体压缩机厂担任技术厂长之职。1985年该厂以850万马克从德国博西克公司购买了4M系列压缩机的图纸和技术,经沈气厂老一代人消化吸收、研制成功4M50和4M80大型石化用往复式氢气压缩机,并于1998年和2001年分别获得了国家科技奖和石化总公司科技奖(王瑞森厂长将他们所获得的两项奖励证书复印件和两度共计24人的获奖名单都寄给我们)。这些成果与西安交大毫无关系。而在李连生的报奖书中,却谎称这两种压缩机产品是利用李自己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开发研制的并达国际先进水平云云。还弄来这两种压缩机的9700万经济效益证明。 这就叫抢夺! 又如,为李连生、束鹏程提供10300万元经济效益证明的温州固耐化机公司,称其6M32压缩机是采用李连生的技术研发的。实际上温州固耐公司早在2000年以前就开始生产销售6M32压缩机等产品,而且这个产品的原发地属于四川简阳的华西公司(有原产品设计总工某某可证)。李连生是在2004年后才与固耐公司建立联系的。全国大型压缩机行业技术人员都能证明6M32压缩机的研制生产,与李连生们毫无关系。鉴于温州固耐的大额经济效益证明,其公司董事长成为第九获奖人。 再如,李连生、束鹏程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的产品广告上摘录了一幅《油田注气用压缩机》的图片贴在报奖书上,谎称这是他们合作开发的我国海军用的、达国际先进水平的螺杆-往复串联的高压压缩机,并且打破了西方国家在武器装备方面的封锁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支撑报奖的主要内容之一。 对于上述造假行为,一年来经我六人多次向西安交通大学举报,学校仅以从教育部撤回报奖了事,从不追究其造假行为、影响和流毒及责任。甚至连李连生是否造假的结论也从不允许讨论,还在交通大学的各种媒体上频频亮相让李连生风光八面。 2.2001~2005年获得长江学者、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造假事实 李连生获得上述荣誉的主要业绩来自主持陕西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涡旋式空调压缩机系列化产品研制与试验》。所谓涡旋式压缩机,它是一种新型压缩机。从90年代以来,苏州的谷轮公司,广州日立公司,大连三洋公司,他们的空调用涡旋压缩机的产量各自都在40万台/年以上,这些公司由此也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利益。 然而到了李连生这里便完全南辕北辙了。 (1)1996年,李连生和束鹏程副校长以《西安交大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和主任的身份共同出马,向陕西省计委等部门吹嘘和担保说是:他们已掌握了涡旋压缩机的核心技术,能在陕西省实现涡旋压缩机产业化,其经济效益必将十分巨大。从而令省计委信以为真,决定立项。并且在西安北郊成立了《泰德压缩机公司》。 (2)然而,从1996年到2003年的项目实施期间,由于试制的产品有严重性能缺陷,无法打入市场推广应用。1998~2000年期间李连生将他自己的所谓具有我国自己知识产权的涡旋压缩机产品图纸和技术转让给无锡某机械厂,该厂花费了大量财力和人力却无法造出合格产品、损失惨重。该厂无奈之下才将李连生诉诸法律,法院判决李败诉、并向无锡某厂赔偿经济损失。 (3)就这样一个在研发中基本技术解决不了的、前途未卜的产业化项目,成了李连生2001年获得长江学者的资本。当时公开宣传李连生申报长江学者的根本业绩是:为陕西省《涡旋压缩机产业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这个重大贡献的证明材料是何单位所提供?我们要求重新审查长江学者申报材料,届时必然会水落石出。 (4)到了2003~2004年,《泰德压缩机公司》由于产品性能、质量不过关只得宣告停产。结局是:①李连生代表西交大投资的机床等资产和所谓技术全部撤回学校(现在这些机床还放在交大供出租或闲置),②李连生等不再与《泰德公司》有任何关系。③这个喧嚣一时的、根本就没有技术保障的《陕西省重大产业化项目》就此寿终正寝。使陕西省化肥厂净损失两千万元,其他参与单位的总体损失也在两千万元以上。 (5)这种事件如果发生在一般教师身上,肯定是身败名裂。然而由于李连生的后台是学校的副校长束鹏程,因而在该产业化项目完全破产的情况下,到了2003年李连生等人居然还把这个破产亏损项目进行包装,推出《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报奖项目,申报并且获得了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报奖材料中附有三个企业的经济效益证明:一个是上面所述的破产的西安泰德压缩机公司的经济效益证明,其中写着:2003年获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泰德公司 压缩机产业关停的 2003~2004年,居然还大获经济效益? 另一个是西安某压缩机公司出具的 2003 年实现的 300 多万元的涡旋空气压缩机产值证明,这个证明是李连生按经济效益证明表的格式要求人家提供的预期产值证明。同时也反映了这家公司对李连生宣传的涡旋压缩机新产品有热切的期待。据我们掌握的信息,这个西安某压缩机公司生产各种往复式压缩机历史悠久,质量优良,但至今也没有生产过任何涡旋式压缩机。 还有一个经济效益证明是志高空调公司的销售空调器的数千万元的产值及经济效益证明,也就是说,李连生及泰德公司作为志高空调的供货商,其压缩机两头算效益,更不用说志高公司为李出具的效益证明大部分是假的。如果李连生等有异议,请拿出当年销售给志高公司的压缩机产品发票。 (6)2005年,李连生、束鹏程的上述涡旋压缩机获奖项目,经陕西省科委推荐,又申报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报奖的材料我们未能看到,但可推断,他们从全国各地不同企业开回来的经济效益证明,不会少于1.6亿元人民币。这就预示着,李连生实施了比申报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更大的造假行动。这只要通过查阅报奖书和落实相关企业经济效益就可令其昭示于天下而真相大白。 无怪陕西省经贸委的一位处长后来对我校一位老师说:交大李连生,在北关泰德公司也搞涡旋式压缩机,虽然最后是停产、交大退出再也不提北关泰德公司的事,然而,却损失陕西省国有投资四千余万,在这种情况下李连生不但拿到长江学者,还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大奖。李连生的本事真是大啊! 3.李连生为其妻造假学历档案,骗取职称和工资晋级 李连生不仅学术造假,而且在履历档案作假方面也颇有造诣。 李连生的妻子熊春杰在李连生的《压缩机工程中心》工作。2003年申报工程师职称时其学历为专科毕业;但在李连生获得的教育部2007年一等奖的报奖书完成人员情况表里熊春杰排名第14,此时熊春杰的学历就变成1995年深圳大学本科毕业的学士了。凭借本科学历,熊春杰拿到高级主管的头衔、工资大幅度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学历的偷梁换柱发生在2003~2007年期间。此刻,李连生先后担任本校能动学院主管人事的副院长、能动学院党委书记和交大人事处处长(14个月后辞职!)。据推算核查,其妻的大学毕业学历肯定是伪造的。假学历进入交大人事档案并获得晋级,不可能是李连生之外的其它人帮忙完成的。当然,作为熊春杰的直接领导工程中心主任束鹏程在总共管理不到10个人的情况下,对熊春杰的升职,提级,难道没有提供假材料吗? 我们于2008年9月向学校做第四次举报时揭发了这种事情。2009年1月6日学校人事处给我们六人复函云:各位老师举报经过核查属实,已给熊春杰予以行政警告处分,并追回非法所得利益。 但是,2008年9月第四次举报中的主要要求是:【要求学校立即追查什么人能将熊春杰的原履历从学校人事档案中抽出?什么人替其妻炮制的假学历?而且又是什么人能将假学历塞进学校人事处的档案中?并且要求对他们夫妇主持的《国家工程中心》的财务进行审计。注:其妻担任出纳!】 对此要求,学校党委书记等及相关部门始终讳莫如深,依然是不理不睬。试想,这等骇人听闻的大案如果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学校岂不炸开了锅?岂不早将私闯档案重地的盗贼绳之以法了吗!? 再试想,李连生在人事档案方面都能够胆大包天的进行掉包,上欺国家下欺人民。那么,他还有什么地方是其道德禁地而就此罢手呢? 以上内容,系举报李连生弄虚作假的六教授集体讨论的、也是历次向学校举报的内容。我们对以上内容负全部法律责任。 人人都明白,如果你李连生和束鹏程不敢出来澄清你们的清白,不敢与举报人进行当面对质,你们还有什么好抵赖的呢? 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退休教师陈永江、郁永章、杨绍侃 2009年3月3日
个人分类: 基本造假事实|46338 次阅读|22 个评论
严重学术不端的惩罚应该由法律保证——答复周可真、郭磊老师
lingfeng 2009-3-20 16:31
周可真 老师 和郭磊 老师对我前天写的博文《 学术道德应该立法 评院士造假事件 》提出了不同意见,见可真老师的博文《 学术道德问题不应被纳入法 律范畴 与唐凌峰先生商榷 》和郭磊老师的博文《 严重学术造假应该以诈骗罪公诉 》。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博文,因为它们促使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可真老师在文中提到只有涉及到知识产权时才适用于法律处理,而且知识产权是法律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在这里可真老师似乎认为二者是有严格的分界线的,可能我们对于法律和道德的定义有所不同。据我所知,道德的历史早于法律,人们发现了道德约束对于有些情况无效之后才制定强制性的惩罚措施即法律。所以,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违法法律的问题首先必须是不道德的(这里不讨论个别特例)。所以我认为严重的学术不端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而且也应该通过立法将其转为法律问题。 在上一篇博文中可能我没有解释清楚。 我将学术道德问题分为三种情况:严重的学术不端、普通的学术不端和轻度的学术道德问题。 由于学术不端到底有多少种表现形式我不清楚,所以这里只是一个大概的分类。举例来说,伪造数据、抄袭、剽窃,这是最严重的学术不端;而在论文署名上搭车署名(非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间接引用、一稿多投、一文多发、故意不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等为普通的学术不端;将一篇文章拆散为多篇、可真老师所说的粗制滥造抑或简单重复的 炒冷饭 之类的行为我认为属于轻度的学术道德问题,但是不属于学术不端。 需要通过立法来保证学术不端者一定会受到制裁的情况是第一种:严重的学术不端。 这种学术不端性质恶劣,影响极坏,如果不受到制裁,整个学术环境将会无法有根本性的改观。第二种情况应该通过制定类似于美国的《芝加哥手册》的全国通用的学术规范来约束的。第三种情况基本上靠学术道德的约束及对正面行为的奖励来防止了。 我想对于制定中国的《芝加哥手册》大家应该是没有异议的,应该尽快制定出来,发给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学习,尤其是院士们需要学习。学习完之后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者才有资格继续从事科研事业,可以将其形成一个类似 于执业 医师资格考试的制度。这样的话,通过考试的人员将来便难以为自己的不端找出一个不知道学术规法的借口。 同时建议所有的院士及学术大牛们到各个数据库以自己姓名的常见形式检查有无未经同意的论文发表,如有,赶快联系编辑部,论文作者及相关部门。不要到时又说自己不知情! 可真老师在博文中表示 应该建立和完善与国际先进学术共同体接轨的中国学术共同体的交往规则和相应的学术准则,并通过中国学术共同体来制订和执行与其交往规则和学术准则相一致的学术处罚条理,进而由代表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权威机构来负责实施这种处罚条理,对有关学术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学术共同体作为一种学术组织和学术机构,是属于非政府组织和非政府机构,其活动除了受国家宪法和法律以及社会公德的限制以外,具有独立于任何其他任何个人或组织的自主性。 应该说,这是国际通用的做法,我当然同意,但是这样是不够的。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国情。 学术共同体独立于任何组织包括政府可能吗?在国内这是不可能的,大学如此,学术共同体也是如此。 既然不具有独立性,就是行政的附庸。而法律相对来说刚性更大一些。 事实上,这样的机构不是没有,例如科技部的诚信办公室。可是,他们所起的作用在哪里呢?哪一次学术不端是通过他们揭发的?有几次民众揭发的不端他们是痛快的处理过了? 陈吉德 老师在博文《 又发现一位文抄公 》中揭发了一起抄袭事件,并给该校 党委书记、校长和艺术系的信箱分别发了邮件。前二者的邮件立即被退了回来,发给艺术系的邮件没有被退回,但也没有任何回音。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假如浙江大学就是不处理贺海波等(这样的先例不是没有),管,我们又能怎样?天天写博客批判?我们还需不需要时间做科研呢?不管,我们就看着中国的科研越来越落后吧! 所以立法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严重学术不端者受到制裁,不需要我们成千上万人浪费几个小时去讨伐。这个浪费的时间如果用到科研上,说不定都能做出很大的成绩了。 对 于郭磊 老师的观点严重学术造假应该以诈骗罪公诉非常赞同,但是诈骗罪的范围太窄。假如学术不端并没有或尚未给不端者带来经济利益,难道就不需要处理了吗?其实二者的危害程度几乎是一样的。 郭磊 老师的基本观点与我相似,他担心的其实主要是法不责众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写第一篇博文时我也曾考虑过。必须承认,如果严格按照国外的规矩,国内的科研人员很少有独善其身者。但是其中大部分是迫于环境,而且大部分都不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所以立法并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而且,我觉得是否可以采取大赦天下的方式,对于立法前的绝大部分学术不端不予追究?
个人分类: 关注社会|7011 次阅读|5 个评论
小议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
黄安年 2009-3-20 08:58
小议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3 月 20 日发布 中国的用词历来颇有讲究 , 因而也引人猜测,例如究竟高校存不存在学术腐败现象,教育部领导始终含含糊糊不明确表示。目前我们看到的是存在着严重的学术不端、学风不正现象。然而这样的概括能够说明教育领域中不良倾向和恶劣环境的全部吗?教育领域里真正连学术腐败现象也没有吗?哪怕是个案 ? 某位在教育部门肩负重任的知名学者 G 某在媒体上称,权学交易才属于学术腐败现象,学术不端不是学术腐败问题。如果那样,那么在高校领域涉嫌权学交易的现象还不算少吗?就拿院士兼职过多现象来说 , 难道里面真的都是为了学术 ? 没有权学交易 ? 许多在职高官在学校兼任博士生导师和行政职务 , 里面有没有权学交易 , 这还要教育部来鉴定 , 老百姓的眼光不亮?很多项目审批、申报学科点、博士点等活动中的请客巨额送礼现象,算那门子现象?教学评估中的自上而下弄虚作假现象算什么 ? 许多学报刊物主编和教材编写由行政领导兼任算什么 ? 目前研究生数量中在职的超过了非在职的 , 这又说明什么 ? 这样的例子还少吗?教育领域中有没有权学交易的腐败现象?如果有 , 为何不正面回应呢。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固然总算开始见雷声,不够如果仅仅强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高校负有直接责任这是不够的 , 如果状子告到教育部哪里,告的就是学校当局的以权庇护学术不端行为 , 你还推给下面处理 ? 让下面代理调查和处理 , 这还有好结果?为什么不可以委托第三方没有厉害关系人来组织独立调查呢?我担心在学术不端行为中往往涉及权力庇护的单位保护主义障碍的学术腐败问题。 附网上报道 ****************************8 教育部首次明确 : 查处学术不端行为高校负有直接责任 2009 年 03 月 20 日 07:23:20  来源:人民日报 今天 (19 日 ) ,教育部下发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明确高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要建立健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通知指出,高校对下列学术不端行为必须严肃处理: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高校党委和行政部门要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学术不端行为人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触犯国家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其所从事的学术工作,可采取暂停、终止科研项目并追缴已拨付的项目经费、取消其获得的学术奖励和学术荣誉,以及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其申请科研项目和学术奖励资格等处理措施。 通知要求,高校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惩处行为的权威性、科学性。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学术委员会要设立执行机构,负责推进学校学风建设,调查评判学术不端行为等工作。 要把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作为教师培训尤其是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内容,并纳入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之中,把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把学风建设绩效作为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方面。 据了解,这是我国教育部门首次就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发出通知。年底前,教育部将就通知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记者倪光辉)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3/20/content_11037429.htm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33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比学术腐败更严重的腐败!
pony911 2009-3-19 13:22
学而不优则仕:比学术腐败更严重的腐败 (作者系深圳大学阮炜) http://www.frchina.net/data/detail.php?id=16573   3月7日,五位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大学校长向记者表示,对学术腐败绝不能宽容,一旦发现,绝不能姑息,应该严惩。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的发言尤其引人注目。他说,维系一个大学生命的就是学术。作为科研也好,教学也好,一切都是以学术作为它的维系点。如果学术腐败了,这个大学就腐败了。   大学校长们所谓学术腐败,当然指的是学术造假、抄袭之类的事。但高校的腐败难道仅止于止?   黄达人说得好,维系一个大学的生命就是学术。如果一个学校的教授、副教授不用心做学术,不用心搞教学和研究,而是一门心思想要当院长、副院长、校长、副校长,会给年轻讲师、助教们树立一个什么榜样?当年爱因斯坦当过什么校长、院长吗?霍金正在当什么校长、院长吗?当年梁漱溟、熊十力、鲁迅当过什么校长或院长吗?如果大学里边有点能力的人整天想的是做官,大学的生命怎么维系?这难道不是高校的一种腐败?如果一个教授、副教授不好好上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甚至可能连一篇本科生和研究生论文也不指导,更不用说写几篇真正有价值的论著,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去勾兑学样领导,尤其是拥有人事权的领导,这不是一种腐败,是什么?如果一个大学任命校级和院级干部,所依据的不是其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到底有何突出成绩,而是其是否已在做什么行政工作(在大学做官也是只能上不能下),如果搞所谓民主推荐或民主测评时,也不让当事人哪怕做一两分钟的陈述,投票以后赶紧把票箱收起来,根本不当场唱票(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也是对积极参与这种活动的教职工的极大不尊重),这能让想要认真搞教学和研究的老师们心服口服吗?最终说来,这有利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吗?这不是一种腐败,是什么?   事实上,这是一种比在网络或媒体上被揭发的学术腐败严重得多的高校腐败,一种危害大得多的高校腐败。何以见得?毕竟,高校教师中搞学术造假、抄袭的人是少数,影响面也相对较小,而且一经爆料,会引来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当事人可能立马身败名裂,所以更容易得到惩戒。相比之下,如果大学不按大学的逻辑来办,所造成的导向作用必然是学而不优则仕,必然是大学的官僚化、行政化、衙门化,而无需证明的是,学而不优则仕,大学的官僚化、行政化和衙门化所造成的危害之大,绝不亚于少数几个人的造假和抄袭,却又不像白纸黑字的造假和抄袭那样,总有一天会东窗事发,被逮个正着。   众所周知,望官、跑官、媚官、争官在中国大学里已蔚然成风。现如今,中国大学校园里有几个教师仍然在做真正有价值的学问?尤其在已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做真正学问的人的比例究竟有多大?难道中国学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像中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那样正在迅速缩小?事实上,大学官僚化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结构性腐败,其所造成的危害远大于通常的学术腐败,因为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行业性的普遍现象。更令人痛心的是,许多人不以为怪,反以为正常。如果有人仍在认真做学问,他反而会被视为异类,遭到排斥。不用说,这种局面对于学术共同体的维系、学术水平的提高只能起负面作用,而无任何积极意义,而大学的学术水平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乃至综合实力又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   中国仍然是一个穷国。中国办教育仍然是穷国办教育,也就是说,靠的是总体来说仍然贫穷的纳税人的血汗钱。因而中国的教育资源是稀少的,中国的大学教育资源尤其稀少。所以,一所合格的中国大学必须用优异的教学与卓越的学术研究回馈社会,尤其要在科技创新和思想进步方面引领社会,从而不断加强中国的综合实力,而不是以封官许愿来嘉奖那些整天望官、跑官、争官的人,不是用各种职位来犒劳那些不认真做学问或假装做学问的人。如果中国大学人个个官欲太强,只知道整天望官、跑官、媚官、争官,如果政府和大学当局非但不惩罚这些人,反而用封官加爵来鼓励、讨好这些人,这不是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是什么?这不是在践踏广大纳税人对大学的信任,是什么?   中国改革开放已过了而立之年,中国大学教育也该改掉学而不优则仕的风气,和望官、跑官、媚官、争官的恶习了。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2055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摘: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当务之急
pony911 2009-3-19 13:17
邓和平 2009年03月17日12:48来源: 《学习时报》 制度出生产力,制度也出教育力和学术力。制度出生产力,这已经为我国三十年 改革开放 的伟大成就充分证实。但是,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时滞,制度出教育力和学术力的振奋局面则没有在高等学校同步实现。可见,大学制度的创造性建构是我国教育创新和大学可持续发展中一个带有战略性的根本问题,它涉及到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方式、效能及高等学校的活动目标、活动原则、活动程序和活动效能。   鉴此,就我国高校体制来看问题主要是:   第一,我国大学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个内外三权不分的高度集权体制,即:外部举办权、管理权和 监督 权三权合一;内部决策权、行政权和学术权的职责不分。由此造成大学千校一面,缺少特色和个性,不能真正体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意志。大学变成事实上的政府附属行政官僚机构,而不是按照教育和学术机构的逻辑发展。   第二,大学管理集权化、机构衙门化和职员官僚化,以及由三化必然带来的机构臃肿(叠床架屋)、队伍庞大、行政权力簪越学术权力及办学效率效益低下的现象。已经有足够的数据表明,如今我国高校拥有全世界所有大学中规模最为庞大的管理机构及其管理人员队伍。   第三,官本位的人事任用制度导向及其带来的官本位意识已经形成一种文化意识和价值取向而蔓延于高校。   一方面,大学之间竞相攀比行政级别,管理岗位与行政等级挂钩。在这种岗位设置激励机制下,某些学校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在任上较多地为实现自己的仕途发展积极谋划,而非为教育理想和学校发展尽心尽力,如此环境氛围难以产生教育家或职业型校长。   另一方面,教师待遇与官员等级衔接,兼职学者的身份异化和官僚意识增强。虽然大学也有教师会、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机构,但其活动更多地是学校政务活动的延续或贯彻行政指令。由于资源配置和评价体系向行政权力倾斜,导致学者竞相进身入仕。大学学者教而优则仕,学者愿意放弃学术研究,走行政仕途发展之路,对学术队伍建设和学术事业发展造成严重损害。   中组部和人事部于2000年发文明确提出要逐步淡化、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但高等学校至今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改革开放 三十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的体制改革尽管有了不小进步,但总体上涉及的多是一些外围问题,比如:一是围绕以减轻政府投资压力的经济创收机制改革,像教育收费、后勤社会化、大学城建设之类的;二是面向普通教师的人事制度改革,像教师聘任制度、工资分配与业绩考核制度等等,这些改革固然也很重要,但带有根本性的管理体制,尤其是高校的领导体制改革并未涉及。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大学制度建设之所以特别困难,究其原因在于传统观念的惯性思维路径。   中国大学和世界各国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管理体制的竞争。在2006年国际《财富》论坛上,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发言指出,当今国际竞争的核心不是资金和人才的竞争,也不是技术的竞争,而是制度的竞争。从中国长远来看,应该学习的是制度改造。他的观点充分表明了制度建设之于大学可持续发展及其培养创新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   高校体制改革及其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目标的实现,国家提供新鲜的制度资源或宽松的制度创新环境相当重要,没有这一环节,高校很难有突破性进展。因此,相对于过去强调大学发展的资金、人员、设备等要素改善而言,改变传统制度低效率运作对大学发展的制动状况,无疑是促进大学发展和学术创新的关键点。   世界大学发达史表明,大学发展既取决于政府和社会为大学提供怎样的资源和制度环境,又取决于大学自身在多大程度上拥有自我创造制度资源的条件和能力,两者的失衡必然影响到大学发展。因此,改变执政方式,理顺教育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围绕大学独立法人地位和办学自主权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当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个人分类: 文摘|3457 次阅读|2 个评论
假真理:学术腐败是最后的腐败
大毛忽洞 2009-3-18 18:57
假真理:学术腐败是最后的腐败 前苏联有个《真理报》,那上面的文章没有几篇包含真和理的,包含真理的就更少了,否则,苏联就不会被销毁了。 学术腐败的最后危害是造就假真理。 假真理比没有真理更惨。 《国际歌》说, 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是最后的斗争。 因此,学术腐败造就了假真理,为假真理而奋斗的过程就是最后的腐败。 完整的《国际歌》可见人民文学出版社 80年代出版的《鲍狄埃诗选》,共6段。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压迫的国家,空洞的法律, 苛捐杂税榨穷苦; 豪富们没有任何义务, 穷人的权利是句空话; 受监视的平等呻吟已久, 平等需要新的法律,它说: 平等,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矿井和铁路的帝王, 在神坛上奇丑无比。 除了搜刮别人的劳动, 他们还做了些什么? 在这帮人的保险柜里, 放的是劳动者的成果。 从剥削者的手里, 劳动者只是讨回血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国王用谎言来骗我们, 我们要联合向暴君开战。 让战士们在军队里罢工, 停止镇压离开暴力机器, 如果他们坚持护卫暴君, 让我们英勇牺牲, 他们将会知道我们的子弹, 会射向自己国家的将军。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全球国际歌资料: Language Listen Lyrics * comments Russian MP3 (5.6MB, 3:59, 192kbps)| RealAudio (4:06, 40kbps) by the choir and orchestra of Bolshoi Theatre, conducted by G.Rozhdestvensky (1977) MP3 (7.4MB, 3:58, 256kbps) by the choir and orchestra of Soviet radio, conducted by A.Gauk (from CD Songs of Russian Proletariat, 1998; recorded in 1956) | MP3 (3.6MB, 3:47, 128kbps) pseudostereo version from the movie Reds (USA, 1981) (from the soundtrackCD) MP3 (1.2MB, 1:16, 128kbps) first verse, by the chorus and orchestra of Bulgarian radio (BRT) (1960) MP3 (4.8MB, 2:32, 256kbps) first verse of the Internationale sung in Russian, followed by the US anthem; by the NBC Symphony Orchestra conducted by Arturo Toscanini, tenor Jan Peerce, and Westminster Choir directed by John Finley Williamson (recorded in December1943 in New York; reissued on an LP by RCA in 1963; during the Cold War, the footage with the Internationale was censored from the film made in 1943 of Toscanini conducting Verdis Hymn of the Nations with the Internationale and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added at the and of Verdis score) | MP3 (29.2MB, 15:34, 256kbps) full recording of Giuseppe Verdis cantata Inno delle Nazioni from which the preceding fragment was taken MP3 (1.1MB, 3:49, 40kbps) Acappella: MP3 (2.0MB, 4:14, 64kbps) Acappella: MP3 (1.1MB, 1:11, 128kbps) soundtrack of Doctor Zhivago (1965) (from CD Doctor Zhivago, 1995) Russian (strophae 3 through 5 are actually not in the anthem) French MP3 (3.2MB, 3:23, 128kbps) MP3 (2.6MB, 2:47, 128kbps) MP3 (3.4MB, 3:35, 128kbps) MP3 (2.8MB, 2:56, 128kbps) with a modern third verse MP3 (3.8MiB, 4:06, 128kbps) parody with changed lyrics by Chanson Plus Bifluore (recorded in 1990) ; the second verse is an imitation of Georges Brassens, the fourth verse is a parody of an opera, the final chorus is an imitation of Louis Armstrong. MP3 (3.5MiB, 3:52, 128kbps) reggae version by MonsieurR. (February 2007; recorded for the French party LCR (Ligue communiste rvolutionaire; Revolutionary Communist League)) French FrenchEnglish MP3 (6.1MB, 5:13, 160kbps) by Pete Seeger (from CD Singalong: Live at Sanders Theatre, 1980, released in 1991) English MP3 (8.9MB, 3:48, 320kbps) modern version by Billy Bragg (from CD TheInternationale, 1990) MP3 (8.1MB, 3:27, 320kbps) by Alistair Hulett (from CD Dance of the Underclass, 1991) MP3 (2.1MB, 2:16, 128kbps) by Mark Blitzstein The New Singers (recorded around 1933) MP3 (3.1MB, 3:16, 128kbps) Billy Braggs version with some changes; by the Sheffield Socialist Choir (from tape Watch Out, 1992) MP3 (9.9MB, 5:17, 256kbps) Maxx Klaxons version titled Internationale 2000; by Maxx Klaxon (from CD Paranoid Style, 2005) English piano score (PDF,130KB) Rest of languages listed alphabetically: Albanian MP3 (1.3MB, 1:20, 128kbps) Arabic MP3 (1.4MB, 3:20, 56kbps) Bengali MP3 (3.7MiB, 4:01, 128kbps); Bengali words of the Internationale by Hemanga Biswas. Burmese MP3 (4.0MiB, 3:29, 160kbps) (from the websit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Burma ) Catalan MP3 (2.4MB, 3:22, 96kbps) Chinese MP3 (5.5MB, 5:54, 128kbps) MP3 (3.6MB, 4:27, 112kbps) MP3 (4.1MB, 4:24, 128kbps) by Tang Dynasty band, in rock style (from CD ADream Return to Tang Dynasty , 1992) RealAudio (4:54, 16kbps) Czech MP3 (2.4MB, 2:31, 128kbps) Danish Acappella: MP3 (2.2MB, 2:20, 128kbps)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Denmark (recorded in 1972) Dutch MP3 (12.4MB, 6:38, 256kbps) one verse sung in Dutch followed by a long instrumental play; sung by Tom Van Landuyt accompanied by an ad-hoc band (from CD prepared for delegates to the 59th statutory congress of the Belgian Metalworkers Union (deCentrale der Metaalindustrie van Belgi), 2005; recorded in 2005) Acappella: MP3 (3.3MB, 3:34, 128kbps) by DeStem des Volks choir (from CD DeRooden Roepen) MP3 (2.1MB, 3:30, 80kbps) version by J.van de Merwe (1971, DeModerne Internationale; this version was used on the radio station Verenigde Arbeiders Radio Amateurs (VARA; Association of Workers Radio Amateurs); Ive been told this version of lyrics is intended for kids aged 10 to15) Esperanto Without accompaniment: MP3 (350MB, 0:44, 64kbps) (2006) Estonian MP3 (12.7MB, 5:24, 320kbps) by a punk rock group Vennaskond (from CD Ma armastan Ameerikat, 2001) Farsi see Persian Filipino see Tagalog Finnish MP3 (2.5MB, 2:37, 128kbps) by KOM-teatteri (from CD KOM-teatteri: Kansainvlinen; album originally released on LP in 1972) German MP3 (5.1MiB, 3:42, 192kbps) by Rundfunkchor Berlin and Groes Rundfunkorchester Berlin (from German CD Dem Morgenrot entgegen released in 1995) MP3 (5.9MiB, 4:17, 192kbps) by Hannes Wader (from CD Hannes Wader singt Arbeiterlieder, 1977) MP3 (1.0MB, 1:05, 128kbps) MP3 (550KB, 1:10, 64kbps) Warning: if you are a German, the following recording may disturb you. You have been warned. MP3 (1.6MiB, 1:41, 128kbps) with Frank Rennickes extremist (some Germans say, neo-Nazi) lyrics titled Die neue Internationale, unrelated to the original lyrics of the Internationale; by Frank Rennicke (1994) Greek MP3 (5.9MB, 2:31, 320kbps) by Maria Dimitriadi, Afroditi Manou, and Thanos Mikroutsikos choir (from CD TaAntartika, 1991; recorded in 1981, originally came out on LP) MP3 (3.3MB, 3:59, 112kbps) Hebrew MP3 (1.5MB, 1:34, 128kbps) by the choir of Working and Studying Youth Federation of Israel Hindi MP3 (3.7MiB, 1:37, 320kbps) by Parcham choir, Kajal Ghosh Hungarian see Magyar Irish MP3 (2.8MB, 2:57, 128kbps) by Pl Mac Adaim (from CD Forsaken Land, 2006) Italian MP3 (6.2MB, 2:37, 320kbps) (from CD Canti popolari italiani, 2003) MP3 (5.1MB, 5:28, 128kbps) by Coro Le Camice Rosse (from Canzoni di lotta album) song repeated twice; Italian readers told me its their national tradition to sing the Internationale two times in a row. Ogg (5.2MiB, 5:53, 123kbps) by Ivan Della Mea (live recording in December 1996 at Centro Sociale Conchetta, Milan, Italy) ; Italian translation of theInternationale by Franco Fortini . Japanese MP3 (4.4MB, 4:40, 128kbps) by Soul Flower Mononoke Summit group MP3 (4.1MB, 4:25, 128kbps) MP3 (6.7MiB, 2:55, 320kbps) by Central Chorus, and Japan Shinsei Symphony Orchestra (from CD We will do our best!! The best of best. The best of work song in Japan, 2001) Korean MP3 (3.0MB, 3:15, 128kbps) (from North Korean LP Music for formal occasions) MP3 (3.8MB, 4:19, vbr122kbps) Kurdish MP3 (4.9MB, 3:28, vbr192kbps) Magyar MP3 (2.6MB, 1:43, vbr203kbps) (from CD Best of Communism: Selection of Revolutionary Songs) MP3 (2.7MB, 2:19, 160kbps) Myanmar see Burmese Nepali Video: WindowsMedia (8.2MiB, 5:12, 220kbps) ( from Monthly Review : The video is of the first five minutes of a two hour cultural program put on by the Cultural Sec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Nepal (Maoist) whose flag is repeatedly shown. It took place at Chunwang in the liberated base area of Rukum/Rolpa in the fall of 2005, and for an audience that included the leading figures of the politburo of the CPN(M). The video begins with a minute of silence in honor of the fighters martyred in the revolutionary war that began on February12, 1996. The performers and audience then sing The Internationale.) Norwegian Acappella: MP3 (1.1MB, 1:09, 128kbps) sang by the members of the Bergen office of NKP Persian RealAudio (4:55, 20.7kbps) RealAudio (3:22, 16kbps) WAV (310KB, 1:18) (from Afghanistan?) Polish WindowsAudio (5.1MB, 5:24, 128kbps) (recorded by anonymous artists in 2005 for presidential campaign of Stanis?aw Tymiński) MP3 (1.7MB, 1:46, 128kbps) Portuguese MP3 (2.3MB, 2:30, 128kbps) Communist Partys version MP3 (3.3MB, 3:31, 128kbps) Socialist Partys version Romanian MP3 (7.5MB, 3:59, 256kbps)| MP3 (3.7MB, 3:57, 128kbps) by the Chorus and Symphony orchestra of the Romanian Radio and TV (from Electrecord LP; recorded in 1976) Romanian Serbo-Croatian MP3 (770KB, 1:52, 56kbps)| RealAudio (1:52, 16kbps) by The Artistic Ensemble of the Yugoslav Peoples Armys Home Belgrade Spanish MP3 (3.3MB, 2:51, 160kbps) by Quilapayun (1971) ; they sing the version used by the Spanish Socialist Workers Party, the Spanish Workers General Union (UGT),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le. MP3 (3.6MB, 3:51, 128kbps) MP3 (3.8MB, 4:01, 128kbps) MP3 (2.2MB, 2:19, 128kbps) MP3 (950KB, 4:03, 32kbps) from Cuba SpanishEnglish RealAudio (2:26, 16kbps) Swedish MP3 (5.9MB, 6:14, 128kbps) by Pierre Strm Finn Zetterholm (from LP Frsta Maj 11 Socialistiska snger, 1973) MP3 (1.0MB, 1:06, 128kbps) (from CD Strsta hittarna 1970-1995 Vol.1, 1995) | MP3 (4.8MB, 5:06, 128kbps) full version (from LP Internationalen och andra revolutionra arbetarsnger , 1971) MP3 (3.2MB, 2:44, 160kbps) by Stefan Sundstrm (live recording from Socialistiskt Forum in rebro, Sweden, October6,2001) MP3 (4.1MiB, 2:03, vbr276kbps) with neo-Nazi lyrics titled (Inter)nationalen; by Pluton Svea group (from CD Stveltramp, 1995) Tagalog MP3 (2.3MB, 2:24, 128kbps) by a cultural group of the New Peoples Army (Philippines) (1984?) WindowsAudio (3.6MB, 3:48, 128kbps) with an additional third verse highlighting 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 (CPPs) adherence to the alliance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the third verse written and this recording sung by Jos Mara JOMA Sison , the leader in exile of the CPP (recorded at some time between 2000 and 2005) In the Philippines, the Internationale is traditionally sung with guitar accompaniment. Thai MP3 (8.0MB, 5:42, 192kbps) by The Wheel (Gong Lor) band (this song was played during the two student uprisings on October14,1973 and October6,1976) Turkish MP3 (3.5MB, 3:42, 128kbps) MP3 (3.6MB, 3:52, 128kbps) Tuvan Throat-sung: MP3 (4.8MB, 2:33, 256kbps) by Huun-Huur-Tu group (from CD Sixty Horses in My Herd, 1993; track titled Tuvan Internationale) Ukrainian Ukrainian Vietnamese MP3 (3.8MB, 3:33, vbr148kbps) Walloon MP3 (6.0MiB, 2:38, 320kbps) by Roger Darton with chorus and orchestra (from 7 plate CHANTEL CH021 pressed in Belgium, 1971) ; Walloon words of the Internationale by Petithan (as listed on the plate label). Welsh Acappella: MP3 (2.8MiB, 1:13, 320kbps) by Cr Cochion Caerdydd conducted by John Abraham (from CD The Best of /Gorau, 1999; arranged by John Abraham) ; Welsh words of the Internationale by T.E.Nicholas. Yiddish MP3 (1.1MB, 1:08, 128kbps) Zulu MP3 (520KB, 0:33, 128kbps) If you have a recording in a language which is not yet represented in this collection, sendittome please. Instrumental recordings MP3 (6.4MB, 4:29, vbr196kbps) by the Orchestra of the Ministry of Defence, conductor N.Nazarov (1977) | MP3 (3.0MB, 1:33, vbr202kbps) one-verse version MP3 (1.3MB, 1:21, vbr128kbps) MP3 (2.1MB, 1:31, 192kbps) by the orchestra of Polish Army, conducted by Arnold Rezler (from German CD The (Former) Anthems of (Former) Socialist Countries, 2002) MP3 (1.1MB, 1:11, 128kbps) by the Central Band of the Czechoslovak Defense Ministry MP3 (3.1MB, 3:46, 112kbps) by some Chinese orchestra MP3 (1.3MB, 1:26, 128kbps) by the Brass Band of the Hungarian Peoples Army MP3 (1.4MB, 1:28, 128kbps) by the Orchestra of the Vietnamese Red Army, conducted by Tien Vangh MP3 (1.1MB, 1:09, 128kbps) by Berlin Regimental Band Wachregiment Berlin, conducted by Guido Grosch (recorded by the German Radio Company in 1936; this is the only official recording of the Soviet anthem made in Nazi Germany, for the 1936 Olympics, inwhich the Soviet Union did not participate) MP3 (3.7MB, 2:39, 192kbps) (recorded in 1929, from German CD Dem Morgenrot entgegen released in 1995) MP3 (3.3MB, 2:21, 192kbps) RealAudio (1:55, 16kbps) by The Artistic Ensemble of the Yugoslav Peoples Armys Home Belgrade RealAudio (1:33, 16kbps) MP3 (3.9MB, 2:48, 192kbps) by Ani DiFranco Utah Phillips (from CD Fellow Workers, 1999) MP3 (1.9MB, 2:03, 128kbps) in valse musette (traditional French music) style MP3 (2.6MB, 1:49, 192kbps) by Coco Briaval quartet (from CD Gypsy Music, 1996) MP3 (640KB, 0:41, vbr127kbps) WAV (320KB, 0:14) on a small souvenir music box (purchased in Netherlands in the 1990s) * Idont intend to collect lyrics in all languages, because many other excellent sites exist. Some links about the Internationale, lyrics in many languages: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Wikipedia Is this a full colle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e? Absolutely not. The song is used a lot more than is represented here. Also, there are dedicated collectors who have amassed much larger nu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e recordings and text translations at their homes, but their collections are not available online. FAQ to the museum maintainer | Vadim Makarov | Credits Visitors comments Yes, it is an Italian tradition to sing the Internationale two times in a row, yet I dont know why. -- Roberto Carioli ( bruno.carioli@tin.it ), December27,2002 The Spanish version is apparently some South American translation, different from the one popular in Spain (Arriba, parias de la tierra A pie, famelica legin...) The Polish version seems a bit different from the one I know. Its hard to tell whether they start from different point or is it a completely different translation as I cant understand a word from what they sing (Im a Pole and speak my language fluently). The only thing that is certain is that it should start with the words Wykl?ty, powstań ludu ziemi, Powstańcie, ktrych dr?czy g?d, My?l nowa blaski promiennymi Dzi? wiedzie nas na bj, na trud. Przesz?o?ci ?lad d?oń nasza zmiata, Przed ciosem niechaj tyran dr?y! Ruszamy z posad bry?? ?wiata, Dzi? niczym, jutro wszystkim my This is the first, anonymous Polish translation (late XIX century) and is considered the canonical. -- Aster City ( halibutt@o2.pl ), September20,2003 One Polish reader was confused about the Polish ver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e. He wrote that he cannot understand a word and he thinks its not the official translation. This is because thats a very artis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song and the quality of the recording is not very high. In fact it is the official text of the Internationale, but it starts from the second verse ( Nie nam wyglada? zmi?owania... ). -- Marek A. St?pień ( marcoos@pertus.com.pl ), December8,2003 The version you have in your site is the version of the Portuguese SP (Socialist Party), which was only founded in 1973, its not the Communist version. The Communist version is from the PCP (Portuguese Communist Party), wich has founded in 1921: Letra de A Internacional De p, vtimas da fome! De p, famlicos da terra! Da ideia a chama j consome A crosta bruta que a soterra. Cortai o mal bem pelo fundo! De p, de p, no mais senhores! Se nada somos neste mundo, Sejamos tudo, oh produtores! -- ( boris_bebadu@portugalmail.pt ), January24,2004 Refro: Bem unidos faamos, Nesta luta final, Duma Terra sem amos }bis A Internacional. Messias, Deus, chefes supremos, Nada esperemos de nenhum! Sejamos ns quem conquistemos A Terra-Me livre e comum! Para no ter protestos vos, Para sair deste antro estreito, Faamos ns por nossas mos, Tudo o que a ns diz respeito! Refro Some other reader says that the version in Spanish is some Latin-American translation different from the one popular in Spain ( Arriba, parias de la tierra... ). The comment is totally incorrect. The version by Quilapayun , the foremost preservers of socialist music in Spain, is a version of the traditional song of the Sociaist Party of Spain (PSOE) and the UGT, the Socialist Union. The version the reader refers to is the official ver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PCE). I am not entirely sure either where the popularity ranking comes from! -- Aitor Luna Olivares ( alunaol1@jhu.edu ), October14,2004 ...there is a minor misunderstanding in your comment on the lyrics Jaap van der Merwe wrote as a new 1971 Dutch ver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e. In no way this version was as you state intended for kids aged 10 to 15. The lyrics are mainly modernized, more fitting to the tone of voice of that era. Remember that in that period of time, the seventies, we saw in the Netherlands (and also in the rest of Europe) an increased political awareness among young people and students. Jaap van der Merwe tried to express this awareness in a modernized ver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e, using words and language more common to young people, like slang and street language. Still, its a fact that in those days not every old style socialist or communist apreciated the new lyrics van der Merwe wrote. Maybe some of those people made derogative comments, stating that van der Merwes new version was only suitable for minors under the age of 15. Maybe they were right. The original Dutch lyrics by Henriette Roland Holst are great. But for myself, I liked singing both versions those days. Tony Beerling from Amsterdam ( t.beerling@zonnet.nl ), May18,2007 The Chinese version of Internationale performed by Tang Chao is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Tang Chao is a famous Chinese Rock band and they completely re-interprete the song although the words are still same as the CCP version. This re-interpretation reflects the deviation of China from its communist path. Chinese communists are indeed revisionists. And the current Chinese society is closer to the bloody preliminary capitalism established after 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rather than on built upon Marxism and Leninism. Roland Zhang ( westshanghai@yahoo.com ), June18,2007 The version included here as Spanish, by Quilapayun, is in fact not the Socialist Party of Chile version but rather the official ver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le (PCCH). The PCCH was founded on January2, 1922 and this version of LaInternacional has been the same ever since.Just to clarify, the Socialist Party of Chile, of which President Salvador Allende was a member, adopted instead the music of the French anthem LaMarseillaisewith diferent lyrics instead of theInternationale. Sergio Reyes ( sreyes1@yahoo.com ), December21,2007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4938 次阅读|3 个评论
[学术评议]学术不端
blueyye 2009-3-3 16:2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造成国际不良影响的学术不端行为严重伤害了学术的尊严,如美国的巴尔的摩事件、德国的舍恩事件、韩国的黄禹锡事件、中国的汉芯事件等,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各国均发布有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规章,如德国由具有德国科学院性质的马普学会于1997年11月发布(2000年11月修订)有Rules of Procedure in Cases of Suspected Scientific Misconduct,附录中有Catalogue of Conduct to be regarded as Scientific Misconduct,美国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于2000年12月发布有Federal Policy on Research Misconduct,英国于2004年9月发布Universal ethical code for scientists,日本学术会议于2006年10月发布Scientific Misconduct and Its Prevention,中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2004年6月22日讨论通过并发布了由七节二十五条构成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其中第八条指出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第九条明确规定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2007年1月16日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议专门审议通过并发布了由四章二十八条构成的《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其中第三章专门对学术不端行为作了定性界定,第四章是专门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尽管如此,学术不端行为仍不断发生,显然有其社会原因。 学术诚信是学术研究健康发展的基础,学术不端行为则是对学术诚信的摧残和损害,并直接导致学术腐败,如有社会环境保障,具有独立治理传统的学术界应能自觉治愈学术不端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2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拿什么拯救你---中国大学
liudongyang 2009-2-28 14:47
原题: 如何整治水货教授与学术剽窃 作者:刘道玉 http://www.cnr.cn/luntan/sytt/200902/t20090227_505250653.html 中国高等教育出了问题。什么问题?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先生说:大学的问题七天七夜也谈不完。依我看,中国大学的问题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乱。   乱,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各界都看到了,就是教育领导当局看不到。这验证了一句古谚:旁观者清,当事者迷。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愿为教育领导当局解谜,希望他们听进些逆耳忠言,并付诸整改行动。   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合并,揭开了我国高等教育大操大办的序幕。近20年内,高教领域里发生了太多事件,例如大学合并,教育产业化,建设一流大学,本科高速扩招,研究生数量急剧膨胀,专升本,学院改名,学术造假,教学假评估,建大学城运动,大学圈地远动和建设豪华校园等。   值得肯定的是,高等教育在数量上取得了进步,教育经费有所增加,办学条件也有改善。到2007年,大学生在校生已达2700万,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3%,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部分省市已步入普及化的阶段。   但是,片面追求高速度,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如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研究生泡沫化,学风浮夸和学术造假,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素质严重下滑,教育产业化或变相产业化越演越烈,大学中的铺张浪费严重,债务累累,官本位越来越严重   历史经验表明,凡是一次高速大发展或大破坏之后,一般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调整,这符合事物螺旋式发展的规律。可是,近20年的高等教育一直以火箭的速度上升,从没有进行过调整或整顿,根本谈不上巩固和提高。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我提出整顿高等教育的十意见书,真诚希望国家高层做出决定,对高等教育进行一次彻底整顿。    废除自学考试制度    极而言之,自学考试已成为通向大专学历文凭的走私通道,它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自学方式自古就有,但是把它正式作为获取大学文凭的制度,是从1978年后才开始的。它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那时大学生毛入学率很低,全国平均只有1.4%,不少省市还低于1%。扩大招生,又受到校舍等教学资源的掣肘。于是,自学考试被当作统一高考之外,另一条获得大专文凭的渠道   自学考试于1981年开始试点,1983年全面推广,直至发展到被称为中国的第一考。三十年来,累计4800万人参考,850万人获得大专以上的文凭。无可否认,在当时大学入学率很低的情况下,自学考试满足了很多人求学的愿望,其中不乏有真正的成才者,它的历史功绩应当肯定。   但时至今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非昔比,全国平均大学入学率已超过23%,不少省市已达到高教普及阶段,广东省2009年将达到78%。有鉴于此,我认为高等自学考试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似应取消这种制度,具体原因有三:一是自2006年开始,自学考试连年减少,逐渐出现了萎缩现象。二是自学考试仍然沿袭了普通学历教育,助长了唯学历论,除具有学历统计的意义外,并不能达到真正提高人们技术和能力的目的。而且,许多人的工作和所学的专业完全不搭界,什么容易就拿什么文凭,造成了某些文凭泛滥。三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舞弊现象严重,文凭水分很大。有人甚至极而言之,自学考试是通向大专学历文凭的走私通道。总之,取消自学考试制度,是整肃高等教育学风的需要,是严格大学文凭标准、净化人才市场的需要。    取消不合格的在职研究生学位    西方国家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淘汰率约30%,而我国基本上是零淘汰,官员和老板考博拿学位,一路绿灯   本来,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少而精的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以充实到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这是世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通则,直到1980年代末,我国也依然恪守着这个宗旨。   到了1990年代初,研究生急剧膨胀,官员和老板也涌进了校园争戴博士帽。西方国家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淘汰率大约30%,而我国基本上是零淘汰率,官员和老板考博是一路绿灯。为数不少的老板和官员,既不上课又不做实验或查阅文献,怎么能够达到博士水准的要求?有不少老板只有高中甚至初中学历,可见我国博士学位的含水量多么大!在职博士生已经异化和玷污了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他们用不菲的学费买博士帽,而大学以卖学位换取资源,是典型的权钱交易。   鉴于我国在职研究生太滥,必须大力进行整顿。凡是没有参加统一的严格入学考试、没有全程上课和通过全部必修课程考试、没有做出具有创造性的论文、没有经过正规的论文答辩者,应一律取消已授予的博士或硕士学位。对严重造假者,应追究刑事责任。同时,除了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以外,一律不准再从社会上招收在职研究生。   必须按照大学的功能定位,重新审查和规范学位授予点的资格。属于纯粹教学型的普通大学,不允许招收研究生;教学与研究型的大学,只能招收硕士研究生;只有少部分研究型的大学,才能招收一定数量的博士研究生,而且每位博士生导师每年只能招收1至2名研究生。   博士学位是为了培养少而精的理论型和研究型的人才,但是许多大学和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把它当作一种荣誉和身份,当作升官或求职的砝码。现在,研究生教育已经变味,以至出现了烹饪博士。目前,我国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有365所,而拥有世界最好和最多研究型大学的美国,只有253所。    砍掉一半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    中央和各省市的党校等,一律不能招收研究生。要严格整顿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至少应砍掉二分之一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   不少大学的博士学位授予点,是用搞运动的方法,靠公关和打攻坚战,用高薪挖院士而获得的。有的甚至请省市的领导出面公关。一旦获得了博士点零的突破,就大肆宣传,开庆祝大会,奖励有关人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由于采取了这些不正当手段,某些新建的城市大学也有了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点几乎覆盖了大学的所有专业。因此,必须对我国大学学位授予点进行整顿,中央和各省市的党校、政府部门的政策研究所和工业部门的应用研究所,一律不能招收研究生。要严格整顿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至少应砍掉二分之一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并且要保持长期的稳定,不允许普通大学乱串位,也绝不允许任何大学再搞所谓博士点零的突破攻坚战。   大学必须与所谓独立学院脱离关系   独立学院名不副实,私人投资者想利用重点大学的牌子招揽学生赚钱,而大学靠出卖牌子换取坐地分赃的利益   1995年民办四川电影艺术进修学院与四川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四川师范大学电影学院,这是我国第一所二级学院或独立学院。到2008年5月,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26所,分布在全国30个省份。   一般来说,办二级学院的大多都是进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甚至有的重点大学办了两所二级学院。其实,无论是叫二级学院或是独立学院,都名不副实,说它是二级学院,又不隶属于大学,说它是独立的吧,又受制于母体大学。说白了,它们的产生是利益均沾的结果,是不伦不类的怪胎,而绝非像教育部负责人所说的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私人投资者,想利用重点大学的牌子招揽学生赚钱,而大学靠出卖大学的牌子换取坐地分赃的利益。重点大学决不能做这种降格以求的事,必须尽快与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学院脱离关系。   让成人教育回归职业教育    我国的成人教育不伦不类,招收高考落选的高中生,仍以大专学历教育为目的,成了大学创收的渠道 成人教育发源于英国,它是适应英国的产业革命需要而诞生的,已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英国被誉为继续教育之乡,对世界各国的成人教育曾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的成人教育始于20世纪初,以成人简易识字为对象。近一个世纪,虽然形式不断变化,基本上还是体现了成人的特点。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开始,各大学相继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但并没以成人为教育对象。实际上是招收高考落选的高中生,仍然以大专学历教育为目的,成了大学创收的渠道,体现的是文凭至上。因此,我国的成人教育不伦不类,既干扰了重点大学的职能,又没有履行成人教育真正的职责,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成人教育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必须进行整顿或调整。具体做法是,把现在大学中的成人教育学院与大学脱钩,通过调整和合并,按地区或省市建立若干所独立的成人职业学院或成人继续教育学院。这类学院不能担负普通大学学历教育,只能进行职业或职业更新再培训的教育。这绝非普通大学的教师所能胜任,设置职业性的专业,要由具有真正职业专长的内行担任教师,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或继续教育的特点。    停止大学办分校    办分校,往往是商业炒作,对分校所在地,是拉大旗作虎皮;对分校举办者,是为了丰厚的利益   1960年代,在备战的形势下,不少大学都办了分校,实践证明都是不成功的。虽然国外某些大学也有分校,但它们都完全独立,如美国加州大学的各分校。   自21世纪初,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一些大学又办起了跨地区的分校,有的甚至从东北办到了东南沿海。更有甚者,连北京的某名牌大学的附属中学,也在全国各地办起了多所分校。实际上,这些做法都是商业炒作行为,对分校所在地,是拉大旗作虎皮;对分校举办者,是为了丰厚的利益。例如,珠海市与某大学签订了一个协议,提供五千多亩土地无偿地给该校使用,大学就可以利用这些土地招生赚钱。这种做法就是变相的教育产业化,一定要制止。    整顿大学的科技开发园和研究院   有些大学把建科技园当作圈地的手段,试问:你有多少科研成果,有多大的技术力量,居然能办三个、五个科技园   重点大学为了使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试办一个科技开发园是必要的,但决不能多,多则必滥。有些大学把建科技园当作圈地的手段,试问:你有多少科研成果,有多大的技术力量,居然能办三个、五个科技园?如果不是做秀,就是有意浮夸,浪费国家资源是犯罪行为。   有的大学到处建立研究院,在全国建七八个。顾名思义,研究院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要有研究实验室,配备高素质的研究人员,承担和完成一定的研究任务。现在某些大学在各地建立的研究院是什么货色?据我所知,是依托各地的校友会挂个研究院的牌子,基本上是培训和卖文凭赚钱,或者就是学校的接待站。这种做法,不仅玷污了研究院的名声,而且助长某些人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    实行教授定编制    在坊间流传许多贬斥教授的笑话,什么菜教授、水博导,甚至一元钱买几个教授的戏言   目前,大学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近亲繁殖。不少大学存在三代或四代同堂的情况,严重妨碍了教师之间民主、平等讨论和争鸣学术问题的风气,窒息了创造精神;二是教授职称评定严重失范,致使不少教授名实不符。在1950年代,大学中的教授多是博学多识的学者,无论是人文或是自然科学的教授,掌握多门外语,通晓诗词歌赋,有的甚至具有琴棋书画的专长。他们备受人们的尊重,成为学生们的楷模。可是,现在大多数教授,学历不全,知识面狭窄,治学不严,人文素质低下,丧失了对学生的魅力。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为数不少的人,只求表面上的学历、学位、衔头,不下真功夫做学问,落得了名高实秕糠的结果。二是大学之间相互攀比,看谁的教授多、博导多,只追求数量,导致不少人滥竽充数。在坊间流传许多贬斥教授的笑话,什么菜教授、水博导,甚至一元钱买几个教授的戏言。这方面,那些拥有教授和博导资格评审权的重点大学,更显得浮躁和浮夸,没有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有鉴于此,必须对教师队伍进行整顿,实行首席教授制或定编制,不允许无限量地晋升教授。近传闻,教育部准备取消教授职称,实行教师13等级制。这并不能解决滥竽充数的问题,只不过是以级别代替职称而已。同时,教授职称已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取消教授职称不利于国际交流。在1950年代,大学里的一级或二级教授是稀有元素,可是现在某些大学的正副书记和正副校长一二十号人都是一级或二级教授了,有的甚至是一天书也没教过的职业政工干部,官本位竟然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    砍掉三分之二的大学出版社和学报,剽窃抄袭见光死   中国大学众多的出版社和学报成了学术垃圾的生产地,应当砍掉三分之二的大学出版社和学报   近年来,几乎每个重点大学都发生过教授剽窃、抄袭事件,其中有校长、院士、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等。多数大学做出了严肃的处理,但也有的大学不了了之,采取了姑息养奸的态度。有个别的大学,明明存在教授剽窃问题,不仅不处理,反而借助媒体吹嘘对学术不端零容忍。   虽然公开学术造假是个别的,但学风浮躁和浮夸却很普遍,至于假项目、假论证、造假论文、答辩走过场更常见了。我国的学术论文连年攀升,据说已超过德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了,但有多少原创性的成果?为什么我国至今没人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所有一级学科的世界大奖也仍然还是零呢?现在几乎每个大学都有出版社和学报,任何人都可以出书,有多少有价值?有人批评说,中国大学众多的出版社和学报成了学术垃圾的生产地。因此,应当砍掉三分之二的大学出版社和学报,这有利树立严谨的学风,以提高大学的学术水平。    整顿大少爷作风,严查大学财务支出   大少爷作风流行,谁都配车,装修一味向公司老板看齐,可是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却大大地下降了   我国大学2500亿的债务是怎样造成的?不客气地说,就是由贪大求全、追赶时髦和大建楼堂馆所造成,铺张浪费也是重要原因,只是大学当局不愿承认。一些大学,建五星宾馆、豪华校门、观光电梯等,被媒体逐一曝光。原有的楼房可以使用,也要建新的,一些系科本可以共用一栋楼房,非要单独建大楼,地下停车场、娱乐设施还一应俱全。不仅副部级的书记、校长配专车,而且副书记、副校长、校长助理也配了专车,甚至连已退休的副部级的书记、校长仍然配专车,一些部处长明不配暗配,公车私用是普遍的现象。现在,不仅校级干部有豪华的办公室,而且处长、科长的办公室也装修得富丽堂皇,一味向公司的老板看齐。虽然办公条件大上档次,可是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却大大地下降了。   为了遏制大学的铺张浪费现象,应当制定相关的法规,对大学的拨款、经费开支、建设项目、享受的待遇等进行严格监督,对违章者应追究其责任。   整顿高等教育绝非以上十个方面,但这些是最主要的,抓住了这些方面,就可以提纲挈领地带动各方面的整顿。要巩固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准,必须发扬大无畏的精神,排除万难,把整顿工作进行到底!
个人分类: 见闻评论|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院士的无奈
Zenobia 2009-2-23 10:52
  院士抄袭、院士的学术腐败。。。此类热词充斥各大热门门户网站的首页。曾几何时院士的称号令人敬畏与仰慕,突然之间,被亿万人唾骂,好象院士和抄袭、欺骗快成同意词了。   首先,个别院士的所作所为并不能代表大部分院士吧?学者应该最讲究实事求是的吧?哪个群体是绝对干净的呢?即使是更为发达的欧美。   我的博士导师就是一位院士,非常年轻的院士,当选院士时才四十几岁,恢复高考后最早的国内培养的大学生,留学法国的博士,并在博士毕业后立即回国效力。我也有挂了导师名字的投稿,内容来自我的博士论文,其中的研究工作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我本人做研究时比较自我,喜欢按自己的想法做,导师也是个开明的人,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只是审查设计方案和思路,并不会把他的思路加给学生。但发表文章或者论文,导师看得非常认真,从思路、数据、文笔都会严格审查,有时标点符号也会修改。我们博士答辩程序中,凡是涉及导师评价的部分,都是他亲笔书写。而很多导师并不亲自撰写学生的评语等文件,而是由学生编写,打印粘到表格里,导师签名。   记得一次提到一篇与导师共同署名的论文,导师问道:这是上次让我审的文章吧?是啊,你修改了不少呢,其中的公式推导部分还委托**(副导师)单独审核的。接着,导师非常郁闷的说起另一篇论文,发表在国内著名专业杂志上的,有他的署名,但实际的作者根本没有告诉他,也没有在发表或者投稿时请他过目。为什么把大院士的名字加入自己的论文作者名单中,其原因不用说,看官心里也会明白。但这篇论文中有些学术观点或者说研究结论受到质疑,有学者找我的导师探讨,他才知道自己参与了这个研究。
个人分类: 随笔杂谈|3381 次阅读|1 个评论
作为借鉴——方舟子: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学术规范(转载)
zhijieleng 2009-2-9 12:25
转载部分文章是为了避免因为不懂和疏忽导致不该发生的事发生,这里主要有三点收获: 其一,不能大段摘录别人的成果,即使作了引文标注也不行,一定自己评述 其二,通讯作者一般是作者排序中最后一位,很重要 其三,今后硕士学生的论文尽量不要带自己的名 方舟子: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学术规范(转载部分) 如果是学生有这种糊涂认识的话,我觉得不奇怪,但是如果做为一个教授也有这种糊涂认识的话,我就觉得很可怕。在写作论文的时候,不仅仅是抄别人的数据、成果算剽窃,抄别人的用语,同样也算剽窃。这是国际公认的。我下面引的是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联合出版的一本指导性的小册子,里面对剽窃的定义,是用到他人的观点或文字而没有给出恰当的说明。就是说,不仅仅盗用别人的成果(此处有遗漏:编辑注)注明了出处,但是没有对别人的文字做恰当的改写,这也算是剽窃。如果是直接引用别人的文字,要用引号给引起来表示是引用,光是注明出处还不行。有的人写论文的引言部分去抄别人的,抄完了注明引自这篇论文,他认为这就不算剽窃。那也是剽窃。你在介绍别人的成果的时候,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而不能不用引号地直接用别人的话。这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一条准则。   下面这段是摘自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指南,它把剽窃根据严重程度,分了5个层次,最严重地是未注明出处地全文复制一篇论文,这将导致在该文章记录中注明违规,并吊销违规者在IEEE刊物上的发表权利达5年。其次是未注明出处地大量复制一篇论文,达一半的篇幅,处罚和上面的是一样的。第三严重的剽窃是未注明出处地照搬句子、段落或插图。第四严重的剽窃是未注明出处地不恰当地复述整页或整段内容,通过改变个别单词、词组或重排句子顺序这么做,虽然不是照搬,但是没有注明出处,这也算是剽窃。最后一个是注明出处地复制一篇论文的很大一部分,而没有清楚地表明谁做了或写了什么。所以,没有注明出处地照搬别人的句子算剽窃,即使注明了出处,但是照搬别人的句子,也算剽窃。被发现的话,同样会被公布出去,受到处罚。不仅我们的网站这么认为,国际的学术组织、期刊也都这么认为。   所以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往国外期刊投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很多的这种剽窃,都是学生造成的。我相信廖教授本人并没有参与写那篇论文,论文是学生写的,剽窃是学生干的。但是你既然在论文上署了名,就应该承担责任。如果没有被发现剽窃的话,发表这篇论文所得到的好处,教授是当仁不让的。一旦被人发现了剽窃,就要撇开自己的责任,说都是学生干的,没有我本人的事,这是不应该的。这种情况发生过好多次。像两年前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事件,也是属于这种情况,有三篇论文被发现剽窃,学生勇敢地出来承担责任,说是学生干的,和校长没有关系。我相信。但是你既然署了名,就应该程度责任,署名不仅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不能说好事都归你,坏事就都不负责。   学术腐败还有一种情况是一稿多投。一稿多投在国际上也被认为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国际学术期刊一般都是反对一稿多投的。但是国内的一稿多投有让人同情、理解之处。国内大学对博士生毕业需要发表的论文数量定得太死,我不知道浙大是规定要多少篇,有很多大学规定要3篇SCI论文。论文数量不够不让你毕业,但是又把读博的时间定得太死,非得在3年后毕业。国内的很多刊物对来稿又不给即时的答复,给你拖着,可能会造成到你该毕业的时候论文还没能都发表出来。所以有的人就同时向几个刊物投稿。这倒也可以理解,这涉及到教育体制的一些问题了。所以对同时在国内的两个刊物上登同一篇论文,或者先在内部的刊物,比如某个学校的学报上登,然后再拿到全国性的刊物上登,或者先在国内的刊物上登了,然后再翻译成英文拿到国外的刊物上登了,也算是有助于和国外学术界的交流,对这些情况我们现在都很宽宏大量,不去管它了。我们要反对的是什么呢,是那些在国外的刊物上一稿多投的,还有就是在国外的刊物上登过之后,又翻译成中文拿到国内的刊物上登的,因为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纯粹就是为了增加论文数。还有的,就是那些遍地开花的,不仅是一稿二投,而是三投、四投、五投、六投、七投,全都有。 还有一种是把会议poster的摘要当成论文列出去。我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在去年,也和清华大学的生物系有关。那里有一个副教授叫常智杰,我看了他的简历,他发表的论文很少,其中有的论文在文献数据库里根本就找不到,所以我就写了一篇文章,说清华大学的副教授成批地捏造论文。后来有人说,这些论文是有的,是参加会议的poster摘要,难怪我找不到。会议的poster摘要虽然有时候也会做为期刊的增刊出版,给你半页或四分之一页豆腐干大小的篇幅,但是那并不是论文。我只见过国外研究生要找工作的时候,因为论文太少,在简历中会把poster也列进去,但是会清清楚楚地注明是poster,是会议摘要。不注明,还把它们按论文表的格式和其他论文放在一起,那就是在冒充论文了。学术会议的poster和论文是大不一样的。学术会议一般是不审稿的,你交了钱,交了poster摘要,它就都接受了,和论文要经过经过peer review这一关,是完全不一样的。最近我们发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一个叫肖传国的教授,也是这么干。他在国外工作了二十年了,看他的简历列出的论文,好像也有二十多篇,但是仔细一查,大部分都是poster,真正的论文只有4篇。他今年要评院士,我们把他的这些做法给揭出来,他没评上(笑声)。   还有一种造假方法是改变论文排名的顺序。这最开始我也是从清华大学的副教授常智杰的简历那里发现的。他有一篇论文登在美国《生物化学杂志》上,是一个不错的学术杂志,他是倒数第二作者,也就是最不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最重要的论文作者是第一作者和最后一个作者,最后一个作者一般就是通讯作者。他在列出论文表的时候,就把排名的顺序改一下,把自己的名字挪到第一去,变成第一作者了。这是很愚蠢的做法,如果有人去查一下,就能够发现的。像把poster当论文,别人查不到还会将信将疑,是不是我检索没有检索好。但是像改变论文的排名顺序,别人只要找到那篇论文,就知道原来的顺序是什么样的,所以这种造假手段是非常愚蠢的。但是还是有人这么干。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我刚才说了,国外也有学术不正当行为,不过没有那么严重。我的母校Michigan State大学的一个教授David Wright研究过科研人员为什么会去干学术不正当的行为。他归纳了几条原因,一条是某种心理失常,说白了就是心理有病。我觉得破坏别人实验的,应该算是心理有毛病的(笑声)。第二条他认为是外国研究者所学到的学术标准有所不同,他说的外国指的是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第三条是监管的程度不够,还有一条是发表论文的巨大压力。这些原因在中国也都存在。但是,我不认为中国科研人员的素质就比国外的差,发表的论文的压力也未必比国外的大,所以这两条并不能用以解释学术腐败在中国为何这么泛滥。中国科研人员学到的学术标准不同,比如剽窃、抄袭的标准不同和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不同,导致剽窃、抄袭的泛滥,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原因。监管的程度不够也是个原因,这里的监管指的是导师、领导的监管,像国内的导师手下有几十名研究生,怎么去监管?这可以说是扩招引起的一个恶果。当然导师本人可能也不想管,没有能力去管,这是另外的问题。   但是我觉得这些都不足以解释学术腐败在中国如此泛滥,它还有别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学术体制问题。目前中国的学术体制还是官本位的体制,缺乏独立性。中国的科研教育机构不是独立的机构,而是官场的一部分。院士是副部级的官,大学校长也是副部级、厅局级的官,系主任是处级干部。大家都是官,都在官场里头,那么官场的腐败风气必然要带到学术界来,就会导致学术腐败,而且即使学术腐败被揭露出来了,也会官官相护,去包庇它。 何先生说:可正是这种'不屑一顾的态度使他们感到难堪,于是就采取了'人身攻击的办法,仿佛他们打了'胜仗!其实,科学是非之争,在于论据,在于事实,既不能'以言废人,也不能' 以人废言 。   我打击学术腐败、打击伪科学,可不可以批评?当然可以批评,如果发现我哪个案例打错了,有根有据地指出来,我会接受,该道歉就道歉,该澄清就澄清。问题是那些攻击我的人,像刘洪波之流的人(笑声),他们找不到,也没有能力去发现我究竟在哪个案例打错了,所以只好对我进行人身攻击。   下面这些是何先生恭维我了,他说:方舟子之所以战无不胜(笑声),因为每有论战,必定以事实为根据,以逻辑为准则。方舟子所主办的新语丝上所刊登的文稿,总是以有无事实,合乎逻辑为选用与否的判据,而不是搞什么'人情稿、'关系稿,更不会去刊登什么'有偿新闻!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3271 次阅读|1 个评论
隐性学术腐败 领导挂名科技评奖成惯例
热度 1 deminglei11 2009-1-4 13:40
现在的科技评奖,有很多是大领导领衔,小领导加塞,真正干活的人在中间,后面是一大堆 搭车粘光的人。这已经是科技界公开的秘密了,是一种隐形的学术腐败。 据昆明冶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冯成建介绍,九三学社云南省委曾对云南省已授奖的科研成果进 行过统计分析,2003 2005年的 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中, 担任行政领导的平均占六成 ; 2004 2005年,获国家、省级突出贡献奖和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中, 担任行政领导 的达到了七成,有些单位甚至高达八成以上 。   冯成建举例说,某科研部门一名管项目的处长, 申报 教授职称时的材料,足够其申报院士, 每年几个重大项目都有他的名 ;另一科研部门的一名领导, 所里所有项目都有他的名字 ,在短 短4年多,完成了从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工程师到硕士生导师的 飞跃 。    这是许多埋头钻研的科技人员,可能要一辈子才能取得的成绩。 冯成建说,这种状况,对真正 搞科研的人是一个严重的伤害,也给整个科技界的诚信道德和创新环境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有人分析认为, 一个课题从申报到评奖,很多评委都是担任行政职务的专 家,领导挂名的项目自然会更容易胜出。许多科研人员不得不忍气吞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领导共 享。而且,按现行法律法规,无法惩治这种人和事。 专家指出,行政干预造成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监管难,为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时,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广泛的诚信道德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诚信 氛围,使各级行政领导主动不再担任项目负责人; 对正进行的科研项目进行调查,对挂名的行政领导人进行清理; 制定禁止各级行政领导干部挂名担任科技项目负责人的实施细则; 在科技项目评奖方面制定细则,明确禁止行政领导干部作为获奖者,特殊情况应向社会公示,以便于 社会监督; 调整对国企和科研院所领导人的考核办法,增加考核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和效果,对挂名、剽窃 他人科技成果者进行惩处; 禁止一人担任多项由财政资助的科研项目,实行一人只能负责一项的措施,减少挂名不务实的现象。 本人建议,干脆取消科技评奖,西方发达国家就很少有这种所谓的评奖。
个人分类: 学术腐败|4914 次阅读|9 个评论
“挑战杯”究竟挑战的是什么……?
liwusi 2008-11-25 13:07
挑战杯大赛是要挑战中国教育体制、学科与学位设置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要挑战中国高校、教师、学生画饼充饥、弄虚作假和深化学术腐败的道德底线? 两年前我作为指导教师参赛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时,我的良心好像病了一样难受,两年后我又作为指导教师参赛大赛才发现了病因:首先,或许是大赛的主旨出了问题,决策者只有良好的愿望,但缺乏从手段到目的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至于主旨模糊;其次,或许问题不在决策者,而在执行者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最后,就是外国可以成功的东西却不适合中国国情,以至于种下的是龙牙,收获的是跳蚤。 一、大赛的主旨是遴选优秀的企业家还是创业的大学生? 在管理学中,目的是通过手段做出的。只要是竞赛首先就要遴选出优胜,而判定胜负又要有一个量化标准,形成量化标准的指标体系(指标的内涵、数量、权重)则反映遴选的功能指向让优秀的企业家胜出?还是让创业的大学生落败。 或许有人会问:谁说优秀企业家与创业的大学生就不能使用同一个衡量标准(指标体系)?各位领导千万不要这样问,因为这已经不是不懂管理科学、而是没有常识了。众所周知,优秀的企业家可以没有学历学位,可以没有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但决不能没有实践经验。实践经验使他们成熟稳健而又不失大胆创新、周密严谨而又不失大刀阔斧,由此而获得成功的优秀企业家,世上俯拾皆是。创业的大学生较之优秀企业家,所缺者恰恰就是实践经验及其成熟稳健、周密严谨;所长者则是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若侥幸未失创造天性,也能科学预期、高端立项、大胆策划、异想天开。他们的创业或许会由于幼稚、不周密严谨而受挫,但是他们必然会在创业的受挫、失败中逐渐走向成熟稳健、周密严谨,逐渐走向成功。别忘了我国的改革开放还是起始于摸着石头过河呢!如果您学过管理学,就一定可以根据上述的分析,得出两个具有显著差异的衡量标准即两套指标体系。 二、不同学位、学科同台较量,可有一个公平、公正的标准? 虽然挑战杯大赛不是新世纪创业人才的培养过程,而是一个衡量、反映培养效果的展示环节,但是竞赛对于培养新世纪创业人才却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若竞赛选用了一个公正的好的衡量标准,就会推动参赛者诚实勤奋、自强不息,朝着新世纪创业人才的方向发展;若竞赛选用了一个歧视的坏的衡量标准,也会导致参赛者欺诈懈怠、投机取巧。让学士、硕士、博士同台竞争而忽略其之间的等级差距;让13个学科门类数百个专业方向学生自由组合同台竞争可有一个共同的游戏规则?好在中国人早就学会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通融之道,就像中国既为人类发明出公平先进的考试晋升(科考)体制,也同时开创了大规模有组织作弊的社会越轨行为一样,只要乘上指导教师的参数,学位、学科间的差距就被抹平了!只要乘上参赛高校名称的参数,金奖银奖的差距就拉开了! 可是,一个坏的衡量或评价标准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呢?正如前中国科技大学校长谈及高校教学评估时所言:被誉为象牙之塔的高校都为了应付教学评估而全校上下齐动员地弄虚作假,将来由谁来培养诚实的中国人呢?当我看到一些参赛学生衣着华丽、精心化妆、面带微笑、流畅地背诵一番后,再向那些根本没有认真听的评委献上私下里准备的果篮时,我的心碎了。如果挑战杯大赛真能促使大学生创业,那我们的高校和教师又将引导学生去创(画饼充饥、投机取巧)什么业(弄虚作假、学术腐败)呢? 三、大赛主办者青、科、教、学的创业结构功能指向是在挑战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功能? 青、科、教、学的大赛主办者结构具有很强的功能耦合特点:共青团给予政治上的支持,科协给予科学技术上的支持,教育部给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学联负责大学生的组织动员,因此大赛理应整合出明确的结构功能指向大学生的创业。但是,为什么不是大学生的就业呢?千万不要告诉我那是为了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太虚了,太假了!就好像当年我们认为高举宝书高喊语录就能够打倒封资修一样的虚假。况且新世纪创造型人才并不等同于创业人才。 纵观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其培养出的学生的去向均以就业为主,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才能出少数创业者。因为有史以来,可以让人创业的客观环境并不常见,而对创业者的限制条件又极其苛刻,需要创业者有极强的独立人格、组织能力、挑战精神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正如中国的古人所言:天降大任于斯人(机遇),必先劳其筋骨(物力、财力),苦其心智(情商、智商)。这些条件均非在校大学生所能具备,故各国高校必须以培养就业者为目标。 中国现今的国情是否适合创业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完善,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秩序较乱,社会经济的管理水平低下,法制也不健全,再加上道德沦陷、腐败滋生等世风日下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中国的高校是否具备培养创业者的功能、手段和环境?在中国的标准化批量生产模式下制造出来的学生,还能保留多少个性、差异和自由?高校又能靠什么来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组织能力、挑战精神和承担风险能力的大学生?在上述情况下,把大学生推出校门去创业,无异于把小红帽推给了狼外婆。 四、中国传统文化是否能让大学生从小就有经营意识、独立人格和创业素质? 中国封建社会,有文化有出息的小孩从小就被灌输钻营意识,才能进入社会的最高阶层士;没文化的本分人则进入中间阶层农、工;而有点文化却没出息的人,钻营不成沦为经营意识,就只好成为社会最底阶层的商。士打着修身、齐家、治国的招牌,以读书做官行钻营之道,忍得十年寒窗苦,一朝中举当官便可光宗耀祖、泽济后人;有些靠经营发了点儿财、便想跻身上层社会的人(如西门庆之流),也必须转经营为钻营,依附官府花钱买个出身。只要是中国人,就不仅要鄙视经营意识,而且还不许有独立人格。在中国,上致皇上下到庶民都要依附组织家、国、天下,三纲五常为中国人的大义,要舍生取义。独立人格已经有悖于大义了,更何况独立人格、组织能力、挑战精神和承担风险能力的创业素质。中国的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谁一旦有了创业素质,那么他一旦占山,便可成王;一旦落草,亦能为寇;即使在家,也会是分家另过的不肖子孙。因此,封建礼教防独立人格与创业精神如防洪水猛兽,一旦发现势必将其扼杀于萌芽状态。这也是明清以来,中国的商业、手工业和钱庄票号等无论有多发达,也难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也难以发展资本主义的主要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不允许孩子从小养成经营意识、独立人格和创业素质;而移民文化的美国,却是以创业精神开拓疆土,以自由独立建立国家,以经营竞争富民强国,美国天然就是创业者的摇篮。许多美国人从小就直呼长辈的名字,干家务要报酬,刚上大学就打工要自食其力因此,即使美国的高校进行的也是就业素质教育,但它们的学生天生就可能成为创业者。就让大学生的创业大赛待在美国吧!去激发美国人的创业潜能,张扬美国人的创业文化,整合美国人的创业知识与技能我们不要看着眼红,人家的好东西我们未必拿的来,别忘了中国的成语:江南为桔,江北为枳。
个人分类: 管理类|4349 次阅读|7 个评论
正视杨帆停职的负面效应
张显峰 2008-10-14 16:44
杨帆被停职的消息这两天炒得沸沸扬扬。这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兼著名经济学家一直未能撕掉与女生肢体冲突的标签,但此次受罚据说是因卷入同事学术失范事件的纠纷,与他一起受到同等处分的正是涉嫌抄袭的另一位商学院教授。 事情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作为学术腐败的反击者,杨帆和他的对手倒在了同一个枪口下。他身为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在接到举报信之后上报学校是其分内之事,想来不应有任何值得指摘的地方,且目前该校学风建设委员会已经基本认定被举报者抄袭。事实清楚,是非分明,被举报者被停职自在情理之中,但杨帆同样被要求停职反省所为何来呢? 前日,该校科研处的人士出来解释说,两个人处分原因并不相同,但杨帆究竟因何原因,除了坊间猜测至今没有定论。值得玩味的是,该人士称学校决定的出发点是维护学校声誉和教师的利益。昨日又有校方人士表示希望以此来警醒学术腐败。 噢,原来如此。一个出发点就把你给撂倒了,把你们两个放到一起处理是为了同一个出发点,言外之意,什么原因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校方看来你们两个人是一丘之貉,都有损学校声誉和教师利益。至于处理了反学术腐败者,如何起到警醒学术腐败之宏图大愿,恕我浅薄,实在难以想见。 但可以想见,会有一大批学术腐败的践行者对各打五十大板的英明之举暗自欣喜。因为他们可以从中读出这样的信息:学术腐败无所谓,有所谓的是你不要搞得路人皆知,败坏学校声誉;学术平庸无所谓,有所谓的是你不能随便争鸣破坏和气。如此一来,所谓的公开、透明、争论、监督统统给戴上了紧箍咒,简直是安全至极。 长期以来, 学术腐败在强烈的舆论批判之下非但未能有效遏制,反而愈演愈烈、有恃无恐,大约正是得益于此吧。 难怪有论者在评价此事时不无尖锐地指出,反学术腐败面临的最大敌人,不是那些鬼鬼祟祟、蔚为壮观的剽窃者,而是倡导、支持,甚至为此而建构了无数规章制度的反学术腐败体系本身。这个体系向来以反学术腐败自命,不缺制度、不缺人员,亦不缺洞悉学术不端的能力,更不缺涤荡剽窃、以儆效尤的权力,它唯一缺少的是反学术腐败的诚意和信心。惟此短板,使其他一切反学术腐败的努力都会落入空洞。甚而在它认为必要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反噬自身的使命,让诸如杨帆这样的人好看。 由是观之,维护学校声誉的说辞,只不过如安徒生童话里那个喜好新衣的皇帝一般,发抖着还要撅着光屁股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4519 次阅读|8 个评论
抄袭丑闻,岂能“私了”了之??
mychinasea 2008-8-5 09:41
----评暨南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教授、博导邱丹阳博士学位论文抄袭案 做学问,最忌讳抄袭、剽窃!然而,当今的学术界,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现象,屡见不鲜,屡见屡禁,屡禁不止! 关于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的丑闻,近年来不断曝光,早已让人见怪不怪了!而那些没有暴露在阳光下的丑闻,为数只会更多! 面对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的丑闻,是公了,还是私了,现在已成为了一个问题! 公了,即公开、公正、依法查处,成了难得的新闻!! 私了,即用钱消灾、拿钱闭嘴,成了抄袭者、剽窃者的理直气壮的要求,成了有关校方领导积极促成的灵丹妙药! 然而,一切正直的人,一切依法行政的学术机构,难道不应该深思,面对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的丑闻,能私了吗?和谁私了?私了什么?谁有权利私了?谁有权力私了? 对于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的事件,至少涉及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那些从事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的抄袭者、剽窃者,严重违反了国法、部规、校章。 国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第四十条明确规定,有剽窃他人作品的侵权行为,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 学位授予单位对于已经授予的学位,如发现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情况,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可以撤销。 部规,例如,2006年5月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各高等院校要把学术道德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要认真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 校章,例如,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制定了不少关于惩处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规章制度,三令五申,要求杜绝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等不端行为。 抄袭者、剽窃者严重违反了上述国法、部规、校章,必然不能逍遥法外于国法、部规、校章之外,必然要受到国法、部规、校章的惩处! 二是那些从事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的抄袭者、剽窃者,严重侵犯了有关著作权人的著作权,侵犯了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和名誉权。抄袭者、剽窃者必须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的法律后果。例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抄袭者、剽窃者必须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三是对于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的丑闻,有关学校当局必须依法查处,必须要认真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以维护国法、部规、校章的严肃性,以严肃纪律,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那么,谁有权利私了?谁有权力私了? 被抄袭者、被剽窃者,也就是著作权所有人,有权利私了吗?有权力私了吗? 抄袭者、剽窃者的行为,严重侵犯了著作权人依法享有、受到法律明文保护的著作权,由此对著作权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精神损失。就在这方面来说,被抄袭者既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也可以选择私了。这种私了意味着被抄袭者可以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愿望,不要求抄袭者公开赔礼道歉,可以不要求抄袭者赔偿经济和精神损失。这种私了只是意味着被抄袭者免除了抄袭者因其抄袭行为所引发的民事责任。但是,被抄袭者没有任何权利、也没有任何权力能够使抄袭者、剽窃者免受国法、部规、校章的惩处! 有关学校当局、校领导有权利私了吗?有权力私了吗? 对于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的丑闻,有关学校当局、校领导必须依法查处,必须要认真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有关学校当局、校领导没有任何权利、也没有任何权力私了学术造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没有任何权利、也没有任何权力使抄袭者、剽窃者逍遥于国法、部规、校章之外,没有任何权利、也没有任何权力使抄袭者免受到国法、部规、校章的惩处!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学位论文上进行造假、抄袭的事件,有关学校当局、校领导有责任、有义务、有权力依法调查处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 学位授予单位对于已经授予的学位,如发现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情况,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可以撤销。 如果一些抄袭者与被抄袭者之间已私了了,有关学校当局、校领导是不是就可以以此为借口,不调查处理抄袭者呢?答案是否! 因为抄袭者、剽窃者违反了国法、部规、校章,抄袭者与被抄袭者之间所能私了的,只是抄袭行为所引发的民事权利部分,如赔礼道歉、赔偿经济和精神损失等民事责任。作为受害人的被抄袭者没有任何权利、也没有任何权力能够使抄袭者免受国法、部规、校章的惩处!如果有关学校当局、校领导以抄袭者与被抄袭者之间已私了为借口,不调查惩处抄袭者、剽窃者,实际上是严重的失职和渎职行为!是一种有章不循、知法犯法、违法乱纪的行为!是严重的行政不作为! 很显然,面对学术造假、抄袭等丑闻,有关学校当局、校领导没有任何权利、没有任何权力、也没有任何借口予以私了的! 即使对抄袭者与被抄袭者之间的私了,也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前文已经指出,面对抄袭者、剽窃者,作为受害人的被抄袭者可以不要求抄袭者公开赔礼道歉,可以不要求抄袭者赔偿经济和精神损失。但这种私了的做法,是非常值得非议的。 这种私了,常被认为是被抄袭者对抄袭者的一种宽容。殊不知,说是对抄袭者的一种宽容,倒不如说是对抄袭行为的一种怂恿,是对绝大部数埋头苦干、诚实守信的学术工作者的一种不公! 被抄袭者同意私了,实际上使被抄袭者自己从一个抄袭行为的受害者变成了抄袭者的同案犯,甚至是狼狈为奸,为虎作伥!从一个纯洁、正直的人变为了一个有污点的人! 那种将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视为私人之间的问题而加以私了,实际上是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置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与道德于不顾! 众所周知,各种学术论文,并不全然是一种私人产品,还是一种公共产品!那些通过抄袭、剽窃得来的所谓学术产品,一旦堂而皇之进入公共学术领域,将会降低整个社会的学术产品质量,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那些抄袭者、剽窃者通过抄袭、剽窃行为而获得学术的、乃至行政上的各种荣誉、职称、位置,会产生负面的示范效应,导致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和极为严重的社会后果!会引发没完没了的抄袭,会使学术抄袭现象禁而不止,愈演愈烈! 因此,被抄袭者同意与抄袭者私了,是一件不光彩的行为,是一种不值得提倡的行为!面对抄袭、剽窃行为,被抄袭者、被剽窃者应该理直气壮地要求抄袭者、剽窃者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个正直、正派的人,都应该拒绝私了! 暨南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教授、博导邱丹阳全盘抄袭了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张良福: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与邻国海洋划界争端问题》,答辩时间是1997年6月,在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中可以查阅,索取号为1998\D822\1)。 邱丹阳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中菲南沙争端的历史与法理研究》,该文的基本结构、论证、分析及结论全盘抄袭自我的博士学位论文。邱的论文正文约100页,其中约62页是一字不差地抄袭自我的论文!邱论文总字数约13万字,粗略计算就有8.4万字抄袭自我的论文。 邱丹阳如此胆大包天地全盘抄袭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行为,闻所未闻,堪称中国学术界之一绝! 自我于2006年8月1日向暨南大学校长胡军举报邱丹阳的博士学位论文全盘抄袭事件以来,暨大校长胡军、邱丹阳及其丈夫暨南大学招生办主任庄友明就动用各种社会关系劝说我私了,利诱我私了,甚至威逼我私了,暨大校长胡军更是亲自出马,数次北上游说,甚至以暨南大学的名义诬陷我,抹黑我,企图逼我私了! 邱丹阳的博士学位论文系全盘抄袭自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与邻国海洋划界问题》。邱丹阳系以严重舞弊作伪行为骗取了暨南大学的博士学位。 邱丹阳严重违反了国法、部规、校章,必然不能逍遥于国法、部规、校章之外,必然要受到国法、部规、校章的惩处! 邱丹阳全盘抄袭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严重侵犯了我所依法享有的著作权,必须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的法律后果。邱丹阳必须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当我发现邱丹阳的博士学位论文系全盘抄袭自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时候,我向暨大校长胡军举报此起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是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该做的、有权利做的!是我,作为此起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受害者,有权利做的、应该做的、必须要做的!我向暨大校长胡军举报此起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是我在尽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之责,在尽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之义务! 我有权利私了吗?我有权力私了吗? 邱丹阳大肆抄袭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严重违反了国法、部规、校章,应该受到国法、部规、校章的惩处,没有任何理由能逍遥于国法、部规、校章之外!我没有任何权利,也没有任何权力使其能够免受国法、部规、校章的惩处! 邱丹阳全盘抄袭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严重侵犯了我所依法享有的著作权,由此对我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精神损失。只有在这方面,我才有权利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善意,可以不要求邱丹阳赔偿我的经济和精神损失。但是,即使我放弃要求邱丹阳赔偿我的经济和精神损失,也不能使邱丹阳免受国法、部规、校章的惩处! 暨大校长胡军有权利私了吗?有权力私了吗? 当暨大校长胡军接到我关于邱丹阳严重抄袭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举报后,胡军,不论是以暨大校长一职的名义,还是以其个人的名义,都是没有权利私了、也没有权力私了此种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因为邱丹阳严重违反了国法、部规、校章,暨南大学必须依据国法、部规、校章,严肃查处!即使暨大校长胡军可以制订出自己的新校章以私了此事,但暨大校长胡军有权利、有权力置国法、部规于不顾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胡军,不论是以暨大校长一职的名义,还是以其个人的名义,都没有权利、也没有权力私了邱丹阳的抄袭行为!都没有权利、没有权力威逼、利诱我私了!更不应该威逼、利诱我私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49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