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品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美军士兵为何如此频繁表现出恶劣品质和暴行?
热度 2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3-12 23:40
美军士兵为何如此频繁 表现出 恶劣品质和暴行? 3 月11日凌晨在坎大哈省一名美军士兵,竟然枪杀了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16名阿富汗平民! 上两个月才刚,先、后发生了美军无耻侮辱尸体和焚经事件,引起阿富汗人民愤 怒尚未解决,不到 20 天,就又及发生如此令人发指的暴行。 为此,奥巴马发表了一份声明,向遇难者表示哀悼,强调,这一事件“并不代表驻阿富汗美军的杰出品质和美国对阿富汗人民的尊重”。 但是,为何会如此频繁的出现美军的如此恶劣的品质和对阿富汗人民如此的暴行呢? 为了霸权,到处使用武力,派驻别国的兵,总是自以为高人一等,思想上必然傲然对待被驻国的人民、政府和领导,就必然表现出 恶劣品质和暴行啊!
个人分类: 其它|2726 次阅读|8 个评论
罗素论教育的四种品质
热度 1 zhoumo01 2012-2-28 12:11
教育最低级的是要传授知识,再高层次是要传授技能,再来就是告知人们认识世界之方法和历史生活中经验的精粹。这些都是可以培养的,但是如何培养“伟大的心灵”,却一直是一个迷。据说国外有绅士学校,力在培养学生用“高贵的方式”生活,也就是自己按荣誉的准则来生活,跟孔夫子说的慎独之道有共通之处。但是即使是这种培养,也会出很多只是精通繁文缛节和诗词歌赋的浪荡子弟,或者,伟大的心灵只能是自己成长出来的,不能是培养的。无论如何,罗素的总结是相当好的,时不时有启发。 原文: 我愿提出四种品质,在我看,它们共同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这就是说: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我并不认为这个罗列是全面的了,但是我认为它对我们有很大帮助。再者,我坚信,通过对儿童身体、感情和智力上恰当的爱护,可以使这些品质非常普遍。我将逐一分析这些品质。 活 力 活力,与其说是一种精神品质,倒不如说是一种生理特质。活力大概总与良好的身体状况伴随在一起,但它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趋向衰退,并且到了老年时渐渐化为乌有。在生机勃勃的孩子入学之前,活力很快上升到一个最高阶段;在儿童入学之后,会由于受教育而趋向减弱。哪儿有活力,即使没特定的令人愉快环境,哪儿也会有充满生气的愉悦。活力能增加生命的喜悦,减少生活的痛苦。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活力能容易地给人们带来利益,它作为明智判断的基础,能促进客观现实的变化。人类易于变得只注意身体,而对他们自身的所见所闻不感兴趣。既然活力能够帮助人类承担最大的烦恼和最大的忧郁,所以这样做对人们自己是一个巨大的不幸。除了罕见的情形之外,这样做对人们取得实际利益也是种致命的障碍。由于嫉妒是人类痛苦的最大根源之一,所以防范嫉妒是活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许多坏品质是和活力的进程一致的:例如,牛顿和洛克就几乎没有活力。无论如何,牛顿和洛克却容易激动和嫉妒,而这些缺点能为身体健康的人所克服。假如牛顿的身体更加健康并能享受日常生活的快乐,也许那场毁坏英国一百多年数学发展的牛顿与莱布尼茨的争论,本来是可以避免。因此,尽管活力具有局限因素,但我还是把它看作是所有的人应该具有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勇 气 勇气,我们所列出的第二种品质,它具有多种形式且复杂多变。无所畏惧是一种形式,具有控制害怕力量是另一种形式。当害怕是合理的时候,无所畏惧是一回事。反过来,当害怕是不合理的时候,无所畏惧是另一回事。没有不合理的害怕是一种明显的良好品质;这一种控制恐惧的力量。但是,没有合理的害怕,则是一种可能引起争议的品性。不过,我想先把这个问题搁一下,等到我论及勇气的其他形式的时候再来分析。 一种并非存在于压迫中的勇气必定是由许多因素组成的。勇气来自于最大的恭顺:健康和活力尽管不是必不可少的,但却是非常有益的。在危险情境中的实践和技能是非常需要的。但当我们对在这样或那样情况下失去勇气进行思考时,普遍的勇气的产生,需要某种更为基本的东西。这种所需要的更为基本的东西是一种自我尊重和非个人主义人生观的结合。自我尊重开始于:一些人过着自尊生活,而其他人则被周围的人看作是面镜子。后者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勇气:他们必须有赞美,而内心里萦绕着害怕失去这种赞美。曾被认为很需要的“谦卑”教学,是创造一种罪恶般堕落的手段。“谦卑”压抑自我尊重,而不期望其他人对自己尊重;它只是使人降低人格的尊严去博取他人的信任。这样,它只能产生虚伪和本能的弄虚作假。当儿童成长时,人们毫无道理地训导他们屈从,并且继续教会他们养成“谦卑”;据说只有那些学会屈从的人,才知道如何进行指挥。我的观点是,任何人不应该学会服人别人,任何人不应该指挥别人。毫无疑问,我并不是说在一个互相协作的事业中不应当领者;而是说,他们的权威应该像一个足球队的队长那样,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自愿忍受痛苦。我们的目的应该是自我自身,而不是外部权威的决议。我们永远不应该将自己的目的用暴力强加于别人。这就是我所说的一个人不应该指挥别人,一个人不应该服从别人的含意。 为了获取最大的勇气,有一样更加应当得到的东西,那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一种非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一个把希望和害怕都集中刚才所说的一种非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一个把希望和害怕都集中于自我的,是不能镇定自若地看待死亡的,因为死亡能消灭他的整个激情的世界。这里,我们又一次遇上了由一种传统驱使的低廉而便利的抑制方法:道德高尚的人必须抛弃自我,必须禁欲和摒绝天性的快乐。这是可能做到的,但它得到的却是坏的果。苦行的圣人抛弃了自我的愉悦,也更容易抛弃别人快乐。圣人的内心里始终存在着对他人快乐的嫉妒,却给他自己带来受苦的高尚外观,因而是一种合理的自作自受。由此引起了一种彻底价值倒置:好的东西被认为是坏的,而坏的东西则被认为是好的。一切危害的根源在于,人们按照一种消极的规则来寻找美好生活。而不是在扩大和发展自然愿望和本能寻找美好生活。在人类本性中存在着一些能使我们不经努力就能超越自我的东西。人类本性最一般的东西就是爱,它是比父母之爱更为普遍而广泛的爱。有些爱是如此的博大,它包容全人类。另一种是知识。没有理由认为伽里略不是一个特别仁慈的人,他为了自己的目标而生活,不被死亡所吓倒。事实上,一个人自我身体之外的每一种兴趣,能使他的生活达到某种程度的非个主义。由于这个原因,看起来似乎有点荒谬,一个野蛮而有着强烈兴趣的人,要比那些由于自己生活中遭到挫折而埋没了兴趣,被神秘的多疑症纠缠的人更容易献出自己的生命。因而,这种勇气的优点在有着许多兴趣的人身上都能够找到。有着许多兴趣的人感觉他自我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很小部分,这并不是由于他看不起自己,而是他认为在他自身之外还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除非一个人天性自由,理智活泼,否则他难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天性自由和理智活泼的结合,能产生一种不为骄奢淫逸的人与禁浴之徒所理解的观念,持有这种观念人把个人死亡看作是一件平常之事。这种勇气是积极的和天性的,而不是消极的和受压抑的。这是积极观念形成的勇气。我认为,这种积极观念是形成某种优越品质的主要成份 敏 感 敏感,我们所列的第三种品质,是一种在意识中对纯粹的勇气起矫正作用的品质。对于一个不能理解危险的人来说,勇敢行为是容易产生,但这种勇气可能常常是一种愚蠢行为。我们不会对建立在无知和疏忽基础上的任何行为方式感到满意,尽可能完备的知识和了解是一种值得向往的基本因素。无论如何,深思熟虑的见解来自于理智的头脑;敏感在我正在运用的这一特定语词的含义中,属于激情。一个纯粹理论上的解释可能是:当一个人在许多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会产生激情时,他是一个激动而有生气的人;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并非需要具备种粗糙的品质。如敏感被认为是好的,激情的反映必须在某种观点看来是恰如其分的,不需要单纯的敏感强度。人的内在品质是受许多事情影响的产物,或者是由许多事情造成的倒错。我将要解释的是什么是正确的东西。第一步,即大多数儿童大约在出生五个月时就具备的,是超越如饮食冷暖之类的感官愉快,要求社会认可的愉快。一旦有了这种愉快,它会急速地发展:每一个儿童喜爱称赞而讨厌责备。希望通常被认为是贯穿于整个生命的要素之一。希望作为一种对快乐行为的刺激因素,作为一种对贪婪冲动的抑制因素,当然是非常有价值的。假如我们比我们所赞美的人更加明智,那么希望可能会更价值。但是,只要大多数受赞美的英雄人物是最大限度地屠杀人民的人,那么受赞美人的爱对于理想生活来说是无济于事的。 认识的敏感也应该包括在内,实际上它像观察的习惯一样,我们会很自然地把认识的敏感与智慧联系起来考虑。由审美敏感引起的许多问题我不希望在这里讨论。我将继续分析我们所列举的四种品质的最后一种,即智慧。 智 慧 传统道德的一个最大的缺点是对智慧的评价太低。在这方面,希腊人做的是对的,但是宗教教会引导人们认为除了美德便无所事事,并且美德存在于禁欲,而禁欲来自一张确定任意标上“罪恶”的行为清单。只要这种态度坚持下去,那就不可能使人们认识到智慧起的良好作用远远多于任何一种人为虚构的传统“美德”。我所说的智慧,包括实际知识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事实上,这两方面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无知的成人是难以教化的;例如,像卫生或饮食习惯这样的事,他们完全不能相信科学已经揭示的道理。假如一个人没有受过教条主义精神的影响,那么他学得越多,就越容易接受更多的东西。无知的人从来不想去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已经使自己形成了一种僵化的难以变化的行为态度。他们不仅在值得怀疑的地方是轻信的,而且在许多应该接受的地方却是固执的。毫无疑义,“智慧”这个词与其说是恰当地表明已获得的知识,倒不如很好地表一种获得知识能力。但,我并不认为离开实际的经验能获得这种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比一个钢琴演奏者或一个杂技演员的能力更强。当然,用不培养智慧的方法传授知识是可能的,这不仅可能,而且方便,经常可以做到;但是,我不相信不传授知识就能培养智慧,或在任何程度上促使知识被人们掌握。没有智慧,我们这个复杂多变的现代世界不能继续存在;缺乏理智,这个世界一点也不能取得进步。因此,我认识智慧的培养,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这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其实不然。被认为是正确信念而逐渐灌输的期望,常常使教育受到过多的影响以至根本无法培养智慧。为了使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这一点,有必要对智慧稍作一些确切的限定,以便显露智慧所需要的思维习惯。为此目的,我将只考虑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考虑可以合理地包含在智慧范畴中的实际知识。 智力生活的自然基础是好奇心,即使在动物身上,我们也可发现好奇心的原始形式的表现。智力需要机敏的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必定属于某一种类型。有一种类型是:夜幕低垂之后,一些乡村鄙夫喜欢透过窗帘向邻居宗教窥视,这种好奇心没有很高的价值。对于流言飞语、飞短流长的普遍兴趣不是基于对知识的热爱,而是源于不良的动机:没有一个饶舌者会宣传他人尚不为人知的美德,而只会议论他人的隐私恶行。因此,私下的议论大都不可信,但又无人留意对其中的是非曲直加以澄清。我们邻人犯下的罪过如同宗教的慰藉一样,是如此地令人愉悦,所以我们不会停步去他细考查有关证据。从另一角度而言,所谓正当的好奇心则是为真正的求知欲而激进。你也许可以从一种适度的纯粹的形式见到这种冲动,例如一只猫被人带到一个陌生房间后就开始西闻闻,东嗅嗅,不放过每个角落和每件家具。这就是正当而纯朴的好奇心。你们也可以从儿童身上看到这种冲动,例如当平时锁着的抽屉或椅柜一一打开给孩子们看时,他们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也是正当的好奇心。动物、机器、雷雨,以及各种手工劳动均能引起儿童的好奇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能使最有智慧的成年人感到惭愧。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冲动不断减弱,以至到最后,对一切生疏的事物一概厌烦,更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欲望消亡殆尽。进入这一阶段,人们就会说,国家快要完蛋了,或者说:“一切事物都与我年轻时的样子大不一样了。”其实和当年不一样的是说话者的好奇心。我们也许可以说,好奇心一死,活跃的智力也就跟着消亡了。 虽然儿童期过后人的好奇心在强度在广度上将会减少,但在质量上也许会长期不断进步,较之对特殊事物的好奇心,他们对一般事物的好奇心能表现出更高的智力水平;总的说来,一般性事物的等位越高,它所包含的智力水平也就是越高。与诸如获得食物的机会有关的好奇心相比,和个人利益脱节的好奇心则显示出更高的发展水平。一只在新屋里到处乱嗅觉的猫称不上是一位放无私欲的科学调查工作者,或许它也想探明周围是否有老鼠。说好奇心在和私利无关时为最佳恐怕也不完全正确,倒不如说当好奇心与其他利益的关系并不直接和明显,只是通过某种程度的智力才能发现时,这种好奇心最为可取。然而,我们现在对此并无做出定论的必要。 若欲好奇心富有成效,必须与求知的方法相结合。此处,必须养成观察的习惯、相信知识的可能性、耐心、勤勉。凡此种种,如果一个人具备作为原始储藏的好奇心,并得到合适的智力教育,均会自然地得到发展。但由于我们的智力生活只是我们活动的一部分,由于好奇心时常与别的情感发生冲突,所以诸如像虚心这种精神上的美德,还是必需的。由于习惯和欲望的制约,我们变得对新的真理无动于衷,麻木不仁,我们发现难于否定多年来我们一直深信不疑的东西,并且我们对于能满足自尊或其他基本欲望的东西存疑也实属因材施教难。因此,虚心应成为教育所企图造成的品质之一。然而现在,这仅仅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被实施而已……
591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郭金龙:交流运营管理经验 提升城市品质品位
whyhoo 2012-2-19 19:12
  2月18日,在繁忙的文化交流活动间隙,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和文化参访团一行深入台北早市、书店,感受市民生活并进行交流互动。郭金龙高度赞赏台北城市运营管理的成功经验,表示将加强两市间各领域交流合作,努力提升市民生活的品质品位。   凌晨5时20分,宁静的台北夜空还带着点点星光,郭金龙及参访团一行就走进位于民族东路336号的台北农产运销公司第二果菜批发市场交易大厅实地考察。听着商家报价声此起彼伏,看着屏幕上蔬果报价时刻变换,郭金龙向公司董事长庄龙彦详细了解交易情况。这个市场的面积相当于北京市一个普通中型果菜零售市场,是台北地区最大的果菜批发交易市场。郭金龙了解到,依靠先进的交易、金融、物流、仓储系统支持,每天来自全台湾各地数千家农产品生产单位的超过2000吨新鲜蔬菜水果,经过统一分级包装和严格的食品安全抽样检测后,在这里通过电脑拍卖的方式,只要短短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全天交易,当天上午就能进入零售渠道。   郭金龙马上通过每日交易量估算出,这家公司不仅能满足台北市区日常蔬菜瓜果供应,还能基本覆盖大台北地区,他称赞这是一个运行高效的好系统、好市场。庄龙彦说,我们也到北京学习过,我们的交易规模比新发地还差很多。得知庄龙彦是熟悉北京的老朋友,郭金龙当即表示,将鼓励新发地等北京企业和有关部门到这里来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两岸农产品运销产业发展。   来到批发市场一层的零售大厅,刚上市的金黄色菠萝﹑淡绿色释迦果散发出淡淡果香,娇艳欲滴的圣女果﹑碧绿的黄瓜带着泥土芬芳,郭金龙仔细察看蔬果质量和包装形式。商家和前来买菜的台北市民很快认出了近日已成为台湾媒体热点的郭金龙,热情地高声招呼“市长好”。郭金龙也拱手向大家致意问好,祝商家生意兴隆,市民身体健康。   郭金龙还向台湾媒体对北京市文化参访团的关注表示感谢。被问到对台湾水果和台湾早市的印象,郭金龙说,作为北京市民,我对台湾水果并不陌生,个人印象最深的是清脆香甜的莲雾。台北农产品运销系统也给我许多启发,首先是以先进科技为支撑的电脑交易系统极大提高了新鲜农产品的交易效率,第二是当天回款给农户充分体现了服务意识,第三是严格的食品安全检验有效保证了城市食品供应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是北京﹑台北这样的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这次交流很有意义,我们将不断为加强两市间各领域交流合作发挥积极作用,共同努力致力于提升市民生活的品质品位。   上午10时,郭金龙和参访团走进位于松高路的诚品书店信义店。时尚和谐、富有设计感的阅读环境,大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和购买欲望。郭金龙在人文社科区选择了台湾史学家连横的代表著作《台湾通史》、傅佩荣的《大学中庸解读》和台湾版《曹子建集》,又在艺术图书区选择了几册名家法书集,在诚品音乐购买了台湾二胡演奏家温金龙的台湾民谣集和KennyG的萨克斯音乐CD。在付款台,推着满满一筐书的郭金龙拿出刚刚得到的诚品会员卡,以九折优惠价买下这些精心挑选的图书。面对高度关注参访团台湾之行的众多媒体,他特别对台北故宫博物院利用馆藏法书珍宝编辑出版的历代名家法书系列赞赏有加,一一评点王羲之、颜真卿、怀素、苏轼、董其昌等名家的书法艺术风格。在与诚品书店创办人、董事长吴清友交谈时,郭金龙说,诚品书店是台湾文化的一面旗帜,为台湾人赢得了爱读书的好名誉。你们用真诚温馨的高水平服务,营造了最适合读书人、爱书人的阅读环境,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广泛传播了文化理念和价值,形成了台湾的文化知名品牌。我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欢迎诚品书店到北京来发展。郭金龙还特别称赞诚品书店开设的家居设计概念店,为概念设计走向市场打开了一条通路,为青年创意人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下午,郭金龙来到北京在台北投资设立的重要企业京泰公司看望慰问全体驻台员工。他听取了公司在台经营发展情况汇报后,对京泰公司在京台两地经贸交流中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勉励公司再接再厉,在推动两岸各领域合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北京市政府秘书长孙康林参加活动。(本报台北2月18日电特派记者王皓) 原文见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2/17152634.html
个人分类: 文化|9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用品质之书抄
热度 1 zzspangle 2012-2-18 10:26
无用品质之书抄
昨天很有幸参加了闫老师的课,得到了一句太有深意的话: 哲学最伟大的品质:他是无用的! 感触之中,找到源处,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29do=blogid=253518 引用其中李老师的话: 不知道人类历史上还有哪一门学科如哲学一般,始终处于无用的状态,而又千年不绝,薪火相传。历朝历代的帝王或乱臣贼子都试图规训与惩罚这门无用之学,往往又徒劳无功,这也是因为他不为所用或为之所用而不知何用之故。当一种品格能够延续千年之久而没有多少改变的时候,他就是一种最伟大的品质。也许,这就是哲学的尊严! 一种无用的价值,默默的尊严,其中流淌着那种信念,一种永恒的流传,想起来忽然打了一个冷颤,其实所有的学科在他面前已经败了。 可是人呢,久一点有个百年,历史洪流之中,又谁在乎你活着时那瞬间的身价亿万,谁在乎那偶尔的奥迪 迪 奥 ,千年之后,你是否还有一点余辉在流动,而不只是山隅中的白骨一堆,想起了当初找到的网名:spangle( 亮晶晶的小东西 ),原来我在小时候就有了哲学的潜力,表扬一下自己。 再回到不远的过去,曾经的少年,也有过很多梦想,也有过很多抱负,可再看如今的我,奔三的80后,响亮口号背后总有一丝的无奈,一丝的尴尬,这个拼爹,坑爹的时代,是含泪的消沉还是艰辛的反抗,是时代的错还是我们的过,这辈子,只能这样吗? 今天看到有一本很畅销的书《这辈子,只能这样吗?》,前言中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发现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生活设限。事实上,人们似乎觉得拥有梦想是很尴尬的一件事;他们比较倾向捣毁梦想,而不是追求梦想。对于自己不足的地方,他们勇于承认,但却不敢面对内心真正的向往。明明心里想做得更多,但还是消极以对。而且,越来越多人定好计划后,很快又以各种形式退缩。总之,低成就是日常生活中“惯性堕落”的延伸,例如看不完一本书、老是拖延减肥计划、无法按时回信,等等。 在低标准的环境中,我们理所当然地降低对生活的期待和情感上的向往,降低对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学识教养,以及个人成就的期待和需求,几乎无人不受影响。 大众文化崇尚时髦科技,凡事给你省时省力的承诺,远大的理想将变得不值钱,连英雄也开始追求流行。当我仔细检视自己的生活,发现自己有时也会拖延一些曾经很重要的事,把它们延到“未知的将来”,压抑自己的梦想。 于是我意识到,不论人们最后多么成就非凡,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所有人在成功的过程中,都会遭遇到犹豫怠惰或是其他障碍。事实上,成功者和失败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选择面对困难的态度。无法突破个人障碍或社会氛围的人,渐渐变得麻木疏离,安于较低的品质,习惯于“有就好”的妥协。就如柏拉图所提到的“无知群众”,满足于和内心认知相似的暧昧阴影。 这些话也有些李老师的哲学味道了,也能从李老师口中听到多次,再在书中读到的时候却另有一种感觉,感叹时容易无语,结语就用封面上那个红色的“NO”做为现在状态的回答吧!这本书我要读一下
个人分类: 浪费心情|3466 次阅读|1 个评论
空间晶体生长研究进展
kejidaobao 2012-2-17 10:49
地球上不同纬度和不同高度的重力加速度是有起伏的,其平均值是g0=9.80m/s2。微重力环境的严格定义是g=10-6g0处的空间环境。获得微重力环境的实验装置和航天器:落管、落塔、气球、抛物线飞机和探空火箭等,可得到数秒到数十分量级的微重力环境;使用人造卫星、飞船和特殊的太空飞行器,可获得数天到数十天的微重力环境;使用空间站可实现数年到十几年的微重力环境。2011年9月29日,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实验平台,它是一座试验性空间站。2011年11月3日,成功实现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这表明中国已具备实现微重力环境的所有手段。本期封面图片上部为“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过程模拟图。 随着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结构完整、性能完美的高品质光电子晶体和蛋白质晶体的需求愈加迫切。地面重力条件下存在自然对流,它显著地影响热量和溶质的输运过程以及晶体/溶液界面边界层特性,进而影响晶体的品质和性能。空间微重力环境提供了纯扩散晶体生长的理想条件,在此条件下有可能生长出高性能的单晶体。 空间晶体生长的研究目标是,探索空间环境中晶体生长的原理、方法和规律;寻求改善晶体特性的途径;发现新晶体品种;开拓晶体的应用前景。由于晶体生长的实验周期很长,对于熔体生长体系,一般采用提拉法、坩埚移动法等技术,实验周期需数天或数周;而对于溶液生长体系,一般采用水热法或溶液法等技术,实验周期需数周或数月。在太空中探求晶体生长的实验和理论问题,需要长时间微重力环境。在过去30多年的微重力实验中,科学家们都是搭载卫星、飞船和空间站等航天器,开展空间晶体生长研究。 中国的空间晶体生长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与原航天部510研究所合作,于1987年首先搭载我国返回式卫星,进行了GaAs半导体单晶体的生长实验。此后,随着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多次发射,又多次开展了空间晶体的生长实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开展了非线性光学晶体α-LiIO3的空间生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开展了蛋白质晶体研究,原航天部的相关研究所在空间生长了HgCdTe半导体。中国科学工作者将试验材料搭载在“神舟三号”和“神舟八号”飞船上,生长了掺铈硅酸铋晶体(Ce:Bi12SiO20,Ce:BSO)、蛋白质晶体以及自组装胶体晶体。本期封面图片下部从左到右分别是半导体Mn:GaSb 在空间生长(左上)和地面生长(左下)的晶体,空间生长(中)和地面生长(右)的刀豆氨酸蛋白质晶体。 《科技导报》2012年第2期45—57页刊登了陈万春、宋友庭的论文“空间微重力环境中的晶体生长研究进展”。封面图片由陈万春提供,金功博设计。 (责任编辑 岳臣)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3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成功品质--加藤嘉一
chnfirst 2012-1-30 19:53
加藤嘉一.docx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0 个评论
考试既考成绩更考品质
热度 14 SoSoliton 2011-12-28 11:37
考试既考成绩更考品质
学期进入考试周了。学校一教学楼入口处挂一横幅:“ 考试不仅考成绩,关键还在考品质 ”。它让我想起了两件关于考试也考“品质”的事,区区一横幅,不仅是警世良言,更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 第一件事发生在我的中学时期。那一年,学校举行了一场英语竞赛,当然是笔试,我们那时没有口语和听力。两位参加竞赛的哥们的座位是一前一后,但都偏教室后部。两位的英语也还好,都是英语老师比较看好的学生。考试接近尾声时,坐在前排的哥们一只手开始在课桌里翻书了,坐在后排的哥们对此是不是明察秋毫只有老天爷才知道,反正那一刻他举起了手,示意站在讲台前的监考老师对试卷有疑问,监考老师上前解决后排哥们“疑问”的同时,顺手把还在全神贯注翻书的前排哥们也抓了。我亲自看到了老师收缴了前排哥们的书后对后排哥们露出了很“诡异”的笑脸。前排哥们后来的去向我至今也不清楚,后排哥们后来做了乡镇干部,是我那些没考上大中专的同学中混得最好的。 另一件事是我从一位擅长在饭桌上做报告的官员老兄那儿听来的,发生在大学。某哥们不是个学习者,但是个活动家,很多课程如果不搞点名堂很难通过考试。这哥们搞的名堂花样繁多,也很高明,从不失手,具体搞什么名堂那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归根结蒂的基本原理是,对同学:安抚大多数,拉拢极少数;对监考老师:调虎离山。一次考试,这哥们运气太差,坐第一排,等于就在主考老师眼皮底下考试,要是一般人,那是死定了。那堂考试,有多位坐在考场后部的哥们不时举手示意有疑问,而且一旦有举手,总是至少有两位同时举手,引得两位考官尤其在考试的后半时段基本上都在考场后部转。那位哥们现在南方某大城市当老总,曾被他拉拢过的“极少数”有好几位现在都是他手下的员工,据说还是因为同学情才被招进去的。 常言道,三岁孩童看百年。其实,生活中类似的看法多的是,如:一考定终生。难道不是吗?
个人分类: 回首往事|1759 次阅读|15 个评论
教育科研低标准的危害
热度 1 uqysong 2011-9-18 11:31
中西两方在社会生活等方面存在标准差异,譬如工作,西方发达国家的,只要你有份工作,你基本就能靠此养家糊口包括买房子和车,各行各业的工资标准有差异,但不是特别大,一个打扫卫生或者售货员的都可以开宝马。所以,国外有工作意味着你很中产,失业率高那意味着什么?靠选民支持的总理或总统非常在乎。反观国内,目前还是参差不齐,有的人收入非常高,而很大部分上班族也就对付着,甚至有的付完房租和伙食,也就所剩无几了。这里,我并不是强调这方面,这可能是我们目前发展的必经之路,需要几代人牺牲和付出,换取我们子孙后代的高品质生活。 但对教育和科研,我们不能有太多借口,因为这个标准低会贻害无穷,影响后代和国民素质。现在国内各种学术和教育模式看起来和西方很相似。你有大学,我也有大学;你有院士,我也有院士;你有教授,我也有教授;你有博士,我也有博士;你发表英文文章,我也发表英文,甚至数量多得多,看上去一片繁荣。但这里有个本质区别,发达国家是在一个国际化得严格标准下取得的,而我们的质量确令人担忧。西方很多小城市都有非常好的大学坐落其中,大量的国家级别的课题,吸引世界留学生和学者,大大提升小城市的品质和内涵;相反国内很多中小城市有自己的大学,但几乎没什么国际姿态,相当于地方政府打零工的,其实搞不了科研没关系,只要搞好教学质量,也是不错的;美国也有这种专门教学的大学。大城市国内都有多我们自己认为的好大学如985啊,所谓教学科研并重型的,其实好多教授不上课,或者不认真上;这在国外不可思议,如果是教学科研并重型的教授,教学对他来说非常重要,是本份工作也是很自豪的事情,而且学校因为你上课才给你这个职位,否则你就没学校提供的终身职位。那你去搞科研吧,申请不到经费,你就走人。本身你教授水平估计和西方教授没法比,这种高点水平的不去给学生上课,你让更年轻的刚毕业的博士去代,那是很耽误人的;不是说年轻的不行,他们需要时间,需要经验,需要在教授担任的课上锻炼,慢慢才有资格升入主讲人。有的博士毕业10年还没转正呢,如果不合适,也没机会真正当主讲人,还得全球招聘竞争呢,不是因为本校你就有资格;而国内目前是以年轻人为主,给下一代上课,教授忙跑课题和应酬,那不是耽误人嘛。这个课谁都能上,会上的能启迪学生,能锻炼学生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不会上的,学生就是在应付,考试过就成。有人说国外课轻松,没那么多压力,这大学可不一样,非常辛苦,大量讲课,实验,辅导,测试和作业,口头报告等形式,每年课不多,但都特别精。他们短短的三年就了解了从基础到前沿的本专业知识,但我们读到研究生,博士还在上同样的课,甚至还没学会这些知识,而人家已经在前沿遨游了。所以,这个教学质量非常关键。大学教育可能是我们教育最落后的一环。有的上大学,是放松来的,经过10年寒窗苦读,应该玩会;而实际上这才是你学习的开始,中学只是让你入门基本教育。再加上现在学风还不好,什么文章抄袭,投机啊,功力心强啊,这些都更加腐败我们年轻的下一代。一旦没合格的学生进入社会,很难指望各行各业放出高品质的光来。有的会慢慢形成文化和传统,会遗传到我们后代的血脉上,影响非常深远。 所以,我们是时候追求大学的品质了,不断努力,让院士,教授,博士找回属于你们的荣誉和责任,在国情如此的情况下,尽量帮助下一代。
个人分类: 科研模式中西比较|2145 次阅读|2 个评论
“男一组”走出的大地测量学家(改写)
jlpemail 2011-6-14 15:36
“男一组”走出的大地测量学家 他的博士导师是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周江文先生。周先生八十多岁时,还在《测绘学报》发表论文。若干年后他,他弘扬了导师的学术和治学理念,也成为了大地测量学家。他就是 2007 年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杨元喜教授。 1957 年,杨元喜出生在江苏北部的普通农民家庭。父亲为残废军人,家里劳动力不足; 1973 年, 16 岁的杨元喜高中毕业,回村劳动。当时还有生产队,生产队把男劳力分为一组和二组,一组负责更繁重的体力劳动。南一组挣的工分高,工分就意味着口粮。没有工分,就没有口粮。 请想象一下这样的场面吧!一个十六岁的小个子青年,肩挑一百四五十斤重的化肥,走四五里地,往田间运送。每半天来回三四趟,一天就是六到八趟。他显然力不从心,肩膀早已经肿了,脚底板上也起了血泡。这让他的步履更加蹒跚起来。有人看不下去了,劝他到二组去干,那里的伙计要轻一些。他咬牙坚持着,艰苦的农村生活,造就了他坚强的毅力,锻造了他顽强的性格。 村干部没有办法了,只好找到他父亲。父亲发话了,他才从一组换到二组。 放鸭子、养蚕、种蘑菇,他作什么都那样的勤恳,不怕出力气,不怕流汗。 这种素质在他刚入伍的第一年就重新显现出来,因为吃苦不落后,技术也出色,当年就得到两次嘉奖。 杨元喜的成功不仅和他的坚毅有关,也和他的天赋有关。一位老师这样评价他:杨元喜集天赋和勤奋为一体,想不进步都难! 二十岁时他参加解放军测绘学院的招生考试,数学成绩得了满分。这是一个好的起点,求学期间他把一本高等数学习题集的习题全部做了。 “盯着难题搞研究,瞄着问题做学问”,是杨元喜的治学理念;他的成功与早年的磨练和坚韧的性格密切相关。 ***************************** 参考文献: 徐天河、王新元、吴富梅《杨元喜》,见 孙鸿烈主编《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地学卷·地球物理分册》(科学出版社, 2010 , P429-431 ) ************************** 注: 退学辞职与降级(改写) 和 作业被抄之后的冤屈 (改写)以及本文为原定标题 院士们的人性光辉的征文的三个片段。
个人分类: 科苑记事|37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科学的态度和品质
热度 6 wangqu2008 2011-2-25 19:22
前天吧,尊敬的管理员给我来信,“ W 老师,开博大吉”,干脆凑个热闹,写篇博文,也不负别人的热情服务。 既然是科学网就谈科研,朝花朝拾一下吧。前一课题算是告一段落,一路冲锋陷阵感觉是五味俱全。科研,导师说的没错,要讲两个字“认真”, D.Z. 老师说的也对“要有坚毅的意志和品质”,不长不短的两年中,这两句话让我承受着不小的“负担”和快乐。这些大道理大家都懂的不得了,做起来如何呢? 先拿怎样“认真”说起,首先我自认为工作已经十分认真了,常常为找一些小问题花费很多时间,但还是会犯些低级错误,比如写文章过程中公式的标号( 8 )不知什么时候写成了( 6 )这其实就是不认真。当然尽量不犯错误只是认真的一方面,单这一点给我感觉做起来也很不容易了。因为这些“不认真”都会无意识的产生,而且很难立刻发现。当然,如果有了丰富的写作经验,这些“不认真”都是可以避免,或者很快能被排查出来。从另一方面讲,犯错也有犯错的好处,如果我们从不犯错误,也很难掌握驾驭经验的技巧。有句话是“爱过方知情重”,错而改之,下次不再犯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不会对别人夸张的暴露自己这些非原则的错误而大惊小怪。当然我要感谢导师对我的宽容,这常常让人更加自信。然而,最令人忌讳的就是原则问题了,所谓原则问题意味着科学态度的不认真,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王老师博文《 科学态度也很重要 》有很好的例子:科学态度的不严谨不仅仅使你的劳动毫无价值,还有可能误导别人。 认真的态度是一个科研人员的基本要素。另外,坚毅的意志和良好的品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了意志你才不会轻言放弃,有了品质才能自己心安理得,让别人人心服口服。我喜欢低着头踏实走路,我常说走到了就看到了,何必频频远望前方呢,“欲速则不达”。学习就像盖楼一样(对建筑本人外行),不去想盖起几层上面还有几层,只有把现在的这层盖好,上面的每一层才能有一个好的基础。把根基打牢固是很重要的,科研也一样,这就要求我们一开始就要耐得住寂寞地去学基础课,当然盖到半拉就放弃的楼房更糟糕,所以我们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要轻易放弃,因为一座完整的新楼要比几座楼茬子更有吸引力。品质更是没得说,我们试想一个科研人员如果品质都没有了,他的成果你敢相信吗?当然也有人品不过关,工作上做的还不错的,这是外话了。实话讲,笔者更欣赏德才兼备的。古人云,厚德载物,至少在国内,品德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我始终认为,成大事者,首先要有人品,古语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但也有“人至无求品自高”,当你看淡些功名利禄才能踏踏实实办点实事,尤其是初出茅庐的新人。 无疑,如果每个从事科研的人员都能实事求是、持之以恒,不计回报的去做一件有意义的工作,相信科学界新的春天将不再遥远。。。。。。路还很长,路,在脚下,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个人分类: 人在大工|3911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判断一个民族的品质之高低,关键要看其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
QFL 2011-1-6 09:16
' 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 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 。 于是, 弱势群体 就成了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 例如,前段时间就有个调查,人们惊讶地发现: 天朝公务员竟然是弱势群体!!! 如果果真如此,那么哪类人才能算是天朝的强势群体呢?真是令人不敢想象!另外,那些大量的乞丐们、流浪者、贫农、农民工、贩夫走卒、失业工人、鳏寡孤独者、老弱病残者该属于什么势的群体呢? 英语中有个词叫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与中文的弱势群体很对应。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或社会弱者群体,它显然是指那些在社会中困难生活着的一群人。一般而言,弱势群体可以分为两种: 生理性弱势群体 和 社会性弱势群体 ;前者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失业等。在天朝,弱势群体主要是社会性弱势群体。 到底谁是天朝的 弱势群体呢?会是公务员吗? 根据联合国规定: 绝对贫困(Absolute Poverty)的标准是每天每人收入不到1美元,而贫困线的标准是每天每人收入低于2美元 。照此计算,我国会有多少人的收入是每天超过2美元呢?我个人认为:至少大部分农民家庭与下岗工人家庭都不可能是。天朝自己对绝对贫困人口,也有个特色定义,即 年收入在683元以下的公民 (哈,换算一下, 每人每天 1.87 元,连坐公交车的钱都不够 )。然而,即使 这样低的贫困标准, 根据《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 我国还要到 2020 年 基本 才能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这显然与我们的社会主义优越制度、GDP全球第二、外币储备全球第一、美国外债第一等众多伟大称号极不相配。每当想到这种强烈对比,**自豪感就荡然无存!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已经看到这个问题了。例如, 在今年元旦致辞上,涛哥讲话的重点就是坚持改善民生问题 ; 所以说,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不应该太悲观失望:前途毕竟还是光明的,哪怕光芒微弱些;社会毕竟还是进步的,哪怕步子缓慢点。 当然了,不仅仅是我天朝,就是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美国,也都存在着一批弱势群体。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某些资本主义国家还真得没有乞丐:例如,我就没有在日本看见过乞丐;但这不等于说日本就不存在弱势群体。 我认为: 判断一个民族的品质之高低,最重要其中一点就是看其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 。至于神州天朝的中华民族,如何对待弱势群体的呢?相信大家都多少有点切身体会,故此处不再赘述。 最值得一提的是,弱势群体也有尊严。 是否尊重弱势群体的尊严,也能体现一个民族的品质之高低 。儒学的一个观点就很好,即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最后举一个美国的例子,有本人拍摄的照片为证。 当然了,个例不足以说明一切。 1. 人们排着队伍、有条不紊地依次领取食品和衣物,很文明地。 2. 食物就是简单的面包和饮料;红背心是爱心志愿者?! 3. 一大堆衣物:人们规矩地挑选合身的服装,按需拿取,并不贪多。 4. 两位面带微笑服务于众人的爱心志愿者?! 5. 判断一个民族的品质之高低,最重要一点是看其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 , 您赞同这个观点吗?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3823 次阅读|22 个评论
压迫与封锁不可能达成创新品质
shxzhang 2010-9-15 04:07
张少雄 人生来具有创新潜质,这种潜质得到唤醒、保护与促进,人便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创新潜质的唤醒、保护与促进,通过学习实现;学习,作为行为、信息、知识、理解、态度、价值观或技艺的改善 9 ,可以发生非教育(教育在本文中特指学校教育)活动中,也可以发生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能否使人具有创新品质,取决于教育呈现出来的实然属性,而不取决于它的应然本质。教育的应然本质是设计为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和持续的交流 9 ,或者是改善人 4 的活动,即促进人的心智力的发展 5 、人的理解力与判断力的发展 6 的活动。应然是理想,实然是现实;在现实语境中,教育可能、而且经常沉沦。 一、教育经常沉沦为压迫,而压迫只能捂杀认识能力 在现实语境中,教育经常沉沦为压迫。教育通过课程与教学实施,教育目标通过课程与教学达成,教育目标成为教育标准,教学材料选择、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活动开发和考核考试设计等都根据这些标准进行 。压迫,是凭借权力或优势,通过教学材料选择、教学内容规划和教学活动开发等手段,向学生灌输指定行为、信息 (与知识并列时指前知识) 、知识、理解、态度、价值观或技艺,并通过教学活动开发和考核考试设计等手段,强迫学生记认并且在不同场合重复(即复演、复说或复写)灌输内容;相应地,压迫表现出知识压迫和理解压迫等多种类型。 如生物学课程处理啄木鸟,在未见过(绝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城市学生不可能见过)啄木鸟的情况下,叙述其筋肌层理、心脏结构与脑颅构造等解剖性事实,讲述探讨其利嘴成因的某家解释性学说,要求学生记诵与复述或复写所叙事实与所讲学说,便是知识压迫与理解压迫。再如哲学课程处理柏拉图,在不研读其主要作品的情况下,叙述其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和著述成果等历史性事实,讲述探讨其作品意义的某家解释性学说,要求学生记诵与重复所叙事实与所讲学说,也构成知识压迫与理解压迫甚至价值观压迫。 远离具体生物存在或现象,对一切人而言,一切生物学知识都只是不诉诸亲历的、遥远的与陌生的碎片;在亲历之外,蛇披鳞与蛇披羽,或稻花臭与稻花香,是等值的假说。只有通过亲历(接触与体味),学习者才能确知蛇披鳞与稻花香等,才能获得关于生物的真知识。远离具体哲人言说或著述,对一切人而言,一切哲学知识,都只是不见诸亲炙的、虚幻的与冷漠的杂汇;在亲炙(通过聆听与阅读获得直接教诲或传授)之外,孔子尚暴政与孔子尚仁政,或苏(格拉底)子诲恶德与苏子诲美德,是等值的传言。只有通过亲炙,学习者才能确证孔子尚仁政与苏子诲美德等,才能获得关于哲学的真知识。 杜威曾以探触光亮物为案例说明意义的获得:小孩探触光亮物被灼痛,由此得知某种光亮物意味着热源,得知热与其它许多事相关,他的相关行为便获得更多意义,他便能明白自己行为的意义并且能够承担它们的后果;这一探触使光亮物获得意义,孩子获得关于光亮与温度等事物的认识,这种认知便成为他的知识存量的内生部分 。其实,事与物的意义的获得,或人对事与物的认识的形成,于物质世界和于精神世界,过程与结果等基本相同。亲历或亲炙等体验导致意义的获得,意义的获得导致认识的形成,认识构成知识存量的内生部分。知识存量的内生部分是真知识,非内生部分只是暂存信息;暂存信息经过检验与甄别,可能证明是伪知识,可能证明是真知识,也可能分流为伪知识与真知识,而检验与甄别也是意义的获得与认识的形成,也需通过亲历与亲炙等亲身体验实现。 实际上,认识发展过程,是获得并运用关于物质、社会、文化与精神等诸种世界的知识 的能力的形成过程。诸种世界只呈现在人的亲身体验中,因此,一切人,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真正认识诸种世界,只有真正认识诸种世界才能获得真知识,只有获得真知识才能获得知识的改善;不仅如此,只有持续进行认识实践,才能保持认识意识及欲望的活化和认识能力的提升。 行为(置于信息之前指日常行为与社会行为)、信息(与知识并列时指前知识)、知识、理解、态度、价值观或技艺,是从低到高、由表及里的素质梯级,也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识环链,后一项的改善必须以前项的改善为基础,而前项的改善却不必然导致后项的改善。对于压迫,前项压迫 经常意味着后项压迫,而后项压迫等却不必然意味着前项压迫。信息压迫与知识压迫,在素质梯级的低级阶段,在认识环链的早期环节,抑制认识活动,捂杀认识意识与认识能力。 二、教育经常沉沦为封锁,而封锁只能捂杀判断能力与行动能力 在现实语境中,教育还经常沉沦为封锁。封锁,是凭借权力或优势,通过教学材料选择、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活动开发和考核考试设计等手段,屏蔽非指定行为、信息、知识、理解、态度、价值观或技艺;相应地,封锁表现出知识封锁与理解封锁等多种类型。 如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处理鲁梁之争,只讲读乏走狗 文,不讲读乏牛 文,或者反之,至少构成信息封锁或知识封锁。再如地质学课程处理地壳基本构造单元及演化规律,只讲述地槽地台学说,不讲述地洼学说,或者反之,至少构成信息封锁、知识封锁与理解封锁。对于乏走狗之骂,只传递喝彩之声,不传递贬责之音,或者对于乏牛之骂,只传递贬责之音,不传递喝彩之声,便构成理解封锁、态度封锁与价值观封锁。对于地槽地台学说,只展示赞美意见,不展示批评言论,或者对于地洼学说,只展示批评言论,不展示赞美意见,也构成理解封锁、态度封锁与价值观封锁。 对物质、社会、文化与精神等诸种世界,因为接触面度、考察视界与体验方式等多方面差异,不同的人在相同语境下会有不同认识,相同的人在不同语境下也会有不同认识;因此,对于相同存在或现象,无论是物质的还是观念的,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无论是仅见诸视听的还是记录于文字与器物的,人们的叙述、理解、阐释与评价等经常会呈现出多元性、多样性与多向性。董仲舒曾经指出: 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 《诗》没有一致性解诂,《易》没有一致性演占,《春秋》没有一致性传辞;这里,一致性是一元性、一样性与一向性。实际上,对于一切存在或现象,人们的 叙述、理解、阐释与评价等 都不会、也不可能会呈现出一元性、一样性与一向性。 应然教育,不忽视与封锁多,而是面向与开放多,并引导学生走向多。如对于仁,孔子在不同场合给出不同说法,如 巧言令色,鲜矣仁。 48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31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32 ,仁者,其言也讱。 133 ,爱人。 139 ,等等,便是面向多与开放多。再如对于教育本质,舒尔茨编《学源:教育学经典选编》选辑赫钦斯、阿德勒、杜威、基尔帕累克和吉鲁克斯等三派五家学说 ,对于科学本质,柯德编《科学哲学:核心问题》选辑库恩、拉卡托斯、塔加德、鲁斯和劳丹等五家学说 ,都是面向与开放多。只有面向与开放多,才会使学习者面临判断,面临检验与探索等行动;面临判断与行动,才会需要实际判断与实际行动,才会激活判断意识及欲望、行动意识及欲望,才会进一步激活判断能力与行动能力并使它们持续提升。 教育一旦沉沦为封锁,便自闭于一,也禁闭学生于一。学生长期封闭于一元性、一样性与一向性行为、信息、知识、理解、态度、价值观或技艺之中,心智活动只有也只会有记认与重复等简单形式,没有也不必有比较、分析与推理等复杂形式,比较、分析与推理等心智潜能必然长期处于沉睡状态。心智潜能长期沉睡,判断意识与能力、行动意识与能力必然会被捂杀。 三、捂杀认识能力、判断能力与行动能力,即是捂杀创新能力 创新( innovate ; innovation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作为一种行为是给既成事物引入新成份和改造既成事物 997 ,作为一种成果是以引入新要素或新形式等方式对既成事物做出的改造 998 。 纵观人类历史可以发现,既成与创新实际上是一种循环:一、理解既成;二、运用既成;三、检验既成,在新语境或新环境中,既成作用减弱甚至归零,如既成学说不能解释新现象、既成技术不能促进新产业、既成器具不能适应新技术、等等;四、改造既成,构建新学说、新技术与新器具等,达成创新;五、创新演变成既成,新一轮循环。在每一轮循环中,能否准确理解决定能否正确运用,能否正确运用决定能否准确检验,能否准确检验决定能否确知改造需求,能否确知改造需求决定是否进行改造和如何进行改造;在每一环节上,认识能力、判断能力、行动能力都起决定性作用。一切既成都在检验环节分流,作用不变甚至增强者被保留,作用减弱甚至归零者一部分被淘汰、一部分被改造;作用减弱甚至归零,原因可能是运用不当甚至错误,也可能是它们自身存在不足或缺陷,只有查清原因所在才能决定如何分流,而能否查清原因所在,认识能力、判断能力与行动能力同样起决定性作用。 创新的实现,不靠口号,而靠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靠意识感知创新诉求,靠能力进行创新活动;而实际上,创新意识就是超常的认识意识、判断意识与行动能力,创新能力就是超常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与行动能力。因此,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是用创新教育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用一两门创新教育专门课程讲授出来的,而是通过全部课程与全部教学浸润出来的。 进一步说,认识意识、判断意识与行动意识的缺失即是创新意识的缺失,认识能力、判断能力与行动能力的缺失即是创新能力的缺失。捂杀认识意识与能力、判断意识与能力、行动意识与能力,意味着捂杀创新意识与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创新品质的核心,捂杀它们意味着捂杀创新品质。 教育一旦沉沦为压迫与封锁,便无法达成创新品质。要达成创新品质,教育不能是压迫,只能是解放,不能是封锁,只能是开启。 参考文献 UNESCO-UIS. ISCED 1997: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 Re-edition. : UNESCO-UIS,2006:9. Hutchins, R. M., The Conflict in Education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 Schultz, F. Sources: Notable Selections in Education. Connecticut : The Dushkin Publishing Group, Inc., 1995. Tyler, R. W.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 Chicago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9:3. Dewey, J.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 M ] . New York : Macmillan, 1916: 94. Gelman, R. Cognitive Development // Wilson, R. A. and Keil, F. C. The MIT Encyclopedia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s. Massachusetts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 1999: 128 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G ] // 鲁迅.二心集 // 鲁迅.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 246-249 . 梁实秋.鲁迅与牛[ J ].新月:第二卷第十一号 / 1930 ( 1 ):(零星) 2-3 . 董仲舒.春秋繁露[ O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 24 . 孔子.论语[ M ]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 1983 . Schultz, F. Sources: Notable Selections in Education . Connecticut : The Dushkin Publishing Group, Inc., 1995: 1-43. Curd, M. and Cover, J. A.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e Central Issues . New York : W. W. Norton Company, 1998: 1- 61. Simpson, J. A. and Weiner, E. S. C.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Volume VII . Second Edition.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本小文已经刊载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二零一零年第三期)
个人分类: 教育漫話|4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逃票 = 缺德?
wujingzhi 2010-8-3 21:35
逃票, 我想发达国家可能比中国多。因为在国内基本是没有机会逃票的,无论什么车站,先买票,再上车。至于买了票以后,是什么情况那就不一定了。我好几次是买了票,而没有机会上车!坐火车长途,多少人得靠关系、找票贩子才能买到卧铺啊!春运时候的情形就不用说了,有站的地方就不错了。以前上学时候,每次开学,我都得起个大早,早上四五点钟摸黑去赶车。在外地时候,碰到好几次黑车,坐上后都不知道要把我拉到哪,提心吊胆的~ 国内坐公交车,有逃票的吗?应该很少。一两块钱大家都付得起,有时可能会碰到一些进城打工的人不熟悉,或实在没钱。那为什么到国外乘公车有人逃票呢?先撇开道德诚信的话题,或许有更直接的原因。发达国家的生活成本是很高的,因为劳动的价值基本没有区别。不像我们学得那样,脑力劳动是复杂劳动,非要得到更多。在很多发达国家,体力劳动价格更高。下水道工、电工等周末是要休息的,要去打高尔夫球、钓鱼。而搞研究的人们大多守在实验室,赚奶粉钱。那些辛苦劳作,为了毕业而心力交瘁的留学生们的处境更可想而知。 那么为什么本地人逃票的少呢?对他们而言,和我们坐公交车一样。没必要逃那一两块钱。他们的低保金足以让他们维持正常生活。对他们而言不能住house要住公寓楼就是破产了。而我们中国人呢?有公寓楼住,都是中产偏上阶级,住高层甚至是体面了。我相信可以住公寓的人不会想着去逃公交车票。出门都要打车了。那为什么到国外有人就逃票了呢?简单算一算,日票大体平均在3-10美元之间(国家、地区不同,差别大),换成人民币就是三五十块。我来这这点时间,票已经一大摞子了,都不忍心去算有多少钱,当然也不去逃票,被逮着罚的更多(具体罚多少没去关心,听说很多的)~ 据我所知,有很多留学生是没有强大的经济来源的。很多人要靠打工维持生活。逃票的钱或许就够他们一天的生活费了。很多偏僻的加油站的收银员是印度人,晚上经常被人揍。但他们依然要冒险做那样的工作。很多人要工作到很晚,也容易被人攻击,送命的也不少。有人打黑工的话,一小时的收入也就一张公交车日票的钱。记得看一个电视节目,龙永图讲他自己的经历,说他在美国时,一次为了省车票钱曾步行了很长一段路 说这么多,其实我只是觉得逃票和缺德之间直接联系有点勉强。这个道理和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类似。西方人有西方人的价值标准,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很多人都知道在海外,老移民骗新移民的太普遍了,老移民欺负新移民的或新来的也常见。我也不觉得因为这样就说中国人都没良心。相反,大部分人还是很好的。存在的东西都有它背后更深远的原因。 发达国家的教育以及所有其它,有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但是,并不能由此而完全否定中国本身的东西。敝帚自珍,大可不必,然削足适履,也有点得不偿失。 我们似乎常常把发达国家有意的完美化或丑化,借以否定或抬高我们自己的价值。前几年流传的国外大学校长评价中国教育的文章就是一个例子。我们平常接触到的文章也类似,有太多偏颇之处,和夸大之嫌。如说国外学生数学差,真的吗?我见到的国外学生,数学都很厉害的。中国人以为的数学好就是口算、心算、背圆周率。洋鬼子们不擅长这些,但他们可以比较熟练的算一些我们标为选学而很有用的东西。 扯远了,再说逃票吧。如果说逃票能说明我们缺什么的话,首先说明缺钱。我们的暴发户门逃票吗?不逃啊!到哪都刷卡,账上随时有几个亿,家里豪车几车库,让他们逃票?富二代逃票吗?很少吧!都自己开跑车了。逃票也是为了体验生活。官们逃票吗?不逃啊!小狗出行都有人民买单,没必要逃。 说到缺德,我是同意的。但这个缺德不是哪个人缺德,而是社会缺德。现在,有德的人有谁可以养家糊口呢?据说年入十五万都活不下去,老实巴交的人有几个可以年入十五万??五万都有难度吧!而那些腰缠万贯,无德无能有办法的,都滋润着呢。更重要的是,全社会不都是向那些缺德的人学习吗?复制他们的成功吗?对那些缺德的人,谁又有胆量站出来反对了?谁又能反对得了?至多也就是匿名骂骂而已,明天继续奉承 零零碎碎一大片,其实只是觉得在这个鱼目混杂烦躁不安的社会,我们看待现象,也可以了解现象,研究现象。关于人的事,往往是非常复杂的 逃票的不一定那么缺德,缺德的也不一定要去逃票 一个人人缺德的环境,冒出一个人不缺德也就成缺德了 一个绝大部分人不缺德的环境,有几个缺德的人也没那么缺德这就是包容的气度! 最后,录一段 《庄子》 吧: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111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成大事者必备的品质与心态
guojpeng 2010-8-2 00:01
成大事者必备的品质与心态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人就诉说你的困难和遭遇。- (3)在征询别人的意见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讲。- (4)不要一有机会就唠叨你的不满。- (5)重要的决定尽量有别人商量,最好隔一天再发布。- (6)讲话不要有任何的慌张,走路也是。- 二:细心- (1)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常思考它们的因果关系。- (2)对做不到位的执行问题,要发掘它们的根本症结。- (3)对习以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进或优化的建议。- (4)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习惯。- (5)经常去找几个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或弊端。- (6)自己要随时随地对有所不足的地方补位。- 三:胆识- (1)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词句- (2)不要常常反悔,轻易推翻已经决定的事。- (3)在众人争执不休时,不要没有主见。- (4)整体氛围低落时,你要乐观、阳光。- (5)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因为有人在看着你。- (6)事情不顺的时候,歇口气,重新寻找突破口,就结束也要干净利落。- 四:大度- (1)不要刻意把有可能是伙伴的人变成对手。- (2)对别人的小过失、小错误不要斤斤计较。- (3)在金钱上要大方,学习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 (4)不要有权力的傲慢和知识的偏见。- (5)任何成果和成就都应和别人分享。- (6)必须有人牺牲或奉献的时候,自己走在前面。- 五:诚信- (1)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说了就努力做到。- (2)虚的口号或标语不要常挂嘴上。- (3)针对客户提出的不诚信问题,拿出改善的方法。- (4)停止一切不道德的手段。- (5)耍弄小聪明,要不得!- (6)计算一下产品或服务的诚信代价,那就是品牌成本。- 六:担当- (1)检讨任何过失的时候,先从自身或自己人开始反省。- (2)事项结束后,先审查过错,再列述功劳。- (3)认错从上级开始,表功从下级启动- (4)着手一个计划,先将权责界定清楚,而且分配得当。- (5)对怕事的人或组织要挑明了说。- (6)因为勇于承担责任所造成的损失,公司应该承担- -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2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摘自《格言》上的几篇文章
rbwxy197301 2010-2-4 08:20
《格言》是由黑龙江出版集团格言杂志社出版的一本期刊,每期都摘录不少好的作品。下面是《格言》2010年第四期的四篇文章,虽然比较短小,但每个故事从不同角度给我们以启示。 最重要的义务教育 作者:徐立新 41岁时,她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离开上海,去了以色列,开始在那里艰难谋生。为了能养家糊涂,她想到做中国的传统美食春卷,然后卖给当地人吃,每个春卷能赚7毛钱。 然而,和面、包皮、煎炸,然后站在寒风凛冽的街头兜售,一切都是第一次,对她来说都是挑战。她跟三个孩子们说,现在我们的处境很糟糕,你们看该怎么办,才有可能走出这个困境?三个孩子,虽然其中最大的也才只有12岁,但却因为母亲的信任和求助,没有游离于困境之外,而是积极地与母亲同舟共济,一同参与到做卖春卷的生意之中,用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帮着妈妈的大手迎战生活。 晚上,当菜市场的摊主都打算收摊时,三个孩子便开始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去收购那些摊位上卖剩下来的菜,因为价格可以便宜很多,然后,再一步一步地将收购来的剩菜,一框框地朝家里提,因为力气小,三个人只好采取游击战,先合力提过去一筐,放那,再回去提另一筐,如此反复。然后跑到她的跟前,告诉她:妈妈,你的成本会低一点。 后来,大儿子发现中国的许多生活用品和民族特色产品,在以色列很受欢迎,于是便通过快递的方式,从中国进货,然后卖给以色列人,赚钱中间的差价。 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自立自强的品质, 她从没有向邻居借过一滴油、一勺盐、一粒米和一颗糖,家里的东西用完了,遗忘了,就没有得吃,只能饿一餐。 孩子们也在她的教导下,对社会和自己有了明确的认识,大儿子告诉她,妈妈,全以色列的华人都在开饭店,他们的儿子还是在开饭店,但我不会去开饭馆,那太辛苦了,我要去做其他华人没有做的事情,并且让妈妈过得快乐。 等两个儿子都当过兵,完成了为国家服役的责任后,她把三个孩子叫到面前,说,现在你们要承诺在几年后每人送一样东西给我,而且是能放在我手上的。孩子们都很聪明,知道母亲的言外之意,大儿子说,我会放一把房钥匙,二儿子说,我会放一把车钥匙,小女孩说,我还赚不了大钱,我会放一把首饰盒的钥匙。 为了兑现对母亲的承诺,几个孩子太开始拼命地努力,几年后,在以色列钻石交易所上班的大儿子给她买了一块劳力士金表,并在上海浦东给她买了一套288平方的房子。而自己开了一家跨国公司的二孩子则给她买了一辆豪华的汽车,还在读大学的小女儿,则靠着自己课余打工为她送上一窜窜首饰。 现在,她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是千万富豪,然而更让她高兴的是,孩子们却都很节俭,为了不费袜子,大儿子在卫生间里贴着一张纸条:不要忘记定时剪指甲。每次出门前,二儿子都要自己带上一瓶水,然后对她说,妈妈帮我做一块三明治吧。一个千万富豪,却从来不再外面吃饭。做父母的她感到无比欣慰。 不错,她就是犹太后裔沙拉女士,一个流着犹太血统的中国妈妈!上个世纪三四年代,为躲避德国纳粹的残害,沙拉的父亲来到中国上海,之后生下了她。1991年中国和以色列正式建交,也就在这一年, 41岁的沙拉去了以色列,作为第一个从中国去以色列的犹太移民,她的自立自强,被看成是中国女性的典范, 被以色列的各大报纸电视都争相报道。而当重回到中国时,许多媒体则对她的教子方式有着浓厚的兴趣,都想一问其中的秘诀,而她的回答却是,没有秘诀,因为我懂得在孩子面前示弱和索要!沙拉说,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时时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却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地朝他们索要! 摘自2009年11月《知识窗》 学会让欲望冷却 作者:张奉莲 如果你选择在旱季去澳洲荒漠旅行 ,肯定会有人跟你说起那里的动物。而最不能不看的不是袋鼠也不是野牛,而是一种名不见经传的小动物澳洲蹼鼠。 在澳洲的西北部,人烟稀少。天空是无杂尘的蓝,蓝的干燥干脆;天空尽头泼辣辣的铺开一片汹涌起伏的赭红,带着血液流动的气势,沉默中传递出深不可测的力度。此时,桉树的叶子已经落尽,都伸长了光秃秃的枝桠在烈日和高温下沉默着,只有桉树的种子漫山遍野。你可能会说,澳洲的动物有福了,这么多粮食等着它们来吃。动物们也确实都来了,并且疯狂地抢食,因为好不容易等到了食物如此丰盛的季节,还不开怀大吃一顿?可是这些食物却是不能立即食用的,如果动物们不能早点罢休,过不了多久,便会因缺水而死。在旱季,这些充足的食物并不能带给动物们生的希望,反而会因缺水而让生命更快的死掉去。 只有一种动物能靠这些种子生存下来,那就是澳洲蹼鼠。这种小动物有一习惯,它们从来不吃外面的果实,尽管旱季的种子满山遍野,尽管它们也跟其他动物一样饿得头晕眼花,但它们从来不立即使用那些种子。它们会将种子搬到洞里后,还要等上一段时间,等到种子吸饱了水分,变得柔软了,蹼鼠才会慢慢享用。蹼鼠就是这样通过植物的种子,从土壤中得到了水分。 很多人就是冲着蹼鼠来到澳洲的。导游会告诉你,澳洲荒漠上的小蹼鼠可是当地居民的偶像呢。因为蹼鼠有一种能力,那就是让欲望冷却。面对诱惑能让欲望冷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很多人就是来学习它们的这种能力的。与其他动物相比,蹼鼠的力量极其弱小,智商也不是最高的,就是耐旱和耐饥饿的能力也不及其他动物,为何它们就能够做到让种子吸饱了水分后再去食用呢?其实蹼鼠也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它只不过是比其他动物少了一点贪欲罢了。 生活中,不少人都知道贪欲的可怕,可是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又总是不够冷静,做出了一些失去理智的事情,等回过头来清醒了又后悔不跌。其实,人生处处都有诱惑,如果让欲望泛滥,必将危及生命。学会让欲望冷却,冷静的面对诱惑,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摘自《伴侣》2010年第一期 总要有一种品质 作者:宛文 欧洲的一位教育心理学家在一所大学进行过一项调研:让二百名大学生如实地说出自己更崇拜哪位名人,如果不欣赏可不必选择。提供的四个选项分别是:A巴尔扎克、 B毕加索、C贝多芬、D不知道或都不欣赏;并且在问卷上对三位艺术家进行了简单的生平介绍。 结果是:30%的学生欣赏巴尔扎克,20%的学生敬佩贝多芬,10%的学生崇拜毕加索,其余的40%选择了D。有的学生还在问卷上阐明了自己的理由。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这位教育心理学家对其中的大部分被调查者进行跟踪研究。若干年后,他发现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欣赏巴尔扎克的学生大多都在各自的公司干得颇有成就;敬佩贝多芬的学生中有的后来经历不少挫折但都挺了过来,而且事业发展也相当出色;崇拜毕加索的学生中显得更突出,有的成了老总,有的拥有自己的公司;而那些选择D 的学生,一些失业在家,一些虽有工作也大多略显平庸,只有极个别的有较好的发展。 心理学家作了深入分析:巴尔扎克是世界上最勤奋努力的作家之一,他常常通宵达旦、笔耕不辍,有一个精心安排的作息时间表,从不偷懒,最终写出几百部中长篇佳作。贝多芬历经生活坎坷、婚姻波折、耳聋困扰,仍创作了流芳后世的伟大音乐诗篇。毕加索是一位看似怪异的画家,他的作品并不被人欣赏,可他死后,世人惊奇地发掘出画作的伟大价值和艺术灵性。三位艺术家虽然都是才华盖世、成就斐然,可所具备的品质却各有侧重:巴尔扎克勤奋努力,贝多芬坚强有恒心,毕加索聪慧极具创新意识。 具备三位伟人身上任何一种品质,对生活和事业都会有帮助,怕就怕在自己身上找不到一点优良品格。懒散的人注定平庸,软弱的人不能经事,贫乏的人无法创新;生活总爱眷顾那些勤奋努力、意志刚强、聪慧能干的人。 调研结果证明,一个有所成就的人总要拥有一种优良的品质。 摘自2009年11月2日《海口晚报》 MBA的旁听生 作者:朱宏   原始人贝努努意外发现了通往文明世界的大门。   贝努努在文明世界闯荡了几年后回到了原始部落,并且带去了一件令整个部落轰动的东西。其实,那只不过是文明世界的人们司空见惯的自行车。   贝努努骑着自行车从一个部落到另一个部落。所到之处,人们争相围观。人们根本不相信这个只有两个圆圈的东西能够站起来走路。他们怀疑贝努努学到了什么魔法。贝努努因此成了名人。   贝努努成为名人后,就专门搞了一片场地,凡是想看他骑车表演的均要购买门票。尽管门票很便宜,贝努努还是凭着骑车的技艺赚得了第一桶金。   看到这门手艺能够带来财富,于是就有一些同伴向贝努努求教魔法。族人说,你教会了他们,那就不是你的独门绝技了。贝努努神秘地笑了笑。当然,贝努努的传授不是免费的,每个人都要交纳一定的费用。   在贝努努的传授下,学员们很快学会了骑车。可是学会骑车的学员们其实根本没车可骑,于是经常借贝努努的车骑,为此没少耽误贝努努的生意。贝努努就此放弃了表演,贝努努的眼球经济时代这么快就过去了。   贝努努失踪了。谣言和猜测满天飞舞起来。   贝努努再一次回到了部落。很快,一个简陋的自行车商店就开张了。早期的学员们很高兴,他们买到了自己的自行车,再也不用向贝努努借车了。而更加高兴的是后来的学员们,因为贝努努开始免费教学了。贝努努的部落以及临近的部落里学会骑车的人越来越多,因此贝努努卖车的生意异常红火。   凡是有利可图的事情总会有人效仿,文明世界如此,原始部落也一样。一些聪明人很快尾随着贝努努找到了通往文明世界的大门,自行车商店从一家发展到了两家,从两家扩充到了五家,导致自行车的利润急剧降低。   贝努努于是不再引人注意。直到某一天,人们才发现很长时间不见贝努努了。大家认为贝努努和自行车有关的生意彻底完蛋了。   再次回到部落时,贝努努只是带回了一些令人看起来很奇怪的工具。贝努努告诉人们,车子跑多了会生病,我要为车子开一个医院,医院你懂吗?   贝努努的修车行就此诞生了。生病的自行车很快都到贝努努这里求医来了。   修车的生意很容易被复制,不久,很多部落都出现了医院。   渐渐地,自行车在总量上接近了饱和,况且很多人学会了自己修车,因此跟自行车有关的生意成了最垃圾的生意。   骑车的熟练程度毕竟有所不同,而且骑车还有快慢之分。到底谁骑得更好、更快呢?部落里的人们常为这事产生争论和摩擦。有时,发生摩擦的人来找贝努努评理,这一来触发了贝努努的一个想法。   贝努努决定举办一场自行车比赛,看谁骑得更快、更远,他开出的奖金在部落之间产生了轰动。于是很多人前来报名。   比赛如期举行,选手的族人也组成了亲友团前来观战,他们让贝努努赢得了大把大把的赛会门票收入。   贝努努一连串的成功把所有的原始人都惊呆了。他们问贝努努从哪里学来的本事,贝努努说,我为一位MBA教授服务过,经常在他们的沙龙上倒茶。 摘自《羊城晚报》2009年11月6日
个人分类: 生活随想|26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生所用称呼决定师生交流的品质
shxzhang 2009-12-7 08:32
张 名先鉴 字 少雄 人们交流,称自己、称对方、称第三方, 都有特定称呼。 称呼之中,有衔位称呼, 如赵爵士、 钱 博士、孙大校等;有职称称呼,如 李 教授、周工等;有职务称呼,如 李 教授、周总工、吴主编、郑院长、王司长等;有亲近称呼,如 张 老师、刘师傅等;衔位、职称、职务称呼都是公务称呼,亲近称呼是私交称呼。 当代大学生们常用长、老板、导与教授等称呼老师,但是,这样的称呼,无论是作为第二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基本上都是公务称呼,而师生交流似乎不是公务交流。 修鉴所开课程的学生,不时有人称鉴为教授或 张 教授。无论他们要求教授或 张 教授做何种指点与斧正,只要不在课堂之内,鉴都不知不觉地用哈哈、我明白你在想什么、我要思考思考之类的套话来回应,并不停地重复这些话来把交流推向结束。鉴有时边说话边在纸上划正字记录套话重复的次数;在一次交流中,我要思考思考多达三个正字,创最高纪录。听到教授或 张 教授这样的称呼,无没法进入师生交流。 接受鉴指导的学生,也常有人称鉴为导师或张导, 这种称呼不但不能导出师生交流,反而会引起种种不快。不过,有一次,因为实在不想重复套话与空话,鉴用一句话强制性结束交流。来访者说:张导,有些问题,想请您指教指教!鉴回答:对不起,我不做旅游,也不懂旅游,您到别处问问吧!来访者像突然发现走错门一样,飞快地退出!听到张导这样的称呼,鉴浑身打冷颤,那学生出门后十来分钟才暖和过来。只有听到学生称鉴为老师或 张 老师,鉴才能真正地进入师生交流,才会真正地进入老师角色。 在导师不在场的场合,绝大多数学生用老板或我老板指称自己的导师(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一次,一位学生来访,说学位论文写作遇到若干问题,特来 向张 教授请教,然后说出若干问题,等待鉴回答。没有老师或 张 老师这样的提示,无法进入师生交流,鉴只好先做点热身等待。 鉴问:这些问题没问过导师吗? 学生回答:问过老板,老板说 张 教授在这方面造诣极深,建议我来 向张 教授请教。 听到老板这个称呼,鉴本能地问:哪个老板? 学生说:我老板啦! 鉴问:你老板?你在哪里高就? 学生答:我导师呀! 鉴问:你导师下海啦?你跟着下海啦? 接下来的谈话,热情而又冷漠,轻松而又沉重,进行近二十分钟还没有接触到学生所说各种问题,学生怅然地与茫然地告辞。这次交流,没能发展成师生交流,而是演变成典型的务虚型公务交流;老板这个称呼对鉴施加强烈的话语干预与心理干预,决定这次交流的进展方向。实际上,老板用来指称导师,是一个十分变态的称呼。说它变态,理由有三:一、它不合教师的身份、角色与角色心理常态,不合学生的身份、角色与角色心理常态;二、它不合高校师生关系常态,不合人们对高校师生关系的认知常态;三、它不合高等教育功能与使命常态,不合人们对高等教育功能与使命的认知常态。 很多大学生爱用长或书记来称呼老师,既用作第二人称,也用作第三人称。一次,两个学生来拜访 张 教授,并请教一些问题,各人说出问题后,等待鉴回答。同样,鉴只能先做点热身准备。 鉴问:这些问题没问过导师吗? 学生甲回答:问过阮书记,阮书记要我来听听 张 教授的意见。 (鉴注:阮,非实姓,某二级学院党委书记。) 学生乙回答:姬处长说 张 教授的意见很值重视,一定要我听听。 (鉴注:姬,非实姓,机关某处处长。) 鉴问:姬处长与阮书记还有什么指示? 学生乙答:姬处长没有什么特别指示,就是要我来听听意见。 学生甲答:阮书记只要我来听听 张 教授的意见。 鉴说:谢谢姬处长与阮书记重视。不过,我实在谈不出什么。请你们转告姬处长和阮书记,我一定会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等有了些许进步,我再向姬处长与阮书记做专门汇报。 鉴说完,起身,做送客手势。两位学生配合地起身,配合地走出门外,一次公务访问与交流结束。长和书记是典型的公务交流称呼,是典型的公务交流话语干预与心理干预。 公务称呼只能引导出公务交流,而公务交流无论表现得怎么热乎,都是冷交流与远交流。学生与鉴之间的交流,不管他们的初衷是什么,只要出现公务称呼,就会演变成公务交流,礼貌地开始,礼貌地结束。 鉴对这种现象进行过长期反思,终于在最近发现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鉴交流能力不强,具体地说,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话语控制能力不强、反话语干预与反心理诱干预力不强,不能将公务交流扭转成师生交流。第二个原因是鉴自我认知限制,鉴认为公务交流称呼表明学生从心底里没把鉴当老师,也就本能地远离师生交流话题与话语定式,鉴虽为教师,却从来不好为人师,也不愿违背往教与来学的古训。 学生使用的称呼决定师生交流的品质,这好像不是个案与个别现象,而是普遍规律。
个人分类: 教育漫話|4890 次阅读|7 个评论
让自己象个学者
lin602 2009-10-15 22:51
看到陈寅恪的照片,从他的脸上,让人看到真正学者的从容与淡定,从介绍他的书中(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1996年看的这本书),看到一个让人觉得是个真正学者的形象。 一些人其实职称是教授,在人们心目中未必象个教授,有的人工作是学者,但是人们对其的评价不是学者。有的被评价为象个政客,有的被评价为象个商人,甚至有人被评价为流氓。当然许多品德好,学术好的教授,同事及学生会认为象个教授或学者的。 学者,特别是教授,要有点宠辱不惊的心态。有了成绩,不要趾高气扬,更不要旁若无人,更不要瞧不起别人,受到打击与挫折,也不要整天哎声叹气,其实想想,人的一生只不过几十年,人迟早要离开这个地球的,只是时间问题。 见到领导,甚至大领导,不要低下头颅,直起自己腰杆,该说什么不要太违心,如果觉得不妥,可以不见嘛,在领导面前也可以不开口,这是自我保护的最好方法。在利益面前,不要过于表现得争前恐后(这是人最难的要求)。而对于自己的学生及年轻的同事,要以平等相待的心态相处。 听到一句话,不能做孙子,就不能做爷爷,说的是在领导面前要听话,才能够做上领导。 而学者,应该是既不做爷爷,也不做孙子。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43 次阅读|0 个评论
pingguo 2009-5-26 16:34
你若是水 请以衬出你的清澈 你若是火 请以随你滚烫如炽 你若是光 请以映你晶莹剔透 你若天真 请以它细致纯粹 你若温良 请以它圆润仪态 你若美丽 请以它镌刻《关雎》 你若坚强 请以它与风雨同行 你若永久 请以它与日月相伴 你若品质高贵 请以它不惧磨打 外柔内刚 静若不语
个人分类: 诗歌|302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15: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