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氧化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纳米材料单分散新理论(1)-线性和波动曲线
热度 1 sulihong 2013-12-12 10:40
纳米材料自从1965年诺奖得主费曼提出概念后, 紧接着其后最重要的一个理论是日本科学家久保Kubo提出的关于金属纳米微粒的理论,另外1991年美国杜邦公司的研究者包括其华裔科学家,也提出了半导体纳米团簇材料的理论结果,还有MIT、欧美的研究者也提出了一些修正久保理论的结果,这些研究由于时代所限,实际很多无太多实验数据的支持或者数据准确度不足.久保的理论虽然可以解释一些纳米材料的实验现象和问题,但是对于更多的纳米材料新现象和问题却不能给出合理解释.多年来,这些作为纳米材料的经典原创理论,被大量文献所引用. 根据我们多年对于纳米材料的实验研究, 我们对于纳米材料的单分散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由此针对纳米材料单分散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 涵盖了金属纳米颗粒和半导体氧化物等化合物纳米颗粒,得到了一些与久保纳米理论不同的结果和推论. 久保理论中,纳米材料随着粒径变小,表面电子能级间隔增大,是线性增加的;而我们的研究表明, 单分散纳米材料随着粒径变小,表面能级间隔增大,是波动非线性增加的,而不是久保理论指出的线性增加,同时新理论与久保理论同样很好解释了这一现象的离散性,但将离散性与量子力学和纳米尺度的本质联系却是从全新机制予以解释的,而且与我们纳米粉体单分散试验结果符合更好.新能级间隔波动性增加理论,不但解释了久保理论已经解释的纳米材料实验现象, 还可以解释更多不同种类的纳米材料的实验现象.特别是纳米材料表观熔点降低和颜色变化等. 而且有意思的是,我们新的理论更符合量子力学波动性特征,只是与经典量子力学研究尺度相比,尺度放大了。我们指出完美石墨烯常温下稳定尺度有限,诺奖公告预测宏观应用存在不准确问题的研究结论,也来源于这一理论的一个推论。 因为久保理论是一个已经几十年的经典理论,实际在很多年前试验中,我们已经发现总结了新的纳米材料规律,来源于我们自己的实验,考虑到久保理论在国际纳米材料界的影响力, 为了谨慎起见,为此我们又做了多年试验研究和理论推演,我们有了实验结果后(少部分发表,大部分实验结果未发表),我们关于纳米材料单分散的实验结果是支持我们新理论的纳米材料随着粒径变小而波动曲线变化的观点,因此才在去年正式陆续将理论结果部分发表为系列论文, 其中在美国材料协会MRS2012falling meeting 上交流了部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结果, 目前其中一篇会议论文发表在 MRS Proceedings / Volume 1505 /2013, DOI: http://dx.doi.org/10.1557/opl.2013.485 。 在我们国内大力提倡原创性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今天,有的学生也因此认为国内科研都是模仿或者低水平重复,而对从事科研工作失去信心。我写此文的目的是表明,我们只要沉下心来去研究,我们不但在试验研究,在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中也是可以取得进展的,即使经典理论也可以对其有一点点的发展。
个人分类: 纳米粉体|4849 次阅读|4 个评论
自生法制备高性能羟基氧化物@纳米多孔金属电极(adv. Mater.)
热度 2 kangjianli 2013-10-25 17:44
超级电容器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等优点,但能量密度低一直是限制其更广泛应用的短板。开发新型高比电容、宽电压窗口的电极材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近年来,将纳米多孔金引入电极材料中取得了明显的增强效果。但金的高昂价格限制了其在商业中的实际应用,且将氧化物镀入纳米多孔金的深孔中容易引起氧化物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其性能。在本工作中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廉价过渡金属的氧化物@纳米多孔金属制备的新工艺。相关结果已在线发布在 Advanced Materials(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302975/abstract?deniedAccessCustomisedMessage=userIsAuthenticated=false ). 希望与各位同行广泛交流! Jianli Kang , A. Hirata, H-J Qiu, L.Chen, X. Ge, T. Fujita, M. Chen*, Self-grown oxy-hydroxide@ nanoporous metalelectrode for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 Adv. Mater. 2014, 26, 269 adma201302975-online.pdf
3952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全固态电池与新型固态电解质 关键是陶瓷氧化物的超离子导
hanlingeorge 2013-10-12 08:31
Scientists work to develop ceramic conductors for Li-ion batteries Published on July 31st, 2013 | Edited by: Jim Destefani Making the lithium-ion batteries that power everything from hybrid and all-electric vehicles to cell phones and othe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safer, longer lasting, and less expensive is a key goal for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Conventional Li-ion batteries use a liquid conducting medium to allow current to flow between the battery’s anode and cathode. Scientists a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 Lansing) are among several groups working to change that by developing solid conductors with current-conducting capability the same as or better than that of liquid conductors. “We’re working to creat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batteries for electric vehicles,” says researcher Jeff Sakamoto. “If you want to eliminate ‘range anxiety’ and sticker shock, you must have a battery that stores a lot more energy—four or five times more—and cost about a fourth or fifth of what lithium-ion batteries cost today.” According to Sakamoto, assistant professor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 a class of ceramics called superionic conductors is among the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 solid conductor materials. “The goal is to move away from liquid cells and toward solid-state batteries that are safer, cheaper to manufacture, less sensitive to degradation at higher temperatures, and more durable,” Sakamoto says in this news release . Ions move throughs superionic conductors just as efficiently as through liquid electrolyte—at ~1 mS/cm at room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Sakamoto. “In a typical superionic conductor, a stable ceramic oxide or sulfide primary lattice provides a ‘skeleton framework’ that allows a highly mobile sublattice of cations, in this case lithium ions, to move freely,” he explains in an email. The MSU team is studying ceramic oxide superionic conductors with the garnet mineral structure and nominal composition of Li 7 La 3 Zr 2 O 12 . Sakamoto says he has been working with this material, along with Jeff Wolfenstine of the Army Research Lab in Adelphi, Md., for about four years. Rapid induction hot pressing technique developed at MSU results in test membranes of ~98% theoretical density to enable fundamental studies. Credit: G.L. Kohuth/MSU. “I am excited about this material because it has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superionic conductivity and stability against lithium,” Sakamoto says. “The latter opens the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window to enable metallic lithium or other advanced anode materials.” The MSU group has synthesized the material in powder form through solid state reactions and a sol–gel alkoxide method, and now is using a “simple, cheap, scaleable water-based technique,” Sakamoto says. (The large photo above shows Travis Thompson, a doctoral student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eparing to synthesize the material. Credit: G.L. Kohuth/MSU.) “Once we obtain the powders, we fabricate and densify membranes through a rapid induction hot pressing technique that we developed,” he continues. “Although it may not be scaleable, RIHP does produce membranes in close to the ideal form (~98% theoretical density) to enable fundamental studies.” Sakamoto says the garnet material was first reported by a German research group several years ago, and that researchers at Toyota, BASF, Bosch, NGK, Samsung, and other companies are also working with the material. “My group has investigated new areas such as synthesis, stability, and device integration,” he says. “I am optimistic that this material has the potential to enable numerous new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such as solid-state, redox-flow, lithium-sulfur, and lithium-oxyg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1942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对微生物的影响
xiao1234 2013-5-7 14:28
从 1997 年到目前为止,美国环境工程与科学界有很大一部分资金和人力投入在工程纳米材料上。其中很重要一部分是关于纳米材料对于环境微生物的影响。今年比较幸运,博士导师收到一篇综述的约稿。在我和博士导师的共同努力下,文章很快接受发表在 RSC旗下的《EnvironmentalScience: Processes Impacts》(以前名字叫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文章的题目是 Impact of metallic and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on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anaerobic digestion 。 文章链接如下: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3/em/c2em30655g/unauth 在文章中我们总结了 纳米银,二氧化钛,氧化锌,和零价铁颗粒对微生物的抑制机理。它们的抑制机制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纳米颗粒对于微生物细胞膜的破坏;2),在溶液体系中,溶解的金属离子可以结合蛋白质(酶)上面的巯基,从而使蛋白质失活:3),在光照条件下,纳米颗粒可以产生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对于二氧化钛而言,这是最重要的抑制机理。详细的可以参考下面这个表格 Table 3.Possible antimicrobial mechanisms of metallic and metal oxide NPs Nanoparticles Aerobic Conditions Dark Anaerobic Conditions Membrane property change Oxidative stress (ROS) Ion release Membrane property change Oxidative stress (ROS) Ion release AgNPs Ö Ö Ag + Possible None None NZVI Ö Ö Fe 2+ , Fe 3+ Possible None Fe 2+ TiO 2 Ö Ö None Possible None None ZnO Ö Ö Zn 2+ , Zn(OH) + Possible None Zn 2+ 在我们发表这篇文章之前,已经有很多很好的类似综述了。例如, Qilin Li 教授已经在水研究( Water Research )上发表了一篇很经典的文献综述。和以前的综述相比,我们这篇文章的特点是: 1 ),强调了纳米银颗粒毒性中氧气的关键作用。在好氧条件下,纳米银通过氧化作用,释放银离子,产生 ROS ;而绝对厌氧条件下 (Anaerobic conditions), 纳米银的毒性则大大降低。(题外话,厌氧条件下的纳米颗粒的毒性是我的博士论文主要内容)。 2 ),强调了光照在纳米二氧化钛颗粒中的作用。只有在光照( illumination )条件下,纳米二氧化钛才会产生 ROS (这方面主要引用一位中国牛哥们 TianXia 的文章 Comparisonof the Abilities of Ambient and Manufactured Nanoparticles To Induce CellularToxicity According to an Oxidative Stress Paradigm. 。 NanoLetter, 2006 ,引用已经超过 600 次)。 Ps: 前不久,博主高建国发了关于纳米二氧化钛对植物净光合速率的抑制 ( 很好的 idea) ,其中一个原因很可能是光照条件下 ROS 的产生:) 写博客,练写作,请多多指教~~
5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介质迷思-(12)再论钙钛矿氧化物
热度 11 tashaxing 2012-11-3 22:25
电介质迷思-(12)再论钙钛矿氧化物
电介质迷思 -(12 ) 再论 钙钛矿氧化物 两年前,本人曾在《 电介质迷思 (6) 》一文中论及钙钛矿结构的稳定性、畴结构及介电特性等,并提出关于钙钛矿氧化物铁电性的几个疑问。当时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有限,因而仅止于提出疑问。而经过两年多的迷思,理解有所加深,故将其记录于此。 以 ABO 3 为基本化学式的钙钛矿 (perovskite) 之结构特征是以 B 位阳离子为中心的氧八面体共顶连接、并嵌在以 A 位离子为顶点的六面体中 ( 见图 1) 。 A 、 B 位阳离子既可由单一离子也可由多种离子占据,前者称为简单钙钛矿、后者称为复合钙钛矿 (complex pervovskite) 。 在 Ti 与 Nb 等铁电活性离子占据氧八面体中心的简单钙钛矿氧化物中,由于 Ti-3d( 或 Nb-4d) 与 O-2p 轨道杂化,倾向于在 001 方向产生离子位移,从而导致铁电序 - 自发极化。但由于热涨落的干扰,这种铁电序无法在高温下形成,而只有当温度下降到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才能发生铁电相变、形成稳定的铁电有序畴 - 通常成为铁电畴或电畴。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含铁电活性离子的钙钛矿氧化物都具有铁电性。这是因为, Ti-3d( 或 Nb-4d) 与 O-2p 轨道杂化最终能否形成自发极化,将受到钙钛矿中 A 位离子半径的制约。 Ba 与 Pb 的大离子半径,允许 Ti 离子在 001 方向产生自发极化,故 BaTiO 3 与 PbTiO 3 为铁电体。同时,由于 Pb-6p 与 O-2p 轨道杂化会进一步强化铁电序, PbTiO 3 表现出比 BaTiO 3 更强的铁电性,并在更高的温度发生铁电相变。而另一方面,由于 Sr 与 Ca 离子半径较小,不能许容 Ti 离子在 001 方向产生稳定的自发极化,只有当温度下降到绝对零度附近时, SrTiO 3 与 CaTiO 3 中的铁电序才逐渐趋于稳定,但由于量子涨落的干扰,直到绝对零度都不会发生铁电相变。这种具有铁电序,但直到绝对零度都不发生铁电相变的物质,就是所谓先兆性铁电体。引入应变或更强的铁电序,可望抑制量子涨落,从而在 SrTiO 3 与 CaTiO 3 等先兆性铁电体诱导出铁电相变。 在复合钙钛矿中,情况将变得更为复杂。不仅 Sr(M’ 1/3 Nb 2/3 )O 3 、 Ca(M’ 1/3 Nb 2/3 )O 3 、 Sr(M” 1/2 Nb 1/2 )O 3 、 Ca(M” 1/2 Nb 1/2 )O 3 (M’ 为 Mg 与 Zn 等二价金属离子; M” 为三价金属离子 ) 为顺电体, Ba(M’ 1/3 Nb 2/3 )O 3 与 Ba(M” 1/2 Nb 1/2 )O 3 也一般不具铁电性,只有 Pb(M’ 1/3 Nb 2/3 )O 3 与 Pb(M” 1/2 Nb 1/2 )O 3 具有铁电或驰豫铁电性。这是因为 Nb-4d 与 O-2p 轨道杂化形成的铁电序会被 B 位另一非铁电活性离子干扰,只有同时在 Pb-6p 与 O-2p 轨道杂化的作用下才能形成稳定的铁电序。而 Pb(M’ 1/3 Nb 2/3 )O 3 与 Pb(M” 1/2 Nb 1/2 )O 3 中铁电序与铁电畴结构受到 B 位离子有序无序分布的严重影响。一般认为,当 Pb 基复合该钛矿中 B 位离子无序分布时,一般只能形成铁电微畴,这种铁电微畴随着温度下降而长大,逐渐演化成宏观铁电畴,这时便表现出驰豫铁电性。而如果 B 位离子有序分布时,便可一开始就形成宏观铁电畴,从而表现出正常铁电性。 值得一提的是, Ba(Fe 1/2 Nb 1/2 )O 3 与 Sr(Fe 1/2 Nb 1/2 )O 3 等 Fe 基复合钙钛矿表现出有趣的巨介电效应与“类驰豫铁电行为” ( 呈现两个具有强烈频率色散的介电异常峰,而两个介电异常峰之间为巨介电常数平台 ) ,但无法断定其具有铁电性。在 Ba(Fe 1/2 Nb 1/2 )O 3 薄膜中可以测得饱和的电滞回线与蝶型 C-V 曲线。但由于其漏电流太大,无法在其块体陶瓷中进行可靠的铁电性能评价。因此,尽管 Pb(Fe 1/2 Nb 1/2 )O 3 被认为是铁电体,但 Ba(Fe 1/2 Nb 1/2 )O 3 的铁电性仍饱受争议。 不论是在复合钙钛矿铁电体还是顺电体中,有序 / 无序转变及有序畴结构,都对其铁电与介电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而决定有序 / 无序的主要因素包括: 1) 电价差越大越有利于有序结构的形成; 2) 离子半径差越大越有利于有序结构的形成; 3) 有序转变需要合适的动力学条件。控制烧结温度或进行烧结后热处理,是调控复合钙钛矿有序畴结构的有效途径。对于 Sr 基与 Ca 基复合钙钛矿而言,由于其结构许容因子 t 较小而会产生氧八面体倾转 (tilting) 。 若 0.985t0.964 ,则钙钛矿结构中会发生氧八面体的反相倾转 (Antiphase tilting) ;而当 t0.964 时,则会同时出现氧八面体的反相倾转与同相倾转 (Intiphase tilting) 。氧八面体倾转与有序转变的相互作用,使得复合钙钛矿的微结构内涵变得更为丰富。 总之,看起来简单的钙钛矿,其实有着十分丰富的结构与微结构内涵,而正是这种结构与微结构的丰富内涵决定了钙钛矿丰富多彩的铁电与介电性能。同时也为铁电与介电性能的调控,提供了有效手段。 图1
个人分类: 格物释疑|11533 次阅读|22 个评论
电化学能量存储用金属氧化物电极结构(阵列/薄膜)进展的综述
热度 13 刘金平 2012-8-25 22:09
AM our review.pdf 继2011年初在Nanoscale(2011, 3 ,45)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单相(单组份)金属氧化物一维纳米结构阵列在锂离子电池电极应用方面的综述后,最近我们课题组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了基于金属氧化物的复合(多组分)有序纳米结构阵列/薄膜用于电化学能量存储器件(锂电、超级电容器)的综述论文“Recent Advances in Metal Oxide-based Electrode Architecture Design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文章主要总结了近几年我们小组及国际上其他课题组在这方面的一些进展。设计到的电极材料范围相对较小,但我们从电子的运输、离子扩散以及组分界面协同等方面重点强调了有序复合电极结构的设计,对此方向上的主要研究进展都进行了客观详细的总结和评述。望各位同行、朋友多多批评指教。
个人分类: 个人论文|9749 次阅读|26 个评论
[转载]美研发将干细胞与纳米管结合--加速骨骼生长
liyadong 2012-4-6 16:00
美研发将干细胞与纳米管结合 加速骨骼生长 将干细胞与钛氧化物纳米管结合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9/2/215983.html 据《每日科学》2月1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钛氧化物纳米管培植干细胞的加速骨骼生长新方式,可为骨科病人更快更好康复奠定基础。 此项研究首次将干细胞与钛氧化物纳米管植入物相关联。研究人员利用纳米生物技术将人间叶系干细胞放置在超薄的钛氧化物纳米管上,以控制细胞的分化路径,成为造骨细胞或成骨细胞。人间叶系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有所不同,可从病患自身的骨髓中直接提取。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人们不慎在滑雪中摔坏了自己的膝盖或腿,骨科医生会为其植入一个钛棒,在未来的3个月中病患将与拐杖为伴。而通过将干细胞与钛氧化物纳米管相结合,有望显著增快病人的愈合速度,患者可在一个月内恢复行走。 据相关数据表明,使用钛氧化物纳米管进行植入治疗,可有效减少骨骼松动。而这正是骨科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一旦发生松动,需要对植入物进行再次手术,对老年患者而言存在着极大的健康风险和不便,从成本的角度来说也是不可取的。 研究人员认为控制纳米管直径的准确改变可促使干细胞有选择的转化为造骨细胞。直径更大的纳米管更利于细胞在其表面的生长,从而实现骨骼更快更好的成长。早先的研究通常都基于化学物质的表面培植细胞,以控制细胞的分化。但将化学物质植入体内很易产生副作用,并非理想的植入材料选择,使用纳米物质替代化学物质植入体内则可减少人体的不良反应。 研究小组接下来将与同校医学院的骨科专家进行合作,将这一突破性成果应用于临床之中,以惠及更多患者。 更多阅读 《每日科学》报道原文(英文)
个人分类: 最新技术|13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电阻类型及说明
mrlab 2012-1-4 09:04
1、实芯碳质电阻器 用碳质颗粒壮导电物质、填料和粘合剂混合制成一个实体的电阻器。 特点:价格低廉,但其阻值误差、噪声电压都大,稳定性差,目前较少用。 2、绕线电阻器 用高阻合金线绕在绝缘骨架上制成,外面涂有耐热的釉绝缘层或绝缘漆。 绕线电阻具有较低的温度系数,阻值精度高, 稳定性好,耐热耐腐蚀,主要做精密大功率电阻使用,缺点是高频性能差,时间常数大。 3、薄膜电阻器 用蒸发的方法将一定电阻率材料蒸镀于绝缘材料表面制成。主要如下: 3.1 碳膜电阻器 将结晶碳沉积在陶瓷棒骨架上制成。碳膜电阻器成本低、性能稳定、阻值范围宽、温度系数和电压系数低,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阻器。 3.2 金属膜电阻器。 用真空蒸发的方法将合金材料蒸镀于陶瓷棒骨架表面。 金属膜电阻比碳膜电阻的精度高,稳定性好,噪声, 温度系数小。在仪器仪表及通讯设备中大量采用。 3.3 金属氧化膜电阻器 在绝缘棒上沉积一层金属氧化物。由于其本身即是氧化物,所以高温下稳定,耐热冲击,负载能力强。 3.4 合成膜电阻 将导电合成物悬浮液涂敷在基体上而得,因此也叫漆膜电阻。 由于其导电层呈现颗粒状结构,所以其噪声大,精度低,主要用他制造高压, 高阻, 小型电阻器。 4、金属玻璃铀电阻器 将金属粉和玻璃铀粉混合,采用丝网印刷法印在基板上。 耐潮湿, 高温, 温度系数小,主要应用于厚膜电路。 5、贴片电阻SMT 片状电阻是金属玻璃铀电阻的一种形式,他的电阻体是高可靠的钌系列玻璃铀材料经过高温烧结而成,电极采用银钯合金浆料。体积小,精度高,稳定性好,由于其为片状元件,所以高频性能好。 6、敏感电阻 敏感电阻是指器件特性对温度,电压,湿度,光照,气体, 磁场,压力等作用敏感的电阻器。 敏感电阻的符号是在普通电阻的符号中加一斜线,并在旁标注敏感电阻的类型,如:t. v等。 6.1、压敏电阻 主要有碳化硅和氧化锌压敏电阻,氧化锌具有更多的优良特性。 6.2、湿敏电阻 由感湿层,电极, 绝缘体组成,湿敏电阻主要包括氯化锂湿敏电阻,碳湿敏电阻,氧化物湿敏电阻。氯化锂湿敏电阻随湿度上升而电阻减小,缺点为测试范围小,特性重复性不好,受温度影响大。碳湿敏电阻缺点为低温灵敏度低,阻值受温度影响大,由老化特性, 较少使用。 氧化物湿敏电阻性能较优越,可长期使用,温度影响小,阻值与湿度变化呈线性关系。有氧化锡,镍铁酸盐,等材料。 6.3、光敏电阻 光敏电阻是电导率随着光量力的变化而变化的电子元件,当某种物质受到光照时,载流子的浓度增加从而增加了电导率,这就是光电导效应。 6.4、气敏电阻 利用某些半导体吸收某种气体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制成,主要成分是金属氧化物,主要品种有:金属氧化物气敏电阻、复合氧化物气敏电阻、陶瓷气敏电阻等。 6.5、力敏电阻 力敏电阻是一种阻值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电阻,国外称为压电电阻器。所谓压力电阻效应即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机械应力的变化而变化的效应。可制成各种力矩计,半导体话筒,压力传感器等。主要品种有硅力敏电阻器,硒碲合金力敏电阻器,相对而言, 合金电阻器具有更高灵敏度。
2 次阅读|0 个评论
常用真空蒸镀电极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熔沸点
wangshu 2011-12-26 12:06
  m.p./ 度 b.p./ 度 CaO 2572 2850 Ca 842 1575 Al 660 2518 Al2O3 2054 2980 Ag 962 2162 AgO 280 分解   通常情况下微量氧化物的不影响电极蒸镀的。 数据来自维基百科
个人分类: 化学|41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玉
胡业生 2011-5-9 21:16
玉一般分二大类,即软玉及硬玉 1.软玉: (a)产地: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而以新疆一带的白玉最为出名; (b)颜色:深禄、浅绿、白色、奶黄等; 品种:白玉、岫岩玉、青玉; (d)外表光泽:油脂光; (e)产品:雕件、手镯、吊坠、佩件等。 2.硬玉(翡翠): 一般统称缅甸翡翠玉,因主要产地在缅甸之故。 (a)产地:缅甸境内,在山上称为山石,在河底称为水石; (b)颜色:绿、紫、红、黄、黑、白等; 品种:老坑种、玻璃种、冰种、豆青、油青、白底青、芙蓉种、乾青及新坑等; (d)外表光泽:次玻璃光; (e)产品:手镯、雕件、吊坠、珠链、花件等等。 因为缅甸翡翠玉的优质原石产量越来越稀少,而-般玉石材料由于含有较多杂质及氧化物,成品较多瑕疵,故制造商在十多年前发明以化学方法将其漂白再以树脂充填,令产品更漂亮,所以有B货之称,而染色者则为C货。 现概括如下: A货: 原石原色,不经化学处理的玉器可以世代相传,其价格亦较高。现在优质老坑种翡翠玉在国际拍卖中的价格每创新高,因产量越来越少之故。 B货: 经化学漂白再充填树脂的玉器,现在市场亦接受其作为优化处理的宝石,而其价格亦较相宜,可作装饰的宝石用。 C货: 染色的玉,只能当作人造宝石。 B+C货: 经化学漂白再充填树脂后染色的玉,亦只能当是人造宝。 1.兰田玉   产于陕西省兰田县。兰田玉外观为黄色、浅绿色,不透明,硬度为摩氏4度。属蛇纹石化的透辉石类。兰田玉开采历史悠久,见于汉书,张衡及班固等文赋记载。现仍有玉石矿生产。因产量不多,汉代以后,各地均采用和田玉为玉材。所以兰田玉开采和应用渐渐失传。以至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兰田为葱岭(昆仑山)的别名,兰田为储运玉石之地等推论。地质部门曾对现尚开采的兰田玉进行了考察。据宝石协会副会长弈秉璈的研究,陕西咸阳茂陵附近出土的大型“兽面纹玉辅首”即采用兰田玉制作,可知汉唐人盛赞的蓝田美玉的产地即在当时京城附近。     2.南阳玉   南阳玉的矿区地处独山,又称“独山玉”、“独玉”。南阳玉为斜长石类玉石,质地细腻,纯净,具有油脂或玻璃光泽,抛光性能好,透明或微透明。硬度为5.5至6.5度。南阳玉为多色玉石。常见为两种或三种以上色调组成多色玉,颜色鲜艳,分别称为:水白玉、白玉、乌白玉、绿玉、绿白玉、天蓝玉、翠玉、青玉、紫玉、亮棕玉、黄玉、黄蓉玉、墨玉及杂色玉等。南阳玉开采历史悠久,陕西神木石峁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玉斧,1952年发现的殷墟玉器,1976年妇好墓出土的玉器都发现了以南阳玉为玉材的例证。现陈列于北海团城的元代渎山大玉瓮,也是用南阳玉琢制的。据文献记载,南阳玉的开采在汉代已有相当规模。至今独山上还有一千多个古代采玉的矿坑,可见南阳玉开采的历史之久,规模之盛。南阳玉的储量相当丰富,至今仍可形成规模生产。     3.酒泉玉   产于甘肃祁连山脉,因又有祁连玉之城。属蛇纹石族玉石。半透明,以绿色为多,带有均匀的黑色斑点。硬度为4.5度至5度。酒泉玉的开采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武威娘娘台遗址出土的齐家文化的精美玉璧,即以酒泉玉制成。    4.铀岩玉   因主要产地在辽宁釉岩而得名,又称铀玉。属蛇纹石,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我国这种地质环境的矿床很多,因而类似铀玉的产地很广泛。铀玉外观呈青绿色,黄绿色。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硬度为3.5度至5度。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所用玉材,产于铀岩境内细玉沟,俗称老玉,为透闪石软玉。商代妇好墓出土玉器多数玉材与铀岩瓦沟矿产铀玉近似。瓦沟矿铀玉开采历史悠久,储量丰富。为我国当前主要产玉矿区,产量占全国60%左右。   赞 0 2006-4-23 07:23 回复 if(Fe.G("bakan_view")){ Stats.init('bakan_view',{bakan_post:'fr=tb0_forum&st_mod=pb&st_type=bakan_post'}); } ☆风ゞ云☆ 2 位粉丝 2楼   5.和田玉  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後呈脂状光泽,硬度5.5度至6.5度。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籽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一万零七百余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   1)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滋润。为和田玉中优质品种。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繁荣期,都极为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   2)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透闪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代极推崇羊脂白玉。   3)青白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区别,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   4)青玉:色淡青、青绿、灰白均称青玉,颜色匀净,质地细腻,含透闪石89%、阳起石6%。呈油脂状光泽。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   5)黄玉: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粟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秋葵黄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玉为“皇”谐音,有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   6)糖玉:氧化铁渗入透闪石形成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呈“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的称“粉玉”。糖玉常和白玉或素玉构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壳籽料掏腔制成的鼻烟壶,称“金裹银”宜能增值。   7)墨玉:透闪石中夹石墨、磁铁成分即成黑色。墨玉多为灰白或灰黑色玉中夹黑色斑纹,依形命名为“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黑,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墨玉呈蜡状光泽,因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多用于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   8)碧玉:产于准葛尔玉矿,又称天山碧玉。呈灰绿、深绿、墨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差一档。碧玉含透闪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 一.史前时代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样,数量众多,又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   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典型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 2006-4-23 07:23 回复 ☆风ゞ云☆ 2 位粉丝 3楼   从良渚、红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外,还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诸多神秘的色彩。 二.先秦时代   传说中的夏代,是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夏代玉器的风格,应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这可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窥其一斑。二里头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纹又带有商代玉器双线勾勒的滥觞,应是夏代玉器。   商代文明不仅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也以众多的玉器著称。商代早期玉器发现不多,琢制也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商代玉匠开始使用和田玉,并且数量较多。商代出现了仿青铜彞器的碧玉簋、青玉簋等实用器皿。动物、人物玉器大大超过几何形玉器,玉龙、玉凤、玉鹦鹉,神态各异,形神毕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态多样;是主人,还是奴仆、俘虏,难以辨明。商代已出现我国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鳖。最令人叹服的是,商代已开始有了大量的圆雕作品。   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进,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这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但从总体上看,西周玉器没有商代玉器活泼多样,而显得有点呆板,过于规矩,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也不无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玉雕艺术光辉灿烂。东周王室和各路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当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们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从头到脚,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饰,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复杂化,所以当时佩玉特别发达。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是大量龙、凤、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动态美的S形,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饰纹出现了隐起的谷纹,附以镂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单阴线勾连纹或双勾阴线叶纹,显得饱和而又和谐。人首蛇身玉饰、鹦鹉首拱形玉饰,反映了春秋诸侯国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节玉佩,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节玉片组成一完整玉佩,是战国玉佩中工艺难度最大的。玉带钩和玉剑饰(玉具剑),是这时新出现的玉器。   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此时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为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这是中国玉雕艺术经久不衰的理论依据,是中国人七千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 三.秦汉时代   秦代出土秦玉寥寥可数。秦玉艺术面貌还有赖于地下考古的新发现。 汉代玉器继承战国玉雕的精华,继续有所发展,并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汉代玉器可分为礼玉、葬玉、饰玉、陈设玉四大类,最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水平的,是葬玉和陈设玉。   汉代葬玉很多,但工艺不平不高。反映汉代玉器工艺水平的是陈设玉。这些写实主义的陈设玉有玉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等,多为圆雕或高浮雕作品,凝聚着汉代浑厚豪放的艺术风格。汉皇室装饰玉有衰落的趋势,多见小型的心形玉佩、玉刚卯、玉觿等。近年,偏居岭南的汉代南越王国出土大批装饰玉,以龙虎并体玉带钩、镂空龙凤纹玉套环最为精美,堪称稀世珍宝。东汉时,阴线刻纹又复苏盛行,绘画趣味有所加强。 四.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   在中国玉器工艺史上,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高度发达的汉唐玉雕间的低潮,出土玉器极少,而且都具汉代遗韵,有所创新者,唯有玉环和玉盏。究其原委,当时不爱好琢玉,而盛行吃玉。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炼丹术的影响下,觅玉、吃玉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早期玉器的美术价值的礼仪观念,这时消失殆尽。 2006-4-23 07:23 回复 ☆风ゞ云☆ 2 位粉丝 4楼   隋代著名的玉器有李静训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盏,琢磨精细,质地温润,光泽柔和,金玉互为衬托,富丽高雅。   唐代玉器数量虽不多,但所见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艺极佳。唐代玉匠从绘画、雕塑及西域艺术中汲取艺术营养;琢磨出具有盛唐风格的玉器。八瓣花纹玉杯,兽首形玛瑙杯,既是唐代玉雕艺术的真实写照,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五.宋元时代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宋、辽、金的对峙分裂时期。宋代承五代大乱之余,虽不是一个强盛的王朝,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却是一个重要时期。宋、辽、金既互相挞伐又互通贸易,经济、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艺术共同繁荣。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金石学的兴起,工笔绘画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写实主义和世俗化的倾向,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宋、辽、金玉器实用装饰玉占重要地位,"礼"性大减,"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现实生活。南宋的玉荷叶杯,北宋的花形镂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是代表这一时期琢玉水平的佳作。   元代玉器承延宋、金时期的艺术风格,采取起突手法,其典型器物是渎山大玉海,随形施艺,海神兽畅游于惊涛骇浪之中,颇具元人雄健豪迈之气魄。 六.明清时代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爱玉成风,乾隆皇帝更是不遗余力地加以提倡,并试图从理论上为他爱玉如命寻找依据。定陵出土的明代玉玺、清代的菊瓣形玉盘、桐荫仕女图玉雕,都是皇室用玉。其时民间玉肆十分兴隆,苏州专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明清玉器千姿百态,茶酒具盛行,仿古玉器层出不穷。   明清玉器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的表现手法,汲取传统的阳线、阴线、平凸、隐起、起突、镂空、立体、俏色、烧古等多种琢玉工艺,融合贯通,综合应用,使其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五玉  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五种玉石。《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里是六种玉石,除其中苍璧外,其余为五玉,用来祭祀五人帝及五人神,配以五方之色。 六瑞  古代以玉作瑞信之物,用于朝聘,计六种,故名"六瑞"。《周礼·春官》载:周制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六瑞形制大小各异,以示爵位等级之差别。 五瑞  ①古代五种圭璧,形制不同,等级各异,诸侯执之。《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榖璧,男执蒲璧。是圭璧为五等之瑞,诸侯执之,以为王者瑞信,故称瑞也。"②指古代五种瑞玉。即玉珪、玉璧、玉琮、玉璜和玉璋。古时多为朝聘、祭祀之礼玉。 瑞玉  古代五等诸侯所执之五种圭璧。古代作瑞信之物,用于朝聘,故名。《仪礼·觐礼》:"以瑞玉有缫。"注:"瑞玉:"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玉圭  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大圭  古代玉圭之一种。天子所服,长三尺,作用如笏,插于衣带之间,记事备忘。 玠   古玉器名。大圭。一种玉器。《尔雅·释器》:"珪大尺二寸谓之玠。" 镇圭  古代朝聘所用的信物,王执镇圭,为六瑞之一。也作"填圭"。《周礼·春官·大宗伯》:"王执镇圭。"注:"镇,安也,所以安四方。镇圭者,盖为四镇之山为瑑饰,寺长尺有二寸。" 2006-4-23 07:23 回复 ☆风ゞ云☆ 2 位粉丝 5楼 桓圭  古玉器名。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双植,谓之桓楹以架屋之义,犹言栋梁柱石也。见"命圭"。 命圭  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左传》僖十一年"赐晋侯命"注:"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为瑞。"《周礼·考工记·玉人》:"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 信圭  古代玉圭一种。为"六瑞"之一。周制信圭为侯所执,长七寸。《周礼·春官》载:侯爵执信圭。 躬圭  古玉器名。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顶圆左右两肩亦圆,琢像人躬之屈,其形小而俯,其文粗而略,取鞠躬不亢之义。参见"命圭"。 谷圭  古代礼玉之一种。天子、诸侯作为媾和或聘女之礼器。《周礼·考工记》:"谷圭七寸,天子以聘女。"《周礼·春官》:"谷圭以和难。" 介圭  古玉器名。大玉。《诗·大雅·嵩高》:"锡尔介圭,以作尔宝。"《笺》:"圭长尺二寸谓之介。" 日圭  古代玉圭之一种。长五寸。用于祭日,故名。《宋史·礼志》:"朝日日圭,夕月月圭,皆五寸。" 玄圭  黑色的玉,古代帝王举行典礼所用的一种玉器。同"玄圭"。 琬圭  古代玉圭之一种。上部浑圆,长九寸,古为瑞信之物。《周礼·考工记》:"琬圭九寸而缫,以象德。" 琰圭  玉圭名。上端锐。《周礼·考工记·玉人》:"琰圭九寸,判规,以除慝,以易行。"《春官·典瑞》:"琰圭以易行,以除慝。"注引郑司农(众):"琰圭有锋芒。" 圭璋  亦称"圭璋"。古代礼玉之一种。为一种贵重玉器。上尖下方曰"圭",半圭曰"璋"。古礼制:诸侯朝王执圭,朝后执璋。古为瑞信之器。 圭璧  古代祭祀、朝会用玉器。古为瑞信之物。于六寸璧上,琢出一圭,长五寸。《周礼·考工记》:"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后汉书·明帝纪》:"亲执圭璧,恭祀天地。" 土圭  古代玉圭之一种。用以测定土地和四时日月。《周礼·春官·典瑞》:"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影。" 璧   古玉器名。也有用琉璃制的。扁圆形,正中有孔。璧分大璧、谷璧、蒲璧。三者统称为"拱璧",因皆须两手拱执。另有一种系璧,形较小,为佩于绅带之物。玉璧是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况下,也有起信物和装饰物作用的。玉璧用途很复杂。大致可分以下几类: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身份不同的标志;三作佩系,四作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 瑗   古玉器名。大孔的璧。《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郭璞注:"瑗,孔大而边小。"《荀子·大略》:"问士以璧,召人以瑗。"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5期)一文提出:"好"是指当中的孔,'肉'是指周围的边。而出土玉璧,与《尔雅》所说不符。认为"'瑗'字在古玉名称中今后似可放弃不用。大孔的璧环类玉石器在新石器时代墓中便已出现,有的套在死者的臂上,当是作为手镯之用"。因此不妨把"瑗"作为古"玉镯"来解释。周南泉《试论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考古与文物》1985年5期)一文认为"瑗"玉"古籍中有明文规定,且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玉环、瑗上,墨书文字写名,也与《尔雅·释器》一致。今就不心更改定名为宜。"同意《尔雅·释器》一书的解释。 拱璧  古代一种大型玉璧。用于祭祀。因其须双手拱执,故名。大璧径长尺二,天子礼天之器。 谷璧  古代瑞信玉器之一种。为"六瑞"之一,用于朝聘。周制,谷璧为子爵所执。《周礼·春官》载:子执谷璧。 蒲璧  古玉器名。刻有蒲纹的玉璧。 尺璧 古玉器名。直径一尺的大璧,言其珍贵。《淮南子·原道训》:"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左思《魏都赋》:"明珠兼寸,尺璧有盈。" 2006-4-23 07:23 回复 ☆风ゞ云☆ 2 位粉丝 6楼 瑄  古代一种祭玉。古为瑞信为物。圆形,直径六寸。用于祭祀上天。《尔雅·释器》:"璧大六寸谓之宣(瑄)。"《郊祀志》:"有司奉瑄玉。" 璧羡  古代一种长圆形玉璧。 戚璧  古玉器名。又称"璧戚"。一种异形的璧,它的两侧各有一段弧线切削平直,并有牙齿形突起各一排,刃部磨薄锋利。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有戚璧出土,作为武器类仪仗用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也有两件出土,刃部分四段。 玉玦  古玉器名。玉饰的一种。玦通"决"。形如环而有缺口。新石器时代、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墓葬中,常有发现,多放置于死者的耳旁。作耳饰玉器。到汉代,主要作佩玉用。玉玦用途,古今说法甚多,概括起来有五种:一作佩饰;二作信器,见玦时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三寓意佩戴者凡事决断,有君子或大丈夫气质;四刑罚的标志;犯法者待于境或一定地方,见玦则不许还;五用于射箭,使用时将玦套戴在右拇指上,以作钩弦。 璜   古玉器名。是一种弧形的玉器。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征召的玉制礼器。也作佩饰。玉璜最早之器,见于浙江姚河姆渡文化。殷代玉璜,一般是玉璧的三分之一,只有少数接近二分之一。为此,"璧曰璜"的说法,与"殷制"、"周制"不吻合。璜穿孔为佩饰物,故有"佩璜"之称。新石器时代的佩璜,一般两端各有一小孔,系以佩戴。商代的玉璜,多由璧环类改制而成。佩璜成型后,一般都进行再次雕琢,形成龙形、鱼形,有的又在表面再雕刻鳞纹和三角形纹等。 玉琮  古玉器名。一种外方内圆的管形玉器。玉琮用途,古今说法很多。综其说,有礼地、发兵、享后和夫人、敛尸、饰辂辇竿头、古织机上持琮翻交等用。出土的玉琮,始见于江苏南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墓地。到殷代,玉琮常有出现,但器形比较短矮。汉代,玉琮可能已经不再制造,迄今为止仅在汉墓中发现几件,这几件都是由旧玉改制而成,改制后已不再作为仪礼用的玉器,而成为一种装饰或陈设玉器。汉以后玉琮不多见。明清两朝时有仿古制品,但已脱离先秦风格。 璋   古玉器名。古代朝聘、祭祀、丧葬、发兵用以表示瑞信。其形犹如圭之上端斜削去一角,而形制大小、厚薄、长短,因所事不同而异。有大璋、中璋、边璋、牙璋等。瑞信用大璋,通身施纹。祭大山川用中璋,十分之七施纹。祭中山川用边璋(即小璋),施一半纹。发兵用牙璋,首似刀,而旁无刃。 瑁   古玉器名。天子所执之玉,用以合诸侯之圭者。因冒于其上,故名"瑁"。通作"冒",又名"冒圭"。 佩玉  古玉器名。也叫"杂佩"。古人以玉比德。佩玉的形制,包括"珩、璜、琚、瑀、冲牙"之类。 珑  古玉器名。古人在大旱求雨时所用的玉制品,其文皆作蟠龙之状,其形如璧。有缺口者,有无缺口者。 珩  古玉器名。玉饰品,杂佩上部的横玉。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于璧环之上。 环  古玉器名。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玉环  玉制的环。古时用作佩饰。 玉佩  古代一种佩饰。古人认为佩玉祥瑞,君子必佩玉,故佩玉之风盛行。玉佩多作成扁平状,多圆形,亦有腰圆、菱形等。用透空、线刻、浮雕等手法雕琢。多为贵族佩戴。 环玦  古玉器名。两种佩玉,圆形的玉环和环形而有缺口的玉玦。《汉书o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水苍玉  玉名。古时用为佩玉。唐代官二品以下,五品以上,佩水苍玉。也省作"水苍"。 玉带钩  古玉器名。又名"犀比"。可能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明,用以钩连腰带。带钩有铜、玉两种。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铜带钩上有的镶嵌绿松石。 玉钩  古代用玉制作的带钩、账钩。通常多镂刻有纹饰,有的镶以金银。玉带钩,春秋战国已有,汉代玉带钩,时有发现。 玉鹿卢  古代一种玉剑饰。雕琢精致。鹿卢,亦作"辘轳"。 2006-4-23 07:23 回复 ☆风ゞ云☆ 2 位粉丝 7楼 玉剑饰  指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常见有剑首、剑格、剑鞘上带扣和鞘末玉饰(珌)四种。 玉珥  玉饰的剑鼻,即剑柄与剑身相连处,两旁突出的部分。一说玉制的耳饰。 玉衣  古玉器名。玉制的葬服。又称"玉匣"。把玉石琢成各种形状的小薄片,角上穿孔,按等级不同采用金缕或银缕、铜缕联缀而成。关于玉衣的起源,从考古资料考察,早在东周时就有"缀玉面幕"和"缀玉衣服",可能是玉衣的雏形。 金缕玉衣  即"玉柙"、"玉匣"。汉时帝、王的殓服。按等级分金缕、银缕、铜缕。这三种玉衣,在考古工作皆有发现。1968年,河北满城发掘出汉中山靖王刘胜(武帝异母兄)夫妇墓,皆裹玉衣,各由两千余玉片,四角钻有小孔,穿以金丝,连缀而成,故名"金缕玉衣"。每块玉片的形状、大小,都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精细加工。玉衣按部位,可分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子六部分。 玉豚  古玉器名。古代死人手握的豚形玉器。在东汉、魏晋南北朝墓中,常有玉琢出土。造型和纹饰较简单,因其随葬,主要为了起巫术作用。 含玉  古玉器名。"含"亦作"唅"、"琀",有的书上还称"押舌"。古时入殓时用来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含玉,多为蝉形。故又称"玉蝉"。 玉塞  古玉器名。已知在汉代有九窍塞,即填塞或遮盖死者身上九窍的九件玉器。这九件玉器在河北满城两座汉墓中都有出土。 玉册  亦称"玉策"。古代用玉版制作之册书。古制,帝王以玉册用以祭祀告天和作皇帝即位册文,亦用于册命太子及后妃。 玉牒  ①玉牒书。古代帝王进行封禅郊祀典礼,所用文牒以玉雕镂,故名。②古代皇族族谱,用玉片镂刻,名"玉牒"。 玉函  玉制书套。旧题晋王嘉《拾遗记o周灵王》:"浮提之国献神通善书二人,……佐老子撰《道德经》,垂十万言,写以玉牒,编以金绳,贮以玉函。 玉节  古代符节之一种。玉制,作重要凭信之用,故名。 瑞  玉制的信物。若后世的符玺。端玉,古代用为信物。 刚卯  古玉器名。是用玉、金或核桃为料,制成的长方柱状物玉护符,中有贯孔。因制于正月卯日,故称"刚卯"。挂在革带上佩用,是护符的一种。刚卯的四面各有八个字,作两行书写。刚卯大约开始出现于西汉后期,王莽时曾一度废止,东汉时又恢复使用,汉以后又废除不用。 玉玺  帝王之玉印。秦以后,为皇帝专用。 玉螭  玉雕为螭的印鼻。 璧角  古代禘祭用的饰玉的爵。又名璧散。 瓒  古代一种玉制酒器。即"玉瓒"。形如勺,以圭为柄,以玉为之。天子圭柄尺一,诸侯九寸以下。用作祭器。 玉几  古代一种用玉装饰之小案几,为宫廷之用具,可供扶倚。 珂伞  玉饰的伞盖。唐制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备珂伞。 玉箸  玉做的筷子。 冠玉  古冠玉饰之一种。用玉制作,饰于冠帽之上,故名。 玉笄  古玉器名。是古人用来"卷发"及"连冠于发"的玉器。 玉带  唐、宋官员所用的玉饰的腰带,以之分别官阶之高低。 玉藻  古代王冠垂挂的玉饰。 鎏  古代冕上作装饰的垂玉。 繁露  王冕前后所悬的玉串。 瑱  古玉器名。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其形如牌,二寸许,广七八分,以紞悬当耳。天子以玉瑱,诸侯以石紞,用采织之。 玉器纹饰  玉器纹饰的种类和演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古玉器的特征。特别是龙纹和蟠螭纹,在古玉器中所占比重较大。此外尚有饕餮纹、谷纹、蒲纹、蚕纹、乳钉纹、回纹、云头纹以及各种人物、花卉纹等。随着时代的进展,纹饰也在不断演变发展。如新石器时代多素面;商、西周多龙、蟠螭、饕餮、云雷纹;春秋、战国多蒲、谷、乳钉等纹;两汉多勾云纹,谷、蒲等纹亦较常见;隋、唐多飞天、花卉。 好  指圆形玉器中间的孔。《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好"是指当中的孔,"肉"是指周围的边。 北玉四杰  指北京玉雕行业中,具有独特技艺的四位名艺人:潘秉衡、何荣、刘德盈和王树森。俗称"北玉四怪"。 玉  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如宝石、玉器。古人说玉是"石之美者"。所以玉的概念不仅指硬玉和软玉两类。还有广义的概念,如蛇纹石族(岫玉之一部分,即硬绿蛇纹石)、次生石英岩类(东陵石、密玉)、某些硅酸变胶体(玛瑙、碧石)以及水晶(芙蓉石)、蔷薇辉石(粉翠)等矿物和岩石,能符合玉雕要求者,都可以包括?quot;玉"的范畴。一般玉的硬度应在4以上,具蜡状或玻璃状光泽。如硬度不够,则一般不属玉和玉雕材料,只能算"石雕"材料,如"青田石"、"汉白玉"等。 玉石  未经雕琢的玉。《汉书·西域传·于阗国》:"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河原出焉。多玉石。"注:"玉石,玉之璞也。一曰石之似玉也。"我国出产有丰富的玉石,如新疆的白玉,云南的翡翠,东北的玛瑙、岫岩,湖北的松石,台湾、海南岛的水晶,河南的密玉,北京的粉翠,杭州的昌化石以及南京的雨花玛瑙等,都是较著名的制作玉器原材料。 良渚玉器艺术   良渚玉器,它和红山文化玉器一起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两大玉器中心。均以各自独特的材质、器型、纹饰、治玉工艺及其强烈的文明色彩而著称于世。   良渚文化分布在我国东南的钱塘江北岸至江苏常州太湖流域地区。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200年,据鉴定,良渚玉器的用材,多为就地取材的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软玉,相同的玉材在现代该地区的小梅岭也有发现。器型,依器用分,有礼器;有佩饰品;有工具;还有柱形器、冠形器、三叉器、锥形器、牌饰及玉人和动物玉雕等其他器物。不仅器型丰富,且独具特色,尤其是纹饰,常见有一种已成定制的羽人图案,作披羽冠,蹲踞爪足而双手捧兽面状,被普遍认为是良渚文化的族徽或神徽,宗教色彩显著而其具有权力象征的琮、璧、璜等礼器的大量出现和敛葬,则被学界公认为是我国文明曙光出现的重要象征。其主要治玉方法大致有四:(1)拉锯,(2)钻燧,(3)磨减,(4)磨光。   良渚玉器主要集中出土在浙江、上海和江苏三地,其重大发现遗址有:草鞋山(江苏吴县)、寺墩(江苏武进)、张陵山(江苏吴县)、花厅(江苏新沂)、福泉山(上海青浦)、瑶山(浙江余杭)和反山(浙江余杭)等。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2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种合成半导体氧化物多孔纳米材料的新方法
热度 5 wzhong 2011-4-8 16:39
一种合成半导体氧化物多孔纳米材料的新方法
CdO 是重要的 n- 型半导体材料,其直接帯隙 2.5 eV 、间接帯隙 1.98 eV 。 CdO 纳米材料是重要的光电功能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光晶体管、 光二极管、催化和气体传感器等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文献报道的 CdO 纳米材料的合成多采用气相输运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弧放电法、激光熔炼等技术,所需设备要求高、设备投资规模大、 合成工艺复杂、制备过程繁琐,不适宜大规模生产。也有文献报道采用化学方法先合成出 CdCO3 或 Cd4Cl3(OH)5 等纳米材料作为前躯体,然后在氧气中高温处理得到纳米结构的 CdO 。但到目前为止文献所报道的含 Cd 纳米结构前躯体的合成都采用无机或有机模板,或添加有机表面活性剂,合成的成本高、工艺难控制,并且有机模板和表面活性剂在合成过程中全部分解为气体产物,不仅浪费而且还面对许多环境污染问题。 最近,我们采用水热法,以 Cd(NO3)2•4H2O为原料, 不同比例的乙醇和水为溶剂,在不需要任何模板、不需要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通过调节乙醇和水的比例、 Cd(NO3)2•4H2O 的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得到具有不同纳米结构的 Cd5(OH)8(NO3)2(H2O)2 前驱体(可以有选择性地合成出纳米线簇、纳米带、由纳米线“编织”成的纳米“毡子”,由纳米棒组成的放射型花状物等)。 将得到的 Cd5(OH)8(NO3)2(H2O)2 纳米结构前驱体在空气或氧气中缓慢加热即可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的 CdO 多孔纳米材料。 用该 方法制备得到的 CdO 多孔纳米材料基本上保持了 Cd5(OH)8(NO3)2(H2O)2 前驱体的形貌,具有大量的纳米空洞结构,比表面积高,可应用于 太阳能电池、光晶体管、 光二极管、催化和气体传感器等许多领域。与文献报道的制备 CdO 纳米材料的方法相比,我们所采用的方法的最大区别在于不使用 任何模板、不需要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经济环保,有利于规模生产。 相关研究工作结果发表于最新出版的Nanascale 3, 1887 (2011) 以上为具有不同纳米结构的 Cd5(OH)8(NO3)2(H2O)2 前驱体FESEM照片 以上为 多孔 CdO 纳米结构 的 场发射 扫描电子显微镜( FE-SEM )照片 论文全文: 2011-Nanoscale-3-1887.pdf
个人分类: 论文交流|7675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氧化物超导体研究获得新进展
wliming 2011-3-6 16:44
[转载]氧化物超导体研究获得新进展
氧化物超导体研究获得新进展 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配对机理问题至今仍然是个未解之谜。对于一般超导体,由于电子的配对和凝聚,超导态均具有一个能隙,它很好地保护超导凝聚态在有限温度下的超流特性,从而出现零电阻和抗磁行为。与常规超导体不同,氧化物超导体(尤其是欠掺杂样品)在远高于超导转变温度时,能隙已经出现(被称为赝能隙),但是宏观超导特性在一个较低温度出现(见附图1),因此激发了很多机理模型的产生。在众多模型中,一大类把赝能隙与超导隔离开来,认为赝能隙只是由于某些有序相,如电荷密度波序,与超导相竞争费米面上的态密度,因此超导转变仍然满足1957年Bardeen-Cooper-Schrieffer(BCS)所提出的基本图像。而与之相对立的图像则认为赝能隙对应着与电子配对强度相关的能量尺度,超导转变温度之上有预配好的库柏对。由于超流电子浓度太稀薄,因此超导温度不是由配对强度所决定,而是由相位刚度(phase stiffness)决定,超导转变是非BCS型的。此前,部分实验已经指出,在超导转变温度之上,可能存在强的涨落超导电性,如能斯特实验等等。但是,这些有关超导预配对的结论一直没有得到反映体性质的熵守恒实验的证明。 熵是反映物理系统有序度的基本物理量。一切物理相变过程,如果在熵上面反映出来,均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由于熵是一个状态量,因此与中间过程无关。比如,对于常规超导体,沿超导路径或正常态路径(加高磁场破坏超导后)测量熵,那么在发生超导转变的地方,熵应该是相等的,即所谓熵守恒。对于氧化物高温超导体,测量与超导相关的熵是极其困难的。首先,上临界磁场很高,一般实验室磁场(10特斯拉左右)不足以破坏宏观超导电性。其次,与超导相关的熵值很小,难于测量。因此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有超导转变温度很低的系列高质量单晶,实验室磁场(10特斯拉左右)即可杀灭其宏观超导电性,再者,比热测量精度要提高,足以测量出超导熵的细微变化。国际上有些小组曾经测量过氧化物超导体中与超导相关的比热和熵。英国剑桥大学的Loram小组和瑞士的Junod小组均做过比热的精细测量,但是由于受到样品条件(如上临界磁场较高,测量精度等)限制,未见有关超导压制前后的熵差的报道。 最近几年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闻海虎等研究人员深入研究非常规超导体的低能准粒子激发性质。为了完成目前的工作,他们坚持氧化物高温超导单晶的制备,获得了系列掺杂的高质量氧化物超导体单晶Bi2Sr2-xLaxCuO6,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这个系列样品超导转变温度较低,便于用较低磁场破坏宏观超导。相关研究内容见文献《J. of Crys. Growth 305 (2007) 222;Supercond. Sci. Technol. 21 (2008) 125024;Phys. Rev. Lett. 101,207002 (2008)》。另外,他们在现有商用仪器基础上,不断革新,在克服了诸多技术问题后,在比热测量精度和降低系统误差方面获得重要进展,达到了对实验精度的要求。相关研究内容见文献《Phys. Rev. B 70》等。在这两个条件基础上,他们在Bi2Sr2-xLaxCuO6(Bi-2201)单晶上成功测量出与超导相关的熵的变化,第一次从熵的角度,证明欠掺杂的氧化物超导体不满足BCS物理图像:在正常态已经有部分电子库柏对存在,而超导转变则对应相位相干特性的建立。 他们的典型结果显示在图2中。图2(a)和图2(b)显示的是两个欠掺杂Bi-2201单晶样品,图2(c)是过掺杂样品与超导相关的比热数据,图2(d)显示的是纯Nb的数据。可以看出,非过掺杂的样品在超导转变附近具有非常陡峭的转变行为,与常规超导体Nb的数据非常类似,所计算的熵也在超导转变温度处守恒(图3(c))。但是,对于欠掺杂的样品,其超导转变温度处的比热跳变高度很矮,远远低于BCS理论预言的值。越到欠掺杂,比热跳变高度越矮,有趣的是在转变温度以上很高的温区仍然有一个长长的尾巴。所计算的熵在超导转变温度处不守恒(图3(c))。本工作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当把超导转变以上的部分均考虑在内时,熵会自动守恒(图3(c))。联想到从过掺杂到欠掺杂的连续过渡规律,可以认定,欠掺杂的样品在远远高于超导转变温度的区域已经存在电子库柏对了。根据比热数据所画出的相图(见图4),可见在超导转变温度以上的大面积范围内有与超导相关的熵。这样一个非BCS图像将在很多方面改变对超导基本特性的理解,如超导凝聚能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超导凝聚能不仅包含有转变温度以下由于发生超导相变而节省的能量,在正常态库柏对的形成已经降低了系统相当多的能量。如图3(d)所示,对于超导转变温度为11K的样品,正常态以上由于形成预配对而降低的能量占到系统总凝聚能的一半左右!这个工作从熵的角度说明,氧化物超导体的超导凝聚过程是非BCS型的。即便正常态是费米弧或者费米口袋金属态,即所谓小费米面金属态,在超导转变温度以下,可能在这些小费米面上有超导能隙重新打开,也不能简单把它看成是一个BCS型超导相变。 责编/陈玉萍
个人分类: 物理学|0 个评论
[转载]“赝能隙”和超导状态之间的关系
wliming 2011-3-6 13:52
“赝能隙”和超导状态之间的关系 高温铜氧化物超导体一个长久未解之谜是“赝能隙”(pseudogap)的存在。所谓“赝能隙”,是指一个与超导状态的特征能隙相似、但也在非超导状态中出现的能隙。Kohsaka等人对与超导现象和“赝能隙”状态相关的电子激发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了两个非常不同的行为类型: 一个类型为在动量空间的状态,它们相应于对超导现象负责的、预期存在的离位电子对;另一个类型为局限于真实空间的一些异常状态,它们相应于“赝能隙”。这两种激发类型之间的关系,为“赝能隙”和超导状态之间仍然神秘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强化了与绝缘母化合物性能的概念联系(在绝缘母化合物中,真实空间的电子局域化是它们行为的关键)。 How Cooper pairs vanish approaching the Mott insulator in Bi2Sr2CaCu2O8+ δ Y. Kohsaka 1 , 2 , C. Taylor 1 , P. Wahl 1 , A. Schmidt 1 , Jhinhwan Lee 1 , K. Fujita 1 , 3 , J. W. Alldredge 1 , 4 , K. McElroy 4 , Jinho Lee 1 , 5 , 6 , H. Eisaki 7 , S. Uchida 3 , D.-H. Lee 8 J. C. Davis 1 , 6 LASSP, Department of Physics,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ew York 14853, USA RIKEN, Wako, Saitama 351-0198, Japan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Tokyo, Bunkyo-ku, Tokyo 113-0033, Japan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Colorado 80309, USA School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North Haugh, St Andrews, Fife KY16 9SS, UK CMPMS Department,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Upton, New York 11973, USA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sukuba, Ibaraki 305-8568, Japan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lifornia 94720, USA Correspondence to: J. C. Davis 1 , 6 Correspondence and requests for material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J.C.D. (Email: jcdavis@ccmr.cornell.edu ). Top of page Abstract The antiferromagnetic ground state of copper oxide Mott insulators is achieved by localizing an electron at each copper atom in real space ( r -space). Removing a small fraction of these electrons (hole doping) transforms this system into a superconducting fluid of delocalized Cooper pairs in momentum space ( k -space). During this transformation, two distinctive classes of electronic excitations appear. At high energies, the mysterious ‘pseudogap’ excitations are found, whereas, at lower energies, Bogoliubov quasi-particles—the excitations resulting from the breaking of Cooper pairs—should exist. To explore this transformation, and to identify the two excitation types, we have image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Bi2Sr2CaCu2O8+ δ in r -space and k -space simultaneously. We find that although the low-energy excitations are indeed Bogoliubov quasi-particles, they occupy only a restricted region of k -space that shrinks rapidly with diminishing hole density. Concomitantly, spectral weight is transferred to higher energy r -space states that lack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citations from delocalized Cooper pairs. Instead, these states break translational and rotational symmetries locally at the atomic scale in an energy-independent way. We demonstrate that these unusual r -space excitations are, in fact, the pseudogap states. Thus, as the Mott insulating state is approached by decreasing the hole density, the delocalized Cooper pairs vanish from k -space, to be replaced by locally translational- and rotational-symmetry-breaking pseudogap states in r -space. LASSP, Department of Physics,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ew York 14853, USA RIKEN, Wako, Saitama 351-0198, Japan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Tokyo, Bunkyo-ku, Tokyo 113-0033, Japan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Colorado 80309, USA School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North Haugh, St Andrews, Fife KY16 9SS, UK CMPMS Department,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Upton, New York 11973, USA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sukuba, Ibaraki 305-8568, Japan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lifornia 94720, USA
个人分类: 物理学|0 个评论
[转载]德国应用化学VIP论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qiangzhang 2011-2-27 21:45
南京工业大学青年教师邵宗平教授,博士生张春明及合作者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No.51025209) ,国家科技部 973 项目 (No.2007CB209704) 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的支持下在以甲烷为燃料采用进行气电共生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甲烷是天然气、煤层气和生物沼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物质和化工原料, 作者创新性地采用单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结合高性能甲烷转化催化剂于同一气室中,成功实现了电能和合成气的高效共生,并实现零尾气排放。该 研究成果日前刊登于化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 ( Angew. Chem. Int.Ed. 2011, 50, 1792-1797) , 并被以内插图形式报道。其研究成果受到评审人的高度评价: “This is an excellent and truly exciting paper. The results are extremely interesting and would enhance the position of SOFCs as the preferred co-generation technology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This is an outstanding manuscript on the conversion of methane with oxygen to syngas and electricity…” , 两位评审人都将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选为 “Very Important” , 该论文被 德国《应用化学》选为 VIP 论文。 邵宗平 教授( 2010 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05 年加入我校以来一直从事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的研究,这是继其发表在国际膜科学杂志上的两篇论文相继被评为 2007 年和 2008 年度全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以来,研究成果再次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承认。 VIP paper.pdf
4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车用高比容量高倍率性能锂离子电池:混合氧化物正极与硅锡负极
林凡 2011-2-8 20:08
High-capacity, high-rate Li-ion battery for HEV or EVs; mixed oxide cathode and Sn-C anode 作者: Mike Millikin The new battery features high energy content and high rate capability. Images of anode material (left) and cathode (right). Click to enlarge. Researcher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Rome Sapienza (Italy) and Hanyang University (S. Korea) are developing a new advanced lithium-ion battery featuring a high capacity Sn-C nanostructured anode and a high rate, high-voltage Li O4 spinel cathode. The new chemistry offers excellent performances in terms of cycling life, i.e., around 100 high rate cycles; of rate capability, operating at 5C and still keeping more than 85% of the initial capacity; and of energy density, expected to be of the order of 170 Wh kg-1. These combined features make the battery a very promising energy storage for powering low- or zero-emission HEV or EV vehicles, the team report in a paper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Enhancements in energy density necessarily require the passage from the present lithium ion technology to novel, advanced chemistries based on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de materials. Good examples are lithium metal alloy anodes and spinel cathodes. It is expected that advancements in lithium ion battery technology can be achieved by combining these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de materials in a complete cell configuration. In a previous paper we described a novel design battery formed by combining a high capacity nanostructured tin-carbon (Sn-C) anode with a high voltage LiNi0.5Mn1.5O4 spinel cathode.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cycle life and rate capability confirmed the validity of the concept, thus encouraging us to extend the approach for obtaining other, advanced lithium ion battery chemistries. In this work we disclose an important example based on a Sn-C anode having an optimized morphology with a high rate, new Li O4 cathode. —Hassoun et al. Anode . While Lithium metal alloys (Li-M, M = Sn, Si, Sb, etc.) are very appealing as anode materials due to their higher specific capacity, the authors noted, the large volume expansion-contraction experienced during thei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in lithium cells has prevented their commercial use. The researchers had earlier shown that the volume stress issue can be addressed by developing suitable electrode morphologies, such as M-C nanocomposites. The anode in their current work is basically similar to one they previously reported, although considerably upgraded in terms of surface morphology and rate capability. In particular, the issue of large irreversible capacity that affected the original material was addressed by a suitable surface treatment. The Sn-C electrode was also upgraded in terms of rate capability, they said. Improvement in the morphology allowed the electrode to operate under high current rates. Cathode . 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 manganese spinel cathode materials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particle size and by the presence of doping metals, they noted. While reduction in the particle size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kinetics of the electrochemical lithium insertion/extraction reactions, it also increases reactivity for the electrolyte decomposition. In this work we have addressed this contradictory issue by doping LiMn2O4 spinel with Ni and Co and, at the same time, by preparing the resulting Li O4 cathode with particles at micrometric size (in order to avoid electrolyte decomposition) and using a metal ratio tha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high working voltage and high rate capability. —Hassoun et al. Full battery. The authors combined the anode and cathode materials in a complete lithium ion battery using an ethylene carbonate:ethyl methyl carbonate, EC: EMC, lithium hexafluorophosphate (LiPF6) electrolyte. Testing showed that the practical working voltage of the battery ranges between 3.9 V and 4.7 V while the specific capacity, related to the cathode mass, is of the order of 125 mAh g-1. In addition, the battery can cycle at 1C with a very stable capacity delivery. Taking an average voltage of 4.2 V, a top specific energy density value of 500 Wh kg-1 is obtained. Assuming a 1/3 reduction factor associated with the weight of the electrolyte, current collector, and aluminum case in a pouch configuration, we obtain a 170 Wh kg-1 value that still exceeds that offered by conventional lithium ion batteries chemistry. Hassoun et al. Resources Jusef Hassoun, Ki-Soo Lee, Yang-Kook Sun, Bruno Scrosati (2011) An Advanced Lithium Ion Battery Based on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de Material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doi: 10.1021/ja110522x
个人分类: 锂离子电池 其它|18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高比容量富锰混合氧化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林凡 2011-1-17 21:33
New Mn-rich high-capacity mixed oxide cathode material for Li-ion batteries 作者: Mike Millikin Researchers in South Korea report the synthesis of high capacity Mn-rich mixed oxide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ion batteries. A paper on their work was published in the January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 the team had presented a poster on their material at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ithium Batteries for Automobile Application ( ABAA-3 ) held at Hanyang University in Seoul, Korea in September 2010. Novel cathode active materials, Li O2 (x = 0.09, 0.11) composed of rod-like primary particles, but aggregated spherical shape in appearance, were synthesized. The newly Mn-rich cathode active materials were then adopted as cathodes to show the benefits for Li-ion rechargeable batte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 use proper nano-scaled particles as a cathode and to make homogeneous particle sizes have great improvements on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probably ascribed to enhancement of charge transfer kinetics and lower cell impedance at high voltage region (~4.6 V). Resources Vediappan, Kumaran; Park, Suk-Jun; Kim, Hyun-Soo; Lee, Chang Woo (2011) Preliminary Studies of Mn-Rich Li O2(x = 0.09, 0.11) as Cathode Active Materials for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ies.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 Volume 11, Number 1, pp. 865-870(6) doi: 10.1166/jnn.2011.3244 Development of high capacity and environmentally benign layered Li O2 (x=0.09, 0.11) cathode active materials for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ies. Kumaran Vediappan (Kyung Hee University), Suk-Jun Park (Ecopro), Hyun-Soo Kim (Korea Electr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 Woo Lee (Kyung Hee University) Poster P10, ABAA-3
个人分类: 锂离子电池正极|1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永和离子共价性关联氧化物结构
baijiab 2010-2-8 12:53
张永和离子共价论应用 (25) 张永和离子共价性 关联氧化物结构 基于张永和离子共价性理论:化学键能 (络合物稳定性) 与其离子成份(有效原子核电荷)成正比,与其共价成份(共价半径)成反比 。 韩国天主教大学 Mi-Hyae Park 和 Yu-Ju Shin 发现:通过增加电负性较小的 Mg 含量可使氧化物 (Na0.67Co0.35-yMgyTi0.67O2 ) 变为共价性结构,反之变为离子性结构。并用 X- 光衍射仪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结果 。 Zhang,Y. Inorg. Chem . 1982, 21 , 3886 Zhang,Y. Inorg. Chem . 1982, 21 , 3889 Mi-Hyae Park and Yu-Ju Shin, Journal of the Korean Chemical Society, Vol.48, No.1, (2004) 94-98
个人分类: 科研成果|10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贝可莱教科书:张永和电负性近期广泛应用
baijiab 2009-12-20 22:47
张永和离子共价论应用 (2) 美国贝可莱教科书:张永和电负性近期广泛应用 MetalOxidesChemistryandApplications Chemicalindustries Aseriesofreferencebooksandtextbooks Consultingeditor HeinzHeinemann Berkeley,California 美国贝可莱教科书《氧化物化学及应用》列张永和电负性为基础理论。该书序言中表述 :现代化学活性理论,旨在考虑氧化性、酸性、碱性、还原性诸步骤的统一性,而不是个别现象。化学参数中,张永和电负性序列 ,光电负性及碱性 ,电子激化力 ,Racah参数 ,和离子共价参数 ,近来广泛应用于定量表述氧化物的酸碱氧化还原性。涌现出催化活性与金属-氧键强度、电负性或氧部分电荷的大量的普遍关联。Auroux和Gervasini将一些参数用于预言吸收热和酸强度。已预言出对于不同氧化物作为覆盖函数的探测分子如氨和二氧化碳的微分吸收热。同样,预言出了电荷/半径比或离子性百分比与二氧化碳或氨的平均吸收热之间的关系。最近,Idriss和Seebauer发表了乙醇氧化脱氢为乙醛和苯甲醛酯化与氧电子激化率a0。 Y.Zhang,,InorgChem.,1982,21,3886. Y.Zhang,,InorgChem.,1982,21,3889. J.Portier,G.Campet,J.EtoumeauandB.Tanguy,AlloysComp.,1994,209,285. J.Portier,G.Campet,J.EtoumeauandB.Tanguy,AlloysComp.,1994,209,59. J.L.G.Fierroeditor,MetalOxides:chemistryandapplications,CRCPress,BocaRaton,Fla.,USA,2005,pag.247-318. J.A.Duffy,Bonding,EnergyLevelsandBanksinInorganicSolids,LongmanScienceTechnology,NewYork,1990,249pp. J.A.Duffy,Geochim.Cosmochim,Acta1993,57,3961. V.DimitrovandS.Sakka,J.Appl.Phys.,1996,79,1736. M.Lenglet,TrendsChem.Phys.,1997,6,121-543.
个人分类: 科研成果|1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