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地中海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地中海

相关日志

欧洲回眸(十):乘嘉年华游轮游地中海-访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景点
huaqx2016 2018-12-18 10:51
欧洲回眸(十):乘嘉年华游轮游地中海-访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景点 - 华庆新 - 地中海( Mediterranean Sea)由北面的欧洲大陆,南面的非洲大陆和东面的亚洲大陆包围,是世界最大陆间海。它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公里,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的1/4多 。 地中海沿岸还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古埃及的灿烂文化,有过古巴比伦王国和波斯帝国的兴衰,更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 二千年前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古罗马帝国,以及爱琴文明、古希腊文明 。 地中海邮轮一般分东西两条线,而我们决定搭乘的嘉年华邮轮却是十七天基本跑遍地中海沿岸主要城市,于是马上敲定订票。 2013年10月20日至11月3日,我们一行三家六人,乘嘉年华游轮游地中海。 一路上有联合国教科文评定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景观相伴,既观看美景,又品味文化,可谓乘兴而来,高兴而返,回味无穷。删掉不合格的,拍了 5千多张照片,也计划写点博客文章,本文是此次南欧地中海游轮旅游的总体印象。将会陆续上传7篇博客文章。有些景点极好,可惜没有足够时间成文。 Carnival Sunshine 地中海航行路线,由威尼斯上船,到巴塞罗那下船。图上只标港口名。 (一) 欧洲真是得天独厚的好地方!没有沙漠,没有崇山峻岭,没有穷山恶水。除极北的挪威,基本是青山绿水。虽有阿尔卑斯山,也就和秦岭相仿。而南欧更是好地方,也难怪希腊、罗马发源出远古文明,影响数千年,泽被几大洲。我们的嘉年华游轮 13天走了10个港口,6个国家,历经10个UNESCO评定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加一个世界七大古代遗址。得随所愿:以旅游作载体,品尝文化精髓。 这10个文化遗产点为:威尼斯及其泻湖,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古城, 希腊雅典卫城,那不勒斯/庞贝废墟, 罗马历史中心(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斗兽场),比萨斜塔,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巴塞罗那高迪杰作,巴塞罗那珀劳德拉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厅。 还有世界七大古代遗址之一的土耳其伊兹密尔Izmir附近的Ephesus(以弗所)。 土耳其Ephesus的Celsus图书馆遗址,建于公元117年,世界七大古迹之一 (二) 游轮游是上年纪人的舒适旅游方式。吃喝睡觉在船上,一切不用自己操心。船到码头,有十几条上岸后的路线供您选择,随后就下船乘游轮事前预定的大巴,到景点浏览。您也可以脱团自由行,我们六人就在威尼斯自己玩,而我俩去年到过欧洲 11国陆路游,参观过罗马和比萨斜塔、佛罗伦萨的主要景点。我们 除了每天跟邮轮上下各个海港,还自己搭汽车、火车自由开溜,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到达规定的港 口、码头,按时上船就行。我们六人有三次跳槽,自由开溜。跑完意大利东面的港口,最东到达土耳其的伊兹密尔,随后回折向意大利西西里岛进发。在意大利西海岸的 那不勒斯 (NAPLES),我们坐电车、长途汽车,到庞贝古城观看二千年前火山爆发后的遗址。到CIVITAVECCHIA港口,离羅馬有100公里,又乘火车一个半小时,选了自己要去的景点: 博尔盖赛博物馆(观赏 中世纪最出名的大师贝尼尼的雕塑原件 ),天使桥,天使堡和四河喷泉广场,回来后写下了三篇游记博客。 去佛罗伦斯是 由Livone港下船,经过比萨斜塔,到佛罗伦萨,参观乌菲兹艺术馆,也写了博客。最后邮轮到西班牙东北角的巴塞罗那,所有旅客下船,各奔东西。我们之前已经找好住处,确定游历路线,玩了两天。看到高迪的建筑杰作和西班牙艺术瑰宝,感觉不枉此行。也写了三篇博客。在欧洲的中等城市中,有两个城市印象最突出:维也纳和巴塞罗那。它以音乐文化或建筑艺术享誉全球!这样的游轮游加自由行,既安逸、省钱,又各有所选,省时省钱,玩得痛快!可谓悠哉游哉! 罗马的圣天使堡和圣天使桥 (三) 欧洲旅游相当规范。虽然现在南欧经济不如以前,走前还多少有些担心,但实际没多大影响。特别是罗马、巴塞罗那,到处人山人海。操各种语言的,用各种口音的,穿各种衣服的,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离巴塞罗那最后一晚,我赶到市中心附近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厅,看到几乎上万游客。走路要相互避让才行。欧洲各大城市的双层旅游大巴十分显眼方便,是自由行驴友的最佳选择。我们六人第一天在巴塞罗那,就坐在大巴上层,转了北线,再转南线。看够全城,次日再选择两三个景点, Hop-on, Hop-off(跳上跳下)到高迪圣家教堂看看,再乘后面班次的大巴到下一个景点游览,十分方便。一天的票是26欧元,两天只34欧元,也很划算。上车发耳塞机,有七种语言,包括中文讲解,十分清晰而亲切。国内似乎没有见到这种官方规范的旅游方式。而游轮上一卡通,既是上下船安检的通行卡,又是购物、订上岸旅游线的支付卡,最后下船是结账到你的信用卡。欧洲的火车联营也早在七十年代就已规范,现在实现欧盟一体就更方便了。 巴塞罗那的桂尔公园( Park Guell,高迪构建) (四) 旅游就是那么有魅力:尽管你看过那些知名景点的照片,尽管你读过不少文化遗产的文章,尽管我手里有2005年出版的500页大开本的精装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图册,那些景点仍然是挡不住的诱惑,要你实地亲眼走走看看,实地感受心灵的震撼,实际体会人类文明的灿烂,从心底感激大自然无私的赠与!当然,你最好在出游前做足功课 :预先知道每个城市的主要知名景点,以免错过,或者虽然看过,却不知所以然,不知好在那里。尽管我对欧洲文化地理还有所了解,走前还是在图书馆借了 10多本书先看,还带走两本上游轮。网络也方便,可以查找任何东西。做足功课,才能物有所值,争取物超所值。旅游时多拍照,既拍景点,也拍景点介绍牌、路线图。因为时间有限,没功夫细问细想,可以回来再查找。每天上船休息时复看照片以回顾当天所经历的景点,既能再次欣赏,还能增进知识。我看加泰罗尼亚音乐厅时,只知道它出名,回来后从网络才知是1997年UNESCO命名的文化遗址。 巴塞罗那的 Palau de la加泰罗尼亚音乐厅 ( Palace of Catalan Music )始建于 1905 年 这次旅游很走运,天气晴好,一路阳光明媚,看碧海蓝天,青山绿水,到处色彩斑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欧洲也同样。各国有各国的长处。如果能在全世界多走走看看,必定会愉悦身心,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地中海曾经孕育古代的灿烂文明,也见证了各种征战杀伐,还在演绎着北非中东难民在海上颠沛流离、生生死死的血泪故事,至今不断。身为游客,希望看到祥和安定富饶美丽的地中海,也希望各种文明、宗教和平相处,接续古代文明,创造出更加绚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 2013年11月完稿于克利夫兰,2018年12月上传至科学网 )
个人分类: 旅游游记|89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中海饮食最健康的神经科学分析
热度 1 CZC 2016-12-19 13:10
地中海饮食最健康的神经科学分析 前言 在人类进化的几百万年里面,也许就是最近一百年,人类逐渐的摆脱了忍饥挨饿的时代,而进入了营养过剩的时代。营养过剩使得人类的代谢无法适应高能量的连续冲击,终于出现了各种代谢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发意识到了,很多疾病不是因为外界的毒素或者物质所导致,而是因为我们人类不停的吃喝享受才导致的。如今专家们提出了慢性病的概念,慢性病大多数是代谢性疾病,而慢性病的干预第一位就是生活方式的干预。毋庸置疑,吃是干预的重中之重。传说中,地中海饮食是医学界比较推崇的饮食方式。为何?据说地中海饮食在满足各种营养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保证人们不发生营养过剩,最重要的是其中还有许多有助于身体和精神健康的成分。 今天,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我们来看一下地中海饮食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效呢? 地中海饮食与大脑健康 地中海饮食有助于预防大脑认知功能的衰退; Cognitive health and Mediterranean diet: just diet or lifestyle pattern? Mediterranean diet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Mediterranean diet and cognitive health: an update of available knowledge. 地中海饮食可以维护大脑的结构连接以避免衰老所带来的损害。 Mediterranean diet and preserved brain structural connectivity in older subjects. 地中海饮食可以有助于老年人维持大脑的容量。 Mediterranean diet habits in older individuals: associations with cognitive functioning and brainvolumes. 地中海饮食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 The effect of the Mediterranean diet on plasma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levels: the PREDIMED-NAVARRA randomized trial. 地中海饮食可以维持老年人大脑的皮层厚度; Mediterranean Die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ssessed Brain Atrophy in Cognitively Normal Individuals at Risk for Alzheimer's Disease. 地中海饮食有助于对抗大脑炎症反应;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extracts from some traditional Mediterranean diet plants. 地中海饮食可能使小学生获得更高的学业成绩; Diet qualit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prospective study among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地中海饮食与脑疾病 地中海饮食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 Mediterranean Die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diterranean Diet score, diagnostic subtype, and stroke severity index. Rel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editerranean diet to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a Mediterranean population. 地中海饮食有助于预防抑郁症; Mediterranean die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pression: A meta-analysis. 地中海饮食有助于预防认知功能障碍; Mediterranean die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pression: A meta-analysis. Polyphenol-rich foods in the Mediterranean diet are associated with better cognitive function in elderly subjects at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MIND diet slows cognitive decline with aging. 地中海饮食有助于预防大脑萎缩; Mediterranean diet and brain structure in a multiethnic elderly cohort. Mediterranean diet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brain shrinkage in older people, study finds. Mediterranean Die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ssessed Brain Atrophy in Cognitively Normal Individuals at Risk for Alzheimer's Disease. 地中海饮食可以预防痴呆疾病; Mediterranean diet in predementia and dementia syndromes. Mediterranean diet and risk for Alzheimer's disease. 地中海饮食有助于预防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 and cancers in Croatia--a possible protective role of the Mediterranean diet. 地中海饮食可以减少脑白质高信号,提示其可以预防脑血管损害; Mediterranean diet and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 volume in the Northern Manhattan Study. 地中 海饮食可以减少AD患者的死亡率; Mediterranean diet and Alzheimer disease mortality. 橄榄油可能会减少AD大脑中得毒性蛋白沉积; Extra-virgin olive oil attenuates amyloid-β and tau pathologies in the brains of TgSwDI mice. The polyphenol oleuropein aglycone protects TgCRND8 mice against Aß plaque pathology.
个人分类: 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218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什么是欧洲(1)
热度 2 guoguoqing 2016-9-28 21:26
如果我们看看,从北大西洋的一座大岛,一群人竟然出发征服了远在澳大利亚南边的另一座大岛,这可以说是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了。在库克远征之前不久,不列颠岛和西欧还不过就是地中海世界荒废的偏远后院,人们从没有听过他的重要性。就算是齐前现代唯一上得了台面的古罗马帝国,财富也多半来自北非、巴尔干和中东的行省。当时古罗马帝国的各个西部行省还只是一片荒凉的大西部,除了矿产和奴隶之外并没有什么重要性。至于北欧更是偏远荒凉毫无征服的价值。 一直要到15 世纪末,欧洲才成为各种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摇篮。在 1500 到 1750 年间,西欧意气风发,成为“外部世界”的主人。但就算在当时,面对亚洲的超级强权,欧洲还是小巫见大巫。欧洲之所以能够征服美洲,在海上称王,主因是亚洲帝国对这些地方兴趣不大,地中海的奥斯曼帝国,波斯的波斯帝国,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以及中国的明清,在现在早期也是蓬勃发展,领土显著增长,人口及经济发展程度前所未有。再到 1775 年,亚洲就占了全球生产量的 2/3 。相较之下,欧洲就像个经济侏儒。 一直要到1750 年至 1850 年间,欧洲在一系列战争中将传统亚洲大国打的抬不起头来,征服了亚洲大片土地,全球的权利重心才移到欧洲。再到 1950 年,西欧加上美国的产量超过了全球的一半,而中国只剩 5% 。在欧洲的主持下,出现了新的全球新秩序。 虽然我们常常不愿不承认,但现在全球所有人的穿着,想法和品位几乎就都是欧洲人的穿着、想法和品位。虽然有些人嘴上大力抨击欧洲,但几乎所有人都是欧洲观点在看政治、医学、战争和经济,听着欧洲风格的音乐,写着来自欧洲的语言文字。 欧洲本来就处在世界上的偏远角落,气候还冻得让人手指僵硬,他们究竟是怎么一跃而出,征服世界的呢? 常常有人认为欧洲最大的功臣是科学家。确实,从1850 年起,欧洲之所以能称霸世界,很大程度上是靠的军事、工业和科学领域的合作,以及如同巫术般神奇的科技。所有晚清时期的帝国都积极发展科学研究,希望能取得科技上的创新,而许多科学家也在投入大量的时间来为帝国主人研制武器、医药和机器设备等。 然而,在1850 年以前,情况并非如此。当时,军事、工业和科学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科学革命的科技成果才刚刚成熟,欧亚非国家之间的科技差距也微乎其微。虽然,库克船长的科技远超于澳大利亚的原著居民,但面对中国和欧斯曼土耳其却也占不了上风。那究竟是为什么呢最后征服澳大利亚的是库克船长而不是康熙的水师提督方正色或土耳其名将帕夏?更重要的是,如果欧洲人在 1770 年面对中国和印度并没有什么科技优势,为什么他们能在接下来的短短一个多世纪间,让自己和世界其他国家拉开这么大的差距? 为什么这种军- 工 - 学复合组织只在欧洲开花结果,而在印度却悄无声息。为什么英国突飞猛进之后,法国、德国和美国能奋起直追,但中国却欲振乏力?而在工业化成为明显的政治经济因素的时候,为什么俄国、意大利和奥地利成功缩短这段差距,而波斯、埃及和奥斯曼土耳其却无力回天?毕竟第一次工业化得科技并不是相当复杂。难道当时的中国或奥斯曼土耳其来说,设计蒸汽机、制作手枪、铺条铁路,真的有那么难吗? 其实,中国和波斯并不缺乏制作蒸汽机的科技(当时照抄或者购买那完全不成问题),他们缺少的是价值观、故事、司法体系和社会政治结构,这些在西方花了数个世纪才得以形成体系,就算要照抄,也无法在一夕之间变化。之所以法国和美国能够很快跟上英国的脚步,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和英国共享一套最重要的故事和社会结构。而中国和波斯总是赶不上是因为整个关于社会的想法和组织就不同。
2834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第二世界国家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6-3-6 19:29
我们的以故领袖毛泽东主席晚年会见坚定的泛非主义者,赞比亚开国总统卡翁达的时候,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认为除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外,西欧、东欧(当然还相对落后)、亚洲的日本等工业化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中国目前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正在逐渐赶上和超越欧洲东部以及地中海沿海国家,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第二世界国家。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292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不完全列举那些远离一国本土的岛礁
hypermarket 2016-1-28 15:34
远离一国本土的岛或礁,美国、英国、法国都有很多,散布在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等大洋。日本也有一些,例如南鸟岛(Minami Torishima,也叫马库斯岛Marcus Island)。中国南海的很多岛礁也在国际传媒的大量报道中越来越受人关注,其中部分岛礁远离本土。不过除了这些,其实还有很多类似情况。 澳大利亚:在印度洋上的圣诞岛(The Territory of Christmas Island)和科科斯群岛(Cocos or Keeling Islands),这些岛离印度尼西亚要近得多。 印度:在印度洋上,安达曼群岛(Andaman Islands)离缅甸要近得多,而尼科巴群岛(Nicobar Islands)离印度尼西亚要近得多。 也门:在印度洋上,索科特拉岛(Socotra Archipelago)离索马里更近。 毛里求斯:在印度洋上,阿加莱加群岛(Agalega Islands)离塞舌尔更近。 赤道几内亚:在大西洋上,安诺本岛(Annobon)离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更近。 西班牙:在大西洋上,加纳利群岛(Canary Islands)离摩洛哥更近。 葡萄牙:在大西洋上,马德拉群岛(Madeira Islands)离摩洛哥更近。 希腊:在地中海上,罗德岛(Rhodes)离土耳其要近得多。 丹麦:在大西洋上,除了格陵兰之外,法罗群岛(Faroe Islands)也离本土较远,离苏格兰和冰岛更近。 挪威:在北冰洋上,扬马延岛(Jan Mayen)离冰岛更近。 哥伦比亚:在加勒比海上,巴霍努埃沃礁(Bajo Nuevo Bank)和小塞拉纳礁(Serranilla Bank)离牙买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等国更近。 新西兰:在太平洋上,纽埃岛(Island of Niue)和库克群岛(The Cook Islands)离本土较远。 所罗门群岛:在太平洋上,蒂科皮亚岛(Tikopia)离瓦努阿图更近。
40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轴心时代4
benlion 2015-3-11 09:40
第 1 轴心时代:印度 - 中国(秦汉)和波斯、希腊(东罗马) - 罗马文明,犹太教、佛教和诸子百家、希腊哲学; 第 2 轴心时代:中国(隋唐到元朝)的道家 - 儒家和开封犹太教、登封禅宗的建立和中国书院、古镇的发展,化学、光学等经验科学和工程范式,中国 - 阿拉伯 - 欧洲丝绸之路; 第 3 轴心时代:查理曼欧洲、中欧和英联邦文明,从伽利略到道尔顿(仍称化学哲学)的近代科学,从瓦特蒸汽机到电气化的工业革命,物理学 3 次综合和实验科学范式; 第 4 轴心时代:环太平洋国家的工业化,计算机、互联网、生物技术和系统科学范式等。 其中,欧洲文艺复兴到郑和(明朝)、哥伦布的大航海时代,可以称为第 2 到第 3 轴心时代的过渡时期, 19 世纪法国大革命到 20 世纪物理学革命,可以称为第 3 到第 4 轴心时代的转换时期。 从印刷技术到互联网技术,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大周期,而后,将进入工程生物和智能机器的发展时期,并诞生新农业、新能源、新工业和新医学时代。 附注: 1 )哥白尼天文学革命是理论变革,伽利略开始的是科学新范式建立。 2 )中国古代是声学、光学、化学、筹算和磁学等单学科的实践经验或工程范式,诸子百家也可理解为实践或社会研究的工程范式。 3 ) 16 世纪到 19 世纪的欧洲近代科学是力学与声学、电学与磁学等学科综合,以及哲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实验技术结合的实证科学范式发展。 4 )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之后,导致了产业结构和社会形态的变革, 19 世纪到 20 世纪的科学范式和管理模式,又发生了新的转换。 - (文明论稿:结论) -
个人分类: pacific|2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驚悚] [亡命地中海 The Two Faces of January (2014)][1080p +
lcj2212916 2015-1-10 18:37
导演: 霍辛·阿米尼 编剧: 霍辛·阿米尼 / 派翠西亚·海史密斯 主演: 维果·莫腾森 / 克斯汀·邓斯特 / 奥斯卡·伊萨克 / 黛西·贝文 / 大卫·沃肖夫斯基 / 更多... 类型: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法国 / 美国 语言: 英语 / 希腊语 / 土耳其语 上映日期: 2015-01-10(中国大陆) / 2014-01-22(法国) / 2014-05-16(英国) 片长: 96分钟 又名: 蜜月杀机 / 一月迷情 / 逃亡地中海 IMDb链接: tt1976000 1962年,一对极富魅力的艺术家夫妇切斯特·麦克法兰(维果·莫腾森 Viggo Mortensen 饰)和他美貌的妻子科莱特(克斯汀·邓斯特 Kirsten Dunst 饰)乘坐小船穿越海峡来到希腊游玩。他们在参观古希腊卫城的时候偶遇陌生男子吕达尔(奥斯卡·伊萨克 Oscar Isaac 饰)。操着希腊口音英语的吕达尔为当地旅行团工作,间或欺骗游客赚点零花钱。他被谈吐优雅的切斯特和漂亮的科莱特所吸引,与他们共进晚餐,并来到他们富丽堂皇的酒店参观。当切斯特指使吕达尔帮忙搬运他们酒店房间里一具尸体时,吕达尔起了疑心,但马上被善解人意的科莱特的甜言蜜语所降服。于是,吕达尔答应与夫妇俩人前往土耳其游览,途中两个男人更是为了科莱特争风吃醋。谁也没想到,一场意外结局正在土耳其等待着三个人……   根据美国著名小说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的同名小说改编。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82197998
1756 次阅读|0 个评论
环太平洋文明
热度 1 benlion 2014-12-27 11:19
一般来说,希腊文明是指轴心时代的古典文明,之前的爱琴海区域可能是埃及 - 巴比伦等中东文化,也就是印度河、波斯湾到地中海、黑海区域的古代文明,包括,也是泥版、印章和象形文字等。 古代中国文化,不仅,包含儒家文化,而且,其它文化,如,佛教来自印度,以及各种民间和宫廷文化,中国,从来没有如同欧洲,形成一统的基督教文化。中古代,地中海、黑海、里海和咸海到波斯湾、印度洋等区域,形成了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 近现代欧洲,从拜占庭希腊南、北丝绸之路的交叉点 – 意大利北部掀起文艺复兴到地理发现和宗教改革时期,而后,进入了近现代科学与工业文明的建立与发展。尤其,通过阿拉伯的代数、化学发展,以及收集的希腊典籍和中国文献、器物,而后,拜占庭的资料等传入欧洲,从而,在欧洲形成了东西文化的交汇与研究。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全球文化、教育与科学和产业发展的时期,环太平洋形成了跨国的组织机构发展模式,如,在美国加州建立研究与开发中心,在中国建立制造公司与贸易中心等企业管理的商业模式。 - (环太平洋时期) -
个人分类: 201415|1787 次阅读|5 个评论
07全球化文明进程
benlion 2014-11-23 23:33
无疑,人类轴心时代文化,属于用不同语言谱写的全人类文化,印度教 - 希腊神话和犹太教 - 儒家史学的文化模式,形成了理论思辨和实践技术传统,奠基了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石。 经历了中古代中国文明、近现代查理曼欧洲文明到现代全球文明的发展历程。 在印度 - 希腊和波斯 - 中国中间的咸海区域到以色列 – 构成中古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融,孕育了实验科学的代数和化学基础,而后,在查理曼欧洲的边界 - 波兰 - 意大利 - 西班牙到荷兰 - 英国区域 * ,开启了近现代文明的发展。 哲学和艺术偏向于理论的创造,而数学和技术偏向于方法的发明等,成为人文( humanities )和科学( sciences )的构成要素。思辨与实践的结合诞生了实证方法,分析与综合的结合形成了系统思维,而公理论、因缘论与创造论、发生论,构成知识体系的自洽闭环与开放发展。 欧洲延伸到环太平洋的俄国、南美和北美、澳洲,形成与中国文明的文化交融,将可能发展出以色列宗教、“印度 - 希腊 - 华夏”哲学(或“儒释道”)文化模式,形成独立人格与社会意识的全球文明精神。 国际教育、科学和文化,国际资本、股市和交通、互联网等,已经使得地球成为全球村,而公司组织发展到全球公司时代。 注 * :中国以长安到泉州、云南到渤海湾构成古代丝绸之路的口岸。 附、索引 - 理论、概念、方法与技术 1 )结构论与精神论, 4 轴心时代理论,有机机器理论,文明体,城市群,欧盟 - 北美、东亚 - 澳洲模式等; 2 )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 BSSE ) - 理论和计算、实验与工程方法的生物系统与人工生物系统研究,系统医学与药物学,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细胞仿生工程,输卵管生物反应器和细胞通讯的分子电路图等; 3 )细胞突变连续筛选方法,序列标志片段显示分析,细胞传感器与自繁殖细胞机器人等。 - (环太平洋文明) -
个人分类: future|18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明论 - 工程与科学、农业与工业
benlion 2014-11-16 08:50
近现代文明,序幕开启于意大利文艺复兴,从十字军东征和蒙古西征到达芬奇时代建立了工程范式 - 技术发明和艺术设计的建筑工程学和工程师的出现。 中国明代郑和下西洋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了大航海时代,而后,欧洲进入近现代化,从古藤堡印刷技术和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到新艺术运动、新教育运动和信息技术革命。 (元代和明代中西交流模型) 经历了培根归纳逻辑、笛卡尔演绎逻辑的建立,而到彭加勒的实在论、胡塞尔现象学,奠基了实验科学、实证哲学和综合哲学、系统科学的思想基础。 17世纪物理学-化学奠基,18世纪教育学、法律学、经济学等奠基,而后,社会学和19世纪的实验生物学-心理学建立。 19世纪进入环太平洋国家的现代化,20世纪人类科学和工业发展了人工科学和管理科学,而后,进入了认知科学、系统生物学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时代。 附、后工业社会 传统的更传统,现代的更现代,工业与生态的和谐。宗教和艺术走向轴心时代文化和神话模式的科幻时代,科学和技术走向自然、社会和人工科学时代。 -(农业、工业和后工业)-
个人分类: 2014y|2307 次阅读|0 个评论
APEC与全球化
benlion 2014-11-11 09:56
古代楚国就已经存在丝绸之路,从华中到西南、印度和波斯古代也有茶马古道。楚国出土的玻璃彩珠就来自西亚,三星堆的贝壳来自印度洋。 国际公司引进和中国公司走出去,国际学校、欧美大学的中国分校,海外留学、海外办孔子学院和办大学分校(如,厦门大学)等,也都是全球化现象。 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工艺美术运动,开始了中西文化交融,如,阿拉伯时期的里海到波斯湾的化学家等、英国的罗吉尔 · 培根等都展开了中西文化交流,荷兰的风车来自中亚、英国的纺织业来自意大利,也有约 4 百部中国文献翻译成拉丁文,这些不是猜测,而是历史史料。 2004 年,我称全球文明为紫色文明,以及提出儒家全球化走向世界,同时,我也预言了 2009 年的危机。 中国传统医学,在未发现细胞和化学分子以前,属于经验科学比较完备的模型化方法,实验医学开始于细胞病理学和生理的生物化学研究,系统医学采用图论、网络拓扑学和计算、实验科学方法。第 3 次工业革命,我的观点是计算机与纳米科学、生物技术结合,机器人、人机相嵌和有机机器人、生物工业等发展,目前,也基本成为国际、国内的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 当代,中国的产业园有世界 5 百强企业,也展开了海归、国际合作的技术对接和带资本、带技术的项目引进。也就是,已经是中西交融的全球文明,全球公司概念是 2006 年 IBM 公司提出,去年上海已在筹建国际自贸区;因而,建立新丝绸之路是必然。 金砖国家( BRICs )、 APEC 和国际组织( WTO )等, APEC 企业高管可 20 个国家商务免签证等,都是全球化进程,也许,将来可能建立国际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心。 - (网络日记) -
个人分类: 全球公司|2084 次阅读|1 个评论
拓扑世界地图
热度 1 benlion 2014-11-11 05:38
文化来自教育,智慧源于思想,人不能停止呼吸,水不能停止流动。 (全球公司) 社会体制:1)宗教(或信仰)+政治,2)思想(教育、科学、文化)创造+技术发明,3)技术(和艺术)+资本。 -(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2014y|2201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与文化 – 历史观
benlion 2014-11-1 09:07
人的思维有定势,人的认识有局限。 人类文明史,存在人类迁徙与文化交流的发展过程。 第 1 期: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到中国两河流域,以及美洲的远古彩陶文明; 第 2 期:埃及 - 巴比伦文明,黑海 - 里海到印度的民族迁徙,相应于亚伯拉罕到摩西时代、中国夏和商朝代; 第 3 期:在中东经历波斯、希腊化时期,相应中国周朝,印度教 - 希腊神话和犹太教 - 儒家史学的文化模式形成; 第 4 期:轴心时代古典文化奠基,分别进入中国秦汉、印度贵霜、波斯安息和欧洲罗马时期; 第 5 期:中国形成蜀国、楚国与中原的文化布局,以及中国 - 中东 - 欧洲的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罗马文明发展到拜占庭、西罗马和查理曼欧洲; 第 6 期:欧洲文艺复兴、地理发现,形成西罗马或南欧到南美、东罗马或拜占庭到俄国,而中欧到查理曼 - 北海区域的文明发展。 第 7 期: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到工艺美术运动等,近代和现代文明 – 科学范式和工业模式的发展时期。 第 8 期:环太平洋国家现代化时期。 - (历史概览) -
个人分类: 全球|2288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史,文化史
热度 1 benlion 2014-10-29 06:37
- 前50年,后50年 起初,芍药园和小溪流是童年的天地,而后,1972年翻阅医学著作和1976年科学启蒙是转折的人生,再后,求学生涯和人生探索。 1)1983年-1993年,科学的历史、哲学与社会学,系统科学与综合哲学; 2)1992年-2003年,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 - 生物系统理论(1996年)与实验、计算与工程方法的生物系统与人工生物系统(1999年); 3)2003年-2014年,文化的历史、哲学与社会学,艺术哲学与文化哲学: a)2012年-2013年,系统生物学(1968年)史,理论 - 数学、计算、网络生物学,技术 - 纳米、化学、合成生物学(1910年),系统医药学(1992年) - 系统遗传学(1994年)与系统生物工程(1994年),细胞仿生工程(1994年) - 细胞计算机(1999年)与输卵管生物反应器(1994年); b)2013年-2014年,人类文明史,文明体(文化和体制),轴心时代-春秋战国-元、明-文艺复兴、地理发现-科学范式与工业模式; 4)2014年-,系统医学与药物学计划、符号主义绘画艺术,等。 -(总结)-
个人分类: 2014y|1906 次阅读|2 个评论
未来科学与工业
benlion 2014-10-25 18:13
- 国际科学与国际基金 人类文明,自出埃及和入印度的大迁徙,开启了轴心时代文化的奠基,从地中海-中东-印度洋到大西洋-北美-太平洋的对称轴,形成西方和东方文明演化。 近现代科学范式与工业模式建立,从培根、笛卡尔到胡塞尔、彭加勒的哲学思想,形成了近代和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全球化文明,经历了环地中海到环太平洋的发展,形成自然与工程、社会与文化研究的科学体系,以及工业制造和媒体产业的经济形态,而且,走向了科学与教育、文化和金融的国际合作,未来的科学研究基金,也将可能走向国际化模式。 -(环太平洋文明)-
个人分类: 人才|2339 次阅读|1 个评论
当代文化与全球文化
benlion 2014-9-21 14:50
人类起源和文明进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文明的精神核心,奠基在轴心时代文化的基石上发展而来。 轴心时代: 以色列人出埃及、中国商朝到罗马、秦汉文明时期。奠基了犹太 - 基督教和“儒释道”的宗教 - 哲学模式。尼罗河 - 两河流域是文明中心地带,如,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游历东方,并受神话和宗教影响建立具神秘主义的学派。 中古时期: 中国隋朝到明朝、拜占庭(希腊)文明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中国书院和欧洲大学建立。 11 世纪可萨汗国犹太人向 中欧迁移, 12 世纪( 1163 年)中国开封建立犹太会堂。中国元朝,查理曼欧洲开启希腊 - 罗马文艺复兴,仍然是工程范式的经验科学。 近现代时期: 地理发现至今,以工业革命为界划分为近代与现代时期。近代科学,一般指伽利略建立的实验科学 – 数学方法和实验技术的结合,并扩展到物理学 - 化学、社会学 - 语言学和生物学 - 心理学等领域。现代社会,一般指启蒙运动建立的教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与体制,以及现代科学和艺术等。 未来文明: 中国和环太平洋的新时代,建立未来文化精神和科学体系、工业体制 - 包括,技术科学、工程科学和人工科学等形态。 - (教育模式与社会体制) -
个人分类: 社会|186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体制 - 科学与经济
热度 1 benlion 2014-9-19 04:07
近日参观科技和创意产业园,发现同期回国的海外留学人员企业,2012年就几乎已经不到几家;但是,却参观了不少创新团队和园区介绍了不少院士企业、外资企业,也就是引进创业人才或引进企业模式,已经悄然发生改变,或者留驻下来的是大规模投入和资助的企业。 在以往,私有经济源于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改制,以及大学或科学院等创办的企业,如,华大基因、博奥基因、达安基因和复旦基因等。2006年国家启动建立创新型策略,2006年到2009年的引进海外留学人才政策,与2009年之后和2006年之前的人才政策、企业发展模式,并不是同一个实质内涵。 因而,引发思考,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硅谷”模式,在中国将如何发展起来? 在欧洲时,德国教授几次提到动手操作的技术与用脑设计的软件,英国同事几次提到精神驱动的设想与欲望期盼的行为。当时,我几乎都是反驳;因为,他们指的都是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差距,尽管都主动说到古代中国的创造发明和哲学思想的伟大。 然而,经历几年的社会实践,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实现思想驱动的创新型社会建立呢? -(观察与思考)-
个人分类: 2014y|148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 – 壮丽河山
benlion 2014-9-18 00:04
以色列 - 环地中海与中国 - 环太平洋,构成文明的同构现象: 1 )北非 - 中东 - 中亚 - 东南亚,为伊斯兰世界; 2 )欧盟 - 北美 - 澳洲为轴心,俄国和南美为两翼,构成西方文明布局; 3 )南亚 - 东亚,处于 1 )和 2 )的中间区域。 现代文明,形成了: 1 )宗教 - 历史教育,出埃及到基督教 - 儒释道的形成; 2 )科学 - 探索未知,物理 - 化学、社会 - 语言学和生物 - 心理学的体系结构。 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希腊(拜占庭)和印度文明,而是奥斯曼中断丝绸之路,欧洲进入地理发现,在查理曼的欧洲创立和发展起来。欧洲开启文艺复兴,中国是元朝,蒙古汗国横跨欧亚大陆到波斯湾和伏尔加河。哥伦布大航海,受到马可 · 波罗游记影响,而在郑和下西洋之后。达芬奇时代,仍然是技术和艺术的工程范式,实证科学奠基在培根归纳逻辑、实验方法和笛卡儿的数学方法、演绎逻辑的基础上。英国纺织业来自意大利,而源于中国,欧洲仍然能见到水车、运河等遗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法国新艺术运动,受到日本和东方绘画风格、陶瓷工艺等影响。系统思维奠基于莱布尼兹和康德,而受影响于中国诸子百家等观点,以及欧洲基督教的自然神论和社会哲学的人文精神形成。 结论:轴心文明,波斯向印度、希腊、中国路径发展,而后,经中国 - 阿拉伯 - 查理曼欧洲和英美路径发展,构成近现代 5 百年科学与工业的历史。 - (网络日记) -
个人分类: APEC|136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格独立与精神独立
benlion 2014-9-17 19:26
- 科学无止境,哲学无禁区 研究总结:科学是客观知识和发现知识的方法,已经发展到技术科学、工程科学和人工科学等形态,教育是知识和方法的传授。宗教不是一个人的观点、学说和思想,妨碍科学进步,就是将一个人的观点和理论当成了不变的教条,即,科学神秘主义。 1、人类迁徙与轴心时代文化的形成 - 波斯与印度、希腊、华夏; 2、宗教是历史的教育和人格、道德情操的教育 - 历史宗教; 3、中国-阿拉伯-查理曼欧洲的文化交流模式 - 中国-印度、希腊与阿拉伯; 4、欧洲文艺复兴开始于蒙古横跨欧亚大陆 - 波斯湾和伏尔加河; 5、在郑和七下西洋和哥伦布大航海之后 - 近代科学奠基; 6、哲学传统与技术传统结合诞生科学的传统 - 物理学-化学; 7、基督教文化的人文精神形成 - 社会学与教育; 8、分析哲学与整体思维结合诞生系统科学的方法 - 综合哲学; 9、中医的理论诠释和分子医学的技术走向系统医学发展 - 实验和系统方法; 10、犹太-基督教的儒释道诠释将成为未来文明精神 - 三位一体新解; 11、欧盟-北美-澳洲文化轴心的发展 - 环太平洋; 12、科学是探索未知和未来的发展 - 发现与发明,等。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存在直觉和机遇等因素,而创业和经济,存在不可预料的市场和风险因素,往往难以预计何人与如何和何以能够走向成功;因而,个体的探险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坚持,尤其资金的管理体制和社会激励机制等,将决定一个社会能否成为创新型社会。 -(探索与思考)-
个人分类: 太平洋|29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家与艺术家
benlion 2014-9-16 21:18
宗教是史学的教育,如,犹太教-儒家,往往以文学和艺术表现,而以教堂和学校为传播模式。 科学是对未知和未来的探索,科学普及和教育属于传播模式,如,科幻电影的宗教模式,往往包含数学和技术方法,而以实验室和学会为研究与组织模式。 哲学是思维,包含宇宙的时空和人类的心灵等,如,结构论和精神论,分别探讨:1)系统的时空演变与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关系等;2)人工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方法与人类精神和认知、实践行为等。 哲学必然是新思维、新思想和新方法等,以往哲学的诠释和历史,仍然属于教育和传播模式,哲学也包含逻辑学、伦理学和美学等。 古代中国文明,形成工程范式和经验科学,建立了书院或学堂、作坊和集市,以及筹算和商学模式,近现代欧洲文明,建立了工业和实证科学范式,形成了大学或学院、公司和股市,以及博弈和经济管理等模式。 哲学和数学、技术和艺术,构成科学和工程的构成要素,科学的创造和经济的创新,往往不是教育能够造就,常常是孤独的自我探索的历程,而且,创造和创新能力,可以把哲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和艺术家的指数衡量,学派繁荣的社会和时代,一般是科学和文化中心的迹象。 然而,体制创新是决定因素,如,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法国拿破仑时代,德国俾斯麦时代,俄国彼得大帝时代和中国孙中山时代等,都体现出科学、艺术和工业的迅速发展。 -(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太平洋|2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类文明之谜
benlion 2014-9-9 18:45
中国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前景是走向国际化合作,自我封闭形成不了创新驱动的社会机制和文化环境。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向自强不息的现代化道路;然而,仍然存在2个文明史的疑难问题,却是导致不能快步前进的症结,即:1)人类轴心时代文明的起源和中国夏商周朝文化的形成;2)近现代欧洲的科学范式和工业模式的起源与建立的历史过程,其中,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断裂,往往是导致道路迷失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科学和哲学探讨的学术繁荣,体现在:一方面引进西方现代科学和文化,一方面分析与诠释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当时,我探索的问题是近现代西方科学的诞生过程和社会机制;从而,导致了系统医药学等概念、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提出,以及国际化阐述与倡导。 在以色列和欧洲,我又开始探索人类轴心时代文明的起源,以及人类迁徙与文化交流的历史,导致了印度-希腊文化、犹太-华夏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模式关联的思考。 公元前波斯帝国兴起,希腊、印度和中国文明走向分别发展的路径分化,公元后阿拉伯帝国形成,以及蒙古帝国横跨欧亚大陆,构成中国、印度和希腊文化向查理曼欧洲的交流与汇合。 意大利和荷兰商业中心,形成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如,日本的兰学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等,如同,物理学家海森堡所言,创造力往往发生在文化的交汇点,其实,在阿拉伯文明,已经孕育了代数学和化学实验方法。 中国周朝,楚国出土的玻璃珠等文物,已经显明轴心时代与地中海东岸已经存在丝绸之路。公元前后的以色列-环地中海与公元2千年前后的中国-环太平洋,也存在文明模式演化的同构现象。 (文明演化模式与环太平洋文明的形成) 科学家与艺术家的创造发明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科学概念,已经从近代实证科学范式延伸到古代工程范式的经验科学和现代工业与人工科学范式;因而,涉及了更广泛的数据分析、技术科学和艺术设计等领域,如,计算机图形学等。 -(创新型与传播型)-
个人分类: 太平洋|2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塑中华文明
热度 2 benlion 2014-9-9 08:28
- 文明在交流中创造和发展,开放系统是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 焉知生,焉知死,焉知死,焉知生。生与死,人生绕不过去而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是哲学思维的起点,也是机体与灵魂的宗教与科学问题的分界点。基督教新约,更加接近于印度教-佛教的生命与心灵思考,却并不同于犹太教-儒家探讨的社会与人伦;因而,与其说文化的发展是思辨和冥想,毋宁说更是实践和经验的探索路径。 人类文明,经历了埃及 - 巴比伦文明、轴心时代文明和中国中古文明,而后发展到近现代文明的历程。自古人类存在迁徙、贸易和文化交流,在埃及 - 巴比伦文明之前,从尼罗河、两河流域到爱琴海、印度河,以及中国和中美洲等,存在古代民族的遗迹和相同文化构件。 (轴心时代之前的文明) 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探索的是商业贸易和手工业制造的现实人生,中国-阿拉伯-欧洲的信息和产业传递链的上端在中国,显然,不同于工业革命之后的产业链2端转换。近代欧洲的哲学思维,从柏拉图转换到亚里士多德,在现代中国也发生了哲学思维的转换,也就是印度-希腊的唯理论模式与犹太-儒家实践论模式的互换,尤其体现在英国-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技术发明机制。 然而,科学文化不同于商业文化,不同在于产品制造的开发和设计与市场销售和服务环节,占经济结构的比例不同,形成创新型与传播型社会。科学文化,体现在通过实践和经验的过程发现知识,在奥地利形成的逻辑实证主义是科学哲学的起点。 农业、制造业与商业、服务业,分别属于经济的产品与交易2个端,电子商务、媒体资讯等产业属于商业和服务业,商业可以聚集或导致财富转移;但是,商品是经济的实体,制造业是经济的实力。 中国古代,在农具、水利、纺织、陶瓷、印染、酿制和建筑等机械加工和制造,形成了手工业和工程范式。近现代欧洲,在工程和技艺的实践过程,发明了科学仪器和数学符号等,从而,奠基了实证科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也使得工程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加速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当前中国,一个问题是商业过热,制造业能力不足。 -(创新型与传播型)-
个人分类: APEC|2363 次阅读|5 个评论
文化大猜想
benlion 2014-9-6 11:25
- 哲学是时代的精神 以色列出埃及,南北国部落都先后到过波斯,现代也发现了古代约瑟后裔 - 从中国境内迁徙到印度北部,目前,已经移民回到以色列。公元约7世纪-9世纪,波斯北部又有可萨形成犹太教支派,也许11世纪开封犹太人,也是经由波斯来到的中国。 宗教是历史典故、文学艺术和社会伦理的体系。西方基督教,存在哲学诠释和信仰模式的时代发展,中国古代“儒释道”和国画、戏曲等也是发展的过程。 中医、中药的现代化和现代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将与同西方实验医药学,汇入系统医学与药物学的体系。“儒释道”也可能发展为世界宗教的诠释体系,而国画、工艺和日本浮世绘等,显然已经影响了现代艺术和美术的发展。 因而,学习西方科学与文化的精神和体制,以及重新诠释传统科学、技艺等转换到未来科学与文化的发展,将是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现代化与世界化的重任而道远。 附、希腊与华夏哲学 希腊的实体解析或解构方法,不同于华夏的关系构成或图式方法 - 如,天象图与生态系统(阳光 - “火”、空气 - “金”、“水”流、“土”壤和植物 -“木”5因素)等模型。 -(劝学篇:向传统学习、向西方学习)-
个人分类: 太平洋|2472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与工程 - 范式
benlion 2014-9-5 06:15
中国郑和下西洋,之后,哥伦布大航海,地理大发现而欧洲商业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荷兰,经历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后,奠基了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根基。近现代科学奠基在数学方法、实验技术和哲学的逻辑分析基础上。 在达芬奇时代,仍然不是科学范式,而是工程范式,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技艺和手工业等形成的是工程 - 筹算方法、实践技术和工艺设计的体系。 延续至今的人类文明,起源的摇篮是埃及-巴比伦文明的尼罗河和两河流域,经历里海-黑海到印度和以色列出埃及等大迁徙,奠基了轴心时代的人类古典文明 - 即,印度(佛教)-希腊化和波斯(犹太教)-华夏(周朝)文明。 约公元5世纪,经历阿提拉时代西罗马进入庄园经济时期,东罗马的希腊文明延续了1千年的拜占庭时期,印度文明也一直延续到16世纪的莫卧儿时代。 阿拉伯文明,经历了公元6世纪-13世纪的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融的桥梁,而后,13世纪-14世纪蒙古的元朝形成了西到波斯湾、伏尔加河的横跨欧亚文明,再后,就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掀起。 西罗马在查理曼时期,约8世纪-9世纪已经发生卡洛林文艺复兴,而相应7世纪-9世纪的可萨形成了成为后来东欧的犹太教支派,经历13世纪-17世纪的文艺复兴,查理曼欧洲,进入了近代科学和现代工业的奠基与发展时期。 结论:一直延续至16世纪的印度或希腊文明,也没有诞生近代科学,在中国中古时期形成的工程范式基础上,经历中国-阿拉伯-欧洲的丝绸之路和海上大航海之后,在查理曼的欧洲建立起来,再后,才形成了英国-美国文明模式。 -(全球文明)-
个人分类: APEC|1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知识就是力量
benlion 2014-9-4 10:10
- 系统结构转换与组织化过程的信息控制 山珍海味是生物资源,金银珠宝是矿物资源,字画古玩是文物资源,价值贵重的是稀有之物,也就是不仅地球自然资源,而且文化资源,都是财富,也是创造财富的资源。 知识是力量,体现在知识的发现,也体现在知识对人格的塑造,导致个体与群体的组织化智慧,人的智慧体现在发现知识和使用知识,从而将资源转换为人所需的产品,包括,硬件的实物产品、软件的资讯产品,以及医疗、教育和管理服务等产品。 生物进化,并非是物种的自我进化,任何物体沉浸在宇宙的场中,不仅与自然环境的物质、能量等代谢过程,而且本底辐射等,都可能导致生物的遗传信息变化,基因突变就是外因引起生物的变化。人类的思维,也是受到生存的环境因素,不仅文化环境,而且,也有自然环境因素,如,电磁波辐射等对人的心身、神经活动和情绪等影响。 因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环境因素,不仅作用于生物的物种进化与发育,而且,也作用于人类思维、心理与文化的行为活动与组织化管理。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标准化和规模化加工与制造,不仅形成了产品的设计、装配和物流的规范,而且也影响了科学的研究、教育和文化的流程;然而,也导致了过度工业化带来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 21世纪将进入后工业化,城市之间的广袤土地,应该发展生态化农业,建立生活与住宅的宜居环境。 - ( 2016 年,预见未来) -
个人分类: APEC|2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究竟什么是创新?
benlion 2014-8-22 09:10
创新(innovation)是经济学概念的产品设计和商业模式,也就是山寨文化走不通经济强国之路,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限制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在欧洲,读到有关芝诺与道家、基督与佛陀比较的论文和论著,以及逾越节与中国春节门联、万圣节与中国放鞭炮驱赶鬼魂的文化比较等,中国学者,也应该开展这些方式的历史比较研究。 无疑,希腊哲学与诸子百家、基督教与佛教,仍然属于公元6世纪之前发展起来的文明,东方与西方处于同时而分别发展。 然而,公元6世纪到公元16世纪的中国文明,公元16世纪到公元20世纪的欧美文明,显然,属于不同时期的先后发展。 后来居上;因而,中国近现代化的过程,困惑就在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接力棒模式,应该从何处与何时着手;因而,经历了数十年的国内和国外探索与思考,终于发现切入面就是日本与荷兰、欧洲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史。 不仅,阿拉伯架建了欧洲与中国之交流与贸易桥梁,而且,元朝的中国与欧洲直接接壤,而后,又有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再后,才是哥伦布航海和欧洲的科学与工业文明建立。 尤其,明清朝代的欧洲传教士的文化交流史考证,对中国,也对欧洲文明的发展,如何产生的双向文化传播与影响的过程,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 后来居上,能否再来一个后来居上,这就是希腊哲学家芝诺所提出的兔子能否追上乌龟的思考,读史明智,就是这个道理。 -(劝学篇)-
个人分类: APEC|2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东-地中海地区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4-7-24 16:26
以埃及和新月地带为核心,从希腊半岛到波斯湾的中东-地中海地区无疑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董洁林老师的研究无疑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东西方的农业文明是独立起源的,但与中东-地中海地区相比,东方(中国)进入农业文明的标志——天文、历法、水利、几何、测量、作物、畜牧、车船、青铜与铁质工具的使用,大约晚了一千到两千年纪。古埃及大约有六千年文明中国有文字记录的文明史还不到两千年。 但是,中东-地中海文明不等同于大西洋文明。中东-地中海文明的主要创立者 苏美尔人、古埃及人、腓尼基人,赫梯人、亚述人、巴比伦人、希伯来人、波斯人以及希腊人和一部分古印度人都和后来起源于西北欧的大西洋文明没什么直接的关系。 希腊是东西方文明的枢纽,亚历山大的远征首次实现了希腊、埃及、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和古代印度这些人类文明的直接交流。但是古希腊的民主和科学随即淹没在历史中。 古希腊文明先后亡于马其顿与罗马。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也是一个充满眼泪的悲剧之城,来自亚洲的草原民族不断从多瑙河和博斯普鲁斯海峡方向威胁着君士坦丁堡。现代科学技术和希腊的爱琴文明真没有多少直接的继承关系,现代科技和文明的发源地——西北欧的大西洋沿岸在希腊文明时期还是一片荒原。 现代科学体系的主要创立者是盎格鲁、萨克森、法兰克人,甚至北欧维京人的后代,在古希腊、古罗马甚至拜占庭帝国的时代,他们显然还是野蛮人。 实际上沐浴着古希腊科学和民主的欧洲人在历史上一次次被来自亚洲草原的野蛮人蹂躏,直到文艺复兴以后,奥斯曼土耳其的骑兵还曾经围攻维也纳。这些蛮族大体上是从中国北方的河朔一带被赶跑的(蒙古人是一个例外),但是没有跨越欧亚大陆的民族迁徙,弓弩和马镫,造纸、印刷、火药和火炮也不见得能传入西方。没有来自东方的奥斯曼帝国的威胁,近代欧洲的工业和军事也不大可能迅速发展。战争可能是人类文明、科学与技术的助产士。 实际上从爱琴文明到大西洋文明在西方历史上有一个巨大的断层。 目前传世的古希腊先哲的著作,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西传后,由中世纪阿拉伯科学家重新整理的,只有到了文艺复兴欧洲人才重新发现了希腊文明。因此,不管从源和流,希腊文明都是中东-地中海文明的一部分。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3680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学史、文化史与哲学
benlion 2014-7-23 10:35
中国与西方科学、技术的分水岭是地理发现和工业革命, 17 世纪实证科学和公司组织建立的研究范式和管理模式,导致了科学和技术的突飞猛进。 科学的历史和哲学探讨,我开始于约 1984 年,涉及通史和专门史 - 及内史和外史,包括,数学、科学哲学和物理 - 化学、生物 - 心理学和医学等。 2003 年开始,则进入文化的历史和哲学探讨,涉及通史和专门史 – 中东、欧洲等,包括,宗教、神话、人类学和美术、绘画和传记等。 科学史,从科学的发展过程认识人类的创造方法,文化史,从人文的发展过程认识人类的创造精神,一个是客观知识,一个是人格精神,而哲学史认识人类的思想和思维方法。 但是,以往文献和理论存在的问题: 1 )中东和阿拉伯的文献、日本和韩国的文献,中国的来源都欠缺分辨; 2 )元明清朝的中国文化、科学(经验或应用科学)和技术、艺术等西传的影响过程欠缺研究,尤其传教士的双向传播; 3 )近现代欧洲科学、技术、思想和社会体制演变,知识、理论构造过程和技术发明、体制建立与改进的过程等欠缺深入研究等。 注:我的这些探讨不是为了史学和哲学研究,而是为了探讨生物科学与医学的研究范式和管理模式,目的是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和生物工程的产业发展。 -(总结)-
个人分类: 2014y|2016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类科学史
benlion 2014-7-10 00:06
- 管理学秘籍 刚到以色列,课堂上教师就讲述古代埃及尼罗河的文明起源和几何学、天文学的发展,也讲述了人格独立( individual )与现代民主、平等的文明精神。 人类科学与经济的发展,涉及科学的知识体系和技术方法的形成,而宗教与体制是人类社会的行为与组织的管理方法建立。 人类出非洲、出埃及的远古文明,遗址遍及中东、南亚和中美洲等,而后,波斯文明和轴心时代的印度 - 希腊神话和犹太 - 华夏史学的文化模式发展。 中国 - 阿拉伯 - 查理曼欧洲轴线的文化交流,导致了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到荷兰的海上贸易,从而开启了 5 百年的全球文明发展。 系统医学和抽象艺术的思考,贯穿了东西方文化和历史渊源的探索。 附、全球文明模式 开启于地理大发现,以工业革命划分近代与现代文明,宗教(文学和艺术)-哲学(儒释道*)-科学(数学和技术)的东西方文化融合,现代时期进入 环太平洋发展。 注*:社会-精神-自然,儒-道、法家同源,释家源自印度。 - (后记) -
个人分类: SMP|1280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育传播与创造发明
热度 2 benlion 2014-7-9 00:06
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成互补而又不同。 李约瑟所问是古代科技发达而未能诞生近现代科技,这是 2 个不同科学范式和管理模式何以诞生之问。钱学森所问是那个年代诞生许多大学者大科学家而当代却所见不多之问。 李约瑟和钱学森所问不是中国民族和文化传统之问,却都是历史和社会变迁导致了现在何以不同过去,也就是说:究竟丢失了什么?却没有建立什么? 其实,我在 1991 年发表的“科学的结构与中国的未来”已经明确论述了文化断层现象,也就是说: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之间欠缺熔合,既陌生古代传统又不熟练西方传统,或于东西方文化都是知识传播型和技术扩散型社会。 人格独立和精神独立,这是走向创新型社会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文化教育是否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险和开拓未来的精神独立,社会管理是否建立激励思维活跃、独立个性和开拓创新的法律机制。 教育,能够复制知识和技能,却复制不了创造和发明,爱迪生、乔布斯等大发明家和大企业家尤其不是教育所能够造就,而是社会环境的文化熏陶和管理体制导致的脱颖而出。 实际上,知识传播型和技术扩散型社会,这是传统文化的发展停滞,也是西方文化的缺乏消化,导致一个文化断层是关键原因。 但是,贸易和交流是文明之间的信息传输,而后,才能开启文化的交融和创造,欧洲商业中心从意大利到荷兰的转移就是近现代文明建立的 2 个起点。 附、画家与画匠 - 成为你自己,不仅,学术风格,而且,管理模式。 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介绍画家范曾,讲了一大串称呼,范曾则说范曾就是范曾,一个词就好了。范曾深厚的文化功底才造就了一家风格。 也就是说,创新是文化造诣凝结而成的一个独特符号 – 艺术风范,如,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 其实,我最大的兴趣,就是成为一个画家,最欣赏的人物是霍华德 · 休斯,一个发明家兼艺术家风格。 在组织 1996 年北京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我把画家和诗人请进了展厅,而在 1999 年筹备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会议,我绘制了遗传机器设计的概念图。 也许,人生追求的理想是成为一个绘画的符号;然而,时代却使得自己走向了科学生涯。 绘画的艺术不同于绘画的技巧 – 这就是创作创新与习作模仿的区别。 - (探索与思考) -
个人分类: 2014y|2145 次阅读|5 个评论
医学与药物学发展史
benlion 2014-7-8 03:20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巴尔的摩称:加入系统医学研究,这是一个伟大的梦想 。 在达芬奇时代,医学,就同机械设计和美术绘画联结在一起,包括,医学 -crab 、药学 -peony 的符号和神话。系统医学与药物学, 20 世纪 90 年代最初为了诠释和解决中医学、中药学现代化和世界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等而提出。 其中,包括,道地药材和生物生长、发育的遗传与环境生态相互作用,以及疾病发生与遗传、生理习性的复杂系统和药物依赖性、肿瘤发生的动力学,也涉及转基因技术的基因整合、稳定表达和遗传适应等现象的机理分析。 古代中国科技,一般讲究实用或娱乐,如,筹算与商业经济,围棋、风筝与游戏等,现代西方科技却发展成数学运算或工程试验的模型。医学与药物学的数学方法、计算机模拟、生物技术和模式生物等研究,导致了传统医药学转换到实证和系统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20 世纪 40 年代,贝塔朗菲论述了有机体概念的开放系统理论研究生物学概念, 1968 年 Mesarovic M. 在国际会议上提出系统论方法研究生物学“ systems biology ”的概念和术语;但是,再次出现“ systems biology ”一词时是 1993 年 Zieglgansberger W. 和 Tolle TR. 的神经疼痛药物学论文。 中国 BJ.Zeng 在 1992 年提出系统医药学,然后 1994 年提出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的机理与技术研究,已经不同于系统论方法研究生物学的概念,而是天然与人工生物系统的理论与实验、计算与工程方法结合,也是分子调控、细胞通信网络到器官生理稳态、生态平衡等系统层次的研究体系。 医学遗传学和行为医学,也将发展到生物系统理论和系统生物技术方法,疾病机理分析与药物分子筛选等发展到系统化、程序化和高通量化研究,以及生物制药、生物炼制等生物工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附、医学史纲: 1 、传统经验医学; 2 、近代实验医学; 3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 – 1 )系统生物学方法(数学、计算、网络、纳米、化学、合成生物学等), 2 )系统遗传学机理, 3 )系统生物工程技术。 注 : 1 ) http://csztv.cn/a/news/sz/2013/28658.html , 2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6952-612114.html 。 -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 -
个人分类: V3|1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环太平洋与支柱型产业
benlion 2014-7-7 00:04
中国清朝、日本江户时代到明治维新的时期,欧洲经历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到新艺术运动,从而,进入现代文明和环太平洋的发展时期;但是,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走了不同发展模式。 2007 年参加科技部、教育部 “ 春晖杯 ” 大赛和 “ 春晖计划 ” ,并应邀评审广州市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得知达安基因已经是上市公司, 2008 年去浦东姑奶家,见到标记杰隆基因的公交车路牌,于是, 2008 年 -2013 年经历了创新创业的探索与考察,参观了艺术和创意产业、科技和工业园等。 哲学思维、数学方法、工程技术和艺术设计等,构成科学与工业文化体系发展的核心因素;然而,科学机构的管理和公司组织的发展是企业创新精神,关键在于商业模式的资源整合与资本运作等。 中国传统医学和国画、西方科技和现代艺术等,创造与进步的核心也体现在范式、风格和模式等构成与组织方式的创新;但是,企业的核心创新是技术开发的突破,这需要一个持续投入的研究型机制建立。 如, 1994 年我提出的转基因禽类输卵管生物反应器项目,美国 Avigenics 等公司在 1996 年提出来北京洽谈之后于 1998 年投入研发持续 10 多年,还在我国却至今仍然不见企业投入研发,基金会也缺乏持续的支持。 不仅,企业的应用开发,而且,大学的基础研究,也常常是对国际上的跟踪,并且,时常随着国际上的发展变换研究课题,从而,导致对一个学科、一个领域缺乏持之以恒的深入研究,难以形成独树一帜的门派、风格或产业等。 附、文化的路径 - 4 轴心时代: 人类文明的演化,由一定时间和空间对应一定文化和体制的文明体的演变构成。 埃及 - 巴比伦是人类远古文明的集大成,而后,经历波斯文明时期,形成了印度 - 希腊、波斯 - 华夏文明的发展路径,也就是第 1 轴心时代 – 宗教和哲学模式。 公元前后几百年,分别在地中海沿岸形成以色列、希腊 - 罗马文化模式,在印度洋北岸和跨越喜马拉雅山形成了尼泊尔、襄阳 - 曲阜的文化模式。在中国的襄阳 - 曲阜区域,构成第 2 轴心时代周朝的楚国与中原文化演化 – 诸子百家与筹算、技艺模式。 经历中国 - 阿拉伯 - 查理曼欧洲的贸易和文化轴线发展,在北大西洋两岸,以色列的思维、德国的技术和法国的艺术等文化要素,构成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也就是第 3 轴心时代 – 哲学与数学、技术和艺术模式。 而后,在环太平洋诸国和日本 - 韩国、中国长江流域的东南区域、新加坡等的现代化发展,构成第 4 轴心时代 – 制造与媒体、金融与市场模式。 文化范式或模式发展,其中,第 2 到第 4 轴心时代,如,医学范式 - 分别为经验医学、实验医学和系统医学,绘画风格 - 分别为写意绘画、写实绘画和抽象绘画等。 - (探索与思考) -
个人分类: 太平洋|2099 次阅读|2 个评论
文明的崛起
热度 1 benlion 2014-7-6 17:00
蓝色的天空和蓝色的海洋 - 蒙古帝国和大英帝国的文化公因子。 人类文明的发展,其实,这是文化与科学范式和体制与管理模式的组织层级进化,包括,科学方法的研究范式和科学组织的管理模式。 20 世纪, 60 年代国际上的系统科学与哲学思潮,在 80 年代传入中国的滞后现象,并与 90 年代国际生物技术和软件方法的叠合,恰恰形成细胞自动化模型与细胞分子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整合,也就是细胞工厂和细胞计算机的分子和细胞仿生学,从而形成微电子学、算法语言与分子电路模块、遗传程序的设计原理与合成。 近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体制是在中国文化和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元朝,不仅,欧洲从阿拉伯得到东方印度 - 中国的知识和技术,而且,中国也得到西方希腊 - 罗马的知识和哲学。中国明朝,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的时期;然而,中国明未清初,却未能认识到欧洲在地理发现之后,已经不同于以往的科学方法、组织管理和社会体制等。 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停滞,现代科学和体制的滞后,不仅,没有掌握科学的文化精神和管理模式,而且,也未能发展和创新传统的文化和体制,也就是导致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断层。 因而,文化和体制的现代化,必须认识文明发展的范式和模式进化 – 4 轴心时代,从而,能够潜心深入科学与技术的可持续研究,推进产业和经济走向创新型社会。 - (探索与思考) -
个人分类: 太平洋|2288 次阅读|3 个评论
经验、实验与系统医学
热度 1 benlion 2014-7-5 03:38
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几次创造力激发的时代。 人类科学史,无论远古起源,或是近代科学革命,几乎起点都是天文学和医学。人类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开始于艺术和符号、语言,而后,文学和宗教,再后是哲学、数学和技术,近现代才是工程和科学、媒体等。 医学的历史,可以划分为: 远古医学 - 埃及、巴比伦和印度医学等; 经验医学 - 中国传统医学等; 实验医学(法国贝尔纳,1864年) - 19世纪,实验生理学(法国贝尔纳)- 生物医学模式等; 系统医学(中国曾邦哲,1992年)- 20世纪,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中国曾邦哲)- 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等。 系统生物工程的发展: 1991年,系统科学、人工智能与基因工程整合的太阳能生物电子技术(中国曾邦哲)概念。 1994年,转基因禽类输卵管生物反应器(中国曾邦哲)- 1996年美国一由大学、公司和投资商组成的团队要求洽谈,并于1998年启动项目和2002年发表论文,1996年英国剑桥、法国和欧盟等大学代表团来北京考察。 1999年,细胞通讯的分子电路概念和转基因与仿生学整合的细胞计算机概念,建立人工与生物系统科学与工程的biosystem network网站等。 2001年,美国MIT大学发表系统设计方法和基因工程的细胞计算机论文。 2003年,美国加州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成立,代谢工程的生物能源技术和生物炼制技术发展,挪威成立整合遗传学研究中心。 2005年,D.Endy论述合成生物学为工程方法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和人工生物系统的工程学研究。 2007年,瑞士建立生物系统科学与工程系。 2008年,中国成立系统生物工程研究所(曾邦哲),美国成立系统医学研究所,美国举办整合与系统遗传学会议和NIH建立肿瘤的系统遗传学研究专项基金。 2012年,爱尔兰举办国际系统医学大会。 2013年,美国发表细胞计算机用于靶向治疗肿瘤细胞的论文等。 2014年,美国成立系统遗传学研究所和发表人工合成真核酵母染色体等。 附,一个经典的非加和性抗药细胞实验: CHO 细胞用化学诱变剂甲磺酸乙脂处理一次筛选到抗 10uM 和 20uM 洛伐他汀的细胞系,再用甲磺酸乙脂处理一次抗 10uM 洛伐他汀的突变细胞系筛选到高到可抗 70uM 洛伐他汀的细胞系( 1997 年 曾邦哲 )。 (待续和填充)
个人分类: pacific|3156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李约瑟到钱学森
热度 1 benlion 2014-7-4 05:29
在 8 世纪加洛林王朝查理曼时代到 11 世纪欧洲最早的博洛尼亚大学建立,开始了不同于罗马的欧洲文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等都发生在查理曼的欧洲,从而不同于拜占庭的希腊 - 罗马文明,在研究李约瑟问题时,一个最大的关键就是近现代科学是诞生在查理曼的欧洲。 近现代中国,同样一个关键就是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都是开始于华南到华东的东南区域,尤其石鼓、岳麓和白鹿洞书院的长江区域。中国,经历了对近现代西方科技和文化、体制的学习与理解,以及用于对古代科技和文化、体制的现代研究与理解。 李约瑟 - 15 卷《中国科学技术史》提出公元 1 世纪到 16 世纪中国大量发明创造;但是,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的原因是什么?这里以巨著之史料论述中国古代做出科技的巨大贡献,同时,感慨按理应诞生近代科学的中国,为什么竟然没有诞生近现代科学。 然而,这个疑问,却在并没有阅读中国科技史之前,反而被中国学者误解成了古代中国的科技不发达,这同一现象也发生在现代绘画艺术历史和中国儒家等文化的观点。当西方学者以大量史料论述东方文化和艺术影响了现代西方绘画时,却在没有研究西方艺术历史和画家传记之前,中国学者几乎是本能反应的否定。 也就是说,曾几何时,对中国文化、历史不加以思索和研究,却主观给以全盘否定,而这导致了 2003 年 -2006 年我在英国图书馆的中西文化、艺术和科技等历史研究。 结果发现:不仅,中国文化、艺术,而且,科技、体制等深刻影响了西方近现代文明的发展,也就是欧洲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东学西渐;然而,中国近现代化过程,却形成了一个中国文化、科技与西方文化、科技的断层,而这个断层就是导致迟迟转换不到创新型社会的关键原因。 然而,传播型社会,不仅,仍属于西方文化和科技的信息受众或接受型,而且,对于传统文化,也仍然是历史知识的受众或接受型,却不是传统文化模式的发展或创新,也不是西方现代文化和科技的推进与发展。 由于西方科技和文化、体制是动态的发展,对古代的诠释和对西方的认知都是随着相应变化;因而,必须以历史的规律或逻辑认识过去和面向未来,从而走向中西文化衔接与融合的创新与发展。也就是说,如何重新认识人类文明的历史和发展路径 - 人类迁徙、贸易和文化交流导致的模式和范式组织化的进化,将决定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方向。 - (传播型到创新型) -
个人分类: pacific|2400 次阅读|4 个评论
医学:心理学与遗传学
benlion 2014-7-3 01:15
轴心时代,已经存在东西方贸易与交流,三星堆遗址、以色列失去的部落约瑟后裔和楚国文物等都是证据。欧洲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中国诸子百家和筹算、技艺乃至体制等,也影响了近现代文明的进程。 道(理学)-兵家、墨-农家与科学(sciences)和禅(心学)-名家、儒-法家与人文(humanities),中国4大书院与欧洲大学文化中心等,构成中古代中国文化与近现代欧洲文化的2大体系结构。 天文学和医学与数学、技术的发展是近代实证科学诞生的基础。17世纪-19世纪,物理-化学、社会-语言学和生物-心理学的实证科学奠基,建立了科学组织和公司组织,形成了虚拟经济、制造工业和媒体产业等。 19世纪,实验医学范式建立,20世纪,系统医学范式提出,21世纪,进入了工程医学和机器理论的发展时期。人类心智和认知科学的研究,奠定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生物进化和行为遗传学的研究,奠立了人工生命设计与构建的科学基础。 1972年翻阅中西医学和药物学著作,1984年李约瑟到厦门大学讲演等,影响了几十年来在国内外的系统医学和抽象艺术、系统与科学哲学、历史与文化哲学等探索与思考。 -(文明,文明)-
个人分类: 创新|22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创新,创新,再创新
benlion 2014-7-2 18:57
- 人类文明的结构 人类出非洲、出埃及,向东方、向西方的迁徙,如,古代大洋洲和中美洲,近代地理发现等。 然而,人类的文化中心,自轴心时代已经形成:中东的宗教中心,犹太教与希腊哲学融合成基督教,佛教与华夏哲学融合成禅宗 * 。 从欧亚洲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到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中国 - 阿拉伯 - 查理曼欧洲轴线到北海区域 - 北美洲、海峡两岸 - 澳洲的文化发展,经历了近代实证科学和现代制造工业的建立。 而后,形成了中东 - 宗教中心、纽约 - 联合国总部的地球文明格局。 注 * :我从小受到的影响是外公的禅宗教导。 创新(innovation)是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企业家精神概念。 1983年-2013年30年的发现: 1983 年 -1993 年,系统与科学哲学 1993 年 -2003 年,生物系统科学与工程( BSSE ) 1)系统医学-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词汇、概念和原理提出; 2)输卵管生物反应器词汇、概念和方法; 3)细胞连续突变与筛选方法; 4)转基因与仿生技术的细胞分子电路概念、原理和方法。 2003 年 -2013 年,文化与历史哲学 5)印度-希腊、犹太-华夏的文化关联; 6)轴心文化模式在中国,然后在欧洲的转换; 7)文化模式和科学范式的自组织进化。 2013 年 - ,生物系统技术与艺术( BSTA )等。 技术的方法发明和科学的知识创造 ( creation ) 是科学家精神,组织管理的变革和产品设计的创新 ( innovation ) 是企业家精神。
个人分类: 太平洋|2872 次阅读|1 个评论
系统医学:医德与医术
benlion 2014-7-1 00:08
犹太 - 华夏文化偏向于实践型史学、宗法和经验模式,印度 - 希腊文化偏向于思辨型神话、冥想与理论模式。 中国的诸子百家和筹算、技艺等,以实践和经验为特征,中国 - 阿拉伯(7世纪 -13 世纪) - 查理曼欧洲为轴线,从中国的农耕文化到欧洲的庄园文化,形成实践型与希腊 - 罗马文化的思辨型结合是导致实验科学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 欧洲医学开始于教会医院,中国医学体现为仁人之术和心身(psychosomatic)医学,系统医学的建立和发展,也将在医学伦理走向中西汇合。 医学( medicine )和工学( engineering )是实用技术,而理学( science )是基础知识,数学和技术构成理学的实证方法是近现代科学奠基,而医学和工学又成为了理学的应用。 实验医学是应用科学的医学,不同于古代传统的经验医学,系统医学在实验分子医学的基础上和传统医学的系统科学诠释与应用发展起来,也不同于以往的科学范式。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将突破疾病机理、药物分析与制药的方法和技术瓶颈,在系统与合成生物学 – 系统遗传学与生物工程等国际进展上,已经又推进到一个新的台阶。 - (探索与思考) -
个人分类: 太平洋|19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明:人文与科学
benlion 2014-6-30 18:18
自从大学时代,一般尽量阅读中译本原著和科学史专著,这是基于一个规则 – 创造型社会是信息量增长的社会,传播型社会是知识接受的社会,构成一个资讯的传输模式。 人类文明,经历了继承与发展的几代文明 – 范式和模式的进化: 第 1 代文明:埃及 - 巴比伦时期的远古文明。 第 2 代文明:轴心时代和秦汉朝、罗马时期的古典文明。 第 3 代文明:欧洲拜占庭、中国唐朝到明朝时期的中古文明。 公元 5 世纪 -15 世纪,对应阿提拉时代和拜占庭时期,中国四大书院和商业古镇等标识古代文明的发达繁荣。 9 世纪东欧基辅罗斯建立,约 12 世纪欧洲大学建立和商业中心形成,从 13 世纪斐波那契、罗吉尔 · 培根和乔托等到 16 世纪韦达、弗朗西斯 · 培根和笛卡尔等,构成文艺复兴时期。 第 4 代文明:欧洲地理发现到当代的全球文明。 中国与欧洲丝绸之路的贸易和交流,如,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和中国,也应该接触到希腊和罗马文化,天文学、医学是科学的起点;但是,实证科学范式,没有在希腊(拜占庭),也没有在中国建立起来。 在查理曼的欧洲, 17 世纪进入了公司组织和实证科学建立时期, 19 世纪进入了现代民主和工业文明时期, 17 世纪 -19 世纪的物理、社会和生物科学和实验医学 – 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等奠基。 宗教改革后,欧洲文化的科学(理学)与工程、人文( humanities )与史学等体系形成,日本、韩国在明朝的东亚文化基础上建立了现代工业文明, 2 战后进入英(澳洲、加拿大)美的文化模式发展时期。 中国的近现代化,经历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而进入私营经济、外商经济和国际化发展;然而,创造力尤其体现在哲学思维和技术发明的突破。 当代工业,过期专利产品的仿制,技术至少已晚 20 年,学问和科学研究,权威型模式,在 Science 和 Nature 等已经出专刊的时期,甚至晚数十年的领域;因而,这是传播型社会,却不是创新型社会。 20 世纪 80-90 年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和辩论,呈现了创新型社会形成的趋势,系统医药学 – 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等 * 新的科学范式提出,中国、日本得以率先发展,如,系统生物学,日本 H.Kitano 也早过美国 L.Hood 等。 医学的医德、医术,都走向了东、西方的交汇发展,也就是说理论上, 21 世纪应该是东亚再度成为文化创新和科技中心的时期。 附、生物科学与生物产业 20 世纪 90 年代北京中关村,中科院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生物技术仪器与生物资源数据库中心,包括, DNA 、多肽合成与测序, PCR 与 mRNA 差异表达分析,细菌分类与氨基酸分析,同源检索与生物信息分析,电穿孔与转基因技术,质粒与载体构建等,并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以及以中科院童第周实验室为基地发展转基因动物研究和筹备学会等。 之后,达安 PCR 、华大测序、复旦基因和博奥芯片等公司发展了起来,以及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资源库等;但是,基本不是仪器、软件和药物等制造产业,而是以中科院或大学为基地发展起来的基因检测与分析生物技术和试剂盒产业。未来的生物技术将应该在生物炼制、生物制药等领域突破。 注 * :已经在国际上广泛使用和发展,包括,转基因与仿生技术的细胞分子电路、输卵管生物反应器等。 - (探索与思考) -
个人分类: 太平洋|13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明 – 历史的脉络
benlion 2014-5-30 14:30
人类历史上,埃及 - 巴比伦文明、轴心时代古典文明和中古时期中国文明,无疑是人类文化和体制 - 文明体的进化,而后,发展到更高阶层的时期,也就是近现代科学与工业文明。 近现代欧洲文明,经历了几个阶段: 1) 文艺复兴,大学建立和艺术、工程、数学和哲学等发展,古登堡印刷技术,天文学和医学脱离宗教、君权社会模式形成,仍然属于中古时期的经验科学范式。 2) 宗教改革,地理发现和实验科学建立、公司组织发明等, 17 世纪力学、物理学和化学奠基等。 3) 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和建立机器化、电气化工业等, 18 世纪教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奠基, 19 世纪社会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奠基。 4) 科学革命,世界大战和系统科学建立、联合国成立,现代哲学和艺术,计算机科学、工业设计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等。 21 世纪,进入生物系统的人工与工程科学研究,从人工智能到基因组智能的智能机器技术发展。我国应该尽快转型到现代社会的文化范式与管理模式。 附、文化轴线 宗教 – 以色列 - 波斯 - 印度 - 尼泊尔,地中海 - 大西洋的希腊 - 罗马 - 伦敦 - 纽约,印度洋 - 太平洋的襄阳 - 曲阜 - 香港 - 悉尼。 1640 年 -1840 年为欧洲实验科学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恰是牛顿( 1643 年 -1727 年)到道尔顿( 1766 年 -1844 年)的物理学和化学发展。 1840 年为进入环太平洋文明发展时期,恰是爱迪生( 1847 年 -1931 年)到乔布斯( 1955 年 -2011 年)的电子学和计算机发展。 - (总结) -
个人分类: 太平洋|218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化范式与管理模式
benlion 2014-5-28 20:26
人类轴心时代,犹太宗教 - 印度、希腊、华夏哲学的理性文化奠基。 而后,中古时期中国的诸子百家哲学和筹算、技术和艺术模式,再后,近现代欧洲的基督教改革,到人文的哲学、艺术和科学(数学 - 技术)与工程的发展。 一般来说人类社会,涉及 3 条道路 - 学问、政治、商业,政治是社会公共管理,参政议政和管理是各行业的公民政治权力;然而,学问和商业是社会基本职业,选择学问,或选择商业,经常是学子和学者的艰难抉择。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等实践型哲学相当应用社会学,筹算相当技术型计算学,墨家、农家、医家等相当工科、农科、医科等发明家或实践型、应用型经验科学家。 中国近现代,诞生了世界著名科学家、数学家等,也诞生了国际影响的画家等;但是,缺的是世界影响的哲学家和发明家。 因而, 2012 年 10 月开始,重新考察了科学的方法体系,以及文化的宗教与哲学、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历程,并开始了工程医学和机器理论的探索。 - (总结) -
个人分类: 未来|2199 次阅读|1 个评论
未来工业革命
热度 1 benlion 2014-5-26 16:21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名家对应,而儒、法、兵家和墨、农、医家为文、理,禅家源于印度(尼泊尔)佛家,一般 6 艺(含筹算)和纵横家(外交)、文学家、商家等构成古代中国文化。 从中东和地中海的神权社会到中国的君权社会是文明的进步,而再到欧洲的商权社会进入了现代工业文明,这是人类理性和文化的发展。 欧洲研究中国文化、体制和技艺,一般通过传教士活动,而中国近现代化开启于洋务运动的派遣留学。科举制是考试选择施政纲领,选举制是投票选择施政纲领,结合而发展到现代社会体制。科学的知识体系化和科学活动的组织化,形成的是规范化和规模化的知识和信息增长。机械设计、化学炼制和生物酿造等工程技术与商品贸易,以及建筑、交通和通讯(印刷)等技术发展,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模型、方法和知识积累。 纺纱与织布、发电机与电动机、传感器与反应器等技术的偶合发展,构成循环促进机制,导致了动力机、计算机工业革命,也将导致未来机器人的工业革命。 也就是说,不仅,科学与技术、技术与工程信息链,而且,科学与管理、技术与技术的互动关系等是构成文明进步发展的复杂机制。 - (创新型社会) -
个人分类: pacific|2306 次阅读|2 个评论
未来文明之路
benlion 2014-5-8 19:10
- 机器人的圣经 20 世纪,物理学革命,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工程与人工科学、系统与计算机科学和微电子与纳米科学等诞生。 50-60 年代实验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 60-70 年代理论生物学与数学生物学, 70-80 年代计算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 80-90 年代纳米生物学与生物工程学等发展,为系统生物学的体系结构建立奠定了理论、技术和方法等基础。 约 2012 年 7 月以来,进入机器人理论和工程医学的思考,以及系统化整理系统生物学学派和科学与生物工业的方法论探索。 人类文明,轴心时代奠基了犹太教 - 佛教和希腊哲学、华夏儒学的文化基石,导致了往后 2 千年的文明发展,而后,人类进入机器人发明时代,机器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如同,人类的机体构造和文化软件;因此,探索与思考机器人的设计原则与制造技术等,将在 21 世纪成为一个科学和技术、伦理和社会研究的核心和发展方向。 另,系统生态学是生态系统、系统生理学是器官系统和 biosystem science engineering 是农业生态系统,重新定义是 20 世纪 90 年代未和 21 世纪初。 - (系统生物学与机器理论) -
个人分类: 太平洋|191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史与文化史
热度 2 benlion 2014-5-6 00:31
以史为鉴是研究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大学时代读到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以及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方法,受到深刻印象,分析单纯的基本概念和复合概念之间的逻辑推论等,往往是构成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石。 数学、艺术、技术和哲学等,基本符合单纯概念的特征,也就是彼此不存在内涵和外延的覆盖;可是,宗教、科学和工程等概念是复合概念,宗教包含了文学、艺术和历史成分,科学包含了数学、技术和哲学成分,工程包含了技术、数学和艺术成分等。 在研究科学史和科学方法论,往往还需要研究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历史背景;因为,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技术,以及组织管理和知识传播等,都是一个整体社会的子系统,存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科学史和工业史的研究,常被忽视的 2 个关键是查理曼欧洲的农庄经济和日本江户时代的朱子学说等,显著不同于东罗马希腊,不同于中国大陆的文化背景。同时,常常被忽视的是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史,尤其文化的双向传播等,如,日本的兰学和荷兰绘画的日本风格等。 古代中国科学属于经验科学概念,以实践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包括数学的运算、筹算为特征,以及天文测量和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和育种技术、食品酿造和炼药技术、纺织机械和印染技术、建筑加工和陶瓷技术等。 经历以色列、欧洲和中国的科学、文化和历史考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近现代实证科学是一个体系化的研究范式和组织化的管理模式,构成相互促进与调控的系统发展。 - (学术研究与企业管理) -
个人分类: 2014y|1692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科学与工业发展
benlion 2014-5-4 22:02
- 国际化进程 地理发现, 5 百年形成大西洋两岸和太平洋两岸的科学和工业发展。 欧洲英国、德国工业革命是建立在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基础上,美国从东部科学和商业中心向西海岸影视和电子工业中心发展,日本工业在美国科学和技术基础上发展。 中国科学和工业建立,自 19 世纪洋务运动以来,经历了: 1 )欧洲、美国和日本留学的科学家和政治家等奠基时期; 2 )留学苏联的回国科学家和学者等发展时期和 3 )改革开放后留学欧洲、北美、澳洲和亚洲各国的科学家和企业家等回国时期的发展。 19 世纪 -20 世纪,欧洲文明从近代向现代转型,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环太平洋的俄国、北美和东亚等进入科学和工业发展时期。 中国文化历史,古代曲阜和九江区域构成文化发展轴心,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分别形成中原和楚文化等区域,成为近现代洞庭湖畔到渤海湾、长三角的文化底蕴。近代中国文化,开启于珠三角沿长江中下游流域和渤海湾 - 长三角的西方文化传播。 东欧与西欧形成不同类型体制,不同于日本,中国经历了欧洲 - 美国模式到东欧模式,而后又美国模式的转变,也经历了一个封闭和间断阶段;因而, 20 世纪 80 年代 -90 年代,形成一个与 60 年代 -70 年代的科学、技术和哲学同时传播到中国的现象,这是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观点形成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20 世纪 90 年代,中关村集中了计算机科学、微电子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的国际最新期刊资讯和国际公司的仪器设备等,以及率先建立互联网、生物信息和文献检索等。 港澳回归和加入 WTO 之后,广州 - 香港、厦门 - 台北区域经济活跃而工业迅速发展,美国金融危机之后,长三角规模化吸引海外科学和管理学者回归。 但是, 2008 年 -2013 年横跨太平洋两岸来回飞行模式的比例相当大,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的管理体制,或发展技术经济的社会环境有待于建立起来。 - (环太平洋文明 – 创新型城市特区, 2014 年) -
个人分类: 太平洋|20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化的国际化与全球化
benlion 2014-5-1 19:06
地球文明,经历了埃及 - 巴比伦、轴心时代、中国文明、欧洲文明和环太平洋文明等几代文明发展,联合国成立象征地球人摆脱野蛮进入了文明人时代。 人类文化的基本要素是哲学、艺术、数学、技术和语言等,宗教和科学、工程是复合概念,包括,宗教的文学和艺术表述,科学的数学和技术方法等。工程是设计概念,科学方法和艺术设计等,工业是产品制造或复制和媒体是信息拷贝的概念。科学范式、方法的可复制建立研究机构、规模化知识生产,则是科学的工业化。技术研究和开发仍然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包括,基础和应用科学、自然和工程科学等,技术是科学的构成要素。 人类轴心时代已经建立起理性宗教的体系,西方和东方走向不同的体制和技艺发展路径,如,以色列宗教与希腊神学的结合,以及中世纪的政教合一,尼泊尔佛教与华夏的道 - 儒家形成的文化分立,以及私塾学校、科举体制和经验科学、工匠技艺与集市作坊等,而后,通过阿拉伯为桥梁,代数方程式和实验化学的发展,导致了欧洲的自然哲学与数学方法、技术发明的结合,从而诞生了实证科学范式。 希腊(拜占庭)和印度文明,从轴心时代延续至 16 世纪,而中东经历了波斯、希腊化与罗马、阿拉伯等时期, 15 世纪中国郑和七下西洋, 16 世纪中东和拜占庭为奥斯曼取代,导致哥伦布探索海上新航线。 人类出非洲,向东、西方迁徙,包括,沿印度洋北岸到东南亚和大洋洲、沿华北平原、北冷海峡到中美洲,以及北亚游牧民族(阿提拉)进入东北欧和西欧,地理发现,欧洲西向美洲和澳洲移民等。 中国传统是儒家 - 法家(出自儒家子夏学派)、道家 - 墨家(源自鲁班传统),这是演进和发展的思维模式。关于星体、生物演化和自组织化等思想根源,国内外学者都研究过来源于朱子学说的西传,而且,欧洲的系统和演化思想,开始于莱布尼兹和康德等哲学家。同时,日本学者论述,日本科学和工业发展是建立在儒家的民间学术(强调的是学问形态)和中国明朝的科技和朱子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 从 17 世纪荷兰和英国创建公司组织,到美国爱迪生和贝尔创立工业实验室,以及法国和美国的时尚、影视产业等,经历近代科学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建立了科学管理和法治制度,形成了科技与产业的组织化模式。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 1912 年提出创新( innovation )概念,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研究型与创新型概念、技术开发与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概念不同,导致资本增殖的是产品。技术可以提供服务,产品是服务,技术可以转让,产品是知识产权,技术转化为产品制造才成为实体经济。 因而,必须全方位学习和考察西方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成就,包括,社会和管理科学,以及科学和工业精神、法治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尤其现代实验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明创造精神和能力,以及风险投资商和企业家的开拓精神。 - (环太湖创新型特区, 2014 年) -
个人分类: 2014y|1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类知识的局限
benlion 2014-4-23 03:29
人类知识或文化是认知、实践行为的信息和规范、模式,客观知识不依个体的主观意愿,能够表现为不同个体可重现的观察、体验和操作的信息,以及组织和管理行为的社会实践和方法等。宗教与科学,以知觉和现象为界面,构成向内与向外的精神体验与客体观测的知识或文化的认知方向。 科学是人的认知,也是人的科学,人认识和感知的现象的描述、观测和信息的组织化体系,对于科学共同体,不因个体而异;但是,对于人类或一般人的概念,认知是符号体系和数学的测量、技术的操作体系,人类的感官和知觉存在固有的局限。假如,存在外星人,那么,不同的生物构造,可能形成不同的知识体系;但是,不同外星人对宇宙和生命的认知,都能够具有等同的真实和有效的操作。 人类的知识,不但,因对象、方法和范围不同而发展认知范式和行为模式,而且,也因理论公设、模型和测量的标准、对照等依据不同而推理和演算的建构体系不同。比如,测不准原理、人差方程和不完备定理等,物理学以吊垂摆动的等时、同质媒介波动的传播速度恒定等为测量标尺,历史学也一般以轴心时代为坐标系。 知识的概念和人的认知是流变和发展的过程;因而,不仅以一般定义和描述的概念,也以范例和历史过程为基点或参照系为理解或领悟,还不是以一个简单化和固定化的定义或描绘来框定。 附、图示世界文明 古代埃及 - 巴比伦区域,经历波斯、希腊化和罗马,以及阿拉伯、奥斯曼等时期。 轴心时代,人类文化模式奠基,经历中国文明、欧洲文明和环太平洋文明 – 北美和澳洲轴线、俄国和南美两翼的发展。 注: 欧洲–查理曼欧洲和西欧,希腊–到拜占庭时期,东亚–中国和日韩,波斯和阿拉伯–不同时期,俄国在拜占庭文化和蒙古汗国上建立。 - ( 21 世纪,环太平洋文明) -
个人分类: 2014y|2245 次阅读|0 个评论
摩洛哥之行---马拉喀什
xuxfyuwp 2014-4-17 14:58
在马拉喀什,可以感到这是一个和谐的城市。人们很友善,在街上走时,曾遇到有人用中文“你好”同我们打招呼,问路时当地人也很热心,会仔细、耐心地为你指点,也有人会借机向你兜售商品,邀请你去特定地点购物。 老城区的街道确实有些陈旧,道边的小商铺主要以卖当地的手工艺品为主。店主会很耐心地为你介绍商品,可以还价,一般总能砍掉一半左右的价格。砍价主要是增加点乐趣,其实真买了东西后也记不清当时到底花了多少钱。 现在在国外买东西确实是件头疼的事,基本上不会见到特别需要的商品。只能设法买些纪念品。据介绍当地的拖鞋很有名气,也不知为什么,便买了一双。另外还买了一对仿拖鞋的冰箱贴。除此之外,又挑了几张当地的明信片,换了一些当地的硬币,实在想不出还有其他什么可以交换了。 尽管当地降雨量不多,但城市的绿化确实很到位,特别是有几个公园,各类花草、树木等植物非常茂盛,走在其间感到很享受。公园里有大片的橄榄树,体现了地中海气候的特色。树上挂了许多橄榄果,有些掉落在了地上,也无人问津,大概公园里的果树不是用来提供食用的,一些桔子树也是如此,挂满了果实,在路边上就有很多。 若从飞机上向下看,马拉喀什的周边环境并不好,有许多光秃秃的山和大片的不毛之地,能将城市绿化得这样好,确实非短期可以做到,也算是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吧。 (原文写于2009-11-14 21:54:18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记|2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摩洛哥之行---印象
xuxfyuwp 2014-4-17 14:50
摩洛哥的全称是摩洛哥王国 (The Kingdom of Morocco), 国土面积4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00多 万,80 %为阿拉伯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但法语很通用。打开电视,基本上都是阿语和法语节目,很难找到英语频道。但在宾馆、商店用简单的英语沟通并不算难。 摩洛哥使用的货币是迪拉姆( Dirham),一美元可以换7.5个迪拉姆 ,与人民币接近。 摩洛哥的地里位置确实有些独特,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南边是撒哈拉沙漠。摩洛哥人均GDP约1900美元,不算富有,但也不能算穷,矿产、石油等资源对国家经济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不知为什么会议地址选在了马拉喀什,去之前对这个城市一点也不知道,据介绍马拉喀什是个旅游城市,在摩洛哥为第三大城市。第一属卡萨布兰卡,是个海滨商业城市,大概相当于上海在中国的地位。第二是首都拉巴特(Rabat)。 马拉喀什分新城区和老城区,与中国的一些城市有点类似,新城区比较整洁,街道、建筑较现代。老城区人多、热闹,街道窄一些,建筑也相对老旧。街上跑的车也是五花八门,有各类档次的轿车、公交大巴、摩托车、自行车、马车等。随处可见的马车相当于一种慢速出租车,拉着人在街上慢悠悠的行走,乘马车的似乎以外国人居多,大概主要是为了体验一下。 马拉喀什的气候还比较舒适,中午有些晒,气温能达到30度,但湿度不大,在阴凉处不会感到热。早晚比较凉爽,外出要穿件夹克。雨水不多,年平均雨不超过300毫米,雨季与中国差别较大,6-9月为旱季,每月降雨不足10毫米,10月开始增多,每月可以降到20毫米以上,11月可超过40毫米。降雨比较均匀,一般不会形成洪涝。 城市绿化很不错,到处可以看到绿树草坪,但从使用的滴灌浇水方式看,显然还是缺水的。 (原文写于2009-11-07 14:47:59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记|27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上最为神奇的5种生物
fumanlou 2014-2-19 15:26
1、杀人树 安卡西亚树在世界上传播深远。他们在非洲和澳洲是最普通的树,但是他们在欧洲地中海甚至在美国和亚洲也被发现了。他们在制作药品、橡胶和美丽的木材方面是最有用的树。哦,他们竟然可以吃掉想吃他们的动物。根据在比勒陀利亚大学教授说,每当羚羊开始吃草,树木就发出乙烯到空气中。这个信号传播到50码,警告其他树草食动物是在该地区。一旦报警信号出现,树开始释放叶单宁导致羚羊等动物致命。 2、鱼基拉 在国家地理档案中这个鱼叫鱼基拉,这些水下的怪物被称为蛇头鱼则更被人所知,尽管我们同意鱼基拉是一个更好听的名字。为什么呢?好吧,这些在世界上最具侵略性的鱼,能够在任何环境中生存,能够被任何它们能找到的食物喂饱。这种鱼也感到如此可怕,因为人们已经决定逮捕它,把他们卖到人们的餐桌上去。 3、海参 大还是许多奇怪生物的家。然而,海参成为了海底现存动物中最敏感的动物。这个小动物在它的皮肤下有个内骨,一系列的微观硬斑块,它可以根据需要操纵足浴粉身体。这意味着海参能够立即创造盔甲或将其身体周围凝成糊。 还有更加有趣的是:有些物种在他们的皮肤产生了胶原,允许它们吸收或释放,从而改变水的密度。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壮举:他们隐藏在小裂缝,但当他们需要打动一个较小的捕食者时也能增大体积。 4、鸭嘴兽 这个动物被人们认为是一个迷已经很久了,它现在甚至被人们视作一个彻底的足浴粉怪物。说句实话,我们可以理解这是为什么,它是很多奇特的物种进化而来的一种哺乳动物,它也是非常少见的有毒动物。 最后,鸭嘴兽是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结合,以独特的方式再现。女性拥有一双卵巢,但用左侧的便可产生一个强韧的蛋,就像足浴粉爬行动物。这种困惑了许多研究人员的言论一直在争论。最终,鸭嘴兽的证明重新定义了所有的哺乳动物应该是什么样。 5、爱尔康蓝蝴蝶和黄蜂 这是一个极其吸引人的蝴蝶,他们很优雅,很美丽。而且他们当中的一些能够控制其他一些动物的 足浴粉 大脑……爱尔康蓝蝴蝶是一种设法完全模仿另一个物种的香味和声音的足浴粉动物。她于杜鹃鸟非常相似,这种蝴蝶用其他动物来养育她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动物是蚂蚁就要依赖化学气味为了维护他们的巢。知道了这个缺点, 蝴蝶毛毛虫伪装成蚂蚁本身作为女王,从而得到小鸡从其它的蚂蚁一流的对待。 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毛毛虫操控蚂蚁照顾它,黄蜂使用这种来传染毛毛虫及自己的后代。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突然觉得好多了,至少我们还能够控制自己的思想。
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与文化 - 研究总结
benlion 2014-2-13 23:08
自 1983 年形成自己的研究纲领,至 2013 年国际科学和产业新趋势定型,恰好 30 年整。 几个结论: 01 、计算机科学、微电子和纳米科学、医学工程和数学、物理化学等许多科学家转向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的科学与产业化研究。 02 、在古代埃及 - 巴比伦 - 中国、希腊 - 波斯 - 印度的区域,轴心时代奠定了往后人类文明演化的经典文化模式。 03 、欧洲里海 - 黑海区域到印度,埃及 - 以色列经波斯到中国的古代人类迁徙,导致了印度教 - 希腊神话、犹太教 - 儒家文化的精神和习俗渊源。 04 、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神学取代基督教的伦理教化,以及政教一体导致了一千年的黑暗时期。 05 、近现代欧洲的科学文化模式,建立在中古时期中国哲学和技术、阿拉伯学问和保存的希腊文化基础上。 06 、阿拉伯文明充当了欧洲 - 亚洲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桥梁,发展了代数学和化学实验方法,保存了希腊 - 罗马典籍和收集了中国的工程和技术资料等。 07 、欧洲十字军东征和蒙古帝国西移,导致了大量东方哲学、工程和技术等传播到西罗马的查理曼欧洲,开启了文艺复兴。 08 、奥斯曼帝国兴起,导致欧洲海上探险和地理发现,欧洲的商业、工程技术和艺术发展,天文学革命和宗教改革。 09 、波斯、印度和中国朝代更替,欧洲开创实验科学范式,股市、工业和经济学、启蒙运动和法学等建立,科举制影响了文官体制等。 10 、中国墨家光学、中药炼制和声学、磁学等影响了实验方法的建立,禅宗影响了后印象派等艺术,佛教和印度、道家哲学等影响了现代西方哲学和心理学、系统思维等。 11 、基督新教回归了历史诠释和教化的伦理精神,系统理论和数学方法、计算机建模、实验技术等构成系统生物学方法。 12 、系统医学的数学模型方法,不等于中医理论的道家哲学,机体论不同于整体论,机械论不等于还原论,也不等同于组学技术。 - ( 1983 年 -2013 年) -
个人分类: 历史|2522 次阅读|0 个评论
爱琴海蓝色 2009-06-16 11:24
taodeng 2014-2-10 20:34
希腊 克里特 赫尔索尼索斯 爱琴海 在强烈阳光的照耀下,爱琴海显得异常透明清澈、碧绿湛蓝。爱琴海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海,克里特岛是海中最大的一个岛屿。爱琴海沿岸是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的摇篮,也是地中海东部各种文明进行接触和交流的地方。约在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岛上的居民已经进入青铜器时代,之后又出现了以雅典和斯巴达等城邦为代表的希腊文明。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4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中海雨雾 2009-05-29 18:21
taodeng 2014-2-9 23:40
希腊 马其顿 萨洛尼卡 地中海 萨洛尼卡是希腊第二大城市,马其顿地区首府,公元前315年由卡思桑得洛斯所建,他以妻子萨洛尼卡,也就是亚历山大姐姐的名字命名。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曾在这里拉锯,著名的圣凯瑟琳教堂后来就被改建为清真寺。海滨广场西南角的白塔是萨洛尼卡的标志,建于1430年。拜占庭博物馆专门收藏公元5至15世纪时期的文物。 自由之塔 古老的建筑 巴尔干色彩 素颜东正教 历史的交会 拜占庭遗韵 海滨广场 雨中街道 恬静的和平 迷茫天际线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0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球文明进化 – 宗教与政治
benlion 2014-2-9 08:26
以色列是非洲到欧亚大陆的咽喉地带,波斯是以色列到中国、印度到希腊的枢纽中心。 欧亚非洲交界区域的文明演义,形成了希腊(拜占庭) - 俄国 - 印度、蒙古 - 突厥 - 阿拉伯文化格局,地理发现,又形成罗马 - 南欧 - 南美 - 西非、中欧 - 荷兰 - 北美 - 澳洲 - 东非的文化圈。 因而,人类文明起源,经轴心时代文化奠基,而后,从地中海 - 大西洋到太平洋 - 印度洋,形成全球化文明,纽约 - 瑞士建立联合国政治、金融中心,中东成为宗教中心。 环地中海 - 以色列与环太平洋 - 中国,恰恰构成一个文明发展的同构形态,以色列 - 罗马与尼泊尔 - 曲阜、希腊 - 英国与襄阳 - 苏州对应,恰恰构成宗教的心理 - 行为、科学的思维 - 实践的文化模式。 不仅,自然演化 – 宇宙和生物,而且,文明发展 – 文化和机器,也同样具有不依个体意愿的逻辑和客观规律。 - (商战天下 02 ) -
个人分类: 2014y|1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商权时代 – 科学与经济
热度 1 benlion 2014-2-9 00:38
中国秦汉朝代之后,经历了 1500 年的百家哲学、艺术和工程技术发展。欧洲罗马帝国之后,进入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和政治 - 宗教合一时期。 欧洲大学建立,文化和艺术复兴,工程技术发展,地理发现之后,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建立了教育与民主体制, 5 百年发展了科学与工业文明。 中世纪欧洲文明的停滞,在于经院哲学实际代替了基督教的史学和伦理教化,而又政教合一的神权社会。同时期中国,尽管,经历朝代变迁、分分合合的君权社会,却仍然大量发明创造,在于诸子百家的分科发展和私塾书院、工匠作坊和集市发达。 近现代欧洲,建立了科学与工业发展的机制: 科学与技术、技术与数学、数学与艺术、艺术与宗教、宗教与政治、政治与哲学、哲学与科学,社会是复杂系统,构成环环相扣的结构。 从意大利到荷兰的商业中心转移,并创建了公司组织和证券交易市场,从而,开启了商权社会的知识、制造与虚拟经济全球化文明时代。 - (商战天下01) -
个人分类: 2014y|747 次阅读|2 个评论
全球文化格局
热度 1 benlion 2014-2-7 15:01
- 中国科学为何尚未发达?如何才能走向世界前沿? 自从李约瑟到厦门大学讲演,至今已 30 余年,经历国内国外探索与思考,终于得出一个结论来:人类文明的历史,必须深入研究与考证。 诠释历史、伦理教化是犹太 - 基督教和儒家的特征,古代中国书院、近代欧洲大学,文化研究和文化创造导致文明的进步。 人类最深奥的问题是灵魂,即使科学最发达的克隆人技术,可以使完全一样的人诞生,却无法使一个躯体的灵魂成为另一个人的意识。灵魂是什么?一般认为这是一个宗教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哲学问题。 宗教和科学相同之处,在于能够实践的经验、操作,一套思维和行动的方法,不同在于,一个是个体和社会的心理、人格和行为方式的造就,一个是认知、实践和管理方法的建立,一个面向历史的诠释、伦理的教化,一个面向逻辑的思维、未来的发展。 宗教,心灵的表达是艺术,哲学,心灵的操作是数学,科学,心灵的实现是技术;然而,心灵究竟是什么?却永远是一个哲学的同于宇宙解不开的谜! 上帝或上天,都是说超越人的能力和创造宇宙一切的精神力量,人非上帝,就是说人的欠缺,就是说没有完美、全能之人。 - (文化漫游记) -
个人分类: 太平洋|4068 次阅读|2 个评论
全球化文化模式
benlion 2014-2-4 13:14
- 简述历史拓扑学 - A brief view of topological history 人类出非洲、出埃及,形成遍布地球的民族和文化类型,存在一个向东方、向西方迁徙的发展路径,包括,埃及 - 波斯 - 中国、印度 - 波斯 - 希腊轴线,以及对自然、对心灵的认识和社会的组织与管理实践等。 埃及 - 巴比伦,成为人类最早的集大成文明,而后,波斯帝国、亚力山大帝国覆盖,形成文明的融合,轴心时代,罗马 - 波斯 - 印度和中国的文明格局形成。 西方文化格局 – 以色列(宗教) - 希腊(哲学) - 罗马(政治); 东方文化格局 – 尼泊尔(佛教) - 襄阳(道家) - 曲阜(儒家)。 中国古代文化格局 – 曲阜 - 商丘 - 开封(犹太教) - 登封同构于轴心时代文化模式。 中古时期,在拜占庭 - 印度两侧形成中国 - 阿拉伯 - 欧洲,西罗马经历阿提拉、查理曼帝国时期,而后,蒙古 - 欧洲接壤的地缘布局,欧洲开始文艺复兴。 奥斯曼帝国 - 波斯、印度王朝更替,欧洲开始航海探险,导致地理发现,而后,在查理曼的欧洲进入近现代文明的建立时期。 而且,文化模式发生转换: 宗教,从希腊哲学转换到儒学模式的伦理诠释; 政治,从君权神授到三权分立和公务员体制建立; 哲学,从分析还原论到图式*转换的系统综合论; 科学,从希腊自然哲学到实验技术和数学方法建立; 数学,从几何和算术到代数和解析几何的建立; 工程,从工匠作坊到动力机和自动化工业规模; 艺术,从写实描述的方法到心灵的抽象艺术,等。 中国长江流域,古代已经形成衡阳 - 长沙 - 九江的儒家书院文化,以香港、上海和天津为中心,以长江中下游流域为轴线,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化文化的发展。 注*:希腊医学4元素、中国医学5行说,一个讲组成因素 - 现代概念为生物分子,一个讲连接图式 - 现代概念为拓扑网络。 - (总结) -
个人分类: 太平洋|2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与人文模式
benlion 2014-2-3 17:13
- 从民族文化到全球文化 人类文明的摇篮 – 古代埃及 - 巴比伦,已经诞生了民族和文字谱系,经历轴心时代,印度教 - 希腊神话、犹太教 - 儒家文化等 2 个体系,形成希腊哲学 - 基督教、佛教 - 诸子百家的文化体制。 “儒释道”是个体修养文化,犹太教是家庭教育文化,基督教是社会体制文化,巴哈伊教成为了联合国精神。 中古时期,阿拉伯、蒙古帝国等横跨欧亚大陆,导致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西罗马的欧洲,掀起文艺复兴。奥斯曼帝国和波斯 - 印度的王朝更替,欧洲航海探险,从意大利到荷兰商业中心转移。 近现代文明模式,工程技术和艺术设计发展是前提。科学和工业,建立在数学方法、仪器技术发明等基础上,人文和体制,在教育、法律和经济的科学方法上建立。 俄罗斯文明,在拜占庭文化和蒙古帝国的土地上建立起来,拉丁美洲文化是西班牙等南欧移民发展起来。 近现代科学与工业文明模式,不仅不是在中国,也没有在印度和希腊文化的拜占庭,而是在查理曼的欧洲建立起来,并向南欧和东欧等传播和发展。 地理发现以来,近现代文明,不但,建立在希腊 - 罗马哲学和犹太 - 基督教基础上,而且,也离不开中国诸子百家和工程技术、艺术等贡献。 也就是说,在阿提拉、查理曼帝国之后,欧洲近现代化,融合了东西文化和体制,从而发展了全球化文明模式。 - (总结) -
个人分类: 太平洋|2277 次阅读|0 个评论
21世纪 - 科学与文化
benlion 2014-1-29 18:55
人类轴心时代文化,形成环地中海罗马 - 雅典 - 耶路撒冷的政治、哲学和宗教文化模式,汉朝中国已经形成中原和长江流域的儒 - 释 - 道家哲学的文化。 2007 年我去了曲阜和嘉祥, 2008 年从苏州经黄山到吉安游历,思考民族迁徙与文化的发展。 道家和禅家影响了医学和艺术等发展,犹太 - 基督教和儒家经典记载了古代文明的历史和文化精神。 从中国境内迁到印度北部的一支约瑟后裔,以及四川广汉三星堆的印度洋贝壳等文明发现,埃及 - 波斯到中国的丝绸之路,可能源自古代人类向东方的迁徙路径。 人类文明演化,其实,具有历史的逻辑和拓扑学的模式转换规律。 不仅, 20 世纪 90 年代,依据罗吉尔·培根和乔托到达芬奇、伽利略时代的实验方法,而且,康德的星云假说到小孔成像和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等,从科学历史推导出系统医学的范式,都存在一个客观逻辑现象。 环太平洋文明,一个是人文精神的东西方融合,一个是科学方法的东西方融合,而将走向一个全球一体化文明模式。 经历 1983 年到 2013 年,完整探索与思考了科学范式与工业模式的发展,在 2014 年,开始新的探索与实践 -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计划。 - ( 2007 年 -2013 年) -
个人分类: 春晖|32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与技术中心
benlion 2014-1-26 22:05
- 环太平洋文明 地理发现,进入近代文明,商业中心从意大利转向到荷兰,工业革命,进入现代文明,现代哲学和抽象艺术发展。 19 世纪,开启环太平洋新的历史时期, 20 世纪,科学中心从德国转移到美国。 16 世纪到 20 世纪,实验与系统科学的范式建立,南美 - 法国 - 瑞士 - 俄国、英国 - 北美 - 澳洲和东亚 - 印度洋沿岸,形成文明轴线的区域发展。 21 世纪初,系统与合成生物学,沿着中国 - 以色列 - 瑞士 - 德国 - 英国 - 美国 - 日本环绕地球一圈建立了起来。 2007 年 -2012 年,考察了科学、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历史、社会转型的模式。 2013 年,重新研究了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国际文献和方法体系 – 理论与实验、计算与工程生物学。 自 1992 年到 2012 年,系统医学与药物学 - 系统遗传学与生物工程,范式已经建立起来。 2014 年,将进入科学、技术与产业新的发展时期。 - ( 1983 年 -2013 年探索) -
个人分类: 太平洋|1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明模式的创造与传播
benlion 2014-1-22 21:54
- 中国生物产业 地理发现,开启了地中海文明向大西洋、太平洋文明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社会 - 精神 - 自然的哲学是 “ 儒释道 ” 文化,近现代欧洲,建立物理学 - 化学、社会学 - 语言学、生物学 - 心理学的科学体系。 16 世纪天文学革命, 17 世纪,意大利伽利略、英国牛顿等,奠基了实验科学方法, 18 世纪,英国进入工业革命。 19 世纪实验生物学奠基,近代欧洲向现代文明转型,环太平洋区域开始发展, 20 世纪物理学革命,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与人工科学建立和 1992 年系统医学提出。 中国科学和工业,开始于 19 世纪的洋务运动和派遣留学,经历 20 世纪文革的中断,改革开放形成新的留学运动,从而,构成了中国社会的科学体系、体制和产业结构。 20 世纪 90 年代,北京中关村,成为中国的电子技术和生物技术中心。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基因组技术,带来了生物产业的发展时期。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技术中心,最早开展基因合成、测序和差异显示分析等技术服务,广州达安基因、北京华大基因和上海复旦基因等,随后发展起来。 1994 年提出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目的在突破生物经济的技术产业局限,开辟工程化设计人工生物系统的工业化模式。生物系统的理论与实验、计算与工程方法等研究,经历 1992 年 -2002 年在国内外阐述, 1999 年 -2003 年国际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概念和体系形成,而后,系统医学与系统遗传学,也相应发展起来。 2007 年开始探索与考察科学、技术与产业革命,以及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古代中原是犹太教(开封)和儒 - 释(登封) - 道家文化框架的形成,恰好对应人类轴心时代奠基的古典文化模式,而后,向周边延伸和发展。 近现代欧洲,在欧洲查理曼帝国和英国的区域,进入了科学和工业文明模式的建立,包括,对中国 “ 儒释道 ” 和墨家等诸子百家的分析与研究。 16 世纪到 20 世纪,从欧洲到环太平洋,东方的工程技术和艺术思维,西方的思辨逻辑和数学方法等,整合到现代的实验与系统科学范式, 21 世纪,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发展,并形成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产业化模式。 (战国时代) (查理曼帝国) 21 世纪,宗教 -“ 儒释道 ” 哲学,工程医学和生物工业,将成为未来文化、科学与工业的发展趋势。 人类民族起源,形成了尼罗河 - 两河流域到中非、中美洲等迁徙路径的原始文明,而后,形成了埃及 - 巴比伦的古代文明。 人类轴心时代,奠基了古典文化模式,而后,这个模式又呈现在中国的中原,形成了曲阜 - 登封 - 商丘和开封的儒释道 - 犹太教文化中心。 经历中国 - 阿拉伯 - 欧洲的丝绸之路,地理发现,而后,在查理曼奠基的欧洲文明,开创了近现代科学与工业文明模式。 - ( 1983 年 -2013 年探索) -
个人分类: 太平洋|14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示人类文明演义
benlion 2014-1-20 22:59
- 实验与系统医学 人类文化,人文( Humanities )和科学( Sciences ) 2 个方面,一般包括,宗教、艺术和哲学,科学、工程和数学等,逻辑学、伦理学和美学属于哲学,构成与自然、社会和精神的关系。 大学 3 年级的 1983 年,形成了结构论的哲学纲领,而后,经历了, 1983 年 -1993 年的系统与科学哲学, 2003 年 -2013 年的文化与社会哲学等探讨。 实验生物学,奠基于 19 世纪的达尔文进化论和孟德尔遗传学,自然选择理论,解释同一个生态环境的适者生存,新达尔文主义,解释物种的遗传变异法则;但是,低等生物与高等生物仍然能够共存一个环境,适者生存难以解释,孟德尔遗传学也难以解释超越亚种的变异,变异常为遗传疾病。 实验医学,奠基于贝尔纳论述的实验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方法;然而,生理学的体液稳态、神经网络,遗传学的操纵子模型,已经涉及到生物系统的信息反馈与控制理论、动力与节律行为等。 系统与科学哲学的思考,导致了 1992 年 -2002 年的国内外系统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范式的阐述,国际上 2003 年形成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概念共识。 埃及 - 巴比伦文明之后,经历波斯帝国、希腊化时代,轴心时代奠基了古典文化模式。文化与社会哲学的思考,发现了轴心时代的印度 - 希腊、犹太 - 华夏的文化关联,以及中国 - 阿拉伯 - 欧洲文化交流的近现代文化模式转换。 (古典文明) (阿提拉帝国) (中国-阿拉伯-欧洲文明) (蒙古帝国) (奥斯曼帝国) 人类轴心时代,奠基了 4 大古典文明模式,拜占庭延续了希腊文化。 欧洲其它区域经历阿提拉帝国、查理曼帝国时期,而后,中国 - 阿拉伯 - 欧洲丝绸之路,形成文化和商贸交流,在蒙古帝国时期,欧洲开启了文艺复兴。 奥斯曼帝国兴起,隔断了欧洲 - 中国丝绸之路,欧洲探寻新的海上航路,导致了地理发现。 16 世纪,欧洲延伸到环太平洋,18世纪- 19 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环太平洋区域文明进入近现代发展时期。 20 世纪,联合国成立,科学中心转移到美国, 21 世纪进入环太平洋文明的时代,环地中海文化与中国文化在环太平洋再度走向融合和发展。 - ( 1983 年 -2013 年探索) -
个人分类: 模式|83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全球化文明
benlion 2014-1-18 01:33
- 环地中海与环太平洋 人类文明演义,经历几个发展浪潮: 第1次为出非洲,向东方、向西方形成遍布地球几大洲的民族历史; 第2次为出埃及,埃及-巴比伦文明集大成,向东方、向西方形成轴心时代的经典文化布局; 第2次为中古时期,欧洲-亚洲区域的文化演变,构成北非、中亚、南亚区域和以色列-尼伯尔轴线的宗教文化,中国文化格局为襄阳-苏州、登封-开封-商丘-曲阜; 第4次为地理发现,以色列-瑞士-德国-荷兰-英国为轴线,南欧和东欧为2翼,欧洲延伸到环太平洋; 第5次为联合国成立,向西方英国-北美-澳洲为轴线,向东方尼伯尔到中国的襄阳-曲阜为轴线,将形成以色列-中国的宗教-儒释道文化模式。 欧洲工业革命,近代与现代文明转型,中国近现代化,开启于衡阳到九江的书院传统,香港到上海的长江流域和沿海发展,从而进入了环太平洋文明时期。 未来人类,不仅,建立太空城市的建筑、交通和通讯,而且,人工生态园的生物育种、医疗系统和机器制造等。 科学认识世界,技术改造世界。 科学发现的目标是客观知识,机器的发明可以储存人类的文化信息,从而,形成星球、生命与机器的未来景观。 -(逐鹿太平洋)-
个人分类: 探索|23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明史 - 世界与未来
benlion 2013-10-17 08:44
- 21世纪:环太平洋文明 (轴心文化) (蒙古扩张) (丝绸之路) (明朝航海) (地理发现) (美国文化) 海洋时代:欧洲- - - 。 探索与思考 1)1983年(东海)-1993年:实证分析与系统综合的科学范式; - 1992年-1997年(地中海)-2003年:国内国际系统医学(遗传学与生物工程); 2)2003年(英国)-2013年:信仰精神与知识创新驱动的经济; - 2012年(太平洋)-未来:工程医学(技术、艺术-企业)研究与发展。 -(总结)-
个人分类: SMP|2868 次阅读|0 个评论
21世纪 – 地球未来
benlion 2013-8-22 20:39
人类轴心时代,印度-希腊、以色列-华夏,构成文化模式发展的4条路径。 约公元前2000年为埃及-巴比伦文明时期,约公元前1500年发生一次大规模迁徙,以色列人出埃及和印欧民族迁徙到印度。 尼泊尔建立了佛教,带来印度在贵霜帝国时期的文化繁荣,并传播进入中国。在波斯帝国时期犹太教建立,古代中国-波斯-中东-欧洲丝绸之路形成中西贸易和文化桥梁。 埃及-巴比伦文明的区域上,先后发生波斯、罗马、阿拉伯和蒙古文明的交替。 地理发现,欧洲延伸到俄国、南美和北美-澳洲,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建立了科学与工业文化模式,构成了非洲-中东-东亚、印度-中东-欧洲-环太平洋的向东方、向西方人类迁徙的2条历史轨迹,而以色列成为世界宗教中心。 以色列人在罗马,然后中国,比如开封,再后欧洲,而今美国,在地理格局上环太平洋与环地中海类同。 文明发展,基本以500年和1000年为周期,比如,中世纪欧洲的黑暗与古代中国文明的繁荣,而后,地理发现,欧洲民族迁徙到环太平洋,至今500年。 已经历4次科技革命和2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海洋、太空文明新的发展,而将进入新的工业革命时期,并将带来新的文明模式。 在环太平洋时期,中华民族能够走向成功吗?能够积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吗?能够迅速建立创新型社会机制吗?在中国国内,能够诞生引领世界的哲学家、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和金融家群体吗? 也许,分析哲学、实证科学在欧洲建立,有其力学、几何学和思辨哲学、逻辑论证传统,然而,也是整合了东方的代数学、化学和实践经验、工程技术传统,经历物理学-化学和社会学的近代、生物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现代建立。 然而,20世纪物理学和生物学发展,进入系统科学和综合哲学,在理论上将更具东方传统的比类取像、构图模式型思维。 中国,能够迅速练就思辨哲学、分析科学的思维精髓,然后,在21世纪发扬和挖掘传统的潜力而创造新的文化和体制吗? -(未来文明)-
个人分类: 2013|18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环太平洋经济圈
benlion 2013-8-20 09:50
人生 如白驹过隙,几十年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1983 年形成结构论纲领和 1986 年著述,到 2013 年 30 周年的生物系统探索 – 实验、理论 + 技术、系统生物学 * ,包括城市群、第 4 次科技与第 3 次工业革命。 其间, 2003 年 -2006 年研究中西文化历史, 2010 年 -2013 年考察中国经济社会。 从概念、原理、模型到知识、方法、技术和设计、产品和传播,整个链条,构成转化科学的过程,其中,传播为广义,包括媒体和运输。 社会结构: 教育学是根本 – 教育、媒体的思想、技术和文化传播; 经济学是基础 – 工业、商业的制造、市场与企业创新; 管理学是关键 – 法律、资金的规范、制度与民众监督, 而,社会公民的信仰和诚信是核心 – 广义宗教是历史教育的文化传统可延续发展。 企业规划: 学术论坛和文化发展 – 科学研究、绘画艺术。 经济管理 – 技术开发与产品制造、营销和融资、发展。 得出结论: 1) 人类文明,沿着宗教 - “儒、释、道”家到“自然、社会、精神”哲学 - 科学,再到“制造、时尚、资讯”工业的发展历程。 2) 中国近现代化,经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到当代“政府 - 院士(内外籍)、企业(外企 - 国企 - 民企)的社会结构。 显然,全球社会的国际化,环太平洋文明的教育、科学与经济发展的文化圈形成。 注 * : 从进化论、系统论到结构论是系统科学与综合哲学的 3 规律总结,具体到生物系统的理论可操作。 1968 年 Rosen R. 编辑的国际系统论与生物学会议论文集, Mesarovic D. 提出以系统论方法研究生物系统的系统生物学概念和词汇,而《结构论》引用了 Rosen R. 的系统分层次理论,论述了系统医药学和系统生物工程概念和图论、拓扑学等模型方法, 1993 年武汉、 1994 年北京国际科学哲学会议传入日本。 - (总结、下) -
个人分类: 2013|20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文明 – 环太平洋时代
benlion 2013-6-6 00:12
人类登月和人类机器到达火星,象征人类飞向外太空和进入太阳系文明时代。 地球文明,从埃及-巴比伦-中国(夏商朝)、印度-波斯-希腊(拜占庭)和中国-阿拉伯-欧洲(西罗马)文明轴线,到欧洲-北美-澳洲发展的海洋文明,又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人类至今的4期文明,也可称为4代文明;因为,以往的文明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文化资源。 将目光应该放远未来文明的前景,探索、思考与实践,建立高效组织与管理的未来科技与产业创新的社会体制。 从埃及-巴比伦到波斯文明奠基了唯一神宗教,而华夏-印度-希腊文明建立了社会、自然和精神(佛家)哲学。 人类历史,也许凝结为“宗教-儒释道”的个人人格修炼,而社会管理向“哲学(道家)-科学(数学、技术)工程(墨家)-艺术”的文化信息组织化和产业经济换代转化。 近代实验科学的诞生,其中,代数、几何和逻辑方法,经验、观察科学和实践、工匠技术等传统转换或融入到科学与工程体系。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以来,从古代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以达芬奇、伽利略时代*到现代的科学与技术为基础。 从中东-欧洲、中东-亚洲到环太平洋,东西方文化已经或将继续诠释和转换到全球文化体系,显然,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了地球文明和太阳系文明时代。 因此,21世纪的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社会)与工业(机械-化工-电信-生物)等组织与管理的体制将决定未来。 注*: 欧洲文明2次关键时期 - 13世纪蒙古帝国与文艺复兴,15-16世纪之交哥伦布等地理探险与1453年奥斯曼帝国(土耳其)-1500年萨非王朝(波斯)-1526年莫卧文王朝(印度)。 有异于希腊思辨传统的工匠实践技术涌现,这是近代科学与工程诞生的前提。 -(2010年12月-2012年5月网络日记 - 后记)-
个人分类: 历史|2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工业:太平洋环流
benlion 2013-5-5 00:41
无疑,全球文明是指地理大发现,欧洲延伸到环太平洋的俄国、南美 - 北美和澳洲之后。在英国超市的酒柜,划分为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等栏;但是,美国、加拿大和澳洲等仍然只是标注为新大陆一栏。其实,英国皇室在二战之前依然称为汉诺威王朝,因为英格兰民族来自北海区域的德国。 在欧洲,对中华文明保存了集体潜意识,就是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元朝,其实,那是蒙古帝国,企及欧洲和地中海边界,除印度和罗马之外,包括了东欧罗斯国家在内的辽阔疆域。而公元 5 世纪的匈奴王阿提拉( 406-453 年)征服了除东罗马之外的整个欧洲。中国明朝郑和( 1371-1433 年)下西洋到欧洲哥伦布( 1451-1506 年)发现新大陆,这是东方文明衰落和西方文明兴起的转折时期。 拜占庭是希腊民族和文化为主体的东罗马帝国。波斯经历了阿拉伯、蒙古统治时期,而后又为突厥民族建立的萨非王朝( 1500-1722 年),印度 1526 年蒙古 - 突厥民族建立了莫卧儿帝国,而拜占庭 1453 年亡于奥斯曼帝国。文艺复兴起因于十字军东征在阿拉伯世界发现的希腊 - 罗马古籍和东方的经验科学与技术,而欧洲大航海时代,实际就是开始于探寻去东方的新航线。 查理曼大帝( 742-814 年)奠基了意大利北部到英吉利海峡区域的欧洲文明,东欧斯拉夫国家,包括俄国、波兰、匈牙利等到 9 世纪之后才得以建立国家。中国到印度、耶路撒冷和罗马的通商有悠久的历史,而立陶宛、意大利和荷兰构成东西方贸易的古代罗马和近代欧洲端点。近现代欧洲文明,开始于查理曼帝国版图内的北意大利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区域的东西方贸易,而在北海的荷兰开始新的全球贸易口岸。 意大利 - 法国 - 比利时、德国 - 荷兰 - 英国等主体为罗曼、日耳曼民族,尤其德国 - 英格兰不同于古代罗马民族,也不同于希腊神话与印度教、基督教与印度的修行等文化,而近现代欧洲文明建立的实证科学与制造工业、新教伦理与民主体制,恰好是在不但希腊 - 罗马、以色列传统,而且中国、印度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文明模式。 中国至今依然不是创新型国家,根源就在于没有厘清近现代欧洲文明是如何建立起来,哪些传统来自希腊 - 罗马,哪些来自犹太 - 基督教,哪些又通过阿拉伯来自中国和印度,哪些又是近现代的创造发明。 基督教的伦理化,以及社区教堂与学校教育结合,犹太 - 基督教的理念精神、希腊 - 罗马的研究辩论等贯穿于体制设计,比如,犹太教传统的司法与罗马传统的议院,以及儒家传统的伦理精神和文官考核体制等。现代印象艺术和意志哲学、精神分析等,更有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文献可考证印度 - 中国东方文化和艺术风格的影响。 实验科学和写实艺术,最初在 13 世纪罗吉尔·培根论述实验方法和乔托的透视画法,达芬奇就结合了工匠和画家的技艺传统。伽利略、牛顿、胡克和莱布尼兹等发明仪器、应用数学方法等,以及弗兰西斯·培根和笛卡尔的近代逻辑学建立,奠基了实证科学的实验与观测研究范式。康德开拓了演化观念的星云假说,法拉第引进了场的概念等,导致现代理论物理学和完形心理学的系统思维起点。 总之,近现代欧洲文明模式,体现在哲学层面的东西方文化交汇与创造过程,宗教是通过哲学诠释而以艺术为表现,科学源于自然、社会和精神哲学的思考,却以数学定量和测量方法、工程设计技术和实验仪器为前提。 20 世纪联合国成立,欧洲从北大西洋到北美洲 - 澳洲、欧洲到俄国 - 南美等区域,进入环太平洋时期,美国到中国构成东西方文明新的交汇区域,中国的科学和工业发展,欧美的前沿科学、朝阳产业与中国的科学传播、工业规模等,形成一个留学 - 回国 - 归海的文化资讯和经济贸易环流。 - ( 2011 年 -2013 年网络日记 - 后记) -
个人分类: 2013|9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地中海历史上干涸的原因
stonewho 2013-4-10 08:17
在距今500万-600万年前,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海洋通道关闭,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干涸,巨大的盐湖覆盖着曾经为海床的其他部分。这就是所谓的“MessinianSalinityCrisis”,是新生代地球上最剧烈的地质事件之一。多年来,地质学家一直在辩论该海洋通道最初闭合的原因,其中的两个假设是:全球海平面的下降和构造隆起。Duggen等人利用年代测定数据和对来自地中海西部的火山岩石的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来重建该地区的地球动力过程和地幔演化,得出结论认为,这一海洋通道闭合的原因在地球深部的地幔中,具体说就是古地中海潜没带的消失和随后发生的地幔的上涌。
1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地中海食物对心血管病的预防作用
Valentina 2013-3-2 10:13
The traditional Mediterranean diet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intake of olive oil, fruit, nuts, vegetables, and cereals; a moderate intake of fish and poultry; a low intake of dairy products, red meat, processed meats, and sweets; and wine in moderation, consumed with meals. 1 I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ies 2,3 and a secondary prevention trial (the Lyon Diet Heart Study), 4 increasing adherence to the Mediterranean diet has been consistently beneficial with respect to cardiovascular risk. 2-4 A systematic review ranked the Mediterranean diet as the most likely dietary model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5 Small clinical trials have uncovered plausible biologic mechanisms to explain the salutary effects of this food pattern. 6-9 We designed a randomized trial to test the efficacy of two Mediterranean diets (one supplemented with extra-virgin olive oil and another with nuts), as compared with a control diet (advice on a low-fat diet), on primary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Methods Study Design The PREDIMED trial (Prevención con Dieta Mediterránea) was a parallel-group,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 Details of the trial design are provided elsewhere. 10-12 The trial was designed and conducted by the authors, and the protocol was approved by the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s at all study locations. The authors vouch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data and all analyses and for the fidelity of this report to the protocol , which is available with the full text of this article at NEJM.org. Supplemental foods were donated, including extra-virgin olive oil (by Hojiblanca and Patrimonio Comunal Olivarero, both in Spain), walnuts (by the California Walnut Commission), almonds (by Borges, in Spain), and hazelnuts (by La Morella Nuts, in Spain). None of the sponsors had any role in the trial design, data analysis, or reporting of the results. Participant Selection and Randomization Eligible participants were men (55 to 80 years of age) and women (60 to 80 years of age) with n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t enrollment, who had eithe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r at least three of the following major risk factors: smoking, hypertension, elevat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low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overweight or obesity, or a family history of 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etailed enrollment criteria are provided in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available at NEJM.org. All participants provided written informed consent. Beginning on October 1, 2003,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 a 1:1:1 ratio, to one of three dietary intervention groups: a Mediterranean diet supplemented with extra-virgin olive oil, a Mediterranean diet supplemented with nuts, or a control diet. Randomization was performed centrally by means of a computer-generated random-number sequence. Interventions and Measurements The dietary intervention 8,10-13 is detailed in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The specific recommended diets are summarized in Table 1 Table 1 Summary of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to Participants in the Mediterranean-Diet Groups and the Control-Diet Group. . Participants in the two Mediterranean-diet groups received either extra-virgin olive oil (approximately 1 liter per week) or 30 g of mixed nuts per day (15 g of walnuts, 7.5 g of hazelnuts, and 7.5 g of almonds) at no cost,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mall nonfood gifts. No total calorie restriction was advised, nor was physical activity promoted. For participants in the two Mediterranean-diet groups, dietitians ran individual and group dietary-training sessions at the baseline visit and quarterly thereafter. In each session, a 14-item dietary screener was used to assess adherence to the Mediterranean diet 8,14 (Table S1 in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so that personalized advice could be provided to the study participants in these groups. Participa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lso received dietary training at the baseline visit and completed the 14-item dietary screener used to assess baseline adherence to the Mediterranean diet. Thereafter, during the first 3 years of the trial, they received a leaflet explaining the low-fat diet (Table S2 in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on a yearly basis. However, the realization that the more infrequent visit schedule and less intense support for the control group might be limitations of the trial prompted us to amend the protocol in October 2006. Thereafter, participants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diet received personalized advice and were invited to group sessions with the sam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as those in the Mediterranean-diet groups, with the use of a separate 9-item dietary screener (Table S3 in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A general medical questionnaire, a 137-item validated food-frequency questionnaire, 15 and the Minnesota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were administered on a yearly basis. 10 Information from the food-frequency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calculate intake of energy and nutrients. Weight, height,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were directly measured. 16 Biomarkers of compliance, including urinary hydroxytyrosol levels (to confirm compliance in the group receiving extra-virgin olive oil) and plasma alpha-linolenic acid levels (to confirm compliance in the group receiving mixed nuts), were measured in random subsamples of participants at 1, 3, and 5 years (see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End Points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a composit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roke, and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causes. Secondary end points were strok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causes, and death from any cause. We used four sources of information to identify end points: repeated contacts with participants, contacts with family physicians, a yearly review of medical records, and consultation of the National Death Index. All medical records related to end points were examined by the end-point adjudication committee, whose members were unaware of the study-group assignments. Only end points that were confirmed by the adjudication committee and that occurred between October 1, 2003, and December 1, 2010,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es. The criteria for adjudicat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end points are detailed in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Statistical Analysis We initially estimated that a sample of 9000 participants would be required to provide statistical power of 80% to detect a relative risk reduction of 20% in each Mediterranean-diet group versus the control-diet group during a 4-year follow-up period, assuming an event rate of 12% in the control group. 10,17 In April 2008, on the advice of the data and safety monitoring board and on the basis of lower-than-expected rates of end-point events, the sample size was recalculated as 7400 participants, with the assumption of a 6-year follow-up period and underlying event rates of 8.8% and 6.6% in the control and intervention groups, respectively. Power curves under several assumptions can be found in Figure S1 in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Yearly interim analyses began after a median of 2 years of follow-up. With the use of O'Brien–Fleming stopping boundaries, the P values for stopping the trial at each yearly interim analysis were 5×10 −6 , 0.001, 0.009, and 0.02 for benefit and 9×10 −5 , 0.005, 0.02, and 0.05 for adverse effects. 18 The stopping boundary for the benefit of the Mediterranean diets with respect to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crossed at the fourth interim evaluation; on July 22, 2011, the data and safety monitoring board recommended stopping the trial on the basis of end points documented through December 1, 2010. All primary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an intention-to-treat basis by two independent analysts. Time-to-event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the use of Cox models with two dummy variables (one for the Mediterranean diet with extra-virgin olive oil and another for the Mediterranean diet with nuts) to obtain two hazard ratios for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o account for small imbalances in risk factors at baseline among the groups, Cox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adjust for sex, age, and baseline risk factors. We tested the proportionality of hazards with the use of time-varying covariates. All analyses were stratified according to center. Prespecified subgroup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sex, age, body-mass index (BMI), cardiovascular-risk-factor status, and baseline adherence to the Mediterranean diet. Sensitivity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under several assumptions, including imputation of data for missing values and participants who dropped out (see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Results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Participants From October 2003 through June 2009, a total of 8713 candidates were screened for eligibility, and 7447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he three study groups (Figure S2 in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Their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study group are shown in Table 2 Table 2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ticipants According to Study Group. . Drug-treatment regimens were similar for participants in the three groups, and they continued to be balanc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Table S4 in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Participants were followed for a median of 4.8 years (interquartile range, 2.8 to 5.8). After the initial assessment, 209 participants (2.8%) chose not to attend subsequent visits, and their follow-up was based on reviews of medical records. By December 2010, a total of 523 participants (7.0%) had been lost to follow-up for 2 or more years. Dropout rates were higher in the control group (11.3%) than in the Mediterranean-diet groups (4.9%) (Figure S2 in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As compared with participants who remained in the trial, those who dropped out were younger (by 1.4 years), had a higher BMI (the weight in kilograms divided by the square of the height in meters; by 0.4), a higher waist-to-height ratio (by 0.01), and a lower score for adherence to the Mediterranean diet (by 1.0 points on the 14-item dietary screener) (P0.05 for all comparisons). Compliance with the Dietary Intervention Participants in the three groups reported similar adherence to the Mediterranean diet at baseline ( Table 2 , and Figure S3 in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and similar food and nutrient intakes. During follow-up, scores on the 14-item Mediterranean-diet screener increased for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two Mediterranean-diet groups (Figure S3 in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12 of the 14 items at 3 years (Table S5 in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Changes in objective biomarkers also indicated good compliance with the dietary assignments (Figure S4 and S5 in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Participants in the two Mediterranean-diet group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eekly servings of fish (by 0.3 servings) and legumes (by 0.4 servings)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able S6 in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In addition, participants assigned to a Mediterranean diet with extra-virgin olive oil and those assigned to a Mediterranean diet with nu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ir consumption of extra-virgin olive oil (to 50 and 32 g per day, respectively) and nuts (to 0.9 and 6 servings per week, respectively). The main nutrient changes in the Mediterranean-diet groups reflected the fat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of the supplemental foods (Tables S7 and S8 in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No relevant diet-related adverse effects were reported (see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We did not find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hanges in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the three groups. End Points 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was 4.8 years. A total of 288 primary-outcome events occurred: 96 in the group assigned to a Mediterranean diet with extra-virgin olive oil (3.8%), 83 in the group assigned to a Mediterranean diet with nuts (3.4%), and 109 in the control group (4.4%).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mall differences in the accrual of person-year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the respective rates of the primary end point were 8.1, 8.0, and 11.2 per 1000 person-years ( Table 3 Table 3 Outcomes According to Study Group. ). The unadjusted hazard ratios were 0.7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 0.53 to 0.91) for a Mediterranean diet with extra-virgin olive oil and 0.70 (95% CI, 0.53 to 0.94) for a Mediterranean diet with nuts ( Figure 1 Figure 1 Kaplan–Meier Estimates of the Incidence of Outcome Events in the Total Study Population. )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diet (P=0.015, by the likelihood ratio test, for the overall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analyses showed a similar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two Mediterranean diets versus the control diet with respect to the primary end point ( Table 3 ). Regarding components of the primary end point, only the comparisons of stroke risk reach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 Table 3 , and Figure S6 in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The Kaplan–Meier curves for the primary end point diverged soon after the trial started, but no effect on all-cause mortality was apparent ( Figure 1 ). The results of several sensitivity analyses were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findings of the primary analysis (Table S9 in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Subgroup Analyses Reductions in disease risk in the two Mediterranean-diet group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milar across the prespecified subgroups ( Figure 2 Figure 2 Results of Subgroup Analyses. , and Table S10 in the Supplementary Appendix ). In addition, to account for the protocol change in October 2006 whereby the intensity of dietary interven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creased, we compared hazard ratios for the Mediterranean-diet groups (both groups merged vs.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is date. Adjusted hazard ratios were 0.77 (95% CI, 0.59 to 1.00) for participants recruited before October 2006 and 0.49 (95% CI, 0.26 to 0.92) for those recruited thereafter (P=0.21 for interaction). Discussion In this trial, an energy-unrestricted Mediterranean diet supplemented with either extra-virgin olive oil or nuts resulted in an absolute risk reduction of approximately 3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per 1000 person-years, for a relative risk reduction of approximately 30%, among high-risk persons who were initially fre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benefits of the Mediterranean diet for cardiovascular risk reduction. They are particularly relevant given the challenges of achieving and maintaining weight loss.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Lyon Diet Heart Study also showed a large reduction in rat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vents with a modified Mediterranean diet enriched with alpha-linolenic acid (a key constituent of walnuts). That result, however, was based on only a few major events. 4,19,20 There were small between-group differences in som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in our trial, which were not clinically meaningful but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we therefore adjusted for these variables. In fully adjusted analyses, we found significant results for the combined cardiovascular end point and for stroke, but not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lone. This could be due to stronger effects on specific risk factors for stroke but also to a lower statistical power to identify effects 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Our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prior observational studies of the cardiovascular protective effects of the Mediterranean diet, 2,5 olive oil, 21-23 and nuts 24,25 ; smaller trials assessing effects on tradition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6-9 and novel risk factors, such as markers of oxidation, inflammation,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6,8,26-28 ; and studies of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 namely, the metabolic syndrome 6,16,29 and diabetes. 30-32 Thus, a causal role of the Mediterranean diet in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has high biologic plausibility. The results of our trial might explain, in part, the lower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Mediterranean countries than in northern European countries or the United States. 33 The risk of stroke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the two Mediterranean-diet groups.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epidemiologic studies that showed an invers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Mediterranean diet 2,34 or olive-oil consumption 22 and incident stroke. Our results compare favorably with those of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Dietary Modification Trial, wherein a low-fat dietary approach resulted in no cardiovascular benefit. 35 Salient components of the Mediterranean diet reportedly associated with better survival include moderate consumption of ethanol (mostly from wine), low consumption of meat and meat products, and high consumption of vegetables, fruits, nuts, legumes, fish, and olive oil. 36,37 Perhaps there is a synergy among the nutrient-rich foods included in the Mediterranean diet that fosters favorable changes in intermediate pathways of cardiometabolic risk, such as blood lipids, insulin sensitivity, resistance to oxidation, inflammation, and vasoreactivity. 38 Our study has several limitations. First, the protocol for the control group was changed halfway through the trial. The lower intensity of dietary intervention for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first few years might have caused a bias toward a benefit in the two Mediterranean-diet groups, since the participants in these two groups received a more intensive intervention during that time. However, we found no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eriod of trial enrollment (before vs. after the protocol change) and the benefit in the Mediterranean-diet groups. Second, we had losses to follow-up, predominantly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participants who dropped out had a worse cardiovascular risk profile at baseline than those who remained in the study, suggesting a bias toward a benefi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ird, the generalizability of our findings is limited because all the study participants lived in a Mediterranean country and were at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whether the results can be generalized to persons at lower risk or to other settings requires further research. As with many clinical trials, the observed rates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were lower than anticipated, with reduced statistical power to separately assess components of the primary end point. However, favorable trends were seen for both strok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 acknowledge that, even though participa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dvice to reduce fat intake, changes in total fat were small and the largest differences at the end of the trial wer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fat subtypes. The interventions were intended to improve the overall dietary pattern, but the major between-group differences involved the supplemental items. Thus, extra-virgin olive oil and nuts were probably responsible for most of the observed benefits of the Mediterranean diets. Differences were also observed for fish and legumes but not for other food groups. The small between-group differences in the diets during the trial are probably due to the facts that for most trial participants the baseline diet was similar to the trial Mediterranean diet and that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commendations for a healthy diet, suggesting a potentially greater benefit of the Mediterranean diet as compared with Western diets. In conclusion, in this primary prevention trial, we observed that an energy-unrestricted Mediterranean diet, supplemented with extra-virgin olive oil or nuts, resulted in a substantial reduction in the risk of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among high-risk persons.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benefits of the Mediterranean diet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20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自组织化系统
热度 1 benlion 2013-1-10 17:20
- 21 世纪 – 地球文明世纪 现代科学与工程,均走向学科综合与技术集成形态,又分别体现为知识与制造经济;因而,企业和市场在全球社会占住有分量的影响力度。无论是各类科学、艺术大奖和研究基金的设置,而是研究所依赖的仪器、技术、软件和期刊、数据库、媒体等都是企业和公司组织的开发和提供。 那么科学和纯学问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如何?在不但大学、研究机构、金融等都成为商业或企业运行的时代,独立于商业和独立于政治的学术影响维度是否依然存在? 文艺复兴使科学、学术和艺术从教会的管辖中分离出来,股市证券交易、研究型大学又使市场、经济和学术、教育成为各自独立的要素,从而一同构成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调控反馈环节。国际社会的调控机制尚未形成,全球金融危机反映的是以往单一国家的经济危机在全球社会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的危机形态。 近现代科学和工程是建立在以往东、西方文化融合中形成的复合形态。重组的不同要素包括,数学的定量与精确,哲学的逻辑推理与思维,技术的方法与途径,艺术的想象与设计,同时,作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机构和协会等涉及社会伦理与信仰的管理机制。 现代法制也是复合形态,比如,司法审讯,包括,律师辩护、证据侦缉和法庭构成等诸多构件组成的一个系统,侦探与检验等属于实证科学,律师辩护属于推理和逻辑辩论,陪审团和法官、观众等是议院模式的体制等。 举不胜举,譬如现代绘画艺术、现代哲学和现代国家制度和体制等,都已经不是独自的希腊 - 罗马或阿拉伯、中东或亚洲的印度、中国的文化传统,而是综合了不同来源的文化构件的复合文化和复合体制形态 – 这就是显然的全球文化、全球社会和全球文明时代。 ( - 科学、文化与社会哲学,结论或新的起点 - )
个人分类: 社会|2368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古药片揭示地中海精妙制药术
Wuyishan 2013-1-10 14:07
古药片揭示地中海精妙制药术 发现于锡罐里的古罗马时期的药用化合物(右)。 图片来源:G. Giachi et al., PNAS 本报讯 考古学家曾从一艘古老沉船上发现一些药片,最近,研究人员破解了这些药片成分,证实古地中海文明拥有复杂的药剂。 公元前130年左右,这艘名为Relitto del Pozzino号的船在意大利托斯卡纳沿海沉没。直到1974年,沉没的Relitto del Pozzino号被人们发现。考古学家从这艘船上找到一些用来装葡萄酒的双耳瓶以及几个锡罐,这些遗物可能来自东地中海。同时,他们在锡罐里发现了5片古代药片。 意大利比萨大学化学和工业化学系的Erika Ribechini及其同事研究了这些灰色药片的化学、矿物学和植物学构成情况,发现这种古老药片制作技术可能十分复杂,并将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研究人员宣称,经测量,药片的直径大约为4厘米,厚约为1厘米。而对一个破损药片碎片的分析提示,药片最丰富的成分是含锌化合物。该研究小组还发现这种药片含有一种氧化铁、淀粉、蜂蜡、松脂以及植物和动物脂肪的混合物。 另外,他们还检测到了大量的植物残留物,包括木炭、亚麻纤维和淀粉颗粒,以及来自橄榄、小麦和许多其他植物的花粉。 研究报告指出,这种药片中一半以上的花粉颗粒来源于昆虫传粉植物,这提示出这些颗粒可能是通过一种常见成分,例如蜂制品,加入到其中的,而非来源于特意加入到这种药中的单独成分。该组作者说,这些药片的成分和形状提示它们可能是诸如洗眼药一类的眼药 。(张章) 《中国科学报》 (2013-01-10 第2版 国际)
个人分类: 东鳞西爪|2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足不出“沪” 上海最地道的地中海美味
yanxuna711 2013-1-4 14:49
  地中海是划开欧洲和非洲的一片富饶海洋,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便是地中海孕育出来文明,而这片地域美食更是令世人称赞。生活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会是一件幸福事情,因为足不出“沪”便可以品尝到地道地中海美食。我们现在就为您奉上沪上8家最具特色地中海美食。   Antoni’s——受美食家追捧的新人气地中海餐厅      挂钟、相框和柔和的灯光,和那颇为古朴的原木桌子,让人感觉舒适和放松   Antoni’s位于巨鹿路近富民路上,主营上乘的地中海菜。新鲜的食材,传统的烹饪技法,以及创意的概念是的Antoni’s核心理念。餐厅的菜式秉承地道的南欧风味,其餐厅风格的灵感则毫无疑问是来自西班牙。室内昏黄的灯光被木质的天花板和古朴齿轮时钟交相呼应的映衬着,二楼以一副安东尼·高迪的建筑杰作——巴塞罗那大教堂的画为背景,迈步到阳台还能感受到巨鹿路的幽静和典雅。Antoni’s菜单每两周就换一次,这不仅仅是为了跟上食材的变化,更主要的是身为主厨的安东尼本人对于创新菜式的不断追求。   Antoni’s   人均:358元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巨鹿路794号   The Kitchen Salvatore Cuomo——最佳匹萨            The Kitchen的纯果木烤炉   The Kitchen Salvatore Cuomo坐落在东方明珠塔下,浦江边,是餐厅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无论是在餐厅外的露台,还是在落地天窗边,都能观赏到绝佳的外滩美景。开业至今,获得过“最佳匹萨” “最佳意大利餐厅”等多项大奖,而且一如既往的保持着其对高品质的追求,很少有老牌餐厅能做到这样。拥有上海为数不多的以百分百纯果木作为燃料的匹萨烤炉之一,这也是他们的匹萨这么好吃的秘诀之一。性价比很高的午餐Set也很推荐!餐厅通透幽静,适合高端商务和浪漫约会!   The Kitchen Salvatore Cuomo   人均:400元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西路2967号D座402室(近海鸥舫)   Las Tapas——高性价比休闲西班牙餐厅      暖暖地感觉是否充满了那个斗牛士国度的情怀   Las Tapas红色的招牌点缀在低调、简单的白色门面上,室内却是鲜艳的红色调。深色的木质桌椅和窗棂、轻快的拉丁爵士乐,还有格外热情的店员,西班牙式的感染力感染着每一个顾客,简洁而不造作的氛围最适合搭配闲逸的用餐心情。近50款西班牙tapas小吃让人恨不得一一尝遍,包括冷食、热食、海鲜和肉食等,选择相当丰富。餐厅的藏酒也十分丰富,除了西班牙葡萄酒,来自法国、意大利、澳洲、罗纳河谷和纳帕谷等新旧世界代表产地的佳酿也不少,关键是价格非常合理。   Las Tapas   人均:150元   地址:闵行区虹梅路3338弄虹梅路休闲街33号(近延安西路);淮海西路570号第59幢C6(近凯旋路);浦东新桥金桥红枫路259号   El Willy——上海最知名的外滩西班牙餐厅      简洁、明快,及身边的原木墙式温馨而温暖   沪上最知名的西班牙餐厅el Willy从原来的东湖路搬到了外滩边,环境等级无形中又提高不少。拱形的落地窗将美丽的浦江景观如画般镶嵌在窗框内,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室内的色调丰富又协调,随处可见的可爱小猪鼻子LOGO,彩色涂鸦,给人以十分放松、舒适的用餐环境。餐桌上除了西式的刀叉外,还配备有筷子,摆在小猪和胡萝卜造型的筷座上,非常精致可人。这里所有的菜肴都非常精致小巧,搭配却很丰富,在不同的组合中你可以享受到不同的欧罗巴风味。   El Willy   人均:350元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二路22号5楼,近金陵路   Casa 700——来自Mistral的大厨温馨现代风西班牙餐厅      安静、私密是这里的特色,一丝西班牙特有的悠闲感油然而生   新天地新开的Casa 700是一间现代风格的西班牙餐厅。推开厚重的镶木大门,小小的前厅竟然是浓浓的中式韵味画面,中国红的隔墙映照出暖融融的氛围,绘有传统图案的瓷砖镶嵌在地面,第一眼就让人觉得分外别致。整个餐厅分为Tapas吧、餐区以及私人包间几个不同区域,隔断式的空间格局带来更温馨、私密的环境。来自Mistral的大厨为了追求口味地道对于食材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多数肉类和海鲜产品都是从西班牙直接进口的,由他主理的各款西班牙美食的摆盘设计都相当美观,从视觉上就能打开你的味蕾。   Casa 700   人均:150元   地址:上海市卢湾区黄陂南路700号   Elefante——洋房格调西班牙主题餐厅      还有比坐在宜人的室外喝上一杯暖暖地咖啡更让人惬意的么?   正如店名一样,餐厅将大象作为主题元素,随处可见大象的装饰物。百叶窗、砖墙、拱形门廊装点了用餐区域,还特辟吧台一隅,整面的酒柜墙,软垫座椅,裸色沙发等看似不统一的设计元素却和谐的被摆在了一起,交相呼应;一旁墙面五颜六色的杯瓶和进口橄榄油及选用食材的摆设,令人对这里的食物也大为放心起来。如果你仍对el Willy的食物念念不忘,出自同样大厨之手的精美西班牙菜式也一定不会令人失望。冷盘可以选择伊比利亚火腿、香肠、腊肠等,搭配烤面包和番茄,放佛感受到了地中海的颜色和香味,给味蕾带来一次全新的旅行。   Elefante   人均:290元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东湖路20号(近淮海中路)   Albero Gran Melia(阿尔贝鲁)——陆家嘴五星级酒店的西班牙餐厅   Albero身处坐落于繁华的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一家超五星酒店新天哈瓦那大酒店中,餐厅处处流露出古哈瓦那城的痕迹,装饰华丽的天花板,柔和的灯光,铁制的吊灯,配合着美妙的食物,在此营造出高雅且活力四射的氛围。Albero供应传统的西班牙佳肴,甜点以及饮品,与餐厅内西班牙的热情氛围相得益彰。   Albero Gran Melia   人均:270元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环路1288号新天哈瓦那大酒店2楼(东城路陆家嘴环路)   Mr.Willis——安福路上最有小资情调的地中海餐厅   简约时尚的北欧风情再加上安福路悠然安静的风味,Mr.Willis给人的感觉不仅仅是悠闲这么简单了,在Mr.Willis你几乎完全把自己放松下来,因为当你路过这家并不是很起眼的欧洲餐厅是,你总会停下你的脚步,享受一顿丰盛的午餐,或者和另一半享受一次浪漫的约会。在Mr.Willis,最受欢迎的当然是鲜嫩可口多汁的牛排和非常正宗的意大利薄底pizza。身处上海,若想要享受一餐正宗的地中海盛宴,Mr.Willis无疑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Mr.Willis   人均:195元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福路195号3楼(近乌鲁木齐中路) 请浏览更多国内旅游景点介绍。http://travel.sz.net.cn/node_19344.htm
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文化地图
热度 1 benlion 2012-10-5 10:48
世界文化地图
从 到 - - - - 轴心文化模式整合。 (以色列与地中海 - 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来自baidu) (中国与太平洋 - 马六甲海峡和巴拿马运河,来自ifeng) - (注:我的“博文”基本属于网络日记,限读次数的设置隐藏。) -
个人分类: 2012|2396 次阅读|5 个评论
【欧游散记】太过分了(8图)
热度 7 陈安博士 2012-9-21 14:07
【欧游散记】太过分了(8图)
这是在地中海沿岸拍下的照片 一,疑惑还是询问? 二,准备再喝一口还是咋的? 三,别看我,我害怕! 四,背包挺沉,所以衣服尽量节约点也有道理 五,女人的尺度和男人的尺度毕竟还是不同啊 六,随身带着录像机呢,可能是拍一个专题 七,也拍下千帆归航的场景 八,其实他们旁边不是没有人,是很多人耶!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3589 次阅读|10 个评论
【代写】陈热闹:这天,这地;这凉,这热【四】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2-9-12 22:01
  陈热闹:这天,这地;这凉,这热【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14813.html )   陈热闹:这天,这地;这凉,这热【三】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13931.html ) 四,这热   爸爸写了一篇《那山,那海;那城,那人》,我看了一遍,觉得just so so,有些地方还写得啰里啰嗦。   可是,当我开始沿着设定的题目《这天,这地;这凉,这热》来写的时候,我发现好像竟然写不了多少内容。   前面三个内容尤其没得可写,这样就从最后一个“这热”开始吧。   夏天的北京是个难以熬过的酷热,听说中国的四大火炉里没有北京,我都无法想象北京都这么热了,火炉子里得有多么热。   爸爸觉得夏天应该去北极或者南半球,一定可以凉爽可人;而冬天则应该到海南或者南半球,因为那里正是夏天。曾经去过澳大利亚的爸爸再2002年的时候就因此错过了一个北半球的冬天,而享受了纽卡斯尔一个温和的夏季。   这次离开北京前,爷爷说,逃离北京也好,葡萄牙的夏天还是很舒适的。   果然,在太阳里虽然也能感受到一定的热度,可是一到树荫下,立刻就凉爽了起来,我在室外的游乐场玩,只偶尔露在阳光下的时候才是热的,只要钻进滑梯里面,就不觉得热了,真好。   晚上睡觉的时候,在北京穿一件简单的睡衣就可以,后半夜也不觉得多冷,而到了葡萄牙可就不行了,后半夜必须盖上厚厚的被子才不至于第二天感冒,当然,被子是爸爸盖上的,睡觉前还是有点热。   我们一大早赶廉价航空公司的班机去巴塞罗那时,我穿上了厚厚的棉衣,9点多一到地方,立刻就浑身热了起来,爸爸也很快把我的棉衣脱掉,只穿了一件长袖T恤。   从机场出来,去火车站买可以用十次的票,一路上都是在室内走,可是,已经热得不得了,爸爸本来想给我换成短袖,想到一路上也没个遮蔽的地方,当众换衣多有不雅,也就坚持了下来,于是我满身是汗地到达了火车站,中途多次喝水。   既然巴塞罗那比波尔图还在更北面一点,为什么就要热很多呢,我实在是不明白,爸爸说了半天地中海式气候,大西洋式气候,我也没明白。   而更为糟糕的是,我们在去住处的地方还坐过了站,直到到了终点站西班牙广场才下车,结果一问房东,过了四站,就开始热气腾腾地往回走,西班牙的阳光倾斜到我的身上,激起了更强烈的热度。   第一次住的地方是一个中国人的家里,我们进去的时候还有一个客人,然后就是我爸爸和我了。上午还没有感觉到房间里的热,我们简单收拾了一下,把护照和不需要的东西搁在房间里,就出去了,而粗心的爸爸又忘记了给我换上短袖的衣服。   于是,到达了烈日下的加泰罗尼亚广场   于是,在树荫下拼命地喝水   于是,目睹到了很多很省衣服布料的女游客   于是,我的门牙都热掉了   ......      我们就到苹果展示店里休息,我玩了一阵子新版的Ipad,游戏很不错;爸爸则玩了一阵子Imac,还发了几个邮件,接着又是一轮猛烈的喝水。   从苹果店里出来,坐上地铁去汽车北站,从地铁里出来,视觉里一片凉爽,原来,地铁的出口是一副绿色植物的画,里面暗嵌了凯旋门的样子,很失望的是,这样的凉爽假象很快就被外面的阳光给毁灭了,再转眼一看,凯旋门到了。   我们没顾上仔细去看凯旋门,倒是发现附近到处都是中国店,卖中文书的,卖电话卡,卖手机等电子物品的,一堆。我吵着到了书店里看书,需要到地下一层,可是,下去后还是热,店铺里一个电风扇在疯狂地旋转着,刮到身上也还是热风。   去汽车北站的路上依然是阳光灿烂,到得车站里面,才觉得凉快了些,因为没想到去安道尔的票还有点贵,买完票后爸爸手里只有2块钱了,我本来想喝到凉凉的可乐的计划也泡了汤。   我们随后在凯旋门附近玩了一阵子,前面刚好是个不小的公园,在里面有多个儿童游乐场,我一个一个地玩,也全然不顾沙土里透着的热气和头上更为热辣辣的阳光——这证明我不是一个单纯的吃货,我也是个很专业的玩家。   公园里还有各种雕塑,还见到一个玩杂耍的,手上三个保龄球上下纷飞,公园里还有一个关门不让参观的植物园,但是,木棍间的缝隙很大,能够看到里面的植物,各个都很高大,是传说中的热带植物吗?   我们游完后有点累,就坐在树荫下的一个长椅上看杂耍人的练习,中间还过了一队踏着并行电动两轮车的人,很奇怪怎么会同时出现在公园里,还有一些跑步的人,其中一个女人背上还有一个重重的沙袋,而其他的树荫里,不少人捧着一本书正在静静的阅读。   晚上睡觉的时候,爸爸先给我洗了澡,说这样不热,可是我还是很热,爸爸打开了朝着电梯天井的窗户,然后又打开了朝着墙的门,还是热得不行,我就高喊:给我个电扇吧。爸爸喝令我不要喊,去湿了毛巾给我擦了擦,竟然很快就凉快了些,可是一会感觉身上又热了起来,于是,又擦,如此等等,直到我睡着。   这个中国人开的“宾馆”条件真是不太好,竟然连个空调、电扇什么的都没有。   回头想想我对巴塞罗那的记忆,热应该排名第一吧。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3772 次阅读|11 个评论
突尼斯的阳光
热度 2 Nancyback 2012-4-11 01:38
突尼斯的阳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5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海虱 ceratothoa italica
oaiwqiyao 2012-3-9 08:48
地中海发现恐怖寄生虫 专吃鱼舌头 学名“ceratothoa italica”的寄生虫,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贝蒂”。这种寄生虫通过腮进入真鲷幼仔口内,占据舌头位置,靠吸食血液生长,最后完全将其吞噬 一条海鲷口内的“贝蒂”,已经发育成熟。在过度捕捞的海域,有近一半的海鲷感染这种寄生虫 北京时间3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地中海发现一种恐怖的寄生虫,它们寄生在海鲷口内,吞噬掉宿主的舌头,而后取而代之。现在,这种好似外星生物的寄生虫正快速蔓延。在一些地中海海域,几乎有一半海鲷感染这种寄生虫。它们首先通过腮进入真鲷幼仔口内,而后占据舌头位置,靠吸食血液生长。 这种可怕的寄生虫学名“cerathotoa italica”,科学家也形象地称其为“贝蒂”。研究人员发现“贝蒂”在过度捕捞的海域蔓延速度最快。虽然并不对人类构成威胁,但“贝蒂”却让海鲷遭受灭顶之灾,抑制它们的生长,降低它们的寿命。研究人员指出“贝蒂”在过度捕捞的海域最为猖獗。西班牙沿岸一个受保护的海域有30%的海鲷感染“贝蒂”,但在过度捕捞的意大利海域,这一比例则高达47%。 英国索尔福德大学的斯特凡诺·马里安尼博士表示:“这种寄生虫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人类过度消耗鱼类资源能够产生非常深远的副作用。在监管不力的海域,鱼类的个头和年龄更小,感染寄生虫的情况也更严重。‘贝蒂’非常恐怖,让人不免联想到描写外星生物的影片。它们的适应能力更强,针对特定的动物发动攻击。在种群繁衍方面,它们显然更加成功。过度捕捞打破了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平衡,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这项研究表明,建立保护区至关重要,能够确保我们所吃的鱼的数量和品质。” 马里安尼和都柏林大学学院以及东安格利亚大学的科学家对两个地中海海域的斑纹海鲷进行了考察,一个是西班牙受保护的海域,一个是意大利的过度捕捞海域。研究人员发现,“贝蒂”虽然抑制意大利海鲷的生长,但对西班牙海鲷的身体并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涯何处觅芳草--天然产物凯林背后的小故事
热度 3 liuyingxiang 2012-3-8 20:33
天涯何处觅芳草--天然产物凯林背后的小故事
阿密芹( visnaga Ammi )是来自地中海的伞形科草本植物,这个名称来自古代,没有任何含义,但在埃及,人们则称它为khella。这种植物干燥时,它那粗壮的花茎被用作牙签,因此它的法语名称又叫做“herbe aux curedents”。 由于尿血吸虫病比较常见,生活在尼罗河三角洲上的人们经常患有肾结石。几个世纪以来,在三角洲到处都有 khella,人们用它来减轻肾绞痛。1879年,从阿密芹的种子和果实中提取分离得到第一个有效活性成分--凯林(khellin),1939年,开罗大学的研究人员经鉴定确认它的结构属于色原酮。这个活性物质可以松弛患者的输尿管平滑肌。 1945年,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和Starling两名学者的学生G V Anrep偶然的一个观察发现导致了凯林作为治疗哮喘和心血管疾病的现代药物发展。G V Anrep是开罗大学的药理学教授,他的患有严重心绞痛的技术员得了肾绞痛,于是就自己用阿密芹来治疗。当这名技术员重返工作时,G V Anrep细心地注意到这个技术员的心绞痛症状也消失了,这极大的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于是,G V Anrep开始研究凯林对心脏的作用。通过动物模型试验,G V Anrep测量了狗体内的冠状血流,发现凯林有效,而且选择性作用于冠状动脉。G V Anrep对患有心绞痛的患者进行临床试验,与期望的那样受到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G V Anrep于1946年在杂志British Heart Journal (1946;8:171-177)上发表了他的有关研究发现。 这项令人振奋的研究报道也传到了比利时两名化学家Broekhuysen R Charlier和 J Broek-huysen 那里,他们重点对天然凯林的苯并呋喃部分进行改造,合成了数百个化合物,于1961年终于合成了胺碘酮(amiodarone),它的英文通用名amiodarone中的am表示胺碘酮分子中有氨基官能团(amino)存在,iod表示分子中含有碘部分(iodine),arone则来自已有的药物苯碘达隆(benziodarone),原因是后者是一个含有酮苯并呋喃官能团的化合物。目前已证实胺碘酮是一种钾通道阻滞剂。 在拜耳公司工作的F Bossert决定用凯林作为他个人努力研究可口服和静脉注射的冠状血管扩张剂的起点。经过16年的奋斗,天道酬勤!他发现了期望中的二氢吡啶类分子,又经过两年的工作,在合成了2000个衍生物当中,最终他与Vater一同发现了硝苯地平(nifedipine)。目前,我们知道,硝苯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冠心病。 G V Anrep在英国的研究工作推动了一种新的支气管扩张剂色甘酸钠(sodium cromoglycate)的发现。患有哮喘病的医生Roger Altounyan在他个人身体上进行了所有的实验,证实色甘酸钠具有独特的作用模式,这个化合物可以阻遏支气管收缩介质的释放,而不是扩张支气管。 通过对来自伞形科植物阿密芹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天然产物凯林进行研究,得到了多个药物用于临床,在药物发现历史上,也留下了浓浓的一笔,这里用“天涯何处觅芳草”形容不为过吧。
个人分类: 药物化学教学|8566 次阅读|3 个评论
地中海岸粼粼的波光
热度 10 陈安博士 2012-2-12 06:31
地中海岸粼粼的波光
一,嗨,看天的那人,地中海的水有些冷吗? 二,在你的身后,是夕阳西下之前的粼粼波光,孤独的海鸟,就在随波光闪动。 三,海中海。被堤坝和建筑物围起来的海水,已经是地中海的你,竟然成了二阶的地中的地中海 四,挺起的只有桅杆,千帆不发也有不发的气势 五,晚霞满天,海也随着沉寂下去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4058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早期鲸类的进化故事
syfox 2012-1-28 16:43
3700 万年前,在古地中海的水域里,一头足有15米长、阔口巨牙的夭矫巨兽沉到海底死掉了。几百万年过去,它的骨骸蒙上了厚厚一层沉积物。大海渐渐消退,从前的海床变成了沙漠,风霜慢慢刨去骨头上面的砂岩和页岩。渐渐地,世界变了。地壳的变动把印度推入亚洲的版图,挤出了喜马拉雅山脉。在非洲,人类的始祖头一次只靠后腿站起来走路了。法老王建造了金字塔。罗马盛极一时又灭亡。与此同时,风继续耐心地挖掘。终于有一天,菲利普·金格里奇出场,来完成这件杰作。    去年11月的一天,日落的时候,密歇根大学的古脊椎生物学家金格里奇,在一片叫做“鲸之谷”的埃及沙漠里,伸开手脚躺在巨兽“龙王鲸”的脊柱旁边。他身旁的沙地里散落着鲨鱼牙齿、海胆刺、巨型鲶鱼的化石。“我跟这些水底生物待了这么长时间,没过多久,我就觉得自己生活在他们的世界里了。”他一边说,一边用刷子戳着一段粗大的脊骨。“我张望这片沙漠的时候,眼里映出的是海洋。”金格里奇正在寻找巨鲸骨骼的一处关键部位,他抓紧时间赶工。天色正暗下来,他必须在同事们感到担心之前赶回营地。“鲸之谷”是个美丽的地方,可也很危险。就在这些史前海怪骨头的周围,金格里奇还发现了一些倒霉人类的遗骸。    他顺着脊柱挪向它的末端,用刷子柄试探着每一截椎骨。之后他停下来,放下工具。“最大的宝贝就在这儿了。”他说。他用指头灵巧地清掉了沙子,露出一根不过20厘米的细长骨头。“鲸的腿可不是轻易能看得到的。”他用双手虔诚地捧起了这根骨头。 龙王鲸确实是一种鲸,但它有两条跟三岁小女孩儿的腿差不多尺寸的小巧后腿,从腹侧伸出。这可爱的小肢拥有完美的构造,但却一点用处也没有(至少对走路而言),要理解适应性超强的游泳健将现代鲸,怎样从一度四肢行走的陆生哺乳动物转化而来,这两条腿是关键的线索。金格里奇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解释这一转变——可以说是动物界最深奥的一次转变。他在此过程中指出,从前神创论者用鲸作为反驳进化论的最强武器,可现在鲸倒有可能成为进化论的最佳证据。    “像这样完整的龙王鲸样本,有着罗塞塔石碑般的启示意义,”在驱车返回营地的路上,金格里奇告诉我,“跟零碎的遗骸比起来,它们能对这种动物的生活方式提供多得多的资料。”    事实上,鲸之谷里到处都是这种“罗塞塔石碑”。过去27年,金格里奇和同事们已经在这里找到了上千具鲸骸,留待发现的就更多了。我们开回营地,金格里奇的几名队员也正从自己负责的考察现场回来。我们就着烤羊肉、蚕豆汤和大饼的晚餐讨论起他们的收获来。穆罕默德· 萨迈赫是鲸之谷保护区的管理员队长,一直在东面更远的区域勘探,并报告了几处新的骨骸堆——破解自然进化史大疑团的新线索。约旦博士后伊亚德· 扎尔穆特和研究生莱恩· 贝贝伊则在一处悬崖边上发掘一只古鲸的吻部。“我们认为其他的身体部分就埋在下面。”扎尔穆特说。 鲸和其他所有陆生动物的共同祖先是一种状如蜥蜴的扁头四足动物,在约3.6亿年前从海中拖着身体来到泥泞的岸边。它的后裔逐渐改善了自己的原始肺部机能,鳍变成了腿,又粗枝大叶地调整了下颚关节,以听取空气里而不是水里的声音。事实证明,哺乳动物是所有陆生动物中最成功的种类之一,到6000万年前它们已统治了地球。鲸属于极少数来了个进化大掉头的哺乳动物,它把适应陆地生活的身体又做了翻新,使之能在水下感知、进食、行动和交配。    这一巨大的转型是怎样完成的,就连最优秀的科学家都曾摸不着头脑。查尔斯· 达尔文意识到,这个难题是他的自然选择理论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于是,他在《物种起源》的第一版中便试图对鲸的来历做出解释。他指出,早就有人注意到,黑熊能张着嘴巴在湖面游好几个小时,吞食水上的浮游昆虫。“我认为,如果有一种熊,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身体构造和习性越来越往水生方向转变,嘴也越变越大,这种转变应该没什么困难。”然后达尔文做出结论,“长此以往,它便能变成像鲸一样的庞然巨兽。”然而,这样的图景却引来一片响亮而欢快的嘲讽之声,达尔文不得不在后继的版本中删除了这部分文字。    过了差不多100年,20世纪杰出的古生物学家乔治· 盖洛德· 辛普森,还是没能在他那棵其他环节都井然有序的哺乳动物进化树上给鲸类找个合理的位置。“总的来说,鲸是最奇特、最脱离常轨的哺乳动物了,”他恼恨地说,“在‘自然阶梯’里没有合适的位置。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从相邻的任何动物门类朝不同维度延伸出去的结果。” 反进化论者认为,既然科学解释不了鲸的转变历程,那么,这种转变说不定根本就没发生过。他们论述道,开始适应水中生活的陆生动物,很快就会变成外形不伦不类的东西;倘若鲸类确然曾经历过这一巨大的转变,那么能证明该过程的化石在哪里?“鲸和陆生哺乳动物的解剖学差异是如此之大,所以,在鲸出现之前,必然曾有无数的过渡物种在远古的海洋里游弋。”1989年首次出版的通俗神创论教科书《熊猫与人类》的作者写道,“可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找到过这些过渡形式。”    20 世纪70年代中期,菲利普· 金格里奇无意中接下了这桩挑战。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先到怀俄明州的克拉克斯河流域进行挖掘考察,那里记录着哺乳动物在始新世初期——即恐龙灭绝1000万年后——的飞速兴起。1975年,他为了跟踪哺乳动物自亚洲到北美的迁徙途径,到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及西北边境省(现名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对中始新世的岩层进行考察。他失望地发现,自己选择的目标——5000万年前的沉积带并不是干燥的陆地,而是古地中海东边缘的海床。1977年,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些盆骨,大家开玩笑把它们归为“走路鲸”——这是个荒唐的概念。那时候已知最好的鲸类化石被认为是跟现代鲸相似:有着成熟的水下听觉机制,强有力的尾巴和宽阔的尾叶,体外没有后肢。    时间来到1979年,在巴基斯坦的一名科考队员找到了一颗头骨,大小跟狼差不多。但跟狼头完全不一样的是,顶部和两侧的骨头呈帆型,以稳固强健的下巴和颈部肌肉。更奇怪的是,它的脑容量比一颗核桃大不了多少。那个月,金格里奇又在印度的勒克瑙和加尔各答的博物馆偶然看到一些古鲸标本。“那时,我开始明白那小脑壳究竟是怎么回事了,因为早期的鲸头骨大,脑髓却相对较小,”金格里奇回忆说,“我开始猜想这种没多少脑子的生物是一种非常早期的鲸。” 等金格里奇回到密歇根大学的实验室,把头骨从坚硬的红石头里剥了出来,他发现头骨基座的位置有一枚葡萄大小的硬实骨块,这叫“听泡”,上面还有S型的骨冠,这是鲸的两大解剖特征,是用来帮它们在水下听声音的。可是,这颗头骨上缺少现代鲸水下定向听觉的其他几种适应特征。他的结论是,头骨的原主大概是半水生的,花大量时间待在浅水里,但要回到陆地上栖息和繁殖。    发现这种已知最原始的鲸(金格里奇叫它“巴基鲸”)之后,他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鲸。“我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鲸类完成的巨大环境转型,”他回忆道,“这种动物一开始是陆生,后来却脱离了地面。从那时起,我便着迷地搜寻着鲸从陆地回到海洋这一大飞跃中的各种形态了。我想把它们全找出来。”    80年代,金格里奇把注意力转向了鲸之谷。他跟同为古生物学家的妻子B · 霍利· 史密斯,还有密歇根的同事威廉· 桑德斯一起,开始在比发掘出巴基鲸的海床年轻1000多万年的岩层里寻找鲸类遗骸。后来三人挖掘到了完全水生的龙王鲸,还有个头较小、5米来长的矛齿鲸的部分骨骸。这些鲸种有着硕大的密实听泡和其他水下听觉适应特征,有流线型的长长身躯,拉长的脊柱,还有能大力纵向划水,推动身体在水下前进的强壮尾巴。鲸之谷里到处都是它们的骨骸。“在鲸之谷没待多久,就觉得自己到处都能看到鲸,”史密斯说,“再过一阵子,会意识到真是这样。我们很快就明白,要把所有鲸化石都收集起来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开始把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标注出来,只挖掘最有研究价值的样本。” 直到1989年,研究小组才几乎是歪打正着地发现了鲸与其陆生祖先之间的联系。考察快结束的时候,金格里奇正在研究一副龙王鲸的骨架,他找到了已知的第一枚鲸类膝盖骨,与之相连的腿骨位置比他预想的更接近脊柱尾端。这下他们知道到哪里去找腿了,便把以前标注过位置的化石遗址全部重新探查了一遍,很快找到了一根大腿骨、一块胫骨和腓骨,以及构成脚和脚踝的一簇骨块。最后一天,史密斯发现了一副完整纤细的脚趾,约2.5厘米长。看到这些小小的骨头,令她热泪盈眶。“知道这些体型巨大、完全水生的动物仍然有着功能性的腿、脚和脚趾,意识到这对鲸的进化意味着什么,真让人情不自禁。”她回忆说。    尽管这样的腿不能在陆地上支撑龙王鲸的体重,但尚未完全退化。它们表面附有强健的肌肉,还有运作自如的踝关节,膝盖部位也有复杂的锁定机制。金格里奇推测,它们或许是在交配期间起刺激或导向作用的。“龙王鲸的身体像蛇一样,长长的,下半身离脑袋太远,要控制那儿的动作肯定很困难。”他说。    不管龙王鲸的小短腿到底是干嘛用的,它们证实了鲸的祖先的确曾经在陆地上行走过、小跑过、疾驰过。但这些祖先的身份仍不明朗。古鲸的某些骨骼特征,尤其是它们庞大的三角颊牙,跟中爪兽(始新世的一种有蹄食肉动物)很像。20世纪50年代,免疫学家发现鲸血液里的特征,显示它属于偶蹄目的一支后裔。偶蹄目包括猪、鹿及其他蹄子为偶数的哺乳动物。到了90年代,分子生物学家研究了鲸类动物的遗传密码,他们的结论是:与鲸亲缘最近的现存动物正是有蹄动物中的一种——河马。 与其在现存动物间进行分子结构比较,金格里奇和其他许多古生物学家更信任骨骼化石这实实在在的证据。他们相信鲸是中爪兽的后裔,但为了检验这一理论,金格里奇需要找到一块特定的骨头。踝骨是偶蹄类动物骨骼的最突出特征,因为它呈异常的双滑轮形,骨头的顶部和底部都有轮廓分明的凹槽,就像拉绳子用的滑轮上的凹槽一样。较之其他四足动物的单滑轮形状,偶蹄类动物靠着双滑轮形的踝骨具备了更好的跳跃力和灵活性。(当然,现在的鲸没什么参考价值,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有踝骨。)    2000 年回到巴基斯坦后,金格里奇终于看到了他的第一块鲸类踝骨。他的研究生伊亚德·扎尔穆特在一具来自4700万前、新发现的鲸种(后命名为“熊神鲸”)遗骸里面,找到了一枚有凹槽的骨头。几分钟后,巴基斯坦地质学家穆尼尔· 乌尔哈克在同地点发现了一块相似的骨头。起初,金格里奇认为两块骨头都是单滑轮形的踝骨,分别来自鲸的左腿和右腿——如果是这样,这两块骨头就能充当证据,证明他对鲸起源的想法没错。但在把它们并排拿起来看的时候,他感到困惑:两块骨头稍微有点不对称。他寻思着,像玩拼图一样摆弄着这两块棘手的骨头,突然之间,它们嵌到了一起,组成了一块完美的双滑轮形踝骨。足不出户的分子科学家们到底还是猜对了。    当晚步行回营地途中,金格里奇和他的队员碰上了村里的一群孩子,他们正用山羊踝骨当骰子玩。(数千年来,在多种文化中,人们都爱用偶蹄类家畜的踝骨来玩游戏,测财运。)扎尔穆特向他们借了一对,递给金格里奇,然后美滋滋地望着他的教授聚精会神,一手拿着鲸的踝骨,一手拿着山羊的,整晚只顾左看看,右看看——两者之间的相似是错不了的。“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却把我的设想给推翻了。”金格里奇苦笑着说,“不过,我们现在确切地知道鲸是打哪儿来的了,还有,河马理论并不完全是科幻小说。”  从那时起,金格里奇等几位古生物学家开始逐颗牙齿、逐根脚趾地补全早期鲸类的进化故事。金格里奇认为,第一代的鲸类动物可能接近“石炭兽”,这是一种类似河马但身形要苗条些的食草动物,存在于始新世,居住在低洼湿地。(古生物学家汉斯 · 特怀森提出另一种理论,认为鲸的祖先类似于“印度豚”—— 一种外形像鹿的史前偶蹄类动物,跟浣熊差不多大,部分水生。)不管身形如何、体态多大,最早的鲸类是出现大约在5500万年前,始新世初期的全球温度迅速上升期间,所有其他现代哺乳动物大类也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它们住在古地中海的东岸,这片水域拥有强大的进化推动力:温暖,含盐,海洋生物丰富,没有水生恐龙(因为它们在此前1000万年就灭绝了)。这些涉水而行的动物开始走到更深的水里去追逐新的食物来源,逐渐形成了更长的吻部、更锋利的牙齿,更适于抓鱼。大概在5000万年前,它们达到了巴基鲸所代表的进化阶段:四条腿的游泳健将,但仍然在陆地上活动。    靠着对水的适应,早期鲸类得以进入一个与其他大多数哺乳动物绝缘的环境,食物丰足,藏身之地广大,竞争者和天敌很少——进化大爆炸的完美条件。随之而来的是花样繁多的鲸类进化实验,其中大部分种类早就灭绝了。这里头包括有着700多公斤的笨重身躯的陆行鲸,它是一种长着短腿和锋利巨颚的伏击猎手,如同遍体生毛的海中鳄鱼;长脖子、脑袋像苍鹫的大连特鲸;还有麦卡鲸,它的吻部短而弯、肌肉强壮,可能是用来吃软体动物的。    大约4500万年前,水生环境的好处让鲸进一步来到了海里。它们的脖子变得紧缩、僵硬,以更有效地在水里推进,脸部则变得长而尖,像船头那样;后肢变粗成为活塞式构造,脚趾延长,长出了蹼,就像阔大的鸭掌,只是末端还长着从有蹄类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小蹄子。游泳方法也改进了:有些鲸长出了厚而有力的尾巴,在身后猛烈地上下摆动,让自己飞速前进。指向这种有效驱动方式的自然选择压力青睐更长、更灵活的脊柱。鼻孔沿吻部往后退,一直退到头顶上,变成了喷气孔。随着时间的推移,鲸越潜越深,眼睛从头上端转移到两侧,以便更清楚地看到身体左右的环境。耳朵对水下的声音越来越敏感,下颚里的脂肪垫像水下天线一样收集振动信息,并将之输送到中耳。 虽然已经为水生环境做了精妙的调整,可这些4500万年前的鲸仍要靠着长蹼的脚趾爬回岸上,寻找饮用的淡水、配偶和生育后代的安全环境。但在几百万年里,鲸终于进化到了一去不回头的地步:龙王鲸、矛齿鲸及其各种近亲再也没有上过岸,它们自信满满地在深海里巡游,甚至越过大西洋来到今之秘鲁和美国南部的海岸。它们的身体适应了纯粹的水生生活,前肢缩短、变硬,成了划水的鳍,尾巴末端横向变宽,用作水翼。骨盆和脊椎分离开来,让尾巴垂直运动的幅度更大。然而,被遗忘已久的陆地生活给它们留下了一个纪念——后腿,小巧的膝盖、脚踝、脚趾仍一应俱全。尽管不能用来走路,但用于性交大概还不错。    从龙王鲸到现代鲸的最后过渡阶段始于3400万年前,那时气候突然变冷,始新世终结。两极附近的水温降低,洋流产生变化,非洲和欧洲西海岸一线涌出营养丰富的海水,这一切令鲸进入了全新的生存环境,身体上出现了今日鲸类的其他适应变化——发达的大脑,回声定位,隔热的鲸脂,还有一些种类长出鲸须替代了牙齿,用来滤水捕虾。    多亏了菲利普· 金格里奇等科学家,鲸的化石记录成了证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最佳个案,而不是跟它唱反调了。有趣的是,金格里奇本人是在严厉的基督教环境里长大的,那是爱荷华州东部一个信奉阿米什门诺教派的家庭。他祖父是农民,也是教外布道师。可那时,他并不觉得信仰与科学之间有什么冲突。“我祖父对地球的年龄有着颇为开放的态度,”他说,“也从来不提进化的事。请记住,他们是一些十分谦逊的人,只对自己真正了解的东西发表意见。”    金格里奇对许多人卷入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冲突大为不解。我在鲸之谷的最后一天晚上,我们在满天星斗下离开营地,到稍远的地方走了走。“我想我从来没有特别虔诚,”他说。“但我的工作是很形而上的。只要想像那些古鲸在这里游来游去,它们怎样生活,怎样死亡,世界怎样变迁,会让你的精神与超出自身、超出寻常巷陌、超出你日常存在的更宏大的事物相通。”他展开手臂,朝着黑暗中的地平线,朝着布满砂岩风雕和无数沉默古鲸的沙漠,做了个拥抱的动作。“这儿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你想要得到的一切宗教。”
个人分类: 学习|37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昆明植物所在四川雅砻江河谷发现残遗植物新种
ephedra 2011-11-20 10:21
昆明植物所在四川雅砻江河谷发现残遗植物新种 来源: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作者:岳亮亮2011-10-24浏览次数: 285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研究员的团队同云南师范大学合作在横断山区四川新龙县雅砻江河谷的考察中发现重要残遗植物新种——雅砻江冬麻豆(Salweenia bouffordiana)。 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中国特有属冬麻豆属(Salweenia)仅一种,为古地中海残遗下来的物种。科研人员在野外采集中发现,生长于雅砻江干热河谷的冬麻豆与生长于澜沧江、怒江河谷的冬麻豆居群在形态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并通过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进一步研究,确认生长在四川新龙县附近雅砻江干暖河谷分布的冬麻豆为一新种,定名为雅砻江冬麻豆 Salweenia bouffordiana ,并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权威SCI期刊Taxon上发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也存放在世界各大主要标本馆,供各国研究者研究使用。 冬麻豆属是中国横断山区著名的特有古老的残遗植物,原记载仅1种即冬麻豆Salweenia wardii。雅砻江冬麻豆的发现使该属成为含2种的属。前者冬麻豆仅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八宿等怒江及其支流河谷和西藏昌都到察雅澜沧江河谷。新种雅砻江冬麻豆的发现不仅在冬麻豆属等类群的系统进化关系的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探讨横断山区河流水系变迁也有特殊的意义。目前雅砻江冬麻豆仅局限在四川新龙县雅龙江河谷非常狭下的地段上,受人为活动干扰剧烈,种群数量较少,出于极度濒危状态,亟待保护。 Yue, X. K., J. P. Yue, et al. (2011). "Systematics of the genus Salweenia (Leguminosae) from Southwest China with discover of a second species." Taxon 60(5): 1366-1374.
205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北农大多名师生因动物实验染传染病——呼唤大学实验教学投入
热度 12 pedestrian99 2011-9-4 10:16
今早看到一则新闻“东北农大多名师生因动物实验染传染病--布鲁氏菌病(5个班级28人被感染,其中27名学生、1名老师)” 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布鲁氏菌病是与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病等20余种‘大名鼎鼎’的传染病并列的乙类传染病!布氏杆菌是该病的病原体,可以存在于牛、羊和猪等动物体内,其中,羊型布氏杆菌对人的传染性最强。而本次事件中,学生主要就是被解剖的羊感染的。 布氏杆菌病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对人民健康具有一定的威胁,属于乙类传染病的还有爱滋病、非典和乙肝等等。 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据调查全世界160个国家中有123个国家有布鲁氏菌病发生。我国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解放前在牧区常有流行,在北方农区也有散发。解放后国家成立了专门防治机构,发病率也逐年下降。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症状各异,轻重不一,呈多器官病变或局限某一局部。根据1977年九月我国北方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判定试行标准”,临床上分型为:多性期;慢性活动型;慢性期相对稳定型。除了发热、关节痛等等症状以外,睾丸炎及附睾炎引起睾丸肿瘤是男性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多为单侧。个别病例可有鞘膜积液、肾盂肾炎。女性患者可有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等症状。 布鲁氏菌病还可引起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肝脾肿大、早衰及不孕不育等多系统疾病,更让我们惊恐的是,此病有可能久治不愈。 布鲁氏菌病危害较大,而且这些年越来越多,“此种病为人畜共患病,以畜传染人为主,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最主要的途径是接触性传播,其他途径包括饮食、接触患病动物皮毛。急性的病人会发高烧,关节痛,出汗,这是普遍的比较典型的症状。另外,有一些病人有很多非典型的症状,如肌肉痛。此病菌可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引起脑膜炎等并发症,侵蚀骨骼,引起骨骼损伤,甚至让患者丧失劳动能力。 事故发生后,东北农业大学很快展开了调查。《调查报告》中显示,鉴于布病感染的机理,同时根据患病人员均参加了以上4只山羊为实验动物的相关实验,断定未经检验的这4只山羊带有布鲁氏菌。此外,导致此次感染的原因还有:“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未能切实按照标准的试验规范,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操作章程,进行有效防护”,以及实验动物管理失职、监督不到位。 对于事故责任人,《调查报告》中写明,免去郑世民动物医学学院院长职务,免去魏萍动物医学学院党总支书记职务等。 在这个事件中,报道指责大学没有按照有关检疫程序提供实验动物。是的,这样做是十分危险的,但是,解决却很困难。因为我国实验动物的价格很高,而且不断升高,但有关部门投入的相应教学经费则是很少的,而且增长缓慢。为了保证教学,就必须压缩实验内容,以模拟来代替动物实验,但为了训练专门人才,如医生和兽医,必要的动物实验又必须开展(否则就要在工作中拿患者做实验了),在一些条件不足的大学,就只有使用没有检疫的动物了。说实话,即使是像北京大学这样的大学,也要尽可能减少使用动物,即使可能导致学生的训练不足,尽管我们一直在尽我们的能力保证学生实验。 一方面,有关部门吝啬对大学的实验教学投入,另一方面却花很多钱,资助大学教师去搞一些发表SCI的科研,这才是导致这次东北大学生因实验教学被感染的根本原因。 所以,正如北京大学免疫学系王月丹博士所呼吁:大学应该回归教书育人的本来道路,不要迷失在虚幻的SCI的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梦境之中。毕竟,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最终产品应该是为我国所用的各种人才,而不是只有几张纸的SCI。
9632 次阅读|13 个评论
地球未来5百年
benlion 2011-9-1 17:08
近现代 5 百年,欧洲的延伸 - 横跨地中海(罗马时代)、大西洋和太平洋世界。 美国继英国之后,取得环太平洋主导地位,华约的解体,太平洋成为了泛欧文化圈的 “ 地中海 ” 。 谁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谁拥有银行,谁就能拥有世界,谁主导语言,谁就主导世界。 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荷兰建立股市交易所,就已经奠定了近代几百年的全球霸主地位,美国与英国的即竞争又联盟稳定世界海洋帝国的地位。 01、 单向度的人 - 等级商业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7/249805.shtm ) 单向度的人 - 对人的评价只有一个维度,一个人拥有资金的数量级。 - 一个人在一个社会群体中的地位等级与拥有的钱财数量级对应,或者一个人被评估成一个对应钱财数量级的有等级划分的一个社会群体。 02、 走进微博世界 - 融入大海 近现代文明的突飞猛进,在于 - “ 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现代科学技术 ” 。 “ 科学究竟是什么? ” ( 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AGHGF41xpos=1 - 4. 科学的社会功能) - 因此,走进微博世界 - 融入市场的大海 。 03、 中国 - 未来应该如何走出去 ? 未来 5 百年的地球文明将是什么? 中国必须引进新时代的三钱等海洋、空间高尖端技术科学家和熟悉国际法律、经济的金融家。 在空间、海洋和金融、信息领域发展足够强大的保家卫国的实力,才能使中国人、世界华人在全球社会充分拥有自主的个人尊严与生存实力。 *,前提是文化和教育的普遍素质。
个人分类: 2011|10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斑岩铜矿的成因
热度 1 xuancewang 2011-8-19 20:07
关于斑岩铜矿的成因,应该是众说纷纭,还没有一个定论,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岩浆热液说(正岩浆模式):岩浆热液模式是目前国内外学者所认同的学说,持此观点的学者们认为,斑岩铜矿的矿质、成矿热液及其伴生的中酸性岩体都是来之上地幔(或下地壳)。矿质和成矿热液是由中酸性岩浆在上侵过程及侵位后的结晶过程中,由于温压条件的变化而出溶,并在有利位置富集成矿。依据:①矿化体(斑)岩体紧密共生,矿化呈细脉浸染状产于岩体及其围岩中,有的甚至整个岩体矿化,且分布较均匀;②矿化体及周围岩石具一定的热液蚀变,并具有一定的分布;③矿床常产于深大断裂附近,在空间上常呈带状分布,并与一定的构造,岩浆带相一致(古亚洲带、古地中海带及环太平洋带);④矿化岩体的产状常与围岩不一致;⑤同位素资料,如硫化物的硫同位素比值及容矿岩石的锶同位素的初始比值(87Sr/86Sr),多接近于陨石与玄武岩。 但是该成矿模式的难点在于难以解释以下基本地质事实:①众所周知,中酸性岩浆岩的活动,在各个时期和不同地区都有广泛的分布。据统计,目前中国出露的中酸性岩浆岩的面积为859248Km2,而全国与铜矿相伴生的中酸性岩浆岩(包括斑岩型与夕卡岩型)的出露面积最多也不会超过其中的1%。即有99%以上的中酸性岩浆岩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没有使铜等金属元素富集,铜的克拉克值只有20×10-6~35×10-6,它比基性岩浆岩要低一倍而与沉积岩相当。上述资料表明,在中酸性岩浆岩的形成过程中(至少是绝大部分),铜等金属元素并没有得到富集。那么为什么在某些中酸性(斑)岩体中有铜矿产出呢?用岩浆分异热液成矿说很难解释。②实验资料表明,岩浆中水的含量是有限的,它与压力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因此对浅成、超浅成(小于3Km)的中酸性(斑)岩体来说,岩浆中水的含量是很有限的,一般其含水量小于3%,含矿的中酸性(斑)岩体中水的含量一般为1%~2%,同时,含矿斑岩的规模又往往很小。中国一些规模较大的铜矿床其含矿岩体的面积不到1 Km2,如玉龙二长花岗斑岩的出露面积为0.73 Km2。因此如果岩浆结晶时有水的析出,也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形成目前在斑岩铜矿中所观察到的蚀变和矿床规模。③含矿中酸性斑岩体含大量的流体包裹体,缺乏或极少见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为150~550℃,斑岩铜矿中的流体包裹体常具沸腾流体包裹体组合的特征。那么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就可以相当于当时的捕获温度,大量的实验资料表明,中酸性岩浆岩的固相线为650~925℃,而石英在岩浆中的结晶温度又高于固相线,所以石英斑晶中捕获的流体包裹体的温度应该在gt;650℃到石英结晶的温度范围内。同时,按岩浆结晶的观点,斑岩体中的斑晶是岩浆在深部温压条件比较稳定、冷却速度较慢的相对较封闭的环境中形成的,而这种环境不可能产生饱和及过饱和盐水-蒸气的沸腾流体,因为这种沸腾流体形成于温压条件突然下降的开放、半开放的环境。因此含矿岩体(斑岩)中流体包裹体的流体来自中酸性岩浆岩本身的结晶分异作用或二次沸腾的论点是不成立的。④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体的斑晶(石英、长石、黑云图母、角闪石)具明显的包含、筛状、间隙、聚合、次生加大及变余碎屑等变晶结构,它是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⑤中国几个主要斑岩铜矿的同位素值具壳幔混合的特征,如锶同位素的初始值为0.7044~0.7105,硫化物δ34S值为+13.8‰~-21.4‰,石英中δ18O值为6.56‰~15.01‰,石英中包裹体水的δD值为-46.8‰~-102.1‰⑥斑岩铜矿的产出具层控的特点,即在一定的区域内斑岩铜矿产于一定时代的地层中,如中国西南部(三江地区)的斑岩(或夕卡岩型)铜矿(西藏的玉龙、莽总、扎拉尕、多霞松多、马拉松多、青海的尕龙格马,云南的红山、雪鸡坪及个旧等)主要赋存于三叠系的地层中。玉龙地区有16个喜马拉雅期的中酸性斑岩体,其成分及结构相似,其中的3个为含矿斑岩体,均产于上三叠统甲不拉组的上部与玉卡组的底部,而其他13个非含矿斑岩体均产于上部阿都拉组及玉卡组的中上部;中国北部地区的斑岩(夕卡岩)铜矿主要产于古生界地层,其中西北部以石炭系地层为主,如卡拉先格尔及土屋—延东;东北部地区以奥陶系地层为主,如多宝山、铜山;而中国中东部地区的斑岩(矽卡岩)主要产于元古宇的地层中的,如铜矿峪、德兴、小寺沟、寿王坟、秋树湾,八宝山、华铜等。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斑岩夕卡岩铜矿主要赋存于上石炭统及下三叠统的地层。⑦很多斑岩铜矿(铜峪峪、白乃庙、多宝山、雪鸡坪及土屋—延东等)中的斑岩体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及似板状产出,产状与围岩地层基本一致,同时还有很多斑岩铜矿中大部分的矿体产于围岩中,如玉龙铜矿与德兴铜矿均有2/3的矿体产于围岩中。另外,中酸性斑岩体中K的来源及侵位的空间问题仍是“岩浆论”(幔源)的疑难点。 二、“板块构造成矿模式”(洋壳重熔成矿):“板块构造成矿说”以国外R.H. Silltoe为代表, 他们认为斑岩铜矿是含铜的大洋壳沿消亡带俯冲到地幔中发生局部熔融,在熔化过程中析出金属,并同钙碱性岩浆一起上升,然后在岩体的顶部富含氯化物的液相中富集成矿。提出该“成矿假说”的地质事实有: ①很多斑岩铜矿,特别是形成于中、新生代的斑岩铜矿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会聚边界(俯冲消亡带)上; ②大洋壳中各层均富含金属,如第一层(远海页岩)中的金属含量一般都高于沉积岩中的金属含量(在太平洋的某些页岩中含铜为323×10-6,含钼为18×10-6,海底锰结核中含铜最高可达2 5%);③斑岩铜矿常与钙碱系列的火山岩伴生,而钙碱系列火山岩被看作是幔源的。 但是该成矿假说目前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如洋壳俯冲、熔化、上侵等机制至今还缺乏事实依据。正如R.H. Silltoe自己所说的,该成矿假说目前还是一种抽象的理论。另外还有很多产于陆内的斑岩铜矿并非产于板块俯冲带的上盘,而是远离俯冲带。如中国的玉龙斑岩成矿带距喜马拉雅期的雅鲁藏布江的“板块俯冲带”500余公里,中国的德兴、金堆城、八宝山以及城门山、铜山口、封山洞等长江中下游的斑岩铜矿带也都远离燕山期最近的板块俯冲带上千公里等。它们用含铜洋壳的俯冲、熔化、上侵、富集的机制难以解释。同样岩体的侵位空间问题仍是该学说的疑难点。 三、“活动转移说” 在国外“活动转移说”以D.H怀特为代表,他在1968年提出了“多层对流循环模式”。中国学者季克俭(1989)年提出“三源”成矿说, 该学说认为高侵位的中酸性斑岩体含水量甚小,在温度下降、岩浆结晶过程中不会析出流体,矿质与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围岩,岩浆岩主要起热动力源的作用。即由于岩浆的活动,使原赋存于地层中的地下水或层间隙裂隙水活化(怀特认为是卤水),并携取围岩中的有用组分成为含矿热液,在岩浆热动力源的带动下,沿着一定的构造系统循环,并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提出该成矿假说的主要地质事实(依据)有:①斑岩铜矿具层控特点,即矿床的产出受一定层位的控制;②很多斑岩铜矿中的矿体呈似层状产于围岩中,产状与地层的基本一致;③某些斑岩铜矿中的氧、氢同位素资料表明成矿热液具地表水的特点;在斑岩铜矿赋存的地层,有铜等元素的异常值(有的有沉积型铜矿床的产出)或有膏盐层的存在;地壳中有地下水环流热液及变质、超变质的热液存在;④在斑岩铜矿与同一矿田中Cu含量的降低场与增高场相伴出现,降低场常出现在增高场与正常场之间,同一层位同种岩石的铜含量由岩体向外不是逐渐降低而是从高降至最低,然后又回至中等。 这一成矿学说较前二种模式拥有较多的地质事实,但仍有些地质事实难于解释,如怎样解释岩体内部的矿体,特别是那些呈细脉浸染状均匀分布的全岩矿化斑岩体,因围岩中的水(成矿流体)无法进入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的岩浆熔融体。同时由于该“成矿模式”认为中酸性斑岩体是岩浆侵位的,因此仍存在岩体的空间问题。 四、“变质岩浆成矿说”:该成矿说应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享特(Huut)提出的“花岗岩的变质成因说”,他认为金属富集成矿是含金属的沉积物转变为花岗岩的伴生现象。1963年史奈德提出内生矿床的“再生说”,他指出所有内生矿床(包括斑岩铜矿)都是再生矿床。1957年谢家荣与孟宪民认为中条山铜矿中的变质花岗闪长(斑)岩是区域变质和原火山—沉积岩石中的长石砂岩或硬砂岩花岗岩化而成,岩体中的铜矿则是沉积变质铜矿在花岗岩化过程中活化和富集的产物。黎诺在1978年提出了高温气态变岩浆与地液成矿论。陈文明于1980年、1984年通过对中国斑岩铜矿的研究得出,斑岩铜矿也具“层控”的特点,它保留了原“层状铜矿”的很多特征,如矿床在一定区域内产于一定时代地层一定的含Cu岩石建造中,矿体主要产于含Cu建造中二种岩相的过渡部位。矿床的产出还受岩相古地理(指含矿斑岩体赋存的最老围岩时代的古地理)的控制,即矿床产于含Cu古陆周围沉积盆地的边缘,如玉龙斑岩铜矿带中的矿床、矿点均产于藏北滇西古陆东部昌都察隅古隆起与金沙江古隆起之间的昌都海湾西缘。很多斑岩铜矿中的含矿斑岩体及矿体均呈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有的含矿斑岩体与围岩斜交,但赋存其中的矿体及围岩残留体的产状与围岩一致(城门山、德兴、八宝山、沙溪及封山洞等)。含矿斑岩体的各种斑晶具明显的变晶结构;矿石中的成矿元素、微量元素与围岩的一致性及某些矿床中的同位素、稀土元素组成均具壳源等特征,明确提出斑岩铜矿(至少一部分)的前身是外生砂页岩层状铜矿或含Cu砂页岩,即斑岩铜矿是由砂页岩层状铜矿或含Cu的砂页岩经“变岩浆”作用而成。该“成矿模式”显然比前几种成矿模式具有更多的地质事实(前几种成矿模式所列举的地质事实用该模式均能解释),同时解决了岩体的侵位空间及矿质来源问题。但仍存在某些疑点,如变岩浆岩的形成机理,热及K、Na的来源,特别是Na的来源。对含矿的中酸性斑岩体来说,多数是浅成的小岩体,其围岩的变质程度也较低,有的仅发生角岩化,赋存岩体的地层中K、Na的含量,特别是Na的含量明显的低于中酸性岩体中的Na含量。同时大量的同位素资料表明,大部分矿床中的各种同位素组成(O、S、H、C、Sr等)具壳幔混合的特征,不具单一的“壳源”特征。因此,假如没有外来的物质及热的加入,单靠区域变质作用要形成“中酸性变岩浆”几乎是不可理解的。 五、还有一种学说,就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的陈文明先生通过含矿斑岩体斑晶的流体包裹体及斑晶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得出的,他依据:1,斑岩中得了流体包裹体具有沸腾特征,其均一温度为150~550℃,证明斑岩体形成的温度区间主要为150~550℃,结晶的温度区间宽,明显低于中酸性岩浆结晶的固相线,2,岩体中的斑晶为具明显热液交代作用特点的变晶结构。因此他认为含矿斑岩体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岩浆阶段,含矿斑岩体可以是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在他看来,熔融与热液交代作用并非截然分开,它是一种地质热事件的两种表现,决定于热事件的强度与规模(能量的大小),同时一个热事件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深源热流体的早期温度较高(大于中酸性岩浆岩的固相线),可以使地壳岩石局部少量熔融,随后(如与地壳中的水混合)温度很快降至固相线以下而进入热液交代作用阶段。当然热流体也可以有多期性,因此交代和熔融在不同含矿岩体中存在不同的比例,且可能在以交代为主的某些斑岩体中出现一些(少量)熔融包裹体。综上所述,陈文明(2002)提出斑岩铜矿主要是由深源(地壳或下地壳)富碱(K、Na)、硅的热流体(或与地壳岩石中的裂隙水、地下水混合)交代或局部熔融上部地壳含Cu岩石而成。
412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世界100处著名建筑(排名按时间顺序)
momoqianxing 2011-8-17 20:14
埃及的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Pyramids)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字,故译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在埃及已发现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的吉萨高地上的祖孙三代金字塔。它们是大金字塔(也称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与其周围众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为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 米诺斯王宫 3500多年以前,在地中海上的克里特岛曾经有一个繁荣的社会,那就是著名的米诺斯文化。在那里有雄伟的庙宇和精美的雕像……但是随后米诺斯文化似乎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就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在今天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答案:在克里特岛附近爆发了火山,并且火山引发了海啸——有可能摧毁了克里特岛上那些雄伟的建筑物。火山和海啸对米诺斯文化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伤害,也许可以说导致了它的衰亡。 帕提农神庙 古希腊雅典卫城中祀奉雅典护神雅典娜的神庙。建于公元前447~前432年,是古希腊多立克式建筑的最高成就,古代建筑艺术杰作。建筑师为伊克蒂诺和卡利克拉特,主要雕塑师为菲迪亚斯。帕提农神庙处于卫城最高点,东西端各有8根多立克式柱,两侧另有17根柱,立于3级无柱础台基上 。东端为主要入口,经前廊入神殿。殿内供奉雅典娜立像,环像3面沿墙建有两层多立克式回廊 。神庙以西为帕提农(圣女宫),曾用于存放财宝和档案。它历尽沧桑,仅剩残垣断壁。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角斗场 罗马时期剧场建筑,世界名胜。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威尼斯广场南面,是古罗马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角斗场又名斗兽场、露天竞技场。因它建于弗拉维王朝(69~96)时期,故又称弗拉维露天剧场。但其真正的名字是科洛塞奥,意为高大,因广场上原有尼禄皇帝的一个高大铜像而得名。这座椭圆形的建筑物是由维斯帕西安皇帝于72年开始修建,其子提图斯皇帝于80年隆重揭幕。据说是为了纪念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强迫8万名犹太俘虏服了10年苦役建成的。3世纪和5世纪重加修葺。角斗场是斗兽、赛马、竞技、阅兵、歌舞等的场所,用淡黄色巨石垒砌,外观为椭圆形。占地2万平方米,外部高48.5米,周长527米,椭圆长径188米,短径155米,四周可容观众5万人。分四层,一、二、三层有半露圆柱装饰,每两根半露圆柱之间即为一座拱门。第四层为长方形窗户和长方形半露方柱构成。场中心的竞技和斗兽处,也呈椭圆形,长、宽分别为86米和57米。当初为观赏水中斗兽情景,还采用了引湖淹灌的办法。后来在台下改建成许多地窖,供角斗士化装准备搏斗和关闭猛兽之用。据记载,角斗场竣工后,各种表演持续了100天,动用了5000头狮子、老虎和其他猛兽,还有3000名由奴隶、俘虏、罪犯和基督徒组成的角斗士。他们大部分都惨死在角斗场上。经历了2000年风雨侵袭的圆形角斗场,其围墙已有半壁倒塌。角斗士和猛兽生死搏斗的场地,也已破残不堪,当年建成的地窖也露出地面。然而其四周的看台还保存得相当完整。入口处有一座称为凯旋门的牌坊。同时还有为游客准备的中世纪的轿式马车。 万神庙 万神庙,罗马的另一象征万神庙是罗马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最受欢迎的历史古迹之一。它位于古城中心,已于1980年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也许是因为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从六世纪到现在依旧保持完好的古代建筑,作为拜占庭式建筑的杰作被很多艺术和历史学家评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仰光大金塔 仰光大金塔,缅甸人称“瑞大光塔”,“瑞”在缅语中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称。缅甸是个佛教国家,全国人口80%以上信仰佛教。佛教传入缅甸已逾2000年。但到11世纪中期以后才在全国广泛传播,并逐步成为世界上佛教活动中心之一。7世纪时,缅甸地区中部的骠国就有佛寺100多所。到11世纪,阿那律伦统一缅甸,建立蒲甘王朝后,为巩固统治,定佛教为国教,并尊上座部佛教高僧阿罗汉为国师,大力兴修佛塔、寺庙、经楼等佛教建筑。13世纪后期,由于缅甸蒲甘王朝内部争权夺利和遭受外族的骚扰打击,王朝灭亡,缅甸陷入四分五裂之中。各国征战不休,佛教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只有南部勃固一带,由于受到王权的保护,佛教仍兴盛不衰。15世纪中期即位的勃固女王信浮大力护法,退位后专心从事佛教活动。她增修仰光大金塔,并捐献等于她体重4倍的黄金和大量宝石镶嵌于塔顶。达摩悉提王在位期间(1472—1492年),为净化佛教,规定全体僧众均须按锡兰(今斯里兰卡)的巴利文三藏经的戒律修行,消除了多年来僧侣之间的分歧,促进了佛教的发展和繁荣。到1774年,阿瑙帕雅王的儿子辛漂信王亲自来到仰光,把大金塔身加高到现在的高度,并在塔顶安装了新的金伞。1989年9月,缅甸政府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一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拓宽了四条走廊式的入口通道,并在东南西北四方均安装了玻璃窗的电梯。这样,大金塔越发显得宏伟壮观和富丽堂皇。 法隆寺 在奈良县的法隆寺地区,有48座佛教建筑,它们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是木质建筑的杰作。其中的11座建筑修建于公元8世纪之前或公元8世纪期间,它们标志着艺术史和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即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这些建筑与佛教同期被传入日本。法隆寺地区拥有许多佛教庙宇,包括法隆寺,这里一直成为佛教徒朝拜的重要中心,同时世界最古老的木质建筑就在这个地区。法隆寺全名为法隆学问寺,别名斑鸠寺,公元607年,推古天皇根据先帝用明天皇的遗命与圣德太子一起修建了法隆寺。建筑设计受中国南北朝建筑的影响,寺内有40多座建筑物,保存着数百件7~8世纪的艺术精品。 亚琛大教堂 亚琛大教堂又名巴拉丁礼拜堂,是德国著名的教堂、现存加洛林王朝建筑艺术最重要的范例。她位于德国最西部的城市亚琛市,邻近比利时、荷兰边境。是著名的朝圣地。教堂建筑极具宗教文化色彩,这座八角形的建筑物,融合了拜占廷式和法兰克式的建筑风格之精髓,是加洛林朝代文艺复兴的代表性建筑。它的内部结构以日耳曼式圆拱顶为主要特色,用色彩斑斓的石头砌成。礼拜堂高达3.9米,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德国的最高建筑。内部以古典式圆柱为装饰。教堂大门和栅栏则为青铜式建筑,也是现存加洛林朝代惟一的青铜制品,风格古典,据鉴定可能出自伦巴第工匠之手。 萨马拉大清真寺邦克楼 萨马拉大清真寺建于848~852年,在今伊拉克境内,是现存的巴格达哈里发时期最早的建筑遗迹。平面238×155米,中有内院,基地上共有柱子464根。寺北有螺旋形邦克楼,高50米。 婆罗浮屠 罗浮屠是公元8至9世纪印尼夏连特拉王朝最伟大的建筑。可是,这个为后人留下千年不朽佛坛的王朝,却缺少文字记载,它的历史面目,它的来龙去脉,后人知之甚少。因而,围绕夏连特拉王朝因何建筑千年佛坛,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意见。 一些学者的结论是:婆罗浮屠是爪哇人祖先建造的。夏连特拉王朝本是爪哇一个崇尚佛教的王族,它兴起和强盛之后,统治者为了在人民心中树立一个崇拜的偶像,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修起了这座宏伟的佛教建筑。在一些表现佛陀生活的群雕中,多处出现爪哇祖先居住的房屋、庙宇以及生产工具,这就是证明。 印度学者持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夏连特拉是梵文“山岳之帝”的音译,而“山岳之帝”是当时印度对湿婆神的尊称。南印度潘迪亚王朝就有“米南基塔·夏连特拉”的称号。由此可见,建造婆罗浮屠的夏连特拉人可能是南印度潘迪亚人。同时雕塑明显带有浓郁的印度古典色彩和陵庙风格。 有人则主张婆罗浮屠的根在佛教古国柬埔寨。因为柬埔寨历史上曾有一个扶南王国,扶南君主也号称“山岳之帝”。扶南王朝与夏连特拉王朝的年代十分接近,可能是爪哇的一个王子与扶南的一个公主结为夫妻,承袭了“山岳之帝”的称号,而婆罗浮屠则是扶南佛教传播到夏连特拉的结晶。婆罗浮屠的真实面目,至今还是个谜。 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纪号称“笃信者”的英王爱德华建立的。教堂的主要特点是大门处有一对塔楼。教堂自建以来,一直是英国历代国王或女王加冕礼典和王室成员结婚的场所。英国历代国王死后,大部分葬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许多名人死后,在教堂也占有一席之地。英国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称为“荣誉的宝塔尖”。现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但是名人的墓地,而且是难得的“历史博物馆”。 曲阜孔庙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孔庙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据史料记载,在孔子辞世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旧居改建为祭祀孔子的庙宇。经历代重建扩修,明代形成了现有规模。前后九进院落,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庙内共有殿阁亭堂门坊100余座。孔庙内有孔子讲学的杏坛、手植桧,存有历代碑刻1000余块。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为孔子嫡长孙的衙署。汉高祖刘邦曾以太牢之礼祭孔子墓并封孔子九世 平等院凤凰堂 日本现存的平等院凤凰堂,建于1051年(日本平安时代),其形制尚保留敦煌壁画中唐佛寺之韵味。凤凰堂设计构思仿造极乐世界的净土,形式和色彩力求辉煌欢快。其平面摹似凤凰飞翔之状因之得名。正殿为凤身,左右廊为风翅,后廊是凤尾,平面富于变化和动感。正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两翼檐下加装饰性平坐,转角部分升高作攒尖顶。正殿屋顶正脊两端各置一铜凤,门上和檐下缀各种铜饰,殿内有精美的绘画和雕刻,还用金箔、珠玉、金属透雕等多种工艺手段作装饰。当时贵族向往佛教中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故而这种华丽的唐式佛寺建筑得到了发展。 伦敦塔 具有罗马人建筑风格特点的白塔,是影响整个英国建筑风格的巨大建筑物。伦敦塔是威廉沿泰晤士河建造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伦敦,并宣称此地是他的领土。伦敦塔是围绕白塔建造的一个十分有历史意义的城堡,也是王室权力的象征。伦敦塔是不列颠群岛最受欢迎的历史景点,每年接待250万参观者。其中最有吸引力的是珍宝馆,有全套的御用珍宝在那里展出。1994年3月,位于滑铁卢区底层的一个全新的珍宝馆由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宣布开放。珠宝陈列在一系列展室的明亮的玻璃柜中,参观者则在自动通道上缓缓通过。设于玻璃柜上方的巨大的屏幕显示出这些珠宝的历史全景,以及它们在加冕典礼中的作用。 温莎堡 温沙堡位于泰晤士河畔的一座山冈上。这里最早是个被称为“温杜塞拉”的村落,现在是伦敦的布克歆马地区。这里地势高峻,能扼制过往伦敦的水道。其东部、北部是空旷的台地地形,视野开阔,可谓战略要地。1070年,诺曼底公爵即后来的威廉一世,为了保护泰晤士河一来往的船只以及王室的安全,在此大兴土木,营建了石堡,取名温莎堡。温莎堡初为木构城堡,经历代君主的修建,到享利一世,不论其面积个内部装修均初具规模。现在规模是经19世纪乔治四世个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扩建后形成的。温莎堡占地5.3万平方米,为英国最大的城堡。整个城堡分为下、中、上三区。下区也称西区,其中有圣乔治小教堂,西区东首有艾伯特纪念堂,纪念堂东北有温切斯特塔。中区为12世纪亨利二世建的巨型圆塔和古堡垒,后乔治四世在其上曾建了巍峨的冠顶部分,使之成为温莎堡的最高建筑。上区为东区,有国家公寓,包括国王和女王的餐厅、客厅等。温莎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仍有人居住的古堡。全堡共有近千个房间,东区是王室的私宅,包括典雅高贵的御座宫,每年6月“嘉德日”时,嘉德骑士聚集此地,女王也在此授封新的嘉德骑士。 沙特尔大教堂 沙特尔大教堂位于法国沙特尔城,是法国著名的天主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大教堂坐落在一个土山丘上。教堂的三重皇家大门和其壮观宏伟的罗马尼斯凯像,早期的珠宝光彩的玻璃装饰的窗户,无一不是十二世纪法国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沙特尔大教堂部分始建于公元1145年,12世纪、13世纪遭大火烧毁 ,尽管沙特尔教堂遭受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它还不失是这一时期最大的歌德式建筑之一。16世纪,北面的教堂遭雷击后被杰汗德·博斯修复。公元1836年,第三次大火毁掉了教堂木制的屋顶。于是金属屋顶代替了被烧毁的木制屋顶。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但是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 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又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中部比萨古城内的教堂广场上,是一组古罗马建筑群中的钟楼,这座堪称世界建筑史奇迹的斜塔,不仅以它“斜而不倒”闻名天下,还因为1590年,意大利的伟大科学家伽俐略,曾在斜塔的顶层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让两个重量相差10倍的铁球,同时从塔顶落下,结果,两球同时着地,一举推翻了束缚人们思想近2000年的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关于重量不同的物体其下落的速度也不相同的“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成正比”的理论。伽俐略开创了实验物理的新时代,被人们称为“近代科学之父”,而他用来做实验的斜塔也因而更加遐迩闻名。比萨斜塔高54.5米,直径16米,分为8层,除底层和顶层形状有所不同外,其余6层的结构完全一样。通体都是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四周以圆形立柱环绕,远远看上去像是一个硕大的鸟笼,据说,大约在10纪,比萨王国打了一次胜仗,掠获了大批财宝。为了炫耀功绩,大公决定建筑一座大教堂,在教堂旁边修一个钟塔。钟塔建到三层时就发现向南倾斜,被迫停工。94年之后,比萨人建塔之心不死,找来著名工程师皮萨诺反复测量,证实此塔虽斜,但无倒塌之虞;便又继续修建并把每层南面的柱子略微加高一点。根据塔基上的碑文记载,它从1174年始建,1350年竣工,经历了176年。但由于塔身过重,地质松软,因此塔身仍以每年1.25毫米的速度向南倾斜。到1999年1月,塔顶比中轴线偏斜已达4.8米。意大利当局为了拯救斜塔,已向全世界广泛征求保护方案,同时在塔的北侧加压了830吨的铅块,并在塔身的三分之一处加了一圈铜缆,向北牵拉固定。不过斜有斜的好处,每天为“斜”而来的参观者多达10余万人,扔下大把大把的银子。如果它是一座正塔,比萨就不会有今天的风光,也就不会有这么多便宜可占了。 拉利贝拉岩石教 堂   传说12世纪埃塞俄比亚第七代国王拉利贝拉梦中得神谕:“在埃塞俄比亚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并要求用一整块岩石建造教堂”。于是拉利贝拉按照神谕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动用2万人工,花了24年的时间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人们将这里称为拉利贝拉。从此,拉利贝拉成为埃塞俄比亚人的圣地。至今,每年1月7日埃塞俄比亚圣诞节,信徒们都将汇集于此 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Plazza San Marco)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它被拿破仑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客厅”。圣马可广场东侧是圣马可大教堂和四角形钟楼,西侧是总督府和圣马可图书馆,广场有数以万计的鸽子及演奏乐队,时不时还有戴着奇异面具的小丑经过。广场边的码头称为小广场(Piazzetta),这里竖立两根高大的圆柱,一个圆柱上的雕塑是威尼斯城徽飞狮,另一个圆柱上的装饰是拜占庭时期的保护神狄奥多尔。圣马可广场还是威尼斯嘉年华的主要场所,这里有各式各样的精品店,包括金饰、玻璃、寝具、服饰等,店面不大,但是橱窗设计都是一流,颇具高深视觉享受,还有许多风格优雅的咖啡厅、酒吧和餐馆,是威尼斯的最佳的徒步游览区。 吴哥窟 吴哥窟巨大的庙宇坐落在炎热、潮湿的雨林中部的空旷地带。在吴哥这座东南亚柬埔寨古代高棉王朝都城的其他一些地方,建筑物已被丛林所取代。吴哥建在公元9世纪~公元15世纪高棉国王统辖的一片大平原上。吴哥窟建于公元12世纪,是城内庙宇内最令人难忘的建筑。吴哥窟真是令人叫绝。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主庙被一排排围墙包围着。它的一些巨塔形似含苞欲放的荷花。庙内有许多雕像、台地、工廊和庭院,均呈对称布局。吴哥窟的长廊外部雕有丰富多彩的印度教神像和神话传说。1413年吴哥被荒弃。▲整个庙宇由大石块砌筑而成。石块间的缝隙严密,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庙宇过去由巨大的护城河环绕着,现在这些护城河已几乎绝迹。吴哥地区的庙宇直到1860年才被发现。但一个世纪后,人们才弄清楚吴哥城的规模。以前其人口超过100万,地域辽阔。高棉人修建了一系列复杂的沟渠和长方形的大湖或水库。这使得即使是在旱季,城市及其周围地区也能得到充足的供水。 阿兰布拉宫  公元13—15世纪,格拉纳达是西班牙穆斯林统治时期的中心城市。阿兰布拉宫是在那个时候建成的。“阿兰布拉”,在阿拉伯语中是“红色城堡”的意思,这是因为当年建筑城堡的城墙都是用当地山上的红色粘土修建的缘故。这座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建筑是中世纪摩尔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华,因此被誉为“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等美称。阿兰布拉宫是格拉纳达·纳斯里德王朝的军事中部,行政中心和皇家宫殿。它由王朝的缔造者穆罕默德一世阿尔·格里勃于13世纪中叶开始建造。庭院、回廊和水渠形成一串瞩目的长长的景色。到处都是陶瓦,有玲珑的装饰图案和令人叫绝的精湛书法。一些人将其视为西方伊斯兰教装潢艺术最高成就,精致,典雅,豪华。 兰斯大教堂 这是一座从公元13世纪便动手修建的教堂。在其3段式构造的教堂正面,高高矗立着2座左右对称的尖塔。每当夕阳西下时,整座教堂便沐浴在金黄色的光辉之中。遍布教堂外墙的花纹及雕像也非常美丽动人。特别是正面中央大门右侧的四尊立像,更是哥特式建筑鼎盛时期的杰作。此外,仍然是正面部分的作品《微笑的天使》、《玛丽亚的侍从》、《圣约瑟夫》等,也全都是优秀作品。由于建筑的平面图是经过严格计算过的,所以,达到了近乎完美无瑕的左右对称。在教堂的一角,有一座背后竖有军旗的圣女贞德塑像(Statue de Jeanne d'Arc)。她在奥尔良解放后,激励胆小的查理七世勇敢地前往兰斯,并在这里完成了加冕仪式。当然,加冕时贞德也在现场。翌年,她在贡比涅被捕,并被送往鲁昂。1431年,年仅19岁的贞德被处以火刑。据说,在贞德被押期间,当时的国王未曾做过任何营救她的努力。 亚眠大教堂 亚眠大教堂是法国最大的教堂,同时也是法国最美的教堂之一,从里到外,到处是精美的雕刻物品,林林总总,多达四千多枚。这些雕刻被称“亚眠圣经”,因为这些木雕石刻生动地再现了圣经中的几百个故事,这在当时,对于中世纪那些众多、且不识字的教徒来说,是一套真正的活生生的圣经。从现代意识的角度来看,亚眠大教堂更是一座艺术的殿堂,因此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是当之无愧的。法国最大的亚眠大教堂,为哥特式建筑顶峰时期建造的大教堂之一。人们无一不为这座哥特式教堂的宏伟和雕刻群的瑰丽气势而惊叹折服。 圣米歇尔山修道院 圣米歇尔山((Mont-St.-Michel)是天主教除了耶路撒冷和梵蒂冈之外的第三大圣地,位于法国北部诺曼地和布列塔尼之间的海面上,高约80米,上面有座用花岗岩建成的修道院。据说是附近阿弗朗什教区的奥贝尔主教在睡梦中,梦见米歇尔天使指示他要在此盖修道院。这座修道院始建于西元708年,经过众多建筑师和艺术家在这些坚硬的岩石上修整和雕琢,共花了8个世纪直到16世纪才完成。但直到今天修道院的修复工程仍在继续。大文豪雨果曾说:“圣米歇尔山对法国如同大金字塔对埃及一样重要。?而且它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严岛神社 是一座创建于593年前后,位于日本广岛县廿日市市(“廿”读音同“念”)境内岛屿——严岛(旧名宫岛)--岛上的一座神社,主要祭奉的日本古传说中的三位海洋女神(宗像三女神)。严岛神社修筑于濑户内海海滨的潮间带上,神社前方立于海中的大型鸟居(日式牌楼)是被称为“日本三景”之一的严岛境内最知名的地标。严岛神社除了大部分的建筑结构都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之外,神社内也收藏了许多国宝级的物品,并且在1996年时与神社后方弥山上的原始林区并列于世界遗产名单中(其中神社属世界文化遗产,而弥山则为世界自然遗产)。 科隆大教堂 始建于1248年,几经波折1880年最后完成,世界上最著名的最高大的教堂之一。它除了有重要的建筑和艺术价值外,还在于它是欧洲基督教权威的象征。在二战期间部分曾遭到破坏,近20年来一直在进行修复。科隆大教堂位于德国科隆市中心。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科隆大教堂于1248年在加洛林王朝希尔德大教堂的遗址上开始兴建,1560年教堂内大厅基本竣工。在1560年,因德国宗教改革运动而中断工程,至1823年续建,1880年竣工,若非19世纪的复古风席卷欧洲,那么这栋哥特式的经典之作恐怕永无完工之日。整个建造工程前后跨越六个多世纪,它是德国中世纪哥特式宗教建筑艺术的典范。 金阁寺 金阁寺,正式名称其实是鹿苑寺,是一座位于京都、最早完成于1397年(应永四年)的日本古刹,除了是知名的观光旅游景点之外,也是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并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历史建筑。 米兰大教堂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可供4万人举行宗教活动。它始建于1386年,到1485年才完成。这座教堂全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大厅宽达59米,长130米,中间拱顶最高45米。教堂的特点在于它的外形:尖拱、壁柱、花窗棂,有 135个尖塔,象浓密的塔林刺向天空,且在每个塔尖上有神的雕像。教堂外部总共有2000多个雕像,甚为奇特。如果连内部雕像总共有 6000多尊,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因此教堂建筑显得格外华丽,具有世俗气氛。这个教堂有一个高达107米的尖塔,出于15世纪意大利建筑巨匠伯鲁诺列斯基之手。塔顶上有金色圣母玛利亚雕像,在阳光下显得光辉夺目,神奇而又壮丽。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面阔11间, 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天坛 天坛在北京市东南部,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今日天安门东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是当年皇帝祭祖的地方,西侧的中山公园是祭祀丰收神即五谷耕地之所。 佛罗伦萨大教堂 佛罗伦萨大教堂其实是一组建筑群,由大教堂、钟塔和洗礼堂组成,位于今天佛罗伦萨市的杜阿莫广场和相邻的圣·日奥瓦妮广场上。大教堂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部分,始建于1296年,建成于1462年,当时正是佛罗伦萨的繁盛时期。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状,本堂宽阔,长达82.3米,由4个18.3米见方的间跨组成,形制特殊。教堂的南、北、东三面各出半八角形巨室,巨室的外围包容有5个成放射状布置的小礼拜堂。整个建筑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穹顶,仅中央穹顶本身的工程就历时14年,完成于1434年,顶高106米,由当时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师勃鲁涅斯基设计,穹顶的基部呈八角平面形,平面直径达42.2米。基座以上是各面都带有圆窗的鼓座。穹顶的结构分内外两层,内部由8根主肋和16根间肋组成,构造合理,受力均匀。内部墙壁上有一幅著名的壁画《最后的审判》。同时,人员可以通过环廊到达穹顶内部。在中央穹顶的外围,各多边形的祭坛上也有一些半穹形,与上面的穹顶上下呼应。它的外墙以黑、绿、粉色条纹大理石砌成各式格板,上面加上精美的雕刻、马赛克和石刻花窗,呈现出非常华丽的风格。整个穹顶,总体外观稳重端庄、比例和谐、没有飞拱和小尖塔之类的东西,水平线条明显。穹顶是文艺复兴早期建筑的代表作,也是佛罗伦萨城市建筑的标志性建筑,它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屋顶形式和哥特式建筑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有明显的过渡特征。除大教堂以外,整个建筑群中的钟塔和洗礼堂也是很精美的建筑,钟塔高88 米,分4层,13.7米见方;建于1290年的洗礼堂高约31.4米,建筑外观端庄均衡,以白、绿色大理石饰面 圣彼得教堂 早在15世纪,教皇们就打算在业已倾塌的古老会议厅的旧址上建筑新的教堂,但要求以新的样式代替早已在意大利建成的哥特式教堂,同时也要胜过异教徒的教堂。对此,不少大师都不能胜任。勃拉曼特却大胆地承担了,从他设计的图样中,可以看出他构思的严密精致。这是一个中央穹窿式的建筑,而不是古典的巴西利卡式,它的四个方面伸出了四个小的穹窿式结构,从而显得极为丰富而又不失统一。它的外形具有在罗马式的建筑中才能见到的体积和空间的一致性。但是,他的去世使得计划未能付诸现实。米开朗基罗承续了这一工作,他修正了勃拉曼特的图样,但仍然保持着原设计的主要风格。这个巨大建筑物的施工旷日持久,直到17世纪才告竣工,由于数次更换建筑师,完成后的建筑物与当初的设计已相距甚远。 拙政园 拙政园名冠江南,胜甲东吴,是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园林占地面积约4.1公顷(不包括管理、花圃用地约0.67公顷)。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由御史王献臣始建。在以后的四百余年间,沧桑变迁,屡易其主,几度兴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早期王氏拙政园,有文征明的拙政园“图”、“记”、“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划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当时,园广袤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三十一景。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克里姆林宫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首都的最中心。它那高大坚固的围墙和钟楼、金顶的教堂、古老的楼阁和宫殿,耸立在莫斯科河畔的博罗维茨基山岗上,构成了一组无比美丽而雄伟的艺术建筑群。它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保护遗产。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是历史瑰宝、文化和艺术古迹的宝库。11和12世纪之交,在博罗维茨基山岗上出现了一个斯拉夫居民点,这便是克里姆林宫的雏型。到15世纪末,克里姆林宫成了国家政权和宗教权力的所在地。18至19世纪,当首都迁到圣彼得堡后,莫斯科依然发挥着京都的作用。1918年,莫斯科重新成为首都,克里姆林宫则成了最高权力机关的工作地点。如今,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官邸就在克里姆林宫。 枫丹白露宫 枫丹白露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在法国北部法兰西岛地区赛纳-马恩省的枫丹白露镇,从12世纪起用作法国国王狩猎的行宫。“枫丹白露”的法文原义为“蓝色的泉水”。枫丹白露风景绮丽,森林茂盛,古迹众多,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卢浮宫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右岸),是巴黎的心脏。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王宫最初始建于12世纪初,从15-18世纪历经4次改建和扩建。中院的东立面是古典主义风格,最为人们推崇。法国总统密特朗请美国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金字塔形透明屋顶。藏品中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像。陈列面积5.5万平方米,藏品2.5万件。 圆厅别墅 在帕拉迪奥设计的别野中,最优秀和最有影响的是这座位于维琴察古城外,始建于1550年的称之为《圆厅别墅》。这座别墅最大的特点在绝对对称。从平面图来看,围绕中央圆形大厅周围的房间是对称的,甚至希腊十字型四臂端部的入口门厅也一模一样。这座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纯洁、端庄和高贵的美感,也有诗情画意。 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 除了圣索菲亚教堂,拜占庭没有重大的建筑活动。教学的规模都很小,穹顶直径最大的也不超过6米。不过,这些教堂的外形有改进,穹顶逐渐饱满起来,举起在鼓座之上,统率整体而成为中心,真正形成了垂直轴线,完成了集中式的构图,这体形远比早期的舒展、匀称。在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翟积教国家,都流行这种教堂。 姬路城 始建于1346年的姬路城是一座宏大庄严的城堡。它可将您带回到日本封建制度的时代。她在日本城堡设计和建筑技术中登峰造极,是日本仅存的几座保存了外部原貌和内部结构的城堡之一。五层塔楼可提供周围城乡的广角景观。它以"白色仓城"而闻名。因为其墙壁和塔楼为白色,所以从远处眺望,好像一只白鹭直上云霄。它已被联合国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早已记入联合国教育科技文化机构(UNESCO)的世界遗产清单之上。 泰姬陵 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的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到印度旅游的人士,大都是慕它的盛名而来。这座世界七大建筑奇迹背后其实有一段哀怨缠绵的历史,了解它的历史的背景,确能增加观赏泰姬陵的趣味。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汉为纪念其爱妃慕塔芝玛,动用了数万名工人,以宝石镶饰修建陵寝,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泰姬陵最引人瞩目的是用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对称,中央圆顶高六十二米,令人叹为观止。四周有四座高约四十一米的尖塔,塔与塔之间耸立了镶满三十五种不同类型的半宝石的墓碑。陵园占地十七公顷,为一略呈长形的圈子,四周围以红沙石墙,进口大门也用红岩砌建,大约两层高,门顶的背面各有十一个典型的白色圆锥形小塔。大门一直通往沙杰罕王和王妃的下葬室,室的中央则摆放了他们的石棺,壮严肃穆。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条清澄水道,水道两旁种植有果树和柏树,分别象征生命和死亡。 桂离宫 以大庭园和日本式建筑的结晶而驰名世界。公元1620年破土动工,历时35年建成的离宫庭园占地面积达56000平方米。庭园内的中心是池塘,上有大小岛屿,书院和茶亭相邻而立,整洁幽静。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法国国王路易14世到路易16世的王宫,经过数代建筑师,雕刻家,装饰家,园林建筑师的不断改进,润色,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欧洲王室官邸的第一典范。凡尔赛宫和园林是17世纪专制王权的象征,也是法国古典主义艺术最杰出的典范。 圣保罗大教堂 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是1675~1710年建造的英国国教的中心教堂,被誉为古典主义建筑的纪念碑。由英国建筑师C·雷恩(Christopher Wren,1632——1723)设计。大教堂原方案的平面是希腊十字形,带有一个突出的门廊。教会要求有一个较长的大厅,以适应传统礼仪的需要,因而改成中世纪典型的拉丁十字形平面。建筑总高108米,教堂的平面由精确的几何图形组成,布局对称,中央穹顶高耸,由底下两层鼓形座承托。穹顶直径34.2米,有内外两层,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正门的柱廊也分为两层,恰当地表现出建筑物的尺度。四周的墙用双壁柱均匀划分,每个开间和其中的窗子都处理成同一式样,使建筑物显得完整、严谨。但两旁仍有两座有明显哥特遗风的钟塔,为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 巴黎荣军院 法国历史上著名皇帝拿破仑的灵柩就安葬在这里。巴黎荣军院建于 1670 年路易十四时代,是为历次战争中残废军人修建的一座疗养院。荣军院正门是高大圆顶的圣路易教堂,里面庄严肃穆,凭吊拜祭者络绎不绝。拿破仑墓就设在教堂正下方地下室里。拿破仑 1769 年出生,1804 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1815 年 6 月,他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败,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上,1821 年 5 月 5日病逝。他的遗体葬在圣赫勒拿岛“天竺葵”山谷中,英国政府禁止在墓碑上用“拿破仑·波拿巴”的名字,只许用“N·波拿巴”。皇太后一气之下,决定在墓碑上不写任何名字。以后,法国政府多次与英国交涉,要求取回拿破仑的遗骸。1840 年 12 月 15 日,在隆重的仪式中,拿破仑的灵柩通过凯旋门,安葬在塞纳河畔的荣军院里。这是因为他曾留下遗嘱:“我愿我的身体躺在塞纳河畔,躺在我如此热爱过的法国人民中间”。拿破仑墓分上下两层。上层环边分成 6 间圆阁,分别安放拿破仑的两个弟弟、一个儿子和手下 4 位元帅的骨灰瓮。下层是用大理石建造的圆形墓穴,深 8 米,拿破仑的棺椁就放在中央。四周墙壁上刻有 12 个胜利女神的浮雕像,每个雕像代表一场光辉的战役。拿破仑的雕像穿着加冕时的冠服。拿破仑灵柩是一具大型赤紫色斑岩石棺椁,底座是青灰色的云石。石棺椁内还有 6 层棺,从里至外,依次为白铁棺、桃花心木棺、两层铅棺、乌木棺、橡木棺。拿破仑的遗骸放在最里面。在棺椁周围大理石上刻着拿破仑的遗嘱。拿破仑的墓室经过 20 余年的施工才全部建成,所用石料是从俄国运来的,光采集、运输就耗时 1 年,后经切割、雕刻、打磨,历时 2 年才制成外椁。整个石结构的墓室设计得庄严肃穆,曲线与直线相交,色彩低沉凝聚。不断有人在拿破仑墓前献花,以表达对这位伟人的敬意。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坐落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它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位於圣詹姆士宫与Victoria火车站之间,1703年由白金汉公爵兴建,故称“白金汉宫”。1761年乔治三世加以扩建。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正式成为王宫。1863年始成为英国历代君主的寝宫,是英皇权力的中心地,皇宫是一座灰色建筑物,四周围上栏杆,宫殿前面的广场有很多雕像。其中维多利亚女王像上的金色天使,代表皇室希望能再创造维多利亚时代的光辉,若皇宫正上方飘扬著英国皇帝旗帜时,则表示女王仍在宫中。 爱丽舍宫 法国总统官邸,巴黎重要建筑之一。始建于18世纪初,最初为艾弗瑞伯爵的私人宅第。后几经周折,1804年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取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其妹夫缪拉元帅于1805年购得这座公馆,大肆装修,却名为“爱丽舍宫”。1873年,麦克马洪继任总统,于1879年1月22日颁布法令,正式确定爱丽舍宫为总统府,后延续至今。现常作为法国政府的代称。爱丽舍宫在世界上与美国的白宫、英国的白金汉宫以及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同样闻名遐尔。它是法兰西共和国的总统府,也是法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爱丽舍宫位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东端,面积1.1万平方米,地处热闹的市中心,背倚一个2万多平方米的恬静大花园。它的主楼是一座大理石砌成的两层高的欧洲古典式石建筑,典雅庄重,两翼为对称的两座两层高的石建筑,中间是一个宽敞的矩形庭院。宫内共有369间大小不等的厅室。爱丽舍宫兴建于1718年,迄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此处原为一位伯爵(名叫戴弗罗)的私人住宅,所以当时称为戴弗罗公馆。后来历经沧桑,几易其主,但长期都为达官贵人所享用。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都先后入住过,并将此处改名为波旁大厦。1815年拿破仑一世滑铁卢战役大败之后曾在此签降书逊位。拿破仑三世于1848年当选总统后也曾迁至此处,他称帝后此处即成为皇家殿堂。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于1873年颁布法令,正式指定爱丽舍宫为法国总统府。此后的百余年,历届法兰西共和国的总统几乎都在此工作和生活。从1989年开始,在每年9月份的法国古堡节,爱丽舍宫便向公众开放参观了。 冬宫 冬宫是昔日沙皇皇宫,现为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该宫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初建于1754-1762年,1837年被大火焚毁,1838-1839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遭到破坏,战后修复。这是一座三层楼房,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呈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最初冬宫共有1050个房间,117个阶梯,1886扇门,1945个窗户,飞檐总长近2公里。冬宫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内部设计和装饰风格则严格统一。 巴黎先贤祠 先贤祠,其法文名Pantheon源于希腊语,最初的含义是“所有的神”。这类的建筑,通常以供奉诸神而著称。例如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人修筑的雅典巴特农神庙(Parthenon),便是供奉着这世上所有的神灵。类似的建筑,意大利也有一所,也即我们所熟知的“万神殿”。与这俩前辈相比,巴黎的Pantheon自然是年幼了许多,但若说到声誉,却是一点都不逊色。它始建于1744年,曾名为圣日内维耶大教堂,当初是法王路易十五感主恩所设。也许是上苍冥冥之中的注定,建成之日教堂恰逢如火如荼的法兰西大革命。而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世俗与宗教的权威皆消失殆尽。于是圣日内维耶大教堂抛弃了上帝,摇身变为“祖国和自由的祭坛”,并更名为“先贤祠”。之后几年间,革命家米拉波、启蒙思想巨人伏尔泰与卢梭等人的灵柩,相继迁徙于此。这些启蒙与革命的子民,宣告了巴黎Pantheon作为世俗祠堂的开始。 费城独立厅 费城(Philadelphia),是美国的古都,也是第四大都市。从1790年到1800年迁都华盛顿以前,费城曾是美国的首都。1776年7月4日,13个州代表在费城通过了《独立宣言》。自由钟声在这里敲响。美利坚合众国在这里诞生。 美国国会大厦 全美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位于国会山庄上,不但处于占地二百二十一英亩的美丽公园内,也是整个华盛顿特区街道编序的中心,美国国旗不分昼夜地飘扬在东正面和西面的上空。国会大厦有七百六十六英寸长,三百五十英寸宽,一共五百五十个房间。是根据威廉,松腾博士(Dr. William Thornton)1792年的原始设计加上二百多年来许多后继的工程师逐步修改而成。以大理石为主建材的两翼分别为参议院和众议院;中心部份为圆形大厅(the Rotunda),塑像馆(Statuary Hall),及最早期的最高法院和参议院 美国白宫 美国总统官邸,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是一座白色的二层楼房。1792年始建,从1800年以后成为历届总统的官邸,190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首先使用“白宫”一词。后成为美国政府的代表。白宫是美国政要名流的舞台,也是全世界最好客的元首官邸,两个世纪以来四十多位白宫主人在这里工作与生活。它的每个房间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新的主人为了显示其统治权总喜欢改变原有的装潢或摆饰,以表明新主人的不同品味,白宫总是以新的面貌迎接它的主人。 凯旋门 这是巴黎最大的凯旋门,由著名建筑家让·弗朗索瓦·沙尔格兰 (1739-1811年) 根据1806年2月12日的拿破仑指令负责设计的,直到1830年7月29日才落成。这座凯旋门高50米,宽45米,厚22米,它完全以古罗马的单拱形凯旋门为蓝本,只是在它的壁面装饰上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点。在四面拱门内刻有曾跟随拿破仑远征的 368名将军的名字,两侧门上端和前后拱形的两侧有六块描绘历次重大战役的浮雕,最重要的有两块:一块是于1833年由著名雕刻家弗朗索瓦·吕德雕刻的《马赛曲》,这是根据里勒的同名歌曲而创作的,它采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表现马赛人民高唱战斗歌曲奔赴首都,为拯救祖国而战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另外一块是雕刻家格尔杜特(1787-1843年)雕的拿破仑加冕,也是一幅浪漫主义作品,中心主体形象拿破仑穿戴和神情完全像一个罗马帝王。这座凯旋门成了拿破仑军事光荣的记功碑。 伦敦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在伦敦的鲁塞尔大街上,面积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小,但展出面积也较故宫博物院为大。原来是私人捐赠的图书馆,1754年购买现址的蒙塔古大厦为馆址,1759年首次向公众开放。1823年英王乔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厦基址上修建了现在的古罗马式大厦,并捐赠了许多皇家藏品,成为今天的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可谓广博,堪称一座世界历史博物馆。人类文明发源地巴比伦、印度、中国和希腊的珍贵文物比比皆是。希腊的石雕,印度的宝石戒指,巴比伦的银器,中国的瓷器琳琅满目。比马王堆女尸还早上千年的古尸也有几具,但不是英国的,而是埃及的,十几具展出的木乃伊还仅仅是馆藏的一部分。大英博物馆的埃及文物收藏,尤其是木乃伊收藏堪称埃及本土以外之最。尤其是埃及最珍贵的文物,4000年前在正反面分别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腊文的石碑藏在大英博物馆中。这是世界唯一的一块,并据此破译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堪称镇馆之宝。 英国国会大厦 英国国会大厦是世界最大的哥德式建筑物之一,占地三万平方公尺。矗立於泰唔士河畔,气势雄伟,外貌典雅。国会大厦内有一千间房间,自13世纪以来 此处便是英国国会开会之处,也同时兼为国王宫殿。 水晶宫 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的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的展厅。在这次世界博览会上,英国人一改往日风格,在著名的海德公司内建造以钢和玻璃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水晶宫。水晶宫1700英尺,高100英尺,耗用了4500吨钢材,10公顷的玻璃。世博会结束后水晶宫被拆除,之后1854年在伦敦南部的Sydenham山重建,并以此为中心建造了200英亩维多利亚式的公园——水晶宫公园(Crystal Palace Park)。公园从此举办了很多大型的展览、庆典和体育活动。1936年11月30日水晶宫被大火焚毁,造成了整个地区的衰落。 英国肯特红屋 " 红屋"的建筑体现了工业美术运动的鲜明特点.它简洁质朴,自然清新.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 巴黎歌剧院 早在17世纪时,意大利歌剧风靡整个欧洲,称霸着歌剧舞台。欧洲各国的作曲家就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歌剧艺术,与意大利歌剧抗衡,与宫廷贵族追求时髦的庸俗趣味进行争斗。就是在这一时期,法国吸取了意大利歌剧的经验,创造出具有本国特点的歌剧艺术,法国歌剧也由此发展。 法国歌剧艺术风格的形成,决定了法国将建立自己的歌剧院。1667年,由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批准,获得了法国政府的支助。1671年3月19日,由佩兰、康贝尔和戴苏德克负责建造了法国第一座歌剧院“皇家歌剧院”它就是巴黎歌剧院的前身。后于1763年被毁于大火。1875年新的剧院建成附设有一个举世闻名的芭蕾舞团和一个管弦乐团。 德国新天鹅城堡 城堡是德国的象征,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那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城堡,据说目前仍有14000个。在众多的城堡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慕尼黑以南富森(Fussen)的阿尔卑斯山麓的新天鹅岩城堡,也叫白雪公主城堡,建于1869年。从奥格斯堡到富森,光是坐火车一路的风景都会让遐思神往。这犹如人间仙境的地方藏着有关魔法、国王,骑士的古老的民间传说,还有那无边原始的森林、柔嫩的山坡、无边的绿野上漫步着成群的牛羊,积雪终年的阿尔卑斯山和无尽宽阔的大湖。建立者是巴伐利亚的一个国王,路易二世。这个皇帝无治世之才,确充满艺术气质。他亲自参与设计这座城堡。里面有大量德国天鹅雕塑。他梦想成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城堡。由于白色城堡耸立在高高的山上,其四周环山和湖泊。所以一年四季,风光各异。 圣心教堂 圣心大教堂呈白色,在巴黎市北部第18区的蒙玛特尔山上。于1875年由国家发行公债筹建, 1914年建成,其风格奇特,既像罗马式,又像拜占庭式,它的四个圆屋顶和一个大圆屋顶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筑风格。教堂门口有两座台阶,沿着山坡而上,使教堂显得更为突出的耸峙。大门口有三扇拱形门,门顶上有两座骑马的雕像,一座是国王圣·路易(即路易第九,1214-1270);另一座是法国民族女英雄贞德 (1412-1431)的雕像。蒙玛特尔山脚下的公墓里,埋葬着著名的茶花女 自由女神像 女神像的钢铁骨架由设计巴黎铁塔的埃菲尔设计,雕像由法国雕刻家维雷勃杜克设计,并在巴黎完成。法国政府将这一标志自由的纪念像,作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赠给美国。自从1886年落成以来,它耸立在纽约港的入口。自由女神像,作为美国象征,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以西的一个小岛--自由岛上,她手持火炬,矗立在纽约港入口处,日夜守望着这座大都会,迎来了自19世纪末以来到美国定居的千百万移民。1984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人民赠给美国人民的礼物,是自由的象征,女神像高46米,连同底座总高约100米,是那时世界上最高的纪念性建筑,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整座铜像以120吨的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以30万只柳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界的法国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制作的。 神圣家族教堂 (工程从19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动工,直到1929年他去世时仍然未完工。我们也许能在2026年看到竣工)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教堂尽管是一座未完工的建筑物,但丝毫无损于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这座造型奇特的建筑物看上去像是用松软的粘土手捏制造的。但实际上是它是用真正的红色石头建造而成的。该教堂由安东尼.高迪设计制造。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这座建筑物上。工程从19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动工,直到1929年他去世时仍然未完工。教堂的4个空心塔高耸入云,看上去就像是被穿透了数百个孔眼的巨大蚁丘。塔顶形状错综复杂,并且各色花砖来加以装饰。每个塔尖上都有一上围着球形花冠的十字架。这些塔几乎都有章鱼足状的外观。整个建筑没有采用直线条,看上去栩栩如生。高迪用曲面设计了其他的景点和建筑物,并饰以各色花砖、大理石和陶瓷。比如巴特洛住宅(建于1905年—1907年)和居埃尔公园(建于1900年—1914年) (高迪。从31岁接手工程开始,他工作了43年。他逝世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座无与伦比的杰作————神圣家族教堂。其实,这只是整个工程量的五分之一而已…………这座传奇般的教堂至今仍然没有停工,已经成为了世界近代建筑史上耗时最长的建筑。最乐观的估计,我们也许能在2026年看到竣工。) 埃菲尔铁塔 是现代巴黎的标志,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20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它的设计师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离奇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埃菲尔铁塔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西区,临塞纳河的左岸。铁塔建成于1889年,使为了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和迎接巴黎世界博览会而建立。埃菲尔铁塔分为三层,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分别在离地面57米、115米和276米处建有平台。据说,该塔共用去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250万只铆钉而相连起来。1889年5月15日,为给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剪彩,铁塔的设计师居斯塔夫·埃菲尔亲手将法国国旗升上铁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们为了纪念他对法国和巴黎的这一贡献,特别还在塔下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铜像。直到2004年1月16日,为申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法国巴黎市政府特意在埃菲尔铁塔上介绍了其为申奥所做出的准备情况,而埃菲尔铁塔更成为了法国申奥的“天然广告”。 伦敦塔桥 塔桥是一座吊桥,最初为一木桥,后改为石桥,现在是座拥有6条车道的水泥结构桥。河中的两座桥基高7.6米,桥基上建有两座主塔,为花岗岩和钢铁结构的方形五层塔,高40多米,两座主塔上建有白色大理石屋顶和五个小尖塔,远看仿佛两顶王冠。两塔之间的跨度为60多米,塔基和两岸用钢缆吊桥相连。桥身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宽阔的悬空人行道,两侧装有玻璃窗,行人从桥上通过,可以饱览泰晤士河两岸的美丽风光;下层可供车辆通行。当泰晤士河上有万吨船只通过时,主塔内机器启动,桥身慢慢分开,向上折起,船只过后,桥身慢慢落下,恢复车辆通行。两块活动桥面,各自重达1000吨。从远处观望塔桥,双塔高耸,极为壮丽。假若遇上薄雾锁桥,景观更为一绝;雾锁塔桥是伦敦胜景之一。 米拉公寓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帕塞奥.德格拉西亚大街上,坐落着一座纯粹现代化风格的楼房-米拉公寓。它以怪异的造型而闻名于世,是由西班牙建筑设计师安东尼.高迪专门为实业家佩德罗.米拉设计建造的。米拉公寓位于街道转角,地面以上共六层(含屋顶层),这座建筑的墙面凸凹不平,屋檐和屋脊有高有低,呈蛇形曲线。建筑物造型仿佛是一座被海水长期浸蚀又经风化布满孔洞的岩体,墙体本身也像波涛汹涌的海面,富有动感。米拉公寓的阳台栏杆由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如同挂在岩体上的一簇簇杂乱的海草。米拉公寓的平面布置也不同一般,墙线曲折弯扭,房间的平面形状也几乎全是“离方遁圆”,没有一处是方正的矩形。高迪在建筑艺术探新中是勇于开辟新道路的人,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维空间的建筑中去。在米拉公寓设计中,他发挥想象力,将伊斯兰建筑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结构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探索其独特的塑性建筑楷模。 林肯纪念堂 在华盛顿的国家大草坪西端,碧波如染的波托马克河东岸上,有一座用通体洁白的花岗岩和大理石建造的古希腊神殿式纪念堂。它是为纪念美国第16任总统阿伯拉罕•林肯而建造的,与东端的国会大厦遥遥,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长方形的纪念堂矗立在一块相对独立、直径约400米的草坪中间,地表以上是将近5米高的花岗岩基石。建造在石台上的纪念堂高约18.3米,加上基石,纪念堂有23米多高。纪念堂柱廊东西宽约36米,南北长约57米,是一个长方形建筑。纪念堂东门外,宽阔的石阶层层递进,将数不尽的游人引入圣洁的纪念堂。林肯纪念堂外廊四周共有36根石柱,柱高13.4米,底部直径2.26米。高大厚重的外廊石柱颇有希腊巴台农神庙的风格,象征着林肯在世时美国的36个州。纪念堂顶部护墙上有48朵下垂的花饰,代表纪念堂落成时美国的48个州。廊柱上端护栏上刻着48个州的名字。 爱因斯坦天文台 这座建筑是西方现代绘画中的表现派在建筑艺术上的直接反映。现代派的建筑师往往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种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爱因斯坦天文台是由德国建筑师孟德尔松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设计的。它是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而建造的。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的相对论,在现代科学中是一个伟大的突破。但它的理论,对于一般不熟悉现代科学理论的人来讲,则显得深奥而又神秘。建筑师就抓住了这一特点,设计了这座天文台。他使整个建筑的形体和外观,表现得十分奇特,并显出一种深奥莫测的气氛。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是市政委员会的办事处,被认为是斯德哥尔摩的象征,濒临梅拉伦湖,由著名的建筑师拉格纳尔•厄斯特堡设计。1911年动工,1923年建成。它是一座庞大的红砖建筑物,其右侧是一高105米、有3个皇冠的尖塔,代表瑞典、丹麦、挪威三国国 王和人民合作无间。厅内有市议会大厅和巨大的宴会厅。每年诺贝尔奖金颁发之后,国王和王后都要在宴会厅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举行隆重盛大的宴会。市政厅内有一个被称为“金厅”的大厅,纵深约为25米,四壁有用1800万块约为一厘米见方的金和各种彩色玻璃的小块镶成的一幅幅壁画,左壁是从瑞典晦盗时代直到近代工业化的历史画卷,右壁是瑞典历史上著名人物的肖像。正中墙上端坐着一位女神,她秀目圆睁,卷发飞扬,神态俊逸。在她脚下有两对人从左右两边向她靠近,右边一望可知是欧洲人,左边是亚洲人。这幅镶嵌壁画象征着梅拉伦湖与波罗的海的结合而诞生的斯德哥尔摩是全世界向往的美好之地,是一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作品。市政厅的周围绿树红花,加上波光粼粼的湖水,景色十分优美。登上市政厅那高达105米的尖塔,可以将斯德哥尔摩的14个岛尽收眼底。市内高楼林立,古今建筑相映成趣,湖海水波荡漾,水面上风帆点点。游艇穿梭往来于市区各岛之间。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阳光、蓝天、白云的美好景色。 施罗德住宅 (这座住宅1924年建成) 20世纪初荷兰美术界出现“风格派”的艺术流派,倡导几何形体与纯粹色块的组合与构图。风格派对现代建筑艺术有重要影响。这座由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里特维德设计的位于荷兰乌德勒支市的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在建筑领域最典型的代表。简洁的体块,大片的玻璃,明快的颜色,错落的线条,与荷兰风格派画家蒙特里安的绘画有极为相似的意趣。这座住宅1924年建成。 包豪斯学校校舍 近代艺术发展史上,没有哪所艺术院校如包豪斯般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包豪斯,促使人类艺术教育发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并使以后所有的艺术工作者都深受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改变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类的生活:至今每一名就读于艺术院校的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材料、色彩理论和三维设计课程;人们身下坐着钢管框架的椅子,使用着可调节高低和光照的台灯;我们的住宅建筑里部分或全部采用的预制构件,这些都获益于包豪斯在艺术尤其是设计领域掀起的巨大革命。用沃尔夫·冯·埃卡尔特(Wolfvon Eckardt)的话来说,包豪斯“创造了当今工业设计的模式,并且为此制定了标准;它是现代建筑的助产士;它改变了一切东西的模样,从你现在正坐在上面的椅子,一直到你正在读的书”。菲利普·约翰逊(PhilipC.Johnson),一位历经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解构主义的硕果仅存的建筑师,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包豪斯意味着神话。他说:“谈到包豪斯,它不是好就是坏,这要取决于你怎样看待它。”包豪斯的影响现在有多大?人们也许还可以从下面两个例子看出些端倪:欧元最高面值的500元纸币的图案是20世纪包豪斯风格的古典现代派的建筑;而中国很多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业都有人在炒作“包豪斯”这一概念——无疑,包豪斯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 巴塞罗那的世界博览会德国馆是当时的德国建筑家密斯·凡·得·罗于1929年所设计的建筑作品,由于该建筑在空间上所表现出的开敞与通透,一方面确立了所谓流通空间的概念,同时也使密斯一举成为世界瞩目的建筑家. 世界博览会馆位于巴塞罗那市中心的公园里,原作品在博览会结束之后不久便被拆毁,目前所看到的是为纪念密斯·凡·得·罗诞辰100周年而由西班牙政府于1986年在原址上重新恢复建立的…… 萨伏伊别墅 (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 位于巴黎郊区的一座别墅,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是勒·柯布西耶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1926年科布西耶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1)底层的独立支柱;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长窗;5)自由的立面。萨伏伊别墅体现了他的这些建筑观念。这座别墅与以往的欧洲住宅大异其趣,表现了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革新精神。萨伏伊别墅(the Villa Savoye)是现代建筑运动中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勒·柯布西耶纯粹主义的杰作。它也可能是勒·柯布西耶的作品中最能体现其建筑观点的作品。 克莱斯勒大厦 1930年,威廉·范·阿伦设计的1048英尺(约319米)高的克莱斯勒大厦落成。在很短的时期内,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该大厦的艺术装饰(镀镍的散热钢帽和鹰面怪物雕塑像)及其通天塔,泰然自若地突出大厦的主人沃·克莱斯勒的富有和***的繁荣。的确,装饰艺术使美国建筑师能用山花和雕带将他们设计的摩天大楼打扮成现代的巴台农神庙,为工业和进步锦上添花(1916年的纽约新城市规划法强调建筑物要有殿堂效果,禁止在街上建造有一定高度的摩天大楼,以保持空气的流通和光线充足。这项法案导致街上充斥了许多光怪陆离的金字塔形建筑物)。 帝国大厦 纽约帝国大厦,建于1930年3月,是当时使用材料最轻的建筑,建成于西方经济危机时期,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象征,如今仍然和自由女神一起成为纽约永远的标志。帝国大厦是一栋超高层的现代化办公大楼,它和自由女神像一起被称为纽约的标志。地上建筑有381米高的帝国大厦,自1931年以来,雄踞世界最高建筑的宝座达40年之久。此大厦在美国经济最萧条,最不景气的时候,以仅仅不到2年的时间建成。在86楼及102楼有了望台,由于是露天的望台,台上的风力相当大。晴天的时候可远望至100公里远的地方。 金门大桥 1937年修了一座悬索桥。金门大桥横跨南北,将旧金山市与Marin县连结起来。花费四年多时间修建的这座桥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结构之一。它已不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但它却是最著名的。金门大桥的巨大桥塔高227米,每根钢索重6412公吨,由27000根钢丝绞成。1933年1月始建,1937年5月首次建成通车。 流水别墅 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F.L.赖特设计。别墅主人为匹兹堡百货公司老板德国移民考夫曼,故又称考夫曼住宅。别墅共三层,面积约380平方米,以二层(主入口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别墅外形强调块体组合,使建筑带有明显的雕塑感。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很有力度。溪水由平台下怡然流出,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象是由地下生长出来似的。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在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马赛公寓1952 1952年在法国马赛市郊建成了一座举世瞩目的超级公寓住宅——马赛公寓大楼,它像一座方便的“小城”。大楼用钢筋混凝土建造,长165米,宽24米,高56米。地面层是敞开的柱墩,上面有17层,其中1-6层和9-17层是居住层,可住337户1600人。这里有23种适合各种类型住户的单元,从单身汉到有八个孩子的家庭都可找到合适的住房。大部分住户采用“跃层式”的布局,有独用小楼梯上下联接;每三层只需设一条公共走道,节省了交通面积。大楼的第七八层是商店和公用设施,包括面包房,副食品店,餐馆,酒店,药房,洗衣房,理发室,邮电所和旅馆。在第17层设有幼儿园和托儿所,屋顶上有儿童游戏场和小游泳池,第17层与屋顶之间有坡道相通。此外,屋顶上还有成人的健身房,供居民休息的地方和电影场。沿屋顶周围还布置了一条长300米的跑道。这座公寓大楼不仅解决了300多户人家的住房,同时还满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马赛公寓的外观是大量重叠的阳台,阳台的侧面墙上涂了红,绿,黄等鲜艳的色彩。地面层的架空支柱上粗下细,并把每组双柱叉开成梯形,混凝土表面不做粉刷,留有木模板的木纹和接缝,显得粗诳有力 范斯沃斯住宅 范斯沃斯住宅是密斯1945年为美国单身女医师范斯沃斯设计的一栋住宅,1950年落成。住宅坐落在帕拉诺南部的福克斯河右岸,房子四周是一片平坦的牧野,夹杂着丛生茂密的树林。与其他住宅建筑不同的是,范斯沃斯住宅以大片的玻璃取代了阻隔视线的墙面,成为名副其实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范斯沃斯住宅造型类似于一个架空的四边透明的盒子,建筑外观也简洁明净,高雅别致。袒露于外部的钢结构均被漆成白色,与周围的树木草坪相映成趣。由于玻璃墙面的全透明观感,建筑视野开阔,空间构成与周围风景环境一气呵成。平心而论,这栋全玻璃的房子更多是密斯建筑理念的一种实验性产品,在居住者便利方面则相对弱化。密斯认为这种透明的方式使得住宅的空间与空气得以自由流动,而在居住者看来,这无疑是让居住成为一种公众性、缺乏隐私的行为。这也是范斯沃斯住宅之所以备受争议的根本原因。 联合国总部大厦 著名的现代建筑。联合国1945年成立于旧金山,应美国国会邀请,决定将总部设在美国。1946年选址时,美国J.小洛克菲勒出资购买纽约曼哈顿岛东河岸边大片街区相赠,经联合国大会决议接受,遂定址纽约。1947年成立由国际知名建筑师(包括中国梁思成教授)组成的设计委员会,设计总负责人为美国建筑师W.K.哈里森。大厦1947年动工,1953年建成(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早期板式高层建筑,1947~1953年建,W.K.哈里森等设计)。 大厦占地7.2公顷。居中为大会堂,供联合国大会使用。设计时,会员国不多,按远期会员国80个和每会员国代表5人、顾问5人考虑,并加设特别观察员席和贵宾席300个,记者席320个,听众席1000个。大厅内墙为曲面,屋顶为悬索结构,上覆穹顶。南面为39层的联合国秘书处大楼,是早期板式高层建筑之一,也是最早采用玻璃幕墙的建筑。前后立面都采用铝合金框格的暗绿色吸热玻璃幕墙,钢框架挑出90厘米;两端山墙用白大理石贴面。大楼体形简洁,色彩明快,质感对比强烈。东河沿岸为一组五层会议楼建筑,分设各理事会大厅。临42号街的旧建筑曾作为联合国图书馆,1961年拆除重建。 朗香教堂 又译为洪尚教堂,位于法国东部浮日山区的一个小山顶上,1950年由勒.柯布西耶设计。它是勒.柯布西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要作品,代表了勒.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朗香教堂勒规模不大,仅能容纳200余人,教堂前有一可容万人的场地,供宗教节日时来此朝拜的教徒使用。这个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把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和建筑形体给人的感受上。他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塔楼式的祁祷室的外形象座粮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玻璃;入口在卷曲墙面与塔楼的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在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的创作风格脱离了理性主义,转到了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 西格拉姆大厦1952 这幢雄立于纽约曼哈顿区花园街的西格拉姆大厦是一座豪华的办公楼,总高达158米,建筑物底部,除中央的交通设备电梯用地处,全部留作一个开放的大空间,这样就便于交通,使它显得清高,不同凡响,建筑物外形极为简单,方方整整,直上直下的正六面体。整座大楼按照密斯的一贯主张,采用刚刚发明染色隔热玻璃作幕墙,这占外墙面积75%的琥珀色玻璃,配以镶包青铜的铜窗格,使大厦在纽约众多的高层建筑中显得优雅华贵,与众不同。昂贵的建材,和密斯精心的推敲及施工人员的精确无误的建造使大厦成了纽约最豪华精美的大厦。 古根海姆美术馆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由弗兰克.劳埃得.赖特—美国最有创意的建筑师之一设计的。他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这一行已很长时间,包括设计了美国的两座建筑—罗比住宅和流水别墅。他一直工作到1959年去世。美国纽约市的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坐落在一条街道的拐角处,看上去就像一条巨大的白色弹簧。这座极其漂亮、无与伦比的建筑建成于1959年。建筑物的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曲线和斜坡则通到6层。螺旋的中部形成一个敞开的空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左图:古根海姆内一条长长的螺旋通道伸向不同部位或长廊的地板。该博物馆保存了所罗门.R.古根海姆有现代艺术收藏品,因此该馆以个的名字来命名。许多展品由金属杆悬挂着,看起来似浮在空中。按照传统,博物馆在沿大厅四周的墙 上展览艺术作品。但古根海姆打破了传统的惯例。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部非常朴实无华,只是将博物馆的名字装饰了一下。平滑的白色混凝土覆盖在墙上,使它们仿佛更像一座巨大的雕塑而不是建筑物。 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造型奇特并且运用了薄壳、悬索等当时最新的技术。要知道当时喷气客机本身也在发展之中,这些机场从整体上说就是“技术至上论”的最好注释。虽然现代派对装饰的厌恶现在在他这里看不到了,但应该说密斯在西格拉姆大厦中使用大量先进技术对小沙里宁转向High-Tech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在小沙里宁的学生西萨•配里身上可以看出来。 母亲住宅 母亲住宅作为后现代建筑的开山之作,着实有她的个性之处,传统形式与现代技术的双重译码,符号语言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坡屋顶的形式意寓着对母亲的爱,山墙上的拱券符号体现了西方人的拱券情节,内部空间复杂而矛盾,简单经济又能满足生活需求。批评家谈论母亲住宅,向来偏重的是它的这张皮,对里面各个空间落墨极少。因为恰是在这一点上,最集中地体现了建筑界对象征、符号、语义学等等深奥的当令学问的体认。此后20年间,“丑陋平庸”的游戏建筑甚嚣尘上,文丘里隐然有开路先锋之功。1989年,因为这个住宅,美国建筑师学会授予文丘里25年成就奖(即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25 Year Award)。 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 代代木体育馆为亚洲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作品。它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而他本人也赢得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代代木体育馆是当代仿生建筑的杰出代表,这一个由瞬间的海浪漩涡而引发灵感的设计,其类似海螺的独特造型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由两座馆组成,大的椭圆形为游泳馆,小的圆形为篮球馆。两座馆都用悬链形的钢屋面悬挂在混凝土梁构成的角上,状似蜗牛。这座建筑就采用了悬索结构这一来源於蜘蛛网的灵感,用数根自然下垂的钢索牵引主体结构的各个部位,从而托起了这座总面积达两万多平米的超大型建筑,成为建筑艺术的经典作品。 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每天络绎不绝前往参观拍照,清晨、黄昏或星空,不论徒步缓行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剧院随时为游客展现不同多样的迷人风采。悉尼歌剧院的外型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悉尼歌剧院是从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徵求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後来丹麦建筑师Jorn Utzon的设计屏雀中选,共耗时16年、斥资1200万澳币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还曾於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 纽约世贸中心 纽约世贸中心由两座并肩耸立的塔式超高层建筑(双子大厦)以及4幢7层办公楼和一幢22层的旅馆楼组成的建筑群,位于纽约曼哈顿岛西南端,西临哈德逊河,建于1962年到1976年。设计师是美籍日裔建筑师M·雅马萨基(日本名为山崎实)。这两座塔楼在地面以上都是110层,高411米,地下有6层,建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有84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可容纳5万人在里面办公,同时可容纳2万人就餐,分租给世界各国800多个厂商。塔楼第44层和78层设有银行、邮局和餐厅等公共服务设施;第107层是眺望厅,游客可极目远眺;从第107层可以通过两部扶梯上到第110层的塔顶。塔楼的地下一层贯通整个建筑群及附近的广场,这是纽约市最大的广场;塔楼的地下二层是地下火车站;地下另外四层是可停车2000辆的车库。两座塔楼的平面均为正方形,边长63米,其结构采用钢框架套筒体系,9层以下承重外柱的间距为3米,9层以上外柱的间距为1米。两座塔楼共用钢19.2万吨,所用的玻璃如以50厘米宽计算,长度达104公里。其外墙全部用铝板做装饰,共有20.1万平方米。每座塔楼有电梯108部,分段快速电梯23部,分层电梯85部,快速电梯运行速度可达每秒钟8.1米。美国当地时间2001年9月11日上午9时左右,纽约标志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大厦)连续遭飞机撞击,在极短的时间里两座大楼相继轰然倒塌。 西尔斯大厦 西尔斯大厦堪称芝加哥的地标。它建成于1974年,高110层,共443米,比纽约世贸中心还高出32米。在1996年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石油大厦双子楼建成之前,西尔斯大厦保持了20多年的世界第一。 多伦多塔 多伦多是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同时也是加拿大电视、广播(英语节目)中心。矗立在安大略湖畔、高达553.34 米的多伦多电视塔,作为多伦多的象征,尤为引人注目。多伦多电视塔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独立建筑物(不包括在高大的建筑物上另架起的电视塔)。电视塔是由经营铁路、公路运输、旅馆和电讯等业务为主的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兴建的,于1973年2 月6 日破土动工,1976 年6 月26 日落成并对公众开放,全部工程耗资4400 万美元。电视塔以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英文缩写命名,故称CN 塔。由于该塔的设计新颖、独特,一建成便誉满全球。电视塔一层设有便餐厅,供应各种饮料及快餐。另外还设有出售纪念品的商店,放映电视塔修建过程纪录片的小电影厅、一些供儿童嬉戏的娱乐设施、报告世界各地时间和气候的大型电子显示装置等等。电视塔装备有4 部高速电梯,每分钟运行速度367 米,每小时可以把1500名游客送到塔顶。在距地面346 米处,有世界上最高的舞厅。一间可供500人同时进餐的旋转式餐厅,设在距地面350 米处,据说这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餐厅。餐厅每隔65 分钟旋转一周,在开怀畅饮之际,亦可饱览安大略湖风光和多伦多市市容。塔上有三级瞭望台,分别设在距地面342 米(室外瞭望台)、346 米(室内瞭望台)和447 米(空间瞭望台)的高度。登上室外瞭望台,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令人感到冷风刺骨,寒气逼人。如果再乘电梯,登上世界上最高的空间瞭望台,天气晴朗时能见度可达120 公里以上,极目远望,美国城镇依稀可见,再往上便“游人止步”了,那里是电视、广播发射台。106 米高的钢质发射天线塔是借助于巨型直升飞机安装的。只用了20 多天时间,进行了55 次吊装,便将42 层的天线塔安装完毕。这座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仅钢材就用了5600 吨。把广播电讯设施与旅游事业相结合,反映了设计师们匠心独具。电视塔开放以来,每年都有近200 万的游客慕名而来,他们都以登上世界最高之建筑,一睹多伦多风貌为快. 蓬皮杜中心 蓬皮杜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全名为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Le 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Pompidou),是座落于法国首都巴黎Beaubourg区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兴建于1971年至1977年,于1977年1月开馆。由来:1969年时,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为纪念带领法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击退希特勒的戴高乐总统,于是倡议兴建一座现代艺术馆。经过国际竞图,从600多个参与竞图的团队选出一个做为兴建的建筑造形风格。这个获选团队的设计者为 Renzo Piano、Richard Rogers 与 Gianfranco Franchini。乔治·蓬皮杜于1974年因癌症逝世,所以此建筑完工启用就命名为蓬皮杜中心以兹纪念。特色:蓬皮杜中心建筑物最大的特色,就是外露的钢骨结构以及复杂的管线。建筑兴建后,引起极端的争议,由于一反巴黎的传统风格建筑,许多巴黎市民无法接受,但也有艺文人士大力支持。有人戏称它是“市中心的炼油厂”。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为“高技派”(High-tech)风格。这些外露复杂的管线,其颜色是有规则的。空调管路是蓝色、水管是绿色、电力管路是黄色而自动扶梯是红色。尽管有这些极端的争议,开馆二十多年来,已吸引超过一亿五千万人次入馆参观。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馆的设计在许多地方若明若暗地隐喻西馆,而手法风格各异,旨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东馆内外所用的大理石的色彩、产地以至墙面分格和分缝宽度都与西馆相同。但东馆的天桥、平台等钢筋混凝土水平构件用枞木作模板,表面精细,不贴大理石。混凝土的颜色同墙面上贴的大理石颜色接近,而纹理质感不同。东馆的展览室可以根据展品和管理者的意图调整平面形状和尺寸,有些房间还可以调整天花高度,这样就避免了大而无当,而取得真正的灵活性,使观众觉得艺术品的安放各得其所。按照布朗的要求,视觉艺术中心带有中世纪修道院和图书馆的色彩。七层阅览室都面向较为封闭的、光线稍暗的大厅,力图创造一种使人陷入沉思的神秘、宁静的气氛。 劳埃德大厦 著名保险公司劳埃德公司采用了世界级建筑大师里查德·罗杰斯(曾设计香港汇丰银行、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设计方案。这的独特风格使劳埃德大厦成为伦敦城区甚至全球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每年来这里参观的人超过20万。 香港汇丰银行 评价这百年的建筑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无人怀疑20世纪的建筑历史即是现代建筑发展的历史。1851年第一幢全国结构,英国水晶宫的建造揭开了现代建筑的序幕。经过19世纪建筑技术革命性的发展和钢材、砼等新材料的运用,有关建筑所有的想法都似乎成为可能,自古罗马时代维持鲁威所设立的“坚固、实用和美观”三位一体的建筑美学基本观念第一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新技术拓展的平面使这个时代的建筑师重新去认识建筑本身的内涵,使这个课题成为了观念的战场。当代著名的建筑评论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弗兰普顿(Kenneth Frampton)说过“现代建筑的历史不仅是建筑自身物质意义上的,也是对其重新认识和争辩的历史。”新观念的建立、争辩和发展不仅可以说是贯穿整个20世纪,而且仍然在发展和进步。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总高369米。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 比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新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由佛兰克·盖瑞设计完成,它可能是1998至1999年建筑领域最常提起的新建筑。建筑的布局坚持曲线形、自由形态的雕塑风格,它成为了建筑师盖瑞的一个标志,这种风格抽象的自由形态成分在早期的盖瑞住宅(Gehry House)出现过,同时在横滨鱼餐馆(Fishdance Restaurant)的雕塑鱼里也有过类似的光滑曲线形镀层 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 作为法兰克福城市新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商业银行在建成时是欧洲最高的银行建筑,同时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大厦。位置:德国法兰克福金融中心。概况: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特色: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着自然通风作用,同时创造了丰富的内部景观。环三角平面呈螺旋上升的空中花园,每个高4层,为建筑内部每一办公角落都带来新鲜的空气和绿色植物。配套:塔楼主入口朝北,前设宽敞台阶,街区内在改建中新添了公共活动空间、冬季花园餐厅、咖啡馆和艺术表演及展示场地。裙楼内设住 千年穹顶 千年穹顶(Millennium Dome)位于伦敦东部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威治半岛上,是英国政府为迎接21世纪而兴建的标志性建筑。这个工程原先只考虑建成临时性的,后经研究,这项工程不论是从周围市区的复兴,或是建筑交通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来说都具有很大价值,1997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决定建成一个占地73公顷、总造价达12.5亿美元的大型综合性展览建筑。其中包括一系列展示与演出的场地,以及购物商场、餐厅、酒吧等,在1999年12月31日揭幕。弯项直径320m,周圈大于1000m,有12根穿出屋面高达100m的桅杆,屋盖采用圆球形的张力膜结构。膜面支承在72根幅射状的钢索上,其截面为2×φ32,这些钢索则通过间距25m的斜拉吊索与系索为桅杆所支撑,吊索与系索同时对桅杆起稳定作用。另外还设有四圈索行架将钢索联成网状。膜结构屋面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避免雨雪所形成的坑洼,千年穹顶的大部分屋面都比较平坦,因此膜面的支承结构必面对清除这些难点,同时将周围的索抬高于膜面,能使连续水流达到排放干管。幅向索在周圈与悬链索相连共固定在 24个锚圆点上,顶部则与12根φ48钢索组成的拉环连接,拉环直径为30m,中设天窗供穹顶通风用。桅杆为梭形,由纵向的圆钢管与横向的方钢相贯焊接成格构状,桅杆沿直径200m的圆周设置,支承在由四根杆组成的四角锥形底座上。一些细钢索从高10m的底座引出,因而不妨碍展出。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3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午睡的好处
热度 2 xupeiyang 2011-8-4 13:49
 许多人都有午餐后疲倦的烦恼。英国学者就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发现每日午后小睡10分钟就可以消除困乏,其效果比夜间多睡两个小时好得多。据日前出版的德国《星期日图片报》报道,在德国越来越多的上班族有了午间在办公室休息的习惯。   午睡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预防冠心病。据医学家研究观察,每天午睡30分钟,可使体内激素分泌更趋平衡,使冠心病发病率减少30%。研究者认为,地中海各国冠心病发病率较低与午睡习惯是分不开的。而北欧、北美国家冠心病发病率高,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午睡。成人睡眠不足4小时者,其死亡率比每晚睡7至8小时的人高180%。这就提示人们,晚间睡眠不足,如能在午睡中适当补充,也将有益于延年益寿。   需不需要午睡和个人自身的体质、睡眠状态、年龄和有无疾病等条件密切相关。凡是平素睡眠不足的人及体弱多病的人都该午睡;对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和中小学生而言,午睡更值得提倡。睡眠质量差的老人也能通过午睡让大脑得到真正的休息。   免疫学专家说,午餐后为帮助消化,身体会自动改由副交感神经主导,这时睡个短觉,可以更有效刺激体内淋巴细胞,增强免疫细胞活跃性。  西班牙 医学研究显示,每天午睡30分钟,体内激素分泌更平衡, 心血管系统疾病 发病率也可减少30%。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写了一篇报道,刊载在最新的《自然神经科学》期刊上,内容显示,午后打盹可改善心情,降低人体紧张度,缓解压力—效果就像睡了一整夜(8小时)。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1424 次阅读|2 个评论
地中海的地震活动性
seisman 2011-7-13 01:15
地中海的地震活动性
地震地热说应用:地震 6 地中海的地震活动性 Seisman 地中海研究区包括 20 °~ 50 ° N , 3 °~ 62 ° E 的广大地区,地中海西口除外。地中海地区的地震和火山分布见图 1 ,三维立体图像见图 2 ,地震与火山活动的时间序列见图 3 至图 5 。地震资料截至 2011.6.28 。 根据这里的地震与火山分布情况,拟将这个地区合并为 19 号地中海地震地幔柱(见地震地幔柱命名修订版)。地中海地震地幔柱以意大利地震地幔柱为主树,另带两个分枝,土耳其分枝和伊朗分枝。意大利地震地幔柱的地震最深可达 500km ,两分枝的最大深度都在 200km 以内。因此,地中海地区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应该主要受到主树意大利地震地幔柱的调制。 对比图 3 至图 5 即可看到,意大利地震地幔柱在 200 ~ 400km 深度层存在明显的波浪形起伏特征,近 50 年来经历了 3 个活跃期和 2 个间歇期,土耳其分枝受到明显的制约,伊朗分枝相距较远,但也隐约可见其影响。由意大利,到土耳其,到伊朗,中深源地震活动的深度是依次变浅的。 地中海地震地幔柱的壳内地震活动多呈围绕熔岩囊中心的圆圈形分布,显示这里的大地构造存在拉锯式的构造运动,似乎与这里处于中纬度有关(参见李四光)。如果能够配合地中海的大地构造研究就更能说明问题,可惜我的手头没有这方面的资料,而且也不太懂得大地构造学。 主树加上 2 个分枝,比较而言,以土耳其分枝的地震活动水平较高,伊朗次之。主树意大利地震地幔柱壳内强震活动水平不高,似乎主要靠火山的喷发来调制能量平衡。 由图 3 可见,意大利在 50 ~ 200km 深度层极少地震活动,表明这里的熔岩囊已经很是脆弱,不能存储足够的能量来维持壳内的地震与火山活动。这与之前我们关于意大利火山活动的衰退之势是相吻合的。 在图 4 上 50 ~ 150km 深度层地震较为活跃,熔岩囊较为丰满,因此土耳其分枝的地震活动水平较高。土耳其分枝的第三个活跃期尚未完结,最近 3 ~ 5 年内,可能还有几次 7 级左右的壳内地震活动。 ANSS 地震目录 2004 年没有了 33km 的模糊震源深度,图 5 在这个前后的地震动态大相径庭,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但不排除近 2 ~ 3 年内还有 7 级左右的壳内地震活动。 本文所采用的地震资料取自 http://www.ncedc.org/ 网页的 ANSS 地震目录,火山资料取自 http://www.volcano.si.edu/ 网页的 GVP 火山月报,谨此致谢。 ( 2011.7.13 初稿) 图 1 地中海地震和火山与地震地幔柱的关系 图 2 地中海地区地震活动的立体三维图像 图 3 意大利地震地幔柱地震与火山活动的时间序列 图 4 土耳其分枝地震与火山活动的时间序列 图 5 伊朗分枝地震与火山活动的时间序列
3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走过看过之马耳他游
热度 1 zhangt10 2011-7-10 00:44
走过看过之马耳他游
马耳他这个小小的岛国,地理位置可是重要得很,和突尼斯及底里波里差不多一个三百公里的三角,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从1565年奥特曼帝国和基督教国家的Great Siege of Malta,到二战期间因为北非战场的补给被德意轰炸的遍地苍痍。这里曾是十字军东征后撤回来的圣约翰骑士团的总部,多处堡垒林立,人文古迹众多。这一会儿北非动乱,大批欧洲游客转来这里度假。 连世界最著名的明星二人组合Brad Pitt和Angelina Jolie也因为Mr Pitt在城里拍电影在此逗留。骑士团的旧医院现被征做拍电影的化妆室。天上盘旋的直升机,路边关人的笼子,朋友没明白吓了一跳:“你们政府对非法移民手段这么强硬啊!”名人我一个没看到,城里口评好点的餐馆里面位子倒是看的到坐不到的。 这里的宗教气氛极其浓厚,马耳他语据说是和阿拉伯语相承的,但宗教是很传统的天主教。汽车上几个老年人在聊天,用到的“divorce这个词还是借用英文的。 刚刚公民表决53%赞成允许离婚,接下去还需要议会通过。 同行的一个朋友是做宏观经济的,他指着路边的一个银行的ATM说-这是天主教会开的呢。马耳他政治宗教的联系,从它的历史里可见一斑,1530年圣约翰骑士团从东地中海撤守马耳他,就是奉教皇旨意助防底里波里的。它的首都瓦莱塔是1565年大战之后由当时大团长下令新建的要塞,岛上四处是骑士团防御工事的痕迹。 城里的圣约翰大教堂里的灿烂辉煌也卓显这个古老骑士团曾经的影响力。拿破仑在1798年远征北非时顺道把骑士团赶走,接着1815年马耳他归属英帝国领地,后来骑士团流落俄罗斯,虽然还宣布拥有马耳他的主权却一直不被允许来此。听说最近他们租用了Fort Manoel99年,总算这个联合国列席的组织有了比罗马马耳他宫之外的一块地方。 马耳他首都瓦莱塔 瓦莱塔圣约翰大教堂里巴罗克的奢华 瓦莱塔的深港可以停靠航母呢 二战英雄纪念碑, 酒店对面的Fort Manoel 利比亚航空的门面 Gozo岛上的要塞俯览全岛 你看出啥了么??
个人分类: 东游西逛|1688 次阅读|1 个评论
漫步地中海-马赛(1)。。。。。
热度 1 cxpan 2011-6-14 21:11
漫步地中海-马赛(1)。。。。。
2561 次阅读|1 个评论
漫步地中海-嘎纳(2)。。。。。
热度 2 cxpan 2011-6-10 21:59
漫步地中海-嘎纳(2)。。。。。
2494 次阅读|3 个评论
漫步地中海-嘎纳(1)。。。。。
cxpan 2011-6-5 20:51
漫步地中海-嘎纳(1)。。。。。
2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漫步地中海-尼斯(2)。。。。。
cxpan 2011-6-3 21:10
漫步地中海-尼斯(2)。。。。。
2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类学的源起
welcomezp 2011-6-1 20:37
作者:李成武  转贴自:中国社会文化人类学网    人类学的兴起,缘于人们对异文化、异民族独特的好奇心。当某一社会的人们发现无论在体质形态、语言和风俗习惯等方面都与自己迥然不同的另一人类群体时,就势必产生探索这一群体奥秘的兴趣和冲动。这种对异文化、异民族的关注和了解,就是最初意义上的人类学实践。 人类对异民族、异文化的认知,很早以来就开始了。古埃及人在他们坟墓的壁画上,就分别画有与他们自己不同亚述人、黑人和利比亚人的形象。中国先秦时期的古文献中,也记载了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不同民族的存在。《山海经》中更是描绘了大量异域他国中体质特征迥异的民族,如“贯匈国”、“交胫国”、“长臂国”、“一臂民”等等。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名著《历史》中,也描述了地中海沿岸的很多国家和民族群体,并且试图解释不同社会产生的原因。 人类意识到不同人类群体之间的异同虽然很早,人们对异文化、异民族的思考和探索虽然由来已久,但是,严格意义上的人类学的起源,却是伴随者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而产生的。文化人类学逐渐从人类学中独立出来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更是19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 然而,具有人类学意义的探索在此之前早就开始了。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认知视野逐渐扩大,殖民地官员、传教士、旅行家们关于遥远异邦不同人类群体奇风异俗的报道,刺激着人们关于人类本性、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起源、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的思考。 在启蒙运动中许多著名的学者如卢梭、洛克、孔多塞、休谟、圣西门、亚当·斯密等,已经开始了关于人类及其文化的诸多讨论,这些讨论为人类学在19世纪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例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法的精神》一书中,就对不同社会的法律系统和政治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差异与该社会其它文化特征的差异是密切相关的,应该联系起来综合考察,这些文化特征包括人口、气质、宗教信仰、经济组织、风俗习惯几地理环境等。这其实已具备了文化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研究的雏形。在该书中,孟德斯鸠还对当时十分流行的“种族中心论”提出质疑,认为不能以一个社会的标准去衡量和看待另一个社会。有人认为这是人类学理论中“文化相对主义”的最初萌芽。该书采用了大量的游记和报告材料,孟德斯鸠因此而被有些人认为是人类学的第一个理论家。 1840年,达尔文出版了他那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虽然遭到了教会和其他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进化论思想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风靡欧洲和世界各地,成为19世纪后半叶主导各个学科的时代思潮。在进化论思想的强烈影响下,学者们开始以进化的观点来审视非西方的各民族的民族志资料。他们将当时西方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发展进化的顶点,并以之作为衡量的尺度,将其它非西方的文化进行比较和排列,确立各文化在人类进化史上的位置。人类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理论流派——古典进化论学派,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中产生的。古典进化论学派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正式形成。 人类学自19世纪中叶诞生以后,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有代表意义的理论派别。总体而言,这些理论派别是依时代顺序而先后兴起的,后起的理论往往对先前的理论提出反驳或修正。各个理论的关注点和使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都是围绕着人类学的最基本命题——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本质特征而进行的,反映了这一学科百余年来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有益探索和思考。 人类学百余年来形成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理论流派主要有:①古典进化学派,强调文化纵向发展的共同规律,流行于19世纪末的英国和美国。②传播学派,强调文化传播的横向研究,20世纪初流行于西欧大陆各国。③文化历史学派,主张研究各民族文化的具体历史,注重文化的特殊性,20世纪上半叶50年间一直统治着美国人类学界。④功能学派,强调对文化系统进行整体和要素的功能分析,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英国。⑤文化心理学派,侧重于从人类心理角度研究文化与人格问题,20世纪40、50年代盛行于美国。⑥新进化学派,强调文化纵向发展的特殊规律,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⑦结构主义学派,主张对文化进行结构分析,20世纪兴起于法国,后风靡欧、美、亚大陆。 下面具体介绍这些学术流派的观点和研究特色。 古典进化论学派 如同其名称所揭示的那样,古典进化论学派最基本的理论取向,即是以进化的观点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差异。该学派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人类学研究中最早形成的学派,也是当时风靡西欧的进化主义思潮在人类学这一学科中的具体体现。 古典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文化是不断地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各地民族的社会发展大致经历或将经历相同的发展顺序。这种社会发展的一致性是由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决定的,社会和文化发展进化的动力,来源于人类心理的不断完善。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着各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他们发展进化的速度不同,从而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古典进化论一般将当时的欧洲社会视为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顶点,并以之为尺度,将其它社会和文化放在不同的进化位置上顺序排列。 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泰勒(1832—1917)、拉伯克(1834—1913)、马雷特(1866—1945)、麦克伦南(1827—1881)、弗雷泽(1854—1941)、哈顿(1855—1940),美国的摩尔根(1818—1881)、瑞典的巴霍芬(1815—1887)等。在这些学者中,又以泰勒和摩尔根更具典型意义,下面即以此二者为例,来具体介绍古典进化学派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特色。 泰勒183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年轻时因健康原因而四处旅游,寄情山水。1861年,在游历了墨西哥边僻的山村后,泰勒出版了《阿那瓦克:古老和现代的墨西哥与墨西哥人》,以此书为标志,泰勒开始了他的人类学之旅。1865年,泰勒的又一本书《关于人类早期历史和文明发展的研究》问世,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学论著。1871年,集泰勒学术思想之大成的不朽名著《原始文化》出版。在该书中,泰勒系统完整地表述了他的人类学思想。该书也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后来有人认为它代表了泰勒学术生涯的顶点。泰勒也因其对人类学的巨大贡献而被尊称为“人类学之父”。 泰勒对人类学的影响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泰勒积极倡导文化进化的思想,反对当时十分流行的退化论观点,退化论者认为:上帝造人后所有的民族都是平等的,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但后来一些民族却在上帝的眼中堕落了,他们不断退化,最终变成了现在的原始民族。泰勒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论争,他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为理论武器,明确指出:所有的民族及其社会文化都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向前发展的,并不存在什么退化的现象。人类社会和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化,是因为人类的理性最终会战胜错误。也就是,人类发展进化的动力,有赖于人类的理性思考。从当时的社会情形来看,泰勒的文化进化论思想无疑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和人道主义色彩。 其次,泰勒第一个在近代科学意义上为“文化”下了一个定义。现代文化人类学以文化作为自己的核心概念,人类学家也往往将这一概念作为构建自己理论大厦的基石。而学科发展史上第一个科学完整的“文化”定义,就是有泰勒首次提出的。泰勒在1865年出版的《关于人类早期历史和文明发展的研究》一书中,对“文化”概念进行了初步的界说,在《原始文化》中,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提出了完整的定义:“文化或文明是这样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 20世纪50年代以前,泰勒的这一文化定义一直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至今仍保持着很大的影响力。如果说,人类学今天对“文化”内涵的认识已达到了相当精确和深刻的水平,那么,这一水平的取得,即是基于泰勒所奠定的良好基础之上的。 复次,泰勒在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上提出了比较研究和文化残余物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泰勒致力于研究的是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进化轨迹,因此,将不同类型的社会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以确立进化的序列就是可行的。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泰勒说:“从广义上看,人类的品质和习惯同时显示了文化现象的相似性和一贯性……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人性和人类生活环境普遍的相似性这两个方面,通过比较,去追溯这种相似性和一贯性。”“尽管各种族在文明程度上大不相同,在体格肤色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仍然能够将人类看作是自然界的一个和谐的整体,从而进行不同程度的比较。”《原始文化》一书,本身就是比较研究的产物。泰勒所倡导的比较研究法,至今仍对文化人类学产生着重大影响,只不过泰勒所进行的比较,是为了区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而现今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则是为了洞悉文化的奥秘。 文化残余分析法也是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创用的。所谓的文化残余物,是指某些文化现象例如某些工具、设备、艺术形式、风俗、观念等,虽然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和意义,但由于惯性的力量,仍然以一种残余物的形式留存于现在的社会中。因此,通过考察这些文化残余物,就可以重新构建旧有的文化结构,进而重建人类文化的发展进化史。 此外,泰勒对人类学的贡献中最为人称道的,则是他对宗教发展史的研究。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泰勒提出了著名的“万物有灵论”。他认为,原始人从影子、回声、睡眠、梦境等现象中,感受到了灵魂的存在,并推而广之,认为一切具有生长和活动现象的东西,如动物、植物、河流、日、月等,都具有灵魂。泰勒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万物有灵论。认为万物有灵论是现代意义上宗教的起源。从原始的万物有灵进化到精灵信仰,再由精灵信仰发展到多神崇拜,最后发展到一神教,这就是人类宗教发展演化的大致轨迹。后来的人类学家和宗教学家指出,原始社会不可能存在万物有灵的现象,因为原始人的心智尚未成熟到能综合各种现象进行抽象推理的地步。尽管如此,泰勒仍开创了这一领域研究的先河,为后来者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与泰勒比肩而立的另一位古典进化论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人类学家摩尔根。摩尔根以研究美洲印第安人土著文化,并提出了人类社会的早期发展进化序列而闻名于世。他的主要著作有:《易洛魁联盟》(1851)、《人类家庭的血亲与姻亲制度》(1869)、《古代社会》(1877)、《美洲土著的房屋和家庭生活》(1881)等。 摩尔根对美洲印第安人的研究始于19世纪40年代,他对易洛魁印第安人的研究尤为用力,曾无数次深入到印第安居留地,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组织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此过程中,摩尔根与易洛魁印第安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的困难。1846年,摩尔根被易洛魁塞纳卡部落鹰氏族吸收为成员。 摩尔根是第一位根据亲属称谓制度的变化来研究人类家庭进化的学者。在《人类家庭的血亲与姻亲制度》一书中,他将塞纳卡印第安人、奥吉布瓦印第安人,以及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亲属称谓制度进行了广泛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关于人类婚姻家庭的发展进化序列,即人类社会的婚姻家庭是经由杂交、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最终发展到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人类学后来的发展表明,虽然摩尔根关于人类婚姻家庭的发展进化史不尽准确,但他的《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却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因为他开创了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奠定了现代亲属研究的基础。 以对人类婚姻家庭制度的研究为基础,摩尔根进一步将他的研究视野扩展到了整个人类的原始社会方面。1887年,摩尔根出版了那本使他名声大噪的宏篇巨著《古代社会》。在该书中,摩尔根完整地阐述了他关于人类社会早期发展历史的见解。全书共分四编,第一编题为“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作者概述了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认为人类遵循大体一致的途径前进,从阶梯的底层开始,不断进步,最终跨入文明的门槛。他以生产技术的发展为依据,把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时代。其中的蒙昧和野蛮时代又各划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并提出了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 在第二编“政治观念的发展”中,摩尔根讨论了人类社会的两种组织形式,即以血缘为基础的原始社会氏族组织制度,以及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文明时代的政治社会,并认为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共同途径。作者以大量的材料详细论述了原始时代氏族制度的普遍存在及其基本特征。指出氏族是由母系制发展到父系制的,促成这一转变的动力是私有财产的出现。同时还以雅典人和罗马人为例,探讨了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 第三编题为“家族观念的发展”,摩尔根从亲属制度入手,探讨了人类婚姻家庭的发展历史。第一次排列出了人类历史上顺序相承的婚姻家庭发展序列:杂交、血缘(婚)家庭、普那路亚(婚)家庭、对偶(婚)家庭、一夫一妻(婚)家庭。分析了每一种婚姻家庭形式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的情况,并且将婚姻家庭的发展阶段与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认为原始杂交、血缘家庭和普那路亚家庭同蒙昧时代相适应,对偶家庭与野蛮时代相适应,与这些婚姻形态对应的社会经济是原始共产制,而一夫一妻制家庭则同私有财产和文明时代相适应。 在第四编“财产观念的发展”中,摩尔根阐明了历史上存在的两种财产所有制,即氏族集体所有制和家庭私有制,以及前者向后者的转变。指出前者是氏族社会的基础,而后者是政治社会的基础。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出版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正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评述的那样:“这是对文明的起源和进化所作的最早的重大科学论述。他对文化进化性质的重视,对社会变化的革命性思考,以及对一种比较公平的社会制度的预言,引起了K·马克思和F·恩格斯的注意。”马克思曾仔细阅读《古代社会》,并作了大量的摘录和批注。恩格斯则根据该书的研究所得,于1884年发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朽名篇《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古典进化论学派作为人类学发展史上最早形成的学派,在19世纪后半叶的很长时期一直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主流。进入20世纪以后,古典进化论学派开始走上了急剧衰微的道路。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人类文化的相同和变异其实有着更为深刻复杂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进化观点就能解释清楚的。各民族文化的同一性,更多的是文化传播的结果而非人类心性的同一性使然。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文化传播学派,就是反对进化论,强调文化的传播和借用对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作用而崛起的。 文化传播学派 顾名思义,文化传播学派就是以传播的观点来解释人类文化的相似性的人类学理论派别。他们认为,人类的创造力是相当有限的,他们更多的是从其他民族那里学习和借用现成的文化特质,不同的民族同时创造出相同或近似的文化,则更为罕见。文化传播学派又分为德奥学派、英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德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民族学家格雷布纳和奥地利天主教神父施密特,英国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史密斯、佩里、里弗斯等,美国学派则以威斯勒和克罗伯为主要代表。该学派的代表作品有:格雷布纳的《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05)、《民族学方法论》(1911)、《美拉尼西亚的弓文化》(1909);施密特的《南美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13)、《民族学文化历史法手册》(1937);史密斯的《古埃及人和文明的起源》(1911)、《文明的起源》(1928);佩里的《太阳之子》(1923);里弗斯的《美拉尼西亚社会史》(1914)、《心理学和民族学》(1926);威斯勒的《北美洲平原的印第安人》(1912)、《北美洲印第安人》(1917)、《人与文化》(1923);克罗伯的《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手册》(1925)、《北美的文化区和自然区》(1939)等。 同属于传播学派的德奥学派、英国学派和美国学派,虽然都强调文化传播的作用,但各自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又有所不同。格雷布纳极力反对进化论的观点,他认为,各个民族间存在的文化相似现象,绝大多数是因为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接触和交往互动中互相借用和学习导致的,要不就是从一个共同的来源传来的。因此,通过考察各民族之间交往接触的事实,并对各民族间相似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寻觅出文化传播的痕迹,进而重建史前人类文明的历史。 对相似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时,格雷布纳提出了两条比较标准,即所谓“质的标准”和“量的标准”前者指的是用来比较的文化现象在本质特征上的相似性,例如物质的形状和作用、社会制度或观念形态的构造和功能等等。而后者指的是具有质的相似性的文化现象在数量上的多寡。他认为如果被比较的事物之间质的相似性大且数量众多,那么,即可判定是传播或借用的结果。地理位置的互相交接和阻隔都不能成为传播的障碍,他还提出了相似的自然环境必然造成相似的文化现象的假说。 格雷布纳使用“文化圈”和“文化层”来作为分析文化传播的单位。所谓的“文化圈”,是指包含了相似的文化特质的地理区域。而“文化层”则是指多个“文化圈”互相叠压的部分。格雷布纳的《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就是以“文化圈”和“文化层”为分析单位,试图从文化特性的地理分布情况来解释大洋洲的历史。 施密特进一步地完善了格雷布纳的“文化圈”和“文化层”学说。他认为,文化圈是由各种器物、经济、社会、道德及宗教信仰等人类文化的一切范畴相互关联地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文化圈可以整个地向外传播。当一个文化圈传播到另一个文化圈上时,其交叉叠压的部分就形成了新的文化层。他根据当时所能搜集到的资料,以自己的理论构拟了许多文化圈。认为人类所有的文化都来源于这些文化圈的互相传播和组合。质言之,这些文化圈也就是人类文明起源的中心。他还认为,人类最初的情况,类似于当时的小黑人(俾格米人),他们信一神教,行一夫一妻制,拥有私人财产。他认为这些文化因素是永世长存的。 以史密斯为代表的英国传播学派,因其强调人类文化皆源自于埃及,从而被称之为“泛埃及主义”或“极端传播主义”。史密斯认为,人类文化是在距今6000年左右才产生的。在此之前,人类处于一种纯粹的自然状态,这些“自然人”没有房屋、衣物、牲畜、农业,也没有社会组织、世袭领袖、婚丧礼仪和宗教信仰。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居住在埃及尼罗河流域的居民才开始了文明的进程。他们发明了制陶、编织、建房等技艺,拥有初级的农业,后来又产生了丧葬礼仪和神的观念。最后,这一带终于发展成为世界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人类的文明都是从这里传播出去的,先是从埃及传播到巴比伦、亚述、以及希腊等地,后又向东传至波斯、印度和中国,向西传播到非洲,再传播到澳洲、太平洋诸岛及南美等地。 史密斯就这样构拟出了世界文明的传播发展史。他认为,古埃及文明的许多成分如金字塔、木乃伊、太阳神崇拜、以及复杂的农业灌溉等,之所以能在遥远的安第斯山和中美洲一带找到实迹,都是由于从埃及传播出去的结果。他否认了人类对文化或文明的独创性,认为相距甚远的地区独立地创造出相似的文化是相当罕见的。 史密斯的理论学说经由其弟子佩里等的手而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佩里的《太阳之子》就是典型的泛埃及主义的产物。在该书中佩里把埃及比作太阳,认为全世界的文明都是由埃及传播而来的。 英国传播学派不顾文化独立发明的事实,而是用近乎幻想的推理来重构全世界的文化联系。所以很快该学说就被人们抛弃,他们的极端主义也使得传播学派的合理成分几乎消失殆尽。 在上述两派风行于欧洲之时,美国人类学家威斯勒和克罗伯亦运用传播理论,开始了对北美等地文化的研究。与上述两者相比,美国传播学派则要稳健得多,结论也较为谦逊。他们将一个文化区域的代表性特征归结为来自于一个地理文化中心。认为文化特质首先产生于该地,然后向外传播。因此,通过分析文化特质由中心向边缘移动的过程,就可以复原该区域文化生成的历史。威斯勒提出的著名的年代—区域假说,就是基于这一原理上的。 年代—区域假说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分布的地理区域即文化区,文化区可以分为文化中心和边缘区两部分。中心区是文化特质产生的区域,文化特质产生后,即由中心区向边缘传播。这种传播需要时间,当文化特质离开中心区越远,就说明其离开文化中心越早。反之,若文化特质靠近文化中心区,而边缘地区尚未发现,就表明其离开中心区时间较短。因此,依据文化特质由文化中心传播至边缘区的过程,就可以再现文化发展的历史。 威斯勒的年代—区域假说曾盛极一时,成为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他自己也依此而将北美的文化划分为9个文化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威斯勒的基础上,克罗伯进一步将北美的文化区与不同的环境因素如气温、降雨量等联系起来考虑,从而开创了研究人类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互相适应关系的新路子。 较之德奥学派和英国学派对人类文化大而化之的泛泛论述,美国传播学派的研究显然更具实证性的色彩,因而也更易为人们所接纳。 综上所述,文化传播学派是在批判古典进化论的不足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合理地指出了古典进化论忽视文化传播和文化接触的不足。但在强调文化传播作用的同时,却又忽略了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创性的一面,从而走进了以传播来释读人类文化一切的死胡同。他们关于人类文明起源于一个或几个中心的论说,更因其荒谬性而早已为当代科学所否定。传播学派的积极性意义在于,它揭示了文化传播之于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扩大了人类认识自身的视野,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某些特定的文化特质,确实只起源于少数社会之中,然后再通过模仿和迁徙而得以扩散,因此,在有足够多的资料的前提下,我们确实能够通过考察文化特质的传播和流动,来再现人类交往接触的事实。 20世纪初,进化论对文化人类学的统治宣告结束。这一方面是由于上述文化传播学派的反对,另一方面也以美国历史学派的雄起不无关系。因为美国历史学派对进化论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它揭露了古典进化学派的许多致命的弱点和不足,使得进化论在人类学学科内部急剧衰落下来。 美国文化历史学派 美国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是著名人类学家博厄斯,他是公认的反对进化论的领导人。他极力反对进化论对人类文化发展规律的空泛概说,积极倡导踏实稳健的实证研究,尤其强调要对资料进行细致入微的搜集整理。他认为,当资料搜集到足够多时,决定文化变异的普遍规律就会从这些信息中自动产生出来。 博厄斯本人受过物理学和数学的严格训练,治学十分严谨。在他看来,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定的价值,在解释文化现象和社会形式时,要极其慎重,对任何一种文化特质的考察,都必须摆在出现这种特质的社会环境中去研究。只有了解了具体的文化演变过程后,才能掌握人类一般文化的成长法则。再具体、全面、历史地研究了一个个文化,并收集了足够多的资料后,理论问题也就自然会得到解决。 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博厄斯外,还有克罗伯、威斯勒、罗维、戈登卫塞、雷丁等。他们都是博厄斯的门生,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又都为美国人,所以常常被称之为“博厄斯学派”或“美国文化历史学派”。该派的主要代表著作有:博厄斯的《原始人的心智》(1911)、《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人种、语言、文化》(1940)、克罗伯的《人类学》(1923)、《文化成长的形貌》(1944)、《文化的性质》(1952)、罗维的《初民社会》(1920)、《文化和民族学》(1917)、威斯勒的《社会人类学概论》(1929)、《人与文化》(1923)等。 美国文化历史学派人员众多,研究的领域相当广泛。每个成员都秉承了博厄斯的某些思想而对某一领域进行专门研究,有的还形成了颇具影响的理论派别。例如克罗伯的文化整体论,文化超有机体论,威斯勒的文化区理论,赫斯科维兹的文化相对论,以及雷丁注重文化个性,对个人生活史的研究等。虽然他们探讨的对象和问题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即长于批评,讲求实证,只对具体的历史地理范围内的文化进行研究,探讨具体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不作原则性的理论概括。正是在此意义上,该学派才又被称之为历史特殊论。 根据该学派的干将之一戈登卫塞的概括,美国文化历史学派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大致如下:①集中探索有限度的“地理、历史”地域,研究其在历史上经过的深度及其地理上和个别部落接触的广度;②应用客观地描述及事后统计的方法追溯文化特质及文化丛的传播,并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特质的连合、相侵和同化;③应用“模式”概念描述区域文化;④扩大求异的方法,寻出部落内的区别及个体;⑤采用语言学方法探索特征的意义;⑥分解文化丛的历史心理的成分;⑦排斥粗陋的古典派的进化论与环境论;⑧应用“传播”、“独立发展”、“平行”、“辐合”等概念作为分析的单位和工具。下面以博厄斯为例,来具体考察美国历史学派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特色。 博厄斯认为,每个文化都是自成一体的,有其自身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所以应该从整体与结构的高度去研究人类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文化现象是复杂的,是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必须将其置于该社会的大环境中全面考察,才能发现其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他关于美洲西北海岸瓜求图印第安人的夸富宴的分析,就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文化观。 瓜求图人一般在生日、结婚、丧礼、继嗣、成年礼等仪式时举行。其内容是在宴会上向所有客人送礼或毁掉一些的贵重物品,以此来显示财富和身份,然后宣布一些重要事件,被请来的客人则为主人的宣告作证从而使之合法化。博厄斯全面研究了瓜求图人的文化背景后发现,在瓜求图人的社会里,人们生活的主要动机,就是无止境地追求社会声望并紧紧抓住已获得的声望。即使丧失一点点的声望,也会使人产生极大的自卑感。在此情形下,举行夸富宴以获取威望和特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博厄斯的这一研究案例充分表明,一种文化要是离开了其赖以存在的整体社会背景,就会显得荒诞不经和难以解析。 博厄斯还大力提倡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价值,否认有什么“放之四海皆准”的价值标准。他严厉地批评了当时欧洲中心主义者大肆鼓吹的“北欧人优越论”。幽默地指出:如果考虑到古希腊、罗马文化、尤其是古埃及与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出现过的无数杰出人才,那么当时的北欧人相形之下便属于典型的劣等民族了。(《种族、语言、文化》,纽约,麦克米兰,1940,PP255—257) 博厄斯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出发,对古典进化论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认为,古典进化论者以西方社会高度发达的技术手段作为标准,来进行人类社会由低到高的排序,这种排序完全是人为的,充满了主观偏见,因而是无效的。如果将技术标准改为以亲属关系的复杂程度为标准,那么,许多所谓的原始民族将处于很高的位置,而具有高度技术文明的西方社会,则会处于较低的位置。因此,所谓文化水平的高低,先进和落后,完全是受研究者的偏见影响所致的,而非真正如此。 不管他对古典进化论的这种批评允当与否,博厄斯的文化相对主义对于批驳当时普遍流行的欧洲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反对殖民主义和侵略扩张,却有着极大的进步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文化相对主义广为流传,它提供了各民族和平共处、多元共存的理论支持。 从学科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博厄斯的贡献是相当巨大的,他提倡人类学应分为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两大学科,后者包含考古学、民族学和语言学等。这一学科分类体系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人类学学科内容。不仅如此,他在人类学四大分支领域均有高深的造诣,奠定了描述语言学的基础。此外,他培养了数量众多的人类学家。正是他的弟子和再穿弟子们,携带着他赋予的人类学理论,开辟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领域,开创了人类学研究的黄金时代,也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人类学研究的中心,这一中心位置迄今仍未动摇。 美国文化历史学派的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减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历史学派发生分化,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理论思潮,如心理学派、文化相对主义等,其中没有任何一个思潮能代表或承袭整个历史学派的观点。 功能主义学派 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兴起了被称之为功能主义的人类学派别。功能主义学派以强调研究文化现象的功能,或强调用功能的眼光来解释文化现象而得名。学术界一般认为,该学派形成于1922年,因为该学派的主要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分别在该年出版了《西太平洋上的探险队》和《安达曼岛民》两本著作。与美国文化历史学派的情形颇类,功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是英国学者,比较著名的有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弗思、埃文思—普里查德、福蒂斯等。他们的主要作品有: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探险队》(1922)、《野蛮社会的性与抑制》(1927)、《科学的文化理论》(1944)、《文化变迁的动力》(1946);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安达曼岛民》(1922)、《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1952)、《社会人类学方法》(1958);弗思的《新西兰毛利人的原始经济》(1929)、《人文类型》(1938)、《人与文化》(1957)、《经济人类学论丛》(1967);埃文思—普里查德的《努尔人》(1940)、《阿赞德人的巫技、神谕和巫术》(1937)、《非洲的政治制度》(1940,与福蒂斯合编)、《社会人类学》(1951);福蒂斯的《塔伦西人形成部落的动力》(1945)、《塔伦西人的亲属关系网》(1949)、《宗教、道德和个人》(1987)等。 功能主义在英国的兴起,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原因。首先,英国是一个老牌的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一次次地冲击英国的殖民体系,使得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变得越来越艰难。在此情形下,英国政府迫切希望伴随着海外拓殖而产生的人类学,能提出管理殖民地的有效办法,以维护其殖民统治。这是功能主义兴起的重要社会背景。其次,在社会思潮方面,随着进化论思想的退潮,在学术界和思想界内部,比较研究和功能研究开始盛行。这些都为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提出功能主义学说提供了社会和思想基础。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社会原因和时代背景,功能主义理论一经提出,即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其追随者颇众。功能主义一下子成为人们研究和看待社会若干问题的主要视角和方法。 功能主义的提出,同时也与马林诺夫斯基特殊的学术经历有很大关系。1914年9月,马林诺夫斯基抵达新几内亚,先后在麦鲁岛、多布岛及特罗布里恩岛等地进行田野调查。调查期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难以返回欧洲,只好延长在西太平洋诸岛的时间。在那以后长达三年的时间里,马林诺夫斯基不仅学会了当地居民的语言,而且得以浸润于当地文化之中,从内部完整细致地观察和记录当地文化的细节,例如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他们的友谊和抱负、喜悦、恐惧和忧伤,甚至于他们在不同情况下发出的不同声调。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后,马林诺夫斯基撰写了一系列论著,完整地提出了他的功能主义文化理论。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在一个社会里,人们世代相传的工艺制作、器皿、技术、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以及各种价值判断等等,就是文化。而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不管这种文化是抽象的社会现象,如社会制度、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还是具体的物质现象,如手杖、工具、器皿等。他认为文化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所谓功能,就是满足需求,他将人类社会的需求分为生物的需求(如对食物、安全、娱乐、成长、性等的需求)、制度的需求(如对教育、法律的需要)和整合的需求(如人们需要一种“世界观”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交往),其中生物的需求是最基本的,初级的需求,它包括摄取营养、生衍繁殖、身体舒适、生命安全、适当休息、行动自由和健康长寿等。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人们发明了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物质范畴的文化。在满足了这一层次的生物性需求后,又派生出了文化性的需求,与此对应便产生了经济组织、社会制度、教育、政治制度、宗教、艺术等精神层面的文化。 马林诺夫斯基还认为,在一个社会里,满足特定需求,有着特定功能的文化元素之间互相联结,从而形成了一张互相支撑的结构网。这张由各种文化元素交织而成的网络,在不同的社会里是各不相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类的基本需求相同,而满足这种需求的文化却各不相同的原因。 与马林诺夫斯基将文化的功能置于社会成员的生物需求的基础上不同,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社会文化的功能主要并不是用来满足社会成员的某种需要的,而是为了维持已有的社会结构。所谓的社会结构,是指整个社会关系网络的总合。社会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发现潜藏于社会表象之下的社会结构,建立结构的模型,再用这种模型去帮助理解社会关系,掌握社会运作的规律。正因为此,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理论又被称之为“结构—功能主义”,从而与马林诺夫斯基的结构主义相区别。 虽然在理论观点上有着上述差别,但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一致认为,对任何一个社会或文化的研究,都必须从整体、全面的角度来予以把握,而不是孤立地考察单个的文化现象。例如在《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一书中,马林诺夫斯基主要的考察对象是西太平洋诸岛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贸易方式,即有名的“库拉交易圈”。为了揭开这种交易方式之谜,他广泛联系土著文化的其他层面,例如巫术、造船术、园艺、以及酋长资格等,对库拉交易体系作了全方位的考察,从而成为人类学发展史上的经典研究案例,库拉交易圈也因此而名扬天下。在另一本书《野蛮人的性生活》中,马林诺夫斯基将特罗布里恩岛人的性行为置于结婚、离婚、母系亲属制、酋长资格、爱情巫术等相关的文化场景中予以考察,而不是孤立地研究他们独特的性行为方式。这就使当地居民貌似离奇古怪的性行为,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和展示,也增添了人类关于自身行为的多样性的了解。 自从功能学派以后,以整体联系的方法来把握社会和文化,就成了社会人类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此外,马林诺夫斯基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创了人类学社区研究的先河,他所创立的参与观察法,至今仍是人类学进行田野工作的基本手段,被后来者忠实地袭用着。 功能学派以功能的眼光来看视一切,对进化论、历史学派和文化传播学派一律持反对和批判的态度。它对英国殖民地的研究,有利于政府增加对当地文化得了解,从而采取有利的殖民政策。所以,该学派很受英国官方的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地国家纷纷摆脱了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的国家,他们不欢迎曾为殖民政策服务过的人类学家再去作实地调查,功能学派因此而失去了田野研究的基础,逐渐衰落下来。 文化心理学派 20世纪30年代,美国文化历史学派的一些学者例如露斯·本尼迪克特等,开始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社会文化现象,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文化心理学派。该学派的形成以本尼迪克特于1934年发表的《文化模式》一书为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若干年,文化心理学派在美国人类学界一直有着重大影响。其代表人物有本尼迪克特、玛格莉特·米德、卡丁纳、林顿等。 文化心理学派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文化与人格的关系、民族性或国民性问题,认知问题等等。在文化与人格的关系方面,他们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典范人格,这种典范人格是由该文化所塑模的。举例来说,人们常说的中国人含蓄,美国人开朗,法国人浪漫等等,反映的即是不同文化的典型人格。这种人格特征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由该社会的文化培育、熏陶而形成的。在此过程中,儿童期的训练对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他们接受了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儿童诞生时,心灵如白纸一张,是后天的文化训练,在这张白纸上画上了文化的印记,最终形成了该文化认可的人格特征。 不同的文化特征培育了不同的人格类型,这就说明每一种文化都有着与其它文化不同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特点即是本尼迪克特所谓的“文化模式”。她将心理学对个体分析的概念应用于对群体的分析上,认为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像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那样来解释。即每个文化就像每个人一样具有独特的气质。 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本尼迪克特分别考察了普埃布洛印第安人、多布人和瓜求图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情况,认为这三种文化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文化性格,或者说三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其中普埃布洛人文化是“日神型”文化,其特点是严谨、规律、自制和乐群。而瓜求图人文化则是与此相反的“酒神型”文化,主要特征是粗暴、狂野、放纵以及极端自高自大。多布人则是所谓“狂想型”文化的代表,其主要特征是猜疑、仇视以及相互欺诈。 文化心理学派关于国民性的研究,还引起了美国官方的关注。二战期间,本尼迪克特等人类学家曾受聘于美国战争情报资料室,开展对罗马尼亚、泰国、日本、荷兰以及德国等国家的民族性的研究。《菊花与剑》就是本尼迪克特在二战期间完成的对日本人国民性格所作的专项研究。在该书中,她通过对日本人的义务与人情、恩与责任、义务与义理等方面的比较,较全面地考察了他们的忠、孝、仁、义、德的人生观和价值体系,从而得出了日本文化是不同于欧美的“罪恶感”文化的“耻辱感”文化的结论。她准确地指出:“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崇武又爱美,即蛮横又文雅,即刻板又有适应性,即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程度上表现出来的。”(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剑》,孙志民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因此,她试图以“菊花”与“剑”的内涵来说明日本人这种矛盾的、双面性的民族性格。 文化心理学派关于国民性的研究,虽然不乏像《菊花与剑》之类的成功之作,但亦有不少粗陋的结论。例如有的研究指出,日本成年人之所以具有易受强制力支配的性格,是因为他们在童年时期就接受了严格的上厕所训练。以此颇类,又有人认为,俄国人中普遍存在的情绪容易在狂躁与忧郁之间摇摆不定,是因为苏联保育室将新生婴儿一生下来就包缠于襁褓之中,这种将婴儿身体捆绑起来,使其手脚无法动弹的做法,极易引起婴儿的愤怒和受挫感,这在成年以后就表现为狂郁症。此类研究的简单和粗陋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在文化与人格研究领域,文化心理学派的优秀作品首推米德的文化与人格研究“三步曲”:《萨摩亚人的青春期》、《新几内亚的儿童成长》、《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其中《萨摩亚人的青春期》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米德也因在该书中提出了青春期的躁动不安是文化的影响而非生理的必然的观点而名扬天下。 文化心理学派在20世纪40年代极为盛行,50年代因其种族主义的倾向而受到批评,逐渐衰落下来,60年代以后,在文化与人格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所谓的心理人类学派。该派在弗洛依德关于人类发展和心理动态学学说的影响下,侧重于探索人类的心理因素和心理过程是怎样影响其文化实践活动的。不同民族和文化的认知问题,是其研究的重点,这一研究取向至今仍盛行不衰,从者甚众。 新进化论学派 对人类文化的进化论研究并没有随着19世纪的结束而告终,20世纪30年代,莱斯利·怀特对博厄斯所强调的历史特殊论公开发难,重新提出进化论的研究方法。由于其理论观点与19世纪的古典进化论有所不同,故被称之为“新进化论学派”。该派代表人物除怀特外,还有斯图尔德、萨林斯、塞维斯等。代表著作有:怀特的《文化的进化》(1959)、斯图尔德的《文化变迁论》(1955)、萨林斯和塞维斯共同编撰的《进化与文化》等。 怀特除了坚持文化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本进化观点外,又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人类文化的进化与其获取能量的多寡,或利用能量之技术效率有关。低发展的社会往往获取的能量总量也少,反之,较高发展阶段的社会,则能获取较多的能量。因此,可以依此来对人类社会进行分类。他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阶段:①人类仅靠自己体内能量的阶段——原始共产社会。②人类通过种植和饲养方法获取食物的阶段——东西方古代的文明。③通过动力革命,对新能源加以利用的阶段——现代工业化国家。④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和平利用核能的阶段。怀特认为,文化的进化就是人类利用能量总量的提高或利用能量之技术效率的提高。 斯图尔德认为怀特的理论太过于广泛和一般化,难以解释具体的、特定的文化的发展进程。他将怀特的理论称之为“普遍进化论”,将摩尔根等19世纪的进化理论称之为“单线进化论”,而将自己提出的理论名为“多线进化论”,以示与前二者的区别。斯图尔德在进行了大量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学说。他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都是在各自不同的发展路线上平行发展的,在他们之间并没有共同规律可言。因此,应该对具体的文化作具体的分析,尤其要通过考察不同的文化与各自的环境因素之间的互相适应关系,来论证该文化的发展变迁问题。由于他特别强调文化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问题,斯图尔德的学说又被称之为文化生态学,他本人也因此而成为公认的文化生态学的创始人。 新进化学派的另两位代表人物萨林斯和塞维斯是怀特和斯图尔德的学生,他们企图调和怀特的普遍进化论和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论之间的矛盾。在他们看来,这两种进化学说,反映的其实是人类文化进化的两种形式,即普遍进化和特殊进化。认为世界上各种文化在适应各自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时,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即形成特殊的进化过程。而这些特定、具体的进化过程又都反映了能量总量获得的提高,或能量获取技术的提高,从而体现了普遍进化的态势。 在新进化论者不懈的努力和宣传下,进化论一改因历史学派、功能学派、传播学派的攻击而沦为异端的命运,进化的思想也成为人类学的一种常识,持进化观点的学者也日益增多。目前,从社会文化的不同方面,例如历史背景、技术手段、气候、地形、资源、人口等来具体考察某一社会和文化的演化变迁,已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 结构主义学派 结构主义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又一人类学理论流派,该学派60年代曾盛行一时,70年代中期开始衰弱。结构主义学派主要是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其创始人为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英国人类学家利奇也是结构主义的著名的代表性人物。该学派的主要著作有:列维—斯特劳斯的《亲属关系的初级结构》(1949)、《忧伤的热带》(1955)、《结构人类学》(二卷,1958、1973)、《野性的思维》(1962)、《神话学》(四卷,1964、1966、1968、1971);利奇的《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1954)、《列维—斯特劳斯》等。 学术界一般认为,结构主义的出现,是与西方人类学在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态势密切相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广大的殖民地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宣布独立。他们不再欢迎曾为西方殖民统治献计献策的人类学家对他们进行实地调查。在此情形下,人类学一下子失去了传统的调查研究领地,不得已由以往的实地调查研究转向了理论分析。结构主义正是迎合这种转变的需要而产生的,反映了振兴学科的努力。 结构主义学派的理论,来源于结构语言学。这其实也以列维—斯特劳斯的学术经历有关。1941年,身为犹太人的列维—斯特劳斯,为了避免德国法西斯的迫害而流亡美国,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布拉格结构语言学派的大师雅各布逊,深受其结构语言学的启发,遂将音位学的结构分析方法运用于人类学 对人类文化的分析上来,从而创立了人类学领域的结构主义学派。 按照结构语言学的观点,语言是集体生活的符号系统,是由音素、音节、词素、词组和句子组成的整体。语言的每个要素并不重要,只有当它与其他要素联系起来时才有意义。这些要素间的各种联系,就是语言的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将这种思想引进了文化研究领域,他把各种文化视为互相联结的系统,认为应该按照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如同结构语言学研究的目的在于透过杂乱无章的语言表象找出语言结构一样,结构人类学研究的目的,也在于从混乱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中找出其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并不是指实际存在的社会关系,而是社会的无意识结构,即隐藏在实际社会关系背后的“深层结构”。它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只有通过文化研究者所建立的概念化模式才能认识。 列维—斯特劳斯将这种概念化的“模式”分为有意识模式和无意识模式两大类。所谓的有意识模式,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意识到的人类社会或文化的表层结构,例如部落民一般都知道自己能够跟哪些人通婚,不能够跟哪些人通婚。或者说跟哪些人通婚是该社会认可的,而跟另一些人的通婚则为社会习俗所不许或禁止。这种关于通婚范围的社会规定,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这就是有意识模式。这种有意识模式并不是真正的社会文化结构,它无助于解释社会或文化体系。要获得对社会或文化体系的真正了解,还得寻找无意识模式,它较深地隐藏在社会文化的表象背后,是还没有被该社会的成员所意识到的深层结构。这种深层结构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灵之中,在社会文化现象背后真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学家只有从人类思维的深层结构入手,把握这种无意识模式进行探索,才能弄清社会文化的基本法则。这种透过社会文化的表层结构来寻找无意识的深层结构的过程,就是结构主义的基本研究方法。 列维—斯特劳斯运用他所创立的结构分析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亲属关系、神话逻辑、以及原始民族的分类理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与过去研究完全不同的观点和结论。例如在亲属关系的研究方面,他深受法国社会学家莫斯《关于原始交换的形式——赠与的研究》(1925)一书所阐明的互惠交换理论的启示,认为婚姻的基本结构表现为女性在人类集团之间的流动,这种流动包括女性在两个集团之间直接被交换(限定交换)和女性按特定的方向在集团之间流动(一般交换)。人类所有的婚姻体系都是这两种基本结构经复杂的组合而形成的。亲属关系的结构就是通过这种交换女性的体系而奠定其基础的。 在研究神话逻辑时,列维—斯特劳斯就像语言学音韵理论把音韵分解为音素而进行研究那样,把神话也分解成构成神话的最小单位——神话素,并进而分析出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他得出结论,认为人类的神话在表面上虽然纷繁复杂,五彩缤纷,但其本质上却是由有限的材料构成的,这些基本材料分解成各种符号并多次重复,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神话现象。 列维—斯特劳斯这种结构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人类学和社会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如此,结构主义的影响还波及到了其它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例如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甚至连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时装设计、广告、通讯报道等也受其影响,结构主义成了二十世纪六、七十风靡西方世界的哲学思潮。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结构主义的热潮渐趋减弱。 以上我们简要地介绍了人类学发展史上产生的主要理论流派。20世纪60、70年代以后,西方人类学这种学派林立的状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就美国人类学界来说,实际上处于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式各样的理论层出不穷,很难分出完整的理论流派。有人曾不无夸张地说,有多少人类学家,就有多少理论和流派!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实际上跟人类学百余年来留下的学术遗产不无关系。原来先后相继的理论学说虽然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已彻底地消失,恰恰相反,它们的合理成分却一直流传下来,成为后来者进行研究时可资利用的理论器具。这些合理成分无限制的分化组合,自然会形成无数新的研究取向。 近年来,人类学越来越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跨学科研究方法为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所运用,从而催生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类学研究新领域,例如哲学人类学、政治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文学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心理人类学、发展人类学、都市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等,这些,反映了人类学新的历史发展趋向。 参考文献: 1、陈国强主编:《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2、童恩正:《文化人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3、和少英:《社会—文化人类学初探》,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 4、编写组:《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5、陈国强:《中国人类学》,中国人类学会编印,1996年。
个人分类: 人类学|17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凌波仙子——水仙
热度 1 陈三茂 2011-2-23 09:32
凌波仙子——水仙
水仙属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分布在中欧、地中海沿岸和北非地区。中国的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种名为: 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 Roem 。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 水仙的花,有如金盏银台,高雅绝俗,婀娜多姿,清秀美丽,洁白可爱,清香馥郁, 故有“金盏银台”的别称。花如其名,绿裙、青带,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 又有“凌波仙子” 的雅号 。素洁的花朵超尘脱俗,高雅清香,格外动人,宛若凌波仙子踏水而来。 水仙多为水养,且叶姿秀美,花香浓郁,水仙的根,如银丝,纤尘不染;水仙的叶,碧绿葱翠传神。 中国水仙的主要有两种品系: (1) 单瓣型 福建漳州特产,花冠色青白,花萼黄色,花被 6 瓣,中间有金色的副冠,形如盏状,花味清香 ,所以叫“金盏玉台”亦名 " 酒杯水仙 " ,花期约半个月;若副冠呈白色,花多,叶稍细者,则称“ 银盏玉台 ” 。 (2) 重瓣型(复瓣型) 花重瓣,白色,花被 12 裂,卷成一簇,花冠下端轻黄而上端淡白 ,没有明显的副冠,名为“百叶水仙”或称“玉玲珑”,花期在二十天左右。花形不如单瓣的美,香气亦较差,是水仙的变种。
个人分类: 休闲娱乐|4632 次阅读|1 个评论
在地中海的阳光下
热度 8 xiaomagecc 2011-2-20 09:38
地中海的阳光来得直接而猛烈,连镜头都招架不住,只好频频使用小光圈。有时候我想,这阳光哪怕是分一成给成都平原也好呢?可是这样一来,成都恐怕也就失去她的味道了!
个人分类: 游学见闻|4706 次阅读|15 个评论
小议汉语语言的发育问题
热度 1 techne 2011-2-14 22:47
小议汉语语言的发育问题 王 键   汉语应该是中国人最常用的东西,这个恐怕没什么疑义。但有时候,看起来最毫无疑义的事情,却又有可能深深隐藏着某些最值得推敲的内容 。汉语就有可能是这样一种语言。若用现象学的方式进行解释,当人们在“看”的时候,“看”本身却是隐而不显的。你不可能既去看某物,同时你自己又可以看自己在看的这一行为。总之,当你在看时,对你在看这件事来说,“你在看”这一行为本身确实是隐而不显的。因此,若要看本身显露,必须引入某个他者概念,你在看这一行为本身才可以从隐蔽中显露,才是可观察的。   最初启发笔者思考汉语语言的发育问题,是源自马克斯.韦伯的《儒教与道教》一书。马克斯.韦伯在书中曾有些关于汉语语言的描述。 I.关于象形文字的表达局限   由于中国文字一直保留着图像的特色,并未理性化为地中海商业民族所创造出来的拼音字母的形式,所以,中国的文学作品同时诉之于眼睛和耳朵,并且主要诉之于眼睛。任何经典经文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从字形到(非书写)话语的转译。尤其是古老文字的直观性质,其本质就与口说的语言距离遥远。 II.关于逻辑的缺乏   一方面,中国的语言尽管有其逻辑的特性,但中国的思维还是一直停滞于相当具体形象(直观)的状态。逻辑、定义与推理的力量,尚未为中国人所接受。 III.关于思想同表达的分离    另一方面,这种纯粹的文字教育使得思想与表情(即表达动作)相分离。 IV.关于超越性的匮乏   中国的哲学缺乏西方的法律学所具有的理性——形式化的特性,也缺乏拉比的、伊斯兰的、以及印度的哲学所具有的那种经验的决疑论之特性。中国的哲学并没有蕴生出繁琐哲学,因为它并不像以希腊思想为基础的西方与近东哲学那样从事专门的逻辑学研究。……中国哲学不知道所有西方哲学的这些核心问题。   从韦伯针对汉语语言的论述,很容易给人留下这样一种印象:作为一种语言的汉语,先天地就在表达方式(象形文字)上具有缺陷,而这进一步导致中国人在用汉语这一语言表述时缺乏很多在西方语言系统下能够顺利形成的理性化思维,中国的语言传统缺乏逻辑性,缺乏修辞术,也缺乏口若悬河的演讲表现。而由于这种语言本身的局限性和欠发达状况,中国人的思维就一直停滞于具体形象,在西方传统中根深蒂固的逻辑、定义与推理的力量,无法为中国人所充分接受,更无法形成西方文明中持续几千年的形而上维度。这种状况长期持续,也形成了中国文化的某些特有气质。   而且,韦伯还提到了古代中国书面语言和口语的分离,这种分离也造成古代中国的思想/政治和表情/生活相分离。其实这个不只是古汉语中的现象,当代中国依然存在这样的问题。虽然今天在中国的文艺等领域情况已经有变化,但在政府控制的舆论领域仍然存在这种日常语言中的二元分裂,官方的讲话方式同真实的生活语言情景存在着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其他国家几乎很难看到。由此就引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语言本身也是不断进化中的,而语言/生活的紧密连接,正是语言演化适应并改造环境的重要互动途径,那么这种语言/生活的分裂,以及作为现代技术手段的防火墙/过滤词等管制系统,是不是会正如中国古代的缠脚布一样,限制了中国语言系统的正常发育,由此制造出很多畸形的产物呢?   应当说,韦伯对中国语言系统的批评,具有相当深刻的洞察力。通常在对文化进行检视时,语言往往如同人们不自觉带上的有色眼镜一样,在观察的行为中隐而不限,被人们所忽略。在韦伯之后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更是充满浪漫派情调地把语言谓为“存在之家”。那么,作为世界主要国家中唯一使用象形文字的中国,汉语这种语言到底在多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人思维的发育?进一步,倘若真的如此,那么汉语要经过什么样的培育和变革,才能充分发挥出在发展理性活动中类似拼音文字的作用?这些无疑都是由韦伯的评述引出的深刻问题。   在近代日本,也曾有学者以类似的思路来怀疑日语的地位和作用,极端的西化派甚至曾鼓吹废除日语,改用西文。在此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也曾有过类似的思路。但改用他文显然既无可能,也不可行。尤其作为日语进化的例子,现代日语不但很好地适应了新时代下的表达需求,而且还大量地将很多创新的汉语词汇反哺给中国,现代汉语中有大量词汇源于日语,最典型的如“哲学”等。这也就是说,改进自身的语言工具是更可行的方案,没有必要完全抛弃旧有语言,而全盘彻底地改用其他某种强势语言。   总之,作为中国人最常用的汉语表达系统,是中国人在思维和构建中国文化中的最重要工具。当代中国在经济上虽然迅猛发展,但在语言文化方面似乎并没有取得很多与这种增长速度相匹配的重要成就。在对此寻找原因时,应当检讨汉语本身是否存在问题。如果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或者作为一种隐而不显的看世界的活动,我们应当也对这一工具或作为看的活动本身进行检视,在不同语言文化的竞争中,更应当充分引入“他者”的视角,由此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视角的局限,并相应地对工具或看世界的这一活动进行修正和补充,来不断完善汉语语言表达。也只有解除掉众多自缚手脚的镣铐,汉语语言和文化才更有可能进行充分发育,在未来成为吸引世人眼球的语言和文化。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1172 次阅读|1 个评论
天若有情天亦老
liluyuan 2011-1-27 02:45
古时候用八十一子的笔名在海外发表的一些小东东,拿来存在这里。:-) 天若有情天亦老 八十一子 一,无花果蜂的故事 两棵无花果树相互守望,于是结出丰厚的果实。——阿拉伯谚语 地中海的风帮不上无花果树的忙。无花果树上看不见花,因为花开在无花果的外壳里,而且无花果有两种花,一雌一雄,并不同时开放。无花果丰厚的果实是无花果蜂用生命换来的。这些小小的昆虫短暂的一生像一支小夜曲,温柔而哀伤。 无花果蜂住在无花果的外壳里。他们的母亲从另外一个无花果飞到这里时,无花果壳里开着雌花。 携带着花粉和卵的雌蜂从无花果顶端的一个小孔里钻进来,爬进雌花蕊丛中。雌花蕊有长有短,长的花蕊会发育成果实,短的不会。花蕊排列得十分紧密。雌蜂在间 隔里艰难地爬行,寻找短的花蕊做自己的产床。她磕磕绊绊,碰断了自己的翅膀。她把花粉留在花蕊上,把卵产在短花蕊里。没有了翅膀的她再也不能离开,死在了 产床旁。 幼蜂孵化了。小雄蜂用他强劲的牙咬开花蕊,爬了出来。但是雄蜂生下来就没有翅膀,不能离开无花果壳的包裹,注定将在黑暗中度过一生。但我们的雄蜂毫不自怨自艾,他立刻开始寻找他“盲目相约”的情人。 小雌蜂长着一对美丽的翅膀,但她们却没有足够强壮的牙,这时都还被禁锢在花蕊里,好像是被监禁在高塔上的公主,焦急地等待着她的王子到来。雄蜂没有辜负她。他来了,咬开花蕊,解救了雌蜂。一对小蜂儿卿卿我我,成就了一段姻缘。 从花蕊里被解救出来的雌蜂并不甘心于无花果壳里的黑暗世界,她开始寻找光明。雄蜂在她前面爬动,咬开各种障碍,领着她朝他们的母亲们早先到来时钻入的小孔进发。这时,无花果里的雄花开了,雌蜂一路上把花粉收集在自己身上。 终于见到光明了。雌蜂展开翅膀,义无返顾地飞出了无花果壳。她将飞到另一棵无花果树上,找到一颗新的无花果,生下她的子女,同时把花粉授给无花果的雌花。而我们的雄蜂在目送情人离开后,将回到他的母亲的尸体旁,静静地死去。 二、五月蚊的故事 虽千万人,吾往矣。——中国古语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多瑙河有一条支流,叫做提扎河。这一段的河床里居住着一种名叫“五月蚊”的昆虫,又叫“提扎河之花”。这类昆虫在中国被称为蜉蝣。五月蚊的幼虫在河底深深的泥土里住了三年了。在四、五月的某一天,它们不约而同地浮到水面,蜕变为成虫。 然而那是何等壮烈的一次蜕变! 成千万上万万的五月蚊一齐来到水面。整条河流突然间好像是由它们构成。第一拨上来的全是雄蚊,他们需要蜕变两次。头一次在水面上,变成会飞的成虫,然后飞到河边的草上,树上,建筑物上,电线杆上,行人的头上身上,总之一切可以停靠的地方。他们在那里立刻再蜕变一次。 但是等待他们的不仅仅是阳光,还有守候在河里的鱼,守候在岸上的鸟。五月蚊一出现在水面,无数的鱼和鸟立刻扑上去,开始了它们一年一度的大宴会。一时间翻江倒海,杀声响彻河上。 雄五月蚊前仆后继地在水面蜕变着。鱼终于吃饱了。鸟终于吃累了。依靠着巨大的数目,一部分雄蚊完成了蜕变,变成了性器官完全成熟的、真正的雄蚊。他们长着一对蓝色的薄翼,拖着两条长长的蓝色尾翼,虎视眈眈地盯住河面。 终于,雌蚊的蛹浮上了水面。她们将在水面上蜕变为会飞的雌蚊。雄蚊们为之奋斗了一生的时刻到来了。他们像战斗机一样,俯冲到水面,同刚刚蜕变的雌蚊交配。 有时几只雄蚊同时捉住一只雌蚊,形成一朵蓝色的花。有那性急的,不等雌纹钻出壳来就将她逮住。有那更性急的,不分青红皂白,逮住一只雄蚊,来个霸王硬上 弓。也不能全怪他们。雄蚊和雌蚊的比例几乎是二十比一,不急不行啊。 雄蚊交配后就死去。雌蚊担负了新的使命。她从河面起飞,朝上游飞去。飞出几公里后,她在河面上产卵,然后死去。这些蚊卵将顺流而下,回到父母的“家乡”,沉到那里的河底。过一个半月,幼虫孵出后,会钻到河床里,三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2005.08.31
34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理解“以现在解释过去”
热度 1 tongqb 2011-1-20 17:34
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1902-1985),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他是法国“年鉴”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他曾长期在阿尔吉尼亚和巴西工作。他的著作重点研究地中海的历史。他在他的《论历史》一书中,提出了两个提法,一个是“以现在解释过去”,一个是“以历史解释现在”。对于后者比较好理解,差不多就是中国的“以史为鉴”的意思,用他的话说,就要“调动历史的积极性”。但对后者“以现在解释过去”,似乎就不太好理解了。下面是我的思考: 我们如何去理解和描述过去的历史呢?这就需要认识我们自身所处的时代,或者更直接地说,是要“用现在解释过去”(布罗代尔)。 对于历史,我们要用现在去解释过去这一思想似乎不是布罗代尔首先提出来的。其实在马克思的重要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说过: “ 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因此,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 ” 有人可能要问 :为什么马克思不是如医学上那样先做白鼠的解剖再做人体的解剖呢?而是把对低等动物的认识置于对高等动物的解剖的前面,采 用 颠倒过来的认识方法呢?因为在马克思的理解中,低等动物身上呈现出来的某些征兆,在人们解剖高等动物之前还看不清楚,难以获得准确的认识。所以,马克思进一步认为: “ 基督教只有在它的自我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在可能范围内准备好时,才有助于对早期神话作客观的理解。同样,资产阶级经济只有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自我批判已经开始时,才能理解封建的、古代的和东方的经济。 ” 这是马克思在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之后,获得的深刻的思想发现。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发达的和最多样的历史的生产组织。因此,那些表现它的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这意思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是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之大成,它借助以前社会形式的残片和因素建立起来,以前社会还只是具有征兆性的东西,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为完满的典型的东西。因此只有充分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我们才能理解以前社会只带有征兆性的东西。 同样的道理,我们时代是过去时代的发展,我们时代把以前只是残片的因素,变成为具有充分意义的东西。就像一位普通的医生,在一个病人的病初发的阶段,并不能认识这种病症的症兆意味着什么,只有等到病症充分显现的时候,这位医生才能充分认识这个病人初发病症的意义。又如,对于官员贪贿行为,也许现在的某些官员把这种行为发展到了极致,因此,我们若能了解现在官员如何贪贿,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解释过去的官员的贪贿行为了。所以, 只有把握现实,分析现实,深刻认识现实,把握时代精神,才能深刻分析过去的历史,深刻认识历史,并通过历史的描写对现实说话,说出有益的话。就目前流行的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而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不是为了普及历史知识,更不是为了寻找历史的垃圾来获得感官的享乐,而是为了对现实发出自己的声音 。因此,对于历史题材文学的创作来说,研究现实,把握时代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2011-1-20)
4220 次阅读|1 个评论
西西里之Catania
热度 2 book 2011-1-18 22:41
西西里之Catania
说到西西里,相当部分人的反应是黑手党,然后还会想到两部电影:《教父》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西西里岛位于亚平宁半岛的西南。有人说亚平宁半岛像伸向地中海的一只靴子,而西西里是一块绊脚石。 Catania(卡塔尼亚)是西西里岛东部重要的港口城市,建于公元前8世纪,罗马帝国时期是西西里岛上最繁华的城市,文艺复兴时期也是意大利最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中心之一。悠久的历史在这座城市流淌,很多古老的建筑触手可及,可能一个门把手,就有几百年的历史,路边一所看似破败的房子,就是罗马时期的。城市中散布着很多或大或小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建筑)。 上面是卡坦尼亚的城市广场,中间有一座雕塑,叫“大象喷泉(Fontana dell'Elefante)”,组建于1736年,那头大象用Etna火山的火山熔岩雕刻而成。 街头的涂鸦墙,应该是很多意大利语,不认识什么意思。认识的同志们可以给翻译下。 一家中国餐馆,叫“如意楼”,福建福清的一家人开的。 某天晚上,还看到一场竞选辩论。我当时从远处走过去的时候,还以为是两个人在说相声,听他们的语调,确实有点像相声。 大教堂走廊下的小店门口摆放的纪念品。 这座建筑,据说曾经是监狱,看起来确实有点固若金汤。 这是西西里街头很常见的纪念品,应该是意大利“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中的形象。有一款很有名的生物软件Alequin,记得它的图标吗,就是这样的形象。 西西里岛很多地方种植樱桃,个儿大且非常甜,很美味。卡塔尼亚菜市场卖的樱桃,都长的很熟,一公斤才1.5欧元,比国内便宜的多。 来张自然景观吧。
个人分类: 在路上|7230 次阅读|3 个评论
地中海气候与新疆气候的一个联系
zhangxw 2009-5-27 22:50
地中海气候与新疆气候的一个联系 张学文, 2009-5-27 乌鲁木齐最近一场雨下了 54.1 毫米 (超过我国暴雨标准), CCTV 也那它说事。确实,我国北方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5 月北方出现大降水,奇怪!可是, 可是新疆与华北不同。乌鲁木齐的 5 月是一年当中降水最大月份!而且它还与地中海气候的有联系。 三个点的平均月、年降水量表,单位毫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合计 地中海伊斯坦布尔 94 58 66 48 36 33 43 38 58 97 104 124 648 西亚的喀布尔 30 36 94 102 20 5 3 3 0 15 20 10 338 中国的乌鲁木齐 10.4 10 18.5 32.3 38.9 36.2 30.4 23.3 26.2 26.3 19.1 14.6 286.3 上表給出各个欧亚大陆西部的三个点的各个月的平均降水量的年分布数据。我们看到地中海附近的伊斯坦布尔一年中降水最大月份出现在 12 月(它是地中海气候的重要特点),而它东侧的阿富汗喀布尔的最大降水月份就转移到了 3-4 月。再向东,就是乌鲁木齐,其最大降水月份则是 5 月了。 即,我们看到最大降水月份从冬季的地中海慢慢移到西亚, 5 月雨峰到新疆西部。 我们在沙漠与绿洲气象杂志( 2008.3 )一篇文章中指出这个雨峰的气候性东移还联系着兰州的夏雨以致陕西所谓的华西秋雨。
个人分类: 气象|620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