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苏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南太平洋十字路口——斐济
gaoguanzhong 2018-12-25 18:40
7628 斐济地图 7675 斐济女郎 7649 苏瓦风光 7677 苏瓦 7666 港口 7638 斐济总统府。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 2018/12/11 从澳大利亚到美国,或从日本到新西兰,海上航线会在岛国斐济相交,因此人称,斐济是“ 南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 既是最东、也是最西的国家 南太平洋小岛国中,斐济(Fiji)是最大的一个,面积1.8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台湾岛;而人口仅90多万,但与其他小岛国相比,就是鹤立鸡群了。 斐济地处 南太平洋的中心位置,东赴萨摩亚和汤加、北到图瓦卢、西去瓦努阿图,都在1000公里左右。只有南下新西兰较远,约2000公里,却是联系最紧密的国家之一。西去澳大利亚,约3000公里。 地理上,斐济是个群岛,由844个岛屿组成,其中332个较大,110个有人居住。这些岛屿散布在西南太平洋115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专属经济区)上,属于美拉尼西亚群岛的一部分。 斐济 最大的岛叫维提岛,据说当年欧洲航海者到达该岛,听土人发音记录成Fiji,这就是国名斐济的来历。维提岛面积10429平方公里,首都苏瓦就在该岛。第二大岛叫瓦努阿岛,面积5556平方公里。两岛合占国土约85%。人口72%住在维提岛。两岛合计则超过90%。 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的180度经线恰好从斐济群岛纵穿而过,使斐济地跨东西两半球,成为地球上既是最东、也是最西的国家。180度经线也叫国际日期变更线。我们知道,地球总是不停地从西向东自转,黎明、中午、黄昏、子夜,由东向西依次周而复始地在地球各地循环出现。那么地球上新的一天应从哪里开始,旧的一天到哪里结束呢?为此,为此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又称日界线。日界线西侧是地球上新日期的开始,所以此线两侧时间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从西往东过线,日历要减一天,反之要加一天。但为了避免一个国家因分属两半球而造成的时间混乱,国际日期变更线在这里稍向东移,将斐济全境划入了东半球时区。这样斐济人省去了变换时间的麻烦。斐济人骄傲地把自己的国家称为“迎接新一天的大门”。 斐济两个大岛是由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山区,由沿海地区突然升至海拔900米以上的中部山区,最高海拔1323米。岛上山高林密,溪水潺潺。最大的河流长130公里。沿海是土壤肥沃的平原。其他岛屿多由群礁或滨外珊瑚礁构成。 斐济是热带海洋性气候,由于它处于南回归线以北,全年温热多雨,有时会受到飓风的袭击。年降雨量为两三千毫米。4月到8月较适宜旅游,9月到翌年3月为雨季。 两大族群:斐济人和印度人,但华人也不少 人口主要由斐济人和印度人组成。其中57%是斐济人,38%为印度族人。斐济人属于美拉尼西亚人,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头颈较长。人们巧手善织能歌善舞,有留长发和纹身的习俗。此外还有一些欧洲人和其他太平洋岛屿人。人们通用英语,也说斐济语和印地语。宗教方面65%信奉基督教,28%印度教,还有6%的穆斯林。 据统计,中国血统的人占斐济2%,也就是近两万人。在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上半叶,南太平洋的华人,以澳大利亚悉尼为中心向诸岛进军,建立商站,开展商贸。第一位来到斐济的华人据信是“康利”公司的创始人梅屏耀,是广东台山端芬镇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到澳大利亚悉尼谋生,咸丰五年(1855年)来斐济定居。他开的康利公司是斐济第一间华人公司。以后华人越来越多,如今遍布各行业。有的开商店、有的开餐馆,有的开公司、甚至经营椰园香蕉园种蔬菜,还办有中文学校——逸仙学校。华人充分发扬吃苦耐劳、聪明能干的优良传统,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活跃在斐济各类经济领域中,农业、渔业、商业……华人都是斐济经济圈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从酋长制到共和国 有关斐济的历史,在欧洲探险时代以前,没有什么确切的记载。据说最早是美拉尼西亚人在此繁衍生息,15世纪,波利尼西亚人御波而来,登上群岛,与美拉尼西亚人通婚融合成为斐济人的祖先。逐步形成许多酋长制的部落,“保乌”(Bau)和“劳”(Lau)两个土邦势力较强。 1643 年,荷兰航海家塔斯曼作为第一个欧洲人发现斐济群岛,拉开了欧洲人涉足斐济的序幕。1774年,英国库克船长到达斐济群岛,进行了考察。1791年英国海军登陆维提岛。1839年第一座教堂在保乌岛(Bau)建成,不久土王(大酋长)萨空鲍(Cakobau,1817-1883)皈依了基督教。 1874 年英国迫使萨空鲍签订《让与证书》,在苏瓦建立殖民据点,斐济沦为殖民地。1877年英国设西太平洋高级专员公署于斐济,统辖澳、新之外的所有大洋洲殖民地。 由于劳力不足,英国殖民者从亚洲和太平洋其他岛屿上招募来大批劳工,其中最多的是印度人。从1879年到1916年招来6万印度移民,绵绵繁衍,结果形成斐济两大民族并立的局面。 二战时,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几乎都参加了海岸防卫队,以防日军侵袭。 日军的确有意染指斐济,切断美澳之间的联系,但其南进势头在珊瑚海海战被美军遏制,日军没能占领斐济。相反 斐济群岛成为盟军的主要补给站,同时也是海空军的重要基地,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贡献。 英国人的统治压不住斐济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斐济人民 为了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65年当地人民向联合国请愿独立。次年设立酋长会议。1970年10月10日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1987年,斐济宣布成立共和国。国家和地方行政上酋长会议仍然很重要。 早在1975年,中国与斐济建立了外交关系。斐济 具有南太平洋岛国特色,过去有受西方影响的“澳新标准”,有慢节奏的“ 斐济时间 ”,而现在又多了许多“中国因素”:中国公司帮助修路, 中国医生治病救人,斐济甚至有人向中国菜农学种菜。近年来中国和斐济的商贸关系也相当热络。 太平洋上的甜岛 斐济在南太国家中经济实力较强,经济情况较好。人均GDP约5000美元。 斐济地处热带,阳光充足、雨水丰富,不少岛屿是由沉睡多年的死火山构成,而沉积的火山灰就像天然肥料。土壤肥沃。有利于各种作物的生长。农业生产将近一半是甘蔗。人均产糖500公斤,蔗糖是斐济最重要的出口物资,所以 斐济被誉为“ 太平洋上的甜岛 ”。其次是香蕉,大约一个世纪以前由中国传入,如今也是大量出口。 椰干、椰油和生姜出口也不少。其他农产品还有木薯、稻米、可可、咖啡、腰果、菠萝等。粮食不能自给。斐济也出产面包果,这种果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房前屋后都可以种植,是一种颇受群众欢爱的补助粮食。 热带雨林覆盖40%的国土面积。出产优质硬木和松木。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金枪鱼。有的浅海处,不用渔具,便可顺手抓鱼。 制糖业、旅游业和轻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制糖业规模很大。轻工业以服装加工、鱼产加工为主。岛国有金矿,产品有出口。其他矿藏正在开发中。 斐济地处澳大利亚-夏威夷-北美洲,以及东南亚-新西兰-南美洲两条海空航线的交汇点,是西南太平洋 交通运输的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岛屿之间除海运外,飞机客运也很重要,建有20多个机场。国际航线很多,太平洋很多小岛国,都有班机到这里中转,不愧是南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斐济有597公里长的铁路,这在太平洋岛国中是少见的。但只运输甘蔗到四家大制糖厂,不做客运。 斐济地处热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林木繁盛,绿草如茵,鲜花似锦,被誉为“太平洋翡翠”。它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展旅游,已成为南太的旅游中心之一,年接待国际游客近百万,其中包括5万多中国游客。 除首都苏瓦外,第三大岛塔韦乌尼岛(Taveuni)也是旅游热点。该岛长40公里,宽10多公里,面积435平方公里。岛上180度经线穿过处,类似0度界标建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那样,专建了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碑,并插着说明牌。站在这个界碑前照张相,就是脚踩两个半球啊! 正因为塔韦乌尼岛处于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许多国际旅行者都乐意到此一游。180度这条经线也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说,界碑西侧是地球新的一天开始处,东侧是前一天。因此说明牌上方写着“今天”(左)、“昨天”(右),中间画着日界线通过该岛的位置。说明文为:“这是南半球穿越180度经线的唯一机动车道,新的一天由此开始。”但正如前面所叙,为了避免日期混乱,日界线已做了调整。 在斐济旅游,少不了要品尝卡瓦酒。卡瓦酒被誉为斐济的“国饮”,是一种 叫做“ 卡瓦 ” 的 胡椒树根部捣碎成粉末冲水而成。所以卡瓦酒有强烈的辛辣味道,但斐济人却把卡瓦酒视为甘露,视为长生不老酒,经常开怀痛饮。初到斐济的外国客人,如果能受到当地人为他举行的饮卡瓦酒的仪式招待,那可是“受宠若惊”,因为这是斐济人最隆重的接待方式。 苏瓦:南太平洋的纽约 首都苏瓦(Suva)位于维提岛东南隅,濒临宽广、水深的苏瓦湾。海湾外面有许多小岛作屏障,形成一个天然良港。苏瓦不仅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全国主要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是南太除澳新之外岛国中最大的城市,被称为“南太的纽约”。人口17万。与东北郊的瑙索里合在一起,约22万人。 多个南太平洋区域合作性组织的秘书处设在苏瓦。其中最重要的是太平洋岛国论坛(PIF),成立于1971年,如今共有18个成员,除大洋洲14国外,还包括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法属波利尼西亚,库克群岛和纽埃。每年召集一次首脑会议。 论坛秘书处和8个相对独立的机构组成太平洋地区组织理事会(CROP),由论坛秘书长担任主席。 还有一些国际组织驻南太地区总部也设在苏瓦。 苏瓦俨然成了南太平洋的“首都”。 苏瓦是南太海空交通枢纽和中继站。西南太平洋的许多国际海空航线都经过这里。苏瓦港是南太平洋最大的天然良港。港内水深,航道很宽,设备现代化,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轮船,可泊5万吨级轮船。 苏瓦市东北23公里的瑙索里机场(Nausori),主要用于国内航线。 斐济的主要工业集中在苏瓦。糖公司糖行占有突出的位置,因斐济是“糖国”。 苏瓦设有著名的南太平洋大学。南太平洋大学是南太地区的最高学府,唯一的一所大学,1968年设立,由南太各岛国总统或总理轮流担任校长。主校区设在苏瓦,占地57公顷。来自斐济和其他十几个岛国的近2000名不同国籍和种族的师生,在这里和睦相处,共同学习。 苏瓦城像个半岛。市区坐落在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山坡上,北郊分布着广阔的森林公园。市中心靠海。一片片平地都是移山填海开发出来的。不乏几层十几层的建筑,透着现代化的气息。 “ 斐济制高点 ”是30层高的万国友谊广场。登上高处,一幅赞新的城市画卷缓缓展开:近处绵延的海岸线,远处起伏的山峦,星罗棋布的民居……,包括酒店,会议设施,成为斐济乃至整个南太岛国中最为高端的城市综合体。 市里的高楼和摩天大厦恰到好处地点缀在其他不太高的热带建筑群中,像一座整洁、美丽、富有热带特色的天然大公园。市区公交服务设施完善,有良好的旅游饭店,特别是在蜿蜒的海滨。市区保留着不少维多利亚时期的优雅房屋,许多漂亮的民宅周围种植着常年盛开的鲜花。沿海是一片浓密的热带雨林,海风习习,椰影婆娑,海滩风光景色绮丽。在苏瓦港,你可以乘坐舱底镶有玻璃的小船,到闻名遐迩的海底公园去看看海底的珊瑚。 总统府、政府大厦和议会大厦均位于距市中心不远的地方,是斐英印混合式建筑,典雅堂皇。市政礼堂是广东省援助改造的,总面积4000平米,融合着斐济灵巧的编制工艺元素和广东岭南建筑文化元素。总统府的卫兵换岗值得一看。卫兵穿着火红的衬衫,纯白的裙子,裙角剪成锯齿状。当他们排列成行时,尽管表情严肃,仍令人忍俊不禁。 斐济博物馆位于西部距海不远的Albert公园附近,馆内陈列着斐济祖先使用过的独木舟、各种生产工具和武器。其中一件文物是岛上出土的陶器,据说已有2000年的历史。这些文物反映了斐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劳动生息的若干场面。 市内分布着多家带空调的大购物中心,还有大市场(Municipal Market),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富有特色的手工艺品,最受游客们的青睐。大音乐厅经常举行音乐演奏会和当地一些民俗艺术和土风舞。 70 年代在苏瓦以西40公里的太平洋港,修建了一座斐济古代文化村,村里的街道与当年第一批欧洲移民来到时的情况完全一样。仿造殖民地前的斐济城堡,插枪矛作“城墙”以吓唬敌人。村子里还有古代市场,旅客们可以选购各式古代木器、土产皮革、手工艺品,以及五光十色的贝壳和闪闪发光的珠宝。在海边还准备了独木舟,供人在太平洋港的运河和环礁湖中畅游,由穿着古装的土著驾驶,领略岛国风光。夜晚在露天广场可观看草裙舞和赤脚“走火”节目。 外国游客乘飞机来斐济,大都在楠迪国际机场(Nadi)降落。这个机场位于维提岛西部,是南太首屈一指的国际机场和航空枢纽。停降澳、新、美和南太各国的班机,也有航线通香港。从楠迪机场到首都苏瓦160公里,可以乘坐大巴,或换乘小飞机到苏瓦。 机场附近的楠迪市,近5万居民,林立着印度人开设的商店,周围有斐济手工业中心,并可看见甘蔗园和印度教、回教的寺院。 楠迪以北33公里的劳托卡(Lautoka)是斐济第二大城市,人口5万多。这里是斐济的制糖工业中心,周围布满甘蔗园。居民印度人居多。市面颇为繁荣。港口停满了商船、游艇和渔船,码头十分拥挤,但沿海一带景色优美,吸引了很多旅游者。 7664 街头 7659 仪仗队 7665 甘蔗田 7673 糖出口 7676 东西半球分界碑。 7631 栈桥 7658 乡间 7645 农舍 7635 土风舞 7647 舞蹈 7652 草裙舞。 7671 男人也穿裙 7640 儿童们 7668 土著 7651 椰林草棚
个人分类: 世界各地|757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5: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