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组成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序言.9—王彬教授为《组成论》一书写的序
热度 1 zhangxw 2019-7-16 16:46
序言 . 9 — 王彬教授为《组成论》写的 序 张学文, 20190716 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退休后写 的 《组成论》一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19988.html 下面是 王彬 教授 当 年为此书写的序言。借此平台我再次感谢 她 的热心提携与评论 序 言 每一个学科及其各个分科的内部都存在自己特有的 “组成”(又称构成、组分、成分)问题。而关于“组成问题”是否存在更为普遍、更为一般的通用的概念、模型和规律?我们可能没有想过,或者说是熟视无睹。但张先生的《组成论》独辟思路,它居然以组成问题为核心形成了一个与各学科相衔接又有创新的知识体系。 确实,组成问题存在于各个学科领域,如果确立了关于组成问题的一般性概念、模型和规律,岂不是为各个科学领域送来了新的理论武器?《组成论》激励我们想看个究竟。 现代科学领域已经非常繁多,如何概括不同领域中关于组成问题的一般认识?这个看似非常复杂的问题,《组成论》似乎把它变得很简单:靠着新引入的三个概念 (第一篇)和一个原理(第二篇),张先生搭起了一个理论框架(第三篇是其应用)。而更重要的是作者探索了一个新领域,并且初步形成了一个新体系。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张学文先生勇敢地迈出这艰难的第一步,这是令人敬重并值得称赞的。 通俗、朴实、流畅和严谨也是本书的特点。书的前五章几乎没有一个公式,这有利于不同学科的读者可以步步深入而又不失严谨。全书以平等和朴实的心态与读者交换看法,没有说教填鸭之感。这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读者与科学的距离。全书文风清新,不艰涩、不玄虚,使人在轻松的阅读中长知识,在活跃的思维里添智慧。 组成论似乎不属于科学的经典分科中的某一类。在图书分类中它可能仅属于 “科学”这个范畴。据作者说它与时髦的复杂性研究、统计学、系统论、信息论、物理学的熵有关。 时代呼唤创新,社会企盼创新。今天《组成论》在理论领域真的提出了创新性的见解,我们如何应付?如何评价? 20世纪80年代我作为一名物理老师由于教学的需要对熵的知识很感兴趣。张先生当时提出了与物理学的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另外一种“熵”,并且说它自发可以减少。这个与物理学传统认识有区别的观点发人深思。1987年我参加了张先生倡导的“熵与交叉科学研讨会”,认识了这位从事气象科学工作又有深刻物理思想的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的所长。我和许多与会的物理同行发现,他把统计物理学中的分布函数分布的思路用于解决气象学中的降水分布,并且得到了资料证实。他充满信心地认为这是熵原理在非物理学领域的有效应用,他对统计物理的思想方法推广到非物理学领域的积极性比物理学工作者还要高。这令人感动,我也深受鼓舞。 张先生的专著《气象预告问题的信息分析》一书曾经对 “信息熵”做了有很好地说明和应用。借助信息论和物理学关于熵知识的融会,他提出了“熵是复杂程度的度量”的论点。这个提法与过去的“熵是无序程度的度量”的提法有区别又有联系。新提法比较容易理解,在很多场合也说得通。更好的是它把过去抽象难懂的概念和公式变得通俗易懂。 在张学文先生的另一本专著《熵气象学》中,他的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即沿着:分布函数 —熵—熵原理(张学文先生称之为最复杂原理)这样一条线索,用“最复杂原理”把很多分布函数统一起来。这体现了组成论这个思路的理论力量。 在《组成论》中张学文先生的思想更为系统深化了。为了说明分布函数存在的广泛性(不仅限于统计物理),他补充了一个称为广义集合的新概念。所谓广义集合是从特定角度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模型。这样逻辑链条就延长为 “广义集合(客观事物)—分布函数—熵(复杂程度)—熵原理(最复杂原理)—用原理说明对应事实。这种被延长了的逻辑链条就是《组成论》一书的主线。这种延长带来的好处是它的应用领域从此跨出物理学而进入一切符合广义集合模型的客观事物中。这样,《组成论》也就是跨出物理学的一个立体知识体系了。 作为物理学工作者,看到有人把物理学的某些思路经过延长,又得以扩展到物理学以外,派生出新的理论体系,我感到高兴。 初读组成论,我感到作者在第一篇引用的广义集合、分布函数、复杂程度概念简单、重要又通俗。而第二篇作者借助所谓的 “概率公理”,逻辑地引入了所谓“最复杂原理”(新语境下的熵原理)。这不仅为全书提供了简单、清楚的理论链条,也为物理学的对应知识提供了一个近乎平行的理论链条。我认为把《组成论》中的一些思考引入物理教学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第三篇介绍这个知识体系的应用,那里有了不少物理学以外的事例。一部分物理知识穿上了组成论的外衣可以在非物理学领域畅通无阻?在提倡知识交叉的今天,这确实是使得注意的新思路。作者期待各个领域的专家,把植根于物理学的定量规律应用于自己的专业中。也许这些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后我们更容易理解爱因斯坦的话:熵原理是宇宙的第一法则。 《组成论》中提出了一些与时下认识不同的论点,如作者认为物理学的时间方向与生物学的方向没有鸿沟。他还提出了一些非常大胆的新认识,如认为爱因斯坦的质量、能量关系公式应当扩大为物质的质量、能量、复杂程度(信息熵)三者的关系公式。这是一个新鲜大胆的猜想或假设,当然也有待于进一步论证、检验。 对于中国, “现代科学知识”几乎都是外来品,这些知识首先是在欧洲或者美洲的学术界经过洗礼,然后传入中国。它们从进口的那一天就贴上了“合格的科学知识”的标签。如果一个新的认识首先用中文以著作的形式发表在中国社会,它的命运是什么?因为没有译成洋文,由于无法接受洋人的洗礼而冷酷地被淘汰?中国自己有没有认定科学新认识的习惯、环境、程序?有没有一种权威(机构、团体、个人)允许它报户口?《组成论》把这些问题交给了我们生活的社会。 “创新”是时代的强音,热情又谨慎地审定《组成论》是应当的。各个领域的专家尝试把组成论用于本领域,甚至再扩展。这可能是最有实在意义的审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对《组成论》也适用。 王彬 于西北工业大学 2003,1,15 (作者系物理系教授)
个人分类: 个人介绍|2122 次阅读|3 个评论
张学文广义集合和广义矢量和现代泛系广义向量互不隶属或没有交集
冯向军 2018-10-5 08:46
张学文广义集合和广义矢量和现代泛系广义向量 互不隶属或没有交集 冯向军 2018/10/5 现代泛系广义向量基本定理指出:处于不同唯一指向或广义方向上的广义向量互不隶属或没有交集。 张学文先生的 张学文广义集合和广义矢量和 现代泛系广义向量看上去似乎很相似。但是 张学文先生的 张学文广义集合和广义矢量是以张学文组成论为 唯一指向或广义方向的广义向量,而 现代泛系广义向量是以现代泛系为唯一指向 或广义方向的广义向量。 因此, 张学文广义集合和广义矢量和现代泛系广义向量互不隶属或没有交集。 【附录】 万有广义向量本体的科学原理和大道之理---致张学文先生 冯向军 2018/10/5 (一) 万有广义向量本体 对于任何存在A,均有其以归一化广义向量来刻画的本体的不变表达式:0.5【A】+0.5【非A】或 0.5【A】+0.5【无A】。这些以 归一化广义 向量 来刻画的本体的不变表达式所描述的本体就是万有 广义向量本体 。 【 例1 】 张学文个的广义向量本体=0.5【张学文个】+0.5【非张学文个】。 张学文个的 广义向量本体 =0.5【张学文个】+0.5【无张学文个】。 【 例2 】 薛定鄂猫这个物质广义向量本体=0.5【生】+0.5【死】。 薛定鄂猫这个物质 广义向量本体 =0.5【生】+0.5【非生】。 薛定鄂猫这个物质广义向量本体=0.5【生】+0.5【无生】。 薛定鄂猫这个物质广义向量本体=0.5【死】+0.5【非死】。 薛定鄂猫这个物质广义向量本体=0.5【死】+0.5【无死】。 【例3】 罗素量子这个逻辑 广义向量本体 =0.5【自吞的】+0.5【非自吞的】。 罗素量子这个逻辑广义向量本体=0.5【自吞的】+0.5【无自吞的】。 【例4】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这个数学 广义向量本体 =0.5【零】+0.5【非零】。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这个数学广义向量本体 = 0.5【零】+0.5【无零】。 (二)万有 广义向量本体 的科学原理 我常说: 张学文组成论是关于本体的原理和关于现象的原理自相矛盾的理论。 张学文组成论 关于现象的原理是最大张学文复杂程度原理,而 关于本体的原理是 最小或零张学文复杂程度原理。这是因为 张学文组成论的本体是张学文个,具有最小或零 张学文复杂程度。 现代泛系理论则是圆融的理论,其科学原理是最大信息熵原理、最大发生概率原理、最大张学文复杂程度原理、最大圆融程度原理等等。与 张学文组成论截然不同的是: 现代泛系理论将上述科学原理贯穿始终,一统万有的本体和现象。这些科学原理也就是万有 广义向量本体的科学原理。 (三)万有 广义向量本体 暗合道妙的大道理 3.1 在万有A的 广义向量本体 中,A不异非A,A不异无A; A即是非A,A即是无A。非 A不异A,无A不异A;非A即是A,无A即是A。 3.2 在万有A的 广义向量本体 中, A是非A之A,A是无A之A;非A是A之非A,无 A是A之无A。
个人分类: 现代泛系|1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叹:《关于决定性事件的概率论》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和鸣
热度 2 冯向军 2017-6-21 18:28
感叹:《关于决定性事件的概率论》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和鸣!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2017年6月21日 《关于决定性事件的概率论》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和鸣! (一)她吸收了本人多年前草创的“泛有序对论”(A,非A)的精华,而后者又是在吸收吴学谋先生的泛系(A,B)的精华基础上创立的。 (二)她 吸收了本人多年前草创的“平等遍历论”的精华。 (三)她在努力继承和发展张学文先生的组成论。 (四)她深度融合并实实在在发展了邓聚龙先生的灰色系统建模。 (五)她深度 融合了于宏义先生的观控测度。 (六)她以殊途同归的迥异形式吸收了蔡文先生的《可拓学》的思想精华:以矛盾为研究对象,通过道法自然的变换解决从前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广义的“曹冲称象”。 (七)她在赵克勤连续型联系数的基础上,开创性地严格依据数学定理提出了n元生克离散联系数组以及基于 n元生克离散联系数组的信息熵最大原理:关于公平而不是平等的科学原理。 (八)她把以上诸论和关于确定性事件的理论以及 关于不确定性事件的理论全部统一为柯尔莫洛夫公理化概率定义下的概率论。 (九)她完全遵守一切成熟的传统数学运算法则。 成熟的传统数学对她具有保守性。 成功不必在我。唯愿本人继往开来的学术大业 《关于决定性事件的概率论》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个人分类: 决定性概率论|1566 次阅读|2 个评论
感谢陈昌春博主把我们的两本书放到网上
热度 1 zhangxw 2015-6-28 17:20
感谢陈昌春博主把我们的两本书放到网上 张学文 ,2015/6/28 今天看到陈昌春老师在其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728017.html 的附录中添加了我与周少祥老师合著的《空中水文学初探》一书 (2010 ,气象出版社 ) 的 PDF 版以及我写的《组成论》 (200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一书的 PDF 版 . 感谢陈老师的热情宣传。 作为作者,我估计周少祥与我一样,都欢迎书的 PDF 版的自由流传。我估计出版社也不会反感,因为这些书出版时出版社已经获得了出版费。 欢迎科学网网友自由下载这些图书。欢迎各位从任何角度对这两本书发表评论 … 借此机会对陈昌春老师的热情帮助,表示诚心感谢! ---------- 附注: 《空中水文学初探》一书是在气象、水文界的“水文气象学”提倡多年而一直体系不明朗的情况下,由我们提出了空中水文学概念(大气水文学),并且以我们的新认识谈了几个有关论题。据陈昌春介绍空中水文学、大气水文学已经因此列为水文学新词汇了。 《组成论》是我把统计力学思路用于物理学以外的领域以后的一种感悟。它在广义集合、分布函数、最复杂原理的框架下,把最大熵原理、统计分布等知识进行了再组织。
个人分类: 空中水科学|93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人这样评论我的认识
热度 1 zhangxw 2014-1-23 18:36
有人这样评论我的认识 张学文 ,2014/1/23 今天无意间看到 何伟杰 对我的熵的探索的一个评论 , 内容如下 ************* 系统进化与熵的最大化——读《组成论》感 (2009-07-0918:57:42) 何伟杰 最近我感觉自己对系统进步的过程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了。今天我决定花一点时间将最近的认识再整理一下。 最近这两天通读了张学文先生所编写的《组成论》这一本书。感触很深。虽然并不是所有的观点我都能接受,但对其中的很多观点和研究成果我都是赞成并且是非常敬佩的。他的很多观点都引起了我的共鸣,其中所描述的:“最容易出现的事物是复杂最高的事物”,也就是说事物总是以最为纷繁复杂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所以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将以怎样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只要计算怎样的方式是最为复杂的,那么事物就会以这样的方式就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这就要求我们知道什么是事物的复杂性。这一点我和张学文先生的观点完全相同即事物的“熵”,它就代表了事物的复杂性。也就是说事物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它的“熵”总是最大化的。 那么熵在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最大化,这一点张学文先生也做了精彩的论述。在他的著作中他以熵的最大化为公理,配上其他约束条件基本上把我们在自然科学中总结出来的事物所含事件(形态)的分布概率都予以了传统数学意义上的证明,应该讲他的证明是严格的,并且也通过他的证明,证实了许多我们过去觉得不可思议的一些想象,所以说他的证明也科学地揭示和解释了一些自然现象,是对现有科学的有益补充。 同时他在文章中表达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事物的三个属性,是缺一不可的。这个观点和我从信息论观点出发总结出来的结果也是不谋而合的。 以上观点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我完全赞成的观点。但是后面两个观点我却不敢苟同,第一是在他看来不但事物的三个属性:物质、能量和信息。而且每一个属性本身的总量是守恒的,并在这三者之间还可以互相转换。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荒谬的,并且显然是不符合逻辑和事实的。简单地讲既然承认物质,能量和信息各自的总量是守恒的,那么他们怎么进行相互转换呢?所谓守恒就是永远相同,永远不增加也永远也不减少。而转换就是要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外一种形式,则必有原形式的减少,新形式的增加。所以单个属性如果是守恒的话,那么转换只能在单个属性内部进行。唯有这样才能保持守恒。三种形式之间的转换显然不符合单个属性的守恒定律。所以要么就是单个属性的守恒不成立,要么就是转换不成立。 另一个谬误是物质不可能永远可分。他的理由很简单:如果物质可以不断细分,则和物质组分的数量息息相关的复杂度就可能永远所谓的最大化地存在,则他后面的数学证明的根基就发生了动摇,而这是张先生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他就只能简单地提出一个抽象的原子概念,让事物在张先生的原子面前停歇下来。 其实以上这两个问题我认为都是因为张先生对系统论的层次概念还没有彻底领悟的基础上,为了自圆其说所犯的简单错误。 尤其是后一点在他后来的证明中始终是在假设一定的总量N的基础上进行验证的,而此N总量也始终没有和他假设的抽象原子的个数相关联,N始终是和他所求证问题的个别总量相关联的。好了也就是说在他的证明中也无意识地认识到一定层面上的熵的最大化,并不一定是整个物质的熵的最大化。其实,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具有不同的熵。每一个层面应该具有每一个层面自己的熵的最大化就可以了。更低层熵的大小与上一层上的最大化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按照涌现特性熵是当物质具有可度量性以后产生的特性,虽然他是建立在可度量的组分个体之上,但这也并不妨碍事物的进一步细化。 而我的观点是:物质具有一定的质量,那么它就应该具有相对应的能量,以及相对应的信息。他们不存在相互转换的问题,而是相互依存的问题。即物质因为具有一定的量,所以它具有了质量、能量、以及信息。物质具有的质量数和具有的能量数,以及信息数在一定的层面上是比例关系。(质量和能量的比例关系爱因斯坦已经阐明。)既当消亡一部分物质(发生泯灭)时,它会将这一部分物质所带有的能量和信息释放出来。此时对于一个系统来讲它消失的是包括物质在内的质量,能量,和信息。只不过是它的周边系统捕获了从该系统释放出来的质量,能量,和信息,我们误以为是给系统释放了质量获得了能量。这是混淆两个系统的边界造成的低级错误。既然物质的质量、能量、信息是三位一体的,是一个事物三个属性那么他们应该是同命运的才符合逻辑。即大的事物含有较大的总质量、总能量、和总信息。当总质量、总能量、和总信息中某一个量增加或减小时,事物的总质量、总能量、和总信息的其他两个量也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小。他们是描述事物的三个不同侧面的三个属性,是三个既相互依存的量,又是不同概念的量,在我看来他们之间是不存在相互转换的。 好了,接下来要回到事物是怎样进化这个我永远关心的主题上来了。由于系统的组分总是向熵最大的方向前进(这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没有矛盾),当同时有一些外部条件的限制,组分总是会停留到某一些比较特殊的状态。正如张先生的证明的那样,在评价值总数一定时是呈现均匀分布,总量一定(数学平均值)时负指数分布才是最可能的分布。而如果是几何平均值一定时则呈现几何分布。而当评价值和原变量之间存在着幂关系的话,那么它将呈现幂分布,而当评价值的平均值和振幅平均值一定时则呈现正态分布等等。还有很多是这一些条件的组合例如数学平均和几何平均都符合的话那么就是GAMMA分布了。总而言之,限制条件的不同,组成事物的组分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分布,但是无论何种分布都具有分布的相对集中性,几乎都符合2/8原则,即少数的状态却聚集了大多数的组分。而这样的集中状态,在外部看来就是一种规律性的呈现,所以就会去适应这样的规律性,这样互相作用下越是不这样作为的个体就会被淘汰,这样规律性就进一步等到了加强。 现在社会的运行何尝不是如此呢。短期内一不部分人的自由竞争造成一部分的先驱者向一个领域的集中分布,而这样的集中分布很快作为标准被固定下来,使得后来的自然选择范围越来越窄,这样的现象循环反复则组分的分布越来越集中,离开这个集中值的组分很快被淘汰,这样一方面规律形成了,同时组分也被迫从众聚集到了一起,如果后继者不按照此标准行事将很快被淘汰。 可以讲只要系统的资源有限评价值的总量一定,那么上述讲的现象就一定会发生,因为这是统计规律。此时就会发生了在某一些特殊值附近的聚集,产生一定的结构,而这一些结构规律性的变化就叫秩序。所以讲秩序是一种结构,是一种在外部条件的制约下必然产生的结构。只要外部条件不变同样的结构能应用于相同的环境的其余空间,这就是秩序的复制,另一方面也就意味着在相同制约条件下秩序产生的必然性,当然制约条件发生了变化则秩序也会变化,至于怎样的秩序才是适应它所处的环境秩序,在一些简单的单纯系统中我们可以根据数学进行推测其分布情况从而得到其规律性,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只有通过实践或者模拟才能获得。 2007 年11月19日 何伟杰
个人分类: 统计、概率、熵、信息、复杂性.2.|2535 次阅读|2 个评论
有人这样评论我的书
zhangxw 2013-10-12 15:46
有人这样评论我的书 张学文 ,2013/10/12 昨天在晚上看到有人这样评论我写的组成论一书 , 现在贴于此 小议概率分布的统一 2013-02-23 http://meroa.com/unify-distribution/ 从正态出发几乎可以得到能想到的所有种类的概率分布,正如同维基百科上一张图所显示的那样 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在一本冷僻的叫做《组成论》的书里(张学文著, 200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给出了我认为比较合理的一个答案。这本书研究了各个领域的概率分布问题,把常用的概率分布的形成机理都从最大熵原理去解释了个遍,发现所有的概率分布都可以概括为该原理在不同场合配合不同的约束条件下的必然结果。举正态分布为例:一个连续变量 x 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是 f(x) ,那么这个函数的积分应当等于 1 即 ∫ +∞−∞ f ( x )d x =1 如果假设该随机变量有一定的波动范围,则标准差必须为一个固定值 sigma ∫ +∞−∞ ( x − a ) 2 f ( x )d x = σ 2 如果 f 仅受上面的约束且 x 具随机性,在此约束下的随机性最大也就是其对应的信息熵最大即 ∫ +∞−∞ − f ( x ) ln ( f ( x ))d x 应当最大。利用拉哥朗日方法构造新函数 F F = ∫ − f ( x ) ln ( f ( x ))d x + C 1 + C 2 ] 以上积分应当遍历变量 x 的一切可能值(也就是从负无穷大积分到正无穷大),极值点就是要求函数 F 对 f 的变分为零,得到 ∂ F ∂ f =0 ⇒ − ln ( f ( x ))−1+ C 1 + C 2 ( x − a ) 2 =0 ⇒ f ( x )= e −1+ C 1 + C 2 ( x − a ) 2 这个式子已具有正态的外型了,再利用约束把待定常数 C1 、 C2 确定出来即可。这样我们就利用最大信息熵和标准差为常数的限制得到了正态分布的公式,说明对于确定的标准差,随机变量可以有很多种分布函数,但是复杂程度最大(信息熵最大)的分布函数就是正态分布。 以上我们看到一个随机变量的变化幅度为固定值,则他服从正态分布。用类似的推导我们还可以得到(以下需注意到存在几何平均值就要求变量为正): 一个随机变量的代数平均值为固定值,则他服从负指数分布; 一个随机变量的平方平均值为固定值,则他服从指数分布; 一个正的随机变量的几何平均值为固定值,则他服从幂分布; 一个百分比随机变量 x 和 1-x 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固定值,则他服从贝塔分布; 一个正的随机变量(如河水流量)其代数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分别固定,则他服从 Gamma 分布; 一个正的随机变量的 n 方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分别为固定值,则他服从 Weibull 分布; 所以说概率分布的统一,背后其实是有深刻物理意义的最大熵原理在决定的。
个人分类: 组成论|2971 次阅读|0 个评论
组成论对“信息与熵的关系”的认识
热度 1 zhangxw 2012-7-27 16:07
组成论对“信息与熵的关系”的认识 (张学文2012.7.27注:今天整理资料,发现本稿,现在转贴于此) --张学文2004.07.19 (答邹晓辉先生问) 1. 对仙农的信息熵和由此引出的定量的信息概念,本人是承认者、使用者、宣传者和看重者。我认为准确认识质量、能量和信息是同等重要的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大事。哈特利和仙农是这个重要概念的重要确立者。仅此,他们的功绩应当受到特殊的尊重。仙农(他没有得诺贝尔奖)的工作价值远高于很多的诺贝尔获奖者。 2. 仙农把从概率角度定义的一个物理量称为信息熵,这里有冯 . 诺曼的的功绩。冯 . 诺曼的这个建议非常尖锐、本质,这迅速推进了信息知识与热力学熵知识的联系。 3. 在信息熵和热力学熵的关系方面,科学界目前普遍观点认为它们是完全等价,我认为这个认识不准确。我认为热力学熵是信息熵的特例,信息熵的外延比热力学熵宽。在很多没有“热”的领域依然有信息熵存在,信息的本质不是热;把热力学概念和原理乱推广是有害的。 4. 信息熵是立足于概率、抽样、通信这些非确定性概念引出来的概念。它的思维路径与自然科学把客观事物放到第一位的做法是有距离的。某些唯物论者批评它是唯心论就使信息论难进自然科学,物理学不知道如何摆好信息概念在物理学中的地位,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仙农信息论的思路的结构性弱点。 5. 组成论也可以说是挖空心思把信息论拉向唯物论和物理学。但是它不是从信息论出发,而是从客观事物的一个简单模型,广义集合,出发。在广义集合视角下的各个具体客观事物必然具有对应的分布函数,而对分布函数的一种运算可以得到一个数,我们称这个数为复杂程度。复杂程度是立于客观事物存在基础上的概念。它非常容易让唯物论和物理学接纳。组成论余下的事就是证明这样得到的物理量,复杂程度,在一定认识途径下与信息熵成正比例(系数为个体数量),在一些热力学系统内,复杂程度恰好等于热力学熵。 6. 组成论这样做既介绍了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复杂程度,又使信息熵得到了新理解,也使熵概念的本质得到了新认识。它使热力学定律超出了热力学,使信息论得到了唯物论和物理学的承认。它克服了熵这个词的神秘性,推进了重要知识的融合。
个人分类: 组成论|5577 次阅读|5 个评论
对一个梦的解读
purplelab 2010-9-4 07:18
对一个梦的解读 概率论、组成论、功能论 2009 年 9 月 3 日 -4 日夜,做了一个梦,很幸运记得梦的内容,醒后感觉还有点道理。特记之,以待思考,立或驳,也许就是胡言论语,但谨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一:大概内容如下: 概率论解决的是事件(标志值)发生的频率,组成论解决的是事物的个数(个体)分布规律,而我的灵感告诉我,每个个体都具有不同的功能,个体的分布规律,最复杂原理,分布函数等,都是为了满足事物的功能来分布的(导致最复杂原理的原因,是满足广义集合这一系统功能的最完善。) 所以我给此起名《功能论》 二:一个例子 以军队为例,他是一个系统,他的最大功能是建立科学指挥,执行如山的常胜之师。 把军队当做广义集合,标志是岗位, 岗位 军长 师长 炮兵 侦查兵 文艺兵 个数 1 4 500 100 20 功能 决策 执行核心 进攻 耳目 其他 娱乐 组成论认为一个军队,他的不同岗位人数必然服从最复杂原理,而我的功能论认为,符合最复杂原理的原因是满足军队功能最优原理。 反问,如果一个军队没有军长,或者全是军长,是不是也不行。 一个球队,也是如此。 三:功能分类 如果存在功能论,那么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的种类是不是固定的;对一个个功能的个体数是不是一致的(比例)。 军队是个大的广义集合,那么单个人是个小的广义集合 人的功能是活着,这里功能与军队功能改变了。 岗位 大脑 耳眼鼻子 手脚 血液 毛发 质量 半斤 1 斤 20 斤 10 斤 半斤 功能 决策 信息收集 进攻 循环 其他 不详 这里要说明,大脑的功能和军长的功能是一样的,其他类似。 四:反驳 如果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功能,那么每个个体都可以无限地分解下去,军队分到人,人到心脏,心脏到细胞,细胞到原子,原子、夸克。但这与组成论事物有个不能再分的推论相矛盾。 学生体重符合最复杂原理,但学生体重没任何功能,难道不同体重学生有不同功能,很勉强,不成立,但是不是我们分析的角度的问题。 有的也记不清楚了。 哈哈,痴人说梦。
个人分类: 宇宙物理学|3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利用《组成论》里的最复杂原理,研究尺度转化如何。
purplelab 2010-8-30 08:13
无内容。
个人分类: 水圈水文学|4581 次阅读|1 个评论
宇宙统一论
purplelab 2010-4-13 10:08
个人分类: 宇宙物理学|3140 次阅读|11 个评论
组成论对“信息与熵的关系”的认识
热度 1 zhangxw 2008-10-14 17:15
组成论对信息与熵的关系的认识 --张学文2004.07.19 原刊于熵、信息、复杂性网站 (答邹晓辉先生问) 1. 对仙农的信息熵和由此引出的定量的信息概念,本人是承认者、使用者、宣传者和看重者。我认为准确认识质量、能量和信息是同等重要的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大事。哈特利和仙农是这个重要概念的重要确立者。仅此,他们的功绩应当受到特殊的尊重。仙农(他没有得诺贝尔奖)的工作价值远高于很多的诺贝尔获奖者。 2. 仙农把从概率角度定义的一个物理量称为信息熵,这里有冯 . 诺曼的的功绩。冯 . 诺曼的这个建议非常尖锐、本质,这迅速推进了信息知识与热力学熵知识的联系。 3. 在信息熵和热力学熵的关系方面,科学界目前普遍观点认为它们是完全等价,我认为这个认识不准确。我认为热力学熵是信息熵的特例,信息熵的外延比热力学熵宽。在很多没有热的领域依然有信息熵存在,信息的本质不是热;把热力学概念和原理乱推广是有害的。 4. 信息熵是立足于概率、抽样、通信这些非确定性概念引出来的概念。它的思维路径与自然科学把客观事物放到第一位的做法是有距离的。某些唯物论者批评它是唯心论就使信息论难进自然科学,物理学不知道如何摆好信息概念在物理学中的地位,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仙农信息论的思路的结构性弱点。 5. 组成论也可以说是挖空心思把信息论拉向唯物论和物理学。但是它不是从信息论出发,而是从客观事物的一个简单模型,广义集合,出发。在广义集合视角下的各个具体客观事物必然具有对应的分布函数,而对分布函数的一种运算可以得到一个数,我们称这个数为复杂程度。复杂程度是立于客观事物存在基础上的概念。它非常容易让唯物论和物理学接纳。组成论余下的事就是证明这样得到的物理量,复杂程度,在一定认识途径下与信息熵成正比例(系数为个体数量),在一些热力学系统内,复杂程度恰好等于热力学熵。 6. 组成论这样做既介绍了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复杂程度,又使信息熵得到了新理解,也使熵概念的本质得到了新认识。它使热力学定律超出了热力学,使信息论得到了唯物论和物理学的承认。它克服了熵这个词的神秘性,推进了重要知识的融合。
个人分类: 组成论|5376 次阅读|4 个评论
为“信息、复杂程度、熵原理”统一定做的知识体系
zhangxw 2007-12-3 13:06
为信息、复杂程度、熵原理统一定做的知识体系--组成理论 张学文( zhangxw@mail.xj.cninfo.net )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830002 提要: 信息、复杂性和熵都是难理解、难分开的概念。这三者如何准确理解、定义为好,如何准确认识它们的关系?《组成论》是涉及这三者的统一的知识体系。组成理论分析各种客观事物时使用广义集合的概念模型,它指出每个符合这个模型的具体的客观事物(各学科中太多了)必然具有一个分布函数(可能是多个)。它指出对分布函数的一种运算(类似求平均值)可以得到一个数值,这个数值恰好描述了该客观事物内部状态的丰富、复杂程度。复杂程度是复杂性研究中的基础概念。信息(熵)是客观事物的复杂程度的映射(影子)。热力学熵是事物的复杂程度的特例。具有随机性的事物必然使它对应的复杂程度自动达到它力所能及的最大值(称为最复杂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最复杂原理的特例。组成理论用清楚的概念和逻辑链条把信息、复杂性、熵融合到一起,也为其他科技领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机会。 关键词: 组成论 信息 熵 热力学第二定律 复杂性 系统科学 1. 从信息、熵、复杂性的关系谈起 现代科学中有一些已经被广泛使用而含义不是十分清楚的概念。信息、熵、复杂性就是其中的三个。什么是信息,什么是复杂性?它们分别有数十个定义。什么是熵(音商,shang)很多人难理解,可爱因斯坦说熵原理是自然界的最高法则。关于信息、熵、复杂性,人们已经分别发表了大量的见解。其中的一些见解还涉及了这三个概念之间的一些关系。人们已经隐约地感到这三个概念不是彼此孤立无关的概念。人们期待科学界为这三个概念提出清楚的定义、明确的关系使它们在大家的思想中是互相补充、互相印证的概念,而不是互不相容、互相拆台,引发混乱的根源。如果可以引出一种比较严密的理论识,它可以把这三个概念的含义和关系统一地表达清楚,那么它就是我们在认识上的重要进步。 《组成论》 一书用所谓广义集合的模型看待各种具体的客观事物。在这个基础上(含引入的个体概念和标志概念)自然地引出了分布函数概念,并且利用它定义了复杂程度概念。《组成论》给出了复杂程度概念与信息(熵)的定量关系,也指出热力学熵只是客观事物的复杂程度的一种特例、熵原理只是它提出的最复杂原理的特例。可以说组成理论是为信息、复杂程度、熵原理统一量身定做的知识体系。组成理论没有从含糊不清的概念出发泛议它们的关系,它从更基础的、清楚概念出发,慢慢地、逻辑地回答了这些重要问题,并且引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新认识。 2.组成问题具有普遍性 现代科学的分科已经有数千种之多, 分科越来越细固然是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但隔行如隔山,它忽视了对客观事物的某些共同概念、模型、规律的探求。《组成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视角,它横向地分析各个领域的客观事物普遍存在的 组成 问题。 天体主要由星系组成的、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的、生物是由微生物、植物、动物组成的、而所有这些又是由分子、原子或者更小的基本粒子组成的。在社会科学和生活中有大量的组成问题,国土由各个省区组成、社会由不同人群组成、政府由各个职能部门组成、人体由各个器官组成、一本书由各个章组成、一场演出由各个节目组成。一套体操、一首歌曲、一付中药都有组成问题。一切事物尽管极不相同,但是都存在内部组成问题。组成问题的 普遍存在 要求我们设法研究它的共同概念、模型、方法、技术和原理。 组成理论用新视角分析各个领域中存在的组成问题,同时也摆正了信息 -复杂性-熵的关系。 3.新视角下的基本概念 如何摆脱各个领域关于组成问题的具体内容又要在更高的层次体现它的基本特征?组成论认为首先要提炼描述组成问题的通用概念。能否树立通用于描述组成问题的基本概念(模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组成理论为此提供了三个基本概念: 广义集合、分布函数和复杂程度。 a a b b b 集合论:这里有两种字符 a 和 b 广义集合:这里有5个字符(个体),两个 a 和3个 b 经典的集合概念可以区分一个总体内不同的个体有那些,但是不分析相同的个体有多少。如 对图中的场合,经典集合(set)概念认为框内只有两种不同的元素 a 和 b 。而组成论引入的广义集合概念认为这里有5个个体,两个 a 和三个 b 。在基本概念上的这个很小的区别就引出了新事物。广义集合概念与所谓多重集合概念(multiset)类似,但是强调了个体概念。它首先把研究对象看作是一个总体(系统、集体、客观事物):它由 N 个(整数)大家地位相同、又具有一定的独立地位的个体组成,而且对于某个(可能多个)标志而言,每个个体在给定的时刻都有确定的标志值(如10个学生,每个都有确定的身高)。 在图例中有5个地位相等的个体(字符),其中3个的标志值是 b ,另外两个的标志值是 a 。 面对每个具体的广义集合,都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不同标志值的个体各有多少(如一页汉字文章中不同的汉字各有多少,一个班的同学中不同体重的学生各有多少,一药店中不同名称的药品各有多少)。这类问题的答案统称为 分布函数 ,它描述了不同标志值(字符、体重、药品)在该总体内占有的个体的数量(关系)。 如果一个广义集合内的 N 个个体具有 k 种不同的标志值 x 1 ,x 2 ,而且它们分别具有的个体的数量为下表 标志值(如体重) x 1 x 2 x i x k 该标志值的个体的数量(学生数量) n 1 n 2 n i n k 那么组成论推荐计算这样一个综合性的物理量 C N 是总体(广义集合)的个体总量。根据分析 C 不仅总为正值,而且具有描述广义集合内各个个体的状态(标志值)的丰富(复杂)程度的能力。组成理论把这个物理量称为该广义集合的内部状态的复杂程度。 广义集合在描述很多组成问题时简单又得力。每个明确的广义集合必然伴有一个具体的分布函数。对分布函数进行上面的运算就得到一个数值、指标,它恰好描述广义集合(研究对象)的内部状态(组成、构成、成分)的复杂(丰富)程度。这样定义的三个概念符合吴学谋教授提出的建立概念要具有相对普适性、相对确切性和形式的相对具体性 。 广义集合、分布函数和复杂程度是从新视角研究组成问题的三块基石 。组成理论就踩着这很少的基本概念展开其视野。 集合与多重集合概念在数学领域广为应用(广义集合概念中又补进了个体概念),分布函数概念在物理学、概率论中早已应用(组成论仅是利用广义集合定义它,泛化它)。但是现在的广义集合、分布函数、复杂程度概念的应用领域就要广泛的多。组成理论里给出了在多个领域的上百类的例子。分析表明复杂程度概念与信息论中的信息熵成正比例,而物理学中的热力学熵就是事物复杂程度的一种。复杂程度概念的明朗化为信息概念进入物理学以及唯物论搭起了桥梁,也为神秘的熵概念的通俗化、准确化提供了思路和语汇。据此我们 建议把熵改称为复杂程度 。 组成问题是系统科学的初级的,重要的内容。姜璐教授说 熵是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由于熵就是复杂程度,复杂程度也应当是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复杂性研究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如何研究复杂性?组成论定义的复杂程度应当是复杂性研究的基础部分。组成论与系统科学、信息论、热力学、概率论、复杂性研究都有关系。 4. 通用的规律 如果定义了很多新概念,而没有发现用它们表述的客观规律,那么新概念是否值得提出也会受到质疑。在引入了三个基本概念之后就应当揭示对应的客观规律。组成理论指出一些具有普遍适用(普适)意义的规律。目前主要介绍 最复杂原理 。 介绍三个 基本概念、最复杂原理和它们的应用是组成论的主轴线。 最复杂原理是物理学中神秘的熵原理在新概念下的泛化。也是信息论中的最大熵方法的物质化。最复杂原理存在于具有随机性的客观事物中。它不是说这个原理非常复杂,而是说客观事物的复杂程度自动地最大化。 火车上有1000位乘客,他们的目的地都相同吗?不会,根据最复杂原理。其目的地自动地最复杂化(去向的复杂程度达到最大值)。进商场的每个人都买了相同的商品吗?不会,他(她)们购买的商品自动最复杂化。允许自行谋生以后,大家的收入都一样多么?不会,最复杂原理指出贫穷者与富翁占的比例自动达到最复杂的程度。一场篮球赛结果是80:70。这150分都是靠三分球得到的或者都是靠罚球得的分吗?最复杂原理指出投篮得分 的方式的复杂程度自动地达到最大值。一根麻线缠到一起了,用一把快刀砍上 1000 次,得到的碎线头都一样长吗?不可能,根据最复杂原理,可以计算出不同长度的线段占的百分比符合负指数分布规律 。这个答案恰好定量回答了不同线段所占 的比例(组成)问题。 利用最复杂原理可以从理论上得到很多广义集合的分布函数。 为什么会存在最复杂原理?这里给的答案是它来源于客观事物自身具有随机性(各个个体的独立性)。为了严格这个逻辑链条,组成论引入了一个非常浅显的公理。最复杂原理是这个公理的一种推论。 复杂程度概念帮助信息(熵)概念物质化了,也帮助熵概念走出了热力学。 复杂程度是各个层次的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物理量。化学家通过化学变化时物质的总质量的不变性证实了质量守恒性,物理学通过不同形态的能量变化时其总能量不变性证实了能量守恒性,组成论讨论了物质在变化时其不同形态的复杂程度的互相转化变化问题,指出了客观事物的 不同形态的复杂程度也具有互相转化现象 。还提出了信息不可增殖、客观事物的复杂程度(时间平均值)也具有守恒性的观点。即 物质的质量守恒、物质的能量守恒和物质的复杂程度守恒是对称的三个定律 (也可以归入爱因斯坦质量、能量公式的扩大化的思路中)。 由于复杂程度联系着客观事物的组成问题,最复杂原理也就是关于各种事物的组成的通用原理(如果它具有随机性)。这不仅为描述组成问题提供了新的概念,也揭示了关于它的一般原理(实为熵原理的泛化)。而这也使熵原理走出了物理学。 组成论 主张把熵原理改称为最复杂原理 ,这样做通俗,又不失准确性,也有利于它迈入诸如社会科学等这些与物理学相距甚远的领域。 史定华教授提出了关于密度演化的理论和方法 。密度演化也就是分布函数随时间的变化。例如马尔科夫过程、哈密顿方程等等仅是他列举的个例。很显然,这些知识也可以归入组成论中。实际上流体的连续方程以至量子力学中的波动方程都是关于事物的分布函数(或者是其变态)的有关规律。组成论成为一个知识的集中点以后,可以归入其中的规律是很多的。 5. 广泛的应用 组成论把各个学科中的组成问题归入自己的视野,所以各个领域用各种仪器、方法得到的一切资料都是它研究的对象。即各个学科天然地为此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客观事实。从应用角度看,组成论可以做四件事: 用统一的语言、公式、表格概括各个领域关于组成问题的客观事实(如某些经验公式); 用最复杂原理等规律与具体约束相结合,定性或者定量解释已经知道的客观事实; 把一般规律与各个具体领域的特殊条件相结合,预言存在某种现象、规律(公式); 把发现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科学实践)。 各个学科中都存在组成问题,但是它们在描述客观事物组成时用的描述工具各不相同。有的给出一个非常简练的公式表示它,有的使用表格,更多的则是定性语言描述、罗列现象或者数字(也有规定了一些很专门的符号描述它)。组成论认为分布函数是描述组成问题的简繁适度的工具,它还为描述离散型的分布函数给出了一种特殊的 多项式 表示方法 。利用广义集合分布函数概念,容易把组成问题归结为寻找一个表示分布函数的经验公式。 各个领域都发现了大量的经验公式(唯象关系),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分布函数。对于这些经验公式经常没有理论说明。于是人们期盼着对应的理论的出现。 最复杂原理的最重要的应用就是配合该领域的特殊条件从理论上推导出定量的分布函数 ,即从理论上得出客观事物的组成情况。前面的斩乱麻问题就是例子。 在各个学科努力引用数学的潮流中,统计数学被推广应用到很多领域。统计数学中介绍十多种经常用到的概率分布公式,并且指出很多客观事物符合这种分布或者另外一种。它们为什么符合这一种或者那一种?对此统计学或者概率论没有统一的说明。 组成论中的最复杂原理可以说明符合那一些约束条件的客观事物必然具有那一种分布函数 。最复杂原理为众多的概率分布给出了格式统一(约束条件不同)的理论说明。这不仅使很多经验公式找到了步入理论殿堂的途径,也提高了概率分布函数知识的系统性。 分散在各个学科中的符合分布函数含义的经验公式(概率分布)成千上万,其中80%可能仅停留在经验事实阶段,没有理论解释。最复杂原理就是一个新武器,它很有可能帮助您把它们中的很多经验公式提高到理论高度。理解、掌握和应用最复杂原理既帮助您取得了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也提高了科学研究水平、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领域。 组成论属于初创,三个概念和一个原理,连同某些概率论、热力学、信息论知识等等都是组成论的最早居民。 6.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组成论是一组定位特殊的知识体系,但是它也与某些科学知识体系有关。 统计与概率 :统计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哪些对象可以计算平均值?这些一般统计学问题用组成论中的广义集合等语言会表述的更清楚。概率论中有很多概率分布函数。它们为什么是这样?组成论用最复杂原理对一些概率分布提出了统一的物理(原因性的)说明。 物理学: 组成论基本思想来自统计物理学,但是又设法使它们泛化(也通俗化)了。统计物理学中和概率论中的分布函数概念的泛化就是广义集合的分布函数概念。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原理)和信息论中的最大熵原理(方法)的泛化就是最复杂原理。 信息论: 香农的信息论是组成论思想泛化的一种重要基础。复杂程度概念就是落实到物质科学中的信息熵。关于信息量的一些知识是组成论的组成部分。 系统论: 系统论主要研究事物内各个元素的特性、组成、功能、结构和关系。组成论是研究系统组成的基础(初级)工具。它为系统论提供了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系统论强调全量大于分量和,而无以明确这个量究竟是什么,组成论指出有时两个系统(广义集合)的合并可以使新系统的复杂程度大于各个广义集合的复杂程度的和。组成论是系统科学的一部分。 复杂性研究: 近年来复杂性研究逐渐成为热门。但是把各种领域的复杂问题在没有得力的新概念的情况下都罗列出来会使复杂性研究很快进入死路。对复杂进行定量度量是进行复杂性研究的基础一环。组成论中定义的复杂程度正是复杂性研究的基础工作,而这里的最复杂原理是复杂性研究的重要原理。所以把组成论看成是对复杂性的一种(初级、基础)研究是妥当的。组成论不是复杂性研究的全部,但是组成论是复杂性研究不可能回避的部分。 7. 《组成论》的思想来源与初步传播 笔者在探索一些气象问题时发现统计物理学的一些模型对某些气象事例也适用,我们一方面把这归入熵气象学 中,也相信统计物理学的一些模型同样可以用到其他与统计物理学相距甚远的领域。为了推广这个思路,笔者感到需要泛化和提高统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对应的逻辑关系。上世纪80年代以来笔者先后提出了熵就是复杂程度、熵原理就是最复杂原理等论点。1998年开始在网站上把这些认识系统化,为此补入了广义集合概念,强化了分布函数概念,定义了复杂程度概念,引出了最复杂原理,2001年把这个系统认识概括为《组成论》,2002年《物理与工程》杂志连载介绍它 , 2003年出版了《组成论》。2004年3月 http://www.aideas.com 辟专栏评论组成论。后来这些评论扩展到其他网站。 参考文献 张学文.组成论,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吴学谋.从泛系观看世界,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6,1990 姜璐. 熵-系统科学基本概念,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 张学文,马力.斩乱麻问题,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12 卷, 4 期, 315-321 , 1997 史定华. 密度演化理论简介,自然杂志,22卷6期,323~327,2000 张学文.字符多项式和表格数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38 卷,增刊, 124-126 , 128 , 2002 张学文,马力.熵气象学,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 张学文.组成论介绍上:广义集合和分布函数,物理与工程,12卷,4期,56-61,64,2002 张学文.组成论介绍中:复杂程度和复杂度定律,物理与工程,12卷,5期,61-64,2002 张学文.组成论介绍下:广泛的应用,物理与工程,12卷,6期,57-61,2002
个人分类: 统计、概率、熵、信息、复杂性.1.|6001 次阅读|1 个评论
《组成论》一书的自序
zhangxw 2007-6-9 17:38
《组成论》自序 (由于与其他文稿重复,已经把开头的部分删去了) .... 我在气象台当了 20 多年的天气预告员... 气象预告以经验为主,又经常不准。为改进它,我在寻找一切可以实用的理论。 1964 年读《数理统计学》一书,加深了我对统计学的认识。 1968 年自学前苏联雅格洛姆写的《概率与信息》一书,使我从统计概率的角度理解了什么是信息熵(熵音商),也弥补了大学时对物理学中的热力学熵(联系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迷惑。从此我 改变了 对熵的敬而远之的态度,努力把信息熵与气象实际联系起来 。我发现信息熵概念和信息规律是分析气象预告问题的好工具,也积累了一些把信息论用于气候分析与气象预告的事例。 1973 年在一个全国气象统计学习班上我介绍了自己的体会,这也使我决心把这些认识写成书。 1975 年约 13 万字的《气象预告问题的信息分析》书稿写成,我寄给了北京的科学出版社,经数年的审查于 1981 正式出版。边远地区的技术员能在全国权威出版社出专著,这对我是个鼓励。 在书中我介绍了信息论的一些概念和具体计算方法,还指出:计算气象上的信息熵可以计量各地的气候变化程度的大小、天气预告任务的大小、天气预告的质量优劣。并且给出了不少计算方法和实际计算的个例。我感到这为气象学找到了一个计量自己任务大小的科学方法。 信息论指出对数据(随机变量)的 任何变换不能创造信息 (至多是不损失)。这为气象人员不能盲目寻找气象预告因子提供了理论依据。我感到过去做了一些类似制造永动机的蠢事(不止我一个人)。在书中我指出了这个结论在气象预告研究上有重要意义。后来我说 巧妇难成无米之炊、工程师造不出永动机、预告员创造不了信息,这三者包含了同样深奥的哲理 ;此后我还把 信息不可以增殖它作为熵原理的一部分 来介绍。 1980 年廖树生同志的一篇文章把统计物理中的玻尔兹曼分布的思路用于气象学中的降水的概率分析。这帮助我迈入想往多年的统计力学(理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知识体系,也使我的最大信息熵知识与统计力学知识融汇到一起了。我感到把信息熵用于气象预告仅是技术问题,把 熵原理用于大气现象可能是气象理论上的突破 。 暴雨的时面深理论关系一文是我在这方面的早期工作。我把降水在面积上的分布表示为一个 (分布)函数 。我认识到对这个分布函数的一个积分就对应着该系统的熵,而熵必然服从最大熵原理。于是,恰当地把分布函数、熵、熵原理这三个环节联系到一起就得到了一个降水在面积上的分布的理论公式。实际的雨量数据与理论公式的一致性给我很大的鼓舞。这不仅是水文气象学上是一个突破,也使我体会到 把分布函数、熵、熵原理三个环节用到不同的客观事物中就可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 我感到分布函数这个概念非常有力量,沿着这个思路我们把很多含义不同的气象资料从分布函数的角度做整理。我发现水分(水汽)在大气(质量)中的分布服从负指数分布、郭爱卿同志发现海平面大气压力服从正态分布、我又找到全球大气的风速服从所谓 Gamma 分布(统计数学中的一种分布公式)。后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批准了我们一个课题专门研究这些问题。在与马力、马淑红等同志的合作下我们找到了大约 30 个气象要素的分布函数。它们有的适用于各地的降水过程,有的针对全球大气总体。气象学中竟然存在这么多稳定的可以用不同公式表示的分布函数,这 丰富了气象学 。 在这些不同形状的实际的分布函数的启发下,如果为熵原理配合上物理意义合理的约束条件就可以得到对应的理论分布函数。而实际分布与理论分布的一致就意味着我们用熵原理解释了一批气象现象。 为了理顺思路,我论证了分布函数与概率分布的等价性。这推进了我们的认识与统计学知识、信息论知识的融合。我还看到统计力学中对一些分布函数的理论证明实际与利用最大信息熵的做法是殊途同归。这也有力地说明,我们 对现象的解释不是统计学的而是物理学的。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我们在不少(不是全部)气象要素的分布函数的论证上取得了类似降水的面积分布那样的成功。这从新的角度概括气象现象又显示了熵原理的威力。这也使我感到新的概念、新发现的一批经验公式和熵原理的引用构成了气象领域的一个新的知识体系。我把这称为 熵气象学 并由我和马力写成了《熵气象学》一书( 1992 年气象出版社)。 从分布函数的角度归纳各种客观事物,借助分布函数与熵的关系联系上熵原理,这就 形成了一个为客观事物寻找理论说明的链条 。我感到这个思路的应用范围还可以扩大。在《熵气象学》的序中我说 ... 统计物理中的深刻思想不应当仅供物理学家独享,它实际上也是众多学科共享的理论武器。它会帮助众多学科向理论阵地迈进一大步 。 1987 年我在气象学会等组织的配合下发起组织了我国的熵与交叉科学研讨会。这个会后来每两年一届,到 1999 年已在全国各地开过七次。出版了四册会议文集。 90 年代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还把这个组织定为它的二级学会。 这些年我也对熵的含义、规律、结构等等问题有一些新认识,物理场的熵、自然界有自发的非热力学熵的减少过程存在、熵是复杂程度、概率论中主要的概率分布公式都可以利用熵最大和一些约束条件推导出来、熵原理就是最复杂原理等等论点在慢慢形成。 1989 年我写成本书的前身复杂度定律(第二届熵会的长文)。 这些年的科学实践告诉我 分布函数概念在概括现象联系熵原理方面起着纽带作用 。为了介绍和应用熵,必须提高分布函数概念的地位、扩大分布函数概念的应用。 为了说明分布函数概念的普遍性和实用性,就得说明它用到什么主体(客体)上。即那些客观事物可以概括出它的分布函数?为了回答这个一般问题,我终于在 1997 年提出了客观事物的广义集合模型(集合概念是它的特例)。我认识到,如果客观事物符合这个模型,那么分布函数就是它必然的伴生物。即该广义集合(客观事物)就必然存在对应的分布函数。我感到广义集合概念使分布函数有了 句主 。 1999 年我发现用类似代数学中的 多项式的符号可以进行离散型的广义集合的运算 。这简化了描述 ,也巩固了广义集合的地位。 1998 年退休后我有了比较多的时间,也就把这些认识作整理,并且在因特网站网页介绍它。 2001 年想到分布函数实际是描述一个系统的内部的组成(不同性质、不同状态的个体各有多少),复杂程度也就是事物组成的复杂性,最复杂原理可以推导出分布函数也就是推导出客观事物的组成。我感到组成是我等待好久的主人。鉴于组成论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词,思之再三, 我决定把多年形成的概括客观事物又寻找理论说明的思路(认识模型)取一个概括性的名称组成论 。 组成论就是吸收了一些科学的成果,补入(也改造)了一些重要概念而形成的一组知识。它是一个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模型,它帮助我们概括客观事实(得到一些类型不同的经验公式)还引领我们到最复杂原理(熵原理)去寻找对现象、经验公式的理论解释。所以组成论是概括客观事物组成,解释事物组成的一个新武器。 组成论当然不可能解释一切,但是它可能是很多领域中寻找理论的新武器。确实,存在组成问题的事物很多,我估计其中的大多数至今没有想到要用这里推荐的思路分析它。所以把组成论用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就可能帮助它们解决若干与组成问题有关的实践与理论问题。从而使该学科的水平提高一步。 如何把这样一组知识做系统的介绍?本书就是我的一种努力。希望《组成论》可以唤起各种背景的读者的注意、兴趣、研究与应用。当然,公开了的思想认识也都应当接受社会各个方面的审查与批判。组成论会有什么命运?请读者自行审判吧!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我的家庭,很多因特网上的朋友的积极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苗东升教授写的序言从系统科学角度对本书的创新点做了积极评价。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系王彬教授一直关心我的这个活动,并且给了很多鼓励和多方面的帮助,她写的序言从物理学侧面对本书做了积极评价,这对读者是帮助,也使我十分感激。在美国读博士的崔旭同学帮助译了内容提要,还完成了某些计算,积极参加了一些问题的讨论。对所有这些帮助笔者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感谢泛系创始人吴学谋教授、气象科学研究院曹鸿兴研究员给予的支持! 我还特别感谢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黄德先生,没有他对本书的赏识和积极努力这本书是不会这么快就与大家见面的。 欢迎各位读者,各位专家自由评论《组成论》。这可以来电子邮件( zhangxw@mail.xj.cninfo.net ) 也可以在熵、信息、复杂性网站上( http://entropy.com.cn )的论坛上自由发言。 张学文 2003 年 8 月于新疆,乌鲁木齐
个人分类: 组成论|3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组成论》一书目录
热度 2 zhangxw 2007-6-6 12:21
《组成论》一书目录 (200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学文著,16开本,256页。电子版以及一些评论等可以从 http://zxw.idm.cn/ZCL/index.htm (过去,2008.11以前是 http://xjqxsc.idm.cn/zhangxw%20web/index.htm )处找到) 2014年以后可以在 http://zhangxw.gotoip1.com 这个张学文文库中首页的目录中的组成论标题下进一步下载此书的网页版。 第一章导言 第一篇:三个概念 第二章:广义集合 第三章:分布函数 第四章:广义集合100例 第五章:广义集合分类 第六章: 广义集合多项式和运算 第七章:复杂程度 第八章:信息、熵和复杂程度 第九章:小结与讨论 第二篇一个原理 第十章:概率公理 第十一章:最复杂原理 第十二章:拉格朗日方法 第十三章:物质复杂程度的客观性 第十四章:复杂度定律 第十五章:关于原理的小结与讨论 第三篇:某些应用 第十六章三个概念的应用 第十七章概率分布的统一(1) 第十八章概率分布的统一(2) 第十九章熵气象学 第二十章物理学 第二十一章其他 第二十二章结束语
个人分类: 组成论|6704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