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引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校园栽培的外来植物——假龙头花?
热度 5 Abies 2018-8-12 22:20
假龙头花( Physostegia virginiana (L.) Benth. )?唇形科假龙头花属。属名源于希腊文,“ physa ”(膀胱)和“ stege ”(覆盖),果期花萼肿胀(未见成熟果实)?原产北美,近年来看到国内公园有引种栽培。傍晚在重大缙云校区散布,见有几株植物开花;回忆起以前在密苏里植物园见过。总状花序生茎先端,花冠淡粉红色,子房 4 裂(未显微镜下观察,肉眼看不太清楚)。这个属有不少种,假龙头花是常见的栽培种,且有不少品种;引种栽培植物种名较难确定。假龙头花的加词可能是指模式标本采自弗吉尼亚,但据说以往称“ Virginia ”与现在的弗吉尼亚州并非相同的地理界限,古时候范围大得多;基异名林奈( 1753 )发表在青兰属。 \0
个人分类: 栽培植物|3862 次阅读|9 个评论
中国的橄榄油:周恩来与油橄榄
热度 4 gardening 2013-9-6 15:42
2013年8月6日,由于参加 森林城市 考察核验,有机会考察了昆明市海口林场,见到了我国最早一批引进栽植的油橄榄,迄今已整整50年了! 橄榄油因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 (油酸及亚油酸、亚麻酸)、维生素和抗氧化物等,被赋予 天然保健、 美容 等 功效,常常被炒作为 最适合人体营养的食用油 。 橄榄油榨取自 油橄榄 鲜果,油橄榄( Olea Europaea )属木犀科的常绿小乔木,原产地中海沿岸。上个世纪60年代,阿尔巴尼亚作为当年中国的三大“铁哥们”,在享受中国巨大援助的同时,慨然将当地特产的油橄榄馈赠中国,作为对兄弟友情的回报。 1963 年,周恩来总理访问 阿尔巴尼亚 时,详细了解油橄榄的情况,决定引种油橄榄。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我国从阿尔巴尼亚引进了1万株油橄榄树苗,其中分配1958株在昆明海口林场试验种植,实际定植1932株,海口林场成为全国栽种较早、品种较多、保存较好的油橄榄种质资源保存地。经过50年的精心呵护和繁殖,如今还成活1470株。 1964 年3月3日,周总理在云南省 昆明市 海口 林场 亲手栽下了一株油橄榄树,从此, 油橄榄 开始引进我国。同时, 由于这棵“总理树”,距昆明50公里的海口林场一夜成名 。 客观地讲,由于油橄榄原生境为地中海气候,与我国的气候存在明显差异。时至今日,当年着力推广的油橄榄保留的并不多,多处于零星种植状态,如上海只能偶尔在部分老公园见到,形成产业的更少。目前,颇有规模的大概是甘肃省陇南武都区的白龙江沿岸,该低山河谷区属 北亚 热带半湿润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条件、土壤与地中海沿岸相近,已发展为我国最大的 油橄榄 生产基地。 周总理栽植的油橄榄(2013年8月摄于昆明海口林场) 周总理栽植的油橄榄(2013年8月摄于昆明海口林场) 还记得他吗? 霍查! 当年的油橄榄生产报告 海口林场 榨油坊 海口林场 液压式榨油机 海口林场的油橄榄林 海口林场 纪念周总理栽植油橄榄的浮雕 海口林场的油橄榄林 生态昆明系列 滇池治理:水天一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15590.html 滇池治理:湿地重建景观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15858.html 滇池治理:湿地公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17972.html 滇池治理:草海水质仍不乐观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19588.html 滇池治理: 小公园也有美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20951.html 昆明行政中心:不凡的园林景观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20951.html 中国的橄榄油:周恩来与油橄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 415-722801.html 昆明世博园:高品质锦鲤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24988.html 昆明世博园:盆景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25160.html 昆明动物博物馆:皮肉不存之后人、猴、熊还真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28376.html 昆明世博园 :喜庆、亮丽、丰满的“金正日花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29278.html
个人分类: 昆明绿景|6962 次阅读|7 个评论
北美枫叶景观在上海
热度 4 gardening 2011-11-3 08:10
上海城投绿化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从2004年开始,先后从北美引进彩叶树41个品种,经过多年适应性栽培和养护管理,筛选了适应上海地区的优良秋色叶树种,初步“复制”了北美枫叶的优美景观。以下是表现最佳的红花槭夕阳红品种在上海本所苗圃的秋色景观。 秋色植物景观系列: 秋色靓丽的经济树种:日本野漆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50981.htm l 上海王莲之秋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47856.htm l 土鳖树种盐肤木秋叶有异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46860.htm l 悬铃木秋色也惊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46068.htm l 最美的秋色叶树种:红花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634160.htm l 优良品种营造美丽秋景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461575.htm l 冬至日斑斓秋色 美丽暖人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521065.htm l 美丽秋果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509366.htm l 普林斯顿大学秋色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504475.htm l 北京香山红叶盛名难副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504095.htm l 北美枫叶景观在上海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504015.html
个人分类: 园林植物|7228 次阅读|6 个评论
优良品种营造美丽秋景
gardening 2011-7-2 16:56
如何提高绿地质量,满足广大市民对优美环境的渴望,促使绿化发展的转型和提升。 21 世纪初,上海率先提出和实施“ 春景秋色 ”计划,其中的 难点和重点是秋景 。上海四季分明,时令更替到秋季,自然草木枯黄,秋叶飘零。但由于秋季较短、温差小,且绝大多数绿化植物为原种,缺乏品种筛选,除银杏等少数树种,色叶效果往往比较平淡。因此,人们更向往北美枫叶的 五彩缤纷和绚丽多彩。 2005 年春,上海首次从加拿大温哥华规模引进红花槭、挪威槭等欧美主流秋色树种品种,经过 4-5 年的试验研究,2008年、 2009 年秋季,成功营造出与加拿大几可媲美的秋景,成为当年引起不小轰动的盛事,而 筛选应用了适宜上海生境的优良品种无疑是成功的关键 。 优美秋景营造将是上海乃至亚热带地区城市绿化长期追求的目标。 彩叶植物品种选育与栽培养护技术有机结合,是优美秋景营造的根本途径 ,两者不可偏废。应继续科学引进和筛选国外适宜的优良色叶植物,并加大繁殖、栽培和养护技术研究,改变“重引轻养”现象,努力形成综合配套技术体系。 同时,更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色叶植物资源,加大乡土色叶植物品种选育。 乡土种可能最适应当地生境,但未必最符合人们对优美景色的渴望,也未必最适宜城市人工生境 。 通过品种选育和改良,培育符合优美景色需求的优良彩叶植物,从根本上提高秋色景观营造水平, 改变目前普遍存在不分品种的原种栽培现象 ,避免彩叶效果难以预测和控制的现状,更改变“看天脸色”的窘境,缤纷秋景将不是奢望和梦想。 我们坚信,尽管前程漫漫,只要不放弃,不松懈,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 我国将从植物物种大国发展到植物品种大国 。 上海引进推广的红花槭‘夕阳红’品种 本文发表在《园林》2010年第十一期卷首语 秋色植物景观系列: 秋色靓丽的经济树种:日本野漆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50981.htm l 上海王莲之秋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47856.htm l 土鳖树种盐肤木秋叶有异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46860.htm l 悬铃木秋色也惊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46068.htm l 最美的秋色叶树种:红花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634160.htm l 优良品种营造美丽秋景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461575.htm l 冬至日斑斓秋色 美丽暖人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521065.htm l 美丽秋果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509366.htm l 普林斯顿大学秋色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504475.htm l 北京香山红叶盛名难副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504095.htm l 北美枫叶景观在上海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504015.html
个人分类: 园林绿化|37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城市绿化植物引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gardening 2011-6-25 23:02
摘 要: 绿化植物引种一直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植物引种推广规模和力度,越来越多的公司也涉足该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同时也出现一些不科学的无序现象。本文对城市绿化植物引种推广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和反思,降低和避免引种本身可能导致的潜在危害性,促进绿化植物引种推广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城市绿化;引种;推广 1 引言 植物是城市绿化的主体,丰富多样的植物是合理构建绿地群落和提高绿地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功能的基础;合理引进和应用多样化的植物,有利于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完善城市生态结构,提高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城市绿化部门无不将绿化植物引种推广作为提高绿化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如2000~2002年,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实施了“绿化植物多样性行动计划”,通过国内外各种途径,引进推广了大量绿化植物。根据初步统计,共推广84科192属353种(含178种13亚种162栽培变种),其中乔木38科68属107种(含种以下单位,下同),灌木30科55属109种,藤本11科14属35种,草本植物28科61属102种,初步改变了上海绿地长期存在的物种比较单一的被动局面,丰富了上海绿地植物景观,提高了上海绿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其它城市也同样加大绿化植物引种推广规模和投入,绿化植物多样性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提高。 但是,城市绿化植物引种推广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植物引种本身也存在利弊,特别在目前大规模引种的情况下,更应该冷静分析,正确对待,确保绿化植物引种推广的健康发展,降低和避免引种本身可能导致的潜在危害性。 2 绿化植物引种推广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城市绿化植物引种推广呈现许多新特点,如引种推广数量增多、规模明显增大,并从以往的种子、枝条等繁殖体发展到多种径级的植株,驯化间隔明显缩短,甚至出现边引进边推广的现象,这尽管有利于满足城市绿化发展对新优植物的迫切需求,但也存在值得注意的无序状态和潜在风险。 2.1 绿化植物引种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遭到漠视 植物引种应以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和引种风险,不恰当的引种不仅可能导致引种失败和经济损失,更可能产生严重的生态和社会后果,产生诸如生物入侵、危害环境、损坏地域绿化特色等后果。因此,植物引种部门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应设置较高的“门槛”,形成准入机制。 近年来,由于新植物具有较好的市场价值,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涉足该领域。植物引种几乎完全取决于利润、市场需求、植物繁殖难易等,缺乏相关法规、条例和执法来限制和管理植物引种行为,许多引种单位和个人只根据局部利益的需要制定引种计划,引种工作缺乏全盘性、预见性和长期性。导致苗木结构不合理,重复引种屡见不鲜,甚至不遵循严格规范的引种程序,将所谓的縮短引种植物的推广周期视为“创新”和“新技术”,“当年引种,当年推广”竟被视为“成果”,浪费了宝贵的资金和时间,也给植物引种留下隐患;同时,过于追求引进物种的完美和轻易否定、放弃物种的习惯,特别是盲目追求新颖绿化植物径级的倾向,不利于引进品种类型的丰富性。 植物引种的基础是生态相似性原则,但在利润的驱使下,违背自然规律的引种现象时有发生,如片面对热带风光的追求和理解,江南地区大规模引进南方植物,如棕榈科、桉树属、榕属植物等,尽管暖冬和高投入的过冬保暖措施使一些植物侥幸过冬,但潜在风险和巨额投入不容忽视。 2.2 植物引种过于偏重外来品种,对地带性物种的重视不足 无论是领导还是绿化从业人员,包括许多市民常常过分欣赏和青睐外来物种,特别是国外观赏品种,这种观念对苗木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城市绿化工作者往往过分追求“洋、新、奇、特、快”,淡薄乡土植物的引种驯化,甚至将乡土植物视为“土、旧、俗、野、慢”,从而有意或无意地疏远甚至放弃乡土物种。外来种的无序引进,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利的后果,如排挤本土植物、微生物和小动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对野生生物缺乏友好性,不利于丰富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和构建地域特色的绿地景观、异种花粉可能导致过敏症等;而从栽培角度,外来种对肥料、土质、水分的要求高,耗水量大,增加养护管理的投入和成本。 植物原产地与引种地生态条件相似或差异小,植物引种的成功率比较高,若差异过大则难度大,甚至失败。因此,加强乡土植物的驯化,筛选适宜的植物品种,并杜绝直接采挖天然树木,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上海自然分布的种子植物134科、510属、919种,包括木本乡土植物46科、164种(常绿种56种,落叶种108种),其中乔木约40种,灌木约100种,藤本约25种。但许多物种并没有在上海城市绿化中得到普遍应用,如上海非常缺乏常绿阔叶绿化树种,而乡土树种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绵柯(Lithocarpus harlandi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老鼠矢(Symplocos stellaris)、柞木(Xylosma congestum)等都没有有效开发。同样,壳斗科、山茶科、冬青科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在江浙城市绿化中也没有得到积极开发利用。乡土树种,特别是其中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在营造高效、稳定的生态绿地中具有不可替代地位。 2.3 重植物品种引进,轻植物品种选育,绿化植物育种工作非常薄弱 随着城市绿化的跨越式发展,新优绿化植物明显短缺,但目前大多采取快速简便的途径,大量从国外引进现成的品种进行快速扩繁;同时,对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不少仍停留在直接挖取上,不重视新品种培育和育种工作,缺乏物种培育过程。直接挖掘的野生植物在城市往往不能表现原有优良性状,生长不良,对野生植物资源本身也产生破坏。 因此,通过选种、改良和培育新品种,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种质资源,縮短与园林发达国家在绿化植物品种选育上的差距。由于绿化植物新品种选育改良是一项长期而经常性的工作,需要宽松的研发环境,政府应持续稳定地投入资金和人力。同时,植物新品种的模仿和繁殖比较容易,而保护较为困难,必须加强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育种的单位和个人享有植物新品种权。但目前的保护力度还很弱,新培育或新引进的植物品种常常被随意进行商业目的生产或销售,育种工作者的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保护。 在乡土植物种质创新上,应以生态选育为基本手段,将生态条件因子作为选育鉴定和评选品种的指标,首先考虑适应性和生态稳定性;其次,才是高产优质等指标。目前亟需收集、整理和开发乡土木本植物天然变异类型,筛选优良种源或品种;同时,保留观赏价值不高但抗逆性强的乡土品种,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基因工程目的片段的供体等。 2.4 植物引种的安全性缺乏认识和措施 由于各种形式的国际间植物材料交流相当频繁,使城市绿化植物引种成为最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的途径之一。绿化植物引种所带来的入侵生物不仅包括植物,植物材料可能携带的危险性昆虫和微生物更具隐蔽性,危害更大。目前在植物引种上,不仅在引种安全上意识薄弱,也缺乏科学有效的措施,不利于生物入侵的防范。 (1)对植物引种缺乏限制和管理。目前,很多地方和单位开展广泛的引种工作,外来植物前所未有地进入我国。由于缺乏统一的有效管理措施,引种机构和个人只根据自身局部利益,制定和实施引种计划,缺乏系统性、共享性和预见性。 (2)检疫制度不够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规定,严格限制对农林牧渔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危险性生物入境,但对于可能威胁区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入侵生物,缺乏特别重视,更缺乏引进植物的潜在危害性的评估和认定技术。 (3)许多引种单位和引种工作者缺乏必要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知识,对所引植物在新栖息地的表现认识不够。片面强调植物的观赏性状和经济价值,对潜在的侵害性认识不足,也缺乏入侵植物危害机制的系统研究;而引进植物的种类繁多,种间和种内差异极大,客观上也不利于对引进植物潜在危害的认识。 (4)引种人员对生态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不符合引种推广程序。动植物检疫法明确规定,引种单位对新引入的植物种类,应设置隔离区进行少量栽培观察,确定不会造成伤害当地生物和环境后,才可进行扩繁。但是,不少引种单位和个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时常对引进的优良植物进行“超常规”快速扩繁,对新引进植物可能危害环境的隐患漠视。 (5)难以控制的人为因素加重植物引种的潜在危害性,如域外人士和旅游者的携带、观赏植物爱好者的私下交换等。 当然,绿化植物引种可能产生的生物入侵绝大多数是无意的,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在植物引种中,首先必须杜绝盲目引种和推广行为,引种必须科学论证,进行风险评估,经过规定地点、时间的控制性试验后,才能确定能否推广应用。同时,不应该否定引种外来园林植物,视外来植物为洪水猛兽,没有外来植物品种的引进,难以形成优美的城市绿地景观。因此,应提倡科学和合理的园林植物引种工作,协调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关系,大力发展绿化植物育种工作,才能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2.5 新引进植物习性有待进一步了解 由于许多新引进植物的资料比较缺乏,有限的特性介绍往往局限在一般性描述上,如耐荫、耐半荫、喜光,喜酸性或碱性等,缺乏比较详尽而具体的适用范围和栽培措施,而在植物间配置应用方面的资料则更缺乏。特别是外来植物的生长环境往往与引进地立地条件差异较大,短时间难以完成对新品种的生长状况和生长限制因子的系统试验研究,有的品种只得边引、边种和边试,限制对新品种栽培技术的科学指导,新品种应用部门更对引种植物特性缺乏了解,而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的错位也不利于栽培技术的合理应用,导致一些不恰当的植物应用配置方式,影响新引进植物的推广效果。因此,如何进一步摸索新引进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掌握各种植物在本地的生长特点,合理配置新优植物,将是提高新优植物推广应用的关键。 新引进植物定名的不准确和不规范也是影响植物特性了解的重要因素,如槭类品种、玉簪品种、樟属等的分类特征相近,植物名称存在混淆,而园艺品种名称的混乱更为多见,不同的引进途径和不同人对品种的译名往往差异很大,不利于准确了解引种植物的习性。 2.6 新引进植物的配置应用方式不当,影响效果 由于对植物的习性缺乏全面了解,影响植物选择配置的科学性,如虎耳草、花叶活血丹、八仙花类植物种植在全光环境下,植株容易遭受日灼,叶片萎蔫、反卷和变小,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金叶过路黄等喜光色叶植物在树荫下往往导致色彩表现不明显;新品种应该根据植物的特点,采取合理的种植方式,但不少沿袭惯用或流行的栽植手法,采用单一种群密植的方法。如锦带、溲疏类植物时常采用大色块种植手法,植株密集种植,加上不合理的修剪,大灌木变成了小灌木,原来满树盛花景观丧失。再如观赏草适宜丛植,单一的密集种植不仅失去了观赏草的独特风味,而草枯季节导致整体景观的颓败;千屈菜适宜种植水岸,但有的将其群植在陆地,不仅长势不佳,也失去水花相融的景观。红花刺槐适宜庭院或零星配植,却用于大面积绿化和道路绿化,由于嫁接枝易遭风折,整体景观不佳。 片面追求多样性也不利于新引进植物的推广,如有的部门将大量的新引进植物集中栽植在小块土地,虽然局部物种丰富度很高,但由于不同植物的习性不尽相同,单一生境条件往往不能满足所有植物的要求,影响植物的生长。同样,将原有品种与新优植物割裂开来,也是新品种推广的误区,如一些单位往往将新品种统一种植,而将老品种排除在外;另外,将新品种以品种园形式块状栽植,也失去了利用新品种优化绿地群落结构的意义。 2.7 养护管理简单化 绿化植物生长状态和效果与养护管理密切相关,特别是引进植物多为园艺品种,更需要科学的后期养护。在目前的引进植物推广中,普遍存在不合理的养护措施。如过度修剪使部分植物的原来植株形态不能表现,如锦带花多为大灌木,并形成繁花美景,但目前常以绿篱或地被的修剪方式,大大降低了观赏效果;红花檵木花朵满树,花期长,并能多次开花,但许多绿地将其密植为色块,不仅完美的花树不复存在,开花量也明显减少,并容易滋生病虫害。 许多优良品种,特别是观花、观果植物需要维持较高的土壤肥力,才能花繁叶茂,目前部分新品种的花朵变小和色泽变暗等都可能与土壤培肥不足有关。因此,加强土壤肥水管理,促进新植物的健康生长,还需引起足够重视。 许多植物具有良好的自繁能力,在养护中应积极保护更新苗,丰富群落层次结构,如栾树、臭椿、无患子、苦楝、盐肤木等树种的更新苗发育良好,通过人工促进,容易形成异龄林,这对促进大型绿地的生态化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许多绿地的养护忽视更新苗的保护,将其视为杂草而除去。
个人分类: 园林绿化|3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引种花园
九顶山 2009-5-29 00:59
最初从野外带回植物种在花盆里,是因为花好看,但总是没有耐心去好好管理,栽培不好,1-2年后就死亡了,不死的也不怎么开花;于是常把野外采集标本时还没有开花的兰科植物带回来栽培,一开花就采集下来压制成标本,就能知道种类了。后来突然有了好好栽培的想法,采集一些好种也好看的多年生花卉回来栽培,于是首先选择了百合,无论怎么折腾每年照样开出美丽的花。兰科植物虽然栽培了不少,以前都制作成了标本,但兰属植物容易栽培,萌芽也快,不经意间就繁殖了不少。从高山上带下来好不容易栽培成活并开花的杜鹃,在我出差后被家人管理死了,害得我伤心了好久。现在野生蔷薇除了我们蔷薇园栽培外,我也逐渐引种到家里。 数数引种回来的植物,也有了一百多种了,突然想到把这些引种成活并开花的植物拍摄下来,放到网络上供大家欣赏,有兴趣者可看看我的相册,我会陆续把开花的植物图片放到相册里。
个人分类: 科研动态|443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