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红色旅游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难忘的井冈山红色旅游
热度 2 xucq45 2015-3-21 07:05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的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井冈山有很多革命人文景观,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工农红军革命遗址最集中的地方。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旧址有几十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井冈山 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林木蓊郁 ,自然景观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去年从宜春参加全国钙信号学术会议返回南昌后,我自费参加了两日的井冈山红色旅游。来往途中各用了4个半小时。第一天下午参观了大井毛委员旧居、黄洋界 和五 龙潭 ,晚间在 茨坪 的旅馆下榻 ;第二天上午参观了 茨坪旧居、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和 北山革命烈士陵园 。我这次井冈山一行,既接受了一次红色洗礼,又欣赏了井冈山的独特风光。 当年发了几组照片。 今年 为了 配合 两会胜利的召开,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又发了几组照片 。 为了便于读者和自己翻阅,特将这些博文和照片归纳总结到一起: 难忘的井冈山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井冈山(1):毛委员大井旧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816497.html 红色旅游井冈山(2):黄洋界纪念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816632.html 红色旅游井冈山(3):五龙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817828.html 红色旅游井冈山(4):天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818791.html 红色旅游井冈山(5):挹翠湖公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852425.html 红色旅游井冈山(6):毛泽东同志旧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853259.html 红色旅游井冈山(7):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871750.html 红色旅游井冈山(8):井冈山烈士陵园 – 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872192.html 红色旅游井冈山(9):井冈山烈士陵园 – 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872311.html 红色旅游井冈山(10):北岩峰上看茨坪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873287.html 红色旅游井冈山(11):茨坪清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874314.html 红色旅游井冈山(12):江西一路风光好(结束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874500.html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2503 次阅读|4 个评论
那年的九寨沟
热度 3 fqng1008 2014-7-13 15:40
2002年10月25日清晨,我们从成都出发,沿岷江溯流而上,沿途见到了不少的“红军桥”、“红军峡”、“红军井”和“红军纪念碑”,直到晚上8点才越过岷江发源地,赶到九寨沟县城住下。第二天一早,天气格外晴朗,我们前往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观游览。 在路上,导游小唐为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一些情况。九寨沟是隐藏在岷山山脉中的一条纵深40余公里的山沟谷地,因为建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它拥有三项世界级桂冠,一是列于“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二是纳于“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三是获得“绿色环球21”证书。我们怀着膜拜的心情,从海拔1980米的沟口向3000米的长海进发,虽然是乘车,沿途青山叠翠,红叶峥嵘,鸟雀啼鸣,瀑布喧闹,山光水色,尽收眼底。然而,如果不是亲临其景,我们就无法真实体会:“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 水是九寨沟最美的精灵。从雪山涌流而下的山泉,穿过森林,越过悬崖,淙淙溪流先注入高山湖泊,再漫溢成瀑布,瀑布下面又构成湖泊,一层一层,跌宕不息,118个清幽明净的高山湖泊就象串串珍珠,镶嵌在“Y”字形的九寨沟里(由于高原人民对大海的崇拜,所有的湖泊都称之为“海子”,即大海的儿子):恬静的镜海、俊美的翡翠海、秀丽的芳草海、迷人的卧龙海、神奇的五花海、奇异的流翠滩、珍珠滩、壮阔的诺日朗瀑布,还有芦苇海、火花海、犀牛海、熊猫海、剪竹海、天鹅海、正树瀑布等等。九寨沟的水如银链、似彩虹,将高原朴素的山林沟谷描抹得风姿绰约,妖娆动人。 与普通的湖泊不一样,九寨沟的地下水富含碳酸钙,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而来自雪山、森林的活水流泉又异常洁净,加上梯湖层层过滤其水色分外透明,能见度达一二十米。在阳光的照射下,湖水五光十色,清澈透底,一些枯树横卧其中,更显示出原始而古朴的意味。我们到处留影,真想把那些透明的“海子”多多带回家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841 次阅读|7 个评论
那年的牟尼沟
fqng1008 2014-7-11 08:54
来深圳后,单位每年组织一次红色旅游,分为党员、民主党派、一般职工等,除民主党派外再分成不同的批次。民主党派由大家商量选点,一般总是比较好一点。 “阿坝”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简称,位于四川西北部,青藏高原的东缘。全州辖13个县,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纪念地。1935年4月 ~ 1936 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了阿坝的每一个县。“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主席的伟大诗篇抒发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胜利突围后的浪漫主义情怀。 2002年10月 27日清晨,我们从九寨沟出发,先到黄龙,夜宿松潘县城。天气说变就变,28日起床时就已是雨雪纷纷。导游夸我们好运气,如果这场雪提早一天,也就没有“黄龙”之游了。但 松潘县城 离牟尼沟很近,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我们已经与导游协商好,这次临时增加一个景区——牟尼沟。 汽车在逶迤的山路上爬行,雪越来越大。两旁的山林都已是银装素裹,雪树冰枝,这也许是深圳人最难得的体验。由于改变计划,我们是幸运的:白茫茫的公路上,是我们的轮胎留下了第一道车辙;铺满大雪的栈道上,是我们的足迹翻开了新一天的日志。 景区就我们这十几个人,显得安静而神圣,因为这是以“释迦牟尼”命名的山沟。不过下午就不同了,今天的旅游大军再也去不了“人间瑶池”——黄龙,而不得不鱼贯而来,到时这十几里的沟地就热闹了。我们下车后,停车场的藏民早已在那儿牵马等候,雪地里骑马更是难得的体验,遗憾的是行程太短。 下马后进入栈道,当我们将一长串脚印清晰地留在了白色的栈道上的时候,那种突然感受的惊喜,就象乡下人第一次看到城里的高楼大厦:南方人对大雪的好奇,不亚于山里人对对城市的冀盼! 牟尼沟有山有水有瀑布,有厅阁楼台、林海松涛,有幡旗庙宇、宗教图腾,但留在我们脑海深处的只是一片白莽莽的冰雪世界:也许是对纯洁和原始最内在的愿望。 遗憾的是,本来非常清晰的照片,扫描出来效果就差了很多,可能还是我对扫描技术掌握的不好。再就是那时候的摄影就是留影,保存自己的形象表明“到此一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1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柏坡
xuxfyuwp 2014-4-22 15:25
七一前单位组织去了西柏坡,不算远,但还是第一次去。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南部,是中国共产党掌握政权前最后一个党中央所在地,当时的中央军委在这里指挥了解放战争,打赢了三大战役,奠定了建国基础。中国共产党还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心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所以在西柏坡可以常见到这样的标语:“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正因为西柏坡的特殊历史地位,现在成为了热门的红色旅游景点,据说每到周末,都会有几万人前往。解说员介绍说,现在党的高级领导人都要到西柏坡去,毛泽东、邓小平自不必说,是从那里走出来的,江泽民、胡锦涛等政治局常委以上领导也都去过。但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没有去过,解说员的话似有其弦外之音。 真正的中央所在地西柏坡村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淹没在了1958年修建的岗南水库之中。水库存有十几亿方水,既保障着河北省的供水,也时常向供应北京。近年来华北地区降雨持续偏少,更体现出当初修建水库的价值。兴建这座水库是周恩来总理1955年批准的,为了造福于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倒是没有过多考虑政治因素。现在人们前往瞻仰的西柏坡村是于1971年在离水库不远的同一座山上重新兴建的,基本按当时西柏波村原样复制建设,大小、布局都与原样一致,包括村周围的防空洞等设施,只是建筑材料有所不同,原来的全是土坯房,现在的建筑材料加入了砂石水泥。 纪念广场上,是那座著名的五大书记塑像,这比延安纪念馆门口的那座仅有毛泽东一人的塑像要更合乎情理一些。一进纪念馆,便可看到一幅77人的巨幅黄铜雕像,雕像下有每个人的名字,是当初参加中共七大的代表。这77人已全部过世,最近一位是前不久去世的吕正操上将,享年105岁。七大是在延安开的,后来在西柏坡开七届二中全会时,只有其中的53人与会。纪念馆里展示了当时党中央在西柏坡时各类活动的照片和和实物,打天下时的条件确实艰辛,人的精神状态也非同寻常。 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会议的通知令人印象深刻,文风朴实,内容实在,很人性化,完全没有空话套话,体现了当时共产党领导层的作风,据说这是周恩来起草的。包括全会作出的的六条规定,也很简单、清晰、易行、管用,不过33个字。 解说员介绍了三大战役的大致过程,包括指挥战役的大量电文。介绍说三大战役国共双方将士共死亡大约50万人,国方26万,共方24万。难怪刘伯承元帅后来不愿看战争片,经历了无法回避死亡的战争,经历了一个个惨烈的战役,告别了无数鲜活的生命后,无论是胜者还是败者,恐怕都难以平静地对待这沉重的生命付出。 《潜伏》电视剧拍得不错,听西柏坡解说员也讲了一个“潜伏”的故事。傅作义的贴身秘书阎又文深得傅作义信任,但他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所以傅作义的动向完全被共产党所掌握。傅作义起义后仍不知此事,当他被任命水利部长后,又将阎调去,当了水利部办公厅主任,后又到农业部工作过,于1962年患癌症去世。介绍说为了不伤傅作义的感情,一直没有向傅透露过真相。所以直到1974年傅作义将军去世,他都不知阎的真实身份。 西柏坡作为红色旅游点,以前只知道其红色的一面,但作为旅游点还有什么特色就全然不知了,这次去发现那里确实还是有些旅游资源的,如周围建了不少温泉度假村,其温泉资源丰富,已有千年历史。 (原文写于2010-07-01 17:48:15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记|1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色之旅
热度 1 zhpd55 2012-4-18 14:46
红色之旅
在杨家岭、枣园、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地都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人群,其中也有专门来延安举行入党宣誓的新党员。
个人分类: 风景如画|2794 次阅读|1 个评论
这个暑假不特别
热度 1 龚胜生 2011-9-2 22:24
暑假时间挺长的。从7月2日,到8月31日,两个月时间,够让人羡慕的,都说当老师好,说是有两个长假。表面看来是这样,其实看你在高校是做什么工作的,对真正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假期可能更忙。几个月没有在博客上写一个字了,我得晒晒我的暑假,看是怎么度过的。 7月3日 地理资环两个专业183位学生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动员大会,落实各项实习准备工作。 7月4日 中午为实习指导老师饯行,一点半钟送别实习指导老师和学生,4辆来自宜昌的大巴。虽然野外实习的老师和学生都买了保险,但从此心就悬到了嗓子口。阿弥陀佛,菩萨保佑,实习期间千万不要出差错! 7月5日 暑期研究生加班,布置任务。 7月6-10日 参加学校统战部组织的赴延安红色旅游活动。去了桥山黄陵、壶口瀑布和延安,从延安回西安后没随队伍去华山,而是去了灞水边的世界园艺博览园。没有太多的感受,但有几点难以忘记的记忆。 一是延安的酒店太能要钱了,不仅不允许自带酒水,就是开个西瓜都要“加工费”30元,与潜意识下的陕北人民很纯朴的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倒是给人一种这是一个因为红色旅游暴发起来的地方的感觉. 二是在毛主席与其儿子谈话的石凳上坐了坐,想着毛岸英如果没有上朝鲜战场,如果没有被美国的炮弹炸死,新中国的历史是不是会与现在有些不同?又想现在的国家领导人的儿子、姑娘都在做什么?旁边有个广场,有几个农民在唱陕北红歌,唱罢要钱,其他人躲开了,我心甘情愿的给了十元钱,因为只有这让我感受到,我这是在陕北、在延安。 三是路过南泥湾,确实有点“塞北江南”的味道,植被非常的好。从延安回西安的途中,看到大部分地方黄土梁、黄土卯上的植被都比我想象的,以及我原来在西安读书时坐火车所看到的要好得多,看来只要假以时日,在陕北恢复良好的植被还是有可能的。 四是在西安城,我感觉离这座城市疏远了。疏远的感觉,其一是因为先师史念海教授仙逝十年了,“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哀愁自然涌上心头,其二也是因为这座城市有了很多的变化。九二年博士毕业离开西安后,我这是第三次回西安了,一次是九五年去参加青年地理工作者会议,那时导师还健在,我去看望了他;第二次大约是零五年,陕西师范大学校庆我去讲了一次学。这次离的时间比较长,城市变化很大了。 五是在世界园艺博览园参观,感觉陕西人或者西安人做事,那种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感,兵马俑般的沉重。零五年到母校讲学,宏岐兄(现在暨南大学)带我去看了大唐芙蓉园,很是震惊。这次看园艺博览园,又有那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其实更主要来自我对湖北的对比。去年去上海世博园,我就看了中国馆和湖北馆,湖北馆曾经被我的同事吹嘘得如何如何了得,我看了大失所望。这次我看园艺园,特意去看了湖北园,那简直不能用大失所望来形容,而是要大骂其娘,觉得工作在湖北真是羞愧死了,那是什么东西呀?!评个倒数第一还抬高了。原来有人说武汉是“全国最大的县城”,我还有点不服气,看了这个主题为三峡大坝的湖北园,真是不服不行。这个园是由湖北林业厅负责做的,八月份我到随州去参加森林城市评审,内中有林业厅的同志,我询问过他为何做成那样?他说省里要林业厅负责做,但又不给钱,林业厅挤了八十万元才做成这个样子的。我不知道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是怎样想的,这是宣传湖北多好的窗口,多好的机会,竟然花八十万元打个水漂,留个败笔,与其这样,不如不做啊! 7月11-12日 检查学生加班的进度,听取学生的汇报,解答制图、写作、查资料中的问题。核对《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中的宋元明清的疫灾史料。 7月13-15日 13日坐动车去复旦大学,14日下午在复旦大学做报告,15日返回武汉。 7月18-20日去宜昌看望野外实习的老师和学生,19日与学生们同登宜昌的“珠穆朗玛”——大老岭。山高路陡,有些地方即使是从成都上九寨沟,也不过如此。下午返回时还遇到雷电大雨。心想:不出事故则已,一出就是特大事故。这个地方只能让研究生来,本科生明年就不要再来了。20日把全体190个实习师生安全带回学校,石头落地了。 7月22日 住进中南医院。本来两年前就应该去医院调理血糖,但一直没有时间去,由于血糖一直没有控制好,血压也上来了,竟然高达180多,不住院不行了。本来要去参加在新疆召开的地理学年会的,而且还和几位同仁约好了的。但因为要开政协常委会,没有去,在家里做点事。每天去实验室督促下学生的工作,晚上做点研究工作。 7月25-29日 在东湖宾馆参加省政协常委会会议。晚上住在宾馆,白天抽空去医院输液。 7月30-8月5日 参加学院的暑期考察活动,去了厦门,看了金门,到了永定,游了武夷山。武夷山我这是第三次去了,本来在住院,不能去的,但这是学院第一次允许带家属,所以带上药去了。回来见到有退休老师在群里质疑是去“旅游”,而不是去“考察”,写了一首小诗劝喻:“考察与旅游,如何要分明?人各安其位,俏也莫争春”。 8月6-26日继续住中南医学院内分泌科。其间8日-9日,代表省政协到随州市参加森林城市的评审。住院总计36天,花费将近2万。血压正常了,血糖指标也比前几次住院效果要好一些,不过服用的药物和使用的胰岛素剂量也多了。我估计出院以后又很难控制了。 8月27日 民进湖北省委会主委会。请毕业博士生刘国旭来校谈国家教育部课题结题事宜。 8月30-31日 韩国博士生金贤善来报到,派学生接待,31日中午请她和同学吃饭。开学报到。 9月1日 上午学院办公会,下午学校中层干部会。 9月2日 上午迎接校领导带职能部门来调研,下午全院开学大会布置新学期工作,然后召开教学竞赛组织工作会。明日将迎接新生报到。 这就是我历时两个月的暑假。假非假,忙无果。哦,对了,假期有个好消息,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了,值得记一笔。
个人分类: 流年往事|3848 次阅读|2 个评论
红绿两股力量“会师”弘毅生态农场
蒋高明 2011-8-24 10:06
红绿两股力量“会师”弘毅生态农场
曾彦 8月20日,乌有之乡组织全国红色网友,赴山东临沂老革命根据地参观考察,开展红色生态旅游活动。次日专程来位于平邑县的弘毅生态农场考察。原中央政策研究室综合局局长张勤德、乌有之乡网站站长范景刚、安和四季健康联盟副总经理俞沧粟、山东省委党校教授戚桂峰、中国雷锋报社主编何朝海、山东省临沂市植物保护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张贵国等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红色网友12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平邑县卞桥镇镇委书记刘涛等领导接待了来访网友,并参加了安和四季绿色健康联盟弘毅基地授牌仪式。 乌有之乡是当代中国著名左派网站之一,其倡导的“公平创造内需,正义创造财富,平等激发活力,自由享受激情”理念,代表亿万民众声音。中国众多著名学者在该网站辟有专栏,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乌有之乡网站每日上网人数在20多万人以上,是中国一支重要的红色主力军。乌有之乡长期关注农业合作模式,推崇生态循环型农业,以民众的力量支持中国有机农业发展。 弘毅生态农场是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蒋高明设计,在山东省人民政府资金等支持下,创办的研究型实验农场。农场创办五年来,在生态农业理论、有机农业实践、有机农业技术集成体系等,走在了全国前面。农场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利用短短三年时间,坚持“六个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农膜、转基因), 将低产田变成了吨粮田,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山东电视台、Chinadialogue SciDev等国内外30多家媒体对弘毅生态农场做法进行了报道或评论。弘毅生态农场被网友誉为中国生态农业的“井冈山”,是以生态学为主导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火种,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团队是中国生态循环农业的一只重要的生力军。 安和四季绿色健康联盟在弘毅生态农场举行了生态农业基地授牌仪式。授牌仪式上,卞桥镇镇委书记刘涛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沂蒙山区卞桥镇是农业重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国家建设做出过很大贡献,有丰厚的农业基础。地方政府将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同时希望得到众网友支持,使弘毅有机农业模式在全国生根开花,使我们的食品更安全,人人吃得起,吃得健康。乌有之乡网站站长范景刚指出,乌有之乡的大部分红色网友,是国家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的红色主力军,而弘毅生态农场的做法代表真正的“零污染、低排放、高产出”绿色农业力量。红色力量与绿色力量的紧密结合,可孕育出无限希望的生命力。 座谈会上,山东省委党校教授戚桂峰谈到,现代中国民众主人翁意识下降,都各顾各的一亩三分地,只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对土地和环境破坏严重,这条路越往前走越难,所谓现代农业道路越难走就越能体会到毛主席时代农业政策的可贵之处。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城市,应从体制机制上改变目前农村一盘散沙局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蒋高明教授陪同下,网友们实地考察了农场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各项技术细节,如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肉牛育肥技术、堆肥技术、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环境友好型“禽粮互作”模式、林下养禽技术、环境友好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技术、种-养-肥-加工-新能源耦合技术等,同时参观了村民们在科学家带动下,发展的秸秆养牛场、林下养禽、有机农田等等。 驻弘毅生态农场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及硕士生韦继光、李勇、甄珍、博文静、孟杰、刘海涛,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及硕士生吴光磊、曾祥伟、郭立月、唐海龙、战丽杰、李占、丁娜等,及弘毅生态农场工作人员参加了上述活动。 图1 弘毅生态农场推出的有机面粉很快被销售一空 图2 研究生郭立月现场展示大型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图3 研究生孟杰在向来宾讲解有机玉米大田防虫措施 图4 全国各地红色网友相聚弘毅生态农场 (曾彦为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助理)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毛泽东铜像广场新貌
热度 16 nipy 2011-5-1 12:28
毛泽东铜像广场新貌
毛泽东铜像广场新貌 — 韶山红色旅游记之三 从毛泽东故居走过来也就是二、三百米就到了毛泽东铜像广场,毛泽东铜像广场是在 1993 年建成的,我曾来过一次,但这次看到的广场在 2003 年扩建后已比过去扩展了好几倍,其大小虽没有天安门广场大,但可与莫斯科红场相比,尤其是广场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设计和布局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是城市里那种在高楼林立环境中的广场所无法相比的。这似乎更突出了了毛泽东既伟大又扎根于底层人民群众的形象,下面请看照片: 这是扩展的毛泽东铜像广场入口,门口花坛上一块巨石上刻着“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八个毛体大字,就是广场入口的标志。远处的山峰,就是著名韶峰,记不得是那一年,我们曾徒步攀登过。 进入广场,沿这条大道直达顶端广场的毛泽东铜像,大路两侧是在青翠松柏衬托下的花坛与毛泽东诗词巨石诗廊 人群拥向松柏丛中的毛泽东铜像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毛泽东铜像重 3.7 吨,通高 10.1 米 ,象征着 “10.1” 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 向毛主席献花礼拜 我也在毛泽东铜像前留个影 ********************************** 上面毛泽东铜像广场的全景照片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广场两侧各有一排由巨石构成的毛泽东诗词诗廊,每一块巨石上用红色刻上毛泽东手书的一首毛泽东诗词。在绿树、花坛环境中的每一块诗石,都是一幅美丽的画,整个巨石诗廊既协调地衬托了毛泽东铜像和广场深刻的政治、文化内涵,本身又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与滴水洞山壁上的碑廊,上下呼应都是韶山红色旅游景点中很有特色的亮点,值得注意。下面选发几张诗石照片与大家共享! 人文与自然的融合 如诗如画 七律 长征 1935.10 蝶恋花 答李淑一 1957.5 七律 到韶山 1959.6 卜算子 咏梅 1961.12 每次读毛泽东的诗词,虽然还很难完全理解其深刻内涵与境界,但也能多少感受到毛泽东那种非凡的豪气与细腻的情感,令人感动。 古今中外确有不少革命家、思想家,也有不少政治家、军事家,更有不少诗人巨匠与书法家,但像毛泽东这样集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书法家于一身的伟人,还能数得出第二人吗?毛泽东的伟大,不仅是广大中国人民切身感受和内心呼声,连包括蒋介石在内的过去毛泽东的许多敌人都不得不承认的。 相关链接 * 重游韶山滴水洞 韶山红色旅游记之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437775 * 毛泽东故居前的排队长龙 韶山红色旅游记之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438617 * 毛泽东铜像广场新貌 韶山红色旅游记之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439205 * 我为什么崇敬毛泽东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329359 * 感动世界的毛泽东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429832
个人分类: 旅游见闻|4160 次阅读|15 个评论
重游韶山滴水洞
热度 7 nipy 2011-4-27 10:45
重游韶山滴水洞
重游韶山滴水洞 — 韶山红色旅游记之一 也是作为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活动之一 , 4 月 20 日 ,我们科大军休服务站组织我们 600 多军休干部分批到毛主席故居韶山进行红色旅游,虽然我们这批老同志,住长沙三十多年,大部分都去过韶山,有的去过多次,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还参加过部队拉练,从长沙步行到韶山。但作为纪念建党九十周年活动,大家仍然都积极参加了这次红色旅游活动。 4 月 20 日 长沙天和气 爽 , 早上 8 : 00 从长沙出发,经约一个小时车程到达韶山,先到滴水洞游了两个多小时,在滴水洞的毛妹子饭店吃了中午饭,然后到毛泽东故居和毛泽东广场游览,下午四点尽兴回长沙。 这篇博文先给大家导游一下滴水洞。 滴水洞位于韶山冲毛泽东故居以西约四公里的一个山沟中,这里山清水秀,原是毛泽东祖坟所在地, 1956 年人民公社运动时期,韶山人民大兴水利在沟口修建了一个三级小型水库积水灌溉农田,称为 韶山水库 。 1959 年 6 月毛泽东重返韶山时,曾到这韶山水库游泳。据说,毛泽东在游泳时随口与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说:“在这里盖几间茅房,我老了在这里住一住 …. ”于是 1962 年在这韶山水库对面山坡下修建了这比茅房还是好一些的毛泽东韶山“别墅”。毛泽东也确实在 1966 年 6 月到他的韶山“别墅”住了 11 天,在这里休息、工作、开座谈会、调查研究 …. ,当然也在门前水库游泳。毛泽东以后曾称这滴水洞“别墅”为“西方山洞”。听说, 1970 年,出于战备考虑,在“别墅”下面由部队加开了地下防空洞和指挥所,并由警卫部队封闭管理。使这一“西方山洞”更显神秘。 1986 年秋,经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对外开放,成为闻名中外的红色旅游景点,这里既有伟人故居略带神秘色彩的人文景观,又有中南山区韶山冲独特秀丽的自然风光。 1986 年正式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以来,已吸引了两千万以上中外游客到此参观游览! 实际上,这个神秘的地方,在 1980 年已经开始逐步打开。 1978 年,我们国防科大计算机研究所承接了自行研制银河巨型机的国家任务,在经过一年多的各方面准备和模型机试验以后, 1980 年 6 月为进行最后的总体方案设计和论证,需要找一个安静、不受外界干扰的保密地方工作,不知是通过什么渠道,居然找到了滴水洞毛泽东“别墅”这个神秘的宝地,把我们二十几个人“关”进这个“山洞”内封闭工作了一个多月,据说这也是毛泽东逝世以后,滴水洞第一次对内开放使用。因此,这次作为纪念建党 90 周年活动参加军休站组织的到滴水洞参观游览,对我来说还具有“重游”之意,让我回忆起参加银河巨型研制的日日夜夜,当年一起在滴水洞讨论制定银河总体方案的领导和老同志,已有几位先后去世,如慈云桂、陈火旺、陈福接等,想起来也颇感怀念,好在银河事业后继有人,天河已跃世界之颠,也可对开创银河事业的先人们略有慰籍了。 下面是这次重游滴水洞拍的一些照片: 先贴一张挂在景区内的景区介绍图,图中三段兰色区就是三级韶山水库,水库水源就是图顶端滴水洞沿峡谷流下的溪水,水库的红色区就是毛泽东“别墅”。这是景区的主线 这是滴水洞景区的入口,还有两位武警战士威武地日夜站岗守卫,似乎毛泽东仍然在他滴水洞“别墅”中居住,给人以不同一般景区的神秘感, 入口旁山上在绿树丛中初开的映天红却似对游人呈现欢迎的笑脸,给人以心旷神怡的轻松 这是滴水洞景区的第二道门,这道门要收 50 元门票( 70 岁以上免票)。我在这里留个影,我们 1980 年在此工作时,并无此门,应该是对外正式开放后建的! 这是在在滴水洞景区门口左侧看到的韶山水库第三级(水面较宽的最下面一级),毛泽东在韶山水库游泳,可能就是在这里。我们 1980 年在滴水洞工作时也常到这里游泳消暑 这是韶山水库第二级水面,是在一、二级水库之间的堤坝上向下拍的,远处的提坝是二、三级之间的提坝 我在一、二级水库间的提坝上 从提坝上向上拍的第一级水库(最高位的) 这是第一级水库旁新修的亭子,山清水秀好风光 这是从水库顶部拍的第一级水库风光,树丛中隐现红色亭就是上一张照片中的亭子,所在位置的左后方就是毛泽东“别墅”所在地 这就是被称为毛泽东“别墅”的一号楼,一栋非常简朴自然的平房,也就是 1966 年毛泽东在这里住过 11 天的地方,现在全部开放供游人进入参观! 一号楼参观入口 一号楼内毛主席的卧室,仍然可以看出毛泽东一贯坚持的简朴生活方式 这是两层结构的的二号楼,通过右面内廊与一号楼相连,是供来这里开会或汇报工作的领导同志居住的,我们 1980 年就是住在这二号楼内封闭工作了一个多月,这次重到这里还是感到很亲切的! 二号楼后面山坡有一条竹林小道可直通真正的“滴水洞”,本想上去看看,但因集合下山时间到了,只好留个影算了! ************************************** 从滴水洞景区门口进来到毛泽东“别墅”是一条约 200 米 的上坡道,道左侧是前面看到的三级韶山水库,右侧有一段由几十个镶在山壁上的石碑组成的碑石长廊,刻写着许多名人参观韶山冲滴水洞后的题词。这些碑石上的题词,一方面反映了来此参观游客对伟人毛泽东的崇敬之情,一方面也展示了不同书法诗词的艺术风格,尤其是石碑嵌在自然石壁上,形成滴水洞景区内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我把几乎所有石碑都照了照片,下面选发几张与大家共享; 滴水洞景区内的艺术石碑长廊 毛泽东 1959 年重回韶山时写下的七律:到韶山。 飞扬的毛体在这韶山冲的山壁上更显毛泽东的潇洒大气! 刘澜涛题字 , 张文秋题词 港奥赴湘参观团题字 董必武、聂荣臻题词 唐天聪书 王首道题字 吴玉章题词 薄一波题词 卢中坚题词 周文楠题词 毛岸清题字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 相关链接 * 毛泽东故居前的排队长龙 韶山红色旅游记之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438617 * 毛泽东铜像广场新貌 韶山红色旅游记之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439205 * 我为什么崇敬毛泽东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329359 * 感动世界的毛泽东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429832
个人分类: 旅游见闻|4311 次阅读|6 个评论
庐山2005
fqng1008 2010-9-30 06:44
去过庐山两次。 第一次是1982年夏,毕业前一年的暑假,和武汉的同学林俊华、阎敏、陈长虹、葛声惠、小杨(林的前妻,那时候正在热恋中,《庐山恋》的电影还没有出来)、小X(小杨的同事)等一起,住了三个晚上。那时候,大学生旅游刚刚兴起,庐山的接待能力有限,学校、电影院等公共场所都挤满了人。好在我们去的早,在一个不大的旅馆,但是比较清洁。记得每天晚上下雨,只有中午稍热一点,白天多半晴朗,加之我们年轻力壮,把庐山玩了个遍。下庐山的时候,走的好汉坡,从上午走到下午,乘晚上的船回武汉。 第二次是2005年夏,医院组织的红色旅游,去了20多人,一次热闹的聚会。当时的交通和服务已经便利了很多,这些图片都是第二次的纪念......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2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咬文嚼字话红色旅游
黄安年 2009-5-21 09:06
咬文嚼字话红色旅游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5 月 21 日发布 笔者建议能否把红色旅游改名为特色旅游 , 因为特色旅游的含意很宽泛,就有色旅游或带色旅游而言有红色旅游、蓝色旅游、绿色旅游、白色旅游、灰色旅游、黑色旅游等等有色旅游 , 这些有色的旅游是特色旅游的一部分。问题在于带色旅游对于旅游者来说 , 恐怕过于看重了意识形态因素。时下为推动这类旅游事业发展唯有红色最受赞助,这种赞助往往还打着考察的旗号 , 据说这样做既是弘扬主旋律,自己又可以少掏腰包。 如果说 , 国内旅游隆重推出红色游 , 那么 台湾游算什么 , 说特色旅游一点没问题 , 一定要说什么色就犯难了 , 蓝色旅游、绿色旅游,还是白色旅游?台湾带色游好呢,还是特色游好 ? 又如 , 到浙江奉化溪口蒋介石故里游 , 说特色游理所当然,要说是白色游就难说了 , 蒋介石是个复杂人物,他领导抗战总不能全盘否定,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也令人赞赏,总不能说白色吧。我在广州专门参观了孙中山大总统府,在文昌看了宋氏祖居,在甘肃看过蒋介石躲避日军轰炸的防空洞,这些算什么色的旅游呢 ? 张家界游很有特色,如果说游张家界有的单位就难以赞助,说红色游就不同了 , 虽然游的还是张家界,那里曾经是革命根据地,怎么不是红色呢。我在以前的博文中提到过旅游前苏联和现俄罗斯从带色上怎么界定 ? 那里不是既有红色也有变色么, 干脆称作变色游 , 不是更有教育意义?至于那些发达地区的旅游 , 不妨叫做洗脑旅。记得90年代初 , 国务院专家局组织各级政府官员去美国考察 , 笔者曾多次受邀为这些官员讲授美利坚共和国的今昔,组织官员对我说 , 要轮流组织他们出国考察 , 了解一个真正的美国 , 改变传统观念。 我们天天讲科学发展观 , 可以不可以重新检验一下红色旅游的提法,在旅游称谓上少一点以色划线 , 这并不妨碍对于某些特色游给以重点扶植和引导。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4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毛主席当年为什么挖“红井”
suqing1961 2007-6-9 11:22
说起瑞金县沙洲坝的红井,按现在时髦的说法地球人都知道。人教社编辑出版的一年级小学语文教材里边,有一篇课文叫做吃水不忘挖井人,说的就是沙洲坝的红井。这篇课文非常简单地介绍了红井的来历: 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村子里没有井,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后,乡亲们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我参观红井,除了实地瞻仰红色苏区,对革命先烈表示敬仰外,还想解开心中的一个谜团:南方的水源十分充足,水井也不少见;为什么当年毛主席带领红军挖了这么一口井,就让当地的老百姓如此感动,继而要立碑纪念呢?   当然,老百姓对领袖的热爱和政治上宣传的需要无疑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那么,毛主席当年带人挖红井,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呢? 按人教社课文的说法,毛主席当年之所以带人挖这口井,是因为 村子里没有井,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既然别的地方都有水井,难道沙洲坝的村民就不知道就地挖一口井,省去每天奔波在路上挑水的力气吗? 可见,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红井的水确实很清甜。来这里的游人都会舀上一勺,品尝几口。当然,当地人编唱的喝口红井水,回去进常委,也是诱惑游人抢着喝的理由之一。 我也喝了几口红井水,之后的旅程也没带来什么闹肚子的麻烦。可见,红井水的水质不错,很干净,也很卫生。 中国广播网红色旅游之江西行里有一篇文章吃水不忘挖井人红井,它是这样解释毛主席为什么要带人挖井的: 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村庄,当时村民非常迷信,认为挖井会破坏当地的风水,因此没有哪家村民敢擅自开挖,群众平时要到几公里外的小河里挑水饮用。 这篇文章说 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村庄, 就如同说黄土高坡是水泽沼国一样让人觉得可笑。红井的旁边,就有一个不算很大也不算很小的水塘但足够沙洲坝村民饮用了。沙洲坝附件到处都是水要不,为什么叫沙洲坝?类似的水塘在南方乡村四处可见。   如果是因为怕在村子周围挖井破坏风水,完全可以在村子外几百米的地方开挖,也用不着到 几公里外的小河里挑水饮用。 看来,这也不能成为毛主席带人挖井前这里无水井历史的理由。 我是在南方长大的,小时候在长沙郊县的农村生活过。在我的印象中,家乡一点也不缺水我住的村庄旁边就是浏阳河,人们却习惯于用门前水塘里的水挑塘里的水喝,在水塘里洗衣、洗菜,甚至刷马桶。今天看来,这绝对是陋习,非常的不卫生。可那个年代,人们却如此习以为常,并没有想到要去专门挖井喝水挖井毕竟是需要一定的财力和物力的,何况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偏僻落后的赣南乡村。那时人们聊以自慰的是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也是那个时候农村为什么疾病特别流行的重要原因。 我想,沙洲坝的村民恐怕也不例外,门前有现成的水塘可挑水喝,干嘛还要劳神费力挖井找水喝呢?连填饱肚子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哪里还有钱去挖井喝水呢? 那时的沙洲坝村民,一定也会因为常年喝不上洁净的井水而经常闹肚子生病。 毛主席是1934年4月随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的,而开始挖红井则是在这一年的9月,两者相距近半年时间。这段时间,湖南第一师范毕业、曾在长沙等大城市接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毛主席,一定亲眼目睹了许多红军战士和村民因常年饮用不洁的塘水而拉肚子、闹蛔虫的惨景这可是损害红军战斗力和老百姓后勤保障力的大事啊!于是,毛主席想必便萌发了带领红军和乡亲们挖井的念头。 正是因为有了这口井,沙洲坝的村民们从此喝上了干净、卫生的井水,不再受痢疾等疾病的困扰;由此对毛主席开始感激乃至膜拜。 所以说,毛主席带人不光是为沙洲坝人民挖了一口红井,而是革除了当地农民的一种生活陋习,倡导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这恐怕才是他老人家当年带人挖井的最真实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沙洲坝的村民乃至今天的我们,确实应该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   不知道我这样解释有没有道理? 小学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
个人分类: 旅游采风|1307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