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图书馆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图书馆员程传定先生
libseeker 2013-2-24 11:13
《文笔》2012年秋之卷,“一家文墨”栏目刊发了古典文学学者、古籍整理专家刘世南先生撰写的《忆程传定先生》,其中有“虽然抱病终身,他却潜心向学,不但人文社会科学博学多识,自然科学知识也很丰富,另外,英文水平也高。也就因此,他虽无高学历,校领导却聘任他为校图的副馆长,专门负责业务。”,引起了本人对图书馆员程传定先生的关注。经粗略检索有关网络信息及读秀信息,整理如下。 程传定,1933年生,江西省宜黄人。1951年高中肄业(高一),同年10月1日参加工作。1987年12月获得副研究馆员职称,1988年8月起任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编有《图书涫目录》、《中外工具书》,《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等教材。程传定先生在在图书馆工作中为教学服务,“被师生誉为‘活目录’,千方百计满足师生对图书资料的需要。在图书情报咨询服务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业务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编写了《社科文献索引与利用》一书中“查诗词文句和古代事物”一章,作为文科高年级学生选修课教材,试用三年,反映良好。1989年3月,获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程传定先生因“患童子痨,以后百病丛生,何必连累别人”终生未娶。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校长曾做媒,并托刘世南先生相劝,程传定先生婉辞谢拒。刘世南先生是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常客,几乎以此为家,所以同程传定先生过从甚密,经常谈论文史各方面事情。程先生晚年“自移居红谷滩康复医院后,病情恶化,闻已绵缀。”,于2011年3月仙逝,享年79岁。程传定先生晚年常同刘世南先生争论国事,“往往争得面红耳赤”,他们都“寄希望于执政者的自我完善,但也担心制衡无力,仅靠官员的道德自律无济于事。”。刘世南先生感慨道:“可惜,程公再也不能和我争论下去了”。 刘世南先生为程传定先生写七绝二首:“旧居每过总神伤,犹忆雄谈电视旁。攘臂喧呶争国是,回眸一幅小沧桑。”,“十年以长总肩随,宣箸超然喜得师。谁料去春三月后,人天一别见难期。”。 程传定先生安息。 参考资料: 1 刘世南.http://baike.baidu.com/view/3485474.htm 2 刘景龙 胡家柱主编.中国图书馆馆长名录,1989:241 3 引自《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 优秀教学成果和教学改革经验 1989》 1989
个人分类: 闲情偶寄|26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十八大代表图书馆员王志庚——全国唯一的图书馆界代表
热度 1 libseeker 2012-11-14 16:00
图谋按:国家图书馆王志庚先生为全国唯一的图书馆界代表参加党的十八大。笔者认为将载入图书馆史。特此辑录相关信息。 王志庚(1973——),男,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部(中文互联网信息资源保存保护中心) 主任,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学术出版与传播、数字出版与数字资源管理、图书馆自动化和信息服务,已出版专著2 部,发表论文20 篇。(据:王志庚、冯红娟.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6):94-96,2010年10月提供的信息) 王志庚 http://baike.baidu.com/view/5283929.htm 王志庚,副研究馆员,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兼少年儿童馆馆长,ISSN国际中心理事。研究领域为学术出版与传播,电子出版与电子资源管理,图书馆自动化和企业信息服务,研究重点是元数据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图书馆科研课题6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5篇。 王志庚:我是普通图书馆人的代表 http://epaper.ccdy.cn/html/2012-10/10/content_81892.htm “作为8000多万党员中的一员并且是全国唯一的图书馆界代表参加党的十八大,到现在我还有些不敢相信。”谈到自己的十八大代表身份,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党支部书记、主任,少儿图书馆馆长王志庚欣喜中更有谦逊,“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图书馆员,并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只是在合适的时间,来到了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先进部门。”王志庚认为,自己能够参加十八大不仅体现出上级领导和同志们对国家图书馆及其典藏阅览部团队的认可,更体现出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 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是国图最核心和基础的业务部门之一,它承担着国图90%以上的读者服务工作,在典藏阅览部党支部这样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先进党支部的带领下,260多名馆员长期奋战在图书馆事业一线,从事着“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基础工作,很多人一干就是大半辈子,终生与书为伴,甘为人梯,默默奉献。 每每要与即将退休的老馆员谈话,都是王志庚最揪心的时刻。“他们很平凡,工资、职称、职务都不高,许多人一辈子就守在国家总书库里的某一层。可能只有在他们泪流满面地走遍书库的每个角落,去亲吻那些书籍和书架,与‘老朋友’们说再见的时候,我们才能体会到那份对图书馆的热爱,那份坚守背后的敬业与伟大。” 在王志庚看来,这些深爱着图书馆事业的新老馆员们,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团队,各项工作都做得有条不紊,干工作加班加点从无怨言,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抓,都做得十分规范。正是基于此,典藏阅览部党支部先后荣获“国家图书馆先进党支部”“文化部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文化部学习型党组织”“文化部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支部”“中央国家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绝非虚名,2011年因国图老馆维修改造,典阅部遭遇了国图百年一遇的“搬家”,在馆领导的指挥调度下,王志庚带领部门的全体党员等一干精兵强将,以“5+2”“白加黑”的方式,仅用25天就圆满完成了搬运任务,将文献搬迁对读者的影响降至最低。搬迁中所用的书箱摞起来相当于5个喜马拉雅山的高度,搬迁耗用了14.5万米的打包带和1800多支碳素水笔,但1200万册图书却一册未乱、一册未少,顺利而圆满地搬入了“新家”。 “代表名单公布以来,我收到了多封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都是基层党员的质朴心声,这也让我更加感到重任在肩。”王志庚告诉记者,前几天他刚刚参加完十八大代表的履职学习,再度重温了党章,学习了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接下来他还要进行一些社会调研,向老党员和往届代表“取经”,力争履行好十八大代表的光荣职责,把来自文化界的声音反映给党中央。 “当你当了党代表,你就不再是你自己了。”这是履职学习中令王志庚铭刻在心的一句话。作为党代表,如今,王志庚对图书馆和文化事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解读:“1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们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资金充裕了,软硬件条件改善了,读者越来越多,服务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图书馆事业研究和探索成了显学,我们的工作也更加忙碌了。下一个10年,相信在党中央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中,全国一定会掀起新一轮的文化建设高潮。” 王志庚说,自己最大的期盼是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能够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上至国家、下至基层,从城市到农村,所有人都能通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均等地享受标准化、规范化的图书馆服务,用知识和智慧照亮人生。 十八大代表王志庚:文化建设也要从娃娃抓起 http://cpc.people.com.cn/n/2012/0928/c66889-19145038.html 文化界党员代表热议十八大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http://www.szlib.com/cultural_newsShow.aspx?id=15210category=8 公共图书馆大有可为   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王志庚:听了总书记的报告,我认识到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工作面临着新的历史形势和机遇。文化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任务更加艰巨;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更加明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任务更加繁重;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基础性设施。十六大以来,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国家财政的投入持续增加,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免费开放,以国家图书馆新馆为首的一批新馆改扩建项目竣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在公共图书馆体系中凸显出前所未有的行业带动作用和强大社会效益,公共图书馆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八大的召开使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面向未来,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中,公共图书馆同仁要抓住历史机遇,以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努力开创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新局面,实现公共图书馆事业率先大发展大繁荣,进而推动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繁荣发展,这是我国公共图书馆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庄严使命。
个人分类: 学海拾贝|7004 次阅读|1 个评论
莫言引出的话题:图书馆员,造就作家的职业
热度 1 zhengxuejun 2012-10-13 20:07
莫言引出的话题:图书馆员,造就作家的职业
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在军队里担任图书馆员的经历,引出了这个话题。 2008年 图林卡秀 在“图书馆员,造就作家的职业?”博文中介绍了《布郎修哪里去了?一个普通读者的法式阅读》一书整理出的曾经担任过图书馆员的作家和学者名单。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0437c0100b80b.html ) 对于图书馆员来说,成为作家的梦想距离他们并不遥远,实际上,作为与图书打交道最多的职业之一,他们对于图书业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对于读者的阅读取向也有更好的了解,只要充分利用自身具备的这些优势,相信每一位图书馆人都能成为优秀的写作者。历史上,已经有很多图书馆前辈为今天的图书馆写作者做出了榜样。 ( http://news.idoican.com.cn/xhsmb/html/2009-07/05/content_38441010.htm ) 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或许将不会局限在书架中。 陈福季 依据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的《中国作家大辞典》统计,作家会员4600余人,其中的作家与图书馆有密切关系的共约80人。这80人中有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后成为中国作协会员(作家)的有6人;靠图书馆自学成才的中国作家,如严文井、石楠等;以及兼任图书馆领导的著名作家。 让我们就此话题进行一次“图书馆员与中国作家”的接龙: 1、女作家石楠写出《张玉良传》时,工作单位即图书馆。 2、儿童文学家严文井1935年到北京图书馆当小职员,1937年就出版散文集《山寺暮》,当时他才22岁。按规定,图书馆员一次可借10本书。严文井为全面涉猎外国小说,便依次将目录柜里卡片每回填10张借条。用了两年半功夫,他把在北京图书馆能找到的文学书都翻阅了一遍。看来,由于“借书独厚”,坐拥书城,使图书馆员遇上被“点石成金”的机会确实胜人一筹。 3、林白,中国女性主义文学重要作家之一。本名林白薇,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万物花开》等多部,部分作品被译成六种文字在国外发表出版。长篇小说《万物花开》为《中华读书报》推荐2003年值得阅读的纯文学作品。 4、沈从文也是从图书馆起步的学者型作家。 5、董鼎山,早在40年代初的上海,他就以“令狐彗”的笔名出版过短篇小说集《幻想的土地》并获得赞誉。1947年,他到美国留学,先后获密苏里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硕士学位,受聘于纽约市立大学图书馆任资料部主任,成为英美文学兼亚洲部分的资料专家和资深教授。 他不仅用中、英文双语进行写作,而且他的作品题材之广,发表刊物之多,海内外影响之大,在当前美籍华裔作家中都是少见的。他所具有的两种文化背景,使他在行文间有种耐人寻味的魅力,既有东方的细致缜密,又有西方富于幻想的浪漫气息。他以诚实、坦率、开朗的态度,检视与剖析文学作品中的特殊社会现象与人性表现,把他自己的所学所悟亲切而生动地讲述给别人听。他文如其人,热情真挚,天然去雕琢。国内友人和读者因而送他一个“头衔”:美国文学的“大使”。 ......
449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Library Trends》的研究热点综述:图书馆建筑
热度 1 zhengxuejun 2012-10-10 16:16
摘自:王芳“2007 ~2011 年间《Library Trends》的研究热点综述”《图书情报知识》2012(4) 图书馆建筑 在这个专题中共包括了11篇论文。主要关注点集中在图书馆内部结构设计和建筑式样以及可持续性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推动作用。随着知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资源的急速增长,物理图书馆的空间结构面临着极大地挑战。Hellen Niegaard 预测,在未来的几年里,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图书馆,图书馆环境将会发生彻底的改变。传统型图书馆的空间设计结构尤为值得关注。因此,该专题中,有5篇文章是专门探讨这个问题的。探讨的范围涉及到如何争取资金支持。在这里,研究者就全美最大公开赞助的图书馆 伊利若斯大学图书馆 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其次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成功设计的建筑特征——“ 新美丽 ”(New Beauties),这些建筑打破了维多利亚时代建筑的风格,反映了乐观性和追求现代性的时代风貌,对图书馆建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三,是设计中应该考虑的要素,诸如电子资源和新技术的利用、图书馆员实际工作需求等方面。 最后一个被关注的问题是可持续性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推动作用。可持续性倡导节能、环保,因此,在图书馆设计中要充分重视日光、自然资源、社会和谐和与大自然接触这些方面。
2182 次阅读|5 个评论
图书馆员不仅仅是在延长科研人员的学术生命,而且还能纠错呢。
tengyi1960 2012-9-7 12:11
想看就顶一下:)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纠错的实例? 对科学研究的贡献和价值? 这些都有“回报”么? 你若不参与讨论,就留个疑问吧! 关键的 仅供好友阅读:))
个人分类: 生活体验|1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书馆员=老处女?
热度 5 cosismine 2012-4-28 13:15
图书馆员=老处女?
牛津词典在探讨新时期图书馆员该怎么称呼。上次在北京,一个朋友送了我一个明信片,是他在访问卢森堡的一个古堡时买的,图片是一个修道院,几个修女在整理经文,他以为这是图书馆员的雏形,因为我也是个图书馆员,应该知道图书馆员的历史,所以留给了我,大概图书馆员等于老处女就是从哪个时候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吧。这篇文字里也说,“Librarian”may still make many peoplerecall a shushing spinster.那么现代社会,图书馆员该怎么称呼? Library 2.0: the changing face of libraries The landscape of libraries and the profession of librarianship are constantly evolving. The word “library” may conjure up an image of an old building smelling of even older books in the mind of the public and “librarian” may still make many people recall a shushing spinster. In reality, the 21 st century library and the 21 st century librarian have moved light years beyond those worn-out stereotypes. Today’s library is a transformed space that exceeds its physical boundaries and reaches into cyberspace . Today’s librarian must be tech savvy and remain attuned to a body of users with an enormous range of needs and aptitudes. Meanwhile, the language used to describe libraries and librarians has kept pace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field, in some cases leading to confusion among users and controversy among practitioners. From cataloguing to metadata One need only look at a selection of library job titles to begin to understand the new and varied roles filled by librarians these days. Words like “digital,” “electronic,” and “automation” increasingly appear in librarian’s titles. Traditional library roles are getting modern facelifts as well. The title Metadata Librarian has begun to eclipse the more familiar Cataloguing Librarian in academic libraries. This new title reflects the proliferation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and the accompanying metadata that chart those resources for easier navigation. New library position titles reflect not just new technologies, but also a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librarians and patrons. For example, many libraries now have a User Experience Librarian on staff in a move toward a smoother user-to-library interaction. As libraries rethink this crucial relationship, the very definition of what a library is and what services it provides are under examination. The term that has come to encompass this new approach is Library 2.0 . Similar to the more widely used Web 2.0 , Library 2.0 refers to an emerging model of library services that emphasizes user feedback and participation. The “2.0” moniker suggests a complete overhaul of the old concept of a library (the supposed Library 1.0) and also positions the library as a vital and current institution through association with the Web 2.0 term. Libraries with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ave experienced name changes as well, certainly in the USA. The name of the physical space has tried on a few different descriptors , from plain old school library to media center to learning commons. The title of the person who works in that setting has also varied and been subject to contention. In 2010,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voted to recognize School Librarian as the official job title of their profession, replacing the previously preferred designation, School Library Media Specialist. This decision met with some controversy. One blogger who objected to the change advocated instead for another common title, Teacher Librarian. In this case, the titles did more than describe the job—they established the role of the librarian firmly within the educational system. Goodbye library, hello iSchool One of the most discussed and most contested terminological shifts in librarianship is in the names of the graduate programs from which librarians receive their degrees. Early graduate programs for librarian hopeful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fered the Masters in Library Science (MLS) degree.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of the 20 th century, schools began incorporating the term “information” into their names to reflect the rise in significance of information sources that were not contained in books or restricted to physical library buildings. More librarians began to graduate with an MLIS, with an added “I” for information. These days the L-word is disappearing from university programs altogether in favor of the I-word. Of the top twenty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graduate programs ranked in 2009 by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 only half even had the word “library” in their names while all incorporated the word “information.” Several of these programs now go by the punchily abbreviated name of iSchool (no relation to the Apple products in your backpack, despite the familiar i- prefix). Many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decrease of “library” in these school names and the predominance of “information.” One explanation is that the change in nomenclature reflects a shift toward thinking of librarianship as only one subcategory under a larger umbrella of disciplines that relate to the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A more skeptical view is that the term “information science” carries more prestige than “library science” and thus graduates garner higher salaries. What makes a library a library? As libraries and librarianship are recast in new roles, we must ask some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the language we use to refer to them. Is a library even a library anymore when the etymological root of the word (from Latin libr- ‘book’) becomes less and less relevant? Are librarians still librarians when that L-word disappears from the degree programs that train them? While the landscape shifts and the lines between disciplines blur, the language continues to accommodate these changes, at times awkwardly, at times gracefully. Today’s library may little resemble the library of a century ago, but the common word “library” traces the lineage of an enduring, if evolving, institution.
4871 次阅读|8 个评论
数据库商培训与图书馆员对用户培训的细微区别
icstu1 2012-2-29 15:17
数据库商培训与图书馆员对用户培训的细微区别
先上三个培训的课件 NewWoK_Search_Tips.ppt Web of Science.ppt WOK5-refine-analyze.ppt 你能发现少些什么? 下次再讨论—— 信息丰富 知识贫乏
个人分类: N 汇总对一个有价值话题的多种意见|18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笔记
热度 2 libseeker 2012-2-29 11:22
图谋按:有学生向我咨询图书馆员去职业化问题,关于“去职业化”是近年的比较热门的研究话题,已经有好些研究成果,临时补补课,做点学习笔记。 摘编自:陈传夫等.图书馆员去职业化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4-17,18 所谓“去职业化” 指的是由于劳动组织和劳工关系的市场化, 工作从职业导向转为过程导向, 工作内容不再取决于职业, 而取决于任务, 从而打破了传统职业的界限划分, 为完成任务, 可以跨越职业的门槛。 图书馆员去职业化具备以下这些特征:(1)图书馆员越来越多地受到非图书馆学专业出身的上级行政人员的控制, 职业自主权正在逐步削弱; (2)信息技术为专业控制和标准化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图书馆学专业的核心知识变 得越来越模糊, 甚至已经产生不了深奥的知识; (3)非图书馆学专业出身的人员正在占据或顶替大量原有的图书馆员岗位, 如美国公共图书馆聘用非专业人员担任图书馆的核心工作 , 从总体上看正在削弱专业人员的力量; (4)专业生涯的吸引力不断下降。根据日本图书馆协会公布的数据, 日本每年通过司书课程和司书讲习获得专业职务资格者超过1 万人, 但2000年真正在图书馆就业的, 全国只有200 多人, 仅占2%左右。 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的表现。美国:图书情报学院名称更改现象;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从事非专业工作比例增加;图书馆低层次工作人员数量上升。中国:图书馆大量核心业务外包;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流向图书馆外职业渐增;图书馆员职业采用人事代理制度;图书馆对非本专业人员需求增强。 排斥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专业背景, 主张图书馆员去职业化则对图书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危害:图书馆核心竞争力逐渐丧失;削弱图书馆员队伍的专业性, 图书馆职业被淡化;读者服务缺乏“以人为本”的精神;不利于图书情报学科教育发展。 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的原因:图书馆财政压力增加,人力投入经费紧张;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冲击;制度的制约;专业教育因素。 防止图书馆员去职业化的对策:建立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 推进图书馆职 业化进程;营造图书馆员终身学习环境, 提升图书馆员职业素养;增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慎重对待核心业务外包;变革图书馆学专业教育, 提升图书馆员职业竞争力。 相关信息 : 1 我国图书馆界的去职业化问题研究——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报告 图书馆杂志 2011/11 2 我国图书馆员“去职业化”问题探析 图书情报工作 2011/03 3 我国图书馆“去职业化”及其原因分析 图书馆建设 2010/07
个人分类: 学海拾贝|3785 次阅读|3 个评论
遥远的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libseeker 2011-4-9 12:36
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亦称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或图书馆职业准入制度。它是为保持图书馆的专业地位和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推动图书馆事业稳步向前发展,按照国家或图书馆协会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考核机构,对图书馆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任职资格条件进行考核和鉴定,对考核合格者授予相应的证书。获此证书者,就获得了从事图书馆职业的资格。 据悉,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国家根据学历学位、从业经验和专业培训等情况,将图书馆员职业岗位区分为若干个等级,不同等级有不同的具体要求;有些国家实行学历制,用学历取代图书馆行业的资格证书,即获得了相应的专业学位,才能成为图书馆员;有些国家采取考试制,这是指只有通过国家认定的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分数线,才能获得图书馆的专业资格认证;有些国家根据图书馆法施行规则和其它法律法规制定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吴慰慈先生认为我国图书馆职业认证制度势在必行:“中国图书馆数量大、分布广、从业人员多。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将从源头上净化和强化图书馆专业队伍,使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逐步纳入法制轨道,以保证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建立并实施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面临若干困难,择其要者,至少包括:(1)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相配套,使认证制度得以有效实施。”;(2)中国图书馆学会“承担行业协会的专业职能和职责”方面似乎尚有距离;(3)“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实施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要考虑各地区图书馆的差异性、各类型图书馆的差异性、同一类型图书馆的层次性。” 2001年起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业内专家开展了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的研究工作,搜集英、美、日、澳等国外同行的大量资料,从学术层面和实施层面进行研究论证。2004年国家图书馆孙蓓欣研究员(时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承担《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的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0年4月以“良好”等级通过成果鉴定。2011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其中一个分主题为“图书馆服务再造与馆员职业规划”,解题词称“图书馆服务再造与馆员职业规划,成为新形势下亟待研究、解决的突出问题,应当在理论、方法上开展研究,同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总结。” 我国建立并实施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非常遥远。笔者将观察结果总结为:两头堵,中间浮。一头是图书馆的领导层,且不说时下“馆长负责制”已渐行渐远,图书馆领导集体成员颇具规模、来源广泛,而且频繁变动(若干人事变动,身不由己。)。另一头是新图书馆从业人员,真可谓随心所欲,兼容并包。中间层的情况亦格外复杂,几乎是两头无着落,葆“新”期短,跻身图书馆领导层几率不高,即便有部分佼佼者脱颖而出,往往壮志未酬被另谋高就,时下能长期(比如10年以上)担任图书馆领导职务的越来越少了。 认证(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相关信息 : 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信息辑.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53492327.html
个人分类: 图林漫步|35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终身“馆员”有感
热度 2 libseeker 2011-4-9 12:34
又是一年职称申报时。不管你申报,还是不申报,几乎“人人有责”。当年申报者,一个月内,要从速领悟相关政策,填写大量的表格,完成若干规定动作。当年不申报者,至少参与申报者的民主测评。 浏览了有关政策,因为“定编定岗”,“按岗申报”之故,严格控制高级职称人员比例。所在部门高级职称已超标(目前为25%),据说今年因为放在非教师系列为一大组,尚有一点点空间。本人因为脱产学习提升学历,导致年头不够。等我年头够了,很可能若干年内没“指标”,也就是很可能为终身“馆员”。从“现实”出发,假如不进一步提升学历,今年晋升职称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今年正好够年头了,当初晋升馆员时,发表的论文CSSCI收录的近20篇(其中我省定义的“国家级核心期刊”4篇),参与完成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一项(第4参与人)。 笔者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任现职以来:(1)科研成果:出版专著1部(获所在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独著论文11篇(CSSCI收录7篇,CSSCI扩展版收录3篇,另一篇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其中“国家级期刊”3篇。)。合著、译著、会议论文等略。(2)课题情况:主持完成校级重点课题一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第6参与人);在研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三期工程项目一项(负责项目管理与协调工作)。(3)主要获奖情况:江苏省首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评奖三等奖;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图书馆学会2007-2009优秀会员。(4)其它情况从略。 原本希望能够破格申报,看相关文件貌似有。经了解,现在执行的基本是江苏省文化厅2006年制定的“江苏省图书资料专业资格条件(试行)”政策,图书资料专业,江苏省无高级职称“破格申报”政策,本校更加没有。 一方面,我们当前的人事政策,就是按职称拿工资及相关福利。另一方面,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类各级科研项目有“职称”门槛,比如国家社科基金,中级职称无资格报一般项目,青年项目需要两名高级职称推荐,2011年开始实行限额申报;省教育厅的项目一直限额申报,中级职称出校门的概率很小。 据悉,有的高校馆比我们的形式还要严峻。高级职称人员比例我们小的多,而且晋升职称年限比我们长的多;还有些省份要求晋升高级职称必须某级项目的主持人。 季羡林先生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燥;对人,可以互相谅解。”面对当前的“不完满”,有几分“郁闷”之余,我会选择“淡定”,我对脱产学习那段经历不后悔,接下来该干嘛干嘛。 然而,从图书馆职业生涯考虑,过早遭遇了“天花板”,“职称”上不去,“职务”更悬(除非离开图书馆,而且确实有同行因为此类原因被迫离开图书馆),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或图书馆职业准入制度的推行,可谓阻力重重。笔者希望本文能引发有关方面一些有益的思考。
个人分类: 图林漫步|2779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读疗法与心理学研究的知识发现
xupeiyang 2011-3-30 11:13
阅读疗法 是一种藉由阅读图书或接触其他信息材料,帮助读者纾解负面情绪困扰,进而达到身心平衡之状态。通常是由 图书馆员 、心理治疗师,或其他相关专业人员,针对个别需求,进行材料选择,并利用这些材料给予读者治疗。   阅读疗法的英文名称为bibliotherapy,为希腊文biblion(图书)跟therpeia(治疗)两字的结合。其又有:读书疗愈、书目疗法、图书医疗法、图书治疗法、文献治疗、信息疗法等多种名称。书目疗法是一种辅助性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并不直接教导读者如何做才能解决他们目前所遭遇的情绪问题,而是让读者在接触适合的图书信息资源(例如:书本、影片、音乐等)后,对其内容产生「认同」、「净化」、「领悟」,并在经历这些过程后,能对他们目前所遭遇的困难有新的认知与体会,进而解决自身遭遇的问题。   阅读疗法是由图书馆员或专业人士(例如:心理治疗师)依据读者的个人需求,选择适合的素材帮助读者从负面情绪中释放,读者进而自我治疗,找到恢复的力量。总而言之,阅读疗法除了具有心理、情绪治疗的功用之外,也能帮助读者解决问题、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进而使他们从目前遭遇的问题中成长、发展;同时,阅读疗法也是一种藉由与材料内容互动,达到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http://arrowsmith.psych.uic.edu/cgi-bin/arrowsmith_uic/edit_b.cgi?refresh=TID=20214 Start A-Literature C-Literature B-list Filter Literature A-query: bibliotherapy C-query: Psychology The B-list contains title words and phrases (terms) that appeared in both the A and the C literature. 163 articles appeared in both literatures and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process of computing the B-list but can be viewed here . The results of this search are saved under id # 20214 and can be accessed from the start page after you leave this session. There are 934 terms on the current B-list ( 138 are predicted to be relevant), which is shown ranked according to predicted relevance. The list can be further trimmed down using the filters listed in the left margin. To assess whether there appears to be a biolog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 and BC literatures for specific B-terms, please select one or more B-terms and then click the button to view the corresponding AB and BC literatures. Use Ctrl to select multiple B-terms. http://arrowsmith.psych.uic.edu/cgi-bin/arrowsmith_uic/view_b_txt.cgi?ID=20214 job id # 20214 started Tue Mar 29 22:16:42 2011 Max_citations: 50000 Stoplist: /var/www/html/arrowsmith_uic/data/stopwords_pubmed Ngram_max: 3 20214 Search ARROWSMITH A A_query_raw: bibliotherapyTue Mar 29 22:17:20 2011 A query = bibliotherapy started Tue Mar 29 22:17:20 2011 A query resulted in 360 titles 20214 Search ARROWSMITH C C_query_raw: Psychology Tue Mar 29 22:18:04 2011 C: Psychology 830323 A: pubmed_query_A 360 AC: ( bibliotherapy ) AND ( Psychology ) 163 C query = Psychology started Tue Mar 29 22:18:04 2011 C query resulted in 50000 titles A AND C query resulted in 163 titles 934 B-terms ready on Tue Mar 29 22:19:28 2011 B-list on Tue Mar 29 22:27:42 2011 1 compulsive buying 2 panic disorder 3 subthreshold depression 4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5 self management 6 self harm 7 expressive writing 8 panic attack 9 depression anxiety 10 social skill 11 group cognitive 12 stimulant medication 13 anxiety disorder 14 social phobia 15 behavioral therapy 16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17 cognitive behavioral 18 deliberate self 19 lesbian 20 psychoeducation 21 smoking cessation 22 children externalizing 23 reminiscence therapy 24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25 major depressive 26 anxiety depression 27 mood anxiety 28 assisted cognitive 29 lifestyle 30 therapy depression 31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32 attention deficit 33 aphasia 34 treatment depression 35 anxiety depressive disorder 36 treatment anxiety 37 relapse prevention 38 behavioral treatment 39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40 spiritual 41 treatment fear 42 anxiety depressive 43 externalizing problem 44 telephone helpline 45 health related 46 skill training 47 cognitive treatment 48 insomnia 49 meta analysis 50 depressive symptom a 51 borderline personality 52 cardiac rehabilitation 53 underserviced area 54 weight loss 55 depression primary care 56 orgasmic 57 risk adolescent 58 healthy lifestyle 59 smoking cessation program 60 psychological distress 61 psychiatric outpatient 62 depressive symptom 63 alcoholic anonymous 64 systematic review economic 65 hearing 66 treatment anxiety disorder 67 family intervention 68 panic 69 phobia 70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al 71 therapy obsessive compulsive 72 unipolar depression 73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74 obsessive compulsive 75 cognitive behavior 76 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 77 treatment attention deficit 78 internet 79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80 sexual dysfunction 81 depressive disorder primary 82 childhood anxiety disorder 83 cardiac event 84 drinker 85 deliberate self harm 86 obsessive 87 psychotherapy 88 treating depression 89 poetry 90 behavioral treatment chronic 91 fear flying 92 life anxiety disorder 93 website 94 behavioral therapy obsessive 95 psychotherapy depression 96 intimacy 97 marital 98 compulsive 99 late life 100 treatment behavioral 101 depressive 102 cbt 103 depression children 104 behavior therapy 105 computerised cognitive 106 randomized controlled 107 depression late 108 depression a meta 109 self help 110 chronic illness 111 spiritual care 112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113 satisfaction 114 disorder primary care 115 spiritual nursing 116 human sexuality 117 therapist 118 health nursing 119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120 benjamin 121 nursing intervention 122 personality 123 outcome study 124 personality disorder 125 randomised controlled 126 adolescent psychiatry 127 campus 128 depression older adult 129 stepfamily 130 attention 131 life anxiety 132 narrative skill 133 mental health 134 self help intervention 135 treatment chronic insomnia 136 economic evaluation 137 unipolar 138 student
个人分类: 知识发现|2938 次阅读|0 个评论
99-2图书馆员的新使命——承担因特网培训的任务
tengyi1960 2011-2-22 10:51
99-2图书馆员的新使命——承担因特网培训的任务.pdf
个人分类: 工作感悟|12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0年轰动中国的四大图书馆案
wlp8631 2011-1-30 18:40
过去的2010年,毫无疑问是有史以来中国图书馆和图书馆员最令社会轰动和最令民众惊怵的一年。从9月开始,每个月在中国的媒体上都会发生一起举世瞩目的与图书馆或者图书馆员相关的新闻大事,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突然变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名了,不知是好是坏,也不知是喜是忧。现罗列如下以备忘(按照新闻的轰动效应程度排列)。 1、王鹏被跨省刑拘案。2010年11月23日,甘肃省图书馆馆员王鹏因举报官二代被宁夏吴忠市公安局“跨省刑拘”,后以宁夏警方赔偿3000元人民币并公开道歉而不了了之。 一句话点评:微博具有意想不到的救命功能,因为微博是遍布社会机体的神经末梢,稍有刺激全身都会有反应;微博虽然是少数几个大腕作秀的工具,但是也是草民的救命稻草,作为弱势群体的图书馆员应该像王鹏一样开个微博以防不测。 2、彭楚杀人案。2010年10月20日,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彭楚(精神病患者)在该校图书馆5楼一自习室内持水果刀滥杀无辜学生,造成一死两伤。 一句话点评:十年前斋主就已经发现:具有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的图书馆从业人员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这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但是图书馆界没有人去做专门研究,斋主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3、李凤亮道歉案。2010年9月17日,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将深圳大学的人事改革方案解释为“差教授进图书馆”,引起图书馆界强烈不满,不得不犹抱琵琶半遮面地道歉。 一句话点评:全社会都不太尊重图书馆员的人格尊严和图书馆的行业尊严,贬低图书馆和诋毁图书馆人犹如习惯流产一样已成为不可治愈的中国社会顽疾,部分图书馆从业人员亦有强烈的自虐倾向;唯有站出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行业尊严,这个混账的社会才会有正义。 4、韩越华状告校长案。2010年12月3日,广东商学院图书馆解聘馆员韩越华因被精神病收治两年而与丈夫石林一起状告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和广东商学院。 一句话点评:图书馆向来就是老弱病残的安置所,尽管保护残疾人的合法劳动权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主管部门不应该将有精神障碍者安排到图书馆这样的公共服务部门,这不仅会影响图书馆员的形象,而且会危及读者的生命安全。 以上点评乃应“老槐”留言的建议临时添加,博友们可以自行点评。
个人分类: 图林新向|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图书馆员的新使命---承担因特网培训任务的图书馆员
tengyi1960 2011-1-24 12:41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许多终端用户试图不借助任何中间媒介直接检索所需要的信息。其结果却是大多数缺乏检索技能和检索经验的人既不能有效地,也不能高效率地进行其检索。检索因特网和浏览因特网差别很大。浏览非常容易,仅点击链接阅读显示的内容就可以了。作为使用因特网的优点之一,浏览器承诺易于使用并无需进行培训。而有经验的检索者则恰恰认识到这是个多么大的误导。 检索是一门很难掌握的技能。必须懂得检索过程、如何选择关键词、布尔逻辑检索、各搜索引擎的不同等等。作为因特网策略的一部分,许多图书馆正涉险进入因特网培训的新领域。如果你还没有正式承担这一任务,对你来说机会就在于你对遇到困难的用户提供建议时,已经自然而然地扮演了这一角色。多年来信息专业人员一直在对用户进行培训,而培训的责任涉及到包括进行因特网培训以及开发培训大纲和教材却只是最近的事。 一、障碍 信息专业人员在承担培训任务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其中之一就是认为信息专业人员不应该是因特网的培训者。信息技术及其培训人员可以教授使用浏览器软件的基础知识,但要教授如何有效并高效率地进行检索则需要具有检索专长的人 ---- 信息专业人员来完成。 时间则是另一个障碍。培训并不意味着仅是课程表上安排的内容,它需要做周密的计划、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广泛宣传。设计培训课程所需的时间取决于总体计划、课程的复杂程度、作者的经验水平、相互作用程度和所使用的媒介类型。讲授 1 小时的内容需花费 150 小时或更多时间进行准备,这并不足为奇。 无知是学习的大敌。一些因特网用户认为他们无需进行培训。这就需要你向他们证明这种认识的错误。不要坐等别人找上门,应该积极主动在饭厅、接待区甚至在电梯里与潜在的用户进行交谈,讨论因特网给社会各界带来的利益。 提出一些能引发讨论同时有助于展示自己技能的关键问题;你上过因特网吗?你是怎样在因特网上进行检索的?你找到过感兴趣的站点吗?仅仅几个合适的问题,就能使得讨论深入进行。 二、计划 如同任何培训项目一样,最重要的是制订培训大纲和明确目标。 制订因特网培训策略 . 把培训作为因特网的高级步骤之一; . 需求分析。收集并分析信息,确定培训需求和目的。追求的长期目的是什么?有时间完成吗?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有这方面的技术专长吗?对用户有利吗?能支付得起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吗?有必要的设备吗? . 确立日程表。 取得经验 . 确保你有足够的经验。信息专家是有经验的检索者。你不必作为“技术专家”在因特网上进行检索。但在你试图撰写因特网教程之前,你的程度因高于平均水平。如果你认为不具备足够的技术经验,就与信息技术部门合作; . 参加有声望的组织举办的因特网培训; . 取得因特网培训资格证书。 得到支持 . 与上极讨论你的因特网培训计划; . 广泛与其他业务部门人员交流,识别愿意在培训项目上合作的人员和部门,以减轻工作量并扩大经验基础。谁想加入进来?谁对培训任务的成功能起到重要作用?谁有好思路可供分享? 收集信息 . 确定可能参加者的人数; . 进行非正式调查以摸清知识水平和重要的信息类型。用户使用搜索引擎和新闻组有问题吗?了解你的听众认为因特网的哪些方面最为重要,以便具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 识别专业、群体或部门,这可以使课程设置更为明确; . 确定培训地点。如果可能,找一处允许相互作用的设施。它能容纳多少参与者? . 确定讲授因特网课程的老师。 确定培训形式 . 培训是交互式的、一对一、小组、课堂、自授、录像带、计算机或以因特网为基础还是所有以上内容的综合? . 培训由指导者掌握还是由受训人员来掌握(以计算机 /Web 为基础)? . 培训班延续多长时间? 1 小时的“午餐与学习”课还是 2--4 小时的研讨会?你打算做系列讲座,逐渐接近目标并介绍因特网的各个方面吗(例如邮寄列表服务程序、新闻组等)? . 准备参考资料(经过组织的因特网信息参考); . 还需要其他的辅助物吗?例如:有必要比较搜索引擎或列出特定主题站点吗? . 根据所选择的媒介 , 考虑是否易于更新。有重复使用或与其他的教程 / 培训结为一体的机会吗? . 编制你的文献大纲。 准备培训材料。 . 使教材通俗浅显并使用非技术性术语; . 使用各种教学辅助物,如:活动图表、幻灯、印刷品、计算机投影等等; . 将你的风格贯穿于培训始终; . 各要点之间要留有足够的边界和空间以便做笔记。 领航员的使命 . 熟悉教材,尽量脱稿讲授; . 识别出一小批有兴趣的人员,邀请他们担任课程的“领航员”; . 询问并与学员讨论他们感到进展如何?有必要将部分内容更具体化吗?有些部分需要解释得更清楚一点吗? . 评估培训和教材,必要时进行重新设计。 培训任务 . 对每天和每堂课的内容尽量安排得多样化,以适应尽可能多的受训者的需要; . 如有必要进行预先摸底。在开课的前几天发给参与者一份简单的调查表。这有助于了解参与者的实际水平和兴趣,使你能够针对他们的特殊需求安排课程。内容包括:使用过因特网吗?为什么使用?想学习什么? . 在开课的前几周进行预先宣传; . 跟踪教材,必要时进行升级; . 如果你没有把握处理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要确保身边有能够处理的人。 结果 . 追求长期结果。评估参与者是否应用了他们学会的新技能。培训对参与者及其组织起到了积极影响吗? 努力使培训课生动有趣。不要用大量的信息和技术术语去“轰炸”学员。引导参与者了解因特网,帮助 他们克服可能存在的恐惧心理。向他们显示因特网是多么有趣且易于使用。强调答案无对错之分。因为人们在搜索时总会发现不同的站点和网页。最重要的是积累经验。通过实践掌握课程内容,而错误则更有价值,因为与讲义中的心得相比错误使人记得更牢。如果可能,培训课应使用多媒体,这能使课程更具吸引力,而熟练的演示则有助于树立你作为一名可信赖的专家的形象。 向参与者显示因特网是一种什么样的工具,因特网与他们的工作关系是多么紧密。但是别忘了一些“娱乐性”的练习同样能够为目的服务。如果你的公司已有了内部网的站点,可以考虑一下“内部网清除器跟踪”。同样,你可让参与者根据他们的癖好寻找信息。这些练习不仅有趣而且使人们充满了探索欲望,使得参与者的学习与娱乐融为一体。在不涉及特殊业务的情况下,他们所学到的技能对承担严肃的检索任务是十分有用的。 你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向人们(从初学者到熟练者)说明教育的需要。你会发现有些参与者是比较有经验的因特网使用者。要善于利用他们的经验,让他们传授自己的经验并提供他们已找到的有用的站点地址。互帮互学将使因特网真正发挥工具的作用。用实例说明参与者如何在他们的工作环境中使用因特网。 不要照本宣科,这会令人乏味,也会降低你的身份。主动地学比被动地听更具吸引力。交互式课程是最好的。把交互组的人数限制在 10 人以内,如果做不到,使用 Litepro 装置,让每一个人都能看到计算机屏幕所显示的内容,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依照因特网新手的学习自然进度,掌握课程难度。如果参与者一定要安装自己的浏览器软件并根据自己的喜好行事,在不影响基本教程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并帮助他们逐步完善之。 大多数人首先看到的是他们的浏览器主屏。解释按钮、其功能和快捷图标(书签、历史特征等)。让他们使用链接冲浪。解释 ID'S 邮件和因特网地址的不同。然后演示二者是如何进行操作的。人们从经验中学习,因此要留出时间让参与者针对讲授内容进行个人操作。关注整个教室并提供个别注意。 在参与者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后,再向他们介绍搜索引擎并进行演示。让学员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单词搜索,然后再进行较复杂的搜索。并进一步介绍能够更准确地检索信息的搜索手段。解释布尔检索并演示使用不同的运算符所得不同结果。演示基本检索过程和如何选择关键词。你会为许多人不知道如何检索他们需要的信息和严重依赖他们的信息专家进行“咨询洽谈”而感到惊讶。花一点时间解释因特网信息、图书馆和传统的数据库信息的不同。如果你面对的是初学者,整个培训就可以在这里结束,以后再提供第二期更先进的课程。如果面对的是比较有经验的用户,可以试着涉及更多技术性检索特征(字段检索、使用括号等)或使用其它因特网特点 ( 邮寄列表服务程序、新闻组、推送技术等)。 讲授的内容不要过多,使参与者的负荷过重。学员只能记住你所传授的一部分内容。授课内容要适度,使得学员能够切实掌握和运用。 向学员分发一些他们能够带走,并可作为参考工具的东西 --- 小册子、内部网站点上张贴的信息。“优秀”列表,带有搜索引擎比较的薄卡片、有书签的磁盘等。 使用新技术 设计培训课程时,不要忽略了多媒体和交互式选择。尽管计算机基础培训( CBT )和网络基础培训 (WBT) 尚处于萌芽期,但对传统的培训指导者却是实际可行的和有效成本的选择,同时也越来越流行。计算机基础培训和网络基础培训相类似。非实时计算机基础培训和网络基础培训基本上属于具有不同发送机制的同一类似指导。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方便程度和选择的地点受训。视频、动画、交互界面、声音和 3D 图形在许多计算机基础培训软件中很常见。有的人要求增加交互性并自己掌握学习进度,这导致学得更快、吸收得更多,使这种学习类型优越于传统的讲授。最初设计一个传统的研讨会,当内容和练习最终确定后,与负责交互培训的公司进行协商,将其转变为计算机基础培训形式。网络基础培训没有必要这么复杂。简单的指导课可以由内部人员指导。利用“铃声和哨声”指导更有趣但有效的培训计划能够使用基础的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和浏览器特征设计出来。 如果第一次你不能掌握,不要灰心。有些课程很深、很难学。在计划阶段看上去很大的练习,也许并不有效。领航员任务的目的就是确定什么有效?什么无效?什么需要改进?第一次培训内容的 90% 我都进行了修改,废弃了大部分练习,指导课不断的进行修订。最初的领航之后,你可能会对教程全部重新考虑并进行修改。 成功的培训 50% 取决于教材, 50% 取决于讲授者。仅凭你对讲义内容熟悉并执笔撰写,并不能说明你就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对许多信息专家来说扮演培训者是一个全新而困难的角色。不要放弃,实践出真知。 有些人认为因特网培训计划和材料投入会增加图书馆的资源负担,但看不到机会和落后于形势发展则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当我们看到参与者带着新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回到工作岗位上,利用因特网为他们的业务发展创造价值时,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 译自 霍普· A ·贝尔 《 Information outlook 》 1998
个人分类: 思想盆|5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杭州图书馆的乞丐与中国《图书馆服务宣言》
热度 2 spidermuzili 2011-1-21 11:19
近日,杭州图书馆接纳乞丐拾荒者进入图书馆的举措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原本是始自2003年的“旧闻”如今成了“新闻”,新者,新鲜感:大众才开始意识到原来这些社会底层的为人所不屑的乞丐与拾荒者同你我一样也是图书馆的读者,大家同样的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当然,也有人颇有微词,这并不奇怪。 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一时激起千层浪的时候,图书馆才进入公众的视野,才引起普通大众的关注。其实,很多人虽然介意与乞丐拾荒者同室共书,却从未真正有过这样的经历:试问有几家图书馆接纳乞丐入内?试问平时又有多少人前往图书馆读书? 在这里不禁想到前面上课时所作的一点小研究:中国《图书馆服务宣言》的发展过程。自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公布《图书馆服务宣言》以来,至今已有近三年的时间,有多少图书馆真正在履行这一宣言?图书馆员又是否了解这一宣言的的内容?公众是否清楚有这样一个宣言? 以下为《图书馆服务宣言》原文: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2008) 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它通过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实现传播知识、 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现代图书馆秉承 对全社会开放 的理念,承担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 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中国图书馆人经过不懈的追求与努力,逐步确立了 对 社会普遍开放 、 平等服务 、 以人为本 的基本原则。我们的目标是: 1.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图书馆以公益性服务为基本原则,以 实 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 为天职,以读者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图书馆向读者提供 平等服务 。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图书馆体系,保障全体 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 3.图书馆在服务与管理中体现 人文关怀 。 图书馆致力于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 的困难,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 。 4.图书馆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 字资源提供能力和使用效率,以服务创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5.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各地区、各类型图书馆加强协调与合作,促进 全社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6.图书馆努力促进 全民阅读 。图书馆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促进学习型社会 的建设。 7.图书馆与一切关心图书馆事业的组织和个人真诚合作。图书馆欢迎社会各界通 过资助、捐赠、媒体宣传、志愿者活动等各种方式,参与图书馆建设。 杭州图书馆做得好!我认为图书馆意识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图书馆本身的服务意识与公民的图书馆使用意识。然而,《图书馆服务宣言》却是图书馆学界的学者们所制定,这个过程中鲜有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参与,更是没有读者的参与。由此造成了普通图书馆对这一宣言的执行不力,读者对这一宣言的内容不详。(当然,原因不仅仅是这么简单。)而杭州图书馆所掀起的这场风与浪,不正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吗?图书馆界的学者们,图书馆界的工作者们,这不正是一个全民的图书馆意识教育的很好的契机吗?
3634 次阅读|2 个评论
重塑图书馆员形象(又名: 馆员世图书馆的灵魂) 1991年
tengyi1960 2010-12-14 10:01
点评:(第二作者)1989年获中国图书馆学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庆祝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10周年优秀著作、论文评审征文 征文奖。1991年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第二作者)获《图书馆杂志》优秀论文提名。pdf 《图书馆杂志》 1981 年 1期 p23-25 原文: http://dlib.cnki.net/kns50/detail.aspx?QueryID=11CurRec=1 【引证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刘美珍,向贵云. 导致高校图书馆员权利缺失的因素及对策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1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镇芳菲. 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 . 苏州大学, 2009 . 图书馆的改革已进入了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图书馆界呈现出空前活跃的气象,图书馆改革、图书馆发展战略、图书情报一体化以及一馆两业、有偿服务,从理论到实践,从战略【DOI】 cnki:ISSN:1000-4254.0.1991-01-011 pdf: 馆员世图书馆的灵魂
个人分类: 工作感悟|20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注图书馆员的精神卫生
libseeker 2010-10-22 09:54
2010 年 10 月 20 日,武汉某高校图书馆自习室,男图书管理员彭某突然拿出水果刀刺学生一死一伤,行凶后刺自己腹部,《联合早报》报道标题为《中国图书管理员 20 刀斩死女大学生》; 2010 年 3 月 13 日,武汉某高校图书馆管理员被疑在馆内杀死出轨妻子; 2004 年 7 月 26 日,湖南某高校图书馆管理员杨某为劫机嫌犯。 图书管理员与图书馆管理员 成了各搜索引擎高频词。面对这一系列新闻事件,笔者首先想到的是关注图书馆员的精神卫生。 什么是精神卫生?精神卫生又称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狭义精神卫生是指研究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康复,即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促使慢性精神病者的康复,重归社会。广义精神卫生,是指研究健康者增进和提高精神健康、精神医学的咨询。精神卫生的对象、范围和任务,一方是精神疾病者的预防、医疗和康复,一方面是健康者的提高和维护精神健康和精神医学咨询。精神卫生活动领域和对象,可以归纳为:不同年龄的精神卫生,如儿童期、青少年期、中年期、更年期、老年期的精神卫生;不同群体的精神卫生,如家庭、学校、工矿企业的精神卫生。 图林内部,馆员为图书馆员的简称。图林外部,更为传统的称呼是图书馆管理员。通常馆员泛指图书馆工作人员,包括正式职工和合同工。馆员的构成情况比较复杂。比如江苏某高校图书馆 2009 年年底的岗位聘任与管理工作,正式职工 86 人(另有合同工 10 余人),非教师专业技术岗位 55 人占 63.9% ,管理岗位 3 人占 3.5% ,工勤技能岗位 28 人占 32.6% ;北京某高校图书馆 2009 年底有在岗人员 76 人,其中副高职称 8 人占 10.5% ,中级职称 34 人占 44.7% ,工人 8 人占 10.5% ,其他 26 人占 34.2% 。其它类型的图书馆馆员构成更为复杂。 也许正因为图书馆员构成的复杂性,加上具体的图书馆工作环境作用,图书馆员的精神卫生格外值得关注。 本文三起新闻事件,都与高校图书馆有关,两起凶杀案发生在图书馆内。彭某 38 岁为图书馆正式职工,工作 10 余年。;杀妻案的图书馆管理员 不是学校正式职工;杨某事发时 32 岁一直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属于照顾性的招工才到图书馆做管理员工作的。除了这三起曝了光的、性质比较恶劣的,其实还会有。单笔者知道的就有年轻的女图书馆员( 30 岁出头,尚有幼子)自杀、年轻的男图书馆员行为异常调离图书馆,都是因为精神卫生问题。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运作的重要资源。图书馆员的精神卫生活动如何开展?无论是图书馆管理者,还是图书馆员自身都要对精神卫生问题有所认识,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普及工作。某网络社区谈谈我们学校的图书管理员有一条评论不要以为在学校里工作,就配称老师了。不要以为在图书馆工作,就满腹学识了。 ,笔者以为言之有理。围绕图书馆员群体的精神卫生,认真研究,有的放矢。关注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社会认同、归属感及职业稳定性,以及图书馆员的权益保障等。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4585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秘的图书馆员
libseeker 2010-6-2 06:12
偶然发现,自己的QQ个人信息上有一行字神秘的图书馆员,惊奇不已。经了解,原来是网友对图谋的印象(评价)。 玩味这个神秘的图书馆员挺有趣。 前些天下班回家,遇到一位我爱人同教研室的女老师,见到我打招呼。简单介绍之后,女老师问:工作还忙吧?我答:还好。女老师说:肯定比我们轻松多了。我呵呵一笑。 回家后,爱人告诉我她们之间的前期对话。女老师问我在哪个部门?告知是图书馆,第一反应是:在图书馆做领导呀?告知没有。第二反应:没做领导,男的在图书馆干嘛? 据了解那位年轻女老师是某985高校毕业的博士。她的系列反应,有一定代表性。图书馆员,尤其是我这样的年龄不大不小的男性图书馆员,在公众形象中,确实是神秘的。 从1999年算,我与图书馆结缘11个年头。我在所工作的图书馆,我们图书馆人大多认为我很闲,没干任何事,整天写写文章。至于在所在学校,前述小故事有一定代表性。图书馆处在学校的边缘,而我又处在图书馆的边缘。结论:我是名副其实的神秘的图书馆员。 作为一个写博客近2000天,每天一博的图书馆员,我是神秘的,我的坚持,一定意义上是希望跳出图书馆,去神秘化,然而,也许越坚持越神秘。神秘的图书馆员,于我也许是一种宿命。我欣然受命。
个人分类: 闲情偶寄|3804 次阅读|2 个评论
图书馆馆员找书记
libseeker 2010-5-11 15:27
身在图书馆10多年,在本馆找本书其实也挺不容易。 先在图书馆公共查询系统中找书,选择了书目检索中高级检索,输入关键词之后看结果。准备记录下索书号和馆藏地,记录过程中,发现很困惑。我们学校是三个校区,一个总馆,两个分馆。显示两个分馆的书,交通不甚方便,获取太麻烦,有也相当于没有,我从来没有借过分馆的书。显示总馆的书,不少馆藏地不知到在哪,比如法学院和外语系两个馆藏地从未去过(听说该馆藏地显示可借,其实不提供借阅。)。总馆分东西,馆藏地分布在图书馆网站上找不到示意图。分类号相同的书,对应的馆藏地可能有若干个。新书借阅中心的新书并不见得新,而且只能借一册且借阅期限短,能选择其它馆藏地选择其它馆藏地。我选择尽可能在一个馆藏地获得所需借阅的书。费了好一阵功夫,记下了索书号和馆藏地。 拿着索书条到对应馆藏地,转悠了好一会。该馆藏地有5层,所要找的在哪层?未发现明显导识。书架上的索取号,有的是在打印的卡片基础上手工改写的。咨询老师,告知我要找的那类书一二层均有,号小一些的在一层有两个架。顺利的找到两本,还有一本因为索书号没记全,只记了分类号,因为架比较满,找了好一会,退出至检索台查询详细的索取号方解决。 现在许多大学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允许读者进入书库任意挑选图书借阅。不少读者对一排接一排的书架,深感茫然束手无策,摸不清图书馆的藏书是如何组织排列的,不知如何查找。这就需要了解馆藏图书的组织及其排架方法。专业人员如我,其实知之甚少,特此运用搜索引擎检索了相关资料,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 图书馆的书刊都是经过科学的组织和整理,井然有序地排列在书架上。图书的分类与编目就是图书馆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图书馆分编人员对每本书都要进行登记、分类、编目,给每本图书标上索书号,贴上书标,书库的图书就是按索书号的顺序排列在书架的。图书馆的图书经过分编人员的加工,将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知识门类广泛的图书分门别类地、有条理、成系统地组织起来。读者若了解并熟悉图书分类及排架规则,无论是通过机检,还是直接在书库挑选图书都将大大提高效率。图书馆的图书,无论是在流通书库还是在阅览室里,都是按索书号排架的,即先按分类号、再按书次号排架。按分类号排时要对位排列,即先比较一级类号,一级类号相同时,再比较二级类号,以此类推。分类号数字的排列,严格按照小数制的排列方法。分类号越长,表示的学科范围越窄,越专。为使号码清楚醒目,易于辨认,通常在分类号码的三位数字后,隔以小圆点,如:F279.712。 不同类书的排架,先比较一级类号,一级类号相同时,再比较二级类号,以此类推。同类书指的是分类号相同的图书,先按种次号由小到大排列;如果种次号相同,再按辅助区分号由小到大排列。各学科门类中出现仿分复分时,已融入到分类法中,没有额外的标记符号,排架方法与一般的书刊排列基本一致。总论复分和分类法各类通用的复分,则需要加上特定的标记符号。如总论复分号为-,例如:C91-03;组配复分号为:,例如:H319.4∶I22 ;国家区分号为(),例如:G846(313) ;时代区分号为=,例如:K815.38=5。排架方法同样与一般的书刊排列基本一致,排架时若有上述复分的标记符号与通常分类号中的.发生冲突时,优先顺序依次为.、 -、:、 ()、 =。图书馆藏书不允许出现同种书取不同分类号或者不同书取相同分类号的情况,即同书异号或者异书同号现象。 1931年世界图书馆学巨擘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面世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被誉为我们职业最简单的表达: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前四个定律涉及了现代图书馆建设观念、结构、技术、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几乎全部问题,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第五定律则是对图书馆生长状态及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即图书馆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我。于广大图书馆工作者,这大概算不上高深的学问。 然而,直至今天,图书馆员找书不易,普通读者找书更难。这是为什么呢?1909年蔡元培《伦理学原理》称:科学有二别:一主理论者;二主实践者。前者谓之学,后者谓之术。前者属于知识而已,后者又示人利用其能力以举措事物。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学与术。单就找书这事,是有学乏术。
个人分类: 图林漫步|6503 次阅读|3 个评论
“馆员”面面观
libseeker 2010-1-20 11:45
馆员不简单,内涵很丰富。 馆员指什么呢?狭义的馆员是图书资料专业中级职称(相当于讲师),其资格标准(江苏省)是掌握图书资料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当代图书资料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实践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能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和独立完成一定难度的专业工作,取得较好的业绩;能对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业务成果进行理论论述,公开发表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具有指导初级专业人员的能力;能应用外语(或古汉语)获取信息及进行专业学术活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图书资料系列职称为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助理馆员。广义的馆员,图林内外的认识也许并不一致。图林内部,馆员为图书馆员的简称。图林外部,更为传统的称呼是图书馆管理员。通常馆员泛指图书馆工作人员,包括正式职工和合同工。 馆员的构成情况如何呢?以高校馆为例。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处2009年11 月18 日提取各馆自报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结果。2008年628所高校图书馆正式职工人数为29322人,平均46.7人。100人以上的图书馆共有64所,前三甲为武汉大学图书馆334人、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58人、中山大学图书馆250人。2008年148所高校图书馆博士学历职工人数250人,平均1.69人, 前三甲为清华大学8人、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7人、复旦大学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6人。2008年474所高校图书馆硕士学历职工人数为3387人,平均6人,前三甲为武汉大学图书馆71人、中山大学图书馆66人,复旦大学图书馆60人。还有两组更新的数据,江苏某高校图书馆岗位聘任与管理工作,正式职工86人(另有合同工10余人),非教师专业技术岗位55人占63.9%,管理岗位3人占3.5%,工勤技能岗位28人占32.6%;北京某高校图书馆现有在岗人员76人,其中副高职称8人占10.5%,中级职称34人占44.7%,工人8人占10.5%,其他26人占34.2%。 由馆员的构成情况数据,馆员队伍的复杂性可见一斑。图书馆员中很大比例并不具备图书资料系列职称,各种各样职称的人都有,比如讲师、工程师等等。有一定比例人员从其它系列职称转评图书资料系列职称。合同工的群体亦不可忽视,历史悠久,而且人数不少。有的合同工在图书馆工作的时间数年甚至数十年。伟人毛泽东曾做过图书馆合同工,1918年8月经杨昌济教授(杨开慧之父)介绍做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合同工),其职责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刊者的姓名,任合同工的时间大约为7个月左右。馆员的专业背景非常复杂,真是学什么的都有。高校图书馆员存在三后一帝(博士夫人,教授夫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夫人,教职工子弟)现象。 中国图书馆学会2010年年会征文设了图书馆员研究分主题,解题为图书馆员是图书馆运作的重要资源。本主题研究各种类型图书馆中图书馆员的合理构成,包括国外国内、公共馆专业馆等;图书馆员的职业规划,例如图书馆管理方对图书馆员的要求规划、图书馆员自身的职业规划等;图书馆员的职业内涵,例如图书馆员职业的学术性、服务性的等;不同历史时期图书馆员的基本素养要求,包括国内外各类型图书馆;不同地区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社会认同、归属感及职业稳定性,以及图书馆员的权益保障等。。笔者认为意义深远,馆员需要全面认识,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资料 :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处.2008年高校图书馆基本统计数据排行榜.http://162.105.140.111%2Ftugongwei%2Finfo%2Faffixes%2Fnews%2F2008data.pdf 2 2010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通知.http://www.lsc.org.cn/CN/News/2010-01/EnableSite_ReadNews1126441601263744000.html 3 图谋.闲话图书馆员的专业.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17938041.html 4 图谋.关于图林职业生涯思考.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13126144.html
个人分类: 图林漫步|3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