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网络文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如何自我?
陈龙珠 2012-11-18 09:11
@商业评论杂志 :Be yourself,don`t change for anyone.If they don`t like you at your worst,then they don`t deserve you at your best.—— 勇敢的做自己,不要为任何人而改变。如果他们不能接受最差的你,也不配拥有最好的你。 #早安# 转发(42) | 评论(9) 今天07:00 来自 皮皮时光机 ==================== Septend :The most interesting part is everyone is encouraged not to be changed by others meanwhile to change others. 陈龙珠sh :这不是一种误导人的阿Q哲学吗?要是“你”确实一塌胡涂、一无是处,咋办?伟人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民众更觉得他伟大;一位无名小辈如是说,又将如何呢? Sweety_zju :不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的前提是建立在国外的教育理念以从小激发个体的兴趣和特长,重点是引导个体做自己就好,不要磨灭自己的个性和内心的追求,不要轻易为他人意见所左右!这个和不听取他人合理建议应该还是有差别! 陈龙珠sh :回复 @Sweety_zju : 我疑惑,这话大多在“你”沮丧之时说的,鼓气之言,难免偏废,是人常态时 所不能轻易当真的? Sweety_zju :回复 @陈龙珠sh :似乎确实如此!加上常用语境,理解更到位!
个人分类: 陈词滥调|323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最新俞言俞体出炉,丰富科学文化,净化科学环境
热度 1 cgh 2012-9-7 06:07
科学网最新俞言俞体出炉,请欣赏 北京时间 2012 年 9 月 6 日 15 时- 16 时,科学网精心组织了“ ‘ 黄金大米试验 ’ 疑云 ”在线访谈,除了深入讨论转基因问题,同时也活跃了科学网文化和环境,这里就新的俞言俞体单独拿出来出了个专博,请大家欣赏。 ――――――― haoleiren :对俞强 塔夫茨大学承认在中国进行了转基因试验,而中方研究人员断然否认,中美研究人员说法相互矛盾,您觉得事情的真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012-09-05 17:16 俞强 :事实真相需要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用不到瞎猜。 2012-09-06 14:54 ――――――― “你有调查权吗?没有就闭嘴!”“我都打点好了,你们这些无权愤青,一边待着去吧” ――――――― hongznbiao :对俞强 在这个问题上,我更关心的是 “ 伦理 ” 。 2012-09-06 13:30 俞强 :大家都会关心伦理,科学家也一样。这一类的试验都是需要经过伦理委员会审定的。金大米试验也是这样。是有中国和美国的伦理委员会审定的。 各个国家也都有相关的伦理法规。 2012-09-06 15:04 ――――――― “不管我怎么拿到批准文书的,我有文书你们就得闭嘴。” “法律、伦理,不是你们执行的权利,闭嘴吧。” ――――――― woshileizhao :对俞强 几位老师怎么不到微博或者是其他媒体上传播这些科普知识呢?在这里受众面太窄了。 2012-09-06 15:12 俞强 :你的建议是对的。有时间可以考虑。但这里主要是学科学的学生和老师吧?这些人的教育更重要。 ――――――― “跟一帮文盲讨论,肯定不能打着科学的口号了,我才没有那么傻去挨砖,然后还要对着砖头说,转基因砖头可能不会那么硬吧。也许以后我把我的脑袋转转基因,就能刀枪不入,哈哈。” ――――――― lizb226 :对俞强 短期的实验数据能否长期认定黄金大米无毒无害?后代无不良反应? 2012-09-06 11:13 俞强 : 当然不能,所以需要大量试验来证明。黄金大米的试验就是要回答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问题的。安全性问题是需要长期研究和观察的。我在博文里有阐述: 我们不能说 “ 转基因植物 ” 没有风险。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事物都有风险,在马路上走走路都有被车撞死的风险。 “ 核电站泄漏事故 ” 已经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危 害、高铁已经发生过事故死过人,飞机失事死人的事常有发生,每天都在发生汽车事故死人的消息,城市化造成的空气污染和超市里各种 “ 垃圾食品 ”“ 污染食品 ” 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的损害都是已经被无数科学数据证明的事实(大家都可以举出无数的风险例子)。但我们为什么对这些已经被证明有 “ 风险 ” 的产品不害怕,而对 一个没有被数据证明过有害的 “ 转基因植物 ” 感到如此恐惧和害怕呢?我们难道不应该问一问自己吗?是事实可怕,还是我们的无知可怕?这里的学生和老师多数是 对科学感兴趣的吧?我们为什么不能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一下自己的 “ 恐惧 ” 呢? 2012-09-06 15:20 ――――――― “打个比方,人终归有一死,被人杀了就算了,还要再让凶手也死掉,争这个理有用吗,死都死了,死了也就不用怕了。” ――――――― sendtozhou :对俞强 嗯 我也想到这一点了 会不会有这样的思路 人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是几千年进化筛选出来的 它们的 miRNA 都没问题 转基因则令人感到不安。 2012-09-06 15:24 俞强 :转基因转的也是生物体的基因,是生物分子。小 RNA 如果在转基因植物里有,你吃其它的植物也会有。 ――――――― “水银也是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是物质的基本粒子。原子如果在水银里有的话,你吃其他的食物也会有。吃水银,挺好的。” ――――――― buaacai :对俞强 “ 黄金大米疑云 ” ,讨论的主题是什么呢?是 “ 黄金大米 ” 还是 “ 疑云 ” ?如果是前者,应该邀请更专业人士,就 “ 黄金大米 ” 是否有意义和价值、推广的必要性, 是否 “ 有毒 ” 展开讨论,也以此让更多的人了解转基因。如果是后者,在没真相的前提下,讨论会不会引起混乱呢 2012-09-06 10:56 俞强 :这个事件里有很多 “ 疑云 ” ,有科学问题,有伦理问题,有法规问题等,有科学思维和文化问题等,需要一个一个的去调查和解答。我比较关心的是科学文化问题。科学文化问题弄清楚了,其它的都好解决。以 “ 疑 ” 定罪是一个我比较关心的思维模式和文化问题。 2012-09-06 15:27 ――――――― “真糊涂,我怎么说了‘科学问题’也有‘疑云’,那不是让反转基因人士认为转基因有问题了。幸好后面把它引到文化问题了。应该没人看见的吧。” ――――――― lbjman :对俞强 我本人最近对有关转基因科普进行了恶补。但是还是疑问重重。现在我向各位专家提出这样的疑问:有关转基因的实验,从统计角度看,实验样本数据涉及时间系 列,请问转基因实验使用几年、几十年(或两代人)样本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足够了吗?又如何论证这样的分析数据已经足够?如果转基因实验的风险在几百年之后 才显示出来,我们如何评估论证目前有关实验的安全性? 2012-09-06 10:55 俞强 :我在前面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世界上的任何物品都存在你说的问题。这在科学上叫做 “ 不可知 ” 论。就像信 “ 鬼 ” 的人说:你没有证据说鬼不存在,那鬼就是存在的。 2012-09-06 15:42 ――――――― “你是搞科学的还是迷信的?你要不相信我说的,那你爱咋地就咋地。” “我才没你傻,现在的饭碗不要而去谈几百年之后的事。几百年之后我的骨灰你都找不到,说不定 2012 年 12 月 23 日大家都 OVER 了。” ――――――― 科学网编辑部 :对俞强 请问各位老师:如果转基因出现问题,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应对。预期的风险是否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2012-09-06 15:40 俞强 :和其它产品一样,有问题就收回。自然界中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物种(包括人种)自然有办法存活下去。一种物种淘汰了,另一种物种会起来。 2012-09-06 15:47 ――――――― “听说过白垩纪恐龙大灭绝吗?今天要有恐龙屁事,还有人类什么事了嘛。你得感谢恐龙当年具有先见之明。等等,咱人类是不是恐龙转基因过来的?问我吗?算了,不给自己找麻烦,接着说,那个啥,更何况,所有人都 OVER ,你操什么心?没见蒋科学爱动物吗,任何动物一样一样的。唯一不一样的是,它们老是被杀,人类总是自杀。” ――――――― 科学网编辑部 :对俞强 新浪网友 xxzcf 表示 : 这根药物其实道理一样,这么多药物都有毒性,很多毒害也是若干年后才发现的。转基因,按照现有的知识手段,是安全的,那么做实验 或者继续开发,也都无可厚非。媒体起了很坏的作用,传播大量虚假的,片面的信息,炒作虚假的转基因致畸,不育等新闻。真正的转基因,或者分子生物学的专家 没有起到作用。 2012-09-06 15:44 俞强 : 完全同意。这就是我想讨论的科学文化和科学环境问题。中国的科学为什么发展不如欧美?就是因为存在怀疑科学和打倒科学的文化和环境。这个文化不改变,中国 永远会落后,会永远模仿和仿造,会永远是 “ 水货 ” ,会永远是 “ 中国制造 ” ,而没有 “ 中国发明 ” 和 “ 中国创造 ” 。我后面会有一篇博文讨论这个问题。 ――――――― “明明我是分子生物学的专家,还说没有起到作用,科学网编辑真不给面子。没办法,我还是不得不丢了转基因的讨论,来科学文化和科学环境问题。嗯,不对吧,那些家伙不是一直在讨论黄金大米的试验环境吗,唉,就当他们都是傻子吧。” ――――――― 科学网编辑部 :对俞强 “ 黄金大米所引发的争论实际上不仅仅是转基因的问题了,因为其中涉及了政策监管,科学伦理甚至政治等诸多因素。 但是作为专业的媒体,我们还是希望邀请相关专家帮助读者回归科学问题的本质上。首先,就是 —— 转基因到底是什么?这次试验从科学上来说是否有问题?之后, 我们还希望帮助公众在了解转基因之后,该如何看待转基因及其引发的这次事件。我们并不替读者做判断,只希望读者能更全面的了解转基因。 ” 2012-09-06 11:37 俞强 : 转基因就是把一些对人类健康有用的基因和抗病虫害等的基因转入到一个原来没有这个基因的生物体中,让这个生物体对人类更有益。本质上和大家熟悉的杂交品种 差不多。我博文里也有阐述: 转基因植物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新技术。它的基本原理和我们熟悉的 “ 杂交水稻和杂交水果 ” 差不多,都是在原来的植物中 “ 杂入 ” 其它生物(多数是植物)的 基因 DNA ,只不过是比 “ 杂交植物 ” 更准确定向的、选择性的 “ 杂入 ” 人们用试验证明过的、有效安全的(安全是相对的)、能提高农作物产量、能抗病虫害、抗 旱涝、能给人类健康带来好处的基因 DNA 。如果经过大量和长期的试验检验后,证明其没有安全问题,是会逐步取代现在传统的 “ 杂交 ” 技术来改造农业产品的。 2012-09-06 15:09 ――――――― Noble007 :对俞强 \" 转基因植物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新技术。它的基本原理和我们熟悉的 “ 杂交水稻和杂交水果 ” 差不多, \". 请问差不多是科学术语吗?转基因可以把人的基因转移到猪身上;杂交可以吗? 2012-09-06 15:48 俞强 : “ 差不多 ” 是 “ 老百姓 ” 语言,不是科学语言,是为了让老百姓明白。你要是想用专业语言谈科学,请你用专业语言问专业问题。转基因是一种新的 “ 杂交 ” 手段和 方法。发明转基因技术就是要解决你说的人基因不能通过传统杂交方法杂入猪的科学问题。科学就是这么发展的,先有传统杂交技术,现在又有了新的 “ 定向杂交 ” 方法,也就是转基因技术。你可以去学习了解一下这个技术,比较一下它和传统杂交的不同。 2012-09-06 16:01 ―――――――――― “酒精其实和酒差不多,都是乙醇这种主要成分,先进的工业酒精制造比传统的酿酒要高效,乙醇含量可以更准确的控制,如果大量的尝试证明,喝酒精没有安全问题,工业酒精会逐步取代传统的酿酒技术的。你可以去学习了解一下这个技术,比较一下它和传统酿酒的不同。” ―――――― zhangaimin :对俞强 我支持王铮的看法, GoldenRice 在国外并未允许商业化,进行人体实验是严重违反科学研究伦理的,政府应予以关注。 2012-09-05 18:56 俞强 :金大米在中国也没有商业化。试验是不是符合法律是法律说了算,不是哪个人说了算。 2012-09-06 16:06 ――――――― “闭嘴,那你们能代表法律吗?你们有法律吗?你们会用法律吗?”“法律要会说话才怪呢,哈哈,上当了吧。” ――――――― fish19860615 :对俞强 你好,我看到一篇文章说黄金大米是把叶子上富含胡萝卜素的这种性状改变成让胚芽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请问这算是转基因食物吗? 2012-09-06 15:43 俞强 :那可能是另一种金大米,不是大家在讨论的金大米。了解金大米,可去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609691.html 2012-09-06 16:10 ――――――― “捣乱的 fish19860615 ,郑重告诉你,都快结束了的讨论,还问个转基因的问题,我怎么说你呢。想买黄金大米,不会识别了吧,怕假货了吧,早告诉你们要赶紧接受、认识,甚至试吃。” ―――――――― jmluo0922 :对俞强 药物或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以病患儿童为对象,目的是治疗其疾病,成功后是直接受益者。与目前讨论话题的目的是不完全相同的。 2012-09-06 15:47 俞强 :金大米是为了治疗维生素A缺乏的病人而设计。 ――――――― “太累了,对不起,这怎么把 金大米当药了? 我是搞药的,你们把药当饭吃,应该也没有问题吧,愿意的话,定期过来抽血,我也可以弄个和美国合作的项目干干。” ―――――――― “最后总结一下,人类终究是要被机器人替代的,什么危险都是浮云,什么食物都无所谓,关键是饭碗,而不是饭,尤其不是你们南方人的大米饭!懂不懂,回去好好想,想明白了上科学网发博文。”
个人分类: 杂谈|292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信息技术,文化发展的新引擎
hanhuijian 2011-12-9 08:52
——访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部署。近日,记者就如何发挥工业和信息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       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与文化繁荣相互促进       记者:工业创新和设计离不开文化创意。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您怎么看待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与文化繁荣的关系?       苗圩: 工业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撑。文化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先进文化为工业产品和服务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促进产品质量、品牌和附加值提升。      当前,我们要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际行动,在不断夯实文化改革发展物质基础的同时,充分发挥行业特色和优势,促进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信息技术成为推动文化发展新引擎       记者: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       苗圩: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成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将密切跟踪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一是推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化信息技术普及和推广应用,促进传统文化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发展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和信息高新技术产业融合,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壮大数字内容产业,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和科技含量。      二是增强技术装备支撑服务能力。加快健全信息技术产业创新体系,支持产业技术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数字文化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加强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      三是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中积极发挥作用。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推动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支持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数字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通信村村通工程”,完善农村网络覆盖,全面开展信息下乡活动。协调推进教育信息化。抓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软件研发及产业化。      四是积极营造非公经济和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环境。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营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       促进网络文化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点任务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主管部门,在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哪些方面加强这项工作?       苗圩: 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互联网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认真履行互联网行业管理职责,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思路和措施,加强互联网的管理和引导,促进网络文化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全面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国家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研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3G(第三代移动通信)和TD发展,统筹推进3G网络向LTE演进。      二是着力推进网络内容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和行业管理等优势,配合有关部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支持重点新闻网站、综合性网站和特色网站发展,支持培育壮大一批网络文化领军企业。      三是加强互联网行业基础管理。健全完善互联网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加快健全行业管理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强化域名和IP地址资源管理。加大互联网信息服务和接入服务管理力度,逐步完善网站实名制,探索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加强对微博客、即时通信、社交网站等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      四是营造和谐网络文化发展环境。加强技术保障手段建设,建立新技术新业务网络与信息安全评估机制。配合打击利用网络制作传播有害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推进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
个人分类: 数字媒体|9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书、文化与思考——答武夷山老师
boxcar 2010-2-20 10:20
武夷山老师在其新博文 三位作家谁说得对?中介绍并点评了李宗吾、陈村和王尔德三位作家关于读书的一些观点【1】,不才读后也想借机发表点儿自己的看法。 我感觉三位的说法多少都有些问题: 1、世界根本不会向一书不读的方向发展,因为世上的书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的,而且销路不错,我宁愿相信大家买书回去是去读的,而不是摆到漂亮的书架上装点门面的。人在年轻的时候要上的学越来越多,就业所需的文凭也要越来越高,这些当然都要通过读书(求学)来实现,真正一书不读,只能去干体力活儿。当然狭义地说有这种可能,因为在网络盛行的信息化时代,以后大家看的书可能主要是通过网络在线的方式,不一定是纸质的图书了。李宗吾的例子有问题,项羽、诸葛亮、陶渊明的层次是不同的,这么说明显是要忽悠人。 2、电视文化对传统文学模式的冲击的确很有力道,随后的网络文化则比电视文化更具有颠覆力。电视文化就如快餐汉堡包,抓起来就可以往嘴里塞,很多人就没耐心摆好盘碗再用餐具去吃正餐(传统文学)了。如果说这两者还需要专门的厨子去烹调、要付费去购买的话,新兴的网络文化简直就是自助餐,人人皆可自行调配沙拉,自助烤肉,不但自己可以享用,也可以顺道给临近的人品尝。在这个新的时代里,人人皆可写作文字,都可以上传自行拍摄制作的视频,作家和作者的区别可能就是是否职业化以及名头大小不同了。遭逢如此世道,职业作家很伤心啊。 3、读得多必然想得少,是因为时间和想象空间同时都被占用了。如果想的太多,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字要么繁琐而滴水不漏,要么简短却深刻无比,也都严重侵占了受众的思想空间或时间,绝对无美感可言。不过,出现这种局面的前提是作者和受众的风格和层次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后一种情况(简),如果心有灵犀,完全可以做到一点通。对前者(繁),虽然枯燥乏味,总还算是把事儿真正给说透了,不唯美,但实用。思考者可以有种内在的美,在欣赏智慧的人眼中或许还是漂亮的。当然,大多数人未必都喜欢皱眉低首的沉思形象状,除非他们偶尔也喜欢玩儿一把深沉。 ~~~~~~~~~~~~~~~~~~~~~~~~~~~~~~~~~~~~~~~~~~~~~~~~~~~~~~~ 参考: 【1】武夷山: 三位作家谁说得对?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6194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5483 次阅读|9 个评论
我的日记也被屏蔽了
moxj 2009-6-1 16:25
我带着几种哭笑不得的口气写了的上篇日记里自嘲自己没有一篇被管理员屏蔽的时候,《 你的日记写 给 谁看 》自己却被搜狐管理员隐藏了。但科学网没有隐蔽它,我先不去反省这篇日记了。当然,我并没有贬低搜狐,或者觉得搜狐网在科学网面前只是一个级别很低的小网站。不然我也不会一直使用搜狐的邮箱。在搜狐上留下一点我的脚印,因为我这个人不喜欢分享了别人的东西却不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而且看到搜狐也有关注自然科学的圈子,就把这个资源利用了起来,但里面现在记录的日记还不到科学网博客的十分之一。 假期结束了,打开博客,准备重新写日记,又想起这个事情。把上篇日记浏览了一遍,觉得只有一句话 不合适: 尊重事实、客观科学、对得起我们的良心,就算你的言辞是激烈批评党和政府的,或者讽刺的,或者你习惯温和表述的, 至少 , 我们的日记都是写给自己的良知和正义的 。 看完这句话,我又想起了比赛完在 《 ※ ▲ 博客暂停告示 ▼ ※ 》里写了段恭维胡主席的话: 另一位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 他也是一位共产党员.不知道他有没有写自己心情的博客.但大家在很多地方会看到他说的话.如果以前我们没有留意,那以后要认真看.因为我这几天看到主席的几句话早已超过今天这样一个开放、自由、务实...的网络文化所能达到的高度:   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动摇、不懈怠、 不折腾... 写完暂停告示后,我怀疑: 主席的几句话早已超过今天这样一个开放、自由、务实...的网络文化所能达到的高度 这句话是不是在拍马屁。今天想想,看来自己有时确实太自由主义了,不但藐视神佛,主席、总统都不尊重。作为一个共产党的总书记这样评说党和政府,我的那句没头没脑的: 尊重事实、客观科学、对得起我们的良心,就算你的言辞是激烈批评党和政府的,或者讽刺的,或者你习惯温和表述的, 至少 , 我们的日记都是写给自己的良知和正义的 怎么能和人家想比呢?更不用说一些管理员所能说出的话了。当然我不是在攻击或讽刺搜狐管理员没有水准或有反对胡哥(以后不要把中华民族的良好传统丢了,像我一样的 80 后不叫爷爷也叫伯伯)的意思。 现在网络文化很热闹,但它也是源于现实文化,有些人还是不要理想到不切实际为好。 我们非常乐观的看到了网络的开放和公平等积极成分,但顽固的传统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考和情绪。人们对一些事情的过度恐慌和保守以及惯性依然会一直存在。刚才和主席讲话的对比不是很明显吗? 很多人在事实面前忐忑不安,但权威却让他们振振有辞。如果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战战兢兢,还有什么话能再讲。
个人分类: 生活随记|2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