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产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二奶也是生产力,腐败也是GDP
热度 5 sheep021 2011-2-20 16:11
广东茂名落马副市长被曝购数十套房产 放高利贷 外媒称中国3成奢侈品被二奶消费 催生官员腐败 据调查,男人养一名“二奶”平均需要付出5万元人民币。“二奶”不仅是女友,更是需要养的,她是男人展现权利和影响力以及敛财的结果。 评: “二奶”不一定是女人,似乎也有男“二奶”。 管他男奶女奶,能挣钱就是好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1 次阅读|7 个评论
快速达成目标的9大步骤
热度 3 muchunyang 2011-2-11 12:04
快速达成目标的9大步骤: 1、做一个决定,决定要成功 2、写下已经量化的目标,并且给每一个目标列出10条以上为何要实现它的理由 3、用多叉树制定计划,分解目标,倒推至今天拟定计划,设定时间表 4、列出所有必要条件,以及充分条件,注明解决方法 5、告诉自己,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自己必须变成什么样的人,改变自己 6、利用潜意识的力量,正面的自我暗示,永远积极思考 7、行动第一,立即行动,大量行动,让自己开始忙起来,记住让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做最有生产力的事情 8、每天睡觉的时候,做一次自我的检讨,衡量进度,做积极的修正 9、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直到成功!
个人分类: 智慧人生|3810 次阅读|4 个评论
第一生产力
热度 1 metanb 2011-2-11 05:08
科学是潜在的生产力,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科学必须而且只能以技术作为物质形式来造福人类。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1961 次阅读|2 个评论
B民族科技进步了A民族的科技尚没有进步,所以A民族被累了。
热度 2 hanyuhonest 2011-1-28 20:47
作为一个不够华也不够实的物理科研从事者,一名学校不入流,自己也不出众的,湘潭大学凝聚态物理学研究生;我终于,也还是看到,科技的进步;我应该,也愿意感谢,科技的进步;是它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一个作为人的生活水平。但却不是所有人的生活水平。 两年里的心理变化是错综复杂的,首先是信心饱满,随后又身心疲惫,而后淡定从容,告诉自己“乘长风破浪会有时,择时勿晚就即刻”。事实又是那么地不尽人意,总觉得科研这事,应该是那些吃饱饭没事干的富家子弟才来做的事情,他们占有社会多数的财富,理应为科技进步作更多贡献。像我们这些贫人家的孩子,就应该早结婚多生子,为所谓的社会上层提供多一些可以被压榨血与汗的穷人。这是一个疯癫的人,而且那么幼稚。明了负债为读书,也知读书尚且不仅仅是为了还债,却糊涂了读书为何,是为明理,为做官,为父母,为生计,为争得更好的发展,还是为中华之掘起,为中华之民富国强。而如今我们是国富民不富,民贫国何强。科技的进步解放原始的劳动生产力,在中国的今天,看似乎多数人都活得比较累。搞生活资料生产的,生活资料占有量是那么地相对不足,根本就争不过上涨的物价房价。搞潜在生产力生产的,根本就不受重视,国情现状,许多高端科技根本用不上,那些需要用得上的科技,却又是“拿来便行”的,所以知府家不够重视教育,不够重视科研,口号喊的是“科教兴国”,发展的却大多数是泡沫经济。结果就是,多少热心出国梦,多少艰辛回国路,是后来清华北大那些拿了大笔经费去为他国培养的多少人才。看来科技的进步解放的不是全人类的劳动生产力,因为科技的进步不是在全人类取得的。科技进步解放了的,是那些科技进步了的民族的劳动生产力。新的科技就是新的工具,也是那些科技进步了的民族得以剥夺其它科技未进步的民族的利器,历史向来如此,蒸汽机的发明,热兵器的出现,都为创发它们的民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富。而今天,国人都认为科技进步了吗。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我看到的是一条条祖国母亲身体的血管,然而不是所有的血中营养都是供国人营养的。那是多少中华民族的血与汗,正在高速且在加速地往着深圳,广州,上海等沿海出血口在涌淌。而又是谁在坐收,是那些真正地科技进步了的民族呀。B民族科技进步了A民族的科技尚没有进步,所以A民族被累了。 同样,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也就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存在是一切的前提,所以我们努力让自己活下去,是不是还在为着最初的那一点点梦想。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如同鲁老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那般地爱着,却又不敢把这份爱大声地说道出来。谁来让我们的科技真正进步一回!
1684 次阅读|2 个评论
资助驱动?奖励驱动?-科研的动力
热度 1 lxchencn 2011-1-18 11:21
为什么要做科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家层面综合国力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企业单位要求科研为经济发展做贡献,科研院所要科研显示实力和影响力,科研人员需要晋升职称、申报更高津贴,研究生要毕业,等等,也还有人就是因为爱好、乐趣,献身科学研究。。。。,如何作出更优秀的科研?现代科研已经是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多投入多产出,超投入超产出,每一篇论文的背后其实都是真金白银,更多的资助项目意味着更多的产出机会,更多的新研究方向的可能诞生,但科研完全是为了高额奖励才去做的吗?特别是尖端科学研究,因此,到底是用高额奖励还是大量的资助来驱动科学研究?也许是应该深思一下采取新的行动了!科学研究成为普遍的科研人员日常生活了,科学研究的春天就会到来了!
2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货币魔力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zbouyang 2010-10-24 00:59
这里先看一段根据所听过的故事改编的:1块钱的魔力----说的是一个裁缝手里有一块钱,他拿着这一块钱去找一位理发师理了发,这位理发师又拿着这一块钱去找一位按摩师做了按摩,这位按摩师又拿着这一块钱去找一位鞋匠做了一双鞋,这位鞋匠又拿着这一块钱去找那位裁缝做了一件衣服,于是钱又回到了裁缝的手里。这个过程中,钱只有一块,但是这一块钱推动了多个人去劳动!可见这一块钱是多么的神奇啊!只要花费一定的功夫,可以编造出一块钱让数千人劳动的故事来。 从以上故事可以看出,钱可以使人变勤劳!(只有少数人,有了钱后会坐下来享受而不再挣钱。)钱(货币)可以让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可以说,货币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离开了货币的发明,则人类的生产力今天可能还是非常的低下!正是货币为文明发展提供了大推力火箭! 既然货币有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则可以适当发行比较多的货币,让人们去追求更多的货币财富,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当然货币的数量必须有限度,否则每个人都有很多钱时,大家会用货币去抢商品,并导致货币贬值,甚至出现货币变成废纸。 因此,当商品不够丰富时,货币发行量不能过多。但 是当商品比较丰富,不会出现买不到所需要的商品时,则适当多发货币,并且维持较高的存款利率将货币财富吸引到银行中,或者发行利息比较高的债券将货币吸去发展生产,或者发行股票将货币吸去发展生产(这样做就避免了货币被用去抢购物资),则货币就会发挥出促进经济发展的魔力! 那么货币为什么具有这样的魔力?这是因为货币可以让人们买到想买的东西,即 货币代表提货的权利 。货币越多,则提货权利越大。 正是人类的财富和权利欲望使得货币有了巨大的魔力! 认识到了货币的魔力来源于货币的提货权利,则可以找到避免货币魔力消失的方法,那就是要保证人们需要提货时有货可提。否则,货币就变成废纸,货币的魔力就会消失,货币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也就会消失!一旦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消失,社会生产力就会萎缩,因为大家不会为追求更多的货币财富而拼命劳动。 当物价上涨,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时,上涨是安全的,但是如果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则说明生产跟不上,需要增加生产,或者增加进口,货币发行量要维持不扩张态势。 希望以上对货币的思考能对国家金融财政部门的决策提供某种有意义的参考。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火红的年代
热度 3 weijia2009 2010-8-15 21:31
七月流火,不论是上海还是北卡,外面的高温快能把人给烤化了,但高烧着的又岂止是天气! 上个月有天到交大徐汇校区旁边的港汇广场吃午饭,彩蝶轩的服务生告诉我没座位,前面排了十几位。走到隔壁的一茶一座,也是在排队,服务生微笑着塞给了我一个号码,65号。我放眼望去,整个五楼十几家餐厅门口都在排队,人满为患。终于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吃顿午饭这样的小事现在也变得有些艰难了?之所以觉得不可思议,是我一直老土地以为港汇的餐厅价码并非普通大众型的。这个世界变化真快,一转眼钱多了,每客五六十元的饭已变成大众餐了,就像八十年代付一毛五分排队吃食堂一样。与美利坚合众国日渐式微的餐饮业和经济相比,我们这里看不出萧条来,楼堂馆所生意火得一塌糊涂,新旧社会两重天啊! 这次暑假回交大探亲适逢陈竺老师来座谈,讨论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研究方向。说老实话一天的讨论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因为研究方向和策略五年前建院伊始就已清楚地set the tone了,从今天看来我们当时制订的策略依然极具前瞻性。一天下来我倒是记住了陈老师说的一句题外话 -现在我们正在想方设法将国民的医保提高到平均每人每年300元人民币的水平。这句话让我内心感慨了良久,在GDP的鲜花和焰火背后,十亿神州依旧贫瘠!光是国民医保一件事就像一条楚河,一水横陈, 把贫富隔成了两半,一大半和一小半。 1979年(by the way,那是一个春天)以来,财富从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地方开始积聚,继而蔓延沿海诸省,各大都市。我们今天的都市已经灯红酒绿得让西方城市相形见绌得像我们的解放前了。但为什么成百上千万的都市白领吃着几十元一顿饭的同时,还有数以亿计的人吃不上真正的大众饭菜、看不起病、住不上像样的房呢?其实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包括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们未必能说得清两个基本问题,我们社会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又去了哪里?第一个问题现在似乎已经渐趋明朗,这些钱主要是由那些拿着跟美国人相比1/7的工资、支付2/3的食品价格和1.25倍的房价的中国的工薪阶级尤其是蓝领们挣出来的。当然这些钱在滚动中由国家层面往各个领域进行投资,包括我们的科技领域、教育领域、医疗卫生、海外的产业投资、金融行业现在我们也在逐渐明白过来,很多的投资似乎都不是那么的成功! 来看看我们的科研领域,整个科技战线一片红火!就经费投入而言,我们各级政府高歌猛进,教育部开始985三期拨款了,加上科技部的重大专项、重大科学计划、重大基础研究(973)、支撑计划等等,地方上还有配套资金投入和一些重点和重中之重的支持,形势喜人啊!同志们酬躇满志地驰骋在各条拿钱的战线上,以前拿个几十万就喜不自禁的科研领军人物们,现在眼界高了,proposal一出手就酣畅淋漓地要上几千万、甚至几亿,谁让我们生活在这个火红的年代呢?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各级政府重磅投资下,你似乎看不到太多有份量的创新研究和科技产出。在国家持续增加科技投入、而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日益需要科技支撑的严峻形势下,我们科技领域基本没有什么作为,繁荣的背后是一种令人无语的苍白!你会看到很多高校和研究院所化动辄数以亿计的巨资兴建一个个实质上是千人一面的重复性科研平台和高地。其实重复建设还不是最令人忧心的,最糟糕的是连思路都没有的盲目建设,这些建设所耗费的资金是惊人的,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和高规格在烧钱。科技和教育缺乏产出的直接结果是我们当今社会在以廉价劳动力和外包经济为核心竞争力的低水平工业化道路上和发达国家顽强地比拼着。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来理解,在国与国的经济赛场上,我们这些拿大项目化大钱的科技明星们仅仅是旁边的看客,真正代表我们国家在场上奔跑着的恰恰是一批低学历、低收入的蓝领工友们,是他们承载了这个民族的最大的压力。但我想我们这些拥有崇高社会地位的高学历者有朝一日终究还是要走进赛场去接棒的,总不能指望场上的蓝领运动员们永远地跑下去吧? 大到一个国家的科研体系,小到一个科研机构,如果没有创新的科研策略和敢为人先的胆魄,再大的科技队伍、再多的科研投入也是白搭。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其实不是什么第一生产力,先进的思想以及能够蕴育先进思想的机制才是第一生产力!
个人分类: 未分类|9009 次阅读|21 个评论
简论劳动
fanxiaoyingz 2010-8-7 11:50
简论劳动 为什么要论述劳动,因为劳动的特殊作用,它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是生产力的源动力,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劳动是构成价值理论的基础。 马克思这样定义价值:价值就是凝结在(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劳动是构成价值理论的基础。 所以,对于劳动的分析对于价值的变化规律有揭示作用。 第二,劳动是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社会宣称是按劳分配,资本主义宣称是按资分配。所以,对劳动的进一步分析可以明细按劳分配的内在机理。 第三,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的衰退决定了要对劳动价值理论进行再考察。这种考察是科学的穷理精神决定的,也是当前紧迫的任务。 第四,自从马克思理论建立以后,大机器就一直在排斥劳动,在排斥劳动力,使得世界劳动人民逐渐贫穷化,有的陷入相对贫穷,有的陷入绝对贫穷,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一点马克思的原著和后来的人们都没有做出很好的解释。 所以现在必须重新研究劳动。我们应该在尊重马克思对于劳动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概念对其进行再研究。 马克思把劳动从商品中抽象出来成为了价值,他把劳动在这里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并且说人的活的劳动创造了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他说劳动不是商品,它本身没有价值,这句话在区分劳动力和劳动的区别的时候说出。只是对此没有更加深入的分析,因而叫人难以理解。那么劳动没有价值,它有什么呢?它是什么呢?另外,他还分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等。 可以说,马克思对于劳动的分析很具体,很深刻,很独到,但是也是有缺点的。 缺点之一就是人的劳动本身又是什么?我们知道,现代科学和哲学都有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建立概念,以及对于概念本身的不断探索分析,最后要把原来的概念重新分解,重新分类,重新定义,一直到公理一级。例如欧式几何就是建立在三个基本公理基础上的,在三个公理之上建立了一系列概念,在概念之上找出了一系列定律。我认为研究价值和劳动也应该用这种方法。现在再来看劳动这个概念,它在现代物理里面找不到,这说明她还能够分解和深入研究,它里面还是混合了多种成份。通过这种方法,即公理(属性)概念定律的方法来直接研究资本主义,然后把研究成果和马克思的原理论,也会发现里面自相矛盾的成分,理顺其中的逻辑关系,找出当前的问题。 缺点之二是,马克思的理论是 100 多年前建立的,而在这 100 多年时间中,社会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原来的概念是不能完全兼容这些新现象的(例如自动化在绝对排斥劳动者,机器人在绝对排斥劳动者),它要求现代人不需把这些概念从逻辑上理顺,从理论上兼容,从实践上可行。 我们在三大差别中就提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那么到底什么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这要依赖于现代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必须抽象其成果。 货币是什么,货币的实质按照马克思的定义其实质就是用于交换的物化的标准劳动单位。因为货币也是商品,它是物化的劳动,是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凝固,它是衡量其它商品中劳动量(价值)的标准尺度。所以,货币也与劳动有关系。 我本着完全符合马克思原来著作的精神的原则,用符合现代科学技术概念的原则来重新分析劳动,并且重新分析马克思曾今分析过的东西。 劳动是什么?其实质的准确的定义是劳动是有目的的有序的能量转化释放过程。我认为这是对劳动最为准确的定义。在机器使用以前,只有人力和畜力的能量释放过程是有序的,其它的能量释放过程都是无序的。例如燃烧,爆炸,这些都是无序的释放,所以一开始这些现象都不能为人所用,所以就不能代替劳动。只有动物的畜力是有序释放的,但是畜力的有序释放没有目的性,所以也不能称为劳动。所以一开始,只有人类能够达到有目的的有序释放能量的目的,所以,人成为劳动的唯一合法主体。由于一开始劳动的目的性和人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所以引起了劳动概念的神秘化,所以就使得人们误以为人类劳动不可代替,因而劳动剥削必须还给劳动者。 事实上,人类很早就发现人类劳动可以代替。例如,人类发现劳动可以代替的时候,首先使用了牛、马、驴、狗等动物的畜力。在人的监督和控制下,使得畜力有目的有序地释放,从而替代了人类劳动,减轻了体力消耗。 后来, 1807 年罗伯特富尔顿第一个成功地用蒸汽机来驱动轮船,第一次使得能量可以按照人的意志有序释放了, 1769 年,瓦特发明了正真意义上的动力机,从而变为了工作机,人类第一次可以有效地控制使用能量。接着, 19 世纪中期发明了内燃机,进一步使能源可以互相转化,在转化的同时能够有序、有控制地释放,从来用来制造使用价值。 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第一次使得人类可以通过有目的地控制能量有序释放达到驱动生产的目的,所以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所谓的生产力就是用以驱动能量有目的有序释放的设备工具,这应该是物化的生产力的定义,事实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类创造了许多知识(信息)。 然而,这一切还不能使人认识到劳动的本质,因为这些有序的控制和释放还没有达到自动化,完全排斥人类的程度,只是实现了大规模地生产。只有电力发明和使用以后才为能量的有目的、精细化释放提供了前提条件,所以直到电力的发明和使用才使得完全排斥人的劳动成为可能。电力是一伙科学家和发明家劳力劳动的结果,法拉第 1831 年发现电磁感应促使了电的研究, 1844 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而爱迪生在电力使用之前做出了一系列发明,并且于 1879 年后创造了一种直流电供电系统, 1882 年,尼古拉费欣继爱迪生发明直流电后,发明了交流电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并创立了多相电力传输技术,从此电力才开始普及,与自动化和电有关的一切发明才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才出现了所谓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使用第一次使得能量能够完全按照人的意志有序地,有控制地,精确地释放,从而为自动化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然而,马克思已经于 1883 年 3 月 14 日去世。他去世的时候才是电力刚刚开始发明的时候,他不可能按照这种新能源的发现和运用而重新定义劳动概念,也不可能重新预言新能源带给工人阶级的变化,也就不能充分地正确地论述机器完全排斥工人的原因。 通过 19 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不断研究探索,现在人们都知道,一种物质必须有三种属性,一种属性是物质属性,一种属性是能量属性,第三种属性是信息属性。任何物质都有这三种属性。那么商品有没有这三种属性呢?有。商品的价值就是固化在商品中的能量属性和信息属性,而商品的使用价值中同时固化了这三种属性。之所以没有价值的物质属性是因为价值本身就是抽象出来的概念。 尽管能源的可控制,有序释放地利用是劳动被替代的原因之一,但是有一种劳动是能源不可替代的,就是脑力劳动中的许多思维方式。根据这些情况,根据物质的三种属性,我们把劳动重新划分。划分为能量释放的劳动叫耗能型劳动,划分为以控制信息的劳动叫控制性劳动,以及任何电脑和机器不能替代的以人类特有智慧为基础的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本身还可以转化演绎为控制性劳动。可以看出所谓的劳动就是能量释放和信息控制的综合体,他同时具备能量和信息的属性。人类劳动的特殊性就在于,人类可以处理信息并且把处理过的信息作为目的来控制能量的消耗,所以人类劳动实际上是可控性消耗能量,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综合体。它向耗能方面偏重就是体力劳动,向信息处理方向偏重,就是脑力劳动,两者结合处理复杂的事情就是创造性劳动。而控制性劳动就其本质来说是简单的信息处理劳动。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过程实际上就是能量的消耗过程,信息和能量也是一对双胞胎,一刻也不能分离。 所以,所谓体力劳动就是耗能型劳动和控制性劳动的综合体,这两种劳动在电力使用时代都是可以被替代的,所以就出现了机器完全排斥人的情况。而脑力劳动则是控制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综合体,其中只有控制性劳动在电力时代是可以被替代的。而人类对于创造性劳动的依赖程度却比以前大大加强了。 因为要把人类劳动转化为对人的依存度很小的电力使用,要把生产以外的无序的作为变为有序的,可控制的管理必须更多地使用创造性思维。 所谓生产力的提高,其根本就在于把人的耗能性劳动完全从对人的依赖中解放出来,而改变为机器的使用,而机器的使用则加大了能源的消耗和对能源的依赖。同时生产力的提高也可以把人的一部分处理信息的能力转化为机器的操作程式,或者机器运转的程序(电脑程序),从而代替一部分人的控制性劳动。自从把控制性消耗能量和程序性处理能力赋予机器以后,机器在这些方面发挥了远远比人自身更加高超的效能,从而进一步带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所以机器排斥工人,排斥蓝领的实质是电力器械排斥了人类中消耗能量的简单形式,排斥了控制程式的控制性劳动,但是对于创造性劳动的依存度和目的性更大更强了。 由于这种排斥的进行,使得本来属于可变资本的资本逐渐转移到了不变资本中,使得资本的有机构成增加了。这样,资本家所榨取的剩余价值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大地增加了。最后,自动化生产线的出现完全把一线工人的可变资本减少到了零。而对于二线工人,即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依存度更大了,出现了所谓的白领阶层。白领阶层从本质上来说依然是工人,只不过从事的是控制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管理人员是典型的控制性劳动工人,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是典型的创造性劳动工人,尽管他们不再以出卖体力为特征,但是他们只是不再进行耗能型劳动而已,资本家对于他们的剥削丝毫没有减少,他们依然是以出卖劳动力获取报酬为特征的,尽管他们的数量比资本主义初期大得多,但是还是比蓝领工人的数量少了很多,从而为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利润,每个白领给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是比过去的蓝领多得多了,尽管资本家给白领的劳动力价格比原来高很多,但是每个白领给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剩余价值率却提高了,资本家积累剩余价值的速度更快了。所以白领阶层的出现使得白领工人陷入相对贫穷的境地。而由此产生的更多的失业者陷入了绝对贫穷的境地,所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的贫富悬殊就更大了,而不是减小了。 资本家排斥工人的结果是排斥了工人的耗能型劳动,所以资本家对于能源的依赖程度不是减小了,而是增加了,消耗能源的数量比以前大大增加了,所以必然产生新的问题。这个新问题就是全世界对于能量的消耗极大地增加了,全世界经济和社会对于能源的依赖性极大地增加了,从而由于使用能源出现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紧迫地提到面前了,而全世界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以及其后危机越来越大了。 因为电力的从在而导致电脑的发明,从而部分地代替人的大脑这一事实,充分证明人的大脑也是一个电力系统,所以,加在人的思维上面的许多神秘东西被逐渐去除了。但是毕竟人的大脑是一个生物电电力系统,有他的特殊之处,电脑又不能完全代替人脑,所以人脑的许多创造性劳动是电脑无法替代的。这就是说,尽管现代工厂绝对地排斥耗能型劳动,部分地排斥控制性程式性劳动,但是却完全不能排斥人的创造性劳动。相反由于竞争劲烈,新产品、新工艺、新管理、新思维等的要求,资本家对于创造性的依赖程度极大地增加了。工人从工厂一线退出来,相当一部分进入了管理、销售、运输等生产二线,还有一部分人由于有高知识技能被转移到生产三线创造一线,进入各种各样的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或者依附于大的工厂企业,或者独立于工厂企业而成为社会之一部分,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都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综上分析,第一,所谓生产力的提高就是把人类的耗能性劳动逐步地转化为机器有序耗能的过程,在有了电力能够精确控制以后,生产力的提高又把部分信息处理和控制能力赋予了机器。所以生产力的提高过程就是机器替代人的过程,机器排斥人的过程,这种过程从有人类以来就一直在进行,但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不是减速,而是极大地加速了。第二,劳动被排斥从而劳动力大量失业,相对过剩人口绝对地增加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相对贫困和广大人民的绝对贫困是必然发生的,这是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必然结果。第三,生产力排斥的是人的耗能型劳动和部分信息控制劳动,但是对于创造性劳动的依赖极大地增强了,这个趋势使得工人的种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他们从生产一线逐渐转移到了生产二线、转移到了销售一线,转移到了管理一线和技术一线,从而把劳动者从蓝领逐渐变为白领,然而其趋势是把白领的数量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当电脑逐渐普及的时候,白领也成为了被排挤对象了。未来的资本主义白领(知识分子)失业是很正常的现象,而且会大量存在。第四,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用以交换的构成市场经济根本的货币本身也在动摇。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在金属上的固化,货币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价值价值就是凝结在(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他的衡量标准是劳动,但是劳动在现代社会却出现了如此激烈地分化,所以现代生产力本身在逐渐消融货币的根源。货币和劳动的相关性已经越来越弱了。当然,将来用什么来代替货币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第五,劳动从过去看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其它动物没有这种能力。但是不能因此把人类劳动神秘化。现代社会越来越证明人类劳动可以通过劳动把他的一部分功能分异出来,直接赋予机器,从而把人类劳动从桎梏中解放出来。人类劳动本质上来说是信息处理和能量控制性释放的统一体,由于人类有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就显得人类劳动不同于别的所有动物。第六,由于劳动本身发生了许多变化,有更多的可研究之处,所以按劳分配制度本身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从过去我们的实践来看,按劳分配在实践上有两个缺点,第一个缺点就是脑力劳动的量和强度很难估算,所以脑力劳动一直被人们误解,尤其是其效果总是无法准确预知和测量;第二个缺点就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十分尖锐和突出,没有解决。第七,通过劳动的机器转移把资本构成中的可变资本的一部分转变为不变资本,从而提高了资本的有机构成,使得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更多了,同时资本家占有的也就更多了,资本家剥削劳动力的程度更重了,现在的劳动越来越费精神费脑力,难度极大地增加了。所以资本主义矛盾更加突出了。 以上就是对上面内容的总结。现在来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我们上面分析了机器是如何排斥劳动者的,机器排斥劳动者并不是把劳动者排除在劳动之外,不是劳动者不再劳动了,而是把劳动者的劳动变为了私人劳动。这种排斥是把劳动者从社会劳动变为私人劳动了。所谓社会劳动就是指劳动者通过出卖劳动力所从事的劳动,社会劳动可以用以交换自己的生活用品,可以以货币形式存在。而私人劳动则是劳动者以自己的意志,按照自己的需求为自己劳动,不用于交换和出卖的劳动。私人劳动就是只产生使用价值而不产生价值的劳动,社会劳动就是使用价值和价值都应该产生的劳动。 在资本主义社会,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激烈的矛盾。 首先我们按照这个定义来看那些劳动是私人劳动: 第一,家庭妇女的全部劳动都是私人劳动。 第二,自发的社会研究者和科学研究者的个人行为的劳动是私人劳动。例如,我们国家网上有几十万个博客,他们都在写博文,但是大多数博客尽管博文写得很好,却从来没有得到过一分钱回报,这写博客的劳动就是私人劳动。又例如马克思一生都在为社会进步做奋斗,尽管他推动了社会极大进步,尽管他的不朽著作虽然光耀千古,但是他在生之年没有从来没有从社会得到财富回报,因为他的劳动是私人劳动。又比如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是私人行为等等。 第三,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私人劳动。尽管硕士和博士们很辛苦,但是他们还是只能得到极少量的生活费,因为他们的劳动是私人劳动没有买家。 第四,农民的义务劳动是私人劳动,义务劳动其实产生了价值但是这种价值可能被无偿占有了,可能变为自己的财富也可能部分地变为别人的财富。例如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义务植树活动。 第五,失业者为了自己生活所付出的全部劳动都是私人劳动。这种劳动类似于自给自足式劳动,目的只是为了活命。失业者不会从社会得到一点货币补偿,他们的产品也不用来交换。 第六,从业者在业余时间为了自己或者人所做的劳动。例如雷锋在工作之余所做的劳动。在职人员的见义勇为等等。 私人劳动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只产生使用价值,而不产生价值。 由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都能促使社会进步,增加社会财富,所以和社会劳动在许多方面有着相同的功能。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有深刻的矛盾。从事社会劳动的人从社会整体上来说存在剥削私人劳动者的客观事实。 例如在我国,人们进入事业单位、进入国家机关和进入国家企业单位的竞争很激烈,农民外出打工的积极性很高,如果进去或者外出找到了活就把自己的劳动由私人劳动变为了社会劳动,所以就能获得货币报酬,这个报酬的购买力再小也比私人劳动的零购买力强。所以,在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私人劳动积极转化为社会劳动的动力,所以尽管剥削很严重,但是大批农民工还是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但是,三十年后,这种转化逐渐完成的时候,劳资矛盾就占了突出位置了。 资本主义它用机器在大规模地排斥劳动力,造成了极多的失业者,所以资本主义在以极大规模创造社会劳动的同时也就在以极大规模创造私人劳动,使得这部分劳动者没有任何能力从大规模社会生产中获得自己的生活必须品,所以资本主义在创造商品的时候却在消灭商品购买力,从而出现产品过剩,出现商品销售危机,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作为社会主义,它克服经济危机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通过一定途径把私人劳动变为社会劳动,同时兼顾利用私人劳动成果,创造社会财富。这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之一。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6259 次阅读|1 个评论
在反本质主义的后现代社会里,虚假信息也是生产力
周可真 2010-7-21 22:24
孔子说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但是,作为教育家,孔子自己却是诲人不倦!诲,难道不是属于言么? 老子曰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但是,老子自己临西去之时,不还是留下了五千言么? 可见,即使是体悟到 无言为至境的人,也还是免不了要言的。人而不言,能叫人么? 《明史》上讲,王阳明 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送儿下,因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 可见,一个人成长到该言的年龄却仍然不能言,是让会他的亲人感到非常不安的。古人虽然说不出今人所谓 语言是人类的家园这样的话,但他们对言之于人的必要意义还是有深刻体验的。 孔子、老子那么推崇 无言,其实不过是反对巧言、美言罢了。按:孔子:巧言令色,鲜仁矣。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孔子、老子推崇 无言,其实是提倡信言。 说到 信言,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信息。 在 信息时代,信息一词的使用频率估计是这个时代人类所使用的一切语词中使用频率最高之一了,它与信言一词是属于同类,究其含义,其信之字为实之义,而息是消息,是指客观事物变化的情况按:《周易丰卦》: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这些客观情况也是要通过言才能让人类彼此互相知道和确认的,所以消息到后来也就具有新闻的意义了。信息与言的关系由此可见矣。故无论如何,信息是与言不可分的。至于信言与言的关系,就更无待于说了。 然则, 言是有信言、实言与巧言(假言)、美言(虚言)之分别的。然而,今天的现实生活告诉人们,充斥于各类媒体的各种言辞,有几句是真实的?但是,无论其真假、虚实,它们都可以换取实在的金钱,而且似乎越是巧言、美言,还越是能赚得更多的钱。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它说明了这么一个事实: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假言、虚言也能创造实在的经济效益。 不但如此,假言、虚言更能创造经济和政治双重效益,君不闻 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林彪语)、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戈培尔语)、骗到所有人就是成功(唐骏语)么? 然则,古今是何其不同:古之成功人士孔子、老子非要废黜 巧言、美言,而今之成功人士(按:中国的林彪、德国的戈培尔、美国的唐骏可都是在政治上或经济上大有作为的成功人士噢)却非要推崇巧言、美言! 由此看来,尽管古今都有 巧言、美言者,但其命运却如此不同:古之巧言、美言者难以成为成功之士,今之巧言、美言者却最易成为成功之士。 不过,细究之,古之 成功之士是成千秋伟业之功者,今之成功之士是成昙花一现之功者。 为何古人追求成千秋伟业之功,而今人却只求成昙花一现之功? 这是因为观念不同了:古人是以本质主义观点来看待世界和人生的,而今人是以反本质主义观点来看待世界和人生的。用罗蒂的话来说,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区别在于: 对于与某种超越的东西失去了任何联系的反本质主义的实用主义者来说,除了自己就无须对任何别的东西负责! 在一个除了自己就无须对任何别的东西负责的后现代社会里,人们只求成昙花一现之功,而不会去追求成千秋伟业之功,因此,巧言(假言)、美言(虚言)也就能够成为现实地创造政治和经济效益的生产力!
个人分类: 人生.世相|4069 次阅读|3 个评论
资本是第几生产力?
大毛忽洞 2009-12-12 20:18
资本是第几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资本是第几生产力? 越是大科技,越是需要钱(资本)。 有些大科技,完全是用钱(资本)砸出来的。 因此, 如果没有钱(资本),就没有这些大科技, 没有这些大科技,也就没有了相应的生产力。 如果把科技排在第一位, 是不是应该把资本(钱)排在第二位? 当然了,换一个角度, 可以这样表达: 如果科技工作者是爹, 资本(科研经费)是娘, 孩子就是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
个人分类: 思想和方法|3514 次阅读|1 个评论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liweike 2009-12-12 16:5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中的构成概念有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构成元素很多,内涵丰富,在生产力的各个因素中进行排名,科学技术排在第一是很容易理解的。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这是一个真理命题。如果将科学和技术再细分,将其看作两个,而不是一个,那么科学是第一,还是技术是第一? 科学定律--技术--生产力,这是三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定律转化为技术,技术推动生产力,生产发展,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推动着更好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推动科学发展。从这个关系看,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第一源动力。 科学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只有技术才能产生生产力。 科学没有两面性,是中性的,而技术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量子化学和核物理是科学,其推动的技术可以用来制造核电站,也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 有人说:人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混淆概念! 当我们说生产力的时候,不是指猫,狗,猪,一定是在所说人类社会。 所以,人是第一生产力这种说法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有外星人到地球来访问,你可以对他(她,它)讲,人是第一生产力。 如果在人前面再限定,说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人是第一生产力是不是正确?那再仔细辨认一下,是谁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呢?是科学家,是工程师,是产业工人,是科技管理人员,还是消费者?离开那一个环节,离开那一个人群,这个转化过程能够成功呢?这个过程其实涉及了几乎每一个人,这句话仍然是没有意义的。不能揭示生产力中的核心力量。 任何强调人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调,其出发点的愿望都是好的,在于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这个命题本身没有意义,因此并不能达到论述着所要达到的目的。
个人分类: 科学哲思|43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来引领“世界大趋势”
qyu111 2009-10-12 20:43
今天 Boston 天空碧蓝,太阳灿烂,空气清爽。坐在院子里沐浴着秋天的阳光继续读“中国大趋势”,想着“美国撞月球”,终于把“中国大趋势”读完了。不对,只能说是“翻”,不是“读”。 翻完了之后觉得应该有点自豪感,为中国自豪,为祖国自豪。可是脖子挺了两下却自豪的不爽。总感觉这个“势”味道哪里有点不对。想来想去觉得这个“势”目前好像是姓“美”,不是姓“中”。我们是在“趋”美国人引领的“势”,只是“趋”法不同。 纵观历史横视世界,我们必须承认,现在是美国人在引领世界的趋势。 这个趋势是什么?是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个“势”自从英国人发明蒸汽机和洋枪洋炮以来就势如破竹,排山倒海,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这个“势”曾经姓“英”,现在姓“美”了。 可是这个“势”的老祖宗是谁,是谁创造了这个“势”? 它不姓“英”,也不姓“美”,它是自然,或者说是上帝。它是生物发展的必然。“生”物必须竞争,不竞争便成“死”物。 生物依赖资源生长,资源却是有限的,无限的生命在有限的资源中生长繁殖,那就必须竞争了,而且是你死我活的竞争。 自然界的竞争历来是残杀。体现在人类便是战争。从前是非文明的肉体的战争,现在是文明的经济的战争、科学技术的战争、和武器的战争。当然,现在文明了,不再叫“战争”,应该是叫“竞争”。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人类竞争的最佳武器,当时是“势”无疑,全世界都得趋这个“势”。 可是,人类生活在竞争中愉快吗?我们能不能不竞争?我们是喜欢赛跑还是喜欢散步?文明的发展能不能让我们进入“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能够思维和创造的人类有没有能力引领一个反地球自然法则的趋势? “共产主义大同世界”的前提是无限的资源。 宇宙,应该是无限的吧。那里的资源,是无限的吧。 当我们人类能够联手合作开发月球的那一天,“英特纳雄奈尔”也许就会实现。 生产力发展,是一个大趋势,是竞争的趋势。 和平合作,是另一个大趋势,是文明和谐的趋势。 中国是信仰共产主义的国家,中国正在倡导文明和谐,中国能引领这个大趋势吗?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據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jiangjinsong 2009-3-9 23:40
據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2009-01-10 16:16:00) var $tag='杂谈'; var $tag_code='72b96760f63a4edfdad4b93078471441'; 标签: 杂谈 我曾經做過問卷: 1,對於個人發展來說,科學技術的知識是否發展最重要的條件? 2,對於國家發展來說,科學技術的知識是否發展最重要的條件? 不出意料, 1,答案大多是不一定。 2,答案大多是yes! 問題是:爲什麽在不同的層次上有如此大的差別? 這個問題似乎很幼稚,但愚鈍的我卻一時搞不明白,誰能指點指點我呢?
个人分类: 胡思亂想|3535 次阅读|1 个评论
土地资源虽少但足以够用 现代农业生产力时空无限
mg 2008-11-4 10:42
中国土地资源虽然稀少但并非缺乏 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时空广阔无限 根本问题在于生活生产方式变革树立崭新的网化农业时空观 自觉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真谛硬功夫在于牢固坚持唯物历史观 任何时候如果背离了人民创造社会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必然陷入困难困惑困境 建立现代农业机制首先需要着力繁育现代农业经济体以适应社会主义规划市场经济体制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的前进方向是构建现代农业城市 现代农业城市的细胞组织系统功能结构的基本计算单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庄 (详见《可拓农业与工庄战略》和《市场经济与规划经济》郭世胜著) (欲览全文可拨打 13691530978 或 twna8@sina.com 信箱联系)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9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发展我国经济之七:促进技术进步是发展经济最重要的工作
huangwd99 2008-7-21 14:15
如何发展我国经济之七:促进技术进步是发展经济最重要的工作 想象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人口保持稳定,如果技术水平也保持稳定,每个人的产出必然保持稳定,从而总产出也保持稳定,也就是说在人口和技术稳定情况下,经济不可能增长。我们前面分析过,外来投资有害经济发展。因此,在人口稳定的情况下,国家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根源在于如何组织人力,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从技术进步角度看,发展中国家,可以较快增长。因为发展中的落后国家可以节省很多研究技术的投入,只要集中训练人员,让这些人尽可能学到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技术,那就可以有一个非常快的增长。当然学也有很多难题,发达国家是不会让你学习他们的最好技术,因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技术。但是,在发达国家,有很多技术己经公开,如专利技术,在专利保护期满以后,就可以免费使用,也有一些专利技术,虽然在美国的保护期没有满,但是在中国没有申请专利保护,我们也可以免费使用。通过学习先进技术,我们在技术上有较快的进步,带动经济较快的增长。等到这些公开技术利用得差不多了,你还可以购买一些技术,等到跟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相差不多的时候,一方面最好的技术发达国家是要保密的,绝对不卖给你。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已经没有多少可以学习的技术了。这时我们必须发展自己的技术。 如何发展自己的技术,重要的是我们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促进机制。 毛泽东时代和现代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目前intel公司的计算机性能每18个月提高一倍,这是非常惊人的技术进步速度。在毛泽东时代,我们科技进步速度也是惊人的,中国从原子弹到氢弹研制成功,仅用了两年多时间,比西方快得多。直到现在很多西方人还很怀疑,中国的核弹技术是否来自了西方。证明当时我国科技进步速度是非常快的。但那时科技人员稀缺,难以应用到民用方面,普通老百姓感受不到。笔者硕士毕业后,1992年曾在家乡最大的工厂短期工作过一段时间,其技术人员匮乏现象非常严重,厂里仅有一个从事技术的大学毕业生很快离开了,工厂里另一个能够独立从事产品检验的中专生(经过培训)也很快走了。那已经是1992年了。但是,当时国家重点发展领域进步是非常显著的。如育种方面,其成果惠及全人类。现在还有一些企业和单位延续毛泽东时代方法,例如河南南街村,深圳华为公司还保留非常多的毛泽东时代管理方式,包括鞍钢宪法。 西方社会主要通过专利制度和专利保护,使技术研发成果得到利用所带来的效益被企业垄断,从而使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开发,这一政策促进了技术进步。我国现在实现市场经济,也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是专利保护做得很差,使得企业搞新产品开发,技术革新,死得更快。因为市场仿冒非常严重,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对仿冒活动打击不力,往往造成企业研发投入难以收回,更不用说获取垄断利润。如何保护企业在技术开发方面的投入,确保企业通过技术进步获得效益,从而保护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积极性,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此外,我国在专利方面,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需要另行讨论。目前我国的科研,主要以科研院所和学校为主,这种科研活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间接的,象是在岸上学游泳,象是在做篮球练习,而不是在赛场比赛,像是在练习打靶,与战场上的实战差距很大,这与毛泽东时代的技术开发活动形成鲜明对比。近几年来,国家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提倡产学研结合,但实际效果较差。 如何发展一套好的机制,推进我国的技术进步,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仍然是一个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借鉴毛泽东时代做法和国外专利制度,也许我们能够找到一条更好的道路。深圳华为公司所从事的通信领域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他企业不易仿冒,企业内部管理借鉴毛泽东时代方法,可以说是一个较好的成功例子。目前华为公司已进入到与国外公司相互竞争的技术水平了。 如何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是关系到我国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问题,期待我国的有识之士能够多加讨论,为推进我国企业的科技进步献计献策。 此外,我们在技术研发方面存在很多错误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关于技术开发难度 改革开放以来,国人走出国门,发现西方发展水平比我们高出很多,许多人就拜倒在西方人脚下,一切都认为西方的好,就差认为西方的月亮也比中国圆了。在技术方面更是如此。毛泽东时代长期发展工业基础,在改善人民生活的轻工业方面才开始起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品与国外相差较大。加深了我国技术落后的印象,再加上主流媒体刻意否认毛泽东时代的成就,夸大技术开发难度,造成长期以来人们头脑中技术开发难度大的印象。毛泽东时代的技术积累也被放弃,从全力引进技术到引进外资,使我们国家的经济走上了依附发展的路线,拉美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在这样下去,我国只能成为西方经济体系中底层,经济再也无法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再也无法提高。 在技术上,中华民族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建国以来,我们的技术突飞猛进,发展了两弹一星,飞机上天,杂交水稻、人工胰岛素合成处于世界前列。改革开放以来,连国产小汽车也发展不起来,难度小汽车比飞机上天,人类太空旅行还困难?长期以来,我国人民,特别是政府人员错误的指导思想才是真正原因。以笔者曾经从事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为例,主要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氧化城市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由于微生物活性受污染物性质影响,性能变化很大,技术上通常需要保险系数达到20-100以上,相当于处理系统体积比理论上体积要大20-100倍以上,相应投资也同比例增长。通常国外多选用较大保险系数,国内为减小投资,多选用较小保险系数,实际建造时,我国大多选用国外所谓先进技术,认为外国先进技术比较可靠。然而,美国环保局曾调查美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率仅在70%。西方国家发展的很多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第一个大规模的工厂通常都是在中国投产的,包括一些不适宜建大规模厂的技术,中国成了这些技术的大试试验厂。 现代科学的基本原理已经很清楚了,人们在技术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理论已很好建立起来,人们也许还需要应用现有的基础理论建立模型,以全面反映研究对象的性质,从而指导技术发展,但是,过去那种瞎子摸象的情况再也不存在了,技术发展,很多情况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即使是引进技术,我们也需要不断实践,以改进技术,否则,我们还会很快落后。借口技术上与国外相差较大,就停止发展自己的技术。这种方式只会使我们彻底落后。发展自己的技术,一时落后并不要紧,日本人战后开发小汽车时,第一次试车没跑多远,发动机就脱落。技术是在实践中不断进步的。一些人认为采用自己的技术生产成本较高,市场没有竞争力。然而,西方国家的成本也是通过不断发展来降低的。我国的火箭发生数量不及欧美日,但可靠性最高,发射成本是世界上最低的,为什么就认为我们在汽车等其他方面就做不到? 关于技术研发投入 产品开发,需要经历原理实验、小试、中试和生产规模实验,很多人感觉科研经费数量很大,我国经济上有困难。事实是,科研实际消耗的物资材料是很少的,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往往生产复杂,批量很小。从货币价值来看,价值很大,实际是消耗了很多人力,消耗的物质资料很少,不像工业化生产,原料消耗非常大。对国家来说,重要的是实物,而不是空虚的资金,而实物也是由人创造的,最终来源还是人力。科研更多的是支付给科研人员的工资。它们在我国今天劳动者收入持续多年停滞的情况下,实际上起到了增加消费支出的作用,今后,即使增加劳动者收入,这种开支仍然是必要的,因为它直接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在生活资料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剩余人员应不遗余力用于生产力发展,进行科研活动就是一种直接的发展生产力活动。近年来,我国高度教育大发展,大批毕业生毕业即失业,人力资源丰富,另一方面大量工作需要人做,却没有人做。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专利保护不力,企业无法从技术研发中获得利润,因而不愿在技术方面投入。国家应破除技术研发投入大的观念,制定政策,使企业能够从技术研发中获利,从而促进企业发展技术的积极性。
个人分类: 经济|14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发展我国经济之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失业是资源的最大浪费
huangwd99 2008-7-21 13:43
如何发展我国经济之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失业是资源的最大浪费 从寓言故事开始,寓言故事 10 从前有一个小岛,岛上只有一家人,他们自己组织劳动,分享自己的产品,后来,他们获得了别人赠送的机器,采用机器生产,只需要一半人就能生产自己生活所需要的产品了,另外一半人就不需要从事以前的工作了。我们是让这一半人失业,还是另作安排。对于一个小岛来说,还是有很多事情的,比如,如果这个小岛是太平洋上的岛,则会担心地球温室效应带来海平面增高,淹没小岛。作为小岛的主人,应该安排人员采取对策。例如,安排人员在岛上沿海岸线筑堤。 如果将我们国家比作这个小岛,那需要做的工作就更多了。例如,我们的水污染治理工作,我们的替代能源开发工作,我们的城市基础建设,我们的国土整治工作,这些都需要安排人员去做。人们经常担心的是我们国家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或者说资金。然而,我们分析,对国家来说,重要的是物资,而不是资金,我们进行水污染治理,需要生产资料建设设施,我们进行技术开发,需要设备材料。这一切追本溯源,是原材料用量需要增加,如果我们需要的原材料来自国外,我们就需要安排人员去生产国外有需求的产品,以换回我们需要的原材料。如果原材料来自国内,我们就增加原材料生产力度。如果我们安排得当,失业人员应该很少。总之,我们的发展,取决于我们是否组织好人力资源,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腾出人手去完成我们还未完成的基础建设工作,去加快技术开发工作。正如我们在寓言故事2中所论证的,我们的一切财富都是人民创造的,这也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本结论。我们要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我们的人员的作用。如果我们的失业率较高,势必会影响我们的发展速度。政府的主要职责就在于组织好所有人员,降低失业率。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我们一方面需要安排一部分人去生产我们目前生活所必须的商品和服务,当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这部分人员数量必然下降。发达国家创造了一个词汇,叫创造需求,历史上演绎了很多故事,这样又安排了一部分人的工作,生产一些新产品。然而,在很多发达国家,就业人员最多的是从事教育,科研人员,从事教育的人员主要作用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从事科研的人员也不直接从事商品的生产和针对个人的服务,而是从事技术开发或相关工作,主要作用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 我们国家在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高失业率现象的存在,是政府管理工作水平低下的表示。在计划经济时代,可以根据需要安排失业人员工作。在商品经济时代,单纯依靠市场,是不可能实现正确的工作分配的。政府必须介入。西方国家政府主导的工作越来越多,例如美国在军事上的投入,不是市场作用的结果,而是美国政府计划的结果。在我们国家,由于普通百姓收入过低,产品无法销售,导致商品消费市场萎缩,企业生产无法实现,人民生活改善和提高也就成了空谈。这是失业率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是一种资源,如果国家不利用,让人员失业,就是国家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产生很多问题:由于失业,必然导致收入下降,收入下降,必然导致社会消费下降,从而导致生产下降。大量失业人员长期存在,还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将毛泽东时代归结为老百姓懒惰,然后声称维持一定的失业率,会提高生产效率,是一种误导。毛泽东时代生产力水平低,还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毛泽东时代所完成的工作量是中国几千年所未能完成的。大规模水利建设,大规模粮田建设,这一切都是在工业批量化生产未完成,机械化生产量还较小情况下,主要依靠人力完成的。使得我国能够养活的人数增加了一倍,也打下了后毛泽东时代粮食增产的基础。当然人口增长是有限度的,与一国自然资源拥有量相关,如果人口过多,超过了生活资料生产能力,则会出现饥荒和失去独立自主(日本必须依附大国,粮食供应是一个重要原因,对日本来说,中国无法替代美国,因为中国无足够的余粮供应日本)。 尽可能多地安排人员从事科技方面工作,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才是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在生活资料生产得到保障,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日本就是一个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但是经济却处于世界前列。
个人分类: 经济|12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发展我国经济五:发展经济是发展生产力而不是发展GDP
huangwd99 2008-7-21 12:37
如何发展我国经济五:发展经济是发展生产力而不是发展 GDP 这是网上流传的关于 GDP的寓言故事9: 说两个经济学家在公园散步,看到路边有一坨屎。其中一个经济学家对另一个说:如果你吃了这坨屎我就给你一百万。另一个人把屎吃了,拿到了一百万。然后两人继续往前走,又发现一坨屎。刚才吃屎的经济学家越想越觉得不舒服,于是对另一个说说:如果你吃了这坨屎我就给你一百万。于是刚才那个叫他吃屎的经济学家吃了,也拿到了一百万。之后这个经济学家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说:我们俩无缘无故的各吃了一坨屎,真窝囊!另外一个想了想,说:不对,我们吃屎的同时还创造了 200万的GDP! 也许有人说这种活动应该不计入GDP,但是我们国家当前统计的GDP,有大量这种经济活动。例如,一个美国经济学家用一个小事例告诉大家我们统计的GDP是什么东西:比方,驾车出行,不幸出了车祸。人受伤要看医生,要花医疗费,车坏了要修理,要花修理费。修理店,医院的收入增加了。于是,GDP也跟着增加了。而实际上,却是人力、物力的消耗。这则寓言故事说明GDP并不反映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邓小平搞改革开放的目的,也是最近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阐述的改革开放目的。只不过这些年来,被精英们给忽悠成了GDP。地方政府以发展GDP为主要考核标准,带来了严重问题。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 国内生产总值 。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 季度 或一 年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经济 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 产品 和提供 劳务 的 市场价值 的总值。GDP代表了中国境内的产值,但是,它并一定代表其中创造的财富都是中国人的。外国投资的工厂,其产品虽然是中国人创造的,所有权却不属于中国人。显然用GDP是不能代表中国人民财富的积累,从而也不能代表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外诸多学者讨论了使用GDP代表国家经济的 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是建立和改进产品生产系统的能力。发展经济的目的之一是生产足够的人民生活所需要的产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物质资料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人民对未来却越来越担心。人民担心金融大额会卷走中国人民的财富,人民币升值担心,贬值也担心,担心石油短缺,担心粮食短缺,担心付不起教育费用,担心付不起住房。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我们的经济基础已经不完全是中国人控制了。我们的生产能力不完全是中国人建立的,我们离开了外国人的工厂,我们的经济就会出现问题,我们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因此,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还要考察我们建设、运行和改善产品生产系统的能力。只有具备建设和运行产品生产系统的能力,我们才能建立独立自主的经济系统,经济发展才能不受外界控制;只有具备改善产品生产系统的能力,才能改进生产系统的效率,从而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享受生活;有更多的时间发展新产品,满足人们的新需求;有更多时间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如石油短缺问题。高生产效率,才能用更少的劳动获得更多的产品,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外贸交易获得国内缺少的原料,如石油等。因此,发展生产力,更重要的是建立和改进产品生产系统的能力。 日本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具体体现就是日本的生产产品的效率高。1962年,每一个日本工人大约可以生产钢铁 100吨,英国工人为400吨,但到了1974年,日本在钢铁方面的生产效率是英国的2到3倍。1976年,在日本滚珠轴承工厂里,一个工人的标准生产量大约是英国主要制造商RHP的工人的2.5倍。 与日本相比,我国的劳动生产率非常低,以汽车行业为例,按每个职工每年生产的汽车数量计算,1990年劳动生产率仅为0.35辆,1998年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了0.83辆。从企业个体角度来比较,1996年我国几个较大的汽车企业人均年产量为3辆左右,而同期日本的11个汽车公司这一指标为39.9辆/人。1998年上汽集团每人年均生产3.67辆,一汽集团为2.57辆,天汽集团为2.67辆。从这些数字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汽车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与日本的巨大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渐将目标从发展生产力转向了发展GDP,从而采用了很多错误方法,主要包括努力扩大出口,从而增加GDP,导致外贸顺差不断扩大,使我们的财富损失严重(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806/42694.html ); 吸引外资投资,增加生产能力,从而增加GDP,但在外资控制的工厂,我们创造的财富不属于我们,我们事实上引来外资使我们的劳动成为为他人作嫁衣,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损害严重 (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807/44901.html );为了 吸引外来投资,我们还放弃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原则,结果使我国的经济系统受外界制约严重,如此下去,我们的核心产业被国外控制越来越严重,被敌对势力引向崩溃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807/44874.html );此外,压低劳动者工资,降低产品成本,促进出口,却抑制了内需,使外贸顺差不断扩大,财富损失不断加大,严重妨害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807/45131.html 综上所述,我们再也不能将发展目标订在GDP上,必须将发展经济的目的转到发展生产力上。发展生产力,不仅包括产品生产量的扩大,更重要的是提高建立和改进产品生产系统的能力。
个人分类: 经济|156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