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约定俗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竖起的和横着的眼睛
热度 4 fdc1947 2018-6-16 08:33
竖起的和横着的眼睛 人有一对眼睛,与眉毛一起横放在人们的脸部。当人们愤怒的时候,由于脸部和额部肌肉的作用,眉毛会微微竖起。眉毛竖起的时候,眼睛会睁大,却很难也像眉毛那样竖起来。虽然有些人也会用“横眉竖目”的说法,但实际上眼睛总不可能竖着放的,除非是神话中二郎神杨戬的第三只眼睛。 但是,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的文字,表示眼睛的“目”字却是竖着的眼睛。《说文解字》:“目,人眼,象形。”从甲骨文看,“眼睛”还是横着的。清代的文字学家徐灏认为,本来目可能是横着写的,后来为了做偏旁,就竖起来了。究竟实际过程是否如此,当然谁也说不清楚了,我们也只好“姑妄信之”。反正我们现在所写的“目”是竖起来了。 目还是一个部首,汉字中凡是带有目字的,本义都与眼睛有关,像睁、睫、眉、瞪、眠、睡等自不待说。有些字,现在大多数用法看上去似乎与眼睛关系不密切,但实际上仍然是从与眼睛有关的意义引申出来的。如 相,本义是细看 。现在还有“相面”、“相手”等词,引申出来有相貌、面相等,老人总是让人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其余的意思,都是由此引申或假借。 省,本义也是细看 。现在还有“省亲”、“省视”等词,引申为检查,“吾日三省吾身”、反省、自省、发人深省、不省人事等等。汉代的皇宫禁地称省中,那里是最需要检查的地方,后来成了中央政府机关的名称,又成了中央派出机构的名称(元),最后变成地方高级行政单位(明清至今)。 眷,现在用得多的词是亲眷、眷恋。但其本义是“顾”,也就是回头看 。分别时总是回头看,这才是不舍得、眷恋。是亲才眷。 在所有的含目的字中间,仅仅有一个字难以找到它与眼睛的关系,那就是“着”。古代并没有“着”字,现在写为“着”的字,在古代都写为“著”。但是,手写这个“著”,写得快了,往往就成了“着”。请看几位历史名人所写的行书“著”字 这还是名人所写,写得还是较为规范的,更多的人就索性写成了“着”。所以,这是一个由错字而约定俗成的字。不知道《康熙字典》是不是认为这个字不规范,就没有收录“着”字,连一个“俗字”的名分也不给它。 把目横过来,就成了“ 罒 ”。但是, 含有“ 罒 ”的字,大多数却与眼睛没有关系。凡是字的上部为“ 罒 ”的字,大多数都与“网”有关,“ 罒 ”就是“网”的“简化”(当然不是现在的简化,而是几乎两千来年前的简化)。过去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上,这些字大都收在网部 。例如 羅 (现在简化为罗), 羅是捕鸟的网 (下面的 隹 就是鸟的意思),一般就泛指网,最常用的词是罗网、天罗地网。 罟,是捕鱼的网 。《孟子》的名句:“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 不可胜食也 ”,这里的罟就是渔网。罟也常常泛指网。《诗经·小雅·小明》有诗句“畏此罪罟”,那就是引申为罪网、法网了。 这样, 罪、罚 (繁体字罰)等字都属网就不难理解。 羁,是马的笼头。 羁绊,又笼住头、又绊住脚,即使是千里马,也难以有所作为。 罷 (现在根据其草字楷化,简化为罢),《说文解字》解释为把贤能之士从罪网里解脱出来,赦免出来,引申为解脱、免去。又引申为免职、罢黜等义。假借为疲,又有了疲惫、懒惰等义。 置 ,据《说文解字》说,置的造字方法与罷一样,也是解脱的意思,引申为安置。又引申为放置、设置。 署 ,本义是安置、部署,就像一张网络那样,有纲有目。官署之类的都是引申义。 古人对于捕捉野生动物以满足生活需要的依赖性远远大于今人,所以,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网具,也造出来许许多多 罒字头的字,这些字现在还在继续使用的虽然仍然不少,但是跟古代相比,相对来说是少数了,大多数网部的字只“罣(挂)”在字典上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带有“罒”的字都是与网有关的,也有一些确实的与眼睛有关的,它们是真正的横过来的眼睛,即所谓“横目 ” 。主要有下面几个字。 曼 ,曼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是冒(上冃下目,上面帽子下面眼睛,还是蒙盖、帽子的意思),下部是又,“又”是手的意思。曼这个会意字的本义是拉、引,引申为长。上面冒下面又,写出来又瘦又高,不好看,于是把目横过来写了。曼作为声部(当然也有意思在内),又派生出慢、漫、蔓等许多字。 蔑、夢(夢如今简化为梦)、懵 等,这些字的上部都是 𥄕 (音 mò , 不是苜蓿的苜), 𥄕 由 “羊角”和“目”组成,其义“目不正也”。与上面所说的曼字相类似,如果“目”字不横着写,这些字也是太长了,于是,人们就把它横过来了。很明显,蔑、夢这些字也都与眼睛有关。 睘 ,或写作瞏,这个字的本义是惊讶地看。郭沫若先生认为这个字就是玉環的環的本字。瞏字的上部就是一个“横目”,《康熙字典》把瞏和睘都收入目部而不是网部。由睘做声旁,组成了许多形声字。如環(如今简化为环)、還(如今简化为还)、寰、嬛、圜、鬟等等。 睪 ,睪音 yì ,本义“暗中察看”。 上面是横目,下面是羍,羍是罪人的意思,但是后来“羍”被写为“幸”,成了现在的样子。这里的目要横过来写,大概也是不致字过于瘦长。汉字之所以有现在的写法,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求美观所致。由睪为声旁组成的字也有好多个,如今都简化了,如澤(简化成泽)、譯(译)、驛(驿)、釋(释)、繹(绎)等。 眔 ,音 dà 或 tà , 《说文解字》:“眔,目相及也”,就是眼睛看得见的。郭沫若先生认为从甲骨文看,应当是眼泪的意思。有眔字组分的字也有一些,不过有些已经简化,如鳏(鳏寡孤独)、懷(简化为怀)、壞(简化为坏)等。 眾 ,横目下面三个人,后来讹写为血下面三个人,衆,如今简化为众。 蜀 ,蛾、蝶类昆虫的幼虫,上面是眼睛,勹像身体,象形加会意。含有蜀为组分的字也不少,如獨(简化为独),髑,屬(简化为属)。 有真正的横目结构的字,差不多就是以上的几个,当然,以它们为声部组成的字,还是有不少的。 总之,在汉字中,有关眼睛的“目”大多数都是竖着的,横着的 “罒”除了上面列出的这几个结构之外,都属于“网”部而与眼睛无关。
个人分类: 汉语言|9752 次阅读|8 个评论
约定俗成的错误说法——四马倒穿蹄,四蹄倒穿马
热度 1 sunyu367 2015-6-4 14:24
在约定俗成的说法面前,科学有时显得无力。 偶然听到评书中讲,某战将被擒,用绳子绑了。绑人的花样很多,有一种叫“四马倒穿蹄”,起初没有仔细分析,后来想想,居然不知道究竟是怎样一种绑法。猜测一下,大概是是把四肢倒背着一起绑在背后。可是,这与四匹马似乎没有干系,但与四肢有关,应该叫“四蹄倒穿马”才更为形象。然而,所有的评书都讲的是“四马倒穿蹄”。或许是我理解错了? 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以科学个态度较真,难得很。比如,物理学中的概念“压强”,即单位面积上受的力,本来是个很科学的概念,可是,在化学学科里就有了麻烦,因为,长期以来化学教科书就称为“压力”,记得高中时还试图纠正了一段时间,可是大学化学仍然沿袭“压力”的说法,始终没有改口。怎么就这么难改呢? 或许,这些约定俗成的说法并不影响目前的表达,但是,如果不加以科学的注释,一千年以后的人们,会如何看待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 一千年以后,我们理论上都已不在,这难道真是杞人忧天吗?
11840 次阅读|2 个评论
自然语言中,约定俗成大于文法教条和逻辑
热度 4 liwei999 2013-8-15 20:03
很久以前,就知道作为形容词的“健康”在英文有两个,用两个不同的后缀:healthful vs healthy Google define healthy, 定义如下: health·y /ˈhelTHē/ Adjective In good health: feeling fit and healthy. (of a part of the body) Not diseased. health·ful /ˈhelTHfəl/ Adjective Having or conducive to good health: healthful methods of cooking vegetables 显然前者用于人或动物,后者用于非生物。没有这种互补的区分,后者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我当年当英文老师的时候,就常强调这点:虽然很容易用错,但是同学们还是应该注意:用在 food 的时候,不要用 healthy food,要用 healthful food 才地道。我知道这是国人学英文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因为中文是没有这种区分的,而且 healthy 比 healthful 常用很多,读起来也顺溜。 今天想到查一下 Google,看一下语言事实是怎样的。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healthful food About 277,000 results (0.35 seconds) healthy food About 11,100,000 results (0.45 seconds) 差了不止一个数量级!还有什么好说的,不管英文老师高兴不高兴,healthy food 已经被语言共同体接受。 想起来以前在汉语文法书上常见的“病句”举例,说“所到之处”是名词短语(“所到的地方”),不是副词,因此 * 代表团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 是错误的说法,规范的正确的说法是: (在)所到之处,代表团受到热烈欢迎。 代表团在 所到之处 受到 热烈欢迎。 代表团 受到 所到之处的热烈欢迎。 其实,病句说多了,也就不病了。约定俗成是自然语言的天则。说什么“所到之处”(地点)是不能做“受到...欢迎”的主语,那么“食堂”(地点)可以做“吃”的宾语么?是不是一定要把“吃食堂” 修正为“在食堂吃”?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4963 次阅读|5 个评论
无量纲化→量纲一化?天大笑话!
热度 1 sqdai 2010-9-20 22:26
【按】今天到上海交大出差,为了在 钱学森 先生逝世一周年之前推出《钱学森文集》,对此文集做最后的定稿工作(估计得做 3 ~ 5 天)。在工作中,再次面临在量纲分析和相似理论中把 normalization 译成无量纲化还是量纲一化的问题。我们这群平均年龄为 70 岁的定稿者坚决反对量纲一化的新译法,力主维持采用早就约定俗成的无量纲化。我想起一年前写过一篇(乐乎)博文,现把它捡出来,重发于此,以期与博友们讨论。 与朋友小聚,谈起一件小事。前不久,他投稿到一个科技刊物,稿件中用到无量纲化这一术语,编辑非要让他改成量纲一化,说这是上级权威主管部门的规定,不改,此文就不能发表。 量纲一化?闻所未闻!我的一根筋的劲头又上来了。回家后翻遍了所有的工具书(大小词典、英汉科技词汇等)和相关的科技书籍,就是找不到量纲一化这个词组。 无量纲化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任何物理量、化学量,带着量纲无法比大小,必须采用某种标准量(特征量)把它们无量纲化;所有的方程在无量纲化后才可以进行科学的简化。这是人所共知的。量纲一化是何意?把量纲单一化?归一化?那与科技工作者实际进行的步骤相去甚远。 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明明是一个被几乎所有科技工作者接受的名词(它只有一个同义词:无因次化),非要用一个不伦不类的陌生的词汇来取代,而且是强令取代,是何道理? 联想到另一件又好气又好笑的事情。作为《上海大学学报(英文版)》的主编,获悉我刊在刊物评估有一处因版式不合格而遭扣分:论文的引言前,我刊的编号为 I (亦即,算是第一节),而上级权威主管部门规定:要么不编号,要么编号为〇(亦即,引言不进入正文各章节的编号),就是不准编号为 I 。我听后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哪家的王法?环顾国内外的所有刊物,上述三种编号方法都有,而以我们的做法最为常见。随便哪种编号,都不影响阅读。我有点生气,说道:不管它,我们不改!编辑部主任说: 戴 老师,不行啊!你是教授,没有饭碗问题;要是评估不合格,杂志办不下去,我们可是要丢饭碗的!没办法,只得照改。 我想,相关的权威主管部门大事不好好抓,偏来管这些鸡毛蒜皮!而且,明明不学无术,非要不懂装懂瞎指挥(尤其是量纲一化之事),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写于 2009 年 10 月 5 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23076.html
个人分类: 科海随笔|21616 次阅读|24 个评论
香港扶梯文化
windlight 2010-6-4 21:40
赵凤光 香港扶梯文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约定俗成,地铁公司写着不在扶梯上走动,奔跑,但大家还是自觉的靠右让行,左面留给奔跑的人们,而这种文化的强化也很有意思,总有人会在左面奔跑或快行,并提醒那些挡在左面的人,而站住的人也会配合让行。在深圳就没有这种可以让行的电梯文化。 政府或官方的旅游手册也没有相关书面提醒,但各种个人游记会散见相关提醒。
个人分类: 思辨|30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约定俗成与语言、文字文明
suqing1961 2007-6-15 08:54
上篇文章我说博客本应翻译成博主才对,有朋友解释说这是相对黑客、闪客而言,可以说是约定俗成的结果。既然已经约定俗成了,弦外之音就是不好再改了,或者说没有必要再改了。 约定俗成了的东西真的就不便改了吗?或者说,真的就没有必要改了吗? 其实,博客要不要改成博主,对我们这些网上的玩主、玩客而言,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改,写博的照样写博,看博的仍然看博。客主不分地球依然照转,客主错位太阳也不会从西边升起。 但是,如果从站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来看,把错误的或不合适的东西改正过来,确实还是很有必要的。这其中当然包括把博客改为博主。 在我们肚子还填不饱的时候,我们强烈要求物质文明;肚子饱了,钱袋鼓了,开始觉得精神文明重要了;等精神文明也开始打扮了,我们开始呼吁政治文明。其实,精神文明的范畴很广泛,远不止五讲四美三热爱,语言和文字的文明就应该包括在其中。 所谓语言文明、文字文明,除了要求我们在运用它们时剔除其中的丑陋、色情、暴力等色彩外,还要求我们在使用时努力做到规范、人道。 语言、文字讲不讲人道的例子信手就可拈来。比我这个年纪大的人都知道,上个世纪 80年代以前,在我们的所有语言和文字中,从来都是把有肢体、器官或者功能方面的缺陷(《现代汉语词典》对残疾的定义)的人叫着残废。言外之意,一个人身体若是残了,人自然也就废了。这不仅是对这个弱势群体的公然歧视,更是明目张胆的不人道、没人性。一个人不幸身体致残了,不仅得不到同情(尤其是语言、文字上的同情)和扶助,而且还被社会当作废物看待,何来平等,何讲人道? 好在 80年代中期经过一番关于张海迪等优秀青年身残志不残的讨论后,人们开始把残废改称为残疾人,国家民政部有关伤残抚恤的条例也相应地把残废等级改为残疾等级。现在,我们再也听不到人们把有肢体、器官或者功能方面的缺陷的人叫着残废了,残疾人已经完全取代了残废这个称谓。这不仅是中国语言、文字文明的重大进步,也是人性之光重新在国人心中点亮。 残废这个词组,不是已经约定俗成很久了嘛,我们最终不是仍然改过来了吗!残废 这个称谓,不是已经被我们心安理得叫了几十年了嘛,现在我们改称残疾人也没有觉得什么不习惯吧! 所以说,已经约定俗成了的东西,只要是错的,只要不合适,就应该改过来,而且也能够改得过来。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把博客改为博主。 因为,语言、文字上的不规范、不严谨,同样也是一种不文明语言的不文明,文字的不文明,乃至文化的不文明。 遗憾的是,我们对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实在是太不在意了。
个人分类: 信笔涂鸦|488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6: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