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分辨率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分辨率

相关日志

Matlab 保存分辨率 导致图片缺失
xiaoxin960904 2019-3-12 09:23
在导出分辨率设置里面,常用的300,600分辨率都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绿色点部分缺失问题 可以使用print命令略提高图片分辨率保存,print -dtiff -r303 'filename',dtiff代表图片格式,r303为dpi为303。 注意在循环保存图片的时候会因图片dpi的问题导致保存结果发生变化,最好设置固定画布大小。
个人分类: Matlab学习笔记|48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子显微镜能使科学家看单个原子
zhpd55 2018-7-20 13:49
电子显微镜能使科学家看单个原子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的研究人员借助电子显微镜使科学家们能够看到单个原子,但即使在这个分辨率下,并非所有的东西都是清晰的。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 Tom Fleischman 2018年7月19日 为物理学家组织网提供的相关报道以及发表于《自然》( Nature )杂志的研究论文,为了便于阅读特将 Tom Fleischman撰写的相关报道 摘引于下,仅供阅读参考。 Electron microscope detector achieves record resolution July 19, 2018 by Tom Fleischman, Cornell University A ptychographic image of two sheets of molybdenum disulfide, with one rotated by 6.8 degrees with respect to the other. The distances between individual atoms range from a full atomic bond length down to complete overlap. Credit: Cornell University Electron microscopy has allowed scientists to see individual atoms, but even at that resolution not everything is clear. The lenses of electron microscopes have intrinsic imperfections known as aberrations, and special aberration correctors – like eye glasses for your microscope , said David Muller, the Samuel B. Eckert Professor of Engineer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Applied and Engineering Physics (AEP) – have been developed over the years to correct these defects. Aberration correctors only go so far, however, and to correct multiple aberrations, you need an ever-expanding collector of corrector elements. It's like putting glasses on glasses on glasses – it becomes a bit unwieldy. Muller – along with Sol Gruner, the John L. Wetherill Professor of Physics, and Veit Elser, professor of physics – have developed a method for achieving ultra-high resolution without the need for corrective lenses for their microscope. They've employed their Cornell-developed electron microscope pixel array detector (EMPAD), which was introduced in March 2017. With it they've achieved what Muller, co-director of the Kavli Institute at Cornell for Nanoscale Science, said is a world record for image resolution – in this case using monolayer (one-atom-thick) molybdenum disulfide (MoS2). Their achievement is reported in Electron Ptychography of 2-D Materials to Deep Sub-Ångström Resolution, to be published July 19 in Nature . Co-lead authors were Yi Jiang, Ph.D. '18 (physics) and Zhen Chen,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in the Muller Group. Electron wavelengths are many times smaller than those of visible light, but electron microscope lenses are not commensurately precise. Typically, Muller said, the resolution of an electron microscope is dependent in large part on the numerical aperture of the lens. In a basic camera, numerical aperture is the reciprocal of the f-number – the smaller the number, the better the resolution. In a good camera, the lowest f-number or f-stop might be a little under 2, but an electron microscope has an f-number of about 100, Muller said. Aberration correctors can bring that number down to about 40, he said – still not great. Image resolution in electron microscopy has traditionally been improved by increasing both the numerical aperture of the lens and the energy of the electron beam, which does for the microscope what light does for a camera or an optical microscope – illuminates the subject. Previous records for resolution were achieved with an aberration-corrected lens and super-high beam energy – 300 kiloelectronvolts (keV) – to obtain sub-ångström resolution. Atomic bonds are generally between 1 and 2 ångströms (Å) long – an ångström is 0.1 nanometers – so sub-ångström resolution would allow one to easily see individual atoms. The Muller group was able to reach a resolution of 0.39 Å – a new world record – and at a lower, less damaging beam energy where resolution from the aberration corrected lenses alone was 0.98 Å. Muller's group used the EMPAD and a technique known as ptychography: As the electron beam scans the sample, the detector collects both full-position and momentum distributions of the scattered electrons in overlapping steps. The image is reconstructed from the resulting 4-dimensional data set. The group used a beam energy of just 80 keV so as not to destroy the MoS2. Despite the low beam energy , the resolution using EMPAD is so good, the microscope is able to detect with startling clarity a missing sulfur atom – a defect in the lattice, Gruner said – in a 2-D material. That's astounding to me, he said. With a resolution capability smaller than the smallest atomic bond, a new test object for the EMPAD method was needed. Yimo Han, Ph.D '18, and Pratiti Deb '16, from Muller's group, stacked two sheets of MoS2, one sheet slightly askew, so that atoms from the two sheets were visible at distances ranging from a full bond length apart to lying on top of each other. It's essentially the world's smallest ruler, Gruner said. The EMPAD, which has been retrofitted on microscopes across campus, can record a wide range of intensities – from detecting a single electron to intense beams containing hundreds of thousands or even a million electrons. The analogy I like to use is, a car is coming at you at night, Gruner said. And you're looking at the lights coming at you, and you're able to read the license plate between them without being blinded. Explore further: New electron microscope sees more than an image More information: Yi Jiang et al. Electron ptychography of 2D materials to deep sub-ångström resolution, Nature (2018). DOI: 10.1038/s41586-018-0298-5
个人分类: 新观察|517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PC膜片钳到NMT非损伤微测技术(2)时间与空间
xuyue 2018-4-18 12:51
从 PC: 膜片钳到 NMT: 非损伤微测技术 --- 活体研究智能传感技术的演进 ( 2 )时间与空间 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指的是一个检测技术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的最小分辨单位或数值。列文虎克 (Anthony Von Leeuwenhoek) 发明的能够看到活细胞的显微镜,就是在人类观察世界的空间分辨率上的一次大的提升。 膜片钳技术之所以能够在 90 年代获得诺贝尔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将人类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在时间分辨率上提升到毫秒级别,在空间分辨率上细小到微米级以下(请见下表),而且是对生物活体进行检测。 ( 非损伤微测技术与膜片钳及荧光等化学技术在时间空间分辨率上的区别。来源于旭月研究院 http://xbi.org) 1) 时间 (膜片钳技术典型数据图。来源于网络) 膜片钳技术可以轻而易举地捉捕到毫秒级( ms )的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这点让依靠反应时间最快也需要秒级的 NMT 离子分子传感器的非损伤微测技术望尘莫及。即使有的 NMT 分子传感器,比如 O2 传感器反应速度可以达到 0.8 秒( 800ms ),但面对离子通道的开关研究也无能为力。 (非损伤微测技术典型数据图。来源于网络) 然而,如果我们的科研需要几十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地跟踪研究活体材料的离子 / 分子活动,非损伤微测技术的时间方面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因为只要科研人员有办法保持样品的活性,由于 NMT 传感器不和被测材料进行接触,所以时间上对非损伤微测技术就不是一个制约因素。有时即使 NMT 流速传感器在实验过程中失效了,或不小心损坏了,没有关系,马上换上一个好的传感器就是了,只要你的样品还正常就没有问题。 2) 空间 膜片钳技术通过全细胞等多种灵活的记录方式(见下图),极大地丰富了膜片钳与被测材料之间的空间关系,但是由于该技术对玻璃电极与材料之间高阻封接的必须要求,使得膜片钳技术对于大于微米材料的操作显得力不从心。 (膜片钳技术的多种测量构形。来源于网络) 非损伤微测技术由于不需要接触被测材料,因此在被测材料的选择,特别是材料大小上面,相比膜片钳就有了非常大的自由度(见下图)。比如,最近面市的‘ NMT 活体生理检测仪’可以检测从微生物群体,一直到小型个体(如斑马鱼)的各种大小材料离子 / 分子的进出情况。 (非损伤微测技术可以测试的各种活体材料举例。来源于旭月研究院 http://xbi.org ) 膜片钳与非损伤微测技术在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上面各有千秋,可以根据科研需要进行合理选择。有时也可以联合应用则能够更加说明问题,不但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相互印证,而且非损伤微测技术所测得的离子信号是除离子通道在内,还包含有离子载体和转运体等多种离子运输载体的共同贡献。同时还有多糖吸附,细胞或组织表面的电化学作用,以及各种离子分子相互影响的物理,生物和化学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也是更加贴近真实的生理状态的结果。 还有就是 我们可以人为设计这些样品的检测环境, 使其更加接近它们真正的活体状态。 别忘了,毕竟您手中握有的是非损伤微测技术! 3 )引发的其它联想 这里有很多时候没有引起生命科学工作者足够重视的两个地方: 1. 生物体是多维的立体空间结构,生命活动和生理现象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尺度 2. 每一项技术都有其在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上的特色或极限 具体而言: 1.生物体是多维的立体空间结构,生命活动和生理现象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尺度 随着 60 年代 DNA 概念的提出, 80 年代生物化学的迅速崛起, 90 年代分子生物学的风靡全球,到近些年各种组学的盛行,科学界一部分人似乎认为只要搞定生命的各种组成成份,就可以解决人类的生老病死等等一切问题了。 然而,半个世纪之后,人们终于承认人类寻找癌症等病魔的开关基因是不存在的。前一段时间,某些企业想通过基因序列为社会提供疾病 / 健康预测的服务尝试,也被以美国 FDA 为首的各国医药管理部门叫停,原因就是这些静态成份数据不足以支持建立基因组成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必然联系。 也就是说,忽视生物体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多维度的特点,所得到的结果也必然不能够反映生命活动的根本真实面目,其衍生的各类实际应用也必然是空中楼阁。 2.每一项技术都有其在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上的特色或极限 也正是由于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现在的各种组学为代表的,在生物体成份研究为主导的学科教育和科研大环境下,使得很多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工作的朋友们,对于某一项技术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定位不是很敏感。 现实是,如图5所示,当NMT非损伤微测技术告诉你,它所涵盖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既不同于膜片钳技术,也有别于其它荧光和放射性物质技术的时候,你的眼睛是否豁然一亮,因为在你面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宽阔无垠的科研蓝海!道理很简单,就是你将揭示前人从未涉足的生命现象领域,就像当年的列文虎克一样。 未完待续 -------------- 参考文献 -------------- 1) 旭月研究院网站 http://xbi.org 2) 美国扬格公司网站:http://youngerusa.com 3) 印莉萍 , 上官宇 , 许越 . 非损伤性扫描离子选择电极技术及其在高等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自然科学进展 . 2006, 16(3):262-266. 4) 丁亚男 , 许越 . 非损伤微测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物理 . 2007, 36(7): 548-558.
个人分类: NMT-101|4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Nature——斑马鱼高分辨率全脑电镜连续扫描
CZC 2017-5-31 21:32
Nature——斑马鱼高分辨率全脑电镜连续扫描 Title and authors Abstract 1.Targeted, multi-scale ssEM of a larval zebrafish brain. 2.Neuron reconstructions capturing sensory input and motor output. 3.Reconstruction of a larval zebrafish projectome. 4.Bilateral symmetry in myelinated reticulospinal axon reconstructions. 经典文章回顾 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的疾病预防和保健常识 10条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常识 四条建议教老年人预防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饮食禁忌和饮食调理 2016年阿尔茨海默病10大研究进展 2016年帕金森病10大研究进展 你对老年性痴呆症到底懂多少? 地中海饮食最健康的神经科学分析 八种食物提高记忆力,增强脑活力! 预防老年性痴呆症,先从这些小事做起! 睡眠不足增加肥胖风险的神经科学解释 运动是大脑的最佳保健品 预防痴呆和脑中风,减少PM2.5是我们可以做的 益生菌也能够治疗痴呆、抑郁症和精神分离症? 喜欢我,关注我 拉到最上方标题下,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搜索公众号名称: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 也请你推荐给你身边的医学朋友,感谢你~
个人分类: 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30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扫描仪知识
west7a 2016-8-18 09:32
分辨率反映的是扫描铁清晰程度。扫描分辨率分为:光学分辨率最大分辨率(即:插值分辨率)。光学分辨率扫描仪的硬件所能达到的实际分辨率,单位dpi(dot per inch). 光学分辨率又细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组数值,其中横向分辨率更为关键,取决于感光器件的识别精度和光学 系统的性能;而纵向分辨率是扫描仪纵向步进电机的精度。因此,光学分辨率是影响扫描质量的关键因 素,光 学分辨率越高,能保留的图像细节越多。 最大分辨率又称为插值分辨率,是软件对像素数据进行插值运算获得的非完全真实的分辨率。差值技 术可提高黑白二值图像的扫描图像质量,但对彩色或灰度的图像扫描没有用处。因此,最大分辨率对普通用户 意义不大,尤其是此分辨率数值过大时将占用较大的内存和硬盘,得不偿失。 VAROS 光学分辨率倍增性能可将扫描仪的光学分辨率提高一倍,在透镜和 CCD 之间安装一块可微量旋转角度的平板玻璃 , 在第一次扫描时 , 平板玻璃处于原始位置 , 光线穿过透镜 , 经平板玻璃折射 , 被 CCD 接收,这与普通扫描仪的工作过程没什么区别 . 关键在于第二次扫描,第二次扫描时 , 平板玻璃旋转了一个小角度 , 使扫描图像的位置错开半个像素,当扫描完成后,错开半个像素的光线折射到 CCD 上,形成二次图像。然后,通过软件把两次得到的图像合并到一起,行成了分辨率高出一倍的图像。 参考文献:http://wenku.baidu.com/link?url=JlaWcLwFb1TwMoZd3Ty4Uav-ComJ4UzpAhHAiSV7a8QfNz2GhEc87xZmZ_ch-n9LowfwPtuU3p4zSieVe8lAWq6S0YeSyFrVixXUCgGdG4i
个人分类: 硬件常识|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机器视觉系统选择工业相机要注意哪些问题
alaclp 2015-10-25 12:55
一、提高分辨率的优缺点   虽然高分辨率工业相机有助于提高精确度,但是通过分析更清晰的,更精细的图像,就会降低了速度。工业数字相机传输图像数据是由一系列代表像素值的数字组成的。一个分辨率为200×100的相机具有20000个像素,因此,20000个数字值会被发送到采集系统。如果工业相机工作在25MHz的数据速率下,它每40纳秒传送一个值。这造成一幅整个图像需要大约0.0008秒,相当于1250帧/秒。而当分辨率提高到640×480会有307200个像素,大约是上面的15倍。使用同样的25MHz数据速率,采集整幅图像需要0.012288秒,或相当于81.4帧/秒。这些值都是期望值,实际的相机帧率会较低,因为我们不得不添加曝光和调整次数,但是工业相机分辨率的增加会导致工业相机帧率成比例的下降。虽然各种工业相机输出配置会在不牺牲帧率的情况下提高工业相机分辨率,但是这也需要增加复杂性和更高的成本。    二、速度和曝光   在选择一款工业数字相机时,物体成像的速度必须充分考虑好。例如,假设在拍摄过程中,物体在曝光中没有移动,可用相对简单和便宜的工业相机;对于静止或缓慢移动的物体,面阵工业相机最适合于对静止或移动缓慢的物体成像。因为整个面阵区域必须一次曝光,在曝光时间当中任何的移动会导致图像的模糊,但是,运动模糊可以通过减少曝光时间或使用闪光灯来控制;对于快速移动的物体,当对运动的物体使用一个面阵工业相机时,需要考虑在曝光时间当中处于工业相机当中的运动对象数量,还需要考虑物体上能用一个像素表征的最小特征,也就是对象分辨率,在采集运动物体的图像的拇指规则就是曝光必须发生在采集物体移动量小于一个像素的时间内。如果你采集的物体是在以1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而且物体分辨率已经设置为1 pixel/mm,那么需要的最大曝光时间是1/10每秒。因为物体移动一个距离恰好等于相机传感器中的一个像素,当使用最大曝光时间时这里会有一定数量的模糊。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倾向于将曝光时间设置的比最大值要快,比如1/20每秒,就能保持物体在移动半个像素内成像。如果同样的物体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物体分辨率为1 pixel/微米,那么一秒中所需要的最大曝光是1/10000.曝光设置的对快取决于所采用的相机,还有你是否能够给物体足够的光来获得一幅好的图像。    三、帧率   工业相机的帧率即工业相机在一个预定周期内发送给采集系统的完整帧的个数,它通常也称作为每秒钟的帧数。举个例子,分辨率为640×480的一款工业相机最大的帧率为每秒钟50帧。因此,这个工业相机需要在一个曝光之后用20毫秒来发送一帧。一些工业相机在当前曝光被读取的时候不能采用后来的曝光,因此它们需要在没有图像时的一个固定时间间隔。而另外一些类型的相机能在读取一幅图像中同时采集下一个曝光。因此,在对移动物体成像时必须考虑相机的读取时间和方法。当没有曝光时候还要进一步考虑帧间时间间隔。    四、频谱响应和灵敏度   所有工业数字相机都配置对光能量敏感的电子传感器。相机对光能量敏感的光能量波长一般在400纳米到1000多纳米之间。除此之外,在低于400纳米就进入到紫外光谱,而其它高于1000纳米就进入到红外光谱。这里还有对物体发出某个光的特定波长进行成像的需求,而且按这种波长定义的工业相机特征也需要被定义。滤波器也应用来阻挡不想要的波长的光,但是仍然需要了解工业相机对需求的波长的光如何很好的响应。   工业数字相机生产数字数据,或像素值。要成为数字的,这个数据就要有一个每个像素的位数,称之为像素比特深度。这个深度通常从8到16比特。在单色工业相机中,比特深度定义从暗到亮的灰度级别的数量,这里0代表完全暗,255(8比特深度)代表完全亮。在0到255之间的值就代表灰度阴影,接近0的为暗灰度,接近255的几乎为白。10比特数据提供1024个灰度级别,而12比特数据提供4096个灰度级别。每个应用都应该谨慎地来确定使用精细的灰度级,还是使用粗糙的灰度级。机器视觉系统通常使用8比特像素,使用10比特或12比特就意味着使得数据量增倍,作为传送数据的另一种类型。这样导致系统在速度上的降低,因为使用两种类型的像素比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比特都是有意义的。较高位深度还增加了系统集成的复杂性,因为更高比特深度需要更宽的带宽,特别是在工业相机有多个输出的情况下。
个人分类: 计算机视觉|176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gis 输出jpg图 看不到“输出设置”的解决方法之一
yiboliu 2015-4-7 03:19
Arcgis 输出jpg图 想设置分辨率 看不到“输出设置”的解决方法之一 【进入注册表,HKEY_CURRENT_USER Software ESRIDesktop10.搜索0exportExportDlg 改ShowOptionsPanel为1。】
59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大学席鹏课题组JT-SOFI高时空分辨率超分辨成像
热度 3 xipeng1 2015-2-13 12:45
最近,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席鹏课题组在超高密度超分辨光学涨落显微成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Nature 出版集团的 Scientific Reports 杂志上 。( Z. Zeng, et al., Fast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with Ultra-High Labeling Density Achieved by Joint Tagging Super-Resolution Optical Fluctuation Imaging. Sci. Rep., 5:8359 (2015). ) 超分辨技术( super-resolution )因其能够提供低于衍射极限的分辨率而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一技术可分为两类:基于焦点调制的方法如 STED ,和基于单分子定位的方法,如 PALM/STORM 等。然而,这些方法虽然能获取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却总是以牺牲时间分辨率为代价。同时,这些方法技术复杂、系统成本较高,这给推广应用带来一定困难。 在此项工作中,席鹏实验室将量子点、光谱方法、和基于光学涨落的超分辨技术( SOFI ) 三种技术有机结合,在普通宽场显微镜镜上实现了3秒获得85 nm 超高时空分辨成像。通过联合标记( joint-tagging )的方法,使用多种不同荧光发射波长的量子点联合标记生物样品中的同一细胞结构,有效减少了在超高标记密度下高阶成像的伪影,更加真实地还原出所研究生物样品的完整结构和细节信息。而且,由于光谱离散的量子点更接近于单分子态,使得 JT-SOFI 能够大幅提高超分辨成像的速度,为超分辨成像研究活细胞的动态过程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方法。 图1 宽场成像和超分辨JT-SOFI成像的比较。 新闻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521314403536035738.shtm?id=35738 原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srep/2015/150210/srep08359/full/srep08359.html
个人分类: 超分辨|10440 次阅读|4 个评论
GWAS 分析常见问题
j314159 2014-10-31 17:31
个人分类: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2 次阅读|0 个评论
超分辨在催化领域的应用——part1
zxczxc0417 2014-10-9 11:03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只有 ~200 nm ,在应用方面显得越来越不足。为了突破这一限制,发展了单微发光体光学超分辨成像技术,其原理是通过精确地得到众多单个微小发光体(如单个荧光分子)的位置来进行成像,分辨率约几十 nm ,甚至可小于 1 nm 。当有荧光分子参与催化反应的时候,即可采用该技术研究催化活性在纳米粒子上的分布,以及动力学相关的问题。目前,该技术已经在金属纳米粒子的催化、分子筛催化、光催化等领域得到应用,且已经展现出优越的特性。 相关文献: http://www.mscatalysis.net/ 10. X. Zhou , E. Choudhary, N. M. Andoy, N. Zou, P. Chen, “Scalable Parallel Screening of Catalyst Activity at the Single-Particle Level and Sub-diffraction Resolution”, ACS Catalysis , 2013 , 3, 1448-1453. 9. Xiaochun Zhou, Nesha May Andoy, Guokun Liu, Eric Choudhary, Kyu-Sung Han, Hao Shen, Peng Chen, Quantitative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Uncovers Reactivity Patterns on Single Nanocatalysts, Nature Nanotechnology , 2012 , 7, 237-241. 8. N. M. Andoy, X. Zhou , E. Choudary, H. Shen and P. Chen, Single-Molecule Catalysis Mapping Quantifies Site-specific Activity and Uncovers Radial Activity Gradient on Single 2D Nanocrystal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2013 , 135, 1845-1852
个人分类: 好好学习|2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辨率是不低,但更关键的是看分类准确度如何
热度 1 wya 2014-9-25 11:08
博主注: 中国不允许外国人进入非法测绘,那中国的全球地表覆盖数据是如何在国外取得实地样本以进行测试训练呢? 如果没有国外的实地样本进行校正,是不是表明只有中国区域的分类相对准确?还称得上是全球数据吗? 将全球卫星影像在计算机中自动监督分类处理一下就是先进成果?创新性究竟在哪里?哪里体现出技术和成果比国外先进? 是否可以免费给国人下载,以测试一下分类准确度? 我国向联合国捐赠最高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数据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9/304066.shtm 与以往相比,除分辨率数据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外, 还采集了9万多个训练样本和4万多个独立测试样本 ,并试验多种方法对覆盖全球的8929景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和增强型专题制图仪传感器影像进行分类。 该数据库的完成,意味着我国在大量遥感数据处理、全球制图软件研制、全球地表覆盖认识方面 取得新的进步 ,能为全球与区域模式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全球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布及固碳能力规划、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农地开发、水资源研究等提供基础数据。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2014/9/25 9:27:04 cranelover 国人用还得买,联合国就无偿捐献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国际精神 2014/9/25 8:54:03 sucksis 人家国外的卫星资料可供科学界免费使用。而国内的任何资料都需要花钱购买。国家这些部委拿数据搞权利寻租。天天说中国的科技水平提升了,可是做我们地学研究的却很难用到来自中国的数据。也没有哪个机构能提供点长久发布的地学数据产品,每年那么多科研经费竟然只产论文,不产数据。 2014/9/24 17:52:27 Amedee 是数据产品吗?可不可以对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开放提供呢? 2014/9/24 16:39:53 chaijf 可不可以对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开放提供呢 2014/9/24 13:57:09 USTC2014 这都是花的中国纳税人的钱,可不可以对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开放提供呢?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109 次阅读|1 个评论
像素,分辨率,屏幕大小,实际大小,打印大小之间的关系
Jerkwin 2014-8-21 03:20
1、像素数 像素(Pixel)可理解为是不同亮度、色调、色相、色温、灰度等的颜色信息,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对应于相机感光器件上的感光最小单位。大部分数码相机标示的是CCD的像素数,对应CCD上光电感应元件的数量。 像素数决定了一张图片由多少个像素组成。如1024×768,指宽度有1024个像素,高度有768个像素。 数码相机像素数同样是“宽×高”得出的数字,1024×768=78643,即约80万像素。 DV机(摄像机)对像素要求不高, 其说明书上标出的像素值都很低,大都在100万像素以下, 因其像素要求与TV机(照相机)不同,照相机拍摄的照片是单幅画面,是静止的,若画面的分辨率太小,就不清晰,不细腻;而DV机拍摄的是连续的动态画面,每秒钟要拍摄十几幅倒几十幅,播放的是一个连续的画面,即是每幅画面的分辨率不大,由于视觉滞留的原因,肉眼看起来仍很清晰;和照相机相比,在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80万像素的DV机拍出的影像已经非常清晰了。 2、实际尺寸 一张图片被实际输出,会有一个实际的物理尺寸。长度单位可以是英寸或厘米, 1英寸=2.54厘米。 打印机打出的A4纸(21厘米×29厘米) 冲印机冲出的5英寸(3.5英寸×5英寸)、6英寸(6英寸×4英寸)、10英寸照片 显示器对角线为17英寸 平时所说的照片大小都用“寸”来表示,是因大多数照片的长宽比例大致是4:3,人们习惯地以其长度来表示照片的大小。 3、分辨率 分辨率=像素(点)数/面积,为像素的“点密度”,表示单位长度中所包含的像素数目。 影像分辨率,采用每英寸长度上的像素数来表示,单位ppi(pixele per inch) 打印分辨率,打印机或者冲印设备的输出分辨率,单位dpi(dot per inch) 显示器分辨,Windows桌面的大小。常见的设定有640×480、800×600、1024×768…等 屏幕字型分辨率:PC的字型分辨率是96dpi,Mac的字型分辨率是72dpi 现在业界大都以dpi来表示影像像素分辨率。 一般认为,人类的视力 正常视力分辨率可为200dpi-300dpi,相应的视力可分辨点距为0.13mm-0.085mm 较好视力分辨率可为300dpi-400dpi,相应的视力可分辨点距为0.085mm-0.065mm 最佳视力分辨率可为400dpi-800dpi,相应的视力可分辨点距为0.065mm-0.03mm 极限视力分辨率有的主张视距为0.02mm,有的则主张视距为0.01mm。若以视距0.02mm计,其相应视力极限分辨率约为1200dpi 300×300 PPI分辨率,即表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每英寸长度上的像素数都是300,也可表示为一平方英寸内有9万(300×300)像素。两个相邻像素之间的距离:1英寸/300=2.54cm/300=0.085mm。 17英寸电脑显示屏,其水平最佳分辨率为:1024/13英寸=78 PPI;垂直最佳分辨率为:768/9.6英寸=80PPI。其水平方向上两个相邻像素之间的距离为0.33mm,垂直方向为0.31mm。我们观察17英寸显示屏,还是分辨得出有明显的布状细纹。 照片的清晰度不是取决于总的像素数,而是取决于图片的分辨率。在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像素值是图片的幅面的标志。 此外,照片的清晰程度还与相机的感光器件有关。感光器件的质量和大小直接关系到成像的质量,是衡量相机档次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低档次相机的最高像素也很高,有的达到600万,分辨率也不是很低,但是并不清晰。 4、如何判断一张相片是否适合冲印、适合印成多大? 首先,要解决的是比例问题。 胶片时代,底片的长宽比为3:2,5寸、6寸照片的比例即根据这个比例设置的;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长宽比例和图片默认比例都为4:3。 原先的5寸、6寸比例都不在适合印数码相片了,硬要印出来,要么上下裁掉,要么两边留白。解决方法是印全景4D照片(即6。5寸),比例是4:3的,照片也大很多。 其次,解决完比例问题,才要提到分辨率。 不管是印刷、冲印还是照片质量的打印,分辨率300dpi是最佳的。说要印6.5寸×5寸的优质相片,实际像素最好是宽为6.5×300=1950,高为5×300=1500。 1024×768这样的图片,用来做17寸显示器的桌面却正好,因为显示器的分辨率要求在72dpi就OK了,按72dpi的分辨率来算,1024×768的打印尺寸为14英寸×10.7英寸,对角线即为17英寸。 5、屏幕大小、实际大小、打印大小 显示器大小一般以对角线长为准,以前常用的普屏显示器长宽比为4:3,目前常见的宽屏显示器长宽比为16:9=(4:3)^2。长宽比也可称为宽高比。 我所用显示器为 Asus VE248H ,最高分辨率为1920×1080,W(宽):H(高)=16/9,大小24’‘, 即对角线长D=24 inch。由此可知 W 2 + H 2 = 24 , W / H = 16 / 9 或利用三角函数, 倾角 θ = arctan ( H / W ) 普屏 θ = arctan ( 3 / 4 ) = 36.87 ° ≃ 37 ° W = D cos θ = 0.8 D H = D sin θ = 0.6 D 宽屏 θ = arctan ( 9 / 16 ) = 29.36 ° ≃ 30 ° W = D cos θ = 0.8716 D H = D sin θ = 0.4903 D 可求得显示器的宽W=20.9178’‘, 高H=11.7663’‘。由此可知 DPI=1920/W=1080/H=91.7878 每像素长度IPP=0.01089’‘=0.277mm,即为点距,物理上的,不可改变 通过IPP即可把屏幕显示尺寸与实际尺寸联系起来了。 但实际显示时,显示器显示时的DPI和实际可能不同,显卡可以调节DPI。正常为96DPI,实际可能120DPI。Window 7可从下面获知. FastStone Capture 软件有屏幕标尺功能,只要校准了DPI后即可使用。 打开一个word空白文档,默认为A4纸的页面,设置显示比例为100%. 打开屏幕标尺, 设置PPI为120, 测量A4页面的宽度, 为21厘米, 此即打印大小. 如果你拿实际的尺子测量屏幕上页面的宽度, 并非为21厘米, 而大约是27.4厘米. 这是因为显示器实际的PPI为92, 按92校正屏幕标尺后, 测量就和实际一致了. 因此, 要想屏幕上看到的和实际打印出来的大小相同, 显示比例应设为 92/120=76.6%. 参考资料 - 分辨率PPI与DPI - 屏幕长度与像素长度的转换 - 实际尺寸与电脑显示屏幕的区别 ◆图片/表格/公式/代码完整版请参看: 像素,分辨率,屏幕大小,实际大小,打印大小之间的关系 ◆
个人分类: 我的工具箱|114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据可视化之美学习总结
zh0406 2014-7-4 19:45
《数据可视化之美》中的可视化案例都是用编程实现的。用编程做可视化需要精确的分辨率的原数据,并可以达到用户想的效果,可视化限制因素较少。这里列出来的是他们的可视化方法,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从哪里入手,怎么分析,怎么做,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数据可视化的目的是让数据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展示出来,并尽量体现出美感。要做到美,就要达到:新颖,充实,高效,美感。 关于曾经的堆叠时间序列: 问题 + 可视化数据 + 场景 = 故事 问题信息: 我们正在看的是什么数据? 这份数据存在于什么时间内? 哪些显著的事件或者变化影响了这些数据? 创建有效可视化的步骤: 制定问题。 收集数据。 应用一种可视化展现方式。应考虑的有:尺寸,色彩,位置,网络,时间, Wordle 是一种文本可视化,任何一个应用,只要允许用户对内容添加标签,就必定会提供一个“标签云”,它是由可点击的关键字组成的一个模糊的矩形集合。 文本分析:查找单词,确定字体类型,猜测语音并删除停用字,给单词分配权重,布局,把加权单词转换成图形,展现区域,放置,交叠测试。 关于动画:时间可以把图像变成动画,从而把几个数量级的信息量都纳入可视化中。 信息映射:地理即关系 社区数据的挖掘和可视化: 什么节点指向该节点? 它属于哪个社区? 它在社区中起桥梁作用吗? 是否存在等价替代品? 用矩阵表示:网络有了维度,减少了复杂性,数据规模扩大。 管理数据:使用 Processing 编程语言 可视化项目中的最基础的处理过程: 获取数据。 把数据转换成有意义的结构。 对数据进行可视化。 案例:纽约时报的一天: 需要的数据: 在 24 小时内,用户每次访问 Web 站点或手机网站的时间戳。 每个用户每次访问时所处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动画可视化:机遇和缺点 在可视化中,动画能够显示中间的步骤和转换过程,也能显示数据是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收集起来的,这可能有助于观察者深入理解某个观点背后的逻辑。 动画原则:分段展示,兼容性,必要的移动,有意义的移动。 动画的负面效应:追踪记录参差不齐,动画效果有可能超过信息丰富的统计图,在传授知识方面效果不好,用动画进行的探索效率更低,动画准确率更低。 需要询问的问题: 该动画的功能是什么? 带索引的可视化:可视化只是你能看到的某些部分,通过可视化图形,你可以解读许多东西。
6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谈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和精度
热度 2 liangguanghe1 2014-6-10 14:49
谈谈地震勘探的分辨率 和精度 The resolution and accuracy of the seismic exploration 梁光河 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地质学家往往需要使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来说明问题,比如板块构造和海底扩张假说的支持者就经常使用地震层析成像的结果来说明这些假说是正确的。但隔行如隔山,部分地质学家也许并不是十分清楚地球物理学中各种方法都有一个分辨率和精度的限制。比如在大地构造学研究中常用的 地震勘探 方法大致分 3 类: ( 1 )反射波地震勘探方法:利用人工爆炸震源激发的地震反射波得到地下结构和分层信息。这种方法在工程地质和石油勘探及煤田勘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分辨率和精度最高。 ( 2 )天然源接收函数方法:利用天然地震远震 P 波波形的垂直分量对径向分量和切向分量做反褶积后得到的时间序列,代表台站下方远震的平面波响应,是研究深部结构的有效方法。 ( 3 )传统的天然源层析成像方法:利用天然地震激发的地震波,使用类似医学 CT 层析成像的方法,对地下进行地震波速度成像。医学 CT 可以做 360 度扫描,但天然源层析成像无法取得这种信息,而且台站分布稀疏,因此其分辨率和精度很低。当然最新的阵列array观测会有很大改进,这里暂不讨论。 这 3 种方法的精度各不相同,分辨率(包括垂向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也有很大差异。 深反射波地震勘探,其垂向分辨率在浅层可以达到十米左右,在深层可以达到百米左右;而水平分辨率取决于菲涅耳带宽度和接收点距,通常也能达到数百米到数公里尺度。 天然源接收函数方法,其垂向分辨率浅层往往可达到公里级别,深层可以达到数十公里,水平分辨率也能达到数十公里级别。 新的研究成果已经把层析图像的水平由分辨率为 3000Km 提高到 2000Km 或者 1000Km ,垂直分辨率为 250Km 提高到近地表的 70-80Km 和 500Km 深处的 300Km (滕吉文等, 2004 )。 以上只是给出了各种方法在探测地质分界面(波阻抗界面)方面的分辨能力。那么这三种方法的精度如何呢?精度和分辨率往往呈正相关。这里说的精度要统一到对地震波层速度的反演来讲。反射波法通常在资料质量好的情况下对层速度反演的误差约为 5% 左右,而接收函数法应该大于 5% ,层析成像方法应该远大于 5% 。 三种常用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和精度分析表 方法/分辨率 垂直分辨率 (km) 水平分辨率 (km) 地震波层速度误差 反射波法 0.01km-0.1km 0.1km-1km 5% 接收函数法 1km-10km 10km 左右 5% 层析成像法 100Km-300km 1000km 5% 也就是说,这 3 种地震勘探方法,其分辨率和精度应该相差数量级。层析成像法最低,而反射波法最高。目前对海底扩张和板块俯冲的证据基本上都用的是层析成像方法。可以想象,如此低的分辨率和精度,所得到的结果有多大意义。 参考文献:滕吉文,张中杰,白武明等,2004,岩石圈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P565
个人分类: 海底扩张|11841 次阅读|3 个评论
电子显微镜发展史的里程碑
zhpd55 2014-4-14 15:45
电子显微镜发展史的里程碑 诸平 据美国化学会《化学与工程新闻》(CNS)周刊网站2014年3月28日报道,科学家已经研究出新型电子显微镜,该显微镜能够观察到接近原子水平的线粒体核糖体(mitochondrial ribosome)的结构(见下图),这种显微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对于结构生物学研究而言,无疑在技术支撑方面带来了革命性的新变化。下图是酵母线粒体核糖体的结构图示,与细菌核糖体(蓝色)和哺乳动物线粒体核糖体(红色)有类似的一些特性,但是有些特征只有在酵母中存在(黄色)。 Fig. 1 The structure of the yeast mitochrondrial ribosome (shown) shares some features with the bacterial ribosome (blue) and with mammalian mitochondrial ribosomes (red). Some features are present only in yeast (yellow).Credit: Alan Brown 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虽然是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但其潜力还未充分发挥出来。近期的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cryo-EM的分辨率,正在重振这一领域。在单粒子cryo-EM实验中, 大分子集合体被冷冻在一层薄薄的冰中,并用电子显微镜成像。单个集合体的数千至数百万幅图像必须经过计算机比对和合并,以获得一个三维结构。 与X射线晶体衍射相比,cryo-EM的一个明显优势就是不需要结晶,这大大拓宽了其研究领域,使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构象研究成为可能。运用这种方法,一些生物样品如病毒和大肠杆菌70S核糖体的三维重构图已经得到,但分辨率不是很高。 而最近英国分子生物学MRC实验室(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的科学家,他们使用单个粒子降临的cryo-EM研究酵母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单元的结构,0.32 nm分辨率能够使其在接近原子水平给出一个近乎完整的三维构型图像,其包括了39种蛋白质,其中有13中蛋白质是线粒体独有的,而且还有扩张的线粒体多糖体RNA(mitoribosomal RNA)片段。得到如此庞大的(3 MD即3-megadalton)生物机器近原子水平的图像,既不需要蛋白质结晶,也不需要广泛净化,所以这种分析方法被认为在电子显微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种核糖体在真核线粒体(eukaryotic mitochondria)中发现。它不同于酵母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和其他真核生物细胞中的核糖体,也不同于细菌核糖体。由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A. Steitz)和阿达•尤纳斯(Ada E. Yonath)曾经得到了核糖体三维X-射线晶体结构。新的分辨率在0.32nm的线粒体核糖体结构是由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等人合作完成。显微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更多信息请浏览: http://www.biodiscover.com/index.php?r=news/viewid=109096
个人分类: 新观察|60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爱情]【中国】美女来了 Beauty.Coming【2014最新剧情大片】【MK
lcj2212916 2014-3-25 21:16
片名: 美女 来了 导演: 郭昊阳 主演: 金证炫 / 施柳屹 / 张仟 / 汪小茜 / 熊珂 类型: 爱 情 / 青春 / 剧情 国家和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时间:2014年 片长:60分钟 影音格式:MKV 影片分辨率:1920x1080 影片大小:1.24G 剧情介绍: 老豹,《美女来了》节目主持人,工作生活长时间接触美女。以至于总能走进各 色 女人 的内心世界。每当他走进别人内心世界时,他总会把自己幻想成对方的对方,就好像自己也经历了同样的故事,让节目中的嘉宾毫无秘密可言。由于言语犀利直接,备受广大观众的追捧与热爱。    还有另一个人与 老 豹一同主持,她叫“Vivian”!她在节目中说的话比老豹多,做的事也多。可她却没有老豹那么多爱慕者,因此她想尽了一切办法去整老豹,可每次却阴差阳错的整到自己。    外人看来,老豹每天不停和美女打交道是一个很天堂的境界。可当他走进不同女人的内心世界,和美女发生不同的故事,他却越发的感到痛苦。没有秘密的生活让老豹难以等到属于他的那个人。 直到一天,她出现。同样的录制现场,老豹发现有一个他无法走进的内心世界。老豹见了从未遇过的美,她那么干净,剔透的眼里面没有一丝杂质,老豹的目光无法从这个水晶般剔透的女孩身上移开。这次老豹走进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她浪漫的场景闪现在眼前。老豹呆呆的坐到节目录制完毕。    节目的赞助商,一个见到女人两眼放光的土豪。土豪过来谈节目的后续赞助跟电影《美女来了》的投资,这个土豪也被眼前的女孩迷住了。一个阅女无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一个迷上嘉宾的土豪赞助商,昔日同台的搭档,采访过的嘉宾,还有老豹的各色崇拜者,他们将为我们上演怎样精彩的故事?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1119389
24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爱情][韩国][后宫:帝王之妾][HD-RMVB/1.07G][韩语中字][1024分
lcj2212916 2014-3-23 08:17
◎译  名 后宫:帝王之妾/后宫 ◎片  名 Queen/The Concubine ◎年  代 2012 ◎国  家 韩国 ◎类  别 爱情/古装 ◎语  言 韩语 ◎字  幕 中字 ◎文件格式 HD-RMVB ◎视频尺寸 1024 x 576 ◎文件大小 1CD ◎片  长 122 Mins ◎导  演 金大承 Dae-seung Kim ◎主  演 赵茹珍 Yeo-Jeong Jo       金民俊 Min-jun Kim       金东旭 Dong-wook Kim       曹恩智 Eun-ji Jo ◎简  介    这是一出由王深爱的女人、女人深爱的男人以及觊觎王位的人们在命运交织中演绎出的爱情悲剧。   让人疯狂的皇宫,充满肃杀政事,也洋溢着情欲的味道。   为了爱情无奈入宫的女子华妍为了在步步惊心的后宫生存下去,不得不改变自己,使之更适应宫门后的生活。作为王的圣源大君即便拥有全朝鲜的女子,可是心中只单恋一支花。而神秘男子权佑则是一个在爱情与复仇间无法取舍的角色。三个欲望男女在命运的罗盘中上演了一出发生在朝鲜王室的悲情故事。   一部由帝王喜爱的女子,女人至爱的男子和窥视帝王权势的人于命运交错中饰演出的爱情凄惨剧。讲述的是被卷入命运漩涡的三名男女,以及围绕在他们身边的欲望,展现了一段发生在朝鲜王室的悲剧故事。 幕后制作   后宫的救赎   韩国的宫廷大戏总会与情欲扯上关系, 最新电影 《后宫:帝王之妾》亦不例外,在筹备之初已经吊足大众胃口,一女配二男的三角组合再次预示着激情戏的不可或缺。曾以《爱的蹦极》一片声名鹊起的金大胜导演,在缔造了新型悬疑史剧《血之泪》后六年,终于携新片《后宫》回归影坛。在介绍新作时,金大胜表示:这并非外界猜测的情色片,而是讲述一段宫廷禁苑的恩怨情仇,其中有爱情、复仇、贪婪,甚至弑君。一如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朝鲜王室的后宫同样险象环生,妃嫔们必须运用智慧和超乎常人的意志才能生活下来,当然也不乏真爱,可帝王之爱是十分脆弱的,为了生存,很多纯情少女最后不得不进化成心有城府的“刁妃”。总之,政事、情事纠缠在一起,势必引发人性的原罪——欲望,而欲壑难填的背后则免不了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人伦悲剧。这也是《后宫》最想表达的真意。   惊心肉跳的美   影片女主角赵汝珍第二次领衔主演情欲古装片,再次引发热潮。这位1981年出生的女星以平面模特出道,间中出演电视剧,星运平淡,直到2010年银牙一咬果敢出演情色味浓厚的《方子传》,演活了一个狡诈版春香,其香艳的裸露镜头更成为媒体炒作的焦点,红遍全国。随后,她又在电视剧《需要浪漫》中一改风尘味,塑造了一个性格活泼的明朗女郎,彰显了不俗的表演实力。人气上升并未冲昏赵汝珍的头脑,尽管接戏不多,但爱惜羽毛的她始终坚持自己的选片原则,并最终被敲定为话题之作《后宫》的女主角。早在 下载电影 《方子传》时期,赵汝珍的古装扮相就深得人心,因此当她再次以古典美人的形象亮相银幕时,充分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与之前另类春香的角色有所不同,这次她着力通过温润的眼神传递角色内心的挣扎,令形象更加丰满深邃。由于在《方子传》中的情欲表演打底,赵汝珍对这次的裸镜更加娴熟,连演对手戏的金东旭都不得不感谢她,“我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属于特别敏感的人,所以拍摄裸戏时难免会有些不好意思,感谢赵汝贞给我的帮助。虽然她是女演员,但是在拍激情戏的时候却非常大方,专心投入的表演让我感觉到很自然,在她的主导下现场也没有出现尴尬的气氛,所以我在其中也能毫无顾忌零负担地进行表演。”   饰演“圣源大君”的金东旭凭借在同志电影《不后悔》中的精湛表演,获封“性感偶像”的称号,更是以完美曲线征服了无数女粉丝的心。新片发布会上,金东旭透露:“为了片中床戏,所有演员可以说真的是使尽浑身解数,只求观众在观看时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突破和勇敢的表现力。”同时他也非常关心自己的身材在大银幕上是否会走样,毕竟自《不后悔》以来已经很久没有裸露表演了,原来有的六块腹肌在拍戏时已经看不到了,所以他很担心自己的身材在大银幕上会否很奇怪。所幸,样片出来后,他对自己的表现颇为满意。   另一个充满男性美的演员金民俊对自己的角色也很有心得,直言“权佑”是一个连死都不怕却对爱却步的内敛男人,这与之前他较为擅长的外向型角色截然不同,是一次非常珍贵的机会。   除了三位主角,影片还集结了朴志英、李庆英、朴哲民、赵恩智等演员,分饰饱经风浪的“大妃”、内侍监、药房内侍、禁狱等重要角色。   强大的幕后军团   除了五光十色的幕前明星,影片的制作团队也非常豪华:曾掌镜《刑事Duelist》的黄启硕担任摄影、赵根贤出任美术指导、《不当交易》和《蝙蝠》的音乐总监赵英旭为影片操刀音乐、而《高地战》、《蝙蝠》等片的服装设计赵相京也将为影片提供精美的服装创意。   影片虽为史剧,确实不折不扣的架空,并无真实历史事件或人物原型参考,这反倒使大家可以放开想象,令所有硬件都为剧情服务。在导演金大胜的统筹下,影片特别通过光线和色彩的运用展现幽谧、危险的宫闱气氛,特别是在人物特写方面利用特殊的光影效果,令人物的面部轮廓尤为立体,剧照公开后,赵汝珍那对含情脉脉的双眼立刻成为互联网热议话题,剧照的下载量更是惊人。而缔造这个经典瞬间的照明师康泰熙曾参与过《摩登男孩》《不信地狱》《苔藓》等片,他主张在本片中体现一种类似《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钢琴别恋》等片中的西方古典美,使换面的整体效果看起来犹如油画,蕴含更多的艺术张力。   有趣的是,在《蔷花红莲》《淫乱书生》里有过精彩作为的美术指导赵根贤则坚持他一贯崇尚的那种没有负累的简约东方美,这一点特别表现在他对影片置景的规划,除体现了朝鲜时代的禁宫构造,还在设计女主角“华妍”的住所时增添了所谓的阴柔美,而在处理正殿等处张扬了代表男权的阳刚味道。 花絮 ·影片辗转首尔、南扬州市、扬州市、龙仁市等地取景拍摄,最终于文津市某摄影棚内杀青。 ·预告片曾因尺度过大而被勒令进行删减后才得以在电视台等公开场合播出,完整版预告片则只能通过限制比较少的网络公布。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0770169
346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分辨率与精度的话题,到单位和认识论
热度 3 liwei999 2014-2-14 02:43
从分辨率与精度的话题,到单位和认识论。 作者: mirror (*) 日期: 02/12/2014 04:16:37 话题的引子来自 《分辨率与精度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镜某的帖子也属于“跟风”。这个话题的缘由来自 《请教:标度理论与分形》 和 《请教:我们哪些专业有关于分形的课程?》 。写这个话题是因为在困惑了n多年之后,如今有些想明白了。 n年前,在回家的路上(船上),邂逅了十几年未见的小学同学。同样是回家,镜某是与朋友们旅游,这位女生大约是要家结婚。如果是在今天,镜某就可以大方地要个电话五的了。那个时候还很腼腆,不好意思这样“套磁”。女生是小学三年级时来的转校生,当初就个头很高,小脸盘,很秀气。再见面时,她有小1米7的样子了。镜某的前座位是个女生名字里带个娥字,后边是这位女生,名字里带个妮字。在建国、建军名字流行的时代里,这类名字显得小资了一些。这些都是与主题无关的回忆。唯一有关系的是当时镜某正在读一本分型的书。分形概念给人耳目一新的是对“ 维度 ”的说法。居然可以有分数的、小数的 维度 。通常在物理的世界里面,都是 整数的维度 。 仔细想想后,会感到人们对 度量衡(单位) 的认识也都是很“想当然”的。对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 MKS制 ,一般人不会认为用三个尺度有些多余,他们之间彼此会打架。但是一般学过物理的人、尤其是学得好的人,对导入新的单位安培(A)多少会有些微词。因为电荷的单位是库伦,依据库伦的法则,靠力学的量就可以决定电荷的度量问题。事实上 A的定义 就是靠 力 来定义的,没有必要导入新的单位。导入了就意味着量纲从3维变成了4维的,显得不够美了。过日子不能“唯美”,还要实际一些才好。这个话题以后有机会再论。结论是选用这个A做单位是个智慧,就如同保留中医的智慧一样。 如今长度单位的定义使用了时间,因此有了时间也就可以了。从溯源论的思考看,M的单位可以不要。质量的单位也可以不要。因为有了时间单位,根据光速就可以定义长度,有了这两个定义一个根据力学法则定义一个 质量单位 也是可以的。 自然单位制 便是这类思考的一个结果。因此, MKS制 ,也不是个必然,有 一个尺度 也就可以了(时间、或者是质量等)。从认识论上看,物理法则是表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与人们选择座标系和单位是无关的。 甚至空间二维三维座标的选择都不是 必然 ,而不过是个人为的“方便”。因为利用“线”也可以充填“面”。比如 希尔伯特曲线 、皮亚诺曲线等。线在某种意义上是1维的。但是为了要充填“面”或“体”,这种“线”要稍微复杂一些,出现了大于1、但小于2的情况。 这些都算是大的背景。很多时候人们定义一个尺度并非是因为什么自然的法则,不过是为了处理起来方便一些。有些所谓的 恣意性 。因为有这些 恣意性 ,没有恣意性的自然科学、数学领域学问才显得高深。相当于天然宝石、相当于天然美女。加工过的宝石就不那么值钱了,相当于整形美女的概念吧。除个痦子等的小整还可以接受,面目全非的大整就很成问题了。 镜某以为,正是因为这种测量的 “恣意性” ,所以才有了分辨率和精(确)度的话题。人们以为是“自然的”,正当的操作,换个角度看,也不过是 “恣意的” 。老老年的数学家们最早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们最早着手修补、或者说回避开这类“恣意的”作为,制定了公理系的规矩。 从某种意义上论,所谓“科学性”,也不过是人的一个“恣意”的说法。与选恋人有些相似:看上了就什么都美,看不上就一无是处。 分辨率与精度,在日常里经常是混用的。这种混用也有合理的背景、也有来自理解不足的混淆。所谓合理的一面就是给出一个代表值。因为完全表达一个装置性能的指标,必须是一个函数—— 装置函数 。这是装置(仪器)对输入信号的一个响应。自变量x的最小刻度一般被称为分辨率Δx,自变量的函数f(x)的响应量的统计量一般被称为精度δf(x)。或者说, 分辨率 是说尺子的特性, 精度 是说被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 单纯尺子的分辨率好,并不能保证得到的测量结果也好。这里面有个如何使用的问题,也有个被测物的属性问题。比如说被测物很软,尺子一靠就变形,尺寸的测量精度自然就不高。有时候,人们把区别被测物的属性也称作“分辨率”,相当于Δf(x)。Δf(x)/Δx一般被称为 感度 或 灵敏度 。这与分辨率既有关联、又有区别。 认识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区分一些很微小、细腻的概念。但人们往往是很“粗线条”,不能区分很多既有重叠、又有区分的东西。《分辨率与精度的关系》帖中图和最后的结论看似很明白,其实有很多“微妙”的地方。看似问题出在打格子的数量上,但本质的问题是对麦地、草地和荒地的区别能力。换个说法就是不是Δx、Δy的问题,而是Δf(x,y)的问题。而Δf(x,y)的问题在图中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 镜某小时候玩儿放大照片的时候,知道了一个说法叫做 放虚 了。这个虚与焦点不对还不一样。当胶片的尺度、质量不是很好的时候,一味地提高放大倍数,会让人感觉照片不清晰了。放大原本是为了看得清楚。但是过大了,与底片的品位不匹配了,图像反而模糊了,也就是 放虚 了。这时,空间尺度上虽有变形,但不是大问题。主要问题是出现在 衬度 上了。这个事实,才是李老师 帖中最后几个数据 (1km、24亿亩),(30米、21亿亩),(1米、20亿亩)的本质所在。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5065 次阅读|3 个评论
六自由度科技——5DT HMD800-40虚拟现实数字头盔
cangdongbo 2014-2-10 14:01
5DT HMD 800 5DT头盔显示器(HMD)为用户提供了价位适中的高质量、高分辨率的(SVGA ) 清晰图像和出 众的音质,并将其包围在一个平滑、舒适和极为轻便的头盔内。该头盔显示器的用户可根据需 要调整沉浸感。另外还有可调的顶部/背部旋钮 、穿戴式的头位置追踪器及可掀起的观察现实 场景的装置。 选项 5DT头戴式显示规格 5DT HMD 800-40 分辨率 800X600像素 视域 40度 显示技术 OLED 立体版本 3D 立体模式 连续切换立体画面 重量 约600克 耳机 sennheiser HD25(16-22赫兹) 特征 适中的价位 可调的顶部/背部旋钮 单目/立体模式 集线器 穿戴式的头位置追踪器 清晰的SVGA图象 极佳的舒适度 用户可调的沉浸感 轻便 可掀起的观察现实场景的装置 高质量耳机 用途:虚拟现实vr、成像、军事训练以及远程参与等诸多领域。 北京六自由度科技有限公司长期供应最高质量的三维运动追踪系统: 实时的运动追踪定位系统——美国Polhemus 公司的 FASTRAK,LIBERTY,PATRIOT 实时的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美国Polhemus 公司的FASTSCAN 实时的眼睛/头部追踪系统——美国Polhemus公司的VISTIONTRAK 实时的实时的运动追踪定位系统——美国Ascension公司的运动追踪产品 实时的操作系统——美国Concurrent公司的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的动作捕捉系统——南非5DT的数据手套和数据头盔 我们公司在三维追踪系统、数字化技术、眼睛追踪技术、手持三维扫描技术保持领先。这些产 品用于医疗、大学研究、军事仿真和训练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我们一直承诺交付给客户最好 的解决方案 ,欢迎咨询洽谈。
34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动作] 众神与将军.[中英双字.1024分辨率]
lcj2212916 2014-1-15 22:50
影片讲述, 美国 内战爆发,简斯华·察博雷恩(杰夫·丹尼尔斯 饰)放弃了在缅因州大学任教的机会,毅然弃笔从戎,投身到北方政府军的部队。因为他的知识和勇敢,简斯华立刻成为了北方军队里一名出色的军人,并逐步被提拔为陆军上校。 与此同时,在美国南方的奴隶主门为了对付北方军,特意请来了声名显赫的 传奇 将军罗伯特·李(罗伯特·杜瓦尔 饰),他是一个刚硬的弗吉尼亚人,拥有25年的军龄。但是,为了整个美国不被分裂而自己又要担负责任,罗伯特·李只能以自己的冲程和刚毅和北方军周旋。罗伯特·李独特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另一名伟大的将军“石墙”托马斯·杰克逊(斯蒂芬·朗 饰)的尊敬和支持,于是,他们联合一起统率南方军,和林肯统率的北方军对抗,战争的烽火在整个国特肆虐开来。 在男人们在炮火逍遥中嘶杀的同时,留在家里的女人们,不仅仅要独自承担家庭的负担,还多了对远在战场难有音讯的丈夫的思念和担忧。身在北方军还在战场上和南方军嘶杀的简斯华,他的妻子菲妮(米拉·索维诺 饰)独自 承担 起了赡养老人和照顾孩子的负担,身心疲惫地渴望着 战争 的结束。 随着战争的一步步推进,南方军和北方军之间的对抗越来越白热化,接连爆发了几场大战役。最后,1863年6月,罗伯特·李和托马斯·杰克逊率领的南方军向北方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开始了盖茨底堡战役。林肯紧急招集各路军团解救,北方军在内外夹攻终于击溃了南方军,取得了南方战争关键性胜利。罗伯特·李,作为一代名将,只能率领自己的南方军撤退……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54437360
1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动作] 佣兵传奇.[中英双字.1024分辨率]
lcj2212916 2014-1-15 22:42
《佣兵传奇》是导演奥古斯丁·迪亚兹·亚内斯执导的一部动作冒险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Diego Alatriste (维果·莫特森饰)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但他却是拥有荣誉与勇猛的男子汉。在17世纪的西班牙军队中担任上校,他逐渐成为这个国家帝国战争的英雄。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54437208
14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惊悚] 詹妮弗的肉体.[中英双字.1024分辨率]
lcj2212916 2014-1-15 22:39
《詹妮弗的肉体》是导演卡琳·库萨马执导的一部美国惊悚片,由杰森·雷特曼、丹尼尔·杜比耶担任主演。该影片,主要讲述了詹妮弗是明尼苏达小镇的风云人物,拥有令人艳羡的生活,后被最饥渴的恶鬼附身。詹妮弗从最初的“高中小魔女”变身成了一个真正的嗜血狂人所发生的故事。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54436781
2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显微镜技术:我想要的真的是我需要的吗?
cjxiang 2014-1-15 17:05
显微镜技术:我想要的真的是我需要的吗? 作者:Chris Parmenter 每当我们看到新款的跑车就有购买的冲动;每当看到邻居搬进了更好的新居,我们也同样憧憬自己可以如此。在显微镜,尤其是相差矫正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研究领域,我们也同样会产生类似的心情。十年前我开始涉足电子显微镜领域,当时我非常清楚的知道,TEM存在两种相差。这两种相差使得在200kv下能够有17皮米理论分辨率值的仪器实际只能分辨几个纳米。 我记得那还是2003年,一位电子显微镜组件经理告诉我:“光学显微镜当然也存在相差,但是这种相差可以通过增加透镜来矫正。但非常不幸的是,制作一个电磁透镜来矫正透射电镜存在的相差是不可能的,要保证透镜的完美同样也是不可能的。”在很长一段时间,这确实是电镜使用者每天都必须面对的现实。2006年在札幌的IMC上,首份电镜的修正数据被展示出来,并且在2012的EMC上,我的同事声明他自己的报告是唯一一份“没有展示矫正数据”的报告。 基于上述的这些发展和图像的清晰度,大家会不禁自问,“如果每个人都能得到一张清晰的图像,那为什么我不能?”但如果是我,经常有那么一秒,会有一个声音出现,“我真的需要它吗?我会要用它吗?” 图解:二氧化铈纳米颗粒,300kv相差矫正TEM拍摄(致谢Bert Freitag, FEI) 虽然我知道周围许多研究人员非常热衷于这些,但是我们研究所却并没有立刻置办一套矫正仪器。可能有人会问难道我们不想得到最清晰的显微图像吗?但我认为我们需要先弄清一些问题,“谁真正需要这套矫正设备?设备是否使用频繁?我们拥有这套设备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就我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置办一套相差矫正设备至少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重要的基础设施投入以满足设备的运行 至少一位有能力的全时操作人员 重要的服务委托 一系列使用者来提供设备运行的资金支持。 如果这四个条件没有具备,或者即使都具备了,一个只是从表面上判定出的好想法也不一定真正能够实现。再用汽车这个例子做类比,一辆跑车也许非常适合赚取回头率,但是一个家庭95%的汽车使用时间都是日常出行或者接送孩子上下学,跑车显然在这些方面不具备实用性和灵活性。同样的道理,选择本来每加仑燃油能跑35-45英里的大轿子车或者MPV就可以完成的日常活动,你非要选择每加仑燃油只能跑7英里的悍马就确实有点过分了。 我对矫正TEMs技术十分的尊重,但同时也必须对这个图像识别的方法进行必要的反驳。如果你使用正确的方法(详见之前的邮件)制备出足够好的样品,并且仪器设备完全符合你的实验设计,它是完全能够为你呈现出具有亚纳米尺度分辨率的精彩图像的。SALVE(亚埃米低电压电子显微镜)项目就一个典型例证,它目前在碳材料领域具有特殊的用途。 图解:SALVE显微镜拍摄的石墨烯片层图像。重印已经由作者与出版集团同意(Andrey Chuvilin, U. A. Kaiser, E. Bichoutskaia, N. A. Besley, A. N. Khlobystov (2010), 石墨烯向富勒烯的直接转化. 自然杂志化学子刊, 2:450-453, doi: 10.1038/nchem.644 版权自2010自然出版集团) 当然,矫正设备在日常基础应用和研究领域还有很多应用,其中许多应用(例如超级STEM)大家都能够从开放存取方案中进一步了解。 讲到这里,请大家千万不要误解我对于晶体清晰图像的喜爱,我确实非常非常喜欢这个想法。但我同时认为,这样的清晰图像对大多数情况下的大多数样品来说都是没有必要的,尤其对那些不达标的样品。对这个问题我们确实应该有个清楚的认识,并且应该购买我们需要的而不是想要的仪器。
43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辨率 商家的、工程的、学术的
热度 1 肖建华 2014-1-5 10:15
最广为人知的是有关图形的分辨率概念。显屏 1024x512 阵列显示的分辨率理所当然的高于 512x256 阵列显示的分辨率。其含义是:对固定大小的图象,前者的图元数是后者的 4 倍。从而,说前者分辨率比后者提高 4 倍。这是商家在推销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屏时的叨叨。 对卫星,电视播音员会说,某新卫星使用 1024x512 阵列的摄影机,从而其分辨率比 512x256 阵列的摄影机的旧卫星的分辨率提高了 4 倍。从而,你很容易的就认为这是对的。 但是,搞工程的会问:卫星多高?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这是对的。但是,如果前者的高度为 2H ,后者的高度为 H ,则二者的分辨率是一样的。 对卫星,电视播音员也可能会说,采用某某新技术后,某卫星对地面物体的分辨率达到 1 厘米,能看清你的鼻子。你就要小心了!他实际上说的是工程上的事实:卫星的最小图元对应于地面物体的实际图元大小为 1 平方厘米。 也能听到电视播音员说,采用某某新技术后,某卫星对地面物体的测量精度达到 1 厘米。你就更要小心了!他实际上说的还是工程上的事实:卫星的最小图元对应于地面物体的实际图元大小为 1 平方厘米。 搞工程的会问:那个高度的卫星?是低轨道卫星?还是高轨道卫星?不指出这一点(或具体的卫星参数),就等于什么也没说! 电视播音员( 商家 的代办) 追求的是: 1 )通俗易懂,其道理简单扼要。 2 )结论的吸引力。 如果把一个大学者放到直播镜头前,电视播音员(商家的代办)围绕着这两个目标提问,并控制话题,这个学者会是个什么形象? 搞工程的为何对参数感兴趣呢?很简单:只要把轨道降低,你要多高的分辨率都能实现(理论上)。 工程上追求的是: 1 )目标量是什么。 2 )你能利用的参变量是那些。 3 )实现目标的条件。 搞学术的就不讨人喜欢了。他会问:卫星的轨道速度是多大?卫星速度快了其分辨率就下降。具体多高?观测角多大?这是一个非线性曲面变换,实际的最小图元面积比简单直接的估算小不少。天况如何?大雾天,那就可能是很模糊的观测了,最坏的清况是啥也分辩不出。你的图形处理技术为何?它对分辨率的影响是如何的?你采集的是什么物里量?全光谱?还是几个简谐电磁波分量?那几个分量?地面反射率如何?它们在本质上决定了分辨率。 从学者的角度看:商家是在糊弄。搞工程的是在盲动。而自己呢?还有很多问题搞不清。 学术上追求的是: 1 )问题的本质。 2 )客观情况下,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工程上的批搞学术的,那有那么复杂,干起来再说;商家批搞学术的,连个简单的事都说不清,还学者呢。 最后,我问的是:如果把大学的课程变得象是电视播音员(使用 PPT ): 1 )通俗易懂,道理简单扼要, 2 )结论有吸引力。那么,这还是大学吗? 如果把科研变得是: 1 )研究目标是什么, 2 )你能利用的原理是那些, 3 )发表论文的条件(人财物)够不够。那么,这还是学术研究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6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如何减少PDF文件的大小
nadia1989 2013-12-29 11:43
http://zh.wikihow.com/%E5%87%8F%E5%B0%91PDF%E6%96%87%E4%BB%B6%E7%9A%84%E5%A4%A7%E5%B0%8F
个人分类: Office|18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尺寸微结构辊筒模具超精密加工机床”日前在哈工大完成试切
热度 1 bradywang 2013-12-24 11:04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王波教授等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大尺寸微结构辊筒模具超精密加工机床”日前完成初次试切。 该机床可加工辊筒的最大长度为1500mm,最大直径为400mm,可加工最大工件质量1000Kg。运动控制分辨率5纳米,敏感方向直线度误差为2.0微米/1500mm,主轴最高转速500RPM,主轴回转精度优于50纳米。 此类机床是平板显示器中的高性能光学膜片制造所需的核心设备,用于膜片辊对辊制造过程的高精度辊筒模具的超精密加工。此外,在聚焦太阳能反光膜片、道路照明、仿鲨鱼皮减阻薄膜的制造中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此之前,这一类超精密加工机床的市场一直被美国的Moore公司和Precitech公司的产品垄断,并且严格限制向中国的出口。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646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 Nature:结构生物学里程碑!近原子分辨率显示蛋白
rasin 2013-12-6 09:18
原始网址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8168.html Nature :结构生物学里程碑!近原子分辨率显示蛋白结构 在一项技术壮举中,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UCSF )的科学家们以近原子分辨率,确定了在疼痛和热知觉中起中心作用的一种蛋白质的结构。相关两篇研究论文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自然》( Nature )杂志上。 两篇论文的作者: Erhu Cao 、 Maofu Liao 、 Yifan Cheng 和 David Julius 。 在 UCSF 博士后研究人员曹尔虎( Erhu Cao ,音译)和廖茂福( Maofu Liao ,音译)博士的领导下,这项新研究为寻找更好的新型疼痛疗法的药物设计者提供了一些新见解。此外,它也标志了结构生物学领域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人们认为新研究中所采用的低温电子显微镜( cryo-EM )技术无法这样细致地显像小蛋白。 论文的共同资深作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副教授、电子显微镜学家程一凡( Yifan Cheng )博士说: “ 其影响将是广泛的。过去从来没有人会相信,你能够利用这一方法获得这样的分辨率 —— 这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新研究开辟了大量的机会。 ” 两篇《 Nature 》论文报道了分辨率为 3.4 埃 的 TRPV1 蛋白的结构。 TRPV1 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自 1997 年加州大学生理学系主任和教授 David Julius 博士首次发现它以来, TRPV1 引起了生物学家和公众广泛的兴趣。 TRPV1 是一种大量存在于感觉神经细胞中的离子通道:它在细胞膜中形成一个孔道,钙离子等通过这一通道,改变细胞使之产生动作电位,并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然而不同于其他的离子通道, TRPV1 可对化学物质或温度变化产生反应。例如,当存在辣椒素( capsaicin )时 TRPV1 会改变它的形状打开通道,也会对极高的温度做出响应引起疼痛。 Julius 和同事们证实了,蜘蛛毒素和植物等多种不同来源的一系列疼痛诱导毒素和炎症性化合物也可以激活 TRPV1 ,这些关联使得这一蛋白成为了药物开发者们的关注焦点。 第一篇《 Nature 》文章描述了 TRPV1 处于静息状态时的结构,第二篇论文则揭示了当与一种蜘蛛毒素和一种辣椒素样化合物结合时, TRPV1 通道改变形状的机制。这些显像支持了一种 TRPV1 “ 两阀门 ” 激活模型:这一通道的不同部分可响应不同的化学制剂改变构象,对于希望通过精确控制 TRPV1 门控来调节疼痛反应的药物设计者们而言,这一信息很有价值。 “ 这有点像看到了这一通道关闭时,部分打开时,然后全部打开时的快照,这对于一种离子通道而言相当少见, ” Julius 说。 程一凡说: “ 在此之前, TRPV1 和相似蛋白结构最好的分辨率为大约 15-20 埃,许多来自低分辨率数据的结构缺乏充分的细节提供机制信息。 ” Julius 表示: “ 许多结构生物学家一直认为低温电子显微镜不如 X 射线晶体学,在最好的情况下后者能够获得低于 2 埃的分辨率。 ” 然而正如其名, X 射线晶体学需要将目的蛋白结晶,像 TRPV1 这样的嵌在细胞膜中的蛋白非常难做到这一点。而这些膜蛋白却是包括细胞信号传导和药物作用等重要的生物学领域中的决定性因子。 Julius 说,由于程一凡实验室取得的巨大进展,能够精确地捕获蛋白质的形状改变现成为了低温电子显微镜的一个巨大优势,他预计许多结构生物学家,甚至是那些支持 X 射线晶体学的人,也将会把低温电子显微镜添加到他们的工具箱中。 原文检索: Maofu Liao, Erhu Cao, David Julius Yifan Cheng. Structure of the TRPV1 ion channel determined by electroncryo-microscopy . Nature, 04 December 2013; doi: 10.1038/nature12822 Erhu Cao, Maofu Liao, Yifan Cheng David Julius. TRPV1 structures in distinct conformations reveal activationmechanisms . Nature, 04 December 2013; doi: 10.1038/nature12823
36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频率分辨率的两种解释(转)
luzeyuan 2013-10-29 13:45
解释一:频率分辨率可以理解为在使用DFT时,在频率轴上的所能得到的最小频率间隔f0=fs/N=1/NTs=1/T,其中N为采样点数,fs为采样频率,Ts为采样间隔。 所以NTs就是采样前模拟信号的时间长度T,所以信号长度越长,频率分辨率越好。是不是采样点数越多,频率分辨力提高了呢?其实不是的,因为一段数据拿来就确定了时间T,注意:f0=1/T,而T=NTs,增加N必然减小Ts ,因此,增加N时f0是不变的。只有增加点数的同时导致增加了数据长度T才能使分辨率越好。还有容易搞混的一点,我们在做DFT时,常常在有效数据后面补零达到对频谱做某种改善的目的,我们常常认为这是增加了N,从而使频率分辨率变好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补零并没有增加有效数据的长度,仍然为T。但是补零其实有其他好处:1.使数据N为2的整次幂,便于使用FFT。2.补零后,其实是对DFT结果做了插值,克服“栅栏”效应,使谱外观平滑化;我把“栅栏”效应形象理解为,就像站在栅栏旁边透过栅栏看外面风景,肯定有被栅栏挡住比较多风景,此时就可能漏掉较大频域分量,但是补零以后,相当于你站远了,改变了栅栏密度,风景就看的越来越清楚了。3.由于对时域数据的截短必然造成频谱泄露,因此在频谱中可能出现难以辨认的谱峰,补零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这种现象。 那么选择DFT时N参数要注意:1.由采样定理:fs=2fh,2.频率分辨率:f0=fs/N,所以一般情况给定了fh和f0时也就限制了N范围:N=fs/f0。 解释二:频率分辨率也可以理解为某一个算法(比如功率谱估计方法)将原信号中的两个靠得很近的谱峰依然能保持分开的能力。这是用来比较和检验不同算法性能好坏的指标。 在信号系统中我们知道,宽度为N的矩形脉冲,它的频域图形为sinc函数,两个一阶零点之间的宽度为4π/N。由于时域信号的截短相当于时域信号乘了一个矩形窗函数,那么该信号的频域就等同卷积了一个sinc函数,也就是频域受到sinc函数的调制了,根据卷积的性质,因此两个信号圆周频率之差W0必须大于4π/N。从这里可以知道,如果增加数据点数N,即增加数据长度,也可以使频率分辨率变好,这一点与第一种解释是一样的。同时,考虑到窗函数截短数据的影响存在,当然窗函数的特性也要考虑,在频率做卷积,如果窗函数的频谱是个冲击函数最好了,那不就是相当于没截断吗?可是那不可能的,我们考虑窗函数主要是以下几点:1.主瓣宽度B最小(相当于矩形窗时的4π/N,频域两个过零点间的宽度)。2.最大边瓣峰值A最小(这样旁瓣泄露小,一些高频分量损失少了)。3.边瓣谱峰渐近衰减速度D最大(同样是减少旁瓣泄露)。在此,总结几种很常用的窗函数的优缺点: 矩形窗:B=4π/N A=-13dB D=-6dB/oct 三角窗:B=8π/N A=-27dB D=-12dB/oct 汉宁窗:B=8π/N A=-32dB D=-18dB/oct 海明窗:B=8π/N A=-43dB D=-6dB/oct 布莱克曼窗:B=12π/N A=-58dB D=-18dB/oct 可以看出,矩形窗有最窄的主瓣,但是旁瓣泄露严重。汉宁窗和海明窗虽主瓣较宽,但是旁瓣泄露少,是常选用的窗函数。
2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Centos屏幕分辨率调整
clrscr 2013-10-18 09:37
重装Centos后,屏幕分辨率最大值远远低于实际的屏幕分辨率,因此无法通过一般命令或图形界面调整。在网上找到方法并设置成功。 参考链接: http://aaa103439.blog.163.com/blog/static/17690106720129111230424/ 主要方法(从链接地址复制,特此说明)如下: 原文: 0. telinit 3 1. remove nomodeset from kernel line in grub.conf. Just scroll to end of this line and you will see it there. 2. remove xorg.conf file ! It will load intel driver automatically 3.reboot. 译文: 0 . 执行命令 telinit 3 ,需要root权限,即退出图形界面,回到命令行界面。 1. 从文件/etc/grub.conf 的kernel行中删除“nomodeset 。只要翻到该行的末尾,就可以看到这个词。 2. 删除文件/etc/X11/xorg.conf !INTEL驱动程序会自动被加载。 3. 执行命令reboot, 重启系统。 2013/10/18 初稿 2013/10/18 为防止链接失效,复制链接中主要内容
个人分类: Linux|77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启航:(三)高分辨率复杂表面图像拼接调研
kingang 2013-10-16 20:25
由于实验室大王老师的临时安排,需要我参与他关于图像拼接的项目,作为前期工作,则需要对图像拼接的近几年的研究背景现状做一个综述,当然给我安排了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这个任务。目的是要能够总结到近五年研究的方法以及其方法的评价。而且本次项目期望能够与敦煌研究院进行合作,从事壁画的图像拼接方法研究。 对于敦煌石窟的了解不多,据说有超过400个不同规模的洞窟组成,有超过42000平方米的壁画规模!当前敦煌研究院的工作是把壁画通过影像技术把壁画进行数字存档,并且要求壁画的高精度和清晰度。因为所采用的数码相机都是采样一部分的壁画,所以要进行大量的图像拼接工作,当前是采用photoshop来进行手工拼接,耗时耗力,而且容易造成不可预知的误差错误。所以亟需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 图像拼接技术的产生发展已经有超过五十年的时间,可以视作较为成熟的技术,并且市面上有很多商用的图像拼接软件可以见到,而且针对一般的图像拼接甚至giga像素级图像的拼接也可以达到很好的要求,实时性也能满足。但是针对复杂场景下的敦煌石窟来说,则要复杂的多了,首先这不同于一般的图像拼接,或者全景图拼接,只要肉眼可以达到的误差要求就算非常不错。但是作为数字档案来存放的壁画图像来说,误差的控制是必须要非常精确,而且要求运算速度要快,而且尽量减少人工的干预,并能够寻找一种方法来评价和衡量拼接后的图像效果。 经过两天的调研,从国内到国外,相关的研究有很多,毕竟作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个小分支,技术已经非常的成熟,不同的是应用场景不同带来的定向性的技术调整或优化。随着Lowe提出SIFT算子并在2004年进行完善之后,但凡是与图像有关的技术中,特征的提取方面基本都要过这一关,一般来说每一个事物都有正反面,即有好有坏,SIFT的好处就是精度非常高,缺点就是运算太慢。后来有人提出的改进方法中,最经典的就是SURF算法,在SIFT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提高了运算速度。但无论如何改进,SIFT作为特征提取中的关键的技术,是图像拼接研究中最需要掌握的第一个关键点和切入点。 图像拼接一般分成三个部分,图像校正,图像配准,图像渲染融合。而图像配准则是其中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这方面的论文相当的多,一般经典的是采用特征点的模板匹配或频率域变换的相关算法来进行配准。 从Web of Science中搜索相关SCI收录的论文情况来看,主题标明image stitching,image registration的论文数量非常之多,而且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这些论文大多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是医学图像处理,一个是遥感图像处理。作为艺术图像处理的壁画来看,需要填补一些空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是从敦煌研究院已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来看,这一部分也不算是一个非常空白的研究,至少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至少有浙江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中科院等单位参与了相关的合作研究,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主要是看到2011.8月的敦煌论坛的论文集,400页,已经比较厚实了,但是关键的技术问题还是比较棘手,正是因为比较棘手,所以要展开更开阔的合作研究。 从已经商用的软件来看,我下载到Kolor Autopano Giga 3.0的应用软件,可以针对高清大尺寸图像进行快速自动拼接。我选取了一副11956*3555的图像,将其分成6975*1975的四幅图像,进行拼接,耗时约几秒钟,拼接效果非常理想,当然我的事先裁剪的图像都比较好,所以拼接效果不错。但是当我用手机采集了3328*1872的十幅实验室室内全景图像,拼接的速度还是很快,但是效果却拼接为了两幅图像,其中有两幅图像被拿出来单独拼接成了一副图像,而且另外8幅图像拼接的效果,由于视角的问题,肉眼一看是不错,但是像墙角、电灯等位置则出现了错位非常明显的情况,因此对于此软件来说,视角或图像畸变后的拼接就显得不那么理想,就必须用他的后续微调的手工操作来弥补。 综上所述,近两天的调研来看,可以采用的技术目前来看,以SIFT或SURF为核心来展开,先了解成熟技术室如何进行拼接处理的,另外要了解前沿研究技术的发展情况,关注像近期的高水平国际会议上相关的论文情况。当然这里的搜索需要很大的气力,因为关键字找不准就很难找到理想的论文文献。 对于拼接研究,特别是壁画的拼接研究是个不错的切入点,用来实现产学研的结合是不错的。同时在壁画基础上,可以想办法建立机器学习理论相关的模型来对图像拼接或后期的修复进行研究,理想的是能够建立自适应学习的最优化方法来完成复杂情况下的问题。因此来看,此方面的研究还是很有意义的。
个人分类: 科海随笔|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子显微镜 :利用中子创建高分辨率的图像
mshot 2013-10-14 11:02
美国航空航天局和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 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显微成像 理念, 利用中子 -不带电荷的亚原子粒子来创建高分辨率的图像。— 中子显微镜 到现在为止,大多数中子仪器已经类似于针孔摄像机,例如 crude imaging systems。 中子显微镜 完整的信息可以阅读MIT网站的报道: mit.edu
个人分类: 显微成像|39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低能电子显微镜分辨率文献
wenxintang 2013-10-2 19:32
The first document from Prof. E. Bauer on LEEM resolution 1-s2.0-0304399185901767-main Bauer LEEM resolution.pdf R. Tromp et. al. develop another one for LEEM published on Ultramicrope. 1-s2.0-S0304399111002294-main.pdf Together with Michael Altman, the predicted resolution of LEEM will be 0.5 nm. This paper is also published on Ultramicroscopy very recently.
个人分类: 电子显微镜|1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分辨率的激光雷达数据将成为地形, 地貌一个重要平台和契机
热度 2 douj888 2013-9-24 12:19
高分辨率的激光雷达数据 将成为地形, 地貌一个重要平台和契机 受老板小口及小老板早川的邀请 , Arizona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niv. Tokyo, HiroshimaUniversity and UNAVCO, OpenTopography 大学及研究机构一些著名的学者来我们 CSIS 中心实验室访问 , 并各自做了精彩的报告 , 了解国外的一些学者研究方向 , 对自己的研究大有裨益 , 最近我也简单在做 LIDAR DEM 的相关研究 , 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方向。 激光雷达数据提供给我们亚米级别的高分辨数据,数据真有三维性及高精度的优势,特别是在人迹罕至或高密度植被覆盖的地区等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数据匮乏的地区,为我们提供一种颠覆性的解决办法,这个一数据平台和契机,是将来地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很有用武之地。附上报告的照片。我们中心有三台scaning lidar,有机会借用下,亲自研究下, 即使在日本也是刚刚起步,所以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原因是:可能仪器有点贵,缺少相应的培训及流行的软件,这是一个契机。 Mike Ramon Arrowsmith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itle: Tectonic geomorphology, structural geology, and paleoseismology of fault zones from high resolution topography Mike Osk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Title: High resolution topography of active faults and topographic differencing (tentative title) Edwin Nissen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Title: Fault zone deformation and shallow slip from LiDAR differencing Yuichi S. Hayakawa(Univ. Tokyo) Title: Analysis of high-definition topography using TLS: waterfall, debris flow and tsunami erosion Koji Okumura (Hiroshima University) Title: A review of the mapping of faults since 1980s: plane table, TS, RTK-GPS, Lidar, and the future. Chris Crosby (UNAVCO, OpenTopography) Title: Facilitating access to high-resolution topography: Data collection support and online data distribution
5851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测量精度与分辨率的区别
baibing 2013-8-25 15:35
测量精度与分辨率的区别 2012-02-01 11:55:49 |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比如一把尺子,最小刻度是1mm,它的分辨率就是1mm。 但是尺子上的1mm到底准不准呢?与1mm的标准长度的差值,就是精度。 举一对例子: 一把尺子,最小刻度是1m,但是这个1m的刻度定的非常准确,与1m的标准长度只有±1mm的误差。 那么这把尺子的分辨率是1m,但是测量精度是1mm。就是说用这把尺子量,最小只能量出1m,再往上就是2m,3m,没有中间值。但是量出来的这1m长度非常精确,其真实长度最小是0.99m,最大是1.01m. 而另一把尺子,最小刻度是0.5m,但是这个0.5m刻度定的很粗糙,与0.5m的标准长度有±0.3m的误差。 则这把尺子分辨率是0.5m,而测量精度是0.3m。即用这把尺子量,最小可以量出0.5m的长度,往上就是1m,1.5m,没有中间值。但是由于其精度差,量出来的0.5m,其真实长度最小可能是0.5-0.3=0.2m,最大则是0.8m。
1 次阅读|0 个评论
Kinect的RGB图像和红外图像的分辨率
wanglin193 2013-7-28 19:04
深度相机Kinect 可以输出640 ×480 和320 ×240 两种分辨率的深度图像,同时也能输出红外图像或者RGB 图像( 两种图像无法同时获取) 。 Kinect 的规格说明提到,设备自带的RGB 摄像头也可以支持1280 ×1024 的图像输出, 至少维基百科是这样说的: ...the hardware is capable of resolutions up to 1280x1024 (at a lower frame rate) and other colour formats such as UYVY. The monochrome depth sensing video stream is in VGA resolution (640 × 480 pixels) with 11-bit depth, which provides 2,048 levels of sensitivity. The Kinect can also stream the view from its IR camera directly (i.e.: before it has been converting into a depth map) as 640x480 video, or 1280x1024 at a lower frame rate. 但是在OpenNI里简单地把 分辨率直接改成 nXRes=1280,nYRes=1024,nFPS=15 ,并调用下面的语句,却无法输出想要的结果。 XnMapOutputModeMyMapMode = { nXRes,nYRes,nFPS }; // 显示RGB 图像时设置输出分辨率 xn::ImageGeneratorG_RGB; G_RGB.SetMapOutputMode(MyMapMode ); 后来发现在程序里注释掉深度图像的获取和输出步骤,就可以显示了。也就是说,设备无法输出 1280 × 1024 的深度图,这样的设置会导致无法二者都无法获取。 下面例子是一个场景的深度图,分辨率为 640 × 480 ,并且用 G_Depth.GetAlternativeViewPointCap().SetViewPoint(G_RGB ); 把深度图 warp 到对应的 RGB 图像上 了。 图中的红点和数字表示该点的深度值,单位是毫米,0表示这个点没有深度数据。 下面图像显示的是对应的 640 × 480 的 RGB 图像 下面图像显示的是对应的 1280 × 1024 的 RGB 图像,可以看出图像的上下边比上图多几行内容,(博客在上传图像时改变了图像尺寸,所有图像都可以在这里下载 jpg.rar ): 切换到显示红外图像,重新编译程序,也可以输出 1280 × 1024 的红外图像。 // 在显示红外图像时对应的语句 xn::IRGeneratorG_Ir; G_Ir.SetMapOutputMode(MyMapMode ); 下面是这个场景的红外图像( 尺寸1280 ×1024) : 图像里的散乱分布的亮点,就是Kinect 用来恢复深度的结构光(Structure Light) ,这些光斑是由设备上的红外激光发射器发出的。这些古怪的pattern 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只能借助红外相机观察。利用红外结构光实时恢复深度,是Kinect 的技术核心,来自于一家叫Prime Sense 的以色列公司。但微软最近推出的Kinect2.0 抛弃了这种技术,取而代之的是Time Of Flight ,来自于他们前几年收购的另一家以色列公司。深度相机是基于摄影测量学中的三角测距法,根据亮点在图像中移动的位置就可以算出这点到相机的距离( 即深度) ,具体原理大家可以在网上自行搜索。 下面是分辨率切换到640 ×480 的输出,由于Kinect 输出的时候做了简单的隔点降采样,所以可以看到墙面上出现了红外激光pattern 的走样(Aliasing) 条纹,研究光学的人和摄影爱好者喜欢把它称为摩尔(Morie) 纹。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有的人还会搬出“奈奎斯特(Nyquist) ”的大名。
个人分类: 3D|184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比例尺、等高距和DEM分辨率关系
zoelu 2013-7-4 22:53
地表面的形态是很复杂的,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态是由它的相对高度、地面坡度以及所处的地势所决定的,它们是影响等高距的主要因素。从等高距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当地图比例尺和图上等高线间的最小距离简称等高线间距确定之后,地面坡度是决定等高距的主要因素,当然等高距的大小也受到地面高度所制约。 h=M*S*tanα/1000 式中: M—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S—等高线间的最小间距; α—地面坡度。 等高距的选择一般应考虑两种因素:图面清晰度和地貌表示的详细度。对选择等高距来说,图面清晰度指地图上等高线最小间距对图面载负的影响程度。地貌表示详细度指单位高差内等高线所通过的数量对地貌表示的影响程度。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的统一体。所以选择分区适宜的等高距的实质是选择详细度和图面清晰度的最佳结和。 常见比比例尺、等高距和DEM分辨率关系如下表所示:
个人分类: 基础专业知识|2 次阅读|0 个评论
发射首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
kejidaobao 2013-6-16 11:41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 (新闻时段2013-04-21至2013-04-30;★为新闻关注度) 发射首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 26日,中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顺利点火升空,以“一箭多星”方式将“高分一号”及搭载的卫星分配器和小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自主研发生物航空燃料首次试飞成功 24日,加注中国石化生物航空煤油的东方航空空客320型飞机经过85分钟飞行后,平稳降落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这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料在商业客机首次试飞成功。 美科学家观测到高亮度彗星 23日,美国行星科学研究所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1颗新的、名为ISON(编号C/2012 S1)的彗星,它将于2013年晚些时候从距太阳不远处掠过。该彗星亮度非常高,甚至能超过满月的亮度。 美将借助新型天文望远镜探索宇宙生命 25日,美国宇航局与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签订了为期4年、价值为7500万美元的合同,以制造新型天文望远镜来探测系外行星。 日研制先进纳米衣有望终结航天服 26日,日本科学家利用电子轰击为果蝇幼虫研制了一套“纳米衣”,它能够保护幼虫免遭类似太空的真空暴露影响。如果没有这套衣服,幼虫在短短几分钟内便走向死亡。 最古老恐龙胚胎化石“现身” 25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馆长钟仕民证实,发现于楚雄州禄丰县的1块早期蜥脚亚目恐龙胚胎化石经同位素定年为距今约1.95亿年的早侏罗纪时期,比此前被认定为世界最古老恐龙胚胎化石的南非早期恐龙大椎龙的胚胎化石还要早500万年。 10年前“外星人”骸骨实为突变人类 26日,斯坦福大学科学家通过DNA检测确认,10年前在智利发现的一个长约6英寸、有着巨大头颅的骷髅属于一个突变的人类。此前关于该骷髅的猜测层出不穷。 宇宙环境在10世纪曾出现巨变 25日,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到达地球的宇宙射线在公元993年曾急剧增加,宇宙环境当时出现了巨大 变化。进行这种研究将有助于预测未来太阳耀斑爆发的 时间。 发现罕见“三体星系” 23日,研究人员发现,距离地球大约4200万光年的宇宙深处,存在一个巨大星系团,这是被“孤零零”遗弃在黑暗而虚空的宇宙中的3个星系,仅剩下大量的氢气与之连接,此外还有一团无形的暗物质纽带将它们关联在一起。 首次发现“西外提古城遗址” 25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文管所在对新疆巴仑台至依尔根铁路沿线的古遗址进行考察时,首次发现“西外提古城遗址”。从现有的史料中查找,没有找到相关记载。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李娜)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2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如何让SCI中图片的分辨率满足要求
jttkxw 2013-5-3 16:25
杂志社对投稿图片的分辨率通常有如下要求:   TIFF: Colour or greyscale photographs (halftones): always use a minimum of 300 dpi.   TIFF: Bitmapped line drawings: use a minimum of 1000 dpi.   第一点说的是灰度图的dpi在至少300dpi以上,比如病理图片、电泳图等;   第二点说的是点阵线性图的分辨率一般在1000dpi以上,比如用excel所作曲线或柱状图,chemdraw所画结构式等。   投稿所遇到的问题:   通常数码照片的dpi为72,而excel所作图片的dpi为200,均不能满足投稿需求,因此要更改dpi 设置   解决方法:   在photoshop新建一个A4格式的图片,在图片大小选项中将分辨率选为杂志所需的分辨率(比如1000ppi,这里可能又涉及到一个ppi和dpi的概念,其实你不用多管,简单说来,一个相当于电脑屏幕的输出(ppi),一个相当于打印机的输出(dpi),你只要ppi设为1000,打印的分辨率就为1000dpi,两者在数值上是等量的)。将excel或照片直接粘贴到新建图层中(注意,这是的图片显示的可能会很小),将图片放大到适合观看的大小,剪切所需区域,如果杂志社对图片大小有要求可以通过图片大小选项设定(例如5cm*3cm),保存为tiff格式,将保存layer前的对钩去掉,确定,采用LZW压缩,确定,即可。这样保存的图片大约为200k.   dpi增大的优点:   通常我们用excel作的图贴到word或直接保存为图片,会发现,图片缩小会比较清初,但是放大后遍模糊   将 dpi增大后,虽然缩小图片感觉不如直接保存清初,但是你放大很多倍后图像仍清晰   如果原图是用“Origin”做的曲线图,   按照要求“1200 dpi (dots per inch) for black and white line art (simple bar graphs, charts, etc.)”的要求修改过程如下:   (1)将所做的图用程序“Origin” (如OriginPro 7.5)打开;   (2)点击菜单”File” “Export Page..” 在“保存类型”中选“Tag Image File(*.tif)”,同时在 “Show Image Options”前打勾 , 确定“保存”;   (3)在TIFF Options窗口中,“DIP” 设为1200;“Color Depth” 选Monochrome;“Compression” 选LZW,最后点击“OK”即可。   (4)将所得的TIF格式图片用Photoshop打开,在菜单“图像” , “图像大小”中确认 “分辨率”为1200象素/英寸,将“宽度”设定为6000像素左右;点击“好”。   (5)“文件” , “存储为” , “格式”选为“TIFF” , ”保存“;在”图像压缩“中选”LZW“; 点击”好“;就可获得满足杂志要求的图片了!   如果图片是JPG等照片,如电镜照片等,   300 dpi for halftones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s)   600 dpi for combination halftones (photographs that also contain line art such as labeling or thin lines)   按照上面的任一个要求,处理如下:   (1)图片用Photoshop打开,在菜单“图像”中的 “图像模式” 中选择“灰度”(用于黑白图片)或者“CMYK”(用于彩色图片)   (2)在“图像”中的“图像大小”设定“分辨率”为600(或300)象素/英寸,将“宽度”设定为3000像素左右;点击“好”。   (3)“文件” “存储为” “格式”选为“TIFF” ”保存“;在”图像压缩“中选”LZW“; 点击”好“;就可获得满足杂志要求的图片了! 以上信息来源于http://soft.cnzer.cn/view-30193-2.html
个人分类: SCI投稿|33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投稿:最后检查
热度 1 liwenbianji 2013-3-6 09:55
论 文写完之后,要严格自查并/或找一位同事评价一下,尽可能确保文章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良好的撰写方式,然后就可以投向目标期刊了。此时你应该已经挑选出最 合适的期刊,并已经写出一份有说服力的投稿信给编辑。检查目标期刊的《稿约》,确保遵循了所有要求;如果没有,那就要在投稿前做相应改正以免将来造成延 误。其中包括稿件和所有插图都保存为正确格式和所要求的分辨率。 多数期刊鼓励在线投稿,这通常需要在目标期刊注册一个投稿帐户。这是一个分步过程,通常要求输入全名、单位地址、最高学位和所有作者的详细联系信息(不仅是通讯作者)。注册之后,投稿作者把所有相关文件(包括正文、投稿信、插图文件和补充材料)上传到期刊的网上投稿系统。 一 些期刊规定以邮递方式投稿,要求提交规定数量的论文打印件和含所有文件的光盘。通常每个作者都要签署声明表示同意向杂志投稿并在论文上署名,不过有些杂志 现在也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确认。投稿过程中可能需要交纳投稿费,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出版费都是论文被录用之后才会征收。任何从已发表的文献中转载插图或其他内 容都要获得许可,有时在投稿时杂志社就会要求你提交此类许可证明。若论文被录用,论文的版权就要转让给出版商;有时,在投稿时就要填写一份版权转让表。 投 稿过程有时允许你推荐或排除潜在的论文审稿人。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你也可以在投稿信中推荐或排除。期刊编辑会尽力任命独立专家为审稿人,但也知道许多领域 的实验室之间存在激烈竞争。他们很清楚:你尚未公开发表的数据具有敏感性,把它交给直接竞争对手有可能不合适。所以,他们愿意知道谁可能是“友好的”审稿 人,谁可能不那么友好。编辑们几乎肯定不会只任命你推荐的审稿人或排除所有你请求排除的人。他们会用你提供的信息来客观地决定谁应该和不应该审读你的稿 件。 在选择哪些专家可列入“推荐审稿人”时,你应该考虑那些你论文所赞成的研究或观点的作者;比如,若你的工作基于之前发表的一篇文献并发展或确 认了其结果,则该文献的资深作者就是好的候选人。你的参考文献可以帮你找出这些候选人,仔细阅读他们的论文就能知道他们的观点是否与你相符或相反。在理想 状态下,你的研究发现能支持你所推荐的本领域资深研究者所提出的观点。相同领域内的国际合作者也可成为“友好的”审稿人,不过如果你们之前共同发表过论文 可能会被编辑以偏向性理由排除。 确定谁应该被排除出审稿人行列要更为困难。但是,如果你知道有另一实验室在做同样的工作(也许你在最近召开的一次 会议上听过该实验室成员做的报告或张贴的壁报),就可以请编辑把该实验室的主要研究者排除出审稿人行列。此外,也要请编辑把观点或假设与你相反的研究者排 除在外。 当然,期刊会要求任何审稿人完全客观地评议你的稿件。而且,编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评估你的稿件来判断审稿人的意见是否公正。如果收到的审 稿意见完全相互矛盾(如一个非常正面,另一非常负面),编辑可能会再找一个审稿人来评议直至对审稿意见满意,这会推迟你投稿的决定意见。归根结底,只要研 究的设计和实施都没有问题,结果有新颖和有趣之处,行文清楚简洁并符合《稿约》,你的论文就有最大的机会能逾越这些障碍并最终被录用。 英文原文: Submitting your paper: final checks If you have written your paper, critically self-evaluated it and/or asked a colleague to evaluate it, and believe it to be as scientifically robust and well written as possible, you are ready to submit it to your target journal. You should by now have selected the most appropriate journal for your paper and written a convincing cover letter to the editor. Check that all of the instructions in the target journal’s Guide for Authors are complied with—if any are not, then these should be addressed before the paper is submitted or they could cause delays later on. This includes ensuring that the manuscript and any figure files are saved in the appropriate file format and of the requested resolution. Most journals encourage online submission, which usually requires registering with the target journal and setting up a submission account. This is a step-by-step procedure in which details such as full names, departmental addresses, highest degrees awarded and full contact information for all authors, not just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are usually requested. Following registration of an account, the submitting author will be able to upload all relevant files, including manuscript file, cover letter, separate figure files and any supplementary material files, to the journal’s online submission system. Some journals request submission by post, which requires posting the requested number of identical printed copies of the manuscript along with an electronic copy of all files on a CD. Frequently, each author is required to sign a declaration agreeing to the submission to the journal of a paper bearing their name, although some journals now verify this by e-mail. During the submission process, there might be a requirement to pay any submission costs, although publication costs are not usually requested until after a manuscript is accepted. Any figures or other content that are being reproduced or modified from previously published work will require the appropriate permissions, and these are sometimes requested at the time of submission. If a manuscript is accepted, the copyrights to the manuscript will need to be transferred to the publisher; the relevant forms for copyright transfer are sometimes made available during the submission process. The submission process sometimes allows you to recommend or exclude potential reviewers of your manuscript. If not, it is usually worthwhile doing so in your cover letter. The journal editors will try to appoint independent experts as reviewers, but will also be aware that many fields are intensely competitive among labs. They will also appreciate that your unpublished data needs to be treated sensitively, and that it might not be appropriate to put that in the hands of a competitor working on the same thing. Thus, it will help them to know who might be a ‘friendly’ reviewer and who might be less friendly. The editors will almost certainly not appoint only the reviewers you suggest and exclude all those you ask to be excluded, but they will use the information you provide to make an objective decision about who should and who should not review your paper. In choosing who to recommend as a potential peer reviewer, you should consider any researchers whose hypotheses and ideas your work supports; for example, if your work builds on previously published work, extending or confirming the findings of that work, then the senior author(s) on such a study would likely be a good candidate reviewer. A look through your reference list will help you to identify such candidates, and reading their papers closely will give you an idea of whether their thoughts are in line with your own, or perhaps opposed to them. Ideally, recommend senior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who have propounded ideas that would be supported by the findings of your study.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ors in the same field also represent potential ‘friendly’ reviewers, although if you have previously co-published work with those researchers the journal editors might exclude them for potentially being bias. Working out who to exclude can be more difficult, but if you know that some other lab is working closely on the same thing, perhaps because you have seen researchers from that lab speak or present a poster at a recent meeting, it would be a good idea to ask the editors to exclude the Principle Investigator of that lab as a candidate reviewer. Also ask the editors to exclude researchers whose hypotheses or ideas are known to run counter to those suggested in your manuscript. Of course, any reviewers that are appointed will be asked to be completely objective in their assessment of your manuscript. Moreover, the editors will also be able to assess your manuscript to some degree and identify if the points raised by the reviewers are fair or not. If completely polarized reports (for example, one very positive and one very negative) are received, the editors may choose to appoint additional reviewers and delay a decision on your manuscript until they are satisfied with the reports they receive. Ultimately, if you have designed and executed your study well, show something novel and interesting, and written a clear and concise manuscript complying with the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you will have maximized your chances of getting over the final hurdle before acceptance. Dr Daniel McGowan 分子神经学博士 理文编辑学术总监
5047 次阅读|1 个评论
纵横向分辨率
热度 1 happylemon 2013-2-17 08:35
一、垂向分辨率(纵向分辨率) 纵向分辨率是指地震勘探中能分辨的最小地层厚度,它决定了地震勘探野外采集中 应保护的最高信号频率或最短的信号波长。如果地震子波的振动延续时间为一个周期, 按 Rayleigh 准则,垂向分辨率的极限是四分之一波长或半个周期。 二、横向分辨率 横向分辨率是指地震勘探中在横向上能分辨出的最小地质体的大小,可以用反射波第一菲涅耳带的半径表示,根据地球物理地震学的观点认为:地面上某一点接收到可分辨的反射波,是由反射界面上某一范围内的绕射子波迭加结果。横向分辨率就是该范围的大小,再小就无法分辨了。该范围就是第一菲涅耳带,对大于该范围的地质体理论上可以分辨。
个人分类: 地震数据处理|6382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第六讲 地震资料的计算机处理
热度 1 毛宁波 2013-2-5 10:37
本讲简要介绍了地震资料计算机处理的硬件、软件和基本流程, 着重介绍了如何利用计算机来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的技术及应用实例。 网址: http://www.icourses.edu.cn/details/10489V001?number=06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学习指南)|3260 次阅读|1 个评论
COL故事:氮氧化硅基高分辨率芯片光谱仪
热度 1 slowlight 2013-1-31 14:46
Chinese Optics Letters编辑部 浙江大学何建军教授课题组利用SiON作为波导芯层从而获得高折射率差,并结合刻蚀衍射光栅优秀的光谱分析功能,在9mmx6mm大小的芯片上首次制成了工作于850nm附近波段的高达0.25nm波长分辨率的集成光谱仪。该研究成果将发表在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13年第3期上。 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是当前科学界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其目标在于在一个芯片上完成传统实验室所进行的样品制备、反应、检测、分析等操作,从而实现这些操作的芯片化、集成化、自动化、低成本化和高效化。光谱仪,作为样品检测和分析的重要功能元件,若能将它芯片化将会大大增强芯片实验室的功能。针对这一前景,研究人员利用氮氧化硅波导平台,基于刻蚀衍射光栅,制作了工作于850nm附近波段的小尺寸高分辨率芯片光谱仪。 为了达到器件对于色散、分辨率、像差等性能参数的基本要求,研究人员使用三点法对光栅进行结构设计。三点法表示光栅的输出面上拥有三个零像差点,与传统的一点法和两点法相比,器件的整体像差表现得到了优化。同时,他们还建立了标量衍射模型对光场在光栅中的传播进行仿真,从而可以根据仿真结果对光栅结构进行优化,进而提高光谱分析性能。在实验制作上,首先需要解决利用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方法进行氮氧化硅波导芯层薄膜生长的相关问题,具体涉及到折射率、厚度、均匀性等薄膜参数的控制。其次,需要优化氮氧化硅波导芯层和二氧化硅波导包层的深刻蚀工艺,获得垂直、光滑的侧壁,从而可以降低器件损耗和串扰,并提高分辨率。 当前,信号的处理工作主要还是通过电子来完成。因此,为了使芯片光谱仪更加实用,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需要将光电探测器集成到光谱仪芯片上,将输出信号由光信号变为电信号,使得芯片实验室的实现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说明:通过透镜光纤耦合到输入波导中的入射光在平板波导区域中发散后,被衍射光栅齿面反射,不同波长分量的入射光汇聚到不同的输出波导中。 论文链接: Echelle dif fraction grating based high-resolution spectrometer-on-chip on SiON waveguide platform
个人分类: 科研动态|580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不敢说茶
热度 3 pfdragon 2013-1-9 23:46
作为中国人说到茶谁都知道,作为有文化的现代人说到茶很多人都挥手而过。 在历史中,在小说中,茶一直作为一种寄托感情的载体。 诗人,文人,词人,美人将淡淡的哀思和惆怅都放在茶里了,如果酒文化是豪迈的文化,那么茶文化是收敛的文化了罢。茶艺是一项特殊的技艺,能将对味道的感知,对温度的掌控,对力度的掌控很多细腻的东西综合在一起,一杯好茶不仅仅是躺在开水中的几片树叶,绝对不是。 当然,如果你科学的指出茶艺只是几招花架子的动作,而茶水只是几种分子的组合,从理论上讲也无可厚非。 我并不是懂茶之人,甚至很多爱茶人讲的道道我也没有听懂,喝水的分辨率也没有达到品味鉴赏的地步。 但是,从没有耐心听到自己没事干就演练冲水技术,发现原来太多太多的流失和不懂是因为袖手旁观的不参与。 每天闲暇之际,拿起茶壶忍不住想试试悬壶高冲的技术,发现掌握一把壶控制出水的速度和冲水的力度,就足以让人反复玩味忘记一天工作的疲劳。那么试想在熟练掌控此项技术的前提下还能维持优雅和美丽的举止,应该不亚于奥运体操比赛的成就感。 电视镜头前还是有那么多人不厌其烦的看着体操运动员一遍一遍的展现竞技美感,那种竞技一样是你自己做不到的,是观赏别人的成就。却为何放弃了对这种小巧而精美技艺,表示迂腐陈旧不耐烦。 文化越来越远去不是读书识字穿袍子能解决的,没有参与就不会有感知,没有感知不会有认同,没有认同就无法再理解。对传统文化中的感知越来越遥远了,也就只能猴子穿袍子模仿一下取个笑话,好歹还能记住一点符号。 科学将喝茶已经高度提炼,放弃的动作也许就是文化,保留的树叶,也许真的是树叶。 还没写完就有人评论,真积极,呵呵。 这几年合作中看到茶园,茶农,茶庄,茶艺,虽然我还是不懂茶,也不敢对茶有任何点评和说到,因为怕错了出洋相。但是想说的是不管对茶的品评是文化还是矫情,不参与的感觉与参与的感觉太截然不同了。在很多文化创意项目文化巨头们坐在一起口水飞扬的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怎么样开发怎么样弘扬的时候,等不到一壶水开,一口杯茶水,是否就是一种体现。 一楼的我不想回复了,水是解渴的,茶水不一定是解渴的,感叹茶水的意思也不是发愁茶水不解渴的。 感叹就是感叹,感叹虽然解决不了问题。 有些人会议开再多,也不肯面对这个感叹。
5328 次阅读|5 个评论
[纪录][少女时代新版GenieMV——3D][1080P-928.49MB]
lcj2212916 2012-12-10 19:39
名称:少女时代-Genie 内容:少女时代新版GenieMV 格式:mkv封装 3D格式:左右3D格式 分辨率:1080P 大小:928.49MB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13220772 http://radarew.5d6d.net/thread-983-1-1.html
33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ENCODE:人类调节DNA组转录因子DNase I足迹
genesquared 2012-12-5 17:24
《Nature》2012.09.06 扩充的人类调节DNA组库容量编码在转录因子足迹中 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领衔的研究小组报道了41种细胞和组织中DNase I足迹,揭示了成百上千万的编码DNA结合蛋白保守识别序列的短序列元件。 -2012年9月6日《自然》 中文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扩充的人类调节DNA组库容量编码在转录因子足迹中 【译文】结合在基因组DNA上的调控因子保护潜在的序列以防被DNase I切割,进而形成核苷酸水平分辨率的足迹。在41种细胞和组织中利用基因组DNase I足迹分析,我们检测了不同调控区中4500万转录因子占有事件,这些调控区代表了840万不同短序列元件的不同结合。本研究表明这种小的基因组序列间隔,大约是外显子的两倍大小,编码了很大部分DNA结合蛋白保守识别序列,这些序列大约是人类顺式调控元件数量的两倍。我们发现影响等位基因染色质状态的遗传突变体在足迹中比较密集,这些元件优先地被DNA甲基化所保护。 高分辨率DNase I剪接模式反映了核苷酸水平的进化保守性,并示踪了蛋白-DNA作用表面的结晶结构,这表明转录因子结构已经在进化上被标记在人类基因组序列上了。我们鉴定了一种50碱基对的足迹,这种足迹可以清晰地界定成千上万人类启动子中转录本起源的位点。最后,我们描述了大量调控因子识别基序,它们在序列和功能上高度保守,并表现出细胞选择性占有模式,该模式类似于发育、分化和多潜能性的主要调控因子。 英文原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n expansive human regulatory lexicon encoded in transcription factor footprints :Shane Neph,1, 7 Jeff Vierstra,1, 7 Andrew B. Stergachis,1, 7 Alex P. Reynolds,1, 7 Eric Haugen,1 Benjamin Vernot,1 Robert E. Thurman,1 Sam John,1 Richard Sandstrom,1 Audra K. Johnson,1 Matthew T. Maurano,1 Richard Humbert,1 Eric Rynes,1 Hao Wang,1 Shinny Vong,1 Kristen Lee,1 Daniel Bates,1 Morgan Diegel,1 Vaughn Roach,1 Douglas Dunn,1 Jun Neri,1 Anthony Schafer,1 R. Scott Hansen,1, 2 Tanya Kutyavin,1 Erika Giste,1 Molly Weaver,1 Theresa Canfield,1 Peter Sabo,1 Miaohua Zhang,3 Gayathri Balasundaram,3 Rachel Byron,3 Michael J. MacCoss,1 Joshua M. Akey,1 M. A. Bender,3, 4Mark Groudine,3, 5 Rajinder Kaul1, 2 John A. Stamatoyannopoulos1, 6 et al. :Regulatory factor binding to genomic DNA protects the underlying sequence from cleavage by DNase I, leaving nucleotide-resolution footprints. Using genomic DNase I footprinting across 41 diverse cell and tissue types, we detected 45 million transcription factor occupancy events within regulatory regions, representing differential binding to 8.4 million distinct short sequence elements. Here we show that this small genomic sequence compartment, roughly twice the size of the exome, encodes an expansive repertoire of conserved recognition sequences for DNA-binding proteins that nearly doubles the size of the human cis–regulatory lexicon. We find that genetic variants affecting allelic chromatin states are concentrated in footprints, and that these elements are preferentially sheltered from DNA methylation. High-resolution DNase I cleavage patterns mirror nucleotide-level evolutionary conservation and track the crystallographic topography of protein–DNA interfaces, indicating that transcription factor structure has been evolutionarily imprinted on the human genome sequence. We identify a stereotyped 50-base-pair footprint that precisely defines the site of transcript origination within thousands of human promoters. Finally, we describe a large collection of novel regulatory factor recognition motifs that are highly conserved in both sequence and function, and exhibit cell-selective occupancy patterns that closely parallel major regulators of development, differentiation and pluripotency. 原文地址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89/n7414/full/nature11212.html Tags: NATURE nature-2012-09-06 短序列元件 调控因子 足迹 转录因子 http://m.bioku.cn/201210/nature-regulatory-factor-transcription-footprints-short-sequence/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2955618 Nature. 2012 Sep 6;489(7414):83-90. doi: 10.1038/nature11212. An expansive human regulatory lexicon encoded in transcription factor footprints. Neph S, Vierstra J, Stergachis AB, Reynolds AP, Haugen E, Vernot B, Thurman RE, John S, Sandstrom R, Johnson AK, Maurano MT, Humbert R, Rynes E, Wang H, Vong S, Lee K, Bates D, Diegel M, Roach V, Dunn D, Neri J, Schafer A, Hansen RS, Kutyavin T, Giste E, Weaver M,Canfield T, Sabo P, Zhang M, Balasundaram G, Byron R, MacCoss MJ, Akey JM, Bender MA, Groudine M, Kaul R, Stamatoyannopoulos JA. Source Department of Genom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Washington 98195, USA. Abstract Regulatory factor binding to genomic DNA protects the underlying sequence from cleavage by DNase I, leaving nucleotide-resolution footprints. Using genomic DNase I footprinting across 41 diverse cell and tissue types, we detected 45 million transcription factor occupancy events within regulatory regions, representing differential binding to 8.4 million distinct short sequence elements. Here we show that this small genomic sequence compartment, roughly twice the size of the exome, encodes an expansive repertoire of conserved recognition sequences for DNA-binding proteins that nearly doubles the size of the human cis-regulatory lexicon. We find that genetic variants affecting allelic chromatin states are concentrated in footprints, and that these elements are preferentially sheltered from DNA methylation. High-resolution DNase I cleavage patterns mirror nucleotide-level evolutionary conservation and track the crystallographic topography of protein-DNA interfaces, indicating that transcription factor structure has been evolutionarily imprinted on the human genome sequence. We identify a stereotyped 50-base-pair footprint that precisely defines the site of transcript origination within thousands of human promoters. Finally, we describe a large collection of novel regulatory factor recognition motifs that are highly conserved in both sequence and function, and exhibit cell-selective occupancy patterns that closely parallel major regulators of development, differentiation and pluripotency. Comment in • Genomics: users' guide to the human genome. PMID: 22955618 Data from this publication Epigenomics Experiments, by feature type.See all experiments (277) • DNA methylation (29) • H2AK5ac (2) • H2BK120ac (2) • H2BK12ac (3) • H2BK15ac (3) • H2BK20ac (2) • H3K14ac (2) • H3K18ac (2) • H3K23ac (2) • H3K27ac (5) • H3K27me3 (24) • H3K36me3 (26) • H3K4ac (2) • H3K4me1 (17) • H3K4me2 (2) • H3K4me3 (28) • H3K56ac (2) • H3K79me1 (4) • H3K79me2 (2) • H3K9ac (14) • H3K9me1 (1) • H3K9me3 (22) • H4K20me1 (2) • H4K5ac (2) • H4K8ac (4) • H4K91ac (2) •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40) • gene expression (5) • input control (22) • small RNA analysis (4) Publication Types, MeSH Terms, Substances, Secondary Source ID, Grant Support Publication Types • Research Support, N.I.H., Extramural •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 Research Support, U.S. Gov't, Non-P.H.S. MeSH Terms • DNA/genetics* • DNA Footprinting* • DNA Methylation • DNA-Binding Proteins/metabolism • Deoxyribonuclease I/metabolism • Encyclopedias as Topic* • Genome, Human/genetics* • Genomic Imprinting • Genomics • Humans • Molecular Sequence Annotation* • Polymorphism, Single Nucleotide/genetics • Regulatory Sequences, Nucleic Acid/genetics* • Transcription Factors/metabolism* • 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Site Substances • DNA-Binding Proteins • Transcription Factors • DNA • Deoxyribonuclease I Secondary Source ID • GEO/GSE18927 • GEO/GSE26328 September 5, 2012 Millions of DNA switches that power human genome’s operating system are discovered By Stephanie Seiler And Leila Gray Posted under: Health and Medicine, News Releases, Research, Science The locations of millions of DNA ‘switches’ that dictate how, when, and where in the body different genes turn on and off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a research team led by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in Seattle. Genes make up only 2 percent of the human genome and were easy to spot, but the on/off switches controlling those genes were encrypted within the remaining 98 percent of the genome. Without these switches, called regulatory DNA, genes are inert. Researchers around the world have been focused on identifying regulatory DNA to understand how the genome works. Using a new technology developed with funding from the 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s ENCODE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project, UW researchers created the first detailed maps of where regulatory DNA is located within hundreds of different kinds of living cells. They also compiled a dictionary of the instructions written within regulatory DNA — the genome’s programming language. Darryl Leja, NHGRI This illustration depicts DNA packed tightly into chromosomes, as well as a DNA molecule unwound to reveal its 3-D structure. The findings are reported in two papers appearing in the Sept. 5 online issue ofNature. “These breakthrough studies provide the first extensive maps of the DNA switches that control human genes,” said Dr. John A. Stamatoyannopoulo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genome sciences and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and senior author on both papers. “This information is vital to understanding how the body makes different kinds of cells, and how normal gene circuitry gets rewired in disease. We are now able to read the living human genome at an unprecedented level of detail, and to begin to make sense of the complex instruction set that ultimately influences a wide range of human biology.” Here are the key results: 1) The first detailed maps of regulatory DNA switches that make up the genome’s ‘operating system’. See related stories: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compiled; UW a key force in Project ENCODE Researchers unlock disease information hidden in genome’s control circuitry The instructions within regulatory DNA are inscribed in small DNA ‘words’ that function as the docking sites for special proteins involved in gene control. In many cases, these switches are located far away from the genes that they control. To map the regulatory DNA regions, the researchers harnessed a special molecular probe — an enzyme called DNaseI — that snips the genome’s DNA backbone. Under the right conditions, these snips occur precisely where proteins are docked at regulatory DNA. By treating cells with DNase I and analyzing the patterns of snipped DNA sequences using 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 technology and powerful computers, the researchers were able to create comprehensive maps of all the regulatory DNA in hundreds of different cell and tissue types. They found that of the 2.89 million regulatory DNA regions they mapped, only a small fraction — around 200,000 — were active in any given cell type. This fraction is almost totally unique to each type of cell and becomes a sort of molecular bar code of the cell’s identity. The researchers also developed a method for linking regulatory DNA to the genes it controls. The results of these analyses show that the regulatory ‘program’ of most genes is made up of more than a dozen switches. Together, these findings greatly exp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genes are controlled and how that control may differ between normal and diseased cells. 2) The first extensive map of regulatory protein docking sites on the human genome reveals the dictionary of DNA words comprise the genome’s programming language. The instructions for turning genes on and off are written in DNA switches called regulatory DNA. These switches are scattered throughout the non-gene regions of the human genome. Having mapped the locations of the regulatory DNA switches, UW researchers wanted to know what made them tick. These regions contain small chains of DNA ‘words’ that make up docking sites for special regulatory proteins involved in gene control. The human genome contains hundreds of genes that make such proteins. However, current technologies only allow such proteins to be studied one at a time. They also lack the accuracy to resolve the DNA letters to which the proteins dock. As a result, most of the actual DNA words recognized by regulatory proteins in living cells were unknown. To find them, the researchers employed a simple, powerful trick that enabled them to study all the proteins at once. Instead of trying to see proteins directly, they looked for their shadows or ‘footprints’ on the DNA. To accomplish this, they again turned to the DNaseI enzyme that snips the DNA backbone within regulatory DNA. Prior work had shown that DNaseI likes to snip DNA next to regulatory protein docking sites, but not within the docking site itself. By using next-generation DNA sequencing technology, the researchers analyze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DNA backbone breaks made when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DNaseI. They then used a powerful computer to resolve millions of protein footprints. In total, they identified 8.4 million such footprints along the genome, some of which were detected in many cell types. Next, they compiled all of the short DNA sequences to which the proteins were docked. They analyzed them using a software algorithm that required hundreds of microprocessors working simultaneously. This revealed that more than 90 percent of the protein docking sites were actually slight variants of 683 different DNA words — essentially a dictionary of the genome’s programming language. “These findings significantly adv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instructions for controlling genes are written and organized throughout the genome, and how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instruction sets function together to control genes, often at great distance along the genome,” Stamatoyannopoulos said. “The broad spectrum of cell and tissue types included in these analyses provide an incredibly rich resource that can be mined immediately by researchers around the world to illuminate how the genes they are studying are controlled.” The scientists determined that genes are connected in a complex web. In this web, regulatory DNA regions typically control one or at most a few genes, but genes receive inputs from large numbers of regulatory regions. The researchers also found evidence for a combinatorial code that helps match regulatory DNA with the right genes. Another key finding was that the regulatory DNA controlling genes involved in cancer and other types of ‘immortal’ cells that can keep on growing indefinitely appears to acquire mutations at a different rate than other kinds of regulatory DNA. This result points to a previously unknown link between genome function and patterns of DNA variation in individual human genomes. The finding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susceptibility to cancer. The findings reported in these papers are expanded upon in two related papers to be publish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journals Science and Cell. In the Science paper, UW researchers further expanded the regulatory DNA maps, and compared them with genetic maps of human disease. Their studies revealed that most DNA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human diseases or clinical traits are located in regulatory DNA rather than in gene sequences. In the Cell paper, the researchers describe using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regulatory protein docking sites to create a comprehensive map of how those proteins are wired. http://www.washington.edu/news/2012/09/05/millions-of-dna-switches-that-power-human-genomes-operating-system-are-discovered/
个人分类: ENCODE|285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幻][天际/天际浩劫][BD-R/800M][中字][无水印1024分辨率]
lcj2212916 2012-11-1 20:43
◎译  名 天际/天凶之城/天际浩 劫/天际线 ◎片  名 Skyline ◎年  代 2010 ◎国  家 美国 ◎类  别 科幻/惊悚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字 ◎IMDB评分 4.6/10 (6,197 votes) ◎文件格式 BD-RMVB ◎视频尺寸 1024 x 576 ◎文件大小 1CD ◎片  长 88 min ◎导  演 科林·施特劳斯 Colin Strause ....(as The Brothers Strause)       格雷格·施特劳斯 Greg Strause ....(as The Brothers Strause) ◎主  演 艾里克·巴弗尔 Eric Balfour ....Jarrod       斯考蒂·汤姆森 Scottie Thompson ....Elaine       布兰特妮·丹尼尔 Brittany Daniel ....Candice       克里斯塔尔·里德 Crystal Reed ....Denise       Neil Hopkins ....Ray       大卫·札亚斯 David Zayas ....Oliver       唐纳德·法森 Donald Faison ....Terry       Robin Gammell ....Walt       Tanya Newbould ....Jen       J. Paul Boehmer ....Colin       Phet Mahathongdy ....Airplane Mom/Bartender       Byron McIntyre ....Limo Driver       Jackie Marin ....Girl in Pool       Tony Black ....Guy at Party       Eliza Till ....Girl at Party       James Huang ....Soldier #1       Erik Rondell ....Soldier #2       Johnny DeBeer ....Rocket Soldier       Lauren Marin ....Abducted Girl       Matt Frels ....Abducted Guy       帕姆·莱文 Pam Levin ....Pregnant Abductee       Justin Reed ....Airport Security Guard (uncredited) ◎简  介    故事讲述有一天神秘的光束照亮了洛杉矶,成群的人类被其吸引进巨大的外星飞船,而这只是外星生物计划的一部分 ,他们要将全体人类以及我们的整个文明消灭。   科学家史提芬霍金曾警告:“不要尝试接触外星人…否则人类可能会惨遭屠杀!”但国家似乎没有理会这位天才的忠 告,更多次向外太空发放强劲讯号,试图得到外星生物的注意,终于……   一个热闹的洛杉矶夜晚,人们如常在狂欢后昏昏睡去。午夜时份,窗外传来一道道强光,众人惊醒之后,有人走出街 外追逐强光,犹如灯蛾扑火。接着大堆被强光射中的人,都被吸上天空,永没回头!而这些强光就是由大群不明飞行物体 所发出!重重外星死光不断轰下,人类果然一如霍金所料,瞬间陷入灭种危机!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11016263 http://radarew.5d6d.net/thread-848-1-1.html
35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剧情][美国][阿甘正传][HDTV-R/1.27G][中英双字][1024分辨率/汤
lcj2212916 2012-10-21 18:10
◎译  名 阿甘正传 ◎片  名 Forrest Gump ◎年  代 1994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喜剧/剧情/爱情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英双字 ◎IMDB评分 8.4/10 (168,003 votes) Top 250: #68 ◎文件格式 HDTV-RMVB ◎视频尺寸 1024 x 556 ◎文件大小 1CD ◎片  长 142 Min ◎导  演 罗伯特·泽米吉斯 Robert Zemeckis ◎主  演 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 Forrest Gump       罗宾·莱特·潘 Robin Wright Penn ... Jenny Curran (as Robin Wright)       加里·西尼斯 Gary Sinise ... Lt. Dan Taylor       Mykelti Williamson ... Pvt. Benjamin Buford 'Bubba' Blue       莎莉·菲尔德 Sally Field ... Mrs. Gump       Rebecca Williams ... Nurseat Park Bench       Michael Conner Humphreys ... Young Forrest Gump       Harold G. Herthum ... Doctor (as Harold Herthum)       George Kelly ... Barber       Bob Penny ... Crony       John Randall ... Crony       Sam Anderson ... Principal       Margo Moorer ... Louise, Mrs. Gump's Housekeeper       Ione M. Telech ... Elderly Woman       Christine Seabrook ... Elderly Woman's Daughter ◎简  介    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他跑着躲避别人的捉弄。在中学时,他为了躲避别人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阿甘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在大学毕业后,阿甘又应征入伍去了越南。在那里,他有了两个朋友:热衷捕虾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长官邓·泰勒上尉。这时,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在战争结束后,甘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一次和平集会上,甘又遇见了珍妮,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他的生活中,他结识了许多美国的名人。他告发了水门事件的窃听者,作为美国乒乓球队的一员到了中国,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劳。猫王和约翰·列侬这两位音乐巨星也是通过与他的交往而创作了许多风靡一时的歌曲。最后,甘通过捕虾成了一名企业家。为了纪念死去的布巴,他成立了布巴·甘公司,并把公司的一半股份给了布巴的母亲,自己去做一名园丁。甘经历了世界风云变幻的各个历史时期,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无论和谁在一起,他都依然如故,纯朴而善良。   在隐居生活中,他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 陷于绝望之中。 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醒来的甘木然坐在门前的长椅上,然后突然开始奔跑。他跑步横越了美国,又一次成了名人。在奔跑了许久之后,甘停了下来,开始回自己的故乡。在途中, 他收到了珍妮的信。 他又一次见到了珍妮,还有一个小男孩,那是他的儿子。这时的珍妮已经得了一种不治之症。甘和珍妮三人一同回到了家乡,一起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已到了上学的年龄。甘送儿子上了校车,坐在公共汽车站的长椅上,回忆起了他一生的遭遇。 在1995年的第六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影片《阿甘正传》一举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等六项大奖。通过对一个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小游戏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现。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只不过原著是一本充满了讽刺意味的荒诞小说,而影片则对故事进行了修饰和美化。摒弃了原著的荒诞和揭露讽刺意味,为影片增添了一种温情。这无疑使影片更合观众和评委的口味,但却牺牲了原著的叛逆斗争精神,使影片成为了一种理想化道德的象征。 影片解构    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好莱坞于是推出了一批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美国媒体称之为“反智电影”。《阿甘正传》就是这一时期反智电影的代表作,它根据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通过对一个智商为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现。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   每个看过《阿甘正传》的人都会从中得到些许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   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阿甘是一个美国人的典型,他的身上凝聚着美国的国民性,而且他还参与或见证了美国50年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阿甘见证了黑人民权运动,上了越战前线,目击了水门事件,参与了开启中美外交新纪元的乒乓球比赛;在流行文化方面,他是猫王最著名舞台动作的老师,启发了约翰·列侬最著名的歌曲,在长跑中发明了8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口号。影片的表层是阿甘的自传,由他慢慢讲述。阿甘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不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而且是对历史的直接图解。这种视觉化的比喻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中得到生动的暗示:一根羽毛飘飘荡荡,吹过民居和马路,最后落到阿甘的脚下,优雅却平淡无奇,随意而又有必然性。汤姆·汉克斯把阿甘从历史的投影变为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阿甘是一个占据着成年人躯体的幼童、一个圣贤级的傻子、一个超越真实的普通人、一个代表着民族个性的小人物。名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10224980 http://radarew.5d6d.net/thread-838-1-1.html
4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剧情][美国][肖申克的救赎][BD-R/1.2G][中英双字][1024分辨率]
lcj2212916 2012-10-21 17:49
◎译  名 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月黑高飞 ◎片  名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年  代 1994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剧情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英双字 ◎IMDB评分 9.2/10 378,302 votes Top 250: #1 ◎文件格式 BD-RMVB ◎视频尺寸 1024 x 576 ◎文件大小 1CD ◎片  长 142 Mins ◎导  演 弗兰克·德拉邦特 Frank Darabont ◎主  演 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Andy Dufresne       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Ellis Boyd 'Red' Redding       鲍勃·冈顿 Bob Gunton ....Warden Samuel Norton       威廉姆·赛德勒 William Sadler ....taobaoHeywood       克兰西·布朗 Clancy Brown ....Captain Byron T. Hadley       祖德·塞克利拉 Jude Ciccolella ....Guard Mert       耐德·巴拉米 Ned Bellamy ....Guard Youngblood       吉尔·贝罗斯 Gil Bellows ....Tommy       Mark Rolston ....Bogs Diamond       James Whitmore ....Brooks Hatlen       Jeffrey DeMunn ....1946 D.A.       Larry Brandenburg ....Skeet ◎简  介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用枪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因此他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 人,安迪被判无期徙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恩克监狱中渡过余生。    阿瑞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徙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他现在已经成为肖恩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 你付得起钱,他几乎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香烟,糖果,酒,甚至是大麻。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大家就 赌谁会在第一个夜晚哭泣。阿瑞认为弱不禁风、书生气时足的安迪一定会哭,结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输掉了四包烟。但 同时也使阿瑞对他另眼相看。   好长时间以来,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触,在大家报怨的同时,他在院子里很悠闲地散步,就象在公园里一样。一个 月后,安迪请阿瑞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小的鹤嘴锄,他的解释是他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并说他自己 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不久,阿瑞就玩上了安迪刻的国际象棋。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 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一次,安迪和另几个犯人外出劳动,他无意间听到监狱官在讲有关上税的事。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 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做为交换,他为十几个犯人朋友每人争得了两瓶Tiger啤酒。喝着啤酒,阿瑞说多年来,他又第 一次感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由于安迪精通财务制度方面的的知识,很快使他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它变态囚犯的骚扰。不久,声名 远扬的安迪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狱警处理税务问题,甚至孩子的电影网升学问题也来向他请教。同时安迪也逐步成为肖 恩克监狱长沃登洗黑钱的重要工具。由于安迪不停地写信给州长,终于为监狱申请到了一小笔钱用于休闲小游戏监狱 图书馆的建设。监狱生活非常平谈,总要自己找一些事情来做。安迪听说阿瑞原来很喜欢吹口琴,就买了一把送给他 。夜深人静之后,可以听到悠扬而轻微的口琴声回荡在监狱里。   一个年轻犯人的到来打破了安迪平静的狱中生活:这个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监狱服刑时听到过安迪的案子,他知道 谁是真凶!但当安迪向监狱长提出要求重新审理此案时,却遭到了断然拒绝,并受到了单独禁闭两个月的严重惩罚。 为了防止安迪获释,监狱不惜设计害死了知情人!   面对残酷的现实,安迪变得很消沉……有一天,他对阿瑞说:“如果有一天,你可以获得假释,一定要到某个地 方替我完成一个心愿。那是我第一次和妻子约会的地方,把那里一棵大橡树下的一个盒子挖出来。到时个你就知道是 什么了。”当天夜里,风雨交加,雷声大作,已得到灵魂救赎的安迪越狱成功。   原来二十年来,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鹤嘴锄挖洞,然后用海报将洞口遮住。安迪出狱后,领走了部分监狱长存 的黑钱,并告发了监狱长贪污受贿的真 相。监狱长在自己存小账本的保险柜里的见到是安迪留下的一本圣经,里边挖 空的部分放这一把几乎磨成圆头的鹤嘴锄。阿瑞获释了,他在橡树下找到了一盒现金,两个老朋友终于在墨西哥阳光 明媚的海滨重逢了。 幕后制作   本片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 惧。影片的结局有一种《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宣泄。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10223857 http://radarew.5d6d.net/thread-837-1-1.html
22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持GPS与Google Earth联机在现场踏勘中的应用
热度 1 majiaping 2012-9-28 18:39
手持GPS与Google Earth联机在现场踏勘中的应用
示例 :某长距离交通运输项目现场踏勘 硬件 :手持GPS(我用的是佳明GPS60)及数据线、笔记本电脑(要带备用电池或者车载充电器)、交通工具 软件 :Google earth 前提 :调查区域内的的Google earth 影像分辨率较高,可以分辨出道路、河流等地物 其他准备 :由于野外条件所限,我头天晚上保存好了调查区域缓冲数据 步骤 : 1、打开GPS和Google earth,用数据线连接好; 2、选择Google earth 工具中GPS,见图 ; 3、选择开始,随着USB数据顺利传送到电脑,google earth上可清楚看到你自己所在地理位置和移动轨迹 。
464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数据同化网
guopengpeng 2012-9-11 21:31
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面对地球观测时代蜂拥而来的信息资源,旨在集成各种模拟模型和多源观测信息的方法论——数据同化,一如既往地扮演着重要角色。陆面数据同化是在汲取大气和海洋数据同化丰富素养的基础上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个崭新的领域,其核心思想是陆面过程模型的动力框架内,融合不同来源和不同分辨率的直接与间接观测,将陆面过程模型和各种观测算子集成为不断地依靠观测而自动调整型轨迹,并且减小误差的预报系统。近年来,陆面数据同化已日趋成为陆面过程和水文研究中的热点和前沿,在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实用同化系统的建立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随着包括北美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欧洲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以及中国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等几个大区域同化系统的建立,陆面数据同化已逐步成为当前地球科学研究的新方向,在各种尺度的陆面和水文模拟与再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着眼点不仅仅是同化方法的技术层面,而是希望更好地集成模拟和观测这两种基本的认知手段,从而更好地从整体上认识复杂的地球表层系统。陆面数据同化将在陆地表层系统科学走向成熟的任重道远的探索道路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国陆面数据同化网旨在 发布中国陆面数据同化领域的最新信息,推进中国陆面数据同化领域的研究 。 http://ldas.westgis.ac.cn/
1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如何从MATLAB里面保存出分辨率高的图形
stone2002 2012-9-7 12:07
MATLAB堪称科技工作者的倚天屠龙,其科学计算,简洁的编程风格,友好的图形界面等等,都使得它颇受欢迎。MATLAB作图相当简单,而且美观,但是,缺点是分辨率低,一直没有发现,直到最近一期刊编辑告诉我,说我的文章里面的图形看不清,起初我还不相信:word里面看着那么清晰,怎么会看不清呢?于是亲自打印出来,一看,果然不行! 怎么弄? 网上说要保存为矢量图,具体操作(本想截图,奈何网易垃圾,只好作罢): file -Export setup -Rendering -Resolution 调为600或者300,然后Export,保存为png或者eps。 注:如果此时保存的图片一片黑色,请参见我的上篇博文( MATLAB保存的图片全是黑色,无法显示! )。此外,eps会中文乱码,所以还是对有中文出现的情况用png 此文转载自 http://hesiweide.blog.163.com/blog/static/18587738201172111224469/ ,特对博主表示感谢!
4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风云二号卫星云图与谷歌地球云层对比
热度 1 heartcool 2012-8-21 18:26
风云二号卫星云图与谷歌地球云层对比
风云二号卫星提供的云图覆盖了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绝大部分,可以作为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监测的重要工具.中国气象局通常在1小时之内就可以发布风云二号卫星云图( 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product_video_v2.php ),是公众最容易获取的近实时云图。公众最容易获得近实时卫星云图的另一个渠道是谷歌地球的云层。但是这两种卫星云图有一些区别。下面是不同时间强台风天秤所在区域两类云图的对比。 2012年8月20日6时(北京时间)风云二号卫星云图 2012年8月20日6时(北京时间)谷歌地球云层 2012年8月20日12时(北京时间)风云二号卫星云图 2012年8月20日12时(北京时间)谷歌地球云层 2012年8月20日13时(北京时间)风云二号卫星云图 2012年8月20日13时(北京时间)谷歌地球云层 2012年8月20日20时(北京时间)风云二号卫星云图 2012年8月20日20时(北京时间)谷歌地球云层 2012年8月21日5时(北京时间)风云二号卫星云图 2012年8月21日5时(北京时间)谷歌地球云层 2012年8月21日12时(北京时间)风云二号卫星云图 2012年8月21日12时(北京时间)谷歌地球云层 2012年8月21日15时(北京时间)风云二号卫星云图 2012年8月21日15时(北京时间)谷歌地球云层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谷歌地球云层的云图层次分明,分辨率明显比风云二号云图要高一些,台风的风眼非常清晰,而风云二号云图的云层次不分明,风眼比较模糊。但是谷歌地球云层的更新没有规律,通常是1-3小时更新一次,而风云二号云图通常半小时更新一次,有时15分钟更新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是两者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应得很好,可以用谷歌地球云层来校对风云二号云图确定的台风风眼。
1166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比例尺与分辨率
gosci 2012-8-9 10:45
比例尺是对模拟图像而言,分辨率是对数字图像而言的.二者的关系为:分辨率=比例尺分母/dpi数/39.37.单位为M. http://www.gisforum.net/bbs/dispbbs.asp?boardid=75Id=95409
个人分类: GIS相关|6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GMT:Example B17【绘制GTOPO30的DEM地形图】
zhenghui2915 2012-7-18 10:25
[转载]GMT:Example B17【绘制GTOPO30的DEM地形图】
GTOPO30下载地址: http://www1.gsi.go.jp/geowww/globalmap-gsi/gtopo30/gtopo30.html 本文转载地址: http://blog.163.com/longjing456@126/blog/static/6861925220123189576555/ GTOPO30 是一个全球的数字高程模型,它覆盖西经180度至东经180度,南纬90至北纬90度的所有区域。它的分辨率为30秒(即0.00833333度),生成 一个21,600(行)×43,200(列)的DEM。其高程值范围在-407至8752米。在数字高程模型中,海洋地区被指定为-9999 。 低地沿海一带,海拔至少有1米。由于图象为栅格数据,在影像上小于一个像素的点被忽略(即面积小于1平方千米的小岛)。 为了便于数据的分 发,GTOPO30 被划分为33个小的区域(tiles)。从南纬60度至北纬90度,西经180度至东经180度的地区被划分为大小为50(纬度)×40(经度)的27块 区域,南极洲(南纬90至南纬60度,西经180至东经180度的区域)被划分为6个区域(30×60)。所有区域的命名由其左上角的坐标所决定,如下图所示。 Latitude Longitude Elevation Tile Minimum Maximum Minimum Maximum Minimum Maximum Mean Std.Dev. ------- ---------------- ---------------- -------------------------------- W180N90 40 90 -180 -140 1 6098 448 482 W140N90 40 90 -140 -100 1 4635 730 596 W100N90 40 90 -100 -60 1 2416 333 280 W060N90 40 90 -60 -20 1 3940 1624 933 也就是由纬度的最大值和经度的最小值组成,EW,NS由符号决定。 命名的图示如下: 该数据可以在 ftp://edclxs71.cr.usgs.gov/pub/data/gtopo30/global 中下载,为USGS匿名服务器。 一、解压缩 把下载好的*.tar.gz文件放到一个文件夹里,然后在终端进入,输入ls *.tar.gz | gawk '{print "tar zxvf",$1;}' | sh,就会在当前目录下把各个压缩包里的东东解压出来。一般来说,每个包都含有8个文件,后缀分别是DEM, DMW, GIF, HDR, PRJ, SCH, SRC, STX,在使用GMT绘图时只需用到DEM文件,但建议其它格式文件也都保留,另外的一些绘图工具要用到(比如MATLAB好像要用到HDR文件)。 二、定义文件环境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要用到grdraster,它从DEM文件中抽取需求范围内的数据并形成grd文件,而使用该工具的前提是要对DEM数据的文件代码、 别称、及数据类型进行描述,这些描述必须存储在grdraster.info文件中。假设GMT的安装目录为/usr/local/gmt,那么 grdraster.info会在/usr/local/gmt/share/dbase里。进入到这个目录,并把解压缩好了的DEM数据拷贝进该目录, 然后编辑grdraser.info文件,按要求加入DEM文件的描述。对于中国来说,E060N90, E100N90, E060N40, E100N40这4个DEM文件就足够了。我的是这么写的: 29 "GTOPO30 E060N90" "m" -R60/100/40/90 -I0.5m P i 1 0 -9999 E060N90.DEM B 30 "GTOPO30 E060N40" "m" -R60/100/-10/40 -I0.5m P i 1 0 -9999 E060N40.DEM B 32 "GTOPO30 E100N90" "m" -R100/140/40/90 -I0.5m P i 1 0 -9999 E100N90.DEM B 33 "GTOPO30 E100N40" "m" -R100/140/-10/40 -I0.5m P i 1 0 -9999 E100N40.DEM B 分别是文件代码、文件别称、单位、范围等等,倒数第二列是文件名,最后一个字符“B”在我的系统上必须要加,不然出的图就像是电视没信号,都是雪花(似乎见过一些朋友没加但也用得挺好的)。写完后保存退出。 三、绘图 假设绘一个四川的地图,范围为97/110/25/35,这个范围涉及到两个DEM数据文件——E060N40, E100N40,可先用grdraster分块取出然后用grdpaste合并之。步骤是: grdraster 30 -R97/100/25/35 -I0.5m -Gsc1.grd grdraster 33 -R100/110/25/35 -I0.5m -Gsc2.grd 30和33是grdraster.info文件中对应的文件代码,-R中所指定的范围不要超过DEM文件的范围,且二者需要有共同的边界,-I指定采样间隔,-G输出文件: grdpaste sc1.grd sc2.grd -Gsc.grd 嗯,将两个文件合并在一起,输出为sc.grd。 然后制作调色板(CPT)文件,如果已经有了grd文件,则可使用grd2cpt工具来制作 grd2ctp sc.grd -Ctopo -S-200/6000/200 -Z sc.cpt -C指定生产的cpt文件类型,GMT里内置了很多的,可以查看帮助文档,-S指定Z(高程)的开始和结束的范围以及间隔,-Z生产连续颜色的CPT文件。然后绘图: grdimage -JM6i -R97/110/25/35 -B2/2 -Csc.cpt -K -P sc.ps -J指定投影方式,-R指定绘图范围,-B地图旁的刻度,-C调色板文件 然后加入色标,用psscale来加: psscale -D6.5i/2i/7.5c/0.75c -Csc.cpt -I -E -B400 -K -P -O sc.ps -Dx位置/y位置/长度/宽度 最后生成的图是这个样子的:
个人分类: GMT|45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MODIS 产品介绍
yanghang 2012-6-24 10:36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是Terra和Aqua卫星上搭载的主要传感器之一,两颗星相互配合每1-2天可重复观测整个地球表面,得到36个波段的观测数据,这些数据 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全球陆地、海洋和低层大气内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MODIS在发展有效的、全球性的用于预测全球变化的地球系统相互作用模型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其精确的预测将有助于决策者制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重大决策。 MODIS自2000年4月开始正式发布数据,NASA对MODIS数据以广播X波段向全球免费发送,我国目前已建立了数个接收站并分别于2001年3月 前后开始接收数据。由于NASA对MODIS数据实行这种全球免费接收的政策,使得MODIS数据的获取十分廉价和方便。 MODIS标准数据产品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0级、1级数据产品,在1B级数据产品之后,划分2-4级数据产品,包括:陆地标准数据产品、大气标准数据产品和海洋标准数据产品等三种主要标准数据产品类型,总计分解为44种标准数据产品类型。它们分别是: 1、MODIS L0数据是对卫星下传的数据报解除CADU外壳后,所生成的CCSDS格式的未经任何处理的原始数据集合,其中包含按照顺序存放的扫描数据帧、时间码、方位信息和遥测数据等。 2、LlA数据是对L0数据中的CCSDS包进行解包所还原出来的扫描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的集合 3、LlB数据是对LlA数据进行定位和定标处理之后所生成,其中包含以sI(Scaled Integer)形式存放的反射率和辐射率的数据集。LlB代码读取LlA代码解包产生的DN数据集(EV SD SRCA BB SV)以及定标查找表LUT(LookUp Table)作为输入,分别对太阳反射波段RSB和热辐射波段TEB进行定标处理。定标计算所使用的参数可以从MODIS支持组MCST所定期发布的LUT文件中得到。传感器DN数值按照BDSM(Band,Detector,Sub-frame,Mirror.side)索引。 4、L2~L4是对LlB数据进行各种应用处理之后所生成的特定应用数据产品。 MOD01:即 MODIS1A数据产品。 1A级处理程序,把2个小时的0级文件重新组织成一系列基本处理单元,及数据块(Granules),每个数据块包含大约5分钟的MODIS数据。因为MODIS镜面的一次扫描需要1.4771秒,所以在5分钟内1B级产品文件典型的有203次完全扫描,有时候完全扫描204次。每天5分钟集合的扫描文件有288个。地理位置代码计算地面单个象元的坐标,以及有关MODIS的太阳和月亮的位置信息。在GDAAC的操作中,1A级和地理位置代码使用产品生成程序(PGE01)。同时,它们将输入的MODIS数据放到1B级软件中 MOD02:即 MODIS1B数据产品。 MOD03:即 MODIS数据地理定位文件。 MODIS Geolocation(MOD03) 数据产品包含有:MODIS每个1km EV(Earth View)中心的经纬度,每个1km EV太阳/卫星的方位,每个1km EV EOS陆地/海洋的阈值,每条扫描太阳和月亮相对于MODIS的位置,充分的仪器参数信息以支持特定波段和亚像元级定位。格式描述分为4个部分:全局元数据、处理和几何参数、扫描数据、组(Vgroups) MOD04-08,35为大气产品,9-17,33,40,43,44为陆地产品,18-32,36-39,42为海洋产品 MOD04:大气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气溶胶产品,Lambert投影空间分辨率1公里,地理坐 标30秒空间分辨率,每日数据为2级数据产品,每旬、每月数据合成为3级数据产品。 MOD05:可降水量。2级大气产品。 MOD06:大气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云产品,Lambert投影空间分辨率1公里,地理坐标30秒空间分辨率,每日数据为2级数据产品,每旬、每月数据合成为3级数据产品。 MOD07:大气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大气剖面数据,Lambert投影空间分辨率1公里,地理坐标30秒空间分辨率,每日数据为2级数据产品,每旬、每月数据合成为3级数据产品。 MOD08:大气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栅格大气产品,1公里空间分辨率。每日、每旬、每月合成数据。 MOD09:陆地2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表面反射;空间分辨率250m;白天每日数据。 MOD10:陆地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雪覆盖,每日数据为2级数据,空间分辨率500米,旬、月数据合成为3级数据,空间分辨率500米。 归一化雪被指数:归一化雪被指数是观测冰雪定量指标, NDSI=(Ref0.555um- Ref1.640um)/( Ref0.555um Ref1.640um) * Ref0.555um、Ref1.640um为入瞳反射率位于陆地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像元,可以定义为“陆地冰雪”,简称“冰雪”: NDSI=(RefMODIS4- RefMODIS6) / (RefMODIS4 RefMODIS6)0.4;RefMODIS2 0.11; MOD11:陆地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地表温度和辐射率,Lambert投影,空间分辨率1公里,地理坐标为30秒,每日数据为2级数据,每旬、每月数据合成为3级数据。 MOD12:陆地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土地覆盖/土地覆盖变化,1km,1/4o,季节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地覆盖变化,3级数据产品。 MOD13:陆地2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栅格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增强型植被指数(NDVI/EVI),空间分辨率250m。 MOD14:陆地2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热异常-火灾和生物量燃烧,空间分辨率1km,确定火灾发生的位置、火灾等级以及暗火与燃烧比。 MOD15:陆地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叶面积指数和光合有效辐射,空间分辨率1km,每天的及旬、月合成产品。 MOD16:陆地4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蒸腾作用,空间分辨率1km,旬、月合成产品。 MOD17:陆地4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植被产品,NPP,空间分辨率为250米,1公里,旬、月度频率。 MOD18: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标准的水面辐射,全球洋面,空间分辨率1km,日、旬、月,海洋叶绿素。 MOD19: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色素浓度,全球洋面,空间分辨率1km,日、旬、月度数据。 MOD20: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叶绿素荧光性,全球洋面,空间分辨率1km,叶绿素水平大于2.0mg/m3,日、旬、月度数据。 MOD21:海洋2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叶绿素-色素浓度,空间分辨率1km,日、旬、月度数据。 MOD22: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光合可利用辐射(PAR),全球洋面,1km,日、旬、月度数据。 MOD23:海洋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悬浮物浓度。 MOD24:海洋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有机质浓度。 MOD25: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球石浓度,全球洋面,空间分辨率1km、20km,日、旬、月度数据。 MOD26:海洋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海洋水衰减系数。 MOD27: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海洋初级生产力,全球洋面,空间分辨率1km,日、旬、月度数据。 MOD28: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海面温度,全球洋面,空间分辨率1km,每天的,每周的/昼夜的,能量和水平衡,气候变化模型。 MOD29:海洋2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海冰覆盖,海洋,1公里分辨率,日、旬数据。 MOD30:(未定) MOD31: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藻红蛋白浓度, 1公里分辨率,日、旬、月度数据。 MOD32:海洋2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处理框架和匹配的数据库,1公里分辨率,日、旬、月度数据,用于海洋叶绿素、海洋生产力计算。 MOD33:陆地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雪覆盖,空间分辨率500米,日、旬、月度数据。 MOD34:(未定) MOD35:大气2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云掩膜,空间分辨率为250m和1公里,日数据。 MOD36:海洋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总吸收系数,空间分辨率为1公里,日、旬、月度数据 MOD37: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海洋气溶胶特性,空间分辨率1km,日、旬、月度数据。 MOD38:(未定) MOD39: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纯水势,空间分辨率1km,日、旬、月度数据。 MOD40:陆地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栅格的热异常,空间分辨率1公里,日、旬、月度数据。 MOD41:(未定) MOD42:海洋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海冰覆盖,空间分辨率1公里,日、旬、月度数据。 MOD43:陆地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表面反射,BRDF/Albedo参数,空间分辨率1公里,日、旬、月度数据。 MOD44:陆地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植被覆盖转换,250m,季度、年度,判定植被覆盖转换的发生和类型。 5.modis产品的命名规则: MOD04 是产品名称,表示MODIS气溶胶产品 L2 表示 产品级别,Level2 A2005224 表示产品时间2005年第224天(以每年1月1日为第一天) 0205 表示卫星过境时间,换算成北京时间要加8小时 005表示产品版本,Version005,之前是v004,相比之前版本有很多改进 2006225195920 表示的是产品处理时间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54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MATLAB保存生成高质量的清晰图片
sinogyang 2012-5-25 10:39
MATLAB保存生成高质量的清晰图片 saveas保存jpg格式的图像线条变粗、变模糊,整幅图片就像有一层很薄的水印盖在上面。 解决方案: (1)其实matlab的出图都是矢量图,你就直接在‘edit’里面选择copy,然后就paste到word里面,伸缩自如,保证清晰 (2)可以试试print 如要把图保存成jpeg的格式的话,可以这样 print-djpeg-r85jpegtest 其中, -djpeg是格式d表示device,jpeg是格式, -r85表示像素85dpir表示resolution,也就是分辨率的第一个字母 jpegtest是文件名 也可以 print('-djpeg','-r300',Path) 或 print(gcf,'-djpeg','-r300',Path) print( ... ) Same as above but this calls PRINT as a MATLAB function instead of a MATLAB command. The difference is only in the parenthesized argument list. It allows the passing of variables for any of the input arguments and is especially useful for passing the handles of figures and/or models to print and filenames. 注:dpi的含义 Dots Per Inch的缩写。每英寸所打印的点数或线数,用来表示打印机打印分辨率。一般来说,该值越大,表明打印机的打印精度越高。    dpi是指单位面积内像素的多少,也就是扫描精度。dpi越小,扫描的清晰度越低,由于受网络传输速度的影响,web上使用的图片都是72dpi,但是 冲洗照片不能使用这个参数,必须是300dpi或者更高350dpi。例如要冲洗4*6英寸的照片,扫描精度必须是300,那么文件尺寸应该是 (4*300)*(6*300)=1200像素*1800像素。
26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实现光学超分辨(一)
热度 6 xipeng1 2012-5-20 18:20
如何实现光学超分辨(一)
如何实现光学超分辨(一) 席鹏著 序 热。 五月的北京很热,但光学超分辨显微更热。 这个月, Springer 这一赫赫有名的科学期刊与图书出版社,隆重推出了新的开放式期刊 Optical Nanoscopy ,总编正是 Stefan W Hell 教授,一位成功发明了多种光学超分辨方法的该领域奠基人。 时间倒推回 2009 年一月, Nature Methods 评选 “ 年度方法 ”( Method of the Year 2008 ) ,将这一殊荣赐给了荧光超分辨显微技术。半年之后, Nature Photonics 已经又按捺不住,为超分辨显微再次出了 新的专辑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如此频繁地出新专辑,不敢说是绝后,但肯定是空前。 本文其实缘起于作者的一次演讲,由于听众来自不同学科,从本科生到教授博导,而且笔者的演讲是中午最后一个,所以不得不准备的浅显一些、娱乐一些。结果反倒有些意外,听众反馈真正地理解了这一领域的基本原理,并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笔者决定花一些时间来做科普,力求有更多人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站在巨人肩膀上更进一步。 第一章: 山穷水尽疑无路 生物学家喜欢光学显微,几乎是一见钟情的事情。除了光学显微,还有哪种方法能够让人一眼就看清楚活细胞、活组织的内部结构呢?所以无怪乎光学显微的两个发明人胡克(列文 - 虎克和罗伯特 - 胡克),都是首当其冲地展示了光学显微在生物学上的应用。 显微的发展离不开光学,光学的发展需要三大件:理论、材料、工程。这三大件,居然在 20 世纪初的德国小镇耶拿 (Jena) 相聚了。那里有光学泰斗阿贝 (Ernst Karl Abbe) 、光学玻璃大家 Otto Schott ,和光学工程大师 Carl Zeiss 。后两人都同时进入商界,并以他们的家族名称作为公司的名称,至今仍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巨头。 图 SEQ 图 \* ARABIC 1 德国耶拿大学纪念 Ernst Abbe 的雕塑近照。 阿贝则深入研究了在传统光学中,如何能够提高分辨率,以及是否能够无限提高分辨率的问题。答案多少有点令人沮丧:光学显微由于光束直径有限,透镜大小有限,会产生衍射,从而具有一个所谓的衍射极限: 这个式子也是一个点扩展函数 (PSF) 的半高全宽的描述。 它说明:如果一次把处于这个半径里面的粒子亮起来,那用光学显微是无法分辨它们的。 所以,这个公式也就是光学显微分辨率的描述。 当大部分人都绝望而沉默的时候,有一个人突然灵光一闪:既然一次都亮起来不行,那我把其中一些弄灭可不可以? 爱因斯坦说:一个好问题,比一个好的解决方案都重要。他又对了。这一次,提问的人是 Stefan Hell ,那年,他 29 岁。
18263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Western Blot 原理和操作方法(全)
charles08 2012-5-7 10:57
工作原理 蛋白质的电泳分离是重要的生物化学分离纯化技术之一,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根据所采用的支持物不同,有琼脂糖凝胶电泳,淀粉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其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由于无电渗作用,样品用量少(1-100μg),分辨率高,可检出10-9-10-12mol的样品,凝胶机械强度大,重复性好以及可以通过调节单体浓度或单体与交联剂的比例而得到孔径不同的凝胶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应用. SDS-PAGE是最常用的定性分析蛋白质的电泳方式,特别是用于蛋白质纯度检测和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PAGE能有效的分离蛋白质,主要依据其分子量和电荷的差异,而SDS-PAGE(SDS变性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分离原理则仅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的差异,因为SDS-PAGE的样品处理液是在要跑电泳的样品中假如含有SDS和巯基乙醇(2-ME)或二巯基赤藓醇(DTT),其可以断开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破坏蛋白质的四级结构,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即去污剂,它可以断开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破坏蛋白质分子的二级及三级结构,并与蛋白质的疏水部分相结合,破坏其折叠结构,电泳样品假如样品缓冲液后,要在沸水中煮3-5分钟使SDS与蛋白质充分结合形成SDS-蛋白质复合物,SDS-蛋白质复合物在强还原剂巯基乙醇存在时,蛋白质分子内的二硫键被打开而不被氧化,蛋白质也完全变性和解聚,并形成榛状结构,稳定的存在于均一的溶液中,SDS与蛋白质结合后使SDS-蛋白质复合物上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平均每两个氨基酸残基结合一个SDS分子,这时各种蛋白质分子本身的电荷完全被SDS掩盖,远远超过其原来所带的电荷,从而使蛋白质原来所带的电荷可以忽略不计,消除了不同分子之间原有的电荷差别,其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质量的大小,这样分离出的谱带也为蛋白质的亚基. 样品处理液中通常加入溴酚蓝染料, 溴酚蓝指示剂是一个较小的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凝胶孔径,所以它显示着电泳的前沿位置,当指示剂到达凝胶底部时,即可停止电泳. 另外样品处理液中也可加入适量的甘油或蔗糖以增大溶液密度,使加样时样品溶液可以沉入样品加样槽底部. 重要参数 ①聚丙烯酰胺凝胶(PAG)制备原则:由于孔径的大小取决于单体和双体丙烯酰胺在凝胶中的总浓度(T)以及双体占总浓度的百分含量即交联度(C)决定的,因而制胶之前必须首先知道这两个参数.一般可以由下述公式计算: T%=(a+b)/m*100%; 和 C%=a/(a+b)*100% 其中: a=双体(bis)的重量 ;b=单体(arc)的重量 ;m=溶液的体积(ml) ②当分析一个未知样品时,常常先用7.5%的标准凝胶制成4-10的梯度凝胶进行试验,以便选择理想的胶浓度.如果蛋白质的分子量已知,可参考下表选择所需凝胶浓度: 蛋白质分子量范围(Da) 适宜的凝胶浓度(%) 104 20-30 1×104-4×104 15-20 4×104-1×105 10-15 1×105-5×105 5-10 5×105 2-5 ③分离胶: 电泳凝胶浓度 试剂 10% 12% 15% 10% 12% 15% H2O(ml) 4.0 3.3 2.3 5.9 4.9 3.4 30%丙烯酰胺(T: 30%,C: 3%(ml) 3.3 4.0 5.0 5.0 6.0 7.5 1.5mol/lTris.cl(PH8.8) (ml) 2.5 2.5 2.5 3.8 3.8 3.8 10%SDS(ml) 0.1 0.1 0.1 0.15 0.15 0.15 10%AP(ml) 0.1 0.1 0.1 0.15 0.15 0.15 TEMED(μl) 4 4 4 6 6 6 总体积(ml) 10 15 ④浓缩胶 试剂 浓度(5%) H2O(ml) 4 2 30%丙烯酰胺(T: 30%,C: 3%(ml) 1 0.5 1.0mol/lTris.cl(PH8.8) (ml) 1 0.5 10%SDS(μl) 80 40 10%AP(μl) 60 30 TEMED(μl) 8 4 总体积(ml) 6 3 蛋白质的样品制备: 蛋白质的样品制备是Western Blotting的第一步,样品制备是关键步骤,要求尽可能的获得所有蛋白质,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合适的盐浓度下,应保持蛋白质的最大溶解性和可重复性。 2: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还原剂,破坏所有非共价结合的蛋白质复合物和共价键二硫键,使其形成一个各自多肽的溶液。 3:尽量去除核酸,多糖,脂类等干扰分子。 4:防止蛋白质在样品处理过程中的人为的修饰,制备过程应在低温下进行,以避免细胞破碎释放出的各种酶类的修饰(建议加入合适的蛋白酶抑制剂) 5:样品建议分装成合适的量,然后冷冻干燥或直接以液体状态置-80℃中保存,但要注意不要反复冻融。 一:准备工作: 一个水浴箱,一台超声装置,组织匀浆器 二:需要的溶液: 裂解液 Laemmli样品缓冲液 三:操作步骤: 1)培养细胞蛋白质样品的制备: 1:胰酶酶解后裂解:  细胞培养至80%左右密度时,以含0.05%胰蛋白酶消化,细胞经预冷的PBS漂洗3次,离心收集在离心管中,加入450μl裂解液反复吹打。 2:皿上直接裂解: 细胞培养至80%左右密度时,细胞经预冷的PBS漂洗3次,加入450μl裂解液,细胞刮刀收集,用移液器转移至离心管中,反复吹打。 以上所得的样品最终用超声细胞破碎仪超声处理,超声时为5S,间歇时间为10S,功率为100-120W至溶液清澈无粘稠为止,处理过程在水浴中进行,后4℃25000g离心1小时取上清或以最大强度超声4次,每次15-30S,在每次超声步骤之间将样品转置水浴中15S,加入Laemmli 样品缓冲液(视蛋白样品浓度,以1:1或1:2的比例混合),强力混匀,样品置100℃水浴箱里水浴加热3-5分钟,10000g离心10分钟,取出清液,将其移入另一洁净试管中,至此,电泳样品已准备就绪。(样品可立即使用也可以分装冻存,-20℃存放的样品可稳定保持数月) 2)组织样品的制备: 手术切除的组织块迅速置于预冷的0.95生理盐水中,漂洗数次,以清洁表面的血迹,将组织称量后切成几个较小的组织块放入机戒组织匀浆器中,按组织净重,裂解液=1:10的比例,加入相应体积的裂解液进行匀浆,离心收集上清(如有粘稠物可超声处理,具体方法见细胞培养的样品制备,也可以冷冻干燥降解核酸后,将冻干的蛋白质样品溶解在适当的上样 buffer中,混匀后静置3小时使样品中的蛋白质充分的溶解,有5分钟即可,4度离心收集。)加入Laemmli样品缓冲液(视蛋白样品浓度,以1:1或1:2的比例混合)强力混匀,样品置100度的水浴箱水浴加热3-5分钟,10000g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将其转入另一洁净的试管中,至此,电泳样品已准备就绪(样品即可立即使用也可也可以分装冻存,-20℃存放的样品可稳定保持数月。) 蛋白质的样品制备: 蛋白质的样品制备是Western Blotting的第一步,样品制备是关键步骤,要求尽可能的获得所有蛋白质,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合适的盐浓度下,应保持蛋白质的最大溶解性和可重复性。 2: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还原剂,破坏所有非共价结合的蛋白质复合物和共价键二硫键,使其形成一个各自多肽的溶液。 3:尽量去除核酸,多糖,脂类等干扰分子。 4:防止蛋白质在样品处理过程中的人为的修饰,制备过程应在低温下进行,以避免细胞破碎释放出的各种酶类的修饰(建议加入合适的蛋白酶抑制剂) 5:样品建议分装成合适的量,然后冷冻干燥或直接以液体状态置-80℃中保存,但要注意不要反复冻融。 一:准备工作: 一个水浴箱,一台超声装置,组织匀浆器 二:需要的溶液: 裂解液 Laemmli样品缓冲液 三:操作步骤: 1)培养细胞蛋白质样品的制备: 1:胰酶酶解后裂解:  细胞培养至80%左右密度时,以含0.05%胰蛋白酶消化,细胞经预冷的PBS漂洗3次,离心收集在离心管中,加入450μl裂解液反复吹打。 2:皿上直接裂解: 细胞培养至80%左右密度时,细胞经预冷的PBS漂洗3次,加入450μl裂解液,细胞刮刀收集,用移液器转移至离心管中,反复吹打。 以上所得的样品最终用超声细胞破碎仪超声处理,超声时为5S,间歇时间为10S,功率为100-120W至溶液清澈无粘稠为止,处理过程在水浴中进行,后4℃25000g离心1小时取上清或以最大强度超声4次,每次15-30S,在每次超声步骤之间将样品转置水浴中15S,加入Laemmli 样品缓冲液(视蛋白样品浓度,以1:1或1:2的比例混合),强力混匀,样品置100℃水浴箱里水浴加热3-5分钟,10000g离心10分钟,取出清液,将其移入另一洁净试管中,至此,电泳样品已准备就绪。(样品可立即使用也可以分装冻存,-20℃存放的样品可稳定保持数月) 2)组织样品的制备: 手术切除的组织块迅速置于预冷的0.95生理盐水中,漂洗数次,以清洁表面的血迹,将组织称量后切成几个较小的组织块放入机戒组织匀浆器中,按组织净重,裂解液=1:10的比例,加入相应体积的裂解液进行匀浆,离心收集上清(如有粘稠物可超声处理,具体方法见细胞培养的样品制备,也可以冷冻干燥降解核酸后,将冻干的蛋白质样品溶解在适当的上样 buffer中,混匀后静置3小时使样品中的蛋白质充分的溶解,有5分钟即可,4度离心收集。)加入Laemmli样品缓冲液(视蛋白样品浓度,以1:1或1:2的比例混合)强力混匀,样品置100度的水浴箱水浴加热3-5分钟,10000g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将其转入另一洁净的试管中,至此,电泳样品已准备就绪(样品即可立即使用也可也可以分装冻存,-20℃存放的样品可稳定保持数月。) 附: 一:裂解液的制备: 组织裂解液(全细胞蛋提取):1:Tris-HCL 50mmoL/L PH 7.4 2: Nacl 150 mmoL/L 3: 去氧胆酸钠 0.25% 4:NP-40或Triton-x-100 1% 5: EDTA 1 mmoL/L 6: PMSF 1 mmoL/L 7: Aprotinin 1μg/ml 8: leupeptin 1μg/ml 9: pepstain 1μg/ml 其中:7,8,9作用不持久,要使用前加入。 细胞裂解液:1:NP-40裂解体系: 150 mmoL/L Nacl 1.0%NP-40或Triton-x-100 50 mmoL/L Tris(PH8.0) 2:RIPA裂解体系:150 mmoL/L Nacl 1.0%NP-40或Triton-x-100 0.5%脱氧胆酸钠 0.1%SDS 50 mmoL/L Tris( ph8.0) 二:Laemmli 样品缓冲液配置(1*SDS样品缓冲液) 50 mmoL/L Tris-HCL (PH8.0) 100 mmoL/L DTT 2% SDS 0.1% 溴酚蓝 10% 甘油 此液可以配置成不同的储存液,根据蛋白浓度而定,40C长期保存,用时临时与蛋白液按比例混合,其中DTT应临时加入,以防降解。 蛋白质定量 1)Bradford法: 检测原理: Bradford与蛋白质四级结构,特殊氨基酸结合,由棕色变成蓝色,595nm检测.该方法用于大多数蛋白质的定量是比较精确的,但不使用于小分子碱性多肽的定量,如核糖核酸酶或溶菌酶,去污剂的浓度超过0.2%影响测定结果,如TritonX-100,SDS,NP-40等. ①Bradford法浓染液的配制:将100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 95%乙醇,加入100ml浓磷酸;然后,用蒸馏水补充至200ml;此染液放4℃至少6个月保持稳定. ②标准曲线蛋白质样本的制备:尽量使用与待测样本性质相近的蛋白质作为标准品,例如测定抗体,可用纯化的抗体作为标准,如果待测样品是未知的,也可用抗体作为标准蛋白,通常在20μg -150μg/100μl之间绘制标准曲线. ③将待测样本溶于100μl缓冲溶液中,该缓冲溶液相同(最好用PBS) ④按照1:5用水稀释浓燃料结合溶液,如果出现沉淀,过滤除去. ⑤每个样品家5ml稀释的燃料结合溶液,作用5-30分钟,燃料与蛋白结合,将由红色变为兰色,在595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注意显色反应不超过30分钟. ⑥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的浓度.  2)Lowry法: 检测原理: 是Cu2+与蛋白作用生成的Cu+与双缩脲试剂形成兰色络合物,菲林试剂增强兰色形成,750nm检测. ①首先,将20g碳酸钠溶于500ml水中;再将1g CuSO4.5H2O和2g酒石酸钠溶于500ml蒸馏水中;将铜/酒石酸钠溶液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缓缓加碳酸钠溶液,储存于冰箱中,可稳定保存1年以上. ②Folin-ciocalteu酚试剂 ③按体积比1:2:1将铜/酒石酸/碳酸钠,5%SDS和0.8mmol/l NaOH溶液混合,室温下储藏,可稳定保存2周,标明为试剂A ④按体积比1:5将Folin-ciocalteu酚试剂和H2O混合,室温下储存于琥珀色试剂瓶中,可稳定保存1个月,表明为时机B ⑤用蒸馏水将样本(5-100μg)稀释为1ml,并准备100,50,25,12.5μg /ml,4个浓度的BSA作为标准蛋白. ⑥每个蛋白样品家1.0ml试剂A,混合均匀,在室温下孵育10分钟. ⑦加入0.5 ml试剂B并立即混合, 在室温下孵育30分钟. ⑧在750nm光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本蛋白质的浓度. 3)紫外分光光度法: 检测原理:是因蛋白质样品在280nm波长下有最大吸光率,最大吸光率主要取决于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存在. ①纯化蛋白质浓度的测定:在280nm波长下读取与适当对照相比较的吸光值. ②对于抗体和BSA,可按照下述标准计算其浓度,对其他蛋白质粗略地估计:1单位吸光值相当于1mg/ml 蛋白质 A280(1mg/ml) IgG 1.35 IgM 1.2 BSA 0.7 ③含有核苷酸的蛋白质溶液浓度的测定: 蛋白质浓度(mg/ml)=(1.55*A280)-(0.76*A260) 蛋白质浓度(mg/ml)=A205(27+120A280/A205) 1)SDS-PAGE设备和材料 ①电泳装置(垂直板电泳槽)为北京六一仪器厂生产的DYCZ-24D型电泳装置。 ②电泳仪(电源)为北京六一仪器厂生产的DYY-8B型。 ③振荡器 2)试剂 ①丙烯酰胺(电泳级) ②N,N′-甲叉双丙烯酰胺(bis) ③SDS ④TEMED ⑤Tris ⑥过硫酸铵 ⑦α-巯基乙醇或DTT ⑧甘油 ⑨甘氨酸 ⑩溴酚蓝 (11)盐酸 3)聚胶前准备: ①配制凝胶储液: T%=30% C%=1% arc:bis=29:1 过滤后4℃避光保存。 ②配制浓缩胶缓冲液: 1.0mol/L TrisHCl Ph6.8,  过滤后4℃避光保存。 ③配制分离胶缓冲液: 1.5mol/L TrisHCl Ph8.8,  过滤后4℃避光保存。 ④配制10%SDS ⑤配制10%过硫酸铵(AP) ⑥TEMED原溶液 ⑦电泳缓冲液(5×):Tris 15g+甘氨酸72g+SDS 5g+H2O至1L,临用时稀释5倍至1×SDS电泳缓冲液加入电泳槽中。 4)制胶:  制胶关键是聚合时间,最好是分离胶聚合控制在分离胶从加入10%AP和TEMED起至开始出现凝胶的时间为15-20分钟(并不是此时已凝聚完全)。对浓缩胶最佳聚合速度为8-10min开始可见聚合,可以通过调节AP和TEMED的加入量来控制,因液体中含有分子氧可抑制凝胶的聚合,故用时可在真空中抽气以排除液体中的分子氧,灌完分离胶后加水以封闭分离胶与外界氧气的结合,总之,要掌握一个原则:即用尽量少的催化剂在最佳时间聚合。 ①按比例配制分离胶,轻缓地摇动溶液(8-10下),使激活剂混合均匀,将凝胶溶液平缓地注入两层玻璃极中,再在液面上小心注入一层水或正丁醇,以阻止氧气进入凝胶溶液中,然后静置90min。 ②同前按比例配制浓缩胶,但摇动溶液时不要过于剧烈以免引入过多地氧气。吸去不连续系统中下层分离胶上的水分,以连续平稳的液流注入凝胶溶液,然后小心插入梳子并注意不得在齿尖留有气泡,静制90min以上以保证完全聚合。 5)预电泳: 将聚合好的凝胶安置于电泳槽中,小心拔去梳子,加入上下槽电泳缓冲液后低电压短时间的预电泳(恒压10-20V,20-30min),清除凝胶内的杂质,疏通凝胶孔径以保证电泳过程中电泳的畅通。 6)加样: 预电泳后依次加入标准品和待分析样品,注意加样时间要尽量短,以免样品扩散,为避免边缘效应,可在未加样的孔中加入等量的样品缓冲液。 7)电泳: 加样完毕,盖好电泳槽的盖子并选择适当的电压进行电泳,通常在连续系统中,上层浓缩胶的电泳电压要低于分离胶的电泳电压,使样品更好的进入凝胶,电泳时,应采用恒压的模式,这样蛋白质才可以保证恒定的电泳迁移率。一般采用恒压浓缩胶80V,分离胶120V,电泳直至溴酚染料前沿下至凝胶末端处,即停止电泳。 8)染色和脱色 电泳完毕需通过染色和脱色评定其结果的优劣.对凝胶中分离成不同条带的蛋白进行检测.此外,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也可将凝胶电印迹 ①考马斯亮蓝染色: 将凝胶取出放入培养皿中到如少量的染色液,以浸没凝胶为宜,在摇床上震荡,直到凝胶上出现明显的条带为止,一般5-6小时或者4℃过夜;然后倾去染色液,用脱色液洗涤震荡,其间要不断换脱色液,直至脱色液颜色稍清亮.,凝胶背景清楚为止. ②染色液配制: 90ml甲醇和H20混合溶液(甲醇:水=1:1,V/V)和10ml冰乙酸的混合溶液中溶解0.25g考马斯亮蓝R250用滤纸过滤染液以除去颗粒不溶性物质. ③脱色液的配制: 90mL(甲醇):H20(1:1 V/V)和10ml冰乙酸溶液. 附: 一、蛋白标准品的选择 凝胶电泳中一个关键的指示系统,即蛋白标准品(Molecular Weight Marker),电泳的分离效率,转膜效率以及电泳泳动情况等,皆需通过蛋白标准品来显示,目前普遍采用的几种蛋白标准品有: ① Blue RangerTM prestained protein Molecular Weight Marker Mix ② Trichrom RangerTM prestained protein Molecular Weight Marker Mix 以上两种Marker均为PIERCE公司的产品,货号为:①prod# 26681; ②prod# 26691;该标准蛋白不需染色,在电泳凝胶中随着蛋白质的迁移,各种分子质量的标准蛋白逐渐分开,而显示出非常漂亮的多色条带,可通过电泳槽直接肉眼观察各电泳带的凝胶中的泳动情况,当相对于目的蛋白大小的标准蛋白与相邻两条标准蛋白达到所需分辨距离时,即可停止电泳,取出凝胶做进一步的转膜工作。 ③ Chemiluminescent BlueRangerR peroxidase-Labled protein Molecular Weight Marker Mix 以上也为PIERCE产品,货号为:prod# 26651,该标准蛋白同上也具有以上作用外,同时在使用化学发光时,和样品一起显色经胶片曝光后,在胶片上可出现漂亮的条带。 ④ Blotinylated SDS Molecular Weight Marker Mix 以上为Sigma公司产品,货号为B2787,作用效果同③ 二、对照的设置 一般需要设立: 内参照, 提示系统的稳定性,一般是一些管家蛋白 阳性对照, 即肯定可以表达你的目的蛋白的组织或者细胞,同时可以提示你一抗的质量 阴性对照: 即肯定不会表达你的目的蛋白的组织或者细胞.在实验中 根据你的需要选择 免疫印迹 蛋白质印迹法是将蛋白质混合样品经SDS-PAGE后,分离为不同条带,其中含有能与特异性抗体(或McAb)相应的待检测的蛋白质(抗原蛋白),将PAGE胶上的蛋白条带转移到NC膜上此过程称为blotting,以利于随后的检测能够的进行,随后,将NC膜与抗血清一起孵育,使第一抗体与待检的抗原决定簇结合(特异大蛋白条带),再与酶标的第二抗体反应,即检测样品的待测抗原并可对其定量. 一、 设备和材料 转移电泳槽和转移电泳仪(电源) 震荡器 冰箱 滤纸 NC膜 胶片 暗室 二、 试剂 封闭液:5%的脱脂牛奶粉TBS-T 第一抗体(Ab1) 第二抗体(标记的Ab2) 底物以及显色指示剂 漂洗液(TBS-T) 转印缓冲液 抗体稀释液 丽春红S 显影液 定影液 三、 试剂的配制 封闭液: 5g的脱脂牛奶+100ml的TBS-T 漂洗液(TBS-T): 0.01M TBS-T为Tris 1.21g+ NaCl5.84g+800ml H2O用HCl调节PH到7.5,假如0.05%或者0.1%Tween-20用H2O定溶至1000ml 转印缓冲液: 同5×SDS电泳缓冲液,不含SDS,如果采用PVD干膜或NC膜加20%甲醇,不加甲醇也可以 Tris 15g+甘氨酸72g加水定容到1000ml,一般不需调节PH值 ,用时稀释5倍到1×转印缓冲液. 显影液:H2O--750ml 米土尔--3g 无水亚硫酸钠---100g 对苯二酚---3g 溴化钾---3g 无水碳酸钠:先加5gPH10.0不够时再加5g 注:以上配定加H2o定容至1000ml 定影液:起始水温:60℃ H2o 700ml 硫代硫酸钠:240g 无水亚硫酸钠:25g 冰醋酸:48ml 注:加H2o至1000ml 四、 电印迹 蛋白质经SDS-PAGE分离后,必须从凝胶中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固相支持物具有牢固结合蛋白又不影响蛋白质Ag活性,而且支持物本身还有免疫反应惰性等特点,常用的支持物有:硝酸纤维膜(NC膜)或PVDF膜。 蛋白质从凝胶向膜转移的过程普遍采用电转印法,分为半干式和湿式转印两种模式。 一. 半干式电转印 1. Tris/甘氨酸-SDS-PAGE结束后,取出凝胶,在Tris/甘氨酸缓冲液中漂洗数秒。取凝胶方法:用刀片将两玻璃板分开,将多余的凝胶划去,上部以浓缩胶为准全部弃去,下部以分子量标准最小分子带下一点全部划去,取一10ml注射器注满转印缓冲液,插入玻璃板与凝胶之间注水,使水的压力将两者自然分开,边推边进,反复多次注水,直至凝胶从玻璃板上滑落下来。 2. 将NC膜和滤纸切出与凝胶一样大小,置转移缓冲液中湿润5-10min. 3. 按照以下顺序放置滤纸,凝胶和NC膜到半干槽中。 4. 每层之间的气泡要全部去除。可以用10ml吸管轻轻在上一层滚动去除气泡,然后用一绝缘的塑料片中间挖空与凝胶一样大小或略小一点,以防电流直接从没有凝胶处通过造成短路,盖好加上阳极电极板。 二.湿式电转印 1. Tris/甘氨酸-SDS-PAGE结束后,取出凝胶,在Tris/甘氨酸缓冲液中漂洗数秒。取出凝胶方法同半干式电转印。 2. 打开电转印夹,每侧垫上一块专用的用转印液浸泡透的海面垫,再各放一块转印液浸透的滤纸,滤纸与海面垫大小相同或与NC膜,凝胶大小相同均可,将凝胶平放在阴极侧滤纸上,最后将NC膜平放在凝胶上,去除气泡,夹好电转印夹。 3. 电泳槽加满电转印液,插入电转印夹,将电泳槽放入冰箱内(电转印液之前要放入冰箱内预冷),连接好电极,接通电流,转印夹的NC膜应对电泳槽的正极。 五、印迹膜上总蛋白的染色 在确定印迹中是否存在总蛋白之前,通过对硝酸纤维素膜染色可以了解转印至膜上的总蛋白质的组成情况,并可确定蛋白质分子质量标记物的位置和确定转印成功,同时,该方法也清楚地显示出转印蛋白质的复杂性. 丽春红S印迹膜染色法: 丽春红S适用于酸性水溶液,染色但是不持久,在后续的处理中红色染料易被洗去,由于与蛋白质的结合是可逆性的,该染色方法适用于所有显示抗原的饿技术, 丽春红S带负电荷,可以与带正电贺的氨基酸残基结合,同时丽春红也可以与蛋白的非极性区相结合,从而形成红色条带. 1)丽春红溶液的配制: 储存液(10×): 0.1g丽春红溶于5ml冰乙酸,加入H2O定容至100ml,临用前稀释10倍为应用液. 2)操作步骤 ①转印结束后取出印迹膜至于丽春红S应用液中,并在室温下搅动5-10分钟 ②将膜放入PBS洗数次,每次1-2分钟,并且更换PBS ③根据需要将转印部位和分子量标准位置进行标记 至此膜可以用于封闭和加入抗体 六、膜的封闭 在进行抗体杂交之前,需要先对转印膜进行封闭,以防止免疫试剂的非特异性吸附。封闭一般采用异源性蛋白质或去污剂,常用的有0.2%Tween-20,20%BSA,10%马血清以及5% No-fat milk等,至于选择哪一类封闭液,首先应考虑与检测试剂相适应,如采用葡萄球蛋白A(SPA)作用检测试剂,就不能用全血清封闭,其次是尽可能使非特异着色背静浅,封闭液以20%BSA效果较好,其次是5%N-fat milk. 封闭过程: 1) 洗转印膜:室温漂洗3次x10min,以尽量洗去转印膜上的SDS,防止影响后面的抗体结合。 2) 取漂洗的转印膜,放入5% No-fat milk的封闭液内,摇床震动,室温封闭2h,也可在4度过夜。 3) 用1xTBS-T ,PH7.6洗液,室温漂洗3次x10min. 七、抗体杂交 抗体表面主要采用间接法。即先加入未标记特异性抗体(Ab1)与膜上抗原结合,再加入标记的抗抗体(Ab2)进行杂交检测,标记Ab2 物质有放射性核素,酶,以及生物素等。 杂交过程: 1)封闭后的杂交膜放入杂交袋中,加入抗体稀释液稀释的Ab1浓度为1ug/ml,封口,4℃孵育过夜或室温(22-25℃)摇动孵育2h. 2) 液洗膜3次x10min 3)标记的Ab2(羊抗兔-HRP)室温1h,洗膜3x10min 八、检测 根据标记Ab2的标记物不同,其杂交的结果检测方法也不同,较常用的检测系统有HRP标记 Ab2的的增强化学发光(ECL)和DAB检测系统. 1) 辣根过氧化物酶-DAB法: ①DAB显色液的配制:按照1mlH2O加显色剂A,B,C各1滴,混匀. ②显色:将适量DAB显色液平铺在Ab2杂交后的印迹膜上,室温放置观察,可出现明显的棕褐色蛋白显色带 ③终止:用Tris-HCl缓冲液或水漂洗杂交膜即可终止反应. 2) 辣根过氧化物酶-ECL法: 增强化学发光(ECL)检测是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化学发光物质,生成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物质,其衰变时在暗室内形成明显的肉眼可见的化学发光带,利用X线胶片感光原理,将结果记录下来: ECM显色剂配制:按mlH2O加显色剂A、B各1滴,混匀. 在暗室将杂交后印迹膜放入显色盒中,加上混合好的显色液,月1-5分钟 用纸巾吸去印迹膜边缘或者边角部分多余的显色液,将一透明的玻璃纸盖住抚平,并确定干的表面与胶片接触. 将印迹膜在暗室中使胶片暴光1-5分钟,冲洗胶片以确定所测抗原的正确暴光时间,暴光时间可短至几秒也可以长到数小时. 冲洗胶片步骤:先在显影液中冲洗至胶片上出现条带或者胶片透明为止,在放入定影液中漂洗,十秒即可. 注意事项: 1. 免疫印迹杂交的敏感与检测系统有关.因此,凝胶电泳时的蛋白上样量应该保证被检测抗原量不至于太低,如果过低应该重新纯化和浓缩使用,或者建议做一次梯度稀释,上样电泳后,直接考马斯亮蓝染色选择最佳上样量,纯化和浓缩的蛋白质样品必须注意盐的浓度过高,可平衡一下盐的浓度,如,透析. 2. 形成凝胶的试剂要有足够的纯度,激活剂的浓度适当,不仅可以决定凝胶聚合的速度,也将影响凝胶的质量,聚胶时的温度也将影响凝胶聚合的速度.因此,建议要根据不同温度下适量增减激活剂的用量以保证分离胶从加入激活剂起至开始出现凝胶凝聚的时间为15-20分钟最佳,对于浓缩胶最佳聚合时间为8-10分钟开始可见聚合.灌完分离胶加水封闭分离胶与外界氧气的结合. 3. 未聚合的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操作时应该戴手套防护.梳子插入浓缩胶时,应确保没有气泡,可将梳子稍微倾斜插入以减少气泡的产生,梳子拔出来时应该小心,不要破坏加样孔,如有加样孔上的凝胶歪斜可用枕头插入加样孔中纠正但要避免枕头刺入胶内. 4. 电泳槽内加入电泳缓冲液冲洗清除黏附在凝胶底部的气和未聚合的丙烯酰胺,同时建议低电压短时间的预电泳,清除凝胶内的杂质,疏通凝胶孔径以保证电泳过程中电泳的畅通(恒压10-20V,20-30min) 5. 加样前样品应先离心,尤其是长时间放置的样品,以减少蛋白质带的拖尾现象 6. 为避免边缘效应,可在未加样的孔中加入等量的样品缓冲液 7. 样品缓冲液中煮沸的样品可在-20℃存放数,,但是反复冻融会使蛋白质降解 8. 为减少蛋白质条带的扩散,上样后应尽快进行电泳,电泳结束后也应直接或者转印. 9. 上样时,小心不要使样品溢出而污染相临加样孔 10. 取出凝胶后应注意分清上下,可用刀片切去凝胶的一角作为标记(如左上角)转膜时也应用同样的方法对NC膜做上标记(如左上角)以分清正反面和上下关系. 11. 转膜时应依次放好NC膜与凝胶所对应的电极,即凝胶对应负极,NC膜对应正极.
个人分类: 科研资源|20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QuantumGas_Y12M05W1
Veda 2012-5-4 11:54
2012-04-30 题目:被浸没于超冷气体中的单个中性杂原子的动力学 作者:Nicolas Spethmann, Farina Kindermann, Shincy John, Claudia Weber, Dieter Meschede, Artur Widera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4.6051 将单个中性Cs原子以受控的方式掺入超冷Rb气体中。以单原子分辨率,研究杂原子和Rb气体的 原子之间发生的弹性和非弹性碰撞。跟踪先被激光冷却的杂原子被热化到超冷Rb气体的温度的 过程,能估算出两种原子间弹性碰撞的s-波散射长度的下限。对非弹性相互作用的研究仅限于 三体重组,观察到重组以原子分辨率顺次发生并确定了Rb-Rb-Cs的三体损耗速率。这为研究独 立可控杂质在量子多体系统中的相干相互作用混合系统铺平了道路。 题目:波色气体中的自旋拖曳 作者:S.B. Koller, A. Groot, P.C. Bons, R.A. Duine, H.T.C. Stoof, P. van der Straten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4.6143 众所周知,导体中的电流正比于外加电场。这个著名的关系叫做Ohm定律,这是载流子与材料 中的杂质和晶格振动发生碰撞引致电流弛豫的结果。在自旋电子学领域,受操控的是自旋而非 电荷,引发了对自旋流的兴趣。与电流不同,自旋流因不同自旋组分之间发生碰撞而受到强弛 豫,这种现象叫做自旋拖曳。这种效应已在半导体电子和冷费米子原子中观察到,由于粒子的 费米子属性,两种情形都只限于低温。作者用超冷波色原子做输运实验,第一次观察到玻色子 的自旋拖曳。降低温度,由于量子区的波色激发(Bose stimulation),玻色子的自旋拖曳效 应被放大,这与最近的理论预言相符。这个玻色子输运实验说明,该领域也许像固态物理中的 输运那样丰富多彩,或许能导致原子电子学(atomtronics)中先进器件的开发利用。 题目:环形超流波色气体的临界旋转 作者:Romain Dubessy (LPL), Thomas Liennard (LPL), Paolo Pedri (LPL), Hélène Perrin (LPL)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4.6183 分析环形俘获阱中超流BEC的激发谱。识别出谱的两个重要分支,分别与导致超流不稳定的外 表面模和内表面模有关。根据环形凝聚体的初始环量不同,可能是外表面模或内表面模首先变 得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性与旋转气体的超流属性紧密相关。特别指出,存在一个最大环量,超 过这个值,超流将自发衰变,援用平均声速无法是解释这一点的。 题目:束缚态被吸收到连续谱中导致非马尔科夫衰变放大 作者:Savannah Garmon, Tomio Petrosky, Yelena Nikulina, Dvira Segal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4.6141 量子系统在大时间尺度按照非指数(幂律)衰变,这与连续谱阈值效应有关,后者对被制备初 态的存活概率有贡献。对于离散能态与连续谱耦合的开量子系统,研究全哈密顿量的离散束缚 态随参数变化趋近连续谱的情形。发现至少有两个区遵从不同性质的幂律衰变行为,作者称其 为长期“近区”和长期“远区”。近区中存活概率遵从幂律$t^{-1}$下降,远区中遵从 $t^{-3}$下降。分开这两个区的时标 $T_Q$与离散束缚态能量与连续谱阈值之间的能隙的倒 数有关系。当束缚态被吸收进连续谱而消失,时标$T_Q$发散,存活概率遵从幂律 $t^{-1}$下 降,即使到了渐进标度也是如此。反过来,应该能研究反束缚态在被斥出连续谱形成束缚态之 前趋近连续谱阈值的情形。在斥出点,幂律$t^{-1}$起主导作用。 题目:1D非相对论费米子的晶格理论 作者:Michael G. Endres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4.6182 推导了受到任意外势的1D四组分相互作用费米子的正则和巨正则配分函数的圈表示。这种表示 不存在符号问题,与布居数不均衡,质量不均衡无关,在某种程度上与相互作用强度的符号也 没有关系。这与3D二组分相互作用费米气体的类似情形——在质量,化学式和排斥相互作用不 相等的情形会出现符号问题 ——对比鲜明。据信1D系统展现3D类似系统的许多现象,包括 BCS-BEC跨接(crossover),散射长度远大于相互作用范围时的非微扰普适性的少体和多体物 理,这使该理论成为对数值研究有价值的选项之一。配分函数的正定性和概率测度容许对该模 型做平均场处理。作者分析相互作用Fermi气体在SU(4)(未极化,质量对称)极限下情形, 证明存在一个相能定义连续极限。 2012-05-01 题目:强关联超冷玻色子的动力学凝固(dynamic freezing) 作者:S. Mondal, D. Pekker, K. Sengupta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4.6331 研究光格子中超冷原子的非平衡动力学。含时跳迁幅值$J(t)=J_0 +\delta J \cos(\omega t)$ 使系统从Mott-超流转变点 ($J= J_0+\delta J$) 附近的超流相进入Mott相($J=J_0- \delta J$) ,再经量子临界点 ($J=J_c$)返回,证明玻色子波函数在特定的$\omega$处发生 动力学凝固。在这些位置,波函数交叠F(无交叠密度P=1-F)趋近1(0)。对这种凝固现象给 出一种定性解释,说明它对量子涨落和俘获阱的稳健性(robustness),计算该动力学过程的 残余能量和超流序参量,并为实验验证该理论给出建议。 题目:S=1原子BEC中能量上稳定的奇异涡旋核 作者:Justin Lovegrove, Magnus O. Borgh, Janne Ruostekoski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4.6347 分析旋转的S=1原子BEC中奇异单量子化涡旋的结构和稳定性。要说明,尽管在铁磁相中存在能 量较低的非奇异无核涡旋,在铁磁相和极性相中奇异涡旋在能量上仍能稳定存在。S=1系统展 现出不同强度相互作用的长度尺度的能量分级结构,发现涡旋核的尺寸变大,尺寸取决于依赖 自旋的相互作用的特征长度。要说明,铁磁相中得到的涡旋核的稳定结构,尽管看起来很复杂 却能判别,正是有极性核的轴对称涡旋。在极性相中,从能量上看,涡旋核喜欢变形,导致单 量子化涡旋劈裂成一对半量子涡旋,后者保持延展涡旋核之外的涡旋拓扑,但破除涡旋核的轴 对称。得到的半量子涡旋展现铁磁涡旋核。 题目:受到自旋-轨道耦合的强极化2D Fermi气体中的分子和极化子 作者:Wei Yi, Wei Zhang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4.6476 题目:受到Rashba自旋-轨道耦合被弱场俘获的超冷波色气体中的条纹态 作者:Tomoki Ozawa, Gordon Baym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4.6534 题目:用方格子中硬核玻色子证明自旋液体 作者:Y.-H. Chan, L.-M. Duan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4.6658 题目:恒磁场中受到Rashba耦合的受限系统 作者:Mohammed El Bouziani, Rachid Houca, Ahmed Jellal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4.6693 题目:用超冷原子模拟紧致量子电动力学:探测受限和非微扰效应 作者:Erez Zohar, J. Ignacio Cirac, Benni Reznik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4.6574 近年来在模拟物质和规范场的量子场论效应方面引起广泛兴趣。最近的一项工作 提出用BEC模拟紧致量子电动力学(cQED)。本文提出另一种方 法,用光格子中的单个原子,它有2I+1个内态能级,随I增大迅速收敛到cQED。它能弱耦合区 和强耦合区的cQED,因此可以探测理论的受限效应和其它非微扰效应。对I=1的情形,给出一 种显明的构造,它足以模拟两个外部静核之间的受限效应(?)。 题目:自旋超流和磁振子BEC 作者:Yu.M. Bunkov, G.E. Volovik 来源: http://arxiv.org/abs/1003.4889 http://arxiv.org/abs/1003.4889v1 自旋超流指凝聚物质的磁性子系统中的超流,显现为自旋自发的相干进动,最先于1984年在 $^3$He-B中被发现。自旋的超流流动——自旋超流动(spin supercurrent)——比其它系统 中已知或讨论过的超流流动——如,超流$^4$He中的质量和原子的超流流动,超导体中的电荷 超流流动,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中的超荷的超流流动,夸克物质中超流重子流动和手征荷的超 流动等——更具代表性。自旋超流能用自旋波即磁振子的波色凝聚描述。本文讨论磁振子超流 的不同相,包括那些磁俘获阱的。磁振子超流的特征有:(i)自旋超流动将磁化输送通过在 大于1cm的距离;(ii)自旋流Josephson效应,展示两团凝聚体之间的干涉;(iii)自旋流 涡旋—— 一种拓扑缺陷,与超流中的量子化涡旋,超导中的Abrikosov涡旋,以及相对论中的 宇宙弦类似;(iv)与U(1)对称性破除有关的Goldstone模——自旋超流磁振子气体中的声子 ;等等……。本文还涉及一般性的自旋超流动,包括自旋Hall效应和内禀量子自旋Hall效应。 题目:计算非零能态的超对称等谱形式(supersymmetric isospectral formalism ):应用 于极弱束缚的$^4$He三聚体激发态 作者:Sudip Kumar Haldar, Barnali Chakrabarti, Tapan Kumar Das 来源: http://arxiv.org/abs/1112.5364 题目:Majorana星表示中的量子几何相位:映射到多体Aharonov-Bohm相位 作者:Patrick Bruno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4.2372 2012-05-02 题目:在二体S-矩阵近似下具有大的负散射长度的量子波色和费米气体 作者:Andre LeClair, Edgar Marcelino, Andre Nicolai, Itzhak Roditi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5.0234 研究温度和密度都有限的波色和费米气体,采用近似对无穷多个多体过程——约化成二体散射 ——求和。处理负散射长度为任意值的情形,内插理想气体极限和幺正气体极限。在幺正极限 ,近似计算前四个virial系数。第二个virial系数是精确的,将已知的费米子的结果推广到玻 色子情形,还推广到位于幺正极限另一侧的上支(无限大的正散射长度)的玻色子和费米子情 形。假定玻色子在力学坍缩之前能存在于一个亚稳态中,描绘出强耦合BEC的临界温度对散射 长度的函数关系。 题目:用可调节冷费米原子模拟Friedmann-Robinson-Walker宇宙:伽利略不变不允许(fight back) 作者:Chi-Yong Lin, Da-Shin Lee, Ray J. Rivers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5.0133 题目:从等配分到量子热平衡 作者:A. V. Ponomarev, S. Denisov, J. Gemmer, P. H?nggi 来源: http://arxiv.org/abs/1107.6013 http://arxiv.org/abs/1107.6013v1 两个有限大的全同量子系统A和B制备成不同的初态温度,本文阐释它们的互相平衡过程。两个 系统的能量交换过程致使在无相互作用复合系统$A \otimes B$的Hilbert空间中能量壳层内的 精确地等配分。这种情况在系统间存在弱相互作用的一般性条件下都会出现。作者预言,只需 这样一个等配分假设,就足以实现两个系统A 和 B弛豫到热平衡态。对几个量子模型的精确对 角化结果全面支持这个猜想。 题目:1D波色气体中量子声子涨落的直接观察 作者:Julien Armijo 来源: http://arxiv.org/abs/1112.4199 http://arxiv.org/abs/1112.4199v2 http://arxiv.org/abs/1112.4199v1 v3(2012-05-01) 报道连续场中集体量子涨落的第一个直接观察。用原位吸收成像和对密度线形的统计分析,研 究受到弱相互作用的超冷原子的1D云团的小体积元中点到点的原子数涨落。在云团中心,洽好 在量子准凝聚区,化学势对热能的比值$\mu/ k_B T\simeq4$,由于分辨率高,观察到的微观 涨落中多至20%都是量子声子。在可变观察长度的非局域分析范围内,观察到对经典场预言的 显著偏离,这表明当热力学极限失效时,出现的主要是短长度尺度的量子涨落。 v2(2012-01-28) 报道具有弱排斥相互作用的超冷原子1D云团中密度的集体量子涨落的第一个直接观察。用原位 吸收成像和对密度线形的统计分析,研究小体积元中点到点的原子数涨落。…… v1(2011-12-18) 在温度T=0,经典热力学预言激发将彻底消失,然而,由于Hersenberg不确定原理,一个量子 可观测量不可能完全静止。量子涨落引起的后果如Casimir-Polder力或黑洞附近的Hawking辐 射,量子涨落还会驱动量子相变。在物质场中,它们控制着低温关联性质,在低温还会剧烈增 涨。在1D,即使T=0,涨落仍禁止长程序和BEC的出现。然而,在连续系统中的微观观察仍不清 楚。本文报道用超冷原子的1D云团和原位密度线形的统计分析,对连续场中集体模的量子密度 涨落的直接观察。当$k_B T\mu$时,其中$k_B$是Boltzman常数,$\mu$是化学势,涨落由量子 项而非经典项主导,观察到负的密度关联,即反聚束。…… 2012-05-03 题目:无超导性轨道梯子上呈现Majorana费米子 作者:Xiaopeng Li, Erhai Zhao, W. Vincent Liu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5.0254 题目:可观测量的全概率分布中多体局域化和热化 作者:Elena Canovi, Davide Rossini, Rosario Fazio, Giuseppe E. Santoro, Alessandro Silva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5.0370 题目:超流中Kelvin-波湍流的温度压低 作者:在超流湍流的能量耗散现象中,在量子涡旋上传播的Kelvin-波起着重要作用。先前的 理论研究关注的都是Kelvin-波湍流的统计力学在零温极限的情况。以非零互摩擦耗散力的形 式引入一个小而有限的温度,本文作者研究在无热-极限(athermal limit)的情况;这才是 真正的超流实验中通常碰到的情形。要说明的是,存在一个新的典型性长度尺度,将湍流的准 惯性范围与远耗散范围分开。文章结尾,解析预言了两个参数区中Kelvin-波湍流的能谱。 题目:光学Abel格子规范理论 作者:L. Tagliacozzo, A. Celi, A. Zamora, M. Lewenstein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5.0496 讨论实现一族光格子中阿贝尔格子规范理论——即联结模型(link model)或规范磁体——的 一般性框架。分析这些模型的那些适合量子仿真的性质。在这一类模型中,作者详细研究 Orland首先提出的2+1维中U(1)不变的晶格规范理论。用精确对角化,提取大至4$\times$4的 小格子的低能态。作者证实该模型有两个相,其中,受限纠缠相表征为缠绕整个格子的弦。 作者解释怎样研究较大的格子,可以用张量网络方法或用载入光格子的Rydberg原子做量子仿 真,作者将在这里详细讨论了一个制备基态的方案。作者还将评论标准紧致U(1)格子规范理论 与所讨论模型之间的关系。 题目:调制光格子中费米原子的自旋关联和doublon产生速率 作者:Akiyuki Tokuno, Thierry Giamarchi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5.0504 对光格子中二分量费米子,计算doublon的积分产生速率对晶格调制的响应。推导了积分强度 的一般性表达式,当存在非均匀势——如俘获阱——时仍适用,积分强度的表达式只用等时关 联函数表示。 因此,这个公式很适合直接的数值计算。作者说明,对公度填充的大排斥极限 ,或对应不相干跳迁的温度范围,积分doublon谱直接与最近邻自旋-自旋关联函数有直接关系 。用有限温度量子QMC计算该参数区的温度依赖关系。 题目:用被俘获离子的晶体研究自旋梯子化合物的量子磁性 作者:A. Bermudez, J. Almeida, K. Ott, H. Kaufmann, S. Ulm, F. Schmidt-Kaler, A. Retzker, M. B. Plenio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5.0341 在量子多体物理的许多领域,如量子磁性中,一个基本的挑战是怎样获得容许研究乃至控制低 维性与阻挫的相互影响的实验平台。本文提出用被俘获离子的冷晶体研究各种阻挫量子自旋梯 子。通过优化俘获阱的几何,说明怎样改变梯子的腿的条数以裁制模型的低维性。将其与激光 修饰提供的有选择地隐藏离子的方法组合在一起,使合成条纹状三角格子和Kagome格子成为可 能。另外,能通过调控俘获阱频率控制以声子为媒介的自旋相互作用的阻挫度。使用平面离子 晶格的初步实验证明了径向俘获阱频率的可调节强各向异性,这为作者的理论提供了支持。考 虑了典型实验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误差来源,显描述了保证它们的方案有效的参数范 围。 题目:从动力学模型的解理解量子测量 作者:Armen E. Allahverdyan, Roger Balian, Theo M. Nieuwenhuizen 来源: http://arxiv.org/abs/1107.2138 备注:187pp,PhysRep style 通过解模型的方法解决量子测量问题:为什么每次实验的测量结果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做过一 般性介绍之后,综述了已经提出过的模型。接下来,引入一个灵活且有现实意义的量子模型。 它描述的是,通过自旋与Curie-Weiss磁体模拟的磁存储介质(包括与声子库耦合的N1个自 旋)之间的相互作用,测量自旋的z-分量。将初态制成亚稳顺磁态,根据与它耦合的被测试自 旋的触发,它能转变成自旋向上或向下的铁磁态,因此,它的磁化起到指示器的作用。计算得 出动力学的一个解。第一步由自旋-仪器的密度矩阵D(t)的哈密顿动力学的解组成。它的非对 角块迅速衰减,这归因于指示器有许多d.o.f.(自由度)。在较长的时标,动力学产生某个终 态 D(t$_f$),它与系统与指示器之间的关联有关,保证了指示器的记录(registration)。 对个别运转的描述用统计解释的指定版本实现。 题目:量子多体系统中关联的定量化 作者:K. Byczuk, J. Kunes, W. Hofstetter, D. Vollhardt 来源: http://arxiv.org/abs/1110.3214 题目:光格子中被迫耗散的冷费米原子多体配对态 作者:W. Yi, S. Diehl, A. J. Daley, P. Zoller 来源: http://arxiv.org/abs/1111.7053 http://iopscience.iop.org/1367-2630/14/5/055002/ 作者讨论,通过系统与库耦合所诱导的受控耗散过程制备光格子中冷费米原子的多体态。以相 邻格点间Pauli阻塞和相位锁定的组合机理为基础,构造与库耦合的跳跃算子的完备集合。在 粒子间无直接相互作用的情况下,这种耦合导致对各种对称性的费米子配对态的耗散性制备。 作者讨论了这些态的独特性,并用小尺度数值仿真证明之。在后期动力学中,辨别出一个耗散 能隙,它在热力学极限下仍存在。这个能隙隐示所有多体可观测量都指数收敛到其定态值。 接着研究配对态怎样才能用作通过绝热态过程制备Fermi-Hubbard哈密顿基态的起始点,包括 配对态的母哈密顿量。还为操控这些耗散过程和配对态的母哈密顿量提供了一个用于原理证明 的例子。 题目:用量子淬灭探测光格子中超冷原子的平衡态流动图样 作者:Matthew Killi, Arun Paramekanti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4.5184 光格子中原子玻色子和费米子能实现各种有趣的凝聚态,后者支持存在人造磁场或非阿贝尔规 范场时的平衡态流动图样。作为探测这种质量流动的一种方法,作者提出哈密顿量的非平衡态 量子淬灭,将流动图样以动力学方式转换成实验可测量的实空间密度图样。作者演示,对光格 子指定单向淬灭是怎样揭示,格子中波色超流和费米气体的棋盘型和条纹型流动有序,以及整 数量子Hall效应的手征边界流动的。 2012-05-04 题目:非均衡费米气体 作者:K. B. Gubbels, H. T. C. Stoof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5.0568 备注:108pp,PhysRep style 考虑受到强吸引相互作用的非均衡费米气体,对它而言,Cooper对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组 成二组分混合物的,可以是全同费米子的两种不同的超精细态,或占据同一个超精细态的两种 不同的原子种类。两种情形中,每种组分的原子数可以不同,这导致自旋不均衡或自旋极化。 两种不同的原子种类也会导致质量的不均衡。非均衡费米气体与凝聚态物理,核物理以及天文 粒子物理学都有关系。在实验实现超冷费米气体之后,非均衡费米气体在近年得到广泛研究。 对这类系统的实验控制,可以系统研究状态方程和相图对温度,自旋极化和相互作用强度的函 数关系。本综述讨论在理解强相互作用非均衡费米气体中的进展,其中一个主要目标是描述高 度受控的实验得到的结果。从讨论Feshbach共振出发,接着用平均场理论处理非均衡费米气体 ,以便对相关物理做个介绍。碰到几种异常超流相,包括相分离,无能隙Sarma超流和超固体 相。为对实验做一个更加定量化的描述,作者还综述了更复杂的方法,例如图方法和重正化群 理论。最后,讨论处理不均匀非均衡费米气体的两种理论方法,即Landau-Ginzburg 方法和 Bogoliubov-de Gennes方法。 题目:用两束激光和一个磁场 共振调控冷原子的d-波相互作用 作者:Bimalendu Deb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5.0644 给出一种理论,用两束激光驱动两个自由-束缚共振的光合跃迁 调控冷原子的d-波相互作用。 对于带磁矩的原子,磁场诱导的s-波Feshbach共振能增大d-波调控的效率,原因是多跃迁通道 的散射具有各向异性。 两束激光在两个双原子束缚态之间产生相干,使得强耦合区的非弹性 散射被压低。提出一种实验方案以实现预言的相干效应。作者给出用两组分费米$^6$Li原子所 做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当原子间轴主要沿量子化轴时各向异性d-波散射剧烈增长。这种调控 d-波相互作用的方法对于在两组分费米原子气体中实现d-波超导型的相或有重要意义。 题目:旋量BEC的Beliaev理论 作者:Nguyen Thanh Phuc, Yuki Kawaguchi, Masahito Ueda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5.0657 备注:76pp 推广Beliaev的Green函数方法,研究量子损耗对F=1旋量BEC,尤其是外磁场中的$^87$Rb原子 ,的元激发能谱的影响。发现量子损耗使具有二次色散的自旋波激发中磁振子的等效质量增大 。增大因子在铁磁相和极性相中是一样的,且与外磁场的振幅无关。在$^87$Rb旋量BEC中,这 些磁振子的寿命远大于声子的寿命。作者提出一种实验方案,通过研究非线性色散对横向磁化 的波包在空间膨胀的影响,测量旋量BEC中这些磁振子的等效质量。这种类型的测量具有实用 性,例如,应用于精密测磁学中。 题目:简谐近似下的1D多体系统 作者:J. R. Armstrong, N. T. Zinner, D. V. Fedorov, A. S. Jensen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5.0717 考虑限制在抛物外势场中受到二体接触相互作用1D多体系统的动能和结构性质。为使问题解析 可解,对哈密顿量运用简谐近似。对全同玻色子或费米子组成的系统,研究其基态能量对粒子 数的比例关系。接下来关注玻色子系统,并与已知的无外部俘获阱的三体系统的精确结果进行 详细比较。还考虑了简谐模型的热力学,对玻色子和费米子是类似的,这是由于在1D无简并。 题目:Jaynes-Cummings-Hubbard模型的Ginzburg-Landau理论 作者:Christian Nietner, Axel Pelster 来源: http://arxiv.org/abs/1201.6060 http://pra.aps.org/abstract/PRA/v85/i4/e043831 发展了Jaynes-Cummings-Hubbard模型的Ginzburg-Landau理论,该模型等效地描述光子在腔的 立方格子——每个腔填充一个二能级原子——中演化的静态和动态性质。为达目的,计算等效 作用量至跳迁参数的一级项。用序参量不随时空变化的Landau描述,计算电磁声子 (polariton)的绝缘相和超流相之间的有限温平均场量子相边界。另外,用序参量随时空变 化的Ginzburg-Landau描述,确定两个相中的激发谱,尤其是光在超流相中的声速。 题目:超冷原子在光学无序势中的3D局域化 作者:Fred Jendrzejewski (LCFIO), Alain Bernard (LCFIO), Killian Mueller (LCFIO), Patrick Cheinet (LCFIO), Vincent Josse (LCFIO), Marie Piraud (LCFIO), Luca Pezzé (LCFIO), Laurent Sanchez-Palencia (LCFIO), Alain Aspect (LCFIO), Philippe Bouyer (LCFIO, LP2N) 来源: http://arxiv.org/abs/1108.0137 备注:Nature Physics 8 (2012) 398-403 题目:具有局部耗散的光格子中自局域化的本性 作者:Holger Hennig, Ragnar Fleischmann 来源: http://arxiv.org/abs/1112.0719 题目:调制光格子中doublon的产生速率 作者:Akiyuki Tokuno, Eugene Demler, Thierry Giamarchi 来源: http://arxiv.org/abs/1106.1333 http://pra.aps.org/abstract/PRA/v85/i5/e053601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32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iphone 4s采用视网膜显示屏
liyadong 2012-3-28 20:38
作者:汤姆•西蒙奈特 发稿时间:2012-03-26 10:05:19 点击:1220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的化学气相沉积法,把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材料沉积到表面,制作显示器的晶体管层,可控制像素,提高分辨率。 一些公司正在采用一项生产工艺,制作小装置,供给消费类技术大公司,今年晚些时候,这项工艺会有助于极大地提高电视和平板电脑显示器的分辨率。 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制作电子产品生产设备,这家公司已引进一些机器,可以使用先进的方法,生产显示器,这些方法以前仅限于研发,现在可大规模采用。这会使消费电子公司把分辨率高得多屏幕安装到许多小装置上,应用材料公司说。 更高的显示器分辨率已经成为小装置买家欢迎的功能,苹果iPhone 4和最新版本的iPad都具有分辨率非常高的“视网膜显示器”(retina display)。苹果的一些竞争对手已经推出几款手机,具有类似的高分辨率显示屏,但是,没有其他市售平板电脑可以媲美最新的iPad的清晰度。苹果的竞争对手都急于赶上。微软的一位工程师本周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谈到要努力准备好Windows 8,就是公司旗舰操作系统的下一个版本,可用于分辨率非常高的显示屏。 应用材料公司的新设备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这个工艺可以把薄膜材料沉积到表面。这种机械可以生产显示器,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显示器的背板,也就是晶体管层,它在显示器后面,可控制像素。这种材料称为铟镓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或IGZO,可以更简易更便宜地制备显示器,而且具有非常密集的像素,就像苹果在最新的iPad中安装的那种显示器一样。使显示器具有这样的分辨率,而且对角线要大于七英寸,那就不可能不采用铟镓锌氧化物,应用材料公司声称。 “我希望今年看到这种产品,”道格•海登(Doug Hayden)说,他是应用材料公司显示器部门全球产品管理高级总监,这一部门也叫美商业凯公司(AKT)。“很可能,平板电脑之后会是电视,但它会很接近。”在电视中,这种新材料就意味着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快的刷新速度。 海登说,虽然应用材料公司是在本周发布这种新的生产设备,但是,有五家大客户已经安装了这种新机器,在用它们生产显示器。他没有透露这些客户的名称,但是,都知道应用材料公司把这种显示器生产设备提供给三星(Samsung),夏普(Sharp)和LG,而且都相信,夏普和三星给苹果供应显示器,用于iPad平板电脑。 液晶电视和显示器和移动设备一样,都有一些显示屏要依赖背板上的许多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s),每个晶体管打开或关闭一个像素。这种薄膜晶体管层通常在制备时要使用一层非晶硅,这样命名,是因为它的原子没有排列成整齐的晶体。然而,海登说,非晶硅没有适当的电气性能,难以控制非常大或分辨率非常高的显示屏。 电子在非晶硅中传导速度不够快,不能使大型电视有非常高的刷新速度,他说,这同样的局限性对于较小的薄膜晶体管也是一个问题,因为需要用这些晶体管,制成像素非常密集的高分辨率显示器。虽然新的iPad确实使用非晶硅,但是,一些报告表明,这种设备明显会变得更热,超过以前的型号,这是因为它把低效率的背板推到了极限。海登说,要在这种尺寸制造同样密集的显示器,最佳途径是采用不同的背板材料,使显示器的像素密度匹配新的iPad,但是,在更大的尺寸,就需要使用铟镓锌氧化物。“非晶硅是一种局限,”他说。 有一种非晶硅替代品,称为部分结晶硅,或低温多晶硅(LTPS :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已用于iPhone4S和其他智能手机,但是要贵两倍,是用作背板非晶硅。铟镓锌氧化物仅贵三分之一,海登说,这就足够便宜,可以使大量电视和平板电脑采用显著改进的显示片。铟镓锌氧化物甚至会变得更便宜,几乎和使用非晶硅一样便宜,因为应用材料公司和它的客户会提高产量,海登说。 查尔斯•安尼斯(Charles Annis)是显示器搜索公司(DisplaySearch)的分析师,跟踪研究显示器制造技术,他表示,在今年年底之前,苹果公司生产的iPad可能会采用铟镓锌氧化物显示屏。“我们相信,夏普的铟镓锌氧化物液晶显示器(LCDs)目前正在苹果接受评估,它们机会很好,今年可能被采用,”他说。 这会使iPad成为首款采用新设计的小装置。安尼斯说:“虽然有几家公司很快就要商业化推广铟镓锌氧化物显示屏,但是他们还没有推广。他说,应用材料公司的新设备有助于改变这一点,铟镓锌氧化物也有助于使电视画面质量实现下一步升级,也就是所说的“超高清”,它有四倍的分辨率,属于1080像素的高清图像。 然而,安尼斯指出,应用材料公司推出的新设备不能完成这一工艺中的每一个步骤,这一工艺就是采用铟镓锌氧化物制成显示器背板。这些设备更容易制备所需的各层材料,但它们不能用于刻制背板上的实际晶体管。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制备这些晶体管,安尼斯说,但是,它们仍然需要改进。 展望未来,应用材料公司的海登说,要更容易地使用铟镓锌氧化物,也应该使柔性显示屏的制作更加实用。这个工艺要在室温下进行,需要兼容塑料,制作柔韧的显示器。目前使用的非晶硅和其他技术需要几百度的高温。 http://www.mittrchinese.com/single.php?p=182872
个人分类: 研究生培养|2413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热点:光声成像 Photoacoustic Tomography
xupeiyang 2012-3-27 09:07
  光声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无损医学成像方法,它结合了纯光学成像的高对比度特性和纯超声成像的高穿透深度特性,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组织成像。    随着 科 学技 术 的 进 步,生 物 组 织 无 损 检 测 技 术 蓬 勃 发 展,医学对人体某些疾病的检测,如人体组织成分(血糖、血氧)检测、组织病变细胞检测、以及组织切片检测等,正由传统的基于症状的有创检测模式向以信息为依据的无损检测模式转变。 由 于在 600~1300nm 之间的近红外"光学窗"范围内, 生物组织的透光性能好,对光的吸收小,且近红外技术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损检测,所以,近红外技术成为目前生物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重点。其应用领域主要有近红外光谱法在线检测人体血糖、血氧含量,光学层析成像技术(OCT)等。然而,组织的强散射特性制约了近红外技术的应用,严重影响了其测量的精度和使用范围。 基于 光声效应 的时域光声谱技术将光学和声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部分地克服了光在组织中传输时组织强散射效应的影响,因此光声技术具有比近红外技术更好的生物组织穿透性,同时还具有分辨率高、无副作用等特点,并正逐步成为生物组织无损检测技术领域的另一研究热点。它在生物无损检测领域内主要的应用方向是人体组织成分检测和组织层析成像。 最新研究动态:   每一种新型成像技术都像是有着神奇的光环,突然一下就能看到之前不能看到的事实,近期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hotoacoustic Tomography: In Vivo Imaging from Organelles to Organs”的综述文章,介绍的一种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成像技术:光声成像(photoacoustic tomography)更是如此。这一相关文章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2-3/2012326113007729.htm 相关研究论文计量分析结果: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WEB1kOWEB10O00h0010009000000h001000j100400.y 226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 United States 140 ‍ China 15 ‍ Austria 10 ‍ United Kingdom 9 ‍ Canada 7 ‍ Germany 7 ‍ Netherlands 6 ‍ Taiwan 3 ‍ Japan 2 ‍ Australia 1 ‍ Russia 1 ‍ India 1 ‍ Finland 1 ‍ Spain 1 ‍ Greece 1 1 2 3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 Saint Louis 44 ‍ Gainesville 20 ‍ College Station 17 ‍ Ann Arbor 9 ‍ Guangzhou 8 ‍ München 7 ‍ Bethesda 6 ‍ London 6 ‍ Enschede 5 ‍ Los Angeles 5 ‍ Linz 4 ‍ Graz 4 ‍ Houston 3 ‍ Seattle 3 ‍ Changsha 3 ‍ Irvine 2 ‍ Edmonton 2 ‍ Chicago 2 ‍ Fairfield 2 ‍ Innsbruck 2 1 2 3 1 2 3 4 5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 J Biomed Opt 40 ‍ Opt Express 17 ‍ Opt Lett 17 ‍ Med Phys 14 ‍ Phys Med Biol 9 ‍ Biomed Opt Express 8 ‍ J Opt Soc Am A 5 ‍ Phys Rev E Stat Nonlin Soft Matter Phys 5 ‍ Appl Optics 5 ‍ Acs Nano 4 ‍ Anal Bioanal Chem 4 ‍ Appl Opt 3 ‍ Methods Mol Biol 3 ‍ J Acoust Soc Am 3 ‍ 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 3 ‍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 ‍ Ieee Trans Ultrason Ferroelectr Freq Control 2 ‍ J Opt Soc Am A Opt Image Sci Vis 2 ‍ Wiley Interdiscip Rev Nanomed Nanobiotechnol 2 ‍ Ieee Trans Med Imaging 2 1 2 3 4 5 1 2 3 ... 47 Top Terms Publications ‍ Tomography 200 ‍ Optics 133 ‍ Acoustics 97 ‍ Animals 95 ‍ Tissues 86 ‍ Tomography, Optical 79 ‍ Humans 66 ‍ putrescine aminotransferase activity 64 ‍ glutamate-prephenate aminotransferase activity 64 ‍ aspartate-prephenate aminotransferase activity 64 ‍ Algorithms 58 ‍ Lasers 57 ‍ Phantoms, Imaging 46 ‍ Ultrasonics 44 ‍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44 ‍ Contrast Media 42 ‍ Transducers 41 ‍ Mice 41 ‍ Equipment Design 39 ‍ Image Interpretation, Computer-Assisted 38 1 2 3 ... 47 1 2 3 ... 24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 Wang L 21 ‍ Stoica G 12 ‍ Ku G 9 ‍ Xie X 6 ‍ Wang X 6 ‍ Jiang H 5 ‍ Paltauf G 4 ‍ Cox B 4 ‍ Chamberland D 3 ‍ De Mul F 3 ‍ Burgholzer P 3 ‍ Haltmeier M 3 ‍ Li M 3 ‍ Wang L 2 ‍ Wei Y 2 ‍ Wang L 2 ‍ Haisch C 2 ‍ Ntziachristos V 2 ‍ Jamadar D 2 ‍ Yang S 2 1 2 3 ... 24 publications over time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50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比例尺、等高距和DEM分辨率关系
chenxna 2012-3-19 11:08
比例尺、等高距和DEM分辨率关系
这个部分一直是比较纠结的,看到同事整理的资料,顺便分享一下! 地表面的形态是很复杂的,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态是由它的相对高度、地面坡度以及所处的地势所决定的,它们是影响等高距的主要因素。从等高距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当地图比例尺和图上等高线间的最小距离简称等高线间距确定之后,地面坡度是决定等高距的主要因素,当然等高距的大小也受到地面高度所制约。 h=M*S*tanα/1000 式中: M —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S —等高线间的最小间距; α—地面坡度。 等高距的选择一般应考虑两种因素:图面清晰度和地貌表示的详细度。对选择等高距来说,图面清晰度指地图上等高线最小间距对图面载负的影响程度。地貌表示详细度指单位高差内等高线所通过的数量对地貌表示的影响程度。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的统一体。所以选择分区适宜的等高距的实质是选择详细度和图面清晰度的最佳结和。 常见比比例尺、等高距和 DEM 分辨率关系如下表所示:
个人分类: 科研相关|10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何叫iPad?
gl6866 2012-3-18 22:02
为何叫iPad?
苹果公司推出“新iPad”的意义远比推出一款升级版平板电脑更深远,在发布会上,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提出了“后PC时代”概念: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数量的迅速增长,其貌不扬的个人电脑不再是我们数码世界的中心;今后我们拥有的所有屏幕都将成为电脑,而且这场革命之风即将刮到电视机上。这是苹果迄今将其大小屏幕家族更紧密捆绑整合的最关键一步,目的是为这家全球第一大IT企业撼动世界最重要的娱乐媒介——广播业奠定基础。所以可以称之为“苹果电视革命”的伏笔。今天世界上销售的电视机,四分之一都带有互联网连接能力。苹果至今尚未发布它的电视产品,只满足于推出“Apple TV”机顶盒的升级版。这种机顶盒已经上市数年,但只是用于连接你现有的电视机,而不是苹果制造的显示屏。那么Apple TV和iPad3的部分性能改进,正是在为苹果电视的问世作铺垫。 首先,首先是高清分辨率。真正高清电视机的垂直分辨率达到逐行扫描1080线,最新版Apple TV也从720p升级到1080p。新iPad同样可以拍摄1080p的视讯和照片。 其次是iCloud媒体云存储服务。它可以将你从iTunes网店购买的任何影音内容,或者你从PC上传的东西保存在苹果的服务器中。这样做的优点是你的照片、视讯和音乐库可供任何苹果产品——从手机到电视机调用。 第三,我们已经知道的整合技术是AirPlay,它集成在苹果最新操作系统中,可以将来自手机、PC或平板电脑的影像传输到电视机上。 这些内容的共同点是:在客厅中最大的一块屏幕上显示效果非常好。 不过,有许多人对这次发布的“新iPad”感到非常不满意,“咱们坦率地说吧,‘新iPad’这个名字已经是一个代价高达100亿美元的大错,这是库克时代的一大臭招,而这一时代才刚刚开始1小时。”一位用户在推特上发帖说。另一位也质疑:“证实一下:苹果打造出一款新iPad,却不肯给它一个真正的名字,只是把它改回原名?”这些人果真不知其中的妙道,苹果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席勒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透露,苹果之所以选择这个名字,是“不喜欢让人容易预见”。这一简短的回应,并没有说出重返旧名背后的基本逻辑和品牌经营思路:苹果只用一个简单的单词,是在向消费者暗示,他们应将iPad当作PC的王位继承人,同时也强调了它与竞争产品的区别。将最新iPad称为“iPad”,使这种平板电脑更直接地联系苹果的PC主力产品,暗示这种机器不应只被当作一种附属品,而是一种应该被依赖很多世代的产品,是PC的替代物。 “iPad”也把人们的关注焦点,从这种机器的演进过程转移到强调它的自成一类。苹果CEO库克宣称,苹果“把脚牢牢站立在后PC的未来中”,并提到该公司76%的营收来自iOS设备的销售。iPad的名称是苹果重申这一策略的又一种方式。iPad的简单名称不仅使它容易记忆,也暗示苹果的平板电脑是独一无二的。 3月7日,苹果CEO库克在旧金山Yerba Buena中心发布第三代iPad和升级版Apple TV 媒体记者在旧金山发布会后试用新iPad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38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四深”、“三极”:揭秘中国深部探测计划
vcitym 2012-3-6 18:23
最近一段时间,确切地讲是近十多年来,人们提出了很多人类梦想,或者说是中国人的梦想。比如新世纪构造地质学的纵深发展:深海、深部、深空、深时(号称“四深”,也有的称为深海、深地、深空、深时)四领域成就及关键技术,亦即针对表面构造形迹的高精度激光高度计(深空星球表面成像)、高分辨率多波束(深海海底地形成像);针对深部构造形态的层析成像(tomography);针对动力学演化(深时)的各种模拟软件(ANSYS、COMSOL、FLAC等);针对物质材料流变学的高温高压实验和成分原位测试技术。 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三极”古代是指天、地、人,也指日、月、星。目下人们将南极、北极、青藏称为地球三极。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影响最为深远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它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涵盖能源、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因而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因此,地球三极(青藏高原、南极、北极)气候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收到人们关注。关于“三极”研究也成为了我国科技的重要领域之一。 附阅读链接: 深海-深地-深空-南极-北极-青藏---中国深部探测计划:资源短缺 http://bbs.whu.edu.cn/wForum/disparticle.php?boardName=GeographyID=1103393115   在7月刚刚公布的中国“科技十二五”中,强调了对“三深”、“三极”的科学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极、北极、青藏高原,这些过去只能在科幻书籍中研读的领域,正吸引着中国科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指出的,“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是人类远远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   历史无法忘记,葡萄牙和西班牙对于大洋探索的资助,使它们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保持了世界一流强国的地位。当然,如今对于未知空间的探索,已非一条帆船所能承载。动辄上百亿美元的投入,考验着一个国家的远见和理想,以及对于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挺进地心第一步   应使中国主要区域地下4000米变得“透明”,以解决中国资源短缺的瓶颈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葛江涛、特约撰稿刘伟 | 北京报道   中国地学史上最大的科学项目,建国以来投资最大的基础科学项目之一,中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以下简称“深部探测专项”)在默默运行3年后,于2011年进入关键阶段。包括“超级科学钻”在内的一系列关键工程都将在年内完成。   这个集合了12位院士、200多名研究员以及上千名科研人员的地球深部探测工程,希望从深层次了解一系列中国人关心的重大问题:从油气蕴藏、矿产分布,一直到青藏高原的扩展还将在四川产生何种地质变动。   虽然预算达到30亿元人民币,但它不过是中国人探索地下奥秘的序幕和预备项目。激动人心的地壳探测工程也在筹备申报国家立项。   在现实压力下,中国对于科学的认识正发生着变化。一直以来,以中央财政为主体的科研经费更偏重于对应用研究的投入,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的比例相对较低。不过10年来,中国对于基础研究投入的绝对数字增长了6倍。当然,它在比例和绝对数字上仍逊于西方科学大国。   几十年来,很多中国人都为自己在科学领域已取得的成果感到自豪。如今,这些可能关系人类前途的超级计划开始浮出水面,我们能够取得真正非凡的成就吗?   中国人缺资源吗?   中国所面临的资源挑战,是启动深部探测工程的最大动因。它也将成为未来实施地壳工程的主要推力。“资源能源缺口是立项的第一出发点。”“深部探测专项”负责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向《瞭望东方周刊》回忆说,2002年国土资源部科技司在做“十一五”规划时,已预测到中国的资源需求将急速攀升。   中国地质科学院相关课题组的评估结果也显示,中国的矿产资源需求将是天文数字。   其实在2002年的中国,铁矿还不需要进口,油气等能源进口也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铅锌矿甚至还在出口。“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当时对‘十一五’末期资源需求的预测都是准确的,现实供需情况甚至更加严峻。”董树文说。   工信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至5月,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5.2%,已经首次超过了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美国。   来自地学界的科学家就此认为,应该根据这一预测启动全国性的基础科学工程,了解中国人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2002年,国土资源部系统的科研机构正式提出启动深地重大基础项目---预算30亿元人民币的“地壳探测工程”。此前,地学界在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973”计划中,获得的经费总额不过三四千万元人民币。   天量经费立刻引起了不同声音。“那时还没有大科学的概念。尤其是当时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资源缺口问题,不赞同投入几十亿只是搞基础研究。”董树文略带遗憾地表示,项目申报因此陷入了长时间的搁置状态。   同时,一些官员也认为,中国的资源缺口可以通过大量进口进行弥补。在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只用自有资源就能跻身一流大国行列。资源进口既然在所难免,为何还需要实施投入巨大的此类项目?   到2006年元月,来自高层的态度开始明朗。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实施地壳探测工程,提高地球认知、资源勘查和灾害预警水平”,堪称中国地壳探测工程的转折点。   在这一年的全国地质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曾培炎也要求:“要支持加强地质工作的一些专项工程,如矿产资源保障和地壳探测等。”   回忆至此,董树文难掩激动:国务院发文多以“意见”冠名,以“决定”出现的很少,且一般都是农业、交通这样的大行业,“很多人甚至不解,地质工作怎么也发个决定?”   藉此机会,2007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再度开始向国家有关部委申报进行地壳探测工程。   放炮的“大计划”   这一次申报,又以一个小小插曲而终结。   国家有关部委询问:项目的具体工程是什么?地质科学院的申报人回答说,主要是“放炮”,即通过引爆炸药产生地震波,进行地质探测。   对方问:“炮放了不就没了?”申报方答:“对,没了”。申请就此搁浅。   按照科研经费的有关规定,筑房修路等用于基本建设开支属于科研费用,它和工作费用由不同的部委下达。中国地质科学院找到的部委负责审批科研费用。   “放炮”不留东西,被认为是工作费用,不是建设费用。专项申报再度沉寂了一年。   最终给专项带来转机的,是2008年5月发生在四川的地质巨灾。   “浮于表层,往地下稍微深入几米就不知道了。”董树文告诉本刊记者,经过建国后几十年发展,中国的地下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大多只能进行灾后救援,震前束手无策。当然,这也是全世界共同的难题   资源缺口凸显、地质灾害频发与地球科学相对落后并存的局面,使开展深部探测工程的诉求日益强烈,地壳探测工程似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风”却是一次很偶然的电话。   2008年10月的一天,财政部教科文司的一位负责人给董树文打电话,随口问这位地质学家:“‘神州7号’发射成功后,领导们议论说‘上天上去了,‘落地’怎么还没动静?’”   “我赶紧就说,怎么没有,有个大计划,报了没回音啊。”董树文回忆说,最后一层纸被这个电话捅破了。   财政部随后委托科技部进行论证,科技部又进行国家层面的协调、讨论,最后得到的结论是:“论证不错、项目重要、国家需求,但需前期准备,建议改成培育性专项”。   “地壳探测工程”因此改成“深部技术探测与实验研究”,并得以立项。   2008年项目启动当年,就得到了7000多万元启动资金。涉及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基础学科的庞大工程就此启动。   中国人,也加入了向地心挺进的行列。   国家的想法   天量科研经费的下达并非偶然,它寄托了来自中央高层领导的某种期望。   2009年8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视察中国地质科学院时明确表示:解决我国能源资源问题,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但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增强国内能源资源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努力实现重要资源找矿的重大突破”。   他后来在2010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开幕式的致辞中再次强调:中国将把立足国内开发与加强国际合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2009年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也谈到,在地球深部资源探测方面,中国已有固体矿产勘探开采的深度大都小于500米,而世界一些矿业大国已经达到2500米到4000米,南非计划开采的深度达到6000米。   他还举例说,澳大利亚在本世纪初率先提出“玻璃地球”计划,也就是要使地下1000米变得“透明”。加拿大人近期提出的类似计划,要搞到3000米。   温家宝指出,“我们要千方百计提高资源勘探开采水平和效益,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类资源。”   2010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在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专题学习会进行讲座时特别强调:深部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是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性科技问题。他说,应使中国主要区域地下4000米变得“透明”,以解决中国资源短缺的瓶颈。   到“十一五”末期,随着中国能源进口数量的快速增加,以及铁矿石谈判等一系列资源纠纷,“中国能源威胁论”已甚嚣尘上。   在广袤的国土上进一步进行资源勘探,已不仅是个经济问题,   事实上,早在2004年9月中国就启动了全国重要矿产危机矿山找矿专项,在原有矿山300米至500米的开采深度上,向更深部进行勘探开采。到2008年经过评估,这一工程已为中国带来了价值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的矿产资源。   目前深部探测项目取得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深度阐述,首次实现了大型矿区三维透明化。   不过,对于“深部探测专项”技术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而言,地壳探测工程才是一个终极目标。   “地壳探测工程目前积极准备正式立项的报告,争取尽快立项。”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作为一项培育工程,“深部探测专项”将为地壳探测工程进行技术和人才准备,包括研制关键探测技术和装备,在关键地区进行试验。同时,完善地壳探测工程设计方案,推动国家立项。   2011年6月、7月,国土资源部的两位副部长先后到中国地质科学院考察了“深部探测专项”,并就尽快推进地壳探测工程立项申报做了指示。   中国人的“超级钻”   “深部探测专项”包括9个子项目,比如建立中国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这被称为“给中国照CT”。不过,其中最容易理解、引人关注的恐怕还是“超级科学钻”。   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吉林大学建工学院院长孙友宏正在“超级科学钻”的试验平台工作。目前,这部机器的主要零部件已经制造完成。   按照原计划,“超级科学钻”本应在8月20日进行调试,首次试验只需要6000多米深度。现在则提出要快速达到1万米深度,因此正在进行新的修改。   科学钻是人类获取地球内部信息最有效、最直观的方法。目前全球仅有苏联的“科拉超级钻”达到过1万米以下的深度。中国曾在2001年于江苏东海县启动了自己的“超级钻”,它在2005年达到了5100多米的深度。   孙友宏说,以目前的工艺水平达到1万米深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预计修改还需要约一个月的时间。   这个深度钻井设备存放在四川宏华集团。它高45米,占地1万平方米,重量超过1000吨。在运输时,这套设备拆分后需要30到50辆大卡车。如果达到1万米的钻井深度要求,制造费用预计超过1亿元。   “目前主要的困难是地下到万米时的高温问题。”孙友宏说,在这个深度上温度最高可达400摄氏度左右,而国产钻头只耐250摄氏度,所以加强耐高温钻头的自主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从某种意义上讲,自主装备决定着未来地壳探测工程的成败。此类装备的研发反映了过去几十年中国地球科学面临的窘境。在是否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门槛上,它总是显得有些腼腆。   “比如一个科学钻,打一个1万米深的孔就要数亿元投入。”董树文说,过去“973”计划的三四千万元经费要研究“矿的分布规律、中国中生代成矿大爆发原因、国家构造演化、古生物演化和油气聚集规律”等重大大地质问题。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短期即可获利的应用性研究项目都是中国科学界的宠儿。它们得到了科研经费中的绝大部分。   10年来,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经费在绝对数字上增长了6倍,达到328亿元。不过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最近的报告认为,财政基础研究科目经费中,仍有40%用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973”计划是目前中国两大主要的基础研究资助系统。前者偏重支持科学家的探索研究,后者则用来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   根据科技部对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统计,有59%的资金用于基础研究。“973”计划因为要求更为严格,有77%的课题资金用于基础研究。   “深部探测专项”安排了3亿元人民币用于装备研发。董树文认为,中国深部探测与国外差距明显,工作空白很多,“我们不能放弃自主研发一些关键设备。”   虽然获得了极大支持,但和中国所有重大科学项目一样,除了资金,科研体制也是“深部探测专项”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事实上,由一位地质学家来领导这样的大科学项目本身就引人注目。董树文承诺,公开、开放性将成为“深部探测专项”的主要特征。   这位负责人表示,“深部探测专项”在2011年将进入探测任务高峰时段,更多技术突破有望带来新的科学发现,“按目前进度,专项应该能如期完成,平稳过渡到‘地壳探测工程’。”   1864年,法国人用《地心游记》预言了地心熔岩等新奇事物;1983年,苏联人在科拉半岛创造了1.2万米的人类钻探纪录;2011年,美国人在1300多米深的岩层发现了最深的生态系统#8943;#8943;中国人能否在这部史诗中留下自己名字?
个人分类: 技术相关|34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投稿:最后检查
liwenbianji 2012-3-1 10:19
投稿:最后检查 论文写完之后,要严格自查并/或找一位同事评价一下,尽可能确保文章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良好的撰写方式,然后就可以投向目标期刊了。此时你应该已经挑选出最合适的期刊,并已经写出一份有说服力的投稿信给编辑。检查目标期刊的《稿约》,确保遵循了所有要求;如果没有,那就要在投稿前做相应改正以免将来造成延误。其中包括稿件和所有插图都保存为正确格式和所要求的分辨率。 多数期刊鼓励在线投稿,这通常需要在目标期刊注册一个投稿帐户。这是一个分步过程,通常要求输入全名、单位地址、最高学位和所有作者的详细联系信息(不仅是通讯作者)。注册之后,投稿作者把所有相关文件(包括正文、投稿信、插图文件和补充材料)上传到期刊的网上投稿系统。 一些期刊规定以邮递方式投稿,要求提交规定数量的论文打印件和含所有文件的光盘。通常每个作者都要签署声明表示同意向杂志投稿并在论文上署名,不过有些杂志现在也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确认。投稿过程中可能需要交纳投稿费,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出版费都是论文被录用之后才会征收。任何从已发表的文献中转载插图或其他内容都要获得许可,有时在投稿时杂志社就会要求你提交此类许可证明。若论文被录用,论文的版权就要转让给出版商;有时,在投稿时就要填写一份版权转让表。 投稿过程有时允许你推荐或排除潜在的论文审稿人。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你也可以在投稿信中推荐或排除。期刊编辑会尽力任命独立专家为审稿人,但也知道许多领域的实验室之间存在激烈竞争。他们很清楚:你尚未公开发表的数据具有敏感性,把它交给直接竞争对手有可能不合适。所以,他们愿意知道谁可能是“友好的”审稿人,谁可能不那么友好。编辑们几乎肯定不会只任命你推荐的审稿人或排除所有你请求排除的人。他们会用你提供的信息来客观地决定谁应该和不应该审读你的稿件。 在选择哪些专家可列入“推荐审稿人”时,你应该考虑那些你论文所赞成的研究或观点的作者;比如,若你的工作基于之前发表的一篇文献并发展或确认了其结果,则该文献的资深作者就是好的候选人。你的参考文献可以帮你找出这些候选人,仔细阅读他们的论文就能知道他们的观点是否与你相符或相反。在理想状态下,你的研究发现能支持你所推荐的本领域资深研究者所提出的观点。相同领域内的国际合作者也可成为“友好的”审稿人,不过如果你们之前共同发表过论文可能会被编辑以偏向性理由排除。 确定谁应该被排除出审稿人行列要更为困难。但是,如果你知道有另一实验室在做同样的工作(也许你在最近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听过该实验室成员做的报告或张贴的壁报),就可以请编辑把该实验室的主要研究者排除出审稿人行列。此外,也要请编辑把观点或假设与你相反的研究者排除在外。 当然,期刊会要求任何审稿人完全客观地评议你的稿件。而且,编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评估你的稿件来判断审稿人的意见是否公正。如果收到的审稿意见完全相互矛盾(如一个非常正面,另一非常负面),编辑可能会再找一个审稿人来评议直至对审稿意见满意,这会推迟你投稿的决定意见。归根结底,只要研究的设计和实施都没有问题,结果有新颖和有趣之处,行文清楚简洁并符合《稿约》,你的论文就有最大的机会能逾越这些障碍并最终被录用。 Submitting your paper: final checks If you have written your paper, critically self-evaluated it and/or asked a colleague to evaluate it, and believe it to be as scientifically robust and well written as possible, you are ready to submit it to your target journal. You should by now have selected the most appropriate journal for your paper and written a convincing cover letter to the editor. Check that all of the instructions in the target journal’s Guide for Authors are complied with—if any are not, then these should be addressed before the paper is submitted or they could cause delays later on. This includes ensuring that the manuscript and any figure files are saved in the appropriate file format and of the requested resolution. Most journals encourage online submission, which usually requires registering with the target journal and setting up a submission account. This is a step-by-step procedure in which details such as full names, departmental addresses, highest degrees awarded and full contact information for all authors, not just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are usually requested. Following registration of an account, the submitting author will be able to upload all relevant files, including manuscript file, cover letter, separate figure files and any supplementary material files, to the journal’s online submission system. Some journals request submission by post, which requires posting the requested number of identical printed copies of the manuscript along with an electronic copy of all files on a CD. Frequently, each author is required to sign a declaration agreeing to the submission to the journal of a paper bearing their name, although some journals now verify this by e-mail. During the submission process, there might be a requirement to pay any submission costs, although publication costs are not usually requested until after a manuscript is accepted. Any figures or other content that are being reproduced or modified from previously published work will require the appropriate permissions, and these are sometimes requested at the time of submission. If a manuscript is accepted, the copyrights to the manuscript will need to be transferred to the publisher; the relevant forms for copyright transfer are sometimes made available during the submission process. The submission process sometimes allows you to recommend or exclude potential reviewers of your manuscript. If not, it is usually worthwhile doing so in your cover letter. The journal editors will try to appoint independent experts as reviewers, but will also be aware that many fields are intensely competitive among labs. They will also appreciate that your unpublished data needs to be treated sensitively, and that it might not be appropriate to put that in the hands of a competitor working on the same thing. Thus, it will help them to know who might be a ‘friendly’ reviewer and who might be less friendly. The editors will almost certainly not appoint only the reviewers you suggest and exclude all those you ask to be excluded, but they will use the information you provide to make an objective decision about who should and who should not review your paper. In choosing who to recommend as a potential peer reviewer, you should consider any researchers whose hypotheses and ideas your work supports; for example, if your work builds on previously published work, extending or confirming the findings of that work, then the senior author(s) on such a study would likely be a good candidate reviewer. A look through your reference list will help you to identify such candidates, and reading their papers closely will give you an idea of whether their thoughts are in line with your own, or perhaps opposed to them. Ideally, recommend senior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who have propounded ideas that would be supported by the findings of your study.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ors in the same field also represent potential ‘friendly’ reviewers, although if you have previously co-published work with those researchers the journal editors might exclude them for potentially being bias. Working out who to exclude can be more difficult, but if you know that some other lab is working closely on the same thing, perhaps because you have seen researchers from that lab speak or present a poster at a recent meeting, it would be a good idea to ask the editors to exclude the Principle Investigator of that lab as a candidate reviewer. Also ask the editors to exclude researchers whose hypotheses or ideas are known to run counter to those suggested in your manuscript. Of course, any reviewers that are appointed will be asked to be completely objective in their assessment of your manuscript. Moreover, the editors will also be able to assess your manuscript to some degree and identify if the points raised by the reviewers are fair or not. If completely polarized reports (for example, one very positive and one very negative) are received, the editors may choose to appoint additional reviewers and delay a decision on your manuscript until they are satisfied with the reports they receive. Ultimately, if you have designed and executed your study well, show something novel and interesting, and written a clear and concise manuscript complying with the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you will have maximized your chances of getting over the final hurdle before acceptance. Dr Daniel McGowan 分子神经学博士 理文编辑学术总监
345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11.青春失乐园.1024分辨率下载地址
lcj2212916 2012-1-30 12:20
《青春失乐园》是2011年最热播微电影《青春期》的续作,是一部讲述90后大学生的青春励志喜剧,也《青春期Ⅱ》两个版本中的喜剧版。影片由80后知名青年导演管晓杰执导,由2011年最具人气的新生代偶像赵奕欢主演。影片延续了《青春期》的一贯喜剧风格,以幽默灰谐的方式,展现当下大学生的生活、友情、爱情和理想。影片由芭乐出品,通过传统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观影模式。 大小:1.51GB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4391337
2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7疯魔美女.[中英双字.1024分辨率]下载地址
lcj2212916 2012-1-27 16:43
《疯魔美女》是泰国2007年拍摄的一部恐怖电影。影片描述一位医生与七个护士,由于集体贩卖死人尸体给黑市获取暴利而面临复仇的故事。 大小:708.24MB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4361100
369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夺狱困兽》1024分辨率下载地址
lcj2212916 2012-1-25 12:26
英文 名: Cell 211   更多 中文 名: 夺狱困兽、囚室211 发行日期: 2009年   类型:剧情 犯罪   导演: 丹尼尔·蒙宗 Daniel Monzón 剧情简介   211牢房曾经的主人割脉自杀了,   因为他的身体里面有个奇异果那么大的肿瘤。   ......   胡安是一个新上任的狱警,也是一个积极上进的青年,妻子温柔漂亮,又即将身为人父,为了给新单位留下好印象,他在报到之前就来单位值班,却在突发的暴动中不幸被滞留在211牢房。 囚室211的剧照(20张)  为求自保,胡安假称自己是211房新来的囚犯,并迅速获得众囚犯的信任。但是暴动却在逐级加剧,犯人把埃塔组织的恐怖分子当作人质,要挟监狱满足他们改善非人待遇的条件,却因种种原因迟迟得不到回复,更因狱中死人、外媒煽风,演变成监狱外民众的暴乱,急切赶来的胡安妻子也在暴乱中一尸两命。   得知妻子死讯的胡安万念俱灰,终于在内外交困下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 大小:935.55MB 免费网盘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4341639
16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发展迅速:印度遥感卫星异军突起, 全面领先中国
热度 1 miran 2012-1-14 15:44
[转载]发展迅速:印度遥感卫星异军突起, 全面领先中国
发展迅速,令人深思:印度遥感卫星异军突起 ■  尽管国人对印度有各种偏见,但是现实情况是目前印度的遥感卫星类型齐全,质量优于中国类似卫星;数据精度 和分享水平也优于中国。例如:印度2003年发射IRS-P5/P6等获得的卫星遥感数据可与Landsat TM\Aster等媲美,中国的中巴和 HJ-1卫星等也。。。。。,你明白的;希望 "资源一号"02C卫星有所突破,无论如何 中国要 尽快赶超了 。 -------------------------------------------------------------- 庞之浩 《中国航天》2005年第7期  科普知识-航天活动      2005年5月5日,印度成功地用“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发射了“印度遥感卫星”(IRS)P5(又称“制图星”1)和一颗供无线电爱好者使用的小卫星,使印度遥感卫星计划步入一个新阶段。重1?郾5吨的该卫星可发回分辨率2?郾5米的三维照片,提高绘图的精确性,并用于资源评估和灾害监测,对印度的制图和城镇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IRS-1C、1D、P2、P3、P4和P6等卫星先后升空,使印度成了世界卫星遥感大国,并为研制侦察卫星奠定了基础。印已陆续向美日等国出售了IRS卫星的数据。那么,这一与中国国情类似的发展中国家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回顾IRS系列卫星的发展历程,并研究印未来遥感卫星计划,在技术、管理乃至宏观战略方面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迪。      民用遥感卫星概述      联合国外空委员会曾指出,发展空间技术是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捷径。印度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在发展中国家里率先发展起遥感卫星工业,以带动其他行业。   印于1975年4月用前苏联火箭发射了首颗自制的卫星“阿里亚巴塔”。星上大部分部件是进口的。1979和1981年,印又先后发射了“巴斯卡拉”1和2。前者是其首颗试验观测卫星,采用前苏联技术自行制造;后者比前者的设备更为完善。“巴斯卡拉”主要用于进行对地观测试验,利用地面设备进行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分析评价卫星在气象和资源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为印度遥感卫星系统的发展打下基础。   在发射“巴斯卡拉”的同时,印还于1979、1980、1981和1983年用自己的“卫星运载器”3火箭发射了4颗“罗希尼”系列卫星,其中3颗成功。这些卫星仍采用前苏联技术,并带有试验性质。   1988年3月17日,印第一颗自制的实用遥感卫星IRS-1A用前苏联东方号火箭发射成功。该星载有两种共3台以推扫方式工作的线性成像自扫描相机(LISS),工作在与美“陆地卫星”主题测绘仪和法“斯波特”卫星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输出兼容的4个谱段。   为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印第二颗遥感卫星IRS-1B于1991年8月29日由东方号火箭发射升空。它与IRS-1A完全相同,运行轨道也正好处于IRS-1A相邻两条星下点轨迹之间,使两颗星合成的重复观测周期缩短为原来的一半,即11天。由于两颗星采用的S波段通信系统与“陆地卫星”和“斯波特”的频率相近,因而它们可使用相同的地面数据接收机。   1995年12月28日,印用俄闪电号火箭发射了首颗第二代遥感卫星IRS-1C,1997年9月29日又发射了相同的IRS-1D。这两颗卫星采用了许多新技术,能提供连续性数据、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大的光谱覆盖区和立体图像。它们的平台性能指标高于IRS-1A和1B,分辨率达5?郾8米,镜头在垂直轨迹方向±26度可控,因而能缩短重访周期和进行立体观测。      除专用遥感卫星外,印还发展了三代多用途的“印星”。它们除具有通信功能外,还装有甚高分辨率辐射计(VHRR),可提供气象和环境数据。2005年8月,印将用欧洲运载火箭发射首颗第四代“印星”,即“印星”4A。   2002年9月19日,印发射了一颗专用的“气象卫星”。它装有高度计、微波辐射计和散射计及热红外辐射计等,用于对全球大气及海洋环境进行综合观测。   为配合PSLV火箭的研制,印在研制质量较大的IRS-1系列的同时,还研制了较轻的IRS-P系列卫星。1994年10月15日,印首次用PSLV火箭成功发射了IRS-P2。美国对地观测卫星公司曾从IRS-P2上获取数据。1996年3月21日,IRS-P3被送入太空。这颗海洋研究卫星携带一台德国提供的模块化光电子扫描器(MOS)。1999年5月25日,同样用于获取海洋数据的IRS-P4升空。   2003年10月17日,印又把重1360公斤的IRS-P6(又称“资源星”1)射入太阳同步轨道。该卫星每天绕地运行14圈,预计寿命5年,载有3台相机。高分辨率的LISS-4有3个可见光和近红外(VNIR)谱段,全色和多光谱分辨率均为5.8米,幅宽70.3公里(全色)和23.5公里(多光谱),交轨摆角±26度,可在VNIR谱段工作,也可在黑白模式下工作,还可跨轨拍摄立体图像,重访周期5天。中等分辨率的LISS-3有3个VNIR和1个短波红外谱段,分辨率23?郾5米,幅宽140公里。高级宽视场遥感器(AWiFS)有3个VNIR和1个短波红外谱段,分辨率优于56米,幅宽740公里,是具有甚高辐射分辨率的独特相机,能每隔5天就完成一次全球拍摄。以上3种相机可增强遥感应用,特别是能在农业、土地与水资源管理和灾害处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IRS-P6带有一台固态存储器,可存储120吉比的图像数据。      5月5日发射的IRS-P5携带2台全色相机,可提供2.5米分辨率的本国和海外地区测绘图,幅宽30公里。它运行在倾角97?郾87度、高617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重访周期5天,设计使用寿命至少5年,能在一年内完成测绘图更新(旧测绘图是1980~1985年间绘制的)。   IRS-P5专用于高级制图,可使印置身于具备专有卫星测绘能力的领先国家之列,帮助有关部门做好土地和水利资源管理,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它获取的图像和IRS-P6的多谱段图像相结合,可向世界市场提供最好的卫星图像和其它遥感数据产品。它还能准确而及时地监视印周边国家的导弹试验及发射情况。随着它的发射,印军事航天能力将得到增强。   今年10月,印还将发射分辨率1米、幅宽10公里的IRS-P7(又称“制图星”2)。      重视打造侦察卫星      印度很早就开始筹划研制侦察卫星,以期成为亚洲军事航天大国。第二代IRS采用了较先进的技术,能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包括军事需求。把IRS-1C的轨道高度降至200~400公里,其全色相机的分辨率可达2.5~5米。印军方1996年就接管了IRS-1C的使用权,以监测邻国在靠近印度边界部署的核弹和弹道导弹。可以说,IRS-1C是印第一颗具有明显军事潜力的遥感卫星,能侦获军事目标的优质图像。与IRS-1C相比,IRS-1D是印第一颗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军民两用遥感卫星,其3台相机发回的图像质量较高,能准确清晰地执行测绘任务。      1999年夏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后,印军方在检讨时认为,由于缺乏侦察卫星监视,巴武装分子得以秘密地将部队调入边境山区,使印方对战事缺乏准备,造成措手不及。为此,印加快了专用侦察卫星的研发步伐。   2001年10月22日,印成功发射了其首颗侦察卫星“技术实验卫星”(TES),成为又一个拥有照相侦察卫星的国家。该星重1108公斤,轨道高度550公里×579公里,耗资2500万美元,可提供更清晰的侦察图像,用于对印中和印巴边境进行侦察。   TES采用民用IRS卫星的基本结构,分辨率1米。它演示和验证了用于未来卫星的一些技术,包括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大转矩反作用轮、采用优化推力器和单一推进剂贮箱的新型反推控制系统、轻质卫星结构、固态记录仪、X波段相控阵天线、改进型卫星定位系统、小型化测控与电源系统以及“双镜共轴”相机光学系统。星上用于遥感实验的全色相机可为军方提供印度沿海及印中和印巴边境的区域图像。   TES项目是1999年7月启动的,图像只用于军事目的,不做商业销售。图像由位于新德里的国防图像处理与应用中心处理。该中心工作人员来自海陆空三军。TES已传回了高质量的阿富汗战争以及印巴边境沿线巴军队的部署照片。实践证明,这些照片对军队首脑以及决策者具有极大帮助。美国一网站透露,TES卫星曾为美阿富汗反恐战争做了最新的独家报道,而美著名的有线电视网(CNN)都无法做到这一点。有关人士向《印度快报》透露,该星发回了坎大哈和喀布尔的详细地形图片以及美国进攻阿富汗的快照。印媒体还报道说,2002年1月,为躲避印侦察卫星的侦察,巴军方曾不得不将原先停放在边境地区的12架无人侦察机转移到一秘密地点。    印度侦查卫星现状及发展 作者:苏同领、 蔡群、 姚成才 关键词:印度、侦查卫星、遥感、发展动向 1.概述 20世纪60年代初,印度开始发展航天技术。1975年,印度第一赖人造卫星“阿里亚巴塔”研制成功,从此印度逐步掌握了卫星设计、研制、测控等方面的技术。。1999年6月,印巴两国关系紧张,巴基斯坦军队在印军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印巴边境山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兵力调动。据印度军方一位高级官员称,印方后来获悉此事后,对自己缺乏先进的空中监视能力倍感痛心疾首,从此印度加快了空间侦察力量的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印度已初步形成了以民用遥感卫星和军用侦察卫星组成的卫星侦察系统,具备了较强的空间情报侦察能力,并逐步向建设专用军用侦察卫星系统的方向发展。 2.印度侦查卫星发展概况 印度的人造卫星技术起步较晚,最初是以发展应用卫星和遥感卫星为主。20世纪末开始研发军用侦查卫星,至今尚未形成专用的军用侦察卫星系统,其侦察卫星系统目前主要由民用遥感卫星和军用侦查卫星两部分组成。 2.1民用遥感系列卫星 印度IRS系列遥感卫星是世界上最好的民用遥感卫星系统之一。迄今为止印度已经自行研制多颗遥感卫星,其中IRS-1C、IRS-1D、IRS-P4、IRS-P6四颗卫星在轨。这些卫星名义上是对印度陆地、海洋及大气状况进行综合监测,实际上也担负着为印度提供邻国军事活动情报的任务。此外印度还拥有2颗军民两用的制图卫星Cartosat-1、2,由印度空间研究局和印度军方共同使用,在此将其放入民用遥感系列卫星里一并介绍。 2.1.1 IRS-1C遥感卫星 IRS-1C卫星于1995年10月发射,1998年被印度国防部租用。IRS-1C是印度的第二代遥感卫星,采用太阳同步极地轨道,轨道高度约为817千米,倾角为98.69°??,周期101.2分钟。星上携带有全色相机、线性成像自扫描相机和宽视场传感器,最高全色分辨率为5.8米,多光谱分辨率为23.5米,成像范围可达70~142千米。IRS-IC具有数据存储和立体成像能 力,同时还具有夜间拍摄地面目标的能力,可侦察目标国机场、港口、舰船、导弹基地、交通枢纽、兵力集结地和其它军事设施,可获取优质的军事目标图像。 2.1.2 IRS-1D遥感卫星 IRS—1D卫星于1997年9月发射升空。IRS-1D卫星搭载的遥感器与IRS-1C卫星的遥感器相同,其性能参数基本一致。由于IRS一1D卫星在发射后不是进入预定的圆轨道,而是进入了椭圆轨道,因此其轨道高度和轨道周期与IRS-1C卫星略有不同,导致其分辨率与IRS-1C卫星相比也略有变化。IRS-1D卫星轨道近地点高度737千米,远地点高度821千米,全色分辨率在近地点为5.2米,远地点为5.8米;多光谱分辨率在近地点为21.2米,远地点为23.5米。与IRS-1C相比,IRS-1D卫星是第一颗具有真正意义的印度国产遥感军事卫星,能够准确清晰的执行测绘任务。 2.1.3 IRS-P4遥感卫星 IRS-P4为印度海洋监视卫星系列的首颗遥感卫星,发射于1999年5月。该卫星上携带有专用相机和探测器等特殊设备,成像分辨率为5.5米,可监视海洋上的过往船只,向地面监控站发回高分辨率的图像和数据。 2.1.4 IRS-P6遥感卫星 IRS—P6卫星发射于2003年10月17日,用于接替超期服役的遥感卫星IRS—LC/D,保持IRS卫星数据的连续性,但其分辨率相对于IRS-1C/1D没有很大的提高。IRS-P6质量为1360千克,轨道为太阳同步轨道,重访周期为5天。该星携带3台遥感器。其全色/多光谱分辨率均为5.18米,可跨轨拍摄获取立体图像。此外,IRS—P6还带有l台固态存储器,可以存储120Gbyte的图像数据。 2.1.5 Cartosat-1制图卫星 Cartosat-1制图卫星发射于2005年,运行轨道为高617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倾角97.87°,重访周期为5天。该星为军民两用侦察卫星,专用于高级制图。它携带2台全色照相机,卫星具有侧摆能力,可对星下点两侧成像,成像分辨率为2.5米,幅宽为30千米。 Cartosat-1制图卫星使用固态存储器存储数据,并且采用了一些新的元器件,包括改进的星敏感器、平台界面连接控制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数据处理、高性能砷化镓太阳电池和新型太阳电池阵驱动装置,能够提供生成数字地形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的立体像对,是印度首颗具备立体成像能力的卫星,可广泛用于地形图制图、高程建模和地籍制图等.能满足不同用户的精度需求。 2.1.6 Cartosat-2制图卫星 Cartosat-2制图卫星发射于2007年,卫星质量约为680千克,运行轨道为高度63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倾角为97.92°,重访周期为4天。星上装有一台全色相机,采用R2C同轴光学系统,分辨率优于1米,该卫星也具有较高的姿态机动能力,沿轨和交轨方向最大侧摆角度可达45°。 Cartosat-2制图卫星所成图像能够分辨出飞机类型、导弹发射架、大型车辆等军事目标,可以拍摄幅宽约9.6千米的地面目标,可为印度军队提供大量即时的战略情报。 2.2 军用侦查卫星 要实现印度卫星侦查范围达到覆盖整个南亚乃至全球的目标,仅靠民用卫星和军民共用卫星显然是不行的,为此印度开始发展专用的军事侦察卫星系统。目前已在轨工作的专用军事侦查卫星有TES试验评估卫星、Cartosat-2A制图卫星和RISAT-2雷达成像卫星。 2.2.1 TES试验评估卫星 试验评估卫星(TES)研制计划从1999年7月开始实施,由印度航天研究组织(ISRO)负责,该星于2001年10月22日成功发射升空,使印军成为第5个拥有军用成像侦察卫星的国家。虽然ISRO极力掩盖TES的军事侦察能力,辩称其是以民用为目的,但TES具有1米分辨率的高精度地球观测能力,使其完全可以应用于军事领域。正如ISRO主席卡斯图里兰甘辩称的那样,TES本来是以民用为目的的,但它恰好与我们的国家安全利益相一致。 TES卫星重量约1108千克,主要工作在较低轨道上(轨道高度500千米),图像分辨率可达到1米,每天至少绕地球轨道转14圈.可以侦察全球60%的范围,在两到三天内可对同一地区重新观测一次。TES卫星沿用了印度遥感卫星的基本结构,但其分辨率远高于IRS系列遥感卫星。 2.2.2 Cartosat-2A制图卫星 Cartosat-2A卫星发射于2008年4月28日,是印度首次“一箭十星”所发射的 其中一颗卫星,也是这十颗星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颗。 Cartosat-2A卫星是一颗全天候的侦察卫星,质量为690千克。运行在高度为63O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倾角为97.94°,重访周期为4天,但通过适当的轨道机动可将重访周期缩短到1天。星上装有1台先进的全色相机,可以提供特定场景的点成像,空间分辨率约为0.7~1.0米,幅宽约为9.6千米,具有45°斜视能力,可对一些重要目标实施纵深拍照,包括导弹征地和机场等目标。此外该星还采用了若干新技术,如相机单轴双镜,基于光电结构的碳纤维增强塑料,轻质、大尺寸镜片,JPEG数据压缩,先进的固态存储器,高能恒星敏感器,等等。 2.2.3 RISAT-2雷达成像卫星 RISAT-2雷达成像卫星发射于2009年4月20日。该星质量约为299.4千克,轨道高度为550千米,搭载了直径超过5米的蝶形雷达天线,并可释放出一枚照相卫星作为补充,用于监控印巴交界地带以及阿富汗境内军事活动,还可以跟踪海面上可能具有威胁性的小艇。该星侦查能力惊人,可在雨、雪、雾等气候条件下进行昼夜侦查,能轻易识别用布或树叶伪装的隐蔽营地和运输工具.为印军提供分辨率高达1米的卫星图片,可与美空军最新型U—2侦察机搭载的成像雷达相媲美。 3.印度侦查卫星技战能力分析 3.1卫星数量较少,连续监视能力较弱 综上所述,印度目前在轨的侦察卫星共有十颗,其中四颗为民用遥感卫星,发射时间较早,分辨率较低;TES是处于验证阶段的军用侦察卫星,其在两到三天内才可对同一地区重新侦察一次。因此印军侦察能力强的卫星较少,难以对邻国实施全天24小时连续的监视。 3.2卫星军民结合,侦查覆盖能力较强 印度凭借由民用遥感卫星和军用侦察卫星组成的侦察系统.已初步形成了对其邻国进行定期侦察的能力,其侦察范围可覆盖整个南亚乃至印度洋地区,TES试验评估卫星可以侦察全球60%的范围。虽然印度侦察卫星系统连续监视能力较弱.但其侦察覆盖范围较广,有能力对邻国所有的核试爆地点、导弹发射井位置以及部队的集结进行密切监视。 3.3卫星机动灵活,具有一定的变轨能力 印度Cartosat-1制图卫星具有侧摆能力,可对星下点两侧成像。Cartosat-2制图卫 星具有较高的姿态机动能力,沿轨和交轨方向最大侧摆角度可达45°。Cartosat-2A制图卫星具有很强的机动能力,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轨从不同高度和角度,对一些重要目标实施纵深拍照。变轨技术的应用给印度侦查卫星的侦察行动带来了较大的灵活性,也为今后印度侦察卫星隐身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 3.4卫星设备先进,具有较高的图像分辨能力 印度的军用侦察卫星图像分辨率已经达到了1米,具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其中RISAT- 2雷达成像卫星搭载的天线具有全天候侦察能力,其民用遥感系列卫星中的Cartosat—2制图卫星分辨率优于l米,Cartosat-1制图卫星分辨率达2.5米。也具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其余几颗遥感卫星的分辨率虽然都在5.8米左右,但足以获取优质的军事目标图像。 4.印度侦查卫星发展动向 作为新兴空间技术大国,印度为大力发展其空间情报侦察能力,将继续积极实施空间情报侦查发展计划,其侦察卫星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动向。 4.1增加卫星数量 印度准备在其“十一五”(2007-2012年)计划实施期间,发射11颗各种类型的照相侦查卫星。为了使侦查范围更大,侦查效果更好、更稳定,印度还决定在近些年发展6颗照相侦查卫星组成的更庞大的侦查卫星网,以实现其对中巴地区的全24小时连续监视能力,对邻国进行全面侦查。为推进其海军以网路为核心的信息化作战能力,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正在与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共同研发一颗海洋监视卫星,范围覆盖1000海里的印度洋地区,以监视整个印度洋地区的军事活动。 4.2提高卫星图像分辨力 印度军用卫星分辨率虽然无法达到当今最好的军用卫星10~15厘米的分辨率,但在其“十一五”计划结束时,其卫星分辨率将提高到0.5米。此外,印度预计将在今年发射一颗新型卫星Cartosat—2B。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一名科学家说,他们已经完成Cartosat一2B卫星的研发工作,该卫星除用于远程探测印度城乡地区之外,还将用于军事领域。Cartosat—2B重约690千克,可拍摄分辨率为0.8米的图像,其分辨率仅次于美“快鸟”卫星(分辨率为60厘米),位居世界第二。 4.3研发电子侦查卫星 椐报道印度将研发电子侦察卫星,以加强印巴和印中边界的情报收集能力。该星将在2014年前发射到大约500千米高的近地轨道,它携带的电子传感器的功能要比印度现有的遥感卫星更为强大。与印度以前发射的成像侦察遥感卫星不同,这种卫星依靠庞大、灵敏的天线截收地面无线电通信装置发射出的无线电信号,并进行初步处理和存储,当卫星运行到印度上空时将数据传回地面,最后由地面对侦收的通信信号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功能类似美国的“大酒瓶”侦查卫星。这类侦查卫星通常也可用来侦查敌方的雷达参数和导弹试验的遥测数据,甚至通过截获舰艇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对航母编队进行定位。 4.4继续加强对外合作 坚持对外合作一直是印度发展太空事业的立业之本。至今,印度在发展军事太空计划时仍然坚持对外合作的政策。在开展合作的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中,以色列与印度在太空领域的合作最为突出。以色列的卫星研制水平较为先进,但唯独缺乏像印度那样的发射能力,两国在太空领域的合作可谓是各取所需。在以后的几年中,印度将继续加强对外合作,以带动其国内卫星技术的发展。 5.结束语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为适应现代化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已认识到空间情报侦查对未来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空间情报侦查能力的建设。目前,印度正建设自己的卫星侦查系统,预计到2030年,印度将拥有侦查监视卫星、通信侦查卫星、气象卫星等,具备较强的空间情报侦查以及空间作战支援能力。 参考文献:1.邓永卫.我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卫星侦查能力.《现代军事》,2008年第2期 2.王恒科.印度情报侦查装备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电讯技术》,2009年第7期 3.韩晓峰.印度军事太空计划缘起与前景.《国际资料信息》,2008年第7期 作者单位:苏同领、蔡群、 姚成才: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网易:印度遥感卫星全面领先中国 体制落后是主因 时间:2010-07-23 13:50:20 来源:网易 导读 :7月12日,印度成功将最新的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发射入太空。该卫星分辨率达到0.8米,性能远超中国同类遥感卫星。事实上中国在遥感卫星领域早已全面落后于印度,这在08年的汶川大地震得到了集中体现。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与长期以来的体制问题和落后观念不无关系。   印度第三代遥感卫星的代表是资源卫星(Resourcesat-1)和绘图卫星(Cartosat-1/2)。印度空间研究组织2003年发射了资源卫星一号,又称IRS P6卫星。IRS P6卫星运行在高817千米倾角98.7度的太阳同步轨道上,重访周期24天(LISS-3)或5天(AWIFS)。卫星设计寿命5年,重量1360千克,三轴稳定方式, 载荷为LISS-4,LISS-3和AWiFS-A/B相机,其中LISS-4星下点分辨率5.8米(具备全色和多光谱模式),LISS-3星下点分辨率23.5米,AWiFS星下点分辨率56米。需要特别说明的是,AWiFS具有和LISS-3相同的4个波段,区别在于成像幅宽和分辨率,AWiFS幅宽为740千米,LISS-3为141千米。IRS P6卫星对比其他遥感卫星略为落后,但它比中巴资源卫星02B星总体还要强一些,02B星多光谱相机分辨率仍然是20米,增加了2.36米分辨率的全色相机。   绘图卫星(Cartosat-1/2)系列已有三颗升空   Cartosat-1卫星又称IRS P5卫星,它于2005年5月5日发射,运行在高度618千米倾角98.87度的太阳同步轨道,重访周期5天。卫星设计寿命5年,重量1560千克,电源功率1100瓦。主要载荷为2台全色相机,幅宽30千米,分辨率为2.5米,能在一年内完成印度本土的测绘工作。Cartosat-2卫星采用了不同的平台,其重量为680千克,电源功率900瓦,设计寿命5年。2007年1月10日Cartosat-2卫星发射,运行在高度630千米倾角97.91度的太阳同步轨道,重访周期4天。Cartosat-2卫星分辨率有了很大提高,全色相机分辨率高达0.8米,印度军方对于Cartosat-2的性能比较满意,它的同型号卫星不断发射。2008年4月28日Cartosat-2A发射,2010年7月12日Cartosat-2B发射,Cartosat-2系列三星高照,形成了相当强大的监视能力。   美国KH-12“锁眼”侦察卫星分辨率低于0.1米,是现今分辨率最高的光学侦察卫星。印度军方并不满足于现有的侦察监视能力,后继的Cartosat-2C/D卫星仍在进一步研制,不过总体性能变动不大。真正的下一代遥感卫星是Cartosat-3系列,Cartosat-3A将在450千米高度轨道上实现小于0.5米的全色分辨率和大约1米的多光谱分辨率,这个性能在现有民用遥感卫星中是数一数二的。根据ISRO在2010年公开的文件,Cartosat-3A将在2014年发射。   印度发射Cartosat-2B后,曾有新闻提到这是分辨率世界第二的遥感卫星。尽管印度遥感卫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这个消息仍然让人忍俊不禁。以分辨率来说,1971年发射的美国KH-9号侦察卫星就达到了2英尺(0.6米)分辨率,后继的KH-11和KH-12更有0.15米甚至低于0.1米的分辨率;法国1999年发射的太阳神1侦察卫星达到了1米分辨率,2004年发射的太阳神2提高到0.3米分辨率;今年6月发射的以色列的地平线9号分辨率低于0.5米,去年发射的日本的光学3号分辨率也到0.6米。在商业遥感卫星领域,2001年的Quickbird-2号就做到了0.61米全色分辨率,后来的Geoeye-1达到了0.41米分辨率,WorldView-1/2也做到了0.5米分辨率。对比世界先进水平,印度仍是二流的水平。   印度CARTOSAT-1卫星的2.5米分辨率图片产品,最新的中巴资源卫星都不及印度五年前的水平。中巴资源卫星照片只能免费赠送   印度固然还有差距,但中国遥感卫星尤其是民用遥感卫星性能更差。我国虽然1981年就规划发展传输型遥感卫星,直到1988年和巴西签订协议发展中巴资源卫星才真正开始,1999年终于将我国第一颗传输型遥感卫星中巴资源卫星01星发射上天。中巴资源卫星到现在发射了01星,02星和02B星三颗卫星,是我国唯一的民用遥感卫星系列,但直到中巴资源卫星02B星,才配备分辨率2.36米的全色相机。中巴资源卫星02B星已经在今年5月结束业务运行,现在中国没有一颗民用遥感卫星,对比印度的多星高照,这叫人情何以堪?\   即使在中巴资源卫星提供业务的时候, 中国民用遥感卫星也远不如印度,且不说Cartosat-2提供的卫星照片分辨率远高于中巴资源卫星,2.5米全色分辨率的Cartosat-1的卫片质量也比中巴资源卫星02B好。中国民用遥感卫星不仅在星下点辨率上落后于印度,还存在姿态控制精度不足导致的高分辨率下图像模糊化,此外CCD还有不小的图像噪声,无法实现理论上光学系统达到分辨率。这些差距,外在的表现就是中巴资源卫星的卫片是免费赠送,而印度IRS卫星则在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收费销售。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24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们为什么要用概率来描述原子中电子的位置?
flrcnsc 2012-1-12 22:47
有没有可能是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 我们目前能够达到的时间分辨率大概是10^(-15)s,原子尺度大概是10^(-10)m,光速是3*10^8m,如果原子中电子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则我们能够能够看到的电子的最小的移动距离是是10^(-15)s* 3*10^8m=3*10^(-7)m,也就是说在我们能够分辨的最小的时间单位中,电子已经在原子中改变方向可能数百次,这样我们当然没法确切描述它的轨迹了,只能用波动方程来描述了(概率描述)。 如果我们的时间分辨率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如果那时还不能准确的描述原子中电子的轨迹,那么是不是还是有可能,它在里面的运动速度超过光速呢?毕竟好像有哥本哈根学派两个牛人得出过这个结论。汗! 有没有学原子物理的指点一下哈。
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SPOT系列卫星及其数据产品的特征
DavidYW 2012-1-12 20:07
作者:冯钟葵 厉银喜 来源:中国GIS资讯网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法国SPOT系列卫星的轨道、图像传感器和图像数据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实际情况,介绍了SPOT卫星数据产品的形式及主要参数。最后,简要描述了SPOT系列卫星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SPOT卫星,数据,产品   【中图分类号】 TP79   【文献标识码】 E   【文章编号】1000-3177(1999)55-0031-04   1986年2月法国SPOT-1卫星发射以来,SPOT卫星数据由于其较高的地面分辨率、可侧视观测并生成立体像对和在短时间内可重复获取同一地区数据等有别于其它卫星遥感数据的特点,而受到遥感用户的青睐。到目前为止,SPOT系列卫星共发射4颗,除SPOT-3于1996年12月失效外,其余都在正常运行。SPOT系列卫星已在轨运行十余年,共获取了约500万景图像数据,在土地利用与管理、森林覆盖监测、土壤侵蚀和土地沙漠化的监测以及城市规划等人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科院遥感卫星地面站已于1997年8月完成了对系统的升级,具备了接收处理SPOT-1、2、3卫星的能力,并于1998年10月与法国SPOT IMAGE公司合作成立了北京视宝公司,向全国遥感用户分发SPOT数据产品,为SPOT数据在中国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本文将对SPOT系列卫星及其数据和产品特征做一概要的介绍,使读者和遥感用户更方便地选用SPOT卫星数据。1 SPOT卫星的轨道特征  SPOT卫星轨道是太阳同步的、同相位的、近极地近圆形轨道。轨道的太阳同步可保证在同纬度上的不同地区,卫星过境时太阳入射角近似相同,以利于图像之间的比较;轨道的同相位,表现为轨道与地球的自转相协调,并且卫星的星下点轨迹有规律地、等间距排列;而近极地近圆形轨道在保证轨道的太阳同步和同相位特性的同时,使卫星高度在不同地区基本一致,并可覆盖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地区。以下是SPOT卫星轨道的基本数据:  轨道高度: 831.433 km(北纬45°附近);  轨道倾角: 98.721°;  轨道周期: 101.46分/圈;  重复周期: 369圈/26天;  降交点时间: 地方时10:30分;  卫星在轨道中运行,会受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场及大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卫星的轨道高度和倾角将会逐渐降低,严重时将影响轨道的太阳同步性和运行周期,并导致卫星地面轨迹偏离标称位置。为此,卫星在地面指令的控制下,定期调整轨道,使卫星高度相对于地面任何点的误差不超过5 km,卫星地面轨迹的偏差在赤道附近小于3 km、在中高纬度地区小于5 km,降交点时间的误差在10分钟以内。2 SPOT卫星的成像传感器及图像数据的基本特征   每颗SPOT卫星上都装有两个性能相同的光学成像传感器,对SPOT-1、2、3卫星(以下简写SPOT-1、2、3)是HRV(High Resolution Visible),对SPOT-4卫星是HRVIR(High Resolution Visible InfraRed)。HRV(IR)传感器的主要光学特性如下:  视场角:4.13°;  数值孔径:f/3.3(焦距为1.082 m);  焦距:1.082 m;  孔径:33 cm;  放大倍数:770000。  SPOT-1、2、3的HRV传感器有4个波段,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成像。 表 1   SPOT-1 、 2 、 3 的波段和分辨率 多光谱 XS 20 米分辨率 B1 0.50 ~ 0.59μm B2 0.61 ~ 0.68μm B3 0.78 ~ 0.89μm 全色 P , 10 米分辨率 Pan 0.50 ~ 0.73μm 其中全色模式P采用6000像元的CCD探测器,每个像元尺寸为13μm,信号采集时间约1.504 ms,可获取地面分辨率为10 m×10 m的图像数据;多光谱模式XS同样是6000像元的CCD探测器,但采用合并相邻像元和延长信号采集时间至3.008ms的方法,图像的地面分辨率为20 m×20 m。  SPOT-4的HRVIR传感器的主要参数见下表: 表2 SPOT-4的波段和分辨率 多光谱 XI 20 米分辨率 B1 0.50 ~ 0.59μm B2 0.61 ~ 0.68μm B3 0.78 ~ 0.89μm SWIR 1.58 ~ 1.75μm 单色 M , 10 米分辨率 B2 0.61 ~ 0.68μm 与 SPOT-1 、 2 、 3 不同之处在于, SPOT-4 HRVIR 传感器采用与多光谱 XI 模式 B2 波段光谱范围相同的单色模式 M ,取代了原来的全色 P 模式;而多光谱 XI 模式增加了一个短波红外波段 (SWIR : Short Wave Infrared) ,增强了 SPOT 卫星在农业和森林资源调查、地表积雪覆盖的监测及地质矿产资源勘探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此外, SPOT-4 还搭载了其它一些探测仪器,其中为欧盟国家合作项目开发的 VEGETATION 仪器,提供 2000 km 幅宽、地面分辨率约 1 km 的观测数据,该仪器选用 HRVIR 传感器的 B2 、 B3 和 SWIR 波段,另外增加了一个 B0 波段 (0.43 ~ 0.47μm) ,用于观察全球环境的变化。 3 SPOT卫星的侧视功能和重复观测能力    SPOT卫星除以上介绍的特点外,还具有向星下点轨迹两侧的侧视能力,所获取的数据条带与卫星地面轨迹平行。通过调整HRV(IR)传感器的数据条带选择镜片(strip-seletion mirror,简写为SSM)的角度,可观测到星下点轨迹两侧±27°、共950 km宽范围内的地面目标,地面数据条带的宽度也由星下点附近的60 km,扩展到两侧最外端的81 km。   SPOT卫星的侧视功能,缩短了对同一地面目标的观测周期,可在二至三天内获取同一颗SPOT卫星数据,也可在一至三天内分别获取两颗SPOT卫星的数据。   SPOT卫星的侧视能力为获取立体像对提供了条件。立体像对是卫星在不同的轨道上,以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地区观测所获得的图像对。SPOT卫星的立体观测能力,结合其高分辨率的P或M模式数据,在制图、地形测量及水文调查等方面,可以得到有效的应用。   SPOT卫星利用其侧视功能,同步调整两个HRV(IR)传感器的侧视角度,在同一数据模式下,获取两条毗邻的数据条带,称双传感器观测。双传感器观测可一次获取较大范围的图像数据,在近似垂直观测时,拼接后的数据条带宽度约为117km。 4 SPOT卫星的数据组合模式   前文提到,SPOT卫星有两个HRV(IR)传感器,每个传感器有两种工作模式,即全色模式P和多光谱模式XS(SPOT-1、2、3)、或单色模式M和多光谱模式XI(SPOT-4)。SPOT卫星有两条下行数据通道,数据传输速率各为25 Mbit/s,可同时传输两种模式的数据。因此,SPOT卫星数据的组合模式为: 表 3   SPOT-1 、 2 、 3 的数据组合模式 HRV1 XS P XS P P+XS - HRV2 XS P P XS - P+XS   其中 P+XS 是同一传感器同时获取 P 和 XS 模式的数据,波段 B1 、 B2 和 B3 生成 20m 的地面像元,波段 P 生成 10m 的地面像元; 表 4 SPOT-4 的数据组合模式 HRVR1 XS XS M XS+M - M - XI+M XI M XI HRVR2 XS M XS - XS+M M XI+M - M XI XI 模式 SPOT-1 、 2 、 3 模式   SPOT-4 模式   其中 SPOT-4卫星也可以采用SPOT-1、2、3的方式获取数据,此时,HRVIR传感器多光谱模式仅传输B1、B2和B3波段数据。 5 SPOT卫星的地面数据条带   地面数据条带是指,某一HRV(IR)传感器在不改变其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沿卫星运动方向获取的地面图像数据。   由于传感器工作状态(数据模式和侧视角度)的变化,同一传感器的各数据条带之间会有间隔(间隔内无图像数据),间隔的大小、数据条带的切换等,因卫星而异:    . SPOT-1、2、3:数据条带之间的间隔通常约合2~3个标准景的长度,数据条带的切换对两个传感器同时有效,即当某一传感器因调整SSM的位置或改变数据模式而停止获取图像数据时,另一传感器也停止获取图像数据;    . SPOT-4:数据条带之间的间隔小于2个标准景长度,同时,数据条带的切换是独立的,即某一传感器的工作模式改变时,不影响另一传感器继续获取地面图像数据;但是,SPOT-4的这一特征,在卫星工作于SPOT-1、2、3方式时,不起作用。   6   SPOT 卫星的数据产品 6.1   SPOT 卫星数据产品的定义   根据法国 SPOT IMAGE 公司对 SPOT 数据产品的定义,和中科院遥感卫星地面站预处理系统的功能设计,中科院遥感卫星地面站的 SPOT 卫星数据产品可分为 Level-0 级、 Level-1 级和 Level-2 级产品。    ①Level-0 级产品:是 SPOT 数据未经任何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处理的原始图像数据产品,它包含了用以进行后续的辐射及几何校正处理的辅助数据。主要用于地面站与法国 SPOT IMAGE 公司之间的数据交换;    ②Level-1 级产品:又分为 Level-1A 级和 Level-1B 级产品。    . Level-1A 级产品:是 SPOT 数据经辐射校正处理后的产品,包含了用以进行后续的几何校正处理的辅助数据。 Level-1A 产品是针对那些仅要求进行最小数据处理的用户而定义的,特别是进行辐射特征和立体解析研究的用户;    . Level-1B 级产品:是 SPOT 数据经过了 Level-1A 级辐射校正和系统级几何校正的产品。在处理中,由于卫星轨道、姿态及地球自转等因素造成的数据几何畸变得到了纠正,数据经重采样得到的图像像元尺寸分别为 10m (全色模式和 20 ) m (多光谱模式);    ③Level-2 级产品:是在 Level-1 级产品的基础上,引入大地测量参数,将图像数据投影在选定的地图坐标下,进而生成有一定几何精度的图像产品。依照引入参数的类型, Level-2 级产品也可分为 Level-2A 级和 Level-2B 级产品:    . Level-2A 级产品:将图像数据投影到给定的地图投影坐标系下,地面控制点参数不予引入;    . Level-2B 级产品:引入地面控制点 GCP ,生成高几何精度的图像产品; 6.2   SPOT 卫星数据产品的格式   根据 SPOT 卫星数据的获取方式,和地面站预处理系统对数据产品的组织形式,中科院遥感卫星地面站的 SPOT 卫星数据产品可分为整景、 1/4 景、移动景和子区产品,其中 SPOT-1 、 2 、 3 卫星 HRV 图像数字产品的主要参数如表 5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景是将标准景景中心沿卫星运动方向移动 1%~99% 后,再按照整景、 1/4 景和子区形式生成产品,移动景只有 Level-2A 级产品;另外,子区产品的图像坐标网格平行于地图的公里网,换言之,子区产品是指北的。   中科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提供多种记录格式和记录介质,记录 SPOT 卫星数据产品。考虑到国内遥感用户的使用习惯,地面站参照 EOSAT 的快速格式记录 SPOT 卫星 Level-1A , Level-1B 和 Level-2A 级数字产品,同时还可以用 CCRS 、 CRIS 和 SPIM 格式进行记录。记录介质分为 CCT 磁带、 8mm 磁带和 CD-ROM , CCT 磁带的记录密度有 1600bpi 和 6250bpi , 8mm 磁带的记录密度有低密度和高密度两种, CD-ROM 产品是参照磁带产品的格式,将数据记录在光盘上。 7 SPOT系列卫星的发展   SPOT系列卫星至今已发射了4颗,目前在轨运行的有SPOT-1、2、4。法国SPOT IMAGE公司计划在2002年发射SPOT-5卫星,以满足用户对SPOT数据的持续需求。   SPOT-5卫星将与其前期卫星一起,运行于同一轨道,以继续保持对地观测的高重复周期。   SPOT-5卫星拟用HRG(High Resolution Geometry)传感器,替代SPOT-4的HRVIR传感器,HRG有以下新的特征:    . 更高的地面分辨率:以5m或3m的分辨率替代全色波段10m分辨率的数据,以10m分辨率替代多光谱波段20m的数据;而对短波红外波段,仍维持20m的地面分辨率;    . 采用12000像元的CCD探测器,以维持60km的地面数据宽度;    . 保留传感器的侧视功能,以增强重复观测能力;    . 增加沿轨道方向的立体成像功能;    . 保留SPOT-4的波段组成,但应大多数用户的要求,将全色波段的波谱范围恢复到SPOT-1、2、3的设置上;    . 采用新的技术,提高图像的几何精度。   SPOT-5采用了新的技术来实现以上特征,例如采用新的数据压缩方法、并利用150Mbit/s的速率传输下行数据,选用新型材料以保持传感器性能的稳定,装备大容量存储器以满足数据存储的需要等。 作者简介 :冯钟葵,男,1960年8月出生.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遥感所,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为中科院遥感卫星地面站副研究员,从事遥感图像的预处理研究及部分应用研究,已发表论文10余篇. 作者单位:中科院遥感卫星地面站,北京100086 参考资料 1 SPOT to direct receiving station interface document. S-IF-O/E-10-SI , 1997 2 Geocoded image correction system software reference manual. GICS Release 5.2 , GC-MA-50-3914 , 1994 3 Geocoded image correction system operator's manual , GICS Releas 5.2 , GC-MA-50-3913 , 1994
46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资源一号02C星传回首批成像数据
dongyanqing 2011-12-28 23:22
[转载]资源一号02C星传回首批成像数据
12 月 22 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 “ 资源一号 ” 02C卫星送入太空。并于 12 月 23 日中午 11 点 40 分,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成功实时处理出第一轨图像,该图像由星上首次搭载一台分辨率为 5 米 /10 米的全色多光谱相机成像的。随后,搭载的两台分辨率为 2.36 米的高分辨相机的图像也一次性实时处理成功。
个人分类: 遥感|1732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玩到认真——看吴飞鹏的月食照片
热度 9 dkysdc 2011-12-11 14:06
由玩到认真——看吴飞鹏的月食照片
吴飞鹏的月食照片确实厉害,不仅看到了月食,还让张三火老师看出“上面还有一个圆点”。不知她指的圆点与下图中我圈出的圆点是否一样。但请吴飞鹏要好好看看你的原始分辨率的大照片,对比一下我加工的图,这分明是月球的 天然经纬线 !搞天文和地质构造的要注意了,那个圆点应该是个 大陨石坑 ,这些放射状的经纬线应该是由那个圆点位置被撞击后在整个月球上形成的 放射状裂纹 !请仔细对照上下两张图,我仅描了几根线。 请仔细对照上下两张图,我仅描了几根线。 刚才查了Google上有关月球的放射线的内容,竟然发现早在18**年,就有人写在书中了。这个人还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师,叫 James Nasmyth ,他与中国人熟知的瓦特是同时代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车,他发明了蒸汽锤。James Nasmyth 48岁就退休了,精力旺盛、爱好广泛的他买了望远镜,观察太阳黑子和月亮。那时的空气质量不用预报都是优,能见度肯定比我们现在好NN倍。于是他早于我们N多年前就发现了月亮的放射状条纹,并将其解释成受月球内部的压力膨胀所致,将写在了他的自传里。 看来一定还有不少类似的发现与解释,将这些东西收集起来也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先将James Nasmyth的两张图传上来,大家欣赏一下。 他的自传中所附的图片。虽然是黑白的,但还是能够看出来。 他用玻璃杯进行实验 , 推测 这些放射线是月球内部压力过大导致月球膨胀所致。这与我说的陨石撞击起因不同,但效果是一致的。 再想想,美国人1969年就到了月球了,美国佬应该把月球早就研究透了。我在致力寻找答案时,美国人可能正在后面看我们的笑话呢。 所以应该有个天体物理、天体地质的人去求证这件事了。不论如何,既然是玩,先把答案“玩”出来再说。
个人分类: 地学科普|5078 次阅读|16 个评论
微观世界的突破
acthinker 2011-11-29 11:43
(想于2011年1月)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遵循公式:分辨率=0.61*光波长/物镜的数值孔径 当前的光学显微镜都在可见光范围内,所以分辨率有个 “ 阿贝极限”。 18世纪7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阿贝发现,可见光由于其波动特性会发生衍射,因而光束不能无限聚焦。根据这个阿贝定律,可见光能聚焦的最小直径是光波波长的三分之一,也就是200纳米。 现在我们还没找到更好的光学显微镜,能够突破这一瓶颈。特别对生物学研究,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特异的识别样本内特定目标的分布和形态,并且可以同时观察多个目标。 尽管有X射线显微镜,但是由于技术上还不成熟,它仍然没有被广泛应用。 不过根据公式,理论上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是可以更小的,当它达到现在分辨率的10倍,也即20nm的时候,生物学的研究将会极大的收益,微观世界的美妙,将尽收眼底。 在此之前,需要一些列技术: 1)波长的选择; 2)光学镜片材料的优化,比如100nm的,甚至20nm的光; 3)光源发生器的改进; 4)短波长激发光荧光剂的发明; 5)低波长光学探测器的发明; 6)信号和噪音的处理技术,在低波长情况下,有可能可见光适用的信噪分析不行了。 7)样本处理技术,低波长时,光波和生物样品的尺寸将越来越接近,这时如何处理样本,使得短波长光能够到达深层的观察目标也是个问题。
个人分类: 窗前偶思|1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同分辨率DEM下载地址
aleczh 2011-11-28 15:15
以下分别为1000m,90m,30m的DEM下载网址: http://eros.usgs.gov/Find_Data/Products_and_Data_Available/gtopo30/hydro/asia http://srtm.csi.cgiar.org/index.asp http://www.gdem.aster.ersdac.or.jp/search.jsp 非常感谢曾HW博士的不吝分享!
个人分类: 资料积累|49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卷积物理意义的超强解释
热度 3 golddreamok 2011-11-21 13:40
[转载]卷积物理意义的超强解释
最近总是和卷积打交道,工作需要,每天都要碰到它好几次,不胜烦恼,因为在大学时候学信号与系统的时候就没学会,我于是心想一定要把卷积完全搞明白。正好同办公室的同学也问我什么是卷积,师姐昨天也告诉我说:“我也早就想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有一些很有趣的体会和大家分享。 听说卷积这种运算式物理学家发明的,在实际中用得不亦乐乎,而数学家却一直没有把运算的意义彻底搞明白。仔细品以下,还是有那么点滋味的。 下面先看一下剑桥大学的教科书对卷积的定义: 我们都知道这个公式,但是它有什么物理意义呢,平时我们用卷积做过很多事情,信号处理时,输出函数是输入函数和系统函数的卷积,在图像处理时,两组幅分辨率不同的图卷积之后得到的互相平滑的图像可以方便处理。卷积甚至可以用在考试作弊中,为了让照片同时像两个人,只要把两人的图像卷积处理即可,这就是一种平滑的过程,可是我们怎么才能真正把公式和实际建立起一种联系呢,也就是说,我们能不能从生活中找到一种很方便且具体的例子来表达公式的物理意义呢?我想到一种,下面进入正题: 比如说你的老板命令你干活,你却到楼下打台球去了,后来被老板发现,他非常气愤,扇了你一巴掌(注意,这就是输入信号,脉冲),于是你的脸上会渐渐地(贱贱地)鼓起来一个包,你的脸就是一个系统,而鼓起来的包就是你的脸对巴掌的响应,好,这样就和信号系统建立起来意义对应的联系。下面还需要一些假设来保证论证的严谨:假定你的脸是线性时不变系统,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老板打你一巴掌,打在你脸的同一位置(这似乎要求你的脸足够光滑,如果你说你长了很多青春痘,甚至整个脸皮处处连续处处不可导,那难度太大了,我就无话可说了哈哈),你的脸上总是会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鼓起来一个相同高度的包来,并且假定以鼓起来的包的大小作为系统输出。好了,那么,下面可以进入核心内容——卷积了! 如果你每天都到地下去打台球,那么老板每天都要扇你一巴掌,不过当老板打你一巴掌后,你5分钟就消肿了,所以时间长了,你甚至就适应这种生活了„„如果有一天,老板忍无可忍,以0.5秒的间隔开始不间断的扇你的过程,这样问题就来了,第一次扇你鼓起来的包还没消肿,第二个巴掌就来了,你脸上的包就可能鼓起来两倍高,老板不断扇你,脉冲不断作用在你脸上,效果不断叠加了,这样这些效果就可以求和了,结果就是你脸上的包的高度岁时间变化的一个函数了(注意理解);如果老板再狠一点,频率越来越高,以至于你都辨别不清时间间隔了,那么,求和就变成积分了。可以这样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的某一固定的时刻,你的脸上的包的鼓起程度和什么有关呢?和之前每次打你都有关!但是各次的贡献是不一样的,越早打的巴掌,贡献越小,所以这就是说,某一时刻的输出是之前很多次输入乘以各自的衰减系数之后的叠加而形成某一点的输出,然后再把不同时刻的输出点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函数,这就是卷积,卷积之后的函数就是你脸上的包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本来你的包几分钟就可以消肿,可是如果连续打,几个小时也消不了肿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平滑过程么?反映到剑桥大学的公式上,f(a)就是第a个巴掌,g(x-a)就是第a个巴掌在x时刻的作用程度,乘起来再叠加就ok了,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我想这个例子已经非常形象了,你对卷积有了更加具体深刻的了解了吗? 最近要忙开题了,不过周末了还是放松一下吧。其实我真的希望我的朋友们看到这篇文章能给我留言,发表你们的想法,有不妥之处欢迎提出来。在本文的下半部分,我会再讲一个抽象的例子,以便能让大家从卷积中能更好地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最后提醒各位,请勿亲身尝试„„
个人分类: 医疗影像|1178 次阅读|3 个评论
这一年的工作
热度 2 zhangheqiao 2011-11-16 22:30
时间过得真快,我已经研二了,回顾这一年多,上学期在玉泉路上课,每周坐751回所里做两三天实验,后来因为师兄给我的某个蛋白被师兄给收回去了,有两三个月没回去。直到过年后才开始疯狂地做实验。下学期,几乎是周一到周三上课(现在想想玉泉生活还是很美好的),周四到周日回所做实验,天天睡休息室的沙发 。 7月10号回所后,一直在做一个军工项目还有自己感兴趣的结构生物学。 最近遇到一些挫折,搞得我心情极其郁闷。那个军工项目马上就结题了,可是在最后阶段遇到一些问题,而且对这个项目来说有可能是最困难和最致命的问题。我也苦恼了很久,感觉这种问题的解决就像是在几百米高空中走钢丝那样难。对于一个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我表示极其的无奈 。 庆幸的是,自己自研一还在玉泉上课时就断断续续在做的某个蛋白,经过我将近一年的努力,终于长出了晶体,而且经过对晶体脱水,终于在上海同步辐射收了一套2.01埃的数据(可惜有点栾,还需要继续优化)。对于这个蛋白我真是费尽了心血,实验室以前有三个人都在做,但是都没有衍射,带我的一个师兄优化了纯化条件,最终使蛋白均一性非常好,我长出了比较漂亮的晶体,但是也是一点衍射都没有,筛过Additive,筛过Detergent,都没有改善。带我的师兄今年6月份毕业了,实验室又没有人在做结构,没人可以请教,无奈之下,只能去翻所里的历年毕业论文,还记得那一阵几乎天天下午在图书馆三层看论文。终于在众多的毕业论文中找到了三本合适的,这三个人的晶体刚开始都没有衍射,其中的两个人(Gui Wenjun和Wang Lican)对晶体进行了脱水,另一个人在4度长晶体(让晶体长得慢一些)。综合了三个人的解决方法,我采取了尽量减缓晶核形成的速率并缓慢脱水的方法,结果9月份的某天我拿到所里X光机上照,终于衍射了,可是分辨率只有8、9埃,这是坏消息也是好消息,这说明脱水的方法还是奏效的,继续脱水。在11月12号那天晚上晶体终于衍射到3埃以内了!当时那叫一个兴奋,因为毕竟我是在没有一个人帮助的情况下长出了较高质量的晶体 。 我现在希望那个军工项目能够收尾,不管让不让人失望,我只想完成它。而对于我感兴趣的这个蛋白,希望能再收到一套好数据,跟师兄合作解析它的结构,希望毕业后能去我一直梦寐以求的结构生物学实验室读博士,专心致志做结构 !
个人分类: 未分类|46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方正书版PDF转化使用体会谈
zhpd55 2011-10-14 17:08
方正书版PDF转化使用体会谈
PDF24 Creator应用于方正书版排版结果的PDF转换,如果分辨率设置在600dpi或者之下,转换结果不宜再以PS保存。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如果将方正书版排版结果在PDF24默认的分辨率(600dpi)下进行转换,所得到的结果再以PS格式保存,利用 Acrobat Distiller将PS转化为PDF文档,会出现字迹不清楚,可能需要放大300-400倍才可以看清楚,因此建议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特别设置,使用PDF24转化后,不要将其保存为PS格式。如果需要,建议事先对其分辨率进行高调设置,720dpi或者1200dpi均可。需要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例如,某杂志社使用方正书版2008直接生成的PDF无法进行选中(可能是在方正书版2008直接输出PDF文档过程中设置有误),难以让作者注意需要核实或者修改的重点内容,因为是图片格式的PDF文档,OCR对其无效。可以采用Adobe Acrobat软件对其进行再次打印,打印过程中需要以PDF24作为虚拟打印机,打印后可以保存为PDF文档,也可以保存为PS文档。如果保存为PDF文档,利用Adobe Acrobat打开该文档后进行OCR识别,识别完毕另存,即可解决无法选中等问题。 对于文档大小有要求的用户,可以参考下表,适当选择软件或者对其分辨率进行调整,可以控制或者减小PDF文档所占空间。 No 打印方式 转化过程 PDF 文件大小 /MB 1 Book 10 输出 PS P S → Founder PDF Creator → PDF 1.02 (297 dpi) 2 BookView 打开 S10 S10 → BookView → PDF24 Creator → PDF 8.92(1200 dpi) PDF24 Creator → PS → Acrobat Distiller → PDF → PDF → OCR (300 dpi) 1.49 S10 → BookView → PDF24 Creator → PDF 5.75(720 dpi) PDF24 Creator → PS → Acrobat Distiller → PDF → PDF → OCR (300 dpi) 1.48 S10 → BookView → PDF24 Creator → PDF 2.67(600 dpi) S10 → BookView → PDF24 Creator → PDF 2.29(300 dpi) 3 BookView 打开 S10 S10 → BookView → Adobe → PDF 1.58(1200 dpi) S10 → BookView → Adobe → PDF 1.43(600 dpi) S10 → BookView → Adobe → PDF 1.19(300 dpi) 4 Founder2008 PDF 文件 PDF(936KB) → PDF24 Creator(600 dpi) → PS → Acrobat Distiller → PDF(468 KB) → OCR (300 dpi) → PDF(516 KB) 0.516( 可以选中、拷贝、搜索 ) PDF(936KB) → PDF24 Creator(1200 dpi) → PS → Acrobat Distiller → PDF(569 KB) → OCR (300 dpi) → PDF(520 KB) 0.52( 可以选中、拷贝、搜索 ) 一篇2.5页的英文论文,其中大小有16个图,采用Founder PDF Creator 3.0将方正书版排版结果输出的PS文件转换为PDF文档,文件大小为959KB,英文字符不可搜索、选中、拷贝。采用虚拟打印(选择PDF24 Creator)后另存为PS格式,再使用 Acrobat Distiller → PDF(276 KB) ,此文件是图片格式,依然不可选中、复制、搜索。但是采用 OCR (300 dpi)识别之后另存的 PDF(395 KB)则完全可以进行搜索、复制、选中。 需要提醒的是方正书版排版结果输出时的选项应该注意,印刷厂为了确保输出结果准确无误,一般会采用下载外挂字体、后端748字库全部安装,GBK字库全部下载以及下载符号字体等(见下图),这些选择导致形成的PDF文档就是一种图片格式,无法对其内容进行选中、搜索、拷贝。如果后端748字库不安装,GBK字库不下载以及不下载符号字体(见下图),就可以避免或者部分避免上述缺陷。
个人分类: 新观察|93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琼脂糖凝胶电泳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
hongri1130 2011-9-22 12:15
核酸分子是两性解离分子,在高于其等电点的电泳缓冲液 中,其碱基不解离,而磷酸基团全部解离,核酸分子因而带负电荷,电泳时向正极迁移。琼脂糖主要从海洋植物琼脂中提取而来并经糖基化修饰,为一种聚合链线性 分子,使用琼脂糖凝胶作为电泳支持介质,发挥分子筛功能,使得大小和构象不同的核酸分子的迁移率出现较大差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操作简 单、快速,通过调整其使用浓度,使得分辨率达到大多数实验的要求,因此成为分离、鉴定、纯化核酸分子的常用方法。但操作过程中仍有不少要注意的问题。 1 凝胶制作 1.1 凝胶浓度 配制凝胶的浓度据实验需要而变 ,一般在0.8% ~2.0%之间,如果一次配制凝胶100 ml,没用完的凝胶可以再次融化,但随着融化次数的增加,水分丢失也越多,凝胶浓度则会越来越高,导致实验结果不稳定,补水办法:一是在容器上标记煮胶前 的刻度,煮胶后补充相应的水分至原刻度;二是在煮胶前称重,煮胶后补充水至原重量。粗略一点的方法是通过多次较恒定的煮胶条件得出一个经验补水值。以保证 凝胶浓度基本维持在原浓度。核酸染色剂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可加在融化的琼脂糖中,终浓度为0.5 t*g/ml;也可在电泳结束后染色。 1、2 梳板的选用 一般每个制胶模具均配有多个齿型不同的梳板,梳齿宽厚,形成的点样孑L容积较大,用于DNA 片段回收实验等;相反,梳齿窄而薄,形成的点样孑L容积就较小,用于PCR产物、酶切产物鉴定等。梳板的选择主要是看上样量的多少而定,一般来说,上样量 小时尽量选择薄的梳板制胶,此时电泳条带致密清晰,便于结果分析。另外,每次制胶时都要注意梳齿与底板的距离至少要1 mm,否则,拔梳板时易损坏凝胶孑L底层,导致点样后样品渗漏。当然,点样孑L的破坏还与拔梳板的时间和方法有关,一般凝胶需冷却30 min以上方可拔梳板,应急的情况下可以将成型的凝胶块放4℃ 冰箱中冷却15 min 左右,拔梳板的方法是将制胶槽放置在电泳槽中的电泳缓冲液中,然后垂直向上慢慢用力,因为有液体的润滑作用,梳板易拔出且不易损坏点样孑L。 2 点样 点样需加上样缓冲液,因为上样缓冲液中加了甘油或蔗糖增加密度,使样品沉入孑L底;指示样品的迁移过程,上样缓冲液中一般加了两种指示剂,溴酚兰和二甲苯 青(值得注意的是指示剂并非染色剂,DNA染色剂是溴化乙锭,而且要在紫外光的激发下才能看见桔红色荧光)。上样缓冲液储存液一般为6× (10×),表示其浓度为工作浓度的六倍。使用时上样缓冲液应稀释到一倍浓度。点样方法是将移液器基本垂直点样孑L,用另一只手帮助固定移液器下端,移液 器枪头(Tip)尖端进入点样孑L即可将样品注入孑L内,千万不可将Tip尖插至孑L底,并点上适合的DNA分子量标准,所谓适合是指样品DNA分子量大 小应基本在DNA分子量标准范围之内。 3 电泳 将电泳仪的正极与电泳槽的正极相连,负极与负极相连,核酸带负电荷,从负极向正极移动。电泳槽中电泳缓冲液与制胶用电泳缓冲液应相同,电泳缓冲液刚好没过 凝胶1 mm 为好,电泳缓冲液太多则电流加大,凝胶发热。电泳时凝胶上所加电压一般不超过5 v/cm(指的是正负电极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凝胶的长度),电泳时间一般为3O~60 min,根据实验需要也可作适当调整,电压增高,电泳时间缩短,核酸条带相对来说不够整齐,不够清晰;相反,电压降低,电泳时间较长,核酸条带整齐清晰。 另外,如果电泳后样品泳动很慢或者没泳动,请检查胶模两端的封口胶条是否已去掉。 4 结果分析 较成功的电泳结果是分子量标准条带整齐清晰,样品条带也整齐清晰,如果条带模糊暗淡,单从琼脂糖凝胶电泳角度来说,可能的原因:溴化乙锭的质和量怎样?溴 化乙锭见光易分解,母液配制时间过长或保存不当(一般4℃ 避光保存一年内有效),或者终浓度没达到0.5 vg/ml;电泳槽中缓冲液使用次数过多,缓冲能力下降。特别是TAE缓冲液,一般用2~3次就要更换,TBE缓冲液则可使用10次左右。 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DNA 分子量标准小片段模糊不清,那足因为琼脂糖凝胶浓度一般不会超过2 0% ,较小的核酸片段 在它的分辨范围之内,并且EB带正电荷,电泳时会向负傲移动,如果将凝胶置含EB(0.5#g/m1)的水溶液中30 min,较小的片段则可重新染色:另外,溴化乙锭(EB)是一种中等强度诱变剂,操作过程中要戴手套,并将加有EB的染色液作好标记、妥善保存.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DNA 凝胶电泳操作
hongri1130 2011-9-22 12:07
实验原理 DNA电泳是基因工程中最基本的技术,DNA制备及浓度测定、目的DNA片段的分离,重 组子的酶切鉴定等均需要电泳完成。根据分离的DNA大小及类型的不同,DNA电泳主要分两类: (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适合分离1kb以下 的片段,最高分辨率可达1bp,也用于分离寡核苷酸,在引物的纯化中也常用此中凝胶进行纯化,也称PAGE纯化。 (2) 琼脂糖凝胶电泳可分 离的DNA片段大小因胶浓度的不同而异,胶浓度为0.5~0.6%的凝胶可以分离的DNA片段范围为20bp~50kb。电泳结果用溴化乙锭(EB)染色 后可直接在紫外下观察,并且可观察的DNA条带浓度为纳克级,而且整个过程一般1小时即可完成。由于该方法操作的简便和快速,在基因工程中较常用。 琼脂糖凝胶 琼脂糖是从琼脂中分离得到,由1,3连接的吡喃型b-D-半乳糖和1,4连接的3,6 脱水吡喃型阿a-L-半乳糖组成,形成相对分子量为104~105的长链。琼脂糖加热溶解后分子呈随机线团状分布,当温度降低时链间糖分子上的羟基通过氢 键作用相连接,形成孔径结构,而随着琼脂糖浓度不同形成不同大小的孔径。表2-1给出了不同浓度凝胶对DNA片段的线性分离范围。 表2-1不同类型琼脂糖分离DNA片段大小的范围 琼脂糖/% 标准 高强度 低熔点 低粘度低熔点 0.3 0.5 700bp~25kb 0.8 500bp~15kb 800bp~10kb 800bp~10kb 1.0 250bp~12kb 400bp~8kb 400bp~8kb 1.2 150bp~6kb 300bp~7kb 300bp~7kb 1.5 80bp~4kb 200bp~4kb 200bp~4kb 2.0 100bp~3kb 100bp~3kb 3.0 500bp~1kb 500bp~1kb 4.0 100bp~500bp 6.0 10bp~100bp 由于琼脂糖凝胶是通过氢键的作用,因此过酸或过碱等破坏氢键形成的方法常用于凝胶的再溶化,象NaClO4能用于凝胶的裂解,一般的凝胶回收试 剂盒利用的也是这一原理。 随 着实验技术的发展,也针对不同用途开发了各种类型的琼脂糖凝胶:(1)低熔点琼脂糖凝胶,用于DNA片段的回收,且由 于该种凝胶中无抑制酶,可在胶中进行酶切、连接等;(2)高熔点凝胶,可分离小于1kb的DNA片段,专用于PCR产物的分析;(3)快速凝胶,电泳速度 比普通凝胶中快一倍,可节省实验时间;(4)适用于DNA大片段的分离。(5)其它类型。各生产商还开发很多类型的凝胶,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 选择原则是考虑合适的机械强度和熔点。 DNA电泳影响因素 DNA为碱性物质,在电泳(缓冲液pH=8)时带负电荷,在一定的电场力作用 下向正极泳动。而DNA链上的负电荷伴随着DNA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荷质比是一常数,故电泳中DNA的分离类似分子筛效应。电泳中影响DNA分子泳动的 因素很多,主要分两方面:DNA分子特性和电泳条件。 ⑴DNA分子大小DNA分子越大在胶中的摩擦阻力就越大,泳动也越慢,迁移速率与线状 DNA分子质量的对数值成反比。 ⑵DNA分子构型对于质粒DNA分子即使具有相同分子质量,因构型不同也会造成电泳时受到的阻力不同,最终 造成泳动速率的不同。常规电泳中质粒DNA分子的3种构型泳动速率:超螺旋最快、线状分子次之,开环分子最慢。 ⑶ 不同的胶浓度对于同种 DNA分子胶浓度越高,电泳速率越慢。不同胶浓度对于DNA片段呈线性关系有所区别,浓度较稀的胶线性范围较宽,而浓的胶对小分子DNA片段呈现较好的线 性关系。所以常规实验中对于小片段DNA分子的分离采用高浓度的胶分离(有时甚至用2%的凝胶),而对于分离大片段则用低浓度的凝胶。 ⑷电场 强 度电泳时为了尽快得到实验结果,所用的电场强度约为5V/cm,这样的场强下虽能得到结果,但分辨率不高。在精确测定DNA分子大小时,应降低电压至 1V/cm。电场强度偏高时电泳分离的线性范围会变窄,电压过高时也会由于电泳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导致DNA片段的降解。实验中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电压,如 对于DNA大片段的分离可适当选择较低电压进行(在Southern杂交中的DNA电泳),避免托尾现象的产生;而对于小分子DNA,由于其在凝胶中的快 速扩散会导致条带模糊,可选用相对较高的电泳以缩短电泳时间。 ⑸溴化乙锭简称EB,电泳中的染色剂,具有扁平结构,能嵌入到DNA碱基 对 间,对线状分子与开环分子影响较小而对超螺旋态的分子影响较大。当DNA分子中嵌入的EB分子逐渐增多时,原来为负超螺旋状态的分子开始向共价闭合环状转 变,电泳迁移速度由快变慢;当嵌入的EB分子进一步增加时,DNA分子由共价闭合环状向正超螺旋状态转变,这时电泳迁移速率又由慢变快。这个临界点的游离 EB质量浓度为0.1g/ml~0.5g/ml,即电泳时所加的浓度。因此一般电泳可以忽略此因素,而对于特殊电泳,消除此因素影响可采用电泳后染色。 ⑹ 电泳缓冲液目前有3种缓冲液适用于天然双链DNA的电泳:TAE、TBE和TPE,其组成及特点见表2.2。一般常用的DNA电泳选用TAE较多,其 电泳时间较快,而且成本比较低,但是其缓冲容量较低,需经常更换电泳液。 表2.2 常用DNA电泳缓冲液 DNA电泳上样缓冲液 电泳中DNA点样前必须加入一定量的上样缓冲液,主要作用如下: (1)螯合Mg 2+ ,防止电泳过程中DNA被降解,一般上样缓冲液中含10mmol/l的EDTA。 (2) 增加样品密度以保证DNA沉入加样孔内,一般上样缓冲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甘油或蔗糖,这样可以增加样品的比重。而在大片段电泳中采用Ficoll(聚蔗 糖),可减少DNA条带的弯曲和托尾现象。 (3)指示剂监测电泳的行进过程,一般加入泳动速率较快的溴酚蓝指示电泳的前沿,它的速率约与 300bp的线状双链DNA相同。 目前厂商提供的限制性内切酶中都有赠送的上样缓冲液,一般为10×上样缓冲液,DNA样品中仅需加入1/10 的量即可,加入过多的上样缓冲液会造成电泳轻微的托尾现象。 DNA电泳上样量的控制 在 分析 性电泳中,一般样品投入量达50~100ng/带即可观察到清晰结果,而对于珍贵DNA样品则上样量达电泳的最低分辨率5~10ng/带也可。而对于一定 量的DNA,当电泳时采用较薄的梳子制胶,则电泳时DNA条带相对较窄,观察较清晰;而随着电泳时间的延长,由于DNA分子本身有一定的扩散,电泳条带也 会变浅。 对于染色体DNA的酶切片段包含各种大小的条带,上样量即使超过10mg条带也不会托尾,而单一条带(10kb)当上样量超过 200ng就有可能产生托尾现象。 DNA电泳的标准分子量 目前各厂商开发了各种类型的标准分子 量,有广泛用于PCR产物鉴定的小分子Marker,也有常规用的大分子Marker,图2-1为TAKARA公司提供的DNA标准分子量电泳(示意)图 图2-1 常用的DNA标准分子量电泳图 2.2试剂与器材 1.试剂 (1)50×TAE电泳缓冲液 242.0gTris 碱 100ml0.5mol/EDTA(pH=8.0) 57.1ml冰醋酸 (2)EB母液(1mg/ml) 称 取一定量的EB溶于无菌水中,室温避光保存 凝胶中浓度为0.5mg/ml EB为强诱变剂,实验中要防止污染 (3)DNA标 准分子量(自制) 片段大小依次为:0.5,1.1,1.6,2.7,3.1,4.1,5.4,9.4和17 单次电泳电样量3~4ml 即可,回收电泳加倍 (4)10×Loadingbuffer(pH7.0) EDTA50mM 甘油60% XyleneCyanolFF(W/V)0.25% BromophenolBlue(W/V)0.25% (5)无菌双蒸水 (6)琼脂糖 2. 器 材 (1)eppendorf管 (2)枪头 (3)移液器 (4)电泳槽 (5)电泳仪 (6) 微波炉 (7)电泳板和梳子 (8)紫外投射分析仪 (9)数码相机(带紫外滤色镜和近射镜) 实验步骤 (1)用1×TAE–Buffer按照被分离DNA分子的 大小配制一定浓度(0.7%)的琼脂糖凝胶50ml,在微波炉中加热至琼脂糖溶解。 (2)待溶液冷却至50℃左右,加入溴化乙锭(贮存 液:用水配制为1mg/ml)至终浓为0.5mg/ml充分混匀。 (3)用透明胶封固玻璃板两头,在距底板0.5~1.0mm的位置上放置 梳子,将温热的琼脂糖凝胶倒入胶模中,凝胶厚度在3~5mm之间。 (4)在凝胶完全凝固后,撕去透明胶,小心地将玻璃板移至装有1×TAE缓 冲液的电泳槽中,轻轻地拔去梳子,且使缓冲液没过胶面约1mm。 (5)DNA样品与10×Loading-buffer(含有溴酚蓝和甘油等 物质)混合后,用微量取样器慢慢将混合物加至样品槽中。 (6)盖上电泳槽并通电,使DNA向阳极(红线)移动,采用电压为80~100V。 (7)溴 酚蓝在凝胶中移出适当距离后切断电流,取出玻璃板,在紫外灯下观查凝胶。 (注:对于DNA片段回收的电泳一般建议采用0.6%低浓度的凝胶,而 且采用的电泳液需第一次使用,电泳槽要洗净)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揭示细菌遗传物质组织机制(转科学网)
BTZHUANG 2011-9-15 20:41
素有哈佛美女教授之称的庄小威(Xiaowei Zhuang)博士被业内人评价为“有天赋的执着科学家”,她早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岁考取全额奖学金赴美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荣获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评选出的“天才奖”,独得奖金50万美元。之后在她34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哈佛大学正教授,从事生物化学的研究。 这位女科学家主要进行的是显微成像方面的研究,在2005年的一项研究中,庄小威与其它同事发现了一种能够几百次反复在各种颜色的光照下使用的、能够驱动为荧光态和暗态的发光分子团,从而得到了一种比传统光学显微镜高10倍以上的分辨率的显微技术,并将这种技术命名为随机光学重建显微法(stochastic optical reconstruction microscopy,STORM)。 最近一期(9月9日)的《科学》( Science )又刊发了她与美国科学院著名华人院士谢晓亮(X. Sunney Xie)共同领导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结合染色体构象捕获分析法(chromosome-conformation capture assay)对活体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拟核相关蛋白(nucleoid-associated proteins ,NAPs)进行了跟踪观察,并由此揭示了细菌遗传物质组织机制。 不同于真核细胞,细菌细胞只具有原始的核,没有核膜及核仁,结构简单。大肠杆菌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小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该小体称为拟核,亦称细菌染色体。NAPs是一类结合在细菌染色体DNA上的小分子碱性蛋白质。过去的研究证实NAPs参与调控细菌DNA的复制、重组、转录和修复等多个重要生理过程,此外在拟核的结构形成中也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利用光敏开关染料标记蛋白获得了大肠杆菌活细胞中几种NAPs超高分辨率成像,并证实一种可导致基因转录沉默的NAPs——H-NS在细菌拟核结构形成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新研究结果证实了新型成像技术在解析活细胞超微结构中的应用潜力,并为研究人员更深入地了解细菌中遗传物质及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29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TM波段组合[z]
gosci 2011-8-12 11:00
一、波段特征及其选择: 光学遥感所接收的电磁波辐射源是地物对太阳光的反射和散射,其波长主要分布在可见光、近红外区域。目前使用较多的光学遥感卫星有:美国发射的LANDSAT 的TM 数据分7 个波段,其中6 个波段波长范围为0 .45~2 .35 μm,空间分辨率为30 m,时间分辨率为16 d, 其中TM5 对线性构造反映清晰,一个热红外波长范围为10 .4~12 .5 μm,空间分辨率为120 m,在揭示第四纪覆盖区的隐伏断裂及活动性构造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用于地热制图、地质、制图等。 多波段的传感器提供了空间环境不同的信息,以下以TM为例: TM1 0.45-0.52um蓝波段:对叶绿素和夜色素浓度敏感,对水体穿透强,用于区分土壤与植被、落叶林与针叶林、近海水域制图,有助于判别水深及水中叶绿素分布以及水中是否有水华等。 TM2 0.52-0.60um,绿波段:对健康茂盛植物的反射敏感,对力的穿透力强,用于探测健康植物绿色反射率,按绿峰反射评价植物的生活状况,区分林型,树种和反映水下特征。在所有的波段组合中,TM 波段-2 的分类精度是最高的,达到了 75.6%。从单时相遥感影像的分类来讲,这种分类精度只相当于中等水平。但若从多时相图像的角度来看,这一精度则相当于在采用分类后比较法时,每一景图像的平均分类精度需达到 86.9% 的水平 ② ,而这种分类精度,特别是在山区,其实已经是比较好的了。 TM3 0.62-0.69UM ,红波段:叶绿素的主要吸收波段,反映不同植物叶绿素吸收,植物健康状况,用于区分植物种类与植物覆盖率,其信息量大多为可见光最佳波段,广泛用于地貌,岩性,土壤,植被,水中泥沙等方面。 TM4 0.76-0.96UM近红外波段:对无病害植物近红外反射敏感,对绿色植物类别差异最敏感,为植物通用波段,用于牧师调查,作物长势测量,水域测量,生物量测定及水域判别。 TM51.55-1.75UM中红外波段:对植物含水量和云的不同反射敏感,处于水的吸收波段,一般1.4-1.9UM内反映含水量,用于土壤湿度植物含水量调查,水分善研究,作物长势分析,从而提高了区分不同作用长势的能力,可判断含水量和雪、云。在TM7个波段光谱图像中,一般第5个波段包含的地物信息最丰富。 TM61.04-1.25UM远红外波段:可以根据辐射响应的差别,区分农林覆盖长势,差别表层湿度,水体岩石,以及监测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热特征,作温度图,植物热强度测量。 TM7 2.08-3.35UM,中红外波段,为地质学家追加波段,处于水的强吸收带,水体呈黑色,可用于区分主要岩石类型,岩石的热蚀度,探测与交代岩石有关的粘土矿物. 各光谱差异为:TM1居民地与河流菜地不易分开;TM2居民地与河流菜地不易分;TM3乡村与菜地不易分;TM4农田与道路不易分,乡镇,道路,河滩易浑;TM5县城与农田不易分;TM6村庄与河流易混。所以在遥感的类型提取上,一般采取: 城市与乡镇的提取:TM1+TM7+TM3+TM5+TM6+TM2-TM4 乡镇与村落:TM1+TM2+TM3+TM6+TM7-TM4-TM5 河流的提取:TM5+TM6+TM7-TM1-TM2-TM4 道路的提取:TM6-(TM1+TM2+TM+-TM4+TM5+TM7) 二、波段融合及专题应用: 利用多波段图像之间的差异进行特征提取,可获得较多的信息量。常用的方法有:灰度四则运算、假彩色合成、HIS 变换等,利用这些方法可以简单地减少异物同谱现象,如在波长0 .63 μm 下,绿泥岩和褐铁矿的反射系数相同,但在0 .5 μm 下,其反射系数的差别却很大,可针对不同的遥感资料,根据岩石反射能力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波段,对岩石进行分类。TM图像的光波信息具有3~4维结构,其物理含义相当于亮度、绿度、热度和湿度。在TM7个波段光谱图像中,一般第5个波段包含的地物信息最丰富。3个可见光波段(即第1、2、3波段)之间,两个中红外波段(即第4、7波段)之间相关性很高,表明这些波段的信息中有相当大的重复性或者冗余性。第4、6波段较特殊,尤其是第4波段与其他波段的相关性得很低,表明这个波段信息有很大的独立性。而第7波段只是在探测森林火灾、岩矿蚀变带及土壤粘土矿物类型等方面有特殊的作用。由于地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只选一个波段是不够的,在进行地质现象的解释时,常选几个波段进行比较,以下以TM为例: 741 :741波段组合图像具有兼容中红外、近红外及可见光波段信息的优势,图面色彩丰富,层次感好,具有极为丰富的地质信息和地表环境信息;而且清晰度高,干扰信息少,地质可解译程度高,各种构造形迹(褶皱及断裂)显示清楚,不同类型的岩石区边界清晰,岩石地层单元的边界、特殊岩性的展布以及火山机构也显示清楚。 742:适宜于温带到干旱地区,提供最大的光谱多样性。 1992年,完成了桂东南金银矿成矿区遥感地质综合解译,利用1:10万TM7、4、2假彩色合成片进行解译,共解译出线性构造1615条,环形影像481处, 并在总结了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火山岩型典型矿床的遥感影像特征及成矿模式的基础上,对全区进厅成矿预测,圈定金银A类成矿远景区2处,B类 4处,C类5处。为该区优选找矿靶区提供遥感依据。 743:我国利用美国的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图象成功地监测了大兴安岭林火及灾后变化。这是因为TM7波段(2.08-2.35微米)对温度变化敏感;TM4、TM3波段则分别属于红外光、红光区,能反映植被的最佳波段,并有减少烟雾影响的功能;同时TM7、TM4、TM3(分别赋予红、绿、蓝色)的彩色合成图的色调接近自然彩色,故可通过TM743彩色合成图的分析来指挥林火蔓延与控制和灾后林木的恢复状况。 754:适宜于湿润地区,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分辨率。 对不同时期湖泊水位的变化,可采用不同波段,如用陆地卫星MSS7,MSS5,MSS4合成的标准假彩色图像中的蓝色、深蓝色等不同层次的颜色得以区别。从而可用作分析湖泊水位变化的地理规律。陆地卫星图像的标准假彩色指采用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仪所成的同一图幅的第四波段MSS4图像、第五波段MSS5图像和第七波段MSS7图像,分别配以兰、绿、红色的彩色合成图像上的彩色。并称此种合成的图像为陆地卫星标准假彩色图像。在此图像上植被分布显红色,城镇为兰灰色,水体为兰色、浅兰色(浅水),冰雪为白色等。 541:某开发区砂石矿遥感调查是通过对陆地卫星TM最佳波段组fefee7合的选择(TM5、TM4、 TM1)以及航空、航天多种遥感资料的解译分析进行的,在初步解译查明调查区第四系地貌。 543:城镇和农村土地利用的区分,陆地/水体边界的确定。 例如采用1995年8月2日的TM数据对于图象分析,选用信息量最为丰富的5、4、3波段组合配以红、绿、兰三种颜色生成假彩色合成图象,这个组合的合成图象不仅类似于自然色,较为符号人们的视觉习惯,而且由于信息量丰富,能充分显示各种地物影像特征的差别,便于训练场地的选取,可以保证训练场地的准确性;对于计算机自动识别分类,采用主成分分析(K-L变换)进行数据压缩,形成三个组分的图象数据,用于自动识别分类。 742:用于土壤和植被湿度内容分析,内陆水体定位,其中植被显示为绿色的阴影。适宜于温带到干旱地区,提供最大的光谱多样性。 采用以遥感图像解译为主结合地质、物化探资料进行研究的综合方法。解译为目视解译,解译的遥感图像有:以1984年3月成像经处理放大为1:5万卫星TM假彩色片(5、4、3波段合成)和1979年7月拍摄的1:1.6万黑白航片为主要工作片种;采用1986年11月的1:10万TM假彩色片(7、4、2波段合成)为参考片种。 432:红外假色。在植被、农作物、土地利用和湿地分析的遥感方面,这是最常用的波段组合。提供中等的空间分辨率。在这种组合中,所有的植被都显示为红色。 例如当卫星遥感图像示蓝藻暴发情况时,蓝藻暴发时绿色的藻类生物体拌随着白色的泡沫状污染物聚集于水体表面,蓝藻覆盖区的光谱特征与周围湖面有明显差异。由于所含高叶绿素A的作用,蓝藻区在LandsatTM2波段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在TM3波段反射率略降但仍比湖水高,在TM4波段反射率达到最大。因此,在TM4(红)、3(绿)、2(蓝)假彩色合成图像上,蓝藻区呈绯红色,与周围深蓝色、蓝黑色湖水有明显区别。此外,蓝藻暴发聚集受湖流、风向的影响,呈条带延伸,在TM图像上呈条带状结构和絮状纹理,与周围的湖水面也有明显不同。 453:用于土壤湿度和植被状况的分析,也很好的用于内陆水体和陆地/水体边界的确定,可突出水体、城市、山区、线性特征。 例如采取4、5、3波段分别赋红、绿、蓝色合成的图像,色彩反差明显,层次丰富,而且各类地物的色彩显示规律与常规合成片相似,符合过去常规片的目视判读习惯。再例如把4、5两波段的赋色对调一下,即5、4、3分别赋予红、绿、蓝色,则获得近似自然彩色合成图像,适合于非遥感应用专业人员使用。本研究遥感信息源是中国科学院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于1995年10月接收美国MSS卫星遥感TM波段4(红)、波段5(绿)、波段3(蓝)CCT磁带数据制作的1∶10万和1∶5万假彩色合成卫星影像图。图上山地、丘陵、平原台地等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各类用地影像特征分异清晰。成像时期晚稻接近收获,且稻田中不存积水,因此耕地类型中的水田色调呈粉红色;旱地由于作物大多收获,且土壤水分少而呈灰白色;菜地则由于蔬菜长势好,色调鲜亮并呈猩红色。园地色调呈浅褐色,且地块规则整齐、轮廓清晰。林地中乔木林色调呈深褐色,而分布于喀斯特山地丘陵等地区的灌丛则呈黄到黄褐色。牧草地大多呈黄绿色调。建设用地中的城镇呈蓝色;公路呈线状,色调灰白;铁路呈线条状,色调为浅蓝;机场跑道为蓝色直线,背景草地呈蓝绿色;在建新机场建设场地为白色长方形;备用旧机场为白色色调,外形轮廓清晰、较规则。水库和河流则都呈深蓝色调。 472:土壤和植被湿度内容分析,内陆水体定位,植被显示为绿色的阴影。 在采用TM4、7、2波段假彩色合成和 1:4 计算机插值放大技术方面,在制作 1:5万TM影像图并成 1:5万工程地质图、塌岸发展速率的定量监测以及在单张航片上测算岩 (断) 层产状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 from: http://www.cnblogs.com/zhangwei4573/
个人分类: ENVI|1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做学问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热度 3 shehp 2011-8-7 19:45
  徐匡迪院士在《智慧的钥匙——钱学森论系统科学》一书的序言中称钱学森院士是一位具有深度、广度和高度的三维科学大师,这一点从书中让我感受很深。   其实,从我的理解来说,科学的“三维”是相互关联的,尤其是看问题的高度非常重要。   只有站得高,看问题才能一针见血,抓住问题的要害,对所研究的问题才能真正深入得下去,否则只能是瞎子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问题看得越细,越是搞不清楚问题的本质。因此,在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之前,一定先要在高处看一看,等确定问题的要害了,要找准要害的部位近距离看一看,提高分辨率,深入下去,把问题看得更清楚,在研究过程中也要经常注意更换镜头的远近,从多个分辨率的角度来看问题。不要还没有没有搞情况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就轻易地深入下去,那样大多只是白费工夫。   只有站得高,视野才能开阔,才能有知识的广度,才容易看清楚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才能一通百通。   钱学森院士一生成就巨大,在广度上,研究的学科涉及到空气动力学、火箭推进、工程控制论、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行为科学等各个方面,在工程技术方面涉及到火箭、卫星、导弹等各个方面,还涉及到城市建筑、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学术跨度跨度非常之大;在深度上,其在工程控制论、系统科学等方面的成就世界公认,在工程技术上领导研制火箭、卫星、导弹,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他的学术高度,是从哲学的高度出发来看待问题,研究的是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因此,他真可谓一位“三维”的科学大师,一代学术宗师!   钱学森院士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认为最大的关键还在于他有看待问题的高度,因为有这种高度,他才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气概。   钱学森之所以能够既能见到学问的树木,又能见到学问的森林,就是因为他有这种高度,看得高,望得远!   解决“博”与“专”的关系,就需要有做学问的高度。
2424 次阅读|3 个评论
扫描探测器尺寸与地面分辨率几何分析
sxyaxy 2011-6-20 15:00
扫描探测器尺寸与地面分辨率几何分析
1 前言 遥感传感器是获取遥感数据的关键设备。其大致可以分为:( 1 )摄影传感器;( 2 )扫描成像传感器;( 3 )雷达成像传感器;( 4 )非图像类传感器。目前国内在遥感器的研制方面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对于扫描遥感器,其探测器的分辨率是衡量成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此,对于这方面的论证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2 构像过程 扫描式传感器获取图像的投影方式为多中心投影,每个像元都有自己的投影中心,其投影面为圆柱面,该类传感器具有全景投影成像的特点。为此,可用扫描线偏移主距的扫描角 ,以像幅为中心建立几何关系模型。 ( 2.1 中, O-XYZ 为摄影测量坐标系, S 为投影中心; 2.2 中, P 为探测器单元模型, AB 构成地面的尺寸) 3 理论分析
个人分类: 兴趣研究|5087 次阅读|0 个评论
Landsat TM 数据特点
yanghang 2011-6-10 23:42
ETM+在TM的7个波段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全色波段0.5-0.9μm,空间分辨率为15m外还改善了探测器设计,使所有波段数据可自动配准,并有一个9bit的A/D转换器提供高、低增益。 空间分辨率 TM可见光-短波红外的空间分辨率为30m,TM6热红外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120m;ETM+的全色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15m,且ETM+把热红外波段的空间分辨率提高到60m。 时间分辨率 即重复覆盖周期Landsat1-3为18天,Landsat4、5、7为16天 TM的 辐射分辨率 为256量级。 各个波段的特征 B1(0.45-0.52μm) 为蓝色波段 1.该波段位于水体衰减系数最小、散射最弱的部位,对水体的穿透力最大(对清水可达30m),用于判别水深,研究浅海水下地形、水体浑浊度等,进行水系及浅海水域制图。 2.同时该波段位于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吸收区,对叶绿素与叶绿素浓度反映敏感。用于海水叶绿素含量监测,特别是常绿与落叶植被的识别,森林类型制图以及土壤与植被的区分,也有助于植物斜坡(stress)的识别。 B2 (0.52-0.60μm)为绿色波段 1.该波段位于健康绿色植物的反射峰(0.54-0.55μm)附近,对健康茂盛植物的绿反射敏感,可以识别植物类别和评价植物生产力。 2.对水体具有一定的穿透力(一般10m-20m),可反映水下特征、水下地形、水体浑浊度、沿岸泥沙流、沙洲、沿岸沙坝等特征,并对水体污染特别是金属和化学污染的研究效果好。 B3(0.63-0.69μm) 为红波段 1.该波段位于叶绿素的主要吸收带(吸收谷在0.67-0.69μm),可用于区分植物类型、覆盖度、判断植物生长状况等。 2.位于含沙浓度不同水体辐射峰值(0.58-0.68)附近,对水中悬浮泥沙反映敏感,用于泥沙流范围及歉意规律研究。对水体的穿透力约为2m左右。 3.此外该波段对裸露地表、植被、岩性、地层、构造、地貌、水文等特征均可提供丰富的植物信息; B4 (0.76-0.90μm)为近红外波段 1.该波段位于植物的高反射区,光谱特征受植物细胞结构控制,反映大量植物信息,故对植物的类别、密度、生长力、病虫害等的变化敏感。 2.同时它也位于水体强吸收区,水体轮廓清晰,用于勾绘水体边界,区分土壤湿度及寻找地下水、识别与水有关的地质构造、地貌、土壤岩石类型等均有利; B5 (1.55-1.75μm)为短波红外波段 1.该波段位于两个水体吸收带(1.4μm,1.9μm)之间,受两个吸收带的控制。对植物和土壤水分含量敏感,利于植物水分状况研究和作物长势分析等,从而提高了区分作物的能力。 2.对岩性即土壤类型的判定也有一定作用。 3.此外,在该波段上雪比云的反射率低,色调暗而形成较大反差,两者易于区分,特别是那些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波段均难以区分的小而薄的云。B5 的信息量大,应用率较高; B6(10.4-12.5μm) 为热红外波段 探测常温的热辐射差异。根据热辐射相应的差异,可进行植物胁迫分析、土壤湿度研究、农业与森林区分、水体、岩石等地表特征识别以及监测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热特征,进行热测定与热制图。 B7 (2.08-2.35μm)为短波外波段 该波段位于两个水体吸收带(1.9μm,2.7μm)之间,受两个吸收带的控制。对植物水分敏感。包含了黏土化蚀变矿物吸收谷(2.2μm),对岩石、特定矿物反映敏感,用于区分主要岩石类型、岩石水热蚀变,探测与交代岩石有关的粘土矿物等; B8 (0.5-0.9μm)为全色波段(Pan) 该波段为 Landsat-7 新增波段,它覆盖的光谱范围较广,空间分辨率较其他波段高,为15m。因而多用于获取地面的几何特征。 ============================= 波段组合: TM321(RGB):均是可见光波段,合成结果接近自然色彩。对浅水透视效果好,可用于监测水体的浊度、含沙量、水体沉淀物质形成的絮状物、水底地形。一般而言:深水深兰色;浅水浅兰色;水体悬浮物是絮状影象;健康植被绿色;土壤棕色或褐色。可用于水库、河口及海岸带研究,但对水陆分界的划分不合适。 这种RGB组合模拟出一副自然色的图象。有时用于海岸线的研究和烟柱的探测。 TM453(RGB):2个红外波段、1个红色波段。对内陆湖泊及河流分辨清楚。植被类型及长势可由棕、绿、橙、黄等色调分别。能区分土壤含水量(水分越多则越暗)。用于土壤湿度和植被状况的分析。也很好的用于内陆水体和陆地/水体边界的确定。 TM742(RGB):植被基本都是绿色,城市呈现品红色或紫色,草地淡绿色,森林深绿色(针叶林色调比阔叶林暗)。能区分土壤和植被的含水量。适用于水/陆边界划分、土/植被边界划分,但不适于植被分类。 土壤和植被湿度内容分析;内陆水体定位。植被显示为绿色的阴影。 TM432(RGB):标准假彩色。植被呈现各种红色调。深红色/亮红色为阔叶林,浅红色为草地等生物量较小的植被。密集的城市地区为青灰色。最适合用于植被分类。 红外假色。在植被、农作物、土地利用和湿地分析的遥感方面,这是最常用的波段组合。 TM543(RGB):城镇和农村土地利用的区分;陆地/水体边界的确定。 TM457(RGB):探测云,雪和冰(尤其在高维度地区)。 tm4-tm3/tm4+tm3 NDVI-标准差植被指数;TM波段4:3的不同比率被证明在增强不同植被类型对比度方面很有用。 =================== 实践应用 3,2,1 普通色图象。适宜于浅海探测作图。 4,3,2 红外色图象。提供中等的空间分辨率。在这种组合中,所有的植被都显示为红色。MultiSpec 3-ch. Default。 7,5,4 适宜于湿润地区。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分辨率。 7,4,2 适宜于温带到干旱地区。提供最大的光谱多样性。 ===================== 类型提取 1.城市与乡镇的提取:TM1+TM7+TM3+TM5+TM6+TM2-TM4 2.乡镇与村落:TM1+TM2+TM3+TM6+TM7-TM4-TM5 3.河流的提取:TM5+TM6+TM7-TM1-TM2-TM4 4.道路的提取:TM6-(TM1+TM2+TM3+TM4+TM5+TM7) ======================== 光谱差异  TM1 居民地与河流菜地不易分开.  TM2 居民地与河流菜地不易分  TM3 乡村与菜地不易分  TM4 农田与道路不易分,乡镇,道路,河滩易浑.  TM5 县城与农田不易分  TM6 村庄与河流易混. 利用TM数据获得的特征变量 通过对TM7个波段数据的分析,可获得5个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特征变量: ① 亮度 (Brightness),构成亮度的主要成分是可见光波段。TMl~3的灰度值各代表可见光中蓝、绿、红光的亮度。TM4、5对亮度也有贡献。亮度主要反映地物的辐射水平,用以监测地物的反射辐射强度。它可以是几个波段之和、平均值或者 等。 ② 绿度 (Greenness),对绿度贡献最大的是对植物高反射的TM4,而TM3与之呈负相关。它们的组合反映红外与红光辐射强弱的对比关系,提供更多植被信息,TM5、7对绿度也有一定作用。最常用的绿度值为标准植被指数NDVI=(TM4-TM3)/(TM4+TM3),还有比值、差值等各种组合。 ③ 湿度 (wetness),构成湿度的主要是TM5、7。它们均处于两个水的强吸收带之间,受到水吸收带的控制,对湿度反应最灵敏。它可以是TM5、TM7独立构成,也可以两波段比值、差值、标准差等。 ④ 透射度 (深度,Degree of Transmission),透射度主要对透射可见光的水体而言,由TM1、TM2构成,对研究水深、水下地形、水体浑浊度等有用。 ⑤ 热度 (Thermoness),构成热度的主要是热红外波段的TM6。热度主要反映物体常温下的热辐射差异,也可反映高温的“热度”,它与湿度也有一定相关性。 对于不同的应用目的,不同的研究对象,其最有意义的特征变量是不同的。如土地资源调查户,最有用的是亮度、绿度、湿度,而对于地质体的研究则亮度、湿度、热度意义更大。另外,由于存在地域差异,可根据不同的区域特征和不同的目标,进行不同波段数据的各种变换处理,获得新的特征空间数据集。 陆地卫星图像常以彩色方式表现。最常用的是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对应于TM,这种标准假彩色合成为TM2、3、4波段(B、G、R)。这种图像与彩色红外图像具有相似的光谱彩色待征。它突出了植被的红色系列,岩石、土壤多以浅色系列为主,水体多呈蓝色为主的系列,因而地表最基本的几种覆盖类型得以较明显的区分,视觉效果好,被人们普遍选用,尤其是目视解译。但因为TM波段多,可选择波段的余地大,TM2、3、4组合并非最佳。在具体遥感应用分析中,需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应用目的、针对不同的图像数据,运用多种方法来选择最合适的波段组合。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3517 次阅读|0 个评论
《镜子的话题》
热度 2 liwei999 2011-6-9 17:33
《镜子的话题》 作者: mirror (*) 日期: 06/09/2011 02:16:16 “哈哈镜、望远镜、显微镜、三棱镜、反光镜”五件里面 ,望远镜、显微镜虽然有“镜”字,但是一类仪器,比另外三种在结构上要复杂得多,价格也昂贵得多。提起“望远镜”大约更多的人是联想到军用的“双筒望远镜”,洋文叫做binocular,不是“望远镜”的正宗。正宗的“望远镜”是指单筒的,洋文叫做telescope。与此相对应的显微镜的洋文叫做microscope。scope的本意不是“镜”,而是“景”=视野,相当于森林的景观。一旦tele了,micro了,就呈现出看树木的境界。一般光学仪器,在设计上为了能更好地看树木上的微细结构,就不得不牺牲一下视野的大小。高分辨率与大视野是二律背反的两个指标,这个约束是来自不确定性的原理,不可逾越。 又要高分辨率与大视野,一个调和的方法就是变焦镜头的技术。这个技术是用一个镜头(组),通过变焦,实现看局部的长焦距接近景和短焦距看宽视野的选择。在今天,这不算是什么高科技了。但是在这个技术出现的几十年前,电影、电视的摄像都是通过切换镜头或改变摄像的距离来实现近景和远景的。 为什么接近了就能看得清楚?就能看到细部?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好回答。或者说,一般人的回答都不得要领。物理上的答案是接近了观察对象 视角 就会变大,而大视角对应着高分辨。这里需要区分两个事儿:大视角和大视野的不同。从原理上说, 视角 与距离没有关系,而 视野 则与距离相关。因为同样的视角,观察对象的距离远了,范围就变大了。 有个常规的说法,叫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物理上实现这个说法的技术叫做CT——通过X光线对物体不同角度的投影,以及对这些投影的计算,得到一个完整的3D物体内部结构图。由此可见 不同角度 观点的意义。 人们对理解“角度”有一定的困难。因为角度的单位叫“弧度”(糊涂),从说法上就搞不清楚。所谓听取不同意见,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 保持视野也是个十分重要概念。比如说看美人的图画,不把视野放在整个人脸(体)上的话,也就无所谓美了。 搞研究的人口中,用到显微镜的多,用到望远镜的人少。因此,望远镜的价位就要远比显微镜要高。最贵的电子显微镜不过一百万刀的档次,而最贵的天文望远镜就要再贵几百倍。要这么昂贵的天文望远镜干什么用?据说是要编宇宙的故事。那些人嫌编人类历史的尺度太渺小了,要玩儿就要来个大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问题是“几十纳米的三维分辨”的母本大小如何?只怕是比1微米都小。 作者: mirror (*) 日期: 06/09/2011 21:24:54 如果对mm级的样品能看到100nm,镜某都可以不悲观。 过去 开发道具是与观测对象天然“匹配”、天然“偶合”的。而今天的道具开发就有些脱离、偏离了与观测对象“匹配”的思考。 从阶层的思考看,缺陷尺度缩小后,其数量就必然要按指数率增加。抓平均是个统计的办法,其结果有中心法则的保证。而看个体,偏差的幅度会很大。看到了,但很可能不可信。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516 次阅读|1 个评论
论文配图系列主题一——为什么我的图像看起来不清楚
scimage 2011-5-22 18:43
论文配图系列主题一——为什么我的图像看起来不清楚
•图像的清晰度严重影响到读者对图像的辨识和图像的表现力,是什么因素决定我们画面的清晰与否呢。是不是越大的图像越清楚呢。 •首先,什么是清晰的图片。 •对照一下图A和图B,很容易看出来图B感觉质量低而图A的质量很好。 •从心里学角度来讲图A更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和信任。 •从画面来讲,清晰的图片可以很容易看到图像的细节,而模糊的图片很难辨认出图像细节。细节往往是我们科学判断的依据。 •第二,为什么我的图像不清楚 •我们发现图像清晰的问题了,那么为什么我的图像不清晰呢。是什么因素决定图像清晰与否。这就是——分辨率。 •清晰的图片就是具有足够分辨率的图像,从事设计的人对分辨率有本能的关注,而我们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经常会忘记这个事情。 •当我们在一些学科专业软件中获得图片的时候,我们只是单纯的保存图片,实际上,很多时候在保存图片或者获取图片的时候,软件会有分辨率设置。将分辨率设置保持在较高的设置,会有助于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所以,即便是从医学软件,生物软件,分子式生成软件或者曲线图表绘制软件等此类软件中导出图像的时候,检查一下分辨率设置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第三,分辨率过高也会导致不清楚 •凡事有过犹不及之说,那么分辨率是不是越高越好呢。也不见得。 •一般来讲,印刷的分辨率在300dpi,对于我们普通的论文配图来讲,如果图像的分辨率能达到这个分辨率,图像的精细程度是可以保证的。杂志封页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有时需要600dpi的分辨率。 •如果保证了这样的分辨率,我们的图像在杂志上看起来是很舒服的。如果低于这个分辨率也可以看到图像,但是会损失图像的细节或者说导致图像看起来有毛边,或者看不清楚。 •有些工程软件本身计算是针对大型设备的,所以给出图像的分辨率可能非常的高,达到6000dpi.这样的图像在大尺寸的工程图中是很好的,但是对于发表论文作为配图来讲有点过于大尺寸了,太大尺寸的图文件过大,不方便网络发送传递。另外,太大尺寸的图也会导致细节丢失,反而并不是很清楚。 •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合适的分辨率。 •我们电脑写作插入word时使用150dpi的图像,可以让我们在电脑上得到正好适当的视觉效果,也不会让我们的文档过大。投稿时,在文件中附带300dpi的图片文件,会让印刷排版更加方便。
个人分类: 论文相关|398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5月5日,陶澍院士来我校作报告
Ripal 2011-5-5 19:56
2011年5月5日,600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站着听完中科院院士陶澍的有关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的报告,还是学了不少知识。 陶澍的简介: 陶澍,男,1950年8月生,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 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81年、1984年获美国堪萨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1984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工作。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现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1991年),长江学者(2000年)。 陶澍主要研究微量有毒污染物排放、行为、归趋和效应等区域尺度环境过程;建立了中国高分辨多环芳烃排放和全球多环芳烃排放清单;证明陶了同分异构多环芳烃在迁移过程中的分异;建立了多介质源解析方法;在污染物区域环境归趋研究中,建立了具有空间分辨率的多介质模型、阐明了决定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空间分异的主要机理、建立多环芳烃从产生、迁移、暴露到健康危害的系统模拟方法、揭示了有机氯农药摄入量与人体组织残留水平之间的定量关系;揭示了多环芳烃呼吸暴露对中国人群的健康危害,将基因易感性等参数的变异特征引入风险模型,定量阐明了健康风险的变异和不确定性。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百余篇,其中包括EST论文18篇。曾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973课题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4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1年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目前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环境毒理与化学学会亚太分会主席、EST顾问编委、IEAM、EP、JEGH、JESH等国际刊物编。 整个报告过程中,由于专业差异,尽管很多问题没有听明白,但是还是在很多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多环芳烃与肺癌相关。陶院士奉劝大家还是不要smocking的好。 2. 按常理,总认为城市比农村污染严重。后来陶院士团队对农村的多环芳烃调查,结果是有趣的,发现农村比城市严重。 3. 日本说他们的环境污染大部分来自中国,韩国就发表言论“如果50%的环境污染来自中国,那么另外50%是不是我们应该注意”,言外之意,都是我们中国的错。美国也忍不住了,你看那污染云层,都来自东亚(实际上说我们国家)!陶院士做的就是到底我们中国的污染物能有多少出我们的国界,又有多少到达你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到达日本和美国的微乎其微,大部分都到内蒙古和越南去了!(陶院士用数据说话,老外哑口无言)! 4. 多环芳烃的研究包括现场调查、实验模拟、计算机模拟,期间要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扩散模拟——暴露模拟——风险分析,不仅定性的分析“国产”的多环芳烃流向哪里,还要定量溜过去多少 5. 研究结果一般趋势一致,我们就可以说结果可靠!针对于他们的多环芳烃研究状况! 听完后,我想到三个问题,可是没有机会请教: 1. 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很复杂的,其中各种风险因子,但是风险分析我们往往只是针对于一种物质,我想说的是这是不是技术瓶颈,我们能不能也把它上升到一个”组学“的概念考虑,你比如以前单搞一个基因,一个蛋白,现在考虑的是基因组、蛋白组,是不是这一方面是以后考虑的一个重点。 2. 多环芳烃与肺癌之间的关系,是不争的事实吗? 3. 你研究多环芳烃,你说他的危害不小,相对而言,很多毒素比它还厉害,你比如重金属。环境雌激素等等,我想问的是双酚A研究在国内处于什么状态,有研究的必要吗? 最令我们高兴的是,陶老师说北大与山西农大与许多相似的地方,当时我们很不解。后来才知道,农大的老建筑和北大的燕园出自一个建筑师设计的。(你不知道那时候农大的建筑是孔祥熙专门在南京把墨菲请来设计的) 墨菲的简介: 奠定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校的建筑风格的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1877年—1954年),又译茂飞,美国建筑设计师,他曾在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设计了雅礼大学、清华大学、福建协和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和燕京大学等多所重要大学的校园,并主持了首都南京的城市规划,是当时中国建筑古典复兴思潮的代表性人物。   1877年,亨利·墨菲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父亲是约翰·墨菲(John Murphy),母亲是爱丽丝·布顿·吉拉姆(Alice Button Killam)。1895年,亨利·墨菲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著名私立学校霍普金斯学校毕业,考入耶鲁大学。1899年,他从耶鲁大学建筑系毕业,1906年获美术学士学位(Bachelor of Fine Arts)。1900年,他来到纽约,1908年在麦迪逊大街开办了自己的建筑设计所。到1913年,墨菲和合伙人达纳(Richard H.Dana,Jr.)在纽约州和家乡康涅狄格州初步建立起可靠的商业信誉。他在这一时期进行了一些校园规划,所运用的风格多种多样:在纽约州的新罗歇尔学院(The College of New Rochelle)中采用的是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康涅狄格州温莎镇的卢密斯学院(Loomis Chaffee,1912年)的设计中又采用了殖民地复兴风格。但这一时期的亨利·墨菲,仍属于“一个不知名的美国建筑师”(Cody)。   1914年5月下旬,墨菲来到中国,这是他一生事业的重要转折点。义和团运动之后,一部分在华基督教差会,主要是美国北方的美以美会、美北长老会、美国公理会以及美国圣公会,调整传教重点,开始在教育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及资金,尤其重视教会大学的建设。墨菲抓住这一机遇,陆续为在中国南北各省传教的基督教差会规划设计了多所教会大学的校园:长沙雅礼大学、福州福建协和大学、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北京燕京大学以及广州岭南大学的部分建筑。由于这些基督教差会都希望减小中西文化差异给传教带来的阻力,因此倾向于在建筑方面表现出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适应性。所有这些校园虽然分布在南北不同地域,却全部都采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这与同一时期中国国立大学普遍采用西式建筑风格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除了设计教会大学以外,墨菲还进行了北京清华学堂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四大建筑的设计,以及位于上海郊外江湾的私立复旦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前者规格较高,属于地道的西洋风格,后者规模较小,基本上也属于中国古典风格。 1918年7月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个人事务所,作为他在上海的分公司。 1928年,墨菲受到蒋中正的注意,受聘担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筑顾问,主持制定了1929年南京的首都规划,并在南京等地设计了一批建筑作品,如紫金山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塔、堂和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大楼,都属于政府机构的官方建筑,继续采用中国复古形式。此外,这一时期负责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两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吕彦直也是墨菲的助手和门生。   1935年,墨菲退休,回到美国康涅狄格州布兰德福德他自己设计的住宅。他还在佛罗里达州的克罗尔加布尔斯设计了一个有8个家庭的小型的"中国村"(Chinese village)。1949年,他在72岁时第一次结婚。1954年在家中逝世。 最后感觉不爽的是,学校领导介绍陶澍院士的时候,把澍念错了!错了就错了吧,他倒好找了个借口:“我老了”!我就搞不懂了,相关性不太大啊! Anyway,学到很多东西,很高兴与大家分享!
3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更改Linux虚拟机的屏幕分辨率
热度 3 Lewind 2011-4-22 16:36
  在国外不常用虚拟机。鬼子们的主机都很开放,在家也能连上去做运算。回国发现自己实验室的服务器要能对外开放还很麻烦,不得不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加装一个Linux虚拟机来做计算。   我的虚拟机用的是VMware,Linux用的是CentOS 5。装好系统发现,可以调整的最大分辨率是800x600,晕倒。   来回折腾了好一阵,终于搞定了,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进入/etc/X11目录,转到超级用户,编辑xorg.conf这个文件。   你会发现,你有Device,有Screen,但没Monitor。的确,面对虚拟机的Linux系统当然找不到Monitor这玩意儿。没关系,咱们骗骗它。   加入如下内容: Section "Monitor" Identifier "Monitor0" HorizSync 1.0 - 10000.0 VertRefresh 1.0 - 10000.0 EndSection   再修改一下Screen那个Section,如下: Section "Screen" Identifier "Screen0" Device "Videocard0" Monitor "Monitor0" SubSection "Display" Viewport 0 0 Depth 24 Modes "1600x1200" "1024x768" "800x600" EndSubSection EndSection   在其中Modes那一项,你可以尽情填上你想要的分辨率。   重启,搞定!
个人分类: 略施小技|1026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感影像的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关系
pengxiaoqing 2011-4-2 12:11
航空摄影测量对影像的要求 航空摄影测量的实践可以用来借鉴分析卫星影像与成图比例尺的选择。这是因为二者的成图原理相似,并且航空摄影测量具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实验数据,是非常成熟的。 航空摄影测量中没有直接给出对影像分辨率的要求,但可以通过对摄影仪物镜分辨率的要求和摄影比例尺来推断。航摄中航摄仪镜头分辨率表示通过航空摄影后在影像上能够分辨的线条的最小宽度(这里没有考虑软片和像纸的分辨率)。在航摄规范(GB/T 15661-1995)中规定航摄仪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每毫米内不少于25 线对”。根据物镜分辨率和摄影比例尺可以估算出航摄影像上相应的地面分辨率D,即D=M/R。(其中M 为摄影比例尺分母,R 为镜头分辨率。)根据航摄规范中“航摄比例尺的选择”的规定和以上公式,可得表(1) 成图比例尺 航摄比例尺 影像地面分辨率(m) 1:5000 1:10 000~1:20 000 0.4~0.8 1:10 000 1:20 000~1:40 000 0.8~1.6 1:2 5000 1:25 000~1:60 000 1.0~2.4 1:50 000 1:35 000~1:80 000 1.4~3.2 上表可以作为选择卫星影像分辨率的参考。顺便指出,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成图比例尺愈大,所需的影像分辨率愈高,但两者并不是成线性正比关系,而是非线性的。 2 卫星影像分辨率的选择 卫星影像分辨率的选择除了考虑不同比例尺成图对影像分辨率要求,还要考虑现有可获取的卫星影像产品之规格,因为卫星摄影与航空摄影不同,其摄影高度(即摄影比例尺)是固定的。 下面列出几种商用卫星影像的分辨率。表(2) 卫星 QuickBird-2IKONOS-2SPOT-5SPOT-4Landsat-7 最高分辩率(m) 0.61 1 2.5 10 15 对照表(1)和表(2),个人认为就目前较为稳定的卫星影像货源来讲,对于1:5000~1:50 000 的基础测绘更新试验,可以考虑如下的分辨率选择。表(3) 成图比例尺 卫星影像(分辨率) 1:5000~1:10 000 QuickBird(0.61m) IKONOS-2 (1m) 1:25 000 QuickBird-2(0.61m) IKONOS-2 (1m) SPOT-5(2.5m) 1:50 000 SPOT-5(2.5m) 对于已有旧版实测地形图的地区,若有足够密度的图上参考点(即可与卫片上的同位置点相一致)作范围控制的基础上,在地形图局部快速更新(修、补测)时,可以考虑适当放宽对分辨率的要求,如用2.5m 分辨率卫片局部修、补测1:10 000 地形图,用10m 分辨率卫片局部修、补测1:50 000 地形图等。  卫星与航拍影像由像素点组成,像素点越丰富,照相辨认的细节的尺寸越小。影像照片上像素点的密度常用每毫米多少条线来表示,线越多表示影像质量越高。例如,卫星影像每平方毫米的纵横线数各250条,也就是每平方毫米内排列:62500个像素点,其相邻两像素点间的距离只有4微米,这样微小的间隔,即使放大10倍,肉眼也是看不出来的。照片上4微米相当于地面距离多少呢?这与照相机的焦距和卫星的飞行高度有关。如果焦距为2米,飞行高度150公里,那末,根据简单的几何学关系就可求得地面距离为0.3米。这个长度就叫做照片的地面分辨率。 通俗地说,地面分辨率是能够在照片上区分两个目标的最小间距,但它并不代表能从照片上识别地面物体的最小尺寸。 1尺寸为0.3米的目标,在地面分辨率为0.3的照片上,只是1个像素点,不管把照片放大多少倍,依然只是1个像素点。所以,要从照片上认出一个目标就多少得有若干个像素点在照片上来构成该目标的轮廓。   通常,从照片上能够识别目标的最小尺寸应等于地面分辨率的5~10倍,即1.5至3米。人的肩宽约0.5米,在地面分辨率为0.3米的卫星影像上占1~2个像素点。从照片上可以发现这儿有目标,但这个目标是人,还是物,靠1~2个像素点是确定不了的,当然更谈不上区分是男还是女了!那么,如果要从照片上看清报纸“南方周末”这四个字,地面分辨率必须达到三毫米左右,比现在侦查卫星的水平要提高一百倍。因此,某些说法提到现在通过卫星拍摄的能看清报纸上的文字、士兵脸上的胡子等说法是没科学根据的,是不负责任甚至耸人听闻的言论。而低空航空拍摄便是弥补卫星拍摄不足的有效形式。   以下图像来自于BlueSky公司(英国公司,以航拍、GIS/GPS相关业务为主)的航拍影像,原图仅作裁切,没缩小,点击可查看大图-- 分辨率:5米,地面上每5米的物品在影像中占1个像素,相当于视角高度约为4km 分辨率:2米,地面上每2米的物品在影像中占1个像素,相当于视角高度约为1.8km 分辨率:1米,地面上每1米的物品在影像中占1个像素,相当于视角高度约为500m 分辨率:0.5米,地面上每0.5米的物品在影像中占1个像素,相当于视角高度约为300m 分辨率:25厘米,地面上每25厘米的物品在影像中占1个像素,相当于视角高度约为150m 分辨率:12.5厘米,地面上每12.5厘米的物品在影像中占1个像素,相当于视角高度约为80m 分辨率:10厘米,地面上每10厘米的物品在影像中占1个像素,相当于视角高度约为60m,或20楼的高度
个人分类: 专业|3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下载的MODIS产品文件夹解说
JiuBaiYi 2011-3-31 09:10
MCD12C1是搭载在Terra卫星上的Land Cover数据,是地表覆盖产品,分辨率5600m。是逐年的数据。文件夹10000~10002是这种产品。 MOD09GA是波段1~7的Surface Reflectance产品,分辨率为500/1000m,是逐日的数据。 MYD11A1 是空间分辨率1000m的逐日地表温度/比辐射率产品。
个人分类: 科研|6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拍的鱼卵光学超高分辨率图像
热度 3 shermanwang 2011-3-27 11:04
我拍的鱼卵光学超高分辨率图像
鱼卵,局部摄影拼接
3387 次阅读|4 个评论
仰科学之苍穹 慕鸿鹄之高翔
bless3717 2011-3-7 21:37
——记2010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高翔 ■研通社记者 王芳    高翔,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直博生,师从施一公教授。研究方向为结构生物学,在国际上,他第一次获得了APC家族的高分辨率三维晶体结构,第一次同时获得了同一个膜转运蛋白(LeuT-like)有底物结合和没有底物结合的两种不同状态下的高分辨率三维晶体结构,他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作为中国博士生代表,他于2010年6月出席在德国召开的林岛诺贝尔奖得主大会;他曾受邀于2009年8月在国际生化大会做工作报告。   他有着骄人的科研成绩——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在 Science 和 Nature 杂志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正如他的名字中所描述的,他正在科学的苍穹中如鸿鹄般高翔。    “一点点坚持下来,就会有所突破”   当被问到自己最引以为豪的优点时,高翔笑着说,“可能是坚持不懈吧。”“我从来不觉得我比别人聪明,甚至有时候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但是正在因此,我会更加执着,更努力得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高翔坦言道,自己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失败远远比现在所收获的成功要多得多,但是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也从来没想过放弃,甚至没有过一丝一毫消极的想法,“遇到困难,要考虑的是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或者放弃,一点点坚持下来,就会有所突破”。   在论文发表前,高翔每天早上8点开始进入实验室,除去两顿饭的时间,一直到晚上11点离开,每天工作时间12个小时以上,每周工作六天半以上,这就是他的时间表。   “为了做实验,对于我们来说,熬夜到凌晨2-3点,第二天7点起床继续工作,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高翔现在很自然得谈起实验中的艰辛。他谈到,2007年实验室组建之初,由于各种仪器还没有配备齐全,为了不耽误试验进度,就去找其它单位的仪器来借用,别人白天做,他们就晚上做,他提到,曾经为了一台X-ray仪器,他跑遍了整个北京市。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也许正是这点点滴滴的汗水,才汇聚成今日的波澜壮阔;也许正是这分分秒秒的努力耕作,才结出如此累累的硕果。高翔用三年的时间,用他的执着和努力,实现属于他“羽化成蝶”的学术追求。    “在这里让我感受到了活力,更感觉到了动力”   面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高翔将最多的感谢献给了自己的导师施一公教授。“他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教给我的不止是学术知识,更多的是态度,包括做学问的态度,生活的态度,做事的态度等等。”   “施教授对很多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教给我们的更多是‘渔’,而不是‘鱼’,”谈到施一公教授,高翔掩盖不住自己的崇拜和敬意,“他教给我们很多方法,比如阅读CNS(《细胞》《自然》《科学》杂志简称)简讯等,这些方法都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清华大学和施一公教授为我们学生提供了一流的实验室硬件设施和展示平台,这是我们能取得成果的保障”。作为施一公教授回国组建实验室后的第一批学生,高翔更感觉到自己的责任,“我觉得我应该做好,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他的责任感带领他一路披荆斩棘,他的责任感给了他更大的动力。   “一定程度上来说,他是我的偶像。”他口中的授业恩师就像灯塔一般,对恩师,高翔的感情中除了崇拜和感激,更是榜样和激励……   高翔在谈到自己所在的实验室和科研团队时,眉目间流露出是自豪和骄傲。“我们组以‘快’著称,大家都很勤奋和努力,在这里让我感受到了活力,更感觉到了动力。”    “爱一行做一行,做一行爱一行”   据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介绍,高翔为人很细心、体贴,当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放下手头工作,特别耐心地解答。朋友有时拜托他一些很简单的事情,如帮忙批改试卷等,他也总是热心地帮忙。也正是平时积极的生活态度,与他的科研工作相辅相成,所以在这次特奖评选中,虽然高翔并没有任何社会工作,凭借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强大的个人素质,依然获得了特等奖学金(清华特奖一般要求科研和社会工作二者均成绩卓越)。“我很感谢学校老师对我科研工作的肯定,这是我之前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的激励”。   高翔用简简单单的几个字“爱一行做一行,做一行爱一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也许开始对于一项工作只是有一种宏观的模糊的好感,要执著得走下去,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很重要”,之后,他又解释到,“但是一旦走下去,也许实际的工作并不像想象中那般,这时候我们要学会去爱自己的工作,学会让自己喜欢自己的工作,这是很重要的。”他用自己的例子来解释了这句话,当初高考选择生物专业只是凭一股子热情和兴趣,但是具体做什么和该怎么做都不清楚,后来经过本科的学习和研究生之初,他接触了很多,但是真正面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时,已然不是18岁高考那时的感觉,现在更多的是一种热爱,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负责任的热爱。   “现在和施一公教授讨论时,已经不单单是技术上的问题,更多是思想上的和方向上的交流,这样也就给了我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去享受科研这一过程。”谈起现在的科研工作,虽然依旧繁重,但从高翔的脸上,记者看到的更多的是享受和幸福,他已然陶醉于自己的科研生活了。   当谈到未来的理想时,高翔介绍说,他决定出国去锻炼自己,让自己接受更多的挑战。“希望能够使自己接触更多更新的思想,也让自己挑战没有导师帮助的情况下独立设计完成实验”。   高翔,愿你这只挑战苍穹的雄鹰,在科学的世界里展翅高翔!(编辑 崔凯)
0 个评论
数码单反的选购的若干问题
热度 1 jujia 2011-3-6 04:48
本人对摄影兴趣不大,属于拿个相机随兴而拍的那种,没有任何高级别的追求。最近老婆想买一个中等水平的单反,于是用过一些光学仪器并且还算悠闲的本人就担当起参谋。可选的不多(对不起宾得、索尼),尼康D300s,D700;佳能7D 一般来说D700显然是完胜另外两款,之所以将它考虑进来是因为在APS-C与全画幅间犹豫了一下。今天想说的到不是具体评价这几款机器,而是讨论一下CMOS像元尺寸、衍射极限以及采样间的关系。 一些常识:在入射波长相同的时候,光学系统的线分辨率与焦比成反比;采样定理,一个点像至少占2x2像素才能被分辨。 波长取550nm D300s的CMOS像元尺寸(一维):5.5微米(满足采样定义时的焦比F/16) 7D的CMOS像元尺寸(一维):4.3微米(满足采样定义时的焦比F/12) D700的CMOS像元尺寸(一维):8.3微米(满足采样定义时的焦比F/25) 从仪器设计的角度,我们可以为不同的探测器分别设计成像系统,满足成像要求。为什么玩摄影的童鞋就CMOS讨论那么多,却很少定量讨论(我暂时没看到)? 实际拍摄中,如果使用标准变焦镜头,我们将发现绝大多数时间我们的CMOS要么是欠采样,要么是过采样。 另外再说说像素数量问题,这三款中尼康的两款像素数都在1200万左右,佳能的却达到1800万。但是佳能的CMOS尺寸是最小的,(长边)仅22.3mm,而D300s为23.6mm,D700为36mm,在同样的成像系统下D700视场最大。莫非这就是选择全画幅的理由?但是在相同的成像条件下,大视场的边缘像质是很难保证的,这就对镜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废话了一堆,只是由于摄影爱好者们艺术修养好,描述问题不需要量化了,搞的我这个问外汉有点confusing了。 拿笔算了一下,觉得他们说的那些对我而言都是浮云。镜头与探测器的匹配才是王道! 末了,镜头好比望远镜;相机好比终端,在这里可以比作测光用的CCD。一般而已,望远镜的投入会大于那块CCD,CCD的像元尺寸及像素数量应该和望远镜的光学性能匹配。因此,我认为镜头比相机重要。 而在相机选择方面,我更喜欢选择CMOS像元尺寸大一点的,这样动态范围大一点。至于是否是全画幅,我倒比不是特别在意,就好像对于研究双星的同志,12分视场比起8分视场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至于如何选择镜头,就不好办了,因为我相信,优秀厂家生产的同等水平镜头之间的差别,不应该是肉眼能发现的。重要的还是匹配。 最后,我决定在D300s和7D间选一个,通过手感、外观等非常不专业的因素来考虑。因为网上一切专业的东西也都只是玩家们的个人感觉。作为有智无慧的人,需要定性的描述,其他的都是浮云。既然是浮云,我选择最美的那朵。
个人分类: Life|4067 次阅读|2 个评论
铁手神功
热度 4 gfcao 2011-2-28 15:53
铁手神功
卡片机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其便携性,手机虽然也可以拍照,但其像素太低,即使是带有较高分辨率的手机,其效果与卡片机也还是有比较大差距的,所以有单反机的人通常也会拥有一部卡片机。而如果拿着卡片机又带着三角架拍照就显得有点古里古怪了,也许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迄今为止我还没见过带着三角架用卡片机拍照的。 我随身的包里一般都会放部相机,遇到好的景色不免手痒,手艺不咋的,瘾挺大,这与开车有点类似,往往刚开始学车的人整天离不开方向盘。不过我这爱好倒是有几十年了,只是没有长进,过去拍照就为了留个纪念,很少讲究构图、用光什么的,那时也没条件让我像现在这样反反复复的试。这科学就是好,如果没有科学,摄影永远只能像高尔夫一样成为富人的娱乐。当初国人担心乐凯胶卷会被富士等胶卷挤垮,现在好了,不用挤,几乎全被数码取代。这就好比众人正比试武功高下以决武林盟主,半路上突然杀出个程咬金来,高呼一声:“你们谁也别争,盟主是我的。”接着三下五除二,把几位比试者打得稀里哗啦。如果说胶片时代尚有国产乐凯苦苦挣扎,那么数码时代谁是救国的英雄? 闲话少说,何谓铁手神功?手的稳定性再好也不可能像三角架那样能使相机稳如泰山,只要把图片放大,手持拍摄的破绽便一览无遗。据说人的心跳都会对拍摄产生轻微的影响,即使以 1/250s 的速度拍摄,你的手再稳定,也会影响成像质量,只是一般人没有那么高的欣赏要求罢了。如果我们能做到在手持拍摄的情况下,不经过放大,肉眼看基本上是清晰的照片,就算是铁手神功了。高速情况下大多能做到这一点,但假若是比较慢的速度,就不是人人能做到了。卡片机并不擅长拍夜景,如果设定成自动模式,拍出来的片子必然像大漠孤魂的那个远房亲戚王二麻子(孤魂自己说的,不怪我),问题出在感光度上,所以用卡片机拍夜景也得预设感光度,即使如此,卡片机的效果还是比不上单反。你想拍美丽的夜景吗?买单反吧:) 看看莱卡拍的夜景如何(完全手持拍摄,大多数速度不超过 1/10s )?这是春节期间在饭店门口拍的,虽比不上单反,但也说得过去:)
个人分类: 游记|5273 次阅读|17 个评论
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诚聘生物信息学工程师
talentblog 2011-2-16 11:23
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是北京大学在2010年新成立的一个跨学科合作的实体研究中心,目标是利用最先进的生物成像和基因测序手段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进行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中心将配备世界一流的研究设备和条件,发展和利用最新的生物成像和测序技术,致力于解决重要的生命科学问题。未来几年中心将重点将以下技术用于基础生物问题和干细胞、代谢疾病、和癌症等医学问题:(1)单分子成像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2)相干拉曼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3)微流控单细胞操控与分析技术及其应用;(4)超高空间分辨率显微成像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5)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应用。 本中心由国际知名生物物理化学家谢晓亮教授组建。谢晓亮教授现任哈佛大学化学及化学生物学系讲席教授和北大生科院长江讲座教授。 今招聘生物信息学工程师一名,从事北京大学BIOPIC中心HiSeq2000高通量测序平台的各种测序数据分析工作,以及相关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工作。要求: 1.生物信息学专业博士毕业,在生物信息学领域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一篇以上; 2.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常规生物信息学软件,并能熟练地使用一种以上语言进行编程; 3.具有扎实的生物学知识,具备良好的英文读写能力,具有合作精神; 4.有高通量测序数据(RNA-Seq, ChIP-Seq, gDNA-Seq)分析经验的应聘者优先; 待遇条件: 1.中心提供优越的工作和研究条件,充足的研究经费和世界一流的硬件设备; 2.有机会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及其他相关院系进行合作研究; 3.中心采用新体制,个人待遇优厚,具体面议。 自本招聘启事发布之日起,凡符合招聘岗位要求的人员均可报名。 有意者请先将申请信及个人简历发至:hejiao@pku.edu.cn. 电子邮件标题请务必采用以下形式: 生物信息研究员-姓名-目前所在单位或者学校 推荐信等材料可等通知后提交。 联系人:何姣 办公电话: +86(10)62767408
3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轨道上看得见长城么?
liwei999 2011-1-26 22:03
老文章,轨道上看得见长城么? (117828) Posted by: mirror Date: November 21, 2007 02:57AM “长城结情”的人还真不少。而且还是各有说辞。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mirror 于 April 03, 2004 00:41:24: 其实这个事情可以请航天工业总公司协助将来验证一下。当然不能象日常那样,问张三、李四看到了长城没有,而是照下片子,通过下列的实验,得出结论。 在合适的气象条件下照下可见光的图片。以现代的光学技术、数字处理技术,放大后最终能看到长城是没有争议的。 在数字处理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放大档次,找出几十个人来,以1.5标准视力、标准照明观看不同倍数的、不同方位和走向的长城地区的片子。当放大倍数到达某个档次时,半数以上的被验者可以从图片中辨认出长城的存在,能够指出她的走向。 这个阶段的放大倍数就可以定义人的长城“能见度”了。在轨道上肉眼能否看见长城的问题也就可以合理地解决了。 笔名: mirror 标题: 再谈“长城结情” 新到里又有一篇“看长城”的《再讨论》文章。“简单的问题,困扰了中国人这么多年,直到现在还争论不休,这本身不就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吗? ” 的结束语引发了这篇“再谈”。 《再讨论》的基调是主张“看不见”,理由好象也很充分,作者好象是很满足了。但是镜某并不满,因为有个有名的叫EPR的问题,也是怎么听都有理。最后的审判还是要“实验检验”。 “童心可爱”。可以发动小学生提议有关部门作这样的实验。这个验证课题也不会涉及什么“机密”。 国人的教育中,最可怕的事儿是“想当然”。不要认为援引了“光学理论”的“看不见”,就能够排除“想当然”的影响。要知道,人的“视觉”和光学的“分辨”并不能“等价”。让机器识别人物很难,而人的视觉识别人物就容易得多。实验的结论可能是5.0视力的人可以看见,也可能是2.0的。但是还是能够得出结论的。至于“点灯”、“放火”的可视论调都属于“无理取闹”。 微重力的条件下,金鱼如何游,蜡烛如何燃烧等等都是要有实验验证,决不能够靠“想当然”。在“物理派”的“看不见”的声音渐大的时候,不是“想当然”,而是讲“说不准”、“得实验一下”的声音,才是对可爱的童心的最好的回答。 加入时刻: 23:37:47 4/06/04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还是“分辨率”的话题
liwei999 2011-1-5 23:41
还是分辨率的话题。事态比一般人想像得要复杂。 作者: mirror 日期: 01/05/2011 01:43:40 上一篇说了,在理论上用随机分布的方法可以达到任意精度。这个任意精度的说法需要有个解释,可以借鉴 -语言来描述。即:只要你能测出来偏差,那个偏差就可以得到修正,直到测不出来了为止。因此,测量的极限也就是加工的极限,加工的极限亦是测量的极限。此时,测量工具与被测量物已经融为一体了。 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随机分布就是一个唯一可信的信息。让一个物体在研磨料中随机滚动的结果,一定是个圆球。这个球的直径,在理论上才是两点间的距离。而一般量块的长度都是两个面间的距离。有这一个说法,就足够表明学术认识与日常感觉的差距了。虽然以专业的说法打击业余的不够公平,有些欺负人的感觉,但是对于防止人的脑软化还是有些帮助的。 既然量块的长度是两个端面的面间距离,那么什么应该是这个端面间的长度(距离)就要有个说法了。测量长度的分布也就要出来了,即便是每个(次)测量都没有误差。 1mm的刻度量一微米的事情,实际上就在人们身边发生,不过是人们不去正视它罢了。比如说千分尺,刻度的间隔就是大约一毫米的级别。可以认为这就是用1mm的刻度量1微米的厚度。因为中间有些机构的存在而否认这个事实的说法,应该说是个幼儿园级别的思考。到了函数时代中间的机构根本就不是问题了。实际上人们在争论某个问题时,往往是一方面对日常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熟视无睹,另一方面把一些很复杂的事情看得过于简单了。 投资风险分散的思路与误差分散的思路实际上是一样的。把误差分散了,一个部分承担的误差就会变小,工件的精度就可以上去。手里有1个精度为1.0cm的量块应该是一筹莫展。有10个、一百个在手,意义就不一样了。一比较,就可以知道彼此的不同了。知道不同就可以修正,所有的量块精度就可以提高。人也是一样,所谓学习,不过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光学仪器多用玻璃。为什么要用玻璃呢?透明是个常识性的理由了。有没有其它的因素呢?这也是个比较专业性的问题。 使用玻璃的另一个重要理由在于玻璃原子排列的随机分布性。因为玻璃按分类是属于液体,高黏度的。研磨的方法就是研磨颗粒随机分布的运动对于材料表面随机分布原子的格斗。格斗的结果就是各类高精度的光学产品。如果是晶体,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很少有单晶的物质。即便是单晶,也会有缺陷、错位。而液体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了。什么叫做水平呢?除振台上一碗水表面的中心领域部分就是真正的高水平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呵呵,镜老思维真是发散哈。 散么?麻将里,13不靠也能和呢。 - mirror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31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图像是传承信息的有效语言
liwenbianji 2010-12-30 12:38
很多作者都曾咨询过我们是否可以帮助修改论文中的图像,由于专业限制我们爱莫能助,但最近我们了解到有专门提供完善学术论文图像的服务机构,他们应邀为我们的博客撰写了有关科技论文中如何恰当使用图像的经验和建议,希望能为有需要的作者提供帮助。更多经验会与大家相继分享。 注:本文作者宋元元, 北京静远嘲风动漫传媒科技中心 负责人 为什么我的图像看起来不清楚 图像的清晰度严重影响到读者对图像的辨识和图像的表现力,是什么因素决定我们画面的清晰与否呢。是不是越大的图像越清楚呢。 首先,什么是清晰的图片。 对照一下图(A)和图(B),很容易看出来图(B)感觉质量低而图(A)的质量很好。 从心里学角度来讲图(A)更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和信任。 从画面来讲,清晰的图片可以很容易看到图像的细节,而模糊的图片很难辨认出图像细节。细节往往是我们科学判断的依据。 第二,为什么我的图像不清楚 我们发现图像清晰的问题了,那么为什么我的图像不清晰呢。是什么因素决定图像清晰与否。这就是——分辨率。 清晰的图片就是具有足够分辨率的图像,从事设计的人对分辨率有本能的关注,而我们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经常会忘记这个事情。 当我们在一些学科专业软件中获得图片的时候,我们只是单纯的保存图片,实际上,很多时候在保存图片或者获取图片的时候,软件会有分辨率设置。将分辨率设置保持在较高的设置,会有助于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所以,即便是从医学软件,生物软件,分子式生成软件或者曲线图表绘制软件等此类软件中导出图像的时候,检查一下分辨率设置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第三,分辨率过高也会导致不清楚 凡事有过犹不及之说,那么分辨率是不是越高越好呢。也不见得。 一般来讲,印刷的分辨率在300dpi,对于我们普通的论文配图来讲,如果图像的分辨率能达到这个分辨率,图像的精细程度是可以保证的。杂志封页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有时需要600dpi的分辨率。 如果保证了这样的分辨率,我们的图像在杂志上看起来是很舒服的。如果低于这个分辨率也可以看到图像,但是会损失图像的细节或者说导致图像看起来有毛边,或者看不清楚。 有些工程软件本身计算是针对大型设备的,所以给出图像的分辨率可能非常的高,达到6000dpi.这样的图像在大尺寸的工程图中是很好的,但是对于发表论文作为配图来讲有点过于大尺寸了,太大尺寸的图文件过大,不方便网络发送传递。另外,太大尺寸的图也会导致细节丢失,反而并不是很清楚。 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合适的分辨率。 我们电脑写作插入word时使用150dpi的图像,可以让我们在电脑上得到正好适当的视觉效果,也不会让我们的文档过大。投稿时,在文件中附带300dpi的图片文件,会让印刷排版更加方便。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74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提高Excel图表的分辨率
xiaomaju2000 2010-12-25 19:33
看到平文丽老师发表的博文怎样提高SCI文章中图片分辨率,深受启发。但有一个问题,即将一个小于1000ppi的图片放大到1000ppi会使图片比较模糊,显示质量会打折扣。 我倒另有一个方法提高图片显示效果,主要是利用键盘上的截图键PrtSc。 具体方法是在Excel中将图表尽量放大,可以直接拖动放大,也可以先将excel视窗全屏,然后用Ctrl+鼠标滚轮将显示比例放大到150%或更高,尽量将屏幕填满,然后按下PrtSc键截图,图片分辨率就是显示器的分辨率,一般都能满足投稿要求,而且由于Excel中的放大都是无损放大,故图表的分辨率也很满意。 图1 先将显示比例放大 图2 全屏后用Ctrl+鼠标滚轮将显示比例放大到尽量将屏幕填满,然后按下PrtSc键截图 图3 在photoshop中点击新建,软件会自动将分辨率设为截图的分辨率,直接粘贴然后保存就可以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0 个评论
[转载]专用词与分辨率对照表
eaglezxw 2010-12-2 09:58
专用词与分辨率对照表   上述解释最后一句曾经造成误解,让人以为SXGA跟普通显示器不同,是一种特殊规格。后来才发现,SXGA就是分辨率为1280x1024的意思。另外附上其他的专用词对应的分辨率列表。    专用词 分辨率 像素总数 QQVGA(Quarter-Quarter-VGA) 160×120 19,200 QVGA(Quarter-VGA) 320×240 76,800 WQVGA(WideQuarter-VGA) 400×240 96,000 HVGA(HalfVGA) 640×240   320×480 153,600 VGA 640×480 307,200 SVGA(Super-VGA) 800×600 480,000 XGA 1024×768 786,432 WXGA(WideXGA) 1280×768   1280×800   1366×768 983,040   1,024,000   1,049,088 WSXGA(WideSuper-XGA) 1280×854 1,093,120 Quad-VGA 1280×960 1,228,800 WXGA+(WideXGA+) 1440×900 1,296,000 SXGA(Super-XGA) 1280×1024 1,310,720 WXGA++(WideXGA++) 1600×900 1,440,000 SXGA+ 1400×1050 1,470,000 WSXGA+(WideSuper-XGA+) 1680×1050 1,764,000 UXGA(Ultra-XGA) 1600×1200 1,920,000 WUXGA(WideUltra-XGA) 1920×1200 2,304,000 QXGA(Quad-XGA) 2048×1536 3,145,728 WQXGA(WideQuad-XGA) 2560×1600 4,096,000 QSXGA(Quad-Super-XGA) 2560×2048 5,242,880 QUXGA(Quad-Ultra-XGA) 3200×2400 7,680,000 4K2K 4096×2048 8,388,608 QUXGAWide 3840×2400 9,216,000
个人分类: 视频图像|23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分辨率分类
weixiuping 2010-11-12 09:53
选自陈述彭先生主编号的《遥感大词典》1990年出版 遥感机理 遥感技术 遥感应用 空间遥感 航天遥感 卫星遥感 航空遥感 气球遥感 塔台遥感 可见光遥感 红外遥感 多谱段遥感 激光遥感 微波遥感 主动式遥感 被动式遥感 全球遥感 区域遥感 城市遥感 资源遥感 环境遥感 大气遥感 海洋遥感 农业遥感 林业遥感 水利遥感 地质遥感 地热遥感
个人分类: 跟我学遥感|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分辨率概念
weixiuping 2010-11-12 09:51
摘自陈述彭先生主编的《遥感大词典》 像元 正像元 混合像元 次像元 灰阶 信噪比 分辨力 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地面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温度分辨率 角分辨率 方位分辨率 距离分辨率 地距分辨率 斜距分辨率 镜头分辨率 面积加权平均分辨率 扫描分辨率 真实孔径分辨率 合成孔径分辨率 灰度分辨率 空间-灰度分辨率 综合分辨率
个人分类: 跟我学遥感|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分辨率概念
weixiuping 2010-11-12 09:51
摘自陈述彭先生主编的《遥感大词典》 像元 正像元 混合像元 次像元 灰阶 信噪比 分辨力 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地面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温度分辨率 角分辨率 方位分辨率 距离分辨率 地距分辨率 斜距分辨率 镜头分辨率 面积加权平均分辨率 扫描分辨率 真实孔径分辨率 合成孔径分辨率 灰度分辨率 空间-灰度分辨率 综合分辨率
个人分类: 跟我学遥感|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分辨率概念
weixiuping 2010-11-12 09:49
摘自陈述彭先生主编的《遥感大词典》,1990年出版 1、像元 2、正像元 3、混合像元 4、次像元 5、灰阶 6、信噪比 7、分辨力 8、分辨率 9、空间分辨率 10、地面分辨率 11、辐射分辨率 12、光谱分辨率 13、时间分辨率 14、温度分辨率 15、角分辨率 16、方位分辨率 17、距离分辨率 18、地距分辨率 19、斜距分辨率 20、镜头分辨率 21、面积加权平均分辨率 22、扫描分辨率 23、真实孔径分辨率 24、合成孔径分辨率 25、灰度分辨率 26、空间-灰度分辨率 27、综合分辨率
个人分类: 跟我学遥感|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家计算机的屏幕尺寸都是多大的?
outcrop 2010-11-2 00:08
也许您会好奇目前计算机用户的屏幕尺寸、分辨率都是多大的,这里有一组新鲜的数据: 分辨率 使用人数 百分比 1024768 3111 24.4% 1440900 2269 17.8% 1280800 1971 15.4% 1366768 1351 10.6% 12801024 1191 9.3% 16801050 528 4.1% 1152864 311 2.4% 1280768 306 2.4% 19201080 267 2.1% 1600900 248 1.9% 1280960 178 1.4% 1360768 148 1.2% 1280720 131 1.0% 800600 75 0.6% 19201200 62 0.5% 1024600 46 0.4% 14001050 42 0.3% 1093614 34 0.3% 16001200 25 0.2% 1024640 24 0.2% 1152720 24 0.2% 10241024 21 0.2% 1249702 17 0.1% 1536864 16 0.1% 1382864 15 0.1% 1311737 13 0.1% 1229768 13 0.1% 983737 13 0.1% 1024819 12 0.1% 1192670 11 0.1% 1140641 10 0.1% 1344840 10 0.1% 1317823 8 0.1% 1170731 8 0.1% 1069668 8 0.1% 1117698 7 0.1% 1229983 7 0.1% 320480 7 0.1% 819614 6 0.0% 1202751 5 0.0% 1069855 5 0.0% 1024576 4 0.0% 1257785 4 0.0% 1152768 4 0.0% 936702 4 0.0% 911512 3 0.0% 960600 3 0.0% 1024614 3 0.0% 1058595 3 0.0% 1115697 3 0.0% 7681024 3 0.0% 234283 3 0.0% 360640 2 0.0% 18431037 2 0.0% 747467 2 0.0% 240320 2 0.0% 1603902 2 0.0% 16761047 2 0.0% 1676943 2 0.0% 1364768 2 0.0% 1365768 2 0.0% 1519949 2 0.0% 1441810 2 0.0% 1466916 2 0.0% 1429893 2 0.0% 1486836 2 0.0% 1072670 2 0.0% 1053790 2 0.0% 1088614 2 0.0% 1017572 2 0.0% 1003627 2 0.0% 1170936 2 0.0% 979550 2 0.0% 894670 2 0.0% 907512 1 0.0% 917573 1 0.0% 922691 1 0.0% 943530 1 0.0% 948711 1 0.0% 953762 1 0.0% 983576 1 0.0% 991619 1 0.0% 991793 1 0.0% 960720 1 0.0% 962721 1 0.0% 969768 1 0.0% 1200900 1 0.0% 1160725 1 0.0% 1167656 1 0.0% 1170702 1 0.0% 1146645 1 0.0% 1117894 1 0.0% 1120840 1 0.0% 1135641 1 0.0% 1276900 1 0.0% 12921034 1 0.0% 1280854 1 0.0% 1204752 1 0.0% 1215911 1 0.0% 122126 1 0.0% 1222916 1 0.0% 1229691 1 0.0% 1239697 1 0.0% 1245701 1 0.0% 1005754 1 0.0% 1006565 1 0.0% 1016635 1 0.0% 0114 1 0.0% 042949672 1 0.0% 1000787 1 0.0% 10241152 1 0.0% 1024645 1 0.0% 1080810 1 0.0% 1117628 1 0.0% 1106691 1 0.0% 1067600 1 0.0% 1067800 1 0.0% 1072603 1 0.0% 1032645 1 0.0% 1038584 1 0.0% 1044588 1 0.0% 1045836 1 0.0% 1047655 1 0.0% 1486929 1 0.0% 1440799 1 0.0% 1480925 1 0.0% 1525857 1 0.0% 1536960 1 0.0% 16031002 1 0.0% 136538533 1 0.0% 1326746 1 0.0% 1336751 1 0.0% 1350844 1 0.0% 1360765 1 0.0% 1372858 1 0.0% 1376774 1 0.0% 1394871 1 0.0% 1396785 1 0.0% 1402877 1 0.0% 16071005 1 0.0% 1656929 1 0.0% 1681900032 1 0.0% 170160 1 0.0% 17721108 1 0.0% 1773979520 1 0.0% 18341146 1 0.0% 240989296 1 0.0% 25601440 1 0.0% 2850296576 1 0.0% 313163961 1 0.0% 314240 1 0.0% 320240 1 0.0% 20481152 1 0.0% 2048768 1 0.0% 234236 1 0.0% 793595 1 0.0% 853533 1 0.0% 853683 1 0.0% 855501 1 0.0% 668501 1 0.0% 669247841 1 0.0% 710894241 1 0.0% 720450 1 0.0% 746288481 1 0.0% 240258 1 0.0% 360557 1 0.0% 浏览者主要是国内工程技术人员。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4694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提高AMSR/E的土壤水分产品的分辨率
热度 1 liqin860408 2010-3-28 12:16
正在进行中。。。。 如果不是使用主被动协同,而是结合光学遥感数据与微波遥感数据呢,应该也是可行的。。。于是,开始投入到这个想法中,查资料,查数据,推演思路。。。最麻烦的数据验证部分来了,南大的数据没有联系上,气象局能够提供的数据(数据垄断导致了学术垄断。。。)和我的需求差很远,而且手续复杂,至今没有拿到,急的我跳上跳下,莫非这又要成为一个半拉子工程OMG 和导师交流后,他帮我去要数据了,但是这个还是不能干等着啊,我得想办法,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换个思路呢?是否能通过其他方法,尤其是不需要地面实测数据的思路,继续我的工作呢?。。。办法倒是想到一个,兴奋的一个晚上完成了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但是。。。思路在导师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下,暴露出了它的虚弱。。。好吧,总算,通过忙活这个点子,我至少又扩大了思路,还发现了本科的东西没白学,等着我在具体的工作中一个个挖掘出来呢。武测出来的人,除了实力,还有信念!Fighting!
个人分类: 未分类|5129 次阅读|5 个评论
位图与矢量图 文件格式 颜色模式 分辨率
JRoy 2010-3-16 15:03
A 矢量图跟位图的区别 1 、 矢量图 ( 1 )矢量图的特点 矢量图又叫向量图,是用一系列计算机指令来描述和记录一幅图,一幅图可以解为一系列由点、线、面等到组成的子图,它所记录的是对象的几何形状、线条粗细和色彩等。生成的矢量图文件存储量很小,特别适用于文字设计、图案设计、版式设计、标志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工艺美术设计、插图等。 矢量图只能表示有规律的线条组成的图形,如工程图、三维造型或艺术字等;对于由无规律的像素点组成的图像(风景、人物、山水),难以用数学形式表达,不宜使用矢量图格式;其次矢量图不容易制作色彩丰富的图像,绘制的图像不很真实,并且在不同的软件之间交换数据也不太方便。 另外,矢量图像无法通过扫描获得,它们主要是依靠设计软件生成。矢量绘图程序定义(像数学计算)角度、圆弧、面积以及与纸张相对的空间方向,包含赋予填充和轮特征性的线框。常见的矢量图处理软件有 CoreIDRAW 、 AutoCAD 、 Illustrator 和 FreeHand 等。 ( 2 )矢量图的文件格式   矢量图形格式也很多,如 Adobe Illustrator 的 *.AI 、 *.EPS 和 SVG 、 AutoCAD 的 *.dwg 和 dxf 、 Corel DRAW 的 *.cdr 、 windows 标准图元文件 *.wmf 和增强型图元文件 *.emf 等等。当需要打开这种图形文件时,程序根据每个元素的代数式计算出这个元素的图形,并显示出来。就好象我们写出一个函数式,通过计算也能得出函数图形一样。编辑这样的图形的软件也叫矢量图形编辑器。如: AutoCAD 、 CorelDraw 、 Illustrator 、 Freehand 等。 ( 3 )矢量图形文件的规律   这样的图形也有共同的规律:    1. 你可以无限放大图形中的细节,不用担心会造成失真和色块。    2. 一般的线条的图形和卡通图形,存成矢量图文件就比存成点阵图文件要小很多。    3. 存盘后文件的大小与图形中元素的个数和每个元素的复杂程度成正比。而与图形面积和色彩的丰富程度无关。(元素的复杂程度指的是这个元素的结构复杂度,如五角星就比矩形复杂、一个任意曲线就比一个直线段复杂)    4. 通过软件,矢量图可以轻松地转化为点阵图,而点阵图转化为矢量图就需要经过复杂而庞大的数据处理,而且生成的矢量图的质量绝对不能和原来的图形比拟。 2 、位图 ( 1 )位图的特点 位图又叫点阵图或像素图,计算机屏幕上的图你是由屏幕上的发光点(即像素)构成的,每个点用二进制数据来描述其颜色与亮度等信息,这些点是离散的,类似于点阵。多个像素的色彩组合就形成了图像,称之为位图。位图在放大到一定限度时会发现它是由一个个小方格组成的,这些小方格被称为像素点,一个像素是图像中最小的图像元素。在处理位图图像时,所编辑的是像素而不是对象或形状,它的大小和质量取决于图像中的像素点的多少,每平方英寸中所含像素越多,图像越清晰,颜色之间的混和也越平滑。计算机存储位图像实际上是存储图像的各个像素的位置和颜色数据等到信息,所以图像越清晰,像素越多,相应的存储容量也越大。 位图图像与矢量图像相比更容易模仿照片似的真实效果。位图图像的主要优点在于表现力强、细腻、层次多、细节多,可以十分容易的模拟出像照片一样的真实效果。由于是对图像中的像素进行编辑,所以在对图像进行拉伸、放大或缩小等到处理时,其清晰度和光滑度会受到影响。位图图像可以通过数字相机、扫描或 PhotoCD 获得,也可以通过其他设计软件生成 ( 2 )点阵图的文件格式   点阵图的文件类型很多,如 *.bmp 、 *.pcx 、 *.gif 、 *.jpg 、 *.tif 、 photoshop 的 *.pcd 、 kodak photo CD 的 *.psd 、 corel photo paint 的 *.cpt 等。同样的图形,存盘成以上几种文件时文件的字节数会有一些差别,尤其是 jpg 格式,它的大小只有同样的 bmp 格式的 1/20 到 1/35 ,这是因为它们的点矩阵经过了复杂的压缩算法的缘故。 ( 3 )点阵图文件的规律   如果你把一组这样的文件存盘,你一定能发现有这样的规律:    1. 图形面积越大,文件的字节数越多    2. 文件的色彩越丰富,文件的字节数越多   这些特征是所有点阵图共有的。这种图形表达方式很象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在坐标纸上逐点描绘函数图形,虽然我们可以逐点把图形描绘的很漂亮,但用放大镜看这个函数图形的局部时,就是一个个粗糙的点。编辑这样的图形的软件也叫点阵图形编辑器。如: PhotoShop 、 PhotoStyle 、画笔等等。 位图图像,也称点阵图像或绘制图像,是由称作像素的单个点组成的。当放大位图时,可以看见构成图像的单个图片元素。扩大位图尺寸就是增大单个像素,会使线条和形状显得参差不齐。矢量图像,也称绘图图像,在数学上定义为一系列点与点之间的关系,矢量图可以任意放大或缩小而不会出现图像失真现象 B 颜色模式 1 、 RGB 模式  RGB 模式也被称为加色模式。 RGB 的含义为: R (红色)、 G (绿色), B (蓝色)。通过红、绿、蓝 3 种颜色的混合,生成所需颜色。 Photoshop 的 RGB 模式使用 RGB 模型,为彩色图像中每个像素的 RGB 分量指定一个介于 0 (黑色)~ 255 (白色)之间的强度值。例如,亮红色可能 R 值为 246 , G 值为 20 ,而 B 值为 50 。当所有这 3 个分量的值相等时,结果是中性灰色。当所有分量的值均为 255 时,结果是纯白色;当该值为 0 时,结果是纯黑色。 RGB 图像通过三种颜色或通道,可以在屏幕上重新生成多达 1670 万种颜色;这三个通道转换为每像素 24(83) 位的颜色信息。(在 16 位 / 通道的图像中,这些通道转换为每像素 48 位的颜色信息,具有再现更多颜色的能力。)新建的 Photoshop 图像的默认模式为 RGB ,计算机显示器使用 RGB 模式显示颜色。这意味着使用非 RGB 颜色模式(如 CMYK )时, Photoshop 将使用 RGB 模式显示屏幕上的颜色。 2 、 CMYK 模式 CMYK 模式也被称为减色模式。 CMYK 的含义为: C (青色), M (洋红)、 Y (黄色)、 K (黑色)。这 4 种颜色都是以百分比的形式进行描述,每一种颜色所占的百分比范围从 0% ~ 100% ,百分比越高,颜色越深。 CMYK 模式是大多数打印机用作打印全色或者 4 色文档的一种方法, Photoshop 和其他应用程序把 4 色分解成模板,每种模板对应一种颜色。打印机然后按比率一层叠一层地打印全部色彩,最终得到想要的色彩。 3 、位图( Bitmap ) 模式位图模式含两种颜色,所以其图像也叫做黑白图像。由于位图模式只有黑白色表示图像的像素,在进行图像模式的转换时会失去大量的细节,因此 Photoshop 提供了几种算法来模拟图像中丢失的细节。在宽、高和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位图模式的图像尺寸最小,约为灰度模式的 1/7 和 RGB 模式的 1/22 以下。 4 、 Lab 模式 Lab 模式的原型是由 CIE 协会在 1931 年制定的一个衡量颜色的标准,在 1976 年被重新定义并命名为 CIELab 。 Lab 颜色与设备无关,无论使用何种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计算机或扫描仪)创建或输出图像,这种模型都能生成一致的颜色。 Lab 模式是以一个亮度分量 L 及两个颜色分量 a 与 b 来表示颜色的。其中 L 的取值范围为 0 ~ 100 , a 分量代表由绿色到红色的光谱变化, b 分量代表由蓝色到黄色的光谱变化, a 和 b 的取值范围为 -120 ~ 120 。 Lab 模式所包含的颜色范围最广,能够包含所有的 RGB 和 CMYK 模式中的颜色。 CMYK 模式所包含的颜色最少,有些在屏幕上看到的颜色在印刷品上是实现不了的。 5 、灰度模式( Grayscale ) 灰度模式可以使用多达 256 级的灰度来表示图像,使图像的过渡更平滑细腻。图像的每个像素有一个 0 (黑色)到 255 (白色)之间的亮度值。灰度值也可以用黑色油墨覆盖的百分比 来表示( 0% 等于白色, 100% 等于黑色)。 6 、双色调模式( Duotone) 该模式是使用 2 ~ 4 种彩色油墨创建双色调(两种颜色)、三色调(三种颜色)和四色调(四种颜色)灰度图像。 7 、索引颜色模式( Indexed Color ) 索引颜色模式是网上和动画中常用的图像模式,该模式最多使用 256 种颜色。当其他模式图像转换为索引颜色图像时, Photoshop 将构建一个颜色查找表 (CLUT) ,用以存放并索引图像中的颜色。如果原图像中的某种颜色没有出现在该表中,程序将选取现有颜色中最接近的颜色 C 像素和分辨率 图像 PPI 位图图像是由许多点组成的,这些点被称为像素( pixel) 。 分辨率是指在单位长度内含有点的多少。分辨率的单位是 像素 / 英寸 ,即 ppi(pixels per inch) ,意思是每英寸所包含的像素量。图像分辨率越高,则单位长度内所包含的像素就越多,图像就拥有更多的 细节。图像分辨率与图像大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图像分辨率越高,所包含的像素越多,图像的信息量就越大,文件也就越大。 D 图像分辨率与文件大小的关系 文件大小 =( 长 * 分辨率 )*( 高 * 分辨率 )* 像素位数 /8 例 :10*8INCH , 72PPI 与 300PPI , RGB 模式、 CMYK 、灰度、二值四种模式下文件大小各为多少 ? RGB1=10*8*72*72*24/8=1.19M RGB2=10*8*300*300*24/8=20.66M (17.36 倍 ) CMYK= 10*8*72*72*32/8=1.19*4/3=1.58M 灰度 = 10*8*72*72*8/8=1.19/3=0.4M 二值 = 10*8*72*72*1/8=0.05M 扫描 DPI: 单位长度内含有点的多少 ( DOT/INCH ) 印刷 LPI :单位长度内的加网线数( LINE/INCH ) 扫描分辨率 = 修正系数 * 印刷放大倍数 * 印刷分辨率 修正系数 :1.5 或 2, 一般为 2 印刷分辨率 :100,133,150,175,200 例 : 照片底片大小为 2 寸 , 印刷此相片时为 20 寸 ,175 线的加网线数 , 问扫描分辨率应为多少 ? 扫描分辨率 =2*20/2*175=3500DPI E 文件类型 1 、 PSD 格式 : 这是 Photoshop 软件的专用格式,它支持网络、通道、图层等所有 Photohsop 功能,可以保存图像数据的每一个细节。 PSD 格式虽然可以保存图像中所有的信息,但 PSD 格式存储的图像文件较大。 2 、 BMP 格式 : 这种格式也是 Photoshop 最常用的点阵图格式,此种格式文件几乎不压缩,占用磁盘空间较大,存储格式可以为 1bit 、 4bit 、 8bit 、 24bit ,支持 RGB 、索引、灰度和位图色彩模式,但不支持 Alpha 通道。这是 Windows 环境下最不容易出问题的格式。 3 、 GIF 格式 : 这种格式文件压缩比较大,占用磁盘空间小,存储格式为 1 ~ 8bit ,支持位图模式、灰度模式和索引色彩模式的图像。 4 、 JPEG 格式 : 压缩比可大可小,支持 CMYK 、 RGB 和灰度的色彩模式,但不支持 Alpha 通道。此种格式可以用不同的压缩比对图像文件进行压缩,可根据需要设定图像的压缩比。 5 、 TIFF 格式 : 这是最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它既能用于 MAC 也能用于 PC 。它是 PSD 格式外惟一能存储多个通道的文件格式。
个人分类: 知识杂谈|13773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比度”关键还是“分辨率”关键
qianlivan 2010-2-23 12:57
看了吕喆老师的《墙上找头发与太空看长城》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6830,感觉很受启发,我谈一点我的感觉和想法。 我觉得文章里的分析很有道理,我十分赞同反衬度(对比度)很重要。事实上,如果长城是一条亮线,而周围是黑暗的背景,那么即使人眼的分辨率再糟糕,长城再细,也是可以看见长城的,只是这个时候一条很锐的线会被展宽,变得模糊。 关于这一点,可以对比星空。由于距离遥远,恒星对我们的实际张角都远小于现有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自然也远小于人眼的分辨率。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看到满天的恒星,因为星空的背景足够黑。当然,我们看到的恒星像实际上是被展宽的,而且是有抖动的,其中有大气湍流的效应(大气有时会把星像展宽2''),还有衍射的效应(仪器、人眼的孔径有限)。
个人分类: 思考|4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来讲十分钟:Reaching a new resolution standard with electron microscopy
GrandFT 2009-10-24 19:57
Reaching a new resolution standard with electron microscopy Robert F. Klie Nanoscale Physics Group,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Chicago, IL 60607, USA A new approach to reduce spherical and chromatic aberration in electron microscopy allows for low-energy imaging of single-layer boron nitride, a novel 2D nanostructure that is analogous to graphene.
个人分类: 讨论班课题推荐|2560 次阅读|0 个评论
琼脂糖与凝胶电泳分辨率-DNA
wwbkevin 2009-6-3 08:56
不同浓度琼脂糖电泳分辨DNA的能力参考下图 不同浓度PAGE 电泳分辨DNA的能力参考下图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73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