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办刊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Science的办刊理念及对我们的启示
热度 11 yonglishi 2015-1-15 11:49
SScience 的办刊理念及对我们的启示 石应江,齐国翠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杂志社,西安市未央路 96 号 710016 , E-mail: yjs@c-nin.com 摘 要 为了学习美国 Science 的办刊理念,笔者深入该刊编辑部,与他们进行了全面交流。认为 Science 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一,强大的编辑团队。其专职主编是优秀的学者,基本每期都有他们亲自撰写的社论;多数专职编辑来自国际知名大学,有很高的学术素养;编辑具有很高的独立性;其二,由世界顶级科学家组成的同行评议团队,有高水平的同行评议质量;其三,朴实的办刊目的。它出版跨学科的论文,要求论文有普遍的适用性,要能在某些领域改变人们的思想并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其四,悠久的办刊历史积累,非盈利性的办刊模式及AAAS为后盾。其五,良好的互动交流。通过总结这些经验,提出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Science 访谈 同行评议 跨学科 出版规模 影响因子 1880 年爱迪生投资 1 万美元创办《科学》( Science ),首任主编是纽约新闻记者 John Michels ,其后发明家贝尔加入。从 1894 年起,心理学家詹姆斯·卡特尔担任总编,明确了杂志的读者群:科学家、研究人员和有一定科技知识背景、对科技进展感兴趣的人们,这期间曾两度停刊。 1900 年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 (AAAS) 的官方刊物。 1962-1984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菲利普·埃布尔森担任主编,建立了审稿制度。 Science 现为周刊,全年共 51 期,全球读者超过 100 万。它是同行评议跨学科综合科学杂志,报道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涵盖所有学科。“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 AAAS ,也是 Science 的宗旨。全年来稿 1.2 万篇,录用 8% ,有一百多位世界顶级的科学家组成的论文评议团队,发表的论文有 35%~40% 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由于 Science 在科学界的巨大影响力,我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成果,并运用到办刊实践中,为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催生了一批优秀科技期刊。例如, 1990 年创刊的 CellResearch ,其 2013 年的影响因子达到 11.981 ; 2008 年创刊的 NanoResearch ,其 2013 年的影响因子达到 6.963 ,它们是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代表 。 2013 年 10 月至 2014 年 2 月在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资助下,笔者赴美国学习科学出版,期间多次到 Science 编辑部,加之 2008 年 9 月访问过 Science , 2001 年 10 月还访问过 Science 英国剑桥分部,所以对 Science 有一定的认知。笔者认为, Science 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性跨学科综合科学杂志,源于其悠久的办刊历史积累,编辑的独立性,很高的同行评议标准及编辑质量,世界顶级科学家组成的同行评议团队,来自世界著名大学的专业背景深厚的编辑,作者的国际性以及 AAAS 的坚强后 盾。 笔者在美国 AAAS 先后得到 Vaughan C Turekian , NatashaPinol , Joy Ma , Jake Yeston , Brooks Hanson , Ginger Pinholster , Earl Lane , Patrick McGinness , Catherine Matacic ,孙晨, Claire Chen , Salaeha Shariff 等等的热情接待。 为了和大家共享 Science 的办刊经验,也为了给希望了解 Science 一手资料的同行们一些面对面多次交流的感受和体会,特别撰写本文。 1 Science 的编辑团队 Science 有 120 位工作人员,在美国华盛顿、英国剑桥大学及其他几个国家都有编辑部。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 Science 的编辑要求必须具有博士学位,目前有 26 位编辑,按照学科分工,其中,主任编辑 4 人,高级编辑 19 人,助理编辑 5 人,书评编辑 1 人,他们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利兹大学等 。编辑的学术功底很重要,当收到一篇来稿时,才能做出接受并送进一步评审或者拒绝的决定。同时,若审稿人评审意见不妥,也可以和审稿人辩论,以便给作者一个公正、有建设性的评审意见。专业背景和渊博的知识有助于编辑和审稿人、作者之间的沟通。 Science 的主编都是优秀的学者,这是 Science 成功的关键。现任主编麦克纳特 (Marcia McNutt) 女士,是地球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此前,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及美国内政部部长科学顾问。曾于 2000-2009 年间担任 Science 编委会高级编委,她注重科学传播,而非商业化的出版业务,认为 Science 也需要适应新形势,走进公众领域。 2008-2012 年的主编布鲁斯·艾伯茨( Bruce Alberts ),是哈佛大学博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1993-2005 年连任 2 届美国科学院院长。 2003-2007 年的主编肯尼迪( Kennedy ),是哈佛大学博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80 年至 1992 年任斯坦福大学校长,曾任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FDA )局长。 1996-2002 年的主编埃利斯 · 鲁宾斯坦不是科学家,而是出版人,在《光谱》工作时,由于对三里岛核泄漏事件的揭露性报道,赢得了美国期刊奖。 1985-1995 年的主编丹尼尔 . 科什兰德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还曾担任美国生物化学家学会会长。 2 Science 的编辑出版流程 2.1 审稿流程 Science 每年收到来稿 1.25 万份( 1996 年时为 6700 份,发表约 15% )。一般流程是,作者通过数据库平台将论文投到编辑部,首先由学科编辑筛选淘汰 20% ,剩下 80% 留给编委会初审筛选,这个编委会顾问团队由 100-120 人组成,他们对论文做出接受或者拒绝的决定,审议通过的论文只占投稿总量的 35% 。 Science 的顾问团队是随着科学的进步,杂志的发展在不断更新和补充的。在金属材料方面,聘请过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院士作为审稿人。这个顾问团队是通过数据库来对编辑部初选通过的来稿进行深度评议的。当然,也不是进入深度评议的论文都能够被发表,若仍被认为无突破性的来稿,也会被拒绝。 编辑部要求编委 48 小时内审回,并对来稿打分,从 Very exciting 到 Very low interest ,共分为 10 级,得 6 分或更高的稿件才送深度评审,该过程大约需要 1-2 周。编辑部还要求编委建议 5 名深度评审专家。编辑在决定是否将某篇论文进一步送审时,会将原审稿人的意见考虑进去,被认为最终不可能发表的论文将不再送审稿 。 由于当前的论文大部分跨学科,一般请 2-3 位评审人评议,外审时间 7-10 天。根据专业内容,有时还增加评审人。如,有的论文实验数据很好,但结论太小众,读者可能缺乏兴趣和难以理解。那么,就将这些论文送给其他学科的专家审议,征求他们对该论文是否值得发表的意见。在 Science ,所有编辑还必须在评审意见的基础上对论文内容做出判断:近期该学科有何发展,远期能否有重大跨越性成果?在深度上,能否被普通读者接受? 在整个审稿过程中,编委的职责是评判论文的工作是否有意义;同行评议审稿人的职能是判断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否可信、重要和具有广泛兴趣。此外,审稿人还有一项工作:给 Science 推荐一些重要方向和热点问题,然后,由编辑部去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撰写特邀文章;而编辑的作用是阅读全部评审意见,判断论文的评价如何、说服力如何、是否有致命缺点、是否需要增加一定数量的实验来完善、是否适合 Science 的读者群。通常,编辑一般在 7 天内对所有评语进行汇总,然后做出决定。 2.2 审稿人要注重双重角色的平衡 在论文评议过程中,审稿人要平衡好作为评审人和作者两种身份或者角色之间的关系。因为当他作为评审人时,常常要求作者更认真、更仔细修改,要补充足够的数据来支持结论,这些补充都需要时间和精力。但是,作者却期望尽快发表,这就是审稿人与作者之间的冲突。但是,审稿人往往也是作者,当他们是作者时,也迫切期望论文被尽早发表。另外,一些评审人在初审时很认真,但是在复审时,不认真审核作者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修改。所以,如果修改稿有错误或者有些作者为了满足评审要求而去造假,此时审稿人就不容易发现。作为科学期刊,作者的诚信是基础,编辑部通常认为作者是诚信的,只能在发现问题时才去纠正。 Science 隔 3 月会给审稿人发去经他审稿的总结报告,里面会有他审阅过的文章及打分统计,以及那些文章的最终结果,用这份报告去鼓励审稿人。 2.3 编辑加工 Science 的编辑是按照学科分工,如果是化学专业,那么就负责化学、生物化学及应用物理学科论文的编辑及来稿的评议,当然也处理其他一些学科的论文,看它们是否适合于出版或者进行进一步的评议。并与评审人讨论评审意见,决定是否要求作者补充内容,与作者讨论评审意见,提供建议。与其他编辑达成共识,以决定来稿的取舍。然后对接受的论文进行内容和形式的编辑修改并送排版,跟踪论文的加工、出版过程,确保及时出版。同时,对一些有新闻价值的论文写一份简洁、易被大众接受的介绍,并及时转送 Science 的新闻部门,由他们负责新闻宣传及深度采访。 编辑每天要处理很多论文,有时还要与其他学科的编辑讨论或者通过网络与在伦敦及其他地方的编辑实时交流,也可以通过 Science 的论文数据库进行在线沟通。目前, S cience 已经将在波士顿、多伦多等世界各地的编辑部通过网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3 Science 对科学传播的贡献 3.1 推动科学普及,充实美国科学文化 科学普及教育在美国面临着巨大挑战。前任主编布鲁斯·艾伯茨博士在 2008 年访问过温家宝总理,他回到编辑部后感慨地说,当前中国的政治家都有纯科学的背景,而美国的高层政治家,拥有科学背景的人不多,无论是总统还是两院议员。如果美国拥有深厚科学背景的政治家再多些,那么,美国的科学教育工作会有很大进步,效率会更高。 Science 编辑部一直致力于发现和发表那些被大众广泛欢迎和有兴趣的论文,并将它们作为封面论文去推广。天文学是大众比较喜欢,又充满好奇的学科,容易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化学学科就不同,提到化学,人们容易联想到有毒、有污染、危险或者毒品。 2013 年 12 月,笔者在哈佛大学科学报告厅聆听了一场有关月球形成的向公众开放的科普报告会。该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为 Science 的封面文章发表在 2012 年 11 月 。对 Science 而言,这不是个例,因为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是 Science 杂志的主要目标之一。 3.2 出版多学科论文,启发公众的科学兴趣 Science 的目的是出版多学科的论文,让不同学科的读者都能读到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出版相对少的论文( 20 篇左右) 是为了让杂志薄一些( 120 页左右) ,便于携带到飞机或者火车上阅读。 编辑部控制杂志规模,也是为了让人们每周有时间去读完它,并有兴趣去读读专业领域以外的内容,并受到这些跨学科内容的启发。 另外,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大概在 18 年前就规定,科学家所获得的研究经费必须要部分投入到公共教育中 。因此,科学普及有政策基础,因此, Science 杂志也希望在美国科学家中创造一种文化,鼓励科学教育的发展。要在美国创造科学文化,科学家要与社区、学校等组织建立互动关系。 4 Science 的商业模式 4.1 用户付费的传统商业模式 Science 杂志发表论文是免费的。其资金来源共有 3 部分: AAAS 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收入。杂志社实行经营与出版分离的商业模式,发表什么论文由编辑部独立决定。目前,网络很发达,广告商在平面媒体上投放的广告越来越少,相应投放到 Science 的平面广告也在下降。 目前, Science 为没有实行开放获取,因为一旦放弃传统的向读者收费,那么,这费用就会转向广告商或作者。作为 Science ,即使向作者收费,也不能维持正常运转,那么,要么发表大量的论文,要么向作者收取高昂的费用。 Science 每年发表 830 余篇论文,如果将所有费用分摊到这 830 余篇论文,那将不现实。当然, Science 也有两种免费阅读方式,一种是论文发表一年后就可以在网络上免费阅读;一种是订户在网上的即时免费阅读。 Science 目前没有把内容全部在线无纸化出版的计划,纸质版仍将存在。已经通过网络在线数据库弥补纸质版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表现形式上的不足。纸质版的优势是容易携带,在线数字化出版的优势是低成本、绿色节能、多媒体丰富多彩。纸质版与在线版将并行一段时间。 4.2 探索作者付费的开放获取模式 随着科学的发展,高水平论文越来越多,但是 Science 印刷版能容纳的论文数量有限,使一些非常重要并能引起广泛兴趣的论文被拒绝。然而这些作者仍希望将论文发表在 Science 这种质量高、发表速度快、读者群大的著名杂志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扩展目前 Science 的报道范围, AAAS 将在 2015 年正式创办一份数字化开放获取期刊 Science Advances 。它鼓励发表具有变革意义的研究论文,不限制具体的学科类型,这本新期刊将致力于提供快速发表的途径,只接受综述和论著两类文章,一些优秀的论文将会在 Science 上通过新闻和评述进行推荐。 Science Advances 将依靠作者支付出版费运行,收费标准参考同级别杂志( Nature Communications , 4800 -5200 美元)。通过数字化出版模式,出版规模只受论文的质量的约束,而不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Science Advances 将采用许多学会期刊的编辑模式,吸收研究人员进入编辑队伍,不采用完全独立的专业编辑人员。由主编领导副主编,这些副主编将由活跃的科学家担任。论文一旦接受可以立刻公开在线出版并提供免费下载,接受论文的唯一标准是学术质量。 Science Advances 的行政工作由 Science 总部负责,以快速提醒审稿专家,并保持稿件处理速度。那些由于出版容量原因,而无法在 Science 、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科学:转化医学》( 2009 年 5 月 6 日 创办)、 ScienceSignaling 《科学:信号传导》( 2008 年 1 月创办) 3 本杂志发表的优秀论文,可以自动转给 Science Advances 发表。这样可以大大简化论文发表过程不必要的审稿负担,加快学术出版的速度,缓解审稿专家的压力,减少作者反复投稿的可能。 Science Advances 的创刊意味着传统的出版模式正面临的困局,不得不尝试在线出版模式。我国科技出版界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一些学者也十分关注国际新刊创办动态 。 5 Science 对影响因子及学术造假的态度 5.1 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最好指标,但不能用于评价论文 近年, Science 的影响因子在 31 左右,但编辑部不追求高影响因子。 2013 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 Randy Schekman 在英国《卫报》( The Guardian )发表文章,宣布他的实验室将不再向 Science 、 Nature 和 Cell 投稿。 Randy Schekman 认为,这些世界最著名的期刊扭曲了科学进程,鼓励研究人员走捷径,在华而不实而不是真正重要的领域进行研究 。 Science 编辑部副主任 Jake S Yeston 博士说,一篇论文质量是否高,要看科学界对这篇论文的引用次数,而且,引用过程是民主化的,引用越多,说明这篇论文越重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看这篇论文。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就是社交媒体对论文的转载和评价,因为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科学论文传播、评价的新的高效渠道。 The Guardian 的论点是基于作者只关注 Science 等的品牌,只注重其影响因子,通过期刊的影响因子去评价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偏离了应关注于这篇论文是否对你的研究有帮助而引用。作者关注 Science 、 Nature ,关注影响因子,这不是期刊本身的错。作者从根本上还是希望在知名度高、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Science 的目标也是发现并发表顶级的科学论文,因此经常参加各种重要的学术会议,向优秀的学者及其团队组稿。 5.2 杜绝学术造假,需要学者自律 关于学术造假, Science 有深刻的教训。 2006 年,由韩国首尔大学揭发,被世界广泛关注的论文造假事件是韩国生物学家黄禹锡关于人体干细胞克隆胚胎研究,这些文章发表在 2004-2005 年间 Science 上,直到 2009 年,韩国相关法院才判决论文数据部分造假。 Science 也成立了调查委员会,结果表明:尽管这几篇论文按照正常的步骤审查,杂志社却对其蓄意造假无能为力。因此委员会建议今后收到的论文稿件应该被分类为无争议性和争议性的文章,以使存在争议的文章能够被更严格地审查。时任主编布鲁斯·艾伯茨博士说,学术造假是很可怕的,应该严惩。因为这浪费了很多人的时间。其他科学家也很有可能复制这些被虚构的数据。哈佛大学最近也被查出学术造假新闻,有教授在研究灵长类动物行为时涉嫌伪造数据,因为科学家也是普通人。因此,应该对科学家进行学术道德教育,教育他们要有正确的科学文化 。 美国有科学诚信办公室 ,它有一套完整的调查学术造假的程序。首先由所在的大学以及研究机构进行内部审查,其次是政府层次,政府也应该承担一定责任。 Science 一旦怀疑投稿人有学术造假可能,可以质询投稿人所在的机构,尽管如此, Science 对论文造假问题的处理是一件两难的事情。因为编辑部没有权利去处罚作者,只能将作者造假情况向作者所在机构通报,由所在机构去调查处理。但是这种调查处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编辑部必须等待调查结果再做出反应,只好在等待和被抱怨中煎熬。中国在这方面的教训也不少,为此中国科学院在 2007 年发布了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 。 6 Science 与中国有良好的互动 6.1 与中国政府的良好合作 Science 和中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 2014 年 1 月,李克强总理接受了现任主编麦克纳特博士的专访,李总理希望 Science 继续支持中国科技事业进步,促进基础科学研究,向国际社会积极传播中国科学界的声音,扩大中外科研成果交流互鉴 。麦克纳特博士在 4 月 3 日 的 Science Express 以“李总理和我”为题,撰文赞叹李克强总理的科学理念 。 此前,在 2008 年,时任总理温家宝接受布鲁斯·艾伯茨主编的专访,并在当年 10 月 31 日的 Science 上发表社论《科学与中国现代化》 。在 2000 年,时任主席江泽民接受主编埃利斯·鲁宾斯坦的专访,并在当年 6 月 30 日的 Science 上发表社论《科学在中国:意义与承诺》 。当然,也有争议, 2010 年 9 月,科技部认为其刊登的“中国的科研文化”中有关问题失实 。 为了加强与中国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早在 1977 年,美国科学促进会代表团就访问了中国,中国科协在 1979 年回访问 AAAS 。在 2007 年 10 月, Science 成立了北京分社。 2008 年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建立合作关系 。因为 Science 认为,中国高度重视科学,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开展对外科学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培养科技人才,这将有力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6.2 EurekAlert! 中文版,中国和世界的科技交流平台 EurekAlert! 中文版是由 AAAS 主办的一项全球的互联网新闻服务。它向大学、医疗中心、期刊、政府机构、企业和其他从事科研的机构提供一个向媒体发布信息的首要平台。还向公众提供新闻和信息来源。 EurekAlert! 中文版提供的新闻和信息涵盖所有的科学、医学和技术领域。 作为记者和自由撰稿人可通过 EurekAlert! 中文版获得禁止提前报道的和公开的重大新闻、同行评审期刊、专家库和其他有价值的信息来源。 EurekAlert! 中文版欢迎公众访问并可存取其中文版的几乎所有栏目,但不包括禁止提前报道的新闻栏目和专家数据库。 6.3 支持中国创办英文版 中国科协为了提高中国科学的国际影响力,积极鼓励创办英文版,并做了一些实践, 2013 年在前期多年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基础上,牵头与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6 部委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来支持创办英文版科技期刊 。 Science 认为,在中国创办英文版,用英文发表原创于中国的论文,参与国际科学竞争。以化学领域的论文为例,二战前,优秀的化学论文大部分用德文发表,因为那时德国的化学学科领先世界。但今天,来自德国的化学家要在世界交流,就需要用英语。现在中国的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大,研究人员在不断增多,如果 20 年后,世界上顶级的论文大部分用中文发表,那么西方的科学家都得学习中文。 7 对我国科技期刊办刊的启示 7.1 要有杰出的编辑队伍 要办好一本优秀的学术期刊,首先要有一支杰出的编辑队伍。其专职主编要由热心于科学出版工作的院士或者优秀学者来担纲,他们要亲自审稿并撰写评论。专职编辑要由来自世界著名大学相关专业的博士、博士后担纲。他们必须热爱编辑工作,要舍得花一生去品读论文,写好论文,编好论文。 7.2 要提炼出明确的办刊宗旨 没有明确的办刊宗旨,就无法确定发表文章的重点方向、文章风格,无法培养固定的作者群,更无法实现精神传承。 Science 自 1900 年成为 AAAS 会刊后,始终贯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理念,并且从论文选择上得以体现,即,发表具有广泛读者基础的论文,并辅助以科学新闻共同构建了 Science 的报道框架。我们在办刊实践中,究竟有几家期刊有明确的办刊宗旨,并能在办刊过程中得以落实?今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有关学术期刊清理认定工作中对办刊宗旨的检查就是一种回归 。 7.3 要有准确的读者定位 没有明确的读者定位,就无法形成特定的办刊风格。 Science 创办初期,尽管有爱迪生、贝尔的支持,也经历 2 次停刊的考验,在几经波折、易手的 14 年后,才确立了科学家、研究人员及有一定科学知识背景的人是其读者群,到今天,才能拥有百万读者。我们的学报,很少考虑读者群,所以发行量不多。即使创刊于 1915 年的我国自己的《科学》,也经历了从学报加科普转为学报,再转为科普的变革,正因为转为科普,在学术影响力方面,离美国 Science 的差距越来越远。 7.4 要引领和促进科学发展 Science 之所以成功,体现在对发表论文的精心选择上,他们的编辑与世界先进科研团队保持紧密联系,发表其最先进的研究成果,而且学科广泛、深入浅出,久而久之, Science 就成为学科发展的风向标,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欢迎。反观我们的科技期刊,越来越成为硕士、博士论文的平台,成为职称论文的秀场。疲于服务作者,少有思索和践行引领科学方向之理想。 7.5 要有来自世界范围的审稿人及作者队伍 要有世界顶级科学家组成的编委会及审稿人队伍,他们要真正为编辑部工作,在审稿时执行很高的同行评议标准;同时,作者要来自全球该学科的顶尖团队,并具有国际性,这样有助于发现和吸引全球最优秀的论文。 7.6 要勤于创新,探索数字化出版,做大做强 Science 是非盈利性期刊, 1996 年在主编的带领下,开始了网络化办刊实践, 建立了高效便捷的投稿审稿数据库和网络出版平台,实现了快捷的在线出版。 从而使发行量、读者面、传播手段得到有效改善,实现论文传播的多媒体化。然后又根据学科发展,创办了 2 个新刊, 2015 年将创办数字化开放浏览期刊。同时,以 Science 品牌为引领,由专门的经营部门去开展广告、会议、培训等等多种经营活动,拓展了 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为期刊的发展壮大提供财政支持。但是, 在我国,创办新刊需要审批,在时间和品种上难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的期刊,由于小而散,发展不平衡,难以形成规模化,导致期刊的发展后劲不足,缺乏采用新技术的能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 董尔丹 , 徐岩英 , 宋玉琴 等 . 自然科学领域著名期刊简介 : Science 周刊 . 中国基础科学 , 2004 , (4):59-62 2 http://www.sciencemag.org/site/help/about/about.xhtml . 3 张利军 . 《科学》主编谈《科学》 . 编辑学报 ,1997,9(1):57-58 4 荆卉 . 《 Science 》的选稿标准、审稿过程及其电子版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998,9(2):128-129 5 柳建乔 . 由美国《科学》所想到的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 2000, 11(2): 131-132 6 魏秀萍 . 中国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1,12(S):1-3 7 王应宽 . 美国《科学》杂志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启示 . 出版发行研究 , 2004(12):80-83 8 赵新 , 陈月婷 , 刘延华等 . 对国外科技期刊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研究观点综述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6,17(1):10-13 9 吴锦雅 , 王征爱 , 陈旺忠等 . 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 编辑学报 ,2007,19(S):19-20 10 刘清海 . 我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定位与发展 . 编辑学报 ,2007,19(S):17-18 11 刘远颖 , 刘培一 . 论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7,18(1):191-194 12 张宏翔 . 国外科技期刊经营模式及对我国科技期刊经营发展的思考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 2007,18(5):729-732 13 游苏宁 . 对科技期刊国际化有关问题的反思 . 编辑学报 ,2008,20(1):1-4 14 颜巧元 , 张亮 , 王菊香等 . 我国科技期刊的出版频率问题与对策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0,21(2):177-180 15 朱广清 . 《科学》杂志成功秘诀在哪里 . 科学时报 ,2011-05-09A1 要闻 16 魏健 , 王大明 . 《 Science 》及其网络版研究 . 青年记者 ,2011(16):86-87 17 沈紫坪 . 美国科技期刊成功的原因及启示 . 出版科学 ,2011,19(1):85-88 18 程磊 , 李党生 . 如何创办国际一流科技期刊——以《细胞研究》为例谈学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传媒 ,2011(10):36-39 19 韩燕丽 . 创办高水平英文学术期刊 . 科技与出版 ,2011(4):25-26 20 刘凤华 . 国际著名科技期刊编辑模式比较分析及其借鉴之处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23(6):914-917 21 http://www.sciencemag.org/site/help/about/staff.xhtml . 22 祖广安,柯若儒,钱浩庆 . 访美国《科学》杂志社记实 . 编辑学报, 1998 , 10(1) : 49-51 23Robin M Canup. Forming a Moon with an Earth-like Composition via a GiantImpact. Science ,2012:338(6110): 1052 24 陈朋 . 美国科学教育新动向 . 外国教育研究 ,2012,39(2): 75-82 25Marcia McNutt, Alan I Leshner. Science Advances. Science ,2014,343(6172): 709 26 任胜利 . 国际学术期刊出版动态及相关思考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 2012, 23(5): 701-704 27 Ian Sample.Nobelwinner declares boycott of top science journals. http://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3/dec/09/nobel-winner-boycott-science-journals 28 腾讯科技 . 腾讯网独家专访美国《科学》杂志总编辑 . http://tech.qq.com/a/20101022/000263.htm . 29 徐瑞哲 . 《科学》如何学术防腐 . 解放日报 , 2010 年 10 月 18 日 08 版 30 夏庆民 . 从干细胞研究丑闻谈科技期刊的尴尬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7,18(3):483-485 31 王阳 , 程晖 . 论美国科学不端行为调查的科学对话模式 . 中国科技论坛 , 2009(12):140-144 32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 . 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 2007,18(2):202-203 33 中国科学院 . 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 2007,18(2):204-205 34 李克强会见美国《科学》杂志主编麦克纳特时强调 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 .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1/13/c_118950641.htm . 35 Marcia McNutt .Li and Me. Science , 344(6180):127.DOI: 10.1126/science.1251293 36 WenJiabao. Science and China 'sModernization. Science , 2008,322(5902):649 37Jiang Zemin. Science in China . Science , 2000,288(5475): 2317 38 新华网 . 科技部回应美国《科学》杂志刊文:有关问题失实 .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1/08/c_12751183.htm . 39 科学基金杂志部与美国《 Science 》杂志正式建立合作关系 . 中国科学基金 ,1998 ( 4 ) :42 40 张爱兰 .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办刊初探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 2013,14( 专刊 ):758-760 41 中国科协创办英文科技期刊工作部署会议召开 . 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668/n35758/n39435/n39450/14206268.html . 42 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 关于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 . 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668/n35758/n39435/n39450/15013509.html . 43 关于下达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支持项目的通知 . 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668/n35758/n39435/n39450/15215926.html . 44 关于开展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 . http://press.gapp.gov.cn/reporter/contents/245/201244.html . 原原文发表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年第11期。http://cjstp.ijournals.cn/cjstp/ch/index.aspx 石应江科学办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11.pdf
个人分类: 科技编辑|10979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我农业工程领域期刊首被SCI收录/IJABE has been covered by SCI
热度 4 wangyk 2015-1-14 07:21
王应宽 转载 Wang Yingkuan Beijing, China 2015-01-13 我农业工程领域期刊首被SCI收录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国科技网 www.wokeji.com 原文链接: http://www.wokeji.com/jbsj/wb/201501/t20150113_931783.shtml 科技日报讯记者1月7日获悉,由王应宽博士主编的开放存取(OA)国际英文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IJABE)已正式入选汤姆森路透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并被世界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等收录。 科技日报讯 记者1月7日获悉,由王应宽博士主编的开放存取(OA)国际英文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IJABE) 已正式入选汤姆森路透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并被世界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 SCI )等收录,收录内容从2013年IJABE第一期开始。IJABE成为中国农业工程领域第一本被SCI收录的期刊,为中国农业工程科研成果的发表和国际交流打造了高效的新平台,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快速出版和广泛共享。    IJABE 创刊于2008年,是一本中美合作的国际英文期刊,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和(美国)海外华人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师协会共同主办,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出版,同时出版印刷版和网络版,由国际编委会参与同行评审和指导办刊。IJABE旨在提供一个报道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领域最新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平台,主要刊登研究论文、综述等,致力于促进学术交流,提升国际合作。论文作者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读者遍及90多个国家和地区,读者对象包括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技、教育、咨询、决策、推广应用等人员。   该刊现为双月刊。自创刊以来,累计收稿1600多篇,已连续出版7卷共28期,累计刊载学术论文300余篇。截至2014年底,据Web of Science统计,IJABE刊载论文被SCI 收录期刊 引用543次,篇均被引1.87次。据Google Scholar统计,IJABE刊载论文累计被引用1378次。截至2014年底,IJABE已被SCI、 EI等30余个国际知名检索系统和网络平台收录。(陈萌)
个人分类: 国际英文刊IJABE|4376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网站和2014年第4期会讯刊登IJABE被SCI收录消息
热度 1 wangyk 2015-1-3 16:51
王应宽 转载 Wang Yingkuan Beijing, China Jan.3, 2015 转载网址: http://www.csae.org.cn/news_look.asp?typecode=1Id=2450 OA国际英文刊《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IJABE)被SCI收录 发布时间:2014-12-25 | 文章来源:IJABE主编 王应宽供稿 | 浏览次数:83 2014年7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IJABE, http://www.ijabe.org ,中文翻译刊名《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已通过评审正式入选汤姆森路透的相关产品和服务,被SCIE, JCR, Current Contents, Biological Abstracts, BIOSIS Preview五个检索数据库完整收录,收录内容从2013年IJABE第1期开始。IJABE成为中国农业工程领域第一本被SCI收录的国际英文刊,也是汤姆森路透文献系统发布的全世界农业工程领域第13种被SCI收录的期刊。截至2014年第4期,累计有110篇IJABE刊载的论文被SCI收录。 IJABE的首次影响因子将于汤姆森路透2015年版的期刊引证报告(JCR2015)中发布。 IJABE 创刊于 2008 年,创刊号出版于北京奥运会期间。该刊是一本中美合作的国际英文刊,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CSAE )和(美国)海外华人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师协会 (AOCABFE) 共同创办,邀请国内农业工程界 30 个大学和科研院所参与协办。 IJABE 同时出版网络版和印刷版(国际刊号 ISSN1934-6344/eISSN1934-6352) 。该刊成立了由来自近 50 个国家的 300 多位国际知名专家组成的国际化的编辑委员会,参与同行评审和出版工作。 IJABE 旨在提供一个报道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领域最新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平台,致力于发展农业与生物工程学科,促进学术交流与繁荣,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 IJABE 实行严格的同行评审制度,注重论文成果的创新性、重要性、相关性和广泛性。读者对象包括全世界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技、教育、咨询、决策支持、推广应用等人员。 IJABE 共设 6 个专业技术栏目,包括动力与机械系统、水土工程、结构与生物环境工程、信息与电气技术、可再生能源系统、农产品与食品加工工程,为跟踪学科前沿和引领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还设立了 “ 新兴科学、工程与技术 ” 栏目。聘任专家担任栏目主编,由专家负责学术质量的把关。主要刊登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综述、研究简报、专家论坛等文章和资讯。 该刊现为双月刊。自创刊以来,累计收稿 1600 多篇,已经连续出版 7 卷共 28 期,累计刊载学术论文 300 余篇。论文作者来自近 30 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作者论文数占刊载论文总数的 70% 以上,读者遍及全球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 2014 年底,英文刊 IJABE 已先后通过评估被三十余家国际知名的检索系统和网络平台收录,包括 ScienceCitation Index-Expanded ( SCIE, 《科学引文索引》 ) , JCR( 期刊引证报告 ) , Current Contents (期刊目次快讯) ,Biological Abstracts (《生物学文摘》) , BIOSIS Preview (生物学预览) ,EiCompendex (工程索引核心版) , CA (化学文摘) , Scopus (斯高帕斯数据库), INSPEC (英国科学文摘数据库) ,Abstract Journals (VINITI RAN) (俄罗斯文摘) , AGRIS (国际农业科技信息系统) , CSA (剑桥科学文摘) , Agricola,CAB International, CAB ABSTRACTS Full Text Select, ProQuest, EBSCOhost 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同时, IJABE 还被链接到世界最大的开放存取期刊平台 Directoryof Open Access Journal 和 Open J-Gate 以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 Ulrich PD,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 )。 IJABE 期刊的快速发展和品牌创建的成功经验,有力的证明了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我们知道, IJABE 被 Webof Science 系列检索数据库收录对学术界很重要,特别是那些用期刊影响因子考核研究产出的机构尤为看重。我们期待着获得 IJABE 的第一个影响因子,也希望科学家和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任的使用期刊的影响因子。随着替代计量学 (Altmetrics) 、论文层次计量学 (Article-level metrics) 的发展,基于单篇文章质量与影响的微观评价将更为客观公正。 IJABE 期刊为国内外农业与生物工程领域学者提供了一个高效、无障碍的学术交流平台,特别为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走向世界开辟了新的窗口,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快速出版和广泛共享。欢迎国内同行关注和支持 IJABE ,支持开放存取! IJABE 将与国内外农业与生物工程领域的科研人员共同成长,携手并进! 2014(4)CSAE会讯刊登IJABE被SCI收录.pdf
个人分类: 国际英文刊IJABE|468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农民日报》刊载IJABE被SCI收录消息
热度 22 wangyk 2015-1-3 14:51
王应宽 转载 Wang Yingkuan Beijing, China Jan.3,2015 博主按:为保持低调,在本刊IJABE被SCI收录之后,除了在本刊网站和期刊刊登了消息外,尚没有在其他媒体刊载相关的消息。后来发现,太低调就有可能找不着调儿了。加之,部里正在试点和推行的绩效考核,要求不但要把工作做好,还需要在相关行业网站和媒体宣传报道。自己说好未必就算好,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最近联系农民日报,希望登载个小消息,本来希望在年前登出的,因为最近报道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年终盘点等,版面紧被拖延了。但在2015年的1月1日刊出此消息,也很好,对我算是一份好的元旦礼物!在此,特别感谢总编室主任、记者赵广飞同志对新闻素材的加工修改和关注支持!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这本中国农业工程学科领域唯一的一本被SCI收录的国际英文刊,能够一如既往,一往无前,争创一流! 《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被著名检索系统收录 《 农民日报 》( 2015年01月01日 03 版) 本报记者 赵广飞 日前,《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以下简称IJABE)编辑部收到国际著名数据提供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的汤姆森路透集团的公函,告知IJABE已经通过评审,正式入选汤姆森路透集团的相关产品和服务,由世界著名科技文献检索系统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等5个检索数据库完整收录,收录内容从2013年IJABE第1期开始。IJABE成为中国农业工程领域第一本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国际英文刊,为中国农业工程科研成果的发表和国际交流打造了新的平台。IJABE也成为汤姆森路透文献系统发布的全世界农业工程领域第13种被SCI收录的期刊。截至2014年第4期,累计有110篇IJABE文章被SCI收录。 《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创刊于2008年,是一本中美合作的国际英文期刊,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和(美国)海外华人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师协会共同主办,邀请国内农业工程领域的30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参与协办。IJABE同时出版印刷版和网络版,成立了由来自近50个国家的300多位国际知名专家组成的编辑委员会,参与同行评审和出版工作。 《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旨在提供一个报道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领域最新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平台,致力于发展农业与生物工程学科,促进学术交流与繁荣,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该刊实行严格的同行评审制度,注重论文成果的创新性、重要性、相关性和广泛性。读者对象包括全球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技、教育、咨询、决策支持、推广应用等人员。 IJABE现为双月刊。自创刊以来,累计收稿1600多篇,刊载论文近300篇。论文作者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作者论文数量占刊载论文总数的70%以上,读者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学报》已先后被SCI、EI(《工程索引》)等30多个国际知名检索系统和网络平台收录。IJABE实行开放存取(OpenAccess)出版模式,现任主编为王应宽博士。 20150101农民日报3版-IJABE被SCI收录Print.pdf 本刊IJABE被SCI收录消息被转载例举: 《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被著名检索系统收录 2015-01-01 10:45|作者:|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http://www.farmer.com.cn/xwpd/jjsn/201501/t20150101_1004443.htm 中国农业信息网转载。 http://www.agri.gov.cn/V20/ZX/nyyw/201501/t20150105_4322315.htm 《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被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天津网 http://www.tianjinwe.com/rollnews/201501/t20150101_803493.html 《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被著名检索系统收录-第一农经,农业要闻 http://news.1nongjing.com/a/201501/57684.html 《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被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四川三农新闻网 http://www.sc3n.com/NewsChannel/Detail/78188.html 《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被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济南润泽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http://runzetang.net/a/shengwugongcheng/20141231/7706.html 360新闻搜索-《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被著名检索系统收录。 《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被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农视网 http://app.ntv.cn/print.php?contentid=68301
个人分类: 国际英文刊IJABE|3268 次阅读|22 个评论
IJABE喜被SCI收录,开放存取出版结硕果
热度 3 wangyk 2014-12-23 09:54
王 应 宽 Wang Yingkuan Beijing, China Dec. 23, 2014 Revised on Dec.25, 2014 国际英文刊 IJABE 喜被 SCI 收录,开放存取出版结硕果 2014 年 7 月, IJABE 主编王应宽博士收到汤姆森路透集团出版者关系事务部主任 MarianHollingsworth 的签名公函,告知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Engineering( IJABE, http://www.ijabe.org ,中文翻译刊名《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已经通过评审正式入选汤姆森路透的相关产品和服务,被 SCIE,JCR, Current Contents, Biological Abstracts, BIOSIS Preview 五个检索数据库完整收录,收录内容从 2013 年 IJABE 第 1 期开始。 IJABE 成为中国农业工程领域第一本被 SCI 收录的国际英文刊,为中国农业工程科研成果的发表和国际交流打造了新的平台,标志着这本新办期刊品牌的创立和成长的丰碑,也是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成功。 IJABE 也成为汤姆森路透文献系统发布的全世界农业工程领域第 13 种被 SCI 收录的期刊。截至 2014 年第 4 期,累计有 110 篇 IJABE 刊载的论文被 SCI 收录。热烈祝贺 IJABE 被 SCI 收录! IJABE 的首次影响因子将于汤姆森路透 2015 年版的期刊引证报告 (JCR2015) 中发布。 IJABE 创刊于 2008 年,创刊号出版于北京奥运会期间。该刊是一本中美合作的国际英文刊,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CSAE )和(美国)海外华人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师协会 (AOCABFE) 共同创办,邀请国内农业工程界 30 个大学和科研院所参与协办。 IJABE 同时出版网络版和印刷版(国际刊号 ISSN1934-6344/eISSN1934-6352) 。该刊成立了由来自近 50 个国家的 300 多位国际知名专家组成的国际化的编辑委员会,参与同行评审和出版工作。 IJABE 旨在提供一个报道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领域最新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平台,致力于发展农业与生物工程学科,促进学术交流与繁荣,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 IJABE 实行严格的同行评审制度,注重论文成果的创新性、重要性、相关性和广泛性。读者对象包括全世界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技、教育、咨询、决策支持、推广应用等人员。 IJABE 共设 6 个专业技术栏目,包括动力与机械系统、水土工程、结构与生物环境工程、信息与电气技术、可再生能源系统、农产品与食品加工工程,为跟踪学科前沿和引领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还设立了 “ 新兴科学、工程与技术 ” 栏目。聘任专家担任栏目主编,由专家负责学术质量的把关。主要刊登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综述、研究简报、专家论坛等文章和资讯。 IJABE 网站自 2008 年 6 月开通运行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科技同行的广泛关注。据统计,访问者除了中国各省市区的同行,还包括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南非、埃及、尼日利亚、巴西、阿根廷、智利等九十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同行专家。 该刊现为双月刊。自创刊以来,累计收稿 1600 多篇,已经连续出版 7 卷共 28 期,累计刊载学术论文 300 余篇。所刊载的论文作者除了来自美国和中国以外,还包括德国、英国、爱尔兰、荷兰、丹麦、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印度、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沙特、伊朗、埃及、尼日利亚等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作者论文数占刊载论文总数的 70% 以上。根据 Web of Science 统计,截至 2014 年 12 月 25 日, IJABE 所刊论文被其他 SCI 收录期刊引用 534 次, H 指数 9 ,篇均被引 1.84 次。根据 Google Scholar 统计,截至 2014 年 12 月 25 日, IJABE 所刊载论文被累计引用 1360 次, H 指数 14 , H 10 指数 23 。 IJABE 刊载论文被广泛引用表明了期刊和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截至 2014 年底,英文刊 IJABE 已先后通过评估被三十余家国际知名的检索系统和网络平台收录,包括 Science CitationIndex-Expanded ( SCIE, 《科学引文索引》 ) , JCR( 期刊引证报告 ), Current Contents (期刊目次快讯) , Biological Abstracts (《生物学文摘》) , BIOSIS Preview,EiCompendex (工程索引核心版) , CA (化学文摘) , INSPEC, AbstractJournals (VINITI RAN), Agricola, AGRIS, Scopus, CSA, OCLC, ProQuest, IndexCopernicus, Google scholar, CAB International, CAB ABSTRACTS Full Text Select,Colorado Alliance of Research Libraries-Open Access Digital Library,EBSCOhost---Academic Search Complete, Academic Search RD, Academic SourceComplete, and Food Science Source, Thomson Reuter's Web of Science AllDatabases category, AgBiotech News and Information (Active) (Print), GeneticsAbstracts (Active) (Print), Index Veterinarius (Active) (Print), Pig News Information (Active) (Print), Pollution Abstracts (Active) (Print), PostharvestNews and Information (Active) (Print), Review of Aromatic and Medicinal Plants(Active) (Print), Virology and AIDS Abstracts (Active) (Print), Wheat, Barleyand Triticale Abstracts (Active) (Print), and 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Active) (Print), China Educational Publications Import ExportCorporation. 。同时, IJABE 还被链接到世界最大的开放存取期刊平台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Journal 和 Open J-Gate 以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 Ulrich PD, Ulrich'sPeriodicals Directory )。 开放存取 (Open Access, OA) ,也译作开放获取、开放访问、开放阅览、开放共享、开放取阅等。开放存取运动始于 2001 年。综合开放存取三个权威的宣言(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倡议、柏林宣言和百思达宣言)对开放存取的定义和其他文献,开放存取的定义可表述为: “ 开放存取 ” 是不同于传统订阅出版模式和学术传播的一种全新机制,其核心特征是在尊重作者权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为用户免费提供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务。 OA 权威 Peter Suber 教授认为, OA 文献是经数字化后提供在线服务可供免费利用而不受任何版权和授权使用限制的信息资源。在开放存取模式下,科研人员不需要通过付费(包括个人订阅或者团体订阅)就能访问学术信息的全文。换言之,只要具备链接互联网的物理条件,无论何时何地, 任何人都可以及时、免费、不受任何限制地通过网络获取各类文献,包括经过同行评议过的期刊文章、参考文献、技术报告、学位论文等全文信息,用于科研、教育及其他活动。 开放存取出版通过科学信息的生产和 长期保存, 增加了人们获取科技信息的途径, 从而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提升科学研究成果的共享共用, 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研究人员拥有了最新信息,掌握研究动态,有利于创新和知识生产,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 比之于传统的出版系统, OA 出版 具有很多的优点,如出版速度快、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生产与传播成本低、读者面广、可以进行三维立体交流或多媒体显示和传输学术信息,使之更加直观生动、期刊的显示度高、影响因子高、易于进行超级链接,研究者、读者与用户使用方便,易于进行增值服务开发,等等。因为开放存取具有的巨大优势, OA 支持者将其描述为学术出版的必然的终极模式。更重要的是 OA 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和学术交流体系,缓解甚至可最终解决因 “ 期刊价格危机 ” 导致的 “ 学术交流危机 ” 。总之,开放存取使科学信息自由化,让科学信息摆脱商业出版者的控制而重新回归到科学家之中,有利于促进学术传播,推广普及知识,使学术资源成为全人类共享的公共资源,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平等,消除 “ 数字鸿沟 ” ,加速成果的转化利用,使研究成果的效益最大化,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人类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全人类文明进程。 IJABE 期刊的快速发展和品牌创建的成功经验,有力的证明了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我们知道, IJABE 被 Web of Science 系列检索数据库收录对学术界很重要,特别是那些用期刊影响因子考核研究产出的机构尤为看重。 IJABE 主编王应宽博士愿与大家一起共同期待着获得 IJABE 的第一个影响因子,也希望科学家和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任的使用期刊的影响因子。随着替代计量学 (Altmetrics) 、论文层次计量学 (Article-levelmetrics) 的发展,基于单篇文章质量与影响的微观评价将更为客观公正。 IJABE 期刊为国内外农业与生物工程领域学者提供了一个高效、无障碍的学术交流平台,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快速出版和广泛共享。 IJABE 主编由衷感谢大家的支持!非常欢迎国内同行关注和支持 IJABE ,支持开放存取! IJABE 将与国内外农业与生物工程领域的科研人员共同成长,携手并进! 附注: Thomson Reuters 收录 IJABE 的五个重要数据库全称: ♦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also known as SciSearch) ♦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ScienceEdition ♦ Current Contents/Agriculture,Bi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Biological Abstracts ♦ BIOSIS Previews 110 IJABE papers-SCI Full record + Cited reference(Oct19_2014).pdf 110 IJABE papers-SCI Full record(Oct19_2014).pdf SCI Acceptance Letter-ACS55.2014.06WK4.pdf
个人分类: 国际英文刊IJABE|8272 次阅读|3 个评论
【985风云-15】院长无权生囧,少年办刊救父
热度 22 yuncai 2014-9-8 22:53
第十五回 院长无权生囧,少年办刊救父 张飞被马谡砸个正着,当场昏迷不醒。 张飞被紧急送到医院,医生诊断说:(1)脑震荡,这是昏迷的原因;(2)颈椎骨折、脊髓横移,会造成全身瘫痪,且很难治愈。 张飞在医院昏迷了十五天,这段时间内,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等张飞的脑震荡好了,人也清醒了,但全身瘫痪已成定局,大家反而不怎么来了。慢慢地,张飞就被大家淡忘了——学校很快因身体原因,免去了张飞的校长助理和院长职务。 张飞在医院住了一年,还是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却产生了300万的医疗费。刘备抓起笔刚要在支票上签字,财务处长皇甫嵩提醒说:按规定,这样大的金额应该上党委会。一句话点醒了刘备:是啊,程序千万不能错。刘备想:张飞是自己的结盟兄弟,曹操应该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吧?上会就上会吧。 常委会上,党委书记曹操照例晚来一分钟。听完刘备的介绍,曹操缓缓说道:“张飞是我校的优秀干部,也是国内有名的学者。这一年的治疗费学校应该全额出。如果学校财政困难,即使大家捐款也不能让我们的干部伤心。” 听到这句话,看到身边的副书记张昭,对面的副校长马超和贾诩也都在轻轻点头,刘备松了一口气。 没想到,曹操话锋一转: “但是,刘校长多次说过,我校这两年贷款在增加、收入在减少,财政压力很大,可能会影响全校教职工——当然,也包括在座的诸位的个人收入。在现在这种严峻的财政形势下,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抛砖引玉,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曹操停顿了一下,喝了口茶,环顾一下大家后,继续说到:“俗话说:病来如山倒、去病如抽丝。张飞同志的康复无疑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我认为,对张飞同志的治疗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医院治疗,这个过程现在已经持续了一年,医院方面尽了最大的努力,现在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现在这个阶段基本上可以划个句号了。第二个阶段是自我锻炼、自我康复的家庭休养阶段。” 曹操喝了口茶继续讲话:“今后对张飞同志的治疗重点应该是第二阶段,我认为现在正是开启第二阶段的最好时机。我的想法是:我们先付医院200万,剩下的100万在张飞家人办理了出院手续后一次性付清。当然,张飞同志今后转到家里康复后,绝不意味学校就撒手不管,学校还要全额承担张飞同志的医疗费用。不知大家的意见如何?” 纪委书记典韦、副书记司马懿首先表态:我个人同意曹书记的建议。马超和张昭也表态“没有不同意见”。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尽管刘备心里不满,但党委会不是校长办公会呀。 就这样,张飞的家人只好将张飞从医院转回到家里,慢慢地,张飞的医疗费报销也越来越难了。 勇猛的张飞没想到自己会四肢瘫痪。虎落平阳被犬欺,也只能每天以泪洗面了。 自古英雄出少年!正在读高中二年级的儿子张苞看到老爸每天流泪叹气,心想大丈夫穷则思变,便决定退学!自己挣钱来给爸爸看病。 张苞退学后,送过快递,摆过小摊,流了汗也流过泪,但就是挣不下几个钱。有一天,张苞去找华佗,希望华佗来家里给张飞检查一下。没想到华佗说:“再过几天吧,我这两天必须写好一篇文章。你爸早就是教授了,我还是个副主任医师呢。你不知道,在医院里,没有文章是上不了职称的,现在上职称与经验、技术都关系不大。” 张苞救父心切,脱口说道:“华大夫,您的文章包在我身上,只要您能每个月给我爸检查一次。” 华佗惊讶地问:“你小小年纪,有这么大的本事?我不相信!” 张苞拍拍胸脯说:“华医生,您走过的桥比我走过的路都多,我哪敢骗你呀。我爸的学生写文章都是高手,我让他们替您写。” 华佗一想,对呀!现在善于写文章的就数高校老师了:“如果你真能替我发了文章,我也不会亏待你,给你5千快辛苦费。而且你今后也要帮我手下的一些医生,他们评职称也需要文章,都肯定不会亏了你。” 张苞毕竟年幼。向老爸几个留校的学生求教,没想到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自己太忙了,而且农学与医学跨了专业,给别人写文章实在是有心无力。 没办法,张苞只好学着爸爸过去发文章的样子,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文章,通过复制、粘贴、整理,用了五天时间凑出一篇文章,投给《魏国医学》杂志。一个月后,审稿人的意见回来了:一个同意录用,一个不同意录用。最后编辑部的意见是“不录用”。 这下张苞有点骑虎难下,那边华佗还在不断督促。张苞买来一本《魏国医学》,认真翻阅着其中的论文,感觉刊物上的文章有些还不如自己拼的文章。张苞突然发现,发表文章和烟草专卖是一个道理,你要先有个营业执照,但这个营业执照的发放却实行的是饥饿疗法。 初生牛犊不怕虎,张苞决定山寨《魏国医学》,便模仿了这个杂志的排版格式、封面图案,然后将其中的一篇文章换成华佗的文章,找个文印社做了一期《魏国医学》交给华佗。 华佗没想到张苞真的能帮自己发了文章,从办公室取出两个红包递个张苞,乐呵呵地说:“小伙子真有两下子,这是你的辛苦费!” 张苞有点不敢要华佗的钱,刚要推脱,华佗就拉下脸说:“让你拿上你就拿上,今后还要麻烦你呢。再说,这红包也是别人给我的,我也不过是借花送佛、学雷锋做好事呀。” 华佗将红包塞到张苞的上衣口袋里,张苞感觉心脏要从胸腔中蹦出来。从华佗的办公室出来,直接上了洗手间,坐在马桶上,打开两个红包一数,哇!4千快!张苞手插在裤兜了,一路上捏着红包回到家中。两个红包已经被张苞手心的汗水湿透了。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张苞花了200元在网上买到一份有3万个医生电话和地址的信息表,开始向这些医生约稿,又买来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同时订阅了《蜀国临床医生》、《吴国医药》和《汉朝全科医师》等多份医学杂志,开始制作与真杂志一模一样的山寨杂志。 张苞很快就挣到十万,但投诉电话慢慢多了起来。这些投诉电话的原因都是一样的:在杂志的官网上找不到自己发表的文章,上级不认可。 张苞这才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天朝中还有不少同行。山寨论文多了,领导也就防范了,管理部门就要大家提供网上的收录情况。张苞想起老爸常讲的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张苞花钱找来专业人士,模仿真的杂志网站又做些山寨网站,还在网站上建立了对应的数据库。这样,每一个发表了论文的客户都可以在这个数据库上查到自己的文章。 时光飞逝,张苞突然发现,自己一年山寨了827篇论文,居然挣了180万。再也不用求学校报销老爸的医疗费了。 福兮祸所依,一天,张苞准备给几个客户寄杂志,刚出楼门,突然被一个中年男人一把抓住衣领,一下将张苞给拎了起来。 “你小子敢骗老子!是想进班房了吧?” 虎门无犬子,张苞很快就冷静下来,告诉对方说:“好商量、好商量,你也不想把事情弄大吧。” 听到这句话,对方反而给愣住了。于是将张苞拉到一个僻静处,说:“你小子给我发的论文是假的,我评职称时给人事处发现了,你说该咋办?” “咱们好商量。其实真论文中也有假的,我这是假论文中的真文章,水平肯定是有的。噢,您怎么称呼?是什么时候联系我的?”张苞问。 言语交往了几个回合,张苞这才搞明白,来人是幽州大学附属医院的张梁副教授,三个月前,张梁给张苞汇了5千元,指定要在《魏国中医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当时张梁自己倒是寄来了稿件,稿件的题目张苞记不起来了,但对稿件的内容记忆犹新:说是从《本草纲目》中挖掘出一些偏方,疗效很好。例如将老母猪的粪烧成灰,用三钱黄酒口服,可治愈女同志的血崩;如果有人突然肚子痛,骑在他身上,并在他的肚脐上撒泡尿立马见效。看到张梁的稿件后,张苞大笑不已,告诉张梁这样的稿件肯定发不了,如果张梁再交2千,自己可以找个专家为张梁写篇文章。后来,张梁一共给了张苞7千,张苞就在《魏国中医杂志》上的一篇别人的文章改成张梁,做了一本假杂志给张梁寄了过去。 张梁这次来是向张苞索赔的,两人讨价还价了好久,张苞同意归还张梁原来交的7千,再另加7千精神损失费,一共给张梁一万四;而张梁要给张苞写个书面承诺,保证今后不再纠缠此事。 两人约好三天后,一手交钱、一手交承诺书。 谁知三天后,在约定地点,张苞拿着钱等了两个小时也不见张梁的身影! 当晚看新闻,才知道张梁被捕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智公瑾笑授八股秘笈,猛张飞喜获国家基金 【985风云-13】学者分逐名利场 博士共演罗生门 【985风云-12】求排名校长出新政,谋利益老九应奇招 【985风云-11】男博导规则行事,女博后反常出牌 【 985风云-10】苦楚法学硕士升西天 , 悲情数学小研赴黄泉 【 985风云-9】 正校长为公献胃 , 副校长因酒撞人 【985风云-8】 鉴定会上张飞叱评委 , 传达室里老马说获奖 【985风云-7】 土博士鸭梨山大,大校长论杯秤金 【985风云-6】 求教授老者拼老命,为职称博士挥重拳 【985风云-5】 厅长知人善任,评委啼笑皆非 【985风云-4】 小乔蛮横专断,周瑜移情别恋 【985风云-3】 千人妙笔生花,杰青拍案而起 【985风云-2】 吕千人后院起火,曹书记妙计平乱 【985风云-1】 学生匿名举报,书记借喻警告
个人分类: 小说|17229 次阅读|31 个评论
[转载]关于开设“评论与争鸣”和“科技管理实践”栏目的通告
zhangjiuqing 2010-12-10 12:33
在这儿广而告之,欢迎博友们参与。 关于开设评论与争鸣栏目的通告 根据 2010 年《中国科技论坛》编委会和《中国科技论坛》理事会会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活跃刊物的学术气氛,《中国科技论坛》拟设置评论与争鸣栏目。 投稿人可以就对本刊所发的某一篇或者几篇论文的研究理论基础、方法、过程和主要结论进行质疑。编辑部会邀请作者对此做出及时的回应。 投稿人可以对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领域最新出版的学术专著中的研究理论基础、方法、过程和主要结论进行质疑。编辑部会邀请作者对此做出及时的回应。 投稿人可以对当前科技发展与政策研究中正在流行或者即将发生的学术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综合评述,也可以邀请在某个问题上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联合投稿。 投稿文字须言简意赅(在 2000 字内),针对性强,观点鲜明。 本栏目投稿可直接与编辑部沟通联系。联系电话: 010-58884526 。 投稿邮箱: zgkjltzp@casted.org.cn 关于开设科技管理实践栏目的通告 根据 2010 年《中国科技论坛》编委会和《中国科技论坛》理事会会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了及时反映科技管理工作者在探索与实践中的成就和观点,《中国科技论坛》拟设置科技管理实践栏目。 本栏目的作者对象是来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管理工作者和学术研究人员。 本栏目的稿件内容为本单位、本领域、本行业在科技管理实践(如体制改革、制度建设、研发组织、技术转移、项目评估、人才建设、绩效评价、知识产权保护等)中某一方面最有特色、值得同行借鉴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分析,以及由此产生的思考和启示。 投稿文字须言简意赅(在 4000 字内),案例鲜活,实事求是,突出特色,力避简单铺陈。 本栏目的投稿请直接与编辑部沟通联系。联系电话: 010-58884526 。 投稿邮箱: zgkjltzp@casted.org.cn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8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中美生态农业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wangyk 2010-6-7 04:16
王 应 宽 2010-0 6 - 06 Beijing, China 2010 中美生 态农业 国 际 研 讨 会成功召开 2010 Sino-U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co-agriculture 2010 年 5 月 12 19 日 克莱蒙 波莫纳 戴维斯, 美国 经过 三个多月的筹 备 ,由中美双方合作主 办 的中美生 态农业 国 际 研 讨 会于 2010 年 5 月 13-15 日在美国加州成功召开。此次会 议 由中国 农业 工程学会《国 际农业 与生物工程学 报 》( IJABE ) 发 起 组织 , 联 合美方 组织 机构美国加州州立波莫 纳 理工大学 农 学院和美国中美后 现 代 发 展研究院共同主 办 的。会 议还 得到中国 农业 工程研究 设计 院、美国克莱蒙研究生大学生 态 文明研究中心和美洲国 际 交流集 团 的 协 助支持。此次会 议专 家和代表主要来自中国和美国,也有加拿大、 韩 国、日本的代表到会, 总计 参会人数四十余人 , 其中中国代表 团 到会 17 人。会 议 的主 题 包括生 态农业 的内涵及外延,可持 续 生 态农业发 展模式,生物多 样 性和生 态 系 统 的保 护 , 农业 生 态恶 化、 环 境 污 染及防治,生 态 、 经济 、社会效益 综 合 评 估,生 态 文明,人、自然、社会和 谐 共生,后 现 代 农业 , 农产 品与食品安全、清 洁 生 产 ,可持 续 的 农产 品与食品 加工 技 术 ,新 兴 的 农业 生物 质 能源 产业 , 农 作物秸 秆 、畜禽 粪 便、城市生活垃圾等 资 源化利用生 产 沼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 质 成型燃料等。 会 议 分 3 个 阶 段分 别 在 3 个会 场进 行。 5 月 13 日会 议 开幕式及全天学 术报 告交流在克莱蒙大学城 举 行。美国西部太平洋 时间 上午 9 点,会 议 正式开幕,会 议 开幕式 由美国中美后 现 代 发 展研究院常 务 副院 长 王治河博士主持,世界著名生 态经济 学家、世界建 设 性后 现 代主 义 的代表人物,中美后 现 代 发 展研究院院 长 小 约 翰 柯布( John B. Cobb, Jr )博士担任 美方 会 议 主席并致开幕 词 。柯布 教授 热 烈 欢 迎大家到克莱蒙参加此次大会, 阐 明生 态农业 研 讨 会的重要意 义 ,他指出,就人 类 未来的命运而言,没有比生 态农业 更重要的 话题 了,并倡 导 走生 态农业发 展之路,希望中国能 倾 听到 这 种声音。 CIGR Journal 主 编 、 IJABE 执 行主 编 、《 农业 工程学 报 》副主 编 、 会 议 的 发 起人、 组织 者和中方代表 团团长 王 应宽 博士作 为 中方会 议 主席致辞, 发 表了 题为 以生态农业提升生活品质 - 开发与保护,生活与节约( Upgrading our life quality by eco-agriculture: Develop and conserve, live and save ) 的演 讲 ,主 张发 展生 态农业 ,提升生活品 质 , 强调对 自然 资环 的开 发 利用 应 采取开 发 与保 护 并重,生活与 节约 并 举 的策略 ,受到与会代表的 欢 迎和好 评 。 简 短的开幕式后 进 行了集体合影,随后 进 入学 术报 告交流 环节 。全天共有来自美国的 6 位、加拿大 1 位和中国 2 位特邀 报 告 专 家作了会 议报 告。 会 议报 告的 4 个板 块 分 别 由中美 2 位 专 家担任会 议 主席共同主持。 世界著名的后 现 代思想家、建 设 性后 现 代主 义 理 论 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生 态经济 学家、 过 程哲学家、美国 过 程研究中心 创 会主任,美国中美后 现 代 发 展研究院院 长 小 约 翰 . 柯布博士( Dr. John B Cobb )作了 题为 论 生 态农业 (Ecological agriculture) 的 报 告。柯布博士 虽 已 85 岁 高 龄 ,但仍精神矍 铄 ,思想敏 锐 , 报 告充 满 睿智和激情 ,问答环节更是侃侃而谈,妙趣横生 。柯老在 报 告中指出,人 类 世界的无限 扩张 , 导 致 环 境危机,使整个生 态 系 统 正在衰退。要阻止生 态 系 统 的 继续 衰退,就必 须 停止 对 自然 资 源的肆意 滥 用。人 们 往往忽 视 了 农业对 生 态 系 统 衰退的影响。 农 学家思考着如何用工 业 化的方式生 产 足 够 多的食物以 满 足日益增 长 的人口的需求。 农 民也只关注 产 品的生 产 和 经济 效益。如西方的 现 代 农业发 展模式因 为 忽 视 生 态 的 恶 化已 经 呈 现 不可持 续 的迹象。 发 展 农业 而忽 视 生 态 系 统 保 护 将很危 险 。不能 仅 以 经济 学家的理 论发 展 农业 ,向自然生 态 系 统 攫取最大化利益,只追求可怜的 GDP 的增 长 ,而不考 虑产 生的危害,将会得不 偿 失,走向 毁灭 。因此,柯布博士主 张发 展后 现 代 农业 ,走可持 续 的生 态农业发 展道路,并希望中国能 够 接 纳这 种智慧。 世界著名后 现 代 农 学家,生 态农业 与有机 农业 的先 驱 C. 迪恩 弗 罗 伊登博格( C. Dean Freudenberger )博士作了 题为 土地与文明 ( Soil and Civilization )的精彩 报 告。 报 告称,食物依 赖 于土壤,没有土壤就没有 现 代文明。但是,土壤也是一个脆弱的有生命的有机体, 现 代 农业 的 发 展使土壤退化,危及地球和子 孙 后代 赖 以生存的 环 境。他呼吁,必 须发 展后 现 代生 态农业 , 实现 从以人 为 中心向以地球 为 中心 转 移,建立一个生 态 的可持 续 的人 类赖 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系 统 。他 还 建 议 ,中国 应 走后 现 代 农业 之路。 美国著名生 态农 学家,美国密 苏 里大学哥 伦 比 亚 分校 农业 、食品与自然 资 源学院 资 深教授 约 翰 艾克( John Ikerd )博士作了 题为 可持 续农业 的挑 战 ( The challenge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的 报 告。艾克教授首先 阐 明了可持 续农业 的概念,即,参照 1987 年 联 合国 报 告 对 可持 续 性的定 义 ,可持 续农业 是一种能保 证 两代 间 的代 际 平等,持久的 维 持其生 产 力和 对 社会价 值 的 农业 ,亦即永 续农业 。 为 了追求 产 量和 经济 效益并减少 劳动 力投入,将工 业 方法引入 农业 ,依靠 专业 化、 标 准化和控制一体化, 虽 然在 产 量和 经济 效益方面已 经 取得了 显 著成效,但是也 导 致了自然 资 源的衰退、 农业劳动 力的衰减和 经济 机会的 丧 失。工 业 化 农业 本 质 上不能 维 持其 对 社会的生 产 力和有用性,可持 续发 展的每一 项测试 都通不 过 。 可持 续农业 面 临诸 多挑 战 ,包括 工业 化 农业 是非生 态 可持 续 的 、 非社会可持 续 的 、 非 经济 可持 续 的,工 业 食品体系也是不可持 续 的, 总 之,工 业 化的思 维 模式不适合 农业 的可持 续发 展。需要重新 审视 ,把 农业视为 一个有机生 物体,包括土壤及其微生物、昆虫、植物、 动 物和人。 农业 、 农 民和社区都 应视为 一个 动态 的、有机的系 统 。要 创 造一个永 续农业 , 维 系一个永 远 的社会,就必 须 遵循有机生物的 规 律, 发 展可持 续 的生 态农业 ,兼 顾经济 、社会和生 态 效益 。艾克教授 强调 ,要 发 展可持 续 生 态农业 ,就要培养新 兴 的知 识 型 农 民, 让农 民重新成 为农业 的中心, 农业 成 为 整个国家和全球食品安全的中心。可持 续 生 态农业 不是一个 选项 ,而是一种必然。关注可持 续发 展的 农 民既可以 满 足当 代的 需要,又可兼 顾 子 孙 后代。因此,培养有 爱 心、有知 识 、有思想的新型 农 民将是未来人 类 社会的 头 等大事。因 为 只有他 们 才能恢复土地的自然生 产 力,生 产 出保 证 人 类 健康的 健康 食品,最 终维 系一个健康 的 、 生生不息的地球村。 由王 应宽 博士邀 请 的来自洛杉 矶 市社区重建局高 级规 划 师 黄 铁屿 博士( Dr. Ed Huang )到会作了 题为 可持 续 城市 农业 的再生( Regeneration of Sustainable Urban Agriculture )的精彩 报 告。黄博士以自己 30 多年的从 业经验 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可持 续 再生的城市 农业 理念,他用大量的数据 资 料和精美的 规 划 设计 案例 说 明打造可持 续 城市 农业 的重要性及再 创 此 产业 的策略与做法。 阐 述了全球食物系 统对环 境与健康的害 处 及城市 农业 在 节 能减排与提供城市 绿 色工作机会的益 处 ,介 绍 城市 农 耕 场 所 类 型及各型使用开 发 可行性,并列 举 政府部 门 如洛杉 矶 市社区重建局在低收入 户 住房 项 目开 发 社区 农场 或空置土地 农 耕的做法, 说 明 经营 可持 续 性城市 农业 必要的机制与基建支撑,其中要件含土地 规 划管理系 统对 城市 农业 的政策支持与法 规 准 许 , 绿 色就 业 市 场 , 销 售管道和 设 施的建立。黄博士 还 列 举 了生 动 的案例:洛杉 矶 市社区重建局在旧城改造区 协 助 农 夫市 场 和地方餐 馆 的建立来促成土食系 统 ,以 亚凯 迪 亚 生 态 屋 实 例, 讲 述家庭 农场为 人 为 野生 动 物的所需而 进 行的可持 续 性 设计 和 经营 。黄博士新 颖 的 观 点、 创 新的 设计 、生 动 的 讲 解 让 与会代表 兴 趣盎然、耳目一新、流 连 忘返。 报 告之后, 孙 振均、 赵 桂慎、史海 滨 和王 应宽 (本人)有幸 应 邀到黄博士家做客,参 观 了他本人 历时 三年多自行 设计 建造的 绿 色生 态 屋,不禁 对这 位 规 划大 师肃 然起敬, 钦 佩有加 。 其他 的 报 告 也同 样 精彩, 仅 列出 报 告人 和 题 目 ,恕不再此一一介 绍 。 乔 安娜 赛 伯特女士( Ms. Joanna E. Seibert ),美国阿肯色大学洛克菲勒研究院 项 目 主任 题 目 :社区、食物与生 态 学( Community, food, and ecology ) 彼德 . 德 马 什( Mr. Peter deMarsh ),加拿大社区林 业业 主 联 盟 主席 Topic: Constructive postmodern agri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village in eastern Canada 题 目:从 东 加拿大 农 庄看建 设 性后 现 代主 义 王治河博士,美国中美后 现 代 发 展研究院常 务 副院 长 Topic: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modern agriculture from a constructive postmodern perspective 题 目:关于 农业 与 农 村 发 展的后 现 代哲学思考 孙 振 钧 教授,中国 农业 大学生 态 工程系 题 目:中国 综 合生 态农业 系 统 模式( Patterns of integrated eco-farming systems in China ) 栾敬 栋 教授,安徽 农业 大学 经 管学院 院 长 Topic: Analysis on industrial policy of developing recycling agriculture in China 题 目 : 中国 发 展循 环农业 的 产业 政策分析 5 月 14 日,会 议 的第 2 天移至美国加州州立波莫 纳 理工大学召开。上午听取美国加州州立波莫 纳 理工大学 约 翰泰勒再生 农业 研究中心主任卡勒 尔 . 布朗( Kyle Brown )教授的 报 告,然后参 观约 翰泰勒再生 农业 研究中心, 实 地感受生 态农业 的 发 展模式并与布朗教授面 对 面交流。 下午的会 议 在美国加州州立波莫 纳 理工大学 农 学院召开。 农 学院院 长 莱斯特 杨 ( Lester Young )教授作 题为 加州的可持续农业 (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California ) 的 报 告, 报 道交流 讨论 之后,莱斯特 杨 教授 带领 全体会 议 代表参 观 了 农 学院的 实验 室和研究成果,参 观 了 现 代化智能温室、立体栽培等技 术 成果。 经过 3 天的生 态农业 技 术 参 观 考察之后, 5 月 18 日,会 议 的第三部分 转 移到加州大学戴 维 斯分校 农业 与生物工程系 举 行。潘忠礼教授 热 情的接待全体会 议 代表,并 带领 大家参 观 了校园、 张 瑞 红 教授的 厌氧发酵规模化产沼气的 科研成果示范 项 目,参 观 了 农业 与生物工程系的 实验 室和同行的研究成果。参 观结 束之后, 张 瑞 红 教授和潘忠礼教授分 别为 大家 作 了学 术报 告,大家 进 行了 热 烈的 讨论 和深入的交流。会 议经过 三个会 场 的 报 告、 实 地参 观 和交流后 圆满结 束。会 议 代表在参 观 考察 过 程 中,从洛杉 矶 到旧金山、戴 维 斯 ,横穿了美国 农业 最 发 达的 农业带 南加州和北加州, 亲 眼目睹了美国 发 达的 现 代 农业 。 会 议语 言主要采用英文,个 别专 家采用中文。会前制作了会 议论 文集,共 计 收 录 会 议论 文全文及部分 论 文摘要近 30 篇。会 议 的 优 秀 论 文将投稿到《国 际农业 与生物工程学 报 》( IJABE ), 经评审 通 过 后在 IJABE 刊物 发 表。此次会 议总计 邀 请 并安排了中美知名的生 态农业专 家 13 人 进 行了大会 报 告交流。每次 报 告之后都安排了提 问 和 讨论 ,气氛 热 烈,交流效果良好 ,让专家和参会代表都满意 。 通 过 学 术 期刊 主 办 国 际 会 议虽 然 不是什么 创 新 ,但通 过这 次 尝试 ,达到了 预 期 的效果。不但 为 国内外 专 家 研 讨 学 术热 点 问题 搭建平台,同 时 也 扩 大 的期刊的影响,收集到了稿源,在 为 大家做好学 术 交流 服 务 的同 时赢 得 一定的 经济 效益。 简 要 总结 , 认为 是 值 得 去 尝试 一种 办 刊 与 办 会 互 动 互 补 的 发 展 模式。 2010年5月13日在美国洛杉矶卡莱蒙研究生大学会场参加生态农业会议开幕式的部分代表合影 2010年5月14日,部分会议代表在美国 加州州立波莫 纳 理工大学 约 翰泰勒再生 农业 研究中心报告与交流后的合影 2010年5月18日,会议代表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参观交流并聆听张瑞红教授和潘忠礼教授报告之后的合影 2010年5月18日,代表们在潘忠礼教授的讲解下饶有兴趣的参观了张瑞红教授的厌氧发酵规模化制沼气示范项目,该项目被评为UC Davis的十大重点推广成果之一,在中国也已经有转化 中美生态农业会议议程-Agenda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5253 次阅读|4 个评论
看荷兰人如何办科技期刊
热度 2 yangwenzhi 2009-8-22 10:49
我有幸与中国科协期刊考察团一行7人,于2009年2月1621日对荷兰的科技期刊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团主要访问了荷兰爱思唯尔、威科等出版集团,考察了编辑出版、期刊管理、电子数据平台建设等流程;考察团还向国际同行介绍了中国科技期刊(特别是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的概况、发展趋势及措施设想;就国际科技期刊出版业的发展趋势方向,以及双方的出版合作与交流进行了广泛和较深入的研讨。考察团感受颇丰,所取得的经验和收获,对于我们把握世界科技期刊的发展态势,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促进我国科技期刊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荷兰科技期刊出版的概况 荷兰地处北欧,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被喻为欧洲花园。荷兰国土面积(41864平方公里)不大,约为北京的4倍,人口不到1600万。荷兰国家虽小,却不仅在商贸领域,而且在学术领域,都堪称世界大国。荷兰是欧洲文化的交汇处,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使荷兰具有了多元文化的特征。荷兰国家教育文化科学部自称荷兰是思想和知识的转运港,此次考察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也认识到了荷兰这个非英语的小国如何能成为世界出版大国。 在16世纪到17世纪,荷兰是世界出版业的中心。荷兰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国家,虽然官方语言是荷兰语和弗里西语,但受过教育的荷兰人几乎都能讲英语。语言优势、国际化和宽松的出版环境形成荷兰的出版传统和国家优势。英语在企业和学术等领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以学术出版著称的爱思维尔目前反而没有荷兰语期刊。这种国际化、全球化可能与荷兰国土和市场狭小、资源有限有关,拓展海外市场对出版商来说非同小可。不仅在出版市场,出版资源也是如此,大多数出版社的编辑、印刷和物流等大多数职能分别由设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分支机构分担。如,爱思唯尔的电子产品大多在印度和菲律宾生产完成,因为当地有语言和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人工成本相对比荷兰也低得多。同时,荷兰出版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开放政策。荷兰出版发展初期,在当时欧洲许多国家,出版业一直没能从禁锢中解脱出来,出版业尚不是一般大众所能从事的行业,在英国只有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少数出版社拥有出版权。由于荷兰政府放松管治,各出版商以市场求生存,出版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促使交易、出版形态和印制手段的革新和发展,从而奠定了今天荷兰出版业发展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荷兰大中型出版公司逐步增多。20世纪80年代,为了扩大出口,以英文出版的科技图书与期刊的品种增长很快。目前,荷兰有各类出版机构1800多家,其中商业出版社500多家。荷兰报刊发行始于1618年,现共有日报近90种(其中全国日报8种),综合性和专业性期刊约4000种。 通过考察,我们清晰地感受到,荷兰科技期刊出版业有自身的特点:一是有促使其出版业不断成长的历史渊源;二是有雄厚的学术研究和出版发展研究作背景;三是有世界较为通行的语言英语出版环境;四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全球化商业出版体系比较健全。 二、对爱思唯尔和威科出版集团的考察 爱思唯尔、威科出版集团是荷兰商业出版公司的佼佼者。为此,考察团重点以爱思唯尔、威科两大出版集团为入口和重点,深入了解了荷兰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的状况及其运作模式,以期对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业的发展更多的启迪。 (一)里德爱思唯尔(ReedElsevier)公司 里德爱思唯尔(ReedElsevier)公司是荷兰这个出版王国的一颗明珠,它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知名度相当高。爱思唯尔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主要业务遍布在世界各地。集团内除了销售和印刷等部门以外,还设有科技出版集团(ScientificPublishingGroup),科技出版集团包括有爱思唯尔出版社、北荷兰出版社,以及其他一些出版部门。 目前,在全球科学、技术、医学(STM)期刊出版领域,2000多家主要出版机构出版2.3万多种期刊,全球研究者和文章都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95%以上的文章可以通过在线找到,STM期刊出版市场每年产值大约为20亿美元。爱思唯尔出版其中的STM期刊2300种,约占全球同类期刊总数的10%,而全球每年出版的英文研究性文章的26%来自爱思唯尔。从2000年至今,爱思唯尔用于数字化出版投资总额已超过3亿欧元,其中:投资到期刊的ScienceDirect平台的资金达2亿欧元、同行评议编辑出版体系建设1500万欧元、编辑系统4000万欧元等,使之在运用新技术方面始终据世界领先地位。爱思唯尔的STM期刊数据库已在全球的研究人员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有资料认为中国高校的研究人员对爱思唯尔的STM期刊数据库的依赖度为59%),ScienceDirect为100万的研究者和科学家提供900万篇期刊论文的检索服务。2004年,爱思唯尔开发了Scopus文摘和索引数据库,以及为医疗卫生研究人员提供决策依据的MDConsult。爱思唯尔在全球26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拥有7000多名雇员,其中在荷兰总部工作的就有1000人,其STM期刊产品行销180多个国家。近几年来,爱思唯尔的STM期刊仍然以每年新出刊18种的速度不断发展。从其发展历程看,爱思唯尔一直紧跟时代步伐,从而保持着科技出版的领先地位。中国的科技期刊出版与之比较还有很大的一段差距。 爱思唯尔拥有2300余种的STM期刊群,究其如何管理与规划,是我们此次考察、访问和交流的重点。考察发现,爱思唯尔对期刊群的管理理念非常简约,但不简单。爱思唯尔管理部门的职员全是专业职业素养较高的专门人员,并且按照STM大学科期刊群分类管理的需要,在集团内部的相应管理部门(如,化学出版部、医学出版部等)以及相应综合性管理部门(如,网络出版部、市场营销部等),由这些部门进行专业运作。在考察中,我们发现爱思唯尔在对STM期刊群管理上是按照分类跟踪、深入分析、评价反馈的方式进行的。即,爱思唯尔把2300多种期刊分为若干学科(或门类)期刊,由相应的管理部门根据市场销售和用户反馈的情况,以及来自于作者、编辑部方面的情况,根据学科期刊群管理专家团队、综合管理部门专家等的集体讨论和定量化分析,提出对其每一种期刊的个性化管理的策略和关注的重点,以及发展的方向和措施。在具体操作上,爱思唯尔根据每种期刊的评价数据和结果,分别标注为绿色、黄色、红色等3种颜色。标注绿色的期刊,表明运行状态正常、良好,不需过多注意;标注黄色的期刊,表明在某些方面有一定不足或问题,需要改进,须根据这些问题加以具体指导和提出具体改善措施;标注红色的期刊,表明进入警戒状态,其期刊存在严重问题,须投入足够精力予以关注和观察,深究其发展方向,研究提出是否继续出版的取舍决断,以及明确的期刊发展对策措施。爱思唯尔专家对每种期刊的某些指标提升过快或下降过快,都给予重点关注和深入分析,并不是强调指标提升越快越好。 爱思唯尔按照国别对不同国家的STM期刊的重要学科领域、研究性论文、论文质量,以及作者分布等进行定量化分析,进行分类管理,他们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他们的研究表明,中国的研究性论文和STM期刊处在第4象限,即数量增长极快、但质量略处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下,属于极具市场潜力的国家。因此,爱思唯尔对我国的研究性论文稿源和STM期刊信息的发展走势,以及中国的研究者和科学家对期刊信息的市场需求等非常看好,对中国科技期刊市场发展充满着期待,中国将是今后很长时期内爱思唯尔市场开拓和发展的重点国家。爱思唯尔的专家认为,从他们的营销战略看,中国的研究性论文和STM期刊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研究性论文的质量和英文语言文字水平。 (二)威科集团(WoltersKluwer) 威科集团(WoltersKluwer)成立于1878年,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但业务遍及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为世界五大出版公司之一。威科集团的出版产品和服务涵盖医学健康、税务、财会、金融、法律以及教育等多个领域。 在与考察团交流中,威科集团的专家重点介绍了他们的专业数据服务平台(Ovid)的建设理念、技术与运作状况。目前,Ovid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医学信息平台,隶属于威科下属的健康出版事业集团(WoltersKluwerHealth,简称威科健康集团)。威科健康集团2006年总收入是8.23亿欧元,近年业绩持续增长,专业教育板块是业绩增长的亮点。Ovid数据库收集全世界的所有医学健康类(他们不分层级、追求全、有应用价值;不分语言)的专业期刊、专业书籍等专业信息,为医生提供临床解决方案,为病人施药提供咨询,为研究人员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为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提供学习服务等,其服务界面非常人性化,平台的互动性良好。Ovid除建立自己独有的数据库外,也选择与爱思唯尔的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等世界上的一些实力较强的综合或专业数据库合作,通过文献查阅流量来实现结算和利润分成。Ovid服务的构成比重为:医药解决方案32%、临床解决方案7%、专业教育26%、医学研究35%。根据TNSGlobalImageStudy2007年的报告,Ovid在医学信息服务领域,无论在技术领先性、数据质量以及用户检索体验等方面,均排在全球第一。在北美,93%的医学图书馆、97%的教学医院和87%的美国医院(床位在200张以上),以及30家最大医药企业均使用Ovid平台和医学数据库产品。我国多家医院和医学科研院校也使用该产品;国内最大的在职医学教育、医学信息和医生数据管理企业好医生网站宣布,将与威科达成合作,引进其Ovid文献服务平台、ClineGuide辅助诊疗智能系统等大型系列信息服务体系,为中国广大医药科研人员及医护人员提供最前沿的医药科研信息及教学资源服务。 威科集团也在其他领域积极开拓其中国市场,参与交流的威科集团全球CEONancyMcKinstry在她出访中国时曾表示,中国的开放政策为出版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其旗下的CCH(CommerceClearingHouse)公司是世界领先的专业信息出版商,产品包括书籍、活页、电子产品和网络等多样化形式,以优质、可靠、及时和方便查阅的特点享誉全球。据悉,CCH在国内注册的商律(北京)图书销售有限公司已取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图书零售企业营业执照,这将是国内首家外商独资的专业零售出版书店。在我们学习国际先进出版集团经验之时,国外的出版集团早已迈出了他们开拓中国市场的步伐。 (三)荷兰科技期刊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结合考察和与荷兰科技期刊管理专家的交流,同时在考察团内也展开了热烈讨论,概括起来有以下主要认识和启示。 第一,科技期刊出版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势不可挡。 考察表明,无论爱思唯尔,还是威科,均突破了荷兰国家属地出版和市场的概念,其基本理念和运作完全是全球化思维,基于全球范围内市场竞争(采购、销售,并购、合作等),使其成就为无国界的极具竞争实力的科技期刊出版公司。在信息化社会,世界已经变平,中国科技期刊出版要获得与大国身份相适应的国际地位,具备世界眼界,顺应世界科技期刊发展潮流,融入全球科技期刊出版体系,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科技期刊出版的市场竞争与合作,加快科技期刊理念、运作的国际化,这是不可跨越的门槛。科技期刊出版(包括作者、审稿、编辑、生产、服务平台、物流等)的全球化,以及科技期刊资源配置的属地化和本土化,不仅大大丰富科技期刊的资源,节约期刊生产和交易成本,而且也拓展了科技期刊的市场容量,增强产品的学术认同和文化认同。爱思唯尔、威科正是利用全球化的资源和市场定位,才得以位居世界大出版公司的前列。 与西方科技期刊强国相比,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既有优势,也有明显缺陷。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研究论文产出数量不断增长,同时科技期刊信息的消费市场巨大。但在科技期刊国际化方面,我们仍然面临许多难题:一是期刊的语言难题。我国是非英语国家,而目前顶级科技期刊基本被英语语种的科技期刊所垄断,我国科技期刊绝大多数为中文期刊,即使是英文期刊语言水平也存在某些问题。中文科技期刊服务于本土与服务全球(国际化)很难两全。二是期刊的声誉难题。我国虽然科技论文产出不断增加,但因为不是现代科技的起源地,也不是世界的科技中心,科技期刊的历史不长、声誉不高,对全球高水平研究论文的吸引力不够,期刊的全球性销售受到制约。目前,我国科技期刊中1970年以前创刊的不足10%,80%的科技期刊的刊龄不足30岁。三是期刊的导向难题。我国办刊受非学术性评价主导,官本位和功利性的职称、学位、评奖制度等深深影响着科技期刊的走向,科技期刊的体制和制度安排不完善,促使我国科技期刊在追求评价指标中不能自己、不能脚踏实地,同时也导致国内优秀论文大量流向外刊,这不利于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这些现实既是我国科技期刊的特色,也是我国科技期刊走向国际的难题,解决这些难题、填平这些鸿沟,将是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二,数字化与集团化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考察表明,爱思唯尔、威科完全基于世界是平的基本理念发展的现代科技期刊的基本走势,目前均以科技期刊数字化产品作为主要营利产品,并为此奠定了他们的盈利模式。目前,从世界范围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现代科技期刊发展奠定了科技期刊新型出版形态数字化出版期刊的基础,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由传统的阅读纸质印本期刊向通过网络收索、选择、获取、阅读、引用科技期刊信息方式的转变,使得科技期刊的在线和数字化出版日益风行。在线出版平台(数字化出版平台)、与客户交互的平台背后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使这些平台上集成海量的期刊信息(主要靠采购获得,而不是完全自己出版),彰显出比阅读纸质印本期刊、查阅图书馆藏研究文献等越来越及时、方便和高效的独特功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群(主要是研究信息机构集团采购)。目前基于数字化科技期刊商务的在线出版平台,以信息套餐、捆绑销售、大宗交易、大额订单等方式统领着科技期刊信息流动的潮流,促使在线获取科技期刊信息正在成为现代研究人员获取文献的主要途径,研究人员对在线出版平台的高度依赖,引领着科技期刊的在线数字出版逐步取代其印本文献。 考察发现,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使科技期刊出版除了坚持同行评议、质量为核心这个根本宗旨不变外,科技期刊出版理念、出版形态、出版规模、流通方式等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目前,中国科技期刊出版在国际上还缺乏话语权,虽然已有同方知网、万方数据等国内著名的科技期刊综合性数字化出版平台,但其国际化程度仍不高,中国科协及全国学会主办期刊的在线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和国际化更是滞后,在这方面根本不具备和其世界同行竞争的实力。实践证明,科技期刊在线数字出版需要投入巨额资金、需要获得持续的财务支撑,这就需要集成和优化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同时获得财务收支的平衡或有余,这些只有在科技期刊集团化的体制下才能完成、才能持续。要使我国科技期刊作大作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在世界科技期刊之林谋得一席之地,除提高质量水平外,必须彻底改变我国科技期刊主办和出版高度分散、资源配置低效、办刊能力不高等现状,走集群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随着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化,未来几年将进入我国科技期刊优胜劣汰的时期,科技期刊的主办权和出版权、资产的兼并和重组将是主要趋势。 第三,科技期刊信息服务的市场细分正在加剧进行。 目前世界范围内科技期刊信息服务正在加剧市场细分。考察中我们有以下感受:一是科技期刊按照学科、专业的进一步细分趋势非常明显,爱思唯尔每年出版的新刊达18种之多,而我国每年批准的新刊与实际需求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受刊号数量控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应该创刊的科技期刊得不到批准。二是科技期刊信息服务出现综合和专门两种细分方向。如,爱思唯尔的ScienceDirect和威科的Ovid都是当今运作较为成功的数据信息服务系统,但这两个信息服务平台却有着各自的鲜明特点,即综合求优、专门求全。爱思唯尔ScienceDirect是一个STM期刊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涵盖的学科较多,据介绍,未来几年爱思唯尔在线数字化出版的期刊数将有所减少,其选择期刊信息来源标准将更加严格,主要把握各学科最前沿的发展信息,因此爱思唯尔ScienceDirect遵循综合求优,寻求的发展目标是:求高、求精、求优。威科的Ovid主要以医学和健康服务为主,是个专业性、个性化的数据库,据介绍,其信息来源强调要尽可能地全面,其不仅包含期刊信息,还有电子书等各种载体的信息,让使用者搜索一个问题时得到最全面的解答。三是专门性、个性化的学科性科技期刊信息平台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目前,由于科技期刊在线数字出版的排他性,以及信息消费市场的有限性,对科技期刊源信息的争夺竞争日趋激烈,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的运营成本不断增加、生存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但基于优势学科群基础上建设专业性、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这是因为学科内聚力强、服务对象明确、产品个性鲜明,同时能提升期刊群体的谈判地位、不需要出让科技期刊的在线数字化出版权(掌握主动、留住增值利润)、可以平等地与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合作和竞争。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应首先建设自己的科技期刊专业数据信息服务平台。 第四,科技期刊出版的竞争更加集中增值服务方面。 爱思唯尔的副总裁PaulEvans教授在谈到爱思唯尔的未来发展方向时讲了一个小事例,其数据库可起到猎头公司的作用,如把某一学科发表高质量论文的机构和作者均进行排名,发表论文有效引用率最高的作者可能在一个不出名的研究机构里,发表高质量论文较多、科研力量较雄厚的机构看到这个结果,便极有可能去和这位作者沟通,请他来自己这里工作,以壮大自己的科研实力。Evans教授表示,当多年前他专注传统出版业时,也认为这不是科技出版份内的事,但现在,这些都是科技出版者可提供的信息服务。威科健康服务部副总裁MarkSchregardus在介绍Ovid时,更是多次强调Ovid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即使不是专业人士,只是想对自己健康有所了解的大众人士也能在其中得到所寻求问题的答案。确实,时代已在变迁,客户需要何种服务、我们能提供什么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我国的大多数科技出版者还固守和拘泥于传统的出版理念。 三、对我国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有科技期刊5300多种,其中中国科协及全国学会主办期刊960种(其中有580种被国际检索工具或系统收录)。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崭新的发展形势,通过考察,借鉴荷兰科技期刊的发展经验、启示,考察团就我国科技期刊特别是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制定科技期刊国家战略和发展规划。 建议明晰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目前世界科技期刊的竞争态势和外刊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冲击得严峻形势,制定我国科技期刊的国家战略,制定我国科技期刊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切实指导和引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 (二)建议给予我国科技期刊更多的政策支持。 借鉴荷兰科技期刊出版的宽松政策环境,结合中国国情和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需求,建议国家科技期刊出版管理部门科学界定科技期刊出版的属性,赋予科技期刊的非营利出版属性,并确立相应制度安排,如在实行市场配置资源前提下,采取项目管理方式,实施对科技期刊(特别是优秀学术期刊)的政府资助,实施科技期刊的国家减税或免税政策。建议区别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属性(国家机构、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实行不同的政策支持,在国家已经明确公益性出版单位、经营性出版单位政策支持的同时,切实增加和完善对科技社团主办科技期刊的政策支持,充分体现其非营利的组织属性。 (三)努力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借鉴国际上科技期刊集团化运作的经验,建议加快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进程,切实解决我国科技期刊的分散、重复办刊问题,完善有实力科技期刊出版机构跨地域兼并重组的具体鼓励政策和具体政策措施;切实贯彻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知识创新工程和科学技术进步,对于较高学术水平、填补学术领域空白的自然科学期刊予以政策倾斜,推动优秀科技期刊进一步做大做强。 建议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要以科技期刊集群化为重点,深入研究和寻求妥善解决影响科技社团期刊出版体制改革进程的诸多无法绕开的实质性问题,如科技社团期刊经营主体资格问题、科技社团主办期刊的广告经营主体资格问题、科技社团主办科技期刊广告的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界别问题、科技社团具有设立期刊出版机构的出资主体资格问题、科技社团作为非营利组织如何在出版体制中转制问题等等。始终坚持专家办刊,坚持科技期刊的同行评议机制,保持科技期刊的核心价值;同时要积极开发科技期刊市场,坚持科技期刊的市场运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科技期刊营销模式;建立完善以学科为逻辑维度的期刊集团化的出版机构,实行跨主管、跨主办、跨承办、跨地域、跨层次的科技期刊出版合作或资本联合,支持建设所属全国学会层面的科技期刊联盟、集群、集团,激活科技期刊集群化的内驱力,有效连接小期刊、大市场的;建立完善科技期刊真正的出版法人治理结构、新型的集群化的资本运营模式、决策与执行的权力运行结构、可操作性的利益分配机制。 (四)努力提升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水平。 针对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处在发展初级阶段,但发展势头迅猛的局面,建议在强化支持的同时,加强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规划协调、科学布局、指导服务,克服低水平重复、减少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建议中国科协要积极推进具有规模学科期刊群的全国学会期刊数字化建设,完善期刊在线编辑处理系统和编辑流程网络化的基础上,支持建设学科期刊的全文数据库与在线数字传播系统,建立良好、持续地运营模式。 (五)充分发挥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工作的对外交流作用。 建议采取适合中国科协的期刊业务管理身份的方式,加强与国外期刊业务交流和往来;积极寻求国外科技期刊机构与专家为中国科协的期刊发展提供建议和帮助;主动邀请国外科技期刊机构联合举办或参加举办非商业性的期刊学术交流活动,以及非商业性期刊业务培训班;积极选派国内科技期刊业务骨干到国外科技期刊机构访问或研究等。
个人分类: 学术期刊|6866 次阅读|4 个评论
丙寅大江行·02科学研究
xu782219 2009-6-24 06:43
第二章 科学研究 晚饭罢,稍事洗刷,我们便各自躺在自己的铺位上,都嘴里叼着香烟,喷着烟雾。 编刊物还顺利吗?他先开了腔。 我:比过去难多了。主要是稿源不旺盛,而且高水平的稿件是越来越少。 他:为什么? 我:都忙于去开发,去赚钱,没功夫写文章,而且也没多少高水平的文章好写。 他:搞基础理论的人怎不写? 我:少数人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者承担国家下达的项目;多数人则转向分流上了经济建设主战场;一部分人没经费干号着。所以,基础理论这一块的稿件也少了。 他:横向项目怎样? 我:不少人去跟企事业单位横向联系,也弄到一些项目,多数是技术项目。的确有些项目选得较好,在生产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总结出来的稿件水平也很高。但是,目前这类项目不多。有一种倾向,双方都希望选择比较容易达到预定技术目标的项目,最好还要周期短、中试短或干脆无中试。这类项目大多水平低,科研便在低水平上打转转。当然,根据这类工作写出来的稿件水平就低,这些科研人员也很少写,甚至不写稿件。 他:这和我们所的情况差不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横向项目的水平是一定会提高的。结合生产,投入主战场,这是方向。但是,忽视了基础理论研究可不好,不然开发很快也会失去后劲的。 我:非常对,应当重视基础理论,要看远一点。 他:但是,目前的主要问题还是开发研究工作重视得不够,应当是大部分人上主战场,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和理论问题,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兼顾基础理论研究。 我:最好是在投入主战场时,结合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以免应用和理论脱节。 他:这当然好,看来这种项目目前不会多。但是,有一些目前看不到应用前景的基础理论课题,将来也许更有用。所以,基础理论研究课题的选择应当看得远一点,可不要像你我这样都是近视眼。他指了指他戴的眼镜。 那就戴眼镜呗。我说。 对。我就是戴了近视眼镜,甚至有时还得戴望远镜。过去,咱们科学院的科研成果,好大一部分压在档案室里,或者是压在科研人员的抽屉里睡大觉。国家白白花了大宗的科研经费,没能收到应有的效益。科研人员写出了论文就算完成了任务,还心安理得。我是搞情报工作的,对这一点很熟悉。确实令人痛心。 科研人员的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后,不能说不起作用。一可以与同行交流,二有识之士可以拿去开发。但没有专门的机构或人负责推广,科研人员又不直接与生产结合,致使有的科研空对空,科学技术与生产严重脱节。的确应当改改。我说。 他:这里有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是陈腐的封建的旧思想在作梗。我国封建的小农经济在历史上延续的时间太长,长期以来以农为本,重农轻商。至今,不少知识分子走的是仍然是入士途,当文化人的路,不屑于与商人为伍。 我:考状元,当官,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或者写诗作文当大家,还很少有十年寒窗为经商办企业的。 他:我国自汉朝以来,儒学占了统治地位,传统主张是重政务,轻自然,斥技术,把科学和技术斥之为屠龙之术、不急之务,为士林所不齿,受社会藐视。 我:现在有的知识分子重理论、轻应用,也还是受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他:但这些人对现在应用技术的成果却还是乐于享受的。君不见,那些理论家们,哪家没有彩电、电冰箱、洗衣机?谁不喜欢用电脑?没有的,一出国,准带回些来。 我:知识分子不屑于经商办企业,造成了商界缺乏知识的现象存在,阻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秦朝大商人吕布韦主持的《吕氏春秋》都是吕氏花钱倩人写的;咱们建国后的厂长、经理也极少是教授和研究员。 他:目前,改革开放已七八年,商品经济发展了,已有为数不多的科技人员转向企业搞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仍然很少有教授去经营企业的。青岛即墨路小商品市场非常兴旺,国内外出名。但这里的经营者有多少是大学毕业的? 我:恐怕不多。而现在不少青少年人弃学经商,更是补充了商界低文化水准的层次,不利于商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他:知识分子不爱商业和企业,说明知识分子还远远没有抛弃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的陈腐观念,没完全从重农轻商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 我:这是孔夫子思想消极面的影响。 他:国外可没这一套。国外许多资本家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许多大学都设有商学院,专门培养商业人才。近几年,世界上出现了科学家转为企业家的热潮。所谓美国的剑桥现象,日本的硅谷热,都是说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去经营高技术和实业开发。科技英才荟萃于企业成为科技企业家,对企业发挥了极为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领导的企业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所以,经济学家称他们为经济王子。 我:我们国家现在正在提倡放活科技人员,鼓励那些有开发能力,又善于经营的科技人员去当企业家。 他:前年,在我们所领导的支持下,我牵头创办了一个专门推广和开发科研成果的公司,为一些生产单位解决了不少的技术难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数量,受到欢迎。 我:你们是咱们国家的经济王子。 他:我们的确赚了不少钱。这些钱,我们大部分用于深入开发。必须深入开发,不能够停留在单纯推广科研成果的水平上,不能靠少数科研人员跑单帮。所以,我们正在组织更多的科研人员兴办经济实体,建立专利实施工厂,建立示范工厂,实现科、工、贸结合。我们还拿出一小部分钱来用于改善职工福利,颇受职工们的欢迎和拥护。当然,我们公司的人按规定多拿了几个,少数人先富起来嘛。 我:看得出来,你是先富起来了。 他:赚钱致富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把我们赚的钱用于建立科学基金,支持公益性基础理论研究和有开发前景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今年我们拿出 4 万元在所内使用, 明年估计能拿出 20 万元;计划 5 年后提供全国同行业使用, 8 年后推向全国科技界。 我:你们的气魄真大。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社会主义,不能只想着个人富,更重要的是要想着国家,想着事业。人一伸腿就完戏了,可事业是永存的。 他:两头都得照顾到,只顾国家和事业,难以持久。 我:那当然。顺便提醒一下,别忘了支持图书情报和编辑出版事业,图书、纸张、印刷涨价太快,实在难以支撑。 他:你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你别忘了,这也是我的老本行。图书情报和编辑出版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基础工程,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基础理论研究和其他研究工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所有的研究工作都必须得由图书情报和编辑出版工作来支撑。所以,它当然是我们基金支持的重点。 我:不知你们何时能支持到我们所。 ...... 也许是因为太累了,我不知道我还说了些什么,也没听到他再说了些什么,就睡过去了,还做了个发财的梦。
个人分类: 未分类|299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普别人,先科普自己
slowlight 2009-6-3 22:14
习惯用google的浏览器看东西,但要想在科学网上写点东西,由于程序不太兼容,还得打开据说提速了不少的ie8。很久以前就建议科学网能允许使用第三方软件写博客,但一直没有实现,虽然也有了不少的改进工作,如现在的自动保存功能。 旁边有一本借来的科学美国人(英文版),内容很精彩,但总不能连续读下去,外语是个问题。没有达到看英文像中文一样,是我的功力不够,但也有很多人处于这个阶段。但这也给了中文期刊的发展机会,如果英语横扫天下,我们就要失业了。 科技期刊与科普工作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作为编辑头脑中还是应该有科普的概念,无论你出版学术期刊还是行业杂志。我们都想我们的杂志读者越多越好,这就需要我们多用最好懂的语言传播最新的知识。有的人会把简单的东西说得很复杂,也有的会复杂的东西说得很简单,两种人都是科学家。想想自己,学习了不少东西,但要想用简单的语言跟中文专业的人介绍量子力学、相对论,恐怕也是勉为其难。学到的东西不能讲出来,不能算真的搞懂了。 编杂志写文章,目的是科普别人,但要想科普别人,首先要会科普自己。一个人的知识不会像大海一样无穷,他必须不断学习。要想写100字的文章,可能 需要读10000字的资料,要想做一个小时的报告,可能需要准备好几天的时间。要想向别人介绍新东西,自己必须经常关注科究一线,关注社会动态,关注国计民生。 拿自己手头的期刊为例,要想报道最新的光电动态,就必须关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最新成果,各相关实验室的最新动态。也许我们不能评价一篇最新论文的学术质量,但必须知道谁最近有什么工作,至于水平高低可以向其他专家求证。虽然不是科普期刊,但同样需要有先己后人的精神。 当然编辑的工作远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先己后人,他还要懂策划,研究读者的阅读习惯等。我们一直说作编辑要当杂家,知识要杂,能力要杂,至于能不能成家,就看个人的造化了。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3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