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致癌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凉席致癌物甲醛严重超标
热度 1 xupeiyang 2013-8-11 05:10
当心!你在梦中凉席偷放甲醛! 睡觉时的贴身凉席会成为放甲醛的“毒物”?没错,凉席也会甲醛超标。近期质量监测,13种凉席致癌物甲醛超标,其中一家甲醛超标2倍!商家所谓的“竹子味”竟是甲醛挥发,天天睡在上面的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染上癌症……”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258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身边最危险致癌物
shenaijun 2013-8-10 12:05
为了远离癌症,我们应当成为捕捉致癌物的猎人,而不要成为它们的猎物。7月7日,美国“男性健康”网站对我们身边一些可能含有致癌物的物品由轻到重、从1到5进行了危险分级,对它们多加注意,能减少患癌风险。   致癌的化学物质:苯乙烯   代表物品: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容器   危险等级:1级   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处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苯乙烯是一种致癌物,会对人体DNA造成破坏。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就是由苯乙烯制成的。   预防措施:塑料本体底部或包装上标注材质代码为6号PS的即为含有聚苯乙烯。远离这些制品,包括一次性咖啡杯和杯盖。避免在含聚苯乙烯塑料材质的容器中加热食物,特别是油腻食品,这类容器在高温下会释放出苯乙烯。   致癌物质:甲醛   代表物品:无皱衬衫   危险等级:2级   甲醛能让无皱衬衫看起来挺括利落,但它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有证据显示,甲醛会导致鼻腔癌和呼吸系统肿瘤。   预防措施:尽量选普通衬衫,如果穿无皱衬衫,在第一次穿之前彻底对它进行清洗。美国加州环保局提醒,对无皱衬衫进行一次洗涤能将甲醛含量减少60%。   致癌物质:1,4—二氧六环(二恶烷)   代表物品:洗衣粉   危险等级:3级   2011年,世界环境组织发现洗衣粉中潜伏着致癌物1,4—二氧六环。美国环境工作组公共健康专家桑娅·郎德指出,洗衣粉在去除污渍的同时也会留下有毒致癌化学物质。   预防措施:选用具有环保性能的洗涤剂,学会阅读洗衣粉的成分标签,标明聚乙烯、聚乙二醇、聚氧化乙烯等成分的都可能含有1,4—二氧六环。   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代表物品:油炸薯条、薯片和炸面包圈   危险等级:3级   美国北卡三角洲国际研究院的毒理学部门主任蒂莫西·芬内尔说:“当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薯条、薯片及面包圈等,在高温下加热时,常会释放丙烯酰胺,它会导致人体DNA突变,从而增加患癌风险。”   预防措施:烹饪时油温和时间都要掌握好。如果实在想吃油炸食品,不要把食物炸成褐色。做油炸土豆前,先把土豆在水中浸泡2个小时,此法能将丙烯酰胺减少一半。   致癌物质:亚硝胺   代表物品:烟草、腌肉   危险等级:4级   烟草的生长、加工和燃烧过程中都会生成致癌的亚硝胺化合物。即使是吸电子香烟也会中招。此外,热狗、腌肉及腊肉中的亚硝酸盐会和胃酸发生反应,生成亚硝胺。   预防措施:不论你抽什么类型的烟草,都应彻底戒烟。此外,还应当少吃腌制肉制品,改变烹饪肉食的方法,煮熟或用微波炉烹调比油炸更安全。   致癌物质:砷   代表物品:糙米   危险等级:5级   美国消费者联盟进行的一项消费者食品安全调查发现,某些品牌的糙米中砷的含量超过了精制的白米。砷会降低人体修复系统功能,所以当细胞受损时,DNA无法恢复原状,容易癌变。   预防措施:煮饭之前用清水将糙米漂洗干净,淘洗时水和米的比例至少为6:1。如果有外出就餐的习惯,每周在饭馆里吃的米饭(或是用米饭制成的其他食品)限制在2份以内。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1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旺火烹饪不好!
热度 28 何裕民 2013-8-1 09:14
笔者一直强调,旺火烹饪不好,特别是对于荤菜,高温会导致动物脂肪及蛋白变性,产生致癌物!而且,过油的( 煸、炒、炸、烤 ),不如过水的(蒸、炖、煮、熬)。近期,国外更有研究,即便是对蔬菜,高温 煸炒也是弊多益少!值得重视。故特转载此文,以飨各位读者! 旺火炒菜易产生致癌毒素​ 香港媒体称,香港人被敦促少吃旺火煸炒的绿色蔬菜:一项研究发现,香港人摄入的潜在致癌物中有一半可以归结为旺火煸炒的绿色蔬菜。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30日报道,香港卫生署警告说,高温加工的蔬菜,比如西葫芦和青椒,可能产生有毒的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已经被确定为潜在的致癌因素,大量的丙烯酰胺可能破坏神经系统。 香港卫生署负责食品安全的肖颖博士说,这项有关丙烯酰胺摄入的发现“显示了一种健康忧患”,尽管香港人对这种物质的摄入量低于内地人和七个西方国家的消费者。 肖颖说:“公众可以采用更健康的烹饪方式,比如煮或蒸,以避免这种物质。在较高温度较长时间烹炒时会形成更多丙烯酰胺,但在非煸炒的食材中没有发现这种物质,比如未加工的水果和水煮的蔬菜。” 香港卫生署顾问医生何玉贤说,尽管国际上并未确立丙烯酰胺达到多少就构成健康威胁,但是人们应当“尽量少”摄入这种物质。 报道指出,这项研究成果是对香港人饮食中133种常见食物进行分析后得出的。旺火煸炒的西葫芦、空心菜、青椒、洋葱和大蒜的丙烯酰胺含量最高,每公斤高达360毫克。苦瓜、生菜和西洋菜的丙烯酰胺含量最低,每公斤不到10毫克。但是,旺火煸炒的蔬菜仍然比薯片和饼干一类的零食健康,后者每公斤含有的丙烯酰胺多达680毫克。 基于这项研究,香港卫生署估计,香港人吃的每公斤食物中含有0.21毫克丙烯酰胺。但是,中国内地、英国、加拿大、美国、法国、爱尔兰和新西兰消费者摄入的丙烯酰胺都高于香港人。内地人每公斤食物的丙烯酰胺摄入量为0.28-0.49毫克。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2728 次阅读|28 个评论
槟榔有毒未必如此之毒 媒体发声不免坑农害农
热度 2 Bobby 2013-7-19 16:02
近日,媒体报道槟榔有毒(如: 央视报道槟榔为一级致癌物 华西专家 : 常嚼会提高患口腔癌几率 (1)_... 、 槟榔为一级致癌物 央视 : 槟榔提高口腔癌患病率 ),由于恰逢槟榔上市时节,致使槟榔价格下跌,农户企业受损严重(见: 槟榔致癌后遗症已现 价格 " 大跳水 " 跌幅超 4 成 -- 海南视窗 -- 人民网 )。 槟榔有致癌作用,学术界也已研究多年。最新的相关综述文章见 2012 年的 PLoS ONE 文章: Sharan RN, Mehrotra R, Choudhury Y, Asotra K (2012) Association of Betel Nut with Carcinogenesis: Revisit with a Clinical Perspective. PLoS ONE 7(8): e42759. doi:10.1371/journal.pone.0042759 (链接: Association of Betel Nut with Carcinogenesis: Revisit with a Clinical ... : BN/BQ mastication seems to b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oral and oropharyngeal cancers. )。其它如 Areca (betel) nut: understanding the health risks :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n its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 Volume 85 concluded that areca nut is carcinogenic to humans and it is now classified as a Group 1 carcinogen. This conclusion is based on the review of multiple studies and all the available high quality data, which also shows that there is a dose response relationship (both duration and daily frequency of areca use increas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cancer) with areca nut and oral cancer and other precancerous lesions. A review of human carcinogens—Part E: tobacco, areca nut, alcohol ... : Around 600 million people are estimated to chew betel quid in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 (prevalence of up to 80% in parts of India). Betel quid generally consists of areca nut, betel leaf, catechu, slaked lime, and often tobacco. Carcinogenic nitro samines derived from the areca nut, the primary ingredient in betel quid, are formed in the saliva of chewers. Areca nut induces oral preneoplastic disorders with a high propensity to progress to cancer. The Group 1 classifi cation of betel quid with or without added tobacco, and of areca nut, was reaffi rmed. There is now suffi cient evidence that betel quid without added tobacco causes oesophageal cancer, and limited evidence for liver cancer. 但食用槟榔实际造成的致癌效果却可能因产地、加工方式及食用习惯等而存在差异。不能直接引用国外的数据来说明中国的问题。 只有就中国槟榔食用人群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才能得出科学的数据。这期待中国科学家的努力。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4119 次阅读|7 个评论
一级致癌物有哪些?
热度 1 xupeiyang 2013-4-26 07:18
槟榔与砒霜并列一级致癌物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根据中国科学院发布于2003年8月15日的报道《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槟榔被认定为一级致癌物》中提到:据我国台湾媒体报道,IARC(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在2003年8月7日特别刊物第85卷中,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此结论令医学界长期以来怀疑嚼食槟榔与致癌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到了确认。 隶属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是一家专门研究各种癌症的机构,对一级致癌物有严谨的研究。通常对认定为一级致癌物的物质,他们会根据文献及研究报告,再经过相关的专家学者讨论,评估后做出结论。 IARC在2003年8月7日最后确认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前,搜集了包括中国台湾、印度、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篇槟榔研究报告,并邀请16位专家研讨。医学专家认为,常嚼食槟榔会造成口腔粘膜下纤维化,这是导致口腔癌病变的主因。而IARC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其意义在于槟榔对人体致癌的流行病学上有充分证据。实际上,日本和美国曾对动物做过实验,已经证实槟榔会致癌。 何为“一级致癌物”?资料显示,IARC将致癌物质分为四大类,其中第一类的定义为 “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或混合物,如黄麴毒素、砒霜、石棉、六价铬、二恶英、甲醛、酒精饮料、烟草、槟榔等。”这也是IARC关于致癌物中的最高类别定位。 同时,按对人的致癌危险性,IARC对四类致癌物的定义为:一类对人致癌。确证人类致癌物的要求是:有设计严格、方法可靠、能排除混杂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有剂量反应关系;另有调查资料验证,或动物实验支持。而对二类、三类、四类的定义则分别为 “对人很可能致癌”、“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即可以对人致癌”以及“对人很可能不致癌”。 即在IARC权威分类中,对槟榔的定义为“对人致癌”。 引发口腔癌等多种癌症/ 许多研究也表明,经常咀嚼槟榔会明显增加口腔粘膜病变的可能性,提高口腔癌的发病率。2011年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中翦新春,张彦的文章《咀嚼槟榔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及口腔癌的研究进展》中提到,在槟榔流行的国家和地区中,口腔癌的发病率名列前茅。 印度是世界上槟榔消耗的最大国,在印度孟买的一个大规模的调查中,有33.0%的人咀嚼不同品牌的槟榔。因此,印度口腔癌的发病率居世界第一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接近60%的居民咀嚼槟榔,该国口腔癌的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二。口腔癌发病率为世界第三的所罗门岛,居民咀嚼槟榔比例亦较高。在嚼槟榔盛行的我国台湾,口腔癌发病率也很高,其中每10万男性居民中就有27.4例口腔癌患者。 有研究者通过对152位咀嚼槟榔者和137位不咀嚼槟榔者的分析发现,84.4%咀嚼槟榔者患有口腔粘膜病变,远远高于不咀嚼槟榔者的37.2%。另外一组研究显示,66%的咀嚼槟榔者有口腔粘膜病变,而不咀嚼槟榔者仅1.5%有口腔粘膜病变,同时在咀嚼槟榔者的口腔粘膜病变中有超过20%为癌前病变。 该文中还提到,槟榔果的致癌性已经由许多试验研究所证实。槟榔果含有5%~40%多酚和几种生物碱,包括槟榔碱、槟榔次碱、四氢盐酸和四氢烟酸甲酯。槟榔碱是槟榔中含有的最主要的碱,约为槟榔净重的1%,而且具有遗传毒性。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1年8月的文章《槟榔碱诱导上皮细胞凋亡》一文中提道:“槟榔碱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和致畸变能力,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 此外,除了口腔癌,根据我国台湾的相关研究,槟榔除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有明显相关外,其他诸如与胃癌、肝癌、膀胱癌、子宫颈癌等的关联性也是未来急待进一步研究的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喜欢嚼食槟榔的中国台湾地区,主管部门早就将槟榔对健康的危害不断宣传,当地甚至开设4个小时的免费戒槟班课程,主要以高嚼食率对象为目标,除了宣传槟榔的危害性之外,并利用自我成长团体方式授予学员各种不同生活技能,以达成高嚼食率学员能戒嚼或减量槟榔的目标。 另外,据果壳网介绍,在槟榔流行的印度,商业化生产的槟榔果已被要求贴上明显的警告标签,恰如 “吸烟有害健康”。在美国,从1976年开始就严禁各州之间运输槟榔果,在加拿大,槟榔产品直接被禁止销售。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3-04-25/736053.html
个人分类: 肿瘤研究|1195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第一类致癌物列表
热度 1 nqed 2012-12-15 22:46
文克玲注:准确的说法是:“物质、混合物和接触场合”,文中已说明。 其中包括:黄曲霉素,酒精饮料,槟榔果,槟榔咀嚼物,家庭燃烧煤(室内燃烧),煤沥青,酒精饮料中的乙醇,甲醛,幽门螺旋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中国式咸鱼,太阳辐射,无烟的烟草制品(如嚼烟),吸烟,二手烟,紫外线辐射(波长100-400纳米,包括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短波紫外线),释放紫外线的模拟日光浴设备(如日晒床),X射线和γ射线...... 所谓第一类致癌物,就是有确切证据的致癌物质,混合物和接触场合。当然有一个剂量和概率的问题。 原文链接: http://page.renren.com/600823109/note/769182707 更多的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956490.htm ------------------------------------------------------- 2011年10月14日 22:17:59 前段时间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这样的列表(具体网站忘了),但是里面翻译令人无语(比如EB病毒被翻译成了埃博拉病毒),因此决定将这个列表翻译一下,供大家参考。 虽然里面内容不一定和化学有关,但很多都是大家从事化学相关职业会接触到的,与日常生活也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放上来了。 由于有107种物质,具体分析需要一定时间,目前仅仅是这些物质名称的中文。翻译如果有问题,还请大家提出。 另外,大家的分享就是对化学公共主页的最大支持!谢谢! ———— 这些物质、混合物和接触场合被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列为 1类致癌物 (对人类有确认的致癌性)。 这里的有些物质尽管没有特别充分的致癌性证据,但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它们对动物致癌,而且能从人类对这些物质的接触观察到与癌症有关的生理变化。 (这段是主页君我从维基百科上抄的……反正也是我去年写的,lol) 下面是107种物质: Acetaldehyde associated with consumption of alcoholic beverages 饮用酒精饮料产生的乙醛 Acid mists, strong inorganic 强无机酸酸雾 Aflatoxins 黄曲霉素 Alcoholic beverages 酒精饮料 Aluminium production 铝的生产 4-Aminobiphenyl 4-氨基联苯 Areca nut 槟榔果 Aristolochic acid 马兜铃酸 Aristolochic acid, plants containing 含马兜铃酸的植物 Arsenic and inorganic arsenic compounds 砷及无机砷化合物 Asbestos (all forms, including actinolite, amosite, anthophyllite, chrysotile, crocidolite, tremolite) (NB: Mineral substances (e.g. talc or vermiculite) that contain asbestos should also be regarded as carcinogenic to humans .) 所有类型的石棉,包括阳起石石棉、铁石棉、直闪石石棉、温石棉、青石棉、透闪石石棉(注:含石棉的矿物,如部分滑石、蛭石等也应被认为是对人类致癌) Auramine production 碱性嫩黄的生产 Azathioprine 硫唑嘌呤 Benzene 苯 Benzidine 联苯胺 Benzidine, dyes metabolized to 基于连苯胺的染料 Benzo pyrene 苯并 芘 Beryllium and beryllium compounds 铍及铍的化合物 Betel quid with tobacco 含烟草的槟榔咀嚼物 Betel quid without tobacco 不含烟草的槟榔咀嚼物 Bis(chloromethyl)ether; chloromethyl methyl ether (technical-grade) 二(氯甲基)醚;氯甲基甲醚(工业级) Busulfan 1,4-丁二醇二甲烷磺酸酯(又名白消安、马利兰) 1,3-Butadiene 1,3-丁二烯 Cadmium and cadmium compounds 镉及其化合物 Chlorambucil 苯丁酸氮芥 Chlornaphazine 萘氮芥(N,N-双(氯乙基)-2-萘胺) Chromium (VI) compounds 铬化合物(六价) Clonorchis sinensis (infection with) 华支睾吸虫(感染) Coal, indoor emissions from household combustion of 家庭燃烧煤(室内燃烧) Coal gasification 煤的气化 Coal-tar distillation 煤焦油分馏 Coal-tar pitch 煤沥青 Coke production 焦炭生产 Cyclophosphamide 环磷酰胺 Cyclosporine 环孢霉素 Diethylstilbestrol 己烯雌酚 Epstein-Barr virus EB病毒 Erionite 毛沸石 Estrogen therapy, postmenopausal 绝经后的雌激素替代疗法 Estrogen-progestogen menopausal therapy (combined) 绝经期雌孕激素联合疗法 Estrogen-progestogen oral contraceptives (combined) (NB: There is also convincing evidence in humans that these agents confer a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cancer in the endometrium and ovary) 雌孕激素类口服避孕药(注:有可靠证据显示这类药物也有对子宫内膜癌与卵巢癌的抵抗作用) Ethanol in alcoholic beverages 酒精饮料中的乙醇 Ethylene oxide 环氧乙烷 Etoposide 依托泊苷(鬼臼乙叉苷) Etoposide in combination with cisplatin and bleomycin 依托泊苷与顺铂和博来霉素合用 Fission products, including strontium-90 含锶-90的裂变产物 Formaldehyde 甲醛 Haematite mining (underground) 地下赤铁矿开采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with) 幽门螺旋菌(感染) Hepatitis B virus (chronic infection with) 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 Hepatitis C virus (chronic infection with) 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infection with) 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即艾滋病病毒(感染)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16, 18, 31, 33, 35, 39, 45, 51, 52, 56, 58, 59 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型 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I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1) Ionizing radiation (all types) 电离辐射(所有类型) Iron and steel founding (occupational exposure during) 钢铁铸造(职业性接触) Isopropyl alcohol manufacture using strong acids 制造异丙醇的强酸工艺 Kaposi sarcoma herpesvirus 卡波济氏肉瘤疱疹病毒 Leather dust 皮革粉尘 Magenta production 品红的生产 Melphalan 左旋苯丙氨酸氮芥(米尔法兰) Methoxsalen (8-methoxypsoralen) plus ultraviolet A radiation 8-甲氧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 4,4'-Methylenebis(2-chloroaniline) (MOCA) 4,4'-亚甲基双邻氯苯胺(MOCA) Mineral oils, untreated or mildly treated 未处理和粗糙处理的矿物油 MOPP and other combined chemotherapy including alkylating agents MOPP(氮芥、长春新碱、丙卡巴肼、强的松)及其它包括烷化剂的联合化疗 2-Naphthylamine 2-萘胺 Neutron radiation 中子辐射 Nickel compounds 镍化合物 N' -Nitrosonornicotine (NNN) and 4-( N Nitrosomethylamino)-1-(3-pyridyl)-1-butanone (NNK) 4-(N-亚硝基甲氨基)-1-(3-吡啶基)-1-丁酮(NNK)与N-亚硝基降烟碱(NNN) Opisthorchis viverrini (infection with) 后睾吸虫(感染) Painter (occupational exposure as a) 油漆匠(职业性接触) 3,4,5,3’,4’-Pentachlorobiphenyl (PCB-126) 3,4,5,3’,4’-五氯联苯(PCB-126) 2,3,4,7,8-Pentachlorodibenzofuran 2,3,4,7,8-五氯二苯并呋喃 Phenacetin 非那西汀(对乙氧基乙酰苯胺) Phenacetin, analgesic mixtures containing 含非那西汀的镇痛剂 Phosphorus-32, as phosphate 磷-32(作为磷酸盐) Plutonium 钋 Radioiodines, including iodine-131 含碘-131的放射性碘 Radionuclides, alpha-particle-emitting, internally deposited 体内沉积的释放α粒子的放射性同位素 Radionuclides, beta-particle-emitting, internally deposited 体内沉积的释放β粒子的放射性同位素 Radium-224 and its decay products 镭-224及其衰变产物 Radium-226 and its decay products 镭-226及其衰变产物 Radium-228 and its decay products 镭-228及其衰变产物 Radon-222 and its decay products 氡-222及其衰变产物 Rubbe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橡胶生产工业 Salted fish, Chinese-style 中国式咸鱼 Schistosoma haematobium (infection with) 埃及血吸虫(感染) Semustine 司莫司汀(1-(2-氯乙基)-3-(4-甲基环己基)-1-亚硝基脲,甲基亚硝脲) Shale oils 页岩油 Silica dust, crystalline, in the form of quartz or cristobalite 石英或方石英形态的结晶型二氧化硅尘 Solar radiation 太阳辐射 Soot (as found in occupational exposure of chimney sweeps) 煤烟(炭黑) Sulfur mustard 硫芥(芥子气) Tamoxifen (NB: There is also conclusive evidence that tamoxifen reduces the risk of contralateral breast cancer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他莫西芬,三苯氧胺(注: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莫西芬也能够减少乳腺癌患者发生对侧乳腺癌的风险) 2,3,7,8-Tetrachlorodibenzo- para -dioxin 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TCDD) Thiotepa 噻替哌(1,1',1"-三乙撑硫代磷酰胺) Thorium-232 and its decay products 钍-232及其衰变产物 Tobacco, smokeless 无烟的烟草制品(如嚼烟) Tobacco smoke, second-hand 二手烟 Tobacco smoking 吸烟 ortho -Toluidine 邻甲苯胺 Treosulfan 苏消安(丁四醇磺酯) Ultraviolet radiation (wavelengths 100-400 nm, encompassing UVA, UVB, and UVC) 紫外线辐射(波长100-400纳米,包括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短波紫外线) Ultraviolet-emitting tanning devices 释放紫外线的模拟日光浴设备(如日晒床) Vinyl chloride 氯乙烯 Wood dust 木粉尘 X- and Gamma-Radiation X射线和γ射线 PS:本列表根据cc-by-sa-3.0发布,欢迎大家转载到其他网站上(除了百度百科——当然你转了我也没办法),转载就不需要注明作者了…… ---------------------------------------------------------- 文克玲补充:关于IARC的权威性,举一个例子:  IARC(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在特别刊物第85卷中,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此结论令医学界长期以来怀疑嚼食槟榔与致癌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到了确认。      隶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 IARC,是一家专门研究各种癌症的机构,对一级致癌物有严谨的研究。通常对认定为一级致癌物的物质,他们会根据文献及研究报告,再经过相关的专家学者讨论,评估后做出结论。   IARC在最后确认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前,搜集了包括台湾、印度、巴基斯坦等7 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篇槟榔研究报告,并邀请16位专家研讨。   医学专家认为,常嚼食槟榔会造成口腔粘膜下纤维化,这是导致口腔癌病变的主因。而IARC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其意义在于槟榔对人体致癌的流行病学上有充分证据。实际上,日本和美国曾对动物做过实验,已经证实槟榔会致癌。
20755 次阅读|5 个评论
餐盘纸中的致癌物
yywindwill 2012-11-9 16:56
餐盘纸中的致癌物 随着洋快餐的迅速扩张,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选择去洋快餐点吃东西。常吃快餐的人都知道,在快餐店点餐的时候,服务人员会将一张类似于广告纸的餐盘纸放在托盘上,并把食物放在托盘上。一些人就会将自己点的食物直接放在餐盘纸上吃,甚至还有人将番茄酱挤到餐盘纸上方便蘸着吃。不过,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这种吃法会致癌,因为这些餐盘纸的印刷油墨存在致癌物——苯。也有专家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餐盘纸及食品包装盒表面的印刷油墨基本都含苯,目前国内还没有可食性油墨” 。 很多人都开始对食品包装非常忧虑,毕竟,我们平时吃的食物大多都是包装食品,包装食品几乎都是要印刷一些文字,还有些精美的图案。尤其是最近几年,食品企业越来越注重在食品包装上下工夫了,过节的时候买个礼品,包装比食物好看多了。食品包装早已占据了我们的食物。如果食品包装中用的油墨都是含苯的,我们的食物岂不是都不能吃了? 食品包装,危险从有到无 食品包装发展的历史也很久了。油墨是包装印刷不可缺少的基本材抖,也是食品污染的主要源头。传统的包装印刷油墨主要有树脂型和溶剂型两种,用这两种油墨进行印刷存在重金属、有机挥发物和溶剂残留等有害物质的危险。苯就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如果长期吃含苯污染的食物,也的确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食品包装用油墨苯污染的问题并不是第一次被提及。其实,食品行业的科学工作者早就意识到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进行了很多研究,世界各国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效果最好的就是采用无苯的油墨。欧美国家很早就禁止了含苯油墨用于食品包装中,日本也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告别了含苯油墨在食品、药品很妇婴包装中的应用。 受一些技术条件的影响,我国的无苯油墨起步比较晚。直到 2009 年,随着我国国标GB/T 10004 - 2008 和国标 GB 9685-2008 的颁布,我国才正式禁止食品包装中使用含苯油墨了。如,我国国标 GB/T10004 - 2008 规定包装中溶剂残留总量不得高于 5mg/m2 ,其中苯类溶剂不得检出 。而国标 GB 9685-2008 的规定,苯、甲苯和二甲苯不得用于油墨之中,二甲苯只许用于涂料和粘合剂,而且用量要达到制品标准要求。 可见,应用于食品包装、食品容器等中的油墨已经明确规定了是不能有含苯的。所以,我国食品包装中用的油墨已经是无苯的了,也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了。那些说“国内还没有可食性油墨”的说法其实是已经落后了的。对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包装食品,大家尽可放心吃的。 餐盘纸不是食品包装,可能含苯 既然我国的食品包装用油墨已经是无苯的了,那么用餐盘纸吃东西是不是就是安全的呢?别高兴的太早!其实,我们还得看看这些快餐店发的餐盘纸是不是食品包装纸或者食品容器。 这些快餐店发的餐盘纸是食品容器吗?是食品包装纸吗?严格来说不是的。这些餐盘纸并不是给人们拿东西吃的,也不是装食物的,它只是一种广告宣传单。去这些快餐店吃东西时,如果你稍微留心下这些餐盘纸上的字,你会看到餐盘纸上印了一行小字:“此餐盘纸为一般印刷品,不可与食品直接接触。”既然这种餐盘纸是“一般印刷品”,它的印刷油墨就可能含苯,将食物放在上面吃就不合适,也会增加健康风险。 不过,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更不知道这个区别。于是 ,很多人就会把食物放在上面吃,甚至将番茄酱挤到这个纸上,方便薯条蘸着吃。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好的。 建议以后不要将番茄酱挤到餐盘纸上吃了。 所以,这个问题还是人们平时吃东西的方式错了。 生活中很多饮食方式都有苯的危险 其实,这样不正确的饮食方式有很多。不光在快餐店,就是在自己家里,很多人为了不弄脏桌子,吃东西的时候会在桌上隔一层报纸,然后再吃,吃完就将报纸等一起包裹起来丢掉,很多人还认为这种方式既方便、又干净,却忽略了可能增加苯的危险。 以前小时候在农村,早上买早餐,那种路边的小摊,卖炸油条、油饼那种,记得那时候用塑料袋还比较少,可能是那时候塑料袋对于那些小摊贩也是一笔成本吧 ,很多人都是用家里旧的报纸包裹食物。而且还是一张大报纸裁成很多小张小张的,一小张报纸包一个油饼或者一根油条拿在手上吃。想想那时候,对比现在,突然觉得好幸福…… 参考资料 新闻 . 餐盘纸上油墨含毒 专家提醒不可直接接触食物 . http://js.people.com.cn/html/2012/11/08/181249.html GBT 10004-2008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 干法复合、挤出复合 GB 9685-2008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体验新版博客
个人分类: 食品安全|24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DNA电路可检测导致疾病的基因损伤
crossludo 2012-9-26 21:59
DNA电路可检测导致疾病的基因损伤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报道,在近日召开的美国化学协会第244届全国会议与博览上,一项关于DNA电路的研究颠覆了公众对“电路”的认知。这是一种利用电路导电性变化来检测基因损伤和错误的生物传感器,如果基因复制发生错误而不及时纠正,会导致癌症、生理与精神类疾病。“DNA电路及其在识别人类患某种疾病风险方面的潜在应用”也是当天全体参会人员讨论的焦点主题。 “DNA电路非常脆弱,不能装在房间里用于常见的公共电子设备。但这种脆弱性让它极为敏感,能作为一种识别DNA损伤的电生物传感器。”加州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分部主席、化学教授杰奎琳·巴顿说。巴顿由于发现DNA双螺旋链就像一条信号线,可用于探测及修复基因损伤而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巴顿解释说,DNA在不断地损坏,比如阳光紫外线会损害皮肤细胞,香烟中含有的致癌物会损害肺部细胞;但细胞也有一套天然修复系统,其中有一些特殊蛋白质就像巡查员,在建造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不断地巡查,监控着细胞DNA中大约30亿个碱基对,寻找并修复致癌物造成的损伤。 在化学性质上,DNA跟晶体管和一些电子元件所用的固体材料很相似,它们的碱基互相堆积在彼此的顶端,这种排列方式是能导电的。巴顿说:“这就像把一堆铜币堆在一起,恰当对准的话它们就能导电。如果这堆硬币中一个出了差错或放得不好,导电性就会下降。如果是碱基对搭配不当,或出现了可能致癌的损伤,线路就会被打乱,电流就不能畅通。” 巴顿小组通过研究发现,电子能从一条DNA链的末端流到另一条,就像在电线中一样。DNA的这一电学性质能提供一种强大的信号平台纠正蛋白质,修复DNA损伤。如果DNA突然导电不良,这就是有蛋白质需要修理的信号。在最新进展中,他们让电流通过了一段34纳米长的DNA片断,这一长度对医疗诊断设备和生物传感器来说正合适,能良好检查DNA中的突变和变化,这些改变可能导致癌症或其他疾病。 目前,研究小组正在开发一种“DNA芯片”设备,利用DNA天然的导电性和它们能跟互补碱基结合的能力,探测DNA序列中的损伤。
个人分类: 仿生科技|10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为“致癌物” ,请妥善用之!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9-4 12:29
手机为 “ 致癌物 ” ,请妥善用之! 友人发来如下资料,请予参考: 世界卫生组织首次界定手机为 “ 致癌物 ” 发给我的朋友们,一定看一看,为了爱您的人好好珍惜自己。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 WHO )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将手机定义为“可能致癌”的物品,称其与神经胶质瘤(一种脑瘤)有关联。这也是 世界卫生组织首次 为手机辐射定性。 WHO 估计目前全球有 50 亿手机用户,早在去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就 已突破 7 亿。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有关手机辐射危害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 下。   2009 年,瑞典及多个欧洲国家研究发现,用手机 10 年以上,可能会增加患脑癌和口腔癌的危险。荷兰研究显示,手机 辐射与失眠、老年痴呆症、儿童行为问题、男性不育等有密切关系。 2010 年 3 月,英国一名癌症专家通过研究得出惊人结论——使用手机致死人数将超过吸烟。 这 是迄今为止关于手机对健康危害的最严重警告。 今年年初,法国和 德国 . 则警告人们不要过度使用手机,尤其是儿童。 关于手机致癌的结论,也有不少专家持保守意见,英国癌症研 究所的卫生信息部负责人埃德·勇说:“现有研究都还未找到手机和癌症之间的必然联系,不足以得出强有 力的证明。”调查还发现,使用手机的人群中发生脑瘤的风险,与未使用手机发 生脑瘤的风险类似。 虽然目前为止,手机致癌还只停留在“可能”的层面上,但 WHO 做出这样的裁定,说明手机和癌症确实存在一定联系,“这一划分和发现手机对健康的潜在后果,对长期的研究非常重要。” IARC 主管克利斯朵夫·瓦尔德说。   一时间,人们对手机辐射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程度。       低辐射手机排行榜 ( 瓦 / 千克)        LG Quantum 0.35W/kg      卡西欧 EXILIM (无线版) 0.53 W/kg     Pantech Breeze II 0.55 W/kg     三洋 Katana II 0.55 W/kg    三星 Fascinate (无线版) 0.57 W/kg       三星 Mesmerize 0.57 W/kg    三星 SGH-a197 0.59 W/kg       三星 Contour 0.60 W/kg    三星 Gravity T 0.62 W/kg      摩托罗拉 i890/ 三星 SGH-T249 0.63 W/kg    高辐射手机排行榜    摩托罗拉 Bravo 1.59 W/kg       摩托罗拉 Droid 2 1.58 W/kg       奔迈 Pixi 1.56 W/kg       摩托罗拉 Boos 1.55 W/kg       黑莓 Bold 1.55 W/kg       摩托罗拉 i335 1.55 W/kg       HTC Magic 1.55 W/kg       摩托罗拉 W385 1.54 W/kg    摩托罗拉 Boost i290 1.54 W/kg      苹果 iPhone 4 1.17 W/kg      手机天线辐射最大,其他依次为听筒、键盘和话筒     其实,手机本身并不会伤害人体健康,罪魁祸首是手机释放的 辐射。      一位业内的资深电磁环境专家指出,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 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会被人体吸收,这些 电波就是手机辐射,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线部、听筒部、键盘部和话筒 部。手机的辐射主要来自天线,包括外置天线和内置天线。辐射的强 度跟手机和人体的距离成反比,距离远一倍,辐射衰减十倍;距离缩 短一倍,辐射强度增加十倍。      另外,从天线的位置看,外置天线的辐射比内置的要大。直板 机的天线离头部最近,所以它的辐射最大,翻盖机的天线离头部最远 ,所以辐射较小,滑盖机介于两者之间。而手机的功 能多少,则对辐射强度没有影响。      另外,每款手机的辐射量也不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最近刊登了手机辐射量排行榜。表格中数字所代表的含义是每公斤 体重吸收的辐射量。当然,这些都是估计数字,实际的辐射吸收量还 要取决于使用方法、运营商和环境等。 现在的癌症实在太多! 无奈者,力戒“煲粥”!睿智者“创造防护办法”: 通话不要超过两分钟! 尽量利用固话通话! 不要怕麻烦,用耳机吧! 发短信能取代通话时就发短信。   美国《悦己》杂志最新刊文教你如何将手机辐射危害最小 化。         1 .用耳机        用耳机虽不能直接“消灭”辐射,但能将人体和辐射源隔离开。手机距离头部越远,大脑受到 的辐射影响就越小。距离手机天线越远,身体接受的辐射量就越低。         2 .发短信比打电话辐射小        短信交流可大大减少头部和身体所接触的手机辐射。男性 发短信时,不要将手机置于双腿之间 。大量研究表明,手机辐射会伤害精子活力,但对女性卵巢影响不 大。         3 .打电话常换手        长时间打手机时,最好左右手经常交替。         4 .别在封闭空间打手机        不要在电梯、火车、地铁等相对封闭空间打手机。此时手 机不断尝试连接中断的信号,会使辐射增加到最大值。         5 .信号弱时别打手机        当信号弱的时候,或者在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上的时候, 手机产生的辐射会更强。         6 .别用手机煲“电话粥”        长时间通话,最好使用座机。研究发现,使用手机通话 2 分钟后,脑电波受到的影响至少会持续 1 个小时。         7 .智能手机辐射较大        智能手机内置无线 装置,其产生的辐射比手机更强,因为这些设备主要靠电池驱动才 可接收电子邮件、上网等。因此,尽量少用手机上网。         8 .拨号后,伸展手臂        手机接通的一刹那产生的辐射最强,因此接听或者拨打手 机之后,最好伸展手臂,让手机远离身体,稍等片刻再通话。         9 .别将手机放进裤兜        研究发现,经常将手机放在裤兜的男性,其精子数比正常 男性少 25% 。手机辐射对身体各部位的影响不同,男性 * 最容易受手机辐射伤害。         10 .别将手机带进卧室        睡觉时,别将手机放在枕边。辐射会降低褪黑激素分泌量 ,既影响睡眠质量,又会加速人体自由基的破坏作用,最终导致癌症 等疾病发生。
个人分类: 其它|3155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爱喝可乐,没想到有致癌物
热度 1 xupeiyang 2012-6-28 12:54
我爱喝可乐,没想到有致癌物
中国产品中该物质的含量是美国相同产品的14倍,而英国的同类产品含量已经达到了美国的34倍。   这种致癌物的学名叫做4-甲基咪唑,这种物质能够使动物长肿瘤,会对人体造成致癌的风险。 目前在可口可乐、健怡可乐、百事可乐和百事轻怡这四种产品当中都发现了这种致癌物。
个人分类: 食品问题|281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烟草烟雾中含有69种致癌物
xupeiyang 2012-5-31 08:05
烟草烟雾中含有69种致癌物
烟草烟雾中含有69种已知的致癌物,这些致癌物会引发机体内关键基因突变,正常生长控制机制失调,最终导致细胞癌变和恶性肿瘤的发生。 吸烟可以导致肺癌、口腔和鼻咽部恶性肿瘤等疾病; 吸烟还可以导致结肠直肠癌、乳腺癌和急性白血病; 对呼吸道免疫功能、肺部结构和肺功能均会产生不良影响,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 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使动脉血管腔变窄,动脉血流受阻,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可以导致Ⅱ型糖尿病,并且可以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烟草烟雾中含有多种可以影响人体生殖及发育功能的有害物质。
个人分类: 公共卫生|3622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感于:精选博文《蒙牛纯牛奶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
caoxiaojing 2011-12-26 21:56
现在的人越来越忙、越来越懒,倡导大家都不要买保质期超过2天的牛奶, 而改喝巴氏消毒牛奶,会让我们的喝牛奶状况安全些吗?
个人分类: 生活絮语|26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蒙牛纯牛奶被检出致癌物超标140%
wangxiong868 2011-12-26 14:56
蒙牛纯牛奶被检出致癌物超标140%
在中国 活着真不容易 致力于人类的健康!
12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蒙牛纯牛奶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
热度 35 yuewenzhu 2011-12-26 09:24
蒙牛纯牛奶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
国家质检总局是在今年10月对涉及21个省市128家企业生产的200种液体乳产品展开的抽查,涉及蛋白质、酸度、铅、无机砷、总汞、铬、黄曲霉毒素M1、金黄色葡萄球菌、三聚氰胺等18个项目。检测报告显示,蒙牛乳业此批次超标产品由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福州检验中心检出。被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1实测值为1.2μg/kg,国家规定的最高值为0.5μg/kg,蒙牛该批次产品超标140%。蒙牛该批次超标的产品为该集团眉山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250ML/盒包装的纯牛奶产品。( 蒙牛纯牛奶检出强致癌物 高管称问题产品未出厂 ) 黄曲霉毒素概述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 寄生曲霉 (a.parasiticus) 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黄曲霉毒素Bl的半数致死量为0.36毫克/公斤体重,属特剧毒的毒物范围(动物半数致死量10毫克/公斤=它的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比砒霜大68倍)。它引起人的中毒主要是损害肝脏,发生肝炎肝硬化, 肝坏死等.临床表现有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及肝区触痛等;严重者出现水肿昏迷,以至抽搐而死.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其致癌力是奶油黄的900倍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能力大75倍,比3,4苯并芘大4000倍.它主要诱使动物发生肝癌也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癌症。 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类健康受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主要是由于人们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对于这一污染的预防是非常困难的其原因是由于真菌在食物或食品原料中的存在是很普遍的.国家卫生部门禁止企业使用被严重污染的粮食进行食品加工生产,并制定相关的标准监督企业执行.但对于含黄曲霉毒素浓度较低的粮食和食品无法进行控制.在发展中国家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与癌症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性.亚洲和非洲的疾病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表明,食物中黄曲霉毒素与肝细胞癌变 (Liver Cell Cancer,LCC) 呈正相关性.长时间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被认为是导致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1988年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 将黄曲霉毒素B1列为人类致癌物.除此以外黄曲霉毒素与其它致病因素(如肝炎病毒)等对人类疾病的诱发具有叠加效应。   
个人分类: 话说毒理|8196 次阅读|36 个评论
[转载]蒙牛纯牛奶被查出强致癌物
maokebiao 2011-12-26 08:06
2011-12-25 19:37:00 来源: 新京报 (北京) 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截图。 本报讯 国家质检总局24日公布了近期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抽查发现蒙牛、长富纯牛奶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其中,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对此,昨日蒙牛在其官网承认这一检测结果并“向全国消费者郑重致歉”,此外表示对该批次全部产品进行了封存和销毁。 蒙牛纯牛奶一致癌物超标140% 据悉,国家质检总局是在今年10月对涉及21个省市128家企业生产的200种液体乳产品展开的抽查,涉及蛋白质、酸度、铅、无机砷、总汞、铬、黄曲霉毒素M1、金黄色葡萄球菌、三聚氰胺等18个项目。 质检总局发布的检测报告显示,蒙牛乳业此批次超标产品由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福州检验中心检出。被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1实测值为1.2μg/kg,国家规定的最高值为0.5μg/kg,蒙牛该批次产品超标140%。蒙牛该批次超标的产品为该集团眉山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250ML/盒包装的纯牛奶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黄曲霉毒素M1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另一款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富纯牛奶(精品奶)也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不合格,较标准超标80%。 蒙牛称抽检的问题产品尚未出厂 对于这一检测结果,昨日蒙牛在其官网发布《关于蒙牛眉山工厂产品抽检的情况说明》承认这一检测结果并“向全国消费者郑重致歉”。 记者发现,在蒙牛的声明中,对于消费者关心的检出的问题产品是否已经销售到市场?销售出去的产品将如何处理?这一批次的产品具体有多少?以及是否涉及给消费者的赔偿这些问题解释的并不明晰。 对此,昨日记者联系蒙牛乳业副总裁卢建军,他表示,该批次产品为福州质检机构到蒙牛的四川眉山工厂里检测出来的,所以产品都还没销售出去。在检测出有问题后企业进行了封存和销毁处理,因此不涉及召回等一系列问题。 昨晚21时30分,蒙牛乳业对此事件再次发布声明强调,该批次产品在接受抽检 时尚 未出库。 调查 眉山产蒙牛不会流入北京 含致癌物的纯牛奶,北京会有售吗?相关产品是否会下架? 记者昨晚咨询家乐福、物美、沃尔玛等超市,相关人士都表示目前没有接到要下架的任何通知,而且蒙牛产品多为本地产,不会有眉山的产品进入北京。 链接 黄曲霉毒素可致肝癌 乳业专家王丁棉昨日表示,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来源于奶牛的饲料中,即使超量一点点,随着人在食物中的摄入,慢慢在人体积累也会致癌。而此次蒙牛牛奶中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超过100%,如产品已上市,那必须要下架处理。 据了解,由于黄曲霉毒素M1相当稳定,巴氏灭菌法也无法将其杀灭,所以检测黄曲霉毒素M1不仅要在饲料原料中检测,而且在最终产品中也需要进行鉴定。 黄曲霉毒素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液体乳产品质量抽查结果(部分) 产品名称 生产日期(批号) 抽查结果 主要不合格项目 福建长富纯牛奶(精品奶) 2011-10-08 不合格 黄曲霉毒素M1(实测值:0.9μg/kg) 蒙牛乳业(眉山)纯牛奶 2011-10-18 不合格 黄曲霉毒素M1(实测值:1.2μg/kg) 承检单位均为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州) 黄曲霉毒素M1国家规定的最高值为0.5μg/kg。 (本文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NN024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蒙牛牛奶产品被检出强致癌物
zhao1198 2011-12-26 07:46
蒙牛牛奶产品被检出强致癌物http://news.163.com/11/1225/19/7M55601D00014JB6.html?f=mail.news 2011-12-25 19:37:00 来源: 新京报 (北京】 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截图。 本报讯 国家质检总局24日公布了近期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抽查发现蒙牛、长富纯牛奶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其中,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对此,昨日蒙牛在其官网承认这一检测结果并“向全国消费者郑重致歉”,此外表示对该批次全部产品进行了封存和销毁。 蒙牛纯牛奶一致癌物超标140% 据悉,国家质检总局是在今年10月对涉及21个省市128家企业生产的200种液体乳产品展开的抽查,涉及蛋白质、酸度、铅、无机砷、总汞、铬、黄曲霉毒素M1、金黄色葡萄球菌、三聚氰胺等18个项目。 质检总局发布的检测报告显示,蒙牛乳业此批次超标产品由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福州检验中心检出。被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1实测值为1.2μg/kg, 国家规定的最高值为0.5μg/kg,蒙牛该批次产品超标140%。蒙牛该批次超标的产品为该集团眉山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250ML/盒包 装的纯牛奶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黄曲霉毒素M1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另一款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富纯牛奶(精品奶)也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不合格,较标准超标80%。 蒙牛称抽检的问题产品尚未出厂 对于这一检测结果,昨日蒙牛在其官网发布《关于蒙牛眉山工厂产品抽检的情况说明》承认这一检测结果并“向全国消费者郑重致歉”。 记者发现,在蒙牛的声明中,对于消费者关心的检出的问题产品是否已经销售到市场?销售出去的产品将如何处理?这一批次的产品具体有多少?以及是否涉及给消费者的赔偿这些问题解释的并不明晰。 对此,昨日记者联系蒙牛乳业副总裁卢建军,他表示,该批次产品为福州质检机构到蒙牛的四川眉山工厂里检测出来的,所以产品都还没销售出去。在检测出有问题后企业进行了封存和销毁处理,因此不涉及召回等一系列问题。 昨晚21时30分,蒙牛乳业对此事件再次发布声明强调,该批次产品在接受抽检 时尚 未出库。 调查 眉山产蒙牛不会流入北京 含致癌物的纯牛奶,北京会有售吗?相关产品是否会下架? 记者昨晚咨询家乐福、物美、沃尔玛等超市,相关人士都表示目前没有接到要下架的任何通知,而且蒙牛产品多为本地产,不会有眉山的产品进入北京。 链接 黄曲霉毒素可致肝癌 乳业专家王丁棉昨日表示,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来源于奶牛的饲料中,即使超量一点点,随着人在食物中的摄入,慢慢在人体积累也会致癌。而此次蒙牛牛奶中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超过100%,如产品已上市,那必须要下架处理。 据了解,由于黄曲霉毒素M1相当稳定,巴氏灭菌法也无法将其杀灭,所以检测黄曲霉毒素M1不仅要在饲料原料中检测,而且在最终产品中也需要进行鉴定。 黄曲霉毒素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液体乳产品质量抽查结果(部分) 产品名称 生产日期(批号) 抽查结果 主要不合格项目 福建长富纯牛奶(精品奶) 2011-10-08 不合格 黄曲霉毒素M1(实测值:0.9μg/kg) 蒙牛乳业(眉山)纯牛奶 2011-10-18 不合格 黄曲霉毒素M1(实测值:1.2μg/kg) 承检单位均为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州) 黄曲霉毒素M1国家规定的最高值为0.5μg/kg。
13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公布最新致癌化学物质
chemicalbond 2011-6-12 03:42
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公布最新致癌化学物质
昨天(6月10日),美国政府卫生部门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发布了第12期致癌物质报告。这个出版物是美国国会强制要求的,专业的公共卫生出版物。下面是这次报告新加入的致癌化学物品名称和部分物质的分子结构。 【详细新闻: http://www.niehs.nih.gov/news/releases/2011/roc/ 】 1.马兜铃酸 Aristolochic acids 2.甲醛 Formaldehyde 3.敌菌丹 Captafol 4.邻-硝基甲苯 ortho -Nitrotoluene 5.可吸入玻璃棉纤维 Certain glass wool fibers (inhalable) 6.黃樟素 Riddelliine 7.钴-钨 碳化物:粉末与硬金属 Cobalt-tungsten carbide: powders and hard metals 8.苯乙烯 Styrene 每一物品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考: http://ntp.niehs.nih.gov/index.cfm?objectid=72016262-BDB7-CEBA-FA60E922B18C2540 附:中文编译文章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112011061200085.html 美國衛生部拉警報 致癌物新增苯乙烯 甲醛風險變高 2011-06-12 中國時報 【尹德瀚/綜合報導】  美國衛生部十日發布「致癌物質報告」,在「已知致癌」類別新增甲醛(formaldehyde)和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s)兩種物質,在「合理預期致癌」類別新增苯乙烯(styrene)等六種物質,兩大類別總共列入二百四十種致癌物質。  這份報告由衛生部「全國毒物學計畫」負責編寫,內中將甲醛由原先的「合理預期致癌」類別移到「已知致癌」類別,報告稱,無色、易燃、氣味強烈的甲醛可能增加罹患某些罕見癌症的風險,包括咽喉癌和脊髓白血病。  甲醛的用途非常廣泛,主要用於塑膠、合成纖維、皮革、醫藥和染料等,一些建材和家用產品如木材合板,紙板、乃至廉價的衣服或玩具,都可能用到甲醛。有些廠商為了降低成本,使用廉價的甲醛作為染色助劑,對人體傷害極大。  馬兜鈴酸是一種有機合成物質,許多植物含有馬兜鈴酸,特別是一些中藥藥材如「廣防己」和「青木香」等。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二○○一年即警告不得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產品,因為馬兜鈴酸可能促使腎病和肝病患者罹患膀胱癌及尿道癌。  在新增六種「合理預期致癌」物質中,苯乙烯的用途最廣,包括橡膠、塑膠、絕緣材料、玻璃纖維、管線、汽車零件、食品容器和地毯等均可發現它的存在。上述報告特別指出,一般人最容易接觸到苯乙烯是透過吸菸。  其他五種分別是四氯丹、黃樟素、碳化鈷鎢、鄰硝基甲苯、以及部分可吸入性玻璃纖維。  四氯丹一般被果農和菜農用來作為殺菌劑,研究顯示可能導致各種癌症,美國早在一九九九年就已禁用。黃樟素是茶葉和某些草藥含有的天然物質,研究顯示可能導致大鼠罹患白血病和肝癌,也可能導致老鼠罹患肺癌。碳化鈷鎢主要用於工業用途。
个人分类: 科普与新知|30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您的早餐面包安全吗?
蒋高明 2009-9-4 10:41
蒋高明 今天,《广州日报》曝光了面包店 使用致癌添加剂 潜规则(见下文)。又是食品问题,又是食品添加剂,又是潜规则。如果不曝光,我们可能还在稀里糊涂地吃这样的食品,因为添加剂改变了口感。日本人发明的添加剂能够将一堆臭肉变成鲜肉,这在技术上已经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可是,人吃了会怎样呢?那是医院的事情。为什么癌症会增多,生产食物、加工食物、销售食物的环境中都增加了有害的成分,不生病才怪呢?人让动物死的快,动物就让人死得也快,儿童性早熟就是这个道理;人让蔬菜一年四季都生长,添加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那么反季节蔬菜就让人一年四季病不断。 上周笔者参加一个农业座谈会,我问一名国内搞猪蓝耳病很有名的专家,现在的动物为什么生那么多病呢?疯牛病,禽流感,猪蓝耳病,是否跟养殖模式有关?我的问题单刀直入,他的回答也很干脆:就是!因为是内部会议,不用担心恐慌,他就实话实说。如果在公开场所,他会说还需要研究,整体来说,现代的养殖模式是科学的,没有问题的,只是不法分子经常图财害命。这名专家甚至开玩笑地说:多谢这种养殖模式,我们失不了业。医生也高兴,他们兜里的钱越来越多,总之,得绝症死在医院里,把钱交给医院里,是患者家属愿意的,人家也没有强留。医院能将癌症患者救活吗吗?看看太平间的癌症死尸便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的重大问题,源头在钞票。道德底线都丧失了,这才是最可怕的。转基因呢?现在也是一片叫好声,但您到商场看看,转基因的字是怎么标注的?非转基因是怎么标注的?要是科学上证明没有问题,为什么转基因标注的字要藏着掖着?小得让人看不见?专基因的图标也美化得让人看不出是什么东东?还以为是高科技呢。 昨天同一名美国朋友谈食品安全,她们在北京很难买到真正的有机食品了,听说我们在内蒙古和山东有用生态的办法养殖的鸡、牛,大老远跑来咨询,要自己买,还要替朋友们买。生态学结合农业,不是没有市场,就怕没有真正的东西。现在,大家都急功近利,谁也不愿吃亏,只好求助添加剂,求助化学,拿人的健康做抵押吧。反正健康是别人家的,钞票是自己兜里的。 也许您看了下面的文章,便知道我的良苦用心。这样的文章太多了啊。 业内曝料部分面包店使用含致癌物添加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4日04:05 大洋网-广州日报 小麦粉中可以使用的添加剂   两个原本一样大的面包,将右边的面包揉捏后变成了一个小面团,如此反差,全是因为面粉中加入了食品添加剂的缘故。   广州质监:有面包改良剂含致癌溴酸钾 业内爆料:9成面包店使用改良剂   面包松软强筋的好口感可能是大量使用复合添加剂面包改良剂   更令人担心的是有些添加剂成分超标,甚至使用违禁添加物。一个面包落肚可能吃进了几十种添加剂   文/记者何颖思、李婧 图/记者邱伟荣   记者昨日独家从广州市质监局获悉,近期对广州面包厂家和部分面包改良剂(复合添加剂)厂家的检查发现,有的面包改良剂违禁添加了我国2005年已禁用的溴酸钾。而近年的安全性研究发现,过去作为面粉强筋剂的溴酸钾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致癌作用。   松软可口、香甜又有韧性的面包、糕点几乎成为不少市民每天的盘中餐,但谁能想到,一个面包落肚同时也吃进了几十种添加剂,尤其是松软、强筋的好口感很可能就是用了面包改良剂的效果,而更令人担心的是其中的添加剂成分超标,甚至是使用了违禁添加物。   不仅如此,广州知名宾馆点心大厨也爆料,市面上估计九成面包店都使用改良剂,因为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并可掩盖小师傅手艺不好,而使用了改良剂的面包会增大2~3倍,并且除了溴酸钾外,有的改良剂还用了增白剂、超软粉,有的能感觉到用了超量的改良剂,而过量并不利于人体健康。    市场:    不少面包成分未标改良剂   记者走访了市面不同档次的超市、饼店,发现大品牌超市和饼店的预包装面包一般都有标明面包改良剂或者面包乳化剂,但一些街边小店,则只是简单的包装。   在人民中路上的一家著名连锁饼店,记者看到,不论是牛角包、酥皮包、方包,包装上都有配料表一栏,在其中一款牛角包中,除了标了小麦粉、白砂糖、牛油、鸡蛋等原料外,还标了面包改良剂,后面用括号表明了成分淀粉、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维生素C、酶制剂。这已经是最为详细的标示,在另一家品牌饼店,则只是标示了面包乳化剂一项,并没有标示成分。而在宝华路附近的一家面包店,则只是简单地写着面粉、奶油、水的配料。   对此,有市民指出,即便标了改良剂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市民苏女士也对此很疑惑:我亲眼看到一家面包店送进烤箱的面团才一点点大,烤出来居然大了差不多4倍,是不是添加了过量的添加剂呢?    对比:    不同店同种面包价差大   不仅如此,记者走访市场还发现,不同档次面包的价钱也相去甚远。同样是街头面包店,比如同样的肉松面包,一间普通的名不见经传的面包店只需2元或者2.5元一个,但名牌连锁店要3.5元一个。而这些知名面包连锁店的价钱又比中国大酒店、白天鹅宾馆这样的高档酒店自制面包要便宜许多,两者价格相差一倍以上。比如同样是咸方包,白天鹅的价格要10元,只有8片,但知名面包店只需5元左右,还是10片装。    业内:    用改良剂省面粉品质低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用了改良剂的面包不仅面粉使用量变小,而且面粉质量要求不那么高了,成本大大降低,国家中式面点高级技师、白天鹅点心部大厨丘卫国以及广州市质监局食品处有关人士如此告诉记者。   传统的面包制作方法是不需要使用面包改良剂的,我们做的甜包只需高筋面粉、蛋、糖、纯牛油、酵母就行,并不需要用改良剂,丘卫国表示,使用改良剂制作的面包,体积要比传统做法大,卖相更好,同样是30克重的面团,传统做法制成面包后会增大1.5~2倍,而使用了改良剂的面包,则会增大2~3倍,采用改良剂后制作成本肯定要比传统做法做的低,起码面粉就少用了。    溴酸钾已明令禁止使用   广州市质监局食品监管处处长李红兵说,广州市质监局今年计划对全市20多家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工厂产品摸查抽检,已经发现有面包改良剂含有违禁的致癌溴酸钾。   广州市质监局食品处有关负责人表示,2005年以前,国家允许在小麦粉中添加溴酸钾,含量限制在30毫克/千克以内,起增白、强筋作用,但在用面粉制成的食品中最终不得检出。2005年国家卫生部对溴酸钾进行了危险性评估后,规定溴酸钾不得再作为食品添加剂。    降成本增口感    使改良剂受宠   为何很多面包店大量添加改良剂?丘卫国认为,除了降低成本,还有其他原因。中国消费者喜欢吃松软的面包,为迎合这种口味,面包店开始使用改良剂,这样即使制作手艺不够好的小师傅也可以做出口感好的面包。丘卫国爆料,目前市面上估计超过九成的面包店都使用改良剂,为使面包变得白净,有的面包师傅还会添加增白剂。   在一家著名酒家任职的赵先生也告诉记者,他们聘请了外地师傅做点心顾问,师傅提出很多改良意见,也做了很多试验品,不过酒家发现有些做法比如采用某些改良剂会令面包发得过头,虽然口感、卖相很好,但营养成分会有损失,就没有采纳。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8529 次阅读|1 个评论
“隔夜菜”是否真的致癌?
eloa 2009-6-4 18:58
云无心 发表于 2009-06-04 12:11 大凡关注食品健康的人,肯定听过隔夜菜致癌的说法。在网络、报刊上,甚至有某人吃了隔夜菜被送进急救室的报道。许多专家也纷纷解释:隔夜菜会产生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更有甚者,指出蔬菜每加热一次致癌物增加几十倍。那么,蔬菜中有多少致癌物?它们又从何而来?隔夜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蔬菜,又该如何保存和食用呢? 致癌物,不可避免的存在 氮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元素,植物的生长必须要有氮肥。植物吸收环境中的氮,通过复杂的生化反应最终合成氨基酸。在这个过程中,硝酸盐是不可避免的一步。在植物体内有一些还原酶,可以把一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所以,所有的植物中都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现在的科学研究结果一般认为硝酸盐本身是无毒的。而亚硝酸盐如果大量进入人体的话,可能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血液失去携带氧的能力,从而出现缺氧症状,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亚硝酸盐更广泛的忧虑还在于它在人体内可能转化成亚硝胺,而后者是一种致癌物。 我们的所有饮食,水、肉、蔬菜、水果等,都不可避免地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根据欧美等国的统计,在正常饮食中,蔬菜是硝酸盐最主要的来源,而亚硝酸盐往往跟硝酸盐的转化相关。在植物性食物中,又以绿叶蔬菜的含量最高。 除了蔬菜种类本身,硝酸盐的含量还跟种植方式、收割期等因素有关。不同的蔬菜之间,同种蔬菜的不同产地不同季节之间,硝酸盐的含量也会大大不同。 不过,正常情况下,蔬菜中的这些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距离危害人体的剂量还有相当的差距。而且,蔬菜对人体健康有着许多明确的好处。所以,科学界、食品卫生机构还是推荐人们多吃蔬菜。 这样,我们关心的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在获得蔬菜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尽量减少可能的危害? 隔夜菜,与夜无关 晚上炒了一盘菜,没吃完,第二天再吃,当然就叫隔夜菜。不过,正如有人问的:如果我半夜吃呢?如果我早晨炒了,晚上吃呢? 从食品科学的角度来说,隔不隔夜不是问题所在。问题的实质是做好的菜在保存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我们担心的,是蔬菜中的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这个转化过程可以由蔬菜中本来的还原酶来实现,不过在菜被加热作熟的过程中,这些酶失去了活性,这条路也就被截断了。另一种途径是细菌的作用。本来蔬菜被作熟,其中的细菌也被杀得差不多了。但是在吃的过程中,筷子上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剩菜;保存过程中,也可能会有一些空气中细菌进入。作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会大量生长,而生长过程中硝酸盐就可能转化成亚硝酸盐。 这样的一个过程,跟隔不隔夜无关,只跟保存条件有关。最后菜中会有多少亚硝酸盐产生,首先取决与蔬菜本身;其次是做熟的蔬菜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保存;第三才是保存了多长时间。 不吃隔夜菜,吃什么? 根据前面的分析,隔夜菜确实是可能产生致癌物亚硝酸盐的。如果我们不吃隔夜菜,是不是就解决问题了呢? 那得看跟什么吃法相比: 如果,我们可以每一次买新鲜的蔬菜,做多少吃多少,那么不吃隔夜菜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把买来的蔬菜放到隔夜之后再做,跟做熟了之后放隔夜相比,差别在哪儿呢? 首先,蔬菜里的还原酶还保持活性,它们可能继续把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另一方面,蔬菜上的细菌依然存在,外部的细菌也依然可以到蔬菜里去。不过因为蔬菜是完整的,它们对于细菌的天然保护机制可能还继续起作用,所以细菌的生长也可能不如在熟菜中那么如鱼得水。 毫无疑问,不管是做成了熟菜还是把生蔬菜放到第二天再作,菜中都可能产生亚硝酸盐。一旦产生,就无法去除。至于哪种方式产生得多,影响因素太多,除非针对每一种菜每一种保存条件来做实验检测,否则难以得出简单的结论。 话题之外,隔夜肉又如何? 在继续说蔬菜之前,我们顺便来说说隔夜肉的问题。肉中天然含有的硝酸盐非常少,通常肉的安全性问题更多地来自于细菌生长。跟蔬菜不一样的是,生肉也很适合细菌的生长,而且生肉本身携带的细菌可能更多。即使是在冰箱的保鲜温度下(通常4 C左右),生肉也放不了几天就会长出大量细菌。如果把肉煮熟,杀死了本来携带的菌种,就会要好一些。 不过,保存后的生肉在作熟的时候会经过高温长时间的加热,长出的细菌会被杀死。而熟肉的加热通常要温和得多(热菜嘛,顾名思义弄热了就行),已经产生了细菌不会被杀死,反而会更危险一些。 所以,对于肉来说,最有效的方式是每次少买,尽量减少储存时间。如果要保存的话,尽量放在冷冻室中,基本上可以防止细菌的生长。保鲜储存的肉,洗干净、包好可以减少细菌的入侵机会。做熟的肉,也要密封,下一次吃的时候充分加热。对于肉来说,通常的加热不会产生任何有害成分,最多只是影响口味而已。 肉中本身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都不多。工业加工的肉类熟食,一般会含有一些防腐剂。最常用的防腐剂正是亚硝酸钠。亚硝酸钠的安全性已经有了大量的检测数据。简单说来,就是合法使用量下不会给人体带来能够检测到的危害。但是如果来源不明的熟肉制品,超量使用的话,就比较危险了。 总结,如何保存和食用蔬菜? 回到蔬菜上来。因为蔬菜对于健康明确的好处,我们不可能因为可能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存在就不吃。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又使得很多人不可能象农民那样每顿从地里现拔蔬菜来吃。对许多人来说,买一次菜吃几天也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事情。所以,保存蔬菜,就成了食品健康中很重要的问题。 蔬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原料是蔬菜中的硝酸盐,转化条件主要是细菌生长,隔夜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减少亚硝酸盐的产生,可以多管齐下。首先,减少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的保存时间,增加买菜频率。其次,需要保存的蔬菜,洗净包好可以减少携带的细菌。作好没吃完的蔬菜,也可以封好保存在冰箱中。隔夜并非亚硝酸盐产生的关键,加热也不会增加致癌物的含量。当然,蔬菜中的许多种维生素,在加热的时候会被破坏,多次加热的蔬菜也比较难吃。从好吃的角度来说,隔夜菜确实比较差;从营养的角度说,多次加热确实有一定影响;从安全性的角度说,加热并没有什么问题。隔夜菜,也完全没有传说中的致癌能力。 图片来源: Chinese Food for the Holidays by Daniel Greene
个人分类: 健康|233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