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转基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袁隆平: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需慎重
蒋高明 2009-5-31 09:04
袁隆平: 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需慎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05-27 10:43:52  作者:刘华宁      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自主解决吃饭问题。5月26日,在中国稻作文明发祥地浙江余姚,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粮食问题不仅关系三农,更关系国民经济的命脉;粮食库存不仅具有应急和战略储备的功能,也是国家的调控手段。   在会议间隙,袁隆平院士就耕地保护、粮食安全、转基因水稻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挑战亩产1500公斤   《21世纪》:目前我国水稻亩产在什么水平?   袁隆平: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为420公斤,比日本亩产低20公斤。但我国杂交稻种植面积达2.5亿亩,亩产480公斤,比日本高了40公斤。   我们第一期超级稻,已经推广3500万亩左右,比日本全国水稻种植面积还大,平均亩产是550公斤,比日本高了100公斤以上。   《21世纪》:现在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是2.5亿亩,有没有可能继续增加?   袁隆平:我们国家水稻种植总面积4亿多亩,杂交水稻面积占57%,主要在南方。北方种的是粳稻,南方种的是籼稻,杂交籼稻占总种植面积的75%。如果杂交粳稻的抗寒性突破了,很可能可以达到80%。   《21世纪》:你曾提出,超级杂交稻亩产量要提高到1000公斤?   袁隆平:水稻的光能利用率为5%,也就是说,阳光辐射的能量中有5%可以转化为有机物。我们按照光能利用率2.5%来计算,根据长沙在水稻生长季节的辐射量,得出的结论是,亩产最高可达到1500公斤。   按照我们的进度,2000年超级杂交稻第一个阶段达到亩产700公斤。第二个阶段亩产800公斤,在2004年实现了。我们现在向第三期亩产900公斤攻关,计划2015年实现,争取提前两到三年。   《21世纪》:实验顺利吗?   袁隆平:我们在小面积的实验田里已经实现了。今年在中南6省安排了11个百亩片,进入大范围中试阶段。我有信心在90岁之前,挑战亩产1500公斤的记录。    审慎推广转基因水稻   《21世纪》:目前中国的耕地保有量正在逐步逼近18亿亩这条红线,而人口还在逐年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   袁隆平:首先要守住耕地保有量18亿亩、粮食播种面积15.8亿亩以上的红线;其次要出台更多三农优惠政策;第三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资金投入。   我认为将常规育种手段与分子育种技术结合起来,进一步挖掘水稻的产量潜力,突破1000公斤甚至更高的亩产,都是有希望的。   《21世纪》:你有没有研究转基因水稻?   袁隆平:我不反对任何科学研究和实验,转基因技术的某些价值具有积极意义。   事实上,我的团队已介入借鉴转基因技术的某些研究。比如,我的学生与康奈尔大学合作,已经在野生稻里面发现两个增产基因。   《21世纪》:你是否赞同当前在中国大规模推广转基因水稻种植?   袁隆平:我个人认为,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显现。    粮食储备也有调控功能   《21世纪》:你曾在全国政协提案中提及中国的粮食储备力度不足。今年4月,国务院10部委正式启动对全国粮库的彻查工作。到5月11日,这次大规模清仓查库已进入联合抽查阶段。   袁隆平:粮食问题人命关天。有些粮库存在虚报的情况。我仍然坚持除了正规渠道核查,还要搞突然袭击和微服私访。只有将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做好,才能保证粮食库存方面信息的准确性。我希望粮食储备最好提高到180天。   《21世纪》:怎样理解粮食库存是国家调控手段之一的说法?   袁隆平:国家要想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除了对农民进行补贴之外,还要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控,而调控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国家粮食库存。在粮食产量较多时,就要调动销区的储粮积极性,多储备粮食库存,适当推高粮食价格。否则,总是少了就喊,多了就砍,粮食产量很难稳定。   《21世纪》:在维持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你有什么建议?   袁隆平:我建议,政府按田补贴的政策可适当改进,可以用高价收购农民的粮,平价卖出去,以此刺激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目前全国1万亿斤粮食,商品粮占三分之一,可以考虑每斤提高0.3元,这1000亿的补贴,国家是拿得出来的,政府有这个财力。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503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一期植物生物学年评
热度 1 nwsuafliu 2009-4-30 04:03
邮箱预订了一下新闻,还挺管用。 最新一期植物生物学年评已经可以在线阅读了,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Vol. 60 (June 2009) ,里面有几篇我个人很感兴趣的文章。 My Journey from Horticulture to Plant Biology Jasmonate Passes Muster: A Receptor and Targets for the Defense Hormone A Renaissance of Elicitors: Perception of Microb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and Danger Signals by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Plants and Foods: A Scientist's Analysis of the Issues (Part II) 下午抽空,浏览了一下茉莉酸信号的那篇,强烈觉得信号转导这一块的东西太多了,各种各样的hypothesis。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产生更多的问题。最后,各种成分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面对生物体,科学家还真的是能量有限。
个人分类: 本周推荐|4829 次阅读|1 个评论
防范转基因食品(转)
sheep021 2009-4-28 09:29
这次的猪流感病毒变种,既包含有人流感病毒,也包含有禽流感病毒,还包含有有猪流感的病毒,而在这一毒株的猪流感病毒中,还可细分为亚洲猪流感病毒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简单来说,以H1N1亚型命名的这一新型猪流感病毒变种的毒株,在其基因成分中,包括了人流感、禽流感、非洲猪流感、亚洲猪流感的基因片段。我对于基因科技并不十分熟悉,但我仍然怀疑,在自然界,如此多种多样的基因片段,是否有可能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更坦率一点说,我认为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不能排除是人为制造的可能。某些基因研究者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将这些自然界里独自存在的多种流感病毒合成在一起。然后,以人们不知道的方式,使得这一新型病毒流出了实验室。 ------------------------------------------ 2009-04-27 09/4/26 以前号称是果子狸惹得祸,现在禽的没完,猪的又来了,我说还有马 和驴 的你信吗?呵呵,不信就看报道呀 整个一地球生物大战啊,呵呵,人类科学的悲哀国内有人正鼓动着国家通过允许种植转基因水稻,目的是什么呢?对方认识到控制世界只靠金融和虚拟经济是不够,石油也只是一个方面,而食物缺是每个人必须的,所以控制粮食是他们必须做的,恰恰中国是个粮食大国,你说要影响中国不从吃上动手还能干什么?但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对粮食的染指是要引起战争的,大家走着瞧,至于战争的形式由不得他们(普及一个有趣得小知识,转基因水稻的研究最早出现在北美,它是伴随着田间农药大量使用所引发出的弊端而出现的,科学家们把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中,这样作物就不再害怕农药了,迄今为止,只有该国政府批准了少部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其余还没有任何国家批准。呵呵,厉害吧) 防范 以前都帮大家分析过了,转基因食品的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影响受体的生长发展,扩大某种基因缺陷;另一个就是知道催化密码的可以随时让它突变,比如说某些转基因种子,只要在通过太空或其他方式略施小计,你就会颗粒无收,不要说转基因,就是对传统作物的干预,人家已经在我们的主要粮食产区行动了,我看有关部门要增加农业安全情报的专案,国家要加强转基因研究,特别对食品加工原料在产品上要立法注明是否是转基因食品,我们前面提到得生物传感器技术就可以在生物特性发生某些变化时起到一定得预警作用,应该加强研究我们注意到有些进口得原料,如小麦,大豆,猪等在原产地都是特定出口中国得,本国不得流入,有一种奇怪得现象,我们得绿色食品不断得出口,而我们自己却不断得大量进口转基因食品,为什么那个出口国不吃这些专为中国种植得产品呢?有些话大家可能不能接受,有的人会认为这是用来培养标本得饲料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得注意,某些国内粮食机构需要国家得调查和监控如果需要可以考虑全民开展反转基因食品宣传运动,市场经济吗,不选择转基因食品商品是每个公民得权利,大自然得选择有它得道理,我们必须尊重它目前得一些其他形势具体就不说了,前面都说过了,大家可以参考来自己分析事态的发展 美军方实验室致命病毒样本恐遗失 http://world.people.com.cn/GB/9183109.html 驴5 以下来源于公开资料分析,仅代表个人 perry家族 009年04月23日14:31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人民网4月23日讯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国军方正调查一起军方实验室病毒遗失事件。 处理。   美军犯罪调查委员会称他们正在调查这起事件,根据报告有3瓶装有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样本遗失。这种病毒可以使马感染继而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致死率为1%。由于相关疫苗的出现,病毒在美国自1971年至今尚未有大规模爆发记录。   这些病毒样本几十年来一直存放于美国军方马里兰州一生物高级实验室,一名2004年退休的科研人员负责保管它们,但另一名科研人员近日在清点样本时发现并报告有3瓶样本遗失。 ;   在军方调查过程中,相关人士均已返回实验室协助调查。调查人员发现在数年前一部分样本由于冷冻设备损坏儿被安全销毁,但在此之前从未进行过病毒的清点工作。调查委员会发言人指出遗失的病毒样本极有可能已被销毁,但无法确认。 一切都将围绕几个节点   目前,该实验室的所有研究已经暂停,目的在于进行完整的电脑清点。军方希望可以在夏季之前完成这项工作以解开病毒样本遗失之真相. ---------------- 出差封闭几天,今天一上网,触目惊心啊,猪流感来了,国内的手足口病也日渐热闹起来,以前只传染动物的病毒开始在人际间传播了,不是转基因是什么呢? 还有,所谓的致命病毒样本恐遗失 ,应该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提前擦干屁股的把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4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危殆!强烈呼吁禁止美倾销转基因大豆(转贴)
kerer009 2009-4-22 08:39
中国危殆!强烈呼吁禁止美倾销转基因大豆(转贴) http://js360.bolaa.com/forum/blogtopic_5739798.html 新闻链接:据《华夏时报》18日消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黑龙江省告急,当地规模以上的68家大豆加工企业无一家收购大豆,几乎全部停产!       这预示着国产大豆加工、销售的产业链行将断裂!中国大豆业有可能在境内全线崩溃!整个大豆产业让位于以美国、南美为首的国外转基因大豆,这将极大的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在此黑夜强烈呼吁,国家当以倾销为由,禁止国外转基因大豆进入中国境内!       据了解,当前国产大豆收购价格为每吨3,700元,而进口大豆价格不到3,200元,(最低时,到港价甚至低至2900元每吨!)每吨差价500元,扣除沿海到黑龙江的运输成本,每吨差价也有300多元。通常情况下,油脂企业每加工一吨大豆的利润在100元左右,加工企业如收购国产大豆加工至少亏本200元。这就是国内大豆加工企业不愿到大豆主要产区收购的主要原因。    受这场进口大豆冲击最严重的当属黑龙江了,黑龙江是世界大豆的原产地、中国大豆的主产区(占国内大豆产量50%),黑龙江大豆之所以珍贵、稀缺,第一是因为其蛋白质含量高,二是因为它是纯天然的非转基因大豆!所以一直以来,黑龙江大豆的出口对象都是象韩国、日本这类要求较高的国家。       黑龙江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企业生产成本当然是主要原因,因为黑龙江省内的油脂加工企业采用的都是本地产的非转基因大豆,几乎没有一家使用进口转基因大豆。而全国的其他地方尤其是南方,很多油脂企业均采用进口大豆。因为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高(可达20%—21%),而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却只有17%。价格低的出油率高,可价格高的反而出油率低,这对于“唯利是图”的商业企业来说选择国外转基因大豆是“天经地义”的了。然而,对于国人来说,事关食品安全难道仅仅是由价格来决定的吗?       在国外,尤其是欧洲,对转基因产品是有严格规定的,外来转基因产品是不准进入欧洲销售的,就算是本地转基因产品,在上架时必须注明本产品是转基因产品。欧洲之所以对转基因产品监管如此严格,是因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权威鉴定。因此,从安全性考虑,欧美及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明确限制转基因产品应用在食品领域。    转基因大豆大都抗除草剂、抗病虫。原理就是在大豆中植入目的基因,使大豆叶或大豆体内产生有害物质,将虫子毒死,这从抗病抗虫角度是有利的。但这种对虫子有害的物质是否会在大豆种子中聚集起来,人食用后是否会受到伤害?我相信稍有常识的人是不敢妄下安全的结论的。转基因产品除了对人有可能产生伤害外,还会对环境产生灾难的破坏!使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更可能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从而导致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突变!      透过当前国产大豆滞销看本质,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大幅补贴其大豆产业,挟低价的转基因产品叩关中国,企图恶意倾销,彻底的打跨中国的大豆业!当国内大豆企业停产、出售时,外资就会逢低收购。本来,经过前几年洗牌,我国大豆产业基本上被外资所控制,如果这次因为国外低价倾销的转基因大豆而失去黑龙江这一块最后的净土,将意味着中国的大豆主产区将完全失控,我国将在这一领域彻底失去话语权!而在外资全面占领中国的大豆产业领域下,将极大的威胁我国的食品安全,也必然会损害我国的国家安全!      目前,中国有大豆进口权只掌握在几个国有企业手中,一般企业是无权进口的,所以造成目前国内大豆业困局的幕后推手算不算这几个大豆进口巨头?明知国外转基因大豆会对国内大豆产生巨大冲击而不作为,这又算不算行政上的渎职行为?     中国不是转基因食品的天堂,中国企业不是转基因产品的实验室,中国人更不是转基因产品的试验品!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的国家安全请拒绝转基因产品!尤其是政_府,请阻止转基因大豆进入中国,保护好你的人民,免遭完全可避免的灾难!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1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基因启动会”参会感想小记
dongkell 2009-4-8 22:23
转基因启动会参会感想小记 天空蔚蓝文 李良的博客 会前小记(090404): 形影相吊的孤独,使我内心陷入无限的悲凉! 孤独、悲凉的心情涌上心头,无处诉说!此时只有影子还在我身边! 我不明白,作为研究生为什么不能敏锐地洞察事情的重要性呢?如果连这个能力都没有,可能会有前瞻性战略思维吗?也许高年级的学生对什么会议、讲座失去了兴趣。例子是,这周我参加了三个自己感兴趣的社团讲座,统计表明,参加这些讲座的以大一、大二为主,有少量大三、大四学生,研究生恐怕没得一个!此外,也许大家不喜欢会议之类务虚的东西,我本身对哲学、思辨、形而上学等感兴趣,所以判断这个会议重要吧。不过我不这样认为,按目前的打算,我并不想读博,选择科研,进入学术圈这条道路。但我想人要有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和无谓的气魄,才有可能运筹帷幄。对于像具有国家战略导向性质的重大专项的科研项目启动会,只要以后不打算转行,就应该去了解。因为你是研究生,不是本科生或大专生。没有这点认识,如何去把握未来事物发展的趋势呢?又如何能够指点江山呢? 我的知心朋友没有两个,因为没有交心朋友,我养成了自言自语的神经病的发泄习惯,所以我不害怕孤独。孤独的感觉是一个人的世界,无人触及的灵魂深处。昨晚的孤独、悲愤和落寞突然袭上心头,却无处诉说发泄的地方时,有一种想嚎啕大哭的感觉。 形单影只的我,现在只有影子我最亲密的伙伴在听我诉说! 高山流水 会后小记(090406): 清明假日的武汉,又被细雨笼罩。春日多雨的江城,不知带给人们的是压抑,还是希望! 不过我要肯定的告诉自己我的这个假日没有浪费。一周内,我先后参加了3次讲座(3月30日的面试技巧讲座、4月2日的成功学讲座、4月3日出国留学讲座)、1次培训(4月4日下午的成功学体验训练课)和这次会议。这不但充实了我的生活,更开阔了我的视野,活跃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观念。 李宁同志是转基因重大专项动物方向的课题主要设计者和首席科学家。这次启动会,我一定要李宁同志来讲话,他昨晚11点从南昌赶来,一会儿还要乘机回京。他刚才讲话思路清晰、考虑周全、分析深刻,这是熊老师在李宁讲话后的插话。对此我感慨颇多: 2007年国庆过后,第十四次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在华农举行(今年第十五次遗传育种会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承担973课题的主要负责人,提前报到,召开973课题组内总结交流会。我借mo师兄之力,有幸旁听了这场枯燥无味的学术交流会。会上,我看到了许多圈内名人:吴常信、熊远著、陈焕春、李宁等,只是想知道以前纸上认识的专家长什么模样。那是自己真的是什么都不懂,大牛们上边汇报,我下面打瞌睡。会后,mo师兄说李宁讲的如何这般好,我机械地点头。现在想想遗憾啊! 一年后的今天,我有幸再次参加了一场重要的会议,并再次看到李宁。与上次不同的是,我全神贯注地听完了他的讲话。从他的讲话,我想到三点: 1)我听不懂他讲的很多东西,或跟不上他的讲话思路。他讲了四条官腔官调的原则,这些道理很简单。听不懂的是他对这几条原则的深刻分析和全面解读。李宁讲话时,坐在第一排的老师不停地点头,认真的记录;我却吃力地听着,时不时做下笔记;后排有一小伙儿时不时发出不屑一顾的异样的声音。不同人的态度使我明白了这句话: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我明白了,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一定深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深刻的感觉它。 2)我跟不上他的思路在于我不能够完全理解李宁讲解中引用举证的事例。事例从全球、国家的层面着手考虑的,他谈到美国转基因的发展历程、国家领导层的战略决策考虑等。想起陈竺院士95年进入863专家委员会后说,自己从一名战术科学家,变成了战略科学家。所谓的战略科学家是指: 在较广阔的领域、站在较高的学术地位从事学术活动,除了把握国内外学术方向外,还要在理解国家目标的基础上,负责全国性课题的总体设计,进行目标和过程管理 。这个事例进一步充实了我对视野更加开阔的理解。 3)大家公认的事实是:成功人士都是高效率地工作。可这句话怎么解读呢?李宁在做完973汇报后乘机回京,参加农业部领导邀集的专家来讨论转基因相关问题的会议。这次会议,李宁同样来的匆忙,走的也匆忙。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跟什么样的人交流,我一直很欣赏有能力或有思想的人,并愿意与之交流,共同进步。别人有时也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只有对比,才能发现差距,这样才可以督促自己努力上进。之所谓: 见贤思齐 ! 想到郭雷院士的一段话:我的导师是陈翰馥院士,他一直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与国际著名同行展开合作、交流与竞争,这使我的研究工作从一开始就处在一个较高的起点。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拜见老子图
个人分类: 养猪人心声|738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优质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启动会在汉举行
dongkell 2009-4-7 19:34
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优质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启动会在汉举行 天空蔚蓝文 李良的博客(090405) 4月4日上午,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优质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启动会在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五楼会议室举行。 会议开幕式由校科技处副处长梅方竹主持,张献龙副校长首先致欢迎辞,湖北省畜牧兽医局陈红颂副局长和湖北省农业厅科教处郭小平副处长先后讲了话;之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 熊远著 教授就课题总体情况发言,特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 李宁 教授介绍项目总体情况并做指导性讲话。 该课题是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动物领域猪育品种培育方向五个子课题之一。课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 熊远著 教授主持,华中农业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等9个单位共同参与攻关。 农业生物领域,动物猪品种培育方向的5个子课题分别是:1,环境友好型 吴珍芳 华南农业大学;2,抗病型 ? 中国农业大学;3,节粮型 李奎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4,高肉质型 熊远著 华中农业大学;5,高繁殖力型 任军 江西农业大学。 注:我不会写新闻类题材的文章,以上仅是陈述事实。 下面是今天学院网站采写发布的新闻: ( http://my.hzau.edu.cn/POParticle/7/2567.Html ) 4月34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院熊远著教授主持的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优质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课题启动会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李宁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张献龙教授,湖北省畜牧局副局长陈红颂研究员,湖北省农业厅科教处郭小平副处长,以及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等参加课题研究的主要科研骨干参加了此次启动会。 会议开幕式由科技处副处长梅方竹主持,张献龙副校长首先致欢迎辞;陈红颂副局长和郭小平副处长讲了话,他们表示,作为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将积极配合课题主持单位实施和完成课题计划研究任务;课题主持人熊远著院士就课题的立项申报和总体情况做了通报,他指出国家将该如此重大课题交给我们,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将竭尽所能把课题的研发任务完成好。作为转基因动物新品种培育研究的总设计人之一,李宁院士就转基因动物研究总体设计及研发工作重点作了宏观指导。李院士特别强调,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是一项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工作,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长期的经费支持,希望各参加单位负责人站在国家的高度考虑问题,认真配合主持单位顺利完成任务,同时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研究同利用常规技术培育动物新品种之间既有联系,又有较大差别,各单位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所规定的要求,依法做科研,不允许出现违反转基因安全的情况发生。 会议期间,课题主持单位和各参加单位的课题负责人汇报了相关研究工作情况和基础,并就拟开展的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等作交流、汇报和讨论。最后,项目负责人熊远著院士作了总结发言。 附:以下相关参考来自网络: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涉及信息、 生物 等战略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和国防技术。 2008年7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科技重大专项。 据2008年9月5日《科学》杂志新闻报道,中国即将启动一项投资达35亿美元的转基因作物研究重大专项,以解决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粮食需求。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是农业领域唯一专项。对象主要有:水稻、棉花、小麦、玉米、 猪 、牛、羊、扩大后可能包涵大豆、油菜、杨树、竹子等作物。内容:1、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培育 ;2、基因克隆与转基因关键技术;3、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4、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推广应用及其产业化;5、基地条件能力建设;6、战略研究与宣传培训。 2009年2月18,涉及上亿元资金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转基因抗虫水稻新品种培育 课题在华中农业大学启动。课题第一主持人为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林拥军教授。该课题研发的转基因水稻主要为转Bt抗虫水稻。 2008年2月25日上午,农业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 环境友好型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 项目启动会在华南农业大学举行。该项目是国家农业部在全国56个项目中广东省唯一获得的一个项目。分别由减磷排放的转基因猪培育、减氮排放的转基因猪培育、减少废气排放的转基因猪培育三个子课题组成。该项目由华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广东温氏集团、河北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苏农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攻关。 2009年03月04日 转基因棉花重大专项 启动会在安阳召开。该课题首席科学家为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喻树,课题7大攻关任务分别是:转基因杂交棉、早熟棉、优质纤维棉、耐旱耐盐碱棉、特色专用棉新品种培育,以及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转基因棉花新品种中试、推广及产业化。
个人分类: 养猪人心声|15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保障粮食安全到底靠什么
蒋高明 2009-3-31 21:15
蒋高明 不久前,发生在中国北方的大范围旱情让人心焦如焚,作物受旱面积高达2.76亿亩。五十年不遇的干旱暴露了当前中国基础农田设施投入方面的不足,粮食安全话题再度被提起。干旱也唤起了人们对抗旱作物的期盼,如美国孟山都公司日前宣布将开发4年之久的抗旱玉米提前投放市场。中国也有专家称,中国农田灌溉供水不足,大量农田常年处于缺水状态,培育抗旱农作物有重要意义。 果真如此吗? 即使我们抛开转基因安全性不谈,依靠转基因技术刺激粮食生产并不是好对策。目前,影响中国粮食保障力的因素,一是单产,二是播种面积。其中单产影响因素 中,土壤的作用大于品种改良;在单产增幅不大的前提下,播种面积或播种季节减少导致产量下降。转基因技术只能在目前大化肥、大农业、除草剂、杀虫剂基础上 发挥作用,用上述技术取代劳作,人变得越来越赖,地变得越来越贫瘠,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长期下去,影响中国耕地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地力,不但得不到 提高,反而会越种越瘦。转基因技术征服农业后,农民种地受制于人,种粮积极性将进一步下降。 据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国家科学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介绍,上世纪50年代,中国粮食单产很低,多年徘徊在100公斤/亩左右。在这一阶段,决定粮食产量的主导因素是播种面积。1962~1995期间,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包括发展水利灌溉、增施化肥、农药、推广农业机械等,尤其是实施 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迅速增长到亩产283公斤。在这一阶段,粮食单产是粮食产量的限制因素。打那以后,粮食单产增幅变慢,一直徘徊在 300公斤/亩上下,并一度由2006年的314.4公斤下降到2008年的286公斤,重新回到上世纪50年代播种面积决定总产的循环。 在培肥地力方面,上世纪下半叶的一些做法和提法是非常正确的,至今还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如毛泽东曾提出,保持或提高地力需要从八个方面入手,包括灌溉、土壤改良、增加肥料、品种改良、合理密植、害虫防治、农机应用、田间管理(农业八字宪法),这些措施都是从满足作物生长必须的各种条件出发的,需要投资建设农业基础设施。而今天,我们仅重视了品种改良(转基因)、肥料等少数技术,对农田水利、害虫防治、田间管理等基础设施没有投入反而荒废,原来的劳作被技术取代了,人变得懒惰起来,各种农机设备、肥料、农药、农膜经销商纷纷来抢占农业这块肥肉,人们只顾赚钱,根本不管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耕地质量岂有不下降之理。 过去几十年里,各种农业新技术突飞猛进,其中包括肥料技术、农药技术、白色覆盖技术、遗传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等,仅化肥用量就以每年200万吨的速度 增长。即使如此,中国粮食产量在1999年~2007年期间一直未能超越1998年的峰值,可见,限制中国粮食生产的因素,主要不在技术层面上,技术上的投入更多的是增加农业生产的成本而已。真正原因在人身上。 那么,人的方面出了什么问题呢?江浙一带的老农揭开了这个谜。笔者在江浙一带农村调查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够自己吃就行了!或者是:现在种粮食不挣钱,肥料什么的那么贵,种地越多赔钱越多,少种点够自己吃就可以了。在经济发达地区,许多耕地被撂荒,或被各种不成规划的建筑物所蚕食,大量平坦、肥沃的耕地被浪费。 够自己吃就行了,这句话道出了中国粮食安全隐患的实情。联产承包政策实施后,农民率先满足的是自己的粮食安全。后来,随着种 粮有好收入,中国粮食产量一度提升。当今,种地成本高,谷贱伤农,农民纷纷弃耕进城。不论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基本上只剩下老、 弱、病、残,就连青壮年妇女也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因缺乏劳动力,农民能少种就少种,该种两季种一季,够吃就行。 这才是中国粮食生产中的根本问题,是转基因技术所不能解决的。转基因技术只能便于更强势的群体瓜分农业这块利益蛋糕,农民被剥削,种地的赢利空间更小,更多的农民将离开土地。化肥农药的滥用再加上转基因技术,地力还将持续下降,中国粮食紧张问题不是缓解而是雪上加霜。 目前,制约中国粮食生产的主观因素是亿万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客观因素是地力下降,单产重又走低。为当代人更为后代人着想,中国农业必须走传统的用地养 地模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恢复上世纪六七年代以来的各种农田水利设施,鼓励农民精耕细作,让那些留守农村的农民从种粮养殖中得到实惠。而不是像 今天这样,任农田撂荒,然后试图用转基因技术在持续掠夺地力的基础上提高单产。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66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基因是否适合中国农业
热度 2 蒋高明 2009-3-14 23:43
最近,中国网播出了香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本人在中国网络的访谈,下面是文字部分。因为文字是编辑根据我们的发言整理的,有一些发音或专业理解方面的错误。这里仅将有关本人发言部分做了校正。 嘉宾:香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蔡素玉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博士 时间:12日12:00 视频链接: http://webcast.china.com.cn/webcast/created/3244/44_1_0101_desc.htm 简介:很多朋友对转基因这个词感觉不是特别的陌生,最近几年它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很少有人对它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转基因技术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转基因水稻在中国发展的现状是什么? :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网,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中国访谈世界对话。今天这期中国访谈锁定的关键词是转基因。很多朋友对转基因这个词感觉不是特别的陌生,因为最近几年它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不是那么低。但如果说我们对它了解的很透彻又不是那么贴切。今天我们邀请到的两位嘉宾将和我们共同关注中国转基因水稻的未来。为您介绍今天的嘉宾:第一位是全国人大香港区代表蔡素玉女士,欢迎您。 :   你好。 :   第二位嘉宾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博士,欢迎您。 :   谢谢。 :   欢迎两位嘉宾今天到中国访谈做客。我知道蔡素玉女士在这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您的一个建议就是关于转基因的。请您介绍一下。 :   我这次有五个建议都是关于环保的,其中一个是转基因。这个问题并不是第一次提出来,我去年也提过。我想主要是对于国家转基因的整个方向,将来应该怎么去做自主创新,这个技术是属于国家的。还有农业发展,特别是对于粮食安全问题要有一个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提出来的目的,第一是温总理同意拨200亿做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我想转基因技术研究这个没有问题,我是支持的。但是问题是这200亿怎么样去申请,最后出来的成果属于谁,这对将来转基因整体发展和它对国家长远的粮食安全影响会很大。我认为这值得大家深究的。 :   另外,转基因的粮食是不是最适合中国的状况,这方面我有一个问号。特别是我了解到像美国、俄罗斯,他们没有我们的优势,它的粮食品种比较少,没有我们那么生物多样化。我们因为气候变化很大,土壤等等很不一样,所以我们的品种很多样化,不要说整个国家,连香港这样一个小地方都有很多样化的品种,我们树木的品种比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加起来还要多。我们有这样一个优势,是不是农业可以用我们的优势来发展。他们没有,所以他们只能发展转基因,用大量的器械化的耕种,而且他们因为地大人少,有这个条件啊。而我国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个条件,也是值得深究的。我的建议基本是围绕这两方面。 :   您的意思就是我们怎么发展转基因水稻,要因地制宜,而且这200亿怎么用,这是您关心的两个方面。那您为这个建议做了哪些调研? :   现在我的理解是这200亿是由任何一个做科研的研究员去申请,申请得到以后,他研究出来的成果就由这个科学家自己拥有,这个方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认为这200亿应该是给像中科院,或者是大学的研究机构,让他们去研究,研究的成果是属于国家的。在这样的状况下,所有的研究员就会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想,不是急于马上在一两年里在自己能去赚钱的情况下去做科研,得到的转基因产品就会真正是自主创新,是国家的,是我们的,而不是给外国的,不是从外国那里买进来的。   我又了解到像巴西、阿根廷那些国家,他们所有的粮食都是和一、两个公司买的转基因粮食,等于他们的粮食就掐在这两个公司手里。如果公司要提价,不卖给他们,阿根廷就没有粮食了,他们的粮食价格就会上升,所以对国家长远的粮食安全影响很大。目前,我们的这些钱放给个人,个人可以得到私有专利权,这个我认为很有问题。 :   蔡素玉女士讲了她的建议,也讲了她的调研,为今天的访谈做了一段开篇。接下来想请蒋高明博士梳理一下,转基因技术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技术,在我国它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请您简短的介绍一下。 :   严格来讲,我本人不是研究转基因的,我是搞生态学的。但是转基因的历史不长,是80年代的时候英国人开始做的,就是把一个基因片段转到植物或者是动物身上,让它提高抗性或者杀虫,使得害虫吃这种植物的时候有一个毒素在身体里面复制,所以害虫就不敢吃粮食了。另外,它还会抗盐、抗旱,转到植物里去,目标是提高单产。 :   现在这个技术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 :   中国这两年的转基因技术发展的非常快,有中科院的遗传所,还专门成立了北京华大生物研究所,还有其他研究单位,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都在开展类似的转基因专项研究。 :   现在国家的支持力度怎么样? :   支持力度非常大,甚至我们的担心是一边倒。为什么这么说?比如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他们生物系招的本科生都是搞生物技术的,很少有人做宏观和生态。包括去年是200亿通过的时候,基本上认可的专家或者支持的专家都是研究转基因和搞生物技术的人。   所以我想,目前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大好形势,就像刚才蔡素玉女士说的,我们现在有很多的钱,开始研究这种技术储备起来,甚至把它作为商业化,可以说转基因在中国面临一个非常好机遇,可以得到很多的研究经费。 :   我个人感觉,这200亿应该放在研究中国怎么可以做可持续的农业发展上面。像研究杂交水稻的袁隆平,他很著名,他的杂交水稻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无论是水稻,还是其他的杂交农作物,又是已经有好的先例给我们看,这又是最安全的,对于我们的生态安全非常好。因为是本土的植物,是自主的,是我们国家自己的,甚至我们现在都出口到外面,东南亚好多国家都在用杂交水稻,这才是最适合的。当然还有好多,像现在很多人提倡生态农业,这个也是很好的机制,也适合咱们南方小块耕种的状况。其实我认为那200亿也应该可以让这一类的研究去申请,而不只是放在转基因的申请上面。   就算是转基因申请,我认为有三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才可以给这个基金让他去研究。第一,这个研究的技术是从外国引进的技术,还是我们自己去研究自己的转基因技术。第二,我们做的转基因品种和基因本身是用本地的,咱们国家的,自己的品种,而不是从外国买人家的品种,再去用人家的基因来做。第三,做的成果是属于谁。   如果这三个问题理清以后,我想为什么不做,转基因技术也可以做,但不是全部局限在转基因上面,200亿毕竟是很多钱。 :   所以回到刚才的话题上,就是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建议,这200亿怎么用,您提出了三点建议。蒋高明博士,您听了蔡素玉女士的想法和建议之后,您是否认同?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   我非常赞同她的意见,即使再花200亿也可以,但是不要一边倒。因为任何东西有利就有害,现在只说它的好,从来不说它的坏,大家唯一质疑的就是转基因的安全问题。我认为转基因的安全问题不是现在的人吃了就得病,现在都拿不出证据来。   为什么说这关系到一个长期的粮食安全?因为从生态的角度来讲,多样性才能稳定。我们担忧农业越来越单一化,甚至很多的粮食优质品种让个别公司控制,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说转基因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和危害有五个方面,就是它不利于我们的持续发展。   第一,就是土地越种越瘦。第一次绿色革命就是化肥、农药、机械的革命,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农民已经变成了非常依赖于化肥和农药,甚至塑料薄膜,使我们的土地越来越瘦。最近30年来,我们土地的退化程度已经超过过去上千年,这样使得我们的耕地对化肥的用量越来越严重。转基因恰恰不是在耕种上做文章,而是在种子上做文章。以前毛主席提出八个方面,水、肥、土、种、密、保、管、工。就是通过八个方面来解决粮食安全。现在只是在一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种子,种子又在一个基因的角度,使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小,而不是扩大。所以地会越种越瘦。这是我们担心的。 :   第二个方面,农民会越来越懒。现在农民依赖化肥、农药,年轻农民基本上不会耕种。以前我们说锄禾日当午,现在没有人去干农活了。现在的活给杀虫剂和除草剂去干了,转基因现在又来了,可能越来越使农民不会种地了,现在的农村基本上40岁以下的人不会种地。像美国一样,不到2%的人在种地,剩下98%的人依靠这2%。在中国这不符合我们的国情,我们是一个大国,70%多是农民,这些农民做什么,不种地都会失业,到城市去。   第三个方面,耕地的环境污染会居高不下。因为转基因技术对化肥和农药的需求量并不会减少,它不是从生态的角度做调整,所以它会继续施加化肥和农药,这样环境污染就不可避免。   第四个方面,这是有一些争议的,就是转基因的安全问题。因为没有一个人从一生到死亡是吃转基因的,至于它一旦爆发以后,谁都没有办法。因为现在转基因技术上市就是一二十年左右的时间。 :   第五个方面,转基因工程会卡你的脖子,因为专利在他那里,你没有办法制造,只能年年买他的,他可以随时提价。所以有几个大的公司可以垄断全球。现在对于全球的粮食危机来讲,实际上并不是缺粮食,完全就是几个大的粮食集团控制了市场。我非常赞同蔡素玉女士的观点,就是要有平衡的方面,就是生态农业,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我认为还是有很大发展的。 :   您刚才讲的生态农业或者是杂交粮食,应该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我们最有条件的,人家之所以要做转基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我们的条件,他们没有我们的品种,做不了杂交,所以才去做转基因。我们有那么好的,最安全的、最长远的做法。   另外就是掐脖子,现在我们好多人买外国公司的技术,买外国公司的基因来做转基因。但现在的问题是,就算现在自己发展了自己的种子,如果放在私人的手里面,那个人移民到外国去,我们还不是一样受外国人掐脖子。一个科学家今天拿了经费,后来移民外国,我们又是要和他买东西过来。 :   现在在转基因的领域知识产权是什么样的现状? :   文献上面可以看到,现在我们基本所有的转基因技术全部都是国外的技术,自己没有发展自己的技术。另外,基因方面也有好多都是用外国的基因,就是拿了人家的基因种到自己的品种上面去,等于这个基因的每一颗稻米将来都会收专利费。无论如何,你都要长期的付钱给他们,这样粮食价格就会高起来,还有长远的发展怎么办。   还有就是安全问题,转基因的产品基因会跳跃,这已经是科学论证了的,而且那位科学家得到了诺贝尔奖。等于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吃的粮食,那个粮食会跳,或者种到田里面,那个基因会跳出来,跳到旁边的一个草里面,或者跳到昆虫里,变成什么样没人知道,但是会跳跃已经是证实的实际状况。 :   这是有根据的。自然界的演化是非常缓慢的,转基因在自然的交流中是有的,那是非常缓慢的。严格来讲,袁隆平的水稻也会有基因的转移,但是是非常稳定的,都是自然的。比如说地球生物演化40亿年,期间发生的都是非常缓慢的,偶尔一个转移,转移以后会稳定下来。现在是转基因马上转移,你面临的问题是它会不会马上跑出来?这是一样的,基因逃逸谁都不可避免。基因的逃逸加上基因的变异,会引起一些人类无法预料的疾病,或者是基因跑到杂草里面,杂草会产生抗性。你如果转到非目标植物,它逃到你不希望去的地方,它也能抗虫、抗旱,那就会和庄稼产生强烈的竞争。到那个时候,由于我们的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少,原始品种找不到了,就会很危险。所以这个应该慎重一些。至少不能大家都做这方面,还要发挥中华民族传统的农业文明,我们的农业文明可以说5000年都是生态农业。 :   我看过一篇文章,这是之前的事情,写的很好,我认为可以以此为光荣,就是我国自己有自己的杂交品种,自己发展的生态有机农业等等,应该以此为光荣,这个是很对的,这个方向也对。当然我想重申,我并不是反对做转基因的科研,但是做的时候要做的恰当,而且要从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手来做。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才是最根本的。我想我们不能急于马上在三五年里面有一个大跃进,而是怎么样最适合中国国情,而且我们能够有自主的农业发展。 :   接下来有一位网友说:我们政府一向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一直关注农民增收增产,转基因作物对农民的增收、农业的增产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作用?这个技术会不会增加农业的成本?请两位回答一下。 :   我很片面的理解是,第一,转基因的品种并不是增产,不是像杂交粮食。袁隆平的从200多变成300多,现在目标是900,杂交粮食是真的增产。但是转基因的品种并不是增产,它的亩产量如果再多种一次就是越来越少,只是说不会有虫害,不会有杂草等,是抗虫抗草的做法,适合大面积的耕种,成本肯定高。因为你是买人家的种子,人家有专利。 :   应该说是高的,甚至是成本加大,而且对于农民来说受益是小的。谁最受益?肯定是种子公司、基因公司。因为它不是能够提高产量的,至少幅度不多。它是增加抗虫能力,抗除草剂的能力,抗旱的能力、抗盐碱能力,这是取决于地力提高,来维持一定的产量。但是即使它增加一定的产量,增产是不增收的,现在农民种地是亏本的。现在新农村建设应该想办法提高农民的收入,这是最关键的。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根本不是技术问题,不是说需要技术或者走上其他的革命,而是农民根本不愿意种地。搞转基因和超高产,都没有用,因为在江浙一带的农民本身地就要荒了,粮食价格低,所以他就不种了。以前是湖广熟天下足,现在湖广的农民不种地,需要东北来支援,这不就倒过来了吗。所以在中国,转基因的问题不是急迫的,而是想办法给农民找工作。   现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所以应该发展我们传统的生态农业,就是要除了种以外,还有养殖,还有能源,还有肥料问题,有机肥,包括人的粪便,回到地里养地。我们的生态办法就是需要很多的人力,但是一是产生食品安全,第二对环境保护有利,包括对温室气体,也把温室气体埋在地里,这样可以带动很多农民的就业,这是实实在在对三农有好处的。 :   两位怎么看待转基因水稻的未来? :   转基因水稻,包括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做一个技术储备,我觉得应该是做的,不要落后于国外多少年。但是推动以后,一定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当代农民的利益,包括食品安全的利益。假如我们有更好的办法,包括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很保守的,而且很健康的,一方面可以修复我们的环境,另一方面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所以转基因水稻可以把一种技术当作储备去研究,但是科学家不要想自己的利益在里面。因为现在的声音是一边倒的,现在你拿200亿做转基因,如果用200亿搞生态农业,我就敢和他们打这个擂台。   现在我们在内蒙古、山东都做过生态农业实验,实践证明,总的效益是提高的,农民愿意干。比如他除了收获粮食以外,他又收获了牛和羊、肥料,又有了能源,而且效果很好,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打擂台。为什么大家把声音发在转基因这里,生态农业方面反而一点补助没有,所以农民索性就把秸秆放在地里烧掉,年年禁,年年烧。   在北边的内蒙古草原上,持续的掠夺土地,草原过度放牧,使我们的草原大大退化。中央再投入大量的钱治理沙尘暴,在那里植树造林,把好多钱都浪费了。如果把这些钱想办法和有机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结合起来,我们可能得到的效益是长的。现在包括企业也是,你是把环境成本做零成本来排放,所以你赚了很多钱。如果考虑到环境问题,恐怕就没有那么大优势了,再加上政府补助他很多钱。 :   昨天温总理的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提高粮食的单位价格,这其实并不是可持续的,不能总是靠国家的补贴。我认为所谓可持续的粮食,或者是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国家值得有必要组织批专家学者,包括各方面的人来研究,不能是某一个技术,应该是各种学科的,包括有一些环保团体,民间人士、农民代表等,组织一个小组去研究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整体的农业发展应该是怎么样的。中国肯定是多样化的,如果全部做生态农业,我也认为不实际。但是这个多样化应该放在哪里、比重在哪里、怎么样鼓励、怎么样发展才是可以持续的。这个工作我不知道,可能有的在做,但是我希望一定要尽快做。目前为止,我看到的只有200亿的转基因技术,而且那个钱用的方式我又认为是不太对。这种方式没有让我看到国家有一个全盘的、清晰的发展计划。   昨天我也提出,对于环保工业也一样。现在我感觉到环保工业是放在很多节能减排方面,这个很重要,一定要做,很多放在治理上面,这个也应该做。但是环保工业本身是一个策略性的发展,如果现在把钱放在环保上面,我认为是被动的,就是哪里需要治理就花钱。一个是投放性的,一直在放钱,给钱补贴,做研究,做节能减排,一直把它当成是被动性的。但其实环保工业本身是可以创富的,可以制造很多就业机会。 :   像美国,它的目标是500万的就业机会。我想我们国内如果好好发展环保工业,创造700、800万的就业机会完全可以。而且大部分的就业都是一些低收入工人的工作,还有中小型企业可以能容易投资的。如果把它作为一个策略性的工业来发展的时候,就可以同时治理好环境,不需要政府投放很多钱,而同时能够制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可以致富。   同样的道理放在农业上面,不一定要永远投放性的,投放性肯定不是可持续的。农业的发展怎么能够做到多赢,可以制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可以使很多人慢慢的致富,而同时使得国家的粮食得到长远的安全。这并不困难,技术有,做法有,条件有,只是说决策的一批人是要很详细的去策划,必须要有一策划人士全局的以国家的长远利益,以最能用于持续的方式去策划一套好的农业政策。然后说我们的资金投放多少在哪里、怎么投放,投放的方式方法需要有一个研究。这个并不困难,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在国外人家好多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但是不能抄,因为好多是适合我们国家的,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   就是好的要素我们都具备,这个要素怎么讨论和规范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刚才在聊转基因话题时,网友非常关注,转基因食品究竟安全不安全。其实蒋博士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二三十年当中还没有办法去证明转基因食品会引起人的疾病等。但是现在想问一下,我们怎么样去规范转基因食品的市场。两位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 :   一般是说要有一个标准,如果任何食品用到转基因的东西一定要有一个标准,就是让大家自己去选择。当然还有一个教育的问题,就是让市民也知道买了有转基因的产品,你有可能碰到的不明因素等等,这些都应该让大家知道。 :   现在对人的长期试验不好做,除非有一些志愿者。现在只有一些试验动物,像小白鼠,国外经常报道,包括去年的英国和比利时做的实验,就是把有抗除草剂的土豆给小白鼠吃,会发现肝的萎缩。但是在人体中还没有。所以两方面都没有任何证据,所以我也同意蔡素玉女士说的,要有一个很好标签,像发达国家都有,说你的是转基因的东西,然后价位要低一些,因为成本低、规模化高。   在我国这一点不好,有几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标志的字很小,不仔细看看不见。怕社会上有一个人怀疑你的东西,食品安全是最敏感的问题。第二,我们的很多人的国民素质还没有达到,是以农民为主,农民不知道什么是转基因,反正是便宜就买了。第三,我们也是防不胜防,比如说进口的大豆,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产品,所以我们吃的转基因也没有办法。所以这是对消费者的不公平,不出事是好事,出了事怎么办? :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和一个外国人讲转基因的问题,我说一个是转基因的,一个是非转基因的,你从良心上说,你吃哪个?他说我会吃传统的,潜在的问题他自己也不清楚。当然,现在有人说生态农业会饿死人,必须要转基因,到这一步可能会吃,实际上我们还没有到这一步。用传统农业,我们成功的解决了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大家是说不好的就是小农经济,实际上小农经济是很先进的,它可以用地养地,它可以出力气,带动就业。现在的问题都靠技术,不愿意出力气,得出来的东西安全的问题就不好要求了。   比如现在农民种的最安全放心的蔬菜、粮食,猪肉和鸡肉,肯定是农民自己家生产的,但是这个东西他不卖,他自己要吃。这就说明安全食品必须要投入一定的劳动,必须用传统的、安全的办法。所以转基因的安全问题正方和反方都说不清楚,那些信誓旦旦说它没有任何问题的,我想他自己也是心虚的。 :   有一些国家,像荷兰、日本,他们人多地少,他们也不会想这些,他们也是要发展精工细作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粮食需要。我们为什么非要仿效美国那样,而且他们没有我们好的条件,我想他们有我们好的条件,他们也会发展很多的杂交粮食和生态农业等等。我们是属于各方面都有的,我想黑龙江生产大规模的,用转基因生产粮食不一定不行,但是问题很简单的是,南方肯定不行,就没意思了。我们应该怎么去发展,中间怎么取得平衡,平衡之中怎么取一个长远的利益,这些一定要考虑。 :   这个网友的提问是这样的,就是两位认为我国应当发展哪些农业科技,能够保证我们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刚才蒋高明博士讲了,我们的农业缺的不仅仅是科技,还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我想把这个问题改成:两位对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给一点建议和你们的看法? :   第一还是在农业政策上,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强调三农,一定要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且农民种粮食还有收益。这是种粮的角度,当然也有种菜和养殖,要有一个整合的、综合的政策扶持。因为他付出了劳动,就应该有收益,这就回到前面所说的可能,可能要用传统的生态办法,因为他会有一些劳动力,会产出一些安全的产品,在这里面可以保障大家的粮食安全。   第二是从生态的角度提出建议。现在生物学发展分两个极端,一个是微观的到基因片段上,另外一个是宏观的到全球。从生态学的角度说,不是转一个小小的基因片段,而是要增加我们农业的生物多样性,是转移物种或恢复物种。现在土壤里面有那么多的杀虫剂,把好多蚯蚓或者有益的虫子毒死了,这样显然产量会降下来。 :   还有更大的方面,大家不要忽视。我们现在只是拿走了一半的产物,就是粮食,包括转基因,配方施肥,都是这部分粮食,这个粮食只占了18亿亩农田产生光和产物的一半,7亿吨,这里面的秸秆就含了巨大的粮食。因为它可能是优质的饲料,可以喂牛、羊,都可以吃这个东西,这个我们都做过实验,还可以喂猪。从这里面我们把秸秆转成肉,而且动物可以产生大量的粪便肥料,肥料可以替代大部分化肥,再反馈回来增加粮食产量。   第三,秸秆里面还含有能源,就是老百姓烧的柴火,现在大家都烧煤炭、天然气。所以这个大量在地里就浪费掉,会使得我们的地力越来越下降。所以我想下一步在生态的角度讲,应该是从另外的现成的7亿吨秸秆里做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做好了,我想转基因技术可能没有那么大的优势,生态的办法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更有保证。   如果把这7亿吨秸秆拿出一半来,中国就会增加1亿头牛。那是什么概念,一斤肉等于五斤粮,所以中国的粮食产量是不愁的,生态农业这个优势可以发挥。更关键的是它可以恢复我们的地力,保护态环境。如果现在一味的依靠技术,包括杀虫剂、除草剂、化肥、转基因,那会使我们的耕地不堪重负,可能会是一个杀鸡取卵的做法,我是很担忧的。因为毕竟我们的后代还没有出生出来。 :   可持续就是讲三个方面,环境、社会和经济。如果有一个技术是破坏环境的,那已经是不可持续的。我们从国家发展可持续的农业来讲,一定要不破坏环境。怎么样不破坏环境?一般来说,都是用本土的。因为在我们这个环境里面土生土长几千年的品种,肯定是最适合我们自己的环境。外面引进的一些品种过来,大规模的杀掉另外一些品种,这肯定会影响到环境。所以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对于经济的影响也是一样。比如说我买了一些转基因的粮食,今年就生产大量的,但是到下一次不知道那个粮食的基因会怎么跳动,或者对土壤有什么转变,那一年突然没有产量,或者产量大大降低,那么经济就很清楚了。   社会的问题是一样的。怎么样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民是不是适合那种技术,他能不能投放这种技术进去,这都是要考虑的问题。我想在这么大的国家,有那么多品种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多样化的发展。现在我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建议,就是因为我感觉到在200亿一面倒,只是放在转基因的技术上面,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   谢谢两位嘉宾在今天节目当中为大家做的解读和探讨,希望两位将来再做客中国访谈。谢谢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549 次阅读|2 个评论
做客中国网谈转基因作物与粮食安全之对策
蒋高明 2009-3-7 22:50
蒋高明 2009年3月6日,全国人大香港地区代表蔡素玉女士和笔者做客中国网聚焦两会节目,就转基因食物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接受记者在线采访。本节目中国网为配合正在召开的两会宣传,就网友关心的转基因作物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专门录制的。 对于转基因作物将在中国普及之趋势,蔡女士在本次人大会上,做了包括200亿转基因专项费用如何使用、中国粮食生产需要考虑中国国情等分别做了提案。在中国网访谈中,她还从转基因产业不能将国家大量投入的大量经费变为少数人牟利的专利、中国粮食生产应考虑中国传统农业的优势、发达国家粮食生产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及其弊端、生态型农业在中国的前景等方面回答了记者和网友的提问。 针对长期无节制发展转基因作物的不利影响,笔者于在线访谈中提出以下五点担忧: 担忧一,耕地质量将越来越差。耕地是在牺牲自然生态系统建立起来的,其中土壤养分如地下矿产资源一样是亿万年形成的。人类农业文明初期,基本上实行的是生态循环的有机农业,后来随着化肥农业的普及,农业产量得到了提高。但是,化肥等无机农业的负面影响也是很突出的,其中土壤板结和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已造成粮食单产下降。转基因是在无机农业基础上继续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是用地不养地的做法的加剧,长期下去将使耕地质量更加下降。 担忧二,农民将越来越懒,更多的农民将离开土地。第一次绿色革命成功后,农业机械化、化肥、杀虫剂、农作物培育将大量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农业劳动力出现剩余,数亿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1850年,美国60%的劳动力在农场工作,现在不到2.7%。即使剩余的农民,因为大部分传统农活被新技术取代, 其劳动技能也大大下降,现在农村青年中会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农业演变为最不看好的产业。然而,大量人口离开土地,对城市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压力是很大的。这次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恰好说明没有强大的农业基础,社会是不稳定的。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在带动大量人口就业、提供社会保障方面是有益的。 担忧三,环境污染将越来越加剧。由于传统农活如耕种、除草、施肥、喷药、收获、储藏被新技术所取代,需要更多的外界投入,产生更多的污染排放。为了减少害虫影响,转基因使得害虫由危害目标作物转移到非目标作物,且害虫产生抗性后,控制害虫对农药的需求量就更大。华北地区的转基因棉田照样打农药,且棉农施加的农药量更大了。从生态理论上讲,饿死一个物种(害虫)代价是非常大的,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害虫会通过新的进化途径与人类抗衡,正如人类不断发明更毒的农药也不能消灭害虫一样,转基因同样在这方面无能为力。然而,由此而上升的控制成本加剧了环境污染。 担忧四,越来越多人的脖子将被少数人卡住。转基因专利持有人对转基因种子收取额外的技术费用,这些种子比常规种子要贵的多。2005年,菲律宾转基因Bt玉米价格是常规杂交种子的2-3倍。在美国和加拿大,专利持有人通常对侵犯专利的农民采取法律手段,搞得农民种地提心吊胆。一些基因公司专门聘请私家侦探,以获取哪些农场未签署种植合同却正在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从而索取高额赔偿。转基因种子公司一旦将其种子推向市场,就一劳永逸地坐享其成果,造成种地成本增加,风险增大。从粮食战略安全考虑,中国转基因作物大部分没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如果通过商业化种植,将意味着中国13亿人的主粮控制权拱手交给国外的生物公司。 担忧五,食品安全问题将越来越充满风险。自1983年首例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2008年11月11日,奥地利政府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致使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争论烽烟再起。研究人员利用孟都山公司研发的抗虫、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做饲料,经过长达20周的观察后发现,转基因饲料影响了试验动物的繁殖能力。尽管孟都山公司对这个试验结果极力否认,但有关组织还是警告人们,对于粮食转基因审批须慎之又慎。 作为世界上谨慎的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转基因粮食问题上一定不能冒进。在这一点上,蔡女士和本人的观点基本一致。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与推广必须充分考虑到13亿人的生存问题,不能为少数人的利益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任何新技术有利必有弊,现在声音一边倒,是很危险的。农业的根本出路,依然是毛主席当年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即水、土、肥、种、密、保、工、管。转基因技术仅在种上做文章,且存在巨大的环境风险和食品安全争议。对其余7项农业技术的恢复或提升,尤其贯彻用地养地理念,将可从根本上提高农业产量,引领中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网》为国务院新闻办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以中、英、法、俄、日、韩、阿拉伯等十种语言同时发布。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3340 次阅读|1 个评论
NATURE 最新发表编者文章: 欧洲转基因作物政策面临窘境
changminglu 2009-3-5 22:46
欧洲转基因作物政策陷入僵局,欧盟委员会无所适从。 欧洲环境官员斯塔夫罗斯迪马斯是一名转基因作物立法人员,他每天干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无论是对于转基因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他都是一个讨人嫌的角色,他面临着一个双输的窘境。 下周,欧盟将召开27国环境部长会议,投票表决是否容许欧盟批准的抗虫玉米MON801(它是欧盟批准在欧洲种植的唯一一个转基因作物品种)继续在欧洲种植。无论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最后的结果必须是大多数代表的意见(要代表至少62%的欧盟人口)。在转基因作物问题上,欧洲分歧很大,统一认识几乎不可能(见Nature 457, 946; 2009)。因此,皮球还是要踢回到欧盟委员会。欧盟委员会必须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不可能做出赞成种植转基因作物品种抗虫玉米MON801的决定,因而将引发政治火花。 在部长会议上来讨论转基因这种技术问题本身就意味深长,表明这个问题具有很大争议。近6年来,世界上关于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和健康问题的争议甚嚣尘上,在这种背景下,2004年欧盟成员国正式发布指令,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该项指令由欧洲食品安全局来执行,该安全局负责组织专家对一个转基因作物是否可以种植进行科学评估。 大多数情况下,科学或技术问题(如,审批新的医疗设备,或授权一个新的毒性试验)都是由专家们评价后,加盖管理委员会的橡皮图章即可。也就是科学具有最后的发言权。但是,在转基因作物问题上,情况并非如此。欧盟4个成员国(奥地利,匈牙利,希腊和法国)现已编制出新的科学证据,称MON801可能危害环境。欧洲食品安全局不同意这个观点。欧盟法规委员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问题由此陷入了僵局。 因此环境部长被卷入这个问题的讨论。不过,业内人士预计,环境部长同样将落入政治僵局-不过他们可能会根据已发布的指令和科学家的咨询意见给出一个确定的结果。这一决定将由欧盟委员会作出。欧盟委员会应该按照科学家的意见和投票结果支持继续种植转基因玉米。但是,欧盟委员会由非民选官员组成。如果他们这样做无疑将成为被告,被控违反民主。 只要反对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能退出立法,整个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但是,这将违反欧盟货物和人可以在所有国家之间自由流动的核心理念。除了修改现行法律,没有解决方案。目前欧洲支持转基因作物的太少,任何形式的立法都不具有权威性。 因此,剩下的选择是等待:维持目前的僵局,直到公众反对转基因作物的氛围开始褪却。在一些欧洲国家,转基因作物为农业带来了效益,公众的反对相对较轻。调查显示,欧洲公众正在慢慢开始接受这一事物。只要科学证明转基因作物是无害的,并且欧洲的消费者能够从中得到实惠(价格更便宜或者质量更好),随着全球粮食危机加剧,转基因的反对派人数将会下降。最后的关键还是制造商提供的产品,将有助于改变这一政治僵局。 Nature 457, 1057-1058 (26 February 2009) | Europe's GM quandary doi:10.1038/4571057b; Published online 25 February 2009
个人分类: 转基因思考|3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们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认识有何误区?
changminglu 2009-3-4 08:28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十多年来,转基因食品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有关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争议不但没有平息,反而越来越激烈。由于对转基因技术认识上的误区,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也面临了许多困惑,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走出认识的误区十分必要。 人们对于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认识误区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不了解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得到的生物基因(或DNA片段)导入到特定的生物细胞中,从而导致生物的遗传特性发生所需变化的技术。转基因技术是生物育种技术的延伸和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基本步骤是:1. 获取目的基因;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性状检测与鉴定(包括分子特征鉴定,性状分析和安全性评价等)。 过去几千年里,人们一直是利用生物群体自然存在的 变异 ,通过人工选择获得改良的 品种 。这种品种改良方法的 遗传 基础是将自然中存在的 基因突变 保存下来。 遗传学 创立后近百年来,人们更多采用 人工杂交 的方法,通过同一个 物种 的不同 品种 间杂交,获得 基因重组 而实现遗传改良。杂交育种的遗传学基础主要是 基因重组 ,即通过杂交将不同品种中分布的优良基因集中到一个品种中。由于不同物种一般无法交配,因此传统杂交育种只能在同一个 物种 内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现在可以打破物种界限进行基因转移,从而达到品种创新和品种改良的目的,这种不受物种 生殖隔离 限制而进行基因转移的方法就是 转基因技术 。它是将已知功能的基因人工分离出来后直接加入到生物体内使生物发生相应变异的技术。 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两点重要区别。第一,传统杂交育种技术只能在相同生物物种内进行 基因 转移,而转基因技术则不受生物物种生殖隔离限制,可以在不同物种间转移基因。例如,从将菠菜的基因转到猪身上提高猪油的营养价值,将鱼的基因转到农作物身上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性,将细菌的基因转到农作物身上使农作物免受害虫危害等等。第二,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的,两个品种杂交后,来自母本的基因和来自父本的基因混到一起,通过父母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变异。而转基因技术是从一个物种获得一个功能清楚的基因,并将这个基因转移到需要它的物种中,达到品种改良的目的。因此传统的杂交育种转移的往往是一次转移大量的基因,对于后代的表现较难预期和把握。转基因技术只转移一个或少数具有明确功能的基因,后代表现容易预期和把握。可见,转基因技术是传统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延伸。 混淆不同研制阶段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是由转基因生物生产的产品。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实验室阶段,中间实验阶段,环境释放阶段,生产性实验阶段,发放安全证书阶段,商业化生产阶段。国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从其实验研究阶段就要接受安全评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分为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领取安全证书五个阶段.在实验研究和中间试验阶段开始前,研究或试验单位应向农业部农业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从环境释放阶段开始,在各个阶段开始前,研究或试验单位应向农业部农业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安全评价合格并由农业部批准后,方可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书的要求个行相应的试验。国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入市场销售前,需要经过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申请领取安全证书和申请标识六个阶段。经过多年安全实验和评价,获得批准商业化的转基因生物应该可以放心使用。 没有批准的转基因生物不容许进入食物链也不容许进入环境,是重点监控的对象。获得安全证书,正式途径生产的转基因食品应该放心使用。 将不同安全等级的转基因产品混为一谈 转基因生物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一级转基因生物是安全的,甚至是更加健康和环保的。二级转基因生物具有一定风险,但是很容易管理和控制,通过适当措施就能实现安全使用。目前进入市场的转基因生物基本上都属于以上两类。三级和四级转基因生物具有明显风险,甚至较大风险,可能危害人体健康或环境安全,不能释放到环境中,但可以在控制的环境中生产和利用,一般在工厂设施内,密闭的温室内才能生产。 也就是说,一说转基因产品就认为是危险产品的观念是不对的,是认识的误区。对待转基因生物要根据它们的安全等级实施分类管理。一级转基因生物可以完全放开,等同传统品种。二级转基因生物及其制品要指定安全阈值,实施阈值管理。例如,要将它的过敏人群控制在百万分之1,或者将基因扩散频率控制在0.1%以下等。三级需要特定设施进行生产,四级转基因产品需要象对付核扩散一样做到密闭条件下生产。 认为只要是转基因生物, 就很危险 转基因技术是把双刃剑, 但并非所有转基因生物都危害环境或健康. 转基因生物是否有风险主要取决于外源基因的性质, 以及受体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安全性等级的分级标准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外源DNA来源和性质:是否来自病原生物,是DNA片段还是完整基因组; 外源蛋白的性质: 是否是脊椎动物毒素或过敏原; 是否对当地的其它生物具有毒害; 受体生物的性质:繁衍性(是否容易繁衍扩散);入侵性;杂草性(是否危险性杂草;是否能与危险性杂草杂交并繁殖后代);杂交性(与受体生物的不同品种及其近源种之间能否发生异交)。环境危害性(对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当地环境:附近有何作物,是否重要:是否存在可以与转基因植物杂交的野生种或杂草; 实验方法:转移到或来自温室:有必要采取实验控制措施. 受体植物的繁殖方式: 是设计设施控制方式和控制程度的依据. 如果外源基因产生的蛋白质不属于毒蛋白, 而且不是过敏源蛋白, 一般不会产生食用安全问题, 如果在转基因生物当地没有野生种, 而且外源基因不会增加该物种的生存适合度, 一般不会危害环境安全. 当然,考虑到一些非预期效应, 转基因生物在释放之前需要进行食用安全和环境安全性评价. 环境风险越大,控制设施的设计要求越严格。 要求转基因食品零风险 汽车会压死人是否要生产汽车?原子弹可以毁灭人类是否需要发展原子能技术?细心思考一定会得到结论。 任何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转基因技术也不例外。将转基因混同于农药中毒、食品污染是认识的误区;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已经排除或澄清了许多风险问题,要求转基因生物零风险等提法并不科学。科学、理性的态度是加强管理、深入研究,在努力预防和规避风险的同时加快发展。有人提出,转基因产品的动物实验只做了5年,那么你怎么保证50年后的安全?保证100年后的安全?如果这样去问的话,没有一种产品可以用。事实上,目前世界上数亿人口食用多年,并未真正发现转基因产品对身体健康产生损害,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累计6.9亿公顷,未发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006年美国含转基因成分食品超过3000种,说明当今的科学技术完全可以掌控转基因生物,可以将转基因生物的风险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 转基因生物的研制都要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价,只有政府管理部门认为安全才会批准释放,不安全的东西是不能释放的。 既然零风险是不科学的,也是可取的, 我们必须权衡利弊, 对于有风险的事物给出一个可以容忍的度, 或阈值, 并根据这个阈值进行管理. 例如, 在转基因品种和非转基因品种同时存在的地区, 如果规定非转基因品种的种子中转基因种子混杂率必须为零(零风险), 就不能种植转基因作物了.但是如果规定转基因成分不能超过0.1%, 就可以通过隔离措施达到这个要求. 不了解什么是转基因成分,转基因成分是否会降低营养价值 转基因成分是指食品中含有的外源基因DNA以及由它编码的蛋白质。转基因产品不一定都带有转基因成分。不带转基因成分的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是没有差异的。例如,转基因大豆油与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化学成分基本上完全一样,用灵敏的仪器都很难检测出转基因成分。这是因为,大豆油是从大豆中提炼出来的脂肪酸油脂,其他成分(如DNA和蛋白质)都被去除。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不一定不安全(经过安全评价和批准上市的产品应该是安全的),不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应该与传统食品没有区别。如果不是专门改变营养成分,一般来说,精练食品(油脂、白糖、淀粉等)与常规食品是完全等价的。 认为转基因生物只有风险没有好处,宁可不发展 转基因技术是把双刃剑,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摧毁世界。转基因技术的机遇和风险同在。 转基因技术已经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例如,我国推广使用 Bt 转基因抗虫棉不仅基本解决了棉花中棉铃虫的侵害,而且也使邻近作物免受这种病虫侵害,棉农由于农药减少 75%-80% 。用工减少,产量增加,增收节支约 166 亿元人民币。棉田剧毒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大大减少了对土壤、水体、饮用水的污染和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中国每年有大约五万农民因为使用农药而中毒,其中大约有五百人死亡。推广抗虫棉不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有巨大的生态效益,显然是有很大好处的。 在加拿大,推广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和转基因雄性不育系杂种后不但实现了免耕栽培制度,还实现了油菜品种杂交化,使得油菜产量、品质、和生产效益取得显著提升,大大提高了加拿大油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美国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同样为美国的玉米和大豆生产带来了巨大效益,促进了美国玉米和大豆产品的国际扩张。 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贫乏。传统技术(杂交育种、化肥、农药等)的使用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和人口发展的需要,发展转基因技术是不可犹豫的选择。发展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还可以显著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家畜养殖污染,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大幅度提高农业生态安全保障能力,明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认为转基因技术是安全的,不需要管理 也有人认为,转基因技术是安全的,不需要管理。这种观点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转基因技术完全可以生产生物武器,产生危害人类安全和环境安全的产品。如果不加强管理是容易出问题的。这就是为什么各国都制订法律和法规对转基因生物研制和产业化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 转基因技术可以从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两个方面产生危害 , 主要包括 : 第一,食用安全性。( 1 )毒性。( 2 )过敏反应。( 3 )产生对抗生素的抗药性。( 4 )改变食品的营养成分。( 5 )降低生物的免疫力。 第二,对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1 )转基因作物本身可能会转变为杂草。( 2 )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漂流可能会导致新型杂草产生。( 3 )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导致新型病原体产生。( 4 )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中的非靶标生物造成伤害。( 5 )转基因生物可能危及生物的多样性。 只有经过科学评估 , 确认安全的转基因生物才能够释放到环境中 . 因此 ,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和管理十分必要 .
个人分类: 学习心得|60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疆棉花农药使用状况与对策
johnsonmao 2009-2-23 15:33
新疆棉花农药使用状况与对策 摘 要: 作者分别调查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吐鲁番市、哈密市和库尔勒市 2006 年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与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当前的棉花害虫主要是棉蚜、棉叶螨、棉铃虫、棉蓟马以及粉虱等害虫。为防治这些害虫,种植者使用了久效磷、赛丹、氧化乐果以及水胺硫磷等高毒农药。通过分析,作者讨论了利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策略来防治棉花病虫害的设想。 关键词: 转基因; 棉花; 农药; 替代技术 前言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棉花种植之乡。但是,该地区棉花的病虫害也很多。病害,如:枯萎病和黄萎病等;害虫,如:棉铃虫、棉蚜、棉叶螨以及棉蓟马等。由于新疆的气候条件和内地的气候条件不同,其发生的情况也不同于内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棉蚜( Aphis gossypii Glover)是新疆棉田主要害虫 。进入20世纪90年代,棉蚜危害有所下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棉叶螨(朱砂叶螨 T. cinnatarinus Boisduval,截型叶螨 T. truncatus Ehara,土耳其斯坦叶螨 T. turkestani Ugarov et Nikolski)繁殖力强,气候适宜年份在短期内可猖獗为害,也是新疆棉田重要害虫之一。 1997年,新疆开始引种转基因抗虫棉。此后,植物保护学者做了很多棉花害虫种群动态和防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不再是主要的害虫,但是其它害虫,如棉蚜、棉叶螨以及棉蓟马等却成为了棉花的主要害虫;多种天敌,如食螨、瓢虫、捕食螨、捕食性蓟马以及小花蝽等,数量很大,对棉叶螨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然而天敌的出现总是滞后于害虫的出现,为了保护棉花、减少害虫的危害,害虫一出现农户就使用农药进行控制,结果往往杀死了天敌昆虫,增加了害虫的抗性,为害虫的再次猖獗创造了有利条件。作者于2007年6月,到新疆调查了2006年棉花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农药使用情况。 1 调查地点 石河子市乌拉乌苏镇、吐鲁番市红旗乡、哈密市陶家宫乡和库尔勒市包头湖农场 2 调查方法 采用农户访谈法,在田间随机选择棉花种植户进行调查。 3 结果与分析 3.1 石河子市乌拉乌苏镇 棉花病虫害及农药使用情况 石河子市 乌拉乌苏镇主要种植陆地棉(非转基因棉花),棉花品种有 297-5、18-3、134-1、炮台、新陆早13号、ZM-1以及中棉所-42等。调查结果显示:主要病害枯萎病和黄萎病;主要害虫为:棉蚜、棉叶螨、棉铃虫和蓟马等。为了控制这些害虫,他们使用了吡虫啉、啶虫脒、尼索朗(5%噻螨酮乳油)、阿维菌素、久效磷、克螨特、赛丹、高效氯氰菊酯、赛久磷(24.5%阿维×柴油乳剂、杀灭菊酯(氰戊菊酯)和敌敌畏等农药。 3.2 吐鲁番市红旗乡 棉花病虫害及农药使用情况 吐鲁番市主要种植长绒棉,转基因抗虫棉花占20%。作者主要调查了转基因抗虫棉国抗5号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农药使用情况。国抗5号的主要病害为枯萎病和黄萎病;主要害虫为蚜虫、螨类和白粉虱等。种植户使用的农药种类有吡虫啉、啶虫脒、赛丹、氧化乐果以及艾美乐(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等。 3.3 哈密市陶家宫乡 棉花病虫害及农药使用情况 陶家宫乡主要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有国抗5号、冀杂棉566、冀杂棉668、K34、708、K8和99B等。调查结果显示:主要病害为枯萎病和黄萎病;主要害虫为棉蚜和棉叶螨等。使用的农药有3911(甲拌磷)、久效磷、敌杀死(溴氰菊酯)、克螨特以及三氯杀螨醇等。 3.4 库尔勒市包头湖农场 棉花病虫害及农药使用情况 库尔勒市 头湖农场主要种植转基因棉花,品种有中棉所 -41和中棉所43等。主要病害有:病害有枯萎病。主要害虫为蚜虫和螨。使用的农药有啶虫脒、水胺硫磷、克螨特、螨特、乐果、敌敌畏、阿维菌素、三唑锡、三磷锡以及杀螨菊酯等。 3.5 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主要病虫害及农药使用情况(见表1) 由下表可以看出,枯萎病与黄萎病是转基因棉花和非转基因棉花的主要病害,种植者的处理措施都是施用叶面肥。转基因与非基因棉花种植者都使用了赛丹和久效磷来防治棉铃虫。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种植者都使用了吡虫啉、啶虫脒、赛丹、乐果、敌敌畏以及氧化乐果来防治棉蚜。在防治棉叶螨时,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棉花种植者都使用了久效磷、克螨特、三氯杀螨醇和氧化乐果。在防治棉蓟马时,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棉花种植者都使用了久效磷和氧化乐果。 从下表还可以看出,转基因棉花种植者在防治棉铃虫、棉叶螨和棉蓟马时都使用了久效磷,在防治棉蚜、棉叶螨、棉蓟马时都使用了氧化乐果。非转基因棉花种植者在防治棉铃虫、棉蚜、棉叶螨以及棉蓟马时都使用了久效磷,而在防治棉蚜、棉叶螨和棉蓟马时都使用了氧化乐果。 根据中国关于农药毒性划分标准的规定,赛丹、氧化乐果、久效磷和水胺硫磷均属于高毒农药。 表 1 棉花主要病虫及使用农药 棉花类型 主要病虫害 主要防治药剂 转 基 因 棉 花 棉花枯萎病 喷施叶面肥 棉花黄萎病 喷施叶面肥 棉蚜 吡虫啉、啶虫脒、赛丹、乐果、 3911 、敌敌畏、氧化乐果 棉叶螨 久效磷、敌杀死、螨特、克螨特、三氯杀螨醇、三唑锡、三磷锡、杀螨菊酯、水胺硫磷、氧化乐果 棉铃虫 赛丹、久效磷 棉蓟马 久效磷、氧化乐果 白粉虱 啶虫脒、艾美乐 非 转 基 因 棉 花 棉花枯萎病 喷施叶面肥 棉花黄萎病 喷施叶面肥 棉蚜 赛丹、吡虫啉、啶虫脒、赛丹、乐果、敌敌畏、氧化乐果、久效磷 棉叶螨 尼索朗、阿维菌素、克螨特、三氯杀螨醇、杀螨灵、氧化乐果、久效磷 棉铃虫 赛丹、敌杀死、久效磷 棉蓟马 久效磷、赛久磷、杀灭菊酯、敌敌畏、乐果、氧化乐果 4 讨论 在调查中,棉花种植者说的和和很多研究结果一样,当前新疆棉花的主要害虫不再是棉铃虫,而是棉蚜、棉叶螨。对于这些害虫的防治,现在的主要防治方法是化学控制。当棉花病虫害的发生超过经济防治阈值时,可以考虑使用有效的、低毒和低残留的农药进行控制。但是,作者调查发现,无论是转基因棉花还是非转基因棉花种植者都在使用赛丹、氧化乐果、久效磷以及水胺硫磷等高毒农药来控制害虫。事实上,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这些高毒农药的替代农药 (见表2),以减少农药对健康及环境的影响。这是因为,通过使用这些替代农药一方面既可以有效的防治病虫害,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农药对健康及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 表 2 赛丹、氧化乐果、久效磷、水胺硫磷的替代农药 高毒农药 替代农药 赛丹 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苏云金干菌 氧化乐果 吡虫啉、丁硫克百威 久效磷 啶虫脒、杀虫单、辛硫磷、苏云金干菌 水胺硫磷 毒死蜱、锐劲特 事实上,化学农药并非是防治棉花害虫最佳措施。只有通过利用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来进行才能取到良好的、可持续的控制效果。 第一,选用抗性品种。转基因棉花对棉铃虫有抗性,但是它对蚜虫、棉叶螨和棉蓟马等害虫没有抗性。若能从现有的棉花品种中选择一种发病较轻,同时虫害也较轻的品种进行种植,就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第二,合理灌水,平衡施肥。如果在棉花生长期灌水过多,则会增加棉花叶片水分含量,势必增加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种群,给害虫的爆发带来可能性。平衡施肥,是指作物必要的各种营养元素之间的均衡供应和调节,以满足作物生长之需要,从而发挥作物生长潜力及肥料利用率,可避免过量使用某一元素所造成的污染。通常,棉花种植者施用了过多的氮肥,导致棉花长势过旺,叶片肥厚,叶肉汁液含量过高,最终引来嗜汁液的棉蚜和粉虱等害虫。因此,只要合理灌水,平衡施肥,不偏氮肥,就能减少害虫的种群。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增施氮肥的棉田棉铃虫和棉蚜数量比平衡施肥的田要高 。 第三,利用生物多样性混种。作者在河北枣强县调查发现,棉花与豆科作物混种可以有效的减少棉花病虫害。此外,很多田间试验也证明,麦棉混种、棉花与绿豆混种、棉花与油菜混种、棉田与玉米混种、棉花与高梁混种、棉花与胡卢巴(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香料植物)混种以及棉花与大蒜混种有效的减少了棉蚜、棉铃虫的种群与数量,同时增加了天敌的种群与数量 。 第四,轮作。连年种植棉花会给病虫害提供生长的场所,如果进行适当的轮作能有效的减少病虫害的种群,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危害。试验表明,进行轮作可以减轻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 。 第五,利用有效的植物进行棉花害虫诱集。杨枝把诱集棉铃虫是新疆棉花种者常用的方法。然而多年的实践表明,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石河子垦区中心病虫测报站技术员对当地虫害进行调查发现,棉铃虫卵大多寄生在苘麻上,而棉花上的落卵量较少。2006年5月,该站在棉花地种植了苘麻诱集带,发现野生苘麻平均百株落卵量有11粒至23粒,比棉花落卵量高出25至210倍,证实了苘麻是棉铃虫产卵的主要寄主 。因此,苘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诱集棉铃虫的植物,各地可以进行试验、推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268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果里的疫苗,离我们还有多远
eloa 2009-2-11 11:37
云无心 发表于 2009-02-05 11:52 感谢各种疫苗的出现,我们这一代人不用担心古时的皇帝都听天由命的疾病如天花之类。但是所有的小孩子都不喜欢打针,所以小时候对科幻故事里能够吃的疫苗就格外渴望。总是想,打疫苗的时候老师不是领着一个背药箱的护士进教室,而是发给每个人一个苹果或者一根香蕉,将是多么美丽的事情!随着逐渐长大,对打针的恐惧越来越淡,对水果的渴望也越来越淡,终于忘却了能吃的疫苗。直到做了父母,看着打疫苗的时候哇哇大哭的孩子,才又想起:水果里的疫苗,离现实还有多远? 一、 传统的疫苗与口服的疫苗 人们所得的许多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当病原体侵入人体,烧杀掳掠干尽坏事,人体也就生病了。不过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抵抗。病原体也会引发人体内的防御机制,产生被称为抗体的蛋白质与病原体斗争。只是在第一次产生的时候,抗体的力量往往无法与病原体抗衡,所以人体会发病,一些严重的疾病甚至让人熬不过去。不过这些抗体会长期甚至终身存在于人体中,在病原体下次来袭的时候,抗体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和经验来保卫家园。病原体只能无功而返,我们就说人体对这种病原体免疫了。 但是靠得场大病来免疫毕竟是件很危险的事情。象那个叫玄烨的小孩儿如果不是命足够大,一场天花就让他提前走进历史,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康熙王朝了。自然界美妙的地方在于,抗体的产生并不需要大规模外敌入侵。只要有一些解除了武装的敌人失去了繁殖力的病原体,甚至完全死掉了的病原体,也足以引起人体的重视,而产生抗体。一旦抗体产生,人体也就获得了对这种病原体的免疫力。我们管这个过程叫做接种,而把那些失去作恶能力的病原体叫做疫苗。 传统上的疫苗是通过打针来实现接种的。虽然这种方式很直接很有效,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比如说,最需要接种的是小孩,而小孩都不喜欢打针。其实更重要的是,打针接种很容易产生感染。据统计,世界上因为打针接种导致感染的病例,每年多达上百万起。 如果疫苗能够口服的话就可以避免上述的两个问题。在过去的二十来年中,生物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医学、植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食品科学的交叉,使得通过植物生产口服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二、 植物生产疫苗的途径 疫苗的实质是某种东西,进入人体之后让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至于这种东西是不是原来的病原体,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但是传统的病原体往往只能通过注射才能起作用,如果吃进肚子里,就会被消化分解而起不了作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让人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得病原基因,所以疫苗就可以是那段基因合成的蛋白质。这样的蛋白质被称为抗原,口服疫苗的关键就是产生的抗原吃进肚子里能够躲过消化液的进攻,到达人体的粘膜,激发人体防御机制而产生抗体。 因为植物细胞外有一层细胞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其中的蛋白,所以如果把病原基因转入植物体内,那么植物组织中就会产生相应的蛋白质。而这些蛋白质随着植物被人吃下,就可能成为抗原而对人体接种。 下面的图是通过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的示意图。病原体中导致人体得病的基因(称为致病基因)被分离出来,插入到某个载体中。然后这个载体被融合进某种细菌(常用的是土壤杆菌),然后拿这样的细菌去感染某种植物细胞比如西红柿,那段致病基因会被插入到西红柿的基因序列中。把这样的植物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物,就成了转基因西红柿,其中就会含有那段基因所形成的蛋白。当我们把西红柿吃下去,如果这个抗原蛋白没有被消化分解而到达了胃肠黏膜,就可能导致抗体蛋白的产生从而实现接种。这个过程看起来很高深,不过在现代的生物实验室里,跟厨师做大餐一样,虽然繁复但是有章可循,并不是特别困难。 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 这种转基因植物一旦形成,就可以使用种子一代代的生长,很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但是它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产生的病原蛋白含量比较低,不容易达到足以引发抗体产生的浓度。下面这种方法则是利用植物病毒的感染能力。 融合植物病毒生产疫苗 在致病基因中,往往只有其中的一小段序列负责引发抗体形成,而其它的氨基酸序列只是凑热闹以壮声势。如果人们辨认出了那段干活的序列,就可以把它切下里融合到植物病毒中。病毒的繁殖能力超强,到了植物上就以星火燎原之势大量产生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的蛋白质中含有我们想要的那段氨基酸序列,进入人体之后同样能够引发抗体产生而实现接种。这种方式产生的蛋白质浓度要高得多,所得的抗原(或者说疫苗)可以进行纯化以后使用,也可以直接食用。因为植物病毒只在植物上繁殖,在动物体中比流落平阳的老虎还惨,完全没有作恶能力,所以人们也不用担心这些病毒的危害。 三、 进展与希望 九十年代初,人们把一些抗原转入土豆,在得到的转基因土豆中获得了一定浓度的抗原蛋白。把这种生土豆喂老鼠一段时间之后,在老鼠血液中检测到了相应的抗体蛋白,从而证实了用植物生产口服疫苗的可行性。 从那以后,乙肝、诺瓦克病毒等病原在植物中的表达得到了大量研究。除了土豆,还在西红柿、香蕉、水稻、玉米和烟草等植物中进行了尝试。通常这些研究都能获得一定量的抗原,把这些抗原蛋白或者植物病毒颗粒喂给老鼠吃上一段时间,能够在老鼠体内检测到相应的抗体。 不过,这些疫苗进行了临床实验的并不多见。第一个进行临床实验的是导致拉稀的大肠杆菌疫苗。这项发表于 1998 年的研究是双盲对照实验, 11 个被试者服用了生的含有疫苗的转基因土豆,结果有 10 个产生了明显的抗体信号。虽然这项临床实验样本量不大,但是证明了转基因生物产生的疫苗可以通过口服实现接种,因而被认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诺瓦克病毒抗原在烟草和土豆中都进行了表达。与上一个例子不同,诺瓦克病毒抗原是以 VLP 颗粒(意思是与病毒类似的颗粒)的形式存在的。在土豆和烟草中获得的抗原颗粒大小和结构与传统的疫苗高度相似。 2000 年发表了表达诺瓦克病毒抗原的土豆在人体中的实验结果,结果也表明土豆中的病毒类似颗粒能够通过口服有效地产生相应的抗体。 乙肝抗原是在植物中研究得比较多的疫苗。在烟草叶子中表达出来的乙肝 VLP 颗粒在各种特性上都与目前使用的商业化乙肝疫苗相似,吃了这种疫苗的老鼠也产生了相应的抗体。进行人体实验的乙肝疫苗是转基因生菜产生的,吃了这种转基因生菜的三个志愿者有两个体内产生了足够浓度的乙肝抗体。 四、 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临床实验还不多,规模也很小,已经足以表明用植物来生产口服疫苗完全可行并且具有很大的潜力。不过,要进行商业化的生产,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比如说,目前研究比较多的这些植物,也都各有利弊,还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烟草很容易操作,抗原产生效率也高,但是烟草叶子毕竟不能当作蔬菜水果来吃;土豆价格便宜量又足,转基因操作也很成熟,但是生吃土豆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作熟了却又会破坏疫苗的活性;香蕉、西红柿生吃倒是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香蕉的转基因操作研究还很有限,而西红柿本身的蛋白含量就低,酸性环境更有可能和抗原不兼容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其它的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说:如何选择抗原?疫苗生产的效率是否够高?如何服用以及服用量多大?安全性如何保障?公众的接受程度如何?如何进行质量控制?法律如何监管? 只有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不用打针而只需要吃蔬菜吃水果就可以接种防病的疫苗才能进入实用。目前的研究告诉我们这条路是可行的,而将来的研究是要清除路上的障碍。我们的孩子还得通过打针来接种疫苗,或许他们的孩子就可以吃上这样的疫苗了。 (本文发表于《百科知识》)
个人分类: 健康|16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传统作物育种可能比转基因更有害
nwsuafliu 2009-2-11 06:46
上周亮相的一个抗除草剂的油菜品种,引发了人们的疑问,采用这一品种,是否也会像转基因一样对农田的野生动植物有害?这也同时考验着欧洲管理传统作物新品种销售的法规的有效性。 和许多转基因作物一样,这个新品种能够耐除草剂。然而,因为该品种采用传统方法育成,而非遗传操作,它被控制转基因作物的严格的欧洲法规豁免。此外,研究者们已经呼吁关注,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种植的一些非转基因品种,可能比一些转基因作物更有害。 2003 年,在英国完成一项大型的农场尺度试验,结论指出分别抗草 胺 磷和草甘膦的转基因油菜和甜菜,比相应的传统品种对农田野生动植物更具伤害性。 这个油菜新品种由德国卢德维希港的巴斯夫公司开发。和该公司现有的 Clearfield 品种一样,它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具有抗性,这种除草剂一般用来铲除和油菜相关的杂草,如田芥菜。该新品系的关键特征是,它依靠单基因突变,而不是双基因突变。这样,使得该性状比较容易通过育种导入高产的油菜品种中。 巴斯夫希望从 2013 年起把这个新品种推向市场 , 并最终在欧洲打开销路 。我们当然把欧洲视为一个潜在市场。一位发言人告诉新科学家杂志,目标国家包括德国、法国和英国。 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种植 Clearfield 品种的农场进行分析表明,咪唑啉酮类比草甘膦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更长。由于对土壤中的(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残留敏感,一些作物不能在种植该品种的次年栽种。墨尔本大学的 Richard Roush 说。 从耕作角度说,它拥有转基因油菜的所有特点,但是更坏。 另一潜在问题是,抗性可能从作物上转移到除草剂要防除的目标杂草上,比如野萝卜。草类产生咪唑啉酮类抗性的速度很快,比草甘膦抗性来得更快。阿德莱德大学的 Christopher Preston 说。 巴斯夫强调该新品种已经过广泛试验。在所有植物上,我们多年的实验室和田间试验,包括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作物,证明该品种对环境和人类安全。公司指出。 不管巴斯夫的新品种是否能进入欧洲,该公司趋于这样去做,就突出了当前监管体系的矛盾,领导了英国农场尺度试验的 Firbank 说,它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究竟是我们对转基因作物监管过了火,还是对其它(传统品种)管理就不够。。 欧盟委员会则拒绝作出评论,搪塞说他们正在深入分析此事。 (小刘老师 编译 原文在 这里 )
个人分类: 新科学家|28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专家称:转基因食品对消费者不造成任何有别于传统食品的危险
Medicine 2008-12-15 10:37
  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产量最大的国家。超市内销售的加工食品中70%都含有转基因成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生物技术协调员马里扬斯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转基因食品对消费者不造成任何有别于传统食品的危险。   科学家和农民种植基因改造过的作物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比如杂交玉米和葡萄柚就是用传统的植物育种方法进行的基因改造。使用基因改造方法,科学家能让作物具有某种特性,比如更加耐寒。传统的基因改造方法使几种作物的几千种基因相互混合,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排除不需要的特性。使用新的基因改造方法即基因工程技术,就精确和可控制得多。比如给某种植物加入某一种或两种基因,科学家就可以让它具有一个全新的特性而不会产生副作用。   美国有三个政府机构负责监管生物工程作物: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农业部和环保署。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职能是确保转基因食品能让人类和动物安全食用;农业部的职能是确保作物安全生长;环保署的职能是确保这些作物使用的杀虫剂不对人类、动物和环境造成影响。三个机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1992年就发布了一个使用植物育种方法生产食品的指南,要求食品不能含有特别过敏原或者有毒物质,食品不能发生营养价值方面的改变。1994年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建立了政府同业界的磋商机制,至今所有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均通过了这一磋商机制的审核。   美国大众已经接受了转基因食品的概念。考虑到某些民众可能更偏爱有机食品,美国政府方面正在酝酿对转基因食品添加标识的标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强调,标识必须传达真实信息。比如使用基因工程的标签可以接受,改造过、免基因工程等标识就不可接受,因为标识只是为了销售的方便,绝不能让消费者以为生物技术食品比没有采用生物技术制造的食品不安全或不健康。(转自生命在线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果你是一只蜘蛛
eloa 2008-12-8 08:53
Fujia 发表于2008-12-5 星期五 0:38 是的,你不用顾及人间的千般烦恼.不用考虑国事家事,不用担心前途命运人情世故,不用今天头疼小三入侵明天烦恼喝了毒奶粉后天看了中国足球.你要考虑的,只是给自己填饱肚子,保住小命就好. 也许你转念一想,这不是个好混饭的营生.你没有大象的体格,没有老鼠的灵巧.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此类的本事你都没有,甚至你都没有蟑螂那么顽强.那种叫人类的动物嘛,他们传说还有比较好的大脑.你怎么办? 还好,上帝赋予你身体里的丝腺,或者达尔文大叔说是亿万年来进化得的,于是你能吐丝.(我把话都说全了,所以无论是基督教徒还是科学家或者是信奉Intelligent design的美国人们,请都不要来找我算帐.) 你吐丝当然不是为了做服装秀,你有很多任务要靠着它来完成.这丝线需要能捕捉住空中乱舞的飞虫,就像人类拿肉体凡胎去拦住一辆失控的汽车.这丝线需要能支撑住你自己,不至于你一不小心从屋角树顶上摔下来粉身碎骨.这丝线需要能连接搭起一个网,而这个网不能轻易被风雨摧毁,花自飘零水自流,你还要大好年华要过.不然辛辛苦苦多少天,一夜就得回到解放前了. 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规矩,自然界讲究的是能量守恒.你想制造丝线,就需要付出自己的能量心血.如果你干狠了没日没夜成天加班,不过劳死也得跳楼.那么,如何有效节约地进行生产呢?国家讲究宏观调控,你也自己心算了一下,物尽其用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你决定生产个七八种丝线,有的用来搭网,有的用来粘住猎物,有的用来储存食品,有的用来保护后代.其乐融融,多么和谐! 你可以纺出一根生命线,生物学家管它叫牵引丝.它可以让你倒挂在空中荡秋千或者织网工作,蜘蛛侠也就靠着这个行侠仗义走江湖的.也就是这根丝线,使你开始扬名.这根丝多细呀,细于人类的头发,它只有100纳米,人类千辛万苦纺出来的纳米纤维不过如此.这根丝多轻呀,如果有一根足够长的丝可以环绕地球赤道,这根丝的重量还不足450g,相当于4包方便面.这根丝多强呀,是相同细度的高规格钢筋强度的5倍,一根铅笔细度的丝可以拉住一架满载乘客的波音747.这根丝多韧啊,可以伸长40%而没有损害,比人类辛苦做出,并引以为自豪称为现代纤维生产技术的路标的芳纶纤维还要坚韧. 我知道你很低调,从不张扬.但人类是喜欢高调的动物,当他们发现你的优秀作品后,便蠢蠢欲动了.他们想找你要,但知道你做的产品太少了,肯定供不应求.所以他们也想学你做出这样的纤维.工程师们是很自信的,他们做的飞机能压死小鸟,他们做的房屋可以摧毁树木,那他们肯定能做出比柔弱的蜘蛛丝更优秀的纤维.于是人造蜘蛛丝风靡一时. 2001年,加拿大一个叫Nexia的公司宣称他们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把蜘蛛丝的基因转移到山羊奶中,再通过山羊奶纺出人造蜘蛛丝.应该说他们家的marketing做得不错.至今百度下蜘蛛丝,出来的都是他家的新闻.但时至今日,也没见他们宣布他们生产的纤维性能跟蜘蛛丝一样优秀,也不见其产品长度,强力,韧性等的论文.用山羊奶转基因纺蜘蛛丝,就像让人类转基因去生鸟蛋.也许蛋能生出来,但那已经不是鸟蛋了. 又有日本人宣称他们可以通过转基因,让蚕吐蜘蛛丝.乍一想仿佛可行,蚕宝宝与蜘蛛一样拥有丝腺.但事实上,蚕宝宝体内丝纤维的原材料虽然与蜘蛛的非常相似,可它的喷丝口的结构决定了它的丝只适合用以构造房屋.它做不出性能如此优异的蜘蛛丝.当然这也是上帝或者进化论决定的.蚕宝宝作为和平主义者,从不招惹苍蝇蚊子等飞虫,也从不上窜下跳作威一方,自然不需要坚实的丝纤维. 生物学家在角落里偷笑.自然界有最优秀的工程设计师,我早说过了. 恭喜你是一只人类无法企越的蜘蛛. Reference 1. Vollrath, F., and Knight, D. P., Nature (2001) 410,541 2. Vollrath, F., and Porter, D., Softmatter (2006) 2,377 3. Vollrath, F., and Porter, D., J. Phys. A (2005) 82,205 4. Porter, D., et al. , Eur. Phys. J. E (2005) 16, 199 5. Holland, C., et al. , Nat. Mater. (2006) 5, 870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470.html
个人分类: 生物|2197 次阅读|0 个评论
百亿转基因
sciencenews 2008-11-5 15:04
记者 贾鹤鹏 徐治国 易蓉蓉 粮食安全问题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已经牵动全球的每一根神经,在中国更是如此。 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这些资深科学家们说,中国需要转基因这样重大的科技措施来解决粮食问题。今年7月9日,国务院通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9月5日,《科学》披露说,这项投资将高达上百亿人民币。 但是,关于转基因安全的话题,却始终是转基因研究道路上的一道阴霾。20多年来,围绕着转基因安全的研究和辩驳文字,恐怕可以汗牛充栋。 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研究者,伦理学者,这些不同利益的代表在进行着一场博弈。正如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专家吴孔明说,(对待转基因问题)难道要全民公决吗? 河北高碑店农民祖茂堂十几年前开始在自己的农田引种转基因棉花,51岁的他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我种植转基因作物也是因为长期以来被棉铃虫折磨得没有办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许多中国农民无法用常规农药来控制棉铃虫。这些小虫对农药的抗性太强了,成虫居然能在杀虫剂溶液中游泳。曾出现含甲胺磷的高毒农药没有把棉铃虫杀死,反而令一农民中毒的情况。曾经担任乡技术员的祖茂堂回忆道。但是当时农民种棉花有任务,不完成还不行。 被棉铃虫逼上绝路的老祖多次前往中国农科院求教,经人介绍认识了中国转基因棉花产业化开发的第一人郭三堆。两人一拍即合,郭三堆将当时还处于国家秘密的转基因棉花从温室中搬到了祖茂堂的院子里隐蔽进行试种,而后者也成为中国第一个种植转基因棉花的农民。 现在,老百姓已意识到,只有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才会有收成,如果不是抗虫棉,老百姓是不会去种植的。总之,抗虫棉给人们带来了好处,一是棉花的抗虫性能增强了,保证了收成;二是农药用量也明显减少,同时也降低了环境污染。祖茂堂告诉本刊记者。 像祖茂堂这样的农民,今后可能会更多地从转基因技术中获益。 美国《科学》杂志9月初报道,中国即将启动一项投资达35亿美元的转基因作物研究重大专项,重点研究第二代转基因作物,也就是在抗虫基础上通过转基因技术增加作物抗病、抗旱涝和更加高产的特性。虽然这一重大专项并没有与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联系在一起,但是如此大的投入,其目的显然并不仅仅是发表一些研究论文。 利弊之辩 9月19日,随着《科学》杂志一项重要研究的发表,转基因利弊之辩的钟摆似乎向收益一方倾斜。中国农科院吴孔明团队对历时10年的转基因棉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t转基因棉不仅可抵制棉花中棉铃虫的侵害,而且也使邻近作物免受这种病虫侵害 。 5天后,在北京举行的转基因生物安全国家论坛第三次会议上,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标则在其报告中指出,转基因抗虫棉的抗病性显著降低。可能是由于转基因抗虫棉在导入外源基因后,导致其根系分泌物中对枯萎病菌生长具有刺激作用的氨基酸成分和糖类含量增加,引起抗虫棉抗病性降低。这一仍未发表的研究似乎又将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商业化种植推向了风口浪尖。 当三鹿奶粉污染事件充斥着全球人类眼球的同时,转基因作物其实早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转基因作物作为世界环境和健康的重要议题,它在迅速分裂着大众的思想阵营,赞同和反对之声此起彼伏:从事生物安全的专家,对被破坏又重建的基因链提出了质疑,从事生物技术的科学家则予以反驳。 在近20年的生产发展中,世界各地都纷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转基因及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主席Clive James指出,从1996~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总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996年以来,全球已累计种植转基因作物6.9亿公顷,从1996年到2007年,发展中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在全球所占比重每年都保持增长,2007年达43%(图1)。 所谓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受体生物基因组中,改善生物体的特定性状。目前,最常见的转基因技术就是给作物转入抗虫的Bt基因,这是一种源于土壤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基因,它能让作物产生容易降解的Bt毒蛋白,杀死鳞翅类昆虫,肆虐棉花、玉米和水稻的棉铃虫、玉米螟和稻螟虫都属于这一类。Bt毒蛋白在昆虫消化道的碱性环境中能被特定的蛋白酶水解产生毒素,但是在哺乳动物消化道的酸性环境中却不会发生作用,所以对人类和绝大多数动物无害。2005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进一步表明Bt毒蛋白要发挥作用,是因为鳞翅类昆虫的肠道细胞中存在一种受体,可以让Bt毒蛋白附着,进而发挥作用,而哺乳类动物则不存在这种受体,应该说,科学上的研究已经表明,转基因的健康风险不会比常规食品更高 。 迄今为止,中国已经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番茄、甜椒、矮牵牛花、杨树和木瓜,但尚未批准任何主粮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作物的益处似乎让人耳熟能详。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前所长黄大昉指出,转基因作物可以提高传统作物的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等性能,从而减少了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对环境也是一种保护。尽管目前还没有表达高产基因的转基因作物投入产业化,但是提高抗虫性能的同时,也意味着人们能虫口夺食。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更是以多年的量化研究表明,大田试验中的抗虫转基因水稻由于大大减轻虫害,比对照组能提高6%~9%的产量 。 未来,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改良植物食品的品质,如增加大米的维生素含量,改变油料作物,改变淀粉组成及含量,增加土豆中氨基酸含量等,尽管目前除了增加大米维生素含量的金稻外,这类研究还没有成为转基因育种界的主流。 但是,转基因作物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反对之声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激烈争论。 直到今天,转基因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仍然存在争议。赞成者高呼,迄今为止未见任何对健康的危害,也无法从科学上证明转基因食品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威胁。而反对者则指出,观测时间尚短,无法对其遗传毒性作出定论,而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研究相对转基因本身的研究,数据也少得多。 商业化生产仍存疑问 反对转基因的阵营指出,到目前为止,与转基因生物使用和释放相关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考虑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 来自反转基因阵营的第三世界网络(TWN)的高级研究员Li Ching Lim指出,我们要从社会责任、代际责任、社会接受度以及降低长期消耗等方面对转基因生物进行评价,任何社会引入转基因生物之前,都必须要严肃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全球最大的环保组织之一的绿色和平组织声称,种植转基因作物,受益最大的不是农民,而是科学家和生物公司。以全球转基因农业的巨头美国孟山都公司为例,在200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总种植面积有90%以上为孟山都的产品。市场上所有的转基因作物都是受到专利保护的,这意味着农民要对种子付出专利费用,而且不能自留种子,需要每年向种子公司购买种子。 但是,黄季焜的研究则表明,尽管转基因种子比常规种子贵得多,至少在中国,受益最多的仍然是农民,因为他们大幅度减少了杀虫剂和用工成本,以大田试验的水稻为例,在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地块上,有62%没有施用农药,而且将近90%的转基因水稻田上没有施用治螟虫的农药。 农民们少了农活也就可以到城里打工,这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消费者也能从更加便宜的农产品中获得一定利益。 祖茂堂的例子似乎印证了黄季焜的研究。一斤转基因棉种的价格比常规棉种高出10倍甚至数十倍,但是毕竟种子成本比起花在杀虫剂购买和喷洒人工上的钱要少得多。这也就难怪棉农们都在选择转基因棉花了。2007年,中国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约350万公顷,占据了全部棉花种植面积的70%。 山东菏泽的农民李站双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种植转基因棉花以来,也对这一技术全心拥戴。那些外国公司的种子确实贵,但是效果好,贵点也值得买。李站双用浓厚的山东话说,再说,现在哪有啥人自己留种的。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大约30亿人主要以水稻为食。在中国,水稻是13亿人的主粮,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对粮食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转Bt基因的抗虫水稻最有希望进入商业化,但是专利问题也可能会困扰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学院周宜君副教授说,像Cry1Ab和Cry1Ac等基因的专利持有人已在中国申请了专利,一旦转基因水稻商业化,专利持有人就可以行使专利权要求正当利益或直接提起诉讼。 但是在此前的一次讲座中,黄大昉则表示,专利问题要具体而论,因为国外公司有些专利没有在中国申请,有一些专利则过时了。而且,对基因的转化方法,中国科学家和国外可能不一样,种子的品种也不一样。具体到我们现在转基因抗虫水稻,现在(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他们研究的,我认为核心专利没问题。黄大昉说。 转基因作物进入市场必须通过实验室试验、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商业化生产4个阶段。目前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等多种转基因水稻已进入田间试验(环境释放),尚未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但大量的投资已经推进了转基因水稻在中国的商业化生产的研究。 农业贸易挑战研究智慧 与水稻相比,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和产业化在中国并没有提上议事日程的中心,不过,专家指出,对中国这样一个大豆原生性国家,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加剧了垄断及对发展中国家非转基因产品的生产冲击;影响农民的种植利益等。 支持非转基因大豆种植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夏友富教授指出,要打破垄断,建立可追踪的转基因大豆监控机制,积极支持非转基因大豆种植,慎重对待和限制粮食类生物燃料的发展。 夏友富告诉记者,中国有1000万公顷土地种植大豆,但是产量很低,再加上没有优势而言,所以中国每年会高额进口美国和巴西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美国进口大豆价格基本与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持平,但出油率高,颇得中国庞大的榨油工业青睐。而国内豆农则屡受冲击,以至于2005年,夏友富和其他专家疾呼:中国大豆危矣! 夏友富对此给出的药方是增加非转基因大豆对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对抗。所以我们要打破(国有粮油企业收购)垄断,增加农民种植投入,来提高非转基因大豆的产量,如在中俄边境约有1亿亩土地就非常适合种植非转基因大豆。他说。 然而在黄季焜看来,把国内大豆产业受到的冲击归咎于转基因技术是打错了棒子。他在多个场合均表示,国内大豆弱势是因为国家对这个领域的育种研究与管理等长期以来并不重视,导致国内种植的大豆产量和出油率都不高,加上美国农业素有的比较优势,冲击在所难免。 一方面是国内遭遇转基因作物进口的冲击,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可能的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势必对出口造成负面影响,因为欧盟和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均对转基因持相当保守的态度。 但是黄季焜也指出,影响肯定有,但是由于中国出口水稻仅占产量的百分之一,冲击也应当有限。 并不直接从事转基因技术研究的华大基因杨焕明院士则曲径通幽。在2008年7月在西班牙举行的欧洲科学开放论坛上,杨焕明向欧洲听众大声呼吁:请不要以欧洲人的喜好阻止中国用转基因技术养活更多的人口!私下里,他向现场的本刊记者解释,尽管中国农产品向欧洲出口极少,但是在转基因上非常保守的欧洲人会以对欧出口食品遭受转基因污染为由抵制中国产品。这样一弄有关部门就怕了,也就不敢批准转基因水稻的大规模产业化。杨焕明说。 基因漂移? 与所谓转基因污染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基因漂移,也就是被转入的基因可能在授粉过程中漂移到其他物种中。 随着转基因植物环境释放种类增多,规模增大,如抗除草剂基因等抗性基因可能漂流到杂草中,使其成为超级杂草,无药可除。同时,转基因植物侵入新的生态领域,有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 转基因植物释放后,除了会对靶标害虫产生毒素外,也会逼迫害虫产生更大的耐受性,存活时间更长,变成所谓超级害虫。从事生物安全研究的科学家还担心,抗虫基因还会影响到非目标害虫及目标害虫的天敌,使其也能产生抗性。 在今年2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科学家Bruce Tabashnik及其同事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论文,指出在美国观测到对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抗性的棉铃虫。但是这组科学家也指出,这一发现并不令人吃惊,因为昆虫抗性的实际出现日期大大晚于理论上的预计时间 。 无论如何,看起来,基因漂移和昆虫抗性在理论上的可能性要远甚于转基因的健康风险。 中国的转基因水稻已经进入了食品安全和研究评估的阶段,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卢宝荣教授在生物安全国家论坛第三次会议上说:目前,转基因水稻并没有得到大力的推广,主要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对转基因水稻进行安全性评估。 在美国,为了防止目标昆虫产生抗性,政府规定了避难所,即在转基因作物之间种植一些非转基因作物作为隔离带,防止目标昆虫产生出抗性。中国转基因抗虫棉大规模产业化以来,并没有采用避难所的政策,科学家们指出,因为棉农们地少且自然地进行多样化种植,包括非转基因的粮食作物,这大约能够解释为什么迄今还没有观测到明显的昆虫抗性问题。 然而,水稻的情况可能有异,每个水稻种植农户经常仅种植水稻,这就带来了如果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可能导致目标昆虫迅速进化出抗性的问题。稻农们土地有限,也难以奉献出宝贵的土地当做避难所。再者,稻农土地分散,就算政府要求避难所,执行起来恐怕也有难度。 但是长期从事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研究的福建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锋指出,尽管稻农们往往仅种植水稻,但是他们长期以来习惯种植多样化的水稻品种以避免风险,这种习惯或能有助于将来发挥避难所的作用。王锋的研究也表明,尽管田试中的转基因水稻降低了稻纵卷叶螟这种害虫种群数量,但是并未对水稻害虫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也没有引起优势种成分的变化 。换句话说,就是转基因水稻还没有显出让害虫产生抗性的迹象。 黄季焜最近几年一直大力呼吁进行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他参与制定了几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政策的报告,这些报告认为,转基因水稻已经完成了商品化生产所需的各种安全评价程序和实验环节,未发现存在安全性风险,具备了区域性商品化生产的条件,应迅速批准商品化生产。 不被熟知的转基因食品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恐怕连大学生也无法给出确切的定义,更别说一般的老百姓了。 转基因问题专家、中央民族大学薛达元研究团队的调查表明,3年前,大约有70%的百姓不知道转基因生物产品,3年后,这一数据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在采访的1000位农民中,大约只有3%的农民知道转基因作物。 据日本筑波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院Chia-Hsin Chen博士介绍,日本青年对生物技术也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政府积极开展生物技术战略项目,通过科学园、科学周等形式,以及在大学等教育机构通过各种科技活动如东京大学的科技成果展,来加强公众的生物安全意识。一种名为自由茶话会的形式在日本广泛开展,受到普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理解。通过这种形式建立对话,发布生物安全信息,实现双向交流,最终使公众了解。 相比之下,中国在转基因方面的宣传教育还比较落后。科学家的有关转基因的各种报告不但不向公众公开,而且科学家之间也相互保密。老百姓对转基因食品没有什么概念,反正大家都买,食品安全根本无暇顾及。超市里转基因食品的标识,一般消费者也很难识别。 事实上,中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已经有了法规。2001年,国务院颁布《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首次提到了转基因标识问题。2002年,农业部颁布条例的三个细则,其中一个细则就是《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大多数国家给转基因食品贴上鉴别标识。 卢宝荣教授说,日本的公众教育经验很值得借鉴。现在,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已逐渐意识到转基因生物教育的重要性,加开了有关生物安全方面的课程。遗憾的是,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基金项目来支持这方面的研究。 技术与评估的权衡 生物安全研究在最近几年发展很快。 国家环保部顾问程伟雪强调,面对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加强生物安全方面的研究,国外生物安全专家很重视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估。在国内似乎强调研究成果,轻视风险评估。 而且,程伟雪说,国内的一些企业对生物安全研究也缺乏一定的认识,只注重研究开发,管理、监测和评价相对较少,所以如何平衡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为国家环保总局的主要技术支持专家,薛达元曾指出,科学家和有关部门在此问题上有其他动力,一是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需要推广;二是多年来,国家在转基因研究上投入巨大,但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压力很大,急于出成果,因此迫切希望尽早商业化生产。 但是,农业部一位官员告诉记者,转基因生物安全方面还是得到了很多考虑,目前国家对生物安全的评价也由原来每年2次提高到现在的3次。 薛达元指出,如果无法从科学上证明转基因水稻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那么,就应该建立预防措施。这是国际上通行的预防原则。 在商业化生产之前,为了获取更多详实的科学数据,国家现在对科研的投入也很大。业内人士透露,前述投入资金约200亿元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中,大约有20%用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评价。卢宝荣说,通过建立大量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和研究中心,在今后10~15年的研究中以获取更多的科学数据。 必须有科学数据才能进行下一步研究,卢宝荣强调,增加研究投入,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只有加强地区和国际合作、加强不同领域的合作,才能持续发展。 黄季焜则指出,新的转基因研究重大专项将涵盖公众教育项目来打消公众对转基因安全方面的顾虑,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合理担心不应该以环境保护为名来误导公众。 参考文献: Science, 2008, 321, 1676-1678 Science, 2005, 307, 922 - 925 Science, 2005, 308, 688-690 Nature Biotechnology, 2008, 26, 199 - 202 《昆虫学报》, 2005年,第 48卷, 544-553 来源: 《科学新闻》双周刊样刊1
个人分类: 访客茶馆|3337 次阅读|3 个评论
谁阻挡了转基因稻米产业化?
sciencenews 2008-11-5 14:51
记者 易蓉蓉 贾鹤鹏 谈起自己当年的文章,能感觉到远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园中的原《南方周末》记者刘鉴强很兴奋。我的关注点并不是在转基因的科学本身,而是让公众对这一重大的问题和它背后的利益纠葛有个了解。 这篇发表于2004年12月、名为《转基因稻米与13亿人主粮利益悬疑》的文章,也让很多从事转基因作物研究的科学家感到不满。这篇文章让中国的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延误了很多年。一位科学家私下里说。 文章发表的日期,正值国家农业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刚刚结束它的年会(后来改成一年两次),据当时传出的小道消息,这次会议对转基因水稻的评估得出了积极的结论,很可能会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国家。 然而,刘鉴强这篇被广泛转载的报道,直指推动转基因水稻产业化背后的科学家或者是专利拥有人,会与大型农业种子公司合作,可能会从中受益。文章被很多人解读为科学家的私利驱使着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进程。 被文章披露的科学家们后来都在各种场合进行了澄清,而此后,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似乎被搁置。 这篇文章仅仅是反对转基因的诸多活动中的一个。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前所长黄大昉无奈地说:每年一到(转基因)安委会开会的时候,绿色和平这些环保组织一定会搞一些活动(反对转基因)。 2005年绿色和平发现湖北尚处于试验中的转基因稻米的外流,2006年鉴别出中国市场上的婴儿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2007年发现美国转基因大米LL601非法进口到中国。 刘鉴强透露,《转基因稻米与13亿人主粮利益悬疑》这篇文章就是绿色和平的人主动找到他,给他独家爆料的。 我当时对转基因的科学和安全性问题一头雾水,但是了解了情况后,觉得这是一个值得跟进的重大题材。刘鉴强告诉本刊记者。 曾经在绿色和平工作过的德国伯尔基金会媒体传播专家周梅月坦陈,绿色和平由媒体人士起家,也最懂得媒体的需求。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材料与媒体经常沟通。但是,媒体报道之后引起的公众反响,就是我们不能控制的了。 面对环保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的攻势,科学家方面似乎显得很被动。我们不愿意与他们接触,黄大昉说。这位全国政协委员同时也认为将赞成和反对转基因的两个阵营放到一起进行公开对话和辩论的条件并不成熟。 像很多科学家一样,黄大昉的顾虑之一就是转基因问题涉及到复杂的科学,难以向公众解释。那么多研究都表明,转基因对人体都是安全的,但是那些环境方面的人士偏偏让我们找出不安全的地方,这可怎么对话? 周梅月则不认可这种说法。她说,绿色和平等环保组织并不是专挑科学上的错误。关键是科学上不能保证转基因百分之百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还是需要谨慎地对待。 刘鉴强也同样说,他没有妖魔化科学家,在他的文章中,对科学家进行了大量采访,也大量引述了他们的观点。 在此前的一次交谈中,中科院一位从事转基因水稻研究的科学家还提到,不是不愿意与媒体交流,但是在很多场合,媒体们是接受了环保组织提前的灌输有备而来,采访中会仅仅挑选那些对他们有利的话。 周梅月也承认,绿色和平的长项并不在科学。但她说,科学并不是一个社会唯一的声音,也要表达其他各方面的意见。 新华社资深科学记者熊蕾在谈到转基因的传播问题时说,原来的媒体报道对科研成就充满了赞美之词,信息不对称。像刘鉴强那样一下子拿出那么多公众不知道的可能是科学的负面内容,当然能一下子引起大家的关注。 科学家不能不接触(环保人士和媒体),越不接触越让人觉得不对劲。熊蕾说。 多年来的教训似乎让转基因的科学家们最终要学习传播的手段了。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透露,在国家刚刚批准的转基因育种重大专项中,包含了很大的公众宣传教育的内容,争取要给公众一个有关转基因的全面、公正的信息。 来源: 《科学新闻》双周刊样刊1
个人分类: 访客茶馆|19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悄然而胜
bj板桥老农 2008-10-25 16:05
转自《商务周刊》 转基因专项日前通过了国务院审议,首次获得了来自中国政府明确的支持。这不仅暗示着转基因支持派在国内持久的口水战中赢得了上风,转基因产业由此走上了先实施、后完善的道路。与此同时,上百亿的财政支持所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也在搅动着生物科技企业的神经,各路角色开始走马圈地。转基因产业在全球发展的路径,显然是一把双刃剑,在以跨国巨头为主体的转基因产业化运动中,农民在享受高科技的同时,也在逐渐丧失着延续了几千年的与土地的共生关系,在这一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已经表现出了更大的脆弱性。如何更好地驾驭转基因产业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发展,是中国政府在未来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所要审慎回答的问题。转基因专项的实施,因此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      □记者 袁瑛 吴丽    两年的暗战   7月9日,对于中国的转基因产业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当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获得原则通过,并要求抓紧组织实施。   转基因问题上升到中央政府层面来讨论,并最终得到了高度肯定,这还是第一次。然而,对于这样一个涉及13亿人未来食物来源和安全问题的大项目,国内各大媒体并未给予任何大篇幅的报道。   会议刚刚结束,一直参与专项方案起草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昆,就接到了起草小组组长、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所长万建民的电话。听到这一消息非常振奋,专项通过显示政府已经把现代生物技术作为未来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黄季昆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说。   转基因专项和大飞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项目一样,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也是农业领域获得的唯一专项。   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转基因专项的实施目标是:要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产业化整体水平,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这个听上去似乎可以改变中国几千年传统农业发展路径的科技支撑,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可谓经历了千辛万苦。事实上,自2006年转基因被列为上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唯一一个农业内科技重大专项后,它就陷入了无休止的反复讨论和修改之中。   2004年末,国内媒体曾经相继报道,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申请已经上了农业部国家农业转基因安全委员会的会议桌,转基因大米可能很快就能端上中国人的饭桌。   消息发布后引来一片质疑声,这些声音不仅来自绿色和平等国际组织,也有来自反对派的技术专家,更有媒体直指部分研究转基因水稻的科学家出于个人利益驱动而急于推动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虽然支持派的科学家纷纷高调宣传转基因稻经过严格实验证明是安全的,但该商业化申请最终还是没有通过农业部的审批。   2005年春天,被国内外媒体转载的湖北省出现转基因稻米抢跑事件,又给中国造成了很负面的国际影响(参见本刊2006年4月5日《中国提高转基因安全门槛》一文)。支持派开始反击。2005年下半年,一份由16位院士和其他专家起草的《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策略的建议》转交到国务院领导手中。该报告认为转基因水稻已经完成商业化生产所需的各种安全评价程序和试验环节,未发现存在安全性风险,具备了区域性商品化生产的条件,应迅速批准商品化生产。   同年12月1日,绿色和平组织针对上述报告公布了一份由两位英国科学家苏迈耶博士和珍妮考特博士共同完成的调查报告《中国转基因水稻对健康和环境的风险》。该报告认为,关于转基因会不会给人体带来损害等问题还没解决。   由于论战双方都无法就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说服对方,各执一词,农业部采取了审慎的态度,2006年6月和11月,安委会每年两次的固定例会均搁置了关于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申请。   显然,这些质疑声音也增加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推进的复杂性。2006年,转基因项目起草小组成立,由科技部会同发改委、农业部等七大部委共同组织,专家成员包括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万建民、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宁以及中科院的黄季昆、朱祯等。   初稿修改次数之多,已经无法统计了。黄季昆对《商务周刊》回忆说。从最初的初稿到今年7月9日报请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定稿,中间经历了反复的专家论证和修改,从2006年开始就一直开各种论证会,在我印象中起码有二三十场。   据《商务周刊》所知,在讨论是否将转基因立项之时,由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主要从科研、财政、环境以及产业化等几个方面进行,其中就邀请了大量来自科研机构、大学、政府部门甚至企业的各类专家。然而,一旦被问及关于论证的前后详细过程,从农业部转基因办公室到科研专家,对外都是三缄其口。农业部明确禁止与会专家透露关于该专项的具体信息,全程参与了各项论证的专项起草小组组长万建民婉言拒绝了《商务周刊》的采访。   围绕转基因项目的争议一直很大,如此对外界保密,除了因为相关实施细则当前正在讨论之中尚未明确之外,害怕社会舆论给该专项的实施带来负面压力,也是相关部门所担心的。黄季昆解释说。这样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过去几年中,围绕转基因的任何举动,都引起了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甚至是轩然大波。   时隔两年,资金高达200亿人民币的转基因专项终于得以审议通过,或许是出于保护项目的目的,农业部还是下了封口令。在这样的遮遮掩掩中,转基因支持派静悄悄地获得了完胜。    薛达元的最后一次会   转基因项目如今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上,而是如何加快实施了。   据《商务周刊》从多方了解,转基因专项从专家论证阶段伊始,支持派专家就占到了绝大多数,主导了整个项目的论证。持审慎态度,尤其是强调风险评估和管理的生态学家,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薛达元,国家环境部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首席专家,也是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强调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谨慎进行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的科学家,在专家论证会议上就遭遇了尴尬。2007年上半年薛达元代表环境部参加的一次专家论证会议上,他成为仅有的一位在会上提出审慎发展转基因产业意见的代表。   薛达元告诉《商务周刊》说:我主要轰了两条意见,其一,从这么多年的农业发展来看,并不是主要靠转基因技术,还是以常规技术为主。因为涉及利益、名利问题,大家对转基因技术研究一轰而上,却忽视了常规研究,导致后者资金短缺,相比转基因来说,农业常规技术发展缓慢;其二,转基因研究涉及几个风险,包括技术难度、公众接受程度、专利纠纷以及作物基因安全性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是会伤害到转基因产业的长期发展。   话音一落,会场陷入了沉寂。此后,最多有两三个人附和了我的观点,有专家也提出,不能将宝押在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上。然而,至于后来这些意见是否得到了进一步讨论且贯彻在方案的起草中,薛达元已经不得而知,因为那是他最后一次受邀参加专家论证会议。   一些专家因此对我有些意见,后来的会议也没有让我参加。薛达元无奈地说。   据了解,早在3年前,农业部召开会议就农业转基因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曾经有人提出严格转基因食物标识等管理问题,立时遭到四五位支持派科学家的批评。   反对的声音很弱,因为科研课题被把持,搞风险评估的科学家不愿提出反对意见,就是发现了问题,也很少提出。大家一团和气。一旦通过,搞转基因开发的科学家获利极大,而搞风险评估的科学家也不损失什么,所以也并不是人人都能尽职。薛达元激动地说,我提这些意见也是基于国家和民众利益考虑。   他说:关于转基因问题,中国有100个专家,如果发出的都是一个声音,这是非常不正常的,总是需要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   薛还指出,在目前58人组成的负责发放转基因安全证书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中,2/3是转基因科学家,里面涉及的很多人是正在申请专利和申请通过者,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成员非常少,只有几个人。这样所做的评估是否公正公平?薛达元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这种一面倒的现象,其实也并非中国独有。在国外针对转基因的争论,科学家也基本分为两派,一派属于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领域,他们研究开发转基因食品,另一派主要是生态学家,他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损害持保留和批评的态度。   绿色和平组织的科学顾问杜琳斯德宾斯基对此问题就曾经指出:这些年来,大学等研究机构给生态学家们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使他们很难发出声音,因为大学从政府那里拿到的钱越来越少,于是越来越依赖大的生物公司提供研究经费,因此,大学不希望自己的科学家对生物公司有太多的批评。另外,在大学里,生物技术研究掌握的科研经费相当多,分子生物学家们在大学里的影响力比生态学家要大得多。   同样,在国内,转基因学者们也掌握着这一领域的话语权。同时,政府部门出于部门利益考虑,又直接导致了这一话语权的扩大。涉及200多亿的资金,搁在哪个部门,哪个部门至少解决了未来十年的吃饭问题,薛达元认为自己提出的意见损害了某些部门的既得利益,因此,自己被边缘化也在情理之中。   所幸,在国内外的争论声中,政府的头脑还是冷静的,希望听到更多的不同意见,薛达元告诉《商务周刊》,8月5日,也就是转基因立项一个月之后,国家发改委宣布成立一个生物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薛达元拿着刚刚收到的聘书,高兴地说:我也是成员之一。   这一委员会的成立虽然与转基因专项并无直接关系,但薛达元认为,可以看出,从高层的角度,还是很关心转基因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出路。几百亿的项目需要有人提不同的意见,需要有人把脉,这就是此专家委员会的职责之一。 边实施,边完善   转基因立项一个月后,本刊记者见到抗虫棉之父郭三堆时,他谈及此事仍然满面笑容,并一再说不容易,不容易。两年来,作为中国农科院转基因棉花研究首席专家的郭三堆多次向国家提出建议,希望批准立项,并尽快启动。有些事情拖得越久就越难做,所以我一直想这个项目能尽快地运作,而不要只是表面上的批示。相比较薛达元的保守,郭三堆等转基因专家更希望项目能够先实施再完善。   7月9日的国务院审议会议上也发出了同样的信号,专项实施方案经过科学、民主、严格的论证,已基本成熟,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这项重大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完善方案,抓紧组织实施。   转基因专项抓紧组织实施的背后,有着国际粮价飞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提高农业产量、减少饥饿、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承担的巨大责任。有关专家也向《商务周刊》透露,许多年来,国家在转基因研究上投入巨大,全国上百个单位研究转基因,除了转基因棉花外,目前只有转基因水稻项目接近成熟。数年来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压力很大。   根据黄季昆介绍,转基因专项将主要分为技术研发、安全管理和商业化三大部分。当时申请的中央财政拨款以及地方财政和社会投资配套金额均为120亿元人民币,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以及猪、牛、羊等主要牲畜。具体内容、产品目标、时间节点和拨款额度等,将会在未来一个月内有所披露。黄季昆对《商务周刊》说。   不过,根据7月9日国务院审议会议的决议,转基因专项的主要目标已然很明确: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   自主创新在中国的转基因研发中至关重要,中国抗虫棉专利的持有者、曾经取得转基因棉花技术重大突破的郭三堆向《商务周刊》强调说,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你的知识产权,而拿不到知识产权,也就谈不上进一步的技术创新。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曾透露,1999年至今,中央财政和地方配套投入上十亿资金,中国植物重要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获得新基因610个,其中包括新型抗除草剂基因、隐性抗水稻白叶枯病基因xa5和xa13等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46个。   但包括绿色和平在内的一些国际组织和专家也对中国是否真正拥有这些新基因的自主知识产权提出疑问。以上述抗白叶枯病转基因水稻为例,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贾士荣是该基因的发明者。但据调查,该基因的专利权并不专属于中国人。有媒体曾经报道,贾士荣是通过在美国的合作伙伴,征得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同意来使用这种基因。他在美国的研究伙伴是位于加州的国际热带农业和生物技术实验室。绿色和平的调查显示,这个实验室的主要目标就是将生物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和销售,美国转基因生物巨头孟山都公司正是该实验室的重要伙伴。   绿色和平组织在中国的农业与食品项目主任罗媛楠进一步介绍说,目前中国最可能获批商业化种植资格的三个转基因水稻品种,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国外专利。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依赖标准的技术和方法,绿色和平和第三世界网络的研究员搜索专利数据库,发现这三种转基因水稻品种均使用了标准技术,这涉及了国外公司持有的多项专利。专利持有人包括孟山都和杜邦先锋等公司。其中Bt水稻至少涉及1112项国外专利,CpTI水稻涉及至少57项国外专利,CpTI/Bt水稻涉及至少1011项国外专利。   据了解,中国对转基因水稻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基因本身及其使用方法等基本内容。但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专利还保护转基因的植物、种子和后代,甚至派生品。目前转基因科学研究不收取专利费,但如果是商业化生产,专利所有人可能会要求停止生产,但是多半会要求收益共享。罗媛楠不无担心地说。   薛达元也认为,即使是那些在国内已经成功进行商业化生产的棉花和番茄等转基因产品中,专利是否属于我们,还说不清楚。   黄季昆则透露,规避潜在的专利陷阱、健全的安全风险监测机制,以及寻找适合的商业化模式,是目前迟迟未出台的专项实施细则的几个重点讨论环节。   转基因专项此次涉及中央财政拨款120亿元和地方配套资金120亿元,除主要用于加大研发投入外,有20%将用来进行有关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测试和相关设施建设。对于这笔资金中有多少能够真正到位,也有专家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科技开发中心主任吴燕民在谈到此问题时,道出了心中积攒了很久的话:与国外相比,由于国内很多专家为一己利益考虑,导致大家对科研部门的研究经费申请意见比较大,对此大家心知肚明。现在,这个利益集团形成了一种风气、一种规则。科研部门、政府部门和企业,三大集团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牢固了。顿了顿,吴燕民说,这也正是影响了国内科技创新、转基因技术研发进程缓慢的症结所在。   这一层利益纠葛的矛盾,在围绕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生产的商业利润追逐中,无形中又被进一步放大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95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