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出版社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出版社

相关日志

期刊出版证上法人应该是谁
zxj368 2020-10-24 15:55
最近有一个问题令我十分困惑:期刊出版证上,出版单位与法人应该写谁? 比如有一个期刊,出版单位是某出版社,主办单位是某大学,主管单位是教育部。这样的期刊,出版许可证上怎么写才算正确的呢? 如果把出版单位写成出版社,那么,下面默认的地址与法人,当然是出版社的。然而,期刊并不在出版社的地址编辑出版,而是在大学之内,并且实际对期刊负法律责任的,是大学的校长,并非出版社的法人。这样的出版许可证对吗?因为出版许可证相当于期刊的“营业执照”,若挂出来,是不是与实际不相符? 我认为:期刊在出版社出版,是请出版社起一个监督作用,实际上并不是许可证上应该填写的出版单位,按照“ 关于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职责的暂行规定 ”的规定,出版单位写期刊编辑部就可以,其法人应该写其主办单位的法人,出版单位是主办单位的下属单位。因为主办单位实际上对期刊负责,并且出人力物力来办刊,一般都有一个二级单位(期刊社)负责对大学的所有期刊进行管理,对校长负责。 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不少期刊许可证上,把出版单位写成了出版社,以致于期刊的法人也成了出版社的法人。 弄不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件事让我很是困惑了。 期刊出版许可证上,法人到底应该是谁:是主办单位的法人,还是出版社的法人? 如果是主办单位的法人,那一切都顺,主办单位出人出力,期刊是该主办单位的期刊。 如果是出版社的法人,而出版社实际上对期刊只是监督,并不出人力财力,那么,这个期刊的所有权,是主办单位的,还是出版社的呢? 请明白人解答。 下附一个相关规定: 关于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职责的暂行规定 1993年6月29日,新闻出版署 第一条 为了适应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明确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的职责,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举办出版单位,必须有确定的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 第三条 出版单位是指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并履行登记注册手续的报社、期刊社(编辑部)、图书出版社和音像出版社。 第四条 主办单位是指出版单位的上级领导部门。 主办单位所办的出版单位的专业分工范围,应与主办单位的业务范围相一致。主办单位所办的出版单位的办公场所应与主办单位在同一城市或同一行政区域。 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联合申办出版单位,应确定其中一个单位为主要的主办单位以及相应的主管单位。 第五条 主管单位是指出版单位创办时的申请者,并是该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两个或两个以上主办单位的则为主要主办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 主管单位,在中央应是部级(含副部级)以上单位;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是厅(局)级以上单位;在自治州、设县的市和省、自治区设立的行政公署,应是局(处)级以上单位;在县级行政区域,应是县(处)级领导机关。 第六条 主管单位、主办单位与出版单位之间必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不能是挂靠与被挂靠的关系。出版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员应是主办单位所属的在职人员,禁止将出版单位承包给其他组织和个人。 出版单位在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下负责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保证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印刷、发行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七条 出版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设置的社委会、编委会、编辑室、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均为出版单位的内部管理机构,不能作为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或主管单位。 第八条 主办单位对所办出版单位负有下列职责: (一)领导、监督出版单位遵照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办社(报、刊)方针、宗旨、专业范围,做好出版工作及有关各项工作;审核出版单位的重要宣传、报道或选题计划,审核批准重要稿件(书稿、评论、报道等)的出版或发表;决定所属出版单位的出版物发行或不发行;对出版单位在出版物内容等方面发生的严重错误和其他重大问题,承担直接领导责任。 (二)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为出版单位的设立提供和筹集必要的资金、设备,并创造其他必要条件,办理核准登记手续,依法取得企业法人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三)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决定出版单位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责任制形式;遵循国家有关规定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保证出版单位的经营自主权,但应对出版单位各项经营活动切实担负监督职责;监督出版单位严格执行国家财政、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定期进行审计,确保出版单位财产的保值、增值。出版单位为实现社会效益目标而形成政策性亏损,主办单位应当给予相应的补贴或者其他方式的补偿。 (四)审核出版单位的内部机构的设置,考核并提出任免出版单位的负责人的建议,报主管单位批准。 (五)向主管单位汇报出版单位的工作情况,贯彻落实主管单位的有关决定和意见。 (六)承担出版单位或出版物停办后的资产清算、人员安置和其他善后工作。 (七)国家规定的和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主管单位对所属的出版单位及其主办单位负有下列职责: (一)监督出版单位及其主办单位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采取行政措施和经济措施保证出版单位的出版工作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有权决定所属出版单位的出版物发行或不发行;对出版单位在出版物内容等方面发生的严重错误和其他重大问题,承担领导责任。 (二)审核批准出版单位的重大宣传、报道或选题计划,批准有重要影响的稿件的出版或发表;决定出版单位或出版物的停办或变更,并向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报告。 (三)对主办单位对出版单位的领导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并可提出意见或作出决定。 (四)扶持、协助主办单位为出版单位提供或筹措资金、购置设备。 (五)与主办单位共同负责出版单位或出版物停办后的资产清算、人员安置和其他善后工作。 (六)国家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 主办单位与主管单位是同一机构的,该机构对本规定第八、九条规定的职责均应履行。 第十一条 主办单位决定不再履行本规定第八条规定的职责时,应及时用书面形式报告其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并由其主管单位直接履行主办单位的职责;主管单位应在两个月内决定该出版单位停办或者另行指定新的适当的主办单位;逾期仍没有合格的主办单位的,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对该出版单位注销登记。 第十二条 主管单位决定不再履行本规定第九条规定的职责时,应作出停办该出版单位的决定并以书面形式报告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即对该出版单位注销登记。 第十三条 出版单位因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主办单位或主管单位又不代替清偿的,主管单位应当决定其停办,并书面报告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对该出版单位注销登记,依法进行清算。 第十四条 主管单位、主办单位不能履行职责或违反本规定,致使出版单位丧失继续举办条件的,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对该出版单位撤销登记。
个人分类: 编辑工作感言|40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书之难
热度 8 zhengyongjun 2019-3-31 08:47
这年头,没个心理疾病,都不好意思在科研圈混了。所谓拖延症,最显著的特征是拖。一天拖一天,从春拖到冬,一直拖到年关。看看手里的书稿,默念古人歌诀: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833 次阅读|15 个评论
影响论文发表成功率的几个关键因子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7-2 08:57
影响论文发表成功率的几个关键因子 蒋继平 2018年7月2日 写论文是科研工作者的一大任务。 论文写好了就要送期刊出版社发表。写论文是一回事, 能不能发表是另一回事。不过, 写论文就是为了发表, 要不然写了等于没写。 所以, 在写论文之前就要考虑到影响论文发表的关键因子。根据作者本人的经验, 一篇论文能否成功发表取决于下列几个关键因子。 第一, 论文的质量。高质量的论文一般会很容易被审稿人接受。所谓高质量的论文是指: 1. 新的发明创造, 是第一次报道, 属于原创首发。2. 论文的条例清晰, 语言通畅,逻辑严密。3, 论文的数据充实, 令人信服。 第二,投稿的期刊。现代科学期刊多不胜数,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选择比较适合这篇论文发表的期刊。 在选择好期刊后,投稿前要认真地对这个期刊的格式和要求进行研究分析, 并按照这个期刊的要求写论文。 第三,论文的参考文献。在写论文前, 要先通过网络查一下是否有同样的科研成果已经发表。 要是已经有同样的研究结果发表了, 你照样可以发表你的研究结果, 但是, 一定要在论文中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 并且说明这篇论文是独立的研究结果, 证明某某发表的研究成果可以重复和可信的。 第四, 要充分尊重审稿人的意见。大多数认真负责的审稿人在第一次收到原始稿件后会提出对稿件的修稿意见。作者在收到审稿人的意见后, 即使有的地方与审稿人的意见有不同看法, 也应该尽量按照审稿人的意见修改稿件。 这对成功通过评审很重要。 最后, 一定要与出版社保持正常的沟通交流, 充分尊重出版社的规定和要求,需要版面费的期刊, 尽量及时地给予版面费, 对于付稿费的期刊,要是不能按时付稿费, 尽量宽容一些, 不要催的太急和太过认真。 为了几个稿费而闹得关系很紧张是划不来的生意,对今后的论文发表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说实话,发论文也是一种推销产品的行为, 要有长远眼光。 要是一篇论文的作者能做到以上几点, 我保证这个作者的论文被接受发表的成功率会很高。
个人分类: 经验交流|3956 次阅读|2 个评论
《自然》撰文:消灭虚假同行评审
热度 6 gaomelody 2017-6-3 07:53
  2017年6月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在Correspondence栏目刊登了题为“消灭虚假同行评审”(Stamp out fake peer review)的读者来信。针对同行评审中的造假丑闻,短文呼吁和敦促出版社与编辑、作者和科研机构联手,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来杜绝虚假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是一种被学术期刊所普遍采用的论文稿件评议过程。期刊的编辑来负责邀请相同或相近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收到的学术稿件进行同行评审,并最终参考审稿人的评审意见来决定是否录用和发表论文。在同行评审的过程中,审稿人为高质量学术期刊担当“守门人”。 然而,虚假同行评审却拥有“隐身衣”的魔力。一些低质量的学术稿件披上它,轻松穿门而过,得以在高质量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究其原因,部分期刊允许作者在投稿的过程中自荐 潜在审稿人以供编辑选用,并由作者提供他们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如电子邮件地址。如果编辑在邀请审稿人的过程中完全信任作者提供的信息,那么同行评审就不再没有漏洞。试想一下,作者完全可以提供一个真实的审稿人姓名,但将其电子邮件地址伪造为作者自己的。这样一来,如果编辑选用这些已经被伪造的“虚假”审稿人进行同行评审,那么实际上是作者自己评审自己的稿件,最终的评审意见自然有利于文章的顺利接收和发表 。 近年来出现相关撤稿事件,说明虚假同行评审确已存在。今年,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Nature》杂志的出版商)撤回了发表在其旗下期刊上的107篇学术论文,因为经过深入的调查,他们发现这些已经发表的论文在同行评审过程中存在欺诈。事实上,早在两年前,该出版集团就已经撤回了旗下10本期刊上的64篇学术论文。撤稿原因类似,编辑觉察到了虚假的电子邮件地址,随后的内部调查发现这些论文的接收和发表受益于造假的同行评审意见。 那么,如何解决学术论文发表中的虚假同行评审问题?撤回已经发表的论文等事后补救,显然还远远不够。读者来信呼吁出版社与编辑、作者和科研机构联手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一方面,加强防范措施。作为期刊编辑,务必二次核查潜在审稿人的身份信息,并要求作者提供自荐审稿人的有效学术身份识别,例如:单位电子邮件地址、ORCID identifiers(开放的研究员和贡献者识别码)、Scopus ID (Scopus数据库作者识别码)等等。另一方面,严惩参与造假的作者。作为出版商,可以互相以机密方式分享欺诈审稿人和作者的名单和详细信息。据此,学术期刊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直接拒绝这些作者所有新投稿件。作为学术委员会和科研单位,可以考虑撤销这些作者的相关科研资助,并对他们的学术职务进行降级处理。 期刊科普知识: 《自然》(Nature)杂志创刊于1869年,是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国际综合性科学周刊。《自然》杂志2015年影响因子为38.138,排名综合性科学期刊第一位。《自然》杂志不仅发表具有独创性和重要性的研究论文,还提供及时、具权威性和有深度的新闻,以及对科学、科学家和大众有影响力的专题和未来趋势分析。 每期《自然》杂志一般包含六大板块:本周快讯(This Week),焦点新闻(News in Focus),观点评论(Comment),职业生涯(Careers),特别报道(Specials),科学研究(Research)。每个大板块下面包含若干子栏目,刊登相应类别的文章。其中,观点评论板块的子栏目包括:评论(Comment),谈论热门的和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书籍和艺术(Books and Arts),发表科学界普遍感兴趣新书的评论;读者来信(Correspondence),刊登读者对《自然》杂志已发表新闻和文章的非技术性质的评论和辩论。更为大众熟知的科学研究板块,用于刊登研究相关的文章,其子栏目包括:消息和观点(News Views),用于向广大公众交流科学研究新闻;综述评论(Review),发表对某个领域的综述文章,篇幅较长;研究论文(Articles),对科学发现进行完整阐述的文章,篇幅中等;研究通信(Letters), 对新颖的科学发现进行简述的文章,篇幅较短。此外,《自然》杂志还包含子栏目:未来(Futures),用于刊登原创科幻小说。 转载新闻链接: http://www.news.uestc.edu.cn/?n=UestcNews.Front.Document.ArticlePageId=59109 电子科技大学新闻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 《自然》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46/n7656/full/546033a.html Jian Gao, Tao Zhou. (2017). Stamp out fake peer review. Nature, 546(7656), 33.
6536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是膳食脂肪的类型,还是摄入量,决定了心血管的风险?
ericmapes 2017-5-22 13:35
是膳食脂肪的类型,还是摄入量,决定了心血管的风险? 科学出版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056318.html 膳食脂肪类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大量证据表明,用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部分饱和脂肪酸(SAFA)可改善血脂和脂蛋白分布并降低冠心病的风险。低脂饮食中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糖类则对细血管疾病风险无影响。存在于鱼类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ω3脂肪酸对机体有多种有益的代谢影响,常规摄取鱼类脂肪,具有较低的致命性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风险。基于食物的膳食脂肪指南,建议限制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摄入,以及提倡使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和进食鱼油。这些建议是健康饮食模式的一部分,该模式也包括了充足的富含纤维的植物性食物和有限的糖、盐的摄入。 在过去60年的许多研究中所记载的,膳食脂肪在预防冠心病中具有重要地位。早期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在对饱和脂肪酸(SAFA)、植物单不饱和(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研究中发现,它们与血中的胆固醇水平及冠心病的风险相关。后来的研究显示了鱼类及深海食物中的非常长链脂肪酸(≥20碳)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此的重要性和反式脂肪酸的不利影响。最近,关于膳食脂肪和预防代谢性疾病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整个饮食模式,例如地中海饮食,以及特定的脂肪酸食物来源的研究。 因此,基于当下的饮食建议和食物的指南,广泛的证据,支持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并用不饱和脂肪酸代替。然而,最近几个出版物,对膳食脂肪推荐的合理性及证据提出了疑问,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和ω6(n-6)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的摄取。这些出版物和他们所吸引的媒体,造成消费者及保健专业人员对不同膳食脂肪对健康影响的混淆。 这种叙述性综述为研究膳食脂肪酸和人类心血管风险的近期分析和选择性研究的提供了概述。大多数科学文献描述了膳食脂肪的摄入对血脂、脂蛋白和冠心病风险的影响,尽管很多研究报道仅将冠心病作为主要终点事件。当然还有大量关于膳食脂肪对其他冠心病风险因素的影响的相关文献及终点事件。我们通过设计最高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评估饮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制定准则,以此对人类饮食进行描述。这些包括长期随机对试验(RCT),大型人群的前瞻性分析研究,对建立心脏代谢风险标志物的实验组进行控制饮食干预研究(代谢试验)。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压(BP)已经被证实为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子,因此,主要的治疗目标为预防心血管疾病。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的总胆固醇(TC)和(或)低密度脂蛋白(HDL-C)比率和升高的甘油三酯(TG)浓度,被认为是心血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膳食脂肪酸也可能通过影响内皮和心脏功能、慢性炎症和凝血功能等这些心血管风险标志指标。糖尿病会使冠心病患病风险提高2倍,也是一种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调节的主要的风险因子。因此,这个综述也将膳食脂肪酸对胰岛素敏感性和2型糖尿病(T2DM)风险的影响这一新观点考虑在内。 膳食脂肪的类型,但非总脂肪摄入,是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决定因素。通过不同类型的研究证实,用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植物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ω-6和一些ω-3)部分替代膳食饱和脂肪酸降低了冠心病的风险。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可能比进一步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对心血管健康更有益。有前景的新研究表明,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也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和可改变的风险因素。虽然通过近期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ω-3非常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的临床疗效并没有得到证实,但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规律的摄入脂肪鱼与降低冠心病风险相关。 对于患者及普通人, 选择正确类型的膳食脂肪作为整体饮食的一部分,并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 本 文摘编自 林曙光 主编的 《心脏病学进展2017》 一书,内容有删节。 I SBN978-7-03-052476-8 责任编辑:路 弘 《心脏病学进展2017》 是2017年“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的配套用书,由100多 位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学者,结合国内外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最新热点、最新资料编写而成。全书分13篇,全面介绍了心血管疾病领域诊、治、防的新进展和新理念,不仅包括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肌疾病、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等常见病的内外科治疗新药物和新技术,还涉及影像诊断及其他学科交叉的相关内容。今年还特别增加了预防、康复和公众健康篇。 《心脏病学进展2017》 传播心血管病领域最新研究报告和最新研究成果,可起到培训基层医 务人员新技能、更新观念、转换医学模式的作用。本书内容丰富,科学性、实用性强,适合心血管病专科医师、内科医师、研究生和高等医学院校师生及相关医务人员学习参考。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3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学科发展战略报告:免疫学优先资助领域及重点交叉研究
ericmapes 2017-5-19 09:36
“十三五”学科发展战略报告:免疫学优先资助领域及重点交叉研究 科学出版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055817.html 免疫学是一门研究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维持自我稳定的科学,简而言之是研究和解决人类健康问题的学科。宏观而言,免疫系统通过准确地区分非我、排除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具体而言,免疫系统识别特定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或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多样性和记忆性,从而使同一疾病不会再患,或使接种疫苗后获得免疫。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a针对传染性微生物、移植物等进行免疫防御;b清除衰老及损伤的自身细胞以维持自身稳定;c监视和清除突变的-自身细胞以杜绝肿瘤。免疫受损及紊乱直接导致了人类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生。 一、免疫学科优先资助领域 生命学科诸多学科中,免疫学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和相对领先态势,其部分归功于免疫研究技术方法在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等辅助下的进展,同时与干细胞生物学、肿瘤生物学等学科交互促进发展。为了加深对生命体系统免疫学规律认识、拓展免疫学新领域、加强免疫成果的医学转化;需要战略性地加强免疫学与多生命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以其他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及逻辑体系推动免疫学高层次发展,升华免疫学成果应用转化。通过学科间的密切交叉融合开创新的前沿领域,提升生命学科创新研究整体水平。 1 免疫器官、亚群和分子的再认识和新发现 系统免疫学的发展目标是将各个免疫组织、器官、细胞与分子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免疫的组成与发育,生理稳态和疾病状态下免疫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征、不同免疫组织及细胞间的交流规律、免疫分子网络整体格局在疾病状态下的变化和调控规律等。基于传统生化细胞手段、单点、单线的研究不能揭示免疫细胞分子相互作用的全局与本质,急需整合生命学科内部的多学科相关技术,充分运用电镜示踪、磁微粒标记、多荧光材料及纳米光学材料等新技术,重点研发高分辨率多荧光成像技术,实现机体和细胞层面的免疫实时监控,将使系统免疫学实时研究迈上新台阶。 优先资助的学科领域如下。 (1)免疫器官与细胞发育及区域免疫功能。a重新研究和认识肝脏、肠道、皮肤、肺脏等免疫新器官的基本免疫学特性;b在各免疫器官中发现和鉴定新的免疫细胞亚群(Th、ILCs、TILs、Mφ)分化发育表型及区域免疫功能;c新型免疫器官(如肝脏、肠道、皮肤)基本免疫特征及免疫细胞亚群功能的鉴定,深入研究各免疫器官内免疫细胞。 (2)免疫细胞新亚群的表型特征和生理病理功能。深入剖析CD4+Th、DC、巨噬细胞、ILCs、TILs、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等重要免疫细胞的新亚群,其表型特征、分化发育及生理和病理功能。 (3)免疫新分子的发现和鉴定。调控免疫细胞重要功能和信号传导的各膜分子、分泌蛋白、转录因子、受体、信号分子、接头蛋白分子等的组学鉴定和谱系描绘。 (4)免疫细胞与分子的系统网络调控机制。利用在体实时荧光成像技术,描绘和分析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全程中,组织器官中多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程序与规律、胞内外多种免疫分子解离与作用的程序与规律。描绘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与分子作用网络图谱。 2 免疫识别、应答与调节规律与机制 尽管目前对抗感染免疫识别、应答与免疫调节规律的认识有长足进展,然而在对肿瘤、自身抗原、糖脂类抗原、非感染性危险信号(DAMPs,包括应激压力、代谢产物等)等的免疫识别、应答与调节规律的认识仍未获得突破性进展。恶性肿瘤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与严重性已逐渐超越感染性疾病。免疫记忆的维持机制是疫苗开发的前提,也尚未完全阐明。需要在明确抗原的基础上,就免疫应答与调节的基础免疫学机制研究做深入探索。 优先资助的学科领域如下。 (1)特异性免疫识别的分子基础:补充TCR/BCR对核酸等的特异性识别规律,重点拓展固有免疫细胞(DC、巨噬细胞、NK细胞、γδT细胞)的识别配体及识别规律。 (2)自身抗原和肿瘤抗原的免疫识别、应答与调节:全局性、系统性阐明生理及病理条件下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对自身抗原、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免疫识别与效应机制,诱导部位和病理部位免疫应答与效应的差异,上述过程中重要的调控。 (3)免疫记忆的形成与维持:深入阐明T细胞、B细胞特异性免疫记忆机制;探索固有免疫细胞的“记忆”机制。 (4)免疫系统的表观遗传调控:拓展DNA/组蛋白化学修饰、非编码RNA和其他表观遗传调控介质对免疫基因转录表达、免疫细胞分化、增殖、效应的调控机制。 (5)高通量数据归纳的疾病相关化学表观修饰规律及干预策略。 3 区域免疫学与黏膜免疫学 近年已确定肝脏、肠道、脂肪、脑等为区域免疫器官,其免疫细胞亚群、表达谱系及功能不同于传统淋巴器官而显现“局部”特征,同时上述器官也是重要疾病高发器官,其局部免疫状态与应答特征与传统的全身免疫显示了显著不同和相互影响的特征。在肠道和皮肤,免疫-益生菌群-代谢三者呈交叉联系、协同作用,三者的平衡紊乱显著影响疾病病理发生。 优先资助的学科领域如下。 (1)区域免疫器官及组织的基本组成与生理功能:系统描绘肝脏、肠道、皮肤、肺脏、脑、胎盘等区域免疫器官的基本免疫特征与免疫细胞亚群性状与功能。 (2)微生态黏膜免疫:深入研究肠道和皮肤微生态与黏膜免疫的互为调节机制,探索黏膜免疫对于全身免疫及免疫保护的影响及在重要器官疾病中的作用。 4 免疫系统的代谢规律与分子调控 优先资助的学科领域如下。 (1)免疫系统与炎症反应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在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环境系统阐明触发、激活、放大免疫炎症的PAMPs和危险信号,阐明炎症信号维持与反馈的分子机制,阐明免疫炎症与疾病发生发展、抗感染及抗肿瘤免疫结局的相关关系与调节。探索关键调控分子作为炎症靶向治疗分子的策略。 (2)免疫系统与机体代谢的相互作用机制:深入探索宿主能量、糖、脂、血流与压力代谢对于免疫细胞功能的调控;阐明免疫细胞自身代谢的关键调控信号通路及对功能的影响;探索治疗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神经退行性病变等代谢疾病的免疫治疗分子靶点与策略。 5 肿瘤免疫 免疫系统监视肿瘤发生发展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之一。而肿瘤特异性抗原(TSA)及其识别与免疫应答机制、肿瘤免疫抑制(如MDSCs)的时空特性及调控、肿瘤干细胞维持机制等仍不明确。已上市的2个肿瘤疫苗和近期的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免疫治疗实现了肿瘤免疫治疗的重大突破。 优先资助的学科领域如下。 (1)免疫系统对TSA的识别机制及肿瘤免疫生物标志物的鉴定:急需发掘肿瘤特异性抗原及肿瘤发展阶段免疫标志物,在肿瘤特异诊断和免疫治疗实现突破。 (2)肿瘤微环境免疫格局及放化疗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深入研究肿瘤微环境内免疫细胞分群格局、表型与功能、迁移规律,肿瘤外循环免疫细胞与肿瘤内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放化疗程序对于全身和区域免疫系统的长期影响、对不同免疫细胞亚群的优势调控特征规律,以此设计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 6 移植免疫 我国器官移植的高需求与成功移植器官的有效性等问题始终未能有效解决。在移植器官方面,除角膜、肝脏和肾脏移植的5年存活率突破70%,其余重要器官在移植排斥机制及免疫防治仍存在较多问题。 优先资助的学科领域主要为细胞、组织与器官慢性移植排斥机制:a在人体组织研究器官移植后长期过程的细胞、组织与器官的慢性移植排斥机制;b明确T细胞和抗体的作用与相互调节;c移植物的长期维持机制。 7 转化免疫学 免疫学的战略意义之一即免疫学在医学防治应用的重大作用及潜力,目前治疗用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受到广泛重视,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的研发也初现曙光。人类重大传染病预防疫苗的研制与更新始终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免疫转化研究任务。 优先资助的学科领域如下。 (1)免疫拟人化及疾病动物模型:推动和完善关于慢性乙肝、艾滋病、自身免疫病等转基因小鼠模型、拟人化小鼠乃至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建立。 (2)免疫调节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作用机制:在多种新型小分子筛选平台体系,针对调控免疫细胞发育及功能的关键转录因子或信号分子,高通量筛选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并行改构和增效,作为新型免疫制剂候选。 (3)新型疫苗设计策略、新型纳米递送体系与佐剂研究:针对艾滋病、结核、慢性乙肝、禽流感、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乳腺癌及肺癌、Ⅰ性超敏疾病、高血压血脂代谢疾病,优化抗原,利用新型载体与佐剂,设计新型疫苗及免疫策略。 8 模式生物与低等生物的系统免疫学 模式生物对于研究生命体免疫应答的基本规律、免疫系统发育与调控机制非常重要。同时,深入研究植物体系的免疫系统与应答规律、低等动物及畜牧动物的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应鼓励重要模式生物(线虫等)及发展新型模式生物、并以模式植物和低等动物为研究体系,针对重要科学问题,展开原创性、系统性研究,实现免疫学理论体系的创新。 优先资助的学科领域为模式生物与低等动植物的系统免疫学:研究模式生物、低等动物与植物的免疫系统组成、免疫细胞基本性状、免疫应答基本规律。 9 糖免疫学 多糖作为特殊化学结构广泛参与各种生物生命活动和生理过程。病原体、肿瘤细胞的高丰度糖修饰与感染、侵袭转移相关;对于多糖的免疫识别及固有免疫炎症及调节功能被逐渐认识;发现糖抗体在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优先资助的学科领域:a多糖的免疫识别与应答机制;b解析病原及肿瘤抗原的多糖修饰的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c探索免疫疾病进程的多糖分子标志物。 二、免疫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优先领域 免疫细胞分子的相互作用,不仅是免疫行为,也是分子间化学物理作用的结果,阐明免疫细胞分子相互作用的化学与物理学基本特性,有助于深入理解免疫特异作用的本质;并据此设计亲和力增强或构效增强的免疫活性分子,是免疫学科实现转化的重要前提。免疫学研究除了重要的自身的科学问题,在大规模免疫组学数据的处理、归纳、分析及挖掘方面需要与数学及信息学科的紧密合作,开发适合于免疫学数据分析与算法的软件与模建工具。同时,在当前集成和大规模研究的形势下,我国应重点解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实时集成分析的免疫学大型研究装置,实现对于免疫现象的全局和单细胞层面解析。 1 结构免疫学与生物力免疫学 在物质的基本结构与物质反应的化学物理本质层面,免疫都与化学、物理学发生密不可分的联系。免疫分子特异结合的本质是化学结构的空间嵌合,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具有典型的亲和与解离曲线;近期发现微重力与内外环境的应力变化对免疫组织与细胞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重点支持方向为: 外界应力与化学构象对免疫应答的调节:阐明外界应力变化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激活、信号通路与效应;深入阐明高效中和抗体产生的表位结构学;免疫调节活性小分子的构效关系与改构。 2 免疫学组学与信息学研究 大样本和组学检测技术已提供了免疫学研究的大数据,为抗原表位预测、免疫细胞信号转导网络图谱、免疫标志物模建与预测、多组学层面系统研究免疫分子功能提供了平台。然而多层次数据的复杂性与各区域免疫器官组学的差异性,需要生物信息统计与归纳体系对繁复免疫数据的正确解析,使免疫学研究转换为科学系统的、可预测数字化分析研究。我国严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分析仪器与软件,将成为免疫组学研究面临的最突出矛盾。 重点支持方向为免疫组学和信息学在重大人类疾病诊断预后的应用:利用高通量工具与技术平台,对我国重大免疫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人体标本进行大规模免疫组学数据的采集与归纳,发展基于免疫细胞生理与病理参数(表观遗传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的免疫组学,重点支持肺结核、慢性乙肝和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疗效评估。 3 免疫学研究大型仪器设备 随大规模组学研究的开展和单细胞免疫研究的新兴,应充分联合我国生命科学学科、化学、物理学、光学、信息学等学科优势,集中攻坚,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高通量、实时、可视化、组学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为一体的免疫学集成研究的大型仪器。 重点支持方向为可视化免疫学与免疫大型装置:可视化免疫仪器与制剂、研发具有特殊免疫学应用的大型三维成像仪器及在体荧光成像仪器。 【往期相关推送】 “ 十三五”学科发展战略报告:动物学优先资助领域及重点交叉研究领域 “十三五”学科发展战略报告:心理学优先资助领域及重点交叉研究领域 “十三五”学科发展战略报告:植物学优先资助领域及重点交叉研究领域 “十三五”学科发展战略报告:生命科学优先资助领域 本文摘编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 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三五”学科发展战略报告·生命科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内容略有删节。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3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施普林格撤稿 中国科协:出版集团也有责任
ericmapes 2017-4-22 12:18
施普林格撤稿中国科协:出版集团也有责任 来源: 科协改革进行时 发布时间:2017/4/2210:11:45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4/374218.shtm 近日,施普林格出版社一口气撤掉《肿瘤生物学》杂志2012-2016年发表的107篇论文,全都来自中国。(包括复旦、浙大、中南、上海交大等等) 作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中国科协高度重视此次事件,有关党组领导第一时间会见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一行,就撤稿事件进行坦诚深入交流。 中国科协认为,论文因虚假同行评审问题被撤,应该以适当方式让公众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体的责任。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确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发生后,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对此承担责任。 中国科协希望,出版集团能够尽快完善内控机制,加强对期刊的管理,把问题论文处理在发表之前,而不是发表之后一撤了之,同时高度警惕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与“第三方”机构有勾结的“掠夺性期刊”。中国科协愿意加强与施普林格在出版诚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科技期刊出版诚信。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5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学家与Cell Press”系列活动(第一场)
ericmapes 2017-4-15 16:41
“中国科学家与CellPress”系列活动(第一场) 发布时间:2017-04-0710:46:17 ——细胞出版社2016中国年度论文、年度机构颁奖典礼暨前沿论坛通知 http://meeting.sciencenet.cn/index.php?s=/Category/reading_displayrid=9409 月8日,在北京,中国科学报社与美国细胞出版社将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举办细胞出版社2016中国年度论文、年度机构颁奖典礼并邀请生物医学领域知名专家来京开展学术报告。 特邀报告人: 曹雪涛: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 高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范祖森: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许执恒: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杨茂君: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活动时间: 5月8日(周一)上午9:00~12:00 活动地点: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6号楼10层报告厅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报社 美国细胞出版社 联合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如确定参会,请将该参会回执单发送至 wbni@stimes.cn 进行会议免费报名。 请于4月26日前发送回执单。欢迎各位踊跃报名! 参会回执单 姓名 单位 联系电话 邮箱 是否参加本次 论坛 本届论坛,中国科学报社与美国细胞出版社将为参会者提供超值服务——注册报名并参加论坛签到者,将获得BestofCell2016和CellSpecialIssueonCancer电子版的权限 。 活动简介: 5月8日,中国科学报社与美国细胞出版社共同举办“中国科学家与CellPress”系列活动。这是继中国科学报社与美国细胞出版社合作出版2014和2015、2016年度“中国科学家与CellPress”特刊(“ChineseScientistsandCellPress”),以及去年举办第一届“中国科学家与CellPress”系列活动后的又一次国际合作活动。 在此,中国科学报社、美国细胞出版社、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特向您发出诚挚的邀请! 5月8日(周一)上午9:00~12:00,让我们相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6号楼10层报告厅,共同见证细胞出版社2016中国年度论文、年度机构的诞生,并通过“中国科学家与CellPress”的国际分享平台,与其他科学家一同探讨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进展与学术动态。 联系我们: 《科学新闻》编辑部 中国科学院主管 中国科学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一条乙3号100190 Tel:010-62580719/0825/0826/0745Email: wbni@stimes.cn 相关阅读: 2016中国科学家与“CellPress” 新闻专题-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news/sub2.aspx?id=2684 2017“中国科学家与CellPress”系列活动预告 http://meeting.sciencenet.cn/index.php?m=Categorya=reading_displayrid=9274 会议时间 2017-05-08至2017-05-08 会议地点 北京 声明: 1.科学网会议频道仅负责发布会议信息,如需参会、汇款、获取邀请函或会议日程,请与主办单位联系 2.部分会议信息来自互联网,由于网络的不确定性,科学网对所发布的信息不承担真实性的鉴别工作,请谨慎选择汇款参会,若您发现信息有误,请联系010-62580811纠错 3.更多服务信息请 点击这里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3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知识前沿图谱与实践研讨会
terahertz 2016-9-15 20:44
2016 年 9 月 10 日 ,本人应邀参加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科学知识前沿图谱与实践研讨会”。美国 德雷塞尔大学终身教授陈超美教授举行CiteSpace5.0新版全球首发仪式,之后的大会主题发言有中国医科大学崔雷教授的“书目信息的共现分析:七个关键问题”、大连理工大学胡志刚博士的“基于全文引文分析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李杰博士的“CiteSpace在中文期刊文献的应用现状”、安徽财经大学魏瑞斌博士的“机构知识图谱的研究与实践”、本人的“专利计量与专利地图”,大会主题发言由大连理工大学王贤文博士和李杰博士主持。下午有6位代表发言。第2天主要介绍科学知识前沿图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功能及操作实践。
个人分类: 经典收藏|31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吉林大学出版社再创佳绩!!
jldxwsj2000 2016-9-5 20:33
于吉红(女)院士研究团队突破性成果在SCience上发表 (一)吉大出版社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首届优秀图书奖 2016年在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首届优秀图书奖评审中,吉林大学出版社共有3种图书获奖,1人荣获出版人物奖。其中,黄凤新担任编辑工作的《中国地方史纲》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学术著作奖二等奖,《田野考古学》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教材奖二等奖;李国宏担任编辑工作的《世界上古史》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教材奖二等奖。    刘子贵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首届高校出版人物奖 (二)吉林大学出版社荣获“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 2016年 8月26日 ,在第2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行了第五届“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颁奖典礼,大会发布了《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研究报告》并公布了中国出版社海外馆藏影响力排名。吉林大学出版社再次荣获“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 上述报告数据是对国内近600家出版社2015年1月至12月全年出版的中文图书进入世界图书馆藏系统的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并组织权威单位认证排名。该数据涵盖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的7万多家图书馆,囊括470多种语言,在业界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信息来源 《吉林大学出版》社】 天鹅落户吉林大学清湖湖畔
39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评论》刊物:你也太不专业啦!
wyuehua2004 2016-8-1 11:29
今天读到一篇文章《大学音乐教育与教学的创新性研究---评《音乐教学法》》,因跟我的研究领域高度重合,所以格外想学习一下,打开一看,失望至极。请看原文截图如下: 且不论作者评论该书的创新对不对,我从头到尾没查到作者要评论的书是谁写的?什么出版社?什么时间出版的?我就不明白,这样的书评文章也能发表,这到底是作者不专业还是《教育评论》的刊物不专业啊?!现在为评职称发文章找个关系发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教育评论》这样专业刊物,还是核心刊物,能这么干吗?我的老天爷诶!咱们能不能不这么干啊? 附教育评论刊物介绍
个人分类: 评论|70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音乐奇“文”!
wyuehua2004 2016-7-18 09:51
泰国动物学家纳瑞特写了一本奇书《乌鸦会话词典》。该著作把乌鸦的叫声分为:寒暄、闲谈、嘲笑、谩骂、抱怨、警告等等门类。据说,你只要查看这本书就能听懂乌鸦的叫声是什么意思。太神奇啦!据说为了写这本书,纳瑞特曾每天苦苦守在动物园的乌鸦笼边,苦心观察与记录乌鸦的声音,然后又花费两年半的时间创作出这部奇书的。为这“乌鸦嘴”值得嘛?! 乌鸦在中国是不祥的符号,我经常批评别人的文章,也常被理解为“乌鸦嘴”。不过,具有“乌鸦嘴”的人大有人在。今天介绍一位音乐界的奇人。 为了使我的批评更有学理,我读了几本批评学的书,其中有一本叫《音乐批评导论》,作者是南京艺术学院冯效刚教授,该书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于2002年。在该书的序言中,南京艺术学院博导居其宏教授是这样评价的:“ 我国音乐批评......元理论......尚处于初级阶段......冯效刚......敢于打破禁忌,解放思想......终于使我国音乐界长期没有研究音乐批评专著问世的空白得以填补......对音乐批评元理论的诸多范畴做了较为系统、较为全面的尝试性梳理,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和结论,并且......画出一个基本轮廓......作者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上有较扎实的基本功......这本专著是我国音乐界第一本......属于开创性研究......” 这个评价除了居教授运用的“元理论”概念即是关于研究的对象、目的、任务、性质、功能、标准、过程、方法等范畴(我认为居教授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本身我不赞同外,评价还是很客观的。这是积极一面的评价。这也不足为奇,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居教授对该书缺点的评价。 他说: 该书“一、在篇章结构上存在着逻辑关系混乱、结构层次不清的情况----看上去好像只是一个结构问题,实际上,这也反映出作者对音乐批评这一学科所包容的范畴框架及其逻辑关系研究得还不够渗透,心中缺乏对全局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把握力和整合功夫。 ” 二、批评作者对音乐思潮理论只是“泛泛而谈”。三、批评作者举例不典型。 我的阅读量应该是可以的,对书做出负面评价的文论是有的,有的甚至还很激烈。但一般都不在被评论的书中出现。至少我从未见到序言是这样批评作者的,我也从未见到作者这样照登不误的作风!各位朋友,您见过吗?如见过请帮忙提供信息,我们学习学习!谢谢!
个人分类: 评论|6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書籍] 【古典仙侠】【诛仙】【作者:萧鼎】
lcj2212916 2016-7-9 00:02
《诛仙》是由毕业于 福建工程学院 的当代作家 萧鼎 写作的长篇武侠(古典仙侠)小说,全书共八册,被 新浪网 誉为“后金庸武侠圣经”。书中反复探究的一个问题是“何为正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小说的主题思想。 《诛仙》最早连载于 幻剑书盟 ,在台湾由小说频道出版,在大陆由 朝华出版社 出版,第7册开始转由 花山文艺出版社 出版。2007年4月,小说被改编为同名网游;2009年9月,出版《诛仙》修订版,书后增加了附录和排行榜;2012年4月,作者发布《诛仙二》续写诛仙故事,同年6月出版。 修道 入山修行 故事是从一个叫做张小凡的普通少年开始的。机缘巧合,一位天音寺名为普智的高僧在临终前传授给他天音寺不外传的真法——大梵般若,希望能在张小凡身上圆自己佛道双修、参透生死的梦。 后草庙村遭到血腥屠杀,全村除了张小凡和林惊羽两个小孩,和一个叫王二叔的樵夫外,无一幸免。青云山上的青云门见此惨案,不忍,于是收留了他们。林惊羽天资聪慧,被“龙首峰”首座苍松道人收为徒。而张小凡为人木讷,资质一般,无人喜爱,在推让中,“大竹峰”首座田不易收其为徒。 入青云后,林惊羽惊才绝艳,修为神速,很快得苍松真传,并得赐“斩龙剑”。而张小凡因为佛道双修,导致修真进度甚为缓慢,师父和师兄们早已对他失去了希望,安排他在伙房做饭,不料却有一手好厨艺值得称赞。田灵儿,田不易之女,是张小凡要好的师姐,日久生情,张小凡一直在心底里暗恋田灵儿。可是,田灵儿没有看上资质愚钝的他,只是把他当作弟弟来爱护,心中所倾慕的是龙首峰才貌双全的师兄齐昊。 七脉会武 在一次砍伐竹子的过程中,张小凡和田灵儿为了追逐一只三眼灵猴,而入青云山深处,无意间,张小凡以自己的精血将两个至邪之物噬血珠和摄魂炼成一个法宝,张小凡不知,只将其用来烧火,于是称之为烧火棍。 在之后青云门一甲子一次的七脉会武中,张小凡以其出奇的运气和烧火棍的邪气,竟然进入了前4名,达到了大竹峰历史以来少有的好成绩。在这次比武中,他不但与童年好友林惊羽重逢,还因小灰之故结识了风回峰首座独子曾书书。之后在四进二的比试中,张小凡遭遇了资质奇佳白衣翩跹的小竹峰弟子陆雪琪。双方势均力敌,张小凡在决定胜负的一击中本有胜算,但陆雪琪的无助眼神让张小凡想起了昨晚为情所困的师姐田灵儿,心中一片怅然,失去了求胜的斗志,一心软反被陆雪琪以神剑御雷真诀引来的天雷击成重伤。而陆雪琪则被其最后舍生忘死的眼神触动心弦。 下山 空桑山历练 比武大会后,青云门为了磨练弟子,派获胜的前四名,即齐昊、陆雪琪、曾书书、张小凡到空桑山万蝠古窟中查探魔教异动。在青云山下的山海苑停留时,张小凡偶遇活泼灵动的绿衣少女碧瑶,但此时小凡并不知情碧瑶的真实身份是魔教鬼王宗宗主独女。在一番斗嘴后,碧瑶得知了张小凡的姓名。之后青云门四人的探查过程艰险异常,张小凡因拼死保护陆雪琪而身受重伤,陆雪琪被张小凡舍生忘死的行为所感动,在临坠入死灵渊时,陆雪琪没有去求生,反而为了救张小凡,一同坠入深渊。 在坠入死灵渊后,张小凡和陆雪琪侥幸没死,在死灵渊下生死相依,陆雪琪对张小凡暗生情愫。之后在五海中最神秘的无情海边,二人重逢碧瑶,张小凡此时才得知碧瑶身份竟是魔教中人。正当张小凡、陆雪琪与碧瑶等魔教之人对抗时,惊醒上古妖兽黑水玄蛇并在其猛烈的攻击下失散。............ 下载地址:(关注微信“时尚军事”,回复“诛仙”在线看) http://www.yimuhe.com/file-3099569.html
1572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属组学》近日出版
leute110 2016-6-12 08:45
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玉锋副研究员、柴之芳院士,香港大学孙红哲教授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合著的《金属组学》一书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金属组学是系统研究生命体内自由或络合的全部金属原子的分布、含量、化学种态及其功能的一门交叉学科。2002年Haraguchi教授首先提出“金属组学”概念;英国皇家化学会(RSC)于2009年创立《金属组学》杂志;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会(IUPAC)于2010年发布了金属组学及金属组的定义,从而确立了金属组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与此同时,自2007年开始,每两年一次的国际金属组学会议也已分别在日本、美国、德国、西班牙及我国召开。另外,国际上首个金属组学研究中心-美洲金属组学研究中心也已于2009年在美国西西那提大学成立。   在与清华大学联合成功主办了2015年第五届国际金属组学会议的基础上,结合金属组学研究的最新发展,高能所学者联合国内从事金属组学研究领域的学者编纂了本书,本书一方面对国际上金属组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另一方面着重介绍了我国学者在金属组学研究领域的进展。   《金属组学》是第一本全面介绍金属组学及其研究领域的系统性专著,包括金属组学及其研究内容、分析方法学、金属组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环境金属组学、纳米金属组学及我国金属组学研究进展等六章。本书执笔人为李玉锋、孙红哲、陈春英、柴之芳、江桂斌、高愈希、胡立刚、王海波、王宇传、赵甲亭、何滨及王黎明等,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为本书作序,可供生物化学、无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化学、纳米科学与技术、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师生。   本书编著者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香港研究资助局及香港大学的资助。李玉锋特别感谢王宽诚教育基金会、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1017)的资助,陈春英特别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11425520)资助。
46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丰收的喜悦!
热度 1 lulingkxw 2016-5-31 00:09
总在忙着,内心是满满的喜悦:因为,我终于迎来了一个丰收的季节,去年主笔申报的五个科普课题全部落地,有的在提前启动实施。 唯一“落选”的图书项目也被作者高质量完成稿件,作者是一位专家看不懂的天才:他的天文绘图、文字、排版一个人能独立完成,而且他每一次出版都把版税捐赠给慈善事业,他是一个病休中的患者,带病顽强地表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我从很多个案中看到,人患病后,更能感悟生命的真谛! 我推测,图书项目的落选是因为作者并非天文专业出身,或许他们专家感到难以置信,他们自己做了几十年天文,未必可以写出这本图书,更不用说要在1年内完成。他们想不通! 哈哈,出版社拿去,已经实施的合同,期待新书到手,出版社说他们可以申报项目,可因为时间要延迟半年到一年,作者婉言拒绝了,他宁可自费出版!他完成的工作几乎可以直接付印。这本书的出版,一定会令审搞的专家门大跌眼镜!让他们自己也被科普一次吧,让他们知道高手在民间! 我想给这本书做一个别致的发行仪式,以鼓励到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也鼓励我自己——这是去年我主笔并唯一落选的项目哦。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却感到,每一分的努力都换来朋友们数十倍的努力——更多人和我一起把我们共同的梦想去实现! 今年,我主笔的五个项目申报书,在各个项目组的支持下,也都全部递交上去,还辅助别人提交了两个,提供技术路线一个。不能“太贪婪”了,必须给自己一个句号! 要给以后从事更兴趣的科研工作留下时间和空间。我似乎看到,一个属于创新者的科学时代真的要到来了!我们要时刻准备好。
70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部一版再版的专业教科书--刘恩科等编著的《半导体物理学》
热度 4 tanghe1510 2016-2-28 19:36
在浮躁充斥的科教界,一部专业教科书--刘恩科等编著的《半导体物理学》自1979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到2008年出版了其第七版,不能不说形成了一个经典乃至传奇故事! 笔者当年亦因为学习这部教科书的首版而一心要投考这部书的诞生地-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半导体教研室。 目前,这部经典专业教科书的三位署名作者分别是刘恩科教授、朱秉升教授和罗晋生教授。其中罗晋生教授是笔者当年在西交大读博士时的导师。 这部教科书首版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笔者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半导体物理学》的首版是灰色封皮的。封皮上仅印有《半导体物理学》以及作者名、国防工业出版社等文字,显得干净而富有深度。 正是这本书诱导笔者于1986年考入西交大半导体教研室,也使得笔者能直接接触乃至于受教于这本书的作者之一。 个人印象中,这本书的首作者刘恩科教授 生得仪表堂堂,其所领导的教研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能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 上发表论文,他本人并经常受邀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访学和学术演讲。但刘教授 除了 致力于 学术研究以及《半导体物理学》这部教科书的教学和再版修改之外, 对于世俗的名利似乎没有多大兴趣,一个例证就是他到退休年龄(亦或是未到退休年龄)就退了,即便他是当时为数很少的所谓“国批”博导 。 这本书的第二作者是朱秉升教授。个人印象中朱教授相当清秀,是一个标准的文弱书生模样。在笔者当年读研究生的阶段,朱教授还不是“博导”。至于后来朱教授是否被批准为“博导”,笔者就不知道了。 这本书的第三作者就是笔者的导师罗晋生教授。罗教授是当年西交大半导体教研室第一位“国批”博导,其学生众多,笔者仅仅是其中的之一。关于罗教授在这部经典半导体物理学教科书中的角色,笔者这里直接引用这部教科书第七版的再版前言中的记载:“由于罗晋生教授一丝不苟的作风,对第六版中不少错误进行了订正,期望经过这次修订尽可能将书中存在的错误降至最少。” 其实这部教材的贡献者还有原西交大半导体教研室的其他老师们。个人记忆中 有屠善洁、亢润民等,但这些老师的大名始终没有出现在这部一版再版的专业教科书的封面作者名单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些贡献者的高风亮节。 这部一版再版的教科书当然获得了学界的高度认可,并于1987年12月荣获电子工业部工科电子类专业教材特等奖,1988年1月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1992年11月获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全国特等奖。这部教科书先后被国防工业、上海科技、电子工业、西安交大等出版社出版,至2008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第七版。 在笔者有限的所知中,一部专业教科书能被一版再版到第七版是非常罕见的。在国外,笔者知道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教授-Charles Kittel(查尔斯 基泰尔)的《Introduction to Solid State Physics》(固体物理学导论)于2008年出版了其第八版。 就笔者所知,中文《半导体物理学》这部传奇教科书的三位作者都已是耄耋老人,其中笔者的导师罗晋生教授已高寿90多岁。笔者受惠于这样一部经典教科书,期望这部书还能再版,并衷心祝愿三位作者老师健康长寿。。。能续写传奇。。。 笔者2016年2月28日星期日写于港大庄月明物理楼。
个人分类: 致敬经典|13353 次阅读|9 个评论
《图览新疆野生动物》(主编:马鸣,李都)出版发行
热度 3 RollerMaMing 2016-1-29 00:49
《图览新疆野生动物》(主编:马鸣,李都)与 《图览新疆野生植物》(主编:尹林克,李都)姊妹书携手上市 带你亲近新疆野生动植物世界,介绍新疆,研究新疆,了解新疆,学习新疆 新年伊始,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传来喜讯,《图览新疆野生动物》与《图览新疆野生植物》同时出版发行了! http://www.egi.cas.cn/xwzx/zhxw/201601/t20160128_4526932.html 马鸣近年有10几本新书面世,介绍新疆,研究新疆,走近新疆,了解新疆 精彩纷呈,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概要 《图览新疆野生动物》 和 《图览新疆野生植物》是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新疆野生动物》与《新疆野生植物》的升级版、精编版。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的动植物专家及新疆动植物科学工作者汇集多年辛勤成果编撰而成,用图志的方式展现了新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他们用科学、准确、通俗、概要的文字介绍了动植物的特征及特点,用精心挑选的珍贵图片来直观展现,翻看书页,你会领略到原始的、生态的、自然的、野性的气息。书中传达出在新疆这块辽阔的地域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下,动植物资源的丰富性、独特性、趣味性;同时还寄予着自然界的纷繁和生机,正是由于各种生物的平衡相依的存在,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保护并爱护动植物是人类永远的义务和责任这一深刻主题。 重点评价 一、作者阵容强大 权威专业 《图览新疆野生动物》的编写人员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水产研究所、新疆林业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环境科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和高校,同时他们还多是中国动物学会、新疆动物学会、中国鸟类学会、新疆生态学会、生物教研会的会员,是新疆观鸟会、新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荒野新疆( NGO )和鸟网等民间组织成员。 二、中科院院士 作序推荐 《图览新疆野生动物》一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光美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教授作序推荐,对本书的专业性、地域性、科学性、科普性和出版的意义给予高度肯定和赞赏。 三、内容包含全而广 新疆辽阔的地域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良好条件,是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区域。本书所涵盖的物种包括国际濒危野生动物,国内仅分布于新疆的特有动物和普遍存在于新疆的野生动物,鸟兽虫鱼——几乎涵盖了新疆半数以上的脊椎动物(包括 80%-90% 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特别强调,新疆位于中亚,古称“西域”,物种区系、起源和组成完全不同于国内其他省区。因此,本书可以作为一本了解新疆动物资源的通行本。 四、图片精美而新鲜 《图览新疆野生动物》选用的 700 余张图片是从数万张照片中精心选出来的,摄影作者涉及 130 余人之多,这其中还有哈萨克斯坦、以色列、加拿大等国专家提供的精美图片,从这个挑选比例和作者涉及面来看,书中图片的价值就可窥一斑了。 五、科普意义重大 新疆一直是探索之地,神秘之地,发现之地,物种多样性的王国。《图览新疆野生动物》按照动物进化过程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安排本书的章节,体现了科普的用意。用科学、准确的语言介绍新疆野生动物的行为、资源状况和形态特征等也是本书科学性的体现。因为本书不是专业书,它的通俗性、观赏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数据时代的快餐式浏览、阅读和欣赏。本书的科普意义还在于它不但承载着传播新疆野生动物科普常识及保护知识的使命,更为重要的它还担负着唤醒人类保护动物、捍卫其栖息地的意识。 六、针对人群广泛 作为科普图书,《图览新疆野生动物》它的受众一定是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但本书还有几个特有人群: 一是户外爱好者 随着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然、关注动物,兴趣盎然,认识动物、了解野生动物已成为他们的迫切需要。 二是野生动物爱好者 野生动物世界刚健、野性、机敏、异彩纷呈,吸引着很多野生动物爱好者的目光,这本书是了解新疆野生动物世界的一个绝好途径。 三是野生动物摄影发烧友 拍好动物,费时费力,还要看运气?怎么才能少走弯路呢?要想拍上好的动物图片,一定要了解动物的习性和分布情况,借助本书,你会得到来自专家更多的拍摄信息,你会便捷地知道在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能最大可能拍上什么。 四是艺术家和收藏家 花鸟虫鱼是中国绘画的一大主题,画家到野外写生很难捕捉到野生动物的精彩瞬间,稍纵即逝,缺乏素材或分类知识不足成为艺术再创作的短板。《图览新疆野生动物》丰富的素材,图文并茂,应该是文学艺术再创作的宝库。 七、装帧设计匠心独运 从封面设计上说,设计师多易其稿,做过多种方案。我们不妨来分享一下。 第一种是根据本书的定位设计的科普风格的封面,封面选取了微笑的雪豹、跳跃的鹅喉羚作为主体,是很传统的做法。 第二种方案考虑选取新疆特色动物,于是选取了近年新疆野生动物界重大发现并命名的伊犁鼠兔作为代言人设计的一款封面,萌萌哒。 第三种是沙漠背景和一队从封底向封面飞奔的野牦牛,设计师倾向一个表现环境与动物现状(由于人类的大肆开发导致动物的栖息地遭受严重威胁)的主题。 第四种封面是第三个方案的变体版,封面上出现的一头牛和沙漠上牛群的投影及大片的阴影,更想体现野生动物与人类世界以及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的关系,设计师的用意是提请人们思考,曾经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会不会有一天只能如同文明的阳光投下的影子,寓意深刻。 第五种方案就是现在给读者呈现的封面。两只山崖上回首的北山羊,光与影的衬托不但表现出动物的主题,而且表现出夹缝中生存的一种状态,这张图片体现出的不就是野生动物的生境狭窄,生存状态危机真实写照吗?封面上还有一个抓人的猫头鹰的眼睛,它吸引你看进去,又让你不敢看…… 从内文设计上说,设计师力图给读者展现出生机勃勃的自然界,很多页面会让你感觉到了树丛中、森林里、土穴旁,它们本色地、安静地生活在它们的世界中。 《图览新疆野生动物》出版信息 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主编:马鸣,李都 版次: 2016 年 1 月 开本: 16 开 页数: 264 页 书号: ISBN978-7-5515-6995-8 定价: 98.00 元 http://www.egi.cas.cn/xwzx/zhxw/201601/t20160128_4526932.html 马鸣近年10本新书封面集锦,介绍新疆,研究新疆,走近新疆,了解新疆 设计精美的《图览新疆野生动物》,它的受众一定是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 新疆鸟类480余种 新疆的野兽160多种 看《图览新疆野生动物》它的受众一定是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 http://www.egi.cas.cn/xwzx/zhxw/201601/t20160128_4526932.html
个人分类: 图览新疆|5695 次阅读|3 个评论
《大学:过去,现在与未来》
idmresearch 2015-12-1 14:28
《大学: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书由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德尔班科编著,范伟译,中信出版社出版。关于大学本身,本书作者提出了两个问题:“我们怎么样走到今天,现在是怎么样的?”通过回溯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反思现状,德尔班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危机。 同样在中国,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各个高校为招生也开始了抢夺战。人们也将焦点转向大学,名校众星捧月,差校门庭冷落。急速扩招与无序扩张使一些学校面临着招不到学生的尴尬,而反过来,盲目的扩张与扩招导致了本科教育目的的迷失。当然,这不仅仅是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困境,频频被引用作改革教育依据的“美国范本”同样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在教育改革被频繁提起的今天,希望这本书可以带给大家一些思考。 一、大学怎样走到今天? 早期的美国大学与传统的神学院是有着莫大的联系的,但也并不局限于此。早期的美国大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经文和注解,还要学习历史和自然哲学——这种对知识三大领域的划分大致与今天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三分法一致。大学渴望成为这样一个地方“所有知识的分支”都“连接在一起”,即将所有的知识集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跨学科”是今天被较多提及的一个词,然而,在早期的美国大学中,鉴于所有的学科都被整合成一门神圣心灵的集成科学,“学科”与“领域”之间是没有界限的,所有的知识都是可以融会贯通的。 早期美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道德与分析智能。他们坚持:所有生命都是由内在气质与外在影响的神秘融合塑造的,没有什么机构可能对它们实施完全的控制。但是学生可以受到触动和激励,也可以培训和教导。这也是教师真正的目标与快乐。对于学生而言,教育不仅仅意味着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复杂的任务,更意味着获取并保存好奇心与谦卑心。它意味着摆脱心烦意乱的自我意识,培养一种宽宏大量的人生观念,根据见到的他人的人生体验不断地自我反省的能力。 总体而言,早期的美国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注重学生的品性培养。学校希望学生在大学里所学的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方式与技巧,而是伴随其一生的生活方式。 二、大学现在是怎么样的? 美国高等教育与神学的分离大致可以追溯到美国内战。用爱默生打的一个地质学比喻说,内战“在从过去到现在的花岗岩”中打开了一道裂缝。一方面,内战的爆发期间诞生了很多新技术。内战结束后,学生发现他们的国土边界虽然扩展,但这些新兴的技术也将其压缩。在现代工业、农业、政府与法律技术方面,迫切需要培训专家。另一方面,旧式学徒制度的衰落,法律和医学等职业需要专业学位也加快了美国高等教育从通识教育开始转向于专业教育。 伴随美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是美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危机。德尔班科认为高等教育的危机 主要有以下几个 : 危机之一:资助减少,学费增加。 过去几十年来,美国高等教育急剧扩张,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为了能使学校有足够多的经费支持学校的科研活动,很多学校开始通过招收更多的学生以收取更多的学费,另外则是通过增加学费。受害者明显是那些家庭并不怎么富裕的人,一方面他们要缴纳更多的学费,另一方面他们从学校得到的资助也由于学校财政而减少,这极大的加大了这部分学生的负担。 危机之二:本科教育形势严峻。 美国很多大学的本科教程都是由外聘的兼职讲师教授的,这些兼职讲师同时毕业受聘于其他大学。很多本校的教授都将给本科生上课看成是自己的负担,他们更愿意醉心于科研。 危机之三:奖学金出现变化。 学费上涨,意味着学生对奖学金的依赖程度增加。而现如今校方越来越注重以奖学金来吸引优秀的学生入学。从经济能力的角度来讲,这一部分学生并非人人都需要奖学金。然而,这一政策却无形中削弱了对需要经济援助的学生的补助。 危机之四:文科教育水深火热 。 “校方生怕影响报读率或者毕业率。有的甚至连本科应开什么课都不能达成统一意见。”由于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要,大学开始由早期的重视道德教育转向传播和研究实用性的知识。大学也由通识教育变成了专业教育,至此,从某种程度来说,大学有成为高级技术学校的危险。 三、大学要到哪里去? 现如今的高等教育在为社会提供大量专业人才的同时,也丧失了其作为大学的根本所在。或许对于不同的大学,其历史是有所差别的,但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铭记大学的在宗旨与目标。尤其是在如今这样一个浮躁的商业社会中,大学不应当随波逐流,让学生误将大学看成是一所高级的技术学院。 未来大学之路到底通往何方?德尔班科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大学存在的一个伟大使命在于消除社会不平等,点燃求学者的思想,在于培养学生的品性,提升其社会道德责任感。 (作者:王利容,里瑟琦智库研究助理, 里瑟琦智库官方邮箱: research@shrbic.com ;里瑟琦智库官方网站: http://www.idmresearch.com )
3470 次阅读|0 个评论
知识产权出版社专利价值评估系统(P2I)有奖试用活动火热进行中
huapei1989 2015-11-16 13:34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专利价值评估系统(P2I)有奖试用活动火热进行中... 活动地址: http://e.cnipr.com/ 专利价值评估系统(P2I)是基于大数据理念、以事实数据为基础、综合数十专利指标、全面考虑专利的法律、技术、市场等多方面价值、允许用户自定义评估模型的智能全自动评估系统。 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15.9.10发布了专利价值评估系统1.0版。为完善系统,现诚邀广大用户试用并提出宝贵意见。为了答谢试用用户的支持,我们也提供CNIPR收费账号作为奖品,期待各位用户的参与。 活动一:提建议赢大奖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的意见反馈功能,或者在CNIPR检索分析群(群号:311053605)中,提出系统存在的问题,或改进的建议。我们根据用户的反馈,从中选取最活跃的5名用户发送奖品。 奖品内容: 1、赠送L4级别的中文CNIPR账号半年使用权限(价值6000元)。 活动二:专利评价大赛 用户可以通过专利价值评估系统,寻找到特定专利,填写专利评价标签,并推荐给我们。我们将根据推荐的专利质量,评价标签填写的认真程度,以及活跃度等进行综合排名,挑选前10名用户发送奖品。 步骤一: 通过首页的快速评估 或者在找专利评估页提交准备好的专利号单或者检索专利进行评估 步骤二:查看专利评估结果,选择“专利价值标签” 步骤三:填写专利价值标签内容,点击“保存标签”来保存填写的内容,最后点击“提交标签”,参与活动 奖品内容: 1、赠送L4级别的中文CNIPR账号半年使用权限(价值6000元)。 活动三:我的评估我做主 用户可以通过专利价值评估系统的自定义评估模块,设计自己的评估体系并提交,我们会挑选体系最合理、评估效果最好的5名用户发送奖品。 步骤一:选择“自定义评估”页,点击“新建”(如下图的新建按钮),创建自己独有的评估体系 步骤二:选中自己创建的评估体系,点击“提交”(如上图的提交按钮)并确定,成功参与活动 奖品内容: 1、赠送L5级别的中文CNIPR账号半年使用权限(价值10000元)。 活动地址: http://e.cnipr.com/ 活动时间: 2015.11.15-2015.12.31 声明:以上活动的解释权在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个人分类: 知识产权|452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著出版为何要资助
热度 9 cathyfan 2015-9-23 18:57
我也没想到,我一时吐槽的文章《编辑是个什么东西》居然引发很多朋友的讨论,真的是高兴又惭愧。 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一篇调侃的文章,名字好像是:各行各业都不理,都等编辑来兜底。我看了愤愤了好久,说得编辑好像是等而下之一样,谁说的?站出来,看我不把你踢到皇城根遗址公园的对面去! 其实编辑很辛苦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好不好?我所知道的我的同事,都是专业编辑日子都挺艰难的。我学能源电力的,肯定不能做生物地质等方面的书,就是有老师给我投稿我也不能出,只能出我的专业方面的。出版社对选题要求还很高,没有实际研究背景的书不能出、研究背景不强的也不能出,摆明不赚钱的不能出,书稿质量不高的也不能出,质检没通过的也不能出…… 这也不能出,那也不能出,所以编辑真的不好干。以前大多数出版社都是事业单位,有国家财政拨款,编辑就只用好好出书就好了,编辑没有任务一身轻,也不用求人出版,都是作者求编辑,出书是有计划的,可不是谁想写一本书就能出的。现在的编辑不仅要能找来选题,还需要能够编辑加工,最后还要操心卖出去,卖不出去都在库里领导就要疯掉了。 出版社如今已经不是公共事业单位。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几乎所有的出版社已经完全被推向市场竞争。出版图书国家已经不会给与补贴,出版社如果还和以前一样只是按计划按学术价值出书,一小部分书有可能畅销,另一部分书就会赔本,很大一种可能性就是过不了多久,出版社便入不敷出了,于是出版社必须对编辑提出经济效益的要求了。 显然,编辑已经不能稳坐出版社等着拿工资了,除了学术价值,编辑必须能完成出版社经济效益的要求了,也就是有的读者说的,编辑代表出版社吃了读者又吃作者。果然如此吗? 可以比较一下为什么公务员的双轨制改革这么难,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出版社现在仅仅靠部分畅销书赚钱很难生存了。 相比公务员的双轨制改革,出版社的转企可是没有一点点犹豫。真的是没有一点点的防备,带着无数的顾虑,铁饭碗就变成了簇新的瓷饭碗。说不战战兢兢那是不可能的。一下子从阳春白雪变成了要自己去养活自己的下里巴人,不想着赚钱怎么行?老员工不能不管,新员工不能不成长。 于是在改企后出版社摸索过程中,图书出版慢慢形成两种模式:免费出版和自费出版。 对于有明显盈利可能的畅销书、大众图书以及教材等,大部分出版社是采取免费出版的模式,并且出版社会支付一定的稿酬;而对于极大的可能是不可能盈利或者没有市场的图书,只能采取自费出版的模式,就是作者以项目资助或者个人资助的模式出版图书,我所从事的专著大部分就属于这一类。这一类出版也是目前最受诟病的,也就是:吃了读者吃作者那一类。 顶着这个大帽子,为什么出版社还要这样?出版社真的是吃了读者又吃作者吗?专著出版为什么要资助。 首先要了解一下何谓自费出版。有一部分图书确实是学术价值经济效益都不大,但是作者出版意愿非常强烈,有可能有些出版社会考虑请作者自费出版,限量印刷,这个不在我们考虑之列。 作为专著编辑,我想说的是为什么学术专著很大一部分需要自费出版,这个费花向何处,又从何而来? 我国的科技专著一直不算是畅销,与人文类的畅销书相比,三五千册的销售量已经是最好的了。尤其是现在电子产品、网络流传非常方便,专著的销售量一降再降,有些书甚至只是初次印刷几百册就再也不能重印,而就这几百册也是几年才能慢慢消化掉。 而另一方面,学术专著的出版质量要求却比大众类的畅销书高很多,无论是编辑排版,还是设计装帧,都有严格的规范。以我们出版社为例,一本专著从交稿到出版至少需要4-6个月,有些甚至交稿一年也不能出版,还不算上之前花一两年等稿子交来的沉没成本。好容易稿子编辑完成,下厂印刷之前必须质检,质检老师都长着火眼金睛,不合格的铁面无私打回重新处理。 好容易一本书出来了,封面设计、排版厂、印厂一算工价,就觉得这什么都涨价,就编辑不涨身价,尤其是遇到麻烦的书稿,增加几个来回领导的脸色都青了。 终于走完全部流程,一本精心编辑设计排版的书就要被印出来了,是不是很高兴?当然高兴了,每次书稿终于要印了,就觉得又有新的宝贝要生出了,虽然只是过了一下肚子,那也是亲生的呢!但是拿到印前预测就笑不太出来了? 为什么? 因为错过了出版时间,计划上半年出了可以多卖一些,但是多搞了几个来回变成下半年出版了,为了降低库存,领导要求少印;因为书稿的方向太偏,领导思考很久还是为了保险起见降低点印量;因为作者交稿太晚,热点已经不热了,必须降低印量,于是本来不多的利润变得更可怜了。看着可怜兮兮的预计盈利,这还是全都卖出去的预测,心都冷了半截,合着这几个月咱们累巴巴的就创造了这么点社会效益。 在出版社,出版一本书我们也叫一个项目,可是这个项目和那些动辄千万上亿的项目比,实在是不值得一看。 书出来了要卖出去,我们200页的书如果定价超过80元人民币,在书店里就能听到读者愤愤不平的抱怨,出版社也太黑了,这么薄一本书居然要这么多钱?!而同样一本这么厚的英文书,定价可以在150美元,而且买的人还比国内多多了。不仅是因为国外版权保护做得好,主要是因为他们是英文专著,全世界读者都认可。包括咱们国内的知名教授,都以在国外知名出版社出版专著为荣。我们和他们不是一个竞争量级。 说到这,我想起我和Springer一个编辑的聊天。说起编辑业务这一块,他说基本上他们对图书只是进行一遍编辑,主要是查错词、改格式,这些工作基本都是在印度的编辑公司完成,Springer本部的员工不进行这些工作,并且他们基本已经做到了按需印刷,没有库存,并且走高定价模式。我担心地说万一有错怎么办,他轻松地回答我,没关系啊,我们可以很快在下一次印的时候改掉。 当时我都想泪奔了,我们三审三校还有质检,一旦出版的图书查出错误,编辑会面临很严厉的惩罚,有时候甚至刚出厂的图书被全部拉回销毁,并且我们的编务工作基本都是我们自己一手一脚完成,不是我们不善假于物也,而是我们确实是无物可假。 科技专著的编辑出版与普通大众图书不一样,不是认识中国字,懂得什么是文通字顺就可以的,编辑也不是改错别字的。 作为科技专著的编辑,最起码应该能够基本知道手上的书稿的大概意思,懂得相关的专业名词和术语,基本明白那些公式图表是怎么回事,这不是谁都能来兜个底的,必须是本专业或者至少是相近的专业编辑才可以。这样一来,专业编辑的人力成本肯定会相应高了很多,又能跑还能不吃草的马儿什么时候都找不到了。对于读者和作者而言,一个专业编辑出版的图书的阅读体验也一定会好很多,这些都是通过成本换来的。 总结而言,就是科技专著成本高、定价不高而销量又低,资助费的绝大部分是解决生产成本和销售压力的。 那资助费又从何而来呢? 对于学术专著出版,尤其是科技类学术专著的出版,国家一直都是支持的,有一系列专门的出版基金,比如国家出版基金、科技部出版基金,还有中国科学院所属的科学出版社的科学出版基金等,还有各种地方政府、学校、企业都有出版基金支持,只是很多作者不太了解,其实作者可以对这些基金多了解一些,可以解决一部分出版经费问题。 而对于一些国家大型科研项目,比如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支持的科研项目,在做项目规划的时候就可以将编写专著作为其中的一项。我在参加一个973项目的时候,首席说得特别好,他说,国家给这么多钱支持我们做基础研究,并不仅仅是希望有一些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更希望这些成果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这也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出版的经费课题也是支持的。当时我听着恨不得眼泪哗哗的,这个教授我一直就觉得是大帅哥,这一刻,觉得简直帅爆了。要是大教授们都这么想,而不是动不动就说忙忙忙啊,没时间写这种话,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如果没有实际的科研项目背景,对于一本科技专著而言很难说是好书。毕竟,专著不同于教材,专著的内容必须大部分都是作者的独立成果,不能是总结前人,也不能是综述,如果没有独立的科研项目,写专著基本是很难的。我们也不建议作者没有项目资助自掏腰包出版,那样我们就真的觉得是吃了读者吃作者了,我们出版社也不会同意。 对于饱受诟病的出版资助费,我想对于出版社而言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得到改变。 相比国外出版社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国内出版社从国企到市场化时间还很短,很多地方都很难达到国外出版社的高度。比如国外有些出版社早已经可以依靠知识服务盈利,通过拥有的知识数据库提供相应的服务,图书出版只是其很小的业务模块,并且通过高定价和按需印刷等方式,完全可以实现盈利。 我所了解到现在国内很多大型出版社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工作,希望从传统出版走向数字出版,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优化定义出版流程,充分利用出版社知识占有的优势,从单一的图书销售转向提供数据服务,提供多样化的定制服务,甚至从而开发出衍生的产品,如在线教学、游戏、影视等等。 从目前的现状看,传统的出版社确实是垂垂老矣,但是一旦注入新的生命力,肯定会焕发出不同的精彩。我常常想,到那时,出版社的编辑也可以像穿普拉达的女王一样,不再为有没有人出书、书卖不卖得出去担心了。
10079 次阅读|19 个评论
编辑是个什么东西
热度 19 cathyfan 2015-9-17 09:14
七岁的时候,婳婳在学校的家长调查中告诉老师:爸爸是修电脑的,妈妈是卖书的。 嗯,好像是的,婳婳的定位很准确。 婳婳爸爸是IT民工,也就是别人眼中的码农,就是每天盯着电脑干活的人。就是一头猪,天天用电脑,应该也会修一些小毛病了吧?所以婳婳说爸爸是修电脑的是没错的,她隔三差五就能看到邻居伯伯叫爸爸去给看看电脑不好使了,这不是修电脑的是干嘛的呢? 我就是婳婳妈妈了,我在出版社当一名学术专著的编辑,每天在家念叨的就是,哎,我们的书怎么就不能像莫言、郭敬明、韩寒的书一样好卖呢?什么时候我也搞一本《杜拉拉升职记》出来,我也发了,我也去开宝马去!我每天都有那么几分钟会想,我的院士作者在西单图书大厦签名售书,老先生签了一天,手都失去知觉了!好吧,我承认我又做白日梦了。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传统作家什么阿来、余华、池莉他们也许都不能这么一呼百应了,何况窄了又窄的专著作家呢?院士先生把能读得懂他书的人都召集来书店,每本书都签名,也不需要一天时间吧?每天婳婳耳濡目染我操心书卖不出去,那我不是卖书的是什么呢? 曾经有一次坐出租车,司机大哥问我去哪? 我说我去科学出版社,我以为他肯定能找到。毕竟科学出版社存在60年了,在皇城根这个地方也呆了几十年,说什么也应该算一个地标了。 但是,我错了。 司机大哥一脸茫然,我又赶紧说就是皇城根遗址公园那旮旯,宽街中医院旁边。哦,司机大哥恍然大悟。 路上司机大哥问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又有点不好意思又有点自豪地说,我是编辑。意思是你别看我普普通通,姐是文化人呢? 司机大哥接着问,编辑是干什么的?合着刚才我表错情了,编辑是什么东西?人家根本不知道,你是有没有文化谁也不关心啊!! 编辑就是帮人看书稿出版书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吧?帮人看书和自己写书,这格局档次和文化程度好像差别很大啊! 司机大哥一听,马上很高兴地说,哦,我知道了,就是攒书的嘛!我认识一个三舅爷他四表哥的小儿子就在北大门口租了一个房子,请了一大帮子大学生攒书,一个月就能攒书好多呢!都卖的特别好,老赚钱了,大姐,你们也很有钱吧?? 我估计此生我的心理阴影都是无法去除的了,更不要去算阴影的面积有多大。 从此以后,若不是避无可避,我再也不跟闲人聊我是干嘛的了。编辑是个神马东西,不是谁都知道的。 由于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出高端专著,出好书,免不了我就会见一些我认为还是很不错的教授专家,跟踪一些国家大型项目,这样就有可能找到一些需要出书的项目,找到一些有些书意愿的大教授。 有一次,在一个973会议上,我跟首席介绍我是科学出版社的,希望能够跟踪这个项目,将来能出一套丛书。首席很热情地握住我的手说,范老师,欢迎欢迎啊,我们正好要求有科普文章,你们正好可以帮我出出。我讷讷地说,X教授,您搞错了,我们不出科普文章,我们出专著。首席已然回头去和参会的专家院士联络感情了,我后面的话一句也没听。 在这个项目快结题的时候,项目的科普文章还有缺口,恰好我这个专著狗仔队又去打酱油了,在会上,首席很激动地对课题负责人说,咱们的项目啊,科普文章的数量还不够,正好范编辑过来了,你们可以咨询她请她帮忙!!我如坐针毡,亲,我是出专著的,我不出单篇的科普文章,如果您把项目的科普文章结集,我也可以出版的,您这几年还没搞清楚我是干嘛的吗?刷了几年的存在感,一刹那就崩溃的感觉,心好塞。幸好,973项目的专家都是知名人士,发科普还是很容易的,他们没来找我,要不然我真不知道我该怎么办。 在教授们眼里,编辑是个什么东西其实是不知道,编辑也有门类,俺们做专著的出不了文章啊!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之前也吐槽过,学术专著不好出又不好卖,编辑两头受罪,夹板气简直是受的够够的了。 不止一次,在拜访教授时被他们的话给噎到。出版社还不赚钱啊,你们吃了读者吃作者,就是把作者的书稿印出来,卖卖书号,又没有更多的需要去做的工作。 亲,我们真不卖书号,不卖不卖不卖,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我们是有职业道德的编辑。 编辑是个什么东西,编辑不是只简单地收书稿整理印刷,而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的智力工作,叶向荣先生说编辑是“组织、审阅、编选、加工原创作品以在整体上构成就作品(编辑作品)的再创性著作活动”。也就是说,不管您是多大的大咖,您的作品只是半成品,我们要加工制作后才是成品,才能去买卖交易,才能给读者看。 正规出版社,编辑都是从正规学校毕业,经过专业教育的专业人士。《出版商务周报》的调查显示, 出版业是一个典型的高学历人才密集型行业。在564位反馈有效问卷的出版从业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超过了半数,占比为52.6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为39.72%,二者合计占比达到92.38%。并且,编辑这个职业从我国的商代就已经出现,很多知名人士都曾经做过编辑这种职业,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蔡元培、张元济等 。不计如此,出版行业也有出版学家一说,我的本家范用先生就是出版学家。科学出版社的老编辑范铁夫先生,也受到作者的尊敬,他们都是楷模。 编辑是个什么东西?刚才有个朋友说,本来就不是东西。是的,编辑他就不是一个东西,他也是一个职业,是一个有正常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前景的职业,只不过在现在的世风世情下,变得有些光怪陆离,让人看得不是很清楚了。 好期待,下次别人再问我编辑是干嘛的时候,我能给出一个又恰当又彪悍有力的回答。
7250 次阅读|35 个评论
写在孙大光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
kejidaobao 2015-7-3 15:06
我出生在安徽省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小山村,2002年我考上了本省的一所煤炭地质矿产类大学,同年获得了孙大光先生及其夫人共同设立的“孙大光、张刚奖助学金”(由孙大光、张刚夫妇个人出资设立的用于资助家乡贫寒学子求学的奖助学金,编者注)的资助。孙大光先生是安徽六安人,是新中国交通、地质、矿产工作优秀的领导者,曾任原地质矿产部党组书记、部长等职。由于获得该助学金,我开始留意先生的信息,关心先生的一生,了解先生当年是如何度过青年时代的,感受先生青年时期如何认识世界和他的精神生活。今年是先生逝世十周年,之前因多种机缘巧合,和先生建立起了某些联系,所以现在我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想,由衷写下这篇缅怀先生的文章。 孙大光先生青年时期就注重汲取知识、发表文章,奚青所著的《倔强人生:解读孙大光》(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一书中记录了先生从16岁起便在上海、广东、重庆等地报刊发表了大量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涉及面很广的文章,19岁就担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宣传部长。他在当时的上海《永生》周刊和《大晚报》上发表了“华北经济的殖民地化”“ 评‘宪法草案’‘国民大会选举法’及‘组织法’”“在血腥的国耻纪念日,我们要求‘国防电影’的生产”“ 日本南进政策的检讨”“ 敬告宋哲元将军及二十九军全体将士”等文章。那时的读者并不晓得,这些颇具政论和思辨色彩的华文,竟是出自一位19岁的年轻人之手。 孙大光先生在桂林出席21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会议 (1988年10月10日)图片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大光先生不仅自己青年时期注重学习积累,而且他本人也从一开始就认为年轻人的培养十分重要,自己也不断给年轻人帮助。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2010年在“深切怀念孙大光同志”一文说到,“大光同志对我和同期一批中青年干部的关怀、教诲和培养,情真意切,言犹在耳。特别是他对年轻人寄以厚望,委以重任,指明了方向就大胆放手,让他们去施展、开拓,这是很少有、也很难得的。”据当时文献数据统计,那个年代在地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中,经先生4年时间调整:“ 省局级班子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7%,专业技术干部的比例达到79%。部机关司局级干部中,有大专学历和专业技术干部达到70%。”而从全国范围来看,2000多万名干部中,大学毕业的只占20%左右。 大光先生很看重专业知识对地质工作的重要性。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刊载了先生的一篇文章“建设第三梯队是历史赋予的责任”,文中写道:“ 我来地矿部工作已经九年多,深感地质工作必须由内行来领导,……如果一大批领导骨干不懂或不很懂专业技术知识,就会贻误整个事业的发展。过去,我们在很多问题上吃过没有知识的亏”,大光先生认识到地质工作专业性相当强,所以自己也努力去学习。《倔强人生:解读孙大光》记录了先生到任后,首先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地质工作发展史。在抓紧熟悉部内各方面情况的同时,他专门让办公厅主任找来通俗地质书籍给他看,并请一些专家为他讲解地质知识,如地质学家程裕琪院士、张炳熹院士。他还专门选了李四光的原秘书、地质专业出身的周国钧当他的秘书,以便随时发问和请教。那时的大光先生,像小学生一样看书、看材料,每天都忙到深夜,而且将近一个月不回家,吃住都在办公室里。结果有天突然晕倒,医生看后说是用脑过度。连先生都如此刻苦去学习地质知识,我们青年地质工作者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大光先生认识到,地质科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地质工作是探索性很强的调查研究工作,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地质资料和矿产资源。而且他一开始就发现了矿山开采存在着秩序混乱、浪费巨大和污染严重这些积弊,所以后来推动了《矿产资源法》的颁布,有力地推动了地矿事业的发展。 从受资助的4年大学生活开始,我就感受到了先生精神上的鞭策与激励,不由自主地循着先生的足迹进行学习。我在大学便开始研究地质矿产,大二开始在图书馆找资料,查文献,写科技论文。因为1990年大光先生曾对安徽境内的淮河和长江流域进行过一次广泛和深入细致的考察,所以我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查阅学术资料,尝试研究河流水资源,先后完成了“淮河水质调查浅析”等多篇文章。因为受到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立志深入学习地质,选择继续深造,获得了中国矿业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博士学位,然后又选择从事能源(煤矿)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中矿井水害防治方面的科研工作,并一路坚持走下去。如果连我们这种受先生资助的青年地质工作者都嫌弃地质工作艰苦乏味,那还有谁愿意去搞地质工作呢?我虽没有先生那样渊博的知识和横溢的才华,那样高尚的品格和思想境界,也谈不上为国家作多大贡献,但我会以先生为榜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做一个合格的地质工作者。 每年都有40名左右的家乡贫寒学子获得“孙大光、张刚奖助学金”的资助。每一位受先生资助的同学都会深切地感受着先生的浓浓乡情与亲情,感受着先生的高尚人格,同时也鞭策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向先生学习。 文/徐德金 作者简介 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李娜)
个人分类: 栏目-科学人物|8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谁与金琅学术出版社合作出过书
热度 9 gaoshannankai 2015-6-4 08:29
前些天接到一个email,自称是 金琅学术出版社 。 和我商量出版我以前的博士论文(国内博士 )。 我当时觉得挺奇怪,于是回信说到两点: 1. 我那个论文过于专业,可能潜在读者不多; 2. 时间有些久远,对于我们生物信息这样发展较快的 学科,已经不是当前热点和主流,也会导致读者不多。 并请他们三思。 后来,他们就回答,经过评估愿意发表,并承担风险。 说实话,我觉得挺奇怪的,我真的很担心, 他们这样去发表很多论文,价值大不大, 当然,我也怕遭遇欺骗,问他们是否需要我订购多少? 他们回答不需要。 现在的问题是,博士论文一般都是投入精力不多 毕竟我们国家的国情是博士发表的SCI论文最重要, 所以没有人太认真地去写博士论文。 所以,和他们商议,如果要出书,建议增补一些 近期的发展以及从新修订一下内容。 大家有没有和他们合作过,我觉得挺奇怪的, 他们出版此类学术著作,卖不了几千本,会不会赔钱? 我在网上看到这个评论 。。。。。。然后你可以把自己的书买回来留个纪念或者是送人。比较贵, 简装 的二三百块人民币,他们可能就指着这个赚钱了,大批量 市场销售 估计不可能。当然你不买也没什么,他们应该就不会印出 ... 感觉这个逻辑上讲不通,就算你买基本,不够一定数量,开机印刷肯定赔钱。
33063 次阅读|16 个评论
部门利益正成地方政府改革最大阻力--教育改革呢?
gdn 2015-4-26 13:55
昨天,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行政体制蓝皮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2014—2015)》。报告显示,简政放权、激活市场和社会活力改革中有可能遇到的最大阻力,是部门利益作祟,有的把权力变成与民争利的工具。   报告指出,为了解基层对于行政审批改革为重点的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看法,上述报告的课题组在全国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课题组共发放了500多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65份,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群体中,有局级干部31人、处级干部251人,两者相加占比达到六成。   课题组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简政放权、激活市场和社会活力改革中有可能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排在第一位的答案是“部门利益作祟,有的把权力变成与民争利的工具”,认同此观点的有271人,占比近六成。   此外,在回答地方政府承接中央下放的职能,且向下放权,会不会出现“梗塞”时,超过四成被调查者认为:“会,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决定了会把一些有油水的职能留下,没油水的职能转移出去。”   “这样的调查结果发人深省。”作为这份报告的副主编,汪玉凯说,超过四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地方政府在承接中央下放的权力时,会按照自身的利益本位思维进行筛选,有选择地往下放权,使中央的政令在实施中大打折扣。
16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出版
热度 4 terahertz 2015-4-24 11:14
日前,本人主编的《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教材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为现代信息检索与利用丛书分册,主要介绍了信息检索在医学上的相关应用,采用了许多案例进行导读,增加了“小贴士”等内容,为读者拓展知识、发展能力留有充分的空间。 全书共分为 7 章: 第 1 章 绪论; 第 2 章 信息资源检索概述; 第 3 章 中文期刊信息资源检索; 第 4 章 外文期刊信息资源检索; 第 5 章 图书及特种文献信息资源检索; 第 6 章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第 7 章 信息资源利用。
个人分类: 教材专著|3677 次阅读|9 个评论
对科学出版社为其反转基因博文辩解的回应
热度 3 bioxncai 2015-4-15 22:01
今天科学出版社博客又发出一篇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882503.html ,看过以后 发现其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暴露出新的问题:1.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存在重大科学错误;2.引用那种不靠谱的文献能说明什么?不懂得 如何正确引用文献?什么样的文献应该引用,什么样的不应该引用都没有搞不明白?这就是以“科学”命名的出版社,呵呵!现在国家说要加强科普,以 “科学”命名的出版社自己都没有搞清楚这个重大科学问题,我建议对“科学”出版社进行科普,劝其认真学习中央1号文件,对其出版的书籍严格审查,杜绝错误的书籍继续危害读者,对错误的教科书采取召回措施。 附我在其博文下的评论,立此存照。 蔡小宁 2015-4-15 21:19 我提个建议:以后以个人名义,不要用科学出版社的名义发博文,这样不至于科学出版社背黑锅。对转基因食品这样严肃的问题,个人说错了好办,以科学出版社的名义就不好了。从你对我的博文评论来看,你对这个问题仍然一知半解。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转基因食品,之前都要经过相关专家的严格审查,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你不要宣传说没有定论,没有定论的食品怎么可以让老百姓吃?你这不是在否定专家的结论?科学根据是什么?你这不是制造恐慌吗?这个反转基因宣传老套路,早已经被专家批驳过了,你不知道?中央1号文件你科学出版社不知道?你是用“科学”命名的出版社,要求你讲科学不算过分吧?郑重提醒你,科学出版社已经在这个重大科学问题上留下了污点,我希望看到贵社能够纠正错误。再提醒一句,贵社出版的书籍也请自查,甚至召回,如果能力不够,我可以协助审查,或者请农业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委派专家审查,谢谢!
1462 次阅读|2 个评论
咄咄怪事科学出版社反科学?
热度 5 bioxncai 2015-4-7 21:18
科学出版社的一篇博文真让人大开眼界! 不说废话了,立此存照: 就是这篇博文,拿据说是某院士过去说过的一段话帮助其做反转基因宣传,如果该院士真是那么说的,是很不专业的,有很多专业人士指出过其错误。不过前一段时间看到一篇报道说,媒体曲解了他的意思。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尚无定论?这其实是一个老掉牙的反转基因宣传了。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是有定论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和科学界都对此做了肯定的回答:经过审查后批准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换句话说,如果不安全,有关部门敢批准吗?美国人吃了近二十年转基因食品,以美国的社会体制和法律体系,如果真的有害,早就闹翻天了吧,美国律师岂能放过发财机会?是不是?我很不理解,堂堂的科学出版社为什么不用“科学”思维一下,就妄出此言? 所谓需要两代人的试验的说法,早就被批驳过无数次了。现在世界各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试验都参照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原则,你们这个以“科学”命名的出版社如果认为CAC错了,请拿出科学实验证据来,否则就不要乱说。 看看下面这张图, 孙根年,蒋继平,赵斌为什么积极推荐此文?他们可都是科学网大名鼎鼎的反转基因骨干分子! 一些网友也指出了贵出版社的错误,看到了吗? 蔡小宁 2015-4-7 20:10 科学出版社反对转基因?世界真奇妙!我看应该改名为“反科学出版社”了 farmerlin 2015-4-7 13:17 上世纪末吃过转基因食品的人的孩子有十几岁了,算不算两代人了?这些孩子有问题吗? 吃转基因饲料的牛、猪、鸡已经有十几代了,有问题吗? 文克玲 2015-4-7 12:56 可以找一部分人来当小白鼠那样进行试验吗? 怎么评价试验结果? 文克玲 2015-4-7 12:54 “人食用转基因食品两代人没问题才安全。” ---------------------- 请提出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3303 次阅读|10 个评论
让我惊喜却疑惑的期刊邀稿
热度 5 MinYi 2015-1-10 03:12
让我惊喜却疑惑的期刊邀稿 最近科学网很多博主对一些出版社和期刊进行了点评,姑且不论这些期刊究竟如何,既然合法存在,就有市场。抵不抵制,它都在照常出版;费用再高,它都同样有稿源。 给作者们发邮件邀稿,可能是推销期刊和提高期刊知名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吧。最近我也收到了各式各样期刊的邀稿,咋一看邮件主题,煞是兴奋,竟然会有期刊邀请我投稿?作为学生,那点点自豪感蹭蹭跳。可打开邮件一看,期刊的名字闻所未闻,但听起来都蛮高大上的,惊喜之后更多的是疑惑。好奇心驱使下,我又花费些时间去仔细查查这些期刊的信息,发现有几个共同特点: (1)这些期刊的名字取得很好,让人感觉是领域内的牛刊,而实际上业内人士一眼即可识破; (2 )这些期刊所属的出版社,至少我从来没听过(可能我就局限在RSC,ACS,IOP,Elsevier,Springer,AIP,ASP等等几个出版社吧),而且这个出版社下的期刊数量一般不小; (3)这些期刊很多是新创刊的,一般是OpenAccess的,费用不低,但邮件里经常着重提醒,在某天之前投稿免费,过期就要缴费咯; (4)有些期刊还欺骗说是SCI,还列出了IF值,手段高明哪,对我们这些需要文章毕业的学生诱惑不少喔,每次看到小心脏不免砰砰一下; (5)会议邀请,顺带挂上期刊,当然了,交钱就发EI的诱惑还是很大滴,曾经就听说过硕士评国奖靠这东东的传言。 盛情的邀稿就笑纳了,但囊中羞涩,又无适合贵刊的工作,还是挤挤牙刮刮肚,投那些不用掏银子的期刊吧。 最后,要致谢那些向我邀稿的期刊和会议,下面隆重介绍他们:   1.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and Engineering with Advanced Technology 【Scientific AdvancesPublishers】 2. 2014 2nd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Research 【 AdvancedMaterials Research 】 3. 2014 4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Advanced Measurement and Test 【 Applied Materialsand Research 】 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and Innovative Technology (ijeit, florida, us, issn 2277-3754) an iso 9001:2008certifi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impactfactor: 2.137 5. 2014 年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本会议论文集将由 DEStech Publications 出版,并全部提交 EI 和 ISTP 检索 , 优秀论文将推荐 EI 期刊或 SCI 期刊发表】 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Engineering Inventions (IJEI) 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Engineering Science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y (IJESIT)ISSN 2319-5967An ISO9001:2008 Certifi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IMPACTFACTOR:1.913 8. 2015 3rd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Recent Trends in Materials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CRTMME2015) 【 ICRTMME 2015 已经进入教育部科学网列表】 9.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Intelligent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IMME2015) 【 AppliedMechanics and Materials 】 10. 2015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所有被录用的文章将由 IEEE CPS(Conference Publishing Services) 出版,并由出版社提交 EI 和 ISTP 检索。优秀文章将被出版社选上并推荐至 EI 或 SCI 期刊。】 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Computers 【所有被录用的文章将由 CPS(Conference Publishing Services) 出版,并由出版社提交 EI 和 ISTP 检索】 12. Research and Reviews in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stry 【 JYOTI ACADEMIC PRESS 】 13.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Engineering(EESE2015) 【 All ThePapers Accepted By EESE2015 Will Be Published In The WIT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Sciences(ISSN: 1743-3533) And Indexed By EI Compendex, ISI and SCOPUS 】 14. Annual Review of Nanoscienceand Nanotechnology 【 Gosciences 】 15.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 【 HindawiPublishing Corporation 】 16. Journal of Powder Metallurgy Mining 【 Omics Group 】 17. Journal of Astrophysics Aerospace Technology 【 Omics Group 】 18. Graphene 【 Google-basedImpact Factor: 2.23 】【 Scientific Research 】 19.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hysics 【 Hindawi Publishing Corporation 】 2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 All accepted papersand abstracts will be published in ISI indexed journals 】 21. Journal of Solid State Physics 【 HindawiPublishing Corporation 】 22. Crystals 【 MDPI - OpenAccess Publishing 】  
37325 次阅读|10 个评论
收到了张成尧先生 著《自治健康百岁秘笈》赠书
热度 2 duke01361 2014-12-4 17:59
收到了张成尧先生 著《自治健康百岁秘笈》赠书 该书由凌零出版社出版。 成尧君年长我整整10岁,18岁因病休学,自修医术,历经数十载寻悟,终得正果.... 等我认真拜读过后,再发表浅见... 遥祝成尧兄康健! 潘学峰 即日敬留于北京魏公村
个人分类: 潘学峰论衰老健康|2664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医学防治癌症:需重新再认识
热度 27 何裕民 2014-10-15 16:47
笔者承担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的主编重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该教材中,笔者明确提出:中医学防范癌症的意义,需重新再认识! 现今癌症的防治目标和目的已发生根本性改变,已从原本单一治癌转向“以防为主”及“以人为本”。有识之士已认识到所谓对肿瘤“有效率”,其实未必真正反映患者的最大利益。如长期带瘤生存,虽“有效率”不见得高,但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和有质量的生存期限明显延长,未尝不是患者的渴求与福音。因此,抑制肿瘤进展及带瘤无进展生存,也很好地反映患者利益。从这些新的观点出发,中医学在癌症防治中的战略地位势必随之转变。 中医学的三大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 1 、有效防范肿瘤发生 “有形”之瘤,固非中医学之所专长,但对预防尚未“成形”之癌的发生,及癌已被切除后的防范复发,或与癌共处,带瘤生存,中医学则有其广阔用武之地,且有可能跃居主角地位。中医学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点,以调整阴阳的辨证施治为其核心;癌症的发生又有其漫长的癌前病变的阶段。而从癌前非典型增生的蜕变细胞发展成原位癌,再从原位癌发展成具有浸润或转移能力的进展期癌,约需5~20年左右时间,在这一漫长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预防与治疗空间,或阻断其发展,或使其逆转在癌瘤尚未“成形”之前,扼杀于襁褓之中,也就是有效地防范肿瘤的发生。 这将有可能成为中医学在癌症防治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2 、原有优势领域的弘扬 中医药学仍应致力于原有的优势领域——如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继发症;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改善机体内环境,调整免疫;或当肿瘤患者已接受手术或放疗治疗,或化疗缓解后,运用中药防止其复发或转移,巩固其疗效。对此人们做了大量工作,无须赘述。 3 、难治性肿瘤的直接治疗 基于多年探索和丰富经验积累,我们认为:中医学还可以在肿瘤的直接治疗中发挥重要或主要作用。在许多西医学难治棘手的癌肿——如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脑瘤、肉瘤,以及已复发或转移了的中晚期肿瘤治疗中,努力探索,可以争得重要的“话语权”。因为,就我们的经验,这些肿瘤患者并非到了 “山穷水尽”地步;若思路正确,应对有序,组合有方,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完全有可能促使其“柳暗花明又一村”。特别是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抗癌有效成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诱导癌细胞分化和凋亡,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我们三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中医学可涉及更广的领域 除上述之外,新的肿瘤防治观还应涉及: 1、应充分考虑肿瘤患者的知情同意伦理难题;并且,必须兼顾我国特殊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 2、应充分考虑饮食与肿瘤防治之间的密切关系,应让科学的膳食行为占据主流,而不应让习俗中不尽合理或并无科学根据的“忌口”泛滥。 3、应充分考虑治疗和康复中的个体化原则;并落实在各个具体环节。 4、应创造性地摸索,并逐步完善和形成足以贯彻上述新观念,落实上述新举措的、可操作的具体形式,以利于其转化为实际可能,并成为现实。 5、应形成防治肿瘤是社会系统工程的新概念,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肿瘤防与治,给肿瘤患者充分的社会支持,让他们有社会归属感——如组建癌症俱乐部、民生健康乐园等“非正规团体”,帮助他们从多个途径获取有益的社会支持。 6、应充分考虑给肿瘤患者以完满的人文精神关爱,特别是对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呵护问题;使每个人的死与生同样有尊严,坦荡而无太大遗憾。 中医防治肿瘤意义的重新定位 基于数万例肿瘤患者的治疗成败经验,中医学在肿瘤防治中的四大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甚至主导作用: 1、肿瘤的防范 诸如各种癌前病变的纠治,可能存在的肿瘤演变——如肝炎三步曲的阻断,胃肠化生的阻断,延缓老年肿瘤的发生等。 2、手术、化放疗的辅翼 合理地辅以中医药,既可减毒增效,又可保护正常免疫功能和白细胞,使之少受损伤;还可一定程度解决化疗药多药的耐药性;并进行化疗间或手术后的间隙期治疗,且可尽快修复手术化放疗的创伤……。 3、难治性肿瘤的治疗 临床上约有半数以上肿瘤患者属于难治性的,这难治性体现在:①本即很难根治的癌瘤,如胰腺癌、脑瘤等;②已转移或复发了的肿瘤;③老年肿瘤或身体不堪手术化放疗者;④迁延难愈或须较长期创伤性治疗的肿瘤,如卵巢癌、肝癌等。在这些难治性肿瘤的治疗中,中医药学或可作为主要手段,甚至唯一手段,或可作为不可或缺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4、巩固期和康复期的防范转移复发 防范转移复发是治疗肿瘤成败与否的关键。对此,西医学几无良策,这恰恰是中医学的传统优势所在。如能充分合理的加以利用,将大幅度提高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2444 次阅读|26 个评论
《地震N章和JAMA诗稿九篇》(胡春松 著)(待出版)
hucs 2014-10-7 16:10
胡春松 《 JAMA 诗稿九篇》 献血 — 为 6.14 世界献血者日而作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802974.html ) 高血压 -- 为 2014 世界高血压日而作( 5.17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94850.html ) 地球,我们永远的向往 -- 写在 2014 世界地球日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90805.html ) “ 胜利之吻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80170.html ) Statin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58035.html ) 我的 2014 -- my new year’s feeling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58022.html ) 首位女性四星上将 -- a poem for General Michelle Howard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53702.html ) 一种顽疾叫 AIDS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49160.html ) 糖尿病之歌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45380.html ) ---- 胡春松《地震N章》作品(共十五首) 地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69141.html ) 问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82517.html ) 愁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82776.html ) 恨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29079.html ) 骂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81675.html ) 休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86588.html ) 聊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791824.html ) 别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816860.html ) 西江月 · 加州地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822557.html ) 论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825115.html ) 震谣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825680.html ) 话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831154.html ) 火山:地震的孪生姊妹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831523.html ) 卜算子 • 叹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832296.html ) 震谣(二)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832952.html ) -- 胡春松 副教授 / 副主任医师 在职博士(生) 南昌大学医院门诊部心血管科 南昌市八一大道 461 号 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江西南昌 330006 Tel:1897081 6800 Email: cnhucs@163.com 个人博客 : http://blog.sciencenet.cn/?71966 单位平台: http://hospital.ncu.edu.cn/ -- 作者简介: 胡春松,男, 1968 年 2 月生,江西进贤人,中共党员,医生,诗人,南昌大学在职博士(生)。著有医学专业著作以及诗书《青春诗语》(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青春论语》(见网络版,纸质版待出版)、诗书《美丽中国》(待出版)、诗书《中国 · 梦》(待出版)、《青春私语》(待出版)、《地震 N 章 和 JAMA 诗稿九篇 》(待出版)。作者是 “ 岭峰体 ” 诗歌提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并建立了现(当)代诗歌评价的 “ 五美 ” 标准(结构美、意境美、思维美、语言美、韵律美);作品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织的多重色彩;尤以 “ 纯韵 ” (亦称 “ 春韵 ”— 作者命名)诗歌见长; 首次提出并创作九言诗歌。 提出并建立慢病(包括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防治通用公式,即健康长寿方程式(健康长寿 =RT-ABCDEF+E(e)SEED-BasED + 210 ),它是每个人管理自己健康的金钥匙。另有:科学网博客( 2009.10- ),人民微博( “ 颂子 ” , 2013.3- ),雅虎博客( 2007.6-2009.9 ) . .. 工作描述:左手医学,右手诗学。 主要研究方向: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血管(基础 临床);人文与医学,等。 宣传口号: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种子”保健康。 注: “种子”在这里的直接含义是指以[ 健康的“种子”法则 ]为基础的健康生活方式,已被命名为“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胡春松,胡大一,胡盛寿。 见:《青春诗语》, 第 129 页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年)。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1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高校年轻教师也可怜!
热度 1 wyuehua2004 2014-9-16 08:45
在高校一心一意地教学,也就意味着要全心全意地关爱学生,个人为此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高校中盛行的是偏重学术成就的风气,只会支持并奖励一门心思埋头科学研究,著书立说的人。年轻的高校教师总是能听到这样的告诫:“你要想得到终身教职,不要在意教学,多多关注科研和出书吧” .baA0I4g B(m'R1m0 `-KIoCT!C MjE0 上述言论不是我说的啊!我摘自《我的教学勇气》(Sam M.Intrator主编,方彤 陈峥 郭婧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 看来美国高校年轻教师也很可怜!
个人分类: 评论|1259 次阅读|4 个评论
一本书的出版流程:您了解吗
热度 3 sanyuan13 2014-9-4 12:35
有很多作者觉得出书就是把书稿拿到出版社要个书号,然后就去印刷,是非常简单直接的事情,所以对于出版社拿了资助费还不赶紧低头干活、立马出书很不理解,尤其听说还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把书出版出来时,会表示愤怒。 这其实是作者对于书的出版规定和流程不了解造成的。 我们国家对于出版管制是很严格的,这个大家应该都理解。对于图书、刊物、电子出版物等各类出版物,既有总的规定,也有针对某类出版物的特定管制条例。出版社出版图书最首先要把握的,就是书不能违反各种规定。另外,对于文字、标点符号、数字、文献等等,都有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约束。正式出版发行的书,必须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 符合条例、标准和规范,是出版一本书的首要要求。 除此之外,事实求是的说,作者交来的书稿里面尤其是学术书稿里面,是有很多逻辑、数据、图表、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错误的,这些错误在编辑和校对人员的手里要消灭至最小浓度。 一本初稿到最后出版发行的过程,就像一块璞玉被雕琢成艺术品的过程一样,需要很多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科学社出版一本书的基本流程是:作者交来初稿—审读—作者修改—再交稿—纸面加工—排版—生成作者样和一校样—进行第一次校对—处理一校样和作者样—排版—二校(同时设计封面)—处理二校样—排版—三校—处理三校样—质检—合格的发书号、不合格的返工—排版—核红—生成最终文件—印刷—入库—发行。这还只是个简易流程,有些穿插其中的细节没包括在内。这个流程涉及策划编辑、案头编辑、技术编辑、校对人员、排版人员、封面设计人员、会计、总编管理人员、质检人员、印制人员、销售人员等等各个岗位的若干辛勤劳动者。 整个流程下来,三个月几乎是最短周期。如果中间在处理作者样的过程中,作者方面拖延了解决书稿问题的时间,那么整个出版周期都要延长。 虽然出版社也在大力发展数字化出版流程,将来出版周期会有所缩短,但大部分图书仍在上述的基本流程之下运作。发达国家的出版社,纵使熟练运用了数字化技术,据我了解,出版一本初版书也至少需要3个月甚至6个月的时间。 不要认为我们的效率低下,那种一个月就把书印出来发行的做法貌似满足了作者和市场的要求,其实是对作者和读者不负责任的行为(各岗位人员都冒着生命危险、本着一丝不苟的态度加班赶进度的情况除外),因为书里面必然有大量本该被消灭的错误没有被消灭,那样的出版社是不值得信赖的出版社。各位作者一定要理解并尊重一个负责任的出版社的付出。
个人分类: 学术出版|6968 次阅读|5 个评论
百年人类抗击癌症史的启示
热度 26 何裕民 2014-8-14 17:07
2013 年初,素昧平生的中信出版社赵天晓先生给我送了一本他策划的《众病之王·癌症传》,趁着假期,我从头到尾认真地看完了。掩卷时不禁为这本书之深刻和不同凡响而感慨,思绪翩翩。 由于汲汲于癌症,因此早就得知这本很有影响的著作,国外好评如潮,且获悉它出版不久便获得普利策大奖。须知,科技 / 传记类的书获普利策奖,非同一般!作者除了对百年来以美国为主的医疗和社会各界对癌症的征战过程做出了系统而人性化梳理和总结,且提出了一连串令人反省的深刻问题,其意义超出了抗癌本身。 其实,自有人类以来,癌症就是个沉重话题。但只是近百年来才成其为一个威胁大众而挥之不去的噩梦。美国从上个世纪 50 年代开始,各界抓紧了与癌症的“征战”,特别是 1971 年尼克松签署了《国家癌症法案》,大张旗鼓地与癌宣战。几十年过去了,客观地说:在这场征战中,人类落败了!不能说一无所获,却大失所望,所获远低于预期。因此,确实需要系统反思了。这个深刻反思,很可能成为人类如何认识自我,如何在健康领域更好进入“自由王国”的里程碑式事件。悉达多·穆克吉 (Siddhartha Mukherjee) 的《众病之王·癌症传》看来较好胜任了这一角色。 30 年来,癌症窘境也始终困惑着我。虽然长期的临床,让笔者偶有所获,例如,意识到多数情况下它其实只是种慢性病。有时,人类悠着点、从容点,与它博弈往往便能占据上风。但总体上笔者赞同英国癌症权威格里夫斯《癌症,进化的遗产》书中见解:迄今为止,癌在与人“躲猫猫”,人对付癌症,只是“蒙着双眼在扫射!”充满盲目性,并无理性或主动可言,更罔论是否进入“自由王国”?能否征服它?甚至可以说,癌症是人类进入近现代科学以来,所遇到的真正“对手”——它既与人类自身生命相伴随(细胞异化的产物),它的出现与发展,某种意义上是偶然中充满必然;又是健康及生命的大敌,迄今所有的对策,看似合理,但都是带有“自戕”性质的探索而已,长久疗效并不确定。因为它与生命是同根同源的!故有人戏说:癌是上帝为了调控人类所预设的“程序”。 穆克吉在该书中指出:“癌是我们自身的一个更完美的‘版本’。恶性生长和正常生长,在遗传基因层面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要把这两者区分开,可能是我们这个物种面临的最重大的科学挑战之一”。“面对癌症就是面对与人类同一类物种,这一物种甚至比我们适合于生存。”且“癌细胞是一种不顾一切的‘个人主义者’”,“是一位不守规矩者”。百年与癌交手所获不多,“对手”的狡猾性及人类对其认识的苍白欠缺,是关键因素之一。 与癌抗争的历史表明:人类首先需要认清自己——诸如人的特点及能力逮及范围等。在上个世纪科技取得突飞猛进的余威中,人类越来越狂妄了:表现之一就是想“征服”一切,包括“癌症”。尽管这也是人类希冀更好生存的需要,但狂妄无助于成功!早在 50 年代,美国有人就坚信癌症很快被攻克, 1963 年国家癌症研究所所长恩迪克特则认定:“下一步,(癌症)完全治愈,势不可挡!” 1968 年盖伯教授出版了《治愈癌症:国家目标》,还有总统签署的《国家癌症法案》……当然,探索科学的勇气及信念值得赞许,但面对与癌症同在的生命,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不管是当时外科盛行的“根治主义”,还是在化疗中心接受试错性化疗的患者,其情景之惨不忍睹,令医师于心不安。当时接受化疗的患者须关在铁栏紧闭的房间,深怕他们自尽;医师则称此为“全面地狱”。“化疗师,需要非常大的勇气……须坚信癌症最终将被药物击败!”狂妄伴随的蛮干,让患者付出了太大的代价!作者正因为具备了深厚的人文情怀,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有此反思性巨著问世。作者认为,即使在今天,“我们对癌症的真相及其本质一无所知。”“在这一点上,我们与希腊人别无二致。”因此,作为自然之子,人类需清醒认识自我能力之限,学会对自然有所敬畏,在敬畏中探索、前行!否则,孟浪而行,往往事与愿违,危害甚大! 例如,上个世纪上半叶,霍尔斯特德是外科治疗的泰斗,他倡导癌症“根治主义”,长期来一直成为外科的绝对主流。即使有资料表明:乳腺癌根治不见得比局部改良术好,但“由于……根治性外科手术的应用很快固化为教条”,权威的意见,加上契合了普通人的期盼——可以“根治”,故上述事实长时间没人理睬。某种意义上,是病人权利运动及妇女自救行为,抵制扩大根治术,才让这一合理治法得以战胜“主流”,成为常规,减少了几十万妇女的巨大苦痛!可见,尽管资讯的掌控,专业医师远胜于民众,但思维惰性往往会令其成为障碍。这是十分可怕的。 而从另一角度言,与“教学相长”类似,医患之间是否也应“相长”呢?至少,笔者是坚信这一点,且自我医艺在长期医患接触中也可以有所获益。 60 年代末,当桑德斯倡议癌症“姑息治疗”时,面对的是巨大的抵制,被认为是“挖癌症治疗的墙角。”其实,辩证地看,“根治”与“姑息”,治愈( cure )与呵护( care ),并非是绝对对立的两极,谁更积极?谁更符合患者最大利益?哪种方法可能让癌症患者活得更长、长期利益更佳?当视具体而定。至少,癌症的姑息及呵护现已风靡全球。我们的临床也表明:很多情况下,姑息及呵护已让不少癌症患者优哉游哉地较长期存活着,正在创造着奇迹!而且,众所周知, 90 年代末美国发起的关于医学目的的全球性讨论,也开始倡导对于包括癌症在内的慢性病,以呵护 / 照料( care )来替代治愈( cure ),或许是一项更合理选择。从深层次看,这些都是基于对人自身能力及疾病对手特点的清晰认识,因此,也就更为睿智和综合效应更佳些。 笔者总结认为,人类与癌的“交往”大致经历了三阶段: 第一阶段: 19 世纪末以前,基本上以“躲避”为主; 第二阶段: 20 世纪开始试图“征服”癌症,科技进步促使人们狂妄地一心想彻底战胜它; 第三阶段:新的 21 世纪,敦促人们沉思、反省,与癌的交手也进入借助智慧“博弈”的新阶段。今天,对癌症再也不应奢谈征服了。这种带有敬畏的态度,或许更为理性与科学、从而更有实效。 穆克吉对人类与癌交手的未来走向(或说人类能否征服癌症)总体看法是灰色调的,却对有效预防、姑息呵护、局部 / 改良术、有所控的化 / 放疗、微创及靶向治疗等,寄以了厚望,给出较高评价。这肯定是狂妄的科学主义者所嗤之以鼻的。然而,正是知己知彼后,促使他得出了这些比较理性、十分睿智且充满人文关爱的见解。
2196 次阅读|26 个评论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64岁的四川诗人周啸天以古体诗获得诗歌奖
热度 1 duke01361 2014-8-14 06:39
周啸天 教授 四川诗人周啸天以《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四川天地出版社)获得诗歌奖。 周啸天 生于1948年5月 四川渠县人,先后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数学系、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并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新闻系主任。 曾获张浦杯《诗刊》首届(2010年度)诗词大奖、第三届华夏诗词奖等奖项。 周啸天教授自述   ……某也惭太白之豪情,愧少陵之物与,偷香山之格律,接眉山之兴会。拈管城之旧锥,作浮世之新绘。拓宽题材,趋生命意。……酌用兴比,略关美刺。……近体谨严,贵乎畅达;歌行恣肆,忌在滑易。诙谐之极,或出庄严之态;阳刚为本,映带妩媚之姿。诗有赠答,不为应景;餐到韭蓱,敢堕恶趣!平仄稍严,欲存唱叹之音;韵对从宽,不失萧闲之致。 代表作品 《将进茶》等。 《将进茶》   世事总无常,吾人须识趣。   空持烦与恼,不如吃茶去。   世人对酒如对仇,莫能席间得自由。   不信能诗不能酒,予怀耿耿骨在喉。   我亦请君侧耳听,愿为诸公一放讴:   诗有别材非关酒,酒有别趣非关愁。   灵均独醒能行吟,醉翁意在与民游。    茶亦醉人不乱性,体己同上九天楼。   宁红婺绿紫砂壶,龙井雀舌绿玉斗。   紫砂壶内天地宽,绿玉斗非君家有。   佳境恰如初吻余,清香定在二开后。   遥想坡仙漫思茶,渴来得句趣味佳。   妙公垂手明似玉,宣得茶道人如花。   如花之人真可喜,刘伶何不怜妻子。   我生自是草木人,古称开门七件事。   诸公休恃无尽藏,珍重青山共绿水。 《写翁帆杨振宁订婚》    二八翁娘八二翁,怜才重色此心同。   女萝久有缠绵意,枯木始无浸润功。   白首如新秋露冷,青山依旧夕阳红。   观词恨不嫁坡髯,万古灵犀往往通。 《写邓稼先》   炎黄子孙奔八亿,不蒸馒头争口气。 罗布泊中放炮仗,要陪美苏玩博戏。
个人分类: 潘学峰诗选|2807 次阅读|2 个评论
全球分子育种计划
scienc201 2014-8-2 11:27
最近,《分子植物育种》中文版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在这以前英文版由英国CAB出版社出版。这本专著有显著的两个特点: 1、中英文版对照,对发表SCI等协作很有帮助。 2、如果成为分子植物育种学家,需要对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数量遗传学等学科有全面了解,也即,构建一个知识系统(简称“知识系统”)。同时,对科学家而言,需要形成一种科学家应有的思维脉络(简称思维脉络)。在这两个方面(知识系统和思维脉络),本书作为训练系统,行之有效。 在《分子植物育种》一书,构建了分子植物育种大厦和基石。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分子植物育种大厦的各个单元。 杨守仁教授认为,科学工作者要“耳听八方”。拥有《分子植物育种》这本书,就有耳听八方的奇效。 在国际上,拟南芥已经有突变体库,突变体几乎插入了2.8万基因的每个基因。突变体已经商品化,每个突变体8美元。水稻在RGP(Rice genome programe,RGP)推动下,朝着拟南芥的方向发展。我们参与了RGP计划,构建了补充型水稻基因库。在玉米,CYMMIT和Cornell大学合作,正在建设玉米分子平台。 在中国,分子植物育种平台还没有建立,现拟考虑建立分子育种平台。 如参与进一步的讨论,可将意见留在论坛栏目里。 如购书或参与分子植物育种计划,请联系qq 641158595 电话15620980682
2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著---《分子植物育种》,科学出版社最新出版
liux831 2014-7-28 17:20
《分子植物育种》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英文版:英国CAB出版社出版。 中文版:科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专著有显著的两个特点: 1、中英文版对照,对发表SCI等协作很有帮助。 2、如果成为分子植物育种学家,需要对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数量遗传学等学科有全面了解,也即,构建一个知识系统(简称“知识系统”)。同时,对科学家而言,需要形成一种科学家应有的思维脉络(简称思维脉络)。在这两个方面(知识系统和思维脉络),本书作为训练系统,行之有效。 在《分子植物育种》一书,构建了分子植物育种大厦和基石。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分子植物育种大厦的各个单元。这是要格外注意的。 杨守仁教授认为,科学工作者要“耳听八方”。拥有《分子植物育种》这本书,就有耳听八方的奇效。 如果参与进一步的讨论,可将意见留在论坛栏目里。
个人分类: 博士论文|7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卷新书网
terahertz 2014-7-17 20:35
开卷新书网是依托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和开卷新书信息系统的数据,专门为书店提供图书采购服务的网上服务平台。 开卷新书网旨在打造及时、标准、正确、完整的书目信息平台,在第一时间将上游新书信息传递给下游图书进销人员,以此 促进新书的及时采购和上架,抓住销售的最佳时机,延长图书的生命周期,促使收益最大化 。 开卷新书网的新书信息来源于上游出版机构,包括各大出版集团、出版社和优秀的图书策划公司。 开卷新书网直接服务于加盟书店采购。 开卷新书网的网址: http://www.openbookdata.com.cn/ 。
个人分类: 经典收藏|52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薛定宇、陈阳泉著《高等应用数学问题的MATLAB求解》第二版视频课
yubingp 2014-4-11 10:25
2009年在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开设的暑期课程(英文),供参考 第一章 计算机数学语言概述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DUyOTM2.html 第二章 MATLAB语言程序设计基础(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DY4NTEy.html 第二章 MATLAB语言程序设计基础(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Dc1MDQ0.html 第二章 MATLAB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附加内容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jA2MzI0.html 第四章 线性代数问题MATLAB求解(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IyOTAw.html 第四章 线性代数问题MATLAB求解(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Dk0ODM2.html 第四章 线性代数问题MATLAB求解(三)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A3Nzg4.html 第五章 积分变换与复变函数问题MATLAB求解(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EzMzUy.html 第五章 积分变换与复变函数问题MATLAB求解(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I3Mzgw.html 第六章 非线性方程与最优化问题MATLAB求解(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MzOTUy.html 第六章 非线性方程与最优化问题MATLAB求解(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Q1NjY4.html 第六章 非线性方程与最优化问题MATLAB求解(三)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UxOTY0.html 第七章 微分方程问题MATLAB求解(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U5MjI0.html 第七章 微分方程问题MATLAB求解(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YyMzgw.html 第七章 微分方程问题MATLAB求解 附加内容 Simulink建模与仿真 (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jEyNzY0.html 第七章 微分方程问题MATLAB求解 附加内容 Simulink建模与仿真 (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jE3MTUy.html 第七章 微分方程问题MATLAB求解 附加内容 Simulink建模与仿真 (三)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jIyMzQ0.html 第八章 数据插值与函数逼近问题MATLAB求解(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cyMjQ4.html 第八章 数据插值与函数逼近问题MATLAB求解(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c5OTQw.html 第九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问题MATLAB求解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gyOTcy.html 第十章 非传统数学方法(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jAxNTA0.html 第十章 非传统数学方法(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Tk1ODYw.html 第十章 非传统数学方法 附加内容 分数阶系统(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jI3Njcy.html 第十章 非传统数学方法 附加内容 分数阶系统(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NjMyNjAw.html
61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法律教科书上的三段论讲解有误!
zhangbeijing 2014-4-10 20:21
法律教科书上的三段论讲解有误! 因为这些沿袭了两千多年的特称量词是有歧义的!直言判断的后项无量词约束也是有歧义的! 看完这本书,你发现逻辑学的基础相当于说“太阳围绕地球转;地球也围绕太阳转”。 详见:张寅生.《扩展的三段论及自动推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 www.mathematiclogic.net
25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解读人类文明发展历史
热度 16 dengyigao 2014-3-14 13:11
解读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读《物种起源》有感之一 由我国知名科学家舒德干先生等翻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10月出版的达尔文巨著《物种起源》问世以来,不仅受到同行的喝彩与追捧,就连我这样的大气物理科学工作者也凑热闹捧读起来了。拜读后,颇有感慨,首先给我带来深刻感受的当为舒德干先生的“译后记”以及他对于“进化论十大猜想”的论述。 “译后记”和“进化论十大猜想”不是《物种起源》巨著的翻译,而是舒干德先生自己的作品,当然,也可以说是《物种起源》的译后感,更是他对《物种起源》巨著的发展。虽然短短两万字许,但却字字千斤,几乎把人类文明的发展史都囊括其中。 神创论的精神统治地位 作者指出,自科学启蒙以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科学自然观与神创论的斗争。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中,神创论一直占据精神统治地位。“物种不变论”、“目的论”和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地球中心论”就是神创论的典型代表。 然而,自欧洲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人类进入了“科学实验时代”,从而向神创论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而人类对于神创论的挑战首先开始于“无机科学革命”。 无机科学革命 作者指出,“近代科学先驱哥白尼通过精心的科学观察,于1543年发表了创世之作《天体运行论》,从而破天荒地推翻了古哲人亚里士多德的‘地球中心论’,建立起科学的天文学,首次将神创论的一统天下撕开一道长长的裂口,从根基上动摇了上帝在自然科学领域里的精神统治地位。” 《天体运行论》的精髓是提出了“地球绕太阳运行”,而不是“太阳绕地球运行”。 《天体运行论》的观点为半个世纪后伽利略的进一步科学观察事实所支持。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以及后来在监狱中完成的《新科学对话》,“不仅进一步支撑了哥白尼学说,而且成为后来牛顿提出力学三大定律的依据。” “1687年,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问世,成为当时科学革命理论的顶峰。他那完整的力学体系,将过去人们认为互不相关的地上物体运动规律与天体运动规律概括进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 作者强调,“显然,至此在整个无机界的统一理论体系中,无法继续保留上帝的教席了。” 有机科学革命 作者指出,在上述无机科学革命之后,在17~18世纪,在有机界,即,在诸如生命科学等领域,仍然被神创论的精神统治着。“物种不变论”就是其典型代表。 有机界的科学革命开始于19世纪。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于1809年第一个从真正科学的角度向‘物种不变论’提出挑战,但终因论证不足而暂告失利。” 然而,“整整半个世纪之后,《物种起源》以极其丰富而确凿的事实和严谨的逻辑、巧妙的思辨,不仅论证了生物进化、物种可变,而且还提出了可信的进化机制。” 有机界与无机界综合运动 作者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巨著评价为“继牛顿首次进行无机界运动大综合之后的又一次更高层次的科学大综合,即无机界与有机界运动的大综合。” 作者进一步指出,“在经过了近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历程之后的今天,进化论已构成整个自然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它不仅被公认为‘生命科学的核心和灵魂’,而且,其演化思想还引起了无机科学界的一场深刻革命。” 作者认为,“几百年来,无机科学界的领头科学物理学一直以‘还原论’为其基本学术指导思想,坚持认为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性,坚持‘稳态宇宙观’,否定宇宙可能处于任何有始有终的演化进程之中,连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也不例外。” 作者认为,由于达尔文在有机科学方面的物种演化理论的启发,以及“基于宇宙星系的光谱‘红移’现象和宇宙背景值等一系列科学发现,宇宙有其始必有其终的‘大爆炸(Big Bang)’演化理论终于成为当代科学界的共识了。” 神创论者举起了“白旗” 作者列举了近30年来焚蒂冈罗马教皇对于科学进步的态度转换。 “1992年10月,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宣布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不再是‘异端邪说’了,从而为这位蒙冤三个半世纪的意大利科学界‘正式平反’。” “1996年,在生物进化论日趋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这位教皇不得不改变教会对达尔文主义的否定态度,他致函教廷科学院全体会议说:‘(天主教)的信仰并不反对生物进化论’,‘新知识使人们承认,进化论不仅仅是一种假设’,‘事实上,由于各学科的一系列发现,这一理论已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显然,罗马教会事实上已经被迫放弃了“上帝创造世界和和人类始祖”的信条了。 我国科学家的贡献 我国科学家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人类自然起源猜想”的论证。人类自然起源猜想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现代人类起源,即,人类近期的由来,二是人类远古的由来。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生命之树”观念,即,“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皆源出于一个或少数几个共同祖先,随后沿着38亿年时间长轴的延展而不断分支和代谢,最终形成了今天这颗枝繁叶茂的生命大树。”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巨著中以及后来在非洲寻觅人类近代祖先探索的历史性突破,已经论证了人类近期的由来。人类近期的祖先就是非洲的猿人。 人类远古的由来主要是我国科学家近年来论证的。 近年来,以舒德干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我国古生物学家对我国云南澄江化石宝库的深入研究,已经发现了在上述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中的最重大进化创新事件的可靠化石,论证了人类远古的由来是五亿多年前的远祖—澄江动物群化石中的“昆明鱼目”(包括昆明鱼、海口鱼和钟健鱼),有力地证明和发展了达尔文物种进化的原理,丰富了达尔文的“生命之树”猜想。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7623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为什么中国没有好书?
hj58 2014-3-7 07:33
为什么中国没有好书?   一方面抱怨没有好书,另一方面出版社不敢承担经营风险出好书。作者数年心血之作不仅没有稿费,还要掏钱包销上千本,出版社永远稳赚不赔。出版社又垄断书号,敢冒险出好书的人却又没有资格出书。长此以往,谁还会去静下心来慢慢写书呢? (附图:《译龙杂谈》书稿介绍,看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传统书业都在惊呼网络和手机、平板电脑抢走了自己的生意。但出版社自己有没有反思过自己应该如何挖掘优势迎战电子媒介?为什么不敢花大钱出版图文并茂的美书呢?为什么还要把图片和照片印成黑乎乎的一片呢?   为什么要把书的价格强行限制在三四十元以内呢?随便打个车就要三四十元,真的有好书,读者会舍不得一两百元吗?读者真地不愿意买一两百元一本的好书吗?图书馆藏书和企业送人也舍不得买吗?十几亿人的中国,一本好书的销量真的超不过一万本吗?   读者是因为价格贵而不买书呢,还是因为写得糟、印得烂而连便宜的书也不买呢?   出版社在推广自己的书的时候能不能多动点脑筋呢?只有一个书名目录,或一两百字的简单介绍,书店老板怎么判断此书好坏?为什么不能利用强大的新媒介详细介绍新书呢?并直接向读者推荐呢?为什么不能拍个最简单的视频并上网,让读者直接看到新书的五彩缤纷呢? (附图:《译龙杂谈》书稿介绍,看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译龙杂谈——关于中国特有事物名称翻译的思考和研究 书稿照片 黄佶 著 插图说明: 古代镶嵌画 (公元260年) 圣乔治杀死 dragon 故事的最早模板 宣传海报(1939年) 用 dragon 象征纳粹德国 时政漫画(2009年) 把中国龙画成恶魔 dragon ,妖魔化中国 时政漫画(2011年) 用 dragon 象征本拉登 时政漫画(2014年) 中国雾霾“龙”游向美国 五百五十余幅插图,时间跨度一千七百余年, 汇总、评论百年来国内外学者论述龙的翻译。 二十五万字沉淀八年论战思考研究精华, 详解疑惑,点名痛批中国学术界奇谈怪论, 深挖错误观念文化根源。 翻译实践对策建议。 意外大发现:为什么 dragon 是万能坏蛋? 最新考古成果:1817年龙已被音译为 Loong。 作者:黄佶 龙落选奥运会吉祥物后建议译龙为 Loong 第一人 2015年:龙落选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十周年 2016年:“弃龙与否”全国大论战十周年 中国人如何面对世界? 一个刚刚开始的课题......
个人分类: 翻译|12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出版的一个问题
热度 1 王铮 2014-1-25 12:14
最近发现,一些出版社现在出版的书不印出印数,这样容易被盗版,出版社也可以借此损害作者利益,不知道是否可以偷税。这种行为应该属于自己盗版。有关部门应该管一管。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3364 次阅读|2 个评论
“政治经济学”是否需要“科技经济学”来完善
ffjjaa 2014-1-16 01:50
“政治经济学”是否需要“科技经济学”来完善 ——浅析《智力资本论:新时期科技经济学》 范 建 长期以来,人类社会是一个以占有“物力资源”和“物力资本”为中心的社会,由此而出现的“物本社会”与“资本社会”不可避免地存有五大矛盾。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二是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三是国与国的“均等”矛盾;四是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错位”矛盾;五是“人与社会”的制度矛盾。如今,又出现了以开发智力资源、培育智力资本经济市场、不断提高人类创新能力的新纪元。 新时代呼唤出的人类觉醒,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即全球化智力经济会不会形成?人类各种不同制度和发展程度,国家如何实现更先进的社会?如何再现“世界和谐大同”的理想社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对未来理想社会作深层探索的重要课题。 葛家理和延吉生在所著的《智力资本论:新时期科技经济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展望和探索了“自主创新型社会”(书中称“智力型社会”)的理论、方法和规律。智力型社会,就是以人的智力劳动的创造性来开发智力资源,从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科技生产力。 中国石油大学原副校长葛家理教授专门从事科技战略软课题研究,并有大量专著。在自主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中,科技界一些读者认为,在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形势下,“智力型社会”与自主创新相呼应,是一种新的探索和思考,读后很有教益。在这本长达30多万字的专著中,“智力型社会”的四方面重要论点值得关注。 21世纪世界已进入“智力资源”新时代,必将引起人类社会深刻变革和飞速发展,中国必须抓住机遇建设智力型社会。作者认为,人类社会已经历“物力资源”和“资本资源”两个阶段。现在需要经历智力资源与智力资本阶段。在新旧世纪交替时,全世界正处在科技革命巨变之中,在这场以现代信息、智能、生物宇宙和思维科学为核心的世界新技术革命中,把人类带入到智力资源、智力经济、智力社会的三智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必将引起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和飞跃发展。一是在经济学上将引起生产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大变革。二是在科学学上将引起科研目标对象及科研性质的大转变。三是在教育学上将引起教育功能从传授知识到创造知识的大变革。四是在思想科学上引发对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人与物、智力与物力,以及“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等重大命题的大讨论。五是在“社会学”上将引起一场对未来社会理想的探索。 “自主创新”创造力是开发“智力资源”、发展“智力经济”、建设智力社会的核心推动力。作者系统研究了智力社会形成的基本理论,包括“智力资源”挖掘、开发,“智力劳动”的特殊性质,“智力创造力”产生价值规律、智力资本流动、扩张、集成和分配的经济理论,以及“智力型社会”形成、发展、预测未来的“世界和谐大同”的理想等。 按照这种理论,在“智力社会”的发展链条上,每一个转化过程中的根本动力是“自主创新”的创造力。为此,作者提出了“智力劳动的创造力原理”。葛家理认为,智力劳动最重要的属性是“在开发与加工原有智力资源过程中,再现出来的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特征,并形成一个‘智力劳动创造力系统’,它是建设‘智力社会'的根本动力源泉及基础。” 作者认为,“智力劳动创造力原理”有三个主要内容。一是创造力凸现原理、思维原理及获取原理,并探索了人类“智能创造力”的形成理论和方法,以及“创造力”与“思维科学”的联系。 葛家理还大胆探索了人类“智力创造力”转化为现实“科技生产力”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智力劳动生产力生命周期理论”及“科技生产力量化模型与计算方法”。这些新观点很有研究参考价值。建设自主创新“智力型社会”需要转变观念、更新理论、找出方法、探索规律。而“智力型社会”又是一个新事物,因此,必须对传统观念、理论方法进行“转变、更新”。同时,“找出方法、探索规律”。 早在2002年,作者就提出了有关“智力型社会”中的新“劳动观”、“价值观”、“财富观”、“阶级观”、“社会观”、“教育观”等,是一种在新形势下的与时俱进研究。比如,在理论更新上,他提出了智力资本论包括智力生产力创造理论、非等价交换理论、超循环流通理论以及自主创造产权分配理论,读后使人耳目一新。书中提出的智力劳动度量方法、智力劳动生产力概率模型方法以及智力资本的流通规律、扩张规律、集成规律、分配规律等,都有实际应用价值。 “自主创新”的智力型社会必须与解决和回答现实问题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显然,作者的研究思路不仅仅停留在展望和设想上。同时,也不回避对重大理论问题的争鸣和探讨,那就是在当今智力经济时代,“政治经济学”需不需要由“科技经济学”加以完善与补充;“智力劳动产生不产生价值”;现代化建设是否必须经过漫长的工业化过程等,以及对我国经济改革模式、国企改革产权分配、教育改革和人才储备等,都有独到见解。尤其是两位作者对我国“科技经济一体化战略”及企业改革建议,都给人新的启示和思索。 (原题:自主创新与智力型社会)
256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出版政府奖 图书奖 第三届 地质出版社
yazheng 2014-1-13 16:15
近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公告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表彰决定 ,地质出版社出版的 《 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碰撞造山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 》 ( 作者: 李文昌、潘桂棠、侯增谦、莫宣学、王立全等;责任编辑:刘亚军),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原“国家图书奖”)。 中国出版政府奖作为出版行业的最高奖,每3年评选一次。图书奖是各子项奖中的重要奖项,本届图书奖参评图书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出版的新书。 评奖结果确定后,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获奖名单,并向获奖者颁发奖杯、奖章、奖牌和证书。 中国出版政府奖规格高、范围广、影响大,深受业界关注。这次评奖既是对我国 3 年优秀出版成果 的 集中展示和全面检阅 , 又是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积极推动 。本届评奖坚持了严格的评奖标准和程序,体现了中国出版政府奖的权威性、公平性、公正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各个奖项评出的都是优中选优的精品, 在引领出版导向、催生精品力作、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等方面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个人分类: 地球科学图书|2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被删节的《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出版了
热度 4 jiasf 2013-12-27 20:11
2011年受书商邀请,撰写一本面向公众的中国水情读物。当时书商很着急,要求2012年上半年交稿,下半年就出版出来。并且,在合同正式约定如果每迟交一天罚款150元! 为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也为了更有可读性,特邀请了文学专业出身、做编辑的刘俊女士来帮忙。 我们按时交了初稿。同时,根据出版社希望提交图片出彩版的要求,我请各地的朋友提供了很多河流、湖泊、 水利工程的照片。 可是不知何故,交稿后好长时间没有动静。经询问才知,书商原来合作的出版社出了问题,临时换了出版社。而且,彩版改成 黑白版,精心准备的很多照片、图片用不成了。今年6月才收到新出版社的修改要求。于是,根据新的出版社的要求,于今年7月提交了修改稿。因为时间匆忙,刘女士也工作变动,好些地方还是原来写论文的样子,未能好好修改成通俗易懂的文字,有些遗憾! 前两天终于收到了样书,翻读了一 遍,却发现有的部分被删节了!《黄河,悬河》一章全没了,《 水是谁的——水权改革》一章只剩下 一点,写在全书最后的几段话也没了。问策划商何故,回说在提交给管理部门审查时被删除了!我本怀疑是印刷厂出了纰漏,不意竟是这样的原因,真有点莫明其妙。
个人分类: 杂感|3887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主编的新书《<群书治要>选粹与导学》出版了(人民日报出版社)
xiao 2013-11-10 23:54
鄙人担任副主编的《群书治要选粹与导学》一书,十月份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兹将相关照片奉上,与大家分享。
个人分类: 敝帚·自珍|4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芮孝芳主编的《水文学原理》教材201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热度 3 chenyuanfang 2013-11-6 18:02
该教材阐述迄今人们所认知的水文现象的基本规律和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内容包括水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流域及水系、水文循环、降水、土壤水、下渗、蒸发与散发、产流机制和流域产流、地下产流、洪水波运动及洪水演算、流域汇流、冰雪水文等。本书以作者2008年讲授水文学原理课程的录音为基础,以国内外主要学术文献和作者近半个世纪来所取得的科学研究成果为支撑,体现了科学性、系统性与先进性。全书概念清晰、表述严谨、语言流畅、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本书可作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以及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地理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或学科师生、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芮孝芳是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资深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1456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技导报社与科普出版社合作打造品牌学术活动
kejidaobao 2013-11-5 11:27
为进一步打造“《科技导报》学术沙龙”、“《科技导报》科技热点论坛”、“《科技导报》博士生创新研究资助计划”等品牌学术活动,助力《科技导报》“卷首语”、“科技风云”、“科技事件”等特色栏目内容的结集二次出版,科技导报社与科普出版社共同商定,建立协作共赢关系,合作打造品牌学术活动。 2013 年 10 月 30 日,科技导报社与科普出版社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中国科协魏公村综合业务楼举行,科普出版社社长苏青、科技导报社副社长史永超分别代表科普出版社、科技导报社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科技导报社《科技导报》编辑部负责人陈广仁、《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编辑部负责人王帅帅、通讯联络部负责人李娜,科普出版社生命医学室主任任洪、编辑侯满茹、何红哲、徐木子、计财部主任董岚参会会议。 苏青在签约仪式上表示, 2012 年以来,科普出版社承担 “ 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 的具体落实工作,面向全国科技工作者,重点资助科技人员的首部学术专著,以满足中青年科技人员出版学术专著的迫切需求。而《科技导报》是中国科协的学术会刊,主要发表博士生以上一线科研人员的原创性科技论文。这 2 项出版工作具有共同的作者群体和读者对象。特别是, 2008 年始,《科技导报》围绕科技热点及难点、重大科研问题,不定期举办学术沙龙、科技热点论坛,已出版 50 多个前沿热点专题特刊,这些学术活动还有不少投稿值得出版,科普出版社可以借助这些品牌学术活动,出版学术沙龙、科技热点论坛的论文集;另一方面,《科技导报》的众多特色栏目文章可整理结集以图书形式再次出版。例如, 2012 年,经过对《科技导报》“主编心语”栏目内容结集,科普出版社出版了《如何攻读博士学位》、《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如何当好博士生导师》 3 本系列图书,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市场销售势头旺盛,“走向成功丛书” 2013 年已再版。科普出版社与科技导报社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协作互动,有助于进一步扩大 “ 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 、“《科技导报》学术沙龙”等品牌学术活动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科技导报社 供稿 2013-11-01
个人分类: 新闻稿|4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出版社化学精品图书展播
sciencepress 2013-10-28 16:42
科学出版社化学精品图书展播 化学是科学出版社的传统优势出版领域。几十年来,科学出版社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版和刊载了一大批我国化学领域大量重要的代表性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 【学术著作出版】 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大批经典学术著作中,有黄子卿、傅鹰、侯德榜、唐敖庆、徐光宪、唐有祺、钱人元等老一辈科学家的重要科研成果和基础理论著作,也有汇集了上百位化学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经典丛书 《无机化学丛书》 《分析化学丛书》《高分子科学丛书》等。 科学出版社还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水平的系列丛书,如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纳米科学与技术》 《自然科学大辞典系列》(化学卷);国家出版规划项目 《分析化学新方法新技术丛书》 《现代化学基础丛书》 《现代冶金过程工程丛书》 ;多种出版基金支持的 《 21 世纪科学版化学专著系列》 《科学版环境科学与工程精品系列》 等。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合作出版了学科发展战略丛书 《中国化学科学丛书》( 8 册) ,与中国化学会合作出版了 《高速发展的中国化学: 1982-2012 》 ,记载了我国化学界在近几十年来重要的科研成果和产出。 为加强国内外学科文化交流,科学出版社从国外引进了一大批经典著作,如《国外化学经典教材系列》 《国外化学经典教材系列》 《现代化学前沿译丛》 等丛书;诺贝尔奖得主 Heeger 先生的首部专著 《半导体与金属性聚合物》 等单本书。同时,还与国外大型出版社 Springer 、 Elsivier 等合作出版或输出了一批优秀科技图书。 【学术期刊出版】 作为中国最大的学术成果传播平台,科学出版社现出版各学科学术期刊近 270 种,包括《中国科学:化学》(中、英文版)《催化学报》《分析化学》等化学期刊。 【 高等教育出版】 自 2002 年进入化学教育出版领域以来,出版了大批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课程主干教程、国家级教学名师主编教材。目前,科学出版社可供化学教材 400 余种,年均出教材 200 多种,其中新书 70 多种,科学出版社已成为我国化学教育出版领域的重要生力军。 【产品展示】 一、 《纳米科学与技术(国家出版基金)》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面展现纳米科技热点前沿 l 首套全面、科学展现国内外纳米科学技术前沿进展的系统性专著 l 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共同撰写,涵盖纳米科学技术所有领域 l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纳米科技最强的编委会 l 体现高质量、科学性、准确性、系统性、实用性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纳米科学与技术 书 名 作译者 ISBN 定价 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术及其应用(2版) 万立骏 9787030306166 60 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术( ECSTM )是将电化学与扫描隧道显微术结合而生的一门原位科学研究技术,被广泛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电子、材料等领域。本书力图将此技术系统介绍给国内广大科学工作者,以期解决更多的现代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本书可供从事环境化学研究的学者以及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环境专业的师生阅读,亦可供相关人员参考。有兴趣的读者可在此基础上开展进一步探索或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 有机纳米功能材料——高压静电仿丝技术与纳米纤维 王策 等 9787030314567 68 本书是一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和纳米纤维方面的著作,内容涵盖从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基本原理到制备方法以及应用研究的相关知识。全书由 8 章组成,第 1 章是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导论;第 2 章主要介绍高压静电纺丝过程以及纺丝的基本原理;第 3 章介绍高压静电纺丝材料的结构特征;第 4 章介绍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天然高分子纳米纤维;第 5 章介绍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合成聚合物纳米纤维;第 6 章介绍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合物 / 无机物复合纳米纤维 ; 第 7 章主要介绍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无机纳米纤维材料;第 8 章主要介绍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研究。 本书可供从事高压静电纺丝技术的科研工作者使用,也可供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了解高压静电纺丝技术时参阅。 纳米与分子电子学手册(翻译) 帅志刚,朱道本 9787030314550 168 本书系统论述分子和纳电子技术的方方面面——涵盖基础理论,报道最新进展,设计全新的解决方案,报道可能的技术,预测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构想新的范式等。全书主要由四大部分、共 26 章构成,内容丰富,各章既包括坚实的基础理论又论述可行性技术,在覆盖面和实用性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本书可供分子与纳电子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纳米敏感材料与传感技术 刘锦淮 9787030321954 98 纳米敏感材料与传感技术是纳米材料和传统传感技术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领域。刘锦淮、黄行九等所著的本书概要介绍纳米敏感材料与传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分子识别元件及其生物和化学反应基础。重点阐述电导型半导体氧化物纳米传感器、纳米材料修饰电化学传感器、质量纳米化学传感器、纳米结构分子印迹化学/生物微纳传感器、电导型 DNA 及其复合纳米材料传感器、纳米材料化学发光传感器、功能化碳纳米管化学传感器,同时论述复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的制备及其超灵敏检测。另外,以纳米二氧化锡为例介绍气体传感器动态检测技术。 本书可供环境工程、传感检测等领域的科技人员,企业界、高校的相关科研工作者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参考和阅读。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胡文平 9787030320629 68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是有机电路的基本构筑单元,也是分析有机半导体传输性能的有力工具。基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显示器、电子纸、射频商标等产品已经走人人们的视野,预示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胡文平编著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共分 10 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与原理,材料的选取、制备与表征,晶体管的构筑与实际应用等内容。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化学、材料、物理和信息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研究院所科研人员等阅读和参考。 DNA纳米技术——分子传感、计算与机器 樊春海,刘东生 9787030323866 98 樊春海和刘冬生主编的《 DNA 纳米技术》分为两大部分。在 “DNA 纳米技术基础 ” 篇,我们介绍了本领域若干重要方向的现状和发展,尽可能用平实、科普性的语言,希望能适合于本科生阅读并使其了解这个领域;在 “DNA 纳米技术进阶 ” 篇,我们邀请了国际、国内的活跃研究者撰写本领域若干热点方向的最新成果综述,希望为有志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研究生和研究者提供指引和帮助。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二篇,我们除了对一些术语进行统一之外,尽可能保持了原著者提供的原貌,因此在体例上并不完全一致,选题和内容上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重叠。我们认为这可以使有兴趣阅读的读者能更好地体会这些工作于国际科学前沿的研究者各自的风格和特色,而这对于科学研究是有益的。 纳米生物医药载体 许海燕 9787030334251 68 本书主要介绍纳米粒子作为化学药物或者其他生物制剂载体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纳米生物医药载体》以十章的篇幅,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医用纳米材料的特点及纳米载体的种类与性质,探讨了纳米粒子的生物分布与代谢特性,对纳米载体在抗肿瘤药物、核酸物质和生长因子的递送及在免疫治疗和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并讨论了纳米粒子的血液相容性。 有机半导体异质结——晶态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闫东航 9787030334343 88 本书是以作者研究组近年来的主要工作为主线,介绍在非晶表面制备大面积的高有序有机半导体薄膜的原理和方法,高迁移率有机半导体的异质结效应和界面电子结构,有机异质结效应对电输运的影响,以及微纳尺度有机晶态薄膜在有机薄膜晶体管、有机光伏电池和有机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作为《有机半导体异质结导论》的修订版,本书增加了近几年的相关进展,更加侧重微纳尺度有机晶态薄膜的制备原理和方法、形态结构和光电性能表征,以及其在有机薄膜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 纳米科技创新方法研究 王琛等 9787030333209 88 本书归纳总结纳米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科学方法及思想,分析纳米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阐述先进的纳米科学测量仪器和技术手段,论述纳米科学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与互相促进。重点论述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学、自组装方法、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单分子科学、分子影像技术、聚焦电子束/聚焦离子束技术、纳米刻蚀技术、纳米标准及理论计算方法等,并探讨了其发展的根源、创新思维及未来的发展等。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医学等专业研究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供从事纳米科学与技术相关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碳纳米管的宏量制备技术 魏飞 9787030336217 68 碳纳米管独特的一维管状结构、优异的物理性能使其在新材料、能源、催化、电子、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现碳纳米管的批量制备是拓展其广泛应用的前提。魏飞、骞伟中等编著的《碳纳米管的宏量制备技术》集清华大学魏飞教授的碳纳米管研究团队十多年的科研成果,着眼于碳纳米管批量制备的工程基础,从碳纳米管合成化学以及工程科学人手,首先介绍纳米材料批量制备的研究对象、基本方法和有关领域,然后阐述聚团状多壁碳纳米管、聚团状单壁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垂直阵列、碳纳米管水平阵列以及特种碳纳米管的批量制备化学、过程理念设计、工业实现、强化以及应用探索,接下来描述碳纳米管批量生产的工程现状以及工程管理,最后是对石墨烯、纳米碳纤维以及多级结构碳等新兴纳米碳材料的批量制备介绍。本书适合化学、化工、凝聚态物理、材料、纳米科技领域的广大科研、教学、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研究生和大学生阅读和参考。 自驱动系统中的纳米发电机 王中林 9787030343970 58 2006 年王中林小组成功地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发电机——纳米发电机,并提出自驱动纳米技术的新思想。之后,世界上掀起了能量收集技术研究的热潮。过去的七年间,作者研究组在这一研究领域系统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为了给出一个关于纳米发电机发展的全面并且连续的回顾与阐释,作者编写了这部专著,本书涵盖了这方面的基本理论、机理研究、工程放大以及纳米发电机的潜在应用。全书共 11 章,内容系统、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适合纳米科技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碳电子学基础 薛增泉 9787030352897 128 纳米结构与性能的理论计算与模拟 帅志刚等 9787030358530 150 类金刚石碳基薄膜材料 薛群基 9787030358981 168 贵金属基超结构纳米材料 杨军 9787030357434 98 压电电子学与压电光电子学 王中林 9787030357908 68 分子仿生 李俊柏等 9787030368348 128 纳米孔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I) 于吉红等 9787030368638 86 纳米孔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II) 于吉红等 9787030370235 88 纳米孔材料化学:NMR表征、理论模拟及吸附分离 于吉红等 9787030370273 80 纳米孔材料化学:催化及功能化 于吉红等 9787030369383 98 石墨烯——新型二维碳纳米材料 陈永胜 9787030375384 118 纳米科技创新和知识图谱(翻译) 王琛等 9787030378835 98 纳米摩擦学 温诗铸 9787030379603 128 微纳加工及在纳米材料与器件研究中的应用 顾长志 9787030378255 118 二维纳米复合氢氧化物的结构、组装与功能 段雪 9787030382641 150 微纳流控芯片 林炳承 9787030383549 128 二、 《中国化学科学丛书》 《 中 国化学科学丛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组织化学领域广大专家撰写,对学科前沿、发展现状与研究动态、重要科学问题、未来布局与优先领域等展开了深入细致战略调研。 《中国化学科学丛书》对国家“十二五”学科发展战略的制订及化学科学各分支学科的未来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化学科学丛书 书 名 作译者 ISBN 定价 出版时间 无机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 陈荣 高松 主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组编 9787030341853 198 元 2012 年6月 本书由我国无机化学领域的一线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合作编撰而成,介绍了无机化学各个领域最近几年的主要研究前沿与进展,尤其注重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 5~10 年的重点发展方向,以期对我国无机化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对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全书共 12 章,包括绪论、丰产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无机材料化学、配位化学、有机金属化学、团簇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物理与理论无机化学、无机纳米化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本书可供无机化学、化工以及材料、能源、医药等交叉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分析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 庄乾坤 刘虎威 陈洪渊 主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组编 9787030337658 138 元 2012 年4月 《分析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由我国分析化学领域的一线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合作撰写而成,在融合各分支学科发展的基础上集中反映了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全书分为 15 个专题:分析化学学科 “ 十二五 ” 发展战略报告、色谱分析、微 - 纳尺度分离分析、电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质谱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成像分析、化学计量学、生命分析化学、药物分析、环境分析化学、纳米分析化学、公共安全分析、分析科学仪器和装置。本书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可读性强。本书可供从事分析化学研究的科研与教学人员、分析测试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分析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对于基金申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供其他相关学科的非分析化学专业的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 有机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 杜灿屏 麻生明 主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组编 9787030319500 138 元 2011 年9月 《有机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由我国有机化学领域的一线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合作撰写而成,主要介绍有机化学领域最近五年的研究进展和今后五至十年的一些可能的重点发展方向。为方便广大读者,《有机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引述了大量原始文献,对包括国内学者的重要进展在内的有机化学各个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评述,以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推动我国有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全书共 12 章,涵盖了有机合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元素有机化学、天然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应用有机化学、绿色有机化学及光电功能导向的有机共轭分子等 11 个主要的分支学科;同时,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机化学学科 “ 十二五 ” 发展战略报告。《有机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可供有机化学、化工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生以及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物理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 杨俊林 高飞雪 田中群 主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组编 9787030311443 98 元 2011 年6月 本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组织编写,由 80 余位我国物理化学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联合撰写而成,阐述了我国物理化学有关研究方向目前的研究现状、挑战性科学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而提出未来应重视的发展方向与领域。全书共分十二篇,首先介绍我国物理化学“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整体规划,而后分别就物理化学中的实验方法和手段、理论化学方法及其应用、结构化学、催化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胶体与表 / 界面化学、电化学与分子电子器件、光物理与光化学、化学热力学、生物物理化学以及能源、材料、环境等相关领域中的研究内容进行了介绍。本书可供从事物理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高分子科学学科前沿与展望 董建华 张 希 王利祥 主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组编 9787030313294 138 元 2011 年6月 本书主要内容为近期高分子科学研究进展、国内外动态、发展趋势展望和应特别关注的重要方向。以大量进展实例和参考文献,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包括的分支学科领域有高分子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生物医用高分子、光电功能高分子、超分子组装、高分子表征方法、高分子复杂流体与软物质科学。同时,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分子科学“十二五”发展战略报告收入其中,还有几章研究专论,包括生物大分子,仿生高分子,高性能高分子,升温淋洗分级方法进展、原理及应用,响应性聚合物在化学与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等。本书内容涉及高分子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软物质及其相关交叉领域,可供这些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生及相关管理人员参考。 环境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 王春霞 朱利中 江桂斌 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组编 9787030310118 138 元 2011 年6月 本书由我国环境化学领域若干著名专家和部分海外学者撰写而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本学科的主流研究方向与水平。书中第一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环境化学“十二五”规划的主体内容,通而读之,有益于了解环境化学前沿并把握未来发展方向。第二篇至第八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环境分析化学、大气和水体污染与控制、土壤污染与修复、污染物环境过程与消减、污染生态化学与毒理学、理论环境化学等方面的新进展。第九篇选择了相关的热点问题加以论述,如纳米材料的环境应用与生物效应、环境污染与健康、化学污染与食品安全、放射化学、风险评估与管理等。作者们从不同角度研讨了环境化学的机遇与难点,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见解与思考。本书可供从事环境化学研究的学者以及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环境专业的师生阅读,亦可供相关人员参考。有兴趣的读者可在此基础上开展进一步探索或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 化学生物学学科前沿与展望 (全彩印刷) 蒋华良,陈拥军 主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组编 9787030379498 198 元 2013 年8月 化学工程学科前沿与展望 孙宏伟,段雪 主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组编 9787030354785 168 元 2012 年9月 三、 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现代化学基础丛书》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院士担任主编,多为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中科大、中山大学、科学院等重点院校教材 内容上总结理论知识,反映学科前沿,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作为研究生教材使用 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现代化学基础丛书 编号 书名 编译者 定价 出版时间 ISBN 号 1 电化学阻抗谱导论 曹楚南 32 2004 年5月 7-03-009854-4/O·1555 2 现代催化原理 吴越 60 2005 年5月 7-03-014580-1/O·2122 3 糖化学 孔繁祚 80 2005 年8月 7-03-015605-6/O·2261 4 超分子光化学导论——基础与应用 吴世康 45 2005 年9月 7-03-015873-3/O·2293 5 基础有机立体化学 邓并 主译 80 2005 年10月 7-03-015618-8/O·2264 6 不对称合成 尤田耙等 56 2006 年1月 7-03-016191-2/O·2324 7 天然产物化学导论 徐任生 58 2006 年7月 7-03-016491-1/O·2372 8 功能高分子 潘才元 50 2006 年9月 7-03-017303-1/O·2512 9 有机氟化学 卿凤翎 58 2007 年3月 978-7-03-018687-4/O·2700 10 天然高分子科学与材料 张俐娜 50 2007 年4月 978-7-03-018757-4/O·2704 11 高分子物理学——理解其结构和性质的基本概念 胡文兵 60 2009 年4月 978-7-03-022441-5/O·3257 12 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 陆国元 68 2009 年6月 978-7-03-024597-7/O·3538 13 水相有机反应大全 王东 刘利 陈拥军 68 2009 年9月 978-7-03-025252-4/O·3652 14 大环化学——主-客体化合物和超分子 罗勤慧 86 2009 年11月 978-7-03-023524-4/O·3422 15 生物途径的有机化学 卢忠林、何兰 78 2010 年1月 978-7-03-026157-1/O·3727 16 现代晶体化学 陈敬中 68 2010 年5月 978-7-03-027389-5/O·3887 17 药物化学总论(第三版) 郭宗儒 98 2010 年9月 978-7-03-028793-9/O·4056 18 生物无机化学导论(第三版) 计亮年等 58 2010 年9月 978-7-03-029000-7/O·4079 19 有机及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光谱方法 薛奇 65 2011 年3月 978-7-03-030205-2/O·4189 20 有机合成---策略与控制 王剑波等 150 2011 年4月 978-7-03-024780-3/O·3561 21 高分子物理导论 胡文兵 28 2011 年9月 978-7-03-032317-0/O·4492 22 涂料化学(第二版) 洪啸吟,冯汉保 42 2011 年9月 978-7-03-015596-2/O·2259 23 量热学基础与应用 胡荣祖,赵凤起,高红旭,宋纪蓉 98 2011 年10月 978-7-03-032479-5/O·4510 24 胶原物理与化学 汤克勇 89 2011 年12月 978-7-03-032705-5/O·4527 25 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分离 徐任生 等 98 2011 年12月 978-7-03-032656-0/O·4524 27 配位化学 罗勤慧等 108 2012 年3月 978-7-03-033658-3/O·4662 28 无机纳米探针的制备及其生物应用 徐淑坤等 58 2011 年12月 978-7-03-032757-4/O·4533 29 无机晶体的结构、组成和性质-晶格能、热膨胀、体模量和硬度 张思远 60 2011 年12月 978-7-03-033031-4/O·4563 30 催化作用基础 (第3版) 甄开吉,王国甲,毕颖丽等 50 2012 年2月 978-7-03-014629-8/O·2132 四、 《国外化学名著系列(影印版)》 国外化学名著系列(影印版) 书名 编译者 定价 出版时间 ISBN 号 均相催化 Homogeneous Catalysis-Understanding the Art Leeuwen 78 2008-3-3 978-7-03-021185-9/O ·3060 光学传感器-工业、环境与诊断应用 Otto S.Wolfbeis 88 2008-3-17 978-7-03-021186-6/O ·3061 现代光谱学-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化学例析 William W.Parson 98 2008-3-17 978-7-03-021187-3/O ·3062 荧光分析法原理(第三版)Principles of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Lakowicz 138 2008-4-4 978-7-03-021188-0/O ·3063 催化剂分离、回收与再生(影印)-化学与工艺流程设计 Cole-Hamilton 50 2008-3-17 978-7-03-021189-7/O ·3064 化学传感器-科学家与工程师入门 Gr ündler Peter 58 2008-3-17 978-7-03-021190-3/O ·3065 命名反应-详细反应机理大全(第三版) Li, Jie Jack 98 2008-3-17 978-7-03-021191-0/O ·3066 对映体分离-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影印) Fumio 60 2008-3-17 978-7-03-021192-7/O ·3067 高等有机化学:结构与机理(第5版) Carey, Francis A., Sundberg, Richard J. 160 2013-1-3 978-7-03-023857-3/O ·3461 高等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第5版) Carey, Francis A., Sundberg, Richard J. 160 2012-12-15 978-7-03-023858-0/O ·3462 《高等有机化学:结构与机理(第5版)》、《高等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第5版)》被誉为最畅销的美国大学教材,两册独立成书,分别先后重印三次,曾是当当最畅销的大学化学教材。 五、 《国外化学经典教材系列(影印版)》 国外化学经典教材系列(影印版) 书名 编译者 定价 出版时间 ISBN 号 有机反应机理的书写艺术 (美)格罗斯曼(Grossman, R.B.) 80 2012-12-21 978-7-03-033301-8/O ·4611 有机金属化学 (原第2版) 加里 O.斯佩萨德等 98 2012-5-11 978-7-03-034147-1/O ·4729 计算化学-分子和量子力学理论及应用导论(第2版) (加)里沃斯(Lewars, Errol G.) 150 2012-1-6 978-7-03-033299-8/O ·4609 质谱(第2版) (德)格罗斯(Gross, Jürgen H.) 150 2013-1-4 978-7-03-033296-7/O ·4606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第4版) (瑞)埃内·普雷奇(Erno Pretsch)等 98 2012-1-6 978-7-03-033300-1/O ·4610 材料化学(第2版) (美)法尔曼(Fahlman, Bradley D.) 138 2012-1-6 978-7-03-033297-4/O ·4607 药物化学导论(原著第4版) 格雷厄姆 L. 帕特里克 150 2012-5-14 978-7-03-034145-7/O ·4727 界面科学导论 (原著第2版) G.T. 巴恩斯等 78 2012-5-11 978-7-03-034146-4/O ·4728 六、 《图解版分析技术与实例丛书》 图解版分析技术与实例丛书 书名 编译者 定价 出版时间 ISBN 号 图解核磁共振技术与实例 严宝珍 49 2010-1-21 978-7-03-022326-5/O ·3237 图解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与应用 于世林 58 2012-4-12 978-7-03-024381-2/O ·3514 图解现代分析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术 于世林 苗凤琴 杜洪光 顾明广 78 2012-11-18 978-7-03-035880-6/O ·4934 图解微流控芯片实验室 林炳承,秦建华 78 2008-9-10 978-7-03-022716-4/O ·3297 图解气相色谱技术与应用 于世林 49 2010-1-7 978-7-03-026276-9/O ·3747 七、 《中国科学技术经典文库(化学卷)》 中国科学技术经典文库(化学卷) 书名 编译者 定价 出版时间 ISBN 号 无机化学丛书第一卷稀有气体氢碱金属 申泮文等 88 2012-3-27 978-7-03-030551-0/O ·4218 无机化学丛书第二卷碱土金属铍硼铝镓分族 顾学民等 98 2012-3-27 978-7-03-030550-3/O ·4217 无机化学丛书第三卷碳硅锗分族 郝润蓉等 78 2012-3-27 978-7-03-030549-7/O ·4216 无机化学丛书第四卷氮磷砷分族 项斯芬等 78 2012-3-27 978-7-03-030548-0/O ·4215 无机化学丛书第五卷氧、硫、硒分族 姚凤仪等 88 2012-3-27 978-7-03-030544-2/O ·4211 无机化学丛书第六卷卤素、铜分族、锌分族 钟兴厚等 98 2012-3-27 978-7-03-030547-3/O ·4214 无机化学丛书第七卷钪、稀土元素 易宪武等 98 2012-3-27 978-7-03-030574-9/O ·4224 无机化学丛书第八卷钛分族钒分族铬分族 申泮文等 98 2012-3-27 978-7-03-030546-6/O ·4213 无机化学丛书第九卷锰分族铁系铂系 申泮文等 98 2012-3-27 978-7-03-030545-9/O ·4212 无机化学丛书第十卷锕系锕系后元素 唐任寰等 68 2012-3-27 978-7-03-030572-5/O ·4222 八、工具书 《 英汉化学化工词汇(第四版) 》 ISBN : 978-7-03-006867-5/O ·1033 作者: 科学出版社名词室 定价: 98 开本: 大32 装帧: 圆脊精装 专业分类: 化学 前四版总发行量 12.7 万册 图书馆、实验室必备,化学化工领域最经典的工具书 可供从事化学化工科学研究、生产工作的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数学指南》 ISBN : 9787030325402 作者: 埃伯哈德 · 蔡德勒【德】 译者: 李文林等译 定价: 138.00 开本: A5 装帧: 塑面精装 页数: 1332 初版时间: 2011 年11月 重印时间: 2013 年1月 专业分类: 数学 《数学指南:实用数学手册》由科学出版社于 2011 年 11 月出版,本书自面世以来,受到业界同行高度关注和认可,已成为理工科大专院校师生等案头常备之经典,目前已重印 3 次,德文原版累计销量 50 万册 , 是一本市面上常销不衰的数学工具书。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数学大辞典 》 ISBN: 978-7-03-027359-8 总 主 编 :王 元 副总主编 :文 兰 陈木法 出版日期: 2010 年 8 月 开本 :大 16 开 页码 : 1252 定价: 228 元 读者对象 : ( 1 )数学及相关专业的科技工作者。 ( 2 )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 ( 3 )中学数学教师。 ( 4 )数学爱好者。 ( 5 )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其他读者。 本书特点: 由王元院士任总主编,文兰、陈木法院士任副总主编,两百多位专家共同编撰的《数学大辞典》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这部辞典内容全面、概念清晰、考证确凿、辞条典型、检索便利,集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于一体,是科学出版社继《数学百科全书》、《实用数学手册》等经典数学工具书之后又力推的一部极具典藏价值的优秀工具书。相信该书的编撰出版将为传承数学文明、促进数学科研、普及数学知识发挥积极作用。 l 全面性 全书分为 17 篇。涵盖了数学科学的方方面面常用的重要或基础内容。 l 权威性 国内 200 余位数学专业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概念清晰、考证确凿。 l 实用性 精挑细选的词条,具有典型性;内容编排合理,检索便利,易查易用。 l 先进性 由于成书时间原因,在其他同类工具书中鲜有反映的、国内外近二三十年的重要研究成果,在该书中都有较好的展现。 作者(及译者)简介、重要背景: 本书由王元院士担任总主编,文兰院士和陈木法院士任副总主编,聘请各分支学科的权威专家担任篇主编,由全国主要科研院校的 200 余位专家学者共同编撰,近 300 位专家参与审校。 总主编简介 (引自 数学所网站王元院士主页 ) 王元, 1930 年 4 月生于江苏镇江,著名数学家 。 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1952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经陈建功、苏步青推荐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在华罗庚指导下研究数论,曾任数学所所长与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他在解析数论、代数数论以及数论方法应用等方面均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为中国夺得了该领域的第一个重要成果:他与华罗庚一起开拓了高维数值积分的研究方向并创造了“华—王方法”,他们的专著《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英译本由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后,英、德、日、奥等十多个国家的 14 种数学杂志予以好评,认为“就抽象数学的应用而言,该书本身就是一个光彩夺目的例证”。王元在另一个艰深的领域代数数域上的丢番图分析以及数论方法在统计中的应用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成果。王元的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陈嘉庚物质科学奖、何梁何利奖、 1999 年华罗庚数学奖。他在国际数学界和港台数学界享有声誉,被聘为世界科学出版社顾问、联邦德国《分析》杂志编委及斯普林格《图论与组合》杂志编委。 1984 年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数学大辞典,涵盖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数论、代数学、分析学、复分析、常微分方程、动力系统、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组合数学、图论、几何学、拓扑学、微分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数学、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等学科,以常用、基础和重要的名词术语为基本内容,提供简短扼要的定义或概念解释,并有适度展开。正文后附有数学发展历史纪要、人名译名对照表等附录 , 并设有便于检索的中、英文索引。 本书可供数学及相关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中学数学教师,数学爱好者,以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其他读者参考使用。 主要章节: 本书正文按分支学科编排,书后设有中文词目汉语拼音索引、英文词目索引。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 数论 代数学 代数几何 分析学 复分析 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 偏微分方程 泛函分析 组合数学与图论 几何与拓扑 微分几何 概率论 数理统计 计算数学 控制论与信息论 运筹学 数学史 九、精品教材 书名 书号 定价 作者 学校 适用专业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 978-7-03-030065-2 39 董元彦 华中农业大学 生物、轻工业、林业、食品、水产等 内容简介 :为面向 21 世纪教学改革的高等农林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科书。内容包括化学的基本原理、化学平衡及其应用、仪器分析简介、元素化学知识等部分,共 18 章。内容分为 3 个层次: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深入提高的内容,用星号标出;拓宽知识面的内容,用小字号排印。为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增加了部分英文内容。 本书特点: 1. 编写队伍整体水平高,教材质量过硬,年均销售在 2 万册以上,累计销售已经超过 17 万册。 2. 配套有多媒体教学光盘和学习指导。其中光盘中包括教学大纲、课件、化学家小传、参考书目等,方便老师备课。 3. 已经在市场积累了很好的口碑,内容精炼、价格适中,市场竞争力强。 4. 作者系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湖北省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 有机化学 978-7-03-030027-0 49 李艳梅 清华大学 近化学专业,如环境、材料、生物、化工等上一个学期有机化学课程的专业 内容简介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可供高等院校选修短学时有机化学课程的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其他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全书共 17 章,按照以官能团分章的方式编排,每章最后都设置了相应的习题。教材内容精练,重点突出。在选材和举例方面,注重实用性和前沿性,许多实例来自于科研。在内容设置上,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几乎每个章节都设立了思考、导引和探究项目,可供学生讨论。还设置了拓展阅读部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的另一特色是引入理论计算,对每种官能团的代表化合物都拟合出形象的电子分布密度图,便于读者形象地理解化合物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此外,为适应双语教学需要,对常用的有机化学名词和重要概念标注了英文。 本书特点: 1. 针对上一个学期有机化学课程的专业; 2. 强调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每类化合物给出形象的电子分布密度图; . 简明图示各类化合物常见反应位点,将纷繁的反应归于结构的各位点;作者系国家级教学名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化学基础课教指委委员,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 978-7-03-025060-5 45 沈文霞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环境、材料、医药等近化学专业和二本院校化学、应化等专业少学时物理化学课程 内容简介 :既阐明了物理化学(不包括结构化学)的基本内容,又尽可能结合物理化学的应用并介绍该学科的部分研究前沿。共 10 章,包括: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反应动力学,电化学,表面现象和胶体分散系统。每节的核心内容提纲挈领地列在每节之前,使读者一目了然,阐述简明扼要又深入浅出,便于理解。全书的量和单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3100 ~ 3102 — 93 ”。 本书特点: 1. 书有配套的学习指导和电子课件,且电子课件。 2 作者系江苏省教学名师、理化学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江苏省教学名师,先后 4 次获国家级二等(或以上)的教学成果奖。 物理化学(第五版) 978-7-03-036902-4 35 董元彦 华中农业大学 土壤及植物营养、环境资源、食品科学、生命科学、农药、植物保护、畜牧兽医等 内容简介 :是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物理化学》的配套实验书。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设备的更新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要求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均已有很大的变化。当前实验内容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要求有提高的实验、综合性的实验。目前市面上还没有满足上述变化,可以适合农林院校教学需要的物理化学实验教材。 本书特点: 1. 国内同类教材首次采用双色印刷,版式新颖。 2. 适合农林院校及综合院校食品、生命等相关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要求,国内无强势竞争教材。 3. 配套齐全:课件、教辅、网站、物理化学实验教材支持,题量及题型丰富,英文习题及英文小结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4. 精品课程负责人,湖北省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 有机化学简明教程 978-7-03-036305-3 58 李瀛 兰州大学 生命、材料、环境、药学等相关专业 内容简介 : 以官能团体系为主线编排章节,采用脂肪族和芳香族分编的系统。以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反应为基础;突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由结构的角度阐明各类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各类化合物的结构,异构命名,物理和化学性质;自然界存在的典型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反映科学前沿的有关知识;波谱简解等。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衔接自然,深入简出,体现时代特点,便于学生自学。 本书特点: 1. 兰州大学的有机化学课程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省级精品课程; 2. 教材内容“少而精”,知识面“宽而广”,特别适合近化学专业使用,为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提供一本“不用参考书的教材”; 4 无机化学核心教程 978-7-03-032028-5 45 徐家宁 吉林大学 少学时的化学、应化专业,或者近化学专业,如环境、医药、材料等 内容简介 :本书为科学版化学核心教程系列教材之一,可与科学版的《无机化学考研复习指导》配合使用。本书强调知识准确、可读性强、接近课堂。第 1 章为绪论,第 2 ~ 10 章介绍化学基本原理,第 11 ~ 18 章介绍无机元素化学。本书适合 50 ~ 80 学时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及其他理工类院校无机化学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无机化学、普通化学等课程的考研参考复习书。 本书特点: 1. 作者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对教学有深刻的理解,尤其是无机化学课程中的“元素化学”。 2. 本书配套有学习指导、课件。 3. 教材针对性强,适用于 50~80 学时的无机化学课程。 人文地理学导论 978-7-03-035644-4 59 顾朝林 清华大学 地理科学、城市规划 内容简介 :本书按人文地理学导论、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和人文地理学进展的三层次教学体系设计,专门为本科生编写用于人文地理学教学的基础教材。全书围绕 空间 和 地方 这两个地理学的核心论题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近年来人文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地缘政治和人地关系等内容,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和前沿性的特点。全书按四条主线展开:①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②人类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③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④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联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 本书特点: 1. 国际化视野,本土化实践,紧扣学科发展前沿; 2. 清华大学与南京大学教授领衔,领域内多个研究方向专家或教师参与编写; 3. 以“空间”和“地方”为内核,融理论、方法与进展于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内容中,便于学校和查阅 每章文后附推荐阅读材料及复习思考题,便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和拓展学科视野 教材版式采用双栏双色设计,易读性强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 978-7-03-020130-0 39 韦玉春 汤国安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信息系统、遥感 内容简介 : 本书根据遥感教学经验 , 科研成果及国内外数字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最新发展编著而成 . 全书共分 8 章 , 讲述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数学基础 , 数字图像的几何矫正、辐射校正、增强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作业流程,并介绍了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分析的技术方法,当前流行的遥感数字图形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本书特点: 主线明确,条理清晰;图文并茂,实例丰富;学习和研究相结合;提供了教程中的实例图像,便于对不同处理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 十、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化学》 《SCIENCE CHINA:Chemistry》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主编】 万立骏 【刊载内容】 主要报道化学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涉及的学科包括理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环境化学、化学工程等,是化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文章收录】 中文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 【文章收录】 英文 SCI-CD, CA, and EI.
80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版社与图书馆图书评价标准
libseeker 2013-10-15 16:01
图谋按:《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年第5期刊发了代根兴、周晓燕《出版社与图书馆图书评价标准比较研究》一文。代根兴先生现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社长,之前为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馆长。该文内容对不仅对出版社、图书馆具备参考价值,对欲出版图书的作者、书评人士等亦有帮助。本文摘编部分内容。 摘编自:代根兴、周晓燕.出版社与图书馆图书评价标准比较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5):36-40 摘要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个体图书和整体图书两个方面,分析出版社预图书馆的图书评价标准,比较二者的异同点,指出出版社和图书馆应采取的措施。 1 出版社的图书评价标准 1.1出版社对个体图书的评价标准(书稿的选择标准) (1) 选题情况 首先看其学科属性,即看其属于哪个学科,是否属于本社出书范围,本社是否具有该书的出版资格,如中小学教辅、医学等图书必须有相应学科出版资质才能出版。其次要看其所属类别,是教材,还是学术专著;是工具书,还是大众读物;是教辅,还是少儿读物?第三要看其是否属于重大选题。按照新闻出版署的规定,对涉及政治、军事、安全、外交、宗教、民族等敏感问题的重大选题和其他需宏观调控的重大选题,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将书稿上报主管部门审读,并到新闻出版署履行备案手续,批准后才能出版。第四要看其出版价值和社会效益,即看其是否具有学术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史料价值,看其是否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对社会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无益处。第五要看读者对象和适用范围,是否符合社会和哦那个徐需要,这决定着该书的市场销量。第六要看其作者情况,据此大体能判断出书稿水平及可能的推广量。 (2) 经济效益 通过估算稿酬、编审校费、材料费(纸)、排版费、印刷费、封面设计费、光盘、装订费等对成本进行预测;通过估算广告宣传费、办公费、差旅费、征订费、交通费、运杂费、储运费(物流费)等对费用进行预测;对发行折扣(不同类型的图书有不同的折扣、不同时期的图书也有不同的折扣)、回款周期(帐期)、市场销量等进行分析,还要考虑有无出版资助及其额度。通过上述综合分析,预测其利润和经济效益。 (3) 书稿质量 1.2 出版社对成书的评价标准 (1) 内容质量 (2) 编校质量 (3) 设计质量 (4) 印刷质量 1.3 出版社对所有图书的评价标准(整体评价标准) (1) 出版规模 (2) 出版结构 (3) 出版特色 (4) 退货率与重印率 (5) 利润与效益 2 图书馆对图书的评价标准 2.1 图书馆对个体图书的评价标准 图书馆对个体图书的评价标准的实质是对个体图书的选择标准。关于这方面图书馆学教科书中有许多论述,如关于图书馆藏书补充原则(实用性、系统性与计划性、特色化与协调性原则)的论述,关于图书馆选书理论(价值论、需求论)的论述、关于图书馆选书依据的论述等。概括国内外图书馆选书理论,结合图书馆选书工作实际,图书馆对个体图书的选择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科内容。该书属哪个学科?是否符合本馆图书收藏的学科范围或专业领域?内容有无政治问题?学术价值如何?创新性、新颖性(版次、出版年代)、参考性、知识性、趣味性如何? (2) 作者水平。是否名家所著?是否知名机构编撰? (3) 读者需求。是否符合本馆读者的需要。 (4) 与图书馆任务的契合度。是否符合本馆的性质、任务和收藏范围?如一本地方志,当地的公共图书馆一定收藏。是否属于分工协调、合作收藏所分配的任务、范围之内? (5) 类型形式。是专著、工具书还是教材? (6) 出版者。是否由专业对口的出版社出版,是否由国内外知名出版社出版? (7) 价格高低。 (8) 外观质量。有无残缺破损、污损、印刷装订等方面的问题? 2.2 图书馆对整体图书(藏书)的评价标准 (1) 数量规模。藏书没有一定的数量,就谈不上质量。因此,教育部基本办学条件也规定了生均馆藏册数。图书馆也把藏书保障率作为其评价指标之一。当然,藏书数量也应适度,为此早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就提出了图书馆藏书的零增长理论(后改为图书馆藏书发展的稳定状态理论)。 (2) 系统性、完备性。主要指藏书覆盖率、重点学科藏书的系统性。 (3) 结构合理性。看其藏书的学科结构、类型结构、文种结构、时间结构、水平(等级)结构、副本结构等是否合理,是否形成了重点突出、比例适当、有主有从、相互联系的藏书体系。 (4) 特色化。藏书是否有鲜明的特色,包括专业特色、文种特色、载体特色、类型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等。 (5) 新颖性。主要看其藏书的出版年代以及新书入藏率;对高校图书馆来说,还要看其生均年购新书量是否达到教育部基本办学条件的相关规定。 (6) 读者利用情况。主要看其读者满足率、藏书利用率、藏书流通率、文献拒借率、馆际互借满足率等。 3 出版社与图书馆图书评价标准之比较 就整体图书而言,出版社和图书馆都强调图书要有一定的数量规模、鲜明的特色、合理的结构等。不同的是出版社更强调重印率、希望种少册多;而图书馆更强调品种,希望种多册少。出版社注重双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图书馆更重视社会效益。 就个体图书而言,出版社和图书馆都重视图书的学科属性,内容价值(包括政治和科学方面)、用户需求、作者水平、外观质量等。不同的是出版社更重视政治标准(可谓一票否决)、著作权、成本和利润;而图书馆对政治标准较为弱化,强调排除政治等各种偏见,保持客观中立,一视同仁,兼收并蓄。
个人分类: 学海拾贝|56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心智、脑与教育译丛》获得上海图书出版基金资助
jysjkx 2013-10-12 22:43
校出版社5著作获上海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 http://news.ecnu.edu.cn/s/192/t/342/41/b1/info82353.htm   受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委托进行评审,9月27日,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2013年度第一期上海文化艺术资助项目名单公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五部著作列入其中的上海图书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获资助的著作为《“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心智、脑与教育译丛》、《中国音乐美学原范畴研究》、《朱熹年谱长编(增订版)》和《上海潮滩研究》。   据统计,本次共有卢俊秀、叶澜、刘正、朱政惠、仲富兰、周加仙、茅志昌等在校教师的七部著作获得出版专项资助。除我校出版社外,我校教师获资助著作的所在出版社还包括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2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出版社9月新书快递
sciencepress 2013-10-9 10:24
各位老师,本期新书快递汇集了我社8月底至9月出版的最新图书,供您参阅选用。 一、基础科学 序号 书名 定价 作者 书号 书类 学科 1 统计质量控制图理论与方法 96 王兆军,邹长亮,李忠华 978-7-03-038250-4/O·5220 专著 数学 2 索伯列夫空间导论 118 陈国旺 978-7-03-038239-9/O·5218 基础理论 数学 3 SAR图像提高分辨率技术(第二版) 98 王正明,朱炬波,谢美华 978-7-03-038421-8/O·5250 专著 数学 4 高等数学(上册)(第三版) 48 李军英,刘碧玉,韩旭里 978-7-03-038288-7/O·5224 大学教材 数学 5 高等数学(下册)(第三版) 48 周英告,秦宣云,刘旺梅 978-7-03-038309-9/O·5229 大学教材 数学 6 线性代数 17 王天泽 978-7-03-037481-3/O·5119 大学教材 数学 7 线性代数(第三版) 18 杨文胜,刘伟俊,韩旭里 978-7-03-038308-2/O·5228 大学教材 数学 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 29 裘亚峥,陈亚力,刘诚 978-7-03-038233-7/O·5217 大学教材 数学 9 高等数学 46 盛海林 978-7-03-038383-9/O·5243 大学教材 数学 10 线性代数 29 蔡剑 978-7-03-038334-1/O·5234 大学教材 数学 11 应用数理统计 26 单伟,张苏梅 978-7-03-038344-0/O·5235 大学教材 数学 12 高等数学学习指导(上册) 38 孙法国,胡新利 978-7-03-038187-3/O·5210 大学教辅 数学 13 高等数学学习指导(下册) 30 孙法国,胡新利 978-7-03-038188-0/O·5211 大学教辅 数学 14 高等数学(上) 45 李源 978-7-03-038466-9/O·5255 大学教材 数学 15 微积分II 46 周国飞等 978-7-03-038359-4/O·5239 本科教材 数学 16 微积分I 39 黄卫华等 978-7-03-038358-7/O·5238 本科教材 数学 1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8 蔡高玉 978-7-03-038382-2/O·5242 大学教材 数学 18 矩阵论 34 尚有林 978-7-03-038575-8/O·5270 研究生教材 数学 19 多水平模型及其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 79 石磊,向其凤,陈飞 978-7-03-038195-8/O·5212 专著 数学 20 线性正则变换及其应用 98 许天周,李炳照 978-7-03-037547-6/O·5127 专著 数学 21 含裂缝介质中的弹性波传播特性 58 曾新吾,韩开锋,张光莹 978-7-03-038442-3/O·5252 专著 物理(力学) 22 小推力轨道机动动力学与控制 79 汤国建,张洪波,郑伟,王功波 978-7-03-038291-7/O·5225 专著 物理(力学) 23 大学物理实验 37 吴俊林 978-7-03-038369-3/O·5240 大学教材 物理(力学) 24 化学生物学学科前沿与展望 198 蒋华良,陈拥军,陈鹏,张礼和 978-7-03-037949-8/O·5180 专著 化学 25 二氧化碳化学 198 何良年 978-7-03-038333-4/O·5233 专著 化学 26 无机化学(第二版) 59 刘又年 978-7-03-038399-0/O·5244 大学教材 化学 27 无机化学 39 毛杰,王军锋 978-7-03-038320-4/O·5232 本科教材 化学 28 有机化学实验 65 吴美芳,李琳等 978-7-03-038409-6/O·5247 大学教材 化学 29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教程 59 胡国文,周智敏,张凯,王槐三 978-7-03-037864-4/O·5167 大学教材 化学 30 微纳流控芯片实验室 128 林炳承 978-7-03-038354-9/O·5237 专著 化学 31 无机化学 69 王书民 978-7-03-037587-2/O·5129 大学教材 化学 32 化学基础实验(I) 35 李天安 978-7-03-038543-7/O·5268 大学教材 化学 33 理化测试 I 39 李天安 978-7-03-038542-0/O·5267 大学教材 化学 34 有机化学实验 35 陈琳 978-7-03-038550-5/R·4559 大学教材 化学 35 无机及分析化学例题与习题 39 徐伟民 978-7-03-038524-6/O·5264 大学教材 化学 36 高能材料分子动力学 128 肖鹤鸣,朱卫华,朱伟,肖鹤鸣 978-7-03-038519-2/O·5263 专著 化学 37 普通生物学 78 李连芳 978-7-03-038180-4/Q·3174 大学教材 生物科学 38 森林遗传学 138 (美)T.L.怀特等编著;崔建国等译 978-7-03-038388-4/Q·3190 专著 生物科学 39 生物产业百科知识 198 黄学忠 978-7-03-037262-8/Q·3108 基本资料 生物科学 40 分子生物学习题解析 49 郑伟娟,沈燕,臧宇辉 978-7-03-038296-2/Q·3182 大学教辅 生物科学 41 分子生物学(第二版) 48 谢建坤,王曼莹 978-7-03-037995-5/Q·3168 大学教材 生物科学 42 特禽生产学 48 王宝维 978-7-03-038458-4/Q·3196 大学教材 生物科学 43 应用微生物学 45 丰慧根 978-7-03-038450-8/Q·3194 大学教材 生物科学 44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36 陈军 978-7-03-038183-5/Q·3175 大学教材 生物科学 45 生物检测技术 38 陈朝银,赵声兰 978-7-03-038475-1/Q·3197 大学教材 生物科学 46 中国地貌 198 尤联元,杨景春 978-7-03-038000-5/P·2432 专著 地球科学 47 京杭大运河时空演变 79 毛锋,吴晨等 978-7-03-037595-7/P·2418 基础理论 地球科学 4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实践教程 39 张洪江等 978-7-03-038452-2/P·2441 大学教材 地球科学 二、应用/技术科学 序号 书名 定价 作者 书号 书类 学科 1 可持续能源:事实与真相 98 (英)戴维 JC 麦凯著;张军等译 978-7-03-038443-0/TK·139 科普 能源(原子能、石油、天然气、矿业) 2 2012中国旱区农业技术发展报告 9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 978-7-03-038453-9/S·895 综述 农林 3 生态高值农业:理论与实践 128 赵其国,段增强 978-7-03-038263-4/S·889 论文集 农林 4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农学卷·第四分册 178 石元春 978-7-03-038284-9/S·891 基本资料 农林 5 工业电气控制技术(第二版) 39.9 邓力,余传祥 978-7-03-038268-9/TM·667 本科教材 电子、电工、电力、电讯、无线电 6 化学储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98 苏伟等 978-7-03-038231-3/TM·666 专著 电子、电工、电力、电讯、无线电 7 食品工程实验技术 30 赵思明 978-7-03-038315-0/TS·267 大学教材 工业技术(化工、轻工、食品工业、服装工业) 8 二维纳米复合氢氧化物 结构、组装与功能 150 段雪,陆军等 978-7-03-038264-1/TQ·1170 专著 工业技术(化工、轻工、食品工业、服装工业) 9 畜产食品工艺学 46 潘道东,孟岳成 978-7-03-038182-8/TS·266 大学教材 工业技术(化工、轻工、食品工业、服装工业) 10 自动目标识别评估方法及应用 58 付强,何峻 978-7-03-038345-7/O·5236 专著 机械、自动化 11 工程训练 38 王明川,刘晓微,张艳蕊 978-7-03-038116-3/TH·597 大学教材 机械、自动化 12 机械设计学习指导(第二版) 36 于惠力,潘承怡,冯新敏,向敬忠 978-7-03-038481-2/TH·605 大学教材 机械、自动化 13 计算机基础辅导及实验指导书 30 罗永龙,方群 978-7-03-037807-1/TP·6351 大学教材 计算机、通信 14 Oracle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38 王鲜芳 978-7-03-037563-6/TP·6323 大学教材 计算机、通信 15 HTML5+CSS3网页设计案例教程 49 姬莉霞 978-7-03-037568-1/TP·6328 大学教材 计算机、通信 16 C语言综合应用教程 25 刘华蓥、衣治安 978-7-03-038465-2/TP·6419 大学教材 计算机、通信 17 C++程序设计教程 34 张晓如,华伟 978-7-03-038385-3/TP·6407 大学教材 计算机、通信 18 大学计算机基础 35 舒斌 978-7-03-038393-8/TP·6409 大学教材 计算机、通信 19 鱼儿游泳的人工模拟教程 80 孔祥洪,钱卫国,郭阳雪 978-7-03-038107-1/TP·6368 大学教材 计算机、通信 20 面向对象数据结构(C++版) 39 姜麟 978-7-03-038274-0/TP·6385 大学教材 计算机、通信 21 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 25 王芳,张晓如 978-7-03-038357-0/TP·6405 大学教辅 计算机、通信 22 C++程序设计习题与实验教程 33 祁云嵩,王芳 978-7-03-038386-0/TP·6408 大学教辅 计算机、通信 23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 42 阎丕涛 978-7-03-038584-0/TP·6432 大学教材 计算机、通信 2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38 刘志都 978-7-03-037282-6/TP·6291 大学教材 计算机、通信 25 粒计算及其不确定信息度量的理论与方法 80 徐久成,孙林,张倩倩 978-7-03-037542-1/TP·6317 基础理论 计算机、通信 26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28 陈守满,王克刚 978-7-03-038572-7/TP·6430 大学教材 计算机、通信 27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 45 陈守满,王克刚 978-7-03-038573-4/TP·6431 大学教材 计算机、通信 28 AutoCAD 2013 实用教程 28 张云辉 978-7-03-038428-7/TH·602 大学教材 计算机、通信 29 量子信息处理技术及算法设计 60 周日贵 978-7-03-038583-3/TN·1276 专著 计算机、通信 30 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80 刘军民 978-7-03-038136-1/K·1832 专著 历史地理、考古 31 大遗址保护外部性治理研究 80 赵宇鸣 978-7-03-038206-1/K·1838 专著 历史地理、考古 32 虢国墓地出土玉器(一) 228 虢国博物馆 978-7-03-038163-7/K·1835 基本资料 历史地理、考古 33 丹江口潘家岭墓地 180 湖北省文物局等 978-7-03-037875-0/K·1821 基本资料 历史地理、考古 34 奉节白马墓地 268 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移民局 978-7-03-037874-3/K·1820 基本资料 历史地理、考古 35 永丰库——元代仓储遗址发掘报告 280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978-7-03-038194-1/K·1837 基本资料 历史地理、考古 36 蔚州寺庙壁画 468 蔚县博物馆 978-7-03-037447-9/K·1806 图册 历史地理、考古 37 考古学视野下的城市、工艺传统和中西文化交流——刘庆柱先生七十华诞祝寿论文集 180 本书编辑委员会 978-7-03-038306-8/K·1851 论文集 历史地理、考古 38 中国历史考古学论文集(上、中、下) 420 张勋燎 978-7-03-038124-8/K·1830 论文集 历史地理、考古 39 安阳北朝墓葬 228 河南省文物局 978-7-03-038179-8/K·1836 基本资料 历史地理、考古 40 广西考古文集(第五辑) 248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978-7-03-038242-9/K·1842 基本资料 历史地理、考古 41 郭童岙——越窑遗址发掘报告 328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978-7-03-038303-7/K·1850 基本资料 历史地理、考古 42 材料力学 49 邓宗白,陶阳,吴永端 978-7-03-038349-5/TB·417 大学教材 土木、建筑 43 器官移植临床指南(第3版) 59.8 陈孝平 978-7-03-038321-1/R·4539 实用技术 西医 44 人体寄生虫学 42 陈艳 978-7-03-038126-2/R·4514 大学教材 西医 45 医学物理学实验(第2版) 39 甘平 978-7-03-038222-1/R·4526 大学教材 西医 46 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与评估 48 陈鸿雁 978-7-03-038223-8/R·4527 大学教材 西医 47 医学物理学(第二版) 40 孟燕军,易小林 978-7-03-038184-2/O·5209 大学教材 西医 48 解剖组胚学学习指导(第三版) 29.8 王之一,王子彪 978-7-03-038390-7/R·4545 中高职教辅 西医 49 医药基础化学实训教程 19.8 程家蓉,陈先玉 978-7-03-038256-6/R·4531 高职教材 西医 50 振动与振动病防治 98 王林 978-7-03-037322-9/R·4398 专著 西医 51 医学细胞生物学 59 陈元晓,陈俊霞 978-7-03-038106-4/R·4513 大学教材 西医 52 病理生理学 46 黄宁,李著华 978-7-03-038101-9/R·4508 大学教材 西医 53 医学微生物学 60 李明远 978-7-03-038141-5/R·4517 大学教材 西医 54 医学遗传学 42 马用信,税青林 978-7-03-038102-6/R·4509 大学教材 西医 55 局部解剖学 55 康健 978-7-03-038105-7/R·4512 大学教材 西医 56 生物化学 55 钱民章,陈建业 978-7-03-038103-3/R·4510 大学教材 西医 57 神经生物学 60 熊鹰,齐建国 978-7-03-038127-9/R·4515 大学教材 西医 58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33 范虹,卢芳国 978-7-03-038355-6/R·4541 大学教材 西医 59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程 18 卢芳国,范虹 978-7-03-038356-3/R·4542 大学教材 西医 60 人体形态学 59 邓惠芳 978-7-03-038437-9/R·4547 高职教材 西医 61 人体机能学 63 徐玲 978-7-03-038438-6/R·4548 高职教材 西医 62 不安腿综合征 69 乐卫东 978-7-03-038232-0/R·4530 专著 西医 63 实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学(翻译版,原书第2版) 198 Ivan P.Casserly;杨镛,王深明,谷涌泉译 978-7-03-038313-6/R·4538 专著 西医 64 医学生学习方法 19.8 高雅 978-7-03-038547-5/R·4558 大学教材 西医 65 儿童护理(第三版)(高职高专) 39.8 臧伟红 978-7-03-038491-1/R·4551 高职教材 西医 66 人体经络穴位图册 20 张永臣,贾红玲 978-7-03-038262-7/R·4532 生活健康 医疗保健 67 重订何子淮女科 98 陈少春,吕直,傅萍,何嘉琳 978-7-03-038229-0/R·4529 专著 中医 68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与地质封存首次规模化探索 218 吴秀章 978-7-03-038061-6/X·725 专著 资源环境 69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80 吴铮争 978-7-03-038217-7/K·1840 专著 科普读物 三、社会科学 序号 书名 定价 作者 书号 书类 学科 1 证据网络推理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48 姜江,陈英武,常雷雷 978-7-03-038417-1/O·5249 专著 社会科学 2 信息检索与创新专利 32 刘二稳,许福运等 978-7-03-038484-3/G·2466 大学教材 社会科学 3 管理统计 38 程龙生 978-7-03-037773-9/C·597 大学教材 社会科学 4 潘际銮传 38 徐丽萍,华荣祥 978-7-03-038445-4/K·1859 科普 社会科学 5 中国“新四化”研究报告 78 牛文元 978-7-03-038595-6/C·617 专著 社会科学 6 大学体育教程 35 宋发绪 978-7-03-038470-6/G·2465 大学教材 生活、文体娱乐 7 奥巴马震撼人生·励志成长篇(含光盘) 39.8 成应翠,李雪 978-7-03-038341-9/H·691 励志类 语言、教育 8 奥巴马震撼原声·深度访谈篇(含光盘) 39.8 成应翠,李雪 978-7-03-038471-3/H·699 励志类 语言、教育 9 新托业7大题型满分秘籍(含光盘) 60 LiveABC 978-7-03-038348-8/H·692 考试用书 语言、教育 10 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2013—2014 99 邱均平,赵蓉英,程斯辉等 978-7-03-038339-6/G·2456 考试用书 语言、教育 11 大学语文 39.9 杨经华 978-7-03-038139-2/H·684 大学教材 语言、教育 12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第二版) 36 向群英,黄诚,刘颖 978-7-03-038085-2/G·2446 大学教材 语言、教育 13 现代教育技术 32 柏宏权 978-7-03-038371-6/G·2457 大学教材 语言、教育 14 形势与政策 29 龚培河 978-7-03-038410-2/G·2461 大学教材 语言、教育 15 日常口语应急关键词 29.8 金利 978-7-03-038476-8/H·700 考试用书 语言、教育 16 职场口语应急关键词 29.8 金利 978-7-03-038460-7/H·697 考试用书 语言、教育 17 留学口语应急关键词 29.8 金利 978-7-03-038312-9/H·688 考试用书 语言、教育 18 旅游英语关键词 38 金利 978-7-03-038463-8/H·698 考试用书 语言、教育 19 大学体育教程 47 罗林 978-7-03-038394-5/G·2460 大学教材 语言、教育 20 大学语文 45 王宏民 978-7-03-038516-1/H·701 大学教材 语言、教育 21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29 姚林娜 978-7-03-038526-0/G·2468 大学教材 语言、教育 22 党性党风党纪与党的纯洁性:与优秀大学生谈保持党的纯洁性 66 张国臣 978-7-03-038338-9/D·324 专著 党政、哲学、宗教 23 生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58 张德昭,李树财 978-7-03-038569-7/B·265 专著 党政、哲学、宗教 24 刑法学(第二版) 62 于阜民 978-7-03-037519-3/D·317 大学教材 法律 25 经济法概论 59 华鹰 978-7-03-038099-9/D·323 大学教材 法律 26 行政法学(第二版) 30 温晋锋,徐国利 978-7-03-038368-6/D·325 大学教材 法律 27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二版) 35 徐祥民 978-7-03-038509-3/D·326 大学教材 法律 28 外国刑法学原理(大陆法系) 78 贾济东 978-7-03-037455-4/D·315 大学教材 法律 29 全国百佳茶馆经营指南 168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 978-7-5088-4087-1/F·49 经营管理 经济管理 30 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有效性研究 49 徐鹿 978-7-03-038248-1/F·3162 专著 经济管理 31 财政学 37 尚可文 978-7-03-038100-2/F·3139 大学教材 经济管理 32 系统动力学(第二版) 39 钟永光,贾晓菁,钱颖 978-7-03-038365-5/N·515 大学教材 经济管理 33 会计学原理习题、案例与解答 19 潘琰,袁寒松 978-7-03-038030-2/F·3134 大学教辅 经济管理 34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 86 赵振全 978-7-03-038430-0/F·3179 专著 经济管理 35 现代区域经济学 178 石敏俊 978-7-03-038391-4/F·3173 基础理论 经济管理 36 金融学 48 骆志芳,许世琴 978-7-03-038098-2/F·3138 大学教材 经济管理 37 经济信息导航 36.9 过仕明 978-7-03-038467-6/F·3182 大学教材 经济管理 38 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版) 32 蓝海林 978-7-03-038387-7/F·3172 大学教材 经济管理 39 战略管理(第三版) 28 李玉刚 978-7-03-038367-9/F·3171 大学教材 经济管理 40 海洋经济统计简明教程 38 何广顺,张效莉,贺书锋,韦有周 978-7-03-038366-2/C·612 大学教材 经济管理 41 中国能源安全研究:基于管理科学的视角 85 范英,姬强,朱磊,李建平 978-7-03-038427-0/F·3178 专著 经济管理 42 基于数据和扰动辨识的生产调度优化理论 88 薄洪光 978-7-03-038566-6/F·3194 专著 经济管理 43 2012中国农业产业投资报告 98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等 978-7-03-038673-1/F·3204 报告类 经济管理 44 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2013 98 牛文元 978-7-03-038522-2/F·3189 专著 经济管理 45 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 78 华鹰 978-7-03-038556-7/F·3192 专著 经济管理 46 快速工业化区域建设用地扩张模式与机理 59 唐常春 978-7-03-036208-7/F·2910 专著 经济管理
个人分类: 新书快递|597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社《“好玩的数学”丛书》等3种科普图书获最受公众喜爱图书
sciencepress 2013-9-16 10:41
科学出版社《“好玩的数学”丛书》等3种科普图书获最受公众喜爱图书 9 月 12 日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的第 33 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由公众评选出的最喜爱的 20 本科普图书和 15 本科普期刊正式揭晓。科学出版社《 “ 好玩的数学 ” 丛书 》、《 “ 天 ” 生与 “ 人 ” 生:生殖与克隆 》和《 贪玩的人类 》 3 种(套)科普图书入选。 今年5月份,中国科协科普部组织了“公众喜爱的优秀科普作品”活动。通过广泛的推荐和定向的征集,请专家进行初评、终评,最后从1500多种图书当选出106种,从100多种期刊当中选出30种,把选出的图书和期刊发布到网上让公众来投票评选。这次评选活动在一个月时间里,公众投票就达到了835万人次,最终评选出20本图书和15本期刊。 天猫旗舰店链接: 《“好玩的数学”丛书》 《 “ 天 ” 生与 “ 人 ” 生:生殖与克隆 》 《 贪玩的人类 》
个人分类: 新书快递|4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出版社和《中国科学》物理编辑参加厦大CPS 2013
sciencepress 2013-9-12 21:38
科学出版社数理分社、《中国科学:物理 力学 天文学》编辑已抵达厦门大学,参加2013年9月12日-15日在厦门大学召开的中国物理学会2013 年秋季学术会议(CPS 2013):厦大科学艺术中心一层第25号展位,现场开展图书出版和论文发表交流、图书展卖、样刊赠送等活动,欢迎各位老师会间光临科学社展位。 9月13日下午14:30-16:30,科学出版社物理分社和《中国科学:物理 力学 天文学》编辑将在科学艺术中心一楼1号会议室将举办交流座谈会,敬请您光临交流! 同时,配合此次学术会议“科学出版社物理类图书专题展” http://book.dangdang.com/20130726_pf2t 也在继续中,敬请光顾!
个人分类: 科学动态|31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注科学出版社微信-每天试读一本精品好书,上班旅途将不再孤单
热度 1 sciencepress 2013-9-10 11:26
关注科学出版社销售中心官方微信, 每天试读一本精品好书,您的上班旅途将不再虚度。 播种书,采众长,成非凡,这是我们唯一能为您做的事情。 您的喜爱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我们无以为报,唯有做更好的书,向您致敬。 扫描微信二维码: 公众账号:科学出版社销售中心
个人分类: 科学动态|306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PDF图书开放免费下载
jerrycueb 2013-8-26 12:45
美国的国家学术出版社(National Academies Press,NAP)于2011年6月2日宣布,将其出版的所有PDF版图书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下载,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DRM保护。这其中不仅包括超过4000种最新出版的图书,还包括已经提交报告将于未来一段时间出版的图书。 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工程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美国国家医学院(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目标是在维持收支平衡的同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NAP从1994年就开始提供免费的在线内容。在6月2日的声明之前,这些所有的PDF版图书对发展中国家都是免费的,65%的内容对所有国家用户免费。 网址: http://www.nap.edu/ 附:全球部分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1.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电子出版库: http://dspace.anu.edu.au/ 2.阿德雷德大学电子文本收藏中心,包括古典文学,哲学,科学和医学著作: http://ebooks.adelaide.edu.au/ 3.澳大利亚数字化人文门户(澳大利亚人文学界的数字化资源门户) http://www.ehum.edu.au/ 4.科廷大学技术文献库(科廷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http://espace.library.curtin.edu.au/R 5.墨尔本大学电子出版物收藏网 http://www.lib.unimelb.edu.au/eprints/ 6.昆士兰大学数字文库 http://espace.library.uq.edu.au/ 7.SETIS悉尼大学学术电子文本及图像服务 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 8.新西兰数字文献收集网 http://nzdl.sadl.uleth.ca/cgi-bin/library 9.古腾堡数字化图书馆 http://www.gutenberg.org/wiki/Main_Page 10.Infomotions 西方文学/哲学网 (包括自美国/英国的文学和西方哲学公开著作) http://infomotions.com/ 11.康奈尔大学Arxiv (收藏了物理,数学,非线性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数字化 预印本 出版物) http://arxiv.org/ 12.Bartleby.com (包含世界历史百科全书,以及哈佛经典著作,提供免费的电子文本) http://www.bartleby.com/ 13.Bibliomania (提供超过2000部免费电子文献,以及研究成果) http://www.bibliomania.com/ 14.Cogprints(有各类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哲学,生物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电子文献, 部分区域需要注册) http://cogprints.org/ 15.印第安纳大学国际文献档案库(这是一个服务公众的全文数字图书馆,作者可以提交著作,并被连入参考文献) http://dlc.dlib.indiana.edu/dlc/ 16.DLESE地球系统教育数字图书馆( 涵盖了环境,地理,地质,海洋以及其他物理科学;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方法和科学哲学内容) http://www.dlese.org/library/ 17.Elfwood(拥有超过两万部文学和艺术作品,来自超过一千五百名幻想/科幻艺术家和作家) http://www.elfwood.com/ 18.Eserver.org(收藏了大量在线智慧文学和资源,由华盛顿大学创立) http://eserver.org/ 19.IPL互联网公共图书馆 (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http://www.ipl.org/ 20.库尔特·斯塔博的在线图书馆(收藏了古代和现代的大量生物学著作,其中很多珍本, 可在线阅读) http://www.zum.de/ 21.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文献网站 http://ocw.mit.edu/OcwWeb/web/home/home/index.htm 22.美国国家科学院在线数据据库(超过3000部科学,工程和健康卫生方面的著作,可以在线阅读,这些文献代表了美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精华) http://www.nap.edu/ 23.Ndltd.org (搜集了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许多欧洲国家,香港,台湾和美国的论文) http://www.ndltd.org/ 24.宾夕法尼亚大学网站(有超过 16000 部在线电子书 ,值得一读): http://digital.library.upenn.edu/books/ 25.牛津大学档案馆 (建于1976年,这里有用于研究和教学的大量高品质文献资料公共区域可以免费在线检索目录,下载): http://ota.ahds.ac.uk/ 26.弗吉尼亚大学电子文献中心 (超过10000 部可以公开或取的著作(以及超过 164000 幅图像):http://www2.lib.virginia.edu/etext/index.html 27.Gallica.bnf.fr (法兰西国家图书馆资助的网站,法文): http://gallica.bnf.fr/ 28.世界图书馆(世界图书馆,法语) http://abu.cnam.fr/ 29.意大利电子书网站(包括小说,诗歌,古典文学,戏剧,传记,恐怖和幻想小说,新经济学等)http://www.ebookgratis.it/ 30.日本文学著作( 格式包括 HTML , ZIP(下载)和日文电子书格式) http://www.aozora.gr.jp/ 31.今日美国开放图书计划 (一家报纸网站的独立部门,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开放了他们的版权,供所有的访客阅)http://www.usatoday.com/ 32.英语文学网站 (超过一千位学生为这个巨大的网站捐助成果,焦点是英语文学) http://www.litencyc.com/ 33.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书 (包括:Abap, Java, Linux, Php, Oracle Vb.net 。 PDF 格式。注意,在下载之前,需先建立一个账户) http://www.downloadfreepdf.com/ 34.数学世界 (为学生,教育家,数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准备的全面地数学百科全书)http://mathworld.wolfram.com/ 35.在线医学百科全书 (超过1500主题的在线医学百科全书,包括康复,疾病,伤害,营养,手术,症状,试验)http://www.healthopedia.com/ 36.医生的免费电子书(免费使用的医学电子书) http://freebooks4doctors.com/ 37.奥地利文献 (超过12000 部奥地利文献,甚至包括明信片,可以在因特网上访问)http://www.literature.at/default.alo;jsessionid=453DD0DC127BBBB02C863B1887F76E28 38.GPO Access(美国政府文献): http://www.access.gpo.gov/ 39.世界最大的社会科学文献网站(ICPSR)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http://www.icpsr.umich.edu/icpsrweb/ICPSR/ 40.National Academy Press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医学协会等机构的论文/报告/PPT,内容几乎涵盖所有学科) http://www.nationalacademies.org/publications/ 41.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文档,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多种语言,包括中文) http://www.unesco.org/new/en/unesco/
个人分类: 数据专题|1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磅来袭咯~# 科学出版社暑期精品图书专题展卖
sciencepress 2013-8-19 15:40
我不是链接 戳图 戳图 戳图
28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因疾病的分子生物学》
热度 1 duke01361 2013-8-3 14:58
《 基因疾病的分子生物学》 潘学峰 著 http://shop.cip.com.cn//product/20140301/298429787122185990.html http://www.amazon.cn/dp/B00IXKYE1U/ref=cm_sw_r_si_jdp_qMBktb0NBJMEW 化学工业出版社生物医药分社出版 内容提要 本书围绕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维护、基因与环境之间的互作、基因疾病、基因治疗等众多现代生命科学重要命题进行了系统、紧扣前沿的论述。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有关科学工作者的业务参考用书,更能满足相关专业的大学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系统掌握基因-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知识的需要。 前言 本书的写作缘于我的一本名为《基因的自身维护与疾病的发生》图书的成功出版。该书自2004年出版后很快就销售一空,被广泛用作参考书、教材和教辅,并在接下来的近10年间需求之声不断。本书的写作也正是受到了它的鼓励。 本书围绕着“基因与人类健康”这一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命题,对基因在生物细胞内的维护,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人类疾病关系的分子基础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并依据各篇章的内容和特点,把全书定为三篇。其中,第1章、第2章、第3章和第4章为本书的第Ⅰ篇,主要尝试从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实体两个方面对“基因”概念加以梳理和完善。第4章则言简意赅地对包括人类在内的一些常见模型生物基因组中与基因组稳定性维持密切相关的要素进行了总结,相信这些内容可以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第Ⅱ篇中的基因重组和重排,以及第Ⅲ篇中的人类基因组不稳定所导致的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在本书的第Ⅱ篇里,主要围绕“基因”的动态属性,包括基因在活体内的代谢、DNA损伤和修复的分子机制展开了论述。同时,在此篇中,还对迄今发现的与基因稳定性维护有关的基因重组和重排的分子机制进行了介绍。为了顺应近年来出现的“环境�不�因互作”的研究趋势,在第7章里,从基因实体改变和基因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两个层面对基因环境互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而在本书的第9章,则着重阐述了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控制,以及迄今发现的细胞凋亡、细胞自噬和程序性细胞坏死三大类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并着重介绍了细胞周期检查点对DNA损伤、修复、复制和重组的调节控制的分子过程。第Ⅲ篇则针对包括人类肿瘤、癌症和遗传病等基因疾病的发生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在该篇的第12章对当前比较常见的与疾病基因的诊断、探查有关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同时,也对当今与基因治疗相关的知识进行了阐述。 我们期望本书能够为读者同仁呈献有关基因疾病的系统和可信赖的知识。与此同时,我们更在乎读者在阅读完本书之后所可能获得的感受。为此,在本书写作过程中,除了我自己之外,我还请了我的研究生杨丽博士、危金普硕士、陈细芳硕士、王雪苏硕士等,以及我教过的本科生张祥和何文倩等同学帮助对本书的科学内容和文字分章进行认真的审读、润色和修改。 自2005年春季以来,我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和培养上。这样的工作内容使我深切了解了哪些知识是我们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所必须掌握的。为此,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总是尽可能地想到学生们的需求,希望本书有机会满足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学习需要。与此同时,书中也引用了来自我们自己实验室的科学产出。这些工作曾在不同的时期接受了来自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No��5132014)、北京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基金、英国医药研究理事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等资金单位的支持。因此,我希望借此机会对这些基金单位的支持表达我由衷的感谢。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曾大量使用了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河北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信息资源,为此,我真诚地对上述单位的同仁表达感谢。 我也希望借此表达对夫人岳志莲博士和儿子潘岳(Callum Y��Pan)的感激,来自他们的支持和理解才使我有可能拿出大量的时间从事本书的写作;最后,我更要感谢来自化学工业出版社相关编辑的指导和帮助,正是他们的鼎力协助才使得本书有幸能够与读者见面。 潘学峰(BSc,MSc,Ph��D��) 2014年1月 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 拥有智慧的人拥有一切,缺乏智慧的人,即使什么都不缺,亦为贫者 Those who possess wisdom,possess every thing;those who have not wisdom,whatever they may possess,have nothing��(Thiru Valluvar,India Thirukkural,第48章,430首) 目录 目录 1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实体及基因组 1基因、基因组与基因疾病 1.1遗传、基因和环境影响 1.1.1遗传规律的发现 1.1.2什么是基因 1.1.3基因与环境互作 1.2 DNA修复现象的发现 1.2.1 紫外线和离子辐射对基因的损伤和修复机制的发现 1.2.2同源重组和DNA损伤 1.2.3碱基错配对修复现象的发现 1.3遗传物质的稳定性问题 1.3.1一个被忽略了的问题 1.3.2 DNA损伤的结构基础 1.4表观遗传学与人类复杂性疾病 1.5基因稳定和人类疾病的研究现状 1.6后基因组时代的疾病观 1.6.1基因医学已经进入系统生物学的时代 1.6.2疾病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和环境基因学 1.6.3基因组医学的发展 1.6.4基因医学时代的人类健康实践 1.6.5再生医学 参考文献 2基因的结构实体 2.1核酸分子 2.1.1核酸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2.1.2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 2.2 DNA的结构生物学 2.2.1氢键平面和氢键二面角 2.2.2 DNA双链结构的多态性 2.2.3 DNA双螺旋中的大沟和小沟 2.2.4 DNA双螺旋的左手构象形式 2.2.5 CpG岛的表位遗传学作用和TG·CA二核苷酸重复序列 2.2.6 DNA的二级结构具有多样性特点 2.2.7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核酸 2.2.8核酸的变性和复性 2.2.9沃森—克里克碱基对和胡格斯汀碱基对 2.2.10双链DNA可以含有微结构 2.3 DNA拓扑学问题 2.3.1闭环超螺旋DNA的拓扑学描述 2.3.2 A型、B型和2型DNA的拓扑学参数 2.3.3催化条件下的DNA拓扑结构 2.3.4活体内DNA分子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拓扑学结构 2.4基因与染色体组的组织 2.4.1基因和染色体 2.4.2染色体的化学组成 2.5核小体的代谢 2.5.1核小体的从头组装是一个受到调节控制的过程 2.5.2 DNA复制过程中的核小体组装 2.5.3核小体形式对DNA超螺旋的影响 2.5.4核小体的组装与染色体修复 2.6染色体在细胞周期内的代谢 2.6.1染色体的包装 2.6.2染色体结构维护蛋白 2.6.3染色体的三级包装的可能分子机制 2.7染色质的构象状态 2.7.1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2.7.2异染色质组装的分子机制 2.7.3异染色质DNA序列特点 2.7.4异染色质状态的转变 2.8染色质构象状态与真核生物基因的组织 2.8.1基因在染色质上的组织 2.8.2染色质的重要部位 参考文献 3基因的功能实体 3.1基因的功能概论 3.1.1基因与遗传信息 3.1.2 DNA负载的遗传信息和表观遗传信息 3.1.3表观遗传及表观遗传参与者 3.2基于顺反因子的基因功能实体 3.2.1基因的标志——顺式作用元件 3.2.2真核生物基因编码区的保守元件 3.2.3顺式调控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3.3存在于基因线性序列中的遗传信息 3.4基因元件改变与人类疾病 3.5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调节控制 3.5.1基因转录的调控模式 3.5.2诸多分子反应过程的偶联 3.5.3参与基因转录调控的蛋白质 3.5.4非编码RNA分子的调控作用 3.6表观遗传学信息——基因的二维功能实体 3.6.1核小体作为遗传信息代谢的功能平台 3.6.2核小体中组蛋白的修饰与基因转录 3.7基因在细胞核内的地域分布 3.7.1细胞核组织与基因表达调控——遗传信息的三维组织 3.7.2基因的三维解读 3.7.3异染色质与基因的长程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4基因组的组织结构 4.1基因组概论——基因的大本营 4.1.1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4.1.2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 4.1.3基因的拷贝数之间的区别 4.2重要细胞器内的DNA 4.2.1线粒体DNA的结构和功能 4.2.2与mtDNA有关的疾病 4.3其他模型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4.3.1小鼠基因组 4.3.2酵母基因组 4.3.3细菌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参考文献 Ⅱ基因的自身维护 5 DNA及表观遗传标志的复制 5.1 DNA复制的研究 5.1.1 D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 5.1.2 DNA复制的分子机制 5.1.3参与DNA复制的有关组分 5.1.4 DNA复制的过程 5.1.5 DNA复制忠实性的维护 5.1.6活体细胞中DNA合成的组织 5.2 DNA复制过程中的拓扑学问题 5.2.1连接体和去连接体 5.2.2 DNA分子之间形成的连接体 5.2.3 DNA拓扑异构酶(DNA topoisomerase) 5.3特殊形式的DNA合成 5.3.1诱导型稳定DNA复制和DNA重组依赖的DNA复制 5.3.2组成型稳定DNA复制 5.3.3 DNA的跨损伤复制 5.4 DNA复制的多种形式 5.4.1滚环复制 5.4.2 D环复制 5.4.3蛋白质作为DNA复制过程中的引物 5.5表观遗传学标志的传递 参考文献 6 DNA的损伤和修复 7环境和基因互作 8基因重组与重排 9细胞周期控制及细胞死亡控制 Ⅲ 基因性疾病及基因治疗 参考文献
个人分类: Pan Books Published|5651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出版社南京分社招聘物理编辑
sciencepressnj 2013-7-29 11:24
科学出版社南京分社招聘简章 科学出版社南京分社正式成立于2010年,是科学出版社重要的分支机构。南京分社立足江苏、辐射周边,通过与本地区出版资源和渠道资源的整合与合作,为分社业务区域内的科研、教育系统专家、教师提供优秀的出版平台。 现我社因业务发展需要,拟招聘图书策划编辑。欢迎广大有志从事出版工作的 有识之士 加盟! 招聘岗位:物理策划编辑1名 全职 岗位描述: 1 、物理专著、高等教育物理教材选题策划和研发。 2 、高校、院所科研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维护。 招聘条件: 1 、物理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熟悉相关专业知识。 2 、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以及一定的专业英语读写能力。 4 、乐观向上,能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能适应短期出差调研,并能承受一定工作压力。 5 、具有从事上述专著策划或专业教材策划编辑工作经历,或具有该专业教学经历者优先。 6 、身体健康。 简历投递方式 : nanjing@mail.sciencep.com 邮件主题为:应聘岗位+姓名+专业 简历后缀名为.doc或者.pdf 地址: 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189号民防大厦706室
2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Cell reports
热度 11 xusuowen 2013-7-7 08:48
http://www.cell.com/cell-reports/authors --Author guideline CO-SUBMISSION In the l imited number of instances in which a paper is potentially appropriate in scope for the readership of two different Cell Press titles, Cell Press offers authors a unique opportunity, not provided by any other journal group , to submit a manuscript for joint consideration at two journals at the same time . Authors interested in pursuing this option should contact the editors of both journal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8128 次阅读|12 个评论
谈谈朱镕基与贪官
热度 1 dulizhi95 2013-7-5 10:46
谈谈朱镕基与贪官 刚在网上看到“朱镕基讲话实录”,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其中有如下这段:    第三,干部队伍的腐化相当严重。有些事情是前所未闻的。县长买通杀手去杀县委书记,他好当书记;副县长买通杀手杀县长,他好当县长。这类案件不是一起,起码有五起之多。我们只听说过跑官、买官、要官的事情,没有听说过有杀人升官的事。居然腐败到这个程度! 朱文中的“五起之多”指的是他当政时所看到的某段时间,并且只限于县长和县委书记,之前呢?之后这十几年呢?要知道,他之后的这十几年可是中国贪腐的大爆炸期。 没想到朱镕基前总理的这一事实感慨,与本人以前的分析判断不谋而合。 请看本人以前的分析: 首先,本人分析当今官场竞争极其激烈,竞争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做“公仆”的付出,并以付出来显示自己的“德”,而是为了无边的利益。然而,当今的官场竞争是无序的,从而,每位参与角逐者必须充分发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比如,比赛花钱,你能花我比你更能花;比赛玩虚的政绩,你能玩我比你更能玩;更进一步,互相举报陷害,最极端的情况就是“图穷匕见”,雇凶杀人了。 当今世道,对于有志于官场逐利的人们而言,只有十分愚蠢和下作的人,才会侵犯没有兴趣参与官场逐利的人,反过来也一样,若是后者主动侵犯前者,那也非常愚蠢和违背逻辑。 但逐利者之间就不一样了,那可是雪花花的利益之争。所以,当今,记搞长,长搞记,副雇凶杀正,正雇凶杀副的案例可是不绝于网络,这不,刚刚湖南一工会主席刺死其局长,然后跳楼。 官与民斗的愚蠢例子也不少,最著名的当然就是陕西 庞家珏与曹长征案。偏偏他整治的曹长征乃“青年党员干部”,属“门槛中人”,“上进心”极强,这样的人,你阻断了他“上进”的机会,那不是比要他的命还令他难受么?于是,曹长征选择了不惜一切代价,不惜抛弃一切,坚决战斗。最终,愚蠢的庞家珏遭了殃。庞家珏当时已经是副省级了,试想,若是庞将与曹斗的精神和精力,用在与正省长乃至省委书记的“竞争”上面,取胜之后捞个正省级坐坐也未可知呢?
2285 次阅读|1 个评论
汉斯出版社
热度 1 wjwj814053614 2013-6-24 19:12
最近在“渗流力学进展”投了一篇文章,是汉斯出版社,但是最近在网上看到好多关于汉斯出版社不好的消息。。。哦,MGD,我该怎么办呀?今天才提交修改版,之前投文章什么都没有想,导师说投文章只要跟期刊合适,不用考虑期刊的质量,先投出去再说。。。 有没有谁了解汉斯出版社呀?我现在还能撤稿吗?
个人分类: 论文投稿|2174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日和约及有关问题资料目录(1950-1958)
黄安年 2013-5-31 15:09
对日和约及有关问题资料目录(1950-1958)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5月31日发布 围绕1951年旧金山对日和约及有关问题,《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二辑上,第254-258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版),集中汇集了资料目录(1950-1958),对于我们了解美国片面制订的非法的1951年旧金山对日合约的来龙去脉很有帮助。下面是目录的PDF版,共5页, 1 , 2 , 3 , 4 , 5 ,
个人分类: 世界历史研究(07-11)|2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Scopus中的开放获取出版商类型
leojiang 2013-5-8 17:23
Publications发表了第二篇文章 “ Types of Open Access Publishers in Scopus ”,现将其中的一些内容贴出来,供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此项研究分析了Scopus数据库中2010种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版社的类型,共分为六种类型:professional, society, university, scholar/researcher, government,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以下是论文的数据部分: 免费全文链接 http://www.mdpi.com/2304-6775/1/1/16
4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求助:台湾社科类方向出版社的投稿电邮地址!
热度 1 hongque 2013-5-7 19:29
求助了:有本社科科普类的书想放台湾出一下,但是很难找到那边出版社的投稿邮箱,有这方面信息的朋友请留言,在下感激不尽!
个人分类: 杂谈|43 次阅读|2 个评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SolidWorks 2013中文版基础设计教程》模型2-1
zhaofu 2013-4-15 20:42
2-1.rar
37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SolidWorks 2013中文版基础设计教程》模型2-2
zhaofu 2013-4-15 20:42
2-2.rar
49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青年学者张晖早逝 出版社义卖新作 捐助其幼子
twhlw 2013-4-14 05:00
2013年03月26日 08:03 来源: 新京报 新京报上周报道了中国社科院的青年学者张晖早逝的消息,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反应。昨日下午,出版社布衣书局在微博发布消息,通报了几天前开始的关于青年学人张晖新书《无声无光集》的义卖活动的状况。据布衣书局的创办人胡同表示,义卖结果大大超出他们的预期,截至发稿时间,该书已订出823册,占此书总印量(4500册)的18%。 张晖36岁早逝的消息引发很多人的感慨和关注。因顾念其膝下尚有两岁幼子,很多人倾囊相助。布衣书局于3月20日发起的义卖活动也源于此。发起两天后,订购总数就已达567册,是布衣书局有史以来单品种销售之冠。布衣书局的创办人胡同表示,因为收书,自己从2007年就和张晖得以相识。在闻听他故去的消息后,他发起了义卖的活动,该书的所有毛利(每一册有11.6元的毛利)将捐给“张贞观教育捐款”。 据了解,“张贞观教育捐款”由张晖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以及三联书店、 南京 大学、北京大学的同事朋友自发组织,主要为张晖两岁的幼子张贞观进行捐助。据联络人之一马丽介绍,24日由他们接手的捐款活动已经截止。26日,他们将和张晖的夫人张霖完成交接,之后的募捐他们将直接交接给张霖本人。她表示,他们不希望这个捐款大张旗鼓地完成,而是希望一切能静悄悄地发生。 张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张晖的故去让她看到很多关心张晖并认同他的学术理想的人。很多人素不相识,可能仅仅是他过去的读者,或者兼职时的学生,都前去探望慰问。张晖大三时完成的《龙榆生先生年谱》曾引起很大的效应,据张霖介绍,张晖故去后,龙榆生的后人曾特意赶到家里探望,并给出资金捐助,一来料理后事,二来用于孩子教育。 据胡同介绍,截至25日24点,义卖活动已停止收款,之后,他将和张霖本人完成交接。 ■ 反响缅怀 张晖去世后,他生前对于学术的挚爱,以及经受的物质、精神压力为众人所关注。很多他过去的故事和观念也随着众人的回忆一层层浮现。其中,他的中学时代的好友,书评人维舟撰写的《平生风义兼师友——怀念张晖》一文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通过作者质朴有力的文字,得以看见张晖的来时路和他的真性情。 而张晖写就的《龙榆生先生年谱》中龙榆生的后人,他的孙女在看到此文后,在豆瓣上的留言,更让人感念。这个豆瓣id为“水弓”的女孩写到:在微博上看到这篇文章,看完全文后泪不自禁。我是龙厦材(龙榆生之子)的女儿,也是陈乃文的外孙女,感谢维舟先生的这篇怀念文章,让我从另一方面了解到更多张晖的为人和情怀。张晖十多年前来我家拜访后我就经常听父母说起他,这位研究我爷爷的专家,投身古典文学的年轻学者,和我同岁,让我这毫无继承衣钵意愿的后人惭愧不已。可惜我自己一直奔波忙碌,始终没能见到本人,直到去年春天回上海为父亲办理后事时才有幸和他匆匆会晤……张晖他是我父亲的忘年交,又因我外婆和他同乡,我母亲更看他亲切,我家早已把他视若家人。他是一位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如此纯正,执着,勇敢,高贵,世间难寻。张晖先生,Rest In Peace。(记者于丽丽)
25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与我馆有书评合作关系的出版社动态--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uwh 2013-4-7 13:20
剑桥大学出版社数学菲尔兹奖得主图书以及优秀系列出版物 Aleadingpublisherinpureandappliedmathematics,andstatistics,fromundergraduateteachingtothelatestresearch. ​ 浩瀚的现代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数学知识。剑桥大学出版社的数学图书以其严谨的出版,广阔的视野和在专业领域持久的影响力而闻名于世。作为一个国际知名的数学出版社,我们与许多在数学和统计方面著名的学术团体和组织都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包括 LondonMathematicsSociety,theMathematicalAssociationofAmerica,theSocietyofIndustrialandAppliedMathematics,theFacultyandInstituteofActuaries,andtheInstituteofMathematicalStatistics 。 FieldsMedal TheInternationalMedalsforOutstandingDiscoveriesinMathematics 菲尔兹奖获得者著作 FieldsMedallistin1970 AlanBaker NewAdvancesinTranscendenceTheory 9780521090292USD92.00 FieldsMedallistin1974 EnricoBombieri HeightsinDiophantineGeometry 9780521712293USD99.00 FieldsMedallistin2006 TerenceTao( 陶哲轩 ) AdditiveCombinatorics 9780521136563USD57.00 AlanBaker 是以研究数论而著名的英国数学家。 1970 年,仅 31 岁他就获得了国际数学联盟颁发的菲尔兹奖。 EnricoBombieri 任职于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他在数论、代数几何学以及数学分析卓有成就。 1974 年获得菲尔兹奖。 陶哲轩 2006 年获得菲尔兹奖,是赢得菲尔兹奖的第一位澳大利亚人,也是继 1982 年的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 FieldsMedallistin1990 ShigefumiMori BirationalGeometryofAlgebraicVarieties 9780521060226USD61.00 FieldsMedallistin1986 S.K.Donaldson FloerHomologyGroupsinYang-MillsTheory 9780521808033USD138.00 FieldsMedallistin1954 KunihikoKodaira ComplexAnalysis 9780521809375USD104.00 FieldsMedallistin1990 VaughanJones IntroductiontoSubfactors 9780521584203USD86.00 ShigefumiMori ,日本数学家。对三维代数簇的分类有重要贡献。 1990 年在第 21 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奖 S.K.Donaldson 英国数学家。发现了四维几何学中难以预料与神秘的现象,得出存在 怪异 四维空间的结论。 KunihikoKodaira 日本数学家。推广了代数几何的一条中心定理 — 黎曼罗赫定理,在代数几何和微分方程等多个领域都有突出成就。 VaughanJones 新西兰数学家。对纽结理论有重要贡献:发现了合痕的一个不变量及两个同痕的结有相同不变量。 ​ ​ ​ ​ 剑 桥 数 学 系 列 丛 书 LondonMathematicalSocietyLectureNoteSeries 该系列是数学家和数学研究者的信息宝藏,内容覆盖了数学的所有分支。丛书的大多数卷次是精炼而权威专著,反映当今热点课题的研究现状。形式上不拘一格,而内容上则力求明晰、严格、富于价值。同时,它也收录一些符合其学术要求的会议录或类似的合集。目前已经出版 377 本图书。 CambridgeStudiesinAdvancedMathematics 《剑桥高等数学研究系列》的每本书都对数学研究的某一领域进行介绍,纯数学领域的所有主题都包括在其中。本系列丛书的主要受众是研究生以及数学领域其他分支学科的专家。目前 ijing 出版 132 本图书。 CambridgeTractsinMathematics 《剑桥数学短论系列》丛书致力于对数学领域的各个分支进行简明但完整的介绍。通常情况下,一册图书将会在广泛的主题中选择一个思路入手并由其扩展到多个不同的方面。该系列丛书内容严谨而准确,并对相关学科中的数学家们有持久的价值。它包含一系列的习题练习,有助于复习,很适合作为教材使用 . 目前已经出版 147 本。 EncyclopediaofMathematicsanditsApplication 该系列专门讨论数学或数学科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性的重大议题或主题。在这一领域中,对实践与应用进行探索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对抽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数学及其应用百科全书》囊括了相关领域的所有主题,一些次重要的问题也会在每个章节之后以习题的形式被涉及。 目前已经出版 140 本。 CambridgeSeriesinStatisticalandProbabilisticMathematics 《剑桥统计学与概率数学系列》收录的是高质量、高水准的教科书与专著,内容涵盖了随机应用数学中的各个领域。它的论题从理论与应用统计学到概率理论、运筹学、数学规划与优化问题无所不包。这些图书既对这一领域的新发展做出明晰的介绍,同时也对经典方法中的尖端技术做出阐释。在强调严谨对待理论问题的同时,本系列丛书也讨论了新技术所带来的新的计算方法。目前已经出版 33 本。 LondonMathematicalSocietyStudentTexts 该系列丛书的读者对象是高年级的本科生或者是低年级的研究生。内容覆盖纯数学、应用数学和数学物理。一些非主流但是却饶有兴趣的课题同样被收录在该系列中。目前已经出版 71 本。 CambridgeMonographsonAppliedandComputationalMathematics 剑桥应用与计算数学专著系列 《剑桥应用与计算数学专著》收录的是应用数学、数值数学以及计算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该系列反映了各个科学领域中数学与数值技术应用的不断增长。先进的方法与运算法则,以及对当代物理和机械理念的现代数学描述使该系列非常适合于研究生及专业人员。这一系列图书推出必将对新一代的研究者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已经出版 26 本图书。 更多数学系列丛书目录,请点击这里 下载 。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敬请随时联系我们! 剑桥大学出版社学北京代表处 北辰时代大厦 1209 房间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 8 号 邮编: 100101 电话: 010-82274100 传真: 010-82274105 电子邮件 : chinaacademic@cambridge.org
1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企鹅出版集团兰登书屋合并,对抗网络书店亚马逊
热度 3 laserdai 2013-4-6 06:52
随着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出版和网络媒体之间有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以前关注过 维基百科和大英百科全书之间的较量 ,现在的中文媒介的 百度百科 和 互动百科 也很发达。 同时, 亚马逊网站 的发展也是比较神速,占领了世界很大的市场,这里关注一下传统纸质出版媒体企鹅出版集团( Penguin Group )和兰登书屋( Random House )的结合,对抗亚马逊。 欧盟企业竞争事务管理机构星期五(4月5日)批准了世界著名出版商企鹅出版集团和兰登书屋合并的计划。 两家公司的合并将创造全世界最大的出版集团,新创建的企鹅兰登书屋将控制全世界大约四分之一的大众图书市场。 欧盟委员会发表的声明说,这项合并计划“不会引起竞争方面的担忧,而合并后的新企业仍将面对数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分析人士表示, 合并后的企业将会控制全球26%的大众图书市场,而法国出版商拉加代尔将以17%的市场份额名列第二。 在欧盟做出上述决定之前,美国企业竞争事务管理当局已经在2月份批准了这项合并计划。加拿大企业竞争事务局和其他管理机构目前仍然在评估合并可能产生的影响。相信不久必然批准。 一起对抗亚马逊 在企鹅出版公司和兰登书屋合并之后,作为兰登书屋母公司的德国贝塔斯曼传媒集团将拥有新公司53%的股权,这将涵盖两家公司目前在美国和其他6个国家的所有出版单元。 贝塔斯曼传媒集团星期五发表声明,对欧盟的最新决定表示欢迎。 这项合并计划被广泛看成是针对著名网购公司亚马逊(Amazon.com)发动的反制行动。 此前,亚马逊以低廉价格出售网络书籍,引起国际出版商的严重不安。 这次合并将不仅仅涉及两家公司在美国的出版单元,还还导致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的两家公司出版单元的联合运作。 合并还将涉及企鹅出版集团在中国的业务,以及兰登书屋在西班牙和南美洲的业务。 两家公司最初是在2012年10月宣布这项合并计划的,预料整个计划能在今年下半年完成。 小资料: 企鹅出版社 成立于1935年,总部在伦敦,目前在全世界15家分支机构,雇员3500人,年销售数目110百万本,2011年交税10亿英镑。 兰登书屋 成立于1925年,总部在纽约, 目前在全世界15家分支机构,雇员5300人, 年销售量400百万(包括书本,音频和数码), 2011年交税15亿英镑。 英文报道: Penguin and Random House merger approved by Brussels he proposed merger of Penguin and Random House has been given the go-ahead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863 次阅读|2 个评论
《膜科学与技术基础》出版发行
zhqjia 2013-4-2 13:10
  据《膜科学与技术》杂志2012年第3期报道,《膜科学与技术基础》近日已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内容共分为两篇,第一篇为膜基础,包括概述、膜材料及其性质、膜的制备、膜的表征、膜传递机理、膜组件和流程等六章,系统阐述了膜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共性规律;第二篇为膜过程,包括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气体分离、渗透汽化、液膜、渗析,电渗析、膜电解、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接触器,膜反应器,其他膜过程等六章,全面介绍了各个膜过程的原理和应用。该书注重阐明膜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同时又兼顾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配有若干例题,部分术语以脚注形式作了解释以便于读者进一步了解。该书可供从事膜科学与技术研究和生产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也可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个人分类: 课题组进展|25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萧瑜《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昆仑出版社1989,书籍介绍
yue 2013-3-26 17:50
这本书记述了毛泽东曾经当过乞丐。对故事的出处,用百度搜索十分困难。 这本书的书名曾经是《我和毛泽东当过乞丐》
个人分类: 活书出版社,可检索图书馆|3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McGraw-Hill出版社USMLEasy及JAMAevidence数据库
xupeiyang 2013-3-26 08:28
USMLEasy 数据库提供 USMLE (美国职业医师资格考试) Step1 , Step2CK 和 Step3 的所有备考资料 。数据库提供了八千多道在线考试题目,题目涉及美国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所有学科和知识点。 USMLE 有着强大的自定义功能,用户使用中可自定义绕开已掌握的知识,更加专注于其他需要进一步提高的知识点上。 JAMAevidence 数据库专注于帮助医护人员临床发现最佳临床证据、开展循证医学实践,其内容包括 3 本教科书(《 Users'GuidestotheMedicalLiterature:AManualforEvidence-BasedClinicalPractice 》、《 TheRationalClinicalExamination:Evidence-BasedClinicalDiagnosis 》、《 CareattheCloseofLife:EvidenceandExperience 》 )、介绍循证医学概念的 PPT 及循证医学在线计算器等。 USMLEasy 和 JAMAevidence 即日起开通试用 , 欢迎试用并提供反馈意见。如有使用问题及反馈意见,请联系资源建设部周琴, E-mail:zhouqin@imicams.ac.cn 。 试用网址: JAMAevidence http://www.JamaEvidence.com USMLEasy http://www.usmle-easy.com/ 试用范围:医科院各所院( IP 地址控制) 也可用户名密码访问,如需要请联系资源建设部周琴 试用期限:即日起— 5 月 14 日 数据库使用指南: http://www.mcgraw-hill.com.cn/digital/database.html 请注意遵守版权规定,合理合法使用电子资源。 中国医学科科学院图书馆资源建设部 2013 年 3 月 25 日
个人分类: 信息资源|3812 次阅读|3 个评论
青蒿素背后的故事(5)——青蒿素发现的十大真相
热度 13 qpzeng 2013-3-12 08:53
为了撰写一部《青蒿素的发现和开发史》(Artemisinin: History of Discovery Development)英文专著,我对青蒿素的发现与开发的历史进行了一些审视和初步研究。但是,由于我不是“523”项目的亲历者,对于那个时期的人和事并非耳熟能详,因而不可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不过,对于他人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历史事实,我可以做到尽可能客观地比较、分析和评价,并且必要时查找更多的相关资料加以佐证,以还青蒿素研究历史的本来面目。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历史,我手头有两本书,一本是2006年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张剑方主编的《迟到的报告》(以下简称【张文】),另一本是2009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屠呦呦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以下简称【屠文】),前者代表了“523”集体的说法,我认为基本客观;后者只代表屠呦呦个人的观点,我认为比较主观。 以下就以对比的手法,根据双方的交集点,对一些具体的历史事实予以澄清。对那些双方无交集的内容,将引用“第三方”观点进行佐证。尽管如此,错误和疏漏仍在所难免,本人一如既往地期待并恳请“知情者”不吝斧正,让真实得以浮现,让真相能够长存。 一、屠呦呦在“523”任务中是什么身份?她有哪些共同工作者? 【张文】 第15页: 1969年,国家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简称北京中药所)参加了北京地区中草药专业协作组。 第16页:1970年,北京地区523领导小组讨论决定,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北京中药所合作,派研究人员顾国明和该所的余亚纲、屠呦呦等人一起,大量查阅和收集了古今医药书刊资料,从中挑选了出现频率较高的抗疟中草药或方剂。 第16页:1971年以后,顾国明因其他任务回原单位,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派研究人员宁殿玺到北京中药所帮助建立了鼠疟动物实验模型。 第34页:北京中药所派两位青年科技人员谭洪根、崔淑莲到四川省中药所。 第36页:北京中药所先后派刘静明、樊菊芬和倪慕云到上海,在有机化学所参与研究工作。 【屠文】 序言(一):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领导的科研组——吴阶平。 序言(二):以屠呦呦为首的课题组——张瑞祥。 前言:1969年1月21日“523”办正、副主任来中医研究院做动员工作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应邀接受任务,命屠呦呦为课题组长负责全面工作。 青蒿素的发现:1969年1月21日全国523办公室白冰秋、张剑方二位正、副主任及办公室田辛同志来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当时中医研究院高合年副院长及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章国镇副所长负责接待工作。。。。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任务后,即组建科研组,命屠呦呦同志任组长,负责全面工作。 青蒿素的发现:2月份中药所即派倪慕云同志(后又去过二位同志轮流工作)携多量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及有关图谱资料前往与该所一室共同协作。 第33页:参考文献 中1981-1983年间发表论文的署名作者中有屠呦呦、倪慕云、钟裕蓉、崔淑莲等。 第34页:当时药理方面配合筛选的鼠疟、猴疟由郎林福同志负责,开始小组仅有4人。 第144页:参考文献中一篇《化学学报》论文署名作者中有刘静明、倪慕云、屠呦呦(实际上漏列樊菊芬),书后所附作者补充说明中添上了樊菊芬的名字。 【解读】 “青蒿素的发现”是以北京中药所的名义写的,再结合屠呦呦本人的陈述可知,她是以北京中药所“523”课题组长的身份参加青蒿素研究的,这个头衔得到了吴阶平和张瑞祥(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的旁证。尽管【张文】未提及屠呦呦的课题组长身份,但仍认可屠呦呦很早就和顾国明、余亚纲共同开展抗疟药筛选工作。 先后在屠呦呦课题组工作过的成员至少有:顾国明(客座)、宁殿玺(客座)、余亚纲、倪慕云、樊菊芬、钟裕蓉、崔淑莲、郎福林等。 刘静明当时是中药研究所所长,不可能以普通组员身份参加具体工作。他在《化学学报》的那篇文章上署名第一作者,一是可能因为他是单位领导,可以挂名,二是他曾去过上海,亲自协调或参与过青蒿素的结构鉴定工作。 二、屠呦呦课题组在早期做了哪些工作? 【张文】 第16页:当年他们先制备的是胡椒提取物(胡椒酮),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协助进行药理实验后,由523办公室联系,并派人请北京海淀青龙桥中药厂协助加工剂型,到海南岛进行临床试验,后因效果不理想而中止。 【屠文】 青蒿素的发现:她积极工作,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又翻遍了建院以来的人民来信,。。。用整三个月时间,在汇集了内服、外用,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方药基础上,整理出以640余个方药为主的《抗疟方药集》,油印成册,于1969年4月送全国523办公室,请转给承担任务的七大省、市共同发掘。同时开展了以鼠疟动物模型对中药进行筛选的实验研究工作,虽发现胡椒提取物对疟原虫抑制率高达84%,但对疟原虫的抑杀作用不理想。经过100多个样品筛选的实验研究工作,不得不再考虑选择新的药物,同时又复筛以前显示较高药效的中药。 【解读】 尽管屠呦呦在书中未提到其他组员的名字(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但研究不可能是由她一人完成的。可以肯定的是,屠呦呦课题组早期曾做过胡椒提取物抗疟的动物实验及人体试验,其中动物实验效果不错,但人体试验效果不理想。 三、青蒿提取物抗鼠疟实验是谁做的?效果如何? 【张文】 第16页:1970年。。。顾国明和余亚纲、屠呦呦等人经实验室水煎、醇提,送军事医学科学院鼠疟筛选了近百个药(方),其中青蒿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疟作用,曾出现过对鼠疟原虫有60%-80%的抑制率,但不稳定。1971年以后,顾国明因其他任务回原单位。。。此后,青蒿的研究由北京中药所继续进行。 【屠文】 青蒿素的发现:经过100多个样品筛选的实验研究工作,不得不在考虑选择新的药物,同时又复筛以前显示较高药效的中药。因为中药青蒿曾出现过68%抑制疟原虫的结果,所以对其进行了复筛,但结果仍不好,只有40%甚至12%的抑制率,于是又放弃了青蒿。 【解读】 由此可见,屠呦呦课题组做过不止一次青蒿提取物抗鼠疟实验,【张文】也认可屠呦呦与顾国明、余亚纲共同开展了青蒿素提取物制备实验,而且肯定采用的是醇提法。从【屠文】的上下文看,屠呦呦自始至终参与了青蒿提取物制备及其抗鼠疟研究,但后来的重复实验以失败告终。 可以这样理解,顾国明、余亚纲和屠呦呦都参与了青蒿提取物的初次制备工作,并取得较好的鼠疟抑制效果。对此,【张文】说是60%-80%抑杀率,而【屠文】说是68%抑杀率。 令人不解的是,为何初次实验效果不错,而重复实验效果很差?我的理解是,由于采用高温醇提法,温度未能严格控制,时高时低,导致青蒿提取物抗鼠疟效率不稳定。 据说屠呦呦在1970年曾被调去搞人事专案调查,但现在无法证实,也得不到【张文】的佐证。即使以后有证据支持这种说法,也只能说她没有参加高温醇提法制备青蒿素提取物的失败实验。 四、对鼠疟100%抑制率的结果来自谁的创意? 【张文】 第16页:1971年下半年,北京中药所研究人员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之治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中受到了启发,认为温度高有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破坏而影响疗效,便由用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比乙醇低的乙醚提取。其结果,乙醚提取物可使鼠疟原虫近期的抑制率明显提高,达到近100%。 1972年3月,全国523办公室在南京召开化学合成药和中草药两个专业组会议。在中草药专业组会议上,北京中药所的代表屠呦呦,报告了青蒿对鼠疟原虫近期抑制率可达100%的实验结果。 【屠文】 第34页:通过对200多种中药380多种提取样品的药效筛选,最后集重点于青蒿上东晋《肘后备急方之卷三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结合资源品种、药用部分、采取季节及提取方法等综合研究,终于在1971年10月4日取得青蒿中性提取物对鼠疟、猴疟100%疟原虫抑制率的突破。 用北京青蒿秋季采的成株叶制成水煎浸膏,95%乙醇浸膏,挥发油对鼠疟均无效。乙醇冷浸,浓缩时温度控制在60度所得提取物,鼠疟效价提高,温度过高则仍无效。乙醚回流或冷浸所得提取物,鼠疟效价显著增高稳定。 【解读】 青蒿提取物抗鼠疟效果明显提高的关键显然是把高沸点乙醇(78.4度)改为低沸点乙醚(34.8度),并将温度控制在60度以下。这个结论是【张文】和【屠文】共同做出的,可信度较高。联系到后来采用沸点更低(30-205度)的汽油提取法成功提取高质量青蒿素,印证了青蒿提取物的抗疟效果与温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张文】中只说“北京中药所研究人员”,未提屠呦呦的名字。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小组(包括钟裕蓉、郎林福等)。可以肯定,顾国明和余亚纲未参加这次工作,因为【张文】明确指出:顾国明因其他任务回原单位。至于余亚纲,【张文】未提及,网传他也被调离北京接受新任务。 因此,没有争议的是,屠呦呦小组首先采用低温乙醚提取法获得高效价抗鼠疟青蒿提取物,同时也破解了高温乙醇提取法效价不稳定的原因——温度控制不当。屠呦呦作为课题组长,首先提出用低沸点溶剂提取青蒿素的创意,也是可以理解的,因而是可信的。 五、青蒿乙醚提取物对疟疾患者的疗效如何? 【张文】 第17页:在523办公室的支持和协调下,北京中药所经进一步实验,将青蒿的乙醚提取的中性部位,编为91号。在经过动物毒性试验和少数健康志愿者试服,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后,于1972年8~10月到海南岛昌江地区进行临床试验。同时经523办公室协调安排,又与解放军302医院合作,在北京也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经过共30例临床试用,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现将当年临床试用结果的资料节录如下:“1972年8-10月采用乙醚提取中性部分在昌江地区(海南)对当地外来人口间日疟11例、恶性疟9例、混合感染1例及北京302医院验证间日疟9例,共30例进行了临床观察。三种剂量均有效,其中大剂量组(每日4次,每次3克,共36克)疗效更明显。对间日疟平均退热时间19小时6分,对外来人口恶性疟平均退热时间35小时59分,但短期内有原虫复现。由于药物体积较大,无法再加大剂量进行观察,但发现大剂量组原虫复现较小剂量组有所减少。临床观察药物对胃肠道、肝、肾功能等未见明显副作用,个别病人出现呕吐、腹泻现象,302医院2例转氨酶偏高病人服药后转氨酶继续增高,但1-2周左右恢复正常。”1971-1972年,北京中药所的青蒿研究工作的进展,对以后青蒿的深入研究和青蒿素发明有着重要的意义。北京中药所1971年下半年的青蒿乙醚提取物对鼠疟原虫近期抑制率达100%的结果和1972年用青蒿乙醚提取物中性部分临床试用的良好结果,在实验室和临床上进一步肯定了中药青蒿的抗疟效果,使青蒿研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以后的青蒿素研究有重要启示。 【屠文】 第38页:用中性部分胶囊于1972年8-10月在海南岛昌江地区对当地及外来人口间日疟11例,恶性疟9例,混合感染1例,并氯喹对照4例进行临床观察。又在北京302医院验证间日疟9例,总计30例。3种剂量方案均有效,其中大剂量组疗效更明显。对间日疟平均退热时间为19.06h,对外来人口恶性疟平均退热时间为35.09h,疟原虫均转阴,但有短期内原虫复现的。 【解读】 屠呦呦小组继青蒿乙醚提取物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后,又在人体试验中获得满意疗效。这个结果证明,屠呦呦小组首先用青蒿乙醚提取物验证了青蒿提取物的抗疟功效。据说 倪慕云参加屠呦呦科研组后,设计了色谱柱分离的前处理,将青蒿乙醚提取物中性部分和聚酰胺混匀后,用47%乙醇渗滤,渗滤液浓缩后用乙醚提取,浓缩后乙醚提取物的抗疟作用大幅度提高。 六、屠呦呦小组何时制备出青蒿素结晶?其抗疟效果如何? 【张文】 第18页:1972年,在粗提物临床观察的同时,根据523办公室要求,北京中药所开展了青蒿素抗疟有效单体的分离研究。据称,当年年底,他们就分离提取出了多个单体成分,其中1个有抗疟效果的提取物定名为“青蒿素II”。 北京中药所按照全国523办公室指定的1973年研究计划的要求,为了将分离的到的“青蒿素II”,尽快拿到现场进行临床试用观察,开展了临床前动物毒性试验,发现“青蒿素II”对实验动物的心脏有明显的毒性。因此,围绕着“青蒿素Ⅱ”能否进行临床试用产生了分歧。药理室景厚德教授等认为,“青蒿素Ⅱ”出现了心脏毒性,不应马上上临床。另外有人认为,可先由科研人员试服,若无明显毒性,即可上临床进行试用观察。为此,北京中药所领导和专家多次研究,全国523办公室的领导听取了该所的汇报后,希望他们认真对待。后经该所的3名科技人员试服,未发现明显问题后,北京中药所领导同意“青蒿素Ⅱ”进行临床试验。 1973年9-10月,由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李传杰大夫为组长的临床试验组,再次到海南岛昌江地区进行临床试验。全国523办公室工作人员施凛荣和上海523办公室王连柱副主任到海南了解现场工作,也到昌江石碌了解“青蒿素Ⅱ”的试用情况。 据事后了解,该组在海南岛昌江县收治外来人口间日疟和恶性疟病人8例,由于效果不好,又出现了较明显的心脏毒副作用,带去可治疗14个病例的“青蒿素II”只试用了8例,便终止了临床观察。此次临床试验结果已编入北京中药所编印的资料中,全文转录如下: “1973年9-10月在海南岛昌江地区对外来人口间日疟及恶性疟共8例,用青蒿素(编者注:即青蒿素Ⅱ)进行了临床观察,其中外来人口间日疟3例。胶囊总剂量3-3.5克,平均退热时间30小时,复查3周,2例治愈,1例有效(13天原虫再现)。外来人口恶性疟5例,1例有效(原虫7万以上/mm3,片剂用药量4.5克,37小时退热,65小时原虫转阴,第6天后原虫再现),2例因心脏出现期前收缩而停药(其中1例首次发病,原虫3万以上/mm3,服药3克后32小时退热,停药1天后原虫再现,体温升高),2例无效”。 第53页:北京中药所于1973年9-10月在海南昌江地区对“青蒿素II”进行了8例的临床试验,间日疟3例有效,恶性疟5例未显示明显疗效,其中1例虽即时有效,但6天内复发,2例无效,另2例因出现心脏毒性反应而终止了临床试验。北京中药所重新开展青蒿素的临床研究,是在成都会议组织10省、市、区的单位大会战以后,1975年6月,与湖北健民制药厂合作,用四川酉阳黄花蒿、云南溶剂汽油法提取青蒿素(黄花蒿素),分别在海南或与湖北医科院、武钢和河南等单位合作进行的。 【屠文】 第39页:由于北京青蒿质差青蒿素含量极低,因而其分离和提取的过程比较复杂,经反复探索,终于在1972年11月8日分得三种结晶即青蒿甲素、青蒿素及青蒿乙素。经找合适的显色剂、板层层析条件,求得各自的Rf值——便于初步识别,又结合鼠疟药效实验,发现仅青蒿素在剂量50-100mg/kg时能使鼠疟原虫全部转阴,是为青蒿中抗疟有效单体。 第41页:将分离得到各成分进行鼠疟模型测试以确定其抗疟疗效。青蒿素以50-100mg/kg的剂量,原虫全部转阴,青蒿甲素、青蒿乙素、黄色油状物无效(表略)。 。。。 2、对心脏的影响 (1)对小鼠心脏的影响 。。。结果表明,青蒿素对感染及不感染小鼠的影响,给药后较给药前为慢,随着剂量增大,心率减慢的显著性增加,感染鼠在剂量达到2g/kg时统计处理方有显著差异。 (2)对猫心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论麻醉猫或不麻醉猫,任一剂量组,除随着剂量增大,心率减慢逐渐明显外,余无显著影响。 。。。 (5)人体试服观察毒副作用 。。。共3人试服青蒿素,每天口服1次,连服3天,3人的总剂量分别是3.5g、5g、5g。经心电图、脑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胸透和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变化。其中1人出现四肢发麻感,12h后消失;1人心跳加速(112次/min),30min后恢复正常。 第43页:1973年9-10月以李传杰、刘菊福等组成的中医研究院医疗队再次赴海南昌江疟区进行临床验证,先用青蒿素片剂(当时尚处文革时期,剂型室未恢复业务工作,由他们送外单位压制)。初试5例病人,虽有3例有效,但疗效不够理想。经及时追究,发现是剂型崩解度有问题,旋即将青蒿素原粉装入胶囊,由业务副所长章国镇亲赴海南昌江现场观察疗效,以青蒿素胶囊剂3-3.5g治疗3例,全部有效。疟原虫被迅速杀灭,达到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18.5h,平均退热时间为30h的疗效,证实青蒿素即为青蒿抗疟的有效成分。 【解读】 在青蒿素II的药效这一关键问题上,【张文】的描述完全忽略了药物对鼠疟的效果,而只强调药物的“心脏毒性”,这是不太客观的。如果青蒿素II对鼠疟完全无效果,屠呦呦小组及北京中药所领导不可能同意人体试服以及扩大开展人体试验。 因青蒿素片剂问题导致换药及疗效情况,双方的描述存在严重分歧。重新开展临床试验的时间,【屠文】说是发现问题后立即进行(1973年9-10月),【张文】说是成都会议以后(1975年6月)。不论临床试验何时进行,屠呦呦小组都是第一个尝试用青蒿素结晶治疗疟疾病人的“先行者”,而且对间日疟2例治愈,1例有效;对恶性疟1例有效,2例停药,1例无效。 对于青蒿素II第一次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屠文】认为是“崩解度”的问题,但没有解释其导致“心脏毒性”的原因。【张文】没有提到“崩解度”。青蒿素II的疗效不理想和有毒性可能另有原因,即 青蒿素II中可能混有其他成分的结晶。屠呦呦小组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青蒿素II是有一定疗效的,只是因为制品不纯而致疗效不佳,但不能因此怀疑或否定青蒿素II就是后来确认的青蒿素。 七、还有谁分离出青蒿素结晶? 【张文】 第20页:1973年11月,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从山东省当地的黄花蒿提取出有效单体,命名为“黄花蒿素”,初步测定其熔点为149度-151度。 第21页:1973年4月,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用乙醚提取分离直接得到有效单体,定名为“苦蒿结晶III”(后称“黄蒿素”)。 第53页:提取出青蒿素(黄蒿素、黄花蒿素)的时间: 北京中药所,1972年12月从北京地区青蒿植物中提取出青蒿结晶物,实验编号为“青蒿素II”,后改称青蒿素。 云南省药物所,1973年4月从昆明地区大头黄花蒿提取出结晶物,实验编号为“苦蒿结晶III”,后定名为“黄蒿素”。 山东省中医药所,1973年11月从山东泰安地区的黄花蒿中提取出7种结晶,第5号结晶定名为“黄花蒿素”。 【屠文】 序言(三):1972年11月8日得到抗疟单体——青蒿素。 前言:1972年即首次获30例抗疟临床全部有效的成功,1972年11月8日并从中分离提纯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 第39页:1972年11月17日屠呦呦在北京召开的“523”全体大会上,报告了首次青蒿抗疟30例全部有效的疗效总结,引起再次的极大关注。1973年初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即接到云南、山东来函,深入咨询,在中药所复函的基础上纷纷开展青蒿抗疟工作。后山东省内协作,由山东中医药研究所接任山东寄生虫病防治所工作,成为第二发明单位。云南药物研究所则成为第三发明单位。1975年连原为“523”任务针灸抗疟研究的主力——广州中医学院亦弃针从药,开展青蒿素类药物的临床扩大验证工作(后成为第六发明单位)。 【解读】 不可否认,其他单位无论是制备青蒿提取物还是提取青蒿素结晶,在时间上都晚于北京中药所,而且都借鉴了屠呦呦小组的经验。至于云南、山东能制备出大量优质青蒿素,与当地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高有直接关系。 屠呦呦在书中没有具体说明兄弟单位在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反而流露出一种讥讽、不屑的态度,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八、青蒿素II用于结构分析了吗?谁提供青蒿素结晶用于结构分析? 【张文】 第22页:1973年秋,全国523办公室负责人周克鼎,与北京中药所研究人员张衍箴一同到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了解大头黄花蒿素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学习他们先进的提取方法。云南省药物所研究人员毫无保留地介绍了黄花蒿的研究情况。回北京时,又从该所带回了一些黄蒿素给北京中药所作为“对照品”。 第24页:按照会前的通知,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和云南省药物所都带来了各自提取的黄(花)蒿素交给了北京中药所。1973年,北京中药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协商,进行青蒿素化学结构测定的研究,经全国523办公室协调,由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提供了10多克黄花蒿素。 。。。北京中药所1974年未能按任务分工提取提供青蒿素结晶。 第34页:由于北京中药所1974年未提取到青蒿素,北纬路会议后,经全国523办公室协调安排,由四川地区523办公室拨给经费,北京中药所派两位青年科技人员谭洪根、崔淑莲到四川省中药所,在该所研究人员刘鸿鸣的带领下,20多天就提取了600多克青蒿素,供北京中药所临床等研究工作使用。 第36页:对于青蒿素化学结构的测定工作,由于北京中药所在一段时间里未能提取到青蒿素,经全国523办公室的安排,山东、云南两地都为化学结构测定提供了一些纯度较高的青蒿素结晶。 【屠文】 第41页:为尽快再次证实青蒿素的临床抗疟疗效并鉴定其化学结构,需要科研组全力以赴突击提取分离100多克青蒿素备用。 【解读】 在青蒿素II是否用于结构分析问题上,【张文】说是他人提供,而【屠文】说是自己制备。由于北京地区的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很低,用于结构分析的青蒿素需求量大,不太可能全部由屠呦呦小组制备并提供,但用于化学反应的青蒿素有可能是他们自己制备的。 屠呦呦即使承认使用了兄弟单位提供的青蒿素用于结构鉴定,也不会埋没自己在青蒿素发现上的功劳,为什么不敢说真话?贪天之功为己功,只会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九、青蒿素结构测定是谁完成的以及如何完成的? 【张文】 第36页:青蒿素化学结构测定的研究工作,经北京中药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协商后,由上海地区523办公室进行了协调安排。研究工作由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周维善教授主持,吴照华和吴毓林具体负责。北京中药所先后派刘静明、樊菊芬和倪慕云到上海,在有机化学所参与研究工作。 对于青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工作,上海 有机化学研究所通过元素分析,还原、氢化等多种化学反应及反应物的结构鉴定,采用了圆二色谱、质谱等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与此同时,北京中药所在北京药物所梁晓天教授的指导下,也进行了一些化学反应方面的实验。由于 青蒿素的结构特殊,经多方联系,得到有关单位的无私援助,借助国内当时科研单位的先进仪器——250兆核磁共振仪,做出了 青蒿素的氢谱和碳谱,为确定青蒿素母核的结构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并受鹰爪甲素化学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基团的启发,推断出青蒿素化学分子式,进而确定了化学结构式的相对构型,尤其是确定了青蒿素是过氧化物这一最重要特征以后,进行了青蒿素的氢化-还原等一系列化学反应的深入研究,确定了青蒿素的内酯,可被钠(钾)硼氢还原成一对异构的还原青蒿素(二氢青蒿素),并可保留其过氧基团,并证明了其化学结构,进行了多种化学反应,获得多种反应物,为后来发展一系列的青蒿素衍生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后,中 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梁丽等又用X-单晶衍射法,研究确定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的立体绝对构型。 【屠文】 第44页:。。。经林启寿教授(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指导分析,确定青蒿素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属新结构类型化合物。 。。。1976年1月14日及1月18日,中药所、生物物理所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梁晓天教授参与讨论,经确认无误。 。。。为尊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青蒿素结构协作组同志们所作的努力和贡献,特收此文于本书。 【解读】 易于确定的是,上海有机化学所主导了青蒿素相对构型的确定,生物物理所主导了青蒿素绝对构型的确定,中药所仅部分参与协作。青蒿素的结构鉴定是复杂、严谨而科学的,而不是屠呦呦所说,在青蒿素结构阐明之前就“确定”青蒿素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屠呦呦之所以很看重青蒿素结构鉴定的结果,是因为她想为他们提取的青蒿素II是“正宗”青蒿素提供两个无可辩驳的证据:疗效确认和结构确认。但是,她不该为此罔顾事实,而是应该记住兄弟单位提供的无私帮助。一个知道感恩的人是绝对不会陷入“众矢之的”境地的。 十、双氢青蒿素究竟是谁最先发明的? 【张文】 第69页:双氢青蒿素作为新抗疟药的开发是在523办公室和青蒿素指导委员会撤销以后,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研发的。 双氢青蒿素早在1975年,上海有机化学所在化学结构的测定研究中,为证明青蒿素是一个过氧化物,进行氢化—还原等实验,确定了青蒿素的内酯可被钠(钾)硼氢还原,并保留其过氧基团。该还原物称为“还原青蒿素”或“二氢青蒿素”,后命名为“双氢青蒿素”。它是制备青蒿素衍生物的重要中间体。1978年,上海药物所在青蒿素衍生物的研究中,发现其抗疟效果比青蒿素更好。由于化学稳定性较差、溶解度低、抗疟效果不及其他衍生物,当时未被列为进一步开发的对象。 【屠文】 第187页: 青蒿素经硼氢化钠还原得到的化合物,即为屠呦呦于1973年首创的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由此也确证青蒿素结构中羰基的存在。 【解读】 即使屠呦呦小组在1973年就用硼氢化钠证实了青蒿素结构中存在羰基,他们也不知道硼氢化钠可以与青蒿素反应生成双氢青蒿素,更不可能知道双氢青蒿素具有抗疟功效。因此,1975年弄清青蒿素分子结构后,还原青蒿素的结构才被确认。应该说,1978年上海药物所首先发现双氢青蒿素的抗疟性比青蒿素强,但将双氢青蒿素开发成抗疟新药并推出以“科泰新”为商品名的产品则是屠呦呦小组的功劳。 根据1975年11月屠呦呦小组成员在北京中药所编印的《中药青蒿的抗疟研究》所写的一份报告的描述,青蒿素“经Zn(BH4)2、KBH4、AlLiH4还原,主要产物均为白色结晶,IR原有的羰基峰消失,出现羟基峰,可以乙酰化”。他们没有对还原产物进行结构比较,也没有对这些化合物命名。因此,屠呦呦说“1973年首创双氢青蒿素”的说法不足为信。 为什么屠呦呦什么功劳都要抢呢?把双氢青蒿素开发成新药并推向国际市场,难道不是很大的成功?为什么一定要像争青蒿素的首发权那样争双氢青蒿素的首发权呢? 【回顾和评价】 本人才疏学浅,本无资格对前辈评头品足,但为了捍卫真理、尊重历史,不怕辱骂,不惧诽谤,在此就“523”、抗疟药、青蒿素等明确作出以下“三点评价”: 一、“523”任务是举全国之力完成的抗疟药发现及开发的壮举,它的惊世成就不仅仅在于发现了青蒿素,而且还获得许多化学合成抗疟药。 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单位,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小组主导了青蒿素的发现。 三、青蒿素衍生物开发的新抗疟药(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青蒿素复方)是各单位科研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青蒿素之争实际上是“发现先后”之争。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研究组无可争辩地赢得“三个最先”:最先经过动物实验及人体试验发现青蒿乙醚提取物的高效抗疟作用(1971年10月4日);最先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结晶(1972年11月8日);最先经临床试验初步证实青蒿素结晶对疟疾患者有效(1973年9-10月)。 最后,对《迟到的报告》的评价是:绝大部分描述客观、合理、可信,但关键内容(如忽略青蒿素II对鼠疟的疗效而只强调其“心脏毒性”和“失败的临床试验结果”)有失偏颇;对《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的评价是:有些内容太主观、不科学、有失公允,仅强调个人的作用,很少提及兄弟单位的贡献,更无视组内其他成员的付出。 本文将随时更新,应读者意见酌情修改。凡出言不逊者,其留言一律删除,望自重!
个人分类: 科普集萃|11645 次阅读|92 个评论
新书推介:《论犹太文化》
热度 1 xscb 2013-2-28 16:18
“不了解犹太文化,就不了解世界” 久经波折,历时一年多,重大选题之一《论犹太文化》一书近日完成出版,这是国内犹太文化研究资深专家学者南京大学哲学系徐新教授的最新力作,敬请关注。 书名:《论犹太文化》 作者:徐新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3.2 ISBN:978-7-5100-1312-6 定价:49.00元 “不了解犹太文化,就不了解世界”  作者简介: 徐新,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所长。 1977 年起任教于南京大学,主要从事犹太文化、历史以及犹太人在华散居史等方面的研究,重要学术成果有:首部中文版《犹太百科全书》、《反犹主义解析》、《西方文化史》、《犹太文化史》等。 1996 年获得美国弗兰德纪念特别奖。 2003 年被以色列巴尔 - 伊兰大学授予哲学博士名誉学位。目前兼任中国犹太文化研究会(国际)会长,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 内容简介: 进入现代以来,犹太人的成功有目共睹,也为世人特别关注。犹太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 化,一种在各个方面都独树一帜的文化。 然而,事实上犹太文化又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本书不仅深入探究了 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于犹太人成功的贡献,而且将 给 “不了解犹太文化,就不了解世界” 这一流行的口号提供一个具体且有力的诠释。 本书主要从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基本内涵、文化的建构、文化的宗教性、文化的新发展、文化的新中心、文化的世界性、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成功的机制等九大方面对犹太文化展开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作者深入浅出,论述精辟、透彻,相信 这些将有助于读者 对犹太文化精神内涵有更为深刻的把握。 目录: 第一论 文化的起源 第一节 犹太文化的蕴育之源 第二节 犹太民族之源 第二论 文化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宗 教 第二节 律 法 第三论 文化的建构 第一节 元典文化的构建 第二节 传统文化的构建 第三节 大众生活的文化构建 第四节 新时期的文化构建 第四论 文化的宗教性 第一节 犹太人的宗教性 第二节 犹太生活的宗教性 第三节 犹太文化宗教性的原因 第五论 文化的新发展 第一节 哈斯卡拉运动 第二节 犹太教科学 第三节 犹太宗教改革 第四节 犹太复国主义思潮 第五节 新时期犹太文化的主要特点 第六论 文化的新中心 第一节 流散地的犹太文化中心 第二节 以色列国的成立 第三节 以色列国的建立对于犹太文化中心的意义 第七论 文化的世界性 第一节 犹太文化世界性的内涵 第二节 犹太文化的世界性元素 第八论 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 第一节 犹太知识分子的构成 第二节 犹太知识分子的文化贡献 第九论 成功的文化机制 第一节 修补世界 第二节 特选子民 第三节 为我-利他 第四节 金子是好 参考文献
38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书推介:《日本佛教源流》
xscb 2013-2-28 16:05
新书推介:《日本佛教源流》
书名:《日本佛教源流》 作者:韦立新 任萍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3.2 ISBN:978-7-5100-5711-3 定价:40.00元 作者简介 韦立新   1962 年生。广西来宾人,历史学博士。曾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日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东亚宗教文化学会理事,广东省翻译协会理事。主要从事日语及日本思想文化、中日文化关系的教学与研究。 任 萍   1977 年生。博士,副教授。现为浙江树人大学东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明代中日关系史、中世日本思想文化。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省级以上课题多项。 内容简介: 众所周知,佛教无论是在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交往中,还是在两国的人员、文化交流史上,都曾经发挥过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着重考察日本佛教源流,既有别于一般的日本佛教史,又不同于以往日本佛教方面的研究论著,力求尽可能全面而客观地展示日本佛教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迁的概貌,以便读者能对日本佛教文化有更准确而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本书学术性和知识性兼容并蓄,追求信息量、大众化、趣味性,有些部分采用条目形式撰写,力求完整、立体、正确地传递日本佛教文化方面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为日本佛教文化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正确而完备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一章 日本佛教史概述 001 第一节 佛教的传入 001 第二节 奈良佛教 005 第三节 平安佛教 012 第四节 中世佛教 022 第五节 近世佛教 036 第六节 近现代佛教 040 第二章 日本佛教宗派 051 第一节 天台宗 051 第二节 真言宗 052 第三节 净土宗 054 第四节 净土真宗 055 第五节 临济宗 056 第六节 曹洞宗 058 第七节 黄檗宗 059 第八节 日莲宗 061 第九节 时 宗 062 第十节 融通念佛宗 063 第十一节 法相宗 064 第十二节 华严宗 065 第十三节 律 宗 067 第十四节 修验道 068 第十五节 南都六宗 069 第十六节 新兴宗教 071 第三章 日本佛教史上重要人物 074 圣德太子 惠慈 旻 役小角 定惠 泰澄 景戒 广智 胜道 玄宾 义真 玄睿 义渊 行基 实惠 光定 道慈 道昭 智凤 最澄 空海 德一 玄昉 良辩 鉴真 道镜 善珠 圆仁 圆珍 圣宝 真济 常晓 圆行 宗睿 安然 真然 宽朝 空也 良源 庆滋保胤 源信 皇庆 奝然 寂照 成寻 永观 良忍 觉猷 觉鑁 皇圆 觉阿 文觉 重源 源空 荣西 慈圆 亲鸾 觉禅  贞庆 明遍 辩长 俊芿 证空 昙照 高辨 道元 睿尊 高峰显日 日莲 荣朝 退耕行勇 圣觉 明全 宗性  凝然 兰溪道隆 圆尔 孤云怀奘 一遍 南浦绍明 宗峰妙超 清拙正澄 莹山绍瑾 一山一宁 雪村友梅 虎关师炼 梦窗疏石 智光 关山慧玄 无学祖元 兀蓭普宁 大日能忍 无本觉心 大休正念 春屋妙葩 义堂周信 绝海中津 中岩圆月 满济 一休宗纯 莲如 横川景三 显如 隐元 卍元师蛮 隆光 白隐慧鹤 第四章 日本古今著名寺院 101  安国寺 安详寺 宝严寺 本能寺 本法寺 本隆寺 本莲寺 本门寺 本妙寺  本应寺 比苏山寺 禅林寺 长乐寺 长学寺 长谷寺 慈照寺 崇福寺  传法院 大安寺 大乘寺 大德寺 大觉寺 大念佛寺 大石寺 大树寺  当麻寺 东大寺 东寺 东本愿寺 东福寺 法成寺 法华寺 法界寺 法隆寺  法轮寺 法起寺 佛光寺 佛向寺 高山寺 高雄山寺 根来寺 广隆寺  光明寺 光明山寺 光运寺 桂宫院 观世音寺 海藏寺 弘经寺 欢喜光寺  华严寺 慧日寺 极乐寺 建长寺 建仁寺 金仓寺 金刚峰寺 金光寺  金莲寺 净琉璃寺 净妙寺 净智寺 久远寺 宽永寺  来迎院 莲华寺  六波罗蜜寺 龙安寺 鹿苑寺(金阁寺) 轮王寺 妙本寺 妙光寺 妙觉寺  妙显寺 妙心寺 明王院 南禅寺 平等院 浅草寺 清澄寺 清净光寺 清水寺  青莲院 劝修寺 泉涌寺 壬生寺 日光轮王寺 仁和寺 瑞龙寺 瑞圣寺  如愿寺 三宝寺 三千院 善导寺 善水寺 深大寺 神护寺 神野寺 胜林院  胜光寺 石山寺 寿福寺 双林寺 四天王寺 唐招提寺 醍醐寺 天龙寺  万福寺 万寿寺 往生院 无量光寺 西本愿寺 西大寺 西芳寺 西光寺  西园寺 相国寺 蟹满寺 新善光寺(善光寺) 兴福寺 兴国寺 兴圣寺  修禅寺 学养寺 药师寺 岩船寺 延历寺 野中寺 银阁寺 永光寺 永平寺  园城寺 圆觉寺 圆满院 元庆寺 元兴寺(法兴寺、飞鸟寺) 云居寺 增上寺  贞观寺(嘉祥寺西院) 正法寺 知恩院 智积院 中宫寺 中尊寺 总持院 第五章 日本人撰写的重要佛教著作 141 《辩显密二教论》 《传光录》 《东域传灯目录》 《法华秀句》 《佛性抄》  《扶桑略记》 《观心本尊抄》 《教时问答》 《教行信证》 《净土源流章》  《觉禅抄》 《开目抄》 《立正安国论》 《秘藏宝钥》 《弥勒讲式》 《明义进行集》 《普劝坐禅仪》 《日本洞上联灯录》 《日本高僧传要文抄》  《日本灵异记》 《日本往生极乐记》 《三代实录》 《三国佛法传通缘起》 《三教鼎足论》 《三教一致之辨》 《三教指归》 《三论大义抄》 《沙石集》 《十善法语》 《十住心论》 《守护国界章》 《天台法华宗义集》 《往生讲式》 《往生要集》 《唯信抄》 《五轮九字明秘密释》 《显戒论》 《兴禅护国论》 《选择本愿念佛集》 《续日本高僧传》 《延宝传灯录》 《一心戒文》 《永平清规》 《元亨释书》 《真禅融心义》 《真言宗教时义》 《正法眼藏》 《正法眼藏随问记》 附录一:日本佛教史大事年表 152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163 后 记 171
2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分子化学教材
热度 1 fanxh 2013-2-26 19:43
本书2013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由原神奈川大学副校长 西久保忠臣先生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组织日本各相关领域权威学者于 2011 年出版。本书 在理论和实践、继承和创新等方面做得比较好, 在日本深受欢迎, 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本书是为高等学校高分子专业高年级本科学生编写,也适用于低年级研究生和其他与高分子相关专业的学生。本书的内容涉及面较宽,阐述深入浅出,便于自学,还附有习题和答案,也可以供广大科技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3235 次阅读|1 个评论
这种“曲线抄袭”真气人!
热度 30 qpzeng 2013-2-8 05:28
这种“曲线抄袭”真气人!
最近正在为撰写一部学术专著搜集资料,于是从亚马逊购得几本国内出版的相关书籍,并认真地拜读了一番,结果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 这是咋回事呢?原来,当我读到这几本书的某些章节时,几乎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的天啊,它们全是我们那本书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和图片)的“翻版”! 我曾经发表过一篇 “友 好”及“不友好”的抄袭 博文,谈及我跟导师早年在一家省级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后来被一家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严重抄袭。 这本书曾以专著的形式出过两版,初版规规矩矩地引用了我们的那本书,参考文献中有作者名和书名,图片下面也有作者名,基本符合引用惯例,我称之为“友好”的抄袭。 然而,再版时却把我们的作者名和书名都去掉了,但内容基本不变,很多文字和图片仍然雷同,这样做完全违背了起码的学术道德和规范,我称之为“不友好”的抄袭。 更有甚者,该书不久前又以教科书的形式改头换面粉墨登场,书名改了,内容没怎么变,但我们的书在其参考文献中依然不见。 我们的书已经出版20多年了,借“不友好”抄袭者的“非法传播”,它成为中国这个领域内未被公认但事实上的“鼻祖”! 回到前面的话题,我惊愕地发现,我们的书被很多人间接“传抄”,即我所说的“曲线抄袭”。也就是说,这些作者在不知不觉中合理“引用”了那本书,并且“照搬”了那本书中的大段文字和多幅图片。 当然,这些书无一例外都没有引用我们的书,我怀疑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有这本书。这些“无辜”且“无罪”的作者们有来自清华大学的,也有来自上海交大的,还有来自全国其他高等院校的。 在这里,我不打算公布他们的名字,但还是要把这种现象曝光一下,让大家熟悉一下多样化的抄袭,不仅有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专著的抄袭,而且还有“直线抄袭”和“曲线抄袭”。 附: 我们的专著部分章节 扉页显示我们的书出版于1990年10月。 “曲线抄袭”专著的部分章节 请注意“载体改造”部分内容由我们的书156页扩展而成。 请注意“中间载体的构建”来自我们的书158页。 请注意以下“卸甲载体”内容及其3个载体细节均改写自我们的书163-164页。 请注意以下“共整合载体”和“SEV”改写自我们的书164-166页。 请注意“双元载体构建”及其“微型Ti质粒”和“辅助Ti质粒”由我们的书167页改写。 请注意“载体卡盒”内容基本照抄,“常用的中间表达载体”文字几乎相同(见我们的书168页)。
个人分类: 期刊论文|9177 次阅读|60 个评论
科技导报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举办“上帝粒子”学术报告会
kejidaobao 2013-1-25 12:16
2013 年 1 月 10 日 ,科技导报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举办 “ 2012 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之首:上帝粒子的革命”学术报告会。清华大学近代物理研究所教授何红建介绍了国际研究团队 2012 年在“上帝粒子”研究领域的突破性工作。 2012 年 12 月,美国 Science 杂志评选出“ 2012 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其中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列于榜首。希格斯玻色子即所谓的“上帝粒子”,它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 0 的玻色子,也是标准模型中最后一种尚未找到的粒子。 标准模型解释了粒子如何通过电磁力、弱核力和强核力相互作用以组成宇宙中的物质。只有找到希格斯玻色子,验证标准模型,才能解释物质质量的起源。但遗憾的是, 实验中一直没有观察到 希格斯玻色子 。 2012 年 7 月 4 日 , 瑞士日内瓦粒子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借助 2 台巨型粒子探测器( ATLAS 和 CMS ),发现 1 种新粒子具有与希格斯玻色子一致的特性。发现新粒子的强子对撞机现已进入维护阶段,以便在 2015 年获得最大能量,以确认新粒子是否符合标准模型中希格斯玻色子的所有特性。 在学术报告中,何红建教授介绍了相关的物理学背景,指出了个人对该领域发展方向的判断。
个人分类: 新闻稿|26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商业定价-PLoS One是否应该受到质疑?
wanglongfeisci 2013-1-25 11:22
《PLoS One 的商业后手对中国》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25582do=blogid=655957 )谈到PLoS One是一家商业出版社。 那么,商业定价是否应该受至质疑?一个商家是否有根据不同地域市场自由定价? 再观众多仪器、试剂进口厂家卖得都比国外贵(按美元报价*10作为人民币报价)。它们是否也应该受到谴责?它们从中国多挣的钱可要比PLoS One 多多了。
249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习总的文风我想到的
热度 2 zhaodl 2013-1-22 14:47
由习总的文风我想到的
前段时间见过报道,说习总在浙江时开过专栏,有两百多篇短文,但我一直没有读过。今天空下来,无意之中看到新闻出版报的一则消息,说《之江新语》脱销了。我突然想起来要拜读一下。没想到,网上一搜,还真有电子版——不知是谁将整本书扫描成PDF文件,分享。下载还是不下载?这一定是盗版侵权!我上我常买书的网站搜索了一下,根本就没有——连书名都没有。对不起啦,出版社;对不起了,习总! 我本来想将电子版附在后边,想了一想,还是放弃了。 改变文风,这是近来的一股“风”,我想,一定有许多让人不习惯的。因为,文风代表着一种学风,学风体现出人的作风!要能彻底改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我不想多评价,我想谈我的一点经历。 (1)前段时间,在编辑部体制改革热闹的时候,我与朋友联合将我们的观点成文。我将电子版发给朋友,朋友正要出国,所以只好打印出来审阅。当我去北京时,朋友拿出修改的纸质稿给我。旁边的一位问:什么?我说写了一篇文章。“只有2页?”惊讶地问。没办法,我后来还是“扩展成4页”发表了。 (2)也是去年年末,我指导手下写了一篇“博硕论文”版权的文章,因为在编辑口发表过一篇,所以想在学术界“传播点影响”。投稿给了《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时12页,后来我修改到了8页。当返回编辑部的时候,编辑惊讶:“怎么这么短?”言下之意是“没有内容了”! (3)我学报原来要求一篇文章印刷出来不超过6个版面,一直以来都遭到编委和专家的指责。可好,现在我不严格限制——只是提示,有时针对部分内容提出“精炼表达”,结果现在很少能见到5页的文章。刊物页码每年增加200页左右,可是发文篇数还是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4)编辑行内的《编辑学报》在我的再三怂恿下,开设了“编辑感悟”栏目,发表一些短文。我的想法是:在没有世俗的论文指标压力下,短小精悍地对当下一些问题提出分析,以供同行参考。说是短,也没有习总的短,还是要求我在2000字以上。 此时,再次让我回忆起我刚入编辑行当的时候:一些教授的三页纸的理工科论文,我每次审稿评价都很高。而我们现在为什么越来越追求篇幅?翻阅一下我们祖先的文章,汉语的表达优势就是精炼,我们现在的一本书,往往还不如祖先的一句话! 在此,我有想到了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我有一种感觉:未来的计算机技术一定是会在“价值发现”方面发展。我们产生的浩瀚的“文字”,其中的价值不是没有,而是被淹没在泱泱万字之中!
个人分类: 闲思偶得|2326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书出版:《文学创作论》
xscb 2013-1-16 08:48
书名:《文学创作论》 作者:柳倩月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定价:38.00元 ISBN:978-7-5100-1316-4 出版日期:2012.12 作者简介: 柳倩月,女,汉族,湖北恩施人。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文艺学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武汉大学博士生,先后师从王济民和陈水云教授。主讲文学理论、中国文学批评史、宗教与文学、文学人类学导论等课程。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研究”(编号11XZW003)。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湖北省文艺学学会、恩施州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担任海上风民族民间文化论坛版主、恩施新闻网文化恩施论坛版主。 目 录: 第一章 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 001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含义 001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本质 003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006 第二章 文学创作过程及思维原理 015 第一节 艺术积累、发现与灵感思维 016 第二节 艺术构思与形象思维 024 第三节 艺术表现与言意矛盾 029 第三章 文学创作客体论 037 第一节 对文学创作客体的认识 037 第二节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042 第三节 对社会生活的价值判断 045 第四章 文学创作主体论 050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主体的含义 050 第二节 文学创作主体的智能结构 051 第三节 文学创作主体的基本素养 062 第四节 读者作为接受主体的意义 065 第五章 文学文本的审美要求 068 第一节 命题炼意:以意为主 068 第二节 谋篇布局:以体为式 072 第三节 遣词造句:以变为美 075 第六章  情理交融与意象创造——诗歌创作论 078 第一节 诗歌的含义、分类与文体特征 078 第二节 诗歌创作的基本原理 086 第三节 诗歌创作技法举要 091 第七章 虚构想象与形象创造——小说创作论 102 第一节 小说的含义、分类与“三要素” 102 第二节 小说创作的基本原理 111 第三节 小说的叙事艺术 116 第八章 形神关系与创意造境——散文创作论 125 第一节 散文的含义、分类及文体特征 125 第二节 散文创作的基本原理 128 第三节 散文的构思艺术 137 第九章 戏剧冲突与性格刻画——文学剧本创作论 139 第一节 文学剧本的含义、分类及文体特征 139 第二节 文学剧本创作的基本原理 148 第三节 文学剧本创作技法举要 150 第十章 媒介融合时代的文学创作 157 第一节 性质:交往对话、狂欢化、主体模糊 158 第二节 特征:产业化、碎片化、泛文本化 163 第三节 网络写作的主要形式 166 后 记 174 参考文献 178 附 录 我的鄂西南 182
25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3年同等学力英语考试难度或将下降
PhDchina 2013-1-14 16:38
  中教网报道 最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有关同等学力考试通知,称从2013年开始,我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将启用新大纲,并且提到:明年的考试难度或将有所下降。   据了解,同等学力英语新大纲的版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目前已更新到第六版。与原有大纲相比,新大纲调整了试卷一、试卷二及试卷二的相关要求。   在此,中教网提醒广大学员,虽然新大纲难度调整有所降低,但是对同等学力学员英语综合能力的考查力度不会改变。希望广大考生在了解新大纲变化的基础上,稳扎稳打地学好英语基本功,以不变应万变。   中教网 另附:   2013年同等学力英语考试大纲变化内容:   1. 新大纲取消了分设试卷一、试卷二。从这点来看,考试很可能设置为一张整体的试卷,这对考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针对每位考生的基础不同,不同的题型也有不同的做题方法。有的同学阅读能力偏弱,速度较慢,如果考试成为一张独立的试卷,考生可以自主安排做题顺序及答题时间,那么对考生而言是极为有利的。   2. 新大纲取消了试卷二得分的有关要求。原本二卷内容包含翻译和写作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都是主观答题试卷,考试必须满18分才能通过考试。很多考生总体分数能够达到60分以上,但是往往二卷分数没有达到18分,这样都是不能通过考试的。从2013年起,将取消二卷的分数限制,更为有利地帮助了考生获得考试通过的机会。   以上为中教网为广大学员带来的最新报道,有关更多 在职研究生报考 信息,请关注中教网
8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祝贺我国第一部中医药系统生物学英文著作出版
热度 1 zhanghuatian 2013-1-10 12:27
哈哈,好!  清华大学化学系罗国安教授撰写的英文专著《Systems Biology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药系统生物学》)2012年6月由国际著名科技出版社John Wiley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长达515页,突破西药研究的“点-点”传统研究模式,首次提出“系统-系统”的研究模式、方法与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中药复杂药物系统与生物系统(人体和实验动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从应清华之聘回国执教至今,罗国安教授在中医药现代化之路上已经“求索”了18个年头,从“以现代科学技术切入中药研究实现中药现代化”理念的提出;到实现中医药物质基础表征的科学阐述;从传承和创新中医药理论,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理论的发扬,再到今年凝聚了罗国安及其团队多年研究成果的英文版《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出版,让中国的千年瑰宝中医药逐渐揭去面纱,迈出了走出国门最坚实步伐,为千年“中医药”注入了最旺盛、最鲜活的生命力。中英文版的《中医药系统生物学》更是成为众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科技指南、科技指导书,在一些教授眼中甚至成为了实验室必备书籍。更多地学者用书中的模式进行着对中医药的研究和探索。   在国际著名科技出版公司John Wiley组织国际专家对该书进行匿名评审时,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中医药和制药行业的读者将会受益于书中传统医学及植物药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创新”;“系统生物学研究领域的读者也将在该书中发现新观点和新思路”;“该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中西医疗法的差异,也可使科学家们和/或对中药开发感兴趣的中医师认识到现有的现代科学技术及优化的实验设计策略的重要性”…… 国际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惊叹和解读着书中对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描述和学术创新。   盲人摸象的启示 既要细节也要整体   系统生物学是由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起人之一、美国科学家莱诺伊?胡德最早提出的,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的核心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的总结,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强调“病症结合、方证对应”的整体观和系统论。   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呢?   在罗国安的《中医药系统生物学》书中,有两幅生动形象的示意图,主题就是我们熟悉的成语故事“盲人摸象”。在第一幅图中,几个人摸着大象的不同部位说着各自的看法,描述着对各个部位的印象,有的说是“绳子”,有的说像“蒲扇”;在大象上方,另外有一个人以俯视的角度对大象给出一个整体的,但却模糊的结论--像一头猪。   罗国安教授解释说,西医药就像图中只关注具体部位的个体,对事物的局部讲得很细,但不能把整体描绘出来。中医药就像那个俯视的人,如果缺乏对细节的描述,只看整体,印象就会很模糊。   罗教授指着第二幅添加了具体特写模式和“指纹图谱”等全景模式的新一代“盲人摸象”图说,只有把中西医结合起来,既有整体的看法,又有局部的细节,也就是把整体的表征和局部的特征结合起来,才能把一个事情描绘的比较完整,这也是东西方医学应该走通过结合、整合到融合的道路。   由“点-点”、“点-系统”到“系统-系统”的突破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两个平行的系统:中药系统和生物系统,它们之间,通过对两种系统研究模式的交叉整合,将生物系统中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药理学4种节点与中药系统的化学物质组学相结合,一目了然地概括提炼了本书的实质和精髓。   西医强调单一化合物即化学小分子针对单个 “靶点”作用的“点对点”模式,这种方法对局部的疾病很有效,但是没有考虑到人体的整体性。   西方医学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发展到系统生物学后,于2007年十月提出了“点对系统”的模式(网络药理学),即一个小分子对一个人的整体发生作用,研究的是单一化合物对生物系统的应答。   罗国安及其团队于2007年初提出的“系统对系统”的模式是把中药和人体(生物)各看作一个系统,采用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模式来解决,即通过化学物质组学来(中药方剂)表征药物干预生物系统(人体)的组成及相关关系。   书中以大量篇幅详细阐述了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形成、演变和研究内容,并通过临床的实际事例糖尿病肾病的系统生物学研究,以及实验室研究事例中药复方双龙方的整体系统生物学研究等应用实例,生动讲解和验证了“系统对系统”研究模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继承与创新 探索中医药创新药物体系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瑰宝,作为一名中国人,有责任把中医药传承下去。”罗国安认为,创新是我们这代人的一种使命。中医药如果没有好创新,如果不能去粗取精,用精致的东西体现它的功效,将来很有可能被边缘化,只有改变和创新才能让中医药为现代人所接受。   中医药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辨证论治等特点和优点,但它传统的性味、归经和君臣佐使配伍学说只是对方药效果给出一种直观的说明,没有给出药效的物质成分,也没有揭示出药效产生的物质作用过程和具体机制,缺乏物质基础和科学的数据,所以很难说服现代人。   1994年,罗国安从美国回国执教后,结合在南京中国药科大学执教期间参与中药研究工作的基础以及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经验,发挥自己的化学专长,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明确了以开展中药有效部分(组分、化合物群)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中药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的系统研究。   2000年后,罗国安考虑能不能在系统生物学,即基因、蛋白质、代谢物质层面上发展一套体系,用来表述中医药的整个体系。   经过近20年的研究,罗国安教授团队突破了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兼取两长,提出了中药指纹图谱以及近红外光谱非线性建模方法等相关理论,用现代的技术、科学的数据和实例实现对中药整体表征的阐释,提出并发扬了中医药系统生物学,探索了一个“以现代科学技术切入中药研究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创新药物体系。    由繁到简 实现中药生产质量的可控   一个复方有几十种到上百种成分,是不是所有成分都在起作用?   过去的科学技术无法做到把中草药成分一一分离,只能通过对药材的最佳配伍,达到最好的疗效。   “古代中医药是个宝库,但仅仅是宝库”。罗国安要实现的不是用“词”来表达中医药的科学,而是用“数据”来体现中医药的科学性。   罗国安以临床经验方中药复方双龙方为例,在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以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研究体系开展对双龙方的研究。   中药复方双龙方来源于李连达院士的临床经验方,在冠心病临床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其发挥作用的具体药效物质是什么?其疗效和作用机理能否从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角度加以证实和说明呢?   通过罗国安研究团队对该方化学物质组的研究和利用指纹图谱技术对药物指纹峰的鉴定,他们发现此方中的整体化学物质组共有83种成分,药效质量只有4.3%可控,大部分的成分作用都不甚明了。经过对一组组药物作用基因表达谱和定量测定结果对比图表、蛋白质组表达谱和代谢物谱等数据的鉴别筛选后,研究团队分析到有两大类成份对疗效可以产生作用。经进一步优化精简,他们将其中10个成分入药,对药物再进行定量和生产控制后得到了“创新”后的中药成药。   动物药效实验,包括生化指标、心电图比较等测试,表明药效显著提升,实现了中药生产质量可控的难题。   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 让中国的瑰宝造福全人类   罗国安坚信中医药是一门具有先进性的科学,应该让更多的国内外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了解它,应用它,让中医药发扬光大,造福全人类。   罗国安领衔的研究团队在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后,相继在国际及国内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SCI论文多达312篇,罗国安个人H指数(引用率)也高达34。他们还积极利用国际研讨会等机会宣传和介绍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理论。   罗国安及其团队取得的一系列关于中医药的学术研究成果,引起众多西方学者和出版公司的关注和肯定。世界最大两个出版社之一的国际著名科技出版公司John Wiley&Sons主动找到罗国安,请他写一本有关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书籍。他们认为,很多西方科学家感到东方科学很有道理,但由于现有的科学技术反映不了中医药的全面,正苦于找不到切入口。   “他们认为我的工作架起了东西方医药文化的桥梁,并希望该书的中英文版一起由他们出版发行”,罗国安笑到“我对他们说,‘中医药是中国的瑰宝!中文的版本一定要保留在国内出版,而且要作为献给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一份礼物!’”   先后承担了国家多项科技攻关项目,研究成果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拥有50余项发明专利的罗国安教授在谈到自己的成绩时,多次提到,“清华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对我影响很大,让我时刻牢记做任何事情都要从科学上进行探索,都要把它作为一门科学来进行研究。这本书同样是清华精神的体现,更是我为学校百年校庆献上的一份礼物。”   2010年中文版《中医药系统生物学》在清华大学百岁生日之际出版了;添加了最新的数据后,2012年该书的英文版正式在国际上出版。   作为我国自1996年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以来在国际上出版的第一部中药现代化研究英文专著,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王永炎院士在为该书作序时讲到:“这本书既从中医方剂学七情和合、君臣佐使配伍规律出发,更注重拓新中药复方的组分配伍与分子生物学的深化研究……是在西学东渐过渡到东学西渐并存的新时期中医药创新研究的教程”。   《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用科学的数据,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阐释了中医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实现了中医药理论体系和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结合、整合和融合。   “实现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和科学发展是中医药界和其他领域科学家的共同使命,”已经在今年6月份退休的罗国安教授并没有停下对中医药研究的脚步,他说,“实现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是我的责任,这本书只是初步的工作,我将继续以陈竺院士的话自勉--‘我们科学家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21世纪新医学,这种新医学兼取两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和奋斗!’”
182 次阅读|1 个评论
由一本书所想到的......
热度 1 zhaojl2004 2013-1-8 19:36
最近看了余元希等的《初等代数研究》(上下册)1988年第一版,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6次印刷。本套书是我在偶然的机会见到的,初看名字还以为是初等数学的内容,但仔细看后觉得里面的观点还是比较高的,愚以为是可与克莱因的《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相媲美的中国数学家自己的高观点!对师范院校师生,师资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数学教师等很有启迪作用。 最近我找了很多关于中国50、60年代老一辈数学家的著作、教材、译著等,读来很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当年我读书的时代没有机会读过这么多好书,真是遗憾。这一代老前辈每一个人都能把研究做的很前沿,更可贵的是很在教学和培养人才方面倾注了毕生的经历,把很高深的数学原理等解释得深入浅出,读来很有启发性。我一直在思考,那样艰苦的年代老前辈尚能科研教学两不误,而如今为什么啊? 究其原因,有很多。不过我引用今天在一本体育杂志上的一句话,很深刻,那就是:什么东西和钱沾上边就变味了!!!深刻啊!我们的各级教育都是因为和钱沾边了!。。。。。。。。。。。。。
2983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书推介:《2012中国文化品牌评估报告》
xscb 2013-1-7 10:16
书名:《2012中国文化品牌评估报告》 作者:柏定国 主编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1314-0 出版时间:2012.12 定价:82.00元 作者简介: 柏定国,1967年生,湖南宁远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特聘教授,湖南省首届青年文化名人,湖南民营文化企业协会(筹)召集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和欧阳友权教授共同主编2006年至2011年《中国文化品牌年度报告》,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1项国家社科课题和5项省级课题的研究,并承担多个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发展规划课题,兼任多家著名文化企业品牌战略顾问。 目录: 总报告 零 文化品牌要在影响力经济大潮中有责任有担当 ——2012年中国文化品牌评估总报告 柏定国 苏晓芳/1 重点报告 壹 中国文化品牌400强研究报告 价值排行榜课题组/24 贰 区域文化发展指数(CDI)研究报告 CDI课题组/67 叁 中国文化品牌影响力指数报告 影响力指数课题组/85 肆 中国文化品牌竞争优势报告 竞争优势课题组/121 分类报告 伍 中国反文化形式报告 柏定国 周静/131 陆 文化产业管理高等教育发展报告 苏晓芳 洪叶/148 柒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报告 伍亮亮/170 捌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报告 潘蕃/179 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报告 吴碧/193 拾 外来文化报告 杨鹏黄 杜海燕/202 拾壹 美术创作报告 吴佳妮/212 拾贰 数字出版品牌报告 曹乃铭/222 拾叁 咨询业品牌报告 蔡清毅/233 拾肆 家居品牌报告 陈洁/245 拾伍 石雕品牌报告 王文静/254 拾陆 木雕品牌报告 罗昌智/263 拾柒 文房四宝品牌报告 许振福/273 拾捌 陶瓷品牌报告 林朝霞/279 案例分析报告 拾玖 浏阳花炮:中国夜色第一品牌 李钰/297 贰拾 北京景泰蓝:珐琅映衬下的尴尬传统 张云泉/307 贰拾壹 台湾珐琅:大众化的奢侈 杨晓华/311 贰拾贰 福州脱胎漆器:被遗忘的艺术奇葩 叶玉婷/316 贰拾叁 西湖龙井茶:呼唤产品品牌的崛起 郭玉琼/327 贰拾肆 云南普洱茶:理性回归品牌重生 卢雪英/338 贰拾伍 中国红瓷:高科技与好创意的宁馨儿 宋西顺/342 贰拾陆 汝瓷:雨过天青 梦越千年 宋西顺 钱丹丹/350 贰拾柒 景德镇瓷都:最具活力传统文化产业 吴应其/357 贰拾捌 贵州蜡染:散布云贵高原的民族之花 肖绯霞/364 贰拾玖 新疆挂毯:独具一格的东方符号 林晓红/370 叁拾 拉孜藏刀:金爪银翅孜龙刀 黄金洪/374 叁拾壹 宜兴紫砂壶:源自文人茶道 邢峥/378 叁拾贰 杨柳青年画:最欢喜最吉祥 李艳波/387 叁拾叁 潍坊风筝:纸花如雪满天飞 林江珠/393 叁拾肆 西安古城墙:古都文化的守卫者 黄金洪/399 叁拾伍 宣纸:纸寿千年 许振福/404 叁拾陆 阳春根雕:产业繁荣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和立勇/408 叁拾柒 吴县苏绣:五百年品牌三十年市场 应莉雅/414 叁拾捌 湘绣:繁荣景象下的发展阵痛 和立勇/423 后记/432
2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书推介:《法治湖南与区域治理研究(第10卷)》
xscb 2013-1-7 10:09
书名:《法治湖南与区域治理研究(第10卷)》 作者:杜钢建 主编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2.12 ISBN:978-7-5100-1311-9 定价:33.00元 《法治湖南与区域治理研究(第10卷)》由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杜钢建教授主编,全书约30万字,组织了海内外法学研究者们共同撰写,汇集了湖南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等法学界的优秀研究成果。 本书继续紧紧围绕“法治湖南”这一中心主题展开相关的研究和探索,既注重法学理论前沿问题的深入探讨,也非常注重联系法治湖南的相关社会实践,对法治湖南乃至法治中国的建设,对社会主义宪政理论和宪政实践的大发展,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宝贵的理论价值。 目录: 【首届地方基层法治论坛专题】 首届地方基层法治论坛举行推进法治湖南建设 刘启 李锦001 抓法治促发展——在湖南省首届地方基层法治论坛的发言 袁凤005 自我限权为民惠民——“法治常德建设”对地方法治建设的启示 黄黉 高科010 【法治湖南与制度创新】 充分发挥检察联络室职能搭建高效服务群众平台 杨蓉016 创新法警工作机制提升检察办案服务效果 胡萍 张松林021 创新工作机制,确保扣押冻结款物管理规范 胡萍025 基层检察院应构建涉检信访源头预防长效机制 陈杰 段璐030 开福区检察院依托检察联络室推动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深入开展 谢勇 胡萍034 强化社区矫正监督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王新 张振德037 【宪政廉政与民主人权】 再论将社会性别视阈纳入宪法学研究 郑军042 我国征地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 赵香如 孙春伟064 公民不服从 Kimberley Brownlee著 陈海峰译081 马来西亚王朝的重构:1993年宪政危机的影响 Che Norlia Mustafa著陈海峰、张朋译113 《侵权责任法》启示录 周大伟147 物权客体的界定 尹枝茂166 【区域治理与地方自治】 新西兰食品安全法的发展 马克·J·加文等著 陈海峰译176 地方人大立法听证程序的完善 杜钢建 胡庆乐205 马来西亚清真食品制造业质量保证初步探究 Habibah Abdul Talib等著 陈海峰译219 关于幼儿园校车安全确保的推进(通知) 李宜红 张晓译226 【湖湘新儒家与传统文化】 医学法与医学伦理之间的关系 Jóse Miola著 曹薇薇译240 从法治文化建设视角看防止利益冲突的立法:文化困境与出路 周农249 见危不救与见义勇为的法律思辨 王繁262 马来西亚游学记 唐佼洁270 透过马来看中国——赴马来西亚学习交流有感 肖锭288
25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字图像处理(第2版)》参考资料之一
myao 2013-1-6 13:13
姚敏等,数字图像处理(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4月 DIP第二版参考解答.rar MatLab代码大全.rar
3979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子书依赖症
热度 13 danjon 2013-1-5 10:13
几个月前,台湾的黄一农院士来我们所做关于“E考据”的讲座,期间讲到他对大陆电子书泛滥的矛盾心情:一方面这些电子书损害了出版社和作者的利益,站在“政治正确”的立场应当予以批判,尤其是看到自己的书也被人做成电子版;但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电子书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尤其是那些需要查阅大量资料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 同样矛盾的事情也发生在我自己身上。三年前我曾经为一家出版社翻译了国外的一本关于魔方的畅销书(为避免广告嫌疑,略去书名),出版之后大受欢迎,首印5000册很快卖光,之后一再重印。但去年我在网络上搜索该书时却也找到了扫描版,心中多少有些不悦。但转念一想,这几年自己不知道从网络上免费下载了多少人的著作。况且我当年翻译那本书纯粹是为了“赚吆喝”,稿酬按字数计算一次付清,最后我甚至一分钱没要,让出版社把稿酬直接折算成书寄过来我好四处送人。在那之后无论这本书卖得多好、再版多少次都和没关系。因此网上出现的电子版不仅没有侵犯我的经济利益,甚至还起到了帮我“赚吆喝”的作用,我有什么可抱怨的? 说起来很奇怪,在我们这个文科研究所里,很多人都有对纸质书的偏好,而我则正好相反。对我来说,电子书有如鸦片,习惯了它的便捷之后便不再习惯阅读纸质书。有时候和纸质书偏好者聊天,我们都觉得对方不可思议。关键的分歧在于,我觉得电子书的好处,除了容易获取和储存之外,在阅读感受上也胜过纸质书:字体可以随意放大缩小;方便在电脑上摘抄和做笔记;方便拖曳免去了翻页夹书签的麻烦。还有另外两点可能只适用于我自己,一是我看书时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书本,往往看上一段就要停下来,或思考书中的内容,或胡思乱想些别的事情,或刷一下微博、聊两句QQ。如果读纸质书,这样反复放下书再拿起来找刚才看到了哪里,很影响阅读体验,而读电子书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另一点是可以一边看电子书一边做别的事情,比如我最喜欢做的是边读书边玩《足球经理》游戏,把电子书缩小到窄窄的一条,只显示三四行字,置于屏幕最下方,而屏幕的其他部分为游戏所占据,这样就可以一边看书一边指挥比赛。于是当有人问我在做什么,得到“一边看书一边打游戏”的回答时往往很错愕。 读博以来,由于电子书和电子版本的论文获取十分方便,我甚至已经一年多没怎么去过我们所图书馆之外的图书馆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几个月前为写论文,查找一份网络上找不到的资料而去了一趟国图方志馆,花了大半天时间,复印了一大本抱回来,结果当天就在之前忘记搜索的一个数据库中找到了该书。这让我愈发不愿意跑图书馆了。 养成了电子书依赖症之后,也有缺憾。最大的缺憾便是从读大一时开始十年间养成的经常在图书馆里游荡,以期偶遇某本值得一读的书的那种体验,便不再有机会感受了。还有个问题是我昨天才发现的,为了搜集我们所一位教授的著作,我在网络上搜索了半天却只找到一本,期间还去所里图书馆借了一本台版书。吃完午饭才反应过来:我们所的图书馆里怎么可能没有那几本书呢?
7119 次阅读|15 个评论
缺心的出版社及Tenure制度
majmco 2013-1-5 08:20
最近看了看几本影印教材,不得不说有些出版社的负责影印的人有些缺心眼。 本来索引是教课书很重要的部分:影印出版居然删去了; 还有原版书的字体是11pt, 字间行距合适,读起来很舒服。影印版的字体缩到了10pt一下, 字间行距变得不合适。 其实原版书这些都是经过市场调研,精心设计过的, 结果经这么倒手后,读者就得用放大镜读书。 你说这些出版社缺心眼不? 例如: 机械出版社的《计算机文化》, 原版是 “New perspectives on computer concepts, 13th ed” 由此可见, Tenure制度一旦引入国内,经这个浆缸染一染,再输出到美国, 鬼子肯定不认得是他们的东东。
2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出版社南京分社招聘数学编辑
sciencepressnj 2013-1-4 12:33
科学出版社南京分社招聘信息 科学出版社南京分社正式成立于 2010 年,是科学出版社重要的分支机构,南京分社立足江苏、辐射周边,通过与本地区出版资源和渠道资源的整合与合作,为分社业务区域内的科研、教育系统专家、教师提供优秀的出版平台。 现我社因业务发展需要,拟招聘数学编辑。欢迎广大有志从事出版工作的 有识之士 加盟! 招聘岗位: 数学编辑 1 名 招聘条件: 1 、具有高校 教材选题策划经验或教学服务经验。 2 、硕士及以上学历,数学及相关专业,熟悉 专业知识 。 3 、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以及一定的专业英语读写能力。 4 、乐观、开朗、热爱出版事业,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 5 、工作计划性强,能按时完成交办的任务,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6 、身体健康。 工作地点: 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 189 号民防大厦 706 室 简历投递方式 : nanjing@mail.sciencep.com 邮件主题为:应聘数学编辑 + 姓名 简历后缀名为 .doc 或者 .pdf
31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当上买了三本入门书
lixiangdong 2013-1-4 11:42
今天买了三本书: 1)机器学习,米歇尔Mitchell著;曾华军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2)统计学习方法,李航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3)Android从入门到精通(配光盘),明日科技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都是入门的书,先看看。电子书总是看几页就给忘接着看了。 看了当当全年的订单,将近2000元。
个人分类: 机器学习|27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小说类]《这一年,我们在一起》扫描版[PDF]
lcj2212916 2012-12-29 20:20
中文 名: 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作者: 史超伦 图书分类: 爱情 资源 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书号: 9787224077148 发行时间: 2006年8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内容介绍: 黑色地平线卷起青色尘沙,滔天大水湮没寂寥的孤城,那么多年过去了,白鸽终于还是盘旋在荒落的天台上空,却褪去了锐利且充满希望的眼神,我仿佛看到枫俊冷的面容被遮天避日的梧桐树深埋于冰冷的大地,我想我还是在没落中不仅然地想起骑银白色摩托车的少年,我想小天原谅我的那一天是不会到来,我想所有人就那样在战争的硝烟中慢慢奔离,童话终究是童话,实现于否也只能在灵魂深处留下一个未解的迷团,生活断裂且关联,两种平行不相关的世界其实隐藏着挥之不去的相同细节……… 下载地址 : http://www.ctdisk.com/file/14510168 http://radarew.5d6d.net/thread-1108-1-1.html
1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MATLAB宝典--陈杰--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高清版.pdf
热度 1 yulele 2012-12-28 21:28
文件名:MATLAB宝典--陈杰--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高清版.pdf 文件大小:78.4M 下载地址:http://1000eb.com/eakx
个人分类: 资料分享|494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科学出版社发来的新年祝贺
Fangjinqin 2012-12-25 11:16
[转载]科学出版社发来的新年祝贺
科学出版社牛宇锋感谢您一如既往的信任和支持, 提前祝 您 新年快乐! 在新的一年里期待着您的优秀作品!
个人分类: 谈心聊天|400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互联网进化论》出版2个月后销售完毕
热度 3 liufeng 2012-12-20 21:40
《互联网进化论》在出版2个半月后已经全部售完,今天清华大学出版社进行第二次印刷,感谢信任我的读者。感觉自己还需要积累,在新的版本里能写的更通俗流畅一些 -------------------------------------------------------------------------------------------------------------------- 《互联网进化论》简介 《互联网进化论》2012年9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内容是用脑科学预测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提出互联网将成为破解大脑之谜的钥匙。本书总结了互联网进化的 9 条规律。阐述互联网如何从一个分裂,不完善的网络进化成一个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 这本书算是对过去7年思考和所发表文章的一次总结。 序言: 互联网进化论的研究,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互联网将向着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 ,它将具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神经系统,也会拥有自己的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另一方面,人脑至少在数万年以前就已经进化出所有的互联网功能,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将帮助神经学科学家揭开大脑的秘密。科学实验将证明大脑中也经拥有Google一样的搜索引擎,Facebook一样的SNS系统,IPv4一样的地址编码系统,思科一样的路由系统。。。” 达尔文进化论动摇了神学的土壤和基础,但互联网的进化却可能引发神秘但有趣的问题—互联网和人脑为什么向同一方向进化?互联网的未来结构是人类的大脑结构,互联网的每一个创新:Google、Facebook、Ipv4都是对数万年前已经存在人脑功能的模仿。这个问题会被神学或宗教利用么?从科学的角度看,如果这个假说被证实的话,那它背后一定隐藏了未知的科学因素。 40多年来人类从不同的方向在互联网领域进行创新,并没有统一的规划将互联网建造成什么结构,但有一天人类抬起头来观看自己的产品,将发现这个产品与大脑的结构高度相似,而且可以作为揭开大脑之谜的钥匙。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互联网,宇宙和大脑的关系是互联网进化论的终极结论:互联网将宇宙和大脑结合在一起,结构无限逼近人脑结构,空间上无限逼近宇宙边缘,在无穷时间点,宇宙,大脑,和互联网三者将合为一体,进化成为宇宙大脑或智慧宇宙 “看不见的手”像幽灵一样盘踞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时隐时现,如果说社会学、经济学还只是模糊的看到这只手的影子,那么互联网的进化有可能第一次把“这只看不见的手”逼到科学的解剖刀下。如何解剖它,那需要未来更多的研究者思考和实践,我相信这个秘密的解开将会给人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关于互联网未来的三个疑问 1.1互联网繁荣背后的待解之谜 1.2 互联网发展中隐含的启示 1. 3盘旋在哲学家头顶的神秘现象 1. 4各领域科学家的激烈讨论 第二章 互联网虚拟大脑 2.1 互联网虚拟大脑全景图 2.2 互联网视觉神经系统 2.3互联网听觉神经系统 2.4互联网躯体感觉神经系统 2.5互联网运动神经系统 2.6互联网自主神经系统 2.7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 2.8互联网神经元 2.9互联网神经纤维 2.10互联网的神经反射弧 第三章 大脑中的互联网 3.1人类研究大脑的历史 3.2分歧的大脑研究方法 3.3解开大脑之谜的互联网 3.4大脑中的路由系统 3.5大脑中的百度和谷歌 3.6大脑中的微博 3.7大脑中的IP地址 3.8大脑中的维基百科 3.9互联网神经学的提出 第四章.互联网纵览之进化路线图 4.1科技不断延长人类器官 4.2 互联网诞生前的准备工作 4.3 核战争威胁下的互联网诞生 4.4互联网早期的四个原始应用 4.5电子公告牌(BBS)的功能分裂 4.6 互联网的第一次大融合 4.7 互联网类神经元的出现 4.8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萌芽 4. 9 从生命起源到智慧宇宙 第五章 互联网纵览之商业模式 5.1曾经的互联网霸主——门户网站 5.2互联网上买卖商品——电子商务网站 5.3互联网信息统治者——搜索引擎 5.4互联网上展示自我——博客 5.5互联网的百科全书——Wiki 5.6 互联网私人邮局——电子邮箱 5.7 虚拟世界的“红娘”——婚恋网站 5.8高谈阔论的网上会场——BBS 5.9联合起来做广告——广告联盟 5.10互联网上以物易物——换客 5.11互联网上的生活帮手——分类网站 5.12共同推荐好新闻——掘客 5.13 各行业的引领者——行业门户网站 5.14网上即时交流工具——IM 5.15帮你买便宜商品——比价网站 5.16组团购物更省钱——团购网 5.17 维护交易安全——第三方支付 5.18移动互联网的地理应用——LBS 5.19捍卫互联网和平——网络安全 5.20互联网创新发动机——网络游戏 5.21互联网职业中介——招聘网站 5.22互联网中的虚拟社会——SNS 5.23智慧创造财富——威客网站 第六章 互联网纵览之技术要点 6.1互联网的信息基础二进制 6.2 互联网的OSI七层结构 6.3 构建互联网的互联网之父 6.4 HTML语言的发展史 6.5互联网的记忆系统数据库 6.6 IP地址与MAC地址的区别 6.7 互联网抗核打击的原因 6.8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部分 6.9 云计算不是一片云 6.10 三网合一和四网合一 6.11 帮助记住网站的域名 6.12 互联网新入口——浏览器 6.13 互联网开放式平台的意义 6.14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泡沫 6.15 黑客和病毒并不是噩梦 6.16 智慧地球与国家安全 6.17 充满争议的web2.0 6.18互联网重要的操作系统 6.19 让互联网变慢的P2P技术 6.20 网站被用户同时访问的技术 6.21 网站建设的LAMP体系 6.22解决网站大访问量的方法 第七章 互联网进化的九条规律 7.1连接规律:人脑离互联网越来越近 7.2信用规律:让互联网背后的那条狗站出来 7.3统一规律:大鱼吃小鱼的巨头世界 7.4 维度规律:从字符迈向三维虚拟世界 7.5 加速规律:我们将和互联网一起变聪明 7.6 膨胀规律:发生在互联网身上的大爆炸 7.7 消融规律:何处是虚拟世界,何处是真实世界 7.8 映射规律:互联网是现实世界的镜子 7.9 方向规律:互联网知道它的未来 第八章. 互联网的思考与哲学 8.1 互联网会成为人类的敌人么? 8.2 互联网与人类永生 8.3 “看不见的手”操控下的互联网进化 8.4 在互联网中诞生的新生命 8.5 黑暗森林与星际互联网 8.6 互联网带来的科学突破 8.7 互联网预示人类的未来? 推荐语: 财讯传媒集团(SEEC)首席战略官 段永朝 隐喻和类比,是互联网思想典型的叙事风格。刘锋博士的这部开创性著作,在神奇的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组织,与同样神奇的、日益复杂的互联网组织之间,架设了一道饶有趣味的桥梁——人脑和网络之间的共生进化, 的确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重大命题。 科学院教授 著名网路经济学家 吕本富 研究互联网的进化论有什么价值?本质上有助商业模式的创新。 如果你找到了一个人脑处理信息的简明方式,而互联网上还没有对应的应用, 还没有对应的商业模式,也许你就寻找到了一个金矿,大胆去开发吧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 正和岛首席架构师 刘东华 这本书为为我们研究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思路。视角是独特的,观点是新颖的。本书涉及面很广, 包括互联网与神经学的交叉对比研究,互联网的发展规律,互联网在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知识点介绍, 值得互联网爱好者阅读。 前IDC大中华区总裁 云华时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郭昕 刘锋所著《互联网进化论》堪称是一部关于互联网的小百科全书,该书涉猎广泛,深入浅出,从哲学,信息学,生物学,神经学,仿生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出发分析了与互联网相关的理论,实践,企业架构,商业模式等经济命题。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该书从进化论的角度对信息社会中人机建立互相借鉴的和谐关系着墨颇多,独树一帜。 购买方式(不断更新中..): 1.互动出版网 http://product.china-pub.com/60725 2.当当网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871837 3.京东 http://book.360buy.com/11089683.html 4.亚马逊网上书店 http://www.amazon.cn/互联网进化论-刘锋/dp/B0098W2GWG/ref=sr_1_1?ie=UTF8qid=1347463436sr=8-1 5.王府井网上书店 http://www.wfjsd.com/list_730228946.htm 6.中国图书网 http://www.bookschina.com/5640135.htm 7.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出版社邮购组 邮购电话:(010) 62786544 (010) 62781733 8. 通过作者微薄私信,请作者帮助购书 http://weibo.com/lf_1999
个人分类: 互联网进化论|4207 次阅读|3 个评论
[社科类]《张爱玲之谜》(刘川鄂)影印版[PDF]
lcj2212916 2012-12-17 19:47
中文 名: 张爱玲之谜 作者: 刘川鄂 资源 格式: PDF 版本: 影印版 出版社: 中国书店 书号: 9787805688114 发行时间: 2007年1月1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张煐煐为什么改名张爱玲?她有哪些“天才的乖僻缺点”?傅雷为什么批评她?为什么她父亲扬言要用手枪打死她?为什么说她是文化汉奸?为什么三十六岁的爱上了六十五岁的?为什么她“选择了孤独,甚至享受这个孤独”?……一切答案尽在本书——《张爱玲之谜》。   大师之谜系列丛书之《张爱玲之谜》,将带领您跟着名师读大师,破解张爱玲人生之中的一个又一个谜团 目录: 写在前面:张爱玲与我 一、身世之谜 二、亲情之谜 三、天才之谜 1.香港的冲击 2.文学的准备 3.锋芒初试 4.文坛反响 5.天才谜一样的个性 四、 爱情 之谜 1.才女初恋 2.“你的人是真的吗?你和我这样在一起是真的吗?” 3.沉寂岁月 4.重回香港 5.初到 美国 6.台港之行 五、地位之谜 1.老鼠洞里 2.学者生活 六、终了之谜 1.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2.“不要人看到遗体” 下载地址 : http://www.ctdisk.com/file/13702580 http://radarew.5d6d.net/thread-1041-1-1.html
25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材料化学若干前沿研究》孟广耀、彭定坤
ustcpress 2012-12-17 18:48
《材料化学若干前沿研究》孟广耀、彭定坤
丛书名:当代科学技术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文库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出版日期:2013年1月 书号ISBN:978-7-312-02804-5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正文页码:480页(16开) 定价:88.00元 编辑邮箱: edit@ustc.edu.cn (欢迎来索要目录、样章的PDF) 当当网购书链接:暂未上架 【 内容简介和特色 】 本书汇集了 15 篇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性综述论文,涵盖了材料化学前沿研究的各个方面,具体有:紫外激发态光源技术、 Delft 技术、锂离子电池材料、纳米技术、六方层状钙钛矿化合物结构设计、陶瓷材料、杂多酸型固体高质子导体、 LSCM 燃料电池阳极材料、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TiO2 光催化等 . 本书所有章节的第一作者均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子,充分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的教学成果 . 本书各章节专业性强、内容丰富,可作为材料化学各专业和相关学科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科技工作者专业学习和研究材料化学理论的参考书 . 【 目录 】 总序 序 第 1 章 紫外激发态光源的发展及应用 Chapter 1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UV Excimer Lamps 1.1 Introduction 1.2 Excimer Formation in Gas Discharges 1.3 Applications of Incoherent Excimer Radiation 第 2 章 仿生矿化合成化学 —— 碳酸钙晶体结构的仿生调控研究 Chapter 2 Biomineralization Synthesis Chemistry: Research on Biomimetic Control of CaCO3 Crystal Structure 2.1 引言 2.2 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与氨基酸协同作用下碳酸钙的仿生矿化研究 2.3 自组装膜与氨基酸协同作用下碳酸钙的仿生矿化 2.4 丝素蛋白与自组装膜协同作用下碳酸钙的模拟矿化 2.5 镁离子与丝素蛋白双元添加与组装膜协同作用下碳酸钙仿生矿化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 3 章 锂离子电池材料化学 Chapter 3 Materials Chemistry in Lithium Ion Battery 3.1 能量、能源、电源和电池 3.2 电池发展史 3.3 锂离子电池与其他二次电池的比较 3.4 锂离子电池的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3.5 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区别 3.6 锂离子电池常用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 3.7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体系的改性 3.8 正极材料改性方法小结 第 4 章 低维纳米材料可控制备与模板纳米掩膜技术研究进展 Chapter 4 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of Low?dimensional Nano?materials and Research Progress in Template Nano?mask Technology 4.1 纳米线的尺寸控制 —— 具有梯度直径纳米线的制备 4.2 纳米线的形状控制 —— 多级枝状的纳米结构的制备 4.3 纳米材料的硅基组装 —— 基于模板纳米掩膜法制备纳米点(线)阵列 第 5 章 六方层状钙钛矿化合物 —— 结构设计及化学合成 Chapter 5 Hexagonal Layered Perovskite Compounds : Structure Design and Chemical Synthesis 5.1 钙钛矿结构和钙钛矿化合物结构特点 5.2 类钙钛矿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5.3 六方层状钙钛矿化合物结构设计 5.4 六方层状钙钛矿化合物化学合成和结构 第 6 章 杂多酸型固体高质子导体 Chapter 6 Solid High Proton Conductive Heteropolyacids 6.1 杂多酸概述 6.2 杂多酸型固体高质子导体研究进展 6.3 杂多酸型固体高质子导体的导电机制 第 7 章 氧化还原稳定的燃料电池阳极材料 LSCM 的结构与性能 Chapter 7Structure and Property of Red?ox Anode LSCM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7.1 LSCM 的结构 7.2 LSCM 与 YSZ 的化学和热匹配性 7.3 LSCM 的电导率 7.4 LSCM 的对甲烷重整和氧化的催化活性 7.5 LSCM 的电化学活性 7.6 LSCM 作为 LaGaO3 基氧离子导体的电解质的阳极材料 7.7 LSCM 基氧化还原稳定的阳极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 第 8 章 陶瓷膜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的研究现状 Chapter 8 Research Situation of Electrolyte Materials for Ceramic Membrane Fuel Cells 8.1 稳定的 ZrO2 基固体电解质 8.2 掺杂氧化铈固体电解质 8.3 LaGaO3 基固体电解质 第 9 章 材料化学与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Chapter 9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Semiconductor Gas Sensors 9.1 气体传感器概论 9.2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概论 9.3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特性参数 9.4 材料化学与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敏感特性的改进 9.5 根据材料化学原理设计高性能的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9.6 半导体气敏材料的制备 9.7 本章小结 第 10 章 无机材料器件的软光刻印版成型术 Chapter 10 Shaping Inorganic Materials into Working Devices Using Soft Lithography 10.1 Introduction 10.2 Several Key Aspects of the Process in Evaluating a Shaping Process 10.3 Applications of Soft Lithography in Shaping Various Materials 第 11 章 微波技术在先进陶瓷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Chapter 11 Applications of Microwave Technique in the Research of Advanced Ceramic Materials 11.1 微波加热基本原理 11.2 微波加热特点 11.3 微波加热在陶瓷物理加工中的应用 11.4 微波加热在先进陶瓷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11.5 本章小结 第 12 章 MOVPE 选区生长过程中的动力学 Chapter 12 Kinetics of Selective Area Growth Process in MOVPE 12.1 概述 12.2 GaAs 体系的线性动力学模拟 12.3 GaAs 体系的非线性动力学模拟 第 13 章 有机高分子辅助的先进陶瓷成型工艺 Chapter 13 Polymer Assisted Forming Technology of Advanced Ceramics 13.1 先进陶瓷材料及其研究发展状况 13.2 新型陶瓷工艺与技术 13.3 陶瓷工艺添加剂 13.4 挤压成型技术 13.5 凝胶浇注法制备陶瓷 13.6 注浆成型 13.7 流延法制备陶瓷 第 14 章 针对应用的新型陶瓷分离膜的研制 Chapter 14 Preparation of New?type Ceramic Separation Membranes Aiming to Applications 14.1 引言 14.2 陶瓷分离膜概述和研发现状 14.3 高化学稳定性的 ZrO2?Al2O3 复合膜 14.4 生体兼容的氧化钛基陶瓷膜的研制 14.5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锆超滤膜 14.6 相转化与烧结相结合制备中空纤维陶瓷膜 14.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固体化学与无机膜研究所在陶瓷中空纤维膜方面的研制成果简介 第 15 章 TiO2 光催化研究 Chapter 15 Research on TiO2 Photo?catalysis 15.1 引言 15.2 TiO2 光催化过程的原理 15.3 TiO2 表面的化学吸附研究 15.4 TiO2 表面无机小分子的光化学 15.5 TiO2 催化剂气固和液固界面的光催化氧化过程 15.6 TiO2 的表面改性 15.7 TiO2 可见光催化与响应机制探讨 【作者简介】 孟广耀 , 1942 年生于山东莱州, 1965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稀有元素专业,留校任教至今,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0 年随校南迁合肥,致力于无机固体化学和材料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 1981—1982 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访问进修,曾在日本、丹麦、荷兰、法国、瑞典、美国等国家考察讲学或进行科技合作。 1994 年组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固体化学与无机膜研究所,从事材料化学及其能源环境应用研究,在化学气相淀积无机新材料、固态离子学与电化学器件研制、陶瓷分离膜材料与技术应用等领域承担国家和省部委课题 30 多项。任多个学会组织的理事,是教育部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指导小组成员,先后指导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 50 多名,发表学术论文 300 多篇,编著与合著 8 部图书,获专利授权 20 项,省部级奖 2 项。 彭定坤 , 1937 年生于江苏南京, 1958 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无机材料固体化学与合成化学。作为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合作者承担中国科学院基础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 余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 , 合著 6 部图书,获省部级奖 2 项。
个人分类: 校友文库|5467 次阅读|0 个评论
投稿及订阅:广而告之
热度 1 zhaodl 2012-12-17 14:38
欢迎订阅2013年《科技与出版》杂志   《科技与出版》杂志于1982年创刊,由清华大学主管,清华大学出版社主办,是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版)》,集学术性、专业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体,是行业内的品牌期刊。《科技与出版》(ISSN1005-0590,CN11-3209/G3)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科技与出版》杂志坚持“搭科技进步与出版创新之桥,传编辑出版与营销之经,为培养各层次优秀的出版专业人才和应用人才服务,为出版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的办刊宗旨,及时反映国内外出版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经验,着力深化出版业热点话题的讨论,着力整合科技出版界的多方面资源,力求从更宽的视野、更多学科的角度深入研究出版业的共性问题。我刊常设栏目有:   “特别策划”——深入权威独到,   “经营之道”——解读管理智慧,   “编辑实务”——分享工作经验,   “创作空间”——展现时代灵感,   “营销方略”——贴近市场脉搏,   “数字无限”——把握出版走势,  “研究与教育”——探索出版规律。   以求兼顾出版社、报刊社从业人员,出版教育工作者,出版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相关高校大众传媒、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等众多读者对象。本着“理由结合实践、学术融于实务”的办刊思路,我们将进一步充实内容,调整栏目,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实用性、信息性,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2012年,在《科技与出版》杂志喜迎创刊30周年之际,我刊将一如既往地为科技出版人搭建一个切磋交流、以文会友的平台。我刊坚持匿名审稿制,注重文章选题,不因人取稿;作品形式,不拘一格,灵感无限,兼容并蓄——只要您的作品内容搭乘科技清风、繁荣出版文化、闪烁创作灵光、坚持原创理念,《科技与出版》就会有您的一席之地。我们期待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我们期待着您的踊跃惠稿,以美文精品弘扬科技出版的时代精神。   我刊从2011年起已全面实行自办发行(各地邮局不再办理订阅手续),欢迎广大新老读者直接与我刊编辑部联系订阅事宜。   联系电话:010-62770175-3411、3412、3413、3414、3419。   E-mail:kjycbtgyx@163.com;   网址 www.kjycb.com   邮局汇款地址:100084清华大学出版社《科技与出版》杂志社,   收款人:《科技与出版》杂志社。   欢迎出版各界人士投稿并订阅本刊!
个人分类: 编辑出版|291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转载张国庆]特大喜讯: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所有PDF图书开放
skysun2002 2012-12-13 22:17
美国的国家学术出版社(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 NAP )于 2011 年 6 月 2 日 宣布,将其出版的所有 PDF 版图书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下载,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 DRM 保护 。这其中不仅包括超过 4000 种最新出版的图书,还包括已经提交报告将于未来一段时间出版的图书。 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美国国家医学院(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目标是在维持收支平衡的同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NAP 从 1994 年就开始提供免费的在线内容。在 6 月 2 日 的声明之前,这些所有的 PDF 版图书对发展中国家都是免费的, 65% 的内容对所有国家用户免费。 网址: http://www.nap.edu/ 附:全球部分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NU 电子出版库: http://dspace.anu.edu.au/ 2. 阿德雷德大学电子文本收藏中心,包括古典文学,哲学,科学和医学著作: http://ebooks.adelaide.edu.au/ 3. 澳大利亚数字化人文门户 ( 澳大利亚人文学界的数字化资源门户 ) http://www.ehum.edu.au/ 4. 科廷大学技术文献库 ( 科廷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 ) http://espace.library.curtin.edu.au/R 5. 墨尔本大学电子出版物收藏网 http://www.lib.unimelb.edu.au/eprints/ 6. 昆士兰大学数字文库 http://espace.library.uq.edu.au/ 7.SETIS 悉尼大学学术电子文本及图像服务 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 8. 新西兰数字文献收集网 http://nzdl.sadl.uleth.ca/cgi-bin/library 9. 古腾堡数字化图书馆 http://www.gutenberg.org/wiki/Main_Page 10.Infomotions 西方文学 / 哲学网 ( 包括自美国 / 英国的文学和西方哲学公开著作 ) http://infomotions.com/ 11. 康奈尔大学 Arxiv ( 收藏了物理 , 数学 , 非线性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数字化 " 预印本 " 出版物 ) http://arxiv.org/ 12.Bartleby.com ( 包含世界历史百科全书 , 以及哈佛经典著作 , 提供免费的电子文本 ) http://www.bartleby.com/ 13.Bibliomania ( 提供超过 2000 部免费电子文献,以及研究成果 ) http://www.bibliomania.com/ 14.Cogprints( 有各类 心理 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哲学,生物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电子文献 , 部分区域需要注册 ) http://cogprints.org/ 15. 印第安纳大学国际文献档案库 ( 这是一个服务公众的全文数字图书馆,作者可以提交著作,并被连入参考文献 ) http://dlc.dlib.indiana.edu/dlc/ 16.DLESE 地球系统教育数字图书馆 ( 涵盖了环境,地理,地质,海洋以及其他物理科学; 空间 科学与技术;教育方法和科学哲学内容 ) http://www.dlese.org/library/ 17.Elfwood( 拥有超过两万部文学和艺术 作品 ,来自超过一千五百名幻想 / 科幻艺术家和作家 ) http://www.elfwood.com/ 18.Eserver.org( 收藏了大量在线智慧文学和资源 , 由华盛顿大学创立 ) http://eserver.org/ 19.IPL 互联网公共图书馆 ( 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 http://www.ipl.org/ 20. 库尔特 · 斯塔博的在线图书馆 ( 收藏了古代和现代的大量生物学著作,其中很多珍本 , 可在线阅读 ) http://www.zum.de/ 21. 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文献网站 http://ocw.mit.edu/OcwWeb/web/home/home/index.htm 22. 美国国家科学院在线数据据库 ( 超过 3000 部科学 , 工程和 健康 卫生方面的著作 , 可以在线阅读 , 这些文献代表了美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精华 ) http://www.nap.edu/ 23.Ndltd.org ( 搜集了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许多欧洲国家,香港,台湾和美国的 论文 ) http://www.ndltd.org/ 24. 宾夕法尼亚大学网站 ( 有超过 16000 部在线 电子书 , 值得一读 ): http://digital.library.upenn.edu/books/ 25. 牛津大学档案馆 ( 建于 1976 年 , 这里有用于研究和教学的大量高品质文献 资料公共区域可以免费在线检索目录,下载 ): http://ota.ahds.ac.uk/ 26. 弗吉尼亚大学电子文献中心 ( 超过 10000 部可以公开或取的著作(以及超过 164000 幅图像) : http://www2.lib.virginia.edu/etext/index.html 27.Gallica.bnf.fr ( 法兰西国家图书馆资助的网站 , 法文 ): http://gallica.bnf.fr/ 28. 世界图书馆 ( 世界图书馆,法语 ) http://abu.cnam.fr/ 29. 意大利电子书网站 ( 包括小说 , 诗歌 , 古典文学,戏剧,传记,恐怖和幻想小说,新经济学等 ) http://www.ebookgratis.it/ 30. 日本文学著作 ( 格式包括 HTML , ZIP( 下载 ) 和日文电子书格式 ) http://www.aozora.gr.jp/ 31. 今日美国开放图书计划 ( 一家报纸网站的独立部门,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开放了他们的版权,供所有的访客阅 ) http://www.usatoday.com/ 32. 英语文学网站 ( 超过一千位学生为这个巨大的网站捐助成果,焦点是英语文学 ) http://www.litencyc.com/ 33. 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书 ( 包括 :Abap, Java, Linux, Php, Oracle Vb.net 。 PDF 格式。注意,在下载之前,需先建立一个账户 ) http://www.downloadfreepdf.com/ 34. 数学世界 ( 为学生,教育家,数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准备的全面地数学百科全书 ) http://mathworld.wolfram.com/ 35. 在线医学百科全书 ( 超过 1500 主题的在线医学百科全书,包括 康复 ,疾病,伤害,营养,手术,症状,试验 ) http://www.healthopedia.com/ 36. 医生的免费电子书 ( 免费使用的医学电子书 ) http://freebooks4doctors.com/ 37. 奥地利文献 ( 超过 12000 部奥地利文献 , 甚至包括明信片 , 可以在因特网上访问 ) http://www.literature.at/default.alo ;jsessionid=453DD0DC127BBBB02C863B1887F76E28 38.GPO Access( 美国政府文献 ): http://www.access.gpo.gov/ 39. 世界最大的社会科学文献网站 (ICPSR) (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 : http://www.icpsr.umich.edu/icpsrweb/ICPSR/ 40.National Academy Press (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医学协会等机构的论文 / 报告 /PPT, 内容几乎涵盖所有学科 ) http://www.nationalacademies.org/publications/ 41.UNESCO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文档 , 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 有多种语言 , 包括中文) http://www.unesco.org/new/en/unesco/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14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发现自己过于计较了
热度 1 avein 2012-12-12 06:07
到这边后,由于项目是与量子自旋态方面有关的问题,所以刚来就在Wiley-VCH出版社订了一本相关的书,花了近60欧,订完收到账单由于银行卡未办好无法付账,又将书价换算成人民币一算得近500大洋,感觉很贵,于是向出版社申请退订;但对方告知书已经寄出,并把单号发给了我,并说不能及时付账的事,可以转告财务,没关系的。于是等了几个周后后我付了帐,由于在我的概念里面肯定是我付账后他们才会给我书的。付账后又等了两个周,竟然还没有收到书,于是发邮件询问,对方说书已于我订书的第二天与账单一起寄出被签收,并发给了我签收单电子件。我当时有点郁闷,告知对方电子件上的签名根本就不是组里面的人,于是出版社又给我重发了一本书。没想到几天前,收发的人给我送来了两本一模一样的书 ,说头一本书两个月前就到了他们没能确定地址。 于是乎我付了一本书的款收到两本书,想到在这边出于诚信,需要告知对方我收到两本书这件事,没想到对方已经忘记了这事,并告知说他们只重发了一本。我于是由于了一下,这书是马普所里面很多实验室的基础,我知道有其他人也想买一本这书,不再纠缠直接留下还可以卖50多欧呢,不过最终,我还是有义务让对方明白这件事,写了一封详细点的邮件告知对方第一次寄的书和第二次补寄的书同时收到。写好了电子邮件后,我突然想到中国人在全世界留下的差印象很多,导致我在这边很多人跟我打招呼首先都认为我是日本人,我特意将邮件签名换成了现在单位的邮箱和重大的邮箱再发出去。 发完了以后,我自己哑然失笑了,自己把邮件签名里加上了重大邮箱不就希望对方看到里面的那个“cn”从而为国人给他们不诚信的印象中挽回一点面子吗,自己对这些事过于计较了。
3626 次阅读|2 个评论
推荐阅读:医学研究质量决定论文水平
xupeiyang 2012-12-7 12:57
医师报:医学研究质量决定论文水平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 蒋朱明 人民卫生出版社 贾晓巍 北京协和医学院出版社 钟紫红 本报记者 耿璐 杨萍 陈惠 日前,在首届“美国-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作者培训工作坊”上,来自中美两国的临床营养专家、编辑专家就“如何选题”、“如何进行临床研究设计”、“如何选择目标期刊”、 “提高文章可读性”、“科研不端与出版伦理”等问题进行了工作坊形式的互动与研讨。虽然这是针对临床营养学科文章出版的问题探讨,但其中如何选题、设计、做研究、写论文、投稿的标准等也适用于其他专科。本期与大家共同分享美国和中国专家的启示。 讨论专家: Dennis Bier Baylor 医学院儿童营养研究 中心、美国临床营养杂志 Teresa Davis Baylor 医学院儿科营养研究所 Darren Early 美国临床营养杂志编辑部 Philippa Benson Charlesworth 出版集团 蒋朱明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 王杨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医学统计室 张燕舞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选题: 高水平的科研是高水平文章的前提 高水平的科研是高水平文章的前提。Dennis Bier 表示,年轻医生在科研选题时要善于听取高年资专家的建议,但不必盲从而丧失自己的独特见解。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关键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即能证明你最开始设定这个选题的正确性,由此再从中提出、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逐渐丰满,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研究项目,这就是科学进步与发展的规律。 Dennis Bier 还提到,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信念。有时数据得不到他人认可,但你相信数据的可靠性时,绝不要放弃;有时最初的设想得不到证实,但这并不表示课题是不科学的,矛盾往往能推动课题研究向前发展;有时理论遭到质疑,但也许这就是正确的理论。 而临床研究发展到现在,是以临床结局改善与否为评价基础的。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蒋朱明教授以肠外营养素 Omega 3 脂肪酸对手术后患者的结局和费用影响的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为例,在涉及T1 阶段的“Bench to bed”研究中,国内报道至少有200 例研究对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T2 阶段的研究必须是大样本的多中心研究,要扩大探讨Omega 3 脂肪酸能否改善结局;在T3 阶段,除了进一步研究Omega 3 脂肪酸能否改善结局,还要研究是否有合理的成本效果比。在研究课题的设计过程中,样本量计算非常重要。王杨、张燕舞均认为,在引用参考文献时,要用合理的评估方法,全面评价已发表文献的质量。临床研究的参考资料要用高质量文献,而不是以不客观的、没有临床研究资质单位的低质量文献为依据。 写作: 用简明语句写易懂的文章 Philippa Benson 表示,不同国家的作者都面临着一些相似的写作问题。例如,主题与期刊涵盖的范围不相符、文章的科研内容不严谨、文章与期刊不匹配、作者修改能力不足、相似文章过多、文章错误多等。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作者把注意力放在语法、文体上,却忽视了可读性。可读性能让读者高效地发现、理解、使用并记住信息。而增强可读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使用简明语句,让读者更容易地了解并记忆。 Dennis Bier 提出,现在的很多词汇在过去都是不存在的,如果在论文中用几十年前通用的词汇会让编辑认为作者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最好是使用目前科研界通用的词汇来写作。 Teresa Davis 同样认为,如果一个句子太长、太复杂,并且要让人读上几遍才能看懂,就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一段信息。因此,不如把所要表达的信息简单明了的传递出来,让读者读一遍就能理解。尽管工作坊上,如何写作成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但论文能不能在高影响因子杂志上发表的核心是研究的方向、选题、研究设计、适当的统计学处理,而不是文字问题。这已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 投稿: 给文章找到合适的归宿 每个人都希望将文章刊登在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但影响因子越高,被直接拒稿的可能性就越大。对此,Darren Early 建议,投稿前作者应先与期刊沟通,了解期刊对稿件的要求。有时文章被拒稿并不是因为研究内容的问题,而是研究领域不符合杂志的收稿范围。 对此Teresa Davis 解释,编辑在收到与期刊本身要求不符的稿件时,经常会误认为作者重复投稿。所以作者一定要注意目标期刊的投稿须知,根据要求进行自检。 同样,编辑在阅读投稿信的时候,只会关注其中的有用信息,所以千篇一律的投稿信不会受到编辑的重视。作者应该提供编辑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如文章的重要意义、以前的研究情况和以前论文的发表情况等,这些会对稿件的录用有所帮助。 回复意见: 一个都不能少 Philippa Benson 介绍,编辑发回的审稿意见大概分为6 种:直接退稿,专家评议后退稿,大修,小修,条件性录取和录取。无论是以上哪一种,作者都应首先认真阅读审稿意见,再围绕专家意见,在与合著者、同事进行相关讨论后,提供一个修改清单,说明已修改和未修改部分及其原因。 在回复编辑的邮件时,要持正面态度,列举修改清单,针对要点逐一答复,并对某些意见不一的地方做出解释,包括继续研究、扩大临床病例以增加论据,寻找双方能够达到共识的地方。 在研究中得到的数据如果与结论无关,也不能构成一篇有说服力的文章。 专家强调,应实事求是地呈现分析数据,要让编辑看出文章的严密性、论据的逻辑性,才是严谨的科学论文。当前很多期刊要求注册临床研究,因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有着不同的临床指标和规定,而临床研究注册是一项标准化程序,让编辑和审稿专家对作者得出的结论更有信心。 红线: 警惕学术不端及伦理问题 Philippa Benson 介绍,美国杂志普遍认为伪造数据、无中生有、伪造结论、操纵数据、不说明负面结果、违反伦理的研究方法,均属于“学术不端”。抄袭属于伦理问题,如果编辑发现抄袭现象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发出调查通知,要求作者单位协助杂志调查,反馈给作者领导,退稿。对已出版的文章可以采取撤销文章或在杂志上刊登相关声明等。 一些作者将一个完整的课题分散为零散的论文,试图在多家刊物上多次发表。对此Dennis Bier 告诫,研究课题中的数据和理论一定要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发表,不能切分并将这种不完整的文章提交杂志社。大多数编辑都能一眼看出研究的不完整性进而退稿。 另外,作者也要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作品。有时作者会受邀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在会上提供自己某篇论文的摘要,发表论文摘要是不影响其正式发表的。 但会议组织方可能要求提供详细的论文数据,一旦详细的论文数据在此类重要学术会议上发布,今后该论文被有影响力的刊物收录的几率会很低,因为审稿专家和编辑会认为作者有重复发表的嫌疑。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20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六瓣梅花,再度盛开——梅花本中医古籍再版了
热度 2 sheep021 2012-12-6 14:27
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总听说医书的版本选择问题,说到内经,大多推荐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梅花本,可惜这个版本早就绝版了,弄得大家心里痒痒,不知道传说中的梅花本到底长什么样子。今天偶然发现,人民卫生出版社终于开窍了,又把这一套古籍再版了。美中不足的是,此次再版,把一些繁体字换成了简体字。对于古籍,这未必是件好事儿。 “梅花版古籍丛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共6本。由于版本精良,校勘准确,句读清晰,成为几代中医人学习古籍的范本,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包括: 素问 灵枢 金匮要略方论 注解伤寒论 时病论 温病条辨 学习中医,如果能把这6本书融会贯通,也就足以自成一家,登峰造极了 金匮要略方论 13.70 17.00 黄帝内经素问 23.00 30.00 时病论 13.60 17.00 灵枢经 13.70 17.00 温病条辨 16.00 20.00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381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免费学术文献图书资源【转】
xscb 2012-12-3 22:34
美国的国家学术出版社(National Academies Press,NAP)于2011年6月2日宣布,将其出版的所有PDF版图书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下载,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DRM保护。这其中不仅包括超过4000种最新出版的图书,还包括已经提交报告将于未来一段时间出版的图书。 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工程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美国国家医学院(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目标是在维持收支平衡的同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NAP从1994年就开始提供免费的在线内容。在6月2日的声明之前,这些所有的PDF版图书对发展中国家都是免费的,65%的内容对所有国家用户免费。 网址: http://t.cn/h577vG 附:全球部分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1.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电子出版库: http://t.cn/hRLs4 2.阿德雷德大学电子文本收藏中心,包括古典文学,哲学,科学和医学著作: http://t.cn/bWJK4 3.澳大利亚数字化人文门户(澳大利亚人文学界的数字化资源门户) http://t.cn/h9SiuU 4.科廷大学技术文献库(科廷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 http://t.cn/h9SjOB 5.墨尔本大学电子出版物收藏网 http://t.cn/h4wMwf 6.昆士兰大学数字文库 http://t.cn/hbqIWP 7.SETIS悉尼大学学术电子文本及图像服务 http://t.cn/h9STzS 8.新西兰数字文献收集网 http://t.cn/h9STzl 9.古腾堡数字化图书馆 http://t.cn/hSliv 10.Infomotions 西方文学/哲学网 (包括自美国/英国的文学和西方哲学公开著作) http://t.cn/hbqIjE 11.康奈尔大学Arxiv (收藏了物理,数学,非线性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数字化 "预印本" 出版物) http://t.cn/hoS20 12.Bartleby.com (包含世界历史百科全书,以及哈佛经典著作,提供免费的电子文本) http://t.cn/hlHzP 13.Bibliomania (提供超过2000部免费电子文献,以及研究成果) http://t.cn/7xtRb 14.Cogprints(有各类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哲学,生物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电子文献, 部分区域需要注册) http://t.cn/hbGD0z 15.印第安纳大学国际文献档案库(这是一个服务公众的全文数字图书馆,作者可以提交著作,并被连入参考文献) http://t.cn/hbGjnS 16.DLESE地球系统教育数字图书馆( 涵盖了环境,地理,地质,海洋以及其他物理科学;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方法和科学哲学内容) http://t.cn/zO2t0vb 17.Elfwood(拥有超过两万部文学和艺术作品,来自超过一千五百名幻想/科幻艺术家和作家) http://t.cn/hBWeq 18.Eserver.org(收藏了大量在线智慧文学和资源,由华盛顿大学创立) http://t.cn/zO2t0v4 19.IPL互联网公共图书馆 (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http://t.cn/hOOF5 20.库尔特·斯塔博的在线图书馆(收藏了古代和现代的大量生物学著作,其中很多珍本, 可在线阅读) http://t.cn/zj7Xhzx 21.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文献网站 http://t.cn/hpy5v 22.美国国家科学院在线数据据库(超过3000部科学,工程和健康卫生方面的著作,可以在线阅读,这些文献代表了美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精华) http://t.cn/h577vG 23.Ndltd.org (搜集了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许多欧洲国家,香港,台湾和美国的论文) http://t.cn/h6c57 24.宾夕法尼亚大学网站 (有超过 16000 部在线电子书 ,值得一读) : http://t.cn/h4NtRT 25.牛津大学档案馆 (建于1976年,这里有用于研究和教学的大量高品质文献 资料公共区域可以免费在线检索目录,下载): http://t.cn/bduP0 26.弗吉尼亚大学电子文献中心 (超过10000 部可以公开或取的著作(以及超过 164000 幅图像): http://t.cn/hbGDF5 27.Gallica.bnf.fr (法兰西国家图书馆资助的网站,法文): http://t.cn/hunCT 28.世界图书馆(世界图书馆,法语) http://t.cn/hbhdzj 29.意大利电子书网站(包括小说,诗歌,古典文学,戏剧,传记,恐怖和幻想小说,新经济学等) http://t.cn/hgQcfW 30.日本文学著作( 格式包括 HTML , ZIP(下载)和日文电子书格式) http://t.cn/hHh6P 31.今日美国开放图书计划 (一家报纸网站的独立部门,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开放了他们的版权,供所有的访客阅) http://t.cn/zjfTS3b 32.英语文学网站 (超过一千位学生为这个巨大的网站捐助成果,焦点是英语文学) http://t.cn/h42IZc 33.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书 (包括:Abap, Java, Linux, Php, Oracle Vb.net 。 PDF 格式。注意,在下载之前,需先建立一个账户) http://t.cn/hbGYbq 34.数学世界 (为学生,教育家,数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准备的全面地数学百科全书) http://t.cn/hbGYbq 35.在线医学百科全书 (超过1500主题的在线医学百科全书,包括康复,疾病,伤害,营养,手术,症状,试验) http://t.cn/hbhdU6 36.医生的免费电子书(免费使用的医学电子书) http://t.cn/hbhdU6 37.奥地利文献 (超过12000 部奥地利文献,甚至包括明信片,可以在因特网上访问) http://t.cn/zj7Xhzi 38.GPO Access(美国政府文献): http://t.cn/zO2tpsg 39.世界最大的社会科学文献网站(ICPSR)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http://t.cn/zO2tpsD 40.National Academy Press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医学协会等机构的论文/报告/PPT,内容几乎涵盖所有学科) http://t.cn/aNRw0l 41.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文档,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多种语言,包括中文) http://t.cn/bDLJa 源地址: http://t.cn/zjfTS3G
13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汽车修理工与学者
热度 3 马雷 2012-12-2 22:17
吕乃基老师从上海带给我一本书,是上海交通大学李侠教授的新作《科学活动的现场扫描——基于经济-哲学视角的考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我和大侠是老朋友了,只是见面机会很少。不过,要了解大侠的思想和为人,上科学网很容易。大侠是不可多得的青年思想家和社会评论家,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看问题一针见血。大侠的新作透彻分析了当今科学建制、科学共同体、科技政策、科技创新的运行中的问题、机制和规律,还针对中国科技现实提出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大侠的书有理、有据、有分析、有观点、有建议,发人深思,催人猛醒,值得科技管理者、有兴趣的学者和读者一读。 不过,我这里不想多谈大侠的学问,我想谈谈汽车修理工与学者的关系。打开大侠书的扉页,几行醒目的字映入眼帘: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李殿仕(1936-2005): 一位优秀的汽车修理工, 以示长久以来的爱、友谊和纪念” 我第一次知道大侠的父亲是汽车修理工,而且还是优秀的汽车修理工!汽车修理工的工作应该是很辛苦的体力活和技术活。有体力无技术不行,有技术无体力也不行。能够干这行的应该不怕脏、不怕苦,动手能力强,脑子好使。这行当不是什么人都能干,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得好。据说,技术好的师傅摆弄一下汽车,这里拍拍,那里听听、看看,凭直觉就能查出汽车的毛病,然后提出修理方案并实施。汽车修好了,车主的麻烦解决了,道路的隐患也解决了。这工作实在是太重要了。汽车修理工不仅可以算得上“学者”,还是知行合一的“学者”。可惜,69年的生命,让人扼腕! 大侠继承父亲的事业,也做了“汽车修理工”,这一点恐怕大侠的父亲本人也没有预料到吧。不过,大侠是另类的汽车修理工。这“汽车”不是路上跑的那种,而是“社会”。社会在一定的轨道上发展就像汽车在道路上跑一样。社会出了问题,不及时发现、修理,要翻车,出大问题。中国历史上经常发生大规模饿死人的事件,比如“1942”,就是社会出了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积累而成的。今天,我们社会的科技政策出了问题,若没有人指出来,那时间长了,一样出问题,一样翻车。大侠用5年的时间,到处看看、听听,用他的学术理论和直觉发现我们科技中的问题,这个水平跟他老爸是一样的。如今的中国学者要坐冷板凳、在电脑前敲字、在讲台上站着说话,谁能说不是体力活和技术活呢? 更让人遐想和感动的,是在两代“汽车修理工”或两代“学者”之间的那种爱和友谊。第一代所经历的环境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战争、流血、动荡和贫穷,但是,在这里面有家的温馨、有爱、有友谊、有希望。这正是无数中国人得以存活的真正力量之源!第二代赶上改革开放,面向世界,老百姓的日子慢慢好起来,虽然问题多多,但有了奔头。第二代的成功靠机遇,更靠第一代的粗糙大手的托举。可是,当我们可以因着感恩和生活的改善而希望报答父母的时候,他们却悄然离去,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遗憾和思念。这是何等残酷的现实啊!好在有爱,爱是至善,爱是永恒!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64 次阅读|8 个评论
科普三章
热度 2 suqing1961 2012-12-2 15:42
科普三章 余至科普出版社工作已逾两年,遍尝个中百味,然心志不改,笃信兴社有望。仿陈毅元帅《梅岭三章》,效颦作《科普三章》,与出版社同仁共勉。 〔 一〕 转企改制意如何? 重创新业百事多。 育人揽才铸新部 , 凝心聚德斩阎罗。 〔二〕 投身商海逾两年, 受命为公镜高悬。 欲上层楼勤努力, 强社富民多挣钱。 〔三〕 痴心出版即为家, 蹉跎岁月应有涯。 提升素质千秋事, 神州遍开科普花。
个人分类: 诗联拾趣|3242 次阅读|2 个评论
话说数学教材建设
热度 13 gfcao 2012-11-13 09:50
一家出版社编辑问了我两个问题: “ 1. 从完善数学专业教材建设角度,我应开发哪些数学教材(研究生、一本、二本、三本层次?针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还是非数学专业?数学分析、复变函数等经典内容方面的,还是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统计分析及软件等新技术方面的?) 2. 拟开发的数学教材应体现什么特色?” 中国的数学教材不可谓不多,从本科、硕士到理科、工科、医科、文科等各种类型的教材应有尽有,但如果要问:“真正的精品有多少?”这个问题就有点复杂了,而且已经超出了编辑想知道的范畴。事实上,我国在若干年内评选了大量的规划、精品教材,这些教材的质量如何?可能需要历史来检验。记得曾经有人撰文就某部教材中出现的问题作了抨击,指出被评选为国家优秀教材、多次入选规划、使用量极大的教材中错误达 200 多处,有些可能还是原则性的错误。可见教材建设任重道远,不过这里不准备就这个敏感问题发表太多的看法。 如果从教材的类型看,我以为,目前我们最缺的教材可能是工科专业的各类数学教材,特别是真正适合非数学类研究生的好教材不多。我曾经拜读过几种工科研究生教材,虽然教材取了个“应用”的名字,但教材内容实在难以体现“应用”二字,这可能与教材编写者的背景有关系。从某种角度说,写一部面向工科的数学教材比写一部面向数学专业的教材难度大得多。教材如果仅仅是数学理论(不管直观还是抽象、简单还是复杂)的呈现,显然辜负了“应用”二字,工科专业门类繁多,作为一部具有比较广泛适应性的工科数学教材该如何取材?这是编写者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其次,编写者的知识背景、数学修养决定了教材的水平与层次,为什么西方教材常常能流芳千古成为经典名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通常都是某个领域的大家。而在中国,大家常常是不屑编教材的,即使教材的作者挂上了大人物的名字,也多是手下人实际操刀。客观地说,任何个人都很难编写出一部能面向工、农、医等所有专业的数学教材,所以比较合适的方案也许是面向不同的专业编写不同的教材,而且最好是数学教师与相关专业的教师共同编写,至少编写者应该对相关专业有一定了解。研究生数学教材与本科生数学教材有着本质不同,虽说研究生似乎也走向了大众化教育,但毕竟专业性比本科生更强,其数学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针对性。 本科生的数学教材也并非无可挑剔,抛开教材水平不说,无论是数学专业还是非数学专业教材都存在指导思想上的严重偏差。曾几何时,本科教育评估时,一个很重要的评估指标是有没有使用国家规划教材或高水平教材,我们不难看到, 90% 以上的规划教材、精品教材都花落了 985 高校,目前这种现状有一定改观,但变化恐怕不大。另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属于一般性高校,这些高校从办学理念到人才培养目标与 985 高校都完全不相同,然而,一个评估指标指挥了众多的一般高校将教材瞄准了 985 高校编写的规划教材,《高等数学》就是典型的代表。同济的《高等数学》对于准备报考研究生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好的参考书,除了这本教材有相当的难度( Stewart 的《微积分》与之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题似乎与之有着很大的相关度。然而,对于地方高校的本科生而言, 90% 以上是要直接走向社会的,他们大多数也许并不需要如此高深的数学理论,所以本科生的数学教材也大有可以完善之处。普通高校的学生占了中国大学生的绝大多数,如何面向这些学生编写出合适的高水平教材?这是值得探索的问题。虽然目前有一些相关教材,但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这些教材差强人意。我觉得 Stewart 的《微积分》很值得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参考,这部教材的应用性色彩比较强,数学理论的阐述也通俗易懂,这是国内追求高、难、深的编者们值得参考与反思的。 可以改进的教材也许不仅止于《高等数学》,高年级的工程数学、数学专业的《数学分析》等教材也大有可以作为的舞台。一部好教材可以造福万千学子,远比几篇不痛不痒的 SCI 所能发挥的作用大得多。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6601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是国际一流期刊?中国期刊吗?
热度 1 xupeiyang 2012-11-12 13:32
人民日报今天的报道值得商榷:两本国内科技期刊跻身国际一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631803 什么是国际一流期刊?在国际学术界和情报界是比较明确的,《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目前的影响因子和国际排名还不能叫国际一流期刊。 以下几个数据和事实,供大家讨论参考: 1 SCOPUS数据库收录的全球19708种期刊中该刊的H指数24,排在第6039名; 2 在学科分类(分子生物学)185种期刊中该刊的H指数24,排在111名; 3 《2011 期刊引证报告 JCR》中该刊的影响因子(IF)为 5.546; 4 在英国的4914种期刊中该刊的H指数24,排在第1993名; 5 该刊在SCOPUS数据库中没有列入中国期刊,而是列入英国期刊; 6 国际植物科学期刊334种,H指数24 以上的期刊121种。 SCOPUS数据库中收录国际植物科学期刊334种,按H指数排名前50种。 《分子植物》的H指数为 24,而H指数大于24的期刊有121种,因此该刊还不是国际一流期刊。 两本国内科技期刊跻身国际一流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11/271562.shtm 《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的前身就是《植物生理学报》,改名后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但是很难说这就是国内期刊。 Molecular Plant Country: United Kingdom 该刊所在国家: 英国 Subject Area : Biochemistry,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Subject Category : Molecular Biology Publisher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Publication type : Journals. ISSN : 17529867, 16742052 Coverage: 2008-2012 H Index: 24 《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的H指数为 24 Scope: Molecular Plant is a newly found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that publishes significant findings in plant biology, focusing broadly on cellular biology, Molecular Plant is a newly found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that publishes significant findings in plant biology, focusing broadly on cellular biology, phys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genetics,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The journal features a strong international editorial board and is set to become a top-tier journal in the field, using rigorous review to limit the journal to papers that provide novel insights of high impact. We particularly encourage submissions of original research that is highly novel but not necessarily fully-developed. Contributions may comprise Research Articles, Review Articles, Methods, Editorials, and Commentaries. ( source ) http://www.scimagojr.com/journalsearch.php?q=17600155011tip=sidclean=0 《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在国际期刊中的排名 Title SJR H index Total Docs. (2011) Total Docs. (3years) Total Refs. Total Cites (3years) Citable Docs. (3years) Cites / Doc. (2years) Ref. / Doc. Country 6001 Journal of Drug Deliv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296 24 61 180 3.711 131 174 0,69 60,84 6002 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 0,498 24 42 102 1.651 113 96 1,16 39,31 6003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0,936 24 23 52 1.058 79 52 1,03 46,00 6004 Journal of Food Biochemistry 0,401 24 184 221 6.004 201 215 0,90 32,63 6005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0,399 24 20 73 582 88 73 1,22 29,10 6006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 0,332 24 70 329 2.457 339 308 0,97 35,10 6007 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0,660 24 23 77 789 91 74 0,78 34,30 6008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0,932 24 86 409 5.040 994 388 2,65 58,60 6009 Journal of Limnology 0,485 24 58 106 2.839 134 104 1,29 48,95 6010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 ASCE 0,747 24 31 94 919 82 77 0,92 29,65 6011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1,060 24 44 131 2.260 281 123 1,56 51,36 6012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0,289 24 43 123 927 87 114 0,79 21,56 6013 Journal of Musculoskeletal Pain 0,187 24 32 201 790 49 101 0,49 24,69 6014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0,474 24 94 156 977 153 114 1,23 10,39 6015 Journal of Northwest Atlantic Fishery Science 0,903 24 0 25 0 56 25 0,33 0,00 6016 Journal of Oral Implantology 0,415 24 95 145 2.007 187 138 1,54 21,13 6017 Journal of Pediatric Health Care 0,311 24 117 226 1.436 178 191 0,86 12,27 6018 Journal of Primary Prevention 0,677 24 29 104 1.093 158 92 1,74 37,69 6019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Policy 0,690 24 54 161 1.507 189 114 1,84 27,91 6020 Journal of Quality in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0,278 24 23 76 754 88 76 0,90 32,78 6021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 0,991 24 19 65 515 67 65 1,00 27,11 6022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0,466 24 117 366 4.316 319 355 0,74 36,89 6023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0,764 24 36 93 2.418 178 91 1,66 67,17 6024 Journal of Superconductivity and Novel Magnetism 0,393 24 478 528 10.787 366 519 0,63 22,57 6025 Journal of Surgical Education 0,432 24 111 274 1.672 287 241 1,14 15,06 6026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India 0,299 24 117 493 3.561 203 418 0,59 30,44 6027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 0,454 24 73 141 3.100 158 141 0,89 42,47 6028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0,430 24 27 62 1.050 24 58 0,43 38,89 6029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New Zealand 0,378 24 9 57 956 52 53 0,84 106,22 6030 Journal of Zoo and Wildlife Medicine 0,271 24 125 349 2.808 182 345 0,41 22,46 6031 Kennedy Institute of Ethics Journal 0,539 24 16 67 614 66 60 1,15 38,38 6032 Laryngo- Rhino- Otologie 0,224 24 156 503 2.810 213 302 0,85 18,01 6033 Lifetime Data Analysis 0,875 24 37 97 945 108 91 1,03 25,54 6034 Local Environment 0,351 24 64 159 3.115 139 150 0,76 48,67 6035 Mathematics of Control, Signals, and Systems 0,675 24 19 33 467 19 33 0,55 24,58 6036 Mechanics of Time-Dependent Materials 0,837 24 48 70 1.235 111 67 1,48 25,73 6037 Medical Dosimetry 0,481 24 78 132 1.479 146 130 0,94 18,96 6038 Millennium: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0,980 24 25 116 2.506 121 111 1,06 100,24 6039 Molecular Plant 2,723 24 93 299 6.686 1.530 283 5,58 71,89 http://www.scimagojr.com/journalrank.php?category=0area=0year=2011country=order=hmin=0min_type=cdpage=120 《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在英国期刊中的排名 Title SJR H index Total Docs. (2011) Total Docs. (3years) Total Refs. Total Cites (3years) Citable Docs. (3years) Cites / Doc. (2years) Ref. / Doc. Country 1951 Autonomic and Autacoid Pharmacology 0,412 24 8 58 261 62 54 1,15 32,63 1952 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 1,234 24 106 215 3.939 654 207 3,14 37,16 1953 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 0,244 24 391 1.021 5.755 507 824 0,61 14,72 1954 Bulletin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Fish Pathologists 0,218 24 33 93 693 37 91 0,42 21,00 1955 Clinical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 0,444 24 87 205 2.946 160 195 0,69 33,86 1956 Coastal Management 0,523 24 27 72 1.266 84 68 1,45 46,89 1957 Corrosion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307 24 122 183 2.493 127 176 0,64 20,43 1958 Culture, Health and Sexuality 0,905 24 80 196 2.911 342 188 1,68 36,39 1959 Drug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0,326 24 63 147 2.035 184 147 1,19 32,30 1960 Environment 0,398 24 30 115 819 100 87 0,80 27,30 1961 Environmental Carcinogenesis and Ecotoxicology Reviews 1,450 24 12 36 1.557 208 36 5,32 129,75 1962 Environmental Forensics 0,390 24 41 106 1.346 82 101 0,90 32,83 1963 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 0,936 24 37 97 996 215 92 1,76 26,92 1964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0,923 24 19 65 724 89 64 1,19 38,11 1965 Geofluids 0,999 24 41 102 1.882 147 93 1,61 45,90 1966 Information Research 0,506 24 56 125 2.109 93 110 0,69 37,66 196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 0,350 24 34 99 1.209 124 99 0,89 35,56 196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0,229 24 91 348 1.646 214 347 0,47 18,09 196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0,363 24 57 91 1.449 66 70 0,80 25,42 197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 0,347 24 48 134 2.291 111 132 0,57 47,73 197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Design 0,492 24 54 157 1.248 116 157 0,69 23,11 1972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0,467 24 76 122 3.390 99 113 0,73 44,61 1973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1,046 24 36 75 1.824 115 73 1,35 50,67 1974 Journal of Animal Physiology and Animal Nutrition 0,417 24 182 313 6.914 285 312 0,82 37,99 1975 Journal of Bioactive and Compatible Polymers 0,860 24 43 121 1.566 350 121 2,94 36,42 1976 Journal of Carbohydrate Chemistry 0,379 24 45 106 1.556 92 106 0,61 34,58 1977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0,693 24 42 112 2.065 139 110 1,16 49,17 1978 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 0,498 24 42 102 1.651 113 96 1,16 39,31 1979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0,936 24 23 52 1.058 79 52 1,03 46,00 1980 Journal of Food Biochemistry 0,401 24 184 221 6.004 201 215 0,90 32,63 1981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0,399 24 20 73 582 88 73 1,22 29,10 1982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0,932 24 86 409 5.040 994 388 2,65 58,60 1983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1,060 24 44 131 2.260 281 123 1,56 51,36 1984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0,289 24 43 123 927 87 114 0,79 21,56 1985 Journal of Musculoskeletal Pain 0,187 24 32 201 790 49 101 0,49 24,69 1986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Policy 0,690 24 54 161 1.507 189 114 1,84 27,91 1987 Journal of Quality in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0,278 24 23 76 754 88 76 0,90 32,78 1988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 0,454 24 73 141 3.100 158 141 0,89 42,47 1989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0,430 24 27 62 1.050 24 58 0,43 38,89 1990 Local Environment 0,351 24 64 159 3.115 139 150 0,76 48,67 1991 Mathematics of Control, Signals, and Systems 0,675 24 19 33 467 19 33 0,55 24,58 1992 Millennium: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0,980 24 25 116 2.506 121 111 1,06 100,24 1993 Molecular Plant 2,723 24 93 299 6.686 1.530 283 5,58 71,89 http://www.scimagojr.com/journalrank.php?category=0area=0year=2011country=GBorder=hmin=0min_type=cdpage=39 该刊在SCOPUS数据库中没有列入中国期刊 Title SJR H index Total Docs. (2011) Total Docs. (3years) Total Refs. Total Cites (3years) Citable Docs. (3years) Cites / Doc. (2years) Ref. / Doc. Country 1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0,727 69 763 3.081 30.489 8.623 2.880 2,90 39,96 2 Zhongguo Dianji Gongcheng Xuebao/Proceeding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0,719 49 787 2.358 15.589 3.225 2.358 1,21 19,81 3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0,449 45 591 1.824 18.421 2.313 1.746 1,36 31,17 4 Ruan Jian Xue Bao/Journal of Software 0,427 39 265 900 6.305 929 900 0,98 23,79 5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0,647 38 154 847 7.158 951 846 0,98 46,48 6 Dianli Xitong Zidonghua/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0,694 36 443 1.633 6.391 2.217 1.633 1,36 14,43 7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0,541 36 201 614 8.769 743 600 1,19 43,63 8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0,337 32 833 1.881 19.276 2.042 1.784 1,03 23,14 9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0,623 30 122 295 4.408 344 290 1,14 36,13 10 Jisuanji Xuebao/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 0,441 29 221 706 5.218 758 706 1,02 23,61 11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0,202 28 0 329 0 247 329 0,80 0,00 12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0,326 28 143 438 3.284 475 399 1,28 22,97 13 Acta Geologica Sinica 0,397 27 131 452 5.864 315 452 0,62 44,76 14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0,277 27 437 1.483 13.432 781 1.483 0,48 30,74 15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0,453 27 480 479 9.060 455 479 0,95 18,88 16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0,771 26 321 832 9.439 1.817 830 1,86 29,40 17 Tien Tzu Hsueh Pao/Acta Electronica Sinica 0,384 26 535 1.582 7.706 1.190 1.582 0,75 14,40 18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0,234 25 138 559 4.422 405 559 0,67 32,04 19 Wuli Xuebao/Acta Physica Sinica 0,357 25 1.488 4.039 33.284 4.811 4.039 1,21 22,37 20 Acta Geophysica Sinica 0,452 24 354 900 10.316 891 899 0,91 29,14 21 Guangxue Xuebao/Acta Optica Sinica 0,498 24 676 2.140 11.985 2.324 2.140 1,18 17,73 22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0,395 24 99 346 2.893 494 315 1,42 29,22 23 Zidonghua Xuebao/Acta Automatica Sinica 0,596 24 179 702 4.004 931 702 1,36 22,37 24 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 0,236 23 127 475 1.768 318 393 0,83 13,92 25 Nano Research 2,778 23 124 193 5.391 1.240 177 7,01 43,48 http://www.scimagojr.com/journalrank.php?area=0category=0country=CNyear=2011order=hmin=0min_type=cd 在学科分类(分子生物学)185种期刊中该刊排在111名 Title SJR H index Total Docs. (2011) Total Docs. (3years) Total Refs. Total Cites (3years) Citable Docs. (3years) Cites / Doc. (2years) Ref. / Doc. Country 101 Protein and Peptide Letters 0,467 31 160 610 7.960 1.177 588 2,04 49,75 102 BMC Systems Biology 1,269 28 236 438 11.749 1.475 426 3,37 49,78 103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 Letters 0,506 28 47 145 2.364 198 136 1,66 50,30 104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0,661 28 138 315 4.394 433 304 1,87 31,84 105 BMC Biochemistry 0,970 26 67 126 2.841 282 121 2,23 42,40 106 Epigenetics 1,581 26 196 286 8.532 1.014 275 3,52 43,53 10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1,025 26 149 207 7.374 623 201 2,94 49,49 108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Part A: Ecological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0,561 26 67 208 3.306 310 203 1,56 49,34 109 Medical Molecular Morphology 0,421 26 36 124 1.121 168 119 1,60 31,14 110 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 1,659 26 89 146 5.279 656 143 4,67 59,31 111 Molecular Plant 2,723 24 93 299 6.686 1.530 283 5,58 71,89 http://www.scimagojr.com/journalrank.php?category=1312area=1300year=2011country=order=hmin=0min_type=cdpage=2 国际植物科学期刊334种,H指数24 以上的期刊121种 TitleH indexTotal Docs. (2011)Total Docs. (3years)Total Refs.Total Cites (3years)Citable Docs. (3years)Cites / Doc. (2years)Ref. / Doc.Country SJR 101 Flora 0,611 29 139 259 6.043 418 246 1,58 43,47 102 Forest Products Journal 0,432 29 77 362 1.941 231 347 0,39 25,21 103 Australasian Plant Pathology 0,437 28 75 231 2.606 223 229 0,88 34,75 104 Folia Geobotanica 0,536 28 26 72 1.676 109 65 1,61 64,46 105 Journal of the Torrey Botanical Society 0,446 28 44 137 1.941 113 135 0,65 44,11 106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0,626 28 69 149 3.437 236 129 1,33 49,81 107 Botanical Studies 0,440 27 56 164 2.019 200 163 1,08 36,05 108 Breeding Science 0,581 27 87 236 3.139 287 214 1,24 36,08 109 Aerobiologia 0,488 26 70 95 2.820 126 91 1,45 40,29 110 Australian Systematic Botany 0,634 26 19 85 928 97 83 1,05 48,84 11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remediation 0,504 26 87 143 3.779 180 141 1,15 43,44 112 New Zealand Journal of Botany 0,515 26 18 84 508 61 82 0,70 28,22 113 American Journal of Potato Research 0,661 25 51 157 1.507 183 147 1,18 29,55 114 Mycoscience 0,401 25 78 175 2.287 174 158 1,35 29,32 115 Mycotaxon 0,405 25 213 674 4.168 456 665 0,67 19,57 116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357 25 70 260 1.856 184 259 0,71 26,51 117 Brazil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0,310 24 25 89 1.015 81 88 0,50 40,60 118 Grana 0,344 24 18 85 781 64 84 0,49 43,39 119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0,932 24 86 409 5.040 994 388 2,65 58,60 120 Nova Hedwigia 0,339 24 71 197 2.737 128 196 0,60 38,55 121 Phytopathologia Mediterranea 0,310 24 70 119 3.065 107 114 0,94 43,79 122 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 0,470 23 286 411 12.374 721 404 1,74 43,27 http://www.scimagojr.com/journalrank.php?category=1110area=1100year=2011country=order=hmin=0min_type=cdpage=2 Journal Information !-- td colspan="02"-- Full Journal Title: Molecular Plant !--Temp added for EF and AI JCR Eigen Factor Eigen Factor Article Influence -- Eigenfactor ® Metrics Eigenfactor ® Score 0.00952 Article Influence ® Score 1.840 ISO Abbrev. Title: Mol. Plant. JCR Abbrev. Title: MOL PLANT ISSN: 1674-2052 Issues/Year: 6 Language: ENGLISH Journal Country/Territory: PEOPLES R CHINA Publisher: OXFORD UNIV PRESS Publisher Address: GREAT CLARENDON ST, OXFORD OX2 6DP, ENGLAND Subject Categories: 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PLANT SCIENCES Journal Rank in Categories: Journal Impact Factor Cites in 2011 to items published in: 2010 = 419 Number of items published in: 2010 = 83 2009 = 657 2009 = 111 Sum: 1076 Sum: 194 Calculation: Cites to recent items 1076 = 5.546 Number of recent items 194 2011年《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的影响因子为 5.546 5-Year Journal Impact Factor Cites in {2011} to items published in: 2010 = 419 Number of items published in: 2010 = 83 2009 = 657 2009 = 111 2008 = 450 2008 = 88 2007 = 0 2007 = 0 2006 = 1 2006 = 0 Sum: 1527 Sum: 282 Calculation: Cites to recent items 1527 = 5.415 Number of recent items 282 Journal Self Cites The tables show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journal's self cites to its impact factor. This information is also represented in the cited journal graph. Total Cites 1632 Cites to Years Used in Impact Factor Calculation 1076 Impact Factor 5.546 Self Cites 160 (9% of 1632) Self Cites to Years Used in Impact Factor Calculation 113 (10% of 1076) Impact Factor without Self Cites 4.964 Journal Immediacy Index Cites in 2011 to items published in 2011 = 105 Number of items published in 2011 = 92 Calculation: Cites to current items 105 = 1.141 Number of current items 92 Journal Cited Half-Life The cited half-life for the journal is the median age of its items cited in the current JCR year. Half of the citations to the journal are to items published within the cited half-life. Cited Half-Life: 2.4 years Breakdown of the citations to the journal by the cumulative percent of 2011 cites to items published in the following years: Cited Year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all # Cites from 2011 105 419 657 450 0 1 0 0 0 0 0 Cumulative % 6.43 32.11 72.37 99.94 99.94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 Cited Half-Life Calculations: The cited half-life calculation finds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 years from the current JCR year that account for 50% of citations received by the journal. Read help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calculation. Cited Journal Graph Click here for Cited Journal data table This graph shows the distribution by cited year of citations to item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MOL PLANT. Citations to the journal (per cited year) - The white/grey division indicates the cited half-life (if 10.0). Half of the journal's cited items were published more recently than the cited half-life. - The top (gold) portion of each column indicates Journal Self Citations: citations to items in the journal from items in the same journal. - The bottom (blue) portion of each column indicates Non-Self Citations: citations to the journal from items in other journals. - The two lighter columns indicate citations used to calculate the Impact Factor (always the 2nd and 3rd columns). Journal Citing Half-Life The citing half-life for the journal is the median age of the items the journal cited in the current JCR year. Half of the citations in the journal are to items published within the citing half-life. Citing Half-Life: 6.9 years Breakdown of the citations from the journal by the cumulative percent of 2011 cites to items published in the following years: Cited Year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all # Cites from 2011 76 589 666 581 601 432 464 447 363 352 2114 Cumulative % 1.14 9.95 19.91 28.60 37.59 44.05 50.99 57.68 63.11 68.38 100 Citing Half-Life Calculations: The citing half-life calculation finds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 years from the current JCR year that account for 50% of citations in the journal. Read help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calculation. Citing Journal Graph Click here for Citing Journal data table This graph shows the distribution by cited year of citations from current-year items in the journal MOL PLANT. Citations from the journal (per cited year) - The white/grey division indicates the citing half-life (if 10.0). Half of the citations from the journal's current items are to items published more recently than the citing half-life. - The top (gold) portion of each column indicates Journal Self-Citations: citations from items in the journal to items in the same journal. - The bottom (blue) portion of each column indicates Non-Self Citations: citations from the journal to items in other journals. Journal Source Data Citable items Other items Articles Reviews Combined Number in JCR year 2011 (A) 62 30 92 0 Number of references (B) 3468 3217 6685 0.00 Ratio (B/A) 55.9 107.2 72.7 0.0 http://admin-apps.webofknowledge.com/JCR/JCR?RQ=RECORDrank=103journal=MOL+PLANT
个人分类: 信息资源|14320 次阅读|1 个评论
倡议出版社制作书籍补丁——中国需要建立书籍售后服务制度
热度 1 hillside 2012-11-11 19:08
本人近期在卓越网购买了《英汉大词典》(第2版,定价228元),发现缺失了第592-609页,经与印制厂联系,很快进行了调换。 印刷差错仅是书籍出版流程的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对于书籍撰写与编辑中的差错目前尚没有追究制度。 无庸讳言,当前国产的各类书籍包装日益精美,然而,书籍内在的差错比例并没有减少,严谨的作者与出版社似乎并不多见,萝卜快了不洗泥现象更为普遍。 书籍出版节奏明显加快,数量大幅增加,但整体上的书籍质量并没有显著的提升,甚至呈现下降趋势。 本人由于兴趣、研究等原因,阅读了不少近年国内出版的各类书籍,发现无论文字水平、还是内在内容,都普遍存在疏漏之处。许多书籍普遍在文字、标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初级错误,这也情有可原,不能要求学术专著的作者都是文字高手,我曾经在此前的博文中感慨编辑把关职责的缺位,这其实只反映了一个方面。由于作者的时间、精力、水平、责任心与出版社的选题、责任心、时间筹划等多种原因,书籍难以精雕细琢,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的。但是,书籍质量售后服务是可以努力实现的。 在学术出版物方面,我认为部分原因与制度层面的伪个人主义有关:一是科研成果评比方面,只认第一作者,其他作者的贡献出现虚设现象;二是片面地强调文责自负,将作者推到了一个全能的位置,而这可能是他无法驾驭的;三是中国的学术界还是一个面子社会,容不得批评,当然也就缺乏逐字逐句的、真刀实枪的书稿审阅意见了;四是对内容把关的编辑地位与作用在中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书籍出错就算不算什么大错,但不进行补丁修正,将错就错就大错了。市场经济年代,不管什么商品,都应当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制度。 对于书籍的差错,传统的所谓在下一版中进行修订的做法已经既不现实、也不符合读者的愿望。 一是不见得有下一版问世,二是时间可能遥遥无期,三是一味指望下一版是对本次版本推卸责任的行为。 我认为,应当一定程度上借鉴软件业的做法,制作专门的纸质或电子介质的书籍补丁或勘误表,以作为书籍的售后服务内容。当然,少量的出版社已经在网站上提供一些与书籍出版同步的勘误表,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我认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或出版主管机构应当出台一些强制性规定。 作为书籍的消费者,应当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 具体是三包还是几包,这可能要经过各方的讨论。比如,可以实行分级制度,对各类工具书、教材实行比较严格的管理与售后服务。以我本次词典印刷差错调换为例,电话联络时印刷厂称,将负担我寄书费用,但我后来只收到了调换本。不考虑时间与使用上的不便,快递费14元仍然是我自己另讨腰包,此种售后的不合理性可见一斑。 …… 2012.11.12补注:今天收到当当网店庆时购买的《中国水系图典》(修订版,定价168元),书页与看似精美的2mm厚外壳竟完全脱落(不是活动的外封套),拨打扉页上的出版社专用调换电话,提示音竟为空号,真是无语。真是撞上了,近日连续购买两本大部头的号称现代精装本典籍,竟都出现严重印刷问题。本来我此文重在强调书籍内在质量问题,想不到富兰克林做印刷学徒时也不易发生的印刷包装的低级错误竟也频频发生。
个人分类: 建议与感想|3562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网编辑,请封博!再封号!
linxianzu 2012-11-10 11:33
虽然不打算在科学网发博文了,还是偶尔回来看看,不过基本上不会再看到什么值得一看的博文了。很多人都选择离开,原因我就不说了。如今 嵇少丞 也停博了。 科学网将进一步沦落。建议 嵇少丞 以后不要再回来了! 嵇少丞 博主经典博文 科学网编辑应向沈阳同志学习 2222 次阅读 | 42 个评论 中国人的创新能力是如何消失的? 1301 次阅读 | 58 个评论 日本记者一句话让中国科学家脸红到耳根 5815 次阅读 | 116 个评论 钓鱼岛: 我们不能一错再错 3021 次阅读 | 72 个评论 日本为什么敢侵略中国? 5852 次阅读 | 124 个评论 中日开战,谁会赢? 4756 次阅读 | 105 个评论
3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出版社:5000种图书优惠直销
热度 5 rensl 2012-11-8 08:13
为感谢广大科研院所、高校科研工作者、教师长期以来对科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科学出版社现推出直销图书 6 折封顶的感恩回馈活动,以此为大家提供优惠购书、用书、藏书的机会。 参与直销的图书既有我社出版的经典专著,也有国家级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共计约 5000 种 ,涵盖了自然科学各基础学科、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医学、经管法、社会科学等领域,包括学术专著、基本资料、基础理论、工具书、研究生教材、大学教材、科普读物、少儿读物、文学艺术、实用技术、应用技术、考古发掘报告、彩色图册等门类众多的图书。 书目详见附件 EXCEL 表格《科学出版社直销图书目录 _2012-10.xls 》,表格中定价为原价, 实际售价为 6 折封顶,且购书越多折扣越低 。 本次直销活动 2012 年 11 月 25 日截止 ,您可以自己购买,也可以与其他老师组团购买,或者以院系、教研室、实验室、研究所等机构采购的方式购买。 请您将欲购图书填入附件的《科学出版社直销图书选购单 .xls 》中,然后发送至本邮箱( market.edu@mail.sciencep.com ),我们收到后会通知您付款并为您安排发货。 本次直销活动原则上采用先付款后发货的方式,付款账户为: 账户名称: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信银行北京中粮广场支行 帐 号: 7112610182600024615 联系人:科学出版社 杨琴 联系电话: 010-64005267 。 祝一切顺利! 科学出版社直销图书选购单.xls 科学出版社直销图书目录_2012-10.xls
个人分类: 业内资讯|5414 次阅读|10 个评论
莫言获诺奖我有话对科学出版社说
liu005777 2012-11-2 16:17
题解: 作为科学出版社期刊中心的加盟期刊——《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一名副主编,在文化转企、期刊转制的浪潮冲击中,正在解读《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的时候,文化领域的盛事发生了——莫言独立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在对四川省内部分期刊编辑人员解读《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时,我专门用一张幻灯片做“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告诉各位,从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决议》,我们应该敏锐地意识到中央的一些意图,云云~~。 与此同时,在科学网关于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否花落我家(本土)莫言的争论声中,诺奖恰如部分预测者的推论的那样,如期来到了我家。自然地,有高兴的、有失望的、有酸葡萄心理的、有若无其事的、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有木木然关我屁事焉的。沸腾了这边,寂静了那厢。 春江水已暖,旱鸭下水了吗? 忙于上市圈钱的人们,可别迟钝到还不下水抑或做下水前的准备。 人说了,诺贝尔这奖那奖尤其是自然科学奖,都是与国家的影响力呈正相关的。 人也说了,很多诺奖获得者大都是以在本国期刊或出版社发表与出版的本国文字作品获奖的。 当数、理、化的诺奖纷至沓来时,科学出版社,你准备能圈住几人? 假如诺奖出于“小社”“小刊”的作者,科学出版社,我们将情何以堪? 乘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春风、春江水暖之势,赶快致力于对高校科技期刊的吸纳与改造吧,因为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制订《办法》的人们,执行《办法》的人们,你感受到了春江水暖了吗。
个人分类: 随笔|2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立一个非常有趣的期刊 2012/10/31
leojiang 2012-10-31 16:50
我们出版社最新推出一种非常有趣的期刊,Publications(ISSN 2304-6775, http://www.mdpi.com/journal/publications ), 该期刊主要是想发表一些关于学术出版方面的文章。主编是来自美国长岛大学的John J. Regazzi教授,Regazzi教授曾经是美国出版社联盟,美国图书馆联盟,美国信息产业协会等协会的高级会员,并曾经获得过Miles Conrad奖。 Regazzi教授说: “非常荣幸成为Publications杂志的创始主编,这是在学术交流和出版领域内非常重要的一种期刊。出版领域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该期刊将努力记录下学术出版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 希望期刊能发展的很好,最重要的是希望能引入一些新的出版理念和知识到我们国家。
3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杜月笙正传
duke01361 2012-10-23 23:54
杜月笙正传 徐铸成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2年6月 第1版,1983年5月第2 次印刷 我只想为作者校正一个错误,本来这本书只是第2次印刷,但作者却给出了“再版后记”这似乎值得商榷 杜月笙简介 杜镛 表字 月笙, 籍贯:上海 职务:上海市参议会议员 上海地方协会会长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 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董事长 上海市社会救济事业协会理事长 中华民国机制纺织工业同业联合会董事长 上海市商会监事 上海市银行商业同业公会董事长 中国银行董事 复旦中学校董 《申报》董事长 以下略
个人分类: My Ideas|30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网博文]固体物理书籍推荐
chnfirst 2012-10-17 14:4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7752-260231.html 固体物理作为物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以后从事物理科研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我的了解,给大家推荐一些书。 中文书籍: 1、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阎守胜著,《固体物理基础》(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陆栋、蒋平、徐至中著,《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另外中文书籍还有: 谢希德、方俊鑫著,《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1 方俊鑫、陆栋著,《固体物理学》(上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蒋平、徐至中著,《固体物理简明教程》(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顾秉林、王喜坤著,《固体物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徐毓龙、阎西林著,《固体物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 朱建国、郑文琛、郑家贵、孙小松、王洪涛著,《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陈长乐著,《固体物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矜奉著,《固体物理教程》(第三版),山东大学.2003. 吴代鸣著,《固体物理习题详解》,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 黄波、聂承昌著《固体物理学问题和习题》,国防工业出版社,1988. 徐至中著,《固体物理学习题解答》,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王矜奉著,《固体物理概念题和习题指导》,山东大学.2001. 张永德主编,《固体物理及物理量测量》(物理学大题典⑦) ,科学出版社,2005. 英文书籍 1、Charles Kittel ,《Introduction to Solid State Physics》(8th Ed),John Wiley and Sons, Inc., 2004. 2、 Neil W.Ashcroft and N David Mermin, 《Solid State Physics》,Holt Rinehart Winston,1976. 3、G. Grosso and G. P. Parravicini , 《 Solid state physics 》, Academic Press ,2000. 4、J. R. Hook and H. E. Hall,《Solid State Physics》(2nd,Ed), Wiley,1995. 英文书籍还有: Philip Phillips,《Advanced Solid State Physics》,Westview Press,2002. S Doniach and EH Sondheimer,《Green's functions for solid state physicists》,Imperial College Press,1998. Max Wagner,《Unitary transformations in solid state physics》,Elsevier Science Ltd,1986 Yuri M. Galperin,《Introduction to Modern Solid State Physics》,lecture note。 László Mihály and Michael C. Martin,《Solid state physics problems and solutions》(2nd,Ed), Wiley, John Sons, 2009.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7752-260231.html mandelu 2011-7-20 20:00 我这人很不喜欢做练习,我同学说不行。看来我得好好改一改这个毛病!谢谢! �ٱ� mandelu 2011-7-19 07:51 我想问一下,要自学物理书假设《固体物理》,怎么自学法?是反复看课本,大概看懂后,做课后习题加深理解?希望解惑下 博主回复(2011-7-19 19:18) : 课本是基础,要多看反复看,一开始可以稍微看些和反复看讲解清晰和详细的课本如方俊鑫、陆栋著,《固体物理学》(上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网上一些老师的讲义和视频也不错如吴代鸣老师的。英文Neil W.Ashcroft and N David Mermin, 《Solid State Physics》,Holt Rinehart Winston,1976也不错。 然后做题,再看书,反复这两者的过程。 我的固体几乎也是自学。要多下功夫和吃苦。很多知识点的理解需要量子力学的。 IP: 218.104.96.* �ٱ� bjmjh 2010-10-30 20:27 楼主推荐的这些书都不错,可有些在网上下不到。 3、陆栋、蒋平、徐至中著,《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这本书的电子版,我找了好长时间,还是没找到。 考博要用。请问楼主有没有,可否传给我,感激不尽,邮箱674825389@qq.com 博主回复:不好意思,我也没有电子版的。 IP: 222.205.74.* �ٱ� flymice 2010-6-3 14:47 黄昆院士那本很不错,就是没有附题目在后面,所以要用韩教授改编的那本。 博主回复:呵呵 �ٱ� 王晓明 2009-10-10 03:55 固体物理书读起来很麻烦的一点,每本书都有自己的notation。。。 博主回复:也不是啊,当你熟读一两本会找到共同的东东哟
个人分类: 理论|0 个评论
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给高校出版社提了一个“醒”
hzluan 2012-10-13 21:25
  高校出版社要有长远眼光,不要只盯着教材和专业学术著作,还要出版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游记、随笔等;不要只考虑眼前利益,说一定你出的哪一本杂七杂八的书就是出版社5年、10年后的“摇钱树”。
个人分类: 这是生活|3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苇渡江
wufee 2012-10-12 21:17
过完十一长假,终于可以从图书馆借书了,忙里偷闲,从图书馆借了几本专业书籍,同时捎带着借了几本文史类书籍,其中一本即是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情禅趣历代高僧诗选》,权当作学习累了的时候翻翻陶冶一下情趣,谁曾想随便一翻却翻出了一个疑问,查阅资料的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 “佛祖一苇渡江”,书中有一条注释道,随即又作了解释:佛祖一根芦苇就可以渡过大江。读到此处,不禁生疑,佛祖虽能大彻大悟,修得正果,可他毕竟还是肉身,就算他再瘦再矮,他的体重也不至于如此之轻,可以借助一支芦苇的漂浮力横渡大江。如果一苇能渡江,那么还不是要让那些搞力学研究的物理学家们纠结致死 ? 有如此之反例,阿基米德的浮力理论岂不是早该被推翻了? 而后上网搜索“一苇渡江”,得到的结果大多诸如此类之荒谬解释,举几例如下: 1. “ 达摩大师刚走到江边,回头看见后面有许多兵马追赶而来,他就随手折了一支芦苇,掷在江中,脚踏芦苇渡江,那潇潇洒洒的神态不知迷死了多少后来人。到了洛阳,达摩大师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深入禅定。这就是有名的 “ 一苇渡江何处去,九年面壁待人来 ” 。 ” 2. 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壮,仪表非凡。随顺手抽出一根芦苇与达摩。达摩双手接过芦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朵芦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芦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说这种解释不科学,有人辩解道:“佛家不打妄语,这是四条根本戒之一,达摩祖师是中国禅宗初祖,是明心见性的人,就是一尊佛,怎 麼 可能欺骗世人呢?其实祖师的境界,连一根芦苇都不需要用,证得三果圣人就有神足通,飞行自在。古来高僧得到神通是很平常的事情,至於显露不显露,是看大众的根机、接受程度,而不能误导。 ” 不禁哑然而笑,其实,《诗经》就有 “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 跂 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 之句。根据 “ 谁谓河广 ” 和下句 “ 曾不容刀 ” ,上句 “ 一苇 ” 应当是指一苇之长,即都言河之狭也或是借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新华词典》解释说;“一苇:一捆芦苇。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难渡过。亦作“航一苇”。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 本来是很简单的一个解释,既然错了为什么又得以广为误传?为学者切记夫子昔日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之训也! 壬辰初秋日于武昌沙湖畔
51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我所认识的莫言及莫贤太太
热度 4 dianyuan 2012-10-12 13:20
昨晚,诺贝尔文学奖一公布,莫言立刻成为了热门人物。 今天报纸的头条,电视新闻也纷纷加入了热烈讨论中 都争先恐后的跟莫言拉关系 上海书城彻夜把散落在各文艺书架上莫言的作品 整理出来,放在1楼中央大厅收银台旁的黄金位置 还特意做了一个精致的莫言专柜; 上海文艺出版社连夜调用印刷用的纸张 加班加点印刷莫言的作品 、、、、、、 莫言是我正宗的老乡,不过不太认识 我只见过他两次面(他可能都不认识我,哈哈) 但我和他的哥哥管莫贤老师和他的太太却比较熟悉一些 90年代初,我入高密一中读书 那时,管莫贤老师是我们的副校长 而管莫贤的太太(好像姓王,记不太清楚了,暂且姓王吧)是我们的化学老师 管校长和他太太是华东师大的同学 管校长是典型的山东男人的形象:人高马大,国字脸 而他太太是上海人:典型的江南女子,娇小精致 (上海人给我第一印象就是这样的,哈哈) 王老师,个头很矮,150的样子,很瘦 但是穿衣却很精致,还有点花哨 上课时,王老师很严肃,常常不苟言笑 我们都有点怕她 她讲话语速很快,嘴唇感觉没动,却突突的讲了一大串话 那普通话讲的实在是蹩脚,开始我们都听不太懂 我们反映到校长那里(我们是重点班,有点胆大妄为) 校长却无能为力,说她是教研室主任,是化学科教得最好的老师 校长还教导我们,要好好听王老师的课,王老师可有两把刷子,厉害着呢 当时是不太懂,可是既然校长发了话,好好学呗 现在想想当年一个40多岁的小老太太,对着一群调皮的孩子 万千情感,只能装做严肃 课下,王老师对我们极好 经常给我们带点上海的小零食吃,教我们几句简单的上海话 (后来才知道,她跟着先生来到山东后,极少回上海) 今年我们高中同学20年聚会, 她在外地,身体又不太好,没参加,很是遗憾 那时,莫言在我们老家已小有名气 但是好像日子过的极没有规律 有一次到我老老家的小旅馆里 一住就是半年,据说是为写小说体验生活 引得我们都去看他 (那个年代,小镇的旅馆一年到头几乎都是空着的 偶尔有人住,还是个大作家,我们都很稀奇啊) 这是我第一次见莫言先生 他常年不太回家,莫言太太很少陪他回高密 而莫言的衣食等几乎就是我们王老师管 有一次我们在王老师家中玩时 碰巧莫言回来了,有点风尘仆仆,胡子邋遢 王老师赶紧给我们介绍说这是大作家、、、 而莫言只是点点了头算是打了招呼 我们赶紧跟我王老师告别 这是我第二次见莫言先生
195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的“德国出访故事”已写完,插图版待出版
热度 1 hzluan 2012-10-7 16:29
   我的125篇“德国出访故事”已写完并已进行了系统的修改。目前也在与出版社商谈出版事宜。因遵守出版规则,我不能将所写内容在科学网一一发布。此书(可能书名要改、何时出版未定)正式出版后,我会通知大家。   谢谢诸位!特别谢谢刘老师和阿润的支持。
个人分类: 这是生活|2884 次阅读|5 个评论
学遥感必读的十本专业课书籍
yaogan2 2012-10-3 09:40
1.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赵英时等著,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第一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地论述遥感原理及其应用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著作。全书共 15 章.包括三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 1 至第 5 章为遥感基础。重点闻述遥感系统的基本理论、物理概念、遥感数据源的获取、传输机理、成像规律及各类遥感信息的特征;并分别介绍可见光 - 红外、热红外、微波遥感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等。 第二部分:第 6 至第 10 章为遥感分析方法。主要阐述迢感图像的解译、数字图像处理、遥感综合分析方法、数据融合、地理信息系统;并着重介绍遥感定量分析的方法及其模型等。 第三部分:第 11 至第 15 章为迢感专题应用。这一部分以理论、方法、实例相结合,择用国内外典型实例,从土地、植被、水体和海洋、地表能量平衡与土壤水分、地质等方面进行总结,反映遥感信息科学的广阔应用前景。 本书内容丰富,具基础性、前沿性,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作为地学、环境、空间信息等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有关高等学校师生及各专业领域的广大遥感科学工作者的参考书。 /* 该书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也是中科院遥感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 遥感概论 ” 科目的指定参考书,以该书作为硕士考研指定参考书的还有北京师范大学等 */ 2. 《遥感导论》,梅安新、彭望琭、秦其明、刘慧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第一版 内容提要 本书是教育部 “ 高等教育面向 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 的研究成果,是 “ 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 ” ,也是全国高等学校地理类专业公共核心课深教材。 教材注重反映现代遥感技术的最新成果,结合经济建设实际,注重反映遥感应用内容。全书以较大的篇幅系统介绍了计算机遥感图像处理的内容.并且在诸如地物光谱多光谱成像仪、微波遥感,特别是 3S ( RS 、 GIS 、 GPS )集成等世界领先技术方面,注重适当引入。主要内容包括:遥感基本概念、电磁辐射和地物波语、遥感成像原理、逐感图像特征、遥感图像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图像信息的提取与分类处理、遥感的应用及实例、 3S 集成,以及新型遥感平台与传感器等。书后还附有遥感缩写字母表和常用词汇选编。 本教材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也注重了能力的培养。本书与《遥感实习教招》(附光盘)构成系列教材,配合使用。 适合地学及相关专业作教材,也适合专业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 该书是许多高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入门教材,也是许多招生单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参考书 */ 3. 《遥感大辞典》,陈述彭主编,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第一版 内容简介 本辞典对遥感科学技术涉及的学科领域相应用范围,即遥感基础、遥感技术和迅感应用,以及有关的交叉学科和领域的约 5300 个主要的常用名词作出简明扼要的概念性阐述,有相当部分名同还附图说明。同时,还收录了一些必要的资料性材料。读者可通过本辞典对遥感的概貌、历史及其发展有一个基本了解。在每条名词后还列出相应的英文名词以方便读者。在辞典正文后还有六个附录。考虑到本辞典涉及的学科及有关读者的需要.在本书正文前列出了一个包括汉、英、法、德、俄等五个语种的名词目录,并在书后给出相应的名词索引,它们可以独立作为相应的双语遥感词汇使用,并可互相检索。 本辞典可供从事有关遥感科学技术的专业工作者、组织工作者和高等 学校师生参阅,也可供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情报和翻译工作者,以及对遥感科学技术有兴趣的广大读者使用。 4. 《雷达对地观测理论与应用》,郭华东等著,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第一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雷达对地观测专著,是已出版的《中国雷达遥感图像分析》的姊妹篇。本书总结了作者和前人的成果,从理论、技术到应用全面地阐述了雷达遥感的作用和机理。全书分三篇十四章:第一篇第一至第三章介绍雷达遥感的基础理论,机载星载雷达系统,以及极化雷达、干涉雷达和其他新型成像雷达;第二篇第四至第六章介绍了雷达定标与成像处理技术、雷达图像处理方法,以及雷达数据分析技术;第三篇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分别介绍雷达遥感在地质、农业、林业、水文、海洋、城市与考古,以及雷达散射计在全球变化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第十三章介绍了雷达对行星,特别是金星的探测,第十四章对雷达对地观测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本书可供从事空间探测、地球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以及农林、地矿、水文、海洋、城市与考古部门的遥感科学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5. 《多角度与热红外对地遥感》,李小文、汪骏发、王锦地、柳钦火著,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第一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高技术计划信息领域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 863-308 )主题 成果系列专著之一,是著者在 863-308 主题的持续支持下,在多角度遥感 与热红外对地遥感方面基础研究前沿所取得的系列成果,即对朗伯定律和 普朗克定律尺度效应的分析和纠正以及在定量遥感反演中先验知识的表达 与应用。本书还介绍了多角度遥感图像处理中在大气订正和图像配准上的 研究进展,课题组研制的机载多角度多光谱城像系统( AMTIS )的原理和 性能特点以及与国际前沿同类设备的比较。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参考,本 书也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多角度与热红外对地遥感的基本原理和 AMTIS 系 统的应用前瞻。 本书可供遥感领域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学习和参考。 6. 《遥感物理》,徐希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第一版 内容简介 “ 遥感物理 ” 是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本书积累作者多年讲授这门课程的经验而写成,讲述目标是阐明遥感定量分析中的物理原理,主要内容包括处理非朗伯体的反射、散射问题,三维非同温混合像元热辐射方向性问题,以及大气效应及其纠正问题等,共分六章;第一章讲述遥感定量分析所涉及的基本物理概念;第二章讲述植被遥感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几何光学模型、辐射传输模型与蒙特卡罗模拟模型,以及植被指数和微分植被指数等;第三章主要讨论土壤和冰遥感模型;第四章主要讲述海色遥感的原理与主应运 ;第五章主要讲述大气效应及其纠正方法;第六章为热红外遥感,主要包括海面温度与陆面温度的遥感反演等问题。 本书可供以遥感应用为主攻方向的研究生教学使用,也可作为遥感应用专业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7. 《高光谱遥感的多学科应用》,童庆禧、张兵、郑兰芬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年第一版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作者及所在课题组多年从事高光谱遥感研究的实践经验,系统地介绍了高光谱遥感的基本原理、国内外成像光谱仪系统以及光谱特征参量化等高光谱遥感数据专有的处理与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以较大篇幅详述了高光谱遥感在精准农业、林业调查、水质监测、大气污染监测、生态环境监测、地质调查和城市调查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呈现了许多国内外典型应用实例,内容详实新颖。   本书是一部反映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多个领域应用的著作,可供从事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应用研究以及从事空间信息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学者参考,并可作为有关学校师生的学习参考书。 8. 《热红外遥感》,田国良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年第一版 内容简介 针对当前遥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本书结合中国的特点,系统阐述了热红外遥感基础以及热红外信息探测、信息模型、定量反演和应用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学科前沿问题、发展趋势和应用成果,包括热红外遥感在我国的攀登计划和重大基础研究计划( G2000077900 )中以及其他方面取得的最新重要进展和重要成果。 全书共 9 章,其中第 1 至 4 章为热红外遥感基础、仪器、模型和信息定量反演的理论和方法;第 5 至 9 章为热红外遥感在中国的应用,分别总结了热红外遥感在农田蒸散的定量遥感监测,土壤水分与干旱的遥感监测,城市热环境遥感监测,森林和草原火灾的遥感监测,以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本书读者对象:从事遥感科技研究、遥感项目规划管理、遥感应用,以及数字城市和数字工程建设的科技和管理人员,高校遥感和 GIS 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 9.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汤国安、张友顺、刘咏梅、谢元礼、杨昕、刘爱利,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第一版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遥感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及国内外数字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最新发展编著而成。全书共分 8 章,讲述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数学基础,遥感数字图像的几何矫正、辐射校正、增强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作业流程,并介绍了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分析的技术方法,以及当前流行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本书是地理学科 GIS 专业和遥感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和科研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10. 《 ERDAS IMAGINE 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党安荣,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第一版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作者多年遥感应用研究和 ERDAS IMAGINE 软件应用经验编著而成,系统的介绍了 ERDAS IMAGINE 8.5 的软件功能及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全书共分 16 章,涵盖了视窗操作、数据转换、几何校正、图像拼接、图像增强、图像解译、图像分类、子象元分类、雷达图像、矢量功能、正射影像校正、 Virtual GIS 、空间建模、命令工具、批处理工具、图像库管理和专题制图等方面的内容。不仅包括 ERDAS IMAGINE Professional 级的所有功能,而且介绍了 Vecctor 、 OrthoRadar 、 VirtualGIS 、 Subpixel 和 OrthoBASE 等 5 个扩展模块的功能。该书将遥感图像处理的理论和方法与 ERDAS IMAGINE 软件功能融为一体,可以作为 ERDAS IMAGINE 软件用户的使用指南,对其他从事遥感应用研究的专业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9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毛泽东115字写尽人类历史,还涉及到材料
热度 2 wangxh 2012-9-29 17:42
这首词名曰《贺新郎 · 读史》: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第378页)      这首词上阕起笔就是“人猿相揖别”,说出人类刚诞生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刻。但表面写来却是那么轻松,好像只是人与猿作了一个揖就从此分道扬镳了一般。这个“揖别”用得极为形象,而富有谐趣,富有十分厚重的历史感。接着是漫长的人类之“蒙昧时代”,几百万年就这么过去了,这就是人类发展最早的阶段——石器时代。这个时代在诗人眼中不过是磨过的几个石头,仿佛只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儿童时代。一个“磨”字让人顿生漫长而遥远之感,而“小儿时节”让人感到诗人对人类的把握是那么大气又那么亲切,这一句有居高临下之气势,更有对往事如烟之浩叹。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是全词中最经典之语,指的是自从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以后,人民就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战火不歇,流血遍野。一下子抓住了阶级历史是由血写成之本质,看得人触目惊心,感慨万千。      把这首词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与猿拱手作别进化到了原始社会的人类犹如呱呱坠地,再经过磨石为工具的石器时代人类进入了少儿时期。炉中火焰翻滚,那是青铜时代,也不过就是经过了几千个春夏秋冬。纵观历史,也如人这一生多忧愁而少开怀。放眼历史,尽是征战杀伐刀箭疆场。这大好河山,哪一处没有战争没有流血。一部历史读罢,我已满头白发,我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暮年。回顾起来不过是那些同样的事情一再发生,什么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有多少人为其白首执迷。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难道是真风流?我看不尽然。盗跖、庄蹻、陈胜、吴广这些敢于揭竿而起挑战统治者的权威的人,那才是真豪杰。词未写完,天已破晓。天亮了,人民翻身了。      毛泽东的这首《贺新郎 · 读史》写于1964年春,是其一生读书,尤其是读中国历史书的艺术性的总结,充满诗情画意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这首诗从人类诞生一直写到现在,纵贯几百万年的悠久历史,而着墨仅仅115个字,如大写意的国画,用笔不多,却挥洒自如,意境、情趣、神韵具备,把读者带进了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与之共悲欢。这是一首以政治家的气魄、诗人的才华、史学家的渊博、理论家的思辩发出的吟唱,大气磅礴,吞吐烟云,雄盖古今,为中外文坛有史以来所罕见之大手笔。
1543 次阅读|2 个评论
四季的成因与太阳的远近
热度 3 xu782219 2012-9-26 16:07
四季的成因与太阳的远近 由韩光智著文、史凤凰摄影,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年 2 月出版的《跟着太阳走一年》一书,虽然还没有拜读,但是仅仅拜读了韩光智在《博览群书》 2012 年第 9 期( P71 ~ 73 )上的介绍文章——《跟着太阳感悟 24 节气》,我就感到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够启发我们用心去感悟季节、节气、时间的变化,使我们生活得踏踏实实、真真切切,有滋有味。文中,作者透露了在题记中他“很文艺”地写道: “一切都是因为您,太阳呀!仅仅因为您的远和近,我们,被你牵引,从一个节气走向另一个节气。” 这的确很文艺,但它好像不太符合科学事实。为这个问题,我经历过一场残酷的被批斗的非人折磨,所以我刻骨铭心地记着。 1968 年夏,我被关进“牛棚”已近两年,已经过数不清的被批斗。习惯了被批斗,在被批斗、被劳改、写交代之余,还有心情思考点其他的东西。有一天,不知为什么就想到了地球表面纬度越高越冷的原因和四季变化的原因。太阳距地球很远,而其与地球的直径相比,后者简直就是可以忽略的,何以能使地球南、北极与赤道的温度差那么大?何以能引起四季变化?是人类和地球对这么小的变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太敏感了吗? 对这个问题,一边思考,一边还想计算计算。查资料是很困难的,因为造反派不让离开“牛棚”,而且图书馆也有好长时间不开馆了。所以,只能用记忆中的知识思考和进行粗粗的计算。当时只记得 太阳光到达地球是 8 分钟左右,光速是 30 万公里 / 每秒。光速乘以时间( 480 秒),算出日地距离为 14400 万公里。而地球的数据是借用了伟大领袖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约略得出。地球周长 4 万公里,则地球直径约为 1.27 万公里(半径 R=0.64 万公里),赤道至南(北)极的弧长为 1 万公里。用日地距离(加地球半径)作一直角边,用地球半径作另一直角边,那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便是太阳到地球南(北)极的距离,其可用勾股弦定理算出。因为 0.64 与 14400 相比实在是太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就是说,太阳距地球南(北)极的距离,和日地距离相比完全可以忽略,看作二者相等。既如此,为什么赤道和南(北)极的温差会那么大呢? 另外,要说是离太阳近就热,那么在地球上珠穆朗玛峰离太阳最近,为什么它却是很冷呢?这肯定另有原因。 再思考。因为地球是圆的(椭圆),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直射和斜射时,地球表面的光通量是不同的。太阳基本直射赤道,地球表面光通量最大,所以赤道是热带;太阳最斜射两极,地球表面光通量最小,所以两极最冷;太阳半斜射温带,所以温带比赤道凉、比两极温。太阳的直射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不断改变着对南、北半球各气候带的直射角,不断改变着太阳的光通量,不断改变着太阳给予的热量,这才是形成四季变化的真正或者说是主要原因。 24 节就是太阳 24 个不同的直射角导致的气象现象。 想想也就罢了,偏偏犯了知识分子的臭毛病,竟是把它写了出来,而且又与写检查的草纸放在了一起,而且特别不幸的是又被造反派拿到手,变成了现行反革命的新罪证。他们说,这是借用自然现象对他们心中红太阳的污蔑,是离间他们与伟大领袖之间的亲密关系。 大祸临头,大会小会批斗不计其数,戴高帽、挂黑牌、拳打脚踢、手砍脖子等还不能充分表达他们的恨,于是他们狠心地设计并安排了阳光下的示众。一个我以前亲自制作的硕大的用矽钢片做的仪器备用变压器,用一根电线套牢,吊在了我的脖子上,在烈日下的篮球场罚站 3 小时。现在回想起来还想发抖,那实在是去地狱走了一遭。 我没学过天文学,也没学过气象学,所以至今我也不知道我那时的认识是否合乎科学,虽然后来条件好了,但我也没再敢去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因为一涉足便心抖。 【附注】 《日地距离新定义》—— 2012年8月30日,国际天文联合会第28届大会全票通过决议更改天文单位(AU)——日地距离的定义,决定将天文单位的长度确定为149597870700米。
个人分类: 探索讨论|77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毛泽东选集-选读-37
sunapple 2012-9-22 12:49
对刘少奇、杨尚昆破坏纪律擅自以中央名义发出文件的批评 (一九五三年五月十九日)   *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刘少奇、杨尚昆的两次书面批评。   一   嗣后,凡用中央名义发出的文件、电报,均须经我看过方能发出,否则无效。请注意。   二   (一)请负责检查自去年八月一日(八一以前的有过检查)至今年五月五日用中央和军委名义发出的电报和文件,是否有及有多少未经我看过的(我出巡及患病请假时间内者不算在内),以其结果告我;   (二)过去数次中央会议决议不经我看,擅自发出,是错误的,是破坏纪律的。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80页)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9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毛泽东选集-选读-37
sunapple 2012-9-22 12:47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   *这是毛泽东同志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11页)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12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观科学出版社
duxingye 2012-9-20 11:34
借参加中科院期刊研究会主编培训班机会,于昨日参观了科学出版社。 同世界知名的很多出版社业务模式雷同,科学出版社除了出版科技类图书外,还出版学术期刊。科学出版社最著名刊物就是中国科学系列和科学通报两刊,另外还有加盟的近260种学术期的出版服务工作。 科学出版社继出版社改革后,正在进一步进行重组改制上巿工作,与其他两家出版社一致,打造中国科学出版舰母。 我很看好他们的期刊集群出版服务,以及打造精品期刊的潜力。中国太缺少有影响力的高质量学术期刊集群了。 参观中,与知名的任胜利总编合影。
25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热度 4 Wuyishan 2012-9-18 11:26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学习时报,2012,9,17 (摘自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中信出版社,2011年5月版)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朱子语类》中有《总论为学之方》一卷和《读书法》两卷,我希望读者肯花点时间去读一读,对于怎样进入中国旧学问的世界一定有很大的帮助。朱子不但现身说法,而且也总结了荀子以来的读书经验,最能为我们指点门迳。   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中国的旧方法,和今天西方的新方法相比早已落伍了。我曾经比较过朱子读书法和今天西方所谓“诠释学”的异同,发现彼此相通之处甚多。“诠释学”所分析的各种层次,大致都可以在朱子的《语类》和《文集》中找得到。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覆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经典作品大致都已经过古人和今人的一再整理,我们早已比古人占许多便宜了。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从前芝加哥大学有“伟大的典籍”(GreatBooks)的课程,也是要学生精熟若干经典。近来虽稍松弛,但仍有人提倡精读柏拉图的《理想国》之类的作品。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作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这里需要训练自己的判断能力:哪些学科和自己的专业相关?在相关各科之中,我们又怎样建立一个循序发展的计划?各相关学科之中又有哪些书是属于“必读”的一类?这些问题我们可请教师友,也可以从现代人的著作中找到线索。这是现代大学制度给我们的特殊便利。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   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 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如果“虚心”是不可能的,读书的结果只不过各人加强已有的“主观”,那又何必读书呢?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 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 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这是邓实在1904年说的话),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他们不是读书,而是像高高在上的法宫,把中国书籍当作囚犯一样来审问、逼供。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缺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缺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 。“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今天读中国古书确有一层新的困难,是古人没有的:我们从小受教育,已浸润在现代(主要是西方)的概念之中。例如原有的经、史、子、集的旧分类(可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标准)早已为新的(也就是西方的)学科分类所取代。人类的文化和思想在大端上本多相通的地方(否则文化之间的互相了解便不可能了),因此有些西方概念可以很自然地引入中国学术传统之中,化旧成新。但有些则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特有的概念,在中国找不到相当的东西;更有许多中国文化中的特殊的观念,在西方也完全不见踪迹。我们今天读中国书最怕的是把西方的观念来穿凿附会,其结果是非驴非马,制造笑柄。   我希望青年朋友有志于读古书的,最好是尽量先从中国旧传统中去求了解,不要急于用西方观念作新解。中西会通是成学之后,有了把握,才能尝试的事。即使你同时读《论语》和柏拉图的对话,也只能分别去了解其在原有文化系统中的相传旧义,不能马上想“合二为一”。   我可以负责地说一句: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有关中国学术的著作,其最有价值的都是最少以西方观念作比附的。 如果治中国史者先有外国框框,则势必不能细心体会中国史籍的“本意”,而是把它当报纸一样的翻检,从字面上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你们千万不要误信有些浅人的话,以为“本意”是找不到的,理由在此无法详说)。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其实今天中文世界里的有些“新见解“,戳穿了不过是捡来一两个外国新名词在那里乱翻花样,不但在中国书中缺乏根据,而且也不合西方原文的脉络。
个人分类: 书评书介|4015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强推登记制度未必能杜绝“一女二嫁”
zhaodl 2012-9-4 10:30
专有出版合同和转让合同,在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中对“专有”登记的规定列出以后,我就十分担心。一直想反映但为成文,曾经建议在京的大的出版社和期刊社组织法律顾问研究反映,否则出版单位将“难以生存”,登记机关“坐地收费”。今天,读到8月23日李永明和王葆柯的文章,十分欣慰和兴奋,特此转摘。希望能引起出版者的重视!特别是报刊社。 强推登记制度未必能杜绝“一女二嫁” ——对《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二稿第56条的修改意见 2012年08月23日 13:41:00李永明 王葆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浏览: img src="http://203.86.89.26/hitscount/servlet/HitsCountServlet?docId=127317" / --   《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二稿)第56条,仍然延续了修改草案第一稿第57条的规定,即“与著作权人订立专有许可合同或者转让合同的,可以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专门登记机构登记。经登记的专有许可合同和转让合同,可以对抗第三人。合同登记应当缴纳费用,收费标准由国务院财政、价格管理部门确定。”对于这一条规定的继续推出,出版者普遍表示失望。笔者不揣冒昧,建议将该条规定中的“专有许可合同”删除,同时保留现行《著作权法》第31条的规定。    现行专有出版权制度运行良好 强推“登记”是叠床架屋   《著作权法》在立法之初就确立了图书专有出版权制度,原《著作权法》第30条也即现行《著作权法》的第31条规定:“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约定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出版该作品。”《著作权法》的这一规定,使图书出版者获得的专有出版权,从签订之始无需登记即可对抗第三人。《著作权法》实施20年来,这一规定得到出版社的普遍认同,运行良好,有力地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此次修法,草案删除了该条规定,推出“登记对抗第三人”制度,这违背出版者的意愿,不利于出版社的发展。   4月,该“登记对抗第三人”制度刚推出之时,就有京版十五社反盗版联盟秘书处和部分法律界人士等,对该条(时为第57条)规定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但草案第二稿对这些意见虽然予以部分采纳,取消了一稿第72条中关于获得法定赔偿要以登记为必要条件的规定,但对第57条的内容,除将收费标准确定机关作出变动外,其他仍原样保留,这使广大出版者深感困惑。   草案曾对推出该制度的主旨作出说明:推行专有许可合同与转让合同登记制度,旨在解决“著作权和相关权市场交易中经常出现‘一物二卖’或者‘一女二嫁’的案件”。此类案件“对于著作权交易安全产生很大威胁,社会各界也多次提出要建立专有许可和转让的登记备案制度。修改草案综合考虑各方因素,规定了著作权和相关权专有许可和转让的登记制度,在法律效力上采取了‘登记对抗主义’……”事实是,20年来全国发生“一物二卖”或者“一女二嫁”案件的数量并不多,笔者估算其占比在侵权案件总数的1%以下。轰动一时的杨臣刚“一女四嫁”案件,是著作权4次转让,而不是专有许可使用。真正签专有许可合同后搞“一女二嫁”的案件数量很少。且一旦发生,双方对错分明,只要在先者的专有出版权还在保护期内的,在后取得者即构成侵权,就要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以至于这类纠纷发生之后,一般都能获得法院的妥善裁处。因此,强调此类案件“对于著作权交易安全产生很大威胁”的说法,有借题发挥之嫌。至于所谓“社会各界也多次提出要建立专有许可和转让的登记备案制度”之说,至少是作为专有许可合同的主要使用者的出版界,未见到有这样的呼吁。   更令出版者困惑的是,草案第56条规定的“登记对抗主义”,实际上否定了第52条关于专有出版权的规定。第52条明确:“合同中约定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但对专有使用权的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视为被许可人有权排除包括著作权人在内的任何人以同样的方式使用作品。”但第56条规定的意思却是:如果专有许可合同得到了登记,即使出版社有言在先的专有出版权合同,也不能与其后登记了的合同中同样的方式使用该作品。所谓专有出版权,其本质就在于排除他人的使用,如果不登记便不保证专有,这还能叫专有出版权吗?之所以出现这种矛盾,根源就在于非要在专有出版权制度之上,再叠加一个“登记对抗”制度。这种叠床架屋的做法,除了增加登记机构的业务量之外,实在看不出还有别的什么好处。而且,推行这种“登记对抗”制度,即使作者故意搞“一女二嫁”甚至“三嫁”、“四嫁”,只要最后“一嫁”的出版社抢先登记,在先“嫁”的出版社手中的合同就等于无效。如此一来,我国民法与合同法确定的诚信原则就成了一句空话,所谓的“重合同守信用”就成了笑话,一部分不诚信不道德、见机会就投机的人反倒成了“合法”。这种后果恐怕不是立法者的初衷吧。    转让和许可使用性质不同强迫一律“登记”理不通   众所周知,著作权转让和许可使用,二者的性质根本不同。转让是著作权人将自己的权利卖给他人,使著作权发生转移,转让者不再享有售出的著作权,受让者成为新的权利人。而许可使用则不同,其要义仅仅是著作权人授权使用者在一定期限内使用自己的权利,其间并不发生著作权的买卖交易,也不存在权利的转移,著作权仍然属于著作权人自己。   因此,要说搞“一物二卖”的著作权转让“对于著作权交易安全产生很大威胁”可以,而说著作权许可使用也“对于著作权交易安全产生很大威胁”   则不可理解。专有许可使用权既非著作权,也非相关权,更没有买卖,哪来的“威胁交易安全”之说?硬把二者“一锅煮”没道理。有人说,取消现行《著作权法》第31条的规定,专有出版权就少了对世性,就需登记才能对抗第三人。这里首先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取消第31条?这条规定碍着什么事了?在该条规定保护下的专有出版权无需“登记”就可对抗第三人,为什么非要将其取消以强迫全国500多家出版社不断地去搞登记呢?这符合简化管理手续,方便企业,提高效率的原则吗?其次,推行法律、行政法规特别规定的批准、公证、登记等合同法定形式的一大理由是,可以使本来不具有公开性的合同关系,具有公示性,便于利害关系人检索查阅并对交易后果作出合理预期。但是,一本图书在出版前,必须经过审批获得全国统一书号和CIP数据,然后编印成书后才能行销全国,而这些全国统一书号和CIP数据,都是国家机关统一颁发,哪一项不具有公示性?哪一项不能供利害关系人检索查阅?如果说登记机关颁发的登记证是权利人证明其权利存在的有效证据,那么,出版社放在互联网上和书架上公开销售的图书以及签订的合同,就不是其享有专有出版权的有效证明?总之,要求著作权转让合同“登记对抗第三人”有必要,要专有许可合同“登记对抗第三人”则没必要,尤其搞专有出版权“登记对抗第三人”更没必要。    “登记对抗第三人”制度“重创”出版社   在社会各行业中,出版社是专有许可合同的主要使用者。尽管影视、录音录像、广播组织等行业也要使用专有许可合同,但其数量少得多。出版社几乎每出一本书,都需和著作权人签订专有许可合同以获得专有出版权,因为得不到专有出版权的图书很难赢利。   我国出版行业计划体制的后遗症严重。全国581家出版社,每年新版图书约20万种,可谓种类繁多。但在众多出版社中,除少数中央级品牌出版社,多数出版社生存艰难;20万种新版图书中,真正畅销、利润大的是少数,多数书属于微利甚至不赢利。近年来虽然转企改制,实行集团化经营,但大多数出版社至今无法改变靠教材教辅生存的窘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我国企业普遍税费负担重不能不是一个因素。拿出版社来说,除了向著作权人支付的稿费或版税和图书的编校印制成本外,还要交纳所得税、增值税、教育费附加、城市建设维护费、价格调控税、河道管理费、残疾人保障、工会经费等多种税费,此外每一种图书出版之后还要向各级管理部门免费送交不少于150本的样书。目前,国家为了扶持出版行业,虽然在税收上给予出版社返还教材增值税100%,一般图书50%的优惠,但面对互联网兴起,数字出版的竞争和教材教辅的降价、课本的循环使用,出版社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再推出“登记对抗第三人”制度,对出版社是很重的负担。   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眼下的收费标准,图书专有出版合同需交登记费300元,版式设计权登记费500元,以一个最小的出版社年出新书200种算,每年登记费就是16万元。另外,还有近10年来已推出的所有在版图书(按合同有效期10年算),如果出版社要获得专有出版权的对抗效力,也要进行登记。按小出版社年出新书200种,10年就是2000种,假定这2000种图书的出版合同和版式设计都只登记一半即1000种,那也需交登记费80万元。这样新版与再版两项相加近100万元。这笔费用别说小出版社,就是大社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何况,大社需交纳的费用更庞大。   然而,事情并不止于此。“登记对抗第三人”给出版社带来的绝不仅是经济利益上的打击,还有被抢先登记后要长时间地陷入被起诉的困境。如前所述,由于巨额的登记费用,出版社对再版书的补登记只会部分地进行,这样凡是没有登记的书,一旦有作者见机会搞“一女二嫁”并由第三人抢先登记,出版社则不但失去了专有出版权,还构成对第三人的侵权,以至于吃官司支付赔偿费的噩梦几乎做不到头。    “登记缴费”制度将使报刊社要不起专有出版权   草案二稿第47条规定:“报刊社对其刊登的作品根据作者的授权享有专有出版权,并在其出版的报刊显著位置作出不得转载或者刊登的声明的,其他报刊不得进行转载或者刊登。”这条规定赋予了报刊社通过与当事人约定可以取得专有出版权,并可声明禁止其他报刊转载的权利。这一规定避免了原发报刊为挖掘优秀作品而付出的劳动被转载刊物攫取的弊端,从而使原发报刊与转载报刊间的不公平竞争问题得以解决。   但是,按照第56条的规定,取得专有出版权必须进行登记,不登记,作者一旦再授予第三人并抢先登记,报刊社取得的专有出版权和没有一样。然而登记就要缴费,这将使大多数刊物望而却步。比如报纸,篇幅小,用稿量大,是其独有的特点,如果登记,大多数作品需交纳的登记费可能比付给作者的稿酬还要多。这样一来,大概没有几家报纸愿意取得这些稿子的专有出版权。至于期刊,能够卖版面的学术期刊没有必要登记,不能卖版面的,日子过得和报纸一样紧巴,哪里舍得去花钱搞登记,除非是少数能给刊物带来额外利益的优质稿,但那样的稿子是极少数。所以说,第47条的这一规定,实际意义并不大,草案赋予刊物的这一权利,大多数刊物享受不起。   总之,强推登记缴费制度,对于出版社是“雪”上加“霜”,对于报刊社则是难以跨越的“栏”。为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最好还是不加这层“霜”,撤掉这道“栏”。    (作者分别为三晋出版社总编办主任、山西省版权协会秘书长) !--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报
个人分类: 闲思偶得|2038 次阅读|0 个评论
体制改革答记者采访观点整理
热度 5 zhaodl 2012-9-3 11:55
最近常常收到同行后辈的留言和邮件,求问和表达自己的关注与焦虑,我不能一一单独回复,所以就拟了一个模版:“对你的焦虑我很理解,我最近的博文和近日法制日报周末版 的访谈,我已经分析了。可以按我的分析方法思考出路,应该不会像现在这样迷茫。我认为:办法改革的是出版体制不是编辑部的全部、学术与出版如何结合是进一步方案需要明 确的、现有编辑部面临定位的重新选择、有为则有位。”在此发出来,也供大家思考问题时参考。   另外,8月30日,《法制日报》周末版记者电话采访后,形成的稿件中涉及我的 部分观点和言论,未征得同意所以不能原文照发,我整理一下附后:   (1)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和之前出版社改革的经验来看,应该会继续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进行改革,现有的编辑应该会保留原本的事业单位编制身 份,档案也依然留在学校,退休后也依然按照原事业单位规定计算养老金和待遇。在工作期间,到企业工作,服从企业要求,工作期间薪酬待遇按照企业标准计算,但企业的薪酬 标准比照事业单位一般是会有所提高的。只是以后入职的新编辑,会按照新的企业标准来确定。在出版单位以后的招聘中困难这个情况是肯定的。你看现在大学要招人很容 易,但出版社就比较难,原因之一就在于事业单位身份隐藏的福利。   (2)参考国际经验和中国现实,最终不会是只有“所有编辑部全部转到企业去,由企业组织学术专家来搞学术出版”这一种模式。目前学术期刊的编辑部体制主要有两种,一种 是以学科教师为主、编辑为辅配合,编辑人数少,主要负责学术评价及其组织,围绕主编进行工作,出版和发行分别交给印刷厂、邮局和网络公司,那么改制对其冲击并不大,把 它本来就不太重视的出版发行部分交给企业,出版发行会做得更强;受影响的主要是以编辑部为核心运作的期刊,对市场考虑的少,而改革的方向是确立市场的主体地位,从市场 的角度来经营、来集约化、来拓展,编辑的地位随改革会产生“向上”和“向下”的分化——留在事业单位组织学术评价或者转到企业从事编辑加工和复制发行。国际上也有出版 企业没有学术编辑部,但这个工作是交给学术共同体去做了。但我国有个特殊情况,就是国内的专家、学者缺乏这种传统,在自愿自觉投身学术出版方面的意识比较弱一些,所以 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配备了一批专职的编辑来协助沟通学术和出版,高校也觉得需要配备一批专职的编辑帮助出版企业来从事一些成本很高、但经济效益不确定的工作。   (3)学术期刊能否市场化已经争论了好多年,这里面有一个概念被搞混了:那就是,学术期刊是否能等同于学术。学术期刊出版是由学术、期刊、 出版三个要素整合形成的。这固然与学术有紧密的联系,但也不能排除其商品属性。学术研究形成学术信息,经过评价和筛选通过期刊发布,信息本身可以作为一种商品来经营。 学术期刊是一个载体,它有可经营的部分,但也有学术的部分。什么样的稿子可以发表、具有创新以及确立什么样评价标准,这个部分与学术紧密相连,不能考虑经济效益。关键 在于这一决定权的归属。如果这部分决定权能够交给专家和学术编辑去决定,那么筛选、形成后的信息交由出版商去经营,无疑有利于扩大学术的影响力。但如果将学术评价和决 定权归于出版商,就可能产生多数编辑所担心的,出版商会出于生存或牟利的考虑改变了学术应有的评价标准。   (4)我并不担心出版企业能否担负学术的职责,而担心的是出版企业是否能 负担得起 这一职责所需要的成本。让一个商业企业来做这样一个成本很高、效益不大的带有公益性质 的工作,企业愿不愿意?还有,它是否背得起?“为了名而为更有利于学术,还是为了利而为更有利于学术”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国际上的出版巨头也会考虑他的学术品牌 ,只要能保障其自身的生存,一个正规的出版商也会通过提升学术影响力来换取更高的经济利益。鉴于学术期刊难以在短期内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国家、社会和高校 也应当帮助出版企业分担一部分经济压力。这可以有两种方式: 一是给钱 ,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二是代工 ,帮助其承担一部分不具有经济效益、纯学术的工作。如何划分学术出 版这一流程,以及如何限制不规范的、突破底线的行为出现,希望能以法规的方式有个明确规定。   (5)参考以往的改革经验,对改革的进展还是保持乐观。因为《办法》的影响不仅因学校的地位、类型和个人价值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且还要由改革的最终方案来确定,《 办法》也并没有说只有一种方案。未来一定是在明确出版单位主体地位的同时,会有各种形式的“合作出版”模式。
个人分类: 出版视点|5078 次阅读|7 个评论
我也要读一读《创新网络》这部著作
热度 1 xupeiyang 2012-8-29 09:53
最近审核一个创新网络方面的科研课题,以前我对这方面的内容很少学习和关注。 那就要好好学习这方面的文献资料。 塔塔,你好。 我看了你的研究课题,我认为这个选题很好,医药系统好象很少有人研究这方面的课题呢,我们单位你是第一个提出来的。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很好。我对创新网络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不熟悉,也要好好学习呢。 祝你申请成功,我一定支持你们。 许老师 许老师:您好。 结合今年基本科研业务费申请指南和我自己的研究方向,此次我申请的题目是《基于创新网络的医药产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还要请您费心当本课题的项目指导专家,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多提宝贵意见。目前的申请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您指正,我也会看文献继续完善。 非常感谢。 2012-08-29 阿丽塔 《创新网络》   作者 :盖文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6    ISBN: 7-301-05602-8    页数: 290页   本书是区域经济学者在新时期的一个研究成果,也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区域创新网络的专著。作者突破了以往区域经济研究的模式,从探讨和解析理论入手,系统构架了区域创新网络的一般性理论体系,并运用这一理论,来研究我国一些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和趋势。   本书作者在理论研究同时,注重进行实地调研和实证分析,他结合当前形势,探讨未来区域及其创新网络的发展趋势。书中对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国外一些成功区域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今后的发展提出启示。 目录   序   第一章 导论:产业集聚、创新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新时期的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 新时期的产业集聚   二 产业集聚与新产业区出现   第二节 新产业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 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解释   二 我国研究新产业区及其区域创新网络的意义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的内容与基本思路   二 研究的理论基石与研究方法   三 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新产业区研究综述与探讨   第一节 新产业区的出现   第二节 马歇尔理论中的产业集聚与产业区特征分析   第三节 国内外新产业区理论研究的进展   一 国外新产业区理论研究的进展   二 国内新产业区理论研究的进展   第四节 关于新产业区研究的国际争论述评   一 关于新产业区概念的争论   二 关于新产业区形成和发展机制的争论   三 关于新产业区类型划分的争论   第五节 新产业区理论的进一步探讨   一 本书中新产业区的定义   二 新产业区类型的划分   第六节 区域创新网络与新产业区发展的关系   一 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是新产业区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 区域创新网络对于新产业区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第七节 小结   第三章 区域创新网络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区域创新网络概念   一 网络的概念   二 区域创新网络   第二节 区域创新网络的基本构架   一 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主要结点   二 区域创新网络中各结点间的关系链条   三 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态差异   第三节 区域创新网络的基本特征   一 动态性特征   二 系统性特征   三 开放性特征   四 非中心化特征   五 本地化特征   第四节 区域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环境之间的互动   一 区域环境的内容   二 区域创新环境营造与区域经济发展   三 区域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网络   第五节 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系统、国家创新系统与全球创新网络   一 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创新网络   二 区域创新系统与国家创新系统   三 区域创新网络外部联接与全球网络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区域创新网络的相关理论基石   第一节 区域创新网络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理论   一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有关理论   二 区域创新网络与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实现   第二节 区域创新网络与交易成本理论   一 交易成本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 交易成本观点述评   三 区域创新网络与交易成本   第三节 区域创新网络与当代创新理论   一 当代创新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 创新模式与区域内的创新活动   三 区域网络创新与创新理论   第四节 区域创新网络与区域竞争优势理论   一 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   二 竞争优势理论:从国家竞争优势到区域竞争优势   三 区域创新网络与动态的区域竞争优势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区域创新网络中各结点的创新与合作   第一节 网络中的企业与外部创新网络   一 企业的创新与外部网络联接   二 创新的企业与区域创新网络   三 区域企业的发展及其结网过程   四 企业创新的外部经济网络   五 企业的非经济网络(企业家间的关系网络)   第二节 网络中的大学、研究机构与创新   一 大学、研究机构的创新作用   二 新产业区中大学、研究机构与网络创新   第三节 区域创新网络中的政府与创新   一 政府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   二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区域内的创新活动   三 我国新产业区内的地方政府对创新活动的作用   第四节 中介服务机构与创新   一 中介服务组织的创新作用   二 新产业区内主要的中介服务组织与创新活动   第五节 区域金融机构与创新   一 区域金融机构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二 国外新产业区内金融机构与创新活动   三 我国的区域金融机构与创新活动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未来新产业区及其区域创新网络的发展   第一节 新技术革命浪潮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 新技术革命的发生与发展趋势   二 新技术革命与柔性化企业出现(从福特制到后福特制)   三 新技术革命与产业的柔性集聚   四 新技术革命推进与新产业区发展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本地化趋势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二 经济全球化趋势推进的动因   三 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影响   四 经济全球化浪潮与经济本地化趋势   五 经济全球化与新产业区的发展   第三节 未来新产业区及其区域创新网络的发展   一 区域创新网络的发展与变化趋势   二 未来新产业区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国外典型新产业区及其创新网络发展比较与启示   第一节 意大利、德国、美国的典型新产业区发展对比   一 三个典型的新产业区及其创新网络的发展   二 三个典型新产业区的特征比较   第二节 硅谷地区的成功及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的启示   一 硅谷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探讨   二 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启示   第三节 小结   第八章 中关村区域创新网络及其发展   第一节 中关村地区的发展及其区域竞争优势   一 中关村地区的研究范围界定   二 中关村地区的迅猛发展   三 中关村地区发展的优势因子分析   第二节 中关村地区的创新网络研究   一 区域创新网络研究方法   二 中关村地区区域创新网络基本构成   三 中关村地区内企业创新及其外部创新网络联接   四 区域内的大学与研究机构及其创新网络联接   五 政府的创新作用与区域创新网络建设   六 中介服务机构与区域内的创新活动   七 中关村地区内金融机构对创新活动发生的作用   八 中关村地区的发展及其区域创新网络形态的变化   九 中关村地区创新网络的外部联接   第三节 中关村地区的区域创新环境评估   第四节 中关村地区今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建议   一 中关村地区今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二 中关村地区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五节 小结   主要结论与进一步讨论   一 结论   二 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关村地区创新网络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关村地区调研企业名录 技术创新网络(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etwork) 目录 1 技术创新网络的概述 2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形成的背景 3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划分 4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存在的问题 5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 技术创新网络的概述   企业可以看作是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企业在 技术创新 的过程中频繁地与相关企业或组织发生联系、交换知识或信息等资源。并进化发展出网络化的新型组织模式。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就是企业和其它各不同层次的相关企业或组织,基于共同的 技术创新目标 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网络组织形式。目的是为了解决现代创新环境下,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资源稀缺性以及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突出矛盾,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强化 核心技术 ,实现创新目标。同时,还能从整体上提升网络的竞争力和 抗风险能力 。最终使得所有网络成员共同获益。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由创新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其它相关企业、用户、中介和金融机构等多种主体构成,是一种混合型网络。其中既包括创新企业与上下游关系的 供应商 以及用户之间形成的垂直合作网络.也纳入了创新企业与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或 竞争对手 之问形成的水平合作网络。而且.还可能嵌套着若干由联系密切的某几个主体所形成的、大小不等的子网络。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形成的背景   ①技术、 市场 和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由于技术革新速度提高、信息不完备和市场快变等蕴含的不确定因素.使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决策困难、行为不稳定。网络模式具有较好地对环境变化做出相机反应、快速廉价重新配置资源的特质,可将各种不确定性内化,增强技术创新过程的可控度。   ②创新资源稀缺。创新资源稀缺和分散,对本身强资源依赖的企业技术创新非常不利 网络模式中密切的成员关系,为 资源整合 提供了渠道和平台,从而缓解了创新需求与资源稀缺的矛盾,提高了社会资源总效用。   ③技术的系统化特征 新技术往往需要多种互补性技术的同步发展,个别企业对此无能为力。因而需要掌握相关技术的企业或组织携手合作.形成技术联盟或创新网络,整体推动技术进步。环境的变化催生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使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及中介组织等异质主体的结网合作成为必然。但多个非同类主体间的创新网络不易自发形成.往往需要有一定的主导力量从中进行组织、协调和促动。实践中,这个角色通常由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分别或共同承担。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划分   (1)企业主导型。巨大生存和竞争压力使企业必须靠不断创新来实现 可持续发展 。而技术创新活动的非线性和协同性特征.又使结网创新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由企业主导技术创新网络的形成,可分为两种模式:①“龙头企业带动型”,即由相关领域内掌握主要资源.或拥有 核心技术 的大型企业或“企业簇”担任 领导角色 .利用其在业界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吸引其他成员凝聚结网 一些企业工业园区的技术创新网络、跨国虚拟技术联盟等多以这种模式形成。②“特色产业(品)聚合型”.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大量规模、实力相当的小企业聚集而自发演化形成网络。这种区域通常垂直和水平专业化程度很高.企业间竞争激烈。进入和 退出障碍 比较低 其中众多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反复磨合,通过不断调整 定位 .最终在集群内部形成 动态平衡 的 网络结构 。   (2)政府主导型。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重要成员.政府部门兼具管理和参与等多重职能。其中之一就是充当网络化和知识交换的促动者和调和者(RoelandtetaI.1999)。即政府以组织者角色.在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形成过程中发挥推动作用。台湾新竹高科技园区的形成是 高效政府 主导模式的典型代表 新竹园的建立.是台湾政府在认识到其传统 支柱产业 —— 纺织和轻工产业竞争日益激烈情况下.决心发展高科技以及 高技术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而建立的。政府高效的规划、引导和协调,在其构建过程中起到了绝对的主导作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也都是以政府导向构建的区域型企业技术创新网络。   (3)高校/科研机构主导型。 知识经济 的来临,使高校/科研机构成为带动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形成的另一个主导力量。高校/科研机构所具有的深度知识和分析能力,以及独立和专业化的沟通技巧.决定了其在网络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促进信任和建立社会资本;进行论证和分析,定位网络的 战略 方向和行动:推动创新和网络建立;并通过 知识外溢 影响其他网络.促使网间 强强联合 美国斯坦福大学 在硅谷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形成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英国剑桥大学 对带动其周边地区集群的结网也同样功不可没。此外.国内依托 中科院 及周边高校所提供的科技资源和知识人员.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北京中关村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以及一些大学科技园中的创新网络都是这种模式的成功范例。   可见.为了顺应 创新环境 变化的要求,更好的实现技术创新目标.企业、政府、高校等不同主体,将自身优势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模式.主导并合力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与发展。与此同时.加入网络的各成员开始努力适应网络化创新环境.在网络运转和彼此交互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角色、明确定位、转换职能.逐渐形成了企业技术。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存在的问题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能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到个体难以达到的水平。并且在风险和 成本 降低的同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带来更高的创新产出。但由于每个成员组织都是独立的利益单元,客观上都会致力于追求对本单元最有利的交易.并希望能从网络中分享更多的成果和利益。所以,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在运行中,就会出现由于 信息不对称 和契约不完全所引发的 道德风险 和 机会主义行为 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守。技术创新能力是 企业核心竞争力 的重要内容。为了维护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网络成员往往不愿与合作伙伴分享其 独占 资源,或将 技术诀窍 、专利方法等技术成果公布于众,以免使自己丧失这种特有能力而在竞争中处于弱势   (2) 搭便车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的技术创新是一种 合作创新 ,需要各个合作成员先投人一定的资源.后共享创新成果。但由于合作者行为的不可预测性,网络成员便面临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契约不完全所带来的 逆向选择 成本与道德风险。因此各成员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将通过限制自己对网络的贡献而企图“ 搭便车 ”.想用尽可能少的技术创新资源投人。去获取尽可能多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利益   (3)单方依赖。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的创新常常是基于特定的技术。各方投人的资源均有一定的专用性。由于网络成员投人的 资产 专用性程度不均衡,那么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就可能导致交易中 专用性资产 投人相对较低的一方出现机会主义行为,使得专用性资产投人高的一方存在被“ 套牢 ”的风险,即所谓的“单方依赖”。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自发调节机制难以维持体系的有效运行.从而严重影响了网络的技术 创新效率 和效果。同时,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网络这种“多主体组织系统” 而言.传统的交易治理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单一的治理机制也无法保证复杂系统治理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所以,必须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特点,联合多种机制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有效地协调网络成员的行为,使得每个成员都能从整体的长远利益出发,积极高效地合作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    1、外界技术源的搜索   技术源的搜索和沟通对企业的 技术创新管理 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有效利用网络中的知识、信息和资源来进行技术的探索和学习.为此,企业需要与外界的技术源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包括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管理人员之问的交流、雇佣技术专家、利用 技术援助 和海外 培训 等等方式。   技术领先企业的经验表明,企业在外界技术源的搜索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同大学的联系.技术领先企业与大学都培育了很紧密的关系,表现为定期派技术人员去大学里学习,与大学间自由交换研究人员,请大学来为企业作评估等等.而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企业往往发现,实验室里的研究人员能为企业提供独特的见解并且能激发创造性的讨论.其次是在不同国家建立研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主要致力于从不同的国家搜集和交流信息情报,使研发人员在全世界各地进行交流和相互学习.企业发现把本国的研发人员派到国外的研发中心一年或者更长时间,他们就可以获得能够带回本国的新技术.再次是企业的战略盟友.技术创新领先的企业都与其它研发企业有着技术协议或合作关系并共同开发 新产品 .如在双频移动通讯(GSM)方面, 索尼 和 西门子 从一度的竞争对手变为共同开发新一代电话的合作伙伴 .    2、企业的纵向产品开发系列   Freeman在技术创新究竟是技术推动还是市场推动这个问题上断言,任何 创新理论 必须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把技术创新看成是技术发明者和技术应用者合作联动的产物。在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纵向系列中,应包括与供应商的上游网络和与用户的下游网络两个方面.企业在与供应商的联动方面主要是使其参与到具体的产品开发过程当中,并且根据产品的实际需要随时调整供应商对零部件的设计.以日本汽车产业为例,供应商的专卖零件是通过产品目录出售给装配厂的标准产品,在从概念到生产的整个开发过程中,供应商都要负全部责任.对一个有代表性的项目来说,日本汽车业的供应商所做的工程工作量是美国供应商的4倍,是欧洲供应商的2倍.由于世界上最优秀的供应商的参与,平均85% 的 生产成本 经常由企业外承担.日本通产省次官Hatakeyama说,日本汽车和消费电子业取得成功的主要关键在于按纵向企业系列方式组织的零部件制造商体系.因此,企业要想具有研制时间上的独特优势并且更加符合质量要求,那么就必须考虑与供应商的紧密 协作 。   然而,仅仅与外部的发明本身并不会产生创新,如果不考虑市场的需求,商品化也不可能取得成功.2003年,国内共签订技术合同26.8万项, 技术合同 成交金额1084.67亿元,平均每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0,47万元.而同年我国从国外引进技术签订合同7139项,合同金额134.51亿 美元 ,折合 人民币 1112.42亿元,平均每份 技术合同 成交金额1558.22万元,是我国国内 技术合同 平均交易额的38.5倍 .2005年末,国内 技术合同 平均交易额达到了58.55万元,但与国外引进 技术合同 平均交易额的巨大差距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这些数字说明,我国虽拥有国际水平的科技成果,但是相当一部分却无法转化为生产力,我国科研院所的研发与市场的联动还远远不够.   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一个项目的研发必须要有严格的市场定向,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完成:首先,公司的业务销售部门需要对将要进行的研发项目进行认可,如果没有实际的 市场定位 ,那么就应被撤销.其次,项目一旦进行,需要实施统一的 人员培训 计划.例如研发部的研究人员在进实验室进行研发之前,必须完成初始的销售训练和在生产第一线的训练.如果不了解产品的市场定位,那么产品研发势必与市场化环节相脱离.再次,企业应在早期研制出样品,并尽快将用户的反馈直接反映到研发部门,把用户需要结合到新一轮的产品研发过程当中,随之产生样品与客户需要的 互动 ,最终推出客户需要和满意的产品.    3、企业与政府的联结网络   各国政府以提升本国企业 创新能力 作为一项战略政策.因而,企业要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以充分利用政府实施的各项旨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到以政府为主导的各种创新计划,如科技攻关计划、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等.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政府在推动企业创新方面起相当大的作用,但政府推动是弥补市场动力的不足,而不是政府对 市场机制 的替代.企业要与政府有效配合,先要对政府的各项推动企业创新的举措有一个及时透彻的掌握。    4、其他社会支持网络   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除了与科研院所、供应商、用户以及政府的联结之外,还需要建立许多其他的社会支持网络,例如与 资本市场 、同类企业的合作等等.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我国企业自有资金积累少的情况下,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支持企业创新的 融资方式 与 融资渠道 ,如 政府投资 、金融机构贷款、 股票融资 和民间注资等多元化的融资途径.   企业在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战略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等.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往往不是短期的,而是需要在长期的合作中才显示出更大的主动性.网络的联接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需要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使之不断地适应企业研发的需要.目前全球已成为一个大的系统,我国企业已经逐步被纳入到整体价值增值链之中或经营网络之中.因此,企业创新网络是顺应 经济 技术之时代潮流由实践的发展本身型塑和选择出来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加速到来,我们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办法建立具有加速创新能力的网络,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借鉴日本、欧美的成功经验,努力构造资源丰富、功能强大、 交易成本 低廉、有利于企业开展 组织学习 与知识转化的创新网络,在激烈的 市场竞争 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来自" http://wiki.mbalib.com/wiki/%E6%8A%80%E6%9C%AF%E5%88%9B%E6%96%B0%E7%BD%91%E7%BB%9C " 参考文献 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创新网络研究 56页 集群式供应链下的技术创新网络构建 4页 交易成本丶外部性与模块化技术创新网络 4页 基于拓扑结构的技术创新网络社会资本测度及其应用研究 8页 知识权力对技术创新网络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 7页 知识演变视角下技术创新网络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11页 基于循环经济产业价值链的技术创新网络探讨 3页 企业为主体建设技术创新网络的模式问题研究 3页
个人分类: 创新评论|3156 次阅读|2 个评论
祝贺《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地貌学》出版
xu782219 2012-8-24 10:26
祝贺《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地貌学》出版 南京大学王颖院士主编的《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地貌学》于今年 6 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衷心祝贺!很荣幸,今天本人收到王颖院士题字签名赠我的该专著,待我认真拜读。 《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地貌学》是《中国区域海洋学》专著系列八个分册中的“海洋地貌”分册, 1112 千字。《中国区域海洋学》(苏纪兰院士主编)专著是“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简称“ 908 专项”)办公室下达的研究任务,属该专项中近海环境与资源评价内容,是国家“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王颖院士是著名 海岸海洋地貌与沉积学家。 自 1958 年以来,一直从事海岸动力地貌与 海岸带 泥沙运动研究,是我国海岸动力地貌学方面贡献最大的科学家。王颖院士曾发表论文 160 多篇, 主编和参编过《祖国的海岸》《石英砂表面结构图集》《海岸地貌学》《中国海洋地理》《海岸 —— 通向海洋的虹桥》《海南潮汐汊道港湾海岸》《黄河三角洲发育演变及对渤、黄海的影响》《环境地质学》《黄海陆架辐射沙脊群》《海岸海洋科学概论》等专著和教材 16 册。 《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地貌学》系统地总结了王颖院士自己和同行们多年的研究成果,参阅了国内外多年出版的有关海洋学著作,重点结合“ 908 专项”获得的最新资料和科研成果,是一部中国海洋地貌学最新、学术水平最高的力作,是关于我国海洋地貌的基础资料,是海洋科研、教学和工程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 十分佩服王颖院士渊博的学识、高超的的能力、充沛的精力和蓬勃的活力! 向王颖院士学习!
个人分类: 海洋强国|52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学术PDF图书开放免费下载
hgiap 2012-8-21 23:44
美国的国家学术出版社(National Academies Press,NAP)于2011年6月2日宣布, 将其出版的所有PDF版图书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下载 ,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DRM保护。这其中不仅包括 超过4000种 最新出版的图书,还包括已经提交报告将于未来一段时间出版的图书。 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工程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美国国家医学院(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目标是在维持收支平衡的同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NAP从1994年就开始提供免费的在线内容。在6月2日的声明之前,这些所有的PDF版图书对发展中国家都是免费的,65%的内容对所有国家用户免费。 网址: http://www.nap.edu/ 附: 全球部分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1.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电子出版库: http://dspace.anu.edu.au/ 2.阿德雷德大学电子文本收藏中心,包括古典文学,哲学,科学和医学著作: http://ebooks.adelaide.edu.au/ 3.澳大利亚数字化人文门户(澳大利亚人文学界的数字化资源门户) http://www.ehum.edu.au/ 4.科廷大学技术文献库(科廷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 http://espace.library.curtin.edu.au/R 5.墨尔本大学电子出版物收藏网 http://www.lib.unimelb.edu.au/eprints/ 6.昆士兰大学数字文库 http://espace.library.uq.edu.au/ 7.SETIS悉尼大学学术电子文本及图像服务 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 8.新西兰数字文献收集网 http://nzdl.sadl.uleth.ca/cgi-bin/library 9.古腾堡数字化图书馆 http://www.gutenberg.org/wiki/Main_Page 10.Infomotions 西方文学/哲学网 (包括自美国/英国的文学和西方哲学公开著作) http://infomotions.com/ 11.康奈尔大学Arxiv (收藏了物理,数学,非线性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数字化 "预印本" 出版物) http://arxiv.org/ 12.Bartleby.com (包含世界历史百科全书,以及哈佛经典著作,提供免费的电子文本) http://www.bartleby.com/ 13.Bibliomania (提供超过2000部免费电子文献,以及研究成果) http://www.bibliomania.com/ 14.Cogprints(有各类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哲学,生物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电子文献, 部分区域需要注册) http://cogprints.org/ 15.印第安纳大学国际文献档案库(这是一个服务公众的全文数字图书馆,作者可以提交著作,并被连入参考文献) http://dlc.dlib.indiana.edu/dlc/ 16.DLESE地球系统教育数字图书馆( 涵盖了环境,地理,地质,海洋以及其他物理科学;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方法和科学哲学内容) http://www.dlese.org/library/ 17.Elfwood(拥有超过两万部文学和艺术作品,来自超过一千五百名幻想/科幻艺术家和作家) http://www.elfwood.com/ 18.Eserver.org(收藏了大量在线智慧文学和资源,由华盛顿大学创立) http://eserver.org/ 19.IPL互联网公共图书馆 (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http://www.ipl.org/ 20.库尔特·斯塔博的在线图书馆(收藏了古代和现代的大量生物学著作,其中很多珍本, 可在线阅读) http://www.zum.de/ 21.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文献网站 http://ocw.mit.edu/OcwWeb/web/home/home/index.htm 22.美国国家科学院在线数据据库(超过3000部科学,工程和健康卫生方面的著作,可以在线阅读,这些文献代表了美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精华) http://www.nap.edu/ 23.Ndltd.org (搜集了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许多欧洲国家,香港,台湾和美国的论文) http://www.ndltd.org/ 24.宾夕法尼亚大学网站 (有超过 16000 部在线电子书 ,值得一读) : http://digital.library.upenn.edu/books/ 25.牛津大学档案馆 (建于1976年,这里有用于研究和教学的大量高品质文献 资料 公共区域可以免费在线检索目录,下载): http://ota.ahds.ac.uk/ 26.弗吉尼亚大学电子文献中心 (超过10000 部可以公开或取的著作(以及超过 164000 幅图像): http://www2.lib.virginia.edu/etext/index.html 27.Gallica.bnf.fr (法兰西国家图书馆资助的网站,法文): http://gallica.bnf.fr/ 28.世界图书馆(世界图书馆,法语) http://abu.cnam.fr/ 29.意大利电子书网站(包括小说,诗歌,古典文学,戏剧,传记,恐怖和幻想小说,新经济学等) http://www.ebookgratis.it/ 30.日本文学著作( 格式包括 HTML , ZIP(下载)和日文电子书格式) http://www.aozora.gr.jp/ 31.今日美国开放图书计划 (一家报纸网站的独立部门,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开放了他们的版权,供所有的访客阅) http://www.usatoday.com/life/books/openbooks/2005-02-01-abounding-gutter_x.htm 32.英语文学网站 (超过一千位学生为这个巨大的网站捐助成果,焦点是英语文学) http://www.litencyc.com/ 33.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书 (包括:Abap, Java, Linux, Php, Oracle Vb.net 。 PDF 格式。注意,在下载之前,需先建立一个账户) http://www.downloadfreepdf.com/ 34.数学世界 (为学生,教育家,数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准备的全面地数学百科全书) http://mathworld.wolfram.com/ 35.在线医学百科全书 (超过1500主题的在线医学百科全书,包括康复,疾病,伤害,营养,手术,症状,试验) http://www.healthopedia.com/ 36.医生的免费电子书(免费使用的医学电子书) http://freebooks4doctors.com/ 37.奥地利文献 (超过12000 部奥地利文献,甚至包括明信片,可以在因特网上访问) http://www.literature.at/default.alo ;jsessionid=453DD0DC127BBBB02C863B1887F76E28 38.GPO Access(美国政府文献): http://www.access.gpo.gov/ 39.世界最大的社会科学文献网站(ICPSR)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http://www.icpsr.umich.edu/icpsrweb/ICPSR/ 40.National Academy Press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医学协会等机构的论文/报告/PPT,内容几乎涵盖所有学科) http://www.nationalacademies.org/publications/ 41.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文档,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多种语言,包括中文) http://www.unesco.org/new/en/unesco/
个人分类: 课题组相关|5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国家一级出版社)
guxgu2012 2012-8-21 22:12
  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国家一级出版社) 社科类   安徽人民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上海人民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外文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科技类   电子工业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星球地图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国人口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大学类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教育类   高等教育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古籍类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黄山书社   岳麓书社   中华书局 少儿类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美术类   安徽美术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吉林美术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文艺类   长江文艺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来源: http://www.chuban.cc/bwkx/200911/t20091127_59179.html
个人分类: 社会评述|36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没有抵制任何商业出版社
热度 3 zpm 2012-8-19 18:25
在一篇题为“ 利润率超过苹果 世界最大出版商遭到万名科学家集体抵制: 科学界与出版界再燃战火”的报道 (http://zqb.cyol.com/html/2012-07/06/nw.D110000zgqnb_20120706_1-03.htm)中引用了我的话: 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梅志平对此也表示:“我们投稿、审稿都是义务的。研究成果都是国家纳税人的钱,为什么到后来我们的研究成果成为他们的摇钱树了呢?” 我可能在某篇博文后写过这样的评论,但我不记得原话。 由于文章的主题是科学家抵制出版商,在这里引用我的话,暗示我也加入了抵制Elsevier的行列。 我声明,我从来没有接受过“中青在线”的记者采访,也没有授权人家引用我的话。我没有跟任何媒体有过接触。 我确实不赞成出版社不断提高出版物的价格的做法,但我并没有加入抵制Elsevire的队伍中,因为我没有降低出版物价格的有用的对策。而Elsevire并不是唯一的出版物涨价的出版社。 希望媒体记者在发表报道时更勤快一点,更负责任一点。不要在网上罗列几句话,断章取义就写成报道了。这样下去,没人看报纸了。现在我们不缺假货。
4371 次阅读|4 个评论
汉斯出版社探秘(8)商业传销模式
热度 1 sz1961sy 2012-8-18 11:16
昨天上MSN邮箱,发现收到一封邮件挺有意思: 【推荐信】关于您被zhonghuixiong推荐加入中国青年海归协会的正式通知! 中国青年海归协会会员管理系统 收件人:bj1961sy 中国青年海归协会 亲爱的,请将此件标记为“安全邮件”,方能正常注册和收到协会活动信息! 【推荐信】关于您被zhonghuixiong推荐加入中国青年海归协会的正式通知! 推荐人: zhonghuixiong :"加入这个协会,以后可以参加他们在世界各地举办的高端人士聚会哦!Y(^_^)Y" 加入方式: 点击以下加密链接进行登记(此链接每人仅可使用一次,请勿向外透露): http://www.haigui001.com/home/do.php?ac=ruhuiuid=123858code=65234f65a36c95d1 协会简介: 中国青年海归协会注册于香港 ,总部位于祖国首都北京,为中国最大最具影响力非营利性海归社团之一,致力于打造覆盖全球的华人高端人脉网络,目前已在全球100多个城市设立代表处。协会成立至今,共组织各种聚会活动500多次,投资论坛30多场,提供政府、企业等内部招聘信息4000多条,为很多会员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中国青年海归协会深受广大海归及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朋友喜爱,是中国仅有的以海归为背景的高端社团之一。协会吸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中国海归、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以及热心支持我们全球人脉系统的非海归人士,支援祖国建设。 协会职责: 组织高端聚会活动、提供针对海归的招聘信息、协助海归创业,帮助海归适应国内环境等。 中国青年海归协会 http://www.haigui001.com/home/ 2012-08-14 22:09 中国青年海归协会祝您工作愉快,学业有成! 若有打扰,请您点击下方链接退订该邮件。 点击“加入方式”发现是一个注册页面。点击“中国青年海归协会”网址,很大气,让人有一种很想加入的冲动! 举这个题外话,想举告诉大家: 一是本人不在国外读过书, 能具有成为“中国青年海归协会”的成员资格吗?( 对比:“汉斯出版社” 这世界级科技、社科学术刊物是连机器文章只要认可付费条件即符合发表资格)。 二是本人查“中国青年海归协会”的域名 haigui001.com的whois,是在万网注册,而且是个人注册的。 ( 对比:“汉斯出版社” 这世界级科技、社科学术刊物网站也是在万网注册,不是美国公司名义注册的)。 三是来函自己承认 是“ 中国青年海归协会注册于香港 ,总部位于祖国首都北京,为中国最大最具影响力非营利性海归社团之一,致力于打造覆盖全球的华人高端人脉网络,目前已在全球100多个城市设立代表处。”按香港的NGO注册登记审核政策,这一句就是违法的陈述,只要有人举报马上会被企业注册登记署传唤。( 对比:“汉斯出版社”自 称是在美国的世界级科技、社科学术刊物服务公司,但是在中国没有任何备案记录)。 四是“ 中国青年海归协会深受广大海归及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朋友喜爱,是中国仅有的以海归为背景的高端社团之一。协会吸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中国海归、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以及热心支持我们全球人脉系统的非海归人士,支援祖国建设。” 这说词与“汉斯出版社”的自我介绍有点像。 举这二个例子对比只想告诉大家:中国青年海归协会与“汉斯出版社”在商业经营做法上,都具有典型的“传销模式”: 经营主体虚拟,自我介绍吹牛,个人控制冠冕,多层次传销销售。 这其实是我国政府一直在打击、取缔的非法经营活动。 因此,不管是 “中国青年海归协会” 还是“汉斯出版社”都应该有人向政府举报,及时打击取缔! 沈 阳 ‎2012‎年‎8‎月‎18‎日,‎星期六 11:18:12 写于北京家中
个人分类: 汉斯出版社探秘|940 次阅读|1 个评论
在《中国科普研究》系列丛书发布会上的即兴发言
热度 8 liuli66 2012-8-17 20:44
在《中国科普研究》系列丛书发布会上的即兴发言
大家好! 我是T大的一名教师,也从事科技传播与普及的研究;同时也是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 近年来,中国科普研究所出了不少优秀的科普研究成果,尤其以任福君所长、翟杰全教授合著的《科技传播与普及概论》和《科技传播与普及教程》为代表。中国科普出版社出版中国科普所系列研究成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对中国科普所和中国科普出版社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科技传播与普及概论》和《科技传播与普及教程》,正如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任dingcheng教授所说,具有国际学术背景。它们简要扼要地概括提炼了国际上关于科技传播与普及的概念和模型,非常有价值。 这两本书还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那就是针对中国的科普实践包括中国科普政策进行了研究。本人及研究生对中国科普法,全国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议程设置、制定过程进行过研究,其成果已经发表。很高兴看到,这两本引用我们的研究成果。 我很高兴听说该书将由国际知名出版社SPRINGER用英文出版。这将使中国科普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进入国际学术界和科学传播界。这也正是我们在努力的目标。你们的成果对我们有借鉴和参考价值,谢谢你们!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想法,可供出版社考虑,那就是为了配合这两本书,还可以出版科技传播与普及的案例汇编。呵呵,这个想法的优先权归我哟。我们愿意为此做些工作。 这两本书为科普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科普政策研究可以单独成为一个专题,专门写一本书,出一本书。这需要应用和借鉴科技政策的概念、方法和模型。 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交叉综合性学术研究领域,国际上甚至出现了science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科技传播学]的概念,我们需要把它引入到中国,并使之本土化。 中国科技传播与普及的独特实践,对于形成中国特色的科技传播与普及理论非常重要。个人以为,我们不仅要传播和普及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所谓“四科”),我们还需要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内容,传播和普及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如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科技传播与普及理论和体系。我们愿与中国科普所、中国科普出版社、各位同行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注:根据记忆修改补充而成。20120817下午中国科技会堂。与武夷山、MaYing等见面交流,共进晚餐]
994 次阅读|21 个评论
出版社、杂志社的名称仅是学者的服装品牌
热度 3 zhangxw 2012-8-16 17:37
出版社、杂志社的名称仅是学者的服装品牌 张学文, 2012/8/16 我没有细读林贤祖博客文章对某出版社的揭露,而仅是大概地看了看。先是题目惊人,后是感到野鸡这个词不那么合适,我随后反复想:野鸡的对面(补?)是什么?是家鸡?什么样的出版社是非野鸡出版社? 这自然大家都心里有数,可一想,我们认可的这些出版社、或者杂志社难道就没有丑闻,就那么高尚,那么权威?遗憾 这时我又想到中宣部鼻子底下的出版社不是出版过李洪志的《转法论》吗?我国出版界的乱象还少吗? 所有的家鸡应当都是野鸡演化来的,今天有名望的出版社、杂志社都有个历史进程。要么你指出某出版单位有什么方面违法,单用“野鸡”来形容对方,就涉及对对方的蔑视。而一个有法律地位的单位或者个人,我们是不能随便这么对待的。我不赞成方舟子打假时的那种做法。 达到一定境界的学者都要与出版社或者杂志社打交道。有的与著名出版社、杂志社有联系,有的则与名望低一些的出版社、杂志社有联系。学者要的是公开发表,在有威望的出版社、杂志社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说发表著作是学者的衣裳,那么出版社、杂志社就像学者衣裳的品牌。 没有论著的学者在圈子里就像还没有来得及穿衣服的初生儿,学者在一流杂志社或者出版社发表论著,这对应于穿着名牌服装与大家交往(而获得额外的尊重)。而人们则经常不去看人,仅看他穿的是否是名牌服装,从而决定他是贵人,或者野鸡。这难道不是当今社会的现实? 所以我觉得“出版社、杂志社的名称,对学者来说,仅是服装的品牌”,而不是学者本身。 还有些话,算了不说了。
个人分类: 生活滴点.2.|3246 次阅读|4 个评论
汉斯出版社探秘(5)不实信息之三
热度 1 sz1961sy 2012-8-16 02:17
上一文是依据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落实网站备案信息真实性核验工作方案(试行)》(工信部电管函 64号)的规定,确认托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声称为“ 汉斯出版社 ”的网站是违法(规)网站。 其实,以“ 出版社 ”为名的互联网站,还必须申请另外一种备案制度,即新闻出版署颁发的证书: 例如, 北京出 版 集团网站( www.bph.com.cn )上挂出来的 “两证”: 京ICP证:03036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025号 北京出版集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在光明网( www.gmw.cn ) 首页则有这么多“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18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10486 京卫网审 第0535号 国家药监局(京)-经营性-2011-0014 京网文 0034-011号 京ICP证101021号 京公网安110402440033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光明日报社版权所有 这同 声称为“ 汉斯出版社 ”的网站展示的: 版权所有: 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压根就不是一回事。事实上,为什么本人要给“汉斯出版社”加上引号,是因为它是100%中国企业网站,却披上国外公司名义,藐视中国现行法规许可制的政策,不把工信部、新闻出版署规制当回事,“大胆出版”还没人反对、举报,这种事确实让人感到奇怪: 第一怪是湖北电信机房可以如此不管理、不作为?! 第二怪是新闻出版署的行政执法机构难道没有收到人举报?! 第三怪是域名注册商中国万网、新网互联在这二个.org 解析时,不用要求它办理备案; 这些都是自2009年12月以来国内网站运营、域名注册必须干的事。而正是这家自称“汉斯出版社”的出版机构牛气冲天,一路绿灯把网站出版平台办到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面前,这事有点不正常,应该有人向相关组织机构举报! 沈阳 ‎2012‎年‎8‎月‎16‎日,‎星期四 2:16:54 写于北京家中
个人分类: 汉斯出版社探秘|827 次阅读|1 个评论
普通编辑的想法和顾虑(补充中)
热度 7 zhaodl 2012-8-9 11:07
年轻的高学历的编辑,在面对编辑部体制改的的情况下,迷茫、惶恐,有谁能解答他们的问题?无论如何,他们是出版的未来,至少他们是一批具有出版资质的、可造就的年轻编辑。我们这些老朽,可以采取淘汰的办法,新陈代谢——谁阻碍改革就革谁的命,我可以理解和接受,但是对待年轻人,应该如何?值得我们思考!   现摘编几个在我的博客上留下文字的年轻编辑的思虑。   (1)作为一名毕业后留校进入编辑岗位9年的编辑,我看了总署的文件等之后,心里确实惴惴不安。改革我是不反对的,可是没想到设这样的结果。   1)今后原有的事业单位转企后,身份突然发生变化,涉及切身利益,不可谓不是大事;   2)高校主办的学术、技术期刊编辑今后为了活路,一是靠版面费,二是靠理事会、协办单位之类,三是靠广告发行。如果并入出版社,以后一切向钱看,那么学术不端、出版伦理我想只能往更坏的方向发展;   3)和身边的同事交流,态度有两种:一是和我一样焦虑忧心,心里想着转岗还是留守;二是无所谓,听天由命,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反正有编制,实话说我蛮佩服他们的心理素质的;   4)如果我留守,我不担心5-10年的光景,我认为学校暂时、一下子不可能不管,有可能老人老办法,也有可能由事业拨款改为企业赞助,而且我们还是核心期刊,就算评版面费,也是比得过那些普通大学的学报的。但是今后呢,这一行业发展前景呢?如果有一天评职称需要发表论文的政策也发生变化,你们觉得还会有人花大力气写文章,还向编辑部交数额已经不菲的版面费吗?还有人愿意做你的理事单位吗? 可是如果转岗,好不容易考了出版专业初级证书、中级证书、职业技能大赛,等等,发表文章,付出了好多心血,一下子离开,也不是舍得,而且要转岗,也要找到合适的下家,再从头再来,这一切都不是轻松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发布了的《办法》有没有收回的可能?   (2)英语霸权不利于高校中文科技期刊办成世界一流刊物 随着英、美先后称霸于世界,英语霸权至今已延续了二百多年并牢牢控制着世界的舆论权,正是这种语言环境才可以让《科学》、《自然》、《细胞》等刊物独霸世界顶尖刊物。德国、日本科学技术虽然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德语、日语科技期刊能达到世界一流顶尖刊物的又在何处呢? 世界是不公平的。中国虽然有13亿多人说汉语,但汉语却不能像英语那样在世界称霸,因此想让世界各国科技人员像读英文刊物那样阅读中文科技期刊是不现实的。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根本就不收录中文科技期刊作为SCI刊物,顶多入选EI收录期刊。因此在目前我国认可SCI期刊为高水平刊物前提下,企图一夜之间将中文科技期刊办成世界一流刊物的确是白日做梦!随着我国国力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也许待汉语普及到英语那样的水平,我国中文科技期刊才能办成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国家新闻出版署这群制定政策的脑残人员,无视我国国家实力,盲目让科技期刊市场化,必将导致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大量流失和质量大滑坡。本人因家庭原因换岗多次,现为编审、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若真改企,本人就不再打算做编辑了。都是人,何必非要再做这份工作呢?找个养老地方养老算了。   (3)权衡一下吧,有能力把学报继续办好的,就按办法转企或并企;对于现在有些普通高校办学报稿源都很费劲的,就吊销算了!咱们自己活得轻松点吧!确实该解决是否每个高校都有必要办刊的问题了?   (4)大多数科技期刊经营能力都很脆弱,根本养活不了自己,靠版面费生存绝非长久之计,因为只要职称评价体系和科研评价体系发生改变,就无法靠版面费生存,并入大的传媒企业,难有好日子过,所以只有趁早改行,我现在最难受的是,改行后我的出版系列的高级职称学校就不会认了,我还得重头再来。   (5)多年以来,高校学报受到许多非议,学报内部也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学报的自批不可谓不深刻,甚至有点到了自虐的程度,只可惜并未得到理解,以至于现在竟然要被迫自裁,真是可悲之极啊!事以至此,是否能清醒一点了吗?我记得一位前辈发现此端时曾告诉大家“切不可妄自菲薄!” 其见解是多么具有前瞻性啊!学报的发展有其规律,但各类核心期刊评比已绑架了学报,使学报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严重地干扰了学报的发展。学报依托于学校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本属正常,并非所谓的“全”“小”“散”“弱”。正是有“以刊论文”这种不正常的评价机制存在,高校老师才会一窝蜂似的宁可等上几个月甚至一年花高额版面费也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才会导致各高校的学报发展失衡。因此,板子只打到学报身上这种处理方式是极其错误的。    (6)多年以来,高校学报受到许多非议,学报内部也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学报的自批不可谓不深刻,甚至有点到了自虐的程度,只可惜并未得到理解,以至于现在竟然要被迫自裁,真是可悲之极啊!事以至此,是否能清醒一点了吗?我记得一位前辈发现此端时曾告诉大家“切不可妄自菲薄!” 其见解是多么具有前瞻性啊!学报的发展有其规律,但各类核心期刊评比已绑架了学报,使学报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严重地干扰了学报的发展。学报依托于学校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本属正常,并非所谓的“全”“小”“散”“弱”。正是有“以刊论文”这种不正常的评价机制存在,高校老师才会一窝蜂似的宁可等上几个月甚至一年花高额版面费也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才会导致各高校的学报发展失衡。因此,板子只打到学报身上这种处理方式是极其错误的。    那位还说过“不要妄自菲薄”我不知道,我于 ,2002-12《.编辑学报》发表的“高校学报不要妄自菲薄”就是看不惯同人的做法。但是,没有办法阻挡。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自作自受。   (7)2005年暑假,我曾聆听过杨焕章老师的报告,杨老师说学报人“不能妄自菲薄”,学报编辑自己要“争气”,他的白发让风吹乱了,但还在努力说:“一定要争气!”。杨老师是学报届灵魂级的人物,言犹在耳,但学报改制的办法即将让这贤哲的嘱托和我们曾经认真的编校工作随风而逝。悲哉!不知道杨老师对这个《办法》有何看法,教育部会否问道于贤者,在具体改制方案下发前去征求一下这些学报前辈的意见?   (8)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目的,为了利益,学报在评价机构方面的投入将会大幅上升,否则,收不到版面费。而评价机构它好像不是独立的。以收版面费来养活编辑并正常出刊,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以收费为目的,还能办出好刊物,在近期,是一种奢谈。唯一的出路是:让刊物自生与自灭,而学术评价(评职称时用着的,结项用着的,等等)的方式必须发生重大转变。就写到这里。实际上,这个问题不需要讨论。我们知道,很多事情像台风一样,说来就来。
个人分类: 出版视点|4054 次阅读|8 个评论
也说说我是如何获取文献的
热度 2 longxie1983 2012-8-7 10:21
做科研,看文献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获取文献也成了科研工作者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下面仅以我自己为例子,说说如何获取文献。 1.学校订阅,这是最简单的了,学校订阅了某某出版社(数据库)的内容,而要找的论文恰好在其中,没的说,直接下载就行了。 可是,这样的情况或许不多,大部分还是没有下载权限的,怎么办? 2. google搜索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知道了文章的题目是xx,作者是yy,但是没有下载权限。那么google是最简单的方法了,直接google,用上限定关键字【 filetype 】指定要找的文件类型,一般也就是pdf,ps和doc呗,"xx filetype:pdf" 或者 "xx filetype:ps",一般能找个60%吧。 3.前面的方法还不行,那就用google的时候去掉filetype,尽量找到作者的主页。看看从作者的主页是否能找到可用下载,现在大家为了推广自己的工作,都喜欢把自己的论文放到主页上,一般能解决剩下的30%吧。同时,很多作者还会把更多的资源放上的,比如程序代码,数据集,甚至演讲用的幻灯片等。 4.作者主页中没有提供下载, 那就给作者发邮件吧。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方式之一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却很抵触.......,到目前为止,我索取论文的成功率应该在98%以上。你想,有人对你的工作感兴趣,他很可能会引用你的论文,增加论文的引用量,你还爱答不理?正常人谁还嫌自己论文被引用的过多吗?另外,在我接触的好多作者中,给我发回来的不仅仅是我要的那篇paper,而是几篇,当然都是他发的,多出的几篇是他对我索取那篇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而且,有问题,还能随时和作者联系多好。如果对方是大牛,套套瓷,以后申请个博士,博后啥的也不错呀。下面给一个我要论文的模板吧: Dear researcher, I am a 你的职位(比如,Master student啥的) in 你的学校. Currently, our group is doing a project on 研究领域,建议细一点,和所要的论文领域接近. We have noticed your work“ Structural Information Content of Networks: Graph Entropy based on Local Vertex Functional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Chemistry Vol. 32, 2008 And “ Information-theoretic Concepts for the Analysis of Complex Networks ”, 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ol. 22, (78), 2008 We would love to have a copy of your papers.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help! Best Regards, 你的名字 你的学校 建议,最好用学校的邮箱,那个一般叫做工作邮箱吧,显的专业些,同时也避免自己的邮件被对方的邮件系统当中垃圾邮件,结果对方没看到就给过滤掉了。如果没有学校邮箱,那么建议gmail或者hotmail吧,尽量不要用qq和163吧。 5.这个方式不想说的,但是你实在是不想跟作者联系,或者作者没有回应,那么可以试试 使用 sci-hub.org 6.你就是懒,那么找找自己的同学吧,看看他们能不能帮你下载到。 PS:可能是计算机专业的原因,对wos没有啥感觉,学校有订阅也没有使用,还是喜欢google.......
个人分类: 科研工具|4785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战地到史林》书稿已交出版社
热度 1 黄安年 2012-8-5 16:30
《从战地到史林》书稿已交出版社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8 月5 日 发布 今天上午在邓蜀生先生家中 , 邓先生、中国法制出版社祝立明社长和作为编者的我 , 在一起会商《从战地到史林 ---- 邓蜀生九旬文集》书稿的出版事宜。包含封面封底设计、版式设计、印刷用纸、照片选用和编排、印制时间的计划等,达成共识。祝立明社长表示争取今年十月如期出版面世。本书共 45 万字左右,包含不少第一次公开的鲜为人知的邓蜀生个人经历,邓先生代表性论著选,出版界同行对邓蜀生学术型编辑的评介,学术界朋友对邓蜀生道德文章的感悟 , 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给人以启迪。 ******************88888 《从战地到史林》书稿已经集结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8 月 1 日 发布 截止 7 月 31 日晚 ,《从战地到史林 ---- 邓蜀生九旬文集》书稿已经集结。今天上午笔者冒雨前往邓先生家中汇总。这次自策划本书以来,我第四次到邓先生家中。在紧张的 2 小时 40 分时间里,我和邓先生对此前四个星期准备的书稿的篇目、文字修改和选用照片逐一进行编辑前的最后审定。 8 月 5 日 , 邓先生、中国法制出版社祝立明社长和作为编者的我 , 将在一起会商,届时将向出版社送交书稿并商议编辑出版的具体事宜,期望今年十月如期出版面世。 这次能够如期交出书稿,完成文友赐篇部分,要特别感谢邓先生的学界友人,其中如百岁学术老人刘绪贻、曾彦修 ( 人民出版社原社长 ) ,庄浦明、王志民、 梁明 ( 邓先生 60 多年老同事 ) ,辛广伟 ( 人民出版社现任总编 ) , 乔还田 ( 人民出版社现任副总编 ) ,美国问题学界资中筠(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陶文钊(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方生(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张友伦(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原理事长),李世洞(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 ,黄 柯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余志森(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 , 王玮(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任东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 李剑鸣(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前任理事长), 王旭(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现任理事长),梁茂信(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王晓德(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徐波(世界知识杂志社主编)等。他们在百忙之中和盛暑时刻亲自撰写文章,为书稿增色不少。还要特别感谢徐波主编亲自动手在世界知识出版社找出 1950-1951 年间世界知识杂志合订本中的邓超文章(即邓蜀生)扫描传来 , 使邓先生看到了他自己 60 年前写的 20 篇时评性文章,这些文章虽然按照邓先生的意见并不收入本书 , 但是篇名目录列在本书主要论著和责编书籍举要中,也要感谢乔还田副主编在百忙中从出版社出版文档找出邓先生的一书的 78 页审稿意见影印摘要件。没有他们的辛劳,本书稿是不能按期交稿的。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597971.html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3399 次阅读|1 个评论
什么叫野鸡出版社?试问林博士名单的可靠性
热度 7 远行的骆驼 2012-8-3 17:37
一个林博士(数学领域博士)发表了野鸡出版社的名单,如果这是BBS的帖子我会置之一笑,毕竟学生间的帖子不用较真。而今它放在了科学网的首页,这我得出来说说。 如果这都是所谓的野鸡出版社,所有的杂志都是给钱就上的垃圾货色,我也会顶一下,毕竟学术之人都恨这些败坏风气的东西。可是,气愤之余, 我们要问这名单真实可靠么?谁对这名单负责?谁核实了该杂志社所有期刊的质量? 如果没有,那么对不起,你这么做就叫不负责任--至少你得注明真实性未得到确证。 而博文中并没有看见这样的字迹,并且林博士叫嚷着反对我的就是都在这些期刊发表过论文的人?这太可笑了,你能核实下再发表高见么?(其实编辑如果不加小花花,我连留言都不会留,这太像学生的BBS文章了) 关于Bentham出版社,我有印象,我不断受到它的各杂志的邀稿,但是我认为这也是人家的权力。其中有些期刊其实还是有质量的,如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其综述论文也是不收版面费的。我所在领域的一些知名专家还是有不少在这些期刊发表综述的(为了防止某些人假定这肯定都是中国人,我先声明有外国人有中国人)。论文质量也很高。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但是我们不要轻易扣帽子,尤其是自己不清楚的领域,又不想自己亲自去核实的情况下。 那么,请问你还认为这Bentham是野鸡出版社么?我想至少我不认为它是公共汽车,是路边的野鸡。因为事实上从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发表的论文质量来看,我无法相信。所以最好的证据就是给某些杂志定性(如投机器论文被收),而不是给出版社,否则会伤及无辜。 以上文字以正视听!其它出版社不清楚,也无心去查,所以不表态。 补记:错误的东西如果在科学网流传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加精的确能起到非凡的作用。特别一些科普错误,一些定性结论尤其以危害大。本文其实就是想说明科学网的博客还是认真些好!它不是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应该有个义务就是不能写错误的,更不能错不知改。否则,一时间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是否真踩到野鸡了。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15612 次阅读|12 个评论
《基于地理本体和SWRL规则的农业地理信息时空查询研究》
xscb 2012-7-23 20:13
《基于地理本体和SWRL规则的农业地理信息时空查询研究》
书名:《基于地理本体和SWRL规则的农业地理信息时空查询研究 》 作者:黄勇奇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4761-9 定价:45.00元 黄勇奇老师所著《基于地理本体和SWRL规则的农业地理信息时空查询研究》一书,近日由我中心完成出版。 作者在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需求的大背景之下,根据GIS的时态化、智能化和大众化的理论和技术发展趋 势,针对当前地理本体、时空推理和时空查询等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地理本体和SWRL规则的农业地理信息时空推理和时空查询。围绕这条主线,本书研究了基于地理本体的农业地理信息的表达、时空推理规则的SWRL表达,构建了基于地理本体和SWRL时空推理规则的时空查询框架体系,并以数字烟草3S系统为试验背景,研制开发以烟草种植适宜区查询为基础的烟草轮作查询模块,验证了本书提出的理论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者简介: 黄勇奇,男,1976年生,黄冈师范学院讲师。2003年获武汉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3S”技术与应用、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主持过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黄冈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黄冈师范学院重点教研项目、黄冈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先后参与了973项目、云南省红河烟草公司数字烟草“3S”项目等多项重点项目。已在核心期刊以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近20篇。
3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砂壳纤毛虫图谱 出版
热度 4 WuchangZhang 2012-7-18 04:47
砂壳纤毛虫图谱 市场价: 135.00 元 作者:张武昌等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6月 ISBN:9787030343758 版次:初版 字数:800.0千字 开本:16开
407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做梦的人:关于《科学出版社…如此反智的书》的简单评论
热度 1 wenqinghui 2012-7-17 17:37
做梦的人: 关于《科学出版社 … 如此反智的书》的简单评论 【文清慧注: 这篇文章引自新语丝网站。下面是全文。 】 ◇◇ 新语丝 (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关于《科学出版社竟然出版如此反智的书》的简单评论   作者:做梦的人   因为去家离国多年,手头资料不全,恕无引用文献。    1 。《科学出版社竟然出版如此反智的书》一文作者的观点是初等的,或者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研究实数和自然数是不是一样多,要先定义实数和自然数。如果用康托等人的方法来购造实数和自然数,实数集和自然数集确实不等势。然而,在一些其它构造实数和自然数的方法中,实数集和自然数集是等势的。这些研究的背景之一是实无限和潜无限的争论。无限和潜无限的研究由来已久。如果不承认实无限,则必须给出一个合理的基于潜无限观点的实数定义。据笔者十几年前所知,基于潜无限观点的实数构造方法至少 50 年前就有了。    2 。何华灿的书没有看过,不做评论。    3 。《科学出版社竟然出版如此反智的书》一文提到的对角线方法是一种朴素的推理规则,不是严格的公理化的方法。至少有一些学者认为对角线方法本身是有问题的。 (XYS20120710) ◇◇ 新语丝 ( 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 返回文清慧:《统 … 论》评论园地首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55313-593018.html
个人分类: 评论园地|167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反对伊战:《科学出版社...此反智的书》一文中实数集的势
热度 4 wenqinghui 2012-7-17 17:18
反对伊战:关于《科学出版社竟然出版如此反智的书》一文中实数集的势 【文清慧注: 这篇文章引自新语丝网站。下面是全文。 】 ◇◇新语丝 ( 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 ◇◇   关于《科学出版社竟然出版如此反智的书》一文中实数集的势   作者:反对伊战   《科学出版社竟然出版如此反智的书》一文中说:   “这两天在新浪微博看到一些网友转载的帖子,说是科学出版社去年出版 《统一无穷理论》,其基本观点完全错误,甚至可以说是反智的。原来该书作者 竟然能断定自然数集与实数集等势! 这毫无疑问是极其荒谬的。”   《统一无穷理论》这本书我没有看,只看了一点简介和书的目录,作者是数 理逻辑方面的职业数学家。   我在这里做一些说明。“自然数集与实数集等势”,更准确一些说,实数集 可以是可数集,这个结论并不荒谬,这个结论在 1950 年代就有了,是数理逻辑中 first order logic 理论 中 Downward L?wenheim – Skolem theorem 的一个特例。   这个结论的意思是说,存在一个实数集的模型 (model) ,即存在一个集合及 其上定义的运算等,满足所有关于实数集的公理,而这个模型(集合)是一个可 数集。康托在 19 世纪末证明了实数集与自然数集不等势,即不存在实数集与自然 数集之间的一一对应 (bijection) 。这个结论与康托的结论并不矛盾。在这个模 型内部,并不存在这个集合到自然数集的一一对应,而这个集合又是个无穷集, 所以,从模型内部看,这个集合是个不可数集,这与康托的结论相符。但,这个 集合到自然数集的一一对应是存在的,虽然,一一对应映射不在模型中,所以, 从模型外部看,这个集合是个可数集。   我想,在专业问题上打假,还是应该有些专业知识。 (XYS20120707) ◇◇新语丝 (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 返回文清慧:《统 … 论》评论园地首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55313-593018.html
个人分类: 评论园地|163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数学工作者”:科学出版社竟然出版如此反智的书
热度 2 wenqinghui 2012-7-17 17:06
“ 数学工作者”:科学出版社竟然出版如此反智的书 【文清慧注: 这篇文章引自新语丝网站。下面是全文。 】 ◇◇ 新语丝 (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科学出版社竟然出版如此反智的书   作者:数学工作者   这两天在新浪微博看到一些网友转载的帖子,说是科学出版社去年出版《统一无穷理论》,其基本观点完全错误,甚至可以说是反智的。原来该书作者竟然 能断定自然数集与实数集等势! 这毫无疑问是极其荒谬的。 科学出版社竟然能 出版如此反智的书,除了可笑之外,也着实让人觉得可悲。    1. 先罗列一下我们的问题:   ( 1 )这本反智书的基本观点如此荒谬,违背基本的数学常识, 为 什么居然能通过审稿专家的评审?科学出版社为什么能出版这样的伪科学书籍 (想想看要误导多少读者)?良心何在?底线何在?如何向读者还交代?   ( 2 )诸如《无穷概念的重新统一》(见后面)这种连基本观点都错误的学术胡扯论文, 为什么能发表? 审稿人为什么没把好关? 为什么这类胡说八道的学术研究能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评审同行有没有认真审查过?学术理论的底线何在?   ( 3 )有人辩称这本反智书是哲学书。 难道借着 “ 哲学 ” 幌子就能够不顾基本事实和逻辑基础?到底是 “ 泛逻辑 ” 还是 “ 反逻辑 ” (据以下资料称,何华灿是所谓泛逻辑创始人)?   ( 4 )能提出如此反智观点的泛逻辑创始人,他的其他学术观点和学术成果是否也应该重新接受同行的有效检验呢?    2. 这本书的详细信息可参看 china-pub 书店网站的链接    http://product.china-pub.com/1178376   或卓越亚马逊网站的链接    http://www.amazon.cn/%E7%BB%9F%E4%B8%80%E6%97%A0%E7%A9%B7%E7%90%86%E8%AE%BA-%E4%BD%95%E5%8D%8E%E7%81%BF/dp/product-description/B006QTE294   其中基本信息为: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 : 9787030325709 // 出版日期: 2011 年 12 月    3. 我们从这本书的内容简介里的第三条可以看到(见以上链接), 作者 “ 断定完整的自然数集和单位区间实数集等势 ” 。 而编辑推荐则更是搞笑:    “ 我国著名的人工智能学者、泛逻辑学专家何华灿教授,提出了统一无穷概念和理论,撰写了专著《统一无穷理论》,他的贡献在于:纠正了传统自然数集概念的局限性,证明了单位区间实数集与完整的自然数集一样大, 2 ∞ =∞ ,从而修正了康托尔的层次无穷观,理清了潜无穷过程与实无穷过程的辩证关系,突破了传统无穷观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展现了统一无穷观的协调性与和谐性。 ” 换言之,这本书的所谓 “ 统一无穷 ” 就是用掩耳盗铃的方式否认各类无穷的差别,然后建立所谓的理论。 任何具有基本数学素养的人都知道以下的数学常识:自然数集与单位区间的实数集不等势。 这个证明来自于康托的对角线方法。   大家也可以在以下网址看到该书摘要中的搞笑段落    http://www.philosophy.org.cn/article_info.aspx?n=20120411143952837695   其中第二段写道    “ 作者何华灿是毕生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研究的信息科学工作者,晚年对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泛逻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逻辑学进而发现了数学中的层次无穷概念和理论存在严重问题:本来是大而无外的无穷大怎么能无限地升级?本来是小而无内的无穷小为什么仍然在无限地变小?整个信息科学已经被这种畸形的无穷理论压缩到了一个狭小的零级无穷空间内无法伸展,让人感觉窒息和无助。再仰望那层层叠叠的高级无穷空间,它是那样的漆黑一片,让人感觉恐惧和渺小。于是作者产生了统一无穷概念和理论的强烈愿望,希望还信息科学一片蓝天。经过数年跨学科的潜心研究,有了这本无穷问题的专著。 ”    4. 这本反智书之所以最近被网友提及,可能是因为张景中院士在顾森新出版的《思考的乐趣 :Matrix67 数学笔记》的序言中委婉地批评了《统》 -- 可参见链接    http://product.china-pub.com/3662817   这里摘录序一中的部分段落    “ 简单而巧妙的数学推理得到很多人至今不肯接受的结论:实数比自然数多!这是伟大的德国数学家康托的代表性成果。   说这个结论很多人至今不肯接受是有事实根据的。科学出版社去年出了一本 书名为《统一无穷理论》,该书作者主张无穷只有一个,不赞成实数比自然数多, 希望建立新的关于无穷的理论。他的努力受到一些研究数理哲学的学者的支持,可惜目前还不能自圆其说。我不知道有哪位数学家支持 “ 统一无穷理论 ” ,但反对 “ 实数比自然数多 ” 的数学家历史上是有过的。康托的老师克罗内克激烈地反对康托的理论,以致康托得了终身不愈的精神病。另一位大数学家布劳威尔发展了构造性数学,这种数学中不承认无穷集合,只承认可构造的数学对象。只承认构造性的证明而不承认排中律,也就不承认反证法。而康托证明 “ 实数比自然数多 ” 用的就是反证法。尽管绝大多数的数学家不肯放弃无穷集合概念,也不肯放弃排中律,但布劳威尔的构造性数学也被承认是一个数学分支,并在计算机科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平心而论,在现实世界确实没有无穷。既没有无穷大也没有无穷小。无穷大和无穷小都是人们智慧的创造物。有了无穷的概念,数学家能够更方便地解决或描述仅仅涉及有穷的问题。数学能够思考无穷,而且能够得出一系列令人信服的结论,这是人类精神的胜利。但是,对无穷的思考、描述和推理,归根结底只能通过语言和文字符号来进行。也就是说,我们关于无穷的思考,归根结底是有穷个符号排列组合所表达出来的规律。这样看,构造数学即使不承认无穷,也仍然能够研究有关无穷的文字符号,也就能够研究有关无穷的理论。因为有关无穷的理论表达为文字符号之后,也就成为有穷的可构造的对象了。 ”    5. 新浪微博上最早介绍这本反智书的单位 — 按照我搜索的结果 — 应该是 “ 科学出版社工程技术部 ” (见其新浪官方微博主页)。 为什么是工程技术部呢?    6. 何华灿出版过的书籍, 可参见以下链接(可能不完整)    http://search.china-pub.com/s/?key1=%u4f55%u534e%u707ft=2   对于何灿华以及泛逻辑(创始人)的介绍, 我们也可以参看    http://www.ycyz.com/html/1024ArticleShow_5230.html   及    http://www.ycyz.com/html/1024ArticleShow_5231.html   基于作者能写出如此反智的书, 我们有理由怀疑他的其他著作书是否也存在问题。当然这就需要相关方面的同行验证并作出判断了。比如其《泛逻辑学原理 》 -- 据简介说 “ 作者于 1996 年提出泛逻辑学 ”-- 这么一个玩意儿到底有专家检验过没?   另外允许我们神经质地问一下:何华灿和何智涛是什么关系?(也许真没有关系)    7. 我们也查阅了何智涛的学术论文(共查到 6 篇),其中一篇《无穷概念的重新统一》 ( 这俩人合作的 ) 让人忍俊不禁, 择其摘要如下:    “ 证明了实数可数、连续统假设不成立,实现了实无穷概念的重新统一,从根本上解决了希尔伯特第一问题 ”   请注意这篇文章是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号: 60273087,60575034 )   另外一篇《论第 2 次数理逻辑革命》(除他们之外还有一合作者),我们就留给逻辑方面的同行去判断吧。 (XYS20120702) ◇◇ 新语丝 (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返回文清慧:《统 … 论》评论园地首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55313-593018.html
个人分类: 评论园地|2072 次阅读|3 个评论
《有机化学实验》(MMOE)终获美国授权
热度 1 wangshu 2012-7-14 23:01
花费一个月选择版本、推荐信、团队搭建等后,我们的教材《有机化学实验》(MMOE)的翻译出书计划卡在美国版权方的授权上,等待三个月后版权方发来授权书,充分肯定了我们对这本书的选择、定位、推荐信和团队成员等。未来只需要与出版社协商好翻译合同,我们就可以开始翻译这个被很多教授和学生看好的书咯,希望大陆高校有机化学实验能有我们一丝微薄的力量!
个人分类: 化学|3146 次阅读|4 个评论
《生态学概论》教材现征集您宝贵的生态学照片,谢谢!
热度 1 bestkiller2008 2012-7-12 09:41
各位同仁,大家好! 由内蒙古大学杨持老师主编的《生态学概论》(大学生素质教育教材),经历近3年的努力,现在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出版社要求图文并茂,需要插入100多张彩色照片,照片的要求是数码照,像素不能低于300。现在,杨老师向各界朋友们征集,看看您能否给他提供几张美丽湖泊、湖泊污染、河道干枯、河道断流、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抚育等方面的照片,凡是采用的,均在照片下方标注提供人姓名。谢谢!e-mail: yangchi2434@126.com
3624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20710青鸟胡同的积水近膝深
热度 1 郑玉峰 2012-7-10 22:44
傍晚北京突发强降雨,能见度300米,而且气象台发布紧急强降雨和雷电警报,城区很多路段积水。于是青鸟胡同从青鸟门口至出版社这段20米范围一如既往的积水。每年夏季下雨这就是一个必上的节目。晚上去办公室就很庆幸自己穿短裤和凉鞋,可以在浑浊的污水中淌水过去到办公室,这时就感慨我们的下水道工程,同时也会自我表扬,觉得这天还去实验室真是好同志啊,O(∩_∩)O~。后来看到的是,更应该赞一下的是我的学生,居然穿帆布鞋、挽起裤子,淌水来实验室的。 现在希望一会回家的时候水能消下去。。。不然要淌2次臭水。。。
294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所有PDF图书开放免费下载
icstu1 2012-7-10 11:39
[转载]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所有PDF图书开放免费下载
美国的国家学术出版社(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 NAP )于 2011 年 6 月 2 日宣布,将其出版的所有 PDF 版图书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下载,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 DRM 保护。这其中不仅包括超过 4000 种最新出版的图书,还包括已经提交报告将于未来一段时间出版的图书。 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美国国家医学院(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目标是在维持收支平衡的同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NAP 从 1994 年就开始提供免费的在线内容。在 6 月 2 日的声明之前,这些所有的 PDF 版图书对发展中国家都是免费的, 65% 的内容对所有国家用户免费。 网址: http://www.nap.edu/ 附:全球部分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NU 电子出版库: http://dspace.anu.edu.au/ 2. 阿德雷德大学电子文本收藏中心,包括古典文学,哲学,科学和医学著作: http://ebooks.adelaide.edu.au/ 3. 澳大利亚数字化人文门户 ( 澳大利亚人文学界的数字化资源门户 ) http://www.ehum.edu.au/ 4. 科廷大学技术文献库 ( 科廷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 ) http://espace.library.curtin.edu.au/R 5. 墨尔本大学电子出版物收藏网 http://www.lib.unimelb.edu.au/eprints/ 6. 昆士兰大学数字文库 http://espace.library.uq.edu.au/ 7.SETIS 悉尼大学学术电子文本及图像服务 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 8. 新西兰数字文献收集网 http://nzdl.sadl.uleth.ca/cgi-bin/library 9. 古腾堡数字化图书馆 http://www.gutenberg.org/wiki/Main_Page 10.Infomotions 西方文学 / 哲学网 ( 包括自美国 / 英国的文学和西方哲学公开著作 ) http://infomotions.com/ 11. 康奈尔大学 Arxiv ( 收藏了物理 , 数学 , 非线性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数字化 " 预印本 " 出版物 ) http://arxiv.org/ 12.Bartleby.com ( 包含世界历史百科全书 , 以及哈佛经典著作 , 提供免费的电子文本 ) http://www.bartleby.com/ 13.Bibliomania ( 提供超过 2000 部免费电子文献,以及研究成果 ) http://www.bibliomania.com/ 14.Cogprints( 有各类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哲学,生物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电子文献 , 部分区域需要注册 ) http://cogprints.org/ 15. 印第安纳大学国际文献档案库 ( 这是一个服务公众的全文数字图书馆,作者可以提交著作,并被连入参考文献 ) http://dlc.dlib.indiana.edu/dlc/ 16.DLESE 地球系统教育数字图书馆 ( 涵盖了环境,地理,地质,海洋以及其他物理科学;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方法和科学哲学内容 ) http://www.dlese.org/library/ 17 .Elfwood( 拥有超过两万部文学和艺术作品 , 来自超过一千五百名幻想 / 科幻艺术家和作家 ) http://www.elfwood.com/ 18.Eserver.org( 收藏了大量在线智慧文学和资源 , 由华盛顿大学创立 ) http://eserver.org/ 19.IPL 互联网公共图书馆 ( 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 http://www.ipl.org/ 20. 库尔特 · 斯塔博的在线图书馆 ( 收藏了古代和现代的大量生物学著作 , 其中很多珍本 , 可在线阅读 ) http://www.zum.de/ 21. 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文献网站 http://ocw.mit.edu/OcwWeb/web/home/home/index.htm 22. 美国国家科学院在线数据据库 ( 超过 3000 部科学 , 工程和健康卫生方面的著作 , 可以在线阅读 , 这些文献代表了美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精华 ) http://www.nap.edu/ 23.Ndltd.org( 搜集了来自澳大利亚 , 加拿大 , 许多欧洲国家 , 香港 , 台湾和美国的论文 ) http://www.ndltd.org/ 24. 宾夕法尼亚大学网站 ( 有超过 16000 部在线电子书 , 值得一读 ): http://digital.library.upenn.edu/books/ 25. 牛津大学档案馆 ( 建于 1976 年 , 这里有用于研究和教学的大量高品质文献 资料公共区域可以免费在线检索目录 , 下载 ): http://ota.ahds.ac.uk/ 26. 弗吉尼亚大学电子文献中心 ( 超过 10000 部可以公开或取的著作 ( 以及超过 164000 幅图像 ) : http://www2.lib.virginia.edu/etext/index.html 27.Gallica.bnf.fr( 法兰西国家图书馆资助的网站 , 法文 ): http://gallica.bnf.fr/ 28. 世界图书馆 ( 世界图书馆 , 法语 ) http://abu.cnam.fr/ 29. 意大利电子书网站 ( 包括小说 , 诗歌 , 古典文学 , 戏剧 , 传记 , 恐怖和幻想小说 , 新经济学等 ) http://www.ebookgratis.it/ 30. 日本文学著作 ( 格式包括 HTML , ZIP( 下载 ) 和日文电子书格式 ) http://www.aozora.gr.jp/ 31. 今日美国开放图书计划 ( 一家报纸网站的独立部门 , 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开放了他们的版权 , 供所有的访客阅 ) http://www.usatoday.com/ 32. 英语文学网站 ( 超过一千位学生为这个巨大的网站捐助成果 , 焦点是英语文学 ) http://www.litencyc.com/ 33. 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书 ( 包括 :Abap, Java, Linux, Php, Oracle Vb.net 。 PDF 格式。注意,在下载之前,需先建立一个账户 ) http://www.downloadfreepdf.com/ 34. 数学世界 ( 为学生,教育家,数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准备的全面地数学百科全书 ) http://mathworld.wolfram.com/ 35. 在线医学百科全书 ( 超过 1500 主题的在线医学百科全书,包括康复,疾病,伤害,营养,手术,症状,试验 ) http://www.healthopedia.com/ 36. 医生的免费电子书 ( 免费使用的医学电子书 ) http://freebooks4doctors.com/ 37. 奥地利文献 ( 超过 12000 部奥地利文献 , 甚至包括明信片 , 可以在因特网上访问 ) http://www.literature.at/default.alo ;jsessionid=453DD0DC127BBBB02C863B1887F76E28 38.GPO Access( 美国政府文献 ): http://www.access.gpo.gov/ 39. 世界最大的社会科学文献网站 (ICPSR) (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 : http://www.icpsr.umich.edu/icpsrweb/ICPSR/ 40.National Academy Press(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医学协会等机构的论文 / 报告 /PPT, 内容几乎涵盖所有学科 ) http://www.nationalacademies.org/publications/ 41.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文档 , 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 有多种语言 , 包括中文) http://www.unesco.org/new/en/unesco/
个人分类: X 目录索引|1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金时代
热度 3 andrewx100 2012-7-6 23:23
中国的科研水平很差,结果中国人还发表了世界第二多的论文(材料学、纳米类),于是这些论文就全是多余的。无耐中国人需要这些论文来评职称,中国人要继续把这些多余研究做下去,就会引用,所以,中国人把中国人自己的论文引上去了,这些多余研究的影响因子也上去了。国际期刊开始重视了,RSC和ACS狂开重复的新期刊来给中国人发文章,每开一个,影响因子都不低。从季刊到周刊每期几十篇文章地办,影响因子都低不过4。结果,这一多余的研究成了重要的研究,也成了中国的科研强项。期刊出版社收高价把期刊再卖给中国人。中国人越发,中国人就越得买。此外还有仪器商也大赚。美国MIT的人发一篇Rev. Sci. Instrum.和一篇Nature,然后就可以去开公司了,因为有会有一大堆中国人为了跟着这篇Nature的热潮,去买你Rev. Sci. Instrum.上的那部垃圾做实验。Open Access的当然也大赚了,Nature Publishing Group卖你Nature来看,再收你钱让你发Nat. Commun.。对于中国人来说,只要个人地位上升,花这点钱算什么?比买官正当多了。于是中国的科研事业进入了黄金时代。
62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免费电子书下载咨询
Alluvion 2012-7-4 07:40
请广大博友呼吁一下,希望Elsevier、Springer,Taylor and Francis,Willy等出版大鳄也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放部分PDF期刊、图书的免费下载。 美国的国家学术出版社(National Academies Press,NAP)于2011年6月2日宣布,将其出版的所有PDF版图书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下载,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DRM保护。这其中不仅包括超过4000种最新出版的图书,还包括已经提交报告将于未来一段时间出版的图书。 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工程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美国国家医学院(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目标是在维持收支平衡的同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NAP从1994年就开始提供免费的在线内容。在6月2日的声明之前,这些所有的PDF版图书对发展中国家都是免费的,65%的内容对所有国家用户免费。 网址: http://www.nap.edu/ 附:全球部分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1.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电子出版库: http://dspace.anu.edu.au/ 2.阿德雷德大学电子文本收藏中心,包括古典文学,哲学,科学和医学著作:http://ebooks.adelaide.edu.au/ 3.澳大利亚数字化人文门户(澳大利亚人文学界的数字化资源门户) http://www.ehum.edu.au/ 4.科廷大学技术文献库(科廷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http://espace.library.curtin.edu.au/R 5.墨尔本大学电子出版物收藏网 http://www.lib.unimelb.edu.au/eprints/ 6.昆士兰大学数字文库http://espace.library.uq.edu.au/ 7.SETIS悉尼大学学术电子文本及图像服务 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 8.新西兰数字文献收集网 http://nzdl.sadl.uleth.ca/cgi-bin/library 9.古腾堡数字化图书馆 http://www.gutenberg.org/wiki/Main_Page 10.Infomotions 西方文学/哲学网 (包括自美国/英国的文学和西方哲学公开著作) http://infomotions.com/ 11.康奈尔大学Arxiv (收藏了物理,数学,非线性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数字化 "预印本" 出版物) http://arxiv.org/ 12.Bartleby.com (包含世界历史百科全书,以及哈佛经典著作,提供免费的电子文本) http://www.bartleby.com/ 13.Bibliomania (提供超过2000部免费电子文献,以及研究成果) http://www.bibliomania.com/ 14.Cogprints(有各类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哲学,生物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电子文献, 部分区域需要注册) http://cogprints.org/ 15.印第安纳大学国际文献档案库(这是一个服务公众的全文数字图书馆,作者可以提交著作,并被连入参考文献) http://dlc.dlib.indiana.edu/dlc/ 16.DLESE地球系统教育数字图书馆( 涵盖了环境,地理,地质,海洋以及其他物理科学;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方法和科学哲学内容) http://www.dlese.org/library/ 17.Elfwood(拥有超过两万部文学和艺术作品,来自超过一千五百名幻想/科幻艺术家和作家) http://www.elfwood.com/ 18.Eserver.org(收藏了大量在线智慧文学和资源,由华盛顿大学创立) http://eserver.org/ 19.IPL互联网公共图书馆 (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http://www.ipl.org/ 20.库尔特·斯塔博的在线图书馆(收藏了古代和现代的大量生物学著作,其中很多珍本, 可在线阅读) http://www.zum.de/ 21.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文献网站 http://ocw.mit.edu/OcwWeb/web/home/home/index.htm 22.美国国家科学院在线数据据库(超过3000部科学,工程和健康卫生方面的著作,可以在线阅读,这些文献代表了美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精华) http://www.nap.edu/ 23.Ndltd.org (搜集了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许多欧洲国家,香港,台湾和美国的论文) http://www.ndltd.org/ 24.宾夕法尼亚大学网站(有超过 16000 部在线电子书 ,值得一读): http://digital.library.upenn.edu/books/ 25.牛津大学档案馆 (建于1976年,这里有用于研究和教学的大量高品质文献 资料公共区域可以免费在线检索目录,下载): http://ota.ahds.ac.uk/ 26.弗吉尼亚大学电子文献中心 (超过10000 部可以公开或取的著作(以及超过 164000 幅图像):http://www2.lib.virginia.edu/etext/index.html 27.Gallica.bnf.fr (法兰西国家图书馆资助的网站,法文): http://gallica.bnf.fr/ 28.世界图书馆(世界图书馆,法语) http://abu.cnam.fr/ 29.意大利电子书网站(包括小说,诗歌,古典文学,戏剧,传记,恐怖和幻想小说,新经济学等)http://www.ebookgratis.it/ 30.日本文学著作( 格式包括 HTML , ZIP(下载)和日文电子书格式) http://www.aozora.gr.jp/ 31.今日美国开放图书计划 (一家报纸网站的独立部门,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开放了他们的版权,供所有的访客阅)http://www.usatoday.com/ 32.英语文学网站 (超过一千位学生为这个巨大的网站捐助成果,焦点是英语文学) http://www.litencyc.com/ 33.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书 (包括:Abap, Java, Linux, Php, Oracle Vb.net 。 PDF 格式。注意,在下载之前,需先建立一个账户) http://www.downloadfreepdf.com/ 34.数学世界 (为学生,教育家,数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准备的全面地数学百科全书)http://mathworld.wolfram.com/ 35.在线医学百科全书 (超过1500主题的在线医学百科全书,包括康复,疾病,伤害,营养,手术,症状,试验)http://www.healthopedia.com/ 36.医生的免费电子书(免费使用的医学电子书) http://freebooks4doctors.com/ 37.奥地利文献 (超过12000 部奥地利文献,甚至包括明信片,可以在因特网上访问)http://www.literature.at/default.alo;jsessionid=453DD0DC127BBBB02C863B1887F76E28 38.GPO Access(美国政府文献): http://www.access.gpo.gov/ 39.世界最大的社会科学文献网站(ICPSR)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http://www.icpsr.umich.edu/icpsrweb/ICPSR/ 40.National Academy Press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医学协会等机构的论文/报告/PPT,内容几乎涵盖所有学科) http://www.nationalacademies.org/publications/ 41.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文档,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多种语言,包括中文)http://www.unesco.org/new/en/unesco/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1613-588071.html
个人分类: 科研信息|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特大喜讯: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所有PDF图书开放免费下载
热度 1 zhguoqin 2012-7-3 10:02
请广大博友呼吁一下,希望Elsevier、Springer,Taylor and Francis,Willy等出版大鳄也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放部分PDF期刊、图书的免费下载。 美国的国家学术出版社(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 NAP )于 2011 年 6 月 2 日 宣布,将其出版的所有 PDF 版图书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下载,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 DRM 保护 。这其中不仅包括超过 4000 种最新出版的图书,还包括已经提交报告将于未来一段时间出版的图书。 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美国国家医学院(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目标是在维持收支平衡的同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NAP 从 1994 年就开始提供免费的在线内容。在 6 月 2 日 的声明之前,这些所有的 PDF 版图书对发展中国家都是免费的, 65% 的内容对所有国家用户免费。 网址: http://www.nap.edu/ 附:全球部分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NU 电子出版库: http://dspace.anu.edu.au/ 2. 阿德雷德大学电子文本收藏中心,包括古典文学,哲学,科学和医学著作: http://ebooks.adelaide.edu.au/ 3. 澳大利亚数字化人文门户 ( 澳大利亚人文学界的数字化资源门户 ) http://www.ehum.edu.au/ 4. 科廷大学技术文献库 ( 科廷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 ) http://espace.library.curtin.edu.au/R 5. 墨尔本大学电子出版物收藏网 http://www.lib.unimelb.edu.au/eprints/ 6. 昆士兰大学数字文库 http://espace.library.uq.edu.au/ 7.SETIS 悉尼大学学术电子文本及图像服务 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 8. 新西兰数字文献收集网 http://nzdl.sadl.uleth.ca/cgi-bin/library 9. 古腾堡数字化图书馆 http://www.gutenberg.org/wiki/Main_Page 10.Infomotions 西方文学 / 哲学网 ( 包括自美国 / 英国的文学和西方哲学公开著作 ) http://infomotions.com/ 11. 康奈尔大学 Arxiv ( 收藏了物理 , 数学 , 非线性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数字化 " 预印本 " 出版物 ) http://arxiv.org/ 12.Bartleby.com ( 包含世界历史百科全书 , 以及哈佛经典著作 , 提供免费的电子文本 ) http://www.bartleby.com/ 13.Bibliomania ( 提供超过 2000 部免费电子文献,以及研究成果 ) http://www.bibliomania.com/ 14.Cogprints( 有各类 心理 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哲学,生物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电子文献 , 部分区域需要注册 ) http://cogprints.org/ 15. 印第安纳大学国际文献档案库 ( 这是一个服务公众的全文数字图书馆,作者可以提交著作,并被连入参考文献 ) http://dlc.dlib.indiana.edu/dlc/ 16.DLESE 地球系统教育数字图书馆 ( 涵盖了环境,地理,地质,海洋以及其他物理科学; 空间 科学与技术;教育方法和科学哲学内容 ) http://www.dlese.org/library/ 17.Elfwood( 拥有超过两万部文学和艺术 作品 ,来自超过一千五百名幻想 / 科幻艺术家和作家 ) http://www.elfwood.com/ 18.Eserver.org( 收藏了大量在线智慧文学和资源 , 由华盛顿大学创立 ) http://eserver.org/ 19.IPL 互联网公共图书馆 ( 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 http://www.ipl.org/ 20. 库尔特 · 斯塔博的在线图书馆 ( 收藏了古代和现代的大量生物学著作,其中很多珍本 , 可在线阅读 ) http://www.zum.de/ 21. 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文献网站 http://ocw.mit.edu/OcwWeb/web/home/home/index.htm 22. 美国国家科学院在线数据据库 ( 超过 3000 部科学 , 工程和 健康 卫生方面的著作 , 可以在线阅读 , 这些文献代表了美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精华 ) http://www.nap.edu/ 23.Ndltd.org ( 搜集了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许多欧洲国家,香港,台湾和美国的 论文 ) http://www.ndltd.org/ 24. 宾夕法尼亚大学网站 ( 有超过 16000 部在线 电子书 , 值得一读 ): http://digital.library.upenn.edu/books/ 25. 牛津大学档案馆 ( 建于 1976 年 , 这里有用于研究和教学的大量高品质文献 资料公共区域可以免费在线检索目录,下载 ): http://ota.ahds.ac.uk/ 26. 弗吉尼亚大学电子文献中心 ( 超过 10000 部可以公开或取的著作(以及超过 164000 幅图像) : http://www2.lib.virginia.edu/etext/index.html 27.Gallica.bnf.fr ( 法兰西国家图书馆资助的网站 , 法文 ): http://gallica.bnf.fr/ 28. 世界图书馆 ( 世界图书馆,法语 ) http://abu.cnam.fr/ 29. 意大利电子书网站 ( 包括小说 , 诗歌 , 古典文学,戏剧,传记,恐怖和幻想小说,新经济学等 ) http://www.ebookgratis.it/ 30. 日本文学著作 ( 格式包括 HTML , ZIP( 下载 ) 和日文电子书格式 ) http://www.aozora.gr.jp/ 31. 今日美国开放图书计划 ( 一家报纸网站的独立部门,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开放了他们的版权,供所有的访客阅 ) http://www.usatoday.com/ 32. 英语文学网站 ( 超过一千位学生为这个巨大的网站捐助成果,焦点是英语文学 ) http://www.litencyc.com/ 33. 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书 ( 包括 :Abap, Java, Linux, Php, Oracle Vb.net 。 PDF 格式。注意,在下载之前,需先建立一个账户 ) http://www.downloadfreepdf.com/ 34. 数学世界 ( 为学生,教育家,数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准备的全面地数学百科全书 ) http://mathworld.wolfram.com/ 35. 在线医学百科全书 ( 超过 1500 主题的在线医学百科全书,包括 康复 ,疾病,伤害,营养,手术,症状,试验 ) http://www.healthopedia.com/ 36. 医生的免费电子书 ( 免费使用的医学电子书 ) http://freebooks4doctors.com/ 37. 奥地利文献 ( 超过 12000 部奥地利文献 , 甚至包括明信片 , 可以在因特网上访问 ) http://www.literature.at/default.alo ;jsessionid=453DD0DC127BBBB02C863B1887F76E28 38.GPO Access( 美国政府文献 ): http://www.access.gpo.gov/ 39. 世界最大的社会科学文献网站 (ICPSR) (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 : http://www.icpsr.umich.edu/icpsrweb/ICPSR/ 40.National Academy Press (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医学协会等机构的论文 / 报告 /PPT, 内容几乎涵盖所有学科 ) http://www.nationalacademies.org/publications/ 41.UNESCO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文档 , 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 有多种语言 , 包括中文) http://www.unesco.org/new/en/unesco/
个人分类: 其它|258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特大喜讯: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所有PDF图书开放免费下载
热度 1 ZY520XIAOXIAO 2012-7-3 08:57
请广大博友呼吁一下,希望Elsevier、Springer,Taylor and Francis,Willy等出版大鳄也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放部分PDF期刊、图书的免费下载。 美国的国家学术出版社(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 NAP )于 2011 年 6 月 2 日 宣布,将其出版的所有 PDF 版图书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下载,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 DRM 保护 。这其中不仅包括超过 4000 种最新出版的图书,还包括已经提交报告将于未来一段时间出版的图书。 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美国国家医学院(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目标是在维持收支平衡的同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NAP 从 1994 年就开始提供免费的在线内容。在 6 月 2 日 的声明之前,这些所有的 PDF 版图书对发展中国家都是免费的, 65% 的内容对所有国家用户免费。 网址: http://www.nap.edu/ 附:全球部分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NU 电子出版库: http://dspace.anu.edu.au/ 2. 阿德雷德大学电子文本收藏中心,包括古典文学,哲学,科学和医学著作: http://ebooks.adelaide.edu.au/ 3. 澳大利亚数字化人文门户 ( 澳大利亚人文学界的数字化资源门户 ) http://www.ehum.edu.au/ 4. 科廷大学技术文献库 ( 科廷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 ) http://espace.library.curtin.edu.au/R 5. 墨尔本大学电子出版物收藏网 http://www.lib.unimelb.edu.au/eprints/ 6. 昆士兰大学数字文库 http://espace.library.uq.edu.au/ 7.SETIS 悉尼大学学术电子文本及图像服务 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 8. 新西兰数字文献收集网 http://nzdl.sadl.uleth.ca/cgi-bin/library 9. 古腾堡数字化图书馆 http://www.gutenberg.org/wiki/Main_Page 10.Infomotions 西方文学 / 哲学网 ( 包括自美国 / 英国的文学和西方哲学公开著作 ) http://infomotions.com/ 11. 康奈尔大学 Arxiv ( 收藏了物理 , 数学 , 非线性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数字化 " 预印本 " 出版物 ) http://arxiv.org/ 12.Bartleby.com ( 包含世界历史百科全书 , 以及哈佛经典著作 , 提供免费的电子文本 ) http://www.bartleby.com/ 13.Bibliomania ( 提供超过 2000 部免费电子文献,以及研究成果 ) http://www.bibliomania.com/ 14.Cogprints( 有各类 心理 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哲学,生物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电子文献 , 部分区域需要注册 ) http://cogprints.org/ 15. 印第安纳大学国际文献档案库 ( 这是一个服务公众的全文数字图书馆,作者可以提交著作,并被连入参考文献 ) http://dlc.dlib.indiana.edu/dlc/ 16.DLESE 地球系统教育数字图书馆 ( 涵盖了环境,地理,地质,海洋以及其他物理科学; 空间 科学与技术;教育方法和科学哲学内容 ) http://www.dlese.org/library/ 17.Elfwood( 拥有超过两万部文学和艺术 作品 ,来自超过一千五百名幻想 / 科幻艺术家和作家 ) http://www.elfwood.com/ 18.Eserver.org( 收藏了大量在线智慧文学和资源 , 由华盛顿大学创立 ) http://eserver.org/ 19.IPL 互联网公共图书馆 ( 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 http://www.ipl.org/ 20. 库尔特 · 斯塔博的在线图书馆 ( 收藏了古代和现代的大量生物学著作,其中很多珍本 , 可在线阅读 ) http://www.zum.de/ 21. 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文献网站 http://ocw.mit.edu/OcwWeb/web/home/home/index.htm 22. 美国国家科学院在线数据据库 ( 超过 3000 部科学 , 工程和 健康 卫生方面的著作 , 可以在线阅读 , 这些文献代表了美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精华 ) http://www.nap.edu/ 23.Ndltd.org ( 搜集了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许多欧洲国家,香港,台湾和美国的 论文 ) http://www.ndltd.org/ 24. 宾夕法尼亚大学网站 ( 有超过 16000 部在线 电子书 , 值得一读 ): http://digital.library.upenn.edu/books/ 25. 牛津大学档案馆 ( 建于 1976 年 , 这里有用于研究和教学的大量高品质文献 资料公共区域可以免费在线检索目录,下载 ): http://ota.ahds.ac.uk/ 26. 弗吉尼亚大学电子文献中心 ( 超过 10000 部可以公开或取的著作(以及超过 164000 幅图像) : http://www2.lib.virginia.edu/etext/index.html 27.Gallica.bnf.fr ( 法兰西国家图书馆资助的网站 , 法文 ): http://gallica.bnf.fr/ 28. 世界图书馆 ( 世界图书馆,法语 ) http://abu.cnam.fr/ 29. 意大利电子书网站 ( 包括小说 , 诗歌 , 古典文学,戏剧,传记,恐怖和幻想小说,新经济学等 ) http://www.ebookgratis.it/ 30. 日本文学著作 ( 格式包括 HTML , ZIP( 下载 ) 和日文电子书格式 ) http://www.aozora.gr.jp/ 31. 今日美国开放图书计划 ( 一家报纸网站的独立部门,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开放了他们的版权,供所有的访客阅 ) http://www.usatoday.com/ 32. 英语文学网站 ( 超过一千位学生为这个巨大的网站捐助成果,焦点是英语文学 ) http://www.litencyc.com/ 33. 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书 ( 包括 :Abap, Java, Linux, Php, Oracle Vb.net 。 PDF 格式。注意,在下载之前,需先建立一个账户 ) http://www.downloadfreepdf.com/ 34. 数学世界 ( 为学生,教育家,数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准备的全面地数学百科全书 ) http://mathworld.wolfram.com/ 35. 在线医学百科全书 ( 超过 1500 主题的在线医学百科全书,包括 康复 ,疾病,伤害,营养,手术,症状,试验 ) http://www.healthopedia.com/ 36. 医生的免费电子书 ( 免费使用的医学电子书 ) http://freebooks4doctors.com/ 37. 奥地利文献 ( 超过 12000 部奥地利文献 , 甚至包括明信片 , 可以在因特网上访问 ) http://www.literature.at/default.alo ;jsessionid=453DD0DC127BBBB02C863B1887F76E28 38.GPO Access( 美国政府文献 ): http://www.access.gpo.gov/ 39. 世界最大的社会科学文献网站 (ICPSR) (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 : http://www.icpsr.umich.edu/icpsrweb/ICPSR/ 40.National Academy Press (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医学协会等机构的论文 / 报告 /PPT, 内容几乎涵盖所有学科 ) http://www.nationalacademies.org/publications/ 41.UNESCO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文档 , 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 有多种语言 , 包括中文) http://www.unesco.org/new/en/unesco/
338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所有PDF图书开放免费下载
pttianya 2012-7-2 23:33
特大喜讯: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所有PDF图书开放免费下载 已有 1407 次阅读 2012-7-2 10:58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 | 系统分类: 海外观察 | 关键词: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请广大博友呼吁一下,希望Elsevier、Springer,Taylor and Francis,Willy等出版大鳄也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放部分PDF期刊、图书的免费下载。 美国的国家学术出版社(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 NAP )于 2011 年 6 月 2 日 宣布,将其出版的所有 PDF 版图书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下载,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 DRM 保护 。这其中不仅包括超过 4000 种最新出版的图书,还包括已经提交报告将于未来一段时间出版的图书。 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美国国家医学院(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目标是在维持收支平衡的同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NAP 从 1994 年就开始提供免费的在线内容。在 6 月 2 日 的声明之前,这些所有的 PDF 版图书对发展中国家都是免费的, 65% 的内容对所有国家用户免费。 网址: http://www.nap.edu/ 附:全球部分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NU 电子出版库: http://dspace.anu.edu.au/ 2. 阿德雷德大学电子文本收藏中心,包括古典文学,哲学,科学和医学著作: http://ebooks.adelaide.edu.au/ 3. 澳大利亚数字化人文门户 ( 澳大利亚人文学界的数字化资源门户 ) http://www.ehum.edu.au/ 4. 科廷大学技术文献库 ( 科廷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 ) http://espace.library.curtin.edu.au/R 5. 墨尔本大学电子出版物收藏网 http://www.lib.unimelb.edu.au/eprints/ 6. 昆士兰大学数字文库 http://espace.library.uq.edu.au/ 7.SETIS 悉尼大学学术电子文本及图像服务 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 8. 新西兰数字文献收集网 http://nzdl.sadl.uleth.ca/cgi-bin/library 9. 古腾堡数字化图书馆 http://www.gutenberg.org/wiki/Main_Page 10.Infomotions 西方文学 / 哲学网 ( 包括自美国 / 英国的文学和西方哲学公开著作 ) http://infomotions.com/ 11. 康奈尔大学 Arxiv ( 收藏了物理 , 数学 , 非线性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数字化 " 预印本 " 出版物 ) http://arxiv.org/ 12.Bartleby.com ( 包含世界历史百科全书 , 以及哈佛经典著作 , 提供免费的电子文本 ) http://www.bartleby.com/ 13.Bibliomania ( 提供超过 2000 部免费电子文献,以及研究成果 ) http://www.bibliomania.com/ 14.Cogprints( 有各类 心理 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哲学,生物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电子文献 , 部分区域需要注册 ) http://cogprints.org/ 15. 印第安纳大学国际文献档案库 ( 这是一个服务公众的全文数字图书馆,作者可以提交著作,并被连入参考文献 ) http://dlc.dlib.indiana.edu/dlc/ 16.DLESE 地球系统教育数字图书馆 ( 涵盖了环境,地理,地质,海洋以及其他物理科学; 空间 科学与技术;教育方法和科学哲学内容 ) http://www.dlese.org/library/ 17.Elfwood( 拥有超过两万部文学和艺术 作品 ,来自超过一千五百名幻想 / 科幻艺术家和作家 ) http://www.elfwood.com/ 18.Eserver.org( 收藏了大量在线智慧文学和资源 , 由华盛顿大学创立 ) http://eserver.org/ 19.IPL 互联网公共图书馆 ( 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 http://www.ipl.org/ 20. 库尔特 · 斯塔博的在线图书馆 ( 收藏了古代和现代的大量生物学著作,其中很多珍本 , 可在线阅读 ) http://www.zum.de/ 21. 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文献网站 http://ocw.mit.edu/OcwWeb/web/home/home/index.htm 22. 美国国家科学院在线数据据库 ( 超过 3000 部科学 , 工程和 健康 卫生方面的著作 , 可以在线阅读 , 这些文献代表了美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精华 ) http://www.nap.edu/ 23.Ndltd.org ( 搜集了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许多欧洲国家,香港,台湾和美国的 论文 ) http://www.ndltd.org/ 24. 宾夕法尼亚大学网站 ( 有超过 16000 部在线 电子书 , 值得一读 ): http://digital.library.upenn.edu/books/ 25. 牛津大学档案馆 ( 建于 1976 年 , 这里有用于研究和教学的大量高品质文献 资料公共区域可以免费在线检索目录,下载 ): http://ota.ahds.ac.uk/ 26. 弗吉尼亚大学电子文献中心 ( 超过 10000 部可以公开或取的著作(以及超过 164000 幅图像) : http://www2.lib.virginia.edu/etext/index.html 27.Gallica.bnf.fr ( 法兰西国家图书馆资助的网站 , 法文 ): http://gallica.bnf.fr/ 28. 世界图书馆 ( 世界图书馆,法语 ) http://abu.cnam.fr/ 29. 意大利电子书网站 ( 包括小说 , 诗歌 , 古典文学,戏剧,传记,恐怖和幻想小说,新经济学等 ) http://www.ebookgratis.it/ 30. 日本文学著作 ( 格式包括 HTML , ZIP( 下载 ) 和日文电子书格式 ) http://www.aozora.gr.jp/ 31. 今日美国开放图书计划 ( 一家报纸网站的独立部门,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开放了他们的版权,供所有的访客阅 ) http://www.usatoday.com/ 32. 英语文学网站 ( 超过一千位学生为这个巨大的网站捐助成果,焦点是英语文学 ) http://www.litencyc.com/ 33. 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书 ( 包括 :Abap, Java, Linux, Php, Oracle Vb.net 。 PDF 格式。注意,在下载之前,需先建立一个账户 ) http://www.downloadfreepdf.com/ 34. 数学世界 ( 为学生,教育家,数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准备的全面地数学百科全书 ) http://mathworld.wolfram.com/ 35. 在线医学百科全书 ( 超过 1500 主题的在线医学百科全书,包括 康复 ,疾病,伤害,营养,手术,症状,试验 ) http://www.healthopedia.com/ 36. 医生的免费电子书 ( 免费使用的医学电子书 ) http://freebooks4doctors.com/ 37. 奥地利文献 ( 超过 12000 部奥地利文献 , 甚至包括明信片 , 可以在因特网上访问 ) http://www.literature.at/default.alo ;jsessionid=453DD0DC127BBBB02C863B1887F76E28 38.GPO Access( 美国政府文献 ): http://www.access.gpo.gov/ 39. 世界最大的社会科学文献网站 (ICPSR) (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 : http://www.icpsr.umich.edu/icpsrweb/ICPSR/ 40.National Academy Press (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医学协会等机构的论文 / 报告 /PPT, 内容几乎涵盖所有学科 ) http://www.nationalacademies.org/publications/ 41.UNESCO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文档 , 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 有多种语言 , 包括中文) http://www.unesco.org/new/en/unesco/ 本文转自: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1613-588071.html
1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精选:特大喜讯: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所有PDF图书...
lin602 2012-7-2 11:19
强烈建议编辑部精选博文: 特大喜讯: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所有PDF图书开放免费下载 这个博文提供的链接可能对不同的研究人员与学者有帮助,也是对继续热心共享信息与资源的‘博友’衷心感谢。 谢谢王伟华先生!
35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注汉斯出版社的OA中文期刊
热度 2 naturelib 2012-6-29 07:14
  开放获取是好事,国内中文期刊开放获取可以参考中科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 http://www.oaj.cas.cn ),Hans出版社号称在美国成立,专门出版国际开放获取中文期刊。看了下,很多图书馆都收到了汉斯的宣传信息,并在图书馆网站上挂了出来。有了美国科研出版社Scirp的前车之鉴:赠送图书馆纸本, 复制其他期刊 ,更加关注OA期刊的质量了,对汉斯也有些疑问:   1.域名IP显示是北京的: www.hanspub.org , 对应的IP: 121.101.213.45属于北京市日升天信科技   2.汉斯旗下的每本期刊都配上了“ 中国教图刊号 ”,这应该是一个内部的流水号,奇怪没加上中图刊号,中科刊号。教图准备跟港台期刊一样引进?需要关注下。   3.看到本校某教授在其中一本上被列为编委,就发信询问了下情况,答复:自己也记不太清了,好像收到过一张表格,就再也没联系了。   4.网站上提供了版面费标准:“ 出版社从作者处以八页以内(包括八页)1500元,超过八页的部分每页加收100 元人民币为标准收取成本费用” 。这个标准对比国内刊,算高的了。   5.“ 录用的稿件将会首先上传到电子刊物上,然后将由汉斯出版社高质量出版。论文一经刊登出版,我们会于第一时间给您寄送样刊” 。看来仍然要出纸本。 这样的中文期刊当然没有CN刊号,那么学生毕业,教师评职称,人事部门应该不会认可的了.   图书馆当然支持OA,但也不能被拿来当枪使,希望汉斯出版社不是挂羊头卖狗肉。
个人分类: 出版|21010 次阅读|2 个评论
山寨刊?野鸡刊?错了!
热度 2 mdzhao 2012-6-26 14:10
据网上爆料:云南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大型文学期刊《大家》被指刊印同一个刊号、刊名的“野鸡刊”,专事收费登载各种论文,为杂志社敛财。据称每月敛财近200万元,一年不少于2000万元。(6月25日《中国青年报》)(见网上报道 http://news.sina.com.cn/o/2012-06-26/024124654170.shtml 、 http://news.sina.com.cn/c/sd/2012-06-25/033924648544.shtml )。刚看到报道就有一个感觉,貌似不应该把这个刊叫山寨期刊、野鸡刊,因为同属云南人民出版社主办、同样的刊号,从要件看它仍是一个正式期刊。 俺查了几大期刊数据库,维普仅收录了其03年第一期和00年1、3、4期,大致看了下内容,都是文艺作品和少量的论文。万方收录了其09年9、10、11、12和10年的1-21期(缺了18、19等期),可见已经是半月刊了,内容基本上都是各种论文。知网没有收录,龙源期刊收录了11年1-6期,标注为双月刊,浏览其内容基本上为文学类,但10年不全,参照万方可以确定,为半月刊了,09年有12期,应该是月刊,发表论文为主,08年以前则是半月刊且基本为文艺作品。 虽然这个刊数据库都收录不全,但基本能看到其发展脉络。08年以前该刊是与其所介绍的“大型综合性文学期刊,刊载反映现实生活、有浓厚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的中短篇小说精品,兼及各文学流派的新作、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基本吻合的,但09年开始走偏,转而主要发表各类论文,估计也有大肆收取版面费的行为而且应该尝到了甜头,于是10年继续炮制,不过在发财的同时发现期刊质量和声誉下降面临被逐出核心期刊的危险,所以从11年始出文学版和论文版,试图以文学版保核心期刊同时用论文版敛财。但目前所知其实它并未如愿,已经被逐出北大核心期刊。 其实类似《大家》的做法也不少见,一些期刊出增刊、一些期刊出理论版和通俗版等,也是同样刊号,还有的刊把单月和双月定位为不同内容,有的则上半月和下半月版内容不同,其实也是表明对论文要求是不同的,但这些都同为正式出版物。大多数单位对于增刊所发论文作降级对待,所以有了《大家》这样不明确标明增刊打擦边球的。又因为《大家》是北大核心期刊08版的核心期刊,故身价倍增,但核心就是比普通期刊值钱啊,不能因为在一本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水平不高的论文就说它不是核心期刊甚至冠以山寨、野鸡之名。 说到底,如果不是各单位对升职称或硕士答辩和毕业有论文和发表期刊级别的要求,如果领导不是只看期刊是否核心而是看论文质量,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吗?比起那些伪造假期刊骗钱的来说,《大家》所做的其实并没有太过分,作者交钱发表也是愿打愿挨的,是需求决定的。我们在谴责期刊的时候更多反思一下,是谁给了这种阴阳刊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个人分类: 其他|4455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所有PDF图书开放免费下载
zxxtu 2012-6-21 11:25
美国的国家学术出版社(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 NAP )于 2011 年 6 月 2 日 宣布,将其出版的所有 PDF 版图书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下载,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 DRM 保护 。这其中不仅包括超过 4000 种最新出版的图书,还包括已经提交报告将于未来一段时间出版的图书。 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美国国家医学院(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目标是在维持收支平衡的同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NAP 从 1994 年就开始提供免费的在线内容。在 6 月 2 日 的声明之前,这些所有的 PDF 版图书对发展中国家都是免费的, 65% 的内容对所有国家用户免费。 网址: http://www.nap.edu/ 附:全球部分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NU 电子出版库: http://dspace.anu.edu.au/ 2. 阿德雷德大学电子文本收藏中心,包括古典文学,哲学,科学和医学著作: http://ebooks.adelaide.edu.au/ 3. 澳大利亚数字化人文门户 ( 澳大利亚人文学界的数字化资源门户 ) http://www.ehum.edu.au/ 4. 科廷大学技术文献库 ( 科廷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 ) http://espace.library.curtin.edu.au/R 5. 墨尔本大学电子出版物收藏网 http://www.lib.unimelb.edu.au/eprints/ 6. 昆士兰大学数字文库 http://espace.library.uq.edu.au/ 7.SETIS 悉尼大学学术电子文本及图像服务 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 8. 新西兰数字文献收集网 http://nzdl.sadl.uleth.ca/cgi-bin/library 9. 古腾堡数字化图书馆 http://www.gutenberg.org/wiki/Main_Page 10.Infomotions 西方文学 / 哲学网 ( 包括自美国 / 英国的文学和西方哲学公开著作 ) http://infomotions.com/ 11. 康奈尔大学 Arxiv ( 收藏了物理 , 数学 , 非线性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数字化 " 预印本 " 出版物 ) http://arxiv.org/ 12.Bartleby.com ( 包含世界历史百科全书 , 以及哈佛经典著作 , 提供免费的电子文本 ) http://www.bartleby.com/ 13.Bibliomania ( 提供超过 2000 部免费电子文献,以及研究成果 ) http://www.bibliomania.com/ 14.Cogprints( 有各类 心理 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哲学,生物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电子文献 , 部分区域需要注册 ) http://cogprints.org/ 15. 印第安纳大学国际文献档案库 ( 这是一个服务公众的全文数字图书馆,作者可以提交著作,并被连入参考文献 ) http://dlc.dlib.indiana.edu/dlc/ 16.DLESE 地球系统教育数字图书馆 ( 涵盖了环境,地理,地质,海洋以及其他物理科学; 空间 科学与技术;教育方法和科学哲学内容 ) http://www.dlese.org/library/ 17.Elfwood( 拥有超过两万部文学和艺术 作品 ,来自超过一千五百名幻想 / 科幻艺术家和作家 ) http://www.elfwood.com/ 18.Eserver.org( 收藏了大量在线智慧文学和资源 , 由华盛顿大学创立 ) http://eserver.org/ 19.IPL 互联网公共图书馆 ( 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 http://www.ipl.org/ 20. 库尔特 · 斯塔博的在线图书馆 ( 收藏了古代和现代的大量生物学著作,其中很多珍本 , 可在线阅读 ) http://www.zum.de/ 21. 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文献网站 http://ocw.mit.edu/OcwWeb/web/home/home/index.htm 22. 美国国家科学院在线数据据库 ( 超过 3000 部科学 , 工程和 健康 卫生方面的著作 , 可以在线阅读 , 这些文献代表了美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精华 ) http://www.nap.edu/ 23.Ndltd.org ( 搜集了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许多欧洲国家,香港,台湾和美国的 论文 ) http://www.ndltd.org/ 24. 宾夕法尼亚大学网站 ( 有超过 16000 部在线 电子书 , 值得一读 ): http://digital.library.upenn.edu/books/ 25. 牛津大学档案馆 ( 建于 1976 年 , 这里有用于研究和教学的大量高品质文献 资料公共区域可以免费在线检索目录,下载 ): http://ota.ahds.ac.uk/ 26. 弗吉尼亚大学电子文献中心 ( 超过 10000 部可以公开或取的著作(以及超过 164000 幅图像) : http://www2.lib.virginia.edu/etext/index.html 27.Gallica.bnf.fr ( 法兰西国家图书馆资助的网站 , 法文 ): http://gallica.bnf.fr/ 28. 世界图书馆 ( 世界图书馆,法语 ) http://abu.cnam.fr/ 29. 意大利电子书网站 ( 包括小说 , 诗歌 , 古典文学,戏剧,传记,恐怖和幻想小说,新经济学等 ) http://www.ebookgratis.it/ 30. 日本文学著作 ( 格式包括 HTML , ZIP( 下载 ) 和日文电子书格式 ) http://www.aozora.gr.jp/ 31. 今日美国开放图书计划 ( 一家报纸网站的独立部门,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开放了他们的版权,供所有的访客阅 ) http://www.usatoday.com/ 32. 英语文学网站 ( 超过一千位学生为这个巨大的网站捐助成果,焦点是英语文学 ) http://www.litencyc.com/ 33. 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书 ( 包括 :Abap, Java, Linux, Php, Oracle Vb.net 。 PDF 格式。注意,在下载之前,需先建立一个账户 ) http://www.downloadfreepdf.com/ 34. 数学世界 ( 为学生,教育家,数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准备的全面地数学百科全书 ) http://mathworld.wolfram.com/ 35. 在线医学百科全书 ( 超过 1500 主题的在线医学百科全书,包括 康复 ,疾病,伤害,营养,手术,症状,试验 ) http://www.healthopedia.com/ 36. 医生的免费电子书 ( 免费使用的医学电子书 ) http://freebooks4doctors.com/ 37. 奥地利文献 ( 超过 12000 部奥地利文献 , 甚至包括明信片 , 可以在因特网上访问 ) http://www.literature.at/default.alo ;jsessionid=453DD0DC127BBBB02C863B1887F76E28 38.GPO Access( 美国政府文献 ): http://www.access.gpo.gov/ 39. 世界最大的社会科学文献网站 (ICPSR) (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 : http://www.icpsr.umich.edu/icpsrweb/ICPSR/ 40.National Academy Press (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医学协会等机构的论文 / 报告 /PPT, 内容几乎涵盖所有学科 ) http://www.nationalacademies.org/publications/ 41.UNESCO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文档 , 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 有多种语言 , 包括中文) http://www.unesco.org/new/en/unesco/
13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负责任的Open access出版社名单:后续与展望
热度 2 DNAgene 2012-6-21 09:24
前几天,我介绍了Science上的一篇通信,该文指出了一些 不负责任的Open access出版社 。 有网友Tobefair指出,这些出版社也不都是很烂,有些被SCIE收录了。尽管SCIE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不可否认,SCIE对期刊还是进行了比较认真地筛选,不断有新期刊增加,也不断有期刊因为质量下降而被淘汰。SCIE最近淘汰了一种非洲期刊,可能会影响到很多研究生的毕业(这也提醒准备毕业的研究生,避开有可能被淘汰的有风险期刊)。 我粗粗核对了一下,上了Beall’s List of Predatory Open-Access Publishers(我意译为不负责任出版社名单)的出版社出版的期刊, 确实有一些被SCIE收录了,只是影响因子很低 (新期刊,低一些可以接受)。 这些期刊是被Beall误解了,还是像那个非洲期刊一样,质量下滑了,面临或者已经被淘汰了呢? 作为一个局外人,没有几个月的时间精确分析,不可能做出准确判断。但我们还是可以粗略估计(把握比较大)哪一种可能性大。如果某一种或几种出版社被冤枉了,他们会默默地接受冤枉吗?当然不会,他们会给Science或者其他有影响的媒体写correspondence ,说明自己并非Beall所说的那样,自己是如何如何严格审稿把关的。这样,对出版社和期刊声誉的不良影响就可以很大程度地消除掉。如果不敢回应、不敢公开讨论,就说明心虚了。 这种事,我们中国人很熟悉。新语丝、科学网等揭露了很多学术不端,如果真的不是故意造假,而是疏忽犯错,公开承认一下错误,在相关期刊上登一个更正或者撤稿,对相关人员的声誉也不会有毁灭性打击。如果是揭发者有意、无意的错误,被揭发者可以理直气壮地把事实摆出来。当然主动回复中,也有很多是狡辩。但公开回复之后,是不是狡辩,读者很容易判断。 新语丝上前几年有被揭发者摆出有说服力的事实为自己回复名誉,之后 我相信他没问题,揭发者也没再发言,其他读者也没有进一步的批评,说明业内基本上认可了他的回复。他的名誉没有受到影响。 看看明天或者今后几期Science有没有相关出版社的澄清吧。 刚写完上面的想法,就接到一个美国来的电话。 e-Century Publishing Corporation 的公司代表刚才打电话给我,说明了他们公司的编委、稿件政策和论文被引用情况。根据他们提供的以下信息(电话未录音,仅凭记忆,可能存在遗漏或不准确之处, 请指正),我个人认为,应该将该公司从黑名单上移走。 看来Beall的名单可能误伤了一些期刊。但如果确实是很正规的期刊,身正不怕影子斜,这次的争论还可以提高期刊的知名度。至少我个人就因此了解了一些期刊。 A)主编、编委权威、数据准确。每一期刊的主编编委名字都链接上了个人单位的主页。如果读者有疑问,可以很方便地跟相关专家讨论。专家是否权威,读者可以通过链接的主页做出判断。 B) 该出版社的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已被 SCIE收录,被引用情况并不太低。 C) 该出版社数种期刊被PubMed Central收录。 D) 该出版社的一些期刊有Google Scholar链接,读者可以很轻松了解到论文被引用情况。如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的Google Scholar链接: http://scholar.google.com/scholar?start=0q=%22Am+J+Cardiovasc+Dis%22+e-centuryhl=enas_sdt=0,50 ----------------------- 网友cly85提醒我,6月18日J Beall 的名单中又添加了几种杂志。我估计这个目录会有增有减,请关注此问题的网友访问它的网页获取最新信息, 他的主页 上面有blog链接,关于Open Access出版社的讨论在他的blog中。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投稿|6968 次阅读|5 个评论
InTech是不负责任的OPEN ACCESS出版社么?
热度 1 naturelib 2012-6-20 10:37
国内不少图书馆近日把InTech列入馆藏: 武大: http://www.lib.whu.edu.cn/news/view.asp?id=2108 上交: http://www.lib.sjtu.edu.cn/view.do?id=3508 …… 赫然看到该出版社被列入“不负责任的Open access出版社黑名单”( http://youth.sciencenet.cn/blog-61772-582329.html ) 评价也看不出个所以然( http://carbon.ucdenver.edu/~jbeall/Beall's%20List%20of%20Predatory,%20Open-Access%20Publishers%202012.pdf ): InTech Open Access Publisher* The subject of much recent debate, this Croatia-based publisher looks and acts like an innovative, scholarly publisher. However, looking under the clever disguise reveals only a sophisticated vanity press, an enterprise where anybody can, for a price, get their work published in a journal or as a monograph.
个人分类: 出版|2244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所有PDF图书开放免费下载
timbre 2012-6-19 18:20
美国的国家学术出版社(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 NAP )于 2011 年 6 月 2 日 宣布,将其出版的所有 PDF 版图书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下载,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 DRM 保护 。这其中不仅包括超过 4000 种最新出版的图书,还包括已经提交报告将于未来一段时间出版的图书。 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美国国家医学院(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目标是在维持收支平衡的同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NAP 从 1994 年就开始提供免费的在线内容。在 6 月 2 日 的声明之前,这些所有的 PDF 版图书对发展中国家都是免费的, 65% 的内容对所有国家用户免费。 网址: http://www.nap.edu/ 附:全球部分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NU 电子出版库: http://dspace.anu.edu.au/ 2. 阿德雷德大学电子文本收藏中心,包括古典文学,哲学,科学和医学著作: http://ebooks.adelaide.edu.au/ 3. 澳大利亚数字化人文门户 ( 澳大利亚人文学界的数字化资源门户 ) http://www.ehum.edu.au/ 4. 科廷大学技术文献库 ( 科廷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 ) http://espace.library.curtin.edu.au/R 5. 墨尔本大学电子出版物收藏网 http://www.lib.unimelb.edu.au/eprints/ 6. 昆士兰大学数字文库 http://espace.library.uq.edu.au/ 7.SETIS 悉尼大学学术电子文本及图像服务 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 8. 新西兰数字文献收集网 http://nzdl.sadl.uleth.ca/cgi-bin/library 9. 古腾堡数字化图书馆 http://www.gutenberg.org/wiki/Main_Page 10.Infomotions 西方文学 / 哲学网 ( 包括自美国 / 英国的文学和西方哲学公开著作 ) http://infomotions.com/ 11. 康奈尔大学 Arxiv ( 收藏了物理 , 数学 , 非线性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数字化 " 预印本 " 出版物 ) http://arxiv.org/ 12.Bartleby.com ( 包含世界历史百科全书 , 以及哈佛经典著作 , 提供免费的电子文本 ) http://www.bartleby.com/ 13.Bibliomania ( 提供超过 2000 部免费电子文献,以及研究成果 ) http://www.bibliomania.com/ 14.Cogprints( 有各类 心理 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哲学,生物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电子文献 , 部分区域需要注册 ) http://cogprints.org/ 15. 印第安纳大学国际文献档案库 ( 这是一个服务公众的全文数字图书馆,作者可以提交著作,并被连入参考文献 ) http://dlc.dlib.indiana.edu/dlc/ 16.DLESE 地球系统教育数字图书馆 ( 涵盖了环境,地理,地质,海洋以及其他物理科学; 空间 科学与技术;教育方法和科学哲学内容 ) http://www.dlese.org/library/ 17.Elfwood( 拥有超过两万部文学和艺术 作品 ,来自超过一千五百名幻想 / 科幻艺术家和作家 ) http://www.elfwood.com/ 18.Eserver.org( 收藏了大量在线智慧文学和资源 , 由华盛顿大学创立 ) http://eserver.org/ 19.IPL 互联网公共图书馆 ( 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 http://www.ipl.org/ 20. 库尔特 · 斯塔博的在线图书馆 ( 收藏了古代和现代的大量生物学著作,其中很多珍本 , 可在线阅读 ) http://www.zum.de/ 21. 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文献网站 http://ocw.mit.edu/OcwWeb/web/home/home/index.htm 22. 美国国家科学院在线数据据库 ( 超过 3000 部科学 , 工程和 健康 卫生方面的著作 , 可以在线阅读 , 这些文献代表了美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精华 ) http://www.nap.edu/ 23.Ndltd.org ( 搜集了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许多欧洲国家,香港,台湾和美国的 论文 ) http://www.ndltd.org/ 24. 宾夕法尼亚大学网站 ( 有超过 16000 部在线 电子书 , 值得一读 ): http://digital.library.upenn.edu/books/ 25. 牛津大学档案馆 ( 建于 1976 年 , 这里有用于研究和教学的大量高品质文献 资料公共区域可以免费在线检索目录,下载 ): http://ota.ahds.ac.uk/ 26. 弗吉尼亚大学电子文献中心 ( 超过 10000 部可以公开或取的著作(以及超过 164000 幅图像) : http://www2.lib.virginia.edu/etext/index.html 27.Gallica.bnf.fr ( 法兰西国家图书馆资助的网站 , 法文 ): http://gallica.bnf.fr/ 28. 世界图书馆 ( 世界图书馆,法语 ) http://abu.cnam.fr/ 29. 意大利电子书网站 ( 包括小说 , 诗歌 , 古典文学,戏剧,传记,恐怖和幻想小说,新经济学等 ) http://www.ebookgratis.it/ 30. 日本文学著作 ( 格式包括 HTML , ZIP( 下载 ) 和日文电子书格式 ) http://www.aozora.gr.jp/ 31. 今日美国开放图书计划 ( 一家报纸网站的独立部门,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开放了他们的版权,供所有的访客阅 ) http://www.usatoday.com/ 32. 英语文学网站 ( 超过一千位学生为这个巨大的网站捐助成果,焦点是英语文学 ) http://www.litencyc.com/ 33. 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书 ( 包括 :Abap, Java, Linux, Php, Oracle Vb.net 。 PDF 格式。注意,在下载之前,需先建立一个账户 ) http://www.downloadfreepdf.com/ 34. 数学世界 ( 为学生,教育家,数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准备的全面地数学百科全书 ) http://mathworld.wolfram.com/ 35. 在线医学百科全书 ( 超过 1500 主题的在线医学百科全书,包括 康复 ,疾病,伤害,营养,手术,症状,试验 ) http://www.healthopedia.com/ 36. 医生的免费电子书 ( 免费使用的医学电子书 ) http://freebooks4doctors.com/ 37. 奥地利文献 ( 超过 12000 部奥地利文献 , 甚至包括明信片 , 可以在因特网上访问 ) http://www.literature.at/default.alo ;jsessionid=453DD0DC127BBBB02C863B1887F76E28 38.GPO Access( 美国政府文献 ): http://www.access.gpo.gov/ 39. 世界最大的社会科学文献网站 (ICPSR) (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 : http://www.icpsr.umich.edu/icpsrweb/ICPSR/ 40.National Academy Press (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医学协会等机构的论文 / 报告 /PPT, 内容几乎涵盖所有学科 ) http://www.nationalacademies.org/publications/ 41.UNESCO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文档 , 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 有多种语言 , 包括中文) http://www.unesco.org/new/en/unesco/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b863da01013k03.html
个人分类: 工具|2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汉斯出版社提供开放获取中文期刊
热度 2 xupeiyang 2012-6-18 15:41
汉斯出版社是一家国际综合性开源学术期刊出版机构,目前已有国际开源中文期刊 70 余本,所有期刊都是开源的,可以免费下载。期刊已被国际知名 DOAJ 开源数据库以及中国万方、维普数据库收录 。期刊主页访问量每月高达 500000 余次,已出刊文章下载量每月达到 70000 余次。 贵校图书馆可以免费使用我社的期刊电子资源,以便贵校老师和学生方便查阅相关资料与论文。因为我社所有电子期刊资源都是 Open Access (开放存取,或称开源)的,全球所有学者在我们的网站可以免费阅读、下载、引用和传播,现在已经有 200多 所高校使用我们的电子期刊资源数据库。 目前已有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温州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国立体育大学、中华大学、国立联合大学、建国科技大学、淡江大学、澳门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图书馆等200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所已将我方的网址挂上。 随时随地免费下载所有期刊全文,无并发户限制,所有期刊均回溯至创刊。 选择汉斯出版社电子期刊数据库,点击资源网址进入主页。 无帐号密码,无 IP 控制。 登陆以下网站即可免费下载期刊文章( www.hanspub.org ) http://www.hanspub.org/AllSubjects.aspx
个人分类: 开放获取|500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汤森路透最新报告:全球投稿趋势与对学术出版社的影响
热度 2 Pauldu 2012-6-18 10:34
ScholarOne Manuscripts 利用自身数据,发表全球投稿的趋势报告: Thomson Reuters Quantifies Asia’S Rise In Global Submission Rates To Academic Publisher
个人分类: 分享|1998 次阅读|2 个评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粗糙集理论、算法与应用》部分抄袭?
热度 2 mjking 2012-6-15 12:51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粗糙集理论、算法与应用》部分抄袭重庆大学出版社的《粗集理论及其应用》? 前者(简称“清华版”)是2008年出版,后者(简称“重大版”)是1998年出版的,作者不同,出版社也不一样。 但是“清华版”的P302~304关于“粗糙集与人工神经网络的结合的文字识别系统的体系结构”这一节,与“重大版”的P170~174关于“基于粗集理论与神经网络结合的文字识别系统”内容,无论是方法介绍还是实验数据的选取,所用到的应用的Zernike矩阵公式,以及实验结果,除了公式序号不一样以外,其他的都一模一样。博主不清楚是否有什么引用上的合作,但是这样的高度重合,是不是涉及到了抄袭呢? 具体情形,请读者查看相关书籍的相关页面。“清华版”引用相关文献227本,其中也包括了“重大版”,但是完全照搬十年前的教科书章节,而且一字不改,貌似“有容乃大”有些过头? 如果这样都可以的话,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书岂不是很容易?博主也想过出书,但是苦于不知道如何编撰,今天翻看此两本书,居然遇见同样的段落,同样的数据,除了作者和年代没穿越。 国内的大出版社的出版物不啻如此,难不成?或许这是大多数人都可以照搬的“成功模式”? 博主只是好奇:教程类出版物是否能够这样大段落,整章节地引用?
个人分类: 心圣|489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不负责任的Open access出版社黑名单
cardiaclabs 2012-6-15 11:52
转载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772-582329.html ( 牛登科 老师) 国内很多人误以为向作者收费的期刊就是在卖版面,只要交钱,就可以发论文。科学网的一些网友和我本人多次为开放获取(Open Access)期刊正名。 但也不可否认,开放获取期刊中,为了能收到钱而过度简化审稿过程、对论文放水的比例大于传统期刊。今天的 Science报道了科研人员对抄袭论文放水出版社的调查 。我简单介绍一下,将其所讲的放水出版社名单转载过来。提醒广大网友别误上贼船。 由于网络的兴起,copy-paste很容易,最近几年国内外论文抄袭现象很常见。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学界设计了 很多论文比对软件 。正规的期刊和出版社都陆续采用了论文比对的办法,在审稿过程中检测有意或无意的论文抄袭、自我抄袭。一些科研人员注意到他们遇到的抄袭论文所发表的期刊似乎有一定规律,仔细分析发现,基本上都是Open Access出版社的期刊。这些出版社为了收到钱,对抄袭论文放水。如果连抄袭论文都不在乎,对没造假的研究论文的质量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把关作用。在稿件的评审过程中没有对论文质量进行考核,就是是没有进行实质的Peer review(同行评议)。我们反对过于苛刻的同行评议,但同行评议是科技论文发表所必需的。没有同行评议,或者表面上有但实际上没有,那就成了存放科学论文预印本的网站。 存放科学论文预印本的网站(如arXiv和Nature Precedings)也是科学界很好的新鲜事物。但它们与Peer review的网络期刊有本质的区别,它们是来者不拒的,人家就不对论文的质量、抄袭与否有任何评估。读者看这些预印本也会慎重一些。可恶的是这些所谓的开放获取黑期刊,有期刊之名,没有期刊之实。它们为什么不干脆叫论文预印本的网站,因为那样它们就没法收费了。人家arXiv等是不收费的。 我提醒大家,开放获取期刊投稿前,要看它是否被SCIE等检索机构收录,主编编委是否出名不能作为参考( 可能很多编委、主编被骗了 )。当然,如果看到其中已经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论文,即使SCIE还未收录,也可以放心投稿了。 几句题外话。我给投机取巧者指出一条明路,今后投稿到Nature Precedings上吧。这一投一个准,还可以说有名字中Nature,就像Nature Genetics一样,是Nature的子刊。鉴于此,Nature communications是不是Nature子刊也就没必要争论了。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姓朱的有朱元璋,也有在破庙中潦倒一生的。 下面是J. Beall建议的黑名单,转载自 http://scholarlyoa.com/publishers/ -------------------------------------------------- Beall’s List of Predatory Open-Access Publishers This is a list of questionable, scholarly open-access publishers. I recommend that scholars not do any business with these publishers, including submitting articles, serving as editors or on editorial boards, or advertising with them. Also,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se publishers’ journals should be given extra scrutiny in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for tenure and promotion. A M Publishers Academe Research Journals Academic and Business Research Institute Academic Journals Academic Journals, Inc. Academic Research Publishing Agency Academy Industry Research Collaboration Center (AIRCC) Academy Journals Academy Publish ANSINetwork Ashdin Publishing Asian Research Consortium Basic Research Journals Bentham Open BioInfo Bioscience Research Educational Institute Canadian Center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re For Info Bio Technology (CIBTech) Center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Center for Promoting Ideas The Clute Institute Computer Science Journals e-Century Publishing Corporation eLearning Institute Discovery Publishing Group David Publishing Elmer Press EuroJournals Global Advanced Research Journals Global Journals, Inc. (US) Glob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um GlobalOpenJournals.org Greener Journals Herald International Researh Journals Herbert Open Access Journals Human and Sciences Publications (HumanPub)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cademic Research Society iConcept Press Indian Society for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 Insight Knowledge Institute of Advanced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ch Open Access Publisher - Mirror site Intellectual Archiv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Business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Digital Organization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DOSI) International Journals of Engineering Sci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s of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Academy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Applied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s International Scholars Journals Internet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Interscience Journals Interscience Open Access Journals ISRN Jyoti Academic Press Knowledgia Scientific (formerly Knowledgia Review) Macrothink Institute Marsland Press MASAUM Network Medical Science Journals Medwell Journals Mehta Press Noto-are OMICS Publishing Group Online Research Journals OpenAccessPub Open Research Society Pelagia Research Library Prime Journals Research Publisher Scholarly Journals International Sciedu Press Science Knowledge Publishing Corporation Limited Science Alert Science Journal Publication Science Publications ScienceDomain International ScienceHuβ Scientific Academic Publishing Scientific Journals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SciTechnol Segment Journals Social Sciences Directory Southern Cross Publishing Group Technical Journals Online Thavan E ACT International Journals Universal Research Journals Wilolud Journals The World Academic Publishing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WASET) World Science Publisher World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Academy and Society Wudpecker Research Journals Last updated June 12, 2012
996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负责任的Open access出版社黑名单
热度 26 DNAgene 2012-6-15 09:48
国内很多人误以为向作者收费的期刊就是在卖版面,只要交钱,就可以发论文。科学网的一些网友和我本人多次为开放获取(Open Access)期刊正名。 但也不可否认,开放获取期刊中,为了能收到钱而过度简化审稿过程、对论文放水的比例大于传统期刊。今天的 Science报道了科研人员对抄袭论文放水出版社的调查 。我简单介绍一下,将其所讲的放水出版社名单转载过来。提醒广大网友别误上贼船。 由于网络的兴起,copy-paste很容易,最近几年国内外论文抄袭现象很常见。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学界设计了 很多论文比对软件 。正规的期刊和出版社都陆续采用了论文比对的办法,在审稿过程中检测有意或无意的论文抄袭、自我抄袭。一些科研人员注意到他们遇到的抄袭论文所发表的期刊似乎有一定规律,仔细分析发现,基本上都是Open Access出版社的期刊。这些出版社为了收到钱,对抄袭论文放水。如果连抄袭论文都不在乎,对没造假的研究论文的质量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把关作用。在稿件的评审过程中没有对论文质量进行考核,就是是没有进行实质的Peer review(同行评议)。我们反对过于苛刻的同行评议,但同行评议是科技论文发表所必需的。没有同行评议,或者表面上有但实际上没有,那就成了存放科学论文预印本的网站。 存放科学论文预印本的网站(如arXiv和Nature Precedings)也是科学界很好的新鲜事物。但它们与Peer review的网络期刊有本质的区别,它们是来者不拒的,人家就不对论文的质量、抄袭与否有任何评估。读者看这些预印本也会慎重一些。可恶的是这些所谓的开放获取黑期刊,有期刊之名,没有期刊之实。它们为什么不干脆叫论文预印本的网站,因为那样它们就没法收费了。人家arXiv等是不收费的。(更正一下,有网友eft指出,“arxiv是有负责审查的人的. 极个别的是会被撤稿的. 而且现在还有一项功能, 你会经常发现(在我每天浏览的条目里几乎每天)有文章被标上: arXiv admin note: substantial text overlap with ......, 有时后面还有 by other authors”。看来arxiv比一些所谓的期刊还认真。) 我提醒大家,开放获取期刊投稿前,要看它是否被SCIE等检索机构收录,主编编委是否出名不能作为参考( 可能很多编委、主编被骗了 )。当然,如果看到其中已经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论文,即使SCIE还未收录,也可以放心投稿了。 几句题外话。我给投机取巧者指出一条明路,今后投稿到Nature Precedings上吧。这一投一个准,还可以说名字中有Nature,就像Nature Genetics一样,是Nature的子刊。鉴于此,Nature communications是不是Nature子刊也就没必要争论了。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姓朱的有朱元璋,也有在破庙中潦倒一生的。 下面是J. Beall建议的黑名单,转载自 http://scholarlyoa.com/publishers/ -------------------------------------------------- Beall’s List of Predatory Open-Access Publishers This is a list of questionable, scholarly open-access publishers. I recommend that scholars not do any business with these publishers, including submitting articles, serving as editors or on editorial boards, or advertising with them. Also,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se publishers’ journals should be given extra scrutiny in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for tenure and promotion. 有的出版社已经从Beall的名单中删除了。出版社给我打电话,要求我也从我的博文中把他们去掉。经核实Beall的网站,确实无误。 考虑到将来Beall还会不断修改其名单,为防止再次出现因为我更新不及时引起的误解,我决定将整个名单从我的博文中删除,关心此问题的网友可以直接访问Beall的网站: http://scholarlyoa.com/publishers/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投稿|7806 次阅读|38 个评论
[转载]2012年中国大学“红黄绿牌”专业名单发布
is163 2012-6-13 18:08
6月11日上午,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2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08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再跟踪调查研究。 2012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2012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以上专业与2011年的红牌专业基本相同,表明就业不好的专业具有持续性,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部分红牌专业是供大于求造成的;部分红牌专业如计算机类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的要求造成的,一方面应届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 2012年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2012年高职高专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以上专业与2011年的绿牌专业相同,这些专业的社会需求旺盛、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 红牌专业: 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黄牌专业: 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 绿牌专业: 月收入、就业率持续走高,失业量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来源: 一视网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3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于中成药,大家可以看看这本书
热度 2 huaxia2011 2012-6-1 08:43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梅全喜主任中药师,多年以来深入研究中医药理学,在广泛而深入调研中成药使用现状的基础上,组织医院的中药学专家,形成一个科研团队,精心编写这本适合于西医临床医师阅读的《新编中成药合理应用手册》,并于2012年3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全书分为总论、各论及附录三个部分。总论部分详细论述了中成药的历史与现状,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中成药的分类,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原则,中成药的用法与用量、中成药的用药禁忌、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中成药的贮存与养护等。各论部分按笔画排列,共分收载常用中成药1050种,其中绝大多数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2011年版国家基本药物中的102种中成药也都收入其中。每种中成药按品名、药物组成、剂型规格、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药理研究、不良反应、配伍禁忌、使用注意等栏目编写。 为了方便西医临床医师阅读,本书重点放在临床应用、药理研究、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和使用注意5个方面。 “临床应用”主要介绍该成药适用的现代医学疾病名称及现代医药杂志报道的该中成药的临床研究资料。 “药理研究”介绍用现代药理毒理学方法研究该品种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毒性,为西医临床医师应用该成药提供理论依据。 “不良反应”收载中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和医药杂志报道的不良反应。 “配伍禁忌”根据十八反、十九畏、中西药配伍禁忌理论具体列出该品种不宜配伍的中成药以及现代研究发现的不宜配伍的中西药药物。使不懂中医药理论的西医师对配伍禁忌一目了然。 “注意事项”根据中药传统理论和现代医药知识介绍具体的用药时间、剂量、症候及饮食禁忌等注意事项,对于一些西医不懂的中医禁忌的症候如,风寒感冒、脾胃虚寒、阴虚火旺等做了细致的症状描述,使普通的西医也能知道该中成药不适宜应用的病症。 ================================ 最后说说我本人的看法,可以说我对中成药一直是有“偏见”的,事实表明成药的疗效和传统经方还是有差距的。经方和成药的差距需要科技手段去解决这是毋庸置疑的,可问题是当前真的解决不了。因为中药专家对经方奥秘的破解还远未结束。 某些热衷于做成药的药厂有些急功近利,但作为科研人员表示科研还是应该从长远考虑,集中精力把经方的全部问题解决了才是正途。
4510 次阅读|3 个评论
Cell出版社杨晓虹博士的讲座预告
热度 14 rensl 2012-5-31 17:10
Cell出版社杨晓虹博士的讲座预告
讲座主题: ACloserLookatPublishinginCellPressJournals 报 告 人 : 杨晓虹 博士(细胞出版社) 时 间: 2012年6月6日下午:3:00-5:00 地 点 : 科学出版社1号楼6层第2会议室 主 办: 《中国科学》杂志社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27086
个人分类: 业内资讯|9176 次阅读|39 个评论
拦检——美国纪行之二
BMK 2012-5-27 09:54
我在博文《安检》中说,谈在美国的安检,是因为这件事触发了我对社会和文化问题的联想,这一联想主要与族群和社会冲突的处理方式有关。 我在5月17号和21号进出美国,两次让我免检的都是黑人。在美国出版的报纸上,与黑人有关的“拦检”消息及评论,让我产生一些联想和感慨。综合这些消息和评论,可以看出美国社会内部的各种社会力量在一个相对民主的气氛下如何共存。 我第一次系统地从理论上注意到美国的族群问题是阅读原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吴泽霖博士的著作《美国人对黑人犹太人和东方人的态度》(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这本书是吴泽霖教授1927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学位时撰写的博士论文。”(《美国人对黑人犹太人和东方人的态度·后记》)八十多年过去了,和整个世界一样,美国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吴教授论文中的许多问题已与往昔有异,但这些社会问题及全美国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的努力还在持续中。美国社会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条件也更为成熟(参见该书第二章《北方对黑人的态度》、第三章《南方对黑人的态度》)。两个黑人女性对我的善意或是这种努力的一个小小折射点。 附:有关的报道 5月17号的《世界日报》C7版(“大都会综合”栏目)以通栏标题《拦检不公,可集体诉讼》发表消息。新闻导语说:“控告纽约市警局的拦检(stop and frisk)策略有种族偏见的官司,获准以集体诉讼进行,使得本案原告,可能暴增为上千百人。” 该报同版以“大苹果话题”为栏目名,发表记者沈珠妮的文章《拦检与歧视》。文章指出,“黑人占纽约市人口的24%,但是纽约市去年的谋杀、抢劫、攻击等犯罪,68.5%由黑人所作。在警方的拦检对象中,黑人占55.24%的人口”。“拦检的比率,并没有达到这个团体的犯罪比率”。 同日该报A7版(美闻二)以《诊疗报告,辛默曼当晚曾受伤》为题,追踪报道与此相关的一件诉讼。报道说,轰动全美的佛州义警(大陆媒体的报道中称为“协警”)辛默曼(George Zimmreman)被指枪杀一名非裔少年马丁(Trayvon Martin)的案件“似乎出现新的发展”,报道说,有证据说,“辛默曼当晚曾经受伤,导致两眼瘀青,鼻子也裂伤”。按:此为栏检之例。报道说,辛氏的父亲是白人,母亲来自秘鲁。
27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新书:神经信息学与计算神经科学(唐孝威、郭爱克主编)
热度 2 Fangjinqin 2012-5-16 16:21
[转载]新书:神经信息学与计算神经科学(唐孝威、郭爱克主编)
新书简介:《神经信息学与计算神经科学》 按语:该书是2010年香山会议关于该前沿课题研讨会报告论文编辑成书,本人有幸应邀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关于网络与大脑方面的报告,也在书中。该书 由 唐孝威、郭爱克等主编。 图书历经2年多漫长的编辑加工,终于落户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现在出版了,在此表示祝贺! 当今,信息科学已渗透到科学的各个领域和经济的各个领域,脑是信息处理的复杂系统,很多信息科学家纷纷把注意力转向脑,希望从脑的机理研究中得到启发,实现信息科学新的突破。 神经信息学与计算神经科学作为神经科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尖端科学技术,正成为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相互竞争的一个制高点。可以预料,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的紧密配合,神经信息学与计算神经科学在未来的 10~20 年内将有一个突破式的发展。 《神经信息学与计算神经科学》以介绍当今神经信息学与计算神经科学的前沿为目的,由国内外生物、数学、物理、计算机、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等学科领域的多位专家共同撰写。本书围绕以下四个中心议题:神经编码的理论及实验基础、不确定和不稳定的神经系统如何处理信息、大脑内记忆及决策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神经系统的学习机制以及复杂网络在神经计算中的应用,就神经信息学与计算神经科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详细的分析。 该专著由 唐孝威、郭爱克等主编。它 的出版,对于推动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其他研究方向的学者与学生了解并进入该研究领域的一本具有价值的参考书。 《神经信息学与计算神经科学》 开本: 16 开(精装) 字数: 374 千字 页码: 400 (彩色插页: 5 ) 书号: 978-7-5341-4498-8 定价: 98.00 元 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浙江省杭州市体育场路 347 号) 联系电话: 0571-85164982 购书电话: 0571-85171220 ,联系人:李静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7576 次阅读|2 个评论
出版社旗下的一期刊被ISI踢出SCIE的话,将会影响旗下的其它期刊
热度 3 hunanyufei 2012-5-7 12:19
如果一个 出版社旗下的一本期刊 没有通过 ISI 的年度评估, 被 ISI 踢出 SCIE 的话 ,那么就得小心投稿了。该出版社旗下的其它期刊将会受影响。 ACADEMIC JOURNALS ( http://www.academicjournals.org )出版社旗下的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ssays 于 2011 年 3 月 被 ISI 踢出 SCIE , 2012 年 ACADEMIC JOURNALS 出版社旗下的 10 多个 SCIE 源期刊几乎全军覆灭。 如: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ssays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s Af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 Journal of Cell and Animal Biology 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s Research Afric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Research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个人分类: 论文组稿|9541 次阅读|4 个评论
文津图书奖奖励俺5000元
热度 5 antiscience 2012-5-5 06:56
文津图书奖奖励俺5000元
北京大学出版社告知,俺的《天涯芳草》获得第7届文津图书奖,有奖牌和奖金。我在夏威夷看植物志呢,出版社代领。感谢所有朋友!不知道这个奖是什么级别的,有一点很好,不用作者填表申报之类。直到评上了奖,俺才知道有这回事。编辑还告知:出版社要重印此书,这样,第一次印刷中的一些错误就能改正了,俺也稍安心点。
4258 次阅读|5 个评论
环境流量PK生态流量——河流生命谈
热度 1 hillside 2012-5-1 09:51
近几年,环境流量成为国内水资源利用与水生态保护研究的热点。以环境流量为标题或为主要内容的书籍已有多本,长江环境流、黄河环境流均已有专著出现。 以用词而论,环境流量是水电开发大潮下的舶来品。有人将环境流量称作河流的生命,如:1、《河流生命—为人类和自然管理水》(美国Sandra Postel and Brian Richter著,武会先等译,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2、《环境流量——河流的生命》(澳大利亚Megan Dyson等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英文中环境流量的表达方式有“instream flow”、“environmental flow”、“ecological flow”等。 虽然国外目前普遍采用“环境流量”一语,但我认为,在中国当下的文化氛围与生态语境中,缺乏生物陪伴的单纯“环境”不容易引起对于河流生物的人文关怀。“生态流量”更能表达“环境流量”的真实含义。黄秉维先生自创“生态环境”一词也包含这方面的苦心。 建有工程设施的受控河流的生命如何定义与存续是各国学术界、工程界及社会各界争论的中心话题。美国一个法院的判决是:河流享有自身独立的尊严。 流量就是河流的血脉所系,采纳“生态流量”更能传达保护自然的“environmental flow”所蕴的中国关切与急切。假以时日,环境元素真正成为受人喜爱的中国结,我们眼中的“环境流量”就能与“生态流量”等量齐观了。
个人分类: 水利水资源|897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思维方式》怀特海的书
Alluvion 2012-4-20 13:21
《思维方式》本书前六章,即第一、二篇,是我在1937—1938学期,即我从哈佛退休以后不久,在马萨诸塞州维列斯莱学院作的讲演。这个幸运的机会使我得以将我在哈佛作的讲演的一些内容加以压缩以供出版,这些内容在我过去出版的著作中已作了不完备的阐述。以《自然界与生命》为题的第三篇的两次讲演是四年前在芝加哥大学作的,曾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英国则由剑桥出版社出版。原来打算把它们编成像本书一样的一本书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计划没有如期完成。 《思维方式》 - 内容简介 怀特海的《思维方式》这部书稿的翻译我早在1964年就已完成了。记得拙译柏格森 《形而上学导言》 一书1963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我曾想过是否能继续译点什么;编辑部的先生也问我是否还有这方面的兴趣,并寄来了怀特海的“ModesofThought”一书让我试译。那时我正在全增嘏教授的指导下,以“现代外国资产阶级哲学批判”的名义,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尝试开设现代西方哲学课程。全先生早年在哈佛求学时是怀特海的学生,对怀特海哲学知之甚详。他认为研究一下怀特海哲学对理解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很是有益,而通过翻译怀特海本人的论著来理解怀特海不失为一种较为踏实的方式。于是我就同商务印书馆约定翻译此书。在翻译过程中遇到问题我一直得到全先生的指点,全书译成后还请他审校过。我根据当时自己对怀特海一知半解的认识写过一篇译序(《中译本序言:怀特海哲学评介》),记得1964年我就将其与译稿一道寄给了商务印书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四清运动”开始,正常的出版秩序被打乱,本书未能及时出版。接着就是十年动乱,被归属于反动哲学家之列的怀特海的书更难出版。我也很少再想到它。 十年动乱结束后,大致是在70年代末,我与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的先生见面时谈起过这部书稿,他们表示要安排出版。因感到60年代写的那篇译序基本上固守旧的简单否定的批判框架,显然已不合时宜,于是我取了回来,准备重写。以后的近20年,我既忙于教学,更忙于编写和修订 《现代西方哲学》 教材以及完成几项必须限期完成的国家和 教育部 的科研课题,还忙于一些社会工作,无暇顾及翻译。对怀特海也没有另作专门研究。上述的那篇《中译本序言》不仅未能重写,连原来的稿本也丢失了。商务印书馆也一直没有催问我。据我所知,他们有大量“文革”前的积稿待处理,我对自己的译稿未出并不奇怪,更不在乎。因此我同样没有主动与商务印书馆再谈及此事,甚至几乎没有再去想它。 一直到1997年,我意外地收到商务印书馆译作室张伯幼先生的来信。他告诉我他们在清理库存旧稿时发现了我的这部译稿,希望由我自己审读一遍,然后交他们安排出版。我对此当然感到高兴。但当时我正忙于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 的编写,因此我回信说如果近期出,我无法校订,如不是近期出,我当然要将其重校一遍,我估计商务印书馆方面同我自己一样并不急于出,事情再次拖下了。2000年,我又收到商务印书馆译作室朱泱先生的信,说他正在看我那部译稿。他除了就个别译名的译法提出意见外,还谈到译稿中有几页未找到,另外是要我寄回那篇《译序》。前几件具体事都容易解决。但原来的《译序》已丢失,即便在,也不能用。如何写一篇对怀特海哲学有较公正的介绍的《译序》,一时还难住了我。因为近些年来我一直未把怀特海哲学作为重点来研究,对之仍然是一知半解。写一篇关于怀特海哲学的介绍总得对之作些研究。更重要的是:这部译稿毕竟是我在近40年前完成的,必然存在种种不足。应当尽可能由我自己重校一遍。这些都需要较多时间。而这两年我又忙于一些不可耽搁的事。这样,我只好再度延期了。 然而不管怎么忙,只要我还有心出版这部译稿,总得对它作出一些必要的处理,不能再拖下去了。故此我在2002年暑期抽空将旧译稿重校了一遍。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起我一直没有做过翻译工作。这次校订,从技巧上说就显得生疏。对原译稿改动不大。很可能还存在不少不当之处。前几个月,朱泱先生告诉我,怀特海的这部书1998年华夏出版社已出了一个译本,建议我找来参考。但我自己未买到此书,在复旦哲学系资料室也未找到。这种参考当然有好处,但也可能造成一些问题。我想就免了吧! 至于对怀特海哲学的介绍,我几次动笔试图写,都是半途而废。主要原因是我对自己所写的东西有画虎不成之感,将其作为本书的译序可能误导读者。因此觉得不如不写。好在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对怀特海已有一些介绍。这方面的专著、译著都有出版。还有几位研究美国哲学的专家在其论著中也有关于怀特海的介绍。建议想了解和研究怀特海的读者去参考这些论著。 《思维方式》 - 基本概况 这几篇讲演录中所提出的主要理论是:我们经验中的因素按其可变性来说是“清楚明白的”,只要它们在重要性(importance)上所要求的那个适当时期内能够得到证实。必然的东西是不可移易的,由于这个原因,它们隐约而模糊地处于思维之后。因此哲学真理应当到语言的假定中去寻求,而不要到它的明确的陈述中去寻求。由于这一原因,哲学与诗相似,二者都力求表达我们称之为文明的最高的理智。 本书前六章,即第一、二篇,是我在1937—1938学期,即我从哈佛退休以后不久,在马萨诸塞州维列斯莱学院作的讲演。这个幸运的机会使我得以将我在哈佛作的讲演的一些内容加以压缩以供出版,这些内容在我过去出版的著作中已作了不完备的阐述。以 《自然界与生命》 为题的第三篇的两次讲演是四年前在芝加哥大学作的,曾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英国则由剑桥出版社出版。原来打算把它们编成像本书一样的一本书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计划没有如期完成。 结束语 《哲学的目的》 是将1935年的一次年度欢迎会上给哈佛大学和拉德克利菲女子学院哲学系的毕业生作的一篇简短的讲话修改而成,曾刊载于哈佛大学校友会年刊上。 《思维方式》 - 评价 该书力图揭示哲学活动的本质特征。真正的哲学就是使彻底的思想自由成为可能。或者说彻底的思想自由就是哲学活动本身。作者在该书中对语言,经验,体系,预设等具有相当的洞察力。追求自身思想自由。 原文地址: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6%80%9D%E7%BB%B4%E6%96%B9%E5%BC%8F%E3%80%8B
个人分类: 科研信息|0 个评论
出版消息《桥梁工程液体黏滞阻尼器设计与施工》
热度 1 yqchen88 2012-4-14 11:49
出版消息《桥梁工程液体黏滞阻尼器设计与施工》
在中国铁道出版社的帮助下 , 我们这本 桥梁工程液体黏滞阻尼器设计与施工 ( 配盘 ) 终于出版了。书中介绍了我们对大型结构用阻尼器的了解、理论分析、和我们做过的桥梁案例。这当然是我们全公司、工作过的同事、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的结果。出版整理出来,希望对推动我国桥梁事业,特别是阻尼器的工程应用上能有所帮助。 内容简介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 , 美国结构工程师首先开始将在机械 、 宇航等行业已经成功应用的液体黏滞阻尼器作为结构保护系统成功地应用于桥梁抗震 , 并形成迅速发展的一支独秀 。 它是 “ 花钱不多 , 对桥梁帮助不小 ” 的一个减震装置 , 在我国正在建设的许多大跨公路桥梁 、 铁路桥梁 , 城市和高速路上高架桥梁抗震工程中广泛应用 , 并受到肯定 。 本书详细介绍了世界最先进的液体黏滞阻尼器的发展过程 , 阻尼器的设计原理和构造 , 在桥梁上的应用理念和计算方法以及阻尼器的检测和质量保证 。 泰勒公司 (TaylorDevices, Inc .) 是美国最早开始研究测试并发展起来的结构工程用阻尼器生产厂家 , 泰勒公司在世界各地完成了近 120 多项大型桥梁工程 , 其中在我国包括以苏通长江大桥 、 江阴长江大桥 、 舟山群岛西堠门跨海大桥和津秦铁路大桥等为代表的 30 多座大跨桥梁 , 书中对这家公司以及其液体黏滞阻尼器安置情况进行了介绍 , 同时也给出了国内外一些桥梁阻尼器的计算过程 。 本书可供从事桥梁设计与施工的工程师 、 教授等专业人员设计应用参考 。 图书在版编目 ( CIP ) 数据 桥梁工程液体黏滞阻尼器设计与施工 / 陈永祁著 . — 北京 :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2.3 ISBN978-7-113-13943-8 Ⅰ . ① 桥 … Ⅱ . ① 陈 … Ⅲ . ① 桥梁工程 - 黏性阻尼 - 阻尼器 - 设计 Ⅳ . ① U442.5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12) 第 010258 号 书 名 : 桥梁工程液体黏滞阻尼器设计与施工 ( 配盘 ) 作 者 : 陈永祁 策 划 : 许士杰 责任编辑 : 曹艳芳 陈小刚 电话 : 010-63549495 电子信箱 : cxgsuccess@163.com 封面设计 : 冯龙彬 责任校对 : 责任印制 : 陆 宁 出版发行 : 中国铁道出版社 (100054, 北京市西城区右安门西街 8 号 ) 网 址 : http://www.tdpress.com 印 刷 : 版 次 : 2012 年 3 月第 1 版 2012 年 3 月第 1 次印刷 开 本 : 787mm × 1092mm 1/16 印张 : 插页 :2 字数 :550 千 书 号 : ISBN978-7-113-13943-8 定 价 : 80.00 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凡购买铁道版图书 , 如有印制质量问题 , 请与本社读者服务部联系调换 。 电话 :(010)51873170 ( 发行部 )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 : 市电 (010)63549504, 路电 (021)73187 前 言 近 20 年来 , 用于桥梁减振的结构保护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 。 铅芯橡胶 、 摆动式金属摩擦抗震支座和液体黏滞阻尼器是在国际上迅速发展的几支独秀 。 在桥梁纵横两个方向上安置液体黏滞阻尼器已经成为桥梁抗震设计 工作者 的一个重要选择 。 几乎没有人再怀疑阻尼器是个 “ 花钱不多 , 对桥梁帮助不小 ” 的设备 。 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公路桥梁 、 铁路桥梁 , 为了达到减少桥梁各种振动的影响 , 纷纷考虑加设液体黏滞阻尼器 。 到目前为止 , 美国最早开始试验并发展起来的阻尼器生产厂家泰勒公司 (TaylorDevices,Inc.), 已经在世界各地 , 近 120 多项大型桥梁工程上安置了液体黏滞阻尼器 , 以减少桥梁的各种振动 。 其中 , 在我国以苏通长江大桥 、 江阴长江大桥 、 南京三桥 、 舟山群岛西堠门跨海大桥 、 金塘跨海大桥和津秦铁路大桥等为代表的 30 多座大跨桥梁也已安置了世界最先进的液体黏滞阻尼器 。 目前这项技术仍处在发展和完善中 , 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 出版本书的目的在于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 书中介绍了美国工程师和 研究 人员对液体黏滞阻尼器设计和应用的一些理念 、 国内外的一些设计方法和步骤 、 相关计算机有限元程序的应用和设计结果的合理性分析及其判定表述 ; 本书还提供了 30 多个实际桥梁工程中阻尼器的设置形式及采用的参数 , 并对 17 个不同形式的桥梁设计案例进行计算分析作出详细介绍 , 希望对桥梁抗震设计 、 研究能有所帮助 。 不容怀疑 , 桥梁结构减振保护系统的质量控制和产品的检验对我国还是一个比较生疏的领域 , 本书将介绍一些国外的及我们安设在苏通和江阴大桥上的阻尼器装置的质量控制 、 测试的内容和检测标准 , 希望能对国内其他桥梁的设计施工 、 未来规范的编制和执行起到参考作用 。 我国在苏通长江大桥的设计中 , 首次开创并应用了具有限位作用的液体黏滞阻尼器 。 金塘大桥 、 青岛海湾大桥以及我国为印尼援建的马杜拉大桥上都采用了这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案 。 许多设计人员考虑在更多的桥梁上采用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阻尼器 , 如受力更为复杂的熔断阻尼器 、 黏弹性阻尼器和金属密封无摩擦阻尼器等 ; 根据应用的需要 , 我们还建议和发展了适用于铁路桥梁的新型阻尼器 、 桥梁检查车上适用的带磁头阻尼器 。 本书中会将这些阻尼器一一介绍给大家 , 希望更多设计者提出新的理念 , 和我们一起努力创造还没有人提出过的新型阻尼器 、 新的计算和应用方法 。 本书中也介绍了一些阻尼器的安装 、 调试和连接的参考资料 , 希望对阻尼器的施工安装者有帮助作用 。 虽然我们在江阴长江大桥加固工程 、 北京市区二环阜成门立交桥中获得了成功 , 积累了一些经验 , 但这与美国 、 韩国已经完成的近五 、 六十座桥梁加固工程相比 , 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可以预见 , 液体黏滞阻尼器在桥梁工程加固 、 抗震升级 、 翻新上的应用是有很大潜力的 。 国外已经普遍应用的其他的铁路和公路高架桥 、 钢拱型桥梁 、 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抗震阻尼器都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开发 。 说到液体黏滞阻尼器 , 我们不能不提起美国泰勒公司 。 20 世纪 50 年代创立的美国泰勒公司一直是世界减振控制系统的先驱 、 先导 。 特别是结构工程中所使用的缓冲器 、 锁定装置和液体黏滞阻尼器 , 都是首先发源于泰勒公司在振动台上进行的产品试验 , 逐步走入工程界的 、 进而获得美国各种规范的认可 、 从而推广到世界工程界的广泛采用 。 笔者有幸与这家公司一道在中国推广这项技术及其产品 , 深深认识到 , 也不想回避 , 到目前为止 , 世界上还没有在技术上能够接近他们的产品 。 除了工程的应用 , 我们也尽量介绍阻尼器的结构组成和其本身的设计原理 。 我们坚信 , 只有很好地了解这些技术 , 才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自主产品 。 当然 , 我是个结构工程师 , 对机械原理了解有限 , 尽管出于工作性质 , 总是努力的想把相关问题讨论清楚 , 但是对阻尼器的工作机理还有很多不了解 、 不能回答的问题 , 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吧 ! 无论在国内外研究单位还是设计院 , 我一生从事结构工程 , 所有考虑问题的兴趣和出发点都是实际工程 。 在对阻尼器的应用理论上 , 许多问题还理解不深 , 因而本文没有全部涉及 , 留给后来的工程师们学习和讨论吧 ! 正是因为缺少以上这些内容 , 本书也就是本经验之谈的设计手册 , 但如果能对桥梁工程师的计算分析和设计有所帮助 , 我就感到非常荣幸了 。 还要一点需要说明 , 本书中收集的实际工程算例大多取自我们参与的项目 , 但也有少部分并非采用了美国泰勒公司的阻尼器 , 有一些工程最终也并未按我们计算的参数进行实施 。 但我们认为 , 这些 项目 在结构和设计思路等方面确有特色 , 或许会对读者有益 , 这里也就把它列在其中了 。 感谢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分会曾宪武秘书长 , 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张红旭教授对我们的鼓励 , 也感谢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 路桥集团桥梁技术有限公司 、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测设计院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一院 、 中铁一院 、 二院 、 三院 、 北京市市政总院和我们一起走过的路 。 没有段玉凤 、 张克 、 张喜刚 、 林道锦 、 宋辉 、 许宏亮 、 崔冰 、 裴岷山 、 李正荣 、 徐国平 、 王仁贵 、 史方华 、 王晓阳 、 毛兆祥 、 李毅谦 、 郭河 、 邬贵全 、 蒋劲松 、 周益云 、 王应良 、 郑旭峰 、 王兴达 、 王向阳 、 李世文 、 李琦 、 岳振民 、 颜志华 、 宋顺忱 、 陈志颖 、 许振中 、 李承根 、 陈克坚 、 曾永平 、 张恺 、 焦驰宇 、 张连普 、 孙广龙等工程师和领导的合作帮助 , 我们是不能完成这些工作的 。 特别要说明的是本书中江阴大桥的设计计算是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林道锦博士提供的 。 印尼马都拉大桥的计算优化是由路桥集团桥梁技术有限公司郭河工程师提供的 。 谢谢他们的支持 。 当然我们也要感谢在美国给了我们很大帮助的 Dr.T.T.Soong 教授 、 Dr.Constantinou 教授以及美国泰勒公司的 DouglasTaylor 董事长 、 Mr.RobertSchneider 和 Mr.CraigWinter 。 本书部分内容是我的助手马良硕士协助整理和编写的 , 部分桥梁的计算分析也是由他完成的 ,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并向大家介绍他的贡献 。 当然我也要感谢在我们公司里所有共同工作过的同僚 , 特别是在韩家沱铁路长江桥上做过很多贡献的曹铁柱先生 。
5944 次阅读|2 个评论
假如别人抄袭了你的文章,怎么办?
热度 1 blownsand 2012-4-13 14:38
读博文“ 别人抄袭了你的文章,沉默、揭发、还是私了? ”时,想起一件事情。在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一本学术专著中,有两张数据图与我们文章中的插图完全一致。这是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中获得的高精度野外观测数据。专著的任何作者,哪怕是在现场冷眼旁观之类的活动都未曾参与。如果是学术论文,这样明目张胆地拿别人的东西显然是不行的。书籍一般是“编著”的。既然包括“编”的动作在里面,可用“窃书不算偷”来解释。然而,封面上写的是“著”。如果整本书都是别人的工作,可以怀疑“著”为“注”之误也。 在这个浮躁的科研时代,文抄公比比皆是。抄袭剽窃事件发生后,解决办法也多种多样。被抄袭者首先应该感到高兴而不是愤怒才对,至少说明你的文章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当抄袭者为相关领域内的权威人士或知名学者时。 
60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什么我对中国的科技出版界非常失望
热度 17 陈安博士 2012-3-30 23:36
   目前,天朝的科技出版行业几乎全是在卖书号为生。    当然,你可以说科学家们并没有能力写出畅销书来,可是,畅销书这玩意是作者自己可以定义的吗?尤其是尚未写过畅销书的作者,更是没法去定义怎样成为畅销书。但是,编辑天天玩这个,他们应该有能力在自己的编辑生涯里出版基本很漂亮的科技类畅销书,而不只是教材。    几乎每个出版社的编辑都知道N多这样的例子:一个天才作者的第一部书屡屡被退稿,最后终于被慧眼识才出版了,结果一下子没打响,后来慢慢地才积累起人气,以前的所谓不畅销书也跟着成为畅销书,但是此时已经是很久过去了。我喜欢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这样,还有很多人也是这样。    我所知道的科技类出版社都是要出版费的,连院士们出书都得掏钱,因为这些书似乎注定没有销路。    当然,院士们不缺这点钱,或者还可以出得起比出版社要求还高的费用,或者他们终于会有渠道找到出版资助。    作为编辑,你能不能给我一个例子,告诉我说哪本书是你作为编辑看了后特别欣赏,一分钱不要就高高兴兴给出版了的?    如果在一个编辑一生中,连一本这样的书都没有,你能怪俺对出版社失望吗?    在科学网上有很多来自出版界的朋友,有些对俺很友好,只是,您的职业生涯里,遇到过理想主义的编辑或者社长没?如果有,请告诉我!我不想去找他出版我的书,只是我想知道这样的人存在以让自己的心里能温暖些,就够了。
个人分类: 书论|4652 次阅读|24 个评论
[转载]韩寒的同学证实《三重门》“手稿”是抄稿
zhenghaoran 2012-3-26 18:19
 韩仁均在2000年出版的《儿子韩寒》中说,“韩寒从进入松江二中读高一不久,也就是1998年的下半年起,开始了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的写作。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我是在韩寒读高一的第二学期,即1999年的二三月份,才知道他在写小说的。那时,他的小说已接近尾声了。”“在1999年3月28日去上海市区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复赛时,《萌芽》的胡玮莳和赵长天知道了韩寒写了部长篇小说的事,于是就约定写好后让他们看看。参赛回来,韩寒将全部书稿订正一遍后,四月份把书稿送到了胡玮莳那里。胡玮莳看后赞叹不已,马上送给了赵长天看。赵长天读后,自然知道它的价值,便推荐给了上海的一家出版社。”半年以后,该出版社退稿,在12月将书稿送给作家出版社的袁敏,后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根据韩仁均的说法,《三重门》开始写于1998年9月(或稍晚),完成于1999年4月,先是由赵长天推荐到上海的一家出版社,在那里放了大半年,改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但是这个说法与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郏宗培的说法完全不符。郏宗培最近接受土豆网的采访时说,《三重门》是韩仁均通过《故事会》副总编吴仁推荐给他的,没有赵长天的推荐。吴仁原来在上海金山区,与韩仁均认识,韩仁均是《故事会》的作者,几次获得过《故事会》的奖,而《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的刊物,所以通过吴仁推荐给上海文艺出版社很合情合理。郏宗培在接受土豆网采访时当场给在外地出差的吴仁打了电话,吴仁确认了郏宗培的说法,即《三重门》是由他交给郏宗培的。   《三重门》书稿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审了两个月后,写了修改意见退给韩仁均。郏宗培很肯定地说,在他们审《三重门》书稿时,韩寒还没有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因为当时韩寒获奖是很轰动的一件事,郏宗培说新概念作文大赛结果一出来他就知道了,但在他们审《三重门》时,并没有韩寒获奖的信息。那么,上海文艺出版社退稿的时间不会晚于1999年三月底,按审了两个月算,他们收到《三重门》书稿的时间在1999年1月,即1999年1月时《三重门》已完成。   郏宗培的说法虽然是事隔多年的回忆,但有另一当事人吴仁的佐证,二人无作假的动机,说法合情合理,更为可信。   韩寒在接受土豆网采访时说,《三重门》被上海文艺出版社退稿后,由赵长天推荐给深圳的海天出版社,被海天出版社退稿后,才交给作家出版社。   这样,我们可以还原《三重门》的出版经过:1999年1月(或更早)韩仁均将《三重门》书稿通过《故事会》副总编吴仁交给上海文艺出版社,两个月后被上海文艺出版社退稿。4月,韩寒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后,将《三重门》书稿交给胡玮莳,由赵长天推荐给海天出版社(可能还曾推荐给“上海的一家出版社”,例如上海人民出版社。郏宗培误以为《三重门》后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可能是因为《三重门》曾在该出版社审过引起的错觉),半年后被海天出版社退稿,在12月交给作家出版社。   但是这样的话,《三重门》的写作时间就最多只有4个多月(1998年9月~1999年1月),而且还要把韩寒回家过周末、过寒假的时间扣除(因为据称韩寒只在学校时写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一部到处引经据典的20万字长篇小说,而且据称还写废了10万字,不合情理,这大概就是为什么韩仁均要隐瞒《三重门》在1999年年初经《故事会》交给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事,尽量把《三重门》完稿的时间延后。《三重门》不是那种能一气呵成的小说,引经据典的写法,写作速度不会快,实际写作时间不可能只有4个多月,开始写作的时间应该比1998年9月早得多,那更不可能是韩寒写的。   但是韩寒称他写《三重门》时有同学们作证:“《三重门》这么书在创作过程中,坐在我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中发白的同学们都知道是什么情况,我几乎是写一页给要好的同学们传看一页的,尤其是我的同桌陆乐,他是从第一页看着我写到最后一页的。”韩寒上第一个高一时(1998年8月~1999年6月)的同班同学朱莲、陆乐最近接受土豆网采访时,也都有类似的说法。这两个同学是韩寒、路金波联系、介绍给土豆网采访的,口径与韩寒相同倒不奇怪。但是他们的具体说法却很奇怪。且看朱莲的说法(朱莲讲述素材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zwGQtEZOjw/ ):   00:25   答:三重门?好像是新概念以后开始写的吧。   01:00   问:就你所知,他写三重门大概是什么时候起笔的?   答:他应该是,就是差不多他萌芽得奖了,差不多那个时间就开始写的吧,也许他早就开始准备了。   问:您看到的三重门的书稿,那个时候您最早是什么时候看到的?   答:他写第一页我就……我们都看了,开篇的东西我们都看了。但是后面,到最后的可能没看全,就是看得跳来跳去的,因为其他同学在看另一页。   06:00   问:高一结束的时候他留级了,那时候他有没有写完三重门?   答:应该没写完吧?好像是没有写完的。   10:05   还没吧。反正我是没看到结尾的吧,没写完吧那时候,我们那次高一他没写完吧。   陆乐记不得韩寒什么时候开始写《三重门》的,说在高一结束时《三重门》可能还没写完。(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iKwhl2f10M/ )   按照同学的说法,韩寒在得新概念前后(1999年3月)开始写《三重门》,写一页给同学们看一页,到高一结束时(1999年6月)还没有写完。如果说,开始看《三重门》手稿的时间这种细节还有可能记不清的话,有没有看没看完一部小说却不太可能记错。到1999年6月韩寒第一个高一结束时,韩寒的同学没有看到韩寒写完《三重门》。由于韩寒留级,这些同学失去了看到《三重门》结局的机会。   不管同学们是什么时候看到韩寒开始写《三重门》的,不管他有没有写完,可以确定的是,在高一下学期时同学们还看到韩寒在写《三重门》。但是在高一上学期,韩仁均已经把《三重门》书稿交给上海文艺出版社了。那么在下学期时韩寒就不是在创作《三重门》,而是在抄写《三重门》,是抄一页给同学们看一页。明明是在抄小说,却要告诉同学们是在写小说,正是因为小说不是他写的。   韩寒以及他的同学都声称韩寒是在上课时“写”《三重门》的,韩寒的书桌周围还摆满了书,遮挡住他的书写,其用意据称是为了不让老师发现他在上课时写小说,但另一用意也是为了不让周围同学看清他是在抄,而不是写,小说。选在上课时抄,别的同学要听讲,不可能凑近了看,不容易发现这一猫腻。何况韩寒还声称他写作时“旁边不能有人看,我最烦的就是我在那里写,旁边有人看”(《鲁豫有约》),有人凑过来就不抄了。即使万一被发现在抄,只要解释成有一两页写坏了,重新写即可。   韩仁均交给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书稿,或者是电脑打印稿(韩仁均在1996年已购买电脑),或者手稿,如果是手稿的话,可能是韩仁均自己抄写的,或韩寒在家抄写的。之所以要让韩寒在课堂上再把《三重门》抄一遍给同学们看,是为了证明《三重门》是韩寒自己写的。韩仁均当然不可能预见到十几年后会有人质疑《三重门》是谁写的而为此做准备,但是当时就不难料到,《三重门》出版了,如果韩寒的同学此前没有见到韩寒写《三重门》,一部长篇小说凭空出现,可能让人觉得奇怪,而如果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也需要同学们作证,所以需要花几个月时间演一出写小说的戏,而其结果,就是韩寒现在拿出来证明他写了《三重门》的“手稿”,但同学们的说法与出版社的说法一对照,反而证明了那是抄稿。   2012.3.26. 和讯博客首发
9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我是科学网名人么?
热度 35 陈安博士 2012-3-23 13:22
【Abstract】本文对陈安此人是否科学网名人从两个案例出发进行了剖析,得出了似是而非的结论,对于大家成为科学网名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Key words】科学网 名人 故事One   两周前,在科学出版社走进俺所的那天,俺没抢到头排的椅子,就坐到了第二排,刚好身边就是科学出版社的一个小伙子小张同学。   当俺发言后,他对俺产生了兴趣,私下聊天,他赫然问道:陈老师,您去科学网不?   我一惊,之前俺还以为自己已经是科学网名人了呢?竟然被问是否访问科学网。看小张很诚恳的样子,并建议可以把文章放在科学网为大家熟知后再考虑出版,俺们就说:我去科学网啊,还常去呢?你呢?   回答有点二乎,不过好像暗示是熟悉科学网的人,俺大言不惭道:如果你熟悉科学网,看到俺的大名应该有反应才对呀?嘿嘿—— 故事Two   又过了几天,俺们在文献中心前边路过,一位老师冲着我说了一句:你是陈安吧?   俺站住后大骇:您咋认识俺呢?不会是您认识俺俺却忘了您吧?那样可是俺的大罪过呀。   看到我的疑惑,他解释了一句:我是在科学网上认识的你。   哦,我这颗忐忑的心才稍微放下了一些。   就问:老师您是?   回答道:我是华北电力大学的老师,到文献中心查资料呢。   看着他形色匆匆,俺也没好意思再问,再说,下句话该是“咖啡馆坐坐”了吧。 Conclusion   从这两个故事看来,俺有时候是科学网的名人,有时候又不是科学网的名人。
个人分类: 人论|4711 次阅读|86 个评论
《浮生六记》终究还是四记!
hailang0 2012-3-18 10:06
《浮生六记研究》,陈毓罴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2月版。 为什么? 今天看了小说网上有本《浮生六记 研究》的书,得出了标题上的看法。 沸沸扬扬的钓鱼岛归属中国 的证据的《浮生六记》遗书的重新发现,拍卖,流拍……也不知现在书商手上攥有的这件国宝的书最后卖出了上千万人民币的大价钱没有? 彭令校点的《浮生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本子我还是忍不住好奇买了,可是读完跟《研究》的 陈毓罴 先生感觉差不多,从学术、文学的角度看,与沈复的原作相差何止道里计!纯粹就是个伪作,或者跟 《浮生六记》根本无关! 但是 跟钓鱼岛绝对有关。它是 咱们拥有其主权(最早发现权)的权威依据! 后来我又拜读了一本华裔美国学者的现代版《浮生六记》,不过觉得还是不如沈复的。 就像红楼梦(石头记),因为残缺,维纳斯,无损于它的美丽。也无损于喜欢全璧或者 80 回。 圆梦注定都会留下遗憾。 梦,因为难圆,才常常令人想往!
个人分类: |276 次阅读|1 个评论
孙犁的《芸斋书简》
zhangzizhang 2012-3-15 21:24
孙犁的《芸斋书简》
一个长长的暑期,奔波于责任与舒散之途,不但没有完成个人既定的写作任务,就连友人约写的文稿也落了空,想起来不免自责一番,然也没有补救之法。眼看又要开始新的学年轮回,想到今年的“签名本”专栏还欠缺一二短篇,只好赶紧努力,昨天写完陈思和,今天取出早就想写的《芸斋书简》,且敷衍成文向卢礼阳先生交差。 这套《芸斋书简》共上下两册,山东画报出版社 1998 年 6 月第一版,本为编辑者刘宗武寄赠吕剑两套,而由吕剑先生转增我一套的,故内封上既有“宗武寄赠,二 000 年五月吕剑”的题签,复有“孙公此著我很喜欢,竟得两部,谨以一部寄赠挚友子张。吕剑二 00 二年元旦于半分园”的另一个题签并印章。 写到这里,又想临时插两段话进来,其实都与孙犁有关。一段是吕剑与孙犁,不插这段话,吕剑所谓“孙公此著我很喜欢,竟得两部”一语就不能坐实。原来二人早就结识于 1948 年,此后以工作需要与性情相投而屡有交往,特别是 1960 年代吕剑一篇《孙犁会见记》最为孙犁认同,不仅推荐给出版社,还在文章和致吕剑信中多次言及,以为“最准确、最全面”,这套书简中即收入孙犁致吕剑函件 15 通,而在吕剑的《燕石集》和《诗文别集》中也同样收入他写给孙犁的书信多通,足见二人友谊之厚之久。还有,除了这套书简,吕剑先生还曾送我另一套《孙犁散文》三卷,是我 2002 年暑期去北京时剑翁为我准备好的,有“赠子张 \ 吕剑二 00 二年六月八日上午子张来京把晤”的题签为证,也可见他对孙犁的推重。 另一段插话是,我在存书中还找到孙犁研究者刘宗武先生 2004 年 3 月签名赠我的著作《孙犁的生活与创作》,书中且夹着一封信,云“接吕老信,他告诉我,你对孙老作品也颇有研究,希望我把拙著也寄一本给你。”又说:“江浙一带,我知上海吴欢章先生写过评论,其它就不知了。能在江浙一带再有一些研究孙犁的学者,这是很令人兴奋的。七月,将出《孙犁全集》,这是权威的研究本子,届时请留意,在东南方做些宣传。”刘先生除了本书,另编有关孙犁作品选集多种,是追踪研究孙犁的天津本地有心的学者,这本《生活与创作》中就有不少对孙犁晚年生活生动的记录。至于说到我对孙犁“颇有研究”,可就愧煞我了,只能理解为剑翁对我的某种期许——也许他真的希望我尝试一下这方面的工作吧? 《芸斋书简》共收入孙犁自 1943 年到 1995 年间的“文学书简”近六百通,书前有孙犁《书信》一文作“代序”,书后有《孙犁书信年表(索引)》和刘宗武的《编后赘语》,对“书简”成书前前后后的背景有详尽的交代。之所以称为“文学书简”,是因为收入该集的“完全是给友人,主要是文学界朋友的信”。 不错,这些书简是孙犁文学生活的副产品,谈得最多的是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传记,可以看作他另一形式的文论,对于理解孙犁的文学思想和作为文学家的孙犁自有意义。虽说不少书简包含应酬成分,如他自己所云“与其说是表达意见,不如说是酬答友情”(《关于传记文学的通信》),但也确有不少用心之作,似乎下笔就是作为文论写的。 然孙犁之重视书信,实在并不限于其文学意义。在他晚年与高中同学邢海潮非同寻常的通信热情中,可寻见他不少的生命秘密。譬如透露他 “近研究鲁迅晚年的书信,想写点东西放着。”( 1993 、 10 、 22 ),又譬如 “最能见人性灵的是书信。古人深明此义,故选本多有书简录存。”( 1992 、 9 、 8 ),还透露:“弟之书信,原由康濯同志编辑,并加注释。康兄不幸逝世,改由其夫人经手。她心情不佳,不能再催问。另,出版社亦不愿出版这类赔钱的书,何年何月出版,实难预计。”( 1992 、 2 、 13 ) 所以,除了文学,因人而异地,书信涉及到的话题复有人事、性情、闲情等等,诸如收古玩、养蝈蝈、玩石头、练书法、话读书,不一而足,在致卫建民信中提到商务印书馆靠“林译小说”起家,又说到自己年轻时候“一心只读革命书”和“非左翼不读”的局限,说来也都有趣。而读过孙犁自己的《书信》一文,最勾起我阅读兴趣的还有写给另外两个女性的书信,一个是他二十岁上下在保定读书时认识的女孩子,一个是他近五十岁时别人介绍的一位江西女性,与这两人的通信大概都让孙犁付出了相当的、特别的激情,以至于多年后仍使他难以忘怀。遗憾的是,这最让他萦怀的两次通信都未结出善果,于是连同信中那些难以名状的感情都“随风而逝”了。那么,在“文学书简”而外,这些寄托着孙犁另外一些情愫的书简是不是也同样、甚至更加值得研究呢?对于认识一个更为完整的孙犁形象是否有帮助呢?可不可以暂时放下“作家”,而从一个“男人”的角度打量一下这个叫“孙犁”的普通男人的生命史呢? 当然,我这么别有用心,是不是涉嫌“庸俗化”与“低级趣味”?会不会玷污孙犁老前辈的清名?还望贤者指教。
个人分类: 人物:人海茫茫|3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学及其应用的进展》(英文)舒其望、李岩岩、左康、沙际平等
ustcpress 2012-3-14 17:01
《数学及其应用的进展》(英文)舒其望、李岩岩、左康、沙际平等
丛书名:当代科学技术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文库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出版日期:2009年1月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正文页码:336页(16开) 字数:310千 定价:58.00元 编辑邮箱: edit@ustc.edu.cn (欢迎来索要目录、样章的PDF) 当当网购书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504284 【 内容简介 】 本书由一些综述性或原始研究论文组成,涉及了数学的各个领域,包括代数几何、应用数学、几何分析、图论、数学规划、数值分析和科学计算、运筹学和数学经济、算子代数、常微分和偏微分方程以及黎曼几何。本书适合数学研究者和研究生使用。 【 第一作者简介 】 舒其望,教授,美国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主任。 1982 年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系毕业取得学士学位, 1986 年在美国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数学系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在 明尼苏达大学 应用数学研究所做一年博士后, 1987 年至 1996 年在美国 布朗大学 应用数学系担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 1996 年起在美国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担任教授,现为美国数学会理事会成员,美国数学学会杂志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主编,美国 Springer 杂志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主编以及十余种国际计算和应用数学杂志的编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 讲座教授。舒其望教授是改革开放以来担任美国名校系主任的第一位大陆留学生。近年来,他在计算数学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被国际同行公认的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工作,在国际一流杂志发表论文 140 余篇,论文被同行广泛引用。曾获美国宇航和太空总署计算流体力学成就奖和中科院冯康科学计算奖。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计算流体力学和偏微分方程数值解,与 Osher 合作针对原 ENO 格式用于多维问题时的困难,提出了基于点值的 ENO 格式,使它更便于高维问题的求解。与 Cockburn 等合作将间断有限元方法推广到非线性一维守恒律方程和方程组,高维守恒律方程和方程组,并给出了部分收敛性理论证明等。
个人分类: 校友文库|5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BibTeX使用介绍
linpandr 2012-3-12 21:29
BibTeX使用介绍 BibTeX 是一种格式和一个程序, 用于协调LaTeX的参考文献处理. BibTeX 使用数据库的的方式来管理参考文献. BibTeX 文件的后缀名为 .bib . 先来看一个例子 @article{name1, author = {作者, 多个作者用 and 连接}, title = {标题}, journal = {期刊名}, volume = {卷20}, number = {页码}, year = {年份}, abstract = {摘要, 这个主要是引用的时候自己参考的, 这一行不是必须的} } @book{name2, author ="作者", year="年份2008", title="书名", publisher ="出版社名称" } 说明: 第一行@article 告诉 BibTeX 这是一个文章类型的参考文献. 还有其它格式, 例如 article, book, booklet, conference, inbook, incollection, inproceedings, manual, misc, mastersthesis, phdthesis, proceedings, techreport, unpublished 等等. 接下来的"name1", 就是你在正文中应用这个条目的名称. 其它就是参考文献里面的具体内容啦. 在LaTeX中使用BibTeX 为了在 LaTeX 中使用BibTeX 数据库, 你必须先做下面三件事情: 1) 设置参考文献的类型 (bibliography style). 标准的为 plain: \bibliographystyle{plain} 将上面的命令放在 LaTeX 文档的 \begin{document}后边. 其它的类型包括 unsrt – 基本上跟 plain 类型一样, 除了参考文献的条目的编号是按照引用的顺序, 而不是按照作者的字母顺序. alpha – 类似于 plain 类型, 当参考文献的条目的编号基于作者名字和出版年份的顺序. abbrv – 缩写格式 . 2) 标记引用 (Make citations). 当你在文档中想使用引用时, 插入 LaTeX 命令 \cite{引用文章名称} "引用文章名称" 就是前边定义@article后面的名称. 3) 告诉 LaTeX 生成参考文献列表 . 在 LaTeX 的结束前输入 \bibliography{bibfile} 这里bibfile 就是你的 BibTeX 数据库文件 bibfile.bib . 运行 BibTeX 分为下面四步 用LaTeX编译你的 .tex 文件 , 这是生成一个 .aux 的文件, 这告诉 BibTeX 将使用那些应用. 用BibTeX 编译 .bib 文件. 再次用LaTeX 编译你的 .tex 文件, 这个时候在文档中已经包含了参考文献, 但此时引用的编号可能不正确. 最后用 LaTeX 编译你的 .tex 文件,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 这是所有东西都已正常了. 例子: 将上面的 BibTeX 的的例子保存为 bibtex-example.bib . \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CJK} \begin{document} \begin{CJK}{UTF8}{gkai} %我是在linux下用使用latex的, window用户将上一行改为\begin{CJK}{GBK}{kai} text\cite{name1}\cite{name2} 中文 把Latex中的 Reference 写成中文的"参考文献" %如果文档类是article之类的, 用\renewcommand\refname{参考文献} %如果文档类是book之类的, 用\renewcommand\bibname{参考文献} \renewcommand\refname{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style{plain} \bibliography{ bibtex-example.bib} \end{CJK} \end{document} 将上面的内容保存为bibtex-example.tex . latex编译一次, bibtex 编译一次, 再用 latex编译两次就大功告成了! 参考了这里的资料: http://lyanry.is-programmer.com/show/195.html http://dataninja.wordpress.com/2006/01/01/introduction-to-bibtex/
个人分类: Latex|21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BibTeX使用介绍(中文)
linpandr 2012-3-12 21:21
BibTeX使用介绍 BibTeX 是一种格式和一个程序, 用于协调LaTeX的参考文献处理. BibTeX 使用数据库的的方式来管理参考文献. BibTeX 文件的后缀名为 .bib . 先来看一个例子 @article{name1, author = {作者, 多个作者用 and 连接}, title = {标题}, journal = {期刊名}, volume = {卷20}, number = {页码}, year = {年份}, abstract = {摘要, 这个主要是引用的时候自己参考的, 这一行不是必须的} } @book{name2, author ="作者", year="年份2008", title="书名", publisher ="出版社名称" } 说明: 第一行@article 告诉 BibTeX 这是一个文章类型的参考文献. 还有其它格式, 例如 article, book, booklet, conference, inbook, incollection, inproceedings, manual, misc, mastersthesis, phdthesis, proceedings, techreport, unpublished 等等. 接下来的"name1", 就是你在正文中应用这个条目的名称. 其它就是参考文献里面的具体内容啦. 在LaTeX中使用BibTeX 为了在 LaTeX 中使用BibTeX 数据库, 你必须先做下面三件事情: 1) 设置参考文献的类型 (bibliography style). 标准的为 plain: \bibliographystyle{plain} 将上面的命令放在 LaTeX 文档的 \begin{document}后边. 其它的类型包括 unsrt – 基本上跟 plain 类型一样, 除了参考文献的条目的编号是按照引用的顺序, 而不是按照作者的字母顺序. alpha – 类似于 plain 类型, 当参考文献的条目的编号基于作者名字和出版年份的顺序. abbrv – 缩写格式 . 2) 标记引用 (Make citations). 当你在文档中想使用引用时, 插入 LaTeX 命令 \cite{引用文章名称} "引用文章名称" 就是前边定义@article后面的名称. 3) 告诉 LaTeX 生成参考文献列表 . 在 LaTeX 的结束前输入 \bibliography{bibfile} 这里bibfile 就是你的 BibTeX 数据库文件 bibfile.bib . 运行 BibTeX 分为下面四步 用LaTeX编译你的 .tex 文件 , 这是生成一个 .aux 的文件, 这告诉 BibTeX 将使用那些应用. 用BibTeX 编译 .bib 文件. 再次用LaTeX 编译你的 .tex 文件, 这个时候在文档中已经包含了参考文献, 但此时引用的编号可能不正确. 最后用 LaTeX 编译你的 .tex 文件,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 这是所有东西都已正常了. 例子: 将上面的 BibTeX 的的例子保存为 bibtex-example.bib . \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CJK} \begin{document} \begin{CJK}{UTF8}{gkai} %我是在linux下用使用latex的, window用户将上一行改为\begin{CJK}{GBK}{kai} text\cite{name1}\cite{name2} 中文 把Latex中的 Reference 写成中文的"参考文献" %如果文档类是article之类的, 用\renewcommand\refname{参考文献} %如果文档类是book之类的, 用\renewcommand\bibname{参考文献} \renewcommand\refname{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style{plain} \bibliography{ bibtex-example.bib} \end{CJK} \end{document} 将上面的内容保存为bibtex-example.tex . latex编译一次, bibtex 编译一次, 再用 latex编译两次就大功告成了!
个人分类: Latex|34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第一本教材编写
热度 5 yzsymcys 2012-3-10 17:26
时至今天,历时近9个月的教材编写工作即将告罄。去年7月到北京去开教材研讨会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在此之前,从未想到过要编写教材,也根本不知道编一本教材该从何下手。一切都是机缘巧合,如果没有出版社编辑的几个电话,如果没有自己的精品课程项目,如果没有自己教了数年也倾注了无数心血的课程,如果无法组成教材组的编者团队,缺少了这其中的任一个部分,这本教材都难以产生。现在,我终于可以喘口气,放下压力,因为教材内容基本定稿,PPT也已经差不多了。最重要的是可以在出版使用的期限之前能够交到出版社了。下周,我将签好与出版社的出版合同,今年9月份,新的教材也将可以使用。 在很久之前就已经知道,每做一件自己从未做过并且有难度的事情都是对自己的挑战。于我而言,是比较喜欢接受一些挑战的,所以过去我并不惧怕上新课。但是既然是挑战,就免不了会遇到压力。而我有时在压力面前又会显得过分的局促和不安,这多半是源于自己相对缺乏敢性的性格和过于完美的追求。这种状况还和自己的状态有关,当状态良好时,抗压能力增强,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都会提高,即使有比较繁重的工作和压力也能够应付得很好。反之,当状态不佳时,有点压力,就会出现焦虑和不安,办事能力和心态都无法呈现出良好的状态。这本教材的编写历时9个月之久,其中除了自己编写的几个章节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撰写教材内容以外,和出版社以及编写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是没有中断过,为了确保教材能够如期使用,还要确定工作的步骤和日程。在此我要向教材组的编者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大家虽然素不相识,素未谋面,但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大家走到一起来,真诚沟通,相互配合。由于工作和生活,大家都有很重的生活和工作负担,但是都能为了教材的顺利出版圆满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正是大家这种敬业和负责任的精神激励着我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以及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状态,都要克服身心的不适和困难,完成教材的编写。尤其作为主编,是整个教材编写的灵魂人物,要负责整个教材的统稿、协调和定稿。值得自豪和欣慰的是,现在,这些工作都已经完成了,就等着出版社的验收和印刷了。 去年年底一场不大不小的病痛来得非常突然,手术之后历时3个月之久身体的疼痛才得以全部消失,但是心态的影响和后续的治疗却使得自己的体力和精力明显不如生病之前。所以为了健康,今年以来减少了授课的工作量,科研和其它工作也基本暂停。不过,作为生活和工作中的常态,作为对自己理想和目标的追求,我还会调整好节奏和进度,继续前行......
3602 次阅读|11 个评论
科学家的“人文”一面更迷人——在与科学出版社对谈时的即席发言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2-3-10 07:41
——在科学出版社人文分社“走进科研院所”第一站活动中的即席发言 【根据俺的记忆整理】   很高兴有机会能和科学出版社的各位老师见面,对于我个人,在科学出版社印行了自己的4本书,包括三本应急管理的系列著述,以及一本数据挖掘技术方面的书。应该说,在我们的眼中,科学出版社在出版专著方面是中国 目前口碑最好的出版社,能够在这里出几本书,作为科学家来说都会很有“面子”。   我之前出的书都是在技术分社,倒是还没有和人文分社的老师们打过交道。这里能遇到人文分社的各位,深感荣幸,并有几点想法和大家交流。   刚才几位领导已经介绍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类型和辉煌的出书史,我发现所列基本还属于专著或者系列报告类,其实,科学家们都是些很有个性的人,甚至如果不单独看科学家的科学贡献,我们会发现他们在生活工作中都是很“人文”的,甚至比科学的一面要迷人得多。也所以,出版专著虽然对于科学家来说是追求,可是他们有比专著更精彩的其他方面的著述。   典型如爱因斯坦,很多理工科的科学家也不见得读懂爱因斯坦的论文或相对论专著,可是,我相信每个人读爱因斯坦文集都没有任何问题,夸张地说,甚至打开任何一篇,都会感到有所收获,这是科学家具备人文素养的一个极端案例。   我也知道科学家们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过一些偏重人文的著述,比如院士文集之类,可是,这些发行量远远不到1万册的书,其影响还是很局限的。我注意到我们人文分社现在是有市场部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拿出更好的科学家的人文著述,通过努力达到类似《文化苦旅》的发行量呢?我自夸一句,在写游记方面,我本人不认为自己的文笔比余秋雨差多少,自己所写的100万字的游记也绝对不仅仅是游记,科学出版社为什么不能考虑为这类著述提供一个出版渠道和便利呢?   如果科学的书很多不是因为教材的缘故才印刷超过一万册,而是甫一发行就奔了几十万甚至百万的印数上去,那该多有趣啊。   谢谢各位!
个人分类: 书论|3848 次阅读|8 个评论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罗渝然、郭庆祥、俞书勤等
ustcpress 2012-3-9 11:46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罗渝然、郭庆祥、俞书勤等
丛书名:当代科学技术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文库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正文页码:282页(16开) 字数:297千 定价:58.00元 编辑邮箱: edit@ustc.edu.cn (欢迎来索要目录、样章的PDF) 当当网购书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395921 内容简介: 化学键能是分子科学中的重要物理量。面对数据互相冲突的现实,如何选用可靠的键能数据来帮助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目前许多科学家、工程师还并不熟悉,国内外也没有相应参考书。本书填补了这一空白。本书全面地介绍了有关化学键能的各个方面,包括如何准确理解键能,测量化学键能,计算化学键能,使用化学键能数据库的技巧,以及简单估算化学键能的方法等。在第 6 章列举了约三十个实例,阐明了化学键能在现代科学中的重要性。在研究分子科学的种种问题时,借助于化学键能的概念及可靠数据,可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此外,书末还提供了约 3500 个化学键能的可靠数据。本书可供化学、化工、物理、材料、表面、能源、生命、资源、环境、海洋、太空等学科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科学家、工程师及其他专业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研究生相应课程的教材。 第一作者简介: 罗渝然 ,博士,四川重庆人 , 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 , 曾在大连化学物理所工作 , 后回母校任教 . 1991 年 , 他获得博士学位 (Dalhousie University). 他在 Ottawa 大学与南 California 大学做过博士后研究 , 他曾是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 (NIST) 的客座科学家 (guest scientist). 这十年,他是南 Florida 大学的研究化学家 (research faculty). 2004 年,他被聘为大型工具书 “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内 “Bond Dissociation Energies” 这一篇的主笔,每年负责推荐可靠的和新的键能数据.退休后回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少年班的学生上“化学原理”课程。 第二作者简介:郭庆祥 , 化学教授 , 1975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 1982 年兰州大学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 1986 年至 1989 年,美国田纳西大学访问学者; 1994 年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现任安徽省生物质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学术刊物《 Journal of Inclusion Phenomena and Macrocyclic Chemistry 》编委、《 Current Organic Chemistry 》 Hot Issue: Teoretical Organic Chemistry 客座编辑、亚洲 - 大洋洲环糊精科学学会副会长( 2003-05 )、 IUPAC 东亚地区绿色化学网络中方联系人、亚洲 - 大洋洲绿色与可持续化学学会筹备组成员。目前主要从事物理有机化学 / 绿色化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60 多篇。
个人分类: 校友文库|16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性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许禄、张庆友
ustcpress 2012-3-8 17:55
《手性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许禄、张庆友
丛书名:当代科学技术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文库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出版日期:2011年8月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正文页码:347页(16开) 字数:365千 定价:68.00元 编辑邮箱: edit@ustc.edu.cn (欢迎来索要目录、样章的PDF) 当当网购书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546966 内容简介: 在作者自身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手性化合物构效研究的主要方法:基于 CIP 规则的二维拓扑指数手性扩展、已有某些拓扑的手性扩展及应用、构象独立及构象依赖手性拓扑指数、基于物化参数的手性指数、化合物的形状比较及二维拓扑指数(章 4 ~章 9 )。作为铺垫,章 1 ~章 3 分别介绍了图论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空间异构及手性化合物的几何定量。章 10 和章 11 分别介绍了化合物二维及三维异构体的穷举生成算法,这种算法可用于构效关系研究中样本集的计算机衍生。 本书可供化学、生物化学及药物化学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作者简介: 许禄 , 1941 年生, 1965 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化学系,遂供职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979 年获“洪堡基金会”奖学金赴德国深造,并于 1988 年和 1993 年先后赴日本和美国进行科学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出版专著 6 部,发表论文 230 余篇。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吉林省“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庆友 , 1972 年生, 2003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师从许禄研究员,获得博士学位, 2004 — 2007 年在葡萄牙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供职于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信息学。
个人分类: 校友文库|15974 次阅读|0 个评论
《五味子活性成分及化学合成》常俊标、宋传君
ustcpress 2012-3-8 17:49
《五味子活性成分及化学合成》常俊标、宋传君
丛书名:当代科学技术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文库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出版日期:2012年1月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正文页码:262页(16开) 字数:287千 定价:58.00元 编辑邮箱: edit@ustc.edu.cn (欢迎来索要目录、样章的PDF) 当当网购书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608696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 5 章,第 1 章对五味子植物中各种活性成分,包括多糖、三萜和木脂素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生物合成途径、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新木脂素、伪木脂素、木质素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说明,并对五味子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进行了概括。接下来以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木脂素作为重点,分 4 个章节对其分类和命名、生物合成途径、利用波谱进行的结构鉴定以及化学合成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本书尽量做到基础性、概括性和实用性并重,既可作为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又可供天然产物化学、药物化学及有机合成化学等方面的科研人员参考。 第一作者简介: 常俊标 ,生于 1965 年, 1986 — 1989 年就读于郑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6 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1996—1998 年,在美国 Georgia 大学读博士后; 2000—2002 年,在美国 Novartis 基因研究所作访问科学家。现任郑州大学副校长,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天津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以及五味子木脂素同系物、简化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 1998 年被评为 “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 2004 年入选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创新工程 ” 国家级人才; 2008 年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个人分类: 校友文库|14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调查、评价、模式、管理
vcitym 2012-3-8 16:34
由中国大地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调查、评价、模式、管理》 是《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理论、方法、技术、实证》(科学出版社, 2004 )她的姊妹篇,是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模式及其调控研究》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扩展写成的 ,是郑新奇教授及其团队最新出版的一本著作。 全书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基本状况开始,阐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理论,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调查、评价、布局、模式、调控以及基于 GIS 和 RS 的农村居民点集成评价管理系统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将这些研究成果结合北京市昌平区和顺义区、济南市的案例进行应用,形成了从理论、方法、技术、模式、实证到信息化管理的完整框架,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和集约利用模式形成和优化奠定了学术和实践基础,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或指导。 “空心村”相关链接 【农民日报】农村空心化难题待解, http://www.igsnrr.ac.cn/xwzx/zhxw/201204/t20120401_3548089.html 我国空心村综合整治潜力超亿亩, http://www.igsnrr.ac.cn/xwzx/zhxw/201203/t20120331_3547266.html 【经济日报】空心村土地 亟待盘活利用, http://www.igsnrr.ac.cn/xwzx/zhxw/201203/t20120330_3546376.html 【中国科学报】空心村亿亩土地潜力如何挖, http://www.igsnrr.ac.cn/xwzx/zhxw/201203/t20120329_3545939.html
个人分类: 土地相关|36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由意志系列6:Dancing in the Mind Field !
jingpeng 2012-3-3 21:41
自由意志系列6:Dancing in the Mind Field !
借用一下Mullis的《心灵裸舞 Dancing Naked in the Mind Field》,我当然是不敢Naked了 : ) 细数了一下,追寻了9年的Mind Matter Relationship了。总的来说,从纯粹的唯物主义(Materialism)开始,慢慢地,Mind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神奇的是,是纯粹的理性分析引导到飘渺绚烂的Mind世界的。 在Mind Field里,最宝贵的莫过于人的情感了,我会转变成一个感性的人吗? 前几天在讨论问题的时候,看到不知道哪年的Nature上有一篇文章,问了一个问题:What Make Us Human?第一反应的回答就是your desire and emotion. 晚上和浦大师闲聊,扯到“缸中之脑”的问题,我觉得像罗素的茶壶,是一个伪命题(nonsense)。或许我们追问的,都是一些茶壶,找不到答案的。但人生在世,还是想探究这些问题。可惜,他已经在实践中放弃了。 Mind or Matter, only Mind matters ! 参考资料: 1.Kary Mullis,徐加勇 汤清秀(译), 心灵裸舞 Dancing Naked in the Mind Field,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 Mullis发明了PCR,获NB奖。 2. 哲学与《黑客帝国》——“缸中之脑”和邪恶的魔鬼 Morcheeba - Even Though
个人分类: 哲学-自由意志|34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期刊的故事
热度 3 gy671124 2012-2-24 00:10
自相应国家号召,期刊随出版社率先转企后,挣钱问题压倒一切的成了编辑部的头等大事。像专业性太强的学术期刊,印数每期只有几百本,无疑版面费成了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严重的入不敷出,又不愿HEI作者太多的版面费。 柳斌杰署长在“新闻出版业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行业”中说: 截至2011年,已有2000多家中央和地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登记为企业或完成转企改制。在改革中还需要解决两个遗留问题,一是非独立法人报刊编辑部的改革,二是学术刊物的改革。尤其是学术刊物的改革,不仅是简单的转企改制,而是要找到推动学术繁荣发展的路子。 听这意思,国家还要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来支持和帮助我国非营利性学术期刊的生存和发展。 一是非独立期刊编辑部,二是学术刊物,符合“还需要解决两个遗留问题”的全部条件。不知道柳署长“不仅仅是简单的转企改制,而是找到推动学术繁荣发展的路子”是什么路子? 这种被提前转企的非独立法人的小众学术期刊,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踏上署长为学术期刊找到的推动学术繁荣发展的路子。 展望ing,期待ing!!!
个人分类: 期刊|3001 次阅读|8 个评论
《知识笔记》读后
sstone2009 2012-2-23 21:30
周二,从海口回苏州的路上,把朱锡庆的《知识笔记》(朱锡庆.知识笔记.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1.)读完了。书的最后一页应该是322页,是白页,也没有页码,左上角有个长方形的仿宋体印章“新疆远航书店”,这个印章提醒我,这本书是春节前在乌鲁木齐机场候机时候买的。候机总是会有一些多余的时间,我有点习惯在机场书店转转,看见一两本吸引我的书,还会忍不住买下来。我想,《知识笔记》一定也是吸引了我。 书里夹了五张登机牌,1月7日乌鲁木齐至兰州,2月12日无锡至广州,2月16日广州至无锡,2月20日上海浦东至海口,2月21日海口至上海虹桥。每次旅行,我把这本书带上,登机牌既是行程的记录,也是书签。最早看书,看到一个地方,就会折个角,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在书里折角,而是用书签。随手拿来可以夹在书里的车票、纸张、名片,都可以成为我的书签,登机牌也是很好的书签。 这本《知识笔记》我看得很认真,手头有笔的时候,还在一些自认为有趣的句段划了线。比如有引《庄子》里的故事,轮扁说桓公看的书“不过是圣人的糠秕,那些精微之数依然丢失”(P27)。这个故事作者是用来说明语言并不能完全地传递知识,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就无法用语言达到完全的表达。在谈到南方的一些工厂的时候,作者说“每一个有同情心的人都不忍目睹那些‘血汗工厂’的情景,但是你要看到这些工厂的作用,是这些工厂而不是高谈阔论的那些人提供了农民的出路”(P224-225),这是十分公允的评价。关于品牌,作者认为“很多人以为品牌只是一个符号,殊不知它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一个商誉系统生产出来的一种知识产品,其作用是节约人们的搜寻成本和考核成本”(P299)。 这是一本很中肯,很娓娓的书,我十分喜欢。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多次想起了中断的《完美医疗原理》,我似乎应该尽快地接续起来。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30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报家门
gy671124 2012-2-17 22:57
《海洋学报》有中文版和英文版2个期刊,中文版1979年5月创刊,英文版1982年6月创刊。2本期刊都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海洋学会主办的综合性海洋自然科学学术期刊。2003年,《海洋学报》英文版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收录。
个人分类: 期刊|18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次,要用写SCI文章的态度写科普文章
热度 3 沈海军 2012-2-13 22:27
最近,儿童出版社组织大家写第六版的《十万个为什么?》。长期以来,《十万个为什么?》一直伴随着无数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回想自己的孩童时代,就对该书如痴如醉。几十年过去了,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能参与该书新版本的撰写。 最近接受复旦大学封东来教授的邀请,撰写"有些虫子为什么能在水上走?蜘蛛网上的水珠为什么象珍珠串?什么是纳米机器人和分子马达?纳米机器人有何妙用?"等几个专题。自今为止,虽然自己发表过五、六十篇科普文章,但心里仍觉得沉甸甸的。 这次,我一定要用写SCI文章的态度写好科普文章。
3115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所有PDF图书开放免费下载
zhao1198 2012-2-10 15:37
美国的国家学术出版社(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NAP )于2011年6月2日宣布, 将其出版的所有PDF版图书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下载 ,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DRM保护。这其中不仅包括 超过4000种 最新出版的图书,还包括已经提交报告将于未来一段时间出版的图书。 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工程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美国国家医学院(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目标是在维持收支平衡的同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NAP从1994年就开 始提供免费的在线内容。在6月2日的声明之前,这些所有的PDF版图书对发展中国家都是免费的,65%的内容对所有国家用户免费。 网址: http://www.nap.edu/ 附: 全球部分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1.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电子出版库: http://dspace.anu.edu.au/ 2.阿德雷德大学电子文本收藏中心,包括古典文学,哲学,科学和医学著作: http://ebooks.adelaide.edu.au/ 3.澳大利亚数字化人文门户(澳大利亚人文学界的数字化资源门户) http://www.ehum.edu.au/ 4.科廷大学技术文献库(科廷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 http://espace.library.curtin.edu.au/R 5.墨尔本大学电子出版物收藏网 http://www.lib.unimelb.edu.au/eprints/ 1.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电子出版库: http://dspace.anu.edu.au/ 2.阿德雷德大学电子文本收藏中心,包括古典文学,哲学,科学和医学著作: http://ebooks.adelaide.edu.au/ 3.澳大利亚数字化人文门户(澳大利亚人文学界的数字化资源门户) http://www.ehum.edu.au/ 4.科廷大学技术文献库(科廷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 http://espace.library.curtin.edu.au/R 5.墨尔本大学电子出版物收藏网 http://www.lib.unimelb.edu.au/eprints/ 6.昆士兰大学数字文库 http://espace.library.uq.edu.au/ 7.SETIS悉尼大学学术电子文本及图像服务 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 8.新西兰数字文献收集网 http://nzdl.sadl.uleth.ca/cgi-bin/library 9.古腾堡数字化图书馆 http://www.gutenberg.org/wiki/Main_Page 10.Infomotions 西方文学/哲学网 (包括自美国/英国的文学和西方哲学公开著作) http://infomotions.com/ 11.康奈尔大学Arxiv (收藏了物理,数学,非线性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数字化 "预印本" 出版物) http://arxiv.org/ 12.Bartleby.com (包含世界历史百科全书,以及哈佛经典著作,提供免费的电子文本) http://www.bartleby.com/ 13.Bibliomania (提供超过2000部免费电子文献,以及研究成果) http://www.bibliomania.com/ 14.Cogprints(有各类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哲学,生物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电子文献, 部分区域需要注册) http://cogprints.org/ 15.印第安纳大学国际文献档案库(这是一个服务公众的全文数字图书馆,作者可以提交著作,并被连入参考文献) http://dlc.dlib.indiana.edu/dlc/ 16.DLESE地球系统教育数字图书馆( 涵盖了环境,地理,地质,海洋以及其他物理科学;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方法和科学哲学内容) http://www.dlese.org/library/ 17.Elfwood(拥有超过两万部文学和艺术作品,来自超过一千五百名幻想/科幻艺术家和作家) http://www.elfwood.com/ 18.Eserver.org(收藏了大量在线智慧文学和资源,由华盛顿大学创立) http://eserver.org/ 19.IPL互联网公共图书馆 (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http://www.ipl.org/ 20.库尔特·斯塔博的在线图书馆(收藏了古代和现代的大量生物学著作,其中很多珍本, 可在线阅读) http://www.zum.de/ 21.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文献网站 http://ocw.mit.edu/OcwWeb/web/home/home/index.htm 22.美国国家科学院在线数据据库(超过3000部科学,工程和健康卫生方面的著作,可以在线阅读,这些文献代表了美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精华) http://www.nap.edu/ 23.Ndltd.org (搜集了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许多欧洲国家,香港,台湾和美国的论文) http://www.ndltd.org/ 24.宾夕法尼亚大学网站 (有超过 16000 部在线电子书 ,值得一读) : http://digital.library.upenn.edu/books/ 25.牛津大学档案馆 (建于1976年,这里有用于研究和教学的大量高品质文献 资料公共区域可以免费在线检索目录,下载): http://ota.ahds.ac.uk/ 26.弗吉尼亚大学电子文献中心 (超过10000 部可以公开或取的著作(以及超过 164000 幅图像): http://www2.lib.virginia.edu/etext/index.html 27.Gallica.bnf.fr (法兰西国家图书馆资助的网站,法文): http://gallica.bnf.fr/ 28.世界图书馆(世界图书馆,法语) http://abu.cnam.fr/ 29.意大利电子书网站(包括小说,诗歌,古典文学,戏剧,传记,恐怖和幻想小说,新 经济学 等) http://www.ebookgratis.it/ 30.日本文学著作( 格式包括 HTML , ZIP(下载)和日文电子书格式) http://www.aozora.gr.jp/ 31.今日美国开放图书计划 (一家报纸网站的独立部门,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开放了他们的版权,供所有的访客阅) http://www.usatoday.com/life/books/openbooks/2005-02-01-abounding-gutter_x.htm 32.英语文学网站 (超过一千位学生为这个巨大的网站捐助成果,焦点是英语文学) http://www.litencyc.com/ 33.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书 (包括:Abap, Java, Linux, Php, Oracle Vb.net 。 PDF 格式。注意,在下载之前,需先建立一个账户) http://www.downloadfreepdf.com/ 34.数学世界 (为学生,教育家,数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准备的全面地数学百科全书) http://mathworld.wolfram.com/ 35.在线医学百科全书 (超过1500主题的在线医学百科全书,包括康复,疾病,伤害,营养,手术,症状,试验) http://www.healthopedia.com/ 36.医生的免费电子书(免费使用的医学电子书) http://freebooks4doctors.com/ 37.奥地利文献 (超过12000 部奥地利文献,甚至包括明信片,可以在因特网上访问) http://www.literature.at/default.alo ;jsessionid=453DD0DC127BBBB02C863B1887F76E28 38.GPO Access(美国政府文献): http://www.access.gpo.gov/ 39.世界最大的社会科学文献网站(ICPSR)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http://www.icpsr.umich.edu/icpsrweb/ICPSR/ 40.National Academy Press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医学协会等机构的论文/报告/PPT,内容几乎涵盖所有学科) http://www.nationalacademies.org/publications/ 41.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文档,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多种语言,包括中文) http://www.unesco.org/new/en/unesco/
个人分类: 网络资源|17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帖~~模糊c聚类的c/c++代码实现
a6657266 2012-2-3 11:29
/* 模糊C聚类(mahalanobis距离)的C/C++程序实现 1.屏幕输入项:RULE_NUM Max_ITE FU_GRADE BAND图像的行列数ROW,COL 2.输出项:聚类结果图:ClusterResult.raw;聚类中心:Cluster_Center.txt 来源:遥感数据智能处理方法与程序设计 马建文等编著 科学出版社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th.h #define RULE_NUM 7 //类别数目 #define Max_ITE 50 //最大迭代次数 #define FU_GRADE 2.5 //模糊加权指数,取值最佳范围为1.5-2.5 #define error 0.001 //隶属度学习终止函数 #define BAND 3 //波段数 double Random(double f) { double r; r=(f*rand())/RAND_MAX; if(r=f) r=f; return r; } void main() { long i,j,k,l,IT; long NumPatterns,ROW,COL;//样本数 long ID_center ;//记录聚类中心所属的类 long *I; //聚类中心或规则中心所对应的样本编号,-1是无样本与其对应 long *Labclass; //存放分类的结果 unsigned char *A,**band,**NumData,*result_image; double err,U_SUM,ZI,Dij,Dik,Dequ,best,dist; double **OLD_U;//OLD_U 旧的模糊隶属度 double **U;// U 模糊隶属度 subjection double **Rule_Center;//Rule_Center 存放聚类中心的位置 FILE *fp,*cluster_center,*fresult_class; printf("屏幕输入图像的行列数:\n"); scanf("%d%d",ROW,COL); NumPatterns=ROW*COL; for(i=0;iRULE_NUM;i++) ID_center =-1;//初始化类别信息 err=0.0; A=new unsigned char ; for(i=0;iRULE_NUM;i++) A =0; I=new long ; for(i=0;iRULE_NUM;i++) I =-1; band=new unsigned char* ; for(i=0;iBAND;i++) band =new unsigned char ; NumData=new unsigned char* ;//开辟空间读入样本 for(i=0;iNumPatterns;i++) NumData =new unsigned char ; Labclass=new long ;//空间大小等于样本数,开辟空间记录神经元所属类别 for(i=0;iNumPatterns;i++) Labclass =-1; result_image=new unsigned char ; for(i=0;iNumPatterns;i++) result_image =0; //往通道中输入数据 fp=fopen("","rb"); if(fp==NULL) { printf("can not open file!\n"); return; } printf("打开文件成功!\n"); for(i=0;iBAND-1;i++) { fread(band ,1,NumPatterns,fp); fseek(fp,NumPatterns*(i+1),SEEK_SET); } fread(band ,1,NumPatterns,fp); fclose(fp); for(j=0;jBAND;j++) //NumData中输入全部样本 for(i=0;iNumPatterns;i++) NumData =band ; OLD_U=new double* ; for(i=0;iNumPatterns;i++) OLD_U =new double ; U=new double * ;//模糊规则对样本适合度数组 for(i=0;iNumPatterns;i++) U =new double ; Rule_Center=new double * ;//模糊规则中心向量数据 for(i=0;iRULE_NUM;i++) Rule_Center =new double ; //初始化隶属度矩阵 for(i=0;iNumPatterns;i++)//遍历全部数据 { U_SUM=0.0; for(i=0;iRULE_NUM-1;i++)//遍历全部规则-1 { U =Random(1000-1000*U_SUM)/1000.0;//初始化模糊规则对每个训练样本的隶属度 OLD_U =U ; U_SUM=U_SUM+U ;//每一行减1个的隶属度相加 } U =1-U_SUM; OLD_U =U ; } //求模糊规则的RULE_NUM个中心,其维数为BAND. IT=0;//循环变量 err=error+1; while((IT++Max_ITE)(errerror))//循环终止条件 { if(((IT)%10)==0) printf("循环数=%d\n",IT); for(k=0;kRULE_NUM;k++)//遍历规则数,(1)计算公式见书本,相当于第四步 for(i=0;iBAND;i++) //遍历样本维数 { ZI=0.0;//记录分母部分的和 Rule_Center =0.0; for(j=0;jNumPatterns;j++) //所有样本 { Rule_Center =Rule_Center +NumData *pow(U ,FU_GRADE);//POW函数的两个参量都是实数 ZI=ZI+pow(U ,FU_GRADE); } Rule_Center =Rule_Center /ZI;//聚类中心或聚类原型 } for(i=0;iRULE_NUM;i++)//(2)求I ={i|1=i=C,Dil=0} { I =-1;//初始默认状态是-1 Dequ=0.0; for(k=0;kNumPatterns;k++)//样本数 { for(j=0;jBAND;j++)//样本维数 Dequ=Dequ+pow(Rule_Center -NumData ,2);//记录误差平方 if(Dequerror) { I =k; printf("这里有一个I =%d",i,k); }//属于半模糊划分 //规则中心所对应的样本,其编号 } } //计算公式见书本 for(i=0;iNumPatterns;i++) for(j=0;jRULE_NUM;j++)//RULE_NUM个聚类中心;j7 { if(I ==-1)//没有样本与聚类中心对应,多数情况 { //计算Uij;i是样本数;j是聚类个数 U =0.0; for(k=0;kRULE_NUM;k++)//k7 { Dij=0.0; Dik=0.0; for(l=0;lBAND;l++) { Dij=Dij+(NumData -Rule_Center )*(NumData -Rule_Center ); Dik=Dik+(NumData -Rule_Center )*(NumData -Rule_Center ); } U =U +pow(Dij/Dik,1/(FU_GRADE-1)); //FU_GRAED=2.5时需要修改 } U =1/U ; //U //计算Uij结束 } else if(I ==i) U =1.0; else U =0.0; } err=0.0; for(i=0;iRULE_NUM;i++)//更新隶属度矩阵 for(j=0;jNumPatterns;j++) { err=err+fabs(OLD_U -U ); OLD_U =U ; } } //while 循环结束 //加入聚类中心的所属类别信息,然后按类别1,2...7的顺序输出 for(i=0;iNumPatterns;i++)//计算最小距离 { best=1.0e99; for(k=0;kRULE_NUM;k++) { dist=0; for(j=0;jBAND;j++) { dist+=(band -Rule_Center )*(band -Rule_Center ); if(bestdist) { best=dist; Labclass =k;//这里有最小距离的为所属的类,加距离阈值后可产生不可分的类别 } } } for(i=0;iRULE_NUM;i++) A =(i+1)*255/RULE_NUM;//各类的灰度值36,72,109,145,182,218,255 for(i=0;iNumPatterns;i++) { for(j=0;jRULE_NUM;j++) { if(Labclass ==j) { result_image =A ; } } } fresult_class=fopen("ClusterResult.raw","wb"); fwrite(result_image,1,NumPatterns,fresult_class); fclose(fresult_class); //输出聚类中心 cluster_center=fopen("Cluster_Center.txt","wb"); if(cluster_center==NULL) exit(1); for(k=0;kRULE_NUM;k++) { for(i=0;iBAND;i++) { fprintf(cluster_center,"%lf",Rule_Center ); } fprintf(cluster_center,"\n"); } fclose(cluster_center); for(i=0;iNumPatterns;i++) delete ; delete band ; delete Labclass; for(i=0;iRULE_NUM;i++) delete ; delete OLD_U; for(i=0;iRULE_NUM;i++) delete ; delete Rule_Center ; delete result_image; delete I; }
31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机械史成就鼓舞机械行业创新发展
kejidaobao 2012-1-31 15:07
文/罗圣国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100多位专家学者、历经近十年、呕心沥血编写的800多万字的鸿篇巨著《中国机械史》,于2011年6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无疑是中国机械工程界的一件重要事件,结束了中国没有一部系统、完整的机械史专著的现状。 《中国机械史》分为“图志卷”、“通史卷”、“技术卷”、“行业卷”4部,其中“图志卷”以10多万文字、650多幅图片、图文并茂的设计,率先面世。 《中国机械史:图志卷》包含“中国古代机械史”、“中国近代机械史”、“中国现代机械史”3部分,详尽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机械发明和应用、近代和现代机械工业的产生和发展、21世纪以来机械工业高速发展的重大成就,显现出中国从远远落后于世界到成为世界机械大国的奋斗历程,它实际上是《中国机械史》浓缩本,也是用珍贵图片直观表述的普及本。 机械工业为各行各业提供先进生产设备、促进和提高生产水平,是工业的基础。机械工程学科则是工学学科的主干,其重要性、从业人数处在前列。在高等教育中,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人数历来是工科专业中最多的之一。然而,中国关于机械史的研究和著作较少。1962年,清华大学副校长刘仙洲编写、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篇》,可惜因各种原因,直至刘仙洲去世,此书也未能全部完成。1954年,英国学者李约瑟编写、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列举了大量中国古代影响巨大的机械发明,但他未看到现代中国机械工业的惊人发展和成就。1992年始,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陆续出版,其中“机械卷”于200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中国机械史。 中国古代机械的发明、应用取得的高水平成就,曾长期领先世界。但后来由于封建社会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中国机械工业停滞不前,远远落后于世界。直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机械工业得到飞速发展。《中国机械史》真实纪录了这一由领先到落后,又由落后到崛起的历史过程。 “图志卷”用翔实的数据,介绍了中国现代机械工业1949—2008年的发展概况,从中可看到中国的惊人成就。例如,机械工业的总产值增长了2.2万倍,2009年产销量已高于日本、美国、德国,机械工业从落后于发达国家100多年,迅速提高到21世纪世界先进水平。许多重要机械产品的产量和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成为机械大国。《中国机械史》并未因成就而过热,它冷静地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豪不讳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指出一些重要行业和产品仍然有10年以上的差距,揭示了走向机械强国的艰难道路和努力方向。 机械工业涵盖了所有的装备制造部门,涉及非常广泛的众多行业,规模巨大,产品众多。编者从浩瀚的各类成就中,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品种、产品、数据进行介绍,读者能集中、概括地迅速了解中国机械工业目前的现状和水平。例如,在“中国机械工业发展概况表(1949—2008年)”中,对机械工业总产值、企业数、职工人数、主要产品(如金属切削机床、汽车、内燃机等)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在介绍产品的技术水平方面,编者作出了努力,例如在介绍滚动轴承时,指出中国已经能制造最小直径为0.207mm、重量仅0.017kg、最大直径6.07m、重量达16.87吨的滚动轴承。这些论述无疑丰富了读者的知识,很有实际意义。 “图志卷”以主要篇幅讲述“中国现代机械史”,体现了“厚今薄古”的重要指导思想。本书详细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机械工业的发展历程(1949—2008年),并对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例如:“一五”时期的156项工程,“大跃进”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的代表性工程建设和产品,如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1.2万吨水压机的研制、“三线建设”以及重大装备(发电设备、石油装备、大型冶金设备、矿山设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轨道车辆)跨越式发展的成就作了论述。“图志卷”还以精美图片介绍中国机械工业最新的、高技术水平的产品,例如GMC2060u桥式龙门五轴加工中心、中国首条矩形柔性加工自动线、CKX5680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加工机床、直径6.07m的转盘轴承、三峡700MW水电机组、矿用55m3挖掘机、220吨电动轮自卸车、5500mm厚板轧机、147000m3的LNG(液化天然气)船、CHR3型时速350km的铁路动车组、歼-11战斗机、神舟飞船等。“图志卷”在许多部分突出介绍了为中国机械工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一些大型骨干企业,例如第一汽车厂、第一重型机器厂、洛阳轴承厂、东方电机厂、沈阳机床厂等。这体现了中国机械工业新水平的尖端成果,表明了中国机械工业走向机械世界强国的努力。 学习历史,以史为鉴,认清历史责任是最为重要的。目前,在中国高等学校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所学学科、专业的总体情况、学习内容和目标,一般都开设了“学科概论”一类的课程,《中国机械史》就为机械类专业这类课程提供了最丰富、最权威的教材,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和取得的惊人成就,鼓舞我们继承先辈的奋斗精神,为机械工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个人分类: 栏目:书评|304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学术著作达标率不到3%
xuxiujiang 2012-1-17 12:28
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近召开的第二届专家研讨会上,有位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学术著作整体写作水平较差,参照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芝加哥标准,中国学术著作的达标率不到3%,这意味着,在每年中国公开出版的3万多种学术著作中,符合学术著作表达常规要求的作品不到1千册。中国的学术著作在介绍自己研究的是什么问题,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其研究方法的原理是什么,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等学术著作表达的要件上,普遍存在残缺漏项的情况,交待不清或论证不严谨是中国学术著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中国学者学术表达能力差,与出版界的素质偏低有很大关系。据调查,95%以上的中国出版社社长没听过芝加哥标准。绝大多数出版社的编辑不能给作者正确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22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某国家级出版基金评审专家意见:敬业点行不?
热度 1 jinshuqin 2012-1-12 12:50
声明一下,不是国家社科基金的后期资助项目,目前我对社科基金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还保留一丝希望。 今天(2012年1月12日)收到2010年申报某国家级出版基金的同行评审意见(邮戳显示寄信日期是2012年1月9日),没批准预料之中,因为当初报的时候出版社的朋友就告诉我,这个基金非常难申请,你最好整几个院士的推荐信。我无名小卒一个,哪里整院士推荐信去啊。抱着对该基金的无比景仰,交了申请书,重在参与嘛。可是今天收到同行评议意见,被某些评审专家的意见雷到了。 关于“水污染防治”的提法。在环境和环境管理领域通常说“水污染控制” 。亲爱的同行,大牛评委,或者你那不争气的学生,你知道中国有一部法叫做《水污染防治法》吗?难道这个不是在环境领域适用的?不是在环境管理领域适用的? 好吧,我可以原谅你,因为你可能是搞工程的,你真不知道防治等于预防加治理,你怕污染都被防住了你就再也骗不到国家的钱了。但是,我不能原谅你连中国话都不会说啊!请看下面评语: “…一书针对…,提出了一些观点,也比较系统, 还是有一定其中一些观点还是有特色和应用价值的 ,…”。拜托,敬业点行吗,把复制的内容粘贴到对的地方。 未获批准一点都不难过,学术上观点不同也无所谓,况且另外两个评委都给了正面的意见,其中有一个还给了“优秀”二字。但是这位老兄的这两句话给我的感觉跟当年看《神雕侠侣》,看到小龙女被那猥琐道士给玷污后的感觉一样,不吐不快啊!
个人分类: 专业视角|351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篇老印"勇敢的"论文剽窃
热度 5 远行的骆驼 2012-1-11 14:39
一篇老印"勇敢的"论文剽窃
剽窃有很多种,但是直接copy显然是最笨的。在今天网络发达的今天,这种剽窃如果能发生在国际名期刊就更少见;而这事情就发生了。很奇怪的是如何绕过了审稿人,要知道Elsevier出版社给审稿人赠送了检索系统使用权。 事情是这样的来自印度的作者直接copy了意大利作者发表在一流药物化学杂志JMC的2001的一篇论文,2010年发表在著名的药物化学杂志《欧洲药物化学杂志》。显然躲得初一躲不过初五 ,估计是被读者或者原作者本人举报了,欧洲药物化学杂志主编很生气。这事情对杂志的声誉也是严重的损害。 撤稿理由;This article has been retracted at the request of the Editor-in-Chief. Reason: The aforementioned paper carries numerous instances of directly copied text from a previous paper published in 2001 i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44 (2001) 4359e4369: 。。。。 The paper published in 2010 by Sahoo and Behera directly copies substantial quantities (practically the entire paper) of the original published by Settimo et al. The 2010 paper should therefore be removed for reasons of excessive and direct plagiarism. 我之前还报道了一次作者“非故意”报道了已经存在的“新化合物”在新领域的应用,后来在引用本该引用的论文后还是发表的故事。见前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231do=blogid=363247 剽窃声明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7112 次阅读|6 个评论
爱因斯坦与地球科学
热度 2 hillside 2012-1-4 14:02
我不知道爱因斯坦在地球科学方面有哪些见解。据新浪读书之《上帝的指纹》(英国葛瑞姆.汉卡克著)中介绍: “已故的查尔斯·哈普古德生前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基恩学院教授科学史。他既不是地理学家,也不是古代史学者,但是他的研究却不仅震撼了世界历史的基础,而且对世界地理这个庞然大物也发起了冲击。他将被后人永远缅怀。爱因斯坦是最先发现这一点的人之一,所以他破例为哈普古德1953年发表的一本新书作序。几年之后,他开始了对皮瑞·雷斯地图的调查。他在序言中说:‘我经常收到人们的来信,咨询我对他们尚未发表的观点的看法。不用说这些观点大都缺乏科学依据。但是哈普古德先生的第一封信却令我大开眼界。他的观点如此朴实无华,又如此新颖独到,如果能进一步得到证实的话,在所有与地壳历史相关的研究中都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哈普古德在1953年的著作中所提出的“观点”,是一个世界地理理论。这一理论对南极洲为什么直至公元前4000年才被冰雪覆盖的原因和过程做了简洁的说明,还讲述了许多其他地球科学的异常现象。”我核对了《上帝的指纹》(民族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第12页)一书,译风与表达有些差异,但内容大体与新浪网介相同。 有网友点评:“《上帝的指纹》总归是有些牵强。这本书算不上是严肃的论述,但是作为小说也不够戏剧性。很多传统上已经有定论的问题,例如最后一个冰河时代造成的人类集体洪水记忆和金字塔建设的过程,都被又一次扯出来,再用神秘夸张的语言重新描述一次。而很多其实没什么的事情,反而被用现代科学理论在重新解释出一个神秘主义的结果。在这本书里,太多我们熟悉的三流科幻杂志的故事被正经八百地作为论据,意图证明作者的观点。” 我想问一下,撇开对错不谈,爱因斯坦确实写过这样的序言吗?是不是作者的虚构?
个人分类: 人物沧桑|3401 次阅读|4 个评论
千疮百孔的库姆塔格
热度 1 blownsand 2011-12-27 09:56
千疮百孔的库姆塔格
最近,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董治宝等著)。翻阅此书时想起了2010年的烟台会议。会议期间,邻座的林科院卢琦研究员说董治宝研究员最近为库姆塔格沙漠定义了一种新沙丘。当时满脑子是海鲜和啤酒,没太在意。刚才看了看Google Earth和几篇文献,发现了有意思的事情。第一,库姆塔格北部已经被相关人员挖得千疮百孔;第二,研究地点基本相同,不同研究者给出的沙丘类型不一致;第三,可以继续围观。  千疮百孔的库姆塔格 Z. Dong et al., Geomorphology 123 (2010) 122–128. J. Qu et al., Sci China Earth Sci 54 (2011) 1215–1225.
137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所有PDF图书开放免费下载
热度 3 jerrycueb 2011-12-24 16:28
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所有PDF图书开放免费下载 美国 的国家学术出版社(National Academies Press,NAP)于 2011 年6月2日宣布,将其出版的所有PDF版图书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 下载 ,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DRM保护。这其中不仅包括超过4000种最新出版的图书,还包括已经提交报告将于未来一段 时间 出版的图书。 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工程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美国国家医学院(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目标是在维持收支平衡的同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NAP从1994年就开始提供免费的在线内容。在6月2日的声明之前,这些所有的PDF版图书对发展 中国 家都是免费的,65%的内容对所有国家用户免费。 网址: http://www.nap.edu/ 附:全球部分免费开放的电子 图书馆 1.澳大利亚国立 大学 ANU电子出版库: http://dspace.anu.edu.au/ 2.阿德雷德大学电子文本收藏中心,包括古典文学,哲学,科学和医学著作: http://ebooks.adelaide.edu.au/ 3.澳大利亚数字化人文门户(澳大利亚人文学界的数字化 资源 门户) http://www.ehum.edu.au/ 4.科廷大学技术文献库(科廷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和 研究生 的科研成果) http://espace.library.curtin.edu.au/R 5.墨尔本大学电子出版物收藏网 http://www.lib.unimelb.edu.au/eprints/ 6.昆士兰大学数字文库 http://espace.library.uq.edu.au/ 7.SETIS悉尼大学学术电子文本及图像服务 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 8.新西兰数字文献收集网 http://nzdl.sadl.uleth.ca/cgi-bin/library 9.古腾堡数字化图书馆 http://www.gutenberg.org/wiki/Main_Page 10.Infomotions 西方文学/哲学网 (包括自美国/英国的文学和西方哲学公开著作) http://infomotions.com/ 11.康奈尔大学Arxiv (收藏了物理,数学,非线性科学和 计算机 科学方面的数字化 "预印本" 出版物) http://arxiv.org/ 12.Bartleby.com (包含世界历史百科全书,以及哈佛经典著作,提供免费的电子文本) http://www.bartleby.com/ 13.Bibliomania (提供超过2000部免费电子文献,以及研究成果) http://www.bibliomania.com/ 14.Cogprints(有各类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哲学,生物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电子文献, 部分区域需要注册) http://cogprints.org/ 15.印第安纳大学国际文献档案库(这是一个服务公众的全文数字图书馆,作者可以提交著作,并被连入参考文献) http://dlc.dlib.indiana.edu/dlc/ 16.DLESE地球系统教育数字图书馆( 涵盖了环境,地理,地质,海洋以及其他物理科学;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方法和科学哲学内容) http://www.dlese.org/library/ 17.Elfwood(拥有超过两万部文学和艺术作品,来自超过一千五百名幻想/科幻艺术家和作家) http://www.elfwood.com/ 18.Eserver.org(收藏了大量在线智慧文学和资源,由华盛顿大学创立) http://eserver.org/ 19.IPL互联网公共图书馆 (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http://www.ipl.org/ 20.库尔特·斯塔博的在线图书馆(收藏了古代和现代的大量生物学著作,其中很多珍本, 可在线阅读) http://www.zum.de/ 21.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文献网站 http://ocw.mit.edu/OcwWeb/web/home/home/index.htm 22.美国国家科学院在线数据据库(超过3000部科学,工程和 健康 卫生方面的著作,可以在线阅读,这些文献代表了美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精华) http://www.nap.edu/ 23.Ndltd.org (搜集了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许多欧洲国家,香港,台湾和美国的论文) http://www.ndltd.org/ 24.宾夕法尼亚大学网站 (有超过 16000 部在线 电子书 ,值得一读) : http://digital.library.upenn.edu/books/ 25.牛津大学档案馆 (建于1976年,这里有用于研究和教学的大量高品质文献 资料公共区域可以免费在线检索目录,下载): http://ota.ahds.ac.uk/ 26.弗吉尼亚大学电子文献中心 (超过10000 部可以公开或取的著作(以及超过 164000 幅图像): http://www2.lib.virginia.edu/etext/index.html 27.Gallica.bnf.fr (法兰西国家图书馆资助的网站,法文): http://gallica.bnf.fr/ 28.世界图书馆(世界图书馆,法语) http://abu.cnam.fr/ 29.意大利电子书网站(包括小说,诗歌,古典文学,戏剧,传记,恐怖和幻想小说,新经济学等) http://www.ebookgratis.it/ 30.日本文学著作( 格式包括 HTML , ZIP(下载)和日文电子书格式) http://www.aozora.gr.jp/ 31.今日美国开放图书计划 (一家报纸网站的独立部门,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开放了他们的版权,供所有的访客阅) http://www.usatoday.com/life/boo ... unding-gutter_x.htm 32. 英语 文学网站 (超过一千位学生为这个巨大的网站捐助成果,焦点是英语文学) http://www.litencyc.com/ 33.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书 (包括:Abap, Java, Linux , Php, Oracle Vb.net 。 PDF 格式。注意,在下载之前,需先建立一个账户) http://www.downloadfreepdf.com/ 34.数学世界 (为学生,教育家,数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准备的全面地数学百科全书) http://mathworld.wolfram.com/ 35.在线医学百科全书 (超过1500主题的在线医学百科全书,包括康复,疾病,伤害,营养,手术,症状,试验) http://www.healthopedia.com/ 36.医生的免费电子书(免费使用的医学电子书) http://freebooks4doctors.com/ 37.奥地利文献 (超过12000 部奥地利文献,甚至包括明信片,可以在因特网上访问) http://www.literature.at/default.alo ;jsessionid=453DD0DC127BBBB02C863B1887F76E28 38.GPO Access(美国政府文献): http://www.access.gpo.gov/ 39.世界最大的社会科学文献网站(ICPSR)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http://www.icpsr.umich.edu/icpsrweb/ICPSR/ 40.National Academy Press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医学协会等机构的论文/报告/PPT,内容几乎涵盖所有学科) http://www.nationalacademies.org/publications/ 41.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文档,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多种语言,包括中文) http://www.unesco.org/new/en/unesco/ 源地址: 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735664888owner=200179653
个人分类: 数据专题|3908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来自校内的好消息: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所有PDF图书开放免费下载
Ironoxide 2011-12-23 22:11
美国 的国家学术出版社(National Academies Press,NAP)于 2011 年6月2日宣布,将其出版的所有PDF版图书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 下载 ,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DRM保护。这其中不仅包括超过4000种最新出版的图书,还包括已经提交报告将于未来一段 时间 出版的图书。 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工程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美国国家医学院(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目标是在维持收支平衡的同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NAP从1994年就开始提供免费的在线内容。在6月2日的声明之前,这些所有的PDF版图书对发展 中国 家都是免费的,65%的内容对所有国家用户免费。 网址: http://www.nap.edu/ 附:全球部分免费开放的电子 图书馆 1.澳大利亚国立 大学 ANU电子出版库: http://dspace.anu.edu.au/ 2.阿德雷德大学电子文本收藏中心,包括古典文学,哲学,科学和医学著作: http://ebooks.adelaide.edu.au/ 3.澳大利亚数字化人文门户(澳大利亚人文学界的数字化 资源 门户) http://www.ehum.edu.au/ 4.科廷大学技术文献库(科廷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和 研究生 的科研成果) http://espace.library.curtin.edu.au/R 5.墨尔本大学电子出版物收藏网 http://www.lib.unimelb.edu.au/eprints/ 6.昆士兰大学数字文库 http://espace.library.uq.edu.au/ 7.SETIS悉尼大学学术电子文本及图像服务 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 8.新西兰数字文献收集网 http://nzdl.sadl.uleth.ca/cgi-bin/library 9.古腾堡数字化图书馆 http://www.gutenberg.org/wiki/Main_Page 10.Infomotions 西方文学/哲学网 (包括自美国/英国的文学和西方哲学公开著作) http://infomotions.com/ 11.康奈尔大学Arxiv (收藏了物理,数学,非线性科学和 计算机 科学方面的数字化 "预印本" 出版物) http://arxiv.org/ 12.Bartleby.com (包含世界历史百科全书,以及哈佛经典著作,提供免费的电子文本) http://www.bartleby.com/ 13.Bibliomania (提供超过2000部免费电子文献,以及研究成果) http://www.bibliomania.com/ 14.Cogprints(有各类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哲学,生物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电子文献, 部分区域需要注册) http://cogprints.org/ 15.印第安纳大学国际文献档案库(这是一个服务公众的全文数字图书馆,作者可以提交著作,并被连入参考文献) http://dlc.dlib.indiana.edu/dlc/ 16.DLESE地球系统教育数字图书馆( 涵盖了环境,地理,地质,海洋以及其他物理科学;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方法和科学哲学内容) http://www.dlese.org/library/ 17.Elfwood(拥有超过两万部文学和艺术作品,来自超过一千五百名幻想/科幻艺术家和作家) http://www.elfwood.com/ 18.Eserver.org(收藏了大量在线智慧文学和资源,由华盛顿大学创立) http://eserver.org/ 19.IPL互联网公共图书馆 (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http://www.ipl.org/ 20.库尔特·斯塔博的在线图书馆(收藏了古代和现代的大量生物学著作,其中很多珍本, 可在线阅读) http://www.zum.de/ 21.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文献网站 http://ocw.mit.edu/OcwWeb/web/home/home/index.htm 22.美国国家科学院在线数据据库(超过3000部科学,工程和 健康 卫生方面的著作,可以在线阅读,这些文献代表了美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精华) http://www.nap.edu/ 23.Ndltd.org (搜集了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许多欧洲国家,香港,台湾和美国的论文) http://www.ndltd.org/ 24.宾夕法尼亚大学网站 (有超过 16000 部在线 电子书 ,值得一读) : http://digital.library.upenn.edu/books/ 25.牛津大学档案馆 (建于1976年,这里有用于研究和教学的大量高品质文献 资料公共区域可以免费在线检索目录,下载): http://ota.ahds.ac.uk/ 26.弗吉尼亚大学电子文献中心 (超过10000 部可以公开或取的著作(以及超过 164000 幅图像): http://www2.lib.virginia.edu/etext/index.html 27.Gallica.bnf.fr (法兰西国家图书馆资助的网站,法文): http://gallica.bnf.fr/ 28.世界图书馆(世界图书馆,法语) http://abu.cnam.fr/ 29.意大利电子书网站(包括小说,诗歌,古典文学,戏剧,传记,恐怖和幻想小说,新经济学等) http://www.ebookgratis.it/ 30.日本文学著作( 格式包括 HTML , ZIP(下载)和日文电子书格式) http://www.aozora.gr.jp/ 31.今日美国开放图书计划 (一家报纸网站的独立部门,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开放了他们的版权,供所有的访客阅) http://www.usatoday.com/life/boo ... unding-gutter_x.htm 32. 英语 文学网站 (超过一千位学生为这个巨大的网站捐助成果,焦点是英语文学) http://www.litencyc.com/ 33.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书 (包括:Abap, Java, Linux , Php, Oracle Vb.net 。 PDF 格式。注意,在下载之前,需先建立一个账户) http://www.downloadfreepdf.com/ 34.数学世界 (为学生,教育家,数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准备的全面地数学百科全书) http://mathworld.wolfram.com/ 35.在线医学百科全书 (超过1500主题的在线医学百科全书,包括康复,疾病,伤害,营养,手术,症状,试验) http://www.healthopedia.com/ 36.医生的免费电子书(免费使用的医学电子书) http://freebooks4doctors.com/ 37.奥地利文献 (超过12000 部奥地利文献,甚至包括明信片,可以在因特网上访问) http://www.literature.at/default.alo ;jsessionid=453DD0DC127BBBB02C863B1887F76E28 38.GPO Access(美国政府文献): http://www.access.gpo.gov/ 39.世界最大的社会科学文献网站(ICPSR)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http://www.icpsr.umich.edu/icpsrweb/ICPSR/ 40.National Academy Press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医学协会等机构的论文/报告/PPT,内容几乎涵盖所有学科) http://www.nationalacademies.org/publications/ 41.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文档,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多种语言,包括中文) http://www.unesco.org/new/en/unesco/
31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会议论文投稿技巧之如何选会议
wlp8631 2011-12-17 00:08
如果你希望你的会议论文被EI收录检索,请参照以下经验 :   一、会议论文出版社:会议EI收录其实与主办方关系很小,甚至没有任何关系,第一要素主要处决于论文会议   集的出版单位,根据经验,例举全球著名出版社如下:   1、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100%EI收录   2、美国机械工程学会出版社(ASME):100%EI收录   3、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出版社(ASCE):100%EI收录   4、美国电子电气工程计算机学会出版社(IEEE CS):99%EI收录   5、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出版社(IEEE):90%EI收录   6、英国工程技术出版社(IET):90%EI收录   7、法国Atlantis Press:70%         二、在确定第一要素后,请考察会议主席的诚信度   1、国际一级学会发起:如IFAC、IEEE等。如果IEEE发起的会议IEEE要占51%的注册费,因此,该类会议注册费均在500美元以上。请注意中国2007年只有一个是IEEE发起的,即ICMA2007,其他均不是,2008年目前中国没有一个会议是IEEE发起。   2、国家一级学会发起:如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通讯学会等,如WCICA、CCC等   3、各大学校级领导:中国大学校级领导作为主席办国际会议具有中国特色(如ICTE等)。   4、国际一级学会技术支持:如IEEE CS、IEEE、IET、ASME、ASCE等。如ICIC、ICNC)   5、其他学者         三、掌握以上两点后,请注意你的论文格式与英文摘要的书写,         四、EI自然OK!         1、我仅仅讨论的是EI收录的技巧,不是讨论会议的水平。会议仅仅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不像期刊,每个都有一个影响因子。   2、ICMA2007确实是2007年唯一在中国由IEEE发起的会议。另外,它不是由IEEE CS出版,而是由IEEE出版,区别于其他会议有三点(1)会议常规注费费高500美元,因IEEE要占大头。(2)设有IEEE会员注册费,这是IEEE会员的权利,因为他们每年交纳500-1000元的会费。(3)EI收录快,两个月全部搞定,这是组织方与IEEE的约定。   3、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确实是全球最高水平的出版社,尽管LNCS被SCI淘汰,但在国外,还是得到同行的认可。LNCS仍然被EI和ISTP双收录,收录的时间处决于出版商论文集递交的时间与EI对论文进行加工时间。由于LNCS出版量太大,且这两年大部分集中在东亚,由于担心被EI也淘汰,所以在大量减少出版量的同时,现在开始延迟递交,获取一个每年的EI收录的平衡,不至于全部集中有2006和2007年,另外他们也希望在2009年重返SCI。所以LNCS出版的论文EI收录肯定没问题,只是时间问题。另外,国内知名大学学报均想向斯普林格出版社靠拢,如武汉大学学报英文版和中南大学英文版均改由斯普林格出版,已从EI中国收录期刊中消失,不过他们已成功被SCI收录。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斯普林格出版社的影响力。      3、如果你只是希望论文能被EI,建议你不要投欧美国家的会议,因为他们对EI检索根本不重视,因此,有些会开完后论文集根本不送EI总部,或者拖得很迟。作者曾参加23次国际会议,其中的21次被SCI/EI/ISTP收录,唯一的两次没有被收录的恰恰是2004年美国举办的两个知名国际会议,所以,如果你的目的是希望论文被收录,没必要舍近求远,况且欧美国家的会议注册费在500-800美元间,特贵。   4、英国的IET出版的能EI,一般9个月左右,我06年曾参加了一次国际会议,只发表了论文摘要,居然也被收录了,成了我最短的EI收录论文,仅仅约500字。   5、上面只是我的经验,当然你们无法考证,我发表的5篇斯普林格出版社全部EI、ISTP收录,其中3篇SCI收录。发表在IEEE CS上的6篇全部EI、ISTP收录,发表在IEEE上的5篇中全部ISTP收录,4篇EI收录,一篇没被EI收录是2003年的ICNNSP。发表在IET上的两篇全部EI、ISTP收录。发表在ASCE上的两篇全部EI、ISTP收录。我同学发表在ASME上的3篇全部EI、ISTP收录。   6、国际一级学会发起的会议诚信度应该不需要说明。   7、国家一级学会成员主席一般都是院士,他们的诚信度也应该不需要说明。   8、各大学校级领导做主席,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因此,发布的会议信息可靠信更高。   9、其他学者排在最后,因为一个长江学者(刘新芝)能如此忽悠学生,我们还能相信谁。            尊么才算是被EI真正收录呢???图书馆网络上那个EI数据库可以查得到就算吗?      首先需要登录ei数据库连接:      http://www.lib.tsinghua.edu.cn/chinese/EI-village/Eiopen2.html      有的读者在检索论文是否被EI 数据库收录时,只要点开EI检索平台,不挑选数据库,就直接输入检索词,如有结果就认为文章被EI数据库收录了,其实不然。虽然有检索结果,但不一定都是被EI数据库收录,因为在“Engineering Village 2”这个检索平台上,有“Compendex(工程索引)”和“Inspec(英国科学文摘)”两个数据库,检索时,首先要选择数据库。如果检索论文是否被EI收录,必须选择“Compendex”。此外,将检索出的结果展开后也可以判断此文是被哪个数据库收录,其区别如下: 1. EI收录: 检索序列号是11位数字; Database:Compendex. 2. Inspecs收录:检索序列号是7位数字; Database:Inspec. EI数据库核心部分与非核心部分的区别在检索结果中,凡含有: 1. Abstract 2. Ei main heading 3. Ei classification codes 以上三个字段的(三者缺一不可)为核心部分收录,否则为Page one部分收录
个人分类: 论文发表|0 个评论
方法课上讲类书
热度 1 BMK 2011-12-11 00:46
我们学校招收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以来,每届学生的方法论课都由我来上。这门课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教材,只是按照我编写的教学大纲,结合我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前辈大师的经典论著,向同学们阐释治学之道。今天讲类书,讲到高兴的地方,向同学们说,我要就讲课内容写一篇博文。 类书是一种文史学者常用的工具书。它汇编各种文献资料,分门别类,编撰而成,以供人们的检索、引用之便。从内容来说,类书分为综合与专门两种,综合类书如人们常用的《初学记》、《艺文类聚》等,专门的如《册府元龟》、《广群芳谱》、《骈字类编》等。在讲课中,我从实用出发,只大略讲了类书的一般知识及检索方法,重点是讲述我自己对类书的认识过程与使用经验。 我在本科阶段开始注意到类书,大三时,购买并阅读了刘叶秋先生所著《类书简说》。《类书简说》是一本只有4万字的小册子,但专家所撰写,内容丰富。这本书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历年来,我陆续购买了《初学记》、《艺文类聚》、《渊鉴类涵》、《广群芳谱》、《册府元龟》、《文苑英华》、《骈字类编》等多种类书,现在我手头保存的还有《佩文韵府》及敦煌遗书中的“古类书语对”等其他此类文献。 我对同学们说,虽然电子文献越来越普遍,使用也方便,但到目前为止,类书等传统工具书还是不可替代的。 我撰写论文中使用类书的第一个例子是《册府元龟》。《册府元龟》内容主要采撷自文史经典,所以一般被认为文献价值不够大,但也不尽然。陈奇遒先生《吕氏春秋校释》引《尚书大传》“三象重释而献白雉”,断定《周颂》中的“三象”为三头大象。我在撰写《论周颂三象》时,指出“三象重译”的“象”当为《周礼·大行人》之“象胥”即古代的翻译官,我在论文中写道,《册府元龟》所引,正作“以三象胥重译而献白雉”。我最终判定“三象”的“象”是“法象”之意,从而解决了《周颂》研究中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所列举的第二个例子是古代舞赋的检索。我在写作《巾舞歌辞校释》一文时,使用《初学记》、《艺文类聚》等,检索到张衡《舞赋》等资料,从而比较成功地解说了《巾舞歌辞》中所记录的舞蹈动作,比先师杨公骥先生更完整地描述了《公莫舞》这个著名的古代舞剧的舞容。 第三个例子是敦煌遗书中的“古类书语对”的使用。我在撰写《“扶轮”考》一文时,使用了这件出土文献。将其与传世文献结合起来,解决了元杂剧《赵氏孤儿》中看似不通的“扶轮”一语的使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辞语的考证,我发现《赵氏孤儿》本事的来源不能简单地断为出自《左传》或《史记》等史书,更直接的创作素材是采自历代小说话本与其他表演艺术。这一结论不止对《赵氏孤儿》,而且对于元杂剧乃至其他古代戏剧中“历史剧”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复旦学报》“中国文学演变与实证研究”栏目在发表该文时,前有“主持人的话”,说:“本专栏这次发表的姚小鸥教授之作,虽是一篇短文,但所考内容既有益于对古籍中一个重要问题的理解,考证本身又扎实可信,今后如有这类文章,本栏也十分欢迎。” 其实,我在撰写《成相杂辞考》一文时,也使用过类书中的资料。那篇文章曾带给我巨大的学术声誉,不过时间有限,讲课时我只提了一句,没有展开叙述。 我所藏类书虽是所谓大路货,但几乎都有一个值得记忆的故事。比如购买《册府元龟》,就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当时正值我十分困难的时期,这部书定价一百八十元,现在看来不贵,但当时是我一个多月的生活费。虽然只是有效地使用过这一次,却令我永世难忘。 说明:这篇博文周五晚上开始写,历时三天,今天才写完。
3338 次阅读|2 个评论
给一家热衷于引进优秀科普与科学文化著作的出版社的建议
热度 6 Wuyishan 2011-12-6 06:57
给一家热衷于引进优秀科普与科学文化著作的出版社的建议 ( 2011 年 10 月 27 日) 武夷山 感谢贵社邀请我参加你们的译著丛书首发式。现将我想提的两条建议浓缩地表达一下。 首先,保留原书的脚注、参考文献、索引的做法很好。希望“好事做到家”,在中文索引词部分还要注明有关词汇所出现的页码。此事不难,用软件跑一遍即可。 其次,今后在各项工作中可以更广泛地利用网络。例如,如何选题?除了内部讨论、听取外部专家意见外,还可利用网络上的有用信息。网上潜伏了一大批高人,争取将其高见利用起来。例如,豆瓣网上,有些人的鉴书品味是很好的。我在个人博客上也经常介绍海外新著。此外,还可以搞“网上征集译著选题”活动,如征文一样。这样,一方面集思广益,另一方面是宣传出版社的绝妙手段。还有,译者碰到难译的硬骨头了,可以搞“网上翻译挑战赛”,一定有人响应。最近,《乔布斯传》中他写给妻子的信,网上就出现了很多翻译版本,还都是义务劳动,但大家翻译热情很高。 总之,这类活动,即使没达到征集理想选题、攻克翻译难关的目的,也一定能收大大的广告宣传之效,何乐而不为呢?
个人分类: 科普小兵|3326 次阅读|8 个评论
细数我的课件: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热度 1 zlhua 2011-12-1 10:43
2009年4月14日最后修改 授课班级:物工08 当时状态:怀孕 教材:刘卫国 严晖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SQL Server 清华大学出版社 自我评价:第一次做数据库技术的课件,当时很迟才拿到教材,时间很紧...做的时候很赶...对教材里作者提供的有些东西没有吃透...特别是发现里面有些谬误后...产生了很多质疑...所以补充了很多自己觉得正确的东西..感觉里面有些简单的东西写得太复杂了,整体内容不简洁! 分析原因:可能当时带的是低年级的新生,自己很久没有给低年级上过课(前面3年多都是给高年级学生上),有点摸不准低年级学生的胃口...害怕学生听不懂,所以就弄很多参考资料,中途就发现学生有点消化不良了,但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还是硬着头皮按计划讲完了... 教学效果:虽然当时自己花了很多心思,但不适合就是不好!最后学生评教,效果只是一个良.... 个人感受:自从05年底评上讲师后,之后几乎年年得优,评估07那年还得了个最优,当时好像是最高分...所以,个人感觉比较好...还自己按照自己的专业兴趣...申请转到了自己喜欢的电子商务系...最后,却得了个良...当时挺郁闷的...特别是想起当时自己怀着宝宝穿着防辐射衣在书房备课的情景...就更加辛酸... 呵呵,不过现在倒觉得当时自己挺傻的... SQL Server08-09-2(zlhua 2009.4.13).rar
个人分类: 自省自立|3302 次阅读|2 个评论
质疑伽莫夫,质疑《从一到无穷大》(1)
热度 1 jinkai719 2011-11-20 00:21
《 从一到无穷大》是一本,我在博士一年级读到的!真是可惜啊,我的师弟跟我说他小学就读过了!小时候,我最爱文科书籍了,到了高中,金庸的小说,古龙的小说,基本上所有的武侠书,我都看过了,看完了金庸的,我还觉得没有书可读了,想想就汗颜;中国四大名著人民出版社的我全读了,国外的名著,我大多数也都看了,去我老爸的学校,我第一件事就是喜欢读外国书了,但是从来不去理科那边,所以根本不知道科普为何物,只是小的时候读《十万个为什么》,所以我从来不爱听理科老师的讲课,加上高中的理科老师一个个的神经病,所以我最讨厌数学理科了,还有那个二笔物理老师,我根本不喜欢工科!阴错阳差的读了生物,后来又学了结晶学的,然后又学了催化,一个阶段一个专业,我真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但是读了一路下来,很辛苦,不知道为什么。很多的专业课就是读不懂,一直希望有人能讲一下,可是没有时间啊! 后来,博士的第一年,我去人突然发现了一本奇书《从一到无穷大》,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是震惊,竟然有这样的书!这么有意思,科学是什么?不就是这本书么?我的大爱啊!第二次读的时候是我在博二的寒假,我没有回家,我又开始读真本书,我发现自己好像大学没有读明白,我就根本是高中水平么!我就开始买了很多的数学和物理书,开始读,开始对照,我发现我补上了很多。我开始觉得我知道我在做什么了。到了最近,我又买了伽莫夫的《物理世界奇遇记》,开始读的时候,感觉很失望,我没有读明白!我最近又看了很多的数学和物理,我回头再看这本书和前一本书,我开始明白了,我开始分析这本书了,我也开始明白了这本书的问题!
2592 次阅读|2 个评论
《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100问》争议点之九:有没有“超级害虫”
蒋高明 2011-11-17 22:35
蒋高明 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100问》第39问有下面的问答: 39. 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会产生“超级害虫”吗? 答:在农业生产中,长期持续应用同一种农药,害虫往往会产生抗药性,导致农药使用效果下降甚至失去作用,产生该农药难以防治的害虫。实际上,可以利用更换农药、作物品 种,改变栽培制度等方法有效控制这种害虫,不会产生所谓的“超级害虫”。 转基因抗虫作物和农药类似,理论上害虫也会产生抗性。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生产当中已经采用了多种针对性措施:一是庇护所策略,即在Bt作物周围种植一定量的非Bt作物作 为敏感昆虫的庇护所,通过它们与抗性昆虫交配而延缓害虫抗性的发展;二是双基因/多基因策略,研发并推动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转双价或多价基因的抗虫植物;三是严禁低剂量 表达的转Bt基因植物进入市场;四是加强害虫对转Bt基因植物抗性演变的监测。 上述描述的固然很好,可残酷的现实再次将科学家美梦打破了。即转基因诱发了超级杂草后,又诱发了他们说不愿见到的所谓的‘超级害虫’。 针对害虫对转基因作物抗性的演变,他们提出的理论上的控制措施,在实际中却难以应用,如中国非法种植的转基因稻米就没有庇护所。研发并推动更毒的转基因作物,让虫子变 得更超级吗?超级害虫出现了,靠加强监测用处是不大的。再者说,前面说不会产生所谓的超级害虫,后面有在对策中提出“加强害虫对转Bt基因植物抗性的监测”,前后不是矛 盾吗? 在美国,经过十多年实践,BT转基因作物出现普遍规模失效现象,即不但不再抗虫,而且,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超级害虫”和生态破坏等危害作用,而目前人类还没有足够科技 手段予以防治和弥补。这也说明,所谓“避难所”措施不过是延缓了转基因作物的危害之来临和爆发,并不能防治其危害。不管转基因的“人定胜天”的吹牛有多大,事实正如俗 话所说:“自然是最终胜利者。” 下面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转基因农作物超级害虫出现,易受某种新型超级甲虫危害 文章链接: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41008/217376 以前,我只知道有一些强耐药性的超级细菌,比如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可昨天,我却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超级害虫。 调查表明,不能简单的将这次的虫害视为尽在这片区域发生的孤立事件,就比如如果你家厨房出现了蟑螂,绝不可能是单独的一只跑来你家串串门,这可能预示着你整个家都 将遭到蟑螂大军的大举侵袭。不能简单的将这次的虫害视为尽在这片区域发生的孤立事件,就比如如果你家厨房出现了蟑螂,绝不可能是单独的 一只跑来你家串串门,这可能预示着你整个家都将遭到蟑螂大军的大举侵袭。果真, 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已经确认,爱荷华州的四片区域已经遭受了新型玉米根虫的侵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孟山都公司开发出了一种具有转Bt蛋白基因,使得这种玉米根虫不得再肆虐的转基因玉米。 但据农户的反映,这些玉米根虫不久之后就会对Bt蛋白产生耐药性 ,继续在这些玉米作物上为所欲为 。 伊利诺斯州种植山都公司转基因玉米的农户们也遭受了变异甲虫的袭击。 面对这次新型的虫害,种植孟山都公司转基因农作物的农民们该怎么办?答案并没有多么出乎意料——换一种其他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就好了!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96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地震逃生系列3——地震逃生函数
热度 1 supdesign 2011-11-17 22:20
科学地震逃生系列3——地震逃生函数
与某出版社约定,拟出一本关于地震逃生的书,书稿暂定名“科学地震逃生”,由于地震逃生涉及到人、环境、地震等因素,难度非常大,甚至远超过了传统抗震的技术难度,不过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收获,特与大家分享部分成果,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姚攀峰 1.1. 地震逃生 函数 地震中,逃生人员逃生距离和逃生时间的关系为地震逃生函数。 S=s(t) 地震等效逃生速度( Ve=S/t ,下简称逃生速度)为地震逃生距除以逃生时间,在这里地震等效逃生速度是物理学中的速率,是一个标量,没有方向。 若一个人的逃生时间是 10s ,逃生距为 15m ,则其等效逃生速率为 1.5m /s 。 针对大震或者巨震,地震逃生可以分为 3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反应期,人员从感受到地震至准备地震逃生的时间段,其逃生距为 S1 , S1=0 ,时间长为 t1 ;第二阶段为逃离期,逃离期可分为第一逃离期和第二逃离期;其中第一逃离期是人员从准备地震逃生至最高逃生速度 的时间段,其逃生距为 S2a ,为逃生加速期,时间长为 t2a ;第二逃离期是人员从最高逃生速度至人员无法移动,其逃生距为 S2b ,为逃生减速期,时间长为 t2b ;第三阶段为等待期,人员无法移动的时间段,其逃生距为 0 ,时间长为 t3 。中小地震的逃生通常是上述逃生过程的简化,例如,对于小地震,逃生人员反应时间很长,直至地震结束都没有逃离,只有 t1 时间段。
个人分类: 02地震|4200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现实的社会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
热度 1 sdlyq914 2011-11-15 17:12
伯格和卢克曼认为知识社会学应当研究“现实”的社会建构,对其建构过程进行分析。 首先必须明确一下在这里什么才是现实,这里的界定是“一种独立于我们自己的现象之外的性质”;而把“知识”定义为一种真实的拥有特定特质的现象就足够了。 他们认为知识社会学必须关注社会中所有称为“知识”的不论什么样的事物 - 不论这样的“知识”是否具有通过不论什么样的标准判定的终极正当性和不正当性。因为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在社会情景中得到发展、传递和维持的,所以知识社会学必须寻求去理解这些过程,通过这些过程,被视作理当如此的“现实”在常人中被固定下来。 一、“知识社会学”术语的由来 这一术语是由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谢勒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创造的。所以这一术语是由哲学界引入社会学的,刚开始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知识社会学的性质和范围,一直都又不停的界定。但是,一个较基本的认识是孩子是社会学主要关注人类思想和其中产生的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 对这种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依赖的社会基础的认识,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的罗马时代。至少是启蒙时代。在帕斯卡有名的陈述中“在比利牛斯山的一边被视作真理的东西,在另一边就会被视作谬误”,就隐含着着类似的问题。 二、知识社会学的近代源头 19 世纪德国思想史上的三大发展:马克思主义、尼采哲学与历史主义可以说是知识社会学直接的近代源头。 知识社会学从马克思那里获得了它的基本观点:人的意志是由他的社会存在决定的。人的思想扎根于人类的活动及因这种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中。一些关键的概念也是从马克思那里借鉴过来的,如“意识形态”(服务于社会既得利益阶层称为后者统治工具的观念)和“虚假意识”(与思考者真实的社会存在相异化的思想) 尼采的思想观念在知识社会学中的影响力表现的并不明显,但它作为知识社会学兴起的思想背景而广泛存在。 历史主义可以说是知识社会学的前身。它强调人类思想本身所具有的不可避免的历史性。历史主义者坚持认为,如果不依照特定的历史脉络并强调思想所产生的社会情景,就根本没法了解历史情景。 三、曼海姆对知识社会学的发展 曼海姆是将知识社会学从德国本土往外拓展的功臣。社会界流传最广的也都是曼海姆的作品。其主要著作《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对意识形态做了较细致的研究,认为任何人类思想都不能免于其社会背景意识形态化的影响。曼海姆相信,经管这种影响不能完全消除,但却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社会视角的分析,使其得到减轻或者缓和。也就是说“思想的对象随着关于它的不同视角的积累,会逐渐变得越来越清晰”。 他认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在超越其自身狭隘看法的能力上有这极大的差异。因此他将希望放在那些“能免于与社会现实利益挂钩的知识分子”身上,这些人存于层隙中,故能相对免受自身阶级利益的驱使。曼海姆也强调了“乌托邦”思想的重要性,它可以产生一种扭转既有社会现实的意象,与意识形态不同的是它还有动力将现实转变成乌托邦想象。 默顿也重塑了知识社会学的重要性。 四、现实是自成一体的 对社会的“现实是自成一体的”恰当理解,要求洞察社会被建构的方式。 构成社会学研究主题的现实——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将其作为一个事实展现出来,供人们进行诠释,并被人们在主管意义上认为是一个前后一致的世界。这是《现实的社会构建》所要进行分析的对象。 这本书分两个大部分作为客观现实的社会和作为主管现实的社会,进行分析。前部分分别从制度化和合法性两个角度着力;后部分从现实的内化过程、内化与社会结构、关于认同的理论、有机体与认同四大块进行解释性构建。 全书考察了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得到代表它的制度和拥护它的人的维持和修正;现实是怎样通过社会互动形成的,人与其共同体之间的符号、象征关系等。 对于我这种哲学白痴来说是有点艰涩难懂。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8129 次阅读|3 个评论
《量子信息哲学》已正式出版
ssglwu 2011-11-14 15:37
《量子信息哲学》已正式出版
吴国林, 近日,我的拙著《量子信息哲学》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外从哲学角度研究的最新近的书。量子信息是建立在量子力学的信息,不同于经典信息。 http://www.csspw.com.cn/Item/15354.aspx
个人分类: 杂记|336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论文写作新解》读后感(三)
zhaodl 2011-11-12 20:33
《科研论文写作新解》印出来2个月了,现在的物流不敢恭维,各地才陆陆续续上架,买到书。难怪出版社的编辑说“别急,图书有个预热期”,的确与期刊不同。今天,王主编在我的博客上,专门留言评论。在征得同意后,我决定专门留存。 大良老师: 我从头到尾读(不是浏览)完了你的新作。 关于总体评价,我认为你博客中第二篇反馈说得已经非常到位,很多代表了我自己的感受,不多重复了。我觉得这本书拿出来你根本不必有什么忐忑,恰恰相反,当今这样的书、这样写的书太少了!我要是个科研论文的作者就会说,这位真是咱们的“高参”啊,谁曾如此把写论文这点事点得这么透!这就是因为你的高度同时又体会作者的情感才可能做到的。 再说点具体的吧。例如,第三章“博弈与发表”:读来深切感到,你能从帮助作者在博弈中“战胜”(这个词请理解为中性的)“强势”的编辑和审稿人出发,给作者出了很多实实在在而且我认为是很管用的“招”。这对打破一直以来存在着的作者因退稿抱怨编辑和审稿人、编辑和审稿人又苦恼于作者的不理解这一困局是个绝对新颖的、强有力的解法。你在这里和此书其他章节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视角与分析,使读者不像读那种所在多有的书时感到的那样——著者是“高高在上”的教诲者,而所谈的是总与实际有很大距离的东西(即使看来是洋洋洒洒的“理论”)。要不是还知道点著作权,我都想跟你要一份电子版直接放到我们刊物的《稿约》里,让我们的作者也享受到这种一直无人(敢于?)捅破的窗户纸被捅破时的那种顿悟、那种豁然开朗之感。 再例如, 5.3 “标题”和5.4“摘要”。你所举的实例直观深切具体地告诉了作者——我认为可能更重要的还告诉了我们的编辑——如何写好标题和摘要。甚至像作者往往(因为隐性的或者无意识的“谦虚”?)犯的毛病,比如因在标题中使用“基于……”而有损文章的创新性,我看到这不禁击节赞叹——亏你怎么想出来的,真是搔到痒处的独见高论! 好了,不能光说好的,像个“托儿”似的。再挑点毛病:第13页倒数第9行“如果确信意见……”貌似应为“如果确信稿件……”;第14页第5行,“其”字的用法(按照传统而不是当下的流行状况)不合适,不如去掉;第81页倒2,“已”为“以”之误;第89页第11行,“事务”该是“事物”;第107页(7)表述有问题。没时间写了,这次就这样吧。 《暖通空调》杂志主编 王曙明 2011年11月9日
38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简介
dongzg101 2011-11-1 14: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简介 已有 993 次阅读 2010-11-9 15:48 | 个人分类: 未分类 | 系统分类: 人文社科 | 关键词:科大出版社,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创建于 1985 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学术类图书、高校理工科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外语学习和考试读物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具有良好的读者市场和社会影响。 作为设在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自办社伊始,就重视高水平学术类图书的出版,陆续出版了一大批代表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学术专著,其中国家重点图书百余种,数十种次分别获得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等奖项,在具有原始创新价值的科技著作、现代科学复合交叉学科的最新成果、体现最新学术信息的科学技术发展报告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品牌。经过二十多年的出版实践,在编辑、出版和发行等各个环节锻炼出一批学者型、专家型人才, 3 人分别获得“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 1 人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高校理工类教材、教学参考书是主要的出书领域,在满足本校不同学历层次教学用书需要的同时,积极面向市场开发教材,在国家级规划教材、高校理工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出版方面逐渐形成学科体系和品种规模,一批教材选为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教育部国家级规划教材或获得教育部优秀教材(教学成果)奖励,是安徽省最重要的、有全国影响的高校理科和工科基础课教材、教学参考书出版基地。 大学英语学习和考试读物是具有广泛社会反响的出书方向,四六级考试图书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影响了几茬大学生,英(美)语口语和词汇图书经常在大卖场的同类图书排行榜上占据名次,几十种册获得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和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奖。日语、德语等小语种图书也具有良好的市场表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音像出版社和出版社合署经营,为多媒体课件制作、教材立体开发和外语图书的配套音像带出版提供了介质保证。 今年是我社建社二十五周年,适逢学校创建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以学校建设和出版社改制转企为契机和动力,出版社审视发展历程,制订了新的发展目标,以“传播知识创新成果,培育科学文明素养”为经营理念,以专业出版为发展定位,适应市场竞争,创新管理机制,规模适度,特色鲜明,质量优异,建设体现办学宗旨的世界一流大学研究型出版社。
1534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文化小丛书》(李大潜主编)
lusn 2011-10-28 19:05
第一辑:1.齐民友,遥望星空 (一)——人类怎样开始认识太阳系。 2.齐民友,遥望星空 (二)——牛顿·微积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3.项武义,几何学在文明中所扮演的角色——纪念陈省身先生的辉煌几何人生。 4.李大潜,圆周率π漫话。 5.李大潜,黄金分割漫话。 6.李文林,从赵爽弦图谈起。 7.周明儒,费马大定理的证明与启示。 8.王善平,张奠宙,二战时期密码决战中的数学故事。 9.王培甫,数学中之类比——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推理方法。 10.徐诚浩,连分数与历法。 第二辑:11王则柯,认识博弈的纳什均衡。 12李大潜,漫话 e。 13李文林,笛卡儿之梦。 14李忠,奇妙的无穷。 15李忠,并不神秘的非欧几何。 16周明儒,从欧拉的数学直觉谈起——纪念伟大数学家欧拉诞辰300周年。 17周明儒,走近高斯。 18顾沛,对称与群。 19徐诚浩,同余式及其应用。 20蔡宗熹,千古第一定理——勾股定理。
5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证据学论坛》第17卷征稿启事
freedom110110 2011-10-20 08:08
《证据学论坛》是全国性的证据学学术论著荟萃,现由法律出版社(原为中国检察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计划每年出版 1 卷,约 35 万字。承蒙作者、出版者以及读者的厚爱,《论坛》在学术界和实务界获得了广泛认可。自第 11 卷起,《论坛》作了创新式改革。期望改版后的《论坛》能够进一步繁荣学术,更加贴近读者! 作为证据学(包括证据法学、证据调查学、物证技术学)的专业学术园地,改版后的《论坛》将继续发表国内外证据学前沿力作,所设置的栏目仍将包括前沿聚焦、专论大观、学术沙龙、科技平台、博士殿堂、实证研究、疑案会诊、书苑漫笔、域外采真、精品文摘等。 依照惯例,为了有助于国内外同仁投稿,编委会郑重立稿约如下: 一、《论坛》优先发表证据学领域有创见、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字数一般不超过 1 万,来稿采用与否以学术价值为基本标准。 二、《论坛》第 17 卷的“前沿聚焦”栏目将集中研讨“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证据制度的完善”,其他栏目也尤为欢迎实证研究、外法资料、对策思考等方面的文章。文章视角不受限制,观点绝对自由, 5000 字左右的“笔谈式”文章或 10000 字左右的专文均可。 三、《论坛》注释采用每页重新编号计码制(脚注),所注文献依次注明著(译)者、著作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报刊名、出版时间、版次或刊数及页数。引用外文文献的,请按该语种通行注释体例设注。 兹举例如下: 1 .著作引文注释 ( 1 ) 何家弘、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译》(下卷),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75 页。 ( 2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 1961 年版,第 91 页。 ( 3 ) H. L. A. Hart, The Concept of Law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1, pp.6-7. 2 .文章引文注释 ( 1 ) 李贵连:“话说‘权利’”,载《北大法律评论》(第 1 卷),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19 页。 ( 2 ) 哈贝马斯:“法的合法性”,许章润译,载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 3 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 页。 ( 3 ) 贺卫方:“‘契约’与‘合同’的辨析”,载《法学研究》 1992 年第 2 期。 ( 4 ) David Garland, “ Durkheim`s Theory of Punishment : a Critique ” , in David Garland and Peter Young(eds.), The Power to Punish : Contemporary Penality and Social Analysis , England : Gower Publishing Company, 1989, pp.37-61. 四、由于人力财力有限,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稿底。文章发表时署名听便,但来稿 务请在文章末尾附上 作者真实姓名、地址、现工作单位、学衔、职称及联系电话。来稿不得一稿多投,请注明“专投贵刊”等字样。 3 个月内如未接到采用通知,可另行处理。 五、文章如发表,文责自负,但编者保留对来稿进行技术性加工处理的权利。文章一经采用,由编辑部统一付给稿酬。翻译稿件原文版权事宜,由译者自行处理并负责,投稿时需附原文。 六、投稿必须同时包括打印稿与电子文件,请按以下联系人和地址寄送: 打印稿:谢君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路 59 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邮编 100872 电子稿: evidenceforum@126.com 咨询电话:( 010 ) 82509252 另外,为了更好地承办《论坛》,编委会迫切需要吸收诸位作者与读者的智慧,现面向全国范围诚挚征求对《论坛》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下卷“前沿聚焦”栏目选题的建议。如果有意,请您将有关意见或建议,按上述地址惠寄谢君泽。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证据学研究所 《证据学论坛》编委会 2011 年 10 月 1 日
18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技政策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导言”(节选)
dongzg101 2011-10-20 03:38
《科技政策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导言”(节选) 已有 80 次阅读 2011-10-19 21:29 | 个人分类: STS论坛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 关键词:科技政策学
13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仓央嘉措:我是尘世最美的莲花》出版
dongzg101 2011-10-19 23:51
《仓央嘉措:我是尘世最美的莲花》出版 2011年10月19日 17:43 来源:凤凰网读书 作者: 凤凰网读书 【书籍信息】 书名:仓央嘉措:我是尘世最美的莲花 作者:夏风颜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0 【作者简介】 夏风颜,著名网络作家。风,来去如风。颜,美丽容颜。风颜,寓意美丽而来去自由的女子。想起夏夜的蝉鸣与烟花,非常浪漫。曾忆起,“风起时,还会记得,因爱生泪的颜,一生温暖。” 【内容介绍】 我生于莲花净地,门隅,藏语里称“白隅吉莫郡”,意为“隐藏的乐园”。藏历火牛年(公元1697年)我被确认为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同年十月,于拉萨 布达拉宫 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罗桑仁钦·仓央嘉措。 “勘破、放下、自在”,此为人生悟道的三个阶段。然我穷其一生,也未必参透。转眼几度春秋,当我回望那一世,三百年的红尘轮回,不过我一人而已。有人踏浪而来,有人乘风而去,几多风尘不朽,我就在这里。而我爱的人,便也随我留驻在时间的长河里…… 我信人世轮回,永坠地狱我不怕。我伸不出抚摸天空的双手,那么便让我足踏莲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回归深海或者没入尘沙。我可以微笑着告诉佛祖,告诉你,当我站在你的面前,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推荐语】 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我信缘不信佛缘信佛不信我 “我不是普度众生的佛,我来寻我今生的情。” 活佛仓央嘉措走下莲花高台,与你重逢在最美的天上人间 国内首部以自传形式记录仓央嘉措传奇一生的作品 用最美的语言,还原给你最真实的仓央嘉措 “若你是花,当你站在佛祖面前,你就是我的莲花 相关新闻: 吕宁思:从几首仓央嘉措的情诗赏悟人生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曾写下不朽情诗 何可人 标签: 仓央嘉措 作家出版社 佛缘
14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刘光文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已由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热度 1 chenyuanfang 2011-10-17 22:47
刘光文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已由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 年由河海大学和水利部水文局合办的刘光文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圆满成功举行。经过认真组稿、精心编辑,刘光文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已由河海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纪念文集包括:纪念篇 -- 领导讲话,师生追忆,心曲缅怀; 论文篇 -- 第一部分 水文基础理论与水文计算;第二部分 水文信息技术与水文预报 ;第三部分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保护;后记。另外还有刘光文先生生平照片,精心挑选的系列纪念活动照片等。 刘光文教授( 1910-1998 ),浙江杭州人。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水文学家、教育家,新中国水文高等教育的奠基人、水文学科的开拓者,九三学社社员。 1910 年 7 月 30 日 出生。早年就读于北洋大学和清华大学, 1933 年毕业后任清华土木系助教并考取留美公费生。 1936-1937 年在美国依阿华大学学习水利工程,获工学硕士学位。后转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研习河工, 1938 年回国。抗战期间在广西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任教授,并在重庆中央水利实验处任专员,从事黄河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1945 年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授,同时兼任复旦大学等高校教授。
3705 次阅读|2 个评论
《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100问》争议点之六:虫子不吃人能吃吗?
热度 1 蒋高明 2011-10-15 22:00
蒋高明 《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100问》(农业出版社)第31问及其回答如下: 31. 虫子都不吃的抗虫转基因水稻,人能吃吗? 答: 可以放心食用。抗虫转基因水稻中的Bt蛋白是一种高度专一的杀虫蛋白,只能与鳞翅目害虫肠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害虫肠麻痹,造成害虫死亡。只有鳞翅目害 虫的肠道上含有这种蛋白的结合位点,而人类肠道细胞没有该蛋白的结合位点,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人类发现Bt蛋白的来源生物苏云金芽孢杆菌已有100年,Bt制剂作 为生物杀虫剂的安全使用记录已有70多年,大规模种植和应用转Bt基因玉米、转Bt基因棉花等作物已超过15年。至今没有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蛋白引起过敏反应的报告,也没有与 生产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的产品有关的职业性过敏反应的记录。 应当说,笔者是最早提出转基因水稻“虫子都不吃,人能吃吗”这一质疑的。去年,在世界博览记者侯福龙对笔者就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采访时,我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昆虫 都无法下口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人体就没有害处吗?”关于抗虫转基因作物对人体的影响,即使老鼠吃了没事,也不能说明人吃了也没事。 说了上面的话,我被一些网友指责在大学中没有学好生物学,他们举的例子是西红柿的叶子,虫子也不吃,但人类能够吃起果实。对于挺转专家来说,他们开始信誓旦旦地说Bt蛋白都在胚里面,淀粉 里几乎根本没有;即使有,也比喝矿泉水安全,因为老鼠灌胃实验7天都没有事;即使人吃进去了,也没有问题,因为Bt蛋白与人体细胞没有结合位点;还有就是,人体肠道的环境 是酸性的,吃进去就消化了,根本不会产生危害。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 ,即西红柿依然会有喜欢的虫子啃食,包括果实。但转基因水稻不同,其颖果里包含了转基因毒蛋白,这些对人体中的肠道微生物来讲,是不曾有过的。 关于转基因度蛋白对人体的危害,不妨引用北京大学免疫学博士王玉丹副教授的文章《实验证明:BT蛋白对人类细胞是有害的》,王博士文章中有下面的论述: “据说一位孙姓的专家称,BT蛋白对热不稳定,烹调中可以变性,在人体胃里迅速消化,成为营养物质,因此无过敏,无毒性。但我翻遍了能找到的文献,没有找到Bt蛋白的具体 降解时间和最终产物(有人说,其降解产物是四种氨基酸,我可是不会相信的)。相反,我却找到了中国CDC食品研究所写的《转Bt基因玉米中外源蛋白的安全性评价策略及挑战》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5年32卷第2期96页。该文认为,尽管根据Metcalfe等人的标准,BT蛋白与已知的过敏原没有同源性,但是由于我们的认识有限,这个标准并不全面和科 学。例如,Bt蛋白中的一种Cry1F,是潜在的过敏原,但是却与目前已知的过敏原都没有同源性。在热稳定试验中,很多Bt蛋白是没有被提交实验资料的,这怎么能说其就是热不稳 定呢?而且,至少转基因玉米中的一种BT蛋白Cry9C,能够在90摄氏度高温持续120分钟而不降解。难道会有哪一家煮饭要用120分钟呢?(又不是在烤锅巴)” “而关于Bt蛋白容易消化的实验,也被这篇文章进行了质疑。尤其是消化试验的设计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有:1)使用小分子量的重组蛋白,代替转基因的天然蛋白;2)实验 没有设置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3)试验的pH值为1.2,而人的胃内pH值为1.8;4)胃蛋白酶与底物比值过高(质量比为1600∶1),而专家推荐的比值仅为此值的1/1250~1/50。这些当 然都是为了造成BT蛋白容易在胃里代谢的假象而设计的”。 该文还特别提醒我们: 1999年EPA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Cry1Ab、Cry1Ac蛋白可以激发农场工人的由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应做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又如Vazquez等进 行的4项小鼠实验表明,Cry1Ac是一个潜在的致敏原,它可以和小鼠小肠上皮细胞结合产生免疫反应。对昆虫细胞有毒性的BT蛋白,可以导致HL-60等人类细胞的凋亡。这充分证明了 ,BT蛋白对人类是存在着潜在毒性的,其转基因主粮的安全性必须被重新评估,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至于目前没有发现人类肠道细胞与Bt蛋白的结合位点,王月丹博士认为:目前没有发现,并不意味着今后也不能发现。三聚氰胺在人体肠道内的结合位点开始也不清楚,但其对人 体的致命伤害确实明显的。 王月丹博士文章链接: http://immunohealth.blog.sohu.com/tag/BT????/ 关于转基因毒蛋白是否对人体有害,学坛扫黑使者在其博文《揭穿方舟子们的忽悠——转基因问题专业问答》,有下面的分析: “如果植物中转入能生成对人体有害的蛋白质的基因,并且表达出来,也就是这些有毒蛋白质能顺利的生产,那么很简单,人吃了中毒,著名的巴西坚果事件可以侧面说明这个问 题。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科学家在对大豆作品质改良时发现巴西坚果中有一种蛋白质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并将这一基因转到大豆。但他们发现一些人对巴西坚果有过敏反应 ,而且引起过敏反应的正是这一蛋白。他们随即对带巴西坚果蛋白的转基因大豆也进行检验,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对这种转基因大豆也过敏。该公司于是取消了这项研究计划 。”   “有毒的蛋白并非对所有生物有毒,对其他生物无毒甚至有帮助的蛋白可能对人类就是个噩梦,其次,蛋白质可以变性。的确有些有毒的蛋白烧一烧失去生物活性就没毒了,但是 并不是所有蛋白质都如此,譬如现在最火热的疯牛病朊病毒,据部分文献称,高温对这类恐怖的蛋白毫无效果,甚至必须要动用枯草芽孢杆菌分泌出的能把鸡毛都分解掉的消化液 才能处理掉,这些蛋白改变了人类大量对世界的认知,他们不具有遗传性,他们也不是生物,只是和我们神经元中普通的蛋白质构型有了点变化,譬如多折叠了几次,然后就能把 我们的神经元淀粉化,目前的转基因技术因为都是单一的基因转入暂时还不至于产生如此可怕的蛋白质,但以后数量多了会如何呢?就像两种不同病毒在一个寄主细胞里发生重组 而成为新的病毒,而抗病毒转基因作物中的病毒基因在所有细胞内都存在,提高了重组的可能性(这里说明一下,病毒的结构简单,大多数病毒都是单一的DNA组成,你几乎就可以 看做是是一条或两条基因链,朊病毒其实不是病毒,而是蛋白质,这是因为人类一开始以为疯牛病的引起者是病毒,所以列做病毒,然而实际却发现是蛋白质,我国就给了个新名 词,朊病毒)。因此当这种作物释放面积达上百万亩,并且这些作物又都在表达病毒基因时,后果将难以预料。如两种病毒重组成新病毒造成乌干达主要粮食木薯绝收”。  学坛扫黑使者文章链接: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24/01/42/3_1.html 从以上两名专业人员的分析看,转基因水稻是否对人体有害,并不像《100问》回答的“可以放心食用”那样轻巧。要证明其对人体无害,最好的办法是用人做试验,招募志愿者试吃转基 因食物(将已市场化和正在市场化的100多种食物在一日三餐中同时试吃)。笔者曾主张搞转基因水稻的人带头试吃,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产品最有信心,但这个建议遭到了转基因科学家的断然拒绝。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376 次阅读|1 个评论
今天
ypfan 2011-10-13 13:47
今早坐校车路过学校大门口,看到出版社后面那个著名的山坡上正在栽花种树,一条石板路重重叠叠直上山顶.想到"珞珈山麦子黄了"那个笑话,不觉哑然失笑. 沾新校长的光,有时间带孩子来爬爬山也不错.这儿比那千年珞珈好多了,阴森蔽日的,总觉得不太安全. 要是有通往学校各个出口的校车就更好了,这也是学校面子工程的一部分呀!上次一个朋友来武大,说脚都磨出泡来了. 妞都快两岁了,生气的时候会喊"樊友平"了.
30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资源分享
luoyangyang 2011-10-11 15:51
美国的国家学术出版社(National Academies Press,NAP)于2011年6月2日宣布,* 将其出版的所有PDF版图书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下载*,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DRM保护。这其中不仅包括*超过4000种* 最新出版的图书,还包括已经提交报告将于未来一段时间出版的图书。 国家学术出版社负责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工程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美国国家医学院(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目标是在维持收支平衡的同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NAP从1994年就开始提供免费的在线内容。在6月2日的声明之前,这些所有的PDF版图书对发展中国家都是免费的,65%的内容对所有国家用户免费。 网址: http://www.nap.edu/ 附:*全球部分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 1.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电子出版库: http://dspace.anu.edu.au/ 2.阿德雷德大学电子文本收藏中心,包括古典文学,哲学,科学和医学著作: http://ebooks.adelaide.edu.au/ 3.澳大利亚数字化人文门户(澳大利亚人文学界的数字化资源门户) http://www.ehum.edu.au/ 4.科廷大学技术文献库(科廷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 http://espace.library.curtin.edu.au/R 5.墨尔本大学电子出版物收藏网 http://www.lib.unimelb.edu.au/eprints/ 6.昆士兰大学数字文库 http://espace.library.uq.edu.au/ 7.SETIS悉尼大学学术电子文本及图像服务 http://setis.library.usyd.edu.au/ 8.新西兰数字文献收集网 http://nzdl.sadl.uleth.ca/cgi-bin/library 9.古腾堡数字化图书馆 http://www.gutenberg.org/wiki/Main_Page 10.Infomotions 西方文学/哲学网 (包括自美国/英国的文学和西方哲学公开著作) http://infomotions.com/ 11.康奈尔大学Arxiv (收藏了物理,数学,非线性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数字化 "预印本" 出版物) http://arxiv.org/ 12.Bartleby.com (包含世界历史百科全书,以及哈佛经典著作,提供免费的电子文本) http://www.bartleby.com/ 13.Bibliomania (提供超过2000部免费电子文献,以及研究成果) http://www.bibliomania.com/ 14.Cogprints(有各类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哲学,生物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电子文献, 部分区域需要注册) http://cogprints.org/ 15.印第安纳大学国际文献档案库(这是一个服务公众的全文数字图书馆,作者可以提交著作,并被连入参考文献) http://dlc.dlib.indiana.edu/dlc/ 16.DLESE地球系统教育数字图书馆( 涵盖了环境,地理,地质,海洋以及其他物理科学;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方法和科学哲学内容) http://www.dlese.org/library/ 17.Elfwood(拥有超过两万部文学和艺术作品,来自超过一千五百名幻想/科幻艺术家和作家) http://www.elfwood.com/ 18.Eserver.org(收藏了大量在线智慧文学和资源,由华盛顿大学创立) http://eserver.org/ 19.IPL互联网公共图书馆 (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http://www.ipl.org/ 20.库尔特·斯塔博的在线图书馆(收藏了古代和现代的大量生物学著作,其中很多珍本, 可在线阅读) http://www.zum.de/ 21.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文献网站 http://ocw.mit.edu/OcwWeb/web/home/home/index.htm 22.美国国家科学院在线数据据库(超过3000部科学,工程和健康卫生方面的著作,可以在线阅读,这些文献代表了美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精华) http://www.nap.edu/ 23.Ndltd.org (搜集了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许多欧洲国家,香港,台湾和美国的论文) http://www.ndltd.org/ 24.宾夕法尼亚大学网站 (有超过 16000 部在线电子书 ,值得一读) : http://digital.library.upenn.edu/books/ 25.牛津大学档案馆 (建于1976年,这里有用于研究和教学的大量高品质文献 资料公共区域可以免费在线检索目录,下载): http://ota.ahds.ac.uk/ 26.弗吉尼亚大学电子文献中心 (超过10000 部可以公开或取的著作(以及超过 164000 幅图像): http://www2.lib.virginia.edu/etext/index.html 27.Gallica.bnf.fr (法兰西国家图书馆资助的网站,法文): http://gallica.bnf.fr/ 28.世界图书馆(世界图书馆,法语) http://abu.cnam.fr/ 29.意大利电子书网站(包括小说,诗歌,古典文学,戏剧,传记,恐怖和幻想小说,新经济学等) http://www.ebookgratis.it/ 30.日本文学著作( 格式包括 HTML , ZIP(下载)和日文电子书格式) http://www.aozora.gr.jp/ 31.今日美国开放图书计划 (一家报纸网站的独立部门,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开放了他们的版权,供所有的访客阅) http://www.usatoday.com/life/books/openbooks/2005-02-01-abounding-gut... 32.英语文学网站 (超过一千位学生为这个巨大的网站捐助成果,焦点是英语文学) http://www.litencyc.com/ 33.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书 (包括:Abap, Java, Linux, Php, Oracle Vb.net 。 PDF 格式。注意,在下载之前,需先建立一个账户) http://www.downloadfreepdf.com/ 34.数学世界 (为学生,教育家,数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准备的全面地数学百科全书) http://mathworld.wolfram.com/ 35.在线医学百科全书 (超过1500主题的在线医学百科全书,包括康复,疾病,伤害,营养,手术,症状,试验) http://www.healthopedia.com/ 36.医生的免费电子书(免费使用的医学电子书) http://freebooks4doctors.com/ 37.奥地利文献 (超过12000 部奥地利文献,甚至包括明信片,可以在因特网上访问) http://www.literature.at/default.alo ;jsessionid=453DD0DC127BBBB02C863B1887F76E28 38.GPO Access(美国政府文献): http://www.access.gpo.gov/ 39.世界最大的社会科学文献网站(ICPSR)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http://www.icpsr.umich.edu/icpsrweb/ICPSR/ 40.National Academy Press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医学协会等机构的论文/报告/PPT,内容几乎涵盖所有学科) http://www.nationalacademies.org/publications/ 41.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文档,包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多种语言,包括中文) http://www.unesco.org/new/en/unesco/ 转自:( 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734227603owner=229929352 )
2430 次阅读|0 个评论
MIS搜寻记(1):系统开发:步骤,工具,与技术
zlhua 2011-10-11 10:42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英文原书第8版) 哈格(Hagg,S.), 卡明斯(Cummings,M.)著2010.11 严建援译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 P159 总体框架 先行案例:通过信息系统开发和系统集成拯救生命 引言 1.资源内包系统开发生命周期:计划-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实施-维护 2.基于组件的开发方法:快速应用开发法-极限编程法-敏捷开发法-面向服务架构:一种体系结构透视图 3.资源自包(最终用户开发):过程-优点-潜在缺陷和风险-哪种IT应用不适合采用此方法-适合于资源自包的正确工具 4.原型法:过程-优点-缺点 5.资源外包:过程-服务水平协议-地缘政治学的资源外包选择-优点缺点 综合案例1:通用汽车获得了正确的库存跟踪 综合案例2:组织的资源外包会安全吗? 关键术语和概念 问题思考 作业训练 问题探讨 章节项目 初步印象:书买了有半年了吧,现在才静下来品读... 1.从框架来看,感觉很不错,首先案例的名字就很有吸引力... 2.至于其中的内容,里面有三个词引起了我的兴趣:内包-自包-外包.其实,在"世界是平的"以及另一本Leondard Jessup著的数字时代的信息系统-技术、管理、挑战及对策(第3版)书里也见到过相关概念... 3.有点奇怪,为什么不直接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策略之内包-自包-外包为脉络写,中间为什么要插入两种方法论呢?难道是因为这些方法论引领了管理信息系统策略的改变么?有点意思,但还是拿不准...还需要继续琢磨一下... 4.感慨,什么时候才能写出这样一看就觉得好看的教材呢?期待中...继续努力....
46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萨蒂(美):层次分析法——在资源分配、管理和冲突分析中的应用
tangminqian 2011-10-8 13:05
层次分析法——在资源分配、管理和冲突分析中的应用1.pdf 层次分析法——在资源分配、管理和冲突分析中的应用2.pdf 从科学网“群组”中,终于下载成功了美国T.L.萨蒂所著,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年9月出版,由许树柏等译的《层次分析法——在资源分配、管理和冲突分析中的应用》。很高兴!我愿像科学网博友 xiaoshm 一样,在此把自己下载的该书电子版公示出来,供所有有兴趣的人使用。原网址为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5281 。
个人分类: 研究方法与规范|3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中国耕作制度文献集
roadroad 2011-9-27 15:19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82e81b0100l3dm.html 中国耕作制度文献集 此文献集按年次序编辑,多为巳引用文献,欢迎补充,欢迎流览。有关耕作学研究文集整体收入,其内部文献请查目录。 一,书藉 陆费执, 农作学(中学生文库), 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 华业农业科学研究所编威廉士学说的理论及其成就中华书局1951年10月出版, 威廉士,耕作学原理,农业出版社出版傅子祯译,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编译委员会主编中华书局年1953年出版,农业出版社1953.4也印行。 王楝,草田轮作的理论和实践,畜牧医图书出版社1953年初版。 孙渠,威廉士的土壤学说及其发展近况,中华书局1954年12月出版。 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编译委员会译,马尔采夫新耕作法全苏会议讨论纪录,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年8月出版。 契日夫斯基等,农作学及 土壤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年出版。图 马克西莫夫等草田农作制问题,江幼农译,科学出版社1956年11月出版 杰尼索夫著,韩国尧等译,外鸟拉尔和西佰利亚的防旱经验,科学出版社1956年11月出版。 田活农,怎样扩大复种面积,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伞5月出版。 华孟,土壤墒情和旱地保墒,北京出版社1956伞2月出版。 马呜琴,改进耕作方法,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6年6月出版。 果列洛夫著普通耕作学讲义,1956年 尹莘耕,轮栽与防病, 中华书局1956年出版. 全国耕作学教师进修班1957年以沈学年为首的参,加进修班我国教师编写了中国第-部农作学教材,全书八章50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粮食作物生产总局, 改变耕作制度, 扩大复种面积, 农业出版社1958年4月出版. 农业部粮食作物生产总局, 水稻改制技术经验参考资料,财政经济出版社1958年出版。 陈一吾,湖南复种轮作制度,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 格拉西莫夫主编,郭兴嘉等译,杜库恰耶夫科学思想对苏联森林草原地区防止旱灾及土壤侵蚀的意义,科学出版社1958年3月出版。 林世铮等,贯彻少种高产多收方针实行耕作制度上大革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59年3月出版。维尔宾等著,孙渠译农作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年5月出版。 陕西省水利厅编,草田轮作,陕西人民出版社1959年1月出版。 农业部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编,深耕改良土壤,农业出版社1959年11月。 中国农业科学院士壤料研究所,深耕改土经验,农业出版社1959年2月出版。 河南省农业厅教材编辑委员会,普通耕作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61年6月出版, 北京农业大学,耕作学(笫-次北方本) 农业出版社1962年出版。 沈学年主编,农作学(笫-次南方本)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年出版, 艾玲译,植物分泌物的生物学作用和间作中的种间相互关系,科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 陈启锋,中国耕作制度纲要,福建农学院耕作学教研组1963年12月。 中国作物学会,机械化耕作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1963年 泉清一编,刁搡铨译,水田耕作的基本原理,湖南农学院粮油教研组1963年铅印 启东县农业局编,启东粮棉双丰收生产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年11月出版。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为革命种好麦茬稻,农业出版社1970年6月。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为革命搞好间套复种,科学出版社1971年9月出版。 河北省成安县何横域大队,间作套种创高产,河北人民出版社1972伞12月出版。 中国农林科学院-全国改革耕作制度协作会议资料汇编1973 四川省改革耕作制度科研协作会议资料汇编1975年4月。 四川农科院土肥所编,四川省改制科技资料汇编(总第三集)1978年5怀月。 四川农科院土肥所编,四川省1975年改制科技资料汇编1987年2月。 四川省农牧厅粮油处, 土肥所, ,四川省改制度科研协作会议资料汇编1976年1月。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编,耕作改制夺高产,农业出版社1977年12月出版。 中国农业科学院,耕作改制的科学技术,农业出版社1979年1月出版。 王在德邝禹洲,耕作改制基础知识问答,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3月出版。 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作物学会,浙江省耕作制度学术讨论会文集1981年10月 中国作物学会全国耕作制度研究会筹备会编,耕作制度研究论文集,农业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 沈学年. 刘巽浩等,多熟种植,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王在德邝禹洲,耕作改制基础知识问答,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3月出版。 新疆农科院治沙所,新疆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新疆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刘巽浩. 韩湘玲,中国的多熟种植,农业出版社1980年出版。 农业部粮食油料生产局编北方旱粮与南水稻区耕作制度改革资料选编1980年12月内部出版。 孙渠,耕作学原理-关于地力的使用和培养问题,农业出版社1980年出版。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西湖农场,机械耕作条件下的土壤改良,农业出版社1980年1。日出版 郭文韬,中国古代农作制和耕作法,农业出版社1981年出版。 李丕明,耕作学基础知识,农业出版社1981年出版。 姜秉权等,耕作学,农业出版社1981年出版。 邹超亚吴善堂,耕作学,贵州农学院1981年出版。 湖南省农田耕作制度研究协作组,南方耕作制度学术讨论会湖南省交流资料1981年12月 刘巽浩. 耕作制度, 农业出版社1982年出版。 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气气候研究所等,我国农业气候资源与种植制度区划,农业出版社1981 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耕作制度研究论文集二,由学会1982年内部出版 蒋德祺,中国水土保持概论,农业出版社1982年出版。 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耕作制度研究论文集第三集,1982年5月内部出版。 章熙谷,耕作制度基本原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9月出版。 大久保隆弘著, 巴恒修译, 作物轮作技术与理论, 农业出版社1982年1月出版。 方载辉,淅江的耕作制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出版 湖南省农业厅粮食生产处,1981年耕作制度调查总结资钭汇编1982牟2月。 刘巽浩韩湘玲,世界的多熟种植,农业出版社1983年出版。 农牧渔业部,发展旱区农业大有可为,农牧渔业部农业局1983年10月。 农牧渔业部农业局,全国种植业区划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材料选编1983年11月. \ S.H菲利普,陈士平译,免耕农作制,农业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农业生产布局,农业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特特 沈学年主编,耕作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出版。 斯特林. 沃特曼等,瞿昭旗等译,世界粮食问题,农业出版社1984年出版。 丁履枢,国营农场集约经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出版。 湖南省农田耕作制度研究协作组,湖南省农田耕作制度研究选编(上下集)1984年7月和11月。。 吴慧,中国历代粮食宙产研究,农业出版社1985年2月出版 候光炯,水田半旱耕作抟术,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出版。 蒋观真,农作物间作和套复种,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出版。 云正明,农业生态结构工程原理及应用,中国科学院农业现代化探讨编辑部1985年 中国农学会等,国际多熟制学术会议文集(英文版) 国际水稻研究所刊1985年。 江西省耕作制度研究会,1983论文汇编1985年1月。 国际水稻研究所,河南农学院农学系耕作组译,亚洲的种植制度1985年8月。 北京农业大学主编,耕作学 (北方本第二版) 农业出版社1986年出版。 杨春峰等,耕作学 (西北方本) 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 田方等主编,中国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6年6月出版。 杨生华,农学基础,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年7月出版。 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南方旱地学组福建省农学会,南方旱地耕作制度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1986年10-月。 刘巽浩韩湘玲等,中国耕作制度区划,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刘巽浩韩湘玲等,中国的多熟种植,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刘巽浩等,中国耕作制度区划,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沈学年. 刘巽浩等,多熟种植,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张尔俊,立体农业_一致富之路,中国衣业科技出版社1987年出版。 梁志杰等主编,中国农作制度研究新进展,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 马世骏等,中国的农业生态工程。科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王世魁主编,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农作制度,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 郭文韬,中国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 郭文韬,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 朱自均等,稻田综合利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8年8月出版。 沈昌蒲陆欣来等,耕作学(东北本) 1988年。 周玉振,四川立体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出版。 娄成后,我国北方旱区农业现代化,象气出版社1989年出版。 刘中柱刘克辉,立体农业原理与技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1月出版。 施玉明等,双季杂稻亩产吨粮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 刘志澄等,中国粮食之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立体农业组合技术100例,1989牟10月。 C.A法兰西斯等著,王在德等译,多熟制.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 邹超亚等,中国高功能高效益耕作制度研究进展,贵州科技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卢良怒,兴起中的中国立体农业,中国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 何康,中国粮食发展战略对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年出版。 刘志澄等,中国农业之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0年3#出版。 萧祖荫于贵瑞,耕作制度基本原理眚与优化设计方法,辽宁科技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 耕作学词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出版 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研究会南方旱地学组,南方旱地耕作制度学术论文汇编第三集1990年8月。 四川省计委,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全国立体农业开发与普及研讨会林材料汇编(上下册)1990伞4月。 黄细喜邵达三等,新型耕作技术及理论,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编著,中国少耕免耕与复盖技术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 夏明忠等,作物高产高效种植原理技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 杨怀森孙先菊,农作物间作套种,河南科技出版社1991年出版。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事及人口承载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出版. , 刘思华,世界农业改革与发展比较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卢良恕,农业区域开发技术对策,农业出版社1991年出版 四尾道德等,黄细喜等译,新型土壤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出版。 石玉林,中国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出版。 卢良恕主编,中国立体农业模式,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 农业部农业政策研究会,当今世界农业. 农作体系与思潮,1992年5月。 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青年学组和南京农业大学编,全国耕作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 韩俊,海南的耕作制度,海南出版社1992年8月 国务院研究室, 中国农业综合生产力研究,农业出版社1993年出版 王宏广, 中国农业问题潜力道路效益,农业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 刘巽浩. 牟正国. 邹超亚等,中国耕作制度,农业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 魏贞莹钟少宗等,广西耕作制度,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 过盆先,稻田生产的结构改革与发展,知识出版社1993年出版。 王坚等,瓜粮间套作配套栽培技术,农业出版社1993年出版。 于贵瑞,种植业系统分析优化控制方法,农业出版社1993年出版。 黄文丁章熙谷,中国复合农业,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出版。 佟屏亚易维希,吨粮田开友的理论与技术,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年出版。 杨春峰,耕作研究文集, 西北农业太学1993 宁夏农学院等,两粮一肥耕作制与农学基础,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 杜心田,麦棉套种,农业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中国农学会编,迅速发展的立体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出版。 牟正国主编,持续高产种植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 任兴国等,旱地耕作技术,北京大出版社1994年出版。 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划所,中国不同地区农牧结合模式与前景,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年出版。 孙颌等,中国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计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出版。 郭文韬等,中国耕作制度史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沈煜清,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及农业区划,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出版。 陈俊生,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出版。 沈秀瑛,应用作物生态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出版 蒋观贞茅弼华等,高产优质高效种植模式100例,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5年出版。 中国农业科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耕地,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年出版。 沈昌蒲,机械化土壤耕作,农业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 邹德秀,世界农业科学史,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出版。 史俊通贾定宽等,耕作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分公司1995年出版。 王礼先,水土保持学,林业出版社1995年出版。 朱安国等,山区水土流失因素综合研究,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月出版 孙耀先主编,土壤耕作技术与应用,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出版。 黄国勤,江西省耕作制度理与实践,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出版 邹超亚主编,南方耕作制度,农业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陆欣来主编,东北耕作制度,农业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杨春峰主编,西北耕作制度,农业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刘巽浩. 李凤超. 邹超亚等,耕作学(全国统编教材),农业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孙耀邦,土壤耕作技术与应用,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出版。 文化钱友山,农业接口工程,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 新疆农科院治沙所,新疆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新疆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胡恒觉教授文选编委会,旱地农业与绿洲农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 程序曾晓光等,可持续农业导论,农业出版社1997年出版。 黄国勤张桃林赵其国等,中国南方耕作制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出版。 陈万金,中国种植业养殖业发展趋势与对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年出版。 蒋定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模式,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年出版。 卢宗凡,中国黄土高原生态农业,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出版。 蒋长瑜郑驰,美国农业空间结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刘从梦,各国农业概况,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出版。 李建平,农学慨论,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中国农业科学院,当代世界农业,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 耕作学词条,农业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 熊凡,丘陵旱地农业与多熟制,四川南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88年编印 胡跃高,中国农业结构变革权利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中国农学会,新的农业料技革命战略与对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年出版。 粱卫理,农业生产效益发展层次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 刘思华,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程季珍程伯英,保护地蔬菜多种多收高产栽培新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卢良恕主编,中国立体农业概论,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高旺盛,旱地农业系统生产力与适度开发,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 胡恒觉黄高宝,新型多熟种植研究,甘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 吴乐民简玉瑜等,农业科学的探索. 生物技术与耕作学论文选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 滕锡尧常承德,中国农业产业化及其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出版。 邝朴生等,精确农业基础,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韩晓增许艳丽等,大豆重迎茬减产控制与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韩德乾,农业科技进步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 曹卫星罗红卫,作物系统模拟及智能管理,华文出版社2000年出版 刘巽浩高旺盛,集约持续农业工程技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 黄国勤,江西农业,新华出版社2000年出版。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年出版。 胡耀高,农业总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官春云,农业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 方毅成,辽宁省种植结构调整及高产高效栽技术,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 黄国勤,江西省耕作制度理论与实践,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 唐华俊陈估启等,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技术, 李增嘉,21世纪山东农业持续高效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年专刊. 陆欣来文集编委会,陆欣来科技文集,沈阳农业大学2000年3月。 黄国勤,中国耕作学,新华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卞新民王耀南,立体农业,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刘江,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农业发展战略与产业政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 刘巽浩高旺盛朱文珊等, 秸秆还田的机理与技术模式,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 杜鹰,农业结构调整与区域政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 杜相革等,有机农业概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姜益娟,残膜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农业环境保护2001牟3期。 文启凯等,农田土壤管理与持续农业,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王立祥,耕作学(全国现代科学全书) 重庆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和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编,区域农业发展与农作制度建设文集,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黄国勤高旺盛主编,中国集约型农作制度可持续发展,江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农业科学卷) ,耕作学词条,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曹敏建廖允成陈颖等,耕作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赖先齐主编, 新疆绿洲农业学,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王立祥 李 军等,耕作学,科学出版杜2003年9月出版 高旺盛,杨立光,青先国主编,粮食安全与农作制度建设,湖南科技出版2004年8月出版。 梅旭荣等, 节水高效农业理论与技术,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4年出版。 高旺盛, 中国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战略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邓亦武,粮食宏观控制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刘巽浩陈阜,中国农作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黄国勤主编,耕作制度与三农问题,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王宏广,中国耕作制度70年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 刘巽浩主编,高旺盛.陈阜.胡跃高副主编,农作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编,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二, 论文 田活农,论增加农作物复种面积,中国农报120期1954年 陈华葵,水稻土特性的发展和水稻田的绿肥耕作制度,土壤学报1955年2期 顾大川,关于扩大复种面积问题,中国农报1957年24期。 元生朝等,湖北鄂城湖南醴陵稻田耕作制度调查总结报告,华中农学院学报1957年2期。 元生朝等,湖北应城县轮作复种制度调查总结,华中农学院学报1959年3期。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关中小麦深耕调查,土壤通报1959年6期。 江西农业科学研究所,稻田深耕增产的初步研究,土壤通报1959年6期。 人民日报社论,提倡间作,1960年8月20日。 于守仁,论农作物的间混套作,浙江农业科学1960年2期。 陈国平,间 混套作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意义,中国农业科学1961年2期 人民日报社论,合理安排农作物布局,1961年12月9日。 丁 颖,稻田水旱轮栽和以田养田,红旗13期1961年。 高惠民,养地和用地相结合是我国轮作倒茬的特点,中国农业科学1961年10期 高惠民,我国农业生产上的轮作换茬制度,红旗1961年4期 王育英, 轮作间作套种混作在大办农业中的作用, 人民日报1961年4月29日. 王劲草, 略论耕作制度, 安微农业科学1961年4期.。 孙 渠,种植制度是增产的战略问题,北京日报1961年10月5日。 刘巽浩,论用养地,人民日报1961年11月15日. 孙 渠,论提高土壤肥力,人民日报1962年12月11日。 高惠民,加强中下等耕地的培养,人民日报1962年4月17日. 高惠民,友扬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以田养田的轮作换茬经验,光明日报1962年10月15日。 张履鹏,我国农田农作制度的发展,河南日报1962年4月20日。 吴本忠,合理轮作复种积极用地养地,浙江农业科学1962年1期。 沈菖蒲,作物间作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研究初报,东北农学院学报1962年2期 姜诚贯,论农作物的复合群体,浙江农业大学等南方十院校,农作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年出版。 邹超亚吴善堂,黔西北地区作物布局与轮作制度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贵州农学院学研究报告1963 华 鼐,试论农业改制,江苏农学报1963年2期 方有德.李纯,江淮丘陵地区抗旱保收问题的调查研究,安微农业科学1963年1期。 郭文韬,中国古代农作制度之史的考察,中国农报1963年9期。 高惠民,论以田养田,人民日报1963年5月7日。 沈立等,玉米大豆间混作生物学效应的初步研究,山东农业科学1964年3期。 宋性端,粮草间作农林牧结合经济效益实验研究报告,耕作与栽培1966年6期。 沈阳农学院农学专业,作物间作的研究,沈阳农学院学报1971年 山东省土肥所耕作轮作组,棉麦套种的增产条件与效果,土壤肥料1975年4期。 黑龙江农科院大豆研究所,豆麦间作双高产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76年3期。 北京农业大学种植制度研究组,套种玉米田间小气候,气象科技资料1976年8期。 北京农业大学种植制度研究组,华北地区粮粮三茬套种群体生态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77年3期。 北京市农科院农气室光能利用组,作物间种套作的光能利用研究,植物学报1977年4期。 候中田等,复种两熟群体生态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效果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东北农学院学报1979年2期。 熊 毅,对苏南地区耕作制度的看法和建议,人民日报1979年1月13日. 。 刘巽浩王在德,耕作制度改革的主流必须肯定,人民日报1979年6月14日. 沈鸣鼎,水旱轮作试验示范初步总结,湖北农业科学1979年3期。 陈益言,耕作改制与合理轮作,广东农业科学1979年6期。 曾自明,关于旱地改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云南农业科学1979年2期 元生朝,实行合理轮作是当前耕作制度改革的中心环节,湖北农业科学1979年6期。 丁贤劫方宪章,浙江省稻田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浙江农业科学1979年6期。 元生朝,略论多熟制的佧物布局与茬口特性,1980年全国耕作制度会议论文集。 杨茂林彭启元,湖北山区旱粮耕作制度调查,湖北农业科学1980年8期 元生朝,合理复种轮作与湖北稻田耕作制度改革,作物学报1980年9期。 易家苓邹超亚等,关于贵州农业区划的意见,农业气象1980年4期 梁光商,广东耕作制度的发展方向,广东农业科学1980年3期 韩湘玲,我国气候资源与多熟种植,农业气象,1980年4期。 赖仲铭,小麦套玉米种植规格多因子优选试验,云南农业科学1980年3期 蔡农,作物连作的障害及其防治方法,湖北农业科学1980年8期 肖怒贤,双季稻田冬季不同复种轮作方式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1980年2期。 苏陕民等,不同作物茬地对后作的影响,作物学报1981年2期。 元生朝,合理复种轮作与睑了湖北稻田耕作制度革,作物学报1981年3期。 熊凡,四川丘陵旱三熟耕作制完善提高的途径,土壤肥料1981牟4期。 中国农学会江苏农学会双三制学术考察组,关于苏州地区发展双三制的考察报告,江苏农业科学1981年5期。 刘巽浩等,华北地区麦田两熟的光能利用作物竞争与产量分析,作物学报1981年1期。 刘巽浩等,华北地区麦田两熟的光能利用作物竞争与产量分析,作物学报1981年1期。 赵诚斋等,苏南地区水稻士的合理耕作的研究,土壤学报1981年3期。 陈安仁,黄土高原的牧草种植,饲料研究1981年6期。 邹超亚吴善堂,贵州旱地主要耕作制度生产性能的初步研究,贵州农业科学1981年1期。 邹超亚,贵州耕作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耕作与栽培1981年试刊号 邹超亚,试论耕作学的任务性质和内容,中国耕作制度研究通讯第2期1981年5月 浙江省粮食高产经验调查组,浙江省30年来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技术经验分析,浙江农业科学1981年2期。 四川农科院棉花所,麦棉套作技术研究,作物学报1981年2期。 全国种植制度气候研究南方协作组,我国南方稻区种植制度的气候区划,中国农业科学1982年4期。 王达, 双季稻的历史发展,中国农史1982伞1期。 蔡良河等,稻田多熟制的研究,多熟轮作制的整体效益,湖北农业科学1982年6期。 王立祥等, 西北黄土高原农田降水生产潜势及开发的研究,西北农学院学报1982年2期。 陆欣来,海城县用地养地的调查分析,沈阳农学院学报1982年2期。 邹超亚,试论贵州作物布局特点,耕作与栽培1982年5期。 吴善堂邹超亚等,旱地套作三熟制增产作用的研究,耕作与栽培1982年2期 吴善堂邹超亚等,贵州中部地区带状间套作的研究,贵州农学院学报1982年1期 邹超亚,施肥制的历史演进与现代施肥制的几个理论问题,耕作与栽培1982年4期 赵强基等,江苏太湖地区几种作物和种植制度的农田生态功能,江苏农业科学1982年2期。 陆欣来,海城县用地养地的调查分析,沈阳农学院学报1982年2期。秆 刘巽浩,国外间混套作的研究,世界农业1982苇5期。 刘隆旺等,稻田三熟复种轮作研究初报,江酉农业大学学报1982年2期。 刘巽浩. 韩湘玲,华北平原地区麦田两熟的光能利用,作物竞争与产量分析,作物学报1983年1期。 刘巽浩,论我国耕作制度的改革,耕作与栽培1983年5期。 陈叔君等,稻田几种主要复种制度研究,湖南农业科技1983年6期。 杜心田等,关于棉花带状间套作的几个问题,河南农林科技1983年7期。 潘永福,永靖县干旱山区草田轮作试验初报,甘肃农业科技1983年11期。 潘幸来,试论苜蓿小麦生态系统,山西农业科学1983年8期。 吴善堂邹超亚等,旱地不同种植制度下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生态学报1983年1期。 熊凡,四川丘陵区旱三熟生产力与气候资源利用,农业气象1983年3期。 湖北湖南江西三眵省农科院协作组,湘鄂赣三省稻田三熟制轮作与连作试验研究报告,农业湖北科学1983年1期。 赵强基等,苏南稻田麦玉稻,麦豆稻三熟制农田生态效率,江苏农业科学1983年1期。。 袁从讳赵强基等,江苏太湖地区几种种植制度的物质循环状况,土壤通报1983年3期。 胡人荣,湘鄂赣三省稻田三熟制连作与卫了轮作对比试验总结,湖北农业科学1983年1期。 吴善堂邹超亚等,贵州农田高产文高效途径的探讨,耕作与栽培1983年2期 杨天健,水旱轮作对土壤性状的影响,湖北农业科学1983年8期。 胡恒觉,不同种植形式生态适应性及生产力的试验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84年 方有德等,江淮丘陵地区复种轮(连) 作制度的初步研究,安徽农业科学1984年4期。 王宝善,再论农牧结合问题,甘肃农业科技1984年4期。 成敬生,江苏太湖流域城郊两种农业生产系统结构功能的分析,耕作与栽培1984年1期。 王方桃,沪郊主要作物及种植制度的农田生态功能的初步研究,耕作与栽培1984年1期。 李威廉,豆科作物在耕作制度中的养地效应,耕作与栽培1984年1期。 王福水,从晋庄经验看晋东南地区旱作农业实施步骤,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4年1期。 胡恒觉,不同种植方式生态适应性及生产力的试验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84年专集。 谢仁兴,稻田复种轮作方式试验总结报告,浙江农业科学1984年5期。 张振华等,熊口农场水旱轮作十年效果显著,,湖北农业科学1984年12期。 杨茂林等,南方四省山区丘陵旱地耕作制度改革的调查,湖北农业科学1984年1期。 蒋永贵,黔南州玉米黄豆宽窄行双套双示范总结,耕作与栽培1984年3期。 王立祥,西北黄土高原农业结构改革及效益研究初报,西北农学院学报1984年3期。 王颖明,高产地区轮作制度与农田生态平衡的研究,土壤1984年4期。 邵达三等,苏南水田少免耕研究报告,土壤学报1985年4期。 吴吉人等,辽宁稻区少耕体系形成与发展,辽宁农业科学1984年6期。 张颂安,台湾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技术经济1985伞6期。 文英,湖南洞庭湖区春大豆间玉米--杂交水稻两熟高产研究,耕作与栽培1985年1期。 印继勤等,镇江丘陵地区稻田耕作制度研究,耕作与栽培1985年2期。 李锦钧,金华河谷平原稻区几种种植制度农田生态效率初步研究,耕作与栽培1985年3期。 陈启锋,论中国耕作制度,福建农学院学报1985年1期。 谢仁兴,平原稻区种植制度研究初柝,耕作与栽培1985年5期。 刘君朴等,黑龙江西南部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的研究,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5年4期。 朱志俭等,从气候生态角度赂论河北省旱作农业,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5年5期。 陈宪祖等,稻麦亩产吨粮试验研究和示睑范推广报告,云南农业科学1985年3期。 赖仲铭,旱粮间套种植制度探讨,云南农业科学1985年3期。 吴硕等,调整种植业结构促进畜牧业发展,农业经济1985年2期。 赖仲铭,马铃薯套玉米及玉米间大豆种植系统间套优押的研究,作物学报1985年3期。 邹超亚, 贵州中低产田改良刍议,耕作与栽培1985年5期。 邹超亚等,试论21世纪中国耕作学科研究与耕作制度改革方向,耕作与栽培1995年1期 徐新宇等, 秸秆还田的微生物效应及其应用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85年5期。 陆欣来,免耕和少耕,耕作与栽培1995年2期 左家骥等,北砂姜土黑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复种轮作制度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1986年3期。 朱必翔等,+种水稻经济作物轮作方式经济效益初探,安徽农业科学1986年2期。 韩湘玲刘巽浩. 孔扬庄,-年两熟生产力研究,作物学报1986年2期。 崔永明,粮草套作效益多,中国农学通报1986年3期。 山仑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重点是农田种植制度改革,水土保持通报1986年1期 易家苓邹超亚,贵州省农业气候分析与种植制度气候区划,耕作与栽培1986年1.2期合刊。 吴善堂邹超亚,浅柝贵州旱地多熟种植,贵州农学院学报1986年2期, 候光炯等,半旱式小麦耕作中的一个关键-免耕,中国农业科学1986年1期。 张炳年,紫云奂与黑麦草混播及其生产效益的研究,中国草原与牧草1986年2期。 王宝善,农田种草农牧双收,,草与畜,1986年2期。 张学祖何章起,新疆干旱生态特点与开发途径,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6年3期。 中国种植制度区划协作组,中国农作物种植制度气候区划,耕作与栽培1986年15期。 曾庆柱,麦玉薯不同带比与产量的初步研究,耕作与栽培1986年6期。 刘巽浩陈阜高旺盛,现代型多熟高产农作制是当前我国农业主攻方向,科技日报1986.11.11. 钟树福,试论江西稻区农牧渔业系统,江西农业太学学报1986年3期, 刘巽浩,我国农用地现实生产力比较分柝初报,耕作与栽培1986年1.2期合刊。 况陵生, 麦秆还田对提高土壤肥力效应的研究,土壤肥料1986和2期。 熊凡,四川盆地旱地耕作制度必须走多样带状间套轮作的道路,耕作与栽培1987年4期。 黄国勤,不同耕深对大豆生产的效应及抗能力的研究耕作与栽培1988年1期。 黄国勤钟树福,中国南方红黄壤旱地多熟制效益的系统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92年1期。 邹超亚等,试论21世纪中国耕作学科研究与耕作制度改革方向,耕作与栽培1995年1期 孟文等,河西地区麦田不同种植模式水效益比较,甘肃农业太学学报1996牟1期。 胡恒觉等,论陇中半干旱区农牧结合问题,中国农学通报1987伞1期。 刘诚治周平,石河子垦区农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途径,新疆农业科学1987年1期。 熊凡,间套种植的带壮轮作多熟制,四川省农业学报1987伞2期。 张训忠,玉米大豆间混作互补与竞争效应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学,1987年2期。 张训忠等,高肥力条件下夏玉米大豆间混作互补与竞争效应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87年2期。 刘巽浩,论我国干旱芈干旱地区农业的分区与发展,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7年1期。 李实烨等,稻田连年种植大麦双季稻三熟制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影响,中国农业科学1987年1期。 杨光立等, 洞庭湖集约农区耕作制度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湖南农业科学1997年6期 黄浩如等,鄂湘赣三省稻田三熟制轮作连作研究,作物学报1988年4期 邹超亚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耕作与栽培1988年3期 李凤超等米间作大豆产量效益土壤养分平衡及经济效益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1期。 邹超亚,复种气候条件的经验公式分柝初探,贵州农学院学报1988年1期 周凯,粮草套作试验,草与畜,1988年2期。 甘延泰,试论西北干旱灌区的多熟集约种植,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8年1期。 钱岩兵等,稻麦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研究,土壤肥料1988年2期 黄浩如等,湘鄂赣三省稻田三熟制轮作与连作试验研究报告,作物学报1988年4期。 于贵瑞等,大豆向日葵等作物连作障碍与轮作效应研究初报,生态学杂志1988年2期。 黄国勤,我对耕作学未来及其发展趋势的看法,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1期。 黄国勤,不同耕深对大豆生产效应及抗旱能力研究,耕作与栽培1988年1期。 邹超亚等, 贵州农业生态经济现状及问题与发展对策的探讨,贵州农学院学报1989年1期 刘巽浩,黄淮海粮产尚有一倍潜力可挖,科技日报1990.7,8.. 陈颖邹超亚,玉米大豆间作复合群体优化配置与生产力研究,资源科学1990年4期 章熙谷李萍萍等,苏南地区几种种植方式的生态经济分柝,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4期。 昊国庆等,稻田三熟制社会经济效益的系统分柝,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4期。 黄国勤,江西旱地不同耕作制度的综合评价,科技通报1990年4期。 黄国勤等鄱阳湖区旱地耕作制度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耕作与栽培1990年1期 吴敬民,秸秆还田效果及其在培肥土壤中的地位, 土壤通报1991年5期。 曾本祥,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991年2期。 吴善堂邹超亚等,玉米大豆间作群体结构与生产力探讨,耕作与栽培1991年6期。 吴善堂邹超亚等,贵州旱地玉米少耕免耕运用研究,贵州农学院学报1992年2期。 黄国勤钟树福,中国南方红黄壤旱地多熟制效益的系统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1992年1期。 黄国勤,论开发南方冬季农业,古今农业1993年2期 章熙谷等,中国苏南地区持续农业的粮经饲结合种植制度,南京农业大学1993年。 张定一王娇爱等,坡旱地集水深蓄耕作技术研究,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4年4期。 骆文光,免耕垄作覆盖技术的水土保持及经济效益分析,水土保持通报1994年3期。 高云超等,秸秆覆盖免耕土壤微生物与养分转化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94牟6期。 黄国勤,江西省冬季农业生产潜力与生产效尖了益及其优化模式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张立锋等,冀北高原土壤干旱及抗旱土壤耕作法讲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增刊。 石长眚,黑土坡耕地防蚀培肥耕作制度研究,中国水土保持1995年9期。 吴善堂邹超亚,农业高产优质高效与农业结构,贵州农学院丛刊1996年1期。 邹超亚袁国祥,贵州山区农业立体布局分析,耕作与栽培1997年6期。 陈长青等,耕作制度专家系统初探,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3期。 廖植墀邓健,机械化保护耕作体系抗土壤侵蚀效能研究,农业机械学报1997年3期。 吴善堂,耕作研究文集,贵州农学院1987年。 柯建国陆建飞等,深耕改良白睑浆土的效应研究,扬州大学学报1998年3期。。 李新举张志国,兔耕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4期。。 高旺盛, 可持续农业技术发展原则与中国的选择,农业经济问题1998年3期。 李军刘静航,华北平原节水农业作物布局空间决策系统研究,资源科学,1998年4期。 李军,黄土高原种植制度模拟与优化决策研究,西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1998年。 李汝莘高焕文等,土壤容重和含水量对耕作土壤阻力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1998年1期。 张志国徐琪,长期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某些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土壤学报1998年3期。 史俊通等,论复种与我国粮食生产可持发展,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伞1期。 刘巽浩, 实行作物秸秆还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物杂志1998年5期。 邹超亚等, 浅谈西部农业开发问题,耕作与栽培1998年3期。 高旺盛, 建立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年3期。。 李立科, 小麦留茬少耕全程覆盖新技术, 陕西农业科学1999年4期。 杨光立等, 洞庭湖区减灾避灾农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湖南气象1999伞3期。 邝朴生等,精细农业技术体系初探,农业工程学报1999年3期。 刘玉华等,土地当量比计算方法改进与应用,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2期。 刘玉华等,复种效果定量评价初探,耕作与栽培1999年3期。 刘玉华等,大田作物轮效果定量评价的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5期。 庄恒扬刘世平,长期少免耕对稻麦产量及土壤有机质与容重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1999年4期。 黄国勤,我国耕作学的理论发展,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5期。 杨光立等, 调整种植结构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技术体系,作物研究2000年2期。 洪绂曾,谈谈饲料作物和牧草结构调整的问,作物杂志2000年2期。 邹超亚,西部开发与农业发展问题探讨,耕作与栽培2000年4期 刘巽浩,大西北种树种草要遵循自然与经济规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羊2期。 丁昆仑等,耕作措施对土壤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00年3期。 高云超朱文珊,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生态科学2000年3期。 李军王立祥等,黄土高原地区小麦生产潜力模拟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2期。 赵廷祥,农业保护性耕作与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牧区机械化,2002年4期。 张海林阵眚等,覆盖免耕夏玉米耗水特性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2年2期。 李军王立祥等,黄土高原地区玉米生产潜力模拟研究,作物学报2002年4期。 候宝英,西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中国水利2002伞4期。 邹超亚, 中国农业中长期发展的思考,耕作与栽培2002年4期 董世魁,我国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关键问题探讨,草业科学2002年4期。 陈颖邹超亚,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若干理论问题讨讨,农业科技导报2002年4期 李文珊,区域农业比较优势评价方法综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羊1期。 邹超亚, 贵州粮食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初步研究,耕作与栽培2003年1期 杨学明张晓平等,北美保护性耕作及对中国的意义应用,生态学报2004并2期。 邹超亚等, 新世纪农作学 ( 耕作学 ) 发展与学科建设问题探讨, 耕作与栽培2007年4期 邹超亚, 贵州农业资源开发对策与农业发展重点选择分析 耕作与栽培 2007, (04) 邹超亚等, 贵州耕作制度改革的思路与优化模式的选择耕作与栽培2007年1期 邹超亚, 贵州农业历史发展与启示,耕作与栽培2009年4期
26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拟学习一些胶体、囊泡方面的知识
wangshu 2011-9-27 14:51
国家科学图书馆图书联合目录 摘 要 收藏单位 题名和责任者: 分子力与胶体的稳定和聚沉 / 郑忠,李宁编 出版项: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10 ISBN/ISSN: 7-04-005450-7 载体形态: 198页 ; 20cm 主题: 分子间力胶体分子动力 科图分类号: 54.219 责任者: 李宁编郑忠编 6 家成员馆有收藏 收藏单位 成员馆索书号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54.219/321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 54.26/Z435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 54.265/321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情报室 54.219/8838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54.265/8750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 54.2657/1 请求目录信息 国家科学图书馆图书联合目录 摘 要 收藏单位 题名和责任者: 胶体化学实验 / ( 苏) 拉甫罗夫主编 ; 赵振国译 出版项: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7 ISBN/ISSN: 7-04-002506-X 载体形态: 239 页 ; 20厘米 主题: 胶体化学 -- 实验 科图分类号: 54.26 责任者: 拉甫罗夫主编赵振国译 8 家成员馆有收藏 收藏单位 成员馆索书号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54.26/327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图书情报室 54.26/327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图书馆 54.26054/55273(R)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54.26057/5056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 54.26/5056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54.26/87.07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 54.26057/327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 54.26057/3 请求目录信息 国家科学图书馆图书联合目录 摘 要 收藏单位 题名和责任者: 胶体物理化学 / (苏)李巴托夫(С.М. Л?b+sп?b3sто?b5s) 著 ; 南京大学胶体化学教学小组等译 出版项: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4-1955 ISBN/ISSN: 7-04-002506-X 载体形态: 2册 : 有图表 其他版本: Ф?b+s?b)s?b+s?gasох?b+s?gcs?b+sя ?gasо? gbs?gbsо?b+s?b7sо?b5s ?gbs?b+sп?b3s?b6sо?b5s 主题: 胶体物理化学 科图分类号: 54.26 责任者: 李巴托夫, С.М.(Л?b+sп?b3sто?b5s, С.М.)著南京大学 胶体化学教学小组 1 家成员馆有收藏 收藏单位 成员馆索书号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54.26/270/1 请求目录信息 国家科学图书馆图书联合目录 摘 要 收藏单位 题名和责任者: 胶体稳定性 / 王果庭编著 出版项: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1990.8 ISBN/ISSN: 7-03-001533-97-03-001534-7精装7-04-002506-X 载体形态: 212页 ; 20cm 主题: 胶体 科图分类号: 54.2651 责任者: 王果庭编著 6 家成员馆有收藏 收藏单位 成员馆索书号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54.2651/128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 54.2651/1060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图书馆 54.265/54089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信息中心 54.2651/1060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54.2651/1060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 54.26/15 请求目录信息 国家科学图书馆图书联合目录 摘 要 收藏单位 题名和责任者: 胶体与表面化学 / 沈锺, 王果庭编著 出版项: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1.9 ISBN/ISSN: 7-5025-0926-7 载体形态: 457 页 ; 19厘米 主题: 胶体 -- 表面化学 科图分类号: 54.26 责任者: 沈锺编著王果庭编著 8 家成员馆有收藏 收藏单位 成员馆索书号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54.26/240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 54.26/3485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3485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信息中心 54.26/3485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图书馆 O647/C39587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图书情报室 54.26/240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 54.26/240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情报室 54.26/7208 请求目录信息 国家科学图书馆图书联合目录 摘 要 收藏单位 题名和责任者: 胶体与表面化学导论 / ( 英) 肖(D.J. Shaw) 著 ; 张中路, 张仁佑译 出版项: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9.1 ISBN/ISSN: 7-5025-0265-37-5025-0926-7 载体形态: 321 页 ; 19cm 其他版本: Introduction tocolloid and surface chemistry 主题: 胶体表面化学 科图分类号: 54.26 责任者: 肖, D.J.(Shaw, D.J.)著张仁佑译张中路译 8 家成员馆有收藏 收藏单位 成员馆索书号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54.26/290.1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图书馆 54.26/52993(3)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 54.26/290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 54.26/9022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信息中心 54.26/9072/3e: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图书馆 O647/C35431(3)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54.26/9022 请求目录信息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情报室 54.26/5393 请求目录信息 国家科学图书馆图书联合目录 摘 要 收藏单位 责任者 : Gennis, Robert B. 题名和责任者: Biomembranes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Robert B. Gennis. 出版项: New York :Springer-Verlag,c1989. ISBN/ISSN: 0387967605 (alk. paper) 科图号: 58.1551 载体形态: xvii, 533 p. :ill. ;25 cm. 丛编: Springer advanced texts in chemistry 附注: Includes index.Bibliography: p. -510. 主题: Membranes (Biology) 1 家成员馆有收藏 收藏单位 成员馆索书号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58.1551/G334 请求目录信息
个人分类: 化学|33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SCI收录的数学类期刊杂志 (转)
jiandanjinxin 2011-9-22 11:17
数学全文电子期刊介绍 数学全文电子期刊导航 以刊物名首词字母排序 A Advanc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应用数学进展》美国 ISSN:0196-8858,1980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558。发表原始论文和评述文章,反映应用数学(包括实验数学、统计学、数学生物学和理论计算机科学等)的最新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Mathematics《数学进展》美国 ISSN:0001-8708,1965年创刊,全年16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930。侧重发表纯数学研究论述与评论,反映该学科各个方面的重要进展。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应用数学模型》美国 ISSN:0307-904X,1976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500。数学模型及相关数字技术和软件在工程和环境系统设计和分析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刊为这一领域开辟论坛,发表论文、评论、札记、会议报告和书评等。 Annales de l'Institut Henri Poincare (B)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亨利·彭加莱研究所纪事:概率计算与统计学》法国 ISSN:0246-0203,1964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789。刊载概率计算和统计学包括经济计算和运筹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评论。 Annales de l'Institut Henri Poincare copy; Non Linear Analysis《亨利·彭加莱研究所纪事:非线性分析》法国 ISSN:0294-1449,1984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881。介绍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和经济学家在非线性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应用数学和计算》美国 ISSN:0096-3003,1975年创刊,全年33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436。侧重于系统科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刊载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应用问题的研究论文和评论。 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应用数学快报》英国 ISSN:0893-9659,1988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430。刊载应用数学领域研究成果的快报。 Annals of Pure and Applied Logic《理论与应用逻辑纪事》荷兰 ISSN:0168-0072 ,1969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553。刊载理论与应用逻辑和基础数学,以及与数理逻辑有关的理论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稿件来自各国。 Applied Numerical Mathematics《应用数值数学》荷兰 ISSN:0168-9274,1985年创刊,全年16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504。刊载计算数学和数值分析及其在物理学、流体动力学、工程学及其它应用科学中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及札记。 Annales Scientifiques de l'Eacut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高等师范学校科学纪事》法国 ISSN:0012-9593,1864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907。历史悠久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刊载数学、物理、化学与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论文。文章用英、法或德文发表。 Applied and Computational Harmonic Analysis《应用和计算谐波分析》美国 ISSN:1063-5203,1993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1.586。刊载谐波分析的应用与计算方面的研究论文,侧重子波分析和信号处理。 Applied Stochastic Models in Business and Industry《商业与工业应用随机模型》英国ISSN:1524-1904,1985年创刊,全年4期,John 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370,2003年EI收录25篇。发表应用概率与数据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的文章,比较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可行方法,通过分析有关数据探求新的解决方法。 Acta Applicandae Mathematicae 《应用数学学报》荷兰 ISSN:0167-8019,1983年创刊,全年15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626,2003年EI收录91篇。刊载应用数学的理论与实践,包括数学手段的应用技术与方法,以及有应用价值的新数学理论的开拓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述评。高价刊。 Advances in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计算数学进展》荷兰 ISSN:1019-7168,1993年创刊,全年8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926。刊载研究论文,涉及代数、微积分方程、统计、优化、逼近、样条函数、子波分析等,侧重并行处理、符号计算、神经网络及几何模型建立等。 Algebra and Logic《代数与逻辑》荷兰 ISSN:0002-5232,1962年创刊,全年6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俄罗斯期刊的英文翻译版。 Algebras and Representation Theory 《代数学与表示理论》荷兰 ISSN:1386-923X,1998年创刊,全年5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773。刊载环域、代数学及其表示理论以及与其他领域相互关系的高水平研究论文。 Analysis Mathematica《分析数学》荷兰 ISSN:0133-3852,1975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EI收录期刊,2003年EI收录21篇。刊载研究文章、书评,主要用英、俄文,间或用法文、德文发表。 Approximation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逼近理论及其应用》荷兰 ISSN:1000-9221,1984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中国南京大学编辑的国际性英文刊物。 Annals of Global Analysis and Geometry 《全局分析与几何学纪事》荷兰 ISSN:0232-704X,1983年创刊,全年8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338。论述几何与解析中的全局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在理论物理问题中的应用。涉及全局分析、微分几何、复流形与相关的复分析和代数几何成果、李群、李变换群与调合分析、微分几何与全局分析在理论物理问题中的应用等。 Annals of Mathematic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数学与人工智能纪事》荷兰 ISSN:1012-2443,1989年创刊,全年12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837。刊载反映人工智能学科发展的数学与计算方法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报告,兼及会议消息等。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运筹学纪事》荷兰 ISSN:0254-5330,1984年创刊,全年8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331。论述运筹学理论与应用及其主要发展趋向。 Annals of the Institute of Statistical Mathematics《统计数理研究所纪事》日本 ISSN:0020-3157,1949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468,2003年EI收录56篇。刊载统计数理领域的研究论文。 Applications of Mathematics《数学应用》捷克 ISSN:0862-7940,1956年创刊,全年6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EI收录期刊,2003年EI收录53篇。刊载数学在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用捷、英、法、德、俄及斯洛伐克文出版。 Applied Categorical Structures《应用范畴结构》荷兰 ISSN:0927-2582,1993年创刊,全年6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论述范畴方法在代数、解析、序、拓扑及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涉及特定的拓扑、代数及代数-拓扑结构研究,泛函分析、连续有序理论、代数与逻辑型理论、自动机理论、数据库及语言中的范畴研究等。 Acta Mathematica Hungarica《匈牙利数学学报》荷兰 ISSN:0236-5294,1950年创刊,全年12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330。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应用数学和力学》荷兰 ISSN:0253-4827,1980年创刊,全年12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251,2003年EI收录114篇。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Optimization《应用数学和优化》德国 ISSN:0095-4616,1974年创刊,全年6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1.045。刊载数学优化理论与应用的研究论文、评论和札记,包括数学在物理系统、化学与生化系统、环境系统、优化设计、生物医学系统、航空与航天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社会经济系统方面的应用研究。 Archiv der Mathematik《数学文献》瑞士 ISSN:0003-889X,1948年创刊,全年12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 0.326。主要刊载数学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 Annals of Combinatorics《组合学杂志》瑞士 ISSN:0218-0006,1997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刊载组合数学与计算理论研究领域的论文、评论。 Archive for Mathematical Logic《数理逻辑文献》德国 ISSN:0933-5846,1951年创刊,全年8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 0.532。发表数理逻辑、理论计算机科学及数理哲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Acta Mathematica Sinica《数学学报》中国 ISSN: 1439-8516,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407。 Acta Mathematicae Applicatae Sinica (English Series)《应用数学学报》 ISSN: 0168-9673,Springer-Verlag出版社。 Aequationes Mathematicae《数学方程》瑞士 ISSN:0001-9054,1968年创刊,全年6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发表纯粹和应用数学领域,特别是函数方程、组合分析与数值分析方面的研究论文、述评、简报及文摘等,兼载学术会议报道。 Algorithmica《算法》美国 ISSN:0178-4617,1986年创刊,全年12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 0.785,2003年EI收录54篇。国际计算机科学杂志,刊载算法技术、方法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 Algebra Colloquium《代数集刊》中国 ISSN:1005-3867,1994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150。 Algebra Universalis《泛代数杂志》瑞士 ISSN:0002-5240,1971年创刊,全年8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324。主要刊载泛代数与格论方面的研究论文。 Annali di Matematica Pura ed Applicata《纯粹与应用数学纪事》德国 ISSN:0373-3114,1850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历史悠久的数学专业性学术期刊,刊载研究论文,稿件来自各国。 B Bulletin of Mathematical Biology《数理生物学通报》英国 ISSN:0092-8240,1939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1.408。刊载生物学理论与实验研究方面的论文、生物学家和数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简讯,以及教学辅导性文章。 Bulletin des Sciences Mathématiques《数学通报》法国 ISSN:0007-4497,1870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492。历史悠久的数学专业性学术期刊,刊载纯数学研究论文。论文用法、英两种文字发表。 Bit Numerical Mathematics《BIT数值数学》荷兰 ISSN:0006-3835,1961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565。 Bulletin of the Brazilian Mathematical Society《巴西数学会通报》德国 ISSN:0100-3569,1970年创刊,全年3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140。发表高等数学各领域的高质量论文。 C Computational Geometry《计算几何学》荷兰 ISSN: 0925-7721, 1991年创刊,全年9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1.000,2003年EI收录60篇。刊载计算几何学理论与应用,包括几何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图形学基本问题、模式识别、机器人学、图像处理、CAD-CAM、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地理信息系统中应用方面的论文和简报。 Chaos, Solitons Fractals《浑沌,孤立子与分形》英国 ISSN: 0960-0779, 1991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872,2003年EI收录388篇。刊载分歧理论、奇异理论、决定性浑沌和分形、稳定性理论、孤立子和相关现象、图样形成、展开和复杂性理论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特别是在物理、生物医学与生命科学,以及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简报。 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非线性科学和数值模拟快报》荷兰ISSN: 1007-5704, 1979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EI收录期刊,2003年EI收录53篇。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Data Analysis《计算统计学与数据分析》荷兰 ISSN: 0167-9473, 1983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458,2003年EI收录120篇。刊载计算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论文,涉及数值方法、分类、模拟中的统计方法、计算算法、无模型数据探测与模式识别、统计软件、数据分析的特殊问题(如健壮程序、漏测值)等多方面。分方法学、应用与比较研究、札记和评论等三部分。 Computers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计算机与数学及其应用》英国 ISSN: 0898-1221, 1974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413,2003年EI收录300篇。刊载计算机在数值分析、概率论、数论、计算机的数学模型,以及在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学和城市系统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札记。 Comptes Rendus Mathematique《法国科学院报告:数学》法国 ISSN: 0764-4442, 1835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364。历史悠久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刊载理论数学、代数、复分析、变分法、拓扑学、数学分析等数学领域的研究论文。 Communications on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纯数学与应用数学通讯》美国 ISSN:0010-3640,1948年创刊,全年12期,John Wiley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2.250。刊载应用数学、数学物理学与数学分析方面的研究论文。 Communications in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工程数值法快报》英国 ISSN:1069-8299,1985年创刊,全年12期,John Wiley出版社,SCI、 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450,2003年EI收录81篇。发表简讯,通报应用数值方法的重要进展以及数值技术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方面的应用。 Complexity《复杂性》美国 ISSN:1076-2787,1995年创刊,全年6期,John Wiley出版社,刊载复杂系统及适应性系统研究,包括复杂性理论、非线性现象中的多重平衡、基因对数、对策模拟、模式识别以及复杂系统及适应性系统在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论文。 Compositio Mathematica《数学论文集》荷兰 ISSN:0010-437X,1934年创刊,全年15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662。发表数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偏重于理论数学方面的研究。稿件来自各国,多用英文发表。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al Organization Theory《计算与数学的组织理论》荷兰 ISSN:1381-298X,1995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刊载有关运用计算和数学手段研究组织理论和分析方法的论文。 Czechoslovak Mathematical Journal《捷克数学杂志》捷克 ISSN:0011-4642,1872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210。刊载理论与应用数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和书评,用英、法、德或俄文发表。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nd Modeling《计算数学和模型建立》荷兰 ISSN:1046-283X,1991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选译俄罗斯近期数学期刊的离散数学、数值分析和计算数论方面的文献。 Computational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计算优化及其应用》荷兰 ISSN:0926-6003,1992年创刊,全年9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650,2003年EI收录43篇。刊载优化用计算算法的分析、开发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辅导资料。 Czechoslovak Mathematical Journal《捷克数学杂志》捷克 ISSN:0011-4642,1872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210。刊载理论与应用数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和书评,用英、法、德或俄文发表。 Calculus of Variations and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变分法和偏微分方程》德国 ISSN:0944-2669,1993年创刊,全年8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676。 Commentarii Mathematici Helvetici《瑞士数学通讯》瑞士 ISSN:0010-2571,1929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 0.484。瑞士数学会编辑。刊载数学领域的研究论文,用英、德或法文发表。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数理物理通讯》德国 ISSN:0010-3616,1965年创刊,全年27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 1.851。刊载数理物理学,包括数理分析、传统物理、统计物理及量子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计算复杂性》瑞士 ISSN:1016-3328,1991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 0.455。刊载数学问题用计算机解算方面的研究论文,研究领域包括计算几何学、机器人、运动规则、学习理论、数论、逻辑、组合优化、模糊方案、分布计算等,侧重数学模型、复杂性限制与类型等常见问题和相关的特殊问题。 Computing《计算》奥地利 ISSN:0010-485X,全年8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 0.614。刊载数值计算领域的研究论文,涉及离散算法、符号计算、性能与复杂性评定、操作系统、调度、软件工程、图象处理、并行计算、古典数值分析、数值软件、数值统计、优化、计算机运算、区间分析和绘图等。 Calcolo《计算》意大利 ISSN:0008-0624,1964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 0.375。刊载计算理论与数值分析、计算复杂性、算法分析等计算数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多用英文发表,间用意大利文。 Constructive Approximation《构造性逼近》德国 ISSN:0176-4276,1985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845。著名数学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逼近与展开国际期刊,刊载数学研究论文,涉及逼近与展开的研究,侧重于数值计算或数学分析中最有用益的逼近理论与方法。 Combinatorica《组合学》德国 ISSN:0209-9683,1981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831。有关组合数学与计算理论的国际性杂志。刊载组合数学与计算理论研究领域包括组合结构、组合优化、几何与数论的组合、组合算法等的论文、评论。 Communications in Contemporary Mathematics 《现代数学通讯》新加坡 ISSN:0219-1997,1999年创刊,全年4期,World Scientif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380。发表数学领域的原始论文。 D 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its Applications《微分几何学及其应用》荷兰 ISSN:0926-2245,1991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389。刊载微分几何学及在数学中应用微分几何方法和研究几何结构的各学科领域的研究论文和综论,涉及流形上的微分方程、全局分析、李群、局部和整体微分几何、流形上的变分法、流形拓扑学及数学物理等。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评论杂志》美国 ISSN:1051-2004,1991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712,2003年EI收录36篇。评论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新技术、新计划和重要进展。 Discrete Applied Mathematics《离散应用数学》荷兰 ISSN:0166-218X,1979年创刊,全年27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503,2003年EI收录239篇。发表离散优化、网络理论、开关理论与自动机理论、应用理论与优选结构、对策论、调度论,以及算法与复杂性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综述和书评。稿件来自各国,多用英文发表。 Discrete Mathematics《离散数学》荷兰 ISSN:0012-365X,1978年创刊,全年41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303,2003年EI收录406篇。刊载离散数学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研究课题及会议录等。稿件来自各国,多用英文发表。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数据开发与认知杂志》荷兰 ISSN:1384-5810,1997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2.714。旨在开发新一代的数据库自动数据开发与认知技术,涉及机器学习、机器认知、不确定模拟、统计、数据库、数据显象、高性能计算、管理信息系统、知识库系统等。 Differential Equations《微分方程》荷兰 ISSN:0012-2661,1965年创刊,全年12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243。白俄罗斯同名期刊Дифференциальные уравнения的英文翻译版。 Designs, Codes and Cryptography 《设计、编码与密码学》荷兰 ISSN:0925-1022,1991年创刊,全年9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623,2003年EI收录59篇。刊载设计理论、编码理论、密码学及其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和综论,侧重相关的代数学和几何学问题。 Discrete and Computational Geometry《离散与计算几何学》美国 ISSN:0179-5376,1986年创刊,全年8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553。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国际期刊,覆盖了与几何学基础应用的广泛研究领域,刊载组合几何学、几何算法设计与分析的研究论文,涉及凸多胞形、极值几何问题、计算拓扑学、数的几何学以及图论、数学规划、组合优化、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结晶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机器人和计算机图学等。 E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数学教育研究》荷兰 ISSN:0013-1954,1968年创刊,全年9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刊载中、小学及师范级数学理论、方法、实践方面的论文和报告,以及国际数学竞赛会简讯、竞赛题、书评等。 Elemente der Mathematik《数学基础》瑞士 ISSN:0013-6018,1946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 F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s《函数分析及其应用》荷兰 ISSN:0016-2663,1967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291。俄罗斯同名期刊Фунκциональный анализ и его приложения的英文翻译版。 Foundations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计算数学基础》美国 ISSN:1615-3375,2001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1.067。发表研究论文,内容涉及数学与计算的关系、纯粹与应用数学、数字分析等。 Fractals《分数》新加坡 ISSN:0218-348X,1993年创刊,全年4期,World Scientif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682。综合性学术刊物。刊载研究论文和评论,内容涉及物理、数学、生物、化学、经济学与技术。 G GAMM-Mitteilungen《应用数学及力学协会通报》德国ISSN:0936-7195,1978年创刊,全年2期,John Wiley出版社,发表应用数学和力学等多领域的研究论文。 Geometriae Dedicata《几何学报》荷兰 ISSN:0046-5755,1972年创刊,全年12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313。刊载研究几何学经典问题以及数学语言几何化、几何学在解析与代数学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稿件来自各国,用英或德文发表。 H Historia Mathematica《数学史》美国 ISSN:0315-0860,1974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SSCI收录期刊,SCI、SSCI 2003年影响因子0.250。主要研究数学科学各个方面的历史,发表论文、评论、札记、文摘。兼载人物传记、历史随笔、机构研究等文章。 I Instructional Science 《教学科学》荷兰 ISSN:0020-4277,1972年创刊,全年6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SCI收录期刊,SSCI 2003年影响因子0.366。发表有关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论述。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 for Mathematical Learning 《国际数学教学用计算机杂志》荷兰 ISSN:1382-3892,1996年创刊,全年3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EI收录期刊,2003年EI收录13篇。探讨随着创新的计算环境的发展而出现的有关数学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新设备以及所需的相应的社会与文化变革等问题。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国际科学与数学教育杂志》荷兰 ISSN:1571-0068,2003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 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数学新进展》德国 ISSN:0020-9910,1966年创刊,全年3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1.616。刊载高等数学领域的研究论文。稿件大都用英文发表,少量用法或德文出版。 Infinite Dimensional Analysis, Quantum Probability and Related Topics《无限因次分析、量子概率与相关论题》新加坡 ISSN:0219-0257,全年4期,World Scientif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83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lgebra and Computation《国际代数与计算杂志》新加坡 ISSN:0218-1967,1991年创刊,全年6期,World Scientif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589。以刊载原始论文为主,研究范围涉及无限群和独异点,科学计算理论,组合学、代数与泛代数,自动机、语言与机器,代数系的字问题,计算理论以及自动群。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Geometry and Applications《国际计算几何学与应用杂志》新加坡 ISSN:0218-1959,全年6期,World Scientif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34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s《国际数学杂志》新加坡 ISSN:0129-167X,1990年创刊,全年9期,World Scientif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514。发表数学领域的原始论文。 J Journal de Mathématiques Pures et Appliquées《纯数学与应用数学杂志》法国 ISSN:0021-7824,1836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1.122。历史悠久的著名数学专业性学术期刊,刊载数学理论和应用领域的研究论文。稿件来自各国。 Journal of Algebra《代数杂志》美国 ISSN:0021-8693,1964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492。刊载代数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原始研究论文。 Journal of Algorithms《算法杂志》美国 ISSN:0196-6774,1980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974。刊载算法领域的研究论文。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应用数学与力学杂志》英国 ISSN:0021-8928,1958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224。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计算与应用数学杂志》荷兰ISSN:0377-0427,1975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567,2003年EI收录367篇。刊载应用数学,特别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新计算技术,以及经过认真验证的算法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及快报。 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微分方程杂志》美国 ISSN:0022-0396,1965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862。刊载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论文。 Journal of Geometry and Physics《几何学与物理学杂志》荷兰 ISSN:0393-0440,1984年创刊,全年16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1.105。刊载研究论文和评论。研究几何与物理相互作用,包括李群与李代数、量子组、代数几何、实几何与微分几何、动态系统与偏微分方程的几何解法、整体分析等在经典力学、量子力学、经典与量子场论、量子引力、弦与超弦等领域的应用。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数学分析与应用杂志》美国 ISSN:0022-247X,1960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473。刊载数学分析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侧重于运用数学解决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等领域出现的问题。 The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ehavior《数学行为杂志》美国 ISSN:0732-3123,1984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刊载数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数学经济学杂志》瑞士 ISSN:0304-4068,197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SSCI收录期刊,SCI、SSCI 2003年影响因子0.367。刊载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理论和经济问题表述中的应用实例。经济学方面包括普通平衡论、信息与不定性、对策论、选择论等;数学方面包括优化与凸性论、微分拓扑与动态系统、概率分析等。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sychology《数学心理学杂志》美国 ISSN:0022-2496,1964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SSCI收录期刊,SCI、SSCI 2003年影响因子0.740。刊载数学心理学各个方面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论文,包括基础测量、心理过程的电脑模拟、神经网络与神经模型、决策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Journal of Algebraic Combinatorics 《代数组合学杂志》荷兰 ISSN:0925-9899,1992年创刊,全年6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424,2003年EI收录33篇。刊载组合学与代数相互作用,包括运用代数方法研究组合结构和组合学方法在代数问题上的应用等方面的论文。 Journal of Dynamics and Differential Equations《动力学和微分方程杂志》荷兰 ISSN:1040-7294,1989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刊载微分方程及其离散模拟的动力学理论研究论文,内容包括吸引子、分歧理论、联络理论、遍历理论、有限维和无限维系统等。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工程数学杂志》荷兰 ISSN:0022-0833,1967年创刊,全年12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642,2003年EI收录66篇。发表数学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Chemistry《数学化学杂志》荷兰 ISSN:0259-9791,1987年创刊,全年8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789。国际数学化学会机关刊。刊载数学在化学、生物化学及化学物理学中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与札记,涉及化学结的拓扑学、化学簇理论、手性研究、化学动力学、聚合物结构的数学分析等,侧重新数学模型和方法。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Imaging and Vision 《数学成像与显示杂志》荷兰 ISSN:0924-9907,1991年创刊,全年6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617,2003年EI收录33篇。刊载成像与显示问题中应用的数学方法,包括数学模型与理论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解释性文章。稿件来自各国。用英文出版。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odelling and Algorithms《数学模型和运算法则杂志》荷兰 ISSN:1570-1166,2002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数学杂志》荷兰 ISSN:1072-3374,1973年创刊,全年30期,选译俄罗斯期刊和会议录等发表的数学研究文献。 Journal of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数学教师进修杂志》荷兰 ISSN:1386-4416,1998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刊载各种专业水平的数学教师进修教育方面的研究文章,涉及环境、水平、测试、教具等各个方面。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robability 《理论概率杂志》荷兰 ISSN:0894-9840,1988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326。刊载理论概率研究论文,涉及半群、群、向量空间以及其他抽象结构和随机矩阵等。 Journal of Geometry《几何学杂志》瑞士 ISSN:0047-2468,1971年创刊,全年6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发表几何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侧重几何代数、有限几何、组合几何和特殊几何等方面,用英文或德文出版。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iology《数学生物学杂志》德国 ISSN:0303-6812,1974年创刊,全年6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980。刊载用数学解释生物现象、生物学研究中的数学问题、以及数学模型实验三方面的论文。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Fluid Mechanics《数学流体力学杂志》瑞士 ISSN:1422-6928,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非线性科学杂志》德国 ISSN:0938-8974,1991年创刊,全年6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 1.167。刊载分析、描述及预测非线性问题基本方法的研究与评论文章。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Logic《数理逻辑杂志》新加坡 ISSN:0219-0613,2000年创刊,全年4期,World Scientific出版社出版,为数理逻辑研究提供一个重要的论坛,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L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线性代数及其应用》美国 ISSN:0024-3795,1968年创刊,全年54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656。刊载线性代数与矩阵理论的分析、代数方法、组合和数值方面的研究论文。 Letter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数理物理学快报》荷兰 ISSN:0377-9017,1975年创刊,全年12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709。刊登报道数理物理学新进展的短文,涉及群论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量子场理论;高能、核、等离子体及固体物理学中的数学模型;经典、量子及统计力学;相对论及万有引力;现代数学分支领域如泛函分析、微分几何、代数、拓扑学等。 M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数学与计算机模型建立》英国 ISSN:0895-7177,1980年创刊,全年26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425。刊载数学模型理论及数学模型在工程、生物、医学、社会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讲座以及书评与消息报道。 Mathematical Biosciences《数理生物科学》美国 ISSN:0025-5564,1967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1.446。刊载生物科学领域数学模型的公式和分解法的研究论文。 Mathematical Social Sciences《数学社会科学》荷兰 ISSN:0165-4896,1981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SSCI收录期刊,SCI、SSCI 2003年影响因子0.541。刊载人类生态系分析、生活质量分析、社会福利理论、信息与系统理论等数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综述和短评。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系统模拟中的数学与计算机》荷兰 ISSN:0378-4754,1959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558。刊载系统的计算机模拟方面的研究论文与简报,涉及系统模拟用数学手段、系统模拟在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数值分析及模拟用算法、模拟用硬件、专用软件与编译程序、系统模拟一般原理等。 Mathematical Logic Quarterly《数理逻辑季刊》德国 ISSN:0942-5616,1955年创刊,全年6期,John Wiley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371。刊载数理逻辑研究论文,涉及集论、模型论、证明论、递归论以及理论计算机学之逻辑等方面。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the Applied Sciences《应用科学中的数学方法》英国 ISSN:0170-4214,1978年创刊,全年18期,John 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713,2003年EI收录73篇。发表在应用科学中运用数学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文章,反映应用数学在科学领域的进展。 Mathematische Nachrichten《数学通讯》德国 ISSN:0025-584X,1948年创刊,全年15期,John Wiley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414。发表理论和应用数学领域内具有实质性进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Mathematical Geology《数学地质学》荷兰 ISSN:0882-8121,1969年创刊,全年8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667。研究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在地质学领域的应用论文。 Mathematical Notes《俄罗斯科学院数学札记》荷兰 ISSN:0001-4346,1967年创刊,全年12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168。俄罗斯同名期刊Математичесκие заметκи的英文翻译版。 Mathematical Physics, Analysis and Geometry《数理物理学、解析与几何》荷兰 ISSN:1385-0172,1997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刊载数理物理学的研究论文,用解析与几何的方法研究物理学问题,涉及统计物理学与流体物理学中的数学问题、复合作用理论、作用空间计算、常规与特殊微分方程、微分与代数几何学等。 Methodology And Computing In Applied Probability 《应用概率论的方法与计算》荷兰 ISSN:1387-5841,1999年创刊,全年1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刊载侧重应用概率论在方法和计算方面的研究论文,涉及算法、渐进、极值理论、蒙特卡罗法、排队论、可靠性理论、随机过程、顺序统计量等。广泛用于人类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通信理论、金融、经济、质量控制、统计学等。 manuscripta mathematica《数学论集》德国 ISSN:0025-2611,1969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 0.335。报道数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数学规划》德国 ISSN:0025-5610,1971年创刊,全年9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 1.197。刊载数学规划理论、计算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简讯和成果简报。涉及线性、非线性、整数及随机规划、计算检验、数学规划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技术、无约束优化、凸性与多面体理论、控制论与对策论等。稿件来自各国。 Mathematics of Control, Signals, and Systems (MCSS) 《控制、信号和系统的数学问题》德国 ISSN:0932-4194,1988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刊载工程系统的数学问题、信息处理和控制论的研究论文,涉及线性与非线性控制系统的代数与几何、随机控制、稳定性、识别与估计、数值与计算技术、大型系统、分散与分级控制等内容。 Mathematische Annalen《数学纪事》德国 ISSN:0025-5831,1868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755。世界知名数学刊物之一。刊载普通高等数学各领域的研究文章。内容涉及数学、复数分析、代数几何、代数数理、模数形式、微分几何、函数分析等。 Mathematische Semesterberichte《数学半年刊》德国 ISSN:0720-728X,1932年创刊,全年2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刊载数学和数理教学方面的研究论文。 Mathematische Zeitschrift《数学杂志》德国 ISSN:0025-5874,1918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597。世界知名数学期刊之一。刊载现代数学精选论文。 Monatshefte für Mathematik《数学月刊》奥地利 ISSN:0026-9255,1890年创刊,全年12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刊载数学研究论文和书评,主要涉及代数、实解析与复解析、生物数学、动力系统、泛函分析、几何学、局部紧群、数论等。 N Nonlinear Analysis《非线性分析》 ISSN: 0362-546X,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354,2003年EI收录323篇。 Nonlinear Analysis: Real World Applications《非线性分析:真实世界的应用》美国ISSN:1468-1218,2000年创刊,全年5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257。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教与学最新指南》美国 ISSN:0271-0633,1980年创刊,全年4期,John Wiley出版社,发表由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教育与心理研究人员撰写的有关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最新研究成果方面的文章,旨在改进高等院校的教学。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with Applications《数值线性代数及其应用》英国 ISSN:1070-5325,1994年创刊,全年8期,John Wiley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1.042。侧重对数值线性代数的新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严密的数理分析,同时也分析数值线性代数在计算机与通信应用中所产生的规则系统复杂性。 Numerical Methods fo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美国 ISSN:0749-159X,1984年创刊,全年6期,John 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624,2003年EI收录43篇。刊载数值分析、计算方法和偏微分方程方面的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为从事数值分析研究的科技人员和致力于用数值方法解决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数学家。 NoDEA : Non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Applications《非线性微分方程与应用》瑞士 ISSN:1021-9722,1994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刊载非线性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涉及普通力学、统计力学和量子力学,电磁学、人口动态学、化学动力学和燃烧理论中的问题。 Numerische Mathematik《数值数学》德国 ISSN:0029-599X,1959年创刊,全年12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 1.239。刊载数值分析新概念和重要进展的研究论文,涉及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数值线性代数、近似值与控制理论,以及非线性问题的数值解法方面的研究论文。 O 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运筹学快报》荷兰 ISSN:0167-6377,1981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449,2003年EI收录73篇。刊载运筹学、管理学、决策科学的理论与应用方面最新成果的快报。 OR Spectrum《运筹学概览》德国 ISSN: 0171-6468,1979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 0.608。刊载数学运筹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论文、概述、理论与应用论述及报告,兼载运筹学软件信息。读者对象为从事运筹学研究的大学、经济和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 P Periodica Mathematica Hungarica 《匈牙利数学学报》荷兰 ISSN:0031-5303,1971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匈牙利鲍利数学会编辑。刊载理论和应用数学研究文章,用英文、法文、德文发表,有英文摘要。 Probability Theory and Related Fields《概率论及相关领域杂志》德国 ISSN:0178-8051,1962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1.036。刊载概率论、优化理论、统计力学、遍历理论,以及相关的测度论或解析数论、数理统计等方面的论文和通讯。 Publications Mathématiques de L'IHEacute;S 《数学丛刊》德国 ISSN: 0073-8301,1958年创刊,全年2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法国高等科学研究院出版的刊物。专载数学领域的研究论文。 R Reports on Mathematical Physics《数学物理学报告》英国 ISSN:0034-4877,1975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489。波兰哥白尼大学物理研究所、波兰物理学会合编。发表理论物理学论文。涉及对量子力学、正统力学及场论等的数学研究,相对论和引力,统计物理学,以及物理理论的数学基础等。 Review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数學物理学评论》新加坡 ISSN:0129-055X,1989年创刊,全年12期,World Scientif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1.130。刊载有关规范场、量子场论、统计力学、动态系统、泛函分析等数理物理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以及理论物理学与纯粹数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等方面的论述。 S Studia Logica 《逻辑学研究》荷兰 ISSN:0039-3215,1943年创刊,全年9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刊载普通逻辑学及其在诸如哲学、科学方法学、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的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书评及简讯。用英文出版。原为波兰刊Studia Logica, 1994年起转编为荷兰刊。 Selecta Mathematica, New Series《数学选辑,新辑》瑞士 ISSN:1022-1824,1995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译载前苏联发表的数学领域的研究论文。 Southeast Asian Bulletin of Mathematics《东南亚数学公报》德国 ISSN:0129-2021,1977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 Statistical Papers《统计学文集》德国 ISSN:0932-5026,1960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 0.136。刊载统计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论文、简讯、评论和书评。着重于统计方法在经济和社会科学各领域应用的文章。也报道统计方法软件。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SERRA) 《随机环境研究与风险评估》德国, ISSN:1436-3240,1987年创刊,全年6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 0.519。刊载水文学与水力学中的随机过程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简讯,涉及水文学和水利学中的随机微分方程、参数估计和识别法、实时水文预测、随机控制和规划、随机环境下污染迁移、波动问题、随机扰动模型、随机边界层问题等。 T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教学与师范教育》英国 ISJournal of MathematicsSN:0742-051X,1985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出版,SSCI收录期刊,SSCI 2003年影响因子0.565。刊载研究教学与教师进修教育的文章,涉及教育政策、教学方法与实践,以及课程设置等问题。 U Ukrainian Mathematical Journal《乌克兰数学杂志》荷兰 ISSN:0041-5995,1967年创刊,全年12期,Kluwer Acdemic出版社出版,乌克兰同名期刊Уκраинсκий математичесκий журнал的英文翻译版。 Z Zeitschrift für Angewandte Mathematik und Physik (ZAMP)《应用数学与物理学杂志》瑞士 ISSN:0044-2275,1950年创刊,全年6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内容包括原始论文、简短报告与一般报道三部分,分别介绍应用数学与物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有关的新进展,报道学术会议和新书。
2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霍金已经蜕变为巫师了!
热度 1 周少祥 2011-9-19 11:16
霍金已经蜕变为巫师了!近来发表一系列耸人听闻的言论,哪里还有一点“科学的影子”,颇有巫师风范。 参见 李春燕 ,《霍金究竟知道什么?》,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10年4月25日,霍金说:外星生命几乎可以确定存在,人类不要主动和它们打招呼。 就在当月月底,霍金又言:人类终可实现时间旅行,但千万不要回到过去,否则会扰乱时间的结构,后果不堪设想。 2010年8月6日,霍金警告: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移民太空是唯一的出路。 2010年9月2日,霍金声称:宇宙创造与上帝无关。 正是这一系列震撼言论,再次触动科学界,波及到宗教界,社会反响巨大。也只有霍金,才能够在每一次公开露面时,最大限度地吸引公众和媒体的注意力。
个人分类: 认识论|3111 次阅读|1 个评论
出书后的苦恼(纠结)
热度 8 zhaodl 2011-9-17 11:20
出书后的苦恼(纠结)
写书,我感觉与写论文有相同之处:经过痛苦的思考和整理,一步步将思路用文字表达出来,有一种吐后的快感。这一点,在我的新书《科研论文写作新解(动笔时的名字是“论文发表不求人”)》5月底交稿后深有感触。在书的后记中,当时我就记录下了这种感受:“在自问自答的语境下,将我所想到的影响论文发表的问题叙述完成了。我望着窗户外浓密的林荫,心里有一种述说后的轻松,... ...”。 这种感觉,我常常在论文写作中体验到,在写书后这还是第一次。说这本书是我的处女作,有点不太准确,因为在20年前我就曾经主编过一本、参编过一本教材。而那种编教材的感觉,与创作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教材更多的感觉是“完成了一项任务”,而著作是一个孕育后的生产过程。 当文字带着墨香,呈现在眼前的时候,那种感觉,我到现在还描述不清楚。当14号出版社编辑告诉我:样书已经领出来了,但没有时间送。我当时还镇定地表示:不急,不焦急!可是,在15号上班的路上,我不自觉地绕路来到出版社,自己去取回了给我作者的10本样书。拿到样书回到办公室,当时我就扫描上传到博客,向网友通报了这一消息。 也就在网上通报以后,发生的事情让我烦恼。当时,多数网友是表示礼貌性的祝贺,我也礼貌地回复:谢谢。也有网友留言:赵老师,记得送我一本,学习学习。我面对这样的留言,我不知道该如何回复! 出版社只免费送给我10本,除了我自己保存1本,给老婆送一本,还有几位一直关心我的前辈我是必须送的!我感觉这是一种“汇报和感谢”。如果要满足网友(现实中都认识,常来我的博客逛)的要求,我只好“掏钱”到出版社去购买! 这时,我就有点犹豫了!心里在问自己:为什么,为了什么?写书我没有要稿费,版税还没有见到,不说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现在还要付出金钱,何苦?也许,网友的讨要是一种“祝贺”的表达方式,是我多想了。我也就没有过于纠结,中午安心地睡了一个午觉,下午继续按时上班。 可是当我上班后,打开电脑。QQ中传来一位同学的留言:都出书了,别忘了送我一本。 是同学,我也就没有客气了,直接回复:要送没有,需要自己到书店买去! 同学也不客气,很快回复我:啬皮(意指吝啬、小气)!多少钱一本? 我回复:市场价15元,给我优惠到7折。 同学很干脆:那好,赞助你100元,买你十本。 我接着回答:赞助就不用了,我没有“包销”的指标。买100元的书我才提成7元版税,你留着钱请我吃饭吧,那样更划得来。 同学答:那倒也是,请你吃饭绝对划得来,写书辛苦、犒劳犒劳! 与同学聊过以后,我心里一直在想:我不能挨个向讨要的“恭贺”者解释吧?下午,我决定让办公室用公款到出版社拿了一些书回来,作为业务学习资料给手下的编辑没人送一本。心想,是否也用公款买些送给朋友?念头刚出,我就否定回去了:不行,这有以权徇私之嫌!会让人说闲话的。 16号上午,本地有位我需要赠送的同行,我打招呼找时间送本书过去,请指正。可是回答:不用跑了,下周咱们开会时带到会上就是。这一下又使我为难起来了:下周的会议,是全省范围的高校期刊会议,估计到会人数一百多,我只带几本,显然会面对各色的讨书者,一个个反驳、拒绝?想起来都有些恐惧。为此,中午没有睡好,脑子里一直在转悠着如何应对。我已经是“个色”的出了名,不通人情,这样惹事上身,是否会伤害到别人。我突然想起我印刷期刊的西安交大印刷长厂长曾经跟我说过:有期刊方面的会议通知一下他。以前参会了几次,招揽了两份期刊的活,但是都是专业期刊不是高校的,不知道对下周的会议是否感兴趣。 上班的路上,我拐弯来到厂长办公室,与厂长商量。开始,满口答应,我一再提醒:不要碍于我的面子,一定要双赢,关键看有没有广告价值。厂长表示:不看眼前利益,关键是长远考虑,希望与编辑部联络,那就一人送一本,不就是一把雨伞的成本。后来,在我的坚持下:不要一人一本,而是一个编辑部一本,宣传到编辑部就达到目的了,如果编辑部感觉书有价值,自己可以去书店买去。就此,达成协议,他立即派人去出版社把书买了回来。 我回到办公室,感觉解决了一个难题,但为了避免送书时有人坚持要几本,我就在群里通报了这个消息:我已经拉到赞助,每个参会的编辑部送一本,抱歉不能人手一册。群里在线的人都表示了感谢,我心里也放松了下来。 可是,当晚上回到家里,我的qq里有人留言:能不能多给几本呀,人多都想学习学习。 我只好直接回复:我写得不是学术著作,我没有销售指标,只给了我10本样书。我似乎是在靠书出名,而读书是为我而读。送一本看看吧,如果有价值的话,你购买去就是,公开发售,各大书店、网店都有。 得到的回复是:赵老师您为什么总是那么不俗呢?至此,我一直在思考:送书和卖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我与大家的思路总是有分歧。 尽管观点不一致,但在聊天过程中我发现,我写的书不仅是我写作时想到的两个读者群:一是,论文作者,了解出版者的要求来写论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是,青年编辑,进一步或者是换角度理解学术出版,增强与作者沟通的能力和底气,甚至是赠阅作者,改善关系。另外,还有一个群体,更加适合于阅读,甚至可以当作教科书,那就是编辑出版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一方面解决论文写作的困惑,另一方面了解学术出版的过程和理念——一举两得。 有目录可以看出,不是学术。
个人分类: 闲思偶得|4472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陈波:过去50年最重要的西方哲学著作
geneculture 2011-9-15 17:07
陈波:过去50年最重要的西方哲学著作 http://tieba.baidu.com/f?kz=858302275 219.144.211.* 1楼 2002 年2 月初,我作为受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国家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共同资助的CSCC Fellow(研究员),将赴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与国际知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苏珊·哈克(Susan Haack)教授合作研究一年。临行前一个月左右,我与当时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 王霁 教授通电话,他谈到,目前 西方哲学 方面 究竟有哪些著作 是重要的,能不能把这一点 弄清楚 ,搞清楚之后,我社可安排力量 翻译出版 ,并问我能否在美国 帮助做这件事 。我答应一试,但要求 有该社的正式授权。王霁教授同意,于是起草文件,签字盖章 。到美国之后,我与 哈克 教授谈起此事,她很乐意与我一起为之。于是,我们从2002年3 月份开始,联名向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芬兰、巴西等 六国的16位哲学家 发出 邀请信 ,邀请他们参加“当代西方哲学 译丛 ”编委会,并向我们 推荐近50 年来 他们认为 最重要的10 本西方哲学著作 。我们的邀请得到了热烈的回应,约翰·塞尔(John R. Searle)说 此构想“棒极了” (wonderful),戴维森(David Davidson)的评价 是“非常好” (very good one)。共12位哲学家 接受了我们的邀请 ,他们 分属 美国、英国、德国、芬兰、巴西 五个国家,多数 是当今世界第一流甚至是 顶尖的哲学家 。编委们 共推荐或提到 属于50 年左右范围的著作107 本,不属于这个时间范围 但他们认为仍然重要的 著作11本,论文3篇。我下面 重点介绍得票最多的一组 ,简单提及得票次 下面是 得票最多的一组 : 1.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 on,1953 年) 提到维特根斯坦的票数是13 张,其中《哲学研究》9 票,《逻辑哲学论》(1933)、《蓝皮书和棕皮书》(1958)各一票,《论确实性》(1969)2 票。《哲学研究》是在维特根斯坦死后,由他的弟子安斯康姆(G.E.M.Anscombe)和里斯(R. Rhees)根据他的手稿编辑而成,并由前者译成英文、以德英 对照版的形式 出版。 在此书中,维特根斯坦对他的前期哲学——《逻辑哲学论》一书中的思想 进行了否定和批判 ,一个哲学家的后期思想否定、批判其前期思想, 这种现象在哲学史上比较少见 。在该书序言中,维特根斯坦说:“我在本书发表的思想是我过去十六年来进行哲学研究的结晶。它们涉及许多论题: 意义、理解、命题、逻辑 等概念, 数学基础、意识状态 以及 其他论题 。我把这些思想写成一些札记,即小的段落。它们有时成为关于同一论题的一些拉得很长的一根链条;但有时我又突然改变,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 此书所阐述的主要思想是:最好把语言看作是一种活动 ,在这种活动中, 词是作为工具 来使用的。 词的用法是多种多样的 ,而且 只有在相关的语言游戏中才能被理解 ;词不是事物的标签 。根据“意义”一词的大量使用情况, 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 。关于感觉的谈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有“感觉”这词的语法,以及像“痛苦”和“记忆”这些词的语法,它们可以被任何知道相关的语言游戏的人所把握; 除了以这种方式了解这些词的意义之外,它们并不指称一个人心中的东西和私自的感觉 。期待、意向、记忆等等,都是由于 使用语言 而可能的生活方式;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哲学研究》也许会 因为它对语言游戏、生活形式、家族相似(反本质主义)、私人语言等等的论证而被载入史册 。 此书 已经出版了四个中译本 ,它们分别是:汤潮、范光棣译,三联书店,1992 年;李步楼译,陈维杭校,商务印书馆,1996 年;陈嘉映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涂纪亮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 2.蒯因(W. V. Quine):《语词和对象》(Word and Object,1960) 提到蒯因的总票数是15 张,其中《语词与对象》8 票,《从逻辑的观点看》(1953)5票,《本体论的相对性和其他论文》(1969)2 票。 顶 1 2010-08-13 13:11 回复 219.144.211.* 2楼 据蒯因自己称,《语词和对象》是他花费了九年心血写成的著作, 其 主要目的 就是对《经验论的 两个教条 》一文(1951)中的 认识论 加以 阐释与精制 。全书由7 章构成,可以将其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 语词 ,在自然主义 语言观 和行为主义 意义论 的基础上,阐述了 著名的“翻译不确定性”论题 :“可以用 不同的方式 编纂一些把一种语言译为另一种语言的翻译手册,所有这些手册都与 言语倾向 的总体相容,但它们彼此之间 却不相容 。 在无数场合,它们以下述方式互有歧异:对于一种语言的一个句子,它们给出另一种语言的一些句子作为各自的译文,但后面这些句子彼此之间却不具有任何似乎合理的等价关系,无论这种关系是多么松散。”(Word and Object,p.27) 第二部分回答“有什么东西存在?”这一问题。蒯因所依据的标准是:如果实体能够在经验上被证实或者具有理论上的效用,这些实体就被假定是存在的。他承认 两种实体,一是物理对象 ,即四维时空中的实体;二是 抽象对象,即物理对象组成的类 ;其他一切东西,如感觉材料、属性、事实、可能个体、内涵对象如命题等等,他通通拒绝承认其本体论地位。第三部分是 解释一个人的 本体论承诺 如何 用语言明晰地表达出来 。蒯因的观点是:所需要的是标准记法,即带等词的 一阶谓词逻辑 ,因为它 能简化理论 ,并且它是 清楚、准确、无歧义的 。 此书已由陈启伟及其学生译成中文,列入由涂纪亮、陈波主编的《蒯因著作集》,将在近期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3.斯特劳森(Peter Strawson):《个体——论描述的形而上学》(Individuals: An Essay in Descriptive Metaphysics,1959)。 提到斯特劳森的总票数是11 票,其中《个体:论描述的形而上学》8 票,《感觉的界限: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1966 年)1 票,《逻辑理论导论》(1952 年)1 票,《怀疑论和自然主义:某些变种》(1985 年)1 票。 在《个体》一书中,斯特劳森 区别了两种类型的形而上学 :描述的形而上学 满足于 描述我们关于世界的思想的现实结构 ,它要研究世界与作为世界一部分并以某种方式与之相关联的人类的一些普遍、必然的特征;而 修正的形而上学 则关心 产生一种更好的结构,它认为只有满足某些标准的事物才是真实的,由此引出关于现象和实在这样的不同领域的区分 。斯特劳森 把亚里士多德和康德视为 描述的形而上学 的先驱,他本人也是一位描述的形而上学家;而莱布尼茨、笛卡儿和贝克莱等人则是 修正的形而上学 的代表性人物。 《个体》一书包括两部分。在第一部分“殊相”(pariculars)中,他着重探讨 物质对象和人在一般的殊相中所占的中心地位 。他认为,在逻辑主词或指称对象的整个领域内,殊相先于其他一切事物;而 在殊相领域内部,物质对象和人这两种殊相又是最基本的,它们是我们认识的基础,也是我们的概念图式的基础 。它们存在于具体的四维时空之中,是我们 可以观察到的 。在它们之外,殊相中 还包括特殊的事件或过程、特殊的感觉经验或精神状态 等等。在第二部分“逻辑主词”中,他着重探讨 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以及指称和述谓(predication)、主词和谓词之间的关系,并且讨论了识别与再认、证明性思想与描述性思想、精神状态的拥有、唯我论、怀疑论等论题。《个体》一书的 贡献在于 : 在逻辑实证主义和日常语言哲学所掀起的一片反形而上学喧嚣中, 重新确立了 形而上学作为一门 值得尊敬的理智学科 的地位。 分析哲学由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逻辑、语言、形而上学 被结合在一起 加以探讨 ;许多原本被抛弃的论题 成为分析哲学的中心话题 ;“形而上学”课程 重新成为大学哲学系的必修科目 。 4.罗尔斯(John Rawls):《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1971)。 2010-08-13 13:11 回复 219.144.211.* 3楼 提到约翰·罗尔斯的总票数9 张,全部集中到他的《正义论》一书。 这本书试图揭示 社会正义的原则 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些原则只有在愿意为了社会最低受益者的利益而重新分配收入和财富的自由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罗尔斯认为,正义的原则就是下面这些人所赞同的东西:他们富有理性,自我关心,不恶意妒忌,知道自己将进入一个按他们的协议组织起来的社会,但不知道自己在其中将占有什么职位,也不知道自己的天赋才干和特殊利益将是什么。罗尔斯设想了由这种人所平等参与的一种“原初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中的集团和个人都会同意选择下面两条正义原则:第一,每一个人都在最大程度上平等地享有与其他人相当的基本的自由权利(政治的、思想的和宗教的)。第二,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被调节,使得(1)人们有理由指望它们对每个人都有利;并且,(2)它们所附属的职位对所有人开放。第一条原则优先于第二条,即它必须在第二条原则付诸实现之前得到完全满足,用自由去交换经济和社会的利益是不允许的。罗尔斯把非正义定义为:“不是为了一切人的利益的不平等”。在这本书中,罗尔斯复活了洛克、卢梭、康德的社会契约传统,以反对功利主义。它是20 世纪后期最有影响的道德哲学和社会政治哲学著作。《正义论》由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成中文,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 5.纳尔逊·古德曼(Nelson Goodman):《事实、虚构和预测》(Fact, Fiction and Forecast,1954)。 提到古德曼的总票数是10 张,其中《事实、虚构和预测》7 票,《世界构成的方式》(1978)2 票,《艺术的语言》1 票。 《事实、虚构和预测》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困境”,讨论反事实条件句问题,这可能是对反事实条件句最早的讨论之一。第二部分“投射”,由3 章构成,分别是“可能者的流逝”,“新归纳之谜”,“投射理论的前景”。 这本书出版之后,它对 反事实条件句、特别是新归纳之谜(绿蓝悖论)的论述 ,迄今为止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并引发了激烈的哲学论战 。福多(J. A. Fodor)在上世纪80 年代指出,这本书“很有可能是过去二十年 由一位哲学家所写的最好的一本书 。它可能永久地 改变了我们思考归纳问题,以及像学习和理性决策的本性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方式 。 这是我最想写出的当代哲学著作。”普特南评论说, 它是“我们时代的 每一个严肃的哲学研究者 不得不读的很少的几本书之一” 。 6.索尔·克里普克(Saul Kripke):《命名和必然性》(Naming and Necessity,1972)。 提到克里普克的总票数是8 张,其中《命名和必然性》6 票,《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1982)2 票。 1970 年,克里普克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发表了三次讲演,当时他年仅29 岁,讲演时没有讲稿,甚至连笔记都没有,演说稿后来 以记录稿形式发表 ,这就是《命名和必然性》。在模态逻辑及其 可能世界 语义学的思想背景下,克里普克 深刻批评了关于名称的摹状词理论 ,提出了 名字的直接指称理论 :名字作为 严格指示词 ,在某对象存在的每一个 可能世界 中都指称该对象。也就是说, 名字是“附属于”它的所指的标签,没有任何描述性内容 。关于 名字如何传递 ,他提出了一种因果历史理论:名字通过最初的命名式,通过某种因果历史链条,在社会共同体内一代一代地传播开来 。至于像“黄金”、“老虎”这样的自然种类词,它们也像名字一样,严格地指示它们的对象。由此出发,他进而对关于“分析和综合”、“先验和后验”、“必然和偶然”的传统区分 提出质疑 ,提出存在着 先验偶然真理和后验必然真理 ,并且 认为 这三个区分 属于不同的领域:“分析和综合”属于 语言哲学 ,“先验和后验”属于 认识论 ,“必然和偶然”属于 形而上学 。此书发表后,在当代哲学中 引起极其广泛地关注和非常激烈的论战。 2010-08-13 13:11 回复 219.144.211.* 4楼 《命名和必然性》由梅文译、涂纪亮校,于1988 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2001 年出了第二版。 7.伊丽莎白·安斯康姆(G.E.M. Anscombe):《意向》(Intention,1957)。 提到安斯康姆的总票数是8 票,其中《意向》6 票,《哲学论文集》1 票,《形而上学和心灵哲学》1 票。 安斯康姆是 维特根斯坦的弟子 ,她在《意向》中的 研究方式 令人想起她的那位老师。她把这本书 分成个别的部分 , 对“打算 做某件事情”意味着什么 从各个方面 进行反思 。 它试图表明,关于我们对意向的理解的那种自然的并且被广泛接受的看法产生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被放弃。 这本书 受到了极高的评价 ,已经获得了作为 现代哲学经典的地位 。戴维森评价说,“安斯康姆的《意向》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 对行动的最为重要的处理 。”下面译出其他一些哲学家的评价:“安斯康姆的这部经典著作是 所有后来关于行动者(agency)的哲学思考的源泉 。”“安斯康姆 对亚里士多德传统和分析传统的融合 是20 世纪哲学的最高峰之一;对于捣毁哲学的自鸣得意和激发新的哲学思想,它一点也没有丧失它的力量。”“安斯康姆的《意向》是一部不同寻常的著作。它在不到一百页的篇幅内,用穿透人心的机智,令人愉悦的冷幽默,没有一句废话, 设法对关于行动、心灵和语言的哲学,对道德哲学,对亚里士多德和维特根斯坦的解释 作出了 标志性贡献 。” 8.奥斯汀(J. L. Austin):《如何以言行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1962)。 提到奥斯汀的总票数是7 张,其中《如何以言行事》5 票,《感觉和可感觉的》1 票,《哲学论文集》1 票。 《如何以言行事》是奥斯汀于1955 年在美国 哈佛大学 威廉·詹姆士讲座 所做的12 次讲演 ,由厄姆森(J. O. Urmson)编辑,在奥斯汀死后出版。 该书的主要观点 是: 说什么就是做什么 ,或者说,通过说什么或在说什么的同时,我们就在做什么。他把言语行为分为三种 :(1)语意行为,或译“以言表意的行为”(locutionary acts),这是一种“说出了一些什么”的行为,对它的研究就是 对具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研究 。(2)语力行为,或译“以言行事的行为”(illocutionary acts)。人们在说出某些话语的同时,也完成了许多行为,如陈述、允诺、发誓、命名等等。这是 由传统、习俗、惯例等等决定的 。(3)语效行为,或译“以言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 acts)。人们在 以言表意或以言行事的同时,相关的话语也会对说话人、听话人等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产生某种影响和后果,这也就完成了语效行为 。按照奥斯汀的观点,这三种言语行为的核心和统一点就是语力行为,因为 说话就是做事,做事才能取效 。因此,奥斯汀 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语力行为 ,它至少含有“以言行事的力量”(illocutionary force),并且有语法上可判定的外观形式,即施行定式(performative formula)。奥斯汀还把语力行为划分为以下五类:判定式、执行式、承诺式、表态式、阐述式。后来,塞尔(John Searle)、格赖斯(Paul Grice)、齐硕姆(R. Chisholm)、万德勒(Zeno Vendler)等人 对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作了更为系统的研究和发展 。 此书中译本尚未出版,但该书的中文版权已经被某家出版社买走,相信将很快问世。 9.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1970)。 提到库恩的总票数是5 张,全部集中在《科学革命的结构》。 这是作者经过十五年反复思考 所形成的历史主义 科学观 的简要概述,其核心概念 是“范式”,即由一定的科学共同体所持有的信念、理论、方法、现象与实验事实、价值、技术乃至一般世界观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尚未确立任何范式的时期是 前科学时期 ;若某一范式已经形成,在科学共同体内得到公认,科学的发展就进入 常规科学时期 ,科学家在此期间基本上根据范式去解难题。 当旧有的范式面对顽强不屈的反常现象而陷入危机,科学家纷纷放弃旧范式,而去寻找或提出新范式时,科学的发展就进入 科学革命时期 。经过科学革命的洗礼,科学共同体的 世界观或看世界的方式 发生根本性变革,因此 新旧范式之间不可比较 。库恩认为,整个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 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 交替出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逻辑的、实验的因素起作用外,各种社会的、历史的、政治的、心理的、审美的因素也发生着重要的影响。 此书在 当代科学史和科学哲学 的研究中, 产生了极其广泛而又重要的影响 。 2010-08-13 13:11 回复 219.144.211.* 5楼 此书已经出版了两个中译本:李宝恒、纪树立译,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 年;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0.达米特(M. Dummett):《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The Logical Basis of Metaphysics,1991)。 提到达米特的总票数是8 张,其中《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3 票,《弗雷格:语言哲学》2 票,《弗雷格:数学哲学》1 票,《真理和其他之谜》(1978)1 票。 1976 年,达米特 应邀在哈佛大学 作威廉·詹姆士讲演,《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一书就是在这些讲演的基础上大幅度扩大和修改而成。这本书包括 一个导言和15 章 。 达米特认为,构造一个 令人满意的意义理论 是当代分析哲学最紧迫的任务 。 为了判定意义理论的正确形式,我们必须获得关于下述一点的 清晰观念 ,即我们能够 期望意义理论去做什么样的事情 。按达米特的说法,这样一种 观念 将构成 向形而上学山峰发起攻击的营地 ,在这本书中他的雄心 只不过就是建立这样一座营地 。在这本书中,达米特 试图解释 意义理论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意义理论 有形而上学的意蕴 ,怎样去评价一个意义理论 。他 断言,从根本上说, 形而上学问题是采用什么样的逻辑的问题 ,可以 用意义理论去为某个逻辑辩护 。 此书受到哲学界的高度评价。普特南说,“迈克尔·达米特的《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是非常值得去等待的:这部书是重要的、大胆的、论战性的,并且非常深入。它的 总的主题是:语言哲学是解决形而上学问题的途径 ,并且它所提供的大笔形而上学‘报酬’只不过是修改经典逻辑。我相信,这本书是20 世纪哲学的真正高水平的标志性著作之一。”麦克道威尔的评价是:“这是一部异乎寻常的重要的著作。” 11.普特南(Hilary Putnam):《实在论的多幅面孔》(The Many Faces of Realism,1987)。 提到普特南的总票数是8 票,其中《实在论的多幅面孔》3 票,《实在论和理性》2 票,《哲学论文集》2 票,《意义和道德科学》(1971)1 票。 《实在论的多幅面孔》是普特南 应邀在美国哲学会1985 年年会上 所作的保罗·卡罗斯讲演,由4 讲构成:“关于 实在和真理 还有任何话要说吗?”“实在论和合理性”,“平等和我们的道德形象”,“合理性作为事实和作为价值”。据普特南自己称,在先前出版的《理性、真理和历史》(1981 年)一书中,他 激烈抨击了一系列二元区分,特别是“客观和主观”的区分 , 认为心灵并不是简单地“复制或摹写”世界,后者本身也不是只允许一个真实的理论去摹写 。可以用一个隐喻去表达他的观点: 心灵和世界一起构成了心灵和世界。在这些讲演中,他要进一步阐述他的这种观点 ,它 一方面不同于关于实在的形而上学实在论观点,另一方面也不同于文化相对主义 。在《理性、真理和历史》中,他把关于真理的流行观点称之为“异化了的”观点,它使得人们丧失了他的自我和世界的某一部分。在这些讲演中,他试图在关于真理的非异化观点和关于人类繁衍的非异化观点之间的联系中,详细展开这一论述。 12.福柯(Michel Foucault):《 词与物—— 人文科学 的考古学 》(英译本书名为The Order of Things: An Archaeology of the Human Sciences,1966)。 提到福柯的总票数是5 张,其中《词与物——人文科学的考古学》2 票;《知识的考古学》(An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1969)1 票;《训诫和惩罚——监狱的诞生》(Discipline and Punishment,1975)2 票。 《词与物》有两部分。第一编包括6 章,分别是“宫中侍女”,“世界的平铺直叙”,“表象”,“言语”,“分类”,“交换”;第二编包括4 章,分别是“表象的界限”,“劳动、生命和语言”,“人及其副本”,“人文科学”。在此书中,福柯用惊人的博学,横跨各个学科,回溯到17 世纪, 试图表明:古典的知识体系如何让位于各门近代科学,如 生物学、语文学和政治经济学,这种古典体系把自然的所有部分连接在巨大的存在之链中,在天穹的星系和人的面部特征之间看到类似之处。 其结果只不过是一种关于各门科学的考古学,它发掘出 旧的意义模式 ,揭示出我们 公认的真理的惊人任意性 。 按该书中译者的说法,该书对自文艺复兴以来直至20 世纪初的 整个西方文化和知识史 作了 细致入微、富有创见和深度的梳理和剖析 ,批判了自笛卡儿、尤其是自康德以来 200 多年西方哲学传统的先验意识哲学和主体主义 ,从根本上驱除了笼罩在当代知识形式的 决定性条件 之上的人类学 主体主义的迷雾 ,是福柯 最重要的代表作 (见该书中译者引言)。 该书由莫伟民翻译,由上海三联书店于2001 年出版。
个人分类: 西方哲学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处女作:审者角度谈论文写作
热度 4 zhaodl 2011-9-15 10:50
处女作:审者角度谈论文写作
今天早上刚刚拿回来样书,内容不敢说好或者管用,但是我的一些思考,至少美编设计的封面我还比较满意,简单、素雅,适合我的口味。现在发出来,与大家分享。 本书尽管是为作者而写,作为科研论文写作教材的辅助读物,适合于具有一定写作基础或投稿经历的读者,正如网友所讲:解决了编者与作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对于普通期刊编辑进一步认识出版本质、增强与作者的沟通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至少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感悟学术期刊出版。写作本书不为考核更不为职称,正如引言所讲“为不求人”,至少我是真心为读者而写的。如有价值请向你的朋友推荐。 据说已经发往全国个大书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发行部联系方式。 地址:710049 西安市兴庆南路10号 校 内:校北门口发行部书店 订购热线:02982665248,82665249 读者信箱:jdlgy@yahoo.cn 网购地址:京东书城( http://book.360buy.com/ ),当当书店( http://book.dangdang.com )等(估计9月底上架)。
个人分类: 社会生活|3561 次阅读|7 个评论
读《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笔记一
kaylee 2011-9-5 13:31
俞敏洪演讲录 群言出版社 2008年6月 我把这本书中自认为值得我借鉴的地方摘录下来,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些切实的感受。 “很多同学依然希望去美国,一是因为在美国可以得到更多的奖学金,二是因为在美国大学了确实能学到东西。美国大学还没有商业化,而是保持了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所以教学质量确实很高。” 评:这点我有一在英国做访问学者的老师也说过,并建议我尽量去美国。 “出国一定要有明确目标,一定是为了学到真本领,一定要有出国的基本资格。盲目出国只会使自己更加的绝望,所以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我们之所以出国,不是为了出国本事,而是为了追求更多的知识,为自己谋取更好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为了使自己成为更加有用的人,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相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是我们出国的首要目标。” 评:我有的时候也是有这种盲从的心态,但是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即使出去读书不容易,也是的人生的一次重要的历练。” “拿出一本书每天都半个小时,如此坚持了十年,就成了有学问的人.如果优秀能成为一种习惯,那么邪恶,懒惰也能成为一种习惯。中国有一句谚语叫“越睡越懒,越坐越瘫”,就是养成了坏习惯的证明。有一句话叫做“习惯就是命运”,我觉得这是一句真理。 评: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学时健康饮食,积极体育锻炼,规律作息,勤奋学习的习惯现在正在慢慢被磨灭,是我该自我反省的时候了。 “做事情要精神超过博大” “假如你现在下决心找出几十篇中等难度的文章,把它们背的很熟练,并且懂得里面的句子结构与用法,说不定你就成了半个英语专家。” “成功必须练就三种忍受能力,忍受孤独,失败,屈辱。”
3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章版权价值逆差
热度 2 Flyingriver 2011-9-1 12:33
一篇文章有关版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选择: 1. 交2000欧元,文章可以为任何人开架阅览,作者仍为版权拥有者; 2. 版权转给出版社,只有订阅人可以阅览; 3. ...... 版权转给出版社是无偿的,而要保留版权却要交大价钱!好像是作者向出版社买版权似的! 如果参考上述2000欧元定价,中国人是否可以主张:文章版权以半价1000欧元有偿转给出版社? 哈哈,都是出版社在赚钱,中国人是无偿打工仔! 如果是有大项目经费充足的人,可以交钱,然后文章会被一切需要看的人看到,那么引用率将会大幅度提高。
个人分类: 小品——不止一笑|329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今天首发
热度 1 suqing1961 2011-8-30 00:50
《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今天首发
8月30日(星期二)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首发式,将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该书由路甬祥院士倡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撰写,是面向2030年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实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发展路线图。
个人分类: 图书评论|5583 次阅读|2 个评论
毛嘉陵教授为中医呐喊
热度 2 xupeiyang 2011-8-28 08:06
毛嘉陵教授为中医呐喊,出版《中医大趋势》很好,有兴趣的可以读一读,中医发展需要更多的呐喊和呼声。----许博主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将毛嘉陵博客中有关中医药发展问题研究的文稿汇编成《中医大趋势》,已于2011年8月正式出版。 《中医大趋势》有部分是已发在毛嘉陵新浪博客中的内容,还有很多是即将发表的博客文稿,最最重要的是还 收集了大量网友 在毛嘉陵博客中的 留言 。如果你在毛嘉陵博客中留过言, 也许这本书中还收录有你的观点 。因此,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毛嘉陵的个人博客作品集,也是广大热爱中医药事业的网友的作品集,更是毛嘉陵与网友们共同发出的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呐喊。 毛嘉陵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mm999 中医服务全人类是大势所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808310102dre8.html
个人分类: 中医药学|1977 次阅读|1 个评论
安妮宝贝新作《春宴》:热门小说试水数字首发
renxiang 2011-8-8 12:09
安妮宝贝的新作《春宴》同步发行纸本书与电子书:一方面,此书获得了京东网上书店 50 万册的包销;另一方面,此书电子版授权番薯网和百度文库书店,于上市一周前提供一半章节的在线试读,并与纸书同时发售电子书。虽然数字出版开展了很多年,但是热门畅销书的在线首发却并不多见。国内出版商通常的做法是时滞策略,即让电子书落后纸本半年到一年左右,所以《春宴》的同步模式是个有突破性的尝试。对此有诸多解读:也许因为京东千万级包销大单的底气,也许考虑到安妮宝贝本就是网络作家,她的文字更适合于数字阅读,也许是寄望于刚刚与百度联姻的番薯网能够产生强大人气 …… 无论基于何种原因,《春宴》在大胆尝试中国畅销书的网络首发。相比多数内容商面对数字出版和网络盗版的畏首畏尾,《春宴》的尝试,无论是炒作也好,利益交易也罢,是一件值得关注的数字出版事件。 中国大众数字出版一直由互联网公司、阅读器硬件厂商主导,此前的高速成长一直建立在低价免费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说,通过纵容盗版、低价卖断版权等方式,中国大众出版的数字化牺牲了内容商的利益。近几年,随着内容商版权意识的提高及版权保护、维权力度的增强,这一商业模式行将作古。但是,由内容商引领的以正版授权、高价内容为基础的新模式,并没有带来数字出版的继续繁荣;相反,一个巨大内容瓶颈正制约着大众数字出版的前进步伐。尤其是传统出版社内容授权这一块,内容商不愿意把最新畅销书和具有长久生命力的长销书版权授权给数字平台。 由于中国大众数字出版一直靠廉价内容培育市场,用户习惯于免费获取内容,对付费阅读具有天然的抵触。那么,目前付费阅读中,优质畅销内容的缺乏,使大众数字出版进一步丧失了对读者的吸引力。 消费习惯与内容瓶颈的双重压力,正在抑制中国付费阅读的市场需求,缩减大众数字阅读的市场规模以及商业机遇。因为优质内容的短缺,国内数字出版的商业主体正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可以说,中国电子书业正在面临优质内容的危机。以阅读硬件业务为主的汉王,年报爆出 1.74 亿的巨额亏损;以正版电子书业务为主的番薯网,年营业额只有 114 万,亏损 2158 万;人气爆棚的阅读分享平台百度文库,因为版权纠纷而接近关门大吉;某手机阅读排行榜显示,畅销书前十位多被准色情文学占据;内容捆绑硬件的盛大推出了 Bambook 阅读器的半价促销,内容却被批不值一读,而陈天桥近日发表言论,要以超过 60% 的分成招揽优质内容 …… 那么,在大众阅读领域,为什么内容商不愿意把优质内容授权于数字出版呢?根源是在出版社眼里,传统书店渠道仍然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与利润增长点。出版社及内容商对于数字模式的顾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 )网络盗版。( 2 )数字版本影响纸本销售。( 3 )网络可能产生巨大的负面评论。 所以,今天安妮宝贝的《春宴》能够同步发售数字内容,甚至提前推出部分章节的在线预览,是国内内容商的一个进步。这也是很值得关注的一个数字出版案例。可以讲,无论纸本包销的京东,还是百度文库加番薯网的数字平台,都具备了各自领域的相当实力,所以此番传统与数字渠道的博弈,或者说竞争,有很多看点。那个平台更加热卖?同步的网络版本,是否抑制纸本销售?网络盗版能否抑制纸本盗版?等等。希望几个月后,出版方可以提供一些真实数据,来回答这几个看点,供业界参考。 希望《春宴》模式激励更多内容商把最新优质内容投放到数字平台;或者至少,打消他们不必要的顾虑。无论结局如何,这一步都有助于解决中国数字出版的内容瓶颈!无论内容商,还是平台商,都应该适应变化,不要让一个陈旧保守的版权观念和版权模式扼杀一个朝阳产业!
个人分类: 数字出版|37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推荐一本书和一个节目 给大家
dongzg101 2011-8-7 20:16
书 诺贝尔奖的启示 科学出版社( 中科院院士、科技部前副部长 程津培作序) 吕淑琴 陈洪 李雨民 著 节目 文明之旅 于丹 教育心得 中文国际 CCTV4 8月6日(关于怎样教育孩子)
17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国规范核心课程教材《水文统计学》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热度 1 chenyuanfang 2011-8-4 12:10
全国规范核心课程教材《水文统计学》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水文统计学》教材是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全国规范核心课程教材 。 本书是在总结过去不同版本 ( 水文统计 ) 教材基础上 , 结合当前水文与水资 源工程专业发展新形势和水文统计学科新发展编写而成的 。 该书由概率论 , 水文数理统计方法 , 误差理论基础以及水文随机过程 四部分组成 ,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文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扼要介绍了 有代表性的水文统计学研究新进展 。 本书的取材立足于水文工作的实际需 要 , 在适当注意数学理论系统性的基础上 , 避免某些抽象的数学推理和繁 琐的公式演绎 , 着重内容的实用性 。 本书编写力求结构合理 , 条理清楚 , 并注重概念的清晰正确 , 知识的系统完整 , 文字的通顺流畅 , 语言的简练 易懂 。 书中举例较多 , 每章配有适量的习题 , 书后附有习题答案和常用数 表 , 便于学习和应用 。 本书由河海大学 , 南京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中多年 从事水文统计课程教学工作的老师承担编写任务 。 全书由河海大学水文水资 源学院黄振平教授 , 陈元芳 教授主编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714 次阅读|1 个评论
【陈氏微博】我见过准院士张曙光的专著
热度 15 陈安博士 2011-8-3 22:03
  科学出版社出版我们《现代应急管理》系列丛书中的第二本时,我们的责任编辑向我展示了张曙光先生的专著。   以下是几个要点:   1,因为要拿这本书评院士,所以,作者要求书必须做得极其精美。硬壳不说,装帧也很漂亮。   2,当时作者都没和科学出版社讨价还价,而且还说如果出版社需要,还可以继续追加更多出版经费,以前不少作者出个书都jjww的,为省几个出版费、多送几本书之类的小事谈来谈去,真没劲,看人家,那叫什么手笔。   3,这本专著印数不多,张曙光说不是为卖的,是为给院士和相关领导看的,所以,不需要印太多。好像最后只印了500册,只给有用的人。   4,为了写这本书,张曙光调用了全国所有可能调用的人马,应该说,最后做得挺象本专著。【唉,看人家写书还能全国范围内调集人马,比我们只有能力组织自己的学生来做事牛多了!】
个人分类: 时论|4665 次阅读|25 个评论
购书目录:20110803郑州1册
tangminqian 2011-8-3 18:45
2011年8月3日中午在郑州经卓越网购书到货1册: 一、陈廷柱 著:大学的理想——价值取向及其言说立场与限度.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博士后文库)2008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30千字. 20.00元(定价);15.00元(网购价)。
个人分类: 大学政策与管理|1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书简介 《地下水动力学》陈崇希等编著,2011年6月地质出版社
热度 6 ccx33 2011-8-2 18:17
新书简介 《地下水动力学》( 2011 年版) 本版《地下水动力学》(陈崇希等编著,地质出版社, 2011 年 6 月出版)是对 1966 试用版/ 1999 正式版的修订补充。 1. 主要补充内容 : (1) 增写了从 1952 年我国建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以来本教材的发展历程和相关背景。特别 是如何从被误解了的 Dupuit “ 影响半径稳定井流 模型”纠正为“圆岛 模型 ”,并从此 建立了评价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的基本准则及合理开采地下水的原则。 (2) 增加“ 地下水承压 - 无压井流问题”一节。 地下水井流问题按水动力特征划分为承压井流、无压井流和承压 - 无压井流 3 大类。由于 承压 - 无压井流模型的 复杂性 , 当前一般教材只能采用分段法求解圆 岛 型稳定井流 模型,而其应用价值很少。现实要求增强承压 - 无压井流方面的内容。为此本教材将其扩充至所有单层 承压 稳定 井流可以求解的条件 ( 转为承压 - 无压 井流 ) 。 (3) 我国教材尚未引入水平井流问题。考虑到在低渗透性、薄含水层的地下水采排工程中,水平井的工作效率要比垂直井高得多,随着水平井钻井工艺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水平井技术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为此本版教材增加“地下水水平井流问题”一节。 (4) 自然界的含水系统,绝大多数具多层性,对于多层含水系统,为增大出水量 , 简化施工工序和降低成本 , 普遍采用混合井开采地下水(除非水质不佳),甚至利用混合井做抽水试验。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地区无混合井孔的。因此,如何建立混合井流的模型,是半个多世纪来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混合井流的复杂性,其研究进展缓慢。尽管如此 , 本版教材增加“地下水混合井流问题”一节,为读者提供基本概念和基本的规律。 (5) Maillet ( 1905 )和其他学者提出的岩溶泉流量衰减方程——层流态的 及紊流态的 ——在国内外已得到普遍使用,以确定岩溶泉流量的衰减系数 ,并用以评价岩溶含水层的水资源和了解它的水动力特征。但是,衰减系数 的参数组成结构尚不清楚。为此本版教材增加“岩溶含水层泉流量衰减问题”一节 , 以分析不同流态的岩溶水向泉口运动的特征,揭示衰减系数的组成要素和相互关系 , 也从机理上阐明了岩溶泉流的动态规律。 上述 4 节组成 “ 特殊 地下水 井 流等问题 ”新的一章。 (6) 原“潜水含水层中的完整井流”一章,改为“二元结构含水系统及潜水含水层中的完整井流”。 考虑到 Boulton 重力水滞后释水的二维流模型与二元结构含水系统模型的解一致,而且后者解释了 Boulton 模型中物理意义不明确的滞后指数 的水力参数的组成,考虑到 Boulton 三维流模型已被包括在 Neuman 模型中 ( 即与其长时间解一致 ) ,基于此 , 本教材忍痛删去经典的 Boulton 的两个潜水井流模型,并强调了现实中二元结构含水系统完整井流模型的重要意义。 (7) 增写了现实中十分重要的“裂隙介质渗透系数张量 的计算”部分。 (8) 改写了“ Thiem 模型与 Dupuit 模型的本质差别——历史回顾”和“严格区分 Thiem 模型与 Dupuit 模型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意义”两节。 (9) 在对 Theis 公式“六点讨论”的基础上,增加第 7 点关于“水头下降引起地下水从储存量中的释放是瞬时完成的”假定的讨论。 (10) 增写了“线性变流量井流问题的解析解”和“多阶梯定降深井流问题的解析解”两部分内容。 (11) 对于非完整井流问题,为便于使用,制作了 d=0 条件的三维非完整性附加阻力系数 的表值及 等值线分布图。 2. 本教材的特色 内容上追求科学性、系统性和严密性;把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原理的阐明,模型和建立模型基本条件的准确描述和应用;在分析的方法上尽力做到深入浅出,数学模型的求解不脱离本专业数学教学大纲范围内的知识;便于读者自学。内容的科学性、严密性是教材最基本的要求 ,由于考证了 J.Dupuit (裘布依)稳定井流为“圆岛模型”, 而 自然界很少具备圆岛模型或者相近的条件,因此,对于纠正了的裘布依圆岛模型稳定井流系统,本教材仅用很少的篇幅介绍单个完整井流问题,而不象“影响半径稳定井流模型”领域还涉及其井群干扰、边界附近井流问题及非完整井流等内容。本教材直接介绍客观普遍存在的不稳定井流问题,其水头降深的解 s(t), 当时间 t →∞时,若 s →∞则说明此条件不可能存在稳定井流;若 s → s max (有限值),则其极限就是稳定井流的解,因此,无需辟出一章专门讨论稳定井流问题。这样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篇幅,更主要的是避免“影响半径稳定井流模型”理论上的错误。 把不同的观点、理论及方法放到桌面上讨论、争辩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因此 , 鲜明的观点和有针对性的评论、让读者进行对比判断,是本教材的另一特色。为此本教材给出比较完整的参考文献,特别是同类教材中不同观点的教材,以鼓励读者查阅、对比不同文献的见解,促进读者独立思考。笔者深刻地体会到 , 教材的主要读者是学生 , 给刚入门的学生以正确概念十分重要。一旦学生辨别不了错误的或 模棱两可的概念 , 纠正起来就困难了 , 不少事实说明这一点。一个 错误的 概念与一个正确的概念让学生 辨别是非 ,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有正确的选择,但一个 错误的或 模棱两可的概念单独地教给学生,能指出老师 /文献 错误 的 则 是极少的了。 另外 , 如今“坚持真理,发扬正气”这个科学工作者的最基本准则还得大力倡导。 笔者在编写本书过程中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如何坚持“不唯上、不唯外、不唯书、只求真”的观念、树立批判性思维乃至鼓励“挑战权威的魄力” * ?本教材希望对此做些尝试性的工作。笔者认为,“不仅教给学生以知识,而且教给方法”是教育的进步,然而似乎不足,还需要把教学的目标提高到“不仅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学会发现科学问题的思维能力并能够科学地提出问题”,“有的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正确地提出科学问题 , 可以说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向着这个目标。 摘引自《地下水动力学》(陈崇希等编著, 2011 )前言 * “中国的年轻学者对老师太尊重了,挑战权威的魄力可能不够”。——美国科学院前院长、《科学》杂志主编艾伯茨。
个人分类: 学术讨论|6662 次阅读|23 个评论
[转载]荐书:育儿百科--松田道雄(200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热度 2 idealoptics 2011-7-25 10:40
老爸电话,给我推荐这本书。 GOOGLE到了“育儿百科--松田道雄(200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电子版。 若是有纸版,再去书店买本看。 育儿百科--松田道雄(200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df
个人分类: 家庭生活|2310 次阅读|2 个评论
《航空航天概论》教材出版
沈海军 2011-7-25 08:03
为发展同济大学航空新专业,特出版《航空航天概论》教材一本。在此感谢航空出版社的廖文峰、何晓红两位编辑。
34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典著作美包装,人文悦读多感悟——读《图解菊与刀》
libseeker 2011-7-15 22:40
经典著作美包装,人文悦读多感悟 ——读《图解菊与刀:解读日本人》 阅读书目:(美)鲁思.本尼迪克特原著;叶宁编译.《图解菊与刀:解读日本人》.沈阳出版社,2009.2 暑假伊始,一边完善一本书的书稿,一边阅读傅乐成著《中国通史》(第二次)。及至发现《图解菊与刀:解读日本人》,我连续花了两天时间阅读,可谓:经典著作美包装,人文悦读多感悟。 关于《菊与刀》此前我只是隐约知道一点,而《图解菊与刀:解读日本人》这本书的封面吸引了我,比如封面文字“一部解读日本文化的扛鼎之作!200幅精美的浮世绘插图,更直观感受绚烂的日本风情。50个简单易懂的流程表格,使阅读变得更加轻松。”;护封及封底内容简介:“《菊与刀》是一部阐述日本民族文化的著作,作者本尼迪克特是美国的一位女文化人类学家。二战末期,她接受美国政府的委托,从文化的角度对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进行研究。事实证明,书中观点极大地影响了战后的美国对日政策,并且也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菊与刀》因其巨大影响和经典的学术价值,已然成为人们了解日本的必读书目。”;封底的“一部影响日本命运的经典巨著 半个世纪以来的热销图书,被译成30种语言,全球狂销三千万册”……这本书的编排,抓住了“读图时代”、“轻阅读时代”背景下的我,可谓“一见钟情”。 通读该书,我认为该书的宣传没有“虚假宣传”,可谓名副其实。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没有发现错别字,这种情形已属难能可贵!我顺便看了网上关于该书的评论,有“我看过很多版本的菊与刀,这个版本翻译精确,插图精美,极富收藏价值!”,类似这样的评论有多条。 该书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是文化人类学中文化模式论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文化与人格理论(心理人类学)的重要人物。她本人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类学,是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亚斯(Franz Boas)的学生,1923年获博士学位。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出版)一书。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 也就是《菊与刀》是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代表作。写书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亟需制定战后对德、日的政策。对德国,美国比较了解,政策也比较明确,即武装占领,直接管制。对日本,美国不太了解。当时有两大问题需要研究:第一,日本政府会不会投降?盟军是否要进攻日本本土而采用对付德国的办法?第二,假若日本投降,美国是否应当利用日本政府机构以至保存天皇?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美国政府动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日本,本尼迪克特这本书就是受美国政府委托(1944年6月)研究的结果。她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大量参阅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对日本文化进行分析后向美国政府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中推断出的结论是: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直接统治日本;要保存并利用日本的原有行政机构。因为日本跟德国不同,不能用对付德国的办法对付日本。战争结束,美国的决策同这位人类学家的意见一致,事实发展同她的预料和建议一样。《菊与刀》成书于1946年,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图解菊与刀:解读日本人》一书字数13万字!),1982年出版的一本介绍“日本学”名著的书中称赞此书是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文化人类学者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1949年初被译成日文,1951年此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至1963年已重印三十六次,该书仅在日本就卖出了230多万册。 《菊与刀》堪称名副其实的经典。经典通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它有几个特点:第一,经久不衰;第二,具有典范式或者说权威性;第三,是经过了历史选择的、最有价值的书。自1946年至今已时隔65年,《菊与刀》在依然保持热销。一方面,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造就了一本经典,揭示了日本人固有的、本质的东西;另一方面,中日之间敏感的政治关系和复杂的历史关系促使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位既熟悉而又陌生的邻居,做到“以史为鉴”。《菊与刀》微言大义,虽然它是一部小小的书,但是隐含了大大的道理在里面。人们阅读之后,能够从中悟出一些为人处事以及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道理。阅读《菊与刀》有现实意义,即它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引发宁静的感悟和睿智的思考。 读《图解菊与刀:解读日本人》,还有3点感悟:其一是鲁思·本尼迪克特是一位杰出的情报学家,她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及高超的知识挖掘与发现能力值得图书情报界学习与借鉴;其二是鲁思·本尼迪克特是人文社科研究者学习的榜样,值得人文社科研究学习与借鉴,其实人家承担的就是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且属于应用对策研究课题(涉密),研究周期3年,研究报告10余万字;其三是有助提高对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2004年3月20日《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称“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社会有必要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持和投入,引导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投身到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 相关资料(摘抄该书各章标题及导读内容): 第一章、任务——研究日本:日本——一个完全迥异于西方的东方国家,为了战争的需要,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奉命从文化的角度展开对日本的全方位研究。日本人为什么既暴力又温良?为什么既热衷与西方文化又顽固保守?为什么既服从管理又经常犯上作乱?随着本书的展开,这些问题将一一得到解答。 第二章、战争中的日本人:由于文化的差异,日本人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与美国人截然不同。比如,日本人不喜欢遵守西方人所制定的一系列战争法则,尤其是对《日内瓦公约》这种尊重战俘权利的法则更是深恶痛绝;还有,日本人在对待决定战争胜负因素的问题上也相当特别,他们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大因素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精神必将战胜物质”。诸如此类,等等。 第三章、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各安其分”,是理解日本社会,了解日本文化的关键词,它表明了日本人对于秩序和等级制的信仰。日本人对于等级制作用的笃信,是他们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人与国家之间关系这个整体概念的基础。甚至,这种信仰已经渗入到了日本人的家庭、国家、宗教和经济等一切领域中去了。 第四章、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日本社会的一场巨大变革。它使日本经历了一次新生,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也避免了日本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的危险,为近代甚至是当代日本的发展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明治维新也是一场不彻底的变革,在革新的同时,它也使日本保留了许多封建糟粕。 第五章、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日本人总认为自己是“负恩者”。对于天皇、父母、亲戚、朋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所接触到一切人,日本人都抱有一种莫名的感恩的心态。标准的、品德高尚的日本人从不说自己不欠任何人的恩情,他们所理解“义”就是在巨大的人情网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努力报偿一切。 第六章、永远偿不完的恩情:“恩情”是日本人对于从别人那里所得到好处的统称。对于恩情,日本人的态度是“必须偿还”,就像西方人对于债务的态度一样。恩情有许多种类,不同种类的恩情需要对应不同种类的报偿方式,“义务”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对天皇的“忠”和对父母的“孝”是义务报偿的主要对象。在日本人的心中,这两种义务都是无限的,是永远报偿不完的。 第七章、情义最难接受:“情义”属于日本人报答恩情的另一种范畴,它的对象和内容都非常复杂、广泛:从报答之前的善意到复仇的责任都属于情义的范畴。所以情义的责任虽然要低于义务,但是不考虑情义就不能正确地理解日本人的行为。情义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自身名誉的情义”;一种是“对社会的情义”,这也是本章所要阐述的内容。对社会的情义包括对君主(上级)的情义,对近亲、非近亲的情义和对朋友的情义,等等。日本人认为,情义必须报答。 第八章、对名誉的情义:对名誉的情义,是指要爱惜自己的名声,使它不受到任何玷污。在日本人看来,这种情义是完全统一的整体,并且包含了许多美德。情义要求日本人要忍受痛苦,要努力维护自己在专业技能上的名声,要按照符合自己身份的各种礼仪办事,要对别人的诽谤和侮辱进行报复。为了维护对名誉的情义,日本人有许多办法,甚至可以采取杀人和自杀这样的极端方法,但唯独不能淡然处之。 第九章、日本式的人情:与“义务”和“情义”这些束缚相比,日本人对于感官享乐给予了特别的宽容。日本人认为肉体享乐是件好事,并且值得追求和培养。只是,享乐要注意分寸,不要影响到各种义务的履行就行了。因此,泡热水澡、吃料理、喝美酒、睡大觉,甚至是逛妓院,搞同性恋就都成了日本人享受人生的载体。 第十章、道德的困境:日本人的人生观就是通过忠、孝、情义等这些道德规范体现出来的。在日本人眼里,“人生的全部”就像是地图上划分不同区域一样,其中包括“忠的世界”、“孝的世界”、“情义的世界”,等等。每个世界都有详细而又独特的规则。 第十一章、自我修炼:日本人注重“自我修炼”,无论是参加考试的孩子,还是参加体育比赛的人,甚至是有钱的贵族,都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修炼。即使是那些不进行修炼的日本人也承认自我修炼的重要性,认为它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日本式的自我修炼有两种:一种是“培养能力”的自我修炼,其目的仅在于培养一种有能力的行为;一种被称为“纯熟”的自我修炼,它可以给予人们更多的东西。 第十二章、对儿童的教育: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态度很独特,这就决定了日本人的人生轨迹就像一个很大的、非常浅的U字:在婴儿和老年期,他们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宽容;在幼儿期之后,父母对孩子的限制就会逐渐增加,尤其是在他结婚前后并且能独立生活时,他的人生曲线达到了人生的最低点。这意味着他开始接受种种义务的束缚。 第十三章、投降后的日本人:在日本人失败投降后,美国开展了一场如何有效占领并且改造日本社会的讨论。问题在于采取哪种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能够达到目的,即如何让日本人意识到过去的行为是错误的,是应该抛弃的,日本社会的未来应该走向哪里。 相关文献 : 1、周江华.《菊与刀》读后感.http://www.bjb.cas.cn/tbzt/xxxdzz/zwhd/201007/t20100721_2908378.html 2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http://baike.baidu.com/view/248535.htm 3 图解菊与刀.http://baike.baidu.com/view/3011118.htm 补充资料: “1944年6月,人类学家R.本尼迪克特接受了一项任务,即研究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心理。此前,她曾在美国战争情报 办公室的国外民心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她以自己的实地考察工作而闻名。”(参见: 彼得.沃深著;朱进东,陆月 宏,胡发贵译.20世纪思想史._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467)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46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来与我合作创办科学网大学出版社
热度 13 viclee 2011-7-14 23:40
科学网真有点跑马圈地的味道,尤其是科学网大学。在这个名头下,已经有杂志社了。 我忽然有点急噪,“亿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谁来与我合作创办科学网大学出版社啊!各种头衔都是神马浮云,出版社可是千年基业啊! 大学出版社最牛的应该是牛津大学出版社,咱就照牛津大学的模式做! 1、出版词典,中文教育。全球50亿外国人人手一册《汉X词典》,还高中初三级,配合SHK全球考试。通不过,就别想看进我国门!读我网大! 2、大学教材,学术著作。未来的科学网大学得有多少学生?教授和科学家啊,教材、著作统一由出版社统办,包括各种杂志! 3、电子出版,多媒体介质。磁带、光盘、MP3,MP4,MP5一直到N,电视,电影,摄影录象 音频视频,呵呵,出版一自由,气势不可挡! 想起来就激动!谁感兴趣啊!这可是个正事!比办大学都有益。 要不我先到国外或者香港抢先注册一个用着? 或者找国内办不下去的出版社收购一个改名?
个人分类: 生活情趣|5017 次阅读|27 个评论
专著《集聚耦合:创新集群发展动力机制》简介
热度 1 wangfutao 2011-7-11 12:41
专著《集聚耦合:创新集群发展动力机制》简介
王福涛 . 集聚耦合——创新集群发展动力机制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 ISBN: 7-5625-2572-1 内容简介: 国家创新系统是区域绝对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创新集群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本书用逻辑演绎与案例分析法对创新集群的成长动力机制的结构和成长动力进行研究,探究了创新集群的成长动力源及创新集群的主要进化障碍和影响技术创新动力的因素,从组织、产业、区域等三个层次,三种集聚形态分析影响创新集群成长动力.技术创新动机整合借助遗传、变异与选择实现。最后针对我国创新集群现状提出六点培育创新集群的政策建议。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绝对竞争优势替代比较竞争优势已成为决定区域经济竞争胜负的关键。而国家创新系统是区域绝对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创新集群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因此,培育创新集群对区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创新集群的成长动力是什么?从何而来?如何作用?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可以提高创新集群培育实践的效度。《集聚耦合——创新集群发展动力机制》藉此作为研究主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转换研究路径,尝试从现象分析着手,用逻辑演绎与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目录 1 绪 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理论背景 (7) 1.3 研究的实践意义 (12) 1.4 创新集群的概念 (23)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32) 2 研究综述 (36) 2.1 国外创新集群成长研究述评 (37) 2.2 国内创新集群研究综述 (57) 3 创新集群成长动力机制基本理论(73) 3.1 创新集群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物 (73) 3.2 创新集群成长的动力 (82) 3.3 创新集群成长动力机制的结构 (90) 3.4 本章小结 (103) 4 组织层次的创新集群成长动力机制 (105) 4.1 创新集群组织成员的技术创新动机 (105) 4.2 企业规模、市场绩效与市场集中 (115) 4.3 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分析 (123) 4.4 影响技术创新动力的因素分析 (137) 4.5 本章小结 (145) 5 产业层次的创新集群成长动力机制 (146) 5.1 创新集群发育成长的动力源 (146) 5.2 成本变动影响下的集聚互动 (157) 5.3 创新集群的进化障碍 (168) 5.4 本章小结 (182) 6 区域层次的创新集群成长动力机制 (183) 6.1 国家创新系统对创新集群发育成长的约束与促进 (183) 6.2 创新集群成长动力的传导路径 (193) 6.3 本章小结 (205) 7 创新集群成长动力机制的政策建议 (206) 7.1 培育创新集群应成为国家创新政策的重要内容 (206) 7.2 优化政策手段并明确政策定位 (209) 7.3 需要强化创新集群培育政策的针对性 (218) 7.4 建立创新集群组织的准入门槛 (226)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230) 8.1 主要研究结论 (230) 8.2 研究创新点 (233) 8.3 研究展望 (234) 参考文献 (235) 后 记
个人分类: 研究思考|3729 次阅读|2 个评论
重要更正-《马克思主义科学观诞生的标志-反杜林论》之参考文献
afengxu 2011-6-24 17:49
最近整理文档,才发现刊物上发表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观诞生的标志--反杜林论》的参考文献与我最后的校对稿中的参考文献不一致。 我发出的最后校对稿是: 马克思 .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文版前言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3 卷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95. 而发表出来的却是: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文版前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87-689. 这是技术人员不懂而造成的。一是误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合著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文版前言》,而事实上是马克思为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文版写的前言。二是与参考文献2混淆了。那个是资本论的法文版序言,是马克思给自己写的。 不管怎么说,是我的论文,应当向大家致歉。
个人分类: 科学观博文|3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IRM-IRP-2002-GFX1
zlhua 2011-6-24 09:32
高复先 著 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4 ISBN 7-302-05307-3 校园电子图书馆-超星 阅读时间:2011年6月23日上午 阅读目的:了解信息资源规划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 信息资源规划的定义: 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简称IRP)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从 产生、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 进行全面地规划。(P78) 高复先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工程是建设现代信息网络,而现代信息网络的核心与基础则是信息资源网。 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就是信息资源网建设的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程和先导工程 。(P78) 信息资源规划的要点:(P79) (1)在总体数据规划过程中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难,从而落实企业数据环境的改造或重建工作: (2)采用工程化的信息资源规划实施方案,在需求分析和系统建模两个阶段的规划过程中执行有关标准规范; (3)简化需求分析和系统建模方法,确保其科学性和成果的实用性。 (4)组织业务骨干和系统分析员紧密合作,按周制定规划上作进度计划,完成规划任务。 (5)全而利用软件工具(IRP2000)支持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将标准规范编写到(“固化到”)软件工具之中,软件上具就会引导规划人员执行标准规范,形成以规划元库(Planing Repository,简称PR)为核心的计算机化文档,确保与后续开发工作的元缝衔接。 具体实施建议:(P80-83) 1.分析企业信息化工作基础,明确信息资源规划的任务 2. 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抓好重点职能域的信息资源规划 3.组织培训规划队伍,按工程化的方法实施 4. 按周制定进度计划,控制好规划周期 5. 产生规范化的文档资料,通过元库的积累推进企业和行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资源规划主要内容:(P89) 1.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初步意见,功能需求分析,数据需求分析 2.系统建模:功能建模,数据建模,系统体系结构建模 3.通信.计算机网络规划 4.应用系统开发计划 强调面向企业全局进行规划,在总体数据规划的同时进行数据管理标准化工作,制定实施信息分类编码体系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学习毛泽东之《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
热度 1 DynamoChina 2011-6-16 13:16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rar 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关于农村调查报告的论文集。由中 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根据1941年延安出版的《农村调查》一 书增订而成。1982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收录了 毛泽东从1926—1941年所写的有关调查研究的论著、调 查报告及有关材料17篇。毛泽东在《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 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一文中提出了“不做调查没有发言 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在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践》等论文中,精辟地论述了调查 研究的重要意义,强调在调查研究中要善于运用矛盾分 析、阶级分析的方法,做到个别和一般、典型和全面相结 合,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相结合,从总体上全面 地、具体地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毛泽东农村 调查文集》的出版,为认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历 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尤其是通 过调查研究了解中国国情具有指导作用。
215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NAP开放旗下的英文pdf电子书免费下载
hgiap 2011-6-14 21:49
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National Academies Press,美国国家科学院下属的学术出版机构)宣布将其出版的所有PDF版图书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下载,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DRM保护。 http://notes.nap.edu/ 免费注册一个账号,然后随意选择一本书,点击pdf download即可。里面肯定有不少不错的图书。
个人分类: 课题组相关|17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材出版中的作者侵权防范
willertang 2011-6-14 15:03
教材出版中的作者侵权防范 Tags: 版权 出书 在 浙江大学出版社 工作这几年,做了很多教材,同时也直接间接听到了很多关于教材中作者存在侵犯别人作品版权的问题。对于书稿中是否存在侵权问题,事实上是很棘手的。人的经验是有限的,要判断别人的作品是否纯粹原创,本身就很有难度。特别是教材这种性质的书稿,本身就是一个集成品,问题就是怎么集成而已。去年的时候我们领导就让我写了一篇这方面的文章,当然后来也没发表,因为编辑方面的杂志上这方面的文章也不少,也就没太在意。现在发在这里保留一下吧。 -------------------------------------------------------------------------------------------------------------------------------------------------------- 教材出版中的作者侵权防范 一、引言 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版权一直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而由侵权问题引起的各类官司常有报道。教材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具有规范性、延续性等特点,其版权问题相对一般图书更为复杂,而由作者侵权行为引起的纠纷则更为常见。如《中国青年报》2007年10月2日报道的北大教授编写的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操作系统教程》涉嫌抄袭一案,就非常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国家级规划教材尚且如此,可见教材中作者侵权问题已不容忽视。 作者侵权行为的发生有着非常现实的原因。当前教材出版竞争激烈,加大教材的出版数量、缩短教材的出版周期是诸多教材出版商的共同选择。由此,客观上不但使得所出版教材的质量下降,也使得作者侵权问题相比以前更为严重。作者为了达到出版社的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教材的编写,采取抄袭别的教材的内容,或拷贝网络上的资料等手段,成为一种常见现象。而部分作者的学术道德不良也是侵权行为发生的原因。目前学术界存在一些不良风气,一些作者自身学术能力不够,但为了职称、名誉或金钱等现实利益而采取抄袭等手段来发论文或写书,在教材编写中也不例外。 教材中发生侵权问题,无论对于出版单位,还是对于整个社会都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对于出版单位来说,必须承担作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即使在出版合同中明文规定作者必须保证拥有作品的全部著作权,如有侵权必须承担全部责任等,但在实际司法判决中,只要作品有侵权内容,出版单位就要承担相应责任。因此,侵权问题一旦被发现,首先就会给出版单位带来名誉和经济双重损失。再者,教材作为教学工具,如出现侵权问题而被揭发,会对使用这些教材的教学单位和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危害面比较大。 因此,在教材出版过程中,很有必要加强对作者侵权行为的防范。然而,对于作者侵权行为的防范却并非容易之事,其中存在诸多难点。本文首先对作者侵权行为进行一些界定,然后探讨防范侵权中存在的难点,最后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供同行参考。 二、教材中作者侵权的界定 为了做好作者侵权的防范,有必要先对作者侵权行为进行界定。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等多种权利,相应的侵权行为也有多种。如在教材中使用别人未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就侵犯了别人的发表权;教材不是自己写作的,却要在其中署名,就侵犯了别人的署名权;使用自己已出版的作品在另外一家出版单位再出版,就侵犯了原出版单位的专有出版权;等等。在这些侵权方式中,最常见、也最难防范的是抄袭侵权。2001年修订的《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剽窃他人作品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可见,修订的著作权法不再如以前那样区分“抄袭”与“剽窃”,而是统一用“剽窃”一词。由于剽窃性质严重,且是作者侵权行为的最常见形式,作为出版社来说,首先要防范的就是抄袭行为,因此,本文探讨的侵权防范,重点也就是对于作者抄袭行为的防范。 对于抄袭,《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的定义是:“把别人的作品或语句抄来当做自己的。”这个定义很容易懂,但在具体实践中,如何界定“抄袭”,却并非容易之事。其中的难点之一即是区分“抄袭”与“合理引用”。 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著作权法中,通常都有各种对著作权的合理限制,即合理使用原则。如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可见,使用他人作品中的内容,存在“抄袭”和“合理引用”两种可能,对此必须做出正确区分,才能有效防范侵权的发生。从著作权法可以看到,合理引用与抄袭存在本质上的差异。首先就是目的不同,合理引用的目的是“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需要对引用的作品“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而抄袭则是把别人作品的内容当自己的原创用,不会注明是别人所创作。其次,合理引用必须“适当”,也就是说在引用内容的质和量上都不能超越一定的范围,不能把别人创作的内容引用成了自己作品的主要内容。当然,对于引用范围的界定,著作权法并没有给出确切的说明。对此,一般认为可以参考1985年文化部颁发的《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的规定,即引用的量上不得超过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1/10。在具体实践中,一般认为如果连续使用别人作品的文字超过20个字,应注明出处。 三、教材中作者侵权防范的困难 在编辑实践中,侵权一直是一个较难预防的问题。对于一篇书稿,要判断是否完全是作者原创的,本身就是不容易的。凭着一个人的有限知识,很难判断书稿中是否有某一段就是作者抄袭别人的著作而来的。 教材本身的特点使得侵权防范更加困难。教材作为一种教学工具,目的是为了向学生传授比较规范化的知识,因而通常会倡导和使用国家颁布或行业约定俗成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以及名词术语、图形符号等标准。而教育部对于每个学科都规定了培养目标要求,教材的编写也必定要遵循学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这就决定了教材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教材内容体系的稳定性决定了众多教材大同小异的某种必然性。另外,为了反映比较多的院校的教学需要,教材的创作也必然有一定的群体性,也不可避免地要借鉴他人的教学或科研成果,这使得侵权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教材的特点决定了在侵权防范上的双重困难。首先,对于一般性的学科常识,区分是抄袭还是作者原创,存在较大难度。由于当前教材出版的数量加大,教材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教材中对于一般性学科知识的论述都是大同小异的。当然,这并不代表教材的内容一定都需要抄袭而来。对于同样的知识,教材作者在论述时,可以融入自己的独特理解、实践经验以及对相关文献的解读,从而可以体现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所以,原创是完全可能的,但要区分是否是原创,却是难度很大的,问题的关键即是当前教材的原创性相比以前已大大降低。再者,对于“合理引用”和“抄袭”的区分同样也存在较大难度。教材的编写为了完整论述学科的一般知识,同时也要适当体现当前学科的最新进展,通常需要参考很多相关资料。如前所述,著作权法对于合理引用的范围并没有作出很明确的界定,故而作者在引用相关资料时是否存在侵权问题,也是较难判断的。 最后,出版社编辑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防范侵权行为的难度。传统上编辑并不是各学科的专业人士,而编辑要面对的书稿种类通常很多,不可能每个专业都很熟悉。对于不太熟悉的专业问题,要把握好其中是否存在侵权问题,难度很大。 四、作者侵权防范的策略 虽然作者抄袭侵权的防范存在以上分析的困难,但并不是说作为编辑就无能为力了。针对存在的困难,本文从战略和战术两方面提出一些对策,供编辑参考。 从战略上讲,编辑既要深入了解学科,也要深入了解作者。 首先,编辑要做学习型编辑,做专业型编辑。当今时代是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时代,编辑也不例外。加强专业学习,做专业型编辑是一种必然趋势。而这一点对于教材中的侵权防范也很重要。教材内容大同小异,要区分是否是作者原创,懂专业是关键。对于专业越熟悉,就越能辨别哪些是作者原创的,哪些是引用他人的内容。 其次,编辑要了解作者,加强同作者的沟通。对于自投稿作者,尤其需要首先了解作者的学术背景、专业能力等情况,加强对书稿的版权问题的审查。教材编写通常由多人合作完成,而侵权问题常常会出现在学术水平相对较差的编写成员上,了解作者的情况,有利于对书稿是否存在侵权问题的判断。当然对于一些名声较大的作者,也不是说不需要防范,现实中的实例说明,所谓“名师”出问题的也很多,问题发现了影响更不好。 从战术上讲,编辑需要了解侵权问题发生的方式,提高防范技巧。 首先,对于教材作者侵权的常见方式应该很熟悉,并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下面详细分析作者侵权的各种方式,并提出对策。 (1)直接抄袭其他教材的内容。无论是否将这些教材列为参考书目,只要存在大段的抄袭,就是属于侵权行为。对此,编辑应该很熟悉同主题的相关著作。目前相同主题的教材很多,编辑手头应该至少有最有名的几本教材。作者抄袭的对象通常是有名的教材,编辑至少应该很熟悉这些教材,才能做到有效预防。 (2)直接使用自己出版过的著作的内容。不少人认为使用自己写的东西就不存在侵权的问题,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一般在出版合同中都规定了出版单位对作品的专有出版权,因而直接使用作者自己已出版过的著作内容也是侵权行为。对此,编辑也应该特别注意查看作者以前出版过的相关主题的著作内容,以防范这种形式的侵权。 (3)直接使用他人发表在网络上的作品。在当今网络时代,个人主页、博客等形式成为许多人发表自己独创成果的场所,可以供他人免费阅读。但直接使用这些作品,则是侵权行为。对此,编辑应该熟悉网络等工具,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功能发现这些抄袭行为。 (4)直接使用他人未发表的作品,如学术会议交流资料、内部课堂讲义、讲座录音记录稿、未发表的毕业论文等,这是侵犯他人发表权的行为,即使是作为教材的参考文献使用也不行。这也是很难防范的问题,编辑需要特别提醒作者注意不要有意违犯。 (5)直接使用国外教材的翻译内容。这毫无疑问是侵犯了国外作品的著作权,但在这些作品被翻译引进之前,这种侵权行为可能还难以被发现,故而也是一种比较隐蔽的侵权方式。对此,编辑同样需要提醒作者注意。 再者,编辑需要不断积累审稿经验,提高防范侵权的能力。审稿能力首先是对文字的敏感性,如果在审稿中发现某些文字段落或语句与上下文的感觉差异过大,则很可能是作者抄袭而来,对此就要做专门的审查。 最后,加强对教材的专家审稿,也是一种防范措施。学科领域的专家对于教材存在的问题通常很熟悉,但编辑一般要求专家审查的主要是学术问题。如果在交给专家审稿时提出要专家帮助审查有无侵权问题,则可能会收到良好效果。 总之,作者侵权行为由于发生的可能性有很多,要做到有效预防还有很多困难,本文分析了其中的一些困难,并提供了一些预防措施,仅供同行参考。 -------------------------------------------------------------------------------------------------------------------------------------------------------- 以上是全文,可能没什么价值,就当做是写了玩的文章。如果你对 出版社出书 方面有什么想知道的,欢迎与我联系。 ----------- 你浏览的文章是《 教材出版中的作者侵权防范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 出书在线 。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30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抗菌材料
greenbz 2011-6-10 13:05
著 作 者: 季君晖 史维明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8-8 市 场 价: ¥30 元 内容简介 抗菌材料指自身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功能的一类新型功能材料,在医疗领域、家庭用品、家用电器、食品包装等领域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人们对环境卫生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抗菌材料的应用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本书作者收集了国内外大量最新资料,兼顾理论与实际,全面介绍了抗菌材料的抗菌原理、研究方法、产品的性能、产品的加工和生产方法、抗菌性能的评价方法、市场前景、未来发展趋势等。全书共10章。第一章介绍了抗菌材料的必要性、发展状况等。第二章介绍了抗菌剂与抗菌原理。第三章到第六章分别介绍了抗菌塑料、抗菌纤维和织物、抗菌陶瓷、抗菌金属材料的抗菌原理、性能、加工方法、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等。第七章、第八章分别介绍了抗菌材料在医疗领域、皮革领域、造纸行业、涂料行业、金属加工业等领域的应用。第九章介绍了抗菌材料的评价方法。第十章介绍了抗菌材料的发展展望。 抗菌材料是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于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功能材料,具有自主抑制或杀灭其表面微生物的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卫生要求的提高,对抗菌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家电、建材、通讯、包装、建筑等许多领域。 在日本等发达国家,抗菌塑料已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我国的抗菌材料研究、开发和应用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许多科研院所从事抗菌材料研制,在抗菌塑料、抗菌陶瓷、抗菌纤维等各种抗菌材料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并在家电、建材、包装等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本书主要介绍了我国抗菌材料研究和应用的进展状况。在编撰此书时,我们力求全面介绍抗菌材料研究的理论和应用进展,但我国从事抗菌材料研制应用的单位众多,分布在全国各地,部分单位还可能由于商业原因没有公开其最新研究成果。而且限于编者水平和对相关信息的掌握,难免对目前抗菌材料的研究成果介绍会有遗漏或不准确之处,请读者指正并敬请有关人士提出以便于编者在再版时修正。 本书共分十章,第一章由季君晖(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史维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编写,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八章、第十章由季君晖编写,第四章由贾临芳(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季君晖编写,第五章由王静(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编写,第七章由李红梅(解放军第304医院)编写,第九章由董晓旭(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抗菌材料检测中心)、史维明编写。全书由季君晖统稿。
个人分类: 文献资料|4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普出版社向中关村二小捐赠安全教育图书
热度 2 suqing1961 2011-6-4 00:29
科普出版社向中关村二小捐赠安全教育图书
6 月 3 日 上午,科普出版社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中国青少年犯罪学会常务理事王大伟教授一行来到中关村第二小学,向该校捐赠了 100 套该社最新出版的《中小学安全知识读本》。 《中小学安全知识读本》由王大伟教授主编,是科普出版社为在校中小学生编辑出版的一套普及安全知识的教育丛书,分面向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生、高中生 4 个版本。小学版《安全知识读本》以鼻涕熊和灰太狼为主角,通过形象生动的漫画,配上朗朗上口的童谣,借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介绍各种各样的安全知识,寓教于乐,激发小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兴趣,增强自救自护知识,培养安全防护能力。 捐赠会上,王大伟教授结合《中小学安全知识读本》内容,给出席捐赠仪式的中关村二小 300 余名小学生讲授了以“乐享暑假、安全第一”为主题的安全教育课程。 王大伟教授的授课浅显生动有趣,他不仅制作了精美的卡通课件,还准备了“小学生安全吉祥三宝”——身份识别卡、小型报警器和安全常识挂图,进行现场演示,教育孩子们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各种安全知识,提高应对安全侵袭能力。他通过列举大量真实案例,提醒同学们学会保护自己,不轻易相信陌生人。鉴于课后学校即放暑假,王大伟教授还专门针对暑期容易发生的有关安全意外,给孩子们教授了相应的安全知识歌谣,教导孩子们如何避免相应的安全事故发生。王大伟教授的讲课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案例鲜活、形式互动,受到听课小学生的热烈欢迎;同学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回答王大伟教授的问题。 科普出版社社长苏青和王大伟教授代表科普出版社向中关村二小赠送了《中小学安全知识读本》图书。拿到书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翻开新书阅读,有的还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 苏青社长应邀讲话,指出出版《中小学安全知识读本》,为中小学生普及校内外安全知识,是科普出版社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他希望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读完《中小学安全知识读本》后,多给出版社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出版社再版时改进。中关村二小领导表示,暑期将至,中小学生放假后面临安全事故高发期,迫切需要了解、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科普出版社编辑出版并赠送的这套书籍,可谓雪中送炭,对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防范校外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赠书仪式结束后, 苏青社长、王大伟教授等来宾与中关村二小师生合影留念,并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一步座谈探讨,确定了学校、出版社和图书作者三方携手开展安全教育合作的意向。
个人分类: 编辑心得|4247 次阅读|1 个评论
出版社与读者心目中的好书
热度 7 Wuyishan 2011-5-31 06:26
出版社与读者心目中的好书 武夷山 (光明日报, 2001 年 4 月 5 日)    说起来,读者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但有不少出版社其实真没 有把 “ 父母 ” 当回事儿,忤逆得可以。   出版社心目中的好书首先是丛书。据说,新华书店对丛书总是要 成套地征订。于是, “ 无数丛书快快出,不尽码洋滚滚来 ” 。   读者可不管这一套。丛书也好,单册书也好,弱水三千,我只取 一瓢饮。你一套丛书几十本,我也许只挑一两本。另外,对于绝大多 数读者,即使一套丛书本本优秀,但由于他们收入有限,书架空间有 限,一般是下不了全套购入的决心的。   出版社心目中的好书是盈利高的书。为了实现高利润,一些出版 社就尽可能压低成本。有时甚至滥行杀伐,将原版学术著作中齐备的 注释、参考文献和索引等一概删去。优秀学术著作缺了这些东西,就 像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的女子头顶上牛山濯濯一样令人叹惋。   读者心目中的好书是查找方便的书。我有一本北京出版社 1989 年 初版、 1996 年第四次印刷的《新编京剧大观》, 774 页,定价只有 26 元 5 角。它尽可能完整地收录了从古到今的京剧曲目,曲目按剧中人物所 处历史时代的次序排列。每一条目首先介绍剧情,然后附上该戏最脍 炙人口的一段唱腔的唱词。书后附有按拼音字母音序和笔顺两种方式 排列的剧名索引,用起来非常方便。我女儿四年级,是个小戏迷。每 当电视上出现了一部她不了解基本剧情的戏,她就会从我的书架上抽 出这本《新编京剧大观》,利用索引,找到那出戏的剧情介绍,津津 有味地读将起来。仅仅为这本书,我就想向北京出版社深深致谢。   出版社心目中的好书是获奖书。个别出版社,通过出版一些发行 量很大的烂书挣足了钱,也愿意不惜工本争取出两本获奖书。这就是 他们的 “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 的目标。为了获奖,他们竭尽 钻营之能事,打听评委是谁,投其所好送些礼品,等等等等,在这方 面表现出了比在图书选题、编辑质量和读者服务方面更多的聪明才智。   读者心目中的好书是他或她根据自己判断所认为的好书,与此书 是否获过奖基本不搭界。有些不怎么样的书居然获了奖,读者只会加 倍地嗤之以鼻,只差没有骂出 “ 狗屎 ” 二字。读者这把秤是最准的, 他们称出的份量不会错。在我小时候读过的不计其数的连环画中,最 具有震撼力的一本是根据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一个小人物 “ 高乐士 ” 的故事编写的同名连环画。与大多数连环画为每幅画配上一长段文字 的做法不同,《高乐士》的每一页的说明文字只有一行甚至半行,画 面说明了一切。绘图者攫取了最能反映高乐士性格特点的一个个动作 瞬间,充分发挥出了连环画的优势。也许《高乐士》从未获过任何奖, 但它在我心目中是连环画创作的巅峰之作。   读者与出版社之间永远是有矛盾的,但永远不会散伙。为了妥善 解决矛盾,出版社应当做得更多,因为出版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出 版社心目中的好书与读者心目中的好书越接近,读者就会越高兴,出 版社也会越兴盛。
个人分类: 鼓与呼|4401 次阅读|7 个评论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以此悼念陈晓旭
AIPBeijing2010 2011-5-27 10:56
此两句出自 林黛玉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没看新版的红楼梦,纵使有更精彩的选秀,更匹配的演员阵容,陈晓旭塑造的林黛玉形象依然挥之不去。 “林妹妹”永远活在观众心中。
个人分类: 生活|28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后记
热度 8 zhaodl 2011-5-25 09:43
书稿《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以主编和审稿人的视角》(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总算交给出版社了,将后记发出来,感谢网友给我的很好的建议。 以主编和审稿人视角谈论文写作的后记 在自问自答的语境下,将我所想到的影响作者论文发表的问题叙述完成了。我望着窗户外浓密的林荫,心里有一种述说后的轻松,但这种轻松很快又被川流不息的汽车和匆匆赶路的行人打消了。我仰望天空、冥思自问:我能否解决读者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我不禁感觉心中还有很多话想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在我看来,科学研究和科研论文写作就如同人生的修行,不外乎模仿和感悟两种方式,最终能否达到自由的境界,取决于知识的积累和个人的悟性。如果没有悟性,仅凭模仿式的知识积累,可以达到一定的境界但很难达到自在;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仅凭个人的悟性,也许少部分人可以做到顿悟,但大多数人很难走出困惑。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勤能补拙,我也是其中之一。如何学会在积累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勤快,养成记录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将自己听到、看到或悟到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记住:好脑袋不如烂笔头!不要总认为不重要而不记录,学问就是积累!积累尽管是有点慢,但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你记录的素材和思想越多,你的学问也就会越多。有意识地积累比无意识的积累,效率自然会更高。你不进行有意识的记录,也会靠时间和记忆积累一定的基础,只是会很慢很慢,赶不上需要。比如说:会议上听到别人的一个做法,记下来。同时针对这样的做法进行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理论依据,有什么好处,还有什么不足,根据他所依据的理论还能不能得到新的启示?或者说质疑一下:不会吧,有什么毛病没有。这样的质疑和积累一旦成为习惯,成效会让你感到惊讶。 积累是基本功,也有捷径,问题研究法就是其一,也就是发现现实中的问题,探寻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和办法。这些大家都会做,但往往是做不下去!题目太大,可以说的话很多但没有深度。我认为:这不是论文,而应该被看作是一个研究提纲。后边的任务是,将问题分解——尽量将问题细化。根据细化以后的问题,挑选自己感兴趣、有知识积累的,开展进一步的剖析和研究。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适当完善自己的理论基础,逐步将一个个小问题解决掉,每解决一个问题就可能是一篇论文。如果还是浮在表面,那就说明这个题目对你来讲还是有些大,你的知识和能力还是掌控不了。这时,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细化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 如果这样学习和研究你还嫌太慢,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找别人探讨交流。在交流中学会提问和反问,这样不仅可以找到需要研究的题目,也会从交流中快速地了解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搜集相关资料来寻找论证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认为这一点很有效:在别人论述问题时可以明显看出自己的不足。越是与水平高的人交流,进步就会越快,同时也会有“听不明白”的感觉。这种交流,包括口头交流、会议交流和阅读文献,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要单纯地“学习”,而要敢于质疑和反驳,哪怕从一点点开始质疑都是进步。如果你的质疑被别人驳倒,自己就回去用功,将自己的观点进一步论证和完善,不要轻易认输,认输就是放弃进步的机会。 在我面对勤奋耕耘而仍旧困惑于现实的作者时,我萌发了写作的念头,将我工作中的一些感悟奉献出来——《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以主编和审稿人的视角》。希望你能够与我一起体会和感悟,而不是死记其中的要点。既然是感悟,所以也就难免讹误,因此也就希望你能够通过你的体验和感悟来批判地汲取。如果有误,我承担全部责任并在此表示抱歉。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对叶涛编辑给予我的宽松写作环境表示感谢,感谢我的同事以及网上朋友给予我的帮助和建议。 赵大良 2011年5月23日于西安
个人分类: 编辑出版|6784 次阅读|11 个评论
谨慎看待中国道路:对日本兴起的再考察
热度 3 techne 2011-5-24 00:05
谨慎看待中国道路:对日本兴起的再考察 (已首发于中评网http://www.china-review.com,以及新加坡联合早报网http://www.zaobao.com) 王 键      近年笔者阅读了一些关于日本的书籍,其中就有一本关于明治思想界的书(《明治哲学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读过之后,笔者惊觉在启蒙阶段,中国和日本的差距已是相当之大。这个差距可以这样进行简单概括:日本的明治维新,已领先中国大概50年左右。众所周知,明治维新发生于1868年。此后日本思想界突飞猛进,开始了一段狂飙运动,一直持续到二战之前的时期。而中国虽然在明治维新前后发生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却未能摆脱失败的命运。直到1919年才发生了五四运动,开始了思想解放的历程。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观察,五四运动而不是清廷的改革才能够在思想层面同明治维新相匹配。   明治思想界   从明治时期的日本思想界和五四之后的中国思想界的状况来看,虽然已有50年的时差,但中国和日本的差距仍然相当大。纵观该书中列举的当年日本学者的大名及其作品,如西周,加藤弘之,福泽渝吉,西村茂树,井上原了,井上哲次郎,德富芦花,大西祝,内村鉴三,冈仓天心等人,都是些相当有想法的学者,不仅思想精彩,而且文脉深厚,修养水平也都很高。   反观五四前后中国的一群启蒙学者,如陈独秀、李大钊,甚至胡适、鲁迅,包括保守派的辜鸿铭、张君励等人,甚至更早的康有为、梁启超,笔者以为:从总体来看,他们的学识相形见拙,思想不够开明,而修养水平也比较一般。即使是像严复这样的学养较为深厚的中国学者,拿到当时的日本去,水平和境界恐怕也是排不上号的。当然,孰优属劣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至少以笔者的学识来进行判断,确有这样的感觉。像福泽渝吉,谈论学问和政治的关系,表达的相当精妙,几乎可和马克斯.韦伯媲美,相比之下,当时的中国学者很少有哪个人可以把问题谈论的如此透彻清明,可见思考问题的清晰度有很大差距。再如冈仓天心,表述了“亚洲一体”的思想,相当大气磅礴,有博采众家之长且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中国的学者却鲜有这样了解亚洲不同文化,即具有雄心壮志,同时又能兼收并蓄的博大心胸。虽然中国也有像鲁迅这样深刻的思想家,但相比之下,鲁迅的修养和心胸似乎不可同日而语。鲁迅入肉三分的幽暗笔锋,也许可解释为当时中国转型之中客观生存环境的产物,但其文字中密布的尖刻、绝望和睚眦必报,确实让人感受不到风度,看不到希望。   相比之下,很多日本学者的表达可堪称典范。如德富芦花在幸德秋水等人被政府处死后所发表的公开讲演,言辞有礼有据,娓娓道来,让人读后仿佛有身临其境且意犹未尽的感觉。再如内村鉴三,作为一名非西方基督徒,阐述自己如何转变为基督徒的个人自传《我是如何成为基督徒的》,甚至已被翻译为多国文字,成为全世界“非西方传道者最优秀的说教”。而他身后留下的墓志铭,也非常耐人寻味,言简意赅却意象无边,充满精神的魅力:   "I for Japan   Japan for the World   The World for Christ   And all for God"   总之,像这一类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学者,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确实非常罕见。   认知日本的偏差   此外,中国学界在研究日本时,由于受政治正确和民粹主义的干扰,往往不能依据历史事实客观地看待日本,感情色彩干扰了学术研究,对日本的理解囿于一隅,问题视野也相当局促。   比如,通常中国媒体和学界总是认为,近代日本的兴起是“脱亚入欧”思想的产物,而日本思想家福泽渝吉更是脱亚入欧和全盘西化观点的鼓吹手。但笔者对此考察了一番,却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福泽渝吉的几部主要著作中,也根本看不到多少所谓脱亚入欧和全盘西化的观点。只是在福泽渝吉晚年所撰写的几篇报刊时评中,可以找到这个“脱亚论”的影子。但这几篇时评的篇幅、力度和观点,并不足以代表福泽渝吉的思想整体。   若从其《文明论概略》一书来观之,福泽渝吉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两大核心:1、追求不断变革的自由主义观点;2、追求日本自立的独立文明观。也就是说,所谓“脱亚”或者“西化”,根本不算是福泽渝吉的核心观点。在福泽渝吉看来,“脱亚”也好,“西化”也好,只是在特定阶段由于日本文明落后于他人而需要采取的特殊策略,“西化”和“脱亚”本身并不是目的。福泽渝吉也并不否认,在特定的前工业社会阶段,像孔孟之道这样的儒家文明体系,一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进步作用,但这并不能改变在工业时代来临之后,儒学体系无法与之相匹配,所起到的非常反面的阻碍作用。   若综而观之,福泽渝吉的观点并不是崇洋媚外的西化派,而是追求变革的自由派,而且非常强调多元主义视角和不同观点的重要。此外,福泽渝吉还非常强调保持日本文明自身独立性的重要性,而绝非随波逐流,沦为其他文明的附庸。从福泽渝吉对学问的独立和个人思想独立的强调来看,这一点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如果作为公民,一个人需要保持自身的独立地位,由此才可以不断追求思想和精神的独立,那么以此为基础的一个国家和文明,也应当在这样的个人的不断发展中,追求其文明自身的独立性。从福泽渝吉的逻辑来看,这二者丝毫不会冲突,而非常美妙地结合为一体。   有别于福泽渝吉,日本另一位重要思想家冈苍天心,则是位出了名的保守派。冈苍天心自幼接受西洋教育,精通英文,甚至于他的几部主要著作,都是用英文写作出版,首先在国外发行,然后才有的日本版本。冈苍天心的主要贡献集中在三个方面:1、思想层面,开创了近代日本自我认知的坐标系。2、美学方面,是日本重要的美学家。3、对茶道的理论化,以及向西方的传播。   在思想层面,冈仓天心基本上持有二个主要观点:“亚洲至上论”;以及“日本特殊论”。   观点之一:亚洲至上论,亚洲一体。亚洲至上,冈仓天心认为,亚洲拥有两个伟大文明,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前者拥有孔子式的“共产主义”传统,而后者则拥有“吠陀”式的个人主义。虽然两大文明之间被喜马拉雅的皑皑白雪割断,但亚洲的精神却是一体——追求究极与普遍的爱之扩大,而这种爱是所有亚洲各民族的共同遗产。亚洲的这一思想,也产生了全世界所有的宗教。亚洲文明的形态是复杂而多样的。阿拉伯的骑士道,波斯的诗歌,中国的伦理,印度的思想。还有东亚的佛教,仿佛东亚所有思想之流汇聚起来的观念论的海洋。但实现这一复杂性的统一的则是日本。   观点之二,日本特殊论。冈仓认为,日本实现了亚洲文明复杂性的统一。它同时从印度和鞑靼两个源泉中汲取了养分,使反映整个亚洲的特性成为可能。这是一种天赋的能力。天朝和天皇,历史上从未被征服,以及岛国的孤立于世,都使日本成为亚洲思想和文化的天然储藏库。而在中国和印度,前者历经了王朝的变动,鞑靼骑兵的铁蹄,和愤怒暴民的杀戮,这一切在中国一再发生,除去典籍、史料和废墟,什么都不复存在。后者则经历了匈奴族的粗暴对待,回教徒狂热的偶像破坏,还有欧洲殖民者无意识的文物破坏,使阿育王的时代,佛教的经典,以及诗歌的艺术,再也无法唤回。冈仓由此得出结论:亚洲的文化遗产,只有在日本才得以原样保存。日本是亚洲文明的博物馆,甚至“比博物馆还要高级”。因此,作为“上天”之民的祖国的日本,其天定命运就是保持并恢复亚洲的样式。使日本再生,使日本成为日本,使东洋的世界平安地穿过众多的暴风雨,带领亚洲走向昔日的坚强巩固。   冈苍天心的上述观点,视野相当博大。冈苍天心也开创了日本后来的“亚洲主义”思潮,这一思潮也为中国的政治领袖孙中山所接受。但很遗憾的是,进入1920年代后,日本军国主义以及民粹主义的兴起,最终把“大亚洲主义”变成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这恐怕是冈苍天心和孙中山等人都始料未及的。   在日本兴起的过程中,无论是自由派的观点,还是保守派的观点,实际上思想都较开明,并不像传统观点描绘的那样崇洋媚外或抱守残缺。也许这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什么清廷的立宪改革会失败,而日本的立宪改革却能够成功。   现状和差距   回头再看,明治维新已经过去140多年,五四运动也已过去90余年。此后中日两国的发展路径大相径庭,日本经历了二战的失败,在美国的训导下从废墟中再次崛起。中国在内部不和反复争斗的情况下,踉踉跄跄赢得了二战,随后却在内战更大规模的血与火后选择了极权和激进的道路,最终也以另外一种特殊的方式崛起。但事到如今,无论从物质文明的丰富程度来看,还是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来看,日本却仍然远领先于中国。   如果从精神的进步来看,就是同五四时期相比,中国迄今甚至都还没有取得什么非常值得自豪的进展,像当年的陈康、冯友兰、洪谦等一批学者,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也几乎仍然没有人能够超越他们。反观日本,虽然在二战之前由于激进势力的兴起导致国内温和派失势,最终招致二战的灾难,但在战后日本还是做了相当深刻的反省,日本的文化、学术和思想界的恢复和进步也相当之快。战后的日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乏明治思想界的超越者。   日本的状况同中国大陆形成鲜明对比,在明治思想界和五四运动的比较中,中国已经落后了50年。而在20世纪的今天,虽然中国的GDP已经超过了日本,但毫不夸张地,若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却并没有比五四运动时的状况前进多少,那么,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得出这个至少50年以上的中日差距。中国目前最大的影响力集中在经济领域,但即使如此,现如今中国GDP占全球总量的比例,也还没能达到1910-1949年期间的峰值。反观1910年代的日本,无论是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还是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力,其高度都不是今天的中国能够企及的。因此,中国虽然崛起,但仍和日本有50-100年的差距。这恐怕还是个中国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失败的教训   日本的兴起过程中,明治维新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开头,但这个良好的开头却未能持之以恒。日本在1920年代之后,在形势本来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却连续出现战略失误,最终招致了日本帝国的覆灭。这个失败的教训,既是非常惨痛的,也是非常值得汲取的。当然,日本为何会一步步走上失败的道路,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绝不是本文的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但无论如何,日本在改革的最初阶段顺利进行,国内思想文化也蓬勃发展,甚至政治制度也较同时代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更加先进的情况下(日本当时自由组党,媒体也相当自由),为什么没能走上正确的道路?这是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无论如何,从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来看,日本的民意起了很大作用。日本在19世纪20年代后连续发生了多次事变,如1921年的第一位平民首相原敬首相遭到暗杀,1932年的“五一五”事变,首相犬养毅(孙中山的好友)遇刺身亡,1936年发生“二二六”兵变,在这一过程中,一大批温和派官员遭到激进势力的排挤甚至杀害。早在二战之前很久,日本国内已经存在着非常广泛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倾向。甚至于,犬养毅首相在遭暗杀后,几名青年军人凶手最终被政府无罪释放,而在关押期间还有日本民众集体切掉手指头寄送给当局施加压力,要求释放这些爱国青年军人。   从日俄战争到一战期间,日本同英国结成了英日同盟,在国际形势中,虽然当时美国力图在东亚制衡日本的扩张,但从整体来看日本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本来有无数机会,但日本国内形势的变化,逐渐改变了日本的正确走向。由于国内特殊的政治气氛和社会环境,在日本逐渐出现了一种持久的“逆淘汰”现象。也就是说,日本的政治精英,凡是更具远见和洞察力的,更支持自由民主的,更强调日本的自我克制,约束对外扩张势头的,这些政治家一个接一个的都被淘汰掉。淘汰的方式是多样的,暗杀是一种方式,还有就是政治上的失势,无所作为。作为二战期间最有远见的战略家之一,石原莞尔的命运是个典范,由于反对东条英机和对华作战,石原莞尔最终从关东军参谋长的职位被赶回了东京大本营,变成了由日本宪兵时刻监护的提前退伍军人。   那么,原因到底在哪里?笔者以为,说一千道一万,这只能归结为当时的日本人在思想上还不够成熟。一个国家总是由一个又一个很具体的人所组成的,最终的表达和决策也是由这些人的言行综合而成。日本尽管在改革之初获得了成功,但随着日本所掌握的力量及其军事实力的不断增长,日本人的思想发展却没有能够跟上它的武力的增长。尽管同当时的亚洲其他国家相比,日本人的思想水准是领先的,但它没有能够同它的更快速增长的力量相匹配。   用个最简单的比喻,如果一个人在思想上很不成熟,还不会很好地使用自己的力量,那么在他不懂得克制不会控制力量的情况下,让他掌握更强大的力量甚至武力这件事情,是不是就很有可能要变成坏事?尽管日本的问题是复杂的,但笔者仍然觉得这个很简单比喻是一目了然的,也是有说服力的。   谨慎看待中国道路   现在,中国正在快速崛起。那么回头再看,现如今的中国人,他们的思想、精神和文化比1910年代的日本又怎么样呢?笔者认为,到目前似乎还不太可能有一个乐观的答案——尽管这个说法很不“政治正确”。但无论如何,中国很快就将获得远超过当时日本在世界范围内所掌握的军事力量。那么,如果同样很不成熟的一群人,掌握了一种如此强大的力量,他们会不会犯下一连串同当年的日本人类似的战略错误呢?如果事实确实如此,那么要是不犯错误,恐怕反倒会是件很稀罕的事情。同样地,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战略错误重现?   显然,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而且大多数民众素质也不是很高,有不少可能自以为是,甚至有一些还非常愚蠢,不懂得包容和宽容,听不了不同意见,无法用既和平但同时又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观点的分歧——那接下来它就难免会犯下一个又一个的错误——这听起来似乎很刺耳,然而这也正是日本在1920年代之后所发生的现象,而这恐怕也是一种规律——它具有很大的必然性。同样的,在一个国家,那些努力弘扬正义舍身追求真理的人,如果必定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连续遭到淘汰——如果这些人总是肯定会玩不转,会一个接一个的完蛋。如果谁敢提不同意见,谁敢反对掌权的,肯定都没有好下场——那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命运,难免是一条道要走到黑。而这也是一种不见棺材不掉泪般的命运——正如日本曾踏上的“好局痛失”的错误道路。   目前,尽管在中国学界存在着众多对日本的批评,但总体上看来,中国方面的观点总是倾向于预设“中国比日本更正确”。但现实的情况看来,却未必如此。这就像当年的日本民意,总是预设“日本比中国更正确”一样,实际上是靠不住的。中国对日本的批评,尤其是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者群体,往往倾向于用一种外在的视角,将日本看作与中国相对立甚至是敌对的“他者”。但实际上,从日本近代的思想脉络发展来看,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来源于中国,比如它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程度,对中国文明的很多继承和发扬。   而且,2010年代中国主流舆论的思想和认识水平似乎也并没有能够逾越1910年代时日本的认识水平。日本在当时的大好形势中,温和派的主张开始遭到淘汰,日本逐渐放弃互利互惠的对华共赢方针,而采取军事扩张的方式,最终给中国和日本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日本当时虽然是亚洲最先进的国家,但它始终未能接受这一现实:中国是亚洲的核心地带,日本若想融入并领导亚洲,必须通过影响和改造中国,最终依靠赢得中国的支持来加以实现。而同时,这种影响和改造应当是不依赖于武力的,是非暴力的。   而进入21世纪,中国在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却始终未能对类似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尽管中国已经崛起,但它仍然远不是亚洲最先进的国家,中国若想以自身为核心来领导和塑造亚洲,就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去影响和说服近邻日本——并且这种领导权的实现,必须要依赖于日本这一亚洲最先进国家的支持。而同样的,赢得这种支持也不应当依赖于武力,而应是非暴力的。相反,如果中国不能认识到这一点,而在内部民族主义的不断刺激下走向中日之间的对抗,那么在长期的相互消耗中,中国将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总之,中国的民族主义者所持有的“外在论”视角是很成问题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日本所犯下的错误,并没有超出中国历史上国内所曾发生的众多错误,而日本的错误同样也可以成为中国的错误。从一种“内在论”的视角进行考察,中国和日本都镶嵌在亚洲之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体”的——正如冈仓天心所言。既然如此,中国学界和舆论应当更多地进行自我反省,并从整个亚洲的范围之内来理解日本和中日关系,这也是一种更加成熟和平常的心态。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1917 次阅读|1 个评论
《自由主义》中的几个瑕疵
techne 2011-5-21 02:43
《自由主义》中的几个瑕疵 (已发表于“爱思想”网(天益思想库)) 王 键   此前的一段时间,我抽空又重读了一下《自由主义》这本书。该书的出版商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者则是北大政府管理学院的李强教授(主攻政治哲学、自由主义)。上次读这本书还是很多年前的事,这次重读有了些新想法。最重要的是,发现了这本书中的几个瑕疵之处。特此将这些瑕疵指出来,希望各位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思考。   第一个瑕疵: 对历史主义和自发秩序的混淆    在该书第119页,作者针对哈耶克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其中第二点指出:“哈耶克关于构建理性主义与反自由主义之间的联系也十分牵强”。在该部分中,作者李强试图表明:在一方面,被哈耶克列入构建理性主义行列的思想家,本身往往就属于自由主义营垒,而且做出过重要贡献;因而,哈耶克的这一区分在理论上很难成立。而在该部分段落的最后,作者又从另一方面提出了有利于自己观点的另一个证据:“另一方面,许多自由主义的坚定的批评者往往并不是从建构理性主义出发,而是从某种类似渐进理性主义的进化理论或历史主义出发。我们可以举出黑格尔、马克思对自由主义的批评为例”。   但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段话里: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混淆了自生自发秩序理论和其它的一些思想的异同。   在哈耶克那里,“历史主义”是有特指的,它大概包含了两种倾向:     1、指一种类似历史决定论倾向的观点     2、则指一种类似历史相对主义倾向的观点   在其中,第1种所针对的对象应当是黑格尔、孔德、马克思等学者;而第2种所针对的则是德国历史学派。这里的问题在于,对于“自由主义”的含义需要一个清晰的界定,否则很难来明确谁是自由主义者,谁又是反对者。比如卢梭,可以理解为自由主义者,也可以理解为反对者。这要具体地分析,从什么样的理论层面和问题切入点来看卢梭?可以说,在这里,作者有可能没搞清楚哈耶克的观点到底是什么意思,把哈耶克提出的自生自发秩序和某种构建理性主义或历史主义的观点混为一谈。哈耶克所谓的自由主义的反对者,一般来说是带有理性中心主义或乌托邦情节的学者,这些人倾向于脱离开具体的微观有效竞争机制,来以宏观的方式建构宏大叙事。正式在这个意义上,哈耶克认为它们同反自由主义观点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而实际上,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的发生需要一些理论上的前提和预设,比如个人财产的分立,大规模的市场机制的建立,维持市场秩序的法治,知识的私密性、分散性甚至不可通约使得中央集权式决策行为的不可行,等等。但无论黑格尔还是马克思,也包括众多自由主义的批评者们,一般来说是并不完全赞同如上所述的这些哈耶克的理论预设的。正是这样,黑格尔、马克思等人才会从一种整体主义的角度出发,绘制出一副规模宏大的“进化论”图景。比如绝对精神的发展如何要经过几个阶段,又如何回归。或者人类社会如何经过普遍的阶级斗争,经由几个阶段进入一个完美的乌托邦社会,如此等等。   表面上看起来,一些乌托邦理论也存在“进化”。但这些进化并不是基于自由市场的,也不是基于法治的。可以说,此“进化论”非彼进化论。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和黑格尔马克思们不能混为一谈的。这恐怕是书中的一个瑕疵。   第二个瑕疵: 关于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在该书的第163页,作者又谈到了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并指出“霍布斯是最早明确阐释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哲学家”;“霍布斯指出,社会是一个复合体,是由个人组成的。只有理解个人的特性与性质,才可能理解社会的特征与性质”。   但是这一部分的阐述,似乎和其它一些学者相关观点不十分吻合。也同样是按照哈耶克的观点,个人主义存在“真”与“伪”的区分,所谓“伪个人主义”,就是如同卢梭这样的观点,把社会看成有孤立的原子式的个人所组成的复合体,这些人再通过契约构建成为社会。而所谓“真个人主义”,恰恰要反对这种伪个人主义,因为哈耶克认为伪个人主义最终必然要导向形形色色的整体主义或集体主义,以及相应的奴役和暴政。伪个人主义观点的问题在于:它没能认识到自生自发秩序的问题,那它就必然要诉诸理性所推行的完美设计,最终自然就逃不出在理性之名下推行的强制。   在哈耶克那里,所谓真个人主义也就是一种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而它的本质特征并不在于强调理解组成社会的抽象前提究竟是个体还是集体,而是强调如何去理解自生自发的秩序。也就是说,如何去理解自发秩序这一维系个体与社会的最重要的纽带?离开了自发秩序这一重要概念,个人主义是没有意义的。在这一点上,哈耶克与霍布斯完全不同。因此,霍布斯的个人主义观点,无法同哈耶克的观点联系在一起。   如果只是从“理解社会的前提是不是个人”这个角度来看方法论的个人主义,那显然不足以与种种伪个人主义的观点划清界限,自然也就容易让人对方法论个人主义这一概念本身产生出一些疑惑。但从哈耶克的界定和理解来看,真个人主义和伪个人主义肯定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所谓伪个人主义最终免不了是要和整体主义或集体主义殊途同归。   第三个瑕疵: 对 "Libertarian" 和 "Libertarianism"两个词语的翻译   这是一个小问题,书中对于“极端自由主义”这个词的用法颇得斟酌。与这个词对应的,有两个英文词:"Libertarian"和"Libertarianism"。   一些英文词典的相关解释如下:     "one who believes in freedom of action and thought"     "an advocate of the doctrine of free will"     "a person who uploads the principles of individual liberty especially of thought and action"   常见的与之对应的中文译法如下:      “自由论者”,“自由意志主义者”,“行动自由论者”“自由意志论”,等等。   我觉得作者在书中把它和“极端自由主义”这个词对应起来,是不太合适的。实际上,"Libertarianism"这个词指的是应该从“亚当·斯密 -- 门格尔 -- 哈耶克 -- 诺奇克”这条线上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们,他们往往都具有较强的保守主义气质。这样看来,把这两个词似乎翻译成“自由至上主义者”和“自由至上主义”更为妥当。此外,在国内学者秋风等人编译的自由主义著作中,也就是将 "Libertarianism"译成自由至上主义的。而且从其具体观点来看,翻译成“极端自由主义者”这样一个词,带有一定贬义,更是非常不妥,也容易让人们把它们和激进的无政府主义的思想相混淆。这就完全不相关了,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综上所述,大致找到了这么几个可能还算不上瑕疵的瑕疵。当然学术有争论,究竟是不是瑕疵,还需要学界众家的反复检验。还特别需申明的是:本人对李强老师是非常尊敬的,对李老师的为学为人也非常欣赏,指出这几个瑕疵,只是为了有助于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的顺畅流通和广泛传播,并没有针对任何个人的意思。学无止境,即使在百尺竿头,也总还需要更进一步。更何况,“自由主义”这么大的话题,让任何人去写作,恐怕都难以不留下几个瑕疵,窃以为如是。   而据我所知,李强老师写就的这本《自由主义》,不但是国内这方面最早的著作之一,而且已然称得上一部中文写作中的经典之作了。我相信这几个挑出的瑕疵,也算是在鸡蛋里挑出的骨头碴吧。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1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5月11日: 科学出版社组织的SCI选刊会及中科院出版委组织的交流
waterlilyqd 2011-5-20 14:54
5月11日: 科学出版社组织的SCI选刊会及中科院出版委组织的交流
OnMay 11, under the invitation of Science Press of China and the Publication Committee unde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James Testa, vice president of Thomson Reuters Science, Technology, andMedicalInformation Group visitedthe Science Press of China and made a presentation. In the morning, Science Press of Chinaheld aSCI journal recommendation meeting.Counterparts from the Science Press of China,fromjournals of Science in China andother SCI-journals, and five non-SCIjournals publishedby the the SciencePress of China, attended the meeting. Editors from the five non-SCI journals introduced their journals fromthe perspectives of journal features, the member composition of the editorial boards,manuscript source,respectively.Thenjournal editorshave a short discussion with delegates from Thomson Reuters.(see 汤森路透科技与医疗信息集团James Testa一行访问科学出版社 ) After the morning meeting, we several edtiors from geologcial and geographical journals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Journal of Arid Land,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had a lunch together. As it's the first time for me to get to know some of them, EIC Yu made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other several editors.Then I mad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our journal and our institute, and welcome them tovisit Chengdu and our institute in the future. Prof. Yao from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made aninteresting and accuratesummary forthis gathering: our several journals hererepresent the vastness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Journal of Arid Land ),the depth(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and the heigh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 In the afternoon, under the invitation of Director JIN Jianhui,the Academic Activities and Publ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James Testa made a presentation about the SCI journal selection standards and process,and exhibited somecomparative researchresults based on the SCI index database.Jamses Testaalso gav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journal quality and journal impact factor.After the presentation, the meeting attendees were active in asking questions related to SCI journal selection and elimination. On the question how to improve journal impact factor,James Testa has aquip answer: Select the best manuscripts; Provide better service!
个人分类: 编辑杂谈|403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小型出版社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热度 3 suqing1961 2011-5-19 17:29
中央级中小型出版社,很多情形和我们科学普及出版社类似,目前面临的困境和出路是不是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形容? 长期按事业单位运作,突然改企转制直面市场汹涌的大海,如同不会水的旱鸭子,很容易就会被淹死。出版社历史长、包袱重,离退休人员甚至比在职人员还多,历史遗留问题一大堆,短期内无法轻装上阵,搞不好就会被沉重的包袱拖死。干部职工留恋事业位体制下的级别、编制、铁饭碗等,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意识僵化,改革阻力大,维稳形势重,领导班子为此要分散大量精力,劳神费力常常还不讨好,真能把人累死。 出版社底子薄,积累少,职工收入低,稳定队伍、提高待遇、发展生产乃当务之急,一时间难做大事、难成大事,沉舟侧畔千帆过,煞是愁死人。打造集团、强强联手、兼并重组,大局已定,大势所趋;中小型出版社自身若不快速发展、迅即强大,迟早会被别人兼并吞并,能不急死人吗?尝闻兄弟出版社转企改制上级主管部门如何大力支持,相比之下总觉得自己不招人待见,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人比人,气死人。 时转企改制之际,他人唯恐避之不急,有门路者纷纷“逃亡雅典娜”,你一不留神却横趟了进来;前途不明,道路艰辛,心理素质不好,还不得吓你个半死!如今出版业发展格局已定,大社强社垄断市场、控制资源,中小型出版社遭围追堵截之势,陷虎狼合围之阵,如不能奋力突出重围,总有一天必定被困死。如此看来,是不是就死猪不怕开水烫,虱子多了不怕咬,干脆破罐子破摔得了?那也不行,你这不是在等死嘛? 横竖都是一个死,九死终有一次生。壮士断腕,削发明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置于死地而后生,借转企改制之良机,不如杀开一条生死血路,拼它一个鱼死网破,换来一片发展生机。九九归一,九死一生,生生不息。 出版究竟意味着什么?能从这些问题中找到解答,中小型出版社就能找到生存发展甚至壮大的机会。 出版就是讲使命:你能服务国家大局,担当文化传承使命,你就能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就能受到主管部门的青睐,就能可持续发展。出版就是比眼光:你能比别人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谋得更周全,你就能顺应潮流,少走弯路,减少失误,就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在下一场战役中打他个漂亮的翻身仗。出版就是考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策划创新,营销创新……你比别人多一份创新,你就能赢得一份先机,就能比别人快行一步。出版就是抢机遇:你若不能未雨绸缪,不能苦练内功,不能有备而来,不能机敏如兔……即使某一天机遇突然来了,你也可能视而不见,也可能手慢脚乱,也可能束手无策,也可能望洋兴叹……。 出版就是拼资源:不要说你没有资源,不要说你缺少资源,你的主管部门统管的领地就是最好的资源,这块资源别人是比不过你的,如果这点资源你都看不到、守不住,那还有什么资源是属于你的呢?出版就是争读者:有人曾在 《中华读书报》撰文“ 一旦做了我们的读者,我们就要想方设法把读者发展成为我们忠实的终生用户,大家共同成长。”有这样的读者观,你还怕争不来读者吗?你还怕自己的出版物没人读吗?出版就是创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独特的就是唯一的,唯一的就是不能替代的。你都不能替代了,你还怕别人替代你吗?出版就是赛服务:比比看 , 谁的服务更主动?谁的服务更及时 ? 谁的服务更周到 ? 谁的服务更放心?谁的服务更贴心 ? 你的服务赢了,你就真的赢了。 讲使命,比眼光,考创新,抢机遇,大社不见得就一定比中小型出版社强;拼资源,争读者,创特色,赛服务,强社未必就一定比中小型出版社更具优势。 想清楚了这些,中小型出版社就应该有信心,就一定要有信心。 (本文将在近期《科技与出版》杂志上发表)
个人分类: 编辑心得|5495 次阅读|2 个评论
忆故人
热度 5 李霞 2011-5-12 05:13
我和大丁的相识纯属缘份。想当年,即将从大学园艺系毕业时,校方本是要分配我去直属农业部的出版社工作。但节外生枝,阴差阳错地来到科学院的出版社报了到。即便是这样,本也不会直接与大丁打交道,因为我是分在当时出版社的直属月刊“农村科学”当记者加编辑,而大丁是当时国宝级期刊“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的领军人物之一。我在月刊干了一阵,挺好的,我很喜欢。虽然工作忙,任务重,但学到了许多弯弯绕。当时最爱的是满世界跑,参加各种学会组织的年会,交了不少的狐朋狗友,感觉特酷。可后来,突然有一天被招到了期刊室,搞起了期刊管理。由此,才成了大丁属下的一个兵。 我对大丁的印象很好,始终是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当我们再次在牛津见面时,他已经是社里主管期刊的一把手了 (当时的社长姓苏,是个极有品位的高人),但没有一丝的架子。宽大魁梧的身躯,却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态势,故而仍被亲昵地称为大丁。和他打交道,感觉很惬意、很轻松。我是很怕给领导当翻译的,尤其是那种开口千言、离题万里的主儿,宁愿去当饭桌上端盘子的,图的是能吃口清静饭。但给大丁当翻译,咱就没有这个顾虑。他总是在饭局上给出充裕的时间,等小兵把肚子填饱了再开口,而且废话少得可怜。 大丁不仅人好,工作也一丝不苟。在我参与的商务谈判中,一向是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有节。不管是多么复杂的局面,他大都能做到心平气和,而且力图找到最直接和最简单的解决办法。记得当年出版社的日子不好过,为了扭亏为盈,社领导们使出浑身解数搞创收。下属的单位里有个旅行社,在当时算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但国家旅游局要搞整顿,首发建国后的第一个需全国统考的对外旅行团的导游证书,分不同的语种,包括英、法、德、意、日等。哪个旅行社没有达到既定的领证标准,就有可能被吊销执照。危急之中,求到出版社。经社领导和大丁点头,我们几个大丫头小伙子的编辑们临阵磨枪,充当了一回领证敢死队。还好,最后领到证书的人数达标,出版社的创收单位可以继续营业,上上下下皆大欢喜,算是创造双赢的先例之一。咱也成了第一批拥有新中国国家导游员证书的成员之一。如今想起来,还是不禁一笑,感到些许滑稽。 我没有见过大丁的夫人,但想必一定也是位很有人格魅力的人。可惜身体欠佳,许多年前就因严重的糖尿病退休了,而且要靠定时的肾透析维持生命。即使在那个年代,这种治疗也是很昂贵的。好在有公费医疗,否则摊上哪个人或是家庭,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大丁每每谈及此事,话语中总是带着一丝感恩和庆幸。其实他自己的身体也是长期透支,到了晚年疾病缠身也是不可避免的。真可谓是世事难料,命运弄人。一个铁塔样的汉子,最终倒下了。值得欣慰的是,他当年的那些兵,肯定都会记得他。就像咱一样,在遥远的牛圈里,衷心地祝福他,一路走好。 天缘一念俱成灰 孩童数载无意回 但图心虔无悔处 凌霄洞天展翅飞 (大丁:丁乃刚, 1940-2011 ,生于天津,逝于北京。)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651 次阅读|13 个评论
求教于化学人士(吴健雄型实验家)——(H2O)6粒子存在吗?
热度 6 hillside 2011-5-9 21:48
科学网博友张学文先生去年在气象出版社出版了《空中水文学初探》,提出了一些创见。他提出了一个假说:认为空气中的水汽可能以6个水分子聚合体的形态而存在,并进而据此推断,空中水资源总量应当是过去认可值的6倍。 我认为,如果属实,这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发现。从张先生书中的参考文献看,除自引一篇外,另外一篇仅为气象出版社所出的《湿度测量》中提到的“二聚水 (H 2 O) 2 和三聚水 (H 2 O) 3 ”,但没有化学家的身影。 注: 标题中(H2O)6中的2、6原为下标,但我无法粘贴至此处,实为 (H 2 O) 6 。 张先生在该书第51页亦言:希望能组织实验,以帮助判定这个新认识是否正确。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关于水利的,西南干旱相信大家记忆犹新。张先生的论文为我们带来了超过原值5倍的空中水资源。如果实验得证,善莫大焉! 宇称不守恒的设想需要吴健雄的实验,我不知道这个实验国内是否能够进行?按张先生说法,这是一个全新的设想,我不知道如何引起老外的重视。因为气候类的IPCC问题已经热得不能再热,而这个设想就是一个气象与化学的交叉科学问题。
个人分类: 科技观察|3509 次阅读|11 个评论
如何提出一个好的科学问题
热度 5 PhysWorld 2011-5-7 14:32
“提出问题”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工业界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提出好的科学问题往往是科研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科学论题是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时被“困惑”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导致了“新知识”的产生。对近代科学起源时的天体运行规律的理解导致了经典力学的诞生;从对火的认识和利用则产生了化学;对生物世界多样性以及它们的“横向”(空间轴)和“纵向”(时间轴)的理解催生出了生命进化理论;DNA双螺旋的发现也开启了近代生命科学的大门。所以这些“科学知识”都是由“好奇”而产生的,是人们追求理解这个世界过程的产物。 另一个科学问题的来源是当前“知识逻辑体系”中的矛盾现象。量子力学就是符合这种情况:当我们应用当时已有的知识没有办法推演出电子等客体的实验现象时,一种新的概念和逻辑体系必须被引入进来。这种情况也正是库恩所提出的“科学革命”的概念(《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所以,这也说明,科学知识是在不断“进化”和“更新”的,而不单纯的是在“积累”。 以上说的都是在科学史中的“里程碑”式的大事件。在我们当前时代下,而且在每个具体的研究领域中,不太可能或者说不太容易由我们去揭示和发现类似以上那些重要的科学发现,但即使在小的领域中,提出科学问题的“范式”是相通的。 简而言之,好的科学问题的提出有以下两个主要来源(纯属个人观点,请批评阅读): 1. 理论本身的发展。好的理论是那些能够以最少的“假设”推演出最广泛(能够被实验证实)的结论的理论。但,往往一个理论最初被提出时只是针对一个或一类实验结果的,而其后续的影响则远远超出了其最初设定的范围。热力学理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所以,对一个刚刚起步的理论,引入新的概念和方法,不断扩展其应用范围,是一个比较好的研究策略。 2. 针对目前为止仍未认识清楚的问题进行研究。这种策略是最本源的途径,它一方面来源于人类的好奇心,一方面又有可能造福于人类。比如,当前我们对于癌症、艾滋病等疾病问题仍然认识不清,这样使得我们在处理这些疾病时方法不多。弄清楚这些问题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从小的方面来说,对自己所研究领域的某些实验现象进行理解、解释也是好的科研方向。 有人曾经说过:问题的提出等效于问题解决了一半。当然,这个论断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我们要先弄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才能真正把事情干好。但是,这个说法仍然不能掩盖在后续的“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可能的“艰辛”。其实,在很多时候,如何解决问题是最为耗时、耗力的环节。期望,自己能够若干年后,在经历了很多后,也能对该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和总结。
31024 次阅读|3 个评论
原来“五四运动”是这么回事,唉!
热度 1 yangfanman 2011-5-4 20:47
虽然“三贼”他们所交涉的条款虽有损于中国利益,但他们只是“不得不”的选择,只是我们这个老大衰弱的国家的“办事员”而已,因此,五四那天,学生们为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一干人戴上“卖国贼”的帽子时,他们就想不通,就要发牢骚了。 难怪曹汝霖在学生把他的宅子烧掉之后,说当年他之所为“不敢言功,何缘见罪”,而有过“秦庭之哭”的陆宗舆亦满腹牢骚,他“终夜彷徨,百思不得其故。”章宗祥在辞呈中也说:“所有办理中日交涉事宜,无一不恪遵政府训令,往来文电,有案可稽。”的确,要卖国不是这“三贼”能私下能卖得了的事情,也不是袁大总统能卖得了的事情,他们来往电文,其实都是有据可查,我们只能怪日本太贪婪、太阴毒,或者说中国太落后、太孱弱,不幸的是,他们是当时的主事者罢了。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主编:王兆成 出版:山东人民出版社 学生游行其实是为“卖国贼”“出丧” 曹汝霖 陆宗舆 章宗祥 提起五四那天的游行时,人们的头脑里马上会浮现出游行队伍中学生“手里拿着各色各样的旗子、标语牌”的场景,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后来有回忆文章也说:“北大同学在上午十点钟提前吃饭,饭后在马神庙(现在的景山东街)二院大礼堂前面集合,按着班级排队,由班长领队;总数约一千人,各拿着一面红绿纸的小旗子。”红绿色的小旗子其实是不准确的。 其实,更准确的情形应当是:“学生每人手持一面白旗,旗上写着‘废止二十一条’……”那天,在游行队伍中,学生们打出的那些与谴责性情绪有关的横幅、标语、对联、三角小旗、漫画等宣传物,很大程度上都是白色的纸或布制作的。“在昨夜与清早准备的各样白布标语,横竖都有,用竹竿挑挂起来”,而在偌大的天安门广场上,“白旗舞动”。当然,在队伍前头,也有两个学校各举一面巨大五色国旗。因此,从色彩的角度来看,五四那天滚滚的游行队伍,拥挤着黑色的头,点缀着白色的旗,蜿蜒而来,俨然像一支“出丧”的队伍。我们且看当年北大学生走出校门的场景:同学们的队伍走出了学校,沿北池子大街向天安门行进。队伍前面,举着一副白布对联,跟挽联一样:卖国求荣,早知曹瞒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死有头。 请看,学生张举的可是“挽联一样”的“白布对联”! 那天是星期天,一个《晨报》记者准备到中央公园游览,恰巧路过天安门,遇到抵达天安门的学生队伍,他目击到这样的情形:“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浏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记者忙即下车近前一看,见中间立有白布大帜,两旁用浓墨大书云:‘卖国求荣早知曹瞒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死有头’,末书‘学界泪挽遗臭万古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种种激昂字样。” 从学生一面来看,当事人杨亮功的当时回忆说:“各校即制如许白旗,或荷或擎,整队而向天安门进发。”注意,除过那副醒目的“白布大帜”上的著名的“挽联”外,学生们可是“个个手持白旗”,于是整个队伍形成了那种刺眼的、晦气的、诅咒的、不吉祥的白色色调。 说学生的游行像是在“出丧”,这并不是在辱骂五四青年,事实上,为卖国三贼“出丧”正是当年他们的目的和创意之所在。 且看那副“挽联”,此一著名挽联系“高等师范某君所撰”。学生以奸诈专权的曹瞒射曹汝霖,以北宋哲宗时与其党羽蔡京沆瀣一气的宰相章惇射章宗祥,今古巨奸,交相辉映,寥寥几笔,寸铁杀人,中国文字、文化的容量和力量在这样情势下,在这样的一副“挽联”中一览无余。更有意思的是,挽联的抬头是“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遗臭千古”,我们常见送人“流芳百世”的挽联,有谁可见过赠人“遗臭千古”的挽联呢?而挽联的落款则是“北京学界泪挽”,“泪挽”中那种嘲弄和讽刺的力量亦力透纸背。 可惜的是,对于五四事件,人们向来注意的是学生慷慨激昂的演讲,铿锵有力的口号,简短精悍的标语,似乎没人注意到那天学生队伍中的“出丧”的色调,当然,这一白色色调不是对“逝者”的悲伤、哀悼和怀念,而是对当时的交通总长曹汝霖,驻日公使章宗祥,币制改革局总裁陆宗舆这三个“卖国贼”的诅咒、愤恨和作践。 “丢白旗” 为“卖国贼出丧”正是那天学生的用心所在,学生手持的白旗也是预备丢到他们家里的。这个创意,其实并不是五四青年的独创,他们是参考并借鉴于前不久留日学生的做法。 在不久前的四月中旬,驻日公使章宗祥启程回国时,“当时日本政界要人和其他国家驻日外交界人士纷纷到东京火车站欢送,忽然来了中国男女留学生数百人,章夫妇起初误以为他们也是来欢送的。后来他们大叫,把旗子抛掷,才知不妙。”陈独秀说:“驻日公使章宗祥回国的时候,3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赶到车站,大叫‘卖国贼’,把上面写了‘卖国贼’、‘矿山铁道尽断送外人’、‘祸国’的白旗,雪片似的向车子掷去,把一位公使夫人吓哭了。’当时经外国人劝解,学生并无暴力举动。”后来杨晦也说:“五四前不久,在驻日公使章宗祥带着日本小老婆回来商量如何卖国时,留日学生跟送丧似的送他,白旗丢了一车厢,他的小老婆都被吓哭了。” 看来,丢白旗来“送丧”在四月份的日本火车站就已发生过了。有了四月份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为章宗祥“丢白旗”、“送丧”的先例,就不难理解5月4日那天学生打着“挽联”,“个个手持白旗”为“三贼送丧”的创意了。 5月3日夜,北京各大学学生代表在北大三院礼堂开大会时,就认可了这样的做法。杨晦回忆说:“在会上,有人提议:留日学生可以那么对付章宗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对他们三个(曹、陆、章)来一下?就是说,要把旗子送到他们的家里去。大家一致同意,准备行动。决定提前于明天5月4日,举行游行示威,并给卖国贼送白旗。”可见,五四学生手中的“白旗”,不光是学生为书写标语口号、表明态度而备的,更是为“三个卖国贼”“送丧”而备的。 5月5日,天津的《益世报》这样描述当时投白旗时的情形:“学生均大骂卖国贼,声震数里,敲门不开,则以手执之旗杆将檐头瓦戳落并将临街玻璃窗砸破,各以手执之旗乱掷于房上,房上一片白光遂笼罩于卖国贼之府第,与曹氏所受于日人之洋元宝耀彩争辉,亦奇观也。” 曹、陆、章是与日交涉的主事者 问题是,学生为什么要对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而不是其他人,丢白旗“送丧”呢? 当初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提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直接交还中国的正当要求时,在我国土上曾对四面楚歌中的德帝国“落井下石”的日本却要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并称胶州湾问题“中日两国间业已解决”,拒绝美国提议的将原先在德国治下的山东权益“五国共管”,虽说五国共管也是极不尊重中国利益的,但总比让中日两国交涉要好,因为倘中国与日本交涉,就无异于投羊入虎口。 日本拒绝美国提议的理由是,中国在1918年9月与日本签订济顺(从济南到顺德)、高徐(从高密到徐州)两路借款换文,同时也签署过一项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而当时签订这些换文的人正是章宗祥,章宗祥就山东问题换文在复日本外务大臣近藤新平的照会中说,“中国政府对于日本政府上列之提议欣然同意”。正是有了这个“欣然同意”的换文使得日本在巴黎和会上有所借口,注意,“欣然”二字很重要,这可以证明协议并不是在“被强迫”的条件下签订的。 这就使得想为中国助一臂之力的美国无能为力,于是在巴黎和会时,美总统威尔逊就向中方代表质询:“一九一八年九月当时,协约军势甚张,停战在即,日本决不能再强迫中国,何以又欣然同意与之订约?” 美总统威尔逊的质询使得人们移怒于签订这一换文的章宗祥身上,四年前签订二十一条条款的外交次长曹汝霖及当时的驻日公使陆宗舆也成为人们眼中的“卖国贼”。匡互生说:“但日本的外交家却能立刻拿出中国专使所未曾知道的密约换文上所有的“欣然承诺“(按,当为“欣然同意”)四个字来做非强迫承认的反证,来做钳制中国专使的口的利器。这一个消息宣传以后,北京所有的学生除了那些脑筋素来麻木的人以外,没有不痛骂曹、章、陆等没有良心的,没有不想借一个机会来表示一种反抗的精神的。” 王芸生也说到曹、陆、章成为人们眼中的“卖国贼”的缘由:“山东问题之败,固大势使然,而一般舆论以四月二十二日巴黎和会中威尔逊有‘中国何以欣然同意’之质询,既愤民四条约之签字,尤愤民七济顺、高徐两路借款及山东问题换文,愤怒及于办理两次外交之当事人。” 于是,学生们准备丢白旗给曹、陆、章等人便成为必然的事了。 有换文并不等于就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华权利 今天,我们如何看待他们的“卖国贼”的身份呢? 先看章宗祥,章宗祥被称为“卖国贼”很大程度上与1918年9月中日签订的关于济顺、高徐二铁路借款换文和山东问题的换文有关。 当时,中国政府陷入财政困难,日人以利息低、无回扣、无抵押的优厚条件给中国政府提供借款,然而,世上哪有免费的午餐,尤其是日本,它岂能供你免费午餐?借款得有担保,中国先以吉黑两省官有林矿相抵,后又以要求以德国已失之济顺、高徐铁路为担保,而这后者则涉及山东问题,便为以后巴黎和会埋下伏笔。 当中日签订济顺、高徐二路借款的换文时,中国提议与日本签订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客观地说,此以换文,“在当时言之,比较于中国有利”。顾维钧对威尔逊总统这样解释:“当时日本在山东之军队既不撤退,又设民政署,置警察课税,则地方不胜其扰,非常愤懑。政府深恐激生事端,故又致有此约。该约亦只有临时之性质。”日本应英国的要求在中国国土上向德国宣战,正是基于取德国势力代之的非分野心,在德国被击溃后,日本便趁机盘踞山东,造成事实上的统治,实为中国心腹之患。 而在这个换文中,胶济铁路沿线之日本军队,除济南留一部队外,全部调集于青岛,撤废现行民政署,中日合办经营原属德国特权,现在事实上被日本占据着的胶济铁路。可见,中日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客观上,起到了制止日本在我国土上为所欲为,变本加厉的作用,对中国来说,其心情当然是“欣然”的。但同时,胶济铁路归两国合办经营,这为以后日本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就山东问题已在中国“欣然同意”的状态下“业已解决”也埋下了伏笔。 其实,退一步讲,关于山东问题,即使有了中日之间的这些换文在,也并不是表示中国就承认日本可以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和利益,“卖国贼”曹汝霖在5月5日的辞呈中“委屈”地说:“此项合同里,亦并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权利之文;果系承认日本继承德国权利,则此项铁路本属德国权利之内,何须另行垫款始能允此路权,显系路权之外,其他不得继承,尤可反证而明。况路线声明可以变更,确属临时假定,断非许其继承德国权利,与二十一条尤无关系。” 况且巴黎和会中国的失利,亦非只是与“换文”有关,很大程度上,与英法等国与日有出卖中国利益的条约在先的缘故,在日本威胁退出和会后,对中国抱同情的美国也有心无力。 “世人对此交涉不究内容,以讹传讹,尽失真相” 再看曹汝霖和陆宗舆,他们被称为卖国贼更多因素与四年前中国屈辱地签订二十一条有关,那时,曹汝霖当外交次长、陆宗舆任驻日公使。 曹汝霖说,当年签订二十一条时,他与总长陆徵祥、参事顾维钧、驻日公使陆宗舆等人可是“内外协力应付,千回百折,际一发千钧之时,始克取消第五项”的,所有“经过事实,我大总统(按:指徐世昌)在国务卿任内,知之甚详。不敢言功,何缘见罪?”在他后来的回忆录中,牢骚更大,他想不通的是,一、世人说他亲日,而当年谈判时他的一切作为莫不严格按照总统指示进行的;二、世人以为最后协议签字者为他,而签字者只可能是时任外交总长的陆徵祥;三、世人笼统误以为中国全盘接受了“二十一条”,其实最后所接受的是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后议定的“不满十条”。他说:“日本所提之二十一条,议结者不满十条,而第五项辱国条件,终于拒绝撤回。会议结束,虽不能自满,然我与陆总长已尽最大的努力矣。……世人不察,混称二十一条辱国条件,一若会议时已全部承认者,不知二十一条中之第五项各条,不但辱国,且有亡国可能,已坚拒撤回不议。而所议定者,不满十条。世人对此交涉不究内容,以讹传讹,尽失真相。” 的确,关于1915年中日签订二十一条这一历史事件,我们过去,以至现在,也许将来,常会说,中国政府于1919年5月9日最后时刻,在日本的通牒的压力下,被迫屈辱地接受了“二十一条”,历史书上也是这样写的。今天,我们又何尝不是以“接受二十一条”这样的笼统之词叙述的吗,如果这样叙述的话,就完全无视和抹杀了民国外交部与日本艰难而漫长的交涉的事实。 在活动日本元老对日本政坛施压的过程中,当时的驻日公使陆宗舆打了一张“悲情牌”。据陆说,当时,中国将秘密交涉内容透露给外报时,这一“以西洋制东洋”故招反使得日本外交部“倍加激昂”,“因亦对我再接再厉”。据他自云,日本之所以能在最后关口将苛刻而阴毒的第五项条件撤销?与他在其中打的一张“悲情牌”有关。“宗舆则知能顾全东亚大局之人,日本大有人在,固已早为之所。至五月初四初五极不得已时,势不能不对其有心有力之要人,力陈利害,为秦庭之哭。惟事关机密,现尚未便尽宣,顾彼实因是感动,提议撤销五号者也。” “秦庭之哭”那可是势不可为之时,寄希望于感动鳄鱼的事情啊!他说这事情的经过是“机密”,我们不得而知,但从这透露出来的信息也可以想象,陆宗舆在“苦苦哀求”游说日人取消“第五项”的时候,对同为中国人的我们来说,想来也是无比心酸和伤痛的事呢。不管怎么说,客观上,日本元老派有贺长雄等人的奔走是日本政府有所让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交涉者即卖国贼” 五四时期,曹、陆、章之所以被斥为“卖国贼”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经手了与日人的谈判而已,而且这一谈判结果当然有损于国家利益。 但要知道,“处此竞争世界,人有强权之可逞,我无公理之可言”的时代大势下,你到底有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如果没有势均力敌的实力作后盾的话,外交谈判就不是讨价还价,而只有签字画押的份。 当时,中国正是他日本厨房里案板上的鱼肉,鱼肉对菜刀来说有发言权吗?因此,无论是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屈辱接受,还是巴黎和会上青岛眼看不保,都是迫不得已,大势所趋。再说,没有中国政府的妥协和点头,他一个曹汝霖何德何能能卖得了这个国家?一个章宗祥又何德何能送得了山东青岛?我们向来将“卖国”的“重罪”开加诸他们个人身上而毫不怀疑他们能否担当得起这一罪名? 虽然“三贼”他们所交涉的条款虽有损于中国利益,但他们只是“不得不”的选择,只是我们这个老大衰弱的国家的“办事员”而已,因此,五四那天,学生们为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一干人戴上“卖国贼”的帽子时,他们就想不通,就要发牢骚了。 难怪曹汝霖在学生把他的宅子烧掉之后,说当年他之所为“不敢言功,何缘见罪”,而有过“秦庭之哭”的陆宗舆亦满腹牢骚,他“终夜彷徨,百思不得其故。”章宗祥在辞呈中也说:“所有办理中日交涉事宜,无一不恪遵政府训令,往来文电,有案可稽。”的确,要卖国不是这“三贼”能私下能卖得了的事情,也不是袁大总统能卖得了的事情,他们来往电文,其实都是有据可查,我们只能怪日本太贪婪、太阴毒,或者说中国太落后、太孱弱,不幸的是,他们是当时的主事者罢了。 然而,“亲日”或许是的确的。曹汝霖在前清办事时,就被舆论称为亲日,在民国时舆论亦有此议,当年冒鹤亭(广生)给他出一招,叫他“应一反作风,做几篇大骂日本的文章,登载报上,以转移人的观念”。曹汝霖是这样回答人家说他的“亲日”的,他说:“若如君说,是投机政客之所为,非我之愿也。人谓我亲日,我不否认,惟我之亲日,由于情感,非为势力,可亲则亲,不可亲即不亲,故我之亲日,并非媚日。况在失意之时,忽变态度,无故骂人,徒贻人笑,反损我人格。前清待我不薄,我即不做民国的官,亦觉心安理得。”可见,他的“亲日”与我们所理解的“亲日”有所差别,更与汪精卫那样的“恬不知耻”的“黄脸干儿”有所区别。 五四学生不会掘袁世凯的墓,也不会造现总统徐世昌的反,“交涉者即卖国贼”(况且曹并非二十一条签字者),这是当时的逻辑,于是曹、陆、章就成“卖国贼”了。于是五四那天就准备好为他们“送丧”了。 本文参考以下材料: 《晨报》、《益世报》、《五四》(杨亮功、蔡晓舟著,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中华民国建国文献:民初时期文献(第一辑史料一)》(民初时期文献编辑小组编,台北国史馆1997年版)、《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王芸生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五四运动回忆录》(上、中、下、续)(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五四运动回忆录》(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周策纵著,周子平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个人分类: 记录社会|213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教书匠的感慨:器之不利,何以流传?
热度 6 lovedeer 2011-4-29 08:43
昨和某知名出版社的主编老师们一起研讨教材,提出三点质疑: 一,为何有的教材一本书名写两个不同学科的名称,错误的做法易误导学生和读者?(后其私下讲:权宜之计,只是因某位权威~~) 二,如果仅是因为某个作者的个人政治权威(非学术权威),就要继续努力推该书是否失去了传道者的基本道德观? 三,为何有的教材名家编著,一版再版时,你说,或不说,原有的错误还是在那里,包括某些国内知名学者翻译的教材,除非你看原版,否则绝大多学生定会被迷惑! 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感慨:为何老外编的教材经典,即使是诺奖获得者的经典教科书,也几乎两年一修订,同时,加入最新的案例,加入最前沿的学科研究成果,配有丰富的教学辅助资料库、习题库,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在前言处一定留下个人邮箱和联系方式,以便接受全球各处使用这本书的读者们反馈信息和讨论,倒不像我们国内的书著和教材,往往找个名气大的人写序言,却并不留下个人的Email和联系方式,或者留下了,也是个“聋子的耳朵”,我曾给某经典国外教材的中国译者写过邮件,指出其中的一些错误(或为印刷错误,但是,差之一字,谬之千里),也曾给国内某专业资格考试机构指出其考试用书中的谬误,结果均相同,差不多三年过去了,没有任何回音,倒是发现,其再版的书中,“涛声依旧”,无奈,亦无语。其实,细想来,国外的经典教材之所以经典,那是因为“认真”,一字一句都经典,何处不流传? 开诚布公,坦诚诤言,权威不被盲从,科学被尊崇,学科才发展,民族才有希望!
3085 次阅读|12 个评论
出版业,我拿什么尊重你——有感于2010年度畅销书排行榜
热度 6 renxiang 2011-4-26 14:51
开卷公布了 2010 年中国图书年度报告,出版业界惊诧于整体市场规模的大幅度缩水——今年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的销量总和,不如 05 年的销量冠军一本书的发行数。但是,出版业为何不反思一下,你们出版的都是些什么文化垃圾?凭这些垃圾,你们如何赢得尊重?如何赢得读者的 dollar vote? 如今物价飞涨、生计艰难,百姓每天面对三座大山的巨额开支,读书人省吃俭用地挤出点钱来,能买到的,要么是教授挂名、研究生捉刀、粗制滥造的所谓大师力作,要么是立意浅薄,充斥着庸俗与媚俗的所谓流行文化。我看只有脑袋进水的人才会为这些垃圾书浪费钱。读书人都有“呆”的一面,可是再书呆子的人,买了一次中国出版社的大作,也不会再上第二次当。 这才是图书市场萎缩的真正原因。出版市场得不到读者青睐,出版人得不到市场与读者的尊重,是因为你们自己不尊重自己,不尊重图书,不尊重读者的智商。 让我们欣赏一下去年的六大畅销书,看看您会买几本?郭敬明和韩寒两个乳臭未干的青春派作家占据了其中四个席位——别以为此《 1988 》乃彼《 1984 》,如果真如此,中国读者和出版业还就有希望了。 1 《小时代 2.0 虚铜时代》 长江文艺 258578 2 《独唱团 ( 第 1 辑 ) 》 书海出版社 229370 3 《杜拉拉升职记》 陕西师大 151692 4 《临界。爵迹 (I) 》 长江文艺 142678 5 《失落的秘符》 人民文学 133193 6 《 1988 》 国际文化 131961 再看看非虚构类,节选自报告: “ 而非虚构类图书中,排名前30位的只有4本是2010年上市的新书,其中郎咸平系列、“国医”系列是系列产品新品种,还有一本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导览手册》,真正原创的品种其实只有 白岩松 《幸福了吗》一本。而《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这本内容存在问题的伪书已下架,但由于此前的热销竟然位于畅销榜榜首,杨伟表示非常无奈地发布这一结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非虚构类图书原创力严重不足。而在少儿书板块,虽然原创力比非虚构类稍好,但值得思考的是,出版多年的《窗边的小豆豆》依然是该板块的畅销冠军。” 正在发此博文时,浏览到一则新闻,大学生裸模苏紫紫小姐在下月也要出版两本新书了,正在对媒体大谈其对裸体艺术的个人理解。 出版人打着市场大旗媚俗,这是对读者的最大侮辱!
个人分类: 评论杂谈|3459 次阅读|13 个评论
干细胞研究权威期刊:Cell Stem Cell H Index: 49
xupeiyang 2011-4-22 09:11
《Cell Stem Cell》杂志是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两名新成员其中之一,这一刊物主要涵盖了从最基本的细胞和发育机制到医疗软件临床应用等整个干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特别关注胚胎干细胞、组织特异性和癌症干细胞的最新成果。《Cell Stem Cell》自创刊以来,影响因子一路飞涨,2009年已经达到了23.563,一跃称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权威刊物之一。近期《Cell Stem Cell》聚焦了多篇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分别是……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1-4/2011421173535824.htm Cell Stem Cell Country : United States Subject Area : Biochemistry,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Subject Category : Cell Biology , Genetics , Molecular Medicine Publisher : Cell Press . Publication type : Journals. ISSN : 19345909 Coverage: 2007-2010 H Index: 49 http://www.scimagojr.com/journalsearch.php?q=6100153018tip=sidclean=0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22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武书连2011中国大学工学各专业最强学校(节选)
kevinzhang22 2011-4-20 19:45
武书连主持的《2011中国大学评价》课题今年元月结稿。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发行了武书连主编的《挑大学 选专业---2011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全书110万字,内容包括我国706所普通本科高校2011年的综合实力排名和11个学科门、258个本科专业的等级和排名。 《中国大学评价》的本科专业分为A++、A+、A、B+、B、C+、C、D+、D、E+、E共11个等级。A++级学术水平最高,实力最强,E级最低。 A++级的定义是:1、将所有大学的同一个专业按得分顺序降序排列,得分最高的2%是A++级;2、每个专业的第1名是A++级。 下表是工学各本科专业A++级学校名单,供考生择校参考(不含5个及以下学校设置的专业)。 本科专业 排名 校名 等级 学校数 电子信息工程1清华大学A++398 电子信息工程2电子科技大学A++398 电子信息工程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398 电子信息工程4北京邮电大学A++398 电子信息工程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398 电子信息工程6东南大学A++398 电子信息工程7浙江大学A++398 电子信息工程8北京理工大学A++398 通信工程1电子科技大学A++320 通信工程2北京邮电大学A++320 通信工程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320 通信工程4哈尔滨工业大学A++320 通信工程5东南大学A++320 通信工程6浙江大学A++320 通信工程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32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北京大学A++54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清华大学A++54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浙江大学A++54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上海交通大学A++54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54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南京大学A++54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哈尔滨工业大学A++54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电子科技大学A++54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复旦大学A++54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54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华中科技大学A++540 电子科学与技术1清华大学A++176 电子科学与技术2电子科技大学A++176 电子科学与技术3复旦大学A++176 电子科学与技术4东南大学A++176 生物医学工程1上海交通大学A++101 生物医学工程2清华大学A++101 生物医学工程3华中科技大学A++101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Y1浙江大学A++63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Y2上海交通大学A++63 信息工程Y1上海交通大学A++65 信息工程Y2浙江大学A++65 软件工程W1南京大学A++271 软件工程W2上海交通大学A++271 软件工程W3清华大学A++271 软件工程W4复旦大学A++271 软件工程W5浙江大学A++271 软件工程W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271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W1电子科技大学A++20 建筑学1清华大学A++186 建筑学2同济大学A++186 建筑学3东南大学A++186 建筑学4天津大学A++186
2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致科学网编辑部:公开人员分工有利于更好工作
热度 9 Education 2011-4-13 08:31
一般出版社,报刊,大学科室人员的名单和分工都属于信息公开的部分。 看电影的片头,除了有演员名单,还有幕后工作人员名单。 这里的博主都是实名的,而每天处理博文的编辑目前完全隐在幕后。 公平公开公正的处理博文,是广大博主和游客的呼声,也是编辑们的愿望 编辑分工和名单公布,会增加了你们的心理压力, 但是更增加了你们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博主们感谢你们长期以来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的工作, 博主也可以在知识上业务上和博文管理上帮助你们,共同办好科学网 和科学网大学。 套句俗话,军功章有我们的一份,也有你们的一份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4276 次阅读|17 个评论
同样是编辑给人的感受真的很不同
热度 1 duke01361 2011-4-13 03:07
这些天除了给学生上课、写学科基地建设计划、忙着在国内不同地方招生、指导研究生、本科生等的研究之外,写着两篇英文稿件,一篇给国内的国际杂志(真的是国际杂志,不是我绕!这个杂志去年属科学院的SCI4区),一篇是欧洲一家出版社的组稿,实际上一篇是论文,一篇是书稿。那篇论文已经过同行评审,得到“important","interesting""worth publishing”blablabla,只是需要重新编辑(当时匆匆而就,希望先给审稿专家看过再说...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合适的,但却这么做了,请大家不要效仿),这个过程的截至日期是4月9日;而那书稿的截至日期为4月14日(后天),由于事情繁多希望把论文的文字和术语统一(人家要求这么做),之后就上传了修改稿,当天,编辑来信说重新修改,再改后,编辑说里面参考文献太多,问我 have read every paper? 版式不堪到“werid", 我觉得这些话很侮辱,很暴力,颇具攻击性!所以很生气,便打电话和编辑“吵了一架”,我明确要求编辑具体指出问题在哪里,编辑随后列出了一个单子(英文的),读罢那个长长的单子,我发现确实有几处说的在理,有些不在理,便回信给那位编辑指出来。并诚心诚意地解释,并对我的失控表示了真诚的歉意! 之后,编辑好心地把一篇中国文的文稿给我寄过来,请我参考,意思是作为范文吧!我仔细拜读了那篇文稿,觉得语言不但幼稚, 而且还有很多style的错误,比如 that后面全部加the等等,我把这事情通过电话给编辑解释了,说这篇稿件不合适参考,编辑便好心好意地把2008年的一篇稿件发给我,接着参考,我再次仔细拜读,估计这篇是科学院某所的文章,这篇文章版式自然已经编辑认可,所以便请了一位学生按照那个样子编辑,我在拜托那篇文稿时,觉得其中某些地方的句子语序明显是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写就,所以觉得挺chinglish的。就给编辑回信说,这个稿件也有错误,特别是其chinglish的style很难模仿。我同时告诉编辑,我会改我们的文章,但是一定会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改!此时依然是4月9日,情况越发紧急,在这种紧急情况,我深夜统稿,之后于凌晨上传,结果编辑也不搭理我了...文章状态显示:submitted to journal...呜呼! 我担心编辑会不理解我,为难我,只要拖着...就... 这样的拖延使我没有经历去写那书稿!当然期间还有些什么“生命科学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的计划等等,总之,时间耽误了,书稿润色就没有时间了... 万般无奈,我一面深夜忙赶书稿,一面给编辑写信,请求多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 那位编辑立马回信说:理解我的情况,再给我两个星期的时间... 我的感受: 我希望编辑给作者发修改任务的时候,最后斟酌再三,并且要明确告诉作者修改什么地方,修改哪些方面...使作者明白问题在哪里,如何操作... 当然,编辑认真负责是我非常赞同的,但我真心希望可以给些柔性空间... ........... 更多的话我也不想再说了,因为实在非常累了!但是,今天上课还是被学生骂了“胡说八道”,我讲的知识点学生们听不懂,在我征求一个学生的意见时,这位学生脱口说出“胡说八道”(其实真的不是我胡说八道,真的是这个学生太放肆,他声称看了《基因IIIIIIII》,不用再看教科书,所以当时上分子课,他拿着本免疫书...呜呼!).... 晚上觉得心口或胃部很难受!,搞不清是心脏还是胃的问题,对此,我做了一个小实验,服用了一片马丁凌,我想如果30分钟之后缓解了,那么就是胃口出了毛病,如果还是不管用,就可能是心脏出了毛病... 遗传学家的思维啊! 过了不到一个小时的光景,觉得疼痛减轻了,呜呼!原来是胃口出了问题.但值得欣慰的是自治了!
个人分类: Life a Bit|310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社会行为动力学的建立——评蔡华《人思之人——文化科学和
热度 1 suntao 2011-4-9 18:36
社会行为动力学的建立 澜清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蔡华 著:《人思之人——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统一性》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科学是什么?今天,在一般人的常识中,这是一个不加思考就可以轻易回答的问题。科学就是自然科学,是人类通过对自然世界的客观观察和研究而得到的绝对客观真理。 如果不作精致的科学史考证,大略把科学的源头追溯到伽利略的话,自然科学已经是一位400岁的老者了。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自然科学脱离了哲学,独立壮大,并在各个分支方向上细致分化。对自然现象的强大的解释力、预言的准确性和在实际运用中的辉煌成功使自然科学赢得了至高无上的客观真理地位。就连大约200年后出现的晚辈——社会科学,在尚不清楚科学为何的情况下,其各分支学科都已把本学科的性质和任务设定为科学。那时的重要学者几乎都认为只有使用“科学”一词,社会人文学科的地位和客观真理性才能得到表达和保障。 20世纪90年代,一场被称为“科学大战”的辩论在学术界爆发,继而引起了大众媒体的关注。公开冲突的双方可以分为人文社会诸学科阵营和自然科学阵营。前者观点大致可归结为:自然科学研究过程极具主观色彩,语言、政治和利益在研究中经常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自然科学知识是一种社会建构,甚至只是自然科学研究者之间达成的一致观点而已。自然科学阵营,包括几位诺贝尔奖得主,则极力为自然科学知识的绝对客观性进行辩护。论战期间涌现了大量出版物 ,双方互不相让,最终也未能分出高下:自然科学是否具有客观性这一核心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有趣的是,这并不是自然科学的客观性第一次遭遇挑战。此前,彭加勒(H. Poincaré)就对此类质疑进行过反击 。为什么这样的事件会不断重演呢?问题就在于人类发明了科学,但对于作为知识的科学成果和作为行为的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没有准确的认识。换句话说,在一般意义上,虽然人类是科学研究的主体,但我们并不清楚自己是怎样发现客观规律的。每次争论的结束,都不是因为问题被完美解决了,偃旗息鼓的原因更多的是任何一方都无法提出可以说服对方的有力论证,最后双方都发现即使争论持续下去也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各自罢兵休战。我们预期,如果人类在科学研究中的行为规律这一基本问题得不到解决,类似的争论还将在未来反复出现。 云南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北京大学文化人类学教授蔡华的新著《人思之人——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统一性》(法文版L’homme pensé par l’homme: du statut scientifique des sciences sociales, 已于2008年8月由法国大学出版社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科学的新观点。同时,此项研究也为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提出一些重要的看法和意见。虽然在自然科学的历史上,一些学者经常身兼二职,既是科学家又是哲学家,昔日的自然科学家们也曾从哲学中获益颇多,但今天的自然科学已成参天大树。它的几乎每个细小的分支领域都发展出了一套“完备”的、可供自身持续发展的道路,似乎再也不需要其它学科的研究者来“指手划脚”了。那么,为什么一个研究文化的学者可以对科学的本质提出假说,而这两个学科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关键在于,社会科学对科学本质的探索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具体作用,它是否会与物理学家费曼(R. Feynman)对科学哲学的类比:“科学哲学对于科学家,就像鸟类学对于鸟一样,毫无用处”一样呢? 实则不然。 对自然科学家而言,几种相互竞争的理论在一定时期里并存是司空见惯的。它们对同一现象给出不同解释,并指向不同的研究路径。例如神经元突触之间信号传递的化学物质传导理论和电传导理论;又如基础数学领域的逻辑主义、形式主义和直觉主义等流派;再如试图统一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各种量子引力理论,包括弦论、圈量子引力论、欧几里德量子引力论和因果动态三角分割理论等。为什么自然科学家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大相径庭?更甚者,我们不难看到,少数科学家在研究中坚定地遵循着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没有希望的研究路径。这种执着既提供了成功的榜样,但也不乏惨败的实例。如果自然科学研究活动是完全客观的,那如何解释受过专业训练的学者对同一自然现象,同一实验数据抱有不同的观点?难道是“猜”中正确结果的研究者能比其他研究者 “看”到更加客观的事实?为什么同样的一种行为方式——执着,会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这一切难道是学者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认知系统的构造各不相同,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倘如此,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就可以归结为生物学过程,那我们就该期望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可以为我们找到科学发现的规律。但至今为止,我们并没有发现人们感知和认识外界的生物系统在构造上有本质的差别。如果科学研究过程是客观的,我们也还没有找到描写此过程的动力学方程。 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实体之间的客观关系,而其研究活动是获取知识的一种行为。如果这种行为由自然规律所支配,那么自然科学就可以研究其本身的行为规律。不幸的是,科学史的研究表明,科学活动决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可以完全用自然科学规律说明的过程。对自然科学知识及行为特性的探索不在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围之内,鸟儿无法成为鸟类学家,重任落到了人文社会诸学科身上。文化人类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找到多样的人类行为中的统一性,确认并解释人类的所有非自然行为。作为行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活动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对科学行为的研究自然就可以被归入到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从更基本的层面上说,如果我们能找到一般人类行为的规律或者说人类行为的动力学方程,那么自然科学研究作为人类行为的一个特例,从普遍方程式中推导出其运动规律也就极具可能性了。 蔡华的著作始于讨论文化人类学中的一个历史性难题——乱伦禁忌的原因。之前学术界对乱伦禁忌没有明确定义,一般是指不允许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结婚或性交。对这样的人类行为,如果我们仅从生物学优生的角度考虑,难题随之出现:为什么不同的社会采用不同的禁婚范围?对此,生物学无法给出完美的解释。作为人类学亲属关系研究专家,蔡华有力地论证了:1.此种现象的多样性并不是因为不同社会对世界的观察的客观性程度不同;2.人类行为没有完全按照生物学规律来操作,否则社会将不能延续。在这一问题上得到的最终结论是:每一个人在其社会中都有一个文化血缘身份,其性行为模式是由这个非生物的身份决定的。禁止具有相同文化血缘身份的人交媾,其因为在于,社会认为他们结合的后代是畸形,更甚者,很多社会还认为这样的结合会给整个社会带来灾难。如果我们把“相同文化血缘身份的人交媾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抽象为一个命题,那么禁止相同文化血缘身份的人交媾这一行为就是对一个命题判断为真的后果,此时一种行为是由对一个命题的判断决定的。一个新的概念就此被发现了——信仰。人类的非自然行为正是由它决定的。 人总是持有一些看法,这些看法把一个命题或一套命题视为与真实存在相符。不论这种看法被称做对一个伪命题或无法检验的命题的信仰,抑或被称做对一种知识或者一种尚待证实的假说的信念,只要这种看法被当作肯定的想法接受,它就开始支配人的行为。例如,当一种看法为一个科学家所接受,即使这个想法包含的命题由于缺乏技术条件而尚待验证,这种被他肯定的看法,即这个科学家的信念,便已对其行为产生影响:对其研究产生导向作用。相反,当一些命题……出现时,如果一个个体或一个群体出于种种原因对其并不给予肯定的评判,那么这类看法对他们的行为将不产生作用。同理,一个命题已被证明纯系荒谬,然而,倘它被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接受,那它同样将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制导。(P.97) 自然科学史上此类案例比比皆是,如牛顿晚年对《圣经》的“科学”研究,广义相对论被科学界的广泛接受早于它被精确实验验证。科学史上的很多巨人就是在坚持自己的研究道路(信仰)而最后获得成功的,同时也有坚持错误观点而阻碍科学前进的科学专家。正因为信仰对人类行为的作用关系是客观的,所以信仰这种主观存在就具有了客观性。科学研究者所要寻找的客观知识是关于各种关系的客观描述,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在于“忠实地再现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P.123) 信仰的客观性来源于信仰对人类行为的支配关系。如果说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力决定了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这里,是信仰“通过制度决定着个体行为的方式和运动方向”。(P.97)这一命题是彻底解释人类的非生物行为的原理,是人类行为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式。信仰作为一类客观实体的被发现,扩展了我们的研究范围,如果自然科学是因为其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而获得客观性的,那么以信仰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必然可以获得客观性——社会科学成为科学的基础才得以建立;科学的定义才得以可能:“科学是关于物质世界及其现象或者观念世界及其现象的整个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她要求无偏见的观察和系统的实验”。(P.124)科学研究是人类的非自然行为的一种,自然也满足信仰原理,被信仰所支配。 人类的信仰是来自对各种现象的认知结果,“对于相同的研究对象,判断的多样性的根源在于个体感知性的多样性,个体感知的多样性又出于每个人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的不同。”(P.125)正因为此,才会有多种理论竞争并存的现象出现。正是这样的多样性,使我们的科研活动得到正确答案得以可能。“认知结果的多样性是人类的巨大财富,是研究的必要条件,甚至是研究成功的保障之一。没有这种多样性,就没有科学。因为没有这种多样性,我们的判断要么总是正确的,要么总是错误的。”(P.126)在随后的研究中,蔡华给出了制约科学活动(包括社会科学)的因素:(1)是否接受信仰作为客观的研究对象;(2)是否只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而不承认信仰的客观性;(3)各种不同的已验证的概念、定律和理论,以及各种待验证的假说;(4)研究技术;(5)研究准则:简单性、美、自洽、解释力和可证伪性;(6)个人的感知力。由此,我们得到了对科学活动成功概率起决定性的三类因素,首先取决于已验证的命题和待验证的命题,需要找到一个有价值的研究命题和方向;其次取决于验证命题的技术手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类因素,成功的概率取决于个人的感知力。(P.127) 正是因为以前的研究者没有认识到科学知识和研究行为的不同,不理解科学研究行为是被主观的信仰所支配的,错误认为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必须由研究行为的客观性来保证,才导致了科学大战:一方以自然科学研究中人的主观作用论证自然科学知识无客观性,另一方以自然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来反驳。蔡华的研究结果是此类战争的终结者。科学研究本身是一个主观过程,研究者可以在研究中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即使“在研究相同的事物并且遵循同样的方法论的情况下,不同的科学家可能得出不同的判断,因此提出不同的假说。”(P.125)科学知识客观性要求的仅仅只是结果的客观性,此客观性是由对各种科学假说的检验来保证的。“我们的关注点只在于,通过各种实验,研究者们是否最终将在结论上达成一致。”(P.126) 正是由于混同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科学活动的规律,所以人们对科学活动的成功与失败成因的理解常常错误,以为只要客观,无偏见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加上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达到成功的彼岸。在科学研究中,常常忽视了对多样性观点的重视,只强调汗水和时间的投入,这种信仰的行为结果常常是适得其反,延缓了科学的进步。由于我们不具有一蹴而就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中出现错误就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们犯错误的几率要远远高于正确的几率。科学研究中也不能完全以成败论英雄,如果没有大量错误的累积,我们很难找到正确的路径。“科学活动常常表现为一场同时发现相对真理和制造绝对谬误,并跟谬误的信仰对抗的永恒游戏中。……然而,‘不撒网,就捕不到鱼’,难道这不正是科学活动的魅力所在!”(P.139)由此可见,科学研究者首先必需具备冒险精神,勇敢地质疑前人看法,提出自己观点;同时,当自己的研究命题被证伪时也要勇敢承认失败。其次,应该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学术嗅觉,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也才能解决问题。 《人思之人》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一部里程碑。信仰作为客观实体的被发现,人类社会行为动力学的建立,不仅为我们解决了人类本质属性的问题,同时一揽子地解决了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它还为我们带来了关于科学的新观念,得到了科学活动的规律,并最终给我们今后的科学研究活动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南 。 与科学大战相关的多种著作或文集已有中文译本。索卡尔,德里达,罗蒂等著,《“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后现代视野中的科学与人文的冲突》,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克瑞杰编,《沙滩上的房子——后现代主义者的科学神化曝光》,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温伯格,《仰望苍穹——科学反击文化敌手》,上海: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舍格斯特尔编,《超越科学大战——科学与社会关系中迷失了话语》,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拉宾格尔,柯林斯编,《一种文化?——关于科学的对话》,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格罗斯,莱维特,《高级迷信——学术左派及其关于科学的争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彭加勒,“科学是人为的吗?”,收入《科学的价值》,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中文版漏第二类因素,按法文版P.171补。
4120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书终于出版了
热度 4 shangfl 2011-4-8 08:31
我的书终于出版了
开学伊始,出版社通知我去拿样书,略微有些兴奋,终于出来了,写作仅两年、忙活了大半年,终于做完这件事了,也可以给学生们一个交代(唉,原来承诺的是去年9月份成书,没想到出版过程如此费时)。 无论如何,我自己目前还是比较满意的,欢迎大家使用、讨论、指正,也欢迎批评!以便将来继续完善!
个人分类: 塑性力学的事情|3301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参考文献
pengxiaoqing 2011-4-8 00:00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电子文献 : 网上期刊、 网上电子公告、 光盘图书、 网上数据库、 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www.cajcd.edu.cn/pub/wml.html,1998-08-16/1998-10-01.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191 次阅读|0 个评论
Web2.0时代,应该重新定义“传统出版”了
热度 2 renxiang 2011-4-4 14:40
说起传统出版,很多人往往想到纸质图书和杂志,这个概念应该升级一下了。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传播革命不仅仅只是数字化纸介内容,或者发行数字内容,这些是Web1.0时代的东西。 电 子游戏是最早引入互动传播的行业——从单机游戏中用户编辑关卡开始,直到大型在线游戏平台中用户直接参与产品创新。 在线新闻在本世纪初也已经完成了从单向传播向基于读者创造内容的互动传播的转型,其成果就是现在为人津津乐道的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应该说,在新闻、视频、电子游戏等传播领域,Web2.0浪潮早已引领了深刻的变革,这个由欧雷利定义的概念甚至都被用得烂俗 了。 可是,出版业还远远没有迎来这个时代。 我们很多人眼中所谓先进的数字出版,其实还停留在Web1.0阶段,只是简单地数字化了纸本出版。国内也有人提出了电子书1.0至3.0的概念,但是并没有从传播模式这一本质特征上来划分出版产业的进化。 在国内数字出版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有必要基于Web2.0的概念对传统模式的出版与互动模式的出版做一个概念上的区分,这种区分可以帮助很多数字出版从业人员理清商业模式,从而以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来设计未来中国数字出版平台的框架。 在Web2.0时代, “传统出版”应该这样定义: 1. 内容经过编辑、出版等加工环节后公布 2. 内容版权归出版单位 3. 内容为收费阅读 4. 内容的传播为单向:纸媒对读者、数字平台对读者、或者电子书阅读器对读者 5. 消费为一次性消费 6. 内容不可升级更新 7. 内容形式以文本为主、兼有插图 8. 版权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 相对而言,在线出版,或者说“互动出版”的概念应该是: 1. 内容原创发布,不经出版编辑加工,由读者作者共同修订。这方面典型的例子就是维基百科,它通过用户众包,打败了传统模式出版的 《大英百科全书》。 2. 有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西方作家已经开始直接通过网络售卖小说,而不再把版权卖给出版社,这种内容的在线直接交易将引领出版革命。国内的桃花网在做这样的尝试,云中书城也有这个 潜力,可惜目前他们眼中的内容供应商还只是出版社或图书公司。如果有一天,他们这些平台把目光集中到了韩寒、贾平凹这些名作家身上的时候,出版2.0的深 刻转型可能就开始了。 3. 部分或全部内容可以免费阅读。这方面的例子包括学术出版的开放获取运动和西方大学的开放课程运动等。免费的意义不仅仅是知识的共享与开放传播,更重要的是 通过免费来达到最大限度的传播以及最有效的读者反馈,从而有效吸引互联网时代最稀有的资源——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 4. 内容的传播为双向。读者可以参与内容创作,或者依据个人需要重新加工内容,很多教学分享平台采用了这种在线教材的出版模式。 5.消费为多次消费,读者购买的是持续的服务。换言之,商业模式的基础是持久的用户关系,而不是一次性的产品交易。这还不是品牌的概念——中国出版业真正有价值的品牌也屈指可数——而是一种商业模式的更新。与之伴随的,是数据库营销、个性化营销等技术商业手段。 6.内容不断更新,不断填充,并且有附加的增殖服务。 7.多媒体形式的内容。除了文字之外,在线出版产品还包括音频、视频、动画、游戏等等。 8.收入来源多元化。版税收入将不再是不可或缺的,相反,基于开放免费的传播,出版商可以产生诸如培训收入,广告收入,信息服务收入等多元收入渠道。 未 来几年,随着中国出版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数字出版将真正迎来WEB2.0时代——虽然迟来了10年。届时,互动模式的出版将成为新兴的模式,而很多我 们今天自诩为先进的平台可能将要归入“传统”行列。正在做数字出版平台的朋友,不妨在这8个方面思考一下,您的商业模式是否还在“传统出版”大范畴内呢?
个人分类: 数字出版|3897 次阅读|5 个评论
世纪茶人:张天福(连载27)
热度 1 qinwei58 2011-4-2 15:09
祝张天福百年华诞(1910- ) 人物传记 世纪茶人:张天福 (连载27) 秦 威/著 福建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29 、茶人之家 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福州茶叶界的茶人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希望能有一个专门的聚会场所,方便茶人之间的交流,他们盼望张天福能出面组织这件事。 张天福在与福建省茶叶学会商量之后,由省茶叶学会向有关社团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成立一个茶人的社团组织,因受制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正式成立社团的要求没有得到批复。但张天福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个适于茶人聚会的场所,他的想法得到了福建省茶叶界同仁的向映,于是成立一个纯民间“茶人之家”的设想产生了。 1999 新年来临时,在福建富黎华大酒店高层的支持下,福州“茶人之家”在“福建富黎华大酒店妙语茶艺轩”挂牌成立了。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的业界俱乐部,但张天福却赋予了它学术的色彩。他在此设置了专业的评茶室,置办了符合标准的茶叶评审的“干看桌”、“湿看桌”与一批评茶专用设备。这看似简单又极为专业的审评设备为“茶人之家”成功举办十多次评茶活动打下了基础。 张天福十分重视“茶人之家”的评茶活动,在每次审评茶叶的准备工作中,他要求工作人员的准备工作必须做到:( 1 )在参评茶样装罐时,茶样要采用四分法扦样;( 2 )茶样罐必须绝对干净、无油味异味;( 3 )茶样入罐的同时必须贴好标签;( 4 )审评的器具:每套干看盘、湿看杯、碗、叶底盘的底下都要编号并一一对应号码,以上细节不允许有丝毫失误,每次审评前他还要亲自检查编号是否有误。 “茶人之家”以举办茶叶鉴赏会为活动形式,以茶为媒,将从事茶叶科教人员、生产厂家、市场营销商、消费者聚到一起达到开放交流的目的,为名茶的推广、茶文化传播构架起一座桥梁。在这种形式下聚会,喜爱品茗者能与制茶的人直接交流,同时在专家的指导下了解到制茶的工序及工艺特征,从而提高了鉴评“茶”的技能;制茶者能与专家们交流在制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探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同时与其他厂家交流制茶的经验。通过学习、交流,茶人们对制茶机械、生产工序、茶叶品质、市场需求、销售渠道等各种信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品茶、鉴别茶的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茶人之家”配合福建省茶叶学会、福建省茶叶协会与福州市茶叶协会举办了一系列茶事活动,如 2000 年春举办乌龙茶“闽茶杯”鉴评会等十多次福建省名优茶的鉴评、鉴赏活动,向社会和市场推出数十种福建茶叶名品、优品和新品,前后介绍了“安溪铁观音”、“盛菁水仙茶饼”、“雪峰高山茶”、“北苑贡茶”、“平和奇兰”、“闽蜜香花茶”等具有传统工艺及地方特色的茶,使生产者能够在活动中得到展示与介绍自己的机会,深得茶人的好评。经“茶人之家”审评连年获得名优绿茶“特等奖”的“梅兰春”,在“福州茶叶一条街”春茶上市时常出现脱销的现象。 “茶人之家”定于每年元旦举办迎春茶话会,在这个会上张天福总是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点评过去一年的茶事,展望新一年的发展,这个会吸引了福州茶叶界的许多朋友们,年年高朋满座,气氛热烈,新老茶人们在品茗中叙旧、话家常,流连忘返。 张天福十分重视每次活动的组织工作,他经常对工作人员说:“会议的能否成功举办是对我们工作能力的检验,每一环节、每一细节都不能疏忽,开会是极细致的工作,必须每个人都有管的事,每件事都要有人管。” 从 1999 年至 2002 年,“茶人之家”设在妙语茶艺轩二楼,由张天福任会长。从 2003 年开始,“茶人之家”在三和茶业的支持下,迁移到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三和茶都”,为发挥福建省茶界专家在“茶人之家”管理上的作用,张天福不再担任会长职务。 “茶人之家”通过成功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实现了张天福提出的“服务茶人,造福茶人”的设想,与福建省茶叶学会、协会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通过评茶,促进福建茶叶品质的提高,激活茶叶市场,促进了福建茶文化活动的繁荣。 2004 年元旦上午,张天福出席了在福州三和茶都举行的“ 2004 年‘迎春茶话会’暨‘茶人之家’五周年纪念活动”。张天福同在榕的茶叶界老前辈、老专家、茶叶学会会员代表、茶叶同仁等欢聚一堂,畅谈茶事,共叙友情,欢渡元旦,庆祝“茶人之家”成立五周年。 张天福兴致勃勃地发言说,天下茶人是一家,今天这个盛会大家团聚,又是纪念“茶人之家”诞生五周年。现在参加的是百余人,以后要千人参加,新老茶人相聚,没有其他会议能够代替得了,一届要比一届办得更好,这个会能够请到老专家是一个机会。茶叶是非常深奥的一个科学,不是七年,八年就能成为专家,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和钻研,希望茶叶工作者能健康成长! 2005 年元旦上午,“ 2005 年迎新春茶话会暨茶人之家成立六周年”于三和茶都举行,来自榕城的省茶叶学会、省茶叶协会、省茶叶学会张学研究分会、省茶叶学会文化研究分会,福州市茶叶协会,茶人之家的理事会成员与会员代表及老专家、老教师、老茶人等计 100 余人出席了茶话会。 张天福致词说茶人之家自 1999 年成立至今已 6 周年,今天大家相聚一堂很有意义。他说这个会是任何会议都不能替代的,这个活动对国对民都有利的,它比任何会都开得成功。他说,大家对我有很多评价和定位,但我只不过是茶叶界普通一员,许多工作都是大家干的,我一个人干不了那么多事情。 1997 年我开始提出茶礼“俭、清、和、静”,到 1999 年“茶人之家”成立时正式对外宣布,至今已得到大家的共识。我认为茶人之家一定有更美好的明天。 张天福虽然在 1980 年就已经办了退休手续,但退休的张天福就一直没有闲着,在 80 年主持“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课题”之后,整个 90 年代,福建乌龙茶评审工作又占据了张天福的许多时间与精力,当然,作为一个退休老人,应该有不少闲暇的时光,让他在家中渡过轻松而休闲的生活,但当我走进张宅时,才发现张天福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充实紧张而安排有序。 张天福于 90 年代迁入位于福州西郊的五凤小区的一套普通住宅,三室一厅。这套住宅虽然布置得简朴大方,但有一个突出的特色,那就是浓郁的茶风,这是一个典型的茶人之家。大约 12 个平方的客厅里,墙上挂着他自己写的“俭、清、和、静”四条幅。这四个字是他提出的中国茶礼:茶尚俭,勤俭朴素;茶贵清,清正廉明;茶导和,和衷共济;茶致静,宁静致远。在他的书房兼卧室里,有一寿字条幅,下注:“智者乐、仁者寿”。这是他 80 诞辰时他的学生书赠的贺礼,概括了张天福淡泊的人生态度。 客厅里沿窗台摆放着一对木沙发与放着茶具的茶几,年过九秩的张天福天天在此品茶与接待来访的茶人,对面的墙边摆放着一张大玻璃柜,柜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茶友们从各地为张老带来的上百种茶叶。在一侧的电视柜上挂着一份日历,这是张天福特别依重的一份挂历,由于平日里有各地的茶友茶人要求拜访张天福,他只能依靠这份挂历来安排接待访客的时间。来客多得时候,张天福每天上下午各要接待两三批客人。 在这套不宽裕的住宅里,张天福腾出一间朝南的房屋作为评茶室。评茶室里有一台金属制的茶样品柜,柜里整整齐齐地摆着 120 多筒来自国内外的名茶,这些茶经常更新,张天福常常使用这些茶作为本地茶叶评比的对比样。明亮的窗台下,摆放着一张白色的评茶湿看桌,桌上摆着标准的乌龙茶和红绿茶评审杯具各十套。房间中心是一张方形的评茶干看桌,用于准备茶叶样品。在九十年代里,张天福除了应省内外茶界、茶叶产区的邀请,主持各级的茶王赛,更有许多茶人、茶商送来各种茶样品请张天福试品审查。对于这种纯民间的茶样审查,张宅的这一间评茶室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不知有多少个周末,茶人们聚集在张宅,参加张天福的家庭评茶。张天福指挥助手们准备样茶、茶具,并带领大家逐个审看干茶样品,分析评价样品茶的特色。助手们将 5 克茶叶放入编了号的茶杯中,把矿泉水倒入电水壶中加热,等到水开始沸腾时,就拎起水壶,依次往盖瓯里注水。评茶室里静得出奇,大家屏住声息,跟在张老的身后。第一次浸泡茶叶的时间为一分钟,控制时间的是一个计时器。 定时的时间一到,张天福与大家依次掀起杯盖,闻附在杯盖内的茶叶香气,这个动作称之为“热闻”;接着便倾出茶汤至与之相对的 110 毫升的白色瓷碗中,再闻杯内叶面的香气,称“温闻”;最后再将茶叶翻倒在杯盖里闻香,这叫做“冷闻”。随后大家跟着张天福先看汤色,再尝茶水的滋味,接着冲泡第二遍,时间是两分钟;冲泡第三遍,时间是三分钟,然后,将泡过的茶叶倒在叶底盘浸在冷水中,审看叶底。 随后大家发表意见,对这些茶品头论足,张天福往往都要每个人都谈一些意见,最后他来作一个总结性的评论。在张宅,这样的评茶会是十分受欢迎,因为在这种小型的茶聚中,人人都得到参加的机会,个个都能与张天福进行交流,不像在大型的评茶活动中,只有张天福与几个评委在台上忙碌着,人们在台下能看到的只是摄影记者的后背,更谈不上与张天福进行交流。 十多年来,到张宅的评茶室参加茶聚的茶人无以计数,有国内老一代的茶人,有中青年研究茶叶、茶文化的学者,有茶农、茶师,有茶商、茶人,有好茶的各级领导同志,还有来自台湾、香港的茶人与外国的茶友。无论他们是谁,在张天福朴素的客厅与评茶室里,大家都是一般无二的爱茶人。张天福会亲自为来客沏茶,谈论今天的茶品,而张天福更乐意与来客们分享对福建茶叶的回忆与展望。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年事已高的张天福决定淡出公务活动,不再参加省内有关部门组织的评茶活动,但他的家庭评茶,却依旧高朋满座。 张天福的茶聚活动内容,不仅仅只是评茶,经常有与茶相关的讨论在此进行。 2006 年上半年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上班,接到张天福挂来的电话,他要我尽快到他家一趟。当我到达时,已有其它茶友在座,张天福告诉我,今天他们正在讨论“福建茶人之家”的话题,因为我的工作与社团管理有关,故让我来介绍一些有关的情况。张天福认真地听取了我们的讨论,最后作出了注册成立“福建茶人之家”的决定。 2006 年在张天福的关心与福建茶人的努力下,“福建茶人之家”加入“中国茶人联谊会”,成为这个全国性组织的地方分支机构。 注释 中华茶人联谊会  中华茶人联谊会简称中华茶联(英文缩写CTFA),是中国包括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侨中从事茶叶事业的人士和团体自愿参加组成的民间团体,成立于1990年。其成立的宗旨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团结中华茶人,增进友谊与合作,促进祖国茶叶生产、贸易、消费和茶叶科技、文化艺术的发展,振兴中国茶叶事业。中华茶联由商务部主管,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代管,民政部监督管理,是全国性的茶业社团组织,目前有团体会员110个,个人会员近1300名。
2038 次阅读|2 个评论
应该重新定义“传统出版”了
热度 3 renxiang 2011-4-2 12:12
说起传统出版,很多人往往想到纸质图书和杂志,这个观念要改改了。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传播革命不仅仅只是数字化纸介内容,或者发行数字内容,这些是 Web1.0时代的东西。电子游戏也是最早引入互动传播的行业,从单机游戏中用户编辑关卡开始,知道后来大型在线游戏平台用户直接参与产品创新。 在线新闻在本世纪初也已经完成了从单向传播向基于读者创造内容的互动传播的转型,其成果就是现在为人津津乐道的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应该说,在新闻、视频、电子游戏等传播领域,Web2.0浪潮早已引领了深刻的变革,这个由欧雷利定义的概念甚至都被用得烂俗 了。 可是,出版业还远远没有迎来这个时代。 我们很多人眼中所谓先进的数字出版,其实还停留在Web1.0阶段,只是简单地数字化了纸本出版。国内也有人提出了电子书1.0至3.0的概念,但是并没有从传播模式这一本质特征上来划分出版产业的进化。 在国内数字出版也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有必要基于Web2.0的概念对传统模式的出版与互动模式的出版做一个概念上的区分,这种区分可以帮助很多数字出版从业人员理清商业模式,从而以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来设计未来中国数字出版平台的框架。 在Web2.0时代, “传统出版”应该这样定义: 1. 内容经过编辑、出版等加工环节后公布 2. 内容版权归出版单位 3. 内容为收费阅读 4. 内容的传播为单向:纸媒对读者、数字平台对读者、或者电子书阅读器对读者 5. 消费为一次性消费 6. 内容不可升级更新 7. 内容形式以文本为主、兼有插图 8. 版权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 相对而言,在线出版,或者说“互动出版”的概念应该是: 1. 内容原创发布,不经出版编辑加工,由读者作者共同修订。这方面典型的例子就是维基百科,它通过用户众包,打败了传统模式出版的 《大英百科全书》。 2. 有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西方作家已经开始直接通过网络售卖小说,而不再把版权卖给出版社,这种内容的在线直接交易将引领出版革命。国内的桃花网在做这样的尝试,云中书城也有这个 潜力,可惜目前他们眼中的内容供应商还只是出版社或图书公司。如果有一天,他们这些平台把目光集中到了韩寒、贾平凹这些名作家身上的时候,出版2.0的深 刻转型可能就开始了。 3. 部分或全部内容可以免费阅读。这方面的例子包括学术出版的开放获取运动和西方大学的开放课程运动等。免费的意义不仅仅是知识的共享与开放传播,更重要的是 通过免费来达到最大限度的传播以及最有效的读者反馈,从而有效吸引互联网时代最稀有的资源——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 4. 内容的传播为双向。读者可以参与内容创作,或者依据个人需要重新加工内容,很多教学分享平台采用了这种在线教材的出版模式。 5.消费为多次消费,读者购买的是持续的服务。换言之,商业模式的基础是持久的用户关系,而不是一次性的产品交易。这还不是品牌的概念——中国出版业真正有价值的品牌也屈指可数——而是一种商业模式的更新。与之伴随的,是数据库营销、个性化营销等技术商业手段。 6.内容不断更新,不断填充,并且有附加的增殖服务。 7.多媒体形式的内容。除了文字之外,在线出版产品还包括音频、视频、动画、游戏等等。 8.收入来源多元化。版税收入将不再是不可或缺的,相反,基于开放免费的传播,出版商可以产生诸如培训收入,广告收入,信息服务收入等多元收入渠道。 正在做数字出版平台的朋友,不妨在这8个方面思考一下,您的商业模式是否还在“传统出版”大范畴内呢?
个人分类: 数字出版|58 次阅读|3 个评论
谁该“吃皇粮”?
热度 8 sqdai 2011-4-1 09:10
我有时想,在如今的社会里,有哪些单位可以“吃皇粮”?或者说,哪些单位的开销应由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来支付?在当今“全民创收”的年代,提这样的问题似乎有点傻,但并非毫无意思。 记得我在原苏联做访问学者时,他们的经济搞得不好,处于“短缺经济”时代。但我一直在基层生活,觉得当时他们的社会并非一无是处,至少,社会稳定,秩序良好。直接感受到的是:人民普遍受教育(在莫斯科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约占三成),知识分子待遇高,教师潜心教学科研;看病费用低;书价便宜。因为学校、医院、出版社是“吃皇粮”的单位。后来,到了一些西方国家,他们的公立学校、公立医院,都是纳税人的钱支撑的,如美国的州立大学,主要由州政府拨款。在我国的香港特区亦复如此。当然那里有私立学校、私立医院,由有钱人创办或经募捐筹款创立,为老百姓提供别样选择。 现在,在我国,提供了九年义务教育,除此以外,学费不菲,特别是进了大学之后;大学里要搞创收,因为“皇粮”不够吃;同理,医院要搞创收,医疗费用看涨;最糟糕的是出版社“企业化”,书价奇高。当年,我在原苏联时,省下一顿吃食堂的饭钱,就能买一本专业书籍,现在我们能行吗? 随着国力渐增,我们能否增加学校、医院、出版社的“皇粮”比例?很想请教有识之士。 写于 2009 年 11 月 18 日
3481 次阅读|8 个评论
数值分析课后参考答案3(清华大学出版社)
sobolev 2011-3-30 07:02
数值分析参考答案(第三章).doc
28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天下无贼-百度文库何以成为“贼”
热度 1 冯用军 2011-3-28 13:05
[转载]天下无贼-百度文库何以成为“贼”
来源: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baiduwenku.html 导语: 中国多位作家和出版业者日前集体发起针对百度文库侵权行为的声讨,百度虽道歉但拒不承认侵权。市场条件下,百度文库自身不愿对“作恶”自律,版权保护在数字时代遭遇的尴尬则恰好提供了诱因,其侵权行径正给互联网游戏规则持续造成负面影响。 分享平台不给内容创造者付费,书商、作家“揭竿而起” 百度文库定位于“文档分享平台”,上线以来在财富机制激励下,网友上传各类文档的数量保持高速增长,最新数据直逼2000万份,其中很多出版社和图书公司的作品均属于未授权传播。该平台模式下,百度始终强调内容均由网友上传,不对其进行编辑和修改,对内容“源头”创作者的利益完全被忽视不承担责任,甚至道歉中仍宣称没有广告或者盈利。 传统出版业担心交易被“绕过”,作家担心分不到版税 分析这次反侵权同盟的组成,揭竿而起并与百度直面商谈的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上海万榕书业总经理路金波两人表现最为积极。某种程度上,在为作家声讨权益的同时,与百度文库的纠纷更像是传统与现代两个出版渠道的争夺。因为,在数字时代,充当中介角色的行业前景似乎都不那么明朗。 互联网带给出版业最直接的变化莫过于,不需要书店、不需要传统编辑、不需要辛苦奔波的传统发行商,这套系统自动生成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直线链接。这就意味着,作家可以自行通过数字版权交易获得收入,不需要通过出版社。更何况出版社与作家“分钱不均”时有曝光,去年历史教师袁腾飞诉磨铁图书隐瞒销量、克扣版税就曾引发热议。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产权:传播成本为零,信息成本也免费? 毋庸置疑,网络极大地降低了信息的传播成本,但它不应该使得信息本身沦为“免费”,起码在现阶段不应该。就读书而言,作者所创造的固有价值是很难替代的,发行商将文字编辑、印刷也付出了劳动。如果因没有产权保护而导致价值消亡或价值生产不可持续,作家和出版商都“饿死”了,那还能剩下什么东西可以“免费”或者“分享”。 有支持百度文库的网友称,“作者辛苦、出版社辛苦,我们拿书过来一个字一个字敲进电脑里更辛苦。”如果这不是玩笑,那也恰好说明是百度在纵容网民侵蚀书商和作家的权益。 Kindle电子书商店案例:个人出版图书可分得八成版税 书商与作家之间的利益对立决定作者有机会不如自己“下海”。美国文学代理商安德鲁·怀利2010年宣布,抛开传统出版商单独成立奥德赛公司为其代理的作家们的作品制作电子书,并将其独家售予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商店,为期两年。据鲍克出版社统计,美国2009年在公有领域以及由作者自行出版的图书约有764,000种,出版的传统图书仅有288,000种。个人出版公司纷纷成立,使用者通过网络自行设计、印刷、贩售和发行书籍,作者分得的版税高达80%。 易中天在电子版权上的损失“够买一栋别墅” 中国数字出版在2009年就创下800亿的年度总产值,首次超过传统书报刊出版物总值。但排除网络游戏、广告以及手机出版三巨头的贡献,靠电子书、数字报纸、期刊创造的收入不到25亿元。电子图书市场刚起步基就陷入版权保护不利的尴尬局面,种种乱象让出版商裹足不前,创作者叫穷喊冤。 当当网总经理谢志宁称,几乎所有出版社都在诉苦,数字版权收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据他们说,每本书的平均收益居然没有超过100元的,基本没给作者分过。”作家易中天的《品三国》等著作网络上随便能下载,他在电子版权上的损失“够买一栋别墅了”。韩寒曾表示他的图书累积十年所得到的数字版权收益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 中国盗版文学网站市场总规模约50亿 与作家和书商在电子版权上“微不足道”的收入形成对比的是,未经他们授权的文本在网络上的传播效率及利益。据不完全统计,现今文学盗版网站的数量约为53万家,一家站点的建设成本仅为数万元。通过搜索引擎对盗版网站的收录与宣传,每年盗版市场总规模约为50亿元,每个盗版者每月能获得的收益少则数千元,高则上万元乃至上百万元不等。易观国际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1400多家电子书网站当中真正拥有版权的只有4.3%。 数字版权交易含糊,版权诉讼70%由网络引发 由于数字版权交易双方或彼此含糊,或彼此心知肚明,重复授权、越权授权、虚假授权、隐瞒授权等现象带来诸多纠纷。有数据显示,在知识产权诉讼中,版权约占到70%以上,在版权问题诉讼中,网络版权又要占到70%。混乱的市场环境让民营出版商身处其中如履薄冰,生存艰难,手握更多数字版权的国营出版社更不敢轻易涉水。 美国监管完善:数字出版业年增长136% 美国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方面的领头军,同时又是知识产权的大国,1998年就出台了《美国数字千禧版权法》以解决两者冲突。在一些系列法案的监管下,美国80%的出版企业已经对数字出版和电子书出版业务进行投入,它们的增长是136%。以贩卖知识为己任的亚马逊宣布2010年第四季度数据,传统纸质图书的销售和网络书店的比例为100:143。日本公布的数字是所有的纸质图书、纸质期刊销售都在下降。 易中天在电子版权上的损失“够买一栋别墅” 中国数字出版在2009年就创下800亿的年度总产值,首次超过传统书报刊出版物总值。但排除网络游戏、广告以及手机出版三巨头的贡献,靠电子书、数字报纸、期刊创造的收入不到25亿元。电子图书市场刚起步基就陷入版权保护不利的尴尬局面,种种乱象让出版商裹足不前,创作者叫穷喊冤。 当当网总经理谢志宁称,几乎所有出版社都在诉苦,数字版权收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据他们说,每本书的平均收益居然没有超过100元的,基本没给作者分过。”作家易中天的《品三国》等著作网络上随便能下载,他在电子版权上的损失“够买一栋别墅了”。韩寒曾表示他的图书累积十年所得到的数字版权收益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 中国盗版文学网站市场总规模约50亿 与作家和书商在电子版权上“微不足道”的收入形成对比的是,未经他们授权的文本在网络上的传播效率及利益。据不完全统计,现今文学盗版网站的数量约为53万家,一家站点的建设成本仅为数万元。通过搜索引擎对盗版网站的收录与宣传,每年盗版市场总规模约为50亿元,每个盗版者每月能获得的收益少则数千元,高则上万元乃至上百万元不等。易观国际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1400多家电子书网站当中真正拥有版权的只有4.3%。 数字版权交易含糊,版权诉讼70%由网络引发 由于数字版权交易双方或彼此含糊,或彼此心知肚明,重复授权、越权授权、虚假授权、隐瞒授权等现象带来诸多纠纷。有数据显示,在知识产权诉讼中,版权约占到70%以上,在版权问题诉讼中,网络版权又要占到70%。混乱的市场环境让民营出版商身处其中如履薄冰,生存艰难,手握更多数字版权的国营出版社更不敢轻易涉水。 美国监管完善:数字出版业年增长136% 美国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方面的领头军,同时又是知识产权的大国,1998年就出台了《美国数字千禧版权法》以解决两者冲突。在一些系列法案的监管下,美国80%的出版企业已经对数字出版和电子书出版业务进行投入,它们的增长是136%。以贩卖知识为己任的亚马逊宣布2010年第四季度数据,传统纸质图书的销售和网络书店的比例为100:143。日本公布的数字是所有的纸质图书、纸质期刊销售都在下降。 易中天在电子版权上的损失“够买一栋别墅” 中国数字出版在2009年就创下800亿的年度总产值,首次超过传统书报刊出版物总值。但排除网络游戏、广告以及手机出版三巨头的贡献,靠电子书、数字报纸、期刊创造的收入不到25亿元。电子图书市场刚起步基就陷入版权保护不利的尴尬局面,种种乱象让出版商裹足不前,创作者叫穷喊冤。 当当网总经理谢志宁称,几乎所有出版社都在诉苦,数字版权收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据他们说,每本书的平均收益居然没有超过100元的,基本没给作者分过。”作家易中天的《品三国》等著作网络上随便能下载,他在电子版权上的损失“够买一栋别墅了”。韩寒曾表示他的图书累积十年所得到的数字版权收益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 中国盗版文学网站市场总规模约50亿 与作家和书商在电子版权上“微不足道”的收入形成对比的是,未经他们授权的文本在网络上的传播效率及利益。据不完全统计,现今文学盗版网站的数量约为53万家,一家站点的建设成本仅为数万元。通过搜索引擎对盗版网站的收录与宣传,每年盗版市场总规模约为50亿元,每个盗版者每月能获得的收益少则数千元,高则上万元乃至上百万元不等。易观国际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1400多家电子书网站当中真正拥有版权的只有4.3%。 数字版权交易含糊,版权诉讼70%由网络引发 由于数字版权交易双方或彼此含糊,或彼此心知肚明,重复授权、越权授权、虚假授权、隐瞒授权等现象带来诸多纠纷。有数据显示,在知识产权诉讼中,版权约占到70%以上,在版权问题诉讼中,网络版权又要占到70%。混乱的市场环境让民营出版商身处其中如履薄冰,生存艰难,手握更多数字版权的国营出版社更不敢轻易涉水。 美国监管完善:数字出版业年增长136% 美国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方面的领头军,同时又是知识产权的大国,1998年就出台了《美国数字千禧版权法》以解决两者冲突。在一些系列法案的监管下,美国80%的出版企业已经对数字出版和电子书出版业务进行投入,它们的增长是136%。以贩卖知识为己任的亚马逊宣布2010年第四季度数据,传统纸质图书的销售和网络书店的比例为100:143。日本公布的数字是所有的纸质图书、纸质期刊销售都在下降。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排名前十名的作家,在数字版权方面的收入之和不到20万元。 盛大文学2010年曾起诉百度文库,称其95%小说出现在百度文库。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议仲裁中心|191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个人藏书(2010年新购书目——2011-03-21整理)
热度 2 tangminqian 2011-3-21 13:15
1.马树超,郭扬编著. 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6 月第 1 版, 2009 年 7 月第 3 次印刷. P 1 ~ 323 . 45.00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研究—中国 2.王伟廉著. 中国大学教学运行机制研究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第 1 版, 2005 年 10 月第 1 次印刷. P 1 ~ 224 . 25.00 .高等教育—教育制度—中国 3.张厚吉,帅相志主编.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的实践与发展取向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年 4 月第 1 版, 2009 年 4 月第 1 次印刷. P 1 ~ 266 . 45.00 .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研究—中国 4.郭新宝,姚仁杰,韩信传著. 促进校企合作 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 年 11 月第 1 版, 2009 年 11 月第 1 次印刷. P 1 ~ 250 . 25.00 .高等学校—产学合作—研究—中国 5.朱小蔓著. 教育的问题与挑战 —— 思想的回应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1 世纪管理者文库), 2005 年 10 月第 1 版, 2005 年 10 月第 6 次印刷. P 1 ~ 250 . 25.00 .教育—研究—中国—文集 6.【加拿大】许美德著.许洁英主译.王嘉毅,陆永玲校. 中国大学 1895 — 1995 :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2 月第 1 版, 2000 年 2 月第 1 次印刷. P 1 ~ 319 . 31.00 .高等教育—教育史—中国— 1895 — 1995 7.毛文凤著. 神性智慧 —— 生态式教育的形上之维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年 11 月第 1 版, 2009 年 11 月第 1 次印刷. P 1 ~ 258 . 28.00 .儿童教育—美育—研究 8.蓝劲松著. 致知穷理 —— 大学发展的多维探索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研究丛书), 2008 年 5 月第 1 版, 2008 年 11 月第 1 次印刷. P 1 ~ 514 . 29.00 .高等学校—发展—研究 9.宋承祥主编.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分析与研究 —— 山东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年 11 月第 1 版, 2009 年 11 月第 1 次印刷. P 1 ~ 306 . 45.00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10.眭依凡著. 大学的使命与责任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7 月第 1 版, 2008 年 7 月第 2 次印刷. P 1 ~ 231 . 22.50 .高等教育—研究—中国 11.何炳棣著. 读书阅世六十年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3 月第 2 版, 2009 年 3 月第 1 次印刷. P 1 ~ 481 . 39.80 .何炳棣—回忆录 12.何建坤,等著. 研究型大学与区域创新体系——首都地区案例研究与数量分析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5 月第 1 版, 2008 年 5 月第 1 次印刷. P 1 ~ 378 . 49.00 .高等学校—作用—地区经济—国家创新系统—研究—北京市 13.章琰著. 大学技术转移——界面移动与模式选择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9 月第 1 版, 2008 年 9 月第 1 次印刷. P 1 ~ 237 . 19.00 .高等学校—技术转让—研究 14.张振助著. 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论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丛书), 2004 年 5 月第 1 版, 2004 年 5 月第 1 次印刷. P 1 ~ 332 . 22.00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国 15.郄海霞著. 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城市互动机制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年 3 月第 1 版, 2009 年 3 月第 1 次印刷. P 1 ~ 310 . 26.00 .高等学校—关系—城市—研究—美国 16.周明星主编. 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 30 年( 1978 — 2008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8 月第 1 版, 2009 年 8 月第 1 次印刷. P 1 ~ 353 . 48.00 .职业教育—教育史—中国— 1978 ~ 2008 17.徐小洲等著. 高等教育论——跨学科的观点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研究丛书), 2003 年 1 月第 1 版, 2004 年 9 月第 2 次印刷. P 1 ~ 494 . 28.60 .高等教育—研究 18.徐国庆著. 职业教育原理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丛书), 2007 年 12 月第 1 版, 2007 年 12 月第 1 次印刷. P 1 ~ 293 . 35.00 .职业教育 19.万文涛著. 大学科研团队的培育研究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新视阈文丛), 2009 年 9 月第 1 版, 2009 年 9 月第 1 次印刷. P 1 ~ 179 . 28.00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20.
个人分类: 亲情纪念与生活|2061 次阅读|3 个评论
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中国核砖家危害猛于虎
热度 5 冯用军 2011-3-19 15:05
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中国核砖家危害猛于虎
人类有史以来的核电站事故都是发生在号称最先进的核科技国家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美国——三里岛,现在轮到日本——福岛,我们宣传目前核电站技术世界先进,那下一个?这些巨大的核灾难的发生,哪一个不是那些所谓的核砖家引诱政策制定者(核部门)和商人(核公司)勾结攫取昧心钱而引发的人祸? 目前来看,世界范围内减少或抛弃核电已经是大势所趋,不能因为美国日本核电比例多高多高,我们就一定要建核电,为什么不比下非洲、东欧、北欧、澳洲等地区?德国默克尔已经宣布挺贱德国核电站,接下来是美国、英国、委内瑞拉、巴西... 应该考虑到美国近30年核电几乎是0增长,日本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日本有大江大河,或者有大量煤炭石油,或者我提出的潮汐发电技术、洋流发电技术、海浪发电技术成熟,小日本鬼子也不会全国建核电站,万一它主动发动战争,除非是日本沉没或者再次发生毁灭性灾难的前夜,豁出去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要忘了日俄战争、中日战争都是日本发生重大地震灾难后发生的。 一味的鼓吹核电多么的先进的那些既得利益集团是让人唾弃的。如果核电真的那么安全,为什么不建在北京附近? 日本鬼子的日本东京电力公司,都敢欺瞒日本政府和民众福岛核电站发生20多年的核安全事故,何况是建在中国的国有控股的中广核集团,为了最大可能地攫取利润,他们的血液里连一个道德的基因都没有,谁敢确保他们不欺骗政府、欺骗我等平头老百姓?再说,核电这么专业,核电站建设这么多巨资,即使中广核用豆腐渣工程欺骗我们、欺骗政府也看不出来,即使有人看出来,由于腐败充斥其间,那些既得利益的如冯毅、孙华山、杨长利、寇 伟、 朱志远、秦锡伟 等所谓核砖家,他们会说出来吗?肯定不会,跟谁都有仇,他们跟钱、权、色有仇吗? 图1 中国核电站简图 图2 东亚地区活动构造简图。箭头代表各地块运动方向,箭头中数字代表构造逃逸的期次。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相向运动的平均速率约6-9厘米/年,日本海沟向外海的迁移速率约2厘米/年。引自嵇少丞《地震与中国大陆形影相随》,科学出版社2009。
个人分类: Science Journal|5951 次阅读|4 个评论
秋窗,残漏
guangyin 2011-3-18 19:44
秋窗,残漏 好久没有想到大观园里的宝玉和众姑娘们了。才刚翻音乐,先听了《秋窗风雨夕》,很有韵味;一并将其他几首找来,听着。姑娘们的菊花诗,海棠诗里的字字句句都很有意境。想来自己那阵真的很迷红楼:暑假在家里除了帮忙干活,走亲戚;看电视则是少有的,经常是拿来那本岳麓出版社的红楼翻看。暑天的傍晚,在家外,田野旁边的阴凉处,看看宝玉如何讨姐妹们喜欢,晴雯又怎么和秋纹拌嘴了;甚是欢喜。当然87版红楼也很是喜欢,里面的场景,音乐都很不错。看到最后一集,被抄家后,宝玉拿着那琉璃灯,呆呆地在河边走着。到了仲秋之夜,原本是团圆之时,身边却一个亲人都没有。恰巧云妹妹也在船头烧香祈福。两人相视却不敢相认,湘云问“桥上拿灯的是谁?”宝玉问“你是谁?”湘云“你是贾家的人吗?”。。。 到最后“爱哥哥”“云妹妹”地哭喊起来。 在家里当着妈妈和哥哥的面都抹泪。。。 那段时间痴迷于什么啊,还曾经一度以为自己喜欢踢球的女孩子。。。 突然回想起来,自己也曾很喜欢那些大观园里的晴雯,湘云,黛玉们。 即便过去了几百年了,还是希望脂砚斋本人在红楼梦里对应着 湘云。那句“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就是对后来的一个安慰了。想来有“湘云”陪伴着,曹雪芹写红楼的日子过得也还好吧。对得起。
22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值分析课后参考答案2(清华大学出版社)
sobolev 2011-3-16 23:34
数值分析参考答案(第二章).doc
54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字出版是一场大忽悠吗?
热度 13 renxiang 2011-3-11 14:40
前些日子,跟一些出版人交流,有人调侃道:数字出版说白了,就是一场大忽悠。无论是互联网企业、移动运营商、IT技术商,还是某些先行者,为着各种不同的自身利益,集体忽悠起一个新产业、新领域、新泡沫。 此言偏激,却不乏惹人深思之处,尤其对数字出版从业人员而言。 大忽悠之一:拔苗助长 理论上讲,中国传统出版落后于西方现代出版近百年,而数字出版给了国人一个表面上同步起跑的机会。可是,国内的产业、文化、法律与社会语境适合数字出版吗?出版社积累了足够的实力、技术与人才储备进行数字化转型了吗?国人的数字阅读习惯培育起来了吗(注意:我说的是阅读书籍和深度阅读的习惯,而不是阅读短信等碎片化信息)?国内的版权保护能够让内容提供者吃饱肚子吗?别的不说,就数字出版的阵痛而言,政策制定者能够承受实体书店和出版社倒闭,编辑失业,出版审查监管真空的社会后果吗? 考虑到这些问题,有些数字出版的模式的确是在忽悠。 不过,中国数字出版应不应该拔苗助长?应不应该以数字化来带动产业升级、文化进步,乃至社会转型呢? 大忽悠之二:无米之炊 无论如何天花乱坠,到目前为止,数字出版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让广大老白百姓心甘情愿掏腰包”的商业模式。具体点说,数字出版还没有出现电影业里的冯小刚和《让子弹飞》。汉王号称百万销量,不过多数机器属于商务礼品,购买后就扔在老板办公室里睡大觉了;付费期刊阅读方面,除了IPAD的粉丝炫耀消费之外,真正大众市场的回应还有限;出版社上马的图书数据库,有多少用户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唯一盈利的学术出版方面,也是“不得不”消费,与电影产业对比,那就是当年的包场。 连可持续性发展都没法保障,有些数字出版言论的确是在忽悠。 不过,如果能继续把老百姓都忽悠住了,也不是没有希望,呵呵! 大忽悠之三:杞人忧天 典型言论就是出版社倒闭论,纸质图书消亡论,实体书店破产论,换言之,数字化阅读必然取代纸本。对多数人而言,如果要仔细阅读20页以上的内容,一般都会打印出来。很多读书人的嗅觉仍然对纸本书香情有独钟。那种知识的味道仍然充满魅力。还有媒体消费的滞后性因素,数字出版如今还属于精英媒体范畴,也就是社会上的高学历、高收入、高信息素养者使用的媒体。就像当年电视、互联网开始流行时一样。对社会大众而言,其对新媒体的使用有相当大的滞后性,国内尤其如此。想想还有多少人看春节晚会就明白了,这些人就是纸本图书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的上帝。等等…… 考虑这些因素,某些杞人忧天、危言耸听的言论的确有忽悠之嫌。 不过,对于有野心的出版商而言,对于年轻一代从业人员而言,如果不想在未来成为服务于两低一高人群(低收入、低学历、高年龄)的文化工作者,那你还真得面对数字出版引发的受众转型。 大忽悠之四:望梅止渴 最典型的论断就是“内容为王”,内容平台双赢。这是移动运营商、互联网平台给传统出版社的最大忽悠。任何分成比例,如果没有透明的销售数据、用户资料做保障,都是空谈。打着内容为王的旗号,从内容制造者手里廉价获取内容,这是国内数字出版虚火的根本原因。出版社在这方面多数都被忽悠了。分成比例无非就是望梅止渴,想想当年出版社在版税制上跟作者玩的花样就明白了——这也许是报应?! 想到这儿,传统出版社在授权版权时的确要擦亮眼睛。 不过,“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嘛,出版社要善于谈判,尤其在销售数据的共享方面,谷歌已经打样了。数字阅读的用户数据透明在技术上、商业上和实践上是“可行的”。 数字出版本身不是大忽悠,从事数字出版的人当中有太多“大忽悠”了。
个人分类: 数字出版|6729 次阅读|26 个评论
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 之二【2-3-06】
ljkf 2011-3-10 08:22
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2-3-06】 ----刘学浩学导式研究系列讲座(2006-03-02) [声明:本文是对刘宏武主编《课程改革教师岗位培训资料包--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择》(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有关章节的择编与缩写,并进而在借鉴基础上融入了择编者的思索与观点,试图有所创新和超越] 北琴海鹏 7. 11、学导式民主教学--商量,商量,再商量[8、3] 魏书生每次上课,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咱们商量、商量”。他积极主张教学要民主,也就是要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从教学目标、内容,到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以至具体的教学方法,都与学生商量,甚至,像教学改革这样的大事,也和学生们商量,尽可能达到师生认识的统一,使他们理解老师、支持老师。他到各地上公开课,天南海北的学生经他一“商量”,一会儿就跟老朋友似的,对魏书生不感到陌生,不再拘束,学生们的积极性就起来了,就情不自禁地在魏书生一个又一个商量的引导下,来思考这堂课学什么,怎么学;他也迅速地和学生们的心连在一起,能钻进学生们脑子里去,分析各种各样的学生性格、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的不同方式,这样说话就很容易投机、好配合,课便上得非常顺手。 魏书生还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些资料:美国大学办的7年级尖子班,用105课时学完4年课程;苏联小学语文课本的字数是我们的9倍......学生们问:“为什么差那么多呀?”他顺势引导:“最主要的差别,是教材和教学方法。”“老师,那我们就改一改教学方法吧。” “改?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啊。”“那就自己闯!”魏书生又故意激发学生:“自己闯,成功了还好,跌倒了呢?”“跌倒了就自己爬起来呗!”学生们改革的劲头很高。 “那么,你们就经常观察我的教学方法,看哪些好,哪些不好,经常提看法。这样,才能少走弯路,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些,好吗?”“怎么不好呢,就这样办吧。” 就这样,通过和学生商量,魏书生的课少上或不讲,让学生自己留作业、批作业,每学期用两个月结束课程再讲补充教材、读课外书、写日记、到野外观察、让学生讲课等一系列做法,都得到了学生们的充分理解、配合。 不仅仅上课、连批评学生的方法,魏书生也和学生商量。 有个学生拿着字迹潦草的作文让魏书生检查,魏老师问:“你是让我坑害你一次你,还是让我援助你一次呢?”这个学生一听,很快就明白了,不好意思地笑了;再交上来的作文当然是字迹工整的了。 “某某同学犯了错误怎么办?用什么方法处罚?请大家发表意见。”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犯错误就该撵出教室!”“要不,3天不让他上课!”......魏书生提议:“犯了小错误,罚他给全班同学唱支歌好不好?”......“犯比较重一点的错误,就去做一件好事来补偿。”......“犯了严重错误,就写一份500字的说明书--不是检讨书,他可以为自己辩护。如果确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写明犯错误的心理活动过程就可以了。”魏书生让学生们表态、表决--一致举手通过。后来,这个师生们商量出来的“惩罚”方法一直沿用。 学导式主张: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依靠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遇事多和他们商量。教师运用学导式民主教学,就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对学生指责、埋怨命令,这等于在师生心灵之间挖鸿沟,只能增加相互不理解、不信任的程度--降低育人与教学的效率。 =============== 7-12、学导式教学-备课、教课、评课、测试,让学生“真能行”[8、2] 1、学导式民主教学,变教师单一备课为众多学生参与的民主备课 学导式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活动量、活动时间必须大于教师的活动量和活动时间。在教学过程中,主人(学生)对教法、教学内容有建议权、甚至表决权。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是学导式基本教学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可以自己查字、词典,找资料、定学习方案;可独立自主地解决课后的思考和练习;可让部分学生编某一课或某方面内容的教案;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提高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2、学导式民主教学,变教师单方灌输为师生双向交流的民主教课 在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时,包括精讲时,可让学生走上讲台,学生讲、学生听,学生议。一节课尽可能多的安排学生讲,可让一个学生讲一个方面,所讲的内容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锻炼了学生思维力和表达表演能力的胆、才、学、识。 学导式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多鼓励;学生经过多次试讲,由不习惯到习惯,都愿意上台试一试。 准备上台的学生事先要做准备工作:征求同学意见、请老师引导、示范;查阅有关资料,写成讲稿,一般要准备一两天时间--这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可使所学的课程有凝聚力。学生通过备课懂得了怎样学好一堂课,。同样,也懂得了怎样学习其他课程。经常如此,自然便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 3、学导式民主教学,变教师单方评课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立体评课 老师和领导认为讲得好的课,学生不一定认为讲得好,或者根本认为并不好--学生没有理解、不能消化、不会操作、应用不了--达不到学生说“我能行”。这样的课,学生能说上的成功吗?--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对教师在教风、教态、教法等方面,可以提出许多好意见。只要教师和领导认真听取,实行学导式民主教学,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素质-不断优化5个层次的智能结构。 4、变教师考学生为学生自我考试 师大附小的自我考试实验,效果较好:要求学生出考卷(个人出、有时小组集体出),互相考,及时批(小组集体讨论评分标准、批卷),当堂订正。学生能自觉地复习课文,还从参考书中找试题类型,都想把考卷出的形式新、内容多、难度适当。教师不仅达到了让学生系统复习旧知识的目的,还从中了解到教材的重点难点。 魏书生的考试方法有:人人都出题(但题不能出偏、出怪,要围绕教材的基本内容;结果包括学习差的学生都动起来了--他要考别人,先要自己弄明白,并且要作出标准答案、定出评分标准...)、学生互相考......这样一来,会的知识得到了复习,不会的也找出来搞懂了;学生们由开始时被动地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 7-13、学导式对教师和教学领导学在导前的要求[8、1] 学导式是对教师专制教学--以独裁者身份主宰教学活动、说一不二、让学生唯命是从的彻底否定。 学导式对教师和教学领导学在导前-实行民主教学的要求: 1、要学会为每个学生的发展--5个层次智能结构--五元智能的优化创造条件;学会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导、多人异步、教学个别化--让优生不断出现,让差生也跟得上,特别要学会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殊兴趣,要爱护每一个学生的发现与创见。要鼓励学生质疑,;要学会利用学生好强、好胜的特点,激励学生进步。 2、要学会同学生互相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根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服从关系。要学会设身处地运用学生的认知结构来思考如何教学、学生可能作出的反应;课堂上要平等交流、共同探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与学生朋友般交流感情--以一颗赤诚的童心去感受每个学生的喜怒哀乐,让心灵贴近心灵,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形象美好的境界;学会与学生同志式地探求真理,--尊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提倡师生展开观点争鸣,鼓励学生公开指正教师的教学错误,让学生对教学有监督和评价的权利,从而, 用尊严赢得尊严。 3、要学会当辅导员,不要当保姆。学会发挥班集体和班干部的作用,使之成为教学的得力助手。 4、要学会在“导”(辅导、帮助、设计、组织、指引)上多下功夫:教师绝不仅仅传授知识,更要学会做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生活的引路人、不同意见的交换者。要学会引导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体会教师的要求、体谅教师的心情。 7-14、学导式是自学为主的自主教学,能让小先生上讲台[9] 传统旧习惯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完全依赖教师的学习活动,是教师“要我学”。而在学导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从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很快达到较好地独立学习,--从基本依赖很快便相对独立、到完全自主学习--自学为主。 学导式是自学为主的自主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和学的全过程,学导结合,并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学生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我要学”。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提出自己的学习策略、方式等进行自我强化,以此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标。学导式自学为主,会让优中差生“各行其道”,“优生不封顶,差生能保底”,各类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现代教学论认为,自学为主既是一种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自学-探索能力,形成学生领悟知识、熟练技能、开发智力、锻炼能力和优化品行人格这5个层次的智能结构--优化五元智能),又是一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学习时空、学习评价等方面,促进学生对更大程度上自主;要求学生有明确的目标追求和使命感,有活跃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又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学习与行为习惯)。 山东高密4中有一年扩大招生,有两个班没有语文教师。只好给这两班同学订出计划目标,把课堂教学时间全放给学生--有时连续几堂放到阅览室里。过了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非但没拉下,反而比平行班略胜一筹。这使教师们坚定了废除讲析式的决心,实行自学为主的教学改革。 学导式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自学能力为突破口,从而优化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和自立的品行人格这5个层次职能结构--即优化的素质为根本目标;体现了“创设环境,给学生以独立学习的自由”“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习效率”、革除了旧传统教学重课内、轻课外,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重局部、轻整体的弊端,突出体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地位。 学导式教学过程突出了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这4个基本环节,其中可以包括必要的几个阶段(准备、组织课堂教学、能力迁移、检测总结)、不同课型(专门的自学填表、问题讨论、专门研究、学生测试与讲授、训练能力迁移、单元过关测试等): 1、自学:准备、明确(或展示)单元教学目标、自学一个单元的教材、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自编一套练习题,并提出疑难问题等; 课型是自学课、自学填表课。特点是专门用于学生自学,教师不讲。 2、解疑:学生讨论析疑;课型是问题讨论课,特点是学生充分参与,畅所欲言,尽量达到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凡学生讨论能解决的,教师不再讲;讨论解决得不好或没有解决的,教师适当引导、点拨,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讨论,直到把问题解决。 3、精讲:教师针对自学与解疑中的重点、难点,讲方法、做示范;要讲精(用精练、准确的语言,讲重点、关键,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抓关键讲精华、讲规律、讲体系、讲以一带十的地方)、讲深(从深从广上将基本知识浓缩和扩大,点出未知数、化深为浅,吸引学生钻研和探新)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学生则深入思考(理解、记忆)、疑或讨论;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理解的,在有准备的基础上积极发言。 课型可以用专门研究课(是问题讨论课的深入和强化):可用讨论作为上课的基本形式,但讨论的内容要深许多、或者广度大,学生不易把握,需深入思考、争论,由博返约,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须有更高更强的机智与应变能力--使学生讨论既热烈、又排除干扰,始终围绕专题展开。 上海崇明中学高三班13位小先生上讲台已半年多。每周2-3次。小先生们说:“找准适合同学没胃口的题目,真难”;“把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讲出来,同学们爱听!”这不仅为课堂教学“拾遗补缺”,更是绝对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提前适应社会的需要。 上海实验小学4年级学生,在教师教完同类文章的一两篇课文后,他们自告奋勇--自己备课、找资料、写教案、上台教课,教师从旁指导;师生同学习、共探讨。 4、演练:学生相互完成自编练习题。 课型可用学生测试与讲授课:学生利用自编的试题互相测试,然后交换试卷,由命题者批阅并负责对答题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评。可用能力迁移训练课和单元过关测试课等。 上海崇明中学高三教师的作文自改自评实验:每个学生有两个得分:作文分和评改别人作文的得分,成为激励每个学生奋进的强劲动力,形成师生交叉式的多向思维流动,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学与演练的作用。 为了创设环境,给学生以独立学习的自由,高密一中语文实验室形同阅览室,配备中学阶段必读、选读、参考3个层次的课内课外书;另配备相关的音像、软件资料及投影仪、录音机、放像机等教学器材,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帮助使用;在实验室教学,学生可以根据统一编定的学习目标自由选读、互相切磋;与老师共同讨论,从中探索、汲取知识,真正体现了自学为主的学习自主性。每周只有两节课在教室上,学国家统编教材。该校实验的初步结果表明:学生阅读量增加了4.2倍;写作能力也有显著提高。 上海实验小学在自学为主、少教多学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5年级开设“独立阅读讨论课”:学生自己组织提问、回答;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记分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提前毕业;对有特长的学生,促使他们冒尖;鼓励通过自学申请免修部分内容,经批准后可不跟班听课,按照个人计划自学。对有困难的学生,成立“振兴小组”动用各方面力量进行“综合治疗”。 === 7-15、学导式是注重人际关系、信息交流和社交-管理能力的教学[10]   学导式侧重育人、注重以人为本,教学目标由单纯传授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到提高人的素质--追求5个层次的智能结构--五元智能的和谐发展。这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由以知识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移的大趋势。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态度的起伏变化过程;学导式在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同时,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和品行人格结构--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逐步学会能动地把握自己的情绪。与此同时 ,在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下,不断发展意志调节能力和社交管理能力,师生、学生间互相关心和支持,不断付出意志努力,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将会普遍上升,从而取得学习和活动的成功,取得交往的欢乐。上海市重庆路有个小学注重师生相互尊重人格、教学中排除强制手段,不给打坏分数、不向家长告状,不在课堂上指责学生,引导小学生参与师与生的共同活动中,密切合作,使每个小学生相信:他能天天向上,都能有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 学导式的课堂既有师与生(个体、群体)之间的互动,更有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互学、互助的多向交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教学组织形式包括班级、小组、个别相互结合的多向交流、多边合作的多样形式;教学方法便发展成为“学生主动学、教师主动导”为特点的的学导式。在演练这一环节中,学导式根据需要,可大量运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扮演角色、游戏、讨论等,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教学高效、低耗、速成、愉快。魏书生在课堂上常常讲得很少,更多的是让学生们提出问题、承包学习任务,引导他们互教互学、相互切磋、讨论求解、共同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得到充分体现。 学导式在解疑、演练这两个环节中,取消学生传统座位排序形式,便于群体合作、互教互学、尝试、实践;最便于小组学习,增进同伴友谊、学会相互关心与理解--提高学业成绩,习得合作技能、正确对待合作与竞争,锻炼各自的社交管理能力。 山东省邹平县有的初中语文课分组学习的做法:学生按成绩分优、良、中、欠4类(分别定为1、2、3、4号,各自分别承担学习小组的主持、监督、协调、观察的组内职务)、兼顾性别、个性等各方面条件分成“组间相同、组内异质”的4人小组,4个人既有分工的义务、权力、责任,又要共学、互助、团结、尊重,加强协调,都要发言、提问、解答、共同提高小组的学习质量。 学导式变学生传统座位前后排序形式为小组排序形式,采取马蹄形、扇形、大小组交替、学生自愿组合、结伴、有分有合等等形式,以有利于师生培养能力优化5个层次的智能结构进行活动为前提,使教师置身于学生之中。这既便于与学生讨论、交谈,进行情感交流、指导学生会学、巧学,也使学生把情感交流作为动力,进行充分的讨论,积极的探索,处于自我教育的积极思维状态,通过各自的听、想、看、说、做的主动学习活动,掌握自学方法;使听、看、说有机配合,耳、手、眼、脑、口并用,提高了信息传输速度。这样,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好品质、意志、意见和方法,学会与周围的人交际;在互助与共同进步中培养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交管理能力;这样,自动、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达到肯学、爱学,既掌握知识,又开发和优化智能结构。这样,学导式教学处于灵活的积极状态,便于师与生共同参与教学探索过程、共同进行创造、得到发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导式的学生参与教学,是比启发式教学更前进一步的教学状态:便于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充分发表各自见解,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便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参与意识,把握参与机会,创造参与气氛,发展社交管理能力。 =========== 7-16、学导式教学是理解和掌握学习过程发挥智能情意功效的教学[11、12] 学导式的教学与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开发智力、锻炼能力、形成人格品行的行为发生发展的过程。学习什么(即学习的对象、产物-结论:概念、规律等等,必须以理解为基础)重要,如何学习(即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学习过程是理解和吸收所学对象、产物的前提和依托)更为重要。因而,学导式教学改变了那种旧传统习惯的、死记硬背注释和结论、忽视知识、符号和实际事物的联系、高分低能的机械灌输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学生参与获取知识、技能的全过程,从中学会形成概念与规律、缜密思维的认识活动的思考方法,通过双重控制--控制获得的知识、掌握结论,同时控制获得知识、技能的注意指向、记忆方法、思维操作等造就创新型、开拓型人才,真正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因而,实行学导式教学, 学生是积极地独立发现和利用外界信息、理解学习过程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的主体,同时是接受教师教育影响的客体。这是学习的最佳状态。 学导式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涉及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信息,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尽可能充分的、丰富的背景,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内在动机;适度地再现人类的认识过程和渗透在摄取、筛选、存储、加工、输出信息及操作过程中的思考方法、智慧和智能-主体性的创造功能;注重研究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能的思维过程。学生的学是参与探索,而教师的教则着眼引导,创设情境。例如,初中生形成“力”的概念:在学生建立“力”的概念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刚才我们建立“力”的概念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列举、演示这些事例?”“为什么要建立“力”的概念?”最后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总结:从生产生活所见到大量事例中,分析和找出共性,从而抽象概括出一个物理概念,是今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事例-→共性-→概念”的认识方法。 学导式教学中,教师要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要注意创设情境,引起学习意念;建立充足的感性认识,提供有结构的研究素材;概括上升,抽象出概念,适时强化,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结论--充分感知、逐步抽象。例如,小学自然课“导体和绝缘体”的教学:先给学生提供一个小电珠不亮的电路,要学生从电路中找出小电珠不亮的原因--细铜丝能导电,但它外面包着的塑料不能导电;学生领悟到,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学导式教学中,教师还要展示知识发展的过程:通过变式练习和建构性复习,使学生多角度地审视结论,并把结论纳入认识结构之中,在结论的指导下运用。例如,上述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教学:引导学生研究,常用的家用电器中,哪些部分是导体,哪些部分不是导体,为什么? 学导式教学依据马克思关于人在他的主体活动与客观环境有机统一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哲学原理,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西方现代科学的积极成果,融会贯通,综合创新,构建了富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教学理论体系。学导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强调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的辩证统一,是掌握知识、技能、开发智能--包括情感-审美能力和意志-调节能力的情意功能进而形成品格行为的辩证统一。学导式教学不但重视研究对知识因素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开发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同时发展自学-探索能力、革新-创造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健体-操作能力、社交-管理能力、情感-审美能力和意志-调节能力,还重视提升行为品格(性格等要素),不但重视让学生发挥上述智能结构中认知功能的反映作用,同时还重视发挥情意功能的动力作用。把情感-审美能力和意志-调节能力的情意功能融和在智能结构中,更能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能动地选择学习内容,努力改善学习态度。调查显示:同一班级学生在情绪好的情况下(情感审美能力和意志调节能力的情意功能自觉发挥时),课堂提问15人次,内有7人次有创见;而在情绪差的情况下,提问仅4个,发言10人次,质量均较差、并无创见。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和意志调节能力、发挥情意功能,学导式教学要求教师用心创设情境,引发动机、激励情感、焕发兴趣、启发讲练、多向思维、发展智能、整体育人。有人对此概括为下列要点:亲密的师生关系很融洽的同学关系;适宜的学习环境,无强烈的光、色、音、味刺激;课堂情调以愉快为基调,有疑问、有争议、有笑声;学习的情意调节的动力因素和认知的反映因素时而平行发展,时而合而为一,不存在厌倦和思想溜号;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只有在学生力不胜任时,教师才进行必要的讲解、示范和指导。 实行学导式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和意志-调节能力、发挥情意功能。江苏省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经过长期探索,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进行情感-审美能力和意志-调节能力的培养:通过知、情、意统一的教育途径,走向真善美有机统一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从生活直观的形象思维到抽象深刻的逻辑思维,把右、左脑开发有机结合; 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理育人有机结合;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和基本训练扎实刻苦相统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苦乐结合。 学导式教学法也是“愉快教学法”,让学生体验到自学的幸福和欢乐--学在导前,让学生愉快地投入、参与、反馈。形成良性循环。魏书生在教学中也用心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自学-→解疑中的“定向”把师生的情感集中指向具体目标;“自学”、“讨论”使全班学生口到、眼到、手到、耳到,参与教学的热情强烈,兴趣浓厚,全神贯注、思维积极;精讲-→演练中的“答疑”是学生的情感进入了“愤悱”的境地;“自测”“自结”使学生的情感被引导升华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满足每个学生自我实现的情感需要。 学导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意志-调节能力和表达-表演能力时,注重把课上得有情有趣。天津市有位特级教师上语文课,把教材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水乳交融地贯穿到教学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练读,教师范读,配乐朗读,读中理解,使学生思索、动情、明理。辽宁省有位杨梅香老师教小学3年级语文课,注重训练学生“有表情地复述”:学生拿到一篇课文,经过自学,扫除文字障碍后,经过十几分钟边读边思考“琢磨”,便可绘声绘色地复述:激昂处,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抒情时,形容逼真,娓娓动听。述者意气风发,听者聚精会神。复述结束,大家评议。这种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情感,加强了学生对词语、对语文的理解和记忆力,尤其是表达-表演能力。 ===== 7-17、学导式在实践中构成有机统一体的10条开放性基本特征之一--,学在导前、多人异步[13] 学导式教学开发智能培养人才,在实践中构成有机统一体的10条开放性基本特征之一--学在导前、多人异步:求学者、学生各尽其力,全班同步与小组互学和个人自学合理组合,各得其所。学导式要求学在导前,不仅指学生、求学者,同样要求教师、领导、管理者要学在导前。启发式却只要求教师去启发学生、并不要求学生去启发教师;而教师、领导、管理者运用学导式的导法来自学习者不同的发展水平、多人异步的实际学情。 学导式运用自学为主,学在导前、多人异步:求学者可以充分利用已知因素发挥潜力探究"学材"、质疑问难,感知、体验;学习者学中求导、争取恰当引导、在独立走路的实践中增长才干,使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有效性; 学习者各尽其力,努力争取达到各自尽可能的高水平;群体同步、小组互学和个人自学与个别指导合理组合,各得其所、都可体验到愉快与成功。[以上,见《个人建议:启发式应向学导式发展》2005-9-10] 学导式运用自学为主,学在导前、多人异步:从个人自学、演练开始,求学者以个人自学为基础必然发展到寻找其他成员相互帮助、进行小组学习,以小组学习为诱因又带动个人自学;在本小组完成作业时,还会产生与其他小组竞争的心理与活动,产生对教师点拨、提示、评价的需要,这样,与师生合作、以小组学习为基础组织全班教学,以班级教学为背景开展小组和个别教学,从而使个人自学、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达到高潮。 多人异步相对的是班级同步: 一个教师面对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许多学生组成的班级同步教学制,对比一对一的个别教学制,同步教学存在的弊端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和个体的全面发展、不利于个体化的及时而有效地反馈矫正;不利于教师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同步教学的基本特点是统--教师统讲(对全班统一讲授)、统问;学生统听(全班齐听教师的讲解讲述)、统练。 学导式的多人异步教学,以班级教学为背景、小组教学为依托、个别教学为基础,将上述3个教学形式有机结合,交替使用。这是把一对多的班级教学制与一对一的个别教学制结合起来的群体个别教学制。学导式的多人异步教学有统有放,统放结合,以放为主。提高课堂上放的时间比例;同时,尽量“多人”化--学生自由读、议、说、练等“多人”活动,提高学习频率。 学导式异步教学的放,主要指“自学-→解疑-→演练”这3个基本环节;指学生自学和小组学;如,语文课中的独立阅读课、基础训练课、习作实践课,数学课中的计算课、练习课、珠算课,要以放为主--学生集中注意力自学,老师不打断学生的思路,只作个别辅导--上课和自习的界限就逐渐消失了。; 使教师走下讲台,实行小组和个别辅导,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以利于调动个人和小组的积极性。年级越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越强,课堂上放的活动就越多。 学导式异步教学的统,主要指“精讲”这个环节,以学科、年级、课型的不同,如语文阅读课中的讲读课,作文评讲课;数学课中的概念课,可以统为主。教师要做到统而不死--要抓住重点、难点进行精讲,抓住关键处提问,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兴趣;问题、考题、作业因人设计,使各类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学生就能动用多种官能、五元(5个层次)智能结构, 唤起注意力,激发思维力,调动情感审美能力。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既面向多数,又兼顾两头。 学导式异步教学的统,教师亦可在刚上课或将下课前向全班进行启发与小结。恰当强调统一进度、要求、措施,以保证学生的共性发展。 放,也有常规:每项活动,怎样起始、终结;采取什么方法;如何掌握时间、达到要求,等等,教师都要心中有数;学生各得其所、人各有事--不断提高自学探索能力。放而不乱,要选派好组长,放到小组的活动,由小组长主持开展解疑、演练、问、答、议、读;放到个人的活动-个人自学,组长组织相互检查、监督-不断提高社交管理能力。学生之间出现既竞争又合作的局面,从而保持学习积极性的持续高涨。 上课以放为主,学导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上课的传统习惯观念。自学-→解疑-→演练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精讲、教师的讲授、指点、答疑成为课堂学习的辅助形式。教学方法不再是教法的同义词;学法的研究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课题。即有自主自控的人自为学,又有班组集体中的互教共学,学导式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个性适应,学生个体活动的时间量明显增加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还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近年来利用多媒体网络传播手段开展教学,使师生相互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自定进度,超越时空限制,各自进行自学,实现教学的个别化。 学导式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可形成各层次学生递进的机制:教师可把学生按五元(5个层次)智能结构发展水平区分为低A(教学目标要求可降低起点)、B中(为基准)、高C(目标要求适当提高或扩展)三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分层提高。充分注意低、中、高学生及其不同思维类型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用不同的要求和措施使得慢者慢学、快者快学--学习同一课本的进度不一,可以遥遥领先,甚至超前使用下册课本--单式教学可变为复式教学,各自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学导式强调学在导前、自学为主、多人异步--独立阅读、思考、钻研、独立解决问题,同时要求学导结合--善于求师、互帮互学,把学生自学的个别化和教师引导的异步化统一起来,有助于打破沉闷的教学空气,从根本上改变长期形成的低效教学--不利于学生五元智能结构的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具有自学探索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学习主人,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深化的目的。。 班级同步教学让位于学导式多人异步优化五元智能结构,可以有根据地说:这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 7- 18、学导式教学的考核与评分、评价[19] 评分是用分数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分数只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一种简单的量化形式。现行的评分方式弊端不少: 1、它通常以记忆与理解为中心,而其领域却又十分狭窄; 2、它通常以纸笔测验的分数为依据,将学生在某一期间的学习成果排序,确定学生的优劣,进行综合判定; 3、往往为评分而教学,不是为教学才评分; 4、上述问题,造成了应试条件下的教学偏重于训练应试技能 而不顾及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等五元智能结构的培育。 这样,使实际的教学活动失去了均衡:滋长“为分数而学习”“为获得高分而奋斗”的消极心态,使分数成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因,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并不能给学生提供明确、具体、全面的反馈与矫正信息,不利于学习的改进与提高;评分制过分强调竞争,不利于培养互助合作的良好品质;分数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的智能结构开发;分数容易形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不利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有人说,现行的评分方式从本质上扭曲了学校教育,使考试和评分成为诸恶之源;所以,现行的评分方式是非教育的、反教育的。因为它,不仅无助于学生品行人格结构与五元智能结构的成长,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失衡造成的严重弊病,也可以说是许多国家的通病。 因此,要变评分为评价。评价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行人格的掌握程度和发展水平所实施的实质性判断(这是诊断性评价--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以便使课程、教材和教法都能适合学生的基础个性)。评价重在衡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五元智能结构的过程(这是过程评价,又称形成性评价,使师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为长善救失采取适合的于各个学生的矫正措施)。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学生的学业,为防止出现差生,保证95%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从评分走向评价,必须改革评价内容和方法: 1、变片面评分为全面评价、变评分为写评语:科学的评价要从学生的身体、心理、文化诸方面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品行人格结构这五元智能结构的整体素质。,不引导学生追求高分,可在评分的同时写评语或变评分为评语,特别要防止把分数当奖励或惩罚手段。 学导式的全面评价由教师、学生集体和个人分别进行,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没有分数的约束下学习,取消学生不及格的分数只报告进步情况。 2、变只注重评定结论为注重日常发展过程的随时评估、定期开展自评、互评: 过去偏重期末考试的成绩、对学生提出结论性评语。现在,为不断激励学生的发展,要注重平时的评估,使评估成为重要的教育活动。不是等学习结果出来后再评分,而是边教学、边评价、变矫正,把评价渗透到学习过程中去。注重鼓励,以评促学。一个单元、一个阶段、一个学期都应有评价,经常、定期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活动;同时,教师要认真作观察、记录,在平时评估基础上做好阶段评估。评估重在对学生起积极的教育激励作用 :对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不论先后、不论优生、差生同样肯定,对中、差生特别要在全班表扬、及时向家长报喜。评估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导式重视实行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家长参评相结合,充分交流信息;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的意志调节能力,包括:通过自学-看书、教师评讲和正确答案独立判断自己答案的正误;能借助教学目标找出自己的知识缺陷、错误原因;能准确估价自己的学习水平;会根据评价制定矫正和发展性学习方案,及时补救自己的知识、技能等智能结构中的缺陷。对此,教师要及时指导,使学生养成经常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品行的好习惯。 3、停止百分制,实行等级制,以奖励性评价为主: 百分制注重单一的分数评价,追求评价的“精确”与量化;把分数作为一的评价标准,其结果使老师、家长、学生围着分数团团转:为了帮学生取得高分,老师搞题海战术、家长请家教、搞陪读;学生放弃个人的兴趣爱好,整天埋在作业堆里不能自拔。而取得高分者思想品质未必合格,常有高分低能现象。 科学的学业评价应是综合评价:既重当前的学业状况,又为今后发展做积极导向,可用等级制评定--综合性、激励的、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等级制评定的范围包括可必修课和活动课。内容可分认知(知识和技能)、情意(含态度和习惯--情感审美能力、意志调节能力等)和兴趣爱好特长3个部分。 各科学业成绩评定的结果划分等级加上描述性评定相结合。认知(知识和技能)部分可根据学科特点,采用笔试、口试、实验、实际操作等,通过各种形式的考试结合考查(重在平时的日常考察、了解,力求小型、分散、随堂)去评定,例如,语文、数学等科目可采用4级:优-4颗星、良-3颗星(稍有不足)、可-2颗星(尚好,有明显失误)、欠-1颗星(较差,不够格,有严重问题),加上描述性评定(要把握用语的正确性、启发性、针对性、激励性;要激励大部分学生的情绪,满足其精神需要--提升情感审美能力;同时要消除少数后进学生的自卑心理--增进意志调节能力)。 小学一、二年级的情意和兴趣爱好特长部分,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简单描述性评定;三年级以上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在小组内)和教师评定(先汇总学生的评定结果,再加上教师的评定意见,用等级制和描述性(记载各项竞赛获奖情况,特别表现等)共同表示,使学生明确得到肯定的方面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相结合。 学导式评价要求教师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偏爱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要学会掌握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同时,要树立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即用全面-效益观、动态-发展观看待学生,从原有的基础出发、以纵向综合发展为主评价学生;要随时同学生、家长交流、沟通、核实学生的发展情况及相关建议、希望等等;要熟悉掌握综合评价的新方法,积极推进教育与教学改革,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元智能结构提高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 7-19、学导式教学教育目标--形成学生五元智能结构 [声明:本文有关智能结构的主体部分成文于1982年。这次先后又参考、引用了素质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代表性论点,未能一一注明,特对上述论著者、各位专家、学长表示由衷的歉意和诚挚的感谢] 哈尔滨师范大学退休老教师、中国管理研究院与中国未来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刘学浩在2005年9月10日教师节期间在互联网发表的《个人建议:启发式应向学导式发展》一文指出: "近20年以来,我国教学改革出现了在启发式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的"学导式"--学在导前、学导结合教学的成功实践。 什么是学导式?学导式不仅仅是一种运用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四个基本环节的具体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新的教学原则、教育思想和学习、生活理念。学导式的基本定义是:自学并求得恰当指导、学在导前、学导结合的教与学、工作与管理及生活方式:运用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或借鉴-→模仿-→创新-→超越这四个环节不断深化,使学生、求学者在学习生活的全程中发挥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还以追求学生、求学者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格五个层次的人才智能结构优化--即:五元智能结构优化为基本目标,以提升自学探索能力为突破口、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充分展现学导式10条开放性的本质特征。 学导式自1982年首倡以来(《简论大学生的智力(智能)开发》见《黑龙江高教研究》1982年3期、 北京师大高校干部进修班《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教育》、东北师大《高等教育学参考资料》 ;《学导式教学法是开发学生智能的好方法》见1982年东北三省教育学理论讨论会论文、《社会科学动态》1983年3期;《浅谈学导式教学法》见成人教育1983年1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1983年6期【全文转载】、《解放军报》1983-11-20),迅速得到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部队军训、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等领域广泛认同和普遍运用,因而不断充实完善,理论和实践都有创新,把师与生、学与导的活动方式及具体方法、类型组成了有机统一体系;1985年被排在国内教学改革新教学法之首,后被列入世界五大教学法-比起美国的发现法、德国的范例法、苏联的问题法、保加利亚的暗示法来,的确有独到优势。 学导式学在导前、学导结合教学的成功实践--强调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能动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彻底地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学生身上;认为师与生都要学在导前--教师教学要起主导作用,但是,这种主导作用的实质应当是积极的辅佐作用-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自己走路、也不能抱着学生走路;不能代替学生独立掌握知识,无法包办学生开发各自的智能--即:五元智能结构的优化。 智能首先是指智力和能力的综合体。智能结构包括:五元(单元、层次)--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品行结构及其各自结构的优化。这是国民素质、人才素质等基本内容,是学校教育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着力培养与开发的基本目标;这是以认识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统一培养和发展的结晶,也是以智育为主体的德、智、体、美、劳动与技术教育全面发展与个体智能诸要素普遍发展的结晶。 因此,五元智能结构包容了发展知、情、意、行的要求,包容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诸项要求的统一。其中,知识和智力结构是基础: 知识结构:注重各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学科间的相互沟通与协作,还要在实践活动中掌握自学与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技能)。 1、知识结构:包括掌握基础教育各学科的知识(一般常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经验),掌握把外在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方法;进而能结合实际发挥出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能动效能,等等;它的结构从人材(即潜人才、前人才)就业前打基础时,以一门专业为中心的蛛网式结构,向就业后以本行业务为主体的帷幕式结构发展。 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了解科学营养和健体知识。 2、技能结构: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动作或智力的活动方式,技巧是技能反复练习而巩固的、并达到迅速、准确、运用自如的行为方式,是自动化了的技能。它包括认识过程 与实践过程 必须具备的多种多样的基本技能、以及掌握独立操作方法、能满足实践需要的熟练技巧。技能结构主要是借助身体器官的活动来多次应用各种具体知识的外部表现---并且形成为各种具体操作技能与技巧的不同水平与类型而构成的体系。包括: -1操作技能: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构成、经练习而形成、巩固的合乎法则的随意行动方式;如:简单劳动工具使用技能-使用的本领;日常生活的小制作技能; -2心智技能: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解决问题的认识活动方式,以正确的思维方法为特征,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与感官活动方式。技巧是技能反复练习而巩固的、并达到迅速、准确、运用自如的水平,是自动化了的技能,口、眼、脑、耳、手和视觉、听觉、触觉协调、适应;如计算技能--心脑、口算技能; 唱歌、绘画技能;学习外语的读、说、听、写等等技能等。 3、智力结构:智力基本上是指个体在认识领域里脑与神经功能在处理信息时能动作用的表现形式、水平层次及其有机组合,比较公认的看法是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这些内隐的、不易被他人觉察的心理活动;以及这5项要素和各自的深度、广度、精度、强度、敏度、效度等有机统一的活动。智力结构5项基本要素的要点如下: 1)注意力:智力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的程度 2)观察力:观察活动的效力,可使多种感官参加活动,自觉观察、主动实践; 3)记忆力:记忆是人脑储存、重现过去知识、经验的技能,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基本过程是--识记、保持、再认、重现。 4)思维力: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理解等理性认识活动的技能,锻炼思维力的好方法: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交织在一起,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激活被闲置的脑细胞;学心算,左右脑平衡发展。激发独立思考、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习惯 5) 想象力:人脑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技能; 4、 能力结构:能力主要是个体在解决实践领域里的各种问题时,智力同知识、技能、情感、意志融合为身心能动作用的表现形式、水平层次及其有机组合和各自的深、广、精、强、敏、效度等等有机统一的综合体,并且掌握不断优化的技巧,从而能在实践中发挥最佳效能。其中,可包括:自学-探索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健体-操作能力、社交-管理能力、革新-创造能力、情感-审美能力、意志-调节能力及其相应的技能技巧,主要是外显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 1)自学--探索能力:为远大目标和崇高理想而勤奋求索、刻苦自学,要学在导前。勤奋好学、勤奋钻研;独立获取知识、会认知、了解周围的世界;掌握学习方法、技巧:努力提高阅读与书写速度,会粗读、细读、精读;会观察事实、范例、亲身感受;在具体情境中收集信息、抓住问题全貌、掌握范型;会写作;会利用图书馆、实验室;能感受知识和个人自学带来的乐趣。 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掌握知识、技能、开发智力、能力。 2)表达--表演能力:善于用语言文字表述、表达;模仿、扮演角色; 3)健体--操作能力:讲究学校教学卫生和劳动卫生、自觉运用健康之道;有健康体魄,要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重视身体发育和健康,了解科学营养知识,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珍爱生命,有良好卫生习惯,争取健康劳作100年。 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掌握职业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4)社交--管理能力:团结、互助、能适应集体生活、会组织社会活动(制作规划、活动的调整和控制、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能自我管理, 善于与人合作,提高社会语言能力、文化交际能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5)革新-创造能力:包括运用科学原理、提出探索性问题、进行探讨验证;在融会贯通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善于综合、能动地迁移和创造,掌握创造性运用的特点和程序;构成新思想、新观念、创造新事物并能不断超越自我。 6)情感--审美能力:情感是产生兴趣的“催化剂”;陶冶情操,进行道德情操体验,有助于开发智力。要加强音乐、美术教学;高校学生要选修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可为文化艺术活动,增强美感体验,培养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创造妙趣横生、乃至离奇的情绪体验的愉快情境来培养;学唱和欣赏旋律优美的国内外歌曲,演唱的过程既是学习,也是一种享受; 7)意志--调节能力:包括积极的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扩大知识面,可更好地从各个角度来了解所处的环境,并辨别是非; 5、品行结构: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上述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及其要素的质与量和各项结构关系在个体身上不同的品质差异;二是个性人格修养(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理想、信仰、价值取向、态度、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实践追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品德等)言行表现的不同品质差异,等等。 如上所述, 学导式10条开放性的本质特征在实践中构成为有机统一体,其中,第一条是:运用自学为主,培养成为面向现代化未来世界的积极进取的、能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全面形成和发展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7要素:自学-探索,革新-创造、表达-表演、健体-操作、社交-管理、情感-审美、意志-调节能力)、品行结构-品质与行为人格的智能结构的优化、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并不断提升人才在实践中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也是各类社会组织、人才开发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突出任务与远大目标、崇高目的。 ========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3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刘学浩学导式研究系列讲座 北琴海鹏
ljkf 2011-3-10 07:19
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1-3-06】 ----刘学浩学导式研究“从启发式到学导式”系列讲座(2006-03-02) [声明:本文是对刘宏武主编《课程改革教师岗位培训资料包--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择》(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有关章节的择编与缩写,并进而在借鉴基础上融入了择编者的思索与观点,试图有所创新和超越] 北琴海鹏 7.1、 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4-1] 从上海育才中学教改经历可见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教学模式在普通教育中演变的一个侧面: 20世纪50年代,推行凯洛夫的常规教学5步骤,即从教师教这方面是:明确教学目的,引起动机;提示新教材;阐明学科内容;组织记忆与巩固;指导练习。与此相应的学生学习活动是:感知新教材;理解;记忆;运用新知识。这基本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便于教师系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技巧。但,它是外部灌输的模式,很难唤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因此,不仅培养学生的能力处于自发状态,而且,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也要打折扣。所以,这是主要着眼于“灌”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50年代的注入式。 1960年在老教育家段力佩主持下,总结出“紧扣教材,边教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这是主要着眼于“教”的教学模式,表明从注入式已经进到了启发式。 1977年起,逐步形成八字教学法:读读(学生上课时阅读新教材)是基础 ,议议(课堂上让学生议论、探讨问题)是关键,练练是应用(学生做到当堂消化),讲讲(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点拨、引导、解惑、总结)贯穿始终。在这里,读读、议议、练练是学,讲讲是导。这是主要着眼于“学”的教学模式,表明教学方法已经进入了学导结合-学在导前的学导式。 综上所述,启发式是对注入式的否定,学导式是启发式的升华。如果说,从注入式到启发式是教学改革的第一个里程碑,那么,从启发式到学导式则是教学改革的第二个里程碑。有人把这里所说的启发式称为“传统启发式”,把学导式称为“现代启发式”,可在较大程度说明启发式和学导式的内在联系。 7. 2、 从启发式到学导式的模式[4-2] 模式3:教师将从教材中获得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参与掌握教材的过程。这是启发式的初始形态--开始构成“训练能力、教师主宰”。它还没有脱离开“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前提下的双边活动”,现在的教师,不仅用教材教,而且在抓双基的同时,能挖掘教材的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和能力价值,使教育教学有了质的飞跃。 模式4:教师因材施教地把教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参与掌握教材的过程。这是启发式的完美形态--构成了“训练能力、教师主宰、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与模式3相同--前提是教师中心(是师主学习或依赖教师的学习,是同步教学,一切归于教师)、重视训练能力和过程教学;与模式3(模式1、2也同样)不同点:即面向全班整体,又照顾个体差异,注意学生意向的培养,能使各类型的学生不同程度提高。 模式5:学生采取个体与群体结合,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直接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自己从教材中获得知识--形成了“自主学习(以学生为本位,一切归于学生)、形成学力(自学-探索能力)、异步教学(因人施学)”的教学模式。这是学导式的初级形态。它注意到教学中人与人关系、人书关系,只考虑到教学空间结构。它与模式4相同:都重视训练能力。不同点:模式4缺少教材与学生个体的联系,学生个体不直接从教材中获取知识;缺少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联系--相互不讨论。模式5强化教材与学生个体直接联系和学生相互的横向联系,形成多方向、多层次、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各要素通力合作,训练能力升华为优化学力。 模式6:学生采取个体与群体结合,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直接地快速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自己从教材中获得知识-掌握学法、提升学力(以自学-探索能力为突破口)、优化素质即人才综合的智能结构(包括知识、技能、智力、能力、行为品格五个层次及其规律性联系并和谐发展)。这是学导式的完美形态。它构成了“自主学习、异步高效、学力提升、行为优化”的模式。它不仅注意到教育与教学中人与人关系、人书关系,考虑到教学系统的空间因素,还加强了时间因素,形成了“整体化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量度、密度和教学速度与节奏,高速高效地安排了教书育人的教与学过程。 综上所述,可见: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既是课堂教学系统各要素的增加过程,又是各要素排列顺序和组合方式的演变过程。注入式只强调统一要求,忽视因材施教,突出结论教学;启发式既强调统一要求,又重视因材施教,突出过程教学。注入式和启发式都是教师中心,同步教学、重教轻学--学生被动学习、依赖学习;而学导式是学生主体,强化教材与学生个体直接联系和学生相互的横向联系,教与学并重,异步教学--学生个个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努力学会开发与建构5个层次的人才综合的智能结构并不断优化。 ---------------- 7. 3、从教授-“先生讲,学生听”到学导-“学生学,教师导”[5、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揭露“先生讲,学生听”这种“讲听法”时指出:“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配角罢了。这在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 “先生讲,学生听”的长期教学实践证明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有严重弊端:1、教学活动说教化,不利于学生学习时口耳眼手脑并用,阻碍提高教学效率;2、教学信息单向化,限制教学信息多向传递、多向交流,限制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3、学生学习被动化,不利于形成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主意识,妨碍学生提高素质-智能开发。 尤其重要的是,中小学和大专院校的课程大多是工具课、技能课,不是一讲一听就能奏效的;需要教师导之以法,学生练之以功,方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当代教学改革的实践一再证明,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应该摈弃“先生讲,学生听”的方法和模式,应该采用学生学、教师导的方法和模式--学生学、教师导的教育与教学思想,称为“学导”思想、观点、理念。体现“学导”思想、观点、理念的各类教育教学方式、模式,称为“学导式”。体现“学导”思想、观点、理念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做法,称为“学导法”。 这里的“学”,除了“听”这一耳受活动以外,还有答问、观察、模仿、解题、实习、实验、操作等演练、习作活动。这里的“导”,除了“讲”这一言传活动(而且,这里并不限于系统解说和滔滔讲演,大量的还是提示、点拨、疏导、、答疑、评点等等)以外,还有示范、演示等身教活动和管理活动中的宣传、组织、布置、检查、督促、评估等等。这样,学生不是“听者”、“听生”,而是“学者”、“学生”;教师也不是“讲师”、“讲者”,而是“导师”、“导者”。 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有关教学方法表示的变更,可看出从“先生讲,学生听”到“学生学,教师导”已经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从要求“讲解主导”到“讲解清楚”到“善于讲解”到“指导读懂”,实际上就是从“先生讲(读),学生听(读)” 到“学生学(读),教师导(读)”的发展过程。前后经历近40年,才实现了从讲听到学导的转变。这虽然是一个艰难的转变,但确实是个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 7.4、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5、3] 建国以来,大批有识之士坚持不懈地改革教学方法,扬弃重教轻学,教与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法,继承、发展了国内外陶行知、叶圣陶等人的教学思想和新鲜经验,创建出了重学强导、学导结合为特征的现代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与学导式教学模式。 变教为学,是尽可能地把教师的教授活动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指课堂自行学习的活动,如带有主动探索色彩的自学、实验、讨论、述说、练习等活动。那种老师讲解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答、老师板书学生抄等活动,因缺乏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在这里不列入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 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的课是怎样上的?请看辽宁省魏书生的课堂片段: ......老师和学生商量学什么课,最后决定学小说《多收了三五斗》。接着,让学生提出学这课要办几件事。学生议论后,提出需要学的是:文学常识、字词、环境描写、情节、人物、分段、中心。(以上板书)以上要办的事确定后,教学开始。文学常识部分复习旧课解决;重点词语用比赛的方法,查注解,3分钟解决;接下来通过讨论、启发、再讨论的方式,解决后面的问题。分析过程中,老师尊重学生的见解,教者只作恰如其分的引导。调动学生发言,各抒己见,形式多样,气氛活跃。总结全文时,启发学生找出表现课文中心的关键句子,让学生用各种语气反复诵读,读后结束全文。(引自《普教研究》1990年第4期36页) 这里以教为主改为以学为主的课,要讲的内容不是教师主观决定、系统讲述出来的,而是师生共同商量定向后,让学生采取个人自学和群体学习的方式习得的。 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要有个渐进的过程:开始时多教少学,然后是少教多学,最后是不教自学。经历了由“教学”到“导学”到“自学”--自学的境界是“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教师的教,随时准备少教,最后达到不教。这好比牵着小儿的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 实现多教少学到不教自学的转变,需要作配套工作:1、变教纲为学纲-教学大纲既是教师的教纲,又是学生的学纲;2、有教案也有学案-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制定出学习方案;3、变教材为学材-改革课本:由封闭型、教型变为开放型学型的课本;4、变教参为学参-变教学参考资料同时是学生的学习参考资料,从而改变学生的自学条件。 --------------------- 7.5、从讲课到导课,从听课到看课[5、4] “讲课”这个用语容易形成习惯性错觉:似乎“教学”、“上课”就是“讲课”;“先生讲,学生听”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唯一形式,听课(指课堂教学的检查和观摩)就是听老师讲。 事实上,“讲课”只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并非唯一的活动。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从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旧知与新知的联系上,认识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要弄懂弄通;这主要靠自学、讲解),还要形成技能(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巩固知识,使之转化为技能、技巧--要求会求能;这主要靠演练)。任何一种技能、技巧都是从练中获得的,绝不能仅从听中获得。语文教学要培养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数学教学要培养的运算的技能、逻辑思维的技能、和空间想象的技能,物理教学要培养的实验的技能、思维力和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技能,化学教学要培养的化学实验和计算的技能,等等,都是一些基本功。 满脑学问靠勤学,一手功夫靠苦练。世界上没有哪一项基本功是靠听教师讲听出来的。 许多基础工具课,旨在练功,而不是单纯求知;有经验的工具课教师总是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放在“导”(帮助学生练习而提示、交代、示范、评改等指导活动)上,并设计出许多指导学生练基本功的方式方法。 检查和观摩课堂教学,与其说是“听课”,不如说是“看课”。既看教师的教,包括讲和导(怎样卓有成效地指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阅读、解题、实验等实践活动),又看学生的学,包括听和练。有见识的领导者评价一堂课的成败,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是否主动积极,生动活泼;研究教学的效率,主要看学生接受了多少,掌握得是否正确、牢固。 那种把检查和观摩课堂教学归之为“听”,而且认为教师不讲或少讲的课便“没有听头”,不仅在认识上失之片面,而且在实践上会助长满堂灌、注入式。 ======================= 7.6、从知为主标到能为主标到“行”为主标   知,即知识及其结构。能,即技能、智力、能力及其结构,。“行”,即品行、行为、行动,要在实践中真能行--能“行”及其结构就需要包括知识、技能、智力、能力、行为品格五个层次的人才智能结构及其规律性联系并和谐发展;“行”,就要追求人才智能结构的开发、建构最优化。 主标,即为主要目标,这里指的是课堂教学理应追求的主要目标。 下面是从知为主标到能为主标到“行”为主标的含义及其组成结构: 1、 知识与知识结构:在院校教学中,包含已开设的各门学科的具体知识及其结构。要掌握系统的(新旧知识和各科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有条理、有重点、有关键)科学知识;理解与巩固结合、抽象与直观结合、系统与循序渐进结合、并能在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总体说来,知识结构包括人类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当代科学成就的总和,主要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别。 智能,包括技能、智力、能力及其各自的体系结构: 2、技能结构:包括心智技能(头脑内的活动)和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身体器官多次应用各种具体知识的外部表现)。例如:中小学阶段语文、数学、外语的说、读、听、写、算、译等项技能(应充分发挥小学各年级语文教学的朗读技能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简易劳动的技能技巧等,都需要持续操练、积累与熟练。 3、智力结构:主要是人脑高级神经活动处理外界信息的方式、水平、层次的不同表现;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五项要素: 1)注意力:引起求知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等等; 2)观察力:感觉、知觉,接受外界信息,等等; 3)记忆力:先理解,后记忆、复现(可在精神放松、无意识的状态中激发出超强记忆),等等; 4)思维力:在融会贯通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充分发展思维力--思维是从问题引起的,要抓住疑难点、关键点或含蓄处,进行领会、理解、判断、推理、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综合、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科学地思维和认识的方法;锻炼创造性思维、系统思考,等等; 5)想象力:主要是形象思维;锻炼快速联想,浮想联翩,等等; 总之,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上述智力要素的功能,加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智力水平。 4、 能力结构:主要是智力同知识、技能结合解决实践问题的不同的活动方式及其水平、层次的不同表现,包括:自学探索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健体操作能力、社交管理能力、情感审美能力、意志调节能力7项最基本要素及其各自的深、广、精、强、敏、效度等等的有机统一。 1)自学-探索能力:会粗读、细读、精读;努力提高阅读与书写速度、会写作;会观察事实、范例、亲身感受;凭借实物、图像正确理解、概括要点;在具体情境中收集信息、抓住问题全貌、掌握范型;会利用图书馆、在实验室工作;会独立获取知识,形成自我检查的自学习惯,等等。 2)自主-创新能力:包括运用科学原理、提出探索性问题、进行推理假设探讨验证;动口、动手、动脑,进行创造性学习;在融会贯通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善于综合、能动地迁移、进行研究和创造,掌握创造性运用的经验、特点和程序;构成新思想、新观念、创造新事物,等等。 3)表达-表演能力:善于表述、模仿、扮演角色;模拟、交流,鉴赏(例如: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喜爱动物、喜爱表演的天性,在讲读结束后让学生戴上动物头饰分角色演读,他们会兴奋不已;这样就可以做到“以读***、语言传情、入情悟义、知情合一”。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把理解到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等等。 4)健体-操作能力:自觉地不断增强身体素质;会动脑又动手操作、实际应用、独立制作实物,,等等。 5)社交-管理能力:团结、互助、能适应集体生活、会组织社会活动(制作规划、活动的调整和控制、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能自我管理,,等等。 6)情感-审美能力:进行道德情操体验;创造妙趣横生、乃至离奇的情绪体验的愉快情境来培养,等等。 7)意志-调节能力:包括积极的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等。 总之,能力结构诸要素与智力结构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和谐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要将智能开发-能力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备课时,就应仔细分析研究教学内容,结合所授课程的特点,确定要注意哪些能力的培养。如语文课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表达表演能力,数学课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敏锐性和思维力的灵活性;各种专业课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健体操作能力等。教师在确定培养何种能力的基础上,考虑如何组织教学和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学生还可以根据本人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文化科技活动、各种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从中锻炼能力、开发智能。 5、“行”--品行人格结构: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上述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及其要素的质与量和各项结构关系在个体身上不同的品质差异;二是个性人格品行修养(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理想、信仰、价值取向、态度、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实践追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品德等)在实践中的言行表现的不同品质差异。 一般说来,在上述的智能结构中,知识是认知要素;智力是思辨要素;技能、能力是操作要素;其中的情感-审美能力和意志-调节能力及品格是动力、调节要素。优化的人才智能结构,包含着通常所说的智能因素和非智能因素的统一,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的统一,思辨系统、操作系统和调节系统的统一。 ======================= 7.7、从知为主标到能为主标到“行”为主标的新发展[6、2] 变知为主标为“行”为主标,是指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全面培养正确行为习惯,把形成优化的人才智能结构--开发五元智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传统习惯下的教学,单纯重视知识的讲授,忽视技能、智力、能力和品行的培养。片面强调认知活动(而且是学生被动的认知活动),忽视发挥教学对象-求学者主动-探索的情意因素及其潜能。现代的学导式教学则不然,它主张在自觉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动力、自觉端正品行。它用情意活动充盈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强调求学者能动性的尽量表现--焕发兴趣、体现愉快原则,熏陶人品行为。它把教学当作一种道德、情感及意志的陶冶和体验活动。学导式基于这种主张,学导式现代教学当然会把以“行”为突出标志-形成优化的人才综合的智能结构作为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 新中国建国以来出现了并存在3种教学主标观: 1、以知为主标: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受到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在普通教育中提出以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为教学主要目标;当时,欧美等西方国家也以让学生掌握读写算为任务。 2、以能为主标:进入80年代,在加强双基的同时,提出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任务,这就是能为主标。遗憾的是,这种观点受到西方心理学对智力与能力的概念及其分类与含义的束缚,把动机等情意因素从智能结构中排除在外,把动机水平同智能水平割裂开了;在它们的智能结构中不包括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不自卑等意志、性格品质。 3、以“行”为主标:主张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操练技能、培养智力、能力,还要激发动力(进行西方心理学所谓的非智能训练)、养成良好的品行人格、行为习惯。这是根据当代普通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针对新技术革命、知识与技术经济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作用,把教学活动中的知、情、意、行诸要素同提高民族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质--即人才智能结构优化的要求融为一体,提出的教学过程知、能、情、意等多维目标观用“行”字来概括、做代表。对于各级各类教学活动说来,这个以“行”为主标的多维目标观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是创新性、前瞻型的多维目标观。它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学看成是既读书又育人的一种具有潜移默化性质的陶冶、滋养的教育过程,看成是各种教育因素的综合效应、整体效应充分发挥的过程。 显然,以“行”为主标,就赋予了我们的教学以与时俱进的新内涵。它正在而且必将对我国的普通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发挥积极地促进作用。 ---------- 7.8、学导式不仅长知识,同时长才智  (2006-03-06 知识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只有用人类创造的知识来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与时俱进的现代人。 不过,学生的头脑并不是简单的容器,而是成千上万亿个神经细胞有组织结构的精密“加工厂”。要不断提高大脑的加工能力,才能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进而提高聪明才智,成为有用的人才。 1、学导式不仅长知识,同时长才智。学导式锻炼学生学在导前、敢于探求-学会独立思考、多想出智慧:除了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更要着重培养提高创造力--就是认识新问题、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和制造新产品的能力。这是最有能动性、最有价值的能力。要具备创造力,就必须不停留在现成的结论上,要探索新思路,寻求新解法,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把继承与革新结合起来、把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把构思、设计、表述、实验、制作等综合起来。 2、学导式不仅长知识,同时长才智。学导式锻炼学生学在导前、敢于探求-培养学生追根求源的精神: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会开拓思路。教师要着重思路的训练,使学生搞清结论的推理过程、规律的来源,多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使学生以动脑为中心,同时动手、动口、多种官能并用,当堂就能理解消化、记住尽可能多的内容,尽量减少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生套公式。 3、学导式不仅长知识,同时长才智。学导式锻炼学生学在导前、自学--解疑。“学贵知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导式强调学生质疑、发问,是使学生开窍、长智、广识的重要方法。少年儿童在基础教育阶段缺少知识,但富于幻想常常会提出在成人看来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和见解。教师要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而且要诱导不善于提问的学生、鼓励和大力表扬提出了有启发性、创见性问题的学生。教师提问时,要面向全班,还要因人设问。 4、学导式不仅长知识,同时长才智。学导式认真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课内外科技制作(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搞实验等)活动、增长智能的社会实践(搞社会小调查等)活动--教师要鼓励并保证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发展学生的独立构思、表述、设计、实验、制作、手脑并用的才能和自主创新能力。 5、学导式不仅长知识,同时长才智。吃一堑,长一智--学导式锻炼学生学在导前,先自学-从不会、不能、不断出错或失败的过程中,取得经验教训,这也是增长才智的重要方法。同时,教师不放过对学生活动成果、对作业和考卷的分析评讲,把“堑”转化为“智”。 ============ 7.9、学导式成功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7、2-3] 学导式成功教学,是立足于发展学生5个层次的智能结构并使之不断优化的教学,意在焕发学生被压抑的潜能,追求学生各自基础上的最大发展。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使学生不断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成为成功的学习者,都有成功的体验,进而准备成为社会的成功者。 事实证明,小学生如果从小缺乏积极、健康、崇高的情感体验,缺乏兴趣、求知欲、自信心,不但影响今天的学习和生活行为,而且还关系着他们以后的发展。 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坚持课堂教学的“无错原则”:要从发展的角度理解出错的价值;不怕出错、允许出错,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弄清出错的原因与改进上,使学生的参与有安全感。 学期末,给学生写谈心式的评语--要坚持以表扬为主,肯定点滴成绩,提出中肯的批评和建议,着重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而且,充满浓浓的人情味,体现个性化。 “我能行”的考试--淡化考试的评价作用,强化它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体验“我能行”的感觉。光明小学一、二年级取消分数,平时作业用“红旗”、“红花”、“小火炬”表示并加上简单批语。单元练习、期末考试用“很好”、“可以”、“再努力”表示评价。其他年级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实行分项分阶段考核(每月只安排一项)。同时,学生觉得考的不理想,经过努力准备还可重考。光明小学每学期末还有一项特别的考试--特长展示,用一天的时间,每个学生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这项考试由学生自己当评委、评定成绩。小学生们说:“我们的考试特别有意思,考完后老师还发给我们"文学家""体育健将""演讲家"等小牌子,戴在胸前,可高兴了!” 1、成功能使人产生喜悦、***和热情。有了成功感作基础,积极的情感和优良的性格才容易养成。 2、成功伴随克服困难的艰苦过程,这有利于锻炼坚强意志和优良品质。 3、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在学生尚未感受到取得成绩的欢乐之前,绝不打分数。绝不让分数成为镣铐束缚学生的思维。 4、学导式要求教师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而不是只教好一部分、放弃大部分。学生之间是互相帮助、共同成功的伙伴关系,学导式有助于形成互相友爱的、集体主义的班风,从而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的品格-品质性格。 5、学导式使学生及早体验成功,在生命的早期感受幸福和充实,这将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 7.10、学导式愉快教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赏识到成功[7、4-5] 苦学,是当今学习的一种弊端,是由于教授方法强迫灌输,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学习方法机械重复、学习负担过多过重,考试方法片面死板--这些便造成了学习者情绪苦闷、精神阃奥、思想苦楚、生活苦痛;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丧失了,生活节律遭到破坏,学习效率必然下降。 学导式愉快教学--变苦学为乐学,重视做好下列工作: 1、校长和教师注意创设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校园环境优美、文明;活动环境自主、多采;人际环境友爱、融洽。把学导式的理念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校外,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教育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导式愉快教学--学导结合,架起师生情感之桥;学导结合之中渗透兴趣、爱、美和创造的情感与活动,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焕发;学在导前,“学海无边乐作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3、调整课程设置,适当减少学科课程节数,确保活动课程。实行学导式自主教学和弹性教学。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机动权;实行异步教学,调动多种感官介入学校活动,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欢乐。 学导式乐学的前提是乐教--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乐于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要对教材加工提炼,便于学生自学探索;组织学生生动活泼地上好每一堂课、过好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不断发展求知欲、自信心、则仍按、意志力。 学导式刻苦自学不属于苦学,自学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乐学也不是随心所欲、毫无负担地无限轻松,而要怀抱希望-勇于奋斗-体验成功,化艰苦的脑力劳动为快乐的学习活动。 人的最本质的需求之一是渴望得到他人赏识和赞美的欢乐。学导式要求教师、育人者学在导前--在引导学生之前先要学会用欣赏、赞美的眼光和口气,-对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很微小也要“小题大作”--尽力夸张地鼓励他们,使他们充满自信。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到欣赏、赞美他的话,例如:“孩子,我们为你感到自豪,快慰。我们看到了你在成长,你在不断进步!你今年不过才十几岁,可是你能够懂事,你开始明理了。我们在你这样大的时候,还远不如你啊!” 赏识孩子需要了解(你得换位思考)、宽容(使孩子的心灵得以舒展)、信任(才能激发孩子的自信与自强)、尊重(使孩子与你自己人格平等)、激励(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觉得自己行)、提醒(使孩子能够更容易接受家长、教师对自己的批评)。打骂只会压抑心灵,只有欣赏、激励才能开发人的潜能! 学导式要求教师、育人者学在导前--教师、育人者先要学会贴近孩子的心灵:要融情于理,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待续】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34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抛球悖论”的一点思考
techne 2011-3-6 00:52
此文是当年在吴国盛老师手下读书时写的,N年前的事情了。记得当初我写完后还直接发给吴老师看,不过倒没见他对此有什么反应。吴老师还是我的硕士论文指导老师,不知不觉很多年过去了……贴出这篇旧文,回忆下当初充满书香门第情调的那种初生牛犊般的求学感觉。 关于“抛球悖论”的一点思考 王 键   一、什么是抛球问题   在《自然本体化之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一书关于芝诺悖论的一章中,该书的作者吴国盛教授谈到了一个与芝诺悖论相关的问题:即关于“无限机器”(infinite machine)所产生的悖论,也被称为“超级任务”(super task)。 实际上也就是所谓的抛球悖论(问题)。   原书中的相关论述如下:“最有名的无限机器是抛球机器,它是这样设计的:一个小球从a处开始向b处抛动,令小球从a处抛到b处时花 1/2分钟,从b抛回a处花1/4分钟,依此类推,来回抛球的时间依次是:   1/2,1/4,1/8……,1/2n……   到第n次时所花全部时间是:   T=1/2+1/4……+1/2n=1-1/2n   现在要求机器在时间到达一分钟时停下来。可是问题出现了,人们发现无法确定小球最终落在何处。从上式看,当n取奇数时,落在b处,取偶数时落在a处, 可是小球越抛越快,只有在经过无限次之后才回到达一分钟,但一个无限数是没有奇偶之分的,因此,搞不清楚一分钟的时候小球处在什麽位置,也就是说,小球没有终点,超级任务无法完成。”(参见该书第94页)   应该说,从逻辑上看这段分析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对于这一类的问题,吴教授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许多人已经证明了,超级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无限机器不存在。”(同上,第94页)   二、它的另一种表述形式   但上面这个“抛球机器”的例子有点别扭,因为它不够直观。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有质量的小球可以无限加速,无穷摆动。那么很简单地,我们完全可以换个方式重新表达刚才的问题,把它转化一下:不妨暂且称其为“开关灯问题”:   假设有两盏灯,分别是a和b,现在让灯a先亮,过1/2分钟后让灯b亮,同时灯a熄灭,再过1/4分钟让灯a亮,同时灯b熄灭,依此类推,每次交换亮灯所间隔的时间依次是:   1/2,1/4,1/8……,1/2n,……   到第n次时所花全部时间的总和是:   T=1/2+1/4……+1/2n=1-1/2n   现在要考察的是:在时间刚好到达一分钟时,究竟是哪个灯在亮?是灯a还是灯b?实际上这个问题完全等价于刚才的抛球机器问题,重要的一点是:换一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使问题的实质显露的更加清楚一些。对于这个亮灯的问题,答案产生的矛盾显然是和抛球问题完全类似——在时间到达一分钟时,两个灯不能都在亮,那么也无法最终确定到底是哪个灯在亮。   三、解释这一问题的尝试   但是,对于那个“抛球机器”问题,悖论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刚才已经说了,这段论述对问题的分析中的分析并没有逻辑上的错误。然而,它的出发点却可能是错误的——要产生悖论,所隐含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当时间到达一分钟时,小球只能具有一个固定的位置,要麽a,要麽b。这也就是说,如果“小球同时在a和b两个位置”,则被认为是一种“不可能”出现的状态。而这就是所谓抛球机器悖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把小球换成灯泡的例子,道理也是一样的:它假定了在到1分钟时,两个灯泡不能同时亮。由此引出悖论。问题在于,这个假定同问题的预设存在矛盾:按照题目的设计,既然到了一分钟,也就意味着次数n变成了超穷树,即“无穷大”。那么在这个时刻,两次亮灯之间的时间差已经变成了趋零的“无穷小”。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等不能同时亮的假定已经开始失去意义。既然如此,悖论不是自然被消解了么?   总之,这一“抛球悖论”初看起来的确有些自相矛盾,但其实却不是这个问题本身,而是这个悖论的产生:问题中出现的小球速度无限大、违反惯性定律、加速过程如何可能等等本该颇受质疑的超经验现象都被不加怀疑地予以接受,然而当结果产生了一个超经验的现象时,它却被当作是一个“悖论”而出现了。同样,换作灯泡的例子,两个灯泡同时亮的不可能性,却已经成为了题目预设的必然结果。而如果问题的前提本身就存在某些反常,那麽由这些前提而产生的反常绝对不应该被当成一个“悖论”或者“反常”。   四、同芝诺悖论的区别   关于这两个悖论,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它和芝诺悖论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区别。当然,如果追根溯源,这几个悖论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数学问题。   这就仿佛同这样一个函数相类似:   f(x)=sin(1/x)   现在问此函数在0点取值是什麽?   从数学分析的观点来看,在0点, 函数值f(x)发散,且有界但并不收敛。因此从数学的观点看:问函数f(x)在0点取什么值 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当然哲学家们也许并不这麽看)。   对于芝诺的悖论,关键在于一点:如果把芝诺问题化为数学函数,那麽当这个函数f(x)的变元x 趋向于某一定值时,函数值f(x)也是趋向于某一定值的(换句话说,它的数学模型是一个连续函数)。而对于无限抛球问题,将其化为数学函数后,我们会发现此函数与芝诺悖论对应的函数完全不同:对于这个函数f(x),当变元x 趋于某一定值时,函数值f(x)将是有界的但不是收敛的(与我举的第一个函数的例子相类似)。   五、是否能得出一个结论?   我以为,出现以上悖论的实质在于赋予某些“看似矛盾”的数学结构以经验的内容。这些数学结构,也一度曾让数学家们感到困惑。但是随着数学分析基础理论的建立和奠定,它们逐渐不再被看成悖论。然而,在被赋予了某些具体经验内容之后,它们仍然是难以被理解和接受的。   如此说来,我更倾向于认为:至少可以说,从局限在数学内部的观点来看,无限抛球问题并不存在悖论。但是跳出数学的圈子、从其他的观点来看,是否也可以这麽说倒还可以存疑。   不过,我感觉提出的这个问题似乎还不够清晰——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暂时只能保持沉默。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1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教各位老师关于intech出版社的问题
热度 4 effie4117 2011-3-5 13:08
前些天收到email,告之我以前发表的一篇文章被intech看到了,他们觉得内容和他们准备出版的一本新书内容相符合,便邀请我先写个chapter proposal,他们决定录用后再完成整篇的chapter。相关的网站http://www.intechweb.org/myprofile 上有注册、时间节点等信息。 在网上搜索一下,关于intech的负面消息很多,大都关于不是大牛编辑、书稿质量差、要交出版费等等。所以我想请教一下科学网上看到这篇博文的老师和朋友们,你们是否有过相识的经历,对这个intech的判断又是如何呢? 在此先对留言给出中肯意见的老师和朋友们表示感谢了!
18071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基金十日谈(转载戴世强老先生博文)
fhylren 2011-3-2 14:26
【按】进入2010年以后,我陆续写了一些基金申请笔谈,是几年前我的讲座稿“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方略的思考”的扩充。为了便于朋友们参考,今天将这些博文汇编在一起,就申请基金项目的方方面面发表一些浅见。汇编时对文字做了一些修改,去掉了一些重复叙述的部分,其余基本上照旧。倘若你只对基金申请策略的某一方面有兴趣,可以跳着阅读此汇编,或者参看以前的博文,那里有些跟帖也许对大家有帮助。 最近,基金委发布了《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通读之后发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宗旨、定位、评审原则、运行机制和工作方针等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进一步明确了资助格局和战略导向,资助强度有大幅度增长,申请限项的约束有所放松。“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朋友们不吝指正。 楔子:审时度势 用足机会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已于近日出版(科学出版社,2010-12,以下简称为《指南》),每个想申请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朋友,都应该认真研读一番。这里,对今年申请指南做一番初步解读,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做一些诠释。 • 战略定位不变。基金委将继续准确把握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战略定位;继续实施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继续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着力培育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 战略导向明确。《指南》前言中指出,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坚持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战略导向,进一步优化资助模式……。请注意,这个“三侧重”是关于基金战略导向的一种明确的提法,值得细细体会。 • 资助格局清晰。《指南》前言中指出,基金委目前已确立了研究项目、人才项目和环境条件项目这三个项目系列,其定位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构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格局。研究项目主要目的在于获得基础研究创新成果,着眼于统筹学科布局,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学科交叉,机理原始创新,从而提高基础研究水平;人才项目系列立足于提高未来科技竞争力,着力蓄积基础研究后备人才队伍,支持青年学者独立主持科研项目。扶植基础研究薄弱地区科研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培育创新团队;环境条件项目系列主要着眼于加强科研条件支撑,促进资源共享,优化基础研究发展环境以及增强公众对基础研究理解。 • 资助强度大增。我们注意到,“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基金委的拨款大幅度增加,将达到创纪录的8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为300亿元)。因此,从今年开始,基金项目的资助力度将大大增大。除了青年基金项目之外,各类项目的资助年限都延长了:面上项目、地区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都从3年增至4年;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从4年增至5年;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择从3年增至5年。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的平均资助强度将分别达到60万元、25万元和50万元,是2010年的1.73倍、1.26倍和1.95倍(按年度经费计算则为1.29、1.25和1.47倍)。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的平均资助强度将分别达到300万元和2000万元,是2010年1.36倍和2倍。 • 限项条件放宽。本年度基金申请政策的最大变化是限项条件大为放宽。按《指南》规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总数限为3项,同年同类申请限为1项,取消了面上、青年基金、地区基金在研项目合计限为2项的规定,也取消了在研的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科学仪器专项合计限为1项的规定。给科研人员申请基金项目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 • 竞争态势依旧。2010年,基金委实际接收各类项目申请书115179项(2009年为97755项,同比增长17.82%),实际受理111047项(2009年为93839项),最后立项24209(2009年为18810项),总资助率超过21%(2009年为19%);面上项目的资助率为20.00%(2009年为17.49%),单项平均资助金额34.72万元(2009年为32.85万元),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率为23.02%,单项平均资助金额19.71万元。从中可见,尽管逾2009年相比资助率和资助强度有增加,但竞争依旧相当激烈。笔者预计,本年度申请的总项数会超过十三万项。所以,此次基金申请竞争依旧,申请胜率只可能微增。 谨祝提出申请的朋友交好运。(写于2011年2月5日) 一、未雨绸缪 精心准备 申请基金非一日之功,事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大而言之,先要为自己的科研实践做宏观上的准备:打好知识基础,掌握科研要领,把握科研方向,进行初步实践,为有计划地做某项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小而言之,必须为申请特定题目的基金项目做好细观上的准备。本文的讨论是在已为实际科研工作做了较为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进行的。 如何着手准备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举其要者,应做到: ——充分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性质、定位、资助范围、项目分类、学科代码、当今热点、申请要点、评审程序等等。仔细阅读当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是一条捷径;上基金委的门户网站(http://www.nsfc.gov.cn )可以获得相关的各种信息(应特别关注本人所申请的那类项目的管理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这些《办法》自2010年元旦起实施);从各单位的科研处(尤其是负责基金申请的科研处人员,如本校的刘桂珍老师)可以得到必要的咨询;从已获得过基金项目的前辈或同事处可以了解具体的申请诀窍;通过这些技术性准备,可使自己避免走弯路。 ——充分调研相关的研究动态,努力做到有的放矢。具体说来, l要充分读书(浏览主要文献);至少应通读100篇左右的相关中外文献(其中精读3~5篇),在申请书中可引30~50篇; l要走访专家(把握研究方向);至少访问3~10位校内外同行专家,听取他们对自己项目定位意见;若与自己的研究生导师仍保持联系,可征询导师的看法; l要出席会议(了解周围动态);至少出席2~3个相关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把握相关的热点问题; l要组织队伍(找到主要伙伴);尽早建立名副其实的研究团队,就相关问题开始合作研究,并商议确定主要研究课题; l要预先研究(试做初步工作);就已确定研究方向做尝试研究,并争取本单位和相关省市部委级小项目,发表初步成果; l要预定方案(确定技术路线);理清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案,提炼好创新点(思路创新、方法创新、结果创新等); l要预估困难(抓住主要难点);抓准要研究的1~3个关键问题,设想好解决步骤; l要先写综述(做好舆论准备);尽可能写好项目综述,最好事先发表相应的综述文章。 ——尽早下载相应的申请表格。事先仔细阅读申请表,明确其中提出的各种要求,搜集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数据,并就申请书的编排铺陈做好打算。请注意,今年的申请必须采用2011年的新版本(以前的版本一概不为基金委接收),新版本已在2011年元旦在基金委的门户网站发布。 ——充分研读以往申请的“不批准书”。对于前几次申请失败的朋友来说,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基金委通常给未被批准的申请者发来同行评议意见书,对此应反复研读,吸纳其中的合理意见和具体建议。若仍想申请原来的项目,更应该斟字酌句,有针对性地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对于自己有疑惑之处,可向资深人士咨询,务求此次申请有实质性的改进。 ——充分斟酌申请书的成稿。争取在一月底写好申请书初稿,上交之前至少经过三次实质性修改。先将初稿送交资深人士审阅,尽可能吸纳他们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在院系预审后,进行细致修改;最后请课题组中语文最好的成员做文字润饰工作。 做好了这些准备,你的此次申请就有了一定的成功把握。(写于2010年1月3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51382.html 二、通盘考虑 缜密选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中,遇到第一个关键是选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选对项目主攻方向,申请就成功了一半。 我经常与青年朋友说,选定一个课题之前,先要反复思量,缜密行事,问自己如下十个问题,即“选题十问”: 1. 你选的基础研究课题对社会发展、学科进展有何裨益? 2. 该选题是否处于当今学科发展前沿领域? 3. 该研究方向国内外有多少人在关注?著名课题组何在? 4. 该方向每年发表论文、专著、专利总量约为多少? 5. 该课题已有多少主要研究成果? 6. 国内外的有关权威人士何在?有何成果?见解如何? 7. 该课题有哪些关键问题急待解决?研究热点何在? 8. 你对该课题是否非常感兴趣? 9. 你是否有能力和潜质去完成所选课题? 10. 该课题能否在八至十年内成为你的主攻方向? 现对上述问题逐一剖析如下: 第一个问题涉及项目选题的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要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一般不资助开发性应用研究。选题时应考虑所做的研究是否有利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本学科的发展,也就是说,是否符合国家的战略发展需求,因此,必须了解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是否能为之添砖加瓦。写申请书的立项依据时对此必须有明晰的说法。 第二个问题涉及选题的前沿性和先进性。所确定的研究方向必须是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是在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应该注意到,一个热点问题的“热度”大致能维持10~20年,一旦关键问题有了眉目,必定迅速“降温”,此时再要“跟进”就为时已晚了。例如,1960~1970年代的孤立子问题、混沌问题炙手可热,目前只剩下少数“难啃的骨头”,只有少数几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还在盯住不放,孜孜以求。已经热了十多年的纳米力学问题也已经开始降温了。 第三、第四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即选题的前沿性和先进性)相关。一个课题的研究者总数和成果总量是该课题关注度的量化指标。研究表明,这两个数字随时间的演化大致呈正态分布,通常有明显的峰值,我们应在曲线的上升段抓住这一课题,才有可能掘得“第一桶金”,申请基金的成功率也较高。可以采用EI之类的检索工具(如EI的Engineering Village)获取这类演化信息,更应该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阅读近期文献,把握课题的“热度”,如果在会议或期刊(尤其是国外会议或期刊)上相关论文已寥寥无几,说明该课题已脱离了大众视线,千万别在千军万马过了万重山后再去“跟风”;青年博士喜欢拿与博士论文相关的课题来申请基金,对此必须仔细分析,要确定导师四五年前给你的题目是否还是研究热点,若热度已退,则必须调整或更换课题。如果已经认定问题确实有前沿性和重要性,则需要进一步掌握有关研究者、课题组、主要成果的细节。 第五~七个问题是为了细化选题目标。在充分掌握最新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搞清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再从中选出自己的一两个主攻方向。抓住处于open状态的关键问题“做文章”,是申请成功的诀窍之一。 最后三个问题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北京人爱说,有钱难买“愿意”。对任何选题,只有喜欢它,热爱它,才有可能做好它。如果你从内心讨厌某个课题,就千万不要去碰它,当然,“感情”可以慢慢“培养”,但若有别的合适“对象”,以避开此课题为宜;而且选题的大小和难度必须适当,申请者若有素质和能力在预期的有限时间内实现有限的目标,就可吞而食之,不然,“高中”了一时欢喜,小心日后交不了账!根据我的观察,一个具体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做上8~10年工作,所以,一旦选定课题,就应以此为自己科研的主要关注点,准备干它十年、八年,而后再考虑转换研究方向。长期固守一个研究方向决非上策,频繁更换科研方向则必将一事无成。 假如面临多种选择,你把上述问题思索清楚了,就可以从中做出最为正确的抉择。 我在2009-02-02公布的博文“交通流研究和技术科学思想”里谈了自己选定交通流研究方向的心路历程,可供博友们参考。 最后,再谈一个选题的“问题驱动”特征。据我了解,目前基金委特别强调研究课题的问题驱动,而不是方法驱动。特别在力学类申请中,通常希望以解决某个科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纯粹方法研究的选题很难中标(当然,软件专项不在此列),如果你以“关于……的方法(或技术)”为项目名称来申请基金项目,一般十有九不准,这是我长期观察的结果。其它学科的情况不大了解,但在全世界科研采取“问题主义”方法论的情势下,问题驱动看来是基金申请的一种发展趋势,唯一的例外似乎是数学类的申请。建议高校里的朋友们从元旦后上班到寒假结束之前,集中精力把本文所说的事情做好,没有必要急吼吼地动笔写申请书:因为欲速则不达! 三、标新立异 务实创新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前言中指出,根据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基金委突出激励创新、稳定支持和超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资助模式;2011年《指南》前言中更明确地指出:“要为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假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申请基金项目贵在创新,如果项目设计毫无新意,就绝无成功的希望。 关于科技创新,以前的博文里已谈过多次,例如可以参看2009-09-28的博文《科学方法漫话(7)不拘一格 全力创新》。这里只说说基金申请过程中创新点的确立。我认为,我们应该有如下的基本认识: 1 创新是基金项目申请成功的关键; 2 创新必须立足于充分的内查外调; 3 创新要有必要的基础(自身的知识积累); 4 创新应求真务实,不能假、大、空; 5 创新的目标要具体可行,不可太大,也不能太小; 6 创新的要点应简洁明了——思路(概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结果创新。 创新在科研中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创新源自申请者的多年知识积累和对科研动态的洞察。在确定研究方向之后,必须进行充分调研,全面了解课题的近期进展,特别要了解本领域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选定自己工作的切入点。我在审阅一些水平不高的申请书时,经常发现申请者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知之甚少,许多必要的文献未曾浏览,因此,提出的问题较为陈旧,甚至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有些设想“剑走偏锋”,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有些问题未经梳理,抓不住其中的要害。这样的申请注定不能成功,必须脱胎换骨。 应该指出,大多数申请者不是天才,不大可能在一项基金申请中提出石破天惊的伟大计划,因此,创新的设想必须务实。我觉得总体上应把握一点: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或者做前人虽已做过但未有理想结果的事情。按钱伟长先生的思路,用新思想、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是最理想、最值得称道的创新,但我等凡夫俗子一般难以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设定的工作目标中,至少在思想、方法和结果这三方面有一点是全新的!如果三方面都乏善可陈,则必无成功的希望。 创新的目标必须适中,在三四年里要完成的项目,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有限的目标。有的申请把创新目标定得太多、太庞杂,很难令人相信其实现的可能性;有的申请好像要做一个大习题,创新程度太小,也很难得到认同。这两个方面的偏差经常是基金项目评审人投否决票的理由。 对于创新要点,申请者要心里有数,给予简明扼要的表述,讲清申请课题的思路(概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结果创新之处。对此,2009-09-28的博文里已有详细分析,不再赘述。这里只补充一点:由于源头创新很难,很多人在做集成创新的工作,也就是说,针对某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多种成法的巧妙组合,采用移植法或借道法(即借用其它学科或问题的处理途径),以综合集成的思路攻克难题,对于初出茅庐的申请者,这不失为一种创新良策。 我一向认为,基金申请有三个关键点:选题的前沿性、工作的创新性和前期积累的充分性,而创新性应是“重中之重”。切记!(写于2010年1月5日) 四、适当搭配 聚集队伍 在确定基金申请的目标和要略之后,建立阵容适当的队伍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这里着重谈谈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项目申请中的筹建梯队事宜。 我认为,在筹建梯队时应该注意以下七点: 1 青年申请者应该有一位称职的同行“军师”; 2 中老年申请者至少应该有一两位博士帮衬; 3 申请者至少应该有一位志同道合的合作者; 4 老中青应该适当搭配,切忌只有研究生搭档; 5 梯队应该有较长期的合作关系,切忌临时拼凑; 6 分工应该明确(总体负责、实验设计、分析计算等); 7 梯队人数应该恰当,以5~8人为宜;重点项目应有更多的人员参加,至少有四位高级职称人员。 对于原来基金项目较少的单位,建立合适的梯队很少遇到困难,但对于已经承接了大量基金项目的单位,每逢申请之时,经常遇到“名字资源危机”。基金委规定,每位副高以上的申请者只能有两个在研项目(不含重点项目),因此,新的申请者要建立足够强大的申请课题组较难达到上述要求。我所的人员申请基金时就经常碰到这样的困难。 倘若建立合适的梯队的问题不予解决,申请难免因“梯队力量薄弱”而遭拒。我常听到基金委的朋友说,一名申请者带2~3名研究生的梯队属于“薄弱”之列,而在申请时进行的“拉郎配”也是不可取的、有害无益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的具体建议是: ——对于自己的申请要有长期规划,平时就主动地与本院系、本校或校外的同行进行实质性的科研合作; ——各课题组对每年的申请做出合理的计划,注意考虑逐年申请的团队构成; ——每个单位的新加盟者(尤其是青年基金项目的申请者),往往不易找到合作伙伴,可以考虑请原单位的导师或其助手做主要合作者,他们可以以个人的名义或单位的名义加盟申请; ——在努力争取所在团队的人力支持的同时,适当地请单位外的人士加盟;如生物力学的申请人宜请资深医生加入梯队;有产业背景的,可请一线工程师们参加合作; ——已有境外合作者的申请人,可邀约他们参与申请(成为项目组正式成员),通常需要有他们本人签字的认可书; ——特别注意合作者背景与所申请的课题的相关性,他们至少应为与研究方向相近的大同行; ——各级单位注意关于“超项”的技术性检查,以免造成申请中的不必要的挫折。在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的第vi页对此有详尽叙述(参看本汇编的附录); ——不要在别人的申请书里随意签名,为自己的可能的申请留足“名字资源”;即将毕业的、要到高校或研究所工作的博士生尤应注意此点; ——如果同一名字出现在两份申请书上,每年工作人月数之和不能超过12;中级职称人员或研究生加盟他人申请的项数最好不超过两项; ——在职研究生申请基金时应备好导师的认可书。 应该指出的是:技术性检查是申请书进基金委后的审查第一关,绝对是六亲不认、铁面无私的,每年有几百项申请因违反技术性规定而先遭淘汰(不予送审)。我自己也吃这样的过亏。我的一位合作者原有一个项目,当年申请时在我的申请书上签了名,又在他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另一项申请,硬是“糟蹋”了两份很好的申请。 至于梯队成员在项目中的分工,只要留意分工的合理性就可以了,通常不是审查重点。 总而言之,申请基金时应从多方面注意梯队的构成。(写于2010年1月25日) 五、精心设计 清晰铺陈 精心设计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并加以清晰无误的陈述,是基金申请的最重要环节之一,经常是成败的关键。 我认为,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中有“六忌”: • 一忌目标过大; • 二忌内容空洞; • 三忌措施含糊; • 四忌路线混乱; • 五忌缺乏新意; • 六忌过于具体。 前面说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执行期限通常是3~4年,有限的时间,只能实现有限的目标,预订过大的目标显然是不现实、不恰当的。为了有一个量化的概念,我认为青年基金项目的工作量大约是2~3篇博士论文的内容,面上基金项目则约相当于3~4篇博士论文的工作量;而研究内容子项以3~4个为宜。我看到的有些申请书树立了近于“老虎吃天”的“宏大目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研究样样都想做,研究的子项有五六七八个,一望而知,超出了申请者的能力,申请书的评阅人一般不会苟同;即使申请过关,也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在结题时出现麻烦。当然,研究目标太小也不妥,也不会得到认同。 有的申请书预定的内容太宽泛、空洞,目标过于抽象,很明显没有做过足够的预研,申请成功率几乎为零。 至于研究方案,必须在其中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理论分析方面,应指出科学(数理化)途径,主要演绎思路和方法;数值模拟方面,给出数学建模的建立和选择,主要的技巧和算法;实验方面,应提出仪器设备的要求,主要的实验步骤。对于其中的难点(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要有恰当的表述,并给出拟定的解决方案。对于特色和创新之处,必须有科学的概括;对于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必须从技术层面和研究积累层面加以陈述。 应注意之点是:切忌泛泛的、含糊的、无意义的表述。我看到一份青年基金申请书,在谈到技术路线时,这样写道:“我们将广泛地进行文献调研,并深入工厂,进行现场调研。每周举办一次讨论班,就本课题内容进行深入讨论,群策群力,攻克难关;还准备向校内外的有关专家请教……。”如此等等,我看了忍俊不禁。谁搞科研不是这么搞的呀!这些话说了白说。 有些申请书把内容写得太具体,特别是工科类的申请书,喜欢长篇罗列一些教科书或文献里的已知结果,这也是毫无意义的,到评审专家那里,只会减分,不会加分。一般来说,除了数学类的申请书可以有一些数学公式以外,其它申请书没有必要详细给出公式。要记住:基金申请书是由训练有素的专家来评审的,他们不需要你来讲述常识性的内容;还要记住:写得太细,反而会掩盖了申请书中的创新的光芒。 六、放眼四海 广结善缘 在目前的转型的社会中,基金委是公认的一块净土,在基金项目的立项过程中,基本上实现了“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如果你想在层层评审过程中“拉关系,走后门”,一般来说会碰钉子。然而,难以免俗的是:在具有同等实力的申请者的较量中,人缘好的仍然占优,也就是说,“七分实力,三分人缘”现象依然存在,凝聚人气对提高申请的成功率十分重要。个中道理,人人明白。 那么,如何凝聚人气?答案是:功在平时。临渴掘井,要申请基金了才想到此点,大多无用,也显得太过功利主义,甚至为人所不齿。 具体说来,应有如下认识: • 造人气的关键是用工作成绩和研究成果来“说话”; • 切忌闭门造车,平时要多参加会议,多走访学术机构,或取经,或交流,或做报告,在学术界造成影响; • 切忌在任何场合贬低任何人的学术成果,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 常邀请同行来访,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与同行交流; • 切忌同行相轻,经常关注、引用他人成果; • 在学术上多协助同行、提携后进。 如果申请者学术水平底下,申请书不成样子,人缘再好,对申请成功也于事无补: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实力。 有些申请者不喜欢人际交往,做科研工作老是关起门来孤芳自赏,除非此人本事超群,一般是得不到社会认可的,基金申请成功率也往往较低;有些人有了课题经费,喜欢捂在口袋里舍不得用于学术交流,实在有点可惜。如前所述,多参加学术会议,多进行双边或多边交流,最大的好处是了解科研动态和相关行情,抓住前沿热点问题,基金申请就有准头;还可以从交流中获得启发,产生顿悟。另一个好处是,使同行了解你,知道你的长处和水平,知道你所关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自然愿意在你申请基金时助一臂之力。 我在不少场合提到,应与基金委的相关学科处的人员建立一定的联系。并不是说,你呈上申请书时要去为自己的项目做游说工作,而是保持日常的交往。有些青年朋友以为基金委的“门坎”很高,不会欢迎与无名小卒交往。非也!目前,在各学科处工作的多为六〇后人员,他们不喜欢“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乐于与基层科研人员交谈。我在所里常建议,到北京出差时,抽空到双清路的基金委学科处的办公室里去坐坐,聊聊与基金申请相关的一般情况,这样获得的信息最为直接可靠。去基金委的最佳时间是下午四点左右,那时他们已完成一天的工作,有空接待到访者。不过,应该避开基金委最忙的第二季度,那时他们正处于分发函审申请书并进行汇总的“敏感”时段,不喜欢有外人去打扰。 另一个值得注意之点是:千万不要贬损同行。国人自古以来有“文人相轻”的恶习:自己的水平不怎么的,却喜欢背后说××同行的工作不怎么样。此举不妥。俗话说:“隔墙有耳”,说不定此话传到了××处,说不准你的申请书送到他那里评审,那就没有“好果子”吃了。即使不是这么巧,此举仍不妥。我这么说,并非要求大家在学术问题上“一团和气”,不与人争论,产生学术上的分歧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面对面的、心平气和的争辩、研讨。只要心胸不是过于狭窄,同行总是乐于接受正确意见的。我历来认为,科研工作应该相互提携。凡是有好心肠者,平时无不助人为乐,“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嘛!善缘就是这样日积月累起来的,其中道理不必多说。大家知道,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最乐意看到的是自己的工作为人注意,被人引用。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科研中应充分关注同行(特别是国内同行)的相关工作,经常邀请同行前来学术交流、做报告,写论文报告时毫不迟疑地引用他们的著作,能给正面评价时不要吝啬,写申请书时更不能忘记提及他们的工作,千万不能有门户之见。这也是累积人气之一法。 总之,要想在学术界站住脚,要想在基金申请中得到更多的同行支持,请记住钱伟长校长25年前说的话:“请进来,打出去”,放眼四海,广结善缘!(写于2010年1月26日) 七、精准构思 言简意赅 做好前述准备工作以后,关键就在于写好申请书了。本讲和以下两讲主要涉及此点。 撰写基金申请书的总要求是:言简意赅,准确生动。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各点: 1 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2 抓住关键、充分展开; 3 言之有物、引人入胜; 4 措辞恰当、涵义清晰; 5 充满自信、适当谦逊; 6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7 个性鲜明、少用套话; 8 字体恰当、印制精良。 在我看到的申请书中,表述方面最常见的缺点是:篇幅冗长,叙述拖沓,脉络不清。其主要原因是:对申请书的铺陈缺乏总体把握和清晰梳理。客观上说来,可能为了评审方便,目前的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的申请书的设计有点繁琐,很容易导致重复。因此,填写基金申请书的第一步就要做好精准的框架设计,抓住各部分应突出的重点,分清研究内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的内涵,把可行性分析、工作基础、工作条件、申请者简历等部分应表述的内容加以区分,使其“各司其职”。 下面谈谈我对各项主要内容表述的处理经验: ——立项依据部分。在基金申请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描述,讲清:做什么?为什么做?简述:怎么做?通常不妨先给一个“项目导语”(“项目眼”),画龙点睛地点明项目要旨。紧接着可跟上“立项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亟待解决的问题”、“本项目总体构想”四小节,最后给出30~50篇近期参考文献。内容必须翔实,叙述必须浅显明白,正文与文献必须相呼应。 ——研究内容部分。可把研究目标移至首段给出,以百字左右概述拟达到的目标,与前面的“本项目总体构想”呼应;然后分点列出研究内容,即在理论、实验和模拟中要做的事情;紧接着列出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前面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呼应。 ——研究方案部分。分点列出相应的研究方法(包括具体的理论分析手段、实验方案、数值模拟途径等);尽可能用框图说明技术路线;接着从技术层面和申请者能力层面做可行性分析;概括地从思路、方法和结果角度阐明本项目的创新性。 ——工作基础部分。列出已做的预研和已取得的与本项目相关的成果,论文目录大多放在申请者简历中。工作条件中应有所在单位的标准概述,重点列出本课题组的软硬件支撑。 ——申请者简历部分。分段写出概述(含承担过的科研项目总数、论文总数等)、学习-工作简历(列表);已承担过的科研项目清单;由近及远列出个人的相关论文清单。仅需叙述主要合作者的情况。 应掌握的主要原则是: • 尽可能理清脉络; • 尽可能避免重复; • 尽可能详略有致; • 尽可能系统完整。 必须指出,以上的框架设计只是参考性的,应该因人而异、因项目而异,但上述主要原则则有普遍性 八、斟字酌句 画龙点睛 本讲继续谈谈撰写基金申请书的具体章法。我读过一些国外同行的基金项目的proposal,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注重叙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字斟句酌,简洁明快,重点突出,善于画龙点睛,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下面分项叙述申请书各部分应有的阐述要领: • 项目名称 要求做到准确恰当、简明具体、醒目规范、主题明了、字数适中。字数以15~20字为宜;涵盖主要关键词;忌用生僻缩略语;不一定用固定程式“关于……的研究”之类; • 摘要 画龙点睛地描述整个申请书的要旨,讲明:本项申请拟解决的问题,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手段,将获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它们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发展中的作用。用足字数,切忌空话大话,避免大段叙述研究背景和意义;使人读后留下深刻印象,乐于往下读;通常在写完申请书全文后写摘要; • 立项依据 从实际和理论角度阐明本项目意向、立题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总体思路、预期产生的效果。所述的研究动态必须准确具体,列出国内外研究本项目课题的课题组和主要专家;脉络分明地介绍已有成果,点明亟待解决的open problems以及本申请的矛头所向,强调攻关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但不宜夸大其词;引用足够的参考文献,文献主要应为近期的,国内外文献的比例应适当,国内主要课题组的工作必须提及,也可包括申请者的1~3篇前期论文,把自己的名字用粗体标出;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力求鲜明生动,突出地罗列与众不同的创新性内容,亦即有前沿性和开创性的工作;避免艰涩深奥的术语堆砌;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要具体可行,有独特性;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茂; • 研究基础和申请人简历 实事求是地说明:自身素质和经历,何时开始关心注意该课题,有何高师指点,已获何种成绩(列出本人论文总篇数及与申请有关的篇数和篇名,别列出与本项申请不相干的论文;青年基金项目有3~5篇足矣;面上项目有6~10篇即可),突出你的种种优势,使人相信此类项目非你莫属,由你来做最合适;但也要避免列出本人太多的成果,不然有人要说,你都已经做完了,干吗还来申请? • 计划进度和预期研究成果 按年度列出计划,注意其可检查性,是为获准后每年写年度进展报告的依据;预期研究成果应适中,注意成果的多样性:论文、报告、专利、软件著作权以及人才培养;青年基金项目完成发表论文4~6篇足矣,面上项目5~8篇最为常见,可提及其中一半为三大检索收录; • 经费预算 参照上一年的资助力度给出框算,尽可能准确说明用途。 总之,撰写基金申请书时,应使出浑身解数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精炼准确的语言,把精彩可读申请书呈现在人们面前。 九、形式清新 夺人眼球 本讲涉及基金申请书的形式问题。作为一份优质申请书,仅仅保证内容一流是不够的,形式的优美与否,有时也会决定申请的成败。我评审基金申请书已有20余年。早些时候,基金委各学部每年大约让我评审15~35份申请书,近年来随着年齿渐长,基金委比较照顾我,每年评审的份数在10份以内。目前,大量申请书的评阅任务由1956~1965年出生的中青年专家在评审,我曾问过我的一些忘年交,他们每年的评审工作量平均约为20份。评审人会掌握一定的分寸,不会给所有申请书打“A”,也不会全给“C”,各自会事先掌握一定的打分比例。因此,先被评审人审阅的申请书通常会占得先机。例如,我一般把ABC等级的比例定位2:1:2,先看形式漂亮的,A级指标常常先用完,因此,后看的申请书多少有点“吃亏”(当然,总体上严格按要求评阅,最后会按申请书内容的相对优劣调整打分等级)。 一般说来,如果申请书写得赏心悦目,夺人眼球,总会争得好一点的“印象分”,在同一水平的申请竞争中胜出。 那么,如何做到形式清新、引人入胜呢?请各位注意如下细节: • 字体恰当。忌用蝇头小字,建议通篇用小四号字(除摘要等不可改变之处);最好用楷体或仿宋体,以做到有别于表格中原有的宋体;重点内容可加粗、划底线,用其它颜色; • 适当分点。充分利用小标题,尽可能分点描述(但也不宜层层列点);忌用过长的自然段(通篇用很长的自然段阅读时会引起视觉疲劳),每段最好不超过六行; • 图文并茂。适当运用框图和插图,特别是在叙述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时,用流程图是一种可取的方式;描述研究背景和已有成果时可用合适的照片、图表、曲线(如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图表,已拥有的设施,已有成果中的曲线等); • 文字简明。尽可能做到叙述通顺,简明生动,恰如其分;深入浅出,用浅显的语言阐释深奥的原理,忌用过多的生僻术语;少用缩略语,必须缩略语时,在首次出现处标出英文全称和译文;忌用欧式语言;切忌罗嗦重复或词不达意;遣词用句不求华丽花哨,但应使人读来有兴味; • 言之有物。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说空洞的大道理;讲究叙述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 详略有致。注意总体布局,应详述的部分要说得透彻;不宜列出太细的细节; • 注意规范。文献引用、论文列表等做到形式上应自洽、统一;术语必须规范化(名从主人),对新近出现术语应列出原文; • 注意保密。为了防止宵小之徒(当前确实存在!)在评审中窃取申请者的idea,必须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有些knowhow(如关键演绎步骤、实验手段、制剂配比等)不宜和盘托出,要写得看起来具体,但又不暴露关键性秘密; • 反复修改。写完申请书不要匆忙上交,反复通读修改几遍,做到基本上无懈可击;可让合作者或朋友中文字功夫最好的进行润饰,也可求教于长者或基金委的本学科处的朋友。 总而言之,一份优秀的基金申请书是千锤百炼地打造出来的,整个撰写过程,对申请者而言是绝好的磨练、学习机会。过分强调形式,忽视内容,是不可取的;轻视形式,也绝对不行。我们应该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请注意:有时细节决定成败!(写于2010年1月29日) 十、心态平和 百折不回 最后,我们来谈谈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申请基金。简单地说,应以积极平和的心态来申请基金项目,以百折不回的精神争取申请成功。如楔子中所述,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竞争异常激烈,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率不足20%,也就是说,每五份申请,就有四份要遭淘汰,申请失败是寻常事。以我身边的年青人为例,有一位力学系的年青人,申请了五次均告失败,前年才获成功;我所有一位博士第四次申请才大功告成。他们的共同问题是:所申请的课题在两个研究方向上振荡:申报攻博期间的课题,条件较为成熟,但研究方向老化;申报新方向,研究基础较为薄弱,落到“两边不讨好”的境地。但他们咬紧牙关,矢志不移,埋头苦干,创造条件,最后都在新方向上申请获准。 因此,申请基金之时,就应对于可能遭遇的失败做足思想准备。争取成功,允许失败。 申请基金的基本态度既不宜过于张狂,也不必过于谦恭。在精心策划的基础上,尽力表现所申请课题的各种“闪光点”,把申请者最棒的一面呈现出来。切莫急于求成,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也就是说,不要夸大事实、急于表现,显出急吼吼的样子;一旦充分把握了申请的底线,就不要过分谦让、畏首畏尾,显得底气不足。申请前就应做到“胸中自有雄兵百万”。 一旦申请失败怎么办?总结经验,厉兵秣马,来年再杀“回马枪”,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怎样杀“回马枪”?应做好如下事情: ——认真判读“不批准书”。基金委通常在每年十月把未批准立项的有关评议材料发给申请者,对此,应如获至宝般捧读,尤其注意同行评议人的方面意见。仔细想想:他们抓了你的申请书的什么“岔子”?是否带有根本性?是否切中要害?自己在短期内能否弥补?怎样弥补?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努力。 ——确定新一轮申请的战略战术。倘若评议人的否定意见是枝节性的,说明此项申请离成功只有半步之遥。立项依据写得不够清楚的,加以改进;研究目标过大过小的,加以调整;研究方案不够具体的,加以补充;梯队不够强大的,加以充实;研究基础较弱的,努力做新的工作,最好先申请省市部委级的相关小项目,做足预研。只有创新性不足的,最难弥补,需要加倍努力,找出更好的切入点。若评议人认为申请书的研究方向陈旧,必须予以仔细考虑,倘若接受评议意见,就需要改弦更张了,一般在两年之后再考虑新一轮的申请。在同一研究方向上连栽三次“跟斗”,也应该考虑换题目了。 ——向有关专家咨询。有时候遇到不公正的评议,一般不用去争辩(争辩往往收效甚微),多听听同行专家的意见有好处,可为自己新一轮的申请找准方向。有的申请可能选错了学部或填错了亚类,更应在专家指导下“改换门庭”——撰写更好的申请书。在研究工作上有了进一步进展之后,提出更有说服力的申请,我身边有这样不乏第二次申请成功的先例。 以上的十日谈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预祝朋友们在基金申请中大获成功。 附录:遵守规范 谨防超项 最近陆续有年青朋友来问我,基金申请中如何做到既保证研究的连续性,又避免超项。我研读了《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对于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询问了基金委力学处处长詹世革博士。这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补写一份笔谈,作为本汇编的附录。 1. 为什么要有限项申请规定? 为了使有限的科研经费资源得到更公平合理的分配,也为了保证获准的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制订限项申请规定是必要的。 2. 在研项目持续多长时间? 执行期限为三年的在研项目的持续时间为四年;执行期限为四年的在研项目的持续时间为五年;执行期限为五年的在研项目的持续时间为六年。例如,2006年申报获准的面上项目或青年基金项目,执行期限为2007~2009年,算作在研项目的持续时间为2007~2010年;倘若你2009年年底要申报新项目,该项目仍计入在研项目(因为基金委在2010年3月才收到此项目的结题报告);到2010年申报时,该项目才会在你的在研项目目录中划掉。由于从今年开始,除了青年基金项目的执行年限仍为3年,面上项目、地区基金项目已延长为4年,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则延长为5年,有关项目的在研时间要相应地延长。例如,今年你申报面上项目获准,执行期限为2012年至2015年,在研持续时间为2012~2016年。 在研项目也称为承担项目。 3. 对于申请有何限项规定? 申请人(不含参与者)同年只能申请1项同类型项目。 4. 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有何限定?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任和主要参与者)一下类型的项目综述合计限为三项: 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指导专家调研项目)、联合基金项目(指同一名称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限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专项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委主任基金项目和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等。 以上共13类(其中最后两类取其中的一部分)。 5. 哪些项目限获一次资助? 作为负责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限获一次资助。 6. 对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是否限项? 作为申请人申请或作为负责人的在研项目合计限为1项;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或者承担个类型项目数量不限。 7. 哪些项目不属于限项之列?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国际(地区)交流项目、国际学术会议项目、科普项目、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项目、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项目、微驼任务几软课题研究项目、资助期限1年及以下的其他类型项目,以及项目指南中特殊说明不限项的项目等。 8. 还应注意哪些细节? a) 处于评审阶段(即自然科学基金委做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的申请,计入上述限项规定范围之内; b) 申请人即使受聘于多个单位,通过不同依托单位申请和承担项目,其申请和承担项目数量,上述限项规定仍然适用; c) 如果同时申请或参与申请两个以上的项目,一个人的每年工作人月数的总和不得超过12人月; d) 在职博士生申请基金项目须出具导师的认可书 e) 不具有高级职称又无博士学位的申请人应有推荐意见书。 为了使基金申请不输在起跑线上,请朋友们认真执行基金委的限项规定。当然,校院系所会进行严格的形式审查,但我们应该自己事先把好关,免得给别人添麻烦。(写于2010年2月9日,改写于2011年2月5日)
个人分类: 科研|17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值分析课后参考答案1(清华大学出版社)
热度 1 sobolev 2011-2-27 12:18
这是本学期(2010-11)数值分析的课后答案,希望对各位同学有帮助 数值分析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际算法相结合的课程。 数值分析参考答案(第一章).doc
5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是怎样的一本书?
热度 3 wyc 2011-2-22 20:41
有人说: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 父母是我们的出版社, 生日是我们的出版日期, 身份证是我们的书号。。。。。。 我们每天都在写这本书, 我们都希望能写好这夲书, 不希望有空页, 不希望有缺损, 甚至不希望有错别字。 一位叫做奥斯特罗夫斯基的苏联英雄, 曾经说过的那段人生格言, 对今天已年屆古稀的一代知识老人, 几乎都无一例外地 被打上了它那深深的烙印。 2011年第5期的《读者》 就有一篇专文细说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说得太有趣了。 值得一品! 笔者有感, 不吐不快。 快点燃你的想像力吧! 它, 将使你所写出的这本书, 充满趣味, 异彩纷呈, 福祉百姓, 光耀华夏。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79 次阅读|6 个评论
为工科研究生数学课打的这个广告如何?
热度 11 gfcao 2011-2-21 17:43
十年前就打算为工科研究生写本《应用数学》教材,学校给了三万元教材出版资助费,不过钱没给我,而是直接划给了出版社,等教材出来后,出版社再给我稿酬。可惜由于调动的原因,教材一事就放下了,川大曾经向我追讨这三万元的教材出版费,我大呼冤枉,我可没从中拿一分钱呀。倒是十分愧对科学出版社,他们曾经找过我很多次,希望在他们那出书,我也答应了,遗憾的是,书一直没出得来,在此深表歉意! 因为深感自己水平有限,所以 我基本不在外面兼职,来广州的六七年中,只因为邓东皋老师身体有恙为中山大学统计基地班上过一学期的“实变函数论”课,而且,我上课通常都带有目的性,想好好学学邓老编的那本教材,也好与自己的教材比较一下,从中找出自己教材的缺陷。至于做兼职博导,完全是为了招些更优秀的学生,不仅没有任何报酬,还得倒贴学生的生活补助。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所大学研究生院要我给他们的研究生讲一门数学课,他们让我自己确定课程内容,我说还是在你们的课程设置里已有的数学课程中确定吧,专门搞一门新课程不太合适。如果是我自己选择的话,我当然首选《泛函分析》、《实分析》或《复分析》之类,可《泛函分析》之类的课程已经有老师上了,最近他们问我,能不能给他们的研究生讲讲傅里叶分析与积分变换?这勾起了我那部《应用数学》教材的构思,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正好就是傅里叶分析与积分变换,因为我觉得这是每个工科研究生应该很熟悉的内容。只是时间实在太紧张,现在只能先写这部分内容了,至于整个的教材只能视时间再定,希望能如所愿写出令人满意的讲义。 学学那些导演们惯用的伎俩,咱也先炒作一回,做做广告,这也是应对方要求为他们的研究生们选课时做的,看俺这广告做的如何? 傅里叶分析与积分变换 曾经有人说:“除了傅里叶分析再无有用的数学”,此话太夸张了一点,但至少说明傅里叶分析之重要。 也许你从微积分里已经初步领略了傅里叶分析的风采,可你真的了解傅里叶分析与积分变换吗?也许你会说所谓傅里叶级数不就是用三角函数的和来表示一个一般的函数嘛,可你是否知道,这个三角函数的和能用来干什么?它真的能代表原来的函数吗?傅里叶级数的本质是什么?它为什么重要?它对数学乃至物理学等众多的学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人们为什么离不开它?当你拿着心爱的 mp3 尽情享受音乐的美妙时可曾想过,这优美动听的音乐是怎样从一个不过数厘米见方的“小盒子”里出来的?也许当你真正了解了傅里叶分析与积分变换后就不难理解这一切了。
个人分类: 教育点滴|7813 次阅读|40 个评论
[转载]看看大牛们是怎样获得英文综述(reviews)的?(干细胞论坛)
热度 1 ellapan 2011-2-20 10:04
对于做实验的童鞋来说,平时看综述必不可少,可是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整理并推荐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 [: Z2 Q" z8 F" t; s* a ) b7 qL9 G' K/ F% `: n4 l 2. http://scholar.google.com.hk/ 直接google关键词加review加PDF或者doc。 Google 学术搜索提供可广泛搜索学术文献的简便方法。您可以从一个位置搜索众多学科和资料来源:来自学术著作出版商、专业性社团、预印本、各大学及其他学术组织的经同行评论的文章、论文、图书、摘要和文章。Google 学术搜索可帮助您在整个学术领域中确定相关性最强的研究。 3 Y l8 l1 D7 Y% U0 w ?m " k( Y8 u$ u9 M6 X8 z; CY" S 3. http://isiwebofknowledge.com/ 可以搜素ISI,然后选择review类型的文献。大部分优秀的期刊都被ISI收录,因此我想这种方法可以搜素到大部分的所需要的review。IP地址控制访问权限,全所范围开通(属随意通用户可访问资源)THOMSON ISI公司出版,《科学引文索引(SCI)》的网络版,收录5900余种期刊文摘和引文,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ISI Web of Knowledge是一个基于Web所建立的整合的数字研究环境,为不同层次、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人员提供信息服务。 4.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 Pubmed MEDLINE 上输入关键词直接搜索,文献出来后可以根据类型(Article or Review直接分类筛选。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NLM)是目前国际上最重要的生物医学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由于其用户界面友好,收录文献范围广、数据库更新速度快,链接点多、部分还可在网上免费直接获得全文,于是成为网上检索生物医学文献使用频率最高的免费医学网站,也是检索生物医学文献最重要、最理想的工具。 5. 可以搜索综述类型的期刊及ISI,Elseiver,Springer, EBSCO(ASP、BSP、ERIC等) ,Kluwer online等; 6. 如果学校买了Scopus,搜Review或其他文章也很方便,感觉比web of science好用一些,主要是可以同时打开多个全文链接 7. 国外的习惯是一些期刊会找某个方向的大牛写综述这样的综述科学性和权威性很好 ...如不是free的,可找通讯作者要: Dear Prof. 5 O6 D4 [* o3 ^+ c$ |2 q I am very interesting in you newly published review article"论文题目" in the current issue of 杂志名.Unfortunately, our university hasn't subscribe thejournal.Would you mind provide this article to me? Thanks a lot.Best regards! 6 D0 {0 h h: ?( z" J7 @% A Your name
1258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转载:【南方周末】我的2010年书单(非虚构类)
热度 1 xianshi 2011-2-17 17:38
 ◎杜小真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给没有收信人的信》,陈乐民文存,陈丰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一脉文心———书画中的陈乐民》,陈乐民著,资中筠、朱尚同、陈丰等文,三联书店,2010年3月   陈乐民先生是很多人敬重的学者,他的书我都会收藏,常翻常读,非常喜爱。2010年出版的这两部书,一如他的其他著述,显示出一种独特的风格,或者说特殊的风格。我想用“打通”来概括这种特点。   一是中西打通:陈先生不像“融合”、“互补”说那样做寻找中西“异同”的比较,他“看世界,想中国”,“讲西方,思东方”,“写欧洲文明,做中国字画”……自身的学养和经历,使他在中西文化之间自在倘佯,游刃有余。二是艺文和哲学打通:陈先生说过,他平生有两大兴趣,艺文(泛指文学艺术)和哲学。他的书画作品和哲学、文化论著就是这两大兴趣结下的果实。准确地讲,在陈先生那里,这二者同样不是“融合”,更像一种精神的对话和漫游。三是打通世事工作和心灵追求,这是最值得敬重的“打通”。陈先生达到一种精神状态,即他做的事情,无论是著作文章,还是书斋字画,都完全脱离了世俗功利的目的,只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心灵,让人们“听到”他的思索、他的希望,还有他心中的热爱———对中西文化,对祖国,对朋友,对家人……   《史家胡同56号:我亲历的人艺往事》,梁秉堃著,金城出版社2010年12月《人艺往事》,牛响铃著,黄山书社2010年5月   因为从小就热爱人艺,所以也特别热爱写人艺的书。这两本写人艺的书和《记忆深处的老人艺》(辛夷楣、张桐著,三联书店,2009年5月)一样,都是用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讲述人艺。人艺影响了几代人,靠的是一种精气神。从几代人艺人的回忆中,我们看出一种从容的态度:从容演戏,从容做人,从容在世……这来自“戏比天大”的准则,戏骨们戏人相通,戏和戏中角色融化在他们的身心之中。在那样的年代,始终保持这样的从容心态,该有多少催人泪下的故事!这几本书的作者也继承了“从容”的态度,把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从容道来,让人感慨、唏嘘。   ◎陈方正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家在云之南》,熊景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8月   每个世家子弟心中都必然有无穷故事和感慨,每个劫后余生者胸中都必然有一部动人作品,问题只是当事人有没有足够的才学、思想、笔触把这一切写出来而已。本书作者眼看欢乐大家庭繁华日子的消逝,也从“文革”炼狱中熬过来了,但她没有愤恨,也没有自怜,只是轻描淡写地为我们展示她丰富的经历与内心世界,显出了中国人罕有的冷静、客观与幽默,也为我们记忆中日渐淡出的那些年代留下了宝贵记录,书中百余张大大小小、神龙活现的老照片,更不禁令我们感到,逝去的青春毕竟还有一丝是可以留住的。   《自由人的平等政治》,周保松著,三联书店2010年6月   在当今中国知识分子中间,自由主义虽“显”而不大成“学”:这方面的相关论著,大多满足于阐述、发扬西方学说或者据以抨击中国现状,致力于学理探讨或提出个人见解来的,实属凤毛麟角。这或许是由于中国学术历来重实践而轻理论的传统造成的。就此而言,周保松这本新著委实令人刮目相看:它以论述罗尔斯高度抽象的巨著《正义论》为中心,但绝不限于介绍、揄扬,而是将之置于自由主义传统及其批判声音的历史脉络中,来作全面和深入的剖析,再加以反复诘难与响应,最后提出自己的衡平估量。不少人难免会觉得此书缺乏现实意义,但它对于这种学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生根发芽,总是会有影响的。   ◎侯艾君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副研究员   《地缘大战略》,丁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   地缘政治学奠基于西方,由于纳粹活剥了其中的某些思想,导致该学科声名狼藉。在中国也长期成为学术禁脔。西方原有其传统,因而复兴、推进较快;1990年代以来,北邻俄国也已建起自己的学派。地缘政治研究对国家定位、战略谋划等方面的意义不容置疑。本书作者视野宏阔,提供了丰富、精辟的思考和深入、缜密的论证。可以说,本书为中国地缘政治学派的形成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直译中苏高层会晤》,[俄]顾达寿口述,郑少峰执笔,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年2月   对于中苏关系由蜜月到对抗的历史过程,中、俄两国史家已出版大量著作,但尚有许多疑问等待解答。曾经担任苏联领导人中文翻译———也是中苏关系演化的见证人———的顾达寿撰写的回忆录无疑值得重视,其中有对毛泽东和赫鲁晓夫的近距离观察,双方冲突的惊人场景,林彪事件的少为人知的细节和内幕……   ◎王玉霞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美]丹·艾瑞里著,赵德亮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9月   半个世纪以来,在传统经济学“经济人假设”的强大理论攻势下,“非理性”,在多数情况下被涂上了贬义的色彩。然而丹·艾瑞里以行为经济学家的视角,为我们重新诠释了“非理性”的魅力,它可以让我们积极地适应新的环境,信任他人,收获快乐。   本书继续运用行为实验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将社会看做“实验室”而将人比作“小白鼠”,并结合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知识,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刻地剖析人们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的种种“非理性”行为,教授我们驾驭非理性的方法,克服非理性盲点,更好做出决策。   ◎冯克力   《老照片》丛刊主编   《阿瑟·米勒手记:“推销员”在北京》,[美]阿瑟·米勒著,汪小英译,新星出版社2010年8月   1983年,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应邀来中国,指导北京人艺排演他的剧作《推销员之死》。米勒有每天记排练日记的习惯,回国后作者依据这些日记,整理成了这本书。《推销员之死》创作于1949年,正是在那一年,中国关上了面向西方世界的大门,而且一关就是三十年。当中国重启国门,米勒踏上这片神秘土地的时候,双方的陌生与尴尬,是可想而知的。比如他不得不费些口舌向饰演波士顿女人(主人公威利曾与她有过一夜情)的演员解释,剧中的这个人物既不是妓女,也不是中国人通常认为的那种坏女人。再有,刚刚开放的中国还没有推销员这个行当,对剧中主人公职业角色与心理的把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至于主人公威利为获得一份保险赔偿而“意外身亡”的奥秘,更是难以让中国的演员和观众所理解……正是在诸如此类的碰撞中,作者以其艺术家的敏感,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留住了改革之初中国社会之种种,今天读来恍然而亲切。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张鸣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年5月   这几年,有关北洋军阀的书,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从高头讲章到野史戏说,应有尽有。张鸣的这本《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把各路军阀统统放置在五四的大背景里,在立论上别开生面,在写法上也自成一格。与张鸣以往的著述相比,虽然没人“用枪逼着他”专心学术(作者戏言),这本书还是明显地想寻求一点学术的意味,有意跻身正堂大殿,但作者毕竟“野性难驯”,写着写着,手中的笔便难免打滑,写到“好玩”的地方往往收不住笔,可能是因为割舍不去那点追求“学术”的念头吧,又不至于信马由缰……于是,便有了这部散文体的政治史。   《四手联弹》,章诒和、贺卫方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年4月   一位是文史作家,一位是法学教授,两个人却硬要坐在一条琴凳上拨弦弄键,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人要鼓捣什么“行为艺术”。严格说来,这是一本“看图说话”的书,延续的是《老照片》开创的“读图”的路数。毕竟是大家所“读”,一咏一叹,自有机趣与洞见。两人相约“世俗,趣味,随意”,这没什么不好,而宣称“无政治,无思想,无锋芒”,倒真有点“行为艺术”的意思了。   ◎郑也夫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创意阶层的崛起》,[美]理查德·佛里德曼著,中信出版社2010年9月   谈创意阶层,作者在书中也不乏创意。他说时下创意群体的聚集地,常常就是同性恋群体的聚集地。背后深刻的原因是二者都在寻找最宽容的城市和地带。创意人士不是被动地追着工作走,而是极其在意居住地、生活方式和个人兴趣。他们属于“无领”阶层,不能忍耐正装办公,坚持享受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他们有波希米亚的特征,躲避主流文化对人性的压制。他们中的多数人不常喝酒,因为浪费不起醒酒的时间。   《天才是训练出来的》,薛涌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11月   本书讨论时下人们最关心的成才路径。对国内饥渴者是一顿美味的文化快餐。作者对西方学界右翼的基因决定论和左翼的后天培养论都做出了富于同情的评介。视角开阔,举例生动,见识独到。他说,英国社会普遍相信球星是天生的,那里其实天才甚多,却因此不会成长出巨星。他讲述在家庭、高中都不被看好的乔丹如何成为巨星。他讲述1440—1490的佛罗伦萨,没有一所一流大学,却在人才辈出上成为人类历史第一密集的时空,奥秘在其作坊当中。   《下一个十年,消费崩溃的年代》,松田久一著,南方出版社,2010年12月   12年前不可一世的日本经济跌入谷底。按照说滥了的疗法,拯救的不二法门是拉动消费,不料硬是拉不起来。作者分析,日本“厌消费”的一代出世了,他们生于1979—1983年(今年27—31岁),长于泡沫经济崩溃的年代。厌消费就是有工作、收入不少,但消费少。原因是,对涨工资不看好,故热衷储蓄;未经历过通货膨胀,认准了新款商品日后必大幅降价;想炫耀,但明白普通人买得起的东西炫耀不成;想追时尚,发觉时尚已多样化,怕追错了被笑话。◎谢春涛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   《脆弱的联盟:冷战与中苏关系》,沈志华、李滨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11月   本书是2009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冷战与中苏关系”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选集,收录了沈志华、杨奎松、牛军、李丹慧、李滨等中外学者的22篇论文。时间跨度从1940年代后半期,到1980年代末,内容包括中苏经济技术合作,中苏文化交流,侨民、留学生与“旅大地区”、苏联指导下的学术和法制改革、1960年代的中苏关系、中苏关系与第三世界、联盟与敌人、苏联与中国的改革、中苏关系正常化等。书中论文选题新、史料丰富、见解富有启发性,代表了中苏关系研究的最新水平。   《我这九十年》,任均口述,王克明撰写,华文出版社2010年9月   任均是一位九旬老人,1940年代,她曾被称为“延安梅兰芳”。1950年代,在保加利亚做过外交官。“文革”期间,作为文化界人士受过冲击。她的大家庭和社会关系,更是值得记述。她的父亲任芝铭是清末举人,老同盟会员;二姐任锐在延安被称为“妈妈同志”,二姐夫孙炳文,是周恩来和朱德的密友,中共著名烈士;三姐夫冯友兰,著名哲学家;外甥女孙维世,著名戏剧家,“文革”中被迫害致死。老人用了几年时间,追忆了她的人生经历和社会交往,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细节。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   赵俪生先生是著名史学家,生性耿直,在这本回忆录中对人与事毫不忌讳,秉笔直书,是当年学术、政治生态的生动图景。但是,知识分子的回忆毕竟已多,我更看重的是其夫人、一直是“家庭妇女”的高昭一回忆录,从一个家庭主妇的角度对当年的日常生活作了细致的回忆。因为史学向来只重“精英”,家庭妇女写回忆者极少,而写了又能发表者更少。我想,如果不是沾了其夫赵俪生先生的光,高昭一的回忆录可能也无法出版。所以,从历史学角度来看,她的回忆更加珍贵。   《何方谈史忆人》,何方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10月   何方先生是中共老党员,曾长期任中共领导人之一张闻天的秘书。后来,何先生长期研究中外关系、研究中共党史,所以他的“谈史忆人”既有历史“参与者”的直观、生动,披露了许多只有“亲历者”才可能知道的秘辛,又有研究者的客观态度,使人获益匪浅。   ◎肖滨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   《追问中国的现代性方案》,秦晓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8月   秦晓先生的这部书当然不是什么学术大作。然而,他从现代性视角审视当代中国问题的犀利与勇气,却使得做学问的人感到震撼。这种震撼力,来自作者对当代中国改革实践的反思和未来走向的追问:是接受“中国模式论”,将摸着石头过河的短期发展路径定格为未来中国恒定的制度框架,还是回归人类的基本价值体系,建构一个在主权与人权、法治与民主、权威与自由、效率与公平之间协调平衡的现代文明秩序?这是本书提出的问题,更是未来中国发展必须作出的历史选择。   《抗争政治》, 蒂利、塔罗著,李义中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6月   如果说查尔斯·蒂利的《社会运动:1768-2004》在历史考察中为社会运动的研究搭建了厚重的理论基础,那么,《抗争政治》则在典型案例的分析与挖掘中,把社会运动的研究推向深入。虽然作者并不把所有的抗争政治都纳入社会运动的范畴,但正是在梳理抗争政治与社会运动的复杂纠葛中,为我们把握抗争政治、社会运动以及民主化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指引,同时也为分析转型社会中的各种抗争性事件树立了标杆。   《在中国城市中争取公民权》, 苏黛瑞著,王春光、单丽卿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这部书的书名,更像是描述当代中国现实的一个命题。作者苏黛瑞从边缘群体的视角切入,在政治学与社会学交叉领域中推进,借助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讲述了农民工在城市中争取与市民享有同等权利的辛酸故事,剖析了农民工权利不足的复杂成因。   ◎汪朝光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王奇生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1月“革命”与“反革命”,岂止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名词而已!它们曾经深刻地影响了每个中国人生存境遇。“革命”曾经是崇高的表征,哪怕这样的“革命”其实已经被扭曲而未必具有其原本的意义;而戴上“反革命”的帽子,则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人们群起而攻之的同时,其实并不曾思索其原本应有的含义。王奇生的论著以历史学家的眼光与视野,为读者提供了他对“革命”与“反革命”的话语在民国时期的建构及演进过程的解读,其丰富内涵,足可令读者深长思之。   《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影像》,章东磐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中国史上令所有中国人无比振奋、永志于心的历史丰碑。我们不应忘记当年那些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而奉献出热血的无数先辈。作者从美国国家档案馆所藏盟军在滇缅战场作战的23000张照片中选出了五百余张,形象地反映出参加当年那场战争的中国军人形象。他们的坚毅与英勇,他们的自信与果敢,他们的牺牲与勇气,他们的纯洁与俭朴,他们眺望胜利与未来的目光,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群像。   《毛泽东时代的人民电影》,启之著,秀威出版社2010年4月   1949年至1966年这17年不应是被淡忘的历史,因为其不仅事关当年亲历者的历史记忆,而且为当下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事业构建了不可或缺的历史背景。知晓中国的昨天,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作者以“人民电影”为主题,叙述了那个时代的电影政治史,或许不够艺术,却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电影特质。   ◎王康   民间学者   《卢作孚》,张鲁、张湛昀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   卢作孚是民国时代“殷忧吂圣”、“礼失求诸野”的显例,20世纪中华民族之所以不被内外专制邪恶力量征服而始终立于天地的典型,是现代中国改良主义几近成功的代表人物,民族企业家的卓越楷模,抗日卫国战争无可争议的国族干城,中华先贤祠中又一名悲剧性英烈。作者张鲁以其伤残之驱,春秋五载,呕心沥血,为乡贤卢作孚立传,为时代招魂。   《轴心时代———人类伟大宗教传统的开端》,[美]凯伦·阿姆斯特朗著,孙艳燕、白彦兵译,海南出版社,2010年5月   1949年,雅斯贝尔斯出版《大哲学家》,将孔子与苏格拉底、佛陀和耶稣并列为“人类思想范式创建者”。50年后,英国宗教学家凯伦·阿姆斯特朗目睹20世纪空前规模的暴力与危机,重新阐释轴心时代,呼吁世界恢复同情、宽恕、善良,尊重一切生命,重新赋予人类短暂脆弱而终有一死的生命以神圣力量。此书已超逾斯宾格勒、汤因比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力图摆脱西方中心史观和欧洲优越论的全球意识,而以轴心突破的伟大智慧和悲悯情怀,奉献给世界一种古老而簇新的文明生命宗旨。由此从人类思想地平线出现一种抵御充斥20世纪并严重危害人类的反文明反生命反神圣的不同牌号的专制主义和世俗物性潮流的新型全球伦理。   《家在云之南》,熊景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8月   本书复活了一个家族、一个时代。所谓历史,所谓文学,所谓天下,离开和悖逆了家常亲情,就只能沦为荒唐和谎言。———何况,此书不仅有儿女情长,还有慷慨悲歌、雷霆风云。   我在作者泣血文字里感受的正是中国人的本色:温和、谦逊、慈悲、坚忍、幽默,还有东方的生命博爱和信仰,———礼崩乐坏的当世亟需的疗救所在。   ◎谭庭浩   南方日报出版社编审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王笛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2月   这是我特别偏爱的那类题目:小题大做,从非常日常、非常大众的角度着手,探研出社会变迁与精神变动的某些秘密。同是公共空间,探讨西方咖啡馆的书我翻过不少,研究中国茶馆的书此前却未得见。这本书自有它的学术企图,可我更喜欢把它作为茶馆的社会史、经济史、政治史甚或日常生活史来读;至于其绘声绘色、妙趣横生之处,简直就是小说了,是一部扩大了的、更系统、更繁富、更多声部的“其香居茶馆”。读完此书不久,去了一趟成都,特意找了一个下午,一个人跑到文殊院茶园,泡了一碗盖碗茶,坐在竹椅子上,晒着太阳,悠哉游哉,享受茶馆的滋味。   《名牌至上:亚洲奢侈品狂热解密》, 拉哈·查哈、 保罗·赫斯本著,王秀平、顾晨曦译,新星出版社2010年7月   恐怕没有第二样东西,像名牌那样,那么物质,又那么精神。有人在《时代》周刊上说:“日本真正的国教是名牌拜物教,LouisVuitton是他们的上帝。”书中揭示的亚洲人在追逐名牌过程中泄露出来的精神密码,让我倍感“亲切”:炫耀财富,彰显身份,寻找认同,标举个性,而又撞入集体主义、从众心理的文化与商业的圈套……继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之后,中国内地业已成为全球奢侈品征逐的最辽阔的“乐土”。我从这本书里获得了部分观察的视角,得以琢磨此时此地“精彩”纷呈的名牌盛宴和精神活剧,真有意思。   海豚书馆,海豚出版社,2010年8月起陆续出版   这是一套丛书,依封面的颜色分出六个系列,品质与趣味兼备,已推出十多种。我想说的是它的“形式”:篇幅短小,每种通常就三五万字;小32开,精装,轻型纸印刷,便于携带和阅读;价格相宜,多在十几二十元之间;———关键是,特别有“传统”的书的手感、气息和味道。上月外出度假,随手带了其中两种上路,感觉比揣一iPad要轻松自在得多。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过不少这类书,2010年我还买了董桥的数种。上海书店出版社前几年也出过整整一个系列。后来还见过一些“跟风”之作。书似乎正日渐“边缘化”。在全媒体的声色之娱中,充分挖掘纸这种介质的潜力,做减法不做加法,安安静静,清清爽爽,书就是书,这或者也不失为一种应对之道。
224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基金申请十日谈(2011版)(---摘自戴世强老师博客)
fumagou 2011-2-12 15:11
【按】进入2010年以后,我陆续写了一些基金申请笔谈,是几年前我的讲座稿“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方略的思考”的扩充。为了便于朋友们参考,今天将这些博文汇编在一起,就申请基金项目的方方面面发表一些浅见。汇编时对文字做了一些修改,去掉了一些重复叙述的部分,其余基本上照旧。倘若你只对基金申请策略的某一方面有兴趣,可以跳着阅读此汇编,或者参看以前的博文,那里有些跟帖也许对大家有帮助。 最近,基金委发布了《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通读之后发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宗旨、定位、评审原则、运行机制和工作方针等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进一步明确了资助格局和战略导向,资助强度有大幅度增长,申请限项的约束有所放松。因此,根据新形势、新政策,对《十日谈》做了局部修改,改动得最多的是首尾两部分。对于基金申请的新形势、新政策将另文分析。 还是那句话:“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朋友们不吝指正。 楔子:审时度势 用足机会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已于近日出版(科学出版社,2010-12,以下简称为《指南》),每个想申请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朋友,都应该认真研读一番。这里,对今年的申请指南做一番初步解读,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做一些诠释。 • 战略定位不变。基金委将继续准确把握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战略定位;继续实施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继续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着力培育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 战略导向明确。《指南》前言中指出,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坚持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战略导向,进一步优化资助模式……。请注意,这个“三侧重”是关于基金战略导向的一种明确的提法,值得细细体会。 • 资助格局清晰。《指南》前言中指出,基金委目前已确立了研究项目、人才项目和环境条件项目这三个项目系列,其定位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构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格局。研究项目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基础研究创新成果,着眼于统筹学科布局,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学科交叉,机理原始创新,从而提高基础研究水平;人才项目系列立足于提高未来科技竞争力,着力蓄积基础研究后备人才队伍,支持青年学者独立主持科研项目。扶植基础研究薄弱地区科研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培育创新团队;环境条件项目系列主要着眼于加强科研条件支撑,促进资源共享,优化基础研究发展环境以及增强公众对基础研究的理解。 • 资助强度大增。我们注意到,“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基金委的拨款大幅度增加,将达到创纪录的8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为300亿元)。因此,从今年开始,基金项目的资助力度将大大增大。除了青年基金项目之外,各类项目的资助年限都延长了:面上项目、地区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都从3年增至4年;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从4年增至5年;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择从3年增至5年。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的平均资助强度将分别达到60万元、25万元和50万元,是2010年的1.73倍、1.26倍和1.95倍(按年度经费计算则为1.29、1.25和1.47倍)。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的平均资助强度将分别达到300万元和2000万元,是2010年1.36倍和2倍。 • 限项条件放宽。本年度基金申请政策的最大变化是限项条件大为放宽。按《指南》规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总数限为3项,同年同类申请限为1项,取消了面上、青年基金、地区基金在研项目合计限为2项的规定,也取消了在研的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科学仪器专项合计限为1项的规定。给科研人员申请基金项目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 • 竞争态势依旧。2010年,基金委实际接收各类项目申请书115179项(2009年为97755项,同比增长17.82%),实际受理111047项(2009年为93839项),最后立项24209(2009年为18810项),总资助率超过21%(2009年为19%);面上项目的资助率为20.00%(2009年为17.49%),单项平均资助金额34.72万元(2009年为32.85万元),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率为23.02%,单项平均资助金额19.71万元。从中可见,尽管逾2009年相比资助率和资助强度有增加,但竞争依旧相当激烈。笔者预计,本年度申请的总项数会超过十三万项。所以,此次基金申请竞争依旧,申请胜率只可能微增。 谨祝提出申请的朋友交好运。(写于2011年2月5日) 一、未雨绸缪 精心准备 申请基金非一日之功,事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大而言之,先要为自己的科研实践做宏观上的准备:打好知识基础,掌握科研要领,把握科研方向,进行初步实践,为有计划地做某项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小而言之,必须为申请特定题目的基金项目做好细观上的准备。本文的讨论是在已为实际科研工作做了较为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进行的。 如何着手准备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举其要者,应做到: ——充分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性质、定位、资助范围、项目分类、学科代码、当今热点、申请要点、评审程序等等。仔细阅读当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是一条捷径;上基金委的门户网站(http://www.nsfc.gov.cn )可以获得相关的各种信息(应特别关注本人所申请的那类项目的管理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这些《办法》自2010年元旦起实施);从各单位的科研处(尤其是负责基金申请的科研处人员,如本校的刘桂珍老师)可以得到必要的咨询;从已获得过基金项目的前辈或同事处可以了解具体的申请诀窍;通过这些技术性准备,可使自己避免走弯路。 ——充分调研相关的研究动态,努力做到有的放矢。具体说来, 1、要充分读书(浏览主要文献);至少应通读100篇左右的相关的中外文献(其中精读3~5篇),在申请书中可引用30~50篇; 2、要走访专家(把握研究方向);至少访问3~10位校内外同行专家,听取他们对自己的项目定位的意见;若与自己的研究生导师仍保持联系,可征询导师的看法; 3、要出席会议(了解周围动态);至少出席2~3个相关的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把握相关的热点问题; 4、要组织队伍(找到主要伙伴);尽早建立名副其实的研究团队,就相关问题开始合作研究,并商议确定主要研究课题; 5、要预先研究(试做初步工作);就已确定的研究方向做尝试性研究,并争取本单位和相关的省市部委级的小项目,发表若干初步成果; 6、要预定方案(确定技术路线);理清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案,提炼好创新点(思路创新、方法创新、结果创新等); 7、要预估困难(抓住主要难点);抓准要研究的1~3个关键问题,设想好解决步骤; 8、要先写综述(做好舆论准备);尽可能写好项目综述,最好事先发表相应的综述文章。 ——尽早下载相应的申请表格。事先仔细阅读申请表,明确其中提出的各种要求,搜集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数据,并就申请书的编排铺陈做好打算。请注意,今年的申请必须采用2011年的新版本(以前的版本一概不为基金委接收),新版本已在2011年元旦在基金委的门户网站发布。 ——充分研读以往申请的“不批准书”。对于前几次申请失败的朋友来说,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基金委通常给未被批准的申请者发来同行评议意见书,对此应反复研读,吸纳其中的合理意见和具体建议。若仍想申请原来的项目,更应该斟字酌句,有针对性地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对于自己有疑惑之处,可向资深人士咨询,务求此次申请有实质性的改进。 ——充分斟酌申请书的成稿。争取在一月底写好申请书初稿,上交之前至少经过三次实质性修改。先将初稿送交资深人士审阅,尽可能吸纳他们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在院系预审后,进行细致修改;最后请课题组中语文最好的成员做文字润饰工作。 做好了这些准备,你的此次申请就有了一定的成功把握。(写于2010年1月3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51382.html 二、通盘考虑 缜密选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中,遇到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选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选对项目的主攻方向,申请就成功了一半。 我经常与青年朋友说,选定一个课题之前,先要反复思量,缜密行事,问自己如下十个问题,即“选题十问”: 1.你选的基础研究课题对社会发展、学科进展有何裨益? 2.该选题是否处于当今学科发展前沿领域? 3.该研究方向国内外有多少人在关注?著名课题组何在? 4.该方向每年发表论文、专著、专利总量约为多少? 5.该课题已有多少主要研究成果? 6.国内外的有关权威人士何在?有何成果?见解如何? 7.该课题有哪些关键问题急待解决?研究热点何在? 8.你对该课题是否非常感兴趣? 9.你是否有能力和潜质去完成所选课题? 10.该课题能否在八至十年内成为你的主攻方向? 现对上述问题逐一剖析如下: 第一个问题涉及项目选题的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要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一般不资助开发性应用研究。选题时应考虑所做的研究是否有利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本学科的发展,也就是说,是否符合国家的战略发展需求,因此,必须了解国家的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是否能为之添砖加瓦。写申请书的立项依据时对此必须有明晰的说法。 第二个问题涉及选题的前沿性和先进性。所确定的研究方向必须是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是在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应该注意到,一个热点问题的“热度”大致能维持10~20年,一旦关键问题有了眉目,必定迅速“降温”,此时再要“跟进”就为时已晚了。例如,1960~1970年代的孤立子问题、混沌问题炙手可热,目前只剩下少数“难啃的骨头”,只有少数几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还在盯住不放,孜孜以求。已经热了十多年的纳米力学问题也已经开始降温了。 第三、第四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即选题的前沿性和先进性)相关。一个课题的研究者总数和成果总量是该课题的关注度的量化指标。研究表明,这两个数字随时间的演化大致呈正态分布,通常有明显的峰值,我们应在曲线的上升段抓住这一课题,才有可能掘得“第一桶金”,申请基金的成功率也较高。可以采用EI之类的检索工具(如EI的Engineering Village)获取这类演化信息,更应该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阅读近期文献,把握课题的“热度”,如果在会议或期刊(尤其是国外的会议或期刊)上相关的论文已寥寥无几,说明该课题已脱离了大众的视线,千万别在千军万马过了万重山后再去“跟风”;青年博士喜欢拿与博士论文相关的课题来申请基金,对此必须仔细分析,要确定导师四五年前给你的题目是否还是研究热点,若热度已退,则必须调整或更换课题。如果已经认定问题确实有前沿性和重要性,则需要进一步掌握有关研究者、课题组、主要成果的细节。 第五~七个问题是为了细化选题目标。在充分掌握最新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搞清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再从中选出自己的一两个主攻方向。抓住处于open状态的关键问题“做文章”,是申请成功的诀窍之一。 最后三个问题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北京人爱说,有钱难买“愿意”。对任何选题,只有喜欢它,热爱它,才有可能做好它。如果你从内心讨厌某个课题,就千万不要去碰它,当然,“感情”可以慢慢“培养”,但若有别的合适“对象”,以避开此课题为宜;而且选题的大小和难度必须适当,申请者若有素质和能力在预期的有限时间内实现有限的目标,就可吞而食之,不然,“高中”了一时欢喜,小心日后交不了账!根据我的观察,一个具体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做上8~10年工作,所以,一旦选定课题,就应以此为自己科研的主要关注点,准备干它十年、八年,而后再考虑转换研究方向。长期固守一个研究方向决非上策,频繁更换科研方向则必将一事无成。 假如面临多种选择,你把上述问题思索清楚了,就可以从中做出最为正确的抉择。 我在2009-02-02公布的博文“交通流研究和技术科学思想”里谈了自己选定交通流研究方向的心路历程,可供博友们参考。 最后,再谈一个选题的“问题驱动”特征。据我了解,目前基金委特别强调研究课题的问题驱动,而不是方法驱动。特别在力学类申请中,通常希望以解决某个科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纯粹方法研究的选题很难中标(当然,软件专项不在此列),如果你以“关于……的方法(或技术)”为项目名称来申请基金项目,一般十有九不准,这是我长期观察的结果。其它学科的情况不大了解,但在全世界科研采取“问题主义”方法论的情势下,问题驱动看来是基金申请的一种发展趋势,唯一的例外似乎是数学类的申请。 建议高校里的朋友们从元旦后上班到寒假结束之前,集中精力把本文所说的事情做好,没有必要急吼吼地动笔写申请书:因为欲速则不达!(写于2010年1月4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51553.html 三、标新立异 务实创新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前言中指出,根据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基金委突出激励创新、稳定支持和超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资助模式;2011年《指南》前言中更明确地指出:“要为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假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申请基金项目贵在创新,如果项目设计毫无新意,就绝无成功的希望。 关于科技创新,以前的博文里已谈过多次,例如可以参看2009-09-28的博文《科学方法漫话(7)不拘一格 全力创新》。这里只说说基金申请过程中创新点的确立。我认为,我们应该有如下的基本认识: 1、创新是基金项目申请成功的关键; 2、创新必须立足于充分的内查外调; 3、创新要有必要的基础(自身的知识积累); 4、创新应求真务实,不能假、大、空; 5、创新的目标要具体可行,不可太大,也不能太小; 6、创新的要点应简洁明了——思路(概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结果创新。 创新在科研中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创新源自申请者的多年知识积累和对科研动态的洞察。在确定研究方向之后,必须进行充分调研,全面了解课题的近期进展,特别要了解本领域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选定自己工作的切入点。我在审阅一些水平不高的申请书时,经常发现申请者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知之甚少,许多必要的文献未曾浏览,因此,提出的问题较为陈旧,甚至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有些设想“剑走偏锋”,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有些问题未经梳理,抓不住其中的要害。这样的申请注定不能成功,必须脱胎换骨。 应该指出,大多数申请者不是天才,不大可能在一项基金申请中提出石破天惊的伟大计划,因此,创新的设想必须务实。我觉得总体上应把握一点: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或者做前人虽已做过但未有理想结果的事情。按钱伟长先生的思路,用新思想、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是最理想、最值得称道的创新,但我等凡夫俗子一般难以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设定的工作目标中,至少在思想、方法和结果这三方面有一点是全新的!如果三方面都乏善可陈,则必无成功的希望。 创新的目标必须适中,在三四年里要完成的项目,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有限的目标。有的申请把创新目标定得太多、太庞杂,很难令人相信其实现的可能性;有的申请好像要做一个大习题,创新程度太小,也很难得到认同。这两个方面的偏差经常是基金项目评审人投否决票的理由。 对于创新要点,申请者要心里有数,给予简明扼要的表述,讲清申请课题的思路(概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结果创新之处。对此,2009-09-28的博文里已有详细分析,不再赘述。这里只补充一点:由于源头创新很难,很多人在做集成创新的工作,也就是说,针对某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多种成法的巧妙组合,采用移植法或借道法(即借用其它学科或问题的处理途径),以综合集成的思路攻克难题,对于初出茅庐的申请者,这不失为一种创新良策。 我一向认为,基金申请有三个关键点:选题的前沿性、工作的创新性和前期积累的充分性,而创新性应是“重中之重”。切记!(写于2010年1月5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51819.html 四、适当搭配 聚集队伍 在确定基金申请的目标和要略之后,建立阵容适当的队伍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这里着重谈谈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项目申请中的筹建梯队事宜。 我认为,在筹建梯队时应该注意以下七点: 1、青年申请者应该有一位称职的同行“军师”; 2、中老年申请者至少应该有一两位博士帮衬; 3、申请者至少应该有一位志同道合的合作者; 4、老中青应该适当搭配,切忌只有研究生搭档; 5、梯队应该有较长期的合作关系,切忌临时拼凑; 6、分工应该明确(总体负责、实验设计、分析计算等); 7、梯队人数应该恰当,以5~8人为宜;重点项目应有更多的人员参加,至少有四位高级职称人员。 对于原来基金项目较少的单位,建立合适的梯队很少遇到困难,但对于已经承接了大量基金项目的单位,每逢申请之时,经常遇到“名字资源危机”。基金委规定,每位副高以上的申请者只能有两个在研项目(不含重点项目),因此,新的申请者要建立足够强大的申请课题组较难达到上述要求。我所的人员申请基金时就经常碰到这样的困难。 倘若建立合适的梯队的问题不予解决,申请难免因“梯队力量薄弱”而遭拒。我常听到基金委的朋友说,一名申请者带2~3名研究生的梯队属于“薄弱”之列,而在申请时进行的“拉郎配”也是不可取的、有害无益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的具体建议是: ——对于自己的申请要有长期规划,平时就主动地与本院系、本校或校外的同行进行实质性的科研合作; ——各课题组对每年的申请做出合理的计划,注意考虑逐年申请的团队构成; ——每个单位的新加盟者(尤其是青年基金项目的申请者),往往不易找到合作伙伴,可以考虑请原单位的导师或其助手做主要合作者,他们可以以个人的名义或单位的名义加盟申请; ——在努力争取所在团队的人力支持的同时,适当地请单位外的人士加盟;如生物力学的申请人宜请资深医生加入梯队;有产业背景的,可请一线工程师们参加合作; ——已有境外合作者的申请人,可邀约他们参与申请(成为项目组正式成员),通常需要有他们本人签字的认可书; ——特别注意合作者背景与所申请的课题的相关性,他们至少应为与研究方向相近的大同行; ——各级单位注意关于“超项”的技术性检查,以免造成申请中的不必要的挫折。在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的第vi页对此有详尽叙述(参看本汇编的附录); ——不要在别人的申请书里随意签名,为自己的可能的申请留足“名字资源”;即将毕业的、要到高校或研究所工作的博士生尤应注意此点; ——如果同一名字出现在两份申请书上,每年工作人月数之和不能超过12;中级职称人员或研究生加盟他人申请的项数最好不超过两项; ——在职研究生申请基金时应备好导师的认可书。 应该指出的是:技术性检查是申请书进基金委后的审查第一关,绝对是六亲不认、铁面无私的,每年有几百项申请因违反技术性规定而先遭淘汰(不予送审)。我自己也吃这样的过亏。我的一位合作者原有一个项目,当年申请时在我的申请书上签了名,又在他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另一项申请,硬是“糟蹋”了两份很好的申请。 至于梯队成员在项目中的分工,只要留意分工的合理性就可以了,通常不是审查重点。 总而言之,申请基金时应从多方面注意梯队的构成。(写于2010年1月25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59943.html 五、精心设计 清晰铺陈 精心设计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并加以清晰无误的陈述,是基金申请的最重要环节之一,经常是成败的关键。 我认为,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中有“六忌”: • 一忌目标过大; • 二忌内容空洞; • 三忌措施含糊; • 四忌路线混乱; • 五忌缺乏新意; • 六忌过于具体。 前面说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执行期限通常是3~4年,有限的时间,只能实现有限的目标,预订过大的目标显然是不现实、不恰当的。为了有一个量化的概念,我认为青年基金项目的工作量大约是2~3篇博士论文的内容,面上基金项目则约相当于3~4篇博士论文的工作量;而研究内容子项以3~4个为宜。我看到的有些申请书树立了近于“老虎吃天”的“宏大目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研究样样都想做,研究的子项有五六七八个,一望而知,超出了申请者的能力,申请书的评阅人一般不会苟同;即使申请过关,也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在结题时出现麻烦。当然,研究目标太小也不妥,也不会得到认同。 有的申请书预定的内容太宽泛、空洞,目标过于抽象,很明显没有做过足够的预研,申请成功率几乎为零。 至于研究方案,必须在其中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理论分析方面,应指出科学(数理化)途径,主要演绎思路和方法;数值模拟方面,给出数学建模的建立和选择,主要的技巧和算法;实验方面,应提出仪器设备的要求,主要的实验步骤。对于其中的难点(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要有恰当的表述,并给出拟定的解决方案。对于特色和创新之处,必须有科学的概括;对于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必须从技术层面和研究积累层面加以陈述。 应注意之点是:切忌泛泛的、含糊的、无意义的表述。我看到一份青年基金申请书,在谈到技术路线时,这样写道:“我们将广泛地进行文献调研,并深入工厂,进行现场调研。每周举办一次讨论班,就本课题内容进行深入讨论,群策群力,攻克难关;还准备向校内外的有关专家请教……。”如此等等,我看了忍俊不禁。谁搞科研不是这么搞的呀!这些话说了白说。 有些申请书把内容写得太具体,特别是工科类的申请书,喜欢长篇罗列一些教科书或文献里的已知结果,这也是毫无意义的,到评审专家那里,只会减分,不会加分。一般来说,除了数学类的申请书可以有一些数学公式以外,其它申请书没有必要详细给出公式。要记住:基金申请书是由训练有素的专家来评审的,他们不需要你来讲述常识性的内容;还要记住:写得太细,反而会掩盖了申请书中的创新的光芒。 至于如何在申请书中言简意赅地铺陈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可参看下文。 总而言之,应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的构想、铺陈方面下足功夫。(写于2010年1月25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60182.html 六、放眼四海 广结善缘 在目前的转型的社会中,基金委是公认的一块净土,在基金项目的立项过程中,基本上实现了“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如果你想在层层评审过程中“拉关系,走后门”,一般来说会碰钉子。然而,难以免俗的是:在具有同等实力的申请者的较量中,人缘好的仍然占优,也就是说,“七分实力,三分人缘”现象依然存在,凝聚人气对提高申请的成功率十分重要。个中道理,人人明白。 那么,如何凝聚人气?答案是:功在平时。临渴掘井,要申请基金了才想到此点,大多无用,也显得太过功利主义,甚至为人所不齿。 具体说来,应有如下认识: • 造人气的关键是用工作成绩和研究成果来“说话”; • 切忌闭门造车,平时要多参加会议,多走访学术机构,或取经,或交流,或做报告,在学术界造成影响; • 切忌在任何场合贬低任何人的学术成果,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 常邀请同行来访,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与同行交流; • 切忌同行相轻,经常关注、引用他人成果; • 在学术上多协助同行、提携后进。 如果申请者学术水平底下,申请书不成样子,人缘再好,对申请成功也于事无补: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实力。 有些申请者不喜欢人际交往,做科研工作老是关起门来孤芳自赏,除非此人本事超群,一般是得不到社会认可的,基金申请成功率也往往较低;有些人有了课题经费,喜欢捂在口袋里舍不得用于学术交流,实在有点可惜。如前所述,多参加学术会议,多进行双边或多边交流,最大的好处是了解科研动态和相关行情,抓住前沿热点问题,基金申请就有准头;还可以从交流中获得启发,产生顿悟。另一个好处是,使同行了解你,知道你的长处和水平,知道你所关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自然愿意在你申请基金时助一臂之力。 我在不少场合提到,应与基金委的相关学科处的人员建立一定的联系。并不是说,你呈上申请书时要去为自己的项目做游说工作,而是保持日常的交往。有些青年朋友以为基金委的“门坎”很高,不会欢迎与无名小卒交往。非也!目前,在各学科处工作的多为六〇后人员,他们不喜欢“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乐于与基层科研人员交谈。我在所里常建议,到北京出差时,抽空到双清路的基金委学科处的办公室里去坐坐,聊聊与基金申请相关的一般情况,这样获得的信息最为直接可靠。去基金委的最佳时间是下午四点左右,那时他们已完成一天的工作,有空接待到访者。不过,应该避开基金委最忙的第二季度,那时他们正处于分发函审申请书并进行汇总的“敏感”时段,不喜欢有外人去打扰。 另一个值得注意之点是:千万不要贬损同行。国人自古以来有“文人相轻”的恶习:自己的水平不怎么的,却喜欢背后说××同行的工作不怎么样。此举不妥。俗话说:“隔墙有耳”,说不定此话传到了××处,说不准你的申请书送到他那里评审,那就没有“好果子”吃了。即使不是这么巧,此举仍不妥。我这么说,并非要求大家在学术问题上“一团和气”,不与人争论,产生学术上的分歧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面对面的、心平气和的争辩、研讨。只要心胸不是过于狭窄,同行总是乐于接受正确意见的。 我历来认为,科研工作应该相互提携。凡是有好心肠者,平时无不助人为乐,“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嘛!善缘就是这样日积月累起来的,其中道理不必多说。大家知道,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最乐意看到的是自己的工作为人注意,被人引用。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科研中应充分关注同行(特别是国内同行)的相关工作,经常邀请同行前来学术交流、做报告,写论文报告时毫不迟疑地引用他们的著作,能给正面评价时不要吝啬,写申请书时更不能忘记提及他们的工作,千万不能有门户之见。这也是累积人气之一法。 总之,要想在学术界站住脚,要想在基金申请中得到更多的同行支持,请记住钱伟长校长25年前说的话:“请进来,打出去”,放眼四海,广结善缘!(写于2010年1月26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60249.html 七、精准构思 言简意赅 做好前述准备工作以后,关键就在于写好申请书了。本讲和以下两讲主要涉及此点。 撰写基金申请书的总要求是:言简意赅,准确生动。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各点: 1、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2、抓住关键、充分展开; 3、言之有物、引人入胜; 4、措辞恰当、涵义清晰; 5、充满自信、适当谦逊; 6、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7、个性鲜明、少用套话; 8、字体恰当、印制精良。 在我看到的申请书中,表述方面最常见的缺点是:篇幅冗长,叙述拖沓,脉络不清。其主要原因是:对申请书的铺陈缺乏总体把握和清晰梳理。客观上说来,可能为了评审方便,目前的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的申请书的设计有点繁琐,很容易导致重复。因此,填写基金申请书的第一步就要做好精准的框架设计,抓住各部分应突出的重点,分清研究内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的内涵,把可行性分析、工作基础、工作条件、申请者简历等部分应表述的内容加以区分,使其“各司其职”。 下面谈谈我对各项主要内容表述的处理经验: ——立项依据部分。在基金申请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描述,讲清:做什么?为什么做?简述:怎么做?通常不妨先给一个“项目导语”(“项目眼”),画龙点睛地点明项目要旨。紧接着可跟上“立项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亟待解决的问题”、“本项目总体构想”四小节,最后给出30~50篇近期参考文献。内容必须翔实,叙述必须浅显明白,正文与文献必须相呼应。 ——研究内容部分。可把研究目标移至首段给出,以百字左右概述拟达到的目标,与前面的“本项目总体构想”呼应;然后分点列出研究内容,即在理论、实验和模拟中要做的事情;紧接着列出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前面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呼应。 ——研究方案部分。分点列出相应的研究方法(包括具体的理论分析手段、实验方案、数值模拟途径等);尽可能用框图说明技术路线;接着从技术层面和申请者能力层面做可行性分析;概括地从思路、方法和结果角度阐明本项目的创新性。 ——工作基础部分。列出已做的预研和已取得的与本项目相关的成果,论文目录大多放在申请者简历中。工作条件中应有所在单位的标准概述,重点列出本课题组的软硬件支撑。 ——申请者简历部分。分段写出概述(含承担过的科研项目总数、论文总数等)、学习-工作简历(列表);已承担过的科研项目清单;由近及远列出个人的相关论文清单。仅需叙述主要合作者的情况。 应掌握的主要原则是: • 尽可能理清脉络; • 尽可能避免重复; • 尽可能详略有致; • 尽可能系统完整。 必须指出,以上的框架设计只是参考性的,应该因人而异、因项目而异,但上述主要原则则有普遍性。(写于2010年1月27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60625.html 八、斟字酌句 画龙点睛 继续谈谈撰写基金申请书的具体章法。我读过一些国外同行的基金项目的proposal,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注重叙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字斟句酌,简洁明快,重点突出,善于画龙点睛,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下面分项叙述申请书各部分应有的阐述要领: • 项目名称:要求做到准确恰当、简明具体、醒目规范、主题明了、字数适中。字数以15~20字为宜;涵盖主要关键词;忌用生僻缩略语;不一定用固定程式“关于……的研究”之类; • 摘要:画龙点睛地描述整个申请书的要旨,讲明:本项申请拟解决的问题,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手段,将获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它们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发展中的作用。用足字数,切忌空话大话,避免大段叙述研究背景和意义;使人读后留下深刻印象,乐于往下读;通常在写完申请书全文后写摘要; • 立项依据:从实际和理论角度阐明本项目意向、立题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总体思路、预期产生的效果。所述的研究动态必须准确具体,列出国内外研究本项目课题的课题组和主要专家;脉络分明地介绍已有成果,点明亟待解决的open problems以及本申请的矛头所向,强调攻关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但不宜夸大其词;引用足够的参考文献,文献主要应为近期的,国内外文献的比例应适当,国内主要课题组的工作必须提及,也可包括申请者的1~3篇前期论文,把自己的名字用粗体标出;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力求鲜明生动,突出地罗列与众不同的创新性内容,亦即有前沿性和开创性的工作;避免艰涩深奥的术语堆砌;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要具体可行,有独特性;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茂; • 研究基础和申请人简历:实事求是地说明:自身素质和经历,何时开始关心注意该课题,有何高师指点,已获何种成绩(列出本人论文总篇数及与申请有关的篇数和篇名,别列出与本项申请不相干的论文;青年基金项目有3~5篇足矣;面上项目有6~10篇即可),突出你的种种优势,使人相信此类项目非你莫属,由你来做最合适;但也要避免列出本人太多的成果,不然有人要说,你都已经做完了,干吗还来申请? • 计划进度和预期研究成果:按年度列出计划,注意其可检查性,是为获准后每年写年度进展报告的依据;预期研究成果应适中,注意成果的多样性:论文、报告、专利、软件著作权以及人才培养;青年基金项目完成发表论文4~6篇足矣,面上项目5~8篇最为常见,可提及其中一半为三大检索收录; • 经费预算:参照上一年的资助力度给出框算,尽可能准确说明用途。 总之,撰写基金申请书时,应使出你的浑身解数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精炼准确的语言,把精彩可读的申请书呈现在人们面前。(写于2010年1月28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61393.html 九、形式清新 夺人眼球 本讲涉及基金申请书的形式问题。作为一份优质申请书,仅仅保证内容一流是不够的,形式的优美与否,有时也会决定申请的成败。 我评审基金申请书已有20余年。早些时候,基金委各学部每年大约让我评审15~35份申请书,近年来随着年齿渐长,基金委比较照顾我,每年评审的份数在10份以内。目前,大量申请书的评阅任务由1956~1965年出生的中青年专家在评审,我曾问过我的一些忘年交,他们每年的评审工作量平均约为20份。评审人会掌握一定的分寸,不会给所有申请书打“A”,也不会全给“C”,各自会事先掌握一定的打分比例。因此,先被评审人审阅的申请书通常会占得先机。例如,我一般把ABC等级的比例定位2:1:2,先看形式漂亮的,A级指标常常先用完,因此,后看的申请书多少有点“吃亏”(当然,总体上严格按要求评阅,最后会按申请书内容的相对优劣调整打分等级)。 一般说来,如果申请书写得赏心悦目,夺人眼球,总会争得好一点的“印象分”,在同一水平的申请竞争中胜出。 那么,如何做到形式清新、引人入胜呢?请各位注意如下细节: • 字体恰当。忌用蝇头小字,建议通篇用小四号字(除摘要等不可改变之处);最好用楷体或仿宋体,以做到有别于表格中原有的宋体;重点内容可加粗、划底线,用其它颜色; • 适当分点。充分利用小标题,尽可能分点描述(但也不宜层层列点);忌用过长的自然段(通篇用很长的自然段阅读时会引起视觉疲劳),每段最好不超过六行; • 图文并茂。适当运用框图和插图,特别是在叙述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时,用流程图是一种可取的方式;描述研究背景和已有成果时可用合适的照片、图表、曲线(如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图表,已拥有的设施,已有成果中的曲线等); • 文字简明。尽可能做到叙述通顺,简明生动,恰如其分;深入浅出,用浅显的语言阐释深奥的原理,忌用过多的生僻术语;少用缩略语,必须缩略语时,在首次出现处标出英文全称和译文;忌用欧式语言;切忌罗嗦重复或词不达意;遣词用句不求华丽花哨,但应使人读来有兴味; • 言之有物。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说空洞的大道理;讲究叙述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 详略有致。注意总体布局,应详述的部分要说得透彻;不宜列出太细的细节; • 注意规范。文献引用、论文列表等做到形式上应自洽、统一;术语必须规范化(名从主人),对新近出现的术语应列出原文; • 注意保密。为了防止宵小之徒(当前确实存在!)在评审中窃取申请者的idea,必须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有些knowhow(如关键演绎步骤、实验手段、制剂配比等)不宜和盘托出,要写得看起来具体,但又不暴露关键性秘密; • 反复修改。写完申请书不要匆忙上交,反复通读修改几遍,做到基本上无懈可击;可让合作者或朋友中文字功夫最好的进行润饰,也可求教于长者或基金委的本学科处的朋友。 总而言之,一份优秀的基金申请书是千锤百炼地打造出来的,整个撰写过程,对申请者而言是绝好的磨练、学习机会。过分强调形式,忽视内容,是不可取的;轻视形式,也绝对不行。我们应该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请注意:有时细节决定成败!(写于2010年1月29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61427.html 十、心态平和 百折不回 最后,我们来谈谈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申请基金。简单地说,应以积极平和的心态来申请基金项目,以百折不回的精神争取申请成功。 如楔子中所述,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竞争异常激烈,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率不足20%,也就是说,每五份申请,就有四份要遭淘汰,申请失败是寻常事。以我身边的年青人为例,有一位力学系的年青人,申请了五次均告失败,前年才获成功;我所有一位博士第四次申请才大功告成。他们的共同问题是:所申请的课题在两个研究方向上振荡:申报攻博期间的课题,条件较为成熟,但研究方向老化;申报新方向,研究基础较为薄弱,落到“两边不讨好”的境地。但他们咬紧牙关,矢志不移,埋头苦干,创造条件,最后都在新方向上申请获准。 因此,申请基金之时,就应对于可能遭遇的失败做足思想准备。争取成功,允许失败。 申请基金的基本态度既不宜过于张狂,也不必过于谦恭。在精心策划的基础上,尽力表现所申请课题的各种“闪光点”,把申请者最棒的一面呈现出来。切莫急于求成,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也就是说,不要夸大事实、急于表现,显出急吼吼的样子;一旦充分把握了申请的底线,就不要过分谦让、畏首畏尾,显得底气不足。申请前就应做到“胸中自有雄兵百万”。 一旦申请失败怎么办?总结经验,厉兵秣马,来年再杀“回马枪”,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怎样杀“回马枪”?应做好如下事情: ——认真判读“不批准书”。基金委通常在每年十月把未批准立项的有关评议材料发给申请者,对此,应如获至宝般捧读,尤其注意同行评议人的方面意见。仔细想想:他们抓了你的申请书的什么“岔子”?是否带有根本性?是否切中要害?自己在短期内能否弥补?怎样弥补?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努力。 ——确定新一轮申请的战略战术。倘若评议人的否定意见是枝节性的,说明此项申请离成功只有半步之遥。立项依据写得不够清楚的,加以改进;研究目标过大过小的,加以调整;研究方案不够具体的,加以补充;梯队不够强大的,加以充实;研究基础较弱的,努力做新的工作,最好先申请省市部委级的相关小项目,做足预研。只有创新性不足的,最难弥补,需要加倍努力,找出更好的切入点。若评议人认为申请书的研究方向陈旧,必须予以仔细考虑,倘若接受评议意见,就需要改弦更张了,一般在两年之后再考虑新一轮的申请。在同一研究方向上连栽三次“跟斗”,也应该考虑换题目了。 ——向有关专家咨询。有时候遇到不公正的评议,一般不用去争辩(争辩往往收效甚微),多听听同行专家的意见有好处,可为自己新一轮的申请找准方向。有的申请可能选错了学部或填错了亚类,更应在专家指导下“改换门庭”。 ——撰写更好的申请书。在研究工作上有了进一步进展之后,提出更有说服力的申请,我身边有这样不乏第二次申请成功的先例。 以上的十日谈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预祝朋友们在基金申请中大获成功。(写于2010年1月29)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61454.html 附录:遵守规范 谨防超项 最近陆续有年青朋友来问我,基金申请中如何做到既保证研究的连续性,又避免超项。我研读了《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对于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询问了基金委力学处处长詹世革博士。这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补写一份笔谈,作为本汇编的附录。 1.为什么要有限项申请规定? 为了使有限的科研经费资源得到更公平合理的分配,也为了保证获准的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制订限项申请规定是必要的。 2.在研项目持续多长时间? 执行期限为三年的在研项目的持续时间为四年;执行期限为四年的在研项目的持续时间为五年;执行期限为五年的在研项目的持续时间为六年。例如,2006年申报获准的面上项目或青年基金项目,执行期限为2007~2009年,算作在研项目的持续时间为2007~2010年;倘若你2009年年底要申报新项目,该项目仍计入在研项目(因为基金委在2010年3月才收到此项目的结题报告);到2010年申报时,该项目才会在你的在研项目目录中划掉。由于从今年开始,除了青年基金项目的执行年限仍为3年,面上项目、地区基金项目已延长为4年,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则延长为5年,有关项目的在研时间要相应地延长。例如,今年你申报面上项目获准,执行期限为2012年至2015年,在研持续时间为2012~2016年。 在研项目也称为承担项目。 3.对于申请有何限项规定? 申请人(不含参与者)同年只能申请1项同类型项目。 4.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有何限定?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任和主要参与者)一下类型的项目综述合计限为三项: 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指导专家调研项目)、联合基金项目(指同一名称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限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专项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委主任基金项目和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等。 以上共13类(其中最后两类取其中的一部分)。 5.哪些项目限获一次资助? 作为负责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限获一次资助。 6.对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是否限项? 作为申请人申请或作为负责人的在研项目合计限为1项;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或者承担个类型项目数量不限。 7.哪些项目不属于限项之列?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国际(地区)交流项目、国际学术会议项目、科普项目、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项目、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项目、微驼任务几软课题研究项目、资助期限1年及以下的其他类型项目,以及项目指南中特殊说明不限项的项目等。 8. 还应注意哪些细节? a) 处于评审阶段(即自然科学基金委做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的申请,计入上述限项规定范围之内; b)申请人即使受聘于多个单位,通过不同依托单位申请和承担项目,其申请和承担项目数量,上述限项规定仍然适用; c) 如果同时申请或参与申请两个以上的项目,一个人的每年工作人月数的总和不得超过12人月; d)在职博士生申请基金项目须出具导师的认可书 e)不具有高级职称又无博士学位的申请人应有推荐意见书。 为了使基金申请不输在起跑线上,请朋友们认真执行基金委的限项规定。当然,校院系所会进行严格的形式审查,但我们应该自己事先把好关,免得给别人添麻烦。(写于2010年2月9日,改写于2011年2月5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65162.html 汇编于2010年2月11日 改写于2011年2月5日 function errorhandle_clickhandle(message, values) { if(values ) { showCreditPrompt(); show_click(values , values , values ); } }
个人分类: 科研总结|1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数字出版要替传统出版还三笔债
热度 2 renxiang 2011-2-11 18:09
相比西方出版业,我国现代出版的发展并不成熟,更谈不到完善。从封建社会的文字狱禁锢,到民国时期短暂的出版自由,再经历文革前后的文化浩劫,最后是短暂的30年的商业化进程,可以说,中国传统出版产业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发展体系与框架。虽然说,数字出版给了中国与国外出版业一个相同的起跑线,出版产业与出版文化的固有差距依然会成为将来发展的短腿。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数字出版要替传统出版还债,或者说补课。当然,这种还债其实也是重要的商业机会。 至少有三个方面: 第一:读者社群的培育。尤其在小说阅读领域,国外的读者俱乐部极为发达,是传统书业中作者、出版商、读者相互交流的主要平台。我在英国的时候,参加过几个大作家的读者会活动,其运作模式、规模、用户忠诚度不亚于流行歌星的歌友会。出版巨头贝塔斯曼其实就是依赖这一模式而建立的帝国。而国内出版社在读者服务方面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出版社多把边缘员工、退休职工安排管理读者服务,业务也只是邮购、退换书而已。数字时代,国内的原创小说网站,比如红袖添香,起点等建立了类似的网络读者社群,以此作为原创内容销售的渠道。不过,缺乏了传统出版商与大牌作家的参与,这些读者社群太草根了,缺乏文化底蕴与社会认可。这一领域是数字出版的一大机遇。 第二,书评人与书评氛围。中国出版业没有书评。任何一个看过《纽约时报》书评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以宣传软文,或者你好我好的歌功颂德为主的中国书评只是一个形式,一个外壳。引导消费,评点江山的职能完全没有体现出来。书是内容消费品,不读完不知好坏。所以,书评人的引导与推荐至关重要。公正、批判性的书评氛围是出版业能否真正向着有品位、有内涵、有水准的正确方向发展的关键。国内书评规模很小,更重要的是,缺乏公正与批判精神。各大媒体给钱就说好,一起忽悠读者,这种氛围要不得。数字出版时代,书评领域,点评类网站大有可为。 第三,作家经纪人。由于中国出版业真正商业化的时间很短,而且国内出版业有一个非常恶劣的文化,那就是把作者视为弱势群体。拖欠稿费,压低报酬,雇佣枪手,是国内出版业内容制造方面的主要问题。在如此一个轻视作者劳动的产业环境中,作者都泥菩萨过河,哪里还有经纪人的利润空间。这也是中国文化缺乏原创力的一个症结所在。西方出版业的畅销书作家一般只管埋头写作,一切俗务均由经理人代办。正是在一流的经理人与经济公司的运作下,才诞生了诸如斯蒂芬金、丹布朗这样的超级畅销书作家。数字出版时代,国内出版业要补上这一课。
个人分类: 数字出版|308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出版社对资源的“分配法则”
yangzx1999 2011-2-6 13:14
出版社对资源的“分配法则” 作者:肖璇 | 时间:09.09.25 | 来源: 出版商务周报   看起来网上书店的资源似乎只是几个页面或者几个代码,除了炫目的专题展示之外,根本感受不到实体书店的码堆或者展台陈列的宏伟气势。但是凭借足够宽阔的影响力和迅急的传播速度,网上书店的资源争夺战还是一再地上演着。和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更注重传播和影响力相比,网上书店的销售功能还是能够让出版社心存期待的。然而,社店之间如何利用相互的心理需求,以达到最佳的合作效果,这是各家网上书店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    先声夺人 用优质的产品信息换取关注度   重点产品的营销计划是出版社工作中的重头戏,和地面实体书店不同的是,网上书店可以在书出版之前就开始进行宣传,这对于出版社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利好消息。“哈7”的预售火热足以说明网上书店的影响力。   国内较早开通网上预订服务的China-pub网上书店,从简单的提供产品期书信息到开通读者预订通道,再到产品信息追踪直至图书到货的短信告知服务,一直在用超前的意识为读者提供良好的购物体验。于出版社而言,在网店空间里的每一次曝光和宣传都是销售的潜在机会,这样的机会其实很难得。    以退为进 不能死盯着首页的位置不放松   大多数人都认为网站首页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其实和门户网站首页能造成的效应相比,网上书店要逊色很多。对于网上书店的销售功能和海量的产品信息而言,首页有限的广告位是根本不能满足众多品种热切曝光的需求的,再加上网上书店的销售大部分来自于搜索的贡献,所以不论是拿钱去买还是依仗人脉关系去获得首页的广告位,都不是特别明智的选择。此外,精明的网上书店们也有足够的信心用自己首页的黄金位置来换取相应的营销“支持”。 抓大放小 不是每本都是重点书   如果从资源的“占用”和最终的回报来衡量,笔者建议出版社尽量避开首页的争抢,转而开发离读者最近的曝光通道。比如,在图书的详细页面增加相关的广告位,或者是在某个相对醒目的位置放一条文字链等等。虽然一本书的作用并不见得有多大,但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图书重复宣传同一个内容的阵势着实不容小视!再有,网上书店的销售靠订单,网站的订单就代表了已经形成的购买行为,在订单上挂靠自己合适的图书宣传无疑又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产品和内容是出版社的宝贝,每一本书都承载了编辑无限的辛苦和出版社利润的寄托。于是就常常哭笑不得地发现出版社编辑拿着长长的书目指着每一本书告诉书店这是一本“重点书”。为了能在任何位置谋取一个曝光机会,网上书店的采购们更是一再地被“重点书”轰炸。且不说这样的做法对错与否,这样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种不自信。所以笔者建议出版社就图书推荐方面和网上书店打交道时,最好指向明确地表明自己真正的重点书,然后选择合适的广告位进行着力营销。 卖场选择 花最少的力气办最多的事   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要进驻“百货商店”,除了当当、卓越亚马逊这样的综合大卖场之外,在广阔的互联平台上还有各类精致的网上书店,比如,计算机图书卖场China-pub、广告类图书卖场龙之媒、法律类图书卖场西湖法律书店等等,这些都是细分领域内有口皆碑的书店。出版社们与其辛苦地为了一点点资源和大卖场谈判、博弈,倒不如找准自己的产品定位,只跟专业的网上书店做信息对接,直接向特定的人群进行定向营销。   网上书店是不可能满足每一家出版社的营销需求的,更不可能平均分配营销资源。有些网上书店的资源使用是有价有偿的,有些则完全属于公益性的产品宣传。对出版社而言,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怎样选择适合自己和产品的营销卖场?用什么样的宣传手段抓取最多的客户浏览和消费?哪些位置是网店自己还没有注意到的?这些才是出版社应该认真思考的。
个人分类: 金瓯一片|1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社店沟通——如何变得真实有效(1)
yangzx1999 2011-2-6 13:09
社店沟通——如何变得真实有效 【网上书店的秘密】(八) 作者:肖璇 | 时间:10.03.29 | 来源: 出版商务周报   如果说神奇无边际的网络是出版社没有涉足过的新大陆,了解、接触再接受网上书店的商业模型,然后再与之作近距离的合作沟通是出版社需要学习的功课。那么出版、发行、营销和产品管理就是出版社再熟悉不过的自留地,而开放信息库把出版、发行等等信息传递到网上书店则是网店需要向出版社请教的专业知识。在了解和熟悉了网上书店的“游戏规则”之后,接下来出版社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因势利导争取更多益于自己的资源。社店双方的双向沟通由此而来。 新书的出版动向   事实上,出版社首先要想的就是能为网上书店提供什么?网上书店也是书店,同样需要图书产品的有力支撑,产品的支持就是信息的有效支持,而网络的方便和快捷又决定了信息速度的有效性对于网上书店的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出版社的图书信息支持对网店而言就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阶段性的新书出版计划和出版动态,更是网上书店翘首企盼的珍贵信息。   出版社在向网上书店提供产品信息的时候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应该以策划、营销编辑为主且拥有产品传播意识的优秀团队。在内容方面,除了必需的版权信息之外,还应向网上书店提供包括封面、作者介绍等等信息。最重要的是:出版社如果能够提供关于图书出版或者内容背景的话,对于网上书店而言绝对是锦上添花! 重点书的营销和宣传   不是只有地面书店才可以做新书发布和可视性的产品营销,网上书店一样可以为新书宣传大力造势。如果在重点书的营销过程中加入网络的因素那么影响力和传播速度都将会在原有基础上大大扩张。出版社完全可以在重点书营销的方案中计划网上书店的参与,甚至可以为其设定足够科学的营销效果评估,以待事后检验结果。   网上书店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提前宣传还没有上市的图书,这为出版社打开了一扇窥见光明的窗户。现在网络上常见的期书宣传有预订和预售两种营销方式。一种是读者留下联系方式后可以在书店到货时及时收到相应的到货通知;另一种则是读者先付钱给书店,到货后书店会自动生成配货单然后向读者发出。不论预订还是预售都是出版社可以使用的网络营销手段之一。 围绕产品的相关信息建设和服务   在信息发布和产品销售之外出版社还应该对网上书店进行“特别服务”。   网上书店的产品消化能力是可以让出版社足够吃惊的,China-pub网上书店就曾经为了抢先拿到图书以惠利读者,由此直接到出版社的印刷厂去提货,之后一售而空,这就是网上书店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客户集结程度。出版社完全可以就此制定完整的网上书店产品服务计划,比如通过与网上书店的沟通在首印量和动销能力两项指标间寻找平衡点。   出版社和网上书店的库存是可以相互开放的,于是就可以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查看到对方的库存情况。库存的开放对于社店双方的经营活动而言,可以说是解放劳动力的一大进步,不仅网上书店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销售需要查看并调取出版社库房里的图书,出版社也可以在网上书店开通的后台通道里检视自己的图书销售情况,甚至还可以主动为网上书店添货,以保证对方的库存不断货。   活动落地的社店合作是新时期网上书店的营销业务之一。China-pub网上书店就经常联合出版社一起进行专业读者的现场图书展,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和销售收益。一般来说,对于这样的活动网上书店一般都会在页面上着重宣传,出版社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图书本身的品质和网上书店一起组织策划地面活动,这样,一来网上宣传和网下营销同步进行,对图书的推广是事半功倍。   总之,在社与店的沟通当中并不存在谁主谁次的问题,只要是对产业发展有利的事情就都值得大家一起携手尝试。作为新型业态的网上书店要在新技术、新业态的实践和应用过程中充分尊重和收集图书的出版信息以及动态。作为产品和信息提供商的出版社也要在不断的沟通和交流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商业发展新模式,同时充分利用网上书店可提供的资源进行产品推广与自身的发展和扩张。
个人分类: 金瓯一片|1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出版社专区----出版社喜欢拥有的特权?
yangzx1999 2011-2-6 13:07
出版社专区----出版社喜欢拥有的特权? 作者:肖璇 | 时间:10.04.26 | 来源: 出版商务周报   《出版社专区——出版社喜欢拥有的特权》的名字乍一看是不是感觉有点时下流行的网络标题党的意思?其实还真不是。着实是因为这个存在于书店和出版社之间不大不小的博弈主题,确实能明确地表达笔者想要说的意图。直接点说吧,出版社往往在专区这件事情上比书店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点在网络和实体两类书店当中都不例外,可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现状 问题 弊端   按下实体店不表,我们来说一说网店。一般来说,出版社专区是会出现在首页或者图书首页再或者二级页面的左边偏下的位置(这是因为右边通常是排行榜或者畅销书展示)。从UI(User Interface)设计师的角度来看,这个位置被关注的级别通常在二级以下;从网店的产品经理角度来看,这个位置是会被点击者所忽略一些的地方之一;就笔者自身的体验而言,出版社专区基本上就是个展示良好形象的装饰窗口……说了这么多,看起来这个专区似乎并不像是非常必要的,可是为什么出版社还是要花尽心思地占有这块“土地”呢?   就出版社自身而言,笔者的感受是出版社也无奈更无知:无奈的是想做却不知如何是好;无知的是不知道怎么才能把它做好。没有任何贬低谁的意思,只是想认真地问一下,哪家出版社的领导是对其关注之后亲自操刀专区具体建设的?哪家的实际执行人能真正领会并贯彻领导迫切希望建立专区的意图?哪个又跟领导一起商讨过除专区以外更有效和有价值的推广资源?假如这些回答都是否定的,那么笔者很负责任地说,眼下的出版社专区除了沦落(或者逐渐沦落)为社方自以为能够展示其实力的工具外,就起不到太多根本上的实际经济收益以及品牌意义。   当出版社领导们重视并急切地想要提高自己出版的图书在网络上的扩散途径、传播手段时,作为执行层的一线同志们其实更应该想的问题是如何把目标变成可视的收益!我们试想下:有哪位读者跑进一家网站是为了约会某家出版社(公司)?恐怕大多还是为了自己喜欢的书和品类吧,其实这也是search成为网上书店绝对值最高的使用功能的理由。 未来 改善 规划   也许您要问了,既然出版社专区以展示和被动展示为多,那还能建么?还要建么?笔者说:可以建!只不过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出版社专区的规划和谈判重点;二是出版社专区的规划当中各项要素如何安排。   首先说谈判的思路和相关考虑。出版社专区的最终目的一定是以销售和经济利益为指引的,那么如何把功能和销售正向地结合起来就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先回答自己这个问题:加入我们要让销售达到某某目标,我们需要什么?好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考虑怎么样把需要的这个“什么”准备到位。   如果是展示自己优势品种即可,出版社需要做的就是用一个鲜明的主题把这些书整理在一起再作展示;如果需要不定期更新才能保证吸引力,则需要有专人对其负责;如果目标仅仅是销售,笔者就不太建议用单纯的专区方式,毕竟从绝对值上来看专区的利益回报性实在不会比期望值高出太多。   还有,不管想做成什么样的专区,笔者都不建议出版社去花无尽的人力和物力,期望把所有的网上书店都“一网打尽”。理想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出版社根据自己的产品和可供产品定出需要攻占的目标高地,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专区?怎么做专区?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和选定的书店沟通、谈判,寻找双方的利益结合点。   再说说怎样规划页面要素、如何安排它们才比较好。笔者建议大家关注一下各网站的博客,似乎大多数用户都会把网站提供的板块内容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进行重新排列用以展示自己的个性。其实出版社专区也是一样的,时下,有的网店是有既定的出版社专区模板的,也有的没有,出版社在希望展示自己的同时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最需要展示的是哪三项内容,并明确地提出来加以讨论。其他的内容,则与书店一起沟通完成即好。   细想来,其实出版社专区是一块很有意思的游戏阵地,如果能把自己建立专区的需求、目标和网上书店们现有的可供资源相结合,再配以足够精确的功能定位,这个游戏就会变得与众不同;反之则会成为出版社从头到尾、一路到底的鸡肋。
个人分类: 金瓯一片|1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已读书列表
environment 2011-1-31 17:02
书非借不能读也!自己手头的书却好多还没有读。挤时间,一本本慢慢读来! 许靖华(朱文焕译),古海荒漠-科学史上大发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许靖华(任克译),大灭绝-寻找一个消失的年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萨拉.L.霍洛韦等,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和方法,商务印书馆,2008 William P. Cunningham等(戴树桂主译),环境科学:全球关注(上下),科学出版社,2003 邓书斌,ENVI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科学出版社,2010 佩兰特 (作者), 谷祖纲 (译者), 李桂兰 (译者) ,自然珍藏图鉴丛书:岩石与矿物 第2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 杨槐, 地问―关于地球的千古之谜与地学创新 ,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刘建国,考古与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2007
个人分类: 学习研究|26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友好”及“不友好”的抄袭
热度 16 qpzeng 2011-1-28 18:28
抄袭和引用不同,这不用我说大家都很清楚二者的界限。我之所以整出个所谓“友好”的抄袭和“不友好”的抄袭,是因为我认为此抄袭不等于彼抄袭。 “友好”的抄袭等同于“过度引用”,虽然作者大段文字照抄而且很多图表照搬,但却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被抄袭者的名字及其著作,而“不友好”的抄袭与真正的抄袭还有细微差异,那就是在初版时列出了参考文献,而再版后却把别人的名字给偷偷地去掉了。 这样就将别人的东西经过“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等手法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下面就给大家说一则我亲自遭遇的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抄袭”故事。 我和导师1990年在一个省级出版社出版了一部专著。论出版时间,这本书比国内任何同类书籍都要早。这本书总共才印了1300册,也没重印过,估计没有多少人见过这本书。出版社给了作者20本书,我和导师各10本。我后来陆续将书送人,现在只剩下一本了。 在我们的书出版8年后,有个大学老师在一个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类似的书,其中有很多内容参考、引用了我们书中的文字、图表、标题和参考文献。我当时看到这本书后,第一感觉是觉得它“抄”得太多,有几章不仅图文基本相同,连大小标题都一字不差,但看看后面的参考文献,还都引用了我们的专著,我也就没有在意了。我推测这些章节可能是这位老师的一些学生所写,由于他们的水平有限,连理解都有问题,怎么可能进行一番改写呢?还有就是当时他们也许找不到更多的参考书吧!我就权当它是“友好”的抄袭而不予追究。 这本书可能是国家级出版社出的吧,名气自然比我们那本书大得多,但我想能借助他的这本书扩大我们的学术影响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从参考文献中就能看出谁的书先出,谁的书慢出,不可能给我们罗列抄袭罪名吧!果然,多年过去了,大家彼此相安无事!我们没找他的麻烦,他也没给我们打过招呼。 这位老师妙的是选了一家好的出版社,更妙的是趁热打铁又出了第二版和第三版(书名改了,算一本新书)。这下火了,它不仅被许多学校选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教材,而且在国内同行中还被奉为本专业的学术“圣经”。 令人诧异的是,不知作者出于什么考虑,竟然把参考文献中引用的我们的名字和专著去掉了,同时将照搬我们图片后注明的引用文献也去掉了! 这就“不友好”了,他不仅“冒犯”了我们的尊严,而且还有误导公众之嫌,因为以后我们的书再版人家还以为我们抄他呢?这岂不是“喧宾夺主”了吗?大概他以为从自己的书中把图文搬过来,只不过是一种转载罢了,不能算作抄袭吧!否则他不会明目张胆地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我来替他说一句:“呵呵,拿自己的东西何罪之有”? 我认为,“移花接木”也好,“偷梁换柱”也罢,只要参考了人家的图文,都必须列出参考文献,否则都算抄袭,何况他照抄、照搬已很严重,不列出参考文献就是不折不扣的恶意抄袭行为! 我这里没有直接点这位作者的名,是希望他本人看到后能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并引以为戒,必要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我们是会原谅他的,毕竟他也是名人了嘛,大家都不容易!
个人分类: 名人轶事|4814 次阅读|34 个评论
糙子梨 (38) 周宁 文
caotiansheng 2011-1-28 14:41
糙子梨是砀山梨树种植的又一重要地方品种。因其果点大,果皮粗糙而得名。不过,由于经济价值低,仅做酥梨的授粉树不合算,现在基本上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同砀山黄梨一样,糙子梨也非严格意义上的植物学品种,它是青皮糙、紫皮糙和歪尾巴糙的统称。 青皮糙又称兔头糙。果形较大,单果重约 285 克;果皮绿黄色,肉质青白,质脆,粗糙,汁多味甜, 9 月上中旬采摘,耐贮藏。不过,成熟期易落果。 和青皮糙并称的是紫皮糙。据说,原先在砀山境内只有青皮糙和紫皮糙,人们常把他们比作兄妹品种,说青的为妹,紫的为兄。青皮糙子的果点略小,皮色较细,形态如纺锤,称为妹很合适;紫皮糙子的果型近圆柱,果点较大,皮色红褐如铜,比作男子汉也很形象。不过,也有人说它们是夫妻品种,必须青皮糙和紫皮糙栽在一块,树才旺,果才多。还以儿歌为证说:“青皮糙,糙青皮,树底下,挖块泥,捏个我,捏个你,咱们学它做夫妻……” 更神奇的是,有人说歪尾巴糙其实就是青皮糙和紫皮糙近亲繁育的后代。从表面上看,歪尾巴糙的缺陷还真不少,果形不正,果个偏小,还有采前落果现象,但其实不然,它是糙子梨中比较优良的品种。果肉细嫩多汁,味甘甜,石细胞极少,而且丰产,适应性也不错。 现在砀山能看到为数不多的糙子梨大都是这种品种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砀山进行梨树品种统计,糙子梨中就只剩下歪尾巴糙梨了。
个人分类: 淮河文化研究|3718 次阅读|0 个评论
收到一张60美金的购物券
热度 4 xingzz 2011-1-25 10:21
收到一张60美金的购物券
昨天晚上收到 Elsevier 出版社 Sara Khan 女士的伊妹儿,告诉我被选为 2010 年度 Phys. Lett. B 最具价值审稿人之一 ( One of the Most Valued Reviewers of 2010 )。作为小小的鼓励,他们将赠送我一张亚马逊网站的价值 60 美金或 40 英镑的可兑现购物券。女儿听到这个消息,立马从床上爬起来,上网调研了亚马逊网站的商品目录,并语重心长地出了几个60美金怎么花的建议。我老人家顺水推舟,那什么,把这份意料之外得来的购物券送给女儿当作新年礼物的一部分好了,她可比我会花钱,买东西的时候 只买贵的、不买好的 。 Phys. Lett. B 是欧洲物理学会主办的老牌高能物理期刊之一,目前的影响因子为 5.083 。我老人家回国后已为该期刊审稿十一年。其实我把绝大部分稿件交给了自己的学生和博士后来审阅,审好之后讲给我听,最后由我来修改他们写的审稿意见,再提交给编辑部。并非我老人家不够负责任,而是通过这个练习,让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有机会见识一番世界级学术杂志的稿件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孩子们可以借此了解投稿和审稿的基本技巧。 除了和我渊源最深的 Phys. Lett. B (因为我老人家绝大多数最好的文章都发表在了这本期刊上),这些年来我老人家也受累为 JHEP 、 JCAP 、 Eur. Phys. J. C 、 J. Phys. G 和 Prog. Theor. Phys. 等国际著名专业期刊审稿,并担任了亚太地区理论物理期刊《 Mod. Phys. Lett. A 》与《 Int. J. Mod. Phys. A 》的编委,算是为国际学术界的多元化与文明化进程做出了一点贡献。
个人分类: 新闻|4030 次阅读|2 个评论
保印兄为笔者新书作序:谁在多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热度 3 蒋高明 2011-1-24 22:09
蒋高明 知名作家,新京报首席评论员,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约观察员曹保印先生,为笔者新书《中国生态危机》作序如下。 这是他为第二 次为笔者的图书作序,上一本书为《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水力水电出版社,2007)。 我与曹先生相识于2005年,那年他主持“人类要不要敬畏大自然”的大辩论。新京报前后发表正反方文章40多篇。在那次辩论中,笔者曾经撰写了3篇文章,属于“敬畏派”的。 从此,我在新京报开始了不定期专栏,前后发表了几十篇文章。 保印兄的文章充满激情,有时思路来了一气呵成,就忘记时间了。上篇的序言是凌晨四点赶出来的,这令我感动了好几年。这篇序是他凌晨2点19分完成的。保印兄的这种精神,与他 长期同情弱势群体、关注环境问题、教育问题、农民工问题等有关。他是个高产作家,至今已有上千篇文章,十几本书问世。在本书的序中,他对笔者书中介绍了环境现状非常认同,也深感 焦虑。 于是有了下面的文字。 谁在多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蒋高明《中国生态危机》序 曹保印 很多很多年以前,在遥远的古希腊,有一位名叫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家,他坚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一切皆流,无物常住”,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为什么呢 ?他觉得,当人第二次踏进这条河流时,河里的水已经变成了新的,那过去的水流啊,已经如我们的孔夫子所说,“逝者如斯夫”了。 然而,很多很多年以后,如果赫拉克利特看到了下面这两条中国河流的命运,他所谓“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恐怕得考虑做一番“修正”了。尽管,太阳依然每天 都是新的,但是,在阳光照耀之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无数条小河大河,正在以极其惊人的速度,迅速地变成“同一条河流”。 “有一条弯弯的小河流过我家乡的村头,不知流淌了多少岁月。我们不知道这条小河叫什么名字,地图里也找不到它,就按我们的方言,称它为河沿。河沿分上河和下河,上河水 急且清,从芦苇丛穿过,芦苇岸边是树林,有枫杨、旱柳、槐树、榆树和核桃秋;河水流经村庄前,河面变得宽阔起来,就称为下河了,最令人难忘的是下河宽宽的河床上那迷人 的银沙滩。” “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到小河里游泳,虽然水深的地方发生过危险,大人不让孩子们到河里去,但我们仍然偷着去,非但小孩子喜欢到河里去,大人们也喜欢。劳作一天后 ,大人们总要到河里去洗澡,特别是天黑之后,男人们在上河洗,女人们在下河洗,那个时候可没有空调风扇,最好的避暑方式就是去水里。洗过澡后,男人们到打麦场继续乘凉 聊天,女人们则回家照应第二天的生计。” 这两段文字描写的小河,名叫金线河,它是淮河的小小支流,“我”就是本书作者、山东籍学者蒋高明先生。按蒋高明在本书《引言》中所说,他终于查到这条小河的名字是在 2008年。不过,这条有着迷人的银沙滩的迷人的小河,早在2008年前,就已经“死”了,“水再也不能喝,人们再也不能到里面游泳了”。 “在村庄的西面,有一条宽阔的大河,它的源头在哪里,日日夜夜又流到哪里,谁也不知道。河的两岸,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果园,里面种满了苹果树、梨树、桃树、杏树。果树下 ,那一小块、一小块的空地上,还季节性地种着农作物,像西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还有甘蔗、金银花、药材等。一年四季,这里都是孩子们的乐园……” “只要妈妈牛不下田干活,不刮风下雨,一放学,兄弟俩就会骑着妈妈牛,慢悠悠地到河边吃草。等妈妈牛吃饱了,他们又会把她领到果园里,让她也一起享受果园里那种天堂般 的幸福。” 这两段文字,出自我荣获 冰心儿童文学奖 的长篇小说《快跑,妈妈牛!》。小说中这条大河的原型,是我的故乡河南省柘城县的一条名叫废黄河的河流,它离我的家不到半公里, 是黄河的小小支流。就像蒋高明故乡的金线河一样,我故乡的这条废黄河,也承载着我童年的幸福时光,承载着河两岸乡亲们的幸福生活。 不过,故乡的这条废黄河,也像金线河一样,早就“死”了,而且比金线河“死”得更早。在我1995年大学毕业时,有一次回故乡,远远就能闻到它的“尸臭”。河两岸的果园、 菜园,早在这条河“死”之前,就先行死去了,包括废黄河在内的那种天堂般美丽迷人的风景,从此只能借助文学的想象,只能借助我笔下的语言,在我的小说里“复活”,成为 一种遥远而又遥远的传说。 如今,虽然废黄河两岸的土地,早已经改种了庄稼,但是,听在故乡务农的二哥说,这两块地里收获的庄稼,不管是小麦、玉米、黄豆,还是花生、土豆、地瓜,乡亲们很少自家 吃用,而是大部分卖到了市场上,或者交了“公粮”。 这两年,虽然经过治理,废黄河里重新有了小鱼、小龟、泥鳅、鳝鱼——从前,捕捉到几十斤重的大鱼、十几斤重的乌龟,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乡亲们在农闲时节捕获 了它们之后,也一样从不自家吃用,而是全部卖到了市场上,据说,买的全部是“城里人”。在这里,你说农民狡黠也好,不地道也罢,反正他们知道,“城里人”好这口儿,也 吃得起这口儿,愿意掏钱买来吃;而且,“城里人”还最喜欢“野生的”,只要和“野生”挂上边,贵一点儿也情愿。 其实,废黄河的死,恰恰是“城里人”一手造成的。多年以前,在它的上游,“城里人”建了一座全县最大的造纸厂,还建了一座全县最大的化肥厂,这两家工厂的生产废水,几 乎未经任何处理,就日日夜夜地流进废黄河里。还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就曾见过这些工业废水,它们给我的感觉,不是从造纸厂和化肥厂流出的,而是从地狱流出的:颜色暗红 ,泛着黄色泡沫;味道恶臭,刺鼻、熏眼。很多“城里人”在这两个厂上班,他们用挣来的工资,换取被污染的食物。 河之南如此,山之东如此,河之北、山之西,又何尝不是如此?在今天的中国,放眼东南西北,我们还能找到多少条不被污染的江河湖海?令人无限悲哀的是,眼下,越来越多的 江河湖海,都正在同样的悲剧性命运上一去难回头:被污染,然后死亡。与它们一起死亡或濒临死亡的,还有这些水域曾经哺育的大片大片的肥沃土地,以及在这些土地上不断重 复上演着的农民“自杀”与“被自杀”的悲剧——一个又一个“癌症村”的出现,就是事实。 在《中国生态危机》这本书中,蒋高明就以个案列举的方式,给读者讲了这样一个“癌症村”的故事: “2009年7月,我收到某环保组织对华北某“癌症村”的调查报告,报告中显示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该村东、西、北三面临河断面,正处在污染物包围之中:河水乌黑,散发着令 人窒息的恶臭;卫生巾、塑料袋丢得到处都是;狗、猫、牛等动物毫无生息地趴在那里;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气息。在不到10年时间内,该村已有30位村民死于癌症或白 血病,死者年龄大约在55至60岁之间。癌症村不仅出现在大都市所在的远郊区县,全国上下有案可查的就有近百家。由于生存环境严重遭到污染,那些村庄已不适应人类居住。” 也许存有什么顾虑,在这里,蒋高明没有对这个“癌症村”点名。不过,从我掌握的资料看,这个“癌症村”应该就是距离北京天安门不到50公里的、河北省大厂县夏垫镇的夏垫 村。流经该村的这条河,名叫鲍邱河,它源起河北廊坊三河、北京密云界上,向南流经北京通州、廊坊燕郊、河北夏垫镇包括夏垫村在内的多个村庄,最后沿东南方向,经宝坻林 亭口至八门城汇入蓟运河。 据公开的报道说,10年前,在鲍邱河里还可以摸到鱼,村民们也常在码头上洗衣。但是,这一切在2000年后,就像我故乡的废黄河、蒋高明故乡的金线河一样,变成了村民们永远 的回忆。这一悲剧的形成,依然是工业污染,2004年,大厂县环保局在一份报告里称:夏垫镇4个轧钢厂、杨广起2个造纸厂和燕郊的污水,是污染鲍邱河的“主凶”。然而,“主 凶”虽然已经被找到了,但是,在GDP高于一切的现实政治环境之下,“主凶”不但没有落入法网,反而继续为害一方。也正因如此,在一些地方,GDP成了带血的怪胎,它不但没 有给当地民众带来福祉,反而成了在“主凶”背后推波助澜的幕后黑手。 实际上,即便在北京的周边省份中,像鲍邱河这样被严重污染的河流,像夏垫村这样的“癌症村”,远不止一两个。比如,天津市西堤头镇的西堤头村和刘快庄村,也是众所周知 的“癌症村”,它们现在被上百家毫无技术含量的工厂包围,成了名符其实的“污染地狱”。以刘快庄村为例,据知情人士说,“几乎每家都有人患上和死于癌症,最小的仅仅7岁 ”。 即便如此,当地政府发言人还依然只是承认,“工厂离住户很近,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活”,却拒不承认“癌症和化学生产之间的联系”,甚至声称,化学生产是否会 致癌,“ 目前还没有科学答案 ”。这真是瞪着眼睛说假话,撒谎还不脸红。然而,这样的政府发言人却又并非“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事实上,绝大多数“癌症村”所属的地方政府,都不承认急剧增多的癌症病人与恶性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更不必说为此而主动承担法律责任。这些地方政府宁愿要带血的GDP,也 不要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应该说,中国的生态危机,和这种“疯狂的GDP”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然而,这些无视环境保护的地方政府并不知道,“血债最终还要血来还”,终有一 天,该还的都要还,并且要为此而付出更大的代价。今天的一个GDP,明天就要用十个甚至百个GDP来偿还。 在《中国生态危机》一书中,蒋高明还关注了垃圾包围城市、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靠化肥养活人口还能维持多久、谁向我们的盘中餐频频投毒、中国森林大衰退、中国湿 地大劫难、消失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入侵等诸多问题。看得出,作为一位严肃的、有正义感、有公益心、有专业素养的著名科学家,蒋高明不但是在用智者无畏的良知观察、思考 与写作,更是在用勇者无惧的胆识揭露、疾呼与警告。 作为长期关注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作家和媒体人,我对书中提出的这些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危机性,并不感到陌生,但是,我却必须承认,就像蒋高明对它们充满忧虑一样, 我也同样忧心忡忡。因为我知道,中国真正的生态危机,可能比蒋高明在书描述的还要严重,甚至严重得多!毕竟,再多的文字、再多的图片,也不足以呈现中国大地上所有已经 发生过的环境与生态悲剧,更不必说那些正在发生以及正在酝酿中的环境与生态悲剧。 所以,蒋高明在本书中提出的种种警告,都绝不是杞人忧天:如果我们再不开始行动,将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真正置于GDP之上,让人的综合幸福与发展指数高于一切,这些警告就 会很快一一变成现实,并且是以每一个人都会有着切肤之痛的悲剧形式呈现——河岸边的“癌症村”,将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式、规模和速度,朝着城市无情蔓延,最 终出现一个又一个“癌症城”。一旦如此,无论是城里的人,还是城外的人,都将无所谓“进去”或“出来”。 其实,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有人提出,作为后发国家,中国更应汲取发达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沉痛教训,不能继续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否则必将付出 更加沉痛的代价。然而,“警世钟”虽响,中国依然踏进了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换取GDP高速增长的“血河”,而且是一踏再踏,甚至在踏的过程中,变无数道迷人的清流, 为同一股害人的黑水,虽然“国在山河破”,却至今仍不知“猛回头”。如此下去,国将焉在,民将焉在? 所以,从现在开始—— 醒来吧,我的中国,不可再陶醉于那带血的GDP! 醒来吧,我的同胞,不可再迷信于那金钱的万能! 醒来吧,我的大大小小的母亲河,让你的清流,重新成为乳汁! 2010年11月30日凌晨2时19分于北京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883 次阅读|3 个评论
白梨 (33) 周宁 文
热度 1 caotiansheng 2011-1-24 10:27
白梨系统中的品种是我国栽培品种中最好的一群 胡昌炽在上世纪 30 年代将中国梨区分为秋子梨、白梨和砂梨三大类,并明确指出秋子梨、砂梨品种皆不如白梨系统为佳。参见胡昌炽:《中国栽培梨之品种与分布》,金陵大学农学院民国二十六年印行,第 7 页。 大多数品种的果实较大,果实长圆形或瓢形,果皮黄色或黄绿色,不需后熟即可食用。果肉脆甜,汁多,石细胞少,有香味。本种大多耐贮藏,可贮至次年四五月或更长。 参见张力、于润卿:《梨优良品种及其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 页。 喜干燥冷凉气候,耐寒性介于秋子梨和砂梨之间,适于在干燥疏松的沙壤土栽培。主要适生区为淮河、秦岭以北至长城以南,包括冀中南平原、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及辽宁的部分地区。 1. 鸭梨 鸭梨是我国古老的优良品种,原产河北,以定县产最著名。华北各地、辽宁、山东、江苏、河南、四川、西北各地均有栽培。 果实中等大小,平均单果重 230 克,最大可达 280 克。果实倒卵圆形,近果梗处有一似鸭头状的小凸起,故名鸭梨;皮薄,果面平滑有蜡质,果点小,外形美观;果肉白色,肉质细腻脆嫩,石细胞极少,汁多,味甜,有香气,果心小,品质上等。果实耐贮性较好,一般自然条件下可贮藏至翌年二、三月。 参见方成泉、王迎涛:《梨树良种引种指导》,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60 页。 鸭梨适应性广,干燥冷凉的沙土最适宜其生产。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20% ,作为我国传统的创汇名牌产品,以其独特的外观和细嫩酥脆的肉质、酸甜适口的风味,在国内市场久负盛名。 2. 茌梨 别名慈梨、莱阳慈梨、莱阳茌梨。原产山东茌平、牟平、莱阳一带,为我国北方白梨系统中优良品种,目前山东莱阳、栖霞等地栽培最多,华北、江苏、辽西、陕西咸阳、新疆南部等地均有分布。 茌梨栽培的历史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相传为明朝年间山东茌平人就任莱阳知县,从家乡茌平移栽而来几株梨树,被称为“茌梨”,因为当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加上外来移栽,属远亲繁殖,就长成了今天的莱阳慈梨。 茌梨果实较大,单果重 200~250 克,最大可达 800 克。果形为不规则纺锤形,果皮黄绿色,果点大而突出,果面粗糙,外观较差,果肉浅黄白色,肉质细嫩,脆而多汁,味浓甜,具芳香,石细胞小而少,品质上乘。在莱阳,一般 9 月中下旬成熟。较耐贮藏,常温下一个月,冷藏可贮至来年二至三月份。 适应性一般,抗旱不抗涝,在沙壤土栽培,成熟早且肉质松脆;在黏土种植,肉质致密,成熟迟,品质也差。 参见蒲富慎等:《梨品种》,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53 — 54 页;《莱阳茌梨》,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382996.htm 。 3. 库尔勒香梨 原产新疆南部,以库尔勒地区所产最为著名。 库尔勒香梨已有 2000 余年历史,晋代葛洪撰《西京杂记》记载:“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此“梨”指的就是库尔勒香梨。关于库尔勒香梨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代有一个叫艾丽曼的姑娘,为了让乡亲们吃上梨子,她不畏艰难,朝东翻越 99 座山,到过 99 个地方,骑死 99 头毛驴,引进 99 株梨树,在当地栽植。其中只有一株梨树与本地的野梨树嫁接成功。当梨树上结的梨子成熟时,香气浓郁,随风飘散,乡亲高兴地称它为‘奶西姆提’,意思是喷香的梨子。”参见《新疆库尔勒香梨》,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388865.htm 。 目前南疆各地普遍栽培,北方各省也有少量种植。 库尔勒香梨果实中等大,平均单果重 104~120 克,最大单果重 174 克;果实近纺锤形或倒卵圆形,果皮绿黄色,果点极小,果面光洁,形态美观;果肉白色,肉质细嫩,汁多爽口,味甜具清香,果心较大,品质上等。 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抗寒、抗旱,最低温度不低于零下 20 度均可获丰产,不过抗风力较差,易因大风引起采前落果。适宜在北方冷凉地区种植。 参见方成泉、王迎涛:《梨树良种引种指导》,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54 — 55 页。 4. 早酥梨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于 1956 年用“苹果梨”与“身不知”杂交育成。除极寒地区外,全国各省区都有引种试栽。在华东、西南、西北及华北大多数地区均适宜栽培,有些省已列为推广品种。 早酥梨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为 200~250 克,最大者可达 450 克。果实呈卵形或卵圆形,各地表现差异较大。果皮黄绿成绿黄色,果面平滑,有光泽,果皮薄而脆,果点小,不明显,果梗较长。果肉白色,肉质细,酥脆,石细胞少,汁液特多,品质上乘。 早酥成熟早,山东西部一般 7 月下旬采摘,安徽等地 7 月上旬即可食用。耐贮藏,室温下可贮存 20 天左右。适应性强,抗寒、抗旱,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但在山丘地、粗沙地栽培时易出现果肉木栓化现象。 参见蒲富慎等:《梨品种》,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 — 2 页;孙士宗、王志刚:《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52 页;《早酥》,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382591.htm 。 该品种为优质最早熟品种,外形美观,多汁,味甜,丰产,适宜广泛推广。 5. 苹果梨 原产吉林延边地区,已有 60 多年栽培历史,是北方寒温带地区名贵品种,因外形丑陋又称“中华丑梨”。 单果重约 210~250 克,果皮黄绿色,果点较大,果心特小,果肉白色,细脆,石细胞少,汁多,酸甜。果实扁圆,形似苹果,故称苹果梨。喜沙壤土。 10 月初成熟,为晚熟品种。 苹果梨极耐贮藏,普通窖藏可放至翌年 5~6 月份,而且色泽不变,风味更佳。适应性强,抗寒,零下 30 度不会冻伤。抗旱、抗涝,但抗风力较差。 参见陆秋农:《梨树高效益栽培问答》,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20 页;《苹果梨》,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67007.htm 。 该品种为丰产、优质、抗寒、耐贮的北方白梨,适宜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冷凉地区发展。
个人分类: 淮河文化研究|301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千万别看翻译版教材—读中文版《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有感
zhao1198 2011-1-23 09:33
因为要考博的缘故,我最近花20天的时间“翻完”了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中文,第六版,上海三联),感慨万千! 以 前在读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中文)(详见站内链接http://www.pinggu.org/bbs /dispbbs.asp?BoardID=48replyID=11484id=2251skin=0)、范里安的《微 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和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中文版,商务和上海财经大学)时,我就感受到了翻译版教材的“糟糕”!这次的经历 足使“翻译之害”让我刻骨铭心! Varian的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在经济学界口碑很好。在这次“痛苦之历”之前,我学习过这本英文教材。虽然当时只是挑核心部分读,但其连贯的逻辑和优美的 文笔已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存在一个问题:虽然读懂了,但记不住!这样肯定经不起考试的检验。于是,我只好抱着一种诚惶诚恐的心理翻开中文版的教材!我 发誓,如果不是考试,我绝不会读翻译版教材! 有 人可能会问,“20天’翻完’这本教材,不可能吧?”我对此问题的回答是:你不完全对?对的一面是:从第三十章“交换”开始,我就翻不动了;为了赶进度, 我硬着头皮翻了下去,虽然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它在说什么,不知道它的逻辑;错的一面是:我精读过高鸿业编的《西方经济学》、平狄克等著的《微观经济学》(中 文)、蒋殿春的《高级微观经济学》,阅读过一些经济学文献,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就翻得快。详细情况,且听我细细道来: 总 体上讲,这是一本内容比较全的中级微观经济学教材。与高的《西经》和平狄克等的《微观》相比,它新增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不同偏好的具体讨论、显示性偏好理 论、斯勒茨基方程、等利润线、福利经济学定理等。因为“好”是一本教科书理所当然的责任,所以我就没必要再为它树碑立传了!再说,市场已经强有力地证明了 这一点!我要说的是它做得相对不够好的地方! 首 先,很多地方写得不够细致!例如,它没有明确边际替代率MRS12的下标的经济含义。MRS12指消费者为再获得一单位商品1而愿意放弃的商品2的最大数 量,或者指要消费者放弃一单位商品1而必须付出的商品2的最小数量。他的这个小疏忽在许多地方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麻烦!这一点在其复习题中体现得最为明 显。如第3章后的习题9,What is you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of ﹩1 bills for ﹩5 bills?显然,答案是-1/5,因为我们为了多得一单位的1美元钞票至多愿意放弃-1/5美元的5美元钞票。但是他给出的答案是“-1/5或者-5, 这取决于你把哪种商品看作横轴”。还有第31章后的习题4,“如果鲁滨逊的椰子和鱼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2,……”;看到这个题干,我马上就会想到 MRS12=-2(1代表椰子,2代表鱼),但他的答案的理解跟我恰好相反!想一想,如果这是考试,谁该对我的差成绩负责?高的教材在这点上做得很好。再 者,“成本曲线”那一章就没有高的教材写得好;(顺便提一下,我对高的教材的评价越来越高!)“垄断行为”、“寡头垄断”那两章跟平狄克的教材相差甚远! 当然,这些都可能是它为“内容全面”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其 次,有些地方出现了错误!翻译版在开始讲线性需求曲线加总(pp.219)时,说明了两个线性需求函数加总后得到的需求函数会出现扭者,但在讲线性价格歧 视时(pp364、pp.365),它忽略了这一点,简单的把它们加了起来。这种做法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如果边际成本足够大,那么就这种做法会导致错误的 答案。书上的答案之所以正确,是因为边际成本小!在第29章讲足球赛中罚点球的混合策略均衡(pp.423-426)时,作者也出现了不少错误!图 29.4的反应曲线,把行和列的标反了(pp.427)!可能因为前面的部分“翻”得相当快,所以没发现什么错误。 最 后,关于翻译!译者的翻译能力确实很强,佩服!个人认为,此书总体上翻译得比《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经济科学)和《高级宏观经济学》(商务、上财)要好 很多,但比平狄克的《微观》要差那么一点。在读平狄克的《微观》时,我没遇到很多拗口的句子,但读此书时,遇到的不知所云的句子实在太多了。下面以最后一 章《不对称信息》为例具体谈谈。 开头第一段 (pp.544),“在前面所有的关于市场的研究中,我们舍弃了信息不同引起的问题。假设购买者和销售者对于市场销售的商品的质量都有完全的信息。如果商 品的质量很容易检验,这个假设就可以获得辩解。如果容易指出哪种商品是高质量的商品和哪种商品是低质量的商品,那么商品的价格就能做出反映质量差异的调 整”。有一定经济学基础的人都知道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但是读起来相当拗口!!谁和谁“信息不同”,哪里的“信息不同”,“信息不同”到底指什么东西?“一 个假设可以获得辩解”这样的句子在中文中几乎没有出现过。让我们看看原文吧!“So far in our study of markets we have not examined the problems raised by differences in information: by assumption buyers and sellers were both perfectly informed about the quality of the goods being sold in the market. This assumption can be defended if it is easy to verify the quality of an item. if it is not costly to tell which goods are high-quality goods and which are low quality goods, then the prices of the goods will simply adjust to reflect the quality differences.”整段三句话,里面的词汇没有一个超过高中生水平的。虽然我不是英美人,但读起来就是舒服。我翻译如下:“在前面所有关于市场的 分析中,我们没有考虑交易者拥有的信息量不同所带来的问题,因为我们假定了买卖双方都完全了解市场上交易的商品的质量。如果很容易判断商品质量的高低,那 么这个假定就是合理的。如果判断商品质量的高低的花费不大,那么商品价格就会根据质量差别做出调整。”大家也可以试着翻译下,但无论你翻译得怎样好,还是 会遗漏原文所表达的一些信息。这是任何语言之间的翻译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36.3 逆向选择最后一段(pp.548),“事实上,存在着许多有助于解决这种市场低效率的社会机构。一般情况是,雇主把保障计划作为一揽子附加福利的组成部分 提供给他们的雇员。保险公司能够将它的费率建立在这些雇员的平均风险的基础上,同时又确保所有的雇员一定参加保健计划,因此,逆向选择被排除”。我硬是没 法理清最后一句话的逻辑!且看原文,“In fact there are social institutions that help to solve this market inefficiency. It is commonly the case that employers offer health plans to their employees as part of the package of fringe benefits.The insurance company can base its rates on the averages over the set of employees and is assured that all employees must participate in the program,thus eliminating the adverse selection.”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关键在于弄清“and is assured that”所表达的含义。按照字面意思,“保险公司被保证”,所以“and”连接的两个部分不构成并列关系,将“and”翻译成“同时”是不妥的。实际 上,后面部分是前面部分的条件状语。通过仔细分析发现,整段包含三个行为个体:雇主、保险公司和雇员。保险公司是保险人,雇主是投保人,雇员是被保险人。 被动语态“is assured that”中的主语是雇主。于是,最后一句可以翻译为:“如果雇主保证所有雇员都参加了保险计划,那么保险公司就可以基于雇员的平均风险水平确定费率,从 而避免了逆向选择问题。” 36.4道德风险最后 一段(pp.549),“同标准的市场分析相比较,这也是一个似非而可能是的结论。……而如果消费者连续采取相同量的提防行动”。我相信,大家看到这两句 话时的感觉一定很不爽,可能还会在心里嘀咕“连我小学时的水平都不如”。第一句话的英文是“This is also a paradoxical result when 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market analysis”,大家顺口就会翻译出“与标准的市场分析相比,这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结论”(在前面存在逆向选择的情况时,出现过一个自相矛盾的结论, 所以这里用“又”)。为了追根到底,我用爱词霸搜索,结果如下:“paradoxical,似非而可能是的,反论的,荒谬的,自相矛盾的,诡辩的”。看来 作者是直接用了第一个词条。 还有几个零星的翻译错误:福利那章32.4的标题(pp.486)英文为Individualistic Social Welfare function,此书译作“个人社会福利函数”。咋一看,个人和社会并列在中文上是对立的两个概念,怎么能放在一起呢?实际上,这里译作“个人主义社会 福利函数”,意为“个人的福利水平只与它本人的配置状况有关”,所以是个人主义的。32.5节经它一翻译,应有的前后对应关系全没了,大大影响阅读。 32.6节第4段将“swap”译作“交换”也是不妥的,因为在中国学生脑子里,“交换”对应的单词是“exchange”,而不是“swap”,而这两 个单词之间的差别相当大。 时间关系,其它翻译不当支出就不一一指出了。 在 上面具体举例论证时,我都试着对相应段落做出了翻译。虽然我的翻译水平和经济学水平跟原书译者不能相提并论,但我敢肯定,就上面具体几点而言,我翻译得要 比原书译者好!虽然大家可以提供更加“信、达、雅”的译法,但任何译法肯定都不可能完全传达原文所包含的信息量。实际上,英文和中文是两种差别很大的语 言。例如,英文在叙述两个以上的连续动作时是不管时间先后的,而中文通常是按照动作先后顺序依次描述的;英文为了追求逻辑关系的严密性,常常使用结构繁杂 的长句,而这在中文中很少见;等等。如果大家想获得语言上的美感享受,如果大家想领略经济学的美妙和趣味性,如果大家想学好经济学,还是直接看英文版教材 吧!英文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样难,英文版经济学教材中的生词也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样多! 最 后还要提醒大家的是,读翻译版教材的后果不仅仅是学不好经济学,而且还会影响大家的中文写作水平。我自己就深受其害!如果你看了这篇帖子,就知道我受到的 毒害有多深!(我以前的写作水平要比现在强,得过全校性的征文大赛二等奖,在学校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学作品”)。我是在和导师讨论我的拙作时突然意识到 这一点的。我导师60多岁了,对论文中的“的、地、得”都做区分。他当时感叹我的写作能力,我顺口而出“看翻译的资料多了,在所难免啊”!其实,大家只要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名刊上的有些文章文笔也很糟糕!我估计,他们也是译作的受害者! 注: 考试完毕,我又把几个以前没敲上去的“不当之处”加上起了。如果您们发现了“不妥之处”,请您把它在此贴贴出,然后我把它都加进楼顶!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为今后开始学经济学的学子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
个人分类: T_教学方法|5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鬼谷子
jhongbing2 2011-1-22 21:49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此电子文本为道藏本,取自萧登福先生之《鬼谷子研究》〔文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注:国标码表中无对应的少数汉字,均以“ ”符号代之。          捭阖第一                      奥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 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矣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远终阴,阴极反阳。     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 户。     注释:捭:〔音 bai 3〕分。 阖:〔音 he 2〕关。稽:〔音 ji 1〕考。     朕:〔音 zhen 4〕迹象。牧:处理。内:接纳;忤:逆。          反应第二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此。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 纲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纲也。常持其纲驱之。     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愚智,事皆不疑。     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远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     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符应不失,如 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铁;若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内楗第三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货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和其谋。详思来楗,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     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     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万物。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楗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 ,楗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注释:内:入。楗:门拴。内楗:在本文指以言辞与谋略游说国君。          抵戏第四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戏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戏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戏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 之谋,皆由抵戏。抵戏之隙为道术用。     天下纷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鼠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戏罅。圣人见萌牙戏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戏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注释:抵:抵塞。戏:隙。抵戏:意为堵塞有缺漏的地方。          飞箝第五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壁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箝之,其事用抵戏。     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阻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财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宣之,此飞箝之缀也。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可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注释:飞:制造声誉。箝:箝制。飞箝:意为先以为对方制造声誉来嬴取欢心,再以各种技巧来箝制他。          忤合第六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实,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注释:忤,相背;合,相向。合于此,必忤于彼。良臣须择主而事。         揣篇第七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     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辨?能知此者,是谓量权。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者,不能隐其情。情欲必出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者而知其隐者,此所以谓测深探情。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     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可索之。此谋之大本也,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生,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谋虑。故观 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几之势也。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也。     注释:揣:估量。          摩篇第八                        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索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索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是谓塞 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宜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之。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于事誓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之道。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注释:摩,顺,合也;意为以事情去顺合于说服之君王。          权篇第九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言或反覆,欲相却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佞言者,谄而干忠;谀言者,博而干智;平言者,决而干勇;戚言者,权而干信;静言者,反而干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纵舍不疑者,决也;策选进谋者,权也;他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者见)要得理。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也五音。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圣人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亦知其用而用也。故曰:辞言有五:曰病、曰恐、曰忧、曰怒、曰喜。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恐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是故与智者言,将以此明之;与不智者言,将以此教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而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忘。听贵聪,辞贵奇。     注释:权:权衡。     干:同于或为。         谋篇第十                       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于古之所从。   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异同之分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      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仪,仪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也。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身者,危。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故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     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是贵制人,而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在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之义,则可于语。由能得此,则可以杀远近之诱。      决篇第十一                   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用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事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贵则决之;去患者,可贵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基,以正治乱,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符言第十二                       安徐正静,其被节先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右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     右主明。     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右主德。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而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谙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     右主赏。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     右主问。     心为九穷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故能长久。     右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闻,开闭不善,不见原也。     右主周。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谙变更。     右主恭。     循名而为贵,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     右主名。     注:右:有。       转丸第十三〔原文现已失传〕    却乱第十四〔原文现已失传〕 本经七篇 (一)盛神① 盛神法五龙②;盛神中有五气③,神为之长,心为之舍④,德为之大⑤。 养神之所,归诸道⑥。道者,天地之始⑦,一其纪也⑧。物之所造,天之所 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 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⑨。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⑩,乃有其术(11)。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12)者,气之门户、 心之总摄(13)也。生受之天(14),谓之真入。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 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15)。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 (16)。知类在窍(17)。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18)。其通也,五 气得养(19),务在舍神(20)。此之谓化(21)。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 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知,四者(22)不衰, 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23),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 同天而合道,执一(24)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 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①神:精气、魂魄。 ②五龙:五行中的龙。所谓 ‘五行’,是我国说明宇宙万物变化的传统 学说。因为在天地之间,有循环流转不停的金、木、水、火、土,万物就是 根据这五种元素而产生。龙是古代想像中神灵,具有超人能力。 ③五气:指心、肝、脾、肺、肾等五类之气。气是万物牛成的根源,形 成风雨、寒暑、阴阳等天地间观察之源,在人体中具有生命力、意志、感情。 ④心为之舍:心是五气所宿的地方。 ⑤德为之大:德最能治邪,因此使人成为人的本源。 ⑥养神之所,归诸道:根据道来养神,道是天地的真理、万物的根源。 ⑦天地之始,无的意思,“老子”中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所以“天地之始”就是无,而无常常表现为有,有又常常归于无的形态。 ⑧一其纪也:天地之始是道,道之始是一,因此一为其纲纪。 ⑨化端:变化的开始。 ⑩得一:一是无,也就是万物之源。 (11)有其术:心如果能变成无为,其术自然产生。 (12)十二舍:是指目、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事 等而言。 (13)摄:统率、收容。 (14)受之天:道是由上天传授到人间的。 (15)圣人者,以类知之:圣人固然伟大,但必须有学问之后才能明道, 所以比真人要低一个层次。 (16)人与生一,出于化物:入共同所产生的,就是无为自然的天地作用, 人诞生之后就从物而化。 (17)知类在窍:人之所以能知事类,完全是根据九窍。类是认识事物, 概念之后加以类别。 (18)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假如根据九窍还不知道而陷于 迷惑,术就不通。 (19)其通也,五气得养:假如心术能很通,五气自然能被养。 (20)务在舍神:努力使魂魄停止住下来。 (21)此之谓化:假如能努力使魂魄住下来,自然会从胜而化。 (22)四者:指志、思、神、德而言。 (23)存而舍之,经常使其住在这里。 (24)执一:坚守无为。 (二)养志 养志法灵龟①;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②。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 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财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 不惶③,欲不惶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 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 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装。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 知其所能。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装意 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 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④,仿佛则参会⑤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 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①养志法灵龟:因为志是判断是非的,所以使用占卜的龟甲最能判断吉 凶,因此才必须效法灵龟。 ②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由于心气不达,所以才要养志。 ③惶:多的意思。 ④仿佛:两者相像而难辨别,也就是不明确的意思。 ⑤参会:指志、心、神三者交合。 (三)实意 实意法腾蛇①;实意者,气之虑也②。心欲安静,思欲深远;心安静则 神明荣,思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 则收遂,安则其所行不错③,神者得则凝④。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⑤,诈 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故信心术⑥,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 听之侯之⑦也。计谋者,存亡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侯之不得。计谋 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无为而求安静,五脏⑧和通六腑⑨,精神魂 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⑩、反听、定志,思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 闭,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 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 神宿矣。 ①腾蛇:类似龙的神蛇,能腾云驾雾在云中飞舞。 ②实意者,气之虑也:只要把意当作实体,气就变得和平,虑也会变成 具体。 ③安则其所行不错:如果内心平静,就不会有错误。 ④凝:凝结、安定。 ⑤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假如识气只是单纯的暂时寄柱,那么奸邪就 会乘虚而入。 ⑥信心术,使心术证明。 ⑦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待人接物必须诚恳,上下交流之后,听 从其言论,进而静观其动静。 ⑧五脏:指心、肝、肺、脾、肾。 ⑨六腑:人体中消化、吸收、排泄的脏器总称,包括胆、胃、小肠、大 肠、三焦(胸膈、上腹和脐腹的三部分脏器,又分上焦、中焦、下焦)和膀 胱。 ⑩能内视:指不使心外散而言。 (四)分威 分威①法伏熊②;分威者,神之覆③也。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 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④;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 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铁⑤。故动者必随,唱者必 和,挠其一指观其馀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 明,而威可分。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 让已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①分威:分是影响到很远的意思,也就是威势盛大,对人与物都有影响。 ②法伏熊:效法想要进行偷袭的熊,把身体伏在地上,然后才采取行动, 意指直前先要屈。 ③覆:覆盖,外面。 ④威覆盛,则内实坚:威的表面如果强盛,内志也自然变成坚实。 ⑤以镒称铢:容易移动的意思。镒是重量单位,相当于二十四两,铢, 二十四铢为一两。 (五)散势 散势法鸷鸟①;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 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②。意失威势③,精神不专,其 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无间则 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 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势。 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①鸷鸟:一种猛离。《孙子》中有鸷鸟之声,至于毁折者,节也。 ②夫散势者,心虚志溢:虚怀若谷就能包容一切,踌躇满志就能决断一 切,所以要好好发挥这种势。 ③意失威势:志意一旦衰微就会丧失优势。 (六)转圆 转圆法猛兽①;转圆者,无穷之计。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②,以原不 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义无穷。 智略计谋,各有形客③,或贺机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 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 之域。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④,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 所庄也。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 方。圆者,所以合语⑤;方者,所以错事⑥;转化者,所以观计谋⑦;接物 者,所以观进退之意⑧。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①转圆法猛兽:圣人的智慧就像不停转动的圆珠,操纵自如,不过这类 似猛兽的动作,寓动于静,先伏后动,一旦跃起威猛无比。 ②有圣人之心:圣人的心像镜子一般。 ③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智略计谋并无固定形态。 ④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天地广阔无垠,人间也有无穷的吉凶循环。 ⑤圆者,所以合语:圆变化无穷,因此使语言自由旋转。 ⑥方者,所以错事:四角确立之后就会稳定,因此适合于对有为之事的 处置。 ⑦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所谓转化者就是转祸为福,以此适用于观察计 谋的是非得失。 ⑧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如果接物能通达人情,所以适合物的进退 和是非等。 (七)损兑 损兑法灵蓍①;损兑者几危②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几危之动, 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③。兑者知之也④,损者行 之也⑤,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故智者不以言夫人之言⑥。 故辞不烦⑦,而心不虚装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自然之 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⑧,是谓“大功”。兑之损之,皆为之辞。 用分威散势之权⑨,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 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谷。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①灵蓍:蓍是竹,占卜吉凶用的工具。 ②几危:机危的意思。 ③合于事:核对某种事物。 ④兑者:兑,目也。兑者,以心、眼察看外物。 ⑤损者行之也:损是难念,要想排除这种难念,必须决心执行。 ⑥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聪明人不可以老是滔滔不绝地雄辩而舍弃他人 的言论。 ⑦辞不烦:言论简单而得要领。 ⑧圆者不行,方者不止:圆便于转动,方便于静止。让圆的不转,方的 不止(必然有大的力量才行)。 ⑨分威散势之权:权衡优势扩散到四方的利弊。
个人分类: 国学|17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杂想
热度 1 scetcfujun 2011-1-22 17:52
学生们放假都离开学校了,年轻的同事们都回家去跟父母团聚或者对象家挣表现。我在办公室,学习考博要考的现代设计方法。好在算法设计在数学建模期间就接触过,总不至于太陌生。但麻烦的是,导师不指定考试用书,我向出版社要了一本免费的。看了几天,收获总是有的,以前是直接用MatLab函数求解优化结果,现在回过头弄明白算法的来历。本来我也没打算指望阅读一本书没有错误,但手上这本书玩笑开得尤其大,几乎每阅读一页都要勘误:字符、表达式、计算结果。一个字符的差别,差之千里。真感慨作者的深藏若虚,见过故意抽掉正确内容的,没见过抽得这么厉害的。 笔记:现代设计方法涉及到的领域有设计方法学、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动态设计、有限元法、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人机工程学、并行工程、价值工程、反求工程设计、模块化设计、相似性设计、虚拟设计、疲劳设计、三次设计等。 乱转的过程中,有2个疑问: 1 数学建模是否需要专业知识? 2 人类社会生活能用数学来精确描述的吗?比如,那些经济学家或者人文学者用来描述人类社会现象的公式是不是真的?我一直以为事情发生的概率如考大学要么为0%要么为100%,百分之几十什么的全无意义。 知识丰富的专家们到处都有。虽说我也经常看书,但看了电视上的知识竞赛,才发觉自己的无知。下面是一些有趣的问题, 小说看得多,不要说冷僻大家的作品随口来几句,就是中国古代精华,大概也只会几句“春眠不觉晓”、“轻轻地我来了”这个水平;还有曹大师到底是不是同性恋、 源氏物语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如何;历史丰富,问你周公是忠臣还是奸臣、过长江的百万雄师都叫什么名字;杂家,问你世界上第一枚军用邮票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道德最高尚的运动员是谁;凤尾是指什么;为什么看见冰淇淋,就让人口水流不停;北风从哪里来它安又到哪里去;计算机高手,那安装windows时下面那个提示符要闪烁多少次?那个将来要配享孔庙的高中生到底读了几本书?为什么状元们愿意集体代言广告? 随手写的,一笑。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71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0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
热度 3 suqing1961 2011-1-21 14:36
苏 青1,2,朱宇1,陈广仁1,代 丽1 1.《科技导报》编辑部,北京 100081 2.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100081 本文将发表在2011年第3期《科技导报》上 0 引言 在连续7年遴选发布中国年度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的基础上 ,从《科技导报》“半月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半月科技风云”、“国内科技要闻”、“科学共同体要闻”、“封面图片说明”等栏目,以及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科技新闻媒体所刊载的有关国内科技新闻中 ,对2010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和工程进展进行盘点,在编辑部遴选、推荐30项重大科学进展、25项重大技术进展和23项重大工程进展候选条目的基础上,最终由有关专家学者投票推选出2010年度中国重大科学进展10项、重大技术进展10项、重大工程进展10项。 遴选2010中国重大科学、技术和工程进展时,遵循下述原则 :① 分门别类:各项进展分别按“科学”、“技术”和“工程”进行分类遴选;② 本刊推荐:本刊编辑部从《科技导报》等科技媒体正式报道的全年重大科学、技术和工程进展中,遴选、推荐30项重大科学进展、25项重大技术进展和23项重大工程进展作为候选条目;③ 专家遴选:本刊编辑部将重大科学、技术和工程进展候选条目及其相关信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科技导报》院士作者、全体编委和部分审稿专家投票遴选,各类进展得票最多的前10个候选条目被确定为2010年度中国重大科学、技术和工程进展;④ 宁缺毋滥:遴选出的各项重大科学、技术和工程进展尽量能得到科技界比较广泛的认同,不人为地凑数量;⑤ 以时为序:每项重大进展必须是在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报道、发表或公布,各项进展均按报道、发表或公布的时间先后排序;⑥ 叙述事实:遴选出的每项重大进展必须已经在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正规媒体上发表或由中国科技管理部门公开发布,并尽量采用叙述事实的方式描述。 1 2010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10项) 1.1 拓扑绝缘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10年,中国科学家在拓扑绝缘体实验验证和新拓扑绝缘体理论预测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① 清华大学薛其坤和陈曦研究组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对拓扑绝缘体Bi2Te3的这种非平凡表面电子态进行了成像,并观察了Ag杂质散射对表面电子态的影响,证实拓扑绝缘体的表面电子态受时间反演对称性的保护而不受非磁性杂质的影响 ;②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孙庆丰和谢心澄预言,铁磁性石墨烯在磁场下可表现出是一种新的拓扑绝缘体,它具有一种新的量子自旋霍耳效应(QSHE)。与通常QSHE不同,新QSHE不存在自旋轨道耦合,体系也不具有时间反演不变性,但具有CT不变性。而且处于平衡时,新的拓扑绝缘体边界态同时携带持续自旋流和持续电流;加电压时,可同时观察到量子自旋霍耳效应和量子霍耳效应 ;③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方忠和戴希研究组与合作者基于第一原理计算,发现磁性拓扑绝缘体可因自发磁矩和自旋-轨道耦合的联合产生拓扑非平凡的电子结构,在无外加磁场的情形下可引起量子化的霍耳效应。他们预测Bi2Te3、Bi2Se3和Sb2Te3 掺杂过渡金属元素(Cr或Fe)可形成磁有序的绝缘体。在二维薄膜中,这种磁有序将引起一个由有限Chern数表征的拓扑电子结构,其霍耳电导按照单位e2/h量子化 。④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薛其坤研究组利用分子束外延制备技术制备出了系列厚度可控的高质量拓扑绝缘体Bi2Se3薄膜,并利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研究证实拓扑绝缘体薄膜两个表面的电子态可因量子隧穿效应耦合,使得原来无能隙的表面态打开一个小的、厚度依赖的能隙。由于衬底与薄膜电荷转移所导致的薄膜内的能带弯曲,表面态会发生Rashba型的自旋劈裂,而这种自旋劈裂的大小可以通过调控能带弯曲的程度所控制。该结果表明,在三维拓扑绝缘体薄膜的界面一侧确实存在一个与表面态类似的Dirac表面态,并且利用外加电压可以操纵这种材料的电子自旋,这对发展新的自旋电子器件具有指导意义。三维拓扑绝缘体的量子薄膜的成功制备也为理论预言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巨大的热电效应、激子凝聚等效应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⑤清华大学陈曦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马旭村研究组及其合作者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直接观察到了拓扑绝缘体Bi2Se3薄膜的朗道能级量子化,该发现将有助于拓扑绝缘体量子霍耳效应的最终实现 。 1.2 发现几种重要皮肤病的一些遗传易感位点 安徽医科大学张学军研究组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张福仁研究组、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刘建军研究组等合作,针对麻风病、白癜风、银屑病等重要皮肤病开展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他们针对706名麻风病患者和1225名对照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对获得的93个关联SNP在3254名病例、5955名对照中进行关联验证。结果显示,CCDC122、C13orf31、NOD2、TNFSF15、HLA-DR以及RIPK2具有很强关联的SNP,LRRK2基因上也有一个较强关联的SNP;C13orf31、LRRK2、NOD2和RIPK2基因上的SNP与多菌麻风病的关联比与少菌麻风病的关联强。上述结果显示,在NOD2信号调控通路里的一些基因的变异与多菌麻风病的感染有关 。研究人员针对汉族人群1117例白癜风患者和1429例对照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并将获得的34个关联SNP在汉族人群和维吾尔族人群进行关联验证。结果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区(MHC)发现两个独立的关联信号位点rs11966200和rs9468925。进一步分析显示,rs11966200位点可能涉及已知的HLA-A*3001、HLA-B*1302、HLA-C*0602和HLA-DRB1*0701易感等位基因,而rs9468925可能与一个新的HLA易感等位基因相关。此外,研究人员还在6q27区发现了一个白癜风易感位点rs2236313,该易感位点涉及基因包括RNASET2、FGFR1OP和CCR6。该研究为理解白癜风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新的认识 。另外,他们针对来自中国人群的8312例银屑病患者和12919例对照、来自德国和美国人群的3293例患者和4188例对照,以及来自美国的254个核心家系开展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结果在中国人群中识别出了6个新的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涉及的候选基因包括ERAP1、PTTG1、CSMD1、GJB2、SERPINB8和ZNF816A,以及一个此前针对欧洲人群研究在5q33.1区发现的易感位点(TNIP1-ANXA6)。在这6个新的易感位点中,ZNF816A和GJB2表现出也与德国人群患银屑病相关;ERAP1和ZNF816A表现出与中国汉族人群患I型银屑病相关。上述研究结果显示,银屑病在不同人群存在遗传异质性,而且提示银屑病发病存在不同的生物学通路 。研究成果对理解这些皮肤病的致病机理以及治疗提供了基础。 1.3 发现第一颗绕双星系统旋转的类木巨行星 探测围绕短周期白矮双星系统旋转的类木巨行星,有助于研究绕双星系统行星的形成与演化和行星的最终命运,有助于探寻双星系统在晚期阶段的演化;然而,此前还没有发现任何绕近距离双星旋转的行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钱声帮研究小组的研究显示,室女座的名为QS Vir的休眠期激变星(CV)可能存在一颗绕其旋转的巨行星。研究者通过分析该白矮星-红矮星双星系统食变周期的变化,发现在长周期衰减过程中叠加了一个非常小幅度的周期变化,这种周期振荡可以通过引入第三个天体来解释。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该双星系统存在一个巨行星,其质量约为木星的6.4倍,其距双星的距离约为4.2天文单位。另一方面,该双星强度的持续衰减可以通过磁滞导致的角动量损失来解释,这意味着该双星系统正在由休眠激变双星向正常激变双星转变 。 1.4 完美诠释孪晶变形具有强烈晶体尺寸效应的内在原因 主导许多材料力学行为的孪晶变形是一种局部晶体高度协调一致的非弹性剪切变形过程,其起源与时空特性仍然保持着某种神秘色彩。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军研究组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李巨等合作,利用纳米压入仪下的微柱体压缩与相应的透射电镜原位定量变形表征技术,研究发现随所用钛铝合金单晶外观尺度逐步减小到1μm时,孪晶切变所需应力随之显著提高,表现出很强的尺度依赖性。当晶体的外部几何尺度进一步减小到亚μm量级时,材料的塑性变形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孪晶变形完全由通常的位错滑移变形取而代之,而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流变应力亦呈现出一种接近于所用材料理想强度水平的“应力饱和”平台现象。研究人员进而提出了以螺位错为媒介的孪晶变形“受激滑移”模型,完美地解释了孪晶变形具有强烈晶体尺寸效应的内在原因 。 1.5 蜘蛛丝方向性集水的结构特征 许多植物和动物的表面具有特殊的微纳尺度结构,这些结构可以控制生物表面与水的相互作用,其中一些结构可以吸附水使其表面湿润。沙漠甲虫可以利用背部微米尺度的亲水和疏水区域的合理分布从潮湿空气中捕获水。蜘蛛网可吸附露珠也提示蜘蛛丝也可以有效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江雷、赵勇等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合作,发现Uloborus walckenaerius蜘蛛捕获丝的水收集能力是在其被浸湿后形成的特殊结构造成的,浸湿的纤维上周期分布着许多由随机纳米级纤维构成的纺锤状微小凸起,并被由平行排列的纳米纤维形成的接头分开。这种结构特征导致在纺锤状凸起和接头间形成表面能量梯度,而且具有不同的Laplace压力,这两个因素的结合使纺锤状凸起周围的水滴发生持续增生和定向收集。表面能量梯度和Laplace压力差可驱动形成亚毫米级的水珠,直到这两种驱动力已足于克服黏滞效应,这种黏滞效应将使微米级水滴的运动非常困难。正是通过使用这两种驱动力,蜘蛛丝成功收集到了水。基于此发现,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人工纤维,可以模拟这种蛛丝的结构特征,并表现出定向的水收集能力 。 1.6 Rac蛋白参与神经元的记忆遗忘调控 刚刚获得的记忆如果不进行加强很容易迅速消退。这种记忆衰退被认为是由新获取信息固有的不稳定性以及受后续获得信息干扰引起的。清华大学钟毅研究小组发现,小G蛋白Rac依赖的遗忘机制是果蝇被动记忆衰退和干扰诱导遗忘的原因。抑制Rac的活性可以导致早期记忆衰退变得缓慢,使其从数小时延长到一天,并阻断了干扰诱导的遗忘。相反,提高蘑菇体神经元Rac的活性将加速记忆衰退。不过这种遗忘机制并不影响记忆的获得,也不依赖于Rutabaga腺嘌呤环化酶调节的记忆形成机制。该研究结果提示,Rac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塑中的作用可能影响记忆清除 。 1.7 海洋中基于细菌叶绿素-a的光合自养是光合作用的重要补充 基于细菌叶绿素-a(BChla)的光合自养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沿着环境梯度Bchla相对于叶绿素-a(Chla)的贡献还不清楚。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焦念志研究组基于对太平洋、印度洋以及中国海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相对于Chla,BChla对开阔大洋的平均贡献要比陆架环境高。估算结果显示,基于BChla的光合自养可分别降低2.4%和5.4%的陆架环境和大洋环境中呼吸作用对有机碳的消耗;基于BChla的光合自养是基于Chla的光合作用的重要补充,在海洋碳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开阔海洋作为大气二氧化碳碳源或汇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作为对生物碳泵概念的补充,焦念志与合作者提出了微生物碳泵的概念框架,该概念有助于理解海洋碳循环中的生物及化学过程 。 1.8 RHIC实验发现首个反超核粒子——反超氚核 国际螺旋管径迹探测器(STAR)协作组为探寻宇宙起源的早期物质状态,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开展了实验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陈金辉、马余刚等与STAR协作组其他中外科学家合作,在上亿次金原子核进行高能“对对碰”的海量数据中开始寻找反物质超核的证据。他们通过反氦3和pi介子衰变道的不变质量谱重构,探测到第一个反超核粒子——反超氚核。该粒子是由一个反Lambda超子和一个反质子、一个反中子聚合形成的束缚态,是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发现的最重的反物质原子核,也是第一个含有反奇异夸克的反物质原子核。它可能大量存在于宇宙的婴儿期 。 1.9 利用超材料实现可全方位吸收电磁波的电磁黑洞 最近的理论研究提出,利用超材料可以实现能全方位吸收光波的光吸收器。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显示,所有光波接近这种光吸收器可被捕获并被吸收。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崔铁军研究组实验实现了在微波波段的全方位电磁波吸收器。该吸收器由谐振和非谐振型超材料结构组成,在局部电磁场的控制下使电磁波以螺旋方式进入,能捕获和吸收所有方向的电磁波而几乎没有任何反射。研究显示,在微波波段其吸收率可达99%。该装置这种可吸收所有方向电磁波的特性,类似于一个“电磁黑洞”。该装置可望用于作为热辐射源以及捕获电磁波 。 1.10 华南智人洞人类遗存显示现代人于10万年前即在东亚出现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研究组与美国华盛顿大学Erik Trinkaus及其他合作者,针对2007年发现于广西崇左智人洞的人类遗存(两个臼齿和一个下颌骨前段)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智人洞中发现的下颌骨已经出现一系列现代人类的衍生特征,如突起的联合结节、明显的颏窝、中等发育的侧突起、近乎垂直的下颌联合部、明显的下颌联合断面曲度等。这些特征明显区别于古老型智人,而与现代人接近。但这件下颌骨同时保留有粗壮的下颌联合舌面以及粗壮的下颌体等相对原始的特征,使其与更新世晚期古老型智人相似。这些化石特征说明,崇左古人类属于正在形成中的早期现代人,处于古老型智人与现代人演化过渡阶段。对覆盖于人类遗存之上的流石的U系测年以及同时发现的哺乳动物的区型分析显示,这些人类应生活于10万年以前。上述结果表明,智人洞的人类可能是生活于东亚的最早的现代人,比此前已知生活于东亚的最早的现代人提前了6万多年 。 2 2010年中国重大技术进展(10项) 2.1 离轴三反光学系统技术获重大突破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张学军领导的科研团队在“离轴三反光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上实现了以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技术为核心,涵盖以大口径离轴非球面自动加工设备、大口径高精度离轴非球面加工工艺技术、离轴高精度非球面检测技术、离轴三反高精度系统装调技术为核心的重大突破,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离轴非球面数控加工中心。该设备采用集成化设计方案,将研磨、抛光和在线轮廓测量单元合为一体,可实现离轴非球面自动加工,综合技术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大口径高精度离轴非球面光学表面的确定性加工和面形误差的高效率收敛,提出了高效的反卷积模型及加工轨迹自适应优化算法,系统地建立了大口径碳化硅离轴非球面数控加工方法、模型和软件;首次提出并建立了计算机全息检测(CGH)离轴非球面的理论模型及其设计与制作方法,检测精度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立了非球面子孔径拼接的理论模型,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应用三种独立测量手段对离轴非球面进行互检,保证了测量精度,提高了可靠性;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共基准装调技术,实现主镜、三镜的共基准定位,将系统的装调自由度由18个降为6个,装调效率和精度大幅度提高,其中基于计算全息技术的第二代共基准装调技术大幅度拓展了CGH的应用领域 。 2.2 世界最高电压等级电抗器和最大容量变压器研制成功 4月13日,由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研制的320Mvar/1100kV并联电抗器和220kV 820MV·A电力变压器,通过了由中国机械联合会组织的鉴定。这两项电力建设重大装备成果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水平已迈入世界领先行列。BKD-320000/1100并联电抗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容量的单相单柱结构1100kV并联电抗器,铁芯结构采用强力压紧措施,减小噪声和振动。SFP10-820000/220电力变压器产品是国内外目前最大容量的220kV级单机电力变压器,其性能参数先进,解决了特大容量产品漏磁和局部过热等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浩等31位业内专家一致认为,两项成果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居世界领先水平 。 2.3 中国大地坐标系定位精度提高至厘米级 经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国家基础地理中心等共同努力,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正式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新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将使中国定位结果精度由原来的米级提高至厘米级。这标志着中国大地基准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地坐标系建设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大地坐标系是测制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基础。随着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过去采用的参心、二维、低精度、静态的大地坐标系统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带来很多不协调问题,制约了高新技术的应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地心坐标系,坐标原点位于包含大气与海洋的地球质量中心,坐标轴指向与国际上定义的一致。应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进行地形图测绘和定位,可以大幅度提高点位表达的准确性,快速获取精确的三维地心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可以直接应用于防灾减灾、公共应急与预警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可以使航天、海洋、地震、气象、水利、建设、规划、地质调查、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更加深入 。 2.4 中国先进研究堆实现首次临界 5月13日,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实现首次临界。中国先进研究堆是一座高性能、多用途、安全可靠的核反应堆装置,并配套相关实验终端,反应堆功率为60MW,重水反射层最高未扰热中子注量率达8×1014n/(cm2·s),其主要技术指标在同类中子束流研究堆中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该研究堆建成后,可以开展核物理与核化学等基础科学研究,以及中子散射实验、反应堆材料及核燃料考验、中子活化分析等,同时可应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及单晶硅中子掺杂等。它的建成将为中国核科学研究及核技术开发应用提供一个重要的科学实验平台,是中国核科学技术研究能力的重要标志 。 2.5 超大容量圆柱形单体400 A·h 锂离子电池研制成功 5月21日,一种超大容量圆柱形单体400 A·h锂离子电池由天津大学和北京天路能源有限公司联合研制成功,为大容量、高安全性、长寿命新型动力电池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目前国际上已见报道的圆柱形单体锂离子电池最大容量为50 A·h,此圆柱形单体400A·h电池的容量堪称世界“巨无霸”,它具有超高容量、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零污染”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以及邮电通信、电动工具、电动车辆、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制人员系统研究并解决了圆柱形动力锂离子电池在正负极材料匹配、工艺配方优化和电池内部结构设计等方面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在正负极材料上,首次结合应用了热稳定性好及结构稳定的磷酸铁锂和钛酸锂电极材料,提高了电池的热稳定性、安全性和循环寿命,不会因过充、高温、短路、撞击而产生爆炸。与一般方形叠片电池相比,该电池圆柱形的内部结构也大大降低了在外力冲击和振动条件下出现的极片错位、材料脱落的可能性。此外,该电池预计的循环次数可达8000次以上,是一般锂电池寿命的2~4倍 。 2.6 “海洋石油201”出坞 5月28日,“海洋石油201”深水铺管起重船在江苏如皋熔盛重工码头出坞。该船总长204.65 m,型宽39.2 m,舱室顶层甲板设置有直升机平台,是世界上第一艘同时具备3000 m级深水铺管能力、4000 t级起重能力和DP3(动力定位三代)级全电力推进动力定位,以及自航能力的船型工程作业船;该船可依靠自身自控系统和卫星定位自动测定风向等海况,能在除北极之外的全球无限航区作业,铺设口径为6~60英寸的海管,是亚洲和中国第一艘具备3 000 m水深作业能力的海洋工程船舶,代表了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最高水平。“海洋石油201”2008年9月开工建造,是“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863计划”相关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第六代3 000 m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之后,中国又一艘可以从事深海采油作业的旗舰 。 2.7 世界最大跨度铁路转体连续梁成功对接 8月19日,由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设计、中铁十二局集团承建的京石铁路客运专线滹沱河特大桥,分别平行于京广铁路两侧的单体主跨128 m、转体重量12 000 t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通过千斤顶的连续牵引,相向转过25和18之后在京广铁路上空成功对接。这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桥梁施工技术取得又一重大突破。大跨度铁路转体连续梁是京石客运专线全线唯一采取平衡转体施工技术的连续梁,在目前高速铁路预应力连续梁转体施工跨度、高速铁路大节段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方面,均位居世界同类桥梁之最,施工人员成功破解了临近既有铁路的安全防护、转盘精确安装、滑道定位、高精度焊接、大型钢构件高空吊装与焊接、不平衡控制、空间量测等十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京石铁路滹沱河特大桥跨京广铁路连续梁安全、精确转体 。 2.8 深海载人潜水器海试突破3700米水深世界纪录 8月26日,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3 000 m级海试取得成功,最大下潜深度达3 759 m,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 682 m,创造了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03分纪录,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5个掌握3 500 m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实现了耐压结构、生命保障、远程水声通讯、系统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它可以在全球99.8%的广阔海域使用,具有针对作业目标稳定的悬停定位能力,为完成高精度作业任务提供了可靠保障;它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和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能力,可以高速传输图像和语音,探测海底小目标;配备了多种高性能作业工具,确保载人潜水器在特殊的海洋环境或海底地质条件下完成保真取样和潜钻取芯等复杂任务 。 2.9 中国第一台5兆瓦级海上风力直驱发电机面世 10月21日,中国第一台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5MW永磁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标志着中国大型风电装备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该发电机攻克了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集成、专有单主轴同步永磁发电机、冷却系统、防腐防潮和复合材料叶片等技术难关,与欧洲已在试运行的几种同功率等级的风力发电机组比较,具有结构优化、可靠性强、轻量化和维护便捷等优势。5MW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的研制突破了17项关键技术,获得国家9项自主创新重大成果,拥有13项专利,5项注册商标 。 2.10 首批最大功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产品下线 12月10日,具有世界最先进水平的首批最大功率IGBT产品在中国北车山西永济电机公司成功下线。IGBT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继双极晶体管(GTR)和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后的新一代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既具有MOSFET易于驱动、控制简单、开关频率高的优点,又具有GTR的导通电压低、通态电流大、损耗小等优点,是自动控制和功率变换的关键核心器件,也是机车、动车得以运行的“大脑”模块,被广泛应用在以高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电力系统、工业变频、风电、太阳能、电动汽车、家电等产业中。这个顺利通过动静态试验的6500V/600A IGBT产品,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产品,该产品的投产将打破整个IGBT市场大部分由国外厂商占据的格局 。 3 2010年中国重大工程进展(10项) 3.1 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竣工 3月14日,世界第三大河口——中国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12.5 m水深航道全线贯通,历时12年、耗资150多亿元人民币打造出的一条全长92.2 km、底宽350~400 m的双向“水上高速通道”宣告竣工。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水运工程,也是世界最大的河口整治工程。长江口河槽演变复杂,航道所处的拦门沙河段自然水深仅6 m,成为通航瓶颈。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2000年3月完成,航道增深至8.5 m;二期工程2005年3月贯通,增深至10 m;三期工程增深至12.5 m。经三期整治后,中国长江口深水航道将能满足第三、四代集装箱船和5万吨级船舶全潮双向通航的要求,同时兼顾满足第五、六代大型远洋集装箱船、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乘潮通过长江口的要求 。 3.2 南水北调东线穿黄工程贯通 3月25日,南水北调东线穿黄隧洞工程顺利贯通,标志着南水北调东线长江水过黄河的咽喉被打通。东线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东平湖和鲁北输水干线的关键控制性项目,主要任务是将调引的长江水从黄河南岸输送至北岸,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满足东线第一期工程供水目标,工程设计年输水量为4.42亿m3,工程总投资为6.13亿元,工程总工期3年。此次贯通的穿黄隧洞位于黄河河床以下70 m处,全长585.38 m,隧洞直径7.5 m。整个工程开挖土石方超过9万m3,消耗混凝土1.17万m3,钢筋513.4 t。工程于1986年开始勘探试验洞建设,2007年12月底正式开工 。 3.3 上海世博会工程建设成就卓著 5月1日至10月3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行。上海世博会园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黄浦江两岸滨水区域,规划用地5.28 km2,其中浦东园区3.93 km2,浦西园区1.35 km2;园区单体建设项目超过200个,总建筑面积约230万m2,是世博会历史上占地面积最大且建设总量最大的园区。上海世博会园区工程分为场馆建筑和市政设施两大类,其中永久性场馆建筑主要包括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和世博轴、世博村、城市最佳实践区,以及白莲泾、世博、后滩三大公园;市政设施包括浦东、浦西园区的永久道路、高架步道、市政设施、水门码头、水电气等配套项目,以及到达园区的越江隧道、轨道交通等8大市政项目。上海世博会工程建设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包括世界单体建筑体量最大、亚洲第一双向大跨度(南北180 m、东西126 m)张弦桁架结构吊装、国内最大的三星级绿色公共建筑等。园区内所有临时场馆及服务设施建筑全部采用钢结构建筑,确保会后回收和重复利用;工程还广泛使用了地源热泵、江水源冷热机组系统、气力垃圾输送、综合管沟、太阳能光伏发电等节能环保创新技术,在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和利用、建筑节能、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 3.4 川气东送工程投入商业运营 8月31日,国家重大工程川气东送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工程是一项集勘探开发、净化集输、管道输送、市场销售、资源利用于一体的系统工程,2007年8月31日开工建设,总投资626.76亿元。川气东送主体工程包括中国第一个超百亿立方米酸性大气田、亚洲最大的酸性气体处理厂、干线全长1 635 km的长输管道三大部分,干支线西起四川普光气田,总长2 170 km,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8省(直辖市),辐射70多个城市,年输送天然气120亿方,2010年3月29日顺利建成 。 3.5 “嫦娥二号”工程任务完成 11月8日,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布了“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地区的局部影像图,标志着“嫦娥二号”工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二号”2010年10月1日发射升空,卫星随身携带了执行探测任务的TDI—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X射线谱仪、γ射线谱仪、微波探测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等7种仪器装备,确定有6大工程目标(“突破运载火箭直接将卫星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的发射技术”、“试验X频段深空测控技术,初步验证深空测控体制”、“验证100公里月球轨道捕获技术,积累更多近月空间环境数据”、“验证100 km×15 km绕月椭圆轨道机动与快速测定轨技术”、“试验低密度校验码遥测信道编码、高速数据传输、降落相机等技术”、“对‘嫦娥三号’任务预选月球虹湾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和4大科学目标(获取分辨率优于10m的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 。 3.6 京沪高铁全线铺通 11月15日,京沪高速铁路铺轨完成,标志着京沪高铁全线铺通。该工程2008年4月18日开工,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总长度1 318 km,总投资约2 209亿元人民币。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4省,设计时速350 km,最高时速可达380 km,将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5 h以内,年客运输送能力双向达到1.6亿人次。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铺设无缝线路和无碴轨道,铁路线路、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基础设施采取多种减振、降噪、低能耗、少电磁干扰等环保措施;全线实行防灾安全实时监控,运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动力分散型电动车组,由集行车控制、调度指挥、信息管理和设备监测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统一指挥,以确保实现高速度、高密度、高舒适性、大能力、强兼容、高正点率、高安全性的现代化旅客运输 。 3.7 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通过验收 12月6日,中国农业及生物领域唯一一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通过验收。该重大科学工程总投资1.7亿余元,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等重大需求,获得了种质资源评价创新利用、小麦品质评价体系、矮败小麦、转基因抗虫棉、高产抗虫三系杂交棉、高产大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审定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新品种95个,获新品种权26个,获得专利81项。该工程项目规定的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已具备年构建指纹图谱8 000份以上,超过原定指标3 000份;鉴定基因资源材料15万份次以上,超过原定指标5万份次;分离和测序出序列标签12万条以上,超过原定指标11.5万条;克隆和功能验证重要基因8个以上,超过原定指标7个的研究能力。工程验收使中国具有了世界先进的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研究核心设施和技术平台 。 3.8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投入使用 12月12日,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在四川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已具备开展物理学重大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的自主地下实验平台。二滩公司为建设锦屏大型水电站修建了两条交通隧道,全长17.5 km,岩石覆盖厚度大于1 500 m的部分超过70%,其中垂直岩石覆盖最深处达2 400 m,是目前世界上岩石覆盖最深的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系利用这两条交通隧道而建成,建成的地下实验室空间容积约4 000 m3,包括入口隧道、连接隧道和主实验厅3部分,其中主实验厅长约40 m,宽约6.5 m,高为7.5 m。主实验厅恒温恒湿,达到10万级空气净化要求,分为暗物质探测实验区、低本底测量实验区、电子学与信号系统工作区。建成后的实验室非常适合开展暗物质探测等基础科学领域的探测试验 。 3.9 西藏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 12月15日,西藏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爆破成功,耗时24个月,全长3 310 m的隧道全部贯通。墨脱县是中国2 100多个行政建制县中目前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公路位于西藏波密和墨脱两县境内,跨越波斗藏布江等6条江河,以隧道穿越嘎隆拉雪山,到达墨脱县城的莲花广场,全长117 km,全线南北高差达2 000~3 000 m,总投资9.5亿元人民币。嘎隆拉隧道是墨脱公路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长3 310 m,平均海拔3 700 m,气象条件恶劣,穿越多条地质断裂带,岩体破碎,涌水量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是迄今为止国内穿越断层最多、地应力最强、水体渗水最丰沛的高原隧道。为防冻涨、防排水、保温,施工人员采用了混凝土抗冻融等12项施工工艺,先后攻克大塌方、大纵坡、大涌水、大断层等高原隧道建设世界性难题。嘎隆拉隧道贯通后,墨脱公路与原翻山路段相比,两地全程可缩短约24 km,并能有效地避免雪崩等灾害对交通的影响 。 3.10 宜万铁路通车 12月22日,宜万铁路正式通车运营。该铁路位于渝东、鄂西地区,这些地区岩溶、顺层、滑坡、断层破碎带和崩塌等主要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广泛,铁路沿线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地形困难、工程艰巨,是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铁路中最困难的复杂山区铁路。宜万铁路全长377 km,全线建有隧道159个(其中34个是高风险的岩溶隧道)、桥梁253个,桥隧总长288 km,占全线总长的74%,居世界铁路之最;工程总投资225.7亿元人民币,每km造价约6 000万元人民币,是青藏铁路的两倍以上;3 km以上的隧道有20座,10 km以上的隧道3座,数量和总长均在全国铁路干线中位居第一。宜万铁路全线24座火车站,其中8座建在桥洞或隧道中。宜万铁路建设耗时7年之久,被称为“世界上最难修的铁路”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本刊编辑部. 2003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 . 科技导报, 2004, 22(3): 59-61.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Society.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04, 22(3): 59-61. 本刊编辑部. 2004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 . 科技导报, 2005, 23(2): 58-62.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Society.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05, 23(2): 58-62. 苏青. 2005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 . 科技导报, 2006, 24(1): 5-10. Su Q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05, 24(1): 5-10. 苏青. 2006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 . 科技导报, 2007, 25(1): 5-10. Su Q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07, 25(1): 5-10. 苏青. 2006年中国重大技术与工程进展 . 科技导报, 2007, 25(2): 5-13. Su Q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07, 25(2): 5-13. 苏青. 2007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 . 科技导报, 2008, 26(1): 19-27. Su Q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 19-27. 苏青, 代丽, 岳臣. 2008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 . 科技导报, 2009, 27(1): 19-29. Su Qing, Dai Li, Yue Che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09, 27(1): 19-29. 苏青, 朱宇,代丽, 岳臣. 2009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 . 科技导报, 2010, 28(1): 19-29. Su Qing, Zhu Yu, Dai Li, Yue Che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1): 19-29. 半月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 . 科技导报, 2010, 28(1)~(24). 半月国内科技要闻 . 科技导报, 2010, 28(1)~(24). 科学共同体要闻 . 科技导报, 2010, 28(1)~(24). 国内科技期刊亮点 . 科技导报, 2010, 28(1)~(24). 杨书卷. 期待中国科技奏出更强音 . 科技导报, 2010, 28(1):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1):9. 杨书卷. 寂寞的坚守将结出璀璨的科研果实 . 科技导报, 2010, 28(2):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2): 9. 杨书卷. 守护地球生物的责任 . 科技导报, 2010, 2(3):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3): 9. 杨书卷. 基因科学:希望中的担忧 . 科技导报, 2010, 2(4):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4):9. 杨书卷. 穿越朦胧,寻解过去与未来 . 科技导报, 2010, 28(5):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5): 9. 杨书卷. 进入“后常规时代”的科学 . 科技导报, 2010, 2(6):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6):9. 杨书卷. 济世情怀中的科学信念 . 科技导报, 2010, 28(7):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7):9. 王玉平,杨书卷. 世博,展示科技未来 . 科技导报, 2010, 28(8):9. Wang Yuping,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8): 9. 杨书卷. 关注“改变”的历程 . 科技导报, 2010, 28(9):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9):9. 杨书卷. 生命奥秘探索的启示 . 科技导报, 2010, 28(10):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10): 9. 杨书卷. 太空探索新期待:“火星之旅”试演 . 科技导报, 2010, 28(11):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11): 9. 杨书卷. 穿越时空的奇迹 . 科技导报, 2010, 28(12):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12): 9. 杨书卷. 科学,与足球同精彩 . 科技导报, 2010, 28(13):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13): 9. 杨书卷. 信息时代: 不断“升级”的想象力 . 科技导报, 2010, 28(14):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14): 9. 杨书卷. 治愈艾滋之旅快速启航 . 科技导报, 2010, 28(15):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15): 9. 杨书卷. 生命形态的新诠释——“数字生命” . 科技导报, 2010, 28(16): 8.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16): 9. 杨书卷. 科学规避“繁荣的脆弱” . 科技导报, 2010, 28(17):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17): 9. 杨书卷. 解秘思维空间:“读梦”的未来 . 科技导报, 2010, 28(18):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18): 9. 杨书卷. 提前到来的未来 . 科技导报, 2010, 28(19):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19): 9. 杨书卷. 科学:深延于人类的福祉 . 科技导报, 2010, 28(20):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20): 9. 杨书卷. 遥远有多远 . 科技导报, 2010, 28(21):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21): 9. 杨书卷. “起源”的科学追问 . 科技导报, 2010, 28(22):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22): 9. 杨书卷. “世界第一”的思索 . 科技导报, 2010, 28(23):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23): 9. 杨书卷. 见证中国科学的光荣与责任 . 科技导报, 2010, 28(24): 9. Yang Shujuan.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10, 28(24): 9. Zhang T, Cheng P, Chen X, et al.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opological surface states protected by time-reversal symmetry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09, 103: 266803. Sun Q F, Xie X C. CT-invariant quantum spin hall effect in ferromagnetic graphene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10, 104: 066805. Yu R, Zhang W, Zhang H J, et al. Quantized anomalous hall effect in magnetic topological insulators . Science, 2010, 329(5987): 61-64. Zhang Y, He K, Chang C Z, et al. Crossover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topological insulator Bi2Se3 to the two-dimensional limit . Nature Physics, 2010, 6(8): 584-588. Cheng P, Song C, Zhang T, et al. Landau quantization of topological surface states in Bi2Se3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10, 105: 076801. Zhang F R, Huang W, Chen S M,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leprosy .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 361(27): 2609-2618. Quan C, Ren Y Q, Xiang L H,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for vitiligo identifies susceptibility loci at 6q27 and the MHC . Nature Genetics, 2010, 42(7): 614-618. Sun L D, Cheng H, Wang Z X, et al. Association analyses identify six new psoriasis susceptibility loci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 Nature Genetics, 2010, 42(11):1005-1009. Qian S B, Liao W P, Zhu L Y, et al. A giant planet in orbit around a magnetic-braking hibernating cataclysmic variable .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10, 401(1): L34-L38. Yu Q, Shan Z W, Li J, et al. Strong crystal size effect on deformation twinning . Nature, 2010, 463(7279): 335-338. Zheng Y M, Bai H, Huang Z B, et al. Directional water collection on wetted spider silk . Nature, 2010, 463(7281): 640-643. Shuai Y C, Lu B Y, Hu Y, et al. Forgetting is regulated through rac activity in drosophila . Cell, 2010, 140(4): 579-589. Jiao N Z, Zhang F, Hong N. Significant roles of bacteriochlorophylla supplemental to chlorophylla in the ocean .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2010, 8(8): 593-599. The STAR Collaboration. Observation of an antimatter hypernucleus . Science, 2010, 328(5974): 58-62. Cheng Q, Cui T J, Jiang W X, et al. An omnidirectional electromagnetic absorber made of metamaterials . New Journal of Physics, 2010, 12(6): 063006. Liu W, Jin C Z, Zhang Y Q, et al. Human remains from Zhirendong, South China, and modern human emergence in East Asia . PNAS, 2010, 107(45): 19201-19206. 姜楠,石明山. 我国离轴三反光学系统技术获重大突破 .科学时报,2010-02-22. 林均红,肖锋,欧阳超,等. 世界最高电压等级电抗器和最大容量变压器研制成功 .科技日报,2010-04-18. 吴晶晶. 中国大地坐标系建设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 .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5/11/c_1289724.htm. 潘锋,陈晓鹏. 中国先进研究堆实现首次临界 .科学时报,2010-05-18. 朱虹,李丹,孙亮. 全球首个 "巨无霸"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下线 . .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1666208.html. 瞿剑. 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出坞 . 科技日报,2010-05-30. 吴玉龙,冯学亮,束洪福. 世界最大跨度铁路转体连续梁成功对接 .科技日报,2010-08-20. 吴晶晶. 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海试首次突破3700米水深纪录 . .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8/26/c_12488316.htm. 颜珂. 我国首台5兆瓦永磁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下线 . .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41163/13018120.html. 王海滨,申军平. 大功率半导体“中国芯”下线 . 科技日报, . 阮煜琳,周音,陈婷婷.世界最大河口整治工程竣工,长江口深水航道贯通 . . http://www.chinanews.com/cj/cj-gncj/news/2010/03-14/2168067.shtml. 王宇辰.南水北调东线穿黄隧洞贯通 .齐鲁晚报, . 祝元志. 透视工程建设管理的“世博”——共享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工程建设管理成果 . 建筑,2010(1):10-25. Zhu Yuanzhi.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 2010(1):10-25. 古文洪. 川气东送:中国再添绿色能源大通道 . 半月谈, . 伍苑. “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基本成功 . 文汇报, . 王薇. 京沪高铁轨道全线铺通 双城半日交通圈将成真 . 北京青年报, . 赵建国.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 . http://www.sipo.gov.cn/sipo2008/mtjj/2010/201012/t20101213_554062.html. 李江涛,许茹.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在四川投入使用 . 2010-12-12]. http://news.xinhuanet.com/2010-12/12/c_13645919.htm. 张帆,杨庆军. 西藏墨脱公路标志性工程嘎隆拉隧道贯通 . .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6800/13490224.html. 刘紫凌,田建军,黎昌政,等. 中国施工难度最大“宜万铁路”正式通车 . .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12/22/c_13659705.htm.
个人分类: 编辑心得|715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隅人: 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历史节点和时代背景
readnet 2011-1-18 16:18
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历史节点和时代背景.pdf 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历史节点和时代背景 隅人 出版业的改革如果从2003年开始算起,已有八个年头。 实际上,我们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启动了这一旅程。编印发三大块,首先启动的是印刷业、印刷物资供应业,完全推向市场,一下子就没有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双轨制。接着是发行业,新华书店和书报刊发行系统的改革,留了一些尾巴,比如专有发行权,像教科书和教辅读物的发行。然后是编辑业(小概念的出版业),出版社、报社和刊社的改革。 80年代中期的改革,出版业(那时还全部是事业体制)的经营单位开始有了交税和盈利之说。此前是收支两本账,盈亏国家担。单位经营状况,个人努力如何,与收益和收入是没有关系的。工资福利国家负责,虽然是低标准、大锅饭、无差异,与左右邻居比,日子过得还不错。经营没有钱了,政府给你无息贷款,花多少算多少,贷款还不了就统一冲账。不用在经济、经营方面很操心。由于出版行业特别好经营,什么样的书和期刊都有读者,所以,当时出版被称作朝阳产业。当然,过度保护也就形成了我们的出版业的小、弱、散。 2003年全面启动文化体制改革时,市场经济的效用已经在出版业界占足了风头。那时候,出版物市场的短缺已经有了很好的弥补,供大于求的现象开始出现,我们几乎在短短的数年之间,走过了西方社会用了近百年市场更替的四个时期——生产时期、产品时期、推销时期和市场营销时期,正准备向社会营销时期过渡。 进入市场,对于出版单位来说,犹如下海游泳,危机和风险接踵而来。我们的出版单位有的游出了水平,有的是溺了水。应当说那个时候,全面市场化的条件已经具备。但是,由于以前的基础,更主要的还有人的观念的惰性,文脉传承的相对保守性,文化发展规律的特殊性,还要从社会稳定、政治流畅的考量出发等,从根本上改变体制机制仍然是难题。 于是,中央提出改革两分开、分步走、分类进行等一系列原则,还怕一哄而上,便进行了试点单位试点地区的尝试,以期取得经验,摸索出在适合中国国情、民情的条件下,出版业乃至整个文化行业走市场化、现代化的路径。2003年至今的情况,大家已经比较熟悉,我们便是这样一步一步走了过来。转企改制,集团、公司,上市、股份,赎买、重组,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各种元素,我们出版行业是应有尽有,所有的尝试都具备了。 值得注意的是,1985年,2003年,2010年,这事实上形成了改革发展的三个历史节点,如果说,前两个节点是铺垫和准备的话,那么,三个八年之后,现在是决战时期。我认为,正是从这个角度,行业管理部门把2010年称为出版业改革的决胜之年。 在出版业的改革所形成的大背景和形势下,科技期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有下面一些不全面的观察和不成熟的看法。 期刊业是出版业改革的弄潮儿,科技期刊是期刊业改革和变革的排头兵、先锋队。这些年来,我们已经有了集团经营的模式——卓众报刊集团,有了集群推进的模式——中华医学会刊群,集团集群兼而有之的模式——科学出版社期刊中心。而且,他们的集约经营、资本运作、产权创新等,都有了可喜的尝试,都有了不小的收获。当然,仅有卓众、中华医学会、科学出版社期刊中心的行动是远远不够的。科学出版社的180种期刊,中华医学会的120种期刊,卓众的十几家期刊,还远远解决不了近6000家中国科技期刊的大变革、大取向、大趋势问题,而且即使在这三个族群之内,体制机制转换、深度改革发展,真正达到理想境界,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我们的目标很远,但目标很清晰;我们的对手很近 。这些日子,我同时也研究了威尔-威立、励德-爱思维尔、汤森-路透、培生、斯普林格的情况。说实在话, 我们把他们当作对手,他们并非把我们当成对手,因为在中国的广阔市场上,他们如入无人之境 。 谁是对手?对年收入61亿英镑的励德-爱思维尔来讲,年收入30亿英镑的威尔-威立才是它的对手,年收入56?2亿英镑的培生才是对手 。对于后者,爱思维尔是又争又让,把肥得流油的教科书业务卖给培生,趁它埋头大吃二喝的时候,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数字出版和服务领域抢了头营 。对于前者,爱思维尔的策略不一样,抢占先机,抢占滩头,抢占有利环节,威尔-威立公司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调整,仓促应战。 其实,爱思维尔还为它准备了共赢的战略,对手不会永远、时时、事事都是对手,竞争并不排斥合作。 谁是对手?对于年增长14%的爱思维尔来讲,年增长并不低于他们的汤森-路透才是对手 。相比之下, 我们的体量不够大,目标不够集中,转型不够主动,竞争底气不足,力量对比悬殊,这些是客观事实 。除了这些之外,我觉得很重要的还有一点, 认识不到位 。 爱思维尔中国区总裁张玉国先生断言: 如果只有内容优势,五年之后爱思维尔也会被淘汰 。这句话是网络编辑归纳出来用于点题的标题,并不是作者的原话。正确释义应当是, 如果爱思维尔不继续具备传播优势,内容优势也可能会被别人占有 ,是个选言判断的逻辑关系,不能做全言逻辑判断。我在揣摩另外一层意思, 我们有多少同事、同行是在这个层面思考问题 。我们还是读一读张玉国的原话,不要误解了著作权人的意思。 科技进步正在改变信息传播方式,这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科研人员,已经从看纸本期刊过渡到在平台上搜索期刊(这应当是第一个挑战,引用者加)。第二个挑战是技术的变化转变了传播的方式,又塑造了新的用户需求,用户需求增长得也很快。比如科研绩效的评价,过去没有认识到,我们就把PDM文档科研论文提供给老师们看就行了,现在有科研绩效评价,它逐渐成为左右科研出版界的新力量。第三点变化(第三个挑战,引用者加)是整个竞争形势发生了改变,过去竞争对手就是几家,现在涌现出很多新的竞争对手,其中有不少是很小的技术性公司,比如他们做基于语义、语音人工智能搜索,被称之为第三代搜索,包括Google都是我们新的竞争对手。第四点变化(第四个挑战,引用者加)是我们客户的预算发生了变化,我们是全球最大的专业信息提供商,一年收入30亿美元,现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大概经过同行评审的科研文献有150万篇,爱思维尔发表量占26%,市场份额最大。这些文献都是图书馆付费订阅的,但是传统客户和图书馆的预算压力越来越大。全球文献每年增长量为3%~4%,不幸的是图书馆经费保持不变甚至有些下降,文献的增长又来源于各个国家对于研发投入的增长,每年增长4%~5%。归结起来,所有这些变化决定了内容为王是不够的。如果你只有传统的内容优势,我们集团内部估计可能保持领先5年左右,5年以后竞争形势就会发生新的变化,如果不适应变化,5年之后爱思维尔可能就被淘汰了。 爱思维尔重新给自己下了定义,我们从传统的科研出版商过渡到科技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解决方案是很时髦的词,什么是解决方案呢?按我自己的理解,解决方案提供的是答案。信息提供给的就是信息,解决方案直接回答你的问题。爱思维尔在新的战略方向下进行了两个定位,第一个定位是着力于信息的搜索与发现,要让科研人员尽快找到跟自己最相关的信息,这很重要,尽快地找到信息已经有了。第二个定位,科研绩效评估规划和资金,怎么利用科研资金,这也是一个新的变化趋势,是我们在研究固有用户的基础之上重新开发了新客户,这些新客户是以前没有得到满足的那些人,比如科研决策者、大学校长、科研处处长、系主任、院长等,背后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创新”。 我们的对手之所以不把我们当成对手,其中的原因一目了然 。我们面临同样的一些问题,只是考虑解决方案不在一个层面上,不在一个层次上。 正因为此,我们要进行出版体制改革,要进行期刊业改革,要进行科技期刊改革。一句话,要让我们的出版人、期刊人能够主动思考和谋划这些问题,能够主动进入这么一个层次思考问题。 对手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在我们的市场上长驱直入,以他们的强兵利刃,攻城掠地,抢夺资源,反宾为主,这就是我们的改革必须推进的硬道理 。张玉国总裁忧虑的是 光靠内容优势,五年后会败走麦城。我们则要考虑在这五年之间,转瞬即逝的五年之间,要通过体制机制的转变,通过产业生产方式、产品方式、服务方式的转变,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文化优势和制度优势,形成自己的竞争实力,形成自己的采集实力、内容实力和服务实力,把论文作者、内容提供者、成果拥有者夺回来,把市场份额、市场资源、市场消费者夺回来 。 我们要研究对方的策略,他们的坚船利炮是如何打造的,他们的战术战法是如何建立的,他们的运动战和先发制人是什么招数。我们的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要瞄准实战建立,我们的战略战术要在实际较量中形成,我们改革的步骤要与克难制胜紧紧挂钩。 和过去的爱思维尔中国大区总裁梅山一样, 张玉国是坦城的,点数、战术和盘托出,仔细想想,张玉国是热爱脚下这片土地的,不惜以自己承担风险来唤醒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 。我曾经面对面地听到过 梅山的焦虑、担忧,怒其不争、怨其不动、哀其不为 。他们何尝不希望我们的科技期刊、我们的出版业激而奋起,起而抗争,争而拼命,打赢这场攻坚之役。 梅山说得好,我希望倾尽自家血肉之驱,为中国的出版业铺路垫脚。他们以将爱思维尔引进家门的形式来变革中的中国出版业门前叫板,让我们学夷制夷,后发制人,而不惜自己的付出牺牲 。我能理解这种作为。 我们还可以把目光收回来,收回到国内,放在国内的出版业上、国内的出版物市场上。 大家知道,当国外出版托拉斯14年前就开始尝试出版业的艰难转型时,我们的出版业对于数字出版还混沌未开,在做启蒙和铺垫。到5年前,不少集团纷纷成立之后,上美国、访欧洲、登日本,回来后依然两手空空,说没有找到合适的数字出版的经营模式。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一个汉王横空出世,卖了几百万个,洛阳纸贵,一货难求。这纸,电子纸,疯了一般。 我们看到,美国2009年电子书阅读器销售500万部,2010年1月电子书销售达3190万美元,同比增长361%,这还是不完全统计。德国科学家也在研制会联想的电纸书。比较贵的苹果iPod、亚马逊的Kindle、巴诺的Nook,在中国市场上逐鹿中原。 尽管如此,这些都没有挡住中国汉王的步伐。汉王2009年销售收入一跃上升到5?71亿元人民币,实现净利润8528万元人民币,净增长183%,主打产品汉王电纸书销售量居全球第三。强劲、强势、强力,占尽风头,引来不少出版社、期刊社合作、携手。 中国出版集团、上海世纪、甘肃读者集团、天津出版集团等不少集团也都推出自己的阅读器、电纸书。有人估计,电纸书会超过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市场份额。有人认为,这种状态还会延续下去,但到最后一定是对内容资源、对版权资源的争夺。还有人认为,互联网对出版业的改造还会深化,未来的超级媒体帝国一定是基于网络的,跨媒体、跨受众、跨终端、跨集团的超级媒体平台,它们一定会横空出世。我看到《纽约时报》已经进入亚马逊的电子阅读终端,期刊是否也会有这一天。但是科技期刊毕竟不是昙花一现的时效新闻、时事政治,而是让人坐下来细细研读之、分析之和讨论之用的媒介,纸本乃至机上阅读还会是很正常、很长远的事情。 目前手持阅读器的知名厂家除汉王外,还有盛大、华为、神州数码、百度、三星、爱国者、方正、翰林、长城、易博士、大唐电信、惠普、戴尔、联想、华硕、长虹、索尼、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40多个品牌,还有100多家厂商即将加入市场争夺行列。超星还要推出视频手持阅读器。 目前能够实现移动阅读的IT产品也有很多,如上网本、PSP、智能手机、MP3、MP4,当然更多的即时移动阅读是数亿个各类各型手机,使用者占所有人群的68?6%。 目前能够看到的数字出版形态有电子图书、互联网期刊,按需出版的软件和设备,即时出报出刊的卫星传讯装置,在线数据库、电子词典,在线培训、网络游戏、在线音乐和电影,手机出版(手机彩铃、手机铃声、手机游戏、手机动漫、手机报、手机小说、手机杂志、手机搜索)、移动阅读以及博客、播客、微博、短信,还有网上原创小说、网络动漫、网络广播电影、电视、网络论坛、网络小组,等等。 这么多的目前,构成了我们科技期刊改革繁复、多声部、多样化、多路径的时代背景。这些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接踵而来的信息索取和接受方式,足以让我们眼花缭乱,也足够我们充分选择、寻找机会。 在国内还有一种现象,新媒体——作为互联网的新媒体,包括信息平台服务和终端手持机服务,包括网络服务,在国内的GDP中也只占到400亿左右,远远小于信息技术通信业的份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2009年一年收入就达到8000多亿,是互联网收入的20倍。2010年的《哈佛商业周刊》,全球最佳CEO排行榜中,中国移动以王晓初卸任后,王建宙持续发展,形成公司市值增值3190亿美元的成绩而成为佼佼者,其第二名的增值额仅为2090亿美元。这说明在高速发展的各产业种类中,信息技术产业是高增长的强势产业,文化产业可以借助其翅膀抬升自己的位置。如果想象文化产业一定会做得比其他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更为显赫,那是不现实的;如果想象出版产业可以抛开飞速发展的信息产业技术而独立存在,那也是不可思议的。 这让我想起凤凰出版集团董事长谭跃在中央电视台2009年度十大经济人物领奖时的感言,当时和他一起领奖的是一位钢铁公司的老总。他说:“我身边的沈总有一千几百个亿,而我们凤凰刚刚是一百亿。在行业里,我们的确是最大的,可是跨出行业,我们又是最小的;在中国,我们是最大的,可跨出国界,我们又是最小的。”讲得朴实、诚恳、深刻,也让我们读出了文化行业、出版行业的坚守和努力是多么不容易。 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中央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新闻出版业的改革是既坚定积极又十分审慎。为了指导改革的顺利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文件,国家相关部委也配套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和保障政策,使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自从2003年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八年之后,2010年,中央提出全面启动报刊单位体制的分类改革,当然包括我们科技期刊改革,并且在扎扎实实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充分表现了这方面的稳妥和审慎。 这次的科技期刊改革,具体背景还有这么一些重要方面。 一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依然是强劲提升,这是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基础。我们的经济总量位列世界第三,很快就要成为第二。进出口、外汇储备均为世界第一。 二是中央提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发展的总体战略得到充分落实,文化自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文化建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时代的要求。 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学习型社会,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鼓舞。 四是文化体制改革面上整体推进,局面已经打开,坚冰已经打破,成效已经初现,由试点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正逐步推开。 五是国家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指导文化产业发展,如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则》、九部委刚刚颁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还有财政部、劳动社会保障部以及各省市专门为文化单位改革制定的社保新政策等。 这些都为下一步科技期刊改革提供了极好、极重要的背景条件。 这次科技期刊的改革,统筹考虑,应当有以下几个切入点。 一是着眼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传统报刊业积极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新型业态,加快向现代传媒业转型。 二是着力于培育市场主体。以资源和资本为纽带,实现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发展,推动报刊业的集约化、立体化、多元化、持续化发展,培育大型报刊传媒集团和战略投资者。 三是着重于实现科学发展。改变资源配置方式,解决报刊产业集中度低、条块分割、粗放经营、低水平重复,同质同构等结构性矛盾,实现向质量型、效益型、集约型的科学发展转变,解放和发展报刊出版生产力,实现事业产业升级。 我们建议能够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体规范,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分步推进。 2. 深入调研,科学界定类别,明确不同要求,精心制订方案。 3. 谁主管谁负责,明确改革责任,落实改革任务。 4. 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 5. 完善各项改革保障措施和制定、落实相关制度,保证稳妥推进。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步贯彻落实,我们对 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整体推进、综合国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深刻。文化的经济加速器作用,社会润滑剂作用,政治稳定器作用,民众强素质作用,产业支撑柱作用,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 文化行业自身,文化的经济属性,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文化自身的特性,在社会的发展中越来越趋于交叉和融合 。 我们有幸在这么一个时代中推进科技期刊的改革,推动出版业的转型,应当是生逢其时、机遇难得。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活动的舞台如此之广大,我们奋斗的天地如此之高远,我们未来的前景如此之灿烂,这些足以吸引我们全力以赴,努力奋斗。我们应当有能力、有信心做好我们所在出版单位的改革,我们将在这些大变革、大挑战也是大机遇之中, 凤凰涅磐,获得新生 。 隅人. 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历史节点和时代背景.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1, 22(1):1-5 http://www.cjstp.cn 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历史节点和时代背景.pdf
个人分类: 办刊之道|1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田国良和《热红外遥感》
weixiuping 2011-1-14 15:15
《热红外遥感》,主编:田国良等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 ISBN : 7-121-02633-3 页码: 428 开本: 16 开 网址 : www.docin.com/p-68511850.html - 田国良, 1939 生,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遥感学报》副主编。从事遥感辐射特性的基础和定量遥感研究,系统地开展了地物波谱特性研究 ; 发展了遥感信息大气影响校正模型和方法;发展了植被辐射传输的双层模型;建立了土壤热传输模型和土壤水热耦合运动变化模型,同时扩展为地 — 气相互作用的地表特征动态模型。主持建立了全国自然灾害遥感监测评估业务运行系统,直接为国务院领导提供信息服务。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三等奖 3 项,自然科学一等奖 1 项。发表论文 130 余篇,专著 5 部。 《热红外遥感》 结合中国的特点,系统阐述了热红外遥感基础以及热红外信息探测、信息模型、定量反演和应用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学科前沿问题、发展趋势和应用成果,包括热红外遥感在我国的攀登计划和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以及其他方面取得的最新重要进展和重要成果。 读者对象 : 从事遥感科技研究、遥感项目规划管理、遥感应用,以及数字城市和数字工程建设的科技和管理人员,高校遥感和 GIS 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 目录 第 1 章 热红外遥感基础 1.1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1.2 物体的热红外辐射特性 1.3 大气热红外辐射传输方程 第 2 章 热红外遥感信息探测 2.1 热红外遥感系统 2.2 热红外设备定标 第 3 章 热红外遥感信息模型 3.1 热红外遥感信息模型概况 3.2 比辐射率和温度的概念与一般模型 3.3 组分有效比辐射率及其矩阵表达 3.4 考虑温差的发射率的定义及普朗克定律尺度效应 3.5 普朗克定律的尺度效应和地表热辐射公式的尺度校正 3.6 连续植被热辐射模型 3.7 行结构热红外遥感信息模型 3.8 热红外计算机模拟模型参考文献 第 4 章 热红外遥感反演 4.1 热红外遥感反演理论 4.2 以发射率波谱为主要目标的反演方法 4.3 像元平均温度的遥感反演 4.4 组分温度的遥感反演 4.5 遥感综合反演 第 5 章 农田蒸散遥感定量监测 5.1 前言 5.2 农田蒸散遥感信息模型 5.3 遥感定量估算农田蒸散的方法 5.4 实例介绍 5.5 验证及精度评价 5.6 不确定性分析 第 6 章 土壤水分与旱情遥感监测 6.1 旱情概述 6.2 旱情概念、指标与特征 6.3 旱情发生特点 6.4 遥感与旱情监测 6.5 植被指数 / 地表温度与土壤湿度 6.6 遥感监测模型 6.7 旱情遥感监测系统设计与实验 6.8 干旱监测与制图参考文献 第 7 章 城市热环境遥感监测 7.1 城市环境系统概述 7.2 城市热环境特征 7.3 城市热环境遥感监测 7.4 城市人居热环境评价 第 8 章 森林火灾遥感监测 8.1 森林火灾的基本特征射 8.2 燃烧信息提取与火灾监测方法 8.3 系统验证 8.4 森林火灾预警参考文献 第 9 章 热红外遥感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9.1 热红外遥感在地质领域的应用 9.2 红外遥感在军事方面的应用
个人分类: 好书推介|7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出版业被在线书店牵着鼻子走(Books After Amazon)
renxiang 2010-12-3 11:27
这是本期《波士顿评论》的一篇重头文章,资料翔实,论点也很精辟,展现了当整个出版业被一个超级在线书店所掌控时... 当读者像买罐头一样地买书时,读者和出版商最终会明白出版业的未来将糟糕到何种程度 。 现把它原汁原味地转载过来。 http://www.bostonreview.net/BR35.6/roychoudhuri.php Books After Amazon Onnesha Roychoudhuri The man sitting next to me takes out his new Kindle. How do you like that thing? I ask. He instantly becomes animated, angling the Kindle toward me so that I can better see its face. Its great, he says. I can download tons of different books and magazines. Then, eyeing my hefty, hardback of John Dos Passoss USA trilogy, he adds, Cheaper than that, too. $9.99. There, our conversation ends. I am unsure of where I fall on the Luddite spectrum, but Ill admit to inhaling the odor of leather-bound volumes. Having moved over a dozen times, though, Ive also found occasion to curse their weight. So, too, has Jeff Bezos. Bezos calls the Kindle a response to the failings of a physical book. He told attendees of a technology conference in New York: Im grumpy when Im forced to read a physical book because its not as convenient. Turning the pages . . . the book is always flopping itself shut at the wrong moment. His conclusion? Its had a great five-hundred-year run . . . but its time to change. That Bezos is unencumbered by reverence for the physical entity should be no surprise. The book has always been an object of convenience to Bezos, whose principal interest is capturing market share. In 1994 Bezos set out to create a new kind of online business. The specific product was irrelevant; what was important was how it would be marketed, sold, stocked, and shipped. He made a list of the items he could carry, including CDs, videos, computer software and hardware, and books. Books won out because there were so many, and demand was steady.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 (ISBN) also allowed him to organize and index the millions of books in print. No catalogue or bookstore could possibly have it all, Bezos reasoned, but he could. Amazons ascendance no doubt is a function of its nontraditional ways. Though neither a publisher nor strictly-speaking a bookseller, it has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retailer of books in any form. And it has done so as a software company that offers great deals on Vienna sausages as well as hardbacks. Bezoss customers come for the low prices, not to fondle, sniff, or otherwise interact with the product. The most one can do is browse some pages electronically. Bezos thinks pleasing the customer is all that matters, and his strategynearly endless inventory at rock-bottom pricesis working. Today an estimated 75 percent of online book purcha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made through Amazon, and its overall market share in book sales is astonishingly high. Some publishers make more than half of their sales through Amazon. So when Bezos rang the death knell for the physical book, people paid attention. Even before the Kindle, Amazon wielded enormous influence in the industry. Now it is positioned to control the e-book market and thereby the future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What happens when an industry concerned with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 is beholden to a company with the sole goal of underselling competitors? Amazon is indisputably the king of books, but the issue remains, as Charlie Winton, CEO of the independent publisher Counterpoint Press puts it, what kind of king theyre going to be. A v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must be able take chances with new authors and with books that dont have obvious mass-market appeal. When mega-retailers have all the power in the industry, consumers benefit from low prices, but the effect on the future of literatureon what books can be published successfullyis far more in doubt. For decades the publishing world has been anxious about the end of books. Industry consolidation has led to a much-lamented shift to a business-oriented ethos, particularly at some of the larger conglomerates. With corporate ownership came a demand for profit margins that the book-publishing world had never seen. Yet even if new management is nothing like that of the pastgentlemen with large fortunes who became gentlemen with small fortunespublishing remains an intensely people-driven business, the kind where folks meet face-to-face. Even today most people involved in publishing are there because they love good books. For most of their modern history, the primary goal of publishers was to find brilliant writers and produce books. Publishers left it to other book loversindependent bookstores across the countryto sell the fruits of their labors. Booksellers not only carried books tailored to their local audiences, but also promoted their favorite new books through personal recommendations to their customers. All indies ordered books at a standard discountsomewhere around 40 percent off the list price. In the 70s and 80s the number of new book titles grew steadily, as did the number of independently owned bookstores. Where once a publisher had to worry about competing for shelf space, now its entire list of books could be available to customers. But this trend came to a halt when chain superstores such as Barnes Noble and Borders began taking over in the late 80s. They set up shop down the street from successful independents, lured customers with a broader array of books and lower prices, and put their competitors out of business. In the early 90s there were roughly 6,000 independent bookstores across the country. Today, that number is closer to 2,200. There is not a whole lot of mystery behind these stores runaway success. Barnes Noble wasnt getting rich by offering caffeine with the classics; it was negotiating better discounts from publishers. In 1994 the American Booksellers Association (ABA), a group that represents independent bookstores nationwide, filed suit against five major publishing companies for offering discriminatory discounts that werent justified by costs. One large publisher, for instance, was requiring that bookstores order 3,000 of their books in order to get a 48 percent discount. A smaller order would net a 40 percent discount. That meant that smaller stores, making smaller orders, could not afford to meet larger retailers prices. With even the higher-volume indies unable to compete, small bookstores across the nation were forced to close their doors. While publishers were guilty of providing two-tiered discounts, there was reason to believe that the chain stores were using strong-arm tactics to demand these discounts of larger publishers. Bruce Spiva, one of the lawyers who brought the ABAs case, recalls hearing that the chain stores had threatened to remove publishers books from stores if they didnt cooperate. The five publishers (Houghton Mifflin, Penguin USA, St. Martins, Rutledge Hill, and Hugh Lauter Levin) settled, but in 1997 the ABA found that the chain bookstores were still demanding and receiving discounts that werent being made available to independent bookstores. The ABA sued Barnes Noble and Borders directly for leveraging discriminatory discounts. In 2001 this lawsuit, too, was settled, on the condition that a large amount of the evidence the ABA had collected against the chain stores be destroyed. This era of publishing consolidation and chain growth also marked the rise of promotional allowances or co-operative advertising (co-op). Big chains pressured bookmakers to pay for top placement in outlets$20,000 for two weeks in the front of the store, sayor to provide customers special in-store discounts. Such promotions are now standard, with roughly 4 percent of publishers net revenue devoted to them. As the focus shifted to the bottom line throughout the industry, the ABA and many others in the publishing community worried about the effect of revenue-obsession on what would get published, and with good reason. It has become common practice for representatives of large retailers to weigh in on everything from book covers to sample chapters of manuscripts. In some cases, retailers even demand changes. One editor at a major publishing house, who agreed to speak on condition of anonymity for fear of employer sanctions, told me that agents of Barnes Noble, Borders, and Target are frequent participants in meetings about potential books. Without their buy-in, the publisher is unlikely to go forward with a book. Ideas that excite independents might be scrapped if they dont get a chains stamp of approval. As a result of this pressure, major publishers have become less inclined to take a chance on new authors and more wary of published authors whose previous works were only moderate sellers. Jamie Raab, publisher of 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formerly Warner Books) for 24 years, says that without the independent bookstores to help in the process of discovery and nurturing, it became riskier to invest in a talented but unknown writer. Although smaller houses often pick up promising new authors, they dont always have the resources to pay for preferential status in mega-stores. A full range of new works and authors make it into print, but breakout books for smaller publishers are now rare. And the emergence of Amazon, the biggest of the big-box retailers, has exacerbated these effects while introducing a slew of new headaches for publishers of every size. In 1995 Bezoss new online model had the book world atwitter. Where once a publisher had to worry about competing for limited shelf space, now its entire list of booksold and new alikecould always be available to customers. This was a godsend for small publishers as well as self-publishers, who otherwise had few ways of finding a retail audience. Its because of them that our backlist lives, explains Margo Baldwin, president of Vermont-based Chelsea Green Publishing. Amazon has been hugely important to us. If you go in as a small publisher and sell to Barnes Noble or Borders, you have a set of buyers who may or may not take your books. made the marketplace accessible to everyone in a pretty equal way. When Ten Speed Books refused to give Amazon a higher discount, its books disappeared from the Web site. Publishers were also excited about not having to take so many returns. Bookstores typically order stock from publishers on consignment and return unsold copies, but most of the books Amazon ordered from publishers were non-returnable. Yet, before long, the mood soured. Over the course of the next decade, Amazon pushed standard discounts to 5255 percent, with some as high as 60 percent. In contrast, bookstoreseven the chainsget discounts that usually top out around 50 percent. That small margin can mea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urviving another day or folding, particularly for a publisher doing modest print runs. In addition to pushing discounts up explicitly, Amazon began to get creative about what constituted co-op. In 2004 Publishers Weekly reported that publishers were being asked to pay higher co-op rates to Amazon, and those who didnt sign up would be subject to such changes as Amazon not selling their books at a discount and not having their titles surface in various merchandizing and advertising programs. There was more: Amazon also may turn off the search options to publishers books, making it possible to find a title only when the correct name of the book or the ISBN is entered. What publishers were supposed to get in exchange for this co-op, was, essentially, not being made to disappear from the Web site. Winton calls the tactic a discount grab in the guise of getting co-opin other words, a way of getting around antitrust laws that put a cap on the discount a retailer can demand. Dennis Loy Johnson, head of Melville House Publishing, was one of the publishers approached by Amazon and encouraged to sign on to the new program. He refused and two weeks later received a visit from a cadre of Amazon employees at a book convention. It was one team of guys one day and then another team of guys the next, he recalled, when we spoke in May of 2009. They kept saying, Why arent you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gram? in this really heated, aggressive way. I told them we couldnt afford it. They countered that Johnson couldnt afford not to. When Johnson returned from the convention, he discovered that the entire catalogue of Melville House books had disappeared from Amazon.com. I just didnt believe they were going to play hardball like that, he told me. Even a search for ISBNs failed to bring up Melville Houses books. Johnson gave in and agreed to the new plan. Soon after, his books reappeared. In a recent article in The Nation , Johnson says that when he refused to sign onto the new program, Amazon reps told him they were keeping an eye on him and advised him to get in line. Johnsons story is familiar to Phil Wood, former publisher of Ten Speed Press in Berkeley. Wood received a phone call from Amazon around the same time as Johnson. What it amounted to, Wood says, is that they wanted more discount. When Wood refused, the Amazon flunkyas Wood puts itthreatened to delist all of Ten Speeds books. I didnt even know what that meant, Wood says. I told him to go fly a kite. Ten Speeds books then disappeared from the Web site. For about a week, Wood fielded panicked calls from his authors, wondering where their books had gone. Never a fan of computers or email, Wood sat down to pen a letter to Bezos. I described what his company had done, and I said this was not the way gentlemen treat gentlemen, Wood told me. He informed Bezos that his next letter would be to The New York Times . After a week Wood received another call from Amazon, further pressuring him to agree to the new terms. When Wood again refused, Amazon relented, and agreed to continue doing business with Ten Speed on the original terms. High co-op fees allow Amazon to claim higher discounts without asking for them, but sometimes the company doesnt bother with pretense. Two years ago an Amazon buyer told Kristen Frantz, vice president of sales and marketing at Berrett-Koehler, a San Franciscobased publisher of business titles, that her companys discounts werent high enough. Frantz checked around and found that Berrett-Koehlers discount to Amazon was about average. She brought her concerns to her distributor, Ingram Publishing Services, and her representative there was able to go to bat on her behalf, arguing to Amazon that Ingram, as Berrett-Koehlers distributor, should be handling the terms and that the discount should stay as-is. Once we made that clear to them, they left us alone, Frantz says. I think they just try to squeeze everything they can out of publishers, and if youre small or on your own, youre going to be much more vulnerable. Frantz might be right. Scale seems to matter to Amazon. Ten Speedresponsible for bestsellers such as What Color Is Your Parachute and the Moosewood Cookbook was doing at least three million dollars in annual business with Amazon. Melville House was doing less than a hundred thousand. But Amazons punitive tactics may be more arbitrary than that. A number of publishers have said no to Amazon and lived to tell the tale, suggesting that publishers ought to push back harder. Of the 20,000 employees at Amazon, just one is a full-time liason between the company and publishers. Nonetheless, cases of disappearance continue. Amazon doesnt always go as far as delisting books entirely. Sometimes it just makes them impossible to purchase by taking the buy button off a titles page. In 2008 two huge British publishersBloomsbury and Hachettehad their buttons pulled. That same year, Amazon also removed buy buttons from any printon-demand publisher that didnt use Amazons on demand printer, Book-Surge, a move that led to an antitrust lawsuit in which Amazon agreed to pay a settlement to a competitor, though it admitted no wrongdoing. The Authors Guild recently launched WhoMovedMyBuyButton.com in order to keep track of buy buttons. On the front page of the site is a note greeting visitors: See, the folks at Amazon have a headlock on the online book world, and they tend to get carried away. Thats why we developed WhoMovedMy-BuyButton.com. Well keep an eye on your Buy Buttons, checking daily to make sure theyre safe. If theyre AWOL, well let you know by e-mail. Well also let you know when they return. Buy-button disappearances are just one of the tensions that have emerged between publishers and Amazon. Publishers accustomed to the more bibliophilic operators of independent stores and even Barnes Noble find it jarring to deal with Amazons lawyers. Woods frustration at Amazons lack of gentlemanliness is echoed by many other publishers who wonder why Amazon keeps putting the screws to them. (The majority of publishers contacted for this article chose not to speak on the record, citing their fear of retribution for divulging Amazons tactics, which one publisher described as a You do this, or well fuck you over approach.) In a July 2009 interview, Mike Shatzkin, a publishing consultant and author of the popular publishing blog The Shatzkin Files , put it this way: Amazon sell all kinds of things besides books; they sell their technology. They have a lot of fish to fry besides the fish that the people in the publishing business think about. And as Amazon has grown in clout, these differing priorities have caused more and more anxiety. Theyre not quite family to the same extent that the retailers have always been in the business, Shatzkin says. Publishers who once met directly with Amazon representatives find they can no longer reach anyone at the company, even by phone. Many publishers with distributors dont even know the name of the person who buys their books at Amazon. The relationship is almost exclusively handled by the distributor. Indeed, of the 20,000 employees at Amazon, just one is tasked full-time with working as a liaison between the company and publishers. Jeffrey Lependorf,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Council of Literary Magazines and Presses and of Small Press Distribution, suggests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mazon and brick-and-mortar bookstores is most evident in how they market books: I think even people at Amazon would say that its essentially a widget seller that happens to have begun by focusing on books. Many people, like me, will say you cant sell a book the same way you sell a can of soup. At the heart of the soup-can analogy are the algorithms that Amazon uses to recommend books to customers. Most customers arent aware that the personalized book recommendations they receive are a result of paid promotions, not just purchase-derived data. This is frustrating for publishers who want their books to be judged on their merits. I think their twisted algorithms that point you toward bestsellers instead of books that you might actually like a shame, Gavin Grant, cofounder of Small Beer Press, laments. Algorithms can also affect how much customers pay for books. Individual customers may get different discounts on the same book depending on their purchase history. The practice is euphemistically called dynamic pricing. According to Roger Williamsthe former sales director at Simon Schuster, and one of the first salespeople to deal directly with Amazonthe complexity of the algorithms is such that, Amazons employees sometimes dont know themselves what is going to show up in some of the pages that appear. In addition to selective pricing and sponsored recommendations, Amazon uses its sales rankings to sell books. One might think that at least these are sacrosanct, generated exclusively from hard numbers. But last year Amazon de-ranked hundreds of gay- and lesbian-themed books. Without a sales rank, the visibility of the titles plummeted. Initially, Amazon claimed this was the result of books being tagged as adult material, even though many of the books did not contain content any more explicit than other books that remained ranked. Soon after, the company changed its tack and denied that it had any such adult-material policy. In the end Amazon called it a glitch but did not explain what the glitch was, or how it could be prevented in the future. Amazon had to cede pricing control to Macmillan because the publisher has a monopoly over their own titles. Amazons handling of e-book pricingand publishers responsewill have perhaps the most far-reaching effects on the industry. The situation thus far is not encouraging. To create a new market and generate demand for the Kindle, Amazon set the e-books price at $9.99. Publishers were not consulted. If Amazon had asked publishers what they thought about locking in e-book prices at $9.99, it would have been subjected to a chorus of outrage. Thats because the math behind publishing is seldom in a publishers favor. The sale of a twenty-dollar hardcover nets a large publisher about ten dollars. Royalties run the publisher about three dollars, and the costs of printing, binding, and paper are a further two dollars (more for low-volume titles). Take $1.20 for distribution, two dollars for marketing, and that leaves a publisher with roughly $1.80 to cover rent, editing, and any other costs. A smaller publisher might keep closer to a dollar per book. E-books reduce the cost of printing, binding, and paper, but royalties tend to run higher, and all other costs are largely unchanged. Publishers account for these costs when they slap a price tag on a book, so Amazons decision to set the price irrespective of them set off a wave of anxiety. Amazon, hardly oblivious to these economics, chose to absorb the loss, paying publishers for the price of the equivalent printed book in order to make the deal more appealing. But Amazon h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customer expectations at an impossibly low rate, and publishers worry that at some point the retailer will no longer take on losses to sustain it. Theres no way they can continue to sell . . . at a loss, says Johanna Vondeling, vice president of business and development at Berrett-Koehler. Eventually, theyre going to change their minds on this, and I think all publishers should be worried about what happens when they do. Theyre going to keep that e-book price where it is. Theyre going to turn around and say to the publishers, Tough. All were going to pay you on is the split of $9.99. While the $9.99 price has evolved, it is still the most popular e-book rate on Amazon. And even with elastic pricing, Amazon remains in control, using its algorithms to set the price of e-books. This past January John Sargent, CEO of the publisher Macmillan, met with Amazon executives in hopes that he might regain control over the pricing of Macmillans books. If anyone could sway Amazon, it was Macmillan, a huge bookmaker with imprints such as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Henry Holt; Picador; and Times Books. Sargent flew to Seattle and laid out his terms. By the time he stepped off the plane in New York, Amazon had removed the buy button from every Macmillan book on the Web site. Negotiations between retailers and publishers have historically been behind closed doors, so it was that much more dramatic when an irate Sargent wrote a blog on the Macmillan Web site chronicling the messy details. Before long, Amazon announced that it had no choice but to cede pricing control to Macmillan because the publisher has a monopoly over their own titles. Macmillans success is a heartening development. It and a handful of other large publishers have taken over pricing of their own e-books. But smaller houses have not been so lucky. Johnny Temple, founder of the independent press Akashic Books, is not sure whether he will eventually be able to negotiate the same terms that the big publishers have with Amazon. If we had a room full of lawyers, maybe we would be working with them and thinking about the future terms, Temple says. But were just busy trying to stay in business. As is the case with most large retailers, those publishers with a lower sales volume are simply treated differently. The conceit is that the market demands the $9.99 price tag. But in the case of e-books, Amazon is the market. For small publishers Amazon provides unprecedented access to a larger audience of customers. The costs of reaching this audience can, however, outweigh the benefits. For Gavin Grant, keeping Small Beer Press afloat without slashing already-modest author royalties means making cuts in 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 budgets. Grant isnt shy about Amazons role in keeping him in this tight spot: If I meet a reader and they say, I buy all your books through Amazon, I often say to them, Thats great for Amazon, thats great for the shipper. It does nothing for me, and it doesnt do much for the author. Many in the publishing community mock Amazon as the Wal-Mart of books, but it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Wal-Mart is also the Wal-Mart of books. Last year, Target, Amazon, and Wal-Mart fought a price war over a handful of new hardcover bestsellers. Books with $25 and $35 retail prices were being offered for nine dollars or less. In response to the price war, the ABA wrote a letter to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 (DOJ), requesting that it investigate possible illegal predatory pricing. David Gernert, a literary agent who represents the novelist John Grisham and was quoted in the ABA letter, told The New York Times : If readers come to believe that the value of a new book is $10, publishing as we know it is over. If you can buy Stephen Kings new novel or John Grishams Ford County , for $10, why would you buy a brilliant first novel for $25? People who tend to read Grisham and King arent necessarily reaching for a brilliant first novel, but Gernerts point still has some force: devaluing the books produced by an industry already squeezed to the brink is not likely to benefit the reader in the end. The DOJ made no formal reply to the ABA, nor is it likely to (when contacted for this article, a DOJ representative had no comment on the letter). Enforcing anti-trust statutes, particularly in the publishing world, has always been a difficult endeavor. The relevant laws (part of the Robinson-Patman Act) have their roots in the 1930s, an era in which healthy competition was measured not only in low prices but also according to the diversity of retailers. A portion of the Robinson-Patman Act states, for instance, that it is illegal to charge different price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 areas simply to undersell local stores, a practice critical to the business strategies of large companies such as Wal-Mart. But the DOJ doesnt bring Robinson-Patman cases anymore, and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FTC) does so only rarely. John Kirkwood, a former FTC lawyer, explains that the Robinson-Patman Act is thought to be anti-consumer, so courts are skeptical if not hostile. The thinking is that, if prices are getting lower, the consumer must be benefiting. In July Bezos told the press: Amazon.com customers now purchase more Kindle books than hardcover booksastonishing when you consider that weve been selling hardcover books for 15 years, and Kindle books for 33 months. The company refuses to release exact figures, so theres nothing to back this claim, but with Amazon cutting the price of the Kindle in order to remain competitive with Apples iPad, there can be little doubt that Kindle salesand e-book salesare up. Though that part about being astonished probably isnt true. Amazons quest is market control, and it goes to great lengths to ensure it. At the end of the day, an Amazon source explained, the market is going to determine what the right price for this content is. The conceit is that that $9.99 price tag is what the market demands. But in this case Amazon is the market, havingwith no input from its suppliersalready dictated the price and preempted the standard fluctuations that competition and improved efficiency impose on prices. It was only through Macmillans negotiating that a new e-book-pricing model emerged, and then only for certain, privileged publishers. Cheap books are easy on our wallets, but behind the scenes publishers large and small have been deeply undercut by the rise of large retailers and predatory pricing schemes. Unless publishers push back, Amazon will take the logic of the chains to its conclusion. Then publishers and readers will finally know what happens when you sell a book like its a can of soup.
个人分类: 论文专著写作|2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时代出版商的版权观念要升级
renxiang 2010-11-24 23:12
今天重温了一下CC协议的核心条款,也就是国际上风起云涌的知识共享版权协议。它正在成为互联网时代新型知识传播的一个知识产权基础。 对比传统的排他式的版权模式,CC重视区分商业用途与非商业用途,注重内容生产者自己对版权的自主权。它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出版赖以生存的版权基础,也促进传统出版人,或者持传统出版观念的人去重新思考版权是什么,进而重新思考在网络环境下、在免费时代,如何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近些日子,版权纷争又起,这些看上去的突发事件实际上是出版产业进化的必然冲突,是传统知识传播体系向网络传播体系转型的必然矛盾。前者由作为中介媒体的商业出版商所主导,在印刷时代,出版商掌控了发行渠道,作者资源,进而以知识传播的中间人的角色来牟利;而后者,由知识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主导,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作者与读者的直接沟通成为必然,而属于出版商的那部分巨额的利润将最终惠泽读者与作者。 在今天沸沸扬扬的版权之争背后,无疑是利益之争。但是在由网络传播引导的社会转型的大潮面前,出版界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版权战略与商业模式。当越来越多的作者选择Web2.0平台直接与读者对话的时候,当知识传播模式出现根本性变革的时候,传统出版商将被新型的平台运营者所取代,到那个时候,亡羊补牢已经来不及了。 未来十年,数字出版领域在版权收益上的战争会愈演愈烈。尽管目前还没有合法的、免费电子书网站出现,但是不久的将来,会有新的商业模式和版权模式,比如CC,将免费内容合法地带给广大读者。到那个时候,免费与付费的较量将异常惨烈。 经过这场痛苦的搏杀,数字出版的未来将不会再由单一版权体系主宰。所谓,欲享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版权体系的变迁虽然短期内会减少出版商的利润和出版体系的混乱,长期来看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知识传播,并且在新的传播格局下诞生富于创新精神的全新出版服务商。 聪明的出版人应该开始思考新的版权模式了!
个人分类: 数字出版|3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交通规划模型——TransCAD的操作与应用》
aspic 2010-10-10 17:44
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交通规划模型——TransCAD的操作与应用》已于2011年1月中旬正式对外发布,此书附带交通需求预测视频光盘。 关于本书读者若有好的意见或建议可在此留言,作者将在下一次版本中及时更新。
个人分类: 交通|5965 次阅读|2 个评论
译著:野生动物管理法律发展趋势
waterlilyqd 2010-9-30 13:55
由贺纯佩、邱敦莲翻译的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立法研究报告《野生动物管理法律发展趋势》( Legal Trends in Wildlife Management, FAO 立法办发展法中心的M.T. Cirelli撰写)(标准书号:ISBN 92-5-104785-5)于2005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定提要:近年来,许多国家对野生动物法进行了重大修订,或者采用新的法律框架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本研究旨在评价全世界国家层面的野生动物法律现状,特别是过去十年间新出台的法律和所采取的法律创新措施。本研究的重点放在各国国内立法方面,同时,简明地分析了国际野生动物条约的主要特征,特别关注全球、国家和地方法律条文之间的联系。在保留许多早期法规及基本要素的同时,部分新法规解决了新问题,并且反映了在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方面的新策略。这些法规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好的条件,为广泛地消除保护区内外对野生动物的威胁,为管理规划提供更为清晰的重点,更加注意解决野生动物管理的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更加强调受影响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决策,更大范围的地方社区参与以及分离野生动物利用的效益。
个人分类: Work record|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誌謝(1)
huailu49 2009-8-19 08:01
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总离不开他人的提携和扶持,需要感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父母、亲友、师长……今天我要特别感谢与之交往过的一些默默无闻、为人作嫁的新闻出版界的老师们,我与他们非亲非故,其中有些甚至从未谋面,然而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我的一些曾经成熟或不成熟的观点和文字才有机会公诸于世,接受时间的检验。借此机会我要特别感谢曾经帮助过我出版过专著、发表过论文的老师们,他们是:曾尊固老师、朱原老师、黄德老师、李豫生老师、雷玉清老师、王自强先生、常瑾芬老师、黎难秋老师、张泰永老师、田文进老师、周森荣老师、王江老师、张兵一老师、钟东明先生、李若林老师、龙天老师、沙铭老师、李建英老师、陈益升老师、李弗兰老师、陆伯华老师、袁兰老师、刘名扬老师、汪名旵老师、徐超老师、许静老师、陈颖老师、高杰老师等,同时也要特别感谢有关出版机构中的一些不知其名的其他老师们,借科学网这一方宝地向他们送一份祝福,道一声平安! (排名不分先后;若有遗漏,还望海涵!)
个人分类: 书斋夜话|30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书的哪些事
zhangxw 2009-7-4 11:55
出书的哪些事 张学文 2009.7.4 潜科学论坛上最近就出版书的事,引起了一些议论。我这里提供一些认识供参考。 l 出书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作者,出版社。作者的目的,能力,出版社的利益,认同,能力是有关环节。 l 一些学人没有出版过自己的书,难免有一些天真的认识:认为我写的书,一经问世就会轰动,书要再版,我要成名、发财 ,可真的进行了一番苦旅,出版了一册书。其苦味只有自己吞。原先的浪漫认识大多都云飞雨散。 l 确实,科技类的书,如果不是教科书、成功的科普书,急需的参考书,其印量多在 1000 册以下。这个印量对出版社肯定是赔钱的事和难销的书。于是不能赔钱的出版社自然找你要出版费、什么书号费等等,而且全部的书都由你自己拿去,他们没有兴趣把书推向书店、读者。所以,尽管你自己掏腰包出书,如果你最初对这样结局没有精神准备,就很伤心,成绩感被失败感代替。 l 现在的出版社,原则上只要你肯出钱,基本都可以出版你的著作。但是,你显然需要十分审慎行事。写书时就要考虑读者群,要让出版社的认识到这本书的社会需要量超过 3000 册,出版社发生兴趣,不仅可以免收出版费,还可以給你稿费!核心是市场! l 一篇论文的发表,往往要由专业的审稿人裁定,于是有人感到发表难。相比之下,一个书稿是否可以出版,其审核过程,专家的意见退居次要地位。核心是出版社的编辑,而出版社编辑往往不是该领域的权威,他们仅是编辑、出版和经销的行家。从这个意义上讲,出书比发表文章容易通过。自然你写一本系统而没有自相矛盾的书也相当不容易。 l 要考虑出版社的威望,不合适的出版社,可能反而让你的著作降格! l 据说外国的出版社一般不能在国内印刷厂印刷其图书。 l 花 2-3 万,有 20 万字的书稿,找个出版社,出版一本印 1000 册自己全部拿回的书,我估计现在是可以做的到的(包括论文集)。 l 我们这里的电子书出版费是这样的:交 1.2 万元,电子出版社把你給他的电子稿变成电子书(光盘),有正式书号,出版社給你 1000 张光盘(每张标价 38 元)。而光盘的容量是百兆以上,几乎可以把你终生的文字稿都包了进去。 l 如果你有课题费,有确定的销量,购买团体,问题就是另外的情况了。策划人找你来写书,情况又是另外的样子。 l 2008 年本人就个人出书的经历写过 7 篇短稿登在科学网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u/zhangxw/ 上,其第 1 篇的地址是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9269 ,欢迎参考它们。
个人分类: 生活滴点.2.|6349 次阅读|1 个评论
出版社不能这样欺负著作人
zhangxw 2009-6-19 18:33
出版社不能这样欺负著作人 今天就我主编的一本书的再版与出版社编辑谈问题。我提出:在书的版权页里要加上著作人的姓名。编辑先生立刻说:所有的书的版权页都是这个格式(没有作者姓名)。 -- 即在这个有选题策划人、责任编辑、封面设计人姓名以及出版社、价格、印张的所谓版权页区域上关于该书的什么基本信息都有,惟独没有作者是谁的说明!编辑先生说作者的姓名已经在封面上有了。而我认为封面是广告性质的,而版权页才是有法定意义的凭证文书。 编辑先生的话对吗? 我感到出版社的 21 世纪新规则正在努力淡化着著作人的法定地位。 就我所知著作者及其姓名是历来版权页的核心内容,但是 21 世纪,中国出版社们已经把作者的地位连同他的姓名踢出了版权页! 去年出版社出版的我的一套丛书,而我的姓名仅在外封面上出现一次。版权页上则只有出版社人士的姓名,惟独没有著作人姓名。这委实让我吃惊! 经查 50-80 年代的书有的仅有作者的姓名,没有出版社方面的人士的姓名, 80 年代有的除作者外还有责任编辑的姓名, 90 年代基本是作者与责任编辑落上姓名。但是到了新世纪,选题策划人的名字上了,美术编辑、封面设计的名字上了。这些我们也可以认可,但是把作者开除出版权页我认为是出版社侵犯了作者的合法权利。 著作权人的正当权益首先应当得到出版社的尊重,国营的出版社,代表着国家对作者的承认和尊重。 著作人应当联合起来维护自身的法定地位与权力。 50 年代的毛选的版权页,只能有毛泽东的个人姓名,而不会有其他人的姓名,现在的胡锦涛著作里难道只有策划、责任编辑、美术编辑的姓名,而没有胡锦涛的姓名?
个人分类: 生活滴点.2.|5149 次阅读|2 个评论
出版社信息大全
libseeker 2009-6-19 16:36
出版社信息大全下载地址: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303495.html (txt文档,共313KB,将各省市出版社通讯名录信息辑录为一个文本文档。图谋整理。) 信息来源: http://www.pub2b.cn/list.asp?code1=27 2009年3月出版资源网( http://www.pub2b.cn/ )发布。
个人分类: 学海拾贝|4173 次阅读|2 个评论
知识分子最关注是版权还是著作权?
zhangxw 2009-5-15 18:36
知识分子最关注是版权还是著作权? 1. 我认为知识分子(以创造知识为核心目标,不是以挣钱为核心目标)最关注的其实是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而不是版权。 2. 某事实、观点、现象、方法、概念、公式、效果、文章、著作 是谁首先提出、完成的?这应当是知识分子最计较的核心点、着力点。而这个核心点不能用版权来代表、概括。 3. 我认为版权保护的商业利益,这才是出版社、杂志社计较的核心点:这本书,这篇文章的出版和公布只能是我这个出版社、杂志社,而不能是其他的出版社、杂志社!因为该作品的版权已经归我这个出版社或者杂志社了(注意出版社、杂志社本身并不创造它出版社的出版物里包含的知识)。这本书发行量再大也是我的利益,不能与其他出版社分享! 4. 所以知识分子高喊保护版权,不是在为自己说话,而是替出版社、杂志社说话。而忽略了自己作品的与公共见面权完全被它们控制了。 5. 我理解现在的网上文章,博客文章不仅作者完全具有著作权,而且很多网站不强调自己拥有对你的文章独家发布权,所以我理解网上文章,博客文章直接体现着知识分子的著作权,它淡化了版权,这是好事。你把自己的文章在 10 个博客里发表,算不上什么罪过,而是加大自己与社会的沟通。不让你一稿两投,核心是保护出版社、杂志社的利益。资本家可以把他的产品放到每个大商店去买,为什么知识分子的产品只能在一个商店(出版社)宣传? 6. 自己的观点、文章,作者自己去宣传,不要出版社、杂志社没收自己与社会接触、交流权难道不是知识分子的一种解放?出版社、杂志社不能永远是知识分子体现自己创造的知识的唯一窗口。
个人分类: 一般科技.2.|3975 次阅读|2 个评论
导航图书的出版者
jlpemail 2009-1-17 10:09
不完全的统计。 出版导航类图书的出版社有: 科学出版社 测绘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个人分类: 资料库|37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普及载人航天知识 激发太空探索兴趣——评《载人航天新知识丛书》
suqing1961 2007-7-11 13:18
2004 年和 2005 年,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相继成功载人发射,神州大地旋即掀起一股载人航天热,航空航天高等学校成为无数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相应的科研院所成为毕业学生趋之若骛的求职单位,人们纷纷把探索的目光投向神秘的茫茫宇宙,载人航天及其相关的科技知识成为读者大众阅读的兴趣所在。在这样的情形下,《载人航天新知识丛书》闪亮面世,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这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彩色印刷,装帧精美, 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载人航天科普丛书 共计 6冊: 《太空之舟 宇宙飞船面面观》、《登天巴士航天飞机忧喜录》、《宇宙城堡空间站发展之路》、《苍穹漫步――航天员太空行走》、《九天揽月――重返月球再探索》、《星际家园――火星探测与开发》,分别介绍了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3种载人航天器,以及太空行走、月球开发、火星探测3种太空探索活动,涵盖了当今人类载人航天科技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最新科技成就。 宇宙飞船是人类突破载人航天、实现飞天梦想最早且至今仍在使用和发展的航天器。《太空之舟》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载人航天飞行故事,不仅系统介绍了包括苏联/俄罗斯的东方 号、上升 号、联盟号和即将开发的快船号,美国的双子星座号、阿波罗号和未来的 乘员探索飞行器,以及国人引以自豪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在内的载人航天器的关键技术,还向读者展现了宇宙飞船造福人类、促进科技发展的诱人前景。 航天飞机是 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航天创举之一,它集航空技术、火箭技术和空间技术于一体,能像普通飞机一样水平着陆,经地面维护和修理后再次发射,多次重复使用。《登天巴士》介绍了航天飞机的艰难、悲壮的发展历程,从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两次机毁人亡的发射重创,到2005年8月一波三折的发现号再次成功发射、返回,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征服太空付出的巨大牺牲、面对挑战表现出的超常勇气和攻克难关涌现出的过人智慧。 在航天科技领域,如果说美国的航天飞机一直引领风骚,那么,苏联 /俄罗斯的空间站则长期独占鳌头。借助描述两个航天大国在这一高新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宇宙城堡》介绍了各种各样集实验室、观测站、中转站、维修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载人航天器,包括苏联/俄罗斯的礼炮l~7号、和平号,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和欧洲航天局利用美国航天飞机发射的空间实验室,以及由16国参与研制目前正在太空建造的国际空间站。 在太空中行走漫步,是千百年来人类梦寐以求的追求。航天员出舱并开展相关的科学考察、实验活动,首先必须承受真空、失重、辐射、高低温等极端恶劣环境;这不仅是对航天员心理和生理的一大考验,也是对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的严峻挑战。《苍穹漫步》着重介绍了科学家是如何解决航天员安全地在太空中行走和工作所遇到的各种困难的。读毕,我们不禁对那些经受住了考验的航天员和攻克了太空行走科技难关的航天专家陡增敬意。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代表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踏进21世纪门槛,人类再次掀起重返月球热潮:继中国正式启动嫦娥工程探月计划,印度的月球初航和日本的月神探月计划开始紧锣密鼓实施,美国重返月球和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也越来越明晰,欧洲空间局的月球探测器早已进入月球轨道并预计将于今年9月登陆月球。人类如何开发月球资源,能否移民月球居住?《九天揽月》通过描述人类探测月球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蓝图,力图给出读者这些问题满意的答案。 人类探测火星的真正目的,并不仅仅是寻找地球以外生命的踪迹,更为重要的是要登上火星,向火星移民,以此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星际家园》主要描述了人类对火星的不懈探测和对火星开发的美好想往。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的不懈探索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总有一天,火星将成为人类赖以繁衍和发展的第二个美好家园。  《载人航天新知识丛书》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袂组织编写, 航天科技专家闵桂荣院士担任主编,庞之浩、吴国兴、周武等一批知名航天科普作家分别任撰稿人,保证了丛书内容的权威性和新颖性。丛书展现了 世界各国载人航天中方方面面的科技新知识特别是我国神舟五号发射后解密的许多资料, 各冊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以知识点串联,分门别类专门阐述,构成了航天科普系列图书一个有机的整体,无怪乎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十五国家重点图书。 诚如 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在 《载人航天新知识丛书》 总序中所言:它揭开了载人航天科技的神秘面纱,能满足读者了解航天新知识及其发展前景的渴求,还可以引发读者对航天事业的兴趣。我们由衷地希望,这套科普丛书在传播、 普及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同时,能激发起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探索神秘太空的浓厚兴趣和攀登科技高峰的无畏精神。
个人分类: 图书评论|488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普图书出版的重大创新——评《书本科技馆》
suqing1961 2007-6-17 10:35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套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了创新的大型科普图书《书本科技馆》。 说它充满了创新,一点也不为过。首先,它在内容编排设计上有创新,体现了图书著作者和出版者针对特定读者对象青少年而精心设计、巧妙编排的匠心。《书本科技馆》首批出版共推出3卷本,分别为材料科学馆、人体科学馆(卷一),机械馆、光学馆(卷二),能源馆、电子技术馆、数学馆(卷三),内容涉及数学、光学、机械、电子、能源、材料、人体科学等科技领域。每卷又各设10项科学实验,读者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生动有趣的画面,通过亲手操作这些实验,可以直观形象地理解与纳米技术、电影原理、太阳能电池、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电容、偏振光、连杆机构、齿轮传动、全息摄影、望远镜原理、逻辑门电路、莫氏条纹、光的反射、菲涅尔透镜、三原色、磁铁特性、光导纤维、勾股定理、双曲狭缝、正态分布、数学悖论、听觉系统、视觉系统等有关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知识。可以说,全套图书构成了一个小巧、精致、袖珍的科技馆。逐次打开三卷本图书阅读,如同徜徉在科技馆一个个不同的展厅;动手操作书中所列的各项实验,仿佛是足不出户正在科技馆到此一游。 其次,《书本科技馆》在科普图书的出版形式上有重大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后,积极开展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科普教育活动,成为广大科普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科普图书如何做到知识准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阅读有趣、读者喜爱,更是出版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并努力践行的重要课题。在此,《书本科技馆》一种创新的互动性科普图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作者张承光高级工程师运用自己发明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书本式电子应用技术演示这一新型科技成果,将传动装置、光电元件、集成电路、发声器件、传感器等元器件微型化、集成化后设置在密实纸板上,同时配以文字、图片、漫画、光盘和实物模型来说明、演示相关的科学原理,操作相对应的科学实验,使这套图书集器件出版、纸质出版和电子出版于一体,集科学性、艺术性、交互性和实用性于一身,构成了一种全新的综合出版图书形式。可以说,《书本科技馆》既是器械化了的科普知识图书,又是书本化了的微型科学实验教具;既可作为图书用于阅读,也可作为科普教具、展具用于课堂教学和活动性科普展览。 再则,《书本科技馆》突破了传统的仅用视觉进行阅读的局限。在使用这套综合运用了声(扬声器)、光(发光元件)、电(光敏电池、普通电池)、力(机械传动装置)等元件、器件的新型科普图书时,青少年读者既可通过阅读文字、图片和漫画来学习、掌握科技知识,又可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从操作实验时发出的声和光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可以说,这是一部充分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触觉,不仅用眼而且还用手和耳来阅读的科普创新好书;它不仅可着眼于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尤其适用于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这种理论联系实际、阅读结合操作、学习配合娱乐的全方位传播知识的新手段、新方法,可谓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正是由于其在出版形式上的大胆创新,《书本科技馆》出版后即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书本科技馆》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3-2004年研发和资助的重要出版项目之一,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制作印制,中国科学技术馆监制。三方出资,联合出版,共同受益,着眼于未来各卷产品的问世,合作打造《书本科技馆》科普图书精品。因此,最后,这种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多方密切合作的出版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中国科学技术馆监制,确保了图书中所述科学原理和科学知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确保了图书的编校和出版质量以及科普图书的权威性;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制作印制,确保图书的装帧、设计和印制达到了一流水平。鉴于在图书形式、装帧设计、出版印制等方面做出的诸多重大创新,《书本科技馆》在出版的当年就分别获得了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装订工艺金奖、中国首届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优秀科普产品金奖、第二届亚洲印刷奖特种印刷金奖和最佳包装设计金奖、2004年度三菱印刷机杯印刷质量大奖等殊荣。 当然,作为一种新型科普图书的初步出版探索,《书本科技馆》还有许多值得改善之处。首先,三卷本图书均按学科进行知识分类,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难易程度差别很大,读者定位还不十分准确,建议修订时按文化程度的不同分小学版、初中版和高中版。其次,书中实验操作的文字使用说明写得不十分清晰,语言有待于更加通俗易懂。最后,每卷图书定价180元,对普通家庭而言显然偏高;我们寄希望于书中所嵌元器件批量生产以降低图书的出版成本,从而使这套精美的科普图书真正走向平民大众。
个人分类: 图书评论|492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08: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