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出版社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出版社

相关日志

期刊出版证上法人应该是谁
zxj368 2020-10-24 15:55
最近有一个问题令我十分困惑:期刊出版证上,出版单位与法人应该写谁? 比如有一个期刊,出版单位是某出版社,主办单位是某大学,主管单位是教育部。这样的期刊,出版许可证上怎么写才算正确的呢? 如果把出版单位写成出版社,那么,下面默认的地址与法人,当然是出版社的。然而,期刊并不在出版社的地址编辑出版,而是在大学之内,并且实际对期刊负法律责任的,是大学的校长,并非出版社的法人。这样的出版许可证对吗?因为出版许可证相当于期刊的“营业执照”,若挂出来,是不是与实际不相符? 我认为:期刊在出版社出版,是请出版社起一个监督作用,实际上并不是许可证上应该填写的出版单位,按照“ 关于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职责的暂行规定 ”的规定,出版单位写期刊编辑部就可以,其法人应该写其主办单位的法人,出版单位是主办单位的下属单位。因为主办单位实际上对期刊负责,并且出人力物力来办刊,一般都有一个二级单位(期刊社)负责对大学的所有期刊进行管理,对校长负责。 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不少期刊许可证上,把出版单位写成了出版社,以致于期刊的法人也成了出版社的法人。 弄不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件事让我很是困惑了。 期刊出版许可证上,法人到底应该是谁:是主办单位的法人,还是出版社的法人? 如果是主办单位的法人,那一切都顺,主办单位出人出力,期刊是该主办单位的期刊。 如果是出版社的法人,而出版社实际上对期刊只是监督,并不出人力财力,那么,这个期刊的所有权,是主办单位的,还是出版社的呢? 请明白人解答。 下附一个相关规定: 关于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职责的暂行规定 1993年6月29日,新闻出版署 第一条 为了适应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明确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的职责,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举办出版单位,必须有确定的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 第三条 出版单位是指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并履行登记注册手续的报社、期刊社(编辑部)、图书出版社和音像出版社。 第四条 主办单位是指出版单位的上级领导部门。 主办单位所办的出版单位的专业分工范围,应与主办单位的业务范围相一致。主办单位所办的出版单位的办公场所应与主办单位在同一城市或同一行政区域。 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联合申办出版单位,应确定其中一个单位为主要的主办单位以及相应的主管单位。 第五条 主管单位是指出版单位创办时的申请者,并是该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两个或两个以上主办单位的则为主要主办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 主管单位,在中央应是部级(含副部级)以上单位;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是厅(局)级以上单位;在自治州、设县的市和省、自治区设立的行政公署,应是局(处)级以上单位;在县级行政区域,应是县(处)级领导机关。 第六条 主管单位、主办单位与出版单位之间必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不能是挂靠与被挂靠的关系。出版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员应是主办单位所属的在职人员,禁止将出版单位承包给其他组织和个人。 出版单位在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下负责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保证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印刷、发行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七条 出版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设置的社委会、编委会、编辑室、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均为出版单位的内部管理机构,不能作为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或主管单位。 第八条 主办单位对所办出版单位负有下列职责: (一)领导、监督出版单位遵照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办社(报、刊)方针、宗旨、专业范围,做好出版工作及有关各项工作;审核出版单位的重要宣传、报道或选题计划,审核批准重要稿件(书稿、评论、报道等)的出版或发表;决定所属出版单位的出版物发行或不发行;对出版单位在出版物内容等方面发生的严重错误和其他重大问题,承担直接领导责任。 (二)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为出版单位的设立提供和筹集必要的资金、设备,并创造其他必要条件,办理核准登记手续,依法取得企业法人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三)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决定出版单位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责任制形式;遵循国家有关规定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保证出版单位的经营自主权,但应对出版单位各项经营活动切实担负监督职责;监督出版单位严格执行国家财政、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定期进行审计,确保出版单位财产的保值、增值。出版单位为实现社会效益目标而形成政策性亏损,主办单位应当给予相应的补贴或者其他方式的补偿。 (四)审核出版单位的内部机构的设置,考核并提出任免出版单位的负责人的建议,报主管单位批准。 (五)向主管单位汇报出版单位的工作情况,贯彻落实主管单位的有关决定和意见。 (六)承担出版单位或出版物停办后的资产清算、人员安置和其他善后工作。 (七)国家规定的和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主管单位对所属的出版单位及其主办单位负有下列职责: (一)监督出版单位及其主办单位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采取行政措施和经济措施保证出版单位的出版工作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有权决定所属出版单位的出版物发行或不发行;对出版单位在出版物内容等方面发生的严重错误和其他重大问题,承担领导责任。 (二)审核批准出版单位的重大宣传、报道或选题计划,批准有重要影响的稿件的出版或发表;决定出版单位或出版物的停办或变更,并向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报告。 (三)对主办单位对出版单位的领导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并可提出意见或作出决定。 (四)扶持、协助主办单位为出版单位提供或筹措资金、购置设备。 (五)与主办单位共同负责出版单位或出版物停办后的资产清算、人员安置和其他善后工作。 (六)国家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 主办单位与主管单位是同一机构的,该机构对本规定第八、九条规定的职责均应履行。 第十一条 主办单位决定不再履行本规定第八条规定的职责时,应及时用书面形式报告其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并由其主管单位直接履行主办单位的职责;主管单位应在两个月内决定该出版单位停办或者另行指定新的适当的主办单位;逾期仍没有合格的主办单位的,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对该出版单位注销登记。 第十二条 主管单位决定不再履行本规定第九条规定的职责时,应作出停办该出版单位的决定并以书面形式报告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即对该出版单位注销登记。 第十三条 出版单位因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主办单位或主管单位又不代替清偿的,主管单位应当决定其停办,并书面报告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对该出版单位注销登记,依法进行清算。 第十四条 主管单位、主办单位不能履行职责或违反本规定,致使出版单位丧失继续举办条件的,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对该出版单位撤销登记。
个人分类: 编辑工作感言|40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书之难
热度 8 zhengyongjun 2019-3-31 08:47
这年头,没个心理疾病,都不好意思在科研圈混了。所谓拖延症,最显著的特征是拖。一天拖一天,从春拖到冬,一直拖到年关。看看手里的书稿,默念古人歌诀: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854 次阅读|15 个评论
影响论文发表成功率的几个关键因子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7-2 08:57
影响论文发表成功率的几个关键因子 蒋继平 2018年7月2日 写论文是科研工作者的一大任务。 论文写好了就要送期刊出版社发表。写论文是一回事, 能不能发表是另一回事。不过, 写论文就是为了发表, 要不然写了等于没写。 所以, 在写论文之前就要考虑到影响论文发表的关键因子。根据作者本人的经验, 一篇论文能否成功发表取决于下列几个关键因子。 第一, 论文的质量。高质量的论文一般会很容易被审稿人接受。所谓高质量的论文是指: 1. 新的发明创造, 是第一次报道, 属于原创首发。2. 论文的条例清晰, 语言通畅,逻辑严密。3, 论文的数据充实, 令人信服。 第二,投稿的期刊。现代科学期刊多不胜数,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选择比较适合这篇论文发表的期刊。 在选择好期刊后,投稿前要认真地对这个期刊的格式和要求进行研究分析, 并按照这个期刊的要求写论文。 第三,论文的参考文献。在写论文前, 要先通过网络查一下是否有同样的科研成果已经发表。 要是已经有同样的研究结果发表了, 你照样可以发表你的研究结果, 但是, 一定要在论文中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 并且说明这篇论文是独立的研究结果, 证明某某发表的研究成果可以重复和可信的。 第四, 要充分尊重审稿人的意见。大多数认真负责的审稿人在第一次收到原始稿件后会提出对稿件的修稿意见。作者在收到审稿人的意见后, 即使有的地方与审稿人的意见有不同看法, 也应该尽量按照审稿人的意见修改稿件。 这对成功通过评审很重要。 最后, 一定要与出版社保持正常的沟通交流, 充分尊重出版社的规定和要求,需要版面费的期刊, 尽量及时地给予版面费, 对于付稿费的期刊,要是不能按时付稿费, 尽量宽容一些, 不要催的太急和太过认真。 为了几个稿费而闹得关系很紧张是划不来的生意,对今后的论文发表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说实话,发论文也是一种推销产品的行为, 要有长远眼光。 要是一篇论文的作者能做到以上几点, 我保证这个作者的论文被接受发表的成功率会很高。
个人分类: 经验交流|4002 次阅读|2 个评论
《自然》撰文:消灭虚假同行评审
热度 6 gaomelody 2017-6-3 07:53
  2017年6月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在Correspondence栏目刊登了题为“消灭虚假同行评审”(Stamp out fake peer review)的读者来信。针对同行评审中的造假丑闻,短文呼吁和敦促出版社与编辑、作者和科研机构联手,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来杜绝虚假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是一种被学术期刊所普遍采用的论文稿件评议过程。期刊的编辑来负责邀请相同或相近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收到的学术稿件进行同行评审,并最终参考审稿人的评审意见来决定是否录用和发表论文。在同行评审的过程中,审稿人为高质量学术期刊担当“守门人”。 然而,虚假同行评审却拥有“隐身衣”的魔力。一些低质量的学术稿件披上它,轻松穿门而过,得以在高质量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究其原因,部分期刊允许作者在投稿的过程中自荐 潜在审稿人以供编辑选用,并由作者提供他们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如电子邮件地址。如果编辑在邀请审稿人的过程中完全信任作者提供的信息,那么同行评审就不再没有漏洞。试想一下,作者完全可以提供一个真实的审稿人姓名,但将其电子邮件地址伪造为作者自己的。这样一来,如果编辑选用这些已经被伪造的“虚假”审稿人进行同行评审,那么实际上是作者自己评审自己的稿件,最终的评审意见自然有利于文章的顺利接收和发表 。 近年来出现相关撤稿事件,说明虚假同行评审确已存在。今年,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Nature》杂志的出版商)撤回了发表在其旗下期刊上的107篇学术论文,因为经过深入的调查,他们发现这些已经发表的论文在同行评审过程中存在欺诈。事实上,早在两年前,该出版集团就已经撤回了旗下10本期刊上的64篇学术论文。撤稿原因类似,编辑觉察到了虚假的电子邮件地址,随后的内部调查发现这些论文的接收和发表受益于造假的同行评审意见。 那么,如何解决学术论文发表中的虚假同行评审问题?撤回已经发表的论文等事后补救,显然还远远不够。读者来信呼吁出版社与编辑、作者和科研机构联手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一方面,加强防范措施。作为期刊编辑,务必二次核查潜在审稿人的身份信息,并要求作者提供自荐审稿人的有效学术身份识别,例如:单位电子邮件地址、ORCID identifiers(开放的研究员和贡献者识别码)、Scopus ID (Scopus数据库作者识别码)等等。另一方面,严惩参与造假的作者。作为出版商,可以互相以机密方式分享欺诈审稿人和作者的名单和详细信息。据此,学术期刊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直接拒绝这些作者所有新投稿件。作为学术委员会和科研单位,可以考虑撤销这些作者的相关科研资助,并对他们的学术职务进行降级处理。 期刊科普知识: 《自然》(Nature)杂志创刊于1869年,是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国际综合性科学周刊。《自然》杂志2015年影响因子为38.138,排名综合性科学期刊第一位。《自然》杂志不仅发表具有独创性和重要性的研究论文,还提供及时、具权威性和有深度的新闻,以及对科学、科学家和大众有影响力的专题和未来趋势分析。 每期《自然》杂志一般包含六大板块:本周快讯(This Week),焦点新闻(News in Focus),观点评论(Comment),职业生涯(Careers),特别报道(Specials),科学研究(Research)。每个大板块下面包含若干子栏目,刊登相应类别的文章。其中,观点评论板块的子栏目包括:评论(Comment),谈论热门的和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书籍和艺术(Books and Arts),发表科学界普遍感兴趣新书的评论;读者来信(Correspondence),刊登读者对《自然》杂志已发表新闻和文章的非技术性质的评论和辩论。更为大众熟知的科学研究板块,用于刊登研究相关的文章,其子栏目包括:消息和观点(News Views),用于向广大公众交流科学研究新闻;综述评论(Review),发表对某个领域的综述文章,篇幅较长;研究论文(Articles),对科学发现进行完整阐述的文章,篇幅中等;研究通信(Letters), 对新颖的科学发现进行简述的文章,篇幅较短。此外,《自然》杂志还包含子栏目:未来(Futures),用于刊登原创科幻小说。 转载新闻链接: http://www.news.uestc.edu.cn/?n=UestcNews.Front.Document.ArticlePageId=59109 电子科技大学新闻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 《自然》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46/n7656/full/546033a.html Jian Gao, Tao Zhou. (2017). Stamp out fake peer review. Nature, 546(7656), 33.
6536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是膳食脂肪的类型,还是摄入量,决定了心血管的风险?
ericmapes 2017-5-22 13:35
是膳食脂肪的类型,还是摄入量,决定了心血管的风险? 科学出版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056318.html 膳食脂肪类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大量证据表明,用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部分饱和脂肪酸(SAFA)可改善血脂和脂蛋白分布并降低冠心病的风险。低脂饮食中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糖类则对细血管疾病风险无影响。存在于鱼类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ω3脂肪酸对机体有多种有益的代谢影响,常规摄取鱼类脂肪,具有较低的致命性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风险。基于食物的膳食脂肪指南,建议限制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摄入,以及提倡使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和进食鱼油。这些建议是健康饮食模式的一部分,该模式也包括了充足的富含纤维的植物性食物和有限的糖、盐的摄入。 在过去60年的许多研究中所记载的,膳食脂肪在预防冠心病中具有重要地位。早期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在对饱和脂肪酸(SAFA)、植物单不饱和(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研究中发现,它们与血中的胆固醇水平及冠心病的风险相关。后来的研究显示了鱼类及深海食物中的非常长链脂肪酸(≥20碳)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此的重要性和反式脂肪酸的不利影响。最近,关于膳食脂肪和预防代谢性疾病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整个饮食模式,例如地中海饮食,以及特定的脂肪酸食物来源的研究。 因此,基于当下的饮食建议和食物的指南,广泛的证据,支持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并用不饱和脂肪酸代替。然而,最近几个出版物,对膳食脂肪推荐的合理性及证据提出了疑问,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和ω6(n-6)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的摄取。这些出版物和他们所吸引的媒体,造成消费者及保健专业人员对不同膳食脂肪对健康影响的混淆。 这种叙述性综述为研究膳食脂肪酸和人类心血管风险的近期分析和选择性研究的提供了概述。大多数科学文献描述了膳食脂肪的摄入对血脂、脂蛋白和冠心病风险的影响,尽管很多研究报道仅将冠心病作为主要终点事件。当然还有大量关于膳食脂肪对其他冠心病风险因素的影响的相关文献及终点事件。我们通过设计最高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评估饮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制定准则,以此对人类饮食进行描述。这些包括长期随机对试验(RCT),大型人群的前瞻性分析研究,对建立心脏代谢风险标志物的实验组进行控制饮食干预研究(代谢试验)。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压(BP)已经被证实为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子,因此,主要的治疗目标为预防心血管疾病。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的总胆固醇(TC)和(或)低密度脂蛋白(HDL-C)比率和升高的甘油三酯(TG)浓度,被认为是心血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膳食脂肪酸也可能通过影响内皮和心脏功能、慢性炎症和凝血功能等这些心血管风险标志指标。糖尿病会使冠心病患病风险提高2倍,也是一种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调节的主要的风险因子。因此,这个综述也将膳食脂肪酸对胰岛素敏感性和2型糖尿病(T2DM)风险的影响这一新观点考虑在内。 膳食脂肪的类型,但非总脂肪摄入,是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决定因素。通过不同类型的研究证实,用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植物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ω-6和一些ω-3)部分替代膳食饱和脂肪酸降低了冠心病的风险。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可能比进一步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对心血管健康更有益。有前景的新研究表明,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也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和可改变的风险因素。虽然通过近期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ω-3非常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的临床疗效并没有得到证实,但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规律的摄入脂肪鱼与降低冠心病风险相关。 对于患者及普通人, 选择正确类型的膳食脂肪作为整体饮食的一部分,并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 本 文摘编自 林曙光 主编的 《心脏病学进展2017》 一书,内容有删节。 I SBN978-7-03-052476-8 责任编辑:路 弘 《心脏病学进展2017》 是2017年“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的配套用书,由100多 位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学者,结合国内外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最新热点、最新资料编写而成。全书分13篇,全面介绍了心血管疾病领域诊、治、防的新进展和新理念,不仅包括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肌疾病、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等常见病的内外科治疗新药物和新技术,还涉及影像诊断及其他学科交叉的相关内容。今年还特别增加了预防、康复和公众健康篇。 《心脏病学进展2017》 传播心血管病领域最新研究报告和最新研究成果,可起到培训基层医 务人员新技能、更新观念、转换医学模式的作用。本书内容丰富,科学性、实用性强,适合心血管病专科医师、内科医师、研究生和高等医学院校师生及相关医务人员学习参考。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3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学科发展战略报告:免疫学优先资助领域及重点交叉研究
ericmapes 2017-5-19 09:36
“十三五”学科发展战略报告:免疫学优先资助领域及重点交叉研究 科学出版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055817.html 免疫学是一门研究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维持自我稳定的科学,简而言之是研究和解决人类健康问题的学科。宏观而言,免疫系统通过准确地区分非我、排除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具体而言,免疫系统识别特定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或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多样性和记忆性,从而使同一疾病不会再患,或使接种疫苗后获得免疫。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a针对传染性微生物、移植物等进行免疫防御;b清除衰老及损伤的自身细胞以维持自身稳定;c监视和清除突变的-自身细胞以杜绝肿瘤。免疫受损及紊乱直接导致了人类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生。 一、免疫学科优先资助领域 生命学科诸多学科中,免疫学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和相对领先态势,其部分归功于免疫研究技术方法在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等辅助下的进展,同时与干细胞生物学、肿瘤生物学等学科交互促进发展。为了加深对生命体系统免疫学规律认识、拓展免疫学新领域、加强免疫成果的医学转化;需要战略性地加强免疫学与多生命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以其他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及逻辑体系推动免疫学高层次发展,升华免疫学成果应用转化。通过学科间的密切交叉融合开创新的前沿领域,提升生命学科创新研究整体水平。 1 免疫器官、亚群和分子的再认识和新发现 系统免疫学的发展目标是将各个免疫组织、器官、细胞与分子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免疫的组成与发育,生理稳态和疾病状态下免疫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征、不同免疫组织及细胞间的交流规律、免疫分子网络整体格局在疾病状态下的变化和调控规律等。基于传统生化细胞手段、单点、单线的研究不能揭示免疫细胞分子相互作用的全局与本质,急需整合生命学科内部的多学科相关技术,充分运用电镜示踪、磁微粒标记、多荧光材料及纳米光学材料等新技术,重点研发高分辨率多荧光成像技术,实现机体和细胞层面的免疫实时监控,将使系统免疫学实时研究迈上新台阶。 优先资助的学科领域如下。 (1)免疫器官与细胞发育及区域免疫功能。a重新研究和认识肝脏、肠道、皮肤、肺脏等免疫新器官的基本免疫学特性;b在各免疫器官中发现和鉴定新的免疫细胞亚群(Th、ILCs、TILs、Mφ)分化发育表型及区域免疫功能;c新型免疫器官(如肝脏、肠道、皮肤)基本免疫特征及免疫细胞亚群功能的鉴定,深入研究各免疫器官内免疫细胞。 (2)免疫细胞新亚群的表型特征和生理病理功能。深入剖析CD4+Th、DC、巨噬细胞、ILCs、TILs、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等重要免疫细胞的新亚群,其表型特征、分化发育及生理和病理功能。 (3)免疫新分子的发现和鉴定。调控免疫细胞重要功能和信号传导的各膜分子、分泌蛋白、转录因子、受体、信号分子、接头蛋白分子等的组学鉴定和谱系描绘。 (4)免疫细胞与分子的系统网络调控机制。利用在体实时荧光成像技术,描绘和分析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全程中,组织器官中多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程序与规律、胞内外多种免疫分子解离与作用的程序与规律。描绘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与分子作用网络图谱。 2 免疫识别、应答与调节规律与机制 尽管目前对抗感染免疫识别、应答与免疫调节规律的认识有长足进展,然而在对肿瘤、自身抗原、糖脂类抗原、非感染性危险信号(DAMPs,包括应激压力、代谢产物等)等的免疫识别、应答与调节规律的认识仍未获得突破性进展。恶性肿瘤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与严重性已逐渐超越感染性疾病。免疫记忆的维持机制是疫苗开发的前提,也尚未完全阐明。需要在明确抗原的基础上,就免疫应答与调节的基础免疫学机制研究做深入探索。 优先资助的学科领域如下。 (1)特异性免疫识别的分子基础:补充TCR/BCR对核酸等的特异性识别规律,重点拓展固有免疫细胞(DC、巨噬细胞、NK细胞、γδT细胞)的识别配体及识别规律。 (2)自身抗原和肿瘤抗原的免疫识别、应答与调节:全局性、系统性阐明生理及病理条件下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对自身抗原、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免疫识别与效应机制,诱导部位和病理部位免疫应答与效应的差异,上述过程中重要的调控。 (3)免疫记忆的形成与维持:深入阐明T细胞、B细胞特异性免疫记忆机制;探索固有免疫细胞的“记忆”机制。 (4)免疫系统的表观遗传调控:拓展DNA/组蛋白化学修饰、非编码RNA和其他表观遗传调控介质对免疫基因转录表达、免疫细胞分化、增殖、效应的调控机制。 (5)高通量数据归纳的疾病相关化学表观修饰规律及干预策略。 3 区域免疫学与黏膜免疫学 近年已确定肝脏、肠道、脂肪、脑等为区域免疫器官,其免疫细胞亚群、表达谱系及功能不同于传统淋巴器官而显现“局部”特征,同时上述器官也是重要疾病高发器官,其局部免疫状态与应答特征与传统的全身免疫显示了显著不同和相互影响的特征。在肠道和皮肤,免疫-益生菌群-代谢三者呈交叉联系、协同作用,三者的平衡紊乱显著影响疾病病理发生。 优先资助的学科领域如下。 (1)区域免疫器官及组织的基本组成与生理功能:系统描绘肝脏、肠道、皮肤、肺脏、脑、胎盘等区域免疫器官的基本免疫特征与免疫细胞亚群性状与功能。 (2)微生态黏膜免疫:深入研究肠道和皮肤微生态与黏膜免疫的互为调节机制,探索黏膜免疫对于全身免疫及免疫保护的影响及在重要器官疾病中的作用。 4 免疫系统的代谢规律与分子调控 优先资助的学科领域如下。 (1)免疫系统与炎症反应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在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环境系统阐明触发、激活、放大免疫炎症的PAMPs和危险信号,阐明炎症信号维持与反馈的分子机制,阐明免疫炎症与疾病发生发展、抗感染及抗肿瘤免疫结局的相关关系与调节。探索关键调控分子作为炎症靶向治疗分子的策略。 (2)免疫系统与机体代谢的相互作用机制:深入探索宿主能量、糖、脂、血流与压力代谢对于免疫细胞功能的调控;阐明免疫细胞自身代谢的关键调控信号通路及对功能的影响;探索治疗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神经退行性病变等代谢疾病的免疫治疗分子靶点与策略。 5 肿瘤免疫 免疫系统监视肿瘤发生发展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之一。而肿瘤特异性抗原(TSA)及其识别与免疫应答机制、肿瘤免疫抑制(如MDSCs)的时空特性及调控、肿瘤干细胞维持机制等仍不明确。已上市的2个肿瘤疫苗和近期的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免疫治疗实现了肿瘤免疫治疗的重大突破。 优先资助的学科领域如下。 (1)免疫系统对TSA的识别机制及肿瘤免疫生物标志物的鉴定:急需发掘肿瘤特异性抗原及肿瘤发展阶段免疫标志物,在肿瘤特异诊断和免疫治疗实现突破。 (2)肿瘤微环境免疫格局及放化疗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深入研究肿瘤微环境内免疫细胞分群格局、表型与功能、迁移规律,肿瘤外循环免疫细胞与肿瘤内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放化疗程序对于全身和区域免疫系统的长期影响、对不同免疫细胞亚群的优势调控特征规律,以此设计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 6 移植免疫 我国器官移植的高需求与成功移植器官的有效性等问题始终未能有效解决。在移植器官方面,除角膜、肝脏和肾脏移植的5年存活率突破70%,其余重要器官在移植排斥机制及免疫防治仍存在较多问题。 优先资助的学科领域主要为细胞、组织与器官慢性移植排斥机制:a在人体组织研究器官移植后长期过程的细胞、组织与器官的慢性移植排斥机制;b明确T细胞和抗体的作用与相互调节;c移植物的长期维持机制。 7 转化免疫学 免疫学的战略意义之一即免疫学在医学防治应用的重大作用及潜力,目前治疗用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受到广泛重视,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的研发也初现曙光。人类重大传染病预防疫苗的研制与更新始终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免疫转化研究任务。 优先资助的学科领域如下。 (1)免疫拟人化及疾病动物模型:推动和完善关于慢性乙肝、艾滋病、自身免疫病等转基因小鼠模型、拟人化小鼠乃至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建立。 (2)免疫调节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作用机制:在多种新型小分子筛选平台体系,针对调控免疫细胞发育及功能的关键转录因子或信号分子,高通量筛选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并行改构和增效,作为新型免疫制剂候选。 (3)新型疫苗设计策略、新型纳米递送体系与佐剂研究:针对艾滋病、结核、慢性乙肝、禽流感、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乳腺癌及肺癌、Ⅰ性超敏疾病、高血压血脂代谢疾病,优化抗原,利用新型载体与佐剂,设计新型疫苗及免疫策略。 8 模式生物与低等生物的系统免疫学 模式生物对于研究生命体免疫应答的基本规律、免疫系统发育与调控机制非常重要。同时,深入研究植物体系的免疫系统与应答规律、低等动物及畜牧动物的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应鼓励重要模式生物(线虫等)及发展新型模式生物、并以模式植物和低等动物为研究体系,针对重要科学问题,展开原创性、系统性研究,实现免疫学理论体系的创新。 优先资助的学科领域为模式生物与低等动植物的系统免疫学:研究模式生物、低等动物与植物的免疫系统组成、免疫细胞基本性状、免疫应答基本规律。 9 糖免疫学 多糖作为特殊化学结构广泛参与各种生物生命活动和生理过程。病原体、肿瘤细胞的高丰度糖修饰与感染、侵袭转移相关;对于多糖的免疫识别及固有免疫炎症及调节功能被逐渐认识;发现糖抗体在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优先资助的学科领域:a多糖的免疫识别与应答机制;b解析病原及肿瘤抗原的多糖修饰的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c探索免疫疾病进程的多糖分子标志物。 二、免疫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优先领域 免疫细胞分子的相互作用,不仅是免疫行为,也是分子间化学物理作用的结果,阐明免疫细胞分子相互作用的化学与物理学基本特性,有助于深入理解免疫特异作用的本质;并据此设计亲和力增强或构效增强的免疫活性分子,是免疫学科实现转化的重要前提。免疫学研究除了重要的自身的科学问题,在大规模免疫组学数据的处理、归纳、分析及挖掘方面需要与数学及信息学科的紧密合作,开发适合于免疫学数据分析与算法的软件与模建工具。同时,在当前集成和大规模研究的形势下,我国应重点解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实时集成分析的免疫学大型研究装置,实现对于免疫现象的全局和单细胞层面解析。 1 结构免疫学与生物力免疫学 在物质的基本结构与物质反应的化学物理本质层面,免疫都与化学、物理学发生密不可分的联系。免疫分子特异结合的本质是化学结构的空间嵌合,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具有典型的亲和与解离曲线;近期发现微重力与内外环境的应力变化对免疫组织与细胞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重点支持方向为: 外界应力与化学构象对免疫应答的调节:阐明外界应力变化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激活、信号通路与效应;深入阐明高效中和抗体产生的表位结构学;免疫调节活性小分子的构效关系与改构。 2 免疫学组学与信息学研究 大样本和组学检测技术已提供了免疫学研究的大数据,为抗原表位预测、免疫细胞信号转导网络图谱、免疫标志物模建与预测、多组学层面系统研究免疫分子功能提供了平台。然而多层次数据的复杂性与各区域免疫器官组学的差异性,需要生物信息统计与归纳体系对繁复免疫数据的正确解析,使免疫学研究转换为科学系统的、可预测数字化分析研究。我国严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分析仪器与软件,将成为免疫组学研究面临的最突出矛盾。 重点支持方向为免疫组学和信息学在重大人类疾病诊断预后的应用:利用高通量工具与技术平台,对我国重大免疫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人体标本进行大规模免疫组学数据的采集与归纳,发展基于免疫细胞生理与病理参数(表观遗传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的免疫组学,重点支持肺结核、慢性乙肝和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疗效评估。 3 免疫学研究大型仪器设备 随大规模组学研究的开展和单细胞免疫研究的新兴,应充分联合我国生命科学学科、化学、物理学、光学、信息学等学科优势,集中攻坚,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高通量、实时、可视化、组学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为一体的免疫学集成研究的大型仪器。 重点支持方向为可视化免疫学与免疫大型装置:可视化免疫仪器与制剂、研发具有特殊免疫学应用的大型三维成像仪器及在体荧光成像仪器。 【往期相关推送】 “ 十三五”学科发展战略报告:动物学优先资助领域及重点交叉研究领域 “十三五”学科发展战略报告:心理学优先资助领域及重点交叉研究领域 “十三五”学科发展战略报告:植物学优先资助领域及重点交叉研究领域 “十三五”学科发展战略报告:生命科学优先资助领域 本文摘编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 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三五”学科发展战略报告·生命科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内容略有删节。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3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施普林格撤稿 中国科协:出版集团也有责任
ericmapes 2017-4-22 12:18
施普林格撤稿中国科协:出版集团也有责任 来源: 科协改革进行时 发布时间:2017/4/2210:11:45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4/374218.shtm 近日,施普林格出版社一口气撤掉《肿瘤生物学》杂志2012-2016年发表的107篇论文,全都来自中国。(包括复旦、浙大、中南、上海交大等等) 作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中国科协高度重视此次事件,有关党组领导第一时间会见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一行,就撤稿事件进行坦诚深入交流。 中国科协认为,论文因虚假同行评审问题被撤,应该以适当方式让公众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体的责任。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确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发生后,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对此承担责任。 中国科协希望,出版集团能够尽快完善内控机制,加强对期刊的管理,把问题论文处理在发表之前,而不是发表之后一撤了之,同时高度警惕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与“第三方”机构有勾结的“掠夺性期刊”。中国科协愿意加强与施普林格在出版诚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科技期刊出版诚信。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5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学家与Cell Press”系列活动(第一场)
ericmapes 2017-4-15 16:41
“中国科学家与CellPress”系列活动(第一场) 发布时间:2017-04-0710:46:17 ——细胞出版社2016中国年度论文、年度机构颁奖典礼暨前沿论坛通知 http://meeting.sciencenet.cn/index.php?s=/Category/reading_displayrid=9409 月8日,在北京,中国科学报社与美国细胞出版社将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举办细胞出版社2016中国年度论文、年度机构颁奖典礼并邀请生物医学领域知名专家来京开展学术报告。 特邀报告人: 曹雪涛: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 高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范祖森: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许执恒: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杨茂君: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活动时间: 5月8日(周一)上午9:00~12:00 活动地点: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6号楼10层报告厅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报社 美国细胞出版社 联合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如确定参会,请将该参会回执单发送至 wbni@stimes.cn 进行会议免费报名。 请于4月26日前发送回执单。欢迎各位踊跃报名! 参会回执单 姓名 单位 联系电话 邮箱 是否参加本次 论坛 本届论坛,中国科学报社与美国细胞出版社将为参会者提供超值服务——注册报名并参加论坛签到者,将获得BestofCell2016和CellSpecialIssueonCancer电子版的权限 。 活动简介: 5月8日,中国科学报社与美国细胞出版社共同举办“中国科学家与CellPress”系列活动。这是继中国科学报社与美国细胞出版社合作出版2014和2015、2016年度“中国科学家与CellPress”特刊(“ChineseScientistsandCellPress”),以及去年举办第一届“中国科学家与CellPress”系列活动后的又一次国际合作活动。 在此,中国科学报社、美国细胞出版社、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特向您发出诚挚的邀请! 5月8日(周一)上午9:00~12:00,让我们相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6号楼10层报告厅,共同见证细胞出版社2016中国年度论文、年度机构的诞生,并通过“中国科学家与CellPress”的国际分享平台,与其他科学家一同探讨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进展与学术动态。 联系我们: 《科学新闻》编辑部 中国科学院主管 中国科学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一条乙3号100190 Tel:010-62580719/0825/0826/0745Email: wbni@stimes.cn 相关阅读: 2016中国科学家与“CellPress” 新闻专题-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news/sub2.aspx?id=2684 2017“中国科学家与CellPress”系列活动预告 http://meeting.sciencenet.cn/index.php?m=Categorya=reading_displayrid=9274 会议时间 2017-05-08至2017-05-08 会议地点 北京 声明: 1.科学网会议频道仅负责发布会议信息,如需参会、汇款、获取邀请函或会议日程,请与主办单位联系 2.部分会议信息来自互联网,由于网络的不确定性,科学网对所发布的信息不承担真实性的鉴别工作,请谨慎选择汇款参会,若您发现信息有误,请联系010-62580811纠错 3.更多服务信息请 点击这里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3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知识前沿图谱与实践研讨会
terahertz 2016-9-15 20:44
2016 年 9 月 10 日 ,本人应邀参加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科学知识前沿图谱与实践研讨会”。美国 德雷塞尔大学终身教授陈超美教授举行CiteSpace5.0新版全球首发仪式,之后的大会主题发言有中国医科大学崔雷教授的“书目信息的共现分析:七个关键问题”、大连理工大学胡志刚博士的“基于全文引文分析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李杰博士的“CiteSpace在中文期刊文献的应用现状”、安徽财经大学魏瑞斌博士的“机构知识图谱的研究与实践”、本人的“专利计量与专利地图”,大会主题发言由大连理工大学王贤文博士和李杰博士主持。下午有6位代表发言。第2天主要介绍科学知识前沿图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功能及操作实践。
个人分类: 经典收藏|31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吉林大学出版社再创佳绩!!
jldxwsj2000 2016-9-5 20:33
于吉红(女)院士研究团队突破性成果在SCience上发表 (一)吉大出版社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首届优秀图书奖 2016年在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首届优秀图书奖评审中,吉林大学出版社共有3种图书获奖,1人荣获出版人物奖。其中,黄凤新担任编辑工作的《中国地方史纲》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学术著作奖二等奖,《田野考古学》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教材奖二等奖;李国宏担任编辑工作的《世界上古史》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教材奖二等奖。    刘子贵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首届高校出版人物奖 (二)吉林大学出版社荣获“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 2016年 8月26日 ,在第2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行了第五届“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颁奖典礼,大会发布了《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研究报告》并公布了中国出版社海外馆藏影响力排名。吉林大学出版社再次荣获“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 上述报告数据是对国内近600家出版社2015年1月至12月全年出版的中文图书进入世界图书馆藏系统的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并组织权威单位认证排名。该数据涵盖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的7万多家图书馆,囊括470多种语言,在业界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信息来源 《吉林大学出版》社】 天鹅落户吉林大学清湖湖畔
40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评论》刊物:你也太不专业啦!
wyuehua2004 2016-8-1 11:29
今天读到一篇文章《大学音乐教育与教学的创新性研究---评《音乐教学法》》,因跟我的研究领域高度重合,所以格外想学习一下,打开一看,失望至极。请看原文截图如下: 且不论作者评论该书的创新对不对,我从头到尾没查到作者要评论的书是谁写的?什么出版社?什么时间出版的?我就不明白,这样的书评文章也能发表,这到底是作者不专业还是《教育评论》的刊物不专业啊?!现在为评职称发文章找个关系发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教育评论》这样专业刊物,还是核心刊物,能这么干吗?我的老天爷诶!咱们能不能不这么干啊? 附教育评论刊物介绍
个人分类: 评论|70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音乐奇“文”!
wyuehua2004 2016-7-18 09:51
泰国动物学家纳瑞特写了一本奇书《乌鸦会话词典》。该著作把乌鸦的叫声分为:寒暄、闲谈、嘲笑、谩骂、抱怨、警告等等门类。据说,你只要查看这本书就能听懂乌鸦的叫声是什么意思。太神奇啦!据说为了写这本书,纳瑞特曾每天苦苦守在动物园的乌鸦笼边,苦心观察与记录乌鸦的声音,然后又花费两年半的时间创作出这部奇书的。为这“乌鸦嘴”值得嘛?! 乌鸦在中国是不祥的符号,我经常批评别人的文章,也常被理解为“乌鸦嘴”。不过,具有“乌鸦嘴”的人大有人在。今天介绍一位音乐界的奇人。 为了使我的批评更有学理,我读了几本批评学的书,其中有一本叫《音乐批评导论》,作者是南京艺术学院冯效刚教授,该书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于2002年。在该书的序言中,南京艺术学院博导居其宏教授是这样评价的:“ 我国音乐批评......元理论......尚处于初级阶段......冯效刚......敢于打破禁忌,解放思想......终于使我国音乐界长期没有研究音乐批评专著问世的空白得以填补......对音乐批评元理论的诸多范畴做了较为系统、较为全面的尝试性梳理,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和结论,并且......画出一个基本轮廓......作者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上有较扎实的基本功......这本专著是我国音乐界第一本......属于开创性研究......” 这个评价除了居教授运用的“元理论”概念即是关于研究的对象、目的、任务、性质、功能、标准、过程、方法等范畴(我认为居教授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本身我不赞同外,评价还是很客观的。这是积极一面的评价。这也不足为奇,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居教授对该书缺点的评价。 他说: 该书“一、在篇章结构上存在着逻辑关系混乱、结构层次不清的情况----看上去好像只是一个结构问题,实际上,这也反映出作者对音乐批评这一学科所包容的范畴框架及其逻辑关系研究得还不够渗透,心中缺乏对全局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把握力和整合功夫。 ” 二、批评作者对音乐思潮理论只是“泛泛而谈”。三、批评作者举例不典型。 我的阅读量应该是可以的,对书做出负面评价的文论是有的,有的甚至还很激烈。但一般都不在被评论的书中出现。至少我从未见到序言是这样批评作者的,我也从未见到作者这样照登不误的作风!各位朋友,您见过吗?如见过请帮忙提供信息,我们学习学习!谢谢!
个人分类: 评论|6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書籍] 【古典仙侠】【诛仙】【作者:萧鼎】
lcj2212916 2016-7-9 00:02
《诛仙》是由毕业于 福建工程学院 的当代作家 萧鼎 写作的长篇武侠(古典仙侠)小说,全书共八册,被 新浪网 誉为“后金庸武侠圣经”。书中反复探究的一个问题是“何为正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小说的主题思想。 《诛仙》最早连载于 幻剑书盟 ,在台湾由小说频道出版,在大陆由 朝华出版社 出版,第7册开始转由 花山文艺出版社 出版。2007年4月,小说被改编为同名网游;2009年9月,出版《诛仙》修订版,书后增加了附录和排行榜;2012年4月,作者发布《诛仙二》续写诛仙故事,同年6月出版。 修道 入山修行 故事是从一个叫做张小凡的普通少年开始的。机缘巧合,一位天音寺名为普智的高僧在临终前传授给他天音寺不外传的真法——大梵般若,希望能在张小凡身上圆自己佛道双修、参透生死的梦。 后草庙村遭到血腥屠杀,全村除了张小凡和林惊羽两个小孩,和一个叫王二叔的樵夫外,无一幸免。青云山上的青云门见此惨案,不忍,于是收留了他们。林惊羽天资聪慧,被“龙首峰”首座苍松道人收为徒。而张小凡为人木讷,资质一般,无人喜爱,在推让中,“大竹峰”首座田不易收其为徒。 入青云后,林惊羽惊才绝艳,修为神速,很快得苍松真传,并得赐“斩龙剑”。而张小凡因为佛道双修,导致修真进度甚为缓慢,师父和师兄们早已对他失去了希望,安排他在伙房做饭,不料却有一手好厨艺值得称赞。田灵儿,田不易之女,是张小凡要好的师姐,日久生情,张小凡一直在心底里暗恋田灵儿。可是,田灵儿没有看上资质愚钝的他,只是把他当作弟弟来爱护,心中所倾慕的是龙首峰才貌双全的师兄齐昊。 七脉会武 在一次砍伐竹子的过程中,张小凡和田灵儿为了追逐一只三眼灵猴,而入青云山深处,无意间,张小凡以自己的精血将两个至邪之物噬血珠和摄魂炼成一个法宝,张小凡不知,只将其用来烧火,于是称之为烧火棍。 在之后青云门一甲子一次的七脉会武中,张小凡以其出奇的运气和烧火棍的邪气,竟然进入了前4名,达到了大竹峰历史以来少有的好成绩。在这次比武中,他不但与童年好友林惊羽重逢,还因小灰之故结识了风回峰首座独子曾书书。之后在四进二的比试中,张小凡遭遇了资质奇佳白衣翩跹的小竹峰弟子陆雪琪。双方势均力敌,张小凡在决定胜负的一击中本有胜算,但陆雪琪的无助眼神让张小凡想起了昨晚为情所困的师姐田灵儿,心中一片怅然,失去了求胜的斗志,一心软反被陆雪琪以神剑御雷真诀引来的天雷击成重伤。而陆雪琪则被其最后舍生忘死的眼神触动心弦。 下山 空桑山历练 比武大会后,青云门为了磨练弟子,派获胜的前四名,即齐昊、陆雪琪、曾书书、张小凡到空桑山万蝠古窟中查探魔教异动。在青云山下的山海苑停留时,张小凡偶遇活泼灵动的绿衣少女碧瑶,但此时小凡并不知情碧瑶的真实身份是魔教鬼王宗宗主独女。在一番斗嘴后,碧瑶得知了张小凡的姓名。之后青云门四人的探查过程艰险异常,张小凡因拼死保护陆雪琪而身受重伤,陆雪琪被张小凡舍生忘死的行为所感动,在临坠入死灵渊时,陆雪琪没有去求生,反而为了救张小凡,一同坠入深渊。 在坠入死灵渊后,张小凡和陆雪琪侥幸没死,在死灵渊下生死相依,陆雪琪对张小凡暗生情愫。之后在五海中最神秘的无情海边,二人重逢碧瑶,张小凡此时才得知碧瑶身份竟是魔教中人。正当张小凡、陆雪琪与碧瑶等魔教之人对抗时,惊醒上古妖兽黑水玄蛇并在其猛烈的攻击下失散。............ 下载地址:(关注微信“时尚军事”,回复“诛仙”在线看) http://www.yimuhe.com/file-3099569.html
157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1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