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新英格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激素类避孕药增加血栓性卒中和心肌梗死风险
xuxiaxx 2012-7-3 19:59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6 月 14 日发表的一项大型丹麦队列研究显示,使用含有少量或极少量雌二醇的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生血栓性卒中和心肌梗死 (MI) 的相对风险是不使用者的 1~2 倍,不过绝对风险仍然非常低 (N. Engl. J. Med. 2012;366:2257-66) 。 在这项研究中,哥本哈根大学的 jvind Lidegaard 博士及其同事在 1,626,158 名 15~49 岁 (1995 年时 ) 丹麦女性中探讨了新型激素类避孕药与血栓性卒中和 MI 之间的关系。在截至 2009 年的 15 年随访期间,观察到 3,311 起初次血栓性卒中和 1,725 起初次 MI 。卒中和 MI 的病死率分别为 1.0% 和 10.8% 。 使用低剂量口服避孕药 (30~40 mcg 雌二醇 ) 女性的动脉血栓形成风险是不使用者的 1.3~2.3 倍,使用极低剂量口服避孕药 (20 mcg 雌二醇 ) 女性的风险是不使用者的 0.9~1.7 倍。根据口服避孕药所含的不同类型孕激素进行分析,得出的风险结果无明显改变。 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血栓形成风险的增加更加明显。在基线年龄 45~49 岁的最大年龄组中观察到的血栓性卒中风险和 MI 风险分别是最年轻组 (15~19 岁 ) 的 20 倍和 100 倍。 该研究还对其他激素类避孕产品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仅含有孕激素的避孕产品 ( 如释放左炔诺孕酮的宫内节育器和皮下埋植剂 ) 并不显著增加血栓性卒中和 MI 风险。 相比之下,避孕贴剂使用者的相对血栓性卒中风险是未使用者的 3.15 倍,阴道环使用者的该风险是未使用者的 2.49 倍。由于避孕贴剂亚组和阴道环亚组的 MI 数量过少,因此无法可靠估计 MI 风险。 研究者估计, 10,000 例女性使用 20 mg 去氧孕烯炔雌醇 1 年,将发生 2 例动脉血栓形成, 6.8 例静脉血栓形成。尽管在年轻女性中,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是动脉血栓形成的 3~4 倍,但出现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的死亡率更高,而且即使存活,预后通常也较差。因此,在开具激素类避孕药时,应考虑这些风险。 在随刊述评中,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医学信息部的 Diana B. Petitti 博士指出,尽管该研究显示激素类避孕药可增加卒中风险,但这种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有充分证据表明其足够安全 ( N. Engl. J. Med. 2012;366:2316-7 ) 。 该研究获丹麦心脏协会支持。研究者与拜耳等多家公司存在联系。 Petitti 博士声明无经济利益冲突。 来源: http://portal.elseviermed.cn/107/9465/
17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论“科学不是写文章 ”
热度 1 weiwu207 2012-6-24 07:48
上面一个论题“科学不是写文章”,没有论述清楚,读者误解成“科学不用写文章”。科学成果当然要从文章中传播,体现出来。我的意思是:现在很多地方用文章衡量一切,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科学是一个数据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辛苦劳动过程。有一些人,借来数据,用统计学分析一下就写文章,发到《柳叶刀》或《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素不知,他们什么调查都没做,科研是卫生局和疾病控制中心做的,公务员不需要文章。有的医生一天到晚写文章,不看病,结果评上硕导、博导,而一些看病的医生,技术精湛,什么都评不上。总之,不能走两个极端,不能搞大跃进,否则,就会浮躁,产生大量垃圾文章,蒙蔽全球科学家的眼睛,也降低国家的威信。要写文章,写实实在在的文章,不在乎点数高低。反对不做科研,却写出了研究文章。数据在原始实验记录本上没有体现的就是借用或造假。
203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关于“IPASS”
taodan2003 2012-6-14 20:30
中国有谚云,不怕生错命,就怕起错名。近年来不少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也喜欢绞尽脑汁,起个好名,图个好彩。话说这“易瑞沙泛亚洲研究”也是如此,其英文名为“ Iressa Pan-Asia Study ”,毫无色彩可言。有好事者取其几个字母,起了个 IPASS 之名,果其然,朗朗上口,顺风顺水,最终荣登这最高学术殿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之列,穷尽一时之风头。细推敲,这 IPASS ,实际就是“ OK ,易瑞沙, PASS ”,好名字已经预示着好结局了。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2004 年底,对跨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的抗肿瘤药主打产品易瑞沙而言,可用愁云惨雾来形容。一项易瑞沙和安慰剂头对头比较的临床研究( ISEL 研究),居然让易瑞沙背了个比安慰剂好不了多少的恶名。这美国 FDA 祭出急急如律令,限令易瑞沙在美国只能用于服药有效的肺癌患者,实际上这是对易瑞沙判了个死刑缓期执行,完全断了易瑞沙用于新患者的机会。原本踌躇满志想在欧盟上市的计划,也顿成泡影。 这边厢西方黑云涌动,那边厢东方的几位肺癌教头却不以为然。这易瑞沙的Ⅰ、Ⅱ期临床试验,很大一部分就是日本牵头做的。在国际临床试验方面沉睡了多年的千年文明古国中国,也在 2001 年破天荒地开始了一项易瑞沙慈善供药计划,数年下来,积累了几百例的用药经验,提出了东方人种、女性、不吸烟、腺癌是易瑞沙优势人群的概念。难道冥冥之中有支神秘的手在左右?难道这药物疗效还真有人种之分?于是,香港、日本、中国大陆、台湾、泰国的几位医生策划于密室,扯起了“易瑞沙泛亚洲研究”这面大旗。诸位看官,这东瀛日本从来以发达国家自居,临床试验自成体系,几乎不和亚洲国家来往,这次联手东亚几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是第一次,这也是泛亚洲研究“泛”字的含义和点睛之笔。 IPASS 的试验设计有两大看点。一是根据临床因素来选择患者,入组病人必须是不吸烟的肺腺癌。事后看来,这种设计似乎没有神奇之处,但在 2005 年,却有喝头啖汤,敢为天下先的意义。因为对研发药物的厂商而言,人人都能用的药物和只有一部分人能用的药物其市场价值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 IPASS 是开了根据临床预测因素进行临床研究的先河。易瑞沙优势人群有 4 个因素,即东方人种、女性、不吸烟、腺癌。在亚洲的研究,入选的患者当然是东方人种,其他 3 个因素,究竟是全选还是部分选,那可就有讲究了。如果 3 个因素必备,能参加研究的病人就少了,如果只选一个,则可能优势人群不明显,结局难于预料。如果选两个,哪两个组合最好呢?中国的 EGFR 突变分析显示,男性肺癌的突变率还有 23.1%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更是提出性别不是决定易瑞沙疗效的主要因素。因此,选择非吸烟和腺癌作为入组条件是合理的。有人问,如果当时一步到位,基于 EGFR 基因突变来选择患者进入临床试验岂不更好?话可以这样说,但直至 2008 年初, EGFR 基因拷贝数和 EGFR 突变谁的临床意义大还一直争论不休。这西方国家利用其强势的科学话语权,死死咬定基因拷贝数既能预测疗效(有效率)又能预测生存,因此是金标准;而突变法只能预测疗效不能预测生存,因此不应列为标准方法。将争论激烈的东西作为临床试验的目的,那是聪明人的所为,但将其作为临床研究的基本条件,那可是兵家大忌,颇有捧虱上头爬的味道。同时,晚期肺癌患者难以获取足够量的肿瘤组织,至今仍是困惑着大家的难题。可以这样说,如果当时选择了基于 EGFR 突变来选择患者的话,有可能 IPASS 研究还没结束呢。用显而易见的临床因素来选择患者,实际上是用简单的方法筛选出更为可能获益的患者进入临床试验。无疑,这一策略是保证 IPASS 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第二看点是主要终点指标的选择。美国 FDA 可强势得很,它一直坚持的信条是,只有能改善总生存的抗肿瘤药才能获批上市。实际上, EGFR TKI 在临床应用之后,晚期肺癌的生存已大幅延长,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一线治疗措施失败了之后,其后续治疗的有效性会大大延长总生存期,这样,用总生存期作为评价肺腺癌一线方案的效果就有点贪天之功为己有的味道了。好在这几位举旗者对 FDA 的急急如律令记忆犹深,阿斯利康公司也不准备去美国做易瑞沙的注册登记,于是把 FDA 的禁令当耳边风,完全按密室中的策划出手 --- 选择无进展生存时间( PFS )作为主要终点指标。由此,这一试验没有设计 PFS 之后的交叉用药,因为能观察到 PFS 就已达到本试验的目的了。当然,按现在的眼光看, IPASS 的成功还是意犹未尽,给后来者留下了一个悬念:对 EGFR 突变的患者,是一线使用易瑞沙好呢还是等进展之后二线才用好?如果当初增加了交叉用药的设计,现在岂不皆大欢喜?后悔药不能吃,如果设计交叉用药,势必用总生存作为主要终点指标,那今天可就惨了,因为初步观察总生存没有差异。临床试验有个基本原则,一个试验解决一个问题, IPASS 再一次验证了这一金律名言。 尽管 IPASS 的总生存还在观察随访中,但它居然能以 PFS 的结果而登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确有点出乎意料。但是, IPASS 的 PFS 结果,确实改变了肺癌目前的治疗格局。君不见,自去年 ESMO 会议公布了 IPASS 的结果之后,几乎所有涉及肺癌的大大小小会议,都言必称 IPASS 。 IPASS 确实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临床试验,由此而名列著名杂志的封面头条,也是情理之中。今年的 ASCO 大会,又公布了 IPASS 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 ASCO 主席 Schilsky 由此而指出:“我们现在必须考虑,非小细胞肺癌至少有两种类型: EGFR 突变和 EGFR 野生型”。欧盟 EMEA 根据 IPASS 的结果,马上批准易瑞沙在欧洲市场可用于 EGFR 突变的晚期 NSCLC 各线患者。在这个崇尚实力的世界,谁握有原创性的证据,谁才有学术上的话语权。傲慢的西方人,终于对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亚洲刮目相看:发展中的亚洲,特别是新兴的中国,也能做出改变癌症治疗历史的临床研究! 转载至吴一龙教授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4003370100lsov.html
3908 次阅读|0 个评论
阿奇霉素研究进展与文献分析
xupeiyang 2012-5-18 11:12
美研究者称抗生素阿奇霉素将提高死亡风险 《新英格兰医药杂志》上的研究报告说, 病人 在服用阿奇霉素的头5天,死于心脏疾病的风险是没有服用该抗生素的人的2.5倍。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5/18/c_111981895.htm 研究论文引证分析结果: 引文报告 主题=(Azithromycin) 时间跨度=所有年份. 数据库=SCI-EXPANDED. 此报告中的引文均来源于Web of Science收录的文献。执行"被引参考文献检索",可查看Web of Science未收录文献的引文。 找到的结果数: 5439 被引频次总计: 86152 去除自引的被引频次总计: 58073 施引文献: 39295 去除自引的施引文献: 34764 每项平均引用次数: 15.84 h-index: 101 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CitationReport.do?product=WOSsearch_mode=CitationReportSID=R121EI8P61pbjP1lD49page=1cr_pqid=8viewType=summary 研究论文计量分析结果: 字段: 作者 记录 计数 %,共 5439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APPELBAUM PC 65 1.195 % JACOBS MR 55 1.011 % LIETMAN TM 44 0.809 % MABEY DCW 35 0.644 % AMSDEN GW 31 0.570 % BAILEY RL 31 0.570 % GAYNOR BD 31 0.570 % JONES RN 31 0.570 % TULKENS PM 31 0.570 % WEST SK 31 0.570 % MABEY D 30 0.552 % MUNOZ B 30 0.552 % VERLEDEN GM 30 0.552 % DUPONT LJ 28 0.515 % HAMMERSCHLAG MR 28 0.515 % VANAUDENAERDE BM 27 0.496 % NICOLAU DP 26 0.478 % YOUNG LS 26 0.478 % NIGHTINGALE CH 25 0.460 % SOLOMON AW 25 0.460 % VOS R 25 0.460 % FOULDS G 24 0.441 % BERMUDEZ LE 23 0.423 % VAN RAEMDONCK DE 23 0.423 % ZHOU ZX 23 0.423 % 字段: 国家/地区 记录 计数 %,共 5439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USA 2312 42.508 % ENGLAND 454 8.347 % FRANCE 286 5.258 % ITALY 242 4.449 % GERMANY 220 4.045 % CANADA 215 3.953 % JAPAN 205 3.769 % SPAIN 187 3.438 % CROATIA 150 2.758 % BELGIUM 139 2.556 % PEOPLES R CHINA 136 2.500 % AUSTRALIA 133 2.445 % INDIA 110 2.022 % NETHERLANDS 109 2.004 % TURKEY 96 1.765 % SWITZERLAND 91 1.673 % BRAZIL 64 1.177 % ISRAEL 63 1.158 % SWEDEN 62 1.140 % DENMARK 59 1.085 % AUSTRIA 55 1.011 % THAILAND 50 0.919 % GREECE 48 0.883 % FINLAND 46 0.846 % 字段: 基金资助机构 记录 计数 %,共 5439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6 0.478 %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24 0.441 % RESEARCH TO PREVENT BLINDNESS 21 0.386 % WELLCOME TRUST 18 0.331 % GLAXOSMITHKLINE 16 0.294 % NIH 15 0.276 % BODRI FOUNDATION 13 0.239 % BERNARD OSHER FOUNDATION 12 0.221 % HARPER INGLIS TRUST 12 0.221 % PFIZER 12 0.221 % SOUTH ASIA RESEARCH FUND 12 0.221 % INTERNATIONAL TRACHOMA INITIATIVE 11 0.202 % THAT MAN MAY SEE 11 0.202 % 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9 0.165 % 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 9 0.165 % NOVARTIS 9 0.165 % PFIZER INC 9 0.165 % RESEARCH FOUNDATION FLANDERS FWO 9 0.165 %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UK 6 0.110 % MINISTRY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SPORTS OF THE REPUBLIC OF CROATIA 6 0.110 % NATIONAL EYE INSTITUTE 6 0.110 %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6 0.110 %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DONG 6 0.110 % ROCHE 6 0.110 % SANOFI AVENTIS 6 0.110 % 字段: 机构 记录 计数 %,共 5439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PFIZER INC 168 3.089 % UNIV CALIF SAN FRANCISCO 109 2.004 % UNIV WASHINGTON 106 1.949 % JOHNS HOPKINS UNIV 97 1.783 % CTR DIS CONTROL PREVENT 93 1.710 %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 82 1.508 % UNIV ZAGREB 73 1.342 % UNIV TEXAS 70 1.287 % UNIV ALABAMA 60 1.103 % UNIV N CAROLINA 48 0.883 % LONDON SCH HYG TROP MED 47 0.864 % UNIV LONDON LONDON SCH HYG TROP MED 47 0.864 % EMORY UNIV 45 0.827 % CHILDRENS HOSP 44 0.809 % HARVARD UNIV 44 0.809 % PENN STATE UNIV 42 0.772 % UNIV MILAN 40 0.735 % UNIV CATHOLIQUE LOUVAIN 39 0.717 % BAYLOR COLL MED 38 0.699 % UNIV COLORADO 38 0.699 % TUFTS UNIV 36 0.662 % VET AFFAIRS MED CTR 36 0.662 % OHIO STATE UNIV 35 0.644 % HARTFORD HOSP 34 0.625 % UNIV TORONTO 34 0.625 % 字段: 出版年 记录 计数 %,共 5439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2011 397 7.299 % 2007 366 6.729 % 2005 350 6.435 % 2009 337 6.196 % 2010 326 5.994 % 2004 313 5.755 % 2003 303 5.571 % 2008 299 5.497 % 2006 297 5.461 % 2001 286 5.258 % 2000 266 4.891 % 2002 261 4.799 % 1999 246 4.523 % 1998 244 4.486 % 1996 209 3.843 % 1997 192 3.530 % 1995 172 3.162 % 1993 125 2.298 % 1994 125 2.298 % 2012 120 2.206 % 1992 75 1.379 % 1991 71 1.305 % 1990 36 0.662 % 1988 13 0.239 % 1989 8 0.147 % 字段: 来源出版物 记录 计数 %,共 5439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504 9.266 %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321 5.902 %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191 3.512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136 2.500 %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 109 2.004 % JOURNAL OF CHEMOTHERAPY 89 1.636 %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INFECTIOUS DISEASES 78 1.434 %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74 1.361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D AIDS 62 1.140 %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62 1.140 %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51 0.938 % DIAGNOSTIC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 50 0.919 % 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49 0.901 %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45 0.827 % LANCET 43 0.791 % 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 42 0.772 % CHEMOTHERAPY 42 0.772 %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42 0.772 % PHARMACOTHERAPY 40 0.735 %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9 0.717 % DRUGS 36 0.662 %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VISUAL SCIENCE 34 0.625 % JAM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34 0.625 % PATHOLOGIE BIOLOGIE 34 0.625 % PEDIATRIC PULMONOLOGY 33 0.607 % 字段: 学科类别 记录 计数 %,共 5439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PHARMACOLOGY PHARMACY 1833 33.701 % MICROBIOLOGY 1622 29.822 % INFECTIOUS DISEASES 1526 28.057 % IMMUNOLOGY 649 11.932 %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525 9.653 % PEDIATRICS 297 5.461 % RESPIRATORY SYSTEM 264 4.854 % CHEMISTRY 209 3.843 % CARDIOVASCULAR SYSTEM CARDIOLOGY 175 3.218 % ONCOLOGY 152 2.795 % OPHTHALMOLOGY 151 2.776 % PATHOLOGY 149 2.739 % VETERINARY SCIENCES 146 2.684 % PUBLIC 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HEALTH 144 2.648 % RESEARCH EXPERIMENTAL MEDICINE 126 2.317 % TROPICAL MEDICINE 126 2.317 % 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120 2.206 % DERMATOLOGY 109 2.004 %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107 1.967 % TRANSPLANTATION 94 1.728 % SURGERY 80 1.471 % DENTISTRY ORAL SURGERY MEDICINE 71 1.305 % OBSTETRICS GYNECOLOGY 71 1.305 % PARASITOLOGY 70 1.287 % TOXICOLOGY 66 1.213 %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40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今日科研动态 4月6日
xupeiyang 2012-4-6 08:25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 · 中山大学Cell子刊文章揭示DNA损伤修复新机制 (4-6) · 新英格兰医学:艾滋病疫苗研究新发现 (4-6) · Science医学周刊:首个癌症靶向性纳米药物 (4-6) · Hepatology:肝癌细胞侵袭机制 (4-6) · 美开发新药物可阻止前列腺癌细胞扩散 (4-6) · 抑郁症、疲劳是帕金森氏病治疗的一个路障 (4-6) · 食用类黄酮可保护男性抵御帕金森氏病 (4-6) · 丢失功能基因的微生物的需求可由其他微生物 (4-6) · 科学家给牙齿装芯片传感器 搜集口腔内细菌情 (4-6) · 雌性动物挑剔配偶有利生物多样性 (4-6) · 巴西试验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 (4-6) · Science:胚胎发育的表观遗传 (4-5) · 戈鹉平最新Nature解析脑癌形成新发现 (4-5) · 上海巴斯德所J. Virol获病毒感染基因调控新 (4-5) · Nature文章揭示癌症与染色体重排机制 (4-5)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5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今日科技动态 3月9日
xupeiyang 2012-3-9 09:21
· Nature头条:大猩猩的全基因组 (3-9) · Cell:转录后修饰新机制 (3-9) · 新英格兰医学:癌症难于治疗的根源 (3-9) · Lancet: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3-9) · 新基因测序仪器在张江问世 (3-9) · 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选 (3-9) · 为什么植物根茎向下生长,而非向上? (3-9) · 南极旅游者无意中带去了入侵物种 (3-9) · 全球专家学者齐聚深圳,畅谈基因组标准 (3-9) · 美科学家发明水凝胶受损后自愈技术 (3-9) · 新型Mesolens显微镜助力新药开发 (3-9) · 健康所发表非病毒基因输送体系研究综述文章 (3-9) · 更快,更廉价的蛋白成像技术 (3-8) · Nature:干细胞,令人着迷的潜力 (3-8) · Cell:外在,内在因素共同调控神经发展 (3-8)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3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英格兰杂志:太极可改善帕金森症状
zhouligang 2012-2-16 14:27
刚刚看了原文。太极真是很有用。 Table 1.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Participants at Baseline.* Characteristic Tai Chi (N = 65) Resistance (N = 65) Stretching (N = 65) Age — yr 68±9 69±8 69±9 Female sex — no. (%) 20 (30.8) 27 (41.5) 26 (40.0) Body-mass index† 28±5 27±5 27±5 Hoehn and Yahr stage — no. (%) 1–1.5 9 (13.8) 14 (21.5) 8 (12.3) 2–2.5 34 (52.3) 27 (41.5) 28 (43.1) ≥3 22 (33.8) 24 (36.9) 29 (44.6) Age at initial diagnosis — yr 61±12 65±9 65±11 Duration of disease — yr 8±9 8±9 6±5 Antiparkinsonian medications taken — no. Levodopa or carbidopa 43 50 50 Pramipexole or ropinirole 20 21 12 Other 10 16 20 Self-reported health status — no. (%) Poor or fair 35 (53.8) 31 (47.7) 28 (43.1) Good 23 (35.4) 28 (43.1) 29 (44.6) Very good or excellent 7 (10.8) 6 (9.2) 8 (12.3) Score for self-reported habitual physical activity‡ 123±67 107±54 116±62 Self-reported coexisting chronic conditions — no. (%)§ 0 12 (18.5) 9 (13.8) 12 (18.5) 1 24 (36.9) 17 (26.2) 16 (24.6) ≥2 29 (44.6) 39 (60.0) 37 (56.9) * Plus–minus values are means ±SD. The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for categorical variables, and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continuous variable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between-group differences in any baseline 周里钢
51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各国音乐学院总排名
byk0104 2012-1-22 19:50
网上看到一个各国音乐学院总排名的前50名名单,不知如何评出来的,也不知是否某人凭空杜撰的。仔细阅读后,觉得基本靠谱,转载列出,供参考: 1.科蒂斯音乐学院(美国) 2.茱莉亚音乐学院(美国) 3.罗彻斯特大学伊斯曼音乐学院(美国) 4.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美国) 5.汉诺威音乐学院(德国) 6.柏林艺术大学(德国) 7.曼哈顿音乐学院(美国) 8.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法国) 9.印地安那大学音乐学院(美国) 10.汉堡音乐学院(德国) 11.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英国) 12.维也纳音乐和戏剧艺术学院(奥地利) 13.多伦多音乐学院(加拿大) 14.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俄罗斯) 15.克里夫兰音乐学院(美国) 16.密歇根大学音乐学院(美国) 17.奥柏林大学音乐学院(美国) 18.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俄罗斯) 19.曼尼斯音乐学院(美国) 20.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迪音乐学院(美国) 21.科隆音乐学院 (德国) 22.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美国) 23.莱比锡音乐学院(德国) 24.里昂国立高等音乐学院(法国) 25.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美国) 26.中央音乐学院(中国) 27.东海岸音乐学院(英国) 28.米兰音乐学院(意大利) 29.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白俄罗斯) 30.杜埃音乐学院(法国) 31.布拉格音乐学院(捷克) 32.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音乐学院 (美国) 33.南加州大学音乐学院(美国) 34.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 (瑞士) 35.马赛音乐学院(法国) 36.亚历山德丽亚音乐学院(意大利) 37.挪威音乐学院(挪威) 38.格林卡音乐学院(俄罗斯) 39.伯明翰音乐学院(英国) 40.克利夫兰音乐学院(捷克) 41.国立斯图加特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 (德国) 42.巴里音乐学院(意大利) 43.贝桑松音乐学院(法国) 44.波士顿音乐学院(美国) 45.博洛尼亚音乐学院(意大利) 46.格涅新音乐学院(俄罗斯) 47.基辅音乐学院(乌克兰) 48.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比利时) 49.华沙音乐学院(波兰) 50.布拉格音乐学院(捷克)
个人分类: 国外纪行|33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科学》公布2011年十大科学进展
xuxiaxx 2011-12-26 10:49
美国《科学》杂志23日公布其评选的2011年十大科学进展,一项艾滋病研究被列为本年度最大突破。   这项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等机构进行的研究旨在评估只有一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伴侣中,感染者服用抗逆转录药物是否可以阻止病毒通过性渠道传播给另一方。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者感染初期其免疫系统相对健康的情况下,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可以将传染的风险降低96%。   这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终结了一个长期存在的争论,即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是否可以在治疗病人体内病毒的同时也降低病毒的传染力。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认为,这项新发现令人信服地表明,尽早利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病毒感染者对降低病毒传染力具有重要影响。   其他9项进展包括:日本“隼鸟”号探测小行星;揭开人类起源之谜;捕捉光合蛋白;太空中的原始气体;对肠道菌群的逐步了解;一种名为“RTS,S”的疫苗可以显著降低儿童患疟疾的风险;奇异的恒星系;专门设计的沸石;清除衰老细胞。 来源:健康报网
19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稿件几个问题,国内杂志主编更清楚
热度 1 xupeiyang 2011-11-25 14:21
国外杂志主编提出的几个问题,国内杂志主编更清楚。作者、读者、编者也很清楚,我们搞情报的也很清楚。只有谁不清楚呢? 论文投稿发表管理的好办法是有的。 如果你愿意,请出点好主意。 钟南山院士最近指出: 最近有一件事情很刺激我。他颇为沉痛地说,上个月他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说在去年年底,在包括《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在内的11家世界著名生物医药类杂志主编参加的会议上,当讨论到来自中国的论文时,他们说,在这些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中国作者越来越多,这是好事,但他们都发现了几个问题: 第一,这些来自中国作者的文章,很多存在伦理问题; 第二,存在造假问题,因为经过专家审核,有一些数据根本不可信; 第三,存在抄袭的问题; 第四,存在重投的问题,很多作者一稿多投。 他们互相提醒,今后来自中国的论文,要多加注意。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刺激。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中国科技界,浮躁的思想是相当要不得的。
个人分类: 学术不端|201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先有哈佛,后有美国
dongzg101 2011-10-27 00:07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 在哈佛,你能感受到思想自由的空气和独立思考的勇气   程巍   新英格兰的心灵   哈佛老校园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镇西端,查尔斯河从西边丘陵地带林深水美的水镇蜿蜒而来,在老校园南边约100米远的地方平静流过。   哈佛创立之初本是一所牧师学校。那是1636年,距清教徒在马萨诸塞海岸登陆才16年。在这个连总督都住在茅草屋的时代,清教徒们想到的头一件事,就是从公共收入中拿出一笔钱,建立一所学校。最初,这所学校只有一名教师,首批学生也只有12名,是附近几个小镇上的子弟。后来,一个名叫约翰·哈佛的年轻牧师在患肺炎去世时,将自己的一点积蓄捐给了哈佛。为感谢他,学校改以他的姓名作为校名。但现在耸立在哈佛老校园里的那尊哈佛铜像却并非哈佛本人,而是一个替身。很快,学校培养的第一批年轻牧师被派往各个教区。哈佛和各地的教堂使新英格兰获得了灵魂和意识。当日后哈佛的校史骄傲地写出“先有哈佛,后有美国”时,这不仅是指时间上的顺序,更是指哈佛在理念上形成美国的作用。毕竟,“美国”是18世纪下半叶通过独立革命才出现的国家共同体,而此前只有地理意义上的“美洲”。   1837年,34岁的爱默生以一个著名演讲家的身份回到了哈佛。多年前,他曾是这座古色古香的校园里的一个不太起眼的学生。这一次,他站在讲台上,向一大群因艺术而云集的听众发表了《美国学者》的演讲。也许没有谁比爱默生更深刻地影响了哈佛的校风,并在日后的岁月中渐渐沉淀为一种精神、一种传统。那是一种思想自由的空气,一种独立思考的勇气。你走进那古老的浅红色大门,就走进了这种空气中。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   执掌哈佛校长之职最长的艾略特校长,使哈佛从校董们和政治集团的权势下独立出来,从制度上保证了任何人无权干涉思想和表达的自由。这甚至决定了教学的方式。哈佛的教学主要采取讨论班的形式。尤其是研究生的课程,教师差不多只起了一个协调和提问的作用。   要是你走进哈佛的课堂,发现有的学生不好端端地坐在椅子上,而情愿躺在地毯上,头枕书包,舒舒服服地听课,一边喝着饮料,你千万别见怪,因为其他的学生,甚至教授本人,都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妥。这种自由和个性,正是哈佛传统所提倡和维护的。我并不是说这种传统提倡和维护一种叛逆精神,而是说它提倡和维护思想的自由表达和才能的全面发展。一个让所有学生按一个标准的动作坐着上课的学校,肯定也会让所有的学生按一种标准的方式进行“思考”。   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尔兰诗人希尼在英文系开设了一门诗歌课。诗人气息很浓的他讨厌在窗子紧闭的教室里给学生讲授诗歌,仿佛那样会窒息生命。于是他将课堂设在了草坪上,让学生们围成一圈,在跳跃的阳光、像水一样轻轻晃动的树阴、蒸发出泥土味的草坪、流动的空气和蹿来蹿去的松鼠间体会诗意。 老校园与新校区   坐在老校园最南端的怀德勒图书馆的大台阶上,整个老校园一览无余。怀德勒是一个富家子弟,在上世纪初与泰坦尼克号一同沉入大西洋。他的母亲为了纪念他,把整个家产和丰富的家庭藏书全捐给了哈佛。作为捐款人,怀德勒被永久地铭刻在门楣上,让一代代的哈佛学子想起他的不幸经历。   据说在上世纪60年代学生造反运动转入反智主义的疯狂时刻,哈佛的一些激进派大学生声言要烧掉这座宏伟的怀德勒图书馆,可是,在他们成群结队地呼拥到台阶下时,却看见了一个不曾预料到的场面:台阶上站着一长排白发苍苍的哈佛老教授,中间一位胸前抱着一块纸板,上面只写着一句话:“踩着我们的老骨头过去。”面对这一长排沉默而固执的祖父般的老人,学生们退却了,在   旁观者的奚落中仓皇四散。哈佛的老校园是按伊顿公学的样式建立的,还保持着当初的模样。不过,以老校园为中心,哈佛不停地蚕食着围墙外的剑桥镇,形成一个个没有围墙的学院,嵌在剑桥镇的地盘上。从老校园的南门出去,穿过热闹的哈佛广场,再沿肯尼迪街往南走,就到了肯尼迪政治学院。约翰·肯尼迪的政治生涯正是从这儿开始的。在这条从哈佛到白宫的仕途上,他并不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墙上悬挂着出身于哈佛的6位总统画像的政治学院,不少野心勃勃的哈佛学子正在这条路上夜以继日地往前奔走。   从老校园的西门出去,约5分钟,到达教育学院。与教育学院一墙之隔,是围着灰色围墙、安静的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古老的拉德克利夫最初并不属于哈佛,当哈佛只招收男生时,拉德克利夫为附近一带的大家闺秀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好使她们日后成为哈佛毕业生高雅的太太,甚至到现在,这一传统似乎并未失传,因为拉德克利夫依然只招女生,而这些戴眼镜的姑娘们不会放过任何一次与哈佛小伙子的联谊会。当你听到《爱情故事》凄婉的旋律时,你就会想到,上个世纪60年代的最后一个春天,哈佛法学院学生奥利弗从老校园北门外出发,穿过耸立着数座石雕像、架着几门独立战争时期黑色大炮的公共绿地,去拉德克利夫学院图书馆借书,第一次遇见了詹妮。如今,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的姑娘们比哈佛的小伙子更幸运,因为在毕业时,她们可以同时拿到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和哈佛大学的学位证书,而哈佛的小伙子不可能拿到拉德克利夫的证书。   两种权力   1986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暗示哈佛当时的校长德里·鲍克,希望哈佛授予他荣誉学位,鲍克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并宣布,他无意奉承“另一位President”(在英语中,“总统”和校长都是“president”)的虚荣。或许,这是哈佛的知识权力最后一次向外部的政治权力显示出拒绝合流的姿态,因为自那以后,哈佛被它日后的膨胀弄得有些走形,校园向围墙外延伸之后,融入了它一直保持距离的“社会”中,使它一直视为立校之本的独立批判精神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削弱。哈佛现在不仅成了一个有万亿美元资产的大企业(这使它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集团),而且成了白宫的智囊(维护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两种权力开始出现合流的趋势。并非偶然的是,现在的校长萨默斯先生曾经是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他上任的头一件引起轰动的事,就是把韦斯特这个非常出色的黑人学者给气跑了。▲   《爱情故事》的插曲几乎成了哈佛的校歌。   “约翰·哈佛”凝视着白雪覆盖的校园。   程巍摄
1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际科研动态与进展 8月11日
xupeiyang 2011-8-11 07:18
近日,在干细胞、大肠杆菌、海洋细菌、癌基因、人造病毒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许博主 · 《Cell》干细胞里程碑式成果:人造精子 (8-11) · 致命大肠杆菌研究成果登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8-11) · Cell杂志最受关注十篇文章(8月) (8-11) · 使用工程化的大肠杆菌可从葡萄糖产出苯乙烯 (8-11) · 俄罗斯发现冻土微生物可合成数种药用生物碱 (8-11) · 科学家揭示克隆植物外观差异之谜 (8-11) · 研究称黑猩猩会考虑“他人”需要 (8-11) · 奥研究证实女性体内存在前列腺 会患前列腺癌 (8-11) · 科学家发现卵巢癌致病基因 (8-11) · 美首次证实细菌丝网具有导电性 (8-11) · 线粒体与一种海洋细菌拥有共同祖先 (8-11) · 日研究人员发现人耳中存在软骨干细胞 (8-11) · 脉搏血氧检测能帮助新生儿心脏缺陷诊断 (8-11) · 华裔学者:人造病毒可给艾滋病病毒定位 (8-11) · 康毅滨:miR-200小RNA—肿瘤转移中的“两面派”分子 (8-10) · 华人科学家冯国平连发两篇Nature文章 (8-10) · 熊跃教授Cell子刊解析致病机制 (8-10) · 如何鉴别胎儿性别?JAMA提出有效无创方法 (8-10) · 定量测定DNA-蛋白相互作用的新技术 (8-10) · 实验证实幼儿比大人更易在车内中暑 (8-10) · 乙肝疫苗补种项目获数学模型支持 (8-10) · 研究发现:父母地缘差异大后代个子高 (8-10) · 科学家称吃葡萄能对抗早衰 (8-10) · 英研究说熊去氧胆酸可治心律不齐 (8-10) · 美研制出艾滋病快速验血装置 15分钟出结果 (8-10) · 移植记忆“果冻” 可植入体内的电子芯片 (8-10) · 科学家发现导致少数人没有指纹罕见现象的基因 (8-10) · Science获癌症研究新突破:新脑癌基因 (8-9) · Nature新闻:锌指核酸酶技术可生成不可预知的错误 (8-9) · 一种病原体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生物膜 (8-9) · 专家发现“木偶大师”基因 前列腺癌始作俑者 (8-9) · 美直接将人体皮肤细胞转化为神经元 (8-9) · 以开发出治疗慢性伤口药物 (8-9) · 科学家成功培养“人造精子” (8-9) · 癌症风险分析的创新技术 (8-9) · 荷兰研究证明“情人眼里出西施” (8-9) · 研究发现:父母地缘差异大后代个子高 (8-9) · 生命中的量子力学效应 量子生物学曙光初现 (8-9) · 一种蛋白质能抑制癌细胞扩散 (8-9) · 四款新型流式细胞仪选购比较 (8-8)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218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不应该是这样的
ecoliugy 2011-5-25 22:55
科学不应该是这样的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Bunyavirus in China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影响因子51.29) 转眼便六月,QQ、校内,到处充满了毕业的气息。 反思研究生三年, 对科学的爱和失望充斥着头脑。 三年的研究生,我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能够理解“仰视常识、俯视理论、重视假设”这十二个字的深远与厚重。对此,时而高兴,时而沮丧。高兴的是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不同,能理解科学最本质的东西;沮丧的是科学的本质和中国文化相差太远,周边的人均无法理解自己。科学在这片土地上,有点像小三,或者青楼女子,随着兴子,大家玩玩罢了。 诸多的不确定性,或者说人生的迷茫,我还是选择了先工作。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 谁先发现重要吗? 》,里面讲述了中国科研界的一件大事。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流行病毒,文章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Bunyavirus in Chi na ),而文章的作者之一,据说是主要的一线科学家之一Shou-Yin Zhang(张守印),他的名字后面却打了个星号,标示为:Deceased(已故)。 经过查询,才知原来张守印已 跳楼自杀 。 这篇文章讲的就是2009年湖北、河南地区所传言的蜱螨叮咬之后,传播怪病的故事。死者大多发高烧,血小板急剧减少。这种致死的病症被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 SFTS致死率高达30%,病因被风传为 蜱螨叮咬后,感染人粒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经过中国疾控中心调研发现 后不是 人粒细胞无形体 ,而是一种全新的传染病毒,新亚型布尼亚病毒。 新亚型布尼亚病毒形态解剖图 A. 细胞病变图B.萤光染色图C.背景染色图 D. 电镜扫描图 遗传系谱图 文章结果分为两部分,一是 新亚型布尼亚病毒 形态解剖图,二是分子系谱图。形态解剖是发现新物种现的经典手段,通过形态特征鉴定新的物种,而新的手段则依据物种的遗传信息,通过分析遗传结构(DNA或RNA)确定新的物种。两种方法都被科学界认可。 按说,这应该是中国科学界的荣耀。中国的科学界发现了在国内的致死传染性疾病的治病病毒。这是医学家、科学界的义务,但也足以给作者带来荣耀和名誉。但 张守印 之死给新发现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在张的悼词里这样写道: 2009年,张守印通过对湖北疫情的分析和研究,首次分离出“新型布尼亚病毒”,成为华人史上发现病毒的第一人,是中国乃至世界 病毒史上一次跨越性的飞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说,张守印研究组首先通过形态解剖,发现了新病毒。文章投到柳叶刀之后,另一位研究人员于学杰给编辑写信说他们是第一个发现新病毒的。由于归属不清,柳叶刀杂志将文章退了回来。 据说 ,直道卫生部部长出面才平息了此事,成果大家共享,于是有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文章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Bunyavirus in Chi na ,和两种方法鉴别新病毒的图表。 看了这个有些心酸的故事。第一反应是,科学不应该是这样的。 本来,研究本身就应该关注国家最需要,最迫切和最基础的问题,比如疾病、政治体制、环境、卫生、建筑、交通,经济、贫困等等,这些是中国科学家的责任。而现状是,不少地方有怪病了,没人在意;有问题了,也没有研究。更有甚者,SARS、甲流,这些本身又是科研上极好的资源,中国很多科学家都不给外人研究,自己蒙头搞。最后,于国家,于个人都没有意义。 更可怕的是,自己搞不出来,还不让别人搞,到最后苦了老百姓。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北宋哲学家张载的那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什么时候,我们的科学能有如此立意? 只期望别走得太远,太远。
78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然、科学、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细胞四种期刊的国际合作论文比较
xupeiyang 2011-5-16 10:15
各项评价指标分析数据见 http://www.scimagojr.com/compare.php?un=journalsj1=Naturej2=Sciencej3=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j4=Cellinj=13 四种期刊的国际合作论文数比较: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Nature 16.546 17.466 15.637 1.877 16.962 17.371 19.291 20.395 20.988 21.407 21.441 Science 11.665 5.488 0.770 2.357 16.521 17.406 20.789 21.534 21.213 22.009 23.436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6.193 9.839 20.901 18.328 19.839 20.922 27.477 14.619 15.066 14.341 14.931 Cell 29.661 20.000 20.430 22.865 24.185 25.553 27.430 22.464 24.865 21.348 26.250
个人分类: 科技评价|35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从NEJM公布阿瓦斯丁对比Lucentis效果比较,学习循证的辩证性
neurojun 2011-5-3 14:14
体会:言必称希腊,与一切从循证出发,都是本本主义的表现。 NEJM公布阿瓦斯丁对比Lucentis裁决书, 效果相仿,价格差40倍 阿瓦斯丁对比Lucentis裁决书已出来了,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临床论文显示效果相仿,价格差40倍. 结果明摆着, 全球眼科医生所做的努力没有白花, 期待FDA将给与阿瓦斯丁新的标记, 罗氏要是再想阻扰医生使用标签外用于AMD,将会成为徒劳. 我们国家的卫生管理部门应该有所行动, 让罗氏让步,允许医生使用阿瓦斯丁用于AMD患者, 即使罗氏不主动推销阿瓦斯丁这一用途, 政府也应该采购阿瓦斯丁, 用规范而专业的药品分装机构进行分装和分销,尤其要做好冷链管理, 确保质量和安全. 我们的医生尤其是院士院长们应该积极争取为病人的利益,获得阿瓦斯丁德新适应症, 不要因为药厂的利益而站错立场. 我们应该为上海第一医院眼药门事件,有澄清事实, 恢复舆论强加的不实指控. 对医生的利益和声誉要有保护. 我们的记者也应该更多了解实情,用更专业和客观的态度和立场去报到日常中发生的医疗事故和事件. 我们的药政管理部门, 应该学习美国FDA和NIH的严谨态度, 支持老药新用, 更经济实用地推广阿瓦斯丁德AMD用途. 最后希望罗氏不要再玩以前的游戏, 正视临床试验的结果, 不要为了商业利润而不顾市场和患者的利益. 详细报道, 请见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4月28日头篇报道及随刊发表的编辑部评论文章, CATT Results Released: Avastin and Lucentis Equivalent for AMD 29 04 2011 Well, it’s the big news today. The one-year results of the NIH sponsored CATT trial, comparing Avastin (bevacizumab) and Lucentis (ranibizumab) in a head-to-head comparis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MD were released early. The results at one year show equal efficacy in terms of visual acuity. Interestingly, the study also show that prn dosing results in equal visual acuities when compared to monthly dosing. Here are the key paragraphs from the NIH press release. The full article is available online at the NEJM site, if you have access to that site. “NEI launched CATT in 2008 to compare Lucentis and Avastin for treatment of wet AMD. The study has now reported results for 1,185 patients treated at 43 clinical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and treated with one of four regimens for a year. They received Lucentis monthly or PRN, or Avastin monthly or PRN. Enrollment criteria required that study participants had active disease. “Patients in the monthly dosing groups received an initial treatment and then had an injection every 28 days. Patients in the PRN groups received an initial treatment and were then examined every 28 days to determine medical need for additional treatment. PRN groups received subsequent treatment when there were signs of disease activity, such as fluid in the retina. Ophthalmologists involved in patient care did not know which study drug a patient was getting, to make sure that the data was not affected by how anyone felt about the treatment. “Change in visual acuity served as 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for CATT. Thus far, visual acuity improvement was virtually identical (within one letter difference on an eye chart) for either drug when given monthly. In addition,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ho had an important gain or loss in visual function. Also, when each drug was given on a PRN schedule, there also was no difference (within one letter) between drugs. PRN dosing required four to five fewer injections per year than monthly treatment. Visual gains were about two letters less with PRN than with monthly treatment but overall visual results were still excellent. “‘In addition to the primary finding of equivalence between Lucentis and Avastin for visual acuity, CATT also demonstrates that PRN dosing is a viable treatment option for either of these drugs,’ said Daniel F. Martin M.D., study chair for CATT and chairman of the Cole Eye Institute at the Cleveland Clinic. ‘Substantial visual acuity gains may be accomplished with a lower treatment burden.’ “Adverse events indicate development or worsening of a medical condition. They may or may not be caus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linical trial treatment, but they are always monitored and reported in any clinical trial. The median age of patients in CATT was over 80 years, and a high rate of hospitalizations might be anticipated as a result of chronic or acute medical conditions more common to older populations. “Serious adverse events (primarily hospitalizations) occurred at a 24 percent rate for patients receiving Avastin and a 19 percent rate for patients receiving Lucentis. These events were distributed across many different conditions, most of which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Avastin in cancer clinical trials where the drug was administered at 500 times the dose used for AMD. The number of deaths, heart attacks, and strokes were low and similar for both drugs during the study. CATT was not capable of determining whether there i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a particular adverse event and treatment. Differences in serious adverse event rates require further study. “Investigators in the CATT study will continue to follow patients through a second year of treatment. These additional data will provide information on longer-term effects of the drugs on vision and safety. Lucentis vs Avastin: Who will win the race? Notify me of follow-up comments via email. Subscribe to this site by email David Khorram, MD, Editor http://1.gravatar.com/avatar/917c493f63651ef7db1a6a40fdb2b60f?s=128d=identiconr=G David Khorram, MD is the co-founder of Marianas Eye Institute, and the medical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Advanced Diabetic Eye Care. A US-trained Board Certified ophthalmologist, he is listed in "Guide to Americaapos;s Top Ophthalmologists." Dr. Khorram is an investigator for the Diabetic Retinopathy Clinical Research Network (DRCR.net) and an international member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Retina Specialists. 阿瓦斯丁与Lucentis对比结果裁决 http://www.dxyer.cn/jinwsapa/2011/05/02/33_1565/
个人分类: 热点新闻|415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东西海岸游记之(一) 攻略
热度 2 bfax 2011-1-18 06:38
美国东西海岸游记之(一) 攻略
2011年元旦甫始,我们又一次自驾车出游。原版人马:还是我和Wenchao。但这一次开的是我的老爷车,居然也平安归来。因此准备把旅行观感和照片整理一下。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看来都很重要。其实,要做到前面一点谈何容易;但如果开车也算“行路”的话,则这次寒假的“疯狂”出游以后,我们已经达到了行万里路的要求:自驾车共行驶3284 英里,合5285 公里,也就是 10570 华里。 留学生都知道,假期如果不出行,则因为活动太少,反倒不如平素上课的时候。过了圣诞节我们就计划着出行,有两个目的地:南加州和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前者可以自驾车,后者只能坐飞机。最后干脆来个杂糅:先开到南加州,中途乘飞机参加东北部的旅游团,回到加州以后再开车回到科罗拉多。 具体行程计划如下(也可以见图示): 1. 从科罗拉多州沿着 I-70 公路一直向西开,穿过落基山脉进入犹他州境内,到头以后折向西南,直奔拉斯维加斯。在拉斯维加斯小住一宿之后继续向西南开奔大洛杉矶区域。 2. 洛杉矶,圣地亚哥,圣巴巴拉(Santa Barbara)游。 3. 从洛杉矶 LAX 机场飞往纽约市(约翰肯尼迪国际机场)。 4. 纽约,费城,华盛顿,尼亚加拉瀑布,波士顿游。 5. 从波士顿飞回洛杉矶。 6. 从洛杉矶出发沿着 I-10 公路开往亚利桑那州,游凤凰城(Phoenix)和图森(Tucson),然后在州内沿途住宿。 7. 继续沿着 I-10 向东行驶至新墨西哥州的德明(Deming),抄小路拐上 I-25 公路,然后向北一直开回科罗拉多州。 寒冷的冬季,冰雪路面是自驾车出游的最大障碍。在我们的地图上,丹佛和洛杉矶作为顶点构成了四边形。由于出行之前可以仔细考察天气(而两周以后的天气没人有把握),我们必须先走 I-70。因为 I-70 穿越落基山脉的那一段最为危险,要保证出行的日子沿途不下雪。根据天气,我们挑了一个最好的日子。返程的时候则走 10 号公路,先向东再向北,大部分时间行驶在温热的地区,更不会在冰冷的地区穿越落基山。新墨西哥州境内的 I-25 公路十分平坦,科罗拉多境内的一段则十分熟悉,这样即使下雪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个人分类: 游记|6324 次阅读|4 个评论
秋色斑斓
热度 2 xinyumri 2010-10-14 10:43
秋天的确是受造物主格外偏爱的一个季节,他把红的热烈 、 黄的 明媚、 绿的 青翠、 棕的质朴, 都 一齐 泼向了秋天的大地 。蓝天白云,山涧湖畔,纤尘不染的秋水倒影斑斓, 组合出一副副世界上最 璀璨精美 的画 卷 。 一年一度的哥伦比亚日,在新英格兰地区正是赏秋的好时机。没有互联网的年代里,地方台早晚的天气预报,热线查询电话,都会有不断更新的红叶攻略,告诉人们哪旮旯的红叶红得正当头,哪边的正在由青转黄。哥伦比亚日的那个长周末,整个波士顿大大小小租车行的车会被租赁一空,人们或呼朋唤友,或全家出动,纷纷进山看红叶。 我不见新英格兰的秋天已有十几年了,离开波士顿后,先后去了北卡和密苏里,那里无论是地貌还是植被,都和新英格兰截然不同,令我时常怀念新英格兰斑斓的秋天。 六年前把家搬到了伊利湖边的克利夫兰,这里地处阿巴拉契亚山脉之西,地形起伏错落,树木繁盛。到了秋天,眼瞅着每天上班穿过的那片林子一天一个样地变换着颜色,令人仿佛又置身于新英格兰的林间了。 今秋老爸老妈来乡下小住,带他们转了转小朋友们的学校,看了几处城里没有的景致,顺便摸了摸好久没碰的相机。
个人分类: 生活|4825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如何准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转)
lingfeng 2007-6-17 21:02
我也于今年在北医三院听了《柳叶刀》执行编辑关于在柳叶刀上发表论文的演讲,听后感觉收获很大,但一直没有时间整理成文。最主要的收获就是:实验设计一定要科学严谨,要有说服力。事实上,国内的许多论文之所以质量差,就在于实验设计有问题。中医的研究尤其如此。看了这篇文章,总结起来,就是一要重要,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二要新颖,三要科学。包括实验设计和统计两方面。我想任何一个临床科研者都很有必要学好流行病学,统计学和科研设计,另外,也要熟悉常见论文发表的错误,这样才能在自己的研究中避免。在没有达到这些要求之前,最好不要开始研究,浪费时间也浪费资源! 如何准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总编辑Jeffrey M. Drazen博士2005年4月7日在京演讲报告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中国医学论坛报》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都是重要的医学信息的来源。 对于我和我的同事,《中国医学论坛报》总编辑照日格图而言,我们的任务是发 现最优秀的临床研究方面的成果,并对他们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 我认为临床医师对医学期刊工作的了解是很重要的。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 了解我们的工作,我想举最近在我们刊物发表的4篇论文作为例子,来说明这个 问题。 论文对疾病的诊断或治疗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篇论文是2005年3月发表的,论文的题目是“在阿司匹林和纤维 蛋白溶解(溶纤)疗法的基础上加氯吡格雷治疗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 人”。这项临床试验纳入了3491例心电图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病人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安慰剂,一组接受氯吡格雷,75mg/d,同 时还接受纤溶药物和阿司匹林。病人接受治疗2~8天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 这项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是梗死相关动脉闭塞、心梗复发或死亡组成的复合终点。 治疗30天时对氯吡格雷组和安慰剂组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30天时,安慰剂组大约13%的病人达到复合终点,而氯吡 格雷组达到终点的病人数显著低于安慰剂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3(图1)。根据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部位、溶纤药物的类型等对病人进行 分层后,亚组分析也显示氯吡格雷治疗有益。 我们为什么刊登这篇论文?因为这篇论文说明了在一种常见疾病(急性心 肌梗死)中,氯吡格雷治疗可以使梗死相关动脉闭塞、心梗复发或死亡这些事件 发生的危险减少。 论文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第二篇论文是由香港中文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的题目是“氯 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加艾美拉唑相比,防止溃疡复发出血的效果”。研究的设计是 非劣效性,即所研究的治疗方法不劣于原有的各种疗法。研究者对因服用小剂量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胃镜筛查,如果 病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则接受相应的治疗,所有病人都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以促进溃疡愈合。治疗8周后再次进行胃镜检查,如果溃疡已经愈合,则可将病 人纳入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一组病人接受75 mg氯 吡格雷,一组接受80 mg阿司匹林加艾美拉唑20mg,每日2次。治疗持 续12个月,然后对两组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氯吡格雷组12个月期间溃疡复发出血的累积发生率为8. 6%,阿司匹林加艾美拉唑组为0.7%,P=0.001(图2)。 我们为什么刊登这篇论文?因为这篇论文说明,氯吡格雷用于不同的临床 情况,其效果可能不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需要进行急性溶纤治疗,短期使用 氯吡格雷,可以使冠状动脉闭塞、心梗复发或死亡这些事件发生的危险减少。但 如果把它用于长期预防心血管事件,则可能影响溃疡愈合。因此,临床医师在使 用药物的时候,应该权衡获益和风险。 论文阐明了疾病的生物学原理 第三篇论文与前两篇论文有明显不同,前两篇论文为阐明各自的问题都纳 入了数百、甚至数千例病人,而这篇论文只涉及一例病人。它的题目是“表皮生 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非小细胞肺癌对吉非替尼耐药”。 研究表明,EGFR对某些肿瘤的发生起一定作用。一些非小细胞肺癌病 人的EGFR发生delL747-S752位点缺失突变,使EGFR总是处 于被激活的状态。吉非替尼可以使被激活的EGFR处于非激活的状态,因而对 肿瘤有治疗作用。这是1例71岁的男性病人,他在2001年5月被诊断为非 小细胞肺癌,对其经支气管镜肿瘤活检标本进行分析,发现存在delL747 -S752位点缺失突变。病人接受卡铂、紫杉醇、吉西他滨治疗,2002年 3月发现治疗失败。化疗失败后立即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病情得到缓解。200 4年8月吉非替尼治疗也失败了,研究者怀疑病人的EGFR在原有突变以外又 发生了新的突变,所以进行了第2次活检。对活检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EGF R在原有突变以外确实发生了新的基因突变。对外显子20的扩增产物进行亚克 隆分析发现,这种新的突变是一个碱基对发生从胞嘧啶核苷(C)到胸腺嘧啶核 苷(T)的改变(图3)。这种突变使EGFR重新处于被激活状态。 作者为了进一步证实第二种突变导致病人对吉非替尼耐药,又进行了体外 试验。C到T碱基对改变,在蛋白水平就是EGFR酪氨酸激酶功能域790位 点的苏氨酸被蛋氨酸取代(T790M),研究者将构建的T790M突变片断 转染到COS-7细胞内,用不同浓度的吉非替尼(从0到2.0μM)处理转 染的细胞,然后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磷酸化EGF R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见图4。图4A显示发生T790M突变的EGFR对 吉非替尼耐药,图4B显示,另外一种EGFR抑制剂CL-387?785, 无论是对单纯的delL747-S752突变,还是对delL747-S7 52加T790M突变均有效。 我们为什么刊登这篇论文?这篇论文阐明了肺癌耐药的生物学原理。虽然 只有1例病人,但它为肺癌的新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文解决了临床上重大的有争议的问题 第4篇论文的题目是“在一项预防结直肠腺瘤的临床试验中,与塞来昔布 相关的心血管危险”。这项临床试验纳入了2035例结直肠腺瘤高危病人,病 人被随机分为3组,一组接受用安慰剂,一组接受200 mg塞来昔布,一组 接受400 mg塞来昔布。研究的目的是对200 mg塞来昔布、400mg 塞来昔布和安慰剂预防高危病人发生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 在万络预防腺瘤样息肉临床试验(APPROVe)中,接受罗非昔布的病人, 因心血管原因、心肌梗死或卒中所致死亡的发生率升高,以及默克公司主动将该 药从市场上撤出,促使这项有关塞来昔布类似临床试验的数据和安全性委员会, 决定组成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对这项试验的心血管安全性数据进行重新评估。结 果见图5。 纵坐标表示复合终点发生的概率,复合终点包括心血管原因所致死亡、急 性心肌梗死、卒中和心力衰竭。结果显示,每天接受400mg塞来昔布的病人 3.4%达到复合终点;每天接受200mg塞来昔布的病人2.3%达到复合 终点;安慰剂组只有1%的病人达到复合终点,P=0.01。作者的结论是: 使用塞来昔布与下列终点组成的复合终点发生危险升高相关:心血管原因所致死 亡、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和心力衰竭。这种危险升高与塞来昔布的使用剂量相关。 考虑到最近有人报道,COX-2抑制剂这类药物中的其他药物与心血管危害相 关,这些数据进一步证实,使用COX-2抑制剂可能使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 危险升高。 我们为什么刊登这篇论文?就是因为目前使用塞来昔布这种药物的病人很 多,很多国家的卫生管理部门都非常关注这个药物的安全性,因而它是一个非常 重要的问题。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严格的审稿流程 下面我要介绍一下我们怎样从大量的来稿当中选中要刊登的论文。200 4年我们共收到稿件12295篇,其中包括论著、读者来信、视点、医学影像、 文献综述、述评等。 首先,由我本人对所有投来的稿件进行审核。如果我认为一篇稿件不适合 在我们的杂志上刊登,就立即退给作者,建议改投其他杂志。这一过程大约要退 掉10%的稿件。在这个过程中,经常被退掉的稿件往往是那些少见病例的病例 报告,论文并没有揭示疾病的生物学原理,仅仅是病例比较特殊而已。如果我认 为稿件值得进一步考虑的话,就把这些稿件按专业分配给特约副总编辑。我们编 辑部有9位特约副总编辑,他们都是当地的医学专家,他们的专业领域分别是: 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胃肠病、围产医学、内分泌、门诊实践、卫生 政策和血管疾病。特约副总编辑阅读稿件之后,如果他认为论文有可能发表,就 把稿件交给同行专家审稿;如果他认为不可能刊出,就把稿件交给执行副总编辑。 执行副总编辑是编辑部的全日制工作人员,如果他也认同特约副总编辑的意见, 那么就退掉稿件,如果他有不同意见,就把稿件交给同行专家审阅。  我们要求审稿人在审稿期间对稿件的内容保密,如果没有得到编辑部的许 可,审稿人不能复印稿件,不能把稿件给别人看。审稿人不能跟作者本人或别人 讨论他们的审稿意见。如果审稿人和论文作者有个人的、专业上或经济上的利益 冲突,一定要立即打电话告诉编辑部。2004年我们共向审稿人发出了433 5份稿件。我们要求审稿人在2周内审完并将稿件发回编辑部。按时审回的占5 6%,逾期1周审回的占24%,逾期1周以上审回的稿件占15%。有3%的 稿件送审后再也没有返回,我们将这样的审稿人从审稿人名单里除掉,以后不再 找他审稿。 送审的稿件返回以后,论文最终是否发表,由我们的编辑决定,而不是由 审稿人决定。我们很重视审稿人的意见,但我们把他们的意见作为重要的参考, 而不是最终决定。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我本人是内科医生,如果我管的病 人出现了外科情况,我要请外科医生来会诊,但外科医生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 他不能立即把病人拉到手术室给病人做手术。最终病人是否转到外科接受手术, 还要由主管医生,即我本人来做出决定。 稿件经过审稿人评审后最终能否刊登,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研究的内容必须是重要的。所谓重要是指,这项研究提出了重要的 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能影响我们的临床实践,也就是对疾病的诊断或治疗产 生重大的影响;或者能加深我们对疾病的生物学原理的理解。前面提到的第四篇 论文,即关于COX-2抑制剂的论文,所述那项研究告诉我们,这种药物的治 疗具有相当的毒性,而我们以前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毒性。这种研究就属于 可能对临床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 第二,研究要提供充足的有意义的信息。首先,论文的研究能补充我们现 有的资料,能够增添新的有用的信息;其次,研究的结论能够提供明确的方向, 例如,前面提到的第二篇论文,其结论就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氯吡格雷不应该用 于长期预防心血管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阿司匹林加艾美拉唑。最后,研 究的结论应得自研究本身的数据,不含有商业性或学术上的偏见。 第三,研究一定要有新颖性。所谓新颖性是指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或是 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法,或是解决了重大的有争议的问题。例如前面提到的第三篇 论文,用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出现第二种突变后,作者发现使用另外一 种药物针对第二种突变进行治疗,结果仍然有效,这就是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法。 第四,研究要符合伦理学要求。首先研究要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其次是 使病人尽可能少地暴露于经受临床试验的危险当中。 审稿人在评审稿件时,我们要求他们对论文做出等级评定。分为A、B、 C、D、F和不清楚6个等级。其中A和B属于很好,C和D不算太好,F是很 差,还有一部分是不清楚,在我们退稿的论文中,对大约一半的稿件审稿人的评 定是很好,但我们并没有刊登。在已经发表的论文中,大部分论文审稿人的评价 都是很好,但是也有一些论文审稿人的评价不算太好。我们从来不因为一些小的 技术问题就决定退稿。有的审稿人对某篇论文兴趣不大,但如果我们从编辑的角 度考虑,对这篇论文很感兴趣,我们也会刊登。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严谨的编辑流程 送审的稿件返回以后,论文最终是否发表,一般由特约副总编辑决定。如 果特约副总编辑认为稿件可以刊登,他就把该稿件提交到特约副总编辑会议上讨 论批准。这种会议每周开一次(见图6)。对于特约副总编辑基本不考虑刊登的 稿件,把它放在日程上,但不对它进行更多的讨论。如果特约副总编辑建议刊登 他手中的稿件,但别人有不同意见的话,可能进行相当激烈的讨论。 我们在告诉作者最终决定之前,必须对稿件进行统计学审查。统计学审查 过程由专门的统计学专家进行,主要是审查论文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是否正确。在 这个过程中,大约有五分之一的稿件被退掉。许多稿件被退掉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的终点指标是“软指标”,或称为“软终点”。例如,研究的主要终点指标是因 心肌梗死而住院,或因肺炎而住院,无论是对于心肌梗死,还是对于肺炎,医生 决定病人是否住院的标准不一定是统一的。对同一例病人,一位医生认为应该住 院,另外一位医生可能认为不该住院,这样即使最终得出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但其结论仍不可靠。 稿件处理的最终结果是,在接受同行专家审稿之前,有35%的稿件被退 掉,同行审稿后有61%的稿件被退掉,还剩下4%。其中0.5%的稿件需要 做补充试验;3%左右是我们有兴趣的,就是说准备刊登,但还需要做大量的编 辑修改工作;只有大约0.5%的稿件几乎不经过太多修改就能发表(见图7)。 我们退稿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是论文的质量,论文的科学性有 问题。因质量原因而退稿大约占所有退稿稿件的40%;第二是新颖性,研究的 科学性很好,但是类似的研究结果过去已经有人发表过了;第三就是专业性太强 的论文,质量很好,也很新颖,但是其内容属于很狭窄的专业范围,适合在专业 杂志上发表,不一定适合在综合性的医学杂志上发表,因这个原因而退稿也占3 0%。 稿件在刊登之前,要反复进行修改,稿件在编辑和作者之间要往返3次、 4次甚至5次。我想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例如,2003年,我本人处理一篇稿 件,这份稿件讲的是在早产儿当中用高频通气的方法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我给作者发e-mail,问她13个问题,作者当天下午就回答了12个,对 于剩下的1个问题,作者说还要查一下数据库,尽快给我答复,第2天那个问题 也得到了答复(我们对这样负责任的作者很满意)。另外一篇稿件描述由药厂主 办的一项研究。我给作者(用电子邮件)发信,2个星期都没有回音,后来我就 给他们打电话,接电话的人不是作者,他问:“你到底想要知道什么?”我想了 一下告诉对方说:“现在我已经知道我想要知道的一切了”。我们退掉了那篇稿。 2004年我们刊登稿件的总体情况(见图8)是:刊登论著213篇, 占投来的论著稿件的5%;读者来信982篇,占投来的读者来信的26%;文 献综述发表了83篇,占综述投稿的33%,文献综述很多都是编辑部的约稿, 但即便是约来的稿件也要经过我们严格的评审,如果不符合编辑部的要求最终也 不予刊登。 我们的编辑们通过严谨的工作给我们的读者提供高质量和内容清晰明了的 论文。论文高质量及其内容清晰明了使得论文的内容值得信赖,论文内容值得信 赖加上来源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最后形成读者对我们的信任,而信任就是读者对 我们的最高评价。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是指过去两年当中,论文被引用的次数除以这两年内发表论文的 总数。影响因子是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图9当中,红色的曲 线代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黄色的曲线是《柳叶刀》杂志,绿色的曲线是 《美国内科学年鉴》杂志,黑色的曲线是《美国医学会杂志》,蓝色的曲线是 《英国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影响因子比这些杂志高得多(见图 9)。在刊登论著的医学杂志中,《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影响因子最高,比 《自然》杂志、《科学》杂志都高。 临床试验论文发表须先登记注册 最后谈一下临床试验的登记注册问题。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做出决定, 所有的临床试验,如果要向这些杂志投稿,发表研究结果的话,必须先进行临床 试验注册登记。这个决定最初是由十几家杂志的主编讨论后提出的,现在参加这 个委员会的有三百多家杂志,其中包括不少专业杂志。他们联合发出要求,临床 试验从一开始就要按照规定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注册。登记的方法 是在美国FDA的Clinical Trials.gov网站上免费登记, 登记的内容包括研究的题目、主办者、假设、设计、方法、关键性的日期、入选 病人的标准,研究课题的主要负责人。 我希望中国的医师设计和实施一些重要的临床试验。如果你们做出的临床 研究水平很高,可以把研究论文投给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 杂志》有可能发表这些论文,让全世界都知道你们的研究结果。 现场问答 听众:我们看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每期都有“病例讨论(case records)”栏目,我们医院如有好的病例,能不能向您那里投稿? Drazen教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病例讨论”刊出频率为每 周一次,这个栏目一般都由麻省总医院提供,不考虑接受投稿。但有一个“解决 临床难题(clinical problemsolving,刊出频率为每 月一次)”栏目可以接受投稿,但需要遵从本刊特定的写作格式(注:具体格式 可参见本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专版”相关内容),这类稿件的刊出率约为1 0%。 听众:如果发现或发明了一个新的诊断方法,在尚未来得及进行临床试验 前将其写成稿件投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否可以考虑予以发表? Drazen教授:这需要根据该诊断方法的价值来决定,如果该诊断项 目为某一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且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证明之,则可考 虑予以发表。 听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文章的发表周期有多长?贵刊的文章录用率 非常低,如果一篇文章在投稿后不予发表,那么作者大概多长时间可以获知退稿 信息? Drazen教授:文章的发表周期从数周至数年(最长为3年)不等, 在2003年SARS期间还曾有过24~48小时内刊出稿件(网上发表)的 先例。一般来说,从决定发表到正式刊登出来的时间间隔为12周。至于退稿时 间,则与我在演讲中讲到的稿件流程相关。如果在初审时就未通过,那么很快就 能通过互联网获知退稿信息(因为我们目前都通过互联网接受稿件);如果到了 送出去请同行专家审稿这一阶段,那么一般需要4周左右决定是否予以发表。 听众:您如何看待中药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西方的临床试验大多应用 单一品种的药物进行试验或作为对照,而中药由于含有多种成分,因此很难进行 类似于西药的临床试验,您对此作何感想,有何建议? Drazen教授:我本人对中药的了解很有限,但是我觉得中药的应用 价值是不容抹煞的,例如,我在查阅哮喘历史相关文献时发现,β2受体激动剂 被引入到西方治疗哮喘是在1908年,而中国人应用麻黄治疗哮喘已有数百年 的历史。 因此,我认为中药临床试验是很有必要且很有价值的。中药研究的关键是 解决方法学问题,即需要设计出能证明其疗效的并能被西方研究者所接受的比较 严格的方法,尤其是该方法要具有可重复性。我非常期待能看到关于中药的让人 信服的临床试验设计和结果。 听众:同为国际著名医学期刊,Nat Med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有 什么不同? Drazen教授:在Nat Med每年刊登的文章中,约50%为动物 实验文章,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动物实验文章数量仅为每年一篇或者 根本没有。我想这也许足以说明这两个期刊的差异。我们《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非常欢迎临床试验方面的高质量的文章。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许多动物实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和其所使用的思考方 式往往是不能应用于人类的,例如研究者可以在猴子身上进行SARS冠状病毒 (SARS-CoV)研究,但同样的试验却不能直接在人身上进行。 听众:如果有机会订阅一份期刊的话,那么您推荐订阅哪一份,是《新英 格兰医学杂志》,还是Nat Med等其他期刊? Drazen教授:我本人此次中国之行,目的并不是为了促进《新英格 兰医学杂志》的发行,而是为了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促进其医学、科研 等其他方面的发展。《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网站已经向中国读者免费开放了很 长一段时间,因而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只要在有互联网的地方,打开www.n ejm.org网页,就能享受到跟全额订阅完全一样的待遇。当然,为中国读 者提供的优惠政策以后可能会取消,但据我所知,NatMed就从未给中国读 者提供过类似优惠政策。 正如我在演讲中所说的一样,《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作为期刊,其办刊方 针是识别出好的研究工作,并将其公之于众,以便让更多人了解到作者以及作者 的工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也许的确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事业和 未来,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真正改变一个人的事业和未来的并不是《新英格兰 医学杂志》本身,而是他自己的工作。如果您的工作确实很好,那么它必然会提 高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改变您的事业和未来。
个人分类: 好文推荐|1367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