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好学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研究生很幸运,遇到好导师了!”
热度 9 wangdh 2020-5-4 13:20
“研究生很幸运,遇到好导师了!” 王德华 经常听到有人说:你看某某教授对学生也不怎么管,可人家的学生都很优秀。为什么呢? 也经常有学生问:我的导师不怎么管我,什么都让我自己决定,我都不知道该咋办? 我对这些话的第一反应是:这学生太幸运了,遇到好导师了! 研究生学习是高度自律的自主性学习。研究生做的工作是创造性工作。所以,优秀的研究生真正需要的是温馨学习环境,优良的工作平台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对于优秀的研究生而言,其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与导师的具体指导没有多大关系,而与导师提供的平台和环境则有重要关系。 导师只要不干涉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压制学生的火花,从各方面给与支持,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和宽容的环境。这就是好导师。 不干涉学生的工作,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不闻不问。在研究思路上,在科研方法上,在工作经验上,只要学生需要,适时地给以协助、点拨、肯定和支持是导师需要做的。学生需要时不时地给以鼓励,进行相关讨论和梳理。所以,导师的作用在于潜移默化地影响,而不是指手画脚。 诺贝尔奖获得者布拉格曾说:“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就像一把火,只需要一根火柴来点燃它。” 导师的作用就是适时点燃学生心头的那把火。 也有数据显示,研究生的成才与否,与其导师是有很大关系的。 这好像矛盾了,其实不矛盾的。导师的作用不在指导,而在影响。所以研究生选择什么样的导师对自己的成长是很关键的。 导师及其团队的文化和精神,对于每一个成员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我们现在更多强调了指导,而忽视了文化和精神等方面的影响,而这恰恰是研究生培养很重要的方面。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4321 次阅读|21 个评论
科学研究领域没有独到见解至多是个好学生
热度 8 accsys 2015-6-25 12:04
科学研究领域没有独到见解至多是个好学生 姜咏江 如果一个人科研一辈子,总是在说前人、别人如何如何,而无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个人至多也就是该领域的好学生而已,是个科学工作者,根本不能称为科学家。 何为科学家?我认为科学家应该是在某一科技领域能够独领风骚之人,在这一领域至少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贡献。那些将一个领域的东西掌握得很全面,甚至连各种问题的来龙去脉,都能如数家珍一般清清楚楚,就是没有自己的开拓性贡献,所有的也就是对别人的解释或宣传,那他只够一个好学生的分,和具有开创性精神的科学家名誉无缘。 科学家的脾气应该是 不轻信,善于刨根问底、追本 溯源,善于在本领域内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多提为什么,从不放过任何碰到的疑问,善于思辨和解答,能够最终形成自己独到观点和见解的人。 真正的科工作者应为了研究问题,不怕挑战权威,认真地探讨问题,并能够在探讨之中敢于最终确认对与错。这样的科学工作者才有可能成为科学家。 在我们“跟风研究”之风盛行之时,在国家提倡“改革创新”之际,我们虽然需要科研领域内的好学生,但更需要科研领域的科学家。 2015-6-25
个人分类: 随笔|4509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别给大一学生买计算机
热度 22 王铮 2012-7-27 07:33
别给大一学生买计算机 最近,许多中学生考上大学了,向家里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买一个计算机。这时我想起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对我讲的一件事,当时我作为系主任调查:有的中学优秀学生,上大学后成绩为什么下降得很快。这位老师说:“别给大一学生买计算机,凡是一进大学就买计算机的男生,差不多都废了。整天在玩游戏。”十年前的时候,网络还不够发达,后来的观察发现,更多的学生在上网,队伍也从男生扩大到女生,许多人是 QQ 控。 刚上大学的学生,一下子从中学的封闭环境到了一个陌生的开放的环境,特别是那些到外地读书的孩子,他们需要与人交流,他们需要有人安慰,他们更需要证明自己的存在,于是通过游戏、通过 QQ ,通过网络,他们获得了一个虚拟世界的承认。这个世界太丰富多彩了,又没有直接的威胁,于是他们就可能沉迷于虚拟世界之中,就像回到了童话世界一样美妙,与陌生的大学变得格格不入了。这对于那些中学时代,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他们求知欲强又缺少人体贴,特别有诱惑力,所以出事的容易是好孩子,中学的优秀生。 观察发现,那些中学恋爱的学生,大学有了计算机,不容易沉迷于计算机,因为他们有现实生活的吸引。这样就彰显出中学的“好学生”容易为计算机危害,这里真有辩证法。当然那些被班主任重视的学生,那些入校后承担集体事务的学生,也容易摆脱 QQ 控。根据这个道理,大一学生应该被教师和父母鼓励多参加集体活动,班主任应该也有条件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同学在新世界中发现自己的存在。 观察发现,进了大学,如果第一年不拥有自己的计算机的学生,没有 QQ 控的条件,学习也就不会下滑。到了大二,适应新的环境了,由于成绩没有滑坡,也就在新的团体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认识了自己的责任,也就能够自己控制计算机了,这时他们拥有计算机,可以辅助学习和生活了。大学二年级,一般来说,他们也需要计算机了,所以父母需要帮助他们购买计算机。 有的学校宣传自己大量的减少了教辅人员,号称是改革。我的一个朋友说,把裤裆剪个洞,裤子套在上身,手伸在裤筒里,号称露脐美,还长袖善舞。这改革吗?这是气话,也提出了一个改革的标准,有利于绝大多数人的发展。
个人分类: 也算作品|4996 次阅读|23 个评论
体制下的故事:好学生和好教授
热度 1 Zhanglincn 2012-5-3 18:40
体制 1 : A 和 B 是同班同学。 A 是非常优秀的学生,因为在体制 1 的标准下, A 次次考试成绩都是班里的第一,全年级也排在前 10 位。而 B 是体制 1 下的一般学生,考试在班级内属于中等,在老师眼里是个很平常的学生。 因为 A 和 B的 父母在一个单位工作,从小他们就是好朋友,课后也经常出去玩。后来 A 的家长就不让 A 与 B 在一起了, A 由于学习紧张,也就不和 B 出去玩了, B 于是和 A 疏远,到高中毕业的时候和 B 一块儿玩的学生中早已没有 A 的身影。 由于 A在体制 1 下 的出色, A 学生 受尽了老师和家长们的赞扬, B 的家长也经常对 B 说:你哪时候象 A 一样我就放心了。而 B 在班上时常由于破坏规矩而受到老师的批评, B 是老师和家长口里的反面捣蛋的例子。 B自己 也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受到父母一顿猛批, B 虽然不服,但也相信 A 将来比自己有出息。 后来不出所料 A 考入一所著名大学, B 考入一般的大学。 B 虽然有时感到自卑,但 B 一直以来没有从内心服过 A 。在大学期间 B 非常努力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 B 依然不是好学生,因为在体制 1 的标准下 B 只能是个一般学生,学习成绩也是刚刚及格,有时碰见没兴趣的科目还挂过科。但 B 依然做自己的事情,在图书馆学习,期末考试时突击一下,考个及格就行。而 A 则不同,在大学时期成绩照样非常好,年年得奖学金,后来毕业时候由于非常优秀免试推荐上国内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当然也有出国的机会,可是不是说出国就能出国的,需要经过一番考试和继续的努力,比如考个 TOFEL 或 GRE 什么的。可能是在体制 1 下长期的学习强度和读书,让 A 厌倦了读书还是什么原因,总之 A 选择了不需要任何努力就到手的国内免试研究生机会,在体制 1 内开始读研究生。 但 B 却没有这么幸运,免试是没有他的份的,所以 B 老早就准备着自己努力出国,因为 B 觉得体制 1 下他是永远不如 A的 ,因为他考试能力太差,而且厌倦考试,厌倦为考试而学习的不自由,B想出国看看。再者他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发现国外有些教授水平非常的高,他想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出这么有水平的科学成果的。经过艰难的努力, B 从体制 1 下走出去,来到了体制 1 之外的环境。 A 在体制 1 内继续自己的优秀,而 B 在体制 1 之外很快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他自学的广泛知识让他在体制 1 之外的环境里游刃有余。 若干年之后, A 和 B 的优秀有了重新的定义,不是 A 不优秀了,而是 B 很优秀! 体制 2 : C 和 D 都是某大学里的教师,都是同年分配来的, C 和 D 都是经过助教到讲师的。后来大学里实行改革,都要求教师提高学历,以后不是博士就不能当教授。于是几年后 C 先出去读了博士,而 D 晚了几年也出去拿了博士学位回来。 C 是个灵活的人,而 D 是节奏比较慢的人。 C 读博士回来后很快用自己在博士期间的成果加上一些文章评了副教授,而 D 后来读博回来也成了副教授。成为副教授后, C 便为自己的教授职称而努力准备, D 则没有那么上进,除了上上课,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C 因为评教授的原因,采取了一系列体制 2 下的有效措施。首先不再多上课,尤其是本科生的课程,能推就推能不上就不上,加上 C 灵活搞关系,课后来基本很少。而 D 却坚持要给本科生上课,这样 C 的课就给 D 加上了。 C 把省下的时间开始狂写论文,于是 C 在体制 2 圈定的各种杂志各种期刊上频频发论文, C 的收入不仅没有因为上课少而减少,而且他的收入比 D 高了很多, C 的一篇论文有时可以顶 D 一年辛苦上课得来的收入。 C 成为体制 2 下的优秀教师,不仅得到单位的奖励,而且很快成为硕士导师,指导手下一帮学生为自己写论文,很快 C 如愿以偿成为了教授。成为教授之后 C 继续不断发表论文,后来收入已经是 D 的两倍还多。 D 继续默默做自己的事情,发文章也很少,他已经是大家眼里不如 C 的一个非常一般般的人物,在副教授的岗位上很多年,虽然 D 不着急,可体制内的领导很着急,已经有领导想找 D 谈话:如果还是这样不思进取就要被辞退。 D 在体制 2 内收入和水平都被称为是一般的,更别说后来 C 很快提升为领导,而 D 没人搭理。 若干年后, D 开始发表他的研究成果,但文章依然不够体制 2 的数量,一年只有一篇,后来其中三篇论文让 D 在体制 2 之外的国外圈子里首先成为大家知道的人物。但还没有等到国外的名气传到国内, D 已经被学校通知他不合格要转岗他去做行政,所以 D 离开了这个学校,后来经过一段波折,重新在一所更好的大学找到了一个职位。 这之后几年, D 也评上了那个大学的教授,虽然也不是什么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但现在他也是圈子里大家都知道的人物。而 C 此时已经当教授很多年了,但提起 C 就连圈子里也没有几个人知道。 后记:我说的这两个故事只是个案,代表不了什么真理。我只想说优秀和不优秀是体制内的体现,和体制内的人没有关系,就如同 AB 和 CD 一样,他们其实都是优秀的人,但体制却让他们产生了差别,差别的原因就是一个适应了体制,而另一个偏离了体制。所以我们能成为什么人,体制的好坏其实很关键!如果试想体制非常强大,B没有出成国,D也没有坚持下去,那么他们都会被各自的体制所淘汰,而永远都成为体制内所定义的不优秀的人,所以在体制的胜利下一切都似乎很正常!
个人分类: 科学教育|4117 次阅读|1 个评论
好学生对付“不良”导师的四字经
热度 10 jiangjiping 2012-2-11 08:24
好学生对付“不良”导师的四字经 蒋继平 2012 年 2 月 11 日 我估计来看这篇博文的人已经读过我前面的四篇相关文章了。 所以,我闲话少说, 开门见山地说说好学生对付“不良”导师的计谋。我用四个字简要概括地把它们表达出来。这仅是我个人的想法,供参考。 1 . 和。 一个“不良”导师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 换句话说, 不是因为学术不端和作风不好, 只是个性怪异, 不学无术或者不负责任,那么学生应该尽量争取与导师和谐。 假如您的导师个性很怪异, 脾气暴躁, 偏激, 那您最好忍着点。 那毕竟是您的导师,没有必要针锋相对。 再说,您的导师毕竟是人, 不是老虎狮子, 不会把您吃掉的。 即使是老虎狮子般的导师, 您也可以用动物园中训兽师的方法来对待。 假如导师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要弄清楚这种不负责任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是因为太忙, 学生太多, 而不是偏心, 那么, 在这样的情况下, 要积极主动地与导师联系, 经常给导师提一些问题, 引起导师的注意和重视, 另外, 自己经常给自己增加一些压力来主动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要是导师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那么,您就得自己更加努力, 自己给自己寻找知识。 总的来说, 要把“和为贵”作为第一原则。 这是因为“和”对双方都有好处, 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2 . 争。 要是争取和谐的努力不见成效而失败了, 或者导师在学术和作风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那么, 就得采取第二套策略, 那就是争一个公道。争也要讲究策略, 首先应该与导师直接交换看法, 指出问题的严重性, 要是导师是偶然犯错, 不是蓄意的,而且在听了你的意见后,有接受和改正的意愿和表现, 那就好了。 要是导师不认错,明知故犯,或者变本加厉, 那么, 你就得继续向上一级反映问题, 要求上一级出面解决。 当然, 学生和导师争, 一般来说, 学生总是处于不利地位。 不过,自古以来,古今中外, 总是“邪不胜正”。因而,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正义的一方。 所以,一定要有勇气和信心来面对这样的处境。 3 . 忍。 要是情况不如人意, 和不成, 争不过, 那就想办法忍耐下去。 在许多情况下, 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生长在路边的小草经常要被人踩,高大的松树要经历严冬的酷寒和霜雪的欺压。因而,生物的一个共同特性就是要学会适应环境。 那些适应性强的个体,其生存力就强。 我们可以把这种恶劣的环境当成是一种磨练的机会。 事实上, 许多成功的人士都是经过极其艰苦的环境磨练出来的。越是艰苦的环境, 越是能够磨练人的坚强意志。 所以,生活中学会忍耐是走向成功的一大要素。 要是一个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苦熬的日子也最多只要三年, 大多数两年就可拿到学位了。熬一熬, 忍一忍, 两年一晃就过去了, 是不是? 4 .走。 要是实在忍无可忍, 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 第一计就是“走为上计”。 地球在宇宙中虽然很小, 但是对于我们人来说, 是很大的。 所以,要是真正地碰到了恶导师, 实在合不来, 又没有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 而且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那就自己离开吧, 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 当然, 选择走这一条路, 必须有两个前提, 第一, 导师确实很恶, 不是一个学生这么认为, 而是其他的学生,其他的教授, 学校的领导, 大家都这么认为。 第二个前提是, 学生本身必须很优秀。 优秀的人走到那里都会受到欢迎的, 也是能够发挥才能的。 因而,选择走虽然万不得已,但是, 从最后结果来看, 可能不但对自己有利, 而且对导师也有利。 要不然,拼个你死我活, 两败俱伤, 又有什么好处呢!再说, 在学生与导师的关系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是弱势群体。 想想当年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情况, 力量对比很悬殊, 共产党就采取了走的策略, 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 附记:本博文还是填坑, 希望这个坑填得很结实, 而不是一个陷阱!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5156 次阅读|20 个评论
我认为的好导师和好学生
热度 19 wangdh 2011-7-13 13:26
我认为的好导师和好学生 (王德华) 严肃认真精读了邢老师的文章: 好导师 与 好老板 ,并下意识对号入座一下,很是悲哀。好导师的 4 条都对不上,好老板的 4 条更是难以靠得上。心里一下子慌了神,还不到退休的点呢,咋整?按照邢老师的标准是不可能了。但是:邢老师提出的好导师的素质和能力,绝对是正确的,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研究生导师要致力于做导师,不是做老板。 邢 老师关于“好导师”、“好老板”的素质和能力的定义: ××××××××××××××××××××××××××××××××× 好导师 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 )具有一流的专业精神 2 )在本领域具有一流的专业成就,或者具备成为一流专业人士的潜质 3 )主要靠自己的本事取得专业成就,不占或者不怎么占学生和其他合作者的便宜 4 )严格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能力,在关键时刻助学生一臂之力甚至助双臂之力 好老板 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 )具有强大的搞钱能力,能够让手下人活得很滋润,手头比较宽裕 2 )官当得越大越好,基本上手往哪里伸都有人买帐,对于将来学生找工作的问题该老板既可以用学术的方式搞定,也可以用政治的方式搞定 3 )在本领域很有名气和影响力,善于组织别人为自己干活,并在需要的时候把成绩主要算在自己头上 4 )讲究门派利益,对自己人绝对袒护和帮助,在关键时刻支持学生决不手软,偶尔剥削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 还是给自己个台阶下吧,否则没法混了。 我觉得在当今形势下,一个好导师的素质(笼统些)起码应该有(注:没有先后重要性之分): 1、 有点业务能力,有一定的工作积累,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有点学术地位。 2、 有职业精神,能够做到敬业。 3、 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基本设备),有科研经费,学生可以开展科研工作。 4、 能舍得花时间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思考课题方向问题。 5、 能够对于研究生的懈怠、不合理的要求和行为表现以及影响其个人发展的言行等,有勇气给学生指出来。 6、 能够敏锐感觉到优秀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并潜心培养和扶持。 7、 能够影响学生的学术生涯和职业选择。 8、 能发现和吸引有追求、有理想、有能力的品学兼优的学生。 9、 … … 10、 … … 不敢写了。心很虚。 和事佬,一定不是好导师。所有学生都感到满意的导师,也不见得是好导师。能够忍受学生各种缺点但不吭一声的导师,也算不上是好导师。处处满足学生要求的导师,也算不上好导师。没有原则、不付出、没有条件 …… 就更不用说了。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我一直反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雇佣关系”,所以我很不接受“老板”这个称呼。研究生们看看邢老师的定义,以后不要随便叫自己的导师“老板”。 说几句好学生的素质。我觉得一个素质高的、有潜力的研究生,下面这些素质是应该具备的(或着力培养的)(注:没有先后重要性之分): 1、 知道什么样的导师是好导师,什么样的实验室是好实验室。 2、 知道自己追求什么,主次和轻重缓急自己很清楚。 3、 主动性强,计划性强,严谨、高效。 4、 具有集体思想,乐于奉献,乐于助人。有榜样作用。 5、 做事、提要求,有理有据,考虑导师、考虑师兄弟姐妹们的心理感受。 6、 对科学问题敏感,新现象敏感,新发展敏感。(睿智) 7、 喜欢讨论,喜欢提问,喜欢钻研。敏锐、开放、执着,不固执、不保守。 8、 及时总结数据,发现新问题。知道问题的来龙去脉,注重积累,知识背景厚实。 9、 敢于承担高风险课题,敢于挑战权威。 10、 有信心,有能力,有朝气,有闯劲,有激情。(阳光和青春) 11、 … … 12、 … … 越列越多,列不完。 好学生就是好学生。业绩不会差,职业未来也不会差,生活质量也不会差。 欢迎大家补充。 欢迎各位批评。 *********** 说明 :谢谢博友的提醒。本文所列条目,纯属随意,没有深究和认真思考,没有先后重要性。 好导师:学生最有发言权,最权威。 好学生:导师有发言权。 新补充(再随意写几句): 好导师: 1、 客观标准:能够培养出多位超过自己学术水平的学生的导师。 2、 学生标准:能够适合自己发展的导师。 3、 一般标准:能够点燃学生心头热爱科学的那团火的导师。 好学生: 1、 能够把导师培养成中国院士的学生。 2、 不需要指导的学生。 3、 让导师做助手的学生。 4、 只需要导师点头认可的学生。 ***************************** 博友补充: 15 楼: 导师要有负责任指导学生的心态。大部份导师招研究生原始动力可能还是希望为自已的研究工作做贡献,这一点无可厚非,实际上安排的好导师、学生双羸。但不能只考虑课题需求,而忽视对学生的培养。学生要怀着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心态。 12 楼: 好导师最关键的一条:要能够提出供学生选则的、可作学位论文的题目。 zhoulingna12 2011-7-13 15:49 好导师不仅要有勇气把学生的问题指出来这么简单,更重要是要有能力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改正,整天抓住问题不放又不解决,学生岂不是要跳楼。从这方面来说,导师一定要懂得为人处事,懂得学生的心,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与导师间微妙的关系,才能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学生。可见好导师不是大家随便列几条标准就行了,请问王老师仔细去探究几条标准间的关系了吗?他们前前后后的联系又是什么呐?同时也不是能够精选的博文就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大多是一家之言吧了,所以还希望您思虑精详后再下笔,多跟几个导师和学生讨论一下也许更好,您认为呐? 博主回复 (2011-7-13 23:56) : 非常感谢您的评论,很喜欢。我会认真思考。实际上我已经读了几遍了,思考还是不够。您的要求过高,我自己是做不到的。让您失望。 1 。如果您以后成为导师的话,你就会明白我这句话的含义。导师看到学生的言行违背社会通则,有时候真的没有勇气指出来。我看到周围很多,也接触很多,这是我的感受。如果你的导师能够直言,真的是一种福气。只要指出来了,自己马上就意识到了,不需要导师什么能力,就需要导师的勇气。 2 、当今,导师很难把握学生的价值观,导师们自己有时候也不清楚什么才是 “ 正确的价值观 ” 。 3. 我随意写的,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确实是一 “ 家 ” 之言,个人浅见。根本没有考虑什么内在关系、前后联系。 4. 谢谢您的批评,以后我会注意的。但是:我压根没有想指导谁,就是随便聊聊,个人之见,交流而已(就是聊天)。 5. 我很愿意与研究生交流,听听研究生们的声音,有利于自己向着合格的导师努力。 谢谢您。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0056 次阅读|55 个评论
好导师必然是好学生
热度 16 SoSoliton 2011-7-11 07:51
“读本科,要进最好的大学;搞科研,要选最好的导师。” 这是邢志忠老师在其一篇非常有见地的博文“好导师与好老板”中所说的。我在邢老师的博文后发表了评论,认为邢老师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但有些道理是不能说的,因为说了会打击一大片人。理对还需励对。”毕竟,在咱中国,一大片人是进不了最好的大学,从不了最好的导师的。其实,如果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理解这两句话,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导师都是有激励作用的。国家留学基金委鼓励出国留学生“读名校,从名师”不正是这个理嘛!   从研究生层面讲,我十分赞同“搞科研,要选最好的导师”这个观点,对此也深有体会。“好导师”不仅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育人水平,更重要的是他或她本身对研究生来说就是一种信心、一种力量,这些对即将从事或正在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其实,“读本科,要进最好的大学”也是因为最好的大学有更多最好的老师。推而广之,无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都应该师从最好的老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古人说,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之幸事。这话反过来或许更有道理:得天下之最好的导师而从之,更是人生之幸事也。在研究生阶段,无论是学知识、学思维、学方法,还是培养境界、领悟思想、感悟人生,最好的导师无疑能给予最好的收益,更何况研究生开启的科研工作将是一项世界上最复杂的劳动,是一项高度的脑力活和经验活。   邢老师提出“好导师”应该具备以下 4 项素质和能力: 1) 具有一流的专业精神。 2) 在本领域具有一流的专业成就,或者具备成为一流专业人士的潜质。 3) 主要靠自己的本事取得专业成就,不占或者不怎么占学生和其他合作者的便宜。 4) 严格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能力,在关键时刻助学生一臂之力甚至助双臂之力。   区区 4 项素质和能力,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一般导师只能把它们作为一个目标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研究生人群,可以说这样的“好导师”绝对是稀缺玩意儿,也就是说可能只有极少数研究生能找到最好的导师。 研究生找不到最好的导师,那么找一位最有潜力成为“好导师”的导师也是不错的,对于科研尚未入门的硕士研究生来说,这种“潜力股”也许比“质优股”更管用。问题是, 谁最有潜力或可能成为“好导师”呢?搞清楚这个问题看来很有实际意义,但相信它是很难有定论的。可以用统计的观点追根溯源,反过来考察“好导师”都出自何方人士,再来回答这个问题。以我个人的一管之见,我认为“好导师”不一定出自最好的大学,但必然出自最好的学生,至少是好学生。   所谓好学生,除了基本的道德品质要求外,我认为至少应该是爱学习、会学习、学得好的学生。所谓导师,既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师,又是研究人员,是自己从事研究,同时又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的老师。所以好导师,应该既是一位擅长教书育人的好老师,又是一位杰出的科研工作者。很难想象,一个不会或不擅长学习的学生能成为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好老师。至于一个不会或不擅长做研究的学生即所谓的研究生,既看不出他“具备成为一流专业人士的潜质”,更看不到“在本领域具有一流的专业成就”的前景。这种学生如果有朝一日也混上了导师,很难保证他或她“不占或者不怎么占学生和其他合作者的便宜”,因为科研对他或她来说是泥菩萨过河;如果还要求其“在关键时刻助学生一臂之力甚至助双臂之力”,那只能是天方夜谭了。   好导师必然是好学生,其实这正如好教练必然是好运动员。纵观体育界的优秀教练,如李永波、刘国良等,几乎曾经都是优秀运动员。也许一些优秀教练在作运动员时并没有取得世界冠军的成绩,但他们除了无法改变的天赋成份外,在其他方面特别是在斗智斗勇方面都做到了最好。从某种程度上说,做一位好导师比做一位好教练更难,因为导师指导研究生探索的是一个对导师和研究生来说都是未知的领域,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对导师的知识积累、研究方法、科学思维、实践经验等都是一种挑战。应对这种挑战,需要导师在作学生阶段就已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是好学生,很难成为好导师。   不管“好导师必然是好学生”这个观点成立与否,研究生若信奉这个观点,相信对自己会有积极意义。首先,新科研究生可以依此观点按图索骥找到尽可能好的导师。爱因斯坦说,你要知道科学方法的实质,不要去听一个科学家对你说些什么,而要仔细看他在做什么。你想要找到一位好导师,更不要去听一个导师对你说些什么,而要仔细看他在做什么,尤其是要看他做出过什么。其次,研究生若立志将来要做一位好导师,就应该在研究生期间努力做一名好学生,往更远点说,应该从小就要做一名好学生。这或许也是“读本科,要进最好的大学;搞科研,要选最好的导师”的正面意义吧。   好导师必然是好学生。这话反过来不一定成立,正如并不是每一位奥运冠军都能成为优秀教练一样。 参考: 邢志忠,好导师与好老板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779do=blogid=463308from=space
个人分类: 谈点正事|11545 次阅读|18 个评论
也谈谈“硕博连读”
热度 30 wangxh 2011-4-10 12:49
看了徐坚老师的博文 —— 选导师:非硕博连读者勿扰 ! 勾起了多年前的一件事儿。 徐老师为了能够多多培养未来的教授,要求学生硕博连读,实乃科学之幸、国家之幸啊。所以鄙人也议论一下硕博连读的事儿。 几年前,鄙人送走了一个本科毕业生,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的硕士生,兴冲冲地准备去参加复试。由于初始成绩非常高,估计通过复试的可能性很大,心情非常高兴。复试前与其未来的导师进行了面谈,而且是系副主任。好学生谁不喜欢,结果一拍即合。这位副主任决定收下俺这名学生,但有一个条件:必须硕博连读。学生被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搞的晕头转向,竟然不知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所以打电话咨询鄙人。我告诉他,这不正是你所求吗?还有什么犹豫的?我非常了解该生,绝对是做科研的材料。 该生复试回来后,直接到办公室找我聊一聊。可是一进门,不仅复试前的踌躇满志没有了,而且落座后脸上出现一丝莫名的无所适从。当时我认为可能复试累了或出了什么状况,所以告诉他别着急,先坐下喘口气再说(俺办公室在五楼,一般人上来还是要喘粗气的)。可是他的确等不得喘口气,说到:“老师,我硕博连读了。” 我说,“我知道,你电话里不是告诉我了吗?” 他又说,“老师,我感觉心里不舒服……” 我问“为什么?” 他说:“本来像我们这种学校的学生,能够得到重点大学硕博连读的机会应该是很高兴,可是我一点兴奋感都没有。”(俺心里奇怪,前几天不是在电话里听兴奋的吗?继续听)“本来与导师谈得很好,复试也顺利通过。临走时专门去与导师告别,毕竟未来至少五年与老师朝夕相处,一开始不能在礼数上缺失。”(我插了一句“做得对!”)“我们俩谈得欢欢喜喜,我站起来要走时,老师还拍拍我的肩膀、与我握手道别。在我转身走向门口时,老师说‘ 培养一个硕士生,要花掉我好几万块钱,刚刚学会,可什么也没做出来就毕业走了,所以必须硕博连读…… ’我当时认为老师跟我说话(实际上是自言自语),就问了一句‘老师跟我说话吗?’可能老师意识到了什么,支支吾吾说了一句‘不是,嗯…嗯…嗯……我说别人呢…’。老师不瞒您说,当时听到这句话整个人都凝聚了,真是进退维谷,足有 10 秒钟不知道该做什么——说话?继续出去?还是回来?直到听老师说“没事儿,你走吧”我才挪动脚出来老师办公室。自从听到这句话到现在我脑子里总是在想‘老师怎么能这样说呢?’老师你说我说的对不对,那怕老师心里这么想,也不能这个时候说出来呀!”接下来,俺只能沉默无语…… 再说说自己培养硕士生的事儿。实事求是地说,这几年俺确也培养了几位能够继续出论文的学生。虽然自己还没有资格指导博士生,但是的确打心眼里支持学生考入科研条件更好的单位读博士。其中俺认为最会写论文的学生都没有继续读博,而是选择了工作。实际上即使工作,学到的真本事也照样有用武之地。这两位学生都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赏识,组织写作各种技术报告、申请书、总结材料的能力非常强,甚至已经为其服务的部门撑起了这片天。有一位比较有思想的学生曾经说:“老师,你这样挺亏的。培养好了,能够独立做研究了、写论文了,结果毕业走了,为他人服务去了。”俺的回答是:“我这老师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而且就是为他人用的,我原意做这样的老师。没有什么吃亏不吃亏之说。从小里说是为他人所用,但往大里说不也是为国家、为社会吗?”其实,当用人单位或博导当面夸奖俺输送的毕业生时,心里的滋味甭提多美了,嘿嘿!【 不过现在为外国输送优秀苗子的情形与此有着本质的不同 】 作为教师,心胸不能太狭隘。不用说学生还我们科研各方面的提升做了很多工作,就是没有任何“回报”难道我们就不做事儿了吗?想一想培养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学生,不都是高中教师培养的吗?他们这个庞大的队伍要求学生回报了吗? 最近几年总有人发出感慨:好学生都哪里去了?鄙人觉得问题不能这样问,作为教师应该扪心自问:为什么好学生越来越少呢?原因何在?为什么教师队伍的学历、学衔、职称提高了很多很多,反而培养的学生越来越差呢?显而易见的一个答案就是:好老师越来越少喽!所以我们应该问:好老师都哪里去了?有一个观点: 绝对不可能有了“好学生”,教师再去做“好老师”! 这在逻辑上讲不通,因为好学生不会自动产生,必须有好教师培养(个别现象除外)!
个人分类: 教之道|12898 次阅读|39 个评论
好学生的标准----兼记新年
wujingzhi 2010-12-31 12:22
明天就是2011年 了。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此起彼伏,心潮澎湃,总想写点什么,可又无从下手。 可能无聊太久了,人变得没啥创意了(本来就没啥创意)。不过有时候看了别人的文章,总能激发我的一些幼稚的想法。看了曹老师的《 好老师的标准 》,我就借机胡乱写点好学生的标准,来迎接新年。 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貌似比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更难回答。与其回答不好,索性不回答了。现实一再证明,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往往在社会上比较默默无闻。而相对的,不少的坏学生却有不凡的表现。这样的现象虽然未能颠覆我们的传统观念,但足以引起人们的思考,同时琢磨到底什么才是当代的好学生。 说到好学生的标准,首先涉及到学生。而一定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嘛,有了我师,那我自然就是学生了。关于做学生的道理,我想全世界没有多少人可以超越孔子。而《论语》自然地就成为如何做学生的最权威参考书之一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可谓几千年来,国人妇孺皆知了。把这条作为好学生的标准应该不会有大的问题。但是,有另外一个更严肃的问题,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们的国学大师们、专家教授们给出了很多版本的诠释。主要的不同认识在学、时、习悦这几个字的理解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大伙本着做好学生的想法,仔细钻研一下,必有所获。简单起见,我把它概括为面向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快乐地学习实践。 子还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个相对容易理解。强调的就是学习和思考并重。孔老夫子曾感慨道: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估计孔子当年也曾抑郁过,还比较严重,已有失眠厌食等症状。还好及时醒悟,重新学习,终成圣人。他老人家对学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观点: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这个上下的问题暂不去管它,需要重视的是这个观点指明了我面临困难时最紧要的还是学。关于思,他认为: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个上升到君子的标准就有点不寻常了,可以做个参考。总归,我把这些笼统地总结为活到老,学到老,慎思,三思而行。 还有个核心问题,学啥?向谁学?从哪学?据说,曾经,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可见子贡没白跟孔子混那么久,思想就是不一般。这个观点可以说与三人行必有我师遥相呼应,一语道破天机。在下窃以为这个观点是做好学生的最核心基准(or 标准?)。 到这,好学生的标准(之一)貌似可以泛泛地写成这三点: 面向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快乐地学习实践; 终生学习,慎思,三思而行; 博学而无常师。 后记: 2010年是 充满特别的一年。2011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这辞旧迎新的时刻,俺就只说好不说赖了,其乐融融,一派繁荣昌盛幸福景象。 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一如既往,一以贯之地做学生,努力做好学生。 Wish all dreams come true! 致谢: 向一年来关心、评论、推荐小生博文的各位亲爱的朋友致以最真诚的衷心感谢! Happy New Year!!!
个人分类: 格物致知 R & D|1190 次阅读|5 个评论
好老师一定是让学生获得最大提升的教师
热度 2 wangxh 2010-12-17 22:12
这两天大家又掀起一股好老师、好学生的讨论热潮,无论想的对错总得说两句呀。 虽然西方思潮的引进与两种文化的融合、以及中国学生的变化,好教师的含义必须发生变化,不想变也得变,不论有理还是无理都得变! 过去,只要老师本人好就可以称其为好老师,主要表现在业务好、道德品质好。不必太多关注受教方的效果,因为那时没有几个学生不认真、刻苦学习的。即使有几个的确是由于教师的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出现问题,也往往被忽略掉,因为好学生太多了。 时代不同了,情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业务好一定成为好教师吗?不一定,学生得听老师的才算数呢。道德品质好就是好教师吗?更不一定,不仅学生不关心教师的道德修养,就连学校也不是真正关心这个问题(请不要反感俺的话语,抬头看看您的四周,谁还在真正讲师德?)现在的学生要的不是教师讲课条理清晰,而是考试成绩这是问题的核心!这样就引出一个大问题:即使教师讲课讲得再好,效果也不一定好。一位老师,自认为讲课不错(单从讲课水平上来讲俺也认为的确不错),可是当我问学生这位教师上课是否能够听懂时,学生回答说:老师说了,只要看会/记住其授课PPT,考试一定能够及格!学生一边眉飞色舞地描述,一边露出得意洋洋的样子。 一位教师上课很好,但只有几个学生认真听学生本身使然;一位教师按传统观念也许算不上很好,但能够审时度势地使更多的学生认真听教师努力挖掘所致,请问哪位教师能够算得上好教师呢?批判教师称职与否绝对不能仅仅从教师的角度、不能仅仅从教师授课或搞科研的角度,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无论他的学生如何,也无论他的学生属于什么档次,能够使学生获得最大提升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如果他没有帮助学生获得最大的提升,那么即使学生做出来再大的成绩也与他无关,因为这是学生本身优秀所致,请不要将功劳张冠李戴。 说完教师,再说几句学生,因为也有人在讨论学生。有的老师说好学生、好研究生不需要指导,虽然您有的是理由,但是俺说您错喽!再好的学生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只是这个指导的含义不同罢了。如果一位优秀的学生做出了令老师满意甚至超出老师预料的成绩,老师的赞扬与肯定,甚至奖励本身就是指导相当于告诉ta这样做很对!俺说过,一等学生用眼神教,二等学生用话语教,三等学生用行动教(传统叫法棍棒教),四等以下的学生最好就不要浪费时间了。那么俺是怎样定义好学生的呢?就是无论过去各方面如何,只要在俺的手里向着积极的方向变化最大的就是好学生! 另外,攻击一下另类好教师只是科研搞得好的教师。这只是领导眼里的好教师,也可能是学生眼里比较佩服的教师,但绝对不一定是好教师,因为他仅仅是一位出色的研究员。 最好说一句题外话结束本文: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把活泼、健康、可爱的孩子们教成了生理上的近视眼;中国的高等教育,把心智健康的学生教育成了心理上的近视眼!
个人分类: 教之道|6639 次阅读|17 个评论
好学生都是学出来的
热度 6 SoSoliton 2010-11-29 21:22
家里的高中生在最近一次月考中,物理又考砸了!高中生痛骂了一顿物理,说物理太难了,简直不是人学的东西,根本就不应该存在!然后靠在我的肩膀上痛哭流涕:“都怪你!在你那一代把物理的基因都用完了,到我这儿连一个物理的细胞都没有了!”高中生她妈说:“你还好意思,自己是学物理的,连自己的女儿都教不好!”总之,都是我的错。 我好歹还是一位重点大学的人民教师,也带出过一些像样的学生,我辩解几句。 高中生同学,你不能指望你老爸遗传给你的那点东西;另外,你老爸虽然有点物理方面的雕虫小技,但并没有克扣你的基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其实是废话,类似于人生人,这还用说吗?但要说物理学家生物理学家,那可能就是千载难逢,甚至是一个传说了。爹在中学学过两篇“ 翁” 课文,分别是“ 卖炭翁”和“ 卖油翁”。如果说 卖炭翁的儿子子承父业,也像他爹那样“伐薪烧炭南山中”,那是完全可能的;但如果 卖油翁的儿子也像他爹那样卖油,做到让油“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那可能就很难了。 卖油翁的本领 “ 无他,但手熟尔。 ” “但手熟尔”是没法放到基因中去的。你做到“但手熟尔”了吗? 至于连自己的女儿都教不好,这太正常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例如,古时一个叫 轮扁的会砍车轮的木匠 从他所从事的行当中得出一个结论: 父亲是没法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儿子的 。他说:“我砍削木材制作轮子,如果砍得慢了就会做得过于粗糙,轮子会因松动而不牢固;砍得快了又会做得太紧,它会因滞涩而难以锲入。只有砍削得不快不慢,轮子做得不松不紧才正好。但如何才能做到不快不慢,不松不紧,而又得心应手呢?我说不出道道儿,可这其中确实是有窍门的。这窍门我无法明明白白地告诉我儿子,我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只能靠自己心领神会。所以,我已经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 ” 轮扁 对齐桓公说: “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这是普遍规律, 高中生同学,要听明白了,不要指望你老爸,更不要怪罪你老爸。 再回到我当老师的本职。子女教不好,何以教学生?这种推理本身就是没有道理的。另外,以我做学生和教师的经历和体会,我再推卸一把,我认为 好学生都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特别是越往上读,越是依赖于学出来。 高中生同学物理没考好,是她自己没学好,不是她老师没教好,更不是我没教好(我根本就没教)。正是基于我的认识,我基本不过问高中生同学的学习情况,也从来没有为学习问题找过她的任何老师,从小学到高中;我也不主张请家教,从来没为高中生同学请过家教,我认为家教是假教。 还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好学生都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里,师傅只起到象征性作用,表明我们要开始一段时间的修行了。 老子 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师能够教的都是一些雕虫小技,真正的大道非靠学生潜心领悟不可。 佛说:“不可云。”科学也许远没有禅学那么玄,没有什么不可云的。但佛祖说:“我给你讲明白,不如你自己想明白。”佛祖的话无论对学习还是对科研,却都是说到点子上了的。 好学生都是学出来的!研究生当然更不例外!关键是,向谁学?在哪学?怎么学?所以,导师的作用也许最好在“谁”、“哪”、“怎”上下功夫了。
个人分类: 谈点正事|12077 次阅读|22 个评论
捣蛋大王可能成为好学生?
chrujun 2009-12-2 19:58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一些令家长和老师头疼的捣蛋大王,有没有成为好学生的潜力? 会不会成为有用的人才? 由于我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杨君儒就是名符其实的捣蛋大王,我特别关心这个问题。 杨君儒从小就开始捣蛋,并持续到现在。他在三岁就被我的好友命名为反革命。上幼儿园期间从不认字、学英语单词和做早操,是同学和老师眼中无可救药的反面典型。很多小孩到5岁的时候可以认识数百字甚至数千字,捣蛋大王却大字不认一个。 小学上了三年多,在课堂上从不做作业,对老师的教诲无动于衷。并且有在课堂上打架、抓毛毛虫吓唬女生、不准老师讲课等坏事一箩筐。 年年请家教、天天盯着他学习是不得不采取的补救措施。 虽然捣蛋大王时时令老师和家长感到无可救药,心灰意冷,但我发现他还是有一些优点,可能具有发展成好学生的潜力。在这里我总结如下: 1. 捣蛋大王有自信。中华有难我撑腰。中华崛起要靠我。 捣蛋大王在以撑腰和崛起造句中写道。问他为什么这样写,他说他想学周恩来总理,变成杨恩来。 2. 捣蛋大王会写文章。国庆节回长沙,发现他写的作文大部分被老师评为优秀。在两个月内写的优秀作文比我在9年学习中写优秀作文还多。 下面2篇博文里有捣蛋大王小学三年级时写的代表作: 《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72 《我是一只蚕》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2583 3. 捣蛋大王喜欢看课外书。虽然他从不主动看课本,当对漫画、笑话、故事、小说等等很感兴趣,经常看得不亦乐乎。 4. 捣蛋大王敢挑战权威。他认为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脚》有语法问题。 5. 捣蛋大王不怕批评。无论谁批评他,他都我行我素,面不改色。 6. 捣蛋大王会搞发明创造。 新玩具在他手里的寿命不超过2小说。他绝大部分时间是自己组装玩具玩,经常在地上捡东西玩。 7. 捣蛋大王会观察动物。他经常活捉马蜂、毛毛虫、蟋蟀、蝈蝈、蚱蜢、蚂蚁、泥鳅、鱼、青蛙、蝌蚪等小动物,并带回家观察。家里常常听到昆虫的叫声。 8. 捣蛋大王有好身手。 令我吃惊的是,他可以赤手空拳在池塘里抓到鱼和泥鳅,也可以活捉大马蜂。 9. 捣蛋大王身体好。冬天爬在冰冷的地板上玩游戏、打赤脚,也不会生病。 10. 捣蛋大王不怕生人。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像在家一样。到处找他感兴趣的东西,从不露怯。 11. 捣蛋大王会交朋友。捣蛋大王会主动找陌生的小朋友玩。他也喜欢和高年级学生玩,有次他还抓了一个女大学生做干姐姐。 上面举的仅是我熟悉的捣蛋大王的优点。我想其他捣蛋大王也有各种各样的优点。 如果能够因势利导,捣蛋大王也有成为好学生的潜力。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4958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