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反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爨”与“两下锅”
热度 4 fdc1947 2019-9-12 08:18
“爨”与“两下锅” 有时候,多认得一个字,也能够多得到人们的一些尊重。记得几年前,与一位老友一起去参观在苏州的 “中国昆曲博物馆”。那个博物馆的馆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全晋会馆。去的那几天,正好有一个什么昆曲的活动,全晋会馆的大门上挂着长长的一个横幅,横幅上当然有许多字,其中有一个“爨”字。这是一个生僻字,许多人不认识,即使认识的,也只是知道这个字的意思是炊,烧火做饭,怎么写到戏曲博物馆的横幅上呢?我知道这个字,便与老友说到,这个爨(cuan4)字在这里的意思是演戏。这句话正好被看门的同志听到了,他插话说,懂得这个字义的人还真很少。他对我们的态度非常友善和谦恭,很客气地把我们领进了博物馆。 爨的本义就是炊,烧火做饭。这是一个会意的字,最上面的部分表示双手拿着锅,中间的冖表示灶门,下面的林和大是两只手拿着两根木头放进柴灶,底下一个火。这个字正好会意两个人在做饭,一人在灶上,另一人烧火。几十年前我们都还是这样 “炊事”的。 《左传 ·宣公十五 年》说宋国被楚国围困,已经到了 “ 易子而食,析骸以 爨 ”的程度。《红楼梦·第一〇五回》要查抄宁国府时,带队来查抄的西平王说,“ 闻得赦老与政老同房各 爨 的,理应遵旨查看贾赦的家资 ”。这里的爨就都是烧火做饭的意思。 作为名词,爨就引申为灶或做饭 的人。 《 墨子 •备城门》: “ 二舍共一井爨。 ” 范成大《栾城》诗: “ 颓垣破屋古城边,客传萧寒爨不烟。 ”说的都是灶。 这样,爨字的意思,基本上都与烧火做饭有关。那么,演戏怎么也是 爨呢? 词典上这样说:爨是 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 :《讲百花 爨 》 、 《文房四宝 爨 》。 旧时亦以爨或爨弄指演剧。 宋周密《 武林旧事 •圣节》: “ 杂剧,师贤已下,做《君圣臣贤爨》,断送《万岁声》。 ” 生活在元、明之交的陶宗仪 在 《 南村辍耕录 • 卷三十六 · 院本名目》 中对于爨说得较多: “ 院本 、 杂剧其实一也 。 国朝院本杂剧始釐而二之。院本则五人 : 一曰副净,古谓之参军 , 一曰副末, ……一曰引戏,一曰末泥,一曰孤装,又谓之五花爨弄。 ” 爨或爨弄,实际上都是 “一锅烩”的意思。 当然,《辍耕录》还提供了另一种说法, “ 或曰: 宋徽宗 见爨国来朝,衣装鞋履巾裹,傅朱粉,举动如此,使优人效之以为戏,因名爨弄。 ”这里所说的爨国是指古代在今云南省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我赞成爨或爨弄是从 “一锅烩”这个自本义引申而出的 说法。上面说到 “爨 是 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 ”,那么我们看看《辍耕录·院本》中记录的带爨字的剧目: 人参脑子爨 , 断朱温爨 , 变二郎爨 , 讲百果爨 , 讲百花爨 , 讲蒙求爨 , 讲百禽爨 , 讲心字爨 , 变柳七爨 , 三跳涧爨 , 打王枢密爨 , 水酒梅花爨 , 调猿香字爨 , 三分食爨 , 煎布衫爨 , 赖布衫爨 , 双楪纸爨 , 谒金门爨 , 跳布袋爨 , 文房四宝爨 , 开山五花爨 这些带爨字的 剧目的内容我们当然无法得知了,但是 从这些剧目的名称可以看出,它们基本上都是一些 “杂拌”,而不是讲某一个具体的故事。 《辍耕录 ·院本名目》还提供了相当多的虽然名目上没有爨字但实际上都属于“杂拌”一类的“ 诸杂院爨 ”,我们来看看若干剧目的名称: 闹夹棒六幺 , 闹夹棒法曲 , 送宣道人欢 , 逍遥乐打马铺 , 扯彩延寿乐 , 讳老长寿仙 , 夜半乐打明星 , 欢呼万里 , 山水日月 , 集贤宾打三教 , 打白雪歌 , 地水火风 , 夜深深三磕胞 , 佳景堪游 , 琴棋书画 , 春夏秋冬 , 风花雪月 , 上小楼衮头子 , 喷水胡僧 , 打注论语 , 恨秋风鬼点偌 , 诗书礼乐 , 论语谒食 , 下角瓶大医淡 , 送羹汤放火子 , 擂鼓孝经 , 香茶酒果 , 船子和尚四不犯 , 皇都好景 , 四偌大提猴 , 双声叠韵 , 上皇四轴画 , 三偌一卜 , 调猿卦铺 , 倬刀馒头 , 河转迓鼓 , 蓑衣百家诗 , 埋头百家诗 , 偷酒牡丹香 , 四偌卖诨 , 四偌祈雨 , 松竹龟鹤 , 王母祝寿 , 四偌抹紫粉 , 四偌劈马桩 , 羹汤六幺 , 清朝无事 ,丰 稔太平 , 一人有庆 , 四海民和 , 金皇圣德 , 皇家万岁 , 背鼓千字文 , 变龙千字文 , 摔盒千字文 , 错打千字文 , 木驴千字文 , 埋头千字文 , 讲来年好 , 讲圣州序 , 讲乐章序 , 讲道德经 , 神农大说药 , 食店提猴 , …… 把一些互不相干的内容、角色等等都放在一起,用做饭做菜的一锅烩来比喻,艺人们称之为 爨, 应当是很自然的事情。 直到现在,我们还常常 听到 “两下锅”这样的戏曲术语,例如“京梆两下锅”(或“京剧、河北梆子两下锅”),“京剧豫剧两下锅”之类的语汇。例如, 梅葆玖 和 马金凤 两位艺术家曾 共同表演 《穆桂英挂帅》 ,其中梅葆玖唱京剧曲调,马金凤唱豫剧曲调, 就是两下锅 。 百八十年前,表演京梆两下锅的场合很多。今年京梆两下锅《红鬃烈马》还大受欢迎。 所谓两下锅甚至三下锅,就是舞台上剧中人不是唱同一个剧种,两种或几种戏曲在一起 “一锅烩”了。这实际上也是爨,不过换成了较“现代化”的口语罢了。同时也说明,传统戏曲表演中用做饭做菜来比喻演剧,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种传统 。 实际上,今天人们所用的戏曲术语 “串”就是“爨”的讹传或简写。 我们所说的客串,应当是客爨;反串,应当是反爨等等 。这个爨字,实在是太复杂太难写了,在艺人和民间老百姓的圈子里,很容易被“简写”。换一个字来代替它,非常正常,也非常有必要。 有人可能会反驳,爨和串不是一个音,声母有差别,爨读 cuan4,串读chuan4。其实,老百姓写字,简化,不特别抠这样的音,特别是这样的平舌音和翘舌音。何况在过去几百年中,唱戏的和写字的老百姓很多地方都分不清楚这两个音。 举两个例子,窜的 “正字”是竄(音cuan4),这是一个会意字,老鼠在洞穴里竄。后来民间简化为窜,成了形声字,表音的串,音chuan4。显然,没有管平舌还是翘舌。再举一个,北京郊区有村子名“爨底下”,可是前些年当地人都简写为“川底下”,这还是在平舌音和翘舌音分得最清楚的北京市。 所以,从字义上分析,客串、反串很可能就是客爨、反爨的简写,时间一长,大家也都忘记其原来的写法了。当然,这也只是说明,并不是考证。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6613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