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北京讲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讲座谈起
yaojunwei 2019-9-27 14:05
9 月 11 日上午,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科研处邀请 我 来院作题为《质性研究与 Nvivo 数据分析》的方法培训。讲座 的缘起是 青少所负责人田宏杰博士 和我通过张汉老师质性研究读书小组的微信群相识,而后中国农业大学的陆继霞教授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田宏杰博士相继邀请我进行学术交流 。 本次 讲座 会由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科研处主办,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承办,来自各单位的三十余位教师参加了报告会。 前一天我刚才北京录课回来,然后早上就带着两个新入学的研究生刘舒雯和周倩赶赴北京。我想 “忙碌”也许就是一个科研人员的真实状态。 我在讲座中感受到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学术氛围、学院教师的科研热情。讲座时间虽然一上午,但是学院老师们却积极互动,这种科研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并且之后好多老师针对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进一步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中间有一个小插曲,讲完后科研处的高处长加我微信,结果扫了一下发现没有加上,后来高处长说我们之前加过,再一沟通,发现我们之前在另外一个群里面认识,然后早加过微信了。网络时代让人们相识的距离大大缩小了,真是成为了一个地球村。 我又想到了通过微信这一工具,认识了全国很多的朋友,大家素未谋面,确在学术上产生火花。目前开展学术交流,一方面是参加学术会议,通过学术会议交流或者宣读论文等等,增加了与业界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收到邀请进行讲座。另一方面,是通过微信群等,大家在同一个群里,通过其他老师推荐或者毛遂自荐等方式,受邀开展学术交流。 虚拟网络社区的到来是个好事,通过口碑效应可以进一步增加学术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将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学者聚集在一起,集思广益,提升大家的科研素养。 前一段时间中秋节周六、周日两天参加导师的师门交流汇报,第一天是在天津市图书馆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开题讨论会,第二天是参加师门硕博交流讨论会。通过不同的演练、不同的磨炼、不同的尝试、不同的试错,我开始学会了展示自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学术演讲,如何展示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这些都归功于学院的领导、同事、周围的朋友、同仁,乃至素未谋面的网络朋友的指点、教诲、帮助和关照。 今年我们开学,我们天科学社进行了第一次交流,就大家假期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做一次分享,每一次交流我都喜欢学社的氛围,无论对错,无问西东,畅所欲言。我当时分享的是学术思想从 “输入——输出”转变为“输出——输入”,增加了一个反馈机制,正如昨天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韩召颖所言:将他们团队写的论文在不同会议上去讲一样。正是利用会议的机会,让专家充分提意见,然后依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将不同专家的意见融会贯通,进而作为输入再调整、修改自己的论文,这就是将输出作为输入的简单解释。 今年的科研任务比较重,抓紧时间完成 “质性研究三部曲”之一 Nvivo 工具书的编写工作,启动“知识管理三部曲”之一知识动员的写作。 秋天到了,又是一个感怀的季节,我没有时间去触景生情,唯有将满腔热血,投入到日常琐事而平凡的写作中去。以前我是跟随着学术志(学术中国)成长起来的,从他们开始成立到现在日益成熟,这一路既见证了学术志的成长,也是见证了自己的学术成长,从第一期的学员到现在的学术志受邀讲师,这都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遇见学术,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心里若是欢喜,就一定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感谢东北大学孙新波院长转发之前写的文章 “东北大学慕课录制有感”,这算是对我这一后辈末学最好的激励和鼓舞了,孙院长堪称良师!
个人分类: 应如室|245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