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教育;志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phaDa 2019-10-24 09:11
本文是爱因斯坦应《纽约时报》教育版编辑请求,就教育问题而接受的采访,发表于1952年10月5日《纽约时报》。本文据德文版《我的世界观》(27-28页)翻译,参考英文版《观念与见解》(73-74页)。 只教人专业知识是不够的 。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却成不了一个人格完整的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 价值 ”有所理解并获得 切身感受 。 学生必须对何为美以及何为道德上的善有敏锐的辨识力, 否则只是靠那点儿专业知识,更像是一只训练有素的狗,而不是一个均衡发展的人。 学生必须学会理解人们的动机、幻想以及他们遭受的苦难,以便获得正确的态度 与他的同胞 及其 共同体相处 。 这些宝贵的东西是 通过与教育者亲身接触 ,而不是——至少主要不是——通过教科书 传授给年青一代 的。这就是文化本身和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在提倡“人文学科”同等重要时心中所想的东西,而不是历史和哲学领域里那些干巴巴的专业知识。 过分强调竞争 体系,以及为了立竿见影的用途而 过早地专门化 ,将 会扼杀 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 一切文化赖以生存的那种精神 。 对于有价值的教育而言,发展年轻人的批判思维也是至关重要的,而过于繁重的课业压力(学分制)则会大大危及这种批判思维的发展。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和粗俗。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在受教中觉得像收获到了一份宝贵的礼物,而不是一份沉重的责任。 节选自方在庆编译,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著《我的世界观》,中信出版社,2018.11:p58-59 读后感 :想想自己的学习经历就知道了,那些考前十名的、上好大学的,都不想“学习”了。而我这个中游的不刻苦的、不急不慢的还在学校里晃悠悠。环境虽然有它功用的一面,但个体人格之独立,有一点便是要有历史观,从历史长河中看当下的自己,就不会焦虑而变得从容了。而这个思考,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恩师的点拨,就只能多看著作、自己体悟了。
个人分类: 学术志趣|270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