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放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BNCT滑膜切除术
chbchen 2017-9-27 19:09
介绍 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疾病,约影响着1%-2%的成年人。虽然它是一种对许多器官具有潜在影响的全身性疾病,但其主要特征是一种由滑膜中的炎症反应引起的渐进性变形的关节炎。滑膜是关节囊的内层,并且将关节排列在除覆盖骨头末端的关节软骨之外的任何地方。在RA患者中,滑膜变得严重水肿,并引起相当大的疼痛并减少运动范围。 如果不治疗,通常会导致进行性联合破坏和畸形,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失能。 RA的治疗涉及各种用于减少滑膜炎症的药物,并且对于大多数患者,该方法在提供症状缓解方面是有效的。然而,对于一定规模数量的患者,一个或多个关节仍然无反应,并且寻求其他解决炎症滑膜的方法。滑膜手术切除术(“滑膜切除术”)通过多次小型开放手术或关节镜手术进行。在70-80%的病例中,这两种手术都可以清除高达80%的滑膜和缓解症状。滑膜在手术后6个月内会再次生长,但有效期约为5年。 然而, β发射放射性核素可以注射到与滑膜相邻的流体空间(“放射性滑膜切除术”)中。各种放射性核素已被利用在临床上,具有良好至优异的结果,60-70%的患者的缓解症状与手术滑膜切除术后观察到的类似。发现在临床中缓解症状所需的放射性核素单次给药剂量约60-100Gy。 实际上这个剂量比单次肿瘤放疗的剂量大且是必要的,因为放射性滑膜切除术的目的是杀死滑膜中的功能性细胞,而不只是杀死生殖细胞(生殖细胞死亡仅涉及到克隆功能的丧失,是放射治疗肿瘤的目标,实质上发生在较低的剂量)。 与放射性滑膜切除术相关的重大关切问题是由放射性物质从关节泄漏造成的对健康组织的潜在照射。在经历放射性滑膜切除术的患者体内,由198Au或90Y引起的染色体畸变水平增加已被几位研究者报道。虽然引进新准备的90Y和使用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和大颗粒载体已经减少了从关节泄漏的程度,但是对于使用β发射体的放射性滑膜切除术引起的这个患者群体的长期后遗症的担忧仍然存在。 硼中子俘获滑膜切除术 已经提出BNCS作为进行放射性滑膜切除术而不注射放射性物质的手段。这是一个二元治疗(图1),涉及将硼标记的物质直接局部注入到关节空间中,随后使用低能中子束进行联合照射。 10B化合物的局部递送比BNCS系统管理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直接在关节内注射硼负荷药物导致滑膜组织中硼含量比以往在BNCT中的浓度高出多个数量级。在中子照射下高浓度的硼引起的高辐射剂量反映出了靶剂量高于100 Gy。第二,由于入射光束中较大部分的中子在硼中发生捕获反应,因此中子束纯度的要求可以放宽,因为来自光束中的快中子或光子的总健康组织剂量将较低。 BNCS的发展 1 在前期综合调查 一小组载硼复合物被选做 BNCS 的评估药物。初步研究评估人类关节炎滑膜离体样品中各种制剂中硼的摄取。将化合物与经手术滑膜切除术或关节置换的 RA 患者的膝关节手术时获得的滑膜共同孵育。 孵育后,将样品冲洗,在新鲜培养基中温育不同时间,然后使用快速γ中子活化分析( PGNAA )评估体积硼含量。用这种方法评估的最有希望的化合物是十二氢十二硼酸钾( K 2 B 12 H 12 )。 在含有该化合物的培养基中培养人类类风湿滑膜测量的滑液硼含量大约在培养基中浓度的 40-60 %。随后在无硼培养基中温育不同时间段,显示化合物( 〜 75 %)的显著流失发生在 30 分钟内。 此后,进一步的培养导致化合物不再从滑膜组织丧失。 然而,体内情况提供了在离体流失研究中不可用的其他复合组织出口途径,如在流动的滑膜中大量的血管。 因此,使用具有关节炎的动物模型进行体内摄取研究。抗原诱导的关节炎(AIA)新西兰兔模型与人类类风湿关节炎非常相似,已广泛用于β粒子放射性滑膜切除术的药物评价。一旦兔子感染上滑膜炎,就将浸泡在盐水里的K2B12H12(含有5,000或150,000ppm 10B)注射到闭合关节,在注射后的不同时间杀死动物,解剖滑膜和其他组织,并在盐水中漂洗,通过PGNAA评估硼的摄取量。 结果表明,对于预期中的中子辐射持续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5-25分钟的后注射,滑膜内的硼含量极高,平均浓度为19,000ppm(基于150,000ppm的初始局部注入),还观察到K2B12H12不保留在关节内,在接下来的1-4小时,没有测量到硼。如上所述,滑膜硼水平非常高,足以使该化合物用于评估BNCS程序的功效。 2 中子数设计 BNCS的中子束设计与BNCT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疾病的许多特征和硼给药的最佳途径。首先,关节的滑膜非常接近皮肤表面,通常在几毫米至1.5厘米之间,并在整个关节周围延伸。第二,被认为治疗的大多数关节距身体的放射敏感器官有一定距离。 因此,剂量限制性组织可能是与照射的关节,特别是局部皮肤和骨表面相关的组织。第三,如上所述,直接将硼化合物注入关节间隙的能力,导致在照射时靶组织中的高硼水平。 这意味着更大部分的入射中子注量会导致硼中子俘获事件。更有效地使用中子通量意味着可以非常快速地递送治疗剂量。因此,中子束的纯度要求比较宽松,因为来自中子束中快中子和光子的总健康组织剂量的将是低的。 在世界范围内,用各种中子源进行了大量的束流设计、施工和测试。设计是基于人体关节模型,通常是手指或膝关节,并且进行辐射传输计算以评估不同中子谱对联合的剂量测定,假设不同的滑液硼浓度。已经设计了基于加速器反应产生的中子束,核反应堆和同位素源(252Cf和PuBe),在某些案例中,已经在模型中或动物研究进行了实验验证。尽管配置和尺寸有些不同,BNCS光束设计中使用的慢化剂和反射材料与BNCT光束成形提出的建议没有区别。已经显示石墨或铅与轻水,重水,聚乙烯,铝和fluental的组合会产生具有有利处理参数的中子束。 一个明显的方面是BNCS的靶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和BNCT不同,这一点源于目标组织的位置。在BNCS中,在关节的位置没有发现滑膜,但是,位于大致相似的深度,绕着骨表面的末端环绕整个关节的位置发现了滑膜。因此,中子束必须设计成使得治疗剂量被递送到浅的深度并在整个关节周围。这可以通过将散射材料放置在关节的两侧和后面来实现。离开关节的中子有机会通散射回到组织中,为在关节中盘旋的滑膜中的提供额外硼中子捕获的机会。低Z材料中的中子散射更为各向同性,这将增强中子散射回关节的概率。已经评估了石墨,铍,D2O和聚乙烯,并且在没有侧面或背面反射器的情况下对治疗参数进行了大致相似的改进:治疗时间减少2-3倍,以及上覆皮肤和骨骼表面大致减少剂量的因素。 较高的Z材料,如铅,会降低结果。 3 患者BNCS全身剂量 尽管在BNCS中没有使用放射性物质,但由于受关节中子照射的影响,患者全身将经历辐射剂量。已经通过实验和蒙特卡罗模拟在人造体模型中评估了BNCS中膝盖的一些屏蔽结构。最有效的配置包括将慢化剂/反射器组件嵌入由硼化聚乙烯制成的屏蔽层中,并将屏蔽材料固定到病人腿的周围。对于硼浓度为19000ppm的滑液,对患者滑膜进行100 Gy剂量照射(假设10B反应产物、中子和光子的辐射加权因子分别为4.0,3.8和1.0),患者接收的有效剂量范围为1.3 mSv (对于基于4-MeV 9Be(p,n)反应的“软”中子束)到 7.2 mSv(对于基于2.6-MeV 9Be(d,n)反应的“硬”中子束)。模拟表明,大多数全身剂量是由中子进入关节,然后通过身体的其余部分散射引起的。如果不降低向目标区域传递的中子,很难减少这种剂量成分。 。使用热释光剂量测定法和气泡探测器的组合进行全身剂量估算的实验确认,并使用两个水淋浴池分别代表躯干和一条腿。一般来说,屏蔽和非屏蔽配置的测量有效剂量当量符合预测在2倍范围内。 4 钆中子捕获滑膜切除术的潜力 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软件已经研究了 157Gd 替代硼作为滑膜切除术的中子捕获剂的可行性。鉴于其大的捕获截面,其相对于 10B 较大的 Q 值( 7.9MeV 与 2.8MeV 相比),以及 157Gd 富集化合物的可用性。 157Gd 最初似乎是硼的最理想的替代方案。热中子捕获反应中的 157Gd 通过内部跃迁和内部转换脱转换成 158Gd * , 158Gd * 退激产生γ射线和具有高达几 MeV 的能量的转换电子。 Gierga等在治疗时间,治疗比例和屏蔽全身剂量方面将使用基于9Be(p,n)反应的中等中子束与Gd-NCS和B-NCS进行了比较。调查结果表明, 10B作为滑膜切除术的中子捕获剂显着优于157Gd的使用。 当使用157Gd与调节的9Be(p,n)光束时,治疗时间大约是27倍。这是与硼相比,钆中子捕获反应的两个特征的结果。首先,虽然157Gd与热中子的反应截面是10B的60倍,但是反应截面随着能量衰减的比率却较低,在中子能量为10keV时因子为2。第二,虽然157Gd捕获反应的Q值比10B中的Q值高出三倍多,但反应产物,它们在组织中的范围和它们的LET不同。在157Gd反应中产生的大多数光子离开目标组织时不产生局部剂量,但对患者的健康组织剂量产生显著的剂量。已经发现,入射光束的能量范围内的捕获截面的总增加不足以克服由光子的长的平均自由程导致的局部区域的反应能量的损失。因此,BNCS中子,Gd-NCS的治疗时间比使用慢化9Be(p,n)中子束所需的时间要长得多。 更长的治疗时间导致患者其余部分的剂量显著更高,剂量主要来自中子与身体相互作用的1H(n,g)2H反应产生。 5 BNCS在中子模型中的效果 已经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中检查了硼中子捕获反应在消除炎症滑膜中的功效。将0.25ml含有150,000ppm10B的含硼K2B12H12溶液注射入由AIA过程引起的患有关节炎的新西兰白兔的闭合关节内。由MIT实验室串联静电加速器9Be(d,n)反应产生的1.5 MeV中子进行中子照射。加速器目标位于由石墨包围的重水调节剂中,用于中子反射和进一步慢化。 闭合关节位于两个石墨侧反射器之间。 研究作为剂量递增试验,目标剂量在8.0和810 Gy之间。关节处K2B12H12的快速变化(如3.3所述),每个剂量队列的照射时间保持不变(25分钟),并且改变加速器电流以达到目标剂量。 BNCS评估时间为72小时或14天。整个膝关节被分开、固定、切片,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病用于组织学分析。以盲选的形式,切片被用于检测和评分,以证明滑膜组织炎症和坏死以及对关节软骨和其他结构的影响。 对滑膜组织学结果的评估显示滑膜组织坏死(图2)与递送剂量有明显的相关性(p 0.001)。因此,可以得出结论,BNCS实际上是一个有效的消除炎症滑膜的手段。没有观察到覆盖皮肤或囊外组织的不良反应。然而,在接受最高剂量的动物中有软骨损伤(无细胞)的迹象。由于AIA模型本身将导致最终的软骨破坏,因此进行了后续的研究以特别评估BNCS对正常兔子的闭合关节的软骨组织的影响。将无关节动物照射25分钟至40或80Gy。72h的组织学评估均显示所有样品均呈软骨坏死,表明硼化合物通过软骨基质扩散。在这些原理验证研究中使用的化合物是低分子量溶质,并且可以相当迅速地在关节组织扩散。因此,如在上述的体外冲洗和体内吸收研究中所观察到的,硼化合物迅速进入滑膜经过短暂的停留后离开关节。这个属性有明显的优势; 然而,它也导致分子进入软骨基质。 在中子照射72小时后,在整个软骨中观察到软骨细胞的死亡。因此,尽管K2B12H12用于BNCS在滑膜消融中是有效的,并且在原理证明研究的表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该化合物不可能成为临床应用的候选者。 6 BNCS的长远发展 BNCS已被证明是解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和残疾以及相关的滑膜炎的有效手段。已经在世界各地的各个中心开发了具有适合人体关节临床治疗特征的各种中子束。然而,像BNCT那样,将这种实验方法有效的应用到诊所需要进一步开发和测试合适的硼化合物。含硼的脂质体和碳硼烷衍生物作为可能的候选者正在开发中。对于BNCS,由于软骨的有效孔径为1.5-3nm,所以高分子化合物或直径略大于该尺寸的小颗粒都可能是成功的方法。 扫码关注我们吧
个人分类: BNCT|4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癌症研究的历史中学习(二):手术与放射疗法的兴盛
热度 1 wfangimm 2017-5-4 10:32
对统治肿瘤成因和治疗领域长达 1500 年的盖伦理论的革新,起源于十六世纪比利时人维萨里( Vesalius )的工作。这个 19 岁的年轻人 1533 年到达巴黎大学学习解剖但发现课程和学习环境都令人不满,于是决定自己着手从尸体的组织入手绘制解剖图。 1538 年他和提香工作室的艺术家合作,开始出版自己的解剖图册并大受欢迎。不过在他仔细的解剖过程中,却一直未能发现任何黑胆汁存在的证据,自然也就无法给盖伦关于“肿瘤发生是因黑胆汁过剩”的理论提供任何实证。他本人十分崇敬盖伦,并没有质疑盖伦的有关学说;但他实事求是地报道了他的解剖学发现,让大家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 1793 年英国人 Bailie 出版的病理组织解剖教科书,可视为对盖伦理论的最后致命一击。尽管维萨里未能在正常人体中发现“黑胆汁”,但在本应充满“黑胆汁”的肿瘤组织中也看不到它的踪影。于是,基于想象提出并流传了上千年的理论逐渐被人们遗弃了,而这也为手术切除的回归扫清了思想障碍。例如, Bailie 的舅舅 Hunter 悄悄地在自己的诊所为患者切除肿瘤,并采用酒精和鸦片止痛,但可惜大多数病人难逃术后感染而死。 博主注:推翻盖伦的理论,有一个先在正常人体、后在肿瘤组织中均未能发现“黑胆汁”的认识过程。这种科学思维方式值得新手学习。 1840-1860 年代出现的两项技术革命 — 使用乙醚进行麻醉和使用苯酚进行消毒 — 为手术扫清了最重要的技术障碍。引领肿瘤手术潮流的维也纳人 Billroth ,于 1867 年起在柏林大学开始尝试通过对腹腔肿瘤的切除治疗癌症病人。经过十余年在动物和人类尸体上练习,他掌握了这种复杂的手术(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有变形和组织界限不清晰等问题)。经他手术的 41 名肿瘤患者中有 19 人在术后活了下来。 博主注:需要指出,消毒技术得以发明,有赖于生物学家巴斯德关于感染系外来因素导致而非生物体原生的认识。另外,“ 1840 年代”这种表述虽不符合中文传统用法,但因更简洁而在本文中采用。 对癌症病人手术初步成功后的下一个问题是,究竟如何切除肿瘤组织才能治疗癌症?美国约翰霍普金斯( Johns Hopkins) 的医生 Halsted 采用根治性乳房切除术( radical mastectomy )尝试回答这个重要的问题。他 1877 年 10 月起遍访欧洲多地的医院,在思想和技术上接受了这种源于欧洲的肿瘤切除术。基于他的学习体会,包括德国医生对乳腺癌组织仔细且越来越多地切除仍不能改变其术后复发,以及英国医生发现肿瘤复发源于难以辨认的少量肿瘤组织没有被切除,于是他提出通过切除更多的组织来彻底清除肿瘤。 他在 1898 年美国外科学会上对自己此前十余年的实践结果进行了报告。他的手术成功率(复发率)超过了欧洲的先驱。不过在他的 76 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中,只有 40 例存活超过 3 年。对此他倡议用更大面积的切除来“彻底解决问题”。不过这里的问题是,他没能区别对待未转移的早期病例和转移的晚期病例。对于早期患者而言这种伤害极大的手术可能过于激进,而对于晚期患者来说又无济于事(原发灶切除得再干净,转移病灶仍会导致复发)。 不过直到 1930 年代,这种“根治性”思路仍然大行其道。除了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又陆续扩展到泌尿系统肿瘤、脑癌和肺癌等。二十世纪初外科医生人数迅速增长,以自己的职业为傲(做手术甚至被当作高超的技艺在公开场合加以演示),很多外科医生将对肿瘤的非根治性手术视为“错误的仁慈”。 博主注:根治性手术对于局限性的早期肿瘤是有效的,但反思其弊端并确认其适应范围却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人类追求真理和知识进步的过程中,常常可以看到人性的影响甚至是阻碍。 1895 年伦琴发现 X- 射线后迅速引起研究和应用的热潮。仅仅几个月后,奥地利学者 Freund 就提出将 X- 射线用于治疗肿瘤;而在 1896 年,年仅 21 岁的芝加哥医学生 Emil Grubbe 尝试利用 X- 射线治疗乳腺癌,使放疗成为癌症治疗的新武器。不过, X- 射线的放疗有两个问题:一是只在局限性肿瘤的治疗上有效(和手术类似),二是有可能诱发新的癌症(现在已经很容易理解,通过诱发 DNA 突变而致癌)。 当初人们对于放射性的危害缺乏认识。元素镭被广泛用于放疗,其发现者居里夫人就是放射的受害者,于 1934 年死于白血病。使用镭治病的医生包括 Grubbe 也因长期接触 X- 射线(虽然剂量低于居里夫人),在晚年因肢体坏死而截肢。更多的受害者还包括接受放疗的患者及生产还有镭的产品的工人。 博主注:初期的放疗主要功能与手术类似(局限性肿瘤的治疗),而且还多了个诱发癌症的副作用(后来有观点认为手术也有助于肿瘤的微转移)。它的潜力在降低剂量并与术疗和化疗以适当的方式合用后得到进一步发掘。 1932 年,发明了与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可比肩的 X- 射线乳房切除术的医生 Willy Meyer 被邀请在美国外科协会的年会上做报告,但他因病无法成行,因此给大会写了一封信,在他死后六周大会召开时由人代读。 Meyer 在信中提出,需要在手术或放疗后,增加生物系统性的治疗手段。 在 1930 年代,手术和放疗的威力已达到顶峰,进一步解决肿瘤治疗中剩余的难题需要有新的手段。仿佛是中世纪以来寻找系统性“排毒”药物的复活,肿瘤化疗将以新的面貌加入到人类对肿瘤的战斗中。 博主注:如 Willy Meyer 医生这样,对他自己开创的新技术有如此清醒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大部分学者常常陷于“敝帚自珍”的情结难以自拔,这样的例子我们后面还会看到不少。
个人分类: 药学研究|6396 次阅读|1 个评论
放射性药物的发现(新药发现史话三十六)
自我源于思考 2016-2-22 17:09
1895 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Wilhelm Rontgen ( 1845 -1923 年)在用阴极射线管做实验时发现接收端附近有荧光现象,经过几个星期在实验室里的不眠不休实验,终于在当年 12 月确定自己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 X 射线。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穿透性射线,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第二年 X 射线便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 受到这一发现鼓励,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 Antoine Henri Becquerel ( 1852 — 1908 年)也通过感光性研究未知射线,他在 1896 年发现铀盐和铀金属板可以使相片胶卷感光,认为其可以发出一种不可见的光(或荧光)。虽然他的认识不正确,但打开了放射性研究的大门,后来,物质放射性强度单位 Bq 就是以他的名子命名。 随后,居里夫妇在轴矿废渣中发现,其放射性强度比轴要大出许多倍,于是他们猜测其中含有放射性更强的物质。 1899 年,他们经过对吨级的矿渣提取分离,发现了两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分别是放射性强度比铀大数百倍的钍和数百万倍的镭。三人因对放射性的研究,获得 190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很多人都希望镭可以与 X 射线一样,广泛应用于医学。 当镭及其强大的放射性被发现后,风靡世界,很多厂商开发出了镭牙膏、镭饮料,但当镭对健康的危害被发现后,这些都被政府禁止了。 1903 年,刚刚在日本剪掉辫子的鲁迅先生通过《浙江潮》发表文章,向国人介绍镭:“其放射力,毫不假与外物,而自发于微小之本体中,与太阳无异。” 1904 年,鲁迅转到日本仙台读医学。 当居里夫人最早发现镭时,希望镭的放射性可以在医学上做贡献。一战期间,她还呼吁镭在影像诊断(检查伤员弹片位置)上的应用。美国对此作出了积极回应,美国威尔逊总统还赠给她一克镭(居里夫人未申请专利,无法从镭的应用中获得利润)。 1904 年,美国医生 Howard Atwood Kelly (1858 –1943 ) 就开始在 Johns Hopkins 医院使用镭来治疗癌症,当时他采用把镭的化合物包装成胶囊状,然后缝进肿瘤相应部位。很多病人因为大剂量辐射出现了副反应甚至死亡。中国物理学先驱胡刚复( 1892 — 1966 )在 1913 年留学哈佛大学时也曾协助导师类似镭辐射治疗肿瘤研究。不过,更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的是放射性同位素。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 Ernest Rutherford ( 1871-1937 )在发明了一个无线电接收器后,于 1895 年申请去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做博后。虽然创造了一个无线电信号接收的距离记录,但很快他发现马可尼的无线电报技术更有优势。于是他跟随汤姆生 J. J. Thomson 研究射线对气体的作用,并于 1897 年协助 J. J. Thomson 发现了电子。 1898 年, Thomson 推荐 Rutherford 去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担任教授。在那里,他与助手 Frederick Soddy ( 1877-1956 ,当时担任该大学的化学实验演示员)开始转向刚兴起的放射性的研究。 他们发现放射性随时间减弱,由此提出了放射性半衰期概念;通过对射线的穿透力和电磁性的研究,他们辨别出至少有两种射线, Rutherford 把他们命名为:α射线与β射线。他们还发现放射性元素会转变为其它元素。通过对其中化学反应的排除,他们大胆提出:放射可引起原子变化(核衰变)。 1907 年, Rutherford 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与助手 Thomas Royds (1884 - 1955) 确证了α射线是氦离子。而在伦敦大学的 Soddy 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1908 年, Rutherford 因为核物理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在前一年, Thomson 已经因发现电子获得了这一荣誉。 但放射性领域还有一些问题待解答,如 1899 年,英国化学家 William Crookes ( 1832 - 1919 年)在分离铀矿物过程中,发现一部分铀具有放射性,另一部分铀却无放射性。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量不同,但化学性质却相同。当时测算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方法不够精密, 1913 年, Frederick Soddy 来到哥拉斯哥大学,希望进一步研究元素放射问题。但一战即将爆发,男学生和实验人员,大都被动员参军、生产军火或参加政府其他活动,他只得请女学生 Ada Florence Remfry Hitchins (26 June 1891 – 4 January 1972) 等几位做自己的助手。而 Ada Hitchins 也有机会发挥自己细致严谨的特点,实验工作一丝不苟。 1914 年, Soddy 又带她去阿伯丁大学工作。在此期间,通过 Ada Hitchins 准确的实验, Soddy 提出了他的同位素理论:质子数相同,原子量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似。并且,他提出了核衰变后原子序数的位移规律。 1921 年, Soddy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 Soddy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转向经济、社会研究。 一战后, Francis William Aston ( 1877 - 1945 )返回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他在研究同位素时发明了质谱仪。他用感光片记录在磁场中被分离的离子束,根据标准物质谱线来确定相应谱线的元素。用这种仪器,他发现了 200 余种同位素,并于 1922 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因为通过放射性强的元素辐射(轰击)其它元素,就可能产生新的同位元素,因此大家都希望获得高能量的粒子,观察高能粒子对核反应的影响。 1930 年,在加州大学图书馆的一个晚上,刚刚晋升为教授的 Ernest Orlando Lawrence ( 1901-1958 )在苦苦思索通过加速获利高能粒子时,想到了回旋加速的办法,粒子在磁场内做平面环形运动,在某一点置一个加速电场,使粒子每回旋一周就被加速一次,这样就可以得到高速粒子,他赶紧把这个灵感记录到一张手边的餐巾纸上。经过不断改进, 1932 年,他和学生一起建成了第一个实用的加速器。他于 1939 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当时知名的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学家多是欧洲人,当 Lawrence 在欧洲参加相关的学术讨论会并介绍自己的成果时,很多物理学家如 James Chadwick 等人对此并不重视。但 Lawrence 仍然信心十足地向美国政府申请庞大的经费,计划建立更大功率的粒子加速器,并且不断向医学等应用领域介绍他的成果,其中就包括他的弟弟。 他的弟弟 John Hundale Lawrence ( 1904-1991 )是位医生,在他的介绍下,对粒子加速器引起了兴趣,并于 1936 年到加州大学访问他。 Ernest Lawrence 安排自己的中国学生吴健雄( 1912 — 1997 )等人,用回旋加速器制成用磷 32 同位素,让他弟弟做动物试验。 John Lawrence 首先用小鼠做实验,通过给小鼠注射同位素溶液,白血病小鼠出现好转。随后,他把同位素磷 32 应用于治疗白血病的人体试验研究。 John Lawrence 也因此成为核医学的先驱。 1941 年,美国医学家 Saul Hertz (1905 –1950) 则使用 MIT 制造的回旋加速器制备出放射性碘同位素,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经过多位医学家的努力,核医学在 1950 年代全面发展。
个人分类: 医药|7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只有持久,才能佳效
热度 27 何裕民 2013-5-28 13:47
经验告诉我们:对于放疗的后续治疗,必须持久,才能有佳效。 言女士,一位退休音乐教师,1998年患鼻咽癌伴颈项淋巴结转移,放疗后就一直在笔者处行中医药治疗。由于她端庄素雅,因为职业关系,放疗后还经常喜欢清嗓子,故印象深刻。初起,她声音嘶哑,口干舌燥,伴便秘、失眠,此乃放疗“火毒”灼伤之故。约2年后,这些症状大部分都消失了,她说她基本恢复了放疗前的状态。2003年底,她出国定居了,失去了联系,也未再运用中医药善后。 2007年夏季的一天,她突然出现我的门诊,人我已无法辨认。因为放疗“火毒”的后续反应,脸部肌肉已变形,嘴角开张不利。但从名字上,我还是依稀记得她当时的情况。她嘶哑地说(很多情况下,与其说口说,不如说用笔比划着),原本以为放疗毒性3~5年就过去了,不用用中医调理了,故去女儿处定居了。想不到,当时恢复得这么好的情况,却因放疗对组织损伤的持续存在且加剧,正退邪进,现别说发音困难,面部畸形,极端口干舌燥,就连喝口水都不行,都呛得厉害(放疗灼伤了食管、气管平滑肌和括约肌之故。这些组织瘢痕化后,常常机体自身无法修复,只会加剧);已无法再喝中药了:一因呛,二因全家已移居海外。只是有点后悔当初出国的决定!如坚持中医药治疗,当时恢复得多好啊!原来她是趁回国之际,专程来看看我的。看到变了形的容貌和如此之糟的生活质量,笔者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笔者的经验,放疗与化疗不同。化疗的副作用,常短期内达高峰,以后可长期持续存在,但大多由于机体自身可修复之故,副作用常逐步递减。而放疗呢,多数人初起不明显感到,2~3个月后始感明显;且可能由于灼伤组织的瘢痕化并不断收缩、僵化,无法自我修复,会持续进展,引起周边未灼伤组织的相应反应,少数人一直发展到变成“铁面人”一样。鉴此,对于放疗副作用的防范,必须自第一时间开始,而且要持续不断运用中医药及大剂量维生素C等和新鲜果蔬之类康复手段。否则,难免出现上述不幸。 笔者脑海里一直有个很凄惨的人影,武汉人,笔者见过他2次,但种种原因,未坚持中医药治疗。见他时看到他的脸,我想起了《夜半歌声》和《铁面人》两电影中的主角。他的脸放疗灼伤得比《夜半歌声》男主角有过之无不及,恐怖万分,而无法张嘴、眨眼,一动即抽痛。看见我,只见两眼充满泪,面部抽搐,欲说无法。老伴说,他5年前患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了,追加了1次;当时医师说好了没有治疗方法,也不需要治疗了。我们当时看也就是口干,放疗处皮肤红而已,故也不懂,一直未治疗。没想到后来竟越来越重,现想治也难,想活都难!吃饭喝水都是我每日用小匙,一匙一匙嘴角边塞进去,一天中光喂饭,就要6~7个小时。他多次寻死,都没死成。看着这般生不如死的凄惨状况,笔者无言而心酸。也许放疗副作用谁都无良策彻底解决,但笔者上百例临床案例中还真没有严重到其1/10地步的?因为他们大都在第一时间接受了中医药的康复治疗。 中医药康复治疗对阻断或减缓放疗副作用的发生发展、部分恢复其正常功能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只在于越早介入越好,使用时间越长越安全。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2623 次阅读|27 个评论
磁感应热疗联合内放疗的新型肿瘤治疗技术
kejidaobao 2013-1-23 08:33
磁感应热疗是一种融合了生物技术、新材料的新型热疗方法,它利用铁磁性物质可在交变磁场下感应升温的物理特性,将毫米级(合金热籽)、微纳米级(磁流体)的铁磁性物质植入到肿瘤组织内进行热疗。磁感应热疗具有靶向性强、升温可控、诊断和治疗同步化等诸多优点,给人类治疗肿瘤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契机。 同时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联合治疗的手段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热放疗综合治疗的过程中,热疗可使肿瘤局部温度升高,氧含量增加,敏感期细胞增多,使放射线杀伤肿瘤细胞效果增强,同时还可抑制放射线损伤的修复。热疗在放疗前、中、后期都起作用。目前已经有磁感应热疗联合药物化疗及外照射的研究,但是磁感应热疗联合籽源内放疗却鲜有报道。考虑到磁感应热疗植入合金热籽与放射籽源在尺度上处于同一水平,当热籽和放射籽源同时植入肿瘤组织,热场和辐射将共同作用于肿瘤细胞,提高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由于磁感应热疗联合内放疗可充分发挥热疗与放疗的协同作用,期待能显著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科技导报》2013年第1期18—22页刊登的蔡东阳等的文章“磁感应热疗联合125I籽源近距离放疗研究”基于自主研制的中高频磁感应实验平台,研究了磁感应热疗联合125I籽源内放疗可行性,为今后开展联合治疗及医学实验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在四颗热籽的面中心和八颗热籽的体中心分别植入单颗放射粒子这两种基本植入方案情况下多个特征点的温升实验结果,来验证新型热放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放射籽源在磁感应治疗射频磁场下(50~500kHz)磁热效应不显著,其用于热放疗的安全性得到验证。将放射籽源与热籽混合植入琼脂体模和离体肌肉组织,在介质植入区域内温度均远超过43℃,可实现植入区域内热疗对放疗的增敏作用。 目前该课题组已经在磁芯式磁感应设备基础上开展了临床实验,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期待在今后开展的磁感应实验中,可率先实现合金热籽和放射籽源交叉植入情况下的新型热放疗技术。 本期封面图片为正方体琼脂体模中放射粒子(绿色)和热籽(黄色)混合植入方案的示意图,红色点为放置的特征测温点,图片由蔡东阳提供。本期封面由金功博设计。 (责任编辑 吴晓丽)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34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终于主张了我的权利:放疗最后一天纪事
热度 21 cosismine 2012-12-6 12:52
在中国,平民百姓的权利很有限,而这些有限的权利还很难主张。 放疗最后一天,作为病人,我终于主张了我作为病人按时治疗的权利。很小的一个权力,但主张起来也必须有理有礼有节,还有一定的知识来支撑,所主张的权利,才能得到实施。 按说我的放疗上个星期就结束了,但因为中间机器坏了,本周顺延两天。我刚开始放疗得时候,医生给我说,放疗应该在手术后六个月内完成。 本周恰好是月初,先前放疗的医生恰好退休。周一的时候,换了个医生给我们放疗,放疗的医生大概一直在新机器上操作,不大了解这个旧的放疗机,一直试图用放疗室外的计算机来操控放疗机,病人放疗期间,不到放疗室内去。但一直没有成功。后来先前在这个旧机器上工作过的医生过来了一下,说了两个机器的不同,新医生只好跑进跑出,才能给我们放疗。 星期二醒来,真想继续懒在被窝里,像个病人一样休息一下。但还有最后一天放疗。不得已起床吃饭去医院。到医院放疗科一看,空荡荡的,新医生正在被病人打电话,通知他们: 放疗机器坏了,今天不放疗了。 上次放疗机坏,我找过新华医院的院长投诉过,也找过专家咨询过,说放疗这样经常性的不规则的中断,对疗效肯定有影响。那之后,我就给医生说,我不管什么原因,反正我以后不停止了。 星期六星期日休息了两天,星期一放疗一天,星期二机器坏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修好......等的话,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我六月五日做手术,星期二的时候,是12月4日,是半年的最后一天。 所以,问了问值班的,就去肿瘤科主任的专家门诊去找主任了。 看到主任的名字就往诊室闯。夏主任在看病,我就站在旁边等。一个老太太把我叫出来问我是几号,他们几个老头老太都排着队呢。那年上海市请几个国际专家给上海市发展把脉,好像是瑞安集团的老总给上海市领导看了上海和伦敦等城市人们是怎么等公共车怎么穿马路的,上海市很抓了几年公共秩序。现在的上海市民有关公共秩序的概念很强烈。 我告诉他们,我没有号,我不是看病,而是申诉并主张我做为病人按时治疗的权利。并给他们说了我先前的主张过程,说我只是想看看我夏主任能不能替我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能,我准备找院长。 他们就问我找院长顶用吗?能解决问题吗?我说我不知道,但我不想什么也不做。他们于是就让我先找医生了。 在中国,太多的人,不能主张自己的权利,还不得不选择委屈和压抑,不管这种权利多么卑微,多么合理。也所以,在大众心理上,都会有支持普通草根主张自己权利。 我非常感谢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并衷心祝愿所有草根在权利得到侵犯的时候,都有申诉和主张的渠道。 给夏医生说了我的诉求,他答应了,要我下午两点去放疗室。 下午两点,我准时去放疗室,给护士说了,护士说他也知道夏医生答应了我给我做放疗。她给夏医生打手机,夏医生说他马上下来。 他下来后让我带上我的垫子到另外一个放疗室。他给放疗医生说了我的情况。放疗医生说做好这个孩子后就给我做。 等做完,我拿上我的垫子进去。一个孩子刚刚放疗完,头被一个罩子扣着,大概是脑部的瘤子。他妈妈进来把他抱走,我放上我的垫子,躺上去。夏医生和放疗医生一起给我定位。 放疗设备果然比较高级。照野可调范围比较大,设备移动幅度不是很大。两套设备不配套,的确得设计两套方案,对医生而言,是个额外的工作。 放疗好,想给夏医生说声谢谢,但他已经走了。他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自然有很多事情,我和他非亲非故,他能为我一个普通病人拨冗,自然只是想让我安心一些。 把我的垫子放在废弃篓子里,走了出来,腿还是觉得有点虚。但终于,算是结束了。 想起前两天理想主义者马臻有关职称问题的申诉,很想告诉他,我已经找过院长了。这辈子,因为主张母亲生前保护人身安全的公民权利,我找过县公检法系统的负责人;因为主张母子共栖的天赋权利,我找过上海市市长......在内地,因为孩子就近入学的权利,我看到过有人怎么拍着教育局有关负责人的桌子,质询其如何办事的......现在因为种种原因,我还在找校长,教育部长,在官本位的中国,找当官的,是唯一申诉和主张自己权利的渠道,我们还有什么选择?除非,某一天,在中国大地,我们草根有了真正的决策权,那时候,我们将更有力量来主张我们的权利。
6510 次阅读|26 个评论
针对伤口的放疗
热度 7 cosismine 2012-11-28 20:22
今天开始最后一周的放疗,针对伤口的两个地方,大概是新位置,引起新的不适感觉。浑身乏力,头晕,思维停滞......准备现在下去慢慢散几步。 想起刚放疗后第二天,第三天的感觉。当时就有专家给我说刚开始的时候身体要适应一下,还能确认放疗起作用了,过些天就会感觉好些的。果然,近一个多月了,只要晚上能睡个长觉,中午再午休一会,基本没有大碍,但今天,是真累啊。
个人分类: 我美丽的秃瓢岁月|3701 次阅读|8 个评论
放疗期间失眠问题
cosismine 2012-11-6 16:41
放疗到现在,碰到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失眠,昨天一个病友给我打来电话,说化疗结束后,睡眠好了一些,一开始放疗,睡眠又不好了。 我前两天也睡不好,是特别不好,从晚上10点睡到12点,然后整个晚上都难以安眠,闭住眼睛,躺床上一晚上都似乎没有睡着,只是偶尔有一两个梦境,提醒自己似乎曾经睡着过。 半夜惊梦,口干,喝了很多水,似乎都不顶用。 昨天晚上,特别累,下午放疗的时候,觉得几乎撑不住,到晚上,泡了些淡淡的普洱茶,喝了后,精神好了一些,晚上睡觉的时候,老公帮我揉了揉脚心,足三里,虎口,内关等穴位。 从10点半,竟然一觉睡到早上四点半。 精力因而充足。不知道是不是茶水能渗透到细胞和细胞间,因而不至于渴醒,而揉穴位可以起到身心安宁的作用? 放疗期间碰到同样问题的朋友,不妨一试。
6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放疗中断了两天
热度 2 cosismine 2012-11-1 21:50
星期二(10月30日)接到新华医院打来的电话,说他们的机器坏了,今天不能放疗了。第二天能不能做,让我打电话问问。第二天早上就去新华医院问了,看到机器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医院说正在抢修,要我两个钟点后再打电话问问。 中间恰好学校打来电话,说要进行任期考核,匆匆忙忙走到学校去,添了表,交了表,然后再匆匆忙忙走到新华医院,结果还是七零八落的机器,他们说是机械故障。问第二天是否可以放疗,说估计应该是可以的。 今天去放疗。果然可以了。说是星期六可以加放一次,另外一次顺延一天,总次数不会少的。总次数不会少,剂量放到,据说就不影响疗效。但因为我星期六已经约好做别的事情,医生说那就顺延两天。 有个病友,她老公是长海医院放疗科的,做放疗的时候,中间夹了个国庆长假,后来因为白血球低也听过一周。所以有时候中断是难以避免的,但愿不影响疗效。 我后面放疗的,是一位乳房全切的患者。和我同年,很标志的一个女人,当初说是小叶增生,因而去闸北一家小医院做的,还早期呢,但全切了,还要做放疗。。。悲切啊!
7392 次阅读|2 个评论
放疗副作用超出想象
热度 27 cosismine 2012-10-24 11:15
原来以为没有什么副作用了,雄心勃勃地要准备着工作,但放疗两天后,精力不济了,疲劳,头晕,气喘不上来,脑力跟不上,意志涣散。 放疗时,什么都不做,就是光着上身躺在仪器下面,那个仪器在周围转来转去,什么感觉也没有,那些东西起码在一尺开外呢,似乎更有理由认为伤害不到你,诸不知,看不见的杀手正虎视眈眈呢。 先前化疗的时候,做足了准备,准备承受最严重的副作用,但整个化疗期间都没有吐过,现在回想起来,痛苦还是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人们都说放疗的副作用更小,所以,就没有做准备,前天,星期一开始做,一点反应也没有,昨天做完放疗,还去公园里面锻炼呢,今早起来,就不对劲了,后面的日子有点怕了。。。。 但愿身体适应射线后,感觉不这么难受了。如果先前做足准备,也许现在会舒服一些。 前面的病友因为白血球太低,中断了放疗了。我在想着把化疗期间医生开的升白片吃了。 哎,得病真不是一件好事情。
个人分类: 我美丽的秃瓢岁月|5580 次阅读|32 个评论
放疗时间
热度 12 cosismine 2012-10-6 10:04
在网上查了查,放疗时间应该是化疗后2-3周开始,放疗6周。放疗要天天去医院,每天照射几分钟。 好长时间了,一直在治疗,每周都要去医院,做那个PICC维护,怕那个东西堵住了,液体输不进去。也怕那个贴在胳膊上的黏膜过敏,痒痒。很老实地去医院。 厌倦了。 今天特别难受,不想吃饭,浑身慵懒,想睡觉。 想好好歇上一个月,等11月的时候,再开始放疗。不知道影响不影响疗效?这么短的时间里,会不会有些癌细胞死灰复燃? 科学网上有没有放疗的专家?我10月3日最后一次化疗结束,10月10日开始内分泌治疗,到11月5日再开始放疗,行不行? 放疗的话,每天都要去医院,到医院照几分钟。去别的医院要在路上耽误两三个小时。新华医院就在家门口,去年在那里做了痔疮手术,手术没有做好,护士态度还很恶虐,尤其是哪个麻醉师,极其不服责任,给我打多了麻药,弄得我好长时间尿不出来,脑脊液流失引起剧烈头疼。。。。。。。所以,不想去新华医院,这次做手术,特意绕开了家门口的新华医院,到长海医院去治疗。 但这次是真的不想跑了,想去新华医院进行放射治疗,新华医院放射科好不好?会不会没有没有把癌细胞杀死,却把好细胞杀死呢?弄得我失却正常的生理功能?
个人分类: 我美丽的秃瓢岁月|9076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年会暨中美SANTRO第三届学术会议大会发言
hongqingzhuang 2012-5-31 18:44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年会暨中美SANTRO第三届学术会议大会发言
2012年第三届SANTRO济南会议 中美SANTRO第二届学术会议时发言照片
个人分类: 个人论文|10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应沈老师的反思录(7)
liwei999 2010-10-3 18:58
应 沈老师的反思录(7) (2494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03, 2010 12:24AM 家母也是胰腺癌,从发现到去世大约也就是一百天的时间。的确放疗是个尝试,镜某对没有让母亲尝试这样的治疗有些后悔,虽然治疗的结果并不确定。 卖什么吆喝什么,在医学(疗)界也不例外。应该说目前医疗对癌症没有什么好办法。所以有手术、有化疗、有放疗,以及其它五花八门的疗法。放疗的人自然说放疗好。比如美国癌症治疗中有半数是用辐射的治疗。这个数字与其讲是因为疗效好,不如说是美国产业的偏压和美国人对高科技的偏信造成的结果。所谓产业压力就是医疗设备产业的存在,需要有个市场。世界上加速器用得最多的地方并不是高能物理,而是癌治疗用的直线加速器。所谓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就是同时使用多台直线加速器。这从产业的角度看,无疑是个巨大的市场。 一台大奔的价格是大众的几倍,但是实用价值并不会高那么多。所谓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说法也都是这类的事情,多几个方向可以说是雕虫小技,但是直线加速器的数量可以多三倍,市场会很好。伽马刀主要是用Co-60同位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低科技,生产和维修以及报废等环节上问题很多。同样的事情用直线加速器也可以做到,这是含金量高的事情。两种设备一比较就可以知道优劣了。但是直线加速器产业国人几乎没有,所以就没有美国人的偏压。 辐射治疗是产业、医生和患者的三角形模式。企业要做设备、医生要用设备、患者要接受治疗。夏医生是个用设备的角色,这些设备只有洋人可以作。因此从给钱人的立场上看就是夏医生要钱买洋设备。这与美国人那里的理解完全不同。美国人那里是产业要求医疗买设备。 伽马刀治疗肿瘤仅需2-3万的确是不贵。如果能买来多活两年的结果,真是个天大的好事儿。问题是所有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所以很不好说。不给作医保的认可很可能是有这方面问题:1)不普及,受益人不多,2)效果不确定,不比其它方法有明显的优势。这样一来,夏医生的辐射领域比起传统的外科和内科来,就显得势力单薄了。 夏医生所作的那些事情对治疗本身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贡献,不过是有益于治疗操作、有利于对患者的说明,可以让患者感到花钱值了。夏医生网页上的那些说法与化妆品的研发很有些相似之处有科技含量的说法,没有科技含量的本质。当然,这并不是夏医生个人的问题。 同中子刀治疗肺癌、肝癌、胰腺癌等肿瘤高达8-15万元基本费用相比一段显然是个错误,应该是质子刀吧。中子没有电荷,几乎与物质不反应,因此不能成为治疗粒子束。质子就不同了,其治疗效果当然比辐射线要好,问题是设备的费用太高了。加速电子产生x射线是夏医生治疗方法的高端版本。质子比电子重两千倍,加速起来就困难了,设备自然就要大,费用也就要高。但是质子是离子束,对患部组织的打击比正常组织高,因此效果会好。而夏医生治疗方法摆脱不了对正常组织的打击要大于对癌症组织的这个原理上的缺陷,除非是皮肤癌。 医疗一个词儿的后面存在许多的猫腻,基本上是与科学无关的事情决定了一切。所以用科学来讨论也是无济于事。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补充中子刀的话题。 (214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03, 2010 12:45AM 沈老师作了回答,的确有中子刀的说法。看了几个介绍,感觉就是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什么法子都想试试。反正不是自家掏钱。 居然还有20家医院有中子刀?不可思议。中子刀根本就不可能成为主流,质子好歹还有个希望。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7993,67993#msg-67993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232 次阅读|1 个评论
放心——癌症不治而愈的秘密
sheep021 2010-5-11 14:09
道法自然,治癌如同治污。河流会被污染,恶臭不堪,鱼草不生,但也可以被治理,生机盎然,清澈如初。 癌症,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河流的污染与治理 苏州河 中国第一条被污染河流的新生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她见证了中国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同时也被污染得像一条黑色的带子,漂浮在上海的胸口。没人能想到,在污染了一个世纪后,她会死而复生。2001年,绝迹了数十年的鱼,回到了苏州河的河水中。 治疗方案不外乎截污流,开清源,双管齐下。 1. 截流 这一工程的思路基本承袭了50年代末未被采用的那个方案:将苏州河以北70平方公里、255万人口产生的工业生活污水截流,不再排入苏州河及其支流,而是用管道输送到吴淞口,深入长江水底排放。 2. 开源 1998年后,为苏州河输氧,成为一项新的治污常规工作。一般黑臭程度较高的水,在溶氧后20小时,臭味基本消失。 2000年5月到9月,上海又为苏州河进行灌肠从长江、黄浦江上游引来清水,通过泵站灌入苏州河。以往经年徘徊在河道里的污水,经过反复多次置换,被尽数冲入外海。 3 小结 宋代理学家朱熹《观书有感》诗曰: 半亩方塘一鉴开 ,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诗中 方塘一语,可是指书,但指江河湖海亦可,指人的心灵亦可。真是大千世界,息息相通啊。 二、不治而愈的癌症患者 有人说, 癌症病人三分之一是治死的;三分之一是吓死的;只有三分之一是病死的。 以癌症 不治而愈为关键词,搜索一下,你会发现有惊人的收获。不少癌症患者被医生宣布死缓后,用旅游的方式度过人生最后时光,最后癌症却奇迹般不治而愈。 生活中也常常听说某某人被发现患癌症后,因惧怕放化疗恐怖的副作用,或者因经济因素而 放弃治疗,干脆去游山玩水,打算死个同快,结果几年以后,竟然不治而愈。 最新研究也发现,癌症可以不治而愈: 研究称癌症可不治而愈 20 多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一些小的肿瘤疾病可以不治而愈。像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即便不人为遏制肿瘤细胞,这些细胞自己也会停止生长或者不断地减少。研究人员称,这是因为这些细胞会不断的产生变体,变体和癌细胞周围的环境,如免疫系统相互配合,便能够遏制和消除肿瘤。 为什么有的癌症患者能不治而愈 美国癌症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有 10% 的癌症患者在不接受任何治疗或接受少量治疗的情况下出现自愈,癌症一经自然消退很少复发。该协会对 176 例自然消退的癌症病人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只有 10 例复发, 2 例转移。这一研究结果大大地鼓舞了人们与癌症抗争的信心和勇气 揭开上帝终极底牌,癌症自愈源于心脏 本文中,一个患者因治疗而死亡,另两个患者因放弃治疗,寄情山水而自愈,究其自愈原因,西医说源于心脏,中医说源于心。虽然,中医的心并不是西医的心脏,但可谓殊途同归。至于各自解释的异同则不是患者最关注的,关键是效果。 彻底放松心情之后,相当于截流污水,开源清流,故能不药而愈。当然,西医说的那个荷尔蒙可能真有,但如果想作为一种新药,靠人工补充,肯定会出更大问题。 还是那句话: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当代健康报 》 罗京癌症病情恶化太快 过度治疗更加危险 生命不息,化疗不止,这是绝大部分 癌症 患者的生活写照。虽然很多患者都知道放化疗有着诸多副作用,但是他们还是按照医生的推荐一直坚持着治疗。他们单纯地以为,只要医生还在给自己化疗放疗,生命就会继续。 专家指出,这其中可能隐含着要命的过度治疗,过度放化疗比癌症本身更凶险。 济南保法肿瘤医院院长于保法教授告诉记者,罗京的治病经历再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一个中度恶性的癌症何以在一年内发展如此之快?一年前还活力四射地出现在球场上,还能参加奥运火炬传递,一年后却因心力衰竭被夺去了生命?从医学角度可以毫不隐讳地说,罗京的死固然是跟癌症有关,但是跟放化疗也脱不了干系。 罗京之死与放化疗的新概念 从一定意义上说,疾病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大病可以化小,小病可以化无。 也许,癌症最佳治疗方案是:放心 放疗:放下心中万般事,一心一意返自然。 化疗:开源节流养正气,悄无声息化重疾。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1494 次阅读|7 个评论
请适当尊重患者的选择权
热度 28 何裕民 2010-1-12 14:46
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可能会引起很多的争议。在此,我们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陈工是退休的高级工程师,求治时年六十五岁,稍通医学。 2004 年 2 月的一天,晨起咯出大口痰血,紧张不已。 CT 一查,左下肺有个 3 厘米的占位,边缘呈毛刺状,被确诊为肺癌。他与儿女辗转找到我,请我帮助会诊一下。我建议先行手术切除,看病理后再作中西医结合诊治。他反问道:为什么所有的医师都要我开刀?我能不能不开刀?我有没有选择不开刀的权利呢?我无言以对。只能说:开刀也许对您来说,是最佳的选择。两天后,他被子女强行送进了一家专科医院,在医师会诊后,决定准备动手术。老人倔强地说,我就是不开刀。医师说,那只能用化疗了。老人又坚决地说:我也不化疗医师愣住了,又问到:你不开刀,不化疗,住医院干什么倔强的他,等医师一走,就独自逃回了家。再次找到了我,恳切地对我说:我只选择中医药治疗,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即使失败了,也与您无关,您放心地治疗吧。类似的不愿接受手术、化放疗的患者,我们倒是见得不少,但大多属文化层次不高者,而知识分子却很少很少。他的理由不是畏惧,而是认定西医治疗五年生存率最多也只有 20% ~ 30% ,中医治疗或许还不至于低于此。病生在我身上,开不开刀,关系到我的大事,难道我没有权利选择吗?!以此方式诘问和捍卫自己的权利?我倒是生平第一次碰到。其结果也十分喜人,以中医零毒抑瘤治疗一周后,咯血便止, 9 个月后, CT 显示病灶明显缩小。目前已过了50多个月,快接近五年了。近两年来还经常郊游、垂钓、参加舞会等,一如常人,活得有滋有味。中医药也已基本不吃了。 此案例给了我多项启示:其一:患者有没有选择治疗方法的权利?有的话,医师的科学推论(诊疗意见)与患者的自我选择之间有矛盾时,又应作怎样的协调平衡,如何取舍?!这不仅是医学伦理问题,也涉及医学决策中的如何评估及有冲突时怎样权衡。对此,我个人认定:意识清晰、有一定文化水平且获悉了病之实情及各种治疗方案利弊的患者,应该有这么一个不容剥夺的权利。医师这时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帮助他分析病情及各种疗法的利弊,以利于患者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其二:违拗了患者的意愿,强行实施,有好的动机一定就有好的治疗效果吗?对此,我们持基本否定态度。近来,我治疗一个瘦弱的 72 岁老妇人,亦为怀疑肺癌患者,无特殊不适,老人反对手术,家属却特当回事,特地从北京请来医师主刀,结果,过了 3 个月,病妇瘦得更甚,又徒增胸痛、咳嗽等。天天埋怨子女,如此情绪,何从谈及康复?因此,在肿瘤治疗中,应认可患者有自我选择的权力,应在一定程度尊重患者的意愿,这才是人性化的医疗。 《患者的权利典章》中有一条指出:患者有权利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拒绝接受治疗。我们认为,肿瘤患者至少在知晓了各种后果的前提下,参与选择确定自己的治疗方案,也是他们的基本权力之一,不能简单加以剥夺。 有一案例也值得一提:杨某是哲学教授出身,转任某重要领导的。因长期疲劳、透支,确诊为晚期胰腺癌的,已无手术指征。他第一时间知道了自己病情,然后收集各种相关资料。京城一流的中西医肿瘤专家拜访了十多位,西医专家的回答归纳起来三条:化疗、介入、微创(放疗),且预测最长 6 个月寿限。中医大夫都愿意配合西医治疗,但强调只是配合。无奈,只能接受化疗,一次即受不了,转做放疗。放疗一半时,出现剧烈疼痛。放疗科操作大夫对他说,此病放也好,不放也好,都是这个寿限。他懵然了!只能派人四处寻找。通过有关部门,找到上海中医药大学,找到我,力邀我即刻赴京。我一到北京,整个下午就和我讨论,从生理机制,到病理机制,从哲学思路到伦理角度,认真和我讨论了有关胰腺癌的几乎所有话题,足足谈了三四个小时。深入探讨后,他便毅然决然,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中医药零毒抑瘤治疗胰腺癌的独木桥。现两年有余,他早已恢复全职工作,同时每周打一次高尔夫球。若不提示,谁都不信他曾是个命悬一线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作为哲学专家,思考严密,若不参与讨论决策,只是被动地接受治疗,也许疗效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强调:对这类患者让他们参与治疗方案讨论决策,充分尊重他们的这一基本权力,也是对患者权力的一种维护。
个人分类: 医学与人文|4073 次阅读|25 个评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患者应享有同等权力
何裕民 2010-1-12 14:45
历史上,伟大的外科医生西奥多 . 比尔多恩( T.Billroth )曾告诫后学:作为外科医生,对于患者,他 只实施那些愿意用在自己身上的手术。 其实,肿瘤治疗何尝不应该如此? 有位同仁是某部队医院肿瘤科主任,当时挂大校军衔。97年来找我,开门见山地说其母 70 多岁,患了胃癌,希望我给她中医药治疗。我关心地问了一下,开了吗?没有,化疗几次了?没有化疗。我纳闷地说:你为什么不给她化疗啊?平素您不是很主张患者都要化疗的吗?他很尴尬地说:组织上安排我做化疗科,所以我才至于我妈, 70 多岁了,我坚决不给她化疗。她妈经中医药治疗后,活到了 2003 年底他退役,因其离开上海,失去了联系。 就这位主任对待他母亲的态度,我们完全赞同,因为这的确考虑了他母亲的最大利益所在。然而,对于他的内外两重标准,对自己的母亲,把呵护生命及长远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对他人,却只知征服,一味化疗杀戮,不顾其他!体现出完全对立极端做法,却表示蔑视。许多医师,因认识与观念问题,看重传统的化放疗,习惯于对肿瘤患者施行反复化放疗等,我们表示可以理解。这是观念认识与经验的差异,也许我们之间更需要加强相互沟通,互补长短,在这两种做法之间寻求其种最佳的结合度。以利于患者利益最大化。 而对于这位医师,性质却截然不同。孔子有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已成为中国人行事的标准。而他却好,母亲不可行;他人却极力推荐干。不管是经济利益驱动,还是其他因素促进,这样做法,至少伤害了患者本应享有的同等权力,也违背了医生的职业道德。 笔者之所以讨论此案例,并不仅仅因为这很极端。而是发现,在一些非医学因素的驱策下,盲目、过度,甚至全无必要,仅仅是经济利益驱动而对患者乱施化放疗的情况,非常盛行。有一次,笔者应邀在内陆某省城为癌症俱乐部患友咨询,上午 12 个患者中,居然有七人承受了完全没有必要的放疗或化疗。而且,经过上述的治疗后,个个都心身受损,且绝大多数是经济困难、知识水平偏低的农村人士。这严重伤害了患者的基本权力。 我们认为:作为肿瘤科医生,不见得一定能救所有的肿瘤患者。但至少作为医生,应追求施行相应医疗措施后自己内心的坦荡、平静;不会因为非技术能力及非医疗因素造成对方不必要的伤损而感到内疚万分?而所谓的内心的坦荡、平静,就是遵循中国传统的已所不欲,勿施与人原则,或遵循西方强调的维护患者的基本权利,应感同身受地考虑患者需求与最大利益。或者把他们视同自己的亲属,设身处地地从对方角度考虑。这样做,也许提出的不一定都是最好的建议,但至少维护了患者的利益,也求得了自身内心的平静。
个人分类: 医学与人文|29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京之死与放化疗的新概念
sheep021 2009-6-8 12:49
央视主持人罗京因淋巴癌扩散去世 享年48岁 打开 罗京患癌症病情稳定 两月后重返《新闻联播》 新闻可以看到: 罗京本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一切都在医生控制中,我最快休息两个月就会重返《新闻联播》。 至于罗京化疗后恢复得如何,何时能够康复,这位知情人士表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属于中高度恶性,但治 - 愈率很高,半数病人完全能够痊愈,化疗对这种肿瘤非常有用,目前病人最需要的是静养,如果顺利,几个月到半年便可以康复。 博主:信息表明,这个病不是绝对的不治之症,至少半数病人完全能够痊愈,不幸的是罗京没有占到这个半数。 另一条新闻却很有意思:田震被曝患血液病多年 经一年中医治疗恢复元气 而又一位知情人士18日对记者说,田震患的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病其实已经好多年了,先前一直在用西医治疗,但没什么起色,就改用中医治了。 在一场大病后,著名歌手田震向往两种生活,一是羽毛球运动的激烈,二是返璞归真的自然近两年田震大病了一场,好在有惊无险,已经度过危险期,经过一年多的中药治疗,田震终于恢复了元气。 博主:本人觉得,中西和西医都是治病的手段和工具,无意褒贬。毕竟,谁也不敢说包治百病。 但病人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罗京的漫不经心、对医生、对科学的完全依赖,对工作的放不下,最终使其大意失生命。 罗 京之死,其本质在于对生命的无知,一个人的生命怎么能控制在医生手里呢?搞了20多年新闻联播的他,竟然没整明白到底该怎样看新闻发言。 而反观田震,这是及时改弦易辙,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最终化险为夷,获得重生。 田震的康复,源于其对生命的感悟和行动。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病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大病可以化小,小病可以化无。除了田震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在发现自己身患绝症之后,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寄情于山水之间,不治而愈。 所以,在这里,本人郑重提出放化疗的新概念: 放疗:放下万般事,返璞归自然。 化疗:培养自身元气,化重病于无形。 显然,这与中医的治疗理念是相符的。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2478 次阅读|1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2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