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趣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圣诞老人和他的驯鹿是怎样飞起来的?理由你肯定想不到
singularp 2018-12-24 09:46
每周一菇|了解蘑菇的世界 每周一菇 一期一会 圣诞节 将至, 圣诞老人 一定还会乘着 驯鹿 拉的 雪橇飞过来 。 可是, 圣诞老人那么胖 , 驯鹿也没有翅膀 ,他们是怎么 飞起来 的呢? 故事是这样的—— 圣诞老人 原本是个 萨满教的巫师 ,生活在西伯利亚极寒地区。苦寒之地,那里只有无尽的风雪和茫茫的苔原。但是,有一个地方物产丰富,那就是 黑暗森林 。 相传,黑暗森林里有一个神秘的 精灵 ,她皮肤雪白,有着白白的腿,穿着纯白的裙子,戴着有白色斑点的红帽子。 圣诞老人一直在默默 收集 那种从黑暗森林里长出来的 红白精灵 。每当吉时已到,圣诞老人就会设坛祭祀,并且用特定的方式 吃掉 红白精灵。 然后...... 圣诞老人就看到了庄严华美的宫殿和绚丽缤纷的花园,看到了世间苦难和病痛灾害,还看到乐诸神,和诸神对话,更有甚者,圣诞老人还 因此得到了飞上天空的能力 。 而且,在同一座森林里,还生活着一群 驯鹿 。驯鹿因为 舔食了 圣诞老人的 尿液 , 也变得会飞起来 。 那么,这个红白精灵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拥有如此 强大的魔力 ? 天机不可泄露也。 但我们可以从圣诞老人的穿着打扮上探出点端倪吗? 你看~~~ 圣诞老人有一副宽宽的脸和小小的圆肚,当他笑得时候,那小肚震得像一个碗装满果冻,他的个子 圆圆胖胖 ,多像个快乐的老顽童! 最重要的!他总是穿着 大红色 的带着 白色毛边 的 皮衣 ,戴着尖顶白边的 红帽子 ,帽子顶上还有一个白色的毛球球。 你有没有见到过哪种从 地里长出来的东西 ,有这种 红底配白色 的感觉? 是花儿吗? 是动物吗? 好像真的想不出来...... 这个呢? 有没有一点类似的感觉呢? 这种美丽的蘑菇叫做 蛤蟆菌 ( Amanita muscaria ), 毒蝇鹅膏菌、毒蝇伞、毒蝇蕈(xùn) 等。隶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纲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极地地区,在南半球也有少量分布,主要在松林里与 松树等植物 共生 。 这种蘑菇体内含有 蝇蕈素 和 鹅膏蕈氨酸 ,这两种物质都能 刺激神经,让人致幻 。科学分析发现,每6毫克的蝇蕈素和30-60毫克的鹅膏蕈氨酸就可以让人 产生幻觉 。 这种像白色波点红帽子的蘑菇,在古代神秘仪式上,尤其是原始萨满教中被广泛使用,被称为“ 神蘑菇 ”或者“ 圣肉 ”等。 在远东 西伯利亚 的西部和北部, 萨满教的萨满巫师们 很喜欢用 蛤蟆菌 ,以得到一种能与神灵沟通的神秘力量。 通古斯人和雅库特人 也有 吃“ 神蘑菇”的习俗和仪式 。在举行仪式之前,由妇女们将蛤蟆菌放在嘴里咀嚼,然后灌入腊肠中,在宗教仪式进行中,按照部落的传统,分给参加 祭祀 的男人们吃,帮助他们进入 天堂幻境 。 西伯利亚萨满Kamchatka族的第七代萨满Tatiana 穿着红底白点的毒蝇伞外衣 印第安人 的宗教仪式中,人们要在 祭司 的指导下进食神蘑菇,用不了多久,进食者就会出现各种幻觉,让人仿佛脱离了尘世,遨游在极乐天国,与神灵对话。随后,参加仪式的人一起交流各自所看到的幻想,分析神灵指示或者祸福所以等等以便于 指导部族决策 。 在 印度 ,蛤蟆菌被认为是 火神阿格尼 的象征,他的信徒们通过将蛤蟆菌烘干磨粉并食用,由此产生幻觉被认为是与神祗之间的交流。 在 雅典 方言里,蛤蟆菌被叫做具有雷电意味的“”“Kukulja”,同时,他也被拉堪多人叫做“Ehkib lu um”,意思是 地球之光 。 在 北欧 和 东欧 它被称为“Raven Bread”象征这 雷神托尔 。 可以说,这个蛤蟆菌真的是 神棍 一样的存在。它和 圣诞老人 以及他的 驯鹿 都生活在 西伯利亚的黑暗森林 ,它又有 让人产生幻觉的能力 。 还有,你知道吗? 蛤蟆菇 的英文名字叫“ fly agaric ”或者“ fly amanita ”,就是 会飞的蘑菇 的意思。 所以?不可否认的, 这种蘑菇 真的跟 圣诞老人 有某种 机缘 。你看他们相同的颜色搭配,以及类似的可爱又神秘的感觉。有没有? 巫师圣诞老人 真的是吃了 蛤蟆菌嗨翻了 才飞起来的 !!!而且, 蝇蕈素 和 鹅膏蕈氨酸 经过人体时,不能被肝脏解毒,当它们 被排出体外时,仍然有致幻的毒性 ,所以 驯鹿因为舔食了圣诞老人的尿液也变得会飞 (因为驯鹿是喜欢盐的动物,它们总喜欢舔食 咸咸 的东西)。 话说, 求知欲强 的你,你有没有感觉这个蛤蟆菌很熟悉呢? 对的,它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毒蘑菇—— 毒蝇鹅膏菌 。之所以叫它毒蝇鹅膏菌,是因为它所含有的毒素对 杀灭苍蝇 很有效果,在农业害虫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这种蘑菇 不一定 是 深红色加白斑 的哦,它还有 偏黄色 或者 偏灰色 一点的颜色呢。所以不管是哪种颜色的,只要是这种 穿裙子、戴帽子的、长着斑点的蘑菇 ,就 一定不要 好因奇心太重去 以身试毒 哦!因为有的蘑菇吃一口就 要了命 了, 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 其实呢?至于这个有关 圣诞老人的故事 是不是真的,也无所谓了。毕竟关于圣诞老人的 传说那么多 ,谁知道哪个是哪个呢~~~ 新颖有趣就行 ~~~,不是吗?~~~ 最后,圣诞节快到啦!!! 圣诞节快乐!!顺利幸福!!笑口常开!! ~~ 这篇文章让 你知道了一个不得了的秘密,快去告诉小伙伴 哦 ~~~ 一期一会,每周一菇,让圣诞老人和驯鹿嗨到飞起来的 蛤蟆菌 就分享到这里了,下周再来哦~~ 小伙伴们,你的 留言 和 分享 很有意义!!! END 图文 |刘春香 图片来源 | 网络 每周一菇 了解蘑菇的世界 科普 | 分享 | 情怀 —博物杂文—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博物杂文,公众号更新更及时,排版更赏心悦目哦~
个人分类: 蘑菇|1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研究称树木有缓慢“脉搏”
jiaqiangzheng 2018-4-25 11:41
研究称树木有缓慢“脉搏” 枝干夜间上下移动 《参考消息》2018-04-24(7) 英媒称,树木看上去很安静,但它们实际上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为活跃,许多树木在夜里会上下移动它们的枝干。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4月22日报道,研究发现,树木积极地分阶段向上运送水分,与此同时,树木还有一种极其缓慢的“脉搏”。 丹麦奥胡斯大学的安德拉斯·兹林斯基说:“我们发现大多数树木的形态呈现一种有节律的变化,整株植物同步进行,其周期短于白天/黑夜的节律,这表明水压会发生周期性变化。” 在2017年10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兹林斯基和同事安德斯·巴弗德采用了一种通常用于监测高层建筑的激光扫描方式对树木进行监测。他们分别对22种树木在无风和黑暗的条件下进行了一个晚上的监测,查看这些树木树冠的形态会否发生改变,结果有7种树木的枝干向上或向下移动了1厘米,这种波动在木兰科植物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平均达到1.5厘米,周期为3至4个小时。 报道称,现在,这两位科学家对于这种节律的意义有了一种新观点。他们认为,这可能表明树木拥有“心跳”,而且在积极地、有节律地(这一过程持续数小时)从根部向上运送水分。此前,人们认为树木不会进行这种活动,而只是被动地通过叶片的水分蒸发将水分“吸”上去。 兹林斯基说:“在经典的植物生理学中,大部分输送过程被解释为波动可以忽略不计的稳定输送,特别是在整株植物的水平上。目前的模式没有注意到或没有解释小于24小时的周期波动。” 兹林斯基说,分阶段向上运送水分可能能够节约能量。他说:“如果只是在各部分之间运送水分,那么在运送过程中只需要克服各部分之间的流体静压,而不是来自树木整个高度的压力。” 报道称,目前尚不清楚树木向上运送水分的原理,兹林斯基和巴弗德认为,树干可能会温和地对水分进行挤压,使其沿着木质部向上运行。 他们说,这一观点得到了此前其他团队的研究支持,此前的研究发现,树干在夜间有时候会收缩0.05毫米。 巴弗德说:“我们认为存在一种目前尚不为人所知的压送机制。”也许是木质部中的活细胞可以改变体积,从而产生一种挤压动作。 他们还认为,那些被称为水孔蛋白的细胞膜中运送水分的蛋白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扮演了关键角色,人们已知水孔蛋白能够带来水流的迅速变化。 2016年,兹林斯基及其同事们表明,桦树会在夜里“睡觉”,它们的树枝会休息,下垂多达10厘米。这种运动呈现“昼夜节奏”,意味着它们反映出一种白天/夜晚的循环:到了早上,树枝又恢复到它们通常的位置。但新发现的运动节律时间更短,它们不可能是一种昼夜节奏。
个人分类: 揽胜|1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漫谈碳酸酯的化学特性及其在锂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
dingsir 2017-10-16 22:59
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碳酸酯是非常常见的溶剂,从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到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和碳酸甲乙酯,我们都非常熟悉了,连不那么常用的碳酸二丙酯(DPC),碳酸二苯酯(DPhC),碳酸二丁酯(DBC),碳酸丁烯酯(BC)等,也有人研究过。 但实际上,虽然它们的英文都是同一个carbonate,碳酸酯在化学行业的名气,远不如碳酸盐那么出名。在中学化学中我们就学过:碳酸钙(石灰石),碳酸钠(苏打),碳酸氢铵(一种肥料),碳酸氢钠(小苏打)等碳酸盐,但一直到研究生毕业我在化学系呆了9年,都没有接触过碳酸二甲酯、碳酸乙烯酯这些有机碳酸酯,所以第一次接触电解液的成分时,还很奇怪怎么会使用这么罕见的有机化合物来作为溶剂呢。 其实,碳酸酯并没有那么罕见,主要还是本人孤陋寡闻,学习生涯中没有使用过这些化合物--隔行如隔山,即使同是化学这个大学科的不同分支,有时专业的差异性也象是隔了座山一样。 碳酸酯并非很常见的溶剂,远不如酮类/醇类/羧酸酯类那么出名,因此,一般的化学辞典或有机化学教材上,对碳酸酯的介绍资料都是比较粗略的。有些资料也不太准确,比如当年DEC的凝固点被错误的记载为-43℃,实际上应该是-73℃左右,这个错误在锂电电解液研究的过程中,被人们发现才纠正过来。 环状碳酸酯 据我所知,国内的工业上应用,比较早的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和碳酸二乙酯。碳酸丙烯酯因为溶解能力强、液态范围宽、稳定性好,在电化学研究中很早就得到了重视和应用,早期的锂一次电池中,就使用碳酸丙烯酯与醚类溶剂搭配,如PC+DME,或PC+DME+DOL,或PC+DME+THF等。在一些电化学的非水体系中,也常常用到PC做为溶剂。工业上,碳酸丙烯酯又被简称为“碳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溶剂。由于PC的优点和易于获取, 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研究,早期离不开PC这个溶剂。 PC是一种优点很明显的溶剂,化学稳定性比较高,精馏时也不容易分解. 它的沸点242℃,熔点-48.8℃, 液态范围高达290℃, 这是非常大的一个优点.无论冷热都能使用,对于溶剂来讲是非常难得的. 另外,PC的溶解性非常好, 能够溶解的物质多, 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同时PC还无毒,价格低廉,等等.集很多优点于一身. PC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它对CO2的溶解能力很强, 在25℃ 2.8个大气压下 每升PC中可以溶解8.5升标准压力下的CO2,而且在压力上升时溶解度还迅速提高. 因此工业上用它来吸收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碳. 以前我就见过一个技术方案,在软包电池的制作过程中用二氧化碳作为保护气,电解液中含有PC时,注液之后二氧化碳被PC溶解吸收,软包电池的内部压力下降,铝塑膜就紧紧的贴在电池卷芯上了.这个构思就是充分利用了PC对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强的特点. PC的缺点也不少,其中之一就是粘度相对于其它溶剂而言比较高,比如 溶剂名称 及英文缩写 粘度 cp 乙酸甲酯 MA 0.37 丙酸甲酯 MP 0.43 乙酸乙酯 EA 0.45 丙酸乙酯 EP 0.53 乙酸丙酯 PA 0.59 碳酸二甲酯 DMC 0.59 碳酸甲乙酯 EMC 0.65 丙酸丙酯 PP 0.68 碳酸二乙酯 DEC 0.75 碳酸乙烯酯 EC 1.40(40℃) 碳酸丙烯酯 PC 2.53 碳酸丁烯酯 BC 3.2 在这些溶剂中,PC的粘度是比较大的.这就导致了含PC高的电解液,虽然在低温下它不太容易凝结,但是粘乎乎(实际感觉没有那么夸张,但对锂离子迁移来说就是这样)的不利于锂离子的迁移(溶剂的低温粘度大大高于常温下的粘度,粘度可以看我的 另一博文 ), 离子的迁移赶不上需要,造成较大的浓差极化,倍率性能就会比较差.这个也是实验证实了的.因此,一般在低温的电解液中,如果是小电流的应用,PC可以用,但一旦倍率较高,PC就得小心控制用量,否则性能很难看的. BTW,以上溶剂按粘度从低到高,大体上其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也是从高到低的顺序. 然而,研究中人们慢慢发现,在锂离子电池中,EC的表现比PC还要好,除了相对介电常数(EC 89)大于PC(PC 65)外,其做成电池的循环性能也比PC好,于是EC就慢慢发展起来了。究因原因,EC在负极上的成膜电位比较高,当充电时负极的电位不断下降,还原电位较高的EC优先析出,参与了SEI膜的形成,这种膜比较有利于稳定负极并且阻抗适中,电池性能表现上比较好。 据讲,国内最早研究合成的EC并批量化生产EC的,源于东莞锦泰与泰兴凤鸣的一个合作项目,后来EC在秦兴凤鸣的手中一步步发展壮大,逐步做成了一个常规的溶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也有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加入其中并成为后起之秀。我用过的EC品质最好的当时是日本的三菱化学的产品,纯度可以稳定在99.99%以上。 后来的研究中人们慢慢明白了EC优点的原因,对EC的理解也越来越好,使用上就越来越受欢迎了。 EC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溶解之后,其粘度比PC也要小一点。对于锂电池电解液而言,低的粘度意味着更低的离子迁移阻力,也就意味着更好的电池性能。此外,还有一个隐性的原因,那就是PC在石墨类负极材料上面的共嵌入的副作用使得PC不太适合高浓度使用,而EC则没有这一缺限,慢慢的EC就取代了PC成为电解液中的主要溶剂,不可缺少的成分。 但是EC也是有毛病的,并且毛病还不小--熔点高达37℃。这一点与PC判若两类。从结构来看,PC只是在环上多了一个甲基,但这个甲基带来了分子的不对称,使得PC的极性变小, 结晶时更加困难,因此熔点大大降低了。EC的高熔点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低温性能不好。由于EC凝固点高,同样含量,比如说30%, 在不太低的温度下,EC就会可能从液相中沉淀出来,造成隔膜或极片孔隙被堵塞,会破坏电池的性能。同时EC的析出也会导致混合溶剂的介电常数下降,不利于LIPF6的离解。因此,在低温下,有时LIPF6也会跟着一起析出,形成LIPF6和EC的混合物固体,导致注液机堵泵或者是电池内阻迅速上升。因此,一般而言,在低温型的电解液中,EC的含量一般在25%以下,少的甚至只有15%左右。 2.生产中使用EC,得先在37度之上将它熔化才好使用(理论上讲不熔化它而是作为固体投料也可以,但是EC晶体是蜡状的,流动性不好,而且加料计量上也不如液化之后使用简单),比较保险的做法通常是加热到60℃以上。但是,电解液的主盐LIPF6怕热,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导致酸度上升,同时它在溶剂中的溶解又是大量放热的过程。因此,LIPF6不能在这么高的温度下溶解,又必须得先把EC和其它溶剂混合使得混合溶剂能够降至比较低的温度(通常在0~15℃范围)再加入. 这样冲突的要求对生产而言是比较折腾的:加热熔化EC→混合其它溶剂→致冷把混合溶剂降温→再加入锂盐溶解并保持低温。设备变得了复杂了,能耗和时耗也都上去了。但没有办法,目前来讲,EC和LIPF6都是电解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分,能够完全取代它们的原料还没有出来之前,咱们还得继续忍受这两大宝贝的毛病 ^_^ 有人说,EC先和其它线性酯混合起来用,不就可以避免熔化EC这个问题么?这个做法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点困难,主要是使用分子筛对其精制脱水之后,分子筛对不同的溶剂吸附稍有差异,可能导致成分的偏离。在要求不高时问题不大,但对要求严格的客户来讲,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品质风险。 环状碳酸酯中,除了EC,PC之外,还有碳酸丁烯酯BC。由于多了两个碳原子,BC有两种结构,一种是比EC多一个乙基,即1,2-丁二醇环碳酸酯,或者简称为1,2-BC(CAS 4437-85-8); 另一种是比EC多两个甲基,即2,3-丁二醇环碳酸酯,或简称为2,3-BC(CAS 4437-70-1)。目前BC的研究很少,样品也不太容易拿得到。 此外,PC的结构还存在着一种异构体,即1,3-丙二醇环碳酸酯(CAS 2453-03-4),它的分子结构是一个六元环。一般这个化合物不叫碳酸丙烯酯(理论上你无法通过丙烯与碳酸加成得到),而是叫三亚甲基碳酸酯,简称TMC。不过TMC这个化合物好象不太稳定,很容易形成聚合物。用1,3-丙二醇与dmc进行酯交换反应,理论上可以得到TMC,但实际上生成的都是TMC的聚合物,因此报道的合成TMC的方法,基本都是先制造TMC的聚合物再在一定条件下将其解聚而得到的。但TMC这个化合物对人体比较友好,目前很多人研究它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为主,很少看到电解液方面的研究。不过,索尼,三星等的专利中报道了氟代TMC的一些专利,如US20130224563,JP2010262801,WO2015107910, US20150056501,Us20130059194等. 当然,环状碳酸酯远不止只有这几种,还有一种报道过的碳酸酯叫邻苯二酚碳酸酯,又叫儿茶酚碳酸酯(缩写CC),相当于在EC的结构外面再骈上一个苯环,就得到了这个化合物,多年前它是作为一种锂电电解液添加剂来报道的。 线性碳酸酯 线性碳酸酯的特性与环状碳酸酯差异比较大,总的来讲,其沸点较低,粘度较低,介电常数也比较低(相对介电常数 EC 89.8 PC 64.9 DMC 3.12 EMC 2.96 DEC 2.82),在电解液中更多的充当一个稀释剂或者是低粘度组分的作用,有利于锂离子在其中游泳。 说到离子的迁移,锂离子的迁移对于锂电池的电极反应是必须的.六氟磷酸根因为不参与电极反应,它的移动虽然携带了电荷形成电流,但不能为电极反应作出贡献,属于无效迁移.真正对电池性能作出贡献的是锂离子的迁移,它所承载的电荷转移量除以阴阳离子共同完成的总电荷量,就是锂离子的迁移数.迁移数越高说明锂离子完成使命的效率越高,对电极反应有利.但是由于阴离子直接影响到锂盐在溶液中的溶解性和离解能力,从而影响到电解质的浓度和电导率,适用的阴离子选择并不太多,此外,不同的阴离子成本不一样.实际上我们在迁移数上能够做的工作不多,或者说,真正决定选用那种锂盐,并不最决于迁移数的大小,而是取决于阴离子所决定的的其它指标,比如溶解性/成本/电导率等. 如果烷基的碳原子数不断增加,线性碳酸酯的极性和分子量都在变化, 其粘度和沸点也会不断上升,同时对锂盐的溶解度却相应的在下降。因此,线酯有一定的范围可供选择。但当单一烷基的碳原子超过3个时,碳酸酯就变得不那么好用了,它越来越像是烷烃类溶剂,对锂盐的溶解性迅速变差,导致锂盐难以达到实用的范围时,这种酯类作为溶剂就不太合适了。比如碳酸二丙酯,碳酸甲丙酯加入到电解液中时,它们与其它碳酸酯的相溶性以及对锂盐的溶解能力,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 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更加突出. 因此,电解液中的线性酯,我们很少看到含有丁基乃至戊基的碳酸酯;一般来讲,含有丙基的就已经有一定困难了。同一分子中,大的烷基越多,这种趋势就越明显,因此,碳酸二丙酯不如碳酸甲丙酯的溶解能力好。 线性碳酸酯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从DMC到EMC再到DEC,随着分子量的增大,溶剂的密度却在递减。DMC的密度稍大于水,1.063g/ml, EMC为 1.012 g/ml 和水非常接近,DEC则是0.969 g/ml,已经比水轻了。如果用水来灭碳酸酯的火灾,要注意它们与水的密度是很相近的,恐怕得用泡沫覆盖了。当然,配成电解液之后,由于环酯和锂盐的加入,电解液的密度是明显大于水的,通常在1.2g/ml以上了。 碳酸烷基酯都是有气味的,根据我们的经验,DMC的气味比较小,EMC和DEC的气味比较大。因此,用DMC作为溶剂时,虽然DMC的挥发性大于EMC(也是优点),但其气味较小(比乙酸乙酯的气味都小),相对更受欢迎。DMC的溶解能力也是很强的,对油漆、记号笔迹、压敏胶残胶、喷墨打印机油墨都有溶解能力,对电解液残留挥发后的锂盐等也有效果。但要注意的是,DMC和EMC都是典型的甲类易燃溶剂,使用中要注意防止静电,防止爆燃。使用DMC的另一优点是,DMC在成本上比EMC和DEC要便宜得多,经济上合算。同时DMC也是一种绿色的溶剂,不象芳烃、环已烷、丙酮等溶剂具有那么大的毒性。 从熔点看,DMC高于EMC再高于DEC;从粘度看,DMC小于EMC再小于DEC,因此对电导率的提升效果,是DMC优于EMC再优于DEC。不过如果对比低温充放电性能,却往往是EMC最好,DMC次之,DEC再次之。主要原因在于EMC在低温下具有较低的凝固点和较低的低温粘度,导致其低温下的综合性能较好。而DMC由于凝固点较高(4.6℃),虽然与其它溶剂混溶了,但在极低的温度下还是表现出不够好的低温性能,仿佛它还是想从混合液中析出的趋势一直在发挥着作用。 名称 熔点/℃ 沸点/℃ 闪点/℃ 相对介电常数 密度 g/ml 碳酸二甲酯DMC 4.6 91 18 3.12 1.063 碳酸甲乙酯EMC -53 110 27 2.958 1.012 碳酸二乙酯DEC -74.3 127 25 2.82 0.969 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DMC还被人研究用作提高汽油标号的添加剂。这个如果能够用起来,应该还是比较便宜的。不过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用起来。 酯的反应活性 我们知道,烷基碳酸酯正是因为有良好的耐氧化和耐还原能力,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得到成功的应用。但是碳酸酯并不是一种惰性的溶剂,它也是“有脾气”的。 酯交换反应 以前我们发现,贮存在贮罐中的EMC,时间长了之后,其纯度会缓慢的下降,而DMC,DEC就没有这个问题。后来 经过了解,我们才发现,碳酸酯在贮存中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副反应--酯交换反应。不对称的碳酸酯,如EMC,由于羰基两边的烷氧基不同,它们会发生两个同种分子之间的交换烷氧基的反应,生成两种新的分子:DMC和DEC。这种结构的不对称性越强,反应越容易发生。碳酸甲丙酯在精馏或用分子筛脱水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显著的分解,导致纯度难以提高。相比之下,EMC就稳定得多,精馏提纯就可以得到4N级的纯度。 溶剂所处的温度,以及是否有催化剂存在,对酯交换反应的速度影响也非常明显。比如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钾,甲醇钠等,就是酯交换反应的催化剂。当然,DMC或DEC分子之间也是有酯交换反应的,只是生成物与原物一样,表观看不出来罢了. 在溶剂的合成中, 酯与酯之间的酯交换反应很少用于制备,但醇和酯来进行的酯交换反应却十分常用。国内常用的溶剂产业链,就是从PO开始与CO2反应制备PC,然后由PC和甲醇(或乙醇)反应制备DMC(或DEC),再由DMC与乙醇反应制备EMC等。而国外的碳酸酯工业,却较多的从EO开始制备EC,再DMC,EMC。 碳酸酯与酸的反应 虽然碳酸酯在锂电池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有机化学教材中对碳酸酯的化学特性的介绍却非常的少。为了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限,去年我们做了一些这方面的研究实验,有针对性的总结了一些常见酸碱与碳酸酯的反应活性的规律,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现象。目前该结果已经发表在《储能科学与技术》(《碳酸酯与酸碱的化学反应》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7.0006), 碳酸酯与酸碱的化学反应.pdf 这里就简单介绍下部分内容。 碳酸酯类比较容易和有机酸反应,如草酸、醋酸等,但是和无机酸如盐酸、硫酸的反应相对而言要缓和一些。总体而言,和酸反应,PC比EC明显更加活泼,带有取代基的环状碳酸酯如氯代碳酸乙烯酯CE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碳酸亚乙烯酯VC等与1%的草酸就能够剧烈反应,但与10%的硫酸才有初步的缓慢反应。这种和有机酸反应比较快而和无机酸反应比较慢的原因,我还不得而知。 碳酸酯与碱的反应 我们知道,碱溶液 如NaOH溶液常常用于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是,当NaOH溶液与碳酸酯作用时,却能够剧烈的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的CO2,这一点还真是我没有想到过的。我曾经做过实验,在50L桶装的电解液废液中加入几升NaOH溶液,如果碱浓度在25%以上则可以形成非常强烈的反应,液浪滚滚,气泡翻腾,反应强烈放热, 并且生成大量的从浅黄色到黄楬色的沉淀. 有固体在有机相中析出来. 如果碱液浓度更高,反应则更加剧烈甚至失控. 如果将不同的碳酸酯与碱的反应进行比较,我们发现, 与碱反应,线性碳酸酯比环状碳酸酯活泼.其中EMC又明显比DMC或DEC活泼. 环状碳酸酯中,EC比明显PC活泼(这一点正好与在酸性的活性顺序相反). 带有取代基的环状碳酸酯如CEC,FEC,VC均能和中等浓度的液碱剧烈反应. VC和三乙胺, FEC,CEC和三乙胺都能够剧烈反应. 甚至于碱性不是那么强的5%碳酸钠溶液,也能够与EC、EMC、FEC、CEC比较强烈的反应,在此条件下,PC、 DMC、 DEC则反应相对温和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没有水的存在,VC与纯净的三乙胺、NaOH固体和DMC、FEC和三乙胺混合, 混合之后开始都不发生反应,但一旦加入适量的水,反应即剧烈发生。说明这一反应在水的帮助下(水解反应的媒介)才能比较顺序的进行。 同时是否也在暗示:在合成VC的过程中,要严格的管控CEC和三乙胺的水分,否则CEC与三乙胺第一步反应生成的VC,接着又和三乙胺快速反应掉而转化成不需要的物质而浪费了。 由此我们想到,如果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中残碱较多,他们也会引发与EC,EMC,FEC这类材料的反应而导致溶剂分解,可能出现产气的现象。以前我读到过一篇专利,对三元材料进行水洗处理,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减少胀气, 该专利中介绍其原因是去除了碱或碳酸盐避免其与电解液中HF反应产生气体。从我们的实验结果分析,我推测更可能的原因是通过水洗去除了氧化锂等残碱,避免了它和碳酸酯的反应的产气.毕竟电解液中的HF是很少的PPM级别的浓度,而碳酸酯是很多的。 以前我很奇怪电解液对HF那么敏感,为什么还有人在电解液中加入酸酐(与水作用就生成酸了)而且还确实有效。通过对碳酸酯性质的研究,我想这是因为:碳酸酯类对碱相对比较敏感,加入少量的酸酐,可以利用酸酐与氧化锂或氧化镍等作用,减少了碱性物质的量或碱的强度, 减少了碳酸酯与碱作用的分解导致的产气,也能够起到抑制电池胀气提高高温循环性能的效果(高温下碱与碳酸酯的副反应更快)。 如果这个规律是主导性的,根据碳酸酯与碱反应的活性顺序, 如果要用到高碱性的正极材料,最好是减少EMC、EC、FEC的用量,以减轻其分解.或者就是在电解液中加入酸性的成分如酸酐、硫酸酯类化合物以抑制其碱性,或者两者皆用之。 碳酸酯作为甲基化试剂 碳酸二甲酯是一种可用的甲基化试剂,但此反应在电解液中出现的机会不多,不过由于甲氧基的活性比乙氧基强一点,DMC的化学活性性也理论上比DEC要高一些.因此DMC的化学稳定性比EMC或DEC应该会高一些. 但是,EMC由于存在酯交换反应,这个因素使得EMC的化学稳定性变得更差.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锂电电解液|516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医学进步歌唱 ——清醒麻醉下的开颅手术
tshenbin 2015-8-26 07:56
一年前,斯洛维尼亚歌剧演员Ambrož Bajec-Lapajne因脑瘤需要开颅手术,为防止术中损伤语言中枢而影响他的演唱事业,医生建议他接收清醒手术,于是,让人感概的一幕出现了…… 这里我们奉上的是由Ambrož Bajec-Lapajne本人8月5日传到网上的视频片段。整个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淡定自若的Ambrož、充满爱的医务人员。在监护仪的背景声中,听着这美妙的歌声、看着这个固定视角中的每一幕,为什么我的心中会有一种深深的感动? Ambrož Bajec-Lapajne上传的视频全长12分38秒。这里,我们仅截取了前5分钟,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或直接查找“ 整形与修复重建外科 ”添加微信,也可 点击链接 来观看视频片段,一起来见证这浓浓的人文关怀和让人叹为观止的医学进步吧! PS 1:在手术过程中Ambrož Bajec-Lapajne演唱的是舒伯特的《冬之旅 晚安 (Winterreise, D.911 - 1. Gute Nacht)》。 2:40-3:00时你还可以听到由于触碰神经所引起的走音…… PS 2:Ambrož Bajec-Lapajne目前已康复并回到了他所热爱的舞台……
个人分类: 一样生活别样情|2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几则“爱”与“色”的科学趣闻
热度 17 qpzeng 2014-7-19 09:38
(一) 灵乐歌者Betty Everette曾说:“你想知道他是不是爱你,只需感觉他如何吻你”。如果说先辈们关于爱的感悟是某种经验之谈的话,那么现代科学已能从一个人的眼光判断他或她是否向对方“射出”了“丘比特之箭”。 如果一个人见到一位陌生异性后,只盯着他或她的脸看,那就表明在他或她的大脑中产生了罗曼蒂克的感觉。相反,如果老是盯着对方的身体看,那么很可能产生的是性欲望。也就是说,前者很容易“一见钟情”,而后者仅仅是 “ 抛媚眼”的性暗示。 M. Bolmont, J. T. Cacioppo, S. Cacioppo. Love Is in the Gaze: An Eye-Tracking Study of Love and Sexual Desire . Psychological Science , 2014; DOI: 10.1177/0956797614539706 (二) 人们常常说:“爱你在心口难开”,但现代科学证明,爱不在心里,而在脑中。大脑的纹状体区域,既掌管爱情,又感受色情,但位置不同。有趣的是,性欲与食欲感受区域重叠,而爱情与毒瘾区域重叠。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前者只是本能,而后者是欲望满足后的犒赏。 Stephanie Cacioppo, Francesco Bianchi-Demicheli, Chris Frum, James G. Pfaus, James W. Lewis. The Common Neural Bases Between Sexual Desire and Love: A Multilevel Kernel Density fMRI Analysis . 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 2012; 9 (4): 1048 DOI: 10.1111/j.1743-6109.2012.02651.x (三) 不管你信不信“一见钟情”(love at first sight),科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只需要五分之一秒!这一过程有着复杂的生理基础,瞬时激发分泌的多巴胺、肾上腺素、后叶加压素让人怦然心动,而神经生长因子的持续释放让双方最终坠入情网。 人脑中有12个区域负责上述化学物质的分泌,而不同区域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比如,母子之爱与男女之爱的感受区域是不同的,前者位于大脑中部,后者位于奖赏区,且与高级认知(身体成像)区域相联系。 Stephanie Ortigue, Francesco Bianchi-Demicheli, Nisa Patel, Chris Frum, James W. Lewis. Neuroimaging of Love: fMRI Meta-Analysis Evidence toward New Perspectives in Sexual Medicine . 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 2010; DOI: 10.1111/j.1743-6109.2010.01999.x (四)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可以清晰地显示 大脑 掌管 性和爱的不同区域(下图)。蓝色是性激活区,粉红色是爱激活区,而深红色是恋爱决定区。 面对眼前展示的一位性感女郎的照片,健康者 能 很快 回答“这位性感女郎是否能成为你的恋爱对象”的问题,而 一个因中风而致前脑岛损伤的男士却反应不过来。 Stephanie Cacioppo et al. Selective decision-making deficit in love following damage to the anterior insula . Current Trends in Neurology , February 2014 (五) 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不影响其爱情生活满意度,但年龄对此影响较大。调查表明,中年人(31-59岁)跟青年人(18-30岁)的满意度相近,而老年人(60-90岁)的满意度则不如中年人,也许爱情生活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宗教信仰可以影响爱情生活满意度,那些经常上教堂做礼拜的人通常有很高的满意度,这与以前有关信教者精神健康及生活满意度高的发现是一致的。 Félix Neto, Maria da Conceição Pinto. Satisfaction with Love Life Across the Adult Life Span . 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 , 2014; DOI: 10.1007/s11482-014-9314-6 咖啡杯里的水仙(纪如璟原唱,曾庆平翻唱)
个人分类: 期刊论文|14061 次阅读|24 个评论
关于科学文献署名的一些趣闻
PhenixInRocky 2014-5-21 11:59
要想把论文署名的规矩说明白真是个麻烦事儿。以下趣闻信息摘录自维基百科 Academicauthorship 词条,括号中的内容为笔者添加 。纯属闲扯,欢迎专家指正。 发源于自然科学的一个做法,现在越来越普遍:依据对于研究课题的贡献多少排列作者顺序。而提供研究设施和经费的 PI 通常是通讯作者,列在名单最后。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有些时候执行起来很难准确界定每个作者的具体贡献。根据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Journal 2007 年的一项调查, 919 位通讯作者中有三分之二对于他们的 co-author 的排序有不同意见 。 (更为经典的一个例子是1923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该奖授予了将胰岛素引入治疗糖尿病治疗的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Macleod和Banting医生。但是关于此奖的受奖人,此二人钧有意见。期间还有更多狗血的剧情发生,造就了诺奖历史上最大的争议之一。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在一个具体的项目中贡献如何不是很容易说的清楚的。以至于后来有加拿大人出来和稀泥,拍了个电影,叫《荣誉属于所有人(Glory enough for all, IMDB 评分高达8.5/10)》,名字取得真好,哈哈。参见:Rosenfeld,L, Insulin: Discovery and Controversy, Clinical Chemistry,48:12, 2270 –2288 (2002)) 有些领域不这么干。 有个朋友看到一个经济系的教授的简历好像他一辈子没有做过第一作者,原来该教授发的文章的杂志现在还是以姓名的字母顺序排列作者顺序(据说现在有些控制论、数学方面的期刊还是这样做)。 据说,生物界 历史上 曾经总是把老板( PI )放在最后;而有机化学总把老板推在前面,放第一 。 有些领域往往一个研究成果凝聚了大量研究者的实质性贡献,比如高能物理,只能把众多的作者按照作者的姓名首字母排序。以前听说过有欧洲高能物理方面的文章列出了 100 多作者,不过和 Collider Detector at Fermilab (CDF) 相比小巫见大巫了。他们 1998 年开始执行一个有颠覆意义的政策:他们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的作者名单。所有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只要为该单位全职工作超过一年,你的名字就进入该名单,直至你离职后一年 。华盛顿大学物理系的 Stubbs 曾经在 Nature 上说过 ,他们和署名这个“魔鬼”纠结了很久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凝聚了太多人“大量的,(有时候是繁琐的)设备、软件开发”工作。所以,最后也只能大家都有份儿了,做了实质性贡献的,都署名按照姓名字母顺序排列。 医学领域有时候有众多的作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1993 年的一篇文章 ,牵扯到 1081 所医院, 41021 个病人,有贡献的作者有 972 个。以至于今天如果你检索这个文章,作者是没有列出来的,因为列在了文章的附录里。 还有种概念叫做 “ 荣誉作者 ” ,就是把研究所的头,系主任等的名字挂上,不管有没有贡献。据说不久之前德国人还这么干 。美国人看了表示很不顺眼。不过现在这种现象有多普遍还不清楚( hoho ,好像我国这种情况挺多)。为了抵制这种现象,有些杂志,比如 Nature ,要求注明每个作者的实质性贡献。 Ilakovac V, FisterK, Marusic M, Marusic A (January 2007). Reliability ofdisclosure forms of authors' contributions .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Journal 176 (1): 41–6. Credit wherecredit's due. Nature 440(7084): 591–708. Biagioli, M. Rights or rewards? Changingframeworks of scientific authorship. In Scientific Authorship , Biagioli,M. and Galison, P. eds. Routledge, New York, 2003, pp. 253–280. Christopher Stubbs, The serious businessof listing authors, Nature 338, 320, 1997. Investigators, TheGusto (1993). An International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FourThrombolytic Strategies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New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29 (10): 673. Credit wherecredit's due. Nature 440 (7084): 591–708.
个人分类: 杂说|32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抄袭与造假:伤心的趣闻
热度 4 zlyang 2014-5-6 22:25
学术抄袭与造假:伤心的趣闻 http://www.memphisflyer.com/CallingtheBluff/archives/2014/04/04/remembering-martin-luther-king-jrs-legacy-assassination (1) 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 搜狐,2013-03-11, 《解密马丁·路德·金“抄袭事件”背后真相(图)》 http://roll.sohu.com/20130311/n368380798.shtml 抄袭的比重在论文的上半部分占45%、下半部分达21%。审查小组没有考虑取消金的博士学位,因 为这“无济于事” (serve no purpose),况且金的论文仍 然“对学术做出了一份智识贡献”。但他们 提议,在图书馆收藏的金的博士论文副本中附上这份鉴定意见书。 新华网,2013-08-26,《FBI查出马丁路德金爱招嫖》 http://www.fj.xinhuanet.com/lishi/2013-08/26/c_117100072.htm 马丁·路德·金的私德的 确有亏,作为一个牧师,他通奸、嫖妓;作为一个博士,他抄袭、剽窃,这在美国不是什么机密, (2) 卡尔-特奥多尔·楚·古滕贝格 Karl-Theodor zu Guttenberg 新华网,2011-03-02,《德国国防部长宣布辞职》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3/02/c_121136878.htm 涉嫌论文抄袭丑闻的德国国防部长古滕贝格1日在柏林发表声明,宣布辞去国防部长职务。 拜罗伊特大学2月23日宣布取消古滕贝格的博士学位头衔。 新华网,2011-03-04,《抄袭缘何让德国国防部长丢官》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3/04/c_121147386.htm 德国国防部部长古滕贝格的辞职,却开创了另外一个先例:因博士论文抄袭。 (3) 安妮特·沙范 新华网,2013-02-07,《因论文涉嫌抄袭——德国教育部长被取消博士学位》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02/07/c_124332751.htm 当地时间2月5日晚,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宣布,取消现任 教育部部长安妮特·沙范的博士学位,理由是她在论文中“系统地、故意地抄袭了他人的思想”。 新华网,2013-02-11, 《德国教育部长涉剽窃终辞职》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2/11/c_124342078.htm 卷入博士论文剽窃丑闻数月,德国教育和科研部长安妮特·沙范9日最终决定辞职。 沙范现年57岁,涉嫌剽窃论文追溯至1980年,题为《人和良知:关于现今良知教育的条件、需要和要求研究》,去年5月遭指认剽窃。 (4)科赫梅林 新华网,2013-02-08,《论文造假,德国第三个高官栽倒》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2/08/c_124336879.htm 2011年5月,德国籍欧盟议会副议 长科赫梅林因“抄袭门”宣布辞去职务。科赫梅林是 德国自民党高层人物,她于2001年在著名的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但是她的博士论文被德国新开张 的两家“学术维基”网站盯 上。其中一家通过电脑对比软件测试显示,论文抄袭指 数为27.36%,达到55页。 (5) 亨德里克·舍恩 科学网,2010-11-17,《德国科学家亨 德里克·舍恩 :人前物理天才,人后造假狂人》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1/240299.shtm 为什么一个年轻人能够愚弄整个科学界?为什么顶级学术期刊也能让舍恩蒙混过关?物理科学是所谓的精确科学,按说应该没那么好糊弄,舍恩是如何得逞的? 人民网,2002年09月30日,《16篇 论文造假,“天才科学家”被解雇 贝尔实验室揪出大骗子》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68/7378/709825.html 调查小组的报告指出, 有“令人信服”的证 据表明,在1998—2001年间,舍恩至少在16篇论文中捏造或篡改了实验数据,而且这些造假都是在合 作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 进行的。报告同时认为,与舍恩合作的20多位科学家在这一事件中都是清白的。 (6)癌症基础研究被指大多不可靠 高莉,2012-4-5,《《自然》:癌症基础研究被指大多不可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8372-555519.html 结果是,这53项研究发现中有47项的研究结果无法重现。 2012-03-28,《In cancer science, many discoveries don't hold up》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2/03/28/us-science-canc er-idUSBRE82R12P20120328 (7)学术明星为何连爆丑闻 张莹,中国青年报,2014-05-07,《干细胞研究屡现学术不端:学术明星为何连爆丑闻》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5/293759.shtm 这并不是干细胞学界第一次出现巨大丑闻。2001年,德国杜塞尔大学的Strauer教授被发现其实验没有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2005年,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宣称将人类的体细胞移植到人的卵子细胞,并把细胞培养成为胚胎,不久被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认定论文伪造。 美国一家名为爱摩根的制药公司曾在2010年尝试重复《科学》杂志发表的论文实验,但经历半年无功而返。德国制药巨头拜尔 公司也曾“大吐苦水”,说公司如 何因内部实验无法重现文献结论,而中止了近三分之二的早期药物项目。 张冬冬,中国科学报,2014-05-07,《日本理化研究所要求对2万篇论文进行审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5/293689.shtm 此前,RIKEN宣布将对Shunsuke Ishii发表的论文被指控存在图像处理的问题进行调查。Ishii在4月25日辞去了调查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孙学军,2014-05-06,《日本理化研究所掀起论文检查运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791903.html 如果连这些德高望重的调查委员会都大面积存在问题,其他普通研究人员会怎么样, 2014-05-05,《RIKEN to Check 20,000 Papers for Doctored Images and Plagiarism》 http://news.sciencemag.org/asiapacific/2014/05/riken-check-20000-papers-doctored-images-and-plagiarism (8)《自然》杂志:美国学术造假瞒报现象严重 新华网,2008-06-20,《《自然》杂志:美国学术造假瞒报现象严重》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8-06/20/content_8405302.htm 由桑德拉•泰特斯带领的科研诚实办公室小组推算,每年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财政支持的约15.5万名研究人员可能曾看到过至少2325起的同事造假事件。 Wadman, Meredith. NIH mulls rules for validating key results . NATURE, AUG 1 2013, 500(7460):14-16. http://www.nature.com/news/nih-mulls-rules-for-validating-key-results-1.13469 2011年,德国拜尔公司的一项内部调查发现,在67项内部临床前研究中,大约2/3无法验证。 2012年,美国加州的安进公司报道,它们对53项关于癌症的论文的重复性研究发现,89%的研究结果无法重复。 今年5月对美国德克萨斯州MD安德森肿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至少有50%的已发表数据无法进行重复。 (9)隐秘与主观盛行 谁来 评议“同行评议” 苗妮,中国科学报,2013-09-25,《隐秘与主观盛行 谁来 评议“同行评议”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9/283081.shtm 这些论文对于计划好的讲座来说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它们充满了偏颇的报告和基本的错误。这样看来,同行评议似乎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有用。 也有陪绑的 孙学军,2014-04-29,《山中伸弥对论文问题表示道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789624.html Science 2014-04-26,《Japan's Latest Stem Cell Apology》 http://news.sciencemag.org/asiapacific/2014/04/japans-latest-stem-cell-apology 张学军,2013-08-01,研究结果必须可重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713096.html 感谢您指出上面内容里的任何错误! 欢迎您补充这个伤感的名单! 不知道下一个悲催的是谁? 人见人爱的美女,怎样了?《美女科学家造假》 http://news.sciencenet.cn/news/sub18.aspx?id=1664
个人分类: 本科-研究生教学|4239 次阅读|11 个评论
衣服会看病——晚清博才顾观光趣事
sheep021 2010-12-7 13:11
顾尚之生活节俭,衣着朴素,品质高尚。 ?? ??有一次,平湖东门外一个富翁的老婆生病,当地医生看了总不见效。富翁久闻顾尚之精通医道,就备了一份厚礼,叫家人拿了自己的信笺,去请顾尚之。顾尚之早听说这个富翁爱富欺贫,行为势利,便不肯收礼,对来人说:偌大一个平湖,有的是郎中,我这野老田夫怎么行? ?? ??那富家没有办法,只好去央求顾尚之的一个好友。那好友又来劝说,顾尚之看在朋友的情面上,才勉强去了。到富翁家,富翁远远看见家人领来的顾尚之,衣衫陈旧,与乡下老头一样,根本不像是自己想象中的名医,就很瞧不起他,不开正门,也不亲自出来迎接。 ?? ??到病房诊脉以后,顾尚之对那个富翁说:这个药方可服3剂,如果好一点,复诊时不要叫我再来了。我介绍你去找这里东门外衣庄店的掌柜,他也精通医理,而且比我好上几倍哩!说罢就起身告辞。 ?? ??富翁太太服药后,病情果然好转,富翁心里着实高兴。他便遵照嘱咐,到东门外衣庄店去请那个掌柜复诊,弄得衣庄店掌柜莫名其妙。家人再到各家衣庄店打听,并没有一个掌柜的懂得医理。 ?? ??那么,顾尚之要富翁请衣庄店掌柜复诊是什么意思呢? ?? ?? ?? ??是讽刺富翁只重衣衫不重人 ================================================================= 顾观光(1799~1862)字宾王,号尚之,别号武陵山人,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医学家, 金山县 钱家圩人。弃科举以行医为业,诊病之余,系统研究了我国历代的历法和数学名著。主张中西之法可互相证,而不可互相废。 他在古代天文学研究有独到之处,所著《周髀算经 校勘记 》,对古代天文名著《周髀算经》存在的文字错误27处作了订正,并写下了《读周髀算经书后》。他将我国历代的历法与西历、回历一一加以比较,探求用新的方法来计算古历法中闰年误差日的数值。他用数学的演积术推断出《开元占经鲁历》,创立了一种以日法中的朔日余数辗转相减的办法,使日法在百万数以上都可以求。他侧重于中西数学的研究,写出《算剩初编》、《算剩续编》、《算剩余稿》、《九数外录》等4本专著。他对当时的数学家研究成果进行剖析,并同西法对比,提出了许多有关圆、级数、对数求解和对数造表的补充意见。他还校订了 李善兰 翻译的《几何原本》后9卷。在医学方面,他辑《 神农本草经 》3卷刊于世,撰写《伤寒杂病论集》一书,刊入《武陵山人遗书》。   他一生未中科举,曾行医乡里。医道精湛,有一味灵之称,而不以酬金有无为意。曾有富户请其治病,他徒步涉水,赤脚而至。主人视其衣服简朴,误为冒名而来。诊毕,展纸疾书脉案,深中腠理。主人敬佩,临行时备轿相送,他大笑不受,仍赤脚而归。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斯德哥尔摩的公交车
liaorongzhen 2009-7-23 17:45
在北京这么多年,公交总是人多,轮上坐比较难,有时候挤上车都难,等车也难。五月份去瑞典的时候坐机场大巴等到了一趟没轮上,等下一趟半小时了也没来,只好打的去。北京唯一比较好的就是便宜,学生一般才两毛钱,多的也不超过1块。 斯德哥尔摩的公交系统还是比较发达的,不过就是比较贵,他们是时间票,一次20克朗(大概18人民币,和咱们的学生票差100倍呀),可以随便坐一个半小时,你上车的时候把提前买好的票给司机,司机会盖个时间,在之后的一个半小时之内换车只用向司机出事一下车票,如果超时了就得重新盖戳了。如果你上车了才买票的话,是40块一次,所以一定要提前卖好票。在瑞典比较好的是如果你有小孩的话,你可以把小孩放在推车里从后门直接上而不用买票。很多有小孩的中国人都是出去坐车就用推车带上小孩,这样就不用买票了,包括坐地铁。 斯德哥尔摩很少会堵车,而且堵车的地方都会专门设立公交专用道,所以公交一般都很准时,可以从网上查到所有车站每天的公交时刻表,这样每次你只用提前一会去车站就可以了,不想北京有时候半小时不来一趟,有时候一来就两三趟一起来了。白天公交间隔一般10到15分钟,晚上在30分钟,一直到12点以后。不过有些公交线路周末没有,比较郁闷。那边的公交车都没有售票员,公交车设计的都很人性化,车门没有台阶的,一般也比较低,这样有利于推车上下,车上每个作为附近都有一个按钮,前面有语音和文字报站,你要下车就提前按一下按钮,司机就会在下一站停车了。车门有些是你按一下按钮就开,有些是红外感应的,停车后你站那了就自动开。记得有一次停车了,我站在门口附近,车门开了,有个老外跟我说不要太靠近车门,要么就自动开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108 次阅读|2 个评论
横空出世奇“男子”
chni 2009-7-15 18:22
横空出世奇男子 ――人类在 150 万年前样子真容? 记得小时候自己在朗诵课文时把万岁叫得朗朗上口,后来看电影看到演员在戏台子上叫万岁,觉得有点难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先适应万岁一语,先是跟着喊,后来由衷地高呼,再后来就反感唉,真的弄不明白我们自己怎么会这样呢?不巧的是,在我的行使考古学习权力的爱好中,却在别人的文章里中发现了一款 150 万年前的男孩天,一百五十多万岁! 呵呵,按文章的意思说这个男孩可能是人类的祖先呢?闲来无事,基于好奇便遇奇,我把这个奇男子编译出来,供和我一样好奇的朋友们玩味一二。 这样的奇迹只能说是撞大运了。 可以想像人之伊始的景象,恐怕只有他们才是非洲风景中的珍稀动物了。在那样简陋的物质条件下,他们死后真的不必埋葬天葬不是很好吗?我们吃别的动物,所以我们的肉身也要还给别的动物餐用只于是则我们互吃人吃人?也难说人类对待同类的原始状态是否如此,则无法考证了。至于他们的尸体,甚至是那些不愿意屈服于食肉动物的人们的尸身,都很快就会被食腐动物和爬行动物分享了,遗骨不是被风蚀掉了,就是被植物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弄得混乱不堪,面貌全非。苍天有眼,让考古学家感到非常侥幸的是,有些骨片,特别是牙齿居然保存了很长很长的时间,以致于它们足以混迹于广阔草原上的沉淀物质里,最后覆盖于草蔓丛中。随着岁月的流逝,沉淀层所含的矿物质渗入其中,重构这些腐朽的有机物质,使它们化为石头,成为曾经是生物器官的化石而获得永恒。然后它们进入漫长的等待阶段直到他们最终的栖身之所被岁月侵蚀而暴露出来,或者被独具慧眼的古人类学家研究人类进化的科学家发掘出来。早期人类遗骸的碎片往往是如此微小,那怕是发现早期人类的部分骨骼也非易事,以致于仅仅是为了证实他们的存在这点小小的野心也会激起科学家之间的笔墨唇舌酣战,引起轩然大波。 无论如何,撞大运的幸运儿还是中头彩了。 不管怎样,有些古人类学家还是交了好运。正如在 1984 年 8 月的某一天,呵,那天风和晶丽?不会吧?反正有一拨儿古人类学家开进驻扎在了内罗阿克塔姆河床的沙滩上 ―― 此地位于肯尼亚北方的图尔卡纳湖西 3 英里 ( 5 公里 )处。见识丰富的凯莫亚奇米乌在名为内罗阿克塔姆 3 号遗址( NK3 )处的一条干涸支流岸堤上散步时,或许想起了心中的某个谁谁谁,他信脚踢来,天哪,这只上帝赐福过的脚!就是这一脚,是这一脚的脚而不他因为他那时没想但脚却可能想过要发现什么发现了鹅卵石堆中有一块早期人类头骨碎片!于是,这支由理查德李奇率领的肯尼亚国家博物馆考古队,以及阿兰沃克他们中间的一位多次发现早期人类骨骼碎片的美国同事,一致认为这是一块从大块骨骼上剥落下的碎片。当他们在遗址上对 1962 立方码( 1254 立方米小筑主人注。不妙,这里可是科学网,千万别让某位喜欢玩数学游戏的科学家发现计算有误,一定会令我蒙羞 )的沉积物中展开艰苦的探查工作,并为此连续奋战几个斗转星移的季度,终于将无数碎片复原成了一副基本完整的早期人类骨骼。然而,就在这副骨架成形的当时奇男子面世的那个瞬间,他们他们最初的兴奋一度化作了疑虑奇,奇,奇他是什么呀?但最后,不管是什么,他们还是欣喜若狂毕竟他们遇上了这个并世独奇的他。 再生:复原图尔卡纳奇男子。 用心良苦的考古队用牙科器械和欧都瓦鹤嘴锄(小十字镐小筑主人注,不知考古学家认可否?)曾经发掘出一些骨头,这种小十字镐其实就是在 L 形木片上安装着长约 6 英寸 ( 15.25 厘米 )的爪子形状的工具,这些爪子之间的距离是由制造者精确设计的。移动骨头前,还得精心地敷上了塑胶硬化剂,以免在装进石膏盒子时从大腿骨上脱落开来。那里所有的沉淀物都必须经过筛选,再认真地进行洗刷,确保每一块残损的碎骨片都能够识别出来。除了牙齿以外,找到了属于同一副早期人类骨骼的大约 70 块颅骨残片和 80 块其它骨头,以及无数块动物的骨头,用胶水将它们粘好后,就像一件打碎了又修补弥合的瓷器。这副骨骼后来的编目是 KNM-WT 15000 ( KNM 代表肯尼亚国家博物馆, WT 代表图尔卡纳西部),如同送往并保存在内毕罗 (肯尼亚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该国的中南部。该城于 1899 年建立, 1905 年成为英国东部非洲的政府所在地, 1963 年肯尼亚独立后成为首都。人口 80 余万小筑主人注) 国家博物馆的每一个碎片一样,这些骨片还加上了后缀,头骨的代号是 KNM-WT 15000 A ,下巴的代号是 KNM-WT 15000 B ,以此类推,直到 AA 、 AB 、 AC ,甚至编到了 CB ,整副骨骼被命名为图尔卡纳男。 这个奇男子竟然生活在 153 万年前。他们 与其他动物的骨骼相对比,发现 KNM-WT 15000 有一副厚实的头骨、雄浑的眉脊、厚重而突兀的面孔,并因此在人类世系图谱中居于最早直立行走的祖先与我们之间。尤金迪布瓦 ( 1858-1940 ,荷兰解剖学家与古生物学家, 1891 年在爪哇发现人科动物直立猿人的骨骸与大腿骨,此后该直立猿人被称为爪哇人小筑主人注) 于 1891 年在爪哇发现了第一块最早直立行走人科动物的头盖骨化石,并给出一个科学的名称: Pithecanthruppus erectus (又名爪哇猿人,是一种绝种的猿人,据 1891 年在爪哇发现的骨头推测面来,由于学术界认为它可能属于一种介于猿与人之间的物种,所以早先将其认定为爪哇直立猿人。现在这种猿人被归为直立人小筑主人注) 照字面意思是直立行走猿人,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直立人。依据在人类世系图谱上的化石之间所显示出的关系,人们认为图尔卡纳奇男子具有特殊的意义,有些研究人员认为他非常像直立人,另一些研究人员则认为他更类似非洲人种工人,这一人种是因为一块发现于图尔卡纳湖东部的下颌骨而得名。 值得古人类学家额手称庆的是,图尔卡纳奇男子生活在一个火山活跃的地区,这样就可以测验出火山沉积物的年代。当火山岩或者火山灰冷却后,这些物质中所含的放射性钾 40 就开始按照一个已知的比率衰减到稳定的氩 40 ,通过测定当前的钾 40 与氩 40 的比例,科学家就能够测定出自岩石形成以来有多少沧桑岁月已经流逝,以此为参考,就可以得知发现于岩石层的化石的年代了。近几十年来,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对人造氩 39 与氩 40 比值的检测方法。用钾 - 氩法和氩 - 氩法这两个常用的年代测定方法,对夹在火山灰层之间的图尔卡纳奇男子的年代进行测定,得出结果分别是大约 188 万年和 139 万年以前。根据这些岩层的测量结果,中间岩层的形成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这副骨骼应该是何等年代久远呢?答案是大约 153 万年。 ( 本文题材源自 WRITTEN IN BONES ,PAUL BAHN 著, 国家法官学院 王立 教授如是编译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62 次阅读|4 个评论
一则趣闻——如此国学班
lvming 2009-6-8 12:53
本不愿意多发议论,偶得一短信,曰:XX大学《国学智慧 总裁 班》开课在即,名师解读儒家精神、道家气质、禅宗意境、兵家谋略、易经思维、医家养生等经典,明德开智,身心安泰如此这般,融于一体,汇于一身,岂不非神即仙,若夫半仙亦可?!
个人分类: 六二楼情结(人和)|339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2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