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世界环境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在世界环境日与小鸟鸟对话:打药,有毒,危险!(见6月5日照片)
热度 2 RollerMaMing 2017-6-5 22:40
个人分类: 六六六敌敌畏|5281 次阅读|3 个评论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及历年主题
baocunkuan 2016-6-5 08:19
2016 年世界环境日 主题:“为生命呐喊”。今年世界环境日以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为主题,意在唤起各国和社会进一步的认识和行动,打击对于濒危物种贸易公约所涉及的保护物种的非法贸易。 环保部公布的今年中国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这一主题既响应了2016作为开局之年的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要求,又明确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即绿色发展----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是破解过去长期以来发展与保护、经济与环境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的根本保证。2016,新的起点,新的期待。这里, 就每年的主题进行解读或简单谈一下个人理解,以示纪念这一人类共同关注环境、自我反思的日子。 1972 年 6 月 5 日~ 16 日, 联合国 在 斯德哥尔摩 召开了首届人类 环境 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当年 10 月召开的第 27 届 联合国大会 规定:每年 6 月 5 日为 “ 世界环境日 ” ,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根据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2254.htm )。 1974 年:只有一个地球( Only one Earth )。这一知名的“环保口号”目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1975 年:人类居住( Human Settlements )。还是“人类中心主义”?当然,如果连人类居住环境都保障不了,何以谈对其他生命体的尊重与保护? 1976 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Water: VitalResource for Life )。这时,也应该是明确了,作为生命重要源泉的水,不仅仅是关注水量(水资源),还要关注水质(水环境)。 1977 年:关注 臭氧层 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OzoneLayer Environmental Concern; Lands Loss and SoilDegradation;Firewood )。可以说,这主要是关注的全球性的生态问题。 1978 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DevelopmentWithout Destruction )。而这一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如果那时就能关注这一主题,不仅仅在口号上,而且落实在行动上。也许我们没有那么“快”,但环境也许依然是那时的蓝天、碧水。这也正是 20 多年后我国将“好”字当头,提出“又好又快”。 1979 年:为了儿童的未来 -- 没有破坏的发展( OnlyOne Future for Our Children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再次提出“没有破坏的发展”,只是这一年的主题强调是为了儿童。如果说上一年的“没有破坏的发展”是为了当代人,而这一年算是对上一年主题的修正,强调了“儿童是我们的未来”。这也正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所在,即“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1980 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 -- 没有破坏的发展( ANew Challengefor the New Decade: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连续三年强调“没有破坏的发展”,但遗憾得是,居然没有唤醒当时的中国,那时的中国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最终导致了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所首先需要面对且需要迫切解决的“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 这一严峻形势。 1981 年:保护 地下水 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GroundWater; Toxic Chemicals in Human Food Chains and EnvironmentalEconomics )。想到今年( 2013 年)发生的多起地下水污染和镉大米问题,是否我们的环保真的比国际落后了 30 年,而且还需要从现在( 2013 年)起的另外 30 年,来实现环境质量的彻底改善?整整“ 60 ”年,一个甲子,太久了。 1982 年:纪念 斯德哥尔摩 人类 环境 会议 10 周年 -- 提高 环保 意识 TenYears After Stockholm (Renewal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 。而八年后的 1990 年高考前填报志愿,才初步了解“环保为何物”的我,再到 2013 年初回老家的路上和出租车司机侃“ PM 2.5 ”,是真真地知道了群众的环境意识在提高。 1983 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 酸雨 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Managingand Disposing HazardousWaste: Acid Rain and Energy )。 30 年后,我们依然面对着有害废弃物、酸雨问题和能源效率低的问题,情何以堪? 1984 年:沙漠化( Desertification )。 我们在治沙方面有成功的案例:沙退人进的故事也差不多是这一年正在读初中的从课本上读到的; 2011 年去过了沙坡头,也应算是一个。 1985 年:青年、人口、 环境 ( Youth:Population and theEnvironment ) 那时我正值青春年少,青年人是七八点钟的太阳;到现在已然是两鬓已白、人过四十日过午了。 1986 年: 环境 与和平( A Tree forPeace ) Tree= 环境?或一树知环境,如同一叶知秋。 1987 年: 环境 与居住( Environmentand Shelter: More ThanA Roof ) “环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住所”。没有了环境,何以谈“住所”,可谓是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1988 年:保护 环境 、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WhenPeople Put the EnvironmentFirst, Development Will Last ) 《我们共同的未来》(又名“布伦特兰报告”)发布后的第一个环境日,其主题强调了“可持续发展”也是自然。 1989 年:警惕 全球变暖 ( GlobalWarming; Global Warning ) 第一次警示全球变暖这事,从这一年的“警示”到 1997 年《京都议定书》这一行动,整整一个“八年抗战”,如何再到显示效果?不知再等多少年? 1990 年:儿童与 环境 ( Children andthe Environment ) 儿童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未来,还是儿童是需要保护的重点(作为敏感人群)?或二者兼有之。 1991 年:气候变化 -- 需要全球合作( ClimateChange. Need for Global Partnership ) 这一“合作”,是全球合作,是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合作。 1992 年:只有一个地球 -- 关心与共享( Only OneEarth, Care and Share) “关心与共享”的反义词“冷漠与天塌砸大家”,理性的您,该如何选择? 1993 年:贫穷与 环境 -- 摆脱恶性循环 (Povertyandthe Environment -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 ) 这里,仅仅关注的“贫穷与环境”。其实,贫穷、金钱和权势是“理性的恶行”中最恶的部分。比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更坏的“污染”,因为这些污染加剧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破坏,加剧环境的恶化,并且阻碍着人类社会改善和保护环境的行动。尤其是金钱和权势结盟,正如我以前说过的:“强势的政府”一旦与“贪婪的资本”合谋,就容易导致长远利益、环境效益、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被“忽视”、被“无视”直至被任意“践踏”。 1994 年: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庭( One EarthOne Family ) 从地球村,再到地球家庭。也怕家庭矛盾,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更怕“窝里斗”,俗话又说“家贼难防”呀,俗话还说“祸起萧墙”。 1995 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WethePeoples: United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 有点像当年的口号“全世界无产阶段联合起来”! 1996 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 家园 ( 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 ) 见“ 1994 ”的解读。 1997 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For Life onEarth ) “生物或生命中心主义”? 1998 年: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ForLife on Earth - Save OurSeas ) 其实,人类不是救世主,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生产与消费行为),就是在拯救海洋了。 1999 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Our Earth -Our Future - Just SaveIt! ) 我们今天的行动,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2000 年: 环境 千年,行动起来( 2000 TheEnvironment Millennium -Time to Act ) “千年等一回”? 2001 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Connect withthe World Wide Web oflife ) “ www. ”或” 3W ”,到 10 年的“微博”和“自媒体”时代,信息民主化也许会助力基层参与环境保护。 2002 年:让地球充满生机( Give Earth aChance ) 地球不是火星,也不能成为第二个火星。 2003 年:水 -- 二十亿人生于它!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Water- 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 ) 为什么偏偏强调“ 20 亿”?当年世界人口已经超过了“ 60 亿”。这“ 20 亿”,我猜是缺水的人口,全球的 1/3 人口得不到有保障、安全的饮用水。可持续发展所强调的代际之间的公平呢?可持续发展首先所强调的穷人最基本的需要如何来满足? 2004 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Wanted! Seasand Oceans——Dead orAlive? ) 依稀看到了顾炎武在痛心疾首的样子。 2005 年:营造 绿色城市 ,呵护 地球家园 ! ( GreenCities---Plan for the Planet ); 中国 主题:人人参与创建 绿色家园 从这一年起,中国开始设置自己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即响应世界环境日主题,又体现中国当前的环境形势和当年所关注的环境问题。 2006 年:莫使旱地变为沙漠( Deserts andDesertification——Don'tDesert Drylands! ); 中国 主题:生态安全与 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是中国“十一五”规划开局年,也是第一次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改“规划”,以强调宏观调控、空间管制。而“十一五环保规划”的一大特点就是将“节能减排”为约束性指标作纳入考核。 2007 年: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MeltingIce——aHot Topic?) ; 中国 主题: 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个有趣的对比,国陆社会担忧的是“冰川消融”所示的“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所关注的还是传统、常规的污染物( SO 2 和 COD )排减。 2008 年:促进 低碳经济 ( Kickthe Habit!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 ); 中国 主题:绿色奥运与 环境友好型社会 奥运会期间,给全国人民印象深刻的除了“疯狂”的收割着“金牌和奖牌”,就是奥运期间北京的“蓝天”了,也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实现“蓝天”还是可能的。只是,大家希望看到的是持续的、长久的环保机制,并非运动式、短暂的“蓝天”。 2009 年: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 应对气候变化 ( YourPlanet Needs You-UNite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 中国 主题:减少污染 —— 行动起来 这一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尤其是“节能减排”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一年。 2010 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ManySpecies.One Planet. One Future ); 中国 主题:低碳减排 · 绿色生活 “地球、未来”,“低碳、生活”,这看似“一大一小”两个有些远的主题,反映了一种“合作与互动”。 2011 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Forests:Natureat Your Service) ; 中国 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只有“共建生态文明”,才会有“大自然为您效劳”,您也就才能有机会“共享绿色未来”。 2012 年: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 GreenEconomy: Does itinclude you? );中国主题: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无论是绿色经济、还是绿色消费,我们都是行为主体,行动起来吧! 2013 年: 思前,食后,厉行节约( think eat save )。 颇像从小就会的那句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国主题:同呼吸,共奋斗。 呼吸什么?厚德载“雾”?还是自强不“吸”。但无论如何,“共奋斗”是“必须的”和“必需的”,政府、企业、群众一起努力,既有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力,又有自下而上的群众的需求、参与与监督的约束动力,我们就有希望! 2014 :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 Raiseyour voice not the sea level )。 海平面不被提高,需要提高我们的呼声、意识和觉悟,最终还须在生产、生活各类行动上, 中国主题:向污染宣战。 污染的成因有 “ 天灾 ” 这一自然因素,也有过重的历史包袱如历代的垦荒、过牧等行为导致的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缩减和草原退化,也有近现代工业污染的积累,根本的或者说人们最亟需改变而且又能做到的是 “ 人祸 ” 这一人为因素。 如何看待这些不利因素?一方面,不利因素是客观存在;另一方面,如果过分强调这些不利因素,结论就是老百姓、老祖宗、老天爷不好,其实质是回避我们的责任。向污染宣战,不是向老天爷宣战,而是向我们不利于环境与生态保护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宣战!不良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形成是我们的意识、觉悟、科学知识、行为的综合体现。 2015 年:七十亿人的梦想:一个星球关爱型消费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 2015 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英文口号为 “Seven Billion Dreams. One Planet. Consumewith Care ” ,中文译为“七十亿人的梦想:一个星球关爱型消费”。我半凑热闹、半开玩笑地将之译为 “70 亿比 1 ,且 ‘ 吃 ’ 且珍惜 ” 。 中国世界环境日主题:践行绿色 生活 2015 年6月5日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境日”。近日,环境保护部向媒体公布了2015年“环境日”“践行绿色 生活 ”主题。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1836 次阅读|0 个评论
竹马子• 世界环境日
hucs 2015-6-5 23:50
竹马子· 世界环境日 胡春松 观人类星奇,光芒四溢,醉欢天地。待春风济日, 吉宁 大志,山河齐丽。 绿化沙漠难题,殚精耗力,壮言非戏。筑梦靠新知,望东西,污染烦心烦意。 管理当出计,森林必利,海洋深立。家庭废物全弃。确保清洁无异。 气候变化成谜,泰来消否,呼吁儿童起。仁人志士,减排节能益。 注: 作于南昌大学,2015年6月5日夜。 竹马子 ,词牌名,又名竹马儿。双调,103字, 仄韵 。前段十二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代表作:北宋词人 柳永 的《竹马子·登孤垒荒凉》。此调始自此词,为正体。 柳永 (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柳永系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其代表作《雨霖铃》和《八声甘州》。 每年的 6 月 5 日 为 “ 世界环境日 ( World Environment Day )” , 2015 年(今年)的 主题为 “ 可持续消费和生产 ” ,英文口号为 “ Seven Billion Dreams. One Planet. Consume with Care ( 七十亿人的梦想:一个星球关爱型消费) ” 。 今 年 6 月 5 日 是我国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 “ 环境日 ” 。中国的主题是“ 践行绿色生活 ”。 1972 年 6 月 5 日 ~ 16 日,联合国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 Stockholm ) 召开了首届人类 环境 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当年 10 月召开的第 27 届联合国大会 规定:每年 6 月 5 日为 “ 世界环境日 ” ,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吉宁: 这里亦指新任环保部党组书记 、 部长 陈吉宁 。 -- 作者简介: 胡春松,男, 1968 年 2 月生,江西进贤人,中共党员,医生,诗人,南昌大学在职博士(生)。著有医学专业著作以及诗书《青春诗语》(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青春论语》(见网络版,纸质版待出版)、诗书《美丽中国》(待出版)、诗书《中国 · 梦》(待出版)、《青春私语》(待出版)、《地震 N 章和 JAMA 诗稿九篇》(待出版)。作者是 “ 岭峰体 ” 诗歌提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并建立了现(当)代诗歌评价的 “ 五美 ” 标准(结构美、意境美、思维美、语言美、韵律美);作品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织的多重色彩;尤以 “ 纯韵 ” (亦称 “ 春韵 ”— 作者命名)诗歌见长; 首次提出并创作九言诗歌。 提出并建立慢病(包括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防治通用公式,即健康长寿方程式(健康长寿 =RT-ABCDEF+E(e)SEED-BasED+210 ),它是每个人管理自己健康的金钥匙。另有:科学网博客( 2009.10- ),人民微博( “ 颂子 ” , 2013.3- ),雅虎博客( 2007.6-2009.9 ) . .. 工作描述:左手医学,右手诗学。 主要研究方向: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血管(基础 临床);人文与医学,等。 宣传口号: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 “ 种子 ” 保健康。 注: “ 种子 ” 在这里的直接含义是指以[ 健康的 “ 种子 ” 法则 ]为基础的健康生活方式,已被命名为 “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 (胡春松,胡大一,胡盛寿。见:《青春诗语》,第 129 页,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年)。 ---- 胡春松大夫在职博士论文之一,欢迎参考引用(全文可免费下载): Cardiovascular, diabetes, and cancer strips: evidences, mechanisms, and classifications ( http://www.jthoracdis.com/article/view/3019 )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102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环境日 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
francy 2015-6-5 17:50
时政频道 国内 世界环境日 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 2015-06-05 17:21   来源: 光明网   我有话说 2015-06-05 17:21:43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责任编辑:张宁    光明网6月5日讯(记者 沈阳) 今天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全球媒体都向公众传递有关全球生态环境的信息。昨天,我国科学技术部在部里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共有一百多位来自业内专家学者、相关机构负责人和数十家新闻媒体记者参会。 科技部《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新闻发布会现场 沈阳 摄影    一、科技部第三次向全球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   据介绍,这是科技部第三次向全球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编制并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是国家遥感中心的一项重要常规性工作,将长期、持续地开展下去。这项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办公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司、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国际合作司等相关司局的支持。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也给予了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此外,开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一直是中国参加GEO工作部际协调机制框架下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林业局、水利部、中国气象局、国防科工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从数据支撑、人才队伍、成果共享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这份报告坚持以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纲,以全球视野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应对气候变化和政府决策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这三年来,我国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与报告同步发布的相关数据集产品总下载量超过60万条,这是继欧盟、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自己全套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国家。这一工作充分彰显了我国遥感科技界对服务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积极态度和独特贡献。更重要的是,我国科学家通过在这一热点领域的持续研究和创新,取得了新的技术突破,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谋得了全球竞争与合作的主动性,提升了话语权,扩大了国际影响。    二、《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四个专题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继续关注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以及热点区域,选定“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大型国际重要湿地”、“非洲土地覆盖”、“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四个专题开展监测分析。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四个专题子报告 沈阳 摄影   “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专题为上一年度选题的延续,去年发布的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专题报告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的高度关注,本年度该专题继续发挥卫星遥感技术的优势,监测了2014年度全球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四种大宗粮油作物种植状况。本年度增加了季度报告的在线发布,及时客观地反映了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和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增强了全球粮油信息透明度,对保障全球粮油贸易稳定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这个问题光明网记者在提问环节向专家问到这种观测同中科院数学所预测中心的数据模型有什么差异时,专家介绍说:农业部在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预测数据是参考7种办法,包括很准确的中科院数学所预测中心的数学模型、环境遥感监测办法的物理概念,这二种办法是相对比较准确的,所以两者常常用于互相参照。   “大型国际重要湿地”专题为今年新增的监测内容,首次将湿地这一极具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的指标纳入年度报告,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2001年和2013年全球100处大型国际重要湿地以及中国20处国际重要湿地的状况及变化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是国际上首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对大型国际重要湿地进行监测分析,体现了中国在保护国际重要湿地方面的突出贡献,得到了湿地国际组织(Wetlands International)的高度评价。专家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认为:我国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只有约1%左右的湿地面积变化,而现在主要问题是湿地内部性质发生变化,例如由湿地变成了干燥土地等情况。   “非洲土地覆盖”专题是第一次针对热点地区开展遥感监测,是在联合国环境署、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的辅助下、近20个非洲国家和组织的响应下,以及GEO四个联合主席国(中国、南非、欧盟及美国)通力合作下完成的结果。年度报告基于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建立了目前现势性最强的非洲土地覆盖数据库,并针对重点土地覆盖类型和重点区域的变化开展了监测,对促进中非合作、增进对非洲的进一步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编制的中国-东盟遥感区域产品图 沈阳 摄影   “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专题是国际上首次针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开展的综合遥感监测。中国-东盟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又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枢纽。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专题报告监测了该区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综合监测的优势,对中国-东盟区域光、温、水条件与自然植被生长状况,以及森林、农田等典型植被生态系统特征进行了大尺度监测分析,并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等典型区域的森林、农田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状况等进行了分析。该报告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综合国力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国际地球观测报告   在2012和2013年度报告工作的基础上,国家遥感中心根据科技部总体部署,密切关注国际地球观测系统的发展态势,牵头组织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国内优势科技力量,完成了2014年度报告的编制工作。编制过程中,吸收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以及相关部门的最新科研成果,除使用国外卫星遥感数据外,还充分利用了中国的气象、环境、资源等系列卫星连续观测数据,保障了年度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以徐冠华院士为组长的顾问组和以郭华东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的指导下,组织召开各类研讨、咨询和评审会30余次,涉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近400人次,确保了报告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中国作为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联合主席国之一,积极与GEO其他三个联合主席国(欧盟、美国和南非),以及GEO、联合国环境署(UNE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湿地国际(Wetlands International)等国际组织及其国际科学计划进行对接。年度报告成果及数据产品将在上述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以及东盟、非洲各国的生态环境研究和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年度报告的国际影响。   2014年度报告和相关数据集产品已同时在中国搜索门户网站( http://www.chinaso.com )、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 http://www.chinageoss.org )和国家遥感中心门户网站( http://www.nrscc.gov.cn/ )发布。    四、《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主要成果   1、2014年全球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四种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达到27.64亿吨,同比增产1.2%,其中玉米、水稻产量基本持平,小麦和大豆产量好于上年;2014年中国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与2013年基本持平;2014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供应形势良好,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国生产形势乐观,玉米、水稻和小麦进口来源国产量小幅下降;2014~2015年度全球冬小麦长势良好,仅乌克兰以及与之相邻的俄罗斯部分地区作物长势偏差,中国冬小麦主产区作物长势好于去年和近5年平均水平,同时种植面积小幅增加,若冬小麦收获前农业气象条件正常,中国冬小麦有望增产。   2、2001-2013年,全球100处大型国际重要湿地面积保持稳定(减少不足1%),但是欧洲罗马尼亚多瑙河三角洲、南美洲阿根廷奇基塔湖泊、亚洲伊朗乌尔米耶湖、非洲乍得境内乍得湖等部分湿地的干扰和退化现象较为严重;受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001-2013年国际重要湿地内的各种湿地类型呈现了明显的年际间转化特征;近年来,中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受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面临更高的压力和威胁。 中国编制的全球遥感产品图 沈阳 摄影   3、非洲土地覆盖中面积占比最大的裸地、灌丛、草地和森林四种土地覆盖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1.78%、26.56%、18.42%和13.74%;尼日利亚的农田面积最大,但人均农田面积低于非洲平均水平;刚果民主共和国(金)的森林面积最大,位于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区,但存在砍伐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的现象;埃塞俄比亚、苏丹、安哥拉、南非、乍得等畜牧业大国,拥有较多的灌丛及草地;2000-2014年期间,埃及尼罗河流域农田面积净增加11.19%,维多利亚湖周边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以城市为主的人造地表覆盖面积增加了143.97%,草原植被在萨赫勒地带大多数地区呈现增长趋势。   4、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空间分异显著,东盟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光、温、水条件优越,光温生产潜力很高;该区域内生态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差异大,文莱和马来西亚属于人均生态资源丰富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生态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经济发展水平低但人均生态资源丰富。该区域内森林资源丰富,总生物量近400亿吨,中国、印度尼西亚森林生物量分别占区域总量的41.0%和34.8%,森林年固碳能力近20亿吨,森林砍伐和森林火灾对森林固碳能力有显著影响;澜沧江径流量占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总量的11.1%,老挝、泰国和柬埔寨产流量占整个流域的58.0%,洞里萨湖调洪作用显著;中国-东盟区域农业生产强度总体较高,大部分耕地种植比例大于95%,泰国、柬埔寨、越南和缅甸为主要粮食出口国。    五、《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助力“一带一路”   据介绍,科技部将继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全球视野推进《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在国内,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实施,贯彻科技体制改革精神,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借助中国GEO部际协调机制和国家遥感中心“小核心、大网络”的业务部体系,对更多的全球生态环境因子进行持续监测与数据发布,进一步加大我国气象、海洋、资源、环境、测绘等卫星数据的综合应用,并将此项工作与相关科技计划紧密结合,协同创新;国际上,将借助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合作平台和中国作为GEO联合主席国的有利条件,推进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加强对现有遥感数据产品的国际验证,进一步扩大该工作的国际影响和应用,让更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 http://politics.gmw.cn/2015-06/05/content_15892905.htm
个人分类: 教学科技|175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世界环境日,您的消费可持续吗?——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回顾
热度 1 baocunkuan 2015-6-4 08:53
2015 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英文口号为 “Seven Billion Dreams. One Planet. Consumewith Care ” ,中文译为“七十亿人的梦想:一个星球关爱型消费”。我半凑热闹、半开玩笑地将之译为 “70 亿比 1 ,且 ‘ 吃 ’ 且珍惜 ” 。 中国确立的 2015 年“环境日”主题——“践行绿色 生活 ”,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1972 年 6 月 5 日~ 16 日, 联合国 在 斯德哥尔摩 召开了首届人类 环境 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当年 10 月召开的第 27 届 联合国大会 规定:每年 6 月 5 日为 “ 世界环境日 ” ,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根据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2254.htm )。 下面,本人就每年的主题进行解读或简单谈一下个人理解,以示纪念这一人类共同关注环境、自我反思的日子。 1974 年:只有一个地球( Only one Earth )。这一知名的“环保口号”目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1975 年:人类居住( Human Settlements )。还是“人类中心主义”?当然,如果连人类居住环境都保障不了,何以谈对其他生命体的尊重与保护? 1976 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Water: VitalResource for Life )。这时,也应该是明确了,作为生命重要源泉的水,不仅仅是关注水量(水资源),还要关注水质(水环境)。 1977 年:关注 臭氧层 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OzoneLayer Environmental Concern; Lands Loss and SoilDegradation;Firewood )。可以说,这主要是关注的全球性的生态问题。 1978 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DevelopmentWithout Destruction )。而这一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如果那时就能关注这一主题,不仅仅在口号上,而且落实在行动上。也许我们没有那么“快”,但环境也许依然是那时的蓝天、碧水。这也正是 20 多年后我国将“好”字当头,提出“又好又快”。 1979 年:为了儿童的未来 -- 没有破坏的发展( OnlyOne Future for Our Children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再次提出“没有破坏的发展”,只是这一年的主题强调是为了儿童。如果说上一年的“没有破坏的发展”是为了当代人,而这一年算是对上一年主题的修正,强调了“儿童是我们的未来”。这也正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所在,即“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1980 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 -- 没有破坏的发展( ANew Challengefor the New Decade: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连续三年强调“没有破坏的发展”,但遗憾得是,居然没有唤醒当时的中国,那时的中国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最终导致了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所首先需要面对且需要迫切解决的“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 这一严峻形势。 1981 年:保护 地下水 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GroundWater; Toxic Chemicals in Human Food Chains and EnvironmentalEconomics )。想到今年( 2013 年)发生的多起地下水污染和镉大米问题,是否我们的环保真的比国际落后了 30 年,而且还需要从现在( 2013 年)起的另外 30 年,来实现环境质量的彻底改善?整整“ 60 ”年,一个甲子,太久了。 1982 年:纪念 斯德哥尔摩 人类 环境 会议 10 周年 -- 提高 环保 意识 TenYears After Stockholm (Renewal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 。而八年后的 1990 年高考前填报志愿,才初步了解“环保为何物”的我,再到 2013 年初回老家的路上和出租车司机侃“ PM 2.5 ”,是真真地知道了群众的环境意识在提高。 1983 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 酸雨 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Managingand Disposing HazardousWaste: Acid Rain and Energy )。 30 年后,我们依然面对着有害废弃物、酸雨问题和能源效率低的问题,情何以堪? 1984 年:沙漠化( Desertification )。 我们在治沙方面有成功的案例:沙退人进的故事也差不多是这一年正在读初中的从课本上读到的; 2011 年去过了沙坡头,也应算是一个。 1985 年:青年、人口、 环境 ( Youth:Population and theEnvironment ) 那时我正值青春年少,青年人是七八点钟的太阳;到现在已然是两鬓已白、人过四十日过午了。 1986 年: 环境 与和平( A Tree forPeace ) Tree= 环境?或一树知环境,如同一叶知秋。 1987 年: 环境 与居住( Environmentand Shelter: More ThanA Roof ) “环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住所”。没有了环境,何以谈“住所”,可谓是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1988 年:保护 环境 、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WhenPeople Put the EnvironmentFirst, Development Will Last ) 《我们共同的未来》(又名“布伦特兰报告”)发布后的第一个环境日,其主题强调了“可持续发展”也是自然。 1989 年:警惕 全球变暖 ( GlobalWarming; Global Warning ) 第一次警示全球变暖这事,从这一年的“警示”到 1997 年《京都议定书》这一行动,整整一个“八年抗战”,如何再到显示效果?不知再等多少年? 1990 年:儿童与 环境 ( Children andthe Environment ) 儿童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未来,还是儿童是需要保护的重点(作为敏感人群)?或二者兼有之。 1991 年:气候变化 -- 需要全球合作( ClimateChange. Need for Global Partnership ) 这一“合作”,是全球合作,是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合作。 1992 年:只有一个地球 -- 关心与共享( Only OneEarth, Care and Share) “关心与共享”的反义词“冷漠与天塌砸大家”,理性的您,该如何选择? 1993 年:贫穷与 环境 -- 摆脱恶性循环 (Povertyandthe Environment -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 ) 这里,仅仅关注的“贫穷与环境”。其实,贫穷、金钱和权势是“理性的恶行”中最恶的部分。比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更坏的“污染”,因为这些污染加剧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破坏,加剧环境的恶化,并且阻碍着人类社会改善和保护环境的行动。尤其是金钱和权势结盟,正如我以前说过的:“强势的政府”一旦与“贪婪的资本”合谋,就容易导致长远利益、环境效益、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被“忽视”、被“无视”直至被任意“践踏”。 1994 年: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庭( One EarthOne Family ) 从地球村,再到地球家庭。也怕家庭矛盾,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更怕“窝里斗”,俗话又说“家贼难防”呀,俗话还说“祸起萧墙”。 1995 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WethePeoples: United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 有点像当年的口号“全世界无产阶段联合起来”! 1996 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 家园 ( 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 ) 见“ 1994 ”的解读。 1997 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For Life onEarth ) “生物或生命中心主义”? 1998 年: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ForLife on Earth - Save OurSeas ) 其实,人类不是救世主,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生产与消费行为),就是在拯救海洋了。 1999 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Our Earth -Our Future - Just SaveIt! ) 我们今天的行动,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2000 年: 环境 千年,行动起来( 2000 TheEnvironment Millennium -Time to Act ) “千年等一回”? 2001 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Connect withthe World Wide Web oflife ) “ www. ”或” 3W ”,到 10 年的“微博”和“自媒体”时代,信息民主化也许会助力基层参与环境保护。 2002 年:让地球充满生机( Give Earth aChance ) 地球不是火星,也不能成为第二个火星。 2003 年:水 -- 二十亿人生于它!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Water- 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 ) 为什么偏偏强调“ 20 亿”?当年世界人口已经超过了“ 60 亿”。这“ 20 亿”,我猜是缺水的人口,全球的 1/3 人口得不到有保障、安全的饮用水。可持续发展所强调的代际之间的公平呢?可持续发展首先所强调的穷人最基本的需要如何来满足? 2004 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Wanted! Seasand Oceans——Dead orAlive? ) 依稀看到了顾炎武在痛心疾首的样子。 2005 年:营造 绿色城市 ,呵护 地球家园 ! ( GreenCities---Plan for the Planet ); 中国 主题:人人参与创建 绿色家园 从这一年起,中国开始设置自己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即响应世界环境日主题,又体现中国当前的环境形势和当年所关注的环境问题。 2006 年:莫使旱地变为沙漠( Deserts andDesertification——Don'tDesert Drylands! ); 中国 主题:生态安全与 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是中国“十一五”规划开局年,也是第一次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改“规划”,以强调宏观调控、空间管制。而“十一五环保规划”的一大特点就是将“节能减排”为约束性指标作纳入考核。 2007 年: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MeltingIce——aHot Topic?) ; 中国 主题: 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个有趣的对比,国陆社会担忧的是“冰川消融”所示的“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所关注的还是传统、常规的污染物( SO 2 和 COD )排减。 2008 年:促进 低碳经济 ( Kickthe Habit!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 ); 中国 主题:绿色奥运与 环境友好型社会 奥运会期间,给全国人民印象深刻的除了“疯狂”的收割着“金牌和奖牌”,就是奥运期间北京的“蓝天”了,也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实现“蓝天”还是可能的。只是,大家希望看到的是持续的、长久的环保机制,并非运动式、短暂的“蓝天”。 2009 年: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 应对气候变化 ( YourPlanet Needs You-UNite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 中国 主题:减少污染 —— 行动起来 这一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尤其是“节能减排”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一年。 2010 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ManySpecies.One Planet. One Future ); 中国 主题:低碳减排 · 绿色生活 “地球、未来”,“低碳、生活”,这看似“一大一小”两个有些远的主题,反映了一种“合作与互动”。 2011 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Forests:Natureat Your Service) ; 中国 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只有“共建生态文明”,才会有“大自然为您效劳”,您也就才能有机会“共享绿色未来”。 2012 年: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 GreenEconomy: Does itinclude you? );中国主题: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无论是绿色经济、还是绿色消费,我们都是行为主体,行动起来吧! 2013 年: 思前,食后,厉行节约( think eat save )。 颇像从小就会的那句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国主题:同呼吸,共奋斗。 呼吸什么?厚德载“雾”?还是自强不“吸”。但无论如何,“共奋斗”是“必须的”和“必需的”,政府、企业、群众一起努力,既有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力,又有自下而上的群众的需求、参与与监督的约束动力,我们就有希望! 2014 :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 Raiseyour voice not the sea level )。 海平面不被提高,需要提高我们的呼声、意识和觉悟,最终还须在生产、生活各类行动上, 中国主题:向污染宣战。 污染的成因有 “ 天灾 ” 这一自然因素,也有过重的历史包袱如历代的垦荒、过牧等行为导致的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缩减和草原退化,也有近现代工业污染的积累,根本的或者说人们最亟需改变而且又能做到的是 “ 人祸 ” 这一人为因素。 如何看待这些不利因素?一方面,不利因素是客观存在;另一方面,如果过分强调这些不利因素,结论就是老百姓、老祖宗、老天爷不好,其实质是回避我们的责任。向污染宣战,不是向老天爷宣战,而是向我们不利于环境与生态保护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宣战!不良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形成是我们的意识、觉悟、科学知识、行为的综合体现。 2015 年:七十亿人的梦想:一个星球关爱型消费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 2015 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英文口号为 “Seven Billion Dreams. One Planet. Consumewith Care ” ,中文译为“七十亿人的梦想:一个星球关爱型消费”。我半凑热闹、半开玩笑地将之译为 “70 亿比 1 ,且 ‘ 吃 ’ 且珍惜 ” 。 中国世界环境日主题:践行绿色 生活 2015 年6月5日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境日”。近日,环境保护部向媒体公布了2015年“环境日”“践行绿色 生活 ”主题。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2120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向污染宣战”
热度 1 ajygz 2014-6-5 23:20
1972年6月5日,第一个世界环境日设立。 201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 污染,仅仅是最终的“结果”。若“过程”监管不严、环保“意识”得不到加强和提高并做到“知行合 一”,“向污染宣战”要“战斗”多久?“战果”又如何?……再有,“宣战”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不爽。 2014年6月5日,我收到新书《洛杉矶雾霾启示录——烟雾之都 60 多年 空气污染治理史》……
个人分类: 365|3071 次阅读|4 个评论
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同呼吸,共奋斗!
热度 1 mhchx 2013-6-5 13:48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 国家环保部日前通报了2013年“六. 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激发全社会持久的环保热情,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事实上,如果大家拥有节能、环保、低碳发展的生态意识,把每一天都看成环境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园,就一定更美好!美丽的中国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个人分类: 随想|279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世界环境日,对于俺最希望的是:
热度 2 mountainwind1 2013-6-5 11:12
1. 农作物,鱼肉加工废水的蛋白质回收为饲料的技术得到支持。 这领域大量废水中的蛋白质,淀粉类实际上可以在一种一吨仅仅几千元的食用药剂下直接上浮水面,掺麸皮烘烤后直接变成饲料,这样污水处理设备造价减少一半以上(比聚铝,聚铁,PAM处理的传统方法,或实验室阶段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处理的不成熟方法),工厂即使偷排,废水也已经没多少危害了,想回用都问题不大。大陆这方面工厂多了,一年回收个上亿元的饲料干嘛不干? 2. 水体突发污染应急修复;水体内源(底泥稳定)处置技术;河道外源处置技术;黑臭水体改造技术得到支持。 这部分俺罗嗦多了,不讨嫌了。这领域俺怨念最大。。。俺们学校有些领导倒很愿意带头去搞,问题是俺很不愿意!极不愿意做一颗小小的石头。俺那学校适合混退休,太社会主义味道了。 3.沙漠机械化治理新理论得到支持。 这领域也是很难打进去,山头太多了。一天治理一千亩还不用国家出钱不好吗?我搞不懂!俺再等两年看看,真不行俺找阿拉善协会去了,民间爱国企业家还是有不少。 科学网张骥兄是机械领域民科高手,俺还在慢慢思考他的施药工艺,如果确定他的思路有明显优势,俺以后名字一概有挂他。
2464 次阅读|5 个评论
世界环境日 6月5日
xupeiyang 2013-6-5 08:21
1972年6月5日至16日,113个国家1300名代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这次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发出了“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号召。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成为保护环境、反对公害的世界性纪念日。 世界环境日# 【“我为北京测空气”】新华社记者从2013年2月开始,深入北京街头,实测空气污染指数。根据中国环境检测总站发布的74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月报,北京1月至4月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17.0、4.72、4.8和3.54,表明北京空气质量正逐步好转。(张铖 摄)
个人分类: 环境生态|2681 次阅读|2 个评论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写给2013年“世界环境日”
热度 2 baocunkuan 2013-6-5 01:46
1972 年 6 月 5 日~ 16 日, 联合国 在 斯德哥尔摩 召开了 首届 人类 环境 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当 年 10 月 召开的 第 27 届 联合国大会 规定 : 每年 6 月 5 日为 “ 世界环境日 ” , 以 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根据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2254.htm ) 。 下面,本人就每年的主题进行解读或简单谈一下个人理解,以示纪念这一人类共同关注环境、自我反思的日子。 1974 年:只有一个地球( Only one Earth ) 。这一知名的“环保口号”目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1975 年:人类居住( Human Settlements ) 。还是“人类中心主义”?当然,如果连人类居住环境都保障不了,何以谈对其他生命体的尊重与保护? 1976 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Water: Vital Resource for Life ) 。这时,也应该是明确了,作为生命重要源泉的水,不仅仅是关注水量(水资源),还要关注水质(水环境)。 1977 年:关注 臭氧层 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Ozone Layer Environmental Concern; Lands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Firewood ) 。可以说,这主要是关注的全球性的生态问题。 1978 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 。而这一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如果那时就能关注这一主题,不仅仅在口号上,而且落实在行动上。也许我们没有那么“快”,但环境也许依然是那时的蓝天、碧水。这也正是 20 多年后我国将“好”字当头,提出“又好又快”。 1979 年:为了儿童的未来 -- 没有破坏的发展 ( Only One Future for Our Children -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 。再次提出“没有破坏的发展”,只是这一年的主题强调是为了儿童。如果说上一年的“没有破坏的发展”是为了当代人,而这一年算是对上一年主题的修正,强调了“儿童是我们的未来”。这也正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所在,即“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1980 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 -- 没有破坏的发展( A New Challenge for the New Decade: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 。连续三年强调“没有破坏的发展”,但遗憾得是,居然没有唤醒当时的中国,那时的中国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最终导致了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所首先需要面对且需要迫切解决的“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 这一 严峻形势 。 1981 年:保护 地下水 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Ground Water; Toxic Chemicals in Human Food Chain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想到今年( 2013 年)发生的多起地下水污染和镉大米问题,是否我们的环保真的比国际落后了 30 年,而且还需要从现在( 2013 年)起的另外 30 年,来实现环境质量的彻底改善?整整“ 60 ”年,一个甲子,太久了。 1982 年:纪念 斯德哥尔摩 人类 环境 会议 10 周年 -- 提高 环保 意 识 Ten Years After Stockholm (Renewal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 。而八年后的 1990 年高考前填报志愿,才初步了解“环保为何物”的我,再到 2013 年初回老家的路上和出租车司机侃“ PM 2.5 ”,是真真地知道了群众的环境意识在提高。 1983 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 酸雨 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Managing and Disposing Hazardous Waste: Acid Rain and Energy ) 。 30 年后,我们依然面对着有害废弃物、酸雨问题和能源效率低的问题,情何以堪? 1984 年:沙漠化( Desertification ) 。 我们在治沙方面有成功的案例:沙退人进的故事也差不多是这一年正在读初中的从课本上读到的; 2011 年去过了沙坡头,也应算是一个。 1985 年:青年、人口、 环境 ( Youth: Popul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 那时我正值青春年少,青年人是七八点钟的太阳;到现在已然是两鬓已白、人过四十日过午了。 1986 年: 环境 与和平( A Tree for Peace ) Tree= 环境?或一树知环境,如同一叶知秋。 1987 年: 环境 与居住( Environment and Shelter: More Than A Roof ) “环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住所”。没有了环境,何以谈“住所”,可谓是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1988 年:保护 环境 、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When People Put the Environment First, Development Will Last ) 《我们共同的未来》(又名“布伦特兰报告”)发布后的第一个环境日,其主题强调了“可持续发展”也是自然。 1989 年:警惕 全球变暖 ( 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ning ) 第一次警示全球变暖这事,从这一年的“警示”到 1997 年《京都议定书》这一行动,整整一个“八年抗战” ,如何再到显示效果?不知再等多少年? 1990 年:儿童与 环境 ( Children and the Environment ) 儿童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未来,还是儿童是需要保护的重点(作为敏感人群)?或二者兼有之。 1991 年:气候变化 -- 需要全球合作( Climate Change. Need for Global Partnership ) 这一“合作”,是全球合作,是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合作。 1992 年:只有一个地球 -- 关心与共享( Only One Earth, Care and Share) “关心与共享”的反义词“冷漠与天塌砸大家”,理性的您,该如何选择? 1993 年:贫穷与 环境 -- 摆脱恶性循环 (Pov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 ) 这里,仅仅关注的“贫穷与环境”。其实, 贫穷、金钱和权势是“理性的恶行”中最恶的部分。比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更坏的“污染”,因为这些污染加剧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破坏,加剧环境的恶化,并且阻碍着人类社会改善和保护环境的行动 。尤其是金钱和权势结盟,正如我以前说过的: “强势的政府”一旦与“贪婪的资本”合谋,就容易导致长远利益、环境效益、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被“忽视”、被“无视”直至被任意“践踏”。 1994 年: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庭( One Earth One Family ) 从地球村,再到地球家庭。也怕家庭矛盾,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更怕“窝里斗”,俗话又说“家贼难防”呀,俗话还说“祸起萧墙”。 1995 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We the Peoples: United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 。 有点像当年的口号“全世界无产阶段联合起来”! 1996 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 家园 ( 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 ) 见“ 1994 ”的解读。 1997 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For Life on Earth ) “生物或生命中心主义”? 1998 年: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For Life on Earth - Save Our Seas ) 其实,人类不是救世主,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生产与消费行为),就是在拯救海洋了。 1999 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Our Earth - Our Future - Just Save It! ) 我们今天的行动,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2000 年: 环境 千年,行动起来( 2000 The Environment Millennium - Time to Act ) “千年等一回”? 2001 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Connect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of life ) “ www. ”或” 3W ”,到 10 年的“微博”和“自媒体”时代,信息民主化也许会助力基层参与环境保护。 2002 年:让地球充满生机( Give Earth a Chance ) 地球不是火星,也不能成为第二个火星。 2003 年:水 -- 二十亿人生于它!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Water - 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 ) 为什么偏偏强调“ 20 亿”?当年世界人口已经超过了“ 60 亿”。这“ 20 亿”,我猜是缺水的人口,全球的 1/3 人口得不到有保障、安全的饮用水。可持续发展所强调的代际之间的公平呢?可持续发展首先所强调的穷人最基本的需要如何来满足? 2004 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Wanted! Seas and Oceans——Dead or Alive? ) 依稀看到了 顾炎武 在痛心疾首的样子。 2005 年:营造 绿色城市 ,呵护 地球家园 ! ( Green Cities---Plan for the Planet ) ; 中国 主题:人人参与 创建 绿色家园 从这一年起,中国开始设置自己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即响应世界环境日主题,又体现中国当前的环境形势和当年所关注的环境问题。 2006 年:莫使旱地变为沙漠( Deserts and Desertification——Don't Desert Drylands! ) ; 中国 主题:生态安全与 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是中国“十一五”规划开局年,也是第一次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改“规划”,以强调宏观调控、空间管制。而“十一五环保规划”的一大特点就是将“节能减排”为约束性指标作纳入考核。 2007 年: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Melting Ice——a Hot Topic?) ; 中国 主题: 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个有趣的对比,国陆社会担忧的是“冰川消融”所示的“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所关注的还是传统、常规的污染物( SO 2 和 COD ) 排减。 2008 年:促进 低碳经济 ( Kick the Habit!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 ) ; 中国 主题:绿色奥运与 环境友好型社会 奥运会期间,给全国人民印象深刻的除了“疯狂”的收割着“金牌和奖牌”,就是奥运期间北京的“蓝天”了,也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实现“蓝天”还是可能的。只是,大家希望看到的是持续的、长久的环保机制,并非运动式、短暂的“蓝天”。 2009 年: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 应对气候变化 ( Your Planet Needs You-UNite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 ; 中国 主题:减少污染 —— 行动起来 这一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尤其是“节能减排”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一年。 2010 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Many Species. One Planet. One Future ) ; 中国 主题:低碳减排 · 绿色生活 “地球、未来”,“低碳、生活”,这看似“一大一小”两个有些远的主题,反映了一种“合作与互动”。 2011 年:森林 : 大自然为您效劳 (Forests:Nature at Your Service) ; 中国 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 只有“共建生态文明”,才会有“大自然为您效劳”,您也就才能有机会“共享绿色未来”。 2012 年:绿色经济 : 你参与了吗?( Green Economy: Does it include you? ) ; 中国主题: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无论是绿色经济、还是绿色消费,我们都是行为主体,行动起来吧! 2013 年: 思前,食后,厉行节约( think eat save ) 。 颇像从小就会的那句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国主题:同呼吸,共奋斗 。 呼吸什么?厚德载“雾”?还是自强不“吸”。但无论如何,“共奋斗”是“必须的”和“必需的”,政府、企业、群众一起努力,既有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力,又有自下而上的群众的需求、参与与监督的约束动力,我们就有希望!
203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不要听到PM2.5就“谈虎色变”
热度 1 jiaguangjia 2012-6-6 15:31
环保部部长:别对PM2.5“谈虎色变” 昨日(6月5日)在“6·5”世界环境日高层论坛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我国PM2.5标准与国际实行了低水平接轨,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学习外国经验的结合,他同时说,不要听到PM2.5就“谈虎色变”。 周生贤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修改我国空气质量标准的意见,决定把臭氧和人们关心的PM2.5纳入监测内容,并且和国际实行了低水平接轨。 “什么是低水平?就是跟世卫组织确定的最低标准结合,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结合的具体数字是年均值35,日均值75,加起来是110,很好记。”周生贤说,中国改革开放要学习外国的经验,但基点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改革才有效。 “中国的环保具有叠加、多因素、压缩式的特点,所以希望大家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暖风吹得游人醉,莫把中国当美国。”他说。 他还介绍,PM2.5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广东的PM2.5成因跟北京不一样。“北京贡献率首要的是汽车问题,广东主要是硫酸盐问题,说明电厂脱硫还没完成。”他说。 周生贤说,PM2.5是二次污染,在空气中有了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遇到特殊天气,才能形成PM2.5。“PM10里面PM2.5的占比最高的达到91%”,他表示,PM10里有相当数量是PM2.5,因此控制住了PM10就部分控制了PM2.5。 他说,人们对于PM2.5,不要“谈虎色变”,还是要对治理有信心。
203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六·五”世界环境日专访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
whyhoo 2012-6-4 22:00
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六·五”世界环境日专访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 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记者 顾瑞珍)碧水蓝天、绿草白云……这是人们渴望的生存美景。 环境保护已是举国大事。在“六·五”世界环境日之际,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就“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剖析环境形势,展望美好前景。 “从对子孙后代生存发展负责的高度,唤起保护资源环境的自觉和警醒” 40年前的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次环境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后来这一天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环境日。 “我们‘围绕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进行深入探讨,来纪念世界环境日很有意义。”周生贤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目前,我国每年能源消耗量占全球19.5%,石油消费量一半多依靠进口,煤炭消费量相当于其他国家的总和,高能耗产生了仅占世界8.6%的GDP,却留下许多受污染的城市、全世界1/3的垃圾和频繁发生的环境事件。 水污染会使渔业生产率下降,土地盐碱化、沙漠化和土壤肥力下降会使农作物产量下降……拼资源、拼环境的发展模式,不仅带来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社会矛盾,而且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他强调:“我们必须从对子孙后代生存发展负责的高度,唤起对保护资源环境的高度自觉和警醒;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老路,而要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周生贤认为,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环保要求把环境承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促使经济行为主体努力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尽量利用循环再生资源,激励其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获得新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环保制约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不会阻碍经济发展。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但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禀赋差、生态环境脆弱,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周生贤指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需要把优化产业结构与推进节能减排结合起来,把企业增效与节约环保结合起来,把扩大内需与发展环保产业结合起来,把生产力空间布局与生态环保要求结合起来,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赢。 “十一五”期间,在能源消费和国民经济年均分别增长6.6%和11.2%,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量、城市和工业领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 他介绍说,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683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吨、炼钢0.72亿吨、水泥3.7亿吨;累计建成5.78亿千瓦燃煤电厂脱硫机组,比例从12%提高到82.6%,城市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到77%。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走出一条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这个规划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坚强决心: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一定要走出一条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周生贤说,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推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中的先导、扩容、增效和倒逼作用,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管理优化产业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推动创新转型和绿色发展。 “十一五”期间,中央环保投资达1564亿元,带动全社会环保投入达2.16万亿元,有力地推动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全国52%的县区级环境监测站完成标准化建设,“废气靠闻、废水靠看、噪声靠听”的状况有很大改观。 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2588个,占国土面积的14.9%。开展并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阶段性成果。 周生贤表示,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以绿色经济、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和科技变革正在孕育繁衍。我们将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推行绿色采购,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原文见 http://www.gov.cn/jrzg/2012-06/04/content_2152865.htm
个人分类: 环境|1103 次阅读|0 个评论
[环境日]美国垃圾何处去
songshuhui 2010-6-5 23:16
云无心 发表于 2010-06-05 19:22 和地球人口以及生活水平一起提高的,还有人类制造垃圾的能力。 垃圾处理,毫无疑问,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事情。 可以掩埋,可以焚烧,可以堆肥,这是三种最基本的处理方法。有的国家还多一种选择:运送出境,或者套用现在流行的语法使之被洋垃圾。 关于洋垃圾的新闻,我们听过了很多。但是,发达国家为什么要不远万里,把垃圾飘洋过海,输送到其他国家呢? 垃圾处理,庞大的产业 我们就以美国的生活垃圾处理为例说起。 在美国的居民小区里,很少有专门开辟扔垃圾的地方。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小区或者个人与垃圾公司签订合同,每月支付一笔费用,垃圾公司每周来把垃圾收走。比如我居住的小区,就是每周收一次生活垃圾,在另一天收可回收垃圾,比如纸张、易拉罐、玻璃瓶、牛奶桶等。政府鼓励大家把可回收垃圾分拣出来,会发放专门的垃圾桶,而生活垃圾的垃圾桶则需要自己购买,或者按照与垃圾公司的合同由他们提供。这项服务每个月要花费20多美元,如果每周收两次生活垃圾的话,会更贵一些。 需要提一下,不论生活垃圾,还是可回收垃圾部分,都不包括植物(比如树叶、花草等)。每家院子里割下来的草,如果不想留在草地上,便被收集起来,作为花园垃圾。如果院子里有树,那么秋天的落叶也算花园垃圾。要扔掉这些垃圾,一般需要额外交钱,我住的小区这一项每个月收费10美元左右。 为了垃圾缴纳的钱还不止这些。比如用水,除了交水费,还要交废水排放费,这一项甚至贵过了水费本身。作为普通的四口之家,我们每月缴纳的废水排放费大约有20美元。 算下来,一户普通家庭每月为了废水和固体垃圾而交的费用大约有5、60美元。当然,不同的小区情况略有不同,但浮动也不会太多。 除了居民区,任何商业或者生产建筑,也都需要交纳相应的垃圾处理费用。 不难看出,在美国垃圾处理已经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比如北美最大的垃圾处理公司WM (Waste Management),雇有近5万员工,每年的营业收入高达100多亿美元而他们的业务,其实只占到整个行业的几分之一。 收来的垃圾去了哪里 以WM为例,垃圾车把收来的垃圾集中到一起,然后进行处理。 垃圾中有用的东西,比如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会被分出来进行回收利用。 而剩下的部分中,可燃烧的一些会送到垃圾焚化中心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用来为附近的居民或工厂供暖。 最后的那些会被压缩,送到垃圾掩埋处进行掩埋。政府对垃圾掩埋有具体要求,象WM这样大的公司在,整个北美也只有不到300个掩埋点。所有要被掩埋的垃圾,掩埋地点不能超出这些范围。另外,这些垃圾被埋之后,还会产生天然气,现在的技术趋势之一就是收集这些天然气,从而实现垃圾生物燃料的转变。 处理花园垃圾的方式会有些不同。它们将被集中起来进行生物转化。利用微生物,把这些植物垃圾转化成有机肥料或者腐质土,再卖出去。有许多人会在院子里种花种草或者种菜,因此,对有机肥或者腐质土有很大的需求。一袋20磅(9公斤左右)的好土,能够卖到几美元,差的也能卖到1、2美元。而一袋10磅的土豆,最便宜的也只需要几美元。 废旧电器,比垃圾更麻烦 上面说的这些垃圾中,并不包括废旧电器。 废旧电器,比如计算机、打印机、手机、电视机、冰箱、DVD/VCD 、VCR等等,被称为电子垃圾。废旧电器中可能含有比较多的铅、汞、镉等重金属,还有有毒塑料、阻燃剂等等在自然界中会慢慢释放有毒成分的物质。有资料认为,美国丢弃的电子垃圾只占垃圾总量的2%,但是它们所释放的有毒物质却占到有毒物质总量的70%。 因为电子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巨大,欧洲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禁止了丢弃掩埋电子垃圾。针对这一点,美国各州的法律各不相同,不过一般也都是要求回收处理。在居民与垃圾处理公司的合同中,一般不包括电子垃圾。也就是说,不能把废旧的电视机、电冰箱等等放进垃圾筒里。有的合同会答应每年接受几样废旧电器,而有的则是要求另外付钱他们才会收走。 所以,对于美国居民来说,废旧电器不仅卖不出钱来,还得付钱让人拿走。如果只是旧了,但还能使用,也可以捐给慈善机构。或者在购买新产品的时候,让商店处理。许多商店也把带走废旧的产品当作购买新产品的优惠。 洋垃圾,经济利益的产物 对于美国人来说,购买电子产品算不上大笔开销。一台最新的液晶电视或者最新的笔记本电脑,只需要普通人2、3个星期的工资。所以美国人家中的电子产品更新很快,之前有统计说计算机的平均使用时间是3年。大多数的电子产品,不是被用坏了而成为垃圾,而是过时了需要购买新的。 这种消费方式产生的结果就是:一方面产生大量的废旧电器,另一方面这些废旧电器实际上还有相当的使用价值。为了减少消耗、保护环境,政府立法和社会舆论都是倾向于尽可能回收再利用。有的废旧产品可以被厂家收回用于生产新产品,有的可以捐献给贫困人口以发挥余热。 但是,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的废旧电器也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最终还是成为了电子垃圾。这些电子垃圾中往往含有多种贵重的金属原料,比如钴、铜、镉等等。制造新产品所需要的这些金属,是通过开矿冶炼获得,对于环境的破坏和能源的损耗也相当巨大。回收电子垃圾中的这些金属,一方面有助于减缓人类对矿的开采速度,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它们被丢进自然界带来的危害。不过,这种回收利用又意味着必须对整个电器进行拆分,将它们还原成原料。这样的处理机械化操作并不容易,所以劳动强度很大。所以,对于劳动力昂贵的美国社会而言,从废旧电器中回收有用成分在经济上的吸引力并不大。 于是,输出垃圾营运而生。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处在发展为主的阶段,对于环境的关注往往是舆论上炒得厉害,而在立法和执法上比较宽松。另一方面,这些废旧电器稍加整修,也还有相当的使用寿命。到了最后,丢弃的成本也不高。所以,把这些电子垃圾不远万里地运来,也还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即使是要做拆分回收,劳动力成本也要低得多。有统计资料说,美国的电子垃圾,有80%被运到了亚洲。而中国和印度,就是接收的大户。 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洋垃圾,主要就是指的这些电子垃圾,而非我们下意识认为的生活垃圾。此外,还有一些旧衣服,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成为了洋垃圾而被引进。 其实,危害环境的不仅仅是这些洋垃圾,我们自己产生的电子垃圾同样危害巨大。而电子垃圾的输入,跟发达国家把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样,是经济和政治考量的产物。我们并不能说这有多么可怕因为,问题并不是输入垃圾本身,而是我们的社会如何对待经济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责任编辑:杨杨)
个人分类: 环境|1920 次阅读|1 个评论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xupeiyang 2010-6-5 06:40
  1972年6月5日在 瑞典 首都 斯德哥尔摩 召开了《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会议通过了《 人类环境宣言 》,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 联合国大会 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2010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Many Species. One Planet. One Future)   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 1. 全球 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2. 臭氧层 的耗损与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 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 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3. 生物 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 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在中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大约已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在近年内已处于濒危状态,这些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大约还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4. 酸雨 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 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5. 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6. 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已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 7.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8. 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9. 海洋 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东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10. 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在资源保护与回收法中规定,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个人分类: 历史事件|355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丽小小地球, 我的家! --- 献给世界环境日6.5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09-6-8 23:05
美丽小小地球 , 我的家 ! --- 献给世界环境日6.5 ( 图片来自加拿大的一组科普幻灯片 ) 从空间中心 , 穿越黑暗、 历尽艰辛 , 终于回到了地球! 细看 银河中那个美丽的绿洲 她是如此的美丽 ,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 : 地球的白天 地球的夜晚 . 是啊 ! 作为地球人是幸运的 因为我们拥有辽阔的大陆、浩瀚的海洋和广袤的森林。。。 作为地球人是骄傲的 因为我们拥有悠久的历史、强大的科技和惊人的智慧。。。 可是, 如果幸运的地球人真的以为这个美丽的星球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且有着与生俱来的免疫力。。。 如果骄傲的地球人真的相信自己柔弱的肉体能力无限、智慧无穷, 且注定在宇宙中独一无二。。。 那么,让我们大家看看以下这些事实吧: 地球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地位。。。 如果把太阳放在家族中一起看。。。太阳真的好大! 现在,您还以为红豆般的太阳很大吗? (隔壁那个白矮星Sirius就是天狼星!) 现在呢?您还能找到太阳吗?地球又在哪里? . 也许,这些抽象的示意图无法引起您强烈的感性认识?就象小傻虽然能数数,却不可能真正明白比尔 - 盖茨的巨大财富意味着什么。。。 . 二傻也一样! 直到有一天,在从空间中心归来路过土星时,不小心拍了一张高清照片: . Cassini-Huygens 宇宙飞船在接近土星光环时拍摄的一张照片( 2004 ) . 小傻眼尖,问:照片中右上角那个小白点是什么?是宇宙尘埃吗? 二傻黯然,叹: 那就是地球 --- 我们的家啊! ... 一切植物,一切动物,一切病毒, 一切文明,一切种族,一切宗教, 所有国家,所有政府,所有家庭, 战争,悲剧,伟大,苦难,艺术,科学, 还有那无尽的爱与恨, 在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小小星球上, 60 亿人啊, 从未停止过躁动和折腾! 。。。 。
个人分类: 大开眼界|14842 次阅读|3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1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