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在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不怕秋波惧电波,在职工硕面试记
热度 1 ncepuztf 2016-1-11 09:16
昨天忙乎多半天,完成了在职研究生面试任务。 简要总结下今年在职研究生的几大特点: (1)考生数量多。 据说在职研究生明年入学考试要改革,为了搭上末班车,今年的报考学生大幅增加。 就我系的情况来说,大约是往年的3倍。 (2)学生多数来自基层。 8年之前的工硕多数是单位领导, 3年之前的工硕多数是单位中层, 最近几年的工硕多数来自基层。 当然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毕业越来越难了。 (3)学生就职年限较短。 多数入职不到3年,有的刚刚入职,还在实习期。 (4)学生的业务水平和表达能力较强。 学生对业务非常熟悉,讲起来滔滔不绝。 往年的很多一问三不知,很多是陪领导喝酒的,谈起技术方面无语。 (5)跨专业考研的比较普遍。 昨天电力系的老师抱怨说,电力这边没几个原来学电的。 我说,不对啊,我这边80%是学电气工程的学生。 问学生为什么选择电子与通信工程? 学生说是因为去了单位发现都是通信和信息的活【报文,报文,你懂吗?拿着仪器到处抓包,这是搞什么鬼?】,感觉专业知识欠缺,想充充电。 看来智能电网推行的效果很明显。 (6)面试有淘汰率要求。 往年上线就招,没有名额限制。 今年规定了15%淘汰率,所以学生明显很重视,气氛紧张。 (7)多个学生谈到国网减薪和用电量下滑问题。 刚入职的学生拿二千多,刚温饱。 15年用电量普遍下滑,最厉害的山西一个县从前年12亿用电量降到去年7个亿,几乎腰斩。 值得说的是: (1)有个来自移动客服的女孩,我问她移动是不是有零信用手机扣费成欠费几百的情况。 她承认有,4G存在流量计费滞后的情况,是技术难点,想上研解决下。 (2)还有个学会计的女孩,大学还修了电力专业,获双学位,目前从事供电局的会计工作,想考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学学相关专业知识。我们感觉跨度有点大。 (3)有个小伙子是搞10kV带电作业的,业务很熟,工作感觉像英雄干的事。 他说,因为防护比较严,一般摸变压器外壳和线路 都比较安全,但是因为面部没有防护,就怕设备对脸部放电。简称: 不怕摸电,就怕放电! 学校是个好地方,各种信息的集散地。 有学生,就有线人。
个人分类: 科教|1666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论文博士
skylark1981 2012-5-5 02:39
在美国,我没有见到所谓的论文士(在职博士),至少我们系没有,我周围的朋友也没有听说过 这个东西。所以就算美国有在职博士,应该也很少很少。这里特此声明。 在国内在职博士很多,一般都是为了评职称需要。我见到两种不同的在职博士,有一种是在大 学任教,自己是硕士生导师,用学生的文章混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一种是不来上课,导师找人 写论文,最后不答辩通过(有少数需要答辩,但是基本走过场)。这种人一般都是当官的,通常 来学校两次,一次开着豪华车来学校报名,一次是开着豪华车来学校参加毕业典礼。这种人一 般是用这个学历往上爬。体育明星很喜欢在大学镀金,我听说过,但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些明星们 上过课或者出现在学校里面过,至于有没有读所谓的论文博士我也不是很清楚,所以不能妄下结 论。 这也是我对某些人说“论文博士"是国外很常见的一种博士学位形式"的回复。我所见到的是,国 内很多大学,尤其是好的大学通常做的事情,在美国,至少我很少见到。请那些搞笑的官老爷们 不要认为小老百姓就好欺骗。
3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清华大学的在职官员博士生们
热度 27 陈安博士 2012-5-4 21:51
  文克玲教授在科学网上出现后,我一直很尊重。   照我看,文老师有典型的老清华人的严谨,比如说到杨振宁在清华园内居住的别墅,文老师说其实产权不是永远归杨老所有。最近关于清华大学的在职局长博士生的事情,文老师也找来了相关的文件,论证其实这个做法国家是许可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3426-566871.html )。   文老师还举了一个工程院院士的例子来说明清华大学这类博士生有优秀者,不都是混事的,或者说,局级干部们都不是来清华园混事的,而是来求学的。   究竟是不是?其实大家会有一种感觉,而相应的确凿证据还真不好找。不过,很多时候感觉就够了,虽然显得不够学术,但是这个问题本来就不是学术问题。      而如果我们要评价一所大学的“官位度”(这个词好像是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的“创造”),清华大学应该是全国居首的,且第二名距离它很遥远,它的冤家邻居北大也不行,反对的请举手。      有时候和还仅是处级干部的朋友开玩笑,说怎么不去清华大学读个啥啥出来,也好和现任以及接任的老大做一把校友,朋友开玩笑地回应道:那得副局级以上吧,处级难度和直接考的那些全职考生差不多,我还是找其他大学吧,处级招牌还稍微管点用。   然后,就都大笑。   我们大家都有感觉的是,在我国,即便是那些所谓的名牌大学,全职的博士多也那么回事罢了,虽然不好给出“八九成比例都很差”这样高的比例,但是比例一定远远高于10%(抱歉,又是没有证据的猜测)。   如果全职的博士也就那么回事,在职的还能强得过全职的去?你可以列举出某一个在职的博士生最后的成就大于很多个全职的,可是,那是统计规律吗?或者如果你说我猜测和感觉不真实的话,你给个真实的调查数据出来,如果有,我们也信服。而如果只是举一个两个的在职博士毕业的人还有些水平(也得认真论证论证),那么,我举出100个全职博士都更有水平,名头明显强于你这个一个单独个例,能把你压下去吗?   当然,谁都不要压谁。但是,公众的感觉和学术研究的成果在这个问题上不太可能出现过度的背离,我个人继续猜测,事实和大家的感觉会完全一致。当然,严格地说,这里又得定义先“大家”指哪些人,多少比例的人,才能真正使人信服。也所以,较真真的很累啊。   有时候我想问这样的一个问题:清华大学最近60年来,出过异类吗?是不是都是周部长曾经说过的那个清华毕业生的标准模式——“听话出活”?   我真的需要清华人告诉我几个异类的存在性。不过,高晓松这样的从清华退学而玩音乐的人,就别算进异类里来了,道理你懂的。
个人分类: 人论|7328 次阅读|64 个评论
在职读博:力不从心的坚持
热度 38 lilylz2010 2012-2-10 14:51
2012 的进度已经在奔向第三个刻度,虽然人能静静地呆在办公室,但心早都跑到了室外,寻觅我给自己定下的标杆,要干什么?还要干什么?接下来 …… ,发文章、开题、毕业 …… 。中午和朋友吃饭,给我讲“你就得给自己一个按期毕业的目标”,听着,也没有说多少,回到办公室,还是觉得不能无语,留下一点文字为好。作为一名在职的女性博士生,有工作、有家庭、有孩子、有年纪、更有借口,但就是没有时间去静下心做手头的事情。 “在职博士”这一不明亮也不灰暗的字眼,在科学网上曾一度被掐的满天飞舞,更让在职读博的人一上科学网,多少有些忐忑不安。看着相关博文,框在这一区间的我难免心虚和不安,因为很多不利读博的客观因素还是能在“在职”这一现状条件下找到。虽然被掐了,从内心也没有用博文的每一个观点去定位自己。因为我不想借博士头衔去找乌纱帽,也未曾想找别人的笔头让自己毕业,也没有想着找缝隙钻进去捞出个博士文凭,一大串不想,就该让自己进一步明确想要干什么。没法干练自然地毕业,但也不能龌龊的瞎混。从报考到就读,博士在我心目中是一种始终向上的生活态度。毕业上班,倍感时间在办公室闲聊、日常琐事中哗哗流过,手头的工作生活和毕业前的努力与兴趣似乎离题万里,虽然没有从小到大的“博士梦”,但在逐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总想在这个世界以自己有限的眼力观察更多的事情,说的通俗一点,内心有一股很强烈的好奇心促使自己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当然那些灿灿发光的优秀人才出身博士,也是内心对博士有股冲动的原始力量之一。 在静下心写下此段文字时,最想表达的不是这一选择的原始驱动力,而是作为在职博士,虽然让自己真正感觉到的力不从心,但还是要给自己坚持下去的力量。一天的 24 小时老被宰割得零零碎碎,再将这种零零碎碎捡起来品凑到一起的时候,思路也像时间一样早成碎片,再将碎片思路收拾在一起,这就是静下心的成本。虽然这种很个人化的事情再诉苦还是像感冒一样得自己完整地经历流鼻涕、打哈欠的痛苦过程,但是作为在职读博的人来讲,这一过程无疑需要时时刻刻更多的投入与付出。来个轻松的说法,“鸭梨”确实很多,但是还得咬紧。哪怕到最后老眼昏花地认不清博士学位证了,也要在这一过程得到更多的磨练与提高。反过来讲,不博士,在这个时代也得吃一堆又一堆的“鸭梨”。不求在短期内摸着学位证的薄厚,但要在这一过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好好走过去,脑子里的东西造不出杰作,但也能拿现有的材料搞个积木造型,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否拿捏不同的想法和手头的材料,摆出自己的造型,难免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但相信在摸过去后会找到让自己存活的更多更好办法。 有一种博士叫“在职博士”,有一种“坚持”,叫力不从心还要继续。
10136 次阅读|45 个评论
请给予我力量!工大,我来了!
wangyanhui 2011-8-17 16:24
唐山之行,和王老师见面之后,感觉坦然多了,也多了奋斗的劲头!王老师挺照顾我,允许我考在职的博士生,很感谢! 下一步是了解华电的人事政策变了没变,准备报考;好好复习,必须抓住这次机会!目前考虑能在职就在职,毕竟机会太宝贵! 这个暑假过得太憋屈。想挣点快钱,早日买车。结果没想到赔了不少,还整天盯盘,耽搁了不少事。股票只能先放着吧,不折腾了,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算。不能把正事耽搁了。一个假期得出一个结论:本人根本不适合炒股;尤其是短线和超短线!踏踏实实地工作和生活吧!
2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不再招收在职博士
Ecosinic 2010-5-2 19:00
一年一度,拥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学生就要走上工作岗位。而在此之前,或就在这段时间他们都在为就业奔波,并上演各种悲喜剧。 看惯了种种表演,内心已经有些麻木,不巧刚才喝了一点酒,趁着些酒意,写几句。 本人多次在此呼吁,就业是国家大事,关系到国家稳定与民族前途。然人微言轻,并未引起任何人的重视,不过话还是要说,屁还是要放。屁在放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是香是臭。 曾有位位高之人说,中国博士最大值群体在官场,本人没有调查,但相信该位人士的这些话大抵差不离。 在官场的博士群中,我以为大部分都是以在职的办法获得的。 在在职的博士人口中,有两类。一是官员在职博士,这部分博士水货较多,不说了。另一部分是在教学科研岗位上,这部分是好样的。他们是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经过博士期间提炼和总结,很多人都成为单位的教学科研骨干,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 经过近20年的培养,大部分在岗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已经成为了博士或正在成为博士。以我所在的院、系为例,现在只有几位2000年前后进来教师没有博士学位,而他们都在攻读博士。新近进来教师都是拥有博士学位的年轻人。所以,大部分学校以充实或改变教师队伍的结构或素质为目的的博士培养任务基本完成。我也相信,在中国科学院所有研究所中,也没有新人需要在职进行博士学位的培养,因此,国家没有必要再以任何理由让在职博士在这些地方游荡。如果学校和科研所从今只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新人,在职博士培养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现今的官场,的确需要高水平的管理者。博士进入官场对提高管理水平的确大有帮助。但很多官员拿博士不是为了提高管理水平,而是其他目的,这就使得读博士在官场完全变了味道。而一些学校与部分博导为了某些目的,也希望大量的官员到自己门下念博士,以求获得一些眼前的蝇头小利。也有一些学校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唯钱是问,只要交钱,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弄个博士头衔。 从以上的分析看,控制或限制在职博士,受影响的主要在官场,对教学和科研单位的影响除了减少部分人的收入外,没有任何影响。 如果国家需要博士进入官场,那就来真的,从应届学生中招收博士,或者从早已获得博士且在自己岗位上有出色成绩的年轻人中选拔,没有必要让一些人来把博士这支队伍搞乱。如果博士这种高级队伍都是混乱的,16亿人的大国稳定堪忧。 控制在职博士,不仅可以严肃博士学位的教学和培养过程,提高培养质量,纯净博士队伍,对新人就业也有莫大的好处,于国家民族振兴尤为紧要。 控制在职博士对现职官员也是好事。因为现在在官场的博士人口中,该拿博士的那部分人,已经想办法在职拿到了。若出新政,对他们没有影响。 从学生就业想到博士培养,扯得是远了些,唯希望国家新政对此有所关切。
个人分类: 杂谈|6505 次阅读|14 个评论
在职读博,有罪吗?[全国将统计在职博士生人数]
maczone 2009-8-17 11:03
全国将统计在职博士生人数 新京报8月17日报道 教育部今年要统计各地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在职人员攻读博士人数。 教育部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各省市区教育厅做好今年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统计年报工作,要求各地杜绝随意干预、随意改动教育事业统计年报中的数据。 由于有不少官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有人认为这些人士攻读博士学位实际上只是一种论文博士。此前,教育部研究生与学位管理司负责人曾表示,并不存在所谓的论文硕士和论文博士。 除了新增统计在职人员攻读博士人数外,报表修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由于教育部要求普通高校停止招收成人脱产班,因此统计年报的报表中不再填报成人脱产班招生数;其二,将此前统计报表中研究生数按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填报;其三,在原报表中的资产情况中新增12个信息化指标。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郭少峰) http://news.163.com/09/0817/03/5GSV7FA80001124J.html 这条新闻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个人分类: 研究|6125 次阅读|4 个评论
在职博士生,感觉有点累
momogao 2009-6-9 21:39
三年前,我硕士毕业,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并且因此放弃了直接读博士。工作两年后,我便加入了在职博士生的俱乐部中。说起读博士,那些过来人恐怕能写三天三夜的感想,从论文的构思,到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发表文章,直至最后完成那一厚本称之为博士论文的东西,可以说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为了能够顺利地拿到一种称之为博士学位的砖头,多少人前赴后继,多少次彷徨与迷茫,多少个不眠之夜,才最终成就了她。 读博士有这么难吗?可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边工作边读,还有的人可以边做官边读?难道是他们比别人更勤奋,更努力吗?答案可想而知。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如此围城,全日制读博士的人希望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我这个在职博士生却很羡慕他们能安心的做点研究。我比较相信导师的一句话,他说博士阶段是一个科研工作者最关键的时期,这是以后工作的基础。因此,我也试图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 然而,我读的是在职博士,目的是拿学位,与那些来这里镀金的人没有什么两样。在职博士生自从诞生之日起似乎就给人这样的印象,即使你真的认真去做,也没有人会觉得你会做出什么东西来。虽然如此,我还是坚守着那一份执着,从博士开学那一天就很积极,希望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博士生,拿到一个沉甸甸的博士学位。可事实却与想像的情况相关较大,正在听课的时候,老板打电话,你的那个材料写完了没有?无奈,只得赶回办公室,继续永远也做不完的工作,虽然我前一天晚上已经做到了很晚。于是,以后上课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带着笔记本电脑,一边听课,一边做图、写文本。 因为是在职博士,所以在工作中有一些积累,本来是可以选自己熟悉的方向来做论文的,可我又来了那一份倔劲。平时做的项目虽然可以凑一篇博士论文,但个人感觉那算不上真正的研究,而且也没有太好的前途。还是希望在博士期间能有一点点突破,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一点基础。于是,我选择了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题目。这就注定了我必须在完成正常项目工作的前提下,自己找时间完成博士论文。因此,我变成一个全时制工作的人。白天在办公室奋力地完成老板的工作,晚上回家,趴在电脑前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家里俨然变成了我的工作室。 虽然我一直在努力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但似乎总是不能令人满意,包括我自己。于是,我的睡眠质量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差了,晚上睡不踏实,早上五点就醒,反复想着没有做完的事,习惯性的摸起床边的笔记下醒来后要做的事。这才刚开始,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反正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尽快完成论文,尽快拿到学位,尽早结束在职博士生的身份,也许只有到那一天,我的心才能平静。
个人分类: 博士论文|858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